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4

少子化是國家安全警訊

◆ 少子化是國家安全警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112244.shtml

【聯合報╱社論】2011.01.23

一六六八八六,這個看來「一路路發發了」的吉祥數字,充滿隱憂。這是去年新生兒總數,比前一年少了兩萬多人,讓台灣粗出生率(全年出生嬰兒數占總人口千分比)力守四年的「保八」驟降到七點二一,依此趨勢,二○二三年台灣人口將出現負成長。

越來越多台灣女兒不想生台灣之子,中華民國一百年怎麼生日快樂?在人口千萬以上的國家中,台灣人口密度全球第二高,總生育率卻僅零點九一,是全球第一低,和能完整世代交替的總生育率二點一,差距極大,也讓台灣的老化指數成為亞洲第二。經建會曾預估,倘若趨勢不變,二○二五年台灣將從高齡社會步入超高齡;二 ○六○年,台灣人口不到兩千萬,且一半人口超過六十歲;二一○八年,台灣將只剩八百萬人,多麼令人心驚。

一個漸漸老去的台灣,是怎樣的台灣?OECD(經合組織)曾估計,一個國家開始進入高齡化社會,實質GDP成長率將降低零點三五到零點七五個百分點;這對國家是不可承受之重,具體反映在每個小人物身上的是:經濟愈來愈低迷,要養的老人越來越多,最後,青壯者不能有所用,老不能有所終,幼也不能有所養,大家更不敢生孩子,國家社會將陷入百年難復的惡性循環。

例如,屆時若移民、外勞政策不比現在開放,則因勞動人口不足,投資環境惡化,外商不會進來,企業也必外逃,國家財政、社安體系都會受重創。若移民、外勞政策要更開放,則台灣人民被政客長期催眠的鎖國、排外心理,將更成為未來政治衝突的導火線。

再如,一個漸漸沒有孩子的台灣,還能爭吵「一中各表」嗎?大陸每年有七百萬新生兒,且正有條件開放二胎化,台灣人卻連一個孩子都不想生,年復一年,兩岸還有什麼統獨問題?

馬英九總統已指示少子化問題須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可見其嚴重性,換言之,愛生不生已不是各家小事,而是國家大事。

年輕人究竟為何晚生、少生、不生?很多人的理由,都說養不起,薪水這麼低,房價這麼高,教育(補習)這麼貴。然而,真只是錢的問題嗎?現在會比一九四九那個年代更難活嗎?當年的媽媽一手牽一個,裙角兩邊各一個,後面再背一個,家家幾乎都有五、六個孩子,生十個以上的也大有人在,且還不乏一家碩、博士的。這些父母本身不僅都是徒手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人,也在當年那個匱乏、困頓的年代,替台灣培育、創造了現在的生產人口和知識力量;而現在的年輕人,坐享祖父母、父母建設的富足環境,反而說養不起孩子了?

是養不起孩子?還是,不想養孩子?如果這個生養你的環境醜陋、髒亂,你自己都不愛,會想生孩子嗎?如果瑣碎、扭曲的藍綠口水整天亂噴,讓你得了政治厭食症、冷感症,你會有生孩子的欲望嗎?當族群認同、國家認同長期在被撕裂的狀態,你連「我是誰」都被不斷質疑或否定時,怎麼會相信自己的DNA值得永續?

年輕人想生的關鍵,源自愛,源自希望。不生是因絕望。

這是何等嚴肅而重大的「國家安全」問題,但是,每天都像在搞選舉的民代、政黨、政府看不到、聽不到、感覺不到,任它像身體裡的腫瘤,沉默的在黑暗裡不斷長大,而世界最低的總生育率,則只是已掩藏不住的病徵。

經建會月底將提出「少子化因應對策方案」,且看政府是否能讓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但是,大家何必只寄希望於官員?環境、政治問題,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問題?有沒有文明的環境,端賴有沒有文明的人民;有什麼水準的人民,就有什麼水準的政府。如果政府不能讓人民感動,小民仍可讓彼此感動,相互給予希望。這不是天真,這是最素樸、卑微的願望,最能操之在己。若現在怕生、不生,老時縱然已先存下老本,但面對的將是早已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百業不振,健保崩毀,個人能安然養老?

冬去若沒有春來,寂靜的冬天何其可怖,少子化問題豈僅是國家大事,也是各家大事。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爭取哈比人的代價
機密 民主政治的最後敵人
立院三讀 37萬軍教後年繳稅
長照保險 延到101年立法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社論-下階段施政主軸應是「社會公義」

【本報訊】2011-02-13 中國時報

三年前,馬團隊以一句「我們準備好了!」漂亮贏得政權;到了二○一○年,台灣出現了最新的流行語叫做「無感復甦」。一個準備好了的團隊卻讓人民感受不到他們的努力成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各項數據都顯示,一年來台灣經濟已進入「多頭」格局。例如: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出版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台灣總體競爭力排名從第二十三名猛升到了全球第八名、亞洲第三名;這是台灣在這項調查中,歷年來名次最好的一次。中央大學「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二○一一年一月分創下十年最高點,投資股票信心也是十年來首度突破一百點,這表示投資人對新年的投資有了樂觀的期待。

此外,主計處預估今年民間消費可望成長三.五一%,這是金融海嘯後,表現最好的一年;台灣經濟研究院發布的經濟預測,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達五.七一%;連失業率都呈現下跌,二○一○年十二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五%以下,為四.六七%,這是連續十六個月的下降。

消息面都是正面的,台灣有了令人欣慰的進步與成長;不過,人民的心理面卻似乎是負面的。其間的落差其實來自於在成長過程中,社會公平公義的實踐程度──台灣是因為經濟成長而往「均富」道路前進呢,還是往「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方向發展呢?

二○○八年,台灣在連年的經濟鎖國中,走到了谷底,社會的集體氛圍是期待改變、期待突破,因此馬團隊一句充滿自信的肯定句:「我們準備好了!」帶給了人民正面的能量,人民因此予以支持。三年來,馬政府以開放務實的態度與政策,打開了兩岸的僵局,也打開了台灣走向世界的大門:ECFA的簽訂是政績,外交突破、百國免簽證是政績,馬政府也許很難理解,明明做了很多事,怎麼人民好像不怎麼領情;明明各種統計、調查數字都顯示台灣正走在往成長的路上,怎麼大家還老是對這個「無感」、對那個也「無感」呢?

不是人民太「冷感」,而是太「無助」──無助,來自於看到經濟成長、卻發現自己怎麼沒份的那種失落。在開放與發展的經濟中,有些搭不上成長列車的人可能已遠遠地被拋在列車後面,這一拋落,或許讓他們永遠也到不了站了。到不了站,不一定是他們跑得不夠快,也不一定是他們跑得不夠認真,或許是車子開得太快了;甚至,對某些人來說,有些列車根本就是過站不停,這些人在太小太小的車站等車、一直等著,卻只見列車呼嘯而過,沒有機會上車。

執政當局以經濟發展至上為核心的開放政策,出發點是想要追趕、彌補前朝封閉政策造成的停滯,上任之初,這樣的施政邏輯是對的、是人民所期待的。活路外交、活力經濟,一如久旱逢甘霖,台灣人強烈渴望如此動能。但時間久了,人們發現,經濟成長的結果,並非雨露均霑,但經濟成長後帶來的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指數提高,卻可能是人人都必須承擔的後果,這當然就讓一些沒有真正分享到成長果實的人感到不平,甚至感到憤怒。

正在為連任做準備的馬政府,當然會繼續關注台灣經濟成長的議題,也或許會從各種漂亮的統計數字裡得到動力;但統計數字不等於真實感受,因為很多人進不去統計的樣本裡,這些被統計遺忘的人,是走過第一階段「經濟成長」的馬政府更應關注的對象;第二階段馬政府的施政主軸應該是「社會公義」,要正視所得分配不均與貧富差距擴大益愈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處理得不好,不但會侵蝕成長的成果,也會帶來社會的焦慮和不安。

當然,較之世界一些成長停滯、甚至衰退以至於陷於動盪的國家,台灣該慶幸過去的兩、三年,我們在穩定中成長,畢竟台灣是「無感復甦」,倒並不是「無復甦」。馬政府的期中考,不只有經濟題,能不能讓台灣社會邁向公平公義,是未來能否贏得民心的關鍵。



◆ 東京風向球-孤獨社會的無奈

【黃菁菁】2011-02-12 中國時報

外國觀光客到東京總喜歡搭船遊隅田川,在船上往兩岸仔細看,偶而會看到與東京都的繁華不太搭調的景象,岸邊有不少蓋著藍色塑膠布的小屋,也有些是用瓦楞紙箱搭的陃室,那些都是流浪漢的家,他們有些是沒有親人的孤獨老人,有些是因失業而無家可歸的壯年人。

將近八十歲的原田老太太和先生兩人在千葉縣鄉間養老,由於居家周邊沒有店家,生活所需都要靠老公開車去採買。幾年前老公過世後,原田的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倒垃圾要推個手推車,用小碎步慢慢推到垃圾收集場,到超市買菜要騎腳踏車,遇到下雨天就只能靠鄰居幫忙。

日本今年冬天特別嚴寒,還有不少地方下豪雪,日本海沿岸的許多地區積雪高度還超過一公尺。有些老人因爬上屋頂剷雪而不慎摔死,有些獨居老人眼看家門口被積雪塞住,卻無力剷雪外出,只能枯坐在家中等待救援。各地方政府出動公務員,號召年輕力壯的義工協助剷雪,人手仍相當不足。

以前所謂的家庭是一家老小互相照顧、依靠,但隨著人口的老化,家庭型態的改變,形單影隻的老人越來越多,有的老人即使有親人,但因年輕一代都到外地打拚,很少人願意留在出身地跟老人同居,有親人也形同沒親人般。

總務省○八年的調查指出,四成以上的日本單身老人,住家離兒女的居住地相當遠,單程至少需一小時以上的車程。再加上,現代社會越來越冷漠,大家各過各的日子,即使是鄰居也往往不打招呼,因此老人的起居生活不得不自己打理。

現在日本有許多營業團體以獨居老人為對象,打出「代替家人照顧你一生」的廣告詞,招收收費會員,由業者取代家人的角色,提供各種生活照顧的服務及全天候緊急支援。

例如,代客購物、打掃、陪伴上醫院看病、幫忙找房子搬家、代替當住院保證人,代簽開刀同意書、協助料理後事等,當然每一項服務都是要收費的。

手頭還有點積蓄,不願麻煩遠親和友人的老人,寧可花錢找業者,不但可以安心過日子,不怕急病災害,最重要的是,即使被人照顧也不會有心理負擔。不過,貧苦的獨居老人就沒有選擇的權利,生活起居乏人問津,就連老死在家中也無人知曉,成為地方政府頭痛的問題。

此外,由於老人比較容易相信他人,有些不肖業者盯上老人的弱點,想盡各種花招來詐財,使老人詐欺案件層出不窮。有些業者跟老人允諾代為料理後事,但最後卻將老人的骨灰任火葬場處理,還有黑道偽造獨居老人的遺書,在老人往生後將遺產全部領走。

最近菅直人政府開始正視孤獨社會的問題,認為孤立個體的增加,將成為社會的新風險,於是於一月中旬成立「包容每一個人的社會」的協助弱者、孤立族群之特別小組,希望能結合學者、社會活動家的智慧來解決獨居老人、虐待兒童、流浪漢等社會問題。

菅直人也主動提出建立求助熱線的構想,即設置三百六十五天,廿四小時全天候服務的求助熱線,協助民眾解決問題。

不過,事後的補救工作,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應該深究的是,日本社會到底是哪裡病了?為何會變成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超現實社會,為何人們會變得如此冷漠?到底是教育出問題,還是政策出問題?

fsj 提到...

好諷刺! 職訓局員工 8成竟是派遣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02.12

勞委會將在明年元旦改制為「勞動部」,轄下的職業訓練局雖改制為「勞動力發展署」,業務變多,員額編制卻一個也未增加,八成以上得仰賴派遣外包臨時人力,引爆一級主管提前退休潮,6個組12個正副主管走了一半,離職潮更甚於6年前的高捷案,被點名者都無意升官,組織呈現「群龍無首」狀態。值此政府「拚就業」之際,格外顯得諷刺。

行政院組織改造將在明年就定位,勞委會也為明年改制為「勞動部」進行組織調整,其中轄下的「職業訓練局」將改為「勞動力發展署」,負責職訓、就服、技能檢定及外勞等事務,其下再設五個「分署」,負責執行業務。與目前組織相較,除了現有業務完全未減少,還新增「技能檢定」、青輔會移撥過來的「青年就業輔導」等業務。

職訓局改制後業務量增加,但是一來青輔會雖然業務移撥過來,卻一個人也不過來,二來受制於行政院要求各部會維持原有員額編制,因此勞委會爭取新增員額全部被打回票。其中職訓局部分原本爭取新增上千名員額,被人事行政局回拒後,自動縮減為500名,結果還是踢到鐵板。

改制後「業務增加、員額不變」,加上公務員退休制度將從「七五制」改為「八五制」,職訓局從去年底就引爆退休潮,6個組總計12個組長、副組長,就有半數退休懸缺,其中業務量最大的外勞許可組組長、副組長,兩人都才50歲出頭,就雙雙申請退休;身障就服組組長、就業服務組副組長也是閃電退休;加上原本就一直懸缺的企業訓練組副組長,職訓局人心惶惶。

申請退休的主管不諱言,「組改太讓人失望了」,不但「原地踏步」,「同仁工作份量變重」,一出事就被罵,讓他「根本不想再當公務員」。例如業務最繁重的外勞許可組,一個組219人,只有33個正式及約聘僱人員,其餘都是外包及臨時人員,主管根本不知如何管理?出了事,「長官找我,我能找臨時人員負責嗎?」

王如玄強勢 勞委會又大搬風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勞委會最近人事浮動,除了職訓局一級主管懸缺嚴重,勞委會本部因為主委王如玄年前陪同行政院長吳敦義訪問布吉納法索時,隔海無預警刪除六位參事「主管津貼」,後來雖因參事反彈而改為減半,但仍引爆半數參事申請退休;加上王如玄最近又展開一波一級主管人事調動,讓勞委會上下人心浮動。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30年前的人力配置 要用到何時
http://www.udn.com/2011/2/12/NEWS/NATIONAL/NAT5/6147981.shtml

「就業服務」與「外勞管理」是勞委會職訓局兩大核心業務,近年來業務不斷加重,但編制仍是20幾年前的規模,卡在員額不能增加,只能不斷增派臨時人力,如今已經膨脹為畸型的「龐然怪物」,一個「科」與一個「部會」(如僑委會、體委會)還大,組織規模是一般相同層級的10倍之多,卻有八成以上是臨時人力。



◆ 史上新高外勞直逼38萬人 印勞有4成

【唐鎮宇/台北報導】2011-02-13 中國時報

受到景氣復甦及人口老化、照護需求逐漸增加,我國外勞人數將突破卅八萬大關,創下開放外勞二十多年的最高數。其中印勞比例高達四成一,勞委會擔心,若過度集中在同一國家恐對國安造成威脅,目前正努力開發其他國家外勞。

我國自民國七十八年開放外勞來台工作,短短十年間總人數突破卅萬。最先開放的產業外勞方面,因為三K產業缺工及國內重大公共工程需求,九十七年一度衝上十九.六萬;但隔年因金融海嘯、工廠倒閉,人數「自然減少」兩萬多人。

家事外勞部分,受人口老化影響,開放以來總人數不斷直線上升,其中又以印勞人數增加最快;但就算九十一年我國因外交凍結印勞,使得印尼家事外勞由八.一萬大減到二.一萬,照護需求絲毫未減,反而帶動越南家事外勞激增,由一.五萬暴增到七.一萬。

據職訓局最新統計,截至九十九年底,我國外勞總人數已達卅七.九萬,創史上新高。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產業外勞恢復到十九萬多,主要是景氣復甦、工廠訂單增加影響;家事外勞則因是人口老化的照護需求而不斷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外勞高達四成一是來自印尼;若單就家事外勞來看,印尼更高達七成三。王如玄說,就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說,外勞過度集中在同一個國家確有風險,「勞委會正努力開發其他國家外勞來台」。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我國目前開放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蒙古等六國外勞,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前四國,原因出在外勞仲介不願開發其他國家的人脈。



◆ 大陸民工荒 沿海內陸搶人開戰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1.02.12

春節後,大陸多地區面臨民工荒,大巴接,車站截,優惠政策挽留,地方政府直接介入民工爭奪戰。過去只在珠三角、長三角上演的搶人大戰,今年連中西部城市也加入,一些小縣城內,看不見的搶工潮正如火如荼展開。

據央視「新聞一加一」報導,春節過後,大陸東西部開始打起了農民工的爭奪戰,在東部的上海,一些企業開著四百輛長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蘇、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門口去接農民工回來。

傑蒂玩具公司董事長胡秋濱表示,訂單非常好,主要是沒有工人,載工人的車最多時廿八、卅輛車,到○六年的時候一下就降下來,降到十輛左右,到現在只需要兩輛車。

在廣東肇慶長途汽車站月薪二千至三千,享受百分之五伙食補貼,每月休息四天,這樣的招工廣告隨處可見,不少企業將招聘現場直接搬到了火車站。但很多企業從兩千、兩千五提到三千,一樣招不到人。

曾幾何時,四川和重慶是最大的勞務輸出地,以往政府想盡辦法幫助農民工外出打工,但重慶地方官員今年春節有一項新工作,設法把返鄉過年的農民工截留一部分下來,以確保今年不出現民工荒,這樣的改變所展示出的是一批生產企業內遷,東西部工資收入縮小的現實。

一名重慶的打工者彭濤說,富士康是個大企業,離家又近,工資待遇又好,回家探親也比較方便。打工者湯文強也表示,江蘇那邊不過兩千多元人民幣,現在重慶招聘會上應聘工作也有兩千多元。

大陸國家統計局二○○九年的調研結果,東部地區打工者月收入比西部地區僅高百分之五,相差幾十元人民幣,而五年前則高達百分之十五。

一名職業介紹中心主任表示,中西部的收入差距在縮小,特別是中部和東部在工資待遇方面沒什麼優勢了。和西部比較也不是很明顯,所以對民工來講選擇餘地比較大,不用長途跋涉到東部沿海去。

對於上海和重慶在爭奪農民工,中國社科院勞動與社保中心副主任張翼表示,原來只是在沿海爭奪,現在在東中西三個地區都拉開爭奪戰。現在不僅是大城市,連中小城市也面臨招工困難。

※ 相關報導:

* 用工荒 南京招人不足1成
http://www.udn.com/2011/2/12/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6148434.shtml

袁亮指出,大陸的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政策使部分沒有技術的農民工重回土地;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中西部轉移,工資收入差距開始逐漸縮小;發達地區的高生活成本,使越來越多農民工開始選擇離開大都市。

fsj 提到...

中國大學生 起薪比農工低

自由 2011.02.15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大學生的起薪還比不上農民工,不少大學生搶著做人民幣一五○○元(約台幣六七○○元)的辦公室職員,可是農民工對月薪二千元(約台幣八九○○元)的搬運工卻是興趣缺缺,顯示中國以低價勞動力支撐經濟快速成長的時代已經結束。

企業為了搶人不斷提高農民工工資,月薪二千到三千人民幣已經很普遍,部分職位的工資高達四千人民幣。根據中國經濟網的報導,來自安徽的農民工郭玉林說:「低於一個月二千元不會幹,現在物價太高,在南京租個房子也要好幾百元,我還要養家餬口,反正也不愁找不到工作。」報導指出,電焊工、瓦工、木工的每日工資達到一二○到一五○人民幣,搬運工等重體力工作的月薪更在三千人民幣以上。

另一家專門為大學生介紹工作的人力仲介表示,他們提供一千多個應屆大學生的工作,薪水都在一二○○人民幣左右。有專業證照的南京農業大學學生徐譽在人力仲介找到一份行政兼出納的工作,他說︰「我對薪水要求不高,一千二到一千五就行,如果公司不包吃住,我也能自己解決。」另一個南京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郭紅影說︰「現在關鍵是找到工作,等有了工作經驗再考慮工資。」

專家指出,現在都是看職位決定薪水,而不是看學歷,例如售後服務或業務銷售工作,不管是大學生還是農民工的薪水,都是底薪加抽成,農民工如果技術好、業務強,收入比大學生高是很正常的。事實上,農民工的工作時間長、勞力強度大,這都是大學生不願做的,勞動市場上的供需關係,造成大學生起薪普遍低於農民工的情況。

研究指出,過去三十年中國勞動年齡的人口從五.六億人增加到九.一八億人,形成對經濟成長有利的「人口紅利」,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的貢獻比率高達二七%;不過人口紅利還是有消失的時候,「聯合國人口展望」報告預計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到二○一五年後轉為負成長。另有學者指出,二○三○年後勞動力短缺將成常態,打擊中國經濟成長。儘管部分專家認為轉折點不會這麼快,但是「年年用工荒,今年格外猛」的情況顯示,中國經濟成長動能並非源源不絕,遲早中國政府與企業主都要面對這一大挑戰。



◆ 吃不消啦 不少台商走人

【李道成/台北報導】2011-02-15 中國時報

受到缺工嚴重、工資大漲影響,台商招聘工人方式早已做大幅調整,包括改採更有彈性的勞務派遣工模式,或與工人簽訂日薪制。甚至在珠三角一帶,已有部分台資企業負責人受不了缺工的折磨,直接關廠走人的案例。

向來是勞工輸出大省的河南、四川、湖北,今年由於沿海轉移內陸的產能開出,民工回流現象明顯,導致東部城市等不到工。

就以蘇州來說,節後開出的工資都較年前漲了一到二成,但缺工情況仍相當嚴重。不僅薪資較低的裝配工找不到人,連工資高的營建工人也缺。

曾承包幾項上海世博重要工程的湖南建工裝飾公司總經理張幼麟就表示,與他們簽約的勞務代理公司向他坦誠壓力大,因為今年的建築工短缺空前嚴重。

就以負責精裝修的建築技術工來說,有很多都是採以日計薪方式,折合新台幣約八百元;雖然仍要比台灣低了許多,但已讓不少營建公司大喊吃不消。

不只營建業都已傾向與勞務公司合作,加工貿易重鎮東莞的傳產業中,不少廠商也以日薪的模式招工,即使付出的成本極高,卻能解缺工的燃眉之急。

在缺工情況日益嚴重,同時人事成本愈升愈高的環境下,東莞已有部分鞋廠宣布關廠,把廠房賣掉或轉租。春節前,就有一家員工曾高達數千人的台資鞋廠正式結束營業,據當地台商透露,就是受不了工資拉高且找不到工人。



◆ 英失業潮又來 4成機構要裁員

【江靜玲/倫敦十四日電】2011-02-15 中國時報

面對英國政府大幅削減公共預算,公家單位憂心的大幅裁員惡夢,從本月底開始,將進入真實的一刻。未來數月,每十個英國機構便有四個要裁員,預估將有一百六十萬人失業,新一波失業潮,將如海嘯般衝擊英國。

根據英國特許人事與發展協會(CIPD)最新公佈的調查顯示,英國各機構的裁員比例,將在今年第一季急速上升,刷新二○○四年來的紀錄。平均每十個機構便有四個表示準備裁員,包括全民健保準備裁員三分之一、中央政府預備腰斬二分之一人力,地方政府則計劃大砍四分之三的員工。

調查統計,未來數月,英國的失業人口,將從目前平均每十人中有一人失業的情況,上升到每八人便有一人失業。CIPD預計,一百六十萬人將因而失業。這一波裁員潮,並將導致英國失業率持續攀升,直到二○一二年為止。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到二○一○年十一月底,英國的失業人口在三個月內增加了四萬九千人,總失業人口接近二百五十萬,創一九九二年來最高。二○一一年第一季展開的裁員潮,將使就業市場再次掀起風暴。

fsj 提到...

人力缺口46萬 5年來最大

記者馬婉珍/台北報導 2011-02-16 工商時報

年後上班族掀跳槽風,目前人力缺口高達46萬人,規模是近5年首見,逾6成的企業感受到缺工壓力,企業「爭」才大戰一觸即發。其中以餐飲服務最缺工,金融業則最需要管理階層人才。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年後開工短短一周,線上求職人數大增9.4%,年後28萬人轉職行動積極展開,同時期工作機會更暴衝18.1%、直逼37萬筆,工作機會比求職人數多出近9萬筆,逾6成的企業感受到缺工壓力。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表示,企業「爭」才大戰一觸即發,規模是近5年首見。上班族拿了年終獎金、分紅,過完年後,線上開啟履歷的求職人數較農曆年前大增9.4%,逼近28萬人;工作機會則比求職者跑得更快,較年前暴衝18.1%至37萬筆的高水位,顯示企業面臨缺工潮,已掀起搶人大戰。

從產業來看,以住宿餐飲服務占84.6%最缺工,其次是運輸物流81.8%及旅遊休閒80%,足見住宿餐飲、運輸物流等產業缺工感受最普遍;金融業的人才缺口則延伸至管理階層。

方光瑋指出,在大陸觀光客與國內消費雙重需求加持下,內需服務相關的住宿、餐飲、運輸、旅遊等產業缺工最明顯。

計劃在今年招募300-500名儲備幹部的麥當勞,將因應這波年後缺工潮,祭出配套徵才方案。台灣麥當勞人力資源部執行經理林瑋志表示,餐飲服務業從業人員普遍較年輕,在工作上求新求變的要求相對較高,台灣麥當勞今年將透過重視員工價值主張、完整的內部訓練及輪調計劃來培育主管人才,預計可培育 100位餐飲服務專業經理人。

配合大中華區業務拓展需要,麥當勞也計畫將部份經理人派往中國大陸及亞太地區,培養國際及跨文化經驗。

方光瑋提醒,這波去年10月起開始的事浮於人現象,可能在近期達到最高峰。調查也顯示,企業已意識到轉職潮的影響,改善勞動條件成為「留才」的關鍵,很多企業開始思考透過調整員工薪資(67.1%)、增加員工福利(59.1%)、調整升遷制度以增加升遷機會(38.0%)來留才。



◆ 未來3年 數位內容人才最缺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11.02.16

經濟部工業局昨天表示,工業局調查半導體、影像顯示、資訊服務、數位內容、機械、塑膠、紡織、設計等8項重點產業趨勢及人才供需狀況,結論是從今年至2013年,「數位內容產業」缺人缺最兇。

經濟部工業局官員表示,這次「重點產業2011-2013年專業人才供需調查」,調查這些產業中未來3年的趨勢,以及廠商所需人才的條件,還有各大專院校專業人才供應的數量。

調查發現,未來3年人才需求將受到綠色環保、新技術應用(如觸控技術及雲端運算)、ECFA(兩岸經濟協議)簽訂後中國市場開放機會等趨勢影響。

工業局官員說,若以未來3年產業發展方向及各大專提供人才數量來推估,未來「數位內容」產業人才不足的情況最嚴重,畢業生將不敷使用。

至於其他產業方面,半導體、影像顯示、機械產業需要研發、生產工程師;資訊服務、數位內容則缺軟體設計工程師,也很缺營運管理、美術設計及行銷人才。

紡織、塑膠業發展較成熟,比較缺行銷管理人才;設計產業則缺專業設計師及具「設計背景的管理人才」。

官員指出,業者反應,雖然大專畢業生在「量」的方面還算充足,但是還是有「素質不夠」的問題,許多企業還是找不到合用的人才,主要原因包括:學校所學與企業應用仍有落差、具經驗的經營管理及國際行銷人才難尋、跨領域創新應用人才不足。

fsj 提到...

137華工因它致殘? 蘋果認了

【世界日報╱北京17日電】2011.02.17

蘋果公司iPad、iPhone全世界熱賣,但在中國的廠房又被轟「血汗工場」。一例是蘇州聯建科技公司137名蘋果中國供應商員工,因長期暴露在正己烷環境,健康遭受不利影響;另一例是蘋果公司供應商廠房被揭童工問題,顯示較往年更為嚴重。

北京晨報報導,蘋果公司15日發布2010年的供應鏈管理報告,首次公開承認中國供應鏈137名員工致殘員工事件。此前,蘋果公司一直採取迴避策略。

據報導,2010年有36家國內環保組織為促進IT產業解決污染問題,與29個IT品牌進行多輪溝通。其中,《IT行業重金屬污染調研報告(第四期)蘋果特刊》,對蘋果的供應鏈職業安全、供應鏈環境保護、供應鏈員工權益和尊嚴提出質疑,敦促蘋果公司公布供應鏈信息,對蘇州聯建科技公司和運恒五金公司員工的正己烷中毒做出回應。

這份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長達25頁,專門用一章對於正己烷的使用進行說明:「2010年,我們瞭解到,在蘋果公司供應商勝華科技蘇州工廠(即聯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於正己烷環境,健康遭受不利影響……我們要求勝華科技停止使用正己烷,並提供證據證明已經將該化學品從生產線上撤下。還要求他們修復通風系統。自採取上述措施以來,再無工人因化學品暴露受到損害。」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表示,已查實所有受到影響的員工均已成功得到治療,「我們會繼續檢查工人們的病歷,直到他們完全康復。勝華電子已按照中國法律的要求為患病工人和康復期的工人支付了醫藥費和伙食費,補發了工資。137名工人中的大部分已經返回該工廠工作。」

然而,報導指出,最新情況似乎與蘋果報告仍有出入。137名工人中,部分員工正在遭受被迫離職的壓力。

報導引述聯建科技受害員工賈景川表示,2月11日中午11時,他接到公司專門負責聯建中毒員工主管的電話,得知鑑定結果已經下來了,職業病九級。但與此同時,該主管問他什麼時間離職,因為「不離職得不到公司的賠償」。賈景川2007年5月進入聯建科技,2009年8月查出正己烷中毒入住蘇州市五院治療。出院至今,手腳出汗、麻木,晚上腿痛、抽筋等症狀仍在出現。

報導稱,胡志勇則被鑑定為十級傷殘,他也表示,此前公司給予一些治療,認為他已經治癒,但他並不想離職。他也坦誠,目前公司工作環境有所改善,他們工作一段時間後,可到屋外通風休息。

此外,另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蘋果公司在中國的廠房近年被指是「血汗工場」,他們亦承認其供應商廠房的童工問題愈趨嚴重,去年在十間中國廠房內,發現91名16歲以下的童工,是前年被發現童工數目的八倍以上。

蘋果公司日前發表社會責任進展報告,承認去年在十間位於中國的供應商廠房內,發現91名16歲以下童工,是前年被發現童工數目的八倍以上。

報導稱,其中一間中國的供應商廠房更發現42名童工。報告指出,供應商為滿足需求,轉而向仲介公司及職業學校招聘,但應徵者或提供假身分證明文件掩飾真實年齡。蘋果公司表示,他們已經加強審查廠房是否有聘用童工。

何為正己烷

正己烷是一種用於清潔某些製造工序使用的零部件的化學品,揮發快,這種化學品會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導致人體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狀,嚴重的可導致暈倒、神志喪失、甚至死亡。. 痛、頭暈和無意識。

※ 相關報導:

* 吃了「毒蘋果」 小伙子成老頭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158144.shtml



◆ 大陸缺工 企業搶人饑不擇食

【經濟日報╱記者鄭圭雯/綜合報導】2011.02.16


大陸缺工嚴重,除了製造業,現在連服務業也缺工,東方早報報導,上海去年勞工離職率高達47.9%,企業為解決勞工問題而頭痛不已。

當不少台商還在煩惱上海基本工資增加快速,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接踵而來,春節過後,伴隨大陸內陸城市發展快速,愈來愈多民工寧可留在家鄉發展,以往所謂的「人流」恐將成為絕響。

東方早報昨(15)日以全版專題報導,探討上海的缺工問題。上海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證實,與往年相比,今年農民工返城時間明顯比往年晚,人數也大為減少。用工大戶對普通工人的需求,已到了饑不擇食的程度,不再像以前的挑剔。:

據了解,大陸用工荒現象從2003年起開始在局部沿海地區出現,經過了七、八年,已由局部用工短缺演變成全域性的用工短缺。據統計,上海企業勞務用工占員工總數比例,由2006年的25.6%到2010年已高達51%,這意味著需要的工人愈來愈多,但離職率卻由2008年的37.1%迅速上升,2010年已高達47.9%,將近兩個員工中就有一個離職。

目前上海的餐飲業、零售業及各類服務業等都在缺工,而有些電子、IT、服裝等製造業用工大戶,對普通工人的需求更是到了饑不擇食的程度,只要條件差不多就招進,這些業者主因為準時完成訂單,不能讓生產線空轉。

來自安徽淮北的李東生兄弟看著大螢幕上的企業用工資訊,二人小聲的討論,也不急著做決定,也不到視窗登記個人資訊,「工作不著急,大不了到蘇州、昆山,聽說那裡今年還要加工資」。

隨著景氣回春,企業用人大增,大型仲介豫星勞務派遣公司說,每個委託公司都缺數百個一線操作工人,基層行政崗位的缺口也很大。



◆ 薑是老的辣 BMW工廠雇長者

中央社 2011-02-17

汽車業巨擘BMW今天啟用一座工廠,宣稱是因應德國技術工人短缺和低出生率的解決方案。BMW堅稱,這個瞄準長者的計畫不只是一條老人裝配線。

這座位於德國南部城鎮丁格芬的新工廠,特色是採用人體工學的工作站,有額外的護背、更好的照明,以及比各家工廠勞工都還要輕鬆的工作步調。

今年57歲、在BMW工作40年的藍恩(Ludwing Lang)說:「我不需要像以前一樣把手伸很長去拿東西,我只要站直,就有辦法把事情做好,這真的很輕鬆。」

這家位於德國巴伐利亞的汽車製造商表示,這座工廠是世界首例,因為它雇用各年齡層的員工,特別重視他們想留住的珍貴老員工。

這座工廠設有休息室和提供健康飲食的員工餐廳,BMW希望2011年時能將這種雇用模式擴展到BMW在德語系國家工廠四千名裝配線雇員身上。

BMW董事會成員安特(Frank -Peter Arndt)表示,「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因為技術人員很缺,因此這個計畫很重要」,「但是我們也深信,我們不該失去同僚多年來獲得的所有經驗」。(譯者:中央社周永捷)

fsj 提到...

上班族如何放心養孩子

【聯合晚報╱社論】2011.02.20

台南市托嬰中心「娃娃世界」,傳出保母將哭鬧嬰兒放進置物櫃長達數十分鐘之久,造成嬰兒猝死的悲慘事件。這名嬰兒不過八個月大,父母親都是典型上班族,必須在白天把嬰兒交付給托嬰中心,才能事業家庭兩頭顧。卻沒想到,連合法、合格的托嬰中心與保母,都難以信賴。夫妻傷心欲絕,又怎不讓全國類似情況的家長聞之而憂心忡忡呢!

難以想像的是,這家托嬰中心口碑不錯,屬合法經營,該名保母也領有保母與保育員執照,看來完全沒有令托嬰父母疑慮之處。這或許才是此次事件更讓人驚悚的關鍵。上班族父母,如果連合格的托嬰中心與保母都不能信賴,那又該怎麼辦呢?要知道,類似這種雙薪家庭的狀況,在國內比比皆是。許多上班族之所以晚婚、不婚,甚或婚後不生,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另一主要考量便是,孩子的養護壓力太大。若夫妻兩家的長輩可以幫忙,倒還好;若無,那唯一選擇便是找保母或送到托嬰中心。過去不少新聞事件大多提醒父母親,一定要找合法合格的托嬰處所,但這次事件,連合格場所都爆出如此不當照顧所致的悲劇,誰還敢放心生小孩,放心托嬰自家寶貝呢?

台南「娃娃世界」的悲劇,尤其令人難解,娃兒若哭鬧不止,必定事出有因,稍有概念者一定知道,非找出嬰兒哭鬧的原因不可,而非將其隔離,甚至還放於置物櫃內長達數十分鐘!且不談是否因窒息造成其猝死,就算置物櫃通風順暢,該名哭鬧嬰兒也可能因為身體不適狀況被忽視,才導致猝死。院方與保母明顯失職,責任必須追究。

出生率已很低的台灣社會,任何一個嬰兒不僅是父母的寶貝,更屬社會的資產。發生托嬰中心照顧不當令嬰兒猝死的事件,絕不能視之為小事或個案。政府應對托嬰中心與保母,有定期抽檢與再教育的機制,而業者尤須自我惕勵,不忽略照顧嬰兒的每個細小環節。若等到爆發悲劇,不但悔之晚矣,對受傷害的家庭亦屬終生遺憾!



◆ 第二胎請外勞 經建會研議 勞委會反對

自由 2011.02.19

〔記者陳梅英、廖千瑩、謝文華/台北報導〕少子化問題嚴重,經建會多次邀集相關部會研議因應對策,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表示,將於二月底、三月初整合各部會意見,是否可以在生了第二胎之後聘請外勞在家照顧小孩,也在討論範圍內。

但勞委會認為過度開放外籍幫傭恐排擠國內婦女就業,對小孩未來發展不利,況且外勞總量已經偏高,透過此政策來解決生育率問題並不恰當。

台灣勞工陣線聯盟也持反對看法,認為公平優質的托育服務應該是政府的責任,且勞工薪資根本無法負擔外勞費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則指出,有能力聘僱外籍傭人的年輕家庭有限,此政策對大部分家庭並沒有幫助,且將進一步剝奪本國保母、幼托人員與家庭照顧工作者的工作機會。

劉憶如表示,少子化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已是世界潮流,原因之一在於大家普遍晚婚,生的孩子也較少,只是要檢討為什麼在這樣的潮流中,台灣生育率特別低、小孩特別少?這可能與生了孩子以後養育成本高,包括直接金錢成本及心力成本都有關係。

劉憶如說,關鍵是怎樣讓大家養得起小孩,養得起不光是金錢問題,也包括不能有後顧之憂,尤其台灣婦女教育水準高,很多婦女結婚後都希望能繼續工作,因此,解決小孩養育問題是政策相當重要的方向,也是現在討論少子化問題的主軸。

劉憶如說,生了第二胎後,開放聘請外籍監護工照顧小孩,是可以討論的題目,因為要討論到減少養育小孩的成本,但成本到底是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把小孩送出去,是因為不放心,不只牽涉金錢的問題,如果不把小孩送進幼托所的話,家庭中就會有人犧牲,辭職在家帶小孩,有些人因為這些考量,甚至連一個小孩都不願意生。



◆ 養兒防老?養老防兒? 沒誘因幹麼生小孩

【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副校長(花縣壽豐)】2011.02.20

經建會表示為因應少子化議題,研議讓有第二胎子女的家庭,可以聘請外籍勞工照顧小孩,此議一出大家譁然。現在很多工程要靠外勞、照顧老人要靠外勞,未來養小孩也要靠外勞,台灣變成甚麼樣的國家?

少子化問題雖被總統上綱到國安層次,但政府還是應該好好分析原因,和提出可行和公平的對策,不能急就章。

大家為什麼不想生養小孩?先想想生養小孩的目的?

為了傳宗接代。但現代人早就沒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觀念,也沒有繼承香火的問題。

為了養兒防老。不過現在是「養老防兒」,子孫們不要來覬覦和瓜分你的老本就好了,豈敢奢望孩子們來養老人家?

為了親情。如果父母明理,經濟還過得去,小孩孝順用功,功課還過得去,那麼父母親可以享受到小孩的親情和成長的喜悅,但快樂日子通常只有幾年,小孩卻是一輩子的付出。

為了盡人類綿延不息、生存的義務,但這種人有多少?

要提高出生率,政府要提出有打動人心的利多或誘因,坦白說很難。唯一可行的就是讓養小孩從負擔變成一種收穫,譬如養小孩每月需兩萬,政府就發三萬;或者父母親的育嬰假適用到所有人,且延長到四年等等。

雖然很困難很辛苦,很多人可能還是會盡盡養小孩的「義務」,只要照顧的問題可以解決。上述發大錢或四年的育嬰假大概不可能。不過在這網路的時代,是否可以權宜有四年的在家上班兼育嬰的措施?如要開會透過網路,所有的資料和文件也都上網,讓需要的在家上班。

另外主計處又公布,國內潛在勞動力占非勞動力的比率,去年僅剩百分之七十點六,創下新低紀錄。到了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可能一個年輕人,就得養兩個老人。

但是主計處的推論可能不周延,事實上,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台灣是兩個老年人(父母兩老)要養一個年輕人呀(尼特族,不上班、不就學、不在訓練中的小孩)!

fsj 提到...

美國夢幻滅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

編譯盧永山/特稿 2011.02.21 自由

很多美國人相信,只要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致更好的生活。但這個「美國夢」的真相是:過去20年美國一般民眾的平均所得不增反減,而富有階級卻變得更有錢。這種貧富差距在這波金融海嘯之後越發明顯,導致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消失,貧窮階級擴大。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資料,1988年美國一般民眾經通膨調整後的平均年所得為3萬3400美元,20年後幾乎原地踏步,2008年的平均年所得略減為3萬3000美元。在此同時,1%最富有的美國人(年所得超過38萬美元)過去20年的平均年所得成長33%。

工會式微 無力議價

羅格斯大學教授羅傑斯表示,美國藍領和中產階級所得原地踏步的主因是,工會力量式微和其他勞工保障減少,集體議價的力量消失,使得藍領和中產階級無法爭取更好的待遇,所得無法跟上通膨速度。

根據調查,過去30年美國勞工加入工會的人數銳減,1983年加入工會的勞工佔總勞動人口約20%,去年降至不到12%。

國際競爭 不利調薪

國際競爭是另一原因。全球化使得美國很多製造業工作遷移到勞力更廉價的國家,使得美國勞工的薪資難以調高,半數勞工的週薪不到505美元。

羅傑斯表示:「隨著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越緊密,不禁令人懷疑,美國的薪資水準是否已由中國設定。」羅傑斯表示,50年前美國還有很多只需高中文憑就能做的藍領工作,現在的工作需要更多軟技能(soft skills),而這需要大學文憑才能勝任。

當美國藍領和中產階級的所得原地踏步之際,美國富有階級卻利用上述因素擴大財富,拉開與前者的所得差距。例如,全球化雖然對勞工不利,美國企業卻利用全球化來降低成本和提高獲利,而新市場也能創造更多的需求。

華爾街薪酬顧問強森表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擁有金融服務、科技、娛樂或媒體等特殊技能者,有更大的就業空間,也能獲得更高的報酬。」

股市上漲 富人得利

股市也是拉大美國貧富差距的另一個原因。根據統計,1970年以來,史坦普500指數上漲逾12倍,雖然協助美國經濟成長,但股市上漲的好處多半落入富有階級口袋。

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的政策也助長這樣的趨勢。1980年代雷根總統放寬對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的管制,柯林頓總統時代則取消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合業經營的限制,2000年布希總統上任後又放寬對複合證券的監督,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如雨後春筍般竄出,為整個金融部門創造出驚人的財富。

布希任內提出的減稅政策,歐巴馬總統延長實施,美國富有階級是最大受益者。擔任聯準會主席19年的葛林斯潘,將利率降至歷史新低,導致美國房市出現爆炸性成長,但結局悲慘,美國房市泡沫化引發金融海嘯,使美國經濟嚴重衰退。

金融海嘯的餘波盪漾,今年1月美國的失業率仍達9%,房地產市場依舊低迷不振,受傷最重的藍領和中產階級仍在療傷止痛。

美國夢(The American Dream)網站上個月發表一篇名為「美國人沒有工作、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文章,列舉美國中產階級快速消失,貧窮階級擴大的27個現象,包括僅47% 的勞工做的是全職工作;超過600萬人失業的時間長達1年半以上;1.086億人沒有就業、就業不足或不考慮就業;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比2000年少了 10%;1970年代美國有25%的工作是製造業性質,如今已降至9%。

但在此同時,隨著企業獲利回升和股市反彈,美國富有階級的財富持續增加。分析師認為,若美國政府不好好處理貧富差距惡化的問題,美國可能陷入階級戰爭。



◆ 研究:職業婦女 孩子較易生病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2.21

根據美國一所大學針對職業婦女的研究指出,母親在外工作,孩子出現意外受傷或氣喘等機率,比專職母親家庭風險高出兩倍之多。

這項研究與稍早研究職業婦女較為孩子提供健康保障的研究結果,大相逕庭。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分析過8萬9千名7歲到17歲兒童資料後,結果發現家中還有其他弟兄姊妹,而母親又是職業婦女者,孩子曾因病住院、氣喘症狀、發生受傷或中毒的機會,較其他孩子增加2倍。

研究人員莫芮爾表示,「這項研究並不是針對婦女是否應該就業,而是研究當婦女出外就業時,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利益得失。」

由於稍早的研究曾指出,婦女工作後,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較能提供孩子更好、更多健康保障,而且女性的自信心也相對較高。

不過莫芮爾倒表示,「職業婦女由於照顧家庭的時間不足,可能導致照顧孩子時間減少,例如為孩子準備營養的飲食,或是注重家中清潔,通常較易出現心有餘而力未逮情形。」

不過,現代女性難為,在照料孩子上不僅勞力還必須勞心,常容易造成女性自責或無助等情形。本次研究結果同時刊登在《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期刊。

※ 相關報導:

* 熱敷?冷敷? 依病症做判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1/today-health5.htm

常在臨床上,聽到病人說:「老師啊!我這種情形是要熱敷?還是冰敷?」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常常造成混淆,其實熱敷、冰敷要依當時病症的發炎情形與治療目的做判斷。

fsj 提到...

社論-台灣就業情勢好轉了嗎?

【本報訊】2011-02-24 工商時報

馬英九總統日前在治國週記裡談到就業情勢時表示,政府近年來的促進就業措施已取得成效,國內失業情況已獲得改善。雖然馬總統在最後強調「畢竟還有50多萬人失業,我們要走的路還蠻長的」,但對於失業改善之高度滿意,已然溢於言表。

坦白說,任何人看到台灣勞動市場近年來的變化,反應大概都會和馬總統一樣。因為這一年來台灣失業率降低了1個百分點,就業人數也增加了 20多萬人,此外經常性薪資也成長2%。這些訊息乍看之下,當然會認為就業情勢一片大好,但這是台灣勞動市場的實況嗎?恐怕不是。

談論失業問題,從學理上應該將其分成摩擦性失業、循環性失業及結構性失業這三塊來看。摩擦性失業是職場上更換工作的常態,屬於自願性失業,不足為慮;循環性失業係受景氣衰退、廠商大量解僱所致,隨著景氣復甦,此一失業情況也可獲得改善;至於結構性失業則是處於產業結構改變之際,勞動供給未能及時調整所導致的失業。三者中,以結構性失業的問題最難解決。

台灣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舖天蓋地而來之際,失業人數急速升高,關廠失業人數在半年內倍增至35萬,這是屬於「循環性失業」。隨著景氣在去年下半年回溫後,關廠失業人數如今已降至17萬,循環性失業情況確已獲得改善,這也是馬總統所看到的失業改善現象。

然而,台灣今天較令人憂心的不是「循環性失業」,而是「結構性失業」,也就是隨著傳統、科技產業不斷外移,這些原來尚能得一溫飽的就業者,如今已難以就自己的專長在新產業中尋獲適合的工作。結構性失業有多少人呢?這個人數不容易估計,主計處曾以失業達半年以上且學歷為國中以下者概估,但這仍是一低估的數字。因為除了這些仍留在職場尋職的失業者之外,還有不少的結構性失業者已隱於就業者及非勞動力之中,例如有些人暫時委身於非典型工作,以微薄薪資糊口,還有些人賦閒在家,靠儲蓄度日。他們在勞動統計裡都不算失業者,但與失業者的處境,相去不遠。

許多人都以為失業率下降了,問題就解決了,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當失業者長期找不到工作,而流入非勞動力時,這其實是失業問題的加劇,但卻反而讓失業率下降,這樣的失業率下降自非好事;另外非典型就業人口增加,同樣可以改善失業率,但這是好事嗎?當然不是。我們就近年來這兩類人力的變化分析如下:

首先,台灣今天賦閒在家的人數到底有多少?根據主計處所估計的賦閒及其他非勞動力人口,去年第4季已直逼百萬人,馬總統就任之初僅80萬人,這項數據雖不全是因找不到工作而回家賦閒者,但估計因找不到工作而賦閒在家者必不在少數。近年如此快速升高,實不容輕忽。

其次,台灣非典型就業人數到底有多少?根據主計處的專案調查,去年台灣臨時僱用、人力派遣及部份工時這三類非典型就業人數已升逾72萬人,馬總統上任之初才65萬人,增加速度極快。值得注意的是,非典型就業者薪資不及全職者一半,如今之所以有這麼多的人屈身於此,顯示台灣長期的就業環境,並不如執政當局想像的這麼樂觀。

馬總統在治國週記中邀請相關人士談當前就業情勢,這個關心就業的態度值得肯定,而這些與談者暢談自己經驗也有可參考之處。惟台灣的就業情勢非但南北有別,產業之間也有極大的差異,自不能以一、二人之經驗視為舉國之通則,把找到長期工作之偶然視為職場之必然。馬總統治國需要聽聽民眾、專家的意見,但更應深入瞭解總體指標,如此才不致失之誤判。

我們肯定這兩年政府所採行的促進就業措施,使得國人能於金融海嘯期間免於失業的傷害。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台灣產業結構及就業型態的改變,如今台灣的就業質量已一年不如一年,名為就業實則失業、名為賦閒實則無工可作的情況日趨嚴重,其傷數十萬之人心、毀數十萬人之尊嚴與鬥志,更甚於金融海嘯,政府決策高層絕不能再等閒視之。



◆ HTC工程師猝死 勞委會:有超時工作

【聯合晚報╱記者吳佩玲/桃園報導】2011.02.24

宏達電工程師謝銘鴻疑似過勞死,桃園縣政府勞動及人力資源局長簡秀蓮表示,謝銘鴻是否因為長期工作過重,造成過勞死,得要勞動檢查。勞委會今天會同勞動局前往公司調查謝銘鴻的出勤狀況,發現光是2月份就有好幾天有「超時工作」之事實。

簡秀蓮表示,勞基法規定,勞工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加班不得超過4小時;每2周工作時數不得超過84小時。今天到廠稽查會以勞基法基準來衡量,只要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就是「超時工作」。

勞委會北區勞重力檢查所技正林聰偉等人十入廠查核這謝的工作狀況,發現有多天都是連續工作超過12小時。宏達電可能面臨新台幣數萬元的罰鍰。至於有否「過勞死」,現場稽查人員表示,只能把相關資料帶回分析,無法當場認定。

謝銘鴻猝死後,他昔日的同事昨天在部落格po文,以「好兄弟,你是在跟我們開玩笑吧?」哀悼他;這名同事還後悔以前勸謝「先存錢」,如今好友死亡,很自責地說「我不該這麼勸你」。

其他的工程師則在網站上默哀,有人po文說「HTC股價破千,這是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一名網友說「死了一個人之後,很想知道政府會不會用勞基法罰 HTC兩萬元新台幣?」,另名網友則表示「如果是達官貴人的子弟,還可能為此特別立法…不過達官貴人子弟不會過勞死。總之,不可能…」

※ 相關報導:

* 熬夜加班… 宏達電30歲工程師疑過勞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172785.shtml



◆ 疑過勞 宏達電工程師猝死

【鐘惠玲、胡欣男、朱芳瑤/綜合報導】2011-02-24 中國時報

股王宏達電周一(廿一日)才風光登上千元寶座,昨日卻傳出三十歲謝姓研發工程師當天被發現猝死於租屋處。謝姓工程師平日工時頗長,去世前又熬夜加班,因此再度引發外界對科技業過勞死議題關注。

勞委會表示,將啟動「疑似過勞認定機制」,調查這名勞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及工作狀況與負荷是否異常而導致過勞。若認定為過勞死職災,依據勞保條例可請領四十五個月勞保投保薪資的死亡給付。

卅歲的謝姓工程師在宏達電工作兩年,廿一日因無故未到班,手機又無人接聽,前往他租屋處找人的同事查覺有異,報警發現陳屍在租屋處床邊,檢警相驗研判是猝死,但家屬認為他可能因工作過勞而死,今日解剖釐清死因。

當時警消破門後在臥室找到沒有生命跡象的謝姓工程師側臥床邊,電腦仍開機,螢幕赫然顯示「桃園縣十大死因」標題。警方說,那是衛生單位統計的桃縣十大死亡原因,處理員警直覺:「心裡毛毛的!」家屬則懷疑謝姓工程師可能長期工作勞累,才會找十大死亡原因分析自己哪裡出問題,卻疏於就醫而猝死租屋處。

宏達電昨晚指出,對內部同仁發生不幸事件感到非常的遺憾與惋惜,對家屬的哀傷感同身受,公司將盡全力協助家屬處理相關善後事宜。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他昨天才接到保全業員工猝死個案,工時長達十多個小時,「台灣不分行業普遍工時過長,已到全面失控的程度」,其實工作壓力與密度等都可規範,是政府沒有落實。



◆ 美760郡 人口老化凋零

【世界日報╱美聯社西維吉尼亞州威爾契22日電】2011.02.24

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由於人口老化和經濟不景氣,全國約760個郡面臨人口學家定義的「自然凋零」現象,即死亡率高於出生率,在全國3142個郡中約占四分之一。其中既有匹茲堡與克利夫蘭附近的工業區,也有舊金山郊外的葡萄園區,和德州東部及大平原一帶的鄉下,甚至連佛羅里達州曾經繁榮的退休社區也不能倖免。

過去十年,西維吉尼亞是第一個出現人口自然凋零現象的州,接踵而來的是緬因、賓州和佛蒙特等州。最新人口普查顯示,過去十年全國人口只增長了9.7%,為大蕭條以來的最低。

新罕布夏州大學社會學教授強森說:「自然凋零是重構鄉村與城市社區十分重要的人口因素。」他說,人口凋零郡面臨的共同威脅,是老年白人不再生育孩子,去其他地方找工作的年輕人在當地幾乎看不到機會。較年輕和有願意多生育的西語裔,也很少到這些地區。

強森說:「經濟衰退只會加劇人口凋零,在某些地方,唯一的拯救辦法是遷入年輕的西語裔移民,或推動新的經濟開發。」

1960年代,西維吉尼亞州McDowell郡煤產量曾在全國屬一屬二,煤礦業蕭條後,由於甘迺迪總統當年推動提供聯邦援助,該郡居民在全國率先領取糧食券。

美國鋼鐵公司2003年賣掉最後的採礦業務之後,McDowell郡的人口下降了80%,西維州南部地區居民開始指望新的高速公路工程,可以振興當地經濟。

人口凋零在嬰兒潮結束的1960年代前並不多見,隨著農業社區的衰退,1973年約515個郡出現自然凋零,多數是在大平原地區,然後開始在紐約和加州等工業地區出現,2002年達到高峰,為創紀錄的985個郡,在全國各郡占三分之一。

fsj 提到...

泰破獲嬰兒農場 主嫌是台灣婦

【梁東屏/曼谷廿四日電】2011-02-25 中國時報

泰國首都曼谷警方廿四日宣布破獲一處「嬰兒農場」,救出十三名擔任「代理孕母」的越南婦女,其中七名已經懷孕。衛生部長居林表示,「這是完全非法、違反人道的行為,其中有幾個案例看起來還是強暴的結果。」

警方共逮捕三名台灣人、一名中國人及三名緬甸人,並控以在泰國非法工作罪名。主其事者是一名卅五歲的台灣籍婦女,另外被加控販賣人口罪。

這間名為「嬰兒一○一」的公司,宛如生產嬰兒的農場,主事者係通過電子郵件或代理接受「訂單」。有些顧客會提供精子,透過人工受孕技術,讓公司的「代理孕母」懷孕。

這些越南籍代理孕母的護照都被該公司沒收,並集中居住在曼谷的兩處房舍中,她們代人懷孕生子的代價,大約是數千美元。

最近一位代理孕母設法發送電子郵件到越南駐泰國的大使館,後者向泰國警方通報,全案才東窗事發。

泰國移民局副指揮官梅克莫少將表示,十三名獲救的越南婦女中,有九人表示是自願,因為她們每生一個孩子可獲得五千美元;另外四人則表示係被騙。



◆ 觀念平台-犧牲移工權益 菲律賓習以為常

【夏曉鵑】2011-02-25 中國時報

在馬總統以極嚴厲的姿態接見菲律賓特使羅哈斯後,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第二天便對媒體表示不需要向台灣道歉,而對於台灣表示如菲國不道歉,不排除全面凍結引進菲勞一事,艾奎諾亦強硬的回應:菲律賓勞工可以到歡迎他們的國家,甚至留在國內就業。

艾奎諾不顧菲律賓勞工在台灣的處境,引發菲律賓勞工團體的抗議。在此同時,菲律賓勞工團體要求菲律賓政府立即將受困於利比亞的菲律賓移工撤離,菲國政府卻若無其事的表示:菲律賓人在利比亞一切安好,不必擔心。

格達費下令鎮壓民主運動,死傷無數,引發國際撻伐,而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緊急撤僑行動,以保障國民的安全。此時,在中東的菲律賓移工組織「移工國際」傳來求救消息,表示在利比亞有數千移工遭雇主遺棄在工廠,並要求菲律賓政府立即採取撤僑行動,而菲律賓政府卻仍無動於衷。

不論是在面對台嫌遣送中國而引發台灣政府的抗議,或是面對利比亞的動亂,我們皆目睹菲律賓政府不顧其人民利益之事實。事實上,艾奎諾三世並非特例,自馬可仕以來的歷任菲律賓總統,無不踐踏人民權益,此即菲律賓人民如此不顧一切的流移到他國尋求生計的原因。

菲律賓是個天然資源極豐富的國家,然而至今沒有發展出基礎工業,看似林立的工廠,卻是以犧牲人民利益所換得的外資,且生產是以出口為導向,並無助於本國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此外,為了吸引外資,而將大片農地變更為出口加工區,在外資享受各種免稅優惠的同時,被迫失去土地的農民流離失所,無以為繼。

面對無數人民失業、無法維生的社會動盪狀況,菲律賓自馬可仕總統期間便開始採取勞工輸出政策,其後的歷任總統無不繼續發展並強化這項勞工輸出計畫,前任總統艾若育甚至公開承認,菲律賓經濟無法吸收正在回流的移工,她鼓勵他們留在海外,然後把錢匯回國挽救菲國衰頹的經濟。大量的菲律賓海外勞工寄回菲律賓的匯款早已成為菲律賓外匯來源的第一位,而前總統羅慕斯更稱海外菲律賓勞工為「當代英雄」。然而,菲律賓政府為了擴展其勞工輸出政策的市場,往往犧牲菲律賓移工的權益,無怪乎菲律賓勞工團體認為,在此系統性的勞工輸出政策下,菲律賓海外工人實是「當代奴隸」。

從北非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到日前埃及人民集結力量,終於逼使穆巴拉克請辭下台,台灣人與全世界關注者一樣,為人民力量歡呼。在那當下,我們都清楚知道,「政權/府」與「人民」是不同的,我們不能以面對政權的方式來面對人民,一如我們譴責突尼西亞和埃及政權的同時,我們衷心支持突尼西亞與埃及的人民。

因此,在我們譴責菲律賓政府的蠻橫時,不應將菲律賓人民等同政權,將對菲國政府的憤怒轉嫁到菲國人民身上。相反的,我們應加強台灣人民與菲律賓人民之間的連結,支持菲律賓人民反抗菲律賓政權的力量。(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教授兼所長)



◆ 家庭不和 巴西流浪兒多

中央社 2011-02-25

巴西總統府人權處資料顯示,國內75個30萬人以上城市,有2萬3973名流浪兒露宿街頭,63%都是因為家庭不和離家出走。

這是巴西自頒布實施「兒童暨青少年保護條例」20年以來,首次統計街頭流浪兒人數。

國家兒童暨青少年人權委員會(Conanda)顧問達席瓦(Marco da Silva )表示,聯邦政府將參考調查結果採取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全國性政策。

39歲的達席瓦,12歲就在大聖保羅地區街上遊蕩,他的父親遭人殺害,母親獨自撫養4名子女。

達席瓦表示,在1980年代,街頭流浪兒是少年幫派組織最想吸收的對象,假如他沒有接觸到當時還鮮為人知的社會工作者,改變想法,可能至今仍一事無成。

調查指出,59%的流浪兒白天待在街頭,晚上回家睡覺,街頭只是他們乞討和兜售物品賺錢與進行其他活動的地方。

社會輔導員卡蘭(Marcelo Caran)表示,社會大眾必須拋棄施捨救助街頭流浪兒的觀念,因為這並非真正的慈善;給流浪兒金錢只會鼓勵他們待在街頭,甚至促使流浪兒的父母強迫他們繼續這樣的行為。

要改善這種情況,必須配合重整家庭、解決兒童居住的社區和家庭內的紛爭、學校輔導和主要針對吸毒兒童及青少年保健措施等技術性工作。

資料顯示,兒童及青少年流浪街頭的主因為父母和兄弟姊妹口角紛爭(32.2%)、家庭暴力(30.6%)和吸毒酗酒(30.4%)。72.8%的流浪兒自稱為黑人或黑白混血兒,只有6.7%完成基礎教育。

雖然巴西街頭流浪兒的問題仍舊存在,但20年來已有所改善。聖保羅天主教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葛瑞西亞尼(Maria Graciani)指出,今天街頭流浪兒童和青少年人數已減少許多,主要是拜收入政策配合校園活動和根除童工計畫所賜。



◆ 王如玄:凍菲勞 會顧及人道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1.02.25

菲律賓拒絕針對台嫌遣陸一事道歉,我方是否要全面凍結菲勞做為制裁手段?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天表示,基於行政一體原則,勞委會一定配合外交部,但也會基於人道原則給予例外。

王如玄表示,如果外交部決定採取更嚴厲的制裁措施,決定面凍結菲勞,勞委會已經準備好,也已經與工商團體取得共識,勞委會採取的措施一定會讓菲律賓覺得痛。

王如玄也說,如果真的要實施全面凍結菲勞,基於人道考量會有一些例外情形。她舉例,如果家中有身心障礙朋友已經習慣特定菲勞,這個部分的菲勞不會被凍結,除此之外的才會全部凍結。她說,讓整個菲律賓外勞退出台灣,大約需要三年時間。

※ 相關報導:

* 學者「高官家屬受害 中國才施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174885.shtml

學者孫國祥表示,詐騙案的受害者包括中國的高層官員家屬,才讓中國全力施壓;台灣政府處理此事從一開始就缺乏明確方向,又沒有掌握完整情資,才誤判造成目前的僵局。

fsj 提到...

年輕頂客族 比老夫老妻幸福

【Upaper╱中央社】2011.03.02

根據2月28日刊出的研究報告,年輕、還沒有生兒育女的頂客族夫婦,幸福指數最高。

「了解社會」(Understanding Society)的初步調查發現,老夫老妻比年輕小夫妻容易不滿足,且女生比男生更快失去幸福感。

受訪的1268名年輕人中,有60%表示對自己家庭生活「十分滿意」。英國政府所支持的「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授權的這項研究,耗資4890萬英鎊。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結婚多年的伴侶,結婚不到5年的夫妻更容易看到幸福增溫。

這項獲稅金補助的調查也發現,結婚比同居快樂。

且根據這項調查,夫妻雙方都有大學學歷的婚姻關係,幸福較容易長久。

但如果有小孩,浪漫愉快的生活可能會被打斷。研究人員發現,家中有學齡前孩童的夫婦最不快樂,但隨著孩子長大,夫妻會變得較愉快。



◆ 女想婚 盼先有穩定工作收入

中央社 2011.03.02

如何才能讓女性動念想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顯示,有穩定工作及收入可提升未婚女性想婚意願,占35.97%,居首位;發放結婚津貼或給予已婚者稅賦減免占14.74%,居次。

為了解台灣地區婦女、生育與家庭組成方面的資料,主計處在去年7月針對全台2萬多戶、約3萬多名的15歲以上女性進行調查,並在近日發布調查結果。

主計處調查顯示,各年齡組未婚率均較20年前大幅攀升,尤以25至29歲、30至34歲與20至24歲年齡組增幅最鉅,分別上升42.54、27.40與17.60百分點。

主計處官員表示,這項調查是不定期進行,上一次為民國95年進行,去年的調查較以往新增兩個問題,包括25至49歲未婚女性最主要未婚原因,及提升結婚意願的因素。

在未婚原因調查中,最主要原因以「尚未遇到適婚對象」為主,占60.36%,「經濟因素」11.35%居次,「擔心婚姻不幸福」與「工作因素」分別占5.98% 與5.47%。

如進一步觀察未來結婚意願,除即將在半年內結(訂)婚者計4萬9000人外,其餘會考慮結婚者計114萬人(占81.54%),不會考慮結婚者則為25萬8000人或(18.46%)。

此外,在提升25歲至49歲未婚女性結婚意願的主要因素中,以「能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為主,占35.97%;「發放結婚津貼或給予已婚者稅賦減免」占 14.74%,居次;「落實兩性工作平權,提供已婚女性可兼顧家務的工作環境」與「給予新婚者購屋貸款利息補貼」也分別占14.11%與13.84%;其中年齡愈輕者愈重視「能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

主計處調查也發現,15歲以上已婚女性初婚年齡,以現年35至39歲組的25.43歲最多,且隨教育程度升高而延後。

主計處指出,由歷年資料觀察,隨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及社會結構變遷,近20年來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已由79年的21.88歲,逐漸增至99年的23.66歲,且各年齡組初婚年齡多有延後傾向,其中尤以40至44歲組提高2.91歲最為明顯。

在生(養)育子女方面,主計處調查也顯示,15歲以上已婚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為2.52人,95年調查時為2.63人,92年為2.70人,有逐年遞減趨勢。

至於提升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給予6歲及以下托育費用補助」為主,占30.93%,「發放生育(育兒)津貼或教育津貼」次之,占29.28%,「提供鼓勵生育工作環境」占13.20%。

尚未生育子女者與35至39歲有偶同居女性想(再)生育者,主張「給予人工生殖補助」的比率分別是10.88%與6.35%。



◆ 宏達電猝死員工 查明確屬超時工作

中央社 2011.03.02

宏達電1名謝姓員工在2月21日疑似過勞死案,勞委會今天表示,調查顯示謝姓員工超時工作屬實,至於與過勞死的因果關係,尚待調查單位釐清。

謝姓員工猝死事件,親友質疑他是過勞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北區勞動檢查所近期針對此案調查,報告確定謝姓員工猝死案確實有超時工作。

依現行勞動基準法第32條規定,雇主延長勞工的工作時間連同正常工作時間,1日不得超過12小時。延長工作時間,1個月不得超過46小時。

勞委會副主任委員郭芳煜說明,北檢所調查謝姓員工的門禁卡刷卡紀錄時間,發現他在猝死日(2月21日)的前1個月平均加班時數(即延長工時)是48小時,但由於內含多天年假,所以難以評估認定。

北檢所再針對謝姓員工死亡日的前2個月至6個月調查,發現謝姓員工月平均加班時數是68.5小時,再總平均猝死日至6個月前,月平均加班時數是65.1小時。

郭芳煜表示,謝姓員工在過農曆年前明顯超時工作,地方政府應開罰。至於超時工作與過勞死的因果關係,尚待釐清認定。

※ 相關報導:

* 過勞死3高族→營造、運輸、公務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185200.shtml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分析20歲以上企業員工健檢的數據發現,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至少一項三高問題,同時分析發現,營造、公務員、交通運輸三大行業,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fsj 提到...

◆ 勿讓過勞死一再發生

【熊培霖】2011-03-03 中國時報

台灣不斷地發生員工因過度加班而猝死的事件,尤其在整個科技產業已經不知造成了多少起類似「過勞死」的悲劇?每當看到此種不斷重複的情景不只令人心痛,更為此種事件一直無法消除而覺得不可思議。如何防止這類事情不再發生,實為職場當務之急。

台灣產業界長久以來的競爭優勢及所創造出的「經濟奇蹟」,無論是以OEM/ODM為主,還是創造了自我品牌,靠的是員工的勤奮、老闆帶動打拚的意志力,及整個團體犧牲奉獻的精神,產生了令國際客戶滿意的「速度」與「紀律」。然卻不代表是經營的「效能」與營運/專案執行的「效率」好。尤其,過去科技製造業生存之道之一的「廉價勞工」已隨前一陣子「富士康效應」的影響而逐漸地消失。現在則必須靠能「創新」,及以既有「效率(把事做對)」又有「效能(做對的事)」的方式達成任務。

然而太多的台灣企業本身既無制定並遵守良好相關「規範」的能力,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卻經常以「責任制」之名,要求專案經理、研發人員及其團隊「不計一切」的達成任務。所以看到一個個年輕工程師相繼因這「責任制」而「陣亡」,公司高層不是置身事外,就是束手無策。而那所謂「包山包海」的「責任制」,是公司既沒有提供充分的資源,又不教予有效達成任務的技術與方法。沒事還好,有事就「自行負責」。當專案經理或研發人員掉入「痛苦的深淵」時,既看不到上面的指導、協助或拯救,也得不到高層的「關愛的眼神」;反正一切任由其「自生自滅」。

最嚴重的是員工的「無能」,而員工的無能又通常不是員工的錯,而可能是公司從未給他/她應有的訓練就把尚是懵懵懂懂的人推上「火線」去當「炮灰」。所謂「不教而殺謂之虐」,公司若從未教員工實戰的能力與防身之道,且身為主管的經常也只能就眼睜睜看著員工掉入「火坑」而不知如何救他們;一旦出事,卻還有理由推卸責任。企業應把教導及培育員工當作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責任;且任何公司對其員工若是「我雖未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就應要為該猝死的員工負「絕對」及「完全」的責任。

筆者曾接觸過一件員工類似猝死事件的實際案例。某一家科技製造公司指派一位專案經理帶領一個團隊去執行一重要客戶所委託的專案。由於該公司缺乏嚴謹的管理制度,也未給予所有專案小組成員必要的「專案管理」訓練,而只是以「責任制」來交付任務,所以從開始就一直「狀況」不斷。研發人員與其客戶間由於語言上之障礙又造成的許多誤解,使專案團隊因為該專案一直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況而深感挫折。

雪上加霜的是,因客戶端不滿進度一直跳票,就指派一位資深工程師「緊迫盯人」的監控。該專案經理在每天超時工作到至少十六小時(甚至睡在辦公室幾乎連續一個月未返家),仍然無法與其團隊達成客戶的期望。在承受不了如此大壓力及過度的工作負荷下,幾乎是「精神崩潰」似地送進醫院。

其實,在台灣的科技界的從業人員大多耳聞或曾親睹類似這種劇情好像在自己身上,或周遭的同事身上不斷地上演。這也許是源自於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但基本上絕對不脫離是因為公司缺乏有效的「管理文化」所造成。

最後,筆者呼籲:「企業領導人請不要再讓您公司員工因不合理且過重的工作負荷(若是因您整體經營「效能」不彰)而猝死、不會因承受到「不該有的壓力」(若是因您公司營運/專案執行的「效率」不佳)而陣亡」!

(作者為中央大學EMBA及交通大學經管所兼任助理教授)



◆ 大陸工資普漲 進入結構通膨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6441/112011030300148.html

【記者宋丁儀、鄭惠元/上海─台北連線報導】2011-03-03 旺報

山東、廣東省分別於1日上調最低工資,平均增幅為26%、18.6%;吉林省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也在近期透露,將在今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增幅預計將達兩位數。

瑞士信貸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昨日預期,大陸最低工資未來5年每年將以20%到30%的幅度增長。

效應蔓延服務業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大陸有30個省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大部分省的調整幅度都在10%左右,有的達到25%以上。隨諸多省市開始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大陸今年可能迎來繼去年之後又一個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年。

其中,根據《廣州日報》報導,從3月1日起,廣州市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從每月1100元(人民幣,下同)調升為1300元,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6.32元調升為7.47元,創下全大陸最高的基本工資水準。

對廣州1年內兩次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說,這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主要目標就是拉動消費,擴大內需。

對此,陶冬表示,大陸經濟將進入勞動需求超過供給的轉折點;他分析,未來五年大陸薪資每年將以20%、30%速度增長,將會正式卸下「世界工廠」的金字招牌。

陶冬分析,去年起,31個省市陸續調漲最低工資,低端薪資至少調升40%,今年開春7周,便有7個省市區宣布再調最低工資,到年底很可能多達20、30省市將再跟進調升。這不僅造成產業往內陸轉移,工資上漲效應也將從製造業蔓延到服務業。

三率還會下猛藥

工資上漲最直接的效應就是通貨膨脹。陶冬指出,2011年大陸經濟關鍵詞有三:一是通膨、二是通膨、第三還是通膨,「目前所有對通膨的分析預估都太過樂觀。」

他預計,今年6月到7月間CPI年增率便將達到6.5%左右。他認為,大陸已經走進長期結構性通膨時代,未來幾年每年通膨都達4%到5%。

陶冬更語出驚人地指出,三大利率會持續下猛藥,到2011年底貸款利率將提升160基準點、存款利率將提升175個基準點,存款準備利率更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往上升100個基準點。



◆ 美國婦女學歷超越男性 待遇少25%

【Upaper╱中央社】2011.03.03

美國白宮1日表示,美國女性在教育程度上已超越男性,但薪資卻仍落後。這是美國聯邦政府近50年來,首度發表有關女性社會地位的報告。

這份報告有5項重點,包括人民、家庭與收入、教育與就業、健康與犯罪,和暴力。發表時間3月正好是美國的「全國婦女歷史月」。

白宮表示,這項分析調查不僅追蹤婦女追求平權的情況,同時也為未來擬訂指導方針之用。

調查發現,美國女性不只在大學就學率和成就上與男子相當,有些例子甚至顯示,女性表現更優於男性。相較同齡男性,當今25-34歲女性有更多人擁有大學學位,和40年前情況正好相反。

在2007年至2008年,女性拿下約57%大學學位。而至少有學士學位的25-34歲女性,自1968年以來,人數更是三級跳。

但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並不能解讀成在工作上也獲得平等待遇,一般女性的薪資仍低於男性同僚。

2009年,女性薪資約僅是男同事的75%。

fsj 提到...

濫用責任制 勞委會擬提高罰鍰

中央社 2011-03-04

近期過勞爭議頻起,現行勞動基準法規定,若業者誤用「責任制」,最重處新台幣6萬元罰鍰。但此金額對有錢業主似未產生遏阻作用,因此勞委會今天主張修法提高罰鍰。

現行勞基法規定,若業者違法誤用「責任制」,最重處新台幣6萬元罰鍰。網友痛批:「一副肝才值6萬!」外界質疑這類導致勞工過勞的罰鍰金額僅罰6萬,實在太少。

對此,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如玄下午出席勞委會職業訓練局舉辦30週年慶活動時表示,對於現行罰鍰金額,有錢的業主似乎肆無忌憚。因此,勞委會已主張修法,最起碼要提高罰鍰3倍以上,讓企業主能更慎重嚴謹遵守法律規範。此修法計畫預計在3月底前,經勞委會行政流程後送交行政院。

王如玄另提到,為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將在明年元旦成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她說,改組後的勞動力發展署,將統籌規劃整體政策執行,增進行政效率,整合就業服務、職業訓練技能檢定和創業協助體系。

勞委會職訓局今明兩天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有成果發表園遊會,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也以實際行動鼓勵職訓局輔導有成,自掏腰包花數千元,買了台灣婦女展業協會手工縫製的貓頭鷹布偶、花蓮玉里鎮自產米、手工餅乾、鳳梨酥等。



◆ 失業青年 北非不定時炸彈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約翰尼斯堡三日電】2011.03.04

世界銀行高層3日表示,最近數月以來的北非動盪突顯青年失業問題如何為社會不安火上加油。

世銀非洲部副總裁歐比亞格莉‧艾塞維西里表示,全非洲每年大約有七百萬到一千萬青年加入失業行列。

世銀一份非洲情勢報告指出,「從北非近月的動盪看來,有一點很明顯,就是青年失業的問題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將會增加社會不安的機率,甚至導向暴力」。這份報告是配合北非最近的情勢變化,提出世銀對非洲走向的新觀點。

報告說,今天的北非很像30年前的中國大陸,正在經濟起飛的邊緣上,在這個節骨眼裡,創造就業是維持安定的關鍵要素。

報告表示,世銀對非洲的最大協助,將是改善教育,尤其青少年教育和婦女教育。非洲人獲得職業訓練的水平在全球排名最低,有資格念大學者只有5%註冊入學,這是亞洲和拉丁美洲40年前的水準。

艾塞維西里表示,增加大學入學機會和資助領導訓練方案,只是解決辦法的一面,另一面是加強公民監督政府的聲音,例如監督公共採購體系,以及增設獨立的稽核機構。她指出,受過教育的公民比較善於追究政府的功過。

根據新觀點寫成的這份報告,強調反貪腐,以及政府的責任,另外並指出必須增加基礎設施的發展,因為這方面的發展能吸引外來投資。

fsj 提到...

逾11萬戶貧窮線下 歷史新高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1-03-06 工商時報

內政部甫完成的統計指出,99年台灣經濟成長雖逾10%,但99年底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卻首度升逾11萬戶,戶內人口也升至27萬3千人,兩者皆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國內貧富差距問題持續擴大。

內政部官員表示,新修訂的社會救助法今年7月才實施,因此去年底這項統計還是適用原貧窮線的定義,在同一定義下的低收入家庭增加,這顯示國內確實有愈來愈多的家庭落難以脫貧。

依這份甫完成的統計,去年底(第4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計有11萬2千戶,比前一季增加2千多戶,而這些低收入家庭內的人口總計有27萬3千多人,也比前一季多了7千多人,兩者都創下歷年新高。

依內政部歷年統計,90年底台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不到7萬戶,97年初政黨輪替時升至9萬戶,99年底升逾11萬戶,落居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呈快速增加。

內政部官員表示,造成貧窮線以下家庭快速增加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近年全職的就業機會逐為派遣人力取代,導致許多就業者的薪資持續下滑,其二是近年政府放寬審核標準,使更多人被認定為低收入戶而獲得補助。但總的來說,這項數據顯示國內貧富不均的問題日趨嚴重。

這位官員表示,台灣去年的經濟雖然成長率雖超過10%,但是經濟底層的家庭大概分配不到,這也是為什麼去年經濟高成長而低收入家庭仍持續增加的原因。他強調,工作貧窮雖是大環境使然,但政府有責任改善就業環境,以讓這些人的貧窮問題早日獲得改善。



◆ 就業好轉 流動率2.535%創14年新高

【中廣新聞/張雅惠】2011-03-05

去年全年的「職場進出率」百分之二點五三五,創十四年來新高,平均每一百位員工,有二點五位是新進或離職。職場不再如一灘死水,而且新進員工的比例高於離職員工,反映的是就業市場好轉,新增工作機會增加。

失業原因有景氣循環造成的裁員等「非自願性失業」、有年齡和產業需求對不上口的「結構性失業」、以及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主動離職的「磨擦性失業」;在景氣衰退的時候,被裁員的「非自願性失業」會增加,勞動者不敢換工作,「磨擦性失業」會減少,但是當景氣好轉的時候,被裁員的「非自願性失業」會減少,而勇敢換工作的「磨擦性失業」會增加。

主計處統計,一月份的五十一萬七千名失業人口當中,有十七萬五千人是因為被裁員而失業,逐月減少三、五千人,下降幅度大於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主動失業的人數。

另外,去年全年平均的「職場進出率」百分之二點五三五,創十四年來新高,超越金融海嘯之前的榮景!

「職場進出率」是新進員工比率和離職員工比率的平均,等於每一百位員工,有二點五人是新進或離職;進入率百分之二點六八、大於退出率二點三九,反映的是新增工作機會增加,就業市場的工作機會呈現「淨增加」,勞動市場已經回溫,下一步要觀察勞動薪資何時調升。

※ 有沒有可能是「不好的」工作增加?

* 台灣50企業 1/3沒有女董監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235/112011030600105.html

全球婦女節一百年之際,台灣女性仍難打入企業權力核心董事會!根據本報統計,台灣五十指數成分企業,有三分之一董事會連一席女性也沒有...



◆ 職場騷擾 開黃腔最討厭

中央社 2011-03-05

校園有霸凌,職場有騷擾嗎?一項調查顯示,超過 6成上班族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遭職場性騷擾,最常遇到「言語騷擾」,另有近5成表示,最討厭「開黃腔」。

根據360d才庫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所作「職場騷擾妖怪大調查」,61%受訪上班族表示自己或身邊同事曾遇過職場性騷擾;最常碰到言語上的騷擾,例如開黃腔、挑釁、羞辱或性暗示言詞等。

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常見的職場騷擾類型,以「言語騷擾」占近5成 (49%)最多,其次依序為「行為騷擾」 (37%)、「聲音騷擾」 (30%)、「嗅覺騷擾」(19%)以及「視覺騷擾」 (8%)。

調查進一步指出,上班族最討厭的「言語騷擾」是「同事愛講黃色笑話」 (48%);「行為騷擾」為「喜歡打探私人生活」 (41%);「聲音騷擾」為「在辦公室旁若無人大聲講電話」 (53%);「嗅覺騷擾」為「有詭異體味」 (39%);「視覺騷擾」則是「辦公環境髒亂」(38%)。

另外,調查也詢問受訪者若遇職場性騷擾,當下如何反應?27%採取「馬上抗拒,直接表明態度拒絕」;25%會「看情況,不是很嚴重就算了」;24%選擇「睜隻眼閉隻眼,事後尋求他人協助或意見」;而「馬上向公司告發檢舉」占21%。

360d才庫人力資源顧問行銷協理蘇晏健說,「職場性騷擾」難以精準規範定義,加上一般上班族害怕得罪長官或同事,選擇隱忍不說或逃避不予理會者大有人在。

不過他建議,遭遇性騷擾時,採取消極態度並不會有制止作用,如情況許可,應明確告知對方,勇敢制止不當行為,若仍未改善,則應向公司正式提出申訴。

這項調查是由360d才庫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在今年2月21日至2月28日所進行,共回收1057份有效樣本,不過未提及抽樣方式及抽樣誤差。

※ 相關報導:

* 要擠事業線、30歲就敗犬 女人很不爽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235/112011030600011.html

「我不爽,乳溝和事業有什麼關聯?」婦女新知基金會昨在台北街頭舉行「建國百年,女人不爽一百」活動,公布女網友們不爽的留言,包括不爽「卅歲嫁不掉就是敗犬」、「乳溝變事業線」、「請育嬰假,老闆叫我一輩子放假」,告訴政府台灣的女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科技業悲歌 郭董鐵血管理:小便變黃沒?

【洪正吉、李宗祐、鐘惠玲/台北報導】2011-03-05 中國時報

宏達電工程師猝死案,引發外界對科技業超時工作的質疑,過去最常被外界引用的,莫過於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小便變黃沒?」的管理方式,郭董的鐵血色彩,跟每年尾牙大方抽上億股票的大方犒賞,也成為科技業責任制的經典代表。

科技業人士更透露,目前眾多高科技業人員一天工作十二小時是家常便飯,趕工做到天亮都不稀奇;也有人曾連續半年間,每周只休一天,甚至停休,網路上更流傳電子業勞工悲歌:「現職員工爆肝工作,若不想做,還有更多『新鮮的肝』會進來」。

鴻海員工工作壓力大是業界有名,但因為郭台銘「敢給」,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鴻海的人才從未短缺,版圖也不斷擴大。

儘管外界以負面詮釋「小便變黃沒?」,形容鴻海一定要把員工「操到爆」為止,但郭台銘過去被問及這個話題時,並未迴避,而且大方承認。

郭台銘解釋,「問部屬你小便變黃了沒?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我看豐田汽車社長豐田英二的書,上面寫著小便變黃這件事,是指一個人責任心重,遇到困難的事情,心裡一直想,第一天睡不好,第二天一定要再想辦法解決,結果還是睡不好,到了第三天還再想,這樣會連續三天都睡不好,小便就會變黃。」

此後,有些員工碰到困難去找郭台銘,他就會問他們,「當你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小便變黃了沒?如果自己不求答案就來找我,讓我想辦法,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對郭董「小便論」,鴻海員工認為,只要郭台銘在開會等公開場合問,「你的小便變黃沒?」通常就是他對員工表現不滿意,希望員工再多加把勁,順道也提醒其他人,並非真的要員工撐到小便變黃後,再去上廁所。

科技產業超時工作,過勞案例頻傳,國科會陳姓官員透露,在資訊電子業工作,壓力真的很大。尤其是在研發部門最嚴重,負責新產品研發,不但一定要有產品出來;有問題,還要趕快解決,就怕耽誤產品上市時間。「我那個親戚在排名『電子五哥』內的電腦公司研發部門上班,每次都聽他講,他們部門晚上十一點可以回家,算是最早的了!」

「他每天回家不是累到倒頭就睡;就是因為工作問題、一直想不出怎麼解決,壓力大到睡不著。長期下來,脾氣就變得很暴躁。」這名官員說,前幾天,他懷孕的老婆因為肚子餓,很想吃麵包,他卻暴怒地說,麵包沒營養,不准他太太吃,當場把老婆給嚇哭。他就更火大,用拳頭捶牆,「你想想看,連牆都捶凹了,力量有多大,他的手當然也有受傷流血!太太看到他這個樣子,就哭得更厲害!」

fsj 提到...

女性不婚不生 去年再創新高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3.07

主計處最新調查顯示,去年廿五萬名適婚的單身女性擁抱「獨身主義」不結婚;近七萬名已婚女性不打算生孩子,女性不婚、不生的人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主計處去年「婦女婚育與就業」大調查,在廿五歲至四十四歲單身女性方面,雖然到了適婚年齡,卻有合計廿五萬八千人、約百分之十八點四六的受訪者,決定獨身,一輩子不結婚。

就算結了婚,也不想當媽媽;調查顯示,約六萬八千人的受訪已婚婦女,只願與老公共享兩人世界,成為「頂客族」,不要生孩子。

官員說,國女性不婚、不生人數、比例明顯增加,應與平權觀念高漲、女性自主意識提高以及高等教育普及有關。

教育部二○○九年調查數據指出,在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族群中,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女性比率,只有同等學歷男性比率的六到七成。

在廿五到卅四歲的年輕人中,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卻高於男性。也就是說,從性別角度觀察,高等教育普及對女性的正面影響遠高於男性。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說,隨著社會結構改變,愈來愈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並在職場上出頭天,但女性結婚生子的「機會成本」也跟著增加,例如婚後,為遷就老公的工作,或維持家庭和諧,女性可能必須犧牲或調整部分工作內容,生了孩子之後,更是如此,許多職業婦女陷入工作與親職兩頭燒。

這表示對許多事業有成的女性來說,結婚生子的「代價」愈來愈高,因此,「不婚、不生一族」的人數自然會愈來愈多。



◆ 台灣性別失衡嚴重 10個郎搶7個妹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3.07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到二○○九年為止,適婚年齡(廿五至四十四歲)的男性比女性整整多了四十三萬多人,等於十個台灣郎搶七個台灣妹,婚配市場嚴重傾斜,而這種男多女少的情況,仍在惡化中。

主計處說,由於「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作祟,一九八六年起,國內男女嬰每年出生比例都在一百零八比一百以上,出生百名女嬰對應至少一百零八名男嬰;而在一九八六年出生者,今年剛好廿五歲,並將陸續進入適婚年齡,可以預見的是,「台灣郎娶無某」現象將愈來愈嚴重。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何碧珍把台灣男人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身材高、學歷高、薪水高「三高」的男性,根本不需要擔心婚姻問題。

第二類是身高、學問與薪水偏低水準的「三低」男性,在國內不容易找到結婚對象,只得向「外」發展,藉著家庭或父母支援,娶回外籍新娘。

第三類是身高、學問與薪水都屬「中等」的男性,既不願娶外籍新娘,本身條件又不足以逼退婚配市場上眾多競爭對手,由於結婚難,許多中等男性非自願不婚或晚婚,成了「新一代羅漢腳」。

主計處說,男女嬰兒比例失衡直接影響三層面,第一是,婚配市場傾斜;第二是,外籍通婚普遍化,社會結構質變;第三是,經濟失衡,例如大陸男女嚴重失衡,父母親為幫兒子娶媳婦兒,拚了命儲蓄,結果竟導致大陸流動資金不足。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的觀察,雖然男女平權已經是普世價值,但近廿年來,亞洲人口性別失衡仍較其他地區嚴重,恐衝擊亞洲國家未來的教育、社會與經濟發展。

聯合國數據指出,二○○五至二○一○年間,全球嬰兒出生性比例為一百零七,亦即出生一百個女嬰對應一百零七個男嬰;但大陸的嬰兒性比例卻高達一百二十,男多女少非常嚴重,高居全球第一,而其他亞洲國家,只有日本落在正常區間(一百零三到一百零七),其餘國家都偏高。

主計處加入台灣資料比對之後發現,台灣嬰兒出生性比例為一百零九,僅次於大陸,男女失衡排名全球第二。



◆ 兩會焦點/38位富豪人大代表 談貧富差距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1.03.07

正在進行的大陸兩會,討論重點之一為收入分配改革,但至少38位具有大陸全國人大代表身分的大陸企業家,擁有上億人民幣的身價,引發外界質疑這些「富豪人大代表」有權貴結合之嫌。

香港經濟日報及彭博資訊報導,大陸知名的胡潤富豪排行榜統計,在2,987位全國人大代表中,最富有70位的財產總額相當於751億美元。反觀美535位參眾議員中,最富有70位的財產總額僅為48億美元。

美國人均GDP是中國大陸的10倍,上述統計更顯示出大陸「民意代表」的經濟實力。

此外,2010年美國富比士雜誌的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也顯示,至少有29人是今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包括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及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等百億富豪。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黃靖認為,全國人大做為大陸最高立法機關,任務是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包括向高收入族群增加課稅、揭露財產及徵收房產稅等,但人大代表中有這麼多億萬富豪。

她指出,指望這些有錢人為大陸社會中需要幫助族群代言,勢必要打個大問號。

報導指出,大陸的貧富差距問題不斷加深,並擴大到官商勾結、權貴結合,甚至是嚴重的階級分化,形成富二代、官二代等特權階層。

大陸著名經濟學者吳敬璉曾警告,中國大陸的「權貴資本主義」愈來愈嚴重,必將刺激仇富心態,導致社會更不穩定,而上周大陸國務院研議在兩會後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就是調和貧富差距的重要政策措施。

fsj 提到...

克魯曼專欄/高學歷勞工的悲歌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1.03.08

眾所周知,教育是追求經濟成就的關鍵,未來的工作必須以更高層次的專業技能完成。這是為什麼佛羅里達州前州長傑布‧布希日前與歐巴馬總統共同出席一項公開場合時宣示:「假如我們想在就業方面有更多好消息,就必須加倍投資教育。」

然而人盡皆知的道理其實錯誤。

紐約時報曾經刊文解釋個人與企業借重軟體從事法律研究,已成為日益普遍的現象。

電腦可以迅速分析大量文件,並以低廉的成本執行以往必須動用大批律師及其助手的任務。科技的進步降低職場對受過良好教育勞工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研究並非特例。前述文章指出,軟體同時不斷取代晶片設計等領域的工程師功能。更廣泛的說,所謂現代科技只會消滅勞力工作,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工是明顯贏家的說法,可能主宰公眾討論,然而實際上,它早已不合時宜。

事實上,大約從1990年開始,美國就業市場的特色並不是對於專業技能需求的普遍提高,而是「掏空」:高薪與低薪就業均迅速增加,支撐強有力中產階級所不可或缺的中間薪資就業則遠遠瞠乎其後。中間出現的空洞不斷擴大:1990年代,許多高薪職缺增加迅速,最近大幅減少,低薪就業則不斷增加。

何以致此?所謂教育越來越重要所根據的觀念是,科技進步足以增加資訊族群的就業機會。寬鬆而言就是,電腦對勞心族群有益,相對傷害勞力族群。

然而幾年前,經濟學家奧托(David Autor)、李維(Frank Levy)、穆納尼(Richard Murnane)指出,如此思考問題不對。他們說,電腦在例行工作方面勝人一籌,亦即「因為遵循明確守則而得以完成的認知及勞力工作」。在這個前提下,包括許多白領及非勞力事務在內的例行工作岌岌可危。相反的,即使面對科技進步,無法因為遵循明確守則而完成的工作─包括多種勞力,例如卡車司機與大門警衛─ 還是會繼續增加。

這裡的關鍵是,現有經濟體系下仍未消失的勞力工作似乎難以自動化。製造業生產線工人降至美國全部就業6%的局面下,可繼續流失的生產線就業機會並不多。另一方面,許多由受過良好教育,享有相對優厚待遇勞工從事的白領工作可能很快就會電腦化。吸塵器機器人很可愛,機器人警衛則仍遙遙無期。電腦化法律研究與電腦輔助醫學診斷已經出現。

還有全球化的問題。以往,只有製造業勞工才會擔心來自國外的競爭,然而電腦與通信結合使遠距離提供多種服務變得可能。我的普林斯頓大學同仁布蘭德與克魯格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受過良好教育之高薪勞工從事的工作比教育程度比較不足、待遇較低勞工從事的工作「更容易外包」。如果兩人說法無誤,日益熱絡的國際服務貿易勢必進一步掏空美國的就業市場。

這一切對政策有何意義?

是,我們必須整頓美國的教育,尤其是,美國人在起跑點所面對的不平等不只令人憤慨:來自貧窮家庭的聰明小孩比出身富裕,但聰明程度比較不足的小孩更難以完成大學學業。它們代表美國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

教育也有無法勝任之處。特別是,所謂讓更多小孩接受大學教育,以恢復往日中產社會的看法其實是一廂其願。大學學歷已經不再是獲得好工作的保證,以後更是如此。

如果我們想創造一個繁榮廣泛共享的社會,教育並不是答案;我們必須直接著手打造這種社會,必須重振勞工過去30年來逐漸失去的集體談判權,以使一般勞工與超級明星得以享有爭取良好待遇的談判權力。我們必須保障全體公民的必要權利,尤其是享有醫療保健的權利。

我們不能為了追求目標而只是讓勞工接受大學教育,它已經不保證可以獲得那種可能消失或不提供中產階級薪水的工作。(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太空梭停飛 上千專家失業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197565.shtml

更重要的是,民營太空工業逐漸不需依賴政府的補助,而開始產生利潤時,將為最近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大量工作機會。太空工業的消長過去令許多大學生質疑該業的前景,因為電腦和電子就業前景更好。



◆ 二○一五年前 考慮開放生第二胎

【白德華/北京報導】2011-03-08 中國時報

大陸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玉慶透露,在歷經專家研究後,計畫生育部門考慮,「十二五」(第十二個五年規畫,二○一一到二○一五年)末期放開二胎政策。王玉慶說,他贊成逐步開放生育第二胎,放開也不會導致人口爆炸。

大陸人口近十四億。早期,毛澤東一句「人多好辦事」,讓人口學家毛寅初提出的計畫生育論,延後廿年實施。但一胎化至今三十年,開始顯現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兒皇帝」滿街跑,人口結構畸型發展,農村多胎導致城鄉生育失衡,且對未來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王玉慶表示,現在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如果第一胎生女兒,政策允生第二胎。他認為這政策可在城市逐步開放,因中國老齡化突出,「人口紅利」已到一定階段。他認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會開放。但人口放開會不會導致人口爆炸,他認為不會。「現在北京、上海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降。養孩子成本高,且年輕人觀念發生變化。」

連四年在兩會提案允生二胎的政協委員、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說,現在中國出生率低,自然增長率僅千分之五,已對社會構成很大壓力。

他說,一胎化對中國造成影響有四,一,男女性別嚴重失衡;二,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青年勞動力下降;三,獨生子女家庭風險大,一旦子女有個萬一,家庭將成嚴重社會問題;四,獨生子女婚後,每對夫婦可能要養四至六個老人,負擔過重。

紀寶成指出,為此,他提出口號:「提倡生一個,容許生兩個,不准生三個。」

去年九月底,北大國發院網站貼出該院教授曾毅撰寫《關於推動「二胎晚育軟著陸」(允許廿八歲以上已婚婦女生第二胎),實現我國人口均衡發展的對策建議》,並送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參考,這一論述可能最終影響一胎化的鬆動。

曾毅以統計運算指出,一胎化導致諸多負面影響,已成大陸未來社會嚴重隱患。此一結論,或是大陸最終考慮鬆動一胎化國策的主因。

父母嬌縱及沒有同輩關係導致人際疏離,都造成如今「八○後」、「九○後」一代成為「閃婚族」(結婚不到一年離婚)、工作缺乏團隊精神主因。

fsj 提到...

致員工過勞死 雇主恐負刑責!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03.09

讓勞工過勞出人命,雇主除了被加重罰款,可能還會有刑事責任!

針對過勞案例頻傳,勞工團體要求對過勞死雇主祭出刑責,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上午鬆口表示,讓勞工超時加班,以行政罰較能達到懲罰效果,但如果因為超時加班讓勞工過勞致死,課刑事責任「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勞委會正蒐集各國做法,希望透過刑法或特別法處理。

但王如玄也表示,刑法處罰主體是「行為人」,有些雇主可能管理,也有雇主不管事,如果雇主不管事,就要追究指派員工超時工作過勞的主管,例如總經理人或主管。

對於勞基法84條之1,王如玄也首度公開坦承「地方主管機關審查確有疏失」,致雇主濫用,勞委會正全面檢討適用對象及標準,希望找出符合社會期待的做法。

王如玄表示,超時工作應採「行政罰」或「刑事罰」,各有優缺點,若是行政罰,可以馬上對雇主罰款,達到立即處罰效果,但如果採「刑事罰」,則必須三審定讞才能制裁,時間一拖可能是好幾年,不符行政效率,也可能達不到遏阻效果,因此對不同罰責,不同派別有不同看法。

不過,王如玄認為,雇主讓勞工超時工作,或許以行政罰較符合效率,但若是超時工作嚴重致勞工死亡,因為情節嚴重,也可考慮對雇主課以刑責,這部分涉及刑法或是另以特別法處理,目前勞委會正蒐集各國做法,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至於不少行業濫用勞基法84條之1及責任制,王如玄表示,勞基法84條之1是為了服務業適用勞基法而訂定的配套措施,但是原本應由地方主管機關把關,「但目前地方審查過程確有疏失」,因此勞委會正全面檢討相關法令適用對象,希望找出符合工作型態要求,又能保障勞工做法。

※ 相關報導:

* 拒爆肝 科技業勞工要組工會自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200334.shtml

為了爭取合理的工作條件、拒絕爆肝,科技園區員工決定組工會自救,不讓雇主惡意剝削情事繼續存在!



◆ 觀察站/無力查核 刑責再多 只是過勞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1.03.09

過勞死問題浮上檯面後,又有多個年輕生命過勞死案例出現,勞委會雖修法將勞基法罰則提高,也打算對雇主追究刑責,但這些都是亡羊補牢,如果勞基法繼續允許雇主遊走於「84條之1」、「責任制」等彈性工時模糊空間,又無力審核稽查,「過勞」還是勞工的夢魘。

立委賴士葆今天直接問王如玄,「台灣勞工到底超時工作嚴不嚴重? 」王如玄坦言「台灣處於違法狀態」。她說,過勞問題讓她想去研究台灣勞工工時,結果發現「亞洲四小龍,都超時」,台灣還是亞洲四小龍中工時算最少的,「但是若與先進國家比,台灣工時的確完全沒得比」,結論是「台灣勞工超時是嚴重的」。

王如玄認為,勞工超時與亞洲國家之間競爭文化有關,但這個答案恐怕是「推卸責任」,因為既有勞基法規範正常工時、每周加班上限,若雇主違法要求勞工加班,就是「違法」問題,而非只是國家「競爭」或「文化」問題。

從勞委會專案檢查顯示,政府的難堪在於「為何雇主普遍違法? 」,有二點可能,一是勞委會放任業者拿勞基法84條之1或「責任制」當擋箭牌;另一個可能則是地方無力審核業者報備的勞動契約。無論因素為何,當過勞案例一個個連環爆,結果就像台中夜店大火,市府宣稱五年安檢21次,全通通過關,政府的立法與執法,都成了「空包彈」。

王如玄今天鬆口表示,勞委會打算讓造成員工過勞致死的雇主課以刑事責任,即使成真,也只是事後補救,若無法阻止超時勞動條件在先,事後的究責與補償,對失去生命的家人又有何意義?



◆ 離婚財產分配 勞退保、公軍保都將納入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03.09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在婦女國是會議拋出「勞退、勞保納入夫妻離婚分配財產」想法,王如玄上午進一步宣示,公保、軍保等社會保險都應該納入,雖然法務部認為涉及複雜,但這個政策一定會做,目前勞委會正請學者專家研擬計算公式,一旦公式出爐,法院就可先據以判決,形成判例;若仍有修法必要,勞委會會進一步修勞退、勞保條例。

立委侯彩鳳擔心,勞委會調查發現,有37%女性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退休金可能是女人的血汗錢,如果遇到不成材的老公怎麼辦?王如玄表示,民法也規定,「若平均分配顯失公平,可以酌減」,因此最後分配要看對婚姻的貢獻度。

立法院社會福利暨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進行施政報告。王如玄日前參加婦女國是會議時,拋出將推動「勞退、勞保納入夫妻財產制」想法,今天成為立委質詢焦點,立委多表支持,但擔心計算方式複雜,不易推動。

立委黃淑英表示,她在2006年就向行政院提出建議,要求勞退與勞保應納夫妻財產制,夫妻離婚時,可以就此進行分配,去年底她也在委員會做成主決議,要求建立勞保勞退清算機制,以符合民法夫妻財產分開。她很高興聽到勞委會支持這個方向,但也主張公保、軍保都應納入。

王如玄表示,據她所知,日本、德國都已實施這項制度,其中日本是2008年才上路,德國則是行之有年,可見並不是不能做。她透露,這是她的博士論文題目,因此她非常熟悉。

王如玄表示,夫妻財產是民法議題,但法務部認為勞退與勞保很複雜,因此她決定勞委會先走,先請勞保局計算一個模式,再跟法務部談,而後再擴大到公保與軍保等。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小三現象 棒喝王如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199737.shtml

為什麼王如玄這麼堅持?除了因為她的博士論文正是此題,一切源起其實是「台商包二奶」。



◆ 陸貧富差距逾40倍 逐年擴大

中央社 2011.03.09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代表紀寶成表示,大陸富裕家庭與貧困家庭收入差距達40倍,近年來還以每年1.5%的速度持續擴大,少數富裕家庭掌握40%的居民財產,而城鎮貧富差距問題還比農村嚴重。

香港明報報導,出席大陸全國人大會議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引述世界銀行估算,大陸2009年基尼系數0.47,已大於國際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

他還引述人民大學的研究表示,近年來大陸基尼系數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擴大,「不管用哪種方法測算,擴大的趨勢客觀存在」。

紀寶成分析,大陸城市貧富差距已成為影響基尼系數的主要因素。2009年,大陸城鄉貧富差距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3.6倍,但2005年城鎮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已達9.25倍。

紀寶成坦承,20年來大陸的「財富是增加了,但分配嚴重不公」。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統計局的報告顯示,2004年,大陸最高收入的10%富裕家庭財產總額佔全部居民財產的45%,而最低層的10%家庭收入僅佔1.4%,相差32倍;到2009年,這個差距擴大到40倍。

紀寶成認為,「在這個基數之上,富裕家庭透過投資、利息收益,只會促使差距進一步擴大,還會代代『遺傳』下去,帶來創業、就業、教育及其他服務的不平等,對社會非常不利。」

至於如何解決貧富差距,他說,社會保障、勞工福利還未做到普遍化、均等化,小範圍的「派糖」(給錢)並不能解決不公,只會加大不平。

此外,研究發現,貧富差距和經濟水準沒有必然關係,經濟最發達的廣東、江蘇、浙江和落後的青海、西藏、寧夏,基尼系數都比較高,而重慶的貧富差距最小,說明當地政府重視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務。

紀寶成呼籲當局開徵房產稅,逐步擴大到固定資產稅和遺產稅,還可設定慈善免稅額,鼓勵富人捐錢濟貧,同時建立房產登記制、儲蓄實名制、證券實名制以及其他資產實名制。

fsj 提到...

防過勞 北市勞工局設檢舉專線

【聯合晚報╱記者陶煥昌/台北報導】2011.03.11

台北市勞工局表示,北市為都會型態城市,產業大多為高科技及服務業,勞工面臨長時間、不規律、經常出差、輪班、夜班與作業環境異常,造成精神緊張,身心都承受很大的壓力,職場疑似過勞死亡人數有逐年攀升趨勢。

勞工局根據市府勞工職業疾病認定委員會受理案件,97年1件、98、99年2件,今年至今已有1件,懷疑與過勞死亡有關。勞工局長陳業鑫強調,不少過勞者往往不知自己過勞,已指示勞動檢查處在該處網站公布過勞量表,供勞工試算、評估;並責成設立「爆肝」企業檢舉專線2597-8933,一旦接獲檢舉,立即勞檢外,都會追蹤複查至改善為止。

他又說,勞檢處另製作了職場超時加班工作宣導資料1萬2000份,提供北市各事業單位及勞工朋友免費索取,未來勞檢中也會發送給受檢單位,提醒重視職場過勞問題。

陳業鑫指出,去年10月間,他以勞工局長信箋寄送至內湖科技園區及南港軟體園區的高科技業者,促請業者確實檢視管控勞工的人事制度是否符合勞動基準法規定,以確保勞工合法勞動權益及身心健康,避免發生職場過勞事件。

陳業鑫說,勞檢時如發現工時異常,勞工局會立即通報台北市職業病防治服務團,聘請包含學者和醫師在內的諮詢委員,針對雇主及勞工實施現場檢查輔導,避免發生過勞死的憾事。



◆ 刑責不是對抗過勞死的最佳武器

【經濟日報╱社論】2011.03.11

最近發生數起疑似「過勞死」事件,一個又一個努力工作而前程似錦的壯年受僱者,承擔著全家生計,卻似因工作過勞、心力交瘁而猝死,對其家人與國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損失;但真正受到最大傷害的,仍無過於猝死者本人,在壓力大到身心承受的極限前,已不知多少時日生活在極度疲勞、緊張、毫無樂趣與休閒的工作環境中,不至猝死不知何以解脫。

當過勞死問題已嚴重到引起社會關注,以勞工福利與勞動條件為主要職掌的勞委會才匆忙表態,透露將仿照日韓前例,研擬修正勞基法,對雇主及執行業務主管課以刑責,以收嚇阻之效。此議一出,立即引發工商團體的強烈反對,認為刑事罰乃是矯枉過正,可能損及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若真涉及修法大事,則以牛步化的立法效率,三讀通過不知何年何月;即使通過,亦如勞委會王如玄主委所言,從事件發生到三審定讞,過程迂迴漫長,一拖又是好幾年,對猝死者的家人而言亦是無盡的折磨。

因此,課雇主以刑責一事,應是反映整個社會及勞工主管機關長年來,對受僱者超時工作、過重壓力愈演愈烈,以致96至99年間即有57件因過勞死而提供勞保給付案件的現況,已達無法再輕忽放任的極限;而且,除了這57件案例,更有不知凡幾在無知與忽視中完全淹滅;更值得重視的,是沉重的工作壓力早已令受僱者處於過勞死邊緣,或使身心遭到極大傷害者,恐是這些案件的千倍、萬倍以上。因此,過勞問題的嚴重度、涉及層面之廣、延伸時間之長,早已形成積怨,只是在此時藉50餘件過勞死案件轟然爆發,並期望以霹靂手段對雇主形成強烈嚇阻作用,以全面減緩過勞壓力。

不過,以刑責嚇阻,曠日費時,真能成案將雇主送入囹圄的案例必然屈指可數,對當事人的親屬無甚助益,卻反因其過巨的嚇阻作用令企業經營者過度反應而損及投資意願,並非目前最迫切而有效的作法。現在最該做的是,反而是根據既有法令,認真執行勞動檢查,切實揪出違反勞動條件的工作情況,並依王主委的主張,將超時工作的罰鍰自不痛不癢的6,000元至6萬元,大幅提高到足令企業警惕的程度,並立即公布事業單位與負責人;則金錢與名聲的雙重損失,全面而劍及屨及地嚴密打擊,將能發揮更大的遏阻效果。此外,過勞死員工家屬若與法律界人士充分配合,就民事賠償建立確切的判例,向企業索取高額賠償,其影響力尚有過於罰鍰。

此外,這次成為眾矢之的的責任制,確已變成勞動條件相關規定中的一個巨大漏洞,若任由其擴大,則上述檢查也者、罰鍰也者,終屬無的放矢。這一項背負愈來愈多人命的制度,應成為勞委會與民意機構關注的焦點。儘管其中涉及複雜的管理與認定問題,但在全面關注下,必能有效改善;且受其傷害最大的竹科電子電機產業員工,正積極籌組工會全力與之對抗,使弱勢勞工的聲音受到更多重視,目前的積怨也有望逐漸減輕。

即使相關工會力量尚不能發揮足夠的作用,隨著科技業分紅配股制度成為歷史,運用經濟的力量也會扭轉此一歪風。過去備受政策偏愛又挾配股暴利令無數青年才俊蜂擁投效的科技業,在產業創新條例剝奪其特權、配股制度失去吸引力後,只能以提高薪資、改善工作條件留住人才,無日無夜超時工作致令身心交瘁的工作方式,只會為淵驅魚,自我斲喪競爭力。「刑事責任」成為焦點,但我們更關心的是那些更平實、更普遍,也更長久的改善力量,它們才真能為受僱者謀福。

※ 相關報導:

* 正視過勞死悲劇 修補法令漏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277/112011031100153.html

針對最近多起過勞死案件,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很慚愧」。的確,勞工被工作壓迫到過勞死,雇主固然要負直接責任,但法令保護不周、制度疏漏、主管機關怠惰,卻是公權力的錯。我們期待政府儘快修改法規、積極介入,為勞工提供更多保障。

fsj 提到...

凌晨3點回家6點出門 「做死你家的事」

游婉琪/台北報導 2011-03-15 中國時報

「一月十一日早晨,我失去了共同生活廿九年的弟弟。心中的痛,旁人或許無法體會,但我衷心期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次發生在別人身上。」

一篇名為「過勞工程師姊姊的一封信」的文章,在網路上引發四萬多名網友點閱。文章中的主角,正是勞委會認定過勞死的南亞科技工程師徐紹斌。他的姊姊在網路成立部落格,讓弟弟提早結束的年輕生命,以另一種型式在虛擬世界中延續。

徐姊姊在部落格中回憶,「母親總是會在晚上十一點時打電話給仍在公司工作的紹斌,要他早點回家,可是到家時間總是隔天的凌晨!爸媽常對他說,不要再為公司這麼賣命。有一次他竟回說:『誰叫你當初要我進南亞科技的。公司就是這麼操!』這句話成為我爸媽心中最大的遺憾與悔恨,每每想起總像把利刃刺入他們兩老的心中。」

徐姊姊說,弟弟生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凌晨三點回家,六點就得出門上班。當父母打電話向公司抗議時,卻只換來「這是新廠成立的過渡期」回應,並說「科技業本來就是這樣子」。

由於當初是雙親鼓勵徐紹斌到南亞工作,藉此快速償還就學貸款、改善家中經濟。只是萬萬沒想到,這項立意良好的提議,卻讓弟弟年輕生命就此殞逝,家人至今仍傷痛難平。

徐姊姊透露,原本弟弟還只是培訓工程師時,是可以領加班費的。後來公司卻以績效良好為由,強迫弟弟升等為資深工程師,不必刷卡、不能報加班費,卻得在更多的工作量與更大的壓力下,過著「做得好是應該,做到死卻是你家的事」的生活。

回想起弟弟過世的前一晚,徐姊姊說,剛領到薪水徐紹斌,將這個月要交給雙親的生活費和車貸拿到母親房中,還狀似親暱地抱了母親一下。只是任誰也無法預言,這一抱竟是天人永隔,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完整的家。

fsj 提到...

爸媽太忙 孩子嘆家庭不溫暖

中央社 2011-03-27

兒福聯盟今天調查指出,大約21萬個孩童覺得家庭不溫暖,台灣家庭溫暖指數只有73分,呼籲企業支持家庭,幫助忙碌的家長能夠每天擁抱子女30秒、傾聽陪伴30分鐘及週三不加班。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進行「家庭溫暖指數調查」,結果6成2受訪孩子認同家裡是溫暖的,但3成8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溫暖;若以內政部戶政司推估全台11歲到12歲兒童55萬2132人,約有21萬名兒童覺得自己的家庭不溫暖。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有近2成受訪孩子以「我的家像不定時炸彈」、「我的家像監獄」來形容家庭動輒爭吵打罵的高壓力,有1成3以「我家像冰山」、「每個人都有1層玻璃隔著」來形容家庭成員疏離冷落,也有近1成孩子覺得家長善變易怒,令人無所適從。

這次調查親子溝通問題時,請孩子回答「把我的煩惱告訴爸爸(媽媽)容不容易」,約6成1的孩子覺得將煩惱告訴爸爸容易,7成1孩子覺得將煩惱告訴媽媽容易,這2個數值在40個國家中吊車尾。

調查也發現,1/3以上台灣爸媽晚上8時以後才回家,將近半數的孩子每天和爸媽講話不到半小時,近3成8孩子每週跟爸媽同桌吃飯的天數在3天以下。

此外,台灣親子聊天話題太少,大半圍繞著課業成績及管教生活作息,很少關心孩子的興趣或傾聽孩子的煩惱,有限的親子相處時間大部分被看電視所佔據,逛街、爬山露營等活動時間明顯少。

兒福聯盟以「家庭氣氛」、「溝通」「情感聯繫」等3面向評估台灣家庭溫暖指數,整體平均73分,呈現中等溫暖的結果,而且每3個孩子就有1個覺得無法達到爸媽的期望,顯然孩子需要爸媽更多的肯定。

王育敏指出,家庭應該為孩子帶來溫暖,也是孩子的避風港,台灣爸媽為家庭經濟疲於奔命,與孩子相處時間寥寥無幾,親子互動品質很難維繫。

自民國91年後,今年首度重新恢復兒童節放假,兒福聯盟期待家長一起推行「愛孩子333守則」,即每天擁抱子女30秒、傾聽陪伴30分鐘及週三不加班,更呼籲企業踴躍加入「週三爸媽不加班運動」。

這項調查是在今年1月3日至1月14日期間施測,以台灣本島五、六年級國小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法,總計回收有效樣本1516份,回收率高達88.8%;在98%的信心水準之下,抽樣誤差不超過3%。



◆ 冷眼集/雖是奇想 凸顯社會問題

【聯合晚報╱記者王汝聰/特稿】2011.03.25

新北市議會討論新北市府該新設那些局處時,林銘仁議員主張增設新住民事務局、呂子昌議員主張增設失業遊民局、王淑慧議員主張增設「性生活協調處」。其中王淑慧議員的提議最為勁爆,也最為「醒腦」。

這三位議員的提議,創意十足,設置的可能性不高,但卻也反映出都會區新住民人口眾多、失業遊民問題嚴重、男女關係倒錯等事實。

林銘仁議員點出新北市內新住民已多過原住民的事實。其實在歐美國家,政府組織無不重視新住民到移入國的生活適應,新住民與國人是否和睦相處,更是這類政府單位的重要功能。目前,新北市新住民輔導業務,僅由市府教育局新住民科一個科負責,以一個科的人力,要服務全市8萬新住民,進而企求新住民與國人水乳交融,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呂子昌議員則點出了M型社會二級化過程中,中產階級消失,不少人瀕貧、近貧的現象。根據新北市社會局統計,目前全市登記有案遊民522人,低收入戶1萬5000戶近3萬8000人,如何讓下墜中的中產階級脫貧轉富,不再仰仗社會福利的救助,也是極嚴肅的問題。

至於議員在議堂以「性生活協調」為關注重點,要求市府增設二級機關,有些荒腔走板。但是「性生活」真的不能在議堂討論嗎?倒也未必。

現今的時代,早就比20世紀中所謂的「性泛濫」、「性解放」時代還要泛濫、解放得多。不要說新北市的離婚率一年高過一年,升格以來校園中傳出多起師生、生生的性侵或猥褻疑案也日益增多,如何處理感情問題,並讓它不會成為社會問題,的確值得重視。

※ 相關報導:

* 新北市議員倡設「性生活協調處」
http://www.udn.com/2011/3/25/NEWS/DOMESTIC/DOM2/6234143.shtml

市議員王淑慧指出,根據她取得資料,新北市每四對夫婦中,就有一對是離婚,很多夫妻離婚與性生活不協調有關,所以她「以30年以上的經驗」,主張市府設一個「性生活協調處」二級單位。

* 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 仍有「三難」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08597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在此間召開的全國農民工工作辦公室主任會議上表示,目前中國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仍面臨「三難」,即缺乏技能穩定就業難、改善住宿難和落戶難



◆ 全聯成立物資銀行 提供急難救援

【王儒哲/台北報導】2011-03-25 中國時報

兩周前發生的東日本世紀震災,提醒了台灣人建立急難救助體系的重要性。事實上,不管是大規模的災變,或是個別家庭出現經濟失能的情況,如何將物資第一時間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一直是社福團體最頭痛的問題。全聯慶祥慈善基金會日前宣布成立「全聯物資銀行」,建立台灣急難物資供應中心,並提供了急難救助的全新思維。

文山區隔代教養祖孫,七十八歲的阿公車禍受傷,小四的孫子無法獨自領取物資;大同區癌末的母親扶養兩個小六、小四的孩子,孱弱的身軀難以外出至特定地點領取物資……許多弱勢家庭不僅經濟上需要援手,家庭成員也有程度不等的生活自理障礙,需要仰賴社工的人力。

「全聯物資銀行」串聯全台近六百家全聯福利中心分店的通路資源,成為遍布全台的急難物資供應中心,再透過發行「愛心福利卡」,讓弱勢家庭可以就近至住家附近的全聯福利中心,領取所需物資。

初步規劃發行五千張愛心福利卡,每張卡由全聯慶祥慈善基金會每月儲值五百元,儲值期至少半年,初期將捐出三千萬元。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的專業協助,將愛心福利卡發送至需要的家庭手中。

全聯慶祥慈善基金會執行祕書張宜君表示,以台中市紅十字會食物銀行為例,目前提供大台中地區總計二千五百戶白米、麵食及罐頭等物資,運用約卅坪的空間儲存與調度,至少需由一位開發人員及一位專責人員投入服務,未來這些人力都可以轉作更有效的利用。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也表示,換算全台家扶中心社工人數,社福單位每月所耗約為一萬八千多小時,換算成人力成本超過四百五十萬元。全聯物資銀行的成立,不僅造福許多弱勢團體,更帶來更有效益的社福策略。

張宜君表示,愛心福利卡將與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其他物資捐贈計畫並行,長期計畫將號召更多企業與個人共同參與,建立更有影響力的急難物資供應體系。

fsj 提到...

除了低薪服務業 上班族無感加薪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3.28

主計處上周公布國內上班族薪資概況,今年一月前十大加薪行業(見表),多以薪水較低的服務業為主,平均加薪幅度約有百分之三;其餘行業幾乎是「無感加薪」。

去年國內經濟成長率創下超過百分之十的亮眼成績,馬英九總統以降的各級政府官員,紛紛鼓吹民間企業加薪,避免民眾出現「無感復甦」的失落感。觀察一月月薪水準,前十大加薪行業清一色都是服務業,且多數行業的平均月薪,低於整體服務業平均水準的三萬八千四百零九元。

至於「薪情」向來羨煞人的科技業不在其中,官員解釋,真正「有感加薪」的科技業者並不多,整個產業平均下來,加薪幅度更是少得可憐,像是「電子零組件業」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整體加薪幅度不到百分之一。官員說,所謂「科技新貴」都是透過高額的獲利獎金或是股票分紅造就;科技業的平均待遇並不特別突出,平均月薪約在四、五萬元之譜。

主計處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一月上班族整體加薪幅度約為百分之一點三二,尚未出現「大幅度、普遍性」的加薪現象。官員表示,大部分公司的會計制度是從一月開始調整月薪,一月的月薪水準可用來觀察企業是否加薪的指標。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認為,這幾年來願意釋出大量職缺的行業,的確是以低薪工作的服務業為主;而今年內需市場加溫,服務業需才孔急的現象更加明顯,也因為他們的薪資水準偏低,自然比較有調薪彈性與空間。

「當然也有季節性因素」,辛炳隆說,一月正值春節前夕,服務業業者為搶攻過年商機,可能利用加薪吸引臨時性人力,如果二月以後的月薪能夠維持一月水準,才算是真的加薪。

※ 相關報導:

* 職場萬象/讓員工快樂 用薪不如用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38144.shtml

如果你以為你的行政助理討厭她的工作,先別下斷言。求職網站CareerBliss.com的新調查顯示,行政助理對自己的工作、同事、甚至老闆的評價,比許多其他職業的員工都來得高。這項調查選出美國十大最快樂的職業,而且沒錯,你的秘書就是其中之一。



◆ 上海最低工資 下月起漲14%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2011.03.28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日前公佈上海市去年人均工資收入。據了解,2010年度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46757元 (人民幣,以下同),月平均工資為3896元,比上年增加9.3%。

此外,上海每月最低工資標準也將於今年4月1日起從1120元調整為1280元,調幅超過14%。其中,個人依法繳納的社保費和住房公積金等應由單位另行支付,不在最低工資標準之列,如果加上這兩項,上海最低工資達1600元,為全大陸最高。

上海市人保局表示,4月起最低工資標準將從1120元調整為1280元。不過,有四項不能作為月最低工資的組成部分,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比如,延長法定工作時間的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伙食補貼(飯貼)、上下班交通費補貼、住房補貼等。下月起,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也將同步從9元調整為11 元。

而它也不包括個人和單位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相關社會保險費由單位按規定另行支付。據了解,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此外,從下月起,上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450 元調整為每人每月505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30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360元。



◆ Google氧氣計畫 搜尋好主管

【經濟日報╱編譯 林奕榮】2011.03.28

2009年初,Google總部的統計專家展開了「氧氣計畫」(Project Oxygen),想達成一個比研發新一代搜尋引擎或應用程式更重要的目標:尋找更優秀的Google領導人。

身為搜尋引擎巨擘,Google最擅長的當然是資料蒐集。負責這項計畫的「人員分析」(people analytics)小組透過分析績效評量、意見調查,以及最高主管推薦等資料,好不容易整理出「Google優秀領導人的八大特質」。

這八大特質或許會讓人有「原來不過如此」的感覺,甚至令人懷疑,何以整理出這八大特點需要耗時這麼久?

Google的統計學家根據100多項變數,蒐集逾1萬筆觀察經理人的資料,歸結出的這八大優秀領導人特質包括:一、當個好教練;二、充分授權,無須事必躬親;三、關心團隊成員的成就及心情;四;不要優柔寡斷:具有生產力,注重結果導向;五、用心溝通及聆聽;六、協助下屬作職涯規劃;七、要有明確的願景及策略;八、具備專業技術可幫下屬解決問題。

Google人力資源部門,也就是該公司自稱「人才管理」(People Operation)部的副總裁波克(Laszlo Bock)坦承:「我的第一反應是,『就這樣』嗎?」不過,波克與他的團隊開始為這八大指標依重要程度排序後,「氧氣計畫」的有趣之處也很快呈現出來。

Google創立13年來,特別是在創立的前幾年,對管理的策略很簡單:放手讓員工去做。Google讓工程師自己決定該做的事,一旦遇到困境,他們自己會詢問上司;這些上司當初能夠成為主管,靠的就是專業技術。

但波克的團隊發現,這些所謂的專業技術(即編寫電腦程式的能力)在優秀主管特質的排名中敬陪末座。員工們認為好主管應該要處事平穩、願意花時間與下屬進行一對一會談,透過發問協助下屬解決問題,而非直接提供解答,並且要關心員工的生活與職場表現。

波克指出:「Google以往的企業文化,認為擔任主管,特別是工程部門的主管,必須擁有跟下屬同層級或者更高等級的專業知識,但研究結果顯示,這一點其實最不重要。專業技術當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卻比不上其他特質;重要的特質其實是溝通與開敞的心胸。」

「氧氣計畫」列出的優秀領導人特質並不能用來解釋Google營運的成功(如搜尋引擎)或失敗(如嘗試跨入社群網路領域的Google Buzz),管理技巧畢竟知易行難,這可以用高爾夫來比喻。如何成為好領導人,就像如何打好高爾夫,可以列出洋洋灑灑的各種技巧或守則,每一則都言之有理。

但想在腦海中記住所有技巧或規則時,問題就出現了,這就是高球運動的老生常談:分析造成癱瘓(paralysis by analysis)。想得太多,反而不知如何出桿。

優秀的管理人才,就如同出色的高球選手一般,打起球來輕鬆寫意;看在無法打出好成績的人眼中,確實令他們難以理解,甚至感到挫折。

依據學界及管理學的看法,氧氣計畫有幾項值得重視的理由。長久以來,人力資源領域強調的是直覺,而非冷硬的數據;不過,越來越多企業正試圖採用資料研究的方法,探索難以預測的人際互動世界。

企業主管委員會(CEB)的企業領導力協會總經理薩佛史東指出,在分析數據以研究領導力的領域,Google目前有領先優勢;此外,「氧氣計畫」也相當特別,因為相關的資料是從Google內部獲得,由於該公司員工向來較不理會傳統思維,因此這些數據也較具說服力。

員工因為各種原因而離職,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糟糕的上司;Google也透過研究發現,管理階層對員工工作表現的影響,遠遠大過其他因素;也因此,企業絕對得找出最好的方式,培育優秀的管理階層。

(取材自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