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3

日科學家希望「印」出心臟

◆ 運用噴墨印表機技術 日科學家希望製出心臟
AFP: Scientist turns to ink-jet printer for a new heart
http://afp.google.com/article/ALeqM5gHTiWtHB500OywDpPlLpr_gKfgiA

法新社╱蔣天清 2008-10-22

(法新社日本富山二十一日電)日本科學家中村真人正在進行一項任務,研究是否可運用家中和辦公室常見的簡單噴墨印表機技術,製造出人體器官。

此構想是要用印表機在每秒噴出數千個細胞,而不是墨水滴,再把細胞做成立體器官。

他在日本中部富山市告訴法新社說:「這就像在微小平面上興建一棟超高摩天大樓,只不過使用的是不同的細胞和其他材料,而不是鋼筋、混凝土與玻璃。」

中村也是國立富山大學科技研究所的教授,他說:「我希望最後能做出心臟。」

雖然中村表示,得花上二十年左右才能研發出一顆心臟,不過一旦成真,未來就可大量生產「好心臟」,供等待心臟移植的病患使用。

利用病患體內細胞做出的心臟,便不用擔心身體會產生排斥。

在列印器官的新興領域內,中村聲稱,他的研究將使用活生生的細胞,印出世上最精細的3D構造體。

此種技術的運作方式有點像處理切片水果:把器官從水平面切開,讓研究人員看得到表面上大量的細胞。

如果印表機把細胞相繼噴射在正確位置,並重複這個過程製造很多層次,就可做出3D器官。

正如印表機噴墨時可以選色一般,機器也可噴出不同細胞。

中村已成功用活細胞做出直徑一公釐的小管,並用兩種不同細胞做出雙層管壁,近似人體血管內的三層結構。

他也做出更小、單壁的水膠管,寬度僅有一公釐的十分之一,細如人類毛髮。

這些小管均是用中村的團隊所研發的3D噴墨生物印表機做出。該團隊今年稍早在位於東京西南方的基金會「神奈川科學與技術學會」完成一項三年計畫,研發出此印表機。

這台印表機可以調整細胞噴出的落點,精確度達一公釐的千分之一,並可以每兩分鐘三公分的速度製出小管。

中村的動機其實很簡單,他認為,如果器官不夠有需要的人使用,科學家就應該製造出來。

※ 組織或許可以,器官就真的很拼。



◆ 數位影像+塑形鈦 能成功重建凹陷的顱骨

自由時報 2008-10-22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人骨拼圖不成,可請鈦合金幫忙!車禍造成頭骨破碎,醫師即使將頭骨拼回,或用人工骨泥替代,仍有人會因受傷嚴重,造成後來頭顱骨凹陷,不僅外表難看,也易造成癲癇、意識不清等後遺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榮東昨天表示,國外研發成功,如今台灣醫界也相繼運用數位影像及塑形鈦打造可完全取代凹陷破碎的顱骨,讓患者既美觀,又可減少癲癇等後遺症。

他指出,顱骨負責保護腦部組織,一旦凹陷,就失去保護腦部的作用,隨時可能因2次傷害而損及生命,所以顱骨缺損或凹陷的修補在神經外科是非常重要的手術,醫學上稱為「顱骨成型術」。

傳統顱骨成型術手術如果無法取自患者頭骨,就以「人工骨泥」直接鋪蓋在頭顱缺損處,藉鋼絲固定,但一旦鋼絲鬆脫就會造成凹陷。

今年初迄今,他為10名車禍後頭骨凹陷的患者,運用塑形鈦取代凹陷破碎的顱骨,在數位影像的幫忙之下,鈦金屬製成的人工顱骨,可以「完全卡位」,並馬上幫助患者的頭形撐起來。

他說,患者頭形撐起來的最大優點是減少不當的壓迫,可減少因顱骨凹陷造成的癲癇、意識不清等後遺症。

一名70多歲的婦人車禍後左右兩側顱骨都凹陷,運用塑形鈦補上去後,昏迷指數馬上從8分進步到11分,原本需腳底刺激才會張開眼睛,手術後,已進步到有人靠近她,即會張開眼睛。

劉榮東主任指出,塑形鈦原本運用在整形外科上,如今被神經外科運用在治療顱骨凹陷的患者,效果確實不錯。

※ 相關報導:

星國新發明:可逆轉的 3D 細胞培養凝膠
可即時產生高品質 3D 電玩材質的演算法
 - 國內首台三維印刷成型機 成大明世貿展出
MIT 以病毒開發出如細胞般大小的電池

幹細胞再生修補先天性心臟缺陷
心律不整的新機制 -- 讓心跳動的受體

生物玻璃如何修復骨骼?
感溫聚合物:可切換的生物黏著性
奈米尺度下受壓 聚合物另闢遊戲規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