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5

終端物價只漲不跌 金融風暴葛老認錯

* 油價跌至61美元 金價跌破700美元
* 百貨業:總統領頭消費 鼓勵大於實質
* 外商看台灣:降價慢吞吞 流失國際訂單
* 日子難過!國際原物料大跌 終端物價依舊只漲不跌
* 經長:電價沒有調降空間
* 政院:國營事業年終獎金維持最高4.6個月
* 國營事業高年終 綠批藍護航

* 房貸戶 不繳本金時限延展3年?
* 銀行反彈:亂下猛藥!
* 政府的手 別再伸進銀行了
* 1,228億美元已燒掉903億 AIG:美紓困銀彈快用盡
* 銀行業 照捧鑽石飯碗

* 促進就業的盲點
* 救經濟 即興「上工」難救失業
* 沿海企業倒 引發民工返鄉潮
* 東莞、深圳、廣州 270萬人恐失業
* 華爾街裁20萬 白宮:失業潮來了
* 美失業情況 高出預估6.5倍

* 智叟變經濟禍首 葛老:我錯了
* 股市再大跌 噩夢何時休?
* 520以來台股腰斬 市值減半
* 台股跌幅擬恢復7% 周一可能補跌

* IMF救市 將推緊急換匯方案
* 亞洲13國籌800億美元 捍衛貨幣
* 澳洲13家投資公司 凍結基金贖回
* 搶救匯價 新興市場爭相出招
* 退休基金還國債?阿根廷兩難
* 財經漫遊 當政府無信,投資者就該無情
* 府院內鬥 烏克蘭金融重創更難解
* 烏克蘭政界 「美女與野獸」變仇人
* 歐洲穀倉 征服者覬覦
* 豐田全球銷量下滑 七年首見
* Google藉外匯避險 Q3淨利超越預期

* 觀念平台─偶然還是必然
* 一○二五大遊行所透露的政治意義

◆ 油價跌至61美元 金價跌破700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維也納二十四日電】 2008.10.25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24日決議,下月起每日減產150萬桶原油以穩定油價,但減產決定擋不住投資人對世界經濟減緩削弱原油需求的疑慮,油價24日早盤跌至每桶61美元,掉至17個月最低。金價則為逾一年來首度跌破700美元,恐將創下28年來單周最大跌幅。

OPEC 13個成員國的石油部長20日在維也納集會後宣布減產。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奈米表示,OPEC「迅速」決定減產。科威特石油部長則說,目前11個成員國日產2,880萬桶石油,從下個月1日開始每日減產150萬桶,為近兩年來首見。卡達石油部長阿布都拉甚至表示,12月「可能再度減產」,但減產與否將視油市的反應而定。

OPEC減產消息顯然無法讓油價止跌,倫敦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跌至2007年3月以來最低的每桶61美元。紐約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跌至每桶62.65美元,為2007年5月來首見。

Sucden公司分析師卡馬說:「經濟衰退疑懼和不確定性持續困擾全球市場。但信用環境緊縮恐使全球新能源的開發計畫停擺,油價長期仍看漲。」

另外,美元升值和股市重挫抑制貴金屬需求,金價現貨24日一度大跌39美元(跌幅5.4%),每英兩報682.41美元,為逾一年來盤中最低價。金價12月期貨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下挫33.70美元(跌幅2.6%),跌至每英兩681美元。

金價本周跌幅已深達13%,為1980年3月來單周最大降幅。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分析師德維特說:「金融市場的風吹草動都被視為利空,美元是貴金屬價格大跌的罪魁禍首。」

銅價和鉛價本周都可能創下至少20年來單周最差表現。標準普爾(S&P)24種商品GSCI指數自10月17日以來下跌11%,該指數第三季重挫28%,表現為歷來最差。



◆ 百貨業:總統領頭消費 鼓勵大於實質

【聯合報╱記者顏甫珉、陳靜宜、古鎮榮/台北報導】 2008.10.25

馬英九、劉揆等人帶頭消費,SOGO百貨總經理李光榮表示「鼓勵作用大於實質效果」,但也認為此舉讓民眾買東西會「比較沒罪惡感」,他更呼籲「馬總統也應來百貨周年慶擠人潮、買東西」。

新光三越販促部經理周寶文認為,指標人物消費有帶頭作用,實際層面上來看,新光三越在周年慶的表現亮眼,消費購買的人潮有回籠現象。遠東百貨行銷部協理畢堅永則指出最近業績有成長,他表示日前周年慶開跑的五店一天業績有兩億多元,成長超過兩成。

燦坤建議應該將劉揆提過的「近貧補助儲值卡」擴大適用範圍,也就是說將補助以儲值卡形式發給民眾,用於民生消費,一年內不用就無效,有點類似發給公務員國民旅遊卡,等於半強迫民眾消費,燦坤表示,若能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失業族群甚至中產階級,對刺激消費一定有幫助。

摩斯漢堡總經理陳朝慶說,國外原物料、石油價格一路下滑,餐飲業者卻未蒙其利,原物料進貨和天然氣價格仍在高點,餐飲業者居中咬牙苦撐,利潤空間小,但問題是消費者仍消費不起。若政府強制干預原物料的價格,讓進貨價下降,業者順勢調降價格,這樣消費者就能吃到合理價格的餐點,自然就願意消費了。

※ 有些是屬於(獨佔、寡佔)特許營業,要查並不困難,上游不降光叫下游降,誰吃得消?



◆ 外商看台灣:降價慢吞吞 流失國際訂單

自由時報 2008.10.25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向台灣下訂單生產「閣樓罩」的美商Attic Tent公司總裁史蒂夫威廉斯,親自前來台灣協調產品降價時,認為台灣工廠的品質值得稱許,但在國際原油跌價逾半、原物料仍未降價的做法,將無法與國際競爭,勢必流失訂單。

在美國設計並販售專利產品「閣樓罩」的美商Attic Tent公司,係用來防止冷暖氣從閣樓的出入口流出,因產品全部採精緻手工,而與台灣的大弘公司合作,在國際原油每桶漲到一百四十多元之際,也同意大弘提高價格,最近Attic Tent公司有意增加訂單,卻對大弘在原油大跌後未能降價之舉不能理解。

該公司總裁史蒂夫威廉斯等人日前親自來台,深入南投縣中寮鄉協調產品價格問題,在台灣停留五天四夜時間裡,史蒂夫與大弘及三家協力廠商多次開會,對台灣廠商具備先進機器及精緻手工大表佩服,更對協力廠商無條件配合的精神讚不絕口,唯一無法接受的就是廠商無法隨原油跌價而降價之舉。

史蒂夫以「不懂你們的政府在想什麼?再不降價,台灣恐怕失去國際競爭力。」表達他的想法。

一心想為中寮鄉中老年人創造就業機會的「大弘」負責人廖修霖,也十分無奈,已決定在政府無法降調原物料及電費價格前,採取調整管理經費手段,同意美商酌予調降產品生產價格,以留住訂單。



◆ 日子難過!國際原物料大跌 終端物價依舊只漲不跌

NOWnews.com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24

物價漲、薪水不漲,民眾生活已經夠苦了,但眼看國際原物料價格大幅回跌,油價3個多月就跌50%以上,小麥價格也降4成,但下游的零售物價像是小麥製品、麵包等,卻沒降價過,就連電費、機票費,更是不降反漲,讓在消費末端的小老百姓,很難忍氣吞聲。

鐵鍋上一個個蔬菜蛋餅又圓又大,香味撲鼻,只是抬頭看看原本30元的價格,卻漲價到了35元,隔壁攤的水煎包也貴了2元,只是眼看國際原物料價格回跌,下游價格卻沒降過。

小吃店業者反應,「根本不可能(降價),因為我們的源頭、我們的進口商等,根本價錢沒有往下降,所以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降價)。」

業者有苦難言,只是從前波油價高漲之後,運費跟著攀高,大宗穀物原物料連番漲,電費也變貴,一個月就要多支出近百元,天然氣價格每度也漲4元、漲幅達30%,就連機票一年來也漲了2波,足足貴了1到2成以上,但看看原油價格,從7月的每桶145美元大幅滑落,幾乎跌了50%,國際小麥價格也從6月的高點下跌39%,上游原物料都在跌價,但消費終端的小老百姓卻還在受苦。

民眾抱怨連連,會這麼氣憤,就因為物價一旦上漲,就很難回跌,從沒因為景氣差做過調整,只是想等物價降價,恐怕難如登天!

※ 台灣要向辛巴威看齊?!



◆ 經長:電價沒有調降空間

【譚淑珍 侯雅燕 崔慈悌/台北報導】2008-10-25 工商時報

原油價格跌、桶裝瓦斯也都要調降,獨獨電價不降,工業總會再次吶喊:「快降電價」外,工總理事長陳武雄也打算在下周二(28日),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拜會總統馬英九時,要向「總統喊冤」:電價不降價,太超過啦!

行政院指示經部研究燃料油、桶裝瓦斯及電價有無調降計畫,經濟部初步估算,燃料油價格在11月每公秉至少有調降1000元的空間,而桶裝瓦斯每公斤至少降1元。關於電價,經長尹啟銘昨日表示,因發電成本仍高,目前沒有降價空間。

影響工業最深的燃料油,採浮動油價機制,每月調整一次,中油根據初步估計,下個月燃料油價格每公秉至少有調降1000元的空間,不過須等到11月1日,才會確定跌幅。

至於天然氣價格目前每度仍虧損2.6元,因售價低於進口原料成本,中油強調,近期無降價的可能性。

對於眾所關心的電價,尹啟銘指出,台電的發電成本最主要是燃煤,約占發電成本47%至48%,煤價仍處高檔,目前每噸報價為110美元;天然氣約占發電成本25%至30%,價格也處高檔,因此,台電目前發電成本仍高於售價。台電估算,煤價每噸降至55美元,始可達發電損益兩平。

尹啟銘強調說,台電今年調漲電價僅反映成本的一半,今年全年將虧損1千億元,台電明年則將虧損1500億元,目前電價無調降可能,否則台電會遭遇重大危機。

※ 國營事業年終(包括考核與績效獎金)還可以領 4.6 個月,好大的危機喔~



◆ 政院:國營事業年終獎金維持最高4.6個月

中央社 2008/10/20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008年10月20日電)行政院今天表示,政府為安定軍公教人員生活,九十八年度預算仍編列公務人員一點五個月年終獎金,另國營事業為落實績效管理,包括「考核」及「績效」獎金,最高分別編列二及二點六個月,合計最高可領四點六個月績效年終獎金。

立法院民進黨團舉行記者會,立委潘孟安指九十八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有部分單位編列高額年終獎金,另百業蕭條,中油仍編四點六個月年終獎金是「人民在苦,官員在肥」。

主計處傍晚發佈新聞稿說明,在公務人員方面,政府為安定軍公教人員生活,九十八年度預算仍依現行法令規定標準核實編列公務人員年終獎金一點五個月。

另在國營事業員工方面,主計處指出,各事業年度經營績效獎金,包括「考核獎金」及「績效獎金」兩部分,為落實績效管理及激勵員工潛能,考核獎金最高不超過二個月薪資總額、績效獎金則不超過二點六個月薪資,合計最高為四點六個月,但實際獎金要視各事業經營績效計算。

主計處強調,這些獎金發放是依現行規定辦理。

另據媒體報導,立法院預算中心對行政部門九十八年度總預算編列額外支給或獎金津貼近三億元,認為是不公不義。

主計處也提出說明,據「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規定,各機關有關待遇、獎金等,須經專案報行政院核准後辦理,且獎金發放均循預算程序編列年度預算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後辦理。

例如國軍上校以上非主管人員可支領二分之一主管加給,是依行政院核定「國軍主管職務加給支給要點」規定辦理、原能會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因具核能專業背景,依「核能職務加給表」規定,支領核能職務加給。

* 國營事業年終獎金 超級比一比 - 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4041



◆ 國營事業高年終 綠批藍護航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2008.10.21

全球經濟不景氣,荷包縮水,但國營事業照樣坐領優沃的年終獎金?立法院民進黨團上午舉行記者會,強調9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目前整體只刪減0.011%,部分單位又編列高額年終獎金,國民黨立委能眼睜睜看這些預算通過嗎?

民進黨立委潘孟安指出,百業蕭條,中油仍編4.6個月的年終獎金,每人可領到33.5萬元,這能通過嗎?「人民在苦,官員在肥」;台電年終獎金2個月、每人14.5萬元,公務人員也有1.5個月,而健保局年年虧損,竟也編3.75個月的年終,每人平均19.6萬元,此外,勞保局也有3.76個月、21.6萬元,國民黨立委置百姓於何處?

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指出,審查預算時,過去是磨刀霍霍,替人民把關,今年看不到這些情況,民進黨才27席,在各委員提案門檻為四人,民進黨在五個委員會裡連提案權都沒有,即便有權提案,也難擋國民黨護航。

賴清德說,根據立法院議事規則,可以透過黨團提案,但同樣被國民黨擋掉,黨團要求立法院長王金平應捍衛程序正義。

潘孟安說,國民黨把「立法院」當「立法局」,馬英九又將黑手伸入,希望能將編列不實、不合法的預算採取「包裹表決」,民進黨提出嚴重譴責,國民黨應看緊人民的荷包。

民進黨團書記長張花冠說,這次國會比萬年國會還不如,根本是橡皮圖章,整個預算在國民黨完全執政後,完全護航,各委員會像在開同樂會,休閒兼渡假,現在大家在嚐一黨獨霸的惡果。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說,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目前整體只刪減0.011%,而台灣經濟成長不可能達到5.08%,國民黨政府仍卻依此來編列歲入,行政院在說謊,立法院淪為立法局,這是國民黨獨霸的政府。



◆ 房貸戶 不繳本金時限延展3年?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08.10.24

為免民眾繳不出房貸,金管會擬要求銀行業者延長寬限期,放寬房貸戶只繳息不繳本金的時限;銀行公會表示,下周二 (28日)銀行公會將舉行理監事會議,在主管機關指示下,相關委員會將提案討論,預料各家銀行配合行政院及金管會政策的壓力很大。

金管會主委陳樹昨日在立法院被問到延緩房貸戶壓力時,提及銀行公會將提案放寬房貸戶繳納本金的時限,從原本貸款2-3年後才繳納本、息,延到3-5年後才開始繳本金,這期間房貸戶只要正常繳息就可以保有房子。

據了解,不少會員對金管會這項要求並不認同,有業者表示,其實銀行本身已在放寬只繳息不還本的「寬限期」,畢竟硬是把房子收回拍賣,對銀行也沒有好處,但仍需視個案而定,有些可以展延,有些如果展延,可能就會變為呆帳,成為銀行負擔,這是銀行業者最擔心的後遺症。

業者說,到底該對房貸戶如何展延,展延多久,每家銀行都有各自的風險控管考量,主管機關也應尊重,但一旦強制規定寬限期一定要拉長到三到五年,等於拆除了現有銀行放款的「安全閥門」,沒人知道會有什麼後果。

有業者不客氣地說,主管機關要求銀行公會開會做出不利自己的決定,一來強人所難,二來以後如果出問題,最後可能又是要納稅人的錢來補這個洞。有業者說,金管會如果堅持要做,那不如乾脆宣布全部銀行都收歸國有算了。

【記者李濠仲、曾桂香/台北報導】

針對金管會欲要求銀行能展延房貸本金的還款時間,財經高層上午表示,目前相關單位正在朝這個方向研議,但在顧及經濟下滑,協助民眾減輕房貸負擔壓力下,也必須兼顧道德風險,不能讓有些人藉此趁火打劫。

財經高層表示,金管會已要求盡快提出一套辦法,近期相關單位就會開會研議,此間並會深入了解各銀行的狀況,展延貸款本金還款時間,雖是研議的方向,但到底怎麼做,展延多久,還要再討論。重點是希望透過該項措施,協助民眾度過短期的經濟危機。

財經高層表示,如果經濟一直下滑,政府會在房貸方面,盡量協助民眾減輕負擔,不過,很多銀行都很關心這項措施可能帶來的衝擊,因此政府一定會兼顧照顧老百姓,和顧及道德風險,希望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本周一在立法院提出房貸本金展延建議的國民黨立委林德福指出,就他了解,金管會確實已邀請銀行公會在下周開會,討論房貸本金展延,事實上,台灣銀行已經在這樣做了。

※ 此新聞昨日也有相關報導。



◆ 銀行反彈:亂下猛藥!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8.10.24

金管會主委陳樹昨日一句「房貸本金寬限期將再延展三年」說法,引發銀行界極大反彈,有銀行直言「政府的過度干預」可能造成市場道德風險升高、拖累到穩健的房貸市場,甚至有銀行批評政府,「好的、沒事的亂下猛藥」,再這樣搞下去,台灣市場的信心可能統統會被政府嚇死了。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更直言,此波台灣房地產的價格幾乎沒什麼跌,就是因為建商「口袋很深」撐住房價,若政府再強力干預市場、無法讓市場合理反映價格,只會扭曲市場、延誤市場日後反彈的時機。

張金鶚表示,以台灣目前房價來看,台北市幾乎沒什麼跌、房貸市場也尚稱穩定,顯示台灣的房地產和房貸市場都稱健全。但近期房價下跌是必然趨勢,他推測,只要政府不要刻意扭曲,台灣的房價應在明年第一季才開始下跌,至少要回檔修正一、二年,回到93年、94年起漲價格,才可望再激起民眾另一波承接意願,否則以目前房價幾近沒跌的情況,政府再多的利多、也難敵無力購買房子的冷清。

銀行也指出,目前國內銀行房貸,大多提供三至五年的「寬限期」,也就是「只繳利息、暫不繳本金」,以減輕貸款人的房貸壓力。但陳樹昨天在立法院表示還會再提供房貸本金展期三年,引起銀行人士的不滿。

公營行庫主管指出,去年起銀行即針對個別客戶的信用狀況,延展寬限期三至五年,且「依個案」審理,確保銀行的債信品質。銀行不可能讓房貸戶死光光、但基於債權確保,也該有所防範,總不能為了少數房貸戶、拖累到銀行的債信風險。

但若政府強制要求銀行「全體房貸族適用」再展三年,其結果,有能力還錢者不還本金了、沒能力的人認為政府給了特權、統統不想還了,引發「道德風險」惡性循環下去,目前尚稱穩定的銀行房貸市場,很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大崩跌」,可能造成政府的出手,反而害了市場、更拖累到銀行風險控管、讓健康的房貸市場、銀行授信反而遭殃。



◆ 政府的手 別再伸進銀行了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8.10.25

銀行公會將開會討論全面實施房貸三年寬限期措施,消息才傳出,就被外界罵慘,抨擊政府過度干預。

台灣的房貸戶是不是危急到需要「紓困」?據統計,目前銀行業房貸逾放比為1.4%,低於銀行業整體逾放比1.6%,顯示房貸授信情況良好,客戶違約情況並不嚴重。有必要在此時以政策壓迫銀行業提供房貸戶紓困嗎?

其次,為了爭取房貸業務,以公股行庫為主的銀行業,早就提供給貸款戶「寬限期」。需要寬限期的民眾,在市場上可以選擇提供寬限期的銀行,供需雙方達到平衡,政府沒必要叫所有銀行都給寬限期。

再來想想,有了寬限期一定比較好嗎?寬限期拉的愈長,雖然貸款戶少了本金的負擔,但利息壓力卻變重,最後負擔也會增加。

大家想來想去,都想不出在目前健康房貸市場下需要全面提供房貸戶展延的理由,反而還可能出現後遺症,如引起房貸戶道德風險,拖累銀行業的授信。

猶記民國90年時,政府實施對企業財團的紓困政策,造成銀行業逾放比達11%的歷史新高,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一落千丈,至今ROA、ROE都遠遠落後其他國家。

紓困措施對金融產業造成的傷害仍殷鑑不遠,政府竟然又想重蹈覆轍。政府的「鹹豬手」別再伸進銀行業了,給銀行業一個正常的市場運作空間吧。

※ 二次金改相關報導,請參考扁案。



◆ 1,228億美元已燒掉903億 AIG:美紓困銀彈快用盡

【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08-10-25 工商時報

美政府先後共核准多達1,228億美元紓困額度給瀕臨破產的美國國際集團(AIG)自救重生,不過AIG燒錢速度驚人,迄已花掉其中的903億美元,而據執行長李迪(Edward Liddy)表示,最後實際所需可能將超過上述額度。

金融時報周五在報導中,引述英商保誠人壽(Prudential)執行長塔克(Mark Tucker)的談話指出,保誠人壽可能買下AIG除亞洲營運之外的部分資產。消息一出,保誠人壽股價周五在英股盤中大跌12%。

塔克表示,保誠人壽正在「全面性的探視這些資產」。

金融時報另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保誠人壽也對「部分AIG的美國人壽保險營運」有興趣。

為免AIG破產,美國政府在今年9月16日同意提供850億美元紓困貸款,換取AIG約8成股權,之後在10月8日又再追加378億美元的紓困額度,使總金額達到1,228億美元。

不過AIG燒錢的速度卻快得驚人,迄今已花掉903億美元,也就是已耗盡第一次紓困的額度。而據該公司救援執行長李迪在周四表示,最後實際所需可能將超過現已有的1,228億美元。

知情人士上周透露,AIG可能另闢第三資金來源管道,即運用聯準會(Fed)購買商業本票的挹注資金機制。這項機制預定從下周開始運作,而AIG可能將從中借入低於100億美元的資金。

李迪在受訪時表示,他認為AIG「應該會過關」,因此仍然希望守在1,228億美元的上限之內,而且美財政部刺激金融體系借貸的努力「似乎已奏效」。

在9月份被美國政府指派操盤AIG自救重生大計的現任執行長李迪,刻正積極處分AIG資產,包括旗下的美國人壽保險、飛機租賃、消費者融資等業務。



◆ 銀行業 照捧鑽石飯碗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紐約二十四日電】 2008.10.25

美國金融業垮了,員工高薪和紅利仍然是外甥打燈:照舅 (舊)。幾家龍頭銀行員工今年拿的錢和去年一樣多,甚至只增不減,包括照理應該和個人或公司績效綁在一起的紅利。

根據美聯社的調查,今年到現在為止,美國大銀行裡有九家的薪水、福利和紅利比去年增加3%。

紐約州檢察長郭謨看了美聯社的調查,說:「納稅人畢生積蓄都沒有,國家還拿他們的錢去救金融業者。這些金融業者繼續發紅利,敘高薪,簡直是往傷口撒鹽。」

2008年,美國金融業每一季的表現都不如去年。一位專門研究薪酬問題的諮詢業者說:「大家當然期望他們的薪酬降低,但到現在都還看不出來。」

花旗今年在危機聲中裁員2萬3000人,今年頭九個月發出的薪酬卻達到259億美元(台幣86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

華爾街的給付,典型的分配是薪水和紅利占60%,年終現金和股票紅利40%。後面這部分「照理」該按員工個人和公司的業績來給。金融業現在趴在地上,有何業績可言?

今年前九個月,美林員工薪酬總共1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少3%。美林今年前九個月虧117億美元。紐約梅隆(Mellon)銀行是接受美國政府紓困的業者之一,該行「為了反映營業成本和當前市場環境」,將紅利砍掉30%,但員工薪水不減反增,今年薪酬上升44%。



◆ 促進就業的盲點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25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今年9月份失業人數達46.4萬人,較上月增加1.2萬人,其中,以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1.4萬人最多;失業率也因而提高至4.27%,較上月上升0.1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月相比,增幅更達到0.28個百分點。

早在7月初,當勞動市場求供倍數大幅下降、企業開始減緩進用新人時,我們便開始不斷提醒政府,要趕緊搶救初入職場新鮮人,以及失業有可能成為下半年政府最重要的工作,雖然當時失業率數據仍呈現低檔情形。經濟的運行,終究有其法則,如今,落後指標失業率的上升,更確立了政府一直不肯承認經濟惡化的事實。

而之前在十大振興經濟方案中,有關就業部分,也僅匡列辦理臨時僱用計畫,增加2,500個就業機會而已;顯見政府對於就業問題的輕忽或誤判。這也許是認為大家注意焦點都擺在股市護盤的議題上,只要拉抬起股價,台灣就可以僥倖躲過失業問題;另外,也可能是認為只要「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的執行,就可創造5.6萬個工作機會。

無奈事與願違;到目前為止,不僅「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發包率僅達33.65%,而杯水車薪的「辦理臨時僱用計畫」也不知辦理得如何。在看到失業率飆上4.27%,政府終於拿出多項就業促進政策,打算投入新台幣37億元,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至少協助3萬人就業;這其中,包括「立即上工計畫」、持續推動「公部門短期就業計畫」、明年將實施「企業單位人才育留專案計畫」等;雖然有些人批評這些都只是應急政策,治標不治本,但我們仍應肯定政府終於真正開始重視就業問題了,而不只在是否能達到失業率3%以下的口號目標打轉。

以目前情況危急的程度,本就應以救急治標為主,而治本及提升就業競爭力則是平時本就應做的事項;倘若治標都無效的話,奢談長期治本之道,也沒有什麼意義。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真正落實促進就業政策,並產生效果。但以目前政策規劃來看,是否真能遏止失業率的進一步上升,恐仍大有問號。

首先,無論「立即上工計畫」或未來「企業單位人才育留專案計畫」,都一再強調,僱用連續失業達三個月以上或長期失業的本國籍勞工,才能適用補助。當然,理想中的效果是,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額外創造了就業,並一舉同時解決長期失業問題。不過,實際的狀況可能是,廠商決定開除較有競爭力的員工,而以三個月前早已被解僱的競爭力較差者取代,結果,補助金發出去了,但就業不僅沒有增加,就業水準反倒下降。而那些在三個月內因為全球景氣不佳而被解僱者,即便其較具競爭力,其他的廠商也不會優先進用,成為政府政策下的倒楣鬼。

既是促進就業,該掌握的關鍵是額外增加就業,而不在僱用了什麼勞工;因此,補助條件應是相較於9月(或某一個做為基期的月份),只要額外增加僱用便可適用,至於該僱用什麼樣的員工,員工結構要如何調整,都是廠商的事,政府只要確認其僱用是否真正增加即可。長期失業的結構性問題當然重要,但不應與促進就業混為一談。

另外,最重要的就業關鍵,仍在於就業者的產出,市場在哪裡?沒有市場需求,硬是要企業多僱用人也很奇怪。因此,在國際市場成長萎縮的同時,政府創造出需求便成為責無旁貸的任務。公共建設是其一,這是提升未來硬體及投資環境的需求;但在未來服務及生活品質的需求,總是被認為最不重要,也最被忽略,不過這卻是創造短期就業最直接的效果。試想,倘若歷經這次的不景氣,台灣未來生活環境可以因為這些就業的投入而煥然一新,也是勞工與人民雙贏。不過,話說回來,倘若這些政策由地方政府執行,而無統合監督機制,那麼,大家也就別期待太高。



◆ 救經濟 即興「上工」難救失業

【聯合報╱彭百崇/文化大學勞動所教授兼所長(台北市)】 2008.10.25

日昨,國際勞動組織發出警告,面臨這波的金融海嘯,全球的失業人數至明年底將增加二千萬人,總失業人口將增至二億一千萬人。

主計處隨後公布的失業率馬上印證國際勞動組織的警告。九月台灣的失業率攀升至百分之四點二七,不僅比八月高,且是自一九七七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對於如是縱深的失業問題,勞委會的作法卻是:即日實施「立即上工計畫」,以補助企業方式雇用失業勞工,每人每月一萬元,最高補助半年。這項措施,反映勞委會不懂病兆,以為只要在傷痛處敷上一層紗布,失業問題就可消失於無形了。

補助企業方式雇用失業勞工,實是一種自由主義學說的應用,其背後的意涵是:就業水準決定於薪資的價格因素。因而,補助企業、降低雇主的薪資成本,則得以促使企業增加就業量。

但是,台灣這幾年的平均實質薪資水準不僅停滯未漲,反而還呈現負成長的現象,九月份平均實質薪資負成長更高達百分之二點七。顯然,造成台灣當前失業問題的原因,並非來自於薪資的上漲。

另從九月份工廠關廠以及公司解散的情形來看,造成台灣當前失業的原因,亦非行政院簡單一句話說這是循環性失業即能解釋。亦因此,新政府以所謂的擴大內需方案來解決失業,已經證明其效果有侷限性。

行政院或勞委會的促進就業方案,若不能對症下藥,失業問題不但不會解決,可能還會因延誤而擴大。

當前雖然同樣面臨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但台灣的銀行風險是全球第二低,受波及的程度應當有限。以超額儲蓄的經濟指標觀之,自二○○四年,台灣的超額儲蓄即逐年攀高,今年預估將上升至百分之九點五的歷史新高。換言之,併同當前的工廠關廠以及公司解散的情形,台灣失業的問題大致出自於勞動市場上影響就業的非價格因素,包括廠商行為的生產因素、企業組織的結構因素以及產品市場的需求因素。

此可對應國際勞動組織說法,這波失業浪潮將重創一般上班族,其中對汽車業、建造業、旅遊業、地產業及服務業的影響最深。同時,就國家別來看,對歐美出口國的打擊最大。而台灣經濟仰賴對美國的出口,世界排名第二。

今年剛出爐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在得獎後的最新力作中曾揭示:「救經濟,發失業津貼刺激消費」。這是應用凱因斯的思維。但凱因斯思想卻是倡導以平等或福祉做為追求人類目標的手段,顛覆傳統自由主義以自由做為手段的一種思想革命。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爐邊談話,是在散佈這種革命性的思想。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也即是在這經濟大蕭條之下率然實施最低工資。

因此,新政府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改造社會,並以此來救經濟。這是如同羅斯福總統新政般的偉大工程。而不是僅學皮毛在火爐邊開記者會,或買雙皮鞋、買些水果以為這樣就是消費救經濟;更不是即興做做「立即上工計畫」,即可解決如此棘手的失業問題。

此時,新政府若能順勢改造台灣,那麼台灣不僅能安然度過這次金融風暴,在金融風暴過後的新世界,台灣或能及早搶佔一席之地。

※ 大家「提醒」了這麼久,這個政府依然步履蹣跚,看來要好好「激勵」一下了。



◆ 沿海企業倒 引發民工返鄉潮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25

受全球金融危機波及,大陸沿海出現企業倒閉潮,許多到沿海城市打工的四川和重慶民工,因工廠倒閉,只好返鄉種地或謀職,出現大批民工返鄉潮。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上月底開始,成都勞務市場求職人口快速上漲,比去年同期高出百分之三十。成都宇輝勞務人才市場經理龔玲指出,這與美國金融危機引起長三角、珠三角一帶出口型企業破產有直接關係。其中,又以依賴出口的生產密集型企業損失最慘重。

龔玲表示,企業沒有訂單,肯定就活不下去,員工面臨失業,被迫返鄉。所以,近期成都勞務市場上的農民工求職者呈逐步上升趨勢。

成都金堂縣勞務部門官員表示,該縣上個月返鄉農民工有五千人,比去年同期還高出百分之二十五,還不是最高峰。據他們評估,金融危機對赴沿海打工的農民工影響最大的時間點,應該是在十或十一月。

重慶每年有近七百萬民工到外地打工,其中三百多萬是到沿海地區;金融海嘯嚴重打擊廣東、浙江等地的外向型企業,包括製鞋、紡織、服裝、玩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工廠,僅珠三角在半年內,已有數千家企業倒閉。

目前在浙江溫州,近一半以上以出口為主的服裝加工廠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工人流失嚴重,大部分中小企業裁員、辭職的比率,約占企業總人數的兩成。

返鄉民工眾生相

* 四十一歲的梁文權,四川自貢市人,原在浙江溫嶺喜來登鞋廠人事部門工作。他說,公司從事鞋子的貼牌生產,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前段時間,公司一直接不到訂單,開始一直拖欠員工工資,後來乾脆辭退員工。

梁文權返鄉後,到勞務市場找工作,但他看完招聘訊息後有點「鬱卒」,頻頻搖頭。他說,在沿海工作時,一個月工資有二千八百元人民幣,成都的招工待遇低了一截。

* 剛從廣東回鄉的廚師汪倫福,也加入找工作行列。他表示,他原先在廣東中山工作的玩具廠瀕臨破產,在食堂工作的他被辭退,不得不回鄉找工作。

* 從廣東返鄉開客運的嚴林,原是深圳衡裕電子廠裝配組的組長,平均工資一個月一千五百元,工廠主要生產燈飾配件,出口到歐洲國家。前陣子工廠倒閉,二十七歲的他回到重慶,用多年積蓄買了一輛長安車跑客運。

已接了六批返家同鄉的嚴林表示,周圍朋友大約有七十多人在廣州打工,目前已經回來一半。

* 嚴林的老鄉胡耀光,今年三十六歲,最近加入返鄉行列。他表示,原先與妻子在廣州建築工地打工,兩人加起來的收入近二千元,省吃儉用,還能攢下一筆錢寄回家。前段時間建築工地突然停工,隨後找工作也四處碰壁,他和妻子只好返鄉。



◆ 東莞、深圳、廣州 270萬人恐失業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25

全球經濟陷入寒冬,廣東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預期,受金融海嘯、歐美等地訂單銳減等因素影響,明年一月春節前後,東莞、深圳、廣州三地,可能多達九千家工廠倒閉,二百七十萬名工人失業。

與此同時,大陸逾六百萬名應屆畢業生,將面臨「畢業即失業」命運;多所大學透露,近期不斷接到企業通知,今年取消到校園舉辦招聘會。

香港「太陽報」報導,四川的西南財經大學日前接到大型連鎖超市、洗衣粉生產廠商的通知,取消到該校辦招聘會。廣東的中山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也說,今年到學校招聘的中小企業驟減,其中以金融機構最明顯,應屆畢業生面對的就業壓力很大。

大陸一家知名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往年都到大學招聘,不過今年肯定要取消校園招聘計畫。他說,受金融海嘯影響,公司不得不縮減人手,減省開支;對於企業自然流失的職位空缺,只能採取內部推薦的形式彌補,不像以往到校園吸收新血。

各類企在金融海嘯中動蕩不安,被譽為「鐵飯碗」的大陸公務員,成為畢業生趨之若鶩的職位。初步統計,今年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人數,突破五十萬人,除了熱門職位出現爭破頭的情況,大陸殘聯競爭比率,達到四千一百五十二比一;甚至連過去冷門職位也成了大熱門,如重慶市地震局,今年便出現兩千二百七十二人爭一職位的罕見現象。

為逃避「畢業即失業」命運,部分大學生選擇繼續深造,使報讀研究生所人數急增,其中保送外國深造的名額也搶破頭。



◆ 華爾街裁20萬 白宮:失業潮來了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23日外電報導】 2008.10.25

全球失業狂潮將緊接著金融風暴來到,美國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速度比預估快,經濟學家警告,嚴重危機還在後頭。白宮23日並罕見的承認,未來裁員與失業率都會驟增,經濟發展則會減緩。

白宮發言人黛娜‧波瑞諾23日表示,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在國會作證有關「裁員與失業情況會繼續惡化」的說法,透過國會向民眾提出警訊是正確的。她說,「這個看法沒有錯,也正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未來失業情況會相當嚴重」。

葛林斯班在國會作證之際,全美各地的裁員行動也在加速進行,超過經濟學者的預估。通常經濟衰退指標之一是,申報失業人數超過40萬。

路透報導,金融風暴迄今,華爾街已裁員逾11萬人,專家估計今年全年華爾街裁員人數將創新紀錄,達到20萬人。全美有四分之一企業正在裁員或準備裁員。

金融巨擘高盛與美國第一大汽車業者通用汽車也先後宣布裁員。高盛23日宣布將裁減3,260人,相當於一成人力。「巴克萊資本」在接管「雷曼兄弟」,裁減3,000個職位。



◆ 美失業情況 高出預估6.5倍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24 工商時報

美國經濟瀕臨衰退,企業紛紛裁員,導致美國失業情況益趨嚴重,周四美國公布前周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大增,同時金融巨擘高盛與美國第一大汽車業者通用汽車也先後宣布裁員。

此外,一項調查也顯示美國企業9月裁員人數達到2005年以來最高水準。由此顯示,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在10月將出現連續第10個月減少。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前周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大增15,000人,至478,000人,然而市場原先預測只會增加2,000人,由此顯示,美國經濟趨疲所造成的失業問題其實比原先所設想的要嚴重許多。

迄前周止的4周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平均值則是減少4,500人,至480,250人,是7周來首次減少,但是該數字仍處在顯示經濟衰退的高檔水準。

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已連續9個月下降,而由最新的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顯示,10月非農業就業人口也將大幅下降。

同時,根據報導,高盛計畫將裁員10%,該公司目前有員工32,500人,而周二時雅虎、默克等廠商也都表示將裁員10%。而周四通用汽車也表示,將以優離與優退等方式進行裁減人力的行動。

由於經濟不振,美國企業裁員人數開始增加。根據勞工部稍早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企業9月裁員人數較前月增加497人,至235,681人。同時,9月間企業採大型裁員行動的次數達2,269次,是自2001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所謂大型裁員是指一次裁撤50人以上。



◆ 智叟變經濟禍首 葛老:我錯了

【閻紀宇/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25 中國時報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任主席葛林史班過去出席國會聽證會時總是無限風光,被奉為當代首席財經大師,隻字片語都能引起無限遐想。但美國眾議院「政府監督與改革委員會」廿三日的聽證會卻是另一番光景,八十二歲的睿智長老成了罪魁禍首,炮轟圍剿取代了同聲讚揚。

葛林史班在聽證會席間形容今日的全球金融風暴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信用海嘯」,令他陷入「難以置信的震驚」,遠遠超出他的意料之外。面對委員會主席、加州民主黨籍眾議員魏克斯曼質問時,葛林史班坦言自己過度信任金融機構的自我保護與自律能力,輕忽政府監督管制的重要性,在意識型態上確有瑕疵。

輕忽監管金融商品 坦言瑕疵

不過當魏克斯曼逼問:「你到底有沒有錯?」葛林史班避重就輕,只承認在「信用違約交換」(CDS)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監管政策上,犯了「一部分的錯誤」。亡羊補牢之道,葛林史班同意政府應針對詐欺、結算、證券化等問題,加強監管;但仍強調面對變化快速市場情勢,監管措施再怎麼改進也相形見絀。

從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一日到二○○六年一月卅一日,葛林史班儼然是全球金融界的掌門人,然而就在他下台一年之後,源自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的金融風暴全面爆發,時至今日愈演愈烈,各方普遍認為葛林史班長期壓低利率、信任市場機制且避免政府管制的政策,要為風暴負最大責任。

低估風險 被批應負最大責任

對於短期內財經情勢的發展,葛林史班指出解除危機的先決條件將是不動產價格穩定下來,然而還需要好幾個月才能達成。葛林史班相信為今之計,只能以主權信用來取代民間信用,因此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救市計畫是正確之舉。葛林史班感嘆,運作近四十年且成效卓著的全球經濟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他指出,不動產抵押貸款(尤其是次級房貸)證券化的畸形發展,顯然是元凶。在信評機構推波助瀾之下,全球金融界盲目相信美國房地產市場形勢大好,搶購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導致發行機構嚴重低估風險。

其實葛林史班本人在二○○五年也察覺到市場長期低估風險的弊端,然而卻沒有採取任何因應措施。這正是他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早從一九八四年開始,他就強硬反對政府加強監管衍生性金融商品。從二○○一年到二○○四年中期,他主導聯準會將利率一降再降,促使大量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雖然專家一再預警市場泡沫化危機,然而他根本不以為意。

難怪魏克斯曼要痛斥:「聯準會在監管方面的錯誤作法與錯誤判斷,不勝枚舉... 我們給你預算權與人事權,目的就是要你防患於未然,避免讓問題惡化成危機。現在你卻說你無法預見,我實在無法接受。」



◆ 股市再大跌 噩夢何時休?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 2008.10.25

受歐日各主要股市重跌8%至10%強烈衝擊,華爾街股市24日早盤仆倒,道瓊工業指數開盤前,一度因美股期指跌逾五百點而暫停交易,十分罕見,預示今天股市將大幅震盪。

果然9時30分一開盤,道指即瀉逾四百點,跌至8300點附近,今天收盤能否守住10月10日所創低點8451點,成為關鍵,若守不住,道指日後可能再滑10%以上,跌破八千點大關。

從9月19日這一波高點11388點計算,道指過去一個月挫逾25%,跌幅之深之速,創歷史紀錄,反映這次金融風暴殺傷力之強。

次貸危機再觸發信貸危機,為過去一月華爾街狂售二大因素,但近日華爾街重挫增了新利空:市場憂心,受金融海嘯衝擊,美國可能陷嚴重經濟衰退,並擴及全球;情勢可能比信貸或次貸危機更持久、更艱苦。

在各國聯手下信貸危機已紓緩;次貸問題也大致見底,不會再壞,華爾街目前最大噩夢就是全球性嚴重經濟衰退,這場噩夢將持續多長,不得而知,而市場最怕的就是不確定。預期經濟資訊進一步確定衰退幅度前市場將十分脆弱。



◆ 520以來台股腰斬 市值減半

【盧麗玉/台北報導】2008-10-25 工商時報

520以來台股交易僅158天,但指數卻已腰斬跌幅達49.5%,市值也同步腰斬由24.95兆元下滑至昨日的11.69兆元;以830萬股民計算,每位投資人荷包少掉159.76萬元,平均每人每天憑空消失1萬元,損失不貲。

儘管近幾個月累積跌幅已大,不過市場法人認為,目前台股跌幅減半造成台股流動性問題,賣壓持續累積,昨日委買賣張數差距持續擴大到183.02萬張,下周開盤恐怕不樂觀。

金融危機蔓延至新興市場,導致亞洲股市再度重挫,台股昨日走勢開低走低,走勢猶如一灘死水,終場大跌150點,收盤4,579點,創下SARS以來的新低點。本周台股下跌380點,拉出第三根黑K棒,法人認為,目前台股流動性風險提高,賣壓仍大,下周一開盤恐不樂觀,需密切注意跌幅減措施是否續執行與量能是否放大。

亞股昨日表現不佳,日、韓跌幅超過9%,香港、印尼超過6%,而台股也跌幅3.18%,上市櫃跌停家數超過千家。日盛投信基金管理部協理沈建宏指出,從技術面觀察,日KD仍位於20以下,周KD低檔持續鈍化,月KD持續探底,而周KD持續低檔鈍化已經約15周,目前收斂尚未交叉往上,下周若不續破底,台股有機會轉為箱型整理。

康和證券研究部協理吳馥珵表示,台股下周仍有龐大的賣壓待消化,一旦跌幅減半措施解除,賣壓得以宣洩,雖然短期台股加速探底,但探底後反彈力道將會較強,另外,量能將是另一項觀察方向,下周若不再限制跌幅,量能需有效放大,否則台股後勢將較悲觀。

沈建宏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問題已從企業獲利延至國家問題,下週季報將公佈完畢後,到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前,將進入另個空窗期,有利大盤的短期反彈,不過中期技術面空頭排列未變,加上國內外經濟數據表現預期不會太好,中線看法仍保守。

目前市場大幅下修明年獲利預估值,預期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台股受第四季能見度不佳及明年獲利預估下修等題材面影響,加上短期政府干預力道上升,短線不利走勢,操作難度仍高,投資人佈局仍以大型績優股或權值股為主。



◆ 台股跌幅擬恢復7% 周一可能補跌

【陳怡慈/台北報導】2008-10-25 中國時報

台股跌幅減半措施下周一可望恢復常態!有鑑減半措施讓台股每日交易量剩兩三百億元,券商、證金公司獲利拉警報,加上賣壓去化不掉,金管會內部研議,「台股跌幅3.5%」可望功成身退,市場預估周一開盤可能有補跌壓力,何時止跌須看國際臉色。

根據統計,台股自10月13日到10月24日,跌幅減半措施實施兩周的期間,這十個交易日共下跌8.78%,同期間,上海跌10.27%、香港跌22.64%、新加坡跌22.93%、韓國跌27.15%,跌幅減半措施的確讓台股跌幅較主要國家要小。

跌幅減半實施兩周 量能急凍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管會內部評估,跌幅減半雖讓持有股票者,內心不致因價格下挫而大幅淌血,但是,對於想買的人,因為價格遲遲無法見底,賣壓延緩下,買盤縮手,過去兩周來交易量頻創新低,衝擊券商及證金公司的營運。

不僅如此,金管會官員說,賣壓無法宣洩、買盤觀望下,委賣張數遠高於委買,權值股跟著遭殃,不利台股隨國際情勢反彈。

官員表示,台股融資餘額目前已經減少到一千六百多億元,比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恐怖攻擊時的兩千億元還要少,凸顯國內散戶的融資賣壓不大,這波台股賣壓,主要還是來自外資。

官員說,外資為因應投資人贖回的壓力,把台股當成提款機,這動作不會因台股實施跌幅減半措施而縮手,倘若跌幅3.5%繼續維持,只是讓外資的賣壓延緩,對於台股後續走勢弊多於利。

本益比只剩九倍 離底部不遠

據悉,金管會內部已經決議,除非未來兩天,國際間出現重大利空,否則,本周日下午六點,金管會主委陳樹對外宣布停止台股跌幅減半的機率很高,而金管會也將全力宣導,台股本益比已經跌到剩下八至九倍,已屬歷史低點,「離底部不遠了」,民眾進場佈局優質股票,從三年長期觀點,現在是好時機。

金管會有意恢復股市跌幅7%,群益證券總經理周康記昨表示肯定。他說,有市場機能,量才會起來,台股才會恢復元氣,不會老是一開盤就大跌,沒人敢買股票。

周康記並研判,7%恢復後,台股下周一會有「補跌」效應,研判時間不會太久,「大概會整理個一兩天」。

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也說,台股過去兩周因政策因素,跌幅比其他國家小,研判下周會有7%補跌空間。至於台股何時止跌?蕭乾祥說,國際情勢依舊動盪,加上經濟有衰退疑慮,目前無法研判,但無論如何,都支持金管會恢復7%跌幅。



◆ IMF救市 將推緊急換匯方案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路透、道瓊社二十四日電】 2008.10.25

在新興市場貨幣狂貶之際,路透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打算趕在11月上旬前通過緊急換匯援救方案,讓一些國家可用當地貨幣兌換美元,紓解短期信用緊縮問題。

IMF計畫預先從新興市場選擇一些體質好、但難以取得融資的「優先級」國家,讓他們透過上述的「流動性交換機制」取得美元。由於目前缺乏換匯管道,許多面臨外資出走潮的新興國家,被迫動用外匯存底及主權財富基金支持國幣及銀行。

IMF官員指出,該換匯機制細節仍未出爐,包括哪些國家合乎救助資格,及如何將有流動性問題的國家和難以平衡收支表的國家分開來等,但最快可在下周表決。

官員否認IMF備有1兆美元新興市場紓困案的市場傳言。但白俄羅斯、冰島、巴基斯坦、匈牙利及烏克蘭最近紛向IMF尋求緊急貸款償付外債。冰島24日宣布,已確定獲IMF緊急貸款20億美元。

隨金融危機擴散,新興市場貨幣重挫。波蘭羅提和包牙利佛林特本周分別重挫16%和14%,跌幅為1993年來最大。烏克蘭貨幣本周也大貶14.9%,俄羅斯盧布對美元貶到兩年來最低。印度盧比連續11周走貶,24日盤中一度貶破50盧比兌1美元,跌至50.165,創歷史新低。



◆ 亞洲13國籌800億美元 捍衛貨幣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記者傅沁怡/綜合二十三日電】 2008.10.25

中國、南韓、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協(ASEAN)等亞洲13國領袖24日在北京達成協議,將於明年6月前成立800億美元的聯合基金,以防止區域金融危機與捍衛本國貨幣。未來這個「東協加三」基金將會取代東協現行「清邁協定」,朝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的方向邁前一步。

中央銀行官員24日指出,我國是亞洲區域經濟體中重要的一分子,加上外匯存底餘額達2,800餘億美元,亞洲如欲成立類似穩定機制,台灣當然願意加入,但考量兩岸因素,「如果別人不願意邀請,我們也莫可奈何。」央行強調,過去我方也積極爭取加入清邁協定,但一直無法如願。針對中日韓和東南亞國協(ASEAN)將合設800億美元的聯合基金,央行指出,央行幾年前就透過關係和十多家主要國際金融機構及國際組織簽署「外匯REPO(附買回)融資機制」,單是台灣可運用額度就達600億美元,台灣就算不加入,也不必擔心流動性。

南韓、中國、日本已同意提供其中80%資金 ,大約640億美元,其餘160億美元由東協十會員國共同出資,至於分攤比率與如何管理,仍在研商中。此外,亞洲13國國領袖還同意成立一個由財政部長及央行總裁組成的團體,研究各種方案以因應這場全球金融危機。

根據初步協議內容,所有簽約國在遭逢金融緊急事件時,可動用這個由各國外匯存底組成的基金。東協表示,同意共同成立此基金的亞洲13國,可能在12月通過協議的細部計畫。東協秘書長蘇林(Surin Pitsuwan)說,在協議正式完成後,這個外匯存底池的用途可能擴及國內流動性緊縮,而非只是捍衛本國貨幣。

南韓總統府發言人在聲明中說:「南韓總統李明博、中國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以及東協10國領袖,在北京舉行非正式早餐會,他們咸認須加強區域合作和政策協調,以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東協加三領袖是在本屆亞歐會議(ASEM)揭幕前先行舉行非正式聚會。亞歐會議將於24、25日在北京舉行兩天。



◆ 澳洲13家投資公司 凍結基金贖回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二十四日電】 2008.10.25

澳洲政府擔保銀行存款意外引爆基金贖回潮,投資人紛紛將資金轉存銀行。澳洲13家大型投資公司為阻止資金繼續失血,凍結約120億澳元(78億美元)的基金,不讓投資人贖回。

澳洲投資及金融服務協會(IFSA)24日表示,澳洲前20大基金公司中已有13家決定暫停受理基金贖回。由於政府擔保的存款僅限於某些金融機構,不包括投資公司在內,投資人大舉撤資轉存銀行。

澳洲金融評論(AFR)報導,澳洲三大基金業者EBB、永久(Perpetual)和AXA亞太等公司為防基金繼續失血,分別凍結約1.8億澳元、20億澳元及21億澳元的基金。太平洋澳洲團結基金(PAU)也凍結14億澳元,還有更多基金計畫跟進。AXA亞太基金公司執行長潘恩說,基金贖回在過去幾天暴增,為往常的20倍,迫使該公司「延後」基金贖回至最長六個月。

永久公司收益部門主管布蘭衛恩納說:「我們必須保護投資人的利益,保護他們的收入和資本,我們已被迫暫停受理基金贖回。」永久公司旗下有七檔每月收益及房貸基金在23日稍晚暫停贖回。

布蘭衛恩納說,政府的緊急擔保計畫使投資人分不清哪些資產安全無虞、哪些有問題。他呼籲政府儘快採取行動平息投資基金業的恐懼。在野黨猛批政府行事草率。

澳洲只對國內銀行及一些經核定的金融機構提供三年無上限存款擔保,至於外商銀行分行、房貸基金及財富管理基金的投資都被排除在外。

財政部長史旺為決策辯護說:「政府不會、也永遠不能對與市場連動的投資,提供與銀行體系相同的擔保,兩者本質上是不同的產品。」史旺正考慮對存款收取高額保費,以控制後續效應。



◆ 搶救匯價 新興市場爭相出招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四日電】 2008.10.25

全球投資人規避風險,美元強勁升值,其他貨幣普遍重挫,促使世界各國紛紛祭出強力措施捍衛持續貶值的國幣。巴西宣布500億美元換匯計畫,墨西哥央行砸11億美元護盤披索,丹麥央行升息2碼,俄羅斯央行則調高存款利率2碼。

但恐慌氣氛壓倒各國央行努力,新興市場貨幣繼續探底。墨西哥披索對美元24日開盤繼續跌向23日創下的歷史低點;巴西里爾24日開盤繼續暴跌4.4%,帶動智利披索重挫逾4%。

丹麥央行24日意外宣布,基準利率調高0.5個百分點至5.5%,提高至八年高點。丹麥央行此舉明顯是為了支撐丹麥克羅諾匯價,使克羅諾對歐元漲跌幅維持在2.25%的區間內。克羅諾24日午盤對歐元小幅升值0.03%。

俄羅斯央行在24日宣布提高存款利率0.5個百分點,對抗資金流出的壓力。俄國央行也早已動用外匯進場護盤盧布匯價,8月以來總共動支近800億美元外匯,使外匯存底降至5,160億美元水準。俄國盧布受到喬治亞戰爭與原油價格腰斬雙重打擊,俄國逾半出口來自能源銷售。

拉丁美洲各國的經濟也因為很大比例仰賴農產品、礦物等原物料出口,在這波商品大跌中成為重災區,外資紛紛撤離造成股匯市聯袂重跌。墨西哥央行23日進場標售11億美元的外匯,拉抬墨西哥披索匯價,墨國央行至此已消耗10%的外匯存底。

巴西央行則在23日宣布對外匯市場注入500億美元,使需要換匯的交易者可以買到美元,並藉此拉抬里爾匯價。在此之前,美元惜售氣氛使巴西外匯市場接近乾涸。

儘管這些國家牽連到美國次級房貸相關證券的程度很低,國際資金市場凍結、外資撤退等多種因素造成當地外匯市場短缺美元。美元短缺不但使匯價波動加大,也讓貿易廠商缺乏營運所需的外匯,這又進一步打擊當地經濟,造成資金外流、匯率貶值。

全球金融體系的危機至此已打擊到實體經濟,從美、歐國家引發的信用市場問題,卻使亞洲、拉美與東歐等新興市場再度重傷。韓元對美元今年來已暴跌逾35%,印度盧布也重挫21%。各國股市多半從先前高點腰斬。



◆ 退休基金還國債?阿根廷兩難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24

阿根廷國會議員23日表示堅決反對政府將十家民間退休基金國有化的計畫,他們表示,這些退休基金應該專款專用,亦即完全用在退休人身上,不可挪用去做公共工程或償付國債。

總統基希納說,她計畫將十個民間退休基金收歸國有,完全是為了保護退休人的錢不受全球金融危機之害。但阿根廷股市指數從7月1日到10月21日跌了44%,她宣布計畫之後,兩天內再挫20%,因為她的計畫可能威脅私人財產權,而且破壞法治,顯示阿國政府自認可以隨時改變遊戲規則。

批評者說,基希納這項計畫證明政府快沒錢了,動腦筋無所不用其極,希望藉此解決今後三年到期的280億美元 (台幣9296億元)國債。

反對黨議員艾尼斯特表示,政府提出來的計畫,完全不像一套紮實、堅強的國家制度。一位女議員表示,她的反對和黨派立場無關,而是反映人民的要求,那就是保障他們的積蓄。執政黨沒有立刻回應這項要求。每四個阿根廷人,就有一人參加民間退休基金。

紐約智庫「歐亞集團」經濟分析家克爾納認為,一般認為案子還是會過關,否則後果難料,因為市場會感覺到政府要倒外債了。

報導說,對阿根廷政府有利的是,將退休基金國有化,對民眾目前薪資不會有立即影響,因此民眾大多沒作聲。另外真正把自己繳納的退休基金當財產的不多。



◆ 財經漫遊 當政府無信,投資者就該無情

【沈雲驄】2008-10-25 中國時報

怎麼,又哭了?打從瑪丹娜唱紅了那首〈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每回只要這國家有個三長兩短,人們總會想起這歌名,然後替這倒楣的國家哀嘆一番。

先別忙著嘆。幾年來,倒楣、想哭的,又豈止是阿根廷?那些曾經看好這個國家,曾經捧著白花花銀子交給這個國家花用的投資者,才真欲哭無淚。光是今年,幾乎所有跟阿根廷有關的金融工具,不管先前賺了多少,全吐了回去。阿根廷股市的Merval指數,本週創下四年新低。買了基金的台灣人,大量持有阿根廷股票的西班牙上市公司,全都苦水滿腹。

苦,對數世紀來的阿根廷人而言,從來就是生活中最自然的一件事。一九二九年,那場來自北方的金融災難,讓阿根廷,以及十幾個拉丁美洲國家,全陷入政治與經濟雙風暴。安德魯.韋伯為舞台劇「艾薇塔」(Evita),寫下〈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首名曲,劇中的主人翁──艾薇塔.貝隆夫人,就是成長於那個年代。這位鄉下出身、在酒吧中打滾的歌女,嫁給了當時的政治明星貝隆之後,居然有模有樣的當起政治人物來,成了勞工與平民的偶像,演出了一齣活生生的「麻雀變鳳凰」,也鼓舞了一整個世代的阿根廷人:給我機會,沒有什麼不可能。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三十三歲的貝隆夫人於五○年代突然病故,人民哀泣不已,彷彿自己的夢想與未來也隨之而逝。哭泣,在當時不只是為了夫人,也為了自己與國家前途的想像。

然而,看著近年來阿根廷所陷入的苦難,人們卻再也哭不出來。取而代之的,是憤怒。半世紀來,政黨輪了,領導人替了,期望中的好日子卻始終沒有降臨這個國家。政客們選前仍然漫天亂開支票,選後繼續A錢,不斷從國庫中掏取花用。面對這樣的政府,人民不再哭泣,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改用他們的憤怒,讓官員們不得不低頭。比方說,幾個月前,看見農產品出口業者賺了很多錢,政府硬要提高出口關稅。結果,農夫們天天在街頭上抗議,癱瘓了首都,最後迫使議會否決了政府的提案。

國際上的投資者,今天更是愈來愈無情地看著這個國家。這星期,市場之所以瞬間重挫,背後就夾雜了投資者多年來的眾多舊恨與新仇。

看在國際金融界眼中,阿根廷一直是中南美最「不老實」國家之一。包括該國所公布經濟指標,就經常受質疑。拿通膨率說,官方所公布數字,只有九%,看起來比兩位數的巴西、委內瑞拉「好」很多,但是,問問當地的老百姓就知道,實際上的通膨率,至少二○%。

而舊恨之中,最讓國際投資者氣憤不已,當數二○○一年「賴賬事件」。跟許多新興國家一樣,當國庫沒錢,阿根廷都是靠著對外發行公債來因應。年復一年,濫借所累積下來的債務,已經高到阿根廷無論如何都還不出來,最後,政府不顧信用破產,逕自宣布債券無效,讓高達八一○億美元公債的持有者,暴跳如雷。三年多前,政府雖然與債主們協商,但只願意還三成五的欠款。念在有總好過沒有,最後有近八成的債主被迫認賠妥協。經此事件,阿根廷聲名狼藉,幾年來就算缺錢,也只能靠著零星借款,以及鄰國委內瑞拉的友情支助。

這幾天,總統費南德茲夫人說,要接管民間經營的退休基金,硬要吃下總共高達近三百億美元的資產,就勾起人們對當年賴賬事件的記憶,投資者無情地用冷到不行的市場,就是要讓阿根廷難看。除了股市,該國平常約有十億美元成交量的債市,週三根本乏人問津,線圖就像這兩天的台股,幾乎躺平。還有,信評機構也同樣不給面子,就在前天,加拿大一家信評公司就調降了阿根廷的長期債信,理由是:有「政府扣押民間資產與侵犯財產權」的疑慮,「傷害政府信用」。

在這樣壓力下,國會下周預料將會設法禁止政府,輕率地動用這筆資金,否則很難讓無情投資者回心轉意。「政府事先根本沒想過後果,」曾當過經濟部長的拉瓦納前天感慨說,尤其是「對於投資與信用上的傷害」。

是的,讓人民哭泣年代已遠去,當政府言而無信、政客揮霍胡為,人民當然要憤怒,投資者當然要無情。



◆ 府院內鬥 烏克蘭金融重創更難解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10.25

烏克蘭9月因總統尤希成科(Viktor Yushchenko)和總理尤莉雅.泰莫森科(Yuliya Tymoshenko)反目成仇爆發政治危機,10月又被全球金融風暴掃到,第六大銀行被政府接管、國家債信降為垃圾級、外資撤出和幣值劇貶引爆金融危機,央行外匯存底告急,為避免成為「冰島第二」,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求助,加上外有俄羅斯虎視眈眈,國家面臨嚴酷考驗。

尤希成科和尤莉雅.泰莫森科這對在2004年「橘色革命」時期的「美女與野獸」最佳拍檔,在取得政權後,維持著時而合作時而競爭關係。這次為了俄羅斯入侵喬治亞鬧翻,尤希成科指責泰莫森科為討好莫斯科,未譴責俄國的侵略行為。泰莫森科反駁說,她不是莫斯科的同路人,並指責尤希成科全力支持喬治亞,實際上有把烏克蘭捲入的風險。

尤希成科所屬的「我們的烏克蘭黨」9月3日退出聯合政府,尤希成科並於10月9日下令解散國會,預定12月7日提前改選國會,意圖把泰莫森科拉下馬。但泰莫森科向憲法法院控告總統解散國會的命令無效。

就在政治陷入僵局之際,第六大銀行Prominvest爆發擠兌潮,10月8日被政府接管,烏克蘭的最大出口商品鋼鐵因需求減少,價格下滑,央行的外匯存底剩下375億美元,只夠支付不到四個月的進口貨物,標準普爾公司已將烏克蘭債信降為垃圾級。

這時投機客看準烏克蘭貨幣赫利夫納(hryvna)走貶,大舉摜壓,民眾更瘋狂把存款兌換為美元或歐元,恐慌的存戶這個月總共提領相當於270億美元存款,烏幣自9月以來已貶值20%。

去年漲幅居全球第二的股市今年已下跌80%。在全球經濟擴張的帶動下,烏克蘭自2000年以來享有平均每年7%的高經濟成長率,全球信用擴張更促進繁榮和消費,但也造成通貨膨脹和經常帳赤字擴大,烏克蘭的通貨膨脹率已達25%的警戒水準。

這讓烏克蘭人民想起1990年代通膨失控的年代。烏克蘭1991年獨立後,由計畫經濟改為市場經濟,但轉型的過度時期讓人民吃足苦頭,大多數領固定薪水的人突然變成窮人,鄉下人靠自己種植糧食以物易物,還要兼兩三分差才能勉強糊口,通膨高得嚇人,1993年達到五位數字,創當時世界紀錄,直到1996年採用新貨幣赫利夫納,物價才穩定。

像烏克蘭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最容易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受傷,它們多半仰賴外資,這意味會累積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國家也沒足夠財力挽救倒閉的銀行。

更糟的是,烏克蘭的金融危機又和政治危機環環相扣,烏克蘭正和IMF協商140億美元貸款,IMF提出的條件是烏克蘭減少社會福利支出和平衡預算,但這些措施必須獲得國會通過,而國會已被總統解散。

尤希成科不得已在10月20日召回解散的國會,讓國會「恢復議事幾天」,以通過「抗危機措施」,並將國會改選日期延到12月14日。他下令成立2億美元的穩定基金,用於補助金融業,以及鋼鐵和化學產品兩大產業,這些配套措施也需要國會通過,他還要求通過選舉經費。

但國會中反對提前選舉的泰莫森科支持者擋住議長的發言台,只好宣布散會。烏克蘭的政治危機一日不解決,金融危機就無法解決。



◆ 烏克蘭政界 「美女與野獸」變仇人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10.25

一個在競選總統時被人下毒毀容,帥哥臉變成月球表面;一個是年輕貌美又多金的「天然氣公主」。尤希成科和尤莉雅.泰莫森科這對「美女與野獸」的組合在2004年「橘色革命」時期是親密戰友,現在卻變成死對頭。

當年烏克蘭舉行總統大選,橘色革命挾人民力量指控俄羅斯支持的候選人亞努柯維契舞弊。煽動力十足,深具群眾魅力的泰莫森科鼓舞支持群眾固守基輔廣場,把尤希成科推上總統寶座,她則擔任總理。

過去因主管能源事務而贏得「天然氣公主」稱號的泰莫森科,人氣一直比尤希成科旺。對她懷有戒心的尤希成科2005年9月下令解散國會,解除泰莫森科的總理職務。但泰莫森科領導的政黨在2007年國會選舉中拿下逾30%選票,天然氣公主回鍋當總理。

今年9月尤希成科又玩解散國會的老招,表面上是為了俄羅斯入侵喬治亞事件。但尤希成科的盟友和敵人都說,他決心提前舉行大選,為的是不讓聲望比他高的泰莫森科利用總理職務在明年的總統大選中與他競爭。

副總理奈米里亞(Hryhoriy Nemyria)說:「他(尤希成科)想除掉尤莉雅(泰莫森科)的欲望強烈,這是總統的首要目標,他不管對烏克蘭會造成什麼影響。」



◆ 歐洲穀倉 征服者覬覦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10.25

烏克蘭(Ukraine)源自古東斯拉夫語ukraina,意思是「邊陲」(borderland),是中世紀俄羅斯的邊界地帶,相對於「大俄羅斯」,也稱為「小俄羅斯」。

其實烏克蘭的歷史比俄羅斯悠久,西元九世紀羅斯人在現今烏克蘭首都基輔建國,稱為基輔羅斯(Kievan Rus),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祖先。

坐落在聶伯河(Dnepr)岸山頭上的基輔,建城超過1500年,遠早於莫斯科,是俄羅斯城市的源頭,有「俄國城市之母」之稱。

源自俄羅斯的聶伯河長2290公里,是歐洲第三大河(僅次於窩瓦河和多瑙河),流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在黑海出海。其中一半以上路程在烏克蘭土地上緩緩而行,孕育稠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水力資源。有「歐洲穀倉」美譽的烏克蘭在歷史上是個苦難的國家,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鄰波蘭、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西南與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接壤,南臨黑海。烏克蘭的地理位置注定難逃外族統治命運,先後被立陶宛、波蘭、帝俄和蘇聯統治,成吉思汗也曾占領基輔。

這個民族所以遭受許多迫害,無非是因他們的土地豐饒多產,引起許多征服者覬覦。

烏克蘭以面積論,是歐洲第二大國,僅次於俄羅斯,比法國還大。獨立後,接收了前蘇聯的78萬大軍,兵力排名歐洲第二,僅次於俄國。烏克蘭還接收了全球第三大的核武軍備,僅次於美俄。1992年烏克蘭簽署裁武條約,同意把核武送交俄羅斯銷毀,到1996年已無核武。



◆ 豐田全球銷量下滑 七年首見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彭博資訊二十四日電】 2008.10.25

全球第二大汽車生產商豐田汽車公司24表示,上季汽車銷售量下滑,為七年來首見,主因是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汽車需求急遽減弱。美國9月的汽車需求甚至出現17年來單月最大降幅。

在止於9月底的一季,豐田在全球賣出223.6萬輛車,比去年同期的233.6萬輛減少4.3%。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通用公司預定10月29日公布第三季銷售數字。

美國上月的汽車需求減幅創17年來最大,迫使豐田提供無息貸款,並步上通用、福特、標緻雪鐵龍和本田等汽車公司的後塵,實施減產。豐田在中國的銷售成長,但在歐洲和日本的銷售下降。

東京大和住銀投信投資顧問公司首席投資組合經理人小川耕一說:「寄望新興市場彌補主要市場銷售下滑的美夢正在破滅,金融危機正侵蝕實質經濟。」豐田股價24日在東京收盤重挫6.4%,收3,200日圓,日經股價指數收盤則暴跌9.6%。

豐田的銷售數據包含旗下大發汽車(Daihatsu)與日野汽車(Hino)的銷售。今年前九個月,豐田共賣出705.1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多1,000輛。

豐田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比通用多27.8萬輛。通用去年第一季的銷售輛落後豐田,但在第二季縮小與豐田的差距,且去年一整年的銷售比豐田多3,100輛。東京CSM全球公司分析師橫江說:「豐田可能在今年底超越通用,但豐田目前的環境相當嚴峻,未來成長充滿挑戰。」



◆ Google藉外匯避險 Q3淨利超越預期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2008-10-24 工商時報

彭博社周三報導指出,在美元反彈和全球信用危機增加貨幣波動性之下,美國企業今年起加強外匯避險,以Google為例,該公司藉由外匯避險創造贏面,第三季淨利超越分析師預估值。

根據摩根大通對其企業客戶的調查,美國企業9月份為其2009年海外利潤進行避險部分攀升至55%,較4月和6月的6.7%和33%明顯增加,9月份比例並寫下摩根大通這項始於2005年的季調查結果之最。

摩根大通的全球貨幣策略主任諾曼德表示,貨幣波動性擴大加上美元反彈是企業加強外匯避險的原因,已多年未進行外匯避險的美國投資人和企業因為避險而產生可觀的匯兌利得,是2002年之後首見,倘若未進行避險,就不會有如此金額的匯兌利得了。

摩根大通這項調查的受訪對象是93家來自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企業,總市值為1.66兆美元。

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匯價已從歷史新低回升20%,Google的海外收入受到影響,但該公司藉由避險獲3,400萬美元匯兌利得,幫忙抵消掉美元升值帶給Google海外收入的潛在負面效應。美元之前貶值兩年半對Google是佳音,該公司海外收入從今年第一季起占該公司總營收的逾半數。

Google第三季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6%至13.5億美元,超越分析師預期。Google財務長皮薛特(Patrick Pichette)表示,該公司的避險計畫很成功,很明顯的,美元目前走勢對Google不利。

皮薛特指出,Google現針對美元兌歐元、加拿大幣和英鎊避險,因為對該公司而言這三種貨幣的風險最大,明年起將把避險範圍擴大至幾乎囊括所有海外營收。



◆ 觀念平台─偶然還是必然

【陳柏謙】2008-10-25 中國時報

短短一年間,由次級房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擴散速度之驚人,如同《經濟學人》雜誌形容:已將世界一步步逼向懸崖邊緣。這場由美國出發的金融危機,在金融全球化推波助瀾下迅速橫跨大西洋蔓延至歐洲,同時也逐漸從金融市場蔓延到了實體經濟。

對照此刻所面臨嚴峻的挑戰與隨之而來的全面經濟衰退壓力,很難想像不久前,強調市場機制神聖不可侵犯,以及對自由化/私有化政策近乎無條件支持的意識形態,才裹著與進步畫上等號的「全球化」外衣所向披靡。如今再度盤旋於國際媒體及輿論上空的,卻是一九二九年大蕭條的陰影與幽靈。

七十年前凱恩斯對傳統經濟學近乎革命式地改寫成功救活了一度瀕臨休克的資本主義,也帶來了史上最長一段榮景。因此面對此刻危機,凱因斯學派似乎再次奪回發聲權;被歸類為新凱因斯學派的新科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最新一篇專欄中開出一帖「歷久彌新」處方:擴大公共建設與發放失業給付;簡直就與當年凱因斯所提建議如出一轍。

經濟政策吹起復古風外,昨是今非的論調更是處處可見。部分歐美傳媒等不及宣告:由雷根、柴契爾主導強調去管制的放任市場主義已然壽終正寢,思索資本主義的未來成了最迫切的提問。近年來飽受攻訐的國家,一躍成了拯救危機的最後希望。英、法等國政治領袖紛紛義正詞嚴高呼:全球需要一個新形式的資本主義體制,以建立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新秩序。

對於「新形式資本主義」、「新秩序」等空洞的政治修辭,或許無需認真看待;但重回凱因斯主義就能夠再次成功地拯救此次危機嗎?事實上,過去三十年來凱因斯主義的根基在新自由主義全面侵蝕下,國家性質、資本規模與勞工集體力量間此消彼長早已有了巨大的改變。

國家在資本流動的威迫下流失稅基亦喪失了對資本管控能力,大幅舉債等同於拿廣大受雇者納稅家庭日後沉重負擔,來為資本主義進行緊急輸血急救。而二戰以來建立起的福利共識與社會安全網,這些年來被削減得體無完膚。勞工在國家與資本兩面進擊下,集體力量大不如前。更關鍵的是,資本擴張更發展至新的階段,若留意此次危機另一面向即可發現,伴隨著倒閉潮,除了國有化外,更造成進一步企業整併與擴張,危機對壟斷資本集中,反而起了進一步推進效果。

在這樣的環境與條件下,凱因斯主義還有能力再次扮演資本主義成功的救命華佗嗎?筆者無疑是相對悲觀的。

猶記得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時,美歐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與世銀猛烈批判亞洲國家發展模式下官商不分、監管不振的「親信資本主義」,是造成危機的主因,藉此要求採納金融自由化與大規模私有化。但十年後規模數倍於當年危機卻來自資本主義中心的美國。難怪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質疑:若連資本主義發展數百年歷史的歐美都無法倖免於難,憑什麼要其他國家相信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若是如此,這場危機可帶給我們什麼樣更深層的啟示?一九八一年身為新自由主義主要推動者雷根在就職演講中的名言:「政府不是我們問題的解答,因為政府就是問題本身」。廿七年後,是否只需要將「政府」替換成「資本主義」,來作為這場危機的註腳;也許,在日後縮衣節食的年代中,會是值得重新思考的嚴肅課題。



◆ 一○二五大遊行所透露的政治意義

【中時社論】2008-10-25 中國時報

民進黨的一○二五大遊行今天下午在台北市登場,這個以「反黑心、顧主權」為訴求的遊行,至今雜音很多、旁秀不少、插花者眾,很容易被模糊焦點,但其中傳遞出來的民意趨向,當政者仍然必須予以正視及重視。

到目前為止,一○二五大遊行深受喧賓奪主之苦。前總統陳水扁為了自保,全力煽動深綠群眾刺激社會情緒,民進黨中央無力切割且軟弱回應,挺扁派聲勢在黨內迅速壯大。陳水扁今天將親自參與遊行,和大家站在一起,也形塑大家和他站在一起的印象。反黑心的遊行和收黑錢的陳水扁掛在一起,原本的訴求顯得諷刺至極。

而這場針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嗆聲的遊行,又因為日前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遭到民進黨人士攻擊撞倒,演變成貽笑國際的暴力事件,讓反中共顧主權的訴求先蒙上了些理虧。偏偏綠營好戰派叫囂不絕,陳水扁還指陳雲林是「共匪」、「大家都可以抓」,顯然有意鼓動更激烈的衝突。

我們希望一○二五大遊行能夠順利圓滿,並且平和落幕,但以近來民進黨中央面對陳水扁的操作逐漸居於下風看來,我們擔心民進黨及綠營的重要訴求會被陳水扁惡意利用,基層的心聲因此被淹沒、誤解或忽略,而且這種情形還會延續下去。當民意的能量被陳水扁竊取為自保籌碼時,民怨沒辦法得到正確的評估與尊重,情緒將進一步升高,為煽起的仇恨對立提供更多柴火。

然而實質上,這場遊行是對馬英九就任總統以來的兩岸政策表達不滿與焦慮,馬政府必須嚴肅重視。

就黑心產品而言,毒奶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汙染的食品從最早的奶粉一路擴散到油條、餅干,不只消費者食不下嚥,無數業者商家更是受害慘重。長期以來,大陸產品的品質與汙染問題層出不窮,而台灣政府的因應表現,又經常令人失望,這次遊行的「反黑心」訴求,其實講出了許多民眾的心聲。

在維護台灣主權的部分,則更是讓許多民眾惴惴不安的原因。本報民調清楚顯示,覺得兩岸交流過快的民眾大幅揚升到二八%,三八.六%的受訪民眾認為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已經傷害到台灣主權,尤其立場中立的民眾有四七%認為主權受損,這個比率是前所未有的高,也是過去任何政府任內所不曾出現的數據。對馬政府而言,這是一個極為重大的警訊,絕不能掉以輕心。

馬總統以兩岸和解雙贏為政策主軸,但民眾觀望至今,覺得台灣賠得多賺得少。觀光客來台的經濟效益未如預期,大陸市場也未帶來重大商機,台灣對大陸出口甚至還出現下降。但在參與國際組織等議題上,馬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地位、爭取國際空間的積極度,和民眾的期待有一大段落差。民眾漸漸覺得,謙謙君子的馬英九過於天真軟弱,政策向中國嚴重傾斜,缺乏足夠的膽氣與手腕來應付中共,也沒有誓死捍衛台灣的強大決心。

當基層民眾開始產生疑慮不安時,政府卻沒有及時重視這一部分的民意,也未能與在野黨或綠營群眾進行有效溝通。這群人的感受不見得對,但疏於正視溝通,卻是執政者的不對。如今,雙方心理距離愈拉愈遠,有些民眾甚至感覺,相對於民間基層的恐懼憂慮,馬政府還比較在意中共的感受。

當一部分民眾不再相信馬政府有能力與決心保護台灣,因而對台灣未來的安危惶恐焦慮時,他們便選擇自力救濟,走上街頭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具體行動干擾或抵消馬政府的兩岸政策。

民進黨可以連續動員群眾舉辦遊行,顯示確有相當民氣支撐,未來陳雲林訪台期間,勢必將再出現抗議動作。在朝與在野者固然處於競爭態勢,但民眾的想法卻不能因藍綠統獨之別而全盤否定。政客的操作有其私心,民眾的憂怒卻沒有虛偽。執政者面對的是整個國家、全體國民,必須能夠穿透表層的政治紛擾,看到底層的民心趨向,並且作為自我檢討鞭策的依據。

既然民眾對兩岸政策產生疑慮,馬政府就必須虛心傾聽,並且切實反省檢討,一方面加強與不同意見者的溝通,一方面也應作必要的政策修正。如果不能先在台灣內部建立共識與互信,台灣就沒有籌碼面對中共,也沒有餘裕開創未來。馬英九必須謹記,他的力量來自人民,他要負責的對象也是人民。

※ 相關報導:

債務通貨緊縮危機難除 決策亂成馬致命傷
諾貝爾經濟獎 克魯曼終於到手
金融風暴襲矽谷 遲早會來
 - 金融危機加劇 「自由市場」風向轉
 - 全球股災 通貨緊縮 陰魂不散
 - Google跌破1000億美元 大人,您在講誰的經濟?
 - 各國降息 流動性危機壓垮市場信心?
 - 美國債鐘破表 國家資本主義幽靈狂舞
 - 錢蒸發到哪去?看不見的危機!
 - 救金融全球總動員 誰來安頓環境難民?
 - 全球股市反彈 台灣尚在颱風眼?
 - 金融客戶沒了 美科技業營收衰
 - 美消費數據大跌 新自由主義的悲歌
 - 金融海嘯下一波... 薪水族心驚驚
 - 巴菲特:現在是貪婪的時候
 - 內憂外患交逼 找回失落價值
 - 開高峰會救經濟? 鬆綁,不如連結
 - 裁員風吹進矽谷 台灣交易所可望成立
 - 全球政治經濟向左轉?
 - 從阿根廷到國發基金 高物價高失業率人民苦啊!
 - 金融危機... 問題在態度
2030年 全球為資源開戰?

馬總統:肅貪到底 不手軟

14 則留言:

fsj 提到...

從避險基金到公司債/馬總統請「閱讀空氣」

* 羅比尼:金融恐慌 各國將強制休市
* 避險基金恐掀倒風 Fed緊盯
* 美股 摔落五年谷底
* 強勢美元之謎
* 金融危機 衝擊阿根廷
* 三大病灶 阿根廷走向破產
* 峰會閉幕 亞歐領袖:改革國際金融體制
* 43國領袖 籲IMF援助硬起來
* 搶救經濟 IMF擬提高借貸金額
* 「我裁員」 美國菁英企業不留情
* 外商拖欠貨款嚴重 中國企業損失大
* 工資漲成本高 國際廠紛撤離中國
* 不景氣 鐵飯碗吃香 中國考碗族破百萬
* 廢鐵1斤17元→1元 回收商:活不下
* 長期失業人數 直逼7萬大關
* 失業率猛飆 就保基金瀕破產
* 拚消費救失業 府院採克魯曼藥方
* 搶救失業 政院創造13.8萬個工作機會
* 公司債贖回潮 一觸即發
* 是無知還是別有所圖
* 連動債風暴下的國家賠償責任
* 熱門話題:擴大內需 遲早會出事
* 政治熱、宗教熱 台灣熱!
* 馬總統 請「閱讀空氣」
* Thousands in Taiwan march against China, president
* 彎腰聆聽嗆馬聲
* 觀念平台:兩岸政策亂了步
* 總統府邀會商反貪腐 蔡英文:模糊焦點

◆ 羅比尼:金融恐慌 各國將強制休市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五日電】 2008.10.26

新一代的「末日博士」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預言,恐慌的金融市場最終可能迫使政府強制休市一或兩周,24日美股期指電子盤一度跌停就是明證。而市場老手羅曼(Emmanuel Roman)指出,避險基金將陷入集體滅絕的局勢。

羅比尼24日在馬德里的會議上說:「今天早上,甚至在美國市場開盤前,標準普爾指數期貨就跌破每日跌幅限制」,促使市場啟動限制交易機制,「我的預言已經開始實現了。」

羅比尼說,由於投資人恐慌倒賣資產,政府可能需要關閉市場一到兩周。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道瓊工業指數的期貨價格由於跌破6%的每日限制,24日一度限制交易。假如道瓊工業指數24日盤中跌幅超過1,100點,股市就會暫停交易一小時。

羅比尼說:「狀況正在惡化,並未好轉。」美國可能有好幾年會陷入通膨飆高、成長停滯的狀況。新興市場則面臨集體危機,即便少數幾個經濟體破產都會導致系統性危機。

管理240億美元資產的GLG合夥公司共同執行長羅曼在避險基金業界會議指出,政府將找到辦法強制規範避險基金業者,目前約8,000家的避險基金,會有25%到30%消失。他說:「這將是達爾文進化式的滅絕。」

羅曼說:「歷史書會說,現在的局勢是百年未見的金融大難。這需要找出代罪羔羊,管制機關會出來獵人頭。」羅曼也認為這行早該管制了,因為現在連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可以出來開設避險基金。

羅比尼建議投資人持有現金與類似現金的資產,例如日本、歐洲這類「安全、大型國家」的短期公債。他認為美元最近的漲勢已經過頭,應該避開美元資產。

羅比尼在2006年預言料中今日的金融危機,今年2月在貝爾斯登公司垮台前便警告,當前的金融局勢不是央行所能挽救的。他的看法極度悲觀,使他贏得「末日博士」之稱。

但是羅比尼不認為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會在今日重演。他說:「在大蕭條時期,美國經濟的產值減少了20%,我不認為同樣的事會在今天發生。」



◆ 避險基金恐掀倒風 Fed緊盯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五日電】 2008.10.26

華爾街日報25日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正密切監控主要避險基金的倒閉風險,其中包括著名的城堡投資集團(Citadel)與拜恩資本公司旗下的山卡提投資諮詢公司(Sankaty Advisors),以防投資人驚慌贖回可能使避險基金業者集體崩潰、造成金融海嘯更高一波浪潮。

城堡集團近月來連連遭受市場流言所苦,迫使執行長葛理芬(Ken Griffin)24日罕見地召開緊急會議,安撫債權人情緒。避險基金目前在全球控制約2兆美元的資產,假如遭到客戶恐慌贖回,就會迫使基金業者倒賣資產,造成市場更進一步重挫。

管理160億美元資產的城堡集團,24日向投資人保證營運沒有問題,城堡集團目前的資產有30%是現金,而且還可以動支80億美元融資,應付投資人贖回。

但葛理芬也承認狀況確實危急,他說:「我從沒見過市場像最近七到八個星期這麼驚慌。市場混亂已不足以形容我們看到的狀況,我們看到的是全球整體銀行體系瀕臨崩潰。」

華爾街日報報導,聯準會官員最近已向金融業者徵詢他們對幾家避險基金的資產與債務曝險狀況,被點名的至少有城堡以及山卡提。截至一周前為止,城堡的主要基金今年來已虧掉35%;而山卡提旗下兩檔基金可能已腰斬。

市場提供的融資縮減,避險基金又要籌出更多現金應付投資人贖回,迫使業者可能在惡劣市況中還要「預防性」賣掉資產以提升現金水位。道瓊社報導,避險基金業者單在24日一天就拋售約3億美元債務資產。這又使市場進一步惡化,誘發投資人恐慌贖回,形成惡性循環。

避險基金標榜在市況不佳時照樣能交出正向報酬,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時也的確保住正向報酬;這仰賴放空操作,但近來多國的放空禁令使基金陷入危難。根據芝加哥的避險基金研究公司統計,業界今年來平均虧損17%,2008年可能交出史上最差的負向表現。

1998年大型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破產時,是由多家銀行出面承接資產,收拾殘局。但現在銀行業自身難保,再有大型避險基金崩潰,很難重演當年的民間集體救援。

美國政府目前看似不太可能援救避險基金。但專研避險基金業的耶魯管理學院教授葛茲曼說,城堡一類的避險基金規模太大,使他們必須考慮到系統性風險。



◆ 美股 摔落五年谷底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紐約二十五日電】 2008.10.26

美國股市24日和全球股市一樣承受巨大賣壓,三大指數摔落至逾五年谷底,跌幅都超過3%,反映投資人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恐慌。本周市場將密切關注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利率決策,分析師預料Fed可能再降息。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28和29日舉行利率決策會議。分析師說,積極想穩定經濟與恢復金融市場秩序的Fed,勢必再積極降息,一般預料會調降聯邦資金利率0.5個百分點至1%,成為2004年6月以來最低水準。

道瓊工業指數24日開盤即暴跌逾500點,之後跌幅一度縮小至接近平盤,但收盤仍大跌312點至8,378點,為2003年4月來最低價位,單日跌幅3.59%,且周線跌5.35%。標準普爾500種指數同樣收在2003年4月來最低的876點,跌幅3.45%,上周累計下挫6.78%。那斯達克指數大跌3.23%,收1,552點,為2003年5月來最低,一周來暴跌9.31%。

美股三大指數急遽下挫,但收盤跌幅未如部分觀察家擔心的那樣慘烈。全球主要股市24日受Sony、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和微軟等大企業相繼發布不如預期的獲利展望打擊,也紛紛重挫,英、法、德股市收盤分別下挫5%、3.54%和4.96%,日本日經指數更狂瀉9.6%。

傑弗瑞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霍根說:「現在投資人熱烈討論,道瓊工業指數下個里程碑會是5,000點,還是10,000點?我認為,不論是看多或看空,都有充分理由自圓其說。」

衡量股市投資人「恐慌程度」的VIX指數24日飆升16.5%,收在創新高紀錄的79,盤中甚至暴衝至87.3的歷來最高點,顯示市場已進入全面恐慌階段。本周美股預料仍將「熊氣四起」,除非Fed與其他央行再次保證將用盡方法降低經濟急轉直下的衝擊。Fed預定30日發表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以及30日公布的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都將左右美股後市。

Mission Residential公司的經濟學家穆迪說:「全球衰退呼之欲出,而銀行體系依舊脆弱,將促使Fed調降聯邦資金利率。」

※ Fed 除了降息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既然已經谷底了說不定就是反彈的時候。



◆ 強勢美元之謎

【工商社論】 2008-10-26 工商時報

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風暴,刻正席捲全球。但令人詫異的是美元對全球重要貨幣持續升值,紛紛創下近年來的高點,與美國疲弱的經濟顯不相當,或可稱為「強勢美元之謎」。

就常識言,美國為此次金融風暴禍首,雷曼兄弟及AIG等大型金融業經營不善,全球投資人不敢把錢存在美系金融機構;且美國房股兩市持續下挫,外國投資人持有美國股票與房地產意願降低,再加上美國各項經濟指標不佳,照說投資人與企業應出脫美元,但實際上美元卻不貶反升。

在國際金融理論中,有許多學者主張,匯率的調整常會矯枉過正(overshooting),上漲的時候漲過頭,下跌的時候跌過頭。例如歐元剛誕生時,各方對新貨幣欠缺信心,1歐元曾貶至0.8美元低價位,但隨後因美國科技泡沬破滅,及九一一恐怖事件,美元持續走貶,在今年初曾創下1歐元對1.6美元價位,短短數月,歐元貶至1.25美元左右,走勢誠可說是大旋轉的摩天輪。自歐元誕生後,長期平均匯率約1歐元兌1.2美元。就此觀點,近期美元強勢升值的主因,是過去貶太多了。

有些學者進一步指出,歐元誕生後尚未歷經嚴重政治衝突、金融風暴與經濟衰退考驗,因此基礎不穩。因為歐元區利率由歐洲央行(ECB)決定,而歐元區各國的經濟情況不同,適合甲國的利率與匯率水準未必適合乙國。在經濟成長及金融平順時,此一矛盾不大,各國可相互容忍,但若經濟衰退或金融混亂時間拉長,各國對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就會有許多意見。再加上央行通常要扮演「最後貸款者」角色,一旦歐元區各國有大型銀行出問題,須緊急融通,歐洲央行能否配合各國特殊需求,也頗有疑問。我們常說美元及黃金是「避難貨幣」,一旦有政經危機,投資人的反射動作是轉抱美元。因為美國為全球軍事及經濟第一強權,且美國民主制度及聯邦政府體系順利運作逾二百年,沒有人會懷疑其崩解可能性。相較之下,歐元區的政經整合還在起步階段,通過的重大考驗不多,從而使投資人抱持戒心。

進一步而言,近年美元價位與石油、金屬、糧食等農工原料價格,明顯曾高度的負相關。年中國際油價漲到140美元以上時,也正是美元最弱時,現今油價回跌至70美元以下,美元即強力反彈。由於美元是國際間計價單位,原物料漲價時美元下跌,原物料跌價時美元回升,果爾用「一籃子貨幣(如特別提款權)」計算,國際原物料行情波動幅度即大幅縮小,使各國比較容易適應。如果美元與大宗原物料行情是正相關,則各國原料進口價格波動幅度會擴大很多,對全球經濟穩定極不利。就此觀點,國際油價止跌之日(原因可能是油國聯合減產),國際美元反彈就會接近尾聲。

另方面,美元作為各國官方計價單位,在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主要是買賣美元,為了干預的需要,各國央行須增持美元,外匯存底中美元所佔比重上升。以韓國為例,近期因外資大撤退,韓元大貶,韓國央行大舉拋售美元。為了支應後續金融危機,我們相信韓國央行拋售不少歐元換取美元。雖然各國央行之間常訂有「換匯(swap)協定」,但究竟求人不如求己。也因此金融危機一旦擴大至全球,包括最近被點名的歐洲、韓國及拉丁美洲的阿根廷,自動造成美元需求增加及美元反彈。美國已決定召開廿國(G20)高峰會,研議新的全球金融架構,若跨國政策協調policycoordination)有成,國際匯市較易穩定。

以上所舉,大半是短期因素。長期間美元匯價仍要看美國國際收支、經濟成長、財政狀況及生產力提升等因素。尤其是中國大陸崛起,成為政經大國,人民幣逐漸成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將繼歐元之後,成為美元的競爭對手。因此近期美元升值,應以「短多長空」視之。



◆ 金融危機 衝擊阿根廷

中央社 2008.10.26

雖然南美洲的阿根廷連續第六年經濟呈現成長,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七點八,但也無可避免的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

阿根廷總統費南德斯二十一日下令將私人勞工退休基金國有化,顯示出國際所知有關該國的稽徵漏洞,其實只是冰山的一角。現在看來,阿根廷要想解決其國債問題似乎是越來越困難,而國內的經濟也是連番觸礁。

阿根廷的退休金制度在一九九四年設立,是一體兩制,勞工可自行選擇採用公家制或私人制。公家制和巴西的社會福利金差不多,政府用現職勞工繳納的稅捐付給已退休的勞工,不足的部分再從國庫支出,差不多有五百萬名阿根廷人採用這樣的制度。

私人制其實就是融資的一種,由私人機構管理,類似智利所實行的制度。勞工每月存一筆錢到由私人基金管理的個人帳戶生利息,退休後就可以靠吃利息過日子,或一次將錢領出來。這些基金的資產總值約達三百億美元,有九百五十萬名阿根廷人參加,每年的存款額可達九十億美元。

巴西財經分析家明恩表示,阿根廷政府的這項決定可以說終結了該國的私人退休金制度:阿根廷政府實際上就是將勞工的私人退休基金資產充公,同時變相的將人民每月的固定存款收歸國有。

費南德斯政府對於此舉的解釋是「為了保護未來退休民眾的資產」,因為金融危機已開始造成市場資金短缺,令基金產值縮水。問題在於,至少百分之六十的私人退休基金都投資購買阿根廷政府債券,其中大部分基金資產貶值與全球金融危機無關,而是因為阿根廷的經濟開始亮黃燈,令市場失去信心。

明恩說,明年阿根廷因為選舉公共支出將提高的同時,也將有兩百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到期,其中約半數原本打算從國外吸納,但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日益惡化,欲從國外取得資金似乎已不大可行。

阿根廷宣佈將私人退休基金國有化後,馬上引起市場反彈,布宜諾斯艾利斯股市連續三天下跌指數達百分之十八,資金被抽離的情況也加劇,政府債券價格下滑,國家風險指數也回到十年前第一次倒債時的水平,國際對阿根廷的信心大跌,費南德斯政府到目前為止想盡辦法為隱藏國家稽徵漏洞所做的努力,也付之一炬。

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該國政府似乎對市場的反應不解。費南德斯政府以為私人基金資產貶值,納稅人應該感謝政府願意接管這些基金,但從該國社會、政界和媒體的反應來看,結果恰好相反。

明恩認為,阿根廷目前的情況已經騎虎難下。費南德斯的決定還得經過國會,但他預期獲得的效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為提振該國經濟,阿根廷政府曾經在三個月前提出調高出口稅案,在參議院被駁回。假如這一次政府又在國會吃敗仗,阿根廷的經濟危機不僅會因為國際期貨價格下跌和出口收入減少惡化,國家也可能因此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

但若是國會通過實施將私人退休基金國有化,政府固然可以將基金資產收歸國有,且每年可多增加約達五十億到九十億美元的固定存款,國內市場也會失去主要的私人投資來源,影響經濟成長,而一旦沒有了這些機關投資人,布宜諾斯艾利斯股市也將形同虛設。



◆ 三大病灶 阿根廷走向破產

【林志昊/台北報導】 2008-10-26 工商時報

這一波金融海嘯波濤洶湧,10年前曾經破產的阿根廷,這時候再遭受狙擊,全球新興市場中,靠外債發展的國家不少,但是,阿根廷的主要出口卻只有農產品,一旦碰到信貸緊縮、全球景氣走疲,阿根廷便會到激烈的衝擊,由於三大病灶爆發,未來情勢如果持續惡化,阿根廷很可能再度步上破產之路。

第一條病根,在於先天不足,由於過去的歷史包袱,阿根廷累積了大量的外債。目前該國外債高達1080億美元,雖就總額來看還不高,但這樣的總量卻占了阿根廷GDP比重的31.2%。

第二條病根,阿根廷是一個出口型經濟,而農產品佔阿根廷出口的比重又將近50%;換言之,除非糧價大漲,否則阿根廷透過農產品所創造的財富就是有限。

第三條病根,阿根廷是農業大國,主要的民意代表都是來自農業或畜牧業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若要做任何的產業轉型規畫,都會遭遇民代極大的壓力。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情況下,假若天下太平、糧價大漲,阿根廷單是靠著農產品出口,就可以給自己賺進大把的鈔票,但是,一旦遇到像現在這樣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全球初級產品若下跌,對仰賴農產品出口的阿根廷經濟而言,反而會遭殃。

在後天失調部分,阿根廷政府的財經政策,不但與民意嚴重脫節,更是損及國家利益。譬如今年3月初,甫上任的新總統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基於增加政府收入與抑制通貨膨脹,竟決定調高農產品出口稅。這項政策引發了農產品出口商與生產商之間的對立,甚至造成襲捲全國的罷工風潮。

另外,阿根廷政府近日計畫將300億美元國民退休金國有化,以償還10年期國債。這不但引發市場對2001年阿根廷國債的違約記憶,更掀起不少法律爭議,凸顯出政府政策的錯亂與荒謬。於是,阿根廷腳步還沒站穩,又因金融與信貸海嘯的打擊而遭殃。倘若全球不景氣的狀況持續,阿根廷的下場,或許會比現在還要更悲慘。



◆ 峰會閉幕 亞歐領袖:改革國際金融體制

【林克倫/北京報導】 2008-10-26 中國時報

「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昨天(廿五日)在北京閉幕,四十三國領袖針對國際金融危機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決心對國際貨幣與金融體制進行有效和全面的改革,並促請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導穩定全球金融。由東協「十加三」倡議的八百億美元外匯儲備庫機制,預定明年中建立。

聯合聲明中強調,「領導人決心對國際貨幣以及金融體系進行有效和全面的改革,將與所有利益相關方面和國際金融機構進行協商,儘快提出適當的倡議」。

促IMF 主導穩定全球金融

在如何協助各國度過金融危機上,《聲明》表示,「領導人同意,國際貨幣基金應發揮關鍵作用,以幫助遭受危機嚴重影響的國家」,而領導人也「支持於十一月十五日在華盛頓舉行國際峰會,就應對當前危機、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原則,以及維護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等進行探討」。

東協加三 建外匯儲備庫機制

在因應亞洲地區金融危機的部分,《聲明》中指出,「與會領袖同意充分利用亞歐會議等區域合作機制,加強務實合作,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增長。」

而由東協十國、中國、日本與韓國倡議的八百億美元「外匯儲備庫」機制,現擬於明年上半年建構完成,並同意成立一個區域性監管機構,對各國經濟情勢進行監控,以共同因應國際金融危機。

日相主張 亞洲以美金為主導

不過,在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方式上,日本首相麻生於廿四日參加「東盟中日韓」早餐會時認為,亞洲出現一些經濟放緩跡象,且經濟韌性還很強,各國外匯存底充足,金融危機對亞洲造成的影響有限,亞洲面臨的形勢與歐美國家不同,他主張仍維持現行以美元為主導的金融體制,顯示日本對歐盟的改革建議持保留態度。

對於國際間關注中國在金融危機中將發揮何種重要作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昨日的閉幕記者會再次重申,「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此外,中國也將積極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金融峰會,並且採取合作和務實的態度,與其他國家共同商討應對危機的辦法。



◆ 43國領袖 籲IMF援助硬起來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25日外電報導】 2008.10.26

為期兩天的亞歐高峰會(ASEM)25日在北京閉幕,與會的43國領袖承諾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重大改革,並呼籲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扮演更吃重的領導角色。他們說,這次會議將為下月在華府舉行的危機高峰會奠定基礎。

與會領袖說,他們已就如何解決全球金融危機達成廣泛共識,將於華府的危機高峰會上,表達他們的看法。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Jose Barroso)會後說,與會領袖將把這次會議的聲明,當成11月15日華府高峰會的討論基礎,屆時將有20個經濟大國的領袖出席。

每兩年舉行一次的亞歐高峰會一般不會做出重大決定。與會領袖24日晚間發表聲明說:「各國領袖承諾對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進行全面改革,他們同意儘快採取適切方案。」

他們也呼籲IMF,當處境最艱難的國家要求協助時,在提供協助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沙克吉在會中提出加強管理全球金融體系的構想,但支持自由市場的美國一向反對過度管理金融市場。這次亞歐高峰會沒有美國代表出席。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會後記者會上說,中國將在華府危機高峰會中,支持沙克吉的構想。

溫家寶說:「我們必須竭盡所能,防止金融危機影響經濟成長。」這次高峰會有27個歐盟國家和16個亞洲國家領袖出席。

溫家寶說,中國將以「負責和務實」的態度,積極參加華府的危機高峰會。

沙克吉在記者會上說,他預期華府高峰會將做成具體決定,改正造成危機的因素,而不只是解決危機。

沙克吉說:「下月的高峰會有必要做成決定。」他告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他擔心不願過度規範金融的美國會希望高峰會只達成一些「原則和概論」。



◆ 搶救經濟 IMF擬提高借貸金額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二十五日電】 2008.10.26

國際貨幣基金(IMF)為防範新興市場崩垮,考慮推出一項緊急方案,把借貸給會員國的金額提高將近一倍,而且不再要求借貸國必須實施嚴厲的經濟節約措施。

兩位熟悉內情的IMF官員說,IMF正在討論幾種構想,包括對已經告貸無門的會員國提供三到六個月的強勢貨幣貸款。

立即的受惠國將是經濟紀錄良好的開發中國家,如巴西、土耳其與南韓等。南韓在正常狀況下不會有借貸的困擾,但信用危機逼使西方銀行業緊縮銀根後,如今資金來源也逐漸乾涸。

根據新的借貸方案,會員國的借貸額度可以高達他們對IMF認納攤額(quota)的500%。例如,南韓在IMF的攤額接近44億美元,若依新計畫,便可以借到218億美元,墨西哥可以借貸的額度是235億美元,巴西是226億美元。

在正常狀況下,會員國的借貸最多可達攤額的三倍,標準的貸款期限是三到五年。由24個成員構成的IMF執行理事會,預料將在下周舉行會議,審查各項研議方案。

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針對新興市場提議的這項緊急方案,代表IMF政策上的重大轉變。IMF以往是依照每個個案逐一審核貸款,而且要求借貸國必須實施削減支出或調整利率等附加條件。

IMF已於24日同意提供冰島21億美元的貸款,冰島也因此成為1976年的英國以來,第一個向IMF尋求援助的西方國家。IMF派駐冰島的代表說,冰島明年的經濟可能萎縮達10%。



◆ 「我裁員」 美國菁英企業不留情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0.26

引爆信用危機,造成商品、服務需求萎縮的金融危機,即將在美國上演第二幕:裁員潮。專家估計,美國失業率到明年底時將上看8.5%。

這兩周裁員名單 唱不完

單是最近兩周宣布裁員的公司名單,就洋洋灑灑一長串,讀起就有如美國菁英企業名錄,包括默克藥廠、雅虎、奇異電器、全錄、高盛、惠而浦、美國銀行、美國鋁業、可口可樂、三大車廠,以及所有的航空公司,幾乎沒有一個行業缺席。

美國預定在總統大選三天後的11月7日公布10月就業報告,很多經濟學家預期折損的工作將多達20萬個,失業率也將從目前的6.1%明顯攀升。

Global Insight公司經濟學家高爾特說:「我的看法是失業率明年底時將逼近8%或8.5%。」美國自1980年初期的嚴重衰退以來,就不曾有過如此高的失業率。

裁員的浪潮在華爾街、汽車業、營建業、零售業與航空業最為洶湧,但產品供銷到很多行業的美國鋼鐵廠,準備把全美的29座高爐 (blast furnace)關閉17座,這個驚人的數字更充分反映在危機當前,美國的生產正迅速下降。

金融業最慘 3.5萬人丟飯碗

金融服務業自今夏以來就不斷裁員,有人估計在危機消褪之前,銀行業、共同基金、避險基金與其他金融服務公司合計將裁減30萬個工作,單是紐約就會有3.5萬金融業者會丟掉差事。

根據勞工統計局的資料,單是9月裁員超過50人的公司就有2269家,是200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即使是華爾街最績優的高盛公司,最近也剛結布要裁員10%,至少有3200人得另謀出路。



◆ 外商拖欠貨款嚴重 中國企業損失大

中央社 2008-10-26

(中央社台北2008年10月26日電)中國商務部官員昨天在廣交會舉行的出口研討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出口企業收賬難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一些外國進口商拿了大量的貨物後就宣布破產,中國企業被迫承擔巨大損失。

「廣州日報」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出口遭遇困難,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問題更大。以玩具為例,今年一至八月,中國出口額五十一億七千三百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僅微增百分之一點三,如果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同比應該下降一成左右。

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壁壘調查處處長郭中表示,隨著金融海嘯愈演愈烈,中國企業不僅出現接單難問題,被拖欠貨款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郭中說,「現在外國進口商在本國銀行很難貸到款,他們往往提出要賒賬,也就是採取放賬交易的方式,中國企業變成了海外客戶的融資工具,這對我們來說危害很大。一些企業發貨後很長時間錢都收不回來,有些進口商甚至拿了大量貨物後就宣布破產,而中國企業還不是優先債權人,想拿回貨款就更加困難。」

中國企業對外出口大多採用放賬交易形式,歐美國家買方僅預先支付百分之十至三十的訂金,餘款一般在交貨後九十天至一百五十天才付清。但今年經濟形勢嚴峻,歐美買家給的訂金越來越少,不少外國買家貨款一拖就五、六個月,嚴重積壓中方資金。

在廣交會上,台州一家玩具企業負責人吳金鴻表示,今年三月美國一進口商用賒銷方式向他購買價值十萬美元以上的產品,但支付日到期後,買家卻拖欠剩餘貨款。

吳金鴻說,「還好我們事先為這宗生意投過保,最終獲得了保險公司報損金額百分之九十的賠款,現在我們接單時都特別小心。」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至五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信用保險金額僅三十億美元,但同期的報損理賠金額達九千九百三十九萬美元,理賠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達百分之三點三。而前五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為九百五十五億美元,按百分之三點三的壞賬率計算,損失金額超過三十億美元。

郭中提醒,如果遇到金額特別大的訂單時,中國出口企業要更小心。他說,「在簽單前應該盡可能地瞭解該進口商在海外的經營情況,如果遇到被拖欠貨款的問題應該及時向商務部門反映。」

為此,十月初中國商務部發出「加強企業出口收匯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積極推進出口信用保險,駐外經商機構積極協調重大收匯風險事件等。

※ 老外也是很賊的。



◆ 工資漲成本高 國際廠紛撤離中國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8-10-26 中國時報

隨著中國生產成本上升,加上近期爆發的金融海嘯影響,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紛紛減少在中國的生產和採購,轉到東南亞等地區發展,甚至將工廠遷回母國,造成的連鎖效應已使大陸沿海工業區經濟嚴重受挫。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因中國工資水平不斷增加,生產成本上升,以泰迪熊聞名全球的德國史泰福公司在今年七月宣布,將撤出該公司在中國的所有生產線,並將工廠遷回德國。隨後不久,專門製造家用暖風爐和加熱器的美國公司德薩(Desa)也在八月宣布,決定撤出在中國的生產線,回歸美國。

此外,諸如Adidas、Nike等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則逐步減少在中國的生產或採購,將生產線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印尼、印度等地區。報導指出,因中國製造成本上升以及政策收緊,超出了Adidas的預期,因此Adidas正考慮將生產和採購分階段移出中國,並已派人去東南亞等國考察。

據報導,Adidas早已在印度開設生產線,也已在越南、柬埔寨和寮國進行加工,甚至還將回到東歐國家生產。受此影響,一些代工廠為抓住出走東南亞的客戶,只能隨之將工廠轉戰到這些國家。而有些代工工廠則因訂單減少,面臨了倒閉的命運。曾為Adidas等國際知名品牌代工的東莞常登鞋廠,就在去年十二月宣告倒閉。

如今,周遭倚賴常登鞋廠而發展起來的小區經濟已幾乎完全垮掉,鞋廠周圍的商店紛紛關門大吉。據該廠所在的鎮農委統計,常登倒閉後,該鎮的整體收入就減少了三成,某個村的全村收入更是銳減了七七%。該村村民說,現在街道冷冷清清,治安也變差了,「路燈不亮,治安隊員也不再來,最近經常有搶劫,整個村子像癱瘓了一樣」。



◆ 不景氣 鐵飯碗吃香 中國考碗族破百萬

中央社 2008-10-26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二零零九年中國國家公務員考試日前截止,共有超過百萬人報考,比去年足足多了二十萬人。這些熱情的考生被大陸民眾戲稱為「考碗族」。

中新網報導,大陸民眾稱考上中國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為「金飯碗」,直轄市或省級公務員是「銀飯碗」,地市級是「銅飯碗」,鎮街道一級最起碼也是「鐵飯碗」。

在經濟景氣、工作穩定度等各項因素考量下,近年來「考碗族」愈來愈多,其中應屆畢業生對「考碗」的熱忱度又遠高於社會人士。

一些火熱的大學校內網路上,「公務員考試第一名:五分鐘教會你高分經驗」、「2009年國家公務員招考相關問題答疑專貼」、「專家細數考上公務員的十大好處」等日誌被瘋狂地分享。

此外,「跪求國家公務員考試歷年真題」之類的帖子也頻頻發布在一些大學論壇。

報導引述浙江大學一名大四生小周說,「我念的是新聞專業,很多上一屆的學長學姐到現在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找到工作的月薪才一千五百元左右(約台幣七千元)……這點收入根本不夠用。不管怎樣,我想先考公務員再說。」

今年中國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在全球不景氣下更是激增,各職位平均競爭比例為七十三比一。

對此,專家分析,國家公務員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整體保障水準至少是「鐵飯碗」狀態,加上大學生目前就業情況不佳,公務員便成為最令職場人羨慕、最受追捧的職業。



◆ 廢鐵1斤17元→1元 回收商:活不下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唐秀麗、鄭惠仁/連線報導】 2008.10.26

台南市專做資源回收的陳進雄載著一車資源回收物到回收場變賣,以往可賣到約八百元,昨天卻僅賣得一百多元,他攤開雙手說:「快活不下去了!」

去年底是各項資源回收物價格最高時期,鐵罐一公斤十四元,現在僅三角;廢鐵原本十七元,現在剩一元;廢紙原來是五點四元,現在僅五角;黃銅原來是二百廿元,昨天僅八十元;鋁罐最高時約四十元,現在只剩十元。

台南市陳姓資源回收商說,因廢鐵回收價格一再下滑,熔煉後根本賣不出去,他已暫時停止收購。

※ 因為景氣不好,原物料需求大減?



◆ 長期失業人數 直逼7萬大關

【于國欽/台北報導】 2008-10-26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報告指出,國內住宿餐飲、支援服務及藝術休閒三行業的失業率在9月已超過5%,而失業逾1年的長期失業者更升至6萬6千人,創下近3年單月新高,顯示受全球金融海嘯衝擊,服務業失業及長期失業情勢正快速升高。

主計處日前發布失業調查指出台灣失業情勢走高,但究竟失業的結構是否己發生變化?依據主計處進一步的調查資料顯示,國內失業結構確已正在變化之中,尋找工作逾一年的長期失業人數已連續2個月升高。

主計處表示,依失業原因可把失業分為摩擦性、結構性及循環性三大類,一般而言,摩擦性失業屬於短期失業,這類失業不值得憂慮,但結構性及循環性失業最後極可能會演變成長期失業,近月國內長期失業人數的連連升高,值得密切注意。

國內長期失業人數在民國89年以前不到4萬人,隨著90年經濟衰退、關廠歇業劇增,長期失業一路走高,至91年升逾10萬人,近年最低曾降至4萬多人,惟近月又回升,9月更升至6萬6千人的近3年新高。

這份統計顯示,長期失業人口以青年為主,34歲以下者占了六成,具大學學歷者也近三成。

依主計處統計,9月份失業逾半年不滿1年的人數也近8萬,合計失業逾半年者已直逼15萬人,比去年同期大增2萬多人,顯示台灣當前不只失業人數增加,而且失業週期也正快速拉長。

至於台灣究竟哪個行業的失業情況最嚴重?依主計處統計,9月份以藝術休閒服務業的離職失業率5.96%最高,人力派遣、偵探及保全所屬的支援服務業5.47%居次,住宿餐飲業5.43%居第3。

至於製造業在9月雖略升高,但仍僅3.3%、受金融海嘯直接影響的金融保險業並未明顯升高,僅2.48%。



◆ 失業率猛飆 就保基金瀕破產

【薛孟杰/台北報導】 2008-10-26 工商時報

9月失業率創新高,政府預算亦受衝擊。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在立院坦承,失業率升高,確實會造成預算缺口,例如就業保險基金收入就會下降。針對立委擔憂失業問題若持續惡化,就保基金兩頭燒,可能有破產之虞,他承諾,會在一個月內召集各部會尋求解決之道。

行政院已決定用就業保險基金支應留職育嬰津貼開辦所需,但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擔心,就業保險基金收入將隨失業率升高而減少,他要求政院重新規劃育嬰津貼財源,避免就保破產。

田秋堇說,就保基金目前僅剩約800億,若失業率持續上升,就保投保率下降,每年可能短收30到40億。她以民國96年失業率3.92%為例,當年為支應就保給付,一年就花掉了就保基金80億,若未來失業率破7%,每年失業給付數額還將攀升到120億。這還不包括勞委會計畫提高失業給付率從6成薪提高到8成薪,每年又要讓就保基金多支出20億到50億。

田秋堇說,國際金融風暴衝擊,失業率究竟會多高,無人能預期,而開辦育嬰留職津貼,預估每年還要再花掉就保基金80億,常此以往,萬一有天就保基金倒了怎麼辦?

除建議育嬰津貼改由內政部預算支應外,田秋堇亦要求劉揆儘速兌現馬總統「開徵能源稅」的建議,一旦開徵可在5年內增加5000億的收入,政府能做很多事。

不過,行政院並未對開徵能源稅作回應,陳添枝則說,他支持田秋堇有關失業率攀升、會造成預算缺口的說法,經建會將召集各部會協調,是否還有其它財源可支應育嬰留職津貼,減少就業保險基金的負擔。



◆ 拚消費救失業 府院採克魯曼藥方

【經濟日報╱記者 蘇秀慧】 2008.10.26

面對世紀罕見的金融海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日前提出兩帖藥方救經濟,發失業津貼和刺激消費;克魯曼的話,行政院似乎是聽進去了,年底前已鎖定力拚刺激消費和促進就業,放手一搏。

昨天起至年底,從中央到地方,台灣頭到台灣尾,每個周末政府都要舉辦系列「台灣製造尚讚」活動,卯起來促銷國產品,從水果、小吃、農漁產品到任何可能,絞盡腦汁讓民眾掏腰包花錢。

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和政府官員,昨天更是帶頭示範「拚消費,救台灣」,從水果、花卉買到農漁產品,還要分贈親友一起享用。劉揆一口氣買了6萬餘元,火龍果就買了3萬元,「海角7號」當紅的「馬拉桑」小米酒也買了50瓶,真可謂血拚。

劉揆無非是希望刺激買氣,讓目前已低迷到谷底的消費市場,能夠激起一些漣漪,不要成為一灘死水,造成景氣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11月起行政院也要投入大筆經費,創造13.8萬個就業機會,除了幫助失業家庭度過難關外,這些失業勞工領到的薪水,也一定會投入日常生活所需,換句話說,會投入消費市場。

這和克魯曼說的發失業津貼,有異曲同工之妙,發失業津貼是將錢交到可能會消費的人們手裡,讓政府花出去的錢沒有白花。

救經濟,克魯曼主張現在要做的是給予經濟需要的協助,而不是煩惱赤字。除了拚消費、搶救失業大作戰,行政院恐怕還要想想如何挽救「信心問題」,讓大家把「定存」的錢領出來,投資股票,或消費,一起來拚台灣的經濟。

※ 沒錢怎消費?



◆ 搶救失業 政院創造13.8萬個工作機會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0.26

搶救失業大作戰,經建會已研擬完成短、長期促進就業方案,其中短期促進就業措施自11月起至明年6月,合計將「加碼」創造高達13.8萬個就業機會,比原先規劃的4萬個,大幅增加。經建會委員會議明 (27)日通過後,將送交行政院會拍板定案。

為了搶救不斷攀升的失業率,經建會上周一向行政院提出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原規劃公、私部門提供3萬至4萬個就業機會,不過,劉揆並不滿意,指示各部會積極思考、盡最大努力「加碼」,送交經建會彙整。

上周四劉兆玄再邀集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教育部、勞委會、人事局、環保署等部會正副首長,聽取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簡報「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就業機會由3至4萬個大幅擴增到13.8萬個。

劉兆玄指示,短期促進就業措施「不能為湊人數而湊人數」,必須落實執行,且不能有類似民國92年實施的擴大公共服務計畫,有所謂抄墓碑等情事,除了幫助民眾解決失業問題外,工作後也要得到實質的訓練,以利再就業。

有關短期促進就業措施,主要是由各部會認養名額、工作項目,除最大宗的勞委會「立即上工計畫」提供1萬人就業外,交通部、經濟部、內政部、教育部等十餘個部會分別提供數百至數千個不等的工作機會。

至於財源有三大部分:一部分由各機關相關業務經費支應,如年度剩餘款;一部分則由就業安定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支應,不足部分再由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支應。

經建會希望透過短期就業措施,讓今年失業率降至3.91%以下,長期促進就業措施,則是自明年起至101年實施,目標是2012年能達到馬蕭政見的失業率降至3%以下。

另外,年關將屆,嚴防中小企出現裁員、關廠或歇業,引爆失業潮,行政院長劉兆玄已指示副院長邱正雄出面協調、督導,盡力協助發生經營困難的企業度過難關。

邱正雄昨日表示,近期內將協調中小型銀行,對經營有困難的中小企業不要緊縮融資,並配合展延貸款、到期票據。

邱正雄指出,9月底行政院成立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對經營有困難的企業紓困,展延貸款、到期票據六個月,但部分中小型銀行因欠缺資金,無法配合辦理,政府將想辦法解決。

※ 下面這個大條的問題先解決吧:



◆ 公司債贖回潮 一觸即發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8.10.26

全球金融海嘯席捲而來,景氣反轉直下,國內上市櫃公司有952億元公司債,將在半年內到期;明年底前到期的公司債總金額,更高達1,939億元。上市櫃公司及金融業正面臨公司債贖回潮的嚴峻考驗,已引起財經當局高度關切。

中華信評日前已提出警告,企業仰賴公司債進行籌資、融資的傳統作法,在現今經濟衰退與股市不振之下,市面上的可轉債,已陷入轉不成股票,又難以再融資的困境,今年底台灣就可能會爆發違約潮,風暴預估會衝擊資本市場至少三年。

法人指出,如果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又沒有大量現金在手,公司債到期違約的風險,將大幅提高,像日前歌林財務出狀況,也跟去年發行的可轉債有關。以美國市場為例,目前美國可轉債的「違約率」已大幅升高,大概有5%到7%。

多次負責公司債發行的券商表示,全球資本市場不佳,企業除了面臨公司債到期償還的壓力外,往昔「借新債還舊債」的作法,未來也將面臨考驗。

銀行業者表示,在金融風暴未平之際,對新的授信案件及投資公司債、可轉債案件,銀行態度趨於謹慎,將更重視客戶現金流量及償債能力等。對於公司債、可轉債的投資,由於現在利率很低,除非發行公司的股價有上漲潛力,否則銀行投資策略也趨於保守謹慎。

一位銀行高層人士透露,在雷曼兄弟、AIG等歐美金融機構,相繼爆發營運危機後,國內金融機構近期也備感現金需求壓力,持有大量公司債的保險、券商等業者,紛紛希望跟銀行再融資、承作公司債附買回交易(RP)。

但在景氣反轉訊號明確下,金融機構對於承作公司債附買回交易的再融資業務,已保守許多,促使央行在上月底時,對金融機構開始RP窗口,以解決現金流動性與信心問題,即使如此,部分銀行依舊不願承作RP業務。

近幾年來,多數法人與投資人原以為可轉債具有到期可以轉為公司股票的選擇機會,或是展期再融資即可,不料,全球資本市場走進熊市,景氣持續不佳,促使出現「換現危機」。

一般而言,公司債多設定五年到期,但發行機構往往附帶可贖回或可回售條款,這期間多為三年;換言之,2005年發行的可轉債,今年就可執行附條款,偏偏股市不佳,投資者寧可選擇回售,讓發行企業馬上面臨現金需求的壓力。



◆ 是無知還是別有所圖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26

行政院宣布將國發基金的規模由目前的2,000億元擴大到1兆元,功能也要從現有的創投及融資業務擴大到參與企業注資、重建、合併與收購。明眼人均知,這乃是政府不久之前提出而飽受批評的主權基金的新包裝,但因為說明較為詳細,因此其問題也比定位模糊的主權基金政策更明顯。我們希望行政院要做什麼重要的事情,都應該想清楚道理並做好規畫之後再說,一旦遭到批評,也應虛心檢討改善,不要這樣換個名稱就想矇混過去。

由於主權基金的構想曾被質疑是要救股市,因此行政院這次特別聲明,擴大的國發基金不是要救股市,也不是要替企業紓困,而是要協助改善產業結構。然而協助改善產業結構似乎不需要這麼多錢,也不必這麼急。我們若稍仔細檢視行政院的說法,其實還是想要紓困。經建會在說明國發基金將如何操作時說:「金融風暴衝擊,許多公司的股價不斷下跌,市值也嚴重縮水,向金融機構增貸或申請展延不易,國發基金可透過公司發行新股的機會入股各企業」。試問,提供資金給金融機構不願貸款甚至要抽銀根的企業,這不叫紓困要叫什麼?購買股價不斷下跌企業的股票,不是護盤又是什麼?要為這兩種做法找出更合適的名稱,大概就叫「利益輸送」。

政府也許會說,現在很多先進國家也在幫助民營企業,甚至接管了民營企業。但請注意,那絕大部分是金融業;因為金融業出問題時不僅許多無辜把錢寄放其中的人民受害,而且可能發生骨牌效應,而造成嚴重傷害國家的金融風暴,政府才被迫介入。但製造業倒閉通常不會這麼嚴重,因此美國不久之前介入金融機構時,很多人就警告美國政府不可介入通用汽車等製造業。然而行政院卻說國發基金投資將以製造業為主,非到萬不得已,不會投資金融業。政府敢採取和更先進的國家完全相反的做法,到底是無知還是別有所圖?

我們不反對政府改善產業結構,但那是要投資新的產業,就像國發基金的前身當年投資台積電一樣。現在要投資出問題的舊企業,反可能是不讓產業結構改變。我們也不反對政府協助企業升級和其他改善,但那是要運用各種技術協助和獎勵,而不是直接參與投資。直接參與投資以改善經營,在民間是可能的,私募基金就常做這種事。然而私募基金能做這種生意的重要原因,是它們有能力從世界各地聘請相關的專業人才,來改革和管理它們投資收購的企業,而可能提高這個企業的價值。但我們的政府有這個能耐嗎?看看公營事業的情況就知道了。看看馬政府這幾個月政策亂成一團的情況,想到他們要接管企業,更叫人冷汗直冒。

即使技術和人才的問題可以解決,政府投資企業的合理價格也很難決定,而可能滋生極多弊端。企業的財務問題及實際可能的價值是多少,原來借錢給它的金融機構當然比政府清楚;它們也和企業的存亡有共同利害關係。因此由金融機構來決定要不要對企業紓困,要如何改善企業,比由政府來做更恰當。這也是以往紓困時常用的原則。若由政府出資來救企業,企業甚至銀行都可能隱瞞某些問題,而讓政府出太高的價格而買到太少的股權,甚至買到一文不值的企業。原來的股東及放款的金融機構則可藉機收回一些本來已該損失的錢。這種情況也可能透過官商勾結,而讓政府出更多的錢。所以政府投資問題企業這種事,絕對不可輕率為之。

這種不恰當而可能有極大損失的工作,政府不僅未提出合理的決策與監督機制,其財源也未經過政府預算程序,而是要直接從郵儲借款。而所借的錢當然也就不必列為政府負債,不受公債發行上限的限制,等於是把人民的錢挪用去救問題企業,而隱匿了政府實際負債大增的事實。

就算都不管上述缺陷,8,000億元的資金照目前的市價可買下所有上市公司7%的股權,若只買一半的公司,則可買到14%的股權,政府將可成為一半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而且將主導公司的經營。姑且不論政府有沒有這麼多人才和能力,政府將會有多大的權力?我們又將成為怎樣的國家?政府高層在命令經建會把基金規模定在1兆元時,若沒想到這個問題,實在很可怕。若想到了還要做,就更可怕!



◆ 連動債風暴下的國家賠償責任

【李山明】2008-10-26 中國時報

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佈破產後,台灣的連動債投資人據估計有兩萬多人,總金額達台幣八百億元之譜。諷刺的是,台灣的銀行業者至今根本看不出任何虧損的感覺,因為台灣的銀行事先早已把種種虧損風險利用法律的手段轉嫁給台灣的連動債投資者。

通常台灣的銀行是如此卸責的,銀行會跟投資人說投資人係以其資金信託給銀行,因此投資人的錢依信託法規定自簽約後的形式名義人就屬於銀行,嗣後銀行再將其向雷曼兄弟購入之連動債券(請注意雷曼兄弟連動債券名義持有人仍是銀行,絕非個別投資人),分割成各小金額轉售給各投資人,因此銀行一方面是投資人的受託人,要受信託法第廿二條規定:「受託人應依信託本旨,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處理信託事務。」才能符合信託本旨,但可惡的是,銀行根本是拿投資人的錢去作不可以投資的連動債,才導致投資虧損。

諷刺的是即便是銀行自己投資雷曼連動債有所虧損,銀行竟然還大言不慚的說要替台灣人跨海打官司。說句公道話,台灣的個別連動債投資人在法律地位上根本與美國雷曼兄弟債扯不上任何法律關係,遑論對雷曼兄弟求償,因此也無法跨海求償,應跨海求償的應該是台灣的銀行業者自己,只是銀行業虧損的是投資人的信託金錢,因而求償行動未必積極,因此連動債的投資人應在台灣集團或各別以銀行違反信託法第廿三條規定「受託人(銀行)因管理不當致信託財產發生 損害或違反信託本旨處分信託財產時」,並依信託法第十八條規定撤銷委託行為請求回復原狀(回復投資前之金額),這才是較為穩妥的法律途徑,而且較為可行。

台灣的銀行對於投資雷曼兄弟連動債之虧損應自行負擔,不應由各別投資人負擔的理由何在?因為台灣的銀行對外購買雷曼兄弟債券時,受限於總金額及法律之限制,因此僅能銀行名義購買,換言之美國的雷曼公司根本是不與台灣的個人作交易,為此雷曼兄弟發行機構倒很有良心的在其銷售條件上都會載明其「產品」不銷售予台灣的個人。但台灣的銀行對此一原文有故意忽略者,也有故意將原文亂行翻譯以誤導投資人。

其次,我國信託業法亦明定「各信託業(即各銀行)得經營之業務種類,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定;其有變更者,亦同。其業務涉及外匯之經營者,應經中央銀行同意。」又同條規定「信託業不得經營未經主管機關核定之業務。」故新政府的消極不嚴加取締這些銀行「非法黑心連動債產品」,不嚴加處罰銀行不當銷售連動債券產品,早已構成政府怠惰行為,金管會及銀行局的主管官員已經構成了國家賠償法中第二條第一項後段規定:「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權利遭受損害,國家應負起賠償責任」,同時金管會及銀行局的公務員若查有重大過失時亦應負起責任。

再來說為什麼國內雷曼連動債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國家賠償的另一個理由在那裡?依金管會早已發布的「信託業辦理特定金錢信託業務應遵守事項」規定,台灣的銀行業除了不可以在台灣銷售的雷曼連動債券賣予自然人外,同時也不可以規避的方式買入再以特定的金錢信託方式再賣予委託人,現在台灣會發生的連動債風波早在舊政府時代即已通令禁止用切割的方式售予個別委託人,而財政部於以台財融(四)字第0924000680號函對客戶風險揭露之基本內容。但台灣的信託公會迄今仍是內聚性甚高的各銀行團體組織,如果財政部僅以公文發文督促,而實際上並無任何針對各銀行業者違法行為予以制止的積極作為。

對於台灣的連動債投資人,我有無比的同情,同情他們的單純善良。對於台灣的銀行業者,我有著無比的厭惡,厭惡他們的違背商業道德,唯利是圖。因此更寄望台灣的金融主管機關能夠替善良的投資人伸張正義,但沒想到我們卻等到一個無能、怠惰的金融主管機關。如果是政府對於銀行管理的無能,讓老百姓在遭受民間各種詐騙手法外,還得忍受合法的台灣銀行變相的合法詐騙,台灣的金管會及銀行局豈能卸下其監督不周的責任嗎?就請以政府立場就官員的疏失以國家賠償來展現對人民負責的真誠態度。

(作者為台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 熱門話題:擴大內需 遲早會出事

【陳文卿/新竹市(社會服務)】 2008-10-26 中國時報

馬政府上任後,編了好幾百億元的擴大內需經費,各縣市爭相搶錢,平均每一縣市多則數十億,少則兩三億。這些預算編列是否浮濫,錢是否確實用在刀口上,過去輿論界曾有若干質疑。現在另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央要績效,強迫地方要囫圇吞!

現在大部分擴大內需經費都已下放到地方,可是許多縣市接到這筆錢卻感到十分痛苦。因七、八月才核定的經費,要先經議會審議納入預算拖掉一陣子,而今卻要求一定要在年底前執行完畢。有些下放到鄉鎮公所的經費更慘,接到錢已是九月中,但工程案往往要先辦理規畫設計,再辦發包,時間根本來不及。依採購法規定,招標有一定的等標期時間,時間一壓縮後,只好對各工程案皆要求必須約短短幾星期內完成規畫設計,以便辦理工程發包。

造成的後果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顧問公司願意配合於短時間內提出設計案,但機關卻根本無能力仔細審查。甚至於為了怕錢被收回去,再爛的設計也只好讓他往前走。因為若預算執行進度落後,審計單位免不了又要懲處。有些機關為了搶進度而便宜行事,只好找內定熟識廠商來做,卻難免又會遭政風單位調查。預算執行如此粗糙,未來完工後的工程品質就難以想像了。



◆ 政治熱、宗教熱 台灣熱!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08.10.26

國內最近兩兩股熱潮,一股是政治熱,一股是宗教熱,讓社會出現不同景象。

政治是如同昨天的大遊行,宗教熱則出現在日前千佛山的活動,總統馬英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有出席,基督教也於今天主辦了號稱史上最大的親子嘉年華會。此外,佛頂山將於11月1日舉辦萬人朝山活動,法鼓山也將在11月2日辦皈依活動,預計也會吸引很多人參加。

宗教活為什麼熱?許多信徒都說是政治紛擾不安、景氣不佳、人民生活痛苦指數節節升高有關。佛光山妙開法師說,在政經紛擾不安的情況下,宗教很自然會成為許多人的心靈慰藉。葛福臨兒童福音節籌備會執行長朱施美妃說,許多基督教會參與禮拜的人數大增,也的確顯現這種現象,受洗的教徒自然也會增加。法鼓山則表示,該會一年分四次辦皈依,每次人數都在增加。

除政經紛擾等原因外,實質的需求也是原因之一,法輪功學會理事長台大教授張清溪說,年頭不好,參與法輪功的信眾也大增,除了信仰的理由外,該會還教授法輪功,許多人信徒認為可以藉修行、練功,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也是很好的方式。

近年來不論是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不同教派,都先後舉辦多項活動,參加人數都是大幅增加,或許表面看來像是「拚場」,但真正的意義卻不能以拚場來看,因為人多代表的是數字背後有許多人實在是心理太苦悶了,宗教在此時反而形成一股最安定的力量。



◆ 馬總統 請「閱讀空氣」

【聯合報╱邱世長/教(北縣板橋)】 2008.10.26

民進黨昨天舉行大遊行,為何會有如此多人想走上街頭?為何如此快速對新政府失去耐心?這到底是新政府遲鈍,應變太慢?還是民意如流水,變化太快?

近日,日本職場流行一個新名詞,叫做「閱讀空氣」!簡言之,就是職場的人能否體察場域的氛圍,不至於做出白目的作為。天下雜誌引述某一位國民黨籍縣長的報怨,他認為「馬英九最該閱讀空氣,因為全民要的是有能力的政府,馬英九卻只想建立清廉政府」,他犯下老國民黨的相同錯誤 -- 與民意脫節,這不禁讓人質疑:國民黨真懂得「閱讀空氣」嗎?

日本嘲諷安倍首相是「KY首相」,也就是不懂閱讀空氣,無法符應民意,他的下場是迅速下台。國民黨應不至於想重蹈覆轍,但是具體作為呢?為何新政府民調直落如江水,抗議不滿群眾如蜂擁?如果不是施政不用心,那就是方向有錯誤,同樣應該檢討。

建議新政府,即使內閣不改組,至少要讓懂得「閱讀空氣」的人進入幕僚,回應民意,方能提出民意所需的政策,也方能擺脫「一群無能的好人」之惡名!



◆ Thousands in Taiwan march against China, president
http://in.reuters.com/article/worldNews/idINIndia-36149620081025

2008.10.25 路透社 By Ralph Jennings

昨天的遊行並不單純,朝野錯誤解讀會產生很不好的後果。



◆ 彎腰聆聽嗆馬聲

【中時小社論】2008-10-26 中國時報

一○二五大遊行,人潮重回凱達格蘭大道,這一次,不再是嗆扁反貪腐的紅衫軍,而是嗆馬反一中的綠營人馬。馬總統不解,為什麼他推動的兩岸政策,扁執政時代都在研議,偏偏馬英九做了就非反對不可?

馬忘了,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台灣社會的大氣候變了,人心思維、甚至語言模式都變了。在推動停滯十數年的兩岸政策同時,他還侃侃而談一國兩區,無辜地強調那是中華民國憲法的內涵,怎麼會產生誤解?馬英九可能不知道,過去十數年來憲法七修,連學校都不知如何教憲法了,一般民眾豈會以憲法概念理解總統的用語。

馬顯然也疏忽了,尋常老百姓沒有義務或必要,理解總統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總統即使選票基礎再雄厚,民氣聲望再高,都沒道理質疑民眾為何不懂他的用語和用心,做為國家領導人,馬英九應該彎腰聆聽各種不同聲音,嘗試體會不同陣營群眾的情緒,而不是去責怪為什麼有人不理解總統?

從蔣經國末期開放探親,李登輝時代、陳水扁時代兩岸交流的門從未關上,為什麼民眾從未懷疑李、扁兩人?唯獨對馬英九不信任?

馬英九應該回過頭重讀李、扁時代十數年的政治進程,馬英九愈是要加速度補足過去十數年,台灣因兩岸政策停滯而失落的利益,愈是不能輕忽時空環境在台灣社會烙下的痕跡。推動兩岸政策要有決心,更要有耐性。

※ 美國憲法到今天也才出現27個修正案。



◆ 觀念平台:兩岸政策亂了步

【李華球】 2008-10-26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就職以來,最令他滿意和自豪的政策,就屬兩岸政策了。從六月「江陳會」、外交休兵、陸客來台觀光、經貿政策開放等面向來看,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用心與努力,確實做了許多事,也打下不少基礎。但《中國時報》民調卻指出,覺得政府推動兩岸交流速度過快(二七.九%),政府推動的兩岸政策已傷害台灣主權(三八.六%)。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如此的反應呢?

先來看兩岸交流速度過快問題。馬政府上任之後,為了兌現競選期間許下的兩岸承諾:陸客來台觀光、兩岸客運包機。在六月「江陳會」的時候雖然都簽署了協議,政策也在七月陸續推動了,但原本評估每日三千陸客來台觀光,卻遠不如預期,來台人數和消費情形都與先前預估有很大差距,在野黨和民眾批評聲浪連連,客運包機也不如預期所料,況且與直航能省下的時間和經費,有很大的落差。政策的急就章推動,落得叫好不叫座的結果,民眾的信心指數自然就會下滑。

另外在外交休兵方面,由於政府外交、國安、陸委會等相關部門,並未整合出一套有運作系統、有宣傳論述、有應急處理等配套措施,以致迄今除所謂的幾個傳聞與中共套交情的小國,不為中共青睞之外,真正對台灣在加入國際空間方面有實質意義的事,並未有具體成效。這都是因見樹不見林的政策,不為人民所了解與認知所致。此次在交流過快民調數據二七.九%,較五月上揚一成一,幅度之大令人驚訝,政府必須審慎看待。

民眾要的兩岸政策是穩健、有用、實效而感受得到的策略,而不是急就章的表面說詞。上述分析就是民眾感到兩岸交流有速度沒實效的原因所在,殊值政府深切檢討精進。

再看傷害台灣主權方面。馬總統不久前接受墨西哥媒體訪問,提出「台灣和大陸,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論調。此話一出,引來在野黨嚴厲的「喪權辱國」批判,多數民眾也感到極為錯愕,為何總統做這麼重要的兩岸新定調,不是透過國內媒體受訪報導,卻選擇境外小媒體釋出重大訊息。

更令民眾不解的是,如此重要的新基調,為何事先都未先做廣泛宣傳與徵詢民間主流意見,卻在不知不覺之間,經由媒體報導後,在驚愕與錯覺下,有被出賣與被迫接受的感覺,這是政策與民意嚴重脫節的失判與失誤之舉。民眾的不滿反應是直接、清楚的流露,而這個警訊是極為重要的暗示與施政參考依據,不能等閒視之。

此外,馬政府快速鬆綁的經貿措施,例如高科技十二吋晶圓技術的開放,給人決策過程過於簡化與急躁之憾;某些商業管理、工業技術、農業知能等,過早快速移植,可能會使台灣優勢流失,進而影響到國家實力的確保。這亦可能是民眾感受國家安全保障不足之處。

總之,民調雖只是一種參考的數據,但見微知著,落葉知秋。馬政府必須徹底改進施政作風與決策過程,才能實現其「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諾言。而陳雲林來台的相關安排,很快就能檢驗兩岸政策的優劣與否,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總統府邀會商反貪腐 蔡英文:模糊焦點

中央社 2008-10-26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二十六日電)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盼與總統馬英九辯論主權議題,但總統府方面想邀蔡英文會商反暴力、反貪腐。蔡英文今天表示,政府模糊焦點,不知真心誠意在哪裡,「我們只好繼續上街頭」。

蔡英文中午出席「2008人本聚賢會」,被問到為何要與馬總統辯論時說,每次講什麼馬總統好像都聽不進去,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隔空喊話媒體報導不足,總統對民眾感受有距離,她要想辦法讓馬總統瞭解情況;昨天的大遊行,馬總統應該好好反省,但很遺憾總統第一時間的回應令人失望。

她指出,昨天遊行很多自發性民眾,非在野黨鼓動出來的,民眾表現出對政府施政的不滿,民怨很深,政府不能幾句話回應就算了。

至於辯論的時間點,蔡英文表示,要視馬總統對遊行的反應而定,但馬總統第一時間的反應不太夠。

總統府希望會商「反暴力」、「反貪腐」,蔡英文認為,他們在模糊焦點,反貪腐、反暴力是政府執行法律的問題,政府好好執行就好,民進黨也會約束黨員與群眾進行抗爭要和平理性。

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即將來台,蔡英文說,不論政府或中國都應重新考慮,昨天大家都感受到群眾對陳雲林來台的高度不滿;民進黨相關抗議活動仍在規劃中。

民進黨昨天舉辦「反黑心、顧台灣」遊行,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昨晚公開回應指出,民進黨舉辦遊行,或許是政府努力不夠產生民怨,會深切檢討、全力以赴,做必要改革;盼蔡英文就「反暴力」、「反貪腐」及「其他財經議題」,與馬總統會商,他們會以最大誠意邀請。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全球央行本周總動員 發展中國家防第二輪危機

* 金融危機 最新指標 星巴克店愈多 國家傷愈重
* 全球央行本周總動員 救經濟
* 溫家寶訪俄 共抗金融危機
* 把握機會之門

* 中國抗風暴 林毅夫提三道防線
* 林毅夫:發展中國家 防第二輪危機
* 6帖猛藥 搶救台灣經濟
* 陸以正專欄─內閣改組前 應先改造
* 談政府救經濟的處方

* 國發基金膨脹 恐找不到法人代表
* 愛台12建設 成立基金籌錢
* 原料價跌 百廢快舉
* 愛台12建設 創造12萬就業人口
* 企業自動化 600員工剩30人
* 美髮業M型化 曼都關20家門市
* 搶救失業率 擬裁外勞增本勞
* 桶裝瓦斯、燃料油 11月初調降

* 熱門話題─拚經濟 比打貪腐更迫切
* 觀念平台─笨蛋!問題不在扁
* 無能政府與無恥政黨
* 請「用心」與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對話

◆ 金融危機 最新指標 星巴克店愈多 國家傷愈重

【黃文正/紐約時報廿六日報導】2008-10-27 中國時報

一九八六年,英國《經濟學人》自創「大麥克指數」理論,以麥當勞大麥克漢堡在各國價格,來說明購買力平價理論及評析匯率問題。最近美《商業周刊》專欄作家丹尼爾.葛洛斯(Daniel Gross)也提出「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一個國家星巴克連鎖分店愈多,受金融危機傷害的程度愈高。

葛洛斯指出,過去幾年,星巴克伴隨美國房市榮景而大肆擴張版圖,星巴克在美國大城市、尤其是金融中心紐約的分店密集度,多得令人咋舌,光是紐約曼哈頓一地,星巴克便開了二百家分店。此外,全美各地城市郊區甚或偏遠城鄉,也不難看到星巴克的身影。然而,如同美國房市,星巴克的分店數在二○○六年春天創下新高後,也隨之反轉崩跌。

分店數創新高 房市即崩跌

此番房市、次貸泡沫,不免令人聯想到星巴克拿鐵咖啡上的鮮奶泡。星巴克的咖啡因,每日提供華爾街或倫敦金融城金童子們大玩金錢遊戲的刺激動能,美國各大投資銀行總部的一樓,毫無例外皆有星巴克進駐。不過,隨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倒閉,其大樓內的星巴克分店也關門大吉。美國次貸和信用危機爆發,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侵襲全世界,其中又以與美國金融體系連動性高的國家,受創最為嚴重。

全球金融危機與星巴克有何干係?葛洛斯分析,一個國家、尤其是其金融中心的星巴克分店數愈多,受傷情況最烈。譬如,英國全國有六八九家分店,光是倫敦便有二五六家;亞洲的南韓有二五三家、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有四十八家、中東阿聯大公國的杜拜有四十八家、法國首都巴黎也有卅五家。

非洲、中南美 相較災情輕

相較之下,非洲此次受傷輕微,因為全非洲僅埃及有三家星巴克。同樣的,中南美洲的災情也還好,例如,巴西全國僅有十四家。此外,至今未傳出銀行紓困或倒閉的義大利,星巴克連一家都沒有。而同樣沒有星巴克的北歐國家瑞典、芬蘭和挪威,目前看來似乎也可逃過一劫。

葛洛斯又稱,「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當然也有例外,像是南美洲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有廿七家星巴克,但此次受牽連程度甚輕,反觀全國僅有六家星巴克的俄羅斯,卻受傷慘重。不過,葛洛斯還是寧願相信自己這套理論,他笑說,上周他去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驚訝地發現當地的星巴克分店多達六十七家,他可絕不想把錢存在那裡。

※ 我也會說:紅綠燈愈多的國家受傷愈重。



◆ 全球央行本周總動員 救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十六日電】 2008.10.27

全球央行本周可能聯合採取新的緊急行動,壓制全球衰退造成的進一步金融市場恐慌。

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經歷上周全球股匯市暴跌後,本周會大幅降息。

美國30日發布的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初步報告,可望顯示美國經濟上季萎縮0.5%,遠不如第二季2.8%的成長率。

摩根銀行經濟學家柯斯曼說:「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全球同步嚴重衰退,現在精確估測衰退程度仍然太早,展望要看政策行動扼阻金融危機的效力好壞而定。」

至26日止,市場預測Fed降息兩碼的機率為74%,降息三碼的機率為26%。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26日說,日本政府應該把銀行紓困方案金額,從2兆日圓提高到10兆日圓(1,060億美元)

南韓政府經歷上周股匯市暴跌後,表示需要採取緊急行動,支撐經濟。若干分析師說,南韓央行27日應該會降息。

科威特央行26日被迫介入拯救第五大銀行海灣銀行(Gulf Bank),政府也宣布保證本地銀行存款。

海灣銀行因為交易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連續兩季獲利減少,又碰到客戶拒絕彌補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虧損,情勢危急,科威特央行被迫停止該行股票交易,並派人監督該行交易活動。

科威特政府也組成專案小組,由央行總裁領軍,應付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

沙烏地阿拉伯宣布在沙烏地信用銀行存入100億利雅爾(26.7億美元),對低收入公民提供無息貸款,協助窮人應付財務困難。

兩國的行動引起市場恐慌,造成波斯灣國家股市26日跌到很多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卡達與阿曼股價指數重挫逾8%,杜拜股市下跌5.53%,沙烏地阿拉伯股價指數25日大跌8.7%後,26日又下跌1.83%。



◆ 溫家寶訪俄 共抗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27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赴俄羅斯訪問,強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其中,如何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擴大兩國的金融合作,預期將是本次溫家寶訪俄的重點工作。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和俄羅斯作為經濟快速成長的新興國家,將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穩定力量,雙方在危機中,進一步加強合作勢在必行。

自1999年以來,中俄雙方貿易額持續成長。今年前三季,雙方的貿易額達到43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二成三,今年將首度突破500億美元大關。預計到2010年,雙邊貿易總額將上看800億美元。

由於雙方的經貿交流十分密切,共同合作抵抗因全球金融危機所造成的經濟衰退風險,成為本次溫家寶訪俄的重點項目。報導指出,中俄高層將共同探討加強合作、聯手應對國際金融海嘯的重要措施。



◆ 把握機會之門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27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二次「江陳會談」訂下月3日在台北舉行,兩會預備性磋商今天登場;特別的是,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狂襲不止的影響,兩岸金融合作的議題可能提前進行非正式討論。於此同時,倡議已久的東協加三亞洲貨幣合作機制也在危機催動下出現具體進展,將於明年6月底前成立規模達800億美元的聯合基金,以防禦區域金融機構與捍衛本國貨幣。從兩岸金融合作到亞洲金融合作的路徑隱現,台灣應檢視這條路徑的可行性,好好掌握。

東南亞國協(ASEAN)與中國大陸、南韓及日本的13國領袖上周末在北京達成協議,將以800億美元建立一個區域的外匯儲備池;參與簽署協議的國家在面臨國際流動性不足的緊急狀況時,可以動用儲備池裡的資金,藉由區域合作的集體力量,共同抗禦金融危機。這對擁有全球第四大、約2,800億美元外匯存底的台灣來說,目前不只因國際政治情勢而無法加入,暫時也無立即參與的現實需求;但由其機制完整化、經濟預警及長遠發展來看,台灣不能不關注其發展,並須設法取得一定程度的參與。

這樣一個機制源自11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是由東協五國中央銀行建立東盟間的貨幣互換安排,主要就是在成員國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及面臨流動性危機時,由此機制提供短期協助。隨著東協成員快速增加及區域內經濟深化,這個機制於2000年時在泰國清邁達成了東協加三的雙邊貨幣互換協定,即透過共同議定的原則性框架,逐一個別訂立雙邊的換匯協定,亦即清邁協定。

不過,由於換匯合作須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運作掛鉤,限於雙邊,且屬於補充性支援,也未能與經濟監測做好連結,以致其因應危機的能量受到質疑。統計顯示,至2007年,在清邁協定下訂立的雙邊貨幣互換協定有16個,不及預設目標的半數,有八個國家簽約,但規模不到90億美元,因而一直有擴大、升級之議,卻因亞洲國家間的經濟發展差異、政治利益不同、美國反對等而遲未有進展。

如今,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加速了亞洲貨幣合作的急迫性與意願,上周達成的協議正是為研議已久的計畫訂下了具體的時程。大方向則是將清邁協定的機制擴大規模、推向多邊,並建立中央集權管理,以即時區域內監測、資訊分享、政策對話及早期預警等,讓機制更有約束力,也更有應變力度;甚至將挑戰二次大戰後由美國主導的IMF經濟救援功能,回到由亞洲主導、日本及中國雙軸心的合作架構。

進一步言,這項機制也不會僅以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消極防線自居,還可展現積極功能,運用亞洲3.5兆美元的豐厚外匯儲備,發展亞洲債券市場,強化區域建設;更大的企圖心在於,這被視為亞洲貨幣走向整合的關鍵一步,例如發展出歐洲歐元模式的亞元。

面對此種情勢的可能發展,台灣又該如何自處?先不談國際政治的客觀限制,就最直接的需求面來看,短期內台灣外匯儲備尚符發展所需;在國際經常收支仍呈順差、資本流動尚稱有序,也向外建立了個別的外匯融通機制,不加入的流動性風險並不高。相對的,由於台灣外匯儲備的規模在區域內僅次於中國大陸及日本,加入還可能是正貢獻。然而,台灣經濟規模畢竟只有3,500億美元,又高度依賴外需,區域內貿易比重占最高;若是被完全隔離於亞洲貨幣合作之外,除了不易掌握區域內經濟變化、無法即時應變的總經風險,相對無保障的貨幣波動風險,會帶來貿易效率性的下降,也會讓台灣經濟一點一滴地邊緣化。因此,除非台灣經濟能有瑞士經濟的自主性或有英國經濟的規模性,仍應尋找參與之道。

不過,這項機制的本質雖是貨幣合作,運作上卻是高度政治性;台灣目前是不得其門而入,而這也讓即將到來的二次江陳會有了新的期待。這次兩會協商的議題已定下空運包機、海運直航、郵件直達及食品安全的四大主軸,實現兩岸完整的三通,意義重大;但近來因金融危機肆虐,原本要到明年才協商的兩岸金融合作,彼岸釋出了將在這次進行非正式洽談的訊息,其主軸尚未明朗,但議題開放性十足,台灣應掌握此一參與亞洲貨幣合作的機會,不設限地提出需求,找到最大參與的可能。



◆ 中國抗風暴 林毅夫提三道防線

【王銘義/北京報導】 2008-10-27 中國時報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日在北京就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發表分析指稱,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也正是近年來推動全球經濟繁榮的源泉。這場百年一遇的危機將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發展中國家面臨嚴峻挑戰。

對中國經濟形勢,林毅夫表示審慎樂觀。他說,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三道防線:一是充足的外匯儲備;二是仍實行資本管制;三是財政收入比較高,有能力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中國如能維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將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據《新華社》報導,林毅夫在六月前往美國接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這是他首次回到北京。廿四日在國家行政學院為北大國際MBA學員演講《國際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報告他對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觀察與思考。

林毅夫說,美國等發達國家近年來經濟的繁榮,帶動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增加,經濟也出現持續增長。然而,經濟快速增長伴隨著不斷提高的脆弱性,潛伏著危機。包括:美國房地產價格以非可持續性的兩位數上漲;「雙赤字」越來越大;金融衍生產品進一步放大風險。

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促進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他最關心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他比喻說,當前經濟形勢,就像老子所說的:「福兮,禍之所伏」,原是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源泉,卻變成導致危機發生的原因。

他認為,美國刺激房地產消費的政策給經濟帶來繁榮,但也累積泡沫,而泡沫沒有不破滅的,這就出現了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他說,發展中國家受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影響,出口會急劇減少,也將面臨資金緊缺挑戰,還可能產生「危機的第二輪效應」。發展中國家應對這場金融危機的當務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門崩潰,政府應以果斷、迅速、全面的方式防止銀行部門垮台。更要通過放鬆銀根、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進行反周期操作,努力實現經濟的「軟著陸」。

反思金融危機的教訓,林毅夫認為應獲五項啟示:一、貨幣政策要考慮將穩定資產價格納入調控視野;二、金融監管應與金融創新齊頭並進;三、對全球性危機的反應處理必須是系統的、全面的和合作的;四、全球性金融問題要以具有創造性的新多邊方案來解決;五、防止金融危機演化為「人的生存發展危機」。



◆ 林毅夫:發展中國家 防第二輪危機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2008.10.27

世界銀行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機將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發展中國家面臨嚴峻挑戰。他呼籲發展中國家政府,以果斷、迅速、全面的方式防止銀行部門垮台,同時通過放鬆銀根、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進行反經濟周期操作,努力實現經濟的「軟著陸」。

林毅夫日前返回北京以「國際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影響」為題演講,分享他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的第一線觀察與思考。他指出,此次金融危機最先發生在美國,但其他發達國家也未能逃脫類似命運。

金融危機將首先造成發達國家的信貸緊縮。林毅夫分析,由於金融監管沒有跟上,人們對金融機構到底有多大風險搞不清楚。當有一、兩家機構破產時,大家對所有金融機構都產生懷疑,信心大減,於是信貸緊縮,投資放慢。

其次,房地產泡沫破滅後,股市猛跌,受財富縮水效應影響,人們開始過窮日子。

林毅夫指出,「發達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進入衰退期」,他最關心的是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金融危機不僅會導致全球經濟放緩,還會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危機。」

林毅夫認為,發展中國家受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影響,出口將會急劇減少,也將面臨投資資金緊缺的挑戰。他預期,發展中國家還可能產生「危機的第二輪效應」。

林毅夫解釋,發展中國家前期的經濟增長與投資有關,現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未完成項目因缺錢可能變成「半拉子工程」,即已完成項目可能變成過剩產能。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銀行呆壞帳的增加。

他認為,發展中國家應對這場危機的當務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門崩潰,政府應以果斷、迅速、全面的方式防止銀行部門垮台。同時,要通過放鬆銀根、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進行反周期操作,努力實現經濟的「軟著陸」。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林毅夫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他說,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三道防線,一是充足的外匯儲備,二是仍實行資本管制,三是財政收入比較高,有能力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

林毅夫強調,「中國如果能夠維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將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 6帖猛藥 搶救台灣經濟

【林騰鷂】 2008-10-27 中國時報

隨著金融海嘯擴大蔓延,經濟景氣日漸惡化蕭條。台灣的失業率在九月已攀升至百分之四點三七,不僅比八月高,而且是自一九七七年,三十餘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面對此一嚴峻的經濟情勢,政府當局的因應作為顯得亂無章法,甚或沒有對症下藥,而為專家學者所詬病。例如,勞委會以補助企業方式雇用失業勞工的作法,

即被認為沒有對症下藥,失業問題還可能因延誤而擴大。又如股市縮小跌幅規定,也被認為不利於股市之正常調整。因此,整個政府單位,必須全面動員,對此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變局,提出因應的基本方略,以消除一○二五遊行所嗆喝之「無能」呼聲,挽回民眾的信心。因此,在此提供幾點方法:

一、設立景氣委員會。由行政院召集財政、經濟、交通等及縣市政府代表等組成,及時研討促進經濟穩定成長之景氣政策措施。在景氣委員會內亦可設立金融信用問題專門委員會,由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等首長,負責協調公私、金融財政信用事務之處理。德國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機之因應上,即有自二○○八年十月廿四日起,由聯邦糧食、農業與消費者事務部公告免費電話專線,並由專家提供金融問題之服務,解答民眾關於存款、股票、債券、保險等發生銀行倒閉至無法獲償之各種可能問題與解決方案。

二、充實景氣政策之法律工具。目前因應景氣變動之法律工具,已有減徵關稅、停徵全部或部分之證券交易稅,活用社會保險公積金等多種,但仍未如一九六七年西德促進經濟穩定成長法之多元與有體系。因此,參仿德國法制,由有四分之三多數執政黨,迅速透過行政立法之有效溝通,制定促進經濟穩定成長法制,提供類如德國法制之景氣平衡公積金制度,即可根據個別經濟需要,靈活減免企業稅負或補助企業制度。

三、活用不景氣卡特爾制度。公平交易法雖有不景氣卡特爾制度之規範,但未見活用。該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經濟不景氣期間,商品市場價格低於平均生產成本,致該行業之事業,難以繼續維持或生產過剩,為有計劃適應需求,限制產銷數量設備或價格之共同行為者」,即不景氣卡特爾行為不受處罰之規定。而因全世界不景氣,商品市場價格已低於平均成本情況下,公平交易委員會應大量容許我高科技公司申請活用公平交易法上所規定之卡特爾制度。

四、強化物價穩定機能。石油貴金屬及匯率之激烈波動,對物價之穩定有甚大衝擊。因此,公平交易委員會、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等應有聯合因應機制,特別是對於重要的民生物質與勞務提供價格之穩定,宜有靈活督導的組織機制,以防物價激烈波動。

五、大力推動結構建設。新政府的擴大內需方案及買鞋、買水果的「消費救經濟」等宣示行動,效果有其侷限性。新政府應展現「十大經濟建設」時期的魄力,展開一個「十大結構建設」。針對「十大經濟建設」三十多年來的社會、經濟、教育結構變遷,及時因應。筆者認為現時可及時開展的除了經濟結構、教育結構、國防結構建設以外,在交通結構建設方面可以馬上立竿見影,促成景氣復甦的是在人口五十萬上下的城市,如台中市、新竹市、台南市、嘉義市立即開展捷運建設。此一結構建設不僅有助於景氣回升,且將有助於平民化交通結構之改良。

六、建立良好的經濟協調制度。現時政府各部會間的經濟協調工作,已有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居中處理。但政府與民間經濟之溝通與協調,則仍未有常設的政府組織建制。由德國經濟部長定期召開工會、銀行、企業團體領袖,協調物價與薪資上漲率之「經濟協調會報」制度,實有參考價值。

經濟景氣變化迅速,不易捉摸處理,但其影響民眾之生活權益甚鉅,因此,政府應有足夠的法制工具與靈活良好的因應方略,不能只是零星而無體系的對應。

(作者為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陸以正專欄─內閣改組前 應先改造

【陸以正】 2008-10-27 中國時報

新政府就任才五個多月,媒體「愛之深,責之切」,因而從總統個人特質到整體施政效率,被批評得體無完膚。「九萬兆」前兩位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儘管有六七%的人對新政府施政不滿意,今後三年半內地位不會動搖。我很佩服劉院長敢作敢當的精神,遇民進黨立委為反對而反對時,他總毫不畏懼,該頂回去時就頂回去。放眼國內,還很難找到第二位如此有風骨的閣揆人選。

但隨著媒體批評聲日益高漲,據說高層也在思考今年年底前,內閣是否需要部分改組,回應廣大民眾的意願。本文無意指指點點,認為哪位部長不適任或輿情不佳。反之,我覺得行政院在改組前,應該先加以改造。理由很簡單: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內閣,有我國行政院人數那麼多、效率那麼低、而且組織那麼散漫不合理的。

國父的五權憲法,合不合時宜是另一問題,其架構卻很明確。譬如考試院下設考選部和銓敘部,用意在確立一個嚴守中立的文官制度,不受行政部門左右。但早在陳誠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時,為派任高級官員,嫌公文往返耗時費日,在行政院下設立人事行政局,從此考試院變成事後追認行政權「先斬後奏」的附庸,原意盡失。到扁政府時,賣官鬻爵更成為常態。這些現象不能只怪罪一人,國民黨與民進黨都難逃責任。

我國的行政院組織,比世界上任何國家內閣人數都多出許多。美國開國時,華盛頓的內閣只有四位閣員。到今天也才廿七人,裏面只有十五位部長,稱為Secretary,僅司法部長例外。其餘包括白宮幕僚長、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新設立的全國情報總長、司法部調查局長、中央情報局長、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貿易談判代表、與主管預算及人事的一級首長。電視上常看見布希總統召開內閣會議,一張狹長的會議桌,面對面坐的人站起來伸出手可以握到。反觀我們行政院院會使用的會議室,大而無當,院長看不清楚兩邊誰坐在哪裏,所有人講話都要用麥克風,其他國家的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歐洲各國歷史比美國悠久,它們的內閣比美國還精簡。雙首長制的法國,內閣會議由總統主持,閣員僅十五人。德國總統是虛位制,總理召集的內閣會議也只十五人。英國下議院開會,前排坐在首相兩旁的就是內閣全體,人數在廿二人至廿六人之間,統以the Right Honourable相稱。對面反對黨席位坐在前排的人數也相當,即所謂影子內閣。邱吉爾主張內閣人數愈少愈好,他發明「資淺部長」一詞,把閣員分兩級,年薪比資深閣員要少三分之一。

日本抄襲唐代中央集權的官制,所以把各部叫做省,這也是中文「行省」一詞的由來。內閣在首相之下共設十一個省,如外務省、大藏省等。唯一例外是防衛廳。南韓也只有十三位部長,加兩位國務委員,一共才十五人。

我國行政院開院會時有多少人呢?有四長(院長、副院長、祕書長、副祕書長)、八部(內政、外交、國防、財政、教育、法務、經濟、交通)部長與二會(僑務、蒙藏)委員長、六位政務委員、中央銀行總裁、十七位主任委員(經建會、金管會、陸委會、中央選舉委員會、農委會、國科會、原子能委員會、勞委會、公平交易委員會、文建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原住民委員會、客家委員會、體育委員會、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青輔會)、三位署長(衛生署、環保署、海巡署)、兩位直轄市長(台北、高雄)、主計處長、人事行政局長、新聞局長、還有故宮博物院院長。總計四十七人之多,穩居世界第一。

院會所討論的議案,與出席者九○%以上毫無關連,徒然浪費人力與資源,應該大刀闊斧地改革,先提出兩項原則:

首先,嚴格區分行政部會(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與獨立機構(independent agencies)。如中央銀行或中央選舉委員會既屬此類,其首長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只應依法執行職權,不必聽從閣揆命令,但仍可透過磋商解決問題。以央行彭淮南總裁為人推崇的學識經驗,他縱使不列席院會,不會影響到政府應付全球經濟危機該做的事。

其次,更重要的是廿一世紀已過了八年,台灣必須順應世界潮流,使政府組織趕上時代,真正發揮效能。行政院之下現有各部會,該合併的就予以合併,減少政出多門的現象;但該擴充的也應擴充,以適合時代需要為唯一考慮,不必顧忌批評。因此,我建議:

內政部改為「內政與國土安全部」,海巡署長本無列席院會必要。將海巡署併入該部後,地位與警政署、移民署相等,比較合理;

外交部更名為「對外關係與貿易部」,把經濟部國貿局、僑務委員會、與新聞局國際宣傳部分都合併進去。對外經貿談判與保護僑民本就是外交官的職責。美國有此先例,原先的美國新聞總署併入國務院後,增設一位副國務卿,專管宣傳。外交部可增設兩位副部長,分別主管經濟與國際宣傳,從這兩單位找人,就不會被罵了。至於現在列席院會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和「亞東關係協會」,本來就不應該坐在行政院會議室,這類早無作用的白手套,正好藉此機會裁撤掉;

經濟部與經建會合併,改稱「經濟發展部」,把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平交易委員會、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甚至行政院研考會皆可併入;

主計處併入財政部,仍維原名,掌管預算、歲計、與統計工作。金管會業務本來就是從中央銀行硬劃分出來的,應該還給央行,確定它獨立機構的身分;

國防部、法務部、和教育部的名稱都不動。體育委員會併入教育部;

國家科學委員會會與原子能委員會合併,改稱「科學技術發展部」,經濟部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和國防部下的中山科學研究院都併入該部;

衛生署與環境保護署合併,改稱「衛生與環境保護部」,以照顧全民健康、執行京都議定書與研究全球暖化問題為其任務。中央健保局歸該部管轄;

設立「族群和諧委員會(Commission for Ethnic Harmony)」,將蒙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和原住民委員會併入新機構;

農業委員會改為「土地利用與農業部」,除農業開發外,將內政部主管的地政業務併入。國有財產局掌握的中央與地方所有土地與房產都劃歸該部統一管理開發;

勞委會與青輔會合併,改稱「青年與就業部」主管全國青年的就業輔導、生育補助、乃至人口增加率遞減的問題;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改為「榮譽國民部(Ministry for Senior Citizens)」,除原有任務外,針對台灣急速老年化社會提供各種協助與服務,包括勞保、老人年金等;

新聞局更名為「行政院發言人室」,修法時規定任何政府機關不得以公帑作自我宣傳,徹底杜絕置入性行銷的惡習;

陸委會保留編制,在陳雲林會長來訪後,雙方可利用各自「白手套」在對岸設辦事處,按步就班根據對等、尊嚴、求同存異等原則,進行兩岸交流。

我瞭解以上各項建議,改變幅度之大,影響單位之多,民國史上亦屬空前絕後。但總要有人把它提出來,才能開始討論,逐漸發酵。希望這篇長度大大超過每周一專欄字數的意見,能起一點野叟獻曝的作用,於願足矣。



◆ 談政府救經濟的處方

【工商社論】2008-10-27 工商時報

在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下,近來台灣股市跌跌不休,新台幣匯率劇挫,景氣大幅下滑,失業率攀升,馬政府正面臨空前的壓力,財經首長絞盡腦汁開出各種處方,包括:將股市跌幅從7%縮小至3.5%;國發基金規模從2,000億元擴大至1兆元;推出「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創造13.8萬個工作機會;以及由馬總統及劉院長帶頭「血拚」,藉以刺激消費等。這些處方是否對症下藥?能否發揮預期效果?值得加以探究。

從國際大環境來看,全球金融海嘯因為各國政府砸下鉅資為金融機構強力背書,雖然暫時止住金融機構倒閉風潮,但是,國際金融根本問題並未解決,全球股市仍跌跌不休,新興市場更因為外資大幅撤離,導致股匯雙雙劇挫的重大危機,而金融市場泡沫化引發的經濟衰退及失業浪潮正急遽擴大,全球經濟海嘯正逐漸擴大,對那些依賴歐美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更是一大打擊。

台灣因為近年利率長期偏低,民營銀行及保險機構乃至很多個別投資人大量購買美歐金融機構發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台灣股市迄今外資仍佔30%以上,因而無可避免地受到國際金融海嘯的波及,最近股市持續下挫及新台幣貶值皆肇因於外資撤離;部分民營銀行及保險公司亦不時有財務不穩傳聞,讓人憂心不已。

在實體經濟方面,近年台灣經濟仍高度依賴出口,經濟成長率的三分之二來自出超的貢獻;面對全球景氣急遽惡化的趨勢,出口大幅衰退已無可避免。在內需方面,因為經濟不好,失業增加,實質薪資減退,再加上國內股市暴跌及海外投資鉅額虧損導致財富嚴重縮水,民間消費能力及信心皆跌到谷底;企業因為經濟前景黯淡,出口衰退及國內需求不振,也不敢再冒然投資,甚至原有投資計畫紛紛喊停。至於公共建設部分,因為馬政府大力推動愛台12建設及「加強地方建設及擴大內需方案」,較過去有明顯擴增,但是,公共建設受到預算及採購法規等限制,以及短期人力、物力大幅擴增的困難,其執行能力與預期一直有很大落差,尚不足以作為支撐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

台灣金融市場的國際連結度不低,全球金融市場若穩不住,台灣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在不確定性仍高的情況下,台灣可以做到的是減緩外在衝擊。中央銀行在穩定匯率上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因為新台幣若不能止貶,外資會跑得更快,股市及經濟信心都會受到嚴重衝擊。在股市方面,政府將股市跌幅縮小一半,雖然可以減緩跌勢,但縮小跌幅相對上是公開昭告對台股沒有信心,也讓股市流動性大幅降低,若長期實施,對台股反而不利。至於四大基金及國安基金護盤,因為基金規模與股市不成比例,且需考量不能賠光老本,故護盤的實際效果相當有限。最近行政院通過國發基金規模從2,000億元擴大至1兆元,並打算運用龐大的郵政儲金,雖然聲明不是為救股市,但是,國發基金擴大卻可用於入股既有企業,無疑是另一種變相的股市護盤。政府動用8,000億元的龐大資金卻未有立法授權,又缺乏具足夠專業投資能力的人才,也未建立有效監督機制,在這種情況下,若仍強力運作國發基金,恐怕會有無窮後患。

政府砸錢創造就業,基本上符合凱因斯擴大內需主張,但問題在於,如果這些創造出來的額外就業均屬短期、救急、治標不治本的救濟型工作,充其量是另一種弱勢補貼政策,無法根本解決愈來愈嚴重的失業問題。至於政府高官帶頭刺激消費,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因為國內消費減少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收入減少、實質薪資降低及財富大幅縮水,民間沒有能力擴大消費。一向奉行節儉的府院高層,花幾個錢來示範消費,充其量只是作作秀,效果不問可知。



◆ 國發基金膨脹 恐找不到法人代表

【王信人/台北報導】 2008-10-27 工商時報

國發基金準備擴充至兆元規模,對體質佳、陷於金融風暴的製造業注資紓困,依法派出董監事參與該企業董事會。但據了解,已有上百位代表國發基金出任轉投資公司的董監事,因不願申報財產,正爆發集體辭職潮。相關人士指出,現行2000億元規模轉投資,都找不到法人代表了,基金規模膨脹為5倍大,恐無法行使股東權利。

相關人士透露,一兆元是副總統蕭萬長臨時喊出來,之前未經過行政部門討論,不知國發基金規模一下子擴充,要到那裡找那麼多董事人才?

國發基金直接投資現有43家公司,代表開發基金兼任董監事有76席;並轉投資55家創業投資公司,有董事108席,合計184席。去年3月在討論財產申報法時,曾對108席創投董事調查,當時有36%的人想離職,若他們真要申報財產,恐怕掀起離職潮。

國發基金日昨證實,在直接轉投資公司代表國發基金的76位董監事中,已有26人離職,還有不少人以口頭請辭,目前努力慰留中。

這麼多人想求去,是因為兼任董事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一個月最多只領8千元的車馬費。代表國發基金出任台積電董事的車馬費算是最優渥,但也只有8千元,其餘公司很多只有3千至5千元,國發基金董事每月平均報酬不到5千元。

但這些董事的義務卻很沈重,上市公司董事平常已要承受被告、財產被查扣的風險;尤其自10月起到今年底以前,董監事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今年度財產都要申報,未依規定者,最高罰款400萬元,董事們覺得不值得冒此風險,不如歸去。

國發基金已呈報行政院請求協助解決問題,並請法務部解釋財產申報法,國發基金轉投資創投部分都已信託出去,所登記的董事都不是代表國發基金,這108位董事是否可以免除申報財產?這問題若沒有在今年底之前解決,已知逾六成董監事將集體離職,大幅衝擊國發基金行使股東權利。

※ 關於馬政府要董事財產申報的問題,之前相關新聞有報導過。希望這些基金往後不會惹出其他事情來。



◆ 愛台12建設 成立基金籌錢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27

為籌措愛台十二建設財源,經建會將再推出規模初估為一兆三千億元的「公共建設基金」。先前計畫設立的主權基金,將以擴大規模的國發基金轉型主導。

馬政府提出的愛台十二建設所需資金龐大,光是政府部門就必須編列兩兆六千億元,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曾透露,還得從民間籌措約一兆三千億元,未來若是進入建設高峰期,還會在年度預算中造成排擠現象,要另外籌措財源。

根據經建會規畫,政府投資所需的兩兆六千億元,將以稅收和發行建設公債支應。

至於民間投資的一兆三千億元則有兩種構想,一是成立「公共建設基金」,二是比照新加坡淡馬錫的模式,成立控股公司,以發行公司債、受益憑證或貸款的方式,募集民間資金。

據了解,「公共建設基金」的初步設計是,整合現有交通類非營業基金統籌運用,因為交通類建設自償性較高,比較容易導入民間資金,也可以向金融機構融資或是發行建設公債,最大優點是可以規避公債法百分之四十的舉債上限。

成立公司的做法,則是比照新加坡淡馬錫模式,透過與民間企業合作的方式,成立控股公司,以發行公司債、受益憑證或貸款方式,向民間募資;官員說,如果政府出資超過一半,公司就有主權基金的影子,但投資標的僅限於國內建設,並以愛台十二建設為優先。

據悉,全案已經向行政院與總統府分別報告過,目前正在進行最後修正,最快將於下星期四提報行政院會通過。



◆ 原料價跌 百廢快舉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 2008.10.27

政府多項公共工程前陣子因為鋼價飆漲,發包不出去,不僅進度嚴重落後,也影響人民身家安全。現在鋼價終於下滑,政府應該趁這個機會儘快推動愛台十二項建設以及多項公共工程,實踐馬英九的競選時的政見,同時活絡經濟建設。

馬政府競選期間開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支票,至今預算沒過,支票難兌現,眼見前一陣子漲到不像話的鋼價好不容易下滑了,民間等著公共建設來振興經濟,卻只能徒呼負負。其實不只愛台十二項建設,許多公共建設都因為得依循制式、僵化的官僚體係,而卡住了人命與民生。遠的不提,后豐大橋正是最血淋淋的例子?

過去公共建設因為原油飛漲,導致所有的原物料成本都跟著增加,公共工程屢屢流標,現在一桶油價已從最高一百四十多降到六十二元美金,漲得最兇的鋼價也逐漸回穩。但政府卻因為預算沒過,導致許多公共建設推動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看著契機與時機一點一滴流失。



◆ 愛台12建設 創造12萬就業人口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8.10.27

總統馬英九競選時期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預計八年內要投資三兆九千九百億元,每年創造十二萬人的就業人口,其中交通相關建設就占了三分之一。

在愛台十二項建設中與交通相關的包括全島便捷網、高雄自由貿易及生態港、台中亞太海空運籌中心以及桃園航空城。打算斥資一兆四千五百餘億的全島便捷網,以鐵公路建設為主,包括北中南都會區捷運網、北中南都市鐵路立體化與捷運化、東部鐵路電氣化與雙軌化,及台鐵新竹內灣支線、台南沙崙支線、東線客車購買等,以及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系統整合。

交通部官員說,當初預算都是以一噸鋼價一萬一千餘元的行情編列,現在鋼價跌下來,一噸還是要兩萬餘元,並沒有回到當初的低點;官員說,如果外勞比例不放寬,人力相對不穩定,「成本還是貴」。



◆ 企業自動化 600員工剩30人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 2008.10.27

「以前工廠600多名員工,下班的時候,員工排隊打卡。」彰化縣和美鎮一家紡織廠老板舉手指引記者的視線,難掩自豪語氣:「我花了一點費用全面自動化,妳看,工廠現在只需要30多人輪值操作、管理機台就行了。」

工廠求利潤 勞工擔苦果

記者走進紡織廠,看見6名值班技師和操作員來回檢視機台,老闆在旁邊說著產業升級的好處,現今產能和品質勝過600雙手打拚的時代。是的,企業主經營工廠理所當然追求最大利潤,記者必須肯定這家紡織廠致力轉型根留台灣,不過,那600名也根留台灣的員工呢?

是的,政府積極推動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升級等政策卓然有成,而不得不依賴高度人力的產業考量勞退、環境等成本的多重因素之下紛紛出走,台灣製造業中高齡勞工兩頭落空,就像紡織廠的600名員工,默默承受經濟發展和變遷產生的失業苦果。

失業轉創業 攤販變多了

有人告訴記者,是否注意到街頭的早餐餐車和攤販變多了?學校、公寓大樓附近最為明顯。記者走一趟大埔路公寓大樓密集林立的路段,相距約15公尺就有早餐餐車或攤販,競爭激烈不言可喻;餐車老闆說:「公司不需要那麼多人,我就出來創業,大家都要吃嘛,賣吃的也許生意比較好。」

失業勞工自力救濟再創事業第二春,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金融海嘯已莫名襲捲全球,越來越多上班族購買能力變低,相對餐飲、服務、旅休業收入大幅下滑;連動效應使主計處擔憂指出,如果不預作因應,未來將爆發史上最大一波失業潮。於是政府擬訂各種搶救失業方案,例如補貼企業進用勞工,公務機關雇用特定弱勢民眾。

補助終有限 創造好環境

求職利多訊息接踵而至,但是,政府補助終有期限,如果希望幫助勞工得到穩定而長久的工作,治本良策仍是創造有利於基礎製造業生存的環境,既獎勵大企業也鼓勵興辦小型企業,藉由密集職缺紓緩民眾失業困境。否則人民薪水微薄,甚至找不到工作,又怎麼會捨得用半個月生活費一次購買「6000元農產品」?



◆ 美髮業M型化 曼都關20家門市

蔡旻岳、蕭博文/台北報導 2008.10.27 中國時報

景氣低迷,北市理容美髮市場今年以來也出現M型化趨勢。傳統理髮廳生意苦哈哈,全台擁有三百多家連鎖的龍頭業者「曼都」至今已收了廿家門市店;但打著百元快速理髮的業者趁機擴展版圖,東區的高檔沙龍業績更是逐月成長,鈔票賺不完。

「曼都」總經理賴淑芬表示,以往每年都有八%的業績成長,今年不降就算萬幸了。以獲利率較高的染燙髮項目為例,過去客人平均兩個月染燙一次頭髮,現在為了省錢,三個月才燙一次,只有促銷活動時,才能稍稍回復往日榮景。

高檔沙龍、百元理髮 業績長紅

位於永康街的一家理髮廳曾是前清大校長劉炯朗的最愛,每周都報到按摩頭皮。開業廿八年來的鄭姓夫婦業者今年首次面臨「稅金都快繳不出來了」的壓力,他感歎說,空有技藝無用,現在只有靠著與學校建教合作、降低支出來度過寒冬。

來自排灣族的卓姓老闆娘在松山區開了一間個人美髮工作室,平均五百元的價位仍吸引不了客戶上門。她說,大家都縮衣節食,現在平均一天有六個客人就算不錯了。

近來興起的「百元快速」理髮店則抓住逆勢中的新商機,業績紅火。在台北捷運站旁的一家快速理髮店創立不到兩年,目前已擁有三間分店,創始店平均每日來客數已突破兩百人。

傳統理髮廳苦哈哈 數人頭度日

店長「安琪」表示,「理髮只需十分鐘」的口號正好結合了捷運站人潮忙碌川流的特性,是成功的主要元素。且「快速」不代表理髮品質不好,安琪說,只要先與設計師充分溝通,不管是刺蝟頭、水母頭,一樣能在十分鐘內搞定。有許多女性客人更精打細算,發明二階段理容法,修剪瀏海或分叉到快速理髮店,需要染燙型時回到一般髮廊。

二階段理容法 顧客染燙美而省

「不會不景氣啊!」東區一家高檔美髮沙龍業者「貓王」說,剪髮千元起跳,如果加上染燙、造型,一趟花費至少上萬元,每名設計師還要先預約,生意好到接不完。藝人蔡依林、梁靜茹,還有附近豪宅大老闆都是常客,靠著口碑,服裝秀和外景每天排滿檔,業者說「我們不需要散客」。

另一間在敦化南路的A級沙龍鎖定年輕族群,每月平均來客量也超過上千人,股東Rovin說,他們主打前衛、時尚風格、甚至搞怪,貼近年輕人的消費觀。只要創意夠,就算花費上千元,客人還是願意掏腰包。



◆ 搶救失業率 擬裁外勞增本勞

【呂雪彗/台北報導】 2008-10-27 工商時報

為搶救國內水漲船高失業率,行政院政委蔡勳雄責成勞委會提高立即上工計畫名額逾1萬5千名,三班等產業增加聘雇本勞減少外勞,由政府支付企業補貼。此外,愛台十二建設公共工程及長期照護幫傭減少外勞聘用,多提供本勞及中高齡婦女就業。預計砍掉外勞人數可能達3.5萬至5萬人,這項決定對外勞政策將產生不小衝擊。

本週四短期促進就業方案提至院會報告通過,預計11月1日將正式上路。期間將從11月起至明年6月底止。據悉,今年只剩兩個月期間將執行短期就業工作機會約4萬多名,明年1至6月有9萬名,其中4萬名是延續至明年,至上週為止調整總數近10萬人左右,相關高層希望其他部會儘量增加。

據悉,明年近10萬名工作機會原本包括經濟部「我挺你」計畫,名額計3.5萬人,但與勞委會「立即上工計畫」太相近,上週六政委蔡勳雄協調會議中緊急喊卡,改採其他新計畫替代,希望這段期間部分外勞到期或需新進外勞員額暫停,以裁減外勞改用本勞替代,裁減外勞人數估計少則3.5萬人,多則5萬。

企業的三K三班產業,缺工缺得很厲害,蔡勳雄責成經濟部就三班產業協調企業減少外勞聘雇,增加進用本勞,所增成本,政府給予補貼,降低企業成本,但經濟部就怕本勞沒有人要做。

而愛台十二建設工程,經建會將與工程會協調,多雇用本勞,減少外勞員額,因為公共工程均採公開招標,增加工程費用,將協調工程會提高招標底價補助。

蔡勳雄說,很多電子業因受金融風暴衝擊,出口萎縮,擬裁員減輕成本,其中中婦比例甚多,希望社區或在地的長期照護體系的幫傭工作,能夠多雇用本國中高齡婦女,以增加就業機會。據悉,內政部公部門提供的長期照護輔導員名額就有7千人。

企業使用外勞最長延二次可達9年,這項短期促進就業只有6至8個月,因此減少外勞多進用本勞部分,究竟補貼企業多久,經建會今與勞委會、工程會及工業局協調。政院並要求經濟部提出企業穩定就業計畫,讓大中小企業渡小月不要裁減員工,政院會協調金融機構不要對企業雨天收傘,給予喘息機會。



◆ 桶裝瓦斯、燃料油 11月初調降

【呂雪彗/台北報導】2008-10-27 工商時報

行政院本週穩定物價小組會議將就與油價關聯度高的民生物資價格調整進行調降拍板定案,其中桶裝瓦斯11月初將有每公斤調降2至3元空間;燃料油每公秉可望調降2千至3千元。至於天然氣及電價調降由於虧損仍大,調降可能性很低。

針對桶裝瓦斯、天然氣、電價及燃料油等重要民生油氣物資,應隨國際油價大幅調降,今(27)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已磨刀霍霍準備質詢經長尹啟銘。劉揆也一再宣示,與原油關聯度高民生物資的價格,近期內應迅速反映調降,責成穩定物價小組召集人副院長邱正雄督導提出調降政策方向。

經長尹啟銘表示,燃料油與桶裝瓦斯是採逐月檢討,與汽柴油不同,前二者與天然氣等三項油品售價仍遠低於進口成本價格,相關油品不是不降,是中油處嚴重虧損狀態。據悉,經濟部已責成中油在燃料油從二價制改為一價制,不要區分新客戶或長約客戶均採同一售價,加上中油本身生產燃料油比進口成本便宜,燃料油牌價下月有降價空間。

另桶裝瓦斯調降空間不會如消基會要求每公斤降5元那麼多,約有2至3元空間;燃料油每公秉則有2千至3千元調降空間。中油高層說,九月中油營運虧損110億元,今年累計則虧損高達717億元,中油在國際油價大跌時,未將過去虧損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桶裝瓦斯及燃料油皆呈虧損狀態。

中油高層指出,油品有遞延性,目前使用油品都是上個月採購高價油品,天然氣長約以過去6個月平均油價計算,漲不會太快,跌也不會快,目前虧損嚴重達300多億元,但原料成本即佔96%,人事及輸儲才占4%,反映成本調降空間很小。天然氣大多用於發電,用在民生用佔15%。

此外,電價也沒有調降空間,政院高層說,今年二階段電價調漲才反映一半25%,台電仍在巨額虧損,估計至年底虧損約1,100億,且發電中逾四成使用煤炭,煤價仍在上漲,電價更難有調降空間。

而汽柴油補貼政策及計程車、大眾運輸等補貼政策11月27日屆滿會一併檢討,汽柴油各3.1及3.4元補貼可能傾向逐步取消,非一次取消。



◆ 熱門話題─拚經濟 比打貪腐更迫切

【謝赫民/北市(企業主)】 2008-10-27 中國時報

由民進黨主導的「反黑心、護主權」大遊行,又因陳水扁的摻一腳而使遊行的目的「南轅北轍」,焦點變成模糊。陳水扁家族涉嫌貪汙洗錢的新聞持續在電子與平面媒體醱酵將近四個月,這種媒體的奇蹟,幾乎可以列入金氏記錄。台灣共有二千三百萬人口,一個國家只因一個家庭出事,就天天佔據了整個重要新聞的版面,很反常,也很畸形。

就算一個卸任的總統,貪汙、洗錢,大可經由法律途徑加以制裁,只要證據確鑿,判以重刑皆無可厚非,然而,媒體有必要天天跟著檢調或爆料民代起舞嗎?難道台灣社會只有陳水扁家庭的新聞才有「新聞價值」?少數媒體強迫閱聽大眾看陳水扁新聞的結果,反而迫使有識者拒看新聞,讓耳根清淨,最後損失的到底是誰?

當前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振興經濟,思考如何在全球不景氣的環境中,脫困求生,減少失業率,如何造福人群,改善生活環境,讓台灣委靡不振的經濟脫胎換骨才是新聞的重點,筆者期望媒體界應該把「焦點新聞」放在鞭策馬政府的施政上,不必在陳水扁家庭的事件打轉,因為台灣不是只有陳水扁!

※ 扁案該查,但不應該是每天的頭條。



◆ 觀念平台─笨蛋!問題不在扁

【顧爾德】2008-10-27 中國時報

我在街角站了快一個小時,看到「反黑心」第一大隊大部分的隊伍通過那個路口。一開始,我和很多人一樣,把焦點放在扁天王到底還有多大政治魅力,到底能動員感召多少人和他一起「反黑心」。但隨著一波一波各式各樣的群眾通過眼前,我發現之前對遊行的預想失焦了;我在猜,也許馬政府對這場遊行也一樣失焦了。

原本預想,那些參加第一大隊的群眾,應該是以深綠急獨為主的民眾,那群在南台灣為阿扁送暖的民眾,他們年紀可能偏大,言語行動可能偏激些……這些想像卻沒有在遊行人潮中獲得太多的證呈。

的確,遊行隊伍中看到不少深綠團體旗幟,但我發現參與者與過去綠營舉辦「牽手護台灣」等數十萬人大遊行的群眾結構並沒有太大差別,年輕人、中年人、各種社會階層參與者都有,基本上很能反映出綠營選民結構的常態。可以看出,很多人是自己或與家人朋友自動參與,而非遊覽車動員來的。

這些人為什麼會加入第一大隊?這幾個月來,媒體鋪天蓋地報導扁家貪腐消息,這些群眾真的是為了挺扁而現身嗎?一○二五遊行真的只是小英與阿扁領導權之爭?真的只是阿扁對小馬哥的嗆聲?

我想這些群眾參加第一大隊,也許真的要給小英難看──不可否認,當初備受期待的蔡英文當選主席之後,民進黨做為最大在野黨的表現並不及格。我們可以同情理解民進黨內有複雜的派系結構,讓蔡英文領導得很吃力,但整個黨表現得不符支持者的期許是不爭的事實。

我想這些群眾參加第一大隊,也許更是為了要給馬英九難看。台灣經濟不好,的確受到全球風暴波及,這個帳要全部算到馬政府頭上並不公平;中國毒奶與黑心商品,的確讓台灣人生氣,但是要用毒奶做為馬英九「過度向中傾斜」的證據其實並不充分。但是馬英九政府從兩岸、外交、國防,到經濟問題的處理能力,的確無法讓綠營支持者心服口服──不只是深綠,從淺綠到中間偏綠者都不滿意馬政府。

這一場遊行的確透露不少有意義的訊息:我看到綠營支持者的基本結構並未因為政黨輪替而被破壞。今年立委與總統大選中,因為對扁政府失望而轉向國民黨的中間選民,也因為當前執政黨表現不佳,再度向綠傾斜。

馬政府是否能正確地抓住這些訊息?似乎沒有。當蔡英文在群眾面前向馬喊話,要就主權議題、兩岸政策和馬英九辯論對話;總統府回應時除了表示歡迎對話,還加上幾項蔡英文沒提出的議題,包括「反貪腐」與「反暴力」。也許馬政府自以為聰明,踩到民進黨的弱點,但是從一○二五第一大隊群眾的臉上的表情,我發現這一招並不管用。他們不是支持貪腐與暴力,而是更不滿馬政府的執政能力。

馬政府似乎無法正確地解讀民心民意。就像馬英九、劉兆玄鼓勵消費拚經濟一樣。我們可以理解超額儲蓄、消費不振會帶來經濟緊縮;但是當民眾對未來預期悲觀,擔心財富縮水、工作不保時,怎麼敢再擴大消費?如果馬政府能正確解讀民心,應該是積極擴大投資、增加就業機會,讓人民安心,而不是鼓勵人民在最缺乏安全感時掏出荷包。

如果馬政府還把扁家貪腐案當成取之不盡的提款機、彈藥庫,可以隨時取材修理民進黨,讓民進黨的政治人物與支持者鬥志盡失,只能挨打;如果馬政府把扁家的腐敗當做執政最穩固的保障;如果馬政府沒有從一○二五遊行嗅出民之所欲──一旦馬失前蹄,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怎麼跌倒的。



◆ 無能政府與無恥政黨

【聯合報╱尤克強/交大策略發展辦公室執行長(台北市)】 2008.10.27

為了做一名盡職的社會觀察者,我在上個周六自願走在一○二五的遊行行列中,「人在現場」冷靜地聽、默默地看,而且走的是阿扁領軍的第一大隊。

我固然看到了一些個人所不樂見的現象,譬如「綠卡馬英九」就是昧於事實,「二二八教訓」也有挑動歷史仇恨的嫌疑,而貪腐的阿扁受到英雄式的歡迎就更不符合社會正義了。

但是就活動整體效果而言,我認為民進黨在這個時機主辦的「反黑心、顧台灣」活動算是很成功的。

首先,就是沒有發生民眾所痛恨的暴力事件,其次是阿扁遵守承諾沒有公開發言;第三是自動參加的民眾人數眾多,釋放了足夠的訊息給執政當局;最後是蔡英文主席開始建立自己的領導威信,成功地宣示民進黨的力量。

而執政的國民黨如果懂得善用這次活動的訴求,說不定還能增加兩岸談判的籌碼,人民很高興看到總統府對這次活動也有了「會深切檢討、全力以赴,作必要改革」的正面回應。

我樂於見到這次遊行活動的成功,是因為真正的民主政治需要一個能發揮力量的在野黨,才不會變成一黨獨大—沒有制衡的權力就是最快腐化的溫床。如果在野黨的力量太小,它反而更容易走向如街頭暴力那樣不理性的極端,那可就不是百姓之福了。

遊行晚間雷射光投射在總統府上的「無能」兩個大字,應該給了馬總統足夠的警惕:執政團隊至今總是予人「溫吞無能」的印象,台灣民眾所期待的不再是一個自甘「退居第二線」的總統,而是一個有能力和魄力帶領大家度過難關的勇者。

我想引用泰戈爾《漂鳥集》中的兩句話送給「老是怕犯錯」的馬總統:

「如果你因為害怕犯錯而把門關上,你也把真理關在門外了。」

「真理是從包含錯誤的渠道中流出來的。」

絕對的權力必然造成絕對的腐化,民主政治永遠需要一個「以挑戰不合理的威權自許」的在野黨。我因此也很希望蔡英文主席能夠借由這次成功的活動,肩負起帶領民進黨繼續前進的重任。隨著阿扁貪腐的罪證愈來愈多,蔡主席應當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適時和阿扁作明確的切割。這樣做可能會遭來一時之痛,卻是徹底拯救了民進黨的靈魂,讓民進黨可以浴火重生。

我也想引用紀伯倫《沙與沫》中的一段詩格言送給蔡主席:

「曾經有七次我藐視過自己的靈魂:第一次是它有機會提升,而懦弱不前;第二次是它在瘸子前頭,而刻意跛行;第三次是它面臨困難,而選擇安逸;第四次是當它犯了錯,卻自我安慰別人也犯了錯;第五次是當它忍耐缺點,卻把耐性視為優點;第六次是當它嫌惡醜陋,卻不知那也是自己的一面;第七次是當它高唱頌歌,卻認定那是一種美德。」

畢竟馬政府上台後的施政表現,確實是受到了國際形勢很大的影響,被老百姓罵為「無能」,也有莫可奈何之處。

然而蔡主席如果一直不肯明確表態,繼續曖昧地和貪腐的阿扁綁在一起,可以說是拿民進黨的靈魂當作籌碼,稍有不慎,就會替民進黨貼上「無恥」的標籤。

屆時「無能與無恥孰輕孰重?」社會自然會有公論,可能就不是蔡主席所樂見的了。



◆ 請「用心」與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對話

【中時社論】2008-10-27 中國時報

不論歷史會不會記住這一天,對於一○二五,馬總統此刻的功課,絕不該只是虛心傾聽,而是要正確解讀。他必須得思考:為什麼一個在半年前幾乎被打到趴的政黨,還能在此刻營造出這樣的聲勢?僅僅只是基於大環境的經濟因素嗎?換個方式問或許更有意思:純粹經濟的因素,能動員那麼多綠營支持者上街嗎?

選在一○二五的前一天,馬總統再度透過訪談闡明了他的兩岸政策,他的語氣很清楚透露了不平:「為什麼蔡英文在陸委會任內所推動的政策,現在做到了,就被民進黨罵是投降?」「為什麼民進黨當初認同的東西,現在會變成我的罪惡?」有趣的正是在這裡,馬總統的疑惑與不平,答案其實就隱藏在他的問題裡:很抱歉,蔡英文可以的,馬英九就是不行!你可以說,這簡直是「雙重標準」,問題是台灣這幾年的藍綠糾葛,有什麼事不是「雙重標準」?重點或許是:蔡英文可以理直氣壯地「雙重標準」,因為她代表是在野黨。馬總統卻不能拋一句「雙重標準」就兩手一攤,自認該做都做了,你要嗆我,我也沒辦法!

對情勢的研判,永遠不能一廂情願。張銘清先前被推打的效應,不僅沒有讓民進黨自覺情勢恐有失控,反而因為一○二五動員聲勢的激勵,讓一切都顯得理所當然,A錢的變成是英雄,打人的也變成是英雄,當這種氛圍一旦形成,他們對即將到訪的陳雲林怎麼會客氣?有論者或許困惑綠營這樣操作,難道不怕被扁綁架,或是被扣上「暴力黨」的帽子,這其實是個蠢問題,一個原本就靠抗爭起家的政黨,再不藉陳雲林來訪凝聚士氣,說不定整個黨的氣勢都散了。

所以,馬總統不必期待蔡英文主席平心靜氣對話,就算她有意願,她背後的黨也不容許,蔡擺出要辯論的姿態,等於就是拒絕對話了。馬總統此刻真正的功課,真的不是急著找蔡英文對話,而是與台灣民眾對話,馬總統或許真的不知道,他失分最多的部分,就是這一塊。

從五二○就任以來,誰都看得出來,馬政府在推動兩岸和解上所付出的心力,許多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所做不到的事,馬政府在三兩個月就達成了。一個在過去八年幾近乎劍拔弩張的情勢,在馬政府的積極調整下終於獲得疏緩,照說該是馬政府上任後的重大政績才對,怎麼卻被綠營形容得彷彿是「重大罪狀」般?這正是馬政府迄今為止在推動兩岸政策上最大的盲點:花了十成十的智慧心力去推動兩岸的對話,卻吝惜與國內民眾對話,這個怠惰所留下的空隙,終於讓綠營找到了缺口,抓到時機趁勢而起。

馬政府一直低估的是,經歷過李登輝後期的「兩國論」,再經過陳水扁八年的「一邊一國」,台灣社會的民意氛圍已經變了。過去十數年的歲月,嚴格的說並沒有「兩岸關係」,只有「兩岸議題」。「兩岸」是被用來提供選舉動員的消費品,特別是經過綠營執政八年的悉心打造,甭說心態,連口味都變重了,馬政府才執政幾個月,就想「一夕回到八年前」,談何容易?要知道,台灣需要重建的,不只是過去八年被摧毀的兩岸關係,還有過去八年被扭曲的社會心靈,這兩者間是連動的,只顧一端,輕忽另一端,當然會被批「向中國傾斜」;只致力鬆綁兩岸關係,卻疏於緩解被撕裂的「兩岸情結」,結局就是我們在一○二五所看到的景象。

嘗試想想:一個已經被糟蹋八年多的兩岸關係,重建的步伐能夠躁進嗎?一個已經被民進黨強勢營造的「反中情結」,能在旦夕間就煙消雲散嗎?更何況,過去幾年北京當局對台灣外交空間的打壓,對台灣國際參與的不留餘地,台灣民間迄今依舊是記憶鮮活,毒奶事件只是將這種意象更加強化而已。這中間所涉及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心理的、情緒的層面。馬政府何不想想,在這方面的心理重建工程上,究竟下了多少工夫?在馬總統搬出法律用語的文書語言解釋他的兩岸政策時,他恐怕真沒想到,他與民眾的距離,反而是愈來愈遠了。

其實,一切都還來得及,台灣的許多難解問題,答案並不存在理性的邏輯推理裡,而是隱藏在感性的「將心比心」裡。馬總統接不到蔡主席的電話沒關係,重要的是要不斷與台灣民眾「用心」對話。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金融災難持續擴大 亞洲經濟恐加速步入衰退

* IMF6.7兆救火錢 快用完了
* 救經濟 美利率可能降至零
* 波灣油國開始陷風暴
* 金融風暴 將使非洲重債國縮減教育醫療
* 中國 將借錢給俄羅斯

* 九月藍燈跌到12分 景氣七年來最糟
* 重回痛苦的2001 二次經濟黑暗期來了
* 亞洲經濟 恐加速步入衰退
* 觀念平台─晚期資本主義的問題
* 亞洲成也出口 敗也出口
* 搶進低價市場的好時機
* 美科技業 75家表現勝去年
* 抗海嘯 兩岸金融協商提前登場
* 兩岸還沒簽MOU 政策難放行
* 學者看法:中資投資金控 現在不適合

* 劉揆:馬上好是競選文宣 不是具體政見
* 電、氣不降價 綠焦土戰砍預算
* 就業+產業 一日遊也能拚經濟
* 下重藥 勞委會擬裁外勞救本勞
* 經建會:外勞縮減 不會蠻幹
* 裁外勞、用本勞
* 王如玄:明年失業率更嚴峻
* 南方朔專欄─經濟惡化擴大,政府全面改組吧!

* 克魯曼專欄》金融災難 迴旋持續擴大

◆ IMF6.7兆救火錢 快用完了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8.10.28

金融危機蔓延全球,國際貨幣基金 (IMF)不斷對各國紓困,它的2000億美元 (約台幣6兆7262億)資金消耗迅速,專家說,再這樣下去,IMF可能必須向會員國要錢,甚至自印鈔票。

IMF已借20億美元給冰島、借165億美元給烏克蘭,正在洽談借145億美元給巴基斯坦、借100億美元給匈牙利。另外,白俄羅斯、塞爾維亞也需要借錢。這些國家的紓困行動,已使IMF的資金損耗近四分之一。

然而,IMF還有很多火要救。「英國電訊報」報導,「資本經濟」新興市場策略師謝靈表示,世界各地待援國家所需資金加起來,可能高達五、六千億美元。

「外交關係協會」資本流動專家賽澤表示,俄羅斯、墨西哥、巴西、印度本月總共已花750億美元外匯存底,買進本國貨幣支撐匯率,而南韓銀行業危機日益加深。IMF要應付這些規模較大新興經濟體的外匯流動性需求,銀彈顯然不足。

IMF可以本身名義發行AAA債券籌集資金,但1945年成立以來從未採用這個措施,而是要求會員國提撥更多資金。另一個可用的終極措施是把自己當世界的中央銀行,動用「特殊提款權」印錢。IMF曾在前蘇聯崩潰後短暫採取此動作,但從未當作終結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性工具。

資金吃緊的國家目前以東歐國為主。IMF迅速大手筆支援烏克蘭顯示,IMF擔心黑海地區的地緣戰略風險和骨牌效應。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資料,俄羅斯和東歐國家過去五年來向外國銀行借貸1兆6000億美元支撐經濟發展,這些債務正以驚人速度到期。

位於亞歐交界的土耳其,可能也很快就要求援。土耳其外債高達18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未來幾個月期滿的短期債務。土耳其目前的官方立場是不向IMF討救兵,但能撐多久很難說。



◆ 救經濟 美利率可能降至零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二十七日電】 2008.10.28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29日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但在信用風暴愈演愈烈下,降息已成定局,隨著經濟情勢每況愈下,分析師預測Fed本周會再降息2碼,最終可能被迫降至零。

10月8日Fed才與全球五大央行聯手降息,但分析師訪調平均預估,美國2008年第四季經濟負成長可能逾2%,比上一季可能萎縮0.5%還糟,為18年來最差紀錄。

Fed前任理事、現為史丹福集團經濟顧問葛倫里(Lyle Gramley)說:「我們正邁入衰退。」

Fed主席柏南克和其他理事最終可能必須將基準利率調降至接近零,美國經濟才可能復甦。

葛倫里預測,Fed這次會降息0.5個百分點,把聯邦資金利率降至1%,為2004年來最低;從1980年代末期以來,聯邦資金利率未曾低於此一水準。但如果經濟仍無起色,利率可能再降。

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博拉德(James Bullard)說,美國正面臨走上日本1990年命運的威脅,日本當時因銀根緊縮,導致長達十年的經濟遲滯。

為防止美國重蹈日本覆轍,柏南克最終可能被迫降息至零,如同日本在1999年的做法。柏南克2003年曾說,如果情況證明有必要,他不反對零利率。

目前為止Fed降息效果有限,寬鬆的貨幣政策未能解決信用緊縮問題,抹煞救經濟的努力。

柏南克上周公開支持第二套刺激景氣方案,建議國會議員專注於透過擔保等步驟,鼓勵放貸。

美國銀行業已損失約4,300億美元,現在對放款異常謹慎。穆迪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龍斯基說:「信用緊縮也許稍微緩解,但不足以確保民間部門有充裕的融資,以維繫經濟成長。」



◆ 波灣油國開始陷風暴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2008-10-28 工商時報

在金融風暴下,波斯灣產油國也無法倖免!科威特央行周日宣布對銀行存款提供全額保障,並對其第二大銀行紓困。同時,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減輕全球信用危機對其國民的衝擊,有意提供約23億美元做為低收入者貸款之用。

科威特央行的干預是波灣國家第一波對銀行紓困的行動。周日獲科威特央行紓困的波灣銀行(Gulf Bank)表示,同業對歐元美元衍生性商品合約違約,迫使該銀行尋求政府援助。消息一出,波灣銀行出現存款戶擠兌潮,該銀行股票連續兩天停止交易。科威特最大銀行科威特國家銀行表示,波灣銀行將因為這些衍生性商品交易至多虧損2億科威特幣(約7.46億美元)。

科威特央行這項紓困行動使得科威特周日股市下挫3.5%,在此之前,該國大盤今年已跌掉19%。

國際油價在7月屢創新高,時至今日已跌掉逾5成,靠著石油財富帶動驚人經濟成長的波灣國家突然變得看似弱不禁風,與此同時,波灣國家也面臨國際和當地投資人對投資縮手的情況。

波灣股市持續湧現賣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不動產仲介業者發現房價疲弱的跡象,這是數年來首見,反映出融資枯竭、投機客退出當地房市的現況。

杜拜一家不動產仲介業者9 Properties的不動產顧問沃德妮恰蘿娃表示,不動產投資人現在找不到買主,杜拜不動產市場發生重大盤整可能傷害政府財政,將使這波由借貸帶動的景氣擴張減緩下來或停止。

波灣國家的官員以豐厚的石油收入向投資人保證其金融體系安全無虞,有些國家甚至採取激烈的先發制人措施,比如本月稍早,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承諾對借貸機制挹注400億美元,幫助將來有可能缺錢的銀行,又比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示給予當地銀行存款三年保證,並承諾支持銀行間借貸。

但這些舉動並未成功安撫波灣股市投資人的心,近幾周來,這些投資人跟隨國際投資人從波灣股市出走。油價重挫也是波灣股市投資人信心動搖的原因。

※ 還好啦,他們有最大本錢。



◆ 金融風暴 將使非洲重債國縮減教育醫療

中央社 2008.10.27

在史瓦濟蘭召開的「南部非洲地區社會論壇」期間,辛巴威「國際社會主義組織」專家格威賽表示,隨著全球金融市場幾近崩潰,可能迫使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要求非洲國家提前償還債務,這將進一步造成非洲重債國縮減教育、醫療等預算。

格威賽指出,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為了搶救幾近崩潰的已開發國家銀行體系,在需要巨額紓困金的情況下,可能迫使非洲債務國家必須償還積欠的債務,非洲人民生活水準將因此降低,且聯合國「新千年發展目標」也將處於危險狀態。

在十六日至十八日舉行的「南部非洲地區社會論壇」中,如何解決非洲國家債務問題也與中國在非洲的政治、經濟角色掛勾。

在其中一場討論會上,「非洲債務暨發展論壇網」負責人哈迪比指出,該論壇從中國在辛巴威、安哥拉、馬拉威和尚比亞四國的交往,分析中國在非洲的出現,是否為一寂靜的再殖民過程?或是一種雙贏途徑?

分組討論中,部份發言人士似乎同意,中國與非洲的傳統債權組織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沒有什麼不同,但非政府組織「辛巴威社群發展計畫」主任杰仁亞瑪認為,中國在非洲的表現應從非洲國家的實際需要來看待。

杰仁亞瑪認為,有效的援助必須根據自身的計畫需求提出,同時考慮到,這些援助又將給當地社區人民帶來何種生活上的改變,如果從援助和需求連結在一起的角度來看,中國並不是非洲的債權國。



◆ 中國 將借錢給俄羅斯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8.10.28

俄羅斯總理普亭、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天 (28日)見面,消息人士表示,雙方可能簽署協議,俄方向中國長期供應石油,中方則將提供200到250億美元可貴貸款。

路透報導,這項協議將使中國在未來20年獲得3億噸俄羅斯石油,占中國年需求量4%。俄國企業則能獲得融資。這項協議已洽談好幾個月,因為石油供應價格問題,拖延至今才敲定。

據指出,中方的貸款中,五分之三將歸俄羅斯國有石油巨擘Rosneft,國營輸油管線事業Transneft得到其餘五分之二。Rosneft的債務約210億美元。Rosneft拒絕置評,Transneft發言人德敏則表示,該公司今天會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簽署協議,使中俄之間主要輸油管線的支線建設得以進行。支線建設成本為8億美元。中俄間的石油目前靠鐵路運送。Rosneft和CNPC曾在2004合作,Rosneft在2010年前供應4840萬噸石油,換取60億美元貸款。



◆ 九月藍燈跌到12分 景氣七年來最糟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28

經建會昨天公布,九月景氣燈號亮出今年第二顆代表衰退的藍燈,分數從上月的十八分大減至十二分,不僅創下近七年來新低,比SARS更低,降幅之大更刷新歷年次高紀錄,顯示國內景氣步入衰退期。

很多人都在問:「還要過多久苦日子?」經建會經研處長洪瑞彬解釋,根據過去經驗,景氣收縮期一般會維持十二到十五個月;如果從今年七月分的藍燈起算,最快得等到明年下半年,國內經濟才會有明顯起色。

國際金融風暴重創國內、外經濟,全球性經濟已陸續出現衰退,以出口為經濟主軸的台灣無法置身事外。繼七月分亮出代表衰退的藍燈後,九月再度出現藍燈,顯示國內經濟情勢嚴峻。

經建會的景氣燈號分數由九分起跳,九月分數跌到十二分,官員不諱言,觀察目前狀況,下個月分數恐將繼續下探。

洪瑞彬表示,象徵未來三個月到半年景氣走勢的領先指標,已經出現連續十一個月的下滑,再加上去年十月基期較高,下個月燈號分數很難樂觀。

細看景氣燈號的九大構成指標,有六項亮出藍燈,層面涵蓋金融面與實質面,包括: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海關出口值、製造業銷售值,及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其他三項指標也好不到哪裡去,燈號是「有衰退之虞」的黃藍燈,分別是:直接及間接金融、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



◆ 重回痛苦的2001 二次經濟黑暗期來了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08.10.28

起自美國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近月來效應不斷擴大,眼見美國經濟目前仍處於「看不到底部」的黑暗期,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堪憂,民眾可能要有長期對抗不景氣的準備。

最近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保羅克魯曼前陣子曾指出,「美國經濟只能緩慢改善,經濟夢魘可能要等到2010年、甚至以後」。

美國進口市場萎縮,對向來是我國成長主力的出口表現,勢將造成嚴重衝擊。更何況,台、美之間不論直接或是間接的互動頻繁且緊密,台灣未來幾年的經濟表現,很難不被陷入長期低迷的美國景氣所拖累。

猶記八十九年底網路泡沫即將破滅前夕,當時的經濟部長林信義一句「要有過苦日子的心理準備」,景氣寒冬果然排山倒海而來;九十年國內出現史無前例的經濟負成長,當時失業率攀升、薪資水準不進反退,各項經濟「痛苦指數」到達高峰。

歷經七年國際景氣翻揚,當全世界都在享受經濟榮景時,國人始終沒有擺脫「苦日子」的陰影。如今當國際景氣谷底再度循環到來,國人只好再度面對景氣寒冬。

面對可能到來的史上第二次經濟負成長,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與其怨天、怨地、怨政府,還不如勒緊褲腰帶、做好各項準備,捱過這百年僅見的全球金融風暴。



◆ 亞洲經濟 恐加速步入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道瓊社曼谷二十七日電】 2008.10.28

亞洲長期靠出口撐起經濟半邊天,但如今受到歐美消費支出大幅萎縮的衝擊,亞洲經濟可能正加速步入衰退。

對美國等已開發國家而言,經濟連續兩季負成長即代表經濟陷入衰退,但亞洲的情況特殊,經濟成長減緩到5%至6%,才意味著經濟急劇衰退;中國大陸的標準甚至得提高至8%。

標準之所以不同,部分原因是亞洲人口的年齡通常低於歐美,且數百萬鄉村居民蜂擁到都市謀生,刺激勞動人口暴增。因此,除日本外的亞洲經濟體必須維持至少5%的經濟年成長率,才能消化新增勞動力。否則將造成貧窮擴大與失業率攀升。

出口向來是亞洲的經濟動能,但現在已成最大隱憂。隨著歐美市場消費支出銳減,過去荷包滿滿的亞洲出口商已開始身受其害,紛紛削減資本支出。

若干經濟學家認為,亞洲經濟正在衰退邊緣掙扎。瑞銀(UBS)專家預測,明年除日本外亞洲地區的GDP成長率約為6%;包括渣打銀行在內的經濟學家,也預測中國經濟走下坡,明年經濟成長率恐低於8%。

※ 消費主義或許將重新獲得檢討。



◆ 觀念平台─晚期資本主義的問題

【廖緯民】2008-10-28 中國時報

此次全球性金融風暴,引發許多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與反省。資本主義的定義,言人人殊;依照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見解,資本主義的基本精神在於「在數字上做管理」的科技理性;「私產制度與市場經濟」則是其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形式。資本主義同時也是一個社會進化過程,在其中經濟自由逐漸擺脫了親族關係和國家權力的約束,而走向全球化的規模。我想探討的則是晚期資本主義相關理論與這次金融風暴的關聯。晚期資本主義意指: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中消費主義盛行,而專業化、體制化、理性化和商業化,將有可能斷絕對於未來的多元想像。我認為資本主義要完成其最後階段,就此次金融風暴以及二○○○年的電子商務泡沫化風暴以觀,顯然尚有距離。

這次的全球性經濟風暴,宏觀而言,肇因於非實物交易、數位經濟、信用擴張與財務槓桿等等的虛擬性與抽象性;除非我們能掌握更為精確的計量工具與更為堅強的社會人文制衡機制,否則在人類走向資本主義的最後成熟之前,尚有更多的風險橫阻在前。晚期資本主義論者所提的「專業化、體制化、理性化和商業化」諸條件,迄今顯然尚未成就。值得強調的是,堅強的社會人文制衡機制除了有賴學術界以外,亦有賴對產業活動的更深組織。虛擬經濟脫離實物基礎,因而也與實業邏輯產生衝突。

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展至工業社會,甚至商業社會,有其堅實脈絡可循。然而進一步發展服務業時,則產生許多的思維與價值上的跳躍。舉例而言,從智慧財產權的實務以觀,如果智財權的鑑價迄今未有定論,則公司資產如何計量?美國公司法中針對公司負責人的「商業判斷」迄今未能實質審查其妥適性,則攸關獲利能力的經營理念與管理哲學應如何具體化?如果以上這二項未能量化研究,投資人究竟要依據甚麼判斷該企業的績效?是以,農業、工業、商業與服務業的更緊密與有機的整合,才可能使得資本市場的活動取得踏實的物質基礎,而非過度偏重服務業的功能,甚至放縱資本市場如此不受節制的發展。

就此一巨型的晚期資本主義複合式社會組織而言,台灣法學界關心的「素樸正義」、哲學家關注的經濟道德,以及經濟學家也日益重視的「市場倫理」,都有其功能與角色;歷來保守主義的自由經濟理論不能再輕易斥之為瑣碎。無論如何,即使已處於成熟的晚期資本主義中,最重要的課題也將是:具備反思能力與自主管理能力的個人與社群,將是新世紀的選民,因為其將領導後現代文化的多元形成。

晚期資本主義的議題中尚有一項值得在此提出討論:在晚期資本主義伴隨的後現代文化中,「美國式國際化情境」(哈伯瑪斯語)是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此一觀點恰好也是此次金融風暴,同時也是二○○○年電子商務泡沫化風暴的忠實寫照。計量工具高度發達的美國,為何無法助成資本主義的最後成熟?這種困境應該如何對處?相信這將是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將深思的課題;美國則是最應該提出完整解釋與解決方案的人選。

尤其,東亞工業體系日趨強大,東亞國家在此波金融風暴過後,似乎可以更積極地提出其對全球資本市場的觀點與立場。而作為一個東亞代工國家,台灣有權要求全球經濟秩序對台灣工業體系有更高的評價。



◆ 亞洲成也出口 敗也出口

【經濟日報╱編譯 莊雅婷】 2008.10.28

亞洲股市全面重挫,除了受企業利空衝擊,也顯示歐美消費緊縮已導致亞洲出口逐漸失去動能,成為拖累經濟成長的最大隱憂。

過去亞洲製造商靠著對全球出口賺進大把鈔票,但在海外市場需求萎縮後,這些企業也遭受重創。南韓三星電子公司決定削減今年的資本支出,日本Sony公司也發布全年獲利預警,並宣布縮減資本支出、裁員與關廠。

值得慶幸的是,亞洲對信用市場的曝險有限,得以躲過歐美金融體系遭重創的命運。除了南韓高度倚賴國際信用市場籌資外,亞洲銀行並未大舉投資房貸衍生性金融商品,或其他傷害西方同業財務狀況的資產。

過去十年來,亞洲把經濟成長的希望全數寄託在出口,放棄開發內需市場;而經濟學家認為內需才能支撐經濟永續成長。

※ 提振內需吧!



◆ 搶進低價市場的好時機

【經濟日報╱李鍾熙】 2008.10.28

在經濟不景氣聲中,百業蕭條,到處充滿悲觀氣氛,好像什麼都沒有機會。其實不然,低價產品和服務反而有機會逆勢成長。

首先,因為收入減少,現金緊縮,加上憂心未來,大眾消費行為必然轉趨保守,除了基本必需品,一切能省則省,因此部分原來較高檔的消費將轉向低價化,使得低價市場反而有成長空間。

其次是有些開發中國家,由於金融商品與國際連接較少,此次受到金融風暴影響較小,仍能保有適度經濟成長,這些新興國家由於國民所得較低,當然也是低價產品的市場。

舉例來說,像易PC及白牌手機等平價科技產品,就會受到不景氣市場的歡迎;家電、影音、遊戲、玩具等產品會由高價進口品轉向較實惠的國產品;汽車不但要縮小汽缸以節能減碳,像印度塔塔公司推出的陽春小車,也有快速成長的可能。

即使一般日常生活必需品也走向低價化。五分埔衣著生意倍增,舊衣改裝服飾及二手包回流出租,生意好到不行;連房市也看好整修舊屋和小套房的未來潛力。除了產品製造,服務業也走平價風。不論餐飲、旅遊,景氣愈差,選擇低價服務的消費者就愈多,甚至連健康檢查,也已有醫院在規劃推出基本型的平價健檢來招攬客戶。

企業如何搶進低價市場?大致上可從降低訂價、簡化設計和技術研發三方面著手。有些公司就直接採取策略性降價,雖然會壓縮單位獲利空間,卻可爭取更多低價客戶,擴大市場占有率,俟來日景氣回升即可成為贏家。

第二種作法則是簡化產品設計,刪除部分較高檔功能或選項,以降低成本,推出符合不景氣市場需求的產品。這樣的作法從電腦、家電、汽車,到各類型服務商品都可以應用。

第三種作法則是調整研發方向,加速著力於能降低成本的技術開發。例如找尋較低價的替代材料,或更自動化、更高效率的製程技術等,一但有所突破,就可推出一系列產品,搶占低價市場。經由技術改良的效果,更能面對競爭,經得起市場挑戰,因此可以持續較久,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企業,在不景氣時反而增加研發、藉機擴大與對手差距的原因。

總之,經濟不景氣雖然令人沮喪,但仍可找出商機,其中之一就是搶進低價市場。台灣產業過去極受全球稱道的貢獻之一,就是充分運用高效率的量產能力,將產品平價化,使許多民生及科技產品更普及。在當前不景氣的環境中,若能將這種能力策略性地發揮出來,搶進低價市場,不失為一個好機會,政府或許可針對此方向,給予廠商策略性協助,以提振產業活力。(作者是工研院院長)



◆ 美科技業 75家表現勝去年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2008-10-28 工商時報

美國商業周刊最新一期刊出熱門成長科技公司最新排名,這75家今年表現優於去年的科技業者上榜因素包括,協助客戶撙節成本、協助客戶無論景氣好壞營收都有所增長、客戶未減少支出。

美國商周這項排名的評選標準包括營收成長率、總營收、投資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其中以營收成長率最為重要,美國商周的分析以截至10月15日可得的最近四季數據資料做基礎。

前10名依序是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西方數位(Western Digital)、蘋果、甲骨文、Google、微軟、AT&T、Flir Systems、埃森哲(Accenture)、ManTech International。

吉利德科學的產品包括愛滋病、高血壓、B型肝炎及其它疾病用藥,該公司晚近獲准上市的愛滋病用藥Atripla和2006年收購的藥廠Raylo Chemicals已開始產生效益,這使得吉利德的淨利和股東權益報酬率大幅成長。

西方數位是一家硬碟製造商,這一年來,該公司營收成長48%,淨利增加54%。該公司藉由併購增強其科技能力,並成功擴展筆記型電腦硬碟和個人電腦外接式硬碟市場版圖。

對資訊科技公司而言,在不景氣時期一定要專注於為何要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以及為何客戶需要你更甚你的同業,比如蘋果的執行長賈伯斯計畫讓該公司於這次不景氣在商業競賽中大幅超前,蘋果現在有將近250億美元現金。

Google的線上廣告使其客戶無論時機好壞都見營業額成長,這讓Google客戶未削減廣告支出,造福了Google。埃森哲、IBM、軟體廠商VMware則是因為協助客戶省錢而使營收明顯成長。紅外線技術供應商Flir Systems以及國防科技廠商ManTech International、Harris和SAIC主因政府採購大致不受大環境影響而榜上有名。



◆ 抗海嘯 兩岸金融協商提前登場

【彭媁琳、李書良/綜合報導】2008-10-28 工商時報

兩岸金融合作可望出現重大進展。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確定下月3日率領共計60人的大型協商團,搭乘包機抵台。據了解,兩岸金融官員及業界將首度在台先行商議,明年進一步開放金融合作及協商簽署MOU事宜,同時,將針對當前金融海嘯襲擊全球情勢,交換意見。

陳雲林此行除了將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空運直航等四項協議,最受注目的,是首次在台登場的金融座談會。隨陳雲林來台的,還有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金融官員與大陸銀行行長、金融專家所組成的專業團隊,將與政府有關部會官員及業界,在「江陳會談」後,舉行金融座談會。

第二度「江陳會談」日程及議程安排,經過昨(27)日兩岸兩會在深圳五洲酒店舉行的預備性磋商後,正式敲定。會後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證實,陳雲林在台停留時間為11月3日至11月7日,下榻住宿與「江陳會談」開會地點為台北圓山飯店。

這次大陸參訪團中除了包括海協會副會長、理事及相關部門專家之外,還有約30名記者隨行。

對此,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在昨日稍晚的記者會上表示,在今年的交通運輸議題之後,原本金融議題會是明年兩岸兩會協商時的重頭戲,因此這部分過去兩岸金融業人士與專家們都曾經進行過多次交流、溝通。

但兩岸都有共識,當前全球金融海嘯肆虐,嚴重程度已遠超過兩岸單純的金融議題,因此彼此都有意願讓大陸重量級金融官員,趁此時與台灣金融業界共商防範大計。

劉德勳說,兩岸已有共識,這是個非常,非常緊要的關頭,因此,雙方才想利用「江陳會談」這個場合,讓兩岸的金融專業人士能夠有面對面討論的機會,相信這將有助於兩岸在面對金融海嘯時,能有更好的因應基礎。

另外,陳雲林等人還將與台灣工商界會面,預計可望針對台商在大陸投資等議題交換意見。由於此次「江陳會談」增加這兩項與金融界及工商界的會晤,預料兩岸在短期之內將有重大開放政策公布。

至於在「江陳會談」之前數日,大陸海協會將會派遣至少是副祕書長層級的先遣人士先行來台灣做實地了解,之後才能就陳雲林拜會行程做進一步的細節確認。

張佩芬/台北報導

民進黨發動大型遊行示威活動,反對中國大陸海協會秘書長陳雲林來台協商兩岸海空運正常化等議題,讓苦等兩岸直航十餘年的海空運業者憂慮萬分,海空運界領袖十人,包括長榮集團首席副總裁林省三、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魏幸雄等,預定本月30日前往總統府,當面向馬英九總統陳情。

相關業者指出,因為兩岸無法直航,不但是海空運業者,包括每年往來兩岸的五百萬人次,以及龐大的貨物運輸,都因繞道航行而浪費龐大時間與金錢,國民黨執政後,好不容易兩岸直航有了突破,目前已開放兩岸週末包機,但是海運直航與空運平日包機,飛行截彎取直等都有待陳雲林這次來台完成協商,卻遭到民進黨杯葛。



◆ 兩岸還沒簽MOU 政策難放行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0.28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兩岸將在台舉行兩岸金融座談會,此舉能否為兩岸金融監理 (MOU)踏出第一步,關係我方兩岸金融開放政策何時上路。舉凡台灣金融、證券業登陸、兩岸清算機制等,無一不與MOU有關,而開放大陸資金(QDII)來台投資、大陸銀聯卡來台刷卡,也都因為兩岸無法進行金融協商,致開放時程一延再延。

據了解,原本台灣方面有意在9月就公告開放大陸資金(QDII)來台投資證券、期貨等,但是傳出仍涉及大陸方面對其國內資金對外投資相關限制,因此行政院遲遲無法公告,無法及時為台股注入更多資金。

新政府上台後,宣示諸多兩岸金融開放政策,但是幾個月過去,受制兩岸無法簽訂金融監理,諸多政策難以放行,開放時程也一直無法明朗。據了解,金管會主委陳樹對於兩岸簽署MOU,極表期待,甚至希望此次兩岸會談,能將兩岸融議題納入,但是從目前排定協商議程來看,「兩岸金融」顯然只能期待下一次的江陳會。

目前需要簽訂兩岸MOU才能放的政策,首要是我方銀行、證券業登陸政策,目前我方包括壽險、金融、證券等,雖然有不少業者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卻因兩岸未簽訂MOU,無法升格為分行,難以全面布局大陸市場。

另一方面,金管會宣示打造台灣為「亞太金融中心」、「亞太資產管理及籌資中心」等目標,其中也有諸多需要兩岸金融監理機制配合,才能有效運作,例如開放兩岸資金來往,兩岸金融往來、陸資進一步來台投資等。



◆ 學者看法:中資投資金控 現在不適合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10.28

陳江會即將登場,金管會研擬兩岸金融協商議題,學者認為就產業長遠發展來看,簽訂監理合作備忘錄 (MOU)是正面的,但是現在開放中資投資金控不是最恰當的時機,不妨先把方向談定,先把法規安排好,等待時機成熟再開放。

包括簽訂MOU、7家銀行辦事處升格分行以及陸資來台投資金控等,都是這次陳江會可能觸及的金融議題。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從長遠發展來看,對岸願意和我們簽訂MOU是正面的,因為兩岸金融要交流,有MOU機制可以讓產業更穩健。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台灣銀行辦事處升格分行,最大的期待是著眼於台商業務,畢竟台商的業務就足夠很多銀行「吃」了。但是梁國源也提醒,目前金融海嘯正處於現在進行式,不清楚產業前景,銀行爭取台商業務自己要很小心。

至於陸資來台投資金控,梁國源表示,一般來說引進外資不外乎三個目的,引進金融技術,自己資本不足需要外資壯大資本,或是透過這個投資多一個聯盟關係。以目前兩岸金融業的發展來看,中國的金融技術沒有比我們先進,台灣的銀行普遍沒有資本不足的問題,大概只有發展策略聯盟的作用,也許可以透過合作取得較多中國方面的資訊。

但是梁國源也提醒,目前金融股股價太低,中資要投資金控,可能不用花太多錢,就能取得法規讓他參股的上限,也就是說中資不需要太大的代價。因此梁國源認為,現在開放中資投資金控不是最好的時機。



◆ 劉揆:馬上好是競選文宣 不是具體政見

中央社 2008.10.28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馬上好」是競選時的文宣詞句,也是承諾,但不是具體政見。他也說,中國國民黨執政後,大家對馬上好有期待,若這期待不能很快實現,「對這件事我表示歉意」。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蔡煌瑯與陳啟昱上午於立法院質詢劉兆玄,是否支持經濟部長尹啟銘稱「馬上好」只是口號?劉兆玄表示,「我不支持」,「不太恰當」,「是有點失言」。

他說,他不認為馬上好是口號,但在當時判斷與評估下,提出一些較正面的選舉文宣很正常,只是事後很多國際情況有巨大改變時,就應認真誠實面對,不能再以那時的文宣形容目前情況。

蔡煌瑯質疑,人民生活是否比六個月前好?劉兆玄指出,目前情形是沒有變好,但政府會繼續努力;蔡煌瑯追問,社會哪一方面變更好?劉兆玄說,至少更廉潔。

※ 呵呵呵... 別忘了完全執政要負完全責任。



◆ 電、氣不降價 綠焦土戰砍預算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林政忠/台北報導】 2008.10.28

國際原物料直落,但國內民生物價未見明顯回落,引起立委不滿。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表示,桶裝瓦斯(液化石油氣)下月初應會調降價格,但電價及液化天然氣無降價空間。

民進黨立院黨團昨天要求,政府三天內宣布調降瓦斯、天然氣、電價價格,否則將罷審經濟部預算,在本周策動「焦土策略」,以黨團名義在每個委員會提案砍預算,國民黨若刻意封殺,民進黨將癱瘓議事。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審議九十八年預算,民進黨團一開始就要求更改議程。民進黨多位立委表示,國際大宗物資價格直落,國內物價卻不見明顯下降,行政院周三才要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根本緩不濟急,要求經委會應先討論天然氣、瓦斯、電價等民生基本需求調降的問題。

之後經朝野協商,立法院經委會要求經濟部在周三就天然氣、電、瓦斯等降價問題做專案報告。

立委李俊毅質詢經濟部長尹啟銘時表示,瓦斯、天然氣、電價等,經濟部說漲價就一次漲足,降的時候卻未一次降足,國際市場液化石油氣降幅已大,但國內未隨之調降。

尹啟銘回應,液化石油氣已調降兩次,國際價格並沒有想像中降得多,十一月一日應有調降空間,調幅需等中油精算後才知道。

立委潘孟安表示,發電成本最主要的燃煤價格,國際已從最高每公噸一百九十四美元降到一百零四美元。尹啟銘回應,目前煤價還是上漲態勢,電價現在沒有調降的空間。

朝野預算大戰,立院成為主戰場。民進黨高層直言,民進黨在委員會連提案權都沒有,再這樣下去,會逼民進黨走體制外抗爭。

※ 當人民忍無可忍時,不需要綠營出馬。



◆ 就業+產業 一日遊也能拚經濟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員林報導】 2008.10.28

一般人以為就業服務中心只幫人找頭路,最近中彰投就服中心結合彰化縣約廿多家從事公益的非營利民間團體,推出一日遊、半日遊的套裝行程型錄,歡迎民眾索取,電話:0800777888。

中心主任黃孟儒說,像彰化縣東螺溪文化協會、二林鎮喜樂保育院、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王功蚵藝文化協會…等,都有「自立更生」的計畫,但缺人缺錢,只要向就服中心申請派工(採時薪制,以一年為限),經核定,雇工的經費都由就服中心負擔。

黃孟儒指出,中心決定結合多元就業方案和地方產業,設計一日遊、半日遊的套裝行程,提供民眾假日親子之旅的參考路線,以及介紹伴手禮,讓接受輔導多元就業方案的職場,能夠藉由套裝行程增加收益,多一分訂單,多一分希望。

像東螺溪文化協會已申請派工,規劃「東螺溪農場半日遊」行程,提供農場導覽,還能體驗傳統的竹筒炮、芋粿和小風車DIY,及品嘗鴨母寮風味餐,或是到戲水區抓泥鰍、摸蜆仔。

其他像喜樂愛的滋味、王功溼地生態等半日遊行程,可與院生互動遊戲,或到海邊認識溼地生態、耙文蛤、抓螃蟹等活動,若是一日遊,安排「東螺溪農場—王功蚵藝文化館—喜樂餐坊」,套裝型錄作詳細介紹,並提供交通路線、收費標準、聯繫方法和伴手禮等資料。



◆ 下重藥 勞委會擬裁外勞救本勞

【唐鎮宇、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0-28 中國時報

「裁外勞救本勞?」經建會日前提出構想,希望相關部會能考慮減少三K三班等產業的外勞雇用,藉此釋出工作給本勞,勞委會昨首度坦言的確是「未來情況若持續惡化,會考慮的方案之一」,但牽扯的層面太大,必須多方匯集意見,本周五將召開一次跨部會的會議,屆時應會有進一步的結果出爐。

現行法規依三K(艱苦、骯髒、危險)三班(廿四小時)等產業不同,分別訂定十五%、十八%、廿%等外勞進用比例。

全球金融風暴來勢洶洶,經建會短期就業計畫,下月緊急上線,搭配中長期促進就業方案,每年編列六十八億元經費,預計四年創造二十二萬名就業機會。

九月分失業率竄升至四.二七%,讓行政團隊大為緊張,由經建會統籌的短期就業方案,本周四就將送行政院討論,希望十一月就可以正式上路。搭配民國九十八年至一○一年中長期促進就業方案,希望每年將會創造五萬五千人就業機會,四年創造二十二萬名就業機會,以及二十二萬人次的職業訓練。

九月份失業率高於八月份,創近十年最嚴重失業警訊,經建會昨邀勞委會討論是否縮減外勞。職訓局局長陳益民表示,經建會確有提出縮減外勞構想,但並未談到細節,也沒有談到具體數額,「只是一個未來的方向」,非馬上就要做的措施。

陳益民轉述,與會代表曾討論到是否能從營造業、製造業或看護工等行業調降外勞比例,但營造業外勞目前僅約六千多人,就算全部裁減,對本國勞工就業幫助有限;減少外勞看護工是否能增加雇主雇用本國勞工的誘因,也待評估。製造業部分,最初開放時就已規畫實施半年後會有檢討,十一月底報告出爐後,由外勞政策諮詢小組開會討論,明年初應有所調整。

陳益民說,政府當初開放外勞的理由,是希望輔助企業,讓企業留在台灣繼續發展,藉此維持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但目前社會出現另外一種思考,就是本勞的工作機會都沒有了,哪還能顧慮到外勞?

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表示,為了增加本地勞工就業機會,經建會針對特定行業「減少外勞,增聘本勞」的確有列入施政考慮,愛台十二項建設部份發包工程,政府也在思考如何提高本勞聘僱比率。但單驥也表示,外籍看護工領取薪資僅約二萬元左右,改聘本國看護,可能得要四、五萬元,提高外藉看護工申請門檻,鼓勵民眾改聘本勞,這部分的薪資差距該由誰負擔?

陳益民透露,昨與會官員曾提出,若有企業瀕臨關廠,政府或許可採全面補貼企業聘用本國勞工的方式,但由於預算金額太過龐大,加上如何認定企業狀況也有困難,一切還待卅一日會議後才可能會有進一步的結論。

※ 政府已經黔驢技窮了...



◆ 經建會:外勞縮減 不會蠻幹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10.28

經建會昨(27)日通過「98年到101年促進就業方案」,自明年起每年平均投入68億元預算,可望創造5.5萬個就業機會;對於外勞縮減問題,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說,以不能損及本勞工作權益為最高前提,「政府不會蠻幹」。

單驥舉例,愛台12建設未來在工程發包時,可以多僱用本勞,外勞的配額自然會縮減。

至於98年至101年促進就業方案措施涵蓋短、中、長期做法,包括擴大產學合作、強化訓練以促進就業與預防失業、提升就業媒合成功率減少摩擦性失業、提供工資補貼增加就業機會、協助創業與加強短期促進就業措施。

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危機,經建單位預期明年失業率恐將攀升,因此推出短、中、長期促進就業方案,估計明年一整年將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藉此降低失業率,穩定就業市場。

單驥表示,估計每年至少提撥68億元的預算,總計四年投入272億元,每年直接創造就業效益達5.5萬人,另外每年也將有22萬人次可以接受職業訓練,提高就業機會。

單驥表示,98年至101年的促進就業方案,並不期待可以達到失業率降至3%的目標,但可以讓就業市場更有效率。



◆ 裁外勞、用本勞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28

失業率猛然升高,行政院趕緊籌劃救急辦法。由於各部會都提不出什麼立即可行的增加就業方案,最後決定玩一個數字魔術:將目前在台近40萬外籍勞工裁掉5萬,代之以本國勞工;則根據簡單的算術,46萬餘失業的本國勞工立刻會減少5萬,則9月份高達4.27%的失業率,也會應聲立降到3.8%以下。哇咧!失業問題立刻解決。

從表面上看,這的確是天才想出來的妙計;但深入追究,其中可問題重重。掀開第一層,立刻看到的,是要消耗多少公帑。原先這5萬外勞或投入民間的3K(艱苦、骯髒、危險)的三班(24小時輪班)工作,或受雇於正要全面開展的「愛台12項建設」等公共工程。這些工作尤其是前者,根本是本國勞工棄之不願屈就者;除了工資依最低工資計算遠低於市場工資水準之外,其工作性質與工作時間,更深為本國勞工所嫌惡。因此,要本國勞工勉強接受外勞空出的職缺,非給予重賞不可。

若依勞委會日前宣布的「立即上工計畫」,企業每聘用一名失業者,每月除補助1萬元以外,另編列3,000元行政管理費;因而這5萬個職缺,如果持續一年,政府就要耗費78億元。但實際上以這區區1萬元補助,恐怕大多數職缺都無法找到願意在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24小時輪班的本國失業勞工充任;則主管機關不是坐視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由於欠缺足夠的勞工而導致更多企業關廠歇業而造成更高的失業率,就是被迫加碼提高補貼,使公帑一年損失超過百億,而勉強維繫一個割肉補瘡弄來的低失業率。

再挖深一層,裁掉5萬3K行業的外勞,造成的傷害可能遠比失業率升降0.5個百分點要嚴重得多。我們所聘雇的外勞,都年富力強,而且來自十分貧困的地方,因而我們所付的基本工資,即使扣除了國內外的重重盤剝,仍然高於其本國工資好幾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是任勞任怨、不畏險阻,尤其願意為了多得些加班費而犧牲假日與閒暇辛勞工作。

但我們的失業勞工,究其結構,則多屬中高齡或者高學歷;其中或者嬌生慣養、或者不堪勞乏,許多工作環境根本不可能置身其間,對於犧牲睡眠、假期加班工作,更是敬謝不敏。因此,他們與那5萬名外勞本不屬於相同的群體,甚至根本無從取代,則即使政府祭出重賞,最後仍將徒勞。

再深一層看,多年來不乏經濟或勞工主管官員以為我們可以拋棄那些仰賴外勞的低級加工產業,讓台灣逕自升級到技術密集度、資本密集度高的高級產業如高科技產業或服務業,因此外勞常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眼中釘。但經過30多年的努力,外勞愈去愈多,而且其中甚大一塊正深植於高科技產業之中。這已清楚顯示,在台灣的產業鏈中,雇用外勞的那一部分,即使不在核心,也是必不可缺的環節;因而任何妄圖削減外勞之舉,都會傷及台灣產業的筋骨甚至要害。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大陸妄圖產業升級而極力剷除其「低級」加工出口部門的傷害已愈來愈明顯,台灣的中上游產業不問石化還是電子都災情慘重,進而拖累整體經濟走入衰退。在這個關鍵時刻,搶救這些產業令其生機不致斷絕之不暇,豈有可能抽取其不可或缺的勇毅外勞而落井下石?

我們不能不慨嘆這一群天真幼稚的官僚完全不食人間煙火、完全昧於實事、完全不了解台灣經濟當前的處境,只為了討好上級、美化數字,輕率濫擲可貴的公帑往傷口上撒鹽乃至在火上加油,不知將令失業率飆至何等高度,讓台灣經濟向下沉淪不知伊於胡底。

如果有百億以上的公帑可以隨意揮霍,要美化就業數字,有一個同樣簡單可行,但效益遠高的選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前此社論中所建議,此時此刻,只要將全台數百座危橋當做第一等大事,動員公私資源,立刻全力以赴,則或許不必額外耗費百億資源,即可創造數萬個工作機會。

但若認為工程的擘畫興建仍須耗費時日,緩不濟急,則可以利用這百億公帑,依基本工資1.7萬多元,創造出4萬餘時間長達一年的就業機會,投入目前台灣社會同樣迫切需要的社會服務性工作。則3K工作的外勞仍各安其位,飽受摧殘的產業不受干擾,我們的失業率也可因此降低近0.4%,全社會的總所得、總消費也相應提高;一舉數得、皆大歡喜,這樣的數字魔術豈不是更加高明?

※ 把人都抓去關也可以減少失業率 -__-



◆ 王如玄:明年失業率更嚴峻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0.27

全球金融海嘯吹起後,失業陰影也籠罩各國,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天不諱言,今年9月失業率較7、8月高,是較特殊情形,而且「預估明年失業率會更嚴峻」。

立委侯彩鳳上午表示,台灣9月失業率高達4.27%,與亞洲各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相較,是亞洲各國最高,接下來10月、11月,恐怕只會更差。立委黃偉哲則直接問王如玄,明年情勢是否會慘?

王如玄表示,往年失業率都是7、8月最高,但是今年9月失業率較7、8月更高,的確較為特殊;她說,在整個經濟情勢更惡化情況下,預估明年失業率會更嚴峻,勞委會會根據失業率狀況,投入更多資源,提出各項就業工具。

她強調,就保基金目前還有1025億元,財源不是問題。就安基金則有100多億元。

勞保局總經理蔡吉安表示,91年失業率5.17%,是失業率最高的一年,當年領失業給付人數為10萬人,失業給付支出102億元。如果失業率攀高,失業給付也會跟著增加。



◆ 南方朔專欄─經濟惡化擴大,政府全面改組吧!

【南方朔】 2008-10-28 中國時報

人在受到挑戰或挑釁時,可以有各式各樣的反應;由反應的模式,反而更能顯露出他的本質。

因此,古代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其實並不是笑話,他長在深宮之中,過著有飯有肉的日子。因此,當百姓沒飯吃,他說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話,其實是一種好心的表示。只是他不知道,由這句話,他那種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本質即顯露無遺。

同樣的道理,人家「一○二五」大遊行,我們的「九萬兆」卻到台北、新竹、台中,搞刺激消費這一套。當今人民實質所得遞減。而且估計苦日子還長得很,縱使明知錢愈存愈薄,但也不敢隨便拿出來用。因此,「九萬兆」以身作則鼓勵消費,這當然也可算是一種好心;但看在百姓眼裡,總還是覺得怪怪的。人們看衰經濟才不敢消費,當經濟的氣勢沒有搞上去,誰又可能把自己荷包的錢掏出來?這種消費秀的效果當然堪疑。

而在「九萬兆」的消費秀裡,最該譴責的當然要算劉兆玄了。他到谷關被人嗆聲,他可以選擇逆勢趨前的問候,顯露自己的泱泱大度;也可以交代所屬對當地問題特別研究以改善民生,至少表示還有點苦民所苦的樣子。但劉兆玄的反應卻是;「那位先生顯然心情不好,到這麼好的溫泉來泡一下,心情就會好很多!」經濟不好心情壞,泡個溫泉就會心情好起來。這是哪一國的劉氏冷幽默?他的名言可以說簡直是晉惠帝的現代版。它和昨天經長尹啟銘在立法院表示,「馬上好只是口號」,簡直前後輝映。

當今經濟受到國際牽連而形勢不佳,這不是「九萬兆」的錯,人民也不是因這點而不滿。人民之所以對這個政府毫無信心,它的支持度之所以跌到百分之廿左右徘徊,乃是在過去五個月裡,人們只看到那種與人民有著嚴重隔閡的官僚性。如果真有本領,官僚一點大家也還勉強忍受,但他們真有本領嗎?他們無法洞見經濟惡化的趨勢,他們想不出長遠的願景。最近這一群人又在打郵政儲金的主意。已有專家指出,無論怎麼胡鬧,郵政儲金就是絕對不容被挪用,否則郵儲一旦擠兌,台灣經濟崩潰和全面性的社會暴亂就會出現。台灣政府基金的管理早已一堆爛帳,這不是「加強監督」這種空話所能防杜的。單單一個退撫基金今年上半年即虧損三百億。而居然無調查、無人負責,台灣幾乎每家人都性命所繫的郵儲,又怎禁受得起虧損的風險?

最近,台灣正栖栖皇皇忙著救股市救消費,殊不知一個更可怕的「通貨緊縮」已告迎面而來,日前美國聯準會也終於對「通貨緊縮」首次提出了警告。過去多年來,全球經濟擴張,只有「通貨膨漲」問題,可怕更甚的「通貨緊縮」早已被遺忘。所謂「通貨緊縮」指的是泡沫經濟大規模破裂,又無新的泡沫替代,於是資產縮水,需求降低,原物料及運費等大幅下滑,由於整個經濟收縮,於是生產與消費也都大幅縮水,再配合了諸如實質所得降低,大半的經濟活動也將停滯,於是過去生產過剩的局面就會出現失業潮及各式各樣的關廠關店風潮,所有的經濟要素如生產、投資、消費、貿易等,也都轉到負面。在「通貨緊縮」的時代,物價下跌不會刺激需求,只會更讓下跌加速。過去長期以來,「通貨緊縮」這個名詞早已在經濟裡消失,最近終於因為虛擬經濟落實到實體經濟的惡化上而開始浮現。由於美國的最新數據已確實印證了「通貨緊縮」的到來,聯準會也才會正式提出警告。它是全球衰退的深化。也是更棘手問題的到來。

因此,在這個政府只忙著救股市救消費的時刻,「通貨緊縮」這個更嚴峻的挑戰已撲面而來,他們當然連準備都沒有,更遑論「準備好了」。面對情勢的將進一步惡化,台灣其實已沒有再拖延的本錢。這個五個月來一直白目凸槌的政府,除了全面改組,我不知道還有甚麼選擇!

※ 別多費脣舌了,看不見就是看不見。



◆ 克魯曼專欄》金融災難 迴旋持續擴大

【聯合報╱蔡繼光譯】 2008.10.28

經濟數據鮮少讓人詩興大發。不過,我檢視最近的經濟數據,腦海卻浮現葉慈的詩句:「迴旋復迴旋,在愈來愈大的渦旋/獵鷹聽不見放鷹人的召喚/情勢崩落,已無核心可掌握。」

在經濟數據裡,愈來愈大的迴旋,指的是造成金融危機日益失控的回饋迴旋(還算有點詩意)。至於那個倒楣的放鷹人,我猜,應該就是財政部長寶森。

迴圈仍以令人害怕的嶄新方式,持續擴大。即使寶森和其他各國財長相繼出手拯救銀行,新災難仍層出不窮。

這些災難,有些已在預料之中。經濟學家早就覺得奇怪,在這波金融大屠殺中,避險基金為何未受重創。他們不需再狐疑:投資人已爭相贖回這些基金,迫使經理人拋售股票和其他資產來籌資。

然而,真正令人吃驚的,是危機迅速蔓延至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南韓、巴西等國。

在1990年代末期的上一波全球金融危機當中,這些正是處於風暴中心的國家(現在看來,當時看來非常嚴重的問題,和現在險惡的形勢相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他們記取上次的經驗,預先準備大把大把的美鈔和歐元,希望危機若不幸浮現,能安然度過。不久前,大家都在談論「脫勾」,亦即美國經濟若不幸衰退,新興市場能不受影響,持續成長。「脫勾絕非神話,」經濟學人今年三月向讀者保證,「事實上,它說不定還可拯救全球經濟。」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新興市場全出了大麻煩。摩根士丹利首席貨幣經濟學家任永力說,新興市場的「硬著陸」,可能繼美國之後,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二個震央」。

當時是怎麼了﹖原來,在1990年代,新興市場政府不堪一擊,因為他們習慣向外國借錢;一旦美元枯竭,不再流入,問題就接二連三爆發。現在,他們學乖了,只在國內市場借錢,另方面則大量儲備美元外匯存底。但這些小心翼翼建立的防火牆,卻因民間金融機構的貪婪與大意,全部破了功。

例如,俄國銀行和企業爭相向國外借錢,因為美元利率比盧布低。因此在俄國政府積攢令人刮目相看的外匯存底同時,國內企業和銀行卻欠下同樣令人吃驚的外債。在告貸無門的情況下,只能坐困愁城。

不消說,銀行體系現有的問題,加上避險基金和新興市場爆出的新問題,令原本就棘手的局勢雪上加霜。禍不單行,遭殃的範圍不斷擴大。

同時,美國決策官員在該當機立斷,遏阻危機擴大的關鍵時刻,卻畏首畏尾,優柔寡斷。

寶森終於同意向銀行體系挹注巨資,換取部分所有權,固是佳音。但泰晤士報的裘伊‧諾塞拉上周指出,美國財政部的救銀行計畫,有個重大缺點:它沒有防範銀行可能抱著錢卻不做事的機制。「英國政府的救市計畫,規定銀行獲得資金的挹注後,必須放貸,讓資金流通。我們的計畫不同,政府好像除了懇求銀行之外,什麼事都不敢做。」其結果,銀行似乎真的在囤積現金。

在抵押市場也發生異乎尋常的事情。我以為聯邦政府接管二房的目的是消除市場對二房無力還債的疑慮,從而調降抵押利率。但是財金高階官員卻否認美國政府會全力擔保二房的債務,其結果,市場仍視二房債務為風險資產,抵押利率不降反升。

我懷疑,會發生這些事情,和布希政府的反政府意識形態仍在作祟有關。寶森明明已被迫將金融體系部分收歸國有,卻還拒絕動用來自所有權的權力。

不管政策持續難以奏效的原因何在,情勢顯然仍未獲得控制,依舊分崩離析中。

※ 海嘯已經繞地球幾圈了?

fsj 提到...

勿讓次級房貸造成次級經濟

* 美壽險業 向Fed討救命錢
* 日圓畸形狂漲 零利率惹禍
* 外資讚:國安這次護得漂亮
* 不容國發基金把手伸進郵政儲金
* 熱門話題─苦日子來了 巧思在哪?
* 回收喊卡 塑膠袋堆積如山
* 只是口號?
* 勿讓次級房貸造成次級經濟

* 陳雲林見不見馬總統?
* 中共「不示弱」 陳雲林如期登台
* 我赴圓山「移樽就談」 江丙坤:台北沒適合場地
* 別讓「一句稱呼」 搞得兩岸皆輸
* 議題都是為台灣好 工商界:歡迎江陳會
* 我行庫可設陸分行

* IFRS會計準則 六年後直接採用

◆ 美壽險業 向Fed討救命錢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十八日電】 2008.10.29

美國壽險業者開始和政府談判,爭取政府拯救艱困金融業者的資金,強化資本基礎,提振投資人信心。

美國壽險同業公會發言人杜蘭說,財政部已經「問我們如何適用」財政部注資金融業者2,500億美元的計畫,但杜蘭拒絕透露可能參與此一計畫的公司名稱。

了解相關討論的業界主管說,美國人壽保險業者上周詢問財政部,是否有資格參與上述注資計畫,爭取注資銀行與其他業者後剩下的900億美元資金。有些壽險公司要求政府規定必須強制參與注資計畫,以免暴露公司需要政府資金的資訊。

由於投資人擔心壽險業者投資減損傷害流動性,可能被迫提高資本基礎,包括大都會與保德信在內的壽險公司本月以來,總市值已經減少一半以上。

壽險公司本月可能創下十年來最大單月跌幅,由11檔人壽股構成的標準普爾人壽與健保公司指數從9月30日起,已經暴跌50%,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遠超過2003年2月19%的跌幅。

KBW公司分析師舒曼指出,大都會人壽公司與保德信金融集團可能是接受政府援助的業者。

惠譽信評公司因為擔心固定收益投資跌價比侵蝕業者資本,上月29日把壽險業者信用評等展望降為負向,標準普爾公司本月10日跟進降低壽險業者的信評展望。

惠譽分析師摩倫偉瑟說,隨著股價下跌,壽險業者在變動年金業務方面可能也蒙受龐大虧損,政府支持變動年金業務所需要的金額,可能比開年時增加150億美元;銷售這類退休產品的保險公司保證在股市投資失利時,照樣發放降低報酬率。



◆ 日圓畸形狂漲 零利率惹禍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8日電】 2008.10.29

東京股市28日出現上沖下洗的局面,早盤先跌破七千點大關,創26年來新低紀錄,下午投資人逢低接手,股市才回漲459.02點,以7621.92收盤,保住日股七千點關卡。

雖然股價收盤上漲6.4%,日股還是籠罩在悲觀氣息中,主因是日幣升值壓力沉重,已經站上1美元對90日圓的高檔,造成仰賴出口的日本產業受到嚴重衝擊。

G7七大工業國為此發表聲明,表明不歡迎日圓急速升值,日圓28日才回跌一塊多圓,不過長遠來看,日幣還是可能持續升值。

為什麼各國貨幣都貶,唯獨日幣上漲?最大緣由,是日本實施了10年的「零利率」政策,讓國際投機客有機可乘,日幣的升值壓力,居然來自日本央行錯誤的利率政策。

日本在泡沫經濟崩潰後,為了刺激景氣復甦,不斷利用降息的貨幣政策,企圖以寬鬆的貨幣供應政策,讓日本景氣復甦。這期間,曾有央行總裁因為覺得日本經濟已經「很穩」,可以支撐升息壓力,曾宣布升息,但景氣立即腰斬,繼任的日銀總裁再也沒有一個敢升息,零利率的不正常現象一晃就過了10年。

這次讓日本吃足苦頭的日圓升值,就出在零利率上。日圓無息,許多金融機關及個人就大量以低利(約1%)向銀行貸款轉存外幣套匯。有些國家的利率高達6%至7%,拿日幣去存外國至少賺到6%的差價,多年來很多人都樂此不疲。

不幸,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金融海嘯,各國為了自保紛紛降息,只有實施零利率的日本,根本沒有降息空間,意外成了「最安定或不可能降息」的強勢貨幣。

借錢套匯的人,趕快回過頭來賣外幣償還日幣貸款,投機客也看好日幣不會貶值,大量錢財因而湧進日本,成了躲避金融風暴的避風港。G7都說,不希望日幣快速升值,但日幣升值的壓力依舊存在。

那日幣究竟會升到什麼程度?據「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引用五位經濟專家的預測,日圓將升到1美元兌83至85日圓的價位。這一波日圓升值,要等到11月底避險基金結算完成,貨幣轉換告一段落後,才會慢慢舒緩。

1985年的G5(美、日、德、英、法)的紐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同意日幣大幅升值,日幣一度升值到79日圓的最高價位。光是1日圓的匯差,會讓日本大企業造成百億日圓以上損失,日本製造業必須咬緊牙關開始準備過這個寒冬。



◆ 外資讚:國安這次護得漂亮

【張志榮/台北報導】2008-10-29 工商時報

國安基金昨(28)日趁台股開盤重挫至4,110點時大動作進場護盤、一口氣接走外資法人逾160億元賣超籌碼,被外資圈盛讚為「做得漂亮,且越來越有sense!」但也直言,海外資金贖回壓力仍重,現在並非躁進的好時機。

某駐香港外資交易室主管指出,國安基金知道台股4,000點絕不能破,因為4,000點是明年企業獲利下跌10%所對應的指數低點,若跌破等於底部區還要繼續下修,且選在本週第二個交易日開盤、連同第一個交易日共計10%跌幅、趕上台股跌幅減半期間港股總跌幅的時間點,趁亞股大反彈之際進場護盤,「只能說國安基金這回護盤護得漂亮、還蠻有sense的!」

不過,國際資金累積賣壓消化完了沒?外資交易室主管認為「舊部位確實已消化絕大部分,但仍有一些賣單想等待這幾天技術性反彈後再掛,圖個好價錢,因此除了看國際股市變化所新增的賣壓外,仍有部分舊賣壓待消化。」

國安基金從9點半過後、也就是台股重挫至4,110點時開始進場拉抬股市、針對台積電、鴻海、中鋼等大型權值股狂砸銀彈,讓壓抑許久的外資賣壓獲得宣洩,「外資狂賣、國安基金拚命接」的戲碼一路上演至收盤,最後外資總共倒了160億元的籌碼給國安基金,但國安基金的努力也沒白費,指數硬是由黑拉到翻紅。

包括中鋼、兆豐金控、友達、鴻海等重量級權值股都出現數萬張賣超,光是賣超逾1萬張的個股就高達21檔,顯示國際資金是全面性收網,且這種關閉、清算、贖回戲碼還會持續上演。

歐系外資券商主管指出,4,110點是否就是波段底部,似乎仍言之過早,但現在要比的是反彈功力,從對沖基金角度來看,台股限制放空至年底的政策,讓台股失去空頭回補力道;至於政策實施前已放空者,看到企業所陸續釋出的第四季營運展望如此糟糕,大概也不願回補,因為深怕回補後手頭已無部位可以再放空。



◆ 不容國發基金把手伸進郵政儲金

【中時社論】 2008-10-29 中國時報

總統府高層一聲令下,政府各單位都不敢再對「主權基金」之議有雜音。即使「主權」二字名不正言不順,但行政院也幫總統府下車,研究主權基金的變種(mutant),想要把行政院國發基金擴張成為超大的國內投資銀行。國發基金原本的規模是兩千億台幣,一周之前行政院院會通過,要將其規模擴張到一兆元,而其新增加的八千億元,要由國發基金向郵政儲金借款。報載國發基金由二千億擴張的過程中,歷經行政院、總統府的不斷加碼,由四千、六千、八千億,終至兆元。

馬總統如果捫心自問,應會產生一個自然的猶疑:政府可用資金如此加碼擴充,怎麼會完全沒有任何限制的機制呢?難道基金規模可以由政府首長隨心所欲,而要靠正副總統的自我節制嗎?換個角度來思考,假如馬總統決定要把國發基金擴大為十兆、百兆而非一兆,錢也是由郵政儲金、台灣各公營行庫借來,其規模幾乎可以把台灣絕大多數的公司買下來,請問馬總統,這樣可以嗎?沒有法律限制的問題嗎?

政府用錢花錢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類,其一為稅捐,其二為公債。徵稅應依各種稅法為之,而公債發行則受公共債務法規範。就後者而言,公共債務法對於債務發行的年流量、未償還總餘額都有限制。照觀念而言,國發基金要擴充八千億而向外借錢,也是一種債務,也應受到公債法的限制。但是,公債法排除了營業基金之適用,故就法律文字而言,國發基金舉債八千億就不受任何法規限制,然而法律的規範重點應在實質而非形式,否則就會產生「國發基金擴充到十兆百兆」這種一望即知違憲卻不違法的荒謬結果。

就法規內容而言,公共債務法應有的規範內涵,大法官早有解釋。當年政府發行建設公債,發行條例中規定了發行總餘額上限,行政院計算各級政府發行公債未償還餘額時,將一年以上的賒借數額排除。用長期借款不是建設公債為由規避公債發行上限,立法院就已有所爭議,十五年前憲法法庭開張,就是以此案為言詞辯論主題。大法官解釋說的很清楚,「賒借與發行公債均屬政府之公共債務,其為政府財政之工具實質上並無差異」,賒借最高數額不受建設公債上限規範,又無其他法律限制,將使法律公債上限規定「形同具文」;因此要求應以法律規定「國家全部舉債之上限」。現在國發基金可以向郵政儲金借款,卻又不受公共債務法的規範,何啻重新搬演迴避法定舉債上限的舊戲碼,豈是自詡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法治政府所應有的表現?

公共債務法中,雖然也有規定,將中央銀行為調節、穩定金融所負擔的債務,排除於中央政府之債務計算之外。但是無限擴張國發基金的借款以籌措政府可運用的資金,既非中央銀行所能為,也不該是中央銀行所應為。公共債務法就中央銀行為調節、穩定金融所負擔之債務未設定上限,仍不符合大法官要求「國家」「全部」舉債的上限應受法律規範的憲法意旨。行政院與總統為政府經管的基金無限度的加碼,不管是為了什麼樣的公共目的,缺乏法律上的適度節制與規範,竟然毫無法治警覺,真是令人失望。

就法的精神而言,公債法規範政府舉債上限,就是避免政府的財務槓桿(leverage)太高,以免政府擴張過度,而影響其永續經營。就企業而言,一旦其財務槓桿過大,就會產生營運危機,會計師簽證會填保留意見、股價會跌、向銀行借款會出問題。簡言之,這就是市場力量的約束(market discipline)。私人企業財務若有問題,若缺少良好的營運計畫,則根本無法借到錢。因此,目前向郵儲融資的做法,既逃避了公債法的法制監督,又迴避了市場的營運監督,不妥當之處顯而易見。

十五年前行政院以長期賒借不是公債未償還餘額的方式,無視於公債有總量管制的要求;十五年後難道又要以國發基金的借款不是政府的債務自我圓說嗎?政府行事,不能只因自信立意良善,即可任意作為。馬總統不該不翻查財經法令,也不該不熟悉法治國家的基本常識;總統如果有所不知,行政院院長乃至主管其事的財政部官員,也該有所提醒,不能只是阿意附和。國家舉債總額度沒有控管的尺度,就會失去了防禦經濟崩盤的保障。國發基金的運用建築在天文數字的郵儲借債上,也必然存在結構性的風險。國家全部舉債總額上限的規範,一定要存在;如果主事者不以為它已經寫在公債法律之中,也一定要讓它存在於自己的心中!



◆ 熱門話題─苦日子來了 巧思在哪?

【王贊源/台中市(餐飲業)】 2008-10-29 中國時報

全球經濟蕭條的局面,使得一般民眾都開始思考如何降低日常生活的開銷,因此,義大利農業部為了讓民眾可以了解那些地方的農產品處於最低價,便開始規畫對八十四種農產品進行比價,而一般義大利民眾只要使用手機,點出自己居住的城市以及所要購買的農產品,義大利農業部就會以簡訊回應查詢的民眾,在這個城市中,那一家所賣的農產品是處於最低價,而且這項簡訊服務還是免費。

反觀台灣的馬政府,面對國內日常用品價格飆升只是口頭表示,會查緝有無不當囤積或是哄抬物價,卻沒有任何的措施來為民眾的荷包把關,對於民眾所關心柴米油鹽民生問題,政府都無法提供任何的方法來緩解痛苦,只是不斷對民眾表示景氣不好,是國際因素和前朝八年執政所致,面對民眾的不滿和媒體的批判,卻還大大剌剌表示是民眾和媒體無法理解政府的努力和用心,然而就算民眾知道景氣不好和國際大環境有關係,為什麼就是沒見到馬政府有任何苦民所苦的作為或巧思?



◆ 回收喊卡 塑膠袋堆積如山

【聯合報╱記者何榮/田尾報導】 2008.10.29

最近資源回收市場「崩盤」,塑膠袋類從原本每公斤8元一路下跌,如今回收業者不願再收購,造成田尾鄉清潔隊回收的塑膠袋堆積如山。隊長胡黎娜昨天說,塑膠袋回收是中央的政策,中央應幫地方想辦法解決。

胡隊長說,去年底,環保署才公告回收塑膠袋,清潔隊努力宣導半年多,才看到成效,每個月塑膠袋回收量平均1至2公噸,正當鄉民願意配合中央政策,把塑膠袋另外分類回收時,卻面臨資源回收業者不願再收購塑膠袋的窘境。

「塑膠袋分類回收是很麻煩的工作,今年初,我跟隊員挨家挨戶宣導,拜託鄉民順手做環保時,還被不少人罵三字經,責怪我們擾民。」胡黎娜說,如今清潔隊空地堆滿一包包的塑膠袋,如果運到溪州垃圾焚化爐焚毀,不但製造戴奧辛汙染,中央的回收政策也破功,無法向鄉民交代。

今年9月間,塑膠袋回收平均價格還有每公斤3元,如果屬乾淨的塑膠袋,還達7至8元,目前資源回收市場「牌告」價格表,塑膠袋類行情己消失。

林姓資源回收業者說,今年9月以來,資源回收市場可說呈現「崩盤」走勢,廢鐵類收購價格從最高的每公斤20元,一路下滑到1元,目前廢紙類每公斤才5角。

林姓業者指出,塑膠袋類原本可回收重製塑膠粒,但最近市場急遽萎縮,上游廠商沒有訂單,導致塑膠袋沒有去處,業者才不願再收購。

胡黎娜表示,除塑膠袋外,中央也在今年7月開始宣導回收廢燈管、燈炮,同樣面臨回收後不知如何處理,中央有責任幫地方善後。

※ 狂推節能的同時,回收不能停,還是有其節省成本與環保的效益。



◆ 只是口號?

【經濟日報╱林淑媛】 2008.10.29

這個時候,沒有人是快樂的。窮人擔憂溫飽,富人痛心資產縮水,大家都在發愁,有餘力想明天的,也無法想將來,過苦日子的集體焦慮,正在各個角落蔓延開來。

這股焦慮不幸成為政壇的口水戰,原先填飽肚子與政治兩者,是最簡單不過的選擇題,但在台灣,填飽肚子往往成為政治攻訐的手段。

不管是馬蕭團隊的「633」或「馬上就會好」,在百年經濟災難來臨時,對民眾而言,這些都只是過去的口號,重點是民眾能否信賴當今政府是可以醫治經濟恐慌病症的好醫生,這就是信心,一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盤石。

理應為台灣經濟打拼的經濟部長,昨天一整日為了「馬上會好是口號」的失言消毒,立法院枯耗一整天,未見立委關切內閣提出的經濟政策,卻只圍繞在選舉期間藍綠恩怨情仇打轉,執政團隊沒有整體經濟施政方向,是最大的問題,但立委卻只在口水上發熱。

「633達到了沒,不是說馬上就會好嗎? 」這是翻舊帳的問政方式,突顯在野立委的淺薄;具有席次優勢的藍軍立委,無視於行政團隊執行力差,只關切地方服務,口口聲聲高舉民意,離民意最遠,相較美國眾議院積極介入7,000億元紓困方案,立委應該汗顏。

經濟能否馬上好? 任何人都說不準,但政治瘋狂加上經濟低迷,台灣人很難快樂起來。



◆ 勿讓次級房貸造成次級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29

「我們面對的不是泡沫而是小氣泡,許多小型、區域型的小氣泡,絕對不會膨脹到威脅整體經濟健全性的地步」。讀者也許會問,這是誰在胡說八道?告訴各位,這是葛林斯班在2007年出版「擾攘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一書中的評述。每一個在金融海嘯中艱苦圖存的國家或政府領導人,如果重讀葛老這段文字,相信一定是哭笑不得。

葛老的「高見」還不止此。他曾經盛讚衍生性商品是「穩定金融市場的利器」(Instruments of Financial Stability),因為衍生性商品可以將風險移轉予不同的人承受,藉風險分散的方式避免銀行體系的崩解。以事後諸葛的觀點來看,這「利器」的作用似乎適得其反。

對許多購買CDO、SIV、CDS的機構而言、對台灣許多購買連動債的自然人而言,此時此刻可能會佩服股神巴菲特當年所預言,「信用衍生性商品是大型毀滅性武器」。這些沒人真正了解的金融衍生性商品的確移轉了風險,只是移轉到許多不認識風險甚至無能力承受風險的人手中。當年美軍打入伊拉克後遍尋不著的大型毀滅性武器,原來不在海珊的掌握中,竟然貯存在美國境內,並且逐步輸出到世界各地。

只要看英國經濟學人的封面標題由7月份二房事件時的「孿生龍捲風」,到「不樂的美國」、「美國大減速」,接著是「我要你的錢」,再到最近的「懸崖上的世界」,以及「救救這體系」等,無不觸目驚心,就可以明顯看出原本是美國的災難,結果在全球化與證券化的極度操作下,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問題。當然在這裡,並不是否定衍生性商品的功能;就如同高速公路的效益,不能因駕駛人違規、超速、蛇行等錯誤的使用而受否定。這裡也無意指責葛林斯班,因為有人移轉風險,就有人承擔風險,只是承擔的人對風險有無認識,有無能力承擔,就不是商品本身的問題。葛老只是就商品的本質表示看法,但無法兼顧實務與行銷的運作。

葛老當初心目中的小氣泡,不僅成為大泡沫,而且已經爆破成為金融大海嘯。全球金融體系飽受衝擊,接著極可能對世界經濟發生重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最近持續上修金融業的損失,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的展望,最足以顯示多數觀察家的看法。各國政府近來紛紛單獨或集體推出各種紓困措施與方案,由注資(擴充流動性)、降息、收購不良資產、擔保存款乃至同業拆放,最後甚至施出國有化的手段,在在顯示形勢的險峻。

其實由歐美近月來的發展可以看出,當前的問題在於信心缺乏導致信用取得停頓,嚴重影響經濟。因此美國才有認股九大銀行及若干小銀行的做法、英國拋出500億英鎊進行銀行國有化以及瑞士入股UBS,均是同出一轍的思維。

台灣情況相對歐美亞各國,似乎尚不嚴重,但小船遇到巨浪,已經是掌舵不易,碰上海嘯,則更須戒慎恐懼。不能否認目前看似寧靜的狀況,是因為央行提供市場整體的流動性以及行政院宣布保證一切存款及銀行同業拆放的舉措,有極為正面的作用。但這僅是穩住陣腳,如果期望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應有進一步的行動,日前經建會宣布將擴大國發基金至一兆新台幣,入股一般產業改善結構,但金融業不包括在內。其實從學理或從歐美經驗,注資銀行比注資產業能產生更大效益。國發基金直接投資民間公司,將形成新的國營事業,不如訂定標準,投入銀行或金控的次順位債券,不僅解決股價低迷時企業增資的猶豫,而且可以強化銀行資本適足率擴增授信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直接國有化所衍生的問題。



◆ 陳雲林見不見馬總統?

【聯合報╱社論】 2008.10.29

陳雲林來訪有兩大障礙:一、是否為毒奶粉事件致歉。二、如何稱呼馬總統。

如今,海協會已來函為毒奶粉致歉,且兩會將協議建立食品安全機制;這個問題的張力可告緩解。但仍有一個更棘手的問題:陳雲林如何稱呼馬總統?

當年設置海基會與海協會的思維是:互不承認,但其實也互不否認。亦即:兩岸「互不承認」對方為「國家或政府」,但透過兩會的白手套,「互不否認」進行「國家或政府性質」的協商交涉。

這個模式,在陳雲林會見馬總統以前,不生爭議:一、江澤民見辜振甫,或胡錦濤見江丙坤,皆是以黨總書記的身分接見海基會董事長。二、其實,辜振甫與江丙坤亦可「承認」對方的「國家主席」之身分;但北京為免台北要求「對等」,不以國家主席身分會客。三、向來,對岸包括海協會來台訪客,皆不入我方政府機構且未正式拜會中央政府官員,故未生爭議;陳雲林若見馬總統,則為第一次、第一人。四、但是,馬總統只有總統一個職銜,即使兼黨主席,亦不宜以黨主席身分接見,因為畢竟已非黨國一體。

此事演成今日如此尖銳的局面,部分原因是馬總統操作的錯失所致。六月中旬,兩岸宣布第二次「江陳會」將在台北舉行,媒體立即提出陳雲林將如何稱呼馬總統的問題;詎料,可能完全未經幕僚論證的過程,馬總統幾乎在第一時間就主動公開表示「可以稱呼我馬先生」。此說引發的效應是:一、國人不能接受馬總統未經任何折衝過程即作此退讓;二、此一爭議自六月擾攘至今,歷時四個多月,已經發酵成一個相當難解的民粹難題;三、「兩區論」與「馬區長」成為話柄,更是火上加油。既然陳雲林見馬總統的稱謂已成為島內政治鬥爭的焦點,以「兩岸的聰明才智」(高孔廉語),難道還能不慎重應對處理?

這是馬總統的難題,其實亦是陳雲林的難題。因為,倘若馬英九不是「台灣領導人」,陳雲林為何見他?見了他,卻不承認其「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豈是「名正言順」?陳雲林到訪之日,中華民國總統府上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國會立法院正常運作,各級法院照常審判,學校如常教學,反對黨也正在四處抗議示威;既然中華民國並未因陳雲林來訪而有任何改變,台灣人民自然要問:為何陳雲林見了馬總統不能稱總統?這已不是兩會的「白手套體制」可解答的問題。

此事或許可作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只要馬總統是以總統身分接見陳雲林,且台灣官方資訊皆以「總統接見」發布訊息,北京方面不作抗辯,即可視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另一種看法則是:必須確定陳雲林用何稱呼,若台北及北京兩方面對稱呼各有堅持,即不如不見。

這就要看北京方面當局的氣度及瞻矚如何了。兩岸氛圍,自三二二總統大選至今,僅七個多月,但其間之詭譎變化,猶如翻天覆地。最近,張銘清被毆事件,北京打脫牙和血吞;毒奶粉事件,亦已修函致歉;一切作為,皆指向「不影響兩岸關係」、「不影響江陳會」;而這些表現也不僅是一時的隱忍自制而已,而應是已經警覺兩岸關係的維持不易。兩岸當局既皆以大方向及大局為念,似乎亦不應使陳雲林的稱呼問題,傷害了大方向及大局。

北京對台灣的思維,從「中華民國已亡」,遞變至今日「維持現狀」及「九二共識」(潛台詞是「一中各表」),應是點滴在心頭,亦是應知若無「中華民國」,兩岸即不可能和平雙贏。陳雲林可以不見馬總統,但不能見了卻傷了台灣人民的感情。

既謂兩岸當局的「聰明才智」可恃,難題如何破解,且拭目以待。



◆ 中共「不示弱」 陳雲林如期登台

【王銘義/北京觀察】2008-10-29 中國時報

一九九九年七月中旬,某一天下午,上海衡山賓館。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正邀集多位涉台學者專家,諮商有關當年十月應邀赴台與辜振甫會談的相關問題。突然間,一通北京打來的電話,讓汪老與上海幫智囊在這場充滿期待與擘劃兩岸遠景的聚會中,留下歷史的驚嘆號。

北京來的電話那一端,正是國台辦、中台辦主任陳雲林。由於七月九日,李登輝總統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發表「兩國論」,兩岸會談形勢出現逆轉。幾天後,陳雲林代表北京當局,向居住在上海的汪老傳達中共中央決定無限期推遲「辜汪台北會談」的政策決定。

據參與聚會的上海學者回憶,在接聽到電話時,只見汪老臉色一沈,現場氣氛頗為詭異,與會的學者就已意識到,必有大事發生。隨後聽到汪老語氣激動地在電話中表白:「我堅決地擁護黨中央的決定!」辜汪破局,直到辜汪兩老先後逝世,終至成為千古憾事。

今年六月,陳雲林從國台辦轉任海協會長,執掌第一線對台談判重任。十一月三日,他將率領六十人的龐大代表團訪台,成為兩岸分治近六十年來訪台層級最高的談判代表。據悉,警方將動員七千名警察確保會談順利,並有近八百名中外記者準備見證、採訪這場歷史盛會。

中共決定讓陳雲林在台灣島內政治對立情勢升高,陳水扁刻意鼓動深綠群眾挑起反中情緒之際,毅然如期「登台」協商,其實,決策過程就有不能輕易「示弱」的考量。據涉台學者形容:「套句阿扁的話,頭過身就過。民進黨不是嚇大的,共產黨當然也不是嚇大的!」

事實上,在張銘清遇襲事件後,中共涉台內部建請延緩陳雲林訪台者也不少。尤其,在民進黨成功發動一○二五大遊行,陳水扁揚言將趁機製造兩岸事端的情況下,硬碰硬的結果,可能導致不可逆料的後果,對兩岸都是不利的。

不過,中央最後拍板,還是「如期登台」。熟悉國共鬥爭史的大陸學者就說,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後,周恩來飛往西安與蔣介石談判;一九四五年毛澤東前往重慶與蔣談判,中共在軍政情勢複雜的處境下,都是危機四伏的;涉台工作搞了卅年,「不入虎山,焉得虎子」。

因此,兩會高層會務人員廿七日在廣東深圳舉行預備性磋商時,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就曾特別關注陳雲林率團訪台期間的安全問題,並把安全與尊嚴視為首要課題。

海基會副董事高孔廉則做出保證:「海基會將本著安全、尊嚴、便利的原則做好接待工作。」

歷史的發展,常常是弔詭的。整整卅年前,國民黨動員激憤知青,拿著「與虎謀皮」標語,包圍圓山飯店,抗議來台談判中美斷交的美國特使克里斯多福;卅年後,知青有的已位居高官,但這回卻是要執行「圓山保衛戰」,並與中共代表團談判建構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



◆ 我赴圓山「移樽就談」 江丙坤:台北沒適合場地

【劉尚昀/台北報導】2008-10-29 中國時報

二次江陳會協商議程安排,確定我方海基會團隊將親赴海協會代表團下榻的圓山飯店談判,讓對方以逸待勞,外界質疑如此安排破壞長久以來「對等尊嚴」慣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因為台北市欠缺適合談判的地點,所以因地制宜,決定在對方飯店舉辦協商。

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行程遲遲不對外公佈,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表示,一切尊重對方的意見,目前海協會表示不方便對外公布細節,所以一切等對方先遣人員勘查後,才會對外公佈行程。

目前瞭解海協會的先遣部隊將在一日來到台灣視察相關場地,外界質疑會是要先檢查陳雲林行經路線是否有國旗,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對此表示,兩岸兩會首次在台灣舉辦,海協會此舉只是慎重起見,稱不上檢查場地。

高孔廉說,陳雲林大部分的參訪行程都在台北地區,唯一能確定的是會安排與已故海基會董事長遺孀辜嚴倬雲會晤;政黨拜會由海協會自行處理,海基會並未代為安排。

江丙坤透露,依照海基會六月中旬在北京的會談行程,第一天主要是飛行,第二天舉行江陳會以及工作會談,第三天簽署協議,第四天進行參訪會見。

至於海協會代表團下榻與會談都安排在圓山飯店,破壞兩會以往在第三會場舉辦談判的慣例,避免有「主從」的解讀。對此,江丙坤說,兩岸兩會的會談盡量講求對等,身分對等最重要,但台北沒有適合場地,所以因地制宜,到對方飯店協商。

至於金融與工商航運兩場座談,江丙坤指出,是大陸方面主動提出的,原則採取閉門座談,台灣方面會採取取海協會相同層級官員來談。

金融協議座談是否會涉及討論金融與證券監理備忘錄(MOU)內容,高孔廉說,不排除會初步交換意見,但應該只是意見交流,此次不會簽署授權之外的議題。

※ 不如在公海上談判,可以避免很多問題。



◆ 別讓「一句稱呼」 搞得兩岸皆輸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特稿】 2008.10.28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下周與馬英九總統會面,稱呼馬英九為總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陳不稱馬為總統,綠營人士藉此理由抗爭已屬必然。政府如果認為兩岸關係必須朝穩健開放的方向發展,就必須拿出行動及誠意處理國內藍綠在兩岸議題上分歧的局面,同時拿出談判的具體成果,說服人民支持政府兩岸政策。

為何一定要在這個時候來?

馬總統以史上最高得票數贏得總統大選,但不到半年,國人之間對兩岸議題的分歧及對立,似乎已經到了比前政府時期更嚴重的地步。馬政府在此刻執意讓陳雲林來台,事前又無法有效溝通、化解在野黨的歧見,據了解連大陸方面都不解,為何此時一定要陳雲林來?

大陸方面原本期待,陳雲林的來台,至少是在台灣內部有絕大共識,且真能以禮相待的情況下,但不料如今卻連中南部也不能去,只能待在台北,且還得時時刻刻面對在野黨的抗爭,以及警力的安全維護。在這種場面下進行歷史性的台北江陳會,大陸方面也始料未及。

江丙坤當初稱胡錦濤「總書記」

除了先前發生的毒奶等事件,等陳雲林真的到達台北後,如何稱呼馬總統的問題必然會造成相當效應,而且恐怕還不只限於綠營人士會反彈。先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稱呼胡錦濤總書記,沒有稱呼對方為中共國家主席,現在,我方面臨的問題是又如何能夠反過來要求對方稱呼我方的領導人為總統。究其根本,這種互動方式,就是兩岸開放以來,雙方追求的擱置爭議態度。

尊嚴何其抽象!又何其沉重!其實這也許是個假議題,但也不應太忽視。民進黨主張的維護尊嚴與主權,是策略上預先設定一個完全不可能在兩方談判時達到的絕對標準,為後續的激烈抗爭賦予合法的理由,民進黨在乎的是透過抗爭,延續政黨的動能與存活,人民迫切需要透過兩岸開放解決的許多問題,民進黨不在乎。不過,民進黨的「主權」、「對等」、「尊嚴」牌,某種程度也反映了馬政府上任後與對岸互動時,的確忽視與不足之處。

我方要保持「相對的尊嚴」

當然,台海兩方從炮火交戰,台灣戰機入侵大陸,派兵襲擾大陸沿海,走到今天能夠坐下來談判的地步,已經在互不否認對方的務實態度上,走了很大的一步,雙方坐上談判桌,就已經初步地、務實地擱置爭議。

談判是用務實態度,處理迫切需要立刻解決的問題,只有擱置爭議,才能夠讓談判順遂。談判雙方都不應否定對方,任何一方爭取維護尊嚴是必然的,但尊嚴並非絕對的,是相對的。除非不想談,不想解決問題,堅持絕對尊嚴,只會讓談判停滯不前。不過,互動過程我方要保持「相對的尊嚴」,卻是絕對必要和應堅持的。

馬總統可以一再用自稱總統來對人民宣傳,或者以「我的總統身分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改變」來自我安慰,但陳雲林如何稱呼馬,才是大家都在看的。誠然,要陳雲林稱馬為總統,是強人所難,也是在野黨已預設了抗爭必然發生的場景。但這是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不能迴避,如何解決,除了談判獲得重大成果,對國人有所交代,恐怕馬政府必須更有智慧地處理兩岸議題。



◆ 議題都是為台灣好 工商界:歡迎江陳會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29

七大工商團體理事長昨天拜會馬英九總統,公開聲明歡迎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來訪,支持政府推動鬆綁兩岸政策。商總理事長張平沼會後表示,海基會江丙坤與海協會陳雲林相互訪問,這就是對等,「不要別人一反對,政府就怕了」。

張平沼指出,這次江陳會的議題,對台灣有利,例如海運直航等,「都是為台灣好,不是為大陸好」。

七大工商團體理事長昨天下午還聯合召開記者會,大動作發表聲明,表示二次江陳會一定要進行,總統要「硬起來」,「不要怕!」

昨天出面的七大工商團體理事長包括:工總陳武雄、工商協進會黃茂雄、工業協進會李成家、商總張平沼、中小企業協會林秉彬、電子電機公會焦佑鈞、工商建研會賴正鎰。

他們提出三大訴求:一、兩岸交流互動、有利台灣發展。二、透過兩岸交流、建構台灣安全。三、尊重台灣主體、共謀兩岸發展。

工總理事長陳武雄表示,陳雲林「來台好處多於壞處」,加上最近國際金融局勢很差,中國大陸受影響相對較低,台灣應該趁此加強兩岸合作,舒緩這波金融風暴。他轉述,馬總統承諾,「江陳會一定會進行」。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也說,此次海基、海協會談不涉主權,只談經貿議題,他舉雙手贊成。

陳武雄表示,各界對陳雲林是否來台有不同看法,但是陳雲林來台可以交流、增進了解。研考會統計顯示,有五成的台灣民眾認為陳雲林來台是好事,也有五成一民眾認為陳雲林來台有助於大陸了解台灣的民主經驗,四成七民眾認為兩岸軍事、外交對立局勢可望和緩。

中國大陸還將派出十大銀行行長來台舉辦兩岸金融高峰會,陳武雄表示,工商團體對開放陸資銀行來台有所期待,雖然不在這次正式議題內,但也希望為下一波的協商議題鋪路;另外,台商在大陸投資時受到的政策、法令不平等待遇,也希望一起協商解決。



◆ 我行庫可設陸分行

【唐玉麟、黃琮淵/台北報導】2008-10-29 中國時報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來台,可望送上「升格分行」的金融大禮,行庫主管昨日多表示「樂觀其成」;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說,未來兩岸簽署MOU後,將有助於國內七大行庫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升格為分行,甚至有助於國銀子行登陸或直接參股於大陸銀行。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也認為,兩岸金融要突破首要簽署MOU,然後是國內七行庫在大陸辦事處升格為分行,以及開放承作人民幣業務等問題。

包括彰銀在內的七大行庫,目前都在大陸設有分支機構,但礙於法令規定,都只有辦事處位階,沒辦法承做金融業務。

其中,彰銀、土銀早在五年前,就在昆山、上海設點;之後有一銀、國泰世華銀、華銀跟進,至於合庫、中信銀則在北京設點。

銀行業者說,過去台商赴大陸經商,因為國銀在大陸無法提供金融服務,所以紛紛轉向陸銀、外銀往來,讓國銀痛失獲利先機,更甚者連客戶都留不住。在這種情況下,國銀只好透過外資「迂迴登陸」,如一銀就是與日商三井住友銀行策略聯盟,在國際聯貸、員工訓練等方面合作。

銀行業者表示,辦事處升格是很好,但即便升格,政策也得跟得上開放腳步,首要之務是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

他說,包括台灣金融業登陸、兩岸清算機制等,都與MOU息息相關,在沒談妥MOU以前,升格分行意義不大,銀行還是被綁手綁腳,難以在大陸市場施展開來。

「就算MOU簽妥,還有大環境問題要客服」,行庫主管表示,過去台商一窩蜂往大陸投資、設廠,需要用錢的時候,國銀因種種限制被拒於門外。

但如今碰到金融海嘯,台商紛紛減產、關廠,能向銀行申貸的需求有限,銀行登陸效應相當有限。

行庫主管直言,即便有台商要貸款,但銀行敢不敢放款也是問題。他進一步分析,在大陸實施宏觀調控後,許多台商透過國銀OBU借款,「有辦法的早借了,不會等到現在」;換言之,一是還有多少生意能做,二是考量風險之餘,銀行還願不願意像過去一樣大膽放款,成為獲利關鍵。

不願具名的行庫高層指出,過去外界極為看好大陸市場,但「會吃會很補,但不會吃會很毒」,都不見得能賺得到錢;如今卻敢不敢吃都是問題。即便江陳會送上升格大禮、甚至政策完全跟上開放腳步,「但此時進去,絕對比過去更辛苦」。



◆ IFRS會計準則 六年後直接採用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10.29

各國均致力將當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接軌,金管會昨(28)日也宣布,我國決定從「逐步增修國際會計準則以與國際接軌」(convergence),改為「直接採用國際會計準則」(adoption),即擬比照美國作法,最快在2014年全面採用IFRS。

這項改變對銀行保險業影響最大。目前台灣的會計公報絕大多數都已經和國際接軌,一般產業適用並無問題。唯有34號公報中,以公平價值評估損失銀行放款和應收款的部分,仍未與國際接軌,且銀行認為因為衝擊太大,不斷要求延後實施。

在保險業的部分,會計發展基金會正在研議40號公報,以與國際接軌,也就是保險會計公報。但不少保險業抗拒實施,尤其是對以公平市價來評估負債的反彈最大,認為對業界會產生嚴重衝擊。

一旦金管會採取adoption,銀行保險業將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必須立刻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公報。銀行業、保險業必須以市價來評估應收帳款、放款及保單價值,銀行業的放款品質與壽險業利差損問題將立刻浮現。

美國證管會於8月27日對外徵求意見,詢問其境內的公司是否於2014年全面採用IFRS。美國將於2011年決定是否於2014年全面採用IFRS。

金管會認為,我國會計準則若直接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可增加我國企業財務報表與國際的比較性,提升我國資本市場評比,且國內企業赴海外籌資無需重新依當地國會計準則重編財務報表,可適度降低會計處理成本。

目前金管會已經成立專案小組,邀集證交所、櫃檯買賣中心、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各工商團體與會計師公會,及相關政府單位等,共同研商我國直接採用國際會計準則相關事宜,對於採用的預計時程、適用公司範團(包括是否自願採用等)、國際會計準則直接採用運作方式及相關法規調整等,將於該專案小組討論。

證期局副局長張麗真表示,台灣直接採用國際會計準則的時間將由專案小組決定。

張麗真表示,目前世界各國推動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方式,可概分為adoption(直接採用國際會計準則)與convergence(逐步增修國內會計準則以與國際接軌)二種。我國與美國現行均係以convergence方式與國際接軌。

張麗真表示,基於adoption方式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主流,金管會已朝此方向,並成立專案小組,希望增加國際企業財務報表間的比較性,並降低企業於國際資本市場的募資成本。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熊冬眠了嗎?

* 熊還沒走... 美股再跌三成?
* 歐美大企業 砍人不手軟
* 信用卡 另一個金融未爆彈?
* 從美國大選看金融風暴
* 全球貿易總額 明年恐縮水
* 學者:美國房價明年中止跌
* 王慶:明年全球經濟將復甦
* 台灣出口競爭力早已惡化了
* 為了拚經濟 歡迎陳雲林
* 擴大兩岸交流有其必要但國家尊嚴必須維護
* APEC領袖代表 敲定連戰
* 連戰任APEC特使 中國抬連抑馬 一石多鳥
* 尹啟銘:減外勞配額 暫不討論
* 電費月增10萬... 糕餅業雪上加霜
* 綠營:台電高價買煤致虧損 台電澄清
* 立委促徹查台電天價購煤 經部:深入瞭解
* 笨蛋!問題在態度
* 放空福斯股 避險基金狂賠1兆
* 靈活操盤 保時捷變身避險基金
* 異軍突起 ZARA領先趨勢

◆ 熊還沒走... 美股再跌三成?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紐約二十九日電】 2008.10.30

股神巴菲特、指數型基金之父柏格最近都跳出來說美股已跌到低點,鼓勵投資人進場,但有人抱著更長線的觀點,宣稱現在股價只是處在相對低點,根據數字和歷史教訓來看,美股並不便宜。

巴菲特和柏格都說,他們不會預測股市短期表現,但最近股價遭到不理性恐懼重重摜壓,今天買股票的人以後會含笑豐收。

比較悲觀的大師卻指出,和過去20年相比,股價確實便宜,但過去20年是歷史上的超大泡沫期,如果把眼光放的更遠,就會發現目前本益比只比長期平均值略低,過去經濟危機爆發時,像1930年代和1970年代,股價會跌到遠低於長期平均值後才回升。

更糟的是,企業獲利已經開始大減,如果這種趨勢不變,股價當然要繼續下跌,才能維持目前的本益比。

兩年前預測金融危機的明星基金經理人梅爾澈指出,股價已經便宜的想法並不理性,因為過去20年、尤其是過去六、七年,全世界創造了空前龐大的流動性,助長了經濟成長和股票高報酬的大泡沫。

梅爾澈說:「現在盛宴結束了,所有的債主同時上門討債。」

巴菲特、柏格和梅爾澈的看法大致相同,就是目前股價的確不貴,但他們對更長期的看法不同。因此要評估股價,就得回歸價值型投資大師葛蘭姆的老方法,用十年平均本益比計算。

100年來,十年平均本益比大致都維持16倍,1920、1960年代和近年衝到20倍以上,1932年跌到6倍,1982年跌到7倍,隨後股價都就開始起飛。

到28日止,美股十年平均本益比約為16倍,幾乎和長期平均值相同,讓人難以相信,因為一年來,美股下跌40%,到了應該反彈回升的時候了。

空頭認為,問題就在這裡,股價還不便宜,大家卻認為應該反彈回升,原因是大家都偏重最近的經驗、輕忽久遠的經驗,因此認為股價應該大幅反彈,實際上應該還要再跌20到35%。

指數型基金之父柏格熟知歷史,也用十年平均本益比衡量股價,對股市卻仍然抱著樂觀的看法,但他強調大多頭市場不會隨之而來,股市在今後幾十年內,幾乎一定會上漲,報酬率會超過儲蓄帳戶、貨幣市場基金、債券等投資標的。

顯然重點是幾十年、不是幾個月或幾年,如果投資人的時間架構是幾十年,現在很可能是買進良機,如果是短期,那就難說了。



◆ 歐美大企業 砍人不手軟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十九日電】 2008.10.30

金融動盪、景氣不好,歐美大企業紛紛裁員,一裁好幾千人,摩托羅拉、惠而浦、富達集團、克萊斯勒、資本集團、英國石油(BP)、瑞士信貸都宣布裁員。

摩托羅拉29日可望宣布手機部門將裁員數千人,從去年初以來,摩托羅拉已經宣布裁掉1萬人。

美國家電廠商惠而浦公司28日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機之害,計畫2009年底前裁員約5,000人,第三季獲利也下降7%,降為每股2.15美元。惠而浦1月以來已經關掉在美國和墨西哥的四座工廠,裁掉約2,000人,今後要在美國再裁1,000人,歐洲再裁1,900人。

英國能源巨擘英國石油第三季純益激增83%,賺到80.5億美元,卻計畫裁掉比去年底宣布裁員5,000人「多很多」的員工,去年底宣布的裁員人數中,已經有3,500人遭到裁撤。

世界最大共同基金集團旗下的富達投資公司計畫裁員約400人,主要是裁亞洲、歐洲與英國員工,占該公司現有員工總數10%。整個富達集團計畫從本季起,分兩波把現有4.45萬名員工裁掉4,000人,大約占現有員工的9%,富達投資裁員是其中一環。

同屬共同基金業的駿懋資本公司(Janus)上周宣布要裁員115人,占員工總數9%。安聯伯恩斯坦控股公司也宣布要裁員若干人,裁員規模是該公司成立40年來最大的一次。美國世紀投資公司表示不排除裁員

瑞士信貸宣布,全球投資銀行部門要再裁員500人,瑞士信貸從金融危機以來已經裁掉1,500位員工。

蘇格蘭皇家銀行否認要把全球17萬員工裁掉一成,但不排除要精簡組織。

花旗集團最大股東資本集團承認:計畫裁掉歐洲850位員工中的60位,歐洲以外部門還沒有裁員計畫,資本集團共有9,500位員工。美國第三大汽車廠克萊斯勒則推動優離優退計畫,希望近2萬名白領員工中的5,000人離退。



◆ 信用卡 另一個金融未爆彈?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二十九日電】 2008.10.30

美國金融機構唯恐信用卡和無擔保信用額度在房貸之後引爆另一波信用危機,今年上半年已著手沖銷210億美元的壞帳。分析師估計,隨裁員人數增加,金融機構在未來一年半間,至少會再損失550億美元。

目前銀行的損失約達卡債總額的5.5%,但有可能超越2001年科技泡沬化後7.9%的紀錄。花旗集團財務長柯瑞騰(Gary Crittenden)說:「如果失業繼續增加,信用卡淨壞帳率可能超過歷史水準。」

面對這枚未爆彈,發行威士卡、萬事達卡及其他信用卡的公司急著止血,過去持卡人可輕易以房屋淨值取得信用額度以償還卡債,或者乾脆將卡債餘額轉而整併到另一張新卡,現在這些選擇已不復見。

像美國運通(AE)、美國銀行(BOA)、花旗集團,甚至零售商目標公司(Target)等大型放貸機構,都開始嚴格審查申請人的資格,並在持卡人資料裡尋找高風險客戶。

根據向金融監理單位申報的資料,另一個發卡數量高的第一資本公司(Capital One)已積極關閉未使用的靜止帳戶,並從第二季起,將客戶信用額度降低4.5%。

金融機構雨天收傘,拒絕已經負債的客戶,並減少持卡人的信用額度。有些極端的例子是,放款機構監測到持卡人和其他高風險貸款戶到同樣的商店去購物,甚至或取消原本的無擔保信用額度。

金融機構的恐懼不是沒有原因,一些財務困難的持卡人甚至拿信用卡來購買汽油和食物等基本必需品。

即使信用評等良好的人都受到影響。美國運通的持卡人通常收入較高,但公司仍決定提高利率2至3個百分點,循環利率可能因此從15%升高到18%。

為了省錢,一些紅利回饋專案也變得小氣。例如,金融機構將紅利兌換的Sony大螢幕電視換成其他便宜廠牌。

信用欠佳的客戶也不再享有銀行提供免付利息的寬限期。

與2005年信用卡申請邀請函滿天飛的情況相比,美國家戶現在每年平均少收到13封垃圾郵件。

根據直銷研究Mintel公司資料,提供給新客戶或現有持卡人的促銷郵件已下降至84億封,是2004年來的最低水準。網路線上申請數量也因此下降,為五季來首見。



◆ 從美國大選看金融風暴

【秦昱華】2008-10-30 中國時報

美國將選出第四十四屆總統。值得注意的是,兩位候選人均屬沒有什麼行政經驗的美國參議員,所以,他們不斷向選民訴說他們有能力處理金融危機,然而,就算是已做了八年的共和黨小布希總統,顯然除金援七二○○億美元外,亦兩手一攤,別無他策。

目前兩位候選人的競選活動正在兩黨支持率勢均力敵的中西部十六州緊鑼密鼓展開,候選人均不約而同與小布希政府切割,但兩黨的競選活動都不可避免受到金融危機影響。

然而,主要是從美國、但又不完全是從美國產生的金融危機,已向美國之外蔓延,打擊了全球經濟的所有領域。首先,嚴重的金融危機可以拖垮實體經濟,美國從二兆美元衍生性商品膨脹到六十二兆美元的信貸缺乏是最具殺傷力的,而美國的GDP僅十五兆美元,還不到其四分之一。

其次,目前的金融監管不足以確保美國經濟的穩定。美國不完整的監管模式將無法再生存下去,它也不能用來做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楷模,事實上全球需要共同協調金融監管與信貸保證措施。

再來,促成此次危機的因素還包括:低利率、壓縮風險利差、美國人的低儲蓄之全球經濟失衡與不斷攀升的貿易赤字。這樣,美國的資產泡沫將導致通貨膨脹和高利率。美國必須對其金融體系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但,擺在面前的任期將是痛苦而停滯的四年。

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產和信貸泡沫導致了這場危機。「美國和其他先進國的經濟將溫和而短暫在六個月內發生V形反轉」的這種幻想,已經被「可能在美國持續四年以上、在世界其他地方持續近兩年的U形衰退」所代替。同時,全球系統性金融災難的可能性愈來愈大,個人以為會像日本在九○年代,房地產和資產泡沫破滅以後的經歷一樣,可能發生長達十年的L形衰退。

事實上,可怕的是激進的政策和金融市場的緊張狀況間落差愈來愈大。當美國政府在三月分以高達三百億美元的代價挽救貝爾斯登債主的時候,股票、貨幣和信貸市場的反彈持續了八星期。

而當美國財政部在七月宣布援救抵押貸款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時候,反彈只持續了四星期。當二千億美元的救市計畫付諸實施,反彈卻只持續了一天。不久前美國和歐洲宣布紓困政策的時候,任何像樣的反彈都沒有出現。

美國政府以高達八五○億美元的代價挽救AIG時,市場下跌了五%。接著七二○○億美元紓困方案獲批准,市場在短短兩天內又下跌了七%。當政策行動不能對市場參與者構成安慰,就知道經濟情勢與系統性金融、企業部門崩潰只有一步的距離。因此我們無法排除系統性失敗和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至於其他各國無美國那麼強的經濟體質,恐怕將過得更辛苦。冰島係需償還其國家三倍GDP之信用貸款而向IMF求援,不得不將國家資產交由他人並聽從其管理。目前包括冰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比利時、巴基斯坦、匈牙利、杜拜、哈薩克、阿根廷、印尼、南韓等都可能陸續破產。

如處理不好,再下來的景象,就會是各國緊縮銀根、銀行、工廠競相倒閉、物價上揚;許多人忍受不了痛苦而自殺;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失業。

各國都在找方法救自己的同時,中國對美國國會通過七二○○億美元的紓困方案中有三分之一需國外籌資,小聲地說:「這點錢我們可以做得到。」廿五日,剛在北京開完的第七屆亞歐會議,就有法、德、日等四十三國領導人與歐盟理事長及東盟祕書長同時與會;這個涵蓋全球六○%人口與GDP的亞歐兩大洲,達成攜手應對此危機的共識,就是需要中國的幫助。

美國小布希政府更知道,爾後不管是誰繼任總統,將很難抗拒新金主的要求,因此立即批准六項軍購予我國。

台灣馬政府始終認為在這次危機中我們是受傷較輕的,然而美洲、歐洲、日本、亞洲等各國均遭受金融風暴衝擊時,台灣這種淺碟型經濟體,又如何能自外於全球失控體系下,且台灣的金融問題又還有多少未爆彈呢?(作者為文化大學中山所博士生)



◆ 全球貿易總額 明年恐縮水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二十九日電】 2008.10.30

信用市場急凍已衝擊全球貿易,各國進出口業者難以取得銀行信用狀,全球貿易總額明年可能出現18年來首見的縮減。

經濟指標之一的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28日跌破1,000點整數大關,為六年來首見,累計今年來跌幅近90%。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柏恩斯說,全球貿易總額明年可能縮減2%,為1982年來首見,過去十年間每年都有5%至10%成長。

信貸緊縮的效應從8月就已出現,當時韓國兩家造船廠因買主無法籌足頭期款,取消訂單。最近美國喬治亞木材商柏奈特在上海的買主,也因為拿不到銀行信用狀而取消交易,他說今年因訂單取消的損失約達400萬美元,占營收預測的三分之一,他被迫裁員應對。

奧斯陸船運經紀商史約夫說,「這種震撼只有戰爭爆發或1970年代石油危機才見得到,信用緊縮打擊到整個經濟,我們是銀行之後的第二波受害者。」

而出口商對信不過的買主要求付款保證,使過去幾年使用率下降的信用狀再度流行。但船運和大宗商品市場傳言滿天飛,說銀行拒絕兌付其他銀行開立的信用狀,也拒絕為大宗商品的買賣雙方,提供金屬或軟物料運輸所需的擔保。

穆迪公司Economy.com網站分析師魯賓森指出:「全球貿易的生產線全仰賴信用狀,沒有信用狀就沒有交易,沒有交易意味沒有國際貿易。」德意志銀行金融機構業務主管諾爾說,中國、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等新興國家的信用狀風險溢價最近上漲一至兩倍。

巴西全國工業總會(CNDI)發現,所有的公司都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該會首席經濟學家「要提振出口,就需要資金,但在過去幾周,融資幾乎枯竭。」

※ 但有人持樂觀看法:



◆ 學者:美國房價明年中止跌

【蕭美惠、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30 工商時報

儘管一份權威報告顯示美國房價在8月又再創下紀錄性跌幅,但根據出席美國房屋建商協會半年度預測會議的經濟學家表示,美國房價最快在明年年中觸底止跌。

該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賽德斯(David Seiders)表示,他參加項會議已經好多年了,今年春天舉行的那次是他看過最黯淡的。上周舉行的會議雖然也不樂觀,但至少露出一線曙光,許多與會學者似乎預期政府紓困計畫將可促使房市復甦,因為其中包括收購不良房貸債務。「房價下降,需求蓄勢待發,購屋獎勵措施,新屋開工減少以及固定利率房貸利率下跌,應有助於緩和房市危機。」

儘管與會的經濟學家一致同意美國已陷入衰退好幾個月,但有人認為目前這波金融海嘯其實是反應過度,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在縮減之中,美元亦保持強勢。「我預期市場很快就會恢復理智,」美國大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摩蘭表示。

標準普爾/凱斯席勒周二公布全美20大都會區房價指數調查報告,繼7月份創下年減16.3%後,8月份指數再重挫16.6%,創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房價重挫雖然是刺激美國9月份成屋銷售勁揚的主因,但受到信用市場緊縮使房貸融資驟減的影響,房價跌勢未來幾個月有加劇之虞,而房價不斷下跌將會導致房屋查封的情況更加惡化,削弱消費者支出與經濟成長。

根據凱斯席勒的房價調查報告,與前月相較,全美20大都會區房價指數8月下跌1%,跌幅亦大於7月的0.9%,但經濟學家大多採用與去年同期的變動數據。

根據房屋查封數據供應商RealtyTrac的調查,今年第三季全美查封屋量較去年同期暴增71%,接獲房貸違約通知的房屋總戶數達76.55萬戶。



◆ 王慶:明年全球經濟將復甦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應翠梅/香港二十九日電】 2008.10.30

金融海嘯席捲各地,香港29日舉行「兩岸三地經濟論壇」,與會學者普遍對大陸經濟成長動力有信心。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王慶會後受訪時指出,預測明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就會復甦,大陸明年仍能保持8.2%的高經濟成長。

王慶並認為,中國政府在房地產政策上還會再寬鬆,以防止資產價格下跌,造成更大衝擊。至於股市的救市動作上,他表示中國政府已救過一次,若要再出手,應會更慎重。

這場兩岸三地經濟論壇,請來兩岸三地學者與會,先後兩場討論子題是:大陸內地經濟結構的調整與港台未來的發展與兩岸三地經濟整合。大陸方面主要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華民;香港方面有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台灣則有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管中閔、台大經濟學教授許振明等人。

汪同三表示,大陸三次經濟成長放緩,剛好都碰上金融風暴。第一次是1989年宏觀調控造成經濟硬著陸,當時碰上墨西哥金融危機;第二次是1997到1999年,大陸第二次宏觀調控,這次碰上的是亞洲金融風暴;第三次就是從去年起大陸調整內部的深層經濟結構,不巧又碰上美國帶動的金融海嘯。

汪同三認為,本來大陸經濟若放緩到8%甚至到7.5%,都符合官方不希望經濟過熱造成通膨的政策目標,但問題出在出口一下子掉太快,造成後續國內生產下降並導致失業問題,乃至影響社會安定。

對策之一就是中國把自己的事辦好,保持經濟、金融及資本市場穩定,這就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那麼中國是否能繼續保持經濟高成長? 汪同三認為,在大陸推動「十一五」(指第11個五年計畫)及「十二五」的規劃期間,經濟成長率不會低於7%。

為論壇主持討論的王慶更樂觀,他表示,這波金融風暴不會像上次亞洲金融風暴那麼嚴重,亞洲金融風暴時,中國經濟成長曾低於8%,以致造成通貨緊縮及失業等問題,但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王慶預估,中國在2008年的經濟成長率可達8.5%到9.5%,明年還有8.2%的水準。而中國保持經濟高度成長,對台港都有利。



◆ 台灣出口競爭力早已惡化了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30

經建會周一公布9月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繼7月後,亮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綜合判斷分數劇降6分,只剩下12分,是2001年以來最低。藍燈代表景氣衰退,但出現一個月,可能有特殊情況,故一般以連續三個月出現藍燈,方能確定景氣衰退。今年第三季7月、9月亮藍燈、8月黃藍燈,有人認為當前經濟只是低迷而已。但證諸景氣同時指標自今年3月起已連續七個月下降,且下降幅度愈來愈大,應可確定第三季台灣已陷入衰退。此外,景氣領先指標更連續11個月下滑,顯現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期景氣將更嚴峻。

同一天台灣經濟研究院公布10月國內景氣動向調查,指出整體廠商看壞未來半年景氣的比率,從上月的29.5%暴增到60.9%,看好者則自20%驟降到4.8%;反映業者對未來半年景氣發展極端悲觀。這是該院自創辦景氣動向調查30年來,鮮少出現的特例。

景氣指標或景氣動向調查,影響變化的最大因素,應是出口及外銷接單的惡化。每年9月因供應全球耶誕節前後的需要,都是出口旺季;今年9月反常,出口變為負成長,其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更由兩位數成長,出現兩位數下降,導致總出口萎縮。外銷接單過去也是兩位數成長,但4月以來降為個位數,9月更降到只有2.8%。其中,占比最大的美國及中國大陸9月訂單同時減少,大陸更是連續兩月下降,顯現台灣出口正在惡化中。

過去幾年台灣的出口,從內部看還有不錯的成長;出超的擴大,對近年經濟成長貢獻厥偉。但從國際比較看,自第一次政權輪替後的八年,台灣出口競爭力,相對其他國家早已惡化。這次金融海嘯只是將台灣出口從相對的惡化變成絕對的惡化;這應是執政當局採取對策時,必須了解的事實。

本報社論一再指出,近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尚能在4%以上,主要是出超(即國外需求)擴大,支撐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貢獻,這可從出口依存度快速增加了解。台灣出口占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率,自第一次政權輪替前1999年的46.9%,至去年劇升至71.7%,同期國內需求占GNP比率則自96.6%降至89.9%。此一顯著變化,除表現了出口依存度的升高及出超擴大,對經濟成長有重大貢獻;但內需所占比率的快速下降,顯示國內投資及生活環境惡化,經濟欠缺穩定基礎,不僅易遭國際景氣變化的衝擊,且表示總體經濟失衡,資源未能在國內有效利用,也易引起國際貿易摩擦,無法持久。

出口依存度的暴增,主因出口(以新台幣計)過去八年平均每年增加9.3%,較GNP增加3.6%(以當年幣值計)高出一倍;同期內需每年只增加2.7%。這八年來出口結構也發生極大變化;在地區結構方面,台灣對美、日及歐洲等工業化國家出口所占比率急遽下降,尤以對美出口比率自25.3%劇降為13%,幾近腰斬。幸賴台商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大陸,雖在當局層層限制打壓下,台商努力直接間接向大陸投資,誘發了台灣產品對大陸出口快速增加,使其所占總出口比率,自23.8%增至40.7%,方使總出口每年還能有9%(以美元計)成長,否則過去八年台灣的經濟將更慘。

在出口產品結構方面,電子、資訊、機械及電機等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比率,自2000年達到56.3%高峰後,即年年下降,去年降至47.8%,今年1-9月更降至44.1%;這與多年努力轉變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政策背道而馳,也是前任政府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過去八年台灣出口每年增加9%,但與全球出口增加12%比較,相對落後;因此,台灣出口占全球總出口比重,自2.19%降至1.78%,且台灣出口產品在美、日、歐進口市場占有率顯著下降,尤其在美市占率,更自3.43%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74%,問題最嚴重。即使台灣產品過去八年對大陸出口快速增加,但在大陸市場占有率不僅未能提高,且由11.2%降為10.6%,今年1-8月更降至9.5%。顯示台灣出口競爭力過去八年在世界市場,已敗下陣來。

期望執政當局了解台灣出口競爭力,早已沒有過去當年之勇,也不是許多人所說的台灣經濟基礎還很強,只要國際景氣復甦,台灣經濟就會快速升起。這是自欺欺人之談,必須在救市同時,力求改革,提升出口競爭力;否則,待國際景氣復甦,我們競爭對手國都起來,那時當局才發覺問題所在,就晚了!



◆ 為了拚經濟 歡迎陳雲林

【聯合報╱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台北市)】 2008.10.30

在台灣經濟被全球金融風暴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此時,如果二次江陳會談,可以讓兩岸經貿關係更進一步、讓更多的台商回流、讓更多的大陸觀光客來台觀光,對於景氣不振的台灣將會有很大的助益,所以我們對於陳雲林會長來台應該給予正面的支持。

事實上,從經濟角度來看,因為兩岸經貿間仍存在許多不必要的障礙,使得兩岸經貿進一步的發展受到了許多的限制,我們當然希望兩會能儘速進行更多的協商。

首先,五二○新政府上台後不久就宣布將大陸來台觀光人數上限提高到每日三千人,但是目前與預定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由於許多行政措施與執行上的限制,使得許多有興趣來台的大陸觀光客無法順利來台。因此,在第二次的江陳會談中,如何放鬆與擴大大陸人來台觀光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協商議題。

其次,七月初開始的兩岸包機直航,由於班機太少,票價居高不下,達不到預期;因此在這次的協商中,截彎取直與大幅增加包機班次,將會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議題。因為兩岸直航不但可以增加陸客來台的意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量增加台商回台投資、居住、與消費的意願,這對於增加台灣的內需也同樣會有顯著的貢獻。

不但如此,海運直航與通郵以及金融備忘錄等重要的事宜,都應該在這次會議中有所著墨。兩岸經貿協商與兩岸關係的正常化,不但對於台灣經濟長遠的發展非常重要,對於現階段台灣急需要提振內需來帶動經濟的當頭可說是更為需要的。

由於大陸毒奶銷台一事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確有著非常負面的效果,因此同樣希望在江陳會談中,兩會能針對大陸農產品銷台進行檢驗,以確保兩岸食品安全。

在國際經濟不景氣、台灣出口不順的今天,如何擴大內需來提振景氣,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因此,對於任何有助於擴大內需的政策,政府都應不遺餘力的努力去執行。

由於在這一波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大陸受到的影響相對是小很多的,因此現在大陸的內需市場更是成為全球經濟的焦點。台灣當然也應該儘量利用此一利基,江陳會談正是擴大此一利基的最佳時刻,因此當然應該要歡迎陳雲林來台灣與我們一起拚經濟,相信這才符合全體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



◆ 擴大兩岸交流有其必要但國家尊嚴必須維護

【工商社論】2008-10-30 工商時報

正當國內因為對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即將來台協商而爭議四起、遊行抗議不斷之際,經建會等政府部門發布的很多數據,不約而同指向經濟瀕臨衰退邊緣,我們認為,儘管大陸目前經濟面臨「硬著陸」高度風險,但憑其龐大內需市場與最近幾年累積實力,挹注台灣應該還有能力,但其前提是台灣二千三百萬同胞念茲在茲的國家尊嚴、兩岸對等等基本原則不容犧牲與漠視。

眾所周知,世界各國目前都正在為景氣泡沫破滅後所留下的爛攤子而忙碌,採取手段包括減息、挹注資金、收購民間企業等,動用的預算動輒以百億美元計算。坦然言,最近一年來全世界面對的景氣翻天覆地衝擊,確實如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所形容「世紀僅見金融風暴」。最近,金融風暴漸獲控制,但業已延燒為全面性經濟風暴,世界各國除了憂懼立即陷入衰退危機外,更擔心這一波的經濟衰退可能長久持續。在各家說法中,固然有如我國經建會認為明年下半年景氣即可恢復的樂觀派,但不少國際級經濟學者悲觀認為這一波景氣衰退至少要持續三、五年。

依照我國目前的情勢言,雖然景氣低迷尚未至國際認定的「連續兩季負成長」衰退困境,但大多數指標都非常慘淡。包括一、經建會甫公布9月景氣燈號,由上月的黃藍燈再降一級,跌入代表低迷的藍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更劇降為12分,創下2001年12月網路泡沫化以來新低。二、因為物價飛漲景氣低迷,9月失業率高達4.27%,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的勞工及因而受影響的家庭皆創下空前紀錄。三、因為物價飛漲景氣低迷,1至8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幅度也擴大至3.01%,創下歷年最大跌幅。四、受全球性不景氣影響,經濟部統計今年1至9月僑外來台投資金額僅52.66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劇減48.17%,國內投資同樣低迷。五、在諸項經濟數據中,最慘烈也最明顯的莫過於股價腰折。520後,台股加權指數由九千三百點一路摔跌至目前的四千六百點,跌幅過半,九成以上股民損失不貲,財富縮水結果唯有減少消費,餐飲等各類中小企業廠商九月關廠歇業家數逾七千。除了具體指標等數據之外,民眾的信心也極薄弱,包括台經院、中央大學等經濟研究機構的民眾信心指標皆跌落到空前的低谷。

處於如此的困境,任何國際或可能助長台灣經濟復甦的奧援,自然為朝野所歡迎。但正如前述,世界各國普遍為衰退所困,最近幾年始終保持兩位數經濟成長率的中國大陸,已成最後希望,馬政府及工商業也特別倚重,對陳雲林來訪及可能達成的經貿協議殷切期待。但必須指出,因為全球性的物價飆漲與不景氣,加上最近幾年投資環境益趨嚴峻與政策性宏觀調控,大陸經濟已經不復往日輝煌,今年能否保八都成問題,甚至很多國際學者都憂心大陸可能「硬著陸」。因此,陳雲林前來協商四大協議即使順利,甚至兩岸金融合作也能具體落實,但大陸能夠挹注台灣經濟的力量不宜高估。

事實上,考慮當前二千三百萬國人的需求與感受,即使陳雲林來台協商可以達成擴大兩岸交流挹注台灣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但中華民國主權的完整,仍然必須百分之百的尊重與落實。具體而言,回應830與1025民眾上街頭的要求與警告,馬英九總統雖然強調會以總統身份接見外賓,但如此的宣示,其實空話一場。因為,今後三年多,不用多說,馬英九唯一的身份就是中華民國總統,問題是,如果在馬陳兩人公開場合見面時,陳雲林以馬先生或總統以外稱謂相稱,置中華民國尊嚴與二千三百萬同胞感受於何地?果爾,不但馬政府的統治基礎動搖,兩岸關係經此一亂,勢必嚴重倒退。

台灣景氣低迷亟需活水,但國家尊嚴不能犧牲或打折,接待的馬政府與來訪的對岸當局不能低估台灣民眾的感受!



◆ APEC領袖代表 敲定連戰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10.30

總統府昨(29)日宣布,由前副總統連戰代表馬英九總統出席今年在祕魯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袖會議,創下歷來領袖代表層級最高紀錄。

由於連戰深獲大陸信任,並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有過多次會面經驗,相關人士指出,以連戰曾經為副總統的身分,此次能夠順利擔任APEC領袖代表,是兩岸關係和緩的最具體表徵。據透露,馬總統近期將約見連戰,就出席APEC會議交換意見。

連戰一直是總統府鎖定的APEC領袖代表首要人選,馬總統在上周接受訪問時曾經暗示,希望這一屆APEC領袖代表人選能夠提高層級,即代表連戰已經是總統府的口袋人選。

據了解,連戰於9月底、10月初進入總統府與馬英九總統會面,相關人士指出,連戰在2005年4月首次到對岸展開和平之旅,即與對岸高層領導人建立良好關係,連戰對於兩岸關係的理念是,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提,是兩岸必須和平交流,因此連戰此次到祕魯,預料將與胡錦濤會有比以往更好、更多的互動。為了淡化政治敏感度,總統府昨宣布連戰出使APEC身分是「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前兩年參加APEC的領袖代表,分別是企業界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連戰昨晚透過幕僚表示,能和亞太地區各國領袖交換意見、共同為促進彼此合作交流與發展努力,責任重大,自當黽勉以赴。

※ 兩邊解讀差距頗大:



◆ 連戰任APEC特使 中國抬連抑馬 一石多鳥

記者鄒景雯/特稿 2008.10.30 自由時報

中國果然同意了連戰出席今年的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此一政治性極強的安排,具有一石多鳥的作用,表面上它讓馬政府成就了「提升層級」的面子,裡子上卻是遠交近攻,順手善用了國民黨內的權力矛盾,分化馬英九領導上的主控權,並同步確立「由我欽點」的宗主國形勢,馬先生此一妥協無勇無謀,於公於私都會付出代價。

表面是提升層級 實是中國欽點

我國自一九九一年加入APEC後,所謂「各經濟體在一律平等基礎上進行多邊會談」的成立宗旨,從來就沒有對台灣兌現過,一九九三年由柯林頓發起的非正式領袖會議召開至今,因中國杯葛,台灣的領袖始終無緣與會,而被局限於經濟事務官員層級或非官方身分。二○○一年,台灣首度缺席,原因出在對岸施壓主辦國不接受陳水扁指派李元簇為特使,理由是其曾任副總統的身分,因此這次連戰被放行,馬政府立即宣布這是歷年層級最高,此話確實不假。

不過,所謂的「最高」,是過去式,非現在式,不應過度誇張賣弄,外交專業者都知道,若真是「兩岸關係和緩下的重大正面發展」,應由馬總統親自出席,再不濟也應由蕭副總統代表,絕不是一個民間老人就可超越體制。

故而,這張老共想打、連戰期待、馬英九配合的牌,背景非常複雜,效應恐令人極不樂見。首先,連戰是國共平台的創造者,這個國民黨失勢政客奔赴北京尋暖的關鍵骨牌,多年來形同在台灣內部被植入的程式,連胡公報的一中框架,過去杯葛民進黨政府,現在則在國民黨政府內進行牽制,「抬連抑馬」此之謂也。

中國遠交近攻 分化馬的主控權

其次,同意了中國所喜的連戰,在外部效果將呈現由中南海點名的形勢,所謂在一中下什麼都好談的繳械後,中央對地方、上國對藩屬的地位一擺,請問馬政府如何掙脫揮離?對於執政黨內部,最壞的示範是,原來後台的老闆是胡錦濤,不在馬英九,連戰即可以割據其屬於總統的兩岸政策權,則若群雄紛起,聲望正低的馬先生豈不雪上加霜,何以號令黨內?是否更加被迫受對岸擺佈?

第三,過去李扁二十年,台灣在APEC場域一向採維護主體性的實力宣達、參與奉獻,今年若改以「連胡會」在秘魯登場,連戰究竟要扮演什麼角色?不要說在野黨毫無信賴,恐怕執政者也無萬全把握,則這個社會要持續內耗、對抗與撕裂嗎?

第四,要閃躲連戰所代表的國共架構以及保守勢力,實在不難,大可把APEC的舞台回歸經濟本質,藉以去除政治的染指,也不會增生兩岸歧見。然而他居然做出了該斷不斷、養虎貽患的最下選擇,非常令人詫異。

面對中國「眾建諸侯少其利」的頻出狠招,以及黨內蠢蠢然動的柔性奪權,馬先生此舉已經把他自己與台灣利益都推上了火線,劉禪有個諸葛亮,馬先生難道中樞虛空,身邊一個能人謀臣都沒有?這無疑才是最大的危機。



◆ 尹啟銘:減外勞配額 暫不討論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10.30

為降低失業率,行政院11月起推出為期八個月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據了解,11、12月將提供公私部門4.2萬個就業機會,所需經費約20餘億元;明年1至6月提供約6萬個就業機會。據瞭解,明年上半年還將動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專案補助企業聘僱約3.5萬個勞工。

對於縮減外勞以增加本國勞工就業機會,經濟部長尹啟銘昨(29)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基於牽涉層面太過複雜,行政院長劉兆玄已指示「暫時不討論」。

另外,經建會、經濟部也全面檢討、評估這波金融海嘯可能造成企業裁員的人數多寡,經建會近日檢討後,決定將明年1至6月動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補助企業聘僱約3.5萬個勞工,這部分將以專案方式處理,不納入短期促進就業方案,一旦人數評估出來,立即上路。

行政院原考慮今年11月起至明年6月,為期八個月實施短期促進就業方案,11、12月提供4.2萬個就業機會,明年1至6月提供9.6萬個工作機會,共13.8萬個工作機會。

官員強調,11月起推動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因各部會工作性質不同,實施期間三至六個月不等,因此,11、12月的工作機會和1至6月的工作機會有部分會重疊,數字因此修正到6萬個。

有關勞委會建議縮減外勞以增加本勞工作機會,不過尹啟銘表示,外勞與本勞是共存共榮的關係,在經濟不景氣時刻,企業經營困難,經濟部反對縮減外勞配額。

尹啟銘表示,先前在相關會議上,工業局也已經正式表達反對縮減外勞的立場,因為一些企業訂有僱用合約,此時貿然提出縮減外勞的政策,的確有困難,尤其是3K與24小時輪班等工作,本勞要替代外勞很困難。

尹啟銘說,本勞與外勞是共存共榮的關係,有外勞支持,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本勞也才有工作機會,對於縮減外勞配額,勞委會的確有提出這個想法,但劉兆玄在周一會議中表示,縮減外勞牽涉事情很複雜,尤其現在企業經營環境不好,製造業、公共工程以及看護工等外勞縮減,不適合在此時討論。



◆ 電費月增10萬... 糕餅業雪上加霜

【經濟日報╱記者陳翌函/台北報導】 2008.10.30

糕餅業者估計,大陸毒奶粉事件發生以來,業界損失至少高達上億元;近期加上10月電費調漲,用電成本提高約四至五成,是糕餅業者數十年來最難過的寒冬。

台北縣糕餅商業公會理事長李榮鏗表示,從9月至今連續受到毒奶事件影響,糕餅業營收大幅滑落;加上10月電費調漲,本來一個月電費約20萬元,現已增加到30萬元、成本上漲約五成,造成業者營運雪上加霜。

高雄糕餅業界這一、兩個月來已關掉三至四家麵包店,包括以彌月蛋糕聞名的知名業者。高雄市糕餅商業公會理事長林樹人指出,這一波關店主要是生意不佳,且以單店為主,並非連鎖店家。

台灣省糕餅商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紀光成表示,政府與業者積極恢復民眾購買信心,最近買氣有逐漸回升跡象,但毒奶等事件影響,業界損失已高達上億元。

為刺激買氣,業者持續推出約八折的特價品。林樹人表示,高雄市政府正推動「台灣製造專區」標章,目前糕餅業者的每樣商品都陸續驗證中。



◆ 綠營:台電高價買煤致虧損 台電澄清

中央社 2008/10/29

(中央社記者陳慧真台北2008年10月29日電)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表示,經濟部聲稱電價沒有調降空間,但台電公司竟以高價買煤至2016年,造成明年預估虧損逾新台幣兩千億元,虧損由全民買單,經濟部應該徹查,並立即調降電價。台電澄清,長約購煤可依市場機制調節,沒有不合理的高價購煤。

壹週刊報導,台電董事長陳貴明今年七月在燃煤價格創歷史新高時,決定購入大量燃煤,此舉讓台電背負巨大損失,台電明年預估虧損超過兩千億元,將讓台電瀕臨破產邊緣。

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等人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黨團上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案瓦斯、天然氣、電價、燃料油立即降價,欣慰國民黨團未反對,委員會決議,降價幅度及版本未向經委會提出前,經委會暫緩審議經濟部及相關所屬單位的預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也到場關心,但仍主張電價沒有調降空間。

黨團副幹事長潘孟安表示,執政黨主張電價沒有調降空間,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祕密;根據壹週刊報導,台電用每噸高達一百六十四點六八美元的價格,買了一百五十萬噸煤,將交貨至2016年,台電高價買煤造成的虧損由全民買單,經濟部應徹查,立即調降電價。

黨籍立委陳亭妃指出,經濟部長尹啟銘聲稱台電燃料主要是煤,煤共佔了百分之四十七,但根據台電內部資料,煤僅佔百分之二十二點七八,且尹啟銘聲稱煤價高居不下,原來是以高價買了煤,尹啟銘說謊,說的謊居然要台灣人民承受,應該下台。



◆ 立委促徹查台電天價購煤 經部:深入瞭解

中央社 2008-10-29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2008年10月29日電)立法院民主進步黨黨團今天要求經濟部就壹周刊有關「天價購煤」報導內容徹查台電公司。經濟部回應指出,台電逐年依國際市場行情,與廠商議定燃煤長期合約價格的作法,已行之有年,若立院民進黨團認為有必要進行調查,經部將予深入瞭解。

壹周刊報導,台電董事長陳貴明在今年7月燃煤價格創歷史新高時,以每噸164.68美元的天價搶購燃煤;且因屬長期合約,將從明年開始交貨到2016年。但僅不到2個月的時間,燃煤價格就跌到接近100美元左右。報導指出,錯誤決策將導致台電明年至少虧損新台幣2000億元。

立院民進黨團表示,據報導,台電高價購煤造成的虧損竟由全民買單,經部應予徹查,並立即調降電價。

經濟部政務次長鄧振中對此回應指出,台電逐年依國際市場行情,與廠商議定燃煤長期合約價格的作法,已行之有年;惟若民進黨團認為有必要進行調查,經部將予深入瞭解。

台電公司稍早表示,今年開標的9個燃煤長期合約皆在8、9月間簽約,並非媒體報導的7月煤價高點時;且9個長約每噸平均價格為125美元,還低於日本於同時期向澳洲議定的155美元價格,所謂「天價購煤」報導並非事實。

而9個長約占台電明年用煤量的15%,對發電成本影響不大。台電表示,媒體報導台電因「天價購煤」,明年至少將虧損2000億元亦非事實。

※ 監察院、審計部也要查。



◆ 笨蛋!問題在態度

【林佳緯】 2008-10-30 中國時報

拜讀顧爾德先生發表的〈笨蛋!問題不在扁〉一文,筆者有不同意見。

筆者與許多友人剛好屬於該場遊行第一大隊的自發性成員,或許就是顧先生眼中因經濟與毒奶而走上街頭的年輕族群,但筆者要在此表示,顧先生的觀察與猜想,與我們走上街頭的動機尚有些許出入。

也許隊伍中有不少人是因為經濟不好、生計遭受直接威脅而被迫上街頭抗議,而我尚未因這個理由而走上街頭。國際經濟情勢不好影響國內經濟,我們並非不知道,也很了解這不完全是馬政府的責任;我們也非常清楚,在民進黨政府時代,就已經開放了中國農產品進口,所以毒奶也並非馬總統親中政策所致。然而,我們憤怒的是,馬總統與劉院長的團隊,在台灣人民面對危機時,所展現出來的「態度」。

為了拯救經濟,政院嘗試了許多方針,但其中不乏將人民當愚物戲弄的空包彈。譬如在馬英九親自主持的財經會議後傳出的「八兆救台股」風聲,或是邱正雄昧著事實說出「外資看多」的預測,事實證明這些招術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成為市場上的大空頭,以及在野攻擊的箭靶。不久之前的限縮股市跌幅,雖然也有爭議,但我們小老百姓還是尊重專業決策。當然,限縮跌幅後的必然結果就是跌幅會相較其他國家來得低,金管會陳主委卻將此必然之結果拿出來向全民邀功,此邏輯不通之舉馬上被內行人看破手腳,對於外行人而言,則又是一例錯誤教育與愚民行為。

國際經濟的大浪,使得我們台灣這條小船飄搖欲墜,乘客們看見浪頭這麼大,不會有人責怪船長帶衰,反而還會為了他的辛苦給予掌聲。但如果小船已經出現破洞,船員們卻一再粉飾太平,試圖用並非事實的慰言來安撫乘客,以期拖一天算一天,看能不能撐到風雨過去順利進港。於是,當逃生警報響起時,早已發生危險的事實攤在眼前,乘客們發現自己被騙了,那麼,第一位被憤怒的乘客們丟入大海的,就是那位放縱或教唆船員說謊的船長。所以,笨蛋!問題在經濟,問題更在態度!

將毒奶做為馬總統「過度向中傾斜」的證據,的確不充分,但,就是因為這種「不充分」才是促使人民走上街頭的關鍵。雖然衛生署主張的濃度標準為歐盟所採用,但歐盟能全面禁止中國乳製品進口,馬總統敢勇於向中國說NO嗎?事發之後,行政院一反國際皆採內部控管防堵的作法,組成了個考察團赴中國調查,調查結果不但無助於事實釐清,沒能蒐集證據,後來還能讓都慶來台赴金車採樣蒐證。其後爆發中國來的毒銨粉,學者表示早已向衛生署揭露,葉署長不但否認,竟反過來質疑這些學者的人格,真相大白後,也僅將責任推給下屬。這一切的一切,指出馬總統領導的政府過度犧牲台灣、保護中國、向中國傾斜,且因為證據不充分,給人更多想像空間,引發更大恐慌。

雖然馬總統口口聲聲說絕對不會賣台,但處理兩岸事務的態度卻製造了一堆證據不充分、看似要向中國傾斜的模糊地帶,尤以此次毒奶事件最為明顯,足以使人民懷疑起其賣台之嫌疑,激發起綠營的集結,甚至中間選民的出籠。馬總統,當人民不信任你許多「看似」親中的作為,可不能以顧先生所說的「證據不充分」當做擋箭牌,你必須拿出充分的證據與作為,而不只是以三言兩語來說服不安的群眾。

(作者為台大地理系畢業,待業中)



◆ 放空福斯股 避險基金狂賠1兆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陳家齊/綜合報導】 2008.10.30

德國保時捷汽車公司不但會造跑車,在金融市場撈錢的手法更是一流,這兩天靠操作福斯公司股票,讓放空福斯股的避險基金一天輸掉300億歐元,據稱許多避險基金經理人當場落淚。

避險基金原本預期福斯會和其他汽車廠一樣走下坡,大舉放空福斯,截至10月23日,融券占該公司普通股發行量13%,是德國股市指數成分股中融券放空比率最高的個股。

不料突然殺出保時捷這個程咬金,26日宣布透過衍生工具,把福斯持股比率由42.6%提高至74%,加上福斯總部所在的下薩克森州政府持有的20.1%股權,使得市場流通的福斯股票還不到6%。

不少放空福斯股票的避險基金急忙回補,刺激福斯股價在兩天內由210歐元狂漲破千,28日最高衝到1005歐元。避險基金一口氣狂輸300億歐元(約台幣1兆2700億元),可能寫下避險基金史上,單一股票最高損失紀錄。

空頭匆匆回補,市場流通的福斯股票又不多,讓福斯股價一飛衝天,福斯市值跟著水漲船高,最高時達到2960億歐元(3670億美元),一度超越埃克森美孚石油的34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一些避險基金經理人輸到落淚,還是只能含淚搶買高價的福斯股票回補。

福斯股價28日收在945歐元,比上周五收的210歐元暴漲350%。但由於保時捷看避險基金賠得慘兮兮,承諾透過期貨操作釋出5%福斯股票,讓放空者軋平,福斯股價29日開盤又暴跌48%至491歐元。

除了避險基金栽了個大跟頭,投資銀行也因放空福斯而吃了悶虧,市場揣測法興銀行持有福斯相關的衍生工具,拖累其股價一度急挫17%。在美國華爾街股市,市場傳言高盛公司慘遭軋空,28日股價重挫6%。摩根士丹利也受同樣同樣困擾,股價一度重挫12%,迫使大摩發表聲明,澄清沒有放空福斯。

有些基金經理氣憤的大罵,德國股市根本是笑話,也有人質疑保時捷操控。

有分析師表示,保時捷不僅因福斯股價暴漲而獲利,在交易員拚命補倉時,保時捷靠融券、買進賣出、約期出售選擇權,可能賺進數十億歐元。

保時捷立刻否認操控,表示對福斯大舉放空者是自食其果。福斯股價走勢已引起德國監管單位注意,表示將觀察是否涉及操控。



◆ 靈活操盤 保時捷變身避險基金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10.30

才不過九天前,作空福斯汽車公司股票的投資人嚐到巨大甜頭,這家保時捷一再企圖併吞的德國車廠,當天股價重挫23%。福斯股價29日一度腰斬,放空福斯的避險基金卻笑不出來,因為他們已經被保時捷軋斷頭,即使股價回落一半也還是慘賠。

故事要從2005年說起。保時捷希望控制福斯汽車,但是福斯工會聯合對德國下薩克森邦政府反抗。保時捷也必須在福斯持股50%的界線前停步,否則就要被迫出價收購另一家車廠Scania。這場併購肥皂劇於是遲遲無法結束。保時捷買進福斯股票,投資人跟著作多,但當保時捷看似已買到盡頭時,投資人開始放空。

這場併購戲碼變成純粹的金融遊戲。直到最近,避險基金還認定保時捷不願再買福斯股票了,何況全球車市不景氣,此時不正應該放空福斯?

但他們遇上德國金融市場一個黑洞。保時捷可以透過「現金交割」的期貨市場,悄悄買進鎖死福斯股票的選擇權,完全不必揭露持有部位,日後再擇時公開。放空福斯的投資人26日赫然發現他們可以回補的福斯流通股數量已經縮水87%。

於是,「現金交割」的期貨市場變成怪異的股價操弄工具,讓福斯這樣的千億歐元級大型股股價完全脫離基本面,單日震盪幅度動輒高達25%,保時捷則賺進大把銀子。

保時捷面對是否本業變成資金操作的質疑,他們的答覆是:「據我們所知,沒有哪家避險基金生產汽車。」但是任由這輛長四個輪子的超級避險基金高速奔馳,恐怕只顯露金融市場的荒謬。

※ 金錢遊戲本來就很荒謬。



◆ 異軍突起 ZARA領先趨勢

【林家群/綜合報導】 2008-10-30 中國時報

全球經濟不景氣,許多行業不是關門大吉就是縮減規模,但販售知名服飾品牌「ZARA」的西班牙服飾零售商Inditex卻反其道而行不斷擴充,不但規模超越瑞典的H&M成為歐洲最大,而且還要跟美國知名的服裝配件大廠GAP拚世界第一。

《路透》通訊社報導,據「路透財報預測」(Reuter Estimates)對廿九名分析師的調查,有廿人給予Inditex股票「買進」(buy)且「超越市場表現」(outperform)的評等,究竟其成功之處為何,引人好奇。

分析師認為,無負債、嚴格控管生產流程、在不同地域多角化經營、長期成長前景及亮眼的價值,都是Inditex值得投資之處。美國高盛投資公司最近一份評估報告也說Inditex股票「投資價值與安全性皆優,能賣出好價錢」,列為「確信買進」(conviction buy)等級。

Inditex的成功之處在於隨時反映市場需求,設定的消費群對價格非常在意。它能將市場最新流行的服飾迅速送到全球各門市讓消費者選購,這種模式已被哈佛商學院列為教案。

它最成功的地方是堅強的供銷管理系統,每件ZARA女裝都必須先通過西班牙北方Arteixo市Inditex總部供銷中心的配銷程序,再送往全球一千五百家分店。

其次是它對市場需求有敏銳的反應,ZARA的設計直追時尚名牌,但價格卻平易近人,因此大受歡迎。Inditex總部內有個漆成白色的區域,成排衣架吊著許多服飾,那裡是設計師設計衣服的地方。

講法語的員工會先與法國門市人員通電話,討論法國最新的流行風格,再把資訊告訴設計師,作為設計的參考並加以改進,這就是ZARA能源源不斷在市場上推出最新流行款式的原因。

Inditex另一個優勢是無負債,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柯契勞說:「這是它能在各地不斷擴張的最大優勢。市場雖成長緩慢,但無負債讓它能不斷成長。」

還有就是它能依不同地域進行多角化經營。近年Inditex到一些有錢的中東或亞洲國家發展,讓西班牙在全年總銷售量佔的比率由五年前的五○%下降到三五%,國際展業的結果是即使西班牙陷入不景氣,風險也已經分散。

Inditex在一九六○年代由阿曼西歐.奧帝嘉創辦,現在已在全球七十一國設有四千個門市。它的服裝品牌除ZARA外,還有主打青少年服飾的品牌Bershka以及內衣品牌Oysho。根據今年九月發布的財報,Inditex今年前半年淨利達五億兩千萬美元,比二○○四年的獲利成長一倍。

※ ZARA 的服裝很不錯。

fsj 提到...

經濟惡浪直撲運輸業 全球央行聯手降息

* 向左走、向右走
* 金援G25 IMF將掏千億美元
* 全球經濟惡浪 撲向運輸業
* 達美、西北合併→全球最大航空
* 美上季經濟衰退0.3% 七年最慘
* 降息 全球央行聯手再發功
* 降息時機點漂亮! 有助存款回流民營行庫
* 美步日後塵 走向零利率?
* 拚內需 日德韓將撒900億美元
* 明年復甦? 先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 促產條例修正 五年免稅傳產適用
* 李紀珠:金融座談 暫不簽MOU
* 台商度難關 促台灣擔保、大陸放款
* 依循國際制度 促進兩岸合作
* 裁員劇增 失業紓困 北縣快速上路
* 藍綠溝通比國共溝通還難?

◆ 向左走、向右走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31

一場金融大海嘯,轟然沖垮了向來被視為資本主義祭壇的華爾街;當美歐各國政府紛紛掏出巨款收購瀕臨破產的大小金融機構,一時之間國有化、社會主義復辟等冷嘲熱諷紛紛出籠;連多年來高舉自由市場大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落入號稱新凱因斯學派的左派經濟學家手中。20多年前由雷根總統與柴契爾夫人聯手楬櫫的自由化時代,似乎已敲響了喪鐘,甚至親手粉碎共產陣營的「資本主義」也飽受質疑。人類社會是否又站上了該向左走抑向右走的十字路口?

這樣的問句看似充滿了學問,其實根本是個騙局!所謂「資本主義」也者,根本就是馬克思在宣揚其共產主義理念時,一手打造的稻草標靶。這個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彷彿真有其事的所謂「資本主義」,其實就是人人生活其中,以勞其身心所創造出來的成果與他人相互交換的這個大環境,平凡、自然的一如空氣與水一般;自有人類以來,本就如此,再過千、百年,依然如是。既然如此,又如何論其功過?更要由誰決定它應該存在或當予消滅?

如果與空氣及水一般自然而不可或缺的這個經濟大環境本不可論其存廢、取捨,則所謂向左走、向右走,實質上指涉的是另外一回事;那就是我們該給予這一群在市場中自由交易的人們多少的自由?當然思慮敏銳者立刻會質問:誰來決定要賜給市場大眾多少自由?又由誰、用什麼手段奪取人們在市場中的自由?

從馬克思打造出共產主義也同時杜撰出「資本主義」這個稻草人以來,答案一直再明確不過。正是政府,也唯有政府,可以決定賜給市場多少自由;而奪取它認為過多自由的手段,也不折不扣正是公權力背後的槍桿子,而且在太多情況下,人民流淌的血液,就是自由被執掌公權力者掠奪為其禁臠的犧牲。

所以高喊向左走,或要向左走多遠,骨子裡就是邀請政府部門的官僚拿人民託付給他們的公權力與租稅,綑縛市場中的萬千大眾,任其宰割。翻開百年來一個又一個淪入左派陣營的國家的血淚史,斑斑血痕令人觸目驚心!看看那些完全被剝奪選擇自由的不論共產還是非共產國家,經濟停滯、民不聊生、公權力代替人們進行選擇的紀錄,真是慘不忍睹。

今天只因為美國執掌公權力者無能泄沓,縱容華爾街的金童們以高明的詐騙手段,利用不對稱的資訊與知識,愚弄全球投資者而釀成大禍,便高呼要向左走、揚棄「資本主義」的人,可知道他們的聲聲呼喚,就是要將更多人們的自由與權利放在祭盤中,雙手奉上早已被證明也被認清其謀私、顢頇、低能面目的政府官僚!

自由交換的市場,絕非完美無缺、永遠順利運轉、人人得其所哉。隨著知識爆炸,資訊不對稱現象愈來愈嚴重;隨著世風日下,愈來愈貪婪的作為、愈來愈狡詐狠毒的手段,層出不窮;隨著全球化日益加深、廉價勞動大舉湧出,所得分配也愈趨懸殊。凡此種種,都將市場不可避免的缺陷加倍放大;因而不得不對症下藥,找到妙方逐一加以對治。

但市場既然只是無數平凡人的集合,則矯治市場的偏差,就必須凝聚眾人的智慧與力量共同從事。政府的形成原本即基於此一理由,而且是唯一的理由。然而這並不即指,個人的自由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地加以剝奪;也不能因利就便,輕易將此一共同的責任率爾交由這一群官僚代勞,尤其經過長年的懈怠縱容,許多官僚早已習慣騎在人民頭上敲骨吸髓、為所欲為。

所以,每一個市場中不願被人騎在頭上肆意驅使的人,都必須在面對向左走的呼聲時戒慎恐懼;不但不能輕易將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資源奉獻給永不知饜足的官僚體系,還要以更高的警覺、更大的心力投注在如何認識問題、找出藥方、有效對治的工作上;寧可以更冗長的時間、更多的投入,集結智慧、凝聚共識,形成人民自己的主張、提出清楚明確的方向;更需以防賊、駕馭龍蛇的心態,嚴密監督代為執掌公權力與公共資源者的一舉一動,並保留隨時收回其付託的基本權利。

今天,自由交換的市場只是生病了,除了常時資訊不對稱、所得分配不均等痼疾之外,更因為所託非人,令詐騙者得逞而禍延全球。我們需要的只是投藥療疾,管它是凱因斯學派也好、貨幣學派也好,能治病就是好藥;但千萬不要因這一點急驚風,就把病患投入屠宰場中任人宰割。前者是正辦,後者才叫「向左走」。

※ 這篇寫得不錯。



◆ 金援G25 IMF將掏千億美元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31

國際貨幣基金(IMF)正在成立一個新方案,用來快速貸款給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面臨現金短絀的開發中國家。歐盟則加強援助歐盟裡的非歐元國家,計畫將援助金額上限提高一倍。

IMF的執委會通過一套促進短期流動的機制,使受困國家能快速獲得紓困融資。受益的主要將是一般通稱G25的開發中國家,他們在本月初提議成立這種方案。G25主要分布於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

IMF官員說,新方案的基金最多會有差不多一千億美元(台幣33.3兆元)。紓困基金不是白給的,受益國家必須在一年內還款,利息約4%。

根據2002年規定,歐盟總共可撥120億歐元(台幣5144億元)來援助發生國際收支難題的非歐元國。

歐盟經濟事務專員阿爾木尼亞表示,計畫將這上限提高為250億歐元。歐盟各國財長定11月4日討論此事。

歐盟29日同意提供匈牙利65億歐元紓困。匈牙利另外已向IMF及世界銀行請求紓困,加上歐元這筆款子,總共獲得200億歐元。

但這麼一來,歐盟若依現行規定,只剩56億歐元可以協助其他需要協助的成員。

※ IMF 還撐得住嗎?



◆ 全球經濟惡浪 撲向運輸業

【經濟日報╱彭博資訊三十日電】 2008.10.31

富豪汽車公司去年第三季接到將近4.2萬輛的歐洲新卡車訂單,但今年第三季歐洲接單降到區區155 輛。由此可見,金融業災情已蔓延至其他行業。

富豪汽車執行長約翰森(Leif Johansson)說:「現正步上我所見過最陡的經濟下坡路。」

但富豪汽車不是唯一的例子。全球最大卡車生產商戴姆勒公司10月初表示,上半年美國交車數下跌三分之一。

繼連月來貨幣市場恐慌、股市震盪、貨幣崩跌、銀行紓困之後,整體經濟受創的新聞不斷出現媒體版面,沒有一個好消息,且日益惡化。

從航運新聞來看,若無人買卡車,就不需租船來載閃閃發亮的新車運給買家。因此,散裝海運價格指標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本周跌破1,000點,是六年來頭一遭。

換個角度說,目前海運成本比今年初便宜近90%。因海岬型(capesize)等大型貨輪收費已低於每日6,000美元的營運成本,船長只有藉減速來省油省錢,彭博統計的資料顯示已由9月份10.33節減為8.68節。

不只海運量減少,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公布9月份空運也減少7.7%,是該協會2003年1月有此統計以來的最大降幅。

本周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消費者信心降至歷史谷底。野村證券首席經濟研究員瑞斯勒說:「10月份數據顯示整體經濟明顯惡化的顧慮加深,金融市場動盪引發的焦慮也升高,所有地區、各年齡層、各所得層級的信心都下滑。」

下一個會嚇走消費者的頭條消息可能是企業無力償債。穆迪預測,垃圾級公司債發債企業一年內違約率將由第二季的2.8%勁升至7.9%。

在改編自安妮.普露(Annie Proulx)小說《航運新聞》(The Shipping News)的電影「真情快遞」中,有一段是老記者指導菜鳥記者凱文史派西如何為烏雲籠罩的天氣下聳動標題。老手建議下「暴風雨逼近威脅本村」,史派西問:「若暴風雨沒來呢?」老手答,那麼隔天標題就下「本村倖免於駭人的暴風雨」。遺憾的是,現實的地球村不太可能在這波風暴中全身而退。

※ 目前遇到的問題有很一大部份是受到資金流動影響,政府應力阻公司因短期資金週轉不靈而倒閉造成更大的骨牌效應,再來是信用與信心問題。



◆ 達美、西北合併→全球最大航空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 2008.10.31

美國司法部29日同意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與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合併,掃除了創立全球最大航空公司的最後一道法規障礙。

達美與西北的運輸量分別排名全美第3與第5,合併後將超越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 Airlines),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業者,航線遍及66國、375座城市。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沿用達美航空(Delta)的名稱,並以亞特蘭大為總部。

司法部經6個月的調查,認為兩公司合併能節省成本、提高效率,還有利於美國消費者。司法部在聲明中說,這項合併或許能在不傷及競爭的情況下提升效率,「消費者也將因服務的改善而受惠」。達美航空執行長安德森發表聲明說:「航空業在全世界面臨艱困的經濟處境,合併計畫能提高達美航空適應未來經濟挑戰彈性。」

達美與西北在4月14日宣布合併計畫,理由是可以節省可觀的成本與提升國際競爭力。這樁全股交易的合併案可望在今年底前完成,根據29日的收盤股價計算,合併交易的金額達26.3億美元,低於宣布時的34.5億美元。

業界原先預期達美與西北的合併會掀起航空業的整併風潮,但後來燃油成本激漲讓許多合併案停頓下來。達美與西北公司最近都曾表示,他們將在未來三年投入6億美元的整合費用,希望在2012年以前,每年能帶來20億美元的營收綜效。

分析師說,新達美將擁有同業難以抗衡的國際航空行程安排與定價優勢。最大的利基是將西北航空在亞洲市場建立的優勢和達美在歐洲與拉丁美洲的航線相結合。Stifel Nicolaus公司分析師尼可勞斯說:「這樁交易在許多層面甚具意義。我們樂見這樁交易完成。」

不過,兩家公司仍得設法解決工會與美國反托辣斯協會的阻撓。



◆ 美上季經濟衰退0.3% 七年最慘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三十日電】 2008.10.31

美國經濟第三季負成長0.3%,消費支出也中止近20年的擴張期,證實金融海嘯與信用市場冰凍已經侵蝕到美國的實體經濟表現。

美國經濟與消費支出在第三季聯袂陷入負成長,次級房貸問題引發的金融海嘯侵蝕美國人的消費能力。儘管美國實體經濟已被嚴重拖累,通膨指標仍舊加速上漲。但由於經濟衰退幅度沒有預期中大,美國股市30日開盤勁揚,為日前的降息演出慶祝行情。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顯示,以年率計,9月止的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 )萎縮0.3%,是自去年第四季萎縮0.2%以來再次經濟負成長,並寫下自2001年第三季以來最大的單季GDP降幅。同時,美國的消費支出也結束連續近20年的擴張期,讓經濟陷入萎縮局面。

0.3%的衰退幅度不若彭博訪調經濟學家預期的0.5%那麼深。美國第二季的經濟依舊交出2.8%的成長率,一般咸認是美國政府稍早發放的逾千億美元退稅支票所致。

道瓊工業指數30日開盤大漲逾3%至9,266點,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各有逾3%漲幅。

美國第三季消費支出縮減3.1%,是1991年第四季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衰退幅度更創下1980年第二季以來最大。這顯示倚賴借貸購買電視、汽車與房屋設施的美國人,受到房屋與投資資產重挫以及失業的衝擊,已開始節省開支。

此外,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上周的失業津貼連續請領人數減少1.2萬人,首次失業申請人數維持在47.9萬人,就業狀況處於五年低點。

儘管經濟與就業狀況不佳,原油等商品價格崩跌,通膨力道依舊堅挺。第三季個人消費支出指數年成長率為5.4%,是199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升幅。剔除能源與食物的核心指數依舊上揚2.9%,比第二季的2.2%加速上揚。

分析師警告經濟局勢可能繼續惡化。巴克萊資本公司經濟師哈里斯說:「這場危機在9月底急速惡化。我們將會看到非常難看的第四季經濟成長數據。」

這項經濟惡化的統計是美國總統大選日前最後一項重要數據,可能有助於民主黨參選人歐巴馬。



◆ 降息 全球央行聯手再發功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8.10.31

救經濟,全球央行再度聯手降息! 繼韓國、中國大陸、挪威搶先降息後,美國聯準會Fed今晨宣布調降兩碼利率,中央銀行緊接在上午8時15分舉行記者會宣布跟進,貼放利率全面調降一碼 (0.25個百分點),即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降0.25個百分點,調降後利率為3%、3.375%及5.25%,這也是央行10月間第二度召開臨時常務理會的降息動作,激勵了今天台股大漲。

繼周一韓國降息三碼後,大陸人行也在昨日晚間宣布調降存放款利率各0.27個百分點,調降後存款準備率降至3.6%、放款利率為6.66%;挪威央行則調降基準利率兩碼至4.75%;美國聯準會則在今天清晨將利率由1.5%降至1%,各國央行紛紛降息,也讓中央銀行今早再次出手,搶在股市開盤前宣布跟進調降一碼的貼放利率。

央行總裁彭淮南上午主持記者會時再次強調,「台灣沒有經濟衰退Recession」問題,依照定義,當一國經濟連續二季呈現負成長時,才能界定為「經濟衰退Recession」。而目前國際間除一家外資券商預估台灣明年經濟負成長外,包括主計處、國內外所有預測機構都看好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仍為「正數」,只要經濟成長仍是正的,台灣就沒有經濟衰退問題。

但此次降息是否意謂著央行又看到什麼潛在危機?彭淮南表示,主要是考量一、物價上漲壓力減緩,通膨預期降低。二、經濟活動放緩,景氣下降風險升高的兩大因素,加上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金融相互影響,因此在各國央行相繼降息後,央行也上午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進一步宣布降息。

這也是央行繼9月18日調降存款準備率三碼至五碼釋出2000億強力貨幣,及9月25日央行例行理監事會調降半碼(0.125 個百分點)及10月9日臨時常務理事會調降一碼(0.25個百分點)後,兩個月內的四度降息大動作。

如此頻繁的降息,是否會造成降息力道「邊際效用遞減」?對於記者的詢問,彭淮南則是連續二次思索自問「邊際效用遞減」,僅表示「這還要研究一下,想一想再答,無法即時答覆」。

但彭淮南表示,央行降息,對銀行體系、經濟一定有幫助,利率低,資金成本低,對刺激國內需求不無幫助。



◆ 降息時機點漂亮! 有助存款回流民營行庫

【陳碧芬、陳美君/台北報導】 2008-10-31 工商時報

央行宣佈調降重貼現率至3%,營造高流動性、低利率環境,研究機構和業者均表示,央行降息時機點「真漂亮!」,除帶動昨日股匯雙漲,更能使企業、消費者的經營成本降低,達到促進消費、促進投資的效果。銀行主管認為,央行降息,能擴大老行庫與民營行庫間的利差,有助改善銀行資金「貧富差距」的現狀,恢復市場信心與秩序。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各國均在近日接續降息,已為我央行營造降息氣氛,是一種正面回應社會信心強化動作,加上美元回軟、新台幣匯價轉強,「今天是不錯的(降息)時機。」

國票證券董事長丁予嘉則認為,雖然央行是連3度密集降息,但及至此次,民間機構才能取得足夠的流動性,才是真正去化市場資金需求壓力。

相對於老行庫與央行利率亦步亦趨,急於吸收存款的民營行庫,定存利率不降反升,銀行存款全額賠付政策上路後,部分逐高利而居的民眾,更有信心將存款轉向民營行庫,賺取更高的利息。

銀行主管認為,近期市場將再度出現一批資金回流潮,只不過,這次方向與上次相反,是由公營銀行逆向流至民營行庫。以三個月定存為例,台銀降息後,利率為2.045%,相對於安泰銀、萬泰銀等民營行庫,近期推出2.5%的高利定存,利率足足低了0.455個百分點。銀行主管說,全額賠付政策上路後,民眾更有信心「存款大挪移」,將存款轉向利息較高的銀行。



◆ 美步日後塵 走向零利率?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8.10.31

美國聯準會廿九日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兩碼(零點五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一,而且可能繼續調低。專家已在討論,美國是否會步入零利率時代。

不過,零利率這項空前且激烈的手段有風險,不見得能讓美國經濟大逆轉,也不見得能疏通堵塞的貸款市場。此外,銀行因為零利率獲得「免費」的貸款,可能引發新投機投資潮,形成另一個泡沫。

之前,聯準會自去年九月至今連續降息,聯邦基金利率過去一年從百分之五點二五降至百分之一,熱錢跑到亞洲,不僅造成亞洲貨幣升值,且導致通膨升溫,對亞洲造成衝擊。美國降息,美元踏上貶值之路,美國也將出現通膨壓力。

經濟學家預測聯準會可能在今年十二月十六日最後一次會議,基本利率可能降至史上最低百分之零點五。專家說,如果經濟持續惡化,利率可能調降至零。

美國利率可能不致調降到零。因為美一旦如此,各國會認為美國將成為下一個日本。政府一九九九年將利率調降到零,且維持六年,但經濟依舊無法復甦,於是再讓利率回升。



◆ 拚內需 日德韓將撒90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路透三十日電】 2008.10.31

日本、德國與南韓政府將相繼宣布總額近千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藉擴大公共支出提振內需,以輔助央行的降息以及其他注資措施,避免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在砸下數千億美元對金融公司紓困後,各國政府開始把焦點放到一般民眾身上,希望以政府支出對民眾紓困。英國財相也暗示將拋棄原本的財政紀律,擴大政府開支以搶救經濟。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在30日推出總計5兆日圓(510億美元)的政府支出方案,以提振疲軟的經濟。德國執政黨的支出計畫總額為250億歐元(320億美元),南韓政府計畫中的財政支出總額為9兆韓元(70億美元)。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說,日本正遭受「百年一見」的猛烈金融風暴襲擊,他說:「在這種狀況下,我很確定最重要的是移除人民對生計的憂慮。」

德國執政的社民黨國會領袖史托克(Peter Struck)接受柏林日報訪問時說,德國政府計畫在下周發表振興經濟方案。他說:「我們所討論的項目加起來,可能會在200到250億歐元之間。」

南韓每日經濟新聞引述官員消息報導說,南韓政府除了直接對建商與銀行約1,300億美元融資與支持,還計畫花費9兆韓元的財政支出,可能包括額外的減稅措施。南韓總統李明博本周稍早表示,南韓必須儘快執行公共建設,大幅提高投資社會基礎設施,因此要提高支出預算。

此外,南韓國會30日通過擔保銀行1,000億美元債務的法案,保證韓國開發銀行、友利銀行、韓亞銀行等近20家南韓銀行的債務如期履行。該法案19日由政府提出,30日獲國會壓倒性通過。

英國財相達林29日演講說,繼續堅守嚴格財政紀律等於從困苦的經濟體系繼續抽走資金。他暗示英國應該放棄1997年立下的「黃金準則」,讓政府借貸可以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0%限制。這項財政紀律是英國首相布朗1997年擔任財相時訂立,達林說,現在是「非常時期」,不該被這項規定綁住。

美國政府今年稍早已執行近1,50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以近1,100億美元的個人退稅提振消費支出。



◆ 明年復甦? 先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黃琮淵/台北報導】2008-10-31 中國時報

台灣經濟何時復甦?有別於多數預測機構,推估台灣經濟明年中將轉佳,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卻持保留態度,僅表示「希望如此」,甚至對提出這種預測的人,直言「對他的樂觀,非常欽佩」。外界解讀,彭淮南暗示他不認為景氣在明年中就會好,意謂台灣經濟得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至於景氣到底要壞多久,彭淮南沒給個明確時間,但他強調,台灣是個小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不可避免會受到國外的影響。至於該怎麼救?彭淮南建議透過擴大內需,來減輕國外對台灣不利的影響,「我們自己也可以努力。」

央行昨日再度宣布降息,除了是月內以來二度降息,也讓外界憂心「景氣有多糟」,對彭淮南的景氣預測更充滿好奇。

對此,彭淮南雖強調,台灣經濟沒有衰退的問題,但他認為,近月來各項經濟指標表現不佳,顯示國內經濟活動放緩,景氣下降風險升高。他更以八月分公布的失業率不降反升為例,將其視為台灣經濟趨緩的一個signal(訊號)。

彭淮南解釋,因學生畢業潮投入就業市場影響,失業率在七月分一向是最高點,但八月就會趨緩,但今年八月分失業率卻不降反升,「這就是個令人擔憂的signal。」

面對台灣經濟趨緩,央行該下何種藥方,才能發揮應有效果?彭淮南表示,貨幣政策會有遞延性,效果至少得在半年後才浮現,而現在降息是針對未來經濟展望,所做的預防措施。



◆ 促產條例修正 五年免稅傳產適用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0.31

政府企業減稅大放送,行政院會昨(30)日通過「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修正案,擴大租稅優惠適用範圍,自今年7月至明年12月底止,取消產業別限制及金額門檻,讓所有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也就是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投資案,都可以比照新興科技產業享受五年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租稅優惠措施,預估可帶動5,000億元的新增投資。

有關適用投資門檻,行政院傾向不限門檻。經濟部與財政部將進行協商,在促產子法中「製造業及其相關技術服務業新增投資五年免稅獎勵辦法」明訂,即中、小型的投資案也可享受這項租稅優惠,不受目前新設資本額2億元或購置設備1億元的門檻限制。行政院這項短期企業投資租稅優惠措施,受到各方重視,經濟部工業局昨天下午就接到十通以上的廠商詢問電話。

工業局指出,這次可享有短期租稅優惠的廠商,以辦理增資和新成立的公司為主,在7月起至明年12月底止的增資和新設立公司的投資案均可適用;適用時間以辦理增資或新成立的時間為準,並於三個月內提出免稅申請。舉例來說,若有企業在明年12月通過增資案,即使在後年1 、2月向政府提出免稅申請,依舊可以享有優惠。

官員表示,這次的短期租稅優惠措施與91年實施的方案大致相同,唯一的差異在於傾向首度增訂最高減免額度,以廠商投資額為上限,希望更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由於現行的新興重策略性產業免稅優惠沒有上限,讓投資額10億元的廠商,可能享受到20億元、甚至50億元的免稅優惠,尤以毛利高的IC設計業最為常見。

在91年至92年實施的短期租稅優惠方案中,共帶動新增投資7,500億元,並吸引3,000家廠商增資2,800億元,連小吃鬍鬚張都因為領有工廠登記,也向政府申請免稅優惠。



◆ 李紀珠:金融座談 暫不簽MOU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2008.10.31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11月3日來台,並將在來台期間舉辦兩岸金融座談會,作為雙方金融代表聯繫窗口的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昨(30)日指出,會談焦點將集中在兩岸直航,金管會並不會在座談中與對方簽訂兩岸金融MOU。

對於外界關心的出席名單問題,李紀珠說,截至目前可以確定,對方名單中將有中國最大的兩家銀行行長:中國銀行行長兼副董事長李禮輝、工商銀行行長兼副董事長姜建清,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官方代表出席。

但由於這些官方單位的出席名單都還未確定,金管會要等對方提出確定名單後,再決定我方代表。原則上會找我方層級對等的單位和代表,如對方有外匯管理局代表,金管會就會找我方中央銀行的代表出席。

在會談的議題方面,李紀珠說,畢竟是座談會性質,而且只有兩小時,所以不會藉此簽署金融MOU。

不過現在正好遇到全球金融風暴,對金融監理造成不小衝擊,雙方代表可就金融監理上的經驗互相分享,因此,在兩岸金融會談過程中還是會談到未來合作的方向,屆時還是會自然觸及到一些金融MOU的內容。



◆ 台商度難關 促台灣擔保、大陸放款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林庭瑤/台北報導】 2008.10.31

二次江陳會期間,兩岸將會商如何共同對抗國際金融海嘯。多位大陸台商呼籲,大陸銀行只要不在這個時機點抽銀根,甚至具體落實早前承諾透過國家開發銀行、華夏銀行提供台商貸款,就能協助台商度過這波危機。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11月3日上午將率領60多位金融、航運業官方和民間代表來台,大陸台企聯近日積極串聯,準備3日中午在圓山飯店列隊歡迎陳雲林來訪,30大台商協會會長6日中午也將和國內七大工商團體,一同宴請海協成員。

大陸台企聯發言人葉惠德表示,這次約有二、三十位台商協會會長加入歡迎陳雲林來台行列。台商非常關心,兩岸官方、民間業者能在這次金融研討會上達成共識,及早促成台資銀行業者登陸做生意。

他表示,國際金融風暴來襲,大陸不少銀行已開始抽台商銀根,如果雙方銀行業能在此時願意促成「台灣擔保,大陸放款」,將可解救無數嗷嗷待哺的台商。

國際金融風暴方興未艾,大陸海協會主動提議與我方共同舉行金融座談,商討兩岸如何對抗國際金融海嘯。

據了解,初步安排來台的大陸銀行行長約有三、四名,主要來自大陸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大陸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

大陸國家開發銀行和華夏銀行早前曾承諾,提撥人民幣數百億元供台商申請貸款,但成效不彰。隨著這波國際金融風暴來襲,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等多家大陸銀行,反而卯起來抽台商銀根。

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程豐原表示,最近和不少大陸或外資銀行行長接觸後發現,現在大陸的銀行行長們一樣和企業打球、聚餐,但就是不放款。原因是國際金融海嘯來襲,各家銀行擔心放款收不回,客戶無分好壞,一律收傘。

他抱怨,「那一家企業不靠銀行貸款?沒貸款,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就得倒閉了。」大陸銀行抽銀根,已造成一批珠三角台商關門大吉,再過兩、三個月等不到銀行貸款,情況恐怕更加慘重,「企業倒了,員工飯碗也沒了,到時候就知道金融海嘯的可怕了!」

此外,也有會計師認為,兩岸遭受金融海嘯衝擊,受傷部位不一樣,大陸經濟體比台灣大上許多,台灣經濟跟大陸經濟綁在一起,恐怕演出「火燒連環船」,會計師認為,兩岸維持低度合作即可,高度合作對台灣的風險太高了。



◆ 台商度難關 促台灣擔保、大陸放款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08.10.31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昨(30)日指出,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兩岸金融界應加快推進合作步伐。他呼籲,兩岸應儘早商談建立兩岸銀行業、證券業監管合作機制,並簽署相關協議。

陳雲林在即將啟程訪台前夕,在北京接受媒體聯合採訪。陳雲林說明,他之所以要在此時訪台,首先是落實兩會制度化協商的需要。其次是考慮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已波及亞洲,兩岸經濟都面臨新的困難,雙方應「攜起手來,互幫互助」。

陳雲林說,「時間已經很緊迫,不能再拖延了」。他此次訪台將邀一些大陸金融界、航運界、工商界、旅遊界的海協會理事和專家同行,希望他們在兩會搭建的平台上,與台灣有關專家共謀良策,共度時艱。

陳雲林表示,大陸已經並將繼續採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擴大消費需求,啟動大型工程建設,這將為台商在大陸投資提供新的巨大商機。他特別強調,兩儘早商談建立兩岸銀行業、證券業監管合作機制,簽署相關協議,解決兩岸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問題,加強監管合作與業務往來,增強防範風險的能力。

他指出,在此基礎上,兩岸就可以整合資源,幫助在大陸的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改善台資企業特別是中小台資企業的融資環境。日後待兩岸建立正常的投資與貿易關係後,大陸有實力的企業和資本就可以根據台灣方面的需要,參與台灣經濟建設項目,加強與台灣企業的技術合作,並進而建立長期穩定的、具有兩岸特色的互利雙贏的經濟合作機制。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也表示,兩岸都關心金融海嘯議題,雙方將透過座談找出合作之路,同時也將觸及兩岸洽簽MOU、銀行相互參股、設點等金融議題。他指出,座談結果若是有助明年三次江陳會即將協商的金融議題,將可列入參考。他同樣期盼,兩岸有關金融議題方面的協商,能夠儘快開始。

此外,對於陸客來台不如預期,陳雲林指出,主要原因在於:旅遊團組最低人數限制、大陸開放赴台旅遊省市及組團社數量不夠、赴台旅遊價格偏高、相關旅遊產品設計缺乏多樣化、台灣要求的申辦手續繁瑣、台灣給大陸遊客的簽注時效須調整,以及兩岸周末包機班次和航點無法符合乘客需要。

陳雲林表示,這次兩會商談達成空運協議後,將增加航點、班次、實現平日包機,這將可增加大陸民眾赴台旅遊的人數。但他也提出,目前赴台旅遊團最低十人的限制,應降至五人。大陸方面也正在研究開放更多省市居民赴台旅遊,並相應增加大陸組團社數量。



◆ 依循國際制度 促進兩岸合作

【經濟日報╱劉孟俊(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副所長)】 2008.10.31

6月中旬,海基與海協兩會在北京的晤談已為兩岸和談邁出第一步。在「二次江陳會」前,反對黨號召大批群眾於10月25日走上街頭,對陳雲林來台的實益提出具體要求,希望政府站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立場,積極交涉、據理力爭。另要求強化國會監督機制,提高對談資訊的透明度,防止台灣主權被侵蝕。

隨後,七大工商團體理事長更於10月28日拜會馬英九總統,公開表示歡迎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先生的來訪,支持政府繼續推動鬆綁兩岸政策、建構兩岸和解平台。

綜觀以上,兩岸晤談乃至於合作,仍有多方疑慮。且由於兩岸現況特殊,個別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未必完全一致,使得政府面臨調和各團體利益衝突的壓力。其次,經濟交流事務多數涉及規範與配套管理機制之建立,通常在協商前急待形成一致對外的共識,然而台灣各政黨間對兩岸經貿議題的看法分歧,形成兩岸互動最主要的內部障礙。

為有效促進兩岸合作,個人提出以下建議:首先,為克服兩岸合作過高的交易成本,有賴雙方依循國際慣例及制度規章,遵守遊戲規則;藉由多方溝通,促進彼此瞭解,提高談判資訊透明度,有助降低各方疑慮。充足的資訊將使行為體對相互行為意圖的預測與實際行為高度吻合,使雙方的期望狀態趨同,故而促進合作。

其次,兩岸合作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缺乏互信基礎,況且合作後所產生的效益多不確定。因此有必要尋求短期具體且是兩岸可以共同合作的項目,2008年上海世博會或協助台商產業升級均是可以列入考慮的目標。

其三,兩岸事務性談判在近期內將陸續展開,未來不可避免將觸及政治性談判。我國亟需就此預作準備,並應累積事務性談判的能量與經驗,作為政治性談判的基礎。

最後,我們必須體認,兩岸經貿合作的效果未必能馬上立竿見影,況且這亦是提升經濟活力的政策一環,有必要採取更多元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依照各方的經濟預測,未來兩年以上均有衰退的現象,大陸與台灣經濟勢必也將受到影響。因此,應強化內需產業及區域合作,以減緩所受到的衝擊。

事實上,兩岸經常性的對談,不僅有助台灣政經情勢的穩定與發展,亦對亞太地區與美、中、台三邊關係有深遠影響,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區域與國際地位的能見度。此次「江陳會談」的成功必將帶領台灣進入另一個嶄新局面,藉由兩岸直接交流亦將開啟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新頁,台灣勢必成為國際企業躍進中國大陸的重要跳板。



◆ 裁員劇增 失業紓困 北縣快速上路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 2008.10.31

經濟景氣不振,尤以科技產業衝擊最大,台北縣勞工局最近4個月受理申請勞資調處案大增,最近又有兩家科技公司大幅裁員,還有一家跨國知名連鎖速食業的15名派遣外送人員,近4個月領不到薪水。

台北縣就業服務中心指出,今年1月至10月15日止,北縣辦理資遣通報的公司行號計有5184家、資遣人數1萬7838人,由於金融風暴對全球經濟影響仍持續,預計今年底通報人數與家數還會增加。

北縣勞工局長高寶華說,由於失業人口增加已可預見,近日北縣已有4起失業者自殺不幸,縣長周錫瑋指示最快速研擬「北縣失業者及其家庭服務方案」草案,目前決定由社會局的公益彩券盈餘基金編列經費,以墊付款方式希望爭取實施時效,協助現行法令或制度上無法及時獲得協助的困難民眾,並將彙整中央、北縣府可予救助項目,印製成傳單提供民眾充分資訊。

勞資關係課長陳淑貞指出,最近幾個月來,聲請勞資調處的案件劇增,常出現「一整串」民眾在櫃檯洽詢,有些是拿不到遣散費,有些是不甘被公司減薪、甚至被要求留職停薪,其中大量解雇明顯的是電子科技業,分批解雇員工或歇業,但都不宣布關廠,顯示業者仍希望度過難關起死回生。

據悉,今年截至9月底,勞工局已接獲21家廠商大量解雇通報;上周四新莊市一家科技公司55名員工全被資遣,另一家早已陸續裁員至只剩35名員工的科技公司,本周一又通報裁員31人,只剩下4名員工。

本周一勞工局也接獲15名在跨國知名連鎖速食業的外送人員申訴,表示已近4個月未領到派遣公司的薪水。勞工局連繫該速食業,發現薪水都如期付給派遣公司,但派遣公司卻未付給員工,還繼續登報徵人,勞工局正處理中。



◆ 藍綠溝通比國共溝通還難?

【徐斯儉】2008-10-31 中國時報

馬總統昨天終於在陳雲林即將來台前夕,親上媒體說明政府立場,從某個角度來說,遲來的說明總比沒有好。但這個專訪所暴露出的問題恐怕不比解決的問題少。

關於近日以來台灣社會對於馬總統在兩岸關係上「過分親中」的疑慮,尤其是所謂的「兩區說」,馬總統提出了正面的回答,指出這是根據憲法修正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中華民國之下存在著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如果馬總統是一位法律學教授,他的說明是十分清楚的,從法源上很扼要明確地表述了所謂「兩區說」的法律根據。按照法律來說,馬總統的說法完全站得住腳。

但這種學院法條式的回答恰好反映出馬總統完全不理解為何台灣社會出現這麼大疑慮。台灣社會對馬政府有所疑慮與保留,原因不是法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認為用簡單的法律條文能解決複雜的政治問題,不是幼稚,就是不負責。

國民黨藉著與共產黨的「國共平台」順利解決許多問題,這是馬政府一直引以為傲的,但「國共平台」的運作卻又不用對立法院負責,不必受台灣社會監督。這種台灣社會的疑慮,馬政府有沒有好好說明解決?如果馬政府能夠在上任後幾個月內就建立起與中國政府之間的信任關係,為什麼沒有看到挾國會絕對多數和行政權的國民黨和馬政府,花同樣多的時間設法與綠營建立一些信任關係?難道台灣內部的共識比國共之間的共識還不重要嗎?

從台灣社會的角度,我們並不反對馬政府建立與中國大陸的溝通與協商,也不否認馬政府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但我們擔心的是,馬政府太過輕忽在與對岸進一步接觸之前,須先在台灣內部經營共識的這種必要性。或者更不客氣地說,馬政府和國民黨是否認識到,在台灣的政治光譜上,他與中國大陸接觸的這件事,先天上就應該付出比綠營更多的努力去爭取台灣社會的信任?說「綠營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不僅是政治上的幼稚話語,也是政治上的不負責任。這麼說是根本沒有意識到藍營領導人在台灣政治脈絡中與對岸接觸本來就要爭取更大的政治信任,這絕非釐清法律責任就能解決的。

就像獨派挑釁中國又同時不甩美國那樣,馬政府理所當然地看待與對岸協議而無須多做解釋,以及輕率地提出「兩區說」而自以為是,一樣是在現實政治上不負責任的行為。

獨派挑釁中國和不甩美國對台灣在國際上所造成了長遠的傷害,是藍營人士朗朗上口的。但不向國內清楚地溝通並建立共識,就急切地希望透過與對岸協商來緩解執政壓力,其對台灣社會偏獨或者中間區塊造成的心理陰影,同樣會削弱民主政治的運作,這難道不也是傷害了台灣整體的長遠利益?

就像反獨人士不希望綠營執政強加台獨政策於整體社會之上,反統者在藍營執行反統者所認為的「親中政策」時,也需要藍營政府給出更多更清楚的保證與溝通。這種沒有沙文主義色彩的執政方式,才是讓台灣民主真正穩固的基礎;在這種穩固的台灣民主之上,才能出現真正為兩岸帶來穩定和平的政策。

另一方面,在陳雲林來台前夕,綠營鼓起了士氣上街頭反對,但是否除了在「要不要掛國旗」這些象徵性的議題上嗆聲以外,也應認真地、有系統地整理出兩會即將會談的具體議題中,反對黨有什麼主張和堅持,或者認為有什麼更重要的議題被忽略了?在街頭攫取政治資本的同時,可不可以也認真為政策內容做好監督的角色,或者打開與執政黨在政策上辯論的空間與平台?

民進黨能否清楚有系統地說明,執政時期提出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究竟與國民黨的和平協議有何不同?國民黨目前在兩岸關係上的政策與措施,究竟有什麼具體風險?如果綠營能從具體政策面而非僅從統獨上回答為何「綠營可以,藍營就不可以」,那麼執政的藍營若再不能與綠營溝通和建立共識,就要負更大的責任了。(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江陳會 王:立院監督天經地義

自由時報 2008.10.31

〔記者陳曉宜、羅添斌、邱燕玲/台北報導〕第二次「江陳會」即將登場,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說明相關事項,王金平提醒說,凡涉及兩岸關係條例第九十五條規定的事項,都需經立法院決議或備查,尤其接受國會監督更是天經地義,立院監督才可讓協商更透明化。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邀陸委會與海基會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談」前專案報告,由於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未到場,民進黨立委強烈抗議,會議在佔人數優勢的國民黨立委強行表決下散會,藍綠立委激烈互罵。

對江丙坤未到立院,王金平表示,依法沒要求江一定要來,過去辜振甫也來過,但諮詢不是質詢,如果江來可讓陸委會順利上台報告,讓全國了解「江陳會」內容,也是很好。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表示,江丙坤允諾在陳雲林訪台結束後,會到立法院報告;黨團書記長張碩文說,前海基會董事長張俊雄從未到立院報告,為何江丙坤一定要到?主持委員會議的國民黨立委李嘉進則譴責民進黨「非理性」杯葛議事作為。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不滿指出,立法院長王金平十三日曾召集朝野協商同意,內政委員會應配合在野黨要求,安排江丙坤列席報告。江是否列席具有國會監督的指標性意義,如果請江丙坤請不來,那立法院就可以關門了。

「江陳會」將簽署空運、海運、郵政合作及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根據兩岸關係條例第九十五條:「主管機關於實施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直接通商、通航及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工作前,應經立法院決議」,王金平據此表示,「江陳會」結束後,有需要立院決議或備查的再作處理。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無法在立院內政委員會報告江陳會,轉而出席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拿出江陳會說帖大談江陳會的意義,會後媒體圍住她要提問,但賴滔滔不絕,記者插不了話,還對記者說「等一下,你先聽我說」。

對於即將到來的江陳會,賴幸媛提出「三不一沒有」,強調「不談政治議題、不談和平協定、現在及未來政府都不會簽CEPA」,以及兩岸之間「絕對沒有密約」。

至於兩岸直航究竟是不是國內航線?賴幸媛強調「我們認為不是」;但對中國如何定義航線,賴則不肯回應,只說「我們只管我們的部分」、「到時候你們就知道」。

她說,未來兩岸兩會協商的直達航路的飛行航線,絕對不是國內航線,等協議出來後,雙方航管單位再去續談航管交接等技術性事項。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晚接受專訪時則說,兩岸關係不能用國際或國內來單純界定,直航談的「兩岸航線」是非常特殊的航線,這在十餘年前他擔任交通部長時,兩岸就有這個默契,現在是沿用相同精神來推動空運截彎取直的直航。

※ 這篇補充上面那篇,相關報導:

*「兩岸關係條例」第九十五條
http://www.mac.gov.tw/big5/law/wr-a1.htm

主管機關於實施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直接通商、通航及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工作前,應經立法院決議;立法院如於會期內一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

所以兩岸協商簽署的任何東西,立院的確有監督的權利,立院於會期一個月內沒有任何決議,就會自動通過。至於第二次江陳會談談哪些東西?我想還是有人搞不清楚,這裡有一些概要:

* 第二次「江陳會談」的重要性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43876&ctNode=4498

裡面有提到農產品銷往大陸的議題,可以參考下面這篇報導:

台灣水果進口商 滅頂上海灘

希望這次能打通關節,成功為農民拓展銷售市場。

fsj 提到...

一位與資本主義頑抗的老銀行家

* 財經漫遊─一位與資本主義頑抗的老銀行家
* 全球股市10月蒸發9.5兆美元
* 克魯曼專欄》最壞的時機 消費者豎白旗
* 歐巴馬:當選總統 經濟與能源是優先要務
* 噩耗頻傳 俄經濟恐難擋寒冬
* 六大壽險前九月 帳上損失驚人
* 促進短期就業 政院動支近百億 提供10萬個工作
* 觀念平台─勤做事與會做事
* 江陳會將上場 蔡英文談台灣人意志
* 民進黨6日圍城 台商疾呼別抗爭
* 兩會協商 王金平堅持應受立院監督
* PANASONIC 擬併購三洋

◆ 財經漫遊─一位與資本主義頑抗的老銀行家

【沈雲驄】2008-11-01 中國時報

閉起眼睛,你會怎樣想像「銀行家」這三個字?霸氣的辜濂松,西裝頭的蔡明忠,還是電影中叼著大雪茄的禿頭胖子們?不管你怎樣想,可能都無法連結到費茲.沃格(Fritz Vogt)這個人。

濃眉白髮、布滿皺紋臉上掛著一副老舊金邊眼鏡的沃格,今年七十八歲,住在德國西南方,一個名叫蓋姆斯菲(Gammesfeld)的小鎮。沃格目前正經營的,是一八九○年創立、從祖父一路傳下來的萊芬森銀行(Raiffeisenbank Gammesfeld)。

萊芬森是德國一千四百多家銀行當中,規模最小的一家。以顧客數來說,只有六百多位;從資產來看,四年前,一千五百萬歐元,現在,一千八百五十萬,約合新台幣七十七億,相當於台灣金控業的小零頭。至於員工人數,只有一人,就是沃格自己。

萊芬森的所在地,是用穀倉改建的一棟老舊房舍。裡頭沒有大型電腦,也沒有自動提款機。到萊芬森銀行去,你只能看到三種服務:存款、房貸以及其他一般貸款。不管哪種服務,利率的計算都很簡單,假如存款利率是四%,房貸就是五%,其他貸款六%,會隨著歐元區的利率水準調整,但一定比別的銀行優惠。

對帳單?簡單,不是手寫,就是用打字機打出來,一個月會提供三次,如果有緊急需要,想知道帳戶裡還有多少錢,也可以打電話來問。至於現金卡、信用卡,抱歉,全都沒有。和別的銀行最大的不同是:萊芬森銀行不販賣任何投機商品。想到這家銀行買股票?沒有;買基金,到別處去,這裡不賣。更別提這陣子,讓世界亂成一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了。

想也知道,這麼「原始」的銀行,任何野心勃勃的MBA,都不會瞧上一眼。你可以去查查看,網路上也絕對找不到與這家銀行相關的什麼併購、募資、促銷商品的新聞。在這什麼事情都講求E化、效率、規模的年代,別說政府不知道該怎樣管理這種小銀行,包括銀行同業與媒體也很難明白,像沃格這樣的銀行家,有什麼出息?

錯了。就在國際上一家又一家知名大銀行紛紛倒閉,銀行家不是抱頭鼠竄,就是準備鋃鐺入獄的當兒,萊芬森銀行卻儼然成了世界金融的典範。去年這家沒有花俏商品的一人銀行,靜靜賺了三萬五千歐元,金額雖小,卻展現了穩健的步伐。幾個星期以來,包括德文版的《金融時報》等在內,都紛紛邀訪沃格,報導萊芬森銀行的故事。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銀行,今天之所以引起矚目,有兩個重要的理由。第一,在這場金融風暴中,萊芬森幾乎成了人們口中好銀行的縮影,學者專家們所提的金融改革目標,早就在萊芬森行之有年。比方說,國際金融組織(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最近公布了一份花了九個多月所進行的金融業「最佳實務」研究,該組織的結論認為:銀行風險的「控管」、執行長的「擔當」、業者的「自律」,是銀行業「贏回信心」必須做的幾件事。

說來諷刺,從風險控管到擔當自律,本來就是經營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卻一再被大銀行家們視若無睹。看看萊芬森,多年來,沃格毫不吝於告訴大家,從祖父到自己,有多麼痛恨資本主義。他自稱「反資本主義者」,跟馬克思一樣,他認為金錢是用來交易,而不應用來投機。因此,沃格不願意替顧客買股票,自己也從來不涉足整個銀行業瘋狂投入的金融遊戲。顧客放在他銀行的存款,沒有一分錢,捲入衍生性商品;今天,顧客們也從他身上,看見了風險控管、擔當與自律的榜樣。

其次,也更重要的是,萊芬森銀行的經營模式,讓人們重溫了銀行業應有的初衷:可信賴的金融服務。這幾年,全球銀行業紛紛朝著規模更大、服務更多、商品更創新的方向急奔,表面上,要滿足顧客更多的需求,替顧客創造更多財富,但實際上,卻距離這樣的目標愈來愈遠。存款戶被遊說把儲蓄變投機,投資戶被誘惑投入高風險商品,信用卡客戶被收取高額利息,貸款戶如果還不出錢來,還會被討債公司修理。這,是我們所需要的銀行嗎?

跟你所能想像的大銀行家們不同,沃格沒有大野心,只想專注地服務他的街坊鄰居。因此,他謝絕外人,只有蓋姆斯菲的居民,可以在萊芬森開戶。什麼時候,你我居住的地方,也能有這麼一家可信賴的小銀行呢?

※ 最近幾天的報導對「資本主義」出現許多不同的思辯,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在下的定義很簡單:「不擇手段將利益最大化」就是資本主義。重點在「不擇手段」這四個字。



◆ 全球股市10月蒸發9.5兆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三十一日電】 2008.11.01

全球金融與商品市場10月慘遭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幽靈的雙重打擊,宛如經歷一場腥風血雨的大屠殺,股匯市與商品市場哀鴻遍野,單月跌幅紛創新高紀錄。

大型金融機構蒙受信用相關損失,認列的資產減值總共超過6,840億美元,嚴重衝擊全球股市,追蹤23個已開發國家的MSCI世界指數10月大跌21%,為1970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全球股市的市值在本月蒸發逾9.5兆美元,幾乎是今年總失血金額的三分之一。

在新興市場,即使亞洲股市本周因美國、中國相繼降息,以及聯準會(Fed)提供新興市場1,200億美元的換匯安排而強力反彈20%,但MSCI新興市場指數10月仍重挫28%,MSCI亞太指數也挫跌19%,為21年來單月最大跌幅。

各國股市以金融體系崩潰的冰島表現最糟,OMX冰島ICEX15指數崩跌81%,創史上最高,也是彭博資訊追蹤的89個大盤指數中跌幅最深者。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7%,標準普爾500指數跌17.82%,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等歐洲主要指數的跌幅都超過13。

隨著全球衰退跡象逐漸浮現,投資人爭相拋售高收益率貨幣,成為避風港的日圓與美元成為10月最強勢的貨幣。日圓對歐元升值17%,創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最大;日圓對美元則上漲8%,為1998年來單月最大漲幅。分析師說,日圓利差交易退潮與日本央行降息,也提供日圓升值動能。

美元的漲勢也銳不可當。單是10月份,美元對歐元漲9.6%;對英鎊升9.2%,為1992年來最大漲幅;澳元與紐元對美元分別下跌16.6%及12%,為1983年與1984年以來最大。

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將減少對原物料的需求,造成商品行情10月直直落,創下52年來單月最大跌幅。追蹤19種商品的路透/Jefferies CRB指數大跌23.7%,至少是1956年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紐約輕原油期貨價格10月暴跌36%,一舉刷新1986年2月跌幅30%的歷史紀錄。倫敦銅三個月期貨下挫34%,為20年來單月最大減幅。黃金現貨價格跌近16%,為25年(1983年2月)以來單月最大跌幅。小麥回落21%,創逾22年最大跌幅;糖期貨摔掉15%,跌幅為1999年4月以來最大。



◆ 克魯曼專欄》最壞的時機 消費者豎白旗

【聯合報╱田思怡譯】 2008.11.01

美國消費者豎白旗的隱憂終於成真。根據30日公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報告,第三季的實質消費支出年率下降3.1%;耐久財(汽車、電視之類的物品)實質支出年率下降14%。

要了解這些數字的重要性,你必須知道美國消費者幾乎從來不節省開支。在2001年經濟衰退期間,消費者需求仍然增加;上次出現單季消費下滑已是1991年的事了。而且自1980年以來從未出現這樣的大幅下滑,當年不僅經濟嚴重衰退,還外加兩位數字的通貨膨脹率。

再者,這些數字是第三季(7、8、9月)的統計。基本上是在9月中旬雷曼兄弟倒閉導致信心崩潰之前的數字,更不用說是在道瓊指數跌破萬點之前的數字。這些數字也尚未完全反映消費信用大幅減縮的效應,而消費信用目前仍在緊縮中。

看來消費者行為開始大變,而時機再糟糕不過了。

美國消費者長期以來入不敷出。在1980年代中,美國人把收入的大約10%儲蓄起來。不過,近年的儲蓄率通常在2%以下,有時甚至出現負數,消費者負債已提高到占GDP的98%,是25年前的兩倍。

部分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用不著擔心,因為美國人不斷攀升的債務,可以拿他們一直漲價的房子和股票投資來彌補。不過,最近我們已聽不到這類論調。

消費者遲早要勒緊褲腰帶。但這次覺醒的時機十分不幸。我們不禁要響應聖奧古斯汀的請求:「請賦予我貞操和自制力,但不是現在。」消費者在美國經濟落入流動性陷阱之際減少消費,目前的情勢是聯準會已喪失對經濟的掌控力。

背景說明:如果你是教總體經濟學概論的老師,本學期高潮之一是解釋何以個人的美德會變成公共的惡習,何以消費者多多儲蓄的正確行為會讓大家的日子更難過。這個論點是,若消費者減少消費,而且無其他支出取代消費者支出,經濟將陷入衰退,每個人收入都變少。

事實上,消費者收入的減幅實際上也許比他們花費的減幅還大,因此他們想要儲蓄更多卻做不到,這種可能性稱為「節儉的矛盾」。

不過,這時老師會急著解釋節儉美德並非惡習:實際上,如果消費者要節省開支,聯準會將以降息因應,有助於避免經濟衰退,並提高投資。因此美德終究還是美德,除非因某種因素,聯準會無法彌補消費者支出減少。

我打賭你會猜接下來會怎樣。

我們正陷於流動性陷阱中:聯準會政策已大半失去吸引力。柏南克尚未仿效日本在1990年代的做法,把利率一路調降到零。但難以相信把聯邦資金利率從百分之一調降到零,對經濟會有很大正面效應。尤其是,金融危機已使得聯準會政策對大部分民間企業起不了作用:聯準會持續降息,但貸款利率和許多民間企業支付的利率仍比年初時高。

接著,美國消費者投降了,選在最壞的時機。但抱怨也沒用,我們需要因應政策。

目前對金融體系的紓困動作,即便有效,也只能稍微減輕問題。也許某些消費者能保住他們的信用卡,但我們看到,在銀行開始緊縮信用前,美國人的信用已過度擴張。

現在經濟正需要能取代消費者支出的力量。這意味重大的財政振興方案。這次振興方案應採取政府實質支出方式,而不是發放退稅支票,消費者不見得會支出。

讓我們冀望國會在選舉結束後,立刻著手研議拯救經濟的措施,也冀望跛腳的布希政府不要擋路。



◆ 歐巴馬:當選總統 經濟與能源是優先要務

中央社 2008.11.01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今天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他強調,一旦當選總統,首要之務是扭轉經濟以及推動能源獨立政策。

CNN記者是在愛阿華州首府狄蒙市專訪歐巴馬。歐巴馬目前在全國性民調領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並在幾個州享有民調優勢。CNN記者請歐巴馬列出未來執政的優先順序。

歐巴馬回答,應該是持續致力穩定金融體系,尤其明年一月的(經濟)局勢還渾沌未明。如果銀行體系持續瓦解,不管是稅政改革、健保政策、教育制度、能源方案、或者移民法案都難以完成。

至於次要政策,歐巴馬說,新政府必須掌握時機,因為美國能源獨立攸關國家安全議題,也是創造就業的議題,開發綠色新能源將帶來五百萬個新工作機會。

歐巴馬接著說,施政第三順位是健保制度,第四項是中產階級減稅以及廣泛的稅政改革措施。第五順序則是教育改革。

但在專訪後段他又補充,中產階級減稅也許應算是他的「第一施政要務的一部分」,因為這項措施有助於穩定經濟。

被問到新政府是否由跨黨派成員組成,會不會包括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歐巴馬說,他一定會思考哪個職務最適合馬侃來為國人服務。

至於如何獵捕蓋達組織領導人歐薩瑪‧賓拉登?歐巴馬強調,馬侃在此問題上支持一個嚴重錯誤的戰略,他自己支持國防部長蓋茨所主張的,國家安全的第一要務,就是追剿蓋達組織與賓拉登,做法就是轉移伊拉克美軍軍事資源與兵力至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

他也宣示美國應協助巴基斯坦民主化,包括幫巴國找出改善貧窮、推廣教育的有效方案;他的新政府也會聲明,巴國必須致力於邊境安全以及打擊恐怖份子營地。他說,「美國必須講清楚,如果巴基斯坦不願意做或者做不到,美國只好(在巴國境內)自行獵捕那些高階恐怖份子」。

歐巴馬也重申,應該增派至少兩個旅的美軍兵力進駐阿富汗,同時他會尋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盟國的合作。他也說,美國應協助訓練阿富汗的維安部隊以及司法體系;他也提出每年增加美金十億做為非軍事項目援助,包括預防貪腐,確保在阿富汗全國各地都有投資建設。



◆ 噩耗頻傳 俄經濟恐難擋寒冬

【鍾玉玨/紐約時報十月卅一日報導】2008-11-01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初,俄羅斯當局信誓旦旦向民眾信心喊話,表示政府銀彈充裕,足以對抗這波海嘯,不過壞消息一個接一個襲來,從原油價格重挫、股市狂瀉七○%、全球信貸緊縮乃至民營銀行擠兌,令俄國中央銀行準備金失血的速度遠遠超出想像。

八月八日為止,俄國央行外匯存底尚有六千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不過到了本周左右,準備金大幅縮水,只剩四千八百四十億美元,多半用於支撐盧布匯率、紓困銀行系統、挽救石油寡頭的事業等。

前景黯淡 中產階級美夢破碎

而且俄羅斯準備金縮水的速度毫無放緩跡象,加上全球經濟蒙上衰退陰影,到底莫斯科當局的口袋能否深到繼續久撐,令外界關注。

種種跡象顯示,前景一片黯淡。若原油價格繼續走跌,靠油價帶動的俄國經濟榮景勢將停止漲勢,甚至跌到零成長。影響所及,好不容易可過好日子的中產階級又得開始節衣縮食,捨寬敞的大房子,取消海外旅遊等。

在廣告公司擔任美術導演的塞吉耶夫說:「原本伸手可及的希望這下全部泡湯,也許一去永不復返。」

儘管政府堅稱資本雄厚足以承擔風險,但官員坦承,民眾信心不足,恐慌情緒已經蔓延。

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說,各種數據顯示,俄國經濟無崩潰之虞,但社會呈現出集體恐慌現象。

深怕一個風吹草動便可能壓垮國內銀行系統,俄國當局顯得小心翼翼,並祭出諸多措施:國營電視台試著安撫民心,各大銀行也都為提款機備妥大量現金,當局還大手筆將十多家搖搖欲墜的銀行收歸國有。

恐慌情緒蔓延 銀行不受信任

由於俄國股民不多,因此受傷程度遠低於生意人,後者多半向國外銀行融資,股價暴跌,導致他們欠了一屁股債。

儘管老百姓並未受到股災嚴重衝擊,但他們對民營銀行充滿不信任。九月,民營銀行的存款少了四%,十月更驟減了三○%。若干存款戶將錢改存於國營銀行,但多數存戶寧願抱著現金(按規定,俄國民眾不得將錢匯往國外)。亦有一些存款人擔心盧布可能重貶,而將盧布帳戶換成美元帳戶,金額多達卅五億美元。

儘管政府信心喊話,但鋼鐵工廠縮短工時、企業裁員、銀行縮減消費性貸款、咖啡廳拒收信用卡等,在在都讓民眾感受到景氣的寒冬,比俄羅斯即將到來的隆冬更加酷寒。

※ 俄國貧富差距頗大,難過的是那些暴發戶。



◆ 六大壽險前九月 帳上損失驚人

【彭禎伶、孫彬訓/台北報導】2008-11-01 工商時報

9月全球資本市場大跌,讓國內6大壽險公司元氣大傷!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壽、新壽、南山、富邦、中壽及台壽6家公司,今年前9月淨值較去年底減少了1386億多元,多家公司幾乎把股東權益都賠光,其中有625億元、45%是在今年第三季蒸發。

壽險公司今年上半年因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急升6%多,使得未避險部位,出現重大未實現匯兌損失,如國壽有350億元,新壽130億元,南山人壽也有1、200億元;第三季雖然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回貶,但因為壽險公司紛紛在第二季增加避險部位,或用NDF避險,所以回沖利益並不多,反而是9月台股大跌,讓各家公司帳上都出現重大未實現虧損。

國壽1-9月累計虧損6.38億元,已較上半年虧損53億元的情況好很多,儘管國壽上半年已增資150億元,但國壽到9月底,帳上有近373億元的金融資產未實現虧損,連帶使得股東權益也降為707億多元,等於前三季股東權益少了526億多元,幾乎是一個國壽的股本。

新壽因34號公報重新調整資產,前9月累計虧損由148億元左右,降為累計虧損109.5億元,但新壽帳上還有223億元左右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股東權益也降為352億元,等於9個月少了248億元左右,第三季單季就少了140億元。

台壽在第三季認列雷曼兄弟投資損失6.76億多元,使得前9月累計虧損達10.99億元,帳上也有43億元左右的金融資產未實現虧損,股東權益在9個月內少了57億多元;中壽及富邦人壽前9月雖分別獲利19.1億及16.8億元,但帳上也都還有88、99億元的金融資產未實現虧損,淨值也少了71及136億元不等。

目前為止,前三季虧損最多的還是南山人壽,今年前9月累計虧損163億多元,淨值也少了348億多元,主要是因為未實現海外匯兌損失及海外投資虧損。



◆ 促進短期就業 政院動支近百億 提供10萬個工作

【呂雪彗/台北報導】2008-11-01 工商時報

為搶救失業,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緊急核定「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至明年6月底決動支98億元預算,提供3-6月不等短期就業機會,自今天11月1日起上路。預估97年可提供約4.6萬個就業機會,98年1至6月可促進約5.6萬個就業機會,除企業新增聘僱外,政府提供包括雨水下水道淤積檢查、河川守護等工作。

近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景氣趨緩影響,失業率驟升,短期內不易回穩,因此行政院自97年11月1日起至98年6月30日止,推出「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分二階段辦理。第一階段97年可促進約4.6萬個就業機會,第二階段98年可促進約5.6萬個就業機會。

明年至6月底5.6萬個就業機會較日前向政院提報9.6萬個縮水,因經濟部「我挺你」計畫3.5萬個工作機會與勞委會「立即上工」太相近緊急喊卡,後來也未以「裁外勞增本勞」政策取代。

今年2個月的短期就業,大多延續至明年,今明二年增加工作名額不能相加,換句話說明年僅新增1萬個工作機會,相關經費由各機關年度經費中支應,今年二個月動支31億元,明年1-6月動支67億元,合計動支98億元。

劉揆嚴格要求各部會促進就業措施,不能提供抄墓碑或掃廁所等公共服務,這次各部會提供工作機會都是配合政務所需工作。

例如:內政部雨水下水道淤積檢查、經濟部河川守護隊計畫、交通部推動觀光品質提升作業、勞委會立即上工計畫、公部門短期就業計畫等。



◆ 觀念平台─勤做事與會做事

【許又方】2008-11-01 中國時報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中的「草船借箭」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姑先不論其是否合乎史實、是否刻意在神化孔明,「頗具啟發性」當是無庸置疑。

話說為了與曹操江上作戰,東吳督都周瑜命諸葛亮在十天內造箭十萬枝,卻暗令軍士不得提供任何製箭的材料,分明是在為難孔明。而在聯吳抗曹的戰略牽制下,孔明也無法對周瑜卸責抗命,處境可謂進退維谷。

孰料孔明不僅不退卻,反而信心滿滿地說「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否則甘受重罰。至於接下來如何向魯肅借船、如何教士兵束草人、如何趁著江上大霧佯裝偷襲曹軍、如何誘使曹軍向草船發箭濫射、終於得箭超過十萬等情節,「看倌」們早已耳熟能詳,毋須筆者贅言。

假使材料充足,人員到位,那麼孔明只要宵衣旰食、勤奮地督導造箭,十天或許還能造出十萬枝箭;不過,既然他處處受周瑜掣肘,除非有神妙之策,否則即使再怎麼勤勞不懈,終究還是無法完成任務,落入周瑜「公道斬之」的圈套中,白白丟了性命。孔明的足智多謀,不僅為自己解除危機、挫了周瑜銳氣,同時也削弱了敵軍的武力,因時制宜、一舉數得,可謂治世之能臣。

如此看來,「勤奮」固然是做事的最基本美德,但在風雨飄搖、無可如何之際,充滿智慧的才能方是左右成敗關鍵─此對一個主管國家大計的政府而言尤其重要。

我們常會聽主政的官員抱怨「做到流汗」,卻被「嫌到流涎」,換言之,官員們總認為自己已經非常勤奮地在為人民打拚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實在有夠疲勞」,何苦大家仍是交相指摘、罵不絕口?我們當然體諒官員們的辛苦,也相信他們都是「勤做事」的一群;然而,「勤做事」並不代表「會做事」,「勤做事」只能保證公家事務不會被延誤而已,並不能確定事情一定能得到好的解決,有很多事若用錯了方法、看錯了方向,即使再勤奮也終究事倍功半,或是徒勞無功,甚至反而招來禍端。

因此,一個理想的政府,除須有「勤做事」的事務官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會做事」的政務官,隨時用他們過人的智慧指導所屬化解任何危機,做出對國計民生最利的抉擇。這樣的政府必然果決而有效率,不會因為一樁小事而自亂陣腳、慌張失措,以致出現朝令夕改的決策,或是說出一些讓人「丈二金剛」的無厘頭表述。特別是面對當今全球性的危機時,百姓們無疑更希望自己所選出的主政者是個「會做事」的人,像孔明般懂得因時制宜,深謀而遠慮,明確告訴追隨者該怎麼做、怎麼走,而非一味呼口號,或再三強調勤奮的「工作狂」。

清代著名史家章學誠曾感慨說:「才、學、識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難,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職是故耳。」雖然他惋惜的是「良史」太少,但我們仍可借用他的話來感嘆政府裏「勤官」雖多,但兼具才華、學問與見識力的「能官」卻太少。看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僅自身要才能出眾,如何為國舉賢,讓政府裏「能官」充分到位,以為股肱,興邦利民,似乎是重要的事。



◆ 江陳會將上場 蔡英文談台灣人意志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11.01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午表示,江陳會即將上場這段時間,馬英九總統不斷說這是歷史的一刻,但台灣民眾還是充滿憂慮,面對馬政府輕漫的態度,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時,民進黨會採取一連串行動,目的就是要讓政府有所警惕,知道自己哪裡做錯。

蔡英文表示,他們要讓中國知道,台灣人民的感受、心聲、利益,不是幾個國民黨政治人物、企業界代表,就可以代台灣人民發聲,這其中甚至很可能和大多數台灣心聲是不一致的。他們要延續1025大遊行,讓國際知道台灣人民期待和平,但不接受主權退讓,或以經濟利益交換主權。

蔡英文表示,我們有很多理由質疑政府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保護主權,政府幾乎事事退讓,事事為中國著想,政府過度相信與中國經濟往來,可以拯救經濟,但這個經濟利益是不存在的,即便有,也不是操之在我們手上,我們的政府似乎正準備以主權換取這些利益。

蔡英文表示,11月3日起的守夜靜坐,是以和平有秩序的方法、方式,大聲展現台灣人的意志。



◆ 民進黨6日圍城 台商疾呼別抗爭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11.01

二次江陳會下周登場,繼1025「反黑心、護主權」遊行後,民進黨從下周一開始,一連三天接續發動「為台灣守夜、向中國嗆聲」活動,預計在11月6日,馬英九總統接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時,到可能的接見地點台北賓館,發動圍城活動,以示抗議。

民進黨規畫,11月3日、4日、5日,連續三天晚上,將先動員群眾,到台北市濟南路(中山北路、林森南路間),發起守夜活動,這部分的路權,事前已申請獲准。另方面,民進黨也預先借了台北車站站前廣場,但初步認為,因為現場人潮來來往往,恐造成他人不便,因此決定該場地先備而不用。

連三天守夜,民進黨除號召群眾參加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會前往參與,包括民進黨黨公職幹部,也都會到場,另外還會邀請民間社團、名嘴一起助陣,到時候除安排名人演講外,還會有演唱活動。

真正的重頭戲,將在6日傍晚於台北賓館的馬陳會外登場。屆時民進黨將再發動一波名為黃絲帶行動的圍城計畫,原本聚集在濟南路上的群眾,將移動至台北賓館四周,包圍台北賓館。

民進黨將備妥黃絲帶,當天將把黃絲帶綁在管制區周邊的拒馬、蛇籠上。至於整個圍城的範圍會有多大,民進黨還要視當天的管制區而定。

此外,每條黃絲帶上,還會有「台灣是我的國家」、「Taiwan is my country」字樣,凸顯民進黨在主權上的明確態度。如馬陳會臨時改變會面時間,他們也會隨機應變。

【記者蔡佩芳、吳孟庭/台北報導】

大陸各地台協會會長十多人代表聯合舉行記者會,公開力挺「江陳會」。台商代表呼籲少數非理性的擾亂抗爭,只會削弱自身的力量,只有朝野政黨與人民整合歧見,才能在兩岸談判爭取最大利益。南通台協會長劉璟芳說,就是因為張銘清事件後,讓台商迅速串連趕回國內力挺江陳會。

大陸各地台商協會力挺江陳會,地點特地選在長榮集團張榮發基金會,代表發言的台們更是多以台語發音,象徵意義濃厚。台商協會會會長提出三點呼籲,認為能兩岸進入實質協商得來不易,全體人民應珍惜,並促成常態性的制度協商;少數非理性的擾亂抗爭,只會削弱自身的力量,只有朝野政黨與人民整合歧見,才能在兩岸談判爭取最大利益。



◆ 兩會協商 王金平堅持應受立院監督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8.11.01

江陳會下周登場,立法院長王金平上午表示,海基會與海協會兩會協商應該受到國會監督,立法院未能派人參加,有檢討的必要,他堅持立法院應派人參加協商,即使不能在過程中提出意見,也應該全程參與。

王金平上午到圓山飯店參加生命科學創新論壇,他在受訪時說,國民黨執政期間,就曾經提出過兩岸協商條例,讓兩岸協商法制化,他曾向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達意見,賴也釋出善意,表示會慎重檢討。

王金平表示,立委未能參加兩會協商,有檢討的必要,兩會協商應該受到立法院的監督,將來協商的結果,如果需要法源的,必須送立法院審查,如果不用法源,仍然要送立法院備查。



◆ PANASONIC 擬併購三洋

中央社 2008.11.01

今年十月才將公司名稱統一而改成PANASONIC的前松下電器產業,擬在年內併購三洋電機,將和三洋的大股東開始協商,若能談妥而實現,將躍居為日本最大規模的電機廠商並創下日本主要電機廠商合併的先例,今後談判的動向備受矚目。

日本媒體今天報導,PANASONIC將和包括三井住友銀行和大和證券SMBC集團在內的三洋三大股東,針對併購問題進行協商,以年內達成基本協議為努力目標,若能實現,PANASONIC的年間營業額將超過十一兆日圓(新台幣三兆六千八百億元)而成為日本最大的電機廠商。

PANASONIC主要看中三洋的電池事業,後者在太陽電池和充電池事業極強,手提電腦和手機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高居首位,有助於強化前者的充電池事業,並可進軍快速成長的太陽電池市場,以及實現二零零九年度營業額十兆日圓的目標。

三洋目前的股票市價總額兩千七百十四億日圓,三大股東持有的不包括在市價總額內的優先股價值約六千兩百億日圓,PANASONIC被看好有可能以取得大部份優先股的方式將三洋置於傘下,股票取得的數目和價格等,將是協商的重點,關係談判的動向。

PANASONIC前身的松下電器,一九一八年由松下幸之助創設,今年十月改成現名,今年三月為止的年度營業總額達九兆零六百八十九億日圓,營業利益五千一百九十五億日圓。

三洋是由與松下幸之助有親戚關係的井植歲男於一九四七年設立,事業上並無關係。二零零四年起經營惡化,在三家金融機構作為大股東的主導下經營,今年三月為止的年間營業額是兩兆零一百七十八億日圓,營業利益七百六十一億日圓。

PANASONIC若成功地合併三洋,單純計算的話,明年三月為止的年間營業額預估可擴大至十一兆兩千億日圓規模,將可取代營業額十兆九千億日圓的日立製作所而躍居成為日本最大規模的電機廠商。

fsj 提到...

通膨?通縮? 歐巴馬與麥肯之經濟主張

* 歐巴馬與麥肯之經濟主張
* 歐洲觀點/社會公平 奧財經政見貼近歐陸
* 美企業財務長 比較愛馬侃
* 通貨緊縮 美經濟新威脅
* 白宮國會一黨獨大 不利美股
* 醫療等四大產業 將安度危機

◆ 歐巴馬與麥肯之經濟主張

【劉憶如】2008-11-03 中國時報

新任美國總統即將於明日(十一月四日)選出,並於明年一月就任。面對美國八十年來可能最為嚴峻的經濟情勢,從歐巴馬或麥肯的選舉政見中,能夠看見什麼樣的經濟理念與政策?這些政策對於引導美國度過難關,又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相較於一九三○年代羅斯福總統為美國帶來截然不同的「新政」,現在美國的新總統能夠突破的則其實有限。因此若要期待像三○年代羅斯福就任後,馬上就有「立竿見影」的改變及效果,可能會是奢求。在種種限制條件下,歐巴馬和麥肯也因而只能在一致的方向上,盡量規畫不同的細節與作法,企圖說服選民各自的政策是最具效果的。

勢將減稅並擴大政府支出

所謂歐巴馬與麥肯「一致的方向」,基本上就是他們兩位都追隨了與當年羅斯福總統一樣「寬鬆財政政策」的理念。不論明天誰當選美國新任總統,減稅及擴大政府支出,都會是我們將看到的政策方向,差別只是在於減稅及政府支出對象的不同以及實施期間長短的差別。

企業所得稅政策看法不一

譬如說,在所得稅的調整上,歐巴馬減稅的對象著重在中低收入戶,對於所得較高族群,則不但沒有減稅,甚至還加稅。

具體而言,歐巴馬主張年所得二十五萬美金(約新台幣八百萬元)以下的家庭,將可持續享受布希總統所提出的減稅優惠,但對於所得高於二十五萬美元的族群,則將提前取消他們原本享有的減稅優惠。相對地,麥肯則不但沒有對於不同所得水準採不同減稅標準,而且主張更進一步延長布希正在施行的各種減稅措施。

其次,美國自實施最低稅負制四十年以來,隨著物價及所得水準的上漲,須繳納最低稅負的族群已大量擴散至一般中等階級。

歐巴馬因此主張應修正最低稅負制,使得中等階級不再成為適用對象。至於政府財政收入的損失,則規劃由提高資本利得稅來彌補;尤其是家庭年所得超過二十五萬美金者,資本利得稅將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二十。相對地,麥肯則主張全面廢除最低稅負制。

對於企業所得稅的主張,兩個陣營亦有所區隔。歐巴馬維持目前稅率不變,但對於小型及新設立的公司,給予資本利得免稅及其他各種投資優惠,麥肯則主張將分兩階段地將目前百分之三十五的企業所得稅調降至百分之二十五。

歐巴馬對財政傷害比較小

在促進就業方面,則朝向減稅及增加政府支出雙管齊下,但歐巴馬更為積極,充分展現民主黨「大有為政府」的傾向。共和黨的麥肯支持上個月國會提出的汽車製造業者二百五十億美元的政府保證貸款,歐巴馬則不但主張將貸款提高至五百億美元,並且額外投資二百五十億美元去修復道路及橋樑(這更是台灣急切須進行的)。

另外,歐巴馬提出在二○○九及二○一○年的兩年間每一個企業只要每多聘請一名員工,就可得到美金三千元的企業所得稅之減免。

最後,麥肯亦在資本利得稅上尋求更大減免空間,例如規劃在二○○九年及二○一○年,將長期投資的資本利得稅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五減半至百分之七點五,投資虧損的扣抵稅額亦規畫在同期由目前的三千美元大幅提高至一萬五千美元。這些措施對照歐巴馬甚至要提高高所得者的資本利得稅,則清楚反映經濟理念上的差距。

看起來洋洋灑灑的各種減稅、加稅及政府支出之財政政策下,依據美國獨立機構估算,歐巴馬的政策將使美國在未來十年內政府收入減少二兆九千億美元,但麥肯的政策則更將會使政府收入減少七兆美元。歐巴馬的政策維持民主黨「大政府」的傾向,但對財政傷害反而比較小,這是因為它的政策包含多項對富人增稅的規畫,這也是共和黨一再指稱歐巴馬是進行「財富重分配」的社會主義者之故。

不論如何,當初一九三三年羅斯福接任總統時,是由極端保守的,追求財政平衡理念的財政政策轉向的,因此激勵效果也特別強勁;但今日兩個陣營的減稅及增加支出,則都僅是程度而非方向上的改變,因此對景氣的刺激效果,將較有限。但此次風暴雖大,究竟不是一九三○事件的重演,因此還是應抱持著信心,祝福美國新總統的誕生吧!(作者為日本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



◆ 歐洲觀點/社會公平 奧財經政見貼近歐陸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特稿 2008.11.03 自由時報

美國經濟的一點風吹草動,歐洲立刻首當其衝,像是次貸危機的引爆,就讓大西洋對岸的大小銀行一片倒。股市更是敏感,只要經濟分析師一說美國即將衰退,歐洲股市馬上應聲跌。不只是美國人擔心經濟大蕭條,隔岸的歐洲國家更緊張,因為在全球化經濟的緊扣之下,沒有一家歐洲銀行跟美國華爾街脫得了干係。

大政府 奧政見與歐洲接軌

經濟問題在不少歐洲人的心目中,比伊拉克撤軍更為重要,因為歐洲人非常擔心連鎖效應將導致失業、難貸款、股票跌以及退休金消失。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提出的裁減不當支出、財富重分配、加強政府監控、增加政府開支以刺激經濟、加強基礎建設、應對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競爭、增加勞工保障要求雇主對雇員醫保、加強教育及醫療投資、撥款一千五百億美元研究再生能源帶來就業新機等論調,相當傾向社會公平論,基本上跟西歐、北歐等國家的思潮相當接近。

小政府 麥肯傾向自由放任

相較起來,麥肯的經濟立場還是傾向自由貿易、政策鬆綁、仰賴市場機制等共和黨傳統,包括他提出政府撥出三千億美元購買房貸重新貸給受困房主的方案,都很容易被奧巴馬的長期解決就業及減稅的辯論掩蓋。對歐洲人來說,奧馬巴展現的是較為深遠的政策,不光只是對銀行送錢而已,很符合歐洲人對國家領導者深具謀略的期望。即使奧巴馬傾向採取經濟保護立場,這也只是讓東方的外銷大國擔憂,歐盟國家無論如何都還有世界貿易組織為後盾,歐美已經交手過數次,不會因為奧巴馬上台就改變局勢。

麥肯在稅務問題上指奧巴馬增稅是要分散財富的說辭,也沒打到要害,奧巴馬立刻提出要為九十五%的人減稅,更打在賦稅過重的歐洲人心中。比較起來,麥肯對經濟議題的全面凍結開支、平衡聯邦預算等解說都太過模糊,不像奧巴馬的論述較為具體。偏偏麥肯還在美國總統布希的五個預算案中投了四個贊成票,讓他即使一再強調自己不是布希,都很難脫離布希陰影。

即使麥肯矢言將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但共和黨與華爾街富豪一向過從甚密,加上在共和黨的包袱下能做到幾分管控,確實讓歐洲人質疑。在經濟危機時,民主黨的全民福利政策,無論如何都比共和黨以單純減稅來振興企業以增加就業,更能獲得中下層選民的青睞。法國名記者萊衛十月底接受德國鏡報訪問說,美國目前困境必須沿用羅斯福新政,不是單純減稅或增加政府投資就足以應付,應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管控,美國政府勢在必行。



◆ 美企業財務長 比較愛馬侃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路透紐約一日電】 2008.11.03

最新調查顯示,美國企業的財務長對共和黨總統選人馬侃的偏愛程度遠超過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但財務長對馬侃的支持度與前一季相比,則呈現下滑。

財務主管國際公司和柏魯克學院席克林商學院的調查顯示,財務長對美國經濟和企業營運變得更不樂觀,且預期企業未來六個月取得信用的難度將大增。

62%的財務長說,希望馬侃贏得本周總統選舉,只有15%的財務長偏好歐巴馬入主白宮。三個月前,馬侃的支持度更高達71%,歐巴馬的支持度則只有13%。

調查顯示,認為馬侃較有能力處理經濟危機的財務長人數是歐巴馬的兩倍。這項調查在10月2日到17日對290位企業財務長進行調查。

調查還發現,67%的受訪者預期未來半年將更難取得信用。財務長平均預測,未來12個月將減少1%的支出。過去兩年的調查都顯示,財務長預期支出會增加。

多數財務長贊成加強規範金融業,並支持美國政府本月推出的紓困案,財務長還替財政部長寶森處理經濟危機的表現打分數,多數人給寶森「B」或更高的分數。



◆ 通貨緊縮 美經濟新威脅

編譯盧永山/特稿 2008.11.03 自由時報

當全球幾十個國家面臨嚴重的金融災難,美國經濟可能出現新的威脅—貨品堆積如山,但無人購買,導致價格滑落,抑制企業的新投資,甚至使失業率惡化幾個月或好幾年。

一九三○、八○年代前車可鑑

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伴隨著通貨緊縮,一九八○年代末期日本房地產泡沫化,導致日本出現失落的十年,物價也持續下滑,情況與一九三○年代的美國相當類似。

決策人士通常可藉升息來抑制通膨,打壓經濟活動,降低對貨品的需求,但通縮難有特效藥可醫治,日本的經驗顯示,即使利率已降至零,物價仍持續下滑,使企業更不願進行投資。有些人擔心美國可能面臨同樣命運,若美國衰退加深和時間拉長,消費者可能失去購買力,也會導致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經濟放緩。

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羅比尼表示:「這是非常嚴重的風險,我們可能陷入經濟危機的惡性循環。」

降息釋資金 通縮威脅反加強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決策人士擁有政策工具,可避免美國陷入困擾日本的通縮黑洞。美國上回爆發通縮恐懼是在二○○三年,但聯準會以降低利率,促進經濟持續成長,打敗這項威脅;這次聯準會也展開大規模降息,把利率降至一%,各項紓困計畫也向經濟挹注資金。

但即使美國政府不斷釋出資金,通縮威脅反而加強。從經濟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過這麼多國家同時面臨這麼多危機,金融風暴已如病毒蔓延全球,從南韓、冰島到巴西,問題不斷擴大,現在連財務健全的企業都面臨信用緊縮的危機。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表示:「我們陷入相當嚴重的全球衰退,強烈的金融風暴演變為全面的全球恐慌,這是相當危險的情況,危險的地方在於,經濟不只會壞幾年,可能會有另一個失落的十年。」

※ 物價下滑?至少台灣目前看不見。



◆ 白宮國會一黨獨大 不利美股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11.03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逼近,民主黨選情一路看好,美國可能再度出現白宮、參議院、眾議院都被同一黨人掌握的局面。不幸的是,根據一家專門分析政治對股市影響的共同基金公司表示,這種「三位一體」的局面將是股市最不想面對的情況。

國會影響基金(Congressional Effect Fund)創辦人辛格(Erin Singer)之所以投入指數型基金業務,是因為他的分析發現,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美國國會休會時的表現,比國會開會時好二到三倍。

這與哪一黨當家無關,辛格認為,這是由於國會開會時既有的法案可能被修改或者推翻,造成投資人焦慮。辛格說:「僅是討論討論,代價就不低。」

但在檢視1965年以來的資料後,辛格發現了另一趨勢:標準普爾500指數在華府「分裂」時的表現比較好。這意味著無論是參眾兩院多數黨都與總統不同黨,或者只有一個國會與白宮不同黨,美國股市的投資報酬都比兩會一府同黨的情況好。

表面差異也許不很顯著。依照辛格統計,在府會同黨時,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平均表現是9.4%,遜於府會不同黨的10.6%。

但如果計入通膨,差異就非常顯著。辛格用黃金價格代替官方通膨數據來計算物價上漲幅度,以剔除商品價格的波動。計入這項因素後,當美國府會三方由同一黨掌控,標準普爾500 的年度平均報酬率是負7.8%;而府會不同黨的報酬率是8.7%,兩者相差逾16個百分點。

這也顯示,白宮與國會山莊被同一黨人掌握時,通膨局勢通常會惡化。在這種狀況下,政府「印鈔票」的流程大為順暢,可以解釋通膨為何惡化。

辛格的統計解釋了1980年雷根當選總統的戲劇性轉變。當年民主黨人掌握國會與白宮,而雷根當選後,金價應聲下滑,股市翻揚,華府的分裂為股市帶來希望。

雖然目前極可能面對的是民主黨一黨獨大,但共和黨全面主政也是壞消息。例如,在2005年,標準普爾的4.9%漲幅被金價的8.5%漲幅抵銷;2006年,金價大漲36%而標準普爾只漲16%,股市實質報酬率是慘澹的負20%。

(彭博資訊)

※ 一來一往說不定通膨、通縮就抵消了。



◆ 醫療等四大產業 將安度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美聯社華盛頓二日電】 2008.11.03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選舉慶祝行情似有開始發酵的跡象,不過與其期待新人新政,不如慎選投資標的。金融風暴重創許多產業,但醫療、國防、食品與菸酒等產業可望安度這波經濟衰退危機。

由於美國人口逐漸老化,且醫療支出位居全球之冠,醫療產業可能是所有產業中表現最好的一個。標準普爾公司(S&P)首席經濟學家懷斯特別指出,在經濟衰退時期,處方藥與醫療器具的銷售量比其他非必需品更好。

WBB證券分析師布羅柴克表示,雖然製藥產業不再是避風港,但如今是相對較好的選擇。其中最不受影響的,是將廉價醫療產品直接賣給醫院的醫療公司。

能倖免於不景氣影響的還有國防產業。由於美國政府花費數千億美元投入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大部分大型國防相關企業也應該能禁得起經濟衰退的壓力。

然而分析師警告,歐巴馬與馬侃先前都呼籲要改革國防契約競標規定,這勢必會衝擊國防產業前景。此外,許多分析師認為,美國政府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也會限制未來的軍事支出。

尼斯貝特表示,波音等公司因跨足民航機市場,相較之下應該比較能夠度過國防支出減少的難關。

即使經濟不景氣,大家還是要吃飯填飽肚子,所以卡夫食品及家樂氏公司營運穩定成長,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股票能維持一定表現的原因。

當消費者更常在家裡用餐,會推升大賣場的業績。

此外,啤酒與香菸並非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但在經濟不景氣時期,香菸與烈酒的需求反而依然強勁。

菸品業界主管表示,銷售量穩定證明消費者即使削減其他支出,仍然不能少抽一根菸。

啤酒業的表現也相當有韌性。根據產業刊物Beer Marketer's Insights調查,今年出售給零售業者的啤酒銷售,約成長0.5%。雖低於去年的1.4%,但分析師表示,這個結果相對令人滿意。

fsj 提到...

歐巴馬與美中台經貿衝突 台灣的經濟戰略何在?

* 歐盟示警 德法義明年經濟零成長
* 美製造業活動萎縮 26年最慘
* 國際專欄─歐巴馬與美中經貿衝突
* 國際瞭望 中國拯救危機的順序
* 大陸領導:國際經濟陷衰退
* 經濟要兩岸共救
* 兩岸經貿正常化,台灣的經濟戰略何在?
* 國發基金救援 120億元活水 投資中小企業
* 二次江陳會 觀光未入議程
* 全聯會批 陳來台無意義
* 陳雲林:擴大陸客來台 儘速會商
* 王毅:下一步談經濟合作制度化
* 兩岸直航 天天包機
* 航運、食品安全 今簽署正式文件
* 穩定金融 我倡議設兩岸外匯基金
* 央行將在江陳會上獻策 合抗海嘯 彭淮南意願高
* 下一次... 恐怕就不好談了
* 音響展 遭圓山飯店刁難
* 陳雲林來台/音響大展記者會受阻 廠商、活動公關憤慨

◆ 歐盟示警 德法義明年經濟零成長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三日電】 2008.11.04

歐洲聯盟執委會3日表示,歐元區已陷入技術性的經濟衰退,明年經濟成長可能趨近於零,因此呼籲歐盟國家採取聯合行動提振經濟成長。

歐盟執委會估計,歐盟整體和整個歐元區的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都已出現負成長。歐元區第三季和第四季的GDP都可能萎縮0.1%,且因第二季GDP已下滑0.2%,所以已經符合一連兩季萎縮即構成技術性經濟衰退的定義。

這是歐元區自1999年成立以來第一次陷入衰退,加上歐洲有幾個經濟體已進入或靠近衰退,執委會認為前景黯淡無光。

執委會預測,2009年歐元區15國的經濟成長率將趨緩,從今年預估的1.2%陡降至0.1%,而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也只有0.9%。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這三大歐元區經濟體,明年恐怕出現零成長,愛爾蘭和西班牙經濟更面臨負成長。

執委會在每年兩次的經濟展望報告中說:「金融危機對歐盟經濟體影響極大,導致幾個經濟區在外部需求快速消褪時,房市修正更形嚴重。雖然穩定金融市場的重要措施已開始重建信心,但前途多舛,風險仍高。」

此外,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PMI)10月滑落至41.1,低於市場預期的41.3,且為這項指數11年前開始編纂以來的最低水準。該指數9月還有45.0 。

面臨嚴峻的經濟情勢,執委會預估明年歐元區失業率會從今年的7.6%上升到8.4%,2010年再升抵8.7%。歐元區今年3月創下史上最低失業率7.2%,但4月以後逐步攀升。

經濟衰退恐造成財政赤字惡化,導致歐元區財政赤字占經濟產值比率擴增,從今年的1.3%擴大到2009的1.8%。其中以法國的情況最糟,今年法國的赤字已達歐盟允許的3%上限,明年恐怕達3.5%。

不過,歐盟經濟展望可能比美國好些,因為美國明年可能有0.5%的負成長。日本2009年可能也出現0.4%的負成長。

歐盟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艾穆尼亞(Joaquin Almunia)說:「我們需要在歐盟層級採取聯合行動以支持經濟,就像處理金融業紓困措施一般。」



◆ 美製造業活動萎縮 26年最慘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華盛頓三日電】 2008.11.04

信用緊縮危機加劇以及企業削減訂單,美國10月製造業活動的萎縮幅度為26年來僅見,供給管理協會(ISM)的製造業指數暴跌至1982年9月以來最低,9月營建支出也下滑0.3%。

ISM在3日表示,10月製造業指數由9月的43.5陡降至38.9。該指數若低於50就顯示製造業活動萎縮。

美國30年來最嚴重的房市衰退已經波及整體經濟,不僅削弱消費者對工廠產品的需求,並且殃及信用市場。

這項利空消息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出爐,對選票多少會有影響。

紐約Maria Fiorini Ramirez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夏比洛說:「製造業正感受到國內需求急遽降溫的衝擊,也開始察覺到國外景氣變冷的寒意。各種跡象顯示經濟步入衰退。」

美國商務部3日公布9月營建支出下滑0.3%,但優於經濟學家先前預估的下滑0.8%。8月營建支出則修正為增加0.3%。

民間住宅工程支出在9月減少1.3%,聯邦支出則創下2007年2月來最大降幅。

美國房市衰退使營建商縮小工程規模,房貸更難取得,房價下跌抑制房市需求。民間出資興建工廠、飯店和醫院使營建業免於崩潰。

加州Insight Economics公司總裁伍德說:「住宅營建持續衰退,反映近來新屋開工急遽減少,非住宅營建微幅增加,但經濟成長遲緩和融資取得的難度日增,已使非住宅營建近來成長的趨勢趨緩。」

9月民間非住宅營建增加1.2%,扭轉過去兩個月下滑的頹勢。

公共工程支出減少1.3%,為1月來最大降幅。



◆ 國際專欄─歐巴馬與美中經貿衝突

【郭崇倫】2008-11-04 中國時報

美國今天投票選舉總統,這是四年一度全球政治最大的變數,舉世都希望歐巴馬獲勝的情況下,唯獨媒體鉅子梅鐸提出不同的看法:他擔心歐巴馬上任後,將對中國採行保護主義,從而惡化了世界景氣的恢復與金融危機的解決。

梅鐸的推理很簡單,但也很直接:過去三、四年當中,國會中的民主黨人一直威脅,如果再不調高人民幣的幣值,就要對中國進口貨徵附加稅,這將導致中國報復,將對多哈談判破裂後的貿易體系,以及對金融風暴後的銀行危機,造成雪上加霜的惡果。

梅鐸引述的歷史先例是三十年代經濟蕭條,國會立法加徵關稅,想要保護國內產業與工人,卻導致其主要貿易夥伴報復,掀起關稅戰,結果進一步引發全球經濟大恐慌。

梅鐸見過歐巴馬三次,評語是:「他讓我擔心,人很好,很聰明,但是談起經濟,卻非常天真」,不過梅鐸強調,這未必代表他真會做,還要看他的幕僚是誰,他聽誰的建議。

現在看起來,無論是麥肯當選,或是歐巴馬主政,亞太政策的差別並沒有這麼大,安全議題已退位,經貿議題正當紅。過去十多年來,亞太安全的引爆導火線,已經逐漸拆除,北韓議題,在美國與中國的聯手合作下,逐漸獲得控制;台灣問題方面,原本是美中最容易起衝突的議題,但是在陳水扁任內,中美找到共同處理的共識,馬英九當選後,兩岸關係穩定開展,美國新總統可以跨越過去爭議不斷的台灣議題。

無論是誰當選,新總統的亞太戰略都要面臨中國的崛起,都要發展下一個階段的戰略產業,領先其他亞太的競爭者,甚至都要爭取亞太夥伴的合作,走出金融風暴與經濟不景氣。

對中國來說,新總統上台後,必然有一段關係低潮期,過去柯林頓是因為人權,小布希是因為安全,但是到了任期將結束前,關係自然會回升恢復,而且甚至比以前更好,現在如果歐巴馬選上,主要衝突點會是在經貿方面,中國主觀上希望不要對抗,把循環期縮的越短越好,但客觀上,這並不是操之在北京。

對美國新總統來說,中國經貿實力崛起的同時,並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而且已經威脅到美國,無論是刻意壓低的人民幣幣值,「偷走」美國人的工作,或是主權基金大肆購買美國的戰略資產,甚至在全球暖化與金融風暴中,沒有貢獻出應盡的本分。

新總統的對策之一是,「引導中國的崛起」(Navigating China's rise),把中國納入全球規範系統,讓中國在其中獲利,鼓勵中國遵守規則,而這些規則是由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所訂下來的。

其次,必須加快腳步,與亞太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要特別注意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這些經由「東協加一」,要被中國拉走的國家,目前布希政府已經完成的新加坡、澳洲、南韓,都是關鍵亞太盟國,也是用來抗衡中國逐漸增加的影響力。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日本,在經歷過上個世紀末貿易衝突後,雙方經貿關係呈現平靜,但也透露了美國商業界已經喪失對日本市場的興趣,而直接轉向更有利可圖的中國與其他亞太國家,從美國來看,日本仍是亞太安定的支柱,新總統不能放棄。

當然新總統也有可能採取強硬手段,日前歐巴馬在致美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的公開信中,也採取同一論調,直指美國對中國有巨額貿易逆差,和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有直接的關係,他並敦促中國應該改變操控匯率的政策。

歐巴馬還表示,他當選後,將運用手中掌握的一切可行的外交途徑,來促使中國改變其貨幣政策。他保證,將加強美國在反對不公平貿易方面的工作,並增加美國貿易代表署的人力和物力,委派此任務。

更大的危險在於,按照選前估計,如果民主黨除了白宮獲勝,國會參眾兩院又取得優勢,這會變本加厲。專家們研究過柯林頓政府的最初兩年,以及小布希的中期四年,都是白宮與國會兩院同黨,政策常常不是經由兩黨共識決,而是黨內激烈派與溫和派的妥協,黨內的中間不是國家的中間,整個政策將向兩端傾斜,換句話說,是更極端化。

看樣子歐巴馬總統真的要幹了,梅鐸的說法並不會讓他落選,只能夠提醒這個世界,美國新總統是全球最大的變數,沒有人能夠不準備對策,包括中國在內。(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 國際瞭望 中國拯救危機的順序

【本報訊】2008-11-04 中國時報

美國媒體說,中國須先拯救自己然後方能談拯救世界。這話不錯,儘管官方多次表示願與國際合作克服危機,但很少說到怎樣做。而國際媒體有時又過於高估了中國揮灑的餘地。

印度媒體說:今年中國出現了一個關鍵趨勢,那就是在二線城市和衛星城市裡,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新興中產階級的隊伍中,中產階級消費市場將對穩定市場大有助益。

但是,美國媒體譬如「美國之音」便不認為中國的中產階級能擴大消費,尤其是在目前情況下,它引用廣州一個網路的話說,中國的所謂中產階級其實是個偽命題,許多因素導致中國消費者不願或不敢消費,這包括一些收入不錯的白領階層。當前人們的態度是「深挖洞,廣積糧」,不但要存錢備用,也怕會失業。這話近乎。

因為中國自身正經歷發展放緩的痛苦,股市暴跌了三分之二,房市也趨冷,珠江三角洲因工資上漲,許多工廠倒閉,日用品消費額減少,但許多產業卻又缺乏技術工人。

官方說要促進內需解決問題,但如果消費者都心存懼戒,如何能增加內需,除非將股市挽救起來,使人們感覺到一些實質鼓勵,空話是無用的。

歐洲媒體甚至認為中國必先救自己,然後它要考慮到香港與澳門這兩特區不受危機影響,然後它要考慮到對台灣的照拂。因為台灣與大陸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然後它要考慮如何使第三世界國家不破產。也許最後方會考慮拯救世界經濟。



◆ 大陸領導:國際經濟陷衰退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8.11.04

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後召開,大陸中央領導層對目前經濟局勢已定調為「國際經濟衰退」,並將在兩個會議文件中加以回應。

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期逼近,大陸中央近日組成兩個班子,分別起草兩方面重要文件,一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重要講話」,以便在中央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發表,另一個班子是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文件準備,包括胡錦濤的講話、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報告、會議決定文件等。

香港經濟日報指出,以往都在12月底召開的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提前至11月舉行,預定緊接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後召開,在兩會議文件中都要回應當下面臨的國際經濟危局。

相關文件中大陸中央和地方已領受不同的具體任務,中央被要求側重注意解決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世界經濟衰退帶來宏觀政策層面問題;地方被求側重保持當地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並提出相關措施。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對大陸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明年大陸經濟成長或許會比1999年的7.1%還要差,股市在可見未來也不會有好的表現,他估計,大陸未來兩年的經濟發展情形很可能是L形,2010年起將呈現三到四年的低速成長。

中歐國際商學院教授許小年也認為,目前大陸對照1998年時,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未來大陸經濟成長的常態不會是國內生產毛額(GDP)保持10%的成長幅度,很有可能是5%到8%,甚至在調整時會低於5%。



◆ 經濟要兩岸共救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04

兩岸分隔60年來,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一行正式以對岸黨政高層的身分來台參加第二次「江陳會談」,協商兩岸往來的重大議題,對於台灣經濟及兩岸關係,不論在象徵意義還是實質內涵上,都無比重要。但我們的國人透過媒體,卻只能看到在野黨的民意代表竭盡所能地爭取抗議的機會,搶占鏡頭上最多的畫面。

有人或許還認可此類行動,認為這可以提醒馬政府在談判時不可讓步太多,甚至還可以此做為籌碼,讓對岸認知台灣人民對主權的重視,因而不致咄咄逼人,尊重我們應有的對等地位;甚或透過這一群高喊台獨者的叫囂,令對岸高層興起憂患意識,而刻意順應我政府的要求,加快、放大兩岸互動的步伐,以免夜長夢多。

我們不以為然。唯有團結一志的台灣,才能讓對手尊重敬畏,知其不可輕侮;當全體國人都意志堅定、態度從容,明白地表達我們的期待,以及堅決做為政府後盾的氣勢,談判桌上的代表才會握有更多、更強有力的籌碼,令對手不敢輕越雷池。中華民國做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台灣60年來完全不受對岸宰制,是國人共同的認知,自老蔣總統以來,歷任領導者對此也從無假借,實不勞在野黨民代以叫囂衝撞的手法提醒對此早已深稔無疑的對岸協商代表。反而當我們內部分裂、相互操戈,人民蠻橫無禮,不尊重自己的國家與政權,才會讓對手暗自竊喜,輕藐這個一國之不治的政權、看低代表全民努力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的談判代表。

若云這樣正足以顯示台灣是一個多元民主的國家;但我們在更多元民主的國家卻未見其國民如此輕賤其國家、國號,用盡各種野蠻粗暴的手段對付理念不同的國人。如果這就是我們要向對岸展示的多元民主,可以想像,這樣的負面樣板只會讓對岸對於多元民主更加退避三舍。倘若想讓對方畏懼台獨有朝一日可能得逞,則我們直探其致命要害的舉動,只會讓他們在戒懼之餘,更加強其武力準備。

在這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劃時代的轉捩點上,我們固為在野黨之無知興歎,更為執政者無法以最高智慧消除國人疑慮,凝聚國人共識,鞏固團結一志的台灣,掌握這個機會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而深憾。

此次「江陳會談」,由於事前相關資訊早已透露,其四大重要議題,如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與食品安全等,早為眾所周知;但在近幾個月來,台灣經濟突陷危局,使上述四大議題的重要性相形見絀,兩岸經濟互動則分外重要,國人對此卻恍若未覺。

不過陳雲林則知之甚稔;在抵台的第一場記者會,他就明確宣示,此行有兩大任務,其一是就上述四大議題簽署協議,其二則是就世界金融風暴對兩岸經濟衝擊共商因應之道。後者的確極為急迫,而且後果嚴重,在此時此刻必須列為第一優先,甚至四大議題也要放在這個主軸上思考。

然而陳雲林並未說出全部的真相。全球金融風暴重擊美歐各國,固然對於兩岸均仰賴的出口市場大有影響,而使兩岸均依為命脈的出口部門大受衝擊;但最大的禍害,卻在蕭牆之內。中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為了一廂情願要產業升級、「騰籠換鳥」,不知輕重地全力圍剿加工出口部門;揠苗助長的結果,升級的產業尚不知在何方,做為出口主力的加工出口部門卻奄奄一息。下半年開始,其出口成長率陡降,淪至多年罕見的個位數,整體經濟的動力也大受斲傷,從多年來的兩位數急遽滑落,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極有可能落到十分危險的8%乃至其下。

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當對岸的加工出口部門突受摧殘,台灣受害更大;因為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胥賴對大陸的出超急速擴張,而中上游產業出超的對象,恰是對岸的加工出口部門。因而中共的唐突之舉,竟使台灣經濟猛然淪入負成長的慘況。

對岸高層對此顯然已了然於胸,因此自8月開始又緊急扭轉失誤的政策,奈何木已成舟,如今噬臍莫及;而我們的政府則對此茫然無知,迄今猶不知如何應對。

基於此,我們殷切期盼在這次江陳會談中,雙方代表能夠坦誠而深入地探討兩岸經濟由於政策失誤而陷入的困境;一方面解鈴還須繫鈴人,一方面則受害既深且廣,必須亟謀脫困,雙方必須竭盡所能、攜手互助,共同找出亡羊補牢,讓雙方出口部門都趕緊起死回生的辦法。其實,不論四大議題如何,此次會談能對此有所助益,就足夠了。

※ 這篇社論值得一讀。



◆ 兩岸經貿正常化,台灣的經濟戰略何在?

【工商社論】2008-11-04 工商時報

海基會與海協會台北會談隆重登場,兩岸將簽署空運直航等四項協議,預期兩岸經貿的競合,將在協議生效後邁入新里程碑,而對於台北會談後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所將帶來的影響,政府預備好了嗎?

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自1995年政府規劃亞太營運中心之初即已提出,因為當時的政府深知,台灣若真想成為亞太製造、轉運中心,兩岸在航運、貿易、金融及人員的往來非逐漸正常化不可,惟在前總統李登輝「戒急用忍」的指令下,十多年來,即令兩岸在2001年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迄今兩岸經貿關係仍處於特殊狀態。

所謂特殊狀態是指,台灣對外貿易有一套管理辦法,但對大陸另訂一套《兩岸貿易許可辦法》,對外投資有一套審核章程,但對赴大陸投資則有另一套《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許可辦法》,其他如航運法規、人員的進入、資金的匯入等等也都有另一套管理體系。雖然美商及歐商年年催促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但直到如今台灣在一萬多項的商品項目中,仍禁止二千多項產品自大陸進口。

兩岸經貿正常化本是該走的路,但過去十年在政治意識凌駕經濟判斷下,政府一再的戒急用忍、一再的積極管理,惟從1993年、1997年、2002年三次「西進投資大赦」補辦許可近三萬件、補登記金額高逾一百億美元即可知,這樣的管制形同具文,而且根本是在懲罰守法者。近十年政府兩岸經貿政策的消極不作為,每隔幾年來一次大赦,不但無助台灣經濟,無助於解決失業問題,更是在鼓勵非法偷跑,實為不義;而其間亞太轉運中心的契機拱手讓人,亞太製造中心的地位灰飛煙滅,實為不智。午夜夢迴,這些曾食民脂民膏的政府大員,豈能無愧?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馬政府的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雖然正確,但由於政府不作為已有十年之久,一夕開放,風險不小,從近五十年全球的管制開放歷史可以發現,解除管制雖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失敗的情形。以日本為例,1950年代鳩山內閣實施「經濟自立五年計畫」,為扶植汽車產業,日本政府禁止外國汽車進口,待1965年開放時,美歐非但無法占上風,甚至日車反過來大舉進軍美歐,一向為美歐天下的汽車產業,自此版圖重整。如同日本一樣,1984年巴西政府為發展電腦產業,也禁止外國電腦進口,惟1992年巴西政府取消進口禁令後,巴西電腦業卻兵敗如山倒,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的電器商店裡展售的全數是美、歐的電腦。

這些歷史說明,開放不是萬靈丹,只有預備妥當的開放政策才能創造一國經濟的最大利益,如若沒有預備妥當,開放後反而會出現類似巴西這般丟盔卸甲的局面。試想兩岸直航,解除投資管制,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之後,兩岸的合作固然可以創造雙贏,但兩岸的競爭勢必更趨白熱化,若台灣沒有預備好,其結果到底是來台的陸客多?或是登陸的台商多?是台灣產品有競爭力?還是大陸產品有競爭力?台灣還能享有每年逾4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嗎?台灣製造業會否因為兩岸競爭平台的改變而趨於空洞化?這些都是馬政府必須深思的。

台灣過去十年的管制和昔日鳩山內閣有霄壤之別,非但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由於消極不作為,十年來也未鍛煉出足以因應開放競爭的體質,因此如今兩岸經貿如果一夕正常化,實令人深感憂心。包括美國、英國及日本今天的工業大國都曾運用管制、開放來創造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們在管制、開放之上有一個更高的戰略目標,懂得何時該禁,何時該放,但是台灣虛耗十年,禁、放流於意氣之爭。如今「江陳會談」總算扭轉這一困局,惟我們要問的是:馬政府的戰略目標在哪裡?這恐怕是兩岸經貿正常化之前,更重要的問題。

※ 這篇也值得一讀。



◆ 國發基金救援 120億元活水 投資中小企業

【侯雅燕、譚淑珍/台北報導】 2008-11-04 工商時報

為活絡中小企業,經濟部長尹啟銘3日指出,政府將挹注超過新台幣120億元的資金,用來投資有潛力的中小企業。

尹啟銘昨天是受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之邀出席理監事會,就「經濟發展願景及政府施政方向」進行專題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

120億元資金的來源,尹啟銘指出,是由行政院國發基及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並結合民間創投資金共同投資高潛力、高附加價值的中小企業,他說,可投資額度將超過120億元。

國發基金表示,過去國發基金通過加強投資中小企業100億元行動方案,經濟部以公開方式遴選七家創投專業管理公司,結合民間創投基金共同投資中小企業;目前,國發基金核准並簽約的投資中小企業金額約新台幣60億元。國發基金表示,若額度用完,未來也不排除擴大投資金額。

而七家創投公司,分別為台安生物科技、旭邦、第一金融管理顧問、上騰生技顧問、聯訊管理、華陽中小企業開發、台灣育成中小企業開發等。

國發基金指出,這七家創投公司負責案源開發、投選機制與投後管理。為避免創投「好案自己吃,壞案丟給政府」,該機制特別加入道德風險概念,每個投資案採取官民股一比一相對出資共同投資方式。舉例說明,政府投資1000萬元,創投公司也要投資1000萬元。

截至目前為止,國發基金表示,七家創投公司共同投資約15家企業,已進行簽約,如果100億元完全投資簽約,預計可帶動500億元的投資案,並提供2萬名就業機會,對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是一大契機。



◆ 二次江陳會 觀光未入議程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 2008.11.03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今(2)日抵台,與海基會董事長江炳坤展開二次江陳會談。由於這次會談,不涉及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讓國內休旅業者大失所望,也讓負責協商兩岸事務的台旅會承受莫大壓力。

台旅會官員表示,陸客來台觀光議題並未排入議程中,就他們了解,陳雲林將會視情況再釋出利多。目前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現任主席吳伯雄都緊盯著陸客來台議題,大家也只能見招拆招了。

為安撫國內休旅業者情緒,陳雲林在來台前特別接受媒體訪問,釋出將每團人數限制由10人降為5人,陸客來台停留天數也將由10天增加為15天。

對此,國內休旅業者表示,這根本就是騙外行人的說法,對增加陸客來台一點幫助也沒有。

台旅會提出五大訴求:一是增加大陸組團旅行社家數,將現有的33家旅行社,增加至60家以上;二是增加赴台領隊人數;三是增加直航包機及航點;四是增加可來台旅遊的省分,將現有的13省增至20省以上,特別是直航點所在省分,更應該開放;五是取消獎勵旅遊團來台,需經過戶籍地的公安局認證改由企業作保。這個制度很怪,在北京工作的人,他們在北京報名,北京旅行社也會要求他們回鄉,申辦公安局和對台辦公室的核准文件,很多觀光客嫌麻煩就不願意來。

業者表示,增加陸客來台停留天數及減少出團人數限制,是過去我方不了解市場實際狀況所提出的需求,現在情況完全不同。

他指出,大陸核準33家旅行社,有11家在北京,許多外省市的旅行團一定要找北京旅行社出團。全球景氣不佳,長天數行程不受歡迎,陸客來訪天數由10天增加15天效果有限。

另外,旅行團由10人降為5人,領隊人數不足也沒有用。最重要的是,如果每個人都要回戶籍地找公安局批准,就算每團人數再少,陸客來台人數短期內也不會增加,很多台資企業想辦員工旅遊,都卡在公安局。

業者表示,去年赴新加坡旅遊的陸客約有78萬人次,赴馬來西亞旅遊的陸客有65.9萬人次,他們都以零團費的購物團爭取陸客。台灣團費遠高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未來就算兩岸直航包機增加,航行時間縮短,可以預見去大陸旅遊的台灣人,仍會比來台灣旅遊的大陸觀光客還多。



◆ 全聯會批 陳來台無意義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 2008.11.03

國內觀光業者期待的江陳會今天登場,大陸觀光客是否就會大幅增加,對此,中華民國旅行同業公會祕書長許高慶表示,當初開放觀光談得太急了,很多東西都沒有談好,光靠一場江陳會,可能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擴大陸客來台觀光一波多折,月初觀光局長賴瑟珍親自率團前往大陸宣傳觀光,原本兩岸氣氛大好,卻碰上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被推倒,加上民進黨的嗆馬遊行不斷挑動兩岸議題,已對擴大觀光客來台旅遊造成重大影響。

二次江陳會談排除觀光議題,並未邀請全聯會代表出席,只談直航包機和航點,讓全聯會連開二次記者會猛批。

許高慶表示,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討論議題不涉及兩岸觀光,,但擴大陸客來台是國人最重視議題,如果不談,陳雲林來台就失去意義,光靠層級較低的小兩會(海旅會、台旅會)協商,談不出什麼東西。

他指出,當初我方急就章,陸客來台觀光細部流程,很多事情沒有談好。現在我方是能讓的都全部讓了,簡化了所有陸客申請來台流程,也提早開放陸客可以經金馬中轉,但大陸方面卻一直沒有實質回應。

許高慶指出,大陸只核准33家組團旅行社、13個省分居民來台,實在太少。台灣旅遊業者的訴求很簡單,希望大陸能開放更多組團旅行社,更多省分居民來台旅遊。

他指出,在獎勵旅遊部分我方也碰到很大問題,目前申請獎勵旅遊來台的案件很多,但有一半都被打回票。被打回票的主因是,大陸方面要求陸客赴台旅遊需要檢附戶籍地公安局證明,但企業員工來自四面八方,很難要求人人都有證明。



◆ 陳雲林:擴大陸客來台 儘速會商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林則宏、林庭瑤、陳慧敏、黃仁謙/綜合報導】 2008.11.04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昨(3)日在圓山飯店發表談話指出,他此行單純,不涉及政治和台灣內政,他是來做有利兩岸同胞的好事情。他預告今天將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海、空運等四大協議,也承諾兩會將儘速商討擴大大陸居民來台旅遊。

陳雲林一行74人昨天上午在北京搭乘國航福娃包機,11時48分踏上台灣土地,這是兩岸60年來大陸派出的最高層級訪台人士。陳雲林在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接機後直奔圓山飯店,與江丙坤分別發表談話。

江丙坤說,他從電視轉播看到陳雲林踏上寶島,兩岸為了這一刻整整花了60年,兩岸兩會首度在台北舉辦會談,也是兩岸和平、經濟雙贏的關鍵一刻。他也感嘆這一次陳雲林無法到中南部走走,但在台灣仍然有不少支持和歡迎他的民眾。

他也說,透過此次的四項協議,可以讓台灣民眾感覺到善意,這四項協議不僅是讓台商回家的路更近,讓每年四、五百萬赴大陸旅遊的台灣觀光客更省時間和金錢,對中小企業更能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台灣消費者可確保食品安全,相信陳雲林此行會帶來豐碩成果。

江丙坤發表五分鐘簡短談話後,陳雲林隨即拉開長達15分鐘的談話。陳雲林說,此次商談「任務非常明確,也非常單純,都是有利兩岸同胞的好事情,不會涉及到兩岸的政治議題,也不會涉及到島內的政治議題。」他此行有兩項主要任務,一是簽署空中直航、海上直航、郵政合作和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二是討論兩岸如何共同對應世界金融風暴。

陳雲林也承諾,兩會將儘快交換意見,討論改進雙方的旅遊措施,增加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人數。兩會也將就兩岸金融議題與明年兩會要協商的議題,作出安排。

他還感性提出,汪道涵、辜振甫兩位前輩為了今日,不懈努力,終未成願,如今兩位老人已乘鶴西歸,兩位老人在九泉之下,若能知道今日局面,應感到非常欣慰。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一到圓山飯店,破題提出兩會如何儘快改善兩岸旅遊措施,增加大陸居民來台觀光人數。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說:「陳會長完全了解我們的意見,他的談話顯示大陸近期將會擬定和頒布新措施。」



◆ 王毅:下一步談經濟合作制度化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 2008.11.04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昨天指出,兩岸下一步將探討金融合作和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的安排。

王毅率領國台辦、海協會官員,昨天一早到首都機場送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台;針對陳雲林訪台遭遇抗議問題,他務實地說,大陸知道台灣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台灣是個多元化的社會,只要這些意見是善意、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有利於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和感情,大陸都會重視和尊重。

王毅說,這次要簽署的四項協議,是「三通」(通航、通郵、通商)的進程,四項協議簽署後,大體上可完成「三通」進程。下一步協商還需要雙方共同研究,會盡量尊重和聽取台灣的意見,盡量確定台灣民眾非常希望能夠解決、對兩岸關係發展有好處的議題。

例如:金融合作、雙向投資、協助台商轉型升級、陸資入島、投資保護、避免雙重課稅、共同打擊犯罪、智慧產權保護等問題,只要是台灣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大陸都願意經過雙方溝通,列入兩會協商議題。

至於陳雲林會見馬英九總統的稱呼,王毅表示,陳雲林日程安排,還在進一步協商中,大陸尊重海基會的考慮,希望陳雲林在台灣的各項安排,都能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發揮正面積極的效用。

王毅也透露訪台意願。他說,從事對台工作,當然很希望有機會去台灣,不過需要慢慢協商。



◆ 兩岸直航 天天包機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李祖舜、李志德/台北報導】 2008.11.04

海基、海協兩會副董事長、副會長層級協商昨天就空運方面達成協議,兩岸將直航,建立直接航路。而且兩岸包機將由每周三十六航班,增為每周一百零八航班,由周末包機改為天天都有包機。大陸的航點也將由五個增為二十一個。

兩會副董事長、副會長層級協商昨天敲定空運、海運、郵件及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今天將由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及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二次江陳會談,簽署協議。其中空運、海運、郵件等三項協議在簽署四十天後生效,食品安全協議在七天後生效。

空運協議共有十三個條文及一個附件,雙方都同意航路將採直接航路,建立航管部門直接交接。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強調,這是考慮國防安全後做的安排,不影響軍方需要的空域。

對於航線定位,高孔廉說,「雙方都認為不是國內航線,大家有共識是兩岸特別航線。」至於新航路會不會向國際民航組織註冊?高孔廉說,我方不是國際民航組織會員,沒有這個問題,對岸是國際民航組織會員,但他們沒打算註冊。高孔廉再次強調,「雙方有共識是兩岸特別航線,」言下之意這也不是國際航線。

在航班方面,目前是周五至周一,每周周末包機三十六班,未來將擴增為天天都有包機,每周航班增為一百零八班。大陸的航點將由五個增為二十一個。新增的十六個航點包括成都、重慶、杭州、大連、桂林、深圳、武漢、福州、青島、長沙、海口、昆明、西安、瀋陽、天津、鄭州。

高孔廉表示,雙方同意視情況開放非營利性的商務包機,所謂非營利性商務包機是指不能另外賣票。

此外,兩岸同意開辦貨運包機,每月共六十個往返航班,雙方同意各指定二家或三家航空公司承載貨運,我方航點是桃園及小港機場,大陸是上海浦東和廣州,客運包機的機腹以後也可以承載郵件。



◆ 航運、食品安全 今簽署正式文件

【劉尚昀/台北報導】 2008-11-04 中國時報

歷史性的「江陳台北會談」今日將在台北圓山飯店登場!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陳雲林雙方展開正式會談,兩人於今日下午針對航運、海運、郵政合作與食品安全機制簽署正式文件,對於兩岸交流有莫大的影響,也象徵兩岸交通航運邁向新的里程碑。

海運直航部分;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高孔廉表示,其中航空部份,將簽署十三條文加上一個附件,可以確定周末包機將擴大為常態化,每周卅六班增加為一○八班;大陸原本只開放五個航點,此次增加為廿一個城市;至於貨運包機,兩岸分別各自開放兩個航點,每月六十個班次。

新航線部分,高孔廉證實,北方航線確定將不會經過第三國航空識別區,未來班機走台北情報區「B576」國際航線後,不會再經過福岡情報區,也不影響台灣R8軍事禁航區,隨即左轉進入上海情報區的新航線,並由兩岸飛航控管部門直接交接。

至於新航線,民航局是否會向國際民航組織(ICAO)亞太區辦公室註冊?高孔廉表示,兩會的共識是新航線為「兩岸特殊航線」,絕非國內航線,但也不會向ICAO註冊為國際航線,因為台灣非該組織會員,大陸也無意願註冊。

至於海運直航,高孔廉表示,雙方同意在兩岸登記的船舶直航,以及已經從事境外航運,與參與兩岸三地運輸班輪運輸的「權宜輪」,經過雙方允許就可以行駛兩岸,雙方船隻進港皆不掛旗。

高孔廉說,雙方開放主要重點口岸,台灣共開放十一個主要港口,其中包含五個小三通港口;大陸開放六十三個港口與港區;雙方船隻稅收互免,免徵營業稅與所得稅。

在雙方郵件合作上,兩岸原只有掛號信函通郵,未來將使用客運包機機腹運送郵件,雙方郵政機構的包裹、小包、快遞不經香港直接運送,我方由五個分發局,對方十一個分發局負責收發郵件;雙方郵局帳務直接結算,針對郵件收入分帳。

今早九點江丙坤與陳雲林在圓山飯店十二樓大會議廳,進行江陳會正式會談;十點卅分江陳二人將赴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靈堂致意,感慰王永慶對兩岸經濟發展的貢獻,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和王永慶長子王文洋也將出面接待。

中午十二點陳雲林將再返回圓山飯店,進行簡單的工作午餐;下午兩點江陳兩人簽署四項協商議題文件,下午兩點半,兩會將依循上次江陳會規格,由兩會這自舉辦記者會,對外說明協商結果。

下午四點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將在晶華酒店三樓宴會廳接見陳雲林;今年六月江陳會時,海協會安排江丙坤面見國台辦主任王毅,江丙坤稱其為「王主任」,至於今日陳雲林是否會稱賴幸媛為「賴主委」,將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隨後,下午四點半海基會將在晶華酒店萬象廳舉辦酒會,預計有許多政治人物將現身會場與陳雲林碰面,下午六點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國賓飯店設宴招待海協會代表團;據了解,連戰已經準備數十箱陳年金門高梁,雙方必然會有場拼酒,來個賓主盡歡。



◆ 穩定金融 我倡議設兩岸外匯基金

【陳怡慈/台北報導】 2008-11-04 中國時報

美國金融風暴衝擊全球,兩岸同感關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昨把「金融風暴的衝擊,彼此交換意見」,放在兩岸金融交流談話第一項,財金官員說,大陸的確很重視這件事,央行、財政部、金管會等財金單位也審慎研議,仿中日韓設立八百億美元外匯基金模式,設立兩岸共同基金,而這也是兩岸未來金融談判的策略要項之一。

財金官員表示,金融議題並非本次兩岸會談主軸,而是下次北京會談的前奏曲;儘管如此,大陸方面相當重視金融風暴的影響,對台灣金融業自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金融業體質轉趨健全一事,印象深刻,希望藉此機會,彼此共商兩岸金融穩定大計。

財金官員說,除了海基會倡議的建立金融預警及防衛機制外,另為回應大陸方面對於金融風暴議題的興趣與期待,央行等財金單位內部積極研議,台灣與大陸,可仿中日韓模式,成立兩岸外匯基金,而這項議題,行政院長劉兆玄十月卅一日立院答詢時,也公開表示確有此事。

所謂外匯基金的觀念,官員解釋,簡單講,就是由一國央行出面,拿擔保品去借錢,而這項擔保品,不是新台幣擔保品,而是以美元為主。



◆ 央行將在江陳會上獻策 合抗海嘯 彭淮南意願高

【陳碧芬/台北報導】 2008-11-04 工商時報

江陳會中的兩岸金融座談會,中央銀行將以目前最熱的全球金融海嘯話題,首度向對岸提出金融穩定的合作可能,包括兩岸共同監管資本流動、降低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雙方就有效抑止金融危機帶給兩岸經濟的不良影響,交換可能落實的對策方向。

央行總裁彭淮南非常在意區域金融合作,他認為,「近3年來,看似有所改進,但金融合作進展仍嫌媛慢」,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央行與其他國家央行可以經常舉行視訊會議、直接交換意見,卻向來苦無機會向大陸直接表示意見,此次江陳會等於是送上門來的溝通良機。

中國、日、韓三國正研議協議檢討金融機關的監視制度及訊息公開等新組織,等於同G7的財長暨央行總裁與會國組成的「金融穩定論壇 (FSF)」的亞洲版,台灣並不在其中;加上台灣也沒有機會參與東協加3的金融穩定行動,江陳會乃成為我方表達與區域攜手合作的重要場合。

以央行的立場,台灣具有堅強的經貿實力,也擁有充沛金融資源,應該在現階段的金融混亂時期,化被動為主動,擱置政治爭議,促成兩岸共同攜手化解危機。

由於近期美元激烈升貶,央行將力求把議題聚焦在監控短期國際資本移動,及兩岸匯率協調機制。央行認為,全球化的影響,已使得跨國資本流量大幅擴增,容易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十分不利於區域金融穩定,若能與對岸建立有效的跨國資本移動監控機制,彼此分享相關訊息、並採取協調行動,另方面穩定匯率變動,以降低交易成本及減少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勢必有助於兩岸金融的穩定。



◆ 下一次... 恐怕就不好談了

【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 2008.11.04

「二次江陳會」比一次江陳會好談,幾乎是不少談判代表的共同心聲。原因是北京在排除了奧運和川震因素後,態度自然前進外,也與二次議題多是延續一次會談留下的交通議題往前走,難度比較小。明年兩岸將開展金融新議題,台灣如何借力使力延伸經濟版圖,方能及早脫離金融風暴威脅。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早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說,兩岸兩會談判初期,會因為提出的議題是互惠互利,所以好談,爾後要逐一進入類似FTA的CECA談判時,就沒這麼好談了。

江丙坤此話不假,明年兩岸兩會還將協商洽簽兩岸金融證券監理備忘錄、台資銀行登陸及台商投資保障等議題。此刻正值全球經濟衰退當頭,台灣如能善加利用在二次江陳會談拿到的海空貨運大鬆綁,伺機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明年再延伸金融議題順勢導引國內金融業者登陸,延伸台灣的經濟腹地,將有助台灣經濟及早跳脫景氣低迷的泥沼。

※ 因為 FTA 涉及主權問題。



◆ 音響展 遭圓山飯店刁難

自由時報 2008.11.04

〔記者曾慧雯、王珮華/台北報導〕台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主辦的「二○○八年台北音響大展」展前記者會,原本預訂今日下午在圓山飯店舉行,但昨日卻一度傳出因陳雲林進駐的維安工作而無法順利舉辦,損及廠商權益;在業者抨擊給予陳雲林「帝王級」待遇,犧牲本土業者權益的反彈聲浪下,圓山飯店態度軟化,同意業者如期舉辦,但無法保證記者可以順利入場。

台北音響大展六日起,將陸續在台北世貿一館與圓山飯店舉行,原定今天將舉辦的音響展展前記者會,卻遭圓山飯店以陳雲林下榻為由片面取消,要求另覓地點。

台北音響大展公關宣傳組召集人時瑤如指出,他們早就在今年五月與圓山飯店簽約,付清簽約金,但卻在三日上午接到圓山飯店通知取消記者會,甚至揚言「若要辦記者會可以,保證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來,不要說是記者」。

台北市電器公會主委邱聰明表示,記者會是展覽最重要的一環,若為了陳雲林讓展覽失敗,等陳雲林回去後,就換電器公會發起抗爭,要求圓山飯店賠償。

立委陳啟昱表示,廠商都準備好要拚經濟,圓山飯店卻因陳雲林不顧廠商權益;圓山飯店該履行合約,使記者會如期舉辦,並開放音響展記者專用通道,給予專用通行證,縮短安檢時間。

時瑤如隨後公開致電給圓山飯店業務部黃小姐詢問處理狀況。黃小姐指出,目前進入圓山飯店有三層維安關卡,但並非由圓山飯店負責交管,參展的貨車可貼上音響大展的標誌、司機出具身分證明,即可進入飯店。但黃小姐指出,她無法保證記者都能順利入場。



◆ 陳雲林來台/音響大展記者會受阻 廠商、活動公關憤慨

NOWnews.com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04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台北音響大展原定4日在圓山飯店舉行展前記者會,沒想到卻突然接到圓山飯店通知「無法保證記者可以順利進場」,由於5月早就定好的檔期,卻在展前生變,活動公關氣得拿出圓山飯店的道具招牌砸毀洩憤。

圓山飯店四周部署了空前的警力,不管是住宿旅客或媒體記者,出入飯店都要受到嚴格的身分檢查,「台北音響大展」的主辦單位原計畫4日要在圓山飯店內舉辦活動記者會,但是卻臨時接到圓山飯店的通知,要求停辦記者會,因為記者和廠商可能都無法順利進入圓山飯店。

聽到這樣的要求,活動公關宣傳組召集人時瑤如,激動的拿出圓山飯店的道具招牌將他砸毀,痛斥圓山不該要他們自己去和國安局協調。她說,,「圓山飯店對我們做的動作,讓我真的是氣到不行,我們直接砸它招牌,憤怒!」

為了一年一度的台北音響大展,主辦單位5月就定好檔期,想不到偏偏挑上陳雲林下榻的圓山飯店,導致4日要舉行的展前記者會可能辦不成了,時瑤如表示,「他們是粗暴對待我們,說你硬要辦可以,我保證你一隻蚊子都飛不進來,更不要講記者。」

而圓山飯店業務部代表黃檍璿則指出,主辦單位可以提供廠商和記者的名單,飯店方面會極力去和維安人員溝通,但是飯店還是無法保證名單上的人能夠順利進入,「(記者名單)全部給你後,在國安局第一道跟第二道關卡,就不會被卡住了,現在就是極力去做一個溝通跟申請的動作,可是我沒有辦法達到保證沒有問題。」

光在圓山飯店外,國安單位加上警方就有3層戒備,記者真的可能進不了會場,主辦單位嗆聲,如果這回音響展失敗就找圓山飯店算帳,北市電器公會主委邱聰明說,「如果我們的展覽失敗,可能陳雲林回去,換電器公會發起抗爭,再對圓山飯店做求償跟更大的抗議。」

國安單位擔心閒雜人太多難控管,舉凡陳雲林所經之處,皆重兵伺候,廠商拼經濟有苦難言,維安似乎應該更柔軟,更有效率些。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不過維安真的太超過。

fsj 提到...

大三通的經濟戰略意義與美國新總統的大考驗

* 美國獨霸終結? 新總統大考驗
* 借不到錢 延長美經濟衰退
* 投資銀行唱衰 iPhone恐減產四成
* 伊頓併飛瑞 強攻UPS產品
* 「黑天鵝」發威 眾人皆賠我獨賺
* 正面看待江陳會談的四項協議
* 江陳會簽四協議 明年三會
* 簽署協議免修法? 立院異議
* 兩會協議送立院審議 王金平盼早日通過
* 金管會:54家台商返鄉上市
* 年底開放陸資來台 鄭立中:可投資愛台12項建設
* 陸客來台 擬擴及13省以外
* 直航百花齊放 「一日生活圈」起飛
* 運輸時間大減 蔬果活魚搶鮮
* 兩岸權宜輪 可三合一攬貨
* 直航 貨源在哪
* 波羅的海指數10月暴跌 航運業衍生性合約 虧大了
* 陳明通:魔鬼藏在細節裡
* 大陸法令不透明 台商頭痛
* 兩岸金融MOU 明春簽
* 千山獨行 金管會官員兩頭燒
* 大三通的經濟戰略意義

◆ 美國獨霸終結? 新總統大考驗

徐麗玲 2008/11/03 聯合新聞網

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在全球彌漫著迷惘不安的氣氛下進行。「美國製」的金融風暴襲擊全世界,動搖國際金融體系,也撼動美國的世界超強領袖地位。

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在全球彌漫著迷惘不安的氣氛下進行。「美國製」的金融風暴襲擊全世界,動搖國際金融體系,也撼動美國的世界超強領袖地位。這一個多月以來,多國政府首長及媒體評論都相繼發表美國獨霸時代即將終結的言論,並有多股勢力在積極推動構築國際新秩序。美國能否繼續在國際上扮演唯一領袖的角色,如今許多國家都投以懷疑的眼神,這勢必成為未來白宮主人所要面對的重大考驗。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一份預定在11月總統大選後公諸於世的美國情報機構評估報告顯示,美國仍將是引人注目的強權,只是從現在起到2025年,美國統領全球的優勢將顯著下滑。金融風暴使美國國庫捉襟見肘,將使美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大不如前,諸如中國和俄羅斯等其他主要國家是否會在此時積極發動外交攻勢以擴大其影響力,必須密切關注。

過去這一個多月期間,國際間為了共商拯救經濟金融之道,創造出各國與地區之間密集磋商的機會,也確實開啟了新的結盟合作之門,逐漸脫離以往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運作模式。不久前剛結束的亞歐高峰會共有來自亞歐43國的領袖群聚北京,規模空前。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就表示,這場盛會不僅展現亞歐對重建國際金融秩序的共識,更顯示全球的經濟力量已由西向東移轉。

金融風暴加速了全球經濟實力西消東長的趨勢,也牽動國際均勢的微妙變化。在德國外長率先宣判美國將喪失其經濟強權地位之後,德國明鏡週刊則倡議全球新秩序已經浮現,未來應是美國、歐洲與中國三強鼎立的局面。這將是影響未來全球經貿的三大主要勢力,彼此之間不但存在競爭較勁,更需要相互合作、維持均勢,才能確保世界和平與繁榮。因此,美國新任領導人上台之後必須推動三方集團的形成,更重要的是美國不能再處處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而是應該從全球利益的角度出發。

俄羅斯則是另有一番盤算。在新興經濟體中,俄羅斯與巴西、印度和中國並列為「金磚四國」,這四國過去的經濟表現吸引全球目光,在金融風暴之後的國際舞台上能否繼續扮演重要角色同樣引起關注。俄羅斯總理普亭宣稱,金融危機顯示金磚四國將是未來全球經濟的火車頭。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則表明,金磚四國將會通力合作對抗金融危機,並將在11月15日於美國華府舉行的全球高峰會中力抗美英歐所代表的西方銀行利益。

俄羅斯還邀集金磚四國的財金首長在華府高峰會之前另行會商,以協調四國在因應金融危機上的步調。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也因此次危機而更趨緊密,中國同意提供250億美元貸款予俄羅斯,俄羅斯則將在未來20年供應中國三億噸原油,交涉長達14年的俄羅斯油管中國支線也終於拍板定案。俄羅斯總理普亭並且還主張,未來中俄間的貿易應該揚棄美元,而直接用本國貨幣進行。

事實上,不僅俄羅斯有意揚棄美元做為國際貿易計價貨幣,在歐亞高峰會召開期間,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在頭版評論中倡議歐亞雙邊貿易應該放棄美元。評論中並指責美國是利用美元的獨尊優勢而掠奪全球財富,全球迫切需要以其他貨幣取而代之。另同屬金磚四國的巴西則是與阿根廷達成協議,自10月初起兩國間的貿易就不再以美元為交易單位,直接改以本國貨幣進行。巴西政府並且表示,希望在兩國率先示範之下,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也會跟進。

這種種發展無疑都對美國的至尊地位形成挑戰,美國該如何維護其超強霸業,在國內已浮現多種聲音,值得關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專論就認為,美國未必會喪失超級大國的地位,因為全球經濟衰退可能反而符合美國利益。最近幾天,網路上則廣泛流傳一篇中國人民網引述法國媒體的報導,指稱美國智庫蘭德機構向國防部建議,以7000億美元紓困還不如用同樣代價發動戰爭,更能收振興經濟之效,並維護美國的超強地位。

這類說法使未來美國的對外關係蒙上陰影。儘管過去八年來全球反美情緒高漲,但不容否認國際間普遍還是希望美國能扮演領袖角色,而且是一個能融入國際群體、遵守遊戲規則並顧及全球利益的負責任領袖。在全球經濟金融情勢深陷混亂之際,美國及全世界都殷切期盼「改變」,下一任美國總統正是處於這重要的轉折點,他所肩負的不只是對美國人民的承諾,還要滿足全世界的期待。



◆ 借不到錢 延長美經濟衰退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08-11-05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周二報導,美國銀行對消費者與企業大幅提高放貸門檻,不僅成了美國經濟復甦的絆腳石,景氣衰退期延長的風險也因而升高。

聯準會針對銀行放貸主管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由於虧損擴大及看衰美國經濟,受訪的76家本土與外資銀行,大多數於過去3個月都緊縮貸款業務。

據聯準會調查,95%的美國銀行業表示,過去3個月,他們對中大型企業的工商貸款條件從嚴;85%則緊收放貸標準,高於7月底調查時的60%。

調查還說,約6成的美國銀行緊縮信用卡貸款及其他消費信貸的放貸標準;另有半數受訪銀行透露將拉高這類貸款的信用評分最低門檻。

聯準會這項10月進行的調查發現,銀行之所以有此緊縮舉動,主要是對美國經濟前景看法日趨悲觀,且近幾個月來貸款違約率飆升所致。

佛羅里達銀行執行長麥克穆蘭指出,他發現很多銀行的貸款業務,目前都處於停擺的狀態,他們銀行雖然仍繼續放款,但是第三季有逾1億美元的貸款申請被打了回票。他說:「一些需錢孔急的人,不是未符合該銀行的放貸標準,就是無力負擔貸款。」

美國銀行業指出,對企業無論是在貸款最大額度,或是放款及信貸額度到期日方面都出現緊縮。75%銀行業者表示,對房屋淨值信貸額度的放款標準加以緊縮,70%緊收優級房貸,85%則是緊收商業不動產放貸標準。

研究機構MKM Partner首席經濟學家達爾達表示,「這樣的情形意味著美國經濟疲軟的程度,恐怕很嚴重,而且延續時間之長前所未見。」

達爾達說,銀行業對企業以及消費大眾抽緊銀根,「這會使經濟低谷期持續到明年底。」

他特別指出,信貸緊縮,股價以及房價雙雙崩跌,加上失業率攀升等種種利空交相打擊之下,扮演美國經濟成長最大推手的消費者支出,想要在短期內反彈復甦不太可能。



◆ 投資銀行唱衰 iPhone恐減產四成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四日電】 2008.11.05

投資銀行FBR資本市場公司預估,蘋果公司最熱賣的iPhone 3G手機,本季恐減產至少40%,幅度遠大於先前預估的10%,顯示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效應已開始衝擊高階電子產品市場。

FBR資本市場分析師柏格(Craig Berger)在研究報告中說,上個月的調查顯示,iPhone 3G第四季產量可能減少10%,但最新調查卻指出,iPhone減產幅度恐怕高達40%以上。

柏格還說,受iPhone大幅減產影響,博通(Broadcom)、Marvell和英飛凌(Infineon)等主要零件供應商,本季營收恐怕也會隨之減少。蘋果公司拒絕發表任何評論。

蘋果上季獲利意外勁揚26%,iPhone熱賣是一大助力。蘋果第三季銷售689萬支iPhone,數量超越黑莓機。

NPD集團分析師魯賓表示,如果柏格的預測正確,減產40%非常大。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消費者比較不願意購買iPhone,因為不想支付資訊傳輸服務費。

柏格也提到,iPhone大幅減產,代表全球經濟疲軟正衝擊高階消費族群,沒有一個產業能逃過這波經濟衰退的蹂躪,這對全球需求是個負面的訊號。

研究機構顧能公司(Gartner)分析師貝克表示,如果蘋果已先增產,供應美國以外市場所需,減產40%倒不見得太糟。

柏格對自己的研究結果很有信心,強調能反映出廣大消費市場的實情。但也有部分觀察家不以為然,像財星雜誌記者迪威特(Philip Elmer-DeWitt)就列舉迪威特過去對蘋果錯誤的預測紀錄,暗指他根本是胡說八道。

迪威特還說,柏格擅長的領域是晶片,而非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柏格並未聽取蘋果最近一次的法說會,他引述的資料似乎也只是在會議上有提問的記者名單,並非所有與會者的名單。

但蘋果上個月公布上季財報時也預警,前景不明,財測也頗具挑戰性。

※ 原來還有 iPhone 指數。



◆ 伊頓併飛瑞 強攻UPS產品

【經濟日報╱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 2008.11.05

美商伊頓(Eaton)公司昨(4)日表示,飛瑞從台灣證券交易所下市,飛瑞併入伊頓在台灣的事業體,合併後的公司以伊頓飛瑞慕品工業(Eaton Phoenixtec MMPL Co)名稱,在台灣持續生產製造不間斷電源系統 (UPS)相關產品。

伊頓飛瑞慕品工業將延用飛瑞的三個品牌製造產品,包括PhoenixtecTM、CentralionTM以及SantakR在市場上銷售。

伊頓於2007年12月21日對台灣證交所上市的飛瑞提出全面要約收購,2008年2月6日宣佈完成收購飛瑞股份91%的普通股。此外,伊頓並已進一步收購剩餘的全部股份。

伊頓是一家多元化的動力管理公司,2007年銷售額達130億美元。伊頓也是全球第二大不斷電系統(UPS)廠,飛瑞則是台灣最大的UPS廠,與伊頓長年有代工的關係。

※ 要跟 APC 拼?



◆ 「黑天鵝」發威 眾人皆賠我獨賺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四日電】 2008.11.05

數理財務教授泰力布(Nassim Taleb)以「黑天鵝」理論,指導避險基金寰宇投資公司操作,在10月全球股市大崩盤中,為投資人賺到高達115%的報酬率,主要方法就是買進賣權。

10月什麼都不對勁,但不對勁就是泰力布大顯身手的時候,因為相信極端事件會影響世界和金融市場,他去年出版的黑天鵝一書,就是探討極端不對勁事件的影響,他也根據書中談到的理論,塑造策略,指導寰宇投資操作,在市場跌到臉綠的10月超級跌勢中大獲全勝。

寰宇投資所謂的「黑天鵝保護約定」投資組合涵蓋的幾檔基金,10月分別創下65%到115%的投資報酬率。泰力布說:「我們發現金融體系很脆弱。」他預期市場會繼續震盪起伏,更多避險基金會出問題。

在紐約大學任教的泰力布認為,投資人經常忽視市場極度波動的風險,尤其是景氣好和波動少的時候,就像本次危機之前的幾年一樣。黑天鵝指的是歐洲人在澳洲發現黑天鵝前,都認為所有天鵝都是白天鵝的錯誤觀念,因此黑天鵝事件是極為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

寰宇投資去年創立時,管理資產3億美元,現在已經接近20億美元,基金的大股東和經理人是史匹茲納格,1990年代裡,他曾經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當過幾年的場內交易員。

史匹茲納格為了執行策略,買進遠超過價外的股票與股價指數賣權,賭市場會突然劇跌,10月股價暴跌超過20%時,這種賣權就變的極有價值。

時機好時,這種賣權很便宜,寰宇會大買,一路忍受小小的虧損,市場快速重挫時,投資人拚命購買賣權自保,寰宇的部位就會增值。採取這種策略的基金會保有超過90%的現金或等同現金的資產,大部分月分裡,經理人都在等待壞時機,操作績效不是打平,就是小虧。

※ 老師說,你就是不聽... XD

光學上的「瘋狗浪」?市場上的「黑天鵝」?



◆ 正面看待江陳會談的四項協議

【中時社論】2008-11-05 中國時報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從下飛機的一刻,嗆聲如影隨形;然而,在圓山會場內,兩岸海基、海協在十數小時內即順利簽署完成四項協議,包括航運、海運、郵政合作與食品安全機制,對兩岸關係而言,這是一份歷史性的文件,代表十數年未決的兩岸三通將在四十天文件生效後,正式上路;對兩岸人民而言,立即可見的時間成本與飛航成本即刻降低,初步估計每年至少節省逾卅億元。

兩岸關係走來廿年,從早年的開放老兵探親,進一步經貿交流,走到今日,兩岸時間、空間乃至心理真正拉近到幾乎沒有距離,這是劃時代的大事,想想看,未來從台北到上海,一個半小時的航程,早上往、晚上返,白天開會、晚上就能回家吃消夜。所有在大陸設廠的老闆們,都能重新思考「家」與「事業」的安頓方式,對台灣而言,利當然絕對大於弊。

海運部分也在這次協議中完成多年達不到的目標:貨輪不繞彎,如此一來從上海到基隆,節省時間即達九個小時,福州與基隆間更節省十二個小時,這對航運業者而言,海運直航可節省的運輸成本至少一成五到三成之多,因為運輸成本的降低,未來簽證費一次就省下卅萬,這意味著民生物資的成本即可隨之降低。拿台灣最自豪的水果農產品為例,未來進出口時間縮短為四天,輸陸農產品可成長二倍。

這些數字,都是嗆聲中看不到的,但卻是對台灣人民利益最具體的影響。甚至這次協議中並未正式簽署,但已經有了初步共識的金融監理備忘錄、及台商投資保障協訂,也可望在明年簽署。不要小看這兩項明年可以達成的目標,台商投資保障協定,從兩岸開放經貿交流以來,就一直是赴大陸投資的台商最關切的議題,畢竟兩岸社會發展不同,環境與條件不同,許多台商在沒有政府可依靠的情況下,隻身前往大陸打拚,有人拚出一片天,卻也有人備受困窘,這裡頭有人為的因素、有制度的因素,但是,有了投資保障協定,心理層面讓拚出台灣經濟奇蹟的中小企業主們,不再孤單,實務層面也確實讓他們投資的產業,不再隨時受到不可測的政治、社會或政策因素的衝擊。

同樣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的簽訂,對台灣金控猶有大旱之望雲霓,事實上,過去多年來,金控業者早已摩拳擦掌赴大陸設點辦分行,台灣金控努力提昇國際競爭力的第一步,大陸市場必然是必須搶食的大餅,而這塊大餅,台灣還是比國際銀行占有優勢。兩岸距離縮短了,當年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儘管隨著時間的流逝,優勢不再,但是,因為兩岸特有的文化背景,乃至政府強化擴大內需建設、以及貨幣政策的配合,都是吸引海外資金回流的利器,凡此種種都有利於提振低迷的景氣,有助於台灣經濟的復甦。

馬英九總統在競選時曾經提出兩年內完成兩岸三通的政見,當國際金融海嘯連動影響國內經濟衰退,各界嚴厲批評馬總統跳票的此刻,必須給馬政府一個肯定的掌聲,特別是兩岸議題極其敏感,當兩岸政治爭議難解,朝野猶有嚴重歧見的情況下,唯有以民生經濟面做為兩岸政策的主軸,才是有利於兩岸人民利益的唯一依歸,這也是馬政府應該嚴守的立場。

在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呼籲場外嗆聲的反對黨,正面看待有利於人民利益的發展。陳雲林抵台第一件事就是表明:這次會談不碰觸任何政治議題;面對一整天的抗議,他表明:反對的聲音,聽到了、看到了。從某種程度而言,反對黨的抗議讓對岸理解台灣社會終究與大陸不同,台灣內部對兩岸的終極走向顯有不同見解;但是,這些都無礙於兩岸的正常交往,更無阻於兩岸盡最大可能擺下政治爭議,追求最大利益。

就像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許添財在議會備詢時,公開向來台訪問被推打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致歉,同時表白如果陳雲林有機會往中南部走走,他願意破例陪陳雲林逛街。對台南市民而言,不會有人反對擴大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的商機,對赴大陸投資的台南台商而言,也不會反對可節省他們時間成本的三通直航。人民的共同利益,本來就該是政治人物應該置放心頭的最優先事項,正面看待江陳台北會談四項協議的成果,兩岸確實可以共創經濟榮景。

※ 不過警方維安所採取的行動還是太超過,詳見相關報導。



◆ 江陳會簽四協議 明年三會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何明國、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11.05

兩岸兩會台北會談昨天在圓山飯店順利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共同簽署「海運」、「空運」、「郵政」及「食品安全」四項協議。陳雲林並且邀請江丙坤,明年上半年前往中國大陸,進行第三次江陳會。

依據協議,在備受關注的包機直航方面,雙方同意儘可能半年內由客貨運「包機」進入「定期」客貨運航班,將兩岸三通再推進一步。

陳雲林訪台重頭戲「江陳台北會談」,昨天上午在圓山飯店十二樓大會議廳舉行,上午九點整,江丙坤率領海基會人員列隊等候,陳雲林一行進場後,江、陳兩人握手致意,宣告原本應該在一九九九年舉行的兩岸兩會負責人台北會談,九年後正式恢復。

江丙坤致詞時指出,這次協商議題是空運、海運、郵政、食品安全四項。而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擴大食品安全及防疫合作,並逐步推動兩岸金融往來相關協商、簽署台商投資保障協議等,都是下一階段優先處理問題。

陳雲林隨後表示,兩會在台北舉行領導人會談,是兩會成立以來第一次。兩岸經過兩次商談,在交通部分取得重大進展之後,應進而重點協商兩岸金融合作的問題,協商促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緊密化,以逐步建構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的框架。

江、陳兩人都提到,經濟、金融合作將是下一次江陳會的重點。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會後則證實,陳雲林已經在會談中,正式邀請江丙坤明年上半年到大陸舉行第三次江陳會。他表示,「金融監理協定」在第三次江陳會簽署的可能性很高,除此之外,包括台商投資保障協定、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協議等,都可能簽訂或討論。

根據兩岸關係條例,兩岸直航須送請立院議決後才能實施,因此空運、海運協議的生效期間為簽約後四十天,就是預留立法程序所需的時間。另兩項郵政及食品安全協議,只需送立法院備查即可施行。

※ 不過消基會對於食品安全協議的內容不滿意,另見相關報導。

* 二次江陳會簽署協議全文
http://www.sef.org.tw/html/news/97/content/971104.htm



◆ 簽署協議免修法? 立院異議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尚毅夫/台北報導】 2008.11.05

江陳簽署的海運、空運及郵政協議將在四十天後生效,但外界質疑還有立法院這關要過,四十天後能否兌現?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這中間沒有涉及法律修正的問題,他有信心可以如期實現。

立法院法制局長劉漢廷認為,僅海運協議中部分規定,就應修改商港法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行政、立法機關已有不同見解。

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解釋說,根據兩岸關係條例九十五條的規定,「應經立法院決議」,一個月內不決議就自動生效。因此傅棟成認為,這幾項協議經過立院的監督程序,須立院決議通過,也很有把握可以在四十天後生效。

不過劉漢廷指出,海運協議中雙方同意兩岸船舶對入對方港口不掛國旗,但是商港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船舶入港至出港時,應懸掛中華民國國旗、船籍國國旗及船舶電臺呼號旗。

劉漢廷說,當年台港航運協議,雙方不掛國旗,為了避免違法,就是修正港澳條例,排除商港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

傅棟成認為,兩岸條例第廿八條及廿九條已授權行政部門訂定兩岸航運許可辦法,交通部己擬好該辦法,將由行政院通過後報立法院核備,可為不掛國旗解套。



◆ 兩會協議送立院審議 王金平盼早日通過

中央社 2008.11.05

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昨天簽署空運、海運、郵件與食品安全四項協議。由於空運與海運協議涉及直航議題,必須送立法院審議。對此,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今天表示,希望這四項決議早日獲得立院通過,涉及修法的部分也能早日完成修法。

王金平今天上午以早餐會形式宴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一行人。

他表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九十五條明文規定,涉及直航、通郵等議題,必須經過立法院議決,昨天海基會與海協會簽定的空運協議、海運協議當然要拿到立法院議決。

王金平說,另外根據同一條例第五條,涉及修法或立法的部分,必須送立法院審議。像是直航協議,若涉及商港法修正問題,或是其他相關法律的修訂,行政部門都應盡早送到立法部門審議。

由於協議文本將在昨天簽字後四十天生效,立法院審議是否趕得上時程,王金平表示,審議過程如果順利,希望能趕得上。但如果中間稍有耽擱,「或許四十天內要實施有些來不及」。

不過他也說,這四項協議都是對兩岸經貿合作、彼此交流有正面影響,希望能早日獲得立法院通過,涉及修法的部分也能早日完成修法。

他指出,立法院對兩岸協議的監督,有助於讓相關事務更透明、公開,也等於是台灣民意對兩岸協議與各項交流的支持,也才能使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制度與兩岸關係可長可久。

王金平也表示,立法院要善盡監督責任,必須制訂「兩岸簽署協定處理條例」,否則未來一定會發生協議窒礙難行問題。



◆ 金管會:54家台商返鄉上市

【薛翔之、彭禎伶/台北報導】 2008-11-05 工商時報

金管會全力推動海外台資企業返台第一或第二上市,據悉,目前已成功遊說54家企業共襄盛舉,其中旺旺集團預計最快下周二(11日)申報生效,為政府宣示引資回流政策後,最具指標性的個案。

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昨(4)日指出,引資返台上市的計畫,成果愈來愈豐碩,根據證交所和櫃買中心(OTC)回報的結果顯示,已有54家企業,擬安排回台第一或第二上市,當中並已經有2家企業,向證交所遞件,另還有12家和證券商簽訂了輔導契約或意向書。

據了解,第一家向證交所提出申請發行TDR的企業,是在10月9日遞件的巨騰,但在中央銀行審查的關卡時,旺旺方面強調所募集資金,將全數用於台灣,且無資金匯出疑慮,因此程序跑的飛快,快速通關。

金管會網站揭露的內容顯示,中國旺旺控股公司第二上市(台灣存託憑證,TDR)申請案,是在10月24日送達證期局,金額暫定新台幣35億元,若申請書件完備,預計最快下周二(11日)申報生效,成為政府宣示引資回流政策後,首家返台上市的台商企業。

按規定,下週在取得證期局同意後,最慢須在3個月內,擇期完成承銷,至多延長1次(亦為3個月)。

金管會積極推動台商企業返台,昨(4)日並宣布鬆綁「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相關規定,包括申報生效期間,只要有信評認可,或以老股發行TDR者,可由12個營業日縮短為7個營業日;而發行TDR者的公開說明書,可以承銷商評估總結意見,取代承銷商冗長的評估報告。

證期局官員表示,這些放寬措施既不影響投資人知的權益,也有助於節省發行公司的成本,海外企業還可省卻需經國內公正第3人簽證的程序。

吳當傑透露,根據證券週邊單位回報的結果,目前已有54家台商企業,表達返鄉加入台灣資本市場的強烈意願,擬在台第一上市或第二上市,其中30家擬發行TDR(第二上市),24家擬先行在OTC興櫃(第一上市)。這54家企業已於日前提出正式申請,另有12家則已進入和券商簽約階段。



◆ 年底開放陸資來台 鄭立中:可投資愛台12項建設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2008-11-05 工商時報

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昨(4)日表示,兩岸兩會渴望在明年上半年就相互投資、簽署投資保障協定、避免雙重課稅等經貿議題簽署協議。至於陸資可否投資「愛台12項建設」,鄭立中表示:「可以去進行」。

此次江陳會談,大陸協商代表團中有多位重量級企業家,包括香港中旅董事長張學武、中遠集團副總裁許立榮、超大集團副總裁楊金發等,他們今日將參加「加強經貿合作座談會」,與台灣工商團體和企業探討合作空間。

由於行政院將在年底前宣佈開放陸資來台重大政策,而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也表示,如有需要,大陸企業可以參與台灣建設。陸資是否有意願投資台灣的「愛台12項建設」備受各界關注。

鄭立中在海協會記者會中肯定地表示,「只要雙方有這方面的默契,有這樣的需求,是可以去進行的。」

在昨日上午舉行的江陳會談中,雙方就下一次協商的議題進行討論,並決定明年上半年兩會協商的重點,在經貿議題上包括:兩岸簽署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加強建立兩岸經貿糾紛調處機制、共同推動兩岸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以及加強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

鄭立中指出,台商在大陸投資過程中,難免發生糾紛,大陸方面高度重視,積極保護台商合法權益,大陸方面也自己訂定法律保障台商權益。至於雙向投資,是兩岸經貿互補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台商投資大陸後,大陸資金也即將可以到台灣投資,雙方可以各自發揮優勢。



◆ 陸客來台 擬擴及13省以外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林則宏/台北報導】 2008.11.05

為解決大陸居民來台人數不如預期,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昨(4)日指出,大陸官方研究開放13個省市以外城市赴台旅遊,增加大陸組團社數量。台灣方面則解決簡化申辦程度,簽註時效問題。目前一個赴台團不得少於10人的規定,大陸已贊成調整為不少於五人。

兩岸兩會今年6月簽署的兩岸會談紀要,來台陸客團組團人數限10人至40人、在台停留不得超過10天。這項政策7月施行後,陸客赴台觀光未如預期,不少旅行社業者向政府反映,陸客抱怨參與資格受限、行程太趕、費用太貴等情況。

鄭立中昨天在海協會記者會中釋出利多,他表示,大陸研究開放13個省市以外城市赴台旅遊,並增加大陸組團社數量。兩岸應共同解決大陸人民赴台旅遊人數偏低的問題。目前一個赴台團不少於10人,但根據具體情況,兩岸旅遊業者應調整為不少於五人,並已獲得大陸方面贊成。

鄭立中說,大陸人民赴台旅遊情況有轉好趨勢,從每天200人增到500人,黃金周長假最多已達每天1,700人。未來簡化手續、增加旅行社後,應會更加改善。

鄭立中指出,團費偏高也是赴台人數不如預期的主因。目前機票就占團費的40%,周末包機乘客有90%台商,供應大陸民眾的有限,未來直航航班增加後,應可提高大陸民眾赴台旅遊人數。

鄭立中也強調,兩岸兩會將協商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問題、經濟關係緊密化,逐步構建經濟合作制度化框架、兩岸加強文化、教育交流等議題。

他說,下一輪兩會商談,將討論具體解決兩岸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兩岸漁工勞務合作、雙向投資及簽訂投資保護協議、動植物檢疫、兩岸產業、產權保護、兩岸媒體記者常駐等問題。



◆ 直航百花齊放 「一日生活圈」起飛

【聯合報╱記者陳俍任、曾懿晴/台北報導】 2008.11.05

兩岸江陳會,天天直航與截彎取直拍板,熱愛繞著地球跑的旅遊達人Richard看著螢幕說:「正港的兩岸新高鐵啟動了!」雙向增飛到一○八班後,就像高鐵一樣「天天自由選」,兩岸十三家航空任你挑,對赴大陸旅遊的觀光客更是一大利多,有業者預估,團費可省下三千元。

兩岸空中走廊在封鎖了六十年後,今年七月四日起進入周末包機階段,猶如打通共同生活圈的任督二脈,進一步到天天直航,且對岸更從五個航點增至廿一個,每周雙邊航班從從卅六班增為一○八班,交通部高層直言:「最快在十一月底,就進入百花齊放。」

兩岸共同生活圈的百花齊放,將不只在展現在海空運市場上,延伸的範圍將觸及兩岸的貿易、醫療、文化、求學、旅遊與就業,航空業者說:「我們只是橋梁,讓旅客來選擇怎麼利用這座跨海大橋。」

對更多觀光客而言,直航代表到大陸旅遊更省時、省錢、選擇性更多。以上海飛桃園而言,約可省下一小時,航空公司也可省下四到五成燃油成本,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預估,未來陸客到台灣旅遊的團體機票票價約可降兩到三成,團費因此有降價空間。以上海到台灣環島八日遊為例,目前行情為一萬到一萬一千元,未來預估九千到一萬元就可成行。至於台灣赴大陸旅遊團費,業者初估應可省下三千元,但主要還是取決於機票票價降幅。

兩岸空運截彎取直後,全面大三通似指日可待。在上海交大攻讀EMBA課程的王泓健,他指很多「台灣留學生」就等這一刻,自己個月要到上海好幾趟,尤其趕論文時常常得跟上海交大的老師討論,但又無法拋下台灣公司,常常得當天或隔天來回,周末包機卻不夠頻繁,他篤定地說:「機票再降一點,以後很多一日留學生可在空中開同學會!」

台灣的電視已拚命放送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廣告,家住彰化田尾的花農陳先生狐疑著說:「水果農產品銷得更快、但不知是大陸貨更快過來、還是我們更快過去?」他擔心大三通後還是有競爭風險,但這廣告不像過去隨便喊喊,這次連白紙黑字都寫好了,就算有競爭也沒在怕。

交通部長毛治國說,不該只是從交通運輸的角度看天天直航,應該從更長遠的眼光還看這件事的意涵,當兩岸直航正常化後,讓台灣位居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樞紐位置「再活過來」,「到時對這塊島上所有人的生活,將不只是百花齊放而已。」



◆ 運輸時間大減 蔬果活魚搶鮮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11.05

兩岸直航後,大陸開放港口大增,農委會評估未來我國農產品輸往大陸運輸時間縮短、成本降低,競爭力大增。尤其搶時效的生鮮蔬果、活魚更是開創全新契機。農委會表示,將積極布局大陸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行銷通路。

依兩會所簽協議,海運未來台灣開放基隆、高雄、台中、花蓮、麥寮、布袋,以及五個小三通港口,各地農產品可就近輸出保持鮮度。大陸開放六十三個港口及港區,遍布大陸沿海各省,尤其大陸已同意台灣農產品免通關,農產品一運進大陸各港口後可快速銷往內陸市場。

官員表示,以台灣到上海為例,未來運輸時間從過去的八天減到四天,估計成本最多可降三成,不但可保鮮度,且因運輸所造成的毀損從一成五降到百分之五,競爭力大增。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說,未來活魚市場輸大陸更加有利。最近挪威在大陸打鮭魚生魚片市場,日本也在大陸賣鮪魚的生魚片。以前台灣的鮪魚多銷日本,價格受限很多。他認為以後鮪魚可銷大陸,對業者更好。

農委會表示,目前出口到大陸主要為柳橙、蓮霧、蜜棗、芒果及楊桃。未來花卉、蔬菜也可利用海運方式進入上海等市場,甚至轉運延伸到俄羅斯;空運方面,生鮮水果、加工農產品,將可深入重慶、武漢、大連、瀋陽等華中及東北市場。

農漁民: 大陸產品不要來

【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江陳會」敲定兩岸海空運直航,多數農漁會、農漁民認為這對台灣農漁產品運銷大陸是一大利多,但希望大陸也跟日本一樣,要重視貿易的「誠信」;並應堅持馬總統的承諾,「只有台灣的農產品銷去大陸,大陸的農產品不能來」。

高雄縣大樹鄉果樹產銷第五班班長謝明景說,馬總統的說法是對的,因台灣農產品產量有限,銷往大陸,不會影響大陸農民生計;反之若大陸農產品登台,台灣農民「穩死」。

台南縣玉井鄉農會祕書張平山說,現小三通從布袋港到金門再轉廈門,運費貴;從高雄直通廈門,可節省運輸成本,下午裝櫃,隔天就到大陸,和到台北的時間一樣。

屏東縣枋山地區農會總幹事楊春輝說,台灣產熱帶水果,運銷「時間」最重要,大陸市場一旦解決通路及儲運問題,將是大利多。



◆ 兩岸權宜輪 可三合一攬貨

【經濟日報╱本報綜合報導】 2008.11.05

兩岸兩會領導人昨(4)日下午簽署海、空、郵政、食品安全合作等四大協議,兩岸啟動平日包機,半年內海基、海協兩會將商討建立定期航班;海運方面,經兩岸獲准通行的兩岸資本權宜輪,在開放的港口,將可搭載兩岸貨、國際貨和轉口貨等「三合一」攬貨,不再受限制。

由於海、空協議須根據「兩岸條例」送入立法院審議;郵政和食品安全協議則是送立院備查。一旦立院同意,加上協議內容為40天內生效,推估兩岸最快在下月中就可進入「大三通」階段。

大陸民航局台港澳辦主任浦照洲在海協會記者會上也透露,兩岸兩會已達成空中直航協議,將安排兩岸航管直接交管,預計雙方空管專家在明(6)日將就技術業務進行磋商。

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昨天在海基會記者會上表示,空運協議包含三部分,分別是兩岸建立直達航路、周末包機擴增航班航點,成為平日包機,以及貨運包機等。在兩岸直達航路上,這一回只完成「北線航線」,有關南線航線截彎取直,將留待後續解決。主因在於從台灣出發的「南線」多需經過香港飛航情報區,往北靠右時又會碰到禁航區,所以兩岸兩會還將繼續磋商,找出南方的便捷航路。

傅棟成表示,二次江陳會後,周末包機將轉為平日包機,雙方也在空運協議中納入條款,約定雙方儘可能在協議實施半年內,就定期客貨運航班作出安排。稍早陸委會曾表示,雙方唯有在「班機」的基礎上,才能洽談延遠權,根據這項協議安排,兩岸最快在明年中,就可觸及延遠權。

海運方面,可以行駛兩岸航線的條件有,兩岸航商在兩岸登記的船舶,可進行客貨運輸;兩岸資本並在香港登記的船舶,以及目前已經從事境外航運中心、兩岸三地航線、砂石運輸的兩岸資本權宜輪。兩岸登記船舶自進入對方港口至出港期間,船舶懸掛公司旗,船艉及主桅暫不旗。

傅棟成解釋,我方希望所有權宜輪都能來往兩岸,未來兩岸兩會將磋商納入更多的權宜輪。至於搭載貨物,將解除限制,所有開放的港口,獲准通行的航商,統統可搭載兩岸進出口貨、國際貨及轉口貨,航商將可「三合一」承攬貨物,但外籍航商只能搭載國際貨。

江陳會昨(4)日完成四項協議簽署,立法院法制局認為,海運、空運直航協議可能涉及修法,應送立法院審議;郵件直達及食品安全衛生協議等,也應送立院備查。據了解,行政院已通知陸委會儘速送行政院會討論通過,如果陸委會作業來得及,最快本周四行政院會就會討論通過。

交通部長毛治國昨(4)日表示,兩岸完成協議的航空、海運與郵政相關作業,交通部希望在兩周內完成,只要立法院完成直航協議審查作業,預期最快11月底可以全面執行兩岸海、空運與郵件全面直通。 (記者余麗姿、陳慧敏、林庭瑤、林則宏、林安妮、蘇秀慧、陳亮諭、楊文琪)



◆ 直航 貨源在哪

【聯合報╱方信雄/基隆港引水人(基隆市)】 2008.11.05

海運界盼了十餘年的直航,終可在兩岸兩會簽訂協議後實現,對相關業者而言,絕對是正面訊息。只不過這遲來的利多,究能為海運業帶來多少實質利益,或是有助改善國內國際商港每下愈況的營運則有待觀察。究竟船舶的調派是隨著貨源而流動的,亦即若無充分貨源就不可能吸引航商的青睞。

兩岸間的龐大貿易量固然不容忽視,但實際上歷經多年來「戒急用忍」與「積極管理」的鎖國政策下,早已因邊緣化而商機盡失,迫使不少原本打算根留台灣的台商不得不忍痛採取整廠外移的下策,造成長期以來兩岸間貨源消長更迭的不可逆趨勢。

從職場上的觀察,國內商港先前尚有中小企業整廠外銷與半成品外銷的假象榮景撐場面,如今真不知台灣還有什麼大量貨源可以經由海運外銷的?切勿對海運直航抱持過度樂觀的期待,究竟解決國內百業蕭條的根本之道乃在積極提振經濟,改善投資環境進而創造貨源,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讓海運業有載不完的貨載。

※ 一針見血



◆ 波羅的海指數10月暴跌 航運業衍生性合約 虧大了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08-11-05 工商時報

倫敦金融時報周二報導,由於散裝乾貨輪航運費率10月出現大崩盤,市場憂心航運業本周將爆發操作相關運費衍生性商品的鉅額虧損。

報導指出,短期散裝乾貨輪航運費率10月暴跌71.9%,交易員與船東憂心,操作相關運費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人恐將因市場下跌而受重傷。

若透過遠期運費合約(FFA)壓注載運煤、鐵礦砂與其他商品運費將上揚的投資人,將蒙受鉅額的虧損。

航運運費指標波羅的海乾貨指數10月初報3,025點,上周五月底收851點。8成透過結算所交易的FFA已於周一結算,其它2成則於本周五完成結算。

許多參與FFA市場操作的船東若部位超過實際貨輪的市場曝險,可能也會面臨操作虧損的問題。

總部在倫敦於美國紐約上市的航運公司Britannia Bulk,已因炒作FFA失利蒙受鉅額虧損,上周五宣告其英國子公司破產,成為第一家因產業不景氣營運受創的航運公司。

倫敦Simpson, Spence & Young船務經紀期貨部門高級主管唐恩指出,由於市場驟跌,所以壓注運費反彈的投資人損失金額都相當可觀,這還會使本身的營運狀況更加惡化。

租船投資人因FFA操作失利虧損而向船東退租,船東的營收將遠低於原先預期,進而在償債時面臨困難。

在那斯達克掛牌的散裝乾貨海運業者Paragon Shipping執行長包德拉葛洛表示,即使船東未操作FFA,但租船的交易往來客戶免不了會操作相關的衍生性商品,「這些客戶若因交易虧損而出現倒閉,也會對整個產業產生骨牌效應。」

此外,市場廣為預料對沖基金受創程度可能最大,但專精FFA交易的對沖基金Castalia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董事范登艾畢里表示,他預期炒作運費現貨指數的對沖基金虧損情況才會比較嚴重。



◆ 陳明通:魔鬼藏在細節裡

【林諭林/台北報導】2008-11-05 中國時報

「江陳會」簽署四項協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表示,幾項協議簽訂,會把台灣經濟跟中國經濟進一步整合,對台灣產業、經濟將有很大的衝擊,政府必須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並提出具體配套措施,照顧受衝擊的中下階層人士。

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也表示,海運直航協議部分太模糊,許多細節都沒說明清楚,權宜輪能不能直航也沒有說明,只說要經過特別許可,但如何許可也不清不楚。

他質疑「魔鬼藏在細節裡」,協議能不能對台灣有利,根本看不出來,陳明通並強調,大三通茲事體大,若馬政府有誠意,應把協議內容交付公投。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簽署四項協議後,蔡英文、陳明通和吳釗燮三位前陸委會主委同台舉行記者會。

吳釗燮表示,這次客運包機協議,最大不同就是開放兩岸平日包機,但開放周末包機後,也沒看到中國觀光客增加,貿然增加班次,只會讓台灣飛往中國旅客增加,對台灣消費性經濟產業有相當大的負面衝擊,且客運班機機腹是否可載運貨物,協議中也沒有看到。

陳明通指出,空運部分增加台灣飛往中國北方的航線,但在飛航時間差異有限下,這次談的航線沒有經過日本防空識別區,少了第三國預警,恐對國防產生衝擊。

民進黨前立委吳明敏表示,在食品安全協議方面,對台灣最重要的是訊息通報與檢驗標準問題,但從過去SARS、禽流感、口蹄疫到這次毒奶粉事件來看,中國一向隱蔽實情、延遲通報,很難相信中國會確實履行協議;且檢驗標準台灣與中國不同,台灣採用的檢驗標準較高,未來協議如何落實,希望全民加以監督。



◆ 大陸法令不透明 台商頭痛

【王莫昀/台北報導】2008-11-05 中國時報

兩岸將洽簽投資保障協定,對台商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目前,累計台商西進投資案件多達三萬七千多件,總投資額約七二三億美元,相當新台幣二.三七兆萬元,不過,大陸法令不透明,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台商,成為西進台商最感困擾項目之一。

依經濟部統計,截至今年九月,台商西進投資項目累積達三萬七千多件,總投資額逾二兆以上。以產業別區分,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投資額最高,占一成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產品次之,占一成五。

另外根據經濟部一項內部調查資料顯示,前往大陸發展的台商,約有三成七處於虧損狀況。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虧損比重較過去的四成一改善許多,惟大多數產業仍有三成以上的廠商呈現虧損。

隨著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起飛,吸引台商到對岸投資的低價勞工優勢已漸漸被東南亞國家取代。調查中,廠商認為在大陸經營上,遭遇問題困難度最高的,以「同業競爭激烈」,「內銷巿場開拓困難」、「法規不明確/地方攤派多/隱含成本高」,分居前三名。

有業者向經濟部反映,大陸單方面已針對台商製訂投資保障機制,但台商多認為大陸公布的相關措施對台商的保障仍有不足,甚至出現地方單位解釋不同、處理不公等問題,常令台商救助無門。

另外國際間簽署的投資保障協定中,最常見到的外匯匯出保障措施,也因大陸法令不透明,限制頗多。

為協助台商在大陸能穩定發展,經濟部官員認為,雖大陸官方已公布有台商投資保障措施,不過,兩岸仍有洽簽投資保障協定的必要。



◆ 兩岸金融MOU 明春簽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林安妮、林庭瑤、陳慧敏】 2008.11.05

海基、海協會昨(4)日敲定明年上半年舉行三次江陳會,討論洽簽兩岸銀行證券期貨監理備忘(MOU)、金融機構相互設點及台商投資保障和避免雙重課稅等六大議題;近日大陸也將擴大開放大陸13省市以外居民來台旅遊。兩岸經貿往來隨著江陳會進展,駛進加速開放軌道。

眾所矚目的二次江陳會談,昨天上午在圓山飯店國際會議廳揭開序幕。江丙坤一早率領副董事長高孔廉、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傅棟成及交通部次長游芳來等18位談判要角,一字排開迎接包括陳雲林在內等18位大陸協商代表。

江丙坤一開場先禮後兵。他說,上次江陳會談,兩人在談判桌上勾不到手,這次距離拉近,一下子握到手,象徵兩岸關係的實質和形式都大大靠近。話鋒一轉,江丙坤隨即喊話,要認真檢討陸客來台觀光成效不彰問題。

陳雲林稍後回應,兩會將磋商增加大陸赴台旅遊人數的改進辦法,並就下一階段兩會協商議題規劃、加強會務聯繫、開展交流合作等事宜交換意見,陳雲林也面邀江丙坤明年上半年,前往大陸舉行第三次江陳會談。

二次江陳會談任務有三:一是檢討一次江陳會談協議執行情況;二是確認協商完成的海、空、郵政及食品安全等四大協議文本;三是針對外未來情勢,敲定明年三次江陳會協商主題。

高孔廉稍後轉述,兩會後續優先協商議題包括,建立兩岸交流秩序、推動兩岸金融合作、投資合作、產業合作、加強新聞文教交流及兩會交流。其中,擴大兩岸金融、經貿往來,是明年會談的重頭戲,前者包括兩岸協商簽訂MOU、擴大兩岸銀行來往,例如准許相互設點、參股及准許台資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和子行等;後者包括簽署台商投資保障協定和探討避免雙重課稅。

高孔廉表示,兩岸現在就可討論洽簽銀行與證券的MOU,不必等到三次江陳會才開始談;兩岸應可如期在明年上半年簽好兩岸MOU,最快春天有結果。



◆ 千山獨行 金管會官員兩頭燒

【彭禎伶、薛翔之/台北報導】 2008-11-05 工商時報

避免人腦也「當機」,金管會委員提議修正政策處理順位,全力以赴先處理金融海嘯問題,暫緩推動亞太金融中心的建置會議。但此構想,遭到主委陳樹反對,即使他為此還特地做了問卷,得到多數官員認為「處理金融危機才是當務之急」的答覆,陳樹仍相當堅定,要執行亞太金融中心計畫。唯一讓步的是:各工作組每2周開一次會,延為3周。

在全球金融海嘯中,將亞太金融中心工作小組會議,開會頻率拉長!據了解,在金管會委員及各局局長反應,金管會同時要應付金融海嘯對國內造成的衝擊,又要每2周開不同的工作小組會議,顯得疲於奔命。

陳樹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只要全球金融海嘯能稍平息,推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的計畫,一定能成功,屆時就能帶動台灣下一階段繁榮,無論在金融機構獲利、股市行情、企業返台籌資上都會有長足進步,陳樹堅信亞太金融中心的計畫,是台灣必須要走的路。

由於這種意念,金管會所有官員在這波全球金融海嘯中,要一面處理銀行流動性危機、調解雷曼兄弟結構債投資糾紛、調查海外投資各種情況、督促銀行及保險公司增資、緊急處理AIG及ING等外國壽險集團傳出財務危機時的保戶信心、收集國外金融局勢及重大政策、監看國內重大輿情外,也要思考萬一國內金融機構發生危機時的處理方式。

但幾乎所有的官員,仍要一面準備亞太金融中心的各項資料,因為亞太金融中心計畫,分為3大中心,即資產管理中心、籌融資中心、金融服務中心,3大中心目標下又再分5策略,即人才、整合、創新、誠信、法制,這5大策略下,再細分各工作小組,有些是各局可處理者,多達101項,要跨局處理者有37項,另外有79項要跨部會處理。

各個工作小組各有2位金管會委員主持,固定每2周要開一次會,然後,金管會還有固定每周一的業務會報、每周四的委員會,再加上一些臨時召開的會議,每場會議有時都是2-4個小時,甚至更長,不少官員從早到晚,要在金管會吃2-3個便當。

最近有委員提議,希望陳樹優先處理金融海嘯問題,暫緩開亞太金融中心的會議,也有局長附議,據了解,會中有人說;「各局同仁不是變笨,是太累了,無法清楚思考。」陳樹要求金管會綜合規劃處普查所有同仁意願,結果是多數人贊成暫緩開亞太金融中心的會議。

陳樹對此結果,找來主要官員開會,他表示,對國家應要犧牲奉獻,要有信心一定會成功,推動亞太金融中心動作不能慢,所以最後陳樹裁示,2周的開會延成3周。



◆ 大三通的經濟戰略意義

【莊奕琦】2008-11-05 中國時報

二次江陳會昨天簽署四項協議,兩岸正式開啟大三通。而兩岸直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降低兩岸的交易成本,據估算兩岸直航後所節省的空、海航運成本達五二五.四七億。事實上,現階段兩岸直航除直接運輸成本的節省外,對台灣而言,更重要的是具經濟戰略意義。

兩岸直航有利兩岸經貿正常化,才能真正反映兩岸產業的比較利益,實現國際分工,也有助於台商的全球布局,兩岸的分工更有助於台灣產業結構的改善。兩岸直航後台灣作為東亞經貿的樞紐和地理區位上的優勢將可彰顯,不僅可吸引台商回流,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外商來台投資,使台灣的產業能脫胎換骨,也可避免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被邊緣化。

為達這項經濟戰略目標,政府須要有前瞻性思考和大格局布局,提出完整配套,包括:

一、加強推動公共基礎建設。目前機場、港口等運輸設施亟待整建、更新或重新規畫,桃園機場與周邊東亞國家機場相比已淪為二、三流等級,應盡快整建,而台北松山機場更應重新定位規畫。經貿營運特區的設立更刻不容緩,惟須考量依不同產業屬性與台灣北中南地理區位,以產業聚落發展的概念完整的規畫。

更重要的是,營運特區內的產業,不分屬性均需以實現兩岸分工和布局全球為進駐的必要條件,且以兼顧環保、生態和節能減碳的產業或經營方式為優先對象。不論台商回流或外資投資均應避免以廉價低技能勞工為競爭訴求的勞力密集或低附加價值產業的復辟。值此全球金融風暴和景氣衰退的陰影壟罩下,除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加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外,增加政府支出正是對抗大蕭條來襲的重要財政政策工具。此時推動全面性的公共基礎建設更新和創設,更具有時代的意義,也可為目前低迷的國內經濟注入活水。

二、加速服務業的結構轉變。台灣服務業占GDP比重已達七十一%與歐美先進國家相當,然而就業人口比率只有五十八%,顯示服務業並未能創造足夠就業機會,更重要是,服務業生產力不僅低且成長緩慢,原因為台灣仍維持傳統服務業為主的結構。發展現代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刻不容緩,包括資訊軟體、技術管理與諮詢服務等生產者服務業,觀光、休閒、醫療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等高附加價值服務業,不但可提高服務業生產力,更可帶來大量新的工作機會,同時彌補傳統產業外移所失去的工作機會,也有助於全體失業率的下降。

這些現代服務業還有一個不同於傳統服務業的重要面向,即國際化,亦即不侷限在本國的市場,而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譬如,全球化布局的專業、技術管理與諮詢服務,以本地特色吸引外國觀光客或參訪者的文化、休閒、旅遊、醫療的聯合服務。另外,教育的國際化更是知識與科技交流的必要條件。

三、廣納國外高級技術人。產業升級與結構的轉變均有賴高素質的人力,人力資本的累積除了教育和訓練自有的人力外,快速吸收國外(含大陸)的高級技術人才也是一項有效的途徑。知識經濟時代,高級技術人力的流動將是一國國家生產力的重要指標,而如何將人才外流轉為人才內流將是關鍵所在。

四、舊法規的鬆綁和新法規的研議。政府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法規制度的設定,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資源使用效率,讓市場經濟能有效運作,同時避免市場失控或失靈發生。阻礙市場有效運作的法規,如對外投資地或投資上限限制,人力流動限制,行政手續的調合和簡化應予鬆綁,而可能造成市場失控或失靈者應予適度規定與防範,包括資訊的揭露,內線交易,食品安全和檢疫、產品標準和專業認證等,特別是涉及國際間交易,更應有周延規範。

以上幾項公共政策悠關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更是台灣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政府必須儘快提出全面性的配套政策,提供並營造一個優良的總體環境。

(作者為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歐巴馬艱鉅經濟挑戰 MOU年底展開協商

* 歐巴馬當選美總統 美元短多長空
* 經濟爛攤 歐巴馬艱鉅挑戰
* 歐巴馬 推80年來最大經改
* 贏得布希爛攤子 歐巴馬變「負」翁
* 美國上月10萬人破產
* 兩場戰爭 還要收拾殘局
* 歐巴馬貿易保護政見 亞洲很感冒
* 低迷中尋寶 創投瞄準三高
* 10月物價增幅 降至2.39%
* 物價趨緩 牙膏碗麵竟漲價 上月物價指數僅增2.39%
* 外資逃亡 10月匯出2,480億
* 台灣外匯存底躍居全球第4
* 兩岸外匯存底合作 抗金融風暴
* 兩岸換匯協定 還有路要走
* 對岸銀行:簽MOU愈快愈好
* MOU協商 年底前展開
* 經部:兩岸應設標準檢測機制
* 兩岸共推技術標準 LED、WiMAX首選
* 兩岸航商擬組聯盟 交互投資
* 飛上海 大飛機優先
* 兩岸航空市場新契機
* 兩會獨厚企業大亨 恐遭非議

◆ 歐巴馬當選美總統 美元短多長空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五日電】 2008.11.06

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以壓倒性勝利當選美國下屆總統,預料明年初上任後將支持汽車工業與替代能源等產業,油價恐無力回升。他並表示「眼前的路仍艱辛且漫長,可能無法在一年或一任時間走完」,顯示美國經濟短期難以復甦,美股與美元後市看跌。

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拿下至少349張選舉人票,跨越勝選所需的270張,當選美國第44位總統,成為美國史上首位黑人總統,已預先反應慶祝行情的美股5日早盤因失業數字不佳而大跌,美元也在平盤附近狹幅震盪。根據全美各大媒體統計,歐巴馬至少囊括349張選舉人票,遠遠超越馬侃的163票。

奪下白宮寶座將在全美各地颳了21個月的歐巴馬旋風帶至最高潮,且在母雞帶小雞的效應下,民主黨在國會參眾兩院都將取得過半席次優勢,意味著共和黨主導華府的時代即將落幕,民主黨將自1990年代初期以來首度同時掌控白宮與國會兩院,全面執政的時代即將到來。

歐巴馬與民主黨大獲全勝,雖激勵亞股5日上漲,但歐、美股市因經濟惡化疑慮與獲利回吐賣壓而開低走低,道瓊盤初大跌逾200點。道瓊4日收漲3.28%,創24年來最猛的大選日漲勢。美元兌歐元漲至1.2860美元,兌日圓跌至98.85日圓。貨幣策略師認為,美元對歐元上漲只是慶祝行情,不可能持續。美國經濟疲軟無力,歐巴馬的政策也充滿變數,美元短多長空。西德州輕原油早盤大跌近5美元,每桶報67.06美元。

由於歐巴馬大力提倡替代能源,分析師認為美國新政府會祭出有利於能源業的政策,太陽能及風力發電業者將首蒙其利。此外,歐巴馬向來主張照顧弱勢群,美國嗷嗷待哺的房貸戶也將受惠。但由於美國經濟積弊甚深,非短期能挽救,美股與美元後市恐將繼續受壓沈重。

歐巴馬4日晚間在芝加哥對上萬名支持者發表勝選感言說,他當選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所傳遞的訊息是:「多事之秋的美國已在改變」。他並表示,開票結果證明,在美國沒有不可能的事、開國元老的夢想依舊存在,但「眼前的路仍艱辛且漫長,可能無法在一年或一任時間走完,但美國最後定能辦到」。

歐巴馬將於明年1月20日宣誓就任,但恐怕沒有太多時間停歇喘口氣,因為他將承接美國自小羅斯福總統以來最嚴峻的情勢,面臨許多難題與棘手挑戰,包括天文數字的預算赤字、淹沒全球的金融海嘯、疲弱不振的經濟、健保制度的革新,以及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等。

馬侃在鳳凰城承認敗選,他已致電恭賀歐巴馬當選,保證全力協助新總統,並呼籲支持者共同為美國利益奮鬥。歐巴馬則承諾化解鮮明的政治歧異,而且會照顧未投票給他的選民。布希總統也電賀歐巴馬當選,並保證會「順利移交政權」。



◆ 經濟爛攤 歐巴馬艱鉅挑戰

【王嘉源/新聞分析】 2008-11-06 中國時報

歐巴馬當選美國新總統後,連一刻也怠忽不得,他馬上就要面對美國自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僅見的經濟難題,包括金融市場螺旋式下滑危機、房市泡沫、華爾街亂局,乃至健保支出高漲及美國對外能源依賴等更長程的挑戰。但他資源有限,絕無法面面俱到。

歐巴馬從布希政府接下一堆經濟爛攤子:失業率六.一%,預估明年更將達七.五%;由於對經濟前景悲觀,消費者借錢和花錢都縮手;房貸違約嚴重;醫療照顧(Medicare)、醫療補助(Medicaid)及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制度,無不面臨財務艱困。不過,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力挽經濟衰退,並在這種不利條件下有所施為。

專家警告 情況看來會更糟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的哈佛大學羅高夫教授(Kenneth Rogoff)指出:「美國經濟正陷入嚴重衰退,新總統就職時,問題看來只會更糟糕。這將是最急迫之事,其他議題會退居其次。」

據《華爾街日報》指出,歐巴馬當選後必須先應付三大經濟挑戰:拯救美國經濟、改造金融體系、提出一套應對中國這個最大債主與經濟敵手的政策。

經濟衰退是優先要面對的難題。許多經濟學者預估,美國將陷入自八○年代初以來的最嚴重衰退。有人預估失業率二○一○年將到八%以上。對此,預料民主黨將先在舊國會提出一項小規模的振興經濟新方案,等待歐巴馬一月廿日正式就職後,再推動另一項規模更大的振興經濟新方案。

美國政府的前一套振興經濟方案規模為一千六百八十億美元,其中約一千零五十億美元用於發放退稅支票,但它對消費支出的助益也僅限於今年第二季。歐巴馬主張提出第二套振興經濟方案,金額達一千七百五十億美元,將包括推動基礎建設、擴大失業保險津貼及發放另一波退稅支票等。他另主張取消布希總統任內對富人的減稅措施,轉而對中產階級及小企業減稅,並把健保制度擴及數百萬未加保民眾。

推出大規模振興經濟方案,並不能阻止經濟衰退,只能加速經濟復甦腳步。然而缺點是,大規模支出可能變成常態,令美國債台高築問題更變本加厲,從而傷害財政。「高盛公司」預估,美國財政部明年將出售約兩兆美元國債,較今年倍增,多半是為金融紓困案籌措資金而舉債之故。但大規模舉債勢必導致一般利率上升,從而抵銷掉振興經濟方案的效果。

歐巴馬的另一大挑戰是,得決定政府應該在經濟中扮演多大角色,包括在競逐政府資助的企業中挑選贏家和輸家,以及強化金融監管,尤其是如何支用國會十月初通過的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案,該方案資金已被布希政府用掉近半,多數是用於資助財務艱困的銀行機構。

若再有雷曼 因應會有爭議

未來若再有像「雷曼兄弟」這種大型金融機構面臨倒閉,美國政府是否伸援,預料還會是個爭議問題。而儘管這波金融危機出在銀行大舉銷售高風險的抵押債務證券,但對沖基金及其他泰半未受規範的私人股權投資機構,也可能很快會面臨政府監督,要求其揭露營運狀況。「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即主張修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組織章程,增加「穩定金融」的任務,以緊盯資產泡沫問題,並設法防範於未然。

歐巴馬的第三大財經挑戰,則是對中國貿易問題。歐巴馬主張重訂若干貿易協定,加強維護一般美國大眾權益。首先就要登場的是,美國對中國紡織品配額限制於明年一月一日屆期,美國業界說客將力促新政府維持配額甚至更嚴格設限。然後在五月一日左右,歐巴馬也必須針對中國人民幣低估問題作出相關定奪。

近幾個月來,中國對其最大貿易夥伴歐盟的貨幣歐元持續升值,已令其更難與越南及其他低生產成本國家相競爭。一旦歐巴馬催促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將會令中國雪上加霜,可能導致中國翻臉。而中國持有近兩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北京願意持續購買美國國庫券,對借貸度日的美國幫助很大,如果它憤而減少購買美國國庫券,勢必讓美國日子難過。



◆ 歐巴馬 推80年來最大經改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五日電】 2008.11.06

歐巴馬已贏得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根據他的競選政見,他擘劃的改革內容涵蓋廣泛,可能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總統推出新政以來,最全面的經濟改革。

除了創造就業與大幅投資公共建設,歐巴馬還要把稅賦負擔移轉到高所得者,改變二十多年的政策鬆綁作法,擴大醫療保險照顧範圍,並且重新檢視美國的自由貿易協議政策。

美國國會兩周後就會開會,預定議程包括審查新經濟振興方案。如果布希政府支持,這項方案可望順利通過,等同為歐巴馬民主黨政府眾多經濟改革支票支付一筆「頭期款」。

在說服國會通過法案的過程中,歐巴馬必須決定是否同時推出長期能促成美國財政平衡的配套措施。

依照目前的情況,歐巴馬很可能成為美國有史以來任內預算赤字最高的總統。分析師預測,2009年美國財政赤字可能增加兩倍至1兆美元。

前美國財政部長、這次大選擔任歐巴馬顧問的魯賓就表示,新經濟振興方案必須與長期財政紀律措施結合,否則美國的債券和匯率市場就會暴露在風險之下。

歐巴馬上個月已經提出他的振興經濟方案版本,規模介於1,750億美元到1,900億美元,內容包括退稅、提供賦稅優惠鼓勵企業創造就業機會,還有擴大學校、道路、橋樑等公共建設支出。政治分析家預估,美國國會最後通過的法案規模可能接近2,000億美元。

等明年1月新當選的國會議員就任,民主黨席次增加,歐巴馬也入主白宮時,國會就可能通過另一項規模更大的振興經濟方案。屆時歐巴馬的重點就會轉向比較長期的目標。

他已經提議在未來十年投資1,500億美元發展環保能源,並且宣稱這些投資將可創造500萬個新工作。另外,他也力促汽車業者和消費者使用省油的油電混合車。

另一方面,歐巴馬也希望改革美國現行的金融業監管制度。他提議賦予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前所未有的權力監督金融機構的帳目。

歐巴馬建議創設一個金融市場監督委員會,希望在金融機構的風險演變成無法控制的局面以前,就能察覺這些風險。

在處理信用危機問題方面,歐巴馬的顧問團先前已呼籲美國財政部,利用美國國會通過的7,000億美元紓困資金,加速挹資到銀行。

在此同時,歐巴馬的貿易政策也備受矚目。先前他曾表示,將檢討現有合約,或在未來簽署新約的時候納入保護勞工和環境的條件。

雖然民主黨陣營後來試圖淡化歐巴馬的「保護主義」色彩,但貿易政治評論家認為,在環保和勞工團體的壓力下,歐巴馬在這項議題上的立場仍會相對強硬。

另外,歐巴馬也打算提高所得較高者的稅率,在此同時調降中低收入戶的稅率。

他建議將累進稅率最高稅率由目前的35%,調回1990年代的39.6%水準。而多數資本利得稅率將由現行的15%調高到20%。



◆ 贏得布希爛攤子 歐巴馬變「負」翁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06

無論是否照單全收,歐巴馬上台,皆需推動前政府的若干救市方案,儘快重拾國內外對美國政府的信心。「華爾街日報」說,歐巴馬上任初期的三大經濟難題,分別是挽救經濟、重建遭受重創的金融體系、擬定對主要債權國中國的政策。
眾所周知,歐巴馬就任,定會以拯救美國經濟,不讓美國長期陷入衰退為第一優先。發端於美國、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已使整個美國市場瀕臨崩潰、消費者信心跌至新低、失業率不斷攀升,美國國債也迅速攀升至超過十兆美元。根據十月披露的一項數據,美國積欠中國二點五兆美元。金融危機同時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各國對美國的不滿驟增。

處於一九三三年羅斯福時代以來最惡劣的經濟環境,歐巴馬的首要任務為推動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以及繼續實施目前看來紕漏不少,卻又騎虎難下的收購金融機構壞帳計畫(TARP)。在落實這項計畫之際,細節問題也越來越多,例如確定資產管理人、救助誰及如何救助等,都很難界定。

選前的一項民調顯示,僅有百分之四十二的選民對歐巴馬當選,定能讓美國經濟重回正軌,懷抱信心。儘管這一比率高於馬侃的百分之廿七,但仍反映民眾對於美國經濟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悲觀情緒。

有專家說,歐巴馬明年一跨進白宮,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負翁」。兩場戰爭再加上一系列的退稅政策和救市計畫,使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五千億美元,同時經濟也將陷入上世紀八○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到二○一○年,失業率將從目前的百分之六點一上升到百分之八以上。如此龐大的赤字和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都將阻礙其任內美國經濟的發展。



◆ 美國上月10萬人破產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1.05

美國破產協會(American Bankruptcy Institute, ABI)公布,10月份全美申請破產的個人大增40%,預計未來幾個月將繼續攀升。

根據調查,全美申請破產的個人增至10萬6266人,較去年同期大增40%,與9月份相較也大幅成長20%,是新破產法案於2005年下半年實施以來,首度單月突破10萬人;該法修訂版本將原本的破產法門檻拉高。

非營利研究暨教育機構美國破產協會負責人喬丹諾認為,在房價持續下跌、個人債務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申請破產的人數將繼續增加。景氣低迷、裁員人數上升已迫使許多人手頭資金縮水,再加上房價下跌、房價價值縮水,另一個籌資管道也被封死。

許多人正愁著沒錢償還房貸、汽車貸款及信用卡帳單,美國破產協會預估,今年個人破產總人數將大增至110萬人,創2005年高門檻破產法實施以來最高紀錄。



◆ 兩場戰爭 還要收拾殘局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8.11.06

在經濟危機中上台的歐巴馬,同時必須設法處理外交的爛攤子。美國仍有兩場戰爭需要收拾殘局,而懸宕已久的中東和平進程也等待美國讓它重上軌道。

國際影響力衰退中的美國,同時需面對正重整實力的俄羅斯,以及國力持續攀升的中國,北韓核與伊朗的核子問題、美俄的新冷戰,同樣將成為歐巴馬的棘手難題。

就在歐巴馬當選這天,俄國總統麥維德夫宣布有意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和美國抗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也爆發六月停火以來的新一波衝突,凸顯出歐巴馬的外交難題。

布希執政八年期間,中東情勢日益混亂。而布希發動反恐戰,揮軍阿富汗、伊拉克,更在中東地區加重反美情緒。美國盟國約旦的「憲章報」即問道:「歐巴馬能否從布希政策造成的敵意與極端主義之中,拯救美國與全世界?」

在伊、阿戰事上,美國是撤軍還是增兵,歐巴馬與國會之間,仍有多場角力戰將上演。歐巴馬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將目前將近十四萬五千人的駐伊美軍大部分撤回,而不影響伊國安全。若美伊無法於今年底前簽署軍事協議,且聯合國不再重新授權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維和,美軍將無權繼續待在伊國。

美國的恐怖襲擊威脅會否加劇,尤其是在歐巴馬上台之初,將成為歐巴馬無法輕忽的問題。端出讓外界相信足以應付恐怖攻擊威脅的國家安全隊伍,是當務之急。

被布希點名為「邪惡軸心」國家之一的伊朗,也將是新政府的燙手山芋。布希的強硬路線未能嚇阻伊朗發展核武。布希從不諱言可能對伊朗動武,歐巴馬則說他支持外交、制裁雙管齊下的作法。



◆ 歐巴馬貿易保護政見 亞洲很感冒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五日電】 2008.11.06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實現競選承諾,但亞洲各國卻希望他對保護美國貿易的政見不要太認真。但如果新政府真的築起保護牆,亞洲各國也不會讓美國予取予求。

歐巴馬選前就極力主張,要加強勞工和環境法規,並減少貿易赤字。聽在亞洲各出口國耳裡,似乎代表歐巴馬一旦上台,新政府就會祭出貿易保護主義。果真如此,勢必將激起亞洲國家聯手反對。如今亞洲各國可對抗美國的籌碼,已經比以前更多。

東南亞國協(ASEAN)秘書長蘇林日前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表示,亞洲會一起面對挑戰,大家都很擔心保護主義的問題。

美國現任總統布希的聲望儘管跌入谷底,但日本和南韓政商界都很歡迎他的自由貿易政策,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也比較親共和黨。

但歐巴馬曾表示,除非重新協商,使美國汽車有更大空間可進入南韓市場,否則他反對美國與南韓之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對於大陸,歐巴馬表示要以既有的各項政策工具,迫使人民幣升值,縮小美中貿易逆差。歐巴馬日前即指控北京當局操縱人民幣匯率,助長對美的貿易順差。北京隨即提出抗議。

日本和民主黨也有一段過節。柯林頓當政時期,要求日本開放美國商品進口,當時日本經濟仍處於長期衰退。

經過這波金融風暴,美國在經濟和自由市場政策這方面的優勢已大不如前;在貿易和環境議題上,對亞洲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予取予求。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日本以外的亞洲各國,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總計達7.48兆美元,遠高於1998年的2.92兆美元。

不過,小布希和柯林頓當年競選時,也對大陸議題很強硬,但上任後都轉趨溫和,畢竟他們體認到雙方在經濟上的互依關係。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認為,歐巴馬也會遵循這個傳統。就算在最糟的情況下,也不會發動貿易戰爭。



◆ 低迷中尋寶 創投瞄準三高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賴育漣/台北報導】 2008.11.06

經濟不景氣,創投現階段到底都投資哪些產業或公司?一位創投操盤手表示,現階段以投資「價值型投資標的」為主,產業能見度高、現金部位較高、現金流量較高等三高公司,目前投資風險較低。

業者分析,明年有很多公司的可轉換公司債(CB)陸續到期,屆時若還不出錢,將發生流動性風險機,現階段投資宜選擇流動性高的公司。

在產業能見度方面,創投業者表示,傳統產業中以具有大陸、台灣通路概念股為主,例如:統一、大成、麗嬰房、潤泰全等,目前在大陸及台灣都有龐大的通路,現金流入量大且獲利穩定;自行車業相關公司,應也是未來很看好的標的。

至於電子業能見度較高的包括筆記型電腦(NB)及NB零組件等,NB產業今年成長幅度預估仍有10至15%;太陽能產業能見度也相對較好;智慧型手機及相關零組件等今年很被看好,產業成長幅度也有二到三成。

但創投業者表示,今年投資應避開景氣循環股,他認為,明年包括鋼鐵、水泥等原物料股,可能都會出現嚴重修正,油價下跌,顯示市場需減求少,經濟景氣不振,預料航運股也不好。

隨著股價重挫後,創投業者表示,股市大跌,許多人壓力過大,許多疾病都出現了,生技醫療產業前景看好,但仍會以投資國外生技股為主,國內不會著墨太多。

不景氣時,許多公司會尋求進口設備替代,太陽能設備、光電設備業者,過去都以購買日、德、美等機器設備為主,但如今不景氣,為了削減設備成本,可能回頭向國內好的設備廠採購。

創投業者預期,未來企業將重新洗牌,明年破產、整併的公司會愈來愈多,這樣的現象從今年第四季就會出現,很多公司目前無法從銀行借到錢,倒閉的風險非常高。



◆ 10月物價增幅 降至2.39%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11.06

受到國際原物料需求減少與投機資金退場等因素影響,10月的消費者物價(CPI)漲幅大幅下降至2.39% ,這已經是連續三個月下滑,是96年9月以來最小漲幅,躉售物價(WPI)漲幅更是劇降至2.43%,是95年4月以來的低點;主計處官員表示,輸入性通膨壓力已經消失,但不願意評論是否未來會產生通貨緊縮的問題。

主計處昨(5)日公布物價概況表示,10月CPI為107.91,較上年同期上漲2.39%,為96年9月以來最小漲幅;相較於7月的5.81%、8月4.68%以及9月3.10%,漲幅呈現連續下滑的狀況。

主計處說,10月CPI以食物類的5.53%漲幅最大,而且國外旅遊團費、燃氣與電費價格相對也高,至於去年以來一直節節攀高的油品價格,則隨國際原油價格下滑而調降。

主計處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今年10月CPI漲幅大幅趨緩,與去年10月價格達到高峰,比較基期高有關,同時,受全球景氣趨緩,需求減少影響,近來原油、穀物類商品價格走跌,投機資金退場,國際原物料下跌,WPI躉售物價跌幅明顯,10月的WPI漲幅從7月的11.44%一下子下跌至2.43%,創下95年4月以來最低點,吳昭明說,這顯示輸入性通膨壓力已消除。

由於新台幣對美元較上年同月貶值0.37%,10月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漲幅為2.44%,比以美元計價格的2.06%高,但仍分別創下94年4月以及91年10月以來的新低點。

※ 終端物價還是很貴,有的甚至還上漲。



◆ 物價趨緩 牙膏碗麵竟漲價 上月物價指數僅增2.39%

民罵廠商「什麼道理」 2008年11月06日蘋果日報

【藍珮瑜、徐毓莉╱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10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107.91,較上年同月漲2.39%,自去年9月至今14個月以來漲幅最小,也是連續第3個月漲幅趨緩。不過,最近仍有商品喊漲,如黑人、高露潔牙膏漲幅約4至14%,妙管家除濕劑補充包也從59元漲為69元,漲幅約17%。

反映成本

主計處第三局第三科長吳昭明表示,10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107.91,較上年同月漲2.39%,是去年9月以來漲幅最小,也是連續第三個月漲幅趨緩,主計處預估,因原油價格等因素影響,物價趨緩將持續到年底。

黑人超氟牙膏變貴14%

雖然物價趨緩,但近期仍有不少商品漲價。通路業者透露,妙管家不少商品都漲價,如除濕劑補充包三包一組從59元漲為69元,漲幅約17%。妙管家企劃部副理陳凌源表示,依定單來看,9月成本仍與7、8月原物料高漲時期一樣,不得已才在10月中旬起調漲價格。

另外,黑人超氟牙膏原價57元,漲到65元,漲幅達14%;高露潔全效美白牙膏原價79元,漲至85元,漲幅也達7.5%。銷售黑人、高露潔牙膏的好來化工表示,成本上漲,本月初多數品項出貨價格皆調漲。

另外,通路表示,維力食品的大乾麵系列碗麵,上月也從28元漲為30元,味味一品牛肉碗麵兩碗裝也從82元漲到89元。維力食品表示,麵粉與保麗龍成本提高,自行吸收一年多成本後,上月才開始調漲售價反映成本。

民眾黃小姐抱怨:「原物料漲,什麼都跟著漲,現在原物料跌,廠商照漲,這是什麼道理!」

需求減少景氣沒變好

文化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柏雲昌表示,目前物價趨緩是因為需求減少,不代表景氣變好,而原油價格雖降,但原物料上游廠商無法第一時間降價,至少須30至60天的反應時間;現今仍有廠商漲價,是為了反映當時定單價格。柏雲昌指出,美國民主黨執政後,若能控制外債、建立金融秩序,一年後全球景氣才會慢慢復甦。



◆ 外資逃亡 10月匯出2,480億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雷盈/台北報導】 2008.11.06

馬政府上任後,外資開始大幅賣超台股後匯出,造成台股重挫,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外資在10月單月就匯出達75.21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480億元。

不過,由於最近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釋出兩岸利多,使得近日股市走跌程度回穩,昨(5)日外資也買超新台幣13.44億元,後續外資匯出情況可望暫歇。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97年10月31日止,外資累積淨匯入額約1,265.08億美元,比9月底累計匯入淨額1,340.29億美元減少約75.21億美元。5月至今,外資匯出金額高達263.18億美元,約新台幣8,684.94億元。

由於金融風暴襲擊全球,外資無不出脫海外資產,把亞股當成提款機,使台股、韓股等直線下探,銀行主管指出,在金融風暴未歇之前,外資為保有流動性,將持續處分海外資產,台股貶值壓力仍然沉重。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表示,外資大舉把資產變現,匯回歐美地區,是全球性的資金再分配,唯有等到金融風暴結束,資金流動性風險告一段落,匯出潮才能停止。



◆ 台灣外匯存底躍居全球第4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1.05

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肆虐,國際熱錢大舉撤離亞洲及新興市場,9月、10月分包括俄羅斯、印度和韓國外匯存底銳減,其中又以俄羅斯減少最多,與8月底比較,遽減438億美元。

在亞洲和新興國家外匯存底普遍遽降之際,台灣外匯存底只呈小幅減少;到10月底止,台灣外匯存底再度超越印度,躍居全球第四大。

央行表示,至10月底止,我國外匯存底達到2,781.52億美元,較9月減少29.78億美元,雖跌破2,800億美元大關,但排名卻逆勢提升至全球第四名,僅次於中國、日本和俄羅斯。

在其他國家方面,據統計,到9月底止,中國的外匯存底進一步跳升1兆9,056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一,與6月底比較大增968億美元,亦是在這波全球金融海嘯中,少數外匯存底逆勢大幅增加的國家。

同時,名列全球第二名的日本,到9月底的外匯存底是9,692億美元,但與8月比較小幅減少21億美元;俄羅斯則名列第三大,至9月底止達4,023億美元,與8月比較,大幅減少438億美元。



◆ 兩岸外匯存底合作 抗金融風暴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林安妮、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11.06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下,昨(5)日舉行的海基會、海協會兩岸金融論壇上,雙方都拋出外匯存底合作議題。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會後指出,台灣與中國大陸經濟相對穩健,其他亞洲經濟體受到的衝擊不小。我方提議,外匯存底較豐富者,如台灣、大陸、新加坡、日本、韓國可以成立共同基金,協助經濟體質較弱者。

李紀珠在會後表示,東協十國加上日、韓、大陸,已經建立800億元的外匯準備金,但我方沒有加入。這次會談中,我方認為,若能加入此機制也可以,另外成立一個機制也可以,台灣有2,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希望台灣有機會參與國際的外匯穩定機制。

李紀珠也轉述大陸代表的回應說,跨區域合作的確很重要,他們也瞭解到台灣希望加入外匯共同基金的立場。

兩岸金融座談會於昨天上午9時30分在圓山飯店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到場致詞。兩人在致詞時不約而同提出,運用兩岸龐大外匯存底的優勢。

江丙坤表示,台灣、香港、大陸都有龐大的外匯存底,若彼此能建立機制共同對抗金融危機,對金融信心有很大的安定作用。陳雲林也說,大陸、台灣、香港外匯存底都具有優勢,實質經濟很好,兩岸若能共同研商對策、交換訊息,相信可以度過這波金融危機,兩岸經濟將有更好的明天。

陳雲林表示,這次兩會座談除了簽署四項協議之外,更重要的是金融風暴正面襲來,邀請兩岸的金融專家共商對策,有重要性與急迫性。

陳雲林說,這次金融風暴與美國有關,因為美國是世界經濟最強的國家,發生問題我們都不能置身度外,次貸危機到底有多深,沒有人有答案,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

江丙坤則說,目前面臨的金融危機無可比擬,下次江陳會重點就是討論金融議題,包括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雙方金融機構到對岸市場等。

江丙坤說,大陸的經濟規模龐大,在金融危機發生時,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金融這一塊,大家可以想一想,大中華地區如何可以共同對抗金融風暴。



◆ 兩岸換匯協定 還有路要走

【經濟日報╱記者 黃欣、傅沁怡】 2008.11.06

兩岸三地外匯存底合計達2.3兆美元,如果能建立換匯機制或外匯基金,確可發揮穩定金融的效果。但是,撇開江陳會營造出的兩岸和樂氣氛能維持多久不談,台灣和大陸提出兩岸換匯議題背後各有不同動機,想要把換匯機制從「議題」落實到具體可行的「協定」,恐怕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台灣外匯存底餘額為2,781.5億美元,已連續第四個月減少,但仍穩居世界第四。只是,一談到兩岸換匯議題,央行馬上噤口避談。央行外匯局長段金生更一見到媒體便馬上說:「這場座談會是由陸委會及海基會舉辦,應由他們統一發言。」

說到底,央行不是不希望加入區域換匯機制或亞洲貨幣基金,對於與大陸簽署換匯協定也有極高的意願。但問題卡在過於大陸一直以政治考量,將台灣排除在國際貨幣基金等重要全球貨幣機構門外,連台灣身為會員國的亞銀提出的清邁協定,台灣也被排拒在外。這次著江陳會營造兩岸「什麼都能談」的氣氛,央行當然希望台灣可順勢加入相關協定,爭取應有國際地位,未來如遇金融危機也能有盟友奧援。

不過,大陸方面打的算盤可能並非如此。因為如果從穩定區域金融的立場出發,台灣應加入東協加三的換匯機制,而非僅能與大陸簽訂換匯機制,否則台灣無疑成了大陸「體制內」的一個小單位,外匯存底等於是透過換匯機制由大陸統籌對外運用。正因如此,央行對於簽訂換匯機制,處於「只能做、不能說」,樂見其成但不便正面出擊的態度。

至於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提出區域金融合作的兩種方案,由台灣加入東協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的換匯機制,或是兩岸聯合日本、韓國另外成立一個外匯基金。這樣的構想聽來完美,實施難度卻很高。



◆ 對岸銀行:簽MOU愈快愈好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1.05

兩岸金融座談會今天登場,據轉述,雙方針對這波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交換彼此經驗外,也認為兩岸未來可以在金融資訊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此外,大陸銀行業者主動表示兩岸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 (MOU)應該「愈快愈好」,且雙方金融業代表都強烈表達希望相互登陸設點意願,以便可以提供台商更好的服務。

這場兩岸金融座談會,雙方都派出官方與業者代表上桌,這也是兩岸首場金融主管官員與業者直接交流會議。與會者表示,座談會純粹是意見交流,交換意見的議題非常廣,從兩岸因應金融海嘯、簽訂MOU、銀行業登陸設點、建立兩岸清算機制、QDII來台投資,保險業經驗分享等議題都有觸及。但與會者表示,由於時間有限,可以感受到大家對開放政策都非常期待,但是無法敲定具體時程。

據轉述,兩岸在此場座談會上分別闡述因應全球金融風暴的經驗,並且就彼此未來應加強金融合作達成高度共識,例如金融資訊交流、人才交流等。

另一方面,大陸金融業也在會中表達希望可以來台設立據點意願,我方業者也強調,如果可以在大陸設點,可以加強對台商服務,成本也可以降低。雙方都希望儘速簽署MOU,大陸金融業者並表明「愈快愈好」。雙方也認為兩岸清算機制應該儘速建立,讓兩邊銀行可以換匯。

其他包括保險方面、QDII來台投資等,與會也都做了許多經驗及意見交流。



◆ MOU協商 年底前展開

【康彰榮、陳碧芬/台北報導】 2008-11-06 工商時報

兩岸金融開放已確定為下一次兩會協商重頭戲,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昨(5)日指出,大陸與我方在今年年底前便會針對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進行協商,兩岸金融單位也同意建立聯繫窗口,將在年底前開始第一次聯繫。

海基、海協兩會協商代表團昨日進行「加強經貿合作座談會」及「兩岸金融座談會」。由於前(4)日的江陳會談中,雙方就下一次協商討論金融議題達成共識,包括簽署MOU、互相進入兩岸金融市場等列為第一優先,也使兩岸對MOU的協商迫在眉睫。

代表我方參加「兩岸金融座談會」的李紀珠在會後記者會指出,「雙方對MOU盡快達成有很高的共識」,大陸代表甚至提出具體商談時間,雙方同意將努力在明年下一次兩會協商前,透過專業連繫窗口溝通MOU細節,證券及銀行MOU可同時進行。

李紀珠表示,年底前雙方就會針對MOU進行第一次「業務協商」。「我們都是以這個目標邁進,牽涉雙方比較方面,就由海基、海協來處理,我們則把監理的問題弄清楚。」她指出,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包括訊息交換、實地檢查等七、八項類別,都會進行規範。

李紀珠還透露,除既有的海基、海協兩會平台,未來兩岸金融各專業主管機關,可就市場、法律等專業面,建立聯繫窗口,希望最慢年底前可以開始第一次聯繫。

李紀珠說,兩岸就金融專業成立的聯繫窗口,可讓雙方對法令修改、金融體制變化、政策等相關訊息交換進行溝通,有助雙方有關規範的調整,比較像是專業性金融資訊交換的窗口。「這個窗口主要作為聯繫之用,不是協調之用,協調仍要透過海基、海協這一平台。」

至於聯繫窗口的對口單位,未來將由我方金管會銀行局對中國銀監會、金管會保險局對中國保監會、金管會證期局對中國證監會。



◆ 經部:兩岸應設標準檢測機制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余麗姿/台北報導】 2008.11.06

經濟部昨(5)日在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上提出,兩岸應建立標準檢測驗證合作機制,成立五個工作小組共同推動前瞻技術標準國際化工作,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強調,這是非常重要的合作項目,會請專家們進一步討論;有關兩岸簽署投資保障協定部分,商務部台港澳司長唐煒僅表示,希望兩岸能夠多多合作。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指出,兩岸達成海空運及郵政協議後,下一階段最重要的是經濟貿易的合作,包括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經貿糾紛處理機制,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等,希望在這次會談結束後,雙方能立即啟動這些議題協商。

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昨日上午舉行,由於會場集合兩岸官方與產業界代表20人,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討論,顯得相當緊湊,經濟部投資處長邱柏青、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以及標準檢驗局副局長黃來和等官方代表,平均只有二分鐘的機會說明政策建議,很多議題只能蜻蜓點水。

邱柏青在會中首先點出台商眾多,希望大陸政府能夠協助解決台商碰到的相關問題,尤其近來金融風暴襲擊,加上中國政府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等新措施,不少台商面臨相當多的經營困難。另外台商最關心的就是投資保障問題,希望兩岸能夠簽署投資保障協定,並且希望中共解決常常發生的商務糾紛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

黃來和在會中則提出兩岸建立產業技術標準機制,並納入第三次江陳會的主要討論重點,希望透過這套機制共同推動LED產業、WiMAX等前瞻技術納入國際標準,並成立五個工作小組定期討論,一年至少召開一次到二次的會議,討論建立共同標準的問題。

※ 有些規格是中國獨有或自主,所以有這方面的必要。



◆ 兩岸共推技術標準 LED、WiMAX首選

【李書良、侯雅燕/台北報導】2008-11-06 工商時報

兩岸共同推動標準檢驗、檢測、認證機制曙光初現。本次「江陳會談」昨(5)天召開「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其中在關於兩岸合作推動高科技產品標準檢測、驗證的部分,雙方已有初步共識。經部標準局局長陳介山會後表示,我方將提出以「搭橋專案」兩岸產業合作項目為主,列入兩岸產業標準,在國際上搶佔領先地位,包括太陽能光電、LED及WiMAX等產業。

二次江陳會昨日召開「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經濟部投資處處長邱柏青、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及標準局副局長黃來和參與。

出席這場座談會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黃來和亦提到,兩岸訂出共同標準,並讓台灣前瞻技術主導國際標準規格,將可省下可觀權利金;而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在座談會總結時,對此建議亦表認同,這個議題很有機會由兩岸兩會下一次來進行協商。

由高孔廉主持的「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昨天上午在台北圓山飯店召開,兩岸相關官員及業者就工商、航運議題交換意見。高孔廉在會後記者會轉述指出,座談會上雙方非常強調標準檢驗、檢測、認證機制有必要加強建立。

高孔廉表示,尤其是部分高科技產品,因為使用其他國家的標準,兩岸廠商必須支付不少權利金。若兩岸合作,因市場夠大、技術夠強,將可共同推動訂定產業或技術標準,讓其他國家追隨,如此可有助於業者大大提高競爭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部官員透露,4日江陳進行閉門會談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非常重視產業共同標準議題,希望兩岸能趕快交流前瞻技術,特別是台灣擅長的LED(發光二極體)、WiMAX(新一代遠距無線通訊技術)等技術,讓這些前瞻技術能討論出共同的產業標準,並願意協助台灣的技術規格主導國際標準規格。

黃來和表示,LED、WiMAX領域,台灣的技術領先全球,而國際標準又尚未制定;若兩岸合作推動標準,將有機會主導國際標準的制定,擺脫過去只是標準或規格追隨者的產業地位。

黃來和強調說,大陸市場那麼大,如果我們可以合作,較可能主導國際規格,例如大陸認同台灣面板規格,全世界看到大陸市場那麼大,也會用這樣的方式生產。



◆ 兩岸航商擬組聯盟 交互投資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余麗姿/台北報導】 2008.11.06

兩岸下個月中就將達成海空直航,雙方航運業者昨(5)日在兩會的航運座談中提議,未來應建立定期協調機制,並籌組航運聯盟,擴大共同派船與艙位互換,降低兩岸業者在金融風暴下的經營風險與成本。

目前長榮、陽明等貨櫃航商已經摩拳擦掌,規劃新航線提出申請,但航運業者私下透露,這次協議只開放國輪、在香港註冊的權宜輪,及目前已從事境外航運中心、兩岸三地航線、砂石運輸的兩岸權宜輪可申請海上運輸,這樣的條件,「令人遺憾」;散裝船業者也抱怨,散裝船航商大部分的權宜輪都沒被納入。

據了解,境外航運中心目前兩岸有十家公司僅約十條船,兩岸三地航線要彎靠,能參與的航商更少,例如航行次數最多的台航,一周也只有一班,這次未把兩岸國際航線權宜輪納入,在權宜輪協商這項,業者認為台灣沒有占上風。

雖然船舶改去香港登記,並經特別許可,也有資格行駛,但航商私下指出,香港的稅率沒有比較便宜,且船籍改變相當複雜。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理事長王龍雄說,雙方將會進一步協商。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在致辭時則表示,兩岸兄弟攜手合作,可共創雙贏,他舉高雄港為例表示,高雄港原是天然良港,過去還曾位居世界第三大貨櫃港,但因貨源問題排名節節落後。兩岸一旦直航,高雄港的局面將會逐漸改觀。

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副總裁許立榮在會議上提出,希望兩岸航線未來可擴大合作,相互投資物流園區、貨櫃碼頭等,以及到赴台設分支機構。中遠目前和陽明合作14條航線,與長榮海運合作兩條航線,希望將來可以擴大合作,達到降低成本,擴大營運服務範圍等目標。

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峯海表示,未來兩岸航商一年將見面兩次交換意見,雙方也應開放相互投資,放寬兩岸海運公司到對岸設立營運據點包括分公司。

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立榮航空董事長蘇宏義說,兩岸航空將發展成平日包機,航點也擴大,未來雙方航空業有必要建立窗口,並定期維持事務性互動,以降低雙方的惡性競爭。



◆ 飛上海 大飛機優先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2008.11.06

交通部民航局長李龍文昨(5)日表示,有關兩岸客運包機班次,上海航點因有航班限制,為了不浪費班次,將優先分配給擁有大型航機的業者;願意飛航虧損航線的業者,將視其虧損狀況,多分配四至九班兩岸包機,預定最慢下周就可完成航班分配作業。

另外,依目前兩岸周末包機飛航狀況來看,松山機場仍為熱門的航點,未來從36班擴增至108班,可能有更多業者會飛航松山,由於松山仍肩負飛航國內航線,要預留部分時間給未來的日、韓包機使用,若超過一定額度就會管制。

李龍文指出,這次兩岸包機雙方每周各有54班,我方現有五家航空公司營運,原則上每家至少每周可飛航九班,剩餘的班次,將分配給願意飛航國內虧損的航線,以做為補貼。

李龍文表示,依這次兩岸航空協議,上海每周至多可飛航20班,因上海旅客量最大、載客率最高,每家業者都要爭取,但航機有大有小,如果用160人座客機飛航,遠不如採用260至300人座的客機經濟,所以會優先分配給擁有大型航機的業者;但不代表擁有小型客機的業者不能飛航,只是飛航班次會較少。

此外,目前周末包機飛航班次與桃園一樣多的松山機場,民航局估算最多每周僅能飛航18班,以免影響其他國內航線與占用未來的日、韓包機額度。李龍文說,近期將邀請業者到民航局討論,最慢下周完成分配,以利業者選擇航點、安排客機與人力,在40天內正式開航兩岸平日包機。



◆ 兩岸航空市場新契機

【張邱驊】2008-11-06 中國時報

隨著陳雲林來台訪問,打開兩岸數十年來的僵局,也同時將兩岸大三通的時局,揭開一個不同的世代。依據兩岸航運新協議,最大的利基莫過於將每周包機,由目前的每周三十六班,擴大為一○八班,同時開放航點由五個增加為二十一個;另外新增同意每月六十個往返貨運包機,亦有極大的機會截彎取直,不再繞道香港飛航情報區。當前正值全球航空界一片哀號的時點,此項新協定無疑地替兩岸航空界注入活水。

首先,每周包機擴大至一○八班,換言之兩岸航空業者每日可分食約十五班,其班次數量相當於目前台港航線國泰航空或華航之單一運量。未來「金雞母」港澳航線的運能,勢必因大三通的來臨,被直航航線取代,須有所轉型,千萬別成為另一個台灣西部航線市場。因此,此時政府除須積極的進行直航事宜外,另須研擬未來港澳航線轉型之配套措施,同時立刻與港方展開洽商,增取雙方對等開放第五航權,讓我方航空業者可經營經香港至歐洲之熱門航線,如香港至倫敦。

至於增加航點部分,陸方充分釋出善意,幾乎把二○○七年台灣旅客抵達大陸之前二十五名航點全數開放。唯對我方業者而言,因開放之多數航點於二○○七年旅客數未達十萬人次(如西安、重慶、青島、大連、武漢以及天津),對於如何開發市場及選取適當大小航機營運,須審慎評估。若反向思考大陸人士來台旅遊,交通部觀光局及旅遊業者則須加把勁,從當地居民可接受之價值觀(含旅費接受度及文化差異性),在大陸推動台灣旅遊市場。

在貨運包機的開放,每月六十班往返可改善目前因中美開放天空,對我方帶來之衝擊。雖可能無法看到對航空貨運市場立竿見影之效果,但對未來我方電子以及相關講求運輸效率之產業,絕對可大幅提升其競爭力。而截彎取直之政策,對於油價趨高的市場,對於減少營運成本,具有其正面的效益。

從旅行時間來看,大幅縮短經過香港飛航情報區所需之旅行時間,建構大中華一日生活圈;若從京都議定書的精神來看,亦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此舉兩岸對世界都有另一種貢獻。

最後,看看國內機場設施以及相關政策,我們還是要問準備好了嗎?想必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除桃園機場外,松山、台中以及高雄機場將再次面臨直航「量」的挑戰。未來天天直航的運輸需求,我們的場站準備好了嗎?

此外,民航局口口聲聲說分配航權公平化,如今卻又說「瘦肉綁肥肉」,要求國內航空業者營運恆春、屏東等賠錢航線,換取大陸市場經營權。試問,華航以及長榮經營國際航線的瘦肉又在哪,而肥肉卻可能先享用,對於國內航線業者似乎不盡公平!從此角度,似乎航空公司的整併還是唯一的路。

不論朝野如何的爭辯,航運業者都樂見兩岸航空市場釋冰。我們期待透過陳雲林會長的來台訪問,雙方關係日漸友好,能帶給兩岸航運市場更多的契機。在主權爭議暫時拋開換取商業合作的同時,雖我們看到有民眾激情地抗議,但相信未來兩岸交流的果實,能讓這些激情軟化。

(作者為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博士候選人)



◆ 兩會獨厚企業大亨 恐遭非議

【經濟日報╱記者 林則宏】 2008.11.06

大陸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今年6月初成立時,大幅擴編理事成員、廣納多位大陸大型企業集團人士。6月中旬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團前往北京展開首次江陳會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提出,兩會可以考慮組織海協會理事與海基會董監事互訪。

無獨有偶,海基會在10月底董監事改選,同樣擴增董事名單,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等七位國內知名企業主,也被增聘為海基會新任董事。

二次江陳會在台北登場,陳雲林率領了海協會理事中企業市值達人民幣1.24兆元的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以及市值將近人民幣8,000億元的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等十大集團企業高層。

海基、海協肩負兩岸協商重任,兩會納入企業界代表可以直接聽取企業界聲音,並且搭橋讓兩岸業者直接接觸。這種作法固然有助增進兩岸經濟交流,但對無法加入這個儼然成為「兩岸企業集團聯誼會」的其他業者,是否會形成不公平競爭,是兩岸政府未來在推動兩會成為企業界交流平台時,必須留意的課題。

fsj 提到...

歐巴馬須點三把火 全球將邁入零利率時代?

* 歐巴馬新政府 扛起全球經濟
* 克魯曼專欄》歐巴馬應放膽實施「新新政」
* 羅奇投書建言:歐巴馬 須點三把火
* 歐將促升人民幣 中美可能爆貿易摩擦
* 歐巴馬 愛跟保鑣鬥牛
* 儘快拋出大石頭
* 台商營運危機 燃眉之急
* 10月出口亮紅燈 衰退近一成
* 鴻海要發公司債 兩年來首見
* 救工作雙方案 政院祭9,000億企業貸款融資
* 金援中大企 政院加碼6,000億
* 防裁員關廠 官員繃緊神經
* 沿海爆失業潮 北京防社會失控
* 美失業率衝上6.5% 14年新高
* 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一千萬
* 大降息 全球將邁入零利率時代
* 英大幅降息6碼 歐洲猛藥救市
* 賣南山人壽 AIG緊抓主導權
* 南山人壽擬售49%股權 開價470億

◆ 歐巴馬新政府 扛起全球經濟

【聯合報╱林建甫】 2008.11.07

美國總統大選,果然如一般預料由扛著「改變」和「希望」大旗的年輕政治家歐巴馬勝出,但這也是他重擔的開始,即將面臨的考驗是如何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困境、擺脫金融海嘯衝擊。

美國一向是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各項政策對世界經濟影響甚遠。我們且來看看歐巴馬競選的經濟政策對將來世界經濟發展會有何影響。

通貨控制 重建金融秩序

次貸危機所引發的世界金融海嘯,嚴重拖垮了美國經濟,通貨膨脹加速上升,消費者信心指數不斷下降,消費支出陷入負成長,各國對美國的出口也受到打擊。歐巴馬未來將整頓金融體系,會要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控制貨幣流通量。未來美國政府將更加規範金融機構(或投資銀行)開展各項業務的規章和制度。此外,他也贊成設立基金,避免民眾因無力償還房屋貸款而造成生活問題,並由聯邦政府協助取得貸款,減少次貸的危機。

這些經濟措施,尤其是通貨的控制,不但可以穩定物價,並宣告重建美國金融市場、提振投資人信心,也使美元回流速度減緩,而世界各國資本市場的資金缺口壓力也可以鬆一口氣,避免金融海嘯進一步擴大。

打擊炒作 制定反投機法

歐巴馬認為國際油價的飆漲,除了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大國用油量大增等因素外,很大成分是投機客哄抬結果。2000年美國政府解除商品期貨委員會對石油價格交易的監督,等於是為石油公司和投機客開了一個漏洞,讓他們可以炒作獲利。他認為關閉投機客投機管道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主張制定反投機法,抑制金融投機之風盛行,將投機漏洞封閉,不讓金融機構執行長們肆無忌憚地鯨吞民眾和政府的金錢。

因此,反投機法不只用於打擊油價炒作,對於抑制國際原物料非理性上漲也具有一定效果,由美國帶頭來打擊投機活動,將可使國際物價不致有劇烈變動,並藉由市場監管,讓市場經濟更加健全。

歐推新稅 將「劫富濟貧」

歐巴馬的稅政簡單說就是「劫富濟貧」,加重企業和富人負擔,減輕勞工及低所得階層稅負。在劫富部分,主張石油公司課徵暴利稅;所得稅最高稅率調至39.6%;調高資本利得稅制最高上限至24%;提高平均年薪25萬美元以上家庭稅賦。在濟貧部分,對勞工階層年收入7.5萬美元以下低收入戶減稅;協助財政有困難的地方政府,每戶家庭再減稅1,000美元。此外,增稅後要以500億美元興建公共基礎設施,並計畫為美國人民提供一系列福利,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健康醫療保險,以及其他和中產階級家庭相關費用。通過以上途徑平衡美國經濟,同時也重新分配財富,使社會資源分配更有效率。但富人加稅、窮人減稅的方向,目的是為了社會公平與刺激消費,也將使得富人將資金移往國外,屆時世界資本市場恐怕又面臨一場重新洗牌的新境。

照顧弱勢 重談自貿協定

歐巴馬批評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他上任後必定會重新談判。1992年8月12日,美、加、墨三國簽署的這個協定,造成加、墨對美出口大量增加,但進口增加甚少,形成了巨大貿易逆差;而美國生產工廠也移往工資相對低廉地區(尤其是墨西哥),因而造成大量美國人失業,或工資被壓低的生活困境。當中影響最深的是婦女及有色人種,因為他們就是搬走的大部分成衣及電子廠勞工。

歐巴馬因為照顧弱勢團體比較偏向保護主義,北美自由貿易重新談判,屆時不但北美貿易,恐怕連其他地區貿易也會有所限制,雖然對美國國內產業與勞工有所幫助,但對世界經濟發展將是一個未知數。

總之,在美國,共和黨擁護傳統,主張漸進保守與維護傳統價值政策,民主黨強調理想,主張照顧勞工、弱勢與改革開放政策。因此有人常常開玩笑,美國人「年輕時候是民主黨,年老變成共和黨」。歐巴馬的經濟政策也維持傳統民主黨調性。歐巴馬是甘迺迪第二,也是實現馬丁路德金恩美國夢的最佳人選。

未來的新政府,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



◆ 克魯曼專欄》歐巴馬應放膽實施「新新政」

【聯合報╱田思怡譯】 2008.11.08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這是永留青史(遺臭萬年的相反)的日子。如果我們選出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沒讓你激動莫名,沒讓你熱淚盈眶,你八成有問題。

但這次選舉也是使政策產生實質改變的轉捩點嗎?歐巴馬真能帶來進步主義政策(註:著重社會公義的政策,以小羅斯福的新政為代表)的新紀元嗎?是的,他辦得到。

現在,許多評論家呼籲歐巴馬不要野心太大。某些人這麼說是基於政治(選舉)考量:他們說,美國仍是個保守國家,如果民主黨人向左移動,選民會懲罰他們。其他人說,金融和經濟危機讓他沒有採取健保改革之類行動的空間。

希望歐巴馬有足夠的智慧,不去理會這樣的建議。

關於上述的政治論述:任何懷疑我們的政治版圖已出現重大調整的人,應看看國會的情勢。在2004年大選後,許多人宣稱我們已進入共和黨長期或永遠一黨獨大的時代。在那之後,民主黨接連兩次選舉都獲勝,贏得至少12席參院席次和50多席眾院席次。現在民主黨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優勢,比共和黨獨霸國會12年期間更大。

同時也請謹記,今年總統選舉是對政治哲學的公投,進步主義勝出。

彰顯此一事實之重要的最好方法,也許是與四年前的選舉比較。2004 年,布希總統隱藏了他真正的施政方針。他的基本選戰策略是捍衛國家免於受到同性結婚的恐怖分子攻擊。在選後不久,他宣布他的優先政策是把社會安全福利制度民營化,連他的支持者都感錯愕。這不是選民投票時支持的政策,民營化運動很快就從神主牌變成了鬧劇。

今年歐巴馬的政見是保障健保和中產階級減稅,拿對富人增課的稅收支付。馬侃譴責對手是社會主義者和「財富重新分配者」,但美國人還是選了歐巴馬。這是選民實在的付託。

那麼,經濟危機將使進步主義施政計畫變得負擔不起的論調,又如何呢?

對抗危機無疑需支出許多錢。挽救金融體系可能需要比目前已撥款款項還要大的支出。更重要的,我們迫切需要增加政府支出以維持生產和就業的方案。明年的聯邦預算赤字會達到一兆美元嗎?沒錯。

但根據經濟學教科書的標準說法,在面對經濟衰退時,暫時的赤字不成問題,事實上還是適當的。同時,一兩年的赤字雖會小幅提高未來聯邦利息支出,但應不致阻礙健保計畫,這項計畫就算快速完成立法,可能到2011年才會生效。

此外,經濟危機的因應措施本身正是推動進步主義施政方針的機會。

歐巴馬政府不應效法布希政府的習性,事事都當成支持政府所偏好政策的論據。(衰退?經濟需要幫助,讓我們對富人減稅!復甦?對富人減稅的政策奏效,讓我們減更多!)

但如果新政府指出,相信貪婪是好事的保守意識形態多少促成這次危機,這種說法是公平的。小羅斯福在他第二任就職演說中說:「我們知道莽撞的追求自身利益是壞品行;我們現在知道這也是壞的經濟政策。」這句話再正確不過。

現在剛巧碰到反過來說也對的時代,好的品行也是好的經濟政策。在危機時候,透過擴大健保和失業福利,幫助最需要的人,這在道德上是對的事;也是比降低資本利得稅有效得多的刺激經濟形式。對財務吃緊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讓他們維持必要公共服務,對仰賴這些服務的人很重要;這也是避免失業和降低經濟衰退深度的方法。

因此,嚴肅的進步主義施政方針,可稱為「新新政」,不只在經濟上行得通,也正是美國經濟體所需要的。

最要緊的,歐巴馬不應聽那些試圖嚇唬他,讓他當個沒有作為總統的人的話,他擁有人民給他的政治付託;他手邊有好的經濟政策。你不妨這麼說,他唯一要懼怕的就是恐懼本身。



◆ 羅奇投書建言:歐巴馬 須點三把火

【經濟日報╱英文版同步刊登紐約時報國際版─國際先驅論壇報】 2008.11.07

對於新當選美國總統的歐巴馬來說,競選口號提出的「改變與希望」,馬上面臨現實的考驗。有鑑於當前痛苦的經濟與金融危機,在歐巴馬上台前,對他領導技能的考驗可能就已經來臨。不僅11月中旬華盛頓舉行的20國集團首腦會議上,他就需要充分進入角色,還要認知到,他的見解也將對大選過後美國國會所要制定的另一個經濟刺激方案會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這個自由世界的新領導人很難再保持沉默。

領導力和國家形象建設應齊頭並進。如果他迅速進入角色,當選的歐巴馬將在重建美國的世界形象上有一個良好開端。以下三要素將會幫助其完成這項迫在眉睫的任務:首先,他的核心戰略應該是促進拖延許久的美國經濟的平衡調整。

要調整紊亂的成長模式,引導美國經濟遠離過去幾十年那種依賴資產和債務的消費狂熱型成長模式,轉而依靠提升低迷已久的國內儲蓄成長模式。只有這樣,美國才能持續減少其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從而為急需獲得投資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提供基金。

其次,歐巴馬必須儘快恢復美國對全球化的承諾。這意味拋棄以前出於政治動機在貿易問題上向中國發難的做法,為了做到這點,新總統需面對一個棘手問題,那就是中產階級實際工資成長停滯。這是導致經濟憂慮的根本問題,也是愈來愈讓人憂心的華盛頓貿易保護主義派的政治籌碼。

第三,新當選的總統必須有足夠領導力,對美國焦頭爛額的金融體系進行改革。這所面對的風險是,當今高度緊張的政治氣氛可能導致過度整頓,最終阻礙了美國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本分配系統的效率。對金融體系的整治必須公平,其目標不僅是華爾街,而且也要針對評級機構、美聯儲和其他監管部門。

如果歐巴馬能夠早日推出有原則的、謹慎的金融業改革計畫,人們將有充分理由,冀望新金融體系將會大大優於舊體系,並由此開創一個更透明的時代,改善公開資訊的狀況、提高承保標準、加強監督。

這樣,美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才能重建起問責制(accountability)、紀律監督(discipline)以及金融穩定性(stability),安定過於混亂而有失穩定的世界金融體系。如果歐巴馬能在儲蓄成長、貿易平衡以及金融體系改革這三方面早日展現其領導力,那麼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狀況將會大大優於當下。同時,美國也將能藉此機會顯著改善形象。



◆ 歐將促升人民幣 中美可能爆貿易摩擦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彭博資訊六日電】 2008.11.07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呼籲中國大陸改變人民幣政策,可能使新政府與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產生摩擦。經濟學家預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明年可能貶值多達3%。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自7月中旬以來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變,因為中國當局在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時,把焦點從對抗通膨轉移到支撐成長。歐巴馬在10月24日發表的信函中呼籲中國停止操縱人民幣後,中國外交部上周表示,美國不應把貿易逆差歸咎於人民幣幣值。

香港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說:「歐巴馬可能對中國外匯政策施加更大壓力,以提振美國出口和解決失業問題,但中國要先考慮自己的經濟基本面。」他預期人民幣在2009年會貶值達3%。

中國海關總署上月的報告顯示,生產成本升高和人民幣快速升值,導致中國大陸的玩具出口商有半數在今年前七個月關門。本月公布的政府報告顯示第三季的經濟成長9%,為五年來最低紀錄後,當局隨即宣布提高出口退稅。

洛杉磯投資銀行Roth資本公司副董事長司達盛說:「中國面臨經濟大幅減緩,北京將暫停人民幣升值幾個月,而華府不會樂見如此。」

人行行長周小川上月26日表示,人行將維持人民幣穩定,且全球經濟減緩不可避免將傷及中國經濟。中國社會科學院總體經濟部主任張曉靜說:「中國在金融動盪中保持人民幣穩定,藉以對全球金融體系作出貢獻,就像在1997年的亞洲危機一樣。外國不應再批評人民幣政策。」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6日以人民幣6.8268元兌1美元收盤,比5 日收盤的6.8282元小幅升值。今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7%,升幅已超過2007年的6.9%。從9月以來,人民幣升值0.3%,相較之下,印尼盾貶值13.6%,韓元則貶值9%。



◆ 歐巴馬 愛跟保鑣鬥牛

【聯合報╱記者楊育欣/綜合報導】 2008.11.07

身高187公分的歐巴馬,身邊始終有位193公分壯漢尾隨,不僅是最佳保鑣、貼身助理,更是最佳球友,他叫雷吉‧勒夫,是2001年NCAA冠軍杜克大學籃球隊成員。

勒夫1981年次,大學主修政治學與公共政策,除為杜克藍魔鬼隊替補前鋒,也是美式足球校隊外接員。

他在大學籃球3年球季出賽58場,多擔綱替補,單場平均僅得分1.3分、1.9個籃板,但有一次對北卡大學比賽,當主將布瑟受傷由他出場替補時,單場摘下8個籃板,令人印象深刻。

大學畢業後,他參加NFL綠灣包裝工隊與達拉斯牛仔隊測試,卻未換來職業球隊合約,休息一年後以實習生身分,加入歐巴馬團隊。

「我欣賞勒夫這小伙子,不僅年輕有活力,更重要是很細心。」歐巴馬對勒夫讚譽有加。

偶爾他們觀賞球賽後,晚上技癢會到球場切磋,勒夫會找大學隊友們一起與歐巴馬鬥牛。

勒夫對歐巴馬球技予以肯定,說他有不服輸精神,球技進步迅速,「況且他是左撇子,投籃比較容易,加上打球拚勁十足,他真心熱愛籃球。」



◆ 儘快拋出大石頭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07

連日在風風雨雨中跌跌撞撞前進的對岸海協會陳雲林會長所率領的協商代表,終能順利完成各項預定的任務,為兩岸經貿互動搬走了許多大石頭,一如預期地奠定了兩岸關係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在民進黨圍城、堵路、推擠等行動愈演愈烈,幾近不可控制的狀況下,海協會一行甚至規畫要提前離台;不過在離台前,已經預告半年之後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江陳會談,將以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為重點。

這一次劃時代的會談,雖然因綠營的激烈抗爭而充滿戲劇張力,但達成協議的議題,包括周末包機平日化、北向航線截彎取直、擴大航班與航點等,均早在預料之中,而且可謂渠道已成,只待水到而已,並不能言艱巨。尤其跟下一次要觸及的經濟合作機制相比,就真是小巫見大巫。如果這幾碟小菜都會招來綠營喪權辱國之譏,不惜撕毀其和平、守法的笑臉百般阻擋,可以想像難度數十百倍之高的經濟合作機制會面臨多麼巨大的阻力。

兩岸的經濟合作一直是國民黨與執政團隊近年來大力鼓吹的發展方向;不問蕭副總統近年來高唱入雲的「兩岸共同市場」、仿效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兩岸經濟自由貿易區,還是對岸比較偏好的親密貿易夥伴協定(CEPA),本質上都代表兩岸關係超越三通所促成的正常化,更進一步邁向在租稅與關稅上更為優惠、商品與廠商可更自由往來的特殊關係。當禁止三通橫亙道間,用了20年時間才得以去除,則要在短短半年之間,以此為基礎走上更親密的關係,其困難度可想而知。

最大的困難,端在於我們的人民並未做好心理準備,對於兩岸經貿更進一步鬆綁,可能創造的利益,既無具體的領會,可能造成的衝擊,更如鬼影幢幢,思之即不寒而慄。只要此一障礙不除,以馬政府的行動力與決斷力,任何形式的經濟合作機制都只是夢想,永遠難以成真。但若無法以實際的體驗證明利益遠大於損害,橫亙道中的錯誤觀念也難以去除;兩者形成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性循環。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岸領導者錯誤地揠苗助長,基於「騰籠換鳥」的空想,而下重手全面打壓做為經濟成長主要引擎的加工出口部門,倒為兩岸創造了一個被迫走向進一步合作的契機。

中國大陸以廣東地區為主的加工出口部門,在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以及削減出口退稅優惠的重重打擊之下,紛紛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馴使對岸下半年出口成長率直線下降,進而導致多年來高達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驟然跌落至8%上下,識者多認為已落入不安全的區域之內。台灣的中上游產業驟失去出口對象,因而台灣的出超自7月起轉為入超,對大陸的出口轉為負成長,一時半載不見好轉的跡象,導致台灣經濟的擎天一柱也立時崩頹。

當兩岸經濟都禍起蕭牆、痛受摧殘之際,如何同病相憐、相需相濡,共同度過難關,乃成為雙方共同的迫切需要。這一對難兄難弟急於透過互補有無、互惠互利而降低艱困企業的經營成本、創造提升競爭力的有利條件,就成為突破經濟合作障礙的重要助力。

但這樣的力量顯然不可能大到化解全民對全面進入特殊經貿關係的疑慮;因此最妥善的做法,就是引導此一助力進入小範圍的區域,在封閉的實驗性地區,從事經貿自由化以及兩岸進一步合作的小規模探索;一方面具體彰顯其可能利益,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另一方面則在此實驗過程中,對軟、硬體建設應興應革之處多方嘗試修正,做為向全面經貿自由化邁進的準備。

目前醞釀中的營運特區,是從事上述實驗最理想的對象。如果能夠在北、中、南不同地區,設置營運總部特區、深加工出口特區、運籌轉運特區,短期以吸引大陸台商返台投資為目標,中期則做為兩岸特區之間經濟合作的實驗場,長期目標即在於為全區經貿自由化完成充分的準備。同時若藉兩岸高層直接互動的機會,要求對岸除了若干已然運作的特區如廈門及天津濱海新區之外,也可以在海峽對岸福州、漳州一帶劃定更大範圍的經貿特區,與我們的特區相互呼應、連成一氣,共同實驗經貿合作模式,則雙方期待早日完成的經濟合作機制,才能在此一具體基礎上,獲得成功的機會。

30年來,中國大陸自共產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除了決心與勇氣之外,更有賴摸著石頭過河的智慧。今天兩岸要共渡更為寬闊的惡水,何不儘快拋出大石頭!



◆ 台商營運危機 燃眉之急

【聯合報╱陶儀芬/台大政治系副教授】 2008.11.07

在這次台北江陳會簽訂了海運、空運、郵政與食品安全四項協議之後,又以因應全球金融海嘯為由,兩會率領了雙方相關金融主管與金融機構舉辦了兩岸金融座談會,為明年三月的第三次會談預作準備。會中最受矚目的是江丙坤拋出了中華經濟圈外匯存底合作議題。這個議題似乎拋出得太快,連陳雲林都不願正面回應地表示,與其研究次貸危機可能的深遠影響,面對正在發生的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更令他擔心。

目前我們尚無法判斷江丙坤的大膽倡議是否有什麼長遠的戰略目標,但如果純粹是為了因應短期內全球金融海嘯為兩岸經濟帶來的衝擊,誠如陳雲林所言,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才更令人擔心。

兩岸類似的經濟發展與資本管制的模式讓兩岸各自都累積了高額的外匯存底與極低的外債,所以不似南韓與一些拉美、東歐國家,兩岸在這次金融海嘯幾乎不可能遇到立即的支付危機與幣值劇貶的衝擊,但兩岸經濟成長皆高度依賴製造業出口,尤其是對美國消費市場的出口,而台商在兩岸都是這個出口成長模式的最大幕後功臣,當美國消費市場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可能會進入一段為時不短的衰退時期,台商在各別產業的訂單萎縮所產生的營運問題,才是兩會應該討論的問題。

事實上,這幾年中國因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而推行的騰龍換鳥產業政策,已經讓台商因為人民幣升值、兩稅合一、出口退稅取消以及新的勞動法而出現營運困難的狀況,結束營業、轉往中國內陸或東南亞投資,甚至返回台灣投資,是這兩年在台商圈不斷發生的具體事實,也是近年台灣許多明星企業股票直直落的最根本原因。

今年以來美國訂單將大幅縮減的預期更是雪上加霜,在台商與中國部分地方政府的極力遊說下,奧運結束之後北京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逐漸恢復了一些產業的出口退稅,並要求銀行應該多貸款給中小企業,但由於中國金融業自計畫經濟時期以來的習性,便是在危機時刻先保障大型國有企業,其實許多台商,尤其是中小企業,多在現金流漸漸吃緊的此時遇到當地銀行「雨天收傘」的待遇。所以,如果是著眼於金融海嘯的衝擊,海基會最應該向中國金融主管與金融業提出的,應該是對台商短期內現金流困難的支持,而不是虛無飄渺的外匯存底合作機制。

金融海嘯的長期影響,可能是讓國際貿易與貨幣體系區域主義的趨勢更加明顯,當東協與中、日、韓各種貿易與貨幣合作機制如火如荼地建立之時,台灣在區域內被邊緣化的危機已漸漸浮現。誠如一些財經學者與政府官員私下表示,台灣最需要的,還是在東亞區域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國際空間,如果馬政府想要突圍,從外匯合作機制下手,擁有全球最大外匯存底無求於人的中國當然毋須理會,江丙坤的碰軟釘子,也凸顯了馬政府的「兩岸關係優先於國際關係」的思維過於天真。



◆ 10月出口亮紅燈 衰退近一成

【王信人/台北報導】 2008-11-08 工商時報

傳統旺季出口不但不旺,且連續2個月負成長!10月出口208.1億美元,比去年同月226.9億美元減少18.8億美元,大幅衰退8.3%,為91年1月以來最大負成長。其中,對中國大陸出口巨幅衰退19.9%,創下90年10月以來之最。

令人擔心的是,10月進口資本設備23.4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6.4%,主要因為半導體在去年建廠完成之後,今年遇到DRAM大跌,進口設備大幅下降,民間投資意願快要結冰。

財政部昨天公布10月海關進出口值,出口劇降至負成長8.3%,比9月衰退1.6%更嚴重;雖然因為石油價格下降而有出超,但出超金額也衰退,將衝擊第4季的經濟成長率。

10月對大陸出口只有74.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8.5億美元,從過去二位數成長率,逆轉為負成長近2成,更令人驚訝。

在出口市場的結構比上,對大陸和香港的依賴度也由近二年的4成,掉到35.9%。財政部表示,主要因為景氣因素,及價格下跌,DRAM和面板的價格都跌幅很大,塑膠和化學原料的出口也衰退所致。對美國出口亦減少3.3億美元,負成長11.4%,衰退幅度是96年9月以來最大。對歐洲衰退5.1%,對東協六國衰退5.7%。

10月進口總值178.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少13.5億美元,負成長7%,為96年9月以來首度負成長,並為96年12月以來最低。貿易出超29.5億美元,也比去年同期衰退8.3%。

較好的消息是10月進口原油每桶單價88.3美元,進口22億美元,比8月的每桶129.5美元,進口40多億美元,壓力大為紓減。

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由於去年第四季基期比較高,11、12月的出口成長可能還是衰退,但預估今年出口尚有1成的成長率。

累計1至10月出口2,252.4億美元,進口2,138.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出口增加11.9%,進口增加18.5%。累計1至10月貿易出超114.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5.2億美元或減45.5%。

※ 不妨先把力道放在內需。



◆ 鴻海要發公司債 兩年來首見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08.11.08

全國最大民營製造業鴻海昨(7)日董事會通過發行97年度第一期無擔保公司債,額度120億元,用途是充實營運資金及償還短期負債。這是鴻海近兩年來首度的大動作發行公司債,加上目前正值全球信貸緊縮時刻,引起市場高度矚目。

鴻海副總暨發言人丁祈安表示,此次籌資主要是為了充實營運資金,相較鴻海集團年營收規模約2兆元,籌資金額不算太大。鴻海昨天董事會通過的發行公司債案,發行總額120億元,每張面額100萬元,將視市場狀況,得分次發行。

由於金融海嘯侵襲,全球面臨信貸緊縮,企業紛紛高喊「現金為王」,鴻海昨天的籌資動作,格外引起市場注意。根據鴻海甫公布的第三季財報,截至9月底止,鴻海手上現金及約當現金約101億元,較6月底的116億元略減。

丁祈安說,鴻海營運重點是想辦法提高現金周轉率,現金流量則適當就好。面對經濟不景氣,鴻海全面執行「打三呆」策略,要減少「呆資產」(閒置資產)、「呆庫存」(積壓庫存)與「呆帳目」(應收帳款),做好成本控制。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鄭勝榮日前發布研究報告認為,比起全球其他專業電子代工廠(EMS)多處在淨負債情況,鴻海現金水位相對較高,資產負債健康,看好鴻海可以安全度過此波景氣寒冬。

事實上,鴻海為保留資金彈性,每年股東常會都會先通過授權董事會辦理籌資案,像是今年股東會便通過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案,將視實際需求執行、辦理。

鴻海前年底曾成功發行180億元國內可轉債,旗下鴻準去年底也曾發行120億元國內可轉債,期限五年。另外,鴻海旗下面板廠群創為了籌設六代面板廠,去年底也曾通過辦理GDR與可轉換公司債(CB)的籌資案,不過到目前沒有辦理。

此外,鴻海昨天董事會也通過新增投資大陸宏啟勝精密電子(秦皇島)公司、宏恒勝電子科技(淮安)公司,這二家公司均以產銷印刷電路板(PCB)業務為主;同時也調整部分海外轉投資公司的控股架構。



◆ 救工作雙方案 政院祭9,000億企業貸款融資

【呂雪彗/台北報導】2008-11-08 工商時報

為避免全球金融衝擊,波及企業勞工,行政院將提出「救工作雙方案」,以三條防線協助企業渡過不景氣寒冬。政院將祭出9000億元企業貸款融資,要求七大公股行庫未來二年新增成長中大型企業2000億元融資,並首度從國發基金提撥50億元,作為中大型企業新增融資信用保證機制。

此外,除擔保機制外,對若能配合企業不裁員者,考慮予以利息補貼,並適度推波助瀾,視時機促成產業合併。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昨天表示,景氣趨緩,政府預見企業紓困案例有增多趨勢,甚至出現勞工解僱潮,政院下一階段將積極推出「救工作雙方案」,保障員工飯碗,避免企業裁員渡寒冬。

其一是「創造就業方案」,即仿效各國推動勞動市場彈性化結合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包括:提升就業服務及協助尋職、強化職業訓練、提供工資補貼、協助微型企業及辦理公共服務工作等,短期至明年六月底提供5.6萬個短期工作機會,中長期四年可達20萬個。

其二是「減緩失業方案」,即祭出9000億元企業融資貸款,其中3000億元提供中小企業融資,保證成數為5-8成;12月起將再針對中大型企業提供資金援助,由七大公股行庫提撥自有資金,一年提撥3000億元供中大型企業新增投資融資之用,預計提撥二年計6000億元,並輔以信用保證機制,以免銀行雨天收傘。

副院長邱正雄要求,七大公股行庫放款約9兆元,金融機構放款每年成長3.5%,七大行庫未來一年須新增加1000億元放款,二年新增2000億元,不致6000億皆借新還舊,才有助新創企業投資活絡經濟。

朱雲鵬說,行政院已指示由國發基金先提撥50億元作為信保專案融資之用,委託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代為操作中大型企業的送保作業,保證成數仍在協商中,應會比中小企業的5-8成為低,但對企業願配合政策不裁員者,考慮予利息補貼。

朱雲鵬表示,政院採三道防線避免企業裁員,一是紓困機制,不論大中小型企業提出紓困者,繳息正常原則可展延貸款半年,並協商調降利息;二、政府提供融資協助企業渡難關,政府介入信用保證;三、國發基金注資企業。

在金融風暴的不景氣環境下,政府會視產業發展狀況,適度推波助瀾,若企業撐不下去,會利用機會促成產業進一步合併,未來國發基金會選擇企業體質良好的企業注資介入。據悉,政院高層正在研究DRAM產業合併可行性。

朱雲鵬強調,政府已先救銀行,讓銀行沒有資金流動性問題,希望此刻銀行不要掐住企業脖子,只要企業可營運員工工作自然可保住。



◆ 金援中大企 政院加碼6,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07

因應全球金融風暴可能引發的失業潮,行政院已決定由七家公股行庫,在兩年內對非中小企業提供新增6,000億元的專案貸款;國發基金也將提撥約百億元,作為提供非中小企業貸款的信保理賠基金,避免中大型企業的倒閉潮。

預料這項措施將可嘉惠受到全球經濟環境不佳影響的DRAM、面板產業,以及股價跌破淨值的高科技、傳統產業等。

相關部會將在近期內進一步研擬具體措施後,正式對外公布實施。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表示,行政院將在「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理念下,協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避免裁員潮。

國際勞工組織(ILO)初估,這波金融風暴可能使全球失業人口增加2,000萬人,因應這波全球失業潮與不景氣,行政院擬出因應方案,將採雙管齊下,一方面提出促進就業措施,一方面協助企業取得資金,度過難關,減緩失業潮。

繼協助中小企業取得3,000億元貸款資金後,行政院長劉兆玄昨(6)日上午邀集財政部、經濟部、中央銀行、經建會等部會首長,會商如何協助中大型企業取得資金,避免中大型企業關廠、歇業,會後作成上述決定。

財政部則正研議「金融機構辦理振興經濟非中小企業專案貸款及信用保證要點」草案,擬透過七家公股比重高的銀行,增加對非中小企業的放款,二年內貸款總目標為6,000億元,讓銀行對非中小企業的放款能夠穩定成長,相關申貸辦法正研議中。官員指出,6,000億元是總貸款額度目標,將包括新貸款和舊貸款展延,其中每年新貸款額度,以不低於1,000億元為原則,兩年新貸款額度至少可達2,000 億元。

全球金融風暴後,部分國內銀行緊縮放款,造成非中小企業貸款取得不易,行政院也決定由國發基金提撥一定額度,作為非中小企業信保理賠基金。官員說,將透過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辦理對非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信保理賠。

對透過取得融資撐下去的非中小企業,政府也將透過銀行公會協調銀行提供優惠利率,降低目前的貸款利率。



◆ 防裁員關廠 官員繃緊神經

【經濟日報╱記者 蘇秀慧】 2008.11.07

全球金融海嘯危機好不容易稍稍喘口氣,迎面而來的卻又是另一個全球失業潮風暴,這波全球失業潮有多兇猛,沒人說得準,但行政院已繃緊神經,深怕失業潮來襲,人民的苦日子還有得熬。

因應全球金融風暴,行政院打出「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口號。先是宣誓銀行存款人的存款全額保障,避免銀行發生擁兌。接下來,防止中小型銀行對企業緊縮銀根,行政院決定銀行間的拆款也跟進採全額保障,希望銀行能回饋挺企業,不要雨天收傘。

隨後,行政院又對企業紓困,成立專案小組協助企業展延貸款,解決資金問題。增加對中小企業3,000億元的融資,提高信保基金等配套措施,希望中小企業能夠度過難關。

這波金融風暴除了中小企業受到波及之外,中大型企業也無法倖免,因此,行政院決定近期內對中大型企業提供6,000億元的貸款,國發基金也將協助非中小型企業取得貸款,就是要企業挺住,不要裁員,甚至關廠、歇業,引爆新的社會問題。

另外,行政院也提出促進就業的短、長期措施,明年短期和長期促進就業方案可以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院將銀行、企業和勞工結合在一起,環環相扣,但台灣能否安然度過全球金融海嘯與失業潮,仍是嚴峻挑戰。

※ 力保中小企業的方向是對的。



◆ 沿海爆失業潮 北京防社會失控

【白德華/綜合報導】2008-11-08 中國時報

受金融海嘯波及,長珠三角出口企業一波波倒閉,也導致各省打工仔失業頻傳,這現象已擴及相當多省分。為此,中共人力資源部派出調研組,紛赴各省調查。為刺激經濟,中共交通部也提出總額高達五兆人民幣的基建計畫,東莞則建議北京放緩實施《勞動合同法》。

近期以來,不管成都、重慶或合肥火車站到處人滿為患。原來,沿海省分外貿企業受美歐訂單大幅減少影響,不是關廠就是減產,造成打工仔大量失業。

打工仔失業頻傳 人力部調查

香港《文匯報》說,為了解問題,上月廿八日至本月一日,中共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及副總理張德江等領導人,分別前往浙江、江蘇調查,重點放在中小企業經營。人力資源部長尹蔚民也前往廣州、珠海、東莞、中山等地,六個小組則分赴廣東、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蘇等地。

目前看來,北京已決定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擴大內需,大力投資公共建設。交通部官員透露,除先前確定鐵路投資兩兆人民幣外,港口、公路、航空、能源等大型基建,也將投入近三兆人民幣,光是年內通過的基建計畫就逾五兆。為應付龐大支出,預料北京也將發行數額龐大的建設國債。

刺激經濟 狂砸五兆投資基建

為協助中小企業度「寒冬」,東莞市政府將撥廿億元人民幣協助企業轉型和融資,除取消部分收費外,並向廣東及北京建議,放慢《勞動合同法》實施力度及最低工資增幅。

東莞和深圳的形勢最嚴峻。十月起多家著名企業接連破產,包括東莞樟木頭鎮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玩具廠突然倒閉,寶安百靈達公司停止經營,寶安宜進利工廠破產,坪山創億玩具深圳公司倒閉,龍崗港聲電子廠破產,西麗西洋服裝廠倒閉。成千上萬員工大廠一倒閉,民工只好回家度小月,有些被拖欠數月工資的民工已不可能要回工資。

東莞促放慢勞合法實施力度

在廣東有五年工齡的安徽青年史可良說:「今年三中全會不是說農村土地流轉嗎?我家在郊區,回去搞搞農業,收入說不定不比外出打工差。」

據調查,光是四川省在深圳打工的就有一百三十萬人,以一成五至兩成企業破產比率算,失業員工約廿萬人。總體失業人數實在難以統計,但中共人資部保守統計預料,目前失業人數約在三百萬左右。



◆ 美失業率衝上6.5% 14年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七日電】 2008.11.08

美國就業情況上個月加速惡化,10月失業率創14年新高,8、9兩月的失業人數修正後比原先估計倍增,總計今年來就業市場已流失120萬個工作。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已處於衰退期,還可能陷入更深、更嚴重的衰退,讓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更有理由把利率降到逼近零的空前低點。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顯示,10月非農就業人口大減24萬人,比預估減20萬人更嚴重;失業率高達6.5%,創1994年3月以來新高,一舉超越科技網路泡沫破滅、經濟衰退時的最高水準。

更引人注目的是,9月就業人口的降幅從原估的減少15.9萬人加深修正為減少28.4萬人。如此大幅的工作蒸發狀況,已逼近上次經濟衰退期的高潮,裁員幅度之深是2001年11月以來僅見。

美國雇主已經連續十個月減聘人手,今年來共砍掉120萬個工作,其中一半的裁員集中在近三個月。8月非農就業人口降幅也從原估的減少7.3萬人增至減少12.7萬人,幾乎增加一倍。

這造成失業率衝上6.5%,突破2003年6月的前次經濟衰退期高點。更早之前,美國在1990年代的衰退期中創下的失業率高點為7.8%。許多分析師預估,失業率會在數月內飆升至7.5%甚至8%。

就業情況不分產業全面惡化,僅政府部門增雇人手。惠而浦、克萊斯勒汽車、高盛集團與默克藥廠近一個月來都宣布裁員計畫。

美國消費者的花錢能力已遭房價、股價重挫與消費信用緊縮的多重打擊,失去工作的人激增更將是致命一擊。MFR公司經濟師夏彼若說:「消費者造成的經濟衰退正籠罩我們,看來會是很嚴重的衰退。」慘澹的就業報告支持華爾街分析師認為美國還會再降息的看法。聯準會上周才調降基準的聯邦資金利率0.5個百分點,降至1%。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葉倫上周也已暗示,聯準會可能會「再降一點」。

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投資人目前壓倒性認定,聯準會12 月會把聯邦資金利率再降2碼至0.5%。如果成真,這將是聯準會1954年啟用聯邦資金利率作為政策工具以來的最低水準。



◆ 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一千萬

中廣新聞網╱夏明珠 2008-11-08

美國累計失業人口總數,上個月達到一千萬,這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來,最嚴重的紀錄,美國政界人士和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情況只會更壞。

十月份,美國失業率比前一個月,上升百分之0.4,雪上加霜的是,福特和通用兩大車廠,揭露龐大虧損,近期內,還要大幅裁員。一年前的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只有百分之4.8,數字透露,美國經濟正在急速惡化。過去一年內消失的120萬個就業機會,有一半是在過去三個月內流失的。

儘管如此,美國總統布希和總統當選人歐巴馬都說,美國過去也曾經歷過相同的挑戰,他們有信心,這一次,美國還是可以安然度過,經濟學家卻沒有那麼樂觀。



◆ 大降息 全球將邁入零利率時代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08-11-08 工商時報

面對信用緊縮,經濟瀕臨衰退,市場信心崩潰,全球央行現已展開一波降息大作戰,而預料在持續降息下,今年內全球就有可能進入零利率時代。可是儘管如此,就當前情勢來看,降息行動顯然仍未發揮提振經濟與投資人信心的效果。

全球主要央行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息,繼上週美國聯準會將聯邦基金利率降到1%,日本央行把利率降至0.3%之後,週四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瑞士央行等也紛紛降息,其中英格蘭銀行更是大手筆地調降1.5個百分點。而在週五,南韓又再度降息,是其近4週來第三度降息。

艾維亞投資人公司的經濟學家羅伯森表示,這簡直就是零利率大競賽,看誰先到達零利率。摩根大通也指出,根據其計算,已開發國家經通膨調整的指標借貸成本在10月已降到零以下,是1980年代初以來首次,而且還在繼續下降。路透的資料則顯示,7大工業國的平均利率目前已由去年底的3.7%降至1.96%的水準。

信用緊縮與全球經濟瀕臨衰退,是全球央行連連降息的主因。國際貨幣基金週四調降全球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並且警告已開發國家明年可能陷入衰退,而亞洲開發銀行週五也警告全球將陷入衰退。同時,通膨降溫也使得央行降息無後顧之憂,國際油價目前已跌到每桶60美元左右,國際貨幣基金也表示明年已開發國家物價僅會上揚1.4%,僅有今年漲幅一半。

然而全球央行的降息潮顯然還未發揮作用,美股道瓊指數週三、週四兩天重挫近千點,跌幅達9.7%,是道指自112年前創立以來最大的兩天跌幅紀錄。而由此即可看出,降息行動並未提振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降息效果不彰,固然是因為一般而言其效果要在6到18個月才會顯現,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無法有效紓緩自次貸風暴以來的信用緊縮的情況。例如3個月期倫敦銀行間拆款利率目前雖然已由10月12日的高點4.82%降至2.39%,然而較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仍高出139個基點,而在2007年8月信用危機爆發前的5年期間,此一利差平均只有22個基點。



◆ 英大幅降息6碼 歐洲猛藥救市

【江靜玲、林上祚/倫敦、台北連線報導】2008-11-07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大選慶祝行情曇花一現,亞歐股市昨日受到美國股市大跌拖累,再度重挫,英國央行昨日祭出猛藥,宣布降息6碼至3%,創下一九五五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歐洲央行也在隨後宣布降息2碼。

英格蘭銀行上月與美歐央行聯手降息,降息幅度二碼,昨日再度下重藥降息1.5個百分點,從4.5%降為3%,降息幅度之大震撼外界。也是1997年以來,首次降息幅度超過2碼。

歐洲央行則把利率由3.75%降到3.25%,雖只有2碼,但,以過去歐洲央行堅持以抗通膨為主軸的立場,降息2碼的幅度也不算小了。目前不少預測機構都認為歐盟區將進入衰退。

降息幅度之大 震撼外界

由於英國被世界主要研究機構,視為全球金融風暴最大受災區,惠譽信評預估英國明年經濟衰退幅度高達1.4%,經濟負成長幅度可能居全球之冠,英國各界不斷呼籲英國央行降息刺激景氣。英國首相布朗兩周前暗示,英格蘭銀行短期內將再次調降利息。

由於日前匯豐銀行營運長公開表示,英國上月降息仍無法改變市場資金緊俏問題,銀行業仍無法將利率反映在房貸利率上,第四大銀行Abbey National甚至調高新申貸利率,引起英國輿論譁然,為了降低房貸戶利息支出,英格蘭央行昨日因此決定大幅降息。

英國首相布朗表示,希望英國銀行將利率水準反映到房貸上。布朗表示,英國央行過去幾周已經試圖將資金注入金融體系,為救市讓他們維持對民間放款。目前英國第二大銀行駿懋銀行(Lloyds TSB)已承諾調降房貸利率。

歐洲央行降息2碼至3.25%

英國今年下半年,從房地產、零售業到製造業紀錄,分別創下過去十年到二十年來新低。經濟分析師指出,二○○九年後的經濟衰退將比過去時間更長、更深。不過,目前英國各銀行針對住屋貸款的利率,不但未降,反而傾向提昇,包括英國政府接收的北岩銀行在內,已宣佈將調高一般房屋貸款。

由於金融服務業是英國經濟骨幹,金融業凍結房貸業務,已經使得英國服務業產值連續六個月出現衰退,九月分製造業產值也下滑0.8%,是2003年以來最嚴重的下滑,英國經理人採購指數也創下史上新低。

歐洲續降息 推升美元續強

由於市場預期,歐洲也將宣佈降息,歐元與英鎊兌主要貨幣再度走跌,歐元昨日來到1.2838美元價位,亞洲股市受美國股市週三重挫近五百點影響,昨日全面走跌,日、韓、港股跌幅均在6.5%到7.6%左右,日圓兌美元站上97.77元價位,歐洲股市昨日開盤後平均跌幅約3.1%。

巴克萊投資主管預估,由於歐洲與英國未來將持續透過降息提振經濟,此舉將持續推升美元與日圓匯率。

※ 想當初英國房價高的離譜。



◆ 賣南山人壽 AIG緊抓主導權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11.07

外傳美國國際集團(AIG)打算出售台灣的南山人壽,南山人壽今天上午表示,不排除以出售部分股權方式,引進策略投資人,但AIG仍堅持必須保有經營主導權。

受到母公司AIG集團財務吃緊的影響,市場不斷傳言AIG打算出售南山人壽這隻「金雞母」,不過南山人壽在台灣經營超過40年,規模也已經躍居國內壽險業第二大,因此南山人壽動向備受矚目。

南山人壽今天上午表示,董事會10月上旬通過472億元現金增資案,母公司AIG集團的增資部位會先到位,由於AIG持股95%,現增部位為450億元,資金將從今天起陸續到位,至於其他5%零股持股部分,因為還有現金增資方面的認股程序要完成,因此會比較慢,但也都會在今年底以前到位。

AIG打算引進策略投資夥伴,但堅持仍要保有主導權,說白了就是「要錢」而已;根據外電報導,AIG目前還在跟美國Fed(聯邦準備理事會)洽談,還想跟Fed伸手拿錢,因為先前Fed應允的800餘億美元的注資,對AIG來說,恐怕還是不夠。國內主要大規模壽險公司應該也很難接受買了南山之後,無法將之納入旗下,而只是當個單純的投資人,因此反而是非保險業的公司或集團,可能會基於財務性投資的考量,對南山人壽有比較高的興趣。

南山人壽今天上午表示,早在10月初AIG即已表示,不排除為南山人壽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也就是出售部分股權,但條件是AIG仍將保有經營主導權。這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何本身財務狀況都已風雨飄搖了,AIG仍願意掏錢出來解決南山人壽現金增資壓力。

一家壽險業者表示,早在AIG財務危機爆發之初,即已經有第三人在非正式場合向他表示,AIG有意出售遠東地區包括香港、中國大陸、泰國等地的壽險業務,而不僅是台灣的南山人壽,洽詢這家本國壽險業者是否有興趣接手。

由於南山人壽在台規模很大,能「吃」得下南山人壽的本國壽險公司不多,但是被點名有能力吃下南山人壽的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與新光人壽,都與南山業務通路重疊甚高,買下南山之後,能發揮的綜效有限。



◆ 南山人壽擬售49%股權 開價470億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11.08

南山人壽昨天表示,總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在十月初就決定出售亞洲部分壽險公司股權,但台灣南山人壽的股權出售案還在找財務顧問階段,南山會保留經營主導權,在台灣正常營運,四百萬名保戶權益都有保障。

據了解,南山人壽出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權,開價高達新台幣四百七十億元;初次探詢台灣相關金融業回應都是「太貴了」。

剛買進ING安泰人壽的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昨天與安泰的業務及行政主管座談。有業務人員問他富邦人壽是否有意再下一城、買南山人壽時,他的回答是「說不定我們也可以把AIG也併進來」。

但富邦金控相關主管稍晚又表示,蔡明興應該是帶動現場士氣,富邦人壽董事會並沒有做出任何入股南山人壽的相關決議。

AIG集團由於出現財務問題,接受美國政府兩度挹注資金共高達一千兩百卅億美元,但這筆千億美元資金耗用太快。外電報導,AIG總部正加速處理海外各地資產,包括在台灣的南山人壽還有菲律賓的壽險公司都列為首要處理項目。

到今年九月底,南山人壽在台灣總資產達一點四兆元,保戶人數四百萬人,有效保單件數量有七百九十一萬件。

由於台灣南山人壽表示,只出售部分股權,但會保留經營權,壽險業者建議,南山人壽保戶現階段不急著解約。

尤其手邊若是購買長年期、高預定利率的傳統壽險保單,解約只會讓保險公司賺到;至於投資型保單客戶,若投資績效不佳,可視狀況適時離場或停扣資金。

市場傳出南山人壽在台灣找買家,南山人壽發言人潘玲嬌昨天表示,AIG在十月初即宣布,不排除對旗下的亞洲壽險公司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有可能出售,但會保留經營主導權。

潘玲嬌表示,昨天一整天南山人壽營運都很正常,沒什麼異狀,由於南山聲明會保留經營主權導,代表不會換東家,保戶權益完全有保障,大家不用擔心。

潘玲嬌表示,AIG對南山人壽的增資款,總共四百五十億元台幣,已經分批匯入台灣,將在下周完成資金到位,屆時南山人壽資本狀況可以更強健。

fsj 提到...

歐巴馬救經濟 你,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 史提格里茲:歐巴馬救經濟 至少要一年半
* 裁員聲四起 美明年失業率 恐上看10%
* G20振興經濟 可能聯手降息
* 魯拉:新興國家在G20應更重要
* 金融海嘯對中國衝擊超過97年風暴
* 大陸擴大投資 兩年內砸19兆元
* 溫家寶:新措施陸續頒布
* 央行降息1碼 可能再降
* 彭淮南 嗅到不尋常警訊
* 你,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 中小企:幫助有限
* 中小企:大企業拖款 該管管了
* 中小企申請紓困 暴增14倍
* 馬上鬆綁 加速失血 第3季匯中522億 超過上半年
* 蘋果華碩大砍單 面板廠重傷
* 風暴吹散旺季 消費性NB第四季也遭殃
* 降息競賽下的台灣對策
* 拿出實績

* 平抑物價 麵粉製品最多降一成
* 油價若低於70美元 OPEC不排除續減產

* 史密特:Google逆境中更壯大
* 親友作保連環倒 浙商集體外逃
* 中國新規定:不還債禁止出境


◆ 史提格里茲:歐巴馬救經濟 至少要一年半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九日電】 2008.11.1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說,即使下任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切施政完美無缺,至少也需要一年半時間,才能扭轉美國經濟頹勢。

華盛頓郵報9日刊登史提格里茲的專文,他指出歐巴馬的總統之路前途多艱,因為即使考慮最周詳的計畫都可能達不到原訂的目標,何況當前經濟情勢險峻。

史提格里茲表示,美國現在面臨流動性、償債能力和總體經濟問題,又處在衰退趨勢的第一階段,衰退可以讓房價回歸均衡水準、讓大家擺脫過高債務,當然是調整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環。

為了促進美國經濟加速調整,史提格里茲提出涵蓋五大方案的拯救經濟方案。

他認為,新政府當務之急是重建銀行資本。因為銀行雖然接受政府挹注的資金,卻因為虧損嚴重,資本不足,政府應該提供銀行資本、取得有投票權的股權,同時拯救債券持有人。

政府也必須強迫推動以債換股,以降低挹注銀行的資金總額。

史提格里茲的第二個對策是遏阻住宅查封潮。政府應該協助屋主保住房子,方法是把抵押貸款降息與房屋稅減稅變成可以變現的租稅利益;改革破產法,加速債務協商,以便房價跌破抵押貸款價值時,降低抵押貸款價值;政府也應該公平的提供中低收入戶貸款。

第三個對策是通過有效的刺激經濟方案,史提格里茲認為,美國經濟正走向嚴重衰退,政府必須提高失業保險,避免消費萎縮,也要大力投資科技與基礎建設,刺激短期經濟,加強長期成長。

史提格里茲認為,信用危機凸顯銀行決策不佳與主管機關管理錯誤,必須矯正,才能恢復市場對金融體系的信心,因此必須改革公司治理與企業優厚分紅計畫,改革目標涵蓋薪酬水準與包括認股權在內的薪酬形式。

史提格里茲也主張創設有效的多邊機構,建立全球經濟新秩序,成立新的全球性主管機構,因應全球化的新世界。

史提格里茲指出,華爾街已經失去美國人的信任,如果歐巴馬的政策再受華爾街影響,成效又不彰,那麼歐巴馬的蜜月期會很短,可能不是他自己、美國與世界之福。



◆ 裁員聲四起 美明年失業率 恐上看10%

【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10 工商時報

美國就業市場哀鴻遍野,11月才剛過完一周,已有包括電路城(Circuit City)在內的8家大型公司宣布裁員,將近1.5萬名勞工因此丟掉飯碗。專家表示,11月失業率甚至超越10月,而明年的情況恐怕也難有起色,失業率甚至上看10%。

上周裁員的8家公司,遍及美國零售、金融、休閒、製藥、玩具與汽車製造等多種行業。周一首先發難的是全美第二大消費性電子零售商電路城,該公司宣布裁減17%的國內員工,推估影響人數大約為7,300人,是11月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

周二,哈特佛金融(Hartford Financial)保險公司宣布裁員500人,再隔一天,葛蘭素史克藥廠(GSK)也表示,將縮減1,000個業務工作。

周四情況最為慘烈,有4家公司宣布裁員,包括富達投資的1,300人、玩具製造商Mattel的1,000人、Borgata飯店賭場的375人,及家具製造零售商La-Z-Boy的850人。最後於周五宣布裁員2,600人的,是這波受到重創的福特汽車。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指出,10月失業率升至6.5%,創14年新高,光上個月就有24萬人遭裁,今年前10月的裁員人數逼近120萬人。

Argus 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葉麥隆(Richard Yamarone)指出:「各行各業都在裁員,情況愈來愈糟。假如汽車部門垮了,失業率可能輕易就達到二位數。」經濟政策學會(EPI)會長米夏爾(Lawrence Mishel)也不看好明年的就業市場,他認為:「接下來幾年的失業率都將居高不下。」



◆ G20振興經濟 可能聯手降息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聖保羅九日電】 2008.11.10

20國集團(G20)財金首長9日發表聯合聲明說,已準備好採取「緊急」行動,,以減緩經濟衰退對全球造成的衝擊。各國並呼籲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提高新興國家在重建金融體系過程中的地位。

包括金磚四國(BRIC)和主要工業國在內等20國的財金首長,上周末在巴西聖保羅集會,商討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的因應之道。這是G20財長上個月在華盛頓召開緊急會議後來第二度集會,同時也是為本周末在華盛頓召開的G20領袖高峰會暖身。G20的經濟規模占全球的90%。

聲明中說:「我們已準備好採取G20領袖同意的緊急行動,以恢復和維持金融穩定與全球成長。我們也歡迎許多國家採取大膽而果斷的措施,以穩定金融市場和恢復信用流動性。」地主國巴西總統魯拉在會中表示,這是一場全球危機,需要全球共同解決。發展中世界的參與尤其關鍵。

這場百年僅見的金融危機,讓歐美等主要工業國家瀕臨經濟衰退,也拖累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新興國家也已各自採取行動,例如印度、俄羅斯和巴西政府已挹注資金進入商業銀行,南韓上周也提出高達14兆韓元(108億美元)的刺激景氣方案。

G20可能提出的方案,包括透過擴大基礎建設和減稅措施,部分國家也可能聯手降息,以刺激消費和投資。加拿大財長弗雷赫提(Jim Flaherty)表示,經濟成長減速已削弱通膨上揚的壓力,讓各國央行還有繼續降息的空間。利率議題在會場上受到熱烈討論,弗雷赫提預料這些討論最後會轉化成某種程度的聯合降息行動。

對歐洲而言,提振景氣措施也是以降息為主。法國財長拉加德重申,她認為歐洲央行(ECB)幾周內會再降息。

重建全球金融市場秩序也是這次會議的重點,中國大陸、印度、俄國和巴西等主要新興國家,也一致要求提高新興國家在全球金融體制的份量與發言權。各國也把振興經濟的希望寄託在大陸身上。北京當局9日宣布推出規模達5,860億美元的刺激景氣方案。



◆ 魯拉:新興國家在G20應更重要

【閻紀宇/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10 中國時報

由先進工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廿國集團」(Group of 20,G20),八日起在巴西第一大城聖保羅舉行兩天的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總裁會議。東道主巴西總統魯拉致詞時表示,因應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的衝擊,各國政府必須通盤合作,建立新的全球金融架構,而且,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應該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魯拉說:「世人需要一個新的、更公開的、更具參與性的金融治理體系,我們不能再侷限於狹隘短視的國族主義與單一解決方案…現行的體系已經像一疊紙牌一樣崩壞,盲目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的信念也一蹶不振。」

G20預訂十五日在華盛頓召開領導人高峰會議,研商化解世界金融與經濟危機的對策,擬訂改革金融監管體制的可行方案。由於美國總統布希明年一月就要卸任,這場會議要獲致具體成果恐怕並不容易。

G20成立於一九九九年五月,成員包括七大工業國(G7)、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阿根廷、澳洲、印尼、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南韓、土耳其與歐洲聯盟盟。G20成員國總人口佔全球三分之二,國民生產毛額(GNP)佔九○%,貿易量佔八○%。

G20成員國的代表性遠高於G7或「八國集團」(G8),未來勢必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不過「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認為雖然G7功能不彰,但G20也有規模過於龐大、不易運作的問題。巴西財長曼提加建議,成立一個十五國組織應是可行的折衷方案。

※ 地球聯邦如何?



◆ 金融海嘯對中國衝擊超過97年風暴

中央社 2008-11-10

(中央社台北2008年11月10日電)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目前的三大指標評估顯示,這次全球金融海嘯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程度,將超過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

香港「文匯報」引述巴曙松說,與亞洲金融風暴時相較,目前中國經濟受國際環境影響程度更大,這既包括更大的資本流動規模、更大的外匯存底,也包括對出口更高的依存度。一九九八年,中國經濟出口依存度只有百分之十八;到去年,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八左右。

他指出,亞洲金融風暴時,中國房地產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對中國內需的帶動作用還處於促進和形成階段。而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形成十分濃厚的觀望和調整氣氛,直接制約內需擴張。因此,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內需放緩壓力較一九九七年更大。

巴曙松說,一些政策工具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效果大打折扣,也令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較亞洲金融風暴時更嚴峻。從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在中央政府保持良好財政狀況的同時,地方財政狀況並不令人樂觀,貨幣政策在對抗經濟衰退和刺激內需方面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他認為,當前金融動蕩是全球經濟由結構失衡轉向新平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無法置身事外。在金融危機從美國的金融行業擴展到實體經濟後,可能會迅速透過實體經濟管道傳導到中國,對中國經濟形成超出預期的衝擊。

中國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也說,與亞洲金融風暴時相較,目前中國面臨的外部衝擊更大。

不過,他認為,目前中國財政收入充裕,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結構大幅改善,此前持續的反通貨膨脹政策,也為今後中國適度放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成長提供較大的空間,不必擔心面臨類似日本零利率陷阱那樣的尷尬。



◆ 大陸擴大投資 兩年內砸19兆元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2008.11.10

面對日趨嚴峻的經濟形勢,大陸國務院展現驚人魄力,提出開國以來規模最為宏偉的擴大內需及退稅方案。預估在2010年前投入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19.2兆元)擴大公共投資,全面啟動增值稅轉型改革,將為企業實際減免稅收達人民幣1,200億元(約新台幣5,766億元)。

新華社昨(9)日報導,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會議認為,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

會議指出,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更加有力的擴大內需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這項決定,形同宣告已實施一段時間的「穩健的財政政策」及「從緊的貨幣政策」全面轉向。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其中對台資企業關係最為密切的,當屬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這項稅改措施一旦於明年起實施,除東北三省及中部部分已經試行增值稅改革的城市,東南沿海等地台商未來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將可享有最高達17%增值稅減免。這項稅改措施,預估有助於鼓勵企業增加投資。

大陸國務院提出的擴大公共投資計畫,初步估計,到2010年底約投入人民幣4兆元的巨額資金。大陸在上一波因亞洲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危機時期,曾於1999年至2004年累計發行人民幣9,1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用於擴大公共投資。

為加快建設進度,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第四季將先行增加安排中央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明年災後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預估可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達4,000億元。

大陸官方以驚人手筆企圖挽救經濟免於出現「硬著陸」,反映大陸當前總體經濟情勢的險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馬駿近日曾發表專文警告,如果大陸明年沒有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大陸經濟成長率將從今年約9.8%大幅滑落至明年的6%。

相對於十年前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時的戒慎恐懼,對於這波來勢洶洶的全球金融海嘯大陸已顯得信心十足。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中國內部需求潛力巨大,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意識和能力較強。



◆ 溫家寶:新措施陸續頒布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8.11.10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英國降息六碼後隔日,與英國首相布朗通電話,對國際金融形勢交換意見。溫家寶強調,中國政府將陸續頒布進一步擴大內需的系列措施。

新華社轉述溫家寶7日晚間與布朗通話內容。溫家寶表示,中國將持續擴大內需,維護經濟、金融和資本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是中國應對這場危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溫家寶強調,戰勝這場金融危機需要全球行動,合力應對,包括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中國支持國際金融組織進行改革,在應對當前危機中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金融時報與央視報導引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說,全球降息擴大中國調控政策空間,現在人民幣的利率在全球各國央行的基準利率是比較高的,大陸央行利率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從目前來說,中國的CPI也在下降,未來價格有進一步回落空間,可為大陸降息提供支持。

G20將在11月15日於紐約,仿照布列敦森林會議模式,研商如何再造世界經濟。溫家寶對布朗表示,中國願意在二十國(G20)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與有關各方加強合作,使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布朗表示,英贊同中國政府為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政策和措施,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對世界有利。英國重視中國在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方面的重要作用,願同中方保持溝通協調。

中共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中國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宏觀調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進一步回落。



◆ 央行降息1碼 可能再降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8.11.10

國內經濟出現減緩癥兆,中央銀行破天荒在短短45天內四度降息。央行昨(9)日召開常務理事會,會後宣布今天起調降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1碼(0.25個百分點),希望擴大內需,維持經濟成長動能。
央行降息是鑑於物價趨穩,但景氣不振,至於國內經濟是否會衰退,央行總裁彭淮南僅說:「我不知道,但我希望不會。」他表示,台灣是小型高度開放經濟體,受全球經濟下降的影響更大,他的談話暗示,央行後續不排除隨時視市場情況再降息。

據了解,包括央行等財金主管機關預估,國際原物料回穩,近月物價漲幅明顯縮小,明年全年物價成長率更可望低於1.9%;至於明年經濟成長受全球景氣衰退衝擊,可能僅維持接近零的低度成長,甚至出現衰退。

為防止國內經濟趨緩甚至衰退,從9月26日以來,央行在45天內第四度降低利率,合計貼放利率降幅已達0.875個百分點。調降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為2.75%、3.125%及5%,回到近兩年新低水準,銀行本周也將跟進再調降存放款利率。

央行一個月內三度召開常務理事會,降息密度和幅度都是歷年僅見。且央行有兩次是在上午9時股市開盤前宣布,昨天則選在周日宣布。市場人士指出,央行透過降息替股市作多的意味明顯,但密集降息是否使效果出現遞減效應,還待觀察。

彭淮南表示,全球景氣轉緩,近兩月國內出口轉為衰退,加上考慮貨幣政策有時間遞延效果,讓央行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不得不有動作」。但他也強調,央行貨幣政策是即時調整,不必過猛,不必過於保守,也不能該調不調,而是要微調。

彭淮南也為央行貨幣政策辯解,強調央行先前決策並非「失策」,但有新的資料進來,央行必須有新的研判,最近很多資料的調整幅度都很大,未來經濟數據也的確比想像中差,央行因而必須有新做法。

彭淮南指出,從本月7日公布的10月出口金額,已看出國外需求大幅轉弱,導致台灣的出口連續兩個月衰退,加上國內外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失業率走高,消費及投資支出將受到衝擊,此時降息可提振國內需求,有助經濟成長。

彭淮南強調,信心很重要,希望大家「不要過度悲觀」,除了貨幣政策,行政院也會採取擴大內需的財政方案來提振經濟。

除了政府10月7日已宣布對銀行存款及拆款提供全額保障,以確保銀行流動性無虞;此外,也提高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對中小企業放款保證成數,且相關單位正研提對非中小企業提供專案貸款及保證機制。



◆ 彭淮南 嗅到不尋常警訊

【聯合報╱本報記者羅兩莎】 2008.11.10

面對國、內外景氣急速下挫,央行在短短一個多月內五度降息,不僅創史上頻率最密集、降幅最大,利率連五降,顯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改弦易轍,從過去的打擊通膨,改為採取寬鬆貨幣,集中火力拚經濟。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公布的手法也極罕見,不是趕在股匯市開盤前,就是在假日加班召開緊急會議,馬上宣布降息措施。央行總裁彭淮南看到什麼警訊,讓他覺得一刻也不能等,必須在假日加班,隨即緊急宣布降息?

彭淮南極可能已看到國內景氣出現衰退的警訊。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最新明年經濟預測,歐、美、日及英等均將負成長,中國大陸成長將減緩後,台灣出口連續兩個月衰退,看在彭淮南眼中,每項都是警訊。

一個月前彭淮南還信誓旦旦說:「國內景氣不是recession(衰退),應該只是slow down(趨緩)。」

但昨天彭淮南改口了。他說:「無論如何國內經濟將減緩…我希望台灣的經濟不會衰退,經濟只是減緩。」

彭淮南昨天緊急宣布降息,他認為央行是根據新進來的資料做判斷,他坦承,最近發表的資料,「變化很大、幅度調整的很大」嗅到不尋常的警訊,央行決定馬上再降息。

顯然,彭淮南已經開始擔心,甚至看到國內景氣已經不是單純的「減緩」,而有衰退的隱憂。

台灣是小型開放的經濟體,進出口對景氣衝擊極大,全球經濟一旦衰退,國內經濟發展首當其衝。在面臨全球經濟步入衰退窘境,又一定會受歐、美等全球景氣影響的情況下,未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跟著全球央行步伐走。現在的彭淮南惟有營造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的環境,讓流動性不虞匱乏,穩定國內金融,鼓勵銀行對企業放款,希望藉此挽救國內景氣,不致步入衰退。

※ 他應該是看見美國千萬人失業的消息吧?



◆ 你,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經濟日報╱記者 傅沁怡】 2008.11.10

中央銀行45天內連續四次調降貼放利率,每次降息的步伐也從過去的半步(半碼,即0.125個百分點)擴大至一次一步(1碼,是0.25個百分點)。央行密集降息,顯示內需不振、外銷失調,已使台灣經濟成長面臨考驗,從趨緩轉變為可能衰退,民眾恐怕要做好心理準備,在低利率環境下過苦日子。

央行總裁彭淮南在記者會的談話也透露出玄機。10月9日在被問級台灣經濟是否可能衰退時,彭淮南明確回答是「成長減緩而不是衰退」;10月31日彭淮南已轉為強調,對樂觀預期經濟的人,他很「敬佩」。

昨天又有記者問彭淮南關於台灣經濟衰退的問題,彭淮南的回答是:「我希望台灣的經濟不會衰退,但經濟是不是會負成長,我不知道。」

這波全球景氣衰退是從美國引爆,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各國央行降息競賽中開了起跑槍。去年9月以來,Fed已連續降息共4.25個百分點,聯邦資金利率(Fed Fund Rate)降至1%,是2003年6月以來最低水準。

不僅美國,包括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和韓國央行也在今年9月起加入降息競賽,且合計利率降幅都高於台灣。台灣既不能自外於全球經濟衰退的浪潮中,自然必須跟進降息因應。

特別是11月5日主計處公布10月物價漲幅趨緩,讓央行調降利率有「合理性」;11月6日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經濟前景欠佳,加上歐洲中央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大幅降息,增加央行降息的必要性。

11月7日出爐的10月進出口統計則強化央行降息的急迫性。9 、10月出口連續衰退,展望未來「只會更差、不會更好」,「外銷」這個過去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已經靠不住,唯有強化「內需」才能讓台灣經濟不至於崩盤。

合理性、必要性加上急迫性,讓彭淮南決定在短短一個月內召開第三次常務理事會宣布降息。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僅是希望削弱全球景氣下滑對台灣的衝擊,力保台灣經濟成長只是減緩(slow down)而非步入衰退(recession)。

只不過,降息並非萬靈丹。儘管國際原物料回穩使得物價上漲壓力暫告解除,明年物價漲幅更可能降至1.9%以下,使得定存利率減去物價上漲率的實質利率轉正,但物價頂多是「漲幅減緩」而非「不漲」,降息能否有效激內需,還很難說。

彭淮南除了在記者會公開呼籲國人「多花錢」,央行也使足力道替股市護盤。央行9月以來採取降低存款準備率、調降貼放利率、放寬銀行對券商融資限制和調整存款準備金乙戶利率等多項措施,便是希望大家多賺點就能多花點,進而帶動內需和經濟成長。

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在失去外銷這個引擎後,有沒有辦法單靠內需引擎維持正常航行,還是個大問號。想要啟動內需引擎,不能僅靠央行貨幣政策支撐,產業和財稅政策都要加把勁跟上才是。

※ 政府如果不想看見百萬人失業,的確要在內需與中小企業上加油。



◆ 中小企:幫助有限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08.11.10

中小企業主認為,降息對股市或有激勵作用,但中小企業業現在是面臨沒有訂單的問題,降息只是讓貸款較高的企業減少一些成本,幫助有限。

也有企業主認為,全球利率持續走低,背後代表的深層涵義,是經濟發展停滯,沒有企業願意借錢擴張投資,屆時市場資金浮濫變成爛頭寸,利率是否愈低愈好,不能只看單方面。

中小企業主進一步指出,現在中小企業面臨最頭痛的問題,是整體消費市場景氣萎縮,訂單縮水,降息對於股市較有實質的激勵作用,但央行降息的動作,對實體經濟面幫助有限。中小企業主舉例說,現在大環境不佳,即使利率低,企業願意借錢投資擴張信用,但一不小心被供應商或客戶倒帳,結果可能比沒有借錢擴張更慘。



◆ 中小企:大企業拖款 該管管了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徐谷楨/台北報導】 2008.11.10

未來大企業惡意延滯付款,造成中小企業資金周轉不靈的情形可能有法可管。三年一度的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將於今(10)日登場,百萬中小企業擬向政府喊話,希望藉增訂約束法源,遏止企業間不平等交易行為,防止中小企業倒風再起。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不少中小企業主抱怨,部分大企業付款期限有愈拖愈長的現象,讓原本融資不易的中小企業背負更沉重的財務負擔,尤其年關將近,不少中小企業老闆調度資金壓力更顯沉重,這些中小企業老闆希望藉這次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呼籲政府介入「主持公道」。

「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每三年召開一次,上屆2005年舉辦時,全球經濟景氣仍蓬勃發展,今年卻遭遇空前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因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骨幹,政府將以這次會議研討結果,作為擬訂未來三年中小企業政策措施的依據,外界格外重視這次會議。

中小企業協會透露,目前各中小企業老闆反映最頭痛的問題,除了錢還是錢,包括和大企業打交道,可能面臨收款不易的不公平待遇;另外,雖然政府允諾加碼挹注信保基金保證貸放給中小企業額度,但相關金融機構配合貸放的行動卻不一致,使政策口惠實不至,美意大打打折扣。

今年的會議中,百萬中小企業主除呼籲金管會要求金融機構落實「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所訂的捐助責任,充實信保基金保證能量,也將增訂未履行捐助責任的罰則法源,讓中小企業遭受不平等待遇時,能據理力爭。

「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將於今天起一連舉辦兩天,除經濟部長尹啟銘將親自與中小企業面對面研商,共同在不景氣中,為企業尋求突圍之道外,行政院長劉兆玄也將親自出席,為中小企業打氣。

大會並以「活絡地方、展望全球-創意、創新、創業」、規劃「因應新環境,建構新世代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促進產學合作,推動創新創業育成」、「整合中央地方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協助升級轉型,提升營運能力」、「強化資金融通,健全財務體質」、「加速企業創新,增進研發能量」、「加強人才培育,善用人力資源」、「促行銷布局,拓展市場商機」等八項議題作為討論主軸。

根據經濟部公布最新的「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去年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達123萬餘家,罕見地呈現負成長,較前年減少7,000多家;大型企業家數則增加1,600餘家,企業結構也呈現M型化趨勢。



◆ 中小企申請紓困 暴增14倍

【經濟日報╱記者徐谷楨/台北報導】 2008.11.10

行政院啟動紓困方案啟動以來,專責辦理承接中小企業紓困窗口「中小企業處馬上解決問題中心」受理案件激增,總計39件,比先前還未啟動紓困方案前平均每月2.8件,暴增14倍之多。

受金融風暴、毒奶事件影響,已有不少中小企業受波及向政府請求紓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坦承已接獲數十件中企業紓困案,不過,為避免對提出的廠商造成困擾,中小企業不願透露詳情,僅強調從9月30日到11月初,共有418家中小企業來電諮詢,有38家企業提出申請,其中包括11件必須寬延退票處理,27件需要債權債務協商。

中小企業處表示,同一期間內,中小企業處受理一般融資協處性質的債權債務協調案件(非金融風暴或毒奶事件引發的紓困案)也有11件,外加上述27件,總計39件債務債務協商案,相較9月底前平均每月受理的2.8件,暴增近14倍。

中小企業處表示,從9月29日到10月30日止,馬上解決問題中心受理的一般融資協處案件,電話洽詢家數約331件;向銀行增貸困難或遭銀行緊縮銀本而申請融資診斷輔導的企業有43件;因本利或利息逾期而希望進行債務債務協調的有11件,提出要求輔導協助的案件明顯激增,顯見不少中小企業的財務普遍愈趨困。



◆ 馬上鬆綁 加速失血 第3季匯中522億 超過上半年

自由時報 2008.11.10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斷放寬企業西進投資,美其名為鬆綁,實質上卻已造成台灣經濟嚴重失血,不但匯中投資金額暴增,且認列投資收益呈現大跌,顯見相關放寬措施對台灣經濟有害無益!

過去五年 每年千億進中國

據證交所統計,八月份經濟部放寬投資中國上限,且有四百四十四家上市櫃公司因符合營運總部設台而投資中國不設限後,第三季上市櫃公司匯中金額加速流出,第三季單季匯出金額新台幣五百二十二億元,不但超過上半年的總和四百五十億元,也是過去五年來每年平均一千億元的一半。

學者指出,馬英九上任後,投資中國金額上限鬆綁,匯至中國的資金立即暴增,現在馬政府還希望與中國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這無異是把台灣的經貿命脈,全數繫於中國一個國家之上。

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顯示,前三季上市公司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合計為七千零三億元(包含已處分,如出售、清算、解散、被併購、破產,以及華碩分割和碩、永碩的差額),上櫃公司則為一千一百一十億元,合計高達八千一百一十三億元,比起第二季底的七千五百九十一億元,增加了五百二十二億元。

第三季匯往中國金額最多的上市公司為遠紡,匯出金額高達四十五億元,宏達電也匯出十四點六億元,還有英華達匯出十三億元,台泥也有八億元之多,在投資上限緊箍咒解除後,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像直通車一樣通行無阻。

匯回金額 第三季僅26億元

同一期間,匯回金額增加幅度卻不成比例。累積至第三季底止,上市公司投資中國匯回金額共四百五十億元,上櫃公司為四十九億元,合計僅四百九十九億元,扣除上半年的四百七十三億元,第三季匯回的金額僅二十六億元,不到匯出金額的五%。

另一個警訊是,上市櫃公司認列投資中國的收益反而呈現減少。過去被認為是金雞母的光環褪色,前三季上市公司認列中國的收益為九百五十三億元,只比第二季底增加三百零七億元,今年呈現逐季下滑的趨勢,其中包括華碩、佳世達、台泥、味全、華新、金寶等大企業,第三季認列中國收益較上半年竟由盈轉虧,其中華碩大虧八億元,佳世達虧五億元,華新虧三億元,台泥、金寶都虧一億元以上。

投資中國 認列收益已下滑

此外,還有台積電單季虧損增加七億元,永豐餘、技嘉虧損也呈現擴大,單季虧損增加都逾兩億元以上。在經濟部十月大幅放寬「營運總部」的規定後,現在投資中國無上限資格的上市櫃公司已經高達一千兩百多家,幾乎涵蓋所有上市櫃公司,而且根據法規,這些公司匯出金額可以高於其淨值也不違法,在中國投資環境轉差之際,大幅開放西進對上市櫃公司不但一點幫助也沒有,恐怕還有很大的負作用,值得投資人和政府三思。

※ 要把眼光放到全球來看。



◆ 蘋果華碩大砍單 面板廠重傷

中時電子報╱袁顥庭/台北報導 2008-11-10

繼10月初三星、新力大砍電視面板訂單,外傳近期蘋果、華碩兩家品牌大廠也大舉縮減第四季NB訂單,減單幅度高達30%。下游廠商減單動作一波接著一波,在苦無訂單可接之下,面板廠稼動率也直直落,外傳面板廠也開始評估,若是年底稼動率跌破50%,台灣面板業將史無前例地被迫關閉部分生產線。

由於對年終旺季和明年上半年銷售態度轉趨悲觀,從第三季末起品牌廠就提前調整庫存,下游系統廠減單動作一波波,讓面板廠頻頻破底的產能利用率恐持續下探。友達預估,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僅70%,而奇美電更只有60%至70%,由於訂單急凍,外傳面板廠實際的產能利用率,更低於官方說法。

WitsView副總張小彪表示,台灣面板廠缺少品牌支持,這波景氣低潮也成為首波砍單對象,因此產能利用率遠較韓廠為低,而產能利用率調整至新低,部份產線產能利用率甚至不到50%,第四季末更可能下探50%。

面板廠產能利用率直直落,尤其以全球產能最多的五代廠以及監視器面板、32吋電視面板產能為主的六代廠為最。

近期傳出,奇美電正在評估關閉一座五代廠的可能性,友達也有可能關閉旗下的部份產線。對此,奇美電發言管道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條生產線停止稼動。現在市況的確不好、訂單能見度也很低,公司也會抱持不做庫存、以獲利為首要考量的接單原則,而一旦產能利用率低到一個程度,公司也不排除有停線、關廠的可能性。

終端市場需求低迷,品牌廠保守看待明年景氣,提前在第四季開始調整面板庫存。10月初三星、新力大砍電視面板訂單50%,對於台灣面板廠而言,雙S所佔的比重超過30%,兩大客戶砍單讓面板廠10月出貨像溜滑梯一樣直直落。然而,緊接著NB廠商也開始調整庫存準備過冬,外傳蘋果、華碩兩家NB品牌大廠希望降低庫存,回頭大砍NB、NB面板訂單約30%。其中蘋果約有30%的面板向友達、奇美電採購,而華碩NB面板在台採購的比例更是高達60%,兩大NB廠商減單,對於面板廠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 風暴吹散旺季 消費性NB第四季也遭殃

中時電子報╱黃智銘/台北報導 2008-11-10

第四季NB需求拉警報,現也延燒到消費機種,零組件廠指出,第四季蘋果、華碩兩家消費性NB大廠砍單程度最嚴重,都比原先第四季預估量縮減2至3成,甚至對明年出貨展望也轉至悲觀,兩大品牌的主要NB代工廠廣達、和碩預估受到影響最大。

金融危機以來,商用NB市場已大受影響,第四季進入消費性電子旺季,幾家消費性NB大廠卻頻頻調整零組件庫存水位,並對第四季訂單作出修正,顯示消費性機種第四季也很難有好成績。

以蘋果為例,雖然推出新款MacBook,不過公司卻只預估第四季出貨量僅約260萬台,低於市場預估甚多,主要原因為美國市場需求疲弱,另外MacBook延後上市,也讓MacBook今年銷售時間縮短。

最近就聽聞多家零組件廠傳出蘋果大幅調降第四季出貨預估,對零組件廠砍單的訊息,廠商指出,縮減幅度約2至3成,是這幾年來NB出貨量快速成長的蘋果罕見的動作。

蘋果目前NB主要代工廠廣達雖然10月受惠於蘋果新款MacBook出貨,銷售大幅度攀升,一舉躍升到400萬台出貨創下新高,不過公司日前也將今年出貨目標由原先的4,000萬台,調降至3,700萬至3,800萬台,顯示也對第四季看法保守。

除NB代工廠外,蘋果主要零組件供應商如面板廠友達、奇美、軸承廠商新日興、電池廠新普、順達等,第四季也可能會受到砍單影響,出貨動能減少。

廠商指出,華碩也是最近的砍單大戶之一,受到金融風暴影響,華碩銷售主力之一的東歐市場,如俄羅斯、烏克蘭等都陷入風暴中,不少通路客戶都呈現半停頓狀態,華碩出貨大受影響,目前預估第四季NB出貨僅約170萬台,全球600萬台出貨目標,幾乎確定無法達成。

華碩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華碩10月品牌合併營收只有267億元,比9月份下滑12%,由於主要產品出貨都出現下滑、NB部分也成長不如預期,因此不得不大砍訂單數量。

由於消費景氣第四季旺季不旺,明年上半年可能需求持續下滑,因此廠商反應,砍單動作可能會一直持續,而且明年各廠出貨成長預期也都不會樂觀。



◆ 降息競賽下的台灣對策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0

中央銀行昨晚宣布調降重貼現率1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至2.75%,這是央行自9月26日以來第四度降息,合計3.5碼,已到近兩年來最低;但相對於上波降息周期在2003年6月落到1.375%的低點,還有一段距離。央行積極應對經濟困境的行動值得稱許;但是,貨幣政策獨木難支,亦有其限制,甚至副作用,其他財經政策必須加速跟上腳步了。

全球中央銀行都在卯勁救經濟,上周更加碼降息;其中,以英國一口氣降息6碼最大,澳洲及捷克的3碼也不遑多讓,歐洲央行、瑞士及印度各降2碼,南韓則是宣布了一個月內的第三度降息,合計調降5碼;連同先一周行動的美國、中國、日本,這一波降息覆蓋了全球逾六成的經濟活動;摩根士丹利的統計更顯示,全球平均利率年底時將跌破3%,明年再下探2.5%。面對極度險峻的經濟情勢,降息競賽未止,台灣無可避免走上同一條路,但這不是復甦的保證。

這波降息風由美國次貸風暴而起,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已是連九降,聯邦基金利率只有1%,抵上波2003年降息周期結束時的底部;若再降,將是1950年以來最低。聯準會積極降息,是因美國的企業貸款、房屋貸款及消費者信用貸款,多直接與聯邦基金利率連結,降息不只降低銀行間拆借成本,並可從消費與投資兩方面發揮消除壓力、提振需求的功能。因此,儘管從降息到顯現成果約有一季至半年的時間遞延,仍被美國視為最具威力的政策之一。

但眼下這場金融海嘯造成的破壞遠勝於昔日泡沫破滅危機,除了資產價格崩跌後的債務重整,更重擊金融體系賴以為繼的信用,不免減損降息對經濟的激勵作用,並將拉長政策反應期。因為,貨幣政策要有效,必須是價格、流動性及金融體系三位一體;積極的放鬆貨幣供給(增量)、降低政策利率(降價),若缺乏金融體系中介機制的效率運作,就無法將政策美意均勻地傳導到資金需求者上,效果自打折扣。正因如此,各國大量釋出的低成本流動性多半囤積在金融機構,並未有效周轉。故而當全球利率大幅走低時,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也正上升;提振的關鍵已非單純的借貸成本降低,讓金融體系放出這些錢恐更為急迫。

國際間已正視並採取對策,廣受關注的是主要發達國家以直接入股重點銀行,期望以政府的資金及概括性保證,維持銀行放貸能量;但因涉及公共資金運用而進展緩慢。對台灣而言,於此時此刻「得天獨厚」的是政府已是多家金融機構股東,市占率近半,已擁有足夠的貨幣政策傳導能量,降息效應理應更強。但這也是問題所在;公股銀行比重過高曾被批評是台灣金融體系效率不彰的元凶,主因他們受制於人事、預算、政策包袱及政府保障,常成為政策壞帳的承受者,以致缺乏經營彈性,難有競爭力。

所以,台灣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政策傳導通道,而是要讓這些通道更為有效地運作起來。財政部上周提出振興經濟非中小企業專案貸款草案,想要透過七家公股銀行,以兩年總額6,000億元為目標,增加對非中小企業的放款。政府的出發點是穩定經濟、緩和企業資金壓力,工具是政府支持及公銀放款;但若能在草案中增加蘿蔔與棍子的賞罰機制,初期甚至賞多於罰,還可藉此提升公銀的經營能力,既避免因避禍心理而虛應故事,也可降低政府支持帶來的道德風險,實是一舉多得。

應與貨幣政策相輔相成的,還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由於金融海嘯波及實體經濟,國際貨幣基金(IMF)已發出工業化國家明年將衰退的預警。偏低的經濟能見度,正抑制企業生產投資、民間消費的熱情,需求面的減緩將讓降息如同打向棉花的拳頭,因無著力點而難以施為。因此,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需求,以重拾民間部門信心,目前各國財政政策密集出籠,正是起自於此;尤其台灣消費儲蓄傾向與歐美大國不同,台灣的高儲蓄率會讓過度的降息產生反效果──利息所得收入降低而不願消費,須極力避免低利率、低成長、低物價的通貨緊縮循環。目前政府正在規劃相關對策,建議既然要做,就要大刀闊斧;千萬別邊做邊評估,民間的信心也給磨掉了。



◆ 拿出實績

【經濟日報╱林安妮】 2008.11.10

陸委會昨天公布民調,有高達七、八成民眾支持二次江陳會簽署的四大協議,卻只有六成民眾認為,四大協議對台灣經濟有好的影響。這項調查顯示,政府的兩岸政策說的不夠,做的也不夠,明年三次江陳會前,政府還要再努力。

二次江陳會舉行期間,儘管總統、海陸高層及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都說,此次協議都是民生經濟問題,不涉及政治問題,仍難擋綠營發起場外抗爭,一直到現在,還有部分學生在行政院前靜坐抗議,現行的集遊法縮限民眾言論自由。

政府談的明明是經濟問題,民眾抗議的卻是政治問題,說明政治和經濟很難完全切割,兩岸政府所說的「先經濟,後政治」以及「先易後難」,依然面臨挑戰。台灣政府也無可迴避,在處理兩岸關係時,也得一邊縫補內部歧見。

陸委會這次民調顯示,高達七、八成民眾支持二次江陳會簽署的四大協議,如此超高支持率,實際上已超越藍綠光譜,足以代表台灣的主流民意。但當民眾被問及四項協議是否有助台灣經濟,卻掉了一兩成民眾說「yes」。

兩岸關係高度敏感且複雜,任何一個在台灣當家的政府,都不能省卻說理和公開資訊的功夫。

這一回,台灣要到了過去三任總統都要不到的海空大鬆綁,要得到人民的信任,還是得在經濟上做出實績、在藍綠間求取政治平衡才是。



◆ 平抑物價 麵粉製品最多降一成

【侯雅燕/台北報導】2008-11-10 工商時報

國際小麥價格持續滑落,外界質疑國內物價未反映原物料成本而調降,在政院指示下,經部商業司近日密集與量販店、超商進行協調,業者承諾,麵粉相關製品價格降幅最高達一成。預計本周二政院物價小組會議後將會宣布。

據了解,行政院長劉兆玄特別關注麵包等麵粉相關衍生製品價格是否反映成本,並指示相關部會進行了解。但由於麵包類等麵粉相關製品銷售為自由市場機制,經部商業司無強制業者立即反映成本而調降的工具,只好積極與量販店及超商業者協調。

經濟部官員表示,自上周五及本周末,商業司密集與業者進行協調,目前確定全聯福利社、愛買、大潤發及台糖等四家量販店業者,自本周起同意配合政府政策降價。

這四家量販業者更具體承諾說,麵包類製品降幅最大,包括吐司等高達一成的降幅。其他麵粉相關製品價格調降幅度不一,按照商品牌價計算,包含泡麵、麵條類每項單品調價約2至8元。

經部官員指出,雖然其他量販店尚未具體回應商業司是否調降價格,不過,量販業者均表達說,將會持續推出平價專區,藉此配合政府平抑物價的政策。

至於超商部分,經過商業司與業者協商過後,超商業者則回應說,已竭盡所能反映原物料成本而調降製品等價格,為配合經濟部,願意自本周起密集以舉行促銷活動的方式,調降麵粉相關製品的價格。

由於經部商業司只能以道德勸說方式,鼓勵業者降價。業者是否有確實反映成本而調價,或是否有囤積等不法行為,均須透過公平會查價,才能達到真正的功效。

行政院對物價十分關注,經部將於本周二向政院物價監督小組進行專案報告,預計會後將公布協調降價結果。



◆ 油價若低於70美元 OPEC不排除續減產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阿爾及爾九日電】 2008.11.10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主席柯理爾(Chakib Khelil)8日表示,如果國際油價在12月中旬OPEC集會前仍低於每桶70美元,不排除繼續減產。

柯理爾在阿爾及爾能源產業討論會中說:「我們一再強調,我們的目標價是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如果油價未達此一水準,OPEC可能再次減產。」他表示,OPEC成員國無論如何都會達成共識,且「各方都能獲利」。目前OPEC每日生產原油2,730萬桶。

OPEC訂12月17日在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召開會議。柯理爾的談話意味著OPEC可能再度宣布減產。

柯理爾認為,油市逐漸走疲,受金融危機衝擊的工業國家已陷入衰退,這將造成「石油需求大幅萎縮」,就算中國與印度的能源需求因殷切,仍不足以拉抬油價。

國際油價目前每桶在60美元附近遊走,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7日(上周五)收盤報61.04美元,盤中一度跌至59.97美元,為19個月來首見。北海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收盤報57.35美元。

由於原油價格已從7月的每桶147美元高點腰斬,10月底時OPEC已宣布每日減產150萬桶。外界擔憂油價下滑會傷害波斯灣各國的出口營收,導致中東股市9日全面下挫,杜拜金融市場指數跌幅近6%,阿布達比與科威特也分別下跌4%與3%。

杜拜Arqaam資本公司股市交易主管坎恩說:「油價下跌不斷侵蝕市場信心,隨著價格下探60美元,油價已成為波灣地區的重大議題。」



◆ 史密特:Google逆境中更壯大

【黃文正/紐約時報八日報導】2008-11-10 中國時報

全球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最近剛歡度十歲生日,有分析師認為,Google已進入成熟期,且遭逢全球經濟步入衰退,成長動能將明顯趨緩。對此,Google執行長史密特有信心地表示,以該公司堅實、創新的營運能力,必可在這波不景氣中逆境求生,更加壯大。

史密特在紐約時報專訪中坦承,他也無法預測這波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減緩會持續多久,為此,Google將致力樽節開銷、嚴控營運成本,儘管上周他們還公開招募了數十名新進人員,但接下來可能會放緩速度,甚至暫時凍結人事。

研發經費續投入 福利也不縮水

現年五十三歲的史密特說,雖然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Google提供的網路廣告業務較可計量,市場標的也較明確,創新研發能力更具競爭力,以長遠來看,Google在業界的領導地位仍不會動搖。「況且,在不景氣中,廠商仍會販售產品,而廣告主都知道,可提供數據計量的廣告,才是投資效益最佳的廣告。」

Google向來不吝於投入大筆長期研發經費,現階段雖改採更審慎保守的方式,聚焦某些特定產品,以節省開支、管控財務營運成本,但若干新奇且有意思的小型研發依舊會持續下去。此外,Google員工令人欣羨的工作環境和福利,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史密特強調,即便換成不景氣的現在,Google仍會毫不考慮地投入大筆經費,研發網路伺服器Chrome、或行動電話操作系統Android等創新產品。因為,如果一家企業「愈緊縮研發經費,未來的創新能力就會愈弱,五年或十年過後,便會嘗到苦果。」

史密特說,相較處於高成長期的好日子,他覺得在艱困時期經營公司,反倒更有樂趣,也更具挑戰性。

省錢不打官司 終止與雅虎合作

上周,美國司法部表示,Google與雅虎廣告結盟有違反「反托拉斯法」之嫌。Google隨即不顧雅虎聯合上訴的提議,宣布終止與雅虎的合作。今年一月,微軟意圖搶食線上廣告大餅,提出以四四六億美元的股票和現金購併雅虎,但遭雅虎拒絕。六月,雅虎投入Google的懷抱,宣布成立廣告聯盟,同意讓Google提供的網路廣告刊登在其搜尋結果的網頁旁。

對於司法部的逼離,史密特低調解釋說,Google不後悔與雅虎進行結盟,因它提供廣告主更好的服務和效益,也對公司的營運前景有助益,可惜他們無法說服司法部。史密特說,這項改變增加了營運風險,經過內部仔細評估,他們認為花大錢打冗長官司,並不符合Google的利益,因此才會做出此一決定。



◆ 親友作保連環倒 浙商集體外逃

中時電子報╱白德華/綜合報導 2008-11-10

「成也抱團,敗也抱團」,全球經濟風暴蔓延後,叱吒一時的「浙商」也傷亡慘重。在浙江商幫具深厚傳統、由親友圈組成互為擔保的「抱團文化」,成了這波浙商死傷慘重的主因之一。專家估計,至年底大陸將有超過十萬工廠關門,其中以浙商最多。

「又跑了一個」,這句話最近成了網路流行語。金烏集團老闆逃跑、江龍控股老闆逃跑、中港集團高管層集體逃跑…。令人震驚的落跑新聞一個個出現,「逃跑」成了今年浙江商界的「關鍵詞」。

到底發生什麼事,接二連三落跑?《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引述浙商專家吳曉波說,宏觀調控和經濟降溫下,浙商賴以發家的金融工具─互相擔保的地雷引爆了。經辦多起破產案件的銀行信貸人士說,「這不止是地雷,企業就像用導火線綁在一起的炸藥包。一個炸,就大家跟著一起炸。」

六月,金烏集團資金鏈斷裂後,負責人張政建遁逃海外。十月,紹興江龍控股集團負責陶壽龍神秘失蹤;同樣在十月,金華房地產開發商中港集團又傳老闆丁慶平夫婦因拖欠兩億人民幣債務,率高管層集體外逃。

當然,也有跑了最終悲劇收場的事例。七月十九日,從溫州永嘉縣出逃的浙江雲光泵閥公司老闆朱吉光,在樂清市一家小客棧服毒結束自己五十六歲的生命,臨終前留給一雙女兒廿餘字的遺書:「你們自己保重,對你們的媽媽好一點,爸走了,沒用了。」

此時,朱吉光在一年前為自己的朋友葉賢敏做擔保借款,已連本帶利滾到一千萬人民幣。多家擔保公司的逼債,把他逼上黃泉路。

見諸報端的著名逃跑只是極少數,更多逃走的是默默無聞。逃跑事件接連發生,以致在浙江,其要某個商界名流稍長時間未公開露面,坊間就會傳出該人「跑了」的消息。

總部位於杭州的宋城集團董事長黃巧靈便是中招者之一。上月中,浙江傳出黃巧靈「落跑」,這幾乎讓年收入逾億的這家旅遊民企遭滅頂之災。事後,黃巧靈不得不強力反擊,把長達十頁從銀行一個個公章蓋來的存款證明書,攤在記者面前澄清。

今年,和逃跑風潮相應的借貸糾紛及暴力討債案爆增,都在詮釋那麼多人落跑的原因。民間借貸糾紛,絕大部分涉及浙商賴以發家的兩個金融工具──高利貸和擔保圈。

以血緣、親友圈為樞紐結成的融資擔保網絡,稱為「抱團文化」,一直是浙商最深厚的商業傳統,也將浙商結合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環擔保圈。例如,十月出事的中港集團是六月出事的義烏金烏集團隱性債務人。作為金烏集團主要擔保方,金烏資金鏈斷裂後,中港集團扛不住巨大還貸壓力,最終引發老闆丁慶平的出逃。

至今,浙商選擇「破產」者僅兩家,多數老板仍選擇外逃。吳曉波說,人情社會壓力讓「退出機制」不能正常運轉,逃跑也就成了最終選擇。

社科院工業經濟所研究員曹建海預測,至年底全大陸破產的商家將超過十萬家,其中以浙商傷亡最慘重。



◆ 中國新規定:不還債禁止出境

中央社 2008-11-10

(中央社台北2008年11月10日電)中國最高人民法院9日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式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對不履行債務的被執行人,作出了限制出境的規定。

中國最高法院新解釋規定,「被執行人為單位的,可以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限制出境。被執行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可以對其法定代理人限制出境。」

新華社引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負責人說,限制出境的目的主要是促使被執行人履行債務,防止其逃避執行。如果被執行人已經履行了法律文書確定的全部債務的,限制出境的理由即告喪失,人民法院應當及時解除限制出境措施。

此外,在被執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債權的實現因此有更大把握的情況下,執行法院一般也可以考慮解除限制出境措施;特別是在申請執行人同意解除限制出境措施的情況下,執行法院應當尊重申請執行人的意願,解除限制出境措施。

據報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式若干問題的解釋」共四十條,將於二零零九年一月一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