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1

10年內全球缺糧 每5人1人挨餓

◆ 10年內全球缺糧 每5人1人挨餓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06631.shtml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01.20

全球人口爆炸加上氣候變遷的持續影響,預告全球將在10年內出現糧食短缺。儘管如此,不是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缺糧困境。

「環球生態基金會」18日發表報告指出,美國、中國、衣索匹亞、以及部分北歐,將是氣溫和雨量改變後,農作物產量不減反增的幾個國家與地區。

報告是根據聯合國2007年發表的氣候變遷數據,推斷2020年前,地表均溫升高攝氏2.4度時,對地球造成的衝擊。

研究中指出,人口成長快速,2020年時,全球人口將增加8億9000萬人,總人口達78億,遠超過目前的69億。

但世界4大主食:小麥、稻米、大豆、玉米,將面臨全面性短缺,無法餵飽新增的人口。結果是飢餓現象更為普遍,每5人就有1人挨餓,高於現在的每7人有1人。另外,糧價將飆漲20%。

整體來說,非洲預期受創最甚。由於溫度更高、更乾燥,非洲大陸近三分之二可耕地在2025年前就會消失;玉米也在一些地區完全絕跡。

美國玉米產量會減少,但小麥產量反而會在本世紀的前數十年增加5%至20%。北歐小麥產量也將增加3%至4%。

至於幅員廣闊的亞洲在作物收成和雨量方面則有戲劇性的差異。研究指出,印度是世界第2大稻米和小麥生產國,「產量可能銳減30%」。

但對世界第1大稻米及小麥生產國中國卻相反,「農作物產量預期提高20%」。

※ 相關報導:

* 肉品供應吃緊…活牛期貨飆新高 瘦豬狂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106403.shtml

南韓爆發口蹄疫和澳洲洪災重創牛肉產業,致使全球肉品供應緊俏,投資人押注美國肉類出口將攀升,推升芝加哥活牛期貨價至歷來新高,瘦豬期貨價格也應聲大漲。



◆ 小麥關稅減半 業界批杯水車薪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10635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蘇秀慧/台北報導】2011.01.20

通膨警報響起,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昨(19)日召開「重要商品及原物料市況監理小組」會議,會中決議將去函財政部針對「硬粒小麥」、「其他小麥或雜麥」、「粗碾去穀小麥及細粒」及「小麥粉」等四貨品機動減半關稅,為期半年。

經濟部昨日並徹查國內小麥、黃豆、糖與燃煤庫存都在安全範圍內,民眾不須恐慌囤積。不過,全球氣候異常加上國際游資炒高大宗物資行情,未來一段時間,台灣還將籠罩在通膨壓力下。

這項決議近日將送財政部關稅委員會討論,最快下周可由行政院院會對外宣布,一般預料,農曆年節前後,就可實施硬粒小麥稅率降至3.25%、小麥粉降至8.75%,這將是政府第七度機動調降小麥進口關稅。

行政院會今天也將聽取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報告春節民生必需品的調節措施,行政院長吳敦義將宣示政府穩定春節期間物價的決心。下周三(26日)行政院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行政院副院長陳冲邀集經濟部、財政部、經建會、公平會等跨部會,針對這一波輸入性通膨,研商中長期對策。

經濟部昨天重申,近期油糖水電價格政策繼續體恤民生,沒有調整計畫。近期全球氣候異常,澳洲昆士蘭水患未歇,已對我燃煤與糖等重要進口原物料造成威脅。經濟部徹查國內小麥、黃豆、糖與燃煤等重要物資庫存,其中,燃煤庫存達45天,小麥、黃豆庫存超過三個月,台糖庫存也在兩個月以上。

為減少澳洲水患衝擊國內民生物價,經濟部已責成台電、台糖轉洽其他地區供應商,增加供應。

面對這一波國際原物料漲勢,台電預估,今年購煤成本將增加超過上百億元。台糖高層也說,國際糖價暫時回穩,但澳洲已宣布減少糖產18%,未來國際糖價還是有走高壓力,早前透過期貨市場向澳洲採購兩艘船的糖,預計9月、11月可陸續抵達台灣,國內供應沒問題。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部昨(19)日開會後決議,建議政府機動將小麥、麵粉關稅減半徵收,不過業界認為這僅是杯水車薪,國際大宗物資漲幅遠大於過關稅調整幅度,建議政府能比照前一波的作法,連砂糖、粗糖關稅一併調降,並免徵大宗物資5%的營業稅、並降低進口相關規費,以達到穩定物價的政策目標。

麵粉公會總幹事黃錦和表示,政府將小麥進口關稅減半,業者進口成本降低3.25%,但是去年7月迄今,國際小麥的售價從每噸約272美元、漲到現在已經逼近500美元、漲幅超過七成,「關稅減半徵收,國內麵粉價格頂多是漲勢略微趨緩。」

黃錦和說,小麥關稅降多少,業者也會反映在麵粉的售價上。不過,近期澳洲大水災、阿根廷又旱災,短期內國際小麥價格不太可能有較大回檔,全民都要有心理準備。

糖果餅乾公會總幹事陳朝陽表示,國際大宗物資漲幅遠超過機動調降關稅的幅度,「業界當然支持政府作法,但降幅應該進一步擴大」。

陳朝陽說,國際原物料的走勢「不用評估、一看就知道還會再漲」,政府要幫助企業,何不一次到位,業界降低成本、也回饋到產品的售價上,不僅達到平抑物價的功能,也讓全民感受到政府的美意。

※ 相關報導:

閒錢比熱錢更可怕!

16 則留言:

fsj 提到...

通膨夢魘再現

【經濟日報╱社論】2011.01.21

全球金融海嘯帶來全球經濟大震盪,而且遺禍迄今未消,美、歐、日等經濟強權的景氣依然低迷,不知何日再起。不過,金融海嘯縱有百害,卻有一利:將2008年上半年狂飆的油價、糧價,驟然打落谷底,因而每桶147美元的油價、半年內以倍數攀升的玉米、小麥、稻米價格,均在短期內急速滑落,解除了全球聞之色變的能源危機,更讓30多國因缺糧而發生的動亂消弭於無形。

但金融海嘯不論如何驚石裂岸、浪沖九霄,終有結束之時,除歐、美、日幾個難兄難弟之外,大部分國家已重回正軌,眾多亞洲國家更因對抗金融海嘯漫天撒下的熱錢氾濫成災,造成股市、房市泡沫,而出現過熱情況;最可慮的,還是許多原物料,尤其是小麥、玉米等糧食價格,已重登2008年海嘯前高峰,那些人民貧窮、必須將大部分所得用於購糧苟活的落後國家,動亂的種子又蠢蠢然蓄勢待發。全球經濟可能在尚未回到海嘯前的正軌時,已先接上油、糧價格快速攀上高峰後一路狂飆的凶途。

半年來,國際油價快步向每桶100美元趨近,糧價則恢復急速上漲的走勢;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全球氣候異常,許多國家旱澇成災,包括全球重要的糧倉澳洲與巴西等,使供求嚴重失衡。然而,近一、兩年的氣候異常情勢固然明顯,但到底會持續多久、嚴重到什麼程度等,均在未定之天;甚至未來十年究竟氣溫會繼續上升,或反而意外下降,氣象專家也聚訟紛紜,也為未來的糧食供應投下巨大的變數。不過,至少就眼前看,澳洲的暴雨成災情勢已經緩和,如果主要糧食生產國在一段期間內不致有新災變,糧食的供求應會在短期內逐漸平衡,目前暴漲的糧價也應可緩和。

去除了天候因素,糧價重回2008年高峰並一路上升,還受另一個更根本因素的影響,那就是全球總數逾50億的落後國家人口不斷增加,加以20餘年來經濟發展策略的改正,勞動生產力得以大幅開發,促使經濟快速成長、國民所得提升,連非洲國家近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也超過5%。這個日漸富裕而數量龐大的群體,正是推升油價與糧價的主力,而且其力量與日俱增,看不到盡頭,推升來自大地的原物料價格一路上漲,難有降時。這些替代性極低乃至維繫生命所必需的物品不斷倍數漲價,就成為全球通貨膨脹的最重要薪柴。

除了原物料價格飆漲,全球通膨還受到另一個因素的影響。從1990年代以來,主要國家的物價水準脫離了過去幾乎高達兩位數的激升,轉為異乎尋常的平穩,甚至在若干主要經濟體出現通貨緊縮的陰影,日本、美國等都赫然在列;其最大推手,就是以數億廉價勞動組成世界工廠,向全球貨架提供無數超低價格產品的中國大陸。

然而,從去年開始,中國大陸工資快速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世界工廠的產品標價也跟著調高。猶有進者,世界工廠即將轉型成為世界市場,這代表連價格調高的產品也會日漸稀少。因而1990年代中國大陸的角色如今已然逆轉,將成為推升全球物價水準的重要力量。

綜觀這些變化,我們不能不及早為即將重回世間的高通膨時代預做準備。首當其衝的,就是糧食。如果糧價持續倍數上升,依2008年前例,重要的糧食出口國會斷然禁止糧食出口,而將使糧價更加高漲,許多國家有錢也難買足夠的糧食。我們是糧食進口國,對此要格外小心。政府目前準備降低小麥相關貨品的幾種稅負以平抑價格漲勢,恐怕是杯水車薪,不但應多籌良策數管齊下,更要針對弱勢群體提供直接的支持,以解燃眉之急。



◆ 物價飆!巴西升息2碼 還有得升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1.21

巴西央行19日宣布升息2碼,以抑制物價竄升,為該行去年7月以來首度調高利率。鑒於通膨壓力有增無減,巴西可能開始啟動升息循環。

巴西央行表示,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一致通過升息0.5個百分點,把基準利率從10.75%調高到11.25%,符合經濟學家普遍預期。

這是巴西新總統羅塞芙和新任央行總裁東比尼(Alexandre Tombini)1月上任以來,央行首度調升利率。他們目前都背負龐大壓力,必須向外界證明當局能採取非常手段,平抑巴西處在六年高峰的通膨率。

央行聲明,本次升息為「調整基準利率的開端」,當局將採取宏觀謹慎的措施,例如動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加強監控通膨水準。

數月來巴西的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超過市場預期,推升全年通膨率飆高至5.91%,高於2009年的4.31%,也超越央行訂的4.5%目標值,漲幅創2004年以來最大。

美銀巴西聖保羅分行固定收益部門策略部門主管庫尼亞指出,巴西央行去年12月公布季度通膨報告後,受連日暴雨摧毀農作和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影響,市場通膨預期已經升高。他表示,央行為了把通膨拉回目標水準,可能被迫更積極升息。

許多市場交易員預期,巴西央行可能在3月初的貨幣決策會議後宣布升息3碼。



◆ 誰在意泡麵漲價?

【聯合晚報╱社論】2011.01.21

全球氣候變化,直接影響農業收成。雖不見得一定造成糧荒,但農業收成不穩定,糧食價格變動很大。目前有各種不同的預測調查,幾乎共同的結論都認為:愈是金融市場不發達、依賴農業的國家,愈可能受到荒歉糧災襲擊;換句話說,大自然的因素可能使得貧窮國家愈加動盪貧窮。

說起糧食欠缺和漲價的情況,一般富裕國家和有錢人不太感覺得到。例如最近台灣也傳泡麵將要漲價,對於輕易出手十數萬元買個名牌包、數百萬買跑車的人來說,誰在意泡麵漲價呢?然而,對貧窮地區來說,這可就是關係到活不活得下去的嚴重問題了。專家警告,目前全球已有高達十億人面臨無法獲得充分糧食供應的現狀,還會更加惡化。換言之,數以億萬計的人挨餓,會是未來人類集體最重要、也是最頭痛的課題。

台灣目前還沒有糧食問題,頂多是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長期以來社會對這方面關懷甚少,我們對貧窮地區的援助也少。但別以為這樣的議題和我們沒有關係。在今天的全球化架構下,糧荒如果擴大成動亂,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不受到負面影響。再者,類似的「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變化,也始終在我們身邊隱隱威脅著。

年關快到了,物價明顯上漲,對今年享受到經濟成長果實的人,正高興著加薪和年終獎金。可是卻有很多人,過去一年內完全感覺不到經濟成長帶來的幸福效應。經濟成長其實更惡化了所得分配問題,也突顯了台灣經濟發展失衡,成長集中在少數產業,集中在都會地區,集中在大型企業,這三大集中程度愈來愈高。有的企業一場尾牙花掉上千萬活動費,有些家庭連讓孩子吃飽了上學、讓死者平安下葬的能力都沒有。如此對比的現象,在年關前顯現得尤其強烈而刺眼。

政府必須拿出決心來,改善貧窮問題,不然,社會上有人靠金錢投機遊戲日進斗金,窮人卻擔心沒錢買米,這樣的社會隨時可能往動亂偏斜。有人聞泡麵漲價而嘆生活壓力更重,這種情形存在,實在是社會之痛,政府能不慎乎!



◆ 智利天然氣調漲 能源部長遭攻擊

【世界日報╱綜合電訊】2011.01.20

突尼西亞「飢餓革命」引發骨牌效應,阿爾及利亞及法國均有人自焚,智利則爆發反加價示威。智利政府計畫一口氣將天然氣價格調升17%,因為氣候寒冷,對天然氣需求甚大的南部地區備受影響,當地工會發動抗議持續一周。能源礦業部長前往談判時遭攻擊,鎮暴警察與抗議民眾衝突。



◆ 鴉片價格上漲 阿富汗農民恐搶種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1.21

受阿富汗去年鴉片減產導致鴉片價格上漲影響,根據聯合國表示,阿富汗地區種植鴉片的情形,恐怕再度死灰復燃!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表示,去年阿富汗生產的鴉片價格從2009年的每公斤64美元(約台幣1864元)已經上漲到169美元(約台幣4922元)。

消息傳出後,當地農民蠢蠢欲動,該辦公室主任費多托夫表示,「由於市場受到供應減少之故,去年價格相較2009年上漲幾乎2倍以上,如果這種暴利持續下去,恐怕影響農民改種其他農作物決心。」

由於稍早阿富汗南部生產的鴉片受蟲害影響,導致產量減少近一半以上,市場因此藉機哄抬價格,阿富汗駐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代表拉穆表示,「包括北方的肯度姿省與塔卡爾省,都可能繼續淪陷,又開始種植鴉片。」

根據統計,2005年到2009年間,鴉片價格曾出現下降趨勢,但目前阿富汗仍是全球鴉片最大供應國,去年佔市場8成以上,2009年更一度達到9成,《路透社》更指出,塔里班組織一年可從鴉片銷售獲利4億美金以上(約台幣116億)。

fsj 提到...

通膨蠢動 大師喊空歐美公債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1.23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投資長葛洛斯(Bill Gross)和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不約而同警告全球通貨膨脹風險升高,並且表態看空已開發國家債券。

上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英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升抵3.7%,市場擔憂通膨蠢動,刺激銀行的借款成本攀升至3.72%的八個月高峰;歐洲12月通膨率突破歐洲央行目標值,為兩年來首見;上周美國2年期和30年期公債利差也衝上破紀錄新高,顯示投資人預期目前的寬鬆政策將導致通膨率走揚,並推升利率走高。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操盤手葛洛斯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說:「在債券收益極低、且通膨有升溫跡象之際,為什麼要持有債券?如果英國和美國的CPI持續維持在3%和2%以上,實質利率將呈現負值,債券就不再有投資魅力。」

他指出,央行官員都設想節節攀升的食物和能源價格終究會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意即重返歷史平均水準,但隨世界各國對動、植物蛋白質的消耗增加,這種想法根本是異想天開。

葛洛斯看空已開發國家的公債,他認為投資通膨連動債券是不錯選擇,但更明智的作法是錢進實質利率更高的國家。

無獨有偶,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也對通膨憂心忡忡,他指出,西方各國政府隱瞞了通膨的嚴重性,因此他避開債券投資,緊抱大宗商品,他說:「通膨正在蠢動,但英、美政府並未據實以告。全世界的貨幣都在貶值,因此你最好持有實體資產。」

意外的是,羅傑斯也作空新興市場,他表示,過去三年間全球資金蜂擁至新興市場,「所以我需要做好避險」。他也看多歐元,他說:「觀察愈久,我愈深信德國將會接管歐元。」

不過,其他知名投資人持不同看法,富達國際投資公司選股名家波頓(Anthony Bolton)仍看好新興市場,他說:「我不認為通膨會是大問題,雖新興市場通膨率升高,但資金仍會從已開發國家流入新興國家。」投資人擔憂的是中國央行為抗通膨,可能啟動升息循環,但波頓認為,北京當局今年將把政策重心擺在維持經濟成長,「緊縮貨幣政策勢在必行,但北京當局將採取漸進式手段,短期內不會有太大動作」。

※ 相關報導:

* 瘦肉精攪局 台美TIFA本月開不成
http://www.udn.com/2011/1/22/NEWS/NATIONAL/NAT1/6111287.shtml



◆ 中國 啟動搶糧大戰

【記者劉馥瑜/綜合報導】2011-01-23 工商時報

中國去(2010)年主要農產品進口增幅突顯;其中玉米進口量較2009年爆增約18倍,小麥進口量也大增36%。反應出中國對農產大宗物資的需求不斷升高,以及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充裕。分析師稱,這些因素恐再次墊高中國今年度農糧進口量。

此外,中國對農產品的龐大需求,讓美國、巴西、加拿大、澳洲等農業原物料大國最受惠。近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即大手筆採購300萬公噸的大豆,總金額高達18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玉米157萬噸,較2009年成長18倍,遙遙領先各項農產品進口量的成長幅度。

民間和出口商的估計,中國今年可能會進口玉米達200萬噸。相較之下,2008年、2009年的玉米進口量分別只有4.9萬噸、8.3萬噸,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展望未來,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中國糧食生產率的增加,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減緩,使得玉米成為進口量增加的「明顯候選人」。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日前也表示,2011年進口玉米的需求將更高,原因是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大型養豬場的興建將越來越多(玉米是豬的飼料)。

除了玉米外,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小麥120萬噸,較2009年成長36%。預估今年進口將達到145萬噸。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以國有糧食貿易商中糧集團為首的中國買家,已購買4船飼料小麥,約20萬噸;他並指出,澳洲各大小麥出口商皆參與這次與中國買家的談判。

至於大豆方面,去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史上最高5,480萬噸。預估今年將突破6,000萬噸,再創新高;中國對於棉花的進口也大幅增加,去年為280萬噸,較2009年成長86%;去年中國糖進口量也增加66%。

此外,稻米可說是最受中國政府保護的糧食,但去年進口量也增至36.6萬噸,較2009年成長近2.9萬噸,增幅約8.6%。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國媒體報導來看,官方數據並未包括經由南部國境運至中國的走私稻米。

※ 相關報導:

* 魚價漲3成 大白鯧恐破3千
http://udn.com/NEWS/LIFE/LIF1/6111915.shtml

東石魚市場主任黃登財表示,雖然魚價上揚,但因數量少得可憐,漁民今年恐怕要度過一個最冷的春節。



◆ 大陸「金錢風暴」 正襲向你我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東旭】2011.01.23

大陸一股強大的金錢風暴正襲向台灣,兩年來大陸強勁的購買力提振不少台灣經濟,但這股「金錢風暴」也正逐漸影響一般庶民的生活,他們買不到茶葉、買不到金門高粱,訂不到(起)飯店,坐不到最好的遊覽車,甚至未來可能都買不起房,日常生活正悄悄改變,且愈來愈焦慮。

虱目魚是一般台灣民眾的佳餚。上周,中共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宣布將採購台灣總量達八萬一千噸的虱目魚,這個數量幾近台灣年產總量(十萬噸)。大陸看似照顧了中南部農漁民;但反面來看,虱目魚變少了,從經濟學供需原理,物以稀為貴來看,它只會漲不會降,消費者恐得付出更高價格享受它的魚肚湯了。

事實可以驗證這種推論,兩年來,陸客來台一百六十六萬人次,雖然推動台灣經濟,降低失業率,帶動餐飲、飯店、零售、百貨、運輸各行各業發展,但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飯店也因此漲價。

近年來,品質優良的台灣茶葉成為大陸茶商和大陸民眾青睞的目標,但仿冒、濫芋充數和品質參差,導致陸客和陸商「直接入島」瘋狂採購;最近的金門高粱也出現類似現象。

陸客的到來,的確讓商家民眾賺到錢,但又擔心可能影響到多數民眾生活,真是兩難。



◆ 春運+民工荒 美商驚驚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1.23

離中國春節不到十天,一年一度的人口大遷徒上周已經展開,但中國人快樂過節,太平洋彼岸的許多美國零售商卻剉咧等。

世界工廠 將停擺15天

根據大陸的媒體報導,今年春節前後40天裡,全中國將有28.5億人次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回家過年,比去年增加3億人次。中國獨特的「春運」,無疑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遷徒。

然而,在春節期間,為全球生產從玩具、服飾、電視到電腦等各式各樣產品的幾十萬家中國工廠,也都要關閉15天左右。

「世界工廠」一年一度的停擺並不是新鮮事,但今年無疑也更引起美國企業的關注。因為他們擔憂回家過節的千百萬勞工,這一返鄉後,可能就再也不回到工廠的崗位上。

民工荒 愈來愈嚴重

事實上,早在春節來臨之前的幾個月,中國愈來愈嚴重的民工荒就已為美國零售商帶來很大麻煩。德州專賣收納櫃與各種容器產品的Container Store採購部副總裁威廉斯說:「最近四到六星期,我們沒有收到任何交貨,等於是每天損失數百萬美元的營收。」

威廉斯說,很多靠中國工廠供貨的美國零售商都已提出警告,春節前的供貨一向都會擔擱,但今年延誤的情況會更嚴重,貨就算出得來,也會比往常多拖延幾周。

廉價貨源已成往事

顧問公司Bain & Co.的合夥人穆卡利說,我們很多客戶都遭遇和Container Store相同的困擾。他說,中國已不再是很多美國公司的廉價、「無限」供應貨源。

香港的顧問師胡亨利說,中國藍領階層正經歷蛻變,追求加薪的勞工法與能源、原物料成本的高漲,都讓中國的製造優勢消褪。

此外,北京政府獎勵農民留在內地的農田,不要一窩蜂湧向沿海的製造中心工作,也讓「中國製」的標籤變得昂貴許多。

專精零售與消費品的庫特沙蒙顧問公司合夥人柯恩說,他的零售業客戶預期向中國出口商採購的成本,每年會上漲10%到15%。

中國製造優勢不再

此外,中國勞工的工作內容不斷在改變。過去在T恤、棉襪廠工作的工人,現在都想轉到薪資較優的高科技、汽車公司服務。

所以,雖然中國在很多產品領域上仍是最好的貨源,但柯恩建議客戶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例如,成衣製造中心已在轉移,很多T恤上如今不再貼著「中國製」的標籤,而是來自越南、印尼、孟加拉。

而愈來愈多利潤較高的牛仔褲、泳衣等產品,開始來自南加州。許多電子品製造商則把生產基地移往墨西哥,或甚至就在美國本土製造。

※ 相關報導:

* 大陸缺工加劇 台廠急留人
http://www.udn.com/2011/1/22/NEWS/MAINLAND/MAI4/6110878.shtml

fsj 提到...

糧價炒作嚴重 48國向G20求援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二十三日電】2011.01.24

全球48國農業部長上周末在德國首都柏林集會時表示,國際市場糧價波動劇烈和農產品投機炒作盛行,恐將威脅全球糧食供應安全。

48國農業部長發布聯合聲明,呼籲20國集團(G20)合力打擊農產品價格被操縱及扭曲的行徑。

法國今年將輪值主持G20會議,該國農業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主張,全球農產品市場須加強監管。德國農業部長艾格納(Ilse Aigner)也呼應,監管措施應考量價格和交易合約的部位限制。

勒梅爾說;「20國集團成員國都反對糧價如此劇烈波動,我們已有好的起點。」

法國計劃5月或6月在巴黎主辦20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勒梅爾表示,將與美國、中國、巴西及加拿大等國合作,年底前找出解決糧價炒作的具體方案。

聯合國4日公布,因為糖、穀類和油籽的成本上揚,全球糧價去年12月刷新紀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追蹤55種糧食商品價格的FAO糧價指數,連續第六個月上漲,升至214.7點,超越2008年6月創下的歷史紀錄213.5點。

糧食價格大漲,導致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今年出現暴動,造成多人死傷。去年莫三比克抗議麵包價格上漲,也造成至少13 人死亡。2008年糧價狂飆,引發逾30個國家的示威暴動,其中包括埃及、海地和喀麥隆。FAO說,全球糧食生產在2050年前必須大增70%,因為世界人口成長至91億,遠超過2010年的68億。48國農業部長的聯合聲明也呼籲提高對農業的投資。由於資源稀少,以及與氣候變遷相關的風險升高,全球糧食安全須有「整合且持久的方法」,以開發農村及郊區。

巴西、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部長說,他們正考慮「強化風險保護措施的重要性」。

烏克蘭農業部長普利西亞茲紐克(Mykola Prysyazhnyuk)則主張,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其他國際機構應設立全球穀物存糧,以緩和價格波動。



◆ 可可豆 恐飆33年高價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1.01.24

西非國家象牙海岸政爭歹戲拖棚,象國總統當選人要求暫停出口可可豆一個月,交易員預料,可可豆價格將大幅攀升。

象國去年11月28日舉行總統大選,雖然現任總統巴波自行宣布當選,聯合國認定歐瓦塔拉獲勝。雙邊陣營接連爆發武裝衝突,估計已有260人喪生。歐瓦塔拉 22日致函出口商,要求他們24日起到2月23日期間停止出口可可豆,向拒絕下台的巴波施壓。象國港口由巴波控制,因此出口禁令成效尚待觀察,但大宗商品今天恢復交易後,市場可能還是會出現反應。

《金融時報》報導,可可豆21日收盤價為每公噸2114英鎊,創6個月以來的新高價,如果供應減少,可能造成可可豆價格進一步上升到33年高點。交易員擔心,今天開盤漲幅可能高達10%。

象牙海岸可可豆出口量占全球比重高達40%,可可豆也是象國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可可豆出口中斷,將切斷巴波的金脈,讓他無法付薪水給效忠自己的公務員和軍隊。外交官員認為,巴波每個月大約需要1.5億美元。

歐瓦塔拉22日表示,已繳納關稅的可可豆仍可出口,但新的豆子不能報關。歐瓦塔拉先前警告和巴波合作的國內企業,他正式掌權後,繳給巴波的稅要再繳一次。

美國6日宣布凍結巴波夫妻以及三名巴波親信在美國的資產,同時嚴禁美國公民在巴波下台前和他進行任何金融交易。歐盟15日進一步施壓,凍結象牙海岸的可可豆出口港、國有石油公司和三家銀行的資產。

另外,西非國家央行(BCEAO)總裁達柯里塔布雷未將象國帳戶轉交給國際認可的歐瓦塔拉,而是讓巴波繼續使用該帳戶,日前已在國際壓力下辭職。

巴波陣營發言人23日嗆聲,雖然國際社會想要孤立他,但巴波在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夥伴幫助下,資金管道不會枯竭。



◆ 極端氣候‧糧食危機‧農業政策

【聯合報╱社論】2011.01.24

去年下半年起的全球糧食危機迄今非但沒有緩解,且更趨嚴峻。主要糧食出口國澳洲、阿根廷、泰國、巴西、印度……等因反聖嬰氣候造成巨大洪災,加劇影響糧食供應困難,加上之前俄羅斯等幾個「穀倉」歉收暫停出口,包括小麥、玉米、黃豆的價格紛創新高。全球糧食供應面吃緊的趨勢可能愈演愈烈,台灣糧食自足率僅三成,應思未雨綢繆。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銀行等紛紛警告,現今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僅剩五十天的歷史最低,糟糕的是前景仍然看壞。惡劣的糧食供應環境下,各國紛紛採取或明或暗的增加糧源對策,國際組織也接連舉行糧食安全會議,希望緩解糧食供應嚴峻態勢。

俄羅斯前半年的乾旱及森林火災造成小麥產量大減四分之一,暫停出口,吹響這一波全球糧食搶購大戰;之後烏克蘭、哈薩克、歐洲,黑海、東歐等全球小麥主要產區乾旱歉收更助長國際糧食危機。澳洲是主要糧食出口國,這一波水災已進入第三個月,預測反聖嬰氣候還要持續兩個月,受災面積是法國加上德國之大,更讓國際糧食市場的情勢惡化。幾個穀倉氣候成災影響所及還不只是本季歉收,還勢必影響下一季播種。

包括暫停出口、市場炒作,及搶糧、囤糧等人為操作,更攪亂國際糧食市場供應的價量。俄羅斯先前宣布暫停小麥出口到年底,總理普亭放話,下一季若豐收才考慮恢復出口,烏克蘭、哈薩克也跟進停止出口;這些暫停出口的動作,讓小麥期貨價格不斷創下新高。

囤糧、國際市場搶糧是主要糧食消費國共同的動作。例如中國,玉米一向自給自足,過去幾年偶有小量進口,加起來還不到十萬公噸,但去年六月迄今已自美國進口超過一百萬公噸玉米;泰國一直是全球第二大砂糖出口國,但最近卻積極進口砂糖。

必須要強調,台灣的糧食供應較其他主要國家更為險峻,自足率還不到三成一,遠低於超過百分之百的美、加、法等國,較日、韓之超過四成也顯著偏低。過去我們自足率偏低,可賴貿易自由化來處理;但如今國際糧食的供應面吃緊,各國都積極提高糧食自足率,日本更提升自足率至五成的目標,台灣迄今沒有因應動作,對嚴峻的糧食環境似乎渾然不覺。

自足率偏低,供應當然就高度仰賴進口。二○○一年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前,每年進口農產品六十多億美元,而二○○八年的進口金額已超過一百二十億美元;近年台灣稻米生產約是一百三十六萬公噸左右,卻進口超過八百萬公噸的小麥、玉米與黃豆,光這幾個數字,就凸顯台灣對糧食供應環境的高度依賴,其風險也就相對提升。

全球糧食供應面的變化,自然牽動農業政策的走向。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對稻米依賴逐年下降,再因農地鬆綁,「狗籠」前進豪宅現象造成農地破碎大量流失,休耕面積無日不增;加上鼓勵轉作生質能源作物,也大大降低稻田面積,並降低稻米在惡劣糧食供應環境的補位功能。另一個隱憂,科學界證實稻米生長受到氣溫極大的影響。台灣稻作插秧從屏東一路往北插,插秧當天早上十點之後若出現兩個小時超過攝氏三十三度高溫(熱浪定義),那一區的稻作將不結穗,導致歉收甚至沒有收成。然則,在極端氣候及糧食危機的陰影中,台灣的農業政策,包括釋放農地等,恐怕亦應三思。

全球糧食供應面的變化情勢非同小可,應當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工作,非但須從長計議,也應從速計議。



◆ 大陸62國企老總 涉貪下台

中央社 2011.01.24

中國近期1份有關中國企業家犯罪調查報告顯示,受賄、貪污仍是大陸國有企業老總落馬主因。在2010年揭發的62宗國企老總犯罪案例中,受賄、貪污金額龐大,每人平均受賄近人民幣1千萬元。

這份「2010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顯示,去年國有企業老總共涉案件62宗,其中受賄、貪污罪共45例,挪用公款罪4例,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3例,濫用職權罪3例,故意殺人罪2例,私分國有資產罪、非法占用農用地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詐騙罪、金融詐騙罪等各1例。

香港中通社報導,在查明實證的36例受賄、貪污個案中,共涉及金額34.5億元,每人平均貪污約957萬元。其中,光明集團總裁馮永明1人就貪污8億多元。

同樣,在2010年,大陸民營企業家犯罪也有80多例,其中約50人是資產或涉案金額過億的老板,平均年齡不足44歲。

在其中63宗已確定罪名的案件中,「涉黑」(幫派)案件占23件;集資詐騙案9件,強姦案6件;行賄、介紹賄賂案3件。而在確定年齡的47個民營企業家中,平均年齡僅為43.85歲。

這份調查報告數據源自廣東立國律師事務所王榮利律師新近公佈的「2010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這是王榮利第3次發布相關研究結果,2008年底,他曾推出50萬字的「中國反腐敗報告」;2009年底,也公布了「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fsj 提到...

世界經濟論壇26日登場 聚焦後危機世界

【經濟日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外電】2011.01.24

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 (WEF)26日起在瑞士達弗斯舉行。今年要「論」些什麼? W型衰退之憂已逐漸遠去,但全球金融危機的後果仍暗藏危險,最重要的是全球領袖至今摸不清這些危險何在,各說各話,更別談如何因應。

40年前創辦WEF、現任執行董事長的德國經濟學教授施瓦柏表示,本屆WEF主題是「新現實裡的共享規範」,就是腦力激盪,弄清楚後危機的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與趨勢,理出一套全球合作的共用規範。

基本上,後危機的世界裡,人人為我,我不為人,各國自利,彼此猜忌,「全球化」理念形同瓦解,WEF的創辦宗旨就是鼓吹國際關係日益密切,發揚全球化的澤益,在目前這個節骨眼討論新的共享規範,有其必要。

本屆WEF約有2,500人與會,包括1,400位企業高層,俄國總統梅維德夫將發表20分鐘的開幕演說,其他確定出席的政經領袖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沙克吉、英國首相卡麥隆、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等人、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美國財長蓋納。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中投公司總經理高西慶預料也將出席。

研討主題包括流膿不止的歐洲主權債務困境,中國有沒有辦法管理其超速的經濟成長和可能一觸即破的房市泡泡來防止可怕的「硬著陸」,以及全球糧食和商品價格飛漲之勢。

智庫「歐亞集團」主席布倫莫表示,出席的政經顯要將會思考新興市場國家崛起的新形勢,因為全球經濟愈來愈倚重開發中世界為成長的火車頭。

金融巨頭公認是全球危機的禍首,過去兩年,金融界的肥貓擔心成為過街老鼠,大多派副手參加WEF,但有專家說,金融界的懺悔和道歉期如今似乎可以結束了,大頭們今年可以再度昂首闊步。



◆ 台灣經濟向前看

【經濟日報╱社論】2011.01.24

最近前朝財經首長吳榮義等針對馬政府財經施政多所針砭,並質疑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創下9.88%的13年新高,隨即招致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強力反駁。雙方觀點各有論據,亦有所本,暫難遽下定論;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當前台灣經濟正面臨數十多年來最劇烈的變化與挑戰,無論在朝在野,都宜放下眼前的爭辯,積極向前看,以引導台灣經濟航向正確的目標與方向。

不論是統計數字或經驗法則,都顯示去年台灣經濟從衰退的谷底強力反彈;但是,這個強力反彈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國際經濟因素及大陸對台灣經濟的輸血,由於這兩項都無法長期倚恃,政府實不宜過於攬功或自我吹噓。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全球景氣復甦帶動出口強勁成長,是經濟好轉的最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國際熱錢湧入亞洲,尤其是經貿關係密切的兩岸三地,催化台灣股市大漲及房地產價格飆升,透過財富效果,也進一步增強國內投資及消費信心。

但若看遠一點,全球經濟波動正在加劇,受到景氣復甦、氣候異常及熱錢炒作等多重因素影響,近期國際原油、原物料及糧食價格大幅飆升,引發全球通膨壓力,尤其是依賴進口原油及糧食的國家受害最深。另一方面,熱錢湧向新興市場,導致該等國家貨幣大幅升值,衝擊出口產業。台灣高度依賴原油及糧食進口,一旦 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夢魘再現,尚處於無感階段的經濟復甦很可能就會熄火。再者,過去一年新台幣對美元升值近10%,而且升值壓力不減,雖然升值有助於舒緩通膨壓力,但對出口的衝擊正迅速擴大。這兩大經濟變數正考驗政府及民間的應變能力。

若看得更長遠,全球經濟在金融海嘯後正醞釀結構性的巨大調整。美國及歐洲經濟進入長期調整期,驅動全球經濟成長重心轉向以中國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已是大勢所趨。然而,這樣的調整涉及到兩個根本變化:第一,新興市場內需的增加可以彌補美、歐進口需求的減少,因而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必須與美、歐脫鉤;第二,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歐元長期升值,及配套的國際貨幣體制重整。

這兩大根本變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廣泛深遠。台灣經濟迄今仍高度依賴出口;出口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直接及間接貢獻接近七成,而台灣出口又是以「大陸為工廠」的間接出口為重心,在人民幣及新台幣皆面臨長期升值的雙重壓力下,台灣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正面臨嚴酷考驗。再者,大陸為因應人民幣升值及工資大幅上漲壓力,正全力推動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換代,主要目標之一是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以取代目前依賴廉價勞力的代工品。大陸產業的加速升級勢必擴大與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對台灣出口的衝擊也將愈來愈大。

面對上述情勢,台灣要有決心與勇氣徹底擺脫「以大陸為工廠」的出口導向成長模式,改變為兼顧內需與出口。擴大內需不能夠只是口號,或因應短期景氣波動的臨時性措施,而須從根本著手,落實在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環境與品質。出口結構也必須大幅調整,「以大陸為工廠」模式的原物料及零組件出口,應改變為「以大陸為市場」的高價成品及服務出口,才能長期維繫產業出口競爭力。

在兩岸層面,政府也須揚棄依賴大陸讓利及政策性輸血的心態;以兩岸經濟協議(ECFA)為例,我們不能只想將台灣產品及服務輸往大陸,而仍然關緊門戶,不讓大陸產品及服務進入台灣。兩岸貿易唯有雙向平衡發展,才能可長可久,也才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之道。

※ 相關報導:

* 廣東擁抱高新科技 台商危機浮現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7910/112011012400199.html

從事紡織、低端電子產業的台商,將直接受到衝擊,廣東省正式揮別出口加工業時,台商面臨轉型的壓力趨於嚴峻



◆ 誰在養地? 幫資金找出口!

【聯合報╱王健安/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2011.01.24

為紓緩這波房價上漲的民怨,財金相關部會總動員滅火。筆者曾以國內建商與壽險公司的財報資料,討論其「養地」行為模式,謹提供幾點建議給有關單位參考。

就建商來說,有別一般產業將「土地」是放在會計報表的「固定資產」科目內,建設公司的土地是放在「(流動資產的)存貨」項下。作者統計二○○六—二○一○ 年國內建商存貨佔總資產比率約為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從建築投資業營運特性來看,買入原料土地為存貨,供未來製造用,此為其營運特性使然。要鑑別建商「養地」否,就如同要區分出買股票者是「投資還是投機」,儘管概念上可行,但在執行層次卻有認定困難。

對政策執行者比較有意義的資訊,是存貨的細項科目「待建土地」,以及該土地所在位置、購入時間、原始購入成本等,透過前後期財報揭露的比對,才能判斷出哪些土地早期購入後,卻多年仍帳列「待建土地」未開發,而且該土地所位區位目前不動產價格上漲趨勢明顯,故被歸類為「養地」才比較合理。

目前政策走向大抵是讓各銀行對承做土地融資與建築融資之個案,進行養地的認定,比如一年未開工則收回融資金額,此一提高養地成本的作法尚無不妥。

就壽險公司來說,筆者統計二○○六至二○一○年國內壽險公司列在長期投資的不動產佔總資產的比率,大約在百分之十上下,最高者也約在百分之十五左右。有趣的是,當我們觀察「不動產投資淨收益佔稅後淨利」的比率時,卻發現很多壽險公司該比率高達三位數,甚至四位數,這反映了在全球金融風暴後的低利率環境,壽險業經營困難的事實,以致壽險公司須倚靠出售土地,來挹注本業經營困難。

但壽險業收受的是保戶長期資金,台灣卻有長天期投資工具不足的困難,此時「資本利得增值」驚人的不動產投資變成首選。壽險公司偏好進出非本業的不動產,若干係金融機構本身必須思考的定位問題,比如如何在變化迅速之金融環境,創新商品找到競爭優勢;有些則是政府可以從旁輔助的,比如政府亦可提供壽險業參與「公共投資建設」的管道。

為妥善引導壽險業大量資金去路,財金單位實應效法「大禹治水」精神,以「疏導」代替「圍堵」,引導投資於國內重大公共建設,如愛台十二項建設,此才為正途。

fsj 提到...

美國42% 企業計畫增聘員工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1.25

調查結果顯示,隨著企業銷售增加和經濟復甦力道加強,美國企業界對經濟發展愈來愈樂觀,準備增加雇人的公司大幅增加,使得這一季出現12年來最好的就業展望。

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學協會(NABE)對84名各行業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顯示,自這一波經濟衰退展開以來,專家對整體經濟成長、就業市場、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樂觀。

這項每季一次的調查,發現有42%公司未來六個月打算加人,而一年前這種比率只有29%,反映低迷的就業市場可能已否極泰來。

但是,仍有7%的公司未來六個月打算裁員,主要是運輸、公用事業、資訊和電訊部門。

接受調查的企業有62%今年打算增加添購新設備的開支,而去年10月這種比率只有48%。

在去年底截止的上一季,接受調查的企業約有三分之一表示它們已增加人手,只有6%裁員。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營收已持續六季成長,盈利增加也使這些公司樂觀得考慮增加用人。接受調查的企業有一半以上向海外市場銷售產品,其中97%表示海外營收增加或維持穩定。

消費者電器協會的杜布拉瓦說,這項調查發現經濟改善的基本面正推動企業的決定,有意增加雇人的公司創下十多年來的最高比率,顯示就業市場動力加強,對企業的需求繼續增加,盈利也擴大。

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在新的一年展開之際,就業市場景氣好轉,政府的報告也顯示新申請失業福利的人減少。



◆ 中國赤貧1.5億人 1天賺不到1美元

自由 2011/01/25

〔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羅添斌/台北報導〕中國富商陳光標將率團來台捐出五億台幣的現金,引發關注,但中國貧窮人口高達一億五千萬人的現況,更值得中國富豪關切。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發佈的官方數字顯示,依聯合國一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貧窮線標準,中國有一億五千萬人,這個數字已佔中國總人口數的一成以上,若加上在貧窮線邊緣的數億人口,中國的貧窮問題十分嚴重,加上貧富差距拉大,已成嚴重社會問題。

貧富懸殊 1%人口掌控41%財富

根據聯合國過去的定義,凡是一天所得不超過一美元,就屬於極度貧窮人口(俗稱赤貧),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將標準調高為一.二五美元;中國官方稱有一億五千萬人民低於聯合國標準,也就是他們的年所得還不到三百六十五美元(若以一比六.六匯率計算,約合二千四百零九元人民幣)。

若是以部分國家已調整的新貧窮線(即每天一.二五美元)計算,年收入在三千零一十一元人民幣以下的人,都會被列入貧窮人口,中國貧窮人口數字更高達數億人,遠高於官方數字。

世界銀行去年的報告指出,相較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由五%的人口掌控了六十%的財富。號稱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卻由一%的人口,掌控了四十一.四%的財富。極少數人掌控財富,這就是中共號稱的崛起大國。

中國政府的國家貧窮線標準,一九九○年是定在三百元人民幣,一九九六年調為六百四十元人民幣,二○○六年調為六百八十元人民幣,二○○八年底再調至一一九六元人民幣,今年則以每年每人一千五百元人民幣計算,估計中國貧窮人口仍高達一億人,這項標準比聯合國所定義的一天一美元低,更低於部分國家採用的每天一.二五美元最新貧窮線標準。

中國多位學者倡議要求比照國際標準,調高貧窮線,以照顧在貧窮線上掙扎的窮人。

若以新的貧窮線標準計算,中國貧窮人口將高達數億人,這麼多的人每天只能用三十元上下新台幣過生活,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現在的中國,正是中國網路上形容的「有人一餐萬金,有人溫飽不濟」。而這位將要來到台灣「撒錢」的中國富商,過去也幫助過大陸窮民,但杯水車薪,還有許多中國人民活在赤貧中,更需中國富豪們慷慨捐輸。

fsj 提到...

馬凱:即將浮現的凶兆

理財周刊 2011/01/26 馬凱

虎年即將過去。整體而言,這是不錯的一年,一切好事都如願發生,諸如經濟成長率可能企近兩位數,失業率終於跌破5%;但一切壞事,儘管在暗中醞釀,已接近成熟的時刻,到底都尚未造成禍害。相對而言,即將到來的兔年,就會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景象。

眾所周知,虎年成長率如是之高,根本原因在於比較基期太低,而半導體業又在外國大廠轉單的激勵下,大舉從事動輒數千億的投資設廠;但這兩者在兔年都將消失無蹤,在超高成長率做為比較基期,同時半導體業的巨額投資可一不可再的情況下,兔年的成長率必定大幅滑落,連官方的預估都在5%以下。但這其實並不重要,不是來自經濟本身的實力與改善的成長率攀升,不僅人民感受不到,而且將如曇花一現,再也見不到蹤跡。

如果兔年成長率雖不及5%,但各業欣欣向榮,沒有浮誇虛幻的成分,未必見得不如兩位數的成長率。然而兔年能否穩健成長,正受到幾個重大因素的環伺,隨時可能大受衝擊。目前看來,美國聯準會升息,會是一個最猛烈而衝擊全球的變化。自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將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準,而且大搞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兩年於茲,全球大部分國家早已擺脫金融海嘯的陰霾,美國經濟也日有起色,卻為了強壓美元匯率以激勵出口,聯準會堅持壓低利率,甚至還推出QEII這樣荒謬的做法,完全是為了一己之私,以鄰為壑,早已激起各國公憤。

如今美國經濟既已穩定好轉,堅持此一倒行逆施的做法即失去堅強的理由,在兔年之內,隨時可能升息。一旦美國升息,全球各國都將失去顧忌,紛紛跟進;結果一方面各國的銀根大為抽緊,一方面兩年來自美國流出從事利差交易的大量熱錢會爭先恐後流回美國。在這雙重打擊之下,今天以亞洲新興國家為主的群體,資金會驟然失血,房地產泡沫將首當其衝,連鎖破滅,股市也因資金大減而一瀉千里,這應當就是所謂的「二次衰退」。好在這樣的調整是健康而久受期盼的,調整完成,全球經濟將重回康莊大道。

另一個因素可不如此樂觀,那就是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要關門,一時之間尚無他國可以接手;因而台灣倚為命脈的出超將完全消失,如果找不到其他動力取而代之,台灣經濟將驟失依託而再度沉淪。 這兩個因素都蓄勢待發,我們準備好了嗎?

※ 相關報導:

* 消費者信心指數新高 景氣復甦有感覺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18481.shtml

景氣復甦,民眾愈來愈有感覺了!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昨天公布一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民眾對未來半年個人經濟狀況和景氣的看法,指數為八十六點七八點,不但連續八個月走揚,更創下有調查以來的近十年新高。

* 歐美升息路 各走各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118255.shtml

即使歐洲央行(ECB)已不只一次暗示要升息以對抗通膨,美國聯準會(Fed)還是可望繼續推行積極的措施以支撐美國經濟復甦,並專注於提高通膨。

* 印度升1碼 利率兩年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118258.shtml

印度央行25日把基準利率調0.25個百分點至兩年來最高,以抑制主要因為糧價飆漲而引發的通膨壓力



◆ IMF:兩年內 全球金融恐動盪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1.26

國際貨幣基金(IMF)25日上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4.4%,稍高於原估的4.2%,但也警告先進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復甦步調分歧,將導致未來兩年全球金融動盪。

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經濟呈現「雙速」復甦,亦即先進經濟體的成長速度遠落後新興經濟體,但美日兩國的消費日增,使得先進經濟體降溫的幅度小於先前預期,「但先進國家的成長仍受抑制,失業率偏高,歐元區周邊國家再次出現壓力,使全球經濟面臨風險」。

IMF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年率可達4.4%,稍優於去年10月預測的4.2%,但還是不如去年的5%;明年成長率則維持在4.5%。IMF說:「上修今年全球成長率主因是去年下半年的經濟活動比預期強勁,加上美國新的政策措施將有助刺激經濟。」

IMF說,美國去年底通過新的財政刺激方案,預料能為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貢獻0.5%的成長率。IMF這次大幅上修美國今年成長率至3%,比原估值高出0.7個百分點,上修幅度居各國之冠;歐元區、日本、中國與印度均維持先前的預估值。

IMF仍樂觀看待新興經濟體的成長,但警告新興國家的通膨壓力日增,投資人為追逐較高收益而搶進新興市場,使當地出現過熱跡象。亞洲兩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今年成長率分別維持在9.6%和8.4%。

IMF也對希臘、愛爾蘭等歐元區周邊國家的金融及債務危機風險提出警告,並警告金融改革的進度緩慢。IMF說:「經濟若要強勁復甦,最迫切的要求是採取全面、迅速的行動來解決主權和金融問題,以及推出可修正財政失衡且能全面修復並改革先進經濟體金融體系的政策。」

IMF並預期商品價格將居高不下,主因是需求強勁和部分商品受天氣影響而出現供應短缺。IMF大幅上修今年每桶原油價格至近90美元,遠高於去年10月估計的79美元,理由是需求強勁和「對緊俏的市況供給遲緩」。IMF預測,今年非石油商品價格可望跳漲11%。



◆ 泡麵、食用油 年後還是會漲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2011.01.26

春節以後,民眾要有荷包失血的心理準備。國際大宗物資價格走揚,通路業者透露,年後國內的泡麵和食用油將出現一波漲價潮,預估漲幅達百分之五到十。

對於政府將減半課徵小麥進口關稅,糖果餅乾麵食工業同業公會昨天表示,小麥成本漲了六、七成,但關稅減半利益只有百分之三點二五,對於壓低採購成本的幫助有限,業者還是有成本上漲壓力。

國內麵粉業者說,麵粉百分之八十的原料來自小麥,受到進口成本提高影響,國內麵粉出廠價面臨調價壓力。糖果餅乾麵食工業同業公會指出,每袋廿二公斤裝的麵粉,去年七月至今四度漲價,今年一月每袋漲幅高達每袋八十元;不過,目前製造商大多自行吸收成本,春節前還不會反映在售價上。

首當其衝的國內泡麵業者漲聲不斷,市占率近五成的統一企業表示,原物料價格上漲確實壓縮毛利率,春節前不會漲價,但春節後泡麵應該會調漲。



◆ 比價平台e點靈 教人省錢不瞎拼

自由 2011.01.26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年關將近,要去大賣場辦年貨,消費者不妨先參考昨天上線的「魔鏡省錢網」,只要輸入欲購買的多項商品,網站會呈現各賣場關於該項商品的促銷優惠,也會提供最佳方案,讓消費者成為「省錢達人」!

省錢超人「蝦米哥」原是一位忙碌的上班族,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到連鎖實體賣場購買,他發想如果能在網路上發明一個比價平台,出發前就能知道到哪裡買最實惠,省時省力又省錢;魔鏡省錢網於是在兩年後誕生。

輸入所有欲購品項就可輕鬆比價

不同於許多購物網站一次只能輸入一項想要購買的商品,魔鏡省錢網可以一次輸入所有欲買的品項,並且能夠設定購買日期,系統就會一次呈現所有通路販售該品項的價格,也可看出該日期有無特價或贈品。消費者可根據最低平均單價或是最低售價決定選購什麼商品。

比較特別的是,魔鏡省錢網除了會提供消費者所在地附近賣場的相關位置與營業資訊外,還會提供「建議方案」。例如,「單一通路方案」即幫消費者試算一次到一家賣場購買所有商品的價格為多少;「最低價方案」教消費者該項商品去哪裡買最便宜;「最高級品牌方案」則是以該品項當中的理想品牌為標的,讓「貴婦級」消費者可以直接前往選購。

盛利行銷有限公司研發經理張嘉峰表示,魔鏡省錢網有專人蒐集DM、電訪查價、每日更新資料庫,可同時比較全台實體通路的商品價格,能買到「全台最便宜」的實體通路商品。

蝦米哥表示,魔鏡省錢網將各賣場促銷資訊公開化,無需會員即可上線比價,是一個免費網站,目前致力衝高消費者流量到通路,廣告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未來將採用網路刷卡、通路取貨的方式營運。

fsj 提到...

世界經濟論壇 中國耀眼崛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121514.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1.27

年度「世界經濟論壇」 (WEF)26日起在老地方瑞士名勝達沃斯召開,一連五天,至30日止,全球逾2500位政、商、社會團體人物雲集一堂,在「新現實的共享規範」主題下,討論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世界政經新形勢,但今年有個主題在所有議題裡脫穎而出:中國的耀眼崛起。從「中國該不該再叫新興國家」這個問題,即見中國令全球刮目相看的程度。

第41屆盛會由俄羅斯總統梅維德夫致開幕詞,他以周一發生的35死莫斯科機場恐怖攻擊為主題,強調全球應該協力反恐,然後言歸正傳,表示俄國正在致「親商」,提升司法系統,以及希望今年順利加入世貿。

歐元、歐債、氣候變遷、就業、糧價上升、南北韓緊張,都是逐漸浮現的論題。但會議主題說「新現實」,什麼「新」現實? 是全球經濟重心輪流轉,現在明確從西向東走。

BBC報導,一年度的WEF表面上像全球政經顯要的超級轟趴,實際上有如一張完美的快照,突顯全球強權均勢的起落變化,一瞄今年的議題,即知本屆WEF頭號要角是中國,以及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上的舉足輕重。其次印度,以及巴西等富於商品的國家。

第一場討論會取名Insights onf China(洞察中國),接下來是〈中國企業的未來〉、〈中國對全球貿易和成長的衝擊〉。有一場叫〈現代中國的新現實〉,報名參加的人數超過會議室座位。

更有趣的是,有一場討論會〈重塑美國經濟〉,主持人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資深研究員。

中國在2010年趕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印度則已是亞洲第三大經濟,兩國都很「自重」,派出歷年最大規模的代表團與會,在今年以前由美國和歐洲主導的這個世界舞台上插旗。

中國起來極搶眼,美聯社報導,與會的全球企業領袖、政壇、社會不約而同問:今後提到中國,前面是不是別再加emerging(新興)?

全球最大廣告集團WPP執行長馬丁‧索雷爾說,提到中國的時候,「開發中」、「新興」之類字眼可以拿掉了。(後略)

※ 相關報導:

* 戰略新興產業 大陸重點發展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120607.shtml

大陸國家發改委可能在3月於北京舉行全國兩會的前後,公布最新版「產業結構指導目錄」,據稱將不再鼓勵大型乙烯建設等項目,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挑大梁。

* 陸資來台應廣開放、嚴管理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120701.shtml

對於嚴管理,在大陸經濟實力崛起後,世界各國都出現加強審查及管理陸資的作法,可供政府參考。例如澳洲與加拿大這兩個被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列為投資制度最自由的國家,過去兩年都有數個拒絕大陸投資的案例。這些被拒絕的投資個案,主要集中在涉及礦產等自然資源的掌握上。台灣雖然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但各產業中不乏具有高度價值的軟性知識資源,亦有同等的重要性。如何辨識出這些資源,並強化對這些資源的保護及管理,正是目前陸資審查辦法中所欠缺的重要議題。

* 凱撒的面具-台灣不能活在別人的鞋子裡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12700058.html

台灣當然要把自己放進別人的鞋子裡,但台灣也該要求華府或北京,把他們自己也放進台灣的鞋子裡,否則,這種不對稱的關係,遲早會讓台灣利益葬送在別人的鞋子裡。



◆ 中國恐面臨美版次貸風暴

中央社 2011-01-27

根據彭博一項全球性調查,4 成5的受訪者預期中國將在5年內面臨金融危機,未曾中斷的強勁成長恐劃下句點。

根據彭博這項針對1000位投資人、交易員和分析師的季度調查,另有4成受訪者預測,2016年後料爆發中國危機。僅有7%受訪者有信心中國可望逃過一劫。

受訪者之一的TRIM Broker匯率策略師帕尼斯(Stanislav Panis)表示,「無疑地,中國正處於信貸帶動的泡沫,恐難持續。」帕尼斯將中國可能面臨的危機和美國的次貸風暴相提並論。

中國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中國去年經濟成長加速至10.3%,創3年來最快成長速度,相較於前一年的9.2%。國內生產毛額(GDP)攀抵39.8兆元人民幣(6兆美元)。

中國如爆發任何的金融危機,恐對全球造成深遠的影響。中國去年進出口總值為3兆美元,其中13%為中美間貿易往來。

截至11月止,中國總計持有8960億美元美債。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週訪美進行國是訪問,凸顯兩國間貿易和投資往來密切。

根據彭博這項在21至24日間進行的調查,5成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相信中國身處泡沫,4成2的受訪者則不同意。其中以中國的鄰國最憂心,6成的亞洲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存在泡沫。

受訪者的疑慮集中在去年攀升近24%的投資,恐製造空屋和多餘的廠房。

舊金山Vaca Creek Asset Management投資長薩多斯基(Jonathan Sadowsky)表示,他「特別」憂心中國終將面臨銀行體系的重大資源錯置。

中國第4季2度升息,以遏止通膨,通膨自1989年因物價漲勢失控而爆發天安門事件以來,成為敏感的政治議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糧食價格上揚7.2%。

GAM London Ltd.投資經理夏克(Haroon Shaikh)指出,快速的薪資通膨和房地產價格飆漲,是金融市場的主要疑慮。

中國人民銀行顧問李稻葵在瑞士達佛斯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表示,房地產價格飆漲是中國經濟的最大威脅。人行應該在第1季和第2季漸進升息。

上證綜合指數自去年11月8日攀抵3159.51點高點迄今,回檔約14%。任教於北京光華大學的佩帝斯(Michael Pettis)表示,市場感到緊張是對的。

部份投資人對中國的信心不改。紐約AIG GlobalEconomics主管莫巴薛利(Ardavan Mobasheri)說,中國未來5年可望持續2位數的經濟成長。(譯者:中央社劉淑琴)

※ 相關報導:

* 社論-不可忽視的通膨風險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12700464.html

主要國家通貨緊縮威脅言猶在耳,為什麼不能輕忽通膨風險?最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們面臨的是差異化的物價上漲,也就是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的物價變動差異大、核心物價與非核心物價上漲壓力差異大。這種差異化的價格上漲,將會拖累全球經濟復甦的腳步.... 近期原物料價格蠢蠢欲動,讓人不禁想起2008年的通膨威脅。當時即便全球經濟已經搖搖欲墜,但在熱錢流竄、新興市場旺盛需求、美元走貶等因素支撐下,原物料價格仍持續上漲,一度造成全球對通膨的恐慌,最後是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解決了當時的通膨問題。我們既不希望本波通膨壓力終結在一場大規模的經濟衰退,也不希望通膨加劇形成社會問題。因此,未來通膨威脅的發展,勢將考驗各國主政者的智慧。



◆ 美預算赤字破紀錄 達1.5兆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1.27

美國國會預算處(CBO)26日預測,美國預算赤字今年將達破紀錄的1.5兆美元,部分是因為近期的減稅方案。

預測指出,財政收入吃緊加上振興經濟的支出提高,今年赤字將增至國民生產毛額的9.8%。

美國債務辯論如火如荼,國會預算處被認為是超越黨派的機構,它指出,經濟好轉帶來的稅收增加,並不會如預期般發生。

預算處表示:「當前的復甦預料會降低2011年預算失衡,這是由於稅收增加,以及如失業給付等特定所得計畫的支出減少。」

「然而,稅收成長會受到緩慢且暫時性的復甦限制,以及2010年稅法影響。」去年12月,歐巴馬總統簽署通過1項跨黨派協議,延長小布希時代的減稅措施和失業福利。

人口老化導致福利支出增加和稅收減少,赤字總額預料將在2012至2021年上升到12兆美元,相當於國民生產毛額的97%。

fsj 提到...

國際棉價飆 毛巾年後擬漲5成

許素惠/雲林報導 2011-01-28 中國時報

國際棉紗價格從九十八年底迄今,已飆漲一倍,但零售賣場卻壓制生產端反應成本,國內毛巾業叫苦連天,去年營業額劇降兩至三成,「大家已經撐太久,也撐得太苦了!」業者滿腹苦水,強調年後調漲勢在必行,約漲三到五成。

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林國隆指出,巴基斯坦與大陸是棉花出口大國,巴國近來水患不斷,棉花歉收,加上該國政府致力提升產業附加價值,限制棉花出口量,大陸也減產改種高經濟作物,迫使國際棉紗價格應聲上漲,一件一百八一‧四四公斤的棉紗從一萬三千元飆升到兩萬六千元,漲幅高達百分百。

森鳴雙星毛巾公司總經理顧牟鳴表示,上游紡織業受原物料高漲影響,成本大增,想要微幅調漲經銷價,但消費端的賣場怕影響買氣,都不願接受新價,使得生產端和經銷營業都大受衝擊。不少小型毛巾工廠面臨「做越多,賠越多」窘境,業界估計,全國約有十%毛巾工廠逐漸停產部分商品度寒冬,被動等待趨勢回溫。

產業酷寒,業界各廠業績都跟著探底,林國隆統計,該公司去年營業額就比往年同期降了三成,「還好有精品觀光門市撐場面,否則更慘」。擁有皮爾卡登等多家名牌代工權的雙星毛巾也掉了兩成。

雙星副總經理顧牟森說,由於成本早已超過負擔,春節過後毛巾漲價勢不可擋,漲幅約三成到五成,紡紗密度高的精品,現價近兩百元,漲價後三百元,一般品七、八十元,調漲後也超過百元,所以要買要快,選購時最好認清成分標示與品牌產品。

顧牟嗚說,國產毛巾市占率約四成,大陸毛巾因反傾銷行動只有一成,越南成了反傾銷政策的大贏家,在台市占五成,其中不乏由大陸轉口來台。全球棉價上漲,各國壓力相同,因此,年後國產毛巾調漲,現有市況變動應該不大。



◆ 大宗物資儲備擴大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1.01.28

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透露,今年可能增加官方儲備的大宗物資範圍,特別是境內少有種類,並將擴大廠商的進口管道,穩定社會上通膨預期。

彭博資訊報導,陳德銘在最新出刊的大陸財經雜誌專訪中表示,大陸政府將開始儲存更多「重要」大宗商品,也可能提高肉品與食糖儲存量,且要讓企業界更容易大批進口,包括穀類與棉花在內。

陳德銘說:「當大宗農產品吃緊助長通脹預期時,一定要確保供應無虞,才能抑制投機。」他指出,北京當局將會擴增大量貨品的進口管道,使廠商更容易根據市場變化來進口物資。不過,陳德銘未詳細說明大陸將增加儲備的物資種類、時程或數量。

北大方正集團旗下的上海京慧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姓經理認為,陳德銘對於擴大進口管道的說法,可能意味北京當局將會增加進口配額,或擴大中國的海外進口來源。

值得注意是,今年大陸對外採購官方儲備用途大宗商品的種類與數量雙雙增加,推升國際商品行情的程度為何。

大陸商務部統計,大陸食糖價格既過去兩年飆升148%之後,2011年以來已經續漲4.2%。受到大陸需求暢旺的激勵,在紐約交易的國際粗糖期貨價格,上個月衝上每磅34.77美分,是過去30年來最高價位。

大陸官方為了防止基本物資供應短缺,控制物價變動,長期以來都有儲備基本金屬與穀類產品。直屬大陸國資委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2008年受訪時曾提到,大陸中央政府的穀物儲存量,大約是大陸每年消耗量的40%。

其實大陸今年已經開始向國外大量採購大宗農產品,特別是向美國購買。美國農業部26日才表示,美國出口商當天合計向中國大陸賣出274萬公噸大豆,創下至少33年來的最高單日銷售紀錄。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主要作為動物飼料和製作植物油。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26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中提到,官方非常關切通貨膨脹問題,並將盡最大努力防止未來經濟成長過快。

fsj 提到...

已開發國家 面臨債務風暴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1.28

日本債信評等27日遭標準普爾公司調降,凸顯出已開發國家都有債務問題,全球債務顧慮擴大衝擊市場信心,導致愛爾蘭等歐洲國家政府公債27日下挫,擔保歐洲國家主權債務的成本則攀升。

國際貨幣基金(IMF)副總經理李普斯基(John Lipsky)27 日在瑞士達弗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WEF)時表示:「所有先進經濟體都面臨長期財政挑戰,此次危機暴露了許多必須解決的問題。」

日本的赤字異常龐大,公共債務已暴增至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兩倍多,但與希臘的不同點在於日本的債主大多是國內機構和國民,而且目前經常帳呈現順差,財政基礎優於希臘。美國赤字也迭創新高,國會預算局26日估計,今年美國政府預算赤字將激增至創紀錄的1.5 兆美元。

瑞士銀行(UBS)駐東京經濟學家青木說:「全球投資人會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若試著尋找日本是否有即將爆發債務危機的跡象,肯定找不到,長期利率仍低。日本的債主大多在國內,這些債權持有人並不認為風險已大幅升高。」

不過受日本遭降級,以及標普警告西班牙、愛爾蘭、希臘、葡萄牙「深陷衰退泥淖」影響,愛爾蘭、西班牙等赤字龐大國家的公債價格27日下挫,與價格呈反向走勢的殖利率則走高。愛爾蘭10年公債殖利率爬升7個基點,成為9.02%;類似天期的西班牙公債殖利率增加3個基點至5.46%。

德國10年公債殖利率上升2個基點,成為3.21%;2年公債殖利率上揚5個基點至1.37%,成為去年初以來最高水準,反映受日本遭降級影響及德國消費物價出現加速攀升跡象。

擔保歐洲政府債務的成本則攀高。擔保比利時債務的信用違約交換跳升10個基點至184個基點,推升連結15國政府的Markit iTraxx SovX西歐指數揚升3個基點,成為188個基點。

德國WestLB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師萊斯特說:「即使日本離歐洲很遠,但由於歐元區本身也有債務問題,日本遭降級還是會衝擊市場信心。」

※ 相關報導:

* 日本赤字錢坑愈來愈深 將大舉發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123181.shtml

日本政府預測未來三年財政缺口將擴大,可能導致公債發行大增,而此時正值日本國內債市需求減弱、殖利率上升。

* 索羅斯警告 歐債危機恐瓦解歐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123176.shtml

億萬富豪投資人索羅斯(George Soros)在達弗斯警告,歐元區財政危機可能導致歐盟瓦解,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則暗示,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可用來購買高負債成員國的公債。



◆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 意義何在?

中央社 2011.01.28

美國政府「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今天公布最終報告,卻未能得到明確結論,突顯出華爾街情勢變得複雜,以及黨派嚴重對立問題。

10人委員會意見嚴重分歧,僅其中6名民主黨成員贊同最終報告的內容,另4名共和黨委員並不認同,並分別又提出2份報告,降低了正式報告的公信力,讓人質疑:這份長633頁的報告有意義嗎?

委員會報告批判一連串明顯的罪魁禍首,包括:銀行太魯莽冒險、信評機構替高風險抵押債券背書、以及政府監察機構太輕忽危險徵兆,直到它們危及全球金融體系才開始驚覺。

委員會批判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放鬆怠惰,稱政府在2007到2009年期間,本來有足夠力量扭轉金融危機,卻選擇不那麼做。

報告指出,大型知名銀行,從花旗集團到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以及美國國際集團(AIG)和房利美(Fannie Mae),資本不足,卻都魯莽行事、過度冒險。

報告說:「這次的金融危機可以避免。這次危機是人們作為和不作為的結果,不是大自然或電腦模式出錯。」

共和黨的另一份報告認為葛林斯潘沒有責任,表示「美國貨幣政策或許助長信用泡沫化,卻不是泡沫化的主因」。委員會第4名共和黨成員的報告則將責任歸咎於美國政府的住房政策,認為這才是危機源頭。

分析師認為,缺乏明確的統一意見,會降低報告影響力。

前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成員艾金斯(PaulAtkins)說:「如果只有一方在挑出、找出不同事實,試圖編織故事,無法得到協助制定政策的最終有用成品。」

他說,委員會報告結論太過籠統,無法引導監管人員制定去年夏天通過的金融改革法。

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令人聯想到,為了調查1929年股災原因而成立的佩科拉委員會(Pecora Commission),同時也被拿來和911事件調查委員會做比較。

然而,這兩個委員會的報告,可能都比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更有影響力。



◆ 報告:引起金融危機 美難辭其咎

中央社 2011.01.28

美國政府指派、調查金融危機根源的委員會指出,危機發生的原因在於政府官員和華爾街主管漠視相關警訊,未採取風險管理措施。

這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在今天發表的定案報告中說,這個危機本可避免。這個國會指派的委員會在報告中論定,但結果美國陷入了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使得數百萬人民失業。

報告中說,布希和柯林頓政府、聯邦準備理事會現任和前任主席以及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對任由危機發生,都負有某些責任。

報告中說,美國作為1個國家,結果引起金融危機而致全球經濟遭受吞沒,並使得大量美國人民失業,實在難辭其咎。

委員會經18個月來查閱數百萬頁文件、與700多名證人訪談並召開19天公聽會後論定,銀行主管、國會議員和監管官員都與此事出現的道德和專業問題有關,結果使全世界陷入了金融恐慌。

但委員會表示,美國民眾也有過失,數十年來背負了無力償還的貸款。

報告中說:「作為1個國家,我們也必須承擔責任。我們雖非一致、但仍集體默許甚或奉行1個制度、1套政策和行動,結果形成了我們的困境。」

fsj 提到...

消費年是危險的口號

【經濟日報╱社論】2011.01.29

政府把今年訂為消費年,希望以促進民間消費來提升經濟成長率。為了這個目標,政府想為全體公務人員加薪以增加消費,並期望由此帶動民間薪水的調漲,以進一步擴大消費能量;甚至有人主張,以新台幣升值提高人民持有貨幣的價值,進而增強消費意願。最近經建會又以擔心衝擊消費意願為由,反對調升營業稅率。然而,以增加短期消費促進經濟成長是不正確的目標,這些政策的成本甚大,卻可能效益不彰。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之一,但短期消費的增加將導致儲蓄甚至投資的減少,從而降低未來所得及消費成長的潛力。因此,若為國家人民長期的發展著想,執政者不應為了短期的繁榮和經濟成長而過度鼓勵消費。所以,除非我國的消費能量明顯偏低,否則政府不應為追求短期成長而提升消費。

然而,不管和過去水準或和其他國家比較,我國的民間消費能量都未偏低。根據統計,台灣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在1980年代為50%左右;之後隨著泡沫經濟的發展而升高,近15年都維持在58%至60%間的高檔。這個民間消費比率在全球來看並不算低。以2009年資料來看,經濟成長表現讓我們羨慕的中國大陸和新加坡,其民間消費比率分別為35.1%和40.8%;至於馬政府曾說要學習的「三蘭」,愛爾蘭民間消費比率是50.1%、荷蘭 45.8%、芬蘭54.8%;和台灣經濟發展程度較接近的南韓是54.2%,馬來西亞49.7%。這些國家和很多其他國家的消費比率都低於我國,而我們目前消費比率又高於以前,因而台灣消費能量並未偏低。

再看其他先進國家。德、日、法2009年的民間消費比率分別為58.9%、59.5%及58.3%,雖和台灣相當,但在2007年皆僅56%而低於我國,近年比率上升應是不景氣使所得低或負成長所造成。英國2009年為63%,略高於我國。美國和希臘分別為70.8%和72.5%,高於我國較多。但我國能以這兩國為模範,舉債來促進消費嗎?看看這些資料,任何有遠見的人都不該為了提高短期成長率而促進消費,更不該因此扭曲或拖延財政或其他必要的改革。

更何況,我國已遭遇少子化和高齡化的衝擊,有工作而能儲蓄的人口比率將下降,而無法擴大儲蓄的退休人口將增加,因此儲蓄率將會下降。此時再鼓勵提高已不低的消費率也非恰當。馬總統要把少子化問題提升到國安層級,官員們想到的都是花大錢鼓勵未來的生育率,卻未注意到以往出生率的下降,已馬上要造成儲蓄率下降等問題,竟還想提高消費率而降低儲蓄率。

由於我國政府累積債務和財政赤字都很高,甚至逼近法定上限,因此政府不管是減稅、不加稅,或者為公務員加薪來促進消費,實質上都是舉債來增加消費。這不僅在道德上不恰當,從前述希臘和美國消費比率特別高而債務問題也非常嚴重的例子來看,更是危險。

除了財政顧慮,近三年國民所得的實質成長很少,去年的高經濟成長率有很大一部分是價格調整的統計方法所虛構出來的。這表示,民間整體的加薪能力並未大幅提升。所以,政府高官們不該為了提高消費的目的,頻頻柔性施壓民間企業加薪,使無法跟進者勞資關係緊張,被迫跟進者則可能影響競爭力;放手讓新台幣升值以提高消費能力的說法,更是無稽,並忽略了升值是使進口品變便宜,鼓勵的是對進口品的消費,對國內生產和就業反而可能造成傷害。政府真要提振消費,應是在引入外部消費能量到內部,例如儘速促進陸客自由行的實現,才是正辦。

※ 相關報導:

* 許文龍:炒股 多半是企業騙錢來花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298916

在許文龍的界定下,「虛業」的代表是炒地皮、不動產和金融業。他在回憶錄《零與無限大》(早安財經文化出版)是這樣抨擊著「虛業」:現在房地產漲價,大家就說是好現象、景氣好。可是,房子是要拿來住的,怎麼可以把房子當作投資的對象呢?



◆ 春節使用ATM 注意5大事項

中央社 2011.01.30

今年農曆春節假期長達6天,財經公司提醒民眾在連續假期前先領妥現金、避開使用自動櫃員機(ATM)的尖峰時段,並了解ATM提款及轉帳的金額限制,提前作好年關前的資金調度。

財金公司指出,春節使用ATM,宜注意五大事項;首先是避開ATM的使用尖峰時間。

財金公司表示,依據歷年春節期間ATM交易統計顯示,春節假期前兩日、除夕及年初一的11時至14時、17時至19時是ATM使用最為忙錄的時刻,建議民眾避開尖峰時刻,避免排隊耗費時間。

其次,民眾宜了解ATM提款及轉帳金額的限制。財金公司說,春節期間大部分銀行每日累計提款限額約為新台幣10萬元、每日累計非約定帳戶限額為3萬元。

換句話說,以今年春節6天假期計算,民眾在春節假期共可提領現金60萬元、轉帳金額可達18萬元。民眾宜留意往來銀行對於ATM每日提領及轉帳限額是否合併計算,及早為年節資金調度作準備。

另外,保留交易明細單。財金公司表示,春節期間民眾使用ATM,倘若發生扣款未吐鈔等異常現象,請保留「交易明細單」,並依ATM上所張貼的緊急聯絡電話向銀行洽詢;若無法獲得協助,可撥打財金公司服務專線 (02)2630-1222。

再者,善用ATM緊急聯絡電話。財金公司提醒民眾,過年期間,銀行多數不營業,民眾如果發現ATM暫停服務或使用各項服務發生異常,可根據ATM上張貼的緊急連絡電話,向裝設ATM的金融機構洽詢。

最後,慎防ATM詐騙。財金公司說,近來ATM詐騙手法不斷更新,提醒民眾不要依照他人指示,持金融卡操作ATM,遇有特殊緊急狀況,先向「165」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洽詢,以防範歹徒詐騙,保障財產安全。



◆ PTT捐血板 前板主造假洗P幣

【聯合報╱記者袁志豪、曾懿晴/台北報導】2011.01.30

全國最大BBS站的台大批踢踢(PTT),爆發洗錢惡行。PTT捐血板推出「一滴血換十P幣」活動,楊姓前板主涉嫌虛設帳號詐得三億多P幣,轉賣牟利八十五萬多元,昨天被台北市刑大移送法辦。

PTT發言人陳奐宇表示,目前三個洗錢帳號已砍掉兩個,浮報P幣金額全數歸零,楊姓前板主的帳號「Pinata」列為PTT不受歡迎使用者,未來也不得擔任任何站內職務。站方認為賣到網友手上的P幣是不法所得,同樣須追討回來。

畢業於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的楊姓女子(卅歲),歷任台大PTT原住民板、貸款板、捐血板等板主,兼PTT活動部副部長,平時在站上使用「Pinata」帳號。楊女畢業後在私人公司擔任行政工作,繼續擔任板主職務。

二○○三年血荒嚴重,PTT與台大捐血車合作,推出「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一滴血(一西西)十批幣」活動,鼓勵網友「捐血換P幣」。楊女為捐血板的板主,每月負責將網友捐血數字彙整後交給站長,再由站長發放P幣。

二○○九年二月起,楊女認為P幣能換取現金,虛設「Foxtz」、「Deerette」等帳號,利用捐血名單冗長,及審核P幣名單的機會,每次詐領數百萬不等的P幣。得手後,再拿到虛擬寶物交易網,轉賣牟利。

由於楊女利用虛擬帳號浮報金額動輒數百萬P幣,相當於要捐數十萬西西的血,一度還有帳號在短時間內擠進PTT十大首富名單,去年十一月,引起網友質疑,一個人一年最多只能捐兩千西西的血,「那來那麼多血可捐?」向站內檢舉。

PTT發現事態嚴重,將所有P幣異常竄升的帳號停權,向台北市刑大資訊室報案。警方查出帳號申請人都是楊女,日前持搜索票前往搜索,查扣帳冊、電腦主機等證物。

楊女的丈夫與小孩都不知她在網路上大發利市,十分擔心。偵訊時,楊女承認因貪心才犯案,並對自己詐領PTT用來獎勵網友的「營養加菜金」感到抱歉。

fsj 提到...

埃及示威潮 震撼全球金融

【世界日報╱財經新聞組綜合28日電】2011.01.29

埃及動盪局勢不斷升級,震撼全球金融市場。隨著投資者轉向更為安全的避風港,28日黃金、石油、美元以及國債價格全面揚升,但從歐洲至美國的股市則一片慘跌,出現六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面對埃及全國各地暴力升級的抗議活動,埃及政府的表現難以平息全球投資者的恐慌。惠譽信評(Flitch)擔心埃及將步突尼西亞後塵,由動亂引發政府更替,將埃及的信評未來展望調降至「負面」。

28日華爾街道瓊指數下跌166.13點或1.4%、收盤1萬1823.70點。史坦普500指數(S&P)下跌23.20點或1.8%、收盤1276.34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68.39點或2.5%、收盤2686.89點。

全周道瓊指數下跌0.4%、史坦普500指數下跌0.5%、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0.1%。

Christiana Bank&Trust的分析師耐漢(Thomas Nyheim)表示,「市場討厭不確定因素,尤其是來自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周的走勢完全取決於周末埃及局勢的發展。」

作為安全資產之一的國債價格則快速攀升,標誌性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前市的3.38%,下跌至3.33%。美元兌六國主要貨幣匯率上升0.5%。黃金價格跳升1.7%、收盤每盎斯1340.70元。原油價格更是猛升4.3%,達到每桶89.34元。這都反映出投資者擔心埃及動盪會破壞中東的平穩局勢。

Stuart Frankel公司總裁富蘭克爾(Jeffrey Frankel)稱,「尋求安全的市場交易再現,黃金上漲、石油上漲,任何同海外關聯的資產則受到衝擊。」

整個歐洲市場,也因擔心埃及動盪會導致石油運輸命脈蘇伊士運河的切斷,股市全面下跌。英國FTSE 100指數下跌1.4%、德國DAX指數下跌0.7%、法國CAC 40指數下跌1.4%。在亞洲市場,日本日經指數下跌1.1%、香港恒生指數下跌0.68%。



◆ FAO:北非動盪 非關糧價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1.01.30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資深經濟學家說,席捲北非的革命浪潮是受經濟和政治因素刺激,但不是因為糧食價格通膨。

部分觀察家認為,埃及、突尼西亞和葉門等國近日的暴力抗爭是受糧價飆漲刺激,但FAO資深經濟學家巴爾碧(Liliana Balbi)說,許多北非國家的主食價格保持相當穩定。

她說:「這波動盪絕對與整體食物價格飆漲無關。這與2008年發生的國際糧價攀升蔓延到全球不同。」巴爾碧指出,突尼西亞的麵包和穀類食物在2010年上漲3.8%,在阿爾及利亞則上漲2%;兩國的整體食物通膨分別上漲6%和4.5%。在同一時期,英國的食物通膨上揚5.3%。

在世界最大小麥進口國埃及,政府為1,420萬名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民提供龐大的麵包補貼計畫,因此埃及食物價格仍相當穩定。

FAO去年12月說,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已攀至歷來最高水準,引發全球擔心重演三年前抗議糧價飆漲的浪潮蔓延到全世界。糧食安全已成為全球首要議題,在上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引發激辯。但國際觀察家指出,擔心當前食物通膨並不表示全球已面臨2007-08年的糧食危機重演。世界銀行報告說,物價上漲效應尚未傳至全球的貧窮人口。

據世銀統計,整體來看,2008年結束時的全球食物價格比該年最高峰下跌7%,以各國貨幣計算則比高峰低30%。雖然糧價上漲還不到三年前的危機程度,各國政府保護主義式的反應卻可能引發更多問題。



◆ 社論-從貿易數字看台灣是否「過度依賴」大陸

【本報訊】2011-01-30 工商時報

財政部新發布的統計顯示,去年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金額,高達 1,147億美元,佔台灣整體出口的比重為42%,兩項數據均創下歷來的最高記錄。此外,台灣並對大陸及香港享有貿易順差624億美元,比去年台灣總體外貿順差232億美元,還高出392億美元。換言之,如無大陸市場之貢獻,去年台灣外貿應是嚴重逆差。在這種情況下,有關台灣經濟是否過度依賴大陸的問題,確有必要深入探討,並尋求因應對策。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1990年代曾受到台灣產官學各界的熱烈討論。那時候兩岸經貿雖剛開始「加熱升溫」,但頗多專家學者卻抱著「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心情,此起彼落地算計,台灣對大陸出口佔整體出口的比重,應限制在多少以下才是「安全」的。當時有一個比較能被各方接受的看法,說是「對大陸出口比重最好不要超過30%」。於今看來,這個「虛擬上限」早就被實際的貿易數據遠遠地拋在後頭。而更微妙的是,現在台灣的產官學各界,不但已經不太討論這個問題,甚至還有重要人士明講「依賴大陸不是壞事」。為何在這十幾年前後會發生這種「反差」現象呢?答案顯然是兩岸關係轉好的氛圍,大大地影響了各方人士的思維。但上述問題並未真正消失。

客觀上看,兩岸經貿規模未來的繼續擴張,已是一個難以逆轉的趨勢。特別是,兩岸去年簽署的ECFA,今年會開始全面實行運作,這使台灣對大陸出口數量增添了強大的擴張動能。因此,從當前的發展「勢頭」看來,該項出口之金額,在未來兩、三年內就會衝過1,500億美元,且屆時該數字佔台灣出口的比重,也有潛力升到接近45%的程度。

對於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們認為「不必驚慌」,因為兩岸關係的性質已經變了。過去是雙方政治上鬥得「你死我活」,人們擔心大陸突然對台施加經濟制裁;現在大局已轉為「很有機會互利雙贏」。因此,當前台灣方面對上述趨勢可以降低戒心、儘量包容,不要隨意想動用人為手段去制壓。但是,站在「防範外在市場風險」的考量,台灣方面對該出口比重的上升,也應該採取一些配套措施,來做「建設性的調節」,最好使其能維持在50%以下,不要過半。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大陸市場如果出現較大的景氣波動,台灣方面會比較有因應餘地,不致使本土出口廠商受到太大衝擊。

我們認為可以採行的配套性調節措施包括:

第一,加緊擴大其他出口市場。即在繼續拓展大陸市場之外,也要分出更多的心力,去開拓大陸以外的出口市場。如果能使「出口其他市場」的增長幅度超過「出口大陸」,則出口大陸的比重就不會增加。為此,我相關主管部會應加速對外洽簽FTA,積極分享全球的「區域經貿合作紅利」。

第二,促使產業體系多元化。在兩岸貿易規模快速擴張的情況下,仍應積極維持台灣產業體系的「全球化」屬性,一方面能生產「中國標準」的產品,另方面也能供應「歐美標準」的出口品。如此可使台灣具有彈性因應市場波動、機動調整出口市場的能力。

第三,提高台灣出口品的附加價值。即加強出口商品的研發設計與品牌創造,持續提高其附加價值,以使台灣出口大陸金額之增加,主要來自商品價值的提高,而不一定是數量的擴張。如此會強化台灣社會各界對自身,及對兩岸經貿發展的信心,並使台灣經濟是否依賴大陸的問題真正淡化。

總的來說,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之上升,其本質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病態的。究竟是哪一種,主要看台灣自身能否有所作為。如真能「胸懷大陸,布局全球」,那何需針對大陸市場去發作「恐巨症」?反之,若只會出口大陸,卻忽略全球市場的經營,則不管出口大陸數量比重是高是低,台灣經濟都只能被動依賴大陸。所以,探究這個問題要看深層結構,不能只是「憑數字說道理」。數字只是表面的,數字背後的客觀形勢,還有國人的意志及努力程度,才是值得高度關心的。

fsj 提到...

未來5年 陸農產品供應吃緊

旺報 2011-01-31 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

大陸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日前在大陸全國農業政策法規工作會議上指出,預計今後5年,大陸每年將新增80億斤(約等於400萬噸)糧食、80萬噸植物油及100萬噸肉的需求,他表示,大陸在這5年內都將面臨巨大的農產品供應壓力。

陳曉華表示,為了解上述的農產品供應壓力,大陸農業部將在「十二五」期間深入展開外資進入農業領域影響研究,推動有關部門完備外資准入制度,強化對農業核心產業的支援保護。

據相關統計資料測算,大陸未來每年增加的糧食需求增量,其實約占大陸糧食產能的1%,整體上看對糧食供應影響並不大。2010年,大陸糧食產量約為5.464億噸,食用油及肉類的產量分別為3920萬噸和7780萬噸。

儘管由統計上看,新增需求對整體糧食供應影響不大,但外界普遍擔心的是,隨著全球糧食需求增長,未來糧食價格仍將進一步上漲,而其中出現的任何額外需求,都有可能被放大用來炒作農產品價格。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就指出,與5年前相比,目前全球糧食緊張局面更為嚴峻,預計下一年度糧食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面對可能出現的供不應求壓力,大陸農業部正擬加大推進扶持力度。陳曉華表示,「十二五」時期將健全完善農業支援保護政策體系,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達到保供給、促增收的任務。



◆ 南山保單3巨頭 同步離職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2011-01-31 工商時報

南山人壽高階幹部持續流失!據了解,南山商品研發暨管理部門最高負責人黃淑芬及其下兩員大將石靜慈及張明修同步在今(31)日離職,這也是繼南山財務長陳彥廷、投資長呂文熾、通訊長潘玲嬌後,又一波高層流失。

南山人壽方面表示,人力資源部門已盡可能挽留黃淑芬等3位副總,但由於這3人是以個人健康及家庭等因素請辭,最後也只能尊重其選擇,但南山強調其內勤團隊有高度專業及制度,高階主管就算異動,亦不影響公司營運;金管會方面也表示,南山「人才濟濟」,幾乎是壽險市場人才培育搖籃,少數人員流失,並不會對公司造成影響。

南山內部人士表示,從2008年底傳出AIG要出售南山人壽開始,內部人心的確會慌亂,經歷2年多的出售過程,這次確定由潤成投資買下南山人壽的經營權,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在1月12日簽約之後,就已與內勤高階主管會見,目前南山的營運狀況都有3方會議,即南山、AIG及潤成共同參與,讓原有大股東及新的股東都能了解南山的營運現狀。

南山人壽有數十名副總,在這2年期間有不少已轉戰他處,原南山人壽總經理陳潤霖退休,財務副總陳彥廷在去年第三季就已離職,投資長呂文熾也在前陣子確定離開,另外如法令遵循主管等也陸續離職,這次是商品研發的最高主管黃淑芬,及其下兩位副總石靜慈及張明修同步在1月最後一天後離開南山人壽,不少保險業者聽聞都頗為震憾。

黃淑芬是國內第一位女性FSA(美國正精算師),負責南山所有保單研發及管理,保險局第一時間也已知道這3名副總離職,但南山方面也表示,已由精算部門協理楊國柱接任商品部最高主管,公司營運不會有衝擊;另外在投資方面則由副總羅執義代理投資長,由會計總監范嘉玲代理財務長。另外,潤成投資也已承諾,農曆年後將由花旗環球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及潤成投資董事長鄭銓泰出面,與南山人壽工會見面,「聽聽」工會的想法。

fsj 提到...

物價飆漲… 今年最大經濟風險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羅兩莎/台北報導】2011.02.01

雖然今年經濟可望維持百分之五的中度成長,但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昨天表示,受到國際大宗物資價格高漲的影響,「物價」恐成為今年風險最高的變數。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也說,物價因去年比較基期低,根據各機構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最高接近百分之二,央行會密切注意物價的問題。

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最新經濟成長率概估值,同時也上調今年的CPI年增率,由原先的百分之一點八五,提高到百分之二點零四,不僅正式突破主計處設定百分之二的警戒門檻,也改寫近三年新高紀錄;而物價走勢,也將成為今年國內經濟最大挑戰。

主計處官員表示,上修物價年增率,是因為國際原油與糧食價格去年開始不斷飆漲,雖然有台幣升值與政府穩定物價等措施抵銷部分漲勢,但今年勢必會遞延到消費端,民眾恐將明顯感受到物價上升。

胡仲英也說,當國內物價介於百分之二到三之間,政府就需要「警惕」;一旦飆破百分之三,情況就會變得比較「嚴重」,表示通膨壓力浮現,可能得祭出強力干預政策,壓制物價繼續上漲。他強調,政府會繼續密切觀察、蒐集資料,春節過後會決定下一次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的召開時間。

胡仲英分析,造成這一波物價上漲的因素,包括先進國家如美國,長期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使得國際熱錢流竄、炒作商品價格。再加上去年反聖嬰現象明顯,氣候異常造成不少糧食產地歉收,如阿根廷大旱、澳洲與巴西洪災,使得部分糧食如黃豆、玉米、小麥等供給嚴重不足,拉抬國際大宗物資價格。

還有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快速,糧食需求不斷增加,也使得糧食價格易漲難跌。且美元長期走軟趨勢明顯,相對也讓油價與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

※ 相關報導:

* 物價蠢動 央行將再出招
http://www.udn.com/2011/2/1/NEWS/NATIONAL/NAT4/6130360.shtml

央行估計今年CPI最高應該接近2%。不過,主計處昨公布今年CPI預估值為2.04%,已超過央行內部估計值。

* 歐元區通膨攀升2.4% 27個月來最猛
http://www.udn.com/2011/2/1/NEWS/WORLD/WOR2/6130318.shtml

歐元區1月通膨攀升2.4%,創下27個月來最大升幅,讓歐洲央行(ECB)周四(3日)召開利率前倍感壓力,連帶推升歐元兌美元匯價31日創去年11月來新高。

* 社論-政府統計問題也應提升至國安層級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20100119.html

唐朝杜佑也在所撰的《通典》一書,強調政府統計的重要。他認為如果政府無法掌握正確的統計,則「家之以乏,國之以貧,奸冗漸興,傾覆不悟」... 政府統計的重要,連古人也知之甚詳,但看近一年來內閣對政府統計的輕忽與輕慢,實令人憂心。莫看這小小的統計數字,其重要性更甚於一切有形的政府建設。如果讓這種對政府統計的輕慢態度在各部會相衍成風,則奸冗漸興,災難豈能不來?我們籲請馬總統應加關注,並儘速以國安層級的高度,審慎檢視當前政府統計的問題。



◆ 埃及動亂 原油漲破100美元

中央社 2011.02.01

紐約原油價格創兩年多新高,布倫特原油價格漲逾100美元,主要因埃及不安局面進入第7天,外界對供應恐將受阻疑慮上升。

在反對團體要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下台後,更多群眾走向街頭。根據美國能源部,埃及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是「全球石油運輸」7大要衝之一。

賓州Schork Group Inc.總裁史寇爾克(Stephen Schork)表示,蘇伊士運河關閉,「恐最高有3到400萬桶石油運輸受到阻礙」。

他說,蘇伊士運河關閉將增加波斯灣至歐美油輪6000英里(9700公里)航程或兩週的運輸成本。

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割期油價格上漲2.85美元或3.2%,每桶收92.19美元,為2008年10月3日以來最高收盤價。過去1年來油價上漲26%,1月月線漲幅0.9%。

倫敦布倫特原油3月交割期油價格上漲1.59美元或1.6%,每桶收101.01美元,為2008年9月26日以來最高收盤價,盤中觸及101.73美元。(譯者:中央社徐睿承)

※ 相關報導:

* 埃及動亂 四大化纖原料喊漲
http://www.udn.com/2011/2/1/NEWS/FINANCE/FIN1/6130312.shtml

埃及爆發政治動亂,由於埃及是全球原油、石油腦與棉花主要出口國,連帶波及全球供應鏈。國內石化廠商表示,埃及局勢已造成亞洲區油價逼近每桶100美元(約合新台幣2,930元),石油腦也將達每公噸900美元,接下來將啟動化纖原料漲勢。



◆ 全球製造業 美坐龍頭中緊追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2.01

美聯社報導,面對中國快速發展,美國許多工廠紛紛遷往海外,似乎顯示美國的製造業逐漸式微,但專家指出,目前美國製造業產量仍保持全球的龍頭地位,並批評中國以不公平的手段競爭。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2008年美國在全球製造業產量占18%,排名第一,2009年產值高達1兆7000億美元,比排名第二的中國多出40%以上。但中國也正急起直追,全球製造業產量所占比例已從1998年的6%,增加至2008年的15%。

相形之下,美國工廠的就業機會已從1979年代中期高峰的1960萬個,減少近800萬個。不過,製造業者指出,現代工廠要提高產能,並非一定要增加數以百計的員工。

美國製造業最大的轉變,在於放棄生產低利潤產品,包括玩具、鞋子和消費者電子品,而讓給中國、印度和其他勞工成本低的新興國家。美國工廠改生產需要專門技術的複雜和昂貴產品:工業車床、電腦晶片、戰機、醫療用品。

不過,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專家史考特(Robert Scott)表示,中國在世界市場中作弊,人為壓低人民幣值,讓中國出口產品降低價格,並且不當補助出口業者。

史考特和許多批評者均希望歐巴馬政府支持美國製造業者,向中國施壓取消出口補助和讓人民幣自由升值,如此可讓中國消費者買到更廉價的美國出口產品。

威斯康辛州專門製造紙業零件的Centerline公司執行長莎拉‧狄特森(Sara Dietzen)表示,她不擔憂中國業者的競爭,有許多客戶讓中國製造零件後,因不滿意又回頭向該公司訂貨。醫療裝置業者虎克(Thomas Hook)則表示:「外界普遍認為美國不再製造產品,其實不然,我們反而需要更多高技術的勞工。」



◆ 亞洲最強勢/29.2 台幣收虎年最高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2011.02.02

新台幣虎年擺尾,台北外匯市場昨天封關,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終場升值一角,收在二十九點二元,收在虎年最高價,再度刷新十三年新高。統計「金虎年」台幣共升值二點九元,升幅為百分之九點九三,在亞洲主要貨幣中最強勢。

去年二月廿二日金虎年開紅盤到昨天封關,新台幣最低在去年六月七日曾貶至卅二點五二八元。不過,今年一月七日,新台幣匯率揮別三字頭,邁入二字頭,上周五最高還一度衝到二十九元。

匯銀人士預期,春節過後,新台幣將持續測試二十九元關卡。不過央行是否放手?或是將扭轉升勢、重貶台幣?仍有待觀察。

匯銀人士指出,由於國內將放六天春節假期,這段期間美國將公布就業報告,是否支撐國際美元走強,是觀察匯市指標之一。

另外,春節過後,台股是否可攻上九千三百點大關,以及外資匯入力道,也是影響新台幣匯率的關鍵。

匯銀人士指出,回顧虎年一整年,新台幣前低後高,去年上半年表現偏弱,六月上旬貶值到三十二點五元;但之後因人民幣匯率改革,加上美國啟動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QE2),資金蜂擁進入亞洲市場,新台幣成為炒匯標的。

新台幣從去年第四季開始一路升值,並衝破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力守的三十元「彭淮南防線」;累計「虎年」升值近一成,相較於「牛年」的升幅五點零三趴,虎年升值幅度擴大。

※ 相關報導:

* 正視人民幣做為結算貨幣的趨勢
http://www.udn.com/2011/2/1/NEWS/OPINION/OPI1/6130321.shtml

近來台商企業和銀行界頻向政府建言,希望開放本國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以降低兩岸貿易的匯率風險。

fsj 提到...

路透調查:新興市場資金 轉進美股
http://www.udn.com/2011/2/4/NEWS/WORLD/WOR2/6132400.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1.02.02

根據路透最新調查,今年1月投資人的資產配置並無太大改變,但逐漸撤出新興市場與歐洲股市,轉而擁抱美股。

路透訪調歐、美、日等56家頂尖投資機構發現,投資人一方面看好全球經濟展望,但也採取避險策略,提高現金而非債券投資部位。

1月份投資人的持股占整體資產配置的54.2%,與去年12月的54.1%相近,但減碼債券投資比重至33.7%,低於去年12月的33.9%;現金持有比率則從去年12月的3.9%增至4.1%。

路透調查的時間點大部份在埃及爆發政治動亂之前,埃及動盪已為市場增添波動,不過許多受訪者皆為長期投資人,不太可能立即改變資產配置。

路透的調查結果證實,部分投資人認為新興市場股票有點超買,已開始撤出,轉而擁抱有經濟復甦加持的美股。

在元月的股票投資組合中,新興市場持股比率下滑至13.2%,低於去年12月的14.3%,並英國與歐元區的持股比率也下滑。投資人把北美地區持股比率加碼至44%,高於去年12月的41.9%。

瑞士銀行(UBS)策略師懷哈伯說:「我們擔心新興市場股價有高估之嫌,尤其是交易過熱的亞洲。」大和資產管理資深策略師長野義德表示,主要經濟體的股市走強,債市也相對平穩,大家都看到美國經濟逐漸復甦。

另據路透訪調美國13家基金管理業者,1月各檔基金的持股比率略降至65.31%,低於去年12月的65.5%,但美股去年12月來已彌漫著多頭氛圍,道瓊工業指數與標普500指數上周曾分別突破12,000點與1,300點的心理關卡。

※ 相關報導:

* 美失業率9% 新增就業人口 低於預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5/today-e1.htm

美國勞工部週五公布一月份失業率,意外的從十二月的九.四%降至九%,優於市場預期,也創下二○○九年四月以來最低。不過,新增的就業人口淨成長僅有三萬六千人,遠低於預期的八萬五千人,是四個月來最低增幅,主因是一月暴風雪影響人員僱用。



◆ 德法攜手 整頓歐元區財政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1.02.04

德國與法國已達成共識,將在歐元區採取提振經濟、整頓財政的協同措施,作為全面因應債務危機方案的一環,歐洲紓困基金的規模也可望大幅擴增。

德國官員2日表示,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沙克吉將4日將在布魯塞爾的歐盟高峰會,共同提出強化歐盟政策協調的提案。

德國副財政部長亞斯穆森(Joerg Asmussen)說,柏林將授予歐元區救援基金新的權力,以交換其他歐元區會員國承諾加強財政紀律。

他在法蘭克福的記者會上說:「我們向來說,會盡一切可能維護歐元區整體的穩定。這可能包括修改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的規模和效率。」

對抗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新方案,在3月24日到25日的高峰會前不太可能達成最終協議,但市場對歐洲領袖逐漸消弭歧見的跡象已大感振奮。過去三周來歐元兌美元匯價上漲7%,站上1.38美元,是去年11月初以來最高價位。西班牙與希臘十年期公債的風險溢價,已跌至三個月來最低水準。甚至因為標準普爾2日降低愛爾蘭債信評等不如預期深,使愛爾蘭公債與德國基準公債的殖利率差縮小。

德國與法國兩大歐元區整合動力去年為如何因應債務危機爭執不下,但近幾周來梅克爾與沙克吉似乎已在法國要求強化歐元區經濟整合、以及德國力促加強財政紀律上達成妥協。

據路透取得的德、法共同提案草稿,歐元區國家將保證遵守德國式的限制赤字與債務政策,根據人口因素調整退休金制度,並逐步採取調和公司稅與勞動政策的作法。在顯然獲得德國認可下,法國2日宣布將修改憲法,以納入平衡預算的「黃金律」。法國預算部長巴洛因說,新憲法將納入明確的預算平衡目標和達成方法。

為交換其他歐洲國家的同意,德國將答應授予EFSF新權力的呼聲。去年5月為紓困希臘而成立的EFSF基金規模達4,400億歐元,但因技術因素只能貸款約2,500億歐元。現在德國可望把有效貸款規模提高到全額的4,400億歐元,並允許貸款給希臘等弱國,以便這些國家以折扣價再買回自己的公債。

※ 相關報導:

* 美財部:中國未操縱匯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136473.shtml

美國財政部4日公布「國際經濟及匯率政策報告」,未點名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但強調中國在允許人民幣升值方面的進展「不夠」,力促人民幣加速升值。報告中也呼籲南韓減少對匯率的控制。



◆ 全球物價漲 油價升破103美元

自由 2011.02.04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埃及動亂擴大,恐擴延到中東產油國家,導致油價走高。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每桶一度上漲○.八六美元到一○三.二美元,創二十八個月來新高,過去五天漲幅達六%,紐約原油期貨上漲○.八九美元到九十一.七五美元。

此外,週四芝加哥小麥價格上漲一.一%到每英斗八.七二七五美元,為二○○八年八月以來最高,主因是美國天候不佳,影響冬麥收成,加上中東和北非需求增加所致。紐約糖價則一度漲到每磅○.三六○八美元,創一九八○年十一月以來最高,主因是糖的兩大產地澳洲和印度供應不及,加上需求增加。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最新報告指出,一月份追蹤五十五種食品的食品價格指數較去年十二月上漲三.四%到平均二三一點,創歷史新高紀錄,為連續七個月上漲,在五大類食品指數中,以乳製品指數的漲幅六.二%最高。

食品價格從去年開始大漲,因為俄羅斯、阿根廷等主要產地爆發乾旱和水患,導致小麥等穀物歉收,加上中國、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升高。而物價上漲也導致突尼西亞和埃及爆發動亂,帶動石油價格走高。

倫敦銅價一度漲至每噸九九九三美元,創歷史新高紀錄,紐約銅價也漲至每磅四.五八美元的最高紀錄,主要因為中國和美國的製造業環境改善,提高銅的需求前景。

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阿巴辛表示:「新的數據清楚顯示,全球物價上漲壓力並未減輕,未來幾個月高物價可能持續下去。」

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前陣子預言,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不僅造成新興市場的通膨升高,甚至會導致政府垮台。

石油、小麥、牛奶、糖、銅等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全球通膨壓力升高,今年一月以來,南韓、泰國、中國等國家已紛紛調高利率對抗通膨,之後恐有更多國家跟進。

fsj 提到...

經濟復甦 全球銅價衝上天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2.08

更多跡象顯示全球經濟日益復甦,激勵全球股市7日在29個月來的高點盤旋,銅價更創空前新高,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則攀至去年5月來最高水準。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加上市場揣測中國在春節後會再買進銅,激勵銅衝上天價。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3月交貨的銅期貨7日一度飆至每磅4.6375美元的歷史新高,漲幅1.27%;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銅期貨盤中最高升至每噸10,160美元,同創新高。此外,LME三個月錫期貨7日也攀至每噸31,399美元的新高,連續12個交易日創新高。

美股三大指數7日早盤漲幅都在0.5%左右,其中道瓊工業指數連漲第六日,標準普爾500指數一度觸及2008年6月來最高水準。MSCI世界指數(All-Country World Index)也漲0.2%;該指數上周累計上漲2.2%,且今年來的漲幅為3.4%,相較下,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來下挫2%。

投資人擔心新興市場通貨膨脹惡化、更多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增強、股價不高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似已趨緩,都是已開發市場股票表現優於新興市場的原因。

泛歐FTSEurofirst 300指數7日上揚1.1%;儘管德國去年12 月工業訂單比前月減少3.4%,德國DAX指數仍逆勢上漲1%,英、法股市也各漲1%左右。


美國經濟復甦情況日益樂觀,促使投資人撤離政府公債。指標性的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7日爬升3個基點至3.6701%,成為去年5月初來最高水準,且自5 月來累計上升28個基點。聯合信貸(UniCredit)策略師波普斯說:「投資人的反應顯示美國前景持續好轉,這使美國公債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上周出爐非農業就業報告好壞參半,但被投資人視為是正面的消息,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數據也非常正面,顯示美國正穩建復甦。」

油價上漲,倫敦布侖特原油3月期貨價格7日一度升破每桶100美元;歐元兌美元匯價則跌至1.3509美元的兩周低點。



◆ 美債透警訊 通膨風險升溫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11-02-08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公債市場釋出訊息,通膨風險正在升高,而聯準會(Fed)則可能反應太慢,意味經濟復甦恐面臨重大轉折點。上周五,美10年期國庫券殖利率收在3.647%的去年5月3日來新高,30年期公債殖利率收在4.732%的去年4月以來新高。

上周五交易商間流傳的30年期公債殖利率圖,顯示殖利率已突破30年趨勢線。這透露出美公債長達10年的多頭走勢可能逼近尾聲。

美債殖利率近日來加劇上升,被歸因於市場人士擔心,聯準會可能低估通膨壓力及反應太慢。

巴克萊資本公司的策略師上周五上修對今年美國利率水準的預測值,部分即肇因於市場愈來愈聚焦於油、食品及其他商品價格的飆升上。

聯準會向來較偏重核心通膨率,但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這是錯誤的。

分析師在報告中說:「儘管核心通膨率依舊遠低於聯準會的目標,但大家仍認為聯準會已落在通膨曲線之後。這種認知不太可能馬上改變。」

對公債持有人而言,通膨是利空,會侵蝕固定收益的價值,摜壓公債價格下滑。

美公債市場也透露出看不到聯準會將干預的跡象。聯準會動最敏感的短債利率相對持穩,使得2年期及10年期公債間的殖利率差,觸及去年2月以來最高水準。

這麼陡峭的殖利率曲線,對經濟及股市雖通常是個多頭訊號,然而,也可能暗示投資人已警覺到有過熱的風險。

對美國政府財政的疑慮升高,也促成公債殖利率上揚。通常政府舉債愈多,其公債受到的青睞愈低。

而美公債最近這波賣壓中,被視為第2輪量化寬鬆(QE2)著墨重心所在的中期國庫券,跌勢最為沉重,凸顯出投資人對於聯準會將再祭出第3輪量化寬鬆(QE3),已不抱任何希望。



◆ 民生物資 醞釀輪番大漲價
http://www.udn.com/2011/2/8/NEWS/FINANCE/FIN2/6138076.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2011.02.08

今(8)日大年初六慶開工,民生物資「凍漲」也全面解禁。泡麵龍頭統一、飲料大廠味丹2月下旬將調漲末端售價,最高漲幅高達25%。加上飼料、沙拉油、麵粉價格也蠢蠢欲動,漲聲響不停,消費者要有心理準備。

大宗物資業者表示,由於農曆期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黃豆價格持續走揚,今日開盤的18公升業務用沙拉油可能成為農曆年後第一個喊漲的商品,不排除每桶價格上漲10元,達到860元,再創近期新高的可能性。

飼料業雖然在農曆年前已經通知客戶漲價,但通常會有優惠期,將成為業務用沙拉油之後第二波上漲的項目,下旬起則由統一泡麵、味丹青草茶、冬瓜茶領軍調漲,維力、味丹的泡麵,以及可口可樂、黑松碳酸飲料也將在3月跟進反應成本。

此外,家庭用沙拉油因政府對於成分標示更為嚴格,新規定3月起正式上路,業者近期趕著去化庫存,新品上架後將陸續反應成本,換言之,第一季國內將籠罩在一片漲聲之中。

通路業者透露,龍頭大廠統一此次全面調漲末端售價,碗裝泡麵從20元漲到25元,幅度高達25%最大,包括統一肉燥麵、肉燥米粉等長青款都在漲價行列,袋麵從15元漲至18元,漲幅也達20%。反而是滿漢大餐雖然同樣上漲5元至53元,幅度約10%相對較低。此外,維力、味丹也與通路業者協商完畢,預計3 月上旬開始跟進反應,幅度也在10%至20%左右。

在飲料部分,味丹飲料主力的青草茶、冬瓜茶將從每瓶20元直接調漲至25元,換算漲幅高達25%,是國內飲料業中率先喊漲的業者。而碳酸飲料業者目前也已經與通路展開協商。此外,點心類產品接下來跟進漲價的機率大增



◆ 部隊缺糧抗命 北韓鎮壓

中央社 2011.02.08

投誠南韓的北韓知識份子團體「NK知識人連帶」今天透露,北韓軍一旅團因嚴重缺糧竟抗命,遭軍部鎮壓,旅團高幹也被處罰。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據「NK知識人連帶」今天援引北韓軍消息,北韓131指導局第47旅團的士兵嚴重挨餓,1月17日集體不滿,拒絕接受命令。事發後,軍保衛司令部鎮壓「叛亂」抗議行為,旅團幹部都被懲罰。

北韓勞動黨軍需工業部的直屬部隊-131指導局,管轄約10家核武器開發研究所,還統籌管理核武器生產計劃,第47旅團主要負責開採鈾礦。

「NK知識人連帶」還引述北韓保衛司令部的統計,北韓有70%的部隊伙食用鹽水取代醬湯,江原道昌道郡的第1梯隊有一個大隊從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有7名士兵餓死。

此外,咸鏡南道榮光郡的特殊部隊-輕步教導指導局108部隊,也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局面,因此,部分士兵在平壤至清津的公路搶劫人車。

fsj 提到...

年後打通膨 人行升息1碼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14039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1.02.09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在農曆春節後打響第一砲,昨(8)日傍晚公布,從今日起調高大陸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放款利率0.25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頭一次升息,也是近四個月來第三度升息。

人行昨天並未在公告中提到升息原因,但人行高層近期多次提到,要注意在大陸極為嚴峻的通膨形勢,特別是金融市場一般預期,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在去年12月回落至4.6%後,第一季極可能再度升高。

滬深股市今天開紅盤,是兩岸三地股市中在春節後最晚恢復交易的市場,大陸市場人士認為,人行升息在預料之中,陸股頂多出現短期衝擊,不會改變整體回升的格局。

綜合中外媒體報導,大陸金融機構的1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將調升至3.00%,1年期人民幣放款利率調整為6.06%。

這次人行升息並不令人意外,出乎市場意料的是人行出手時機。過去人行多半選在周末或假日宣布調整基準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去年選在農曆小年夜當天宣布年後調升存準率,因而大陸金融市場今年過年前緊盯人行動態,看準人行可能「故技重施」。

高盛證券中國區經濟學家宋宇認為,人行此時出手,是為了防止陸股在升息前,有人以內線交易從中獲利。

1月30日人行行長周小川在日本京都表示,去年12月大陸通膨率確實微幅放緩,但仍高於許多人的預期,他預估,CPI還有更多成長空間。周小川說:「通脹依然高於許多人的預期,它還可能再高一些,我們對此要保持警覺。」

※ 相關報導:

* 人行打通膨 還有好幾招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140510.shtml

金融市場認為,這只是2011年的第一次,未來還有後著,人行將交替運用數量型政策工具(銀行存款準備率)與價格型(存放款利率)政策工具。



◆ 食品價漲 低所得家庭衝擊大

中央社 2011-02-09

主計處今天首度公布依所得層級別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官員指出,就1月來說,可支配所得最低的20%家庭,食物類占物價總指數貢獻度6成,「食物類上漲對低所得家庭衝擊大」。

主計處公布,可支配所得最低的20%家庭(即全年可支配所得低於新台幣44.8萬元)1月的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106.46,年增率為1.03%,其中食物類年增率為1.95%。

而可支配所得中間的60%家庭(即全年可支配所得在44.8萬至126.8萬元間)總指數為106.06,年增率1.18%;可支配所得最高的20%家庭(即全年可支配所得在126.8萬元以上),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105.51,年增率為1.28%,食物類年增率為2.29%。

主計處第3局科長吳昭明分析,食物類對每個家庭來說是基本開銷,對低所得家庭來說,雖然食物類上漲1.95%,但其對總指數的貢獻度約6成,超過一半;高所得食物類漲幅2.29%,雖比低所得高,但其對總指數的貢獻度為4成3,不到一半。

吳昭明表示,低所得食物類漲幅較高所得者低,與前者在傳統市場購買,後者在百貨公司購買有關,兩者上漲走勢不一樣。

吳昭明也指出,食物類上漲對低所得家庭造成比較大衝擊。

吳昭明進一步指出,居住類也是生活開銷,包括房租、水電和燃氣,對低所得來說,房租和水電及燃氣權重較大;對高所得者來說,居住類裡房租和水電影響權重較低所得者低,但影響大的是家庭管理項目,即保母費。

此外,吳昭明表示,就高所得者來說,1月教養與娛樂費年增率為1.71%,其占消費物價指數權重高,這部分如上漲高,如旅遊團費等上漲,對高所得者衝擊較大。

吳昭明也提醒,低所得物價總指數雖比高所得來得高,但不能說低所得者買的東西較高所得者貴,這說法是不能成立,「指數是一個相對標準」。

此外,吳昭明補充,可支配所得是採取民國95年家戶所得調查,全年可支配所得最低20%的家庭,平均每戶全年可支配所得為30.4萬元;全年可支配所得最高20%的家庭,平均每戶全年可支配所得為183萬元。

※ 相關報導:

* 平抑物價 政府動作像…人造雨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4/6141327.shtml



◆ 朱雲鵬:治國要靠正確資訊

【聯合報╱朱雲鵬】2011.02.09

不久之前,英國首相卡麥隆決定要自今年起編製「綜合福祉指標」,來補充國內生產毛額(GDP)之不足。兩年前,法國總統沙克吉也有類似想法,聘了幾位知名學者寫了一分政策建議,而目前該國相關部門正在研擬中。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最常作為衡量國民生活水準的國內生產毛額,已與一般人民的生活日益脫節。

脫節之原因一,在於國內生產毛額經常被誤用,久而久之,偏誤的作法成為常態,正確的用法無人提及。其實現有的資料有些比國內生產毛額貼近民生,像「以要素計算的國民所得」,也就是薪資加利潤,這才是民眾實際可以「分到」的餅。但以我國為例,從八九到九八年的十年間,GDP平均成長百分之三點四,以要素計算的國民所得成長不到百分之二。

為什麼?以最近幾年來說,企業設備投資的額度愈來愈大,提列的折舊愈來愈多;這些折舊會變成企業的「儲蓄」,但是一般人民分不到。另外,去年平均出口價格比九五年低了百分之三,但平均進口價格漲了百分之十五,一來一往,國民的購買能力變低了。所以,治國的注意力如果改放在「國民所得」,就會比單用GDP貼近人民。

英法兩國想要做的事,其目標更高,將大幅超過現有統計的範圍。第一,除了客觀指標外,民眾的主觀感受也將列入。國內目前有一主觀指標,就是中大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這個指數上月創十年來的歷史新高,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必須了解,上月實際數字是八十六點八,而滿分是兩百。當全體受訪者對所有題目,都剛好看好看壞各半時,指數就會是一百。八十六點八還不到一百,表示受訪的兩千多位民眾,對於未來的信心,從谷底上升到十年來的新高,但這個新高還是不夠高。過去十年的信心低落程度,超乎想像。這也表示,有許多企業和民眾,其經濟狀況還沒有回到過去的水準。

還有一個要改的,就是對於環境成本的計算。GDP沒有納入公有優良環境的效益,像國家公園帶來的喜悅,也沒有扣除公有環境品質的下降,像水汙染導致河川無法作為休閒使用。其實,主計處早從八九年開始就應立法院的要求,編製「綠色國民所得」,做的就是這件事。到如今已經多年了,但未受重視。

最後,施政常會碰到特殊問題,也就需要特殊資料,或是過去沒有收集的資料。例如北部都市房價偏高,和所得愈來愈不成比例,就是近年來的特殊問題。但房價到底多高,各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卻不知道。如果連實際房價都不知,怎麼可能有好的對策?

無論是國家治理,還是企業治理,數字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管理不能只靠數字,但如果連最基礎、最關鍵的數字都沒有,管理者等於是在黑暗中摸索,在沒有地圖的指引下前進,成功將只是偶然,事倍功半則指日可待。誠如已故的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言,明朝稅制之所以失敗,缺乏數字管理是重要原因。我們希望所有具決策權力的機構,要重視數字的收集,並且使用正確的數字,作為國家治理的導引。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