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2

超尺寸的冰凍碳沈積物威脅氣候變遷

Super-size deposits of frozen carbon threat to climate change
http://www.physorg.com/news165588881.html

June 30th, 2009

根據本週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儲存在北極圈以及這個世界北方地區、數量龐大的碳,比先前的估計要多二倍以上。

在冰凍土壤、沈積物以及河流三角洲(永凍土,permafrost)之中的碳總量,使我們對「北方地區成為未來溫室氣體的來源」這種角色,產生新的憂慮。

"我們現在估計這些沈積物包括超過 1.5 兆噸的冰凍碳,約為大氣含碳數量的二倍," Dr. Charles Tarnocai 表示,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AAFC)以及領導作者。

Dr. Pep Canadell,澳洲 CSIRO 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的執行董事,以及本研究共同作者表示,這些超尺寸的冰凍碳沈積物意味著,由於全球暖化所造成的任何永凍土融化,可能會導致二氧化碳與甲烷這些溫室氣體的顯著排放。

根據同一批作者另一項最近的研究表示,當永凍土融解、同時讓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時,在數千年前冰凍的碳沈積物將會輕易分解。

"放射性碳定年證明,當前由阿拉斯加解凍土壤所排放的絕大多數二氧化碳都是在數千年形成與凍結。碳定年證明,當土壤在更溫暖的狀況下融化時,碳有多麼容易分解," Ted Schuur 教授表示,Florida 大學以及本論文共同作者。

作者們指出大量的不確定性圍繞這個地區,在此永凍土碳融化可能更進一步加速氣候變化。

"在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努力中,永凍土碳有點像鬼牌(wildcard)," Dr Canadell 說。"迄今所有證據顯示,若考慮到大量的碳沈積物,永凍土中的碳很可能在 21 世紀的氣候中扮演一顯著的角色,當融化時,其有機物質能輕易釋出溫室氣體,而位處高緯度這項事實,將使得各個地區的空中溫度面臨到最大的增加。"

在永凍土中的碳可以在包含加拿大、格林蘭島、哈薩克、蒙古、俄羅斯、斯堪地納維亞半島與美國的北方地區中大量發現。

這份碳評估發表在本週的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的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期刊上,而放射性碳研究最近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中。

※ 前面報導提到,若溫度超過臨界點,地球將自動加速暖化。相關報導:

*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s in the northern circumpolar permafrost region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2009/2008GB003327.shtml

C. Tarnocai, J. G. Canadell, E. A. G. Schuur, P. Kuhry,
G. Mazhitova, S. Zimov
Global Biogeochem. Cycles, 23, GB2023,
doi: 10.1029/2008GB003327.
* The effect of permafrost thaw on old carbon release and net carbon exchange from tundra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9/n7246/abs/nature08031.html

Edward A. G. Schuur, Jason G. Vogel, Kathryn G. Crummer,
Hanna Lee, James O. Sickman & T. E. Osterkamp
Nature 459, 556-559 (28 May 2009)
doi: 10.1038/nature08031
關鍵轉捩點能引起氣候突然轉變?
科學家對氣候災難提出警告
全球季風驅動海洋中的長期碳循環
氧的增加導致地球最早冰河時期
台灣團隊搞定臭氧層破洞模式
全球海岸的海草棲地正加速減少中

18 則留言:

Lan 提到...

您的翻譯極好!!
請問您有在接案翻譯嗎?
或者有興趣兼職做點外電翻譯...特別是在這種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報導...

fsj 提到...

在這裡先說聲抱歉,因為個人因素,
目前沒有辦法接受您的邀約呢~ ^__^

fsj 提到...

海測溫室氣體 台灣完成全球首航

自由時報 2009.07.05

長榮海運巨輪 最大海測平台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人類活動產出的溫室氣體正在悄悄反撲,科學家急著與時間賽跑搶救地球。台灣負責執行「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PGGM)的長榮海運長巨輪,昨天完成首航西太平洋海域觀測返抵台北港,創下世界科學家以船體成功觀測溫室氣體紀錄的首例。

目前監測溫室氣體的方法包括衛星、飛機空中監測及最新啟動的海洋船測,長巨輪是目前海上最大觀測平台,上個月二十二日從高雄港出發,經廈門港、香港港、鹽田港、上海港、寧波港,首次記錄西太平洋海域觀測的大氣資料,有了海測數據,搭配衛星及空中調查,科學家就能建立太平洋地區溫室效應氣體的3D資料,精算排碳量,揪出排碳大戶。

首航西太平洋 建立大氣資料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國英表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是三八五ppm,在離地十公里高度處偵測時,即使是人口密集程度不同的區域,二氧化碳濃度正負差不到二ppm;長巨輪首航行經廈門、香港、上海港口區域時,二氧化碳濃度升到四○○ppm以上,但在離陸地較遠的海洋所測得的卻只有三七○ppm,正負差達到三○ppm以上。

王國英表示,海測數字比空測數字高出十五倍,證實生物活動領域離海平面越近,受到溫室效應的傷害就越大,意即活在地面上的人類受到嚴重衝擊。這些數字同時也證實經濟活躍、人口較多的區域,排碳量真的比較多。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海洋佔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但海洋與二氣化碳的研究太少;現在台灣有科研技術,又將研究資料開放全球氣候變遷學術機構使用,有助提供台灣的環境研究能量。

PGGM計畫將於年底前,繼續進行太平洋到印度洋及太平洋到大西洋的經常性觀測,王國英表示,大西洋靠近歐美地區,預期二氣化碳濃度可能攀升到三九○至四○○ppm左右,是全世界溫室效應影響最嚴重區域。

數據提供全球 我與世界接軌

人類一年排放三百億噸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其中約有一半會被地表和海洋吸收,另外一百五十億噸則充斥在大自然環境中,成為影響生物健康的溫室氣體。氣候變遷專家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西塞朗曾指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一旦上升到四二五至四四○ppm,人類生存將面臨危機。

王國英指出,二○○八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到達三八五ppm,數字仍在攀升,「估計到二○三○年,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可能爬升到四四○ppm,屆時,北極冰融,海岸邊無法住人,梅雨、颱風不來,人類面臨死亡威脅。」王國英說:「我們不知道地球何時會像吸飽水的海綿,再也無法作用。要救地球,就要改變生活習慣,全民都有責任。」

研究團隊今起要改搭乘規模小一級的長威輪,進行四十三天的印度洋到太平洋區域的研究,明年亦將增加空中觀測,由華航提供十架以上波音B747-400飛機,進行二氧化碳濃度觀測。

fsj 提到...

聖嬰報到 海水升溫、颶風變多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九日電】 2009.07.10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 (NOAA)9日表示,熱帶太平洋海水因周期性暖化的「聖嬰」 (El Nino)現象,將在今年重現。

太平洋向來保持在所謂中和狀態,但NOAA預報員指出,赤道太平洋東部一條狹長帶的6月份海水表面溫度已超過正常,升高攝氏一度。

此外,NOAA的氣象預測中心 (CPC)表示,其他熱帶地區的溫度也超過正常,甚至在海平面以下二百公尺的深度,水溫也高出正常值。

整體而言,「聖嬰」通常與太平洋東部的降雨增加,以及澳洲北部、印尼和菲律賓的較乾燥氣候有關。

夏季的「聖嬰」會導致美國山脈地區和智利中部等地較為潮濕;全年會有更多的太平洋東部颶風,大西洋颶風則相對較少。

NOAA預測這次「聖嬰」在未來幾個月將繼續增強,並維持至明年初。NOAA局長珍‧魯切科表示:「藉由先進的氣象科技,我們可預先警告當局、企業界和緊急救援當局有關聖嬰可能引發的氣候狀況,以便未雨綢繆,進而保護生命、財產和經濟。」

NOAA指出,「聖嬰」的效應並非全是負面,好處包括減少大西洋颶風,以及給美國西南部乾燥地區降下甘霖。不過,聖嬰也會給加州帶來嚴重的冬季風暴,並讓美國南部的風暴威力增強。



◆ 談溫室減排 沒具體作法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九日電】 2009.07.10

八大工業國(G8)在義大利拉奎拉峰會首度達成共識,在2050年前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減少80%,但未提具體作法,也略去現在到2020年更急迫的中期減排目標。

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全球居首,以中國近年經濟飛速成長勢頭,溫氣排放可能居高不下,但這次G8峰會仍未說服中國減量;印度亦然。

此外,G8宣稱氣溫上升不得超過攝氏2度,這是避免地球陷重大災難最起碼要求,G8也未提達成此目標任何具體措施。就以上因素,G8峰會在溫室減排議題上,可說仍是表面文章居多。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於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歐盟與美國之間、歐美與中印等新興經濟體之間,將再針對溫室減排展開拉鋸與鬥爭。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歡迎」G8宣示2050年溫氣減排80%長期目標,但他指出,「要想取信於人」,G8須確立明確中期減排目標與基準線。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會已明確設定,工業化國家應在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5%至40%。但G8在拉奎拉峰會對此避而不談。

G8設下2050年後遠程目標,但不談中期目標,潘基文直言「令人失望」;他希望工業化國家能「發揮表率作用」。潘基文也指出,各國應在公平基礎上努力減排,發展中國家也應做出「可衡量、可通報、可查驗」的減排措施,為此,工業化國家應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援。



◆ 減碳政策 綠色外交新活路

【聯合報╱潘翰聲/綠黨發言人】 2009.07.10

八大工業國義大利高峰會做出溫室氣體減量八成的歷史宣示,避免全球增溫超過攝氏二度的不可逆臨界點,儘管細節未盡如人意,卻透露出年底哥本哈根協定的主流趨勢是,國際社會將更堅定地、強制要求所有國家都負起責任。

消極來說,台灣若不及早因應,在新一輪全球競爭裡,將被遠遠拋在後頭;積極來說,我國當以減碳無悔政策與中國大陸明顯區隔,走出綠色外交的藍海新活路,馬英九總統也才有機會成為國際級領袖。

馬總統去年當選之初的地球日前夕,在一○一大樓點燈「<2℃」,也在全國NGO環境會議三度宣示課徵碳稅,並強調若不減碳將面臨國際貿易制裁。馬總統本人與其核心幕僚,對於國際減碳趨勢應有基本了解,但執政一年多來,卻被守舊官僚與部分利益團體綁架,正折返到高碳經濟的老路,令人嘆息。

天生就該捍衛環境的環保署,不思與民間環保團體共同力抗經濟部門的逆流,反而案牘勞形地以長篇新聞稿打筆仗。歷年來耗費大筆公帑參與國際會議,未將國際環保壓力引入國內,竟閉門造車搞出舉世無雙的境外三角碳交易方案,這套窒礙難行的溫減法草案,更史無前例地遭到工商界與環保界聯手反對。

台灣溫室氣體兩大來源是製造業與能源部門。傳統高碳產業,不僅施壓環保署加速通過環評以持續擴張,更阻撓將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碳稅。而台電沿用經濟成長與排碳量同步成長的老舊模型,假借更新之名增建燃煤電廠,不顧山雨欲來的社會衝突推動核能復興,既沒有搶進再生能源的遠見,也無視於去年用電量開始減少的新趨勢,只不過是「用電量減少就打折」的價格機制,便發揮了龐大槓桿。

台灣這座蕞爾島國,佔全球排碳總量百分之一,每人平均排碳量是全球三倍,不但身兼加害者與被害者雙重身份,外貿為主的脆弱體質更禁不起國際貿易制裁風暴。而太平洋島國對溫室效應最為敏感,海平面上升淹掉友邦的黑色笑話正在發生,政府有真正關心友邦的處境嗎?我們應擔起減碳責任、發展減碳技術,推動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跨國綠色合作計畫,比金援更能鞏固邦誼並贏得國際尊嚴。

由於京都議定書欠缺強制力與排除新興工業國的兩大缺失,是哥本哈根協定極力彌補的漏洞,中國的抗拒正提供足以明顯區隔彼此的綠色外交契機,而課徵碳稅更是宣示主權的積極作為,這是台灣前途的新藍海策略。

在全球減碳趨勢的十字路口,一邊看似平坦卻通往黑色深淵的高碳老路,在高油價下正逐漸喪失競爭力,能源依賴更威脅國家安全;另一邊沒有前例可循的路正待開闢,需要社會和企業的創新,以及政治共識和領袖勇氣。



◆ 瓶裝飲料 台灣每人年喝200瓶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2009.07.10

環保減碳,拒絕瓶裝水的觀念正在國際發酵,但環保署表示,台灣人擁抱瓶裝飲料的熱度不減反增,每年開瓶四十六億支寶特瓶(平均每人約用掉兩百支),串起這些寶特瓶,可繞台灣兩百廿三圈、地球六點三圈;其中,瓶裝水寶特瓶就有十一億支以上,每人一年喝掉四十八瓶水。

業者表示,台灣進口瓶裝水市占率有增加的趨勢;而瓶裝茶的市場最大,營業額是瓶裝水的三倍,並逐年上升。

瓶裝水看來清澈,其實代表的是黑色的石油。據調查,光是製造全球瓶裝水用的寶特瓶,每年要耗掉一千八百萬桶原油和一千三百多億加侖的水,如加上運送和處理廢棄寶特瓶所耗的能源,每瓶水都是讓地球暖化的幫凶。

環保團體表示,水比油貴,一公升的油錢只能買半公升進口礦泉水,若從法國運一噸瓶裝礦泉水來台灣,運送過程消耗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七十六公斤,從加拿大魁北克運過來則要排放九十三公斤,都是讓溫室效應加劇的幫凶。

美國環保團體統計,美國人一年喝掉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的瓶裝水,製造這些寶特瓶至少要用掉一百五十萬桶原油。澳洲人一年喝掉一億五千萬公升的瓶裝水,等於排放一萬兩千多公噸的二氧化碳,這些「碳足跡」都助長地球暖化。

因此要改善暖化、保護北極熊棲地,自備水瓶(杯),喝煮過的白開水最好。

fsj 提到...

搶救飢荒大作戰 G八砸200億美元

自由時報 2009.07.11

〔編譯魏國金、鄭寺音/綜合義大利拉奎拉市十日外電報導〕八國集團(G八)峰會十日落幕,G八領袖矢言三年投注兩百億美元資金,協助貧窮國家提升糧食產量。此外,G八領袖也暗示,純由富裕國家組成的G八未來可能消失,並由一個納入主要開發中國家的組織取而代之,也唯有這樣的組織,才能對重要國際事務做出決定。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孔尼表示,他認為,這樣的新組織將成為國際論壇的主角,「就我看來,十四國集團是未來最有可能在全球經濟等事務上,做出最重要決定的形式」;法國總統薩科茲也支持十四國集團的誕生,他告訴記者,「法國二○一一年主持G八峰會時,會讓十四國集團就定位」。

G8退位 2011年G14崛起?

美國總統歐巴瑪也說:「認為我們能在沒有中國、印度與巴西等強國的情況下處理一些全球挑戰,似乎是錯誤的思維。」

三天的高峰會在前兩天著墨於經濟危機、貿易與全球暖化議題,但進展有限後,最後一天聚焦於貧窮國家。義大利外交官馬索洛十日指出︰「在食物保障議題上,我們達成動員兩百億美元的承諾。」這筆經費與原先計畫多出五十億美元,其中美國將承擔三十五億美元。

雖然如此,非洲國家提醒富國也應兌現過去的承諾。二○○五年G八領袖在峰會中同意增加年度救援經費至五百億美元直至二○一○年,其中半數金額應資助非洲國家,不過部分G八國家已食言,尤其是今年的地主國義大利。

目前不清楚兩百億美元經費中有多少是新資金,每一國家提撥多少經費。

由供糧改為協助增加農產

這份將重點放在農業投資的援助計畫,顯示西方國家在處理全球飢餓上策略大轉向,從緊急供應糧食轉為協助窮國農夫增加農產,也反映出美國主導的政策痕跡。聯合國表示,過去兩年營養不良人口攀升,預計今年將達到十二億兩千萬人。



◆ G8砸200億美元 農業援助脫貧

【王嘉源/綜合十日外電報導】 2009-07-11 中國時報

八國集團(G8)領袖與十九個夥伴國十日同意,將在未來三年斥資兩百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貧窮小自耕農改善生產力,增進糧產,藉此提升全球糧食安全。聯合國贊許西方富裕國家改採新策略,對抗全球飢餓問題,但反貧窮團體認為金額仍嫌不足。

新策略著重改善生產力

對於因應全球飢餓問題,以往西方富裕國家一直把重心放在提供開發中國家緊急糧食援助,如今G8決定改採更長程的策略,轉而強調協助開發中國家貧窮小自耕農改善生產力,增進糧產,希望藉此提升全球糧食安全,促進政治穩定。

G8領袖十日在義大利古城阿奎拉舉行峰會最後一天議程,與十九個開發中國家與非洲國家召開有關糧食安全的工作會議。會後發表聲明說:「此刻迫切需要採取果決作為,使人類免於飢餓和貧窮。為此我們將大幅度增加援助,用以促進農業與糧食安全。」

各國原本承諾將共同斥資一百五十億美元,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農業開發援助,並分三年提撥,後來峰會東道主、義大利總理貝里斯柯尼出面宣布,G8領袖同意將金額加碼至兩百億美元。當中美國允諾至少出資卅五億美元,歐洲聯盟和日本則料將各分攤大約卅億美元。

盼能提升全球糧食安全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定義,糧食安全意指,「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既買得起又買得到所需的基本食品」。去年全球糧價飆高時,若干開發中國家曾發生糧食暴動,造成政治動盪,糧食安全問題頓時受到全球關注。

這次與會代表和專家表示,提升開發中國家小自耕農的生產力,可望對全球飢餓問題、區域貿易產生長程影響,最終將有助於遏止開發中國家人口持續外移至歐洲及其他富裕國家。

但分析家指出,過去已開發國家所提出的援助承諾,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未能充分落實兌現。G8二○○五年在英國蘇格蘭峰會上便承諾,到二○ 一○年,每年將共同籌措大約五百億美元,對開發中國家提供多重開發援助。然而據非政府組織「ONE」指稱,該峰會允諾提供給非洲國家的援助,迄今僅才兌現三分之一。

※ 相關報導:

* FAO:10.2億人在挨餓
http://www.fao.org/news/story/zh/item/20872/icode/

2009年飢餓報告(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將於10月發佈。

fsj 提到...

印度百年大旱 民眾搶水送命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09.07.13

印度中北部正經歷83年來最嚴重乾旱,雨季久久不至,民生供水斷斷續續,民眾為搶水不惜殺人。盛產稻米的印度糧作亦大受影響,連帶重創印度經濟。

英國觀察家周報12日報導,6月應為印度雨季,但遲遲不見雨水,平均降雨量比往年少了43%,有「湖泊之城」美稱的中央省波帕爾市,擁有人工開鑿、具千年歷史的上湖(Upper Lake),湖泊面積原為38平方公里的上湖受乾旱影響,面積縮小到只剩5平方公里。

人口180萬的波帕爾自去年10月起開始限水,每2天供水一次,每次30分鐘。現在波帕爾的蓄水量每況愈下,改成3天供水一次,附近的城市印多爾更慘,一周僅供水一次。

住在波帕爾的馬維亞,在家附近的供水管偷鑿一個洞,供水時間一開始,全家7口帶著各式容器出動裝水,但被鄰居發現,氣憤的民眾群毆馬維亞家,混亂中3人被刀砍死。為了搶水大打出手,已是波帕爾屢見不鮮的街頭景象。

大旱之下,印度稻米生產亦面臨危機,尤以印度中北部最為嚴重。素有「印度飯碗」之稱的安德拉省,當地民眾辦了好幾場祈雨儀式,拜託老天爺賞水灌溉稻田。

一名當地官員說:「過去6年來,降雨量愈來愈少,人口卻一直增加。」50年前,波帕爾的7至9月雨量超過1000毫米,去年同期雨量只有700毫米。

部分偏遠地區仰賴水車供水,但水車供應不定期,民眾一看到水車,全家大小都火速拿著容器一齊出動。

男人跳上水車互相推擠,搶著從水管取水;女人等在地面上接裝滿水的沙拉油瓶或水彩罐;小孩鑽到車底,尋找漏水縫隙碰運氣。

聯合國曾警告,水資源短缺將在未來數十年成為嚴重問題,到2050年之前,受缺水之苦的全球人口將達40億人。



◆ 印度水汙染 什麼毒物都有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09.07.13

印度的水資源問題不只旱災,根據國際組織「水支援」(Water Aid)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全球122個國家的飲用水質檢驗中,印度排名第120名,幾乎敬陪末座。

中央社報導,印度水源含氟、重金屬砷、硝酸及大量病菌,非但不能飲用,甚至危害民眾健康。印度每年因飲水不潔而生病的民眾有3770萬人,其中75%是5歲以下兒童,平均每年因腹瀉死亡的兒童有150萬人。

「水支援」印度分部專家卡普爾說,政府公認的140多條作為飲用水的河流,水質根本不適合飲用,作為印度85%以上家庭主要用水的地下水,水質也有問題。

印度非政府組織「氟中毒研究暨鄉村發展基金會」主席蘇希拉表示,印度地下水的氟汙染相當嚴重,印度全國平均每年有6600萬人經由飲水攝取過量的氟,近600萬名兒童罹患牙齒疾病、氟中毒、氟骨症等疾病,有些地方的兒童甚至普遍出現骨骼變形缺陷。

此外,印度地下水也含有重金屬砷(砒霜),據曾在印度北方省拍攝砷中毒事件的電影導演辛赫表示,西孟加拉省的恆河平原地區約有1000萬人處於砷中毒險境,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人罹患砷中毒。這些人輕則出現皮膚疹子,重則失去四肢,更多的人因為砷中毒引發癌症。

印度南部卡納塔卡省礦冶地質局首席化學專家夏希芮卡也指出,硝酸物是水質中另一種致病毒物,肥料、化糞池和汙水管是造成硝酸物侵入地下水層的主要來源,首都新德里及附近省分的地下水含硝酸物程度都相當高。

除了化學毒素,造成腹瀉、霍亂和肝炎的病菌,才是印度水質汙染的元凶。「水支援」在印度300個村落、950個水源抽樣檢驗後發現,水中大腸桿菌數和含氟量,都到了驚人的危險地步。



◆ 二、三月反常變天 芒果難結、蜂採無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015158.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林宜樟/連線報導】2009.07.13

前言:從指考到基測,這十天民眾唯一的感覺是「熱啊」,但就這個季節而言算正常,反倒是今年初異常得極嚴重。二月暴熱,三月酷寒,對天氣敏感的農業損失慘重,昆蟲、魚類甚至爬蟲類的錦蛇都提前爆發、產卵,氣候異常對台灣的影響,可不再是「明天過後」,而是現在進行式。

「今年氣候太怪了。」台南縣芒果及破布子二月開花期間暴熱,三月又暴冷,巨幅日夜溫差造成花雖盛開但著果率不佳現象,果然,夏天芒果減產達五成以上;龍眼花也因氣候影響不泌花蜜,龍眼蜜銳減高達六、七成,蜂農形容「史上最慘」。

南化鄉農會農事小組長洪長吉表示,今年二月芒果花盛開,本以為有好收成,沒料到二月高溫又吹南風,加上不不雨,花都烤焦了;三月初突降暴雨,芒果結果率不佳,多數成了「空包彈」,有果肉無果核,小果長不大,逐漸萎縮,樹枝一搖就掉滿地。

與芒果同期開花的破布子,今年著果率也相當差,左鎮鄉農會每年都會收購破布子加工,農會人員說「芒果好、破布子就會好。」今年芒果結果率很差,破布子也一樣,三月初一場大雨花都落光了,樹上根本留不了幾顆果實。

花期較早的龍眼花盛開,卻因氣候異常幾乎不「出蜜」,重創養蜂產業,左鎮鄉蜂農林清景說,以往二百個蜂箱可收成廿大桶以上蜂蜜,今年收不到五大桶,「養蜂幾十年沒遇過像今年這麼慘。」

中埔鄉的蜂農張弘澤表示,龍眼花產出花蜜最好的溫度是二十八度左右,但今年三月氣溫低又下雨,花朵不分泌花蜜,蜜蜂根本沒蜜可採。

農試所嘉義分所表示,氣候異常造成的問題有區域性,有些地區的龍眼樹因為溫度低導致花蜜分泌少,但也有地區正常,農試所對氣候異常對作物影響的問題沒有研究。

台南區農改場林明瑩博士指出,芒果開花需要高溫,但溫差不能太大,今年二、三月氣溫忽高忽低,一天內溫差經常在十多度以上,加上久旱後突降大雨,對於果樹開花結果都不利,芒果園產量明顯減少。

中區農業改良場長陳榮五說,玉荷包荔枝花枯萎、柚子提前結果、油桐花冬天綻放,都是地球暖化所致;推廣課長高德錚指出,玉荷包本來就不適合中部天氣,今年二、三月氣候忽冷忽熱,玉荷包、柚子等水果遇熱開花、遇冷花謝並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倒是地球氣候異常造成春天氣候冷熱相差大。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糧食戰爭中的農漁外交

杜宇 2009-07-13 中國時報

馬總統的一趟中南美洲久誼之旅,讓國人見證到活路外交的崎嶇難行,但為了台灣的未來,仍然應該勇敢的走下去。既然台灣決定要放棄金錢外交,那麼該如何善用「台灣經驗」來拓展國際關係,則有賴國人的集思廣益。

一直以來台灣農漁業的經驗與技術始終深受國際注目,而過去農漁技團對協助穩固邦誼確實貢獻良多。但隨著國際政經情勢轉變,涉外的手法必須更加靈活、更加的深入人心,而這些光憑少數農技人員的努力,所能影響的層面畢竟有限,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有計畫的透過經貿合作,協助台商與台資進入當地社會,幫助廣大民眾脫離貧窮,甚至讓「台灣經驗」、「台灣製造」成為當地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特別是近年來對岸透過「中國製造」大舉前進非洲,不僅換取到該地區龐大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金屬、鈾礦、木材、漁業等等,更讓當地區居民養成了購買中國製造便宜廉價商品的習慣,這樣的操作手法明顯較台灣高明多了。

受到水資源短缺、表土流失與全球暖化造成氣溫上升等影響,糧食產量將嚴重短缺,估計到二○一五年,全球糧食危機將會到來。為此,許多糧食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將目光投向海外。在政府的支持下,「海外屯田」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

而所謂海外屯田,就是一國向另一國購買或租用土地,通過派遣常駐工作人員進行農漁業生產,以確保糧食供應無虞,像日本目前已擁有超過國內農田三倍的海外農田。同樣的看準了農田資源的稀少性,一些金融企業也加入到海外屯田的行列。很顯然的農漁業生產已經成為企業未來海外投資的重要標的,以台灣扎實的農漁業實力,確實具有發展的優勢,也是台灣推動活路外交可以積極著墨之處。

過去為穩固我邦交國,從李登輝主政時期即開始大力鼓吹台商前往中南美洲投資,也曾大張旗鼓組成各種農業、養殖經貿投資考察團,前往實地勘查評估。只是十多年的時光過去,目前除了派駐當地的農漁技團外,台商前往中南美洲投資農漁業,成功帶動當地農漁業發展的案例,占相當低的比率(且多著眼於移民),主要原因在於過於一廂情願,評估錯誤所致,未來有必要針對當地實際需要,量身訂作,就地取材。

因此基於風險管控考量,台商在國外投資農業時最好不要試圖直接擁有土地,或是派遣本國勞動者去耕種,最好以衛星農場模式,由當地農民生產,台商則供應優良的種子、肥料、農藥,幫助當地農民掌握技術,並透過我國政府援外基金,低利貸款給農民購買生產資材,切忌直接控制農民們的土地,以免帶來政治風險。一旦發生政權更迭,外國投資者的農場很容易成為民族主義傾向強烈團體攻擊目標。

在養殖漁業投資方面,台商可以考慮採取從種苗培育、養成、飼料、加工到出口的一條龍經營模式,俾充分掌握產銷各個環節,確保從「養殖場到餐桌」整個供應鏈過程的品質與食用安全,以符合先進國家對進口水產品的高規格要求。若考慮到資金問題則可以針對整個產銷流程中,獲利較高的兩端(微笑曲線原則),選擇提供當地養殖所須優質魚(蝦)苗及飼料,或設立加工與包裝廠,一來可以增加投資報酬,二來也可以協助提升該國整個產銷供應鏈水準。

資源爭奪和糧食戰爭早已拉開序幕,身為地球村的一員,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因此,政府在研擬活路外交戰略時,應強化其深度與廣度,以台灣未來需求作外交總體考量,而農漁業不失為一張王牌,就看政府如何出擊!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fsj 提到...

大出清?環評明趕10案 惹議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09.07.28

環保署明天舉行兩場環評大會,審查10案,其中的大林煉油廠油品脫硫計畫、捷運新莊─蘆洲線,以及台電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都是影響重大議案,引發環保團體擔心環評案會強行通過,明天將大舉動員赴環保署抗議,揚言發動環保界的「729大戰」。

第七屆環評委員任期本月31日任滿,環保署卻於明天上、下午各安排第181及182次環評大會。一天之內開二場環評大會,排定議程高達10個,讓環保團體批評環評委員要把累積如山的環評案「出清存貨」。環保團體也抨擊環保署想強渡關山。

環保署表示,環保署會為環保把關,堅守立場,不會幫助開發團體強渡議案的,也歡迎關心環保的民眾或團體請願表達意見,環保署不會打壓。

明天下午審查的四案,因影響重大,被環團視為「729大戰」的主力目標。連日,已在網路號召環保人士、當地居民前往會場抗爭。,使得會議還未召開,就已呈現肅殺氣氛。環保團體表示,四場重大環評案中,第一案是捷運南北線,因屬重大計畫,投資龐大,對環境與居民權益有重大影響之虞,日前專案小組初審會建議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因此在明天環評大會過關希望不大。

但中油的大林煉油廠新建加氫脫硫廠案、捷運新莊─蘆洲線、台電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等三案可能會有條件或修正後過關,因此引起環團不滿,包括樂生自救會、松菸護樹聯盟、綠黨、台灣環保聯盟、地球公民協會、主婦聯盟環保委員會等環保團體,已串連抗爭,「729大戰」呈現山雨欲來之勢

據指出,大林煉油廠新建加氫脫硫廠案,經專案小組建議有條件通過,捷運新莊─蘆洲線,也被專案小組建議修正通過,台電公司擬拆除大林電廠內五部機組,改建為四座機組,經初審會四次審查,建議有修件通過環評案,並同意通過2部80萬機組的設置與營運。

fsj 提到...

格陵蘭期待冰融帶來商機 石門水庫乾著急

◆ 暖化=綠意 格陵蘭期待冰融帶來商機

【陳文和/綜合報導】2009-07-31 中國時報

全球暖化,使位在北冰洋與大西洋間的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Greenland,「綠色大地」之意)冰川加速消融,令全球科學家憂心忡忡。然而隨著冰雪封凍的大地逐漸綻露綠意,格陵蘭島上的各行各業,正引頸期盼冰消可能帶來的無窮商機。

居民開始種蔬果植樹造林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格陵蘭位在北極圈內的堪格祿蘇克有家「划船俱樂部」,供應自家栽植新鮮蔬菜令客人讚不絕口。有人甚至覺得當地種出的蔬菜令諸如麝牛排、巴芬灣扇貝等當地傳統美食相形失色。

划船俱樂部老闆基姆.恩斯特指出,人們會以為他供應的鮮美蔬菜是在玻璃暖房培育的,事實上是在露天菜園自然滋長。

過去十年來,北極圈夏季的氣溫節節攀升,種種跡象顯示,格陵蘭正逐漸回復昔日綠色大地的原始風貌。隨著適合植栽的時間不斷延長,該島南部農場主爭先恐後闢地種植馬鈴薯。

格陵蘭當局也已提出植樹造林計畫,準備在這個長年沒有樹林、寒風凜冽的島上,廣泛栽種西伯利亞落葉松。

對格陵蘭島五萬六千居民來說,能自己栽種蔬果和植樹造林,是令人心醉神迷的事。

幾千年來捕魚生活將改變

格陵蘭約八○%的土地被冰雪覆蓋。幾千年來,當地原住民伊努特人居住在沿海地區,主要靠捕獵魚、鯨和海豹維生,生活備極艱辛。如今隨氣候變化,伊努特人的生活型態也改弦易轍。

變化最顯著的當屬伊盧利薩特鎮,這處小魚港地處格陵蘭西部海岸一個冰雪封凍的峽灣。大約卅年前,港口所在的迪斯科灣水域每年冬季都會結冰,而且冰層厚實堅硬。伊努特人便駕馭狗群拉縴雪橇,縱橫於遼闊的冰原獵捕海豹和魚。

最近幾年冬季,海灣結的冰脆弱不堪,伊努特人只好把狗栓在家裡,乘坐漁船出海捕魚。

勘採豐富礦藏不再是難事

過去十年間,流入伊盧利薩特峽灣的巨大冰川後退逾十英里。環保人士視此為地球面臨危機的一個具體象徵,但格陵蘭人卻持不同看法。

說話輕聲細語的格陵蘭總理庫皮克.柯萊斯特在該島首府努克指出,格陵蘭人瞭解這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但他們普遍認為,氣候變化既是挑戰,同時也蘊藏了機會。

今年夏季,格陵蘭從宗主國丹麥獲得全面自治,此一安排使自治當局得以掌控島上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格陵蘭島富藏的石油(據估計約五百億桶)、天然氣、貴金屬、工業原料和鑽石資源,據信極具商業開採價值。而隨著近年氣候暖化,在該島長期勘採礦藏已不再令人望而卻步。

西南峽灣可能興起淘金熱

努納礦業公司已著手在格陵蘭島西南部的努普堪格魯亞(Nuup Kangerlua)峽灣進行地層樣本鑽探,該公司的地質學家認為,這裡有可能成為格陵蘭淘金熱的起始點,而廿年後,當地可望發展成一個基礎設施完備的港口,並出現利潤豐厚的金礦區。



◆ 蘭嶼冷氣開全天 恆春一家六電表

【聯合報╱記者宋耀光、施鴻基/連線報導】2009.07.31

政府推動節能減碳,台東縣蘭嶼鄉與屏東縣恆春鎮因享有用電優惠,成了省電「化外之地」。蘭嶼一般住宅電費全免,家家戶戶幾乎日夜冷氣大開,甚至曾有用戶單月用電近一萬度,台電人員說:「太誇張了!」

如果在台灣本島,以夏月電價計算,自用住宅用掉一萬度電,要付電費四、五萬元。

恆春用電每個電表每月補助一百四十度,因而出現「一家多表」的現象,平均每一點五人就有一個電表,密度居全台之冠;恆春街頭處處可見整列電表掛在牆上,台電人員說:「這也算海角奇景吧!」

核廢料貯存場設在蘭嶼,台電依據離島建設條例回饋蘭嶼鄉民,自用住宅免電費。蘭嶼鄉有三千多人、一千一百八十一戶,台電統計,蘭嶼鄉每戶每月平均用電兩到三千度,是本島用戶兩倍到三倍。

蕭姓鄉民表示,「反正不必繳電費,我們就拚命用電」;謝姓鄉民出門家中冷氣不關,「外面那麼熱,回家涼涼的,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關?」

周姓鄉民指出,八年前開始實施全鄉免電費,「好像沒那麼用電就跟不上時代,有人冷氣連開三、四個月,日夜不停燒壞掉」,現在大家「學聰明」了,「多買幾台,白天晚上輪流開」。

鄉公所指出,蘭嶼「一千多戶三千台冷氣機跑不掉」,平均一人一台,密度可能全台最高。

有的蘭嶼人白天也不關燈;公所人員曾勸導民眾,對方回答「白天關燈,晚上還要開,太麻煩了,燈管又不貴」。

核三廠設在恆春,台電每年回饋恆春一億一千萬元,由公所決定怎麼用,目前最大宗是電費補助,每個電表每月補助一百四十度,有住戶化整為零,一家有六個電表。

恆春鎮只要是合法建築,有幾樓就有幾個電表。中正路林姓鎮民三層樓夫妻兩人住,不分畫夜每層都開燈;同樣情況,南門路劉姓住戶說「不用白不用」、「又不是只有我一家浪費」。

※ 台電不應該採用這種回饋方式。



◆ 「省水王」財政部 去年漏水百萬元

【羅暐智、黃天如/台北報導】2009-07-31 中國時報

立委進行行政院部會節能減碳調查,財政部高居「省水王」,但其實贏得不光釆!因為,財政部過去是地下管道漏水長年未發現,每年至少流掉新台幣百萬元。去年發現後改善,因此進步幅度驚人!

推動節能減碳計畫的環保署自己用油量也不減反增,成長三.八%,在卅五個部會中居第廿七名。環保署長沈世宏解釋說,這與環保署的業務量增加有關。

沈世宏昨日也提供多個節能妙招,沈世宏說,「環保署評委都要會騎腳踏車,到各鄉鎮村里檢查時都是騎腳踏車去」。但被媒體批「超瞎」,認為再怎麼節能也不能不顧行政效率,有點矯枉過正。

另一個很瞎的部會是財政部,猛看數據,財政部在短短半年間,比去年同期省下超過六成水量,正當大家對財政部的「省水功力」大感敬佩時,國民黨立委林鴻池澆了一盆冷水說,「那是因為以前漏水。」

林鴻池表示,去年底財政部進行內部工程時,意外發現地下管道漏水,經施工修復,用水量大幅減少,水費從去年上半年的九十萬餘元,驟降至今年上半年的卅五萬餘元,減少多達五十五萬元。統計財政部過去漏水每年至少浪費百萬元公帑。

林鴻池表示,中央政府各部會竭力配合節能減碳政策,在「用油」與「用電」上有一定成效,值得肯定。但「用水」需要改善的部會相當多。

衛生署總排名高居「竭能王」,發言人王哲超表示,不解為何衛生署會名列用電成長率排行榜第一名,但持續努力、做到好還要更好。

王哲超說,該署原位在愛國東路的辦公場所租約去年底到期,今年元月一日起,關處室分成三處辦公,整體辦公空間縮小,也全面換裝較省電的日光燈管。此外,對中央空調使用管控也相當嚴格,每天上班打卡時間是八點,但八點半才提供冷氣,下午五點就提前關空調。



◆ 水荒 新山水庫只能再撐20天

自由時報 2009.07.31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最近氣溫炎熱,降雨量也少,新山水庫的蓄水量下降快;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表示,只能再撐半個多月,如果集水區再不降雨,可能要限量供水。

上月有颱風帶來不少降雨,金門和馬祖暫時解渴,基隆也暫時不必援助用水,新山水庫蓄水量也有進帳。但7月以來持續高溫,降雨少,基隆市才下了65毫米雨量,只有去年7月的3分之1,加上主要水源基隆河的集水區也很少下雨,河床見底,水公司抽水量少,必須多抽水庫的蓄水,新山水庫蓄水量最近降得很快,水庫邊已明顯少了一圈。

水公司表示,主要供應台北市的翡翠水庫用水也吃緊,無法支援台北縣汐止市用水,目前新山蓄水量僅剩700萬噸,一天大概要抽調5至6萬噸,只能再撐半個月到20天。

近期沒降雨 可能限水

雖然不必太恐慌,水公司還是希望民眾節約用水,同時研議限水措施,如果近期還是沒降雨,就可能限水,第一階段採取夜間減壓,一般住戶或家中可蓄水的民眾受影響不大,部分管線末端或高地可能水壓不足。

水公司很擔心,再過半個月是雞籠中元祭活動,用水需求量較大,希望能降下及時雨。



◆ 只差130公分就到嚴重下限 石門水庫乾著急

【聯合晚報╱記者劉愛生、周宗禎/連線報導】2009.07.31

石門水庫今天上午水位降至224.3公尺,距離下限水位223公尺僅剩130公分,由於7月平均降雨量僅有90毫米,比7月例年平均降雨量250毫米差距甚多,令人擔憂,8月若無豪大雨量,恐將造成桃園縣境嚴重缺水。

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表示,石門水庫目前有效蓄水量35%,如果8月再沒降下豪大雨,目前已經七五折供應農業用水,將在9月份第二期稻作進入本田用水時,勢必實施五折供水。

簡昭群表示,民生與工業用水暫時維持九折供水,以現有蓄水量估算,如果8月仍然再沒豪雨入庫,9月份的民生與工業用水也可能打折。

經濟部水利署將於8月10日召開全國用水協調會議,初估石門水庫可供應桃園全縣水量到10月,目前僅能祈求8月份有颱風夾帶豪雨豐沛石門水庫了。

石門水庫今天進水量91萬立方公尺,出水量250萬立方公尺,有效蓄水量35%,平均每天水位降低50公分。

南部則情況較好,台南縣曾文水庫因連日陣雨,持續進水。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段勝雄表示,水資局枯旱因應小組評估過最壞狀況保守估計,除非今年完全一個颱風都沒有,否則短期間不會有缺水問題。

水資局訂8月3日視各水庫儲水狀況,召開因應會議。水資局人員推估,7月到10月颱風盛行期間,只要有一個颱風帶來集水區大量進水,台南地區到年底甚至明年汛期前,都不致有缺水危機。

曾文水庫因一期稻作結束,供水壓力減小,加上集水區雨勢,水位已上升到197.46公尺,儲水量1億6859萬立方公尺,這兩天山區下雨,有104萬立方進水。

曾文水庫管理中心人員表示,水資局8月3日開會檢討供水計畫,是否會調整供水等問題,需檢討完由經濟部水資局對外宣布,曾管中心不能表示意見。

fsj 提到...

鮮乳大缺貨 咖啡要漲價

◆ 天熱乳量減 鮮乳大缺貨

◆ 水庫乾渴 「管他的,限水前快洗車」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桃園縣報導】2009.08.03

天氣愈熱,洗澡沖涼、澆花次數愈多,桃園地區家戶用水不減反增,相較石門水庫平均每天以五十公分水位速度下降,官員說,若持續乾旱,下降速度只會加快,出現「官員急死,民眾不察」的差異現象。

桃園地區因乾旱分區停水,最近一次是在九十一年五月間,當時水庫水位為二百一十公尺,停水二星期後因老天降雨才脫困,昨天水庫水位為二二三點八公尺。

水公司桃園縣四座水廠昨天以一一○萬立方公尺出水,逼近滿載供水上限(全縣平均每天供水約一○五萬立方公尺),這四座水廠都自石門水庫取水(板新僅支援十萬立方公尺),提供桃園地區一百九十萬人口用水,用戶用水無度,完全看不出「久旱不雨」危機感。

送愛車到洗車場洗車的桃園縣龍潭鄉民林銘宏表示,愛車已經五天沒洗了,「我付錢洗車,有何不可?」政府還沒有宣布開始限水,「不趕快洗車,還等何時?」

水公司提醒民眾可用洗米水澆花、洗臉水沖廁所,並建議在水龍頭、蓮蓬頭裝節水器,同樣洗手、洗澡,可省百分之十至十五用水量。

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說,許多民眾不擔心缺水,認為「來一次颱風,降雨就夠用了。」但北台灣至今無颱風,石門水庫水位昨天降至二二三點八公尺,距下限水位二二○公尺不到四公尺,且平均每天以五十公分水位持續下降,若持續乾旱,每日下降速度只會更快。

水公司第二區管理處經理籃柄樟說,目前民生供水夜間打九五折,「若再不下雨,桃園縣恐將提早實施更嚴格的限水措施。」



◆ 天熱乳量減 鮮乳大缺貨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黃福其/台北報導】2009.08.03

「今天鮮乳怎麼又缺貨了呢」?習慣到賣場採買的高媽媽發現,最近常發生買不到瓶裝及桶裝鮮乳的困擾。架上往往只剩下優酪乳和豆、米漿。即使特地多跑了幾家超市,也都缺貨。

通路業者表示,鮮乳缺貨已經有一個多星期;尤其以光泉、味全、統一等領導品牌最為明顯,大潤發中和量販店乾脆貼心地在鮮奶區張貼告示,強調到了晚上常有缺貨現象,並說明鮮乳上架時間都在上午十時,提醒顧客想買鮮乳要趁早。

每年夏天都會發生的「缺乳」今年特別嚴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顏志輝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酪農戶數與乳量急速減少。五年前,國內約有六百三十多戶酪農,每年泌乳量約三十六萬噸;去年只剩五百二十多戶酪農;泌乳量不到三十二萬噸。由於收入不穩定、利潤有限,酪農紛紛轉行,近年來少了一百多個牧場,也少了四萬多噸的鮮乳。直到去年,台灣酪農業都呈現負成長。

二是毒奶事件導致國產鮮乳的需求量大增。過去飲料店、連鎖咖啡店的商務市場多用他國乳源,去年改用國產鮮乳後,用量從不列入計算到每天使用一百五十噸,占了整體市場的兩成。額外多出的兩成需求,分享了原有的用量。顏志輝舉例,光超商的現煮咖啡就有四千多家。連鎖通路競逐零售市場,加上鮮乳量下降,導致今夏缺乳嚴重。

台大農經系兼任教授黃欽榮表示,受氣候影響,夏天的乳牛食慾變差、營養不夠,造成泌乳量不足;通常冬天乳量會比夏天多兩成五,再加上乳牛頭數也有減少,造成不足。一家鮮乳品牌指出,氣候暖化也影響鮮乳產量,今年夏天比過去熱,可能導致牛隻的泌乳量變更少。

顏志輝表示,每年乳價是前一年的十一月簽訂,因此,今夏鮮乳雖然奇貨可居,但不會有漲價問題。



◆ 乳牛泌乳量降低 酪農乾著急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謝進盛、程嘉文/連線報導】2009.08.03

氣溫連續飆高,動物食慾也變差,苗栗、台南縣酪農發現,飼養的乳牛食量變小,出乳量減少約二成,這個現象已延續一個月,如果仍持續高溫,鮮乳短缺情形恐將持續下去。農委會建議消費者暫時以調味乳代替。

苗栗縣苗翔牧場養了八十餘頭乳牛,天熱乳牛因「熱緊迫」泌乳減少,估計奶量減產約四分之一。業者陳志偉說,天氣熱到乳牛一直喘,進食和泌乳當然受影響。

陳志偉表示,以往每頭乳牛每天可泌乳約十八公斤,最近降到十四公斤上下,夏季乳原來就比冬季少,最近氣溫居高不下,泌乳減少的情況更明顯。他說,牧場欄舍一直開電風扇降溫,但溫度只比戶外少四度,氣溫還是偏高。

「平均來說,約短少二成左右。」酪農協會理事長黃燕良說,天熱鮮乳產量因牛食慾差減少,這種現象每年夏天都會有,但今年似乎特別嚴重。

黃燕良表示,眼看著乳牛不泌乳,酪農戶也很急,但是乳牛食慾就是變差,乾著急也沒法度。

國內「缺奶」,可不可能進口?農委會畜牧處技正王忠恕指出,根據我加入WTO的條件,每年有兩萬一千六百噸關稅進口配額,先前有業者從澳洲引進,但保久乳口感較差,且沒有國產鮮乳標章,市場反應不佳。



◆ 供應吃緊 咖啡要漲價了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彭博資訊二日電】2009.08.03

美元貶值與天候因素刺激國際咖啡豆價格不斷攀高,分析師指出,聖嬰現象可能導致越南和印尼的咖啡歉收,加上巴西政府囤積居奇,未來市場供應將更趨緊俏,咖啡價格漲勢可期。

彭博資訊和紐約ICE交易所的資料顯示,羅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價格6月26日跌到18個月的低點後,至今已上漲15%。

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ica)行情也鹹魚翻生,價格從7月10日創下的三個月低點反彈9%,上周五阿拉比卡9月期貨一度觸及1.28美元,為六周來最高。

德國商銀資深商品分析師溫伯格(Eugen Weinberg)說:「ICE交易所的咖啡庫存已降至近三年來最低水準,顯示短缺的狀況會持續下去。」

他並指出,如果出現聖嬰現象,也就是南美洲西海岸海面溫度週期性上升,就可能威脅越南和印尼的咖啡供應;這兩國供應全球逾半數的羅布斯塔咖啡豆。

此外,全球最大咖啡豆生產國巴西,將是咖啡價格上揚的另一個推手,因為巴西政府為了賣得更好的價錢,本月已向國內農民收購300萬袋60公斤裝的咖啡豆。

溫伯格表示,即使咖啡價格近期已出現上漲,但目前的價位還是太低,「從市場供應緊俏的情況判斷,咖啡中、長期價格將大幅攀升」。他補充說,之前投機買盤押注於今年咖啡作物豐收,已使價格承受龐大壓力。

越南咖啡可可協會理事長梁文嗣(譯音)受訪時也表示,根據政府和主要生產商的產量預估數據研判,咖啡價格將會上漲。

fsj 提到...

熱死了! 牛豬熬不住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何烱榮、蔡維斌、黃煌權、陳金聲/連線報導】2009.08.04

熱浪侵襲,豬、牛都吃不下飼料,豬暴瘦十公斤,乳牛因太熱,心肺衰竭死亡。

屏東縣萬丹鄉黃姓酪農養一百多頭乳牛,其中一頭乳牛前天中午呼吸不順,他發現不對勁,帶到空曠草地,晚間仍暴斃。

豬的情況也不好,屏東縣新園鄉養豬戶李清山養的豬,每天都有一兩頭因吃不下飼料,四腿發軟倒地猝死,損失超過廿萬元。他說,豬已養到百公斤,可以上市拍賣,沒想到最後幾天因天氣太熱,倒地不起,「養了廿多年豬,第一次遇到這種事。」

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技正黃旭田說,乳牛是溫帶動物,天氣太熱,溫度突然上升,乳牛體溫升高,造成熱急迫死亡。萬丹酪農陳光雄養乳牛廿五年,「第一次聽到乳牛因天氣太熱暴斃,都是怪天氣惹的禍。」

陳光雄表示,天氣太熱,乳牛吃不下,原本每天可吃四十公斤牧草,現在只能吃卅五公斤,牧場全天候開電扇、用灑水系統降低溫度,每月增加近十萬元電費,乳牛還是吃不多。

彰化酪農張家維說,今夏太熱,乳牛跟人一樣受不了,泌乳量明顯減少,去年夏乳每次交貨兩公噸多,今年只剩一公噸多,平均減產四成。

雲林、嘉義養豬戶都發現「豬變瘦了」;林姓豬農說,儘管想盡辦法噴水、吹風為豬消暑,但食欲仍差,平均每頭豬食量減少兩到三公斤;雲林肉品市場總經理黃財福說,五月每頭豬平均重量一二○

點七公斤,七月只剩一一六點五公斤,每頭豬瘦了四公斤。

嘉義的豬瘦得更多,嘉義縣養豬事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秋桂說,五月平均重量一百廿公斤,七月底只剩一百零九公斤,瘦了十一公斤。



◆ 國王鮭魚鬧失蹤 阿拉斯加慘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2009.08.04

國王鮭魚(king salmon)今年神秘消失,沒有回到阿拉斯加州育空河產卵,河邊製作煙燻鮭魚的工廠寂靜無聲,生產不出愛斯基摩人對抗寒冬的高能鮭魚,愛斯基摩人今年冬天大概要挨餓受凍了。

國王鮭魚不只是沒有回流育空河而已,其他河流裡也沒有國王鮭魚的蹤影。

因為回來產卵的鮭魚大減,今年夏天阿拉斯加河流接二連三禁止釣鮭魚。今年回流鮭魚極度減少前,去年已經嚴重減少,前年也大大減少。

67歲的愛斯基摩人燻魚廠老闆、店主、兼漁夫韓特說:「今年冬天鐵定難過,沒有第二種狀況。」

聯邦和州政府魚類專家都在研究鮭魚神秘消失的問題。

國王鮭魚在白令海中生活多年,變成成魚後,才回到出生地的阿拉斯加河流產卵、死亡。生物學家猜測鮭魚失蹤最可能的原因是北太平洋洋流改變,但食物供應狀況、河流狀態變化、掠食關係變動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國王鮭魚。

育空河沿岸居民認為,原因就是捕撈白腹鱈傷及無辜的國王鮭魚。阿拉斯加州擁有美國最大的白腹鱈捕魚業,每年在白令海捕撈100萬噸,2007年,有12萬尾國王鮭魚也陷在極為龐大的白腹鱈拖網中,生死由漁船船員決定。

不管船員怎麼決定,都會摧毀阿拉斯加州很多沿河村莊的生計,因為阿拉斯加州沿河居民靠著生產與銷售煙燻國王鮭魚賺到的錢,在每年春天河水泛濫,沖走房子、小船、魚網、煙燻工作坊後,重新購置所需要的一切生財、安居樂業。

歐哈嘉梅傳統協會執行理事安德魯說:「現在住在河流附近、靠著產銷鮭魚賺錢過活的村民,在經濟上全都毀了。」

有些魚類專家不同意愛斯基摩村民的看法,指出國王鮭魚消失的原因很多,國王鮭魚在大洋中的生活狀況更是一大謎題。阿拉斯加漁獵局生物學家薩維克指出,「鮭魚一進入海洋環境,根本就變成了大大的黑盒子。」

在豐收年度裡,韓特僱用200到300人產製鮭魚,今年夏天他只僱了30人。豐收年度他要發放500萬到1000萬美元工資,去年只發了110萬美元。

換句話說,1970年代為韓特工作的人一季可以賺2萬到3萬美元,現在大概只能賺到幾千美元。替韓特工作的總經理蘇惜時說:「這裡一加侖油要8美元、一加侖牛奶要15美元、一塊丁骨牛排要25美元,只賺幾千美元要怎麼活?」

fsj 提到...

蛋肉雞死亡四百萬 連續2年全球糖不夠吃

◆ 蛋肉雞死亡四百萬 雞蛋雞肉價格大漲

中廣新聞/李河錫 2009-08-11

莫拉克颱風連日帶來強風豪大雨,重創全台蛋、肉雞產業!光是彰化、嘉義、台南與高屏等主要產地,死亡或流失就超過四百多萬隻,創下養雞史上最悲慘的天災紀錄。肉雞與雞蛋價格上漲約兩成﹔產業界表示,會盡量維持在合理價位。

中度颱風莫拉克,連日帶來強風與超級豪大雨肆虐下,重創全台蛋、肉雞產業!尤其是南台灣,整體損失超過三成以上﹔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理事長陳木獅,彙整各產地初步災情統計,其中蛋雞死亡約八十萬隻、白肉雞超過一百五十萬、土雞最慘多達兩百萬隻以上,死亡率約佔全台兩到三成總產量,創下台灣養雞史上最悲慘的天災紀錄。

因南台灣各主要產地損失慘重,已使得原本偏低持穩的產地雞蛋批發價格,每台斤從三十塊、報價已上漲到三十五塊﹔土雞行情每台斤則從二十九塊,跳空大漲到四十塊﹔陳木獅理事長表示,目前價位還處在成本邊緣的合理價位。

不過,隨著全台蔬菜全面性毀滅,漲幅與價格都比雞蛋與雞肉品還要高,在消費轉移效應下,何況又將進入農曆七月、民間普渡祭祀的旺季,唯恐雞蛋與雞肉價格還會持續飆漲﹔陳木獅理事長表示,會盡量進行調解,讓雞蛋與雞肉品維持在合理價位。



◆ 破紀錄!農損近70億 防檢局出動清死畜禽

中央廣播電台/陳林幸虹 2009.08.11

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農損災情持續攀高。根據農委會11日早上的最新統計,農損已達68.5億。由於受損集中在高屏等養殖區,漁產損失達29.1億,創下歷年風災漁產損失的新高紀錄。而為有效處理各地的斃死畜禽,防檢局全面出動,協助受災戶畜禽的清運和消毒等後續工作。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包括台南、屏東、台南市、高雄等縣市,養殖魚塭受損面積達5832公頃,漁產損失嚴重,達到新台幣29.1億,是歷年風災漁產損失的新高紀錄。除了漁產損失,莫拉克颱風也重創這些縣市的畜牧業,初估豬隻死亡達8萬頭、雞、鴨也都有上千隻死亡。

由於風災過後,氣溫將快速攀高,為避免口蹄疫等疫情擴展,農委會防檢局在積水退卻後,已經啟動畜禽清運和消毒等作業。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說:『(原音) 由於有畜禽的損失,清理一定會牽涉那個場所的防疫部分必需加強。現場第一時間清理處理完,清理完之後,就會消毒防疫的工作跟上去。我們要確保除了把災害的處理之外,也要降低防疫漏洞的風險。』

由於畜禽死亡不少,面臨即將來臨的中元節,農委會也預估,家禽產品應該會有3成的漲幅。為了維持市場供應,農委會已經協調台糖公司適時供應毛豬量。農委會也指出,由於遠洋漁船今年秋刀魚豐收,再加上颱風遠離後,近海漁船也將陸續出海作業,希望能儘快恢復漁獲產品的穩定供應。



◆ 連續2年 全球糖不夠吃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09.08.11

原物料漲勢又起,國際糖價再創新高!外電報導,倫敦市場10月交貨的白糖期貨價格已飆高至每噸537.3英鎊,創下近26年以來最高價格。外電報導,受印度和巴西甘蔗歉收影響,全球會連續兩年不夠糖吃。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 )則認為,糖價後市大有可期。

因應國際糖價,台糖上周再調高每公斤出廠糖價0.1元,新價為21.4元,再創近兩年來新高;累計今年以來,國內糖價漲幅已達三成。台糖主管表示,出廠的工業用糖隨國際糖價來調整;但下游民生用糖目前「凍漲」,最近不會考慮調整。

據外電報導,今年產糖大國印度、巴西等紛紛歉收,是造成糖價飆升的主因。最大產糖國巴西,部分產糖地區今年降雨量比平常多了四倍,使土地過於潮濕,作物收成狀況差;另外,最大的糖消費國印度,因出現83年來最乾旱的6月,作物歉收,糖的進口必須提高一倍,使需求量大增。

國際糖業組織表示,全球糖需求量超過500萬公噸,去年、今年全球糖短缺糖需求恐將創最大紀錄。

台糖主管表示,國內出廠工業用糖價格,是根據國際白糖價格再加上海運費來浮動,因為船期等原因,大概會落後國際一個月才反應。台糖主管解釋,目前糖有45%靠民間業者進口,如果糖價不跟著國際調漲,民間業者將不願意進口,國內會發生沒糖可用的窘境。



◆ 真浪費 英家庭每年丟棄食物逾3萬台幣

中央社 2009.08.11

根據英國政府最新公布的報告,英國家庭平均每年丟掉相當於610英鎊(約新台幣3.36萬元)的食物,平均1/3從市場採購的食物全進了垃圾桶。

報告指出,沒有小孩的家庭每年丟掉相當於420英鎊的食物,總計全年英國有650萬公噸食物被丟棄,事實上這些食物中,半數仍然可以食用。

為避免食物浪費情況惡化,英國官員呼籲超市以半價優惠,取代「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

英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前,將食品包裝盡可能減到最少,同時要求商家把食品有效日期明確標明,讓民眾食用時了解那一天是過期日。

政府的報告還透露,去年共有近100萬人曾食物中毒,其中1萬8900人情況嚴重住院治療,440名民眾死於食物中毒,食品安全受到矚目。



◆ 人造肉漢堡? 人類未來大勢所趨

中央社 2009.08.11

人造肉漢堡?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境,運用最先進生物科技,人類的飲食習慣與口味在十年之內,可能會有革命性變化。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群前衛科學家正在實驗室培養真的動物蛋白質,他們不但宣稱這將有助於動物的福祉,人類與地球也將更健康。

研究團隊「新收穫」(New Harvest)的成員麥森尼(Jason Matheny)說,「人工培養的肉類有許多優點。我們可精確控制肉類中的脂肪數量,可以使牛絞肉有合理的脂肪酸比例─一種可以防止、而非導致心臟病的漢堡肉片。」

CNN報導,不過,設計、製造出如同鮭魚脂肪特徵的牛絞肉並非驅使麥森尼的原動力。他說,肉類與畜牧業也是許多人類疾病的來源,如這些產品是在實驗室內培養,就可大幅降低風險。

麥森尼告訴CNN,「我們可以減少如豬流感、禽流感、狂牛症,或是沙門氏菌污染的風險」。

「我們可以在無菌情況下生產肉類,這在傳統動物農場及屠宰場裡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假如只生產可食用的肉類,一定更有效能。沒有必要養整隻動物,然後浪費75%到90%飼料。」

傳統肉類的生產對環境也有負面衝擊。聯合國最近公佈的報告、「家畜的巨大陰影」(Livestock's LongShadow)就凸顯畜牧也是造成氣候變遷惡化的因素之一。

依此脈絡,麥森尼相信,他的計畫可顯著減少肉類生產對環境的衝擊─使用較少量的水及製造更低的溫室氣體。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小組的托米士托(Hanna Tuomisto)發表的初步研究結果就指出,人造肉類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80%。

人造肉是回收傳統方式宰殺動物屠體產製出來。例如「豬肉」是從屠宰場取得的卵巢,以豬的精子授孕,轉化為胚胎後,再將其置入培養液內成長發展而成。

根據「新收穫」,全球肉類市場年營業額高達1兆美元,到2050年,需求將成長一倍。由於對衛生、動物福祉及環境的關切,人造肉是個很明顯的選項。(譯者:中央社呂志翔)

fsj 提到...

波昂氣候會談進展慢 WWF批錯失機會

中央社 2009.08.15

在德國波昂舉行5天的聯合國非正式氣候諮商會議今天結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批評與會各國錯失了一次加速氣候談判進程的機會。

WWF全球氣候計畫負責人卡斯登森(KimCarstensen)在聲明中說,這次會談是有一些進步,但速度太慢,「各國代表花太多時間爭論程序與技術細節,這不是個克服富國與窮國之間不信任的辦法」。

他說,與會代表受到政治僵化牽制而裹足不前,「政治領袖們現在必須疏通進程」。

WWF說,現在各方都寄望9月間舉行的一系列高層政治性會議場合,包括聯合國大會、主要經濟體論壇(MEF)、20國集團(G20)等,能在年底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前取得突破。

定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UNFCCC)第15屆締約國會議,預計要定出2012年以後的全球氣候協議。限制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一階段承諾期將在2012年截止。

180國參加的波昂會議的緩慢進展已引起普遍憂心,UNFCCC秘書長波爾(Yvo de Boer)也表示,如果照目前速度下去,預期哥本哈根會議不會成功。

WWF表示,目前談判的一個主要障礙,依然是窮國因應氣候變遷所需金援的數量和來源問題;至於正面發展,則是愈來愈多國家支持在哥本哈根產生有法律拘束性的結果。

※ 相關報導:

* 天下雜誌:要命的水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497&page=1



◆ 長江源區溼地退化快 青藏高原生態壓力大

中央社 2009.08.15

受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不斷加劇影響,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源頭地區的沼澤溼地退化、萎縮速度明顯加快,已經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帶來壓力。

全長約6300公里的長江是中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分佈在長江源頭地區的溼地是中國最大的沼澤溼地群之一,面積約1 萬43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於源區東部和南部,以當曲流域最為發育。

新華社報導,從2005年起,先後有數支科學考察隊對長江源頭的冰川、湖泊、沼澤溼地等生態環境進行調查。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辛元紅說,隨著全球變暖不斷加劇,長江源區的沼澤溼地正在呈現斑塊狀退化,而且速度驚人。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隊長唐千里說,有「高原腎臟」之稱的長江源區沼澤溼地對穩定和改善整個青藏高原,乃至全中國的生態環境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對於調節長江中下游嚴重的洪澇災害,也具有重要作用。

他說,隨著沼澤溼地退縮,三江源區植被將逐漸退化,由藏蒿草組成的沼澤化草甸將向由矮蒿草、雜毒草組成的高山草甸及稀疏的灌叢草甸過渡。

辛元紅表示,這意味著沼澤溼地萎縮乃至消失,進而導致地區乾旱、湖泊沼澤對河流的調蓄作用喪失、洪水氾濫、土壤沙化、荒漠化過程加劇等嚴重生態問題。

來自青海省氣候資料中心和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的資料顯示,長江源區的年平均氣溫每10年就會升高攝氏0.24度。不斷升高的氣溫使得凍土層不斷消融,從而加速沼澤溼地退化速度。

辛元紅說,預測顯示青藏高原未來 100年間凍土將退化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在未來 100年間,隨著多年凍土的大規模退化,整個青藏高原的沼澤溼地將以成倍速度退縮。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李曉南說,長江源區生態系統的恢復有賴於自然氣候因素和人為恢復兩方面共同發揮作用,目前的恢復狀況遠未達到理想狀態,必須建立長效的保護機制和恢復機制。



◆ 供應吃緊 糖價可能再漲八成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十四日電】2009.08.15

由於全球供應短少,專家預估糖價可能再飆升80%,粗糖最高可能漲至每磅40美分。不過,眼看糖價節節上漲,印度和印尼等國已傳出增產計畫。

避險基金業者Aisling Analytics公司常務董事柯曼(Michael Coleman)形容糖正受困於完美風暴。

全球供應出現「巨大黑洞」,但在未來六至九個月內並無明顯的解決方案。

柯曼說,提高產量需要一年的時間,信用緊縮卻使巴西煉糖廠難以籌資增產。他說:「可能升抵每磅40美分嗎?當然。從現在起,全賴價格對需求的影響。」

全球最大煉糖廠Al Khaleej Sugar公司經理人拉加說:「很多國家都有積壓的需求。不只印度,其他國家也面臨短缺。糖價上漲的可能性比下滑大。」

糖價今年來暴漲88%,升抵28年來高點,漲幅在瑞銀彭博固定期限商品指數(CMCI)中排名第三。主因是全球最大砂糖消費國印度因遭遇83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使蔗糖產量減少,最大產糖國巴西部分地區則遭遇比平常高四倍的降雨量,土壤潮溼導致甘蔗歉收。根據倫敦國際糖業組織(ISO),截至2010年9月止的一年間,全球砂糖供應將比需求短少500萬公噸。

糖價本周漲幅驚人使部分投資人選擇獲利了結。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白糖10月期貨繼13日創下每噸589.9 元的新高紀錄後,14日盤中出現七個交易日來首次回檔,下跌25.2美元至每噸551.8美元,跌幅4.4%。紐約ICE期貨交易所粗糖10月期貨價格則下滑2.6%至每磅21.63美分。

但Sucden Financial市場報告說:「我們不認為漲勢結束,只感謝有喘息的機會。」

印尼糖廠因為糖價飆高,計劃增產白糖。印尼糖業協會(ISA )資深顧問高洛希華可說,印尼2010年可能增產7%,從今年的280噸提高到290萬噸至300萬噸。

印度雨季來臨緩解乾旱現象,使10月起的下年度糖產量也可能提高20%。印度國家糖廠合作聯盟預估,產量可能從今年的1,500萬噸提高到1,800萬噸。



◆ 台糖 限制砂糖總出貨量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2009.08.15

糖價大漲,下游業出現囤積潮,台糖近日銷量增逾一倍,為避免下游哄抬造成糖價失控,台糖全面限制砂糖總出貨量,同時依據客戶先前採購數量,等比例決定能購得的糖量,飲料、烘焙與蜜餞用糖大戶,將首當其衝。

根據台糖先前統計,國內用糖量大的產業包括飲料、糕餅與蜜餞,以飲料占比約35% 最高,受糖價影響也較大。其中飲料用糖量以統一約3萬公噸最多,光泉、久津與黑松的年度用糖量都超過1萬公噸。

台糖昨(14)日表示,日前先將單日的砂糖銷售上限訂為1,250公噸,昨日起已上修至1,400公噸,而二砂的銷售限額為350公噸。無論是經銷商或是食品業者購糖,都將在此範圍內進行分配,依據客戶先前採購的數量,等比率決定能購得的砂糖量。

台糖強調,國內的砂糖供應實際上並無缺口,此舉是為了防範市場囤積並藉機哄抬價格。國內的食品業者近年來用糖量逐年減少,若下游不囤積,此上限已足以因應國內市場需求;此外,果糖與砂糖具有替代性,果糖價格並未大幅波動,也可以補充市場供給量。

國內糖商與通路商掀起「搶糖」大作戰,與近期國際糖價飆漲,同時預期後續還有大波段漲幅有關。截至昨日,國內砂糖價格每公斤已經達到22.7元,再創波段新高,累計今年迄今,國內糖價漲幅逾三成。由於近日國際有關糖價將持續飆漲的行情陸續出籠,下游業者提前購買,可望獲得庫存的漲價利益。

根據台糖統計,近年來國內受到產業西移、與健康無糖概念帶動,用糖量逐年降低,目前年砂糖需求量約50至52萬公噸,較全盛時期約58萬公噸減少逾一成。

台糖表示,依據經驗顯示,以8月用糖大月,全台正常的砂糖月需求約3.6萬公噸左右,換算單周需求約9,000公噸。

fsj 提到...

世界氣候會議月底舉行 聚焦極端天候

中央社 2009/08/23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22日專電)「極端天候」在莫拉克颱風重創後的台灣受到高度關注,也是聯合國定本月31日起五天在日內瓦舉行「第三屆世界氣候會議(WCC-3)」的焦點。

這場會議預定要建立一套氣候預測與資訊的全球架構,以適應氣候變遷。據指出,台灣也將有專家以非官方身分與會。

世界氣象組織(WMO)在會議簡介中表示,會議將聚焦在「建立起有助決策者加強管理極端氣候條件相關的氣候機會與風險、並有助社區改進適應長期氣候變遷能力的(氣候)服務」。

WMO指出,全球各區域和各國的氣候預測和氣候資訊能力程度不齊,開發中國家和最低度發展國家的能力必須強化,同時不同社會的需求必須被考量到;但這些都必須靠全球合作,而非個別國家所能獨力達成。

WMO說,過去50年來,世上天災有九成是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所導致,由於氣候變遷,科學家預期極端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在未來還會增加,各個社會將更需要科學為基礎的精確氣候資訊,以發展有效的減災策略。

fsj 提到...

暖化 美軍新敵人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 綜合報導】2009.08.25

美國國防和情報專家認為,氣候變遷今後二、三十年將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挑戰,美軍日後很可能出面干預地球暖化引起的風災、旱災、大規模人口遷徙和流行性疾病等危機。專家指出,這類危機可能導致許多國家的政府垮台、恐怖組織勢力坐大或區域動盪,嚴重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美軍介入因應的可能性大增。

最近美國的兵棋推演和情報研究都得到一個結論:由於地球暖化,東南亞、南亞、中東、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等地區今後二、三十年會面臨糧食短缺、水資源不足和洪水等危機,可能需要美國提供人道援助。

美國有關地球暖化的辯論,以往多集中在尋找替代能源、降低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及加速談判國際氣候條約等問題,幾乎未觸及潛在的國家安全挑戰。但愈來愈多專家指出,地球溫度增高、海平面上升及冰河融化已直接威脅到國家安全,美國若不領導世界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費,藉此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將發生連串環境、社會、政治甚或軍事危機。

事實上,美國軍方已面臨氣候變遷的諸多挑戰,許多重要設施就因海平面上升及風暴增強而可能不保,最明顯的例子是位於印度洋狄耶戈加西亞珊瑚礁的基地,該設施是美英兩國部隊的後勤中心,卻只高於海平面約一公尺。北極冰帽融化也為美軍帶來新問題,因為融冰,北極出現了新航道,美軍必須防禦,當地海底資源之爭亦會更加激烈。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去年完成氣候變遷對國家安全影響的首份評估,報告上說,氣候變遷本身會對全球地緣政治造成深遠衝擊,引起諸如貧窮、環境惡化、政府地位不穩等問題,人道援助的需求可能大幅增加美軍運輸及支援部隊的負擔,導致戰備狀態緊繃、戰略縱深減少。



◆ 希臘森林大火威脅首都雅典 疑人為縱火惹禍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編譯 2009/08/25

延燒將近四天的希臘森林大火,在歐盟各國出動救援飛機的協助下,24日晚間終於受到初步的控制。不過消防部門表示,由於天氣乾燥,火勢仍復燃的可能。

參與滅火的飛機不停來回穿梭,在大火發生的森林上方灑水,延燒近四天的野火24日一早仍持續肆虐,在雅典北方郊區的皮克米一棟鐵皮屋被大火吞噬,不斷冒出濃煙,消防人員拉起水柱強力滅火。

這場森林大火來勢洶洶,一度逼近希臘首都雅典,歐盟多個國家包括義大利、法國塞普勒斯和西班牙,都派出飛機、消防人員、士兵前往希臘協助滅火。就在各國的協助下,24日晚間火勢已經逐漸受到控制。消防部門發言人卡皮卡斯表示,「在東阿提卡的火勢還在持續燃燒,但強度已經逐漸減弱。」

不過消防部門表示,由於天氣乾燥,火勢還是有可能擴大,目前仍有超過1000名的消防人員持續待命,以防止火勢復燃。而這場從21日晚間開始延燒的森林大火,已經燒毀數千公頃的森林及150間民宅。(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國華)



◆ 印度旱災 貧農被逼上絕路

【林家群/綜合報導】2009-08-25 中國時報

印度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農民尤其仰賴每年六月到九月降下的季風雨(monsoon rain)耕作。但今年迄今雨量驟減,導致全國六二五個行政區有二四六個宣布遭受旱災,大家想方設法祈雨也沒用,無水下田導致缺糧,除了農民陷入生死交關外,更迫使政府得進口糧食與食用油應急。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被尊稱為印度「綠色革命之父」的科學家史瓦密納坦(M.S.Swaminathan)最近說,印度農民很悽慘的兩項指標正在出現:一是牲口交易量增加,但價格卻是可憐的低;也就是農民沒錢,只能把家當低價賤賣來養家糊口;其次是許多無以為繼的農民只好自殺。

季風雨量約佔印度全年降雨量八成,但今年雨勢大不如前,在許多靠天吃飯的農業區,雨量較以往平均值少了二成六,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更少掉六成,因此讓稻米、甘蔗及油籽等作物的栽種受到嚴重影響。

印度近年雖已成為耀眼的「金磚四國」新興市場,但農業仍佔印度國內生產毛額的一八%,十億人口有六億人仍靠農業為生。季風雨下得如何,涉及其經濟成長率的增減,由於今年雨不多,預估經濟成長率會下降一%,在六%到七%間。

對印度農民來說,季風雨不足代表這個年難過了,雖然政府對農村實施補貼並准許緩繳貸款,每個家庭每年可有一百小時以工代賑貼補家用的作法,去年更讓三級貧農免繳總數七千億盧比(約一百四十三億美元)的貸款,但許多農民生活陷入困境仍是不爭的事實。

印度政府也因季風雨量不足,作物欠收,而趕緊進口穀物、豆類及食用油作為「平準實物」(buffer stocks)以避免物價波動。



◆ 麥當勞 3年丟4億件餐具

【世界日報╱香港新聞組香港24日電】2009.08.24

環保觸覺推算全港有逾200間分店的麥當勞,過去三年共棄置四億件即棄餐具,又指部分麵包除包裝紙外尚多加一個盒,建議麥當勞增設廢物分類回收箱、改用可再用餐具及清洗設置,並促請政府推出即棄餐具徵費措施,每件收五角。麥當勞回應指一直有構思可行的環保計畫,但須兼顧為顧客提供最方便及優質的服務。

環保觸覺項目主任孫可昕表示,一個麥當勞食物套餐可製造七至九件垃圾,包括紙杯、膠杯蓋、飲管及紙盒等,部分早餐更會派送有膠袋包裝的膠刀膠叉。2006 年有調查指麥當勞及肯德基使用即棄餐具比例最高,經多次游說後,肯德基已改用可清洗的膠杯,並在晚市時段引入可再用餐具。但麥當勞只推出自願式「日日無吸管日」,部分新推出的麵包除包裝紙外並加上紙盒。

她說,以2006年餐廳人流估計,每月全港的麥當勞於午膳兩小時共丟棄1100萬件即棄餐具,三年即累積丟棄了四億件。

孫可昕又說,台灣及日本的麥當勞已設有分類回收箱,而韓國的麥當勞部分餐具如汽水杯已非即棄,促請香港麥當勞改善,制訂五年減少一半即棄餐具的目標及時間表。

麥當勞發言人回應指,餐廳一直對環保不遺餘力,2007年與環保觸覺合作推出「無吸管日」,去年更提升為「向飲管SAY NO」,不再局限特定日子。餐廳運作又奉行多減量、多再用、多再造「3R」政策,如不用發泡膠盒後,令廢物量大減八成,以及將廢油轉化為生化柴油等。

fsj 提到...

參與討論全球暖化 在台灣向世界發聲

中央社 2009.08.27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令各界益發關切全球暖化問題,想代表台灣參加「2009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向國際發聲提出建言的民眾,可在9月9日前報名就有機會。

聯合國今年底將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商討決定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一波全球減碳協議。

在締約國會議召開前,會議主辦國丹麥將在今年9月26日,利用網路在全世界超過60個國家同步召開「2009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彙整各國公民意見供所有哥本哈根會議締約國參考。

台灣地區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議由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活動主辦人、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表示,參加高峰會活動的各國都將各自徵選100名代表,討論出代表在地國對暖化問題的共同意見與決議,再送交設在丹麥的會議總部彙整。

林子倫說,台灣區會議已擇定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舉辦,即日起接受各界報名參加。為讓這次會議結論充分代表台灣公民意見,將排除專業團體及有利害關係的企業代表,採隨機抽樣方式,抽選100人參與討論。

他呼籲銀髮族、原住民及農民、勞工踴躍報名。關心暖化議題卻又沒有管道發聲的民眾,只要年滿18歲就可在9月9日前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tise.org.tw)報名參加,獲選的代表可有車馬費、住宿費補助。



◆ 沙灘不見了 東港燒王船發愁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東港報導】2009.08.27

莫拉克風災造成屏東縣東港鎮鎮海公園整片沙灘幾乎消失,這片沙灘向來是東港3年1科的燒王船地點,廟方為此發愁,已考慮從海底抽砂,製造人工沙灘。

水利署第七河川局長張良平昨天指出,夏天西南季風盛行時,季風把海砂捲入海裡,直到冬天東北季風再起時,才會把海砂再「吐」回沙灘,年年如此,但莫拉克颱風過後,海岸線卻已逼近陸地。

張良平懷疑是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不過為了「救」回這片沙灘,河川局已在外海興建兩座離岸潛堤,「等潛堤完竣後,應該就可以養灘,讓沙灘再度出現」。

東港鎮迎王祭典是每3年1科的傳統祭儀,各地陣頭群集遶境,王船陸上行舟、燒王船都為祭典掀起高潮,今年10月將進入迎王祭典期,東隆宮管理委員會董事長陳金山對「失去的沙灘」發愁。

陳金山說,3年前上一科迎王時,就發現沙灘縱深已淺,後來他們雇工抽出外海海砂填補後,才出現人工沙灘,今年情形比上一科還嚴重,也要比照上一科「噴砂」了。

鎮海公園沙灘不僅幾乎消失,剩下約3、4公尺寬的沙灘,也堆滿漂流木,沙灘十分凌亂,遊客漸失。

張良平指出,河川局原先在沙灘插置成排的鋼板蓄砂,後來有人反映可能危害遊客,只好把鋼板抽離,不料一抽離,即加速海砂流失。

他說,兩座離岸潛堤完竣後,應該可以減緩沙灘流失的速度。



◆ 鮭魚災難 數百萬紅鮭失蹤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報導】2009.08.27

每年6月至8月底是紅鮭自太平洋洄游加拿大湖泊與河流的日子,加拿大政府曾預測8月會有600萬至1000萬條紅鮭回到弗雷瑟河產卵,但至今只有60萬條現身,其餘數百萬紅鮭全部不見蹤跡,重創當地漁業,也使釣友掃興。

2005年在弗雷瑟河出生的幼鮭數量創空前紀錄,之後牠們游到海洋生活,理應於今年8月返回弗雷瑟河產卵。但目前只有60萬條紅鮭返回,其餘下落不明。

紅鱒失蹤的原因仍是個謎。專家指出,這或與海洋溫度變暖、食物減少及掠食者增多有關。另有意見認為,未成年的紅鮭因體型小、皮膚薄,很可能於喬治亞海峽的漁場感染海水魚蝨或其他疾病死亡。

漁業及海洋部表示,由於紅鮭數目減少,弗雷瑟河的主要漁場仍未開放供人捕魚,另一漁場則在本季減少捕魚規模至只及往日的5%,當局亦禁止休閒捕魚。

環球郵報引述當地漁民的話說,魚群洄游情況糟到「令人震驚」,是「大災難」「大危機」。CBC電視台表示,今年可能是加拿大漁業最艱難的一年。

不過,也有魚類生物學家表示,漁業官員可能錯估紅鮭洄游數目,失蹤的紅鮭也可能只是「遲到」。另外兩種鮭魚會在8月底至10月游回當地,尚無跡象顯示這兩種魚受到影響。



◆ 冰層消覓食難北極熊軀體縮小

【潘勛/綜合廿五日外電報導】2009-08-27 中國時報

丹麥科學家比對百餘年來的北極熊顱骨變化後推斷,因為環境惡化,現存北極熊的軀體相較於一百多年前的熊祖先,已經縮小。

研究團隊比對「哥本哈根動物博物館」收藏的近三百具北極熊顱骨,發現過去一百廿年間,顱骨尺寸縮減的幅度在二%至九%之間。

研究報告主撰人「奧胡斯大學」生物學教授裴托迪表示,丹麥團隊研究那批顱骨、顱骨形狀及尺寸變化,可以判斷北極熊軀體大小改變。研究成果發表於《動物學期刊》(Jounal of Zoology)。

裴托迪表示,北極熊軀體縮小,按推斷原因在環境惡化,造成「生理壓力」。首先,全球暖化,北極海冰層因消融而縮小,北極熊耗費在覓食的力氣增加,因此沒有額外精力讓身軀長大。

再來,人類製造的化學汙染物存留在北極熊體內,也造成北極熊生育率減少。由於生育率降低,導致交配對象減少,北極熊近親繁殖現象增加,連帶改變了北極熊顱骨的形狀。

裴托迪表示,北極熊受化學汙染影響特別重,原因是牠們位居食物鏈頂端;食物鏈較低層生物,如魚及海豹等凡沾染汙染物者,都匯聚到北極熊脂肪內。

fsj 提到...

中國北方南方均現旱情 上億畝良田受災

中央社 2009.08.28

中國大陸北方南方均出現嚴重旱情,上億畝良田受災,全中國抗旱形勢嚴峻。當局要求把抗旱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

中通社報導,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分析,當前中國北方地區旱情呈回升態勢,農作物重旱和乾枯面積、人飲困難數量持續增長;南方地區旱情發展較為迅速,特別是部分旱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比較突出,全中國抗旱形勢嚴峻。

據國家防總辦公室統計,目前中國農作物受旱面積為1.45億畝,其中重旱6千萬畝,乾枯近3千萬畝,近7百萬人和6百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據報導,遼寧省遭遇60年不遇的嚴重伏旱,各地普遍受災,旱情嚴重的錦州、阜新、朝陽、葫蘆島4市已經發出抗旱總動員。

據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統計,遼寧旱情已涉及全省14個市的76個縣,受災人口3百萬人。各地受旱面積達3千萬畝,其中乾枯4百萬畝,有60萬人、20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

另外,8月以來,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等北方大部分地區仍無有效降雨,持續出現攝氏35度以上的高溫天氣,旱情發展迅速。

中國國家防總日前已向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等旱區各省(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高度重視北方地區旱情,強化水源管理和調度,全力做好當前抗旱工作。

而一向多雨的廣西8月以來也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罕見的天氣使廣西旱情呈迅猛擴大發展的態勢,目前廣西有82個縣19萬公頃農作物受旱,超過36萬民眾、17萬7千多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

據國家防總網站消息,受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影響,貴州省北部、東北部、東南部、南部等地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全省農作物受旱150萬畝,有35萬人和20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飲水困難。

fsj 提到...

加州野火失控 陷緊急狀態

【世界日報╱記者陳盈霖洛杉磯28日報導】2009.08.29

上百度的熱浪28日加劇加州野火肆虐,南北兩縣毀掉1萬3000英畝地。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宣布洛杉磯縣、蒙特瑞縣進入緊急狀態,安全部門也呼籲民眾小心空氣中的煙灰。

南加州野火分別在洛杉磯北部、派洛斯福德斯與聖伯納汀諾縣四處延燒,已燒毀一萬英畝,千棟房屋受威脅,部分地區火勢無法控制。同日,北加州的蒙特瑞縣也燃燒野火,燒毀數千英畝地。

南加州的火勢28日急轉直下,惡性蔓延,火災區已擴散成四大地區。28日,102度高溫和極度乾燥的天氣,使大火在植物已變成乾柴的野地上一發而不可收拾。天使國家森林公園官員表示,至28日下午,該區火勢僅控制不到5%,摧毀超過1200畝林地,且不斷向西南延燒,直逼南邊艾塔迪那。消防人員預估,火勢到9月4日才可能受到控制。

加州數千消防員和大批直升飛機投入救火。上千戶居民已被通知迫遷。洛杉磯28日四處都能看到衝天大火,嗆人的濃煙和灰塵也飛散到居民住宅區。

天使國家森林公園區附近該區Vista Del Valle路以北,拉肯亞達大道以東五百500間房屋與五棟建築的居民,28日被強制疏散。這是洛杉磯地區火勢最凶地帶,毀地5100英畝。數千居民28日上午被勸導疏散。紅十字會於拉肯亞達高中成立臨時疏散中心。

住在艾塔迪那北邊,距離拉肯亞達交界處不遠的張彼得表示,自前天開始,從他們家可隱約看到山稜線上的火光,濃密的煙霧不斷竄升,即使緊閉窗戶開空調,都能隱約聞道煙味。不僅如此,門前庭院、車子上均浮上一層黑煙,甚至有燒成灰的草梗,鄰居的游泳池更是遭殃,煙灰、雜質浮滿池子。他表示,由於火勢一直往南燒,他已開始準備打包重要物品,以防萬一。而最早在國家森林公園北邊聖蓋博峽谷(San Gabriel Canyon)路與莫利斯水壩(Morris Dam)發生的森林也火,至28日下午燒毀超過兩千畝林地,1600名消防隊員與空中直升機來回救援,火勢已六成受到控制。相關人員並強制疏散該區位於 East Fork路居民,勸導疏散鄰近North Fork聖蓋博河(North Fork San GabrielRiver)地區居民,並在克萊蒙El Robles中學設置疏散中心。

位於聖伯納國家森林地區Hemet發生的野火,28日下午為止,也已燒毀四百畝地,所幸起火處並未危及民宅。據悉,天使國家森林已於25日關閉至今,除了擁有特殊通行證的民眾,才准進入國家森林系統相關道路,相關人員也關閉39號公路、格蘭度拉山路(Glendora Mountain Road )與East Road至火勢完全受到控制為止。

fsj 提到...

加州森林大火失控 氣象局換電腦提升預報能力

◆ 汰換高速電腦 氣象局預報運算能力強5倍

中央社 2009.08.31

中央氣象局日前宣布推動「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技術建置」6年計畫,其中硬體建設部分最重要的就是汰換高速運算電腦,未來天氣預報運算能力會是現在的5倍,預報將更精準。

氣象局前年底就著手規畫災害天氣預報技術計畫,去年的卡玫基颱風讓氣象局決定加速推動計畫,今年的莫拉克颱風造成88水災,更突顯計畫的重要性。

「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技術建置」計畫經費約新台幣19億元,氣象局說,軟硬體各占一半,其中硬體部分主要是汰換高速運算電腦。

氣象局指出,高速運算電腦在預報時間、空間的掌握上扮演重要角色,雖然氣象局已有高速運算電腦,但比起其他國家氣象單位仍顯不足,韓國的運算能力是台灣的1.4倍、中國大陸是1.7倍、日本是2.3倍、美國是11倍、歐洲是24倍。

氣象局預計6年計畫完成後,高速電腦運算效能提高為原來的5倍,時間解析度可以將原來一週的天氣預測,由1天縮短為半天,預報空間可從目前22個縣市增加為300個鄉鎮地區。



◆ 加州森林大火失控 阿諾籲萬餘住家撤離

中央社 2009.08.31

隨著加州安吉利斯國家森林熊熊大火愈燒愈烈,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今天催促接到撤離通知的附近居民儘速疏散到安全地帶。統計指出,約1萬2000戶住家面臨火舌吞噬的威脅。

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在臨時召開的記者會指出:「一定有些居民難以割捨家園,但火舌無情,此時此刻必須聽從消防單位發出的撤離命令,以人身安全為第一考量。」

距洛杉磯僅數英里的安吉利斯國家森林(AngelesNational Forest),自25日爆發野火以來,至今已有1萬4000公頃林地夷為平地。

連日來愈燒愈猛的火勢,也迅速接近山腳邊的住宅區,包括阿克頓(Acton)、艾塔迪那(Altadena)、拉克瑞斯森塔(La Crescenta)等地的住家距離火舌愈來愈近,可以說岌岌可危。

洛杉磯郡消防局小隊長桑傑士(Bill Sanchez)說,災區今天的氣溫仍然徘徊於攝氏36至38度間,在如此酷熱與偏低的濕度下,要控制火勢猶如緣木求魚。

大火造成的環境污染,已經令洛杉磯東區的空氣品質愈來愈糟,環保人員呼籲附近居民為健康設想,應避免不必要的室外活動,最好待在有空氣調節的室內。



◆ 美加州山林大火造成兩名消防員殉職

【中廣新聞/謝佐人】2009-08-31 中國時報

美國南加州山林大火持續猛烈延燒,兩名消防人員因座車衝出山路翻覆而殉職。

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在參加完麻州參議員「艾德華?甘迺迪」的葬禮後,匆忙趕回加州指揮救災,他呼籲民眾務必要遵守當局下達的撤離命命,並警告說,這一波火勢猛烈失控,非常危險。大火引發的濃煙高達兩萬英尺,在距離幾百英里外的地方都清楚可見。

兩名「洛杉磯郡」的消防員在國家森林公園救災時,因車子翻覆,滾落山坡而殉職。(當地時間)入夜後,消防員集中在「威爾森山」救火,因為山上有電視廣播的轉播站,當局已出動消防飛機從空中救火。

這一波山林大火因為乾旱高溫延燒了五天,兩千八百多名消防人員在地面救火,其中包括來自「懷俄明」及「蒙大拿州」的消防隊。

南加州「艾迪生電力公司」表示,大火使得兩百五十多戶住家斷電。州長「阿諾」已經宣布「洛杉磯郡」進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