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2007.11.12
交通大學環工所教授高正忠最近發現,新竹科學園區周邊空氣中砷濃度超高,最高每立方公尺竟達一百廿奈克,「全世界文獻沒有看過這麼高的砷汙染,超恐怖的。」他要求新竹市環保局重新檢測。
高正忠表示,這是竹科管理局五年前委託工研院做的調查。今年初,他得知國際知名「大氣環境」期刊刊登工研院這篇「半導體與光電產業砷排放評估」論文中,提到監測竹科砷汙染,十五個監測點中,最高值達一百廿奈克,另有六個點超過一百奈克。
「全球找不到一個數據這麼高的地方」,高正忠說,國外數據最高是九十奈克,「那是在礦場附近」。
他指出,依據美國環保署公布資料,長期暴露在每立方公尺砷濃度零點二奈克的環境,致癌風險是百萬分之一,超過廿奈克為萬分之一,高達一百廿奈克時,致癌風險比二千分之一還高。
這篇論文是工研院環安中心(已合併為能源與環境研究所)正研究員簡弘民等人做的。他表示,根據環保署訂定的標準程序,使用高效率濾紙採樣器和低壓電子式粒徑檢測儀,在竹科周界找了十三個點,另外兩個點在竹南園區,「進行了約一年」,竹南園區當時工廠不多,沒測出空氣中的汙染,測到的都在竹科。
「既然看到了,不能不管」,高正忠說,看到研究報告後當時就向市環保局反映,環保局也提了監測計畫,向環保署爭取經費,但迄今無下文。他不解,環保局有錢做環保宣傳,對攸關市民健康的計畫,卻要等環保署補助,不知是何心態。
清大教授凌永健、交大教授白曛綾之前也做過監測,測出竹科周邊空氣中的砷濃度每立方公尺六到廿三奈克,與工研院的調查數據差距甚大。
基於民眾保健,高正忠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測!」凌、白兩人也持同樣觀點。
凌永健教授說,他讀了簡弘民的報告,發現採樣時間可能不夠長,採得大氣體積不夠多,來自採樣設備的濾紙背景值較高,結果數據自然高;他贊同重測,讓疑點釐清。
簡弘民說,或許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他也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請環保單位重新大規模監測,讓大家安心。
◆ 學者促重測砷濃度 市民尿液篩檢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2007.11.12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近三十年,一直是台灣的經濟櫥窗,不過,在亮麗產值下,周邊環境空氣中的砷濃度,卻缺乏完整資訊。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認為,有必要做一次環境監測,以及市民尿液篩檢的大規模調查。
凌永健說,最早對科技產業周邊空氣做砷濃度調查,是清大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王竹方,民國八十九年指導研究生蘇健中做「半導體工業區空氣汙染物之懸浮微粒的調查分析」,平均值是六奈克。
凌永健曾於九十三年、九十五年接受科學園區管理局委託,監測竹科周界與市區空氣中的砷濃度。九十三年在竹科周界八個點監測,砷濃度在四到十奈克間;他並到區外的香山大庄和港南海邊監測,數值較高,大庄地區約十八到二十三奈克,港南地區約十奈克。九十五年在竹科周界六個點監測,平均值是三到四奈克。
他查閱國外文獻,二千年英國一篇報告,鄉村平均值是一到四奈克,都市五到七奈克,其中,在金屬冶煉爐附近測得最高值,是兩百二十三奈克;加拿大也在工業區發現超高砷濃度,最高達兩百二十奈克。
凌永健表示,國外針對空氣中砷濃度的調查以火山爆發區、礦產開發及工業活動為標的,工業活動以金屬冶煉、焚化爐與半導體、光電業為主。
他指出,竹科設立近三十年,以往砷濃度的調查都分散在幾個實驗室,數據過於零散,監測點也多集中竹科周界。有必要作一次大規模監測,除了竹科,還要擴及新竹縣、市相關區域;同時,對半導體、光電業員工及指標性市民,也該作尿液篩檢。
「至少是一個參考值」,他說,可以當作往後相關調查研究的參考數據,對國民健康與信心確立也有幫助。
◆ 中科砷濃度曾飆高 降到三奈克
【聯合報╱記者張弘昌、張明慧/連線報導】 2007.11.12
中部科學園區周界空氣中的砷濃度,今年初一度異常飆高,台中縣環保局之後連續兩次測量,數值都降在二至三奈克之間,低於歐盟訂的二○一三年六奈克的目標值。
中科管理局環境安全組專門委員施文芳說,空氣中砷含量需長期監測,砷汙染來源包括沙土、火力發電廠、焚化爐及治煉業等的作業,會隨著風向變動;環保署已要求台中縣市環保局對中科附近作長期監測,針對有可能排放砷化物的廠商加強稽查。
中科管理局表示,曾被懷疑是台中地區空氣含砷汙染源的中科廠商中,康寧已改用無砷製程,茂德也在半導體加工時,採用兩道防止釋出砷的設備。
台中縣環保局課長商文麟說,中科茂德、友達等大廠,製程中原本就有砷,環保局每季定期監測,第三季監測砷值較第二季下降,顯示業者逐漸重視汙染防制。
台中縣衛生局指出,並未接獲地方居民反映因中科設廠而造成罹癌率增加;日前癌症篩檢調查,也未發現異常增多情形。商文麟表示,癌症的發生多半要累積十年以上,中科設廠不過幾年,目前做流行病學調查,沒有太大意義。
◆ 光電半導體 改採無砷製程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2007.11.12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主任秘書何有忠說,在工研院環安中心監測竹科周界空氣中砷濃度前後,科管局也做了相關監測,每立方公尺都在六奈克上下。
他說,在前環安中心報告出爐後,科管局覺得受託單位使用的檢測方法可能有問題,後來,環保署主動偵測,科管局也委託環保署認可的實驗室做驗證,都測不出那麼高的數據。
他表示,目前環保法規對砷排放濃度標準還不夠明確,不過,科管局對園區廠商與周邊環境,不管空氣、水質與地下水排放都有一定規範,相關廠商也會定期聚會,觀摩瞭解最新的儀器設備或採無砷製程。
科管局環安中心科長謝盛隆說,自報告出爐,廠商在防治方法上不斷創新,例如增設乾式吸附器,先除掉一層汙染物,再進入洗滌塔清洗,最後排放,製程上也積極研發新方法。
一般來說,製程中使用砷化物的廠商,以光電、半導體居多,像光電廠玻璃基板含砷化物,蝕刻作業也會排放;有些業者顯示玻璃製程上須添加砷化物。半導體生產製程,也會用到砷化氫。
新竹市環保局長張見聰說,今年三月已向環保署提出「竹科固定汙染及周界環境砷汙染監測調查」計畫,希望爭取五、六百萬元執行,但一直沒下文。
他說,環保局每年編六百萬元預算,針對竹科十幾支煙囪做重金屬排放稽查、檢測,近幾年並未發現異常現象;環保署也委託學界偵測砷濃度,每立方公尺平均值六奈克,且愈來愈低。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說,這幾年他在桃園、新竹工業區與一般區域,作砷濃度調查,「還算正常」。他發現環安中心簡弘民設定的「偵測極限值」較高,也就是儀器可以測得的最微細濃度是三十奈克,一般學界的極限值是零點五零奈克,得出來的結果就差很多。
※ 砷中毒最有名的稱謂就是烏腳病,台灣以前喝受污染的地下水,很多人中獎,因此台灣在烏腳病的研究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這種第一有點可悲。
* 砷米砷湯砷廢土 竟未整合防治
* 國內首宗環害訴訟 RCA遭求償24億
* 隕石擊中祕魯村莊 200 居民出現不適
* 世衛報告:兒童接觸污染物對成長影響大
* 研究:空氣汙染與動脈阻塞有關
*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 從山寨文化到台灣「幸福指標」
2 則留言:
竹科砷濃度 工研院重測:沒問題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07.11.17
工研院5年前監測新竹科學園區周界空氣砷濃度,最高值達每立方公尺120奈克,各界譁然,工研院昨天公布最新檢測結果,每立方公尺在2.1奈克以下,副院長曲新生與科管局長黃得瑞說,「竹科空氣品質沒問題,民眾安心」。
至於之前為何出現超高濃度數據?曲新生分析,當年原始樣品已不在,加上大環境改變,較難追溯原委。
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高正忠說,不訝異測得的數據,因為單一時間僅測4個點,代表性不足;清大教授凌永健說,工研院當年測出偏高數值,與採樣儀器及分析方法有關,建議北中南科技園區設置長期定點的空汙監測機制,且定期公開數值。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竹科砷濃度過高,各界關注,工研院徵求竹管局同意,本月12日邀集院內、外學者專家組成「檢驗小組」重新檢測。
檢驗小組由中華民國環境分析學會理事長、清大教授楊末雄擔任召集人,分別在竹科汙水處理廠、實驗高中、園區消防隊與二期邊界4個點重測,除實中外,其他3點都是當年工研院監測的地點,13到15日24小時採樣,昨天公布結果。
檢測結果顯示,4個點空氣中砷排放檢測值介於1.5到2.1奈克間,4點的平均值是1.8奈克,低於歐盟2012年底每立方公尺6奈克的管制值。
小組召集人楊末雄說,依環保署最新的標準程序,架設高量空氣採樣器,以每分鐘1.1到1.7立方公尺吸收量採樣;樣品匯集在石英纖維濾紙上,採樣體積約1600到1800立方公尺。
樣品採集後,由工研院與凌永健教授處理,並分送國科會國家貴重儀器中心與工研院實驗室分析與交叉比對,楊末雄說,檢測過程品保與品質控制都合標準規範。
黃得瑞說,新數值出爐,民眾可以安心;科管局也會持續每季監測周邊空氣品質,以更嚴格的排放標準要求區內廠商。
不過交大教授高正忠提出,民眾更關心的是「科管局到底許可廠商使用多少砷化物?也應主動公開總量」,市府應長期做流行病學調查。
他說,任何監測值超過致癌風險百萬分之一的數據,都要主動公布,「否則失職」,特別是很多毒物都是無色無味,新竹地區該有成立「平行監測委員會」,公開各項監測結果。
◆ 五年前空汙值 已失準了
萬仁奎 中國時報 2007.11.17
氣象學是一種科學,專門研究大氣的天氣情況、變化規律及天氣預報。不過,存在於地球大氣中包括溫度、氣壓、水氣等可變因素太多,氣象預報也經常失準。但空氣品質檢測和氣象預報截然不同,不能把五年前的空氣品質檢測報告,據以臆測五年後的空氣品質狀況。這是科學,也是常識。
竹科管理局五年前委託工研院進行一項空氣汙染調查,由工研院環安中心簡弘民博士操刀,總共在竹科周邊設置十三個監測點,其中一個監測點發現空氣中含砷濃度超高,最高每立方公尺達一百廿奈克。
由於測出的含砷量超乎尋常,嚇壞一堆人,事後,竹科管理局又多次委託不同的學術單位進行監測,結果平均都在三到四奈克之間,含砷量最高的數值也沒有超過廿三奈克。
不過工研院五年前的調查,今年卻輾轉刊登在一份專業的國際期刊上,再經過轉述、演繹,像是三人成虎,變成竹科一年到頭都暴露在高濃度砷的危害之下,甚至桃竹苗地區民眾近年肝癌、肺癌名列十大死因都與竹科有關。
竹科管理局昨日公布檢測報告,清大教授及工研院進行的監測結果兩相彙整,含砷量也都介於一點五到二點一奈克,低於歐盟所訂二○一二年六奈克的標準。此數據一經公布,竹科及附近居民的心情才稍稍平復。
最起碼,也讓大家學到一個教訓。不要把五年前一次有爭議的空氣檢測報告當成氣象預報,以為五年前一次誤差的颱風警報,就據以認為,五年後還是強颱籠罩。
※ 信不信由你囉~
竹科砷濃度 工研院重測:沒問題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07.11.17
工研院5年前監測新竹科學園區周界空氣砷濃度,最高值達每立方公尺120奈克,各界譁然,工研院昨天公布最新檢測結果,每立方公尺在2.1奈克以下,副院長曲新生與科管局長黃得瑞說,「竹科空氣品質沒問題,民眾安心」。
至於之前為何出現超高濃度數據?曲新生分析,當年原始樣品已不在,加上大環境改變,較難追溯原委。
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高正忠說,不訝異測得的數據,因為單一時間僅測4個點,代表性不足;清大教授凌永健說,工研院當年測出偏高數值,與採樣儀器及分析方法有關,建議北中南科技園區設置長期定點的空汙監測機制,且定期公開數值。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竹科砷濃度過高,各界關注,工研院徵求竹管局同意,本月12日邀集院內、外學者專家組成「檢驗小組」重新檢測。
檢驗小組由中華民國環境分析學會理事長、清大教授楊末雄擔任召集人,分別在竹科汙水處理廠、實驗高中、園區消防隊與二期邊界4個點重測,除實中外,其他3點都是當年工研院監測的地點,13到15日24小時採樣,昨天公布結果。
檢測結果顯示,4個點空氣中砷排放檢測值介於1.5到2.1奈克間,4點的平均值是1.8奈克,低於歐盟2012年底每立方公尺6奈克的管制值。
小組召集人楊末雄說,依環保署最新的標準程序,架設高量空氣採樣器,以每分鐘1.1到1.7立方公尺吸收量採樣;樣品匯集在石英纖維濾紙上,採樣體積約1600到1800立方公尺。
樣品採集後,由工研院與凌永健教授處理,並分送國科會國家貴重儀器中心與工研院實驗室分析與交叉比對,楊末雄說,檢測過程品保與品質控制都合標準規範。
黃得瑞說,新數值出爐,民眾可以安心;科管局也會持續每季監測周邊空氣品質,以更嚴格的排放標準要求區內廠商。
不過交大教授高正忠提出,民眾更關心的是「科管局到底許可廠商使用多少砷化物?也應主動公開總量」,市府應長期做流行病學調查。
他說,任何監測值超過致癌風險百萬分之一的數據,都要主動公布,「否則失職」,特別是很多毒物都是無色無味,新竹地區該有成立「平行監測委員會」,公開各項監測結果。
◆ 五年前空汙值 已失準了
萬仁奎 中國時報 2007.11.17
氣象學是一種科學,專門研究大氣的天氣情況、變化規律及天氣預報。不過,存在於地球大氣中包括溫度、氣壓、水氣等可變因素太多,氣象預報也經常失準。但空氣品質檢測和氣象預報截然不同,不能把五年前的空氣品質檢測報告,據以臆測五年後的空氣品質狀況。這是科學,也是常識。
竹科管理局五年前委託工研院進行一項空氣汙染調查,由工研院環安中心簡弘民博士操刀,總共在竹科周邊設置十三個監測點,其中一個監測點發現空氣中含砷濃度超高,最高每立方公尺達一百廿奈克。
由於測出的含砷量超乎尋常,嚇壞一堆人,事後,竹科管理局又多次委託不同的學術單位進行監測,結果平均都在三到四奈克之間,含砷量最高的數值也沒有超過廿三奈克。
不過工研院五年前的調查,今年卻輾轉刊登在一份專業的國際期刊上,再經過轉述、演繹,像是三人成虎,變成竹科一年到頭都暴露在高濃度砷的危害之下,甚至桃竹苗地區民眾近年肝癌、肺癌名列十大死因都與竹科有關。
竹科管理局昨日公布檢測報告,清大教授及工研院進行的監測結果兩相彙整,含砷量也都介於一點五到二點一奈克,低於歐盟所訂二○一二年六奈克的標準。此數據一經公布,竹科及附近居民的心情才稍稍平復。
最起碼,也讓大家學到一個教訓。不要把五年前一次有爭議的空氣檢測報告當成氣象預報,以為五年前一次誤差的颱風警報,就據以認為,五年後還是強颱籠罩。
※ 信不信由你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