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73611270.html
October 1st, 2009
母奶成份的濃度每 24 小時會改變以回應嬰兒的需求。例如,一項發表在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的新研究證明,這種奶如何幫助新生兒睡眠。
母乳包含各種成份,例如核苷酸,那在調控嬰兒睡眠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項新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 Nutritional Neuroscienc 期刊上)證實,母乳的組成一整天下來會有相當顯著的變化。
科學家們在母乳中尋找三種核苷酸(腺苷/adenosine, 鳥苷/guanosine 與尿嘧啶/uridine),那刺激或放鬆中樞神經系統,促進安寧與睡眠,並在整個 24 小時的週期中觀察這些如何變化。
母乳(收集自 30 位生活在西班牙 Extremadura 的婦女)在 24 小時的週期中擠壓,每日 6 - 8 份樣本。濃度最高的核苷酸出現在晚間(從晚上 8 點到隔日早上 8 點)的樣本中。
"這使我們了解,母奶能誘使嬰兒睡眠," Cristina L. Sanche 表示,這篇文章的領導作者,同時也是 Extremadura 大學 Chrononutrition(時間營養學)實驗室的研究者。
"你不會在晚上給任何人一杯咖啡,母奶也一樣 -- 它擁有日間限定的成份,那刺激嬰兒的活動力,以及其他夜間限定的成份,那幫助寶貝休息," Sanchez 解釋。
為了確保有正確的營養,應當在每日相同時間,將母親乳房擠出來的母奶餵給嬰兒。"如果母親在某一時刻擠奶,接著保存它,然後在不同的時間餵給嬰兒,這是錯的," 研究者指出。
母乳的好處
WHO 表示,母乳是最好的新生兒食物,且不應被取代,因為它完全符合小孩前六個月生命中的生理需求。那不僅能保護嬰兒對抗許多疾病,例如感冒、腹瀉與嬰兒猝死症候群,而且也能夠預防未來的疾病,例如氣喘、過敏與肥胖,而且促進智力發展。
餵食母奶的好處也擴展到母親身上。餵母奶的母親,能更快減掉在懷孕期間增加的體重,而且也能夠幫助預防貧血、高血壓以及產後憂鬱症。骨質酥鬆與乳癌在那些餵哺她們小孩的婦女中也較不常見。
※ 相關報導:
* The possible role of human milk nucleotides as sleep inducers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maney/nns/2009/00000012/00000001/art00001
Sanchez, Cristina L.; Cubero, Javier; Sanchez, Javier;* 挪威研究:葉酸吃過量 罹癌風險大增
Chanclon, Belen; Rivero, Montserrat; Rodriguez, Ana B.;
Barriga, Carmen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Volume 12, Number 1, February 2009 ,
pp. 2-8(7)
doi: 10.1179/147683009X388922
* 孩子偏差行為? 嬰兒養育是關鍵
* 嬰兒標準體重表台灣錯用40年
* 提早消費牛奶與甲型糖尿病之間的新洞見
* 研究者:喝牛奶的人壽命比較長
* 胰腺中的α細胞可轉換成β細胞
* 女人在懷第一胎時想些什麼?
* 營養貧乏的子宮致後代發生永久遺傳變化
* 女性睡不飽比男性危險
* 科學家發現8 小時與12 小時的基因活性週期
* 節律研究揭新溫度調控者並全天追蹤時鐘蛋白
* 國人乳癌年輕化比歐美少10歲
* 掌上機偵測乳癌成大研發成功
* 中研院醣蛋白分子疫苗防癌抗流感
7 則留言:
每日1碟深綠蔬菜 乳癌風險少2到4成
中央社 2009.10.05
台灣本土研究指出,飲食葉酸攝取量高、血中葉酸濃度高的人,罹癌風險較低,尤其能減少2到4成的乳癌風險,補充葉酸可以每天吃1碟深綠色蔬菜,偶而吃點豬肝,天然尚好。
輔仁大學公衛系教授孫建安今天發表研究說,每天攝取葉酸超過415微克的最高組,較低於260微克的最低組,乳癌罹患率降低25%;代表體內葉酸狀況的血漿葉酸濃度,每百毫升大於17.2奈克的最高組,比最低組7.2奈克的乳癌罹患率降低44%。
這項衛生署委託孫建安研究的「國人葉酸之營養狀況與罹患癌症風險之探討」,是根據民國81到8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在竹東及朴子進行10年以上的追蹤及血液分析,並連結國人癌症登記及死因的資料庫做比對。
進一步比對全癌症的發生率,孫建安發現,每天攝取葉酸超過415微克的人,15年下來,全癌症發生率只有8%,明顯示低於低量攝取者的9.7%,這顯示足量葉酸的飲食,其實就是防癌飲食。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林雪蓉指出,葉酸的建議攝取量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4歲以下每日至少攝取200微克,13歲以上至少攝取400微克,懷孕期間多達600微克。
林雪蓉說,葉酸是人體細胞分裂所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維他命,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深綠色蔬菜、全穀類、酵母、豆類、動物肝臟等食物中,400微克葉酸約相當於 3/4碗煮熟的芥菜,或是17根小蘆筍、2又1/4碗的花椰菜,外食族可從深色水果、生菜沙拉、酵母粉中,適量補充。
◆ 食療防秋燥 清淡、清補、平補為宜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09.10.05
中醫食療可防秋燥乾咳問題。中醫師王靜修表示,人體的肺臟喜歡濕潤的環境,對乾燥比較敏感,尤其是支氣管較弱或是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家及孩童,在秋天容易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症,或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有點喘的「燥咳」症。可藉由食療幫助調養。
王醫師表示,從秋季到冬季,氣溫下降,空氣也變得乾燥。這時肺功能可能減弱,也因此容易感冒。這時食物養生離不開潤燥、暖體、養肺、益氣。
中醫食療可預防秋燥乾咳,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清補、平補為宜。多吃可潤肺的食物,還有清熱、生津、養陰之品。可適量喝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多吃些銀耳、水梨、蓮藕、百合、蜂蜜、芝麻、糯米、豆腐等,可幫助滋陰生津等作用。
醫師建議,偏寒涼性的瓜果最好少吃。飲食應避辛辣刺激上火之物,如辣椒、大蒜、胡椒等。濃茶、咖啡、酒也應少喝。另外,還可以多吃滋陰潤肺、清補柔潤的中藥,如核桃、山藥、紅棗、蓮子等。
◆ 偏鄉就醫不便 肝病患者奔波苦
中央社 2009.10.05
馬祖姑娘曹嘉玲22歲那年,服用調經藥引發猛爆性肝炎,差點送命;另一位馬祖人陳秀其患有肝癌和肝炎,島上開藥不方便,這兩人由肝病基金會協助的偏鄉病例,顯示偏鄉的肝病衛教與篩檢治療有待加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連續3年帶著醫療團隊和篩檢儀器,前往偏鄉離島義診,在3000多名B、C型肝炎患者病毒量檢測中,發現B肝患者約4成、C肝病患者約 6成5病毒量過高,需積極追蹤或考慮藥物治療。腹部超音波檢查則篩檢近4成B、C肝患者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45名罹患肝癌。
B肝、C肝目前已有成效不錯的藥物治療,不過,偏鄉民眾卻有就醫不便的障礙,連江縣立身心障礙協會理事長陳秀其今天指出,他今年初發現肝癌,轉往台大醫院電燒治療,後續追蹤發現C肝發作,他為此每個月專程從馬祖飛台北領取干擾素藥物,交通費負擔沉重。
後來肝病基金會協助請台大醫院行文向中央健保局爭取,允許連江縣立醫院申請干擾素製劑及口服抗病毒藥物,讓陳秀其可以在馬祖當地以連續處方箋領藥,才解決陳秀其的困難。
在馬祖文化局工作的曹嘉玲在4年前的大學暑假差點誤入鬼門關。當時人在嘉義遊玩的她被轉送到急診時,肝指數值飆到8000,是正常值40以下的200多倍,整個人黃疸且陷入昏迷,台大醫院用洗腎機和洗肝機,一度準備換肝救命,所幸病情好轉,度過危險期。
曹嘉玲說,她只是聽了長輩介紹,吃了幾帖偏方的調經劑來調養身體,哪裡知道亂吃藥會出人命,她的經驗可以提醒年輕人注意,沒有B肝也沒有C肝,一樣有可能因為吃藥等其他原因引起嚴重的肝病。
肝病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指出,偏遠地區醫療人力與設備,往往無法處理重大的疾病,病人必須翻山越嶺才能抵達都市就醫。這種就醫不便的窘境,在肝病的早期發現與定期追蹤上,更顯得困難重重。
基金會呼籲全國善心人士一起來關心肝臟的健康,讓更多家庭能夠免受肝苦。
日調查:女性酒喝愈多 罹乳癌機率愈大
中央社 2009.10.06
根據日本愛知縣防癌中心研究小組一項調查,停經後的女性一週喝量是1.26公升以上的話,罹患乳癌的機率是滴酒不沾女性的1.74倍。
日本「共同通信社」今天報導,女性的癌症患者中以乳癌居最多,近年來乳癌患者有急增的趨勢。
研究小組主任田中英夫表示,在歐美有人指出喝酒與罹患乳癌有關,這次中心的研究結果從停經後的日本女性身上證實了這一點。為了預防乳癌,女性最好不要喝太多酒。
研究小組針對在愛知縣防癌中心醫院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1754人以及被診斷出未罹患乳癌的3508人,進行分析。
結果得知,酒量愈大者罹患乳癌的機率愈大。尤其是50歲前後停經後的女性這種傾向很明顯。停經前的女性這種傾向不是很明顯。
停經後罹患乳癌的機率如果將滴酒不沾的女性訂為1的話,喝酒量少的女性罹患的機率是1.24倍,常喝酒的女性罹患的機率是1.39倍。以日本酒來換算的話,每週喝1.26公升以上的女性罹患的機率是1.74倍。
※ 相關報導:
* 吃對食物 快樂來找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177410.shtml
(食物營養素整理,詳見原站)
◆ Twitter也能幫你甩肉
自由時報 2009.10.06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微網誌「推特」(Twitter)也可以幫助你節食減肥,而且據傳有名人使用這種方式成功甩肉。
「Twitter節食法」就是把你所吃的食物卡路里量,「推」到Tweet What You Eat線上飲食日誌上公諸於世,讓大家互相鼓勵,也讓人因為吃太多感到羞愧而節食。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這個線上飲食日誌讓使用者隨時透過Twitter,把剛吃下肚的食物、熱量及體重記錄下來,並公布在網站上,若你不清楚吃下食物的熱量,網站採用「群體計算」(CrowdCal)系統,會根據大家輸入食物的熱量提出建議值。
透過這種方式,你可以追蹤自己每天攝取的熱量,以及節食是否有效;網站上還有討論區,讓正努力節食的人討論吃什麼比較適合。
現在該網站已有超過8000名「追隨者」(follower)。創辦人雷西說,「我聽過有人分享他利用Tweet What You Eat工具和營養師的協助,減了9公斤、18公斤,聽過最多的是減了31公斤。」據傳,英國導演史蒂芬弗萊也用這種方式,成功地在6個月內甩肉38公斤。英國喜劇演員麥特盧卡斯也說,他因此在兩週內減了約3公斤。
喝牛奶過敏? 換奶不要斷奶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09.11.14
喝牛奶會過敏?兒科醫師說,應細究的是真正的過敏原,不是太早讓孩子「斷奶」。董氏基金會提醒,近年孩子「橫著長」比「直著長」快,就是含糖飲料取代奶類,大大阻礙鈣質吸收。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說,過敏多是對牛奶蛋白成分過敏,較常發生於2歲以下幼兒;但年齡增長、腸道發育成熟後,往往都不再過敏;一般人誤以為近年過敏兒增加,可能與喝牛奶有關,事實上,過敏原可能並非牛奶。
有些人確有乳糖不耐症,喝牛奶後,肚子易脹氣,其實可諮詢小兒腸胃科、過敏免疫科醫師,區別真正過敏原,提供適當建議;如剛出生孩子多食用母乳或半水解、部分水解牛奶,或少量牛奶攝取、慢慢適應,也可考慮食用優酪乳等,不需急著斷奶。
楊曜旭直說,喝含糖飲料對生長百害無益,家長擔心牛奶會引發過敏,卻忽略孩子因愛喝飲料,影響發育。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牛奶還是兒童補充鈣質、維生素B2的最佳來源,基金會96年度4到6歲幼兒及家長飲品攝取報告來看,近8成每天喝含糖飲料,調查中將近一半的幼兒,每天至少喝1杯以上飲料。
多喝含糖飲料,不僅降低孩子攝取奶類食物,也會抑制鈣質吸收,如碳酸飲料的磷酸鹽,茶飲、咖啡中的單寧酸、草酸,都會阻礙鈣質吸收率,咖啡因還會利尿,增加尿液排鈣情形。
第一口母乳/初乳能量高 增強抵抗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26455
【元氣周報/記者魏忻忻/報導】2009/12/14
新生兒有三個基本需求,母親溫暖的懷抱、在母親身旁的安全感,還有母親乳房裡的食物。
母親乳房裡的食物,有「上天賜給新生兒最好的食物」之稱。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說,母乳含有新生兒出生到6個月所需的所有營養,是容易消化的「動態」食物,成分隨寶寶成長而變動。
媽媽泌乳 隨嬰兒成長增加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蔡敬民說,乳房能按嬰兒需要來調節分泌量,這是「供應是為需要(Supply for Demand)」的特殊生理現象。Baby出生時胃很小,約只有10至20毫升,此時母乳分泌量也少,但隨著孩子長大,乳汁分泌量也隨著增加。
依泌乳階段,母乳可分為:
初乳:分娩後5天內分泌的乳汁
過度乳:5至10天分泌的乳汁
成熟乳:10~14天後分泌的乳汁
不同階段乳汁正適合嬰兒成長需要。
當寶寶一出生,初乳就已形成,初乳能滿足新生兒出生頭幾日所需,體積小、能量高、含許多免疫球蛋白、礦物質、乳糖及脂肪,符合新生兒消化能力,又能增強抵抗力。
前奶水分多 富含蛋白質
從寶寶吸第一口奶到吃飽、滿足地吐出媽媽乳頭的過程中,一開始吸入的乳汁叫前奶,前奶富含蛋白質、乳糖,含水分多,寶寶可藉吸食前奶獲得大量水分。所以,吃母乳的寶寶在6個月大之前,無需另補充水分。
後奶脂肪高 別怕吸不到
寶寶吸吮時,母奶成分會變化,脂肪含量漸提高,此時稱為後奶。前奶與後奶其實無清楚的分界。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吸得不夠久,後奶出不來,陳昭惠請媽媽別緊張,只要是健康足月的寶寶,順應他的吸奶節奏,就能喝到完整的營養。若是早產兒,吸吮能力可能較弱,才比較需注意。
0到6個月 純哺餵母奶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1999年建議,寶寶出生後半小時到1小時內,就可餵母乳。同時進一步建議,0到6個月純哺餵母奶,滿6個月後再添加副食品。
陳昭惠建議,餵母乳可持續到孩子2歲或2歲以上。美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應至少哺餵母乳到1歲以上,之後再視情況決定離乳方式及時間。(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哺乳停看聽/漲奶不會爆掉 疏乳棒助通乳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2009/12/14
專家們說,其實沒有什麼「通乳腺」說法,高宜伶認為「通乳腺」這種術語讓新手媽媽更害怕,其實孩子是最好的幫助,通常吸奶順利,乳腺就會通暢,如果乳房漲到跟「石頭」一樣時,可透過按摩、讓乳房軟化。
張桂玲說,有媽媽反應回家自己按摩似乎功效不大,因此她跟台大產科團隊研究發現古代婦女奶漲時,會用木梳來解決,借用古書中的智慧點子、設計「疏乳棒」,配合乳腺結構按摩疏通乳腺,經臨床使用可達預防乳腺阻塞及治療脹奶效果。
漲奶會不會漲到爆掉呢?其實也是多慮,乳汁停留在乳房較久時,乳汁中激素會抑制乳汁,回饋到腦下垂體,提醒乳汁暫時別送了。
生吃青木瓜豐胸 搞成太平公主
馮惠宜/台中報導 2010-01-05 中國時報
以青木瓜萃取物製成的豐胸飲料大打廣告,讓許多女性誤以為吃青木瓜可以豐胸。中醫師發現,有婦女把青木瓜當水果吃,天天一盤涼拌青木瓜,但就診時抱怨自己連吃三個月,原本還有A罩杯,後來竟變成「太平公主」。
醫師提醒,青木瓜最好經過燉煮;如果吃涼拌青木瓜要加薑或辣椒,以免胸部愈吃愈平。
卅歲林小姐才結束一段戀情,男友嫌她沒胸部,成為她心中的痛。她以為吃青木瓜可豐胸,加上菜市場有人賣現成的青木瓜沙拉,她狂吃三個月卻未見胸部起伏,不得已尋求中醫治療。醫師把脈發現她體質寒涼、虛不受補。
中醫師彭溫雅指出,食補錯誤的吃法,往往適得其反。古人是以青木瓜治尿酸,至於治療產後少乳、豐乳,是利用木瓜酵素開脾健胃、通乳、豐乳的功效。青木瓜性平、偏涼,要豐胸就要經過燉煮,涼拌青木瓜偶爾吃尚可,最好加薑或辣椒,減少涼性。如果天天吃、長期累積會造成體寒,不但腸胃吸收變差,還可能拉肚子。
媽咪公開哺乳 別再害羞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1.11
台北市制定的「台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日前獲行政院核備,預計4月1日正式施行。屆時婦女在北市公園、街道、賣場等公共場所哺餵母乳,任何人都不得制止或驅離,違反規定將被罰5000元至3萬元。」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常務理事王淑芳興奮地說,放眼國際,即使是歐美等先進國家也少見如此進步的立法,台北市此舉令人耳目一新,值得肯定。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林君怡也認為,透過自治條例,可建立「就地哺乳」的觀念。
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表示,北市是全國第一個倡導母乳哺育的地方政府,民國90年起開始推行母嬰親善醫院,提倡婦女哺育母乳,94年起研議推動「台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歷經4年終於在去年6月29 日經市議會三讀通過,日前獲得行政院核定。
本條例明確規範,婦女在台北市的公園、街道、賣場、公車、捷運及車站等公共場所進行母乳哺育時,任何人不得有制止、驅離或其他影響哺育的行為,否則將處以新臺幣5000元至3萬元罰鍰。
游麗惠強調,自治條例提供婦女在台北市公共場所哺餵母乳時,一個更友善、更具支持性的環境。4月1日施行後,可望解除婦女不敢公開哺餵母乳的心防,隨時隨地快樂哺育孩子。
王淑芳也籲請民眾培養「哺育母乳是每個人共同責任」的觀念,一起培育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因為唯有如此,婦女才能從容地在公共場所哺育母乳,進而落實母乳哺育政策。
生了兩個女兒的莊媽媽驕傲地說,她是母乳哺育的忠實支持者,除了曾邊逛夜市邊餵母乳外,更曾有過在國家音樂廳哺餵小女兒的壯舉。
新生兒 不宜一覺到天亮
文/陳鈺萍 2010.02.07 自由時報
日前看見網路上出現「健康的母奶,讓寶寶一覺到天亮」這句話,不知媽媽們看出有什麼問題嗎?
◎母奶沒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問題
根據研究,無論在生活困頓的國家,或是生活富裕的國家,母奶的成分,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就是說,母奶成分並不會因母親的種族、營養狀況而有不同。想讓寶寶有足夠的奶喝,就是增加喝奶的頻率跟時間,這麼簡單!其中增加頻率又比延長時間來得有用!
◎新生兒一覺到天亮,其實很危險
新生兒的呼吸系統尚未成熟,不能有深沉的睡眠,這樣會忘了呼吸,而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危險。
頻繁的夜奶,其實也是為了保命。寶寶跟媽媽睡在一起,媽媽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刺激寶寶的呼吸動作!
媽媽在哺乳的同時,因為荷爾蒙分泌的關係,其實也在休息。不用擔心中斷的睡眠,會讓媽媽累壞。這是人類演化這麼久而來的機轉,很微妙。
據研究,全世界有44%至75%的媽媽是與小孩一起睡的。母嬰同眠最常見的形式是,寶寶挨著媽媽身邊睡在同一平面上。這樣對寶寶同時有觸覺、聽覺、嗅覺、視覺的刺激,與媽媽的互動。
在美國有兩間醫學院的睡眠研究中心,針對寶寶與照顧者的睡眠,已經做了20年的研究。
◎歸納母嬰同眠,對媽媽來說,短期的益處包括:
●睡得較多、對睡眠的品質較滿意。
●對寶寶的生理反應較敏感。
●較有能力解讀寶寶釋放的任何訊息。
●奶量較充足。
●泌乳激素濃度較高,延長產子間隔。
●能很快呼應寶寶的需求。
● 對上班族媽媽來說,有較長的親子相處時間。
◎對寶寶的益處包括:
●增加母奶量。
●增加寶寶睡眠的時間。
● 較少哭泣。
●對媽媽溝通的敏感度增加。
●淺眠時間較多,但就年紀來說,是適當的。
●心臟跳動次數增加。
● 減少睡眠第3、第4期發生呼吸中止的次數。
●清醒時,表現較佳。
這些寶寶的年紀是11至15週大,寶寶挨在媽媽身邊睡,晚上平均約1.5小時要喝一次奶。母嬰同眠,彼此在生理與行為上,是互相影響的。雖然醒來的次數較多,對寶寶來說,可能就是這樣降低了呼吸中止發生的機率,對媽媽來說,雖然睡眠一直中斷,可是統計起來,媽媽感覺「睡得好」與「睡得飽」的比例卻遠遠多於母嬰分眠的媽媽。
母嬰同眠時,媽媽與寶寶睡眠是同步的,也就是寶寶醒來要喝奶時,媽媽也醒了。
(作者為婦產科醫師,目前為全職媽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