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sts Can't Explain Algae Outbreak
http://www.physorg.com/news110862025.html
October 06, 2007
By JOHN FLESHER,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美聯社)-- 數十年前,當無法控制的藻類在北美五大湖區殺死魚類並且污染海灘時,政府下令減少來自於洗衣粉與污水處理廠所排放的磷 -- 藻類的關鍵養份之一。
這命令有效,不過只有一會兒,但是對於最近藻類爆發,科學家承認並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這次爆發因惡臭的汙物把湖岸弄得亂七八糟,而且得為潛鳥(loons)與其他水鳥的死亡負責。
"我們已將所有簡單的東西都做完了," Harvey Bootsma,Milwaukee 市威斯康辛大學一位科學家,本週在一場針對密西根湖環境問題的研討會上表示。
再一次從源頭對磷進行壓制,例如:家畜飼養場與城市的草坪肥料或許會有幫助,他說。不過這裡有隱憂。雖然靠近湖岸的地區有太多磷,但某些深處水域卻不足以支持浮游生物,這是食物鏈中的關鍵連結。所以魚兒們繼續餓肚子。
"我們幾乎在湖中有二套生態系統," Bootsma 說。"而我們沒有一個是好的,靈活的管理策略將對二個案子都有效。"
一個甚至更加嚴重的混亂是斑馬淡菜(zebra mussels,一種貽貝)以及牠們的表親條紋淡菜(quagga mussels)的出現 -- 一種侵入物種,那在 1980 年代晚期抵達五大湖區。牠們藉由過濾水份並讓它更乾淨,讓陽光能穿透深處,刺激藻類生長。
湖岸線藻(Shoreline algae),即剛毛藻(cladophora,綠藻的一屬),將它們緊緊纏在淡菜殼上,並以牠們的廢物為食。
淡菜 -- 與剛毛藻 -- 已經遍佈靠近下游的四個湖。科學家相信,淡菜應當比磷污染更應為剛毛藻的復甦受到責備。不過沒人知道如何把淡菜除掉。
"看起來我們對剛毛藻唯一的管理辦法是,嘗試減少磷的濃度," Bootsma 說。
控制藻類的興盛是美加之間在 1972 年簽署的 Great Lakes Water Quality Agreement(五大湖水質協議)的主要目標。厚厚一堆腐爛的剛毛藻將湖濱遊客與游泳者趕走,而近岸繁盛的藻類讓魚類缺氧窒息而死。
問題開始縮減,這得感謝磷酸鹽類洗衣粉的禁用以及城市與工業廢水處理的改變。不過那在 1990 年代晚期又再度回來,而在過去幾年變得更加惡化。
其中最有可能的犧牲者是:水鳥。有超過 2900 隻潛鳥、鸊鷈(grebes,譯註:若看不這二字,寫法是:[辟鳥][虒鳥])與其他物種,在去年 11 月被發現沿著北密西根 Sleeping Bear Dunes National Lakeshore 死亡,公園生物學家 Ken Hyde 表示。今年則已出現另 500 隻犧牲者。
牠們得吃受到 E 型肉毒桿菌(E botulism,臘腸桿菌)感染的黑口新蝦虎魚(round gobies),肉毒桿菌來自於淡菜,而魚而狼吞虎嚥牠們。來自於腐敗剛毛藻的細菌,則幫助誘發肉毒桿菌。
"潛水夫已在近岸湖底發現好幾大床剛毛藻,鳥兒都死在那裡," Hyde 在 State of Lake Michigan Conference 當中表示。(譯註:Lake Michigan是五大湖中唯一全部都在美國境內的湖。)
剛毛藻的恢復說明了需要避免其他外來物種的入侵,Judy Beck 說,芝加哥市,環保署大湖辦公室的密西根湖管理者。
此際,科學家表示,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估計磷與淡菜,對於藻類擴散的相對重要性。
在密西根湖的開放水域,磷濃度依然維持平穩,甚至是下降,Bootsma 說。不過它們自 2000 年起,在 Milwaukee 附近的淺灘開始顯著上升。需要進行額外測量,以尋找其他有同樣趨勢的湖岸,他說。
對於不充分的磷濃度在開放水域傷害魚類的顧慮,應無法震懾減少更靠近岸邊之磷的戮力,Victoria Harris 說,Wisconsin Sea Grant 一位水質專家。
深處水域的磷大部分都會再循環,而無須來自於陸地的新注入,她說。
"我們應當為了近岸水域的健康而控制磷," 她說。
※ 不知這種淡菜可否入菜?
* 新塑膠:堅固如鋼而且透明
* 基改藻類產生更多氫與生物燃料
* 生質柴油 險釀貿易大戰
* 諾貝爾桂冠:生物燃料以「笑氣」加速全球暖化
* 變調的海洋 - Altered Oceans
* 太古毒潮 -- 變調的海洋 Part 1-1
* 太古毒潮 -- 變調的海洋 Part 1-2
* 全球暖化:毒海藻增生/增溫1度17億人缺水
* 研究者預測「死亡區域」會增大
* 從打造生態公園到基隆河缺氧「翻溪」
* 好毒!淡水河污染 魚類基因改變
* 日開發環保夏堇 可大量吸磷當肥料
* 從台灣鞋反傾銷到中國清淨科技大市場
* 新汙染源:讓病菌產生抗藥性的 DNA
* 蛋白質演化與物種的新陳代謝速率有關
* 怪蟲鑽入啃人腦 全美六死
* 有機果園的蘋果中有「較健康」的蟲
* 結膜炎肆虐雲基4000學生感染
* 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
* 「蜂群衰竭失調(CCD)」真相逐漸明朗
* 從外來物種入侵到洞庭湖生態災難開始
* 從新疆暴雨到花家湖塌方與洞庭湖鼠患
* 全球暖化異象 中港水母大繁殖
* 海底牧場網害 魚源流失
3 則留言:
外來魚全台竄 51條河僅2倖免
【聯合報╱記者陳紹聖、范振和、吳淑君/連線報導】 2007.10.15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針對外來魚種調查,發現全台五十一條重要河川,僅宜蘭與花蓮交界的和平溪、屏東縣楓港溪,尚未發現外來魚種,其他河川、水庫、湖泊全面淪陷。
特生中心表示,造成外來魚種進犯全台水域的主因,在民眾任意放生、放養。部分外來魚種幾乎沒有天敵,快速繁殖結果,已造成部分河川、湖泊的原生魚種幾乎消失。和平溪及楓港溪能「倖免於難」,推斷和兩溪水流湍急,且地理環境不利民眾放生有關。
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助理研究員陳榮宗說,特生中心六年前開始,花了四年調查全台五十多條主要及次要河川,證實僅和平溪與楓港溪未遭吳郭魚、琵琶鼠魚等外來魚種入侵,其他河川都有外來魚蹤跡。
去年再度到和平溪調查,依然未發現外來魚種,研判和平溪水湍急,不適琵琶鼠魚等外來魚棲息,而楓港溪亦屬湍急溪流。
也參與調查的助理研究員李德旺認為,除了水勢湍急,和平溪和楓港溪沿線幾無住戶無人放養,才能保持生態純淨。
李德旺並說,楓港溪水質佳無汙染,他原本以為至少會有吳郭魚之類外來魚種,「結果連一尾吳郭魚都沒有,令人訝異又開心!」
至於已全面淪陷的湖泊、水庫,影響最烈的首推日月潭。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奇立指出,日月潭外來的玻璃魚,胸腹背有硬刺沒有天敵,已造成原生種奇力魚迅速消失。
日月潭區漁會因漁民反映奇力魚源銳減,已影響漁民生計,兩年前委託嘉義大學水產生物學系教授賴弘智進行研究,至今仍無有效對策。
屏東牡丹水庫被產自大陸的珍珠石斑全面攻占;曾文水庫也因外來種的魚虎為害,漁獲量減少一半以上,連帶影響當地筏釣等經濟活動。專家調查,曾文水庫原生魚類恐怕僅存三、四成。
◆ 放生害了高山湖 翠峰湖外來魚撈不完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胡宗鳳/連線報導】 2007.10.15
外來魚種入侵各地湖泊,從平地到高山幾無倖免,全台最大的高山湖泊翠峰湖,廿年前被人放生魚苗,現在撈也撈不完;高雄澄清湖的觀蓮池,如今一朵蓮花都看不到,禍首也是外來魚種。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處長林鴻忠指出,海拔一千八百四十公尺的翠峰湖,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冬季滿水期面積達廿五公頃,枯水期成為葫蘆型,湖深約六公尺。
翠峰湖早期並沒有魚,廿年前有人放生魚苗,從此這塊高山淨土被外來魚種攻陷。為了解翠峰湖有多少外來魚種,林務局委請靜宜大學自然資源系教授毛俊傑調查。
毛俊傑說,他們在魚的身上做標記再放回湖裡,結果一年來三千多尾只有兩尾是曾做過記號的魚,可見湖裡的魚群繁殖量非常可觀。
林鴻忠指出,面對外來魚種入侵,目前有兩派主張,一派建議全部移除,恢復原始面貌;另一派認為外來魚種已在翠峰湖適應良好,也取得新的生態平衡,沒必要再去干擾。這項研究年底結束,學者將會提出建議。
高雄縣澄清湖水域生態,因外來魚的入侵破壞,讓以藻類為生的筍殼魚、柳葉魚、鱸魚、大頭鰱與白葉鰱等本土魚種瀕臨絕種。
水公司七區管理處觀光課長朱本恭說,澄清湖的外來魚種以武昌魚最多,其他還有亞馬遜河象魚、食人魚。三年多前,曾徹底放乾湖水,原以為外來魚種會隨著清除後消失,但放生一直不斷,外來魚種有增無減。
說來諷刺,目前園區淡水館裡最「紅」的觀賞魚,都是外來魚種,例如象魚、紅魔鬼、粉紅鯊等。
◆ 「又釣到垃圾魚」 惡臭溪流牠照活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范振和、魯永明/連線報導】 2007.10.15
「又是垃圾魚!」宜蘭冬山河琵琶鼠魚為患,釣客氣得棄置岸邊曝晒,惡臭撲鼻;最近新城溪還發現像龍蝦般大的澳洲螯蝦,荒野協會宜蘭分會副會長賴建忠說:「台灣已成為外來生物的聯合國了。」
賴建忠說,協會最近接到通報,有人在蘇澳新城溪抓到一隻龍蝦,問他可以吃嗎?他覺得很納悶,淡水怎麼會有龍蝦,趕往查看竟是澳洲螯蝦。澳洲螯蝦和美國螯蝦一樣,都是幼體時水族業者引進觀賞用,澳洲螯蝦體型最大到三、四十公分,利螯無所不剪。
不過,台灣溪流中為害最烈的外來魚種,首推俗稱垃圾魚的琵琶鼠魚。農委會特生中心及雲林縣環保局九十一、九十二年調查北港、濁水溪生物生態都發現,原為觀賞及清潔魚缸用的琵琶鼠魚,在野外數量持續增加。
調查顯示,琵琶鼠魚在汙染嚴重的溪流中,依然能存活繁殖。以雲林縣境流溪為例,除濁水溪外,多數溪流均嚴重汙染,水質惡化底層烏黑,有如惡臭排水溝,但從河口到海拔三百公尺流域,都可發現大量琵琶鼠魚。
琵琶鼠魚也危害冬山河水域,宜蘭縣風管所三年前調查,估算每十平方公尺水域中就有三尾,冬山河長十多公里、寬一百三十公尺,換算有數十萬條。
◆ 清除外來魚》捕捉除盡 不如創經濟效益
【聯合報╱記者陳紹聖、劉金清/連線報導】 2007.10.15
「人類破壞魚類棲地造成的影響,遠大於自然威脅」,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奇立認為,外來魚種已克服自然環境,比原生種更具適應力,即使復育原生種也未必值得,強化新魚種經濟效益,才是行政單位應努力目標。
蔡奇立指出,河川湖泊的原生魚種,即使沒有外來魚種,也會有自然消減情形。外來魚種進入後,勢必會互相影響,有些能共同存活,例如早期引進的吳郭魚,就是典型與原生種共存,且創造經濟效益的外來魚。
如果外來魚沒有天敵,就會取代原生魚種,牡丹水庫原產大陸的珍珠石斑魚、日月潭的玻璃魚,已全面占據水庫,成為新興強勢魚種,蔡奇立歸類這種現象屬於「入侵外來種」。
「入侵外來種」須不須捕捉除盡?蔡奇立認為,世界各國罕有清除外來魚成功案例,不如從如何讓外來魚具有經濟價值為考量。例如日月潭的玻璃魚,如能製成魚鬆等加工品,即可減低負面效應。日月潭區漁會已委託嘉義大學研發玻璃魚加工料理,漁會總幹事白潔說,除了罐頭口味還不錯,魚乾等料理仍有帶刺感覺,暫難推廣。
◆ 棲地遭人開發 上萬烏龜活埋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07.10.15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地鼠陸龜」天生會挖地洞和地道,牠們的前肢像鏟子,後肢像大象腿,是強有力的支撐,只可惜牠們不能穿透柏油路和水泥,佛州土地開發商在整地建屋時,活埋了成千上萬隻地鼠陸龜。
華盛頓郵報報導,過去十六年來,佛州政府准許開發商在地鼠陸龜的地洞上方蓋房子,活埋的地鼠陸龜不計其數。地鼠陸龜新陳代謝緩慢,一旦困在地下,可能在幾周或幾個月後飢渴而死。
在一塊五萬公畝的保育區內協助陸龜重見天日的生物學家艾瑞斯柯說:「這些地鼠陸龜每天挖呀挖,卻怎麼也出不來,情況真是不堪設想。」
如今州政府已禁止在地鼠陸龜棲息地上開發土地,但州政府是否採取緊急措施來救這些陸龜仍有疑問。
州政府不再允許活埋陸龜,今後開發商必須把陸龜遷移到牠們可以繁殖的地區。州政府並將把幾千公畝的棲息地買下或列入保護。
但州政府在七月卅日之前核發的幾十件建照仍然有效,因此「活埋陸龜」的行動還會繼續。艾瑞斯柯說:「還會有成千上萬的陸龜被活埋。」
美國東南部其他州也有地鼠陸龜,但佛州最多,約有七十五萬隻,佛州最近重新將陸龜列為瀕臨絕種動物。
地鼠陸龜的殼約有廿五公分到廿八公分長,會掘地道以自保,深可達三公尺。這種性情溫和、行動緩慢的烏龜已成為佛州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地方上會舉行地鼠陸龜競賽,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飢餓的人民也會把陸龜煮來吃,並稱之為「胡佛雞」(註:胡佛為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總統),直到一九八○年代末才禁止吃陸龜。
太湖水污染敲環保警鐘 中國斥資治理
中央社 2007-10-28
(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電)中國著名的太湖因為水污染今年曾爆發藍藻事件,太湖所在的江蘇省政府計畫在五年內斥資人民幣一千零八十五億元(約一百四十餘億美元)治理太湖的水污染。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江蘇省政府的通知說,「省政府計劃五年內有效控制太湖湖體富營養化程度,實現水質明顯改善。」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附近區域被譽為「魚米之鄉」。但今年六月太湖因污染引發藍藻事件,湖水發臭,臨近的無錫市被迫斷水六天,兩百三十多萬居民的飲水出現問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此曾召開國務院會議,表示「太湖污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一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治理。」
北京「光明日報」網昨天發表評論文章「千億治太湖,老路走不得」說,太湖污染的元兇不是天災,而是「地地道道的人禍」。
文章表示,「許多化工企業紛紛落戶環湖一帶,成為污染大戶,不顧一切,向太湖大肆排污,結果周邊地區環境總量是上去了,環境質量卻直線下降。」
太湖周邊地帶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約有兩千八百家工業企業,多年來不少企業將廢水污物直接排放進太湖,導致太湖的水危機。
據中國媒體報導,官方已經關閉了太湖周邊大約一千家工廠,一些治污不力的官員被解職或降職。
中國不少環保人士早就對太湖污染表示擔憂。被譽為「太湖衛士」的江蘇農民吳立紅多年來收集太湖水樣,警告太湖水體污染。
但今年八月吳立紅被以詐騙和敲詐勒索罪名被法庭判刑三年。
除了太湖,安徽中部的巢湖、昆明附近的滇池等都曾因污染爆發藍藻事件。
大量藍藻 突襲廣州
【世界日報╱本報廣州七日電】 2008.03.07
近日廣州流花湖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藍藻侵襲,靠近南門的湖面,最嚴重時幾乎整個湖面成了「綠草地」。新快報報導,經過連續幾日的打撈,湖面的藍藻已基本清除完畢。流花湖公園目前從澳洲引進設備,防止藍藻捲土重來。
常到公園散步的一位老伯說,這些藍藻是大約在四、五天前突然出現的,而且擴散速度相當快。
據流花湖公園方面介紹,以前也出現過藍藻,但是很少,市民都感覺不到,這次大面積爆發是公園創園以來的第一次。
專家們現場調查後表示,此次流花湖公園出現藍藻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由於近期廣州氣溫持續上升,湖泊中的微生物反應加劇,湖水中沒有充足的氧氣,造成了湖泊底泥缺氧,從而加速了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覆水體釋放,促使了藍藻瘋長。
二是由於春節前持續低溫,湖內大量以藻類為食的魚類凍死,造成湖內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第三,由於流花湖是以蓄洪功能為主的人工湖,與市政排水管道有著密切的聯繫,過去經常受到市政污水的「洗禮」。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