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3

高爾、IPCC 獲諾貝爾和平獎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2007.10.13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2日揭曉,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因為刺激各國採取行動對抗全球暖化有功,同獲殊榮。

諾貝爾委員會在頌詞中稱讚高爾和IPCC,「致力於建立和散播對人為氣候變遷有更清楚認識,奠定採取必要對策的基礎。全球暖化在1980年代還只是引人興趣的假設,到1990年代已有明確科學證據。」高爾和IPCC是從一百八十一位候選人和機構中脫穎而出,將平分獎金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五千萬元)。

委員會描述高爾「可能是出力最多的個人,讓世人更了解需要採取哪些因應措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在1988年成立的IPCC,則整合了來自一百卅國的兩千五百位科學家。委員會認為,IPCC「對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的關聯性,建立更廣泛共識。」

諾貝爾和平獎去年頒給創辦窮人「小型貸款」的孟加拉銀行家尤努斯,表揚他對維持開發中國家穩定的貢獻。今年和平獎得主致力的暖化議題,與戰爭及和平雖無直接關聯,但都對維持社會安定同樣重要。

委員會解釋,全球暖化「可能引起大規模遷徙,導致對地球資源更激烈的爭奪,對於最脆弱的國家將造成特別沉重負擔,國與國之間,和國家內部爆發衝突,甚至戰爭風險可能愈來愈高。」

現年五十九歲的高爾得知獲獎後,表示「深感光榮」,將把獎金捐給非營利的「氣候保護聯盟」。高爾表示:「我們面對非常真實的地球緊急狀態。氣候危機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對全人類道德和精神的挑戰。」

IPCC主席帕喬里表示:「諾貝爾委員會試圖告訴世人,我們必須對氣候變遷採取緊急行動。」

之前獲得奧斯卡獎肯定,現在又有諾貝爾獎加持,高爾是否將趁勢而起,加入問鼎白宮大位的行列?倘若成真,恐怕將是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非常「不願面對的真相」。



◆ 高爾與IPCC 對抗暖化最佳拍檔

閻紀宇/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13

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十二日宣布,二○○七年諾貝爾和平獎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與美國前任副總統艾爾.高爾(Al Gore)共享殊榮,以表彰兩者「對於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努力建構與傳布相關知識,並且為撥亂反正之道奠定基礎。」

IPCC研究氣候變化權威

IPCC是全球研究氣候變化趨勢、溫室效應影響最權威的機構;高爾近年來致力闡揚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敦促各國政府與民眾採取積極行動。聯合國環境署(UNEP)署長史泰納指出,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充分體認到氣候變化議題無比重要,遏阻全球暖化的成敗攸關人類的和平與安全。

IPCC主席拉堅德拉.帕喬瑞(Rajendra Pachauri)目前人在祖國印度。他得知獲獎消息後表示驚喜萬分,難以置信,並推崇另一位獲獎人高爾的傑出成就。

IPCC由世界氣象組織(WMO)與UNEP在一九八八年共同成立,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設有三個工作組與一個「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專題組」,主要成員是來自一百卅多個國家的兩千五百多位科學家。

高爾 獎金捐給自設基金會

高爾則表示能與IPCC如此傑出的機構共同獲獎,意義格外不凡,冀望雙方未來能夠密切合作。兩者將平分一千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五千萬元)獎金。高爾將把五百萬瑞典克朗獎金全數捐給「氣候保護聯盟」 (The 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這個組織由高爾本人創立並擔任主席,宗旨在於促進美國民眾瞭解採取有效行動、化解氣候危機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現年五十九歲的高爾長期關注生態環保議題,二○○○年角逐美國總統寶座以些微差距失利之後,更是將全付心力投注在這個領域。高爾近年來最受矚目的行動,就是主導拍攝全球暖化危機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讓相關知識與警訊深入人心,不但締造票房佳績,而且榮獲今年第七十九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帕喬瑞的知名度或許不如高爾,但是這位六十七歲的工業工程與經濟學博士自二○○二年接掌IPCC以來,充分發揮善於協調溝通的外交長才,在氣候變化這個爭議性極高的領域,勉力凝聚各國政府共識,做出擲地有聲的成果。

IPCC預訂今年內完成的第四次評估報告(AR4),將是各國政府擬訂與執行氣候政策的重要依據。

高爾曾投書批評IPCC主席

有意思的是,二○○二年帕喬瑞新職確定的時候,高爾非常不以為然,甚至投書《紐約時報》,指稱帕喬瑞會以因循拖沓的作風來領導IPCC,而且他「激烈的反美評論」將破壞IPCC在美國社會的公信力。

然而五年下來,不僅高爾成為公眾心目中氣候變化議題的最佳代言人,帕喬瑞也以實際行動與成果化解了高爾的疑慮。

兩人孜孜不倦促進全人類的生存福祉,如今同時得到諾貝爾和平獎肯定,可謂實至名歸。



◆ 高爾獲和平獎 誓言更致力環保

【中央社╱華盛頓十二日專電】 2007.10.13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獲得二零零七年諾貝爾和平獎,他今天舉行短暫記者會表示,將更致力於讓更多人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推動各界更積極回應這個問題。他強調,透過自己獲獎,盼全球更體認「氣候變遷已經是全球性緊急事件,我們必須立即處裡」。

不過面對媒體與各界追問他是否會競選下屆美國總統,高爾沒有回答問題。他的發言人克蕊德則向記者們表示,高爾「毫無意願」競選二零零八年總統大位。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和平獎頒給高爾和聯合國轄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委員會形容,為了說服世界各國政府與領袖了解氣候變遷的真實性,並體認全球暖化的原因是人為因素,且已釀成巨大威脅,這方面的努力「高爾是貢獻最大的個人」。

IPCC一九八八年開始蒐集監控氣候變遷的各項證據,並言就可能的解決方案,高爾在一九九二年當選副總統之前擔任參議員期間,也曾大力呼籲全球注意全球暖化的議題。高爾以及IPCC共同拍攝的記錄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獲得去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座。

高爾今天在加州公開表示,人類面對最危險的挑戰,但這也是大家共同思考各種原因致力改變人類行為的偉大機會,藉由獲獎,當前正是促進全球各界更為體認當前挑戰的機會,(氣候變遷)是真實的全球性危機,人們必須迅速回應。

他引述一項科學家最近公布的報告指出,北極冰山蓋加速融化,且根據這些研究報告,科學家指出,除非人們以緊急行動因應,北極冰山蓋將在二十三內之間徹底融化。高爾說,世界上還有數百個這樣的例子,需要有迫切的行動處理。

他誓言,將盡一切力量運思考如何運用諾貝爾和平獎的光榮與背書,來增加人們理解氣候變遷已經是迫切危機。

高爾也宣布將捐獻諾貝爾和平獎的一千五百萬美元獎金給「氣候保護聯盟(ACP)」,這個組織就是成立來說服更多人必須減少汙染以降低全球化現象。他說,比起當前的巨大挑戰,這只是一小筆經費。這個團體正推動一個大規模的基層行動與大量廣告,來改變人們的想法,接受汙染影響氣候的事實。

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將在今年十二月十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

高爾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生,父親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年之間獲選為田納西州的參議員。高爾一九六九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越戰期間服役於陸軍並擔任戰地記者,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五年獲選為美國眾議員,一九八五年更上一層樓獲選為參議員。一九九二年被柯林頓選為副總統搭檔,順利擊敗老布希總統。



◆ 諾貝爾光環加持 高爾前進白宮?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7.10.13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冠冕,能否瓦解高爾「最後誘惑」的防線,讓他宣布投入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

政治分析家迪克森表示:「未來這段時間一定有很大的勸進聲浪,但現在難以預測高爾下一步會怎麼走。」

今年五月曾撰寫「高爾最後誘惑」一文的時代雜誌記者普里斷言高爾不會宣布參選,萬一賭輸,他將吃下「不願面對的真相」(平裝本,非光碟)。主要理由是他認為諾貝爾的光環不足以讓高爾凌駕目前聲勢領先民主黨群雄的希拉蕊。

高爾陣營兩位匿名的顧問也認為,至少今年是不可能,因為高爾不會頂著諾貝爾光環去蹚大選的渾水,和平獎讓總統大選對高爾更缺乏吸引力。

截至目前為止,高爾的標準答案仍舊是「沒有計畫」參選2008年總統大選。但所有人都知道,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同樣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美國前總統卡特告訴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今日」節目:「我打了很多通電話給高爾,要他出來參選。他最後告訴我,卡特總統,請別再打來了。」卡特說:「起碼我可以透過媒體向他喊話。」

一個名為「徵召高爾」的網站,十日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公開信勸進高爾,裡面說:「你的國家和政黨現在需要你,如同你努力拯救的地球。」該網站宣稱已經獲得十三萬六千人連署,九月最後一周就有一萬人連署。

高爾如果決定參選,錢不是問題。他自己擁有的網路股票還有矽谷的金主友人都足以支撐。何況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要對抗全球暖化,這個戰鬥位置最有利。

然而,性格決定命運。高爾不喜歡政治惡鬥,促使他在2000年放棄和布希在計票問題上纏鬥。假如高爾宣布參選,民主黨的候選人鐵定不高興,特別是聲勢遙遙領先的希拉蕊,兩人以前在白宮的關係就不甚和睦。

國家廣播公司本周曾問希拉蕊,是否預期在黨內初選遭遇高爾?希拉蕊冷冷回答:「你也曉得,我們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參選,陣容十分堅強。」希拉蕊在和平獎得主揭曉前不忘祝福高爾:「我很希望他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得知他獲獎後,希拉蕊也於第一時間在官網上表達祝賀。

※ 最好繼續推動環保,免得惹上一身腥。



◆ 《不願面對的真相》被裁定九處謬誤

中時電子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2007-10-13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導拍攝的全球暖化危機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榮獲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不過,英國高等法院法官麥可.波頓十一日裁定,該片計有九處謬誤,悖離科學事實,要求中學教師針對爭議及錯誤部分,對學生們詳加解釋。

今年二月英國政府將三千五百套《不願面對的真相》DVD與其他四種氣候變化多媒體教材,發送至英格蘭各地的中學做為教材。但英國卡車司機史都華.狄莫克卻不以為然,他批評該片充滿政治偏見,偏離科學事實,不應讓學生成為政治宣傳工具,並向倫敦高等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回收這批教材。

法官麥可.波頓表示,該片雖對呼籲全球正視氣候變遷議題,貢獻卓著,但確有九處無法通過主流科學檢驗。例如,片中言及若持續暖化,未來南極西半部和格陵蘭的冰山恐將消融,海平面將上升廿英尺,淹沒孟加拉、舊金山、荷蘭等地。但科學家認為,格陵蘭冰山若真的融化,且要釋出這麼多的水量,至少是一千年後的事。

此外,高爾所謂「根據最新科學報告,有北極熊首次因找不到靠岸的浮冰,長泳六十英里後體力不支溺水死亡」,但只有一份科學報告提及此,而且,那四隻北極熊是因碰上暴風雨才溺斃。至於非洲吉力馬札羅山峰頂積雪消融,以及查德湖水逐漸乾涸,也不全然是地球暖化造成。

法官並未裁定回收這部紀錄片,但要求老師須特別對謬誤片段詳加說明。法官也裁示,狄莫克打官司花費的廿萬英鎊,英國政府須分擔三分之二。狄莫克本人對裁決表示「欣慰」,但無法阻止紀錄片在學校放映,仍感到有些遺憾。

另外,高爾的發言人克雷德女士表示,高爾本人很感激英國法院的指正,但該片提出千百個科學論證,法院只挑選其中較爭議部分出手,似乎有欠公允。

※ 也應該要看該片特別收錄,高爾有補充一些來不及加入片中的資料。

不願面對的真相
高爾被批假環保 不願面對的真相?
愛女嫁台裔 高爾與台灣結親家
環保結緣 高爾么女嫁台灣之子

IPCC初稿:全球暖化 氣候極端
IPCC 第2份報告:全球暖化效應嚴重
IPCC 第3波報告 將在曼谷公佈

電腦模擬氣候 三年後暖化加劇
衛星見證史上面積最小的北極冰
大氣水份增加與人類活動相關
諾貝爾桂冠:生物燃料以「笑氣」加速全球暖化
生質柴油 險釀貿易大戰
科學家無法解釋的藻類爆發

英美三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桂冠
法德科學家 獲諾貝爾物理獎
德學者榮膺諾貝爾化學獎
英女作家戴諾貝爾桂冠

1 則留言:

fsj 提到...

諾貝爾和平獎的詛咒

郭崇倫 中國時報 2007.10.16

如果高爾覺得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能夠讓他當選美國下一屆總統,他最好及早打消這個念頭,因為和平獎是被詛咒的,歷屆得主大部分不是被暗殺,就是事業前途嘎然而止。

蘇聯總統戈巴契夫1990年得獎,沒多久,國內政敵就發動政變,蘇聯因而解體,自己被迫辭職;聯合國祕書長安南2001年獲和平獎,伊拉克「以油換糧」醜聞隨即爆發,自己兒子捲入,最後只做了一任,即蒙羞下臺。

緬甸民主領袖翁山蘇姬1991年獲獎,迄今仍被軟禁,和平獎並沒有幫助她改運,只加深了軍政府的猜忌與防備;南韓總統金大中因為兩韓高峰會而於2000年得獎,但隨即爆發以祕密金援換取峰會的醜聞,自己的兒子則介入權錢交易而被起訴,卸任後毀譽參半。

被暗殺的得主則集中在中東,1978年得主埃及總統沙達特,以及1994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都在獲獎後一年,被不滿者刺殺身亡,而無論是前者所達成的大衛營協議,或是後者協助構劃的奧斯陸協定,都對中東整體和平起不了催化作用。

諾貝爾和平獎的陰暗面,是由兩個因素造成的,其一是,它並不是頒給此領域有最高成就的,不同於物理、化學、甚至是經濟,它不在於錦上添花,追認已在巔峰的成就,反倒是鼓勵目前仍在進行中的事務,可能是人權的彰顯,可能是暴力的中止,由於仍在進行中,就有可能失敗,諾貝爾獎的光環雖可能推進此事,但也會替此事增加不必要的阻力。

高爾得獎後,一片勸進之聲,據說高爾與資深幕僚密會後,判斷目前民主黨的政治重心已經移到希拉蕊身上,無法纓其鋒,連諾貝爾獎加分都沒辦法,當然高爾心裡也清楚,諾貝爾獎並不能保證什麼,1998年得主北愛爾蘭領袖川普爾,政治行情一路下滑,連國會議員都選不上。

其二是,它的決定過程與其他獎項都不同,依照諾貝爾的遺囑,別的獎項由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學院評審決定,但和平獎卻由挪威國會所選定的五人諾貝爾委員會決定,為什麼要分開沒有人知道,不過諾貝爾死的時候,瑞典與挪威還是在同一聯邦下,身為瑞典人的諾貝爾可能是擔心國內政治會左右得獎人,所以寧可交給外國來決定,不過這也使得和平獎誰屬,嚴重的受到挪威外交政策所影響。

做為北歐小國,挪威有著特別的國際觀:討厭大國霸權操控一切,希望促成國際規範,如國際法或聯合國,約束國際行為,以及積極介入調停國際爭端;2002年頒給卡特,其實並不是因為卡特卸任後,有特別了不起的功績,而是支持他對布希反恐戰爭的批判,今年高爾獲獎,也有人解讀有不滿美國遲遲不加入東京議定書的意思。

最近和平獎對人類整體問題越來越注意,譬如環保、暖化、原住民運動,但是個別武力衝突的解決,仍然是給獎重心,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談判的中東和平協議,就一定會獲獎(1994年),現在挪威外交部積極介入的斯里蘭卡政府與叛軍塔米爾之虎的談判,如果談成,少不了又是一個和平獎。

為了爭取和平獎,有些機構或個人做的很拙劣,像日本戰前與兒玉譽士夫齊名的右派激進教父笹川良一,因賽艇致富後成立東京財團,到處捐贈文教事業,提供獎學金,甚至在奧斯陸成立辦事處,專門宣揚笹川的豐功偉業,爭取諾貝爾和平獎,可是直到他1995年死以前,都沒有得獎。

未來兩岸領導人,如果有志於諾貝爾和平獎,不妨將談判地點改到第三地奧斯陸,由在兩岸都沒有利益的小國挪威為東道主,先不要擔心美國會不高興,以巴就是這樣做的,談好後,再呈報華府認可,這樣和平獎肯定可以到手,不過有沒有詛咒如影隨形,就不敢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