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1

貼片流感疫苗 免痛更有效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10.07.20

美國研究人員研發出革命性的無痛貼片流感疫苗,可由皮膚吸收疫苗,不但免去挨針之苦,且免疫效果更強,預計5年內就能取代傳統注射型流感疫苗。

這種貼布上有生物分解材料製成的數以百計僅0.65公厘長的細微針頭,不至於刺激痛覺感受器,卻足以穿透表皮,溶解釋出疫苗,貼在皮膚上5到15分鐘即可。老鼠實驗已證實成功,接種貼布疫苗的老鼠3個月後對流感病毒仍有抵抗力,且免疫力強過接受傳統注射型疫苗的老鼠。相關論文19日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

研究主持人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普勞斯尼茲表示,臨床實驗即將展開,臨床使用的貼布疫苗可能僅1平方公分大,成本不會超過傳統的注射型疫苗,他看好3年內市面上會有這種貼布型的其他藥物。

這款貼片疫苗無須冰存、方便攜帶且運輸成本低廉,沒受過醫護訓練也能施打,可大幅降低接種成本,並減少不潔針頭的感染風險,可大幅提高開發中國家接種率。

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蘇利文表示,預料未來民眾在購物中心或藥房就能買到貼布疫苗,在家自行接種。他說,貼布疫苗接種後不會留下針頭,沒有針頭重複使用的問題,可防感染愛滋病或肝炎。



◆ 本土製藥! 黃耆能治腦中風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徐睦鈞/台北報導】2010.07.20

傳統中藥「黃耆」能治療腦中風!中國醫藥大學、懷特生技攜手研發出台灣本土第一例治療中風藥物,甚至是全世界第一個有效且能安全治療中風的中藥。初步人體試驗顯示,腦中風患者注射此藥劑後,可大幅降低腦組織傷害,減少殘障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產學連結創新研發室」今天下午與全國第一家「生技新藥」上市公司「懷特生技」新藥公司簽約結盟,透過產學合作模式,未來將與全國腦中風登錄中心合作的30 多家大型醫院進行大規模臨床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總執行長許重義指出,中醫古籍記載黃耆有補益元氣、袪瘀通絡之效。動物實驗發現,黃耆對於腦血腫具有療效,研究團隊嘗試將黃耆用於腦中風患者身上,結果相當良好。

根據衛生署統計,腦中風是台灣10大死因第三位,導致成人殘障最大病因,目前唯一有效治療方式是發生後的三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但大部分腦中風患者送醫時,都錯過了治療時機,且血栓溶解劑還可能引起或增加腦出血的危險。

「懷特血寶注射劑」是國內第一件自行研發、通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的植物抽取新藥,主要成分為黃耆,經過抽取、分離及部分純化,最後變成了針劑。

許重義表示,「懷特血寶注射劑」已通過美國FDA審查許可上市,安全性相當高。腦中風患者每天打一劑,連續打七天,就能減少大腦組織的傷害,減少肢體或是認知上的問題。

值得重視的是,「懷特血寶注射劑」甚至可以用來預防腦中風患者的再次中風。許重義指出,腦中風患者再次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而「懷特血寶注射劑」被證實可以降低再次中風的風險。

※ 相關報導:

* Dissolving polymer microneedle patches for influenza vaccination
http://dx.doi.org/10.1038/nm.2182
Sean P Sullivan, Dimitrios G Koutsonanos,
Maria del Pilar Martin, Jeong Woo Lee, Vladimir Zarnitsyn,
Seong-O Choi, Niren Murthy, Richard W Compans,
Ioanna Skountzou & Mark R Prausnitz
Nature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18 July 2010
doi: 10.1038/nm.2182

阻止大多數 HIV 株系感染人類細胞的新抗體
科學家發展新疫苗概念:糖蛋白 D
再見了~針頭,以「果昔」傳遞疫苗
新奇 S 型針頭避免皮下注射的併發症

花朵的抗癌力量
薑黃素的祕密
乳香油能殺死膀胱癌細胞
天臺烏藥 可抑制肝癌細胞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心磁圖 準確率達8成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7.24

想要診斷心臟病,目前最常用的心電圖準確率不高,做心導管又屬於侵入性檢查,台大醫院最近引進最新的「心磁圖」檢查,偵測心臟磁場變化,可以判斷是否有心肌缺血,準確率達八成以上。

突如其來的心臟病發作,常令人措手不及,包括藝人馬兆駿、前立委廖風德、前開發金董座林誠一等人都因心臟病猝死,但因為多數病人直到倒下前,常常沒有明顯症狀,想要事先診斷並不容易,台大及榮總兩院攜手合作,今天發表診斷的新利器「心磁圖」。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鄭建興表示,心磁圖的檢查很簡單,患者只要平躺下來,閉眼休息5到10十分鐘,儀器會偵測人體本來就有的微小磁場,得到動態影像,可判讀是否心肌缺血、心臟傳導功能是否正常。

鄭建興說,現行的診斷方法,靜態的心電圖準確率不高,運動心電圖要患者運動,有些年紀大的患者難以配合;而心導管有侵入性的疑慮,若進行電腦斷層,需使用顯影劑,也有風險,費用也不便宜。

台大、榮總也運用心磁圖為308位目前無症狀、曾有短暫腦缺血等患者檢查,發現約17%的患者有心肌缺血現象,而且男多於女,無症狀的心肌缺血盛行率更會隨著年齡上升。

鄭建興也說,雖然現在全台僅有一台心磁圖,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不過未來很有潛力可作為診斷心臟病的非侵入性工具。

fsj 提到...

鼻感應器 助重癱者寫字上網

自由時報 2010.07.26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拜以色列科學家研發的一項新設備之賜,不久的將來,重度癱瘓的人能夠用他們的鼻子寫字、打電腦上網,甚至操控電動輪椅。

這項研究是利用鼻子的呼吸動作,因為呼吸時會動到位於咽喉的軟齶,研究負責人之一、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神經生物學教授索貝爾說,軟齶由腦神經控制,通常人在嚴重受傷後,腦神經還保存地非常好,這也是為什麼重度癱瘓的人可以用眨眼來溝通,因為眨眼這個動作也是腦神經在控制。

將呼吸動作轉化為電流訊號

研究人員以一條細軟管,一頭連接患者鼻孔處,另一頭連上小型壓力感應器,感應器會測量鼻子呼吸時的鼻腔壓力,並將呼吸動作轉化為電流訊號。參與測試的健康人士很快就學會透過這套設備,用鼻子的呼吸控制電腦打電玩、寫字。

接著找來十名四肢癱瘓患者實驗,有一名女患者癱瘓了七個月,就連呼吸動作都得先重新學習,但她在三週內就能用這個控制器寫字;一名癱瘓十八年的男子,原本只能靠眨眼與外界溝通,但接觸這項設備二十分鐘內就靠一呼一吸寫出自己的名字。

還有一個例子是癱瘓十年、又有多發性硬化症的女病患,除了能寫字,還學會控制滑鼠,現在可以上網、寫電子郵件;另一名患者是原本連眨眼都沒辦法,現在已可以用這個設備寄電子郵件。

這份二十六日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研究報告說,「這項設備讓我們得以與非常重度癱瘓的人溝通,即使那些無法眨眼的人。」

研究人員又接著研發出一套程式碼,讓這項設備可用來控制電動輪椅,健康人士很快就學會控制電動輪椅穿過迷宮,研究人員認為,癱瘓人士有可能只要練習十五分鐘就能以高度精確性操控輪椅。

這項呼吸控制技術由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和台拉維夫大學賽克勒醫學院共同研究,目前仍在研發階段,但已申請專利。索貝爾希望,未來大量生產後,能以人人都負擔得起的價錢出售,「應該十塊、二十塊美元,不要再高。」

fsj 提到...

醫療三秒膠 讓胃靜脈瘤止血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謝龍田/高雄報導】2010.07.28

罹患肝硬化的鄭老太太因胃靜脈瘤出血,找一位「名醫」診治,醫師說要換肝才能根治,但她已逾排隊等候器官捐贈的年齡,無異「等死」。家人不死心,換醫院碰到醫師「不敢醫」;輾轉求助義大醫院醫學教育部長羅錦河,以「醫療三秒膠」治療,成功根治。

羅錦河說,鄭婦的治本之道本來應該做「血管分流手術」,不過這種手術,病患體內的毒素無法經由肝臟排出,容易引發黃膽、腹水甚至肝昏迷等後遺症,嚴重的話,有致命風險。

羅錦河使用俗稱的「醫療三秒膠」,利用胃鏡深入老婦研判出血的患處,把藥物打進血管,不到三秒就達到瞬間凝固、縮小血管的作用,很快就解除老婦胃靜脈瘤出血狀況。

醫界稱「三秒膠」的組織修復凝膠源自歐洲,國內引進多年。羅錦河曾經針對靜脈瘤出血狀況,做過醫療三秒膠及結紮止血法的對照研究,發現醫療三秒膠效果較優,醫界引用比例不低。

有人質疑,在血管注射醫療三秒膠,止血效果雖快,但憂心藥物阻塞血管,引發中風,羅錦河表示,這種機率在1%以下。

75歲的鄭婦數年多罹患C型肝炎,衍生肝硬化。去年9月有天突然吐血,她到高雄一家大醫院就診,檢查出胃部有顆直徑約10公分的靜脈瘤。

fsj 提到...

突破!國內研發出抗癌新藥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8.03

國內生技製藥發展有重大突破!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杏輝集團的抗癌小分子藥物「DBPR104」,於7月30日榮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通過,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這是國人第一個自行研發的小分子化療藥物,締造台灣製藥史上的新紀錄。

該藥目前正向衛生署申請臨床試驗,預計兩個月後在成大醫院等多家醫學中心進行試驗。

國衛院研究員謝興邦指出,歷經多年來的高速藥物篩檢及化學設計,研究團隊從兩萬多個分子化合物中,找到一個活性物,動物實驗發現可以毒殺腫瘤細胞,並抑制腫瘤不正常血管增生,阻斷養分供給。

老鼠實驗顯示,「DBPR104」對於胃癌、子宮頸癌,都有不錯的抑制效果。罹患上述兩種癌症的老鼠經過10周的靜脈注射治療,腫瘤體積縮小了84%。

謝興邦強調,「DBPR104」最大優點就是解決化療藥物抗藥性問題。許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一段時間後,都會產生抗藥性使治療失效。「DBPR104」抗藥性非常低,配合其他化療藥物使用效果更好。

以肺癌為例,合併使用「DBPR104」及「順鉑」兩種化療藥物,可以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治療成效,且抗藥性明顯較低,治療效果相當顯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日前通過審查,准許此藥在美國展開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目前國內所有化療藥物幾乎從國外進口,或是台灣藥廠製造的學名藥。謝興邦指出,此抗癌新藥不僅是國內研究人員自行研發,臨床前毒理、製程及製劑研發與生產,也全部在國內進行。透過技術轉移與製藥業者合作,驗證國內藥廠已具備新藥研發與開發能力,是本土新藥研發重要里程碑。

fsj 提到...

英特爾奇異合資 攻家庭健康照護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0.08.04

兩大科技巨擘英特爾(Intel)和奇異公司(GE)2日宣布,將合併雙方的醫療保健資訊科技(IT)資產、成立新合資公司,聯手搶攻家庭健康照護市場。

這家新公司預計今年底前成立,將合併英特爾在2005年成立的數位醫療保健事業群(Digital Health Group),以及奇異醫療(GE Healthcare)於2008年設立的家庭健康部門(Home Health),並由英特爾數位醫療保健事業群總經理柏恩斯(Louis Burns)出任執行長、奇異資深副總裁兼奇異醫療系統(GE Healthcare Systems)執行長伊許拉(Omar Ishrak)擔任董事長。

英特爾和奇異的聯合聲明未透露財務條件,但表示雙方將各持有新公司一半的股權。英特爾與奇異去年便已結盟,當時雙方計劃未來五年內共同支出2.5億美元合作開發新產品,協助年長病患和患有慢性病的民眾照護健康,以打入這塊價值30億美元的家庭健康照護市場。

柏恩斯說:「我們已共同推出家庭照護監控產品,但把產品和解決方案引介給市場的最佳方式就是成立一家公司。」伊許拉也指出,英特爾在疾病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奇異在家庭健康照護領域的研發經驗,將是新公司的關鍵資產。

柏恩斯和伊許拉指出,新公司的重點將是研發讓人們得以在家中接受治療的產品,使民眾不必再減少花大錢住院或租購生活輔助設施。

新公司也面臨諸多阻礙,其中之一便是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其他民間保險業者並不給付家庭健康監控系統的相關費用。但伊許拉認為,隨採用這種服務的民眾增加,消費者在自己付費之餘,也將要求健保業者和政府協助支付。

英特爾的財報未特別說明數位醫療保健事業群的獲利情況;奇異的醫療保健部門去年淨利為24億美元,較前年的29 億美元下滑17%,營收則減少8%至160億美元。

養老科技觀察公司分析師歐蘿芙(Laurie Orlov)指出,奇異和英特爾在醫療保健市場的進展不夠快,但兩者成立合資公司可望加快腳步。她說,目前老年人家庭健康照護產品的市場龍頭是飛利浦公司(Philips),而這個市場的規模到2020年可望達到200億美元。



◆ 細胞鷹架 救心臟衰竭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8.05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三度空間細胞鷹架,孔徑更小、孔洞更均勻,可讓表皮細胞、心肌細胞及腎小球細胞在裡面快速發育,為心臟衰竭、腎臟病變等重症病患找到另一條生路。

今天上午,中研院物理所助研究員林耿慧在「2010奈米暨光電科技研發成果發表會」首度發表這項研發成果,這項領先國際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有助於提升我國生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林耿慧表示,透過細胞修復來恢復器官原有功能,是近年醫療主流之一,可讓細胞「住」進去、並在裡面生長的三度空間細胞鷹架,更是近來最夯的醫材,但目前市售的產品孔徑大小不一,且售價太高,因此中研院決定投入這個研究領域,開發新的產品。

「既然要製造大小一樣的洞洞,為什麼不吹泡泡?」林耿慧是專攻微流體的物理學家,她認為泡泡不僅均勻,且排列整齊,絕對是製造三度空間細胞鷹架的絕佳方法。這兩、三年來,她利用微流體原理,製造出直徑約100微米的泡泡,裡面是空氣,外層則是藥物膠囊的「吉利丁」材質。

有趣的是,這些泡泡會從點狀、線狀的一度空間,自動排列成面狀的二度空間,最後再排列成結晶狀的三度空間,就好像是一棟房子的鷹架。透過化學方法將這些泡泡打破後,三度空間細胞鷹架即成形。

林耿慧把血管內皮細胞、心肌細胞及腎小球細胞「種」進這個細胞鷹架裡面,結果發現生長良好,且孔徑一致,加上成本相當低,未來可當成體外培養這些細胞的基地,發展潛力無窮。



◆ 新技術!利用蠶蛹培育高級藥材「北冬草夏草」

中廣新聞/張佳琪 2010-08-04

冬蟲夏草是珍貴的中藥材,由於人工採挖過度,產量太少,所以價格不斷上漲,在中國大陸一公斤冬蟲夏草叫價20萬人民幣,差不多百萬台幣。近年來兩岸都在積極研究以人工培養的方式,培育冬蟲夏草,農委會苗栗農改場有重大技術突破,成功運用養蠶的副產品「蠶蛹」,培育出「家蠶蟲草」。它的「蟲草素」含量超高,且一公斤「家蠶蟲草」培育的成本大約三百元台幣,苗改場認為這項技術商業潛力大,將技轉給業者,希望促進國內養蠶產業的發展。

原產自中國青藏高原的「冬蟲夏草」,有抗衰老、抑制腫瘤、增強免疫力等藥效,是珍貴的中藥材,但是長期被大量採挖,貨源漸漸稀少,價格貴得嚇人。於是,跟冬蟲夏草有一樣功效且可以人工培養的的「北冬蟲夏草」,需求量跟著大增。

看好蟲草商機,農委會苗栗農改場研究人員嚐試把養蠶的副產品「蠶蛹」拿來培育蟲草,用人工接種方式在適當的培養條件下,花費六十到七十五天的培育期,成功培育出「家蠶蟲草」。簡單地說,就是用蠶蛹種出「北冬蟲夏草」。

苗改場課長吳登楨說,「家蠶蟲草」所含有的「蟲草素」非常高,而「蟲草素」則是「冬蟲夏草」最關鍵的成份,這項新研發成果應用在生技產業上面,相當有商業潛力。吳登楨說:「它的蟲草素含量比一般用米的高出十倍,蟲草素目前市面上價格大概一公克要一萬塊以上」。

吳登楨說,一公斤的「家蠶蟲草」培養成本大約台幣三百元,這項技術一旦轉移給業者,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市面上「冬蟲夏草」的價格,對國內養蠶產業的發展也有正面幫助。



◆ 專利寵物籠 讓狗定點大小便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2010.08.04

彰化市民林世中每天為愛犬「布丁」擦拭滿地排洩物,又累又氣,兩年前靈機一動,參考各種定時定量儀器設計訓練寵物大小便的自動裝置,2個月內成功訓練各種狗狗定點如廁,取得寵物籠訓練大小便定時模式的發明專利。

林世中商專畢業後,先後從事貿易、小吃餐飲,因為忙於工作,買一隻瑪爾濟斯幼犬陪伴他的母親。「媽媽年紀大,無法訓練小狗定時定點排洩。」林世中每天上班前或下班後,都要擦拭愛犬「布丁」隨處排洩的「黃金」和「噓噓」。

有一天林世中的媽媽沒注意臥室門前有一堆狗狗排洩物,不但踩到,還走到飯廳、客廳,滿室臭味,才發現不妙,林世中再也受不了,修理「布丁」之後,坐在客廳幻想狗狗自動定點如廁,忽然間腦袋靈光一閃,「何不設計結合定時、定量功能的儀器,訓練狗狗學會上廁所。」

林世中閱讀許多自動裝置的書籍,費時約1年設計寵物籠訓練小大便定時模式,清潔盤感應狗狗的排洩物,定時定量裝置響起音樂,寵物籠自動開啟,狗狗獲得出籠玩耍的「獎勵」;林世中用寵物籠訓練「布丁」約兩個月,成功矯正隨地便溺的惡習。

他修正清潔盤感應的靈敏度,裝置兩個設定模式,飼主可估計寵物完全排淨量,設定清潔盤達到一定重量才啟動開門電源。「我家現在乾乾淨淨」,許多朋友和寵物店獲知後,委託製做功能相同的寵物籠,林世中很高興能為都市居民解決訓練寵物便溺的難題。

fsj 提到...

約束帶人性化 睡覺也能翻身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2010.08.05 09

家有失智症老人,家人最擔心的是患者突然自行外出,卻認不得回家的路,或是躁動不安、在夜間擅開瓦斯,等於處處有危機。最近有業者引進新款約束帶,可依不同需求,約束患者腹部、手部或腳部,而且不影響翻身、睡眠,更具人性化。

輔具業者李嘉指出,失智症患者往往因喪失認知功能,增加走失風險,多數發生於家庭照顧者剛好暫時離開視線,或處理家務、打盹時,也因此讓許多照顧者神經緊繃,片刻難以鬆懈。

尤其危險的是,有的患者半夜起床,擅自走到廚房開瓦斯煮東西,卻忘了關,更讓全家人提心吊膽。因此,限制患者活動範圍,有時是必須的,但有些家屬自行裁縫棉布綑住患者的手、腳,長期磨擦會造成皮膚脫皮、外傷,引發感染。

新一代約束帶,不像傳統五花大綁,材質較透氣舒適,可調整長度,也有特殊磁扣鎖,可依不同部位予以約束,將患者固定在床上或輪椅上,患者在床上可隨時翻身,不影響睡眠。

fsj 提到...

高科技藥丸內建微晶片 提醒你吃藥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8.15

老是忘記吃藥?一種最新的高科技藥丸內建微晶片,搭配貼在患者身上的貼片,能在患者忘記服藥時發送簡訊到手機,提醒「該吃藥了」。這種高科技系統不但提高服藥率,還能監控健康情形,以防萬一。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種新藥丸已在美國做過試驗,目前正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健保信託中心舉行為期4個月的心臟病藥物試驗,有40位志願者參與。

這種藥丸由美國「波特斯生物醫藥」公司發明,體積與一般藥丸無異,以可食用原料製成內建晶片,服下的藥丸進入胃部後接觸胃酸而被啟動,發送低功率數位訊號給接收器。接收器位於患者肩膀或手臂上的監控用貼片內,如果患者忘記吃藥,接收器會發送簡訊給醫師或患者的手機,確保患者按時吃藥。若試驗成功,未來可廣泛應用於各類藥物。

先前美國的試驗成功將患者服藥率由30%提高至80%,且費用不貴,每顆藥丸只要台幣幾塊錢。貼片除了記錄服藥情形,還能監控患者心跳次數、心臟活動乃至於患者睡眠情形,這三者都是顯示健康狀況是否惡化的重要指標 。

負責試驗的倫敦帝國學院教授彼得斯指出,這種藥丸能鼓勵病患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若試驗成功,將擴大規模,由倫敦帝國學院與皇家波克夏醫院合作,舉辦為期一年的健保試驗。



◆ 螢光珊瑚 帶來抗癌新希望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10.08.15

澳洲科學家14日指出,他們已在澳洲的「豪公島」(Lord Howe Island)海域發現會發出不同顏色螢光的珊瑚,科學家可利用其發光基因標示人體的癌細胞,方便研發抗癌藥物。不僅如此,這種珊瑚還可抵抗地球暖化的危害,有助於人類了解全球暖化的相關議題。

科學家是在距離澳洲東岸600公里處的「豪公島」海域發現一大片會發出綠、藍、紅、黃等鮮豔螢光的珊瑚。澳洲西雪梨大學研究員安雅‧沙里(Anya Salih)表示,她從未看過如此大量發出鮮紅色螢光的珊瑚,也沒看過生長如此茂密的珊瑚聚集地。

科學家打算將這些可發出特定螢光的基因附著在人體健康細胞和癌細胞的分子中,然後透過特殊的「螢光感應雷射顯微鏡」,追蹤細胞的成長和變化。沙里說:「我們正使用這些螢光來標示人體內活細胞的運作,並研究癌細胞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沙里另外指出,「今年稍早,豪公島的珊瑚礁經歷了突如其來、因海水暖化引起的大規模白化現象。這顯示,即使在澳洲最南端的珊瑚礁,全球暖化也開始對珊瑚的生存構成威脅。」

不過沙里說,這些會發出螢光的珊瑚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支持螢光可抵抗氣候變遷的假設。她說,螢光可以提供某種程度的防護,抵抗氣候變遷造成的溫度壓力。



◆ 日心臟病療法兩大突破 動物實驗成功

自由時報 2010.08.15

〔特約記者鄭曉蘭/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不同的醫學研究團隊近日分別在心臟病治療方面獲得突破。日本國立循環系統疾病研究中心創全球首例,利用山羊成功以皮膚細胞製作心臟人工大動脈瓣膜,並移植成功。日本慶應大學以及美國葛雷斯東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研究團隊,也在老鼠實驗中,將不會跳動的心臟纖維芽細胞,轉化成能夠自主跳動的心肌細胞。兩項研究成果可望為心臟大動脈瓣膜異常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治療,帶來新契機。

皮膚細胞製作心臟人工大動脈瓣膜並移植成功

心臟大動脈瓣膜異常的患者,通常選擇更換人工機械瓣膜或動物心臟瓣膜。不過,機械瓣膜容易造成血塊,而且不適用於心臟逐日發育的兒童。動物心臟瓣膜的壽命僅約十五年,患者屆時必須再次進行手術。日本的研究團隊,在研究瓣膜移植新法的過程中,注意到和心臟瓣膜一樣擁有多數纖維細胞的皮膚細胞,認為皮膚細胞應具備絕佳再生能力。

研究人員於是以丙烯樹脂(壓克力)製作大動脈瓣膜模型,將之嵌入山羊背部皮膚下。山羊皮膚細胞分泌的膠原質包覆模型後,便形成直徑兩公分,厚約零點五公釐的人工瓣膜。瓣膜隨後被移植至山羊體內,如今仍能正常運作。皮膚細胞所製成的人工瓣膜若能逐漸與心臟融為一體,那麼在患者有生之年,都能正常運作。該技術成熟後,將成為心臟瓣膜異常患者的一大福音。

透過基因篩選 成功將纖維芽細胞轉化成心肌細胞

另一方面,心臟組織受損時,會刺激心臟的「纖維芽細胞」增生。由於該細胞不具跳動能力,一旦增生,就會造成心臟無法正常跳動。美日的醫學研究團隊,為此篩選出在心肌細胞生成時,運作的十四種基因,進而與心臟纖維芽細胞配對實驗。研究人員最後利用三種特定基因,成功將十七%的纖維芽細胞轉化成心肌細胞。轉化後的心肌細胞移植至老鼠體內,也與老鼠心臟融為一體,正常跳動。該技術若運用於人類身上,可望成為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的全新治療方法。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細胞」(cell)電子版。

fsj 提到...

消滅超級細菌 青蛙皮膚潛力無窮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0/08/31

消滅超級細菌可能要靠青蛙?日前英媒指出,阿拉伯阿布達比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青蛙皮膚中能夠對抗微生物的物質,研發出100種新型抗生素,其中超級細菌金黃葡萄球菌(MRSA)也能對抗。

科學家早已發現,生存在惡劣環境的青蛙,皮膚中含有能夠殺死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化學物質,雖然青蛙身上的化學物質對人類來說是有毒的,但透過改變其分子結構,可以減輕對人類的毒性,提高殺菌效果;另外也研究出其他改良方法,讓它們不會受到人體破壞性酶的影響,並且可以在血液中停留更久。

目前科學家已研究200種青蛙皮膚上的分泌物,其中從黃腿蛙和貂皮蛙皮膚上可以分別提煉出,對抗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耐甲基西林金黃色葡萄糖球菌)和伊拉克細菌(鮑曼不動桿菌)的抗生素。阿布達比大學生物化學家邁克爾‧康倫表示,這些抗生素的運作方式很不同,才會很難產生抗藥性。

fsj 提到...

喝的防蚊液 叮咬少八成

自由時報 2010.09.01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防蚊液不是用噴的,而是用喝的?日本著名的大藥廠「第一三共」製藥,正在研發一種用喝的防蚊液,喝了這種防蚊液後,毛細孔會散發出柑橘類氣味,蚊子叮咬的次數最低可以減為5分之1,目前已經通過老鼠實驗證實效果,計畫將申請專利開發成商品上市。

第一三共是利用蚊子討厭柑橘類氣味的原理,以食品添加物的方式,在實驗老鼠的飼料內添加柑橘類的香料。其中效果最佳的是檸檬醛,投藥1小時後,每5分鐘內雌斑蚊在老鼠皮膚上停留次數降為4分之1,叮咬次數也減為5分之1。老鼠的投藥量若換算為50公斤重的人類,大概只要幾十毫克,這種份量並不會太多。

第一三共強調喝的防蚊液「只要喝了就能全身防護」,不像噴的防蚊液,有噴的地方才有效。該廠的研發部企畫組長塙雅明表示,這項研發結果目前正在申請專利,未來如果要製成商品販賣,還需要進一步實驗證明它的安全性與效果,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於「喝的防蚊液」的接受度有多高,也將是商品化與否的考量之一。

家畜也有效

由於蚊子是動物與人類之間,病毒性傳染病的主要媒介之一,地球暖化造成棲息在熱帶地區的蚊子,有逐步北遷的現象,所以第一三共的這項研發成果,也考慮先使用於家畜身上,在家畜的飼料中添加香料,以達到抑制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效果。

fsj 提到...

溼潤療創 處理傷口新法

【李坤建/新竹報導】2010-09-18 中國時報

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所長楊台鴻,擅長研究幹細胞,卻走出辦公室及校園,準備到各縣市積極推廣「如何讓學童認識包紮傷口」,他認為,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學會處理簡單傷口,學會自救,一代比一代會更健康。

楊台鴻表示,網路資訊非常多,但是正確的知識管道,應該是在學校而非網路。他為了推廣正確的醫療觀念與知識,決定從新竹市開始做起。

楊台鴻說,近年來進行生醫材料研究與教學時,深刻體認「傷口的護理」重要性,傳統創傷處理法是乾式療法,校護叮嚀學童保持傷口乾燥,結果每次撕紗布時,讓傷口再裂一次,影響癒合,也容易結疤,「這是錯誤的方法!」

近年來他推廣以溼潤療創的方式處理傷口,以往許多人不小心受傷,傳統處理創傷都先用雙氧水、優碘消毒傷口,再上藥、敷紗布。他說,正確作法應用生理食鹽水或清水沖洗傷處,輕輕擦拭後,敷上人工皮親水敷料,再觀察傷口癒合情況。

楊台鴻說,目前處理傷口以溼潤療創的觀念,並未普遍讓民眾了解與認識,他推動此計畫從新竹市國小開始,而後國中,採漸近方式進行,屆時會邀請台大醫生、護士共同參與。如果成效良好,再推廣至各縣市。

篤信基督教的楊台鴻,覺得除為有錢人在幹細胞組織工程研究外,在目前健保制度不足下,一般民眾對醫療知識又相當有限,二年前深受諾貝爾獎印度「貧民銀行」的影響等,決定要為一般平民能獲得多些照顧,讓他的實驗室成為「平民實驗室」。

楊台鴻得知教育部有意將金融理財觀念加入國中小教材,他也認為學生應先具備基本醫療知識。



◆ 國衛院研發/修復神經細胞 出現曙光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0.09.17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發出可修復周邊神經的神經導管的物質,加速神經細胞再生,原本坐骨神經斷裂的大鼠,經過21周治療,可恢復8成的神經功能並改善行走能力。

中研院、國衛院和台灣大學昨天共同舉辦生物科技研發成果發表會,上述「神經幹細胞及生醫材料應用於神經創傷之修復」研究,由國衛院特聘研究員邱英明發表,他的研究讓不少神經損傷或退化的病人,出現一線曙光。

邱英明表示,一般認為神經無再生功能,但隨著幹細胞研究,經由生長因子誘發,某些神經前趨細胞可誘導分化為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和寡突細胞。

最近,邱英明研究團隊更以生物可分解的材料為主體,製作成可以修復周邊神經斷裂的神經導管,內徑如同原子筆芯的導管,在加入神經幹細胞及第一型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1)後,可把原本斷裂的神經搭起一座橋,不僅可加速神經細胞增生,並修復神經功能。

他以動物實驗證明,原本坐骨神經斷裂約1公分的大鼠,植入神經導管治療後,第4周就能恢復神經功能,第21周恢復到既有8成的行走能力。

邱英明表示,這項研究可應用於坐骨神經或腓神經受傷病人的神經修復,相關技術已取得歐盟、美國等專利,希望早日應用於臨床治療神經受損的病患。

fsj 提到...

醫療大突破 病人開刀前先冷凍

自由 2010.09.27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人體在冷凍後復活向來是科幻題材,但美國科學家已發展出一種革命性技術:冷凍病人身體,讓他們在接受手術時進入假死狀態。研究人員宣稱,這種方法可保護已無心跳的重傷病人腦部及器官不受傷害、減少麻醉劑及維生系統的需求,並讓醫生有更多時間動手術。

冷卻溶劑取代病患血液

英國每日電訊報26日報導,該技術由哈佛醫學院與波士頓的麻州綜合醫院共同研發,即將進行首次人體實驗,利用一種冷卻溶劑取代病患血液,以將體溫迅速降低到攝氏10度左右。

人體正常體溫為攝氏37度,若核心體溫低於攝氏22度,通常很快就會死亡。

主持這項研究的麻州綜合醫院外科醫師亞朗解釋說,受到槍傷、刺殺及車禍送到急診室的病患,往往處於生死邊緣,大規模地冷卻他們身體,可保護其腦部及身體器官免於受傷害。他強調,動物實驗的結果相當成功。

亞朗指出,把人體核心及腦部溫度降至攝氏15或10度,可發揮1小時、甚至是1個半小時的保護效果。在正常體溫下,缺氧會讓細胞開始產生最終殺死自己的毒素,通常會在4到5分鐘內導致腦死。

透過降低體溫技術,可讓細胞實際上進入假死狀態,從而防止前述狀況發生。

fsj 提到...

鈦好刷 臼齒清潔更容易

中央社 2010.10.19

傳統牙間刷清潔臼齒常因角度清潔不易。大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何文福表示,他們研發「鈦好刷」,高彈性回復力和彎曲角度讓清潔後臼齒更容易,光觸媒塗層還可抗菌。

何文福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生呂芳慶、陳建佑組成的研究團隊去年以「鈦好刷」作品拿下輕金屬創新應用設計競賽的第1名,今年又在有「國際工業設計奧林匹克獎」之稱的德國紅點獎競賽中拿到設計概念大獎。

呂芳慶說,因父親患有牙周病,他偶然看到洗手台上用來清潔的牙間刷,向父親詢問後,發現牙間刷的使用期限很短,所以靈機一動,提出將研發的新型鈦合金與牙間刷結合的構想,因此促成鈦好刷的問世。

何文福表示,他們將研發的新型鈦合金用在牙間刷的芯,合金的高彈性回復力可提高牙間刷的彎曲角度,相較傳統牙間刷,彈性回復力可提升近20倍。利用高彈性回復力的特性,可讓清潔後臼齒更加方便,減少因角度造成的清潔困難。

此外,何文福說,他們還在牙刷表面塗上光觸媒塗層,不但有抗菌功能,還能延長使用期限。他提到,一般傳統牙間刷只能用幾天或一個禮拜,但是鈦好刷的使用期限至少可延長到1個月以上。

何文福說,目前鈦好刷已與廠商接洽進行初步量產測試,鈦好刷雖然成本較高,但既能延長使用期限,又是符合綠色材料的發展方向,相信能和市面上商品做不同的區隔。未來也希望能申請專利,並促成產品商業化。

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過去很少將工業與設計結合,即使開發出材料,也很少會繼續研究用途。他認為,未來的工學教育方向應該轉變,除結合工業和設計外,也應該走向高附加價值產業。

※ 相關報導:

* 樂高印表機 「印」出來的還是樂高積木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78190

這組「印表機」完全是由樂高Mindstorms系列所組成,而雖然說是「印表機」,不如說是一組樂高積木自動組合機。

fsj 提到...

雷射矯正老花 視力可比飛行員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10.21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新的雷射技術可矯正隨年齡漸長而產生的遠視,也就是老花,讓中老年人扔掉不方便的老花眼鏡。

眼睛的水晶體老化僵硬後,看近處的東西不易聚焦。年過50後,看菜單、書或報紙常需要戴老花眼鏡。但一些研究說,戴眼鏡會讓人看起來老三歲,戴老花眼鏡更是老化的象徵。

目前只有少數眼科醫師用雷射矯正老花。美國和歐洲的三間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提供了新希望。

新科技用雷射改造眼球,有的則是植入鏡片,有的是改變角膜的形狀。

角膜和水晶體都是眼睛聚焦的關鍵,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研究是用雷射在角膜上畫開一個小口子,然後植入一個像甜甜圈的小黑環,迫使光線必須經由中間像針尖一樣的小孔達到眼球後面的視網膜,讓近處的物體看起來清楚。

這項研究已讓153名志願志者恢復視力,達到飛行員的水準,效果至少可延續3年。不過,手術並不便宜,約需4000英鎊(台幣20萬元)。

希臘的研究者在15名患者的角膜畫開一個小口袋,並植入放大鏡片。一年後發現植入的鏡片安全有效,98%接受手術者對他們的視力滿意。

fsj 提到...

用貼的治療鼻過敏 台中榮總明年上市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2010.10.24

治療塵蟎過敏用「貼」的!台中榮總昨天發表塵蟎過敏鼻貼布,人體試驗顯示,每次貼10分鐘,過敏引起的鼻塞、打噴嚏與流鼻水,都能有效改善,預計明年上市;參與試驗的過敏患者說:「鼻子不再是裝飾品,終於呼吸到新鮮空氣了。」

過敏鼻貼布由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研究部主任蔡肇基獨創,已取得美國、台灣專利。蔡肇基說,25%民眾苦於過敏性鼻炎,85%主要過敏原來自塵蟎,以往抽血檢測過敏原,透過皮下注射達到減敏治療,但效果有限,後改用噴劑、滴劑,卻可能吸入呼吸道,引起氣喘、休克等危險。

他把噴劑改良為鼻貼布,進行為期四個月的人體試驗,受試者患有中重度過敏性鼻炎6個月以上,年齡為20至30歲,每周貼一次,每次10分鐘,每月回診一次,共有16人完成療程。

蔡肇基說,受試者的鼻塞、流鼻涕與打噴嚏症狀,有大幅改善。20多歲男性受試者表示:「以前整天鼻塞,都靠嘴巴呼吸,鼻子是裝飾用的,參加試驗後,鼻子居然呼吸到新鮮空氣!」

蔡肇基說,過敏性鼻炎9至12月盛行,患者得提前一個月、每周貼10分鐘,持續4個月,可有效改善過敏症狀,預計明年可量產上市。



◆ 哲學冥想防自殺 4年救千人次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0-10-24 中國時報

武俠小說情節也能用於自殺防治?馬偕醫院自美國引進「辯證行為治療」(DBT),結合醫療專業團體,運用東方哲學概念,例如金庸筆下的郭靖,透過呼吸調節及冥想練功,藉以擺脫自殺意念,四年下來服務近千人次,創下零自殺死亡的紀錄。

馬偕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DB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瑪莎.林納涵(MarshaLinehan)博士於九○年代,針對有重複自殺行為者所設計的治療模式,馬偕○六年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引進DBT的機構,且因為成績斐然,即將於年底獲得認證。

DBT不同於傳統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與患者一對一、上對下互動,而是結合醫師、心理師、個案管理師及團體治療的團隊介入。

方俊凱說,有重複自殺行為者,多半不是憂鬱症、躁鬱症,就是跟郭靖一樣的創傷後症候群的患者。面對自殺意念排山倒海而來的當下,DBT治療模式也是建議病人調解呼吸、冥想轉念,想像身處寬闊的草原,必要時還可沖個冷水澡,讓自己冷靜下來。

以一名年僅廿多歲,自殺不下百次的女性躁鬱症患者為例,由於幼年父母離異,父親又對她長期家暴,十四歲起就開始近乎「慣性」地使用各種方式結束生命,但都幸運獲救,並被轉介到馬偕的DBT接受長期治療

方俊凱說,治療團隊不斷灌輸個案各種東方哲學概念,除了郭靖的故事,周星馳電影情節中的「阿Q」精神,也常被用來引述借鏡。果然,少女漸漸學會了隨遇而安、塞翁失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治療後第一年自殺行為就大幅減少,現在不但能擺地攤自食其力,還回到職校學習一技之長。

fsj 提到...

三總新研究 追蹤肝癌足跡

中央社 2010.10.28

三總進行臨床試驗,在正子斷層掃描前,使用甲硫胺酸藥物,偵測轉移性肝癌細胞的比率,比傳統藥物提升15%,正向衛生署申請檢查藥物藥証,希望造福更多肝癌患者。

三軍總醫院核醫部暨正子斷層造影中心科主任諶鴻遠今天在記者會表示,三總進行臨床試驗,針對肝癌患者在做正子斷層掃描前,先使用甲硫胺酸藥物,結果發現,原本使用葡萄糖藥物正子檢查無法偵測到的轉移性肝癌細胞,在改用甲硫胺酸藥物後,偵測率提升15%。

諶鴻遠說,因醫療進步,肝癌病患存活期逐漸增長,因此,愈來愈多病患被發現有癌細胞轉移病灶,卻不見得找得到病灶。

他說,64歲的林先生因B型肝炎帶原多年,最後發現罹患肝癌,經換肝手術後定期在門診追蹤,有次追蹤時發現異常,但超音波、電腦斷層都無法找到病灶,後來被轉介到三總正子中心嘗試以甲硫胺酸藥物正子檢查,發現左肩胛骨有病灶,在電腦刀治療後,情況穩定。

諶鴻遠說,國外已將甲硫胺酸藥物用於偵測腦瘤,但國內肝癌患者較多,因此,根據歐洲藥典配方,自行合成甲硫胺酸藥物,並進行臨床試驗,初步偵測轉移性肝癌細胞效果不錯,正申請檢查藥物藥証,希望未來應用在肝癌病友的追蹤影像檢查,提高醫療品質。

fsj 提到...

糖尿病口服錠 解除打針苦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楊孟立/大樹報導】2010.10.31

靠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天天挨針的痛楚,隨著新型「微流道」技術的發明已有機會終結。義守大學師生研發成功的微奈米級粒子微流製備技術,把胰島素包覆在高分子材料中製成口服錠,在國內外多項國際發明展,屢屢奪「金」,已在台灣及中國等地申請專利。

義大生物科技所師生投入4、5年研發的「均一粒徑微奈米級粒子微流製備技術」,已成功把控制血糖的胰島素藥劑,利用高分子材料包覆起來,成為口服錠。

參與研發的生物科技系主任楊智惠、研究助理廖偉全,研究生林慶茂等人,為開發這項技術,不知翻閱多少文獻報告,師生們腦力激盪,設想如何解決糖尿病患挨針的困擾,心血終於沒白費。

廖偉全、林慶茂說,文獻統計,糖尿病在80年代,10個約有1個罹患,多半注射胰島素控制,一天至少打2針,小孩子怕痛、拒打針,病情根本無法好轉,而老人家注射後,傷口不易癒合,造成皮膚潰爛,如今都可望解決。



◆ CPR之救生寶盒 一個不到800元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0.10.31

以後學習CPR(心肺復甦術)更簡單!最近國內開始引進日本研發的訓練器材,大家熟知的教學用假人「安妮」可以「退休」了。

很多人在護理課,藉著「安妮」學過CPR,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宗倫表示,半身的「安妮」就要十幾萬元起跳,全身的更要上百萬元。醫療機構推廣CPR時因為成本考量,很難普遍購買。但是新的教學模組,一個僅僅要25美元,不到台幣800元。

王宗倫說,新的教學儀器是一個四方盒子,在按壓位置有個愛心圖案,旁邊有兩個粉紅色圓點,代表乳頭位置,只要壓下適當的力道,就會發出聲響,讓學習者可以揣摩急救壓胸時應施力的程度。

日本藉由這項教學模組,一年有200萬人學習CPR,國內急診科醫師也預計將這套平價的教學模組引進國內,讓國人學習CPR更簡單化。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馬惠明說,現行急救有簡單好記的「叫叫ABC」口訣,也就是先嘗試叫醒病人、叫救命,接下來,「A」是維持呼吸道暢通、「B」是口對口人工呼吸、「C」是進行壓胸的心外按摩。不過民眾對於口對口人工呼吸常有「心理障礙」。

最近美國心臟學會更新了CPR的指引,從現行的維持呼吸道暢通、吹氣,改成先壓胸30下,或一分鐘內壓胸100下以上。在國內,衛生署也將召集專家學者討論後公布新指引。

這套教學模組著重壓胸的訓練,王宗倫說,過去經驗顯示,民眾多半怕對陌生人作人工呼吸,只願意作胸部按壓。

其實在成年人失去意識、停止呼吸的四到五分鐘內,持續壓胸,能把血液送往全身各處,體內血氧濃度還足以應付,僅作胸部按壓,急救效果一樣,但接著還是必須配合救護車來接手,進行適當電擊等措施,患者才不會因為缺氧引發難以挽回的傷害。

fsj 提到...

糖尿病口服錠 解除打針苦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楊孟立/大樹報導】2010.10.31

靠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天天挨針的痛楚,隨著新型「微流道」技術的發明已有機會終結。義守大學師生研發成功的微奈米級粒子微流製備技術,把胰島素包覆在高分子材料中製成口服錠,在國內外多項國際發明展,屢屢奪「金」,已在台灣及中國等地申請專利。

義大生物科技所師生投入4、5年研發的「均一粒徑微奈米級粒子微流製備技術」,已成功把控制血糖的胰島素藥劑,利用高分子材料包覆起來,成為口服錠。

參與研發的生物科技系主任楊智惠、研究助理廖偉全,研究生林慶茂等人,為開發這項技術,不知翻閱多少文獻報告,師生們腦力激盪,設想如何解決糖尿病患挨針的困擾,心血終於沒白費。

廖偉全、林慶茂說,文獻統計,糖尿病在80年代,10個約有1個罹患,多半注射胰島素控制,一天至少打2針,小孩子怕痛、拒打針,病情根本無法好轉,而老人家注射後,傷口不易癒合,造成皮膚潰爛,如今都可望解決。



◆ CPR之救生寶盒 一個不到800元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0.10.31

以後學習CPR(心肺復甦術)更簡單!最近國內開始引進日本研發的訓練器材,大家熟知的教學用假人「安妮」可以「退休」了。

很多人在護理課,藉著「安妮」學過CPR,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宗倫表示,半身的「安妮」就要十幾萬元起跳,全身的更要上百萬元。醫療機構推廣CPR時因為成本考量,很難普遍購買。但是新的教學模組,一個僅僅要25美元,不到台幣800元。

王宗倫說,新的教學儀器是一個四方盒子,在按壓位置有個愛心圖案,旁邊有兩個粉紅色圓點,代表乳頭位置,只要壓下適當的力道,就會發出聲響,讓學習者可以揣摩急救壓胸時應施力的程度。

日本藉由這項教學模組,一年有200萬人學習CPR,國內急診科醫師也預計將這套平價的教學模組引進國內,讓國人學習CPR更簡單化。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馬惠明說,現行急救有簡單好記的「叫叫ABC」口訣,也就是先嘗試叫醒病人、叫救命,接下來,「A」是維持呼吸道暢通、「B」是口對口人工呼吸、「C」是進行壓胸的心外按摩。不過民眾對於口對口人工呼吸常有「心理障礙」。

最近美國心臟學會更新了CPR的指引,從現行的維持呼吸道暢通、吹氣,改成先壓胸30下,或一分鐘內壓胸100下以上。在國內,衛生署也將召集專家學者討論後公布新指引。

這套教學模組著重壓胸的訓練,王宗倫說,過去經驗顯示,民眾多半怕對陌生人作人工呼吸,只願意作胸部按壓。

其實在成年人失去意識、停止呼吸的四到五分鐘內,持續壓胸,能把血液送往全身各處,體內血氧濃度還足以應付,僅作胸部按壓,急救效果一樣,但接著還是必須配合救護車來接手,進行適當電擊等措施,患者才不會因為缺氧引發難以挽回的傷害。

fsj 提到...

自動變色OK繃 提醒該換了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0.11.12

德國一所研究機構研發出可自動變色的OK繃。目前的OK繃完全看不出是否需要更換,更不知傷口是否已經感染,未來可自動變色的OK繃提醒當事人,應該更換以避免傷口繼續發炎或感染。未來還將結合光學感應,如在電腦螢幕上直接秀出傷口pH值的變化。

德國福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Research Institution)設計出OK繃正透過pH值變化時出現不同顏色,來顯示傷口的變化,根據研究人員指出,pH值正常在5以下時,OK蹦維持原來的顏色,但是當pH值升高到6.5至8.5之間,傷口可能已經感染,OK蹦的顏色立即變成紫色,提醒必須立即撕掉或消毒。

研究人員川普表示,「透過顏色的變化讓當事人或醫師直接觀察感染的情況,無須像過去每次都得撕掉繃帶,造成細菌入侵,」目前科學家將更進一步在德國醫院內進行適用性實驗,未來還將結合光學感應,如在電腦螢幕上直接秀出傷口pH值的變化,同時也正尋求其他企業合作進行量產。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皮膚科教授潘特蘭表示,「這項發明改變了原先大眾對預防醫療的看法與做法,讓當事人可以更早甚至更清楚掌握自己的身體反應。」

fsj 提到...

研究:驗血即可預測心臟衰竭

法新社/賴秀如 2010/11/16

(法新社華盛頓15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說,他們已研發出一種新的驗血法,或許有助於推測看起來很健康的老人家,是否有心臟衰竭風險。

目前急診室採用的驗血法,可以診斷胸痛的病患是否是心臟病發作或有其他病因。但新法比目前採用的驗血法更進步。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發現有助於評估65歲以上,卻毫無心臟疾病徵狀的人士在心臟問題喪生的危險。80%的新充血性心臟衰竭病例都是屬於這種族群,而且特別難以評估。

新的驗血方式測量T型肌鈣蛋白(troponin T)濃度,這是細胞死亡過程的1種標記,會導致心臟衰竭。這份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這是從抽取、儲存長達18年的病患血液樣本,所取得的研究結果。在65歲或更年長的沒有徵狀病患中,有2/3都檢測出T型肌鈣蛋白的標記。

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德費里皮(ChristopherdeFilippi)說:「我們發現肌鈣蛋白濃度較高的人,未來10到15年出現心臟衰竭徵狀,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新的驗血方式也能夠測出比以前濃度更低10倍的肌鈣蛋白,但是尚未在美國上市。心臟疾病是美國人首要死亡原因。(譯者:中央社賴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