2009-10-10

歐巴馬獲諾貝爾獎 共同反應:真的嗎?

中央社 2009.10.10

美國總統歐巴馬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傳出,幾乎所有人共同的反應都是「真的嗎?」贊成的人想不出理由,認為這是對他未來的期許;反對者則問,該不是愚人節吧。

白宮發言人吉布茲(Robert Gibbs)說,他早上6時許通知歐巴馬時,總統感到非常驚訝。吉布茲並表示,在此之前,包括歐巴馬在內,白宮無人知道歐巴馬被提名。

歐巴馬本人則說,他真的覺得自己不夠資格躋身於眾多真正對世界和平有貢獻的前輩之林。他相信諾貝爾委員會諸公是鼓勵他採取行動,面對21世紀全球的共同挑戰。

雖然意外,但是來自國內外的祝賀仍蜂湧而至。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Carter)形容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是支持歐巴馬為世界建立和平與和諧的國際關係願景和承諾的「勇敢表態」。

2007年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則表示,這是美國的光榮,「我認為他絕對夠資格贏得這項殊榮。」

歐巴馬在大選期間的兩位主要競選對手,也都給予祝福: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說,歐巴馬得獎是「實至名歸」;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JohnMcCain)則承認,他跟每一個人一樣,都感到意外,他相信評審委員是對他有所期許,歐巴馬應該瞭解自己任重道遠。

維吉尼亞州長兼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凱恩(TimKaine),讚揚這項決定是對美國回歸長期世界領袖地位的肯定。

共和黨的明尼蘇達州長巴蘭蒂(Tim Pawlenty)則說:「無論如何,我對這項消息的反應是恭喜。」

猶他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海契(Orrin Hatch) 也對歐巴馬的獲獎表示高興,並期盼他繼續在全球議題上勇往直前。

但是反對者的批評,有些則毫不留情。

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爾(Michael Steele)就直接嗆聲:「他憑什麼?請你告訴我,歐巴馬總統真正成就了哪些事情?」

正在競選南卡羅來納州長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巴瑞特(Gresham Barret)則挖苦說,不知道諾貝爾委員會看上歐巴馬哪一點,是因為他在阿富汗戰爭舉棋不定?還是因為他決定撤除歐洲飛彈防禦系統?是因為他討好卡斯楚?還是因為他站在巴勒斯坦這邊對抗以色列?

他更不客氣地批評,歐巴馬的上榜,糟蹋了過去為世界和平和人權做出貢獻而得獎的人。

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及眾院共和黨領袖貝納(John Boehner) 則寧願保持沈默,不發表任何意見。

福斯電視網(Fox)的名談話性節目主持人華萊士(Chris Wallace)則說,諾貝爾委員會代表的是挪威國會的左派勢力。

在國際上,批評聲浪較為客氣,大部份只說「太快了吧」;不過英國「泰晤士報」則以「荒謬」形容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

1984年諾貝爾和平將得主、前南非教會理事會主席屠圖(Desmond Mpilo Tutu)認為,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是預見歐巴馬將為世界和平做出更偉大的貢獻。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以「偉大的消息」來形容歐巴馬的得獎,強調歐巴馬承諾與聯合國合作,迎接21世紀新挑戰,為世界人民帶來新希望。

正在中國訪問的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高度肯定歐巴馬打造無核世界的決心,並對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表示認同。

廣島市長秋葉忠利則表示,他百分之百贊成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並期許歐巴馬完成無核世界的理想,造福人類,並希望他早日訪問廣島原子彈爆炸地。

以色列總統裴瑞斯(Shimon Peres)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都祝賀歐巴馬獲獎,期盼他協助中東帶來和平。不過以色列外長李柏曼(Avigdor Lieberman)前一天才表示,任何人說在未來幾年以巴可能簽署廣泛和平協議,就是表示他不瞭解實際情況,只是充滿幻想。

阿富汗總統卡賽(Hamid Karzai)表示,希望歐巴馬的獲獎為阿富汗帶來和平。

巴基斯坦執政黨「巴基斯坦人民黨」(PakistanPeoples Party)也發表聲明,期盼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榮銜後,促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坐上談判桌,和平解決兩國歧異。



◆ 諾貝爾和平獎爆冷 得主是歐巴馬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186224.shtml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2009.10.10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大爆冷門,由美國總統歐巴馬獲獎,理由是致力「加強國際外交,促進人類合作」,給予世人希望,尤以力促中東和平及禁止核武擴散為然。

負責評選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委員會著眼於歐巴馬推動零核武的遠見及努力,亦認同歐巴馬身為全球代言人的地位。歐巴馬上任以來國際政治出現新氣象,多邊會談重獲重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功能更受重視。

歐巴馬九日對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表示「驚訝與謙卑」,強調不將此獎視為自己的成就,而是對美國領導全世界人民希望的肯定,並要求所有國家據此面對廿一世紀的共同挑戰。

歐巴馬清晨被叫醒,第一時間交代發言人吉布斯以「謙卑」回應外界,原訂十點半在白宮玫瑰花園的談話,延至十一時十分舉行。

歐巴馬意有所指地表示,歷史上,諾貝爾和平獎不僅用來獎勵特殊的成就,也為許多的目標加上動力。「容我表明,我認為這座獎並非對個人成就的表彰,而是對代表各國人民渴望的美國領導予以肯定。老實說,我不覺得我夠資格與許多曾獲此獎,推動轉型的人物並列…這是我為何將此獎當作行動的召喚,而且是召喚所有國家因應廿一世紀的共同挑戰。」

歐巴馬所到之處人氣紅不讓,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對此讚譽有加,表示「鮮有人如歐巴馬般攫獲世人目光,且予人美好未來的願景」。

歐巴馬得和平獎,跌破觀察家眼鏡,美聯社稱此為「令人震驚的決定」,英國泰晤士報甚至以「荒謬的決定」來形容。

依例和平獎提名截止日期為今年二月一日,但歐巴馬於一月廿日就職,上任不滿兩周即因「貢獻卓越」獲提名,如今得獎,引發討論。觀察家表示,此時頒和平獎給歐巴馬還太早。

白宮聽聞獲獎,直呼不敢置信,以為媒體開玩笑。



◆ 布希 是歐巴馬得諾貝爾和平獎最大功臣?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891+132009101000529,00.html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09-10-10

上任不到一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多數政論家都認為歐巴馬得獎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創造了一個和平遠景,而歐巴馬得獎,他的前任總統布希,絕對是功不可沒,要不是布希任內製造了兩場戰爭,攪得世界天翻地覆,也無法突顯歐巴馬路線的可貴,所以有人說,歐巴馬得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是布希,不過諾貝爾和平獎這個獎賞,對目前的歐巴馬而言,卻太沉重也太早了些。

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截止的時候,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僅僅兩個禮拜,當初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已經被認為是錦上添花,現在他竟然還得獎,這簡直讓人不知該從何說起。

歐巴馬的前任總統布希,在任期之末,出席北約在羅馬尼亞召開的高峰會時,說了一個相當經典的笑話,他說,他看到很多群眾向他揮手,其中至少有一部份人是五根手指頭都張開的。

這話當然是在自我解嘲,布希承認,很多歐洲人都等不及要看他下台,布希政府在歐洲建置飛彈防禦系統,放棄中東和平承諾、撕毀京都議定書以及打著反恐的旗幟,無所不用其極的行徑,都讓歐洲極端反感。

對照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提出的歐巴馬得獎理由,包括他在強化國際外交,族群融合以及達成無核世界目標上所做的努力,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說,歐巴馬是因為他創造了一個有希望的遠景而得獎。

歐洲對這件事的看法,多數都認為,歐巴馬的努力,或許值得獎勵,但是直接頒給他諾貝爾和平獎,未免也太誇張。

不過或許就如法國總統沙柯吉所說,這個獎證明了美國人終於再度贏得了全世界的心,不過也有人禁不住想問,假使有一天歐巴馬真的實現了他偉大的遠景,達成真正的成就,這地球上還有什麼比諾貝爾和平獎更偉大的獎,可以頒給他。



◆ 諾貝爾和平獎》和平「講」 說多做少 引反效果

編譯魏國金/特稿 2009.10.10 自由時報

諾貝爾和平獎獎落美國總統歐巴瑪,令人不禁質疑:他獲獎!為什麼?對一名堪稱美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就職時僅距諾貝爾獎提名截止前十二天,同時掌政不滿九個月的人而言,這是過於巨大的榮耀。

這個獎與其說是頒給歐巴瑪的表現,毋寧說是給其開出的承諾。他野心勃勃的計畫,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幾乎尚未推展,更遑論完成。

至於「和平」又是怎麼一回事?歐巴瑪正在打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而且在自己的國會,無法通過一份氣候變遷法案。如果他接受考評,那麼他今年的考評表大部分應該是「未完成的」。

他禁止對恐怖嫌犯嚴刑逼供,但對於二○一○年一月前關閉關達納摩美軍監獄的承諾,顯然往跳票的方向挺進。他說將結束伊拉克戰爭,然而現在他放慢部隊的歸鄉時程,美軍至少要等到二○一二年才可能結束駐軍,而這唯有美伊兩造堅守美國撤軍協議,才可能落實。

他致力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解,然而他鮮少獲得兩造的合作。他說希望一個沒有核子武器的世界,但他僅在四月間的布拉格演說中傳達此訊息,而要落實此理念,他得獲得美國國會議員的支持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顯然,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他曾說對抗氣候變遷是當務之急,然而似乎是十二月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要角的美國,相關立法卻在國會遭到凍結。

對於歐巴瑪的獲獎,他的助理似乎與任何其他人一樣感到意外,這些人甚至不知道他與破紀錄的二○四位提名者角逐殊榮。

分析家認為,讓上任不久的歐巴瑪如此快得獎,是極具爭議性的決定,因為雖有鼓勵他達成目標的用意,但如果他的表現與這項榮譽名實不副,將讓他飽受政敵的抨擊與嘲諷。

英國布拉福德大學和平研究教授羅傑斯指出,一九九三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曼德拉與戴克拉克,當時南非的種族隔離尚未終結,因此「歐巴瑪獲獎雖屬意外,但諾貝爾獎確實常嘉勉所謂的過程,而非已完成的成就。」

他說,然而這也有引發反效果之虞,「我預料美國的共和黨人將強烈反彈諾貝爾的這項決定」。共和黨人向來抨擊歐巴瑪太多明星光環、太少行動,他們可能緊抓住這項讚譽,極力在美國選民眼前挫其銳氣。

※ 相關報導:

* 諾貝爾和平獎》不敢吵總統 獲獎沒致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10/today-fo7-3.htm



◆ 和平獎加持? 考驗歐巴馬非核能耐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10.10

天外飛來諾貝爾和平獎,歐巴馬實未至而名已歸,壓力上身,許多團體力促他邁開大步落實他追求的世界非核化目標,莫白擔了虛名。

此事談何容易。前聯合國核子武器檢查員歐布萊特說:「解除核武是一個長路漫漫的長程目標。」他認為歐巴馬「正在想辦法把一艘大船掉頭,把它變成美國政策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給獎褒詞裡,諾貝爾委員會強調歐巴馬致力使禁止核子擴散和裁減核武變成重要的全球議程。

歐布萊特說,歐巴馬這方面能耐如何,有個重要的考試是他能不能徵得國會批准〈全面禁止核試條約〉 (CTBT)或〈核分裂物減量條約〉 (FMCT),但不少人擔心他可能拉不到所需票數。

CTBT早在1996年誕生,已有181國簽字,但只有149個國會批准,美國不在其中,因此條約至今尚未生效。FMCT則根本還在協商。

得諾貝爾獎前兩周,歐巴馬成為第一個主持聯合國安理會會議的美國總統,他當時就慷慨陳詞,號召世界支持非核和裁武。

歐巴馬也不是空口無憑,他突然片面宣布取消布希政府說非做不可而俄國兇猛反對,在東歐部署飛彈攔截系統和雷達的計畫。

接下來,歐巴馬是希望和俄羅斯簽成一項新的裁減核武條約,取代1991年的〈戰略器裁減條約〉 (START),該約將在今年12月到期。

有了諾貝爾和平獎加持,歐巴馬政府有意把這個名氣轉化為對伊朗和北韓協商的籌碼,使據信積極製造核武的這兩國回心轉意。

歐巴馬如果不能教美國國會批准CTBT,要說服世界凍結核武計畫,難上加難。他要是勸不回伊朗,則中東核武競賽一觸即發,埃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都已暗示,伊朗有核武,他們也要研發自保。

屆時夠歐巴馬忙的。不過,他得知自己得獎時不是說了嗎,此獎是「召喚我行動」。



◆ 獎金4578萬元 歐巴馬捐公益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09.10.10

白宮官員表示,歐巴馬總統領到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將把142萬美元(台幣4578萬元)獎金捐做慈善之用。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表示,歐巴馬目前尚未決定到底哪些團體可以分享這筆獎金。

吉布斯稍早表示,歐巴馬將親自領獎。諾貝爾和平獎訂12月10日於挪威奧斯陸頒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142萬美元。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諾貝爾獎委員會費時七個月從205位人選中精挑細選,最後決定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歐巴馬。某些領袖和政論家稱讚此一決定,但也有一些人士認為,歐巴馬未成氣候,得獎過早。委員會新主席、前挪威總理亞格蘭則自有主張。

58歲的亞格蘭在和平獎得主宣布之後說:「我們必須自問的問題是:過去一年,誰對促進全球和平貢獻最多?誰比歐巴馬做得更多?」

他說,近數十年的甄選過程產生了許多在苦難中奮鬥或熱衷環保的得主,但他們的貢獻似與和平無關,他有意在甄選過程中融入更實際的作風。今年的205人候選名單中有政治異議僧侶、人權鬥士、戰地外科醫生等。

亞格蘭說:「委員會找出努力奮鬥和有理想的崇高之士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年年如此。我們必須偶爾進入現實政治領域去找尋。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結合才能改變世界。至少我們想擁抱歐巴馬傳達的信息。」



◆ 冷眼集/建國一百年願景在那裡?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特稿】2009.10.10

馬英九總統在中華民國建國98年國慶中提出台灣精神,並再次宣布要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正巧此時,美國總統歐巴馬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兩相對照,歐巴馬因提出願景而得獎,馬總統對建國一百年的願景在那裡,從今天的國慶談話中,似乎並未看出來。

歐巴馬得到和平獎,固然爭議很多,但這個獎也讓歐巴馬將更覺推動世界和平及區域溝通的重責必須實現。馬總統在國慶談話中,只能再次提到台灣精神以及內政的瑣事,細屬節能減碳等政策效果,國人實在看不出馬總統要如何帶大家走向建國一百年。

馬總統提到在1949年之前,台灣有著許多菁英與志士為台灣前途奮鬥著。1949年之後,依然有許多來自大陸的文武官員菁英,為台灣的生存焚膏繼晷。但是,馬英九沒有看清楚的是,這許多仁人志士為這塊土地的奮鬥,是放眼中華民族的未來。

馬高談中華文化,卻只提及台灣特色,中華文化本是海納百川,在兩岸互動頻密的今天,卻未觀照對岸60年來亦代表另一支中華民族的文化,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命運該當如何,更需見領袖的高度與視角。

大陸用大閱兵、花車遊行慶祝建政60年,台灣碰到水災,低調慶祝國慶。兩岸的差異,正是60 年前兄弟鬩牆,造成兩岸隔海分治,讓中國社會有了兩種發展的可能,孰優孰劣,見仁見智。但我們中華民國的願景在那裡?馬總統在國慶日這麼重要的日子和時刻,恐怕不是只用要慶祝建國一百年,就可以帶過的。

※ 相關報導:

芬蘭前總統 獲諾貝爾和平獎
高爾、ipcc 獲諾貝爾和平獎

1 則留言:

fsj 提到...

印度拒絕歸還德雷莎修女遺骨給阿爾巴尼亞

中央社 2009.10.13

阿爾巴尼亞政府10日以德雷莎修女(Monther Teresa)在阿爾巴尼亞出生為由,要求印度歸還1997年已葬在加爾各答的德雷莎修女遺骨,但印度外交部今天斷然表示「不可能」。

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雷莎修女,1910年出生在當時仍屬阿爾巴尼亞管轄的史高比耶(Skoplje,現為馬其頓首都),1928年前往印度東部西孟加拉省大吉嶺修道院學校,有感於印度窮人生活淒慘需要救助,1948年離開修道院並走入貧民區,在印度第三大城加爾各答街頭為窮人服務,並以此為終身誓願。

德雷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先後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創立專門照顧垂死病人的垂死之家,並在印度全國成立25所收容之家,為痲瘋病患服務,擴大服務區域,深得國際社會尊敬。

她於1971年獲教宗若望23世和平獎、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直到1997年逝世於加爾各答,享年87歲,印度有感於她的奉獻,以國葬儀式向她致上最高敬意。

德雷莎遺骨目前葬在她最先創立的加爾各答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的庭院裡。

10日,阿爾巴尼亞總理貝利沙(Sali Berisha)表示,明年就是德雷莎修女誕辰百週年紀念,阿爾巴尼亞希望迎回德雷莎修女的遺骨,使她能夠終歸故土。貝利沙同時表示,阿爾巴尼亞正與印度政府密切磋商歸還德雷莎修女遺骨事宜。

但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普拉卡希(Vishnu Prakash)今天向媒體表示,德雷莎修女是印度公民,長眠在自己的國家、在自己的土地上,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印度政府都不可能容許任何人再挖出她的遺骨,交給阿爾巴尼亞政府。

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省政府也堅定支持這項決定。據印度馬克恩共黨陣線管轄的西孟加拉政府內政部長沈恩(Ardhendu Sen)表示,中央政府的這項決定正確,有關歸還德雷莎修女遺骨的事情,根本不容討論。

加爾各答仁愛傳教修女會印度發言人庫瑪(SunitaKumar)也表示,德雷莎修女熱愛印度,印度政府的決定符合德雷莎修女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