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1

兩岸關係:杯子理論與屋頂理論

【聯合報╱社論】2009.10.20

兩岸關係「以和平取代戰爭」的大勢應當已告確立;現在的互動準則是「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但是,「政治」雖被置於「後/緩/難」的部位,卻是遲早必須面對及處理的問題。如今雖非處理的時機,但不妨預作思考。

我們曾指出,兩岸關係不可能將「政」與「經」分割成兩個截然區隔的領域;因為,在重大的經濟互動中,必然已經蘊涵了重大的政治效應。例如,三通直航或ECFA,皆不只是經濟事件,同時也是重大的政治事件。雖然如此,兩岸畢竟仍有高層次的政治關係必須處理。

本文嘗試提出的思考是:從杯子理論到屋頂理論。先談杯子理論。中華民國是杯子,台灣是杯子裡面的水。過去北京的思維是,只想取水,而不要杯子。想像中,此法除非訴諸流血戰爭,不可能達成;但若訴諸武力,砸破杯子,恐將面對一灘覆水。

就歷史淵源看,中華民國這一只杯子,曾以辛亥革命締造共和,並主持北伐及抗日戰爭,且台灣亦由中華民國所光復;再就現實看,今天的台灣,在中華民國的杯子裡,是一個自里長至總統皆直選的民主政體。也就是說,「中華民國」這只杯子,是「中國論述」與「民主實踐」的結晶體;無論中共或台獨,誰要砸破這只杯子,誰便須面對一灘覆水。

北京近年來的「思想解放」是值得肯定的。從「中華民國已經滅亡」,改版到「一個中國就是台灣法典中的一個中國」,再到「雖然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不啻已默認中華民國的地位。至於所謂「反對法理台獨」及「主張維持現狀」,也就是承認「中華民國體制不是台獨」的意思。

在北京眼中,顯然亦已認知,沒有「中華民國」這只杯子,就沒有水。若沒有中華民國這只杯子,台灣對北京會比西藏及新疆更為棘手萬倍。所以,在可以想像的時空中,「杯水合體」是未來兩岸關係的重要準則之一。

更進一步的思考是「屋頂理論」。兩岸關係可能發展至建立某種政治聯結,如今或許言之過早,但想像中的那種政治聯結,自應建立在一個超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之下。北京近年不再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謂「大陸與台灣同屬中國的一部分」;這些論述都含有「九二共識」的意味,其潛台詞則是「一中各表」。顯易可見,這類論述皆有將「一個中國」逐漸「第三概念化」的跡象。

倘若「一個中國」是「第三概念」,兩岸關係未來即不無可能在「屋頂理論」下討論如何聯結。或許有兩種可能:一、組成邦聯,在邦聯憲法或邦聯基本法下聯結。二、經由「和平協議」的特定條款,作成「維持現狀」的法制架構。這兩種想法,可能仍是過渡方案,但亦可視為終極處理。

以上看法,或許兩岸皆有人會認為不合時宜或異想天開。但是,若想砸破杯子,如何處理覆水?若想留住水,則豈能砸破杯子?

杯子理論也許聽來不順耳,但其實這不啻已然是兩岸當局的現行政策。北京希望以杯保水,台灣當局則是藉水保杯(以台灣的民主體制來維護中華民國)。理由很簡單:兩岸關係唯有賴「和平發展」始能漸進處理;既然和平是主旋律,北京與台北皆不可能砸破杯子。

杯子理論與屋頂理論,其實是一體的兩面。但「杯子理論」著眼於維持「和平發展」的過程;而「屋頂理論」則是對進行政治聯結的可能思考。唯不論未來是否走上「屋頂理論」,但如今已可證實:「杯子理論」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中心準則,殆無疑義。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美國不再當老大 美俄中暗較勁

33 則留言:

fsj 提到...

柏林圍牆來台 馬總統談話受矚目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09.10.21

今年十一月九日是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從這天起,民眾不必遠赴德國柏林,在台灣即可親睹這堵見證東、西德分合的圍牆。當天馬英九總統將在這面深具歷史意義的圍牆前發表談話,是否會「有感而發」觸及兩岸議題,頗受矚目。

台灣民主基金會昨天證實,已獲德國范維爾郡方面贈送一堵L型、寬約一公尺、高約三公尺、重約一噸多的柏林圍牆,目前這堵柏林圍牆已透過長榮海運的贊助運抵台灣,暫存於倉儲。

台灣民主基金會表示,十一月九日當天,將在台北市信義路三段基金會前庭園舉行剪綵儀式,隨後舉行相關研討會。

基金會昨天透露,今年年初,二二八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前往德國訪問,與范維爾郡官方相談甚歡,對方提議贈送這堵柏林圍牆給二二八基金會。但陳錦煌認為,柏林圍牆置於推展民主自由意念的台灣民主基金會更具意義,才敲定後續事宜。

台灣民主基金會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期新建大樓工程,基金會表示,柏林圍牆將先暫存於基金會庭園,未來將成為對外公開展示的公共藝術。



◆ 太平洋美軍司令 演過捍衛戰士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09.10.21

與台海局勢攸關的太平洋美軍司令職務,十九日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主持下,由威勒上將(Robert Willard)接替基亭,擔任這個擁有廿五萬人、統領美國亞太區域所有軍隊的指揮官。

新任司令威勒先前擔任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曾是F十四戰鬥機飛行員。過去兩年,他領導美國太平洋區艦隊,統帥一百八十艘船隻、一千五百架飛機以及十二萬五千名軍人。威勒表示,亞洲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他將努力不懈,確保太平洋司令部能面對挑戰,「我們國家的利益就在此地。」

威勒曾是訓練美軍飛行員的「美國海軍戰鬥武器學校」執行官,因此在一九八六年的電影「捍衛戰士」擔任顧問及飛行指導,並客串演出,不過他演的是駕駛米格廿八戰鬥機的蘇聯飛官,是主角湯姆克魯斯的敵人。

接任太平洋區司令後,他將負責西至加州、東至印度洋的亞太地區軍事調派,將治理旗下卅二萬五千人。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責任區,與中國、台灣、日本、南韓等卅六個國家有關,占全球半數以上的人口,與美國貿易一年超過一兆美元。

威勒接替即將退休的海軍上將基亭。交接典禮在檀香山俯瞰珍珠港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總部舉行,國防部長蓋茲稱許基亭四十二年的海軍生涯傑出,他曾任F十八大黃蜂戰機的駕駛,擁有五千小時的飛行時數,曾在航空母艦降落一千兩百次,並曾擔任美國北方司令部司令。

「領導像太平洋司令部這樣的軍事組織,需要機智巧思,要有外交官的感性,學者的歷史感,以及企業大亨的經營常識。」蓋茲說,「基亭上將表現遠過於此。」



◆ 日今後軍事重點 轉為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中央社 2009.10.21

日本外務省今天表示,日本中間偏左新政府未來將轉移軍事焦點,由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轉向聯合國主持的維和行動。

外相岡田克也(Katsuya Okada)說,他已指示外務省官員考慮制定可行的法案,讓日本派兵參與聯合國主持的維和行動更加容易,以協助其他國家重建。

根據戰後憲法,日本武裝部隊不得參與侵略性的攻擊行動,不過他們已參與海外人道救援和軍事支援活動。

岡田批評前自由民主黨(LDP)政府應華府要求派兵海外,尤其是到伊拉克。

岡田在東京發表演講時指出:「自民黨傾向在日美安保同盟的架構下動用自衛隊(Self-Defence Forces),而非參與聯合國的任務。」

他說:「我認為日本在國際維和行動上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的意思不是加強日美安保同盟。」

他表示,日本派兵海外「的先決條件是聯合國參與。」



◆ 中馳援遭劫貨輪 海盜:敢救就殺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1615+112009102100150,00.html

【亓樂義/北京報導】2009-10-21 中國時報

大陸「德新海」號貨輪被海盜劫持,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頭條新聞。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昨表示,中國將全力營救被劫船員和船隻。據稱,中共外交部和交通運輸部已啟動應急機制,海軍亦電令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艦隊,高速趕往事發海域展開營救,但海盜狂妄指稱,中國膽敢援救,就殺害人質。

十九日下午,位在非洲東部塞席爾附近的印度洋海域,中國散裝貨輪「德新海號」被當地海盜挾持。劫持貨輪的海盜稍早還對媒體放話,如果中國敢派兵營救,他們將殺害廿五名中國船員作為報復。

面對威脅 中共低調:全力營救

對此,大陸有關部門不願多做評論,馬朝旭昨在例行記者會上亦語多保留說,營救工作正在進行,「不便透露更多細節。」

中共國防部新聞局值班室昨一整天無人接電話,當地媒體反而直接從海軍權威人士獲知,正在亞丁灣執行任務,由東海艦隊「舟山」號、「徐州」號飛彈巡防艦和「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所組成的護航艦隊,已接獲命令火速趕往事發海域展開營救。

馬朝旭指出,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外交部和有關部門迅速啟動應急機制,指示中國駐外使領館瞭解核實情況,並向有關國家通報情況,積極開展營救。除此,外交部發布出國特別提醒,告知中國船隻和人員勿靠近相關海域,以免發生意外。

北京中央電視台昨上午據最新消息稱,有關部門展開積極營救,並通知卅四個國家的大使館請求協助,各國亦紛紛表態願對營救工作提供幫助。

向外求援 卅四國使館表態協助

在交通運輸部方面,該部所屬「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獲報後,隨即啟動應急預案,包括與國際海事局聯繫通報船舶信息,請其協調附近軍艦參與營救行動;召集部內有關司局,研究解救方案;迅速調取船舶資料。同時,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要求在附近航行的船舶提高警惕、加強戒備。

據知,去年就有六艘中國籍或中方租用船隻在索馬利亞海域遭海盜劫持,至今仍有一艘船和十七名中國公民未被釋放。由於海盜手上有人質,為避免激怒對方鋌而走險,中國這次的營救行動將充滿變數。

fsj 提到...

阿富汗毒品戰爭 每年死10萬人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21日電】2009.10.22

阿富汗除美國涉入的反恐戰爭外,還有影響全球的毒品戰爭;聯合國報告指出,阿富汗種植罌粟數量占全球92%、製造的毒品供應1500萬嗑毒者,每年因阿富汗輸出毒品致死逾10萬人,遠超過美、歐盟在阿富汗作戰陣亡軍人。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21日發布報告,揭露阿富汗毒品走私內幕,觸目驚心,如同另一場殘酷戰爭。

報告指出,阿富汗每年約走私900噸鴉片與375噸海洛因至歐洲,創造高達650億美元毒品市場,為全球約1500萬嗑毒者毒品來源,每年導致10萬人死亡,並為不計其數犯罪與武裝反叛組織提供資金。

阿富汗毒品大量走私,截獲率很低,生產的海洛因約40%、150噸流入巴基斯坦,30%流入伊朗,25%流入中亞地區;但阿富汗政府每年截獲鴉片僅佔實際產量2%;伊朗、巴基斯坦每年截獲鴉片分別占流入量20%、17%;中亞各國和俄羅斯截獲率只有5%和4%;在東南歐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等國截獲率不到2%。

阿富汗毒品輸出導致吸毒致死每年逾增。在北約國家,因海洛因過量致死每年逾一萬人,比過去八年北約在阿富汗陣亡軍人多五倍。

毒品走私獲利,提供犯罪與武裝反叛組織大量資金。阿富汗神學士現在從毒品走私牟利,超過九十年代掌控政權時期;十年前,神學士對鴉片生產和貿易徵稅,一年可獲7500萬美元至1億美元收入;但2005年以來,神學士及其他反叛武裝每年從中獲利9000萬美元至1億6000萬美元。

2006年之後,阿富汗鴉片產量持續超過全球需求量,因此囤積大量鴉,估計達1萬2000噸,相當於全球一年需求量兩倍。

阿富汗毒品走私每穿越一道邊防線,售價就翻一番,首都喀布爾3美元一克海洛因運至倫敦、米蘭或莫斯科,售價衝至100美元。

同樣,打擊毒品所需經費也相對增加,因此在產地阿富汗緝查毒品,遠比在毒品消費國效率高、成本低。聯合國因此呼籲各國,提供阿富汗及其周邊國家更多資源,以打擊毒品生產與走私。



◆ 仰臥起坐、跑3千 男兵不敵花木蘭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09.10.22

國軍在今年3到6月依新版的「國軍基本體能訓測實施計畫」進行測驗,結果在「二分鐘仰臥起坐」項目,全軍男性官兵合格率79.1%,略遜於女性官兵 82.2%;「3000公尺跑步」男女官兵合格率皆低於50%,男性合格率僅41%,比女性48.6%還低。國防部長柱表示,男兒要當自強,不要輸給花木蘭。

立委林郁方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時表示,看到測驗的結果讓他大驚失色。他說,不僅在

「3000公尺徒手跑步」和「二分鐘俯地挺身」等項目,國軍不論男女官兵的合格率都不到60%;在「二分鐘仰臥起坐」和「3000公尺徒手跑步」上,還出現的鬚眉不如巾幗、男性官兵合格率不如女性官兵這種離譜情形。

林郁方指出,在「二分鐘仰臥起坐」項目,全軍男性官兵合格率79.1%,略遜於女性官兵82.2%;但是在馬英九總統最重視的「3000公尺跑步」項目,不僅男女官兵的合格率皆低於50%,男性官兵合格率只有41%,比女性48.6%還低。

林郁方說,國防部只是針對服役滿六個月以上的官兵施測,若是對全軍進行測驗,只怕男性官兵測驗結果會更低。陸軍出身的高華柱略顯尷尬地表示,國防部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會持續要求,好好努力,男生要當自強,不要輸給花木蘭。



◆ 幻象每月飛行數僅剩6小時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09.10.22

幻象發動機葉片斷裂

立委林郁方上午指出,空軍第一線主力戰機幻象2000在今年5月出現嚴重的發動機葉片斷裂情形,造成幻象機飛行員每月飛行時數一度低到只有6個小時,是國防部規定每月15小時的40%,僅為美軍的三分之一,是中共新一代戰機飛行員的一半。國防部長高華柱表示,會認真考慮提前汰除或部分封存。

林郁方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時,除了驚爆幻象發動機葉片出現斷裂外,並表示使情況更遭的是,由於法國的後勤支援能量不足,使得幻象2000發動機的問題,迄今無法徹底解決,飛行員飛行時數遲遲無法恢復到標準的15小時,今年9到12月只能勉強維持每月8小時,99年預估最多也只能到每月10小時,只有標準值的三分之二。

維持幻象 花錢如流水

林郁方說,除了發動機的問題,維持幻象2000機隊花錢如流水,以99年為例,F-16每飛行1小時需要16萬元作業維持費,IDF25萬元,幻象2000卻要80萬元,是F-165倍、IDF3倍,付出這麼高成本,飛行員每個月也只能飛8到10小時。

高華柱:考慮汰除或封存

高華柱答詢時表示,會請空軍持續和法國方面尋求解決之道,提早汰除、或封存絕大部份的幻象戰機的建議也會認真考量,繼續爭取美方出售F-16C/D型戰機。



◆ 「電磁戰」之母 研製絕命武器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2日電】2009.10.22

中共中央軍委近日在南京表揚解放軍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周璧華,頒給她一等功獎章並舉行慶功大會,以獎勵她在研究電磁脈衝防護領域的卓越貢獻,顯示中國在發展電磁戰領域已見成效。專家指出,面對新的「電磁戰空間」,今後台海防衛作戰視野及其建軍備戰,將拉到一個更高層次。

揚子晚報報導,今年69歲的周璧華是解放軍理工大學首席教授,也是中國電磁脈衝防護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她不僅成功研製首台可移動多用途電磁脈衝模擬設備,還主持制定電磁脈衝工程防護第一部國家行業標準和軍用標準,攻克了距雷擊點百米內電磁環境預測及其電磁耦合等世界級難題,主持完成18項重要課題研究,多項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

解放軍理工大學校長張亞非指出,被稱為第五維空間的「電磁空間」,已成為制約資訊戰爭勝負重要因素。周璧華研究的「絕命武器」,就是防護軍用設施不受電磁脈衝的干擾或打擊,確保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打贏資訊化戰爭。



◆ 電磁戰之母 周璧華研製絕命武器

【亓樂義/北京報導】2009-10-22 中國時報

在世人關注大陸國慶閱兵前,中共中央軍委在南京表揚一個重要人物的消息被外界忽略。此人為解放軍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周璧華,軍委頒給她一等功獎章並舉行慶功大會,以獎勵她在研究電磁脈衝防護領域的卓越貢獻,顯示中共在發展電磁戰領域已見成效。專家指出,面對新的「電磁戰空間」,今後台海防衛作戰視野及其建軍備戰,將拉到一個更高層次。

六十九歲的周璧華是大陸電磁脈衝防護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她不僅成功研製首台可移動多用途電磁脈衝模擬設備,還主持制定電磁脈衝工程防護第一部國家行業標準和軍用標準,她的價值勝過千軍萬馬,故有「軍中袁隆平(大陸雜交水稻之父)」之稱。

解放軍理工大學校長張亞非指出,除了傳統的陸、海、空、天等四大戰爭模式外,被稱為第五維空間的「電磁空間」,已成為制約資訊戰爭勝負重要因素。周璧華的研究主題,就是防護軍用設施不受電磁脈衝的干擾或打擊,以確保共軍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打贏資訊化戰爭。

「如果把無形的電磁波視為有形的飛機炸彈,我們的工作就如建立防空洞。」周璧華如此生動描述,「可以說,沒有電磁脈衝防護能力,戰事未開就先敗了。」

專家指出,面對資訊化戰爭,電子設備是基本構件與載台,一旦被電磁脈衝毀壞或失能,美軍也莫可奈何。據稱,大陸這次國慶閱兵所展示射程達一千七百公里的東風-21C機動式中程彈道飛彈,即能配備電磁脈衝彈頭。

北京軍事專家認為,周璧華的研究雖重於電磁脈衝防護,並未涉電磁脈衝(彈)攻擊,然中央軍委能經由表揚儀式向外公開中國具備電磁脈衝防護手段,說明中國的電磁脈衝武力又有新的進展。周壁華的貢獻,就在於她為中國發展非對稱新概念武器累積更高能量。

按規定,周璧華早過退休年齡,因為她太重要,軍方破格為她申請三次延退,至今仍站在研發第一線,在自己創設的電磁脈衝實驗室裡,繼續研製她的「絕命武器」。

fsj 提到...

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 各國領袖將齊聚紀念

中央社 2009.10.23

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歐洲分裂和統一的象徵柏林布蘭登堡門前將舉辦名為「自由節慶」的盛大紀念活動,當年見證德國統一的美、英、法、俄四國首長,屆時將應邀出席盛會。

根據德國政府的規劃,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arkozy)、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俄國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將出席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的慶典。

圍牆過去所在的市中心街道上,從11月7日開始將豎立1000座高2.5公尺的大型骨牌,由全德國的15000名中小學生彩繪,屆時勢必是全球目光的焦點。

東歐民主運動的先鋒、前波蘭團結工聯主席華勒沙(Lech Walesa),在9日晚間的慶祝儀式進入尾聲時,將親自帶頭推倒骨牌,象徵柏林圍牆倒下在德國、歐洲和全世界引發的連鎖效應。

20年前11月9日的深夜,成千上萬的東柏林民眾不顧邊防士兵的攔阻,闖過分隔東、西柏林的檢查哨湧進西柏林,冷戰時期最具象徵意義的東西分界柏林圍牆頃刻間土崩瓦解。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即派兵佔領東、西德的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從柏林圍牆一倒下即扮演推手的角色,促成東、西德在1990年10月3日統一。



◆ 核危機大轉圜 伊朗同意低濃縮鈾交俄處理

【陳文和/綜合報導】2009-10-23 中國時報

伊朗核子危機出現重大進展,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艾巴拉迪廿一日表示,伊朗、美國、俄羅斯與法國的談判代表,已同意一項協議,伊朗將把大部分可用來提煉核武原料的低濃縮鈾運交俄羅斯處理。

消息人士指出,根據這項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敲定的協議草案,伊朗將把囤積的低濃縮鈾其中七五%,亦即逾一二○○公斤,運送至俄國作進一步處理,並加工成核燃料,再運回首都德黑蘭,作為研究性質核子反應器的燃料。

艾巴拉迪期望伊、美、俄、法四國政府能於廿三日之前同意協議草案。法國外交部長顧緒耐也稱,伊朗最遲須在年底之前接受協議,而且至少要將一二○○公斤的濃縮鈾送交俄國。

伊朗談判代表索塔尼耶則讚許該草案的方向正確,不過他也強調,伊朗方面仍須徹底審視草案全文,而各國當局也須要進一步詳細闡述草案內容,且還要伊朗德黑蘭當局同意簽署。

索塔尼耶也暗示,伊朗正與美國代表團進行至少一項雙邊直接會談,而且美方為與伊朗達成協議,已同意採取若干讓步措施。

另外,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在廿二日透露,以色列日前與世仇伊朗進行卅年來的首度直接會談。這場會談由澳洲總理陸克文倡議,九月底在開羅登場,主要的議題是畫定中東為「無核武區」的可行性,以方由原能會主管政策及武器控管事務的札發里歐迪茲出席,伊朗的代表正是索塔尼耶。



◆ 蓋茲訪日碰釘 日比中棘手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2日電】2009.10.23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日,強烈敦促日本履行兩國政府間的軍事承諾,卻碰了日本新政府的軟釘子後,華盛頓郵報引用美國國務院高官的發言說,美國如今最棘手的問題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蓋茲於20日訪問日本,先後與日本外相、首相與防衛相舉行會談,強烈要求日本必須履行兩國間所達成的普天間基地遷移,以及重新檢討日本想要從伊拉克撤回海上供油的自衛隊等問題。

但是日本政府卻給了蓋茲軟釘子碰,指日本因為政權轉移,必須重新檢討美軍在沖繩普天間基地的問題。

蓋茲還逼問日本,能否在歐巴馬總統11月中旬前達成結論,日本也回答恐怕來不及等。戰後原本是最佳拍檔的美日安保同盟關係,明顯出現裂痕。



◆ 後勤難繼 幻象戰機恐成幻象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077+112009102300075,00.html

【吳明杰/台北報導】2009-10-23 中國時報

服役才十二年、耗資一千六百億高價向法採購的空軍幻象戰機,可能將提早遭到汰除或封存,成為空軍史上最昂貴的短暫「幻象」。由於幻象戰機發動機維修持續出現問題,國防部長高華柱二十二日答覆立委林郁方質詢時首度坦承,將會認真考慮提前汰除或封存大部分幻象戰機。

據了解,為此空軍司令雷玉其昨天下午已向高華柱報告,表示若將幻象進行「環控」(外界所謂的封存),一年只要花費十三萬,否則每架戰機不含飛行、一年維修就要耗費一千四百萬,昂貴的維修費連法國空軍自己都受不了,至於發動機問題年底前可望獲得解決。

高華柱:認真考慮提前汰除或封存

據指出,法方經派員來台檢查幻象發動機後,要求我方縮短戰機的保養間隔。換句話說,空軍必須向法方買更多零附件備存,我方也懷疑法方想藉此機會「再敲一筆」,因此也就不再考慮法方曾提的性能提升案。

空軍將領昨晚強調,幻象戰機只會部分進行「環控」,因為訓練和戰備必須持續,所以不可能全數封存,但相關任務考慮將由其他機種替代。

幻象戰機不僅傳出雲母飛彈已過期等警訊,林郁方昨天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時更進一步爆出,幻象兩千戰機在今年五月,還出現嚴重的發動機葉片破裂問題,結果又因法國的後勤支援能量不足,使我軍發動機的問題迄今仍無法徹底解決,造成我軍幻象機第一類飛行員月飛行時數一度低到只剩六個小時。

他警告說,現在幻象的飛行時數不僅只有國防部規定每月十五小時的百分之四十,也只有美軍的三分之一,甚至只剩下中共新一代戰機飛行員每月十二小時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幻象機飛行員如何能維持素質上的優勢,台海空中戰力對比更將嚴重失衡。

飛行一小時作業維持費 是F-16五倍

林郁方也質疑幻象戰機的維持費實在過高,和其他機種相較,F-16戰機每飛行一小時需要十六萬的作業維持費,IDF因為執行性能提升計畫則為二十五萬,幻象兩千卻高達八十萬元,是F-16的五倍、IDF的三倍,國防部和空軍應認真考慮,是否要提早汰除、或封存絕大部分的幻象戰機。

不過服役才十多年的幻象戰機,已經出現發動機葉片裂痕,如果被迫提早汰除,和過去空軍的F-104、甚至老舊的F-5型戰機動輒服役三十年相比,幻象戰機幾乎就如同只是空軍的「幻象」一樣,將成為我國空軍史上服役時間最短的少數機種之一,也是空軍歷來最昂貴又不符成本的軍購案。



◆ 捍衛空域主力 幻象戰機擬淘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209818.shtml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2009.10.23

捍衛台海空域的主力戰機幻象兩千,維修狀況不斷,編列高額的作業維持費仍無法解決。立委昨天踢爆,發動機葉片有無法補救的斷裂問題,國防部長高華柱答詢時沈痛表示,會認真考慮提前汰除幻象戰機或部分封存。

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昨天審查國防預算,立委林郁方質詢時指出,今年五月幻象戰機出現發動機葉片斷裂情形,飛行員每月飛行時數一度低到僅剩六小時,遠低於國防部規定的每月十五小時,更是美軍的三分之一、中共的一半。

由於法國後勤支援能量不足,葉片斷裂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林郁方說,空軍每年編列高額維修預算,卻換來這樣的結果,真該好好思考幻象機未來。以九十九年預算為例,F-16每小時需要十六萬元作業維修費,經國號是廿五萬,幻象機高達八十萬元。

高華柱指出,國防部現在首要克服葉片模組等零附件的問題,空軍正積極與法國籌商因應之道。封存部分幻象戰機或汰除,可列入考量,但會審慎評估後做決定。

我空軍在1992年向法國訂購六十架幻象兩千戰機,第一個幻象中隊於1997年十二月成軍,幻象戰機聯隊則是2001年五月成軍,至今還剩五十七架。

幻象戰機性能優異,但昂貴的零附件和維修技術問題,使幻象機妥善率近年來始終無法達到標準。

幻象戰機零組件價格高昂且獲得不易,空軍針對待料機有俗稱的「封存」措施,目的是凍結待料機的時間。因為戰機每天有例行檢查,在封存狀態下可暫時不做檢查,節省人力、工時和經費。此外,台灣鹽分高,封存可以防止鏽蝕。

※ 相關報導:

* 配套何在…幻象若封存 危險空窗期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209812.shtml



◆ 古寧頭紀念特展 碧血60周年 丹心不死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2009.10.23

今年10月25日是金門古寧頭大捷60周年,國防部紀念這場穩定台海60年的大戰,今天起在台北市軍史館重現當年古寧頭戰場。10月25日當天也將在金門舉行系列紀念活動,緬懷昔日官兵奮戰犧牲的可歌可泣史實,具有深遠意義。

軍史館將展出許多60年前國共內戰的稀有珍藏品,當年中共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在建政之前,印製鈔票年份還是民國三十八年,這張鈔票是在古寧頭戰場上,從共軍身上搜獲的戰利品。

軍史館由於場地限制,僅能在入門一樓以金門洋樓造型,揭示古寧頭戰場的重要地標,當年國軍、解放軍使用的槍械,包括湯姆笙衝鋒槍、30步槍、中正式步槍、 M-3衝鋒槍,共軍使用的PPSH-41衝鋒槍等珍貴骨董武器,都是展覽的項目,不過,基於保存文物,展出的都是複製品,真品仍由軍方保存。

當時參加古寧頭戰役的老戰士張月,將當年配發的艾森豪式短夾克提供軍史館展覽,可讓參觀民眾看到當年戰車兵的帥氣。

因應數位化的潮流,軍史館介紹古寧頭大捷,推出電子書,參觀民眾用手在螢幕上可以一頁又一頁的閱覽,像是真的翻書一樣,閱讀古寧頭戰史。當然,國防部也將當時參戰的陸軍12兵團、118師的文字版參戰報告,提供復刻本,讓民眾親自閱讀當年的慘烈戰況,珍貴的原件仍在國防部妥善保管著。

fsj 提到...

華爾街日報:中印21世紀較勁 趨白熱化

中央社 2009.10.24

中國和印度為了邊境問題,爭議逐漸昇高,加上近來的經貿糾紛,讓兩國競爭態勢更為白熱化,印度國安官員認為,中國意圖當「一哥」心態,是美、中、印之間衝突種子。

「華爾街日報」指出,重兵圍繞的中、印邊境出現領土爭議,以及兩國之間的經濟緊張關係,點燃21世紀兩國競爭態勢。而中、印之間的不信任更讓美國陷入進退維谷,思索如何處理與雙方的關係,又不會激怒另一方。   

報導說,中國和印度偶爾合作,但近年來,彼此競逐貿易與能源投資,甚而連登陸月球都在較勁。印度某些人士認為,印度應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反制興起的中國,惟這種戰略轉變將讓情勢更為複雜。

這篇發自印度的報導,引述前印度國安顧問米西拉(Brajesh Mishra)說,「中國想要成為老大,這是中國、印度和美國之間矛盾的根源」。

就在中、印近來因邊境領土及貿易發生爭執之後,兩國總理本週末將共同出席在曼谷召開的東南亞國協峰會。中國官方說,兩國總理屆時將針對彼此共同關切議題,交換看法。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稍後訪問中國之後,美國將安排印度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訪問白宮,強化彼此增強中的「戰略夥伴關係」。事實上,美、印在商務及軍事交流關係持續強化中,包括允許印度購置敏感的科技與民用核設備,兩國也共同進行軍演。

許多印度國防官員皆認為,印度應加強與美國的關係,防制可能與中國潛在的衝突。

印度智庫「地面戰爭研究中心」(Center for Land Warfare Studies)主任坎瓦(Gurmeet Kanwal)說,「如果中國和平崛起,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一切都好說。但中國要是發難,最好還要能有一位像美國這樣的朋友」。

除了軍事國防事務外,中、印的貿易摩擦也持續加劇。針對中國反傾銷案上,印度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裡遙遙領先。印度已以安全為由,禁止進口中國玩具、牛奶和巧克力,並對中國卡車輪胎、化學品等出口量大增的產品展開調查。

報導說,中、印關係最大威脅依舊來自雙方對邊境領土主張看法不同。近年來,印度本著睦鄰政策,已與包括俄羅斯等鄰國解決邊境爭端,但中、印雖自2003年以來展開13次會談,依舊未能取得任何進展。



◆ 抗海盜 中共提議分區護航

【亓樂義/北京報導】2009-10-24 中國時報

據最新消息指出,大陸被劫持的「德新海」號貨輪,已被海盜押至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以北的霍比奧港。為避免單獨作戰,中共國防部昨提議,在索馬利亞海域護航的廿多國海軍實施「分區護航」,獲得各國響應,近期將在北京研擬共同方案。

中共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少將指出,「我們對他們(人質)的安危憂心忡忡」,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正與其他參與護航行動的國家海軍密切合作,加強對該海區的巡邏護航,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對於趕往事發海域的中國海軍編隊的最新動向,他隻字未提,外界無從獲知該編隊目前的位置,以及將採何種方式營救人質。

歐盟海軍亞特蘭大指揮中心表示,海盜目前還未與任何組織和機構接觸。按以往的經驗,在海盜在未提出要求之前,人質應該是安全的。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總指揮部主任翟久剛稍早指出,日前該中心曾成功向「德新海」號發出一份傳真,試圖與船員聯繫,始終未獲回覆。經專家技術分析,被劫貨輪的通信是暢通的,沒有回應,說明通信設備被海盜控制。他說,中國將按照「積極、謹慎、安全、有效」原則,繼續協調各相關方面,以營救人質為主要目標。

fsj 提到...

巴格達連環爆 傷亡至少868人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10.26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25日發生連環炸彈攻擊,兩輛裝載700多公斤炸藥的汽車炸彈幾乎同時引爆,造成至少147人喪生、721人受傷,由於攻擊目標明顯是司法部和省政府大樓,伊拉克政府的權威備受挑戰,死者包括至少60名政府人員。

炸彈客選在周一上班日的上午交通巔峰時間10時30分左右發動攻擊,汽車炸彈先在省政府大樓對面引爆,10秒鐘左右之後巨響再起,相隔不遠的司法部附近繁忙的十字路口又有一枚汽車炸彈引爆。

現場人群四散奔逃,數十公尺長的一段街道上滿是被炸飛的屍體和汽車殘骸,黑煙直衝雲霄,許多汽車熊熊燃燒,破裂水管使地面流滿血水。伊拉克安全部隊士兵、裝甲車、消防車和救護車飛速趕往現場,伊拉克政府並聯絡美軍協助封鎖現場、處理爆裂物。

伊拉克近半年來安全已有改善,這起兩年來傷亡最慘重的攻擊事件,令人質疑面臨美軍撤退之際,伊拉克政府是否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人民。

消防車和救護車竭力突破擁擠交通,由於受傷人數太多,救護車不敷使用,許多人是被卡車和轎車載至醫院急救。現場有多架直升機飛越上空,消防隊員利用雲梯抵達較高樓層搶救,以免有人受困其中。

由於攻擊發生時,政府高層正準備就明年1月議會選舉召開協商會議,外界擔憂隨著選舉日期接近,類似的攻擊可能層出不窮。

而且爆炸現場距離總理官邸及美國大使館所在的安全區「綠區」僅數百碼,而且滿載炸藥的汽車曾通過檢查站,引發外界要求主管市區安全的人員必須為此事負責。

目前尚無任何組織聲稱策動攻擊。不過,威力強大的汽車炸彈攻擊向來為桑尼教派的手法,以圖推翻什葉教派政府。伊拉克總理馬里奇則把矛頭指向凱達組織,以及前獨裁者海珊的社會復興黨支持者。



◆ 東亞VS.亞太締共同體 日澳較勁

【陳文和/綜合廿五日外電報導】2009-10-26 中國時報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廿四日在泰國中部華欣舉行的「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峰會期間,勾勒其師法「歐洲聯盟」而締造「東亞共同體」的長程願景,至少將納入東協十個成員國與東協六個對話夥伴國家。雖然鳩山強調美國對東亞事務的持續參與不可或缺,但是否將美國納為東亞共同體成員則仍未明朗。

而澳州總理陸克文緊接著於廿五日在華欣提出「亞太共同體」構想,與鳩山互別苗頭。據陸克文規畫,亞太共同體將以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印尼與俄羅斯六國為核心成員。另一項與東亞共同體計畫最顯著的差異則是,陸克文並未主張採行區域共同貨幣。

願支持哪一案 美國未表態

美國並未明說較支持哪一項提案,僅表明美國向來積極參與亞太事務,期望能獲邀加入。而中國對此兩案的回應則均顯冷淡。

東協十個成員國領袖廿四日與中國、日本及南韓領導人舉行「十加三」峰會。日相鳩山期勉東亞領導人建立能在全球起主導作用的強勢經濟共同體。按其構想,東亞共同體的建構需時十年以上,可能會採用某種形式的區域貨幣,而成員國至少應涵括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十個東協成員國,以及中、日、韓、印、紐、澳六個東協對話夥伴國家。東亞共同體一旦結成,將囊括全球近四分之一經濟產值。

怕拉抬日本 中國意興闌珊

鳩山並指出,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日本也是亞洲國家,必須強化與亞洲各國的相互關係和彼此信任。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兒玉和夫於峰會後的記者會強調,日本認為美國對東亞事務的持續參與十分重要,但峰會並未討論是否邀請美國加入東亞共同體。西方媒體認為,中國唯恐鳩山倡議的東亞共同體計畫會拉抬日本的國際影響力,因而對此並不熱中。



◆ 國際瞭望-東南亞是誰天下?

【本報訊】2009-10-26 中國時報

原先一般預料,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東協高峰會議期間將大力提倡「東亞共同體」構想,但事實上他推銷乏力,而從這次東協峰會所見,東南亞未來是誰家天下已昭然若揭。

溫家寶就此構想對媒體發表的說法是:「東亞各國社會經濟制度不完全一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完全一樣,因此要形成一個共同體,必須是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等於否定了鳩山提議的可能。

其實,東協構成的情況同樣很複雜,新加坡人均收入近三萬美元,緬甸卻只有不到二百美元,而緬甸與越南實行社會主義制,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卻是民主制,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泰國與緬甸則是佛教國家,馬來西亞與印尼卻是回教國家,這還不夠分歧嗎?東協這樣分歧、不平等而能夠成為共同體,為什麼東亞就不能?

所以溫家寶的這種說法真實是推託之詞,骨子裡的意思就是「不贊同」。

中國為什麼要贊同呢?除非是犯傻,不然不可能上這個圈套。

中國的基本目標是「東協加一」,了不起是「東協加三」,雖然加三是增加了日本與南韓,但這兩國在東南亞遠非中國之對手,中國支持加三已是無可奈何了,讓它接受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乃至美國,那簡直是自毀長城。

且看中國與東協接近的程度與著力之深。就以這次會議召開前而言,一、中國宣布設立一百億美元的「中國─東協投資合作基金」;二、向東協國家提供一五○億美元的信貸支援;三、向東協欠發達的國家提供二億七千萬人民幣特別援助。這豈是日韓所能做到,連美國也辦不到。

以後呢?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在六十五天後就開始正式運作,要在東協國家中建立經濟合作區,不斷擴大中國對東協的投資,要盡快商定《中國─東協交通合作戰略規劃》,要構築互聯互通的區域基礎設施網絡。

而一百億美元投資基金首期募集的十億元已到位,一五○億元信貸支援中的優惠貸款額度則增為六十七億美元。

中國與東協關係已發展到這種程度,而美國最近方由國務卿希拉蕊出面說,美國「又回到本地區了」。回來做什麼?能倣效中國這樣大手筆地交朋友嗎?

當然,東協對中國這樣的區域影響力,是有戒心的,但是,中國從來不表示要東協在政治、外交上對中國有任何支持,更不干預東協國家的內部事務,那麼,接受影響力又何妨?除了印尼及新加坡希望美國插手東協外,區域其他國家從不如此表示。畢竟他們經濟基礎薄弱,國際經濟金融風波不斷,而有中國作為背後靠山,何樂而不為?

美國雖說是回來了,但東協能忘記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袖手旁觀的舊事嗎?美國是不甘心東南亞乃至東亞淪為中國勢力範圍,然而美國國力已大不如前,國際環境也非從前,美方的國際信譽更已破損,想在東亞與中國相爭是辦不到的事,因為這不是武力所能達成的目標。

美國駐北京大使洪博培曾否認美國回到東南亞是針對中國,他說東協從來就是美國的重要夥伴,東協與美國經濟往來甚至超過德國,更何況現任總統歐巴馬曾在這個地區(印尼)生活過。

既然是重要夥伴,以前為何要拋棄?現在為何又要回來?沒有人認為美國不應該回來對付中國,問題是,拿什麼來對付?肯掏出幾百億美金來嗎?肯不再對東協國家內政指手劃腳,說三道四了嗎?



◆ 兩岸關係和緩 預警雷達加密防共 美迫我埋單

【吳明杰/台北報導】2009-10-26 中國時報

兩岸關係和緩,台美軍事合作卻出現近年來相當罕見的猜忌現象!據指出,由美國出售台灣即將建置完成的長程預警雷達,美方今年突然要求加裝「防情資洩密軟體」,且相關費用十八億工程價款,美方要求由台灣支付。由於雷達已即將完工,空軍對美方要求現在騎虎難下、進退不得。

國民黨立委帥化民昨天痛批,老美怕兩岸統一,要防洩密為何還要台灣付錢,太不合理!這座位於新竹樂山的預警雷達,未來偵蒐到的情資台美間倒底如何分享,現在也沒說清楚,但加裝防洩密的軟體,當然就是怕台灣把情資洩漏給中共,充分顯示美方對台灣的不信任。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將著手初審九十九年度的三千一百億國防預算,帥化民指出,近來像是陸戰隊計畫向美採購的標槍飛彈被坐地起價,空軍長程雷達案以前已被加過一次價,現在居然還要再付錢,還有潛艦案也是,他將要求委員會把預警雷達案凍結,標槍飛彈案全刪了,潛艦案預算只留一半。

這項代號「安邦計畫」的國軍長程預警雷達採購案,是台美合作建構用來偵測大陸各型導彈攻擊預警之用。民進黨政府原計畫採購兩座,但預算遭砍僅採購一座,原本計畫花費八億美元採購雷達本體,周邊設備約兩億多美元,再加上政府用於徵收整地經費,總經費近四百億台幣。

但計畫從民國九十三年開始在新竹縣五峰鄉樂山基地執行工程後,美方即一再抱怨台灣天災太多,導致通往標高達八千多呎工程基地的道路一再坍方,因而無法順利運送建材,加上基地土質鬆軟,才會導致工期延宕,甚至原本編列的預算都不足支付,已多次向我空軍要求追加工程價款達數十億之多。

美方不斷要求追加款項,當時的國防部長李傑還曾下令這項軍購案不准再追加價款,但美方並未接受,姿態之高,我方礙於台美關係壓力,敢怒不敢言。

在李天羽出任國防部長後,國防部出面協助空軍妥善處理此案,工程雖繼續進行,但妥協的結果,今年又被美方要求要加裝保密軟體再敲一筆。

fsj 提到...

有了航母 平分太平洋? 經濟學人:中美尚未處理好「巧實力」

【朱建陵/綜合報導】2009-10-27 中國時報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報導說,在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協防台灣,但中國近年快速增長的軍事能力,將使美國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台海危機,更難於做出反應。

中共十一的大閱兵及今年以來高密度軍事演習,令西方國家更注目中共解放軍實力的進展。《經濟學人》表示,美國務卿希拉蕊今年一月間提出「巧實力」概念,主張為軍事能力、文化影響力與經濟實力找出一種巧妙安排,中國官方及評論者對此都深以為然。但《經濟學人》說,目前為止,中美雙方都未能處理好這種「巧實力」安排,中國今年「十.一」大閱兵就是一次「錯誤的演練」。

軍事層面來看,美國防部擔心,中國雖然沒有公開表示希望能將美國力量驅離亞洲,但中國從九○年代末開始加速的軍事現代化,終將使中國領導人相信,或是針對台灣,或是針對從日本到馬來西亞等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中國有能力打贏一場戰爭。

報導指出,在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協防台灣,但中國近年快速增長的軍事能力,將使美國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台海危機更難於做出反應。

美國防部官員說,中共正發展中程導彈,其射程遠超出台灣,對美國海軍及美國在日本、關島的軍事基地構成明顯威脅。美官員評估,中國目前是擁有最大型導彈發展計畫的國家。

軍事互信方面,《經濟學人》指出,雖然雙方都知道「錯估」的危險性,但直到目前,中國對美方軍事對話要求仍意興闌珊,美國防部官員至今未能獲准參觀中國位於北京香山的軍事總部,中國戰略核武部隊將領至今不願到美國參訪,此外,兩國軍方雖然拉起熱線電話,但今年三月間,當兩國軍隊發生對峙衝突事件時仍未使用,原因不明。

中國如今正靜悄悄研發其第一艘航母,美國五角大廈官員認為,雖然美國不必為此擔憂,但中國此舉等於向世界各國傳遞信號,即中國不再侷限於沿海防禦。

據指出,曾有一名中國高層官員對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打趣說,當中國擁有航母之後,中美兩國可從夏威夷起將太平洋一分為二,區隔兩國航母活動的範圍。對此建議,基廷當時客氣地拒絕了。



◆ 美售我直升機 又亂漲七億

【吳明杰/台北報導】2009-10-27 中國時報

我向美採購長程預警雷達、標槍飛彈等軍購案近來遭美坐地起價,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昨天再爆,空軍採購三架救護直升機也被美無故漲價七億元;他並痛批近來美方不同廠商都為所欲為,簡直是把台灣當凱子和殖民地。林郁方呼籲台灣不僅要自己選擇要不要吃美國牛肉,還要自己決定是否向美買武器。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二十六日審查九十九年度國防部公開預算,林郁方指出,空軍救護直升機我方原依美商報價,編列全案三十七億九千多萬元,但等到立法院在九十六年下半年通過預算後,美商卻突然要求增加十二億,經我方要求仍拒絕說明原因,後經空軍爭取打折僅漲七億,但還是漲得不合理。

國民黨立委帥化民也痛批說,近來美軍售台武器的漲價很詭異,黑鷹直升機該給發價書的不給,潛艦、F-16C/D該賣的也不賣,中科院需要的零件也沒有;他要求軍方和美打交道態度要硬一點,把台灣惹毛了,乾脆都去跟俄羅斯或中共買。

林郁方表示,近日不論是循軍售途徑的「長程預警雷達」,或循商售途徑的「空軍救護直升機」,都傳出美方在預算通過後,以種種理由要求大幅調增預算的情形,因此他提案凍結二分之一預算,以向美商傳達「中華民國不會任由美商予取予求」的訊息。

林郁方說,「空軍救護直升機」案從九十七迄今一共開標過五次,最後全都以流標收場,讓攸關我空軍飛行員和民眾生命的「救護直升機」進度一延再延;空軍參謀長葛熙熊則無奈說,此案月底就將開標,明年就必需支付美方採購金額,否則就將違約。

此外,空軍採購「魔法飛彈火箭推進器」預算五億元,也因幻象兩千戰機發動機問題無法根絕,導致飛行員每月飛行時數大幅下滑,預算也遭林郁方凍結一半,等國防部提出「幻象2000戰機發動機問題改善計畫」並向委員會報告後才准予動支。



◆ 幻象機問題多 還要買飛彈

自由時報 2009.10.27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幻象機專用的法製魔法飛彈逼近壽限,三年後將不堪使用,空軍參謀長葛熙熊昨表示,明年將採購飛彈火箭推進器,預計更新二百八十枚,第一批推進器卅六個月後到貨,第二批於七十二個月後到貨,全案經費五億元。

不過這筆預算卻遭到凍結一半的命運,立委認為幻象機因發動機問題導致妥善率低落,飛機不能飛,沒必要更新這麼多枚飛彈,要求國防部必須向委員會提出「幻象二千戰機發動機問題改善計畫」才准予動支。

立法院昨審議明年度公開預算,空軍飛官的續服現役獎金成為立委質詢重點。林郁方說,獎金原本是六十萬元,九十六年取消,因此導致退伍飛官暴增為一百人,隔年恢復發放卅六萬元,但限制只有「服役未超過廿年的中校以下飛官」才能領取,結果當年有高達五十六名飛官退伍。他要求軍方應立刻恢復六十萬元的獎金額度,國防部人力司長趙克達表示已交由空軍司令部研議。

此外,國防部明年度起調漲官兵副食費二成,調整後的本、外、離島官兵平均每人每日主副食品及副食費約為九十二至一百廿六元。

fsj 提到...

巴基斯坦市集被炸百死 阿富汗賓館12死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220675.shtml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09.10.29

巴基斯坦西北部接近阿富汗的大城白夏瓦28日發生汽車炸彈攻擊事件,造成至少92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而就在同一天清晨,一群槍手闖進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間賓館,將6名聯合國官員在內的12人殺害,神學士組織稍後宣稱犯下此案。

巴基斯坦軍方最近頻頻對境內的神學士組織發動攻擊,神學士揚言反擊,以致巴國境內恐怖攻擊頻傳,近幾周來已經有200多人在恐怖攻擊中死亡。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28日首度以國務卿身分造訪巴國,表明美國完全支持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動。白夏瓦爆炸案發生時,希拉蕊正在距離當地三小時車程的巴國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和巴國官員會面。

28日的攻擊行動發生在白夏瓦的一處市集,由於該市集主要出售婦女用品,因此死者大部分是婦女和孩童。從巴國電視的畫面可看到仍在燃燒的商店,以及救難人員徒手挖掘、尋找瓦礫中的倖存者。

白夏瓦警方表示,凶手透過汽車炸彈發動攻擊,劇烈的爆炸聲在整個城市都可以聽到。目擊者指出,幾幢建築物和一間清真寺在爆炸中被嚴重摧毀。目前雖然尚無任何個人或團體宣稱犯下此案,但有媒體將矛頭指向神學士。

除了巴國境內紛擾,3名穿著炸彈背心的槍手同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間外資賓館與警發生激烈槍戰,至少12人死亡,其中6名聯合國官員,已知有一名為美國籍。凶手犯案後引爆身上的炸彈自盡。

這是近日針對阿富汗總統大選二輪選舉所發動的一連串攻擊行動中,最令人震驚的一起。神學士24日籲阿富汗民眾抵制即將舉行的第二輪阿富汗總統大選,並揚言要攻擊參加投票的人。 (相關報導,詳見原站)



◆ 傷亡慘重 美擬花錢收買神學士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綜合報導】2009.10.29

阿富汗、巴基斯坦28日先後發生恐怖攻擊事件,連日來美軍在阿富汗又因墜機、炸彈攻擊屢傳傷亡,讓美國政府很難堪,除考慮增兵、調整戰略,還打算用錢收買神學士成員。

目前在阿富汗的聯軍部隊共有10萬4000人,包括6萬8000名美軍,而阿富汗本身的軍警部隊則有20萬人,合計總人數約30萬人,而對手神學士估計只有2萬5000人,相當於12個人打1個人,但勝利仍遙遙無期,美國政府的窘境可見一斑。

在歐巴馬將決定是否繼續增兵阿富汗之際,駐阿富汗美軍27日有8人遭炸彈攻擊陣亡,使本月成為2001年美國出兵阿富汗以來傷亡最慘重的月份。

紐時指出,在認清不可能全面根除阿富汗暴亂的情況下,白宮除了考慮增兵,還打算改變部署,增派美軍捍衛人口最集中地區。該項戰略是將美軍集中在阿富汗10 個主要人口聚集區,在其他地區則用無人偵察機及當地線民引領美軍打擊叛亂份子。另外,歐巴馬即將簽署生效的國防法案中包含一項新條款,將付款給放棄叛亂的神學士民兵。

阿富汗問題持續惡化,歐巴馬政府似無解決之道,負面效應已開始發酵。美國國務院派駐在阿富汗札布爾省的資深政治事務官員麥休.郝上月已遞出辭呈,理由是不知道為何在阿富汗工作。他在辭呈中說:「我現在對美國駐軍阿富汗的戰略目標既無法理解,也缺乏信心。我不是抽著大麻、反戰的嬉皮。我希望各州的人民都向他們的國會議員施壓,告訴他們:『聽著,我認為這是錯的。』」



◆ 人海戰術無效 美增兵阿富汗計畫遭質疑

自由時報 2009.10.29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歐巴瑪政府正在思考調整阿富汗戰略,最新方案是可能增兵數萬人,著重保護阿富汗十大重點區。目前在阿富汗的各國駐軍、加上阿富汗安全部隊和警察,總人力接近三十萬,是神學士的十二倍,然而,多國部隊人數優勢迄今並未對掃蕩神學士帶來任何顯著效益。

最新方案 增兵十大重點區

目前各國在阿富汗駐軍十萬四千人,美軍佔六萬八千人,阿富汗部隊和警力各約九萬四千人;神學士游擊隊估計有兩萬五千人。依照美軍駐阿富汗指揮官麥克里斯托的增兵規劃,雙方兵力比例可能提高到二十比一,不過專家指出,阿富汗部隊有三分之二缺乏訓練和經驗,而神學士游擊隊又常結合族人、朋友小團體攻擊,現階段比較有意義的數字或許是四比一或五比一。

多國駐軍規模佔優勢,卻仍無法有效壓制神學士攻擊,這使得美軍和北約的增兵要求面臨質疑:究竟要增兵多少,才能打贏這場仗?

各國駐軍總和是神學士12倍

紐約時報報導,歐巴瑪還沒就阿富汗新戰略做出決定,但討論重點已經不是是否增兵,而是增兵多少。麥克里斯托希望至少增兵四萬人,但副總統拜登反對,認為會有反效果,因此折衷形成把焦點從打擊神學士轉移到保護十大主要人口區的平民。

增兵人次多寡 角力重點

這些地區包括喀布爾、堪達哈、馬札爾夏里夫、昆杜茲、赫拉特、賈拉拉巴德等。第一批增援部隊將先部署堪達哈,該城被視為神學士精神首都,若新戰術在此奏效,將可有效遏止神學士攻勢;軍方也希望納入重要農業區和主要公路,這將使得兵力需求明顯超過歐巴瑪今年增派的兩萬一千人。

塞爾維亞軍事分析家、游擊戰專家史托耶迪諾維奇說,一九八○年代蘇聯也曾在阿富汗用過同樣的戰略、最後卻以狼狽撤軍收場,顯示增兵無助外國部隊重新取回有利地位,「只會樹敵更多。」

阿國總統胞弟傳受美中情局資助

根據紐約時報披露,阿富汗總統卡爾札伊的弟弟阿米德.瓦力,過去八年協助美國中情局在堪達哈成立民兵,並為此領取酬勞。報導說,阿米德.瓦力疑涉入鴉片交易,但中情局對此不聞不問。紐時評論指出,這種作法令人質疑,美國的戰略到底是什麼。但針對這項報導,美國中情局拒絕評論,阿米德.瓦力則出面否認。



◆ 國際瞭望-中俄印應協助解決阿富汗問題

【本報訊】2009-10-29 中國時報

中國、俄羅斯與印度三國外長會這次已是第九次了,而過去八次會議也未見有什麼成就,以致國際媒體對它也就缺乏胃口,其實這三國有其分歧,尤其是中印之間的衝突正逐年增加,但是合作的利益卻也存在的。譬如在阿富汗問題上,他們都算是鄰國,阿富汗的情勢直接影響他們的利益,一個穩定的阿富汗對大家都有利,但是三國肯幫助美國穩定阿富汗局勢嗎?

烏魯木齊的騷動使中國政府發覺過去是輕視了中亞的恐怖勢力,如果彊獨與「基地」組織乃至塔里班的勢力結合,中國邊疆的穩定就大有問題了,如果美國不穩定阿富汗,最後一走了之,這個恐怖溫床絕對是不利於中國的。

俄羅斯呢?同樣也怕這情況,當年蘇聯為掌握阿富汗,花了大量戰費,死了那麼多的兵員,結果還是收兵。他們當年是被美國支持下的塔里班打敗的,塔里班如再回到喀布爾,對俄國有利嗎?俄國同意美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其領空運輸軍事補給品去阿富汗,就可知其立場了。

至於印度,駐喀布爾印度大使館遭遇炸彈攻擊,顯見塔里班對它的不滿,假如塔里班與「基地」組織及喀什米爾的伊斯蘭恐怖團體結合,那就是印度的惡夢。所以三國如果能就阿富汗反恐事宜獲致協議,而非隔岸觀火,大瞧美國的好戲,那對阿富汗局勢及他們自己都是有好處的。美不但曾與俄羅斯談過此,而且與中國方面談過,希望有所協助。

中俄兩國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印度是觀察員,上合組織成立宗旨之一是反恐,具體地協商穩定阿富汗方案也是合理的。而這次三國外長會議只是輕描淡寫地提及,難道是要美國好看?



◆ 營救德新海船員 與索國海盜談判 贖金高度機密

【朱建陵/綜合報導】2009-10-29 中國時報

中國船東協會秘書長張祖躍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訪問時證實,中國政府和青島遠洋運輸公司正與劫持「德新海」號貨輪的索馬利亞海盜談判,準備以贖金贖回海員及貨輪。據估計,贖金談判過程不會很快完成,最終成交額在一百萬至二百萬美元之間。

張祖躍表示,中國方面正通過幾個不同渠道與海盜聯繫;海盜向中方表示,他們可以保證貨輪及廿五名中國船員安全,但大陸海運業內人士估計,贖金談判過程不會很快完成。從過去例子看,各國與索馬利亞海盜談判時間,從兩個月到十個月不等。

張祖躍說,海盜明確表示不會傷害中國船員,也不會損壞船上貨物,只要贖金。他強調,談判須保持高度機密,中國方面不會向外界透露贖金的金額,因為「洩露敏感信息會給談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南華早報》引述倫敦索馬利亞海盜專家米德爾頓的話說,海盜通常會要求一千萬美元贖金,不過最終成交價通常在一百萬至二百萬美元之間。先前也有海盜開價二千五百萬美元,最終以三百萬美元成交。稍早,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已證實,「德新海」貨輪由該公司青島分公司承保,保險金額近四千萬美元。這筆保險金只有在船東決定棄船後才能支付,但由於有廿五名人質在海盜手上,船東顯然不可能選擇棄船。

本月十九日發生貨輪遭海盜劫持事件後,中國官方曾表示「不排除使用武力」營救,大陸網路上也有不少網民要求政府對海盜採取行動。美國最新一期《時代》雜誌指出,對於是否對海盜使用武力,中國內部出現不同聲音,政府正面臨著兩難。但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葉海林昨天在接受《北京電視台》訪問時表示,目前成功以武力從索馬利亞海盜手中救出人質的例子只有兩次,而這兩次營救行動都有特定的偶然性因素,與「德新海」號不同。

fsj 提到...

柏林圍牆倒塌20年 美俄德前三巨頭聚首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226220.shtml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2009.11.01

距德國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紀念日十一月九日還有數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和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已抵達柏林,與德國前總理柯爾及同時期各國領袖共聚一堂,一同緬懷當年共創歷史的一刻,也為相關的紀念活動揭開序幕。

卅一日這場電視轉播的紀念活動,於柏林可容納一千八百人的弗里德里希劇院舉行,除老布希、戈巴契夫與柯爾外,時任波蘭及匈牙利總理的馬佐維茨基及內梅特亦應邀出席,甫於九月底大選成功連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也蒞臨會場。

紀念活動由以德國前總理艾德諾為名的基金會主辦,基金會會長維格爾讚揚老布希與戈巴契夫分任美蘇領袖時,對拆除柏林圍牆及促成兩德統一的貢獻。他說,當時戈巴契夫大可派出大軍讓東德共黨政權不致垮台,但是他沒有。

維格爾亦讚揚德國前總理柯爾,「抓住關鍵的一刻」促成東西德統一。在老布希和戈巴契夫的支持,柯爾出任兩德統一後的首任總理。

德國總統柯勒盛讚道:「這三位是了不起的人物,每個國家都需要既尊敬他國,亦熱愛祖國的人。我代表德國人民向你們致謝,而且,我覺得我也能代表其他國家向三位致謝。」

七十九歲的柯爾憶起當年,情緒有些激動。他表示,能完成德國統一讓他感到驕傲。戈巴契夫致詞時指出,在當年冷戰氣氛下,要促成德國統一並不容易,老布希則感謝各國領袖的合作。

柯勒並呼籲將俄羅斯納入歐洲安全政策體系,表示這會是鞏固西歐和美國間「跨大西洋關係」的理想方式。他並指出,此時正是歐盟和俄國「加強對話」的絕佳時機。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fsj 提到...

兩德經濟一統 路迢迢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09-11-04 工商時報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完成政治統一,而在共黨統治下被禁錮嚴控多年的東德經濟也得以呼吸到自由市場的新鮮空氣,但圍牆倒塌20年後的今天,兩德經濟統一對德國人來說,似乎仍是遙不可及的夢。

金融時報周二報導,實現東西德統一可謂工程浩大所費不貲,據估計花費的成本在1.2兆歐元到1.6兆歐元之間,包括給予企業直接補助,基礎設施重建,成立全新政治機構,還要提供社福津貼給1989年以前落戶東德的1,670萬居民。

究竟兩德統一模式是否值得借鏡?在前來取經的學生當中以南韓官員者最為積極,他們亟欲知道德國經驗能不能用於未來兩韓統一之上?

德國IWH經濟研究所學者路德維希(Udo Ludwig)指出:「我的韓國朋友向我請教經濟統一的看法,我告訴他們要以德國為殷鑑,千萬不要步入我們的後塵。」

然而兩德統一後,前東德的經濟表現似乎與路德維希的悲觀看法大相逕庭。1991年德東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有德西的43%,如今提高到71%。儘管目前德東的失業率激增,但每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佔德西的比率,從1991年的60%拉高到80%。

雖然德西的生活水平依舊高於德東,但德東的生活品質已大幅改善,平均壽命延長6年,且有線寬頻與公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向來優於德西。

此外,自2002年起,德東企業的擴張速度快於德西公司,加上拜單位勞動成本比德西便宜2成所賜,獲利能力也較佳。去年全球掀起衰退風暴,德東受到的衝擊也比德西輕微。

不過即便德東在統一後取得這些成果,兩德經濟統一離完全成功還有一大段距離。甚至有專家擔心,德國統一準備邁向第30個年頭之際,兩德的差距會再度擴大。

事實上,現在已浮現這個跡象,自2005年起,由於德東的經濟成長率下滑到和德西一致的水平,德東與德西的人均GDP差距有加大之勢。另一方面,德東於統一後雖急起直追德西,但從1990年代中開始已顯露疲態陷入停滯。



◆ 外交文件解密/兩德要統一…英法怕死了

【聯合報╱國際中心/法新社巴黎2日電】2009.11.03

柏林圍牆倒塌即將屆滿20周年,根據新解密的外交文件,被認為是德國盟邦的英國和法國,對兩德統一非常害怕,英法甚至要求蘇聯阻止德國統一。

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都被東德共黨垮台和兩德統一的速度嚇壞了。

繼英國之後,法國歐洲事務部長賴洛奇(Pierre Lellouche)最近也公布1989和1990年的外交檔案,他說:「1989年,面對歷史洪流,我們給世人搖擺不定的印象。20年後,讓我們還它公道。」

根據法國公布的外交電報,柴契爾1990年3月在倫敦告訴法國大使:「法國和英國應同心協力面對德國威脅。」

柴契爾說:「(西德總理)柯爾無所不能,他已變了個人,就連他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他自詡為主宰者,行事作風也開始像主宰者。」

法國歷史學家維斯說,柴契爾似乎「害怕」兩德統一會使德國成為歐洲強權。

根據英國檔案,柏林圍牆倒塌前2個月,柴契爾告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說:「英國和西歐都不希望德國統一。」

實際上,柴契爾甚至要求冷戰時期的敵國蘇聯,助她阻撓西德的統一企圖。

1990年1月,密特朗在巴黎晚宴告訴柴契爾,兩德統一可能產生「比希特勒更強大的勢力」。



◆ 遭阿根廷軍政府綁架嬰兒已尋回98個

中央社 2009.11.03

一個人道組織今天宣布,他們已找到第98個阿根廷獨裁軍政府期間(1976-1983)在政治犯監獄中遭到綁票而失蹤的嬰兒。

這個叫做「五月廣場祖母」的組織將於明天公布這位昔日失蹤「孫兒」的身分,她們也相信有類似遭遇的受害者將近500人。

阿根廷軍政府時期,獨裁者將數以萬計的政治犯逮捕下獄,其中有許多懷孕婦女,她們在獄中生產,產下的嬰兒就被獄方人員扣留。

根據媒體報導,在70年代,拉丁美洲軍政府盛行時期,這種綁架人犯獄中產嬰的慘劇,只有在阿根廷發生,阿根廷政府採取這種手段的說詞是,「不希望這些嬰兒回到家中,將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變成游擊隊員或政治犯」。

因此很多政治犯父母在關進祕密監獄中就失蹤了,他們襁褓中的子女也從此不知去向。

1978年,一群有女兒在懷孕中被逮捕入獄的媽媽,開始向軍政府抗爭,要求獨裁者歸還她們的女兒和孫兒女,自此組成了「五月廣場祖母」這個人道組織。

32年來,這個組織持續控訴阿根廷軍政府這種泯滅人性的行為,並設立了「基因銀行」以尋找這些被綁架的嬰兒,查明他們的身分,讓他們重回家人的懷抱。

fsj 提到...

回首廿年 柏林圍牆已倒 民主不能失敗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091+112009110600152,00.html

【江靜玲/專題報導】2009-11-06 中國時報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被推倒,次年十月三日東西德統一。不論對德國或世界,這都是廿世紀歷史重要一刻。然而,政治統一不表示社會、文化、經濟融合無間。統一後德國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恐怕要花費一個世代,或者更多時間整合。屆時有多少人記得或知道,這道圍牆的故事與意義?

負責研究、維護保存和紀念這段歷史的「柏林圍牆基金會」(Stiftung Berliner Mauer)主任克勞斯邁爾(Axel Klausmeier)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柏林圍牆倒了,許多人腦袋中卻仍存在著一道圍牆。以下為訪談紀要。

廿世紀最美好的事

問:柏林圍牆倒塌廿年意義何在?

答:我相信這是上個世紀最美好的事。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的和平革命,為廿世紀添上冠冕,紀念和慶祝圍牆倒塌對大家十分重要。

問:是否所有的恐懼和憤怒已消逝?

答:當然仍有許多事要做,但我深信,我們有絕佳理由相信,廿年前,我們竭盡所能共同完成統一,值得喝采。不要忘了,東西德分裂那麼久,雙方發展不一,統一廿年後,彼此感受依然不同,經濟負擔也未消逝。但絕大多數人是獲利者,這點毫無疑問。

心理的圍牆仍存在

問:社會柵欄仍然存在?

答:是的。圍牆倒塌時,我們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和政治系統。政治上我們很快結合,但經濟和社會融合是一段過程,需要磨合,不是立即可生效的決策。我們把兩個同文同種,政治經濟制度迥異的國家統一起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十分成功。

問:同文同種同語言,實體圍牆倒了,不表示心智邊界(mental border)已移除?

答:沒錯。我們腦中仍有圍牆存在。最簡單的例子,圍牆倒了廿年,今天仍然可以聽到柏林人說:「我今天開進西德…」顯然圍牆還存在他們的腦子裡。或許十年後,才沒有人會在意我們身處東邊或西邊。

民主時刻受到威脅

問:柏林人或德國人對圍牆的記憶有不同看法,柏林圍牆基金會面對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答:保存歷史,提醒大眾珍惜民主自由。德國有許多可怕、醜陋的歷史,壓抑可能比面對容易。但我們很幸運可以研究保存這些歷史,為後代留下紀錄。

不過,與年輕一代接軌並不容易。年輕一代對分裂沒有太多概念,無法想像共產極權,連婚姻、生活和旅行、思想都受限制。他們以為民主是天經地義,但事實並非如此,民主時刻受到威脅,我們必須費力爭取維護。一九八九年「神奇的一刻」,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牆起牆塌28載 見證冷戰始末

【閻紀宇/特稿】2009-11-06 中國時報

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星期天早晨,德國柏林的市民一覺醒來,發現整座城市被硬生生一分為二,中間築起一座圍牆,民眾再也不能自由來往。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東德政府宣布開放民眾自由出入國界,東柏林市民湧向控制圍牆進出的哨站,踏上西柏林的土地,深深吸一口等待了廿八年的自由空氣。

從牆起到牆塌,柏林圍牆(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廿世紀末葉最重要歷史事件─冷戰─的開始與結束。

一九四五年雅爾達會議上,美、英和蘇聯劃分戰後歐洲勢力範圍,東歐八國從此被關進鐵幕,戰爭元兇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則由三強及法國割據。一九四九年,美、英、法佔領區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蘇聯佔領區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位於蘇區的柏林則成為西柏林與東柏林對峙的局面。

剛開始東西柏林還可以自由來往,然而隨著兩邊經濟發展落差日益擴大,越來越多東德民眾西行之後一去不回,結果東德政權開始興建柏林圍牆。這道高牆全長約一百五十五公里,武裝警衛駐守,遍布機關陷阱,廿八年間有五千多人試圖跨越雷池、追求自由,其中至少兩百人喋血橫屍。

一九八六年戈巴契夫接任蘇共總書記,揚棄動輒鎮壓東歐衛星國的「布里茲涅夫主義」,鼓勵這些政權效法他推動改革開放,東歐民主運動從此風起雲湧。

一九八九年波蘭團結工聯打響民主選舉第一炮,匈牙利終結共產黨一黨專政,東德「和平革命」接著登場,其他負隅頑抗的共產政權也走上絕路,一年後東西德統一,兩年後蘇聯解體,新的世界秩序誕生。

fsj 提到...

倫敦傳真-1989,改變世界的一年

【江靜玲】2009-11-08 中國時報

這個星期一,十一月九日,是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周年紀念日。一九八九年,對許多人而言,是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以來,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在國際政治上,一九八九改變了一切。這一年,柏林圍牆倒塌、歐洲共產主義瓦解、蘇聯解體,冷戰終結。這一年,開啟了德國統一、歐洲聯盟(EU)歷史性延伸、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擴大,全球化和亞洲興起。唯一未改變的,恐怕只有人性了。

一九八九年這一年,歐洲興起了一股非暴力的絲絨革命。這股革命潮流,與二百年前歐洲推翻貴族特權、反專制獨裁暴力血腥的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截然不同。一九八九年是公民社會匯聚出來的人民力量,透過談判協商的和平革命。

一九八九年的震央,在歐洲的萊茵河流域到烏拉山脈間。經過一九八九年震盪後,這個區域內的政經情勢,與過去迥然不同。打開地圖仔細觀看,今天環繞在波蘭邊境的國家,都是新鄰居,都跟一九八九年時不同。實際上,這些國家,有的甚至比非洲國家還要年輕,例如一九九三年才獨立的斯洛伐克。

一九八九年改變了歐洲諸多男女老少先前認知的生活經驗。柏林圍牆倒塌不僅宣判了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死刑,在現實生活裡,更衝擊到無數平民百姓,影響所及,不只在德東而已,還有捷克、匈牙利,一路擴散下去,而圍牆拆除二十年後,從一般市井小民口中,迄今仍可聽到歡樂擁抱民主自由,及緬懷共產社會主義制度,讚美與抱怨的不同聲音。

一九八九年對中國也是重要的一年。那年夏初,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到北京訪問,必須從邊門偷偷潛入中南海與中國共產黨領導晤面,因為當時天安門廣場上,已聚集了大批示威抗議群眾。然而,中國並未加入絲絨革命的行列,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爆發的天安門屠殺,戲劇性的分劃了中國和歐洲間的鴻溝。直到今天,歐洲各國雖競相與中國交好,歐盟卻仍以天安門事件做為拒絕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主要理由。

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和前蘇聯共產主義崩盤,對中國共產黨造成的震撼,則將中國帶進了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的改革道路。二十年後,面對中國現今已成為一個擁有二兆美元外匯存底的新興超級強權,許多歐洲政治觀察家不得不坦承,完全出乎八九年時的想像之外。當然,批評者仍堅持,從中國內政上存有諸多問題與壓力,開放有限,自由化和透明度都不足的角度分析,中國仍然是個脆弱的強權。

關於一九八九年的影響,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於與左派史學大師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在柏林圍牆倒塌十年後的一項訪問談話。當時,許多國家均宣稱已邁入「後共產主義時代」,主張中國將分裂的聲音不斷。霍布斯邦坐在倫敦家中客廳裡指出,俄共垮台,歐洲共產國家也垮了,中國共產黨則走向一條與中國共產政府建立之初,完全不同的道路,「歷史證明,共產主義運動在二十世紀,已經失敗」。

但他不相信中國會開始分裂的主張。霍布斯邦說,中國在毛澤東時代結束後的急速發展,到當時的表現,都令人覺得中國將會很快的邁入先進的國家,「別忘了,中國有成為主要強權的傳統,一直視自己為重要國家,是文化中心和重心國。」他又認為,中國在二十世紀已建立強烈國家定位和民族主義,這種「強權式民族主義」使他深信,「中國將發展成為世界主要強權」至於俄國,是再也回不到一九八九年分裂前的強權地位了。而歐盟,除非建制化,否則,只是個經濟聯盟,從政治角度而言,「其實是不存在的」。

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年,中國興起,國際政經勢力重組;歐盟通過《里斯本條約》,建制在即。重讀霍布斯邦訪談筆記,深感史學家鑑往知來。一九八九年,無論你喜歡與否,是否願意記得,都不能否認,這一年,影響深遠且普及。(clchiangr@yahoo.com)



◆ 歐洲前共產國家人民 對民主失望

【江靜玲/倫敦七日電】2009-11-08 中國時報

歐洲共產主義繼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瓦解,唯根據一項新民意調查顯示,歐洲前共產國家人民對資本主義和民主的熱情,已逐漸降溫。

《經濟學人》在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前夕,針對歐洲九個前共產國家進行民調,結果發現,相較於一九九一年,普遍同意多黨政治體制比一黨專政好的前共產國家人民,如今對民主的支持大幅下降。這種情況在貧窮的國家,尤其顯著。

對自由市場經濟的支持也快速滑落。人們認為,共產主義瓦解後的改變,僅嘉惠商人和政治精英,利益並未完全普及到一般小老百姓。

這九個國家包括了前東德、捷克、波蘭、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立陶宛、俄羅斯、匈牙利和烏克蘭。

對民主最失望的是烏克蘭,與一九九一年的支持率相較,下跌四二%,支持率僅三○%上下。其次依序為匈牙利,下跌二四%,立陶宛下跌二 ○%,保加利亞一八%,俄羅斯八%,前東德人民也下跌了六%。捷克則不變,波蘭和斯洛伐克人民對民主的支持率,則分別上升一%和四%。

受這波金融危機襲擊最嚴重的國家,匈牙利、立陶宛、保加利亞和烏克蘭,民眾對資本主義的支持率分別下滑三四%、二六%、二○%和一六%。其次依序為波蘭九%、捷克八%、俄羅斯和德東同為四%,斯洛伐克三%。

德東對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的支持比率均達八○%以上,遠超過其他前共產國家。捷克、波蘭、斯洛伐克對民主和自由市場經濟的平均支持率也都在七○%到八○%間。烏克蘭對兩者的支持率則都不及四○%,是對新制度最失望的前歐洲共產國家。

fsj 提到...

希望勝冷戰 柏林圍牆倒下今滿20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192.shtml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09.11.09

20年前的11月9日,他們在柏林圍牆上跳舞,用力踐踏著這個冰冷的水泥高牆,振臂高呼勝利,如雷的掌聲象徵友誼和希望。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數十年的分隔和緊張化為無法置信的自由,以及一個沒有邊界守衛、秘密警察、告密者和共黨獨裁的未來。

為了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悼念1961至1989年間試圖穿越圍牆被射殺的136人,德國沿著這堵牆的舊道路,堆起約一千個色彩繽紛的大型塑膠泡綿骨牌,準備9日時再次將它推倒。

由德國學生以泡綿堆起的骨牌「圍牆」長1.5公里,每個高2.3公尺,9日將由在東歐共產集團解體中扮演要角的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率先將它推倒,接著再推上一把的是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與西德前外長根舍。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沙克吉、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均會出席這場慶祝活動。

這一切慶祝活動都比不上20年前那種歷史性的歡樂。那場「派對」盛況空前,從9日圍牆倒塌開始,4天內有超過3百萬東德人造訪西德,西柏林商店通宵營業。

一切都從1989年11月9日晚間那場記者會開始。當時共黨政治局委員夏波夫斯基宣布,將開放東德人申請出境。沒想到他話說得太快了,「我們今天決定,每位東德公民都能穿過檢查哨離境」。

各國媒體馬上傳開,「柏林圍牆倒下了」。圍牆旁的檢查哨立刻擠滿數百位東柏林人,讓邊防士兵手足無措。深夜11點半,人潮愈來愈多,又遲遲沒有上級指示該如何處理,一名東德軍官只好自己作主,下令開放檢查哨,接著東西柏林間的檢查哨一座接一座放行。當晚上萬東柏林人尖叫歡呼,踏上西柏林,這個象徵冷戰的高牆終於倒下。(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經濟想追上德西 德東要靠教育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11.09

柏林圍牆倒塌20年後,經過聯邦政府1兆多歐元的拉拔,德東的經濟完全擺脫共產制度,大有起色,但努力的空間仍然可觀,德西的經濟遠優於德東,「西佬」 (Weissis)的生活水準遠高於「東佬」(Ossis)。

1991年以來,德東的生產力幾乎增加一倍,人均經濟生產達到德西的69%。比起1991年的33%,進步看來不小。

但在兩邊的1990年起跑點上,德東實在輸太多。「統一總理」柯爾在1995年推動「德國團結契約」,2005年起,「第二階段團結契約」生效,到2019年截止,要提撥德東數千億歐元。

可能的成效如何?根據著名的「IW德國經濟研究所」本月5日公布的評估,二期團結契約如果順利實施到2019年,德東的人均GDP可以趕上德西最差的幾個邦,到2020年可以達到整個德西人均GDP的80%。

共黨政府最愛拿東德臭氣遠播,漫天黑煙的化學工廠當振興工業的宣傳樣板。那些工廠已消失十之八九。但空氣好了,工作沒了。年輕人沒飯碗,只好去德西。根據統計,1990年以來,德東人口減少將近二百萬,目前持續每年減少0.5%,但18到29歲這個年齡群的消失率是1%。

今天,德東的失業率高達11.8%,德西是6.6%。

德東嚴重人才短缺,不但在地的年輕科技人力不好找,想從西邊吸引人才,一樣困難。在德國藍籌股DAX掛牌的企業,幾乎沒有一家總部設在德東,都只設分公司。

智庫「哈爾經濟研究所」 (IWH)經濟學家路德維希說,德東的經濟前途繫於能不能好好教育年輕一代。他說:「三件事很重要:第一件,教育,第二件,教育,第三件,教育。」

德國央行一份研究報告同意此見。教育程度夠,比較容易找工作,這是德東各邦政府的當務之急。中程看來,德東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民心不滿,不滿導致走人。報告說:「不快樂的公民對經濟發展不太有利。」走出中程,才有遠程。



◆ 全球5成民眾:資本主義需改革

【聯合晚報╱法新社倫敦九日電】2009.11.09

英國BBC的民調結果顯示,導致歐洲共產主義垮台的柏林圍牆倒塌20年後,全球民眾對資本主義普遍感到不滿。

27國多達2萬9033名受訪者中,僅11%認為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運作良好,高達51%認為資本主義的問題能以更多的規範和改革解決。

這項由BBC World Service進行的民調顯示,認為現行資本主義運作方式有效的受訪者比例,只有美國(25%)和巴基斯坦(21%)超過二成,其餘國家皆不到20%。

今天正好是柏林牆倒塌20周年,不過,全球也經歷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民調指出,大部分受訪者(54%)認為蘇聯瓦解是好事,22%認為不好,24%表示不清楚。

所有受訪者中,23%認為資本主義有致命缺陷,需要新的經濟制度。若以國家區分,同意上述看法的在法國有43%、墨西哥38%、巴西35%、烏克蘭31%。

27國當中,有15國的過半受訪者希望政府能更積極把主要產業收歸國有或實施控管,俄羅斯比例高達77%、烏克蘭也有75%。

22國過半受訪者支持政府更平均分配財富,特別是中南美洲國家。墨西哥有高達92%的支持率、智利91%、巴西89%。

美國馬里蘭大學學者庫爾說:「社會主義部分特質,例如政府設法均分財富,依舊讓全球許多人傾心。」

※ 相關報導︰

* 資本主義20年 德東仍是經濟拖油瓶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971.shtml



◆ 柏林圍牆倒塌與台灣海峽開通

【聯合報╱社論】2009.11.09

今天是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德國方面贈送台灣的一堵柏林圍牆切體,在台北市信義路台灣民主基金會前庭剪綵展示,馬英九總統應邀致詞。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被兩德民眾聯手推倒,在西方本位的歷史詮釋中,此一事件標誌著共產主義政經體制的瓦解與將世界撕裂對立的冷戰之結束。

其實,若以更具高度的大歷史觀點來看,共產主義的動搖,與冷戰對立的結束,皆非始自柏林,而是肇發於台灣海峽。世人以為,共產主義的醒悟始自一九八六年蘇聯元首戈巴契夫的「新思維」,但真正的答案卻是始自一九七八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世人也以為,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兩德民眾推倒柏林圍牆,是受統治者對共產政經體制的抗議經典事件,但真正的答案則應是早在當年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四日持續了七周的北京天安門事件,給了兩德民眾啟示;世人又以為,冷戰局面的化解,始自一九八九年的柏林圍牆的倒塌,但真正的答案卻應是肇端自一九八七年蔣經國的解嚴與開放台海兩岸交流。

柏林圍牆的推倒,其實是一個偶發事件。當時,東德當局原本只是計劃開放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此一決策卻被錯誤地發布成即將開放柏林圍牆的命令;但這個錯誤的政令立即受到民眾熱烈歡迎,使上街慶祝的兩德民眾在激情中將圍牆推翻。相對而言,蔣經國宣布解嚴與開放海峽交通,卻是經歷了至少十餘年的反省及經營,而在他用盡了上天給他的準備時間後,才宣布並啟動開放海峽。幾十年來,台灣因與大陸的軍力與綜合國力相去懸殊,在所有「分裂國家」間(南北越、東西德、南北韓)受共產政經體制的威脅最大;但因蔣經國的因應、經營、準備,遂在大小懸殊的凶險情勢中,仍能將局面撐持至「台灣全面民主/大陸改革開放」的今日。因此,對蔣經國及台灣而言,海峽開放不是偶發事件,而是一個經歷深刻規劃與經營的事件。

同樣的道理,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早在一九七六年就發生「粉碎四人幫」,及一九七八年就出現了「改革開放」的思維,更在一九八九年發生驚天動地的天安門民運;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皆不像柏林圍牆倒塌那般臨機性,而是因經歷了「三十年浩劫」長期蘊蓄而爆發。畢竟,前三十年的中共政經體制,相對而言,是同期歷史中最殘暴愚昧的政經體制;因此,黨內的反省也最深刻(所以有「粉碎四人幫」的鞭屍政變,及「改革開放」的大修正主義),民間的抗議與期待也最強烈(所以有六四事件)。就某種意義來說,中國大陸之所以有今日,其實是由中共內部以鄧小平為首的反省改革,與以六四事件為代表的民間期待,所協力完成。這些轉折殊非偶然,而皆是幾十年的生靈血淚所催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世紀末葉共產主義政經體制的瓦解,與軍事對立的冷戰之熄火,不是始自戈巴契夫的「新思維」,而是始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也不是始自柏林圍牆倒塌,而是始自蔣經國開通了台灣海峽。而且,朝今後的歷史來看,中共的「改革開放」仍將是共產專政修正轉型的指標樣板,而台海兩岸的互動更有可能為人類文明的「和平發展」寫下新頁。

不須讚嘆柏林圍牆的倒塌,兩岸人民應知,台灣海峽的開通其實是更重大的歷史事件。德國人拆除了人造的柏林圍牆,兩岸則開通了天然的台灣海峽。柏林圍牆既倒,兩德必須立即面對;但台灣海峽既開通又區隔,卻給了兩岸從容進行「和平發展」的條件。六十年來,從解放台灣、反攻大陸,走到改革開放、開放交流、雙贏共生、求同化異;從「和平統一」,走到「和平發展」;兩岸其實一直走在歷史(戈巴契夫/柏林圍牆)的前面,未來更有機會為人類歷史創造新的典範。

共產專政的轉型與戰爭陰影的消除,其實柏林圍牆尚未給世人最後的答案;此一答案是由台海兩岸領先作答,經二十年來的互動激盪,如今在「和平發展」的主旋律下,愈來愈理智,愈來愈昇華,世人應可期待一個典範式的答案,將在不日繳卷時呈現。

※ 相關報導︰

* 法學者預言 歐洲將出現「資本社會主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9/today-int3-2.htm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六方會談投下變數

【聯合報╱李庚嬉/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韓籍研究員】2009.11.11

自從一九五三年七月韓戰結束之後,南北韓簽訂停戰協定劃分陸上分界線,但海上分界線(南北韓雙方皆稱:北方限界線,NLL:Northern Limit Line)由美軍單方面劃定,對此北韓一直不予承認。儘管北韓要求重新劃定海上分界線,但南韓拒絕,因而雙方在海域的軍事衝突,至今仍然不斷發生。

此次海上衝突,是長久以來雙方認知上差異而發生的零星衝突,雙方各自認為是對方的軍事挑釁。北韓不承認分界線,認為沒有越界,而南韓則認定是越界而加以警告射擊,雙方互推爆發軍事衝突的責任,但由各方的政府聲明,很難判斷誰對誰錯。

衝突發生的時間,距離下周三(十一月十八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南韓約只一星期。外界一般認為,昨天的兩韓海上衝突,是北韓給美國政府下馬威,只是想藉此引起歐巴馬注意,並壓迫美國改變強硬立場,而與北韓直接接觸,但事實是否如此?

雖然今年十月初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平壤之後,北韓已表明願重回六方會談,因而促成北韓高層十月底在紐約與美國非正式接觸,北韓也邀請美國派遣特使前往平壤談判核武事宜,但美國到目前為止,尚未正式表態與北韓直接接觸的意願。

到目前為止,北韓仍堅持與美國直接雙邊會談,美國則堅持不改變在多方會談內與北韓接觸。美國和北韓的雙邊會談遲遲無法展開之際,北韓外交部發言人已表示,他們已提煉出更多用於製造核武的鈽元素,如果美國無意與北韓進行直接談判,他們將走自己的路。

這次海上衝突,很難認定是哪一方(尤其是北韓)蓄意造成。但縱使是偶發事件,由於美國與北韓之間,還在為北韓核武問題開展對話進行磋商,在這時候發生海上衝突事件,一般輿論認為可能還會影響六方會談的舉行。事實上,六方會談是為整體討論朝鮮半島的非核化而召開的,但願美國不要認為是北韓挑起的衝突,因而拒絕與北韓任何形式上的接觸。

fsj 提到...

歐巴馬中國行 全球關注如何為中國定位

中央社╱華盛頓特稿 2009.11.13

美國總統歐巴馬15日將抵達中國進行第一次訪問。由於他上任以來迄未公開發表中國政策,全球都在關注,他將如何利用這次訪問機會,對中國做出定位。

近代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定位不斷在改變。遠的不說,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時期,中國被定位為「戰略夥伴」;小布希上台後則將「夥伴」改為「競爭者」,於是中國成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

「911」恐怖攻擊事件爆發,反恐戰爭需要國際合作,使得小布希對中國「戰略競爭者」的定位,只維持短暫時間。

當時的副國務卿左里克(Robert Zoellick)創造了「responsible stakeholder」新名詞,有人翻譯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首次對中國賦予國際責任。

小布希執政後期,美中關係在傳統競爭中注入合作元素,在北韓、伊朗、能源、氣候變遷等議題上,美國都需要中國的合作。

儘管中國方面的合作態度顯得被動,甚至敷衍,但美方仍努力試圖將中國帶進國際運作軌道。

小布希政府的首任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在下台前,形容華府與北京關係正處於「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以來的最佳狀態」。

小布希下台前,則以「3C」─坦率(candid)、建設性(constructive)、合作性(cooperative),為他任期內的美中關係做出註腳。

不過北京方面對第一個C並不欣賞。他們認為華盛頓使用「坦率」一詞,做為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的藉口。

現在,歐巴馬要怎麼定位中國?

在歐巴馬訪中前兩個月,被認為是中國通的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突然在一場中國問題研討會拋出「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新詞。

敏感的中國問題專家立刻嗅到一股不尋常氣息,懷疑歐巴馬政府是否要以「戰略再保證」,來取代小布希時代的「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定位。

史坦柏格解釋,「戰略再保證」的核心意義,就是華府和北京同意進行一個「心照不宣的交易」。也就是華府向北京保證不會壓制中國的崛起;北京則必須努力舒緩華府對其全球意圖的關切。

一些華府智庫對史坦柏格的「創意」感到困惑。因為既然「戰略再保證」是雙向的,則美國也必須受到中國的節制,包括對台軍售,及美軍在中國沿海的情蒐行動等。

北京方面對史坦柏格的新說法也抱持疑慮。因為他們認為美方能夠提供的保證有限,中方反而會因而綁手綁腳,自我設限。

不過此間智庫圈隨後傳出,史坦柏格的這項談話,事先並未獲得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的批准。

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貝德(Jeffrey Bader)6日針對歐巴馬亞洲行舉行說明會時,也未再使用這個過去兩個月被炒熱的名詞。

面對持有一兆多美元美國國債、國際影響力日增、彼此依存度越來越高、被稱為「兩國集團」(G2)之一的中國,歐巴馬此行將如何稱呼對方,全球都睜大眼睛觀看。



◆ 日星行縮水 歐巴馬特重中國行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綜合報導】

2009.11.13

由於亞洲行程臨時縮水,首次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取消14日在APEC的演說,在新加坡停留時間僅約20小時,在亞洲行第一站日本也只待24小時,不過,歐巴馬在中國的行程卻是毫不縮水。

歐巴馬台北時間12日晚間10時15分啟程前往日本,因他臨時決定出席美國虎德堡基地槍擊案紀念儀式,日本和APEC行程都受到擠壓。

歐巴馬13日下午4點半飛抵東京,晚間6點50分還沒吃飯就要先與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舉行高峰會,並共同召開記者會,接著才參加晚宴,隔天還要舉行一場亞洲政策演說再參加日皇明仁夫婦的午宴,下午4點半搭專機離開日本前往新加坡,訪日24小時行程滿檔。

隨後歐巴馬將蜻蜓點水般造訪新加坡APEC峰會,停留時間之短是歷來美國總統僅見。

歐巴馬原訂14日在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上發表專題演說,但亞洲行程縮水,使得歐巴馬遲至14日晚間約10時才抵達新加坡,已無法出席演講,被迫改由美國貿易代表柯爾克代打。

歐巴馬在新加坡只停留20小時,15日將密集會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俄羅斯總統麥德維夫、印尼總統尤都約諾,還要參加APEC領袖會議及此行的重頭戲:首屆美國與東南亞國協國家領袖高峰會,然後傍晚就前往上海。

不過,歐巴馬在上海和北京的行程倒是毫不縮水。除了會見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與市長韓正外,還要參觀上海科技博物館,並出席一場與青年學生的互動式對話會。

到北京後,歐巴馬除了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兩次會談等官式活動外,還會抽空參觀紫禁城和長城,將在中國停留3天。和他在日本及新加坡的短暫密集行程相較,歐巴馬這次亞洲行顯然更重視中國。

※ 相關報導:

* 國際瞭望-歐巴馬怎樣應付美日不斷的陣仗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148+112009111400190,00.html

關注歐巴馬停留的時間並無多大意義,應關注的是美日雙方的外交是否順當,駐日美軍陸戰隊琉球普天間基地問題是彼此第一仗,美國軍方非常在乎,歐巴馬自己是否也重視則無結論,這問題應可拖一拖。但第一仗之後還有第二仗、第三仗甚至更多的陣仗要見分曉,那才是美日關係的大考驗。

* 歐巴馬談中國崛起 強調不怕他國成功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250852.shtml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在東京演講時表示,很多人關心美國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他的看法是,在這個彼此關聯的世界,強權不必是零和遊戲。一個國家不必怕另一個國家的成功。

* 胡錦濤 「四個積極」推銷中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50522.shtml

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四個積極」主張,呼籲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及區域經濟一體化。胡錦濤多處提倡與美國作法迥異的「中國觀點」,也直指現行的國際金融秩序需要重建與改革。



◆ 美澳淡出APEC 台宜注意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2009.11.14

美國總統歐巴馬出席本屆亞太經合會(APEC)的行程一再縮水,讓主辦國新加坡有苦難言,最後為遷就歐巴馬,甚至打破APEC傳統,取消經濟領袖著主辦國傳統服飾大合照,改穿一般西服。

APEC經濟體領袖大合照,早已成了總結年度會議的一項賣點。

21個經濟體領袖種族膚色各異,身裁高矮胖瘦不一,個性或嚴肅或隨和,穿起當地國家特別設計的服飾,總在突兀中帶著趣味,也頗能凸顯APEC融合亞太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維與企圖。

歐巴馬的新加坡行程固然緊湊,但仍有餘裕參加領袖會議的主要會談,也不會缺席大合照。

既然如此,歐巴馬實在毫無破壞這項APEC傳統的理由。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迄今僅願意證實歐巴馬「不會參加(穿傳統服飾)」,卻始終拿不出適當的說法解釋。

但新加坡替歐巴馬「不穿」所「開脫」的說辭,卻又充滿矛盾。

一方面強調這衣服還是會在另一個「新加坡之夜」的場合穿,只不過不會在領袖會議大合照時穿,卻再怎麼樣也說不明白或不願說明,歐巴馬既然還是參加大合照,到底是「拒穿」還是「不穿」?

這看起來似乎僅是小事,但卻反映了歐巴馬新政府的心態,以及APEC近來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大國對亞太區域的策略微調下,地位與重要性卻逐漸被弱化的潛藏危機。

事實上,美國歐巴馬政府對亞洲的興趣與重視不減反增,但操作上逐漸「化繁為簡」,希望讓經濟的歸經濟,安全的歸安全。

因此,對APEC強調處理經貿議題的侷限,美國似有讓新興的廿國集團(G20)機制取代;但在區域安全議題上,則傾向與區域安全組織如東南亞國協 (ASEAN),和個別國家,如日、韓、菲、泰、澳等亞太地區傳統盟邦,以及強化交往的中國,另構網絡。

廿國集團就占了全球八成的貿易額,相形之下,僅僅佔不到五成的APEC21個經濟體,就變成了輕量級。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重G20、輕APEC」的傾向,近來已十分明顯。美國國務院負責APEC事務的資深官員湯偉康(Kurt Tung)日前就表明,美國希望本屆APEC能替匹茲堡G20的結論背書,甚至淡化過去兩年美國在APEC強推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而另外一個看起來已經對APEC「離心離德」的經濟體是澳大利亞。

澳洲的思考和美國近似,經濟上不再重視侷限亞太的APEC,區域安全上則外倡議成立「亞太共同體」(Asia-Pacific Community)。

APEC在看起來欣欣向榮的表象下,必須思考並積極回應美、澳等大國經濟體逐步「出走」的可能危機。

對於仰賴APEC作為主要國際對話場域的中華台北而言,更得對這樣的趨勢點滴在心,並且提早做因應。

※ 相關報導:

* 歐巴馬沒提台灣 肯定中國崛起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251037.shtml

fsj 提到...

歐巴馬登陸 整個中國陷入瘋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252278.shtml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11.15

歐:採「認真步驟」降赤字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在APEC閉幕會議上宣布,2011年APEC領袖高峰會將在他的故鄉夏威夷舉行。他並且告訴AEPC領袖,他會採取「認真步驟」,以降低美國預算赤字。

歐巴馬表示,全球經濟已走上復甦之路,但若未能解決導致經濟成長失衡的政策,將造成未來的危機。他說:「全球經濟已再度開始成長,我們邁向復甦之路。」

2011年要把APEC帶到夏威夷

歐巴馬並和APEC領袖開玩笑說,他們到他的家鄉夏威夷得入境隨俗的穿上花襯衫和草裙。他說:「美國參加 (西雅圖外海)布雷克島的APEC領袖第一次會議,柯林頓總統首開先例,傳下讓與會領袖穿著地主國所選定服裝的有趣傳統。我十分期待看到各位穿上花襯衫和草裙,因為今天我要在這裡宣布,2011 年我們要把APEC論壇帶到我的故鄉夏威夷。」

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於今天晚間10時25分左右由新加坡飛抵上海,展開在中國大陸四天三夜的訪問,明天將與上海市政府官員會面,並與上海青年座談。

今晚抵上海 明天飛北京

明天下午飛赴北京,將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會談。歐巴馬的上海行程相當緊湊,他將下榻位於黃浦區的波特曼酒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布希曾下榻的這家超五星級酒店已進入警備狀態。香港媒體報導,上海安保系統內部消息透露,歐巴馬的住處以及活動路線皆有多套方案,不到最後一刻不會確定。

預定明天上午11時接見上海市長韓正之後,歐巴馬將與數百名上海青年座談。白宮官員表示,歐巴馬十分期待這次對話,大陸青年對歐巴馬訪問期間最關注的議題是「金融經貿合作」。

歐巴馬蠟像 成熱門景點

歐巴馬人未到,大陸已掀起歐巴馬旋風,金融專家提供「歐巴馬行情股」供股民參考,歐巴馬公仔、歐巴馬T恤、歐巴馬演講CD和一些紀念品大賣,理髮店推出歐巴馬式平頭,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裡面的歐巴馬蠟像成為熱門「景點」。北京一名新銳藝術家甚至製造了一個名為「火燒歐巴馬」的藝術品,喻意歐巴馬超火熱、受歡迎,這尊藝術品開價人民幣10萬元。

17日歐胡會 亞洲行最高潮

歐巴馬和上海青年座談會結束後隨即飛往北京,接受胡錦濤的晚安款待。17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歐胡雙邊會談以及聯合記者會,是歐巴馬大陸行的重頭戲。他還抽時間遊紫禁城、會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參觀故宮,18日將會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參觀八達嶺長城。

歐巴馬這次訪問中國,最值得注意的應是如何為中美關係重新定位,以及中美關係發展對台灣和亞太地區有何影響。中美領導人也將就包括經濟、氣候等系列國際和地區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學者:美兩岸政策最終都回歸中道

中央社 2009.11.15

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將於今天飛抵中國訪問。維吉尼亞州里契蒙大學政治系主任王維正說,美國總統一任一任地換,但美國兩岸政策最終都會回到中道。

王維正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歐巴馬是在對中國尚無定性的情況下前往訪問。所謂定性,是把中國定位為美國的敵人或盟友。

王維正說,歐巴馬訪問中國的時機很特殊。一方面,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正打得焦頭爛額,經濟復甦力道仍然不足,失業率節節上升,還有一場健保改革硬仗要打;國際上則有伊朗和北韓核武擴散問題解決無期。

另一方面,中國手中握有1兆多美元美國國債;軍事持續擴張且缺乏透明度;美中人權對話效果不彰,原以為北京奧運後,人權狀況會好轉,但人權狀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是民族主義興起,鞏固了威權統治。

王維正說,事實上,歐巴馬這次訪問中國,禮貌性訪問性質比較多,但中國愛面子,把它當做國是訪問安排,增加了歐巴馬訪中的重要性。

他認為,美國與中國之間要討論的議題滿檔,台灣議題不會是重點。不過中方一定會以兩岸已經和解為由,要求美國減少甚至停止對台軍售;歐巴馬幕僚也必定已為他準備好制式答案,照本宣科一番。

對於歐巴馬上台後,在國際上採低姿態,甚至被反對黨譏為道歉外交,這次訪問中國,會不會在兩岸政策,特別是在對台軍售上做出讓步,王維正說,從1972年以來的美國總統,每一任上台都需要一兩年時間的探索階段,也需要一段磨合期。兩岸政策到最後都會回到中道。

他說,所謂中道,是指總統最終都會瞭解到美中關係很複雜,有對抗、也有合作,美國對台灣也有歷史承諾,因此無論原先立場是比較同情台灣,或比較傾向中國,最後都會回到美國傳統的兩岸政策。

※ 相關報導︰

* 歐巴馬面面俱到 卻忘印度與台灣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251778.shtml



◆ 參與亞太經濟成長 美宣布加入TPP

【尹德瀚/綜合十四日外電報導】2009-11-15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十四日宣布,美國將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讓這個之前少為人知的貿易協定知名度大增,未來有可能以此協定為核心,逐步擴大成為涵蓋廿六億人口的泛太平洋自由貿易區。

歐巴馬在東京表示,美國將與TPP會員國交往,目標在於塑造一個具有廣泛會員國基礎的區域貿易協定,相信在TPP架構下的此一協定將帶給美國人民就業機會和經濟繁榮。

TPP係於二○○五年六月在APEC部長會議時完成談判,成員包括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和智利,美國之前就曾表示有意加入;但歐巴馬上述談話係華府迄今最明確表態。

刻在新加坡參加亞太經合會議(APEC)的美國貿易代表柯克隨即闡述說,美國尋求與TPP現有和未來的會員合作,塑造一個大規模、大範圍、高標準的平台,以成功整合亞太經濟體。他還指出,美國與TPP的交往,可讓美國彌補其在此區現有貿易協定之不足。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十三日說,TPP可以成為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模範,美國、澳洲、祕魯和越南都已表示有興趣加入。在歐巴馬明確表態之後,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加入TPP的意願可能增加,未來TPP可能發展成涵蓋APEC廿一個會員國的自由貿易區。

在布希總統任內,許多亞洲國家領袖覺得受到美國忽視,歐巴馬表態願意加入TPP,可能是美國對重新與亞太地區交往的一個重要宣示。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十三日警告說,美國在東亞如果沒有更積極的經濟作為,可能會喪失在此區經濟和軍事的主導地位。

※ 相關報導︰

* 白宮:新加坡APEC峰會達成8項成就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252517.shtml



◆ 歐巴馬見到連戰 直說「I know you」

中央社 2009.11.15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 APEC 新加坡年會見到連戰直說「 I know you 」,因為歐巴馬「舅公」潘恩是連戰在芝加哥大學的同學;連戰說,這世界實在是「 Small world 」。

為期兩天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今天閉幕,連戰今晚舉行記者會,媒體詢問焦點集中在他與歐巴馬的互動。

歐巴馬昨晚抵達新加坡,在領袖「新加坡之夜」活動中,歐巴馬搭著連戰的肩膀熱烈寒暄,讓外界對連戰與歐巴馬之間的交情感到好奇,答案今天揭曉。

連戰今晚在記者會上透露,他在芝加哥大學有一位同學潘恩 (Charles Payne),是歐巴馬的舅公 (Granduncle ),2 人有近 6 年時間住在同一個宿舍裡。

連戰說,昨晚宴會上許多人注意到他與歐巴馬有較長時間的寒暄,是因為 2 人初次見面,歐巴馬就說「我知道你 (I know you.) 」,還說「你記得潘恩嗎?(You remember Charles Payne?) 他對我高度推崇你(He told me highly about you.) 」,連戰在記者會上頻說,這個世界真的是 Small world。

連戰透露,潘恩跟歐巴馬說有個同學也要去參加APEC ,歐巴馬聽到後還對他舅公說:「我不曉得你在台灣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歐巴馬昨晚跟連戰見面後說,「現在可以對舅公有交代了」。

除昨天晚宴活動之外,今天上午連戰又與歐巴馬在領袖會議上碰面,連戰透露,他問歐巴馬睡得好不好,歐巴馬回應睡得好,但睡眠時間很短,還接著說,待會將發表第一個演講,請聽聽看講得如何。

※ 相關報導︰

* 連方瑀一句話 歐巴馬大樂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52266.shtml

fsj 提到...

中美歧見 歐巴馬溫和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5253898.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美聯社上海16日電】2009.11.16

首次中國行對美國總統歐巴馬來說如履薄冰;他尋求協助解決急迫的全球問題之際,也得衡量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甚至是否應依慣例地向中國提起人權問題。

美、中建交30年,雙邊關係儘管持續成長,幾乎所有領域卻仍處於好壞參半態勢。在打擊全球暖化上,兩國合作關係更甚以往,但在造成暖化的溫室氣體減少排放量目標上,兩方意見仍分歧。

在核子威脅上,中國支持更嚴格制裁措施來阻止北韓核武計畫,但在採取更積極手段遏制伊朗鈾濃縮作業上,卻始終躊躇不決。

在雙邊貿易上,中國對美國商品和服務來說是個龐大且商機無限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的鉅額貿易逆差卻居高不下,此議題跟其他經濟問題一樣,成為雙方政府爭執不下的焦點。在軍事上,美、中軍方已加強往來,但仍無法避免衝突,中國規模早已居全球之冠的常備軍持續大幅增編也讓美國惴惴不安。

儘管如此,歐巴馬對中國採取強調積極面的務實政策,此舉讓部份人士批評他對北京當局太過溫和,尤其是在人權問題和美方認為不利於美國產品的人民幣匯價遭低估這兩方面。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兼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普拉薩說:「歐巴馬會(在訪問行程中)提出人民幣問題,但他沒有向中國施壓的立場,因為他欠缺籌碼來促中國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

人權議題是歐巴馬在中國的考驗之一,包括宗教自由問題。中國官方上是個無神論國家。幕僚事前表示,歐巴馬會私下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內的多位領袖,提起數項人權問題。然而,由於擔心激怒東道主,歐巴馬不太可能在公開場合嚴詞重覆人權問題。

白宮冀望歐巴馬今天與中國大學生的市民大會形式對話,能讓歐巴馬有機會把美國自成功和失敗建立起的價值觀,儘可能傳達給最廣大的中國聽眾。但鑒於中國是共產國家,事事嚴格把關,這個希望也有其限度。(中美議題立場比較詳見原站)

※ 相關報導︰

* 歐巴馬發聲/中國拒絕聯播 白宮全球放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5254057.shtml

* 冷眼集/微笑歐巴馬 衝得破中國黑色傘陣?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5253913.shtml



◆ 現場觀察/歐巴馬未提台灣關係法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上海16日電】2009.11.16

美國總統歐巴馬16日回答上海青年學生詢問美國為何還要對台軍售時表示,美國完全支持以三項公報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也不想改變這項政策。

令人十分意外的是,歐巴馬完全沒有提到同為美國對台政策基石的台灣關係法。過去美國各級官員提到「一個中國」政策時,一定會強調是以三項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為基礎,不會打任何折扣。這類說法是否會在明天與胡錦濤的聯合公報出現,十分值得注意。

歐巴馬事實上並未直接美國是否對台軍售的問題,但他強調美國的政策很清楚,「就是完全支持以數十年來三項公報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也不想改變那項政策。」

歐巴馬說,他對兩岸關係能降低緊張,非常滿意,「這也是我的深切願望」,持續看到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大幅改善,解決彼此歧見。



◆ 分析:歐巴馬訪中 首重阿富汗問題

中央社 2009.11.16

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在中國進行上任以來的首次訪問。分析指出,歐巴馬此行最重要的問題為阿富汗問題,相較之下,其他議題都算是邊緣性問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說,對歐巴馬政府來說,目前最重要、最頭痛的就是阿富汗問題。歐巴馬這次訪問中國,最想尋求中國一臂之力的就是阿富汗問題。

林中斌援引美國專家的分析說,歐巴馬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可能開口要求北京在阿富汗事務上扮演更大的角色。

與其他問題不同的是,林中斌表示,「美中兩國領導人對阿富汗問題的討論不會公開。」而站在中國的立場,北京的回應應該不會太積極。

對於中、美兩大強權如今的關係,林中斌以「老神在在」來形容北京,因為不論是經濟還是政治方面,中國有求於美國的地方很少,反倒是華府需要北京更多的支持。

據外電報導,美國的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問題特使霍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4月間曾訪問北京,霍爾布魯克的助理人員也在歐巴馬抵達中國前先飛到北京做準備。

外電援引了解美中外交人士、官員與學者說,美國希望中國「更大的介入阿富汗事務」,具體形式包括增加人道援助、派遣軍警以及協助訓練阿富汗警察隊伍。

報導並稱,歐巴馬政府在許多全球問題上都希望中國作為合作夥伴,並曾希望在華府為中國官員安排一次「跨部門」會議,由參與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事務的不同美國政府部門作介紹。但這樣的會議目前尚未舉辦。



◆ 歐巴馬:支持東協2015年建立共同體

中央社 2009.11.16

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在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10國領袖會晤後宣佈,美國堅定支持東協於2015年建立共同體的宏大目標。

歐巴馬在新加坡與10國領袖會談後,與東協主席泰國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共同舉行記者會。白宮公佈了兩人在記者會的談話內容。

歐巴馬重申美國是太平洋國家,並以成為第一個與東協10國領袖會晤的美國總統為榮。他承諾他的政府將繼續深化與東南亞的歷史關係。

艾比希則強調,美國總統破天荒首次與東協領袖會晤,除雙邊長期夥伴關係外,最主要的是歐巴馬個人領導風格及其積極與本地區交往的承諾。

歐巴馬強調堅定支持東協於2015年建立共同體,包括完成經濟統合,對區域乃至於世界持久繁榮作出貢獻。

歐巴馬與艾比希都指出,美國與東協將共同對抗氣候變遷、核子擴散及恐怖主義,履行「20國集團」(G20)推動世界經濟均衡發展的共識,並促成杜哈回合協定。

fsj 提到...

蔡瑋:歐胡會後 「台北皮得繃緊一點」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377+132009111702155,00.html

中央社 2009-11-17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後發表「中美聯合聲明」,再度強調台灣問題在美中關係中的重要性,學者擔心,台灣在三邊關係中的角色和作用可能更加邊緣化。

今天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共分中美關係、建立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經濟合作和全球復甦、地區及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與能源環境等 5 大主題,其中,台灣問題被放在「建立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中來談。

聯合聲明指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是指導中美關係的中美 3 個聯合公報的核心;雙方均不支持任何勢力破壞這一原則的任何行動;雙方一致認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極端重要。

文化大學中山研究所教授蔡瑋認為,聯合聲明僅列出中美 3 項聯合公報,卻沒有台灣關係法,雖然稍早的北京聯合記者會上,歐巴馬在口頭上有提到,但這可能只是「故意」平衡一下美中台三邊關係而已。

從聯合聲明內容來看,蔡瑋擔心,美國是更進一步理解、肯定或認同中方的立場,所以才會不斷強調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核心利益,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大勝利,但也顯示,「台北皮得繃緊一點了」。

蔡瑋表示,在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增長、國際政治與區域安全角色日增之際,歐巴馬的中國國是訪問和聯合聲明,可能弱化美國和台灣的關係,台灣在三邊關係的角色和作用也可能更加邊緣化。

他說,這是未來美中關係發展上的一種可能,也就是美國會覺得台灣是影響美中關係的負擔。

不過,從另一層面來看,因應中國的崛起,美國更需要台灣來牽制中國,所以,聯合聲明才會指出,美國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

至於歐巴馬的中國行是否影響未來美國對台軍售?蔡瑋認為,「如果退一萬步來說,可能只是量變和質變的問題」。

蔡瑋解釋,美國更加了解中國的立場後,對台軍售將採取更為低調、保守的作法,但相信不會因此遽然停止軍售,畢竟這涉及到美國國際信譽和全球影響力,對台軍售可能回到量變到質變或質變到量變的過程。

※ 相關報導︰

* 歐胡會:美中展開積極合作關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5256118.shtml

歐巴馬重申,美國人民非常樂意對加強和中國的關係。美中兩國在經濟、安全等許多全球問題上都可以合作,這符合兩國的利益,也有利於全世界。他並敦促「經濟影響力強大、幅員廣闊的中國」,必須在世界舞台發揮更大作用。



◆ 歐巴馬:強烈承諾支持一個中國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北京十七日電】2009.11.17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7日在會談後,罕見在台灣問題上,同樣使用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中方未再使用「一個中國『原則』」;歐巴馬也一改16日在上海的說法,重提台灣關係法也是美國政策的基礎。

歐巴馬與胡錦濤在會談聯合會見媒體記者時,都強調美國尊重中國的領土與主權完整。胡錦濤說,中方讚賞歐巴馬總統,多次重申「堅持一中『政策』」,遵守中美三項聯合公報。

歐巴馬則在隨後致詞時,重申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強烈承諾。

過去中國一向使用「一個中國『原則』」,美國則刻意使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和中方的說法區隔,胡錦濤十分罕見地採用了美國的用語,未再提「一中原則」。

胡錦濤也特別點明,歐巴馬在台灣等問題上,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根本原則」,雙方均不支持任何勢力,與破壞這些原則的任何活動。

此外,歐巴馬也讚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近來在降低緊張,對建立海峽兩岸關係所採取的步驟。

歐巴馬前一天在上海與青年學生對話時,只提美中三項聯合公報,並未將台灣關係法列入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石,引起各方關注。

台灣一位「國安高層」,甚至對媒體放出國安單位早已獲美方告知,歐巴馬在中國的地方就是要只提三項公報」的謬論。

不過,歐巴馬在胡錦濤面前,再次重申了美國「基於三項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政策,支持兩岸進一步發展關係。

歐巴馬重提台灣關係法,也直接戳破了馬政府部分國安官員,在攸關台灣利益的議題上,設法趨吉避凶的不當言論與心態。

歐巴馬表示,在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原則下,支持北京和達賴代表早日恢復對話。

※ 相關報導︰

* 國安高層:美預告「刻意忽略 事後補回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5255220.shtml

* 連戰談歐胡會:美不會放棄核心價值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5256103.shtml

...被問到今天舉行歐胡會,是否意味美國放棄其核心價值時表示,美國不會放棄其核心價值,但將更重視雙方利益的一致性。



◆ 社論-端不出牛肉的G2 如何讓世人買帳?

【本報訊】2009-11-17 工商時報

「出生於夏威夷、幼年成長於印尼」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堪稱亞太之子。然而從其首度亞洲行的上半場成果來看,空有明星風采,卻無強打績效;下半場到了地頭蛇中國的勢力範圍,首站在上海講了許多應酬話,實際上先禮後兵的可能性比較大。即使場面安排得再風光,但若G2(美中)繼續自掃門前雪,甚至以鄰為壑,又如何令人對世局的穩定感到樂觀?

相較去年小布希參加秘魯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已是屆退身份,且因美國金融風暴釀禍而成為眾矢之的,甫當選《富比世》全球最有權力人物的歐巴馬,今年趁著參加新加坡APEC峰會之便,先後造訪日本、中國與韓國,力圖透過7天的行程傳達其對亞洲的重視,除了要證明自身不是個保護主義者,更希望防止亞洲國家向中國傾斜。

由於歐巴馬在競選期間有過抨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不良紀錄,就任之初又因為國會振興方案夾帶愛用國貨條款而引起軒然大波;上台近一年來,避談貿易政策,令貿易夥伴多所不滿。因此,他這次第一站到日本,就急急端出美國將展開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談判的菜色,並擘劃出一份滿漢全席:以TPP為FTA核心而逐步擴大為泛太平洋自由貿易區,意欲說服APEC夥伴埋單。

在歐巴馬欽點下,由新加坡、紐西蘭、汶萊與智利於2005年成立的TPP,頓時從小咖變成名模。本屆APEC峰會東道主新加坡當然樂見美國挑中TPP做為重返亞洲的跳板;李光耀與李顯龍父子對於近鄰中國的崛起又喜又憂,如今TPP被歐巴馬扶正,星國等於多了一張護身符。

問題是,TPP四國總經濟規模(4943億美元)還不如一個比利時(5061億美元),比起推進中的「東協+3」更是小巫見大巫。說穿了,美國志不在加入,而是在主導,只要透過TPP,美國就可以重新取得亞太自由貿易進程的發語權,而其真正的目的,不在對等開放市場,而在歐巴馬行前的一番談話裡:「此行在與亞太領袖商討促進經濟成長的對策,包括亞太市場對美國貨敞開大門,全球經濟繁榮不再依賴美國人消費與借貸……」。

換言之,以TPP發展亞太自由貿易區是掛羊頭賣狗肉,歐巴馬要的是亞洲消費者為美國不景氣承擔部份責任。至於自由貿易的真正成效,並非他的當務之急。同樣由美國主導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迄未全面落實,美韓FTA已被國會擱置兩年,卻未見歐巴馬聞問,即可為證。

在匯率方面,美國也是說一套做一套。財長蓋特納不斷重申強勢美元重要,但實則坐視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放任套利交易的熱錢湧向亞洲製造新的資產泡沫。更糟的是,美國貿易赤字在短暫縮小後又開始擴張,9月份逆差月增幅創10年來之最,又以對中國逆差增幅最大。因此,美國將矛頭轉向匯率緊盯美元的人民幣,本屆APEC財長會後聲明特別強調將建立市場導向匯率機制,咸信是對人民幣意有所指。

然而美國這種以鄰為壑又向鄰究責的行為,全無大哥風範,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又豈會服氣?果然,週日發表的領袖聲明不再納入「建立市場導向匯率機制」,只強調將繼續推動經濟振興措施。言下之意,既然振興經濟方案不退場,匯率做為刺激出口的手段,美國不退,其他國家也不會退。當然,北京對人民幣欲升還拒,也反映出中國的角色調整仍不足以擔當經濟新強權應負的責任。

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G2的表現同樣令人不滿。眾所皆知,美國人製造最多的二氧化碳,卻始終未完成溫室氣體減量的立法程序,也不簽署京都議定書;中國身為世界工廠,不管是自身發展或受託代工,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減反增,尤其有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執行不力的「榜樣」在前,儘管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本次峰會演說時承諾將致力減排,但在交出實績前,終究是空中畫餅。

從全球福祉的角度觀之,G2的關係若能像像奇美電嫁鴻海那般完美,是再好不過。但G2代表兩個強權與錯綜複雜的政商利益,因此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大肚能容的退場宣言:「個人可以退,但台灣不能輸掉面板業」,無法轉譯成:「G2可以退,但世人不能輸掉全世界。」除非,歐巴馬與胡錦濤這兩位號稱全球最有權勢的人物,看時局的高度也是舉世之最。

fsj 提到...

觀察站/促兩岸「政治對話」 美與中唱同調?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2009.11.18

美國總統歐巴馬結束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後,他的中國行其實已經結束。整體而言,歐巴馬完成了與中國初步但全面的接觸,光是過程的平順就值得記上一筆。

從聲明的內容與廣度來看,歐巴馬此行確立了與中國發展「夥伴關係」的方向,兩國願意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合作處理全球議題,也是彼此最大的收穫。

在人權、宗教、西藏與資訊自由流通等事前被外界認為歐巴馬先向中國示弱的議題,歐巴馬至少都能回到並說明美國既有的立場,中國行的表現可以說瑕不掩瑜。

較令人困惑的,反而是台灣議題。歐巴馬雖適時澄清了原則性立場,卻又在不該著墨之處製造了新的疑惑。

不該著墨之處,就是聲明中主動提到美歡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中國近年來對兩岸關係固定說法,其中隱含「和平統一」的終極目標。

此外,美國竟還提到期待兩岸,「努力」增加經濟與「政治」對話與互動,以發展「更積極與穩定」的兩岸關係。

中國最近力促兩岸應進行政治談判或對話,胡錦濤也在新加坡向連戰提起此議,但馬英九政府仍堅持「先經後政」,對政治對話沒有時間表。

美國在兩岸意見仍有僵持之時,拿政治對話的議題出來攪和,不僅單方面替中國的立場背書,還是一項違反美國「六項保證」的「促談」之舉。令人不禁懷疑,美國是否和中國有交換條件?

雖然在聯合聲明中,美國並未提到台灣關係法,但在行文時,卻很小心地把「遵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和「堅守三項公報的原則」,用一個連接詞分別敘述。

其間用來區別的細微之處,就在聲明中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而非「中國的」一中原則。中國從不承認和接受台灣關係法的存在,美國也必須透過「美國的」這種文字設計,讓台灣關係法技術缺席。

事後歐巴馬在胡錦濤面前公開提台灣關係法,又技巧地澄清並回復了台灣關係法在「美國的」政策地位。相形之下,美國透過和中國的聲明,支持兩岸政治對話的新動作,就引人非議了!



◆ 注意台灣問題被稀釋的現象

【聯合晚報╱社論】2009.11.18

歐巴馬與胡錦濤舉行小雙邊會談後,隨後即發表了聯合聲明,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台灣問題部分,不可諱言,這也是台北最在意的部分。外交部早在日前就先打了預防針,宣稱有高度把握,歐胡會「不會對台灣造成意外和傷害」。從聯合聲明的文字看來,確實沒有讓大家嚇一跳,但其中仍透露了若干訊息,值得小心解讀。

過去十數年,當兩岸形勢僵持或對立,每次美中高峰會都讓台灣神經緊繃,深恐台灣權益受到損傷。微妙的是,台北倒不特別關注北京領導人說了什麼,而是在意美國總統說了什麼,因為那代表著一種政策風向。經歷柯林頓的八年,再繼以小布希的八年,台灣的國際處境日漸困窘,其中重要的指標就是歷次美中高峰會中美方立場的表達。

事實上,這次美中峰會已是近年台灣最不緊張的一次了。一方面,兩岸關係較以往和緩許多,北京已無需挾華府來「教訓」台北;另一方面,經歷去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美中在全球的影響力比重大受減損。加上歐巴馬的政治風格,華府無意在台灣問題上與北京糾纏,以免影響雙方在其它議題上的對話。

或許正因為如此,「台灣問題」在美中對話的份量正在急遽減少。換一種說法,它似乎顯得越來越「不重要」。這種趨勢,雖未必不好,但卻很可能使大勢發展朝北京期待的方向傾斜。這次,歐巴馬除重申一中政策、信守三公報原則,在歐胡記者會上也補提了台灣關係法,但雙方共同聲明中的若干文字,仍值得注意:例如,其中一段美方提及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它領域的對話與與互動」,其中「政治」二字是過去沒有的;再如文中提雙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極端重要」,這是否暗示美方對台灣問題屬於中國核心利益的定位上已經沒有異議了?

在美中台三角關係,台灣問題被特別突出絕對不好,但台灣問題被過度稀釋,也需要特別注意。



◆ 給了什麼?胡錦濤笑裡藏NO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11.18

中國是成長最快的美國競爭對手,美國總統歐巴馬努力想把這次訪問做成雙方關係往前走一步。紐約時報評論說,六小時會晤、兩頓飯、一場胡錦濤不准記者發問的30分鐘聯合記者會後,美中關係的新景象是,北京現在事事對美國說不(no)。

歐巴馬訪中以前,為免冒犯東道主,拒見達賴喇嘛,對北京示好,但在美國最迫切的中國和亞洲議題上,他的中國行有何進展,頗成疑問。

從伊朗問題 (胡錦濤根本不談制裁的可能性)、貨幣 (人民幣匯率調整與否,胡錦濤毫不鬆口)、人權 (聯合聲明直接擺明兩國「有歧異」),美國的要求都打在銅牆鐵壁上。

紐時引述康乃爾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普拉沙德的話說,歐巴馬訪中,他所有露面的場合,北京都把「舞台管理」做得滴水不漏,也就是說,不但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而且整體效果是歐巴馬為中國的政治立場背書,中國引起爭議的政策如人權和人民幣匯率,件件免上檯面。

普拉沙德說,中國使了一記妙招,美國本來要提中國貨幣政策對全球造成的風險,結果反過來變成北京突出美國放寬貨幣政策和保護主義的危險。

歐巴馬17日說,中國「過去聲明」支持市場對策的匯率。換句話說,他沒有徵得半句中國會往那個方向走的新承諾。

致於伊朗問題,在聯合記者會上,歐巴馬談制裁,身邊的胡錦濤沒搭腔,反而說「透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問題「非常重要」,然後補一句說,他已向歐巴馬表示,兩國國情不同,雙方在一些議題上有歧見,十分正常。

有些專家認為,歐巴馬北京之行未必空手而回。雙方的五點聯合聲明就是證明。白宮官員也堅稱,此行收穫符合預期:和一個新興經濟巨人禮尚往來。中國文明很古老,你到他家裡大聲嚷嚷,會有反效果。歐巴馬在私下會晤和一對一的談話裡提出他的主張。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說,「我沒有指望,而且我以權威立場為總統說出這一點:我們沒有認為兩天半的中國之行,海水就會分開,一切改觀」。

布魯京斯研究所學者李侃如表示,美國對中國民間的思維方式其實有很大影響力,但主要是間接產生這影響力,「你要是直接說,你們應該學我們這麼做,反而會喪失衝擊力」。



◆ 5年48億 中美開發新能源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北京報導】2009.11.18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中美兩國決定攜手合作,強化新能源開發。在「中美聯合聲明」中指出,兩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投入一億五千萬美元(約台幣四十八億元)成立「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協助世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在中美聯合聲明中,單就「氣候變化、能源與環境」一項議題,占了五分之一篇幅,凸顯中美兩國極為重視新能源開發的合作願景。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記者會宣布,中美同意擴大在氣候變化、能源、環境領域的合作,在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和各自能力的基礎上,推動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 非工作性質 赴紐西蘭可免簽證3個月

【聯合晚報╱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2009.11.18

外交部長楊進添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自11月30日起,紐西蘭政府將給予我國護照持有者,赴紐西蘭3個月非工作性質免簽證待遇,但持我國護照但無身分證字號的海外僑胞,仍須申辦簽證,此外,台灣也同步宣布延長紐西蘭人民免簽證 來台停留期限為90天。

繼英國與愛爾蘭後,紐西蘭成為今年第3個給予我國免簽證的國家,楊進添表示,紐西蘭政府11月17日宣布,自11月30日起給予我國3個月非工作性質免簽證待遇,此措施將更加便利我國人赴紐西蘭旅遊、探親、商務、考察及短期(3個月內)遊學,預期國人赴紐人數將因此增加,進一步促進兩國實質關係。

紐人免簽來台停留延至90天

楊進添指出,我國自民國82年6月1日起開放紐西蘭人民免簽證來台停留30天,未來將同步互惠,延長紐西蘭人民免簽證來台停留期限至90天,以回應紐西蘭免簽善意。

fsj 提到...

溫家寶:不贊成中美形成G2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特派記者林琮盛/北京十八日電】

2009.11.19

美國總統歐巴馬十八日與中國總理溫家寶舉行雙邊會談,兩人宣示推動對話和合作,但溫家寶仍對美方限制中國產品進口表達不滿,歐巴馬也再度關切人民幣匯率。

溫家寶會見歐巴馬時表示,中美兩國合則兩利,但中方不贊成中美形成「兩國集團」 (G2)這種說法,世界上的事不能一兩個國家說了算 。

溫家寶說,中美關係發展證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互信則進,猜忌則退」。對雙方貿易爭端,溫家寶表示,中國不追求貿易順差,希望美國改變對中國出口管制政策。中美應加強在能源、環保、高科技等領域的相互投資與合作,促進雙邊貿易趨於平衡。

歐巴馬也說,美中關係具有全球意義。在促進世界經濟復甦、應對氣候變化、維護亞太地區和世界安全與穩定等重大問題上,美中合作至關重要。雙方要摒棄互不信任和誤解,加強對話與合作,推動美中關係不斷向前邁進。

歐巴馬指出,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保護智慧財產權,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有利於解決兩國貿易不平衡問題,美方對此表示讚賞,並願妥善處理雙邊貿易摩擦,避免損害兩國關係。

雙方還就氣候變化、朝鮮半島局勢、中東問題、全球貿易談判等交換看法。

兩人在會談後共進午餐。歐巴馬接著前往長城參觀,他登上八達嶺的三個烽火台,最遠到達北三烽火台。

一身黑衣的歐巴馬在登上長城後感慨地說,「長城太雄偉了,讓我想起了悠久的中國歷史。」他獨自一人從北烽火台下來後說,他對中國之行非常滿意,很高興能夠來到長城,只是遊覽時間有些短。

按照慣例,外國元首遊覽長城後,都會收到登城證書,歐巴馬也不例外。遊覽長城後,歐巴馬四天三夜的首度中國行畫下句點,十八日傍晚轉往南韓訪問。



◆ 說明歐胡會 薄瑞光22日來台

【聯合晚報╱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2009.11.19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 (Raymond F. Burghardt) 將於11月22日抵達台北,預計停留至11月25日,訪台期間除了將拜會馬英九總統,向我方說明美國總統歐巴馬訪中相關內容外,也會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行政院長吳敦義、以及其他政商重要人士。

此行是薄瑞光自2006年2月獲任命為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後,第7度訪問台灣,外交部次長沈呂巡上午於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備詢時表示,這是台美關係之最高層級官員,預計將就歐胡會會談相關內容向我方說明。

沈呂巡上午答復國民黨立委周守訓質詢時表示,歐巴馬在上海與聯合聲明中並未提及台灣關係法,卻在記者會上提及,以美方進行任何動作、任何說法的細節,都需經過認真討論,就連在參觀長城時,何時轉頭?何時揮手都經過考量的狀況下,歐巴馬選在記者會上談台灣關係法,不會是隨口說說。

【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行落幕,各界討論集中在是否提到台灣關係法及台灣安全問題。政府高層今天強調,美中台三邊關係不再是零和遊戲,不再像過去是兩岸搶美國「有你無我」的情況;現在美中台有共同的「拚經濟」目標,美中關係改善,對台灣某種程度也是有利的,就像美方也樂見兩岸關係改善。

高層說,歐巴馬在大陸的談話,我方事前充分掌握,相關的發展也沒有超過現在美中台三邊關係進展的範圍,現在各方的負面解讀,是以過去美中台關係緊張時的思維思考,放到現在的情況是多慮了;且既然台海火藥庫引信已在馬政府上台後拆除,歐胡會當然也沒有必要多討論台海安全問題。

政府高層表示,馬總統多次提到美中台三方關係是60年來最好的狀況,所謂三方關係不只是兩岸關係,還包括美台關係、美中關係;換句話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中關係和美台關係是「有你無我,有我無你」,這樣的情況已經改變,現在美中台三方間有很多互動,美中台關係已非零和遊戲,各方解讀也應有全新眼光。

高層說,因為以當前的世界局勢,「拚經濟」成為美、中、台共同的目標,三方都認為應降低戰爭衝突的可能,在目標一致下,美方樂見兩岸關係改善,美中關係改善對台灣也不見得不利,重點在於一方是否掌握另外兩方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此次歐巴馬中國行而言,我方充分掌握相關發展。



◆ 審慎解讀歐胡聯合聲明的訊息

【本報訊】2009-11-19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雖已離開北京,但是他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所簽署的聯合聲明,在美中台三地所引發的動盪,依舊餘波未息。這項聯合聲明或許是繼美中三個公報之後,規範中美關係最重要的文件,稱它為第四公報,也許有人認為言過其實,但這項聯合聲明絕對會是歐巴馬執政期間,中美關係的指導綱領。

中美兩國過去也曾簽署過公報與協議,但歐胡聯合聲明中的台灣部分,卻與過去所有文件,有幾點明顯不同:

首先,是核心利益的提出與確認。聲明中特別強調,中美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是確保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此,美國的核心利益並不是重點,重點在確立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主權與領土完整原則。儘管所指為何沒有明講,但胡錦濤在記者會上進一步表示,「在台灣等問題上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歐巴馬表示尊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都明確化了核心利益,指的就是台灣與西藏事務,而美國必須尊重,無權干預。

其次是,沒有提台灣安全。過去任何關於兩岸的聲明或談話中,美國向來把《台灣關係法》、或「對台灣的安全承諾」,與美中三公報並提,可是竟然在這個正式文件中沒有,雖然也許美方會在稍後重申,但是效力總不及兩國元首的聯合聲明。

前一天歐巴馬與上海學生見面時,未提《台灣關係法》,已經是個警訊,聯合聲明簽署後,歐巴馬在記者會上補提,似想求得平衡,但馬上被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駁斥,他表示「聯合聲明」才是指導兩國關係發展的原則文件,中國堅決反對《台灣關係法》,以及反對售台軍備,「這一點沒什麼好含糊的」。

其三是,美國對政治談判的期待,與中國的態度逐步趨同。過去美方期待兩岸對話云云,只是希望降低緊張,但在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出「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正符合大陸對台的最新政策。

近日,無論是連戰在新加坡與胡錦濤見面,或是鄭必堅所率領的來台訪問團,大陸都提出政治對話或談判,但是馬政府向來堅持先經後政,與國安單位有密切關係的學者提出啟動政治對話三條件說,其中之一就有「國際社會接受」的前提,可是現在美國態度如果與大陸一致,將有違華盛頓過去六項對台保證中「不會促談」的承諾。

歐巴馬會傾斜到這個程度,其實有跡可循;《金融時報》比喻此行有如負債人上債主家拜訪,態度不可能硬得起來,除了中國手中持有六千億美國政府公債之外,從氣候變化、經濟危機、甚至全球安全等等議題,美國都必須與中國合作,承認中國的崛起,接受共治全球的事實。

另一方面,雖然美國獨霸已不可能,但不甘被中國推出亞太,相反的,更想要積極參與,歐巴馬在東京演講時公開宣示:「美國是太平洋國家」,駐日美軍堅持要留在沖繩,美國開始成為東協對話夥伴,亞太自由貿易新機制更不會缺席。

在這些因素交錯之下,美國以退讓出中國核心利益,來交換中國不反對美國繼續留在亞太,在全球事務上與美國積極配合,這算是個合算的交易,美國滿意、大陸高興、亞太各國安心,唯一被犧牲的,恐怕就只有台灣與西藏了。

聯合聲明是美中台關係的重大變化,雖然有國際結構的因素,但馬政府的國安團隊有責任了解造成此情勢的前因後果,首先,如果美國事先通報內容,而國安決策單位沒有慎重以對、嚴正反應,顯有失職之嫌,如果美國事先連招呼都沒有打,或是我方沒有聽到風聲,那就更令人擔心了。

據說下周美國要派人來台說明,我方應該藉機向美國表達不同意的立場,讓美方經由高層公開發言,或如軍售等實際行動,確認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以逐步修正聯合聲明的方向。同時在聯合聲明之後,大陸要求和平談判的壓力將接踵而來,可以想見北京一定會把ECFA與談判掛勾,處理的不好,不是讓ECFA觸礁,就是將會引發朝野對立,小則影響選情,大則造成國內分裂,當政者不可不審慎因應。

※ 相關報導︰

* 東亞共同體建議將不了了之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1058&f_ART_ID=221536

* 我見我思-中國人的富與窮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394+112009111900468,00.html

fsj 提到...

觀念平台-歐巴馬帶來的訊息

【陶儀芬】2009-11-20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首次亞洲行,一路上亞洲都瀰漫著一種屏息以待的氣息,不知這位以訴求「改變」來因應美國霸權地位衰退的總統會為亞洲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在出發前,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就親赴華府提出建言,「美國如果不持續參與亞洲,制衡中國的崛起,美國將可能失去全球領導地位。」此言一出,讓因「亞洲價值說」而視李光耀為反西方盟友的中國頗為錯愕,網路上一時充斥著中國網民感到被出賣的憤怒韃伐之聲。

歐巴馬此行果然善用他最擅長的修辭與表演,盡力表現他是「美國第一位亞太總統」,強調美國會繼續「參與亞洲」,但在「制衡中國」上,則是清楚地走出冷戰思維,尋求改變了。除了從停留時間與訪問規格顯示對中國的高度重視外,在主要政策領域也有明顯的改變。

首先,在安全議題上,他在首站東京就清楚地表達,美國無意「圍堵」中國,並「歡迎中國成為國際社群中一個強大、繁榮而成功的成員」;其次,在人權議題上,像他去埃及與俄羅斯訪問時一樣,對於美國如何推行民主人權普世價值,他一反過去以上對下的說教態度,而是希望在平等競爭的基礎上,用他的說理與魅力去贏得人心;再次,在中美有共同利益必須合作的議題,如與全球經濟復甦相關的匯率與貿易、減緩全球暖化與防止核武擴散,雙方表達了密切合作的意願,但都沒有就困難點提出任何具體的承諾。

這樣的改變在美國輿論得到的評價不一,關心中國人權、西藏、人民幣以及全球暖化問題的團體與學者這幾天都從不同面向為文,表達對歐巴馬此行在相關領域沒有具體進展的憂慮,認為歐巴馬對中國太軟弱,傳達給中國錯誤訊息,但也有評論者主張,不可能要求歐巴馬的改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應該到明年春天再來評價。但總的來說,歐巴馬的亞洲行在美國媒體與社會,遠不及之前的歐洲行、埃及行與非洲行受到重視,大部分的新聞版面仍是以健保改革與阿富汗增軍這兩項可能決定歐巴馬能否連任的政策討論為主,這個現象本身就說明了為什麼歐巴馬要改變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不再制衡中國了。

但問題是中國並沒有打算從冷戰思維中走出來,從歐巴馬在中國的演講與專訪所遭到的媒體封鎖、聯合聲明中竭盡能事地把台灣、西藏問題內政化、對美方人民幣外匯體制改變呼籲的不理會,以及拒絕「G2」的提法來看,中國仍是以「敵退我進」的零合邏輯來回應美國的政策轉變,趁機攻城掠地,讓擔心中國崛起究竟會如何改變亞洲現狀的人更加憂慮。歐巴馬不願意在亞洲花太多心力的心態溢於言表,但若因此而對中國政府有太超乎現實的期待,可能會讓亞洲陷入更多的焦慮與不確定性,讓美國更難抽身。這可能是老謀深算的李光耀早已預料到的吧。(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歐巴馬離開大陸前 留下「自由炸彈」

在北京,也有海外媒體記者投訴,當天收到的「南方周末」沒有專訪的版面。英文南華早報於20日報導有關消息時表示,這種情況令人懷疑中共當局進行審查,令其對歐巴馬的專訪失去蹤影。

20日早上,廣州讀者終於買到「南方周末」,並看到專訪內容,但他們仍然質疑當中存在審查一事。

一些讀者指出,20日看到的專訪內容刊登在A2版,而A1版的三分之一及A2版二分之一的版面刊登該報自己的廣告,前者的內容是「不是每一期都有獨家專訪,但是每一週都可以在這裡讀懂中國」,後者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人物,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讀懂中國」。

廣州一些讀者揣測,上述兩個廣告的版面也許原先是專訪內容,但由於被刪減,以致報紙方面被迫臨時以自己的廣告取代。對此,香港部分報章甚至形容這是「南方周末」以「開天窗方式抗議當局的箝制」。

「南方周末」主編向熹接受大陸「第一財經」訪問時表示,訪問只有12分鐘和提6個問題,據此推測,「南方周末」刊登的專訪內容應該沒有太多的刪減。

香港一位熟悉「南方周末」的媒體人士認為,相信該報刊登廣告並非如同某些報章所說是「開天窗抗議」;所謂「開天窗抗議」只是某些媒體的「誇張」說法。

他認為,此事的處理手法可能令人不滿,但事情沒有發展到這個起步。況且,「南方周末」主編向熹身段頗軟,應該不會這樣做。

無論如何,這位人士說,在這次事件上,中共中宣部介入的痕跡也是明顯。譬如,儘管大陸某些地方於19日可以如期買到「南方周末」並看到專訪內容,但北京和廣州仍有許多讀者無法買到,而即使買到,卻沒有專訪內容的版面。

香港各大中英文報章於20日大篇幅報導這次事件,部分可能會有些誇張,但客觀上,由歐巴馬留下的這個「自由炸彈」,再次損及北京處理新聞的形象。



◆ 中共傳媒搶國際發言權 台灣…

【聯合報╱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2009.11.20

《南方周末報》在頭版和二版留白,引發外界的關注。許多人認為,歐巴馬選擇這家「中國知識分子的報紙」,是要間接批評大陸至今仍然嚴格限制的傳播自由,是要寄望「大陸開放資訊自由」。這確實是一種可能的解釋,不過,同樣值得台灣注意的是,儘管神州大陸傳媒不自由,但其傳媒商業與市場表現及競爭力,未必不可觀。

我們需要思考及面對的是,這個不自由卻另有其他驚人面貌傳媒,理當怎麼看待?特別是去年五月以來迄今,兩岸政府及報端出現多次的「衛星電視對等落地」提議,如果實現,對兩岸文化交流,會有哪些貢獻,我們能提出什麼願景。

大陸一九七八年迄今眾多改革當中,雖怪異但「最為成功」就是傳媒。比如,一九九○年代後期以來,境外傳媒及其產品不因大陸入WTO而取得優勢,反而逐次被其政府馴服,中國官方駕馭傳媒市場,強化其商業競爭力的同時,堅持傳媒作為黨政喉舌的能力,並未減少,電視劇、電影、動漫等受歡迎度有很大的提升。

二○○一年底中方擴大推動的「走出去」工程在原有基礎上,至今(二○○九)年已達新的高峰,央視五種外語頻道與長城電視平台行走一三九國、收視戶超過一點一億,其他如《人民日報》子報的《環球時報》,以及中共中央委員會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發行英文版,新華社辦理英語電視頻道,在在顯示中方爭取長遠的國際發言權而不必然是短期經濟效益的企圖心。

相對於中國傳媒的不自由及其政府極為重視傳媒政策,我方傳媒固然自由,政府在傳播方面只知置入性行銷、以廣告牽制傳媒、虛晃所謂的文創產業,其他當為之事卻無為而治,致使一九九○年代中後期以來的電視,表現江河日下,業者甚至嘲諷電視人已成「蛋白質」(笨蛋、白癡與神經質)。如政府再不提高層級而對電視有所長遠的規劃及政策導引,體質不良的電視生態勢將無法肩負兩岸衛星電視交流重責大任。

兩岸衛星電視的互惠或對等落地無法由單一政府部會單獨承擔,而是要有跨部會、行政院乃至於國家整體的文化、軟實力之高瞻遠矚的部署與循序圖謀,這才真正能夠源源不斷,以合適的、不挑釁的、進步的及吻合人文社會價值與民主內涵的各種節目之組合,與對岸開展良性的互動。

fsj 提到...

選上歐盟理事會主席 范宏畢將棄比利時首相職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11.20

歐洲聯盟 (EU)27國領袖19日選出比利時首相范宏畢為歐盟理事會 (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首任主席。英國籍的歐盟貿易專員凱瑟琳‧艾希頓,則當選首任歐盟外交事務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外長)。

歐盟理事會主席,意義就是「歐盟總統」 (president),是根據12月1日開始生效的歐盟新憲《里斯本條約》設置,取代現行每半年更換的歐盟主席輪值制,任期兩年半,得連任一次。理事會是歐盟兩大最高決策機之一 (另一個是歐洲議會),主席職司協調歐盟27會員國共識、在歐盟執委會及歐洲議會之間調和鼎鼐,提高歐盟的國際發言地位,和歐盟外長共同統一口徑,因應美國和新興強權中國。

62歲的范宏畢必須放棄比利時首相之職,他表示不無遺憾,但擔任歐盟的新領導團隊之首,他願意接受挑戰。

范宏畢大學主修哲學和經濟學,也是作家,愛寫詩,他的部落格最近常見日本俳句式的作品。2008年底,他出任比利時首相,在政治、經濟危機之中把國家導回正軌,能力有目共睹。

但選舉必涉政治和國際均勢,歐盟理事會主席19日產生前,法國和德國不顧搓湯圓之譏,達成協議,認為范宏畢協調能力一流,人面也廣,又具有小國的中立背景,是27國都能接受的人選。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一直是頭號熱門,但吃樹大招風之虧,現最後關頭,任英國首相布朗眼看布萊爾無望,當機立斷退求其次,力推艾希頓出任外長。

歐盟新外長任期五年,但艾希頓的國際政治經驗不多,而且幾無國際外交經驗。但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力釋群疑,表示:「英國必須在歐洲占有核心位置,艾希頓則為歐盟帶來英國的全球眼光。她是我們的外長。」

艾希頓53歲,出身倫敦大學經濟系,工作經濟主要在國內社區和教育,2001年進入政界,成為工黨重要幹部,歷任多種副國務大臣之職,2007年出任國會上院領袖,現任歐盟貿易專員,任事幹練,長於協調。



◆ 老美搞G2拖中國下水 北京不隨之起舞

中央社╱台北特稿 2009.11.20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北京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時,公開反對美國與中國結盟為「兩國集團」(簡稱中美G2)的倡議。北京敢不買帳,顯示政經實力日益壯大的中國,已非吳下阿蒙。

北韓、伊朗核武等問題久拖不決,氣候變化、能源短缺、恐怖主義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也日益嚴重。面對空前難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更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當一面。

美國被視為霸權主義超級大國,但隨著中國實力增強和各種國際挑戰日趨嚴峻,美國開始在全球尋求新的夥伴關係,尤其迫切需要中國協助,G2之說遂應運而生。

一個是世界上政經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一個是世界最大且經濟快速成長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負債國,而另一個則是其最大的債權國。

美國經濟學家、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登於2008年6月首先提出G2說,主張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升級為領導世界經濟秩序的中美兩國集團(G2),掌握「經濟共同領導權」。

此論調一出,立即獲得美國前國務卿、國際政治學家布里辛斯基的熱烈響應和贊同,世界銀行行長、美國前副國務卿左里克也公開發表文章支持。

更引起外界揣測的是,歐巴馬政府對G2的態度相當積極,歐巴馬等美方高層多次強調:「中國是國際社會重要的領導者,不是具有威脅性的敵人;如果沒有中國,就不可能處理好國際問題。」

美國沒想到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遭到中國婉拒,主要是中國察覺到中美「兩國集團」G2對中國在國際上一貫採行的不結盟外交政策將造成傷害,對中國經濟發展不利。

中國甚至懷疑,美國希望看到中國步上當年蘇聯解體的後塵。中國認為,面對世界對中國越來越高的期許,中國最需要的是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和責任,而目前的實況是:中美根本不在同一個等級上。

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4兆美元,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4兆美元。美國的軍事開支是世界上其他主要大國軍事開支的總和,其海外軍事基地遍佈全球。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在海外沒有一個軍事基地。美國在許多方面都超越中國。

溫家寶在會談中強調,一個穩定、合作、向上的中美關係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世界。但對於外界炒熱的中美「兩國集團」說法,中國並不贊成。

溫家寶提出的理由包括:第一,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要成為現代化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中國始終保持清醒;第二,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第三,中國主張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共同決定,不能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

溫家寶真正要表達的立場是,中國要持續發展經濟,離不開和平友善的國際環境,也需要長期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

中國外交策略的制定,主要取決於它對國際形勢的評估。中國對21世紀世界局勢的評估,仍然延續1980年代中期以來強調的「和平」與「發展」兩大主軸。

大陸的外交基調,是鄧小平在30年前定下的,也就是:為改革開放政策、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周邊環境與國際環境。蘇聯、東歐劇變後,鄧小平提出了「不出頭、不扛旗」等16字方針。

中國清楚地認知,它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沒有搞所謂「中美共管世界」的本錢,如果中國與美國結為G2,在國際上將陷入孤立。



◆ 美學者:歐巴馬亞洲行 從空洞變有害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261594.shtml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09.11.20

美國前國防部台灣科科長、 現為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的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18日撰文指出,歐巴馬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聯合聲明之前,歐巴馬的亞洲之旅缺乏成果,但在發表聲明後,他的訪問從空洞變成有害。

歐巴馬抵達中國前,這趟訪問的政策成就非常有限。他在APEC峰會露面,卻未準備貿易政策。假如像外交關係委員會專家方艾文(Evan Feigenbaum)所說:「亞洲的事是正事」,那麼沒有貿易政策,歐巴馬將使美國在全世界經濟最有動力的地區停擺。加上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一口回絕美方建議高層對話,以解決沖繩基地的問題,歐巴馬的新團隊表現稱不上耀眼。

歐巴馬後來與胡錦濤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有關台灣的內容指出,兩國重申互相尊重對方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本原則,是引導美中關係的美中三項聯合公報的核心。雙方均不支持任何破壞這個原則的企圖,雙方同意互相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極為重要,以確保美中關係平穩進步。

三項公報確實提到尊重領土完整,但是「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代表引導中美恢復友好關係的理解核心,則是有待商榷。美國以前的政治家以較巧妙的方式處理台灣問題,他們認為美方認知,但不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美方將與台灣繼續維持密切的非官方關係,並藉由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的安全所需。美方在不讓中方對台灣為所欲為的情況下,找到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方法。

假如美國不協助台灣,中國已建立了有能力摧毀台灣的軍隊。雖然法令有所規定,但是歐巴馬政府未售予台灣任何武器系統。實際上在歐巴馬執政下,美台議程並不存在。因此,強調三項公報中對中國最有吸引力的內容更為危險。中國當然希望美方重申,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是三項公報的核心。北京希望美方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所以美方應尊重中方對台灣享有主權的說法。歐巴馬確實做到這一點。他發表的聯合聲明,幾近正式接受中國對台享有主權的主張。(相關評價詳見原站)

fsj 提到...

倫敦傳真-後里斯本條約的新歐盟

【江靜玲】2009-11-22 中國時報

再過十天,協商斡旋十年,攸關歐聯(EU)未來建制與發展的里斯本條約,即將生效。從十二月一日開始,歐盟也將正式步入後「里斯本條約」的新歐盟時代。

新歐盟時代來臨前,國際焦點莫不集中在依據里斯本條約新設立的兩個歐盟職務,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和歐盟外交最高代表上。前者代表歐盟廿七國領袖,相當於歐盟總統,是新歐盟的最高元首;後者負責主管歐盟外交與安全,相當於歐盟外長兼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手中握有七十億歐元的歐盟年度外交和援外預算。大家期待,藉著這兩個新創立的角色,建制化後的歐盟,可以成為一個與中國和美國抗衡的勢力,均衡中美兩大集團(G2),形成中美歐(G3)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但歐盟廿七國卻在臨門一腳之際,選擇了低調、低國際知名度(或者,根本沒有知名度)的比利時總理范榮佩(Herman Van Rompuy)和英國前上議院主席、現任歐盟經濟委員的亞敘頓(Cathy Ashton),分別擔任歐盟主席和外長要職。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蕊在第一時間內,行禮如儀,向歐盟表達賀意,歐洲各國輿論,卻多是抨擊與失望聲。

范榮佩和亞敘頓參與歐盟事務的時間均很短,兩人都以擅長協商見長,對歐盟內部而言,他們可能是好的事務首長,但要如何站在國際舞台上,推廣強化歐盟影響力,卻是另外一回事。

言辭刻薄的英國媒體形容輕聲細語的范榮佩在電視鏡頭前,像隻受驚的「灰色老鼠」。亞敘頓則令人陌生到必須不斷詢問:「她是誰?」

歐盟主席和外長的產生過程和氣氛,讓人想起十九世紀英國保守黨首相達比(Earl of Derby)著名的「Who? Who?」內閣。一八五二年,達比伯爵初次組閣,啟用了一批對自己忠誠,但無從政經驗的人士擔任內閣閣員,備受英人尊崇的前首相威靈頓公爵(Duck of Wellington)聽到新閣提名,不斷的問道,「Who?」。達比的「Who? Who?」內閣,壽命三百三十一天。

無論如何,從范榮佩和亞敘頓出線,可以窺知,歐盟仍由法國、德國、英國這些老歐洲國家主導遊戲規則。過去讚揚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為歐盟總統最佳人選的法國總統薩科奇,最終還是回歸到德法聯盟的傳統路線,支持小國低調的比利時總理,老謀深算的英國,藉此迫使德法接受英國提出的歐盟外長人選。而與經濟和金融相關的歐盟重要職務,如歐洲央行總裁、歐盟經濟委員,將是這些國家,下一波的折衝較勁焦點,德國和法國兩者間定有一國會取得新歐盟金融主管的職務。

歐盟雖然有了建制化後的新政治領袖和外交主管,但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那句著名的問話,「如果我想跟歐洲溝通,該打電話給誰?」,恐怕依然無解。倫敦、巴黎和柏林,仍將是北京和華府領導人直接與歐洲對話的熱線。

對於台灣,從這次歐盟主席和歐盟外長的產生過程,有一件值得特別留意的事,那就是歐洲議會的角色和影響力。歐洲議會的兩大政黨聯盟,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和中間偏左的社會黨,堅持必需政治平衡。如果歐盟主席的政治色彩為中間偏右,外長就只必需從中間偏左陣營中選出。范榮佩和亞敘頓搭配,顯示歐洲議會在歐盟運作上的勢力。

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歐洲議會的權限將更為擴大,跟歐盟政治羽翼歐盟理事會間的互動也將更緊密。這些,在在說明,對跟歐盟廿七國均無邦交的台灣,歐洲議會是一個重要橋樑,即使在兩岸外交休兵前提下,台灣也不可忽略耕耘歐洲議會的工作。(clchiangr@yahoo.com)

fsj 提到...

歐巴馬在中國與印度間玩巧妙平衡

中央社 2009-11-25

印度總理曼莫漢24日晚在白宮享受歐巴馬總統為他舉辦上任後的第一次國宴。歐巴馬把他的「第一次」送給曼莫漢,是精心政治考量。他是在中國和印度兩顆崛起之星之間玩巧妙平衡。

曼莫漢(Manmohan Singh)前來華府進行國是訪問,是歐巴馬啟程訪問亞洲之前就已敲定。此間觀察家多認為,這是歐巴馬為上任後首次訪問亞洲,未將印度列入行程的安撫措施。

歐巴馬首次訪問亞洲,在中國停留長達4天,印度卻排不進行程,看在同樣是正在崛起中,而且與中國有心結的印度眼裡,一定非常不是滋味。

曼莫漢24日晚在國宴中致謝詞時對歐巴馬說,他對受邀成為歐巴馬上台後的第一位國是訪問國賓感到驕傲。他說:「透過這個美好的動作(wonderful gesture),您送給印度人民一個很大的光榮。」

國是訪問有那麼大的榮耀嗎?抵得過歐巴馬首訪中國嗎?也許對其他國家不是,但對中國和印度而言,國是訪問不但攸關「國家面子」,更是領導人的成就象徵。

曼莫漢以獲得歐巴馬以國是訪問規格接待為榮,不禁令人想起2006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任後首次訪問華府,北京逕自宣佈是國是訪問,白宮卻公開否認的尷尬往事。

事情要從2005年9月談起。

2005年9月,胡錦濤原計劃藉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的機會,到華府進行擔任國家主席後的第一次正式訪美。當時白宮建議胡錦濤不要到華府,而是接受布希總統的邀請,到他的德州克勞福農場(Crawford Farms)作客。

對西方國家領導人而言,能被小布希邀請到德州作客,加入「克勞福俱樂部」,是莫大的榮幸。但對中國領導人而言,到白宮會晤美國總統才是正辦,回國才能對國人有所交代。

因此,北京堅持,胡錦濤上任後首次訪美,應以訪問華府為宜,下次再訪問時,則將非常樂意接受邀請到克勞福農場作客。

敲定到華府訪問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立即在北京宣佈,胡錦濤將於九月初到華府進行國是訪問。但隔天,白宮發言人麥克雷蘭卻罕見地在例行記者會上,主動糾正記者的提問用語,強調胡錦濤到華府只是進行「訪問」,而不是「國是訪問」。

不過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仍繼續表示是國是訪問,麥克雷蘭只好在接下來兩天的記者會上,一再重申胡錦濤是前來「訪問」。

正當雙方為是不是「國是訪問」鬧得很不愉快的時候,美國南部剛好發生卡崔娜(Katrina)世紀風災,布希政府因救災不力,遭受輿論嚴厲批評。胡錦濤趁勢宣佈因美國發生天災,決定延後訪問。

過了半年,雙方重提胡錦濤訪美事,中方仍舊以訪問華府為唯一考慮地點。在雙方敲定訪問日期為2006年4月20日之後,華府的好事記者又迫不及待地問白宮,這次來訪是不是「國是訪問」?麥克雷蘭回答:「那將是胡主席的一個訪問」,再度公開否認是國是訪問。

果然,胡錦濤來到白宮,紅地毯、閱兵、21響禮砲、雙邊會談,樣樣都有,獨缺白宮國宴。小布希只在白宮以午宴款待胡錦濤及隨行人員。根據白宮禮儀,沒有政府高官、各國使節及政商名流參加的白宮晚宴,就不是國宴,因此也就不是國是訪問。

中國那麼在乎訪問規格,但小布希牛仔脾氣,就是不給,而且還透過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澄清,堪稱外交奇譚。

因此曼莫漢這次訪問華府,拔得歐巴馬政府的「國是訪問」頭籌,面子比胡錦濤大。而且歐巴馬也公開宣佈接受曼莫漢的邀請,將於明年訪問新德里。因此中國與印度在美國人面前,誰的份量比較大,仍有各說各話的空間。

歐巴馬此次訪問中國,其實禮貌拜訪性質大於正式訪問,但中國官方仍宣佈歐巴馬是到大陸進行國是訪問。歐巴馬會不會像小布希一樣,斤斤計較於胡錦濤明年回訪華府的訪問規格,且拭目以待。



◆ 馬政府傾中 美拒售台軍工原料

自由時報 2009.11.25

恐被轉移中國 審查趨嚴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馬政府傾中政策已衝擊台灣軍事科技的研發!據指出,中科院近年對美採購相關武器研發基礎原料頻頻受挫,甚至連四年前即同意出售、用於火箭推進之用的「結合劑」,都禁止對台輸出;軍方人員側面了解,獲知美國國務院憂心售台科技或原料被轉移到中國,審查尺度日趨嚴苛。

四年前可賣的 今被禁售

中科院發展武器系統,敏感設備多自行研發,敏感程度較低的原料就自國外採購,其中美國是最大來源,其次是部分歐洲國家。美國售台軍工原料的標準也不是始終如一,同樣品項有時寬鬆、有時嚴苛,但像這一年多來整批申購清單遭到美國國務院直接蓋上拒絕輸出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結合劑用於火箭推進劑內,可以有效將各種成分的爆燃物穩定混合在一起,並在發射時保持一定的燃燒速率,不起眼,卻是飛行過程極為關鍵的媒介,甚至比外界關心的彈頭威力還要重要。由於不是敏感技術,中科院研發國造火箭或是飛彈,一直向美國採購結合劑。

部分已能自製 但成本高

據了解,直到二年前,中科院對美採購結合劑尚稱順利,但從去年開始,這種尋常的原料輸出開始受阻,讓台灣相當詫異,曾以非首度採購為由向美方力爭,但都遭拒,後來只好自行研發,目前雖已能自製,但不夠穩定,成本也遠比外購為高。

但依照台美軍售慣性,一旦台灣有能力自製美國不願出售的裝備或原料,美方馬上會以低價搶進,中科院內部研判,美方早晚要低價搶賣結合劑給台灣。



◆ 王正方:牧羊人的困惑
http://www.udn.com/2009/11/25/NEWS/OPINION/OPI4/5268527.shtml

【聯合報╱王正方】2009.11.24

馬克吐溫說過:「不看報紙會孤陋無知 (ill informed),看報紙又受到誤傳誤導(misinformed)。」

當今的媒體,花樣繁多,除報紙雜誌外,還有電台、電視、網站等。馬大師是高人,百餘年前的箴言,在今天還是一語中的。

孤陋寡聞或受誤導的民眾,都是歷來統治者的最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聖人明訓也。說白了就是老百姓愈蠢愈好管理,做官的學問,隨著權力而增加。知識就是權力(Knowledge is power),再衍生為資訊就是權力(Information is power)。

百姓是羊群…中共強控資訊

廿一世紀了,還有不少執政當局,強力管制資訊管道,剝奪升斗小民知的權利。全球進入IT時代,這事很難控制。歐巴馬在上海和數十位大學生舉行即興座談(Town hall meeting)展現美式民主,與會學生經過嚴密篩選,不會出錯。官方只准上海市的某電視台現場轉播,大陸其他地區都看不到。上網找那個時段的新聞,播送的是球鞋廣告。「南方周末報」獨家專訪了歐巴馬,官方審查再審查,「南方周末報」當日開天窗抗議。

這是老傳統。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後,大陸每晚播放五分鐘由美國ABC電視台提供的世界新聞,是各大都市最受歡迎的節目。觀眾說那是唯一接觸到世界的寶貴五分鐘。不久,五分鐘窗口被關閉。隨之有清除「精神汙染運動」,改革開放有助於經濟,門戶大開也飛進來許多蒼蠅蚊子,必須得裝上紗門紗窗,夠體貼吧!

經常往來海峽兩岸的台灣人都熟知,大陸上網只要網站地址帶有tw,一律遭封殺。最徹底的措施是在要每一座客戶端,安裝「綠壩」:網路過濾器,將不良資訊一概過濾乾淨。何謂「不良資訊」?當然由官方判定;同性戀、色情、政治異端邪說、美國之音、BBC、tw等都跑不了。原定在二○○九年七月一日全國安裝,後來延期。因為 「綠壩」軟件太敏感,經常誤判,又大幅度影響網路速度。

漢末的地方首長叫「州牧」,這「牧」字最傳神。老百姓是羊群,牧者鞭子揮起,指東打西,逐水草、避風雨、免遭狼吻,就是一位善牧。這種官兒做起來好過癮。但人非禽獸,衣食無虞後就有求知欲,人人有知識,當官的想糊弄就很費勁。再下去還要求民主選舉,輪流坐莊,是可忍孰不可忍?

遮天下耳目?綠壩白忙一場

其實牧羊人不必杞人憂天,台灣經過了多年的開放黨禁、報禁,新聞自由號稱毫不落人後。今天台灣的媒體,特別是電視新聞,幾乎不播任何國際消息,每一台都做八卦專題報導。自由、開放、言論不忌、百家爭鳴了許久,民眾只對自家的雞鳴狗盜有興趣?熱切討論某緋聞女主角的名牌衣服,到底是不是山寨貨?新聞自由不是啟迪民智的保證,很多人淪為逐臭之夫。

把人民當作羊,落伍了兩千多年,以「綠壩」遮盡天下耳目,徒勞一場。奧運期間解禁了一批網站,奧運結束再度封鎖,是赤裸裸的虛偽。

在控制別人的思想之前,何妨嘗試開放自己的想法?(作者為電影導演)

fsj 提到...

歐巴馬將增兵3萬…終戰阿富汗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09.11.26

美國總統歐巴馬24日表示,他決心「完成在阿富汗的任務」。他的幕僚說,他已於23日晚間結束軍事會議,將於下周正式向國人說明他的阿富汗政策,可能增兵2萬5000人到3萬人。

歐巴馬對於增兵阿富汗計畫極為謹慎,他自9月開始召開軍事會議,經過反覆討論和評估,終於做出決定。華盛頓郵報報導,前總統布希曾誇口:「我不是照教科書行事的人,我是有膽識的人。」但歐巴馬顯然不是靠膽識,而是靠頭腦行事,他說:「我們必須靠資訊,而不是情緒來做決定。」

歐巴馬在與印度總理辛哈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他的阿富汗政策將有別於布希政府,他的目標是防止凱達組織利用阿富汗地區向美國發動更多攻擊,並促進阿富汗的穩定。

歐巴馬說,他不僅要詳細解釋增兵的人數和整個戰略的外交因素,還要宣布美軍最終將離開阿富汗。他在軍事會議上要求顧問重新研究方案時,主要是釐清美軍向阿富汗政府移交權力的時間和條件。

他說﹕「非常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阿富汗人民最終將保衛自己的安全,所以我們要討論妥善訓練和裝備阿富汗安全部隊,完成這項工作的過程。」

歐巴馬說:「我想,這8年中的有些年頭,我們缺乏資源或戰略來完成任務,我的意圖是完成任務。」

另外,國防部官員透露,國防部計畫增派3萬4000名軍隊去阿富汗,但只能緩慢增兵,每季派一個旅,整個增兵行動要一年多才能完成。目前阿富汗的美軍有6萬8000人。



◆ 歐巴馬首場國宴 吃素啦!

自由時報 2009.11.26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二十四日舉行任內首場國宴,端出融合印度和美式風味的素食料理款待印度總理辛赫伉儷,而且國宴地點配合印度慶典傳統,罕見地在室外舉行,使得這場歐巴馬上任以來最盛大社交活動,充滿有別於傳統白宮國宴的新意。

尊重印度總理辛赫不好葷食

鋪上紅地毯、擺出全套正式禮節,這場國宴襯著細雨濛濛的星空,在白宮南草坪的帳篷中舉行。為了尊重辛赫與許多印度人一樣不好葷食,除了綠咖哩明蝦之外,國宴吃的全是素菜,開胃菜是蜜雪兒親手栽種的芝麻葉,主菜有烤洋芋餃佐番茄酸甜醬、鷹嘴豆秋葵和印度香米等,甜點有南瓜塔,喝的是加州、奧勒岡和維吉尼亞州等地出產的紅、白酒。

歐巴馬任內首場國宴特別保留給辛赫,以凸顯他對印度的重視。歐巴馬舉杯向辛赫敬酒時,引用印度諺語表示,「有句話說,宇宙中最美的事物,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使命感」,並盛讚印度聖雄甘地、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貢獻,說有如此「巨人」,「今晚我倆才得以站在這裡。」辛赫則回應說,歐巴馬「啟發所有珍視民主、多元性和機會平等價值的人。」

這場盛宴賓客三百多人,包括多位印度名流,如電影配樂大師拉曼、百事可樂印度裔執行長弩伊,另外好萊塢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奧斯卡獎得主珍妮佛哈德遜也受邀出席;女主人蜜雪兒身穿印度裔設計師納伊姆汗設計的乳白襯金色露肩禮服,展現健美膚色。為了展現跨黨派作風,歐巴馬邀請兩黨政界人士,不過參議院、眾院共和黨領袖都不克出席。

國宴掌廚的是被喻為跨越文化藩籬的紐約名廚薩穆森,他在衣索比亞出生、瑞典成長、現居紐約,蜜雪兒形容他是美國「最棒的廚師之一。」

盛讚印度是不可或缺的夥伴

歐巴馬訪問亞洲期間的談話,遭印度質疑與中國走太近,歐巴馬二十四日稍早在共同記者會上表示,從反恐到氣候變遷等優先議題上,印度都是真正的夥伴,在美印兩國合作打造一個安全、繁榮的未來時,是「不可或缺的」;歐巴馬也重申將履行美印民用核子協定,共同聲明中還體認印度對巴基斯坦的關切,表示「對來自印度鄰居的恐怖主義和暴力極端份子帶來的威脅表達極大關切。」在印度邀請下,歐巴馬將在明年訪問印度。



◆ 蓮舫大刪日科學經費 遭學者批評

【聯合報╱記者陳世昌/即時報導】2009.11.26

日本執政的民主黨議員蓮舫和數名議員審查特殊法人的預算時,大刪甚至凍結多項科學發展預算,引起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跳出來批評:「這種做法能夠對未來的歷史負責嗎?」眼見苗頭不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將於26日下午會見6位學術界大老,直接聽取意見。

歷代的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江崎玲於奈、利根川進、野依良治、小林誠等四人,以及被稱為數學諾貝爾獎的費爾茲獎得主森重文,25日共同舉行緊急聲明記者會,對民主黨的年輕議員不懂科學卻亂刪科學預算表示強烈不滿。

利根川說,美國很努力的投資科學技術,培育科學人才。超級電腦的競爭,有人說不必要拿世界第一,但是日本如果不爭第一,連第二、第三都排不上。

野依良治則稱,有關國家發展的事業一定要公開討論,不能草率決定刪除經費。科學技術與教育沒有辦法在短期內評價費用與效果,日本靠科學技術起家,誰敢對未來的歷史負責?

日本副總理菅直人看到重量級的科學家都跳出來講話,立刻見風轉舵,表示將重新評估科學發展的重要性,不會輕易刪減超級電腦的預算。

fsj 提到...

8年前沒後援 美軍讓賓拉丹溜了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2009.11.30

美國聯邦參議院在一項報告中指出,美軍2001年底幾乎在阿富汗活捉凱達首腦賓拉丹。報告說,美軍當時請求支援未果,致遺囑都寫好的賓拉丹,得以毫髮無傷逃進法不能及的巴基斯坦部族區。

報告指出,美軍當時已在阿國東部的托拉波拉山區困住賓拉丹,指揮官卻決定不以優勢武力一舉殲滅賓拉丹及其隨從,影響深遠,因為這項嚴重錯誤種下阿富汗神學士游擊隊難以全數殲滅的禍因。報告公布的時機正值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將宣布是否增兵阿國之際。

報告將於30日公布,由參院外交委員會的民主黨幕僚執筆,嚴厲批判美國前總統布希及當時的主事將領。它指出,當時的美軍指揮官「選擇仰賴空中攻擊及未經嚴格訓練的阿國民兵」

報告說:「2001年12月16日或左右,亦即預立遺囑2天後,賓拉丹與數百名貼身保鑣毫髮無傷的步出托拉波拉山區,最後消失在巴國的部族區。多數分析家認為,賓拉丹可能仍然藏匿在該地區。」

報告說,美軍當時未能「克竟全功」,衍生「阿國神學士游擊隊難以對付,以及嚴重內訌危及巴國的後果」,布希、國防部長倫斯斐及駐阿美軍指揮官法蘭克斯須負責。



◆ 伊朗 要建10座濃縮鈾提煉廠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11.30

伊朗總統艾馬丹加政府29日宣布,將興建10座新的濃縮鈾提煉廠,大幅擴張原子計畫。美國白宮隨即發表聲明,警告伊朗政府不要在核問題上一意孤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的做法,只會導致伊朗被國際社會進一步孤立。

伊朗的宣布是針對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譴責伊朗核計畫的直接反應,IAEA在27日通過決議案,嚴詞譴責伊朗暗中興建第二座濃縮鈾設施。伊朗國會290位議員有226人並在29日連署,要求政府準備降低與IAEA合作。

根據伊朗官方通訊社報導,艾馬丹加內閣以壓倒性優勢通過,諭令伊朗原子能機構在兩個月內開始興建五處新濃縮鈾提煉廠,並覓地興建另五座煉鈾廠。

報導說,伊朗希望擁有2萬百萬瓦的核能發電能力,所需燃料由新建10座濃縮鈾提煉廠提供,這些提煉廠規模將與伊朗目前運作中的納坦茲核設施相當。

艾馬丹加表示,配合核能發電所需,伊朗的目標是每年生產250至300公噸核燃料,需要50萬台離心機。另外伊朗將研究加工處理濃縮鈾的計畫,使濃縮純度由目前的3.5%升至20%。

伊朗提煉濃縮鈾的計畫已三度遭到聯合國制裁,納坦茲煉鈾廠過去數年共生產約1500公斤低度濃縮鈾,如果提高濃縮度,足夠製造一枚核子武器。伊朗始終堅持濃縮鈾計畫純粹是為發電,西方強權則一直懷疑伊朗圖謀製造核子炸彈。

IAEA最近發現,伊朗在庫姆 (Qom)附近暗中興建第二座提煉廠,IAEA的嚴詞譴責決議案,引起伊朗這次的強硬反彈,使得伊朗和西方的關係更形緊張。

白宮立即發表聲明說,如果報導屬實,將是另外一樁伊朗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多次決議案的事件,也是伊朗選擇孤立自己的另一明證。國務院發言人並說,伊朗若實行此一計畫,將再次觸犯國際法。德國對此表示「極度關切」,英國外相米利班指伊朗「挑釁」。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核子擴散首席分析家費茲派屈克表示,伊朗的「自吹自擂」,讓其核設施遭到軍事攻擊的可能性增加。以色列已暗示,如果外交途徑行不通,可能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

伊朗主管核子事務的副總統薩勒希則說,伊朗的提煉廠將建在深山中,以防軍事攻擊。

專家指出,興建煉鈾廠費時數年,遭到國際制裁的伊朗根本無法由國外取得10座提煉所需的物資和零件,但伊朗的強硬態度,顯示伊朗甘冒進一步制裁也不會退縮。



◆ 軍方逼宮 巴機斯坦總統交出核武控制權

自由時報 2009.11.30

〔編譯陳成良/綜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被控濫用職權特赦貪官的巴基斯坦總統札達里(見圖,法新社檔案照),二十七日晚間突然宣布將巴國核子武器的掌控權移交給總理吉拉尼,以降低權勢龐大的軍方及政敵節節升高的釋權和逼退壓力。儘管此舉不至於影響巴國核武安全,但在西方國家希望巴國專心應付開打恐怖組織及神學士游擊隊之際,這項發展恐將加深巴國政局動盪,也不利於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將宣布的阿富汗戰爭新對策。

此前,札達里一直是掌管核武的「國家指揮局」(National Command Authority)的最高文職領袖,巴國核武移動或發射、增產、武器安全監督等,均由他掌控。不過,實際掌握核武的還是軍方。因此,觀察家指出,札達里將核武控制權移交給吉拉尼,並不具實質意義。據估計,巴基斯坦擁有七十到九十枚核彈頭。

官員強調,札達里這一決定不會影響巴國核武安全,「這是朝加強民選議會和總理權力邁出的重要一步」。

濫權特赦貪官遭逼退

札達里及其主要政治盟友貪污指控的特赦二十八日到期,他的統治可能受到法律挑戰,主要反對黨也呼籲他辭職下台,並立即交出大權,只任虛位元首。除交出核武控制權外,札達里還表示,願意在年底前放棄其他總統權力,包括解散國會及三軍指揮官任命權等。

在歐巴馬即將宣布的阿富汗戰爭新對策中,巴基斯坦堪稱核心,巴國承擔美方要求認真清勦開打和神學士游擊隊的沈重壓力,政局穩定自然是華府關切的重點。由於札達里仍是國會最大黨布托派人民黨黨魁,以軍事政變或彈劾手段逼他下台的可能性並不高。反對陣營並未發動反政府集會,或許是擔心國家若陷入混亂,會讓軍方再藉此干政。

五十四歲札達里是靠已故妻子、前總理班娜姬.布托庇蔭而登大位,曾多次遭控貪污,據說他常索取回扣,通常是十%,因此有「十趴先生」諢名。二○○七年,時任總統穆沙拉夫頒布「全國和解令」,讓流亡的布托夫人返國參政,同年底布托遇刺身亡後,特赦令「延伸」至接掌人民黨的札達里。但此後札達里卻將這項政策推廣到八千多名政府官員身上。今年最高法院裁定,穆沙拉夫作法違憲,和解令必須在二十八日前再經國會表決,否則自動失效。

fsj 提到...

中國十年浩劫‧美國地獄十年‧台灣十年撕裂

【聯合報╱社論】2009.12.02

中國自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被中共自己稱作「十年浩劫」。時代雜誌日前則將二○○○年至二○○九年美國的不進反退、人心低迷,稱作「地獄的十年」。那麼,台灣自李登輝任總統後期的戒急用忍與兩國論,至陳水扁政府的貪腐與正名制憲所導致大約十年的內耗空轉,能不能稱作「十年撕裂」?

這是三部規模與程度不一的歷史悲劇,其中因果,異同互見。最大的差異是在政治體制的不同:美國的「地獄十年」發生在被譽為世界典範的自由民主體制;中國的「十年浩劫」發生在高度極權專制的政經體制;台灣的「撕裂十年」則發生在解嚴後的新興民主階段。可見,任何體制皆可能出現歷史錯誤。

為何不同政經體制皆會鑄成大錯?其中的部分原因,亦即三者的共同點,皆在由彌賽亞救世主式的政治明星主導整部悲劇的進行,且這些政治明星都是因自己的權力危機而將國家導向歧途。毛澤東是因三面紅旗(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徹底失敗,而欲藉文化大革命來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以空前的民粹操作煽起了狂熱的偶像崇拜;於是天上高掛「毛主席啊紅太陽」,照耀得中國大陸一片黑暗。布希則以九一一的復仇代言者自命,亦贏得民意的高度支持;結果伊拉克海珊政權被美國擊垮,但高舉「單邊主義」的美國自此重挫了正義形象。火上加油、雪上加霜的是,二○○八爆發自華爾街的全球金融海嘯,更加凸顯了布希治理的災難,進而使世人甚至質疑自由經濟的正當性及民主政治的效能。至於台灣這「十年撕裂」,具體而微,也是因李登輝與陳水扁為挽救個人權力危機而操弄民粹,釀成悲劇。李登輝曾制定《國統綱領》,可見其原本具有不同的兩岸觀點;但是,他自始即扮演「一又二分之一個黨主席」的角色,一是國民黨主席,二分之一是民進黨主席,卻是最後造成其「政策分裂」以至「社會撕裂」的原因。陳水扁亦原本操持「四不一沒有」的政策,後來則因貪腐失政,又被李登輝等獨派挾持,遂走上自欺欺人的「正名制憲」。李登輝與陳水扁皆主張以台獨作為解決兩岸難題的方案,但台獨只是徹底撕裂了台灣,造成十餘年的內耗空轉。李是「民主先生」,扁是「台灣之子」,皆曾是民意的寵兒,但他們不僅造成「撕裂的十年」,甚至已造成台灣政經發展上永難彌償療癒的致命傷。

大錯誤之後,應須撥亂反正;大悲劇之後,則當療傷止痛。若就此一觀點而論,中國已經跳脫了「十年浩劫」,美國則正從「地獄十年」中反省導正;相對而言,台灣想從悲劇困境中脫身的可能性卻最小。中國從幾已窒息的文革社會,翻身到如今已是「和平崛起」;社會上充溢著信心、自尊與光榮感。美國選民則以選出首位非裔總統歐巴馬,標舉出民主政治的無窮可能與進取空間;何況,美國畢竟仍是超級強大的國家,只要拿對了翻身的方法就能翻身。中美對照,雖然不同的政經體制皆可能鑄成悲劇,但不同的政經體制也都能產生懂得領導國人走出悲劇、迎向希望的政治領袖,且不同的政經體制亦皆可能出現懂得是非好歹、懂得反省改正的社會民意。然而,反觀台灣,我們的政治領袖竟然連帶領國人衝出扁案是非糾纏的能力都沒有,且依然陷於「支持ECFA/反對ECFA」、「農業縣/非農業縣市」的撕裂與拉鋸之中。台灣朝野沒有一個能化解今日消極、悲觀、混亂政經氛圍的政治領袖,而台灣的社會亦仍然被政客操縱、繼續撕裂,繼續內耗空轉。

二十年來,台灣皆在期待政治明星們帶領台灣走出迷津,卻一直陷於內耗空轉;十年來,台灣亦在期待民主政治能夠引導台灣航向光明,卻仍是無窮無盡的撕裂。如果我們沒有大開大闔的政治領袖來引領台灣,而民主政治又陷於致命的撕裂而找不到出路,則前景委實堪憂。中國崛起了,美國醒悟了,請問我們台灣呢?

fsj 提到...

華時:美俄限武條約終止 監督機制現漏洞

中央社 2009.12.02

「華盛頓時報」報導,隨著美俄限武條約的即將失效,美國長期派駐在俄羅斯的戰略武器生產基地觀察員也將撤離,此舉可能導致確認與監督機制出現漏洞。

美國與蘇聯於1991年簽訂「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I); 蘇聯瓦解後,俄羅斯繼續承認條約的效力。條約將在12月5 日失效,美俄雙方雖然積極協商新約,但已無法趕在期限續約。

華時指出,基於START-I, 美國觀察員得以長駐沃特金斯克(Votkinsk)的機械製造場。此一工廠位於莫斯科以東600哩處,是俄國所有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生產基地。

但在條約失效後,觀察員將會撤離,而且美國歐巴馬政府無意在新約中加入派駐觀察員的條款,計劃以其他的措施取代24小時駐廠的監察方式。

美、蘇是在1987年同意派遣觀察員到對方的ICBM生產廠,但俄國在八年前已經撤離美國位在猶他州的基地。

持反對意見的國會議員與分析家認為,俄國的撤離是因為美國已經不再生產新的長程飛彈,但俄羅斯卻在美國派員長駐的15年間仍持續生產。如果放棄駐廠監察,美國將無法確保俄國是否依約放棄生產特定類型的飛彈。



◆ 美增兵3萬 歐巴馬:阿富汗不會是另個越南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12.02

美國總統歐巴馬1日晚上在西點軍校演說,宣布各界等待已久的阿富汗新戰略,主軸是2010年初開始逐步增兵三萬,但他也小心安撫耐心日減的美國民眾,矢言「阿富汗不會是另一個越南」,美軍將在18個月後開始撤出阿富汗,並在2011年底前完全撤出伊拉克。

歐巴馬在演說中反駁美國應該立即撤出阿富汗以削減損失之論。他表示,拿阿富汗比擬越南是「誤讀歷史」,美國在越戰是單幹,在阿富汗卻是和43個國家合組聯軍。

歐巴馬表示,增兵是為了及早息兵,防止「癌細胞 (凱達)再度擴散到整個阿富汗」。他表示要「將這場戰爭帶到一個成功的結局」。他說:「18個月後,我們的部隊就會開始回家。」

歐巴馬直挑阿富汗當局,表示美國打了八年,禁不起沒有止境的承諾,「給空白支票的時代已經結束」,該是阿富汗人為自己的國家擔起責任的時候了。

歐巴馬表示增兵事非得已:「戰爭可怕,我有第一手見聞。要不是我認為美國和美國人民的安危繫於阿富汗,我會高高興興下令我們的部隊明天就全都回家。」

關於增兵的任務,歐巴馬表示,是「加強我們對阿富汗安全部隊的訓練,加強和他們的合作,使更多阿富汗人擔任戰鬥任務,創造美國將責任移交給阿富汗人的條件」。三萬新增部隊裡,有五萬人是訓練員。

增兵將立即開始,首比海軍陸戰隊在耶誕節前就位,歐巴馬明言增兵第一年的代價就要三百億美元 (台幣9645億元)。錢從何來? 他打太極拳,只表示「將公開、誠實」因應這個問題。

歐巴馬還做國際喊話,表示「這不只是美國的戰爭」。

美國目前在伊拉克駐軍超過十萬,在阿富汗有6萬8000人,現在增兵阿富汗,規模大,速度又要快,對美國軍方是不小的壓力。

關於伊拉克,歐巴馬表示:「付出非比尋常的代價之後,我們即將著手把伊拉克戰爭帶到一個負責任的終局。我們將從明年夏末開始將我們的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在2011年底前撤出所有部隊。」



◆ 歐巴馬處理阿富汗情勢 蓋洛普:不滿者日增

中央社 2009.12.02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宣佈對阿富汗增兵3萬人,惟美國民眾看法不同。根據蓋洛普最新公佈調查顯示,只有35%受訪者支持歐巴馬處理阿富汗情勢,不滿意度持續升高。

美民眾對歐巴馬政府處理阿富汗情勢的支持度,從7月份的56%,下降到9月49%,現又滑落到11月底的35%。

自9月份迄今,各政黨認同歐巴馬做法的下滑幅度皆達二位數字,其中,共和黨支持者從33%下滑到16%,獨立陣營從48%下降到32%,民主黨也從64%下降到僅過半的54%。

歐巴馬今晚在紐約西點軍校宣佈,將對阿富汗增兵3萬人,並使美國得以從2011年7月開始自阿富汗撤軍。

近幾個月以來,歐巴馬處理阿富汗情勢裹足不前的態度,引來外界不少批評聲浪,今天決定增兵3萬,也少於外界原先評估所需的4萬人。

根據蓋洛普日前完成的民調顯示,隨著支持度持續下滑,不滿意歐巴馬政府處理阿富汗情勢的比率繼續上升,從7月份的34%,增加到11月底的55%。  蓋洛普民調(Gallup)與「今日美國報」(USAToday)在11月20-22日針對全美1017位18歲以上成年人進行電話抽樣訪問,有效信心水準 95%,上下誤差4%。

調查同時針對其他六大議題進行訪查,美國民眾對歐巴馬政府創造工作的不滿意度最高,達到55%;其次是健保政策、經濟問題的不滿意度同樣有53%;恐怖主義問題不滿意者也達47%;再來是全球溫室的36%,以及能源政策的35%。

若與上述六大議題相比,民眾對阿富汗政策的滿意度最低。

※ 相關報導:

* 林博文專欄-歐巴馬的悲哀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20200466,00.html#comment



◆ 北韓形成繼承格局 皇室四人幫主導

【朝鮮日報/記者安勇炫】朝鮮日報中文網 2009/12/01

記者11月30日獲悉,被提名為北韓國防委員長金正日接班人的三子金正銀已開始在北韓最高權力機構國防委員會任職,正在深入參與新幹部選拔等主要政策。

另悉,金正日的「夫人」金玉在今年8月現代集團總裁玄貞恩與金正日舉行會晤及午宴時曾陪同出席,就主要懸案提供諮詢。據了解,目前北韓繼承格局以金正銀為中心,由金正日的妹妹-勞動黨輕工業部長金敬姬、金敬姬的丈夫-勞動黨行政部長張成澤,以及金玉等「皇室家族四人幫」主導。

據多位北韓消息人士透露,金正銀在國防委員會正在向金正日學習從政經驗。某消息人士稱:「手握黨、軍、政人事權的勞動黨組織指導部在啟用新幹部時須得到金正銀的審批。」金正日在上世紀70年代擔任繼承人時期曾在組織指導部工作,用自己的人建立組成權力機構。

金正日今年2月末在軍隊藝術演出上首次欣賞讚揚金正銀的歌曲《腳步》以後,至今已有5次出席該歌曲演出。今年11月初視察咸鏡南道舊倉青年發電站時還曾親自欣賞以《腳步》為素材的一幅素描作品。據悉,今年4月5日北韓發射遠程火箭時,金正銀曾在咸鏡北道舞水端里發射現場親自觀看。

但北韓從今年中期開始對接班問題表現得極為謹慎。有分析認為,這是由於出現國際社會對三代世襲的譴責以及部分幹部對金正銀的過分忠誠等負面效應。今年9月北韓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否認就接班問題進行討論,可能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然而「金正銀偶像化工作」仍在進行。一位脫北者稱:「曾受到教育說金正銀與年輕時的金日成一模一樣,在任何方面都非常完美。」

「三代世襲」皇室家族中的金敬姬,是在2003年9月開始潛居後時隔近6年於今年6月再次登場。金敬姬在2004年丈夫張成澤被擠出權力一線、2006年留學巴黎的女兒張琴松為情自殺後曾因酒精中毒和憂鬱症而接受治療。北韓問題消息人士分析認為,金敬姬重返政壇是為了證明「代表金正日家族的『萬景台家族』支持金正銀」。金敬姬目前擔任勞動黨輕工業部長,負責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金敬姬的丈夫張成澤被視為「北韓的第二把手」。張成澤在去年8月金正日因腦中風而病倒後主導處理緊急政局,今年也近100次陪同金正日進行現場指導。

今年2月復職擔任國防委員會參事一職的前北韓國家體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長朴明哲是張成澤的親信。目前張成澤正在主導平壤市現代化項目,很有可能將其結果歸於金正銀的業績。金正日在被提名為接班人時也在平壤建立人民大學習堂和人民文化宮殿等,並宣傳其業績。張成澤還負責阻止部分權力機構為顯現對金正銀的忠誠而展開過度競爭」。

據悉,2004年以後與金正日同居的金玉一直在照顧患病的金正日,負責會見外賓等禮儀工作。

fsj 提到...

歐巴馬:世界和平 需要正義之戰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2009.12.11

美國總統歐巴馬10日於奧斯陸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歐巴馬甫於1日宣布增兵阿富汗,被封「戰爭總統」,此時受獎不無諷刺之感。歐巴馬特別解釋,為維護世界和平,「正義之戰」(a just war)有其必要。

歐巴馬在夫人陪同下走進禮堂,面對一千名觀眾發表36分鐘長的演說,文長約4千字,是他就職演說的兩倍。

他先坦承自己受獎引起很大爭議,並以史懷哲、金恩、曼德拉等前賢為例,表示與之相比,自己對和平的貢獻微不足道。但他說自己為世界和平的奮鬥才開始,最重要的是他身兼美國三軍統帥,介入兩場戰爭:「暴力衝突在我們有生之年不會根除,在非常時刻,國家必須為正義而戰。對於威脅美國人民的事,我絕不會坐視不管」。

他說:「我得獎卻引發爭議的原因就是我領導的國家正處於兩場戰爭之中。」在提到自己對於使用武力和戰爭的理解時,歐巴馬說:「今天我也拿不出明確的辦法解決戰爭帶來的問題。我只知道,我們需要和先人一樣——擁有長遠目光,努力工作,堅持不懈——才能面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用一種新的角度去理解戰爭與和平的定義。」

身為一個處在戰爭中的國家總統,歐巴馬稱他有義務保衛自己的國家。他認為有時戰爭是有合理的,特別是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例如向凱達組織開戰。他說: “「暴力無以阻止希特勒的鐵騎,談判不能讓凱達組織放下武器。我們說武力是必須的,這不是在狡辯,而是在以史為鑒。」但是他也強調,美國並沒有想要挑起阿富汗戰爭。

他舉出就任後下令,一年內關閉古巴關達那摩灣監獄的例子指出:「當武力成為必需時,基於道德和策略考量,我們必須謹守某些原則。即便我們遭遇窮凶極惡、不擇手段的敵對陣營,我仍相信,美國必須在戰爭中秉持道德維護者的角色。」顯示他的戰略有為有守,和布希不同。

歐巴馬強調,為與伊朗、北韓、阿富汗及索馬利亞等動亂及擁核國家對抗,維持強權國家所需武力有其必要。他表示把得獎當「行動的召喚」,將繼續努力消除核武、改善氣候變遷及促進戰亂國家和平。

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雅格藍指出,委員會「抓準支持歐巴馬理念的好時機」。



◆ 反映日本今年世態 漢字「新」獲選

中央社 2009.12.11

今天是日本的「漢字之日」,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依照慣例在京都清水寺宣布足以反映今年世態的一個漢字,結果「新」字獲選。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舉辦反映今年世態的一漢字活動,結果「新」字獲選。下午2點,清水寺的住持森清範在長1.5公尺、寬1.3公尺的和紙上揮毫寫下一個「新」字。

看到「新」字,有人解釋是因為今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都是新政府上台。還有,日本政府大力推動行政革新。

另外,環保新能源、H1N1新型流感疫情、日本旅美職棒大聯盟選手鈴木一朗寫下新記錄等等,都與「新」字有關。

今年影劇圈發生超級偶像女星酒井法子、男星押尾學吸毒風波,有人認為今年的一字應是「藥」,不過「新」字獲選,也具有希望犯錯者重新做人的含意。

就連「今年一漢字」的主辦單位漢字能力檢定協會也是新人新氣象。因為今年傳出協會的前理事長父子涉及不法事件,辭去理事長職務。原本傳出「今年一漢字」活動可能不辦,但最後在清水寺方面的協助之下,仍如期舉辦。今年是第15度舉辦。

※ 相關報導:

* 倒數2天 2009台灣代表字大選代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304238.shtml

fsj 提到...

阿富汗戰略明確 歐巴馬民調重新站上50%

中央社 2009.12.12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1日宣佈對阿富汗短期增兵3萬,並自2011年7月開始撤軍政策後,一度跌破50%的施政滿意度,又重新站上50%。

福斯電視新聞網(Fox News)今天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50%的美國民眾對歐巴馬的施政表示滿意,44%表示不滿意。

11月份美國民眾對歐巴馬的施政滿意度創下他上台以來的新低,僅46%;不滿意的也是46%。

歐巴馬上任以來,福斯民調的最高施政滿意度是1月份他剛剛上任時的65%;當時只有16%表示不滿意。上台近11個月的平均施政滿意度為56%。

民眾對他施政最滿意的部份是阿富汗戰爭,49%表示滿意,比10月中旬的41%上揚8個百分點。

共和黨選民對他處理阿富汗戰爭的滿意度上升最多,從10月中的20%遽升到目前的38%;獨立選民從38%上升到48%;民主黨選民則從63%下跌為62%。

民眾對歐巴馬處理經濟問題的滿意度為45%;對處理健保改革的滿意度為39%;對處理預算赤字的滿意度僅33%。

民眾最關切的議題依次是經濟復甦(27%)、改善失業率(26%)、健保改革(10%)、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8%)、預算赤字(7%)、降稅(6%)、氣候變遷(2%)。

這項民調是於12月8日至9日訪問900位登記選民,抽樣誤差正負3個百分點。



◆ 新聞周刊:美進入「後帝國時代」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09.12.12

美國總統歐巴馬10 日領取諾貝爾和平獎,演說以「正義之戰」為中心,強調戰爭的必要之惡和美國的付出。最新一期新聞周刊封面報導為歐巴馬的外交政策定調,直言美國從此進入「後帝國時代」。

歐巴馬的受獎演說,被視為美國對外政策的「歐巴馬主義」(Obama Doctrine)正式浮現。美國政學界解讀歐巴馬的這場演說內容,認為歐巴馬的國際觀是「帶有一顆熱心的現實主義」,且在宣告國際事務上奉行「帶有利齒的多邊主義」。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統計,歐巴馬領諾貝爾和平獎的致辭全文中,提到「戰爭」有44次之多,但提到「和平」只有31次。

向來在外交政策上絕口不提「恐怖主義」字眼的歐巴馬,首次提此字眼竟然是在領取和平獎的國際演說。新聞周刊的分析指出,歐巴馬的演說令人想到的不是和平,而是前總統布希。

文章亦指出,在歐巴馬向阿富汗增兵的同時,他也在縮減美國外交政策的規模。歐巴馬想要一個更明確、更具問題區別性的外交政策,減少布希時代大量承諾和無限度干預,或許比柯林頓時代的外交政策更節制。歐巴馬正在「帝國主義」危機之中尋找「後帝國時代」的政策。

歐巴馬一再表示,他拒絕設定超出美國責任、能力或利益範圍的目標,他說:「過去幾年裡,我們失去了那種平衡。」他希望讓美國外交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恢復平衡。

該篇回歸美國利益出發點的演說,令保守派和自由派一致稱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指出,不論是自由派或保守派,美國的政治權威大多同意歐巴馬的演說內容。



◆ 美日同意簽航空自由化協定 明年10月前生效

中央社 2009.12.12

美國和日本政府今天在美國華府達成簽署航空自由化協定的共識,協定於明年10月前生效。生效之後,原本由美日政府規定的飛航路線、班次等將可由美日的航空公司決定。

美日官員今天針對簽署航空自由化協定達成共識,在東京羽田機場擴大工程完工的明年10月之前生效。這是日本首度決定與外國簽署航空自由化協定。

協定生效之後,東京的羽田機場深夜及清晨的時間帶,美日雙方1天各可飛4班。此外,東京附近的成田國際機場的起降班數,美方的佔有率從現行的28%於明年3月為止調降為25%,之後還會再調降。

到目前為止,美日的航線、班次等原則上由美日政府決定,但航空自由化協定生效之後,飛航路線、班次等都可由航空公司決定。

協定生效後,美日的航空公司可申請不適用反壟斷法,獲批准的可能性高。有關飛航路線、班次、運費的調降等,都可做更自由的調整。航空業可能合縱連橫,將重新洗牌。

目前,世界主要航空公司間的跨國合作,有星空聯盟、天合聯盟、寰宇一家等三大聯盟。日本的全日本空輸(全日空)公司與美國聯合航空同屬於星空聯盟,將申請不適用美國反壟斷法。

因負債正積極重建日本航空公司(日航)隸屬於寰宇一家,但該聯盟的美國航空公司及勁敵--天合聯盟的達美航空公司都希望爭取跟日航合作以擴大在亞洲的競爭力。

美日政府從去年10月起就開始進行有關航空自由化協定的磋商,這次是第5度談判,於7日開始磋商,原本預定磋商4天,但延長1天。雙方針對成田機場起降班次的額度調整進行了激烈的攻防戰。



◆ 明年十月起 松山羽田對飛

自由時報 2009.12.12

〔記者黃維助、李宜儒/台北報導〕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彭榮次與日本交流協會會長服部禮次郎昨日完成台日航約簽署換文,明年十月一日起,台北松山與日本羽田機場正式對飛,台日雙方每日各飛四個航班,台灣飛往日本關西及中部航線的航班,也增加延遠至歐洲及美國的航權。

對台日關係,服部禮次郎指出,馬總統日前針對台日關係發表談話,指其就任總統後,台日中間有些問題已經解決,目前各方面的交流也穩定發展;他則認為對下一個年輕世代來說,今年六月青年度假打工簽證制度的實施,加上日方新設研究所,日台青年將可增進相互理解與研究。

駐日代表馮寄台表示,所謂的問題應該是指漁船問題,但這是小問題,台日關係一切都很順利,他希望雙方簽署的航約,能加強台日雙方的觀光交流。

馬總統昨天出席「東亞經濟會議第三十七次台日雙方代表聯席會議」開幕儀式時,則對日本媒體認為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辭職,代表台日關係急凍的評論表示不以為然,馬英九說,外界說台日關係會急凍,與事實不符。

馬英九表示,他上任後所推動的活路外交,不只是改善兩岸關係,同時也要改善與日本、美國、歐盟等國的關係,「台灣要在世界立足,一定要跟各方維持良好關係」。

對昨天完成的台日航約簽署,彭榮次表示,這次簽署將可提升台日雙方的經濟利益與人民往來的便利性。去年台日雙邊貿易額達六○四億美元,日本為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台灣為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去年台日間往來旅客人數合計高達二百四十八萬人次,台日已互相成為彼此重要的觀光客來源國。

這次簽署換文的台日航約內容重點,包括明年十月羽田機場第四條跑道完成後,雙方將可在松山、羽田機場航線的白天時段,每日各飛四航班;台灣飛往日本關西及中部航線的航班由每週廿八班增加至四十五班,並大幅增加延遠至歐洲及美國的航權;台北、沖繩航線的航班也將大幅擴增。



◆ 河內明年建城1000年 越南政府將擴大慶祝

中央社 2009-12-12

為慶祝首都河內建城1000週年,越南政府明年將盛大舉辦各項慶祝活動,包括各種旅遊活動外,並將在古城順化舉行嘉年華會。

越南國家旅遊局旅行社管理司副司長阮貴方表示,明年是首都河內建城1000週年紀念,越南政府自3月起安排了一系列慶祝活動,整個活動到10月會達到高潮。

湄公國際旅遊與貿易公司經理王海燕指出,今年1月至今有近2000名台灣旅客前往越南,配合明年河內建城1000年活動,人數可望倍數成長,越南旅遊業已做好萬全準備,除了希望能讓台灣旅客飽覽越南美景外,更期盼能讓台灣民眾由北到南更深一層地認識越南。

阮貴方說,明年3月起在河內會有各種慶祝活動,旅客可以欣賞了解越南著名風景名勝,也可以對越南的傳統音樂、舞蹈和服裝有進一步的了解,期盼與台灣朋友們在越南相見。

fsj 提到...

美學者讚台灣 自由+理想完美結合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4日電】2009.12.16

台灣不少知識份子痛心當前政治「亂象」,還有人比喻台北領導人是前朝末代皇帝,但美國一位知名學者認為台灣是理想主義與自由主義完美混合,做到了美國前總統威爾遜揭櫫的「十四條」(Fourteen Points )理想。

1914年成立的美國知名保守派智庫、紐約「卡內基國際事務道德協會」,14日邀該南卡羅來納大學榮譽教授凱格利(Charles Kegley )演說,題目是「東亞安全與民主:台灣的位置」。凱格利曾在哈佛、喬治城等大學任教,著作逾50本;最知名是「世界政治:趨勢與轉變」,已12版。

凱格利也曾在大陸人民大學任教,對兩岸關係熟悉。

他演說中盛讚台灣,稱台灣「在各種(國際)不利條件下,做所應為」,發展民主、人權、自由、體現國際自由貿易、遵守國際條約與規範,體現美國著名學者型總統威爾遜的理想主義與自由主義,台灣對外關係作為,更作到威爾遜在一次大戰後揭示的「十四條」理想。

威爾遜一戰後創「國際聯盟」,但美國卻未參加;他的「十四條」規畫一戰後的國際世界,除自由貿易、公海自由、裁軍、停止密約外,多為重畫歐洲勢力範圍,但20年後二戰再度爆發;這些鮮明反映威爾遜式「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的衝突。

但這是美國學者對台灣極少見的「稱譽」,與台灣知識界重批且痛心台灣「亂象」,有如天壤。

凱格利也特別點出,台灣目前全力建構民主,「民主是台灣最好的防禦武器」,也是「台灣最大優勢」。

在台北極力尋求歐巴馬政府繼續售台軍火之際,凱格利此言似乎另有深意。

凱格利也提出,「自由像吸鴉片,會上癮」,他稱目前逾九萬大陸學生在美國唸大學,他們可能成為大陸的自由種子,加上大陸中產階級愈多,對自由需求愈大,這些都成為大陸今後自由化與民主化的動力。

fsj 提到...

美日核武密約 藏在佐藤榮作家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2日電】2009.12.23

日本鳩山政府上台後,不斷找尋自民黨前政府早年與美國訂定一分外交密約,這分密約已經找到,藏在已故前首相佐藤榮作的家裡。

日本讀賣新聞22日踢爆此內幕,指1969年美日協商沖繩歸還日本時,當時的首相佐藤榮作與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簽訂密約,允許美國在緊急狀態下,可將核武攜入沖繩以應付不時之需。

日本戰後一直堅持「非核三原則」,亦即不製造、不持有以及不允許核武攜入日本。美日這份密約顯然違反日本的原則。

讀賣說,這份被稱為美日核武密約的文件,由佐藤的遺族保管。文件一式兩份,分別由日本首相官邸和美國白宮保管。佐藤卸任首相後,私藏在自家書齋。1975年去世,其遺族在整理遺物從書桌發現。

讀賣新聞取得密約的影本(英文2張),上面日期是1969年11月19日,上下都印有「Top Secrect(極機密)」字眼,文末有佐藤榮作和尼克森的簽名。

fsj 提到...

朝鮮日報盤點2009年十大國際新聞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40&f_SUB_ID=1670&f_ART_ID=228262

【朝鮮日報/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2009.12.24

國際金融危機擴散 美元地位遭挑戰

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席捲全世界。雖然美國政府投入1.4萬億美元救市資金,阻止了事態進一步惡化,但依然擺脫不了超過10%的失業率和大蕭條(The Great Recession)。美國財政赤字巨大,因此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地位受到嚴重的挑戰。取而代之,黃金作為「安全資產」備受投資者歡迎。12月3日,國際金價創下了每盎司1218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此外,被譽為「沙漠傳奇」的迪拜面臨暫停償還債務危機等,曾一度陷入窘境。相反,中國、巴西等新興經濟國家的崛起凸現,在全球經濟復蘇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流感蔓延全球 導致1萬多人死亡

今年4月在墨西哥東部韋拉克魯斯州一個小村莊首次發現H1N1新型流感病毒後,疫情迅速蔓延到了世界各國。新流感是豬、鳥類和人身上的病毒混合而成的變種。全球各國為阻止新病毒的流入和擴散,紛紛啟動了緊急防疫系統,並為確保治療劑物和疫苗展開了競爭。6月份,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流感的警報等級提高至最高水準「大流行」,10月美國宣佈國家進入新流感緊急狀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4月至12月中旬,全球新流感死亡病例超過1萬。

中國崛起驚人 開啟「中美G2時代」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秩序正在重組。其中,中國的崛起最為引人關注。尤其是,把全球超級大國美國和新興國家中國統稱的「中美G2時代」這一辭彙廣為人之。中國在過去30年來,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速增長,外匯儲備和汽車消費均排在世界第一,軍費開支占世界第二,GDP(國內生產總值)則占世界第三。中國已成了世界第二大強國。隨著巴西和中國等新興經濟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討論國際事務的主體也從以發達國家為主的「G7」變成了「G20」。去年11月,G20峰會在華盛頓召開,今年則4月和9月分別在倫敦和匹茲堡陸續召開了。

美國向阿富汗增派軍隊 可能重蹈越戰覆轍

美國為了抓獲9.11恐怖事件的主犯本‧拉登,發起了阿富汗戰爭,至今已打了8年多。但神出鬼沒的本‧拉登蹤跡難覓,他領導的塔利班卻壯大起來。美軍陣亡軍人至今已達935人。美國總統歐巴馬12月2日決定向阿富汗增派3萬美軍士兵,同時還計畫從2011年7月起撤軍的「退出戰略」。雖然他主張「把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劃等號是對歷史的誤讀」,但仍有很多人指責,這會把美國重新拖進30多年前的越戰惡夢之中。美國國內輿論對此持否定態度,盟國的支援也並不積極。

《里斯本條約》生效 歐盟政治一體化升級

「歐洲合眾國」正式揚帆起航。「准新歐盟憲法」《里斯本條約》12月1日正式生效。由此,歐盟繼經濟一體化之後,在政治一體化方面築起了基石。被稱為「歐盟總統」的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誕生,這一點最為引人關注。經歐盟各國的較量,比利時首相赫爾曼‧范龍佩獲選歐盟首位總統。而有力候選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最終落選。但常任主席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許可權和作用等尚未確定,所以有評價說「歐洲合眾國」還處於起步階段。

日本民主黨掌權 美日關係一頭霧水

今年8月30日,在日本眾議院選舉中,反對黨——民主黨戰勝執政的自民黨,成功實現了政權交替。日本第一反對黨經選舉佔有過半議席上台,這是1955年兩大保守政黨合併成立自民黨以來的首次。民主黨政權上台後,試圖改變舊體制,包括官僚主導的政府運行方式和依靠美國的安全保障體制等。特別是,民主黨宣稱將戰後日本安保的軸心——美日同盟轉換為「對等關係」,以至把過去與美國商定的沖繩基地轉移方案事實上加以廢棄等,給以美國為中心的東亞安全格局帶來了衝擊。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無果而終

《哥本哈根議定書》最終未能現身。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7日至18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包括120個國家首腦在內,192個國家代表參加會議。當初認為,在此次會議上繼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後,全球各國就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達成新的協定。然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歧很大,在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目標上未能達成一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失敗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比如,歐洲碳排交易所的碳排權價格暴跌,與會國之間就協議失敗相互追究責任。

「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墜落天堂

「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突然離世,讓全世界的歌迷陷入了巨大悲痛之中。麥可是6月25日被發現死於自宅,距離倫敦複出演唱會僅剩下三個星期。警方表示,麥可是藥物過量引起的心臟麻痹致死。然而,據洛杉磯警方進行屍檢後判定,麥可的主治醫生所開的大量麻醉劑是導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由此,圍繞麥可的真正死因眾說紛紜、疑惑不斷。在他的葬禮上,雲集了社會著名人士和粉絲共2萬多人,並且全球10億觀眾收看了葬禮直播。麥可去世70天後,當地時間9月3日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加州森林草地公墓。

美國記者被北韓扣留 柯林頓出面解救

兩位美國女記者踏上北韓領土僅有一分鐘。美國Current TV所屬韓裔記者Euna Lee(李承恩,音)和華裔記者Laura Ling(淩志美)因瞬間的失誤被北韓扣留141天。正在尋找新的對美協商牌的北韓沒有放過這一機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發去親筆信,然而北韓當局卻判處兩位記者12年勞教刑。最終,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前往北韓會見北韓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兩位記者才能隨柯林頓一起回到美國。得力於此,北韓的第二次核試驗和導彈試射陷入僵局的美北關係暫時出現了緩解的跡象。

高爾夫皇帝老虎‧伍茲緋聞纏身

11月27日晚的一場輕微撞車事故讓「高爾夫皇帝」老虎‧伍茲在一夜之間淪為「緋聞皇帝」。美國媒體深度挖掘事故原委,伍茲與10多名女性秘密有染的事實陸續曝光。伍茲最終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宣佈將無限期停止參賽。但是,他憑藉非凡的運動天賦所獲得的「2000‧2009年最佳運動員」等榮譽還是不容質疑的。伍茲的缺賽有望使美國職業高爾夫球選手協會巡迴賽(PGA)的人氣大大降低,因此,一些專家預計他會在數月內重返賽場。

fsj 提到...

伊朗動亂局勢惡化 政府與改革派對立加深

中央社 2009.12.28

伊朗反對派網站與反政府人士指出,安全部隊今天在新一波鎮壓改革運動行動中,一連突襲多處反對陣營辦公室,逮捕至少7名主要反政府份子。

昨天有8名親改革抗議群眾,參加反政府示威遊行時遭殺害。這是數月以來的最重大流血衝突事件之一,尤其引起一位反對黨領袖強烈譴責,並將現任政府與30年前伊朗革命推翻的暴虐政權相提並論。

今天的掃蕩行動勢必會加深政府與改革派間的對立。自從6月爆發總統大選爭議以來,即使面臨政府不斷鎮壓,改革派仍然不屈不撓。

局勢動盪已造成宗教和政治領袖菁英間的歧異日增,也使得伊朗核子計畫長期爭議的決策益趨複雜化。西方國家憂慮伊朗的核子計畫只是製造核武的幌子,伊朗當局則堅決否認。

流血衝突的規模和死亡人數,或許代表伊朗進入一觸即發的新階段,效忠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安全部隊,打算徹底粉碎改革運動勢力。

德黑蘭一名西方國家外交官指出:「這是自6月動亂以來,我們見到的最嚴重衝突場面。」外交官認為,示威群眾的喪生可能引發新一波抗議行動,以及政府的粗暴鎮壓。

該外交官表示,伊朗當權者面臨巨大壓力,卻沒有喪失安全部隊掌控權的跡象。

昨天遇害的示威群眾包括反對派領袖墨沙維(Mirhossein Mousavi)的姪子。國營電視台報導,身分不明攻擊者殺害哈米尼(Ali Habibi Mousavi Khamene),他的死被墨沙維的盟友形容為「殉難」。

警方表示,目前正在調查該「可疑死亡事件」,另有300名示威群眾已遭逮捕。警方指出,數十名安全人員也在街頭持續暴動中受傷。

伊朗強硬派總統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在大選中連任後,引發政治動亂。反對派人士指控選舉結果不公,當局則駁斥這項指控。

由於反對派人士希望能延續其勢力,示威遊行活動並未止息,在宗教和政治節日更擴大舉行。

先前爆發的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首度大規模抗議活動,使得伊朗陷入空前內部危機,最後被激烈的維安措施給壓制下來。

反對陣營指出,之前的抗議活動共有70多人喪生,但官方聲稱,包括親政府的伊斯蘭民兵成員在內,死亡人數連一半都不到。



◆ 美炸彈驚魂…全球飛安升級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33287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2009.12.28

美國飛機耶誕節遭恐怖攻擊不到24小時,從德國法蘭克福到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的全球機場都立即升高飛安標準,乘客不但登機前須接受搜身檢查,降落前一小時不得起立離座。

美國運輸安全局(TSA)要求,即日起至30日,所有搭乘飛往美國及美籍航空公司班機的旅客,在登機口都必須進行「二次安檢」,包括人身及手提行李檢查,重點為旅客人身、膠態、液態及噴霧類物品。

民航官員警告旅客,由於加強飛安檢查,旅客應更加提早抵達機場,且有心理準備班機可能延誤。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當局和台灣民航局建議乘客,起飛前三小時就報到,以便在登機口接受二次安檢。

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率先在網站發表聲明,表示美國運輸安全局已實施新規定,班機飛入美國領空時,限制機上旅客及機組人員的行動,班機降落前一小時,乘客必須安坐在座位上,不得起身,也不得拿取座位上方的隨身行李,膝蓋上不得安置物品,不管是手提電腦還是枕頭。部分美國國內班機也發布類似規定。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表聲明,提醒自海外搭機抵達美國的旅客,安全措施已加強。

英國航空公司稍早宣布,從倫敦飛往美國的乘客只准帶一件隨身行李。加拿大航空公司則敦促乘客,「盡量少帶行李或根本不帶行李登機」。

美國運輸部已在美國各機場部署多重安全網,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出來,包括在機場使用嗅爆裂物的警犬,還有留意人群一舉一動的便衣人員。

自德國法蘭克福抵達紐約甘迺迪機場的一名乘客說,登機前他看到安全人員拉開旅客背包的每一個拉鍊檢查,令他大感意外。(相關報導詳見原站)



◆ 付索馬利亞海盜400萬美元 25中國船員獲釋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7日電】2009.12.28

中國貨輪「德新海號」和船上25名中國船員被索馬利亞劫持逾兩個月的事件平安落幕。據報導,海盜在收到由直升機空投400萬美元贖金後,已在美東時間27日下午1時33分釋放貨輪和人質。中國外交部已證實此事,並表示中國艦隊正護航該貨輪至安全海域。

青島遠洋運輸公司所屬散裝貨輪「德新海號」是在10月18日由南非載運7萬6000噸煤炭駛往印度途中,在非洲好望角以東700哩處的印度洋海域,遭到索馬利亞海盜劫持。該貨輪船上有164人,其中25人為中國籍船員。

貨輪遇劫後,中國當局即展開營救,索馬利亞海盜也一直與船東進行談判,雙方最後並達成協議,若在27日收到贖金,便開始釋放貨船和船員。

海盜成員之一的哈山(Hassan)27日在貨輪上與媒體通電話時表示:「一架直升機已把贖金投在甲板上,我們收到了400萬元。」當時在電話中,還可聽見哈山背後響起一陣歡呼聲。

哈山接著說:「我們希望在幾小時內下船離開。目前船員很安全。雖然他們還要再過幾天才會自由,但他們現在都很高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宣布德新海號和25名中國船員安全獲救的消息時表示,貨輪已經受到中國海軍護航艦艇編隊保護,船員將接受身體檢查,而護航編隊將護送貨船和船員至安全海域,並讓他們盡快安全返國。

另外,姜瑜也再次提醒中國船隻和人員,切勿靠近相關危險海域,並做好安全防範準備,以免發生意外。交通運輸部亦要求中國航運公司的船隻和人員進一步加強自防自救措施,以防止海盜劫船。



◆ 劉曉波案 築起兩岸障礙

【聯合報╱陳宜中/中研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台北市)】2009.12.28

本月廿五日,〈零八憲章〉發起人劉曉波遭中共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

然而〈零八憲章〉只是一份要求中共啟動政治改革,漸進落實人權、法治與民主的宣言而已。劉曉波因發起〈零八憲章〉而遭重判,再次凸顯出兩岸之間的政治差異。

僅僅發起一份連署便獲此重罪,以這種標準來看台灣,參與過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的一百萬人,恐怕都犯了「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重罪,也都得入獄服刑了。

〈零八憲章〉的具體內容,在網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它要求中共當局落實其於一九九八年已簽署的兩項國際人權公約,以及二○○四年已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文。

〈零八憲章〉並呼籲當局啟動漸進的政治改革、民主化變革。它指出:當局「排拒政治變革,由此導致官場腐敗,法治難立,人權不彰,道德淪喪,社會兩極分化,經濟畸形發展,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到雙重破壞,公民的自由、財產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積累,不滿情緒持續高漲,特別是官民對立激化和群體事件激增,正在顯示著災難性的失控趨勢」。

為追求兩岸和平發展,我們不得不追問:如此溫和的紙上政治宣言,發起人何以遭到重判?此與「文字獄」有何不同?〈零八憲章〉的連署者既未上街遊行,也不算是有組織性的「黨外」。充其量,它就只是一種靜態的「請願」或「上書」活動。

因此,在這個判決中遭到犧牲的,就不僅是劉曉波而已了。因為這樣的判決,及其背後的政治體制和心態,也可能是制約兩岸和平發展的「障礙」因素。試想:要是中共當局遲遲不改弦易轍,台灣的百萬、千萬劉曉波們真會同意任何形式的統一嗎?劉曉波案反映出的政治狀況,對兩岸和平發展能沒有負面影響嗎?

在台灣,多數人是期待大陸漸進走向自由民主的,這應該也包括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馬英九總統。而為了促進兩岸和平發展,馬政府對於劉曉波案這樣的政治事件,實在是不能噤聲不語的,第一是必須讓台灣人民知道馬政府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決心,二來也必須讓中共當局知道馬政府對兩岸人權的終極立場。

島內的促和人士終須理解到:和平協議也好,和平統一也好,終須取得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要促和,就必須促進大陸的政治進步!

※ 相關報導:

* 觀念平台-孤立的天真良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22800300,00.html



◆ 英地方政府權極大 隨時可進人家查案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09-12-28

英國這一陣子通過了不少法律,賦予地方政府人員,隨時到人家家裡查看的權力。

算一算這類法律超過一千條。只要公務員說,要看看電表是不是符合規定,家裡是不是有進口的東西,家裏的盆栽有沒有害蟲,有沒有養兔子,甚至,還可以進入百姓家裏,看看屋主有沒有違法給人催眠。

依照地方政府公佈的資料,擁有這些查探權的公務員有將近兩萬人。也就是說,英國平空多了兩萬個警員。更讓英國百姓受不了的是,這兩萬個公務員還不需要申請搜索票就可以隨時侵門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