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西西里島黑人夫婦 生出白寶寶

◆ 西西里島黑人夫婦 生出白寶寶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129669.shtml

中央社 2012.06.01

義大利西西里島上1對來自奈及利亞的黑人夫婦,滿心歡喜等待他們的第1個孩子出生。但是,孩子一呱呱落地,兩人都傻了眼。小嬰兒滿頭紅髮,有著淡色眼珠、膚色白皙。

根據義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報導,在驚訝之餘,懷疑自己戴綠帽的父親開始暴跳如雷,對著初為人母的太太破口大罵,但是她自己也很困惑怎會生出白寶寶。

經由巴勒摩(Palermo)婦產科主任裴里諾(Antonio Perino)解說,這對夫婦似乎慢慢接受了這個不可思議的事實。

裴里諾說,寶寶可能是患有白化症,因此沒有遺傳父母的膚色與髮色。雖然白化症在奈及利亞人之間並不常見,但根據統計,每1萬4000個寶寶中,可能就有1個白化症寶寶。

無獨有偶,就在1年前,西西里島上也有1對來自剛果的黑人夫婦生下白寶寶。

除了膚色出人意外,奈及利亞白寶寶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先天疾病。但下週他會再回到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希望確認這是單純的白化症,或是其他基因突變的特例。



◆ 美國人頭變大、臉變長 人類還在進化乎?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30504/132012060101140.html

【台灣醒報/李書帆】2012-06-01

人類在進化,西方人的頭不僅變大,臉也變長了。美國調查資料顯示,美國白人在150年之內,頭的體積整整大了一個網球的尺寸,臉的長度也增加了0.3英吋。研究學者表示,原因有可能是:種族融合、壽命延長、勞動活動減少等因素。

根據西元1800年和現今的比對資料顯示,人類頭部的大小在150年內增長了200立方公分,相當於一個網球的大小;女性頭平均增加180立方公分,臉則是增長8毫米。自從西元1800年開始,臉的長度就增加了6.8%,身高增加5.6%,股骨則是2%。當其他部位成長停滯時,頭部尺寸仍繼續改變。

科學家說:「這些人體上的改變也意味著人口數量趨於成熟。」頭部改變也反映在一種原先分離的顴骨結構,會在人類20歲時結合,稱為蝶枕軟骨結合;現在則年齡提前至14至16歲。

專家表示,頭部形狀有可能與荷爾蒙環境有關。也會影響到肌肉附著區、膝蓋關節炎以及負重力的增加。此項調查只針對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白人祖先,因為樣本數較為充足。



◆ 搶救瀕危族語 原民會將普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132996.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6.02

為搶救瀕危的原住民族語,原民會將展開為期三年的台灣原住民族語調查研究計畫。這是政府第一次全面調查原住民族語言。

第一期計畫將調查邵語、噶瑪蘭語、阿里山鄒語、卡那卡那富鄒語、沙阿魯阿鄒語等瀕危的族語。

台灣原住民現有十四族、四十二種方言別。其中,有九種族語被列為瀕危族語,含全族只有十幾個人能流利使用母語的邵語,以及撒奇萊雅語、噶瑪蘭語、沙阿魯阿鄒語、卡那卡那富鄒語等。

為復興族語,原民會四年前實施「原住民族語振興六年計畫」。為了解族語復振的成效、原住民族語言的流失狀況、政策上如何對症下藥等,原民會要花三年掌握實際狀況,希望逐步完成原住民族四十二種方言的族語使用狀況及使用能力調查,提供原民會思考具有療效的族語復興的作法。

這項調查的受訪人員必須先通過簡易的「族語聽、說、讀、寫」測驗」,同時參加「訪視人員研習課程」。卅二位訪視人員日前已結訓,將從六月十四日起原鄉調查。



◆ 設藻礁保護區 桃園縣府還要「研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132609.shtml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2012.06.02

副縣長黃宏斌日前勘查觀音、新屋沿岸的藻礁,了解畫設保護區對地方的影響,在等不到中央回應下,縣府決定自籌1000萬元委託研究和「搶救」沿海藻礁。

黃宏斌說,考量藻礁保育對全體縣民的重要,縣府認為直接畫設自然保護區並非最好方法,為長遠保育,必須有解決方案配套計畫才畫設保護區。

搶救觀新藻礁行動聯盟看法不同,發言人潘忠政表示,沿海30年來遭工業汙染,北桃海岸一片死寂,縣府對尚未淪陷的觀音新屋藻礁區應盡速畫定「自然保留區」,才能及時搶救這塊海岸保育淨土。

觀音鄉保生社區理事長黃秀娥認為,只要藻礁健康生長,人的活動對藻礁影響小,希望縣府能盡速研究保育藻礁生態和兼顧社區發展方法。

新屋鄉長徐同治說,保護藻礁與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同樣重要,他贊成溼地保護兼顧地方發展。觀音鄉鄉長歐炳辰說,希望研究如何好好保護藻礁,創造多贏。

潘忠政說,縣府卻一再否定和營造畫設自然保留區會造成居民出入不便、影響地方產業,聯盟認為唯有設保留區,才能避免藻礁長期破壞威脅,有利發展休閒觀光產業。

※ 相關報導:

生態多樣性區破壞 加速語言流失
王道還:天生我材必有用
剪樹、放餌、摘鳥巢… 促嚴懲缺德攝鳥族
新型白鼻病 奪走600萬隻蝙蝠性命
老鼠有同情心 會幫同伴留點心
寶山「三個傻瓜」 讓台北赤蛙有了家
兩百萬年前化石 恐改寫人類史
人口大爆炸 生物多樣性難保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魚在肺中游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2-06-03

印度醫生從一個少年的肺臟裡,取出一條活魚。

12歲的(安尼爾)在河裡游泳的時候,吞了一口水,水裡有一條魚,假使吞進肚子裡,應該也沒關係,不過小魚進了岔路,從氣管跑進他的肺裡。

安尼爾因為呼吸窘迫送醫,醫生透過X光,發現他肺裡有一條九公分長的魚,醫生用氣管鏡把那條魚夾出來的時候,魚還是活的,醫生說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事。



◆ 千蟬棲滿樹 台江生態奇觀

自由 2012.06.03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千蟬之樹,蔚為奇觀!

台江國家公園有一棵苦楝樹,樹上棲滿上千隻台灣熊蟬,整棵樹密密麻麻都是蟬,十分壯觀,看過的人無不驚嘆,封這棵苦楝樹為「千蟬樹」。

最近正值台灣熊蟬羽化時節,發現千蟬樹的四草水鳥客廳負責人王光榮說,一年前,他意外發現這棵樹,擔心曝光後遭到干擾,保密了一年;今年蟬鳴季節,前往探勘發現盛況依舊,才向本報透露千蟬樹的秘密。

王光榮說,這棵苦楝樹長得十分高大,附近雜草叢生,人煙罕至;去年他無意間走到樹下,意外發現這棵樹上棲滿數以千計的蟬,十分壯觀。

市民陳熙城看了也驚呼:「這是難得一見的生態奇觀!」

台江國家公園保育研究員蔡金助表示,一般一棵樹上停四、五隻蟬,就算不少了;台灣熊蟬獨鍾千蟬樹,代表該樹周遭的腐質層厚實又豐富,足以提供蟬寶寶充分食源,讓牠得以長時期在地底下生活,順利羽化。

蔡金助說,千蟬樹是台江珍貴的生態資源,希望地點暫時保密,未來將提計畫找專家研究調查,甚至成立熊蟬生態園區,供教育解說及發展生態旅遊。屆時,夏日賞蟬剛好可填補黑琵北返後空檔,成為台江夏季重要的生態主題旅遊。



◆ 新墨州野火竄燒 歷來最嚴重

【世界日報╱美聯社新墨西哥州1日電】2012.06.03

新墨西哥州西南部吉拉國家森林區(Gila National Forest)的山林野火仍在大規模延燒,光是過去一天內竄燒的面積即達39平方哩,已成為該州甚至全美歷來最嚴重的森林火災,雖已有逾1200名消防員努力阻止野火蔓延,但成效似乎不大,被燬的林業面積達到340平方哩。

消防單位1日表示,小火發生在人煙罕到的深山峻嶺,撲滅極為不易。消防員在多處堵截大火外燒,力抗四處流竄的火焰,不僅效果不足,目前也已有六人受傷。官員說,火勢大約僅有10%受到控制。雖然潮濕氣候有助消防員救火,但天氣預報說,新墨西哥州的黑山(Black Hills)地區可能有雷暴雨和閃電,消防單位擔心會造成更多地方起火。

州長蘇珊娜.馬丁尼茲(Susana Martinez)31日乘坐直升機到火場視察,她看見陡峭的峽谷濃煙密布後,說消防員根本不可能進入崎嶇的荒野地區,直接灌救。但她看到消防員已在做防火牆的準備。她說,要做好準備,燒毀的面積將持續擴大。

這場山火已超過去年新墨州北部Los Conchas的森林大火,那場大火燒毀1萬56593英畝林地,並威脅到「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室」的安全。

由於大火散發出濃煙,官員31日已關閉吉拉崖國家紀念碑(Gila Cliff Dwellings National Monument)。國家公園局說,將持續關閉,直至情況改善。



◆ 保育觀察 /市售魚翅 赫見瀕危紅肉ㄚ髻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3/today-life12.htm

自由 2012.06.03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漁業署首次以DNA檢測市售魚翅的鯊魚種類,檢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的紅肉丫髻鮫,不過,漁業署副署長蔡日耀表示,目前僅大西洋禁捕,太平洋、印度洋並沒有禁止。

我國每年捕捉鯊魚量約在六到七萬噸間,近五年魚翅進口量高達三千噸。為了解市售魚翅是否有國際保育物種,漁業署委託台大學者,以DNA序列比對方式抽驗,共抽檢一五九件,成功檢出DNA有八十九件。

根據檢測結果,水鯊共檢出四十三件,佔近五成;此外,也檢出灰鯖鮫、深海狐鮫、紅肉丫髻鮫等,沒有檢測到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保育的大白鯊、象鯊及鯨鯊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強調,魚翅不僅沒有營養價值,還要擔心重金屬污染,實在不鼓勵吃食。IUCN將紅肉丫髻鮫被列為瀕危,漁業署應逐步公告禁捕。

蔡日耀表示,漁業署四月起已推動「鰭不離身」政策,優先管理漁獲物以冰鮮保存的漁船,違反規定可處三萬到十五萬元的罰鍰,還可能撤銷漁業執照,實施至今已有一艘漁船違法受罰,並遭扣照一個月。此外,進口魚翅六月開始也要申報。

fsj 提到...

台灣團隊前進南極 發現超級抗炎物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6.04

台灣首次主導 海生館與大學團隊 考察3年

第一個由台灣組成的南極科學考察團三年前開始前進南極,已經從南極帶回魚類、藻類、軟體動物等600多隻生物標本,並從南極的海膽與海綿中,萃取出具有極佳抗發炎活性的物質,效果遠比目前第一線使用的抗發炎藥物效果更佳,這也是全球文獻上,第一次在南極發現抗發炎物質。

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東華大學、正修科大與中山大學合組的研究團隊,以每年兩人次的頻率,利用每年10月到12月南極夏天時,到當地進行科學考察。這是台灣第一次主導南極考察計畫,與過去跟外國研究團隊共同進行跨國研究不同,擁有高度的自主性。

南極軟海綿與南極硬海膽 萃取出抗發炎物

三年來,研究團隊從南極帶回魚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棘皮動物、甲殼動物、腔腸動物、藻類和多孔動物共49種超過600隻生物標本,並從南極軟海綿與南極硬海膽中,萃取出極佳的抗發炎物質。初步分析發現具有非常好的抗發炎能力,經查詢相關文獻後,認為應該是首度在南極生物中發現。

不排除取海膽與海綿回台養殖 進一步量產

海生館研究員宋秉鈞指出,人體會產生超氧陰離子與彈性纖維蛋白酵素,這是發炎的主因,從海膽與海綿萃取出的物質,可以抑制人體產生這兩種物質,目前正在仔細分析萃取物的成分,希望能以合成或基因改造方式仿造這種萃取物。但如果組成結構太複雜,也不排除要取海膽與海綿回台灣養殖,希望進一步培養找出量產的方法。



◆ 研究發現 南極企鵝殘留戴奧辛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6.04

南極團隊也在南極企鵝的組織樣品中發現戴奧辛。被稱為「世紀之毒」的戴奧辛,是人類工業化產生的副產物,竟然在南極企鵝的內臟與油脂中發現,顯示工業污染經由食物鏈,已經侵襲到無污染之地的南極。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學位學程博士班學生張祐嘉指出,戴奧辛可能藉由洋流飄散到海洋,小魚、小蝦吃進含有戴奧辛的微生物,大魚又吃進小魚與小蝦,最後南極的海豹或企鵝吃掉大魚。因為戴奧辛不容易被生物排出體外,不斷在企鵝體中累積,造成人類污染擴及到南極生物身上。



◆ 大陸深潛器出海 挑戰海底7000公尺

【Upaper╱中央社】2012.06.04

中國大陸載人深海潛水器「蛟龍」號3日出海,大約1周後在馬里亞納海溝附近,挑戰7000公尺載人深潛世界紀錄。

據新華社指出,由於陸地資源日益緊缺,探測深海資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致力的項目,目前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都擁有深潛器和深海保障基地,美國的「阿爾文」號深潛器在20世紀60年代就可下潛至4500公尺,俄羅斯和日本的深潛器則可潛至水下6000公尺左右。

大陸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載人深潛7000公尺級海試臨時黨委書記劉心成指出,「蛟龍」號經過1000、3000和5000公尺的海試,今年挑戰7000公尺的終極目標,這將是人類首次深潛7000公尺,無經驗可循。

劉心成同時表示,大陸的深潛技術將高度開放,國外科學家也可以搭「蛟龍」號下潛。

「蛟龍」號由「向陽紅09」船承載,駛離江蘇江陰前往馬里亞納海溝。伴隨「向陽紅09」的是「海洋6號」科學考察船,它已對海試區域進行了調查,提供基本海洋環境保障。

「蛟龍」號的潛航員有3位,他們在水下需要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身處漆黑海底,對身心將是巨大考驗。



◆ 綠島蟹…騎士禮讓 蘭嶼蟹…慘死輪下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2.06.04

「來到蘭嶼請慢慢騎車與開車,給小動物們更安全的環境!」綠島一隻圓軸蟹受到機車騎士「禮讓」過馬路,蘭嶼東清國小校長溫昇勳前天環島,卻看到沿途的蟹類殘軀,他將兩者照片放上網比照,引發網友討論,期待離島遊客都能「慢走慢遊」,給小動物延續生命的機會。

日前報載一張綠島大型陸蟹毛足圓軸蟹「橫行」路中央,無視「腹背受敵」的威脅,但前後機車騎士卻都看見了牠,全都緊急停下,讓牠過馬路;呂姓旅遊業者將這畫面拍下,放上網路,引發網友感動,紛紛轉傳,呼籲保護離島陸蟹。

台東縣離島綠島、蘭嶼觀光旺季來臨,每天上萬輛機車在環島公路呼嘯而過,讓到海邊覓食、繁殖的陸蟹危機重重,常見路上是螃蟹屍體;騎士禮讓綠島毛足圓軸蟹先行的照片,成了遊客們的「典範」。

不過,蘭嶼東清國小校長溫昇勳表示,前天下午只是在環島公路走上一小段,延途所見卻盡是螃蟹、小蛇等小動物的殘驅。他將這些畫面拍攝後,與綠島遊客護蟹停下機車的照片對照,表示「蘭嶼這隻圓軸蟹就沒這麼幸運了!」令網友唏噓不已。

由於目前綠島設有螃蟹專行的生態路廊,路邊也設「小心蟹類」的標誌,遊客已有護蟹共識,蘭嶼遊客量相對較少,但無相關標示,不少網友提倡當地能自製標誌,為生態把關,呼籲當地人或遊客,「不要光欣賞膝蓋以上的景物,腳下也要留意一番!」

fsj 提到...

不讓黑海重現 環團籲:盡速通過國土三法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2.06.05

桃園縣觀音鄉海岸變成「黑海」,引起全民關注,多名環團代表上午在「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中,強烈抨擊觀音海岸染黑,是地方政府長期縱容、包庇工業區廠商偷排廢水、中央政府也不重視海岸保育的結果。環保團體要求政府早日通過「濕地保育法」、「海岸保育法」、「國土規畫法」,保育觀音重要的藻礁資源。

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主題為「面對氣候變遷台灣應該做的準備」,由民間及政府部會代表,針對「災害、維生基礎建設、土地利用、海岸」「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水資源、能源供給及產業」、「健康與環境教育」,進行討論並對政府提出建言。

桃園環盟協會理事長盧敏惠表示,觀音海岸的藻礁景觀,是經過數百年演化的珍貴資產,但大潭、觀音等工業區廠商競相將工業廢水排放到觀音海岸後,不但使觀音海岸變色染黑,寶貴的藻礁資源更岌岌可危。他呼籲政府加快立法腳步,早日通過「濕地法」、「海岸法」及「國土規畫法」等國土三法。

綠色陣線聯盟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綠黨中執委潘翰聲也抨擊,觀音海岸變色染黑,是桃園縣長期縱容、不作為,觀音工業區許多廠商競相偷排廢水,地方政府對海岸邊的排水暗管也坐視不管,呼籲中央與地方應共同提出解決辦法,拯救珍貴的海岸資源。

現場也有多名環團人士支持認同內政部研議成立「流域管理委員會」,結合地方政府、環團、灌溉業、水產業、旅遊業等「夥伴」團體,針對觀音海岸共同提出永續的保育經營方案。



◆ 雲縣打造亞洲最大人工濕地

自由 2012.06.05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雲林崙背濁水溪沿岸長期飽受「風吹沙」之苦,學童不僅上課戴口罩,還要「配沙吃飯」,雲林縣政府與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將在崙背鄉貓兒干的防風林缺口,種下一萬棵樹,並規劃成立「貓兒干雲端生態教育園區」,打造成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濕地。

擺脫濁水溪沿岸「配沙吃飯」之苦

喜馬拉雅協會理事長楊文德表示,濁水溪是台灣第一大河,但受到防風林枯竭和強烈海風影響,每年十月中旬到第二年春天風沙飛揚。沒到過貓兒干的人,很難想像,在東北季風吹襲下,被風沙吹得連眼睛都睜不開的情景。雲林縣長蘇治芬也說,環保單位的懸浮微粒檢測,屢次破表,只要站立數秒鐘,就會變成「沙人」。

保護一千種台灣原生物種

預估占地百公頃的「貓兒干雲端生態教育園區」目前尚在籌備階段,希望五年內完成。目前已種下三千棵樹,未來除植樹造林外,也同時以生態工法淨化水源,將被盜採砂石的濁水溪河床重新打造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濕地,並進一步保護一千種台灣原生物種,成為台灣重要的基因庫。



◆ 遊客餵食獼猴 草山怕變柴山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2.06.05

俗稱草山的台北市陽明山天母古道附近,出現遊客餵食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獼猴。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在當地豎立警告牌,呼籲民眾「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莫讓草山變成下一個高雄柴山。

天母古道與水管路步道系統,位處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士林、北投區交界處。

動保處組長陳小琪說,動保處五月廿七日舉辦生態保育活動,針對台灣獼猴進行教育宣導。但隔幾天即接獲民眾致電一九九九市民熱線,表示在陽明山及天母地區水管路步道與天母古道附近,出現遊客餵食台灣獼猴。

陳小琪說,台灣獼猴是群居動物,常在古道活動的猴群約有十多隻,近來可能是遊客、登山客增多,餵食情況因而增加。

她以高雄市柴山地區的台灣獼猴族群為例,當地因環境過度開發,生存棲地範圍被迫縮小,加上遊客不當餵食,猴群出現乞食進而攻擊遊客、入侵學校宿舍強搶食物等行為。

陳小琪說,每天清晨與黃昏時段,猴群會從陽明山上前往天母古道與水管路步道,食用山香圓、柚葉藤等數十種植物的葉片與果實。民眾不必擔心台灣獼猴會餓肚子而餵食,以免草山變成第二個柴山。

※ 相關報導:

* 台北動物園黑熊撥開門… 咬死同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138450.shtml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北市立動物園已是擁有最豐沛資源的單位,每年坐擁四億元的預算,園內人員編制高達近兩百人,但每年死亡的動物,數量卻高的嚇人。而且動物的死亡報告書都是由園內的獸醫室開立,外界無從查證。

* 僧帽水母有毒 杉原區立警示牌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138303.shtml

台東杉原生態保護區最近設立「小心水母」警示牌,因應夏季吹南風、僧帽水母易隨海流聚集,遊客遭螫可能性增加。當地居民表示,僧帽水母即使被沖上沙灘死亡,觸鬚短時間內仍具毒性,民眾被螫後第一時間若反應不及,甚至會致命。



◆ 北市扣動物12天才開放認養 存活難?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2.06.05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動保人士黃泰山、台北市議員吳思瑤等今舉行記者會,批評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已成動物殯葬處,北市動物收容所私訂內規,所方要將動物扣留12日後,才能開放民眾認養,但貓狗於12日期間內,容易大量病死,且12日後,所方可隨意將貓狗安樂死,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留給貓狗12日活命機會的規定。

吳思瑤指出,內湖收容所近年來的貓狗病死率逐年攀升,最近三年平均死亡率為33%,在台北市擁有這麼多資源、經費和人力的情況下,貓狗在收容所的死亡率之高,是全台灣第二名,且有54%的收容貓狗,不是病死就是遭到安樂死,呼籲北市府不應該物化生命,應該北市府開放民眾在12日內,得以認養收容所貓狗。

北市動保處回應:已推中途保母代養照顧

台北市動保處動物收容組組長陸夢賢回應,去年已發現這個狀況,因此,北市去年已公布中途保母計畫,對於虛弱或幼齡的動物,委託動保團體等愛心保母代養照顧,目前有1000隻動物受代養,後來擴大開放一般民眾也可以參加。

陸夢賢也說,針對非純種貓狗,公告期間12天內,民眾只要簽訂切結書,都可以辦理認養,但純種動物,因考量動物可能遭民眾不當繁殖問題,在公告12日並完成節育後,才開放認養。他說,現在認養率已經到達5成,希望提升認養率到6 成以上。

農委會畜牧處代理副處長朱慶誠則表示,農委會建議,不論純種或是雜種貓狗,若公告12日以內,有民眾要領養,收容所都應與民眾打契約,由民眾代養,若原飼主回來,就依照契約處理,並未嚴格規定12日以上才能領養,台北市政府擔心不當繁殖的問題,應可就實務上的運作,提出改善作為。



◆ 京人放生千條蛇 河北小村遭殃

中央社 2012.06.05

一群北京民眾購買千條蛇放生,選定河北省小鎮作為放生地點,卻在未告知村民的狀況下,將群蛇野放,引起村民恐慌。當地出動全村勞力,展開多日「打蛇行動」,仍見蛇群亂竄。

京華時報今天報導,十多名北京「放生客」1日分乘9輛車前往村河北省興隆縣苗耳洞村,將數千條蛇放歸野外,放生者稱「有自己的組織」,還說蛇是從北京一所花鳥魚蟲市場買來,不知道蛇的真正來源。

當村民上前質問,這群人已放生完畢,正在清理裝蛇的箱子與大塑膠袋。此時,大量的蛇已經沿河岸爬向不遠處的山坡,不少長蛇被放生後,隨即橫行爬進村民家中。許多村民獲報後急忙趕回家,僅10幾分鐘,多戶村民紛紛從家中抓出10多條蛇。

村民隨即展開打蛇行動,「男勞力」全部上陣,在村外的水溝、山坡、柴草垛等「撥草尋蛇」。由於放生客「放蛇」位置距離住戶極近,引起村民恐慌,受訪者稱蛇的數量奇多,「有毒無毒不知道」,同時擔心數量巨大的蛇群如果在野外捕捉青蛙,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村民已合力捕捉、打死數百條蛇,這項行動仍在進行。

當地林業公安人員向這些放生客宣講相關法規,經協調,放生客同意向村民支付人民幣4萬元(近新台幣19萬元),彌補村民打蛇的「誤工損失」。

fsj 提到...

太極哲學 蚊子不怕大雨

自由 2012.06.06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蚊子可能被比自己重逾2到50倍的雨滴擊中,卻仍照飛不誤,如此的衝撞力道,相當於一名站在路上的成年男性遭飛車撞擊,但人恐淪為車下亡魂。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蚊子輕盈的身體與覆滿身軀的細毛,是得以在雨中存活的秘訣。

與水融一體 不求對抗

研究團隊拍攝的蚊子與雨水衝撞的影片顯示,蚊子並非抵擋雨水,而是與雨水融合成一體,然後一起落下。研究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主持該研究的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胡立德(David Hu)指出︰「原本你很小,可能非常危險,不過蚊子卻似乎因為很小,所以是安全的。」他引用中國武術太極說︰「太極的哲學是,如果你不抗拒對手的力量,你就不會感受到它。這就是為何蚊子沒有感受到雨滴力量,牠們只是加入雨水,成為一體,一起移動。」蚊子雨中求生的秘訣就是雨落下時,牠幾乎沒有慢下來,因此幾乎沒有吸收什麼能量。

落地前 逃出水囊求生

雖然從撞擊中倖存,但蚊子的逃生術尚未結束,在雨滴落在地面前,必須以超過32公里的時速「破繭而出」。而覆滿防水細毛的身體,似乎提供了另一個關鍵的求生技術。在這起實驗中,每一隻蚊子都在水滴落到地面前,成功逃出「水囊」。



◆ 關渡濕地復育成功 「送子鳥」見證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2.06.06

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成功搶救濕地,讓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的東方白鸛、黑面琵鷺,重新飛到關渡濕地。

昨天是世界環境日,北市府環保局頒發第一屆績優環境教育獎,包括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華碩電腦、動物園、劍潭里辦公處、湖田國民小學及林俐敏等,分別獲各組特優獎,市長郝龍斌親自頒獎表揚。

關渡自然公園是北市目前唯一濕地,原本是重要的候鳥棲地,因颱風來襲海水倒灌等因素,成為一片沼澤地。

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長陳仕泓回憶,民國90年管理處成立時,關渡濕地剩下20公頃,且逐漸消失。經過棲地改善、水田復育等工程,現增加到40公頃濕地,共約有850種生物。

陳仕泓說,保育濕地的最大成果是瀕臨滅絕黑面琵鷺重現,另俗稱「送子鳥」的東方白鸛,去年12月17日也現身關渡並待了整個冬季。

距離上次現蹤關渡的紀錄是在民國89年,東方白鸛去年再次落腳關渡濕地,當時賞鳥人士爭相走告,掀起一波鳥界間發燒話題。



◆ 搶救樹蛙、神社 環團盼老糖廠變公園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永康報導】2012.06.06

環保團體昨天向市長賴清德請命,希望協助將台糖永康市三崁店舊糖廠保留為「自然生態公園」,當地發現大量諸羅樹蛙棲息,還保有日本神社及珍貴老樹資源等,賴清德強調,台南市為文化首都,會朝此方向努力。

台南市社區大學老師吳仁邦與荒野保護協會等志工,96年間發現台糖舊三崁店糖廠有近2千隻諸羅樹蛙棲息,當時因台糖與建商要開發興建住宅區,即展開長期守護行動。

吳仁邦表示,三坎店糖廠土地有10多公頃,除諸羅樹蛙外,區內都是珍貴老樹,以及1座日本神社的遺址,還有12座各種形式的防空洞,均相當有價值,連同附近的清朝年間的「蔣公堤」,希望能設為自然生態保護公園,並趕緊搶救傾倒中的古蹟。

市議員林宜瑾指出,台糖三崁店舊糖廠原要開發為住宅區,但因發現諸羅樹蛙等豐富生態,台糖開發案已喊停,地方的心聲是希望朝向生態保護區處理。

賴清德在志工帶領下,初步查看了糖廠內的珍貴老樹及日本神社遺跡,他說,台南市為文化首都,不論是文化的縱深或是寬度,都豐富且多元,從3、4萬年前的左鎮人頭骨、南科考古發現的5、6千年前史前遺址,還有安南區、安平區等近幾百年的人文歷史等,加上推動低碳城市,三崁店舊糖廠會朝向自然生態教育公園方向努力。



◆ 黃蝶翠谷自然公園?民憂變破壞

【聯合報╱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2012.06.06

美濃地方社團積極推動黃蝶翠谷成為「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為此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將在下周會勘預定地。另方面,有民眾擔心規劃國家自然公園反而會破壞自然生態,設森林保護區的方式更適當,不認同黃蝶翠谷成立自然公園。

美濃黃蝶翠谷每年7月舉辦黃蝶祭,今年將邁入第17年,黃蝶翠谷擁有豐富的黃蝶與鳥類資源,為避免不當的遊憩,以及濫墾、濫建等問題,數個地方社團組織發起「國家自然公園推動委員會」,希望藉由設置國家自然公園方式,妥善規畫與運用黃蝶翠谷豐富的生態資源。

在地方積極推動下,葉世文下周將到美濃實地勘查,預計前往黃蝶翠谷預定地、美濃開基伯公、陶藝廠、竹子門電廠等地會勘。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邱靜慧表示,目前黃蝶翠谷的管轄權屬於林務局,林務局正在評估是否要成立自然保護區,未來林務局與營建署有可能全劃歸環境資源部,所以才有組織促成營建署長葉世文到訪行程。

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董事林英清表示,推動此案的人太一廂情願,以保護立場出發卻可能會造成開發事實,因為自然公園會在園區內劃定觀光遊憩區,會讓黃蝶翠谷的開發與利用於法有據,為何不單純設置為森林保護區就好,希望推動的團體要聆聽不同的聲音。

fsj 提到...

環境惡劣 冠羽畫眉雜交求生存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6.07

台大與中研院合作研究台灣特有種冠羽畫眉的生態衝擊,結果發現遭遇惡劣環境時,冠羽畫眉會減少個體間的衝突,甚至採取合作生殖策略,也就是多夫多妻制,合作築巢、孵蛋與照顧雛鳥。在全世界一萬多種鳥類中,只有不到20種鳥類有這種行為。這篇論文已登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推薦選文。

冠羽畫眉分布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數量多、堪稱是中高海拔的麻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沈聖峰就曾懷疑,是不是因為特殊的合作關係,讓冠羽畫眉擁有這麼多的數量?

經過長達20年研究、比對上千隻冠羽畫眉血緣關係,甚至架設針孔攝影機觀察,終於發現冠羽畫眉有「人民公社」的互助模式。

沈聖峰指出,冠羽畫眉平均2到4對會共用一個巢,平常會爭鬥鳥巢下蛋,但產蛋後會合作孵蛋與照顧雛鳥。但如果遇到大雨形成嚴苛環境,冠羽畫眉反而開始合作,半夜孵蛋的時間拉長、產蛋數減少,但幼鳥品質卻提高,重量比一般狀況下重。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表示,多夫多妻制的冠羽畫眉經過親子鑑定發現,258隻中有202 隻約78%是鳥父母生下,38隻約15%是「偷情」生下,且偷情的對象是同一個鳥巢的對象;另有7%是偷情到外面的群體。

袁孝維表示,經過比對後發現,原來冠羽畫眉也有階級之分,高位階的公鳥會去找外面母鳥偷情,這種行為是強勢的公鳥,想要繁殖更好下一代產生的行為。

袁孝維表示,這項研究從1993年開始至今,持續20年在台大南投梅峰山地農場進行,研究證實賽局理論,當環境不佳時冠羽畫眉彼此的社會衝突會減少,生的蛋也減少,但下一代的品質卻提高。



◆ 全球貿易威脅窮國1/3物種

中央社 2012-06-07

今天發表的澳洲研究顯示,已開發國家對咖啡與木材等商品貪得無厭,使得貧窮國家的易危物種(vulnerable species)1/3生存受威脅。

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學者花了5年時間追蹤全球經濟,評估1萬5000多種187國製造商品與消費者連結的50多億條供應鏈。他們特別著重觀察咖啡、可可亞與木材等和生物多樣性流失有關的商品,將這類商品的全球貿易,與全球2萬5000多種易危物種交叉比對。

這份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總結,國際貿易鏈可能加速此類商品生產地的退化,研究作者藍任(Manfred Lenzen)指出:「此前對兩者關係的了解甚少,我們耗費數年時間蒐集資料,並運用超級電腦歷經數千小時運算,透過驚人的數字運算,我們首次看到這些全球供應鏈的驚人細節。」

研究顯示,在馬達加斯加、巴布亞紐幾內亞、斯里蘭卡與宏都拉斯等國,生物多樣性的流失50%至60%與出口有關,其中多數出口是為了迎合富裕國家需求。

研究舉棲息地受威脅的蜘蛛猴為例,蜘蛛猴棲息地受威脅,是因為咖啡需求強,以及墨西哥與中美洲可可亞種植面積增加。

研究發現,與物種威脅相關的商品主要輸往美國、歐洲聯盟(EU)與日本,印尼與馬來西亞則是兩大出口國。(譯者:中央社鄭詩韻)



◆ 狩獵回報不實 2萬隻動物消失?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6.07

申請狩獵 回報率不到兩成

動保團體上午召開記者會質疑,從98年到今年4月,新北市、花蓮縣、台東縣、高雄市及南投縣因為「原住民傳統文化祭儀」,申請狩獵件數有303件,准許狩獵動物包括山羌、長鬃山羊、台灣彌猴、白鼻心、帝雉等超過20種多達2萬6783隻,但祭典結束後,依法回報的卻不到兩成。

動保團體喊要增設觀察員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希望政府公布野生動物調查報告,並增設狩獵觀察稽核員制度,否則無法掌控獵人是否真正合法狩獵,再賣給山產店牟利。

她表示,由於回報的申請案不到兩成約3000多隻野生動物,與政府核准可合法狩獵的數量2萬6783隻落差太大,原住民確切捕獵數量與種類有多少?根本不得而知。

根據動保團體統計,2006年至2012年,光是媒體披露的非法捕獵件數就有131件,共有698隻各式動物被捕獲,甚至起出動物肉骨、內臟177斤。陳玉敏說,合法狩獵加上多非法捕獲的數量,已經讓生態造成危險。

陳玉敏表示,全國野生動物沒有完整調查,各縣市要是依據什麼核准?比如:原住民申請獵捕山羌10隻,縣市政府該不該核准?核准的依據與標準為何?林務局昨公告「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即日起原住民只要因為傳統祭典需求,都可以合法向各縣市政府申請限時、限地、限量打獵。

農委會保育組野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現在法令規定包括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漁業法禁魚期、禁魚區都無法狩獵,公告合法狩獵區占國家土地12.5%。

農委會:設觀察員需經費人力

針對動保團體質疑非法狩獵嚴重,農委會強調,一旦查獲違法販賣野生動物,可依照野保法最高處以5年以下徒刑,或科100萬罰金。他說,設立觀察員需要大筆經費與人力,但林務局歡迎各界投入,未來也會建立監督系統,加強稽查,避免假狩獵真牟利事件發生。



◆ 平均2.8天 就有人上山打獵!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6.07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統計,全台原住民各式祭典一年共有131個,平均每2.8天就可申請上山打獵,處處可見合法掩飾非法的案件。

飼養黑熊死了 ‘就再打一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曾上山調查黑熊,發現早年領有飼養黑熊執照的業者,在黑熊因為疾病等各式原因死亡後,會請原住民上山「再打一隻回來」,反正外觀看起來一樣、都是台灣黑熊,外人根本難以分辨。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山產店常可見山羌、飛鼠等動物成為食材,若非有人吃、有人供應,為何可放在山產店成為招牌菜?

她也發現,獵人非法捕獵的情況更嚴重,有些被捕獲的是年幼山羌或懷孕山羌,她懷疑這些都是晚上偷捕獵,才可能抓到體型小的小山羌。但依據法律,晚上根本不可狩獵。

過去三年查獲558人非法打獵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過去3年林務局共查獲558人非法狩獵,98年225人、99年183人、100 年150人,但未對非法獵人的身分進行分析,因此違法獵人可能包括漢人及原住民。

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未來任何狩獵活動都必須經過申請才合格,林務局會加強與縣市政府溝通,增加聯合稽查件數,並要求原住民團體自我約束管理,才能真正杜絕違法狩獵。

※ 相關報導:

* 「動物保姆」 放寬申請資格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8/today-taipei10.htm

台北市民對流浪及棄養動物的愛心居全國各縣市之冠,市府動保處順水推舟,六月起放寬「台北市動物保母計畫」委託民間機構、團體、志工申請動物保母資格

* 濕地陸化 雁鴨公園變野狗地盤
http://www.udn.com/2012/6/7/NEWS/DOMESTIC/DOM2/7143527.shtml

華江雁鴨公園近年來因濕地陸化嚴重,大幅減少可供棲息的面積,使得雁鴨數量比10年前減少一半以上。民眾更詬病的是,當地因缺乏妥善管理,野狗群聚,儼然成「野狗」公園。



◆ 盜伐七里香42棵 市價逾5千萬

【林和生、張晉維/高雄報導】2012-06-07 中國時報

男子顏融彣勾結春日地方民代助理盛柏泰,請來當地原住民挑選樹齡長、形狀特殊的七里香進行盜伐,並轉植李隆宇在高雄經營廢五金工廠內供顧客現場挑選,一年來已盜得四十二棵稀有珍木,市價高達五千萬元以上。

警方獲報到場查緝時,歹徒正把盜得樹頭吊運另處準備植栽,當場被逮個正著;員警表示,七里香生長非常緩慢,九十年樹齡直徑只能長十公分,加上恆春落山風強勁,樹木經強風吹襲,生長形狀奇特,深獲庭園造景人士喜愛,願出極高價格收購。

高市刑大這次偵破盜採案中,樹齡皆在兩、三百年以上,最貴市價喊到四百多萬元。林務局技士到場緊急將樹頭運回埋回土裡表示,七里香相當敏感,只要一離開土壤,兩年內不會長新芽,且時間一拖長,很有可能再也活不回來。

據當地人士透露,近年來大陸富豪造景需求量大,觀賞樹種身價水漲船高,暴利驅使山老鼠日益猖獗,目前銷往大陸的七里香約占盜木數量八成。

顏嫌除盜採珍木外,還涉嫌強迫墾丁知名飯店業者讓出經營權,並以言語恐嚇及廿四小時上門騷擾方式,讓業者苦不堪言,警方偵訊後依組織犯罪條例及森林法移送地檢署偵辦。

※ 相關報導:

* 瀕絕台灣百合 扎根頂寮
http://www.udn.com/2012/6/7/NEWS/DOMESTIC/DOM7/7143552.shtml

原本隨處可見的台灣百合,因為環境過度開發破壞,瀕臨絕種,國防部軍備局大福兵試場復育有成,分株贈給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昨天在宜蘭縣頂寮生態公園栽種上百株球莖,社區居民一同參與,希望台灣百合再次重現海岸。

fsj 提到...

世界海洋日/海洋知識 我們不及格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6.08

台灣四面環海,是名符其實的海洋國家,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天公布海洋大調查,九成五國人喜歡海洋,因為可以戲水、吃海產,但海洋基本知識卻嚴重不足,一般民眾平均分數只有52分,國小高年級學童51分,大人、小孩的海洋知識都不及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5、6月間,分別針對國內600名都市及臨海偏遠小學高年級學生,以及200多名社會大眾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童及國人對台灣海洋生態的了解程度。

調查結果卻讓環保專家相當洩氣。高達七成五受訪者不知道台灣最大的藻礁海岸地形位於桃園觀音鄉,七成不清楚台灣第一座海洋公園位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五成七、逾半數受訪者不知道台灣本島最北端是富貴角,五成二不曉得台灣最大的瀉湖在台南七股。

問到台灣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在哪裡?有高達六成二受訪者回答「墾丁國家公園」,僅有三成答對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能夠答對台灣海岸線(含離島)正確長度的比率也只有四成五。九題基本海洋生物知識問題中,答對人數最多的是,適合海龜產卵的地點,有八成七的受訪者回答「沙岸」。學者推論是海龜產卵新聞常上報,所以民眾能夠正確回答。

環保署長沈世宏指出,國內小五、小六學童的海洋知識只有51分,大人也只有52 分,代表國人對於海洋知識與了解嚴重不足、有待加強。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則指出,國人對海洋一直停留在戲水、吃海鮮等休憩玩樂的觀念上,雖有高達九成五喜歡海洋,但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海洋基本知識卻不及格,政府應該加強海洋知識的教育推廣。

※ 相關報導:

* 世界海洋日/環資協會:台灣愈來愈瘦
http://www.udn.com/2012/6/8/NEWS/NATIONAL/NAT5/7147063.shtml

台灣第一張詳細記載的海岸地圖是荷蘭人在1636年繪製,當時已經清楚標示出彰化大城沿海長達六公里的沙洲與潮間帶,及台南七股的海岸特殊地形。但多年來 受到海岸侵蝕及地層下陷的雙重影響,孫秀如表示,「台灣愈來愈瘦!」



◆ 世界海洋日/推動海洋保護區 也有3級制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6.08

即日起,台灣「海洋保護區」將分3級保護。農委會漁業署規畫,將全國海洋保護區分為「禁止進入或影響」、「可進入但禁捕」、「多功能使用」三等級。所謂一級「禁止進入或影響」區域,只有為了科學研究、監測、復育,經主管機關許可才可進入,海域如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海洋生態保護區。

列為二級的「可進入但禁捕」保護區,代表全面禁止採捕利用,如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第三級「多功能使用」保護區,可在永續利用前提下限制採捕開發,例如東北角、綠島、澎湖國家風景特定區等,都屬於第三級,違反分級管理規定將依相關法律,處刑責及罰款。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農委會漁業署舉辦2012世界海洋日活動,副總統吳敦義、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漁業署長沙志一等人出席,農委會也發表海洋保護區分級及識別標誌,由吳敦義把識別標誌授證給海洋大學研究生,象徵台灣守護海洋的傳承。

沙志一表示,全國海洋保護區約3萬零35平方公里,占國土臨海面積46.15%,過去海洋保護分屬多個單位,初步先由漁業署統籌各部會聯繫,協調海巡署、國家公園等單位確實執法,未來海洋委員會成立後再接手管理,讓海洋保護工作更制度化,未來每半年都會開會檢討,徹底執法相關法令。

為喚起全民一同守護海洋,農委會漁業署即日起至9月30日,在長榮海事博物館舉辦「海洋新視界-2012世界海洋日特展」,介紹台灣海洋保護區及漁業資源管理現況。

台灣海洋保護區現況的展出內容,包括海洋保護區的功能、國際推動海洋保護區的概況、台灣海洋保護區的畫設現況、保護等級分類系統等成果。

展覽中也將介紹台灣鯊魚資源永續利用、鯨鯊 (豆腐鯊)養護研究、鯨豚擱淺救援、海域執法、海事服務等,並展示台灣的海洋新物種、海洋生態旅遊及海洋文化藝術,並邀請行動藝術家「倒立先生」黃明正,到台東富山等重要漁業資源保護區及彭佳嶼倒立,讓參觀民眾用不一樣的視野親近海洋。



◆ 澳洲海岸開發 大堡礁面臨重創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2-06-08

聯合國一份報告警告,澳洲為因應礦業蓬勃發展,積極開發海岸、興建港口,將對在東北部外海的大堡礁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澳洲政府計畫的海岸開發營造方案對昆士蘭省外海、長達1500英里的大堡礁造成直接又難以彌補的衝擊。

大堡礁在1981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聯合國在報告中直接指明,如果澳洲當局執意持續進行這項開發計畫,那麼這個全球最大的珊瑚礁將面臨極度高風險。

報告中指出,過去五年,澳洲海岸的開發快速又密集,其中包括興建港口等基礎建設、以及沿海大規模、又沒有整體規劃的房地產開發,嚴重威脅海水品質及海洋生物,這些都對大堡礁的永續發展造成負面衝擊。

澳洲環保基金會呼籲當局暫停海岸及港口開發,直到對海岸環境的評估報告出爐後,再做定奪。

不過,昆士蘭新省長紐曼表示,礦業是昆士蘭主要的經濟產業,他不會因噎廢食,扼殺讓昆士蘭蓬勃發展的產業。他還強調,船運增加並不會威脅大堡礁,但是他也同意,未來對新港口的開發計畫將與聯邦政府合作。



◆ 西伯利亞森林大火 8名俄消防員殉職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2-06-08

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森林大火延燒,至少造成8名消防人員殉職。

這起火災發生在與蒙古接壤的圖瓦共和國,大火已燒毀500公頃的林地。當局展開調查,以查明火災是否因人為因素引起。

西伯利亞在2010年曾發生嚴重森林大火,造成一百多萬公頃的林地被燒毀,當地四分之一的農產穀物也全都付之一炬。

俄羅斯領土廣闊,其中百分之23都是森林地,但是當局卻裁撤七萬多名森林巡守員。

輿論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決策對於林務管理及改革有嚴重疏失,以至於災難發生時,難以收拾。

fsj 提到...

耶路撒冷除臭 DNA揪狗便元凶

【聯合報╱編譯組/法新社耶路撒冷十日電】2012.06.11

聖城耶路撒冷市政府計畫彙編狗狗DNA資料庫,用來揪出街道狗狗糞便的罪魁禍首,有效解決街頭狗大便問題。

市政府聲明表示,將先在耶路撒冷搜集狗狗唾液樣本,然後輸入全市資料庫。聲明指出:「試行計畫需要建立狗狗DNA資料庫,目標是減少人行道、公園和公共空間的髒汙。」

DNA資料庫一旦彙編完成,耶路撒冷將展開測試行動,看看能否從資料庫樣本,找到狗大便的元凶。

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報導,耶路撒冷登記有一萬一千隻狗,當局希望能取得約七至八成的狗狗唾液樣本。報導並指出,當局預計對容許狗狗隨地大便的飼主處以相當於台幣六千元罰金。



◆ 墮落企鵝戀屍癖 探險家埋藏百年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2.06.11

一百年前,南極探險家李維克(George Murray Levick)冒險犯難遠征南極,令他最感驚駭的,不是生死一線間,而是阿德利(Adelie)企鵝「墮落」的性行為和怪癖,這些企鵝性脅迫、姦屍、性虐待雛鵝,無所不為。

由於阿德利企鵝的性癖好令李維克覺得太「墮落」(depraved),他不僅決定不將它列入正式的觀察紀錄,還以希臘文記錄自己的發現,避免一般人看懂。英國衛報報導,現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已將李維克遺失數十年的企鵝報告公諸於世。

生物學家李維克博士於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三年在南極洲歷險,是知名英國史考特船長南極探險隊的醫官。他的研究報告「阿德利企鵝的性癖好」(Sexual Habits of the Adelie Penguin)記載了阿德利企鵝的同性戀行為、性虐待雛鵝,雄企鵝的戀屍癖,性脅迫等特殊行為。

當然,時至今日,科學家已為企鵝的這些行為,提出生物的理由。例如「姦屍」是因想交配的雄企鵝看到等待交配的雌企鵝,即會產生交配欲望,死亡雌企鵝的姿勢若是與交配姿勢相仿,雄企鵝不會分辨雌企鵝是生是死即進行交配。

李維克是企鵝研究的先驅,也是第一位在阿代爾角企鵝棲息地待上一整個繁殖季的科學家。他記錄下許多阿德利企鵝的生活細節,不過,企鵝的許多「變態」行為令他深感困擾,在他的描述中,他稱有戀屍癖的雄企鵝是「流氓」企鵝。

從南極返回英國後,李維克一度想發表「阿德利企鵝自然史」的報告,最後因學術界認為當時一般人定然無法接受而成殘念。不過,當時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學館長哈默,決定將李維克有圖示的報告印製一百份,給精選的科學家過目。這一百份目前僅存兩份。

李維克的報告和他手寫的一些筆記,目前均在自然歷史博物館首次展出。報告和與報告的一份相關分析,發表於「極地研究紀錄」(Polar Record)期刊。



◆ 百年之癢 115歲巨龜夫妻分手

自由 2012.06.11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奧地利一座動物園內一對高齡115歲的巨龜夫妻,日前終於決定分道揚鑣—牠們再也不願被關在同一個籠舍裡了。此一令園方震驚的發展,也象徵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婚姻就此告終。

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該動物園園長哈普告訴「奧地利時報」,他們覺得這對巨龜夫妻再也無法忍受看到彼此。從瑞士巴塞爾動物園搬過來的母巨龜「比比(Bibi)」與公巨龜「波爾帝(Poldi)」,已在這座動物園裡相守相依36年;兩龜都是115歲,從小一塊長大,最後自然被送作堆。不知何故,兩龜如今看似失和,互看不順眼,且起頭者疑似是母龜比比。

工作人員直到發現比比攻擊波爾帝,並咬掉老公一大塊龜殼後,才明白兩龜關係已生變。但比比並未就此罷手,甚至繼續攻擊波爾帝,逼得園方只好將波爾帝遷至他處。為讓兩龜重修舊好,園方居然還找來動物專家進行婚姻諮商,但迄今並無成果。

動物專家讓兩龜服用春藥,還想辦法讓牠們一起玩耍,好製造情趣,但這兩招全都沒效。2隻巨龜都重達100公斤,若一方有意,足以置對方於死地,因此有必要讓兩龜分居。巨龜雖沒有牙齒,但嘴邊有一圈角質,下顎也強而有力,足以造成嚴重傷害。



◆ 清除青苔、藻類 抗蚊大作戰

【陳界良/台中報導】2012-06-11 中國時報

長期研究小黑蚊的中興大學昆蟲系前教授李學進表示,雖然目前還無法完全防治,但整理環境可以降低危害程度。

從民國八十三年就開始投入小黑蚊研究的李學進,曾陸續在台南、南投竹山與台中大坑等地做過小黑蚊田野調查與監測,他與研究團隊曾自己裸露小腿為誘餌,在廿分鐘內,最多竟採集到一千八百多隻小黑蚊,滿腳豆花,小黑蚊的肆虐,他最能「感同身受」。

李學進說,小黑蚊是蠓類,叫做「台灣鋏蠓」,小黑蚊在台灣共有廿多種,其中二種會吸血,「台灣鋏蠓」就是其中之一,體長僅有一.四到一.五mm,遠比蚊子小。

李學進指出,小黑蚊喜好地面潮溼、有青苔與藻類的環境,成蟲將卵產在陰暗、潮溼的土表、水溝壁,主要以藻類為食,每年三、四月開始,數量隨天氣轉熱而增加,到夏天最活躍,冬天數量會減少,目前還未發現小黑蚊有真正的天敵,難以制衡小黑蚊大量繁衍。

政府每年都投入不少人力、物力進行小黑蚊防治,但效果不彰。李學進說,目前都是使用噴灑藥劑,但小黑蚊棲息的區域太廣泛,無法全面進行噴灑,經過噴灑的區域,防治效果可維持五、六天,但小黑蚊還是會從其他未噴灑的區域飛過來,不可能完全防治。

李學進建議,環境整頓很重要,可用除藻劑清除居家周圍的青苔、藻類,或在社區密植草類,如韓國草等,或在土表裸露的地方鋪設碎石子、木屑塊等,減少潮溼地表的裸露,讓小黑蚊沒有適合棲息與繁殖的環境,可減少小黑蚊。

fsj 提到...

研究:植物也會出聲 溝通環境風險

台灣醒報/劉運 2012-06-12

英國的科學家發現,植物的根會發出人類聽不到的「喀嚓聲」,互相溝通四周環境中的危險。研究人員指出,植物所發出的聲音可能在植物生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西澳大學的Monica Gagliano教授指出,這個新發現對於人類將如何看待植物,可能會引發爭議。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發現,植物不但會對聲音做出回應,也會以「喀嚓聲」互相溝通,而且植物事實上是持續的互相在「對話」。研究學者以超級揚聲器聆聽玉米樹苗,聽到從根部發出來的喀嚓聲。研究人員後來把根放進水裡,並播放持續且類似喀嚓聲頻率的聲音,發現植物會往聲音的方向生長。

人們都知道植物會往光線生長,但是英國艾賽司特大學今年稍早的研究發現,捲心菜會發出揮發性氣體警告危險,如毛毛蟲或園藝修剪刀的靠近。

針對植物會發聲的發現,科學家說這是第一個植物有自己語言聲音的證據,且是人類聽不到的聲音。研究人員懷疑聲音及震動,可能在植物生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布里斯托大學的生物教授Daniel Robert說,這些小喀嚓聲可能是樹根間的溝通頻道。西澳大學的Monica Gagliano教授說,植物發出且回應聲音震動是合理的現象,因為聲音震動會提供周圍環境的資訊。她指出,音波可以在土壤裡輕易的傳播,這可能是植物接收威脅訊息的方法,如從遠方植物傳來的乾旱訊息。

Monica Gagliano教授說,我們都知道植物會對光做出反應,科學家也知道植物會以揮發性化學物質彼此溝通,藉以警告危險,如草食性動物的接近。

Gagliano說,這個新發現可能引發一場新的辯論,也就是人類對植物的觀點及行為是否應做調整?是否要把植物當作活生生的動物看待?



◆ 驚奇藍光蝦 閃光彈禦敵

【陳雨鑫/基隆報導】2012-06-12 中國時報

「哎呀!好閃」你知道俗稱「蝦母」的東方異腕蝦,遇到敵人的時候會向烏賊一樣,噴射出禦敵的「藍閃光」嗎?這樣的藍光蝦,未來還預計在海科館上演閃光秀,讓民眾一睹它的風采。

海科館研究規劃組組長施彤煒表示,俗稱「蝦母」東方異腕蝦,又因它的頭部比例大又稱「大頭蝦」,長五到十公分,特徵是第三腹節有個紅點及藍卵,主要棲息在一百五十到九百五十公尺深海海域的沙底,常見於宜蘭、蘇澳及屏東等地,為深海拖網常見之漁獲物,主要產於東北及西南沿海,產量豐厚具漁業潛力,身上長有防禦的刺,不過他最強的求生術則是它的閃光彈。

當東方異腕蝦遇上敵人時,會像烏賊一樣,從體內的噴射出汁液,但因為他身處深海海域,所以它釋放出的是「藍色螢光」的汁液,這樣的顏色會讓敵人的眼睛瞬間瞎掉,讓它可以趁此脫逃,與它同屬的蝦類都有相似的功能。

施彤煒說,早在民國九十二年就有研究飼養東方異腕蝦,為的是未來在海科館的展出,不過因為它的壽命不長,最長只活一百零五天,平均壽命約為四十到五十天,所以,目前雖然有再規劃在五年後,於海洋生態展示館的深海生物區展示,但因為它不是長壽的蝦種,可能會再研議是否會活體展出,甚至是上演閃光秀。



◆ 張莉莉研發山椒魚娃娃 供不應求

【陳慶居/苗栗報導】2012-06-12 中國時報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觀霧遊憩區成立山椒魚生態中心,館內展示豐富圖片、文字和模型等,讓遊客進一步認識這個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但山椒魚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很難直接觀察得到,即使棲地有解說志工,很多生態還是得發揮想像力。

解說志工張莉莉發現,山椒魚看起來是冰冷的兩棲動物,本來就比較不討喜,如果有個造型可愛的模型道具輔助解說,更可吸引遊客注意力與興趣,所以她和擔任國小教師的姊姊張玉秀等人,一起研發出布製「山椒魚娃娃」,增加解說過程的具體性與趣味性。

張莉莉原本對山椒魚也相當陌生,參加解說志工培訓才逐漸認識其真正長相和生活習性,所以「山椒魚娃娃」研發過程,曾從沒有舌頭變成有舌頭,四肢外觀也仿製得栩栩如生,特製的袋子可穿戴在手上解說,裡面還可以放置成串的卵,一應俱全。

「山椒魚娃娃」全以手工縫製,相當費工又費時,第一批只做二百隻,有藍、綠和粉紅三種顏色;在山椒魚生態中心開幕當天,解說志工就帶著牠們歡迎佳賓,讓人印象深刻。

鑑於觀霧山椒魚是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二百隻娃娃都逐一編號,推出當天就吸引遊客目光,帶來一波搶購潮,簡直供不應求。志工把娃娃當保育動物一樣,還逐一登錄買走娃娃的遊客個人資料和編號,比照限量商品一樣加以「列管」。

張莉莉拿起「山椒魚娃娃」,動作熟練的解說,把牠的生活習性講得淋漓盡致,連下蛋過程都描述得讓人如臨現場,原本冰冷不太討喜的兩棲動物,頓時就像可以抱在身上的溫暖寵物。

張莉莉說,「山椒魚娃娃」經六、七次修正已非常逼真,解說過程有牠的輔助,確實可以讓遊客更具體認識山椒魚的習性、棲地,也喚起社會各界保育山椒魚的共識,讓牠們永續繁殖,並把國人保育山椒魚的成就,驕傲地與國際保育組織分享心得。

fsj 提到...

澳洲打造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中央社 2012-06-14

澳洲今天宣布,為保護海洋生物,將打造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網路,幾乎與一整個印度面積相當。政府同時會對近岸漁業、天然氣與石油探勘業實施近岸作業限制。

保護區範圍達310萬平方公里,面積逾1/3澳洲水域,涵蓋廣大繁殖與覓食區。

澳洲環境部長勃克(Tony Burke)說:「全新海洋保護區網路將可確保澳洲多樣的海洋環境與其中生物未來好幾代都能維持健康、生產力、與頑強生命力。」

海洋保護區網路將原有的27個保護區增加至60個,擴大保護多種生物,如藍鯨、綠蠵龜、瀕臨絕種的沙虎鯊與儒艮。

保護區會從西南部的柏斯峽谷(Perth Canyon)延伸至南部外海的坎加魯(Kangaroo Island)。不過勃克說,當中最珍貴的就是東北方的珊瑚海(Coral Sea)海域,也就是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所在地。

政府也會對能源公司採部分性作業限制,不過會繼續開放西澳省(Western Australia)近岸石油與天然氣探勘。殼牌石油公司(Shell)與Woodside石油公司甫取得該區的探勘執照。

新政策會對商業性漁業造成龐大衝擊,業者很可能獲得數百萬美元的補助。

勃克說:「在未來若干月,政府會與漁業和漁場管理機關協商,討論如何規劃並落實漁場調整補助方案。」(譯者:中央社蕭倩芸)



◆ 越南藍耳病死豬 製成飼料食品

中央社 2012-06-14

越南「首都安寧報」今天報導,河內警方發現食品衛生安全案件,業者非法買賣上百頭藍耳病死豬,經加工後製成食品或飼料銷售。

報導指出,一名業者在過去15天內賣出3萬噸病死豬。

報導指出,今年5月間,河內市附近章美縣(Chuong My)發現豬隻感染藍耳病,雖然造成豬隻死亡,但是規模不大,仍在控制中,地方有關部門並未公布疫情;但是許多業者瞞著有關部門,私下賣掉病豬和死豬,以彌補損失,因此造成疫情擴大。

報導指出,這些病死豬被放置在冷凍庫,由民間零售商收購,大部分製成肉醬和肉鬆等食品;另有一些被養鱷魚業者收購,下了鱷魚肚,清理得一乾二淨。

綜合越南媒體的報導,今年以來,豬藍耳病在北部地區復發,疫情日益嚴重,已蔓延至全國11個省,病豬數量達4萬4000頭,相當於去年同期的2.5倍。

fsj 提到...

吃半熟魷魚 口腔差點孕育魷魚寶寶

【潘勛/綜合報導】2012-06-17 中國時報

愛吃生或半熟魷魚的饕客要小心了!南韓一名六十三歲婦女日前吃半熟魷魚,突然覺得口內有刺痛感,而且有微小而蠕動的東西在嘴內,就醫之後,醫生發現有十二個魷魚精囊嵌在她舌頭、口腔上,趕緊動手術將其除去。英國《每日郵報》戲稱,該南韓女士差點兒「孕育」魷魚寶寶。

住首爾市的該婦女咀嚼半熟魷魚,赫然覺得嘴內刺痛且有異物,醫生發現她吃的魷魚在她舌頭、頰部黏膜留下十二個微小、白色紡錘狀、看似蟲子的有機組織,於是替她除去。

接下來醫生們發現,那些有機組織原來是魷魚的精囊。學者們認為那位女士咀嚼半熟魷魚時,精囊射了出來。

這類事件無獨有偶。去年十二月一名日本女性吃生魷魚時,口內也感到劇痛,於是把沒吃完的魷魚帶到醫院,醫生把魷魚精囊拿掉。



◆ 40餘年踏遍高山 完成原民系譜中譯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6.17

八十一歲的東華大學名譽博士楊南郡,投注四十多年踏遍台灣百岳與高山部落,完成「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中文譯註本。

這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原住民系譜,對原住民族研究意義重大。

「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是以日文原版為本,兩書出版間隔了七十七年。楊南郡說:「翻譯是最深度的閱讀。」這本書難以研讀的原因不在文字,而是難在對台灣地理的了解。近代原住民的遷徙路徑迂迴,如果不是對台灣高山地區有通盤的了解,根本無從理解書中珍貴的訪談內容。

為了翻譯、註解這本書,近幾年,楊南郡過著「上山踏查、下山譯註」的日子。每天從清晨三、四點起床工作到天黑。

一九二八年,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成立。日本人類學者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及馬淵東一,以五年時間全面訪查台灣山區兩百九十一個原住民部落、三百零九個家族的系譜及口傳史,完成「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

楊南郡感慨說,書中記載古白楊社的頭目可以一口氣背誦出八代、三百八十九位祖先的人名及其事蹟。

但他訪談當今的原住民部落卻發現,即使是九十歲的耆老也背不出祖先系譜,顯示當中已有八、九十年的隔絕與斷層。

楊南郡說,這套書雖是「最完整」的原住民系譜,遺憾的是沒有及時收錄遭屠殺的霧社群莫拉魯道等家族的系譜。

他說,「獵首」的習俗對日據時代原住民而言不是野蠻之舉,而是為了宣示「這土地是我的!」當時每個部落都像個「獨立王國」,而族群遷徙的目的,一方面為了狩獵,另方面也在尋找新的耕地,因為土地需要休耕,獵場也要更新。至於原住民族遷徙時老是迂迴繞遠路,可能涉及族群間的對立。



◆ 被野貓咬 俄勒岡男子得鼠疫

【世界日報╱美聯社俄勒岡州班德15日電】2012.06.17

衛生官員15日證實,一名50多歲的俄勒岡州男子因試圖從一隻野貓口中拿出一隻老鼠,被野貓咬到而感染鼠疫(plague)。這個姓名未被透露的男子目前仍留醫,情況危急,這是該州自1995年以來第五個鼠疫病例。

鼠疫是由老鼠身上被感染的跳蚤,傳染給人和動物,家貓出去接觸到這些跳蚤,或鄉村地區人家飼養來為家庭和穀倉抓老鼠的貓,都可能被感染。

俄勒岡州公共衛生廳獸醫狄貝斯說,被感染男子住在俄州中部普林斯維爾附近的鄉村地區,他的家庭十分照顧這隻野貓,這隻野貓已經死亡,其屍體被送往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檢驗。正在普林斯維爾調查的狄貝斯說,檢驗結果證實該男子感染了中世紀時蹂躝歐洲的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 。

狄貝斯搜集了該男子家中飼養的兩隻狗和一隻貓的血液樣本,也搜集了該男子鄰居飼養的寵物,和附近動物收容所中動物的血液樣本,以確定該區域是否發生鼠疫感染。曾與該名男子接觸的十多人都被通知,並服用抗生素預防。

鼠疫有三種,分別是感染淋巴結的腺鼠疫(bubonic),感染肺部的肺鼠疫(pneumonic),和感染血液的敗血性鼠疫(septicemic),該男子感染的是敗血性鼠疫。人類感染鼠疫桿菌後,通常第四天會出現發燒、發冷和咳血或咳痰的症狀;寵物感染後的症狀是下巴下方淋巴結腫大、發燒和疲倦。



◆ 真的「蚊子館」 2千隻標本亮相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2012.06.16

蚊子人人喊打,卻是「蚊子博士」連日清的寶貝。他昨日將一生的研究成果與2000多隻蚊子、昆蟲標本捐給母校成淵高中,成立名副其實的「蚊子館」,要讓學弟妹重新認識「蚊子」這項生物。

台灣本土總數約有130種蚊子,成淵高中內蚊子館就有近100種。連日清表示,台灣體型最大的蚊子是「金腹巨蚊」身長1.2公分,最小的蚊子為「安氏小蚊」身長0.2公分。連日清表示,這將是台灣本土蚊子標本最完整的地方。

其他像是螳螂、蜻蜓、豆娘、蒼蠅等,都可在館內找到標本。

連日清表示,自己曾是日本博士的英文打字臨時雇員,無意中比對出蚊種的玻片標本,獲得教授賞識,最後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博士學位,一生投入蚊蟲學術研究。

連日清今年85歲,研究蚊子與瘧疾近70年。連日清表示,自己仍每天在「研究室」製作標本,去年獲得總統馬英九頒發景星勳章。

昨天開幕式上,連日清還當起導覽員,一一為學弟妹解說蚊子的特性及外觀差異,讓學生直呼「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種類的蚊子」。

成淵高中表示,生活昆蟲館開幕後,能提供學生更多樣性的教學資源;未來學生將能利用該館進行昆蟲相關的專題研究,學校也將訓練對台灣昆蟲有興趣的學生擔任生活昆蟲館的導覽解說員,對國中部及社區國中小學生提供解說服務。蚊子館免費參觀,但採預約制,須先與學校聯繫。



◆ 林務局:放生沒核准 擬重罰250萬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2.06.16

信徒放生毒蛇無法可管,林務局正研擬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規範商業化及大型放生行為,但新法衝擊宗教文化,不但重罰兩百五十萬元,甚至還有刑責,引發宗教團體抗議。

林務局保育科長林國彰說,過去野保法只管野生或保育類動物獵捕,管不到一般及人工繁殖野生動物的放生。最近修正該法第卅二條,未來放生必須申請核准。

林國彰說,宗教團體認為「放生」是救贖,但希望理性溝通,讓宗教團體了解,「放生是行善,實際上卻造了惡」,將仿造原住民獵捕條例規範,「放生」必須事先申請登記,訂出物種、區域、數量三大要件,「非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釋放」。

前天佛教界邀林務局、漁業署等單位及宗教團體討論放生規範。宗教界表示,放生是佛教很重要的文化,他們有放生需求,若立法禁止,就像小偷一樣偷偷地做。

宗教界說,放生應在生態保育及文化需求上,取得平衡點。

海濤法師也說,政府要管的應是「非法放生」,用刑罰去抓傷害動物的人,遏止「殺生」而非「放生」。

但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執行長朱增宏說,宗教團體常購買動物放生,已違背原本宗教強調的「護生」。他呼籲農委會盡速修法且做好放生環評,一定要把關放生動物的去向,且立法禁止危害生態環境。

朱增宏說,宗教團體不斷透過神跡、感應,強調放生可消除業障,即使放毒蛇咬到人,也說是每個人的「業」,像眼鏡蛇這類危險動物的放生,更應嚴格禁止。

※ 相關報導:

* 墓坑鳥古宅育雛 屋主嫌不祥拿磚塞巢穴
http://www.udn.com/2012/6/16/NEWS/NATIONAL/NAT5/7163636.shtml

鳥友許進西表示,戴勝頂上的冠羽是勝利與光芒的象徵,還有「功名鳥」的別稱,也是以色列的國鳥,不應該一直背負「不祥之鳥」的原罪,承受無妄之災。

* 長白山 再現野生東北虎
http://www.udn.com/2012/6/16/NEWS/MAINLAND/MAIN2/7161782.shtml

近年來,在長白山區頻頻發現野生東北虎蹤跡,專家認為,這表明中國境內野生東北虎種群正在不斷擴大,中國對野生東北虎的保護初見成效



◆ 日本忠犬小八 臨死照片公開

中央社 2012.06.16

日本東京澀谷區的博物館今天公開展示有名的忠犬「小八」死亡時的照片,為這個家喻戶曉的感人傳說增添不少真實性。

小八是知名的秋田犬,1924年1歲起每天都送主人東京大學教授上野英三郎出門上班,1925年上野腦溢血突然死亡,不知情的小八還是不管刮風下雨,每天到車站等待主人回家,一直等到生命結束那天,傳為美談。

1935年3月8日早上,小八被發現已經死在澀谷車站附近的稻荷橋,隨後被搬到牠生前喜歡休息的車站行李台上,拍下一張珍貴的照片。

照片裡除了趴在行李台上的小八,四周還有上野的太太八重子和車站職員為牠哀悼。

為了紀念小八,東京澀谷車站前製作有名的小八銅像,忠犬小八為了等待已經過世的主人,在車站前苦守10年,這個故事除了日本電影、電視劇外,還曾經在2009年改編成好萊塢電影,由李察基爾主演,感人的劇情賺了觀眾不少熱淚。

fsj 提到...

北卡動物園 考慮給大象戴隱形眼鏡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06-19

北卡羅來納動物園一頭大象,因為視力障礙影響活動,動物園考慮幫牠佩戴隱形眼鏡,這將是一項創舉。

凱撒是一頭公的非洲象,牠已經38歲,體重將近五噸半,牠從四歲開始,就住進了北卡動物園,管理員是從前年開始,發現牠眼睛有問題,牠在短時間內,體重掉了四百五十多公斤,瘦到連肩膀的骨頭都凸出來,牠整天懶洋洋,看起來很憂鬱。

搞了半天,原來是白內障,牠看不清楚,在動過兩次手術之後,凱撒恢復了活力,牠胃口變好了,體重也開始回升。

不過移除了水晶體之後,凱撒變成了遠視,為了改善牠的生活品質,動物園現在考慮替牠配付隱形眼鏡。

凱撒的眼睛比馬的眼睛大一點,大概有一個壁球那麼大,獸醫估算,牠的隱形眼鏡,差不多是人隱形眼鏡的三倍大,直徑大概要38毫米,也就是3.8公分,厚度半毫米。

動物園已經向眼鏡商詢價,還沒有獲得回復,過去他們替馬訂做隱形眼鏡,大約是一支160美元,一副差不多快要一萬台幣。

德國一家專替動物訂做隱形眼鏡的廠商說,動物隱形眼鏡問市不到十年,到現在為止,它們還沒有替大象做過隱形眼鏡。

替大象戴隱形眼鏡,不需要麻醉,不過可能得施打一點鎮定劑。凱撒已經很習慣點眼藥,戴上隱形眼鏡之後,牠每天得點四到五次眼藥。



◆ 清大教授李家維 啟動花朵「不凋」密碼

自由 2012.06.19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誰說好花不常開?如今剎那即永恆!清華大學生科系教授李家維為花癡狂,與學生五年多前開始研究植物保色技術,利用化學有機藥劑穩定花朵的花青素,結果鮮豔的蘭花在藥劑瓶中浸泡,經過兩、三年,色澤鮮豔仍如盛開剎那!

特殊保色技法 色澤形狀多年不變

李家維說,植物標本的製作過去多採押花技術,只是把花壓扁、脫水、乾燥,原本美麗的花朵製成標本後,失去鮮豔度與嬌媚。

六年前他到中國大連一處博物館,發現裏面有小黃瓜與桃子等用瓶子保存的蔬果標本,買回來半年竟沒褪色,他和學生分析瓶子裏的化學成分,成功用有機酸類調配出穩定花的花青素醇類藥劑,讓鮮豔的蘭花持續盛開,而且可以維持到兩、三年。

師生們進一步想到,若將浸泡過的鮮花封存在透明的樹脂中,不僅可保存花的原色原形,也不用擔心化學藥劑滲漏危險。

經過深入研究,他們成功保留黃、紅、紫及藍、白等不同顏色的蘭花品種,學生林子揚還挑戰多瓣的茶花、菊花、玫瑰,讓植物的保色標本變成可能,成本只需幾百元到一千元間。

李家維說,這項鮮花保色技法,已在科學人雜誌發表,就連文化部長龍應台也讚賞,校方還請他製作兩朵蘭花保色標本,做為諾貝爾大師Ciechanover與Yonath教授到清大演講的禮物,未來他打算成立「花語標本博物館」,讓每朵剎那盛開的鮮花恆久保存。



◆ 南極曾有植物 溫度較現今多11度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6.19

根據美國大學與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研究指出,現在到處冰天雪地的南極洲,過去曾有茂密的樹林與其他植物出現,溫度也比現在溫度還要溫暖攝氏11度以上。研究人員也擔心,以目前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來到393PPM(百萬單位),預計本世紀末之前,碳濃度可望回到「中新紀」時的水準。

美國南加州大學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與NASA採取來自南極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底下沉積的樹葉葉蠟(leaf wax)進行分析,發現南極洲沿岸在過去一千五百萬年到兩千萬年前的夏季溫度,約較現今溫暖攝氏11度,當時最高溫可達到攝氏7度以上,降雨量更是目前數倍以上。

研究人員費金斯表示,南極洲「綠化」巔峰時期約在距今約一千六百萬年到一千五百萬年前左右的「中新紀」(Miocene Epoch) 中期,「這次研究的目的是發現未來氣候變遷會如何發展;歷史告訴我們過去,過去的氣候發展,同樣也會告訴世人一些訊息。」

同時,研究人員也在南極洲沉積層採樣到大量的花粉與藻類,也令科學家懷疑「中新紀」時期,高緯度地區的溫度應該比目前推測的還要高,當時「中新紀」時期,大多數動物主宰地球,例如三趾馬、鹿、駱駝與其他人猿,研究人員推測,當時氣候條件,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約400~600PPM,若以今年二氧化碳濃度已來到393PPM來看,預計本世紀末之前,濃度可望再回到「中新紀」時期水準。

研究人員表示,當地球溫度升高後,地球兩極的變化最為明顯,當南半球高緯度地區氣候變暖後,形成往南移動的雨帶,讓南極洲地貌因此改變,變得越像今日的冰島一樣。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Nature Geoscience》期刊。

fsj 提到...

歌手農場有粉絲 豬牛也愛音樂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6.20

農場牲畜聽音樂也可以更放鬆!英國畜牧業者表示,讓動物聽音樂可以使牲畜放鬆。動物喜歡聽各種不同的音樂,且會根據人的談話行為做出反應。如果主人表現得愈輕鬆自在,動物也會表現得較放鬆。動物學家指出,農場動物有如寵物般,是聰明、有感覺的個體。

根據英國農場主人的說法,牲畜喜歡聽音樂,並可以藉此放鬆。農場業者表示,歌手愛黛兒(Adele)、酷玩樂團(Coldplay)、阿姆(Eminem)在農場也有了一些豬隻及牛隻粉絲!農場業者另外表示,其它不同種類的歌,包括聖歌也可以讓動物感到放鬆。

英國瑞特爾學院的研究顯示,背景音樂對母豬及小豬有正面的影響,音樂會增加小豬的吸乳,也會讓讓母豬更樂於玩耍。RSPCA Freedom Food的調查顯示,英國東部77%的農場主人會播放音樂給他們的牲畜聽。

英國一家農場老闆海鄔更自己組成樂團。海鄔說:「我們常在我們的動物前歌唱並打鼓,我確信牠們喜愛。」海鄔提到,如果自己的樂隊沒有演奏,他還是會持續播放其它音樂。

調查顯示,59%的農場主人會與他們的動物對話,話題是無所不談,包含他們的內心的感覺。海鄔說,他也會與與他飼養的豬隻對話,並指出人類肢體語言的重要:「在動物旁保持平靜及放鬆非常的重要,因為牠們會受你心情的影響,所以你放鬆,牠們也跟著放鬆。」

農場動物學家庫伯博士指出,與農場動物對話聽起來雖然愚蠢,但其實並非完全沒道理。農場主人說,與動物平靜對話時,動物們表現得比較滿足、放鬆及平靜。如同寵物一樣,農場動物是聰明、有感覺的個體,會對正面互動做出回應。



◆ 中市中型以上寵物死亡 要送殯葬火化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2012.06.20

台中市議會昨通過「動物屍體處理自治條例」,要求有主人的犬、貓等中型以上動物屍體,不能再「放水流」或「掛樹頭」,須送至寵物殯葬機構火化,但問題是目前中部沒有任何合法的寵物殯葬機構,一旦實施,恐衍生處理問題。

台中訂出這項自治條例,創全國保護動物之先;原本議員提出版本要求全部動物屍體都要「善待」,送火化、貯存骨灰,但市府認為實施恐有困難,無主動物死在馬路、空地無法管理,改訂條文只約束有主的寵物。

提案台中市議員洪嘉鴻說,台灣民間還是有很多「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陋習,有礙觀瞻且滋生蒼蠅病菌,危害公共衛生,他串聯黃馨慧、劉士州等議員提案,爭取台中市率先訂定動物屍體處理自治條例,昨天送議會法規會通過。

自治條例中規範對象以犬貓等中型以上動物屍體,鳥雀等小型動物與昆蟲不在限制之內;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長余建中表示,這些屍體以往多被當成廢棄物,夾帶在垃圾中棄置,未來則必須送至專責的寵物殯葬機構,否則可罰款1200以上至6000元。

豐原區董小姐就說:「若限制寵物死了屍體都要送寵物殯葬機構,會不會花很多錢? 」她表示之前飼養貓、狗若死亡,都委由動物醫院處理,費用就要2、3千元,聽說若要火化、設貯存骨灰費用更高,動輒上萬元,每年還要付管理費,不見得每人都付得起。

劉先生質疑:「動物死了,誰知道有主、無主?」有些飼主沒愛心,把死掉的寵物亂扔,難道主管機關還去「驗屍」找出飼主,他認為這項自治條例漏洞百出。

目前台中約有5、6家的寵物殯葬機構,但都沒營業執照,有些是地目不符,有些環保設施未通過;余建中很擔心地說,一旦實施後,最大困難是飼主想找合法場址焚化寵物都找不到,因此將訂出「落日條款」給予寬限期,不會馬上開罰,市府則會盡速輔導寵物殯葬業者合法化。



◆ 國際刑警 逮2百多名象牙走私販

中央社 2012.06.20

國際刑警組織(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 INTERPOL)昨天宣布破獲歷來最大象牙走私集團,共逮捕200多名嫌犯,搜出2公噸象牙。

「南非聯合新聞社」(SAPA)今天報導,國際刑警組織耗時3個月嚴密部署、橫跨非洲東部、西部、南部共14個國家,包括南非,除了搜出大量象牙,也查獲重達20公斤的犀牛角。

此外,該行動還查獲大量軍火武器,包括AK47與M16步槍。

報導引述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主席阿里(Kelvin Alie)表示,成千上萬大象遭到盜獵者殘忍殺害,取走象牙,其他動物或是被殺或是被傷,盜獵者取下牠們的皮與身體部位,拿去販賣獲取不法利益,這些情況日趨惡化。

報導進一步指出,由於近幾年來,亞洲富庶人口增加,導致對野生動物衍生性產品需求量激增,以至於整個國際野生動物走私交易金額高達10億美元。在暴利驅使下,愈來愈多偷盜者鋌而走險。

fsj 提到...

全球黑琵族群擴大 10年增加近10倍

中廣新聞/劉怡伶 2012-06-21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台師大教授王穎合作,利用衛星與傳統無線電發報器,進行黑面琵鷺繫放工作,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全球黑面琵鷺在過去10年間,族群增加近10倍,且繁殖地有擴展現象,顯示保育有成,台灣復育成果廣獲國際肯定。

有鑑於去年(2011年)全球黑面琵鷺族群數量大量減少27﹪,其中又以大臺南地區黑面琵鷺族群減少了34﹪為最多,為了探索原因,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台師大教授王穎合作,進行族群分布及棲地利用調查計畫,今年度共放了7隻黑面琵鷺繫放,其中3隻掛上衛星發報器、4隻掛上傳統無線電發報器,且有1隻衛星發報器是由台韓合作,於南韓外海小島進行;

台江國家公園研究員蔡金助說,從初步調查成果看來,以前黑琵北返路線是台灣到中國蘇州再到韓國,但現在調查發現,黑琵北返路線會從台南往新竹、或布袋到中國後,再飛往南北韓,繁殖地不只限於南北韓,還擴大附近小島,全球族群數量也從10年前的294隻,增加為2347隻;對於生態物種而言,是一項大喜事。

蔡研究員進一步指出,台灣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國際合作,攜手進行物種保育工作,尤其藉由黑琵的保育擴大到對濕地的了解與重視,這是最大的收獲,台灣在其間的投入與付出更是不容小看。

這項計畫還將進一步找出台灣是否還有其他目前尚未曝光的棲地,希望藉此追蹤了解其他棲地。



◆ 衛星繫放黑琵 台韓首度合作

中央社 2012-06-21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執行黑面琵鷺衛星發報繫放,除在台南繫放2隻,6月上旬更遠赴南韓,登陸黑琵繁殖地小島,以衛星發報繫放1隻幼鳥,這也是台韓首次合作研究黑琵。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執行黑琵發報繫放,分為衛星及傳統無線,衛星發報是遠距離,追蹤黑琵國內外遷徙路線,無線發報有效距離只有1.7公里,追蹤黑琵在國內的停棲動態。

黑琵無線發報繫放3月下旬展開,衛星發報繫放在4月中旬。無線發報繫放2隻成鳥及2隻亞成鳥,衛星發報繫放2隻亞成鳥,全在台南執行。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更希望和南韓合作,處長呂登元、計畫執行人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王穎,6月前往南韓,和南韓民間團體共同在南韓外海黑琵繁殖地以衛星發報繫放1隻黑琵。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說,這隻在南韓繫放的黑琵,不滿1歲,是隻幼鳥,當時登島的除了台韓人員外,還有日本的賞鳥團體。這次繫放是在南韓政府核可下執行,也是台韓首次合作研究黑琵。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和中國大陸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已於5月中旬簽署合作協議書,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希望也能在崇明東灘繫放黑琵,有待雙方研商。

fsj 提到...

陸蛟龍號25日挑戰7千米深

中央社 2012.06.22

中國大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今天下午在馬里亞納海溝完成7000公尺級海試第3次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6963公尺,並預定25日進行第4次下潛試驗,挑戰7000公尺深。

蛟龍號潛航員、主駕駛傅文濤接受大陸中央電視台訪問表示,此次蛟龍號下潛狀態很好,一切很順利,連續多次「坐底」(下潛完全降落至海床上),在3處不同地方取樣,但此次在海底碰到生物比較多,例如海參等。

蛟龍號此次在3處不同地方採集沉積物,其中還採集到一隻深海透明海參,將研究是否為新品種。蛟龍號之前在南海下潛3000公尺深時,曾採集到紫色海參。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蛟龍號此次下潛深度並未超越第2次深度,因這次試驗任務是按照已定海試計畫,在6960公尺的深度繼續驗證和考核各項指標,同時驗證前兩次下潛出現故障的改進情況,?最後挑戰7000公尺深度做好充分準備。

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說,在前兩次下潛試驗中,發現並解決了潛水器一些故障。第3次下潛試驗就是要檢查是否排除這些故障。

大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5日在7000公尺級海試第1次下潛試驗中,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671公尺,當時刷新大陸載人深潛器的新紀錄。

蛟龍號19日進行第2次下潛試驗,下潛深度6965公尺,進行近底巡航、照相、攝影、海底微地形地貌測量,沉積物及海水取樣、標誌物佈放等作業。

這是世界同類載人潛水器首次在6900公尺深度成功實現海底沉積物取樣。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為大陸對國際海底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提供高科技裝備,最大下潛深度7000公尺,工作範圍可涵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 龍鳳漁港北岸 暗藏百公尺海溝

【聯合報╱記者江詩筑/竹南報導】2012.06.23

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北岸暗藏海溝,當地漁民視為畏途,但幾乎年年都傳戲水溺斃意外,夏天遊客仍趨之若鶩,漁民「看得心驚驚!」相關單位建議列為危險海域管制。

竹南鎮龍鳳漁港因毗鄰二高及西濱公路,交通相當便利,加上景觀橋及海岸景觀優美,知名度高,漁港兩邊的沙灘,夏天經常吸引大批遊客戲水,但屬無人管理海域,最近幾乎年年都發生溺水,今年入夏不久,一名14歲少年本月17日就在北岸不幸溺斃。

71歲的漁民葉富國在龍鳳漁港北岸牽罟數十年,「每次看到人家玩水都覺得心驚驚!」他表示,當地漁民都知道北岸沙灘看似平緩,其實距離岸邊不遠處,暗藏一條約百公尺長的海溝,外地觀光客都不知道怕,海溝退潮時看起來像淺漥,遇上漲潮落差會超過10公尺。

南龍區漁會總幹事顏德坤說,北岸海溝因為潮汐流速不同,帶動的泥沙沉積也常會跟著改變,所以海溝的位置每天並不一樣,海溝內海水流速較快,對不熟悉當地海域的民眾來說,更顯得危險。

竹南消防分隊長林國威認為龍鳳漁港北堤築好後,改變水流方向呈「W」型,如果在沙灘戲水,再深入海中,容易走到低窪的海溝處,加上海流速度快,一旦被浪捲進,就會被水流往下拉、往外沖,很容易發生不幸。

負責崎頂至外埔沿海的岸巡三二大隊相當無奈,因龍鳳安檢所人力有限,政府也未將海域列為禁止下水區域,海巡人員就算知道該處海域危險,也不能阻止遊客,只能勸導提醒注意安全,建議列為危險海域,禁止民眾下水才有根據。

fsj 提到...

大陸蛟龍號創紀錄 潛破7020M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6.24

中國大陸「蛟龍」號海試陸基保障中心宣布,「蛟龍號」今天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載人深潛突破7000公尺,最大下潛深度達7020公尺,打破大陸和世界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中新社報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公尺海試24日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進行第4次下潛試驗。

「蛟龍」號這次海試的最大下潛深度,創造大陸載人深潛最新紀錄,也創造了全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報導說,在「蛟龍」號誕生前,全世界只有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4國擁有載人深潛器;這些國家的深潛器最大工作深度為6500公尺,而「蛟龍」號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公尺,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論上它的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大陸最近「上天下海」,同時間進行「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在太空軌道對接,以及「蛟龍」號打破載人潛水器世界深潛記錄計畫,但由於這些計畫都帶有軍事意義,讓各國感到疑懼。

由於「神舟九號」今天要執行與「天宮一號」手動對接任務,根據新華社報導,「蛟龍」號潛航員特別在海底向「神舟九號」祝福,祝願景海鵬、劉旺、劉洋3 位太空人與「天宮一號」對接順利,及大陸在太空與深潛事業取得輝煌成就。



◆ 搶救觀新藻礁 52環團連署挺

【聯合報╱記者林麗如、曾增勳/桃園報導】2012.06.24

「藻礁存亡是和時間賽跑,不在籌款研究」,搶救觀新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昨天說,藻礁面臨急速消失危機,希望縣府初期以新屋溪河口附近100公頃範圍,畫設藻礁自然保護區,透過法律保障,讓社會重視,延續藻礁生態。

為喚起台灣廣泛認識當地藻礁及危機,搶救觀新藻礁行動聯盟成立搶救藻礁網站,連署「請縣府儘快公告藻礁自然保護區」,已獲全台52個環保團體、社團加入,聯盟希望更多人或團體重視,今天將在新屋沿海舉辦2012珍愛藻礁健行,喚起大家重視和保護台灣僅剩的藻礁生態。

「畫設藻礁自然保護區不能再等了」,潘忠政說,過去台灣藻礁面積大,如今剩下南桃園觀音、新屋藻礁長4.5公里的區域,是全台剩下最大藻礁地形,如果不設保護區以法律保障,藻礁會走向滅亡。

為不影響當地民眾、漁民進出,目前觀新藻礁無法全部4.5公里畫設自然保護區。他說,藻礁消失,工業區汙染是主因,希望縣府採彈性方式,初期先將新屋溪河口附近藻礁約100公頃納入自然保護區,以法律保障,防止廠商汙染,維護珍貴的藻礁自然資產。

潘忠政表示,希望縣府先以小面積規畫藻礁自然保護區,未來保育觀念成熟,再逐步將全部藻礁面積納入,只有畫入保護區依法保護,才能喚起民眾、社會重視,桃園藻礁生態才會繼續存在。

搶救觀新藻礁網路連署網站,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32608164800



◆ 壽山獼猴太擾人 餵食罰3千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2-06-24 中國時報

曾被譽為「壽山精靈」的台灣獼猴,近日卻成了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頭疼的問題。因遊客長期餵食獼猴,改變獼猴覓食習慣,導致園區內外經常發生獼猴擾人、搶食戲碼,讓民眾不勝其擾。為了改善此況,內政部決定對餵食獼猴民眾開罰,經勸導不聽者將處三千元罰鍰。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去年十二月正式掛牌上路,壽山地區高達一千兩百隻的台灣獼猴曾被視作壽山園區最大特色之一;不少登山客、遊客為了看「壽山精靈」風采,慕名前往。不過,近來因獼猴擾人情況頻傳,內政部日前公告,禁絕遊客對獼猴與其他野生動物餵食,違者將開罰。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主任歐正興表示,目前約有卅名人力會定期輪流巡守餵食情況,但會循序漸進,先向遊客宣傳這項禁令,經勸導不聽者才會開罰。他說,阻斷人類餵食後,期盼讓獼猴們恢復過去覓食習慣,改善擾人情況。

雖然獼猴擾人惹民怨,但歐正興也說,站在「環境倫理」的角度,人類恐怕才是進入猴子棲地「擾猴」的一群,透過餵食改變了牠們原本的覓食習性。

歐正興說,壽山當地登山客多瞭解獼猴情況,不會餵食,但許多外來遊客為近距離看獼猴,經常以食物作為誘餌,吸引猴群聚集;久而久之,猴群也開始「飯來伸手」,會定時、定期集結在登山道週邊與休息棧亭討食,甚至會調皮的拉開遊客背包搶東西吃,令人頭疼。

不僅如此,中山大學文學院的學生也不勝其擾,甚至連校內的便利超商都成了猴子結夥打劫搶食的地點。歐正興笑說,曾經有人發現,獼猴進入中山大學文學院內的超商偷麵包,一隻在外負責「把風」,一隻負責偷,偷完麵包後,兩隻大搖大擺走出便利商店,讓學生看了也傻眼。

歐正興說,既然「人猴一室」已成既成事實,人類就要學著如何與獼猴互動,而非把牠們當作騷擾者看待。

他指出,國家公園處目前正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對壽山地區獼猴作習性研究,就是希望透過研究、宣導與執法「三管齊下」方式,改變人與猴的關係,讓雙方和平共處。

人與猴之間到底應該如何相處?內政部將在七月與八月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商討對策。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主任歐正興表示,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也有獼猴氾濫問題,但各國採取應對措施不同,如日本農民固定餵食獼猴,避免獼猴侵擾農作,反而發展成觀光賣點,就是值得借鏡的例子。



◆ 一見小強就喊打?蟑螂若滅絕 美研究:恐有生態危機

NOWnew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2年6月24日

能在各種髒汙環境下生存,且可說是全球最讓人討厭物種的「小強」蟑螂,許多人一見牠就喊打,還會在家中角落放置殺蟑藥,希望能將牠們趕盡殺絕。但美國生物學家卻對此殺生行為持反對意見,並表示蟑螂若遭滅族,恐將引發全球性的生態恐慌。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來自美國泰勒得克薩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Tyler)的生物學家Srini Kambhampati表示,蟑螂食用腐爛的有機物質後,會排出氮氣至泥土裡,而此氮氣會幫助植物順利成長;一旦蟑螂絕種,地球上的氮(nitrogen)循環也會造成破壞。

此外,全球高達5千至1萬種的蟑螂是許多鳥類、小型哺乳類動物的重要糧食,因此蟑螂若是滅絕,也將會對食物鏈造成連鎖反應,影響全球所有生物。

雖然現階段要使蟑螂滅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下次見到小強到處爬爬走的時候,或許可以考慮把手中高舉的拖鞋放下,放牠們一條生路。

fsj 提到...

猩猩智力不輸人 研究超熱門

中央社 2012.06.25

狒狒可以分辨看的懂的書寫字與潦草字,猴子似乎能夠做乘法,猩猩延緩立即獲得滿足的時間可以比人類小孩長,對動物的研究越多,人類似乎就顯得沒那麼特別。

美聯社報導,這些靈長類動物會事先規畫,也會製造戰爭和維持和平,牠們展現同理心,也懂得分享。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科學家哈爾(BrianHare)說:「這不是牠們是否會思考的問題,而是牠們如何思考的問題。」現在科學家想知道,猩猩是否能思考別的猩猩在想什麼。

動物比我們認為的還聰明和社會化,證據似乎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靈長類動物。這是個越來越熱門的科學領域,猩猩與猴子的認知研究數量,近幾年倍增,更加完善的科技與神經科學,通常也為不尋常的發現鋪路。

標繪巴諾布猿DNA圖譜的科學家本月發現,巴諾布猿跟黑猩猩一樣,只有1.3%的地方跟人類不一樣。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Max Planck Institute)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主任卡爾(Josep Call)說:「每一年,我們都發現我們以為牠們不會做的事。」

卡爾說,他最近較驚人的一項研究顯示,黑猩猩可以設定目標,然後循序漸進的達成。

科學家拿了8種可用工具給動物園的紅毛猩猩與巴諾布猿,其中兩個可幫助牠們拿到食物。在牠們選擇合適工具時,研究人員會在牠們拿到食物前,將牠們移到其他地方,然後讓牠們等上多達14個小時。

在幾乎每個案例中,當猩猩知道牠們要被移到別處時,都會隨身帶著工具,這樣就可以在隔天使用這些工具取得食物。即使在睡完覺後,牠們還都記得這件事,牠們不會忘掉這個目標與一系列工作。

卡爾說,這個就類似人們在出遊前一天準備好行李。他說:「對人類來說,這是主要能力,這非常重要。」

有好幾年,科學家都觀察到動物園的黑猩猩會蒐集並儲存石頭,以做為日後的武器。今年5月一項研究也發現,牠們甚至會運用蒙騙的伎倆,堆起乾草堆,並將石頭藏匿其中,不讓敵人發現,就像各國隱藏他們的武器一樣。

此外,猴子的記憶力驚人。

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National Zoo)內,試圖跟紅毛猩猩比記憶力的人類被比下了。動物園副園長摩爾(Don Moore)說:「我擁有博士學歷,你一定會認為我在思考上比紅毛猩猩強,其實不然。」

在法國研究中,至少有兩隻狒狒可以記得許多照片,數量達好幾千張,3年後,研究期限即將屆滿,這些狒狒都還沒有達到極限。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French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研究員法戈特(Joel Fagot)估計,牠們可以記得至少1萬張照片,可能還更多。

日本一隻叫作「步」(Ayumu)的猩猩,看到一組數字在螢幕上快速閃過,在複製這組數字的精確度上,經常打敗人類。步的影片在Youtube造成轟動,同樣引起注意的還有邁阿密動物園內使用iPad的猩猩。



◆ 海豚大象和狗 聰明如人類近親

中央社 2012.06.25

不只是人類的靈長類近親會展現腦力,海豚、狗狗和大象也教了我們幾課,牠們的智力不輸人類近親,也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

美聯社報導,海豚大腦構造與靈長類完全不同,尤其是大腦新皮質。新皮質對於推理和意識思考等高等功能很重要。

海豚與人類關係十分遙遠,我們曾擁有共同遠祖,不過那已是9500萬年前的事。然而,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就智力、社會行為和溝通而言,海豚和人類相近,就像我們的猩猩及猴子親戚一樣。

也許更相近。

專攻海豚研究的美國艾莫瑞大學(EmoryUniversity)神經科學家馬里諾(Lori Marino)表示:「牠們理解零之類的抽象概念。牠們會做所有黑猩猩做的事以及倭黑猩猩能做到的事。事實上,牠們和我們有很大差異,卻同時擁有許多相似之處。」

近年來,動物研究員發現,動物的思考過程不在於牠們與人類的關係有多近。

馬里諾說,海豚大腦看起來與人類大腦截然不同。然而,她表示,「你越認識牠們,就越了解到牠們的確擁有我們認為人類所有的能力和特性」。

哺乳動物海豚能在鏡中認出自己,也有社會認同的觀念。牠們不只知道自己是誰,也能分辨牠們那群有哪些海豚以及族群的所在地。馬里諾指出,牠們能很快互相感應並領會其他海豚的健康和感受,速度之快就像他們彼此在線上一樣。

研究倭黑猩猩和狗狗的美國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研究人員哈爾(Brian Hare)表示,動物智力「不是線性事物」。倭黑猩猩是人類最接近的親戚,狗狗則不然。

哈爾說,就狗而言,牠們的主要工具是對人類的著迷觀察以及理解人類溝通的能力。舉例來說,狗很能領悟人類指示,不管人類是用手或是腳來施令,牠們都能理解。黑猩猩則不然。

泰國的亞洲金三角大象基金會(Golden TriangleAsian Elephant Foundation)大象研究負責人普拉尼克(Josh Plotnik)則表示,大象有同理心,牠們互相幫忙,協力合作。在典型合作遊戲中,兩個動物需同時拉著繩索的相反端才能拿到食物,而大象學得比黑猩猩快得多。

普拉尼克說,牠們也比猴子來得有同理心,也比較會救同類。他曾在野外看過象群停下來合力援救另一隻跌進陷阱的大象。



◆ 地球僅存 保育龜「寂寞喬治」走了

中央社 2012.06.25

南美洲厄瓜多海岸外平塔島(Pinta Island)的保育龜種「寂寞喬治」(Lonesome George)今天走了,又一物種從地球永遠消失。

屬於加拉巴戈斯象龜(Galapagos tortoise)平塔島亞種的「寂寞喬治」有個詩意的名字,雖然活了100多歲,但晚年時同種夥伴都已死光,無論人們多努力為牠繁衍後代終究未果。

加拉巴戈斯國家公園(Galapagos National ParkService)發表聲明,「寂寞喬治」今天死亡,相關單位計劃驗屍找出牠的死亡原因。

聲明指出,長時間照顧「寂寞喬治」的勒里納(Fausto Llerena)發現牠的屍體癱在地上,面朝聖克魯斯島(Santa Cruz Island)上「牠的水坑所在方向」。

園方打算將喬治的屍體永遠保存,留在園內展示。

據信,「寂寞喬治」1972年在平塔島被發現時就已瀕臨絕種,之後成為園方烏龜保育計畫的一部分。

科學家自1993年就不斷嘗試為「寂寞喬治」繁殖後代,讓牠與另外2隻亞種母龜同住,雖曾下蛋但都沒有受精。

園方為了紀念牠,表示將在7月召開國際研討會,討論未來10年烏龜數量保育的因應策略。

「寂寞喬治」生前所在的加拉巴戈斯群島位在厄瓜多沿岸1000公里處,過去水手及漁民會獵捕島上的象龜食用,導致牠們瀕臨絕種,後來人類引進山羊到島上進一步威脅象龜們的生存空間。

目前群島上仍有約2萬隻象龜,喬治是平塔島亞種僅存的1隻。



◆ 〈先下單再盜伐〉惡性供需 珍木斷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5/today-north6.htm

自由 2012.06.25

追究寶貴的檜木盜伐原因,幕後都有人「先下訂單,再交給山老鼠盜砍」,贓物透過特定管道銷贓,被雕刻成藝品後,身價三級跳,犯罪集團再從中牟利。

山老鼠盜伐對象大多鎖定扁柏、紅檜、紅豆杉、牛樟、七里香等珍木,檜木與紅豆杉主要供雕刻、藝術收藏之用,牛樟是為栽培牛樟芝,七里香則是外銷的庭園造景盆栽主角。

羅東林管處長林鴻忠指出,台灣檜木紋路漂亮、耐保存,分泌獨特香氣,是全球7種檜木中的翹楚,國內實施禁採後,「物以稀為貴」,有些不肖業者下單給山老鼠集團盜採,造成盜伐案件猖獗,也因黑市行情水漲船高,便有人願意鋌而走險。

犯罪集團組織化、年輕化

台灣檜木包含紅檜、扁柏兩個樹種,遭山老鼠覬覦的樹瘤,其實是樹木癒傷組織,形狀愈特殊,黑市價格愈高。山老鼠除了竊取樹瘤,也將木材裁切成適合揹負的角材帶下山,樹瘤經加工當奇木屏風,角材作為雕刻素材。

山老鼠集團通常先由熟悉山林環境的先遣部隊入山尋找目標,再通知後援部隊上山,盜伐時機點多半利用黑夜或下雨天,如果樹長得太高,便攔腰鋸斷,讓檜木倒地,竊取樹瘤及角材後搬運下山。

新竹林區管理處竹東工作站主任魏展斌說,山老鼠犯罪已有集團化、年輕化、家族化趨勢;新竹縣橫山警分局偵查隊長蔡漢忠也發現,不但罪犯人數增加,還有組織性分工,「有人負責鋸、有人負責搬、有人負責載下山,還有專人負責銷贓!」

蔡漢忠指出,在新竹縣尖石鄉曾有山老鼠不滿警方密集巡邏,竟在通往鳥嘴山的產業道路上佈下釘板陷阱,導致巡邏警車的輪胎被刺破;警方也曾經在涉及盜伐案的原住民嫌犯家中,起出附掛紅外線瞄準器的土製獵槍,行徑相當囂張。

根據調查,國內專盜檜木的山老鼠集團,目前得知有9個,其中4個行事低調謹慎,尚未曝光。

山老鼠集團成員複雜,不少人因染毒被誘犯案。山老鼠集團幕後首腦,吸收需錢孔急者加入盜伐行列,部分收贓業者還兼販毒,自成犯罪體系,有些嫌犯交保後,為滿足毒癮而重操舊業,導致盜伐案件抓不勝抓。

fsj 提到...

宰前灌水充胖 虐牛十年不絕

中央社 2012.06.26

動保團體10年前就拍到台灣屠牛前的繫留場用鐵絲穿鼻,讓牛懼痛不動,再穿水管到牛胃一次灌水80公升,一天2到3次的虐行,至今仍再拍攝到;將向國際控訴農委會瀆職。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召開「涉詐欺、虐待動物的台灣灌水牛肉!政府卻說『查無此事』」記者會。

研究會及與會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聯袂呼籲消費者抵制虐行,拒吃不當繫牛的台灣牛肉;並要求其他合法繫留的業者發揮影響力,要求同業遵守畜牧法及動保法。

會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播放一段長約7分鐘,由該會於去(2011)年7月接獲匿名人士投訴後,設法跑遍全台12處合法屠宰場所設繫留場後,拍攝到的兩處的虐牛實況。

她說,這兩處分別是台南市公立善化肉品市場及新北市民營福伯屠宰場,前者不僅是全台最大牛肉屠宰場,還是唯一通過國產牛肉「產銷履歷認證」的屠宰場。

影片播放時,陳玉敏也錄了旁白說明整個虐行過程,她說,牛提供勞力為人耕田、持續泌乳給人飲用,甚至連身體的肉都給人類食用;但已被全球唾棄的宰前灌水虐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10年前拍到,沒想到10年後的現在依然還在。

她說,宰前的繫留時間約2、3天,工作人員都不給牛喝水、進食,為怕體重減輕,卻每次集中在2分鐘時間內,用200多公分長的硬質水管插入牛胃,另一頭接50公分長的鋼管後,然後以強力水柱灌入體內;經測試,2分鐘的水持續流灌,達80公升之多;畫面中的牛痛苦,不僅眼神求助無門,胃裡尚有的物質都被沖出、嘔吐出來。

她指出,這樣的過程,每天約2到3次;當然牛會痛,聰明的人類也怕500、600公斤的牛反抗難控制,所以已先用鐵絲穿鼻,讓牛痛得不敢動,片中鼻子都潰爛了,牛不屈從,再鞭打、用腳踹。

而全台2011年共屠宰3萬831頭牛,分別由全台12處屠宰場屠宰,大部份是乳牛,次為黃雜牛及水牛;無從確認其他場是否也有此惡行。

她強調,過去5年,農委會拿了人民新台幣6565萬元補助、推廣台灣牛;但當研究會去年7月得知此事,也自行調查拍到今天播放的虐牛實況時,行文農委會要求徹查。她出示農委會公文說,農委會於今年4月回文告知「無違法之情事」。她表示,據悉農委會僅以電話口頭詢問,未實地調查。

10年前還拍到一頭懷孕母牛被灌到子宮受壓迫,小牛當場沖出體外。陳玉敏疾呼,希望所有消費者不要買涉及詐欺(灌水增重)、虐牛的台灣灌水牛肉,並呼籲合法業者以同業力量約束不法業者停止惡行。

此外,她表示,研究會將把所拍到影片提供給國際動保組織,訴諸國際社會壓力,以期消弭這種惡行;同時控告不法業者詐欺、觸犯畜牧法及動保法,並向監察院控告農委會瀆職。



◆ 獨角仙秘境 復育有成 藏身員林山區

自由 2012.06.26

〔記者阮怡瑜/員林報導〕彰化縣員林鎮山區驚見獨角仙秘境!位在中東里半山腰一處約七分大的土地上,地主五年前種了近二十棵光蠟樹,近來果然成功吸引大量獨角仙到此繁殖,單是一棵樹上的獨角仙就高達六十六隻,地主開心的表示,這個「秘境」將只保留給親朋好友知道,可不希望招來商人濫捕。

保護秘境 地主將保密

邱姓地主為了保護這處「秘境」,連自己的名字都不願意曝光。他說,小時候在山上隨處都可抓到獨角仙,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幾年前他在山上買地之後,就一直想要復育獨角仙,所以向縣政府申請五十株光蠟樹來種植,雖然最後活下來的僅約二十株,但從今年開始,就陸陸續續發現樹上出現獨角仙的蹤影。

他說,昨天上山除草時,抬頭一看,真的可用「傻眼」來形容,遠看還以為樹上長滿「黑斑」,走近一看才發現全都是獨角仙,伴隨獨角仙出現的還有大量吸取樹汁的胡蜂,感覺「很熱鬧」,看著獨角仙在樹上忙著打架、交配或覓食,真的很有趣,他也會繼續保護這一塊「新樂園」,讓員林山區成為獨角仙的新天堂。

長期進行獨角仙復育的社頭鄉清水岩寺總幹事陳慶福說,過去每到獨角仙繁殖期,商人就跟著前來大量濫捕,但經過一再宣導後,愈來愈多民眾建立生態保育觀念,不但會共同阻止商人濫捕,並選擇只看不抓,不但讓今年濫捕情況減少許多,也讓愈來愈多孩子可以直接在山林中,看見美麗的獨角仙身影。



◆ 南方四島珊瑚 覆蓋率不到10%

自由 2012.06.26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列入海洋國家公園的澎湖南方四島,原本是珊瑚成群的美景,但近年來因珊瑚天敵棘冠海星大爆發,珊瑚逐漸白化甚至死亡。昨日營建署海管處發動珊瑚總體檢暨「突棘」行動,發現珊瑚覆蓋率竟剩不到十%,棘冠海星則在三個月內從每公頃一六○隻激增到二八○隻。

珊瑚天敵棘冠海星大爆發

位在澎湖南海的東西嶼坪、東西吉嶼,由於海底地形與黑潮支流間交互影響,具有湧升現象,造就豐富海洋生物多樣性。台灣珊瑚礁學會民國九十八年調查,記錄三十四科兩百零三種魚類,其中二十八種未曾在《澎湖產魚類名錄》中出現,同時魚群兼具台灣北方與南方體系,種類數量都居澎湖海域之冠;並記錄到石珊瑚類一三三種,且各測站的珊瑚物種數在五十八到一二○之間。

但同時間調查,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鄭明修已注意到西吉嶼海域的棘冠海星警訊;今年三月份調查,密度達到每公頃一六○隻,已瀕臨大爆發狀態。許多珊瑚礁群因棘冠海星啃食,已經出現大量白化,對珊瑚礁造成嚴重威脅;雖然多次「突棘」行動,並禁捕棘冠海星天敵大法螺,但情況卻日益惡化,研判與大法螺遭濫捕、澎湖寒害及船錨破壞有關。

大法螺遭濫捕的原因,主要是其外型精美,常用在宗教法器,甚至還可當作樂器,同時也是許多貝類收藏家的最愛。

昨起一連兩天的珊瑚礁總體檢及「突棘」行動,出動三十多名潛水工作人員下海,發現五十米穿測線有十四隻棘冠海星,換算為每公頃是二八○隻;更讓人擔憂的是,新族群不斷湧入,湖西鄉龍門海域也發現棘冠海星,有外移現象。相關單位今日將針對棘冠海星天敵大法螺族群數量,進行調查。



◆ 美科州野火失控 觀光勝地危急

中央社 2012.06.26

美國科羅拉多州幾個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附近發生野火,而且火勢昨晚擴大,失去控制,有6000多人逃離家園,著名的眾神花園附近設有警衛的社區也面臨大火威脅。

科羅拉多州今年遭遇10年來最嚴重的野火災情。全州天乾物燥,至少有6起野火正在竄燒。雖然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的觀光旺季即將到來,一些酒店和露營地卻是一片空蕩。

尖峰山(Pike's Peak)和寧靜的埃斯蒂斯帕克鎮(Estes Park)籠罩在煙霧中,無數遊客的度假計劃因這場野火而被打亂。

熊熊烈火燒得濃煙四起,科羅拉多泉(ColoradoSprings)上空形成的蕈狀煙雲高達6100公尺,遮蔽住尖峰山,靠近火場處可看到樹木在高溫之下扭曲變形。美國愛國歌曲「美哉美國」(America the Beautiful)的作者,是因受到尖峰山的啟發而譜出這首名曲。

尖峰山有著名的齒軌鐵路從24日起一連停駛3天。上山的公路也在23日封閉。尖峰山號稱是全球觀光客第二多的山峰,僅次於日本的富士山。

消防人員今天調用大型C-130軍用飛機,低空掠過縷縷黑白濃煙上空,對著火焰噴灑阻燃劑。

地面消防人員全力防止俯瞰眾神花園(Garden ofthe Gods)的雪松崗(Cedar Heights)高級住宅區遭到野火波及。

科羅拉多泉附近地區未傳出有房屋遭焚毀,但洛磯山脈國家公園(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附近的山林大火摧毀山區城鎮埃斯蒂斯帕克附近的建築物。拉瑞莫郡(Larimer County)警察局昨天說,有22棟民宅和兩棟附屬建築物遭燒毀。

丹佛以南約130公里的瓦道峽谷(Waldo Canyon)上週也發生野火,23日曾疏散1萬1000人,但曼尼陶泉(Manitou Springs)居民昨晚已獲准返家。

fsj 提到...

大城溼地評選 可望今過關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2.06.27

內政部今下午召開國家重要濕地評選會議,202兵工廠及周邊濕地、彰化大城濕地等海岸未定濕地、五溝水湧泉濕地的評選案能否過關,備受各界關注,其中,環保團體過去多次質疑,大城濕地因國光石化開發案的政治力介入,始終無法通過評選,在國光石化開發案確定撤案後,大城濕地可望通過今天的評選,成為國家重要濕地。

彰化沿海擁有廣大的潮間帶,據了解,大城濕地等彰化未定海岸濕地自民國95年起,就有民間團體推薦應列為國家重要濕地,不過,由於國光石化案的阻力,石化產業開發政策、環保團體及居民始終未能達成共識。國光石化案觸礁後,營建署陸續辦理多場地方座談會,除芳苑鄉信義村、芳苑村、芳中村、新街村等居民反對,多數居民已不再反對。

至於202兵工廠及周邊濕地,親民黨立委張曉風曾為保留南港202兵工廠生態,下跪磕頭,不過,環保團體對於今天的202兵工廠濕地評選案,仍不是很樂觀,因為國防部多次表示,濕地範圍的畫設必須確保軍備任務執行;中研院則表示濕地畫設不能影響國家生技園區的開發計畫;台北市政府則認為,部分地區屬於私有地,應考量民眾權益。

張曉風受訪表示,大台北地區保持越多濕地越好,從土地的承載及氣候層面來說,守住全台灣所有濕地其實都嫌少。張曉風認為,今天的評選也許沒這麼樂觀,但仍會努力與各方溝通。

※ 相關報導:

* 七星潭規劃風景區 新城有異議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DOMESTIC/DOM7/7186438.shtml

花蓮縣政府與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推動七星潭海岸風景區,研擬放寬開發面積,重劃縣、鄉與國軍管有土地;新城鄉長錢自立表示,事前鄉公所不知情,「七星潭成立風景區,鄉公所都無法管,情何以堪?」如對鄉民無益,「絕不同意」。



◆ 垃圾漫9公里 壯圍淨灘討救兵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2012.06.27

泰利颱風過後,宜蘭縣壯圍鄉9公里的海岸線布滿垃圾,鄉長簡文魁昨天表示,垃圾量實在太大,鄉公所難以清除,期盼各界幫忙,必要時希望國軍能夠協助清理,以免垃圾被沖到大海,造成二次汙染。

簡文魁說,泰利颱風挾帶大雨,把蘭陽溪、宜蘭河及冬山河上游垃圾沖到河口及太平洋,被大浪打上壯圍海灘,垃圾以塑膠袋等塑化製品為大宗,也有中小型漂流木。

簡文魁表示,上周日曾有機關團體淨灘,但只有200人參與,只能清一小段,對照龐大的垃圾,實在不夠。

他說,壯圍鄉海岸線9公里,這麼多垃圾,不但影響海岸美景,給遊客不好觀感,也可能在下次大雨或颱風被沖入海裏,再度打上岸,造成二度汙染。

簡文魁強調,鄉公所沒有足夠的人力清除,希望縣府、環保局、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單位發起大型淨灘活動,甚至國軍也能動員,更盼各管理單位重視海漂垃圾的嚴重性,改善上游垃圾濫倒的問題。



◆ 澎珊瑚礁突棘行動 摘除禍「星」

【聯合報╱記者歐陽良盈/高雄報導】2012.06.27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監測澎湖南方四島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發現近來棘冠海星數量激增,造成生態失衡,珊瑚礁大量白化,因此採取「突棘行動」,摘除啃食珊瑚的棘冠海星,保護珊瑚礁。

海管處副處長呂志廣表示,澎湖南方四島海域,因為海底地形與黑潮支流間交互影響,具有「湧升」現象,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原本大法螺吃棘冠海星、棘冠海星啃食珊瑚蟲,形成食物鏈,但因近年來大法螺被大量捕抓而失衡。

呂志廣指出,根據今年3月份的調查,當地棘冠海星的密度為每公頃160隻,從國際標準來看,已瀕臨大爆發狀態,日前再測,發現每公頃數量竟達280隻,於是在25日、26日兩天採取「突棘行動」,出動30名潛水人員潛入海中,摘除啃食珊瑚的棘冠海星,希望以人為的方式降低數量,保護珊瑚礁生長。

前天及昨天2日,海管處協同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澎湖縣政府消防局及澎湖縣共生藻協會等單位一同舉辦「突棘行動」,呂志廣形容,「就像對珊瑚進行外科手術」,用內外兼治的方式,為當地珊瑚礁生態「把脈」,並去除病害,長期監測。

※ 相關報導:

* 廣西破獲黑心集團 熊掌逾百隻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MAINLAND/MAI2/7186545.shtml



◆ 蛟龍號再下潛 達7062公尺

中央社 2012.06.27

中國大陸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今天進行7000公尺級第5次下潛,深度再破紀錄,達7062公尺。

新華社報導,蛟龍號上午5時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進行7000公尺級第5次試潛,下潛深度達到7062公尺,安全返回。

上海新民晚報則報導,蛟龍號今天要挑戰「海底撈針」高難度動作,按照國際慣例,每次下潛都要在深海進行標記,上次下潛深度為7015公尺,這次下潛則要找尋這個標記物,對於潛水器的定位能力相當重要。

在蛟龍號誕生前,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的載人深潛器,最大工作深度為6500公尺,而蛟龍號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公尺,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論上,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fsj 提到...

小琉球潮間帶發現 兩種新紀錄種螃蟹

【聯合報╱記者張進安/屏東縣報導】 2012.06.29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羅柳墀研究團隊,在小琉球潮間帶發現「核果蟹」和「相模栗殼蟹」兩種台灣新紀錄種螃蟹。

背甲寬僅兩公分的核果蟹,因背甲形狀像核果得名,英文也稱「覆盆子蟹」。牠的族群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區,在台灣還是第一次被發現。

相模栗殼蟹和核果蟹同屬於玉蟹科中稀有種類,體型僅有一公分大小,背甲略呈長圓型,殼的邊緣有十個明顯的凸起,牠的腳較核果蟹長,額頭也較凸出而呈V字型。

羅柳墀說,小琉球海域是海洋生物相當豐富的地區,持續有新物種被發現,應加強生態保育。

※ 相關報導:

* 潮間帶六月雪 環棘鞭蛇尾排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9/today-south4.htm

恆春半島海洋生態豐富,每年珊瑚產卵如四月雪,這兩年有當地解說員意外發現海邊的六月精采,潮間帶生物「環棘鞭蛇尾」六月總會大量排精產卵,這幾天記錄到的集體排精畫面,迷濛景象有如六月雪。

* 經過10月治療 重回大海 赤蠵龜米咕 回家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9/today-taipei10.htm

去年八月,新北市消防局從石門區海岸救起一隻溺水受傷的保育類赤蠵龜,經野柳海洋世界獸醫師治療照護,由石門國小命名為「米咕」,昨天裝上衛星發報器進行野放,體重達一百公斤的「米咕」前進時,顯得有些不適應,走走停停,最後眾人協力往前推,才讓牠重回大海懷抱,這也是國人救援赤蠵龜並成功野放、追蹤的首例。



◆ 砍兩千年神木 檢求刑15年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王燕華/宜蘭縣報導】2012.06.29 0

男子何振發、樓樣‧得令涉嫌盜伐宜蘭縣南山珍貴林木,造成兩千年神木浩劫,還以毒品控制集團成員,檢方昨天起訴各求刑十五年、十年。收贓的楊鴻清、陳文慶,也被求刑五年、四年。

由於盜伐南山神木的山老鼠集團中,有來自新竹縣司馬庫斯部落的族人,引發侵略領域之怒,司馬庫斯族代表帶了兩頭活豬,翻山越嶺到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埡口,殺豬獻祭,祭告祖靈,以取得南山族人諒解。

檢方指出,今年四月九日破獲以男子何振發(四十三歲)為首的山老鼠集團,發現何與樓樣‧得令(卅六歲,新竹縣竹東人)從今年二月四日起,兩個月內多次進入宜蘭縣大同及新北市烏來山區盜伐。

檢方說,兩人還以毒品控制集團成員,甚至有人帶長槍上山,嚇阻巡山員,更過分的是,只為了取得樹瘤,就砍倒兩千年的神木,山林浩劫令人心痛。兩人偵查時有面露悔意。

檢方為確認受害林木的數量與地點,甚至請空警隊支援直升機進入深山,查出被砍伐的扁柏、紅檜達四十株,查扣的樹瘤、角材價值九百五十一萬餘元,堪稱是歷年查獲盜伐人數最多、數量及損害最鉅的案件。

檢方昨天起訴何振發等廿二人,以一罪一罰,將多次入山的何振發及樓樣‧得令求刑十五年及十年,分別併科罰金三百八十五萬餘元及兩百零四萬餘元。

收贓的楊鴻清(四十二歲)及陳文慶(五十四歲),檢方認為沒悔意,分別求刑五年及四年。



◆ 救貓狗屢被告 設基金解決困擾

【聯合報╱記者林麗如/桃園縣報導】2012.06.30

動保志工被控詐財並非首例,投入貓狗救援十七年的倪兆成,就曾被控詐欺取財,數度出庭,相當氣餒,二○○七年成立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並取得合法公益勸募字號,才解決公益募款困擾。

五十六歲的倪兆成是退休老師,一九九五年成立「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與兒子倪京台展開貓狗救援,七年前起架設網站報導教援故事、推廣動保觀念。

倪京台說,在網路報導救援訊息後,網友熱烈回響,更多人加入救助行列,但也引來連串投訴,數度被告詐欺,父子不堪其擾,之後向內政部登記成立「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公益團體。

倪京台指出,透過網友募款,應在網路上詳細公布單據、動物醫院名稱,讓捐助者也可以去醫院看貓狗,但個人不能募款;如果帳款轉作別的用途,就有詐欺之嫌。

※ 相關報導:

* 救棄犬獲熱捐 動保志工被告詐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194085.shtml

動保志工張姓男子照料兩度被遺棄的臘腸狗「黑糖糕」,每天在臉書寫下求醫、復健過程,獲網友喊讚,一個月內收到五十多名網友捐助廿一萬元,卻遭檢舉騙財,還被告詐欺,他覺得很冤。



◆ 2例貓抓病 養貓飼主要注意

【聯合報╱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2012.06.30

喜愛貓的人要注意了,基隆市衛生局昨天表示,今年初迄今,基隆市已有2例「貓抓病」,飼主被貓抓傷手臂,因為細菌感染,造成腋下淋巴結腫大,看醫生吃了1周的消炎藥跟抗生素才痊癒。

衛生局指出,「貓抓病」的致病原是「韓瑟勒巴通氏菌」,透過貓蚤傳播,人類經由被貓抓傷或咬傷而感染,但人與人不會直接傳播。

患者遭貓抓、舔或咬傷處會出現紅色丘疹病灶,通常2周內淋巴結會有膿庖。部分個案可能發生肉芽腫性結膜炎及神經併發症如腦部病變及眼神經炎。免疫系統較差的病人,特別是愛滋感染者,已證實可能併發菌血症、紫斑狀肝及血管瘤症等症狀。

基隆市最近兩年已沒有傳出有人感染「貓抓病」,今年3月及上周,分別有2名患者出現發燒症狀,而且腋下淋巴結腫大。

追查發現患者都有養貓,平日喜歡抱在胸前,由於貓兒到處跑,跟野貓接觸後,身上有貓蚤。飼主手部被貓抓傷,貓蚤的「韓瑟勒巴通氏菌」經由皮膚進入人體。

要避免感染「貓抓病」,飼主應限制貓隻外出,維持乾淨的飼養環境,此外,應防止被貓抓咬及舔舐。有相關疑問,可電2427-6154衛生局防疫諮詢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