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30

高鹽份攝取與中風、心血管疾病有直接關連

High salt intake directly linked to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ttp://www.physorg.com/news178314869.html

November 24, 2009

一項今日發表在 BMJ 的研究斷定,高鹽份攝取與明顯更大的中風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

高鹽份攝取與高血壓之間的關聯已完善建立,並提出建議,整個族群(population-wide)減少飲食鹽份攝取,有可能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程度。

WHO 建議,在族群層次(population level)上,每日消耗的鹽份是 5 公克(約一茶匙),然而,在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飲食鹽份攝取卻將近每日 10 公克(在許多東歐國家中更高)。

由義大利 Naples 大學 Pasquale Strazzullo 教授以及英國 Warwick 大學 Pasquale Strazzullo 教授所指導的合作研究分析 13 份已發表、涉及超過 17 萬人的研究,直接評估慣常鹽份攝取程度與中風以及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

在研究設計與品質中的差異也納入考量,以便縮小偏差。

他們的分析明確地證明,每日慣常鹽份攝取差了 5 公克,就在中風比率中產生 23% 的差異,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造成 17% 的差別。

基於這些結果,作者們估計,在族群層次上將每日鹽份攝取減少 5 克,每年就能避免 125 萬人死於中風,並使將近 300 萬人不因心血管疾病而亡。此外,因為鹽份攝取測量方法的不精確性,影響的規模可能被低估,作者們表示。

他們下結論表示,這些結果支持實質減少族群鹽份攝取以避免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Johns Hopkins 大學 Lawrence Appel 教授在一篇伴隨而來的社論中表示,這項研究為醫學文獻增添了一項有用且受歡迎的增補,並強化了全族群鹽份減少的論點。

※ 相關報導:

* Salt intake,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http://www.bmj.com/cgi/content/abstract/339/nov24_1/b4567
Pasquale Strazzullo, Lanfranco D'Elia, Ngianga-Bakwin Kandala,
Francesco P Cappuccio
BMJ 2009;339:b4567, Published 24 November 2009,
doi: 10.1136/bmj.b4567
我很瘦,但膽固醇過高
冬季養生 「天然食物最補!」
你吃的菜乾淨嗎? 清洗蔬果四步驟

2 則留言:

fsj 提到...

眼前發黑 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警訊

中央社 2010.01.10

一覺睡醒,眼前黑了一片或眼睛紅了一片,可別掉以輕心。眼科醫師說,眼睛是腦、心血管的「報馬仔」,眼睛的缺氧、血濁和眼中風,往往是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警訊。

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在蹲低彎腰起身後或剛睡醒時,有視力模糊昏黑症狀,是血液流通到腦部不足所致,有的人較為嚴重,感覺眼前像關窗簾,一片漆黑,數分鐘後,視力才逐漸恢復,這是「短暫性缺氧發作」。

陳瑩山表示,在心臟通往腦部的血管中,膽固醇過高、血小板纖維物、心臟瓣膜脫落鈣化組織等原因造成血濁,由於眼睛位於「血管交流道」上,會因此而血流不足或暫時缺氧導致視覺異常,這個訊息可偵測心血管系統的出血或阻塞風險。

有些人一覺睡醒,突然眼前整片或一片看不見,數日仍不恢復。陳瑩山說,這是眼中風,原因是鄰近動脈血管硬化導致栓塞;比眼中風更嚴重的是「眼缺氧症候群」,肇因於流到腦部及眼部的血流都不足,患者視覺像是「沙塵暴」,整天黑矇矇,有時還會眼睛痛。

陳瑩山說,眼中風患者是腦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統計顯示,5年內每4個眼中風病人就有1人會腦中風;至於「眼缺氧症候群」患者,5年死亡率達4成,死因多為心臟病。

另外,陳瑩山提醒,起床後的眼白一片紅紅泛血,這是結膜下出血所致,排除隱形眼鏡摩擦、揉眼過度、外力撞擊、大哭大笑、用力解便、飲食過熱、生活不規律等因素,就有可能是高血壓、血小板不足、糖尿病的引起。

眼睛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報馬仔」,陳瑩山強調,加強控制血壓、血脂與血糖,不僅護心護腦,也能護眼。



◆ 吃止痛藥上癮 常嘔吐便祕…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豐原報導】2010.01.10

台中縣43歲鄭姓婦人因髖關節不適反覆動刀,服用止痛藥竟因此成癮,每天得照三餐吃,每次兩顆藥外加止痛貼片,久而久之導致腸胃不適、便祕、嘔吐等後遺症,台中慈濟醫院醫師發現問題,要求馬上「減藥」。

鄭姓婦人說:「已吃成習慣,不吃全身就不對勁!」藥師發現她服用是含有嗎啡成分的止痛藥,不只會成癮,且易造成腸胃系統破壞,讓身體產生新病痛。

台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昨天下鄉訪視弱勢病患,鄭姓婦人原本是髖關節疼痛患者,最近卻衍生胃腸不舒服,常感惡心、嘔吐還伴隨便祕等,十分苦惱。

醫護團隊包括醫師、護士、營養師、復健師和藥師到她家裡會診,當場發現鄭姓婦人的腸胃新毛病,就是她為了減輕髖關節開刀疼痛,養成服用止痛藥習慣下衍生新的腸胃問題。

藥劑師陳健全仔細看過她服用藥品後表示,這位病患的止痛藥含有嗎啡,不只腸胃容易出問題,還可能上癮。另一般人常服用的普拿疼如過量,可能造成肝臟負擔,外用止痛貼布副作用相對較小,但需要止痛藥時,仍須與醫師討論類型與劑量,謹慎使用。

胸腔外科主任吳政元與中醫部醫師邱慧玲說,門診發現很多患者都因服藥不當產生新病痛,有老人家一天服藥20、30顆,還是渾身不適,經整合減藥達10顆以下反而健康更好。

fsj 提到...

心跳忽快忽慢 恐會引發中風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3.25

如果脈搏忽快忽慢,甚至時強時弱,最好就醫檢查一下,以免中風倒下。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二科主任溫明賢指出,一般人的脈搏都很穩定,一旦出現亂跳情形,意味心臟可能出問題,應及早接受心電圖的檢查。

如果檢查確認這種脈搏亂跳只是短暫性、陣發性的現象,通常不會有問題,只要提高警覺即可。如果脈搏亂跳持續一周以上,或是一年365天幾乎天天出現,就屬慢性心房顫動,血液容易滯留在心房;一旦形成塊狀血栓,並造成血管堵塞,就會中風倒下,可說相當危險。

台北書田診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世明最近就碰到一名60幾歲的男性患者,長久以來血壓偏高,最近量血壓時,發現脈搏不規則,忽快忽慢。問診發現,他並無明顯心悸、呼吸喘、胸痛等不適症狀,但進一步檢查卻發現心跳不規則,且脈搏強弱不一,經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心房顫動。由於發現得早,經轉診到大醫院用藥控制,加上調整日常生活作息後,患者目前病情控制良好。

張世明說,心房顫動與多種心血管疾病有關。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病等,甲狀腺機能亢進、大量飲酒也會發病。他提醒民眾若發現心跳不規則,或跳動速率變快,就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