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6

洪蘭:執意要選 不理性的樂觀

◆ 洪蘭:執意要選 不理性的樂觀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673328.shtml

【聯合報╱洪蘭】2011.10.25

報載大學生與第一次的性行為者不戴保險套的比例異常的高,雖然愛滋病已被稱為世紀的殺手,還是有很多人不怕,認為自己不會中獎。心理學家一直不懂,人為什麼會這麼不理性的樂觀,這個現象從投資、競選到不相信自己會生病都有看到,最常看到的就是闖紅燈的人不相信「爭一秒毀一生」,他們都自信滿滿地說:「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甚至高速公路上,打出本月車禍死亡人數,都不能使人們減速不超車,這種不理性的樂觀究竟是怎麼回事?

最近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者在大腦裡看到了一個可能的原因。他們先給十九名大學生做樂觀/悲觀的人格測驗,然後請他們躺在核磁共振中看八十個事件,如在網路上買到假貨、腳踏車被偷、不舉、不孕、盲腸炎、在路上被搶、高血壓、癌症、離婚、中風等等。請他們就這件事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的機率做個估計,然後告訴他們,這件事實際發生在跟他們同樣年齡,同樣社經文化地位的人的機率,最後再給他們看這八十個事件,看他們知道了實際發生的機率後,對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率改變了多少,並找出大腦處理這些訊息的地方。

例如,「癌症」這個字第一次出現時,受試者估計自己得癌症的機率大約是百分之四十,然後實驗者告訴他,實際的機率是百分之卅。當「癌症」再出現時,他就作出了因應的改變,把估計值下降到百分之卅一;但是假如第一次他估計自己得癌症的機率是百分之十,而實驗者告訴他實際的機率是百分之卅,第二次再估計時,他的估計只增加到百分之十四而已。也就是說,大腦對訊息的處理是不對稱的,假如新的訊息比他預期的好,對他有利,他會更新資料,但是如果比他預期的不好,他會置之不理,或只作小幅修正,這叫「選擇性的偏見」,人只聽自己想聽的。難怪溝通這麼困難,連面對面的溝通都會出錯,被人懷疑誠意不足。

研究者發現,大腦前扣帶迴皮質及它附近的內側額葉區及兩側前額葉皮質區都跟這現象有關係,其中樂觀者的右邊腹前額葉迴(inferior prefrontal gyrus,IFG)在接受到不好的訊息時,會減低活化,降低負面訊息的影響,越樂觀的人,看到不好訊息時,這個地方的活化越低;如果是好的訊息,那麼內額葉皮質區(MFC)、左邊的IFG和小腦都大量活化,而高和低樂觀者在此活化的情形一樣。即不論悲觀或樂觀,大家都愛聽好話。我們看到壞訊息只有右邊IFG一個人在負責,而好的訊息有三個地方在負責,就難怪忠言逆耳,人人都報喜不報憂了。

這實驗顯示了大腦是不對稱的處理訊息,選擇性的偏見,很多時候,真相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樂觀。

希望這個實驗能對堅信選情樂觀,執意要參選的人提供一些忠告,請理智的評估一下選票,或許現在懸崖勒馬還來得及。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相關報導:

保持飢餓感 健康加分

研究者調查老年人的決策退化
研究:當人覺得有權勢他們會忽略新意見
競爭者愈多競爭力愈少
道德判斷能被... 磁鐵改變!
培養運動習慣有助提升EQ
改變生活方式有益身心健康
「笑長」帶領起笑俱樂部今成立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孩子鬧情緒 家有噴火龍

【聯合報╱王韋智/北市杏誠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2011.10.25

在超級市場或百貨公司,孩子吵著買想要的東西,若說不買,他便生氣哭鬧大聲尖叫;在家裡,要求孩子把電視關掉吃飯或收拾玩具準備洗澡,他便暴跳如雷,在地上打滾哭鬧;下班後接到老師電話,孩子在學校出手打了同學。

家有幼兒,父母可能遇到上述狀況,常常不知所措,為了管孩子,最後情緒失控。

孩子會有情緒問題,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如過動、和其他孩子相處困難、喜歡辯解、挫折忍受度差、脾氣暴躁、不易接受改變、想法或行為僵化固執等。

為了不讓孩子變成家裡的噴火龍,必須先找到孩子情緒的導火線,透過以下幾種方法,可在其情緒爆炸前,成功防範:

1.注意最早的警訊:

包含眼神、姿勢、語氣、以及關鍵話語。他可能會說:「我沒辦法」、「我討厭你」或在失控前咬緊牙齒、露出冰冷的眼神。

2.轉移注意力:

利用話語讓孩子離開情緒的現場。例如你想跟他說:「你現在必須寫功課」,不如說:「我們先喝杯果汁或吃點餅乾再把功課拿出來寫吧。」

3.保持冷靜:

與孩子維持眼神的接觸,輕輕握住他的手或者輕撫他的背部,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讓孩子知道您瞭解他的憤怒以及害怕。

4.重覆安慰的話語:

委婉且簡短的字句有極大的安撫效果。

5.將孩子的行為分成紅、黃、綠 三種等級:

決定哪些行為要堅持說「不」,這是紅色等級;哪些行為雖重要但不值得冒險與他抗爭,需適度的處理,這是黃色;哪些是可以不管的行為,這列為綠色。

盡可能從旁協助孩子培養調整情緒的能力,鼓勵孩子表現正向行為,第一步確認什麼是正向行為。第二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負責任的表現。第三步稱讚孩子。

6.將他必須遵守的命令分成許多小步驟:

一次給予一個步驟,慢慢引導到目標的行為。

7.試著讚美的次數超過責備。

8.給孩子選擇而非命令:

例如:「馬上去刷牙上床睡覺」,改成:「上床睡覺前你想先做什麼?刷牙還是洗臉?」

9.教導孩子放鬆的技巧:

例如:「我們一起做3次深呼吸,你再聽媽媽說!」

10.不要突然改變事情,讓孩子預先知道會有所改變。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緒控制及人格養成會因家長的處理方式不同,有所改變,透過上述方法,希望馴服家中的噴火龍,讓孩子理解並克服自己的情緒行為。



◆ 常看電腦眼痠頭痛 青光眼作祟

【Upaper╱中央社】2011.10.25

一名27歲女性上班族因眼睛痠痛、頭痛欲裂,經署立台中醫院眼科檢查竟是罹患青光眼,眼壓也飆高,醫師並警告「勿再長時間打電腦,否則眼睛可能有失明風險」。

台中醫院眼科主任朱雲華昨天表示,這名女性患者因工作關係,必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下班後也會上網與朋友聊天。年初時患者開始覺得眼睛很容易痠痛、掉眼淚,至眼科就診時醫師說眼睛要多休息。經過半年,患者覺得眼睛痠痛的情形愈來愈嚴重,甚至還有頭痛情形,經檢查發現罹患青光眼。

朱雲華表示,青光眼是視神經受到永久性損傷的眼科疾病,嚴重者會導致失明;發病初期患者不容易察覺。視力受影響的狀況從視野兩側開始,也就是患者會看不見視野兩側的景物。常見於6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而近幾年臨床上發現青光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應與長時間使用電腦、眼睛過度疲勞有關。



◆ 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高危險群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10.26

天氣轉涼,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殷偉賢提醒,氣溫漸低,心房顫動患者應提高警覺。據推估,全台灣約有23萬人罹患心房顫動,很容易造成「栓塞型」腦中風,必須長期服藥,來減少腦中風機率。

「腦中風患者大約每六人中,就有一人是因心房顫動所引起。」殷偉賢解釋,心房顫動是指心臟跳動不規則,以致左心房內血液滯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剝落,流出心室,進入血液到達腦部,容易造成腦部動脈阻塞,即為「栓塞型腦中風」。

罹患心房顫動的70多歲張媽媽就是典型個案,她偶爾心臟不舒服,跳得很快很急,到院接受心電圖,確診為心房顫動。醫師提醒她,一定要服用藥物,否則很容易中風。張媽媽卻認為醫師大驚小怪,沒想到這六年來,腦中風兩次。

殷偉賢指出,Warfarin(維他命A拮抗劑)是用來預防心房顫動患者腦中風的傳統藥物。這種藥只要用一點點,就可以毒死老鼠,因此,又稱為毒鼠藥。不過,用在預防人類腦中風的效果不錯,但此藥容易與其他藥物及許多食物產生相互作用,例如,不能吃波菜、花椰菜、菌類。加上劑量難以控制,安全範圍較窄,不僅是病人,連醫師都擔心出血問題。

今年8月出刊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結果顯示,每日一次口服新抗凝血劑Rivaroxaban可有效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台灣共有12家醫院參與此跨國大型臨床試驗,臨床發現,新型抗凝血劑確實可以顯著減少顱內出血風險。

目前國內核准Rivaroxaban用於靜脈血栓高危險群,預防在接受下肢重大骨科手術後的靜脈血栓栓塞症。殷偉賢強調,此藥可有效預防心房顫動病患中風及全身性動脈栓塞,且副作用較低,提高了患者的用藥意願。

Way 提到...

研究出處: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aop/ncurrent/full/nn.2949.html

fsj 提到...

感謝補充 :D

fsj 提到...

愛喝汽水 青少年變暴力?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1.10.26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攻擊行為與一天一罐汽水有關連。

這項研究發現,如果年輕人經常喝汽水,比較可能攜帶武器且比較暴力,一周喝五罐以上非減糖汽水的人,比較可能涉及暴力攻擊。但研究人員說,目前不確定這種關連是否為湊巧。

這項發表在網路版「預防傷害期刊」的文章來自一項調查,研究人員針對波士頓地區1878名14歲到18歲、就讀麻州州立學校的學生做調查。

受訪者被問到他們在過去一周喝了多少罐非減糖汽水,4罐或4罐以下都被視為「低量」,5罐或5罐以上則被視為「高量」。結果有不到三分之一被列為「高量」群,其中有些學生每天喝2至3罐。

然後研究人員調查受訪者的暴力行為。整體來說,經常喝汽水的人出現攻擊行為的可能性,比少喝汽水的人高出9%到15%。

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佛蒙特大學莎拉.索妮克博士說:「在汽水和暴力之間,可能是直接的因果關係,也許是因為汽水裡含的糖或咖啡因,也或許有本研究未能解釋的因素。」

但英國利物浦大學臨床心理學家金德曼批評說,影響青少年行為的因素很多,上述研究對汽水和青少年行為的關連做了太過簡化的解讀。

※ 科學研究常常出現矛盾結果。



◆ 美研究:吃甜食 個性好

鍾玉玨/綜合報導 2011-10-23 中國時報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愛吃巧克力等甜食的人,個性較隨和、樂於助人、好說話,但並不特別外向或略顯神經質。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

由賓州蓋茨堡大學、芝加哥聖薩維爾大學及北達科塔州立大學所作的多項研究中,其中一項要求實驗對象看一些素未謀面的大頭照,照片下方會描述這個人喜歡吃什麼,結果根據實驗對象的評分,喜歡吃蜂蜜等甜食的人,個性隨和度(agreeable)高於愛吃檸檬或葡萄柚等酸性食物的人。

此外,研究人員要求受訪者評定自己喜歡哪類型的食物,結果發現,愛吃甜食者在個性隨和度的評分上,分數同樣較高。第三個實驗則發現,愛吃巧克力的人,願意主動幫忙的比例甚高。



◆ 勤伸展練瑜伽 慢性背痛獲紓緩

【Upaper╱中央社】2011.10.26

根據24日發表的美國研究報告,長期受慢性下背痛所苦的人可以去上上瑜伽;經由訓練有素的瑜伽老師指導之後,背痛改善的狀況就跟伸展課程一樣好。

報告作者聲稱這是美國迄今最大的瑜伽隨機試驗;研究結果今天刊登於美國醫學會發行的「內科醫學檔案」。

主要作者、西雅圖團體健康研究中心資深研究人員薛曼表示:「我們發現瑜伽課程比自我照護書刊有效,但不會比伸展課程更好。」

「我們原本以為瑜伽緩和背痛的效果會比伸展要好,結果卻出乎我們意料。」

同一組研究人員曾在2005年進行一次規模較小的瑜伽試驗,隨機選擇101名成年人作為樣本。當時的研究結果顯示瑜伽是改善背痛的最佳療法,因為練習瑜伽的人止痛藥吃得少,背部功能也較好。

此次數據則來自美國華盛頓州6個城市共228人的樣本。雖然結果顯示瑜伽課程微幅勝出,但差距太小不予採計。



◆ 逾9成中風者 錯失黃金就醫期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10.26

入秋之後溫差大,進入中風好發季節,若一出現突發臉歪、說話不清、單側手無力等症狀,應於兩小時內送醫,在症狀發生三個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但台灣腦中風學會統計國人3萬多筆中風登錄資料發現,僅有2%患者在黃金時間內就醫,若能把握就醫時間,可增加50%的康復機率。

一名60多歲的江女士,今年4月游泳時,突然一陣頭暈,接著發覺自己講話舌頭不「輪轉」,身體右側有無力感,她警覺到自己可能中風,趕緊請救生員協助,10分鐘內送到醫院。雖然她擔心自己中風會導致嚴重後遺症,但當醫師替她注射血栓溶解劑後,幸運的從腦中風發生至症狀消失,僅經過三個半小時。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表示,國內3萬多筆中風患者的登錄資料,僅有2%在症狀發作的三小時內治療。學會進一步在登錄資料中,挑出發作時間、嚴重度相同的患者各220人,發現於三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治療組,比起對照組,於治療的三個月後,每100人可多9人回復正常,同時每100人可以減少12人重殘臥病。

連立明也說,中風後三小時內以血栓溶解劑治療,能增加50%的康復機率。因此若有突然臉歪、說話不清、單側無力等症狀,一定要盡快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不要相信放血等民俗療法,或是以為「等一下就會恢復正常」。



◆ 第七次藥價調整 延至12月上路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10.26

「馬英九不要我們活,我們決心換政府!」「健保局騙很大!」針對政院衛生署第七次藥價調整公告,上午全國藥業公協會團體兩百多人至衛生署前舉牌抗議。為避免爭議擴大,衛生署昨天已緊急宣布,第七次藥價調查將延後實施,從原本11月1日延至12月1日,未來一個月將與醫界、藥界多方討論,聽取民意。

上午的抗議,國民親等三黨都沒缺席,親民黨立委參選人陳振盛帶頭呼口號「決心換政府!」他說,既然馬英九做不好,就應該換人執政。民進黨立法委員涂醒哲則批評,健保局做事鬼鬼祟祟,竟然選在上周五晚上突襲,突然宣布第七次藥價調整將在11月1 日實施,行事相當草率,如果自覺沒錯,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

雖然衛生署已宣布,第七次藥價調整將延後實施一個月,但全國20多個藥業團體並不領情,上午還是聚集在衛生署前,高舉招牌,抗議健保局以藥養醫,以價格來取代品質競爭,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

涂醒哲指出,他接到台大醫院內部訊息,一旦實施第七次藥價調查,台大換藥比率將超過四成。不少慢性病用藥都會被換成較便宜的藥物,嚴重影響病患就醫權益。

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世雄強調,前面六次藥價調查,健保局總共砍了600多億元藥價,醫院為了賺錢,而購買便宜藥物,許多患者跟著被迫換藥。

「病患的苦,政府感受得到嗎?」陳世雄無奈地說,過去幾年,就有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因為被迫換藥,一時之間無法適應,有人病情惡化嚴重,其中有人因此而自殺跳樓。

中午時分,抗議群眾大喊「邱文達出來!」衛生署最後則由主秘賴進祥出面接待,表示衛生署會考量眾人的心聲及意見,第七次藥價調整已經延後至12月1日實施,希望藥界靜下心一起討論。



◆ 新北6區闢醫療區 擴增3千病床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游明煌/板橋報導】2011.10.26

衛生局長林雪蓉指出,今年9月16日衛生署同意「台北醫療區」重新劃分,醫療資源最缺乏的三重蘆洲等六區單獨成立西北區,該區域將增加3千多個病床位,包括輔大附設醫院、慈濟及亞東都已申請擴充床位。

林雪蓉昨天在市政會議提報,大台北地區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經過多年爭取,衛生署9月16日同意修正「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新北市許多區域原與台北市綁在一起,床位受限制,重劃次區域後一一獲解禁。

她說,重劃後的台北醫療區把新北市三重、蘆洲、五股、泰山、八里、林口等6區劃為「西北次區域」,與醫療資源相當充足的台北市士林、北投區分割,該區域可增加3287床。

其中位在泰山的輔大附設醫院可增加500多床;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的特殊病床可再增加100床;亞東醫院擴充一般病床117床也獲原則同意;市府計畫以BOT興建土城醫院預計2016年營運,可設一般病床500床及特殊病床250床。

南區的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擴充一般病床49床,也獲衛生署許可。

林雪蓉說,除了私立大型醫院擴床、市府擴建及新建醫院之外,市府正規劃蘆洲醫院、樹林醫療專區,已列入都計通盤檢討。

亞東醫院說,因病患逐年增加,多年開始擴建,爭取增加病床,新大樓預計兩年後的2013年完工,樓板面積可增加一倍多,但病床數僅增加117床,與預期有不小落差,盼能再增加更多病床數。

fsj 提到...

規律運動 光散步不夠

文/殷偉賢 2011.10.27

根據醫學研究,規律的運動對心臟功能很有幫助,還可以有效減重,改善血糖和血脂肪異常,預防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心臟病。

所謂「規律的運動」是希望最好每天都有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

◎以下是對規律運動執行上的具體建議:

●懷疑有心臟病、肺病、代謝疾病、骨關節病或腦神經病變的患者,開始運動前應先徵詢醫師的意見,例如有骨關節病的患者若以游泳代替跑步可能是較佳的選擇。

●如果中、老年人過去沒有規律運動者,久久不運動,突然劇烈的運動,不但無益,反而可能造成傷害,並不建議馬上開始運動,這些人開始運動前應先徵詢醫師的意見。

中等強度運動才夠

●中等強度的運動是指達到個人最大運動極限40%至60%的運動量,約相當於以15至20分鐘快步走1英里(或1.6公里)的速度。

●若能每週3到5次,每次20至40分鐘,做高強度(超過最大運動極限之60%以上)運動,可以更有幫忙。

總之,只有在週末時爬爬山、早起到公園散散步、打打太極拳、做做外丹功等,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強度並不能達到要求的標準。再者,有人說每天都工作忙碌或做家事忙碌,但由於這些活動並不是所謂的有氧運動,不能達到有效的幫助心肺功能及預防心臟病的效果。(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 復胖不是你的錯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1-10-27

有過減肥經驗的人都知道,減肥最難的地方,在於維持,研究發現,在達成減肥目標之後,即使過了一年,人體內的荷爾蒙還在不斷的慫恿你,吃!吃!吃!

減肥後復胖,或許和恢復以前的壞習慣有關係,但是這可能不是你的錯,研究發現,人的生理會不斷的對你發出進食訊號,因為吃是動物最基本的本能。

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團隊,探討減肥者經常復胖的原因,他們找了五十個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病患,對他們實施為期十個禮拜的減肥計畫,目標是要減到一成的體重,十個星期結束後,只有百分之34的實驗對象達成目標。

這項減肥計畫非常激烈,受試者每天只攝取五百到550大卡熱量,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平均減掉13.6公斤的體重,過了一年之後,他們平均復胖5.4公斤。

研究人員檢驗他們體內九種會影響胃口的荷爾蒙,在與減肥前的指數比較之後發現,九種荷爾蒙裡面的六種,依然不斷的在釋放飢餓訊號。受試者自己也說,減肥完之後,他們飯後都餓得更快。

減肥會引發生理反撲,是早期人體進化的結果,在人類必須努力餵飽自己的古早時代,體重減輕就意謂一個人的生存和繁殖可能受威脅,所以當體重減輕的時候,體內荷爾蒙就會開始作用,藉著刺激食慾,鼓勵人更努力的覓食。

這項研究要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減重要成功真的很難,與其減胖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讓自己發胖。



◆ 流感疫苗 胖族效用差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1/10/27

肥胖、過胖容易傷害身體,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肥胖竟然也會削弱流感疫苗保護力。肥胖、過胖的人打流感疫苗,保護效果較容易大幅衰退,效果比較不持久。

研究也警告,肥胖、過胖的人一旦得到流感,較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國際肥胖期刊」網站。

研究顯示,在注射流感疫苗後,身體會在一個月內產生保護抗體,研究發現,肥胖、過胖的人注射流感疫苗後,血液中的保護抗體很容易快速衰退。

有半數的肥胖者在接種疫苗十一個月後,抗體濃度大幅滑落,和剛注射疫苗頭一個月相比,下降幅度達四倍之多。

反之,體重健康的人注射流感疫苗後,保護抗體較不會衰退那麼嚴重,其中只有少於百分之二十五的人體內抗體呈現大幅度衰退。

研究也發現,人體流感抗體濃度取決於一種白血球細胞,稱為「CD8+T細胞」,這種細胞在人類免疫系統具有關鍵角色,在肥胖的人身上,「CD8+T細胞」常運作不順,因此流感疫苗較無法發揮效用。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海瑟‧派屈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肥胖、過胖的人在注射流感疫苗一段時間後,會比健康體重者更無法維持體內抗體濃度。一旦病毒入侵,過胖的人也較難以招架。

至於肥胖、過胖的人是不是比較容易感冒,這還有待觀察。美國西奈山醫學院胸腔內科教授尼爾‧沙克特表示,有充分證據顯示,肥胖的人免疫力較差,因此會鼓勵肥胖者最好接受流感疫苗接種。

這次研究結果發現,肥胖的人打完疫苗後,抗體維持時間比較短,尼爾‧沙克特認為,現在對於一些年長患者,會建議在早秋、隔年一月各打一劑流感疫苗,也許肥胖的人也該如此。



◆ 洗牙清齒垢 牙縫不會變大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2011.10.27 自由

洗牙會讓牙縫變大?牙齒變差?變鬆動?這可是大錯特錯的誤解!

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牙科醫師鄭伊娜表示,洗牙主要就是清掉堆積在牙縫的牙結石,牙齒跟牙肉之間的三角縫隙跑了出來,才會產生牙縫變大的錯覺。

清掉牙結石 縫隙造成錯覺

一名余姓婦人表示:「怎麼洗了牙,牙縫會越洗越大,牙齒還變得有些鬆動?」余姓婦人為了保健牙齒跑去洗牙,可是洗牙後照鏡子,怎麼看都覺得牙縫變大,牙齒會鬆動,連帶對於冷熱的敏感性也提高,當她跟左鄰右舍討論洗牙心得時,老一輩的鄰居也點頭如搗蒜地表示贊同。

鄭伊娜醫師解釋:「洗牙不會讓牙縫變大,也不會讓牙齒變鬆動!」洗牙是由牙醫師用超音波器械的震動,震掉牙齒的齒頸部表面的牙結石,既不會讓牙齒變薄,也不會讓牙齒變白,但也不會讓牙縫變大或是牙齒變鬆。

至於會產生這樣的誤解,主要是因為日積月累堆在牙縫上的牙結石被清光光,牙齒恢復健康,患者洗牙後返家照鏡子,反而會覺得牙齒跟牙肉間的三角縫隙全跑出來,就誤以為是牙縫變大。

造成洗牙後牙齒變鬆的誤解,則是因為有的患者因為牙結石過多,讓附著在牙齒表面與牙齦骨頭間的牙結石,產生了微弱固定作用,才會覺得洗牙後的牙結石不見了,牙齒就比較鬆動。

也有一種可能是患者本身的牙齒狀況不良,又伴隨有牙周病,過多、過厚的牙結石反而有「固定」鬆動牙齒的作用,但這並非是不洗牙、不清牙結石的好藉口,患者仍應該先洗牙,再接受後續相關的治療。

不過,鄭伊娜建議,洗牙後的牙齒確實會比較敏感,主要是因為牙結石會阻隔牙根與冷熱刺激的直接接觸,當洗牙後的牙結石不見了,牙齒需要一段適應期,太冷與太熱的食物都應該要暫時先避免,以減少牙齒酸痛的感覺。

fsj 提到...

下半身決定健康/下半身冰涼 上半身就上火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0701

【摘自《下半身決定你的健康!:腰好、腿好、腳好,身體自然好》,洪康遠 著,方舟文化出版】2011/10/27

為了打通陰陽兩氣交流的「通道」,就必須讓下半身的陰氣上行,刺激心火,推動上半身的陽氣下行,形成一種水升火降的平衡狀態。

泡澡浴在日本早就流傳開來了,現今在日本可是紅得發紫的養生方法。人們用它來治病、美容,真是將它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然而卻也時常聽說,有人泡熱水澡泡到暈倒,家裏添置新浴缸、檜木桶,原本想讓家人享受一下泡澡的樂趣與健康,結果美意卻變成了憾事,泡澡難道不利於健康嗎?怎麼會泡出病來?

水升火降 氣場循環為健康之本

在中醫裏面,上半身屬陽性,而下半身屬陰性,陰陽的互動促進了各個臟器的新陳代謝,從而激發人體的生命力。這個互動是在「氣」的推動下完成的,人體內的陰氣往上走,陽氣往下降,形成一種彼此交融、互通有無的良性循環。然而,因為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以車代步、久坐等,導致體內「交通堵塞」,「氣」的運行並非暢通無阻,陽氣多聚集在上半身,陰氣多聚集在下半身,致使身體「陰陽相隔」,百病叢生。

為了打通陰陽兩氣交流的「通道」,就必須讓下半身的陰氣上行,刺激心火,推動上半身的陽氣下行,形成一種水升火降的平衡狀態,所以古人說寒頭暖足,道理也在這裏。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肝腎虧虛 類風濕性關節炎內在主肇因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1/10/27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雖然還不是十分明確,但現代醫學認為是自身免疫障礙所引起的長期慢性炎症。中醫師林高士表示,這種炎症會造成關節變形直至殘廢,相當地殘酷,而「肝腎虧虛」為發病的內因,治宜補肝血、補腎精,甚至於加強脾胃功能,這樣才能夠避免病情繼續惡化下去。

林高士醫師指出,營衛氣血虧虛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先決條件,由於人體營衛氣血皆以中焦脾胃為源泉,源源相通,為順也,而今營衛氣血虧虛,必然導致脾胃虧虛,治療從治病求本的原則著手,可用強健脾胃藥物,一來可補其他臟腑之虛;二來可去邪外出。營衛指氣血作用,有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的說法。

傳統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藥物或食物都有賴脾胃加以運化,若不健脾胃,其他疾病也難得到很好的療效,所以應適時使用薏苡仁、黃耆、黨參、白朮、茯苓等甘溫益氣健脾的藥物。另外,藥理研究顯示,使用這類藥物能恢復脾胃氣血正常運化,增強免疫功能,改善胃腸運作,促進藥物吸收,進而改善全身症狀。

林高士強調,「肝腎虧虛」才是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主要內在因素,好發部位在筋、骨,也是肝、腎所主範疇。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筋即筋膜,附著於骨而聚於關節,為連結關節、肌肉的一種組織,仰賴於肝血的滋養。

林高士醫師進一步指出,骨依賴髓養,腎精充足,精生髓,髓居骨中,骨得髓養就能起到骨骼堅實的作用,因此,若患者已經出現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筋骨失養,以致於骨節空虛者,很容易招致外邪聚集而發病。

治療時必須補肝血,多使用四物湯等藥方,以及何首烏、木瓜等藥材;補腎精多使用骨碎補、補骨脂、山茱萸、鹿膠、龜膠、續斷、熟地、黃精、牛膝、狗脊等藥材。

至於是否需用強健脾胃藥物則必須視患者的脾胃功能是否正常而定。



◆ 職場衝太猛 輕熟女狂冒成人痘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2011.10.27 自由

輕熟女的職場奮鬥史近來成為偶像劇主流,不管是「我可能不會愛你」裡的程又青、或是「小資女孩向前衝」裡的沈杏仁,都是許多在職場奉獻青春、為工作賣命的上班女性寫照。中醫師指出,近來有越來越多這類打拚的職場女性,發現下巴、嘴邊狂冒「成人痘」,其中多半與壓力、睡眠以及情緒問題有關,塗抹抗痘產品,效果有限。

中醫師溫崇凱指出,青春痘是因為肺熱、血熱,吃了太多甜食、油炸,或是脾胃蘊濕積熱所導致。如果血瘀痰結不但會反覆發作,甚至惡化,還會遺留疤痕。因此,要治療皮膚上的痘痘,不能只針對皮膚上的發炎、囊腫擦藥,還要針對體質成因,對症下藥、甚至對證「下針」。

中醫針灸也能治

以臉部來說,五臟經脈分區各有所屬,左臉頰代表的是肝經、右臉頰代表肺經、額部則屬於心經、鼻屬脾胃、下巴則是腎經。至於輕熟女下巴、嘴唇四周的痘痘,則要調理肝腎。

值得注意的是,成年女性的下巴痘子冒不停,多半也合併有壓力與睡眠等問題,因此還要依據其症狀,以耳針、腹針、頭針等配合,排毒、解鬱之外,也調節原本混亂的自律神經,將情緒、睡眠問題從根本改善,才能讓皮膚因為內在的健康,呈現出自然的光澤,而不是拚命擦一些抗痘產品或是高價的保養品,治標不治本,甚至靠粉來過日子。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出現在熟齡女性的成人痘,一般認為成因與荷爾蒙波動大,皮脂腺受到體內雄性激素過度刺激等相關。不過,絕大多數患者體內雄激素雖然有點升高,但仍在正常值範圍內。

他指出,由於雄激素要刺激皮脂腺分泌,要經由皮脂腺上的5-α還原酶形成二氧睪固酮,再和皮脂腺上的接受器結合,造成皮脂分泌。既然多數患者的雄激素濃度在正常值內,有可能是其反應特別敏感,因此,除了抗生素等治療選擇外,也可能可以合併使用ALDACTONE,以抑制5-α還原酶將睪固酮轉化成二氧睪固酮。

趙昭明提醒,除了藥物外,飲食生活調節也一樣重要,像是少吃油炸食物之外,甜食近年也被認為除了會透過糖化作用讓皮膚老化,還因為會造成胰島素升高,間接加速刺激皮脂腺分泌,所以說,戒甜食跟戒油炸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fsj 提到...

吞下香水膠囊 全身散發香水味

【台灣醒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2011.10.28

「吞下膠囊,身體香香,現代香妃就是你!」在不久的將來,只要吞下「香水膠囊」,身體也可散發出香味,免除每天擦香水的麻煩,還可以散發出只屬於你「個人的味道」。目前可吞式香水尚處於研發階段,上市前還需經過毒性和安全性檢測。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合成生物學家曼西正在研發一種香水膠囊,取名為「可吞式香水」。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吞下「香水膠囊」,不久後,身體就會散發出香味,如同擦過香水。

膠囊內的合成香味脂質分子,可模仿人體內的脂肪分子結構,當脂肪分子和人體中的酶代謝後,便可釋放香味分子,如同流汗一樣,以微小液態排出皮膚並霧化,香味自然散發。

曼西指出,「可吞式香水」會依照使用者的代謝情況,散發出獨一無二屬於你自己的味道。此外,外界的環境、溫度、濕度,以及個人情緒、運動量,也會影響香味的濃淡。

曼西說:「可吞式香水能讓使用者全身上下都散發出香味,比擦的香水更均勻。」旁人會感覺是使用者本身香,而不是擦的香水香,因此他推薦有口臭或體味重的人可使用「可吞式香水」。

官網查詢:http://swallowableparfum.com/



◆ 使用高科技產品 小心文明病上身

【中廣新聞/張文祿】 2011-10-28

三十五歲的林先生,是籃球健將,這兩年,球打到一半,他腰痛,一開始偶而發作,最後痛到在場中跪下來,林先生被迫改變運動方式,改在睡前做仰臥起坐,結果一下都做不起來,最嚴重時,林先生動彈不得,躺在床上幾天,全靠家人照顧,而劇烈的疼痛,有時必須打止痛針。

林先生就醫,跟醫師討論後,得出一個結果,這些疼痛主要是因為長時間久坐,使用筆電,以及觸控式小螢幕造成。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江俊廷醫師說,人坐著的時候,體重重量整個壓在屁股跟腰椎,對腰椎的負擔,是站著時的一點四倍,加上久坐打筆電,頭部會往前伸,肩膀提高,久而久之,造成肌肉酸痛,甚至是脊椎的磨損。而觸控式面板的螢幕更小,同樣讓人肩膀聳高,玩到入神時維持同一姿勢很長一段時間,「這種伸展方式對脖子很不好」。

如果以為腰酸背痛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這個觀念得要修正,林先生經過一番折磨,提醒大家,事先就要預防,不要等到症狀發作,要恢復健康可要花很大的力氣跟時間。

要如何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導致這種過去不常有的文明病,江俊廷醫師說,首先調整姿勢、改善你的座椅,並且記得每五十分鐘站起來走一走。正確的姿勢是身體坐正,雙肩自然垂下,螢幕距離至少卅公分以上,建議外接鍵盤,讓肩膀能輕鬆放下,並挑選有靠背、腰部有弧度的椅子,每五十分鐘站起來走一走,改變身體壓力的分布、舒展頸椎,肩膀則向上、往後動一動,或躺下來讓脊椎可以適當的舒展、休息。



◆ 50歲以下男性 骨質流失比女性快

【Upaper╱中央社】2011.10.28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昨天表示,男性罹患骨質疏鬆人數逐年增加,檢測高屏地區男女骨密度,50歲以下男性患骨鬆比女性嚴重。

高醫醫師林志隆說,骨鬆症已成為國內65歲以上長者第二大慢性病,約有50萬人。其中,女性每3人就約有1人罹患,發生比例全球排名僅次於北歐國家。

林志隆說,台灣近10年流行病統計調查發現,台灣每年有6萬人因骨質疏鬆造成脊椎骨折;65歲以上城市婦女,約有19.8%比例已發生一個以上的脊柱體壓迫性骨折;男性發生率為12.5%。

林志隆說,根據一項高屏地區男女骨密度檢測結果,女性50歲後大幅下降骨質密度,男性較緩和,但也逐年下降,且50歲以下男性骨質流失率比女性快,男性更應提早注意與治療,女性在更年期及停經後就該提高警覺。

林志隆說,保骨應懂得「新5足」,即足夠鈣質、足夠維生素、足夠礦物質、足夠肌力及足夠運動,許可情況下,1至2年做1次骨密度檢查。



◆ 糖尿病不截肢 大林慈濟有妙招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大林報導】2011.10.28

患有糖尿病且洗腎的病患,如有腿部傷口潰爛病狀,醫師大多建議截肢避免擴散及保住生命,讓許多病患卻步,大林慈濟醫院整型外科醫師許宏達改採自由皮瓣手術修補傷口,8成病患成功保住小腿,提供病患手術新選擇。

許宏達表示,糖尿病又洗腎的病患,新陳代謝功能較差,腿部如有傷口,最常見從腳趾潰爛,甚至往小腿等處擴散,醫師考量病患手術風險,大多建議截肢。

南部不少老年人聽到要截肢,大多無法接受,聲稱「死也要保住全屍」,許宏達思考避免截肢、又能保住生命的治療方式,採取腳部自由皮瓣手術,將患者身上完好組織連同血管取下部分,修補到需要覆蓋傷口上,然後接合動、靜脈血管,至少5小時完成手術,術後2到3周可正常生活。

許宏達統計5年來採用自由皮瓣手術患者狀況,20例病患中有16人完全康復,成功保住小腿,其他4例由於身體狀況,仍有腳趾或小腿截肢情形。許宏達這項研究成果,最近在美國整型重建外科雜誌刊登。

許宏達強調,不是每名腎臟病患者都適用,必須依醫師判斷再做適當治療。



◆ 簡訊報血壓 雲端保健即時通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2011.10.28

「您今天沒有量血壓」、「您今天血壓過高,需注意小心」。北市聯醫最近獨創一項人性化的「雲端保健即時通」方案,推出簡訊自動通知服務。民眾量完血壓後若數值異常,系統將以簡訊通知使用者或其親朋好友,以進行健康管理。

郭先生是台北上班族,每天忙碌於各式的常規業務,但他最掛心的是年邁的南部雙親。某天郭先生上班時,突然收到手機簡訊提醒他,父親的血壓收縮壓151,舒張壓74,有血壓過高情形。想著為什麼和平常不一樣,郭先生立刻打電話問父親的身體狀況。

聯醫教學研究部研發組主任郭博昭說,聯醫最近啟動一項非常人性化的「雲端保健即時通」方案,正在試辦階段。

他說,參與試辦計畫的民眾在試用期可無償使用一個雲端血壓機,雲端血壓機會透過無線傳輸機,將每一筆測量數據自動且保密地傳到聯醫電腦裡並進行判讀。

如果數值異常,系統會立刻發簡訊給使用者或其親友;若使用者願意,也可發簡訊給其主治醫生進行追蹤。

目前院方有50組機器,已招收30位病人試辦,未來還將開放10個名額,未來還將開放10個名額,優先開放給有血壓問題且每天量測血壓習慣的民眾,連絡電話27093600。



◆ 濫用救護車 北市將收費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廖炳棋/台北報導】2011.10.28

為防止民眾濫用救護車,台北市政府創全國首例,研擬對無生命危險、卻呼叫救護車的患者收費,單趟運費將收兩千元或按里程計費,最快明年七月一日上路。

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劉越萍表示,急診檢傷分級共一到五級,未來準備收費的第五級患者是沒有生命危險,症狀多為慢性病皮膚癢、失眠、藥掉了來領藥的情況,都不需救護車。

北市消防局長蕭英文表示,民眾濫用救護車現象已有多年,早已是消防局「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消防局表示,以上個月為例,約有兩成病患經過檢傷分類後,屬非危急病患。

消防局救護科科長王正雄表示,國外文獻統計,每人一生中用到救護車的次數不會超過兩次。但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北市就有一百四十七位民眾呼叫救護車超過十次,原因為喝醉酒鬧說不舒服、精神異常與家人吵架或是固定看診省計程車費等。

【記者莊宗勳、藍凱誠/台南、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副局長黃江祥表示,把救護車當計程車的現象相當普遍,消防單位實在很頭痛,如果北市消防局的收費措施奏效,希望消防署能制訂標準供各縣市消防局遵行。

台南市消防局副局長吳明芳表示,台南市不會貿然實施救護車收費,因為如何分辨重症、輕症,以及收費標準民眾能否接受,都有待討論。

他說,民眾認為一一九是免費服務,已從習慣變依賴,如果貿然收費,可能引發民怨。

重點是勤務中心很難從報案電話中評估病情,通常要等救護人員到現場才會知道情況,所以得從長計議。



◆ 癌症資源 單一窗口

【聯合報╱劉惠敏】2011.10.28

當癌友確定診斷時,遭遇的問題與困境有如滔滔大浪,亟需有人在旁亦步亦趨引導與服務。美國癌症協會因此推動病人領航員(Patient Navigation Program)計畫,在醫院設置單一窗口,提供癌友包括疾病照護、營養諮詢、情緒支持、假髮租借及回歸社區等服務。

國內於3年前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癌症希望基金會共同推動,目前參與設置癌症資源單一窗口的醫院共52家,若欲查詢相關資源,可至「台灣癌症資源網(http://www.crm.org.tw/)。

fsj 提到...

倫敦傳真-快樂到底是什麼?

【江靜玲】2011-10-30 中國時報

一九三二年,威斯康辛密爾沃基(Milwaukee)一座修道院的院長,要求她的新手們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我為什麼想成為一名修女〉。數十年後,心理學家把這些修女們的文章拿來分析,意外發現,從撰文者透露的正面心理情緒,可以做為預測每位修女可以活多久的評分。

在英國全面推廣「快樂行動」運動的倫敦政經學院教授,也是《快樂經濟學》一書作者理查.萊亞德(Richard Layard),以此為例說,「所以快樂對你是有益的,也是人人都想要,但很多人卻沒有的東西。」

從萊亞德《快樂經濟學》書中指出的影響快樂的「七個因素」:家庭關係、財務狀況、工作、社群和朋友、健康、個人自由,以及個人價值觀,大約可以理解,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快樂的人。

萊亞德認為,我們花了太多氣力跟別人比較,而使自己不快樂。問道,如果我們把擅長彰顯人類荒謬苦惱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克特(Samuel Beckett)指出,「世界上的淚水,是一種恆量。」的觀念,反轉過來思考,從個人到整個社會,都以增長快樂為目標,有無可能,讓快樂而非淚水,成為世界上的一種恆量。

對於萊亞德,快樂是現代社會必需追求的一個「理性目標」。他認為,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更快樂,從個人、社團到國家政策制定者,都應思考邁向快樂的具體途徑,群策群力,才有機會滿足,「人們對更好的生活,深沉的渴求。」

萊亞德對現代個人和當代社會,該如何追求快樂,改善週遭,讓生活更具品質,提出了新觀念與思考,甚至具體方法,例如施比受讓人更滿足,這些我們可能耳熟能詳,但卻不記得上次實踐,是什麼時候的事?

如果說,萊亞德領導的「快樂行動」運動是宏觀的,引人深思的。那麼,《快樂》(Be Happy) 一書作者、「快樂工程」(The Happiness Project)的創建者羅伯.賀頓(Robert Hilden)和他推廣的活動,反射的則是現代人迫切想要尋求、捕捉快樂的不安與焦慮。

根據賀頓,他在一九九四年創立「快樂工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來談一下快樂這件事」,因為在他的在哲學、心理學和心理分析學習與訓練過程中,他發現,談的多是「不快樂」。他覺得這有點不太對,因為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如何會不快樂呢?

賀頓「快樂工程」初衷很簡單,但想要發掘,如何可真正讓人快樂,或者,找到到底什麼可以讓人快樂的答案,卻艱困萬分。二○○六年,在英國經濟高峰期時期,賀頓幫英國廣播(BBC)製作了一個紀錄片《快樂的處方》,發現一九五七年,二戰後的英國物質雖不充裕,但認為自己非常快樂的人,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二,到二○○六年,這個比例卻滑落到百分之三十六。

如今,大家都在探討同樣的問題,快樂到底是什麼?如何可以讓我們更快樂?答案卻似乎仍然是謎。

儘管不清楚什麼是最優質有效的《快樂處方》,賀頓每年在倫敦舉辦快樂訓練講座和課程,卻是場場爆滿,一位居住在倫敦的女友,因訂不到今年底的訓練講座,而決定飛到紐約上課。

賀頓為什麼那麼具吸引力,翻閱了他的書,發現他對快樂也無定論,只是讓你自己去面對和思考這個議題。而他強調的,像是「你對快樂的定義,對你人生的決定具有重大影響。」;「美好之事源於真正的快樂。」;「快樂的人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大概還不足以吸引我花費上千美元或六百英鎊去受訓。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像朝聖般的湧進,希冀能夠在三、五天,或數周內,找到快樂的源頭呢?

快樂或許是個簡單的東西,就像呼吸一樣,是我們自己把它複雜化了,所以才會覺得迷惘,那麼可望而不可及吧。(clchiangr@yahoo.com)



◆ 逾65歲老人 每15人有1人中風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10.28

啟動中風密碼 就是肥胖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20歲以上民眾自述經醫師診斷為中風的比率為1.39%,推估全國約有25萬名中風患者。65歲以上老人中風比率更高,每15人就有1人罹患中風,而肥胖是造成中風的關鍵因素。

20歲以上中風 近五成過重

研究顯示,國內20歲以上中風患者,近五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男性中風患者有52.9%過重、肥胖。女性則為41.9%,明顯較低。肥胖的腦中風患者中,只有四成多曾控制過體重。

「肥胖是中風的危險因子!」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指出,20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2.7%,男性為51.8%,女性為33.5%,也就是說,每兩個男生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每三個女生,即有一人需要減重。

國人肥胖比率偏高,也讓腦中風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據統計,國內2010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達1萬134人,分析腦中風患者的致病原因,高達四成來自於肥胖。

邱淑媞呼籲,民眾應該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垂下。「S」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T」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三小時」。



◆ 榮總研發認知遊戲 失智症患者愛玩

【台灣醒報╱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2011.10.29

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在提款機領錢,簡單的動作卻能診斷出失智症患者的改善情形。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啟用失智症研究中心,並與中央大學電腦資訊工程系合作開發虛擬實境軟體,透過模擬購物、提款,讓醫師從遊戲中評估病情,失智症患者張老太太也對這個療程表示:「很好玩!」

台北榮總與中央大學目前已完成「虛擬便利商店」、「虛擬提款機」以及「3D互動體感認知刺激治療」等系統,藉由患者在遊戲中的表現,評估患者的注意力、短期記憶、聽覺記憶、視覺空間以及執行功能等,「醫生能藉由遊戲清楚知道病人哪部分功能衰退,然後個別化治療,」榮總老人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說。

在「虛擬便利商店」中,患者需戴上頭盔式螢幕、手操作搖桿,聽從指示購買日常用品,並在便利商店各個櫃中尋找自己要買的東西,最後從錢包中點選足夠的金額結帳。蔡佳芬表示,有時電腦會設陷阱,如收銀員找錯錢,因此患者須有良好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才能完成任務。

部分失智症患者拒絕承認自己的症狀,對過去的測驗模式也不配合,蔡佳芬表示,這常造成治療上的困難,「過去曾有患者聽到要測驗就會生氣。」如今改以遊戲的方式評估患者,不僅較有趣,患者參與度也高。

失智症由許多影響記憶、思考、行為以及執行能力等疾病造成,嚴重時會影響生活能力,也造成家人及社會負擔。榮總副院長蘇東平表示,失智症無法痊癒,但若早期發現並治療,能透過訓練與照顧延緩病症,「若發現自己有記憶力衰退的症狀,不要掉以輕心,應盡早到醫院檢查。」



◆ 遵守9戒律 遠離復胖非夢事

自由 2011.10.30

研究顯示,光靠節食減重,復胖的機會相當高。不過,今年在奧蘭多舉行的肥胖醫學年會上 ,另一項研究發現,能成功維持減重者其實仍大有人在,這些人能夠不復胖似乎都是經過一番努力。

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國家體重控制登記中心3133名成功減重且繼續維持減重成果者的資訊後,歸納出九大維持不復胖的秘訣,有志減重者、不妨依樣畫葫蘆,說不定也能加入「不復胖一族」。

◎九大不復胖的秘訣如下:

●追溯飲食內容,不會忘記今天吃過哪些東西。

●每週至少量一次體重。

●每天至少走路一小時,或是其他可以消耗相同卡路里的活動。

●規律吃早餐。

●限制外食的次數,每週不超過3次。每週至多吃一次速食。

●儘量維持飲食的規律性,即使在假日或是特別的節日也避免暴食。

●遵循低卡、低脂飲食。一天大約攝取1800大卡,其中不到30%的熱量來自脂肪。

●一週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0小時。

●掌握飲食內容,計算攝取的卡路里以及脂肪克數。(記者洪素卿整理)

fsj 提到...

不明原因皮膚炎 都叫濕疹

【聯合晚報╱彭宣雅】2011.10.30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民眾對於「濕疹」常有錯誤認知,其實濕疹就是皮膚炎的一種,一般皮膚炎的成因非常明確,例如異位性皮膚炎、陽光性皮膚炎或乾燥性皮膚炎等等,但不太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皮膚炎,通常都叫濕疹。

鄭惠文說,患有濕疹的患者,必須先找出皮膚發炎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例如,夏天太熱皮膚曝曬在陽光下會造成濕疹,也有些人因為蚊蟲叮咬而形成濕疹,連體質不佳、壓力太大也會引發濕疹。通常濕疹患者,最大特徵就是身上會一塊一塊紅紅的,紅腫痛癢,很不舒服。

她表示,濕疹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以及慢性濕疹。急性期濕疹的患者皮膚會紅腫,嚴重者甚至會產生小水泡,若患者抓破皮又沒有及時護理,可能引起感染。亞急性期濕疹的患者,皮膚會粗乾脫皮,一抓皮屑脫落,皮膚也會又紅又癢;而慢性濕疹的患者角質非常厚,有「苔癬化」的表現,冬天皮膚若過於乾燥缺水,皮膚就容易裂開,疼痛難耐。

鄭惠文表示,濕疹是很普遍的皮膚病,幾乎人人都有,但患者也因此掉以輕心,她建議濕疹患者治療需有耐心,有人擦藥後3、5天皮膚狀況就會改善,也有人持續擦藥一整個月皮膚都不見好轉。她說,濕疹治療需要依照患者不同罹病程度,給予不同程度的類固醇藥膏持續治療。

鄭惠文也建議患者,平時患部要保持乾燥,並且定時更換衣物,盡量穿棉質的衣服,冬季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避免皮膚悶熱,同時也保持皮膚透氣。另注意洗澡水不要過熱,洗完一定要擦乳液保濕,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定期保養皮膚,就可遠離濕疹。



◆ 牛奶蛋白過敏 新生兒腸胃道出血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2011.10.29 自由

奶粉也可能引發過敏體質的新生兒腸胃道出血!

台南市安安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林育丞近來一連診治2名新生兒腸胃道出血個案。一名吐出褐色嘔吐物,另一名則是大便出現血絲黏液,雖然症狀令人心驚,但嬰兒活動力很好。

仔細詢問2名嬰兒的母親後發現,她們都是過敏體質,判斷嬰兒應是牛奶蛋白過敏,將奶粉改為低過敏性水解蛋白奶粉後不藥而癒。

林育丞表示,新生兒腸胃道出血並不多見,除感染性腸胃炎、壞死性腸炎、腸胃扭轉等之外,牛奶蛋白過敏也是原因之一,發生率在0.5%到1%之間。

牛奶蛋白過敏造成腸胃道出血的原因與過敏體質有關,一般嬰兒奶粉蛋白質分子較大,新生兒腸胃道還未發展成熟,大分子蛋白質進入寶寶體內會被視為過敏原,形成過敏免疫反應。母乳、低過敏性水解蛋白奶粉分子較小,比較不會引起過敏。

林育丞表示,醫學統計,父母之一為過敏體質者,子女過敏體質的機率在20%至40%,雙親都是過敏體質者,其子女過敏體質的機率為40%到60%。

過敏體質的女性懷孕時應少攝取過敏食物,此舉有可能降低子女過敏體質的機率,媽媽宜餵哺母乳,此時也要少吃過敏食物。



◆ GOT、GPT正常 肝就正常?

【聯合晚報╱李樹人】2011.10.30

37歲陳先生是國內某知名建設公司主管,罹患B肝的他,幾乎忙到沒時間運動。今年健檢時發現,GOT、GPT數據偏高,腹部超音波檢查顯示,肝臟纖維化。在醫師評估下,進一步檢測B肝病毒量,結果病毒量居然高達1億個國際單位(IU/mL),建議及早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以免快速發展為肝硬化。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指出,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宛如化學工廠,進到人體的藥物和營養素,都必須經過肝臟重組和儲存。一旦壓力沈重、長期熬夜、經常喝酒,都會造成肝臟負擔。

但若攝取過多營養,導致營養過剩,累積過多的脂肪、醣類,也會造成脂肪肝或肝臟發炎。上班族缺乏運動,又嗜吃油炸食物,更容易導致脂肪肝。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近年數萬名企業員工的健檢報告,發現四成五出現脂肪肝,一成九肝功能異常。鄭乃源院長呼籲,要注意病毒導致的B肝、C肝,飲食不節制及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型態,也可能會影響到肝臟的健康。

鄭乃源指出,脂肪肝是代謝症候群的一部分,即使沒有B 、C肝炎、酗酒,也可能出現脂肪肝。臨床顯示,中風、心肌梗塞、猝死等心血管疾病,都與脂肪肝有密切關係。因此,關心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民眾,也須注意代謝症侯群在肝臟的表現。

一般肝臟健檢可分為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在血液檢查中,都會有GOT、GPT等數據。兩個數據都與急性肝細胞損傷有關,可初步觀察到肝臟是否發炎。但GOT、GPT不一定反映肝臟情況。

GOT、GPT數據偏高,可能因於服用藥物或激烈運動所致的短暫性反應。即使數據正常,也可能是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只是此時肝細胞沒有發炎。因此,除血液檢驗外,專業作法都應輔以腹部超音波及其他更多的血液檢查。

即使沒立即危險,仍須進一步定期追蹤觀察疾病變化。例如肝腫瘤雖被判定為血管瘤,但因影像醫學診斷並非百分百可靠,所以仍須在三至六個月後複查。

若為B肝帶原者,雖目前GOT、GPT正常,仍需固定半年或有症狀時複檢,以明白發炎狀態。至於間隔多久追蹤、應搭配哪些檢測,則由醫師根據疾病風險的高低來評估與建議。



◆ 阿斯匹靈 降低腸癌發病率

尹德瀚/綜合報導 2011-10-29 中國時報

有研究發現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防心臟病,但也增加罹患胃潰瘍風險,英新堡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新研究顯示長期每日服用阿斯匹靈,能使有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的患者降低發病率逾六○%。此研究發表於廿八日出版的英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

八百六十一位「林奇氏症候群」(Lynch syndrome,即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罹病者易得到大腸直腸癌或其他癌症)患者參與此研究,一組每天服用兩顆六百毫克阿斯匹靈,另組服用安慰劑,研究期間從一九九九年至二○○五年。

研究團隊在二○○七年首度調查,發現兩組的大腸直腸癌發病率並無差別;但二○一○年二度調查顯著改變,阿斯匹靈組發生十九個大腸直腸癌病例,比起安慰劑組的卅四例低四四%。進一步分析,阿斯匹靈對和林奇氏症候群相關癌症也有效果,約可降發病率五○%。



◆ 超音波殺狐臭 30分鐘搞定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1.10.30

高雄市陳姓女會計從青春期就受狐臭跟多汗症所苦,為了掩蓋狐臭味,她每天洗兩次澡、並且定時到廁所擦體香膏,但是還是難去除,最近到醫美診所利用超音波溶脂方式,輕鬆告別狐臭。

「深怕周遭朋友和我說話時聞到尷尬的味道」陳小姐想盡辦法把狐臭味壓到最低,她年輕時還聽信坊間偏方,在腋下敷整晚的磨碎老薑,結果只是讓皮膚暴露在發炎的危機下,臭味的困擾依然存在。

醫師莊堅文說,利用超音波溶脂方式把「頂漿腺」破壞後再吸出,屬於微創型手術,傷口小於0.5公分,手術後幾乎看不出疤痕,只需要局部麻醉,療程約30分鐘。

莊堅文建議,有狐臭困擾的人,夏天穿衣服應該選擇棉麻透氣、寬鬆的深色衣服,注意腋下的清潔保健、定時刮腋毛。另外,飲食清淡一點,少吃牛肉或是羊肉等味道較重的動物性脂肪,對減少異味有些許幫助,但這些辦法都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莊醫師說,東方狐臭人口小於西方人,女性高於男性3成,遺傳機率高每個人都會有體味,只是程度上的差異。 狐臭遺傳機率高,如果雙親一人有狐臭,子女就有2分之1的機率有,好發青春期期間。

fsj 提到...

「看到什麼?」 OH卡讓你講故事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2011.10.31

OH卡正夯!苗栗縣生命線協會昨天舉辦輔導諮商圖卡療癒工作坊,國立彰化師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張貴傑說,OH卡不在圖卡或字卡的表面意義,而是在延伸意義,讓受測者講出他們自己的故事。

苗栗縣生命線協會日前利用OH卡,讓12歲小君講出長期遭父兄涉嫌猥褻、性侵不堪回首的悲慘往事,OH卡引起熱烈討論,生命線協會昨天辦輔導諮商圖卡療癒工作坊,吸引60多名相關人員參加。

張貴傑說,創作OH卡一開始有遊戲作用,後來被運用當作心理諮商媒材,投射內心世界,還有關於受測者的創作力,苗栗生命線協會運用OH卡,讓小君講出悲慘的經驗,算是成功案例。

他表示,OH卡的作用,不在於圖卡、字卡表面意義,反而會侷限受測者,因此他第一個會問受測者「你看到什麼?」、「你有沒有在裡面?」,透過圖、字卡的延展,設法找出受測者的徵結問題。

張貴傑指出,OH卡88張圖卡、88張字卡中,最被受測者迴避者的是3張男、女生殖器圖卡,不過,他發現很有趣的是這3張圖卡,有人延伸到是在天體營的情境;有人畫出是與太太一起看A片的情境,分擔圖卡帶來的不安,也是進一步探索的起步。

※ 相關報導:

* OH卡打破沉默 女童揭露狼父
http://www.udn.com/2011/10/26/NEWS/SOCIETY/SOC3/6675918.shtml

社工用黑色人影的OH卡揭露她心中的秘密,原來她長期被父親猥褻、性侵,睡覺對她來說,竟是夢魘。苗栗縣生命線、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介入輔導近一年,小君才逐漸從創傷中復原。



◆ 一張OH卡揭密 只盼小君重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85985.shtml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2011.10.31

本報26日獨家報導的苗栗縣生命線協會利用OH卡,讓12歲女童小君吐露出遭父兄涉嫌猥褻、性侵的悲慘往事,引起熱烈的議論,我心中沒卻絲毫沒有跑到獨家新聞的喜悅。

「怎麼會這樣巧呢?小君抽到這張OH卡!」25日到苗栗縣生命線採訪小君的獨家新聞,心中第一感覺。

社工形容是「黑黑的人影」OH圖卡,小君投射出「好害怕」、「好像爸爸」的感覺,我陷入這種情境,這張OH卡,讓我覺得「不寒而慄」!

我會說這張圖卡是發生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因為窗戶望出去的月亮,只剩下一小部分,黑黑的人影戴著黑色的毛線帽,蒙著黑色的面具,穿著黑色衣服,只有兩眼露出兇光…。

社工讓我試試看OH卡,我抽的字卡是「威脅」,我的感覺是因為採訪這種新聞,心頭背負沈重的壓力,有被威脅的感覺;第2張圖卡,我抽到的場景似乎是在公園,1個小孩溜滑梯,1個小孩盪鞦韆,我認為2人快樂地在公園玩耍。

但圖卡與「威脅」字卡放在一起,我認為因公園只有2名小孩遊玩,沒有大人在旁陪伴,恐怕會有安全的威脅。

社工評估我的「故事」,推測我應是愛小孩的人,我的最大威脅也來自小孩,這一點我並不否認,回想我讀高中時,就有小孩子緣,假日從台北市返回鄉下,早上都是被鄰居的小孩子叫醒的。

我曾受過心理學的薰陶,人本來就很容易被暗示的,OH卡就是典型心靈卡片,透過自由聯想,投射及反映內在的世界,尤其是人的潛意識是冰山藏在水面下那一大塊。

怎麼這樣巧,小君會抽到這張「黑黑的人影」OH卡呢?我不覺得巧合,或許小君抽到別張圖卡,也會說出同樣的故事,只是投射或反映出來的情緒,可能沒有這麼直接。

OH卡準或不準,是另一種層面的問題,小君的身世堪憐,一張OH卡揭密,或許也是一種天意,心情是沈重的,只有祝福小君能夠從此擺脫童年創傷「重生」!



◆ 憂鬱症七年增十倍 心理醫療嚴重落後

中廣新聞/陳奕華 2011-10-31

統計顯示,台灣就醫憂鬱症盛行率七年內增加超過十倍,台灣精神醫學會強調,心理與身理健康同等重要,國際間認知,不過國內心理健康醫療政策卻落後泰國十年,憂心忽視心理健康若遭忽視,造成的社會成本問題會更大。

調查報告顯示,台灣1996年到2003年這七年內,全人口的憂鬱症就醫治療盛行率增加10.3倍,不過台灣精神醫學會指出,國內整體精神醫療經費佔全部醫療經費不到3%,全國GDP0.18%,每年經費成長不到1%,至於,心理健康的醫療政策上,落後鄰近國家泰國10年,民國101年才將成立的衛生福利部下將設立心理健康司,25人的編制,也遠遠低於泰國的四千八百多人,憂心政府投入資源跟不上就醫成長率,對國民身心健康是一大警訊。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說:「人家(泰國)早就成立了,然後整個制度建置了,但是我們到明年才要成立,第二個我們本來就沒有把醫療跟精神醫療擺在等高,因為一個人如果心理不健康他就不叫健康,這個是全世界世界衛生組織的口號。」

學會呼籲,針對精神醫療要有更完善的健保支付制度規劃,應該同等重視心理衛生與一般醫療事務,投入更多資源,以建立支持輕重症精神病患的社區與家庭網絡。

fsj 提到...

喝酒前先吃幾顆草莓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11年10月31日

要喝酒前,最好吃幾顆草莓,或可保護胃黏膜不受酒精侵害。歐洲義大利、塞爾維亞、西班牙研究人員進行動物實驗發現,草莓可保護胃部黏膜,減少酒精對胃部傷害。未來也許可拿草莓來治療胃潰瘍。

義大利、塞爾維亞、西班牙研究人員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ONE)發表研究指出,草莓可幫助保護胃部,減緩酒精傷害。研究人員讓實驗鼠喝酒,然後分析老鼠胃黏膜受損情形,結果發現,之前有吃過草莓的老鼠胃黏膜受損程度較輕微。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研究員莎拉‧圖禮帕妮有參與研究計畫,她指出,草莓有抗氧化能力,且含有高濃度的花青素,最重要的是,草莓可幫助刺激體內抗氧化防禦系統,促使分泌更多抗氧化激素,因此對身體很有益處。

研究認為,部疾病多和自由基、過氧化物質有關,平常若能多吃點草莓,或可幫助預防胃部疾病。另外,草莓也可幫助人類減緩胃潰瘍形成。

研究人員發現,以每公斤體重對四十毫克比例計算,若讓老鼠連吃十天的草莓萃取物,老鼠在喝酒時,胃部潰瘍情況便大為減輕。



◆ 草莓新用途 抗氧化酶可治胃潰瘍

【台灣醒報╱記者陳懿勝╱台北報導】2011.10.31

草莓除了當一般水果食用外,又將多出一種新的用途。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中一篇研究指出,草莓具有促進抗氧化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保護胃黏膜,降低酒精對胃的傷害,甚至用於治療胃潰瘍及腸胃炎等疾病。

研究團隊讓讓老鼠連續10天食用草莓萃取物,分析在酒精的作用下,胃黏膜於不同狀況中受損情形。結果發現,有吃過草莓萃取物的老鼠,胃潰瘍的狀況大為減輕,原因在於草莓萃取物中含有大量花青素。

花青素在體內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為維他命E的50倍、維他命C的20倍。花青素的主要功效為清除自由基、抗人體低密度酯蛋白的氧化、增加免疫系統、預防高血壓等,目前已廣泛使用在食品、醫療、化妝品等工程上。

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很多,如葡萄、草莓、蘋果、茄子等水果,其中以莓類占最高,野櫻莓的含量每100克甚至可高達663.7毫克。胃部的疾病很多都與自由基等類過氧化物質有關,平時若能多吃一些草莓,或許可幫助預防胃部疾病。

但台大醫院營養師郭月霞表示,花青素對於胃部疾病雖有緩衝的效果,但要根除病因還是要從生活作息、飲食上調整,兩者並進,才會有最好的加乘作用。



◆ 乳房有硬塊 兩成婦女看錯科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2011.10.31

摸到乳房有硬塊,該看哪一科?調查發現,國內兩成婦女誤以為,乳房出問題要看婦產科,不知其實該看乳房外科或一般外科。

「原本我也不知道,乳房腫塊該看哪一科!」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是乳癌二期患者。十六年前洗澡時,她無意間摸到乳房硬塊,「我以為摸到硬塊要掛婦產科」,還好醫師協助她轉診外科,才確診乳癌,開刀治療。

為避免看錯科,延誤乳癌診斷,近三年來乳癌病友協會動員五百名病友,走訪全台三百六十七個鄉鎮,提醒婦女乳房篩檢、正確就醫的重要性,只剩新竹市香山區還沒到訪。今年,協會針對卅五至六十九歲婦女做問卷調查,一千三百零九份有效問卷中,兩成婦女不知乳房問題該看乳房外科或一般外 科,顯示國內乳癌防治宣導仍待加強。

家住澎湖的病友志工王淑惠,十三年前因當地沒有乳房攝影資源,當時罹患乳癌二期的她,就醫、檢查諸多不便。感於澎湖醫療資源缺乏,今年六月她向板橋中英醫院商借乳房攝影車,乳攝車「首度」前進澎湖,十天巡迴澎湖多處,從當地一千多名婦女中,及時揪出八名罹癌者送醫,「服務離島姐妹,是我的榮幸。」

參與宣導活動、走訪全台一百五十多個鄉鎮的病友黃淑芳,即使從乳癌二期惡化為四期,她仍努力走出病房,分享自身抗癌經歷。她說,以前開車只會直走和右轉,現在已能全省趴趴走;她八十歲老父親不捨罹癌女兒四處奔波,雖患有攝護腺癌,仍樂於當女兒的「接駁司機」,「爸爸這麼支持,我好開心,但也好心疼。」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提醒,四十五至六十九歲,與四十至四十四歲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每兩年做一次免費乳房X光檢查,遠離「少奶奶」危機。



◆ 洗腎率全球第1 藥師出書爆分裝藥黑幕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10.31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日前出書批評國內血汗醫院,一位曾經在醫學中心、診所及藥局工作十幾年的藥師Drugs,最近也出書批評國內黑心診所以「三日簡表申報」的漏洞,用分裝藥取代原廠藥來賺錢。

藥師Drugs表示,一般耳鼻喉或小兒科的感冒用藥,健保多可給付原廠瓶裝的水劑。但部分診所採購不知名藥廠生產大瓶的水藥,再分裝成小瓶,給病患服用。光從分裝藥外觀,病患無從判斷是否出自合格或具信譽的藥廠,且開封後能否長期保存也是問題。

在父親傳承的藥局執業多年的Drugs也指出,國人醫藥衛教觀念不足,讓黑心診所有機可趁,大賺黑心錢。許多民眾一有不舒服症狀,向來只求迅速改善,喜歡「快快吃,馬上好」。

事實上,有些醫師為了讓病人吃了「有效」,以求病患的回頭率,常會下重藥,絲毫不手軟。無形中增加病患的肝腎負擔,難怪台灣的洗腎率全球第一,主要原因在於使用了太多不必要的藥物。

另外,Drugs以他多年的觀察,也憂心的指出,只要健保局調整藥價給付,部分醫院診所就會換藥,以價格便宜以及高利潤的藥物為優先考量,尤其基層診所的換藥比率更高。

Drugs說,醫療院所有時會將原廠藥換成學名藥,但學名藥的效果總讓患者有疑慮;例如還是讓人打問號!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原廠藥的預防效果不錯,一旦醫院換成了學名藥,即使患者很難說出差別,但有時醫師也會擔心未來復發機率增加。

針對目前吵的沸沸揚揚藥價刪減問題,Drugs建議,除了要注意之後藥價刪減可能帶來的使用藥物選擇問題,民眾自身也還是應提高警覺,時時了解自己吃下肚的藥物的品質與必要性。



◆ 注射胰島素後 不可長時間不吃東西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1/10/31

糖尿病患者經常必須控制好血糖,若不慎造成低血糖,恐陷入昏迷!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這類患者注射胰島素後,如果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吃東西,很可能造成低血糖,一旦發生低血糖情形,一不小心患者就會陷入昏迷狀態,必須趕快接受治療才行。

翁醫師指出,糖尿病在傳統中醫屬消渴病的範疇,中醫認為,消渴病可以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種進程,在理論上是按照進程發展,但在臨床實務上,三種進程的症狀可能會混在一起,也可能同時出現二種或三種進程的症狀,治療上相對比較麻煩。

翁瑞文舉例指出,胰島素就好比火種一般,燃料可比為血糖,火種燒燃料會產生能量,但如果火種潮濕或不夠多,就無法將燃料全部燒掉,如此一來,剩下來的燃料就會累積起來,同理,低血糖跟胰島素有關,當胰島素暫時消耗大量的血糖時就容易產生低血糖現象,嚴重時會讓患者昏迷。

以前中醫就在治療消渴病,簡單來說,若只單純分成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患者通常會有口渴的現象,屬於中醫的肺熱,適合使用甘露飲來治療;中消患者通常會有多吃很多的食物、便祕等情形,屬中醫的胃熱,適合用白虎湯、調胃承氣湯來治療。

下消患者通常會多排尿、頻尿等症狀,屬中醫的腎熱,適合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知柏地黃丸等處方來治療。中醫認為,消渴病的病因多數是因為燥熱傷陰所致,所以患者應忌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或是燥熱類、辛辣類、高熱量類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造成口渴的情形,也對患者病情不利。

fsj 提到...

中醫補氣 治療慢性疲勞

文/林意旋 2011.11.01 自由

42歲的王先生平時工作忙碌步調快,每天下午都覺得十分疲累想睡覺,他想強打精神卻止不住睡意,假日休息時,則整天都想睡,讓他十分困擾。

門診中,常可見到以疲勞為主訴症狀的患者,如果疲累的情況多出現在勞動後,休息後可以改善,那是身體需要休息的正常反應,可以不必太擔心。但如果有超過6個月以上,無法解釋的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且疲勞並不是因為過度勞動所導致,無法經過休息改善,或伴有記憶力或注意力缺損,勞動後極度疲憊,睡眠仍無法改善疲勞、肌肉酸痛、非發炎性的多發關節痛,與以往不同型態或嚴重度的頭痛、重複發生的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等,要小心是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在中醫屬「虛勞」,五臟的虛損都有可能發生,可以包括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臨床上以氣虛較常見,現代人其實營養都很充足,但因為生活較忙碌緊張,常容易因為緊張壓力而容易疲累。

例如個性緊張及壓力較大的人容易造成「肝鬱」,肝鬱久則容易損傷脾胃正氣,導致脾氣虛,容易疲勞、倦怠乏力,甚至有些會影響消化功能,導致容易肚子脹氣,大便不成形的情形。

中醫常用治療氣虛的處方有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等,常用的補氣藥物有黃耆、人參、白朮、山藥、大棗等。

另外還需要針對造成氣虛的原因加以改善,如果是跟緊張壓力有關,則需要加疏肝的藥物,例如加味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或使用甘麥大棗湯來幫助舒緩情緒壓力。

睡眠品質也容易影響隔天的精神狀況,如果合併有不易入睡或淺眠多夢者,則需要從睡眠方面著手,才能改善疲憊的情形。

除了藥物之外,另外調整生活作息也可以改善疲累的情形,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氣虛,喚醒細胞的活力,如果是下午的精神較差,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小睡一下,不過時間最好控制在15至30分鐘比較恰當,最長在一小時以內。

建議晚上在11點前就寢,有助於五臟機能的休息恢復,另外泡澡可以增加血液循環,幫助肌肉放鬆,也有助於消除疲勞。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 睡眠、作息正常 遠離消化不良

【聯合報╱吳東倫/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2011.11.01

「醫師,我腹部常脹氣不舒服、有時候還打嗝、想吐,這是胃癌?」40歲陳先生對自己症狀非常憂心。

經過問診,發現陳先生最近換工作、應酬多,加上今年喜宴特別多,餐餐大餐,腸胃負擔過大,診斷確定為消化不良,並非胃癌,經服藥及調整生活作息,症狀明顯改善。

消化不良症通常是指上腹部陣發性或反覆性疼痛、不適,有時跟進食有關,其它如心口灼熱感、胃酸逆流感、惡心、嘔吐、脹氣、厭食、體重減輕等症狀,在腸胃科及家醫科門診很常見。

一般而言,消化不良症可分兩大類:

第一類指功能性異常,最常見,本身無腸胃結構上的問題,可能和胃部蠕動不良、消化慢、胃排空慢、胃酸分泌過多、胃部或十二指腸充血、發炎反應、情緒因素,如緊張、壓力、焦慮、憂鬱等有關。

另一類是器質性消化不良,常見有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症、膽囊及膽道疾病,甚至胃或胰臟惡性腫瘤等,另外有些藥物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如部分糖尿病用藥、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製劑、鐵劑、抗生素等。

消化不良症需要胃鏡檢查?如果患者年齡大於50歲、主訴吞嚥困難、持續性嘔吐、厭食、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解黑便血便、有上腸胃道惡性疾病家族史、曾有潰瘍、胃食道逆流、胃部手術等病史,需接受內視鏡檢查。另外,如果長期消化不良,或用藥治療後症狀未改善,也要考慮檢查。

有些消化不良症患者有心理方面問題,可在專科醫師評估後,給予抗憂鬱或抗焦慮藥物;當然,患者戒菸、不暴飲暴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充足睡眠及適度運動、適度放鬆,才是遠離消化不良的重要關鍵。



◆ 國人保肝知識嚴重不足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1.11.01

肝病有國病之稱,但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國人普遍對肝硬化、肝癌成因認知不足,國人保肝知識還得再教育。

國健局電話訪問超過1千名25至64歲民眾,超過八成民眾表示,曾抽血檢驗B、C型肝炎,但檢出有肝炎者,近三成未進一步就醫,因為自覺身體沒狀況,或是沒有時間。

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說,受訪者知道肝癌、肝硬化發生原因與B肝有關者,僅三成及二成五,對C肝認知更低。

當感染肝炎病毒,轉變成慢性肝炎時,肝臟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說,肝是沈默的器官,肝臟上無痛覺神經,多數患者察覺時,已經太晚。許金川建議,從小學到大學生命科學教育,都應把肝病成因及防治納入必修課程。

他說,儘管近年積極推廣肝病教育宣導,但民眾對保肝存有迷思,第一個念頭,總是保肝藥或健康食品,而偏遠鄉鎮居民認知更低,肝癌存活率也低於都會區民眾。

孔憲蘭提醒,我國每年約有1萬人被診斷肝癌,超過7千人因肝癌死亡,其中約七成為B肝帶原者,二成為慢性C肝感染者。慢性肝炎患者應積極治療,或定期追蹤,減少肝硬化、肝癌發生。



◆ 喝酒 也會傷骨頭

台灣新生報/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2011年11月1日

民眾常常需要喝酒應酬,但除了大家熟知喝酒傷肝、胰臟外,常不知,喝酒也會傷骨頭,衛生署台南醫院骨科醫師胡智雄指出,許多中年男性年輕時應酬需要,長期飲酒造成「缺血性股骨頭壞死」、退化,經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治療後,疼痛才大幅改善,且可回到正常生活。

一名55歲女性,因數年前跌倒,造成股骨頸骨折併移位,雖就醫接受復位內固定後,復原過程良好,但最近鼠蹊部有疼痛感,關節活動受限,無法久站或久走,這也是因股骨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情況。

胡智雄表示,酒精會影響凝血,影響凝血功能後,形成小血栓,使股骨頭的血液循環遭破壞,造成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病患除股骨頭壞死外,末期甚至會影響整個髖關節的完整性;通常都會有髖關節疼痛、活動角度受限、無法久站及久走等症狀。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傷病史:如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或髖關節脫臼;內科病史:糖尿病、高血脂、鐮刀型貧血、或凝血功能異常等;藥物史:曾大量使用酒精、類固醇等。

胡智雄說,病患接受醫師診斷後,可經由X光片、骨骼掃描、或核磁共振來判斷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嚴重程度與髖關節完整性的評估。疾病的初期,可以接受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或減壓手術,來減緩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進展。疾病末期,則需要接受進一步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以減緩疼痛與增加生活品質。

胡智雄建議患者,如果有髖關節疼痛不適,且合併有上述之可能發病原因時,需儘早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如疾病已發展到末期,手術治療不僅可以免除長期服用止痛藥的需求,也可回復以往生活品質。



◆ 婦科症狀模糊不清 先看家醫科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11.01

婦產科醫師主動爭取病人,對就診疾病「畫分地盤」,不過有些疾病,民眾確實常有掛錯科的現象,例如很多女性摸到乳房硬塊,不知道該看一般外科或是乳房外科。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少人常以症狀、發生部位「聯想」該看的科。醫師指出,例如更年期婦女出現心悸、頻尿、失眠,一一「拜訪」過心臟、泌尿、精神科等,兜了一大圈,沒想到應該看婦產科。

婦產科醫學會也指出,不少青少女滿臉痘痘,看遍皮膚科卻沒改善,伴隨有過胖、月經久久不來等現象,原來是內分泌失調,應該看婦產科。

另外,乳房出現腫塊,不少女性不知該看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還有人胸口痛就緊張的看心臟科,沒想到是胃食道逆流引起,應該看腸胃科。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特定器官、部位不適,民眾比較容易能夠找對科,但一些「模糊」的症狀,例如體重減輕、容易疲倦、頭暈等,可能跟糖尿病、肝臟發炎、甲狀腺亢進等有關;如果老是覺得喘,可能跟心臟病、貧血等有關,需要檢查才能確定。

他也建議,若不確定就診科別及疾病,可先找一般內科、家醫科,並盡量避免第一次就到醫學中心就診,免得光是排檢查等上半個月。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研究員李怡嫻也說,台灣醫療太過專科化,當民眾發現自己「怪怪的」,不見得能找對科別。建議民眾平常多蒐集資訊,若有疑難雜症可先從家醫科著手,醫師也應適當幫患者轉診,減少病人摸索的時間。

fsj 提到...

三高用藥費 年耗健保300億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11.02

國衛院教授蘇益仁投書媒體,擔憂肥胖帶來的慢性病,成為拖垮健保的負擔。根據健保局統計,光是跟肥胖息息相關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用藥,近三年每年都花掉健保逾300億元,占健保藥費的四分之一。

三高與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如亮表示,觀察國內三高用藥,97年至99年,每年都花超過300億元,如果以用量計算,更可以觀察到驚人的成長。

以治療高血壓的脈優及學名藥,常用的5毫克劑量,97年用掉2.18億顆、99年增加到2.7億顆。至於降血糖的「庫魯化錠」500毫克,97年用掉2.87億顆,99年也增加到3.5億顆。

施如亮說,三高用藥「越來越多」,確實造成健保的負擔,由於三高藉由運動、飲食可以改善,若能及時預防,不僅可以節省龐大的藥費,也可以減少患者因長期服藥帶來的肝腎負擔。

※ 相關報導:

* 海端半數鄉民 疑有糖尿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690951.shtml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台東縣海端鄉衛生所近期山地巡迴醫療時,篩檢鄉內民眾,發現有受篩檢者半數以上都疑似罹患糖尿病,其中利稻村更多達8成有罹病之虞。衛生所主任陳境治建議,除了注意體重、健康飲食,也要多運動。



◆ 便秘 高血壓病友大麻煩

文/蔡岳庭 2011.11.02 自由

臨床上發現,許多高血壓患者都有便秘的困擾,但不知該怎樣治療,中、老年族群因為便秘而用力大便,往往可能引發心臟病猝發或腦中風,造成生命威脅。

長久以來,「藥食同源」一直是中國傳統醫學重要的養生觀,利用膳食纖維的食用,除可減少對藥物的依賴性,在健康概念盛行的今日,更是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原則上,飲食應多吃蔬菜、水果,含渣成分越多越好,也應多攝取水分,並養成每天早餐後定時排便的習慣。

◎以下提供的是克服便秘的幾個方法,希望便秘不再威脅到高血壓的朋友。

●多吃木耳:中醫藥典中,黑木耳具有益胃、活血、潤燥的功效,適合有痔瘡、便秘、高血壓及創傷出血等症狀的人食用;白木耳則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補腦強心的作用,肺熱咳嗽、胃腸燥熱、月經不順以及血管硬化、高血壓等患者適合食用。

研究指出,不管是白木耳還是黑木耳,其豐富的纖維素和植物膠質都有助於增加腸蠕動的次數及強度。此外,其膨脹效果所形成的飽足感更適合想要減重的人。

●用決明子泡茶:決明子為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即有記載。以決明為茶是我國民間傅統的保健飲料。現代多應用於降脂減肥、治療高血壓等方面,還有潤腸通便作用,治療大便燥結之症。

泡茶時,取炒決明子20公克左右,用滾水500毫升沖泡20分鐘,開水顏色會由淡黃逐漸加深。喝到剩1/3立即加水,顏色會逐漸變深黃,並有咖啡味,可多沖泡幾次,直到顏色變淡再更換。

●養成早餐後固定排便的習慣:早餐和早晨的排便有關係,稍微起早一點,吃完早餐後再上廁所,剛好是5點到7點大腸經循行的時間,不要因為忙碌而憋住大便,這是養生一大禁忌。

●如廁前,先以右手4隻手指以肚臍為中心,捏住肚臍眼稍右的大橫穴,接著用兩隻手以順時鐘方向按摩到左側腹部,也就是按壓大腸和降結腸,要由上往下壓。

長期便秘者還可用兩隻手握拳,稍微用力地搥著背側腰部及位於骶骨處的排便中樞,以提高刺激排便的作用。

(作者為台北市京鼎中醫診所院長)



◆ 西瓜強心 還可減重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1/11/02

台灣盛產西瓜,美國最新動物研究發現,西瓜不但對心臟有好處,也能幫助減重、控制體重。

美國肯德基大學研究西瓜汁對身體的影響,結果發現,西瓜汁也許可以幫助減少體脂肪,讓心臟更為強壯。首席研究員詩巫‧沙哈提醒,民眾看到研究報告,最好不要貿然狂喝西瓜汁,應該要多吃蔬菜、水果,飲食要均衡,才能維持健康。

研究團隊先讓實驗鼠吃高膽固醇飲食,老鼠體內的膽固醇濃度就會飆高,然後研究人員再餵老鼠喝西瓜汁。結果發現,和喝白開水的老鼠相比,喝西瓜汁的老鼠體脂肪變得比較少,血管管壁也比較不會堆積脂肪,血管內的粥狀斑塊、膽固醇濃度都有減少。此外,老鼠產生的粥狀動脈硬化病灶也較為輕微。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曾在去年發表研究指出,高血壓前期患者吃點西瓜,狀況似乎獲得改善,這項研究讓美國肯德基大學研究團隊很感興趣,決定繼續專研西瓜的好處。

西瓜富含「瓜胺酸」,「瓜胺酸」是一種胺基酸成分,有助增加身體肌肉量。沙哈表示,西瓜對健康的確不錯,但終究只是食物,若身體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還是要看醫師。



◆ 角膜移植後要護眼 補養肝腎明目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1/11/02

有些角膜病變患者需要靠角膜移植來治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角膜容易受到感染及外傷,使得透明的角膜出現灰白色的混濁,阻擋光線的進入,而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失明。中醫認為,眼睛的疾病跟五臟六腑的虛、實有所關聯;尤其跟腎經、肝經最為密切。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角膜是眼睛表面無色、透明的組織,通常需要角膜移植的適應症有角膜感染、外傷,而使得角膜變成混濁,影響到視力。還有,角膜有白斑、青光眼、白內障。或者是角膜的營養不良。中醫認為,眼睛的疾病跟五臟六腑的虛、實是有相關的;尤其跟腎經、肝經最為密切。

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所以腎陰不足、腎水不足,或肝腎虧損等症狀,都會引起眼睛、視力方面的問題。因此,角膜移植術後的調理,可根據體質來辨證論治、用藥。

陳玫妃表示,中醫辨證類型大致可分為包括肝腎虧虛;脾胃虛弱;以及陰虛火旺。應配合補養肝腎、明目;補氣健脾;補腎陰、降火調養。此外,可配合穴道按摩保健調理。

陳玫妃表示,中醫辨證用藥,針對若屬於「肝腎虧虛」,症狀可見包括眼睛容易酸澀、頭暈目眩、腰膝痠軟,引起眼睛的退化,造成視物模糊。治療可用補養肝腎、明目的藥方,如補腎明目丸。還有「脾胃虛弱」者,症狀可見視物昏暗、肢體倦怠、眼睛容易疲勞、便軟和視力容易減退等症狀。可用補氣健脾的藥方,如六君子湯調理。

陳醫師表示,以及「陰虛火旺」者,症狀可見視力下降、口乾、眼睛容易發炎,如角膜炎、視力減退等。治療可用補腎陰、降火的藥方,如杞菊地黃丸。

另外,可配合眼睛穴位保健按摩法,穴位可按摩攢竹、絲竹空、承泣、太陽穴、肩井等穴位。有助疏通頸、肩、頭部的氣血,調節眼部周圍的肌肉放鬆,減緩眼睛疲勞。

fsj 提到...

傾聽 是最溫暖撫慰

【聯合報╱李明蒨/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講師】2011.11.02

和往常一樣在演講最後開放發問,一位中年男士禮貌地舉了手,表示希望分享佛經裡面一段故事,和今天演講內容有關。

正當洗耳恭聽,現場工作人員一陣騷動,有人跟我揮手示意、有人制止發言中的男士,忍不住問:「發生什麼事?」工作人員細聲說:「老師,您繼續進行下一位,這位先生腦袋有毛病!」、「有毛病?喔!」我狐疑著繼續與大家互動。

結束後,幾位聽眾過來請教問題或致意,那位男士又出現了。一旁工作人員慌張地說:「老師很忙,急著要走喔」,說完逕自逃開。我慢慢收拾電腦,他一邊興高采烈分享今天心得,怎麼看都不覺這位男士「腦袋有毛病」,最多是愛分享罷了。說完,我表示感謝,並肯定他的建議與用心,他心滿意足,十分禮貌地與我道別。

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人被批評為「有毛病」,仔細觀察發現,許多例子和這位男士類似,熱心分享,可惜缺乏聽眾。在沒有聽眾情況下,堅持把話說完的,就被視為「有毛病」一族,其實只是渴望有人傾聽。

現代人愈來愈有見解,並渴望與人分享,但現代人生活匆促,對傾聽失去耐性。不被傾聽、不被理解,讓人失去存在感,怎麼也快樂不起來,別人看來怪裡怪氣。

傾聽,是最溫暖的撫慰。偏偏大家都搶著說,誰都沒被聽見,急呼呼說了半天心靈還是一陣空,無所交流。在世界腳步急促的時代,傾聽習慣更需要培養,是一種活在當下,投入當下,願意付出時間與耐心的態度。一旦態度養成,對自己與他人可開啟相當的療癒作用,是基本的紓壓之道,內心不再阻塞,重獲流動與順暢。

傾聽習慣,從聆聽音樂開始。每天固定一小段時間,放下手邊事物,靜心與音樂交流。以輕柔、順暢、無歌詞樂曲為主。聽出絃外之音,聽出心中感動,聽見言語之外的聲音。簡單養成傾聽習慣,重點是持之以恆,單次時間不需太長,從三到五分鐘開始,爾後順其自然慢慢拉長時間。

聽覺讓我們和世界有所聯繫,用心傾聽,才能夠為每一種關係建立良好互動,身心自然順暢愉悅。下次再說誰有病前,不妨先打開耳朵耐心傾聽,一吐為快即獲得療癒了!



◆ 遠離過敏源 從調整飲食、清潔居家做起

文/陳雅雯 2011.11.02 自由

最近氣溫像坐溜滑梯,除了感受到涼意,許多民眾也正為過敏所苦。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癢或皮膚發癢等症狀層出不窮,雖然不堪其擾,但看醫師吃藥、調養身體,過敏情況卻不見有太多改善。其實,想要改善過敏,可得從飲食與環境著手。

早、晚溫差大,抵抗力較弱的民眾容易產生季節性過敏症候群。此外,秋天氣候乾冷,不耐乾冷的塵蟎會大量死亡,蟎的屍骨飛揚,也易使氣喘發作。過敏可不一定都要依賴藥物的控制,只要能改變飲食習慣及居家環境,就有成功抗敏的機會。

◎該如何遠離過敏?

飲食上要克制貪涼吃冰的欲望,否則貪圖一時的暢快,可是會引發各種呼吸道的毛病。另外,避免吃加工或油炸物以及過量的糖,都能有助減少過敏的發生。

建議用好油,像omega-3豐富的亞麻仁油,可抑制發炎反應;吃好菌,如乳酸益菌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腸道好菌多,越不易過敏,可多攝取水溶性纖維幫助好菌的生長;多吃維生素C、E、D、類胡蘿蔔素、鋅等含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可以加強免疫系統。

維生素C可吃菠菜、花椰菜綠色蔬菜,還有柑橘、檸檬、葡萄柚、百香果、草莓、木瓜、奇異果、哈密瓜等水果;維生素E可攝取綠葉蔬菜及植物油、豆類、核果類;維生素D可選擇黑木耳、日曬過的乾香菇或多日曬。如果缺乏維生素D,肺功能會較差,呼吸道容易對外來刺激反應過度,易造成氣喘發作;類胡蘿蔔素可吃甘藍、菠菜、番茄;含鋅的食物有無花果、蔓越莓、小麥胚芽、牛奶、蛋。

除了從飲食的內在改變外,居家環境也會造成過敏的問題。臥室不僅要保持寢具乾淨,還要盡量少擺放東西,以免產生堆積灰塵的死角,這樣可是會增加過敏原產生危機。

保持室內乾燥、淨化室內空氣也可預防過敏的發生,建議多開窗、種植室內植物,或是善用空氣清境機來淨化空氣環境。(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



◆ 家有乳癌史 女性罹患率未必高

【Upaper╱中央社】2011.11.02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家族若有人驗出帶有乳癌基因,不會因此就升高其他女性成員的乳癌罹患風險。

2007年研究報告指出,即使自身未檢出BRCA1和BRCA2基因病變,親屬中只要有人遭逢上述2種基因病變,就會提高女性乳癌風險。而今這項研究結果可能讓高風險家族女性鬆一口氣。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庫瑞安博士表示:「這是個令人鼓舞和欣慰的發現。」這項研究發表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美國女性終其一生罹患乳癌的平均機率約為12%至13%。約5%至10%的乳癌來自遺傳,而這些病例起因大多都是BRCA1或BRCA2基因病變。

為進行這項研究,庫瑞安的研究團隊對有BRCA1或BRCA2基因病變史的逾3000個家庭進行分析。這些研究對象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澳洲。

他們在不帶有基因突變的女性中,未找到乳癌風險升高的證據。



◆ 男性精液太黏稠 可能導致不孕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1/11/02

男性精液太過黏稠,也可能發生不孕的情形。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林曾翠霞醫師表示,男性精液黏稠不化,屬傳統中醫精寒、精熱、精濁等範疇,臨床多因陰虛火旺、濕熱下注、瘀痰互結、精血虧虛、陽虛精寒所致。治療上宜滋陰降火、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溫暖精宮、散除寒凝。

林曾翠霞醫師舉例,治療使用的藥材有很多種,例如以滋陰降火、解毒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者,適合使用生地黃、山茱萸、金銀花、蒲公英、生大黃、牡丹皮、丹參、茯苓、赤芍、山藥、知母、黃柏、牡蠣、柴胡等;另有療法是以生地黃、白茅根、知母、當歸、丹參、玄參、黃柏、赤芍、白芍、竹葉等十味藥材進行治療,均須視個別體質加減。

如濕熱嚴重者去白芍,減當歸、玄參的量,加萆薢、瞿麥、車前子等;腎虛嚴重者去白茅根,減知母、黃柏、竹葉的量,加黃耆、枸杞子、仙茅、淫羊藿等;肝鬱嚴重者加柴胡、香附、鬱金等;精子活力下降者加黃耆、杜仲、巴戟天等。



◆ 距離偏遠 恆春缺急重症醫療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1.11.02

近來有網友為屏東地區的醫療資源發聲,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再成話題,根據屏東縣衛生局統計,全縣有619家診所、26家醫院,但是恆春半島最缺的就是急重症醫療救護團隊,有的醫院就是重金禮聘都留不住人,偏遠地區更需要中央關愛的眼神。

「從恆春到屏東的距離大約百公里,百公里有多遠?就如同從基隆到新竹」,屏東縣衛生局醫政科長張秀君說,很多人以為同在一個縣內,「不會太遠」,其實一旦有急重症病患需要後送,從恆春到屏東,就像從基隆到新竹一樣遠,光救護車奔波的距離就是很大的問題。

前幾年歌手杜德偉的父親杜奧利原本定居恆春,後來就是因為考慮一旦生病住院,得奔波百公里遠赴屏東市,杜奧利才偕同妻子遷居屏東市。

張秀君說,屏東縣地形狹長,山地離島不止琉球和原住民鄉而已,恆春半島非離島,卻有離島的距離,偏偏公費生派駐恆春半島並沒有離島加給,而且因為當地人口數不如都市,就是重金要留住醫師都很難,就曾有都市的醫生到恆春看診後大喊受不了,「因為在都市一天看近百人,在恆春半島看不到10人」,連醫師也苦嘆缺乏成就感。

目前恆春當地雖有3家醫院,但是衛生局評估整個半島的醫療資源,認為最缺乏應是急重症救護團隊,才能彌補緊急醫療網的不足,否則一旦遇到重大傷病需要後送,要與生命拔河百公里,距離真的太遙遠了。

fsj 提到...

全球罕見 柬發現雙重流感病例

法新社 – 2011年11月3日

(法新社華盛頓2日電) 研究今天指出,柬埔寨記錄到人類同時感染豬流感與季節性流感的罕見病例,引發可能結合成強烈病毒種的憂慮。

報告指出,柬國1名23歲教師及其1位年輕男學生,診斷出罕見的同時感染H1N1新型流感(俗稱豬流感)以及人類季節性流感H3N2。研究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Medicine and Hygiene)。

兩名病患都未住院,病情也沒有比一般只感染到單一流感病毒的病患更嚴重。

這兩項病例可回溯至H1N1新型流感出現的2009年,雖然目前並未造成威脅,但該病例卻提醒專家,如H5N1禽流感可能會和人類流感結合,造成數百萬人感染。

研究作者布萊爾(Patrick Blair)說:「流感病毒持續改變。」布萊爾為位於加州聖地牙哥的美國海軍健康研究中心 (US Naval Health Research Center)呼吸疾病主任。

他說:「在出現大量季節性流感、流感大流行以及H5N1禽流感病例地區發現混合感染病例,顯示病毒可能會在豬與人類宿主身上混合,恐造成可怕的全球衛生問題。」(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 人孤獨寂寞 夜間易輾轉反側

【Upaper╱中央社】2011.11.03

美國研究人員1日表示,孤獨的人較可能有不成眠的夜晚。這項研究顯示,孤獨不僅引發不快,也可能有害健康。

芝加哥大學的庫里那與研究團隊,針對南達科他州哈特教派2群體中的年長者進行研究,分析他們孤獨程度與睡眠模式。研究發表在「睡眠」(Sleep)期刊。

哈特教派信眾為群居,共享財產與食糧,居民社交隔絕較為罕見。

研究人員蒐集95名居民在孤獨、血壓與睡眠的數據;且為估量睡眠狀況,受試者戴上手環測量睡眠期間的活動及躁動不安程度。

在這些居民中,約半數說不感到孤獨,但感到孤獨的另外半數,研究人員發現1個趨勢:孤獨感、社交疏離感愈高,就愈難一覺到天亮。

庫里那說:「愈寂寞的人睡眠就愈容易被打斷,夜間有更多動作、更多段短睡眠時數、更輾轉反側。」

庫里那表示,這項研究並非證明孤獨造成失眠,而是幫助解釋何以孤獨和健康不佳有關。



◆ 待座艙一年半 火星實驗員出關

法新社 2011年11月2日

(法新社莫斯科2日電) 6名自願者與世隔絕的待在俄羅斯研究中心近1年半,測試火星之旅對人類的影響後,4日將重入塵世。

這6名男子已經在莫斯科研究中心外停車場的太空艙待了520天,格林威治時間10時將開啟在2010年6月3日關閉的艙口,進行一連串的醫療檢驗。

這項實驗去年6月模擬太空艙發射,2月模擬降落火星,自願者穿著全身裝備的在填滿沙子的場地進行太空漫步,然後展開飛回地球的長途旅行。

這個全部都是男性組成的團隊,團員為3名俄羅斯人、分別為兩名醫師與一名工程師、一名中國太空人訓練員、以及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派來的法國與義大利工程師。(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電腦看整天 27歲罹患青光眼

【元氣周報/記者趙容萱/報導】2011/11/03

27歲張姓粉領族因長時間打電腦,眼睛痠痛、頭痛欲裂求醫,發現罹患青光眼,眼壓飆高。署立台中醫院眼科主任朱雲華建議她,不要長時間使用電腦,否則眼睛恐有失明風險。

張姓女子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必須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下班後她也會上網,與朋友聊天。今年初,她覺得眼睛很容易痠痛、常掉淚,至眼科就診時,眼壓為20mmHg,醫師建議她多讓眼睛休息。半年後,眼睛痠痛情形惡化,還伴隨頭痛,服用止痛藥無效,她再度求診。

朱雲華說,檢查發現,張姓女子罹患青光眼,當時眼壓飆高到40mmHg,再不接受治療、讓眼睛多休息,恐有失明的危險。朱雲華說,青光眼是視神經受到永久性損傷的眼科疾病,嚴重者會導致失明,常見於6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近幾年發現有年輕化趨勢,與長時間使用電腦、眼睛過度疲勞有關。

青光眼患者保健之道:減少彎腰動作,改用蹲式。避免拿重物,解便時也切勿太用力。避免用眼過度,使眼睛疲勞。避免情緒起伏過大。避免茶、咖啡、酒類等刺激性飲品,也不要一次大量飲水。

fsj 提到...

整形像去購物 韓妹越來越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5/today-t3.htm

首爾美眉 個個明眸大眼

自由 2011.11.05

〔編譯陳維真/紐約時報四日報導〕儘管韓國人天生雙眼皮的機率只有五分之一,但走在首爾街頭,似乎大多數的年輕美眉都有著一雙明眸大眼。南韓女性愛美不怕皮肉痛,整形稀鬆平常,加上藝人帶動風氣,整形已變得像「購物」一樣,不再需要遮遮掩掩。

專家表示,由於寬螢幕和高畫質電視讓藝人外貌的缺陷無所遁形,而且網路上經常流傳知名藝人「整形前」、「整形後」的對照圖,藝人乾脆開誠布公在電視節目上討論,或是在自己的網站上大方公布整形後的照片,風氣自然影響社會大眾。

藝人帶動風氣 不再遮掩

社會對整形的態度日益開放,整形手術也越做越大,近來最流行的是調整上下顎的雙顎正顎手術。過去是用來改善下巴戽斗的咬合不整情況,現在則是為了要讓人臉型更完美。

醫生表示,現在年輕女性動整形手術就像是購物一樣。家長還會答應自己的女兒,如果考上大學就讓她去割雙眼皮。

位於首爾南方的狎鷗亭是有名的「美容帶」,街上整形診所林立,不只地鐵站有整形的相關廣告,到百貨公司購物時,也會看到剛動完手術的年輕女性戴著口罩和墨鏡逛街。

由於南韓健保並不給付整形手術,因此整形產業規模究竟有多大,難以估算。不過去年首爾市政府進行調查,發現十五歲以上的首爾市民中,有三十一.五%的人願意接受整形手術,改善外貌。二○○七年時進行過同樣調查,當時願意接受整形手術的人數比率為二十一.五%。

首爾整形手術醫師的人數也在過去十年增加兩倍至一千五百人,不過由於法律允許其他科的醫師轉行成為整形科醫師,市內提供整形服務的診所就有四千家。

全都一個樣 反失去特色

大多數求診者都是進入職場或婚姻的女性。社會學者分析,結婚、就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女性們認為,外表也要跟著進步才能夠生存。接受手術的女性也說:「要美,就要忍痛。」

現在南韓女性認定的美麗臉孔是要比較小、輪廓分明、帶點西方味,由於九成女性沒有這種臉蛋,整形診所因此大發利市。

但醫生也說,瘋整形的後果之一,就是年輕女性長得越來越像,失去特色。南韓導演林權澤也抱怨,現在他根本找不到適合古裝劇的女主角。



◆ 美雷射新技術 20秒永變藍眼

【Upaper╱中央社】2011.11.05

有雙藍眼睛的人一般都是天生的,但未來可就不見得了。加州一名科學家宣稱開發了一種簡單的手術,能把褐色眼睛變成藍眼睛。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研發手術的加州公司Stroma Medical霍默博士說,他相信這項手術不會影響視力,但顏色一改後將永久不變,無法回復過去褐眼。手術的關鍵是利用雷射破壞眼睛虹膜內呈現自然褐色的黑色素,手術時間約20秒,變色效果會在手術後兩到三周內逐漸呈現。

芝加哥伊利諾大學臨床眼科副教授艾莫‧涂博士說:「理論上,進入眼內利用雷射釋出導致褐眼的色素是有可能的。」但他也說,安全性可能會是個問題,因為釋出的色素「必須排到某處」,而可能致盲的疾病色素性青光眼,已知與黑色素慢性滲入眼內液體有關。

霍默博士預測此技術還得再過1年左右的測試,可望18個月內在美國以外問世,美國則可能是3年內。但手術費用可不便宜,預計得花約5000美元。



◆ 醫美大餅/台灣至少有三至五年好光景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台北報導】2011.11.05

廣州中醫大學博士呂明怡表示,現在開放陸客來台醫檢、美容,台灣至少有三至五年的好光景。她表示,大陸的硬體進步很快,台灣贏在軟体和系統的優質服務,加上大陸還沒有高端、先進和完善的健檢中心,台灣健檢和美容確實有廣大市場。

呂明怡表示,大陸民眾在健檢美容這方面也很崇台。赴台灣做健檢和美容,有如去巴黎買精品一樣,加上台灣偶像劇風行,台灣的美容市場潛力巨大。她說,相對來說,目前台灣美容的技術、材料和術後照護都比大陸強,但大陸追趕速度也快,海歸醫學人才愈來愈多,如果台灣停滯不前就很快被追過去。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總經理洪子仁表示,政府開放大陸醫檢、美容團來台,不僅可促進台灣醫美事業發展,醫療經濟繁榮更可帶動就業,產值不僅可翻倍,甚至一年上看十億元新台幣。

洪子仁表示,開放大陸民眾來台健檢、美容,必然可以打開台灣國際醫療市場。過去團進團出,因天數限制,使健檢、醫美都受限。對於現在有人擔心大陸人士可能濫用這兩項名義來台,他說,台灣醫界都很自愛,為了要做大做強這市場,不可能隨意代替陸客申請。



◆ 中藥調理 甩掉豆花妹封號

文/林意旋 2011.11.05 自由

小花(化名),20歲女生,低著頭走進診間,頭髮遮住她的臉頰,感覺不到年輕女孩所該有的青春自信,她不太好意思小聲的說:「醫師,我想要看痘痘。」門診常可見到許多受青春痘困擾而減低自信心的年輕患者。

青春痘一般從進入青春期開始,因荷爾蒙變化開始生長,到25歲後,通常會漸漸改善。青春痘的成因主要是因為毛孔的過度角質化,加上皮脂腺的分泌旺盛,毛細孔造成阻塞,進一步造成痤瘡桿菌的大量增生,因此可能表現為粉刺、丘疹或形成膿皰,如因過度發炎或亂擠痘痘,甚至會有凹洞、疤痕或發炎後的色素沉澱,使得膚色不均勻。

青春痘在中醫的名稱包括「肺風粉刺」、「痤瘡」、「面皰」等。常見的證型包括肺經風熱、濕熱蘊結、痰濕凝結。治療時,主要根據痘痘本身的情況、分布情形,及可能造成青春痘加重的因素,加以調整。常選用的方劑包括黃連解毒湯、散腫潰堅湯、清上防風湯、防風通聖散、加味逍遙散等。

如伴有大便秘結,則需要注意使大便通暢,才可以減輕體內積熱的問題。常熬夜或睡眠品質不佳者容易有虛火,需要養陰清熱、改善睡眠品質。

◎用藥方面,也會因為痘痘在臉部的生長位置不同而調整。

●生長在額頭的屬於心火較盛,多與睡眠差或思慮較多有關,但也有些病患單純是因為劉海頭髮常遮住額頭,造成額頭的皮膚毛孔更易被油脂阻塞。

●生長在左臉頰者多與壓力較相關,治療上可酌加舒肝藥物;生長在右臉頰則屬中醫的肺經,藥物以清肺經風熱為主。

●生長在下巴者需考慮是否與月經周期相關及是否有脾胃積熱。

針對痘痘發炎之後的色素沉著,也可使用具美白效果的中藥調理,如白芷、茯苓、天門冬、桑白皮、當歸等。

影響青春痘生長的因素除荷爾蒙的影響之外,還包括作息、睡眠品質、飲食習慣、清潔習慣、壓力、情緒、不適合的化妝保養品等,也都會影響到青春痘的生長。

因此除了藥物的幫助,也應該提早就寢,晚上11點以前就應該開始睡美容覺,使皮膚能夠修復。

食物方面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也要避免燥熱的食物,如荔枝、榴槤、龍眼、羊肉、薑母鴨等。

藉由中藥的調理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希望大家都能擺脫痘痘的困擾,做個有自信的帥哥美女!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 喝茶好處多 但需喝對方法 勿喝過量

中廣新聞/陳奕華 2011-11-04

喝茶好處多,不少研究顯示,內涵茶多酚、維生素,有助抗氧化、心血管保健,不過另一方面,茶內的咖啡因,具刺激性,喝多不利健康。專家指出,泡茶溫度約七、八十度,以留下有益成分,時間約一到五分鐘,泡越久,可能釋出苦澀味,影響口感,此外,建議每天最好不超過六百CC,避免咖啡因過量。

不少人喝茶保健,但也有人說茶含咖啡因,屬於刺激性飲品,恐不利健康。到底怎麼茶該怎麼喝才對?專家解釋,不少研究報告顯示,茶裡含茶多酚,可以保健心血管、抗氧化、抗自由基,其中,綠茶的維生素C較多,但是有些人比較適應發酵茶,像是烏龍茶、紅茶等,這類喝起來比較香濃,至於胃比較敏感,選擇半發酵,具備多酚類物質,也有保健功效。

針對泡茶方式,則可取決個人喜好。一般來說,水溫約七十到八十度,可以留存一些比較怕熱、怕破壞的維他命,但是較高溫的水,可讓茶裡面的物質釋出較多,呈現特殊茶風味,但維生素恐怕會少一點。另外泡的時間約一到五分鐘,若是久泡,茶葉的單寧酸出來多一點,不太喜歡茶苦澀味道,可以縮短茶葉浸泡的時間;至於飲用部分,最好每天不要超過六百CC。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說:「一般來說,我們還是不建議每天喝茶超過六百CC,因為如果是濃茶,這樣咖啡因可能過量,所以茶雖然對身體有一些好處,還是不要過量,如果真的很喜歡喝,或是茶過淡,也建議不要超過一公升。」

喝茶重要,保鮮問題不可忽略,專家指出,有人泡茶放在保溫杯,不過還是越早喝越好,要是前一晚泡的茶,隔天才喝,要注意保存問題,特別是在夏天,如果不放在冰箱,就可能腐敗。

fsj 提到...

久坐不活動 易罹癌早逝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11.05

美國癌症研究中心(AICR)研究顯示,美國每年新診斷出來的癌症病例,逾9萬名長時間坐著,缺少體力活動,專家建議,體力活動愈多,罹患癌症風險愈低。

加拿大流行病學家克莉斯汀‧傅瑞登瑞奇(Christine Friedenreich)表示,專家早就發現體力活動可以降低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等風險,最新資料顯示,只要多運動,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她認為,體力活動愈多,罹患這些癌症的風險愈低。

營養專家表示,每天快步行走至少30分鐘,長期可降低乳癌和大腸癌風險。傅瑞登瑞奇檢討全球各地200多項癌症研究,顯示經常運動可使乳癌、大腸癌和子宮內膜癌風險降低25%至30%。一些證據也顯示,經常運動可降低肺癌、攝護腺癌和子宮癌風險。

美國防癌協會流行病學家帕特爾(Alpa Patel)對12萬3000人研究發現,坐著不動的時間愈久,早逝風險愈高。即使是經常活動的人,坐著的時間愈多,早逝風險還是會提高。

帕特爾說,即使每天做有氧運動半小時,還是得避免其他時間一直坐著,必須經常站起來活動。

馬友診所醫學教授雷文(James Levine)說,許多人每天平均坐7至9.5小時,只要持續坐1小時,可能就已經太久。傅瑞登瑞奇也對320名更年期婦女研究,發現體力活動增加胰島素敏感度,以及減少體脂肪、發炎、代謝荷爾蒙和性類固醇荷爾蒙,降低罹癌風險。

※ 相關報導:

* 25招讓你百病不侵/冷水澡增免疫力 幾點需注意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2126

洗冷水澡最好的方法是:先讓水流三十秒左右,把頭沖濕,然後把水關掉。既然頭髮已經濕了,就用洗髮精洗一洗,搓出泡沫,然後再開水,這次沖水不要超過三十秒,把頭髮沖乾淨、身體也弄濕之後,把水關掉,離開。用肥皂泡抹身體,再開水,衝進水裡,把肥皂泡沖乾淨。關水,離開,幫頭髮抹潤絲精,開水,衝進水裡,把身上的肥皂和潤絲精沖乾淨。整個過程應該歷時大約五分鐘。

* 舒活@24節氣/立冬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97798.shtml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象徵著「立冬」是冬季的開始,有萬物收藏,躲避寒冷的意義。立冬時節的起居調養,建議民眾充分睡眠,早睡晚起,以防身體陽氣不足,加上清晨溫度過低,導致陽氣外耗,無法對抗寒氣而受涼;提醒患有氣喘、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者,當心溫差變化。立冬時節,首重護腎。



◆ 口內常破…免疫力差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1/11/04

嘴內常有破洞,是什麼因素造成?耳鼻喉科醫師詹益智表示,通常是免疫力差造成的,有些則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

由於黏膜有再生能力,一但免疫力不好,再生能力即會變差,再加上不斷動嘴吃東西,容易讓黏膜破掉。為何會免疫力差?詹醫師表示,像是有潛在性疾病、感冒或是受到細菌、病毒感染、B群不夠等,都可能會造成免疫力變差。

另外,有些像是有自體免疫疾病,如鵝口瘡、紅斑性狼瘡、貝歇氏症等,一開始也都會造成口腔潰瘍情形。

如果嘴內常有破洞,且不斷地復發造成潰瘍等,則可能為免疫疾病造成的;若口腔破洞持續兩周以上都未好時,則需擔心是否為口腔病變造成,甚至可能為口腔癌。若被診斷為口腔癌,則需接受開刀、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詹醫師表示,口腔癌也可能會轉移到肝、肺等處,不可不慎。

詹醫師也建議,嘴內常有破洞者,不要吃太燥熱的食物、油炸類食物、餅乾類等,補充B群並均衡飲食即可。



◆ 「疲累」沒發燒 上班族「類感冒」中招

TVBS – 2011年11月3日

這陣子很多人一早起來就全身疲憊,小心您可能已經感冒了!最近有2成的上班族求診,明明沒出現發燒、流鼻涕等症狀,但全身無力好幾個禮拜,醫生提醒這是「類感冒」,如果沒及時看診吃藥,典型感冒症狀很快找上門,起因就是季節交換加上壓力大,抵抗力差的上班族,最容易就中招!

眼神渙散、注意力失焦,上班族孫小姐渾身疲憊,但由於發燒、鼻涕、咳嗽都沒出現,原以為只是工作太累,提早休息,卻嚇出一身冷汗。

上班族孫小姐:「全身就是冒冷汗,冒冷汗之後就開始發抖,全身無力、沒有力、很酸痛。」

突如其來的異常發抖,真的嚇壞自己,但疲倦感百分百,不知所措,就醫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早就感冒,醫生說像她這種症狀,就是「類感冒」,一早起來疲憊不堪,卻沒咳嗽、流鼻涕等典型感冒症狀,看診民眾每5人就有1人,症狀都持續好幾個禮拜。

國泰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俊成:「快要感冒,可是還沒有感冒的症狀出現的時機,一下病人可能會急性扁桃腺發炎,或是說一個急性支氣管炎就會出來。」

別忽略全身無力,可能就是感冒前期症狀,尤其這陣子季節轉換,天氣多變化,工作壓力大、抵抗力又差的上班族,最容易中招。林俊成:「多喝水、足夠的休息、調整自己的抵抗力、不能熬夜。」

醫師說避免類感冒上身,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強抵抗力、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多運動、保持心情愉快,季節轉換之際,自然遠離感冒病毒。

※ 相關報導:

* 睡前按摩 助你一夜好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4/today-health6.htm

其實,只要失眠不是身心方面的問題,睡前30分鐘執行簡單的自我按摩手法,將有助頸部及頭部肌肉放鬆,也會減少睡覺時頭部及頸部不舒服,增進睡眠品質。



◆ 秋冬手腳冰冷 有氧運動最有效

【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台北報導】2011.11.04

秋冬之際氣溫驟降,許多女性手腳總是「冷吱吱」。面對民眾手腳冰冷的問題,聯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黃浩瑞表示,手腳冰冷不是病,僅是一種症狀。他提醒民眾,持之以恆的運動是解決症狀的撇步,例如健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都能改善新陳代謝率及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抗寒能力。

天氣寒冷時,許多長輩常抱怨手腳冰冷,甚至在半夜會凍醒而無法入眠,就算增加衣被也無法擺脫手腳冰冷的問題。黃浩瑞表示,當人體處於寒冷環境時,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以保持體溫恆定。然而,生理反應雖能減少體熱流失,但週邊血管過於收縮,就會導致四肢可獲得的血液量過低,造成四肢末端冰冷的現象。

黃浩瑞也說,手腳冰冷是一種症狀,卻是許多系統疾病的徵兆,例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雷諾氏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是甲狀腺低下、貧血等內科疾病所引起。

該如何解決手腳病冷的症狀?黃浩瑞以防寒保暖為例,他建議手腳冰冷的人在戶外活動要針對頭部、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加強保暖;室內可藉由暖爐、暖氣、電毯等保暖設備驅除寒氣。此外,用以30至40度的溫熱水泡腳約20至30分的熱水也有助血液循環。

「食補藥補,運動最補。」黃浩瑞強調,解決症狀還是要屏除生冷水果及冷飲,平時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如健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增強抗寒本錢,但戶外運動務必先做暖身運動及注意保暖,以免誘發心血管疾病。



◆ 對抗肥胖基因 多運動才有效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2011.11.04 自由

還在靠節食減肥嗎?如果是遺傳性肥胖,恐怕還得配合多運動才有效。過去國內研究指出,體內帶有「肥胖基因之王」FTO基因的華人,最高有2.6倍的肥胖風險,英國最新研究則發現,多多運動可顯著降低帶因者的肥胖風險。

根據最新一期PLoS Medicine期刊所發表的英國研究指出,保持好動、愛運動的動態生活型態,對於與FTO基因有關的遺傳性肥胖,格外具有預防效果。

英國研究團隊針對21萬8000多人的研究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帶FTO基因者的肥胖風險比一般人高23%,但該基因對運動族群的影響則可降低27%。

不少肥胖者常以自己天生就胖為藉口,放棄減重,但該項研究推翻了這樣的說法。這項研究結果,證實了運動對於控制肥胖確實是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基因所造成的遺傳性肥胖。

根據統計,歐洲人帶有FTO基因比例約45%,台灣人僅約12%,但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莊立民、張以承等人曾研究發現,若子女身上有來自父母的兩段FTO基因,肥胖風險會增至2.6倍,肥胖基因對華人的影響比歐美人更明顯。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醫師張以承指出,肥胖的遺傳度非常高,若雙親都肥胖,子女跟著胖的機率高達40%到80%,但已知基因只能解釋5%的肥胖遺傳,其餘仍未知。人類發現的肥胖基因約20到30個,清一色是增進食慾的「好吃基因」,又以FTO基因影響最大,堪稱「肥胖基因之王」。

雖然歐美研究指出,運動有助預防遺傳性的肥胖,但張以承指出,過去以為遺傳性的肥胖是代謝較慢導致,後來才發現問題仍出在食慾旺盛、吃太多,因此節食仍是減重關鍵。相對而言,運動有助促進健康,亦有助預防糖尿病,但只靠運動的減重效率仍不夠,必須同時搭配節食才能奏效。

fsj 提到...

年過40 老花眼年增10度

中央社 2011-11-05

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超過40歲的人,漸漸就會老花眼,度數約從100度開始年增10度,老花眼鏡最好3到5年調整度數,一付用到底,老眼更花。

鄭惠川說,老花眼通常發生在40至50歲之間,台灣超過45歲的人口有877萬人,占台灣總人口數的38%,表示每10人就有4人老花眼,頻頻盯著電視、電腦、手機螢幕,眼睛從看遠距離改到看近距離的機會提高,老花眼提早報到。

不少人嫌老花眼鏡讓人老氣,或是看近看遠的眼鏡換來換去不方便,或是戴上漸進多焦點的老花鏡片會頭暈,不願戴老花眼鏡。鄭惠川認為,當鴕鳥不能解決視力老化的問題,只要在正確的年齡配戴適合的鏡片,就能很快適應,漸入佳境。

何時該配戴老花眼鏡呢?鄭惠川說,當看書時要愈拿愈遠,宛如關公捧書的畫面時,或是無法從事近距離的工作時,就代表眼球開始老化,眼睛自動調節對焦的能力變差,此時尋找專業眼科醫師諮詢檢查。

鄭惠川說,可用鏡片、隱形眼鏡來矯正老花,輕度老花還有雷射手術可選擇,若是採用鏡片解決老花問題,目前有漸進鏡片、單光鏡片及雙光鏡片可供選擇,但不管何種,平均3到5年必須更換,才能確保遠、中、近的視力都是清楚的。



◆ 腎友怎麼吃? 高磷食物撲克牌告訴你

【聯合報╱記者江詩筑/花蓮報導】2011.11.04

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團隊發揮創意,為洗腎病友的飲食分類,將食物中所含的磷量化,製作成「高磷食物撲克牌」,避免病友不小心攝取過量的磷,導致高血磷症,這分用心獲得第八屆「國家新創獎」肯定。

腎臟內科主任方德昭表示,許多病友以為只要定期洗腎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往往輕忽併發症,尤其是致死率高的「高血磷」。高血磷症會造成關節炎、肌肉及骨頭變形、轉移性軟體組織鈣化,以及身體代謝異常等重大疾病。

慈院血液透析室護理長游純慧說,為提醒病友避免攝取過量的磷,大家想出設計高磷撲克牌,採取「定量磷」的觀念,就像現在流行的「超商減肥法」,他們將常見的食材分類,並測出食材中含磷的量,每張牌上標示的量就是1份,而病友每天能攝取的食物含磷量為8到10份。

她說,撲克牌以紅、黃、綠燈標示食物含磷量的多寡,像是一般進補常會用到的蓮子、酵母粉、鹹蛋黃,還有全脂即溶奶粉等就被列為「紅燈」食物,紅燈食物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避免過量。

這次獲得國家新創獎,院長高瑞和稱讚醫護人員的用心,他說,撲克牌結合衛教知識,寓教於樂,且撲克牌的大小適合隨身攜帶,方便讓病友與家屬隨時對牌上的圖文解釋,食材輕鬆買、安全吃。

有需要高磷食物撲克牌的病友,可向慈院血液透析室洽詢,未來撲克牌也會計畫量產,與病友結緣。



◆ 克服胃食道逆流…禁宵夜 忌甜食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1.11.05

胃食道逆流常讓患者抱著胃難以入眠,嘴巴老是覺得有苦鹹味,即使治療後,病情仍好好壞壞、復發率高。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除了服藥,最重要是搭配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最好不要吃宵夜,忌吃甜食、巧克力等,菸、酒、茶等也要斟酌。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一般人偶爾都有嘔酸水的經驗,但如果胃食道逆流,出現「火燒心」的灼熱胸痛、還會引發咳嗽、氣喘,就非得治療不可,否則久了還可能會引發潰瘍甚至食道癌。

王志堂說,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做為胃、食道間「閘門」的括約肌關不緊,以及胃酸過多、食道收縮功能不彰,無法把往上逆流的胃酸往下排。

臨床上也發現,不少患者胃食道逆流的毛病很難根除,復發率很高。王志堂說,雖然現在制酸劑等藥物的療效不錯,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改變飲食、生活習慣。

現代人常以美食抒壓、下班時間晚,過了晚上8、9點才吃晚餐,都是對控制胃食道逆流不利的因素。因此王志堂說,應少吃會產生較多胃酸的蛋糕、餅乾等甜食,以及會惡化括約肌功能的薄荷、巧克力等。

建議睡前不吃宵夜,免得吃完一躺下,胃裡食物還沒消化完,持續刺激胃酸分泌,並盡量晚上8時以後不進食。還有現代人少不了的菸、酒、咖啡也要適量。同時應減輕體重,以免太胖胃部受到過度擠壓等,都是避免胃食道逆流一再發作的方法。



◆ 4年5例!小腸移植人體試驗成功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11.04

亞東醫院完成小腸移植人體試驗計畫,成為衛生署目前唯一核准台灣可進行小腸移植手術的醫學中心。未來,國內器官捐贈制度將納入「小腸」項目,也將列入器捐登錄項目中;待衛生署制定公布施行辦法後,小腸移植即可成為常規手術,為小腸末期衰竭患者帶來一線生機。

亞東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芸表示,亞東2007年開始獲准執行小腸移植人體試驗,四年來進行五例移植手術,手術成功率百分百,半年存活率達八成,總醫療經費高達2000萬元,由亞東全數支付。

移植成功者中,年紀最小的是8歲10個月的小妹妹,年紀最大的是64歲阿嬤,兩人接受移植到現在,完全擺脫靜脈注射,不僅恢復可用嘴巴吃東西,不必再靜脈注射,生活與正常人無異,阿嬤還可繼續下田耕作。

陳芸說,器官移植手術中,小腸移植最難。小腸淋巴組織最多,移植時容易排斥,術後感染管控、排斥照護特別重要,每進行一次移植,至少需要20位醫護人員待命,術前術後上百人接力照護,而且需要進行小腸移植的患者,通常已經接受過多次手術,有人剩下的腸子極短,有人腹腔沾黏嚴重,更增添手術困難度。

陳芸表示,台灣每年約有100名患者,因為末期小腸衰竭,需終生靠靜脈注射為生,但導管容易感染,引發敗血症或者肝功能障礙而死亡,小腸移植是唯一可活命的治療方式。由於器官取得不易,現在亞東醫院還有十多位病患正在等待小腸移植。

陳芸說,過去移植手術取得健康小腸,全靠「人情請託」,有適合的器官捐贈者時,特別請他院醫師保留。現在亞東已經完成小腸移植的人體試驗,且獲得衛生署核准進行移植手術,將來「小腸」會列為器捐登記項目之一,穩定器官來源。

但陳芸也說,需要進行小腸移植的患者,有一半是小孩,由於大人的小腸無法移植給小孩,但國內沒有三歲以下的腦死判定制度,以致有許多先天性短腸症、腸扭轉的小病患,等不到適合的兒童捐贈器官,亞東已經有兩位小病患因等不到合適小腸而死亡,留下無限遺憾。

※ 相關報導:

* 六年沒進食 她,找回人生
http://www.udn.com/2011/11/4/NEWS/HEALTH/HEA1/6696700.shtml

劉姓大學女生已五、六年沒嚐過食物滋味,去年底小腸移植成功,如今已可擺脫終生靜脈注射維生的命運,恢復正常生活。



◆ 沙鹿高中2生肺結核 擴大檢查 9生呈陽性

初步排除群聚感染 已採取預防投藥治療

自由 2011.11.05

〔記者歐素美、蔡淑媛/台中報導〕台中市沙鹿高工傳出兩名學生感染肺結核,衛生局針對七十七名接觸者做胸部X光和結核菌素檢查,再發現九名學生和家長結核菌素呈陽性,先做潛伏結核感染,預防性投藥;衛生局強調,兩名學生不同年級、班級,也沒有地緣性、接觸史,初步排除群聚;而教育人員坦承,該事件暴露國內的健康教育不足,還需加油。

沙鹿高工兩名三年級女學生及二年級男學生,分別在今年九月二十三日及十月十日檢查出感染肺結核,學校部分師生擔心被感染,質疑校方未進行任何宣導或防護措施,造成人心惶惶。

兩生已服藥不具感染性

衛生局疾病管理科技正蔡文哲昨到沙鹿高工進行衛教宣導指出,九名學生檢查後呈現陽性反應,他說,陽性反應是指九人之前曾遭感染,但非病人,也不會傳染,因九人發病機率較一般人高,目前已採取預防投藥治療,該校兩名學生結核病菌株已送疾病管制局比對中,以進一步釐清其相關性。

衛生局也請醫師針對該校教職員進行說明,強調兩名學生皆已服藥治療,不具感染性,另九名檢查呈現陽性的學生不是病人、不會傳染,要大家安心;曾接觸兩名病患的七十七名師生也都進行胸部X光及結核菌素檢查。其中兩名教師因懷孕,不能做X光篩檢,也以驗痰檢查,檢查結果出爐約需二個多月。

蔡文哲說,台灣每年有一萬多名結核病患,在傳染病中人數最多,台中市約一千三百人,分布於社區、學校、職場等,其中有二十到四十人是由校園通報,結核病最主要的傳染途徑係由飛沫傳染,患者只要依規定服藥兩週即不具傳染性,六到九個月即可痊癒。

蔡文哲提醒民眾可依「七分篩檢法」自我檢查,咳嗽兩週(兩分)、咳嗽有痰(兩分)、胸痛(一分)、沒食慾(一分)、體重減輕(一分),凡綜合症狀達五分以上,應趕緊就醫。

fsj 提到...

〈吃對了 你也能瘦〉 減重第1步 先戒6大壞習慣

記者/洪素卿 2011.11.06 自由

你知道嗎?難「瘦」未必是基因作祟,很多時候其實是搞錯減重方式,像是有人改喝低卡飲料、或只在週間節食、在假日放心吃等錯誤減重習慣,都可能是讓體重不容易往下掉的原因。建議不妨檢視一下,對症下藥。

勿被低卡騙了 白開水最健康

(一)首先,減重時最常見的錯誤習慣,就是改喝低卡或是零卡飲料。

研究發現,雖然這些飲料的熱量非常低,不過,由於使用人工甜味劑,使得身體做出錯誤反應。英國利物浦大學Soraya Shirazi-Beechey教授研究團隊實驗顯示,不只是味覺可能被人工甜味劑欺騙,在小腸裡的葡萄糖感應器也會被人工甜味劑所啟動,也因此,減重者改喝零卡可樂,表面上雖少了100到200大卡熱量,但是葡萄糖感應器一經啟動,身體還是會設法加強吸收其他食物中可以找到的糖分。

也因此,另一篇刊載在糖尿病照護期刊的研究顯示,每天喝低卡汽水的人,發展出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會升高36%、出現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更是比完全不喝飲料的人足足高了67%。

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美國營養師學會曾經提出健康飲料排行榜,第一名是白開水、第二名是不含糖的茶,第三名是不含糖的咖啡,第四名是脫脂奶,第五名是含糖飲料。如果要把零卡飲料也納入排行,估計應該只比含糖飲料好一些。

他建議,減重時的飲料選擇,從第一名的白開水開始選起,如果不喜歡,就換成無糖茶,接下來依序往後選。但絕對不能把零卡汽水拿來替代開水,否則除了腸道荷爾蒙的影響外,因為磷酸含量高,還會影響鈣、磷的代謝。

(二)常見壞習慣就是,平日忍住盡量不吃,到了假日、應酬大吃。

很多減重科醫師都曾碰到這類的患者,他們總跟醫師哀號:「我平常幾乎都沒吃,為什麼都沒有變輕?」 其實人體不管是呼吸、心跳都必須消耗熱量,若平常不給身體足夠能量,身體就會試著減緩能量消耗速率,試著以最低的能量來做最多的事,長期下來,雖然平日吃得少,但卻因為代謝速率減慢、週末假日只要一不小心吃多了,肥肉就會很快掛上身。

蕭敦仁說,週末假日家庭日,不容易要求全家跟著一起減重,這時候可以外食,但要學會吃法,如果去自助式的餐廳,青菜沙拉要先拿一大盤;如果是宴席,切記分到盤裡的食物只吃一半。

(三)能坐就不站、有電梯一定搭、有便車不放過 ,這類人平常不喜歡活動,光靠節食,當然很難瘦下來。要瘦一定要擺脫這種壞習慣,多站、多走、多動才是維持體重不增的王道。

多站多走多動 至少睡六小時

(四)吃飯配電視、看報紙,很少認真品味食物的滋味。

有研究顯示,這種人不只是當下那一頓容易不知不覺吃太多,甚至接下來幾餐也會多攝取熱量。最好的食物夥伴是好朋友與家人,仔細品味食物更深刻的滋味才不會吃過量。

(五)連朋友也不支持你減肥。

如果周遭的朋友天天鼓勵你吃飯,要瘦下來自然難。所以,減肥時得遠離吃得多又不會胖的減重損友。

(六)每天睡不足六小時。

適量睡眠是減重的關鍵要素之一,不要低於6小時、也不要超過12小時。記得,減重時要當個睡美人、別當黑眼圈的胖公主!



◆ 研究:防曬乳恐成皮膚殺手

中央社 2011-11-06

毒辣豔陽總讓眾家女性塗上厚到不能再厚的防曬乳,不過新研究卻意外發現,防曬乳反倒可能阻擋身體對有害紫外線築起的天然防線。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科學家發現人類皮膚擁有能夠偵測紫外線的感應功能。

這些同時存在於視網膜內的光受體,可立即啟動體內足以抵抗日光的黑色素釋放。

研究人員現在認為,塗滿防曬乳不全然有益,因為防曬乳同時阻擋了能啟動身體天然防線的某種波長光。

他們並希望這項發表於「當代生物」期刊(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有助藥廠研發出更有效的產品。

在這項研究中,人類皮膚接觸了不同波長的太陽光。

研究結果顯示,皮膚內存在的光受體─視網膜色素,在藍光及紫外線下最為活躍,並能在幾秒內啟動黑色素釋放。

黑色素可吸收有害紫外線,使皮膚免受危害,不過會使膚色變黑。(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fsj 提到...

部分雜糧全麥麵包 熱量高

【聯合報╱記者曾雅玲/台北報導】2011.11.06

消基會昨天公布雜糧與全麥麵包抽檢結果,發現部分纖維較粗的雜糧麵包加入油脂以軟化口感,卻使得熱量也跟著飆高,加上麵包多散裝販售、不必標示脂肪或熱量等商品資訊,消費者購買全麥或雜糧糕點食用求健康,一不小心可能反而變胖。

消基會今年七月抽驗二十件市售麵包,發現部分雜糧麵包每百公克脂肪含量約八到九公克,消費者若吃下兩到三片吐司,就等於喝了三茶匙的純油脂;許多雜糧或全麥麵包,熱量比其他三件當作「對照組」受驗的一般麵包熱量還高。

消基會也發現,一般認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雜糧與全麥麵包,除了不一定低糖、低脂、低熱量,可能也不一定「高纖」。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衛生署規定只要產品中含全穀粉(帶麩皮的小麥磨成的粉)占逾半產品重量,即可稱「全麥」;此次抽驗發現部分標榜「全麥」的麵包,膳食纖維含量實與一般麵包纖維量相去不遠。

北台灣技術學院餐飲管理系副教授李哲瑜表示,雜糧或全麥麵包相較於一般麵包,差異點在淡灰色的「麩皮」,因此使麵包口感較粗糙;富含膳食纖維的麩皮除可降血脂,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更可延緩糖尿病人血糖上升速度。

李哲瑜表示,一般消費者通常對雜糧或全麥麵包的養生功能寄予厚望,甚至肯花較高價格購買,但大部分消費者都未料到業者為增加口感及調味,常得在雜糧或全麥麵包中加入較多的油脂或奶粉,無形中增加麵包熱量;呼籲散裝麵包店應在標價牌上,自行揭露、標示成分、熱量、膳食纖維比例等,以免特殊疾病患者食用過量,加重病情。



◆ 全麥麵包 不等於高纖、可能更油

自由 2011.11.06

〔記者楊久瑩、黃旭磊、洪素卿/綜合報導〕標榜高纖低熱量的全麥麵包深受消費者喜歡,消基會昨公布市售麵包調查報告,卻發現號稱全麥的麵包不等於高纖麵包,還可能為了增加口感與香氣成了高油脂麵包。

消基會調查 打破刻板印象

消基會從今年七月開始鎖定大台北地區麵包店、量販與便利店進行全麥雜糧等麵包、吐司的調查,結果發現,二十件樣品的「油脂」含量介於○.二至九%之間,其中家樂福「法蘭西手工全麥大圓」油脂含量低;但一之軒「全麥吐司」油脂含量則較高,以一之軒「全麥吐司」為例,消費者如果吃下兩百公克(兩到三片),約攝取三茶匙的油,已高達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油脂攝取量的一半。

有的吃兩三片 油脂快過量

一之軒師大店回應,添加奶油是為了讓口感柔軟,店內也有其他低脂產品,未來會試著再降低油脂量。

至於全麥麵包中可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胃蠕動、易有飽足感的「膳食纖維」,含量約在三到七%間。消基會發現,馬可先生「黑麥雜糧麵包」與台灣山崎「全麥吐司」膳食纖維含量介於六到七%較高,但家樂福「法蘭西手工全麥大圓」纖維含量卻僅比一般白吐司高一些,膳食纖維量在三到四%。家樂福表示,會再調高全麥穀粉比例,以提高纖維含量。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分析,消費者吃下兩百公克(約兩到三片)的白吐司,約可攝取六到七公克纖維;同份量的雜糧麵包則能攝取八到十四公克,已達衛生署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二十到三十克)的一半,吃雜糧麵包確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

在熱量檢測方面,如以全麥吐司一百公克(約一.三片)為例,樣品每百公克熱量多介於一百九十到三百一十大卡間,一天吃兩片高熱量的全麥吐司,就已達衛署建議女性每日熱量一千八百大卡的三分之一。

是否全麥難辨別 促訂標準

消基會表示,依衛生署規定「產品所含全穀類成分占總重量百分比五十一%以上,就可以全穀產品或以其所含穀類名稱宣稱」,但膳食纖維成分並沒有含量標準,消費者很難辨別是否為全麥,政府應訂立含量標準。

衛生署食管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說明,衛生署於去年訂出全穀物產品標示規定,就是希望訂出業者遵循的標準,由於目前仍屬輔導性質,食管局將加強宣導並鼓勵清楚標示成分。

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說,真正百分之百小麥揉製成粉,再製成「全麥」麵包的很少,真正小麥也沒有不健康的油脂,但市售全麥麵包不能跟低油、低糖劃上等號,有些添加局部麩皮,小麥比率只佔十%或十五%;有些宣稱低油脂,卻添加奶油及蛋。

吳寶春認為,消費者很難從外觀、口感辨識,店家憑良心標示成分比較重要。

※ 相關報導:

* 全麥麵包好油? 業者:下周換配方
http://udn.com/NEWS/LIFE/LIF1/6699609.shtml



◆ 製程及原料 影響全麥麵包熱量

中央社 2011/11/05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5日電)消基會今天表示,全麥麵包的膳食纖維及油脂量和白麵包不相上下。營養師說,麵包種類多,所含配方有異,不能單獨以上述兩標準判斷是否對身體有益,也應考量製程及原料種類。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調查市售共20 件不同種類麵包,包括雜糧麵包、全麥麵包、白土司與鮮乳土司,調查結果顯示,20件樣本皆符合法規,但是有些標榜全麥麵包、土司,卻不見得真的健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不同種類麵包所含配方成分不同,不能單純以膳食纖維及含油脂量判斷是否有益健康。研究證實全穀類產品對身體有利,而產品在製程中使用的不同油脂類別也會影響熱量高低。

她說,全穀類產品含的營養成分不僅只有纖維,還包括多種維生素、鐵、鎂、鋅、鈣等礦物質及植物性荷爾蒙,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癌症及糖尿病。然而,若製成一般麵包後,營養素都會被破壞且有50%都會消失。

她又說,全穀類產品口感沒有精製麵包美味,關鍵在於製程中油脂不同;全穀類產品可能會以橄欖油、增加核桃、堅果取代精製麵包使用的奶油,然而,比起奶油,植物油或橄欖油對健康而言是好的油,但不見得是低脂。

許多人認為烘焙製品外觀若有一點一點就是全麥麵包,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全麥麵包大多不是真的全麥麵粉,是一般的麵粉加入麩皮,無胚芽成分,最多僅能以麩皮麵粉稱之,不能以全麥麵包販售。

另外,衛生署食品營養科長簡希文表示,依民國99 年公布「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規定,產品所含全穀類成分占總重量51%以上,可稱為全穀產品;全穀是指含有麩皮、胚芽和胚乳的完整穀物。

※ 相關報導:

* 選擇健康麵包,拒絕假全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oid=5148

我們吃的是「真正」的全麥麵包嗎?許多熟知市場的人士指出,事實上,市面許多「全麥」麵包其實是「假全麥」,並非用整顆小麥磨碎成全麥麵粉所製作的全麥麵包...

fsj 提到...

診所周休二日 看診率周六要85%、周日24%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11.07

西醫基層診所明年4月起將試辦周休二日,健保局今天強調,將要求診所維持現行周六85%、周日24%的看診率,不能讓民眾周六、周日找不到診所看病,影響就醫權益。

由於各縣市診所家數不一,健保局除了要求應維持現行全台診所開診率,也會分別對各縣市診所監控,如果基層診所周六、日開診率,有縣市連續三個月、或連續四個月低於現行指標,就會要求該縣市停止試辦。

昨天副總統蕭萬長、衛生署長邱文達參加高雄市醫師節慶祝大會,宣布明年4月起,西醫診所試辦周休二日。健保局長戴桂英表示,診所周休二日主要是涉及健保支付給診所診察費的制度改變,但不會讓民眾周休假日找不到醫師看病。

目前規定,西醫診所醫師必須每月看診超過25天,才能向健保局申請較高的診察費,許多開業醫師會盡量做滿25日,形成每月最多休診5天,基層診所近來爭取周休二日,改為只要每月看診超過22天即可達到標準。戴桂英說,醫師公會全聯會將會協調診所錯開休假時間,不能集中在周六、周日休假,必須維持現行周六日85%、24%的看診率。

戴桂英表示,秋冬、過年期間病患較多,因此預定明年4月起試辦一年。健保局也會要求診所應於半個月前,將下一個月假日休診時間公告,並請各縣市醫師公會彙整各地周六、日輪值診所名單上網公告,並設立專線方便民眾查詢。



◆ 泡湯前停看聽 衛生OK有認證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11.07

天氣轉涼又到了泡湯的季節,民眾選擇浴池湯屋前可先停、看、聽。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公布通過衛生自主管理OK認證的游泳池、浴室業、溫泉業者名單,今年共有118家提出申請,103家通過各項衛生認證,提供民眾選擇參考。

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林國甯表示,OK認證有效期間為3年,通過認證的商家因具備自主衛生管理的能力,稽查抽驗次數可減半,但仍不定期到場抽水質。若業者在認證有效期間,發生嚴重違反衛生事件,認證標章將立刻收回。

台北市列管的游泳池業者有81家、浴室業65家及溫泉業71家,今年共有118家業者主動報名參加衛生自主管理OK認證,評分項目包括水塔清潔、水質監測、是否有緊急急救設備、照明是否合格等等數十項,總分超過85分的業者,才能通過衛生自主管理OK認證。

今年共有103家通過認證,15家沒通過,不通過的原因包括水塔有青苔、衛生環境不清潔等,甚至有業者沒有立即解決客訴的紀錄。北市衛生局也會定期公告水質檢測報告,網址為http://www.health.gov.tw。

包括陽明山、新北投、紗帽山等北市3大溫泉區業者都加入認證。今年首度參加的紗帽山溫泉區、協會理事長何堅漢表示,唯有業者配合政府自主管理,才能提高泡湯品質與服務,若有業者品質不到位又不改善,三個月後將自動剔除在協會名單外。



◆ 心悸、頻尿、盜汗 當心社會心身症候群

文/廖桂聲 2011.11.07 自由

由於社會變遷快速,人際關係經營及經濟活動的多變性,讓不少人容易有緊張、急躁不安、焦慮、抑鬱難平、激怒、猜疑、過度興奮或憂傷等反應,嚴重者甚至出現幻聽、幻覺等障礙。

人有七情六慾,對情感的反應都足以影響人的精神活動及神經、內分泌反映,其中「七情」即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等7種情志變化,「七情」常通過表情、聲音、行為表現出來。五臟受損,精、神、魂、意、魄等意識思維活動障礙則導致心身疾病、情志致病。

中醫在診斷患者是否罹患「社會心身症候群」時,患者的可能症狀如下:

●心悸、呼吸短促、胸骨下方心臟區好像有東西壓住,如心臟無力,常須用力深吸一口氣才舒服。

●喉中炙臠、梅核氣、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嚥之不下者,或癢而欲咳,或火辣如腫而疼。此症較易發生在感冒後,且又以個性較急、容易緊張焦慮的人,或神經質、歇斯底里、躁鬱症,以及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為好發對象。

●脅脹痛:最常發生於大怒或生悶氣時,在右脅脹痛,甚至連及橫膈膜胸側與背側皆痛。

●肚臍二側結腸彎脹氣感:女性常脹及臍下小腹全部,拍之有氣響聲。

●頻尿、裡急後重、便秘或腹瀉如大腸躁激症。

●盜汗、月經不規則、注意不集中、腰酸背痛、煩躁不安、精神緊張難以鬆弛、入睡困難、多夢。

●頭部緊箍感、眩暈、後頸項僵硬、肌肉緊張性頭痛。

●實際檢查時,卻找不出生理的病變。

「社會心身症候群」極為複雜,必須經過詳細的身體檢查、化驗及其他輔助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疾病後,才能診斷為社會心身症候群。

(作者為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