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2

稀有叉尾太陽鳥訪金門 鳥友驚豔

◆ 稀有叉尾太陽鳥訪金門 鳥友驚豔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8/112011030100243.html

【李金生/金門報導】2011-03-01 中國時報

早春時節適逢山櫻花盛開,金門中山林發現數隻稀有過境鳥「叉尾太陽鳥」在枝頭間吸蜜跳躍,金屬藍綠和緋紅羽色與吊鐘狀櫻花相映成趣,吸引各地鳥友爭睹迷人身影。

栽種於金門國家公園中山林「乳山故壘」坡地的山櫻花,是台灣最常見的櫻花「緋寒櫻」,有單瓣、重瓣兩種,連日來枝頭綻放小鈴鐺狀的紅花,吸引連假到訪的遊客。

讓鳥友驚豔的是這種蜜源植物,引來成群綠繡眼飛來覓食,偶爾也可看到幾隻披著一身亮麗羽色,屬於十分稀有的過境鳥「叉尾太陽鳥」參雜其間。雖然叉尾太陽鳥一直被「鳥」多勢眾的綠繡眼趕來趕去,只聞其聲不見其「鳥」,但仍吸引鳥友耐心等待。

金管處表示,叉尾太陽鳥只有九公分大小,像山中精靈在枝頭不停跳躍覓食花蜜,被鳥友暱稱為「吸蜜鳥」。雄鳥頭部呈金屬藍綠色,喉和上胸為深緋紅色,雌鳥和雛鳥上體綠色,下身偏黃色,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和越南等地。



◆ 生態池水上餐亭 水鳥用餐天堂

中央社 2011-03-01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生態池中有座別致的「水上餐亭」,最初是為一批過境滯留的綠頭鴨而設,後來紅冠水雞等鳥禽也前來分享,成了水鳥用餐兼做日光浴的水上天堂。

位於南投縣集集鎮郊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園區內闢有生態池,幾年前一批綠頭鴨過境時滯留不走,特生中心貼心在池中設1 座浮排,上有涼亭式的水上餐亭,每天添加飼料餵養這批外來嬌客;綠頭鴨在特生中心的照料下,已繁殖到10來隻。

可能因飼料不虞匱乏,水上餐亭雖然最常見到綠頭鴨覓食的身影,但久而久之,其他水鳥也紛紛前來分一杯羹。

集集鎮公所1 名時常造訪生態池的員工發現,園區內的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等水禽偶爾會趁綠頭鴨不在時,小心翼翼游上餐亭吃飼料,有時即使有綠頭鴨在浮排上曬太陽,紅冠水雞照樣在餐亭進食起來,出現有食物大家分享的溫馨有趣畫面。

不過,當綠頭鴨情緒不對時,也會驅趕紅冠水雞,紅冠水雞有時也會不讓體形較小的白腹秧雞分享食物,形成大欺小、強凌弱的適者生存生態常規。

集集鎮長莊瑞麟表示,特生中心是集集鎮觀光資源的寶,有許多珍貴的生態等著大家去觀察、欣賞,值得遊客做一趟生態之旅。



◆ 天竺鼠作伴 被棄兔開心蹦跳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6181450.shtml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湯雅雯/台北報導】2011.03.01

兔年來臨,不少民眾都想養一隻兔子應景,不過台北市愛兔協會提醒,養兔子前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最好「以認養代替購買」,避免過完一個兔年,街頭又多了流浪兔。

愛兔協會發言人郭守庭在協會討論版成立「自助刊登」專區,呼籲家裡無法再飼養的民眾,幫愛兔找到下一個主人,千萬不要任意地棄養。

郭守庭指出,協會至今已送出兩百多隻兔子,「每一隻棄兔皆身世坎坷,背後都有一段故事」,除了請兔友擔任保母、充當「寄兔家庭」,協會現有的四十多隻棄兔,所幸有「陪伴志工」守護,讓牠們越來越健康。

這陪伴志工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天竺鼠。愛兔協會資發處主任吳馥安指出,之前有隻半身癱瘓的棄兔甜心,無法自行大小便,一度還拒絕進食。她將天竺鼠阿福放進兔籠裡,發現阿福會主動跟甜心撒嬌,甜心見到阿福吃得津津有味,終於跟著開始進食,讓他們放下心中大石。

吳馥安說,天竺鼠攻擊性低、能與兔子和平相處,進而衍生出陪伴志工概念。「鼠兔同籠」降低兔子對陌生環境的戒心,「阿福前後幫助過好多隻棄兔,找回活蹦亂跳的能力。」

郭守成說,如今兩隻天竺鼠陪伴志工阿福跟年獸皆「功成身退」,由新生力軍OK跟O-YA接手棄兔守護者;他也呼籲民眾養兔之前三思而後行,做好準備功課,兔子主食為牧草及專用飼料,紅蘿蔔僅為副食,兔子喝的水是煮沸後放冷的水。

愛兔協會諮詢專線:0966-617-030;網址:http://www.loverabbit.org/candy/index.asp



◆ 棄養寵物 北市將重罰

中央社 2011-03-01

台北市過去3年因飼主棄養動物遭罰的案件達35件,動保處今天提醒飼主,飼養的貓狗走失或被捕捉,經通知不認領,將依動物保護法重罰新台幣1萬5000到7萬5000元。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動物保護處統計,自民國97年到99年3年間因棄養動物遭罰的案件總計35件,沒入寵物34隻,罰鍰累計金額高達48萬7500元。

動保處長嚴一峰指出,為杜絕民眾飼養寵物因棄養造成流浪動物問題,加重飼主照養責任,自97年開始加強源頭管理;凡是因動物管制捕捉進來的貓犬,一旦掃出有晶片,經通知飼主拒不認領,即依動物保護法第5條第3項、30條第1項第2款規定,裁罰1萬5000元以上、7萬5000元以下罰鍰。

嚴一峰表示,市府將強化飼主寵物飼養責任及保護動物觀念,如有不想養的寵物,可依動保法第14條第1項第2款規定送到位於內湖區潭美街「台北市動物之家」,不可將寵物棄養街頭,以免動物遭受飢寒交迫或意外傷害,更造成社會嚴重的流浪動物問題。



◆ 緬甸星龜瀕危 動物園助設中途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6181448.shtml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2011.03.01

原分布於緬甸境內的緬甸星龜,因擁有星狀花紋成為市場熱門寵物、盜獵人眼中目標,被列為世界最瀕危的五種淡水龜及陸龜之一。昨天台北市動物園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共同致贈一萬美元,協助國際龜類存續聯盟(TSA),於緬甸設置緬甸星龜野放中途之家。

昨天動物園舉行捐贈儀式,國際龜類存續聯盟主席Rick Hudson親自來台受贈一萬美元支票,並與動物園及林務局簽下合作協約。

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緬甸星龜因具有星狀花紋,是熱門寵物,「光是一隻棒球大的幼龜,黑市價格就飆到五萬元」。然而,緬甸星龜因對繁殖環境的溫度與溼度十分敏感,繁殖難度很高,因此2007年被列為世界最瀕危的五種淡水龜與陸龜之一,已多年沒有在原棲地發現野生個體。

7年前,一批走私緬甸星龜來到動物園的收容中心,動物園於2003年領先全球繁殖成功。目前園內已有26隻緬甸星龜,未來將挑選合適個體送回緬甸。

葉傑生說,動物園去年派員前往緬甸實地勘查緬甸星龜原棲地保育現況,途中拜訪位於緬甸浦甘的Lawkananda野生動物保護區,並預備以該保護區做為緬甸星龜重返家園的中途之家。

動物園表示,Lawkananda野生動物保護區於2001年成立緬甸星龜復育中心,是緬甸境內飼養星龜最成功的公營機構。由於復育中心目前的飼養空間飽和,缺乏擴建與增加防盜設施的經費,因此動物園與國際龜類存續聯盟合作募集資金興建新收容設施。目前硬體設備已接近完工,後續將搭建瞭望塔與設置警衛犬,以防範珍貴的星龜遭人盜取販賣。

※ 相關報導:

兩岸畫眉鳥 50萬年前分了家
非法交易 一年殺死100隻老虎
關渡公園溼地誰護?兩頭牛啦
全球最大老虎保育區落腳緬甸!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口蹄疫殺340萬家畜 南韓埋豬不人道

TVBS/黃羿文 2011.03.02

南韓爆發史上最嚴重的口蹄疫疫情,南韓已經撲殺高達340萬隻家畜,今天有一段畫面曝光,讓動物保護團體痛批,南韓的撲殺行動實在不人道,因為遭到撲殺的豬隻,沒有接受藥物注射,直接挖個洞,活生生掩埋。

一隻活生生的豬,就這樣順著黑色塑膠布,滑進大坑洞,坑裡滿是活豬,你推我擠,還不停對著鏡頭發出慘叫,畫面十分嚇人。

南韓從去年11月爆發口蹄疫以來,包括豬隻在內,已經有340萬頭家畜遭到撲殺,不過現在有動物保護團體出面指控,其實不少家畜被撲殺前,並沒有接受藥物注射,口蹄疫撲殺形同活埋。

望著空蕩蕩的養牛棚,畜牧業者表情難掩落寞,因為他辛苦飼養的169隻高級韓牛,全都化為烏有。南韓畜牧業者:「我的牛全沒了,15年來,我花在飼養牛隻上的心血,也跟著泡湯。」

南韓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口蹄疫疫情,有畜牧業者就算自家牛隻沒被感染,一樣小心翼翼,就連記者想採訪,也得換穿隔離衣,全身仔細消毒。

有傳言指出,部分遭到撲殺掩埋的家畜,所流出的血水和脂肪,可能會污染地下水,造成第二波感染,不過南韓農業部也出面澄清,說目前沒有出現這樣的案例。



◆ 韓專家:處理口蹄疫豬隻應學習台灣

中廣 2011/02/21

南韓發生「口蹄疫」後,由於胡亂掩埋感染口蹄疫的家畜,結果豬身等部分肢體露出地面,出現嚴重後遺症,專家認為,應該學習台灣,以燒燬為主的處理口蹄疫豬隻的方法,才不會引發嚴重環境污染。

最近南韓陸續出現被活埋的死豬屍體,露出地面的情事。這可能是因為最近氣溫上升,被掩埋的屍體迅速腐爛,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氣體使屍體露出地面,只有重新填土,並用塑膠布覆蓋。

南韓媒體針對「南韓被活埋的死豬屍體,露出地面的情事」報導說:在一九九七年,台灣在發生「口蹄疫」時,對感染口蹄疫的家畜,是採用以「燒燬多於掩埋為主」的處理方法,使得公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報導中說,對於動物的處理,台灣也有「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施行細則」的明文規定,所以,台灣對處理感染口蹄疫的家畜,也獲得南韓專家的肯定評價,促請有關當局應該學習台灣的處理方法。



◆ 大陸最秘密武器 軍鴿出線

中央社 2011.03.02

繼不久前造成轟動的殲20隱形轟炸機後,大陸軍方最近又忙於研發新的機密飛行器─信鴿;這支數量達1萬隻的軍鴿隊伍,被美國媒體稱為「中國最祕密武器」。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去年底開始培訓上萬隻信鴿,著手建制1支「預備役軍鴿隊」,一旦戰爭導致現代化技術不可使用,信鴿能為軍隊常用通訊提供支援。

大陸軍鴿隊主要被駐紮在陸地或海洋邊境的部隊,用於執行特殊軍事任務,經培訓後,這批軍鴿每小時飛行時速達120公里,載重高達100克。

報導還說,中國使用信鴿為人類服務已有上千年歷史,並推測大陸首個軍鴿旅可能成形於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

事實上,中國並非首個使用信鴿協助完成戰爭任務的國家。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行動前後,由於擔憂盟軍無線電訊號被納粹德國干擾,英國皇家空軍就曾投放數百隻信鴿到諾曼底海岸提供通訊。

當時為英國皇家空軍傳送第一封登陸信件的信鴿由於「功勞顯著」,還曾被封為「戰鬥英雄」。

fsj 提到...

空中植物園 雪見樹冠珍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4/today-north10.htm

記者張勳騰/專題報導 2011.03.04 自由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雪見遊憩區進行「依附植物」調查,共查出五十科一一四屬一八二種,其中四種屬於稀有及瀕臨絕滅,已留下完整名錄;雪霸處正評估施設類似國外「樹冠走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讓生態與環境解說互相結合。

依附植物 傅國銘解密

國內以往的研究報告,「依附植物」很少有基本研究和監測資料,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去年調查雪見遊憩區內的「依附植物」,由植物學專家、技士傅國銘擔綱。

傅國銘說,「依附植物」是指在溫暖多濕的森林中,有些植物雖能藉光合作用營造本身所需的養份,但無法獨立生活,必須依靠其他植物或物體上的非寄生性植物維生。

傅國銘爬到樹上,調查攀附在樹幹上的攀緣植物、纏勒植物及著生植物,花了一年時間完整記錄雪見地區「依附植物」的名稱,其中攀緣植物九十二種最多,其次是著生植物八十四種,半寄生植物有五種,纏勒植物一種,並找出台灣五葉參、苗栗野豇豆、著生杜鵑及金草蘭等四種稀有及瀕臨絕滅植物。

他也在雪見地區發現斜葉鐵角蕨、木賊葉石松、台灣五葉參、玉山茄、苗栗崖爬藤、新竹石斛、連珠石斛、紅斑松蘭、雙板斑葉蘭、二裂唇莪白蘭等新記錄,相當難得。

傅國銘說,雪見地區的「依附植物」金草蘭、新竹石斛、木賊葉石松、苗栗野豇豆、台灣長春藤、阿里山北五味子等種類,極具研究觀察、環境教育及庭園觀察等價值。

樹冠走道 遊憩新亮點

雪霸處表示,將挑選具有觀賞及綠美化價值的物種類,利用溫室、苗圃栽培繁殖,朝解說教育的方向發展。

此外,國內尚無類似國外「樹冠走道」的設施,「樹冠走道」不僅方便生態研究調查,更可讓遊客貼近樹幹,觀察各類「依附植物」。



◆ 強化保育 台灣水牛將正名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2011.03.04

台灣水牛從極盛期飼養31萬頭,至目前全台剩約3000頭,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為保存珍貴的畜產資源,彙整30餘年的研究成果,向農委會提出「台灣水牛」的品種登記,在去年11月29日通過審查,辦理公告中,如無人提出異議,本月「台灣水牛」即將有正式名分。

畜試所表示,台灣水牛外觀最明顯的特徵為一對粗壯長而向後彎曲的新月狀長角,咽喉部及頸下端各有一條白色V形條紋,膝節以下全白,蹄大而平整,行走於水田或沼澤較不易下陷,適合在水田工作。

水牛早期在台灣主要為役用,台灣光復後政府曾頒布「耕牛保護措施」,台灣地區水牛在1960年仍有31萬頭水牛,自隨著農機化日益普及,水牛喪失役用功能,到了1982年剩4萬7000頭。農委會98年調查,台灣水牛頭數僅餘約3000頭。

農委會畜試所花蓮場鑑於水牛頭數快速下降,從1981至1984年間,自花蓮、台東、台北、台南及新竹等地引進39頭母水牛及2頭公水牛,並於1987年正式建立國家級台灣水牛保種族群,透過「正名」更有利於台灣水牛的保育。

畜試所所長黃英豪表示,台灣水牛肉具有低脂肪、低熱能、低膽固醇、高鐵質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等特性,較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要求,也著手開發「水牛肉乾」;另台灣水牛對纖維素含量較高且品質不佳的芻料,消化能力優於其他草食動物,可減少農作副產物造成的汙染,適合休閒農場飼養。

fsj 提到...

黑琵北移 七股轉棲布袋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黃煌權、曹馥年/連線報導】2011.03.05

「黑琵跑哪去了?」今年在台南度冬的黑面琵鷺(黑琵)特別少,自去年十一月的一千六百隻到本月銳減只剩六百隻;反倒過去很少看到黑面琵鷺的嘉義縣南布袋鹽田,今年冬天頻見黑面琵鷺現蹤,最多時逾一百卅隻。

台南市野鳥學會判斷與氣候變遷有關,在下月特生中心研討會中將請教國際專家,希望找出答案;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認為可能是布袋附近水域穩定、人為干擾少,且有豐富的小魚蝦,才吸引黑面琵鷺北移。

黑面琵鷺每年十一、十二到隔年一月、二月出現在台南縣七股鄉。台南市議員李文正昨天和台南市野鳥學會公布最新生態觀察,野鳥學會理事長張弘和說,去年十一月來台南度冬的黑面琵鷺達一六七一隻,破歷年來紀錄;不過,去年十二月黑面琵鷺數量銳減,十二月底只剩九六五隻,以往都是到翌年二月以後才會下降。

張弘和說,今年全球普查日為一月廿一日至廿三日,全台共有八三四隻黑琵,台南地區僅有七六七隻。李文正說,黑面琵鷺是台南重要觀光資源,也是生態的指標,如今數量驟減,令人擔心,希望當局正視。

張弘和懷疑和與氣候變遷有關,他認為,今年冬季特別冷、風速強勁,加上魚塭提前收成,原棲息處食源不足,使得黑面琵鷺北移。

台南市農業局表示將加強巡查漁場、四草和七股等保護區,確保黑面琵鷺的覓食環境,適時降低遊客帶來的喧嘩,減少干擾。

台南、嘉義黑面琵鷺出現消長,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教授蕭文鳳表示,今年未聽聞魚群大量暴斃,氣候無太大變動,學界也很好奇,這是單一現象或確定北徙,仍須待遷徙季節結束,並與香港米埔濕地公園等黑面琵鷺棲地作比較,才有較清楚輪廓。



◆ 台灣鳴蟲特展風靡荷蘭

中央社 2011-03-05

由行政院新聞局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興大學聯合策劃,以及廣達文教基金會贊助的「台灣鳴蟲特展」,今天起在荷蘭那梅亨市「國立自然博物館」展出至3個月。

鳴蟲是指蟋蟀、螽斯、蝗蟲、蟬等能發出節奏性聲音,且人耳能聽得見的昆蟲,這項展覽除了從學術角度介紹台灣特有鳴蟲的聲音和發音方式,也從文化角度探討鳴蟲與人類的密切關係,現場還有栩栩如生的鳴蟲模型和生動活潑的影音動畫。

中華民國駐荷蘭代表劉融和與荷蘭前副總理、現任那梅亨市(Nijmegen)市長葛拉夫(Thom de Graaf),以及荷蘭國立自然博物館館長曼葛挪斯(GerardMangnus)共同主持開幕酒會。

其他參加的賓客還包括市府文化官員、鄰近德國地區的博物館長、大學及中學校長,藝文界及媒體記者等約80人。

劉融和致辭時表示,在地緣上,台灣與荷蘭似乎距離遙遠,但在生態及經濟上兩國關係密切,有許多事物可借鏡分享。

他說,除了分享鳴蟲資訊,兩國可進一步在文化、經濟、人文等方面進行交流。畢竟台灣及荷蘭在國土面積、工作態度及傑出的創造力等方面十分雷同。

此次「鳴蟲特展」歐洲巡迴展覽,先後在德國漢堡、匈牙利、捷克、荷蘭、瑞典等地舉行。

fsj 提到...

30年沒見 大鵬灣招潮蟹回來了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東港報導】2011.03.08

「招潮蟹回來了」,屏東縣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景觀橋下闢建紅樹林復育區,植下海茄苳幼苗並形成泥灘地後,細心的漁民意外地在紅樹林下,看到「久未見面」的招潮蟹,退休漁民林佳進說:「上一次看到時,已是30年前。」

這片植下海茄苳形成的紅樹林復育區,退潮後的潮間帶泥灘地,可清楚看到數百隻的招潮蟹在泥灘覓食,一大一小的蟹螯忙不停,回復了30年前的生態原貌。

「招潮蟹在養殖業興起後,就消失了」,投入社區營造工作的林佳進,在大鵬灣畔長大、捕魚。他說,大鵬灣畔旁,30幾年前,因養殖業興起,養殖業者為了鞏固魚塭,以珊瑚礁或石塊築建塭堤,當地的土質慢慢變硬,招潮蟹從此消失。

最近無意間在紅樹林復育區看到招潮蟹時,讓林佳進驚喜不已,他認為,開闢大鵬灣後,許多魚塭徵收後填平,海岸慢慢回復舊有生態,加上鵬管處又植上海茄苳,「讓招潮蟹自動回來報到」。

鵬管處秘書林俊說,這是大鵬灣生態的一大喜訊,消失30餘年的招潮蟹又回來了,也可吸引遊客重新發現大鵬灣「新」生態,紅樹林下的泥灘地是招潮蟹的棲地,回復紅樹林自然生態,當然也帶回了模樣可愛的招潮蟹。

林佳進說,大鵬灣出海口的海灘,也有另一種被稱為「沙馬」的招潮蟹,在沙灘移動的速度很快,但只在晚上出現,晚上帶著遊客找「沙馬」,也是樂趣無窮。



◆ 研究:大象也懂互助合作覓食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3.08

不僅人懂得合作求生存,動物界裡也有動物懂得彼此合作在大環境下生存,包括海豚、猴子與猩猩,不過現在又多了一種動物:大象;根據一項跨國的研究發現,大象經過嘗試後,懂得彼此一起合作,最後都能吃到食物的方法,動物的聰明行為,也令科學家感到驚奇。

研究人員利用在泰國所飼養的大象觀察發現,2隻大象經過幾次嘗試失敗後,開始懂得彼此拉著前方的繩子,才能讓裝有食物的箱子移動到自己的前方,最後吃到食物,共同合作的精神彷彿人類一樣,研究人員普里尼克便表示,「我很驚訝牠們學習合作的能力如此迅速,過去大象在野外也懂得互助與同情。」

不過,在泰國許多飼養大象的單位也呼籲世人多重視大象的保育,根據這次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泰國野外大象數量恐怕已經不到2500隻,由於對當地農民而言,大象會破壞農作物,而大象的棲息地則被人類破壞,因此研究人員呼籲,保育工作應更加緊進行。

這次研究團隊包括艾默理大學以及泰國大象保育中心,研究人員共針對12隻亞洲象,並加以分配成一組,進行觀察大象如何藉由合作求生存的方法。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



◆ 發現失蹤黑琵 轉棲北門急水溪

自由 2011.03.08

〔記者楊金城/北門報導〕七股主棲地、四草野保區的黑面琵鷺族群減少,引起各界關注,近二百隻失蹤的黑琵昨天在北門急水溪的淺灘濕地現蹤,以此為新基地棲息。

七股、四草黑琵是自去年十二月中旬起「搞失蹤」,大批族群飛離,與此同期,位在嘉義南布袋鹽田濕地的黑琵族群卻增加,並在北門急水溪沙洲首度大批族群現蹤。

發現者是北門鹽鄉民宿業者洪有志,三天前他到急水溪北門段查勘鳥況時,無意間發現黑琵竟在急水溪堤防內的沙洲濕地出現。

這處位在急水溪北岸堤防下的沙洲濕地,地點隱密,退潮時,水位降低,露出淺灘,又有堤防擋風,適合黑琵在此棲息、覓食。

洪有志第一天在急水溪觀測到黑琵時,因望遠鏡倍數不夠,加上黑琵和白鷺鷥、反嘴?混處,黑琵族群約數十隻,前天上午請來黑琵攝影專家王徵吉一起去看,確認約八十九隻,前天下午近五十隻,昨天上午增至近二百隻,到了下午又變成約一百廿隻。

洪有志說,這處黑琵棲息點,也有利黑琵飛至附近覓食,加上人為干擾少、食物來源充足,因此吸引黑琵到此「新家」。洪有志在北門協助推動生態保育多年,擔心黑琵受到干擾,鳥友如須詢問黑琵鳥況,可和洪有志聯繫,手機0921-508012。

fsj 提到...

萬獸之王剩2萬隻 15年後恐滅絕

TVBS/俞璟瑤 2011/03/09

講到萬獸之王,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就是幾隻獅子出現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根據野生動物學家指出,這樣的畫面恐怕在15年之後,就再也看不到了;專家表示,包括獅子以及老虎,數量都快速減少,現在全球獅子的數量,只剩下2萬隻,15年之後,可能只能在動物園裡,才能看到獅子的蹤影。

一隻隻懶洋洋的獅子,是非洲草原裡的國王,隨意發出的一聲吼叫,就足以讓周圍所有的動物退避三舍,只可惜遇到人類,就算是這樣霸氣的動物,也無處可逃,因為濫補以及棲息地遭到濫墾破壞,50年內非洲獅子的數量大幅減少,只剩下2萬隻。CNN主播:「僅僅在50年以前,一共有45萬隻獅子,現在只剩下2萬隻。」

國家地理雜誌的野生動物專家預估,照這樣的速度下去,我們的下一代,恐怕只能在動物園裡才能看到獅子。國家地理雜誌野生動物專家:「這些獅子,恐怕會在未來10到15年,就絕種了。」

還不只是獅子,老虎消失的速度同樣驚人,根據統計2010年,全球野生老虎從10萬隻,減少到剩下3500隻,2022年恐怕就會滅絕,專家警告,這些馳騁在草原裡的狩獵者一旦消失,整個食物鏈被破壞,恐怕其他包括大象、斑馬,所有動物都跟著小命不保,整個非洲的觀光產業也會跟著受到嚴重衝擊。

國家地理雜誌野生動物專家:「如果我們把這些獅子,從生態系統裡拿掉,實際上我們就是把大象也除去,還有其他動物也難倖免於難。」

這些國家地理雜誌的生物專家表示,人類已經有能力飛上月球,但卻忘記關心腳下的這片土地,現在他們準備前進非洲,拍攝一系列有關獅子的紀錄片,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些草原之王所面臨的困境。

fsj 提到...

金門開發破壞棲地 野鳥天堂失色

【李金生/金門報導】2011-03-22 中國時報

金門號稱「野鳥天堂」,已發現鳥類逾三○○種,以一五○平方公里的面積而言,可說相當的多。但解嚴十八年以來,過去因「軍管」受到另類保護的海岸,因為開發腳步的逼近,溼地生態遭遇嚴重威脅,連同陸域建設破壞棲地環境,都使得這項「美譽」面臨消失難題。

有金門「母親河」之稱的浯江溪,昔日在流水潺潺的溪、海交會處,遍布螺蟹貝類和彈塗魚,全年有鷗鳥雁鴨雲集的熱鬧景觀。

但十餘年前因加蓋停車場和垃圾填海造陸,工程進行帶來人為干擾,加上食物取得困難,讓鳥類相繼遠離,還好在海濱公園完工後,生態景觀逐漸恢復,但與早年相較仍有大落差。

另如后豐港是金門海岸「活化石」鱟的主要棲地,但在連年興建水頭商港後,從建功嶼以迄后豐港一帶,已難得一見。同時,因海域食物鏈遭到人類辣手切斷,鳥類覓食環境大不如前,也不見往日成群翱翔的景致,偶爾只有少數幾隻徘徊潮間帶,讓鳥友唏噓不已。

因水源長期匱乏,早年島上開挖很多蓄水農塘、湖庫,吸引鳥類棲息繁衍,但近年縣府因金酒賺錢,財源日益充裕,原有土堤在全島「石頭化」的暴發戶政策下,陸續砌石圍建改造,公共建設成為破壞自然環境的「劊子手」,鳥類和保育動物水獺陸續離開,淪為一潭潭沒有生氣的死水。

但沒有「今日鳥類,明日人類」概念的縣府大、小官員,少有人真正關心環境變遷,遑論思考在開發建設與生態環境取得平衡點,只會在行銷金門觀光時,將生態景觀講得口沫橫飛,卻無視於生態美景已然一天天消失了。

十餘年前,金門尚義機場民航站興建時,保育人士就注意到工地內的紅土牆洞是金門夏候鳥「栗喉蜂虎」的棲地之一,希望政府手下留情,另覓替代開發方案。縣府官員也口口聲聲「保育」為重,但事後證實只是虛晃一招,讓從南洋而來,主要為繁殖下一代的栗喉蜂虎,只能失望離開。

生物多樣性是金門觀光的重要資源,鳥類則是其中的第一主角,未來在開發建設的同時,如何兼顧生態保育?只在縣府一念之間。



◆ 保留自然溼地 別再開路了

【楊平世】2011-03-22 中國時報

我很喜歡淡水,尤其是坐上捷運前往淡水時,沿途風光和櫛比鱗次的建築儘管熟悉,但仍常令人有「出國」觀光的感覺!走進老街,有時候雖稍嫌擁擠,但亂中有序,又有美食誘引,經常令人留連;徜徉海岸邊,看忙碌的遊船,看成對情侶幸福模樣,聽孩子們嬉笑聲,看夕照,觀遠近山林,都是人生享受。

平日捷運車上的人其實不多,一到假日,遊客雖然比較多,可是並不算擁擠,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時才會有大一點兒的人潮。所以只要規劃得宜,或在特殊節日加開列車,或增加車廂,光靠捷運應可疏解大部分來回淡水的遊客人潮。可是令人納悶的是在捷運開通後,前台北縣政府及現在的新北市政府卻提出所以謂「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案,擬在緊鄰「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旁邊開拓緊貼著保留區,一條長達十餘公里,耗資多達八十多億元的道路。提出的原因仍是「老答案」,因為新北市政府宣稱每逢假日淡水會塞車;捷運未開發前如此,捷運開通後依然如此?果真如此?

自然保留區是台灣保護區中層級最嚴格的保護區,而淡水紅樹林自然保留區除保護大片紅樹林和濕地之外,也是台灣重要野鳥棲地;當地還有相當著名的「關渡自然公園」。而擬開拓的道路剛好緊貼著保留區,未來如環評通過開發案,一定會為自然保留區和當地的野鳥、生物、濕地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其實交通部及前台北縣政府擬在自然保留區旁開拓這條路已醞釀多年,在沒有開闢捷運之前,農委會自然文化景觀小組早就以計劃道路位於自然保留區範圍內,且緊鄰保留區,如開路一定會引發環境衝擊予以打回票。但現在,捷運已經開通,照理說老案應不會再提了,沒想到換了新的執政團隊,舊案再提,所不同的是部分路線被劃出保留區外,可是仍緊貼著自然保留區,而且經費也變多了!

在最近環保署召開的專家會議中,新北市政府不但動員國民黨籍的立法委員出席,連新北市國民黨籍議長及議員也來,發言希望開路成功。而反對開路的當地團體及民眾雖也列席會議關切,但雙方卻各有堅持。不過現在中央及地方都是國民黨執政,儘管不少專家提出目前捷運使用率偏低,及開發此路實無迫切需要,而且這種緊貼著保留區開路一定會對溼地及野生動物造成衝擊,但書生之見何用?莫非「書生無力可回天」?

曾有台大工程界的大老級教授面對台灣山區不當開路,及面對多次土石流浩劫後曾感慨地說過,台灣長久以來就一直存在著開路、開發纜車及租地種菜的集團,這些人不分藍綠,眼中只有利益;但小老百姓們爭的是公義何在?(作者為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名譽理事長)

fsj 提到...

人猴鬥智 農民每招都被破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1.03.27

猴害猖獗,農民為免台灣獼猴入侵果園,使出招術越來越多,放鞭炮、架電網、砍除周邊林木等,沒想到猴子越來越聰明,每項驅逐招術都「破」。

農民說,台灣獼猴入侵果園時間通常在清晨農民上工前、中午或晚上農民休息時,知道要避開人類活動時間,還會群體行動、分工合作,通常牠們會派一隻猴子爬上最高點「把風」,其他猴子就聽命令對果園下手。

有時農民大清早去趕猴,猴子也未必會怕,吃飽了、有精神,不僅對人類齜牙咧嘴,要跑時還順勢摘下兩顆果實「示威」離開。

忍無可忍的農民最常用方法就是「放鞭炮」驅趕、嚇離猴子。東河鄉公所農業課長潘光月說:「你以為牠們會怕?一開始會,漸漸地牠們也抓到訣竅,知道人類不敢殺牠們,有時就待在鞭炮方圓不到5公尺地方,等你放完鞭炮再來。」

也有農民架高成本的電網想杜絕猴害,卻發現,猴子也可以靠著堅強的臂力,在不觸碰到電網的情況下,從網外的樹枝高點盪進果園。農民發現這點,砍除電網四周林木,猴子們還是可以找到最近的安全置高點,派1隻臂力最強的猴子,一隻一隻把其他的猴子盪進果園。

潘光月說,大家都很懷疑「東海岸台灣獼猴的數量,搞不好比東海岸人口還多」。縣政府林務保育科長蔡和見說,東海岸台灣獼猴沒有天敵,環境又適合繁殖,數量可能已多到無保育的意義了。



◆ 日本菟絲子入侵古坑 藤蔓纏繞林木枯死

【中廣新聞/龐清廉】2011-03-25

會嚴重侵蝕破懷植物生態的「日本菟絲子」已經入侵雲林縣古坑鄉,不少林木被生長快速的「日本菟絲子」黃色絲狀藤蔓纏繞覆蓋,因養分被吸光而枯死。居民憂心如果沒有即時有效處理,會造成生態浩劫,籲請相關單位重視。

「日本菟絲子」是在1990年左右入侵台灣,率先在南投縣信義鄉山區被發現,它屬於一年生溫帶植物,必需依附在其它林木上,吸取養分才能存活,因為會使得遭它攀附的植物逐漸凋零枯死,所以被指為生態殺手。

農業人員表示,最近<日本菟絲子>在雲林縣古坑鄉大量生長,像是古坑鄉<頂埔路>以及<東和村>等地都可以看到,鄉公所已經派人前往查勘處理。

農業人員表示,日本菟絲子生長迅速,黃色絲狀藤蔓,平均每天可以長15公分,種子壽命長達十到二十年;無根、無葉的絲狀幼苗更可獨立存活好幾個星期,因而難以有效撲滅,民眾如果發現,可立即動手加以割除或通知農業單位來處理。



◆ 搶救鐘萼木 猴硐山區 驚傳盜挖

自由 2011.03.26

〔記者盧賢秀/新北報導〕新北市瑞芳猴硐山區的稀有植物鐘萼木,日前傳 出被盜挖,有人開車直驅山區偷挖兩棵鐘萼木,地方人士發現後報警抓賊,雖已將嫌疑人送辦,不過擔心有專業盜採組織專偷鐘萼木,地方人士希望民眾加強守望相助,一起守護鐘萼木。

地方文化工作者也爭取,將猴硐鐘萼木列為自然景觀加以保護,今年猴硐國小在校園裡復育十二株鐘萼木,並規劃鐘萼木故事廣場、培訓學生解說,要一起守護「國寶」。基隆野鳥學會指出,鐘萼木分佈在台灣、中國南部等處,台灣也只有在北部地區東北迎風面才有,從陽明山、基隆到新北市瑞芳猴硐等地,數量相當少,農委會在民國七十七年列為保育類易受害植物,不過近年數量已有所增加,目前已解除保育類植物。

新北市瑞芳區猴硐是台灣鐘萼木數量最多的地方,三月中旬傳出被盜挖,有九名外地工人午後開著大卡車,在猴硐山區挖了兩棵鐘萼木,樹長約廿呎左右,預估樹齡近三十年。

有民眾發現後,拍照、記下車號報警抓賊,警方循線查到九名園藝業者,要美化社區才來挖樹。警方找來猴硐里里長趙木和保育人士指認,確定盜挖的是稀有的鐘萼木,警方依竊盜罪嫌將九名嫌疑人送辦。

民眾發揮守望相助精神,記下車號等資料報警抓賊,地方文史工作者林文清在網站上披露,雖然竊賊被繩之以法,但地方人士為這兩棵鐘萼木的命運憂心,同時也懷疑有專業的盜採組織,鎖定鐘萼木下手。

地方人士說,鐘萼木和金花石蒜都是瑞芳區特殊珍貴的自然生態,金花石蒜近年數量銳減,就是專業的盜採組織所為,令人心痛。現盜採組織又將魔掌伸向鐘萼木,地方人士不希望事件重演,盼警方和民眾提高警覺。



◆ 嬌客進住 鳥松濕地成鳥類天堂

自由 2011.03.26

〔記者方志賢、王榮祥/鳥松報導〕高雄市鳥松濕地公園一處生態保留區,最近發現有黑冠麻鷺、赤腹鶇的蹤跡,甚至赤腹松鼠也靠近覓食、活動,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圍觀。

保育有成 黑冠麻鷺、赤腹鶇現蹤

鳥松濕地認養單位高市野鳥學會,幾個月前在濕地公園大門入口雀榕樹下規劃一處生態保留區,鳥會志工特在步道入口處架起竹竿,設立告示牌,呼籲遊客不要隨意進入。

除了降低遊客進入活動外,鳥會人員也在地面上挖掘一個小水池,提供鳥類洗澡、喝水。

高市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雀榕樹葉掉落滿地,志工刻意不掃除,滿地的樹葉成了無脊椎動物、兩棲、爬蟲類躲藏的空間,也讓鳥類可輕易找到食物。

林昆海說,日前他巡察濕地公園時,發現赤腹鶇、黑冠麻鷺、小彎嘴、白頭翁等鳥類靠近棲息,顯示保留區有了成效,因管制遊客進入,時間久了,鳥類知道這是安全地區,慢慢就接近了。

還有遊客發現,這裡的黑冠麻鷺竟然不怕人,讓近在咫尺、拿著相機想拍鳥的民眾相當驚喜﹔高市野鳥學會形容,這是都會公園內難得一見的人鳥和諧共存畫面。

林昆海說,黑冠麻鷺是留鳥,這幾年出現在市區或校園內的機率越來越高;赤腹鶇屬於冬候鳥,春天北返的日子就快到了,這時牠們會儘量的覓食、囤積脂肪,以便應付長途的遷移飛行。

林昆海說,很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到鳥松濕地觀察、欣賞,但也提醒民眾保持安靜,不要進入保留區及干擾鳥類覓食!

fsj 提到...

台師大教授 解開蝙蝠回聲定位之謎

央廣/ 江昭倫 2011/03/28

2011到2012年是全球國際蝙蝠年,台灣科學家也在蝙蝠研究上有重大突破。過去科學家發現蝙蝠能藉由特殊回聲定位尋找獵物和辨別方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經過多年研究後進一步發現,蝙蝠其實懂得尋找自己發射出去的超聲回波,所以可以自由飛行、尋覓食物,不會與同伴撞在一起,解開多年國際蝙蝠回聲研究之謎!

20世紀初期,科學家就已經發現蝙蝠可以利用發出超聲波,在黑暗中辨別方位並尋找獵物,但對於蝙蝠如何辨識自己的超聲回波,同時又不被同伴的超聲波干擾,在國際研究上始終是一個謎。

投入蝙蝠研究長達10年的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利用特殊的超聲波偵測器紀錄蝙蝠的聲波,並利用電腦進行資料分析。他發現當蝙蝠利用鼻孔發出一個長音的超聲波,牠的大腦自動會去找自己所發出的回聲波,過濾掉其他不同聲音,因此能避免覓食或飛行時與同伴相撞。吳忠信說:『(原音)牠一定要聽得到自己的聲音,為什麼會聽得到,這就是要去解釋它。後來發現牠腦裡面的神經元對於這種傳進來的聲音跟我發出的聲音,牠要找一樣的,一樣的我才要;不一樣的通通要過濾掉,這樣的結果情況下,就是我只聽我自己的回聲,特別敏感,其他的我就可以把它抑制掉,那是用中樞(神經)這樣子。』

吳忠信認為,解開蝙蝠回聲之謎,將有助於提升船隻或飛彈聲納系統的精準度。至於人類製造的電磁波是否可能影響蝙蝠回聲系統,則是下階段研究重點。

另外,配合2011到2012是全球國際蝙蝠年,台師大也將與行政院農委會、台灣蝙蝠學會及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舉辦一連串關於蝙蝠的慶祝活動與學術研討會,並計劃在台灣中、小學設置蝙蝠屋,製作台灣蝙蝠教材,教導學生關於蝙蝠保育的知識。



◆ 台灣蝙蝠俠吳忠信解密/過濾回聲定位 蝙蝠不對撞

自由 2011/03/29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今年與明年訂為「國際蝙蝠年」,希望為被污名化的蝙蝠正名。台灣有個專研蝙蝠的「蝙蝠俠」,具十年研究經驗的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還揭開蝙蝠夜行卻不對撞之謎,「過濾回聲定位」的發現獲得國際學者認同。

身兼台灣蝙蝠學會理事長的吳忠信,從小熱愛生物研究,聯考成績可錄取醫學系,但仍選擇台師大生科系、高過錄取標準一百多分。研究蝙蝠超過十年,他笑說,蝙蝠長期被污名化,在美國更是人見人怕、認為是吸血鬼化身,只有東方文化視為「福來了」。

一隻蝙蝠一晚可吃掉三千隻蟲

全球有五千多種哺乳動物,唯一會飛的蝙蝠就佔四分之一、種類超過千種,台灣擁有超過三十五種、密度是世界最高。他昨日為蝙蝠洗刷冤屈說:「真正會吸血的蝙蝠只有兩種,蝙蝠多以食蟲為主,單隻蝙蝠一晚可吃掉三千隻蟲、也包括大量害蟲,堪稱天然殺蟲劑。」

蝙蝠「用耳朵看東西」、發出的超聲波每秒最快可達五百次,並藉回音以分辨同類、食物或障礙物。吳忠信研究團隊為蝙蝠進行MRI核磁共振掃描,發現蝙蝠腦中的聽覺區特別發達,還能利用中樞神經系統過濾專屬自己的超聲波,因此即使幾萬隻蝙蝠一起出動,也不會相撞。「就像人類可以找到自己的聲音回聲。」

蝙蝠也是「薑是老的辣」,年長蝙蝠以超聲波回音捕捉獵物的成功機率也高過年輕蝙蝠。而一般人都好奇蝙蝠為何要倒吊?他則笑說,蝙蝠喜掛高處與夜間行動,才能閃避老鷹或蛇等天敵攻擊,而倒吊時只要一放開、重力加速度可協助蝙蝠加速度飛行,捕食更方便。

吳忠信也說,配合今年與明年的「國際蝙蝠年」,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北市動物園與台灣蝙蝠學會也將合作連串慶祝活動,還計畫在台灣各地中小學設置「蝙蝠屋」,並製作台灣蝙蝠教材,讓學生也可學習台灣擁有的多種類豐富蝙蝠知識。



◆ 台灣特有種野鳥 販售氾濫

自由 2011.03.29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灣引以為傲的特有種鳥類,包括冠羽畫眉、自耳畫眉等野鳥,竟淪為鳥店炙手可熱的販賣商品,連負有保育宣傳大使的市鳥喜鵲也無法倖免,實在很諷刺。

鳥友發現,近二、三年來民眾獵捕或販售特有種野鳥日趨氾濫,對野鳥的生存是一大威脅,也是台灣的恥辱。

市府保育科表示也很無奈,多次向中央反映,但都不了了之,由於特有種鳥類已非保育類,地方政府也無法可管。

前中華鳥會理事長、台南鳥會總幹事郭東輝表示,這些特有種鳥類很多原本是保育類,九十七年重新審訂時,鳥會即提出警訊,但並不被採納而遭除名。目前中華鳥會及所屬各地鳥會正展開一項調查,希望蒐集更多資訊,再向農委會反映,避免台灣特有珍禽遭到無辜濫捕。

鳥友阿凱表示,訪查南市三間鳥園,發現鳥店販售台灣特有種鳥類十分普遍,包括白耳畫眉、冠羽畫眉、大、小彎嘴畫眉、金翼白眉,其中,冠羽一隻一百五十元,白耳二百五十元,金翼則叫價一千多元。另外,還有原南市市鳥喜鵲及紅冠水雞、野鴝、赤腹鶇、小啄木、鵲鴝、藍磯鶇等。

阿凱說,二、三年前,當時鳥店少有販售台灣特有種鳥類,才幾年光景,目前鳥店販售各式野生鳥類已到氾濫地步,希望民眾不要購買,以免造成更多的野鳥被捕。

fsj 提到...

莊祖宜:不要再吃黑鮪魚了!

【聯合報╱莊祖宜】2011.03.30

兩年前我曾陪同一群來自義大利「國際慢食組織」的大學生,環島參觀台灣各地的優秀食材。行至南台灣,我們在東港的魚市場見識了驚人的黑鮪魚拍賣陣仗。藍天豔陽下,起重機釣在半空中的鮪魚黝黑光亮,巨碩的火箭型流線身軀充滿了力與美;馬路另一端的半露天拍賣場裡,近百條冰凍的黑鮪橫躺在地,血水染紅了碎冰,草莽的百萬交易隨處進行,一番結合了繁榮與殺戮的懾人景象。

身為主人一方,我與同行的台灣人都非常驕傲的對義大利友人展示這驚人的漁獲量。看吧,我們寶島除了一流的茶葉、稻米、蔬果以外,還有洄游產卵的魚中之王—太平洋黑鮪,而且待會兒還可以用好價錢吃到油花均勻的Toro喔!

之後我陸續看了一些談海洋和魚類資源的報導,包括《海鮮的美味輓歌》與《四種魚的悲歌—人類最後的野生食物》,開始後悔多年來大啖鮪魚壽司,更羞慚自己在那些最講究飲食倫理與永續發展的國際慢食會員面前,如此無知的炫耀我們對瀕臨絕種魚類的予取予求。

黑鮪魚是海中速度最快,力道最猛的暖血魚類,自古以來一直是漁人最終極的挑戰。但由於它腥紅且油脂含量高,容易腐壞,過去頂多被用來作為貓食,一直到二次大戰後日本人才培養了吃鮪魚的口味。再加上冷凍技術與航空運輸的興起,遠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捕到的黑鮪魚也能保鮮送到東京的築地魚市拍賣,一時身價劇增。從一九七○年以來,隨著全球需求量的增加與大規模捕撈技術的發展,黑鮪魚數量逐年銳減,目前保守估計只剩下原本的一成,已達到所謂的「魚資源崩潰」。

東港的漁民也表示漁獲量大不如前,捕撈到的鮪魚體型越來越小,大多是未成年的幼魚。原來一條黑鮪魚成長到有繁殖力,至少要七年。如今大魚被捕撈殆盡,許多地區轉向發展鮪魚養殖,殊不知所謂的「養殖」其實是大量的捕撈幼魚,在海中圈養以求迅速增肥,也因此徹底剝奪了鮪魚野生繁殖的機會。雖然二○○九年澳洲成功研發了讓黑鮪魚在圈養狀態下繁殖的技術,但養殖每一公斤的鮪魚需要廿公斤的野生小魚,仍是非常不合效益且破壞生態的做法。

我們必須忍痛正視這個事實:黑鮪魚不是食物,是保育類動物!根據二○一○年的報導,北大西洋的黑鮪魚目前約只剩下九千條,切成生魚片僅足所有成年的美國人各吃最後一口。太平洋的黑鮪數目不詳,但經過多年的濫捕濫殺,前景也同樣黯淡。在這種狀況下,所謂的「捕撈配額」已完全失去管制作用,唯一的搶救之道就是全面禁捕,給小魚一個機會成長繁殖,否則黑鮪魚很快就會像大西洋的野生鮭魚和鱈魚一樣,從海洋裡一絕蹤跡。

其實即便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也應該停止食用黑鮪魚。由於海洋受到工業汙染,浮游生物多含有微量重金屬,先是被小魚吃了儲存於體內,大魚吃了小魚又吸收更多。黑鮪魚的體積和食物鏈級別在海洋裡數一數二,也因此囤積了大量的重金屬,其中以汞對人體最有害。一般人吃多了會惡心嘔吐乃至腎衰竭,孕婦吃了更會危害胎兒的大腦與中樞神經發展。

為了口腹之慾,賠上自己和後代的健康,還同時參與一個魚種的趕盡殺絕,值得嗎?(作者為飲食作家)



◆ 全台傳疫情! 二級保育筆筒樹恐滅絕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新北市報導】2011.03.30

名列華盛頓公約二級保育物種的台灣大型樹蕨植物筆筒樹、台灣桫欏及鬼桫欏,近年出現原因不明的萎凋死亡,尤其筆筒樹情形最嚴重,從北往南都出現大規模枯萎死亡,族群面臨滅絕危機。

雖然林業試驗所、台大、中興大學都有學者投入研究,但目前病因不明,只先名為「筆筒樹萎凋病」。

林務局本月三日邀集相關單位,為筆筒樹萎凋病建立通報機制。另因新北市土城區一帶的山區疫情最嚴重,本月八日會勘後決定撥款三百萬元給市府,要將死株砍除、焚化,避免擴散疫情,另為病株施以滅菌藥水,嘗試能否防治疫情。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指出,自二○○六年初在台灣北部發現筆筒樹出現葉子不正常枯萎、腐爛死亡,去年發現疫情自北向南蔓延,連台灣桫欏、鬼桫欏等也染病死亡。

新北市農業局指出,林試所最新調查發現,筆筒樹死亡比例以新北市土城山區高達八成二以上最高;北市富陽生態公園約七成,宜蘭縣金面山約三成,台東縣蘭嶼約一成一,屏東壽卡也有百分之五。

估計台灣北部病株達一萬八千株,其中土城、三峽山區就占一萬三千株,金山、萬里也有疫情。

林試所研究員黃曜謀博士說,罹患萎凋病的樹蕨,一開始是葉子不正常枯萎後,新芽緊接著枯萎,最後頂端腐爛,縱切髓心呈黑褐色,從發病到死亡約兩個月。

他搜尋國內外資料,發現除台灣外,其他地區大型樹蕨不曾有類似情形,由於台灣「可能」是首例,未來對整體生態影響多大,目前很難評估。

六年前即察覺筆筒樹病癥而著手調查的林試所研究員傅春旭博士說,過去曾懷疑是菌核病作怪,但不同學者找到各種真菌、細菌及線蟲,科學實驗都無法確認。

他說,今年二月初,羅東長嶺苗圃的病株綠色組織發現新品種象鼻蟲,懷疑是發病媒介,但樣本寄到日本,日本專家卻認為象鼻蟲只會出現在死株,不可能現身存活中的病株,因此病因是否來自新種象鼻蟲須再調查。

林務局已在陽明山天蕊農場、屏東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進行方舟計畫,收集樹蕨孢子種源,避免筆筒樹滅絕。

小檔案/筆筒樹 比恐龍長壽

台灣七種桫欏科植物都屬華盛頓公約二級保育物種,其中以筆筒樹最常見,其次是台灣桫欏、鬼桫欏,最罕見的是台灣樹蕨、韓氏桫欏、南洋桫欏及蘭嶼筆筒樹,前三種都出現疫情。

筆筒樹是三億六千萬年前的石炭紀時代已在地球生存的大型蕨類,因此列名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級保育物種,被視為比恐龍還長壽的古老植物,中國大陸也列為紅皮書稀有種類,目前全球都禁止商業野採。

筆筒樹因葉子脫落時,樹幹留下葉柄脫落的圓痕,遠看彷彿巨蟒,而有「蛇木」之稱。因樹形美麗,成為很有價值的園藝觀賞植物,樹木當被製成園藝用的蛇木板、蛇木屑。



◆ 林園紅樹林 十公頃被沖刷剩不到一公頃

疑新建雙園大橋工程導引水流惹禍

自由 2011/03/30

〔記者洪臣宏/林園報導〕正值枯水期,林園區紅樹林竟被沖刷面積急速萎縮,剩下不到一公頃,懷疑為新建雙園大橋工程導引水流沖刷造成,第七河川局表示工程多少會有影響,將委請專家查明原因。

林園區紅樹林生態保育區顛峰期面積達十公頃,被譽為「石化工業區後花園」,也是當地學童戶外教學必訪地點,不過這兩年天災人禍不斷,面臨消失危機。

紅樹林接連在前年八八水災、去年九一九水災重創,剩下約三公頃面積,林園鄉紅樹林保育學會去年在高灘地復育,又遇上信昌化工運載反應器刨除,直到日前才又重新栽植,但存活率有待觀察。

近來則發生令林園鄉紅樹林保育學會理事長陳俊強覺得「詭異」的事,他說正值枯水期,紅樹林卻以每月四公尺速度消失,連月來已經後退約卅公尺。

陳俊強表示,根據第七河川局人員給的說法,應該是新建雙園大橋工程將水流導引到林園段,造成溪水湍急沖刷河岸,連紅樹林觀景木棧道基座都已掏空,岌岌可危。

現在唯有亡羊補牢才能挽救紅樹林,陳俊強說已經建議第七河川局儘速趕工完成丁壩,並且補充沙土,否則下次汛期紅樹林恐成歷史名詞。

第七河川局副局長李宗恩表示,雙園大橋新建工程確實會有影響,但他認為影響不大,主要原因是紅樹林位於感潮段,潮汐沖刷所致。

不過他無法說明紅樹林長年在感潮段一直相安無事,卻在半年起重大變化,李宗恩表示已經委請成大水利系專家查明真正原因。

fsj 提到...

綠藻入侵 與蠑螈胚胎共生

自由時報 2011.04.06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5日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既獨特又怪異的植物寄生於動物體內的實例─綠藻入侵還在發育中的兩棲動物蠑螈的胚胎與之共生,據研判其原因可能來自遺傳。這項研究成果已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首度證明植物與脊椎動物共生

這是首度有證據證明植物與脊椎動物共生。更奇怪的是,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北美地區常見的星點蠑螈,胚胎裡之所以會有綠藻,可能是蠑螈胚胎遺傳自牠的父母。星點蠑螈只有在獵食與繁衍後代時才會浮出水面;牠們在池塘裡產卵,讓卵在靠近水面處漂浮─對藻類而言,此處正是充滿陽光又受到保護的理想環境。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柯尼說,這些星點蠑螈的卵是綠色的,因為卵囊裡有綠藻;卵囊裡的綠藻為蠑螈胚胎提供氧氣,綠藻也從胚胎排泄物取得所需要的氮。

此前,許多科學家認為,植物應該無法生長於脊椎動物的細胞內,因為魚、鳥、爬蟲類與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等的脊椎動物,擁有相當特殊的免疫系統,應該不可能讓外來有機體存活於其細胞內。

胚胎內綠藻 遺傳自父母?

科學家早在一世紀前便已發現這種共生關係,但始終搞不懂綠藻如何進入胚胎內。柯尼說,他們在成年蠑螈的生殖器官內發現藻類的DNA,意味蠑螈胚胎內的綠藻,可能是遺傳自牠的父母,「我們稱之為垂直傳遞(vertical transmission),但也有可能是垂直傳遞,再加上從環境中吸收藻類所致。」



◆ 北市實施街貓TNR 增至127里

【中廣新聞/林麗玉】2011-04-06

為了有效控制街貓的數量,台北市從95年開始實施街貓TNR計畫,也就是先誘捕、進行結紮絕育、再回置街頭,台北市動保處表示,街貓TNR計畫最早只有2個里實施,到今年已經有127個里加入,而最早實施的鄰里,街貓節育率高達8成,台北市目前已經有四分之一的里,加入實施TNR,後續還會持續推動。

台北市實施街貓TNR,今年已經第六年,到今年為止,已經有127個里加入實施街貓TNR,加入街貓TNR計畫的中吉里長林德勝說,還沒有實施街貓TNR之前,因為鄰里社區流浪貓多,加上有民眾不當餵養,街貓的數量越來越多,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例如三更半夜就接到里民電話,說防火巷街貓的叫聲吵到睡不著,甚至還有社區里民,與路邊餵貓的人發生衝突,成為了社區不得安寧的大問題,不過加入實施街貓TNR計畫之後,一年時間已經誘捕、結紮節育、回置了70多隻街貓,現在社區的街貓數量不再成長,也因為街貓結紮不再半夜亂叫,讓社區回歸和諧。台北市動保處長嚴一峰說,台北市從95年開始實施街貓TNR,最早只有大安區2個里加入,現在這2個里的街貓節育率高達8成以上,而今年計畫實施第六年,已經增加到127個里加入街貓TNR,台北市一共有456個里,還有四分之三還沒有加入,產發局長陳雄文說,除了經費,還有許多里的里長還在觀望,因為街貓TNR計畫,需要社區人力、志工的加入,還需要長時間觀念的溝通,漸漸推廣到更多的鄰里。動保處長嚴一峰說,街貓TNR 計畫必須持續推動,一個區域內的街貓節育率必須達到七成,才能有效控制街貓數量。



◆ 生態殺手? 外來種亞洲輝椋鳥現身彰化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2011.04.06

彰化縣政府對面的停車場,最近出現二十多隻外來種鳥類亞洲輝椋鳥,忙著在樹上啄食雀榕果實。牠們活動力強,成群結隊攻城略地,台北市松江路到墾丁國家公園都有發現紀錄,這次來到彰化縣,值得觀察牠們對八卦山生態環境的衝擊。

亞洲輝椋鳥又名菲律賓椋鳥、輝椋鳥,身長17至20公分,全身黑色閃耀綠色金屬光澤,腹部金綠色尤其明顯,配上火紅色眼睛,對比強烈,生態保育人士和賞鳥民眾通常以紅眼、綠腹、黑背作為辨識依據。

亞洲輝椋鳥是八哥的近親,天性好動聒噪,最初牠們到縣政府對面的停車場行道樹,民眾以為牠們是白頭翁,卻沒白頭和白腹,經過彰化縣大自然生態解說學會執行長謝文猷拍攝,比對野鳥圖鑑,確定是亞洲輝椋鳥。

謝文猷表示,亞洲輝椋鳥原產於南洋群島,被引進台灣當作寵物鳥,卻在1978年台北市郊外發現牠們蹤跡,也許是從籠中逃逸,也許被棄養,亞洲輝椋鳥適應環境能力強,1990年到2010年宜蘭縣、台中市、嘉義市、高雄市、屏東縣,從北到南都有牠們活動和繁殖的紀錄,可見族群已在台灣逐漸擴散。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表調查報告,墾丁國家公園內129種野鳥之中,亞洲輝椋鳥和白尾八哥是外來種。

網友把發現紀錄PO上網,去年新北市的板橋、松江路曾有十多隻亞洲輝椋鳥,還說新加坡把牠們當作噪音源,可以捕捉,菲律賓人把牠們當成佳餚或寵物,待遇兩極化。

亞洲輝椋鳥常成群棲息在行道樹、公園等喬木,以果實及花蜜為食。

謝文猷說,縣政府旁邊的停車場有2顆雀榕及木棉樹,已開花結果,每天二十多隻亞洲輝椋鳥飛來覓食,牠們可能定居在八卦山區,是否影響在地野鳥生態,值得觀察和追蹤。



◆ 深海潛水艇 探險世界5大海溝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4.06

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李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周二對外公開介紹一艘單人的深海潛水艇。熱愛探險的他表示,人類已經完成外太空探險,現在將開始造訪深海世界,因此他預計在未來2年內,將陸續派出潛艇造訪包括馬里亞納海溝在內的5大海溝。

一向熱愛冒險的布蘭森表示,這艘名為「維京海洋」(Virgin Oceanic)的單人座潛艇,等計畫周詳並通過壓力測試後,最快今年將首度潛入位於太平洋、深達11033公尺的馬里亞納海溝進行探險,第二次則將轉移陣地到位於大西洋、深達8605公尺深的波多黎各海溝(Puerto Rico Trench)同樣進行探險任務。布蘭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人類早在多年前就曾探險外太空,加上目前商業化經營的太空船事業即將成形,接下來人類要挑戰的地方,將是海洋的最深處。」

不過探險馬里亞納海溝的過程相當驚險,過去在1960年1月23日,美國海軍的特里亞斯號(Trieste)曾順利到達海溝,至此就鮮少有人順利挑戰成功。根據擔任這次探險任務第一順位駕駛人魏爾希(Chris Welsh)表示,「身處海溝面對的壓力比正常大氣壓力多出1千倍,除了潛艇必須經過精心設計,萬一有任何差池,結果都將造成船毀人亡。」

除了馬里亞納海溝與波多黎各海溝,目前布蘭森已計畫好未來2年內將陸續造訪世界各地的海溝,包括位於北極海(Arctic Ocean)的 Molloy Deep、位於南大西洋的南桑德韋奇海溝(South Sandwich Trench)以及在印度洋的蒂阿曼蒂那海溝(Diamantina Trench)。

fsj 提到...

池南黃金蝙蝠洞 生態新樂園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15/today-north23.htm

自由 2011.04.15

〔記者林欣漢/花蓮報導〕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有一處黃金蝙蝠洞,內有六個洞窟相連,原是日據時代為存放彈藥、避難而開挖,近年廢棄後成為生態樂園,除了蝙蝠,還可看見蛙類、青蛇的身影。

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也計畫在蝙蝠洞外設置模擬設施,以監視器呈現動內景象,讓遊客不用進洞,也能了解洞內生態和蝙蝠作息。

無獨有偶,花蓮鳳林鎮南平里山邊也有一處日軍留下的ㄇ字型彈藥坑道,當地社區協會從94年起,發現有台灣葉鼻蝠在坑道內活動,去年夏天數量達到高峰,估計有上百隻葉鼻蝠,但因無法綿密管理,蝙蝠慘遭補殺。

沿著台九丙線到鯉魚潭,從池南天主堂旁的產業道路進入鯉魚山,就可看到三個洞口相鄰的黃金蝙蝠洞 ,內部洞洞相連,共有六個防空洞,洞內長約百公尺,寬約五十公尺,高約二公尺,最多可容納一個連隊兵力。

池南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潘亮語說,黃金蝙蝠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利用當地原住民徒手開鑿的防空洞,用來放置一些醫療設施和緊急救難用品,日本戰敗撤退後,因為早期的房子不像現在這麼堅固,防空洞成為村民躲避風雨的避難所。

隨著生活環境改善,當地村民不再利用防空洞避難,逐漸成為蝙蝠的棲息地,內有小蹄鼻蝠、摺翅蝠、高山鼠耳蝠等,其中台灣中低海拔山區最常見、體型最大的葉鼻蝠,整個翅膀張開有五、六十公分寬,還能看見蛙類、青蛇等其他動物、昆蟲的身影。

此外,洞內岩壁布滿硫化鐵的結晶,金光閃閃,初次到來的民眾還曾誤以為是一座廢棄金礦。潘亮語說,蝙蝠最盛時期曾達到二、三百隻,但近年常有觀光客及學生入內探險,破壞生態,甚至有人為求刺激,在洞內燃放鞭炮,導致蝙蝠銳減到只剩二、三十隻。

潘亮語說,黃金蝙蝠洞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由協會認養管理,展開復育工作,並嚴格限制進洞人數,蝙蝠數量已逐漸增加。



◆ 路燈太亮 馬太鞍溼地生態大亂

【聯合報╱記者陳宇君/花蓮報導】2011.04.15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濕地生態資源豐富,被列為國家級內陸型濕地生態區,喜愛夜間生態探索民眾近來發現,自從園區路燈照明變強,200多盞路燈讓晚間宛如白晝,螢火蟲求不到偶,水柳開不了花,夜行性動物不出來,物種少了許多,濕地生態改變。

馬太鞍濕地到處可見不同綠色植物、水生藻類、微小昆蟲,是賞鳥人士的天堂,更是夜間生態探索的好去處,每晚可見各種夜行性動物出沒,相當熱鬧。

園區教育中心解說員吳永斌表示,夜行性物種於夜間進行覓食和交配,如螢火蟲求偶時,以腹部螢光於黑暗中閃光頻率吸引異性;自園區產業道路路燈由黃燈泡改成亮度高的白燈泡後,強光使得螢火蟲腹部閃光看不清楚,難吸引異性,失去繁殖機會,數量愈來愈少。

他表示,強光也影響飛蛾及其他夜行昆蟲辨別方向能力,造成依靠夜行昆蟲傳播花粉的植物難以繁衍;此外,植物受到夜間照明光害,休眠期受到干擾,時序失常,不正常生長周期造成植物壽命縮短。

花蓮縣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熊帆生指出,光害除影響3至5月黑翅螢求偶,也讓在濕地出沒的台灣小蹄鼻蝠、東亞家蝠及台灣野兔等夜行性動物打亂生活節奏。

協會也觀察到沒受到強光照射的水柳準時在2月開花,近路邊的水柳被強光打亂花期,至今未開花。

光復鄉公所農業觀光課長許劍秋表示,馬太鞍濕地園區有自行車步道,基於夜騎族行車安全,近半年陸續更換高亮度燈泡;如今民眾反映燈光太亮影響濕地生態,將參考專業人士意見,會在民眾生活機能和生態環境中取得平衡。

吳永斌建議,在路燈上加裝遮光罩,光源集中照射地面,既可降低光害,亦不影響用路人權益。

fsj 提到...

中央山脈廊道 野生動植物生態豐

自由 2011.04.19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南投林管處最近在中央山脈廊道發現如黑長尾雉、台灣堇菜等台灣特有的動植物,保育人士指出,這些地點因人跡罕至而成就特有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

南投林管處近日展開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的生態調查工作,工作人員深入巒大事業區,以十天的時間踏勘該條保育廊道,工作人員發現該廊道的生態保育狀況良好,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很多。

林管處表示,四月份是植物吐新芽及一些花卉開花時間,調查人員在該廊道,陸續看到花團錦簇的台灣堇菜、單花脈葉蘭、阿里山根節蘭、森氏杜鵑等,均為台灣特有種植物。

在動物部分,調查人員親眼目擊到黑長尾雉、藍腹鷴、台灣山鷓鴣、台灣水鹿、山羌、台灣野山羊等台灣特有種動物的影蹤,另也發現台灣黑熊等排遺,這些發現讓調查人員興奮不已。

林管處也說,中央脊樑山脈地形陡峻,不適合人類活動,因此得以保留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讓它們能在不受人類影響破壞的情況下生存繁衍。



◆ 生態保育 佳音頻傳 瀕絕動植物 丹大現身

【沈揮勝/南投報導】2011-04-19 中國時報

「哇…遇到黑長尾雉,和長鬃山羊大眼瞪小眼!」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各工作站,三月底赴丹大山區執行聯合巡護,發現野生動物曝光率比以前明顯提高,豐度讓人驚訝,而不少曾經瀕絕的珍貴植物,族群量也漸恢復,保育人員振奮!

副處長陳燿榮說,大自然復育能力很強,只要一段時間不去干擾,包括植被和野生動物,整個生態體系就會活絡起來。

占地約十萬公頃的「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南投縣首要的生態基因庫,更是台灣中央山脈重量級的保育廊道。除包涵丹大、巒大、濁水等事業區外,部分區塊與郡大及玉山園區重疊。

該區域在九十三年敏督利颱風過後,因林道損壞陸續封山。南投林管處育樂課和水里、丹大工作站,以及望鄉、人倫分站沈伯能、汪明學等十名保育暨護管人員,三月底以十天時間,深入中央山脈的核心,執行聯合巡護。

路程中,發現台灣堇菜、單花脈葉蘭、阿里山根節蘭、森氏杜鵑等多種珍貴植物盛開,另數度巧遇黑長尾雉、藍腹鷴、台灣山鷓鴣、台灣水鹿、台灣長鬃山羊等國寶級保育動物,尤其是山羌,豐度比封山前明顯提高。



◆ 土洋蜥蜴 各擁半壁江山

【陳權欣/竹縣報導】2011-04-19 中國時報

外來種多線南蜥已攻陷南台灣,專家表示,至今北部地區還未曾發現,甚至有北部園藝商刻意營造石龍子的生存環境,讓這種台灣特有種自成一個生態系。如此一來,南部是多線南蜥的地盤;北部有麗紋石龍子與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坐鎮,保有半壁江山。

原產於菲律賓的多線南蜥,一九九二年在高雄被發現後,連東部綠島都淪陷,這種蜥蜴非常適合台灣的環境與氣候,一再擴張繁殖後,對本土蜥蜴造成很大的威脅。

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爬蟲類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表示,多線南蜥主要以昆蟲為主要食物,但蝸牛、蚯蚓、蜘蛛甚至蜥蜴等,只要體型比牠小的,幾乎都吃,來者不拒是最大的生存利器。

林德恩說,綠島發現多線南蜥時,最讓人憂心的是島上特有亞種白斑中國石龍子、津田氏大頭竹節蟲,還有多種象鼻蟲的生態統統遭到威脅。

所幸,台灣北部地區仍維持一片淨土,非常難得,五峰山區就曾經看到美麗的蛇蜥,攝影師李志忠也曾在新竹郊區拍攝到茶斑蛇吃麗紋石龍子的照片,證明新竹的生態環境仍保有本土性未受破壞,值得維持下去。



◆ 調查:剛果大猩猩數量增 專家欣慰

【台灣醒報/莊瑞萌】2011-04-19

根據美國動物保護組織與剛果動物保護機構合作的最新調查發現,非洲剛果保育區的大猩猩數量過去6年來,雖受到人類內戰影響有所損傷,但大猩猩數量還是增加了近20隻,這項消息令動物保育人員相當振奮。

由美國野生動物保育協會(WCS)與剛果自然保育中心(ICCN)聯手在去年完成的調查發現,剛果卡胡茲畢加國家公園(Kahuzi-Biega National Park)東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graueri),數量從2004年的168隻,目前已經增加為181隻,這項消息讓當地保育人士相當振奮。

根據曾參與調查的克札溫哲表示,「調查期間還曾與軍隊近距離接觸,所幸無人受傷,這次的調查結果也為動物保育工作帶來好消息。」

剛果卡胡茲畢加國家公園園長蘇利則表示,「究竟對於當地動物造成多大傷害與後果,我們不敢想像,不過,終於看到在工作人員與各組織的通力合作下,讓大猩猩數量增加,這消息的確相當令人振奮。」

受到長達15年的剛果內戰波及,東部低地大猩猩目前已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動物,估計其數量低於4千隻。

另外,根據剛果自然保育中心也表示,屬於東部大猩猩亞種的東部低地大猩猩,體重最高可達225公斤,一向棲息在胡茲畢加國家公園內的東部低地大猩猩,在1990年代最高曾有250隻左右,但到了2000年內戰爆發後,數量一度下滑到剩130隻。



◆ 試藥虐兔 錮身禁食30小時 僅容頭外露 耳朵注藥 折騰到死

蘋果日報 2011/04/19

【蔡佳慧╱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爆出實驗動物悲歌。1間實驗室遭踢爆殘忍虐兔,將牠們關在箱中僅頭部外露,每次藥物試驗前不給食物長達30小時,然後從耳朵注藥,受不了折騰的兔子事後遭賜死,倖存者則被關在空無一物的鐵籠等待下一輪實驗,有的兔子甚至陷入半瘋狂狀態。

英國廢除活體解剖聯盟(British Union for the Abolition of Vivisection)人員在維克漢姆實驗室(Wickham Laboratories)臥底長達8個月,祕密拍攝內部工作實況,揭發數以千計動物遭「粗暴、毫無章法和極端殘忍」對待,蒙受「駭人苦難」。

實驗室中上百隻兔子被拿來測試抗生素、血液過濾器和食鹽水的副作用。兔子在每輪實驗前30小時遭強迫禁食,最後8小時連水也不給。

身心皆受折磨

試驗藥物透過耳靜脈注入兔子體內,致牠們耳朵受損、眼睛暴凸、淚流不止。有時工作人員將溫度計插入兔子直腸,導致牠們痛苦地亂踢,數小時也不拿出來。

報導指,兔子是群居而好奇的動物,但實驗時牠們被固定在狹隘箱內,僅頭部外露,飽受肉體和精神折磨,有些出現不斷踱步、啃咬鐵欄等精神問題症狀。太虛弱的兔子實驗完會被殺,倖存的放回鐵籠,有時連續數月重複試驗。

用筆弄斷鼠頭

該聯盟指,實驗室在職訓練「很差」、未詳加考量動物實驗外的其他選項,且「賜死」部分動物的手段很不應該,包括在地板上以筆弄斷老鼠脖子等。

該實驗室發言人說,已檢討相關作業,「我們最關切的就是實驗室動物的福祉」。

虐待動物案例

2004年 速食業鉅子肯德基被爆料,其西維吉尼亞州肉品供應商虐待雞隻,包括工人踩踏雞隻,將雞活活摔死在牆上等

2005年 藥品研發公司科文斯(Covance)被爆料虐打、掐死實驗用猴子,猴子受傷時也不給予治療,事後遭美國農業部罰款

2011年 英國「超級馬戲團」(Super Circus)人員被爆,以耙子虐打全歐洲最老的58歲大象安妮(Annie),引發軒然大波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蘋果》資料室

fsj 提到...

全球暖化 衝擊蘭嶼南蜥護蛋

自由 2011.04.21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暖化衝擊蘭嶼長尾南蜥生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主任黃文山研究發現,近九年來,蘭嶼長尾南蜥主要賴以產卵的水泥洞溫度約增加攝氏一.五度,結果產卵孵化率下降,且低於在自然環境產卵的孵化率,恐影響蘭嶼長尾南蜥全球僅見的護蛋行為。

黃文山的研究論文四月十五日獲英國生態學期刊「功能生態學」刊登在首頁。

黃文山研究台灣蘭嶼長尾南蜥逾廿年,黃文山指出,蜥蜴屬變溫動物,會習慣把蛋產在高溫的環境,讓幼蜥長得較大、提高生存率。

蘭嶼出現人造水泥牆後,由於水泥牆在日曬下有保溫效果,吸引長尾南蜥除在自然環境外,也在水泥牆的水泥洞中產卵。

黃文山說,但水泥洞欠缺遮蔽,吸引天敵赤背松柏根蛇前來吃蛋,也引發蘭嶼長尾南蜥出現世界僅見的護蛋行為,這項發現他於二○○六年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動物行為學期刊」,引起生態學重視。

黃文山近期又發現,長尾南蜥的生態竟也受到全球暖化波及;從二○○一年到二○○五年,以在長尾南蜥身上綁晶片的方式追蹤觀察發現,在水泥洞產卵的長尾南蜥產卵孵化率達到八十%,在自然環境的產卵孵化率僅五十五%,另在水泥洞孵化的幼蜥長得比自然環境孵化的幼蜥快。

但二○○六到二○○九年再進行調查卻發現變化,水泥洞產卵孵化率已降到五十%,自然產卵的孵化率提高到七十五%,至於水泥洞孵化後的南蜥體型,則由原卅七.三降到卅七.二釐米;但自然孵化的南蜥體型卻由卅四.五提高到卅五釐米。

黃文山說,兩種數據均顯示,已往水泥洞孵育的南蜥優勢反而不如在自然界孵育的南蜥。

黃文山說,他到島上觀察時,往往在水泥洞可輕易發現四、五十窩的南蜥巢位,但二○○六年再觀察時,卻發現巢位僅剩個位數,暖化已對長尾南蜥野外繁衍形成衝擊,盼民眾重視關懷地球環境。



◆ 華山鬧水荒 溪流見底 衝擊生態平衡

科角溪乾涸 華山溪剩汱流 地下水也抽不到

自由 2011/04/21

〔記者詹士弘/古坑報導〕今年春雨來得特別晚,古坑鄉華山地區嚴重缺水,主要河川科角溪乾涸見底,華山溪只剩部分河段汱流湧現,在溪流缺水下,蛙類、甚至螢火蟲繁衍難度提高,地方耽心影響生物生態平衡。

華山地區冬季經常缺水,但今年缺水的情形特別嚴重,不僅冬天降雨量少,春雨更是不見蹤影,兩條主要河川科角溪及華山溪,上游根本沒有水,除華山溪偶有汱流水湧出、形成水漥,讓少數殘存的蝌蚪、魚蝦得以殘存外,過去溯溪的最佳去處科角溪,更是一滴水也沒有。

華南國小 靠水公司援水

華山村去年完成自來水接管服務,民生用水幸運的不再是問題,但非自來水供水地區的華南、桂林村及華山龜仔頭,三月初用水早就拉警報,有居民一度與華南國小爭水源,兩桶五十噸的消防用水也乾涸,雖然自來水公司曾義助自來水,但目前也已經用光。

華南國小代理校長陳清圳表示,他擔任校長五年來,華南國小第一次遇到水荒,過去二月底用水拉警報,但三月初雨就來,四月不曾缺水,但現在山泉水出水量,是三月的三分之一,過去學校和居民還可以爭水,現在連水都沒得爭,所幸古坑自來水營業所將再伸援水,讓學校不致於「提早過暑假」。

生態浩劫 螢火蟲變更少

陳清圳更指出,久旱未雨後,山區河川乾涸,過去靠山泉水的居民,不但沒水可喝,連地下水都抽不到,缺水非常嚴重。

陳清圳說,華山大旱是生態浩劫,不僅溪裡的魚蝦全死,需靠水繁殖的蛙類、蜻蜓及螢火蟲,繁衍下一代都出現問題,特別是諸羅樹蛙,得靠雨後形成的水窪當育兒池,幾乎無法繁殖,而螢火蟲是一年生的昆蟲,如無法順利繁衍,不但今年的螢火蟲會變少,明、後年族群數量會更小,要恢復元氣,可能得花好幾年。



◆ 金價飆漲 祕魯森林竟遭殃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4.21

國際金價漲不停,使得黃金頓時成為全球最熱門的投資商品,不過根據一份線上期刊的研究報告,因祕魯礦場不斷開挖金礦,造成當地寶貴林地資源也連帶被破壞。研究人員甚至指出,金價持續攀升時期,祕魯當地淘金客伐林,造成每天約4.5座美式足球場面積林地消失。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長期觀察後發現,祕魯境內亞馬遜雨林遭到人為破壞,自2003年到2009年之間,在當地盛產金礦的2大地區內,有7千公頃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根據研究人員史文森指出,除了淘金客砍伐森林為主因外,其中與秘魯大量使用水銀以便加速淘金,結果汙染當地水源與空氣有關。

研究人員史文森表示,「淘金意外破壞森林以及污染環境,這是人類過去沒有意識到的事實。」

祕魯環境部長布拉克也表示,馬德雷德迪奧斯(Madre de Dios)湧入掏金客,已造成近3萬公頃以上雨林受到破壞,因此當地政府旋即於3月出動大批警力,企圖遏止當地非法的淘金熱潮。

本次研究也指出,以當地人工淘金方式觀察發現,每天工作12小時若長達6天以上,會增加感染瘧疾以及會造成皮膚破壞俗稱「毀容病」的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與其他疾病機率。

本次研究結果同時刊登在《PLoS ONE》線上期刊。

fsj 提到...

阿基師痛斥:「國格全丟光」 海豚肉 沿海公開的祕密

◆ 阿基師痛斥:「國格全丟光」 「黑豬肉補一下」 沿海公開的祕密

【張朝欣、邱雯敏/綜合報導】2011-04-22 中國時報

俗稱「海豬仔肉」的海豚肉,在民眾「物以稀為貴」與「見黑就補」心態作祟下,私下頗受歡迎。雲林沿海就有一些餐廳、海產店、小攤賣熱炒海豚肉,不過僅賣熟客;吃「海豬仔肉」在台西沿海地區,成為公開但只能吃不能談的飲食禁忌。

海豚已被列為保育類動物,但嗜吃者大有人在,一般餐廳若有陌生客人要點海豚肉,老闆一定回答「抱歉,沒賣這種東西」,但熟客只要說炒一盤「黑豬肉補一下」,老闆立即會意,馬上就熱騰騰上桌。

沿海傳統市場,有攤位只擺少量薑、蔥、蒜,一般人覺得莫名其妙,但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賣「海豬仔肉」,一台斤兩百五十元,肉放在附近冰箱,薑、蔥、蒜是暗號,是搭配「海豬仔肉」熱炒用的。

還有最受歡迎的海豬肉蚵嗲,買的時候也有技巧,若直接說要買海豬肉蚵嗲,老闆一定給你一頓白眼然後說「沒有」,通關密語要說「包薑仔」才買得到。

不過根據學者研究,海豚肉中含有大量重金屬,早期是廉價肉品,吃的人不多,卻因國人錯誤的吃補觀念,養成吃海豚肉陋習,其實吃愈多,健康愈容易出問題。

聽說有不肖業者以保育動物瓶鼻海豚入菜,名廚鄭衍基強烈表達反對意見,痛斥:「國格全丟光。」

阿基師說,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吃過海豚,「美食」不應該建立在違反天理的宰殺上,更何況海豚又是這麼可愛、可供玩賞的保育類動物,廚師應該注重內心修為,不能唯利是圖。



◆ 迎嬌客!日本送我2丹頂鶴 9月抵台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04.22

日本北海道動物園人員今天來台拜會,計畫致贈台北市立動物園一對丹頂鶴,預計最快今年9月來台。丹頂鶴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這也是日本丹頂鶴第一次到其他國家生活,雙方動物園都極為重視,預計年底將再颳起一陣丹頂鶴旋風,成為今年台北市立動物園新進動物中,最受矚目的新朋友。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日方致贈一對丹頂鶴是去年就談好的合作案,雙方交涉過程極為謹慎,北海道動物園的研究人員已來台3、4次,連日方選出的丹頂鶴代言人、日本人氣歌手「真氣」,也親自來台4次以上,這一次促成雙方動物交流,可說是喜事一件。

過去台北市立動物園除了救治過一隻受傷的丹頂鶴「丹丹」以外,沒有任何飼養丹頂鶴經驗;但葉傑生強調,鶴類動物一共有13種,目前台北市立動物園就有9種,對於丹頂鶴的飼養深具信心。

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表示,日本丹頂鶴從來沒有到過其他國家,日方也從未與其他國家用丹頂鶴做動物交換,這次是日方主動提起,且在地震之前就已經洽談好交流事宜;經過這次日本強震,日本方面也更體認移地保育的重要性。

目前,台北市立動物園正在整修園區的大鳥園,也順便營造丹頂鶴的生活環境,未來將派研究人員與飼養員到日本北海道動物園觀摩學習。



◆ 自稱前金國中教師 上網平反 救狗事件羅生門... 學生另有目的?

【游婉琪、呂素麗、王志宏/綜合報導】2011-04-22 中國時報

高雄市前金國中有學生疑因「救狗」遭校方威脅記過,經由媒體報導後,輿論一片倒向批評教師生命教育不足、校方做了最壞的示範。一名自稱前金國中的教師在網路平反,指稱學生刻意隱瞞真相,目的只是為了讓老師「連老師都當不成」。

本報十八日頭版報導,高雄市前金國中學生合力救狗,學校卻通報捕犬大隊來校將幼犬抓走,並威脅將學生全部記過。網路一名自稱前金國中老師透露,學生根本沒有所謂「救狗」舉動,老師一開始還幫忙餵狗,後來因為學生上課都在玩狗,老師才通知校方處理。

高雄市教師會理事長于居正說,根據校內老師透露,該班學生長期不服管教,完全不把老師放眼裡。年輕女導師多次向校方反映,校方也只是亡羊補牢,最終導致流浪狗事件成為導火線,鬧上媒體版面。

據了解,事件發生後,校長昨日把該班導師叫去罵,責怪她管教不當,害學校「出名」。長期忍受壓力的女老師感到委屈,一度崩潰落淚。但前金國中校長康思平說,事件發生後,她沒找導師談過話。

學生小宓說,班上同學有時候很調皮,但是他們上課沒有玩狗。他們也沒有拿報紙向老師炫耀。小宓又說,事後老師有寫信跟同學說「很累、壓力大」,希望經過這件事之後,未來能夠多溝通;而班上同學昨天也聯合寫了一張卡片向老師道歉。



◆ 墾丁珊瑚 開始產卵

中央社 2011-04-22

墾丁珊瑚昨天晚上開始少量產卵,每年潛水觀察的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常務理事蔡永春表示,今年還算準時,依此推算,大量產卵時間大約會在23日及24日。

墾丁珊瑚產卵的時間約在每年農曆的3 月20日到24日(今年國曆是4 月22日到26日),受到氣候和節氣影響,去年和前年的大量產卵都延後1 個月,今年又回復正常產卵時間。

蔡永春昨晚在墾丁核三廠出水口海底觀察珊瑚產卵情形,發現各有1 顆細菊珊瑚和刺葉珊瑚開始產卵,蔡永春表示,往年率先產卵的都會是表孔和軸孔珊瑚,細菊和刺葉珊瑚都是較晚產卵的種類,但今年卻率先產卵,整體的產卵現象,今年會不會有什麼異常,要等到大量產卵後才會知道。

墾丁珊瑚產卵是一年一度的海底盛事,紅、白、粉紅和橘色等顏色的珊瑚精卵團從珊瑚迸出後,如繁星般漂浮在海中,上演海中生態嘉年華。1000422



◆ 內寮溼地公園 台北樹蛙來定居

自由 2011.04.23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安樂區隆聖國小旁內寮生態公園,是引山泉水營造的濕地公園。基隆野鳥學會最近進行生態調查,發現保育類的台北樹蛙、大冠鷲等進駐,還有特殊珍貴的授草也開花了,是都會裡難得的生態寶庫。

內寮里隆聖國小旁公車休息站,五年前遷移後,附近居民爭取開闢公園,依生態工法闢建人工濕地,並引山坡泉水作生態池,讓生物棲息,兼具休閒與生態教育。

不過,因引水的水道破損,加上涵水功能不彰,只要一段時間沒有下雨,水池就乾涸,再加上缺乏管理,垃圾堆積、狗屎滿地,濕地生態受威脅,地方也出現濕地公園存廢問題。

為了拯救濕地,基隆野鳥學會半年來發現公園裡有超過一百種以上的植物種類,有四、五十種的蜻蜓、蝴蝶,還發現有保育類的台北樹蛙進駐,枝頭還有大冠鷲棲息。

最近鳥會人員發現有廿多株特殊的蘭花「授草」開花了,授草是蘭花品種中最小的花卉,又稱青龍纏柱或青龍抱柱,一度因過度採摘瀕臨絕種。

fsj 提到...

泰國鱧橫行 花蓮本土魚類大浩劫

自由 2011.05.02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花蓮縣近十年來推動無毒農業,水圳內的農藥殘留明顯減少,但圳內出現最多的竟是凶猛的外來種「泰國鱧」,其他的本土魚類幾乎被牠吃個精光,整個生態也大受影響。

林姓釣友說,前幾年他曾在美崙溪支流釣過本土的「七星鱧」,但數量更多的是外來種的「泰國鱧」和其他外來魚種,其中七星鱧被咬得遍體麟傷,現在看到的幾乎都是泰國鱧,連灌溉用的水圳也如此,想像見到本土種的七星鱧難度相當高。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觀察發現,花蓮地區因推展無毒農業,水圳中的農藥含量明顯降低,魚類數量也逐年增加,但看到的大多是凶猛的泰國鱧,只要牠一出現,水域就很難有其他的本土魚類存活,幾乎整條溪的魚類、蝦類都被吃個精光,且因為耐活性佳,離水半小時還不會死,幾乎沒有天敵,大小溪流均成了牠的活躍範圍。

九十七年間,有釣客在秀姑巒溪捉到五條泰國鱧,剖開魚腹後,除了國寶魚高身鏟頜魚外,還有大尾的吳郭魚,一樣是外來種也無法倖免,因此牠已成花蓮溪流的優勢魚種,對本土魚類造成極大的威脅。

不過,水培所也發現,泰國鱧和吳郭魚一樣,其實烹煮後口感還不錯,釣友們不妨多釣牠們回家烹煮食用,也算為保護本土魚類的生態盡分心力。



◆ 涉占原保地 伊豆溫泉「限期拆除」

【聯合報╱記者李東憲/豐原報導】2011.05.02

台中市谷關伊豆日式露天溫泉被指涉嫌違規開發使用原住民保留地,檢調單位已著手調查,但是台中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卻在最近提出讓伊豆「就地合法」的主張,讓相關單位傻眼,日前專案討論作成「限期拆除」結論。

921地震後,伊豆開發公司在谷關溫泉區利用原住民保留地,開發日式露天溫泉會館,次年開業,91年申請租用原住民保留地,被和平鄉公所打回票,但在93年間卻又獲准承租,去年再度因使用土地方式與申請項目不符等因素,被撤銷承租資格。

「伊豆」在申設期間,一再遭受檢舉違規開發使用原住民保留地,市府原民會將5名涉嫌失職公務員移送公務員懲處委員會。但4月中旬市府原民會提出讓「伊豆」就地合法的提案時,環保局等相關單位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他單位反對的理由,包括大規模開發原住民保留地或山坡地,都應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及水土保持評估,但是「伊豆」已先自行完成開發建設,質疑要如何做環境及水保評估?

此外,檢調單位已就「伊豆」涉嫌違規開發案展開調查,未來如果法院判決要求「伊豆」拆屋還地,若市府此時准予就地合法,問題將難善了;況且「伊豆」涉嫌竊占國土情節重大,市府不能對個案便宜行事。

市府官員表示,谷關溫泉區至少有8家溫泉業者,涉嫌違規使用原住民保留地,市府除全面清查,也將設法輔導情節輕微業者合法化。

fsj 提到...

南大西洋島嶼滅鼠大作戰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1.05.05

位在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島)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滅鼠運動。小小的島上,估計有幾百萬隻老鼠。

為了保護海鳥棲息地,保育人士三月間用直升機在南喬治亞島上投放了50噸老鼠藥,昨天驗收成果,遍佈的鼠屍,怵目驚心,這只是第一階段。

南喬治亞島在南極邊緣,隸屬於英國,1775年,偉大的探險家(庫克)首次發現,170公里長的島上,海豹、企鵝、信天翁及各種海鳥,它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海鳥棲息地,19與20世紀,老鼠透過捕鯨船偷渡上岸,保育人士說,一到晚上,島上放眼所及,老鼠亂竄,鼠多勢眾,牠們不只吃鳥蛋、幼鳥,連體型比牠們大好幾倍的禽鳥都敢招惹。

擔心長此以往,南喬治亞島終有一天海鳥會滅絕,保育團體終於採取行動。



◆ 假生態調查之名進入保護區捉昆蟲 判刑1年

【中廣新聞/彭清仁】2011-05-05

經營網路商店販賣昆蟲的洪姓男子,異想天開的在網路上下載林管處公文,再利用電腦修改公文內容,持變造的公文,進入「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內,以調查生態為名,卻捕捉昆蟲販賣圖利。經新竹林管處和警方查獲移送,洪姓男子一審被法官判刑1年,林管處也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新竹林管處指出,﹂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又稱為「達觀山自然保護區」,是林務局於民國75年公告劃設,保護區內以千年檜木群生態系聞名,物種也相當豐富,極具研究及保育價值,因此依規定進入調查者,需依法申請核准。

一名洪姓男子在網路上經營網路商店,販售各類昆蟲。為謀取私利,洪姓男子前往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採集昆蟲,竟然利用網路下載某大學書函及林務局新竹林管處公文,經電腦修改公文內容,再持變造不實書函及公文,進入保護區內假調查生態之名,實則捕捉不同種類的昆虫變賣圖利;甚至網路接單後,再依客戶需求,夜間進入保護區內捕捉鍬形虫等不同種類的昆虫。

林管處和警方根據網路販賣昆虫物種進行追查,才發現洪姓男子在保護區內捉昆虫販賣圖利。洪姓男子也被林管處依法移送,一審法官依偽造文書罪名,判處被告洪姓男子一年的有期徒刑。



◆ 最快六月報中央核定 彰化海岸溼地 358個大安公園

【王莫昀/台北報導】2011-05-05 中國時報

國光石化喊卡後,催生彰化海岸溼地轉趨積極,內政部營建署昨天指出,目前擬將彰化縣野鳥學會、台灣溼地保護聯盟等生態保育團體推薦的溼地全數納入,總面積高達九千二百六十八公頃,相當於三百五十八個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北至彰濱工業區以南,南抵濁水溪口,建議劃設為國家級溼地,但溼地評選委員較傾向定位為國際級溼地,全案最快六月報內政部依程序公告。

內政部過去雖有意將彰化海岸溼地規畫為有專責單位管理的自然公園,外界甚至建議直接設立國家公園,但由於芳苑鄉民擔心劃設等級太高,將壓縮農耕、水產養殖漁業等生存空間,為此,營建署打算先規畫為國家級溼地,而溼地評選委員則傾向設立為國際級溼地。

營建署官員強調,不論是國家級或是國際級溼地,都不會對民眾務農、經營水產養殖等造成影響。

而五月中旬舉辦的溼地評選大會除討論彰化海岸溼地,若有其他研究成果,也會提報討論,待溼地評選大會確定彰化海岸溼地設立細節後,全案將報內政部核定。

對大城鄉居民在國光石化確定不在當地設立後,為了糊口,還是希望在當地設立工業區,營建署官員指出,工作機會保障部分,正由經濟部等相關單位規畫,營建署將會持續與當地居民溝通。

「國家重要溼地的劃設,主要取決於生物多樣性、自然性、代表性及規畫合理性等」官員表示,依條件的不同,可分為地方級、國家級與國際級等三等級。

依營建署初步規畫,彰化海岸溼地將橫跨彰化縣芳苑鄉、大城鄉與雲林縣麥寮鄉,涵蓋彰化漢寶溼地、大城溼地、濁水溪口溼地(大城溼地與之重疊)。

當地海岸除了因國光石化而聲名大噪的「中華白海豚」將會到濁水溪口覓食,居住在西伯利亞附近、全球只有三萬多隻大杓鷸,冬季南遷時也有部分會行徑這片溼地暫歇。

官員指出,「也許在人類眼中,這裡一片泥濘,但對魚類或是鳥類生態體系來說,此處是一座大糧倉!」為此,這片溼地已符合拉薩姆公約判定的國際重要溼地準則。

fsj 提到...

苗縣放流牛蛙 生態浩劫

自由 2011.05.09

〔記者傅潮標/苗栗報導〕苗栗縣政府農業處五日在旅遊服務中心生態池及銅鑼鄉桐花公園生態池放流蛙類,其中部份是外來種的牛蛙。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憂心將造成本土蛙類生態浩劫,理事長洪維鋒建議縣府立刻移除。

縣府:近日捕捉、移走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回應說,當天原定放流的都是本土青蛙,但因數量不夠,作業人員一時疏忽,補充牛蛙,確實不妥,但數量不多,近日內就會僱工捕捉、移走。

苗栗縣政府五日在苗栗市經國路旅遊服務中心生態池放流三百三十斤蛙類,另在銅鑼鄉桐花公園生態池放流三百七十斤。縣府農業處認為,蛙類對於環境污染非常敏感,是生態環境的指標生物,又可捕食蚊蟲。民眾到旅遊服務中心及桐花公園遊玩時,還能享受蛙鳴。

不過,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表示,縣府放流蛙類,培育生物多樣性,立意良好,但部份是有「蛙界暴龍」之稱的牛蛙,原產於北美地區,體型碩大,會捕食台灣原生蛙類,且壽命可達十年以上,繁殖力驚人,近年來已對台灣蛙類生態造成很大影響。

學會說,客家大院園區中的池塘,之前已被誤放過牛蛙,造成本土蛙類大量減少。學會夜間生態調查,也發現新生小蛙擴散到園區外的天然池塘,顯示野放牛蛙已適應環境並開始繁殖後代,若不立即處理,恐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生態浩劫。

學會並認為,與其人工放流蛙類,不如營造適合棲息的環境,自然有助於本土蛙類的繁衍。



◆ 工程水泥流入河川 魚群大量亡

民視 2011/05/08

基隆安樂區武崙溪,從6日晚間到7日出現大批魚群暴斃,死魚經過陽光曝曬後飄散出難聞的腐臭味,讓附近民眾紛紛掩鼻,一查才發現,竟然是護欄工程的水泥大量洩漏導致,由於當地已經連續2年都上演魚群暴斃意外,居民氣憤難平。

穿著漁夫裝的工作人員,一手拿著塑膠袋,一手拿著撈網,一大早就在武崙溪沿岸忙著撈死魚,在武崙溪上游施工的河岸護欄工程,因為模板破裂,導致水泥流進河川裡導致魚群大量死亡,加上,去年也有上游工廠排放有毒污水,造成類似的生態破壞,事件一再重演,讓居民相當生氣。

事情發生後,環保局已對肇事業者開出10萬元的罰單,但罰錢並不能讓死掉的魚群復生,武崙溪的生態復育,顯然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民視新聞陳崇翰基隆報導)



◆ 崙埤池生態豐 公告為棲蘭重要棲地保育

【中廣新聞/賴沁沁】2011-05-09

位在宜蘭縣棲蘭山區海拔820公尺的崙埤池,湖域面積約0.4公頃,羅東林區管理處委託國立宜蘭大學進行崙埤池生態調查,結果發現水域及周邊森林有兩百多種動植物,為維護這塊台灣原生生態系瑰寶,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崙埤池公告為「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予以保育。

羅東林區管理處指出,位在宜蘭事業區第74林班的崙埤池,是淺湖濕地生態的重要代表性湖域,也是登山探幽的路徑。為了瞭解濕地生態,林管處在99年邀請國立宜蘭大學專業團隊進行調查並評估,調查發現崙埤池水域及周邊森林共有213種的植物,2種爬行類、7種兩棲類以及至少11種的水棲昆蟲。其中稀有植物蓴菜及東亞黑三稜的分布是水域的重點景觀,腹斑蛙及蝌蚪,是維繫生態穩定的重要物種。

為避免崙埤池濕地生態系可能因為外來人為干擾或破壞,造成生物資源不可復原的危機。林務局已將崙埤池及周邊環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並依森林法的相關規定,不得在國有林班地進行植物採集,請民眾務必遵守相關規定,共同維護崙埤池珍貴的生態系環境。

fsj 提到...

50國周末舉行保護侯鳥活動

【聯合報╱記者傅依傑/即時報導】2011.05.13

自2006年起,聯合國在每年5月第二個周末舉行世界侯鳥日活動,以提高人們保護候鳥意識、推動保護候鳥行動。今年候鳥日(5月14、15日)主題為:人類土地使用嚴重影響候鳥棲息地及自然環境。

聯合國指出,全世界已知近萬種鳥類,約五分之一為候鳥,遷徙為侯鳥維持生存所必須,但受人類活動影響,候鳥遷徙過程必需的棲息地,正逐漸縮減。人類應還候鳥一片淨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候鳥面臨多種威脅,但人類使用土地對候鳥影響最嚴重。人類發展集約農業、墾荒、採礦、毀林、填海造田等活動,導致鳥類棲息地支離破碎,甚至消失。

聯合國指出,本周末全球50多國將通過觀鳥活動、科普講座、藝術展覽、放映電影等活動,讓民眾了解,土地濫用對候鳥及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影響,為此採取行動。



◆ 全球新品種 2螢火蟲馬祖現身

【陳至中/台北報導】2011.05.13 中國時報

馬祖鄉里傳說中,春夏之間的地表有點點星光,往往長達一小時一動也不動,不像一般螢火蟲漫天飛舞。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深入調查,鑑定為國際新品種的螢火蟲─北竿雌光螢、黃緣雌光螢,當地政府想開闢為賞螢景點,學者則擔心會讓稀有的貴客自地球消失。

連江縣政府九十八年起委託特生中心進行螢火蟲資源調查,經過二年努力,共記錄了四種螢火蟲,其中二種原以為是台灣常見的大場雌光螢,經過嚴謹的學術考證和DNA鑑定,赫然發現是全球新品種,目前研究人員已撰寫完成報告,準備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特生中心經營管理組長何健鎔說,一般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大都是雄成蟲才會發光,雌蟲不發光,但都會飛舞。馬祖新品種屬鞘翅目雌光螢科,只有雌蟲發光,且多半呈「幼態持續現象」,成蟲長的跟幼蟲差不多,沒翅膀也不會飛,求偶會鑽出土表,將腹部高高舉起持續發出黃綠色光芒,吸引在天空飛舞的雄蟲來交尾。

雌光螢壽命約一年,黃緣雌光螢在二至五月求偶,北竿雌光螢三至六月求偶,為期一個月。幼蟲主要以馬祖隨處可見的馬陸為食,有趣的是,雌光螢體型比馬陸小,幼蟲先把馬陸頭部一口咬斷,再將身體一節、一節吃掉,「就像切香腸一樣!」

何健鎔說,馬祖長期和大陸隔絕,逐漸演化成獨特物種。由於人類的開發,雌光螢目前呈「點狀分布」,每個點約三十至五十隻,多在砂質土壤、茂密草叢間或森林地帶。

連江縣政府欲開發賞螢旅遊,台大昆蟲系教授陽平世建議採低度開發,「挖土機一開進去,螢火蟲就沒了!」新北市碧潭地區原本也有螢火蟲,但政府開了一條步道後,螢火蟲消失得無影無蹤。

陽平世也提醒,馬祖的雌光螢以馬陸為食,民眾在路上看到馬陸,千萬不要一腳踩死,「為了看到美麗的螢火蟲,就必須忍受醜陋的馬陸!」

fsj 提到...

福壽螺萃取蝦紅素 陳菊鼓勵養、部屬反對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陳信利、劉金清/連線報導】2011.05.24

危害全台卅多年的福壽螺,目前有生技業者為從螺卵萃取蝦紅素,鼓吹農民契養,高雄市長陳菊也心動,前天公開鼓勵花農兼養福壽螺增加收入,市府農業局昨天疾呼「萬萬不可!」

早在高雄市長陳菊公開鼓吹前,雲林縣長蘇治芬也得知此事,半個月前即指示農業處,加強宣導呼籲農民不宜盲目配合,以免爆發生態浩劫,同時要求農業處行文農委會制止,但一直沒回覆。

「福壽螺見生就吃!」台南市府農業局代局長郭伊彬說,水生植物如稻作、蓮子、菱角都難逃牠的殺手,危害台灣農作物數十年,「農政單位有步想到沒步。」針對生技業者到部分縣市推廣、契作飼養,農委會應正視此問題,「不要再造成第二次生態浩劫。」

陳菊前天到高雄內門區訪視火鶴花農,花農抱怨收入銳減,陳菊建議可兼職養螺,提到最近有生技公司研發利用福壽螺的卵萃取蝦紅素,這家廠商已在台南和農民契作,她「最近會去看看」,建議花農可考慮與對方契作增加收入。

市府農業局昨天表示反對,要求保留姓名的農業局官員說,現今生技用品推陳出新,汰換速度快,一下子是玻尿酸,一下子又流行膠原蛋白,未來如果蝦紅素退潮流,業者片面中止收購,農民可能血本無歸,重蹈當年棄養福壽螺危害台灣農業及環境生態覆轍。

農業局說,農政單位是福壽螺防疫單位,負有防疫責任,不宜鼓勵農民飼養危害生態環境的外來種生物。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呂政璋表示,福壽螺一九七九年引進飼養,後來被棄養,造成台灣農業浩劫,農產損失及耗費防治藥劑經費保守估計逾百億元。

呂政璋說,福壽螺長期危害農作,根據世界糧農組織估計,福壽螺造成稻作損失約占全球總產量百分之一至四十。縣府在農委會沒有回應的情況下,只能先呼籲農漁民勿貿然配合商人契養,違者將依相關法令處置,稻作區一經查獲,將取消休耕或轉作等補助;魚塭區若擅自飼養福壽螺,除將取消相關補助或優惠收購措施外,並將要求恢復原申請飼養魚類。

※ 相關報導:

* 鼓勵養福壽螺取蝦紅素? 陳菊否認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vestashi20110524125008

危害全台30幾年的福壽螺,竟然有生技業者從螺卵萃取蝦紅素,鼓吹農民養殖,而高雄市長陳菊似乎也很心動,日前在内門巡視時,傳出她鼓勵花農養福壽螺,引發爭議,不過陳菊強調,她不是鼓勵,只是說有這項新技術,她會去參觀、瞭解。

* 防棄養潮 農委會:地方要有管控措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355411.shtml

農委會不贊成農民飼養福壽螺,因為嚴重危害農田,不希望也不鼓勵農民養殖,加上繁殖力強,萬一日後繁殖過剩或生技公司不收購,恐造成另一波「棄養潮」。

* 養螺萃取蝦紅素 學者認為點子有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355410.shtml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廖君達說:「我只能祈禱,不要再發生大量棄養的大災難!」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則認為,「是很有趣的點子。」「一隻福壽螺從卵到成螺,需八十八天,每隻成螺一年可產卵四次,每次約十五個卵塊。」廖君達說,換算八隻成螺一年才生產一公斤卵塊,業者想契作萃取蝦紅素,是否符合經濟效益,他持保留態度。



◆ 小蟲吃大蟾蜍 步行蟲顛覆昆蟲界認知

【台灣醒報/莊瑞萌】2011-05-24

根據以色列研究人員實驗發現,原本以其他昆蟲為食物的步行蟲(ground beetle)必要時,也會對身材多出好幾倍的蛙類進行攻擊並以其為食物來源,兩者的互動也提供外界對於兩棲類與昆蟲的互動,有新的認知。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維珍表示,「兩棲類通常是昆蟲天敵,其食物來源也包括甲蟲與步行蟲,這次實驗中發現,步行蟲成功的撂倒體型較大的蛙類,對於人類在兩棲類與昆蟲的互動有新的看法。」

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也指出,步行蟲對食物不挑食,因此除了其他昆蟲外,各種的兩棲類包括青蛙與蟾蜍,甚至蠑螈都是步行蟲的食物來源。

根據該大學研究人員在密閉空間發現,一隻體型明顯較小的步行蟲,竟然開始咬了一旁體型大很多的蟾蜍背部,10分鐘後,極力擺脫背上昆蟲的蟾蜍已經放棄,再過1個半小時後,蟾蜍身體開始潰爛,明顯已經成為昆蟲的盤中飧。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ZooKeys》期刊。

影片可點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KiT9qbvsIE&feature=player_embedded

fsj 提到...

2010十大新物種 一個比一個怪

自由 2011.05.25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鰭像手臂、外型像極煎餅的魚;會鑽進人類鼻子、身長僅5公分牙齒卻異常巨大的水蛭;以吞噬鐵達尼號存活的微生物……科學家23日發表的「2010年10大新物種」各個外型奇特,再次證明我們一直以來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了解,其實只是九牛一毛。

暴君水蛭下顎長鋸齒 吸吮能力驚人

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國際物種勘測協會公布的這10大物種,第一個是在一名秘魯小女孩鼻子內發現的水蛭。這種身長不到5公分的水蛭,因牙齒異常巨大被命名為「暴君水蛭」(Tyrannobdella rex)。「暴君水蛭」的下顎長了鋸齒,吸吮能力驚人,一旦鑽入人類鼻孔裡吸吮,會讓人前額感到頭痛。

鐵達尼鹽單胞菌 能噬光廢沉船油井

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與西班牙塞維爾大學團隊,在鐵達尼號船身的柱狀鐵鏽上發現一種吞噬氧化鐵為生的細菌,他們將之命名為「鐵達尼鹽單胞菌」(Halomonas titanicae)。科學家認為,這種最終將把鐵達尼號殘骸吞噬殆盡的細菌,可用於處理深海沉船與廢棄油井。

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前不久發現的一種新種魚類「Halieutichthys intermedius」,身體扁圓、形似煎餅,能用身體下半部類似手臂的鰭,在海底彈跳前進。

舊金山大學科學家在巴西聖保羅附近森林發現的新種蘑菇「發光蘑菇」(Mycena luxaeterna),乍看與一般蘑菇沒啥兩樣,不過一到夜晚,這種蘑菇就會散發明亮的黃綠光。科學家發現它根莖部有種黏液,能讓根莖在炎熱溫度下也能保持潮濕,其在夜晚釋放的螢光也能吸引夜間活動的昆蟲,不知情的昆蟲很容易黏著在根莖部,有助傳播蘑菇的孢子。

另一種入榜的奇特蘑菇,則是在奧勒岡州羅格河上游清澈河水中發現的「水生小脆柄菇」(Psathyrella aquatic)。科學家觀察這種蘑菇長達11週之後,發現這是唯一一種在水裡繁殖的蘑菇。

在南非發現的有腳蟑螂Saltoblattella montistabularis跳躍能力媲美蚱蜢,其半球型的眼睛突出、長長的觸角有助跳躍時保持穩定。在牠被發現之前,有腳蟑螂僅存在於侏羅紀時期末期。

碧塔塔瓦巨蜥大而輕 華特小羚羊僅存標本

新發現的物種多半體型偏小,唯有在菲律賓呂宋島發現的果食蜥蜴「碧塔塔瓦巨蜥」(Varanus bitatawa)異常龐大。其體色鮮豔,藍黑色的皮膚上有著黃綠斑點,身長雖達198公分,不過體重相對輕盈,僅9.9公斤。

在非洲市集發現的羚羊「華特小羚羊」(philantomba walteri),可惜這種羚羊已經不存在,僅存標本。

馬斯克林群島上的蟋蟀glomeremus orchidophilus,因為是留尼旺群島珍貴蘭花Angraecum的唯一授粉昆蟲,因而榜上有名。

最後一種是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達爾文吠蛛」(Caerostris darwini)。這種蜘蛛會結超大的網,科學家曾發現牠們在一條河面上結了近25公尺大的網,上頭掛了30隻蜘蛛,而且牠們結的蜘蛛絲比其他已知蜘蛛結的網還堅固兩倍,更比同樣大小的合成纖維克維拉(Kevlar)堅固10倍。

※ 照片可以看這裡: http://blog.udn.com/Mystery2011/5253156



◆ 美:大閘蟹破壞生態 華人:吃掉牠

【王良芬/紐約廿四日電】2011.05.25 中國時報

號稱「蟹中之王」的「大閘蟹」,被美國環境保護專家認定是生態殺手,紐約州環境保護廳(DEC)發出警告,稱平靜的哈德遜河中已出現「入侵者」,大閘蟹對水域生態具極大威脅。

專家說,這種大閘蟹的攻擊性極強,喜歡聚集在排水口,容易造成堵塞,導致經濟重大損失。紐約州環保廳呼籲民眾,若發現大閘蟹蹤跡,應馬上向當局舉報。

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的專家史帕克(Darrick Sparks)說,最近在哈德遜河水域發現原產中國的大閘蟹,牠們可以產下數百萬隻幼蟹,數年前曾在哈德遜河中被發現,平靜數年之後,現在又出現。大閘蟹天性好鬥,在哈德遜河沒有天敵,牠們吃水草、魚卵、釘螺等,對河川的生態平衡造成威脅。

華人把大閘蟹視為人間美食,紐約華人超市和中餐館有時為應老饕要求,會進口少量大閘蟹販售。自大閘蟹破壞河流生態的消息傳出後,華人第一反應是吃掉牠們,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最好方法。可惜老美不懂享用大閘蟹。



◆ 南韓營區 被爆美埋含戴奧辛枯葉劑

中央社 2011.05.25

南韓軍方和環境部今天開始勘察過去曾為駐韓美軍基地的墨瑟軍營,南韓軍方已接管營區,當地被曝料曾掩埋包括含戴奧辛等化學物質。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國防部環境小組、陸軍環境課及環境部6名職員參與勘察工作,韓國農漁村公社也派遣專家到場觀察。

據報導,1993年7月移交給南韓的墨瑟營區(CampMercer),由駐韓美軍工兵團第44大隊於1954年7月至1992年9月駐紮,位於首爾西南方的京畿道富川市,目前由南韓首都軍團1121工兵部隊駐紮,面積33萬1803平方公尺。

南韓國防部有關人士表示,將了解美軍第44 工兵大隊當時的部隊部署圖、營區土地情況,並針對長期服役的士官進行口頭調查。此外,還會前往被曝料掩埋化學物質的現場實地調查。

報導指出,美軍第44工兵團547中隊服役期間被派到墨瑟營區的雷.鮑斯,2004年5月曾在「韓國戰爭計劃」國際網路網站留言表示,美軍曾在營區內挖了一個大坑,埋下數百加侖的化學物質。

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承認曾於1968年4月15日至5月30日、1969年5月19日至7月31日,兩度在與北韓毗鄰的非武裝地區噴灑含有戴奧辛可致癌的枯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