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5

Fermi 望遠鏡在銀河系中發現巨大的新結構

Fermi telescope discovers new giant structure in our galaxy (w/ Video)
http://www.physorg.com/news/2010-11-fermi-telescope-giant-galaxy-video.html

November 9, 2010

(PhysOrg.com) -- NASA 的 Fermi(費米)Gamma 射線太空望遠鏡,在銀河系中央發現一個前所未見的結構。此特徵跨越 5 萬光年,而且可能是我們星系中央的超大黑洞在一次爆發後所留下的遺跡。

"我們所看見的是二個發出 gamma 射線的泡泡,從銀河中央向南、北各延伸 2.5 萬光年," Doug Finkbeiner 表示,麻州劍橋 Harvard-Smithsonian 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他是第一個識別出這項特徵的人。"我們對於其本質或起源並未完全了解。"

此結構橫跨可見天際的一半以上,從處女座(Virgo)星區一直到天鶴座(Grus)星區,而且可能有數百萬年的歷史。一篇討論這些發現的論文已獲認可發表在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中。

Finkbeiner 與哈佛畢業生 Meng Su 與 Tracy Slatyer 藉由處理來自 Fermi Large Area Telescope (LAT) 的、可公開存取的資料從而發現這些泡泡。LAT 是人類所發射,最為敏感且解析度最高的 gamma 射線偵測器。Gamma 射線為光的最高能形態。

其他研究 gamma 射線的天文學家並沒有偵測到這些泡泡的某一部份,因為「gamma 射線之霧」出現在整個天空。當移動速度近乎光速的粒子與光以及銀河裡的星際氣體交互作用時出現「gamma 射線之霧」。LAT 團隊不斷精鍊模型藉此發現新的、被所謂瀰漫發射(diffuse emission)遮蔽的 gamma 射線源。藉由利用對此「霧」的種種估量, Finkbeiner 等人從 LAT 資料中將之分離並揭開這些巨大泡泡的面紗。

科學家現在進行更多分析以更了解這種前所未見的結構如何形成。這種泡泡狀的散發物比銀河中隨處可見的 gamma 射線霧更充滿能量。這些泡泡顯然也有明確的邊界。此結構的形狀與發散指出,那是大規模且相對快速之能量釋放所造成的結果 -- 來源仍是個謎。

可能性包括來自銀河中央之超重(supermassive)黑洞的粒子噴射。在許多其他星系中,天文學家看見物質朝一中央黑洞墜落所造成的快速粒子噴射。雖然沒證據顯示,今日的銀河系黑洞並沒有像那樣的噴射,但過去也許曾有過。來自恆星形成爆發(burst of star formation,星爆)的氣體外流(gas outflows)或許也會形成泡泡,也許在幾百萬年前,這種情況就在銀河系中央區域造就了許多大質量星團(massive star clusters)。

"在其他星系中,我們看見星爆(starbursts)能驅動龐大的氣體外流," David Spergel 表示,Princeton 大學學生。"無論這些巨大泡泡背後的能量來源是什麼,均與天體物理學中許多深入問題有所關聯。"

泡泡的暗示出現在早先的太空船資料中。來自德國 Roentgen 人造衛星的 X 光觀測暗示著靠近星系中央(或是在銀河系相同方向上)之泡泡邊界的微妙證據。NASA 的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在 gamma 射線泡泡的方位上偵測到過量無線電訊號。

Fermi LAT 團隊也在週四揭露該儀器最佳的 gamma 射線天空圖像,這是資料收集二年的成果。

"Fermi 每三小時掃描整個天空,而當此任務繼續下去,我們的揭露也隨之加深,我們以日益精進的細節看見極端的宇宙," Julie McEnery 表示,位於 NASA Goddard 太空飛行中心的 Fermi 計畫科學家。

NASA 的 Fermi 是天文物理學與粒子物理學的合作關係,在與美國能源部的合作下開發,來自法、德、義、日、瑞典、美國的大專院校亦有重要貢獻。

"自從 2008 年六月 Fermi 發射升空起,它很快地證明自己是一個新疆界上的設備,從時--空的本質到新星 gamma 射線第一手觀測,賦予我們一系列新洞見," Jon Morse 說,NASA 總部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這些最新發現持續證明著 Fermi 優異的表現。"

※ 相關報導:

* The Fermi Haze: A Gamma-ray Counterpart to the Microwave Haze
http://iopscience.iop.org/0004-637X/717/2/825
Gregory Dobler, Douglas P. Finkbeiner, Ilias Cholis,
Tracy Slatyer and Neal Weiner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717 825, 2010
doi: 10.1088/0004-637X/717/2/825
百萬度的電漿可能在星系中「氾濫」
天文學家看見黑洞的邊緣
銀河-- 更快、更重的旋轉者
Spitzer 發現富含碳的恆星誕生自銀河中央
星際磁場支配大質量恆星形成
銀河系中的巨大白矮星也許會形成超新星
突然暴亮的天鵝V407震驚天文學家
「星系團成長機制」 中研院找到
物理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黑洞電漿

3 則留言:

fsj 提到...

最年輕黑洞 成形僅30年

自由 2010/11/17

〔編譯魏國金/綜合華盛頓十五日外電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十五日宣布,發現已知最年輕的黑洞,其形成僅三十年,這項發現提供天文學家珍貴機會,以了解這個宇宙最奇特的力量。

一九七九年天文學家發現距地球約五千萬光年的M100銀河系中,有一枚質量約太陽二十倍大的星體爆炸成超新星,天文學家清楚看到爆炸星體的殘餘持續被吞噬,因此判定它形成黑洞,而其質量約太陽的五倍。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帕德諾說,該黑洞是大胃王,竭力狼吞虎嚥。他的同僚洛伯指出,過去三十年來這個年幼黑洞「吸入」的物質相當於地球的質量。兩人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發表於「新天文學」期刊。錢卓(Chandra)X射線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相關影像。

黑洞由於其密度之高,沒有任何物質,包括光也難逃其魔掌。許多黑洞的發現是因為觀測到伽瑪輻射線的爆炸特徵,然而這個年幼黑洞的發現卻不然,而是馬里蘭州一名天文迷老師於一九七九年觀測到產生該黑洞的超新星SN 1979C。

洛伯說︰「這是我們首次看到一個黑洞誕生自一個正常的超新星。」帕德諾說︰「如果我們的解釋正確,這將是已觀察到黑洞誕生的最近實例。」NASA表示,這項發現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巨星爆炸如何形成黑洞或中子星,以及我們與其它的銀河系到底有多少黑洞。



◆ 人類壯舉 日太空船帶回小行星塵埃

自由 2010/11/17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十六日證實,六月返航地球的小行星探測器「隼號」(HAYABUSA)成功收集到小行星「絲川」的微粒子樣本。這是人類首度獲取的小行星物質樣本。

JAXA指出,這些大小約○.○○一至○.○一毫米的樣本有助於人類了解太陽系的創造與構成。這是史上第四組從太空帶回的珍貴樣本,其他包括阿波羅任務收集的月球物質、星塵號收集的彗星物質,以及創世紀號收集的太陽物質樣本。

隼號完成七年、六十億公里的太空之旅,二○○五年兩度著陸於距地球三億公里遠的絲川,相當於地球距太陽的兩倍遠。六月中旬隼號的密封艙降落澳洲沙漠,主體則於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化為火球。日本科學家隨後對保存在密封艙內的採樣進行研究。

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高木義明十六日指出︰「這是世界第一次,也是卓越的成就,它從星體而非月球帶回採樣。」研究人員以電子顯微鏡發現,隼號帶回的一千五百個微粒子多數是橄欖石或輝石等富含鐵質的礦物。

隼號探測計畫主持人川口淳一郎說,整個團隊是「難以置信的幸運,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這個超乎我們夢想的事。」該計畫斥資兩億美元(約台幣六十億五千萬元),二○○三年隼號升空時,一度因燃料外洩,有七週時間與地面失聯,這個差錯使其太空之旅延長三年。汽車大小的隼號將一枚塑膠包裹的金屬球留在絲川,球面上載有來自一百四十九國的八十八萬人名字,其中包括美國名導演史帝芬史匹柏與英國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

美國航太總署(NASA)詹森太空中心的小行星星體研究員艾柏,讚揚隼號團隊,表示所獲取的微粒物質將有助於了解近地球星體的特質,以及存在於太陽系形成初期的物質。

fsj 提到...

加10歲小女孩發現超新星

中央社 2011/01/04

僅10歲的加拿大女孩葛瑞,除夕夜發現1顆超新星(supernova),她也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超新星發現者。

住在加拿大新布倫斯威克省(New Brunswick)弗瑞德里克頓(Fredericton)市的葛瑞(KathrynAurora Gray),除夕夜在距地球240光年的天域,發現超新星。先前,最年輕的超新星發現者為14歲。

葛瑞今天在家中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視訪問時表示,發現超新星後,極為興奮,一夜都未睡著覺,等待她的發現被證實。

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The Royal AstronomicalSociety of Canada)今天表示,葛瑞確實發現1顆超新星。學會指出,葛瑞發現的超新星為17級,位於UGC3378銀河系的鹿豹星座。皇家天文學會也證實,葛瑞是世界上最年輕的超新星發現者。

超新星為恆星爆炸,象徵較太陽大的恆星突然死亡。超新星的現象並不常見,但很容易被發現,只要用一般的望遠鏡即可看到,因為超新星發生時,它的光度比周圍的星星都要亮。

專家說,發現超新星雖很費時,但卻不難。人們只要盯著1個星域觀察,發現星域內突然出現不尋常光亮時,就有可能是超新星誕生。

葛瑞今天接受訪問時表示,不認為科學家會將這顆超新星以她的名字命名,但能發現超新星,仍感到很興奮。葛瑞本來無意從事天文學,但成為世界上最年輕超新星發現者後,她可能要再考慮了。

fsj 提到...

我獲高階望遠鏡 可望拍到黑洞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1.04.15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的國際合作團隊,爭取到一座次毫米波天文學專用的十二米電波天線;可將次毫米波段的觀測解析度提高到廿微角秒,相當於從地球看得到月球上的十元硬幣。研究團隊表示,將有希望第一次「拍攝」到黑洞的照片。

美國國家基金會宣布,中研院天文所和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合作的團隊,從三組競爭隊伍中勝出,獲得「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計畫的原型天線。毫米和次毫米指的是電磁波的波長,藉由接收宇宙中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可以觀測到宇宙中不同的現象。

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助技師曾耀寰表示,這次接收的可說是次毫米研究最先進的望遠鏡;加上該團隊在夏威夷毛納基山上的次毫米波陣列(SMA)、智利建造中的ALMA毫米及次毫米觀測站,觀測解析度可提高到「20微角秒」,這將是目前的天文望遠鏡中,「次毫米」波段最高的解析度。

曾耀寰說,因為黑洞的範圍很小、沒辦法以解析度較差的望遠鏡「看」到;以往黑洞的圖片,都是用理論模擬後繪製而成。

研究團隊表示,原型天線目前架設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預計將移往具備寒冷、乾燥、高海拔條件的地點,以利觀測。目前可能是格陵蘭或加拿大北部,希望在今夏部署、測試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