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良露:我們要食品無添加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385231.shtml
【聯合報╱韓良露】2011.06.08
今年端午節,國人關心的五毒,已不再是傳統上視為害蟲的毒蛇、蜈蚣、蜥蜴、蠍子、癩蛤蟆了,如今工業食品中的害物:塑化劑、三聚氰胺、瘦肉精、漂白劑、防腐劑,這些原本不應當在食物中出現的化工物質,卻假藉食品添加物之名吃進了人們的食道而殘害了國人的身體。
化工食品之毒,其實不限於最近人人談之色變的罪魁惡首塑化劑,不久前有一平日頗講究健身養生的文藝圈前輩因心血管疾病而開刀,此兄反省平日勤於保健,最可能疏忽之事就是喝咖啡加多了用反式脂肪做成的鮮奶球。另外,最近在研究所教書的外子的學生,才廿多歲就因乳癌過世,這位女學生也怪罪過自己吃了太多不該吃的化工食品的關係。一天一杯有塑化劑的珍珠奶茶常常是現在年輕學生的十幾年的生活通病,因此當楊志良說現在國人平均壽命是七十多歲時,他沒忘了現在七十多歲的人的飲食習慣並不會吃太多化工食品,而現在廿多歲的年輕人,如果吃反式脂肪、塑化劑、防腐劑、抗生素大雞排和基改食品長大,未來他們的壽命是多少呢?
認識我較深的朋友,都知道我這個所謂的美食家的生活習性,並不只表現在愛吃什麼食物之上,也表現在拒絕吃那些食物。譬如說我已經快廿年在外喝咖啡時總不厭其煩地和店家要新鮮的牛奶,雖然我並無法在知識上肯定,只是常識上懷疑奶球有問題,當我想要咖啡味道更濃稠些又不怕脂肪過量時,才會添加只用天然動物性脂肪製成的鮮奶油。
我也不使用保鮮膜,不用塑膠容器微波食物,不用塑膠袋盛裝熱食,再美味的夜市小吃,只要店家用保麗龍盤碗或更過分地套上一層塑膠袋的我一律拒吃……。這種種行為,也並非我有關於塑化劑的專業知識,我有的只是某種直覺的常識,塑膠製成的東西真的安全嗎?我們的行政機關有好好把關嗎?在我不能證明以上的疑心是錯之前,我必須先用常識推定它的危險性。
但平日十分小心的我,這回還是不免塑化劑中毒的疑慮,我已經盡量喝自己用茶葉泡的茶水了,但出門在外帶的茶壺喝完時不免要買水喝,總不免喝到加工茶。
在化工原料大量添加食品的時代,人們能自保的唯一方式可能只有要求廠商要出品無添加的食品了。日本是食品添加十分猖獗的國度,但當地消費者的自救之道就是購賣無添加的食品,因為食品添加有的沒的是防不勝防的,今天有塑化劑、反式脂肪、三聚氰胺,誰知道明天還會冒出那些化工東東?
希望台灣社會經由這次的塑化劑災難,學到一些和食物、食品的常識、知識與教訓,我因被社會認為具有美食家的身分,常常寫文章和演講批評台灣社會亂用抗生素、農藥、肥料、味精、塑膠袋、保麗龍餐具,但這些言論的影響力那裡比得上公權力的管理呢?為什麼政府對人民的食品安全做的事那麼少呢?在我們無法信任政府和廠商之前,人民不能再相信食品添加的品格與品質了,在如此無品的時代,我們要「食品無添加」!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 歐桿菌奪命 元凶非西班牙黃瓜
* 食品添加物「起雲劑」竟含「塑化劑 」
* 本土洋桔梗新品種 花色更粉嫩
* 國債危機:今日的美國,明天的台灣
23 則留言:
又5藥廠疑中塑!12項產品下架(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8750.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6.09
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表示,5家藥廠包括台灣汎生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三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人人化學製藥工業有限公司、瑞安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共12項產品,疑用到昱伸問題原料,經主動通報後,衛生署要求先行下架,將待調查結果出爐,確認無問題者再上架。
5家藥廠主動回報,衛生署肯定其認真負責的態度。疑似遭污染的12項產品則開始進行回收,產品名稱詳見下表。
※ 產品名稱詳見原站。
* 網購名牌黑師傅 捲入塑化風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7673.shtml
不過,衛生局傍晚發布的新聞稿表示,業者主動將問題產品下架。蘇姓業者說,他向衛生局反映後,衛生局已撤掉業者將下架問題產品的說法。業者也表示,將舉行記者會澄清。
* 黑師傅添加塑化劑 商品不下架
http://www.nownews.com/2011/06/09/91-2719010.htm
黑師傅經理蘇逸成強調,會驗出微量的塑化劑,懷疑是碰到塑膠容器時溶,目前已暫停生產這三種口味,但因塑化劑含量低於衛生局標準2.0ppm以下,決定暫不下架,若消費者仍有疑慮,接受消費者退換貨。
◆ 楊技正揭發塑毒 獲頒一等功績獎章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1.06.09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在行政院會前,表揚這次揭發塑化劑事件的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楊姓技正。吳敦義表示,楊技正這種發掘真相、鍥而不捨的精神,足為全體公務人員的楷模。
楊技正除獲衛生署給予的專案考績一次記兩大功獎勵,依法晉級一級、頒發一個月俸給的獎金外,行政院也頒發一等功績獎章,吳敦義也加發新台幣20萬元獎金嘉勉。
吳敦義說,義之所在,勇往直前,他期勉行政團隊所有同仁都能跟楊技正一樣,負責盡職、勇於承擔、打擊不法,共同維護國人的健康。
【中央社台北9日電】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在院會前,表揚揭發起雲劑違法加入塑化劑的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楊姓技正。行政院特別頒發一等功績獎章給楊姓技正,吳敦義也加發新台幣20萬元獎金嘉勉。
吳敦義表示,楊姓技正今年4月執行行政院「加強取締偽劣假藥專案」,於檢驗食品是否含西藥成分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可疑訊號,經抽絲剝繭分析30餘種原料、包材,主動查到益生菌含塑化劑,因此順藤摸瓜查獲昱伸公司製造供應的起雲劑含高劑量塑化劑,才揭發這次台灣食品被添加塑化劑的違法重大案件。
他說,楊姓技正這種發掘真相、鍥而不捨的精神,足為全體公務人員的楷模。楊姓技正除獲衛生署給予的專案考績一次記2大功獎勵,依法晉級1級、頒發1個月俸給的獎金外,行政院並特別頒發一等功績獎章,他也加發20萬元獎金嘉勉。
吳敦義指出,雖然昱伸公司負責人表示使用塑化劑行之有年,但是政府受人民付託,理應承擔一切。因此對於政府未能提早發現塑化劑的汙染,之前已2次對社會大眾表達政府的歉意。
他說,這次事件一定要嚴查究辦、依法追究;若法律不足以伸張社會公義,無法杜絕未來狀況,就要儘快修法。嚴懲不法、除惡務盡、杜絕再犯、確保安全是政府未來的重點工作。
※ 相關報導:
* 石綿3年內禁 後年PVC、PVDC保鮮膜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88335.shtml
多名學者專家、民代及環團人士,上午呼籲環保署應「溯源管制」塑化劑,應將塑化劑、雙酚A、石綿都一律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並儘快禁用PVC、PVDC 保鮮膜,讓民眾遠離塑毒與戴奧辛毒害... 環保署官員表示,同意溯源管制是正本清源的做法,國內預計三年內全面禁用石綿;環保署也研擬限制PVC、PVDC保鮮膜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擬自102年1月1日生效,近期會再找專家討論是否提前。
◆ 認證標章多 農委會將整合
中央社 2011.06.0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有才今天表示,台灣目前的農產品認證標章有過多問題,農委會也嘗試將相關標章整合,目前朝向CAS(優良農產品標章)整合為目標。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趙麗雲、立委徐少萍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邀請黃有才、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等官員出席。
趙麗雲表示,她透過助理到坊間調查發現,包括食品、藥品、用品等共有36項認證標章,這些標章多到像是要考倒消費者,這些標章又分別由衛生署、農委會、環保署、工業局等不同政府部門負責,複雜又麻煩。
徐少萍說,這麼多的標章真的讓人看不懂,雖然標章整合真的有困難,但是再難也要整合。
黃有才表示,農委會也知道相關的農漁畜產品有很多的認證標章,近幾年也嘗試整合,目標是朝向CAS標章整合,希望把所有輔導的優良農產品都以CAS作為標章,未來工廠產品、有機農產品、鮮乳等,都將以CAS作為標章。
趙麗雲並認為,應該對有害人體的各種產品進行強制認證。
吳秀英說,對於真的有害人體的產品,將研究是否強制認證。黃有才說,行政院已經指示,只要是評估出風險較高的產品,就需要強制認證。
趙麗雲也要求,相關單位應該研擬對所有產品給予「最低底限的安全認證」,至少讓民眾知道,貼上這個認證標籤的產品是安全無虞的。
◆ 寶特瓶裝熱水 學童喝水反受毒害
自由 2011.06.09
〔記者俞泊霖、蔡文居/綜合報導〕塑化劑風暴影響,校園近日多推動喝開水運動,以往校用開飲機小朋友較少用,如今則常見排隊人龍,不過有學童竟使用飲料寶特瓶空罐裝溫水,恐使重金屬銻溶解於水中,反而可能喝到「毒水」。
各級學校雖然推廣多喝水,也有許多學童改從家裡帶水,但卻有小學生拿寶特瓶裝溫、熱水,令專家傻眼。
高溫下會釋放出致命重金屬「銻」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說,用寶特瓶裝熱水,重金屬銻將溶解於水中,就算常溫水,也可能因日照導致毒素溶解,不建議長期用寶特瓶裝水,除非單次應急使用,且應以冰水、常溫水為主,常溫水則以手摸不會燙為判別基準。
數年前德國學者研究發現,以寶特瓶當容器,高溫下會釋放出致命的重金屬銻,導致細胞的染色體受損,引起噁心、嘔吐、頭昏,長期恐對心臟、肝臟造成傷害,甚至害孕婦流產,雖然衛生署曾指出國內寶特瓶含銻量低,不過專家仍提醒謹慎為上,更要避免喝到日曬瓶裝水。
醫師:高劑量塑化劑影響持續三代
成大醫學院教授、成醫婦產科醫師郭保麟則表示,塑化劑就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包括雙酚A、壬酚、多氯聯苯、戴奧辛等也是,而生活中的保特瓶、塑膠餐具、塑膠袋、紙杯內層、罐頭內層等塑膠製品,以及工廠污染廢水對河川、土壤的污染,這些在一定溫度、環境下,都會釋出塑化劑。他表示,以高劑量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塑化劑影響將持續三代。現代人過度依賴塑膠,如何解決是一大課題。
大腸桿菌元兇 又指向毒黃瓜
中央社 2011.06.09
歐洲大腸桿菌(E.coli)疫情爆發以來,奪走至少26條人命,造成2700多人罹病,現在德國衛生單位追緝可能的污染來源,又回到黃瓜身上。
調查單位2週前直指西班牙黃瓜就是致命疫情的禍首,隨後又將黃瓜排除,把焦點轉向德國北部出產的豆芽,但並未驗出導致疫情爆發的菌株。
現在,讓德東1個家族得病的黃瓜,被指出可能是禍首,但他們吃的黃瓜來自何國並不清楚。當局在這家人的堆肥中發現了黃瓜,首次驗出讓數千人得病的菌株,但沒有確切證據能證明這就是禍源。
薩克森-安哈特(Saxony-Anhalt)衛生署發言人派屈(Holger Paech)今天表示:「不清楚是黃瓜上的大腸桿菌感染人,還是人污染了黃瓜。」
這戶人家的父親出現腹瀉症狀,母親住院數天,22歲的女兒和歐洲700多人有相同的嚴重併發症,可能導致腎臟衰竭,她入院將近2個星期。
派屈說:「這家人生病了。因此,可能是他們將大腸桿菌污染到黃瓜上,而不是黃瓜讓他們得病。」
雖然尚未有證據顯示人類能夠污染蔬菜,但聯邦食品安全暨風險評估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Assessment)仍認為「這項發現不足以得出結論」,因為這些黃瓜在5月19日到30日間被埋在堆肥中。
派屈又說,實驗室檢驗這個家庭的其他蔬菜樣本,及他們常光顧的蔬果店,都沒有驗出大腸桿菌。
※ 相關報導:
* 歐洲疫情大腸菌才緩 美傳致死病例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387687.shtml
德國衛生部長表示致命大腸桿菌的疫情高峰期已過,美國則出現致死病例,死者是一名維吉尼亞州2歲女童,但衛生官員表示與歐洲無關。
◆ 鉛鎘超標 1款彩色砧板 量販店下架
塑膠砧板應避免熱食
自由 2011.06.09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彩色塑膠廚房用品顏色美麗、材質輕薄好收納,已逐漸取代傳統木質砧板。但消基會針對市售彩色砧板進行檢測,竟檢出砧板含過量的重金屬鉛、鎘,遭檢出含重金屬的量販店愛買,已將產品先行下架;消基會提醒,使用塑膠用品應避免裝熱食、滾燙或酸鹼性過高的食品,以免增加有害物質溶出。
消基會秘書長陳智義昨指出,這次在大台北地區量販店、百貨、超市、商店採樣的十五件塑膠砧板中,有六件標示不符商標法的規定,但有一件樣品含過量的重金屬鉛、鎘。
專家稱宜用木製板
消基會檢驗委員會召集人鄭正勇教授指出,並非彩色砧板就有危險,但愈鮮豔的彩色用品,使用重金屬氧化物或色素進行染色可能性愈高,加上因為是塑膠材質,如果消費者使用不當,將酸性例如檸檬或熱食放置處理,都可能因此溶出有害物質,污染食品,他個人傾向使用木製砧板,但建議要以中性清潔劑充分以清水清洗後晾乾。
在價格部分,十五件塑膠製砧板購買的價格差異不小,從三十元到五百二十元不等。標示部分,則有六件不符合「商品標示法」規定,包括未標示產地、製造日期、材料等。
在溶出試驗(包括高錳酸鉀消耗量、色素)部分,消基會也針對塑膠類製品在特定溫度的水中,或酸性液體中是否會溶出有機物質進行測試,十五件樣品檢測結果都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高錳酸鉀消耗量都低於十ppm。
至於消費者最關心的重金屬(鉛、鎘)含量試驗,依衛生署規定,塑膠類重金屬鉛及鎘含量,必須在一百ppm(一ppm為百萬分之一)以下。
檢測結果,一件由板橋愛買販售、宇閎實業公司生產的「MIKA HOUSE(橘 屋)」軟式砧板不符規定,鉛、鎘含量均超過一百ppm。宇閎表示,相關產品已先行下架,公司也自行展開檢測,但結果尚未出爐。
消基會也建議砧板類廚房器具,應清楚標示正確的使用方法及限制條件,並標示清潔及保存方式,以方便消費者使用。
◆ 孕猴接觸雙酚A 小猴子宮發育滯緩
【Upaper╱新華社】2011.06.09
美國研究人員指出,動物試驗顯示,如果在母體中接觸到化學物質雙酚A,恒河猴雌性幼仔的子宮發育將受到影響。
美國國家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以12隻懷孕恒河猴為研究對象,它們均懷有單胞胎雌性後代。選定恒河猴的原因,是它們懷孕和胎盤發育過程與人類非常相近。
研究人員把恒河猴分為2組,1組透過口服方式攝入雙酚A,另1組透過皮下植入膠囊的方式攝入雙酚A。研究人員對第1組試驗中的恒河猴幼仔進行檢測後發現,母親口服雙酚A,改變了幼猴體內2個重要基因的表達,而這2個基因對子宮發育至關重要。實際觀察發現,與母親未接觸雙酚A的恒河猴後代相比,第1組幼猴的子宮腔內細胞發育程度滯後。第2組的試驗數據仍在整理之中。
研究人員說,如果第2組的結果與第1組的一致,則意味著,懷孕女性應限制接觸雙酚A。雙酚A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塑膠製造的化學物質,嬰兒奶瓶、飲料瓶等塑膠容器及包裝物中大多含有這一物質。許多科學家認為,雙酚A在體內可能會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擾亂人體內的代謝過程。據統計,90%以上的美國人體內都含有雙酚A。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此前認為,人體內的雙酚A水準通常很低,不足以危害健康。
◆ 周行一:防治公害靠你我
【聯合報╱周行一】2011.06.09
最近發生的塑化劑汙染食品事件讓大家驚覺生活環境的危機重重,每次類似公害發生都有許多的無辜者受害,儘管在查明事實真相之後,禍首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對受害者而言早已於事無補;如果在不安全的公共場所中因火災喪命,金錢賠償有何意義?如果在外旅遊發生意外,駐外單位無法及時伸出援手,誰能救得了自己?住所被土石流衝垮,就算社會伸出援手,生活還能回復原狀嗎?
現代社會活動日益複雜,許多產品的製造及銷售過程分工細緻,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可能產生危害,台塑麥寮工廠起火是因為未持續注意公安細節,塑化劑導致的無妄之災又何嘗不是廠商未善盡篩選原料的責任所致。雖然一個公司本來就應注意公害防治,但是塑化劑事件凸顯出我們無法完全信賴企業,唯有大家一起鞭策公安水準的提升,才能避免類似公安事件不斷發生,我們一定要認清一件事實:事先消弭風險遠比事後尋求賠償救濟好得多。
美國民眾幾十年前就已注重食品標示是否確實,並據以做為購買的依據,因為大家都非常重視食品是否含有危害人體的化學物質,所以廠商不僅被迫確實標示,而且極為注意食品成分的安全性。我在台灣購物時,極少看到消費者仔細端詳商品標籤,大家重視的是價格與外觀,偶而詢問業者商品內涵,得到的經常是模糊簡短的回答,這與我在美國的經驗截然不同,銷售者對產品很了解,而且會不厭其煩的仔細回答問題,更不會因顧客了解之後決定不購買而生氣。
前幾天看到我家附近的漢堡連鎖店在特賣蒟蒻,買一箱送一箱,便特別詢問櫃檯人員是否有注意到塑化劑的問題,她臉孔一板,說有告示貼在門口,就不多言了。由於該告示與其他廣宣比較,紙張極小,我費了不少力氣找到後,還要瞇著眼睛才能看清內容,為了表示抗議,自然就沒買蒟蒻了。
先進國家的社會安全都是靠全民一起努力維護的,老百姓非常清楚,完全依賴政府,倒楣的一定是自己,因為政府不可能無孔不入,當民眾的警覺性加強後,企業及政府就會被迫有所回應,減少公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反的,台灣人民卻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2010年國華人壽無力繼續經營,在政府接管處理之前,竟然還有許多民眾繼續購買國華保單,這表示大家並未注意到保險公司可能會倒閉的風險。當保戶沒有基本的警覺性時,就不會有注意風險的保險公司,將來保險公司倒閉,造成公害的機會就會大增。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下列幾件事,公害風險就會大為降低:拒絕購買來歷不明,或標示不清的食物;對陌生的商品應有探詢相關資訊的習慣,譬如電器品設計的安全性,或是衣服的材質等,如果店家不熟悉商品,應避免購買;注意周遭環境,發現有可能會產生公害的活動或者營業行為,應向主管機關舉報,以及避免在該區域活動;出外旅行應對目的地有所了解,對可能的風險有心理準備。
我們當然不能因為現代社會充滿風險就動彈不得,但是風險意識卻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完全把風險管理交給政府,或盲目信賴企業,只會招致更多的公害,只有大家一起防治公害,企業才會感受到壓力而做好公害防治,我們也才不會在公害發生後付出慘痛的代價。
(作者為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追塑毒!177藥廠20日前提原料證明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6.10
昱伸、賓漢兩家香料廠商搞得國內食品生技產業烏煙瘴氣,現在就連本土製藥也遭牽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最近發文至全國177家製劑廠、原料藥廠,要求在6月20日前提出原料來源的證明文件。目前五家回報,疑似使用問題原料。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指出,目前有人人、汎生、三能化學、瑞安製藥、中國化學製藥等五家本土藥廠主動回報,自家原料可能來自昱伸、賓漢的下游廠商。
疑似使用黑心起雲劑的藥品有12項,包括人人咳嗽糖漿、人人胃液、中化益胃片、三能化學的爽達含錠、爽達感冒液等。其中四種為處方藥,八種為指示用藥。
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指出,為了釐清黑心起雲劑是否流入本土藥業,已通知國內現有154家製劑廠、23家原料藥廠,要求所有廠商6月20日前回報是否使用昱伸、賓漢兩家黑心廠商所製造的香料、調味劑。
許蒨文指出,衛生署總共發出2萬5000多張的本土藥品藥證,如果要每家藥廠逐一清查藥物使用的主成分、賦刑劑的來源,程序相當繁瑣,但為了確保國人用藥安全,還是要求廠商務必在限期內完成
至於少部分外國藥廠進口的藥物被驗出塑化劑,許蒨文指出,在藥品發展上,塑化劑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例如塑化劑可以協助延長藥效。但即使被驗出塑化劑,都在安全值之下,民眾不用緊張。
許蒨文強調,這次針對本土藥物的稽查,目的在查出國內黑心起雲劑的流向,國內藥品是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刻意添加塑化劑。但藥品不含塑化劑,已經成為醫界主流,建議藥廠盡快找到替代產品,來取代塑化劑。
◆ 安滅菌確認含塑化劑 下架回收
中央社 2011.06.11
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生產的小兒抗生素「安滅菌糖漿用粉劑」,衛生署檢驗確認含有塑化劑DIDP,要求下架回收,直至GSK釐清產品含有塑化劑的原因為止。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今天說,據她所知,GSK也在調查英國生產線是否遭塑化劑汙染,GSK必須在15日前,檢送詳細原料及製程調查評估報告,以備衛生署決定安滅菌糖漿用粉劑能否恢復上架、或繼續停售。
藥品查驗許可證資料顯示,安滅菌糖漿用粉劑用於治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等病菌引起的感染症,先前有民眾及媒體將此藥品送驗,衛生署抽驗後,再三確認156mg/5ml以及457mg/5ml 2種劑量都檢出DIDP。
許蒨文說,考量到抗生素治療有一定的療程,貿然停藥可能使病菌產生抗藥性,正在使用安滅菌糖漿用粉劑的病患,應該去找開藥的醫師討論能否更換同成分藥物,切勿自行停藥。
衛生署也召集藥品安全評估及藥品諮議小組聯席會議討論,會中決議,安滅菌糖漿用粉劑的DIDP檢出值在安全範圍,民眾或醫師如有疑慮可停用,但病患經評估確有必要,仍應服用;廠商則有責任追查塑化劑來源,確保藥品品質。
◆ 賓漢起雲劑 統一用20年
【聯合報╱記者何祥裕/新北市報導】2011.06.10
統一企業公司向賓漢公司買起雲劑,竟長達廿年!板橋地檢署昨天傳喚統一公司幹部調查,幹部證實,向賓漢公司購買起雲劑已經有廿年,由於賓漢都出具食品添加物許可證,他們沒想到,賓漢竟會把塑化劑加入起雲劑中。
統一寶健運動飲料,因使用賓漢公司生產的起雲劑,經檢測含有DIPN(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而回收。檢方追查發現,陳哲雄至少從二○○五年起,就負責調配起雲劑;但二○○五年之前,陳哲雄是否參與調製起雲劑,目前還不確定。統一與下游的泰華公司,將把歷年向賓漢採購的數量提供檢方,做為將來論罪的依據。
據了解,陳哲雄六年前接手賓漢公司,把工廠從北市萬華遷移到土城區後,調配起雲劑都由陳獨自處理。檢方推斷至少從六年前開始,陳哲雄可能就在起雲劑內加入塑化劑;在舊賓漢時代,陳哲雄是股東之一,檢方也懷疑陳當時也可能參與調配起雲劑。
板橋地檢署昨天以證人身分約談統一公司的採購、研發經理、品管人員與採購經辦,以及泰華公司的總廠長、會計與採購人員,調查兩家公司向賓漢買起雲劑的交易過程。
統一幹部指出,賓漢都會出具「食品添加物許可證」,因此他們只會偶爾檢驗起雲劑的「油水比重」、「PH值」及色澤。
檢方也傳喚老賓漢的員工江黃雲玉(老賓漢負責人江茂盛的嫂嫂)與股東吳如陵。江黃雲玉稱她只負責打掃,沒接觸起雲劑調配;吳則稱股分在二○○五年就賣給陳哲雄,檢方訊後請回。
◆ 「辛拉麵」等大陸4款速食麵 港驗出含塑
中央社 2011.06.10
塑化劑事件越鬧越大,香港首次驗出4款中國大陸製造的速食麵調味粉和醬料含有塑化劑,其中「御品皇牛肉味生麵」的醬料含毒性極強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並超標53倍。
香港有線電視委託化驗所檢測香港市面上出售的10款大陸製造速食麵,檢測結果顯示,其中4款速食麵的醬料調味包都含塑化劑,其中「御品皇香濃牛肉味生麵」的醬料含塑化劑DBP百萬分之16.1ppm,超出標準容許的0.3ppm約53倍,也是香港首次驗出食物含DBP超標。
日清生產的「大將炒麵日式燒汁味」的醬料同樣驗出塑化劑DEHP超標,含量達2.3ppm,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1.5ppm,依法應即時下架回收。
韓國農心出產、上海製造的「辛拉麵特辣香菇味」的醬料驗出DEHP含量達1.3ppm,接近標準上限。
「金粉牌河粉王原汁牛腩味」的醬料被驗出含塑化劑DEHP,但含量少於1ppm。
另外,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驗出「壽桃牌非油炸速食麵(蔥香雞肉味)」調味油包含塑化劑DBP 0.25ppm。至於「壽桃牌生麵皇(瑤柱海鮮湯味)」脫水蔬菜包含塑化劑DBP 0.28ppm,確定超標。
獨家代理「御品皇牛肉味生麵」的惠康超市已將問題速食麵全面下架。公司發言人表示,會再就上述產品進行塑化劑測試,已購買產品的客戶可攜帶同一產品到任何一家惠康超市辦理退款。
另外,香港食安中心10日中午起全面禁止進口及在港供應由台灣「金饌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所有批次及口味的濃糖果漿。
食安中心檢測顯示,這款濃糖果漿的DEHP含量從6ppm至230ppm不等,遍及水蜜桃味、藍莓味、紅心芭樂味、荔枝味、青蘋果味、百香果味及紅葡萄柚味。
此外,香港衛生署還驗出葛蘭素史克藥廠的抗生素安滅菌(Augmentin)藥水用粉劑156mg/5ml含塑化劑DIDP超標,含量18ppm。
香港食物及衛生福利局副局長梁卓偉表示,港府不可能一次檢驗全部食品,會先查驗高風險食品,並公布結果,有問題會全面下架。
◆ 社會研究所-不被信任的憑證
【(黃筱玉/自由撰稿人)】2011-06-11 旺報
曾經在2008年騙倒阿扁前總統的小騙子黃琪,日前又再度以假身分騙倒了美國運通,取得了據說只要是地球上合法的事情都能幫你辦到的最頂級信用卡「黑卡」。黃琪15歲的時候就曾經謊稱自己是25歲留英雙碩士應徵上「執行副總編輯」這個職務,工作3個月後因挪用公款被開除。黃琪主演的台灣版神鬼交鋒一再上演,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
因為我們相信「信用」這兩個字。而起雲劑事件中老牌有信譽的公司也紛紛中標倒地,知名手搖飲料店結帳櫃檯上放著所有原料的檢驗證書影本,翻閱的人並不多,有翻閱的人大部分也不會仔細看內容,雖然我們已經不確定到底有甚麼是沒有添加的,但我們還是給予絕對的信任。
大陸有一種專家叫做「打假專家」,穿梭於各大賣場親身試驗東西的真假,為了分辨真偽,一個昂貴的桌子也許硬生生地當場被切割,話題十足性因此上了媒體。
台灣沒有這種東西,因為我們有政府把關,有消基會我們伸張正義,一張檢驗證書就可以讓消費者信任。
會不會有一天台灣混沌到需要回歸原始,也出現「打假專家」?
掃完塑毒 訂塑化劑執法基準
中央社 2011.06.11
全台今天同步銷毀塑化劑污染食品,總重量超過286公噸,行政院衛生署下一步將訂定塑化劑容許攝取量,做為管制塑化劑的執法參考標準。
衛生署統計至今天傍晚為止,有毒塑化劑污染食品案波及近300家廠商、超過960項食品,超過百噸,掃蕩毒塑食品的全面稽查行動也接近尾聲。
台北市、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等縣市今天同步執行銷毀,共有286.44公噸的膠囊錠狀食品或果汁、運動飲料被送進焚化爐或汙染處理廠。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指出,人會接觸環境中的各種塑膠製品,不可能塑化劑「零暴露」,衛生署下週一將召集專家學者,討論塑化劑的每日攝取容許攝取量 (TDI),如此才能了解吃到、沾到哪些含塑化劑的食物或塑膠用品,才叫做過量。
康照洲說,政府這次掃蕩塑化劑食品案,以6種塑化劑當指標,這其中DNOP的科學數據不齊全,衛生署請專家先評估DEHP、DINP、DBP、BBP、DIDP等5種常用塑化劑,參考歐美等國的資料,相信很快就會先訂出台灣的參考標準。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說,嚴謹的做法是先進行風險分析,接著訂定台灣本土的每日容許取攝量;在掃除食品惡意添加塑化劑之後,衛生署儘快訂出每日容許取攝量,接下來才有執法的最基本依據。
※ 相關報導:
* 修法後…黑心商最重罰千萬、判7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2168.shtml
未來食品業者如蓄意添加有害人體健康物質,行政罰最高額度由卅萬增至六百萬元,並可連續處罰;刑罰部分,如果確認危害人體健康,最高刑期由三年增至七年,併科罰金最高從九十萬增為一千萬元。
◆ 觀察站/銷毀以後…然後呢???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特稿】2011.06.11
繼「D-day」之後,政府又有大動作,複製172年前林則徐燒鴉片的精神,上午全國同步銷毀毒害國人健康的塑毒產品,但民眾要問的是,燒完之後,就沒有塑化黑心食品了嗎?或是再搞更大的工程,來個全國食品大掃黑,繼續喊漂亮的口號?
政府宣布5月31日是反塑化毒害的D-day,企圖安定民心,但塑化黑心食品,不僅沒有終結,反而愈滾愈大,每天都爆出新的塑化產品。半個月來,民眾至今仍陷在草木皆兵的恐懼中,不知道市面販售的食物,哪些是安全的。
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小至夜市、攤販,大到知名飲料大廠、五星級飯店、高價的養生食品,吃下塑化劑的人,可說涵蓋各階層。但奇怪的是,時間過了這麼久,似乎消費大眾全是受害人,但似乎又找不到具體的受害人。
這些日子以來,不管政府或民間消基會,陸續開始成立諮詢機構,要協助民眾如何向黑心廠商打官司索賠,吃過塑化劑汙染產品的消費者,不計其數,有人擔心兒子生殖器過短,也有人把罹癌歸咎於塑毒。
不過,就法律實務上來說,民眾要向廠商求償,得負舉證責任,例如保留購物收據,證明自己長期服用染塑產品,還得證明身體危害與塑毒有因果關係,不只求償的難度不小,還得忍受曠日費時的官司歷程。
就算贏了官司,受害者能獲得多少賠償?以檢方凍結昱伸、賓漢、金果王等公司負責人名下的資產,就算有幾億元,但這麼多的被害人,每人又能分得多少?
這場對抗塑化劑的作戰,並未因D-day、全台同步銷毀黑心食品而終止,藍、綠政治人物,也別想靠攻擊對手陣營,從中獲取政治益利。但執政團隊若無法從中記取教訓,食品業者仍短視近利,民眾將是永遠是輸家,在染毒食品的陰影中,只能自求多福了。
◆ 學者:毒物列管 不能頭痛醫頭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6.10
環保署將提升對塑化劑DEHP的管制,不過台灣風險分析學會今天表示,常用的塑化劑多達50種以上,主管機關不能僅「頭痛醫頭」,應該全面檢討國內毒化學物質的列管,從源頭管理,否則難杜絕下一次的黑心事件發生。
國內爆發史上最大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不過台灣風險分析學會批評,衛生署、環保署、行政院等單位處理情況混亂,導致「今天運動飲料、明天果汁、後天蛋糕」,甚至抗生素…,導致民眾每天增加恐懼。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表示,類似塑化劑等毒化學物質,即使是科學證據仍不清楚,管制要從嚴,政府單位若仍遵循「少列少管、不列不管」的心態,問題將更嚴重。他批評環保署甚至一度站在廠商角度,擔心列管後,業者「用起來不方便」。
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也說,環保署雖然將列管DEHP在內的8種塑化劑,但是國內常用的塑化劑多達50種以上,難保其他未列管的塑化劑,日後不會被惡意使用。
因此,除了現在要擴大推動的食品履歷制度,追溯原物料使用,周桂田說,更應有效管理化學物質,例如像是歐盟對化學物質管理的「REACH」法案,(Regul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對歐盟市場上、和進入歐盟市場的所有化學品,強制要求註冊、評估、授權。
「REACH」法案並要求製造商、進口商必須負責提出化學品檢測相關資料,廠商不能以配方的商業機密為由推託。周桂田說,這樣一來,就不會有過去昱伸用了這麼大量DEHP,卻沒有人管的問題。同時能嚴格控管化學物質流向,行政機關也不必花費大量成本、人力稽查。
◆ 義美高志明建議:從源頭控管 解除疑慮
【聯合晚報╱記者蔡明樺/蘆竹報導】2011.06.10
毒塑風暴席捲全台,老字號義美公司堪稱食品業模範生,針對目前政府要求店家張貼檢驗合格證明,五大類食品才能販售,總經理高志明建議:「應從源頭管理,讓民眾了解起雲劑的本,才能降低恐慌。」
1984年麥當勞來台設點,義美就是原料供應商之一,之後跟進的肯德基、漢堡王,麵包也都由義美供應,總經理高志明除了爭取ISO國際認證外,2005年購進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為上游原料把關。
高志明表示,所有原料都必須經過食品安全研究室檢測,確定對人體,無害後,才會進入生產線,「塑化劑食品爆發前,公司早已行之多年。」
高志明說,食品販售的通路太多,要求雜貨店比照連鎖超商、大賣場張貼檢驗證明,「有些雜貨店連傳真機都沒有,上游廠商又沒主動告知,業者根本不曉得有此規定。」
毒塑風暴已經讓民眾飲食安全亮紅燈,他認為,起雲劑應用在食品上行之多年,但加入塑化劑確實不應該,與其要求下游通路配合,不如從塑化劑生產源頭管控,才能徹底解決民眾疑慮。
※ 相關報導:
* 義美阻絕塑毒經驗 總統取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2160.shtml
「義美不是光靠檢驗而已。」高志明說,研究室主要功能其實是「嚇阻」,重點是供應商對原物料來源、成分必須交代清楚,若售價比行情價低太多就自動剔除,供應商還得提供客戶名單,義美會檢查出貨明細,最後才是檢驗把關。
◆ 觀察站/良心 最好的品牌形象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特稿】2011.06.10
企業必須愛惜羽毛,重視公司形象、商品及服務品質,並視為企業第二生命,原因就是企業的品牌價值建立不易,毀損卻在旦夕之間。而今,台灣發生的塑化劑風暴危機,擺在眼前的,看到的就是無數企業其品牌價值從建立到敗壞的過程,此過程不是只有企業個別的品牌價值問題,就連台灣製造這個國家品牌價值也被拖累。
從運動飲料、兒童益生菌、蜆錠及各項保健品...開始被驗出DEHP塑化成分之後,台灣社會天天上演塑化劑汙染食品的連續劇,很多食品、飲料、保健品、藥物都被驗出含有塑化劑成分,雖然很多企業都出來喊冤,強調自家企業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染塑,甚至將最終責任指向政府先前沒有訂出嚴格的檢驗標準,業者外顯出來的姿態是,他們今日深陷塑化劑風暴危機實在是無辜的。
看看這些產品染塑的企業,在商品被發現染塑後,啟動標準的危機處理程序,商品下架外,刊登廣告澄清,試圖挽回企業及染塑商品的品牌形象,但部分企業一直到今天還是不肯看看沒被染塑的同業,花了六千多萬元做實驗室,負責任地為消費者把關,希望販售出去的每一口食品,讓消費者下肚的,都是安全沒有染毒的。
企業的品牌價值的真正意義其實不是有形的品牌知名度、知覺品質、品牌聯想,應該也是無形的、長期的從消費者使用者角度來思考,如果從不問組成自家食品的成分,那不是無辜,而是怠惰,政府如果不檢討過去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那麼台灣品牌價值的喪失,也真的是活該。未來經此一可怕的塑化風暴後,大家都得思考更深層更長期及更實在的品牌價值建立,非花拳繡腿口頭說說花花廣告費的品牌價值。
聯合筆記/塑化劑是大家想出來的
【聯合報╱陳靜宜】2011.06.11
塑化劑是大家想出來的?是的,「果」隨「願」而生。
因為大家想要「便利」,所以便利商店一直開,成為全世界超商密度最高的地區,真的非常便利。
大家也要「快速」,等茶葉泡開太慢了,水果要削皮、要榨汁太麻煩,大家不耐等待,因此有了瓶裝茶、瓶裝果汁,一切如願而生。打開大型透明冰櫥,一秒鐘拿了就走,嗶嗶感應一下就結帳,多麼快速!
接下來,大家還想要「便宜」,於是塑化劑這類添加物就誕生了。同是果汁,冰果店一杯要七十元、樂利包只要四十五元,確實很便宜。
眾人的「想要」決定了市場興衰。如果大家堅持到水果店買果汁、到市場買新鮮水果,速成的合成果汁就會被淘汰而不復存在。基隆知名泡泡冰店,這兩天就把七款水果口味的果漿下架;因為大家「不想要」,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塑化劑事件,不光是把昱伸、賓漢等黑心廠商打垮了就沒事,難保不會再有業者製造其他有害添加物,也難保被撤銷執照的業者不會另起爐灶。重點是大家如何重新看待飲食消費市場,是否太依賴對「便宜又大碗」的肯定,而少了對「一分錢、一分貨」的尊重?
許多人喜愛王品集團,它在同等級餐廳中顯得便宜又大碗,越開越多。但從幾年前的重組牛肉事件,到這次用了金果王產品,可看出其成本策略沒變。而它事後的因應,也未顧及對消費者的責任:第一時間只招了原燒,第二時間才招出夏慕尼鐵板燒、品田牧場、西堤牛排也染塑毒。
如果消費者清楚告訴店家:再提供危險食物,以後就不上門了,企業敢這樣嗎?消費者不要再姑息業者了,不只對王品,對所有店家都該嚴肅鞭策,必使店家也鞭策供應商,我們才能吃到安全食品。
◆ 遠離塑毒 陪孩子吃健康食物
文/林杰樑 2011.06.10 自由
近來毒塑化劑事件引發民眾恐慌,紛紛詢問要如何防毒?建議應先停止一切可能暴露的來源,包括可疑的飲料等5大類食品及麵包糕點。因大多數塑化劑可以在2到3天內排除乾淨,例如DEHP在體內,只需12小時即可排出一半,但因有「半衰期」的問題,所以還是要每12小時減半排出,需要3天時間才能排掉。
但即使在動物實驗,每天餵食老鼠最大容許值的6000倍的DEHP,在停止暴露3個月後,DEHP即排除乾淨。因此建議家長及民眾應養成以下習慣。
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
●多喝水:因塑化劑是部分經由腎臟、部分經由肝臟代謝,多喝水可使腎臟代謝的解毒能力發揮最大功效。
●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蔬果、五穀雜糧、豆類等。可使肝臟經由膽汁排除到糞便的毒素,不會殘留在身體。
●多吃各種顏色的當季盛產的蔬果:因蔬果含有維生素C以及各種比維生素C更強的抗氧化物質,例如茄紅素(番茄、西瓜)、胡蘿蔔素(木瓜、南瓜、番薯)、花青素(葡萄、李子)、葉綠素及葉黃素(深綠色蔬果)等,可減輕塑化劑的毒害。
動物實驗證明,塑化劑的致毒性是來自「過氧化」的結果,蔬果的抗氧化能力可以緩解其毒性。在老鼠實驗上,經由塑化劑傷害的睪丸萎縮及精子稀少,在停止暴露後,65天可恢復正常。如果投予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則45天即可恢復。
●少吃高油脂食物以及內臟:許多環境荷爾蒙,包括戴奧辛、多氯聯苯及塑化劑,經由環境污染累積在食物鏈中,都是以脂溶性的型態存在。一般人暴露環境荷爾蒙,主要來自於食物的攝取。少吃高油脂食物,即可減少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累積在體內。紅肉較白肉多20%的油脂,因此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少吃油炸、燒烤以及雞皮、鴨皮、肥肉等。
奶油含量高的餅乾、蛋糕等,宜少食用。環境荷爾蒙經常須由肝腎代謝而累積其中,因此少吃養殖動物的內臟也可以減少吸收,尤其婦女懷孕及生產後,常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進補,須特別注意。
●多吃新鮮的天然食物,少吃有包裝的加工食品:根據2011年3月美國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雜誌的研究顯示,20個人在吃包裝的加工食品一個禮拜後,再吃新鮮天然的食物,結果尿中DEHP濃度下降56%,雙酚A下降60%,因此儘量吃天然新鮮的食物(如水果),不要吃包裝加工的食品(如包裝果汁),可以減輕環境荷爾蒙的暴露。
●多吃大豆類食物:尤其是女性更為重要。
塑化劑含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以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並且會導致女童性早熟的發生。
醫學研究發現,大豆類食物如黃豆、毛豆等,對於這些癌症以及女性性早熟都有預防的功效。因此,擔心塑化劑毒害可多攝取大豆類食物。
便當盒加溫別再加熱
●國內學者研究,有些聚丙烯(PP)(5號)餐盒及聚乙烯(PE)塑膠袋受塑化劑污染,便利超商塑膠(5號PP材質)或紙製(內有PE膜)便當盒,如無法回家以瓷盤加熱,只能再加溫、不適合再加熱,需將微波時間減半。
●對於天天經年累月暴露塑化劑超過每天最大允許值(TDI)的人,宜就醫檢查,治療及追蹤。
如DEHP的TDI=20微克/公斤體重;DINP的TDI=150微克/公斤體重;DBP的TDI=10微克/公斤體重。
只有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吃健康食物,孩子才可能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才能避免塑化劑的毒害。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
※ 相關報導:
* 林杰樑:長期健康照護 比求償更重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2608.shtml
從醫師觀點,這次事件還沒落幕,更困難的階段才要開始,對曾經大量食用含塑化劑食品的兒童,建議應儘快補助作尿液篩檢,長期追蹤健康變化。
◆ 淡水魚水中游 DEHP好濃好嚇人
【聯合新聞網路╱綜合報導】2011.06.10
根據研究指出,塑化劑DEHP過去十年來污染台灣河川的情形有增無減,不只淡水魚體含有高濃度塑化劑,連河川底泥也監測出DEHP含量5年年度高出4倍的含量。
秀姑巒溪魚體DEHP濃度最高
根據媒體報導,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進行的「98-99年毒性化學物質環境流布背景調查」指出,底泥和河川野生魚體中所發現的DEHP濃度是六種塑化劑最高的。其中秀姑巒溪魚體DEHP平均濃度是2.6mg/kg,也是所有淡水河野生魚體中最高的。
其他被檢測出來的野生魚包括吳郭魚DEHP平均濃度是1.4mg/kg到129.5mg/kg、白鮻則有1.7mg/kg到253.9mg/kg、石斑1.2mg/kg到33.1mg/kg,溪哥1.5mg/kg到92.7mg/kg。比較起來,河川上游魚體汙染量較低,中下游污染較嚴重。除了DEHP之外,魚體身上還驗出雙酚A等環境荷爾蒙。
專家提醒民眾,應該少食用河流野生魚種,吃魚時也儘量不要吃污染物囤積量高的內臟、魚頭、魚肚和魚皮。
城市享受咖啡 致癌物恐藏其中
除了食物「染塑」之外,其實更嚴重的危機早已潛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包括塑膠袋、塑膠碗、塑膠杯等塑膠製品。雖然環保署有管制塑膠製品依不同材質製程和耐熱、耐酸等特質,在塑膠製品外包裝上註明,但政府從沒有提醒過社會大眾,究竟有何危險?以致於在台灣民眾普遍習慣把塑膠製品當成食物器皿使用。
目前台灣塑膠製品一共可分為7類,編號5的聚丙烯可耐熱至165度,最耐酸鹼、不易被腐蝕,其他編號的塑膠容器多少都會釋出塑化劑。
根據報導,最常被使用在寶特瓶、瓶裝飲料編號1屬於PET材質,耐熱僅70度,且不適合長期使用,儲放超過10個月以上的PET會釋出致癌物,因此不建議回收重複使用。
超商用PE保鮮膜包覆的食物,僅能做冷藏用,絕對不能微波加熱。另外,食品包裝盒和盒蓋常常也會是不同材質,消費者容易沒弄清楚就一起加熱使用。
之前不久才吵過的市面上的咖啡外帶杯紙杯杯蓋,不少便利商使用店標示6號聚苯乙烯,不耐酸鹼也容易因高熱釋出致癌物,燃燒時會釋放被稱為「環境荷爾蒙」苯乙烯的毒素。環保署曾解釋,聚苯乙烯(PS)則為穩定的高分子聚合物,應無毒性,也強調「環境荷爾蒙」雖可能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或引發惡性腫瘤,對懷孕期胚胎或成長初期影響頗大,但統計因果關至今仍未確明,沒有直接證據斷定。
※ 相關報導:
* 塑毒侵河川 底泥、魚體DEHP濃得嚇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0/today-life1.htm
歐洲致命大腸桿菌 禍首…德國豆芽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記者施靜茹/綜合報導】2011.06.11
德國國家疾病管制中心十日宣布,造成此次大腸桿菌疫情的禍首是德國生產的豆芽,並解除民眾禁止生食番茄、萵苣與小黃瓜的警告,俄國則同意恢復進口歐盟蔬菜。
因歐洲大腸桿菌疫情擴大,我國衛生署從上月廿八日起,已對德國、西班牙、荷蘭、瑞典、丹麥進口的小黃瓜、番茄和萵苣,由例行的百分之五抽驗率,提高為百分之百逐批抽驗,清查發現最近並沒有歐洲的小黃瓜和番茄進口來台。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德國國家疾病管制中心正式名稱)負責人柏格在記者會上說,對豆芽做的一千多種大腸桿菌檢驗雖都呈陰性,但在檢測超過一百名感染大腸桿菌的患者後,發現因食用豆芽而出現血便或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的人比未食用豆芽者高出九倍。
柏格說,這批豆芽據傳來自下薩克森邦的小型有機農場,上周末首度成為疫情焦點,在初步檢驗該農場的豆芽後,發現未遭汙染,現在又再度被指為病源。
柏格說,「該農場的農作物檢測結果呈陰性,不過仍有諸多跡象顯示,感染民眾與該農場有關。兩者的關連從未如此清晰,這就是重要線索。」
德國五月初爆發大腸桿菌疫情,疫情至今擴散至歐美等十四國,已造成三千多人感染,至少卅一人死亡,歐洲農業因此損失數億歐元。
德國政府在處理疫情上卻大擺烏龍,一開始將病源指向西班牙小黃瓜,經檢驗發現未遭汙染,只好認賠西班牙農民損失;隨後又說是自產的豆芽出問題,初驗又查不出病菌,未審先判的做法飽受抨擊。
◆ 芽菜釀禍非首次 污染源仍是謎
中央社 2011.06.11
德國調查全世界最致命大腸桿菌疫情,經過1個月追查病源,檢驗數千種蔬菜,終於水落石出:禍首是德國本土豆芽菜。
衛生官員昨天宣布,德國北部一農場產的豆芽菜引爆這次疫情,造成31人喪生及近3100人中毒,也導致歐洲許多地區對蔬菜避之唯恐不及。
但仍有更多問題需找出答案,包括是什麼污染了豆芽菜?是遭污染的種子、水,或附近動物?答案仍不明。 但豆芽菜是元凶並不令人驚訝。過去也曾發生豆芽菜引發食物中毒案例,包括2005年美國密西根州及維吉尼亞州案例及1996年在日本的大規模疫情,造成11死,逾9000人身體不適。
豆芽菜有豐富蛋白質及維他命,但是生長環境加上人們大多生食,成為傳播疾病理想媒介。豆芽菜需在華氏100度高溫的潮溼環境生長,正好是大腸桿菌孳生溫床,且表面積大,利於細菌附著,如果本身種子就被污染,單是清洗仍不夠。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微生物學家史密斯(Stephen Smith)表示;「大腸桿菌會緊緊附著在芽菜種子上,且可在種子上冬眠數月。」
他說,一旦開始澆水,大腸桿菌可繁殖達10萬倍。
發現污染豆芽菜所在的德國下薩克森邦(LowerSaxony)農業部發言人哈納(Gert Hahne)表示:「每家自助餐都可吃到這東西。」
「但拉了2週肚子後,多數人不記得他們所吃的火腿三明治或沙拉中,是否有豆芽菜。」
◆ 荷蘭甜菜芽驗出不同大腸桿菌 產品回收
中廣 2011/06/10
歐洲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荷蘭在一批紅甜菜芽中,驗出大腸桿菌,不過菌株與引發德國疫情的不一樣,荷蘭的毒性比較低,目前所知,不會致命,荷蘭宣布回收外銷及國內的甜菜芽...(夏明珠報導)
德國的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疫情,延燒一個半月,已經奪走三十條人命。衛生單位還沒有抓到禍首,荷蘭昨天也通報在蔬菜中驗出大腸桿菌,到目前為止,沒有傳出嚴重食物中毒的案例。
荷蘭食品安全局說,荷蘭的甜菜芽中驗出的大腸桿菌,和德國的不一樣。目前,只有一個農戶的作物受到汙染,它們銷往比利時、德國,以及在荷蘭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全面回收。
大腸桿菌是食物中毒常見的原因,環境中自然存在的大腸桿菌有百百種,包括人和牛羊等多種哺乳類動物的腸道中,都有大腸桿菌,它們多數都是無害的。不過,有的時候對動物無害的大腸桿菌,到人的身上,可能就會致命,專家最擔心的是,原本無害的菌株,突變之後,也有可能變得危險。
荷蘭的汙染甜菜芽,是德國在調查疫情的時候發現,經由歐盟通報,荷蘭檢驗證實。至於德國的食物中毒疫情,新增病例逐漸減少,不過無法確定這是因為疫情緩和,還是民眾現在不敢吃蔬果的結果。
◆ 淡水河野生魚太毒 釣客不敢吃
自由 2011.06.10
〔記者花孟璟、劉信德/綜合報導〕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高,關渡橋下釣客也表示:「淡水河的野生魚,我也不敢吃!」 釣客說,他釣魚會看魚種,從外海游進淡水河的魚才會吃。在台北橋、忠孝橋、中興橋及關渡橋下常見淡水河的魚種,釣友常口耳相傳有毒或重金屬污染,根本不敢吃。
奇美村民不敢喝秀姑巒溪水
對於秀姑巒溪的溪魚,驗出高達二.六mg/kg的DEHP塑化劑,瑞穗鄉民則感到十分驚訝。瑞美村的阿美族陳小姐說:「從小吃秀姑巒溪魚長大!怎麼可能有塑化劑?」她說,會在秀姑巒溪捕魚的都是阿美族,也是部落過去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但主要是自己吃,鮮少販賣,聽到溪魚有塑化劑,感覺還是會「怕怕的」,但不會因此不吃魚。
因秀姑巒溪沿線都沒有生產、使用塑化劑的工廠,鄉民對這樣的檢驗結果難以置信。瑞穗鄉代鍾紫韻說,她不相信秀姑巒溪會污染這麼嚴重,懷疑是溪流沿線的禽畜養殖區的排泄物,及種西瓜使用的農藥導致污染。
花蓮縣環保局水污染防治科長王至惠推測,秀姑巒溪魚體會驗出微量塑化劑,可能是每年秀姑巒溪的遊客數太多,將塑膠袋等垃圾丟入河川,環保局將與觀光單位加強聯繫,宣導遊客不要亂丟垃圾。
吃魚少吃頭、內臟、魚皮
國內民眾吃的大多屬養殖魚類,較少食用河流野生魚種,毒物專家林杰樑醫師及新光醫院江守山醫師建議,吃魚時,盡量不要吃污染物較易累積的內臟、頭部和油脂較多的魚肚及魚皮等部位。
◆ 含砷雞肉飼料 我4成雞場使用
陳至中、閻紀宇、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1-06-11 中國時報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驗出市售雞肉含砷,懷疑是雞肉用藥「洛克沙生(Roxarsone)」惹禍,宣布停止販售,事件延燒到我國!農委會十日坦承,台灣約有四成的養雞場使用添加「洛克沙生」的飼料,雖然沒有研究顯示對人體有立即危害,為求謹慎,仍比照美國暫時停止販售,靜待進一步檢驗調查。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出,最新研究顯示,國際大藥廠輝瑞(Pfizer)子公司雅來(Alpharma)生產的家禽用藥洛克沙生(Roxarsone),會導致肉雞食用後肝臟出現無機砷(inorganic arsenic)。雅來將在卅天後停售洛克沙生,讓家禽業者有時間改用其他藥物。
砷是一種常見的有毒物質及致癌物,其化合物經常運用於農藥、除草劑、殺蟲劑之中,有名的毒藥「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長期引用含砷的水將導致烏腳病。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台灣的洛克沙生主要是添加在飼料之中,可以促進雞隻生長及改善飼料利用效率,美國、日本、中國及拉丁美洲等國家也廣泛使用該藥品。
由於洛克沙生不易被人體吸收,除了禁止飼料添藥的歐盟外,國際大都允許添加,我國訂定肉品中的殘留容許量為○.五PPM。
黃國青進一步解釋,這是美國第一次在雞肝中驗出無機砷殘留,但濃度極低,相當於一杯平常飲用水裡的無機砷含量,並無食品安全風險,美國FDA也強調消費者無須改變食用雞肉的習慣。如果有進一步研究顯示洛克沙生會影響人體,將立刻禁用。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詹東榮表示,洛克沙生可有效抵抗雞的球生菌感染,過去研究資料顯示食用洛克沙生的雞會殘留有機砷,但有機砷會被人體代謝,不會影響健康。
他認為,這次可能是FDA改善了檢驗技術,首度驗出相對較毒的無機砷,但濃度極低,由藥廠自行決定暫時停售,「美國FDA是一個保守的機構,如果它真的很毒,一定是立刻禁止,不會有第二句話!」
80種許可藥品含塑 專家促公布
自由 2011.06.12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塑化起雲劑惡火燒進製藥界,不少民眾才驚覺,原來藥品也有香料、也有起雲劑。事實上,我國目前有效的兩萬多張藥品許可證當中,其中約五十張藥證內的藥品成分含有塑化劑DEP、三十張含有DBP。卻因為現行法律未強制藥品全成分標示,不僅民眾無從得知、專業把關的藥師也未必查得到。
法令未強制標示全成分
台灣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沈麗娟指出,食品衛生管理法明定食品與食品添加物都應該清楚標示於容器或包裝上,唯獨藥品少了這條重要規定。民眾只看得到藥品主要成分,藥品內常用的「賦形劑」等添加物,不論是說明書或是藥品包裝上都付之闕如。
沈麗娟舉例指出,在臨床上曾遇到有病人對澱粉過敏,一吃就拉肚子,藥師想協助患者尋找製造過程中沒有用澱粉,而是用其他替代物的藥物。結果向衛生署詢問,卻沒有這類資料。醫院只好找藥廠一家一家問。
這次的事件恰好凸顯我國目前管理制度的問題。例如,雖然已知我國有超過八十張藥證使用塑化劑,但是民眾如果想要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膠囊是否含有塑化劑DET?即使在衛生署藥物許可證的查詢網頁鍵入藥品資料,也只能看到藥品的主成分,無從得知其他添加物。
林杰樑:長期用藥應留意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我們現在最主要是在意是否長時間使用?」因為以目前的醫材為例,不管是輸血袋、點滴袋,都是緊急使用、短暫使用,在選擇性不高的情況下使用,只能說是無奈的必要之惡。當然,若能改成沒有塑化劑的產品最好。但是如果非救命藥物,而且有其他選擇,主管機關應善盡告知義務。
食管局:須兼顧營業機密
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表示,藥品全成分標示可以討論,但因事涉部分公司營業機密,可能也須兼顧。此刻,還是希望民眾了解,藥本來就是毒,在必要性使用的前提下,合法使用的塑化劑就如同藥物內的其他化學成分一樣,都是經過相關安全性試驗的成分。
不管塑化劑是否合法使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顏美娟強調,民眾本來就有知的權利,這些資訊政府本就應該公開。她認為現在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出來是在保護消費者還是廠商。
※ 相關報導:
* 民眾送驗LP33膠囊 竟含3種塑化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2/today-fo7.htm
不少人主動拿著家中的產品送件檢驗,卻也陸續發生與業者送驗結果大相逕庭,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有業者憂心,如果全無規範、再這樣下去,恐怕變成競爭廠商間另類惡性競爭手段。
* 全面查塑 抽檢藥物、進口食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3843.shtml
塑化劑食品風暴後,政府全面補破網,衛生署長邱文達今天表示,近日內將抽驗藥品及國外輸入食品,是否也含塑化劑。國衛院也表示,將篩選出塑化劑高暴露量的孕婦、嬰兒、學童,進行長期健康追蹤。
* 國人污染物監測網 沒錢啟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2/today-fo8.htm
衛生署發言人王哲超表示,該計畫因為規模龐大,確實所費不貲,但仍有許多細節尚待討論,等到定案後,衛生署將會盡力籌措財源支應。
◆ 塑化劑風暴/安滅菌清「塑」港祭鐵腕 台灣慢半拍
TVBS 記者:游皓婷、攝影:劉若媺 台北報導 2011.06.11
TVBS在6月7日率先揭發知名藥廠GSK所生產一款兒童用抗生素「安滅菌」,驗出微量塑化劑DIDP,衛生署拖了5天才決定,將要求藥廠下架回收,當初衛生署評估風險認為,驗出的塑化劑相當微量,況且還沒釐清原因,只有「建議停用」,但後來香港政府也驗出同款藥品含有塑化劑,甚至在11日下午加碼祭出鐵腕,強力要求藥廠下架,否則撤照,防堵塑化藥品,台灣衛署官員似乎把風險丟給民眾自己承擔。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藥廠業務說『沒關係啦』,說(安滅菌)還是可以吃。」
「安滅菌」證實含有塑化劑DIDP,知名藥廠GSK沒有主動回收,衛生署的態度,似乎成了藥廠的「定心丸」。小兒科醫師林應然:「人家台灣廠牌都可以製造出不含塑化劑的(抗生素),同樣成分的東西、同樣成分的東西,你原廠為什麼要還有塑化劑。」
在台灣,這款抗生素「安滅菌」,每個月超過3萬人使用,6月7日TVBS送驗踢爆,「安滅菌」含有DIDP,衛生署緊急送驗,在8日證實安滅菌「沾塑」,卻「沒有」要求廠商下架,6月9日,香港政府也驗出DIDP,當天立刻要求廠商下架,11日下午1點多,港府再秀鐵腕,祭出「撤照令」。
香港衛生署官員:「如果藥廠對(下架)這方面有任何的爭議,在藥物及毒藥條例下,將這項(安滅菌)藥物『吊銷牌照』。」
反觀我們的衛生署官員,只有「建議停用」。台灣衛生署官員:「大概每一次會吃到(DIDP)大概是2個微克,可以容忍的攝取量是9個毫克,所以大概是4500分之1。」
比起香港,台灣衛生署態度相對軟弱,GSK藥廠在9日當天,還發出聲明,說安滅菌微量的DIDP,不會影響人體健康,衛生署拖到11日下午3點多才決定「安滅菌全面下架回收」,衛生署決策慢半拍,難道把風險丟給民眾自己承擔。
◆ 塑膠容器都會溶出DEHP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6.12
不是遠離黑心起雲劑產品,就能避免吃到塑化劑,根據學者研究發現,保特瓶 (PET)、高密度聚乙烯 (PE)、聚氯乙烯 (PVC)等塑膠材質的容器,盛裝食物1小時後100%都會溶出DEHP,特別是PVC保鮮膜,包覆油脂食物時,溶出量會超出標準值。
國人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塑膠製品,今天在食品安全管理論壇中,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發表研究結果。她用一般常用的PET、PE、聚丙烯PP等八種材質,在溫度25度下,以「正庚烷」為溶媒,模擬盛裝、包覆油性食物,結果全部都會溶出DEHP。
陳美蓮強調,塑膠材質普遍使用做為食物包裝容器,雖然PET等材質都會溶出DEHP,但都在可容許的範圍內,國人不必過度擔憂。
但必須注意的是,PVC保鮮膜的DEHP溶出值最高,平均約每公斤食物可能溶出1.98毫克,已高於歐盟、及國內1.5毫克標準。如果覆蓋油性食物再去微波加熱,溶出值將會更高。
陳美蓮說,DEHP屬於脂溶性,遇到油性食物、加熱都會從塑膠材質釋出。如果包裝飲料、食用油、醬油等,應該還在可容許的風險範圍內。
環保署預計2013年禁止PVC保鮮膜製造、輸入供零售業販賣。但陳美蓮建議,政府應制訂包裝材料中容許添加塑化劑的最大含量,以確保平常使用時溶出濃度在安全範圍內。
陳美蓮舉例,國外包括美國FDA、澳洲,也允許DEHP做為食品包裝材料,但僅限於包裝高水分食品。巴西則規定,塑膠包裝材質用於脂肪含量高於5%的食物時,DEHP的含量不得超過3%。日本2000年已禁止含有PVC的手套用於食物處理。
◆ 比塑化劑更毒 苯乙烯、甲醛隨處可遇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1-06-12 中國時報
小心生活中比塑化劑更毒的物質就在你身邊!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苯乙烯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動物確定致癌物、人類可能致癌物,研究顯示,人體長期接觸與累積,可能會導致腸胃道方面的癌症。
他說,在環保資源回收分類中為《6號》的聚苯乙烯,只要遇熱就會釋出苯乙烯,碰到七十度C以上的高溫,甚至會變形。常見用途包括超商現煮咖啡的杯蓋、保麗龍碗、透明的塑膠杯等。至於紙杯內層的薄膜則是乙烯,與聚乙烯不同,但低密度的乙烯也不宜用來裝熱飲。
所以,要避免攝入過量苯乙烯,飲用超商熱咖啡最好打開蓋子再喝,避免用保麗龍碗吃泡麵,以及用透明塑膠杯盛裝熱飲料或熱食。
至於甲醛(福馬林)則早在二○○六年,就被WHO認定為一級致癌物,也就是動物及人類的確定致癌物質。環境中只要有○.一ppm的甲醛,就會刺鼻,若是濃度達○.五ppm,就會令人不自主地掉眼淚,甚至喉嚨痛。
林杰樑說,甲醛最常用於合板類的裝潢建材,只要新家具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多半都是添加甲醛的結果。建議民眾最好選擇有「綠建材」認證的環保傢俱,或者二手傢俱,此外,實心木質的傢俱,也相對比較安全。他說,若實在無法避免,至少也應將傢俱放置通風處,直到刺鼻味揮發消散之後再使用。
此外,新房子及車子使用冷氣時,應儘量設定在換氣的位置,最少持續一年。不要為省錢,而改用室內或車內循環,如此可以減少密閉空間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甲醛的傷害。
由於甲醛還有塑形、漂白的功效,過去舉凡牛仔褲、免燙衣褲,甚至於小貝比的衣物,都曾被檢出含甲醛。所以,建議民眾購買衣物後,應先以洗潔劑確實洗淨。
食品安全管理快上緊發條
【聯合報╱社論】2011.06.12
塑化劑汙染風暴不斷擴大,國人對國產食品安全的信心降到了谷底。
雖然在事件發生後,檢調加快腳步查緝不法,衛生主管機關立即公告了處理原則,立法院更火速通過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加重對不法黑心商人的罰則;但不可諱言的,這些亡羊補牢的措施顯然未能消除許多民眾心中的疑團:為什麼有毒塑化劑可以在食品市場橫行幾十年,遲至今日才檢測出來?何以連一些知名品牌大廠也涉入其中?這真的只是偶發事件嗎?
衛生主管機關對食品添加物雖採正面表列方式管理,但食品工業日新月異,添加物幾乎不可能完全控管,部分原料商難免使用表列之外的添加物,增加商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塑化劑DEHP只是其中之一,而台灣遲至一九九九年才將DEHP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換言之,在化學添加物充斥食品市場的情況下,毒塑化劑風波實不應視為偶發事件,偶發的只是DEHP已列為毒性化學物質。內行人僅使用多種化工原料加水,即可調出色香味俱全的飲料及湯品,已是不爭的事實,而網路傳言市面上有茶飲店直接購買化工原料製作飲料;這些化學添加物目前或許合法,如DEHP在一九九九年以前亦「合法」,但誰知道什麼時候科學研究會證實它有礙健康?誰知道多種化學添加物混用後對人體的影響?誰又知道下一個毒塑化劑風暴何時爆發?
在遭DEHP事件波及的商家中,確實可能有些攤商是因不知情而成為受害者;但一些知名大廠也聲稱是受害者,委實值得深究。食品大廠如果珍惜品牌,理應將食品安全視為整個生產作業的最高準則,嚴格為自家產品把關,更不應為了節省成本而購用不合理低價的原料,增添風險。
當然,衛生主管機關才是改善食品安全最重要的關鍵。DEHP目前雖已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需受毒化物管理法的規範,但製造、使用、貯存及運送等都不需要設置專業技術人員管理,難免造成控管的漏洞。在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加重不法商人的罰則之際,主管機關也應即速促成DEHP的毒化物排行升級,俾便加強管理。
再者,市面上的化學物質多達十萬種,其中不乏具毒性者,但目前政府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的只有二七一種,而其中七十八種屬於管理鬆散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在這次毒塑化劑風暴中,DEHP固然是主角,其他許多毒性化學物質同樣有機會造成食品安全的顧慮,當然不應忽視。
更積極的作為是,強化現行對上市食品的抽檢作業,使不法的食品添加物無所遁形;但在目前,各縣市的稽查及檢測人力嚴重不足,使這項最後的把關形同虛設。監察院調查顯示,去年全國二十五縣市衛生局編列的食品衛生經費與人口比,每個國民平均只能分配到四‧六元,而美、加、日、韓、澳等國十九個城市的食品衛生經費與人口比,平均高達約一○二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行政院實在不容再忽視這個與國民飲食安全切身相關的課題了。
食品安全涉及的當然不僅限於化學添加物的問題。不久前農委會會同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稽查團膳業者,在CAS肉品中檢出殘留的瘦肉精;農委會去年做禽畜屠宰衛生檢驗時,也發現每一百件豬肉中有一‧七件檢出瘦肉精;另外,消保會檢驗國小營養午餐肉品中殘留的動物用藥時,從貢丸中檢出抗生素氯黴素及恩氟沙星,並自雞肉中驗出脫氧羥四環黴素,而五家違規廠商中竟有四家是優良肉品CAS廠商。CAS及GMP相繼出狀況,政府認證的權威也正面臨挑戰,不客氣的說,這已是政府的公信心危機。
食品安全一向備受多數民眾關切,豈容亮起紅燈?美國眾議院去年通過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大幅改革食品安全系統;連中國大陸都針對黑心食品祭出重罰,要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為。何時我們才能重拾以往對國產食品的信任,何時才能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呢?
◆ 添加物標示唬弄 有看沒有懂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6.12
塑化劑污染食品喚起各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但不少民眾卻連最基本的食品標示都看不懂,今天在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舉辦的食品安全管理論壇中,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建議,食品添加物不僅應列出化學成分名,也要列出用途,善盡對消費者告知責任。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台灣食品加工太普遍,連白米都經過加工,但對食品成分標示,主管機關「縱容」廠商已久,廠商「愛怎麼標怎麼標」。她以起雲劑為例,幾乎沒有消費者在運動飲料上看過這個標示。
主婦聯盟陳修玲也說,衛生署在國人飲食教育作的不夠,國人多只看包裝產品的有效期限,不看、也看不懂食品標示的成分,很容易被包裝上的「天然」、「100%」、「純」等字眼迷惑,因此有必要對食品添加物增加知識。她舉例,很多人怕吃到味精,事實上愛吃的零食洋芋片,成分不標示味精,只標示「麩胺酸鈉」、或是「E621號」都算廠商有標示,消費者卻不知不覺把味精吃下肚。
◆ 訂塑化劑容忍值 傾向比照歐盟
中央社 2011.06.12
塑化劑風暴引發恐慌,行政院衛生署邀集專家學者召開會議,將訂定塑化劑的每人每天每公斤容忍值。專家表示,初步傾向應比照歐盟標準訂定,但最後仍將由衛生署決定。
食品違規添加塑化劑風波,引發民眾擔憂飲食安全。衛生署11日召集20名食品、毒理、塑化劑等專家開會討論,研擬訂定塑化劑的每人每天每公斤容忍值(TDI)。
與會的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多數學者、專家初步傾向應比照歐盟標準訂定,不過,仍要由衛生署蒐集相關資料,才能做最後決定。
根據歐盟標準,DBP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容忍值10微克、DEHP50微克、DIDP150微克、DINP150微克、BBP500微克。
與會的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訂定容忍值是一個目標值,才能規範如何降低民眾食品、環境中接觸到塑化劑,例如每天可以容許暴露量是多少。
李俊璋說,不只是食品,研究顯示,家庭常用的巧拼地板在溫度33到35度下,也會熔出塑化劑,尤其台灣夏季氣溫高,巧拼地板又很常被用於孩童遊戲地板,因此,訂出每人每天每公斤容忍值,就能依照民眾所可能的暴露量,儘量減少接觸。
至於該如何降低日常生活中所可能接觸到的塑化劑,李俊璋說,已經擬定衛教手冊透過國健局,包括建議民眾降低塑膠器皿使用、且避免用於裝熱食、加熱。另外,在化妝品管制方面,必須證明沒有添加塑化劑。
李俊璋說,未來也可以考慮天然塑化劑環氧化大豆油,取代塑化劑,雖然價格較高,但一旦經過量產,價格應會降低。
不過,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容忍值應採最嚴格的歐盟DBP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10微克;DEHP則為美國的20微克。
林杰樑說,訂出容忍值後,就可以針對食品及塑化劑可能暴露的物品,計算出最大容許量,儘量降低民眾的暴露量。
至於藥品含塑化劑問題,林杰樑說,藥廠認為配方是機密,但至少塑化劑部分應公開,讓民眾有知的權利,且藥廠販售藥品賺錢,政府又何必替藥廠擔責任,應要求有使用的藥廠公開標明清楚,盡到告知的義務。
昱伸起雲劑案 負責人賴俊傑求刑25年(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5479.shtml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即時報導】2011.06.13
新北市昱伸香料公司製售黑心食品添加物起雲劑案,彰化地檢署今天偵結,昱伸負責人賴俊傑、簡玲媛夫婦,簡玲媛的弟弟、昱伸廠長簡鈞恒,及出售塑化劑的金童企業公司負責人潘淑蘭等4人、2家公司,被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詐欺等罪提起公訴。
檢察官向法院具體求刑如下:賴俊傑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5年、併科罰金1000萬元,簡玲媛20年、700萬元,簡鈞恆20年、700萬元,潘淑蘭15年、500萬元;昱伸公司定應科罰金2億元、金童公司罰金1億元。
襄閱主任檢察官陳德芳表示,賴俊傑等人犯罪次數共458次,其中85 年1月4日至95年6月30日共111次,95年7月1日(刑法一罪一罰實施日)至100年5月16日共347次。被告等人的犯行不但長期戕害國民健康,案發更引發社會恐慌,嚴重影響社會秩序,更重創我國國際形象,檢察官偵結認為賴俊傑等人犯後無悔意,「未全然」坦承犯行,以求處25年為適當。
至於昱伸公司下游的協成化工、金饌生技公司,是否涉案,陳德芳表示,已另案偵辦中。
檢方證實,在環保署尚未將DOP塑化劑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前,金童公司都向上游的意勝公司買進DOP,轉售給昱伸公司,後來才改為DEHP塑化劑,並以SD為代號。
賴俊傑與金童公司的潘淑蘭在20多年曾在機企業公司共事過,後來各自創業,並長期生意往來。昱伸公司的員工作證指出,賴俊傑近幾年都在大陸工廠,大部都是簡鈞恆處理起雲劑調配;賴俊傑夫婦、簡鈞恆都告知員工,起雲劑的配方不能讓別人知道。
◆ 食品「塑」標準未訂 衛署遭批做半套
中央社 2011.06.13
衛生署今天表示,傾向比照歐盟訂定塑化劑國人每天每公斤最大容忍值,並請民眾自我健康管理。專家認為,衛生署不能只做半套,若沒有食品塑化劑標準,民眾將無所適從。
衛生署11日邀集專家學者,針對5種日常生活常見的塑化劑討論每人每天每公斤的最大容忍值 (TDI)。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受訪表示,專家學者多傾向歐盟標準,因此,將採歐盟標準制定。
至於是否制定食品的最大容許值,並針對業者管理,康照洲說,目前立即制定確實有困難,因為要先了解國人飲食、環境的背景值,以水、飲料為例,若調查出的背景值為塑化劑1ppm,但突然有個產品被抽驗出2ppm或3ppm,就應調查產品在那個環節受到污染,並妥善處理。
康照洲說,訂出TDI後,民眾就能先自我健康管理,盡量少用塑膠用品。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受訪表示,衛生署不能只作半套,只有TDI,卻不針對食品訂容許值,民眾就算自行將食品送驗,驗出來結果根本不清楚是否合格,到底能不能用?
林杰樑說,既然TDI都比照歐盟,食品容許值部分也可以參考國際狀況,例如香港,先行訂定,不要讓民眾無所適從。
不過,康照洲說,塑化劑污染可能從環境、水、空氣、食物而來,但比例是多少,目前無定論,因此,針對每樣訂標準,例如購買的食物沒有塑化劑,但民眾買回家後,以塑膠容器盛裝、微波,就可能有塑化劑溶出,因此,確實有困難,當務之急是做背景值調查,「這是一個開始」,一步一步來。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表示,TDI訂出後,廠商就會受到約束,從源頭開始管制,不管是原料或是包裝材質,都會更加謹慎,避免塑化物含量超過背景值。
※ 相關報導:
* 杜絕塑毒 立委推總標章制度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5743.shtml
為杜絕類似塑化劑事件重演,立委提出「食品藥品及民生用品安全總標章標示管理條例」草案,希望透過安全總標章,整合所有的標章標示,確保國人的健康。
◆ 兩岸中毒 塑化劑風暴颳向大陸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2011.06.13
中國大陸生產的食品首次查出含有塑化劑,大陸國家藥監局發出通知,在廣東、浙江四家企業共八個樣品中檢出塑化劑,其中位於廣東江門市的高迪食品及展旺食品都是台商企業。業界預期大陸含「塑」產品將急速增加,台灣塑化劑風暴將在大陸重演。
台灣因塑化劑風波導致食品及飲料業者大地震,近期檢測產品告一段落後,大陸塑化劑風暴才剛展開,新華社報導,大陸近日針對15類產品、6,100個樣品進行取樣偵測顯示,在四家企業八個樣品中檢出塑化劑類物質。
廣東省江門市高迪食品公司以及江門市展旺食品公司都是台商,根據兩家公司網站資料顯示,這兩家公司都隸屬台商朱師傅食品集團,聲稱在台灣已有50年歷史,1999年在大陸江門設立公司。
新京報報導,此次偵測樣品取自28個省市的大陸生產企業、批發市場、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等。涵蓋食品添加劑、飲料、調味料、果醬、果漿、糖漿、乳製品、糕點、餅乾、方便麵、糖果、冷凍飲品、蛋製品、食用植物油、膠囊錠狀粉狀類食品等15類產品、6,100個樣品。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業界盛傳方便麵可能有塑化劑的消息,本次抽檢的140多份方便麵樣品,未發現有人為添加塑化劑的情況。
據悉,對於問題產品,大陸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已採取下架措施,並對相關企業進行調查處理。
國家藥監局11日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立即通知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禁止採購和使用上述企業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同時,要加強對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已採購相關產品,要立即封存,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問題產品處置和召回工作。
廣東省東莞市昱延食品公司日前就因生產含有塑化劑的食品添加劑被查,最新訊息顯示,銷往廣東、新疆、河南的14 家企業的產品已被控制。對涉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了解,位於東莞市的昱延食品公司是一家台商投資企業,從台灣購進原料、非法製售含有塑化劑物質的食品添加劑。
廣東省食安辦曾通報,該公司自2007年4月投入生產以來,每月食品添加劑產量約3,000公斤,銷售額約人民幣15萬元至20萬元(約新台幣66萬元至88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廣州、江門、東莞等地。
◆ 美學者研究登國際期刊/中國人DBP攝取值 高美、日10倍
自由 2011.06.13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中國製泡麵中陸續被檢出高濃度塑化劑DBP,至今來源不明。事實上,根據最新調查,中國境內可能有廣泛的DBP污染,以致民眾體內的DBP暴露攝取量相當高,不但平均值超過歐盟制定每日最大容忍值,更是美國與日本人體檢測數據的近十倍。
美國Wadsworth研究中心學者Kurunthachalam Kannan等人,分析二○一○年在中國齊齊哈爾市、上海市、廣州市等沿海地區北、中、南三大城市所採集到的一百八十三人尿液樣本,最近剛發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
該論文指出,這是中國第一份「廣泛性」的塑化劑暴露量調查,所有尿液樣本都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的代謝物。回推DEHP、DEP、DBP等塑化劑的每日攝取量,其中以DBP最高,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量的平均值高達十二.二微克,超過歐盟制定的DBP最大容忍值(每日每公斤體重十微克),且高達三成九的樣本超過此標準;但未超過美國DBP最大容忍值。
此外,中國人體內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量在DEP為三.八微克、DEHP為近五微克,低於歐美國家。三大城市中,又以廣州民眾檢體的塑化劑檢測值最高,其次為齊齊哈爾、上海,但彼此間差距不大。
論文指出,中國民眾的DBP攝取量,和現有美國與日本人體調查數據相比,「幾乎高出十倍」。中國是全球主要DBP生產與消費國之一,據二○○四年統計,每年DBP與DiBP產量分別超過六萬噸與四萬七千噸。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這顯示中國境內有廣泛的DBP的污染與暴露,就跟台灣的DEHP情況雷同。DBP具有生殖毒性,對肝腎也有害,且分子量小易經皮膚吸收,常被添加在指甲油、髮雕、香水中,被歐洲人稱為男性精子的殺手。我國政府雖早已明令禁用於化妝品,但近年被檢出違規比率動輒超過五成,有些樣本濃度甚至高達數萬ppm。
我環保署正打算將DBP列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列管。林杰樑表示,台灣至今沒有廣泛性塑化劑暴露調查,但國衛院的母嬰追蹤調查發現,我國二到三歲幼兒的DBP暴露量已達每日每公斤體重四到七微克,國人DBP暴露情況很可能被低估,政府應積極清查DBP的不法流向。
德大腸菌疫情 增至35死
法新社 2011/06/13 劉學源
(法新社柏林12日電) 集中在德國境內的致命大腸桿菌疫情死亡人數,今天增為至少35死,儘管已找出感染源且新增感染例逐漸減少,但德國政府仍警告恐會有更多人不治。
德國衛生部長巴爾(Daniel Bahr)告訴「週日畫報」(Bild am Sonntag):「雖然這麼說讓人心痛,但無法排除更多人死亡的可能性。」當局於2天前查出,德國北部生產的芽菜是感染源。
巴爾說:「新增感染例持續下滑,提供了樂觀的理由,但未排除出現更多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EHEC)病例的可能性。」
德國國家疾病防制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今天指出,死亡人數增至35人,但新增感染例持續減少。
◆ 重慶毒竹筍 焦亞硫酸鈉超標百倍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13日電】2011.06.13
重慶涪陵區檢察院昨天透露一起焦亞硫酸鈉超標144倍以上的毒竹筍案件,工商部門當場查獲6噸多毒竹筍,涉案老闆已於本月3日被捕,為了給鮮竹筍保鮮,他加入硫磺、焦亞硫酸鈉等防腐、漂白輔料,然後再將竹筍外銷。
重慶晚報報導,涪陵區檢察院表示,該區工商部門在今年4月30日接到舉報,稱有人在該區大木鄉用非法添加硫磺和焦亞硫酸鈉的方式,為剛從竹林採回來的鮮竹筍保鮮。工商執法人員立即前往大木鄉,並在當地一位姓陳的村民家,查獲大量涉案鮮竹筍。這些竹筍都加有焦亞硫酸鈉,並用硫磺熏過。經秤重,涉案鮮竹筍重6噸多價值4萬餘元,另外還有焦亞硫酸鈉21袋共525公斤、硫磺4袋共200公斤沒有來得及添加使用。
經查,生產這些毒竹筍的老闆叫張中文。從2004年起,張中文一直從事鮮竹筍加工銷售生意。
報導指出,今年4月,張中文從蕭某手中購得鮮竹筍20噸,並雇傭工人將收購的鮮竹筍採取用硫磺熏或在鮮竹筍中加入焦亞硫酸鈉等辦法,使鮮筍變軟、變白,並達到防腐的效果。經涪陵區計量質量檢測中心檢測,查獲的鮮竹筍中,焦亞硫酸鈉的含量分別為公斤9.35克、7.5克和7.24克。
工商部門表示,根據國家標準,每公斤食品的焦亞硫酸鈉含量必須小於或等於0.05克,按檢測出的資料計算,這批竹筍的焦亞硫酸鈉含量超標144.8至187倍。
據報導,焦亞硫酸鈉屬於一種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可以當作防腐劑、漂白劑、疏鬆劑,但不能超過規定比例。在當作漂白劑使用時,只限於薰蒸,不能用於浸泡等直接接觸物體的方式進行漂白。人體如果大量攝入焦亞硫酸鈉,可能會傷害到肝腎器官,嚴重的會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據了解,硫磺筍外表看起來比正常的筍白嫩,有營養醫學專家告誡:長期食用硫磺筍是慢性自殺。
專家表示,二氧化硫是一種還原劑,用漂白劑漂白食品必然有其殘留量存在食品中。一般人如果食入二氧化硫過量的話,會造成胃穿孔、骨質疏鬆;對二氧化硫敏感者,特別是氣喘患者,會引發胃痛、呼吸困難,甚至休克。消費者購買前最好先聞一下,若聞到筍子有刺鼻味,就盡量不要購買;如果已經買了才發現,先用溫水浸泡,可去除大部分二氧化硫。
◆ 扯!「百事」入錯罐 可樂變洗潔水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13日電】2011.06.13
深圳居民唐先生日前從超市購買一批罐裝百事可樂,打開後赫然倒出不明透明液體,並有怪味。唐稱,有同事喝下整罐,擔心對身體有害,超市方面亦要求百事公司退貨。百事公司解釋,不明液體是生產設備的清洗水,因機械故障而入罐,強調對身體無害。
唐先生4日在超市購下26罐百事可樂,作為公司的端午節禮品分發員工,餘下的被唐先生帶回宿舍。唐先生當日飯後拿出一罐準備飲用,驚覺居然是「清水」,淺嘗後更發現沒有汽水味道,反而像是蘇打水。唐先生打開另外五、六罐,亦發現同樣問題。
除了唐先生,其數名同事亦喝到問題飲料,已及早倒掉,但一名女同事因沒有留意,竟喝掉整罐。有同事擔心喝下的不明液體有害,可能傷害身體。唐先生事後翻看罐底的生產日期,發現距今不過兩個月,不可能過期。經他統計,問題百事可樂共有八罐,生產日期都是今年4月23日5時54分左右。
發現問題後,唐先生攜七罐百事可樂回超市投訴,後獲百事(中國)有限公司南區公共事業部主任賈小姐接見。唐先生當場打開三罐百事可樂後,都出現上述問題,賈小姐於是將七罐百事可樂收回檢驗,並答應賠償三倍同款產品,但遭唐先生當場拒絕,「我們本來就對產品有質疑,怎麼敢再要啊。」
賈小姐上周四再度約見唐先生,答應賠償13箱百事公司的產品,並解釋事故的原因。她稱百事公司用同一部設備生產「七喜」及「百事可樂」,故生產間隔要用「處理水」清洗設備,但可能因機件故障,誤將「處理水」入罐,強調對身體無害。百事公司前日回覆媒體,稱唐先生已接納贈飲。
保鮮膜、塑膠容器 室溫下也有塑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7201.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1.06.15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一項最新檢驗結果顯示,部分市售保鮮膜和塑膠容器,在室溫下會釋出塑化劑DEHP和DBP,雖都未超出國內溶出標準,但顯示這些產品,即使不加熱也會釋出塑化劑。
食藥局去年到市面購買近70件回收碼一到七號的塑膠容器及七種品牌的保鮮膜檢驗;結果包括妙潔耐高溫保鮮膜、楓康吳羽保鮮膜和家福PE保鮮膜,分別驗出0.07至0.42ppm(百萬分之一濃度)的DEHP;及楓康吳羽保鮮膜和南亞保鮮膜,被驗出0.08及0.05ppm的DBP。
FP的PE保鮮膜、鑽石牌無毒保鮮膜和南亞PVDC保鮮膜等三種品牌,DEHP和DBP兩項都未檢出。
容器部分,十二件聚乙烯(PE)容器中,被檢出含DEHP,最高者為0.689ppm(百萬分之一濃度);32件聚丙烯(PP)容器中,最高含0.82ppm;一件聚氯乙烯(PVC)容器,含0.037ppm;兩件聚苯乙烯(PS)容器中,最高含0.093ppm 。
至於另一種塑化劑DBP,這些容器,分別含0.036至0.078ppm間。唯一兩種塑化劑都沒驗出的容器,是聚碳酸酯(PC)材質的嬰兒奶瓶或運動水壺。
國內規定,塑化劑DEHP在容器或包材的溶出標準,須低於1.5ppm;DBP溶出標準須低於0.3ppm,食藥局抽驗這些塑膠容器和保鮮膜皆未超標,不過,仍顯示其即使不加熱,也會釋出塑化劑。
◆ 塑毒危害生育力 國內外學者研究證實
塑化劑集體訴訟舉證難題 展露新曙光
自由 2011.06.14
〔記者王昶閔、魏怡嘉/台北報導〕國內外學者研究證實,男嬰若在母體子宮內暴露到高劑量塑化劑,會使男嬰的生殖器與肛門距離(AGD)縮短;最近科學家又發現,成年男性的AGD如果較短,的確會明顯影響精子的濃度與活動力,AGD測量容易,且可能比陰莖長短更適合作為評估生殖功能是否受損的指標。塑化劑集體訴訟舉證困難的難題,可能有新曙光。
男性AGD每短1cm 每西西精子減少430萬隻
世衛新修訂的男性精蟲標準,每西西精液中有一千五百萬隻。美貝勒醫學院與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五月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發現,成年男性AGD每短一公分,每西西的精子數就減少四百三十萬隻;活動精子總數減少六百萬隻。
該研究募集一百一十七名不孕男性與五十六名生育力正常的男性,分析比較發現,不孕男性的AGD平均為三.一八公分,明顯比一般男性的四.四六公分要短得多;此外,不孕者的陰莖為十.七公分,比一般的十一.九公分略短,睪丸體積三十三.二毫升,也比一般的四十.八毫升略小。但血中的男性荷爾蒙並無明顯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國人均把塑化劑危害的焦點,集中在陰莖長短上,但這項研究卻發現,陰莖長短與精蟲數多寡,在統計上並無顯著相關。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學者三月發表在重要期刊「Environment Health Perspectives」上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並懷疑成人的AGD短小可能與胎兒時期在子宮內的內分泌干擾因子有關,包括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物質,但尚須透過長期追蹤證實。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政府應該在未來的健康照護追蹤計畫中,將AGD納入測量項目。塑化劑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應是一個症候群,症狀包括AGD短、性早熟、不孕、陰莖短小等。
醫師︰量測AGD後 列入病歷作求償證據
北榮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認為,疑似暴露到高劑量塑化劑的孕婦所產下的幼兒,可請醫師量測AGD後,先記載在病歷上,等未來更多學術證據出爐之後,或可成為訴訟或求償的證據。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AGD縮短是雌性化的指標,在研究上很有意義,但求償舉證的困難之處,在於如何重建過去的塑化劑暴露量,才能分析與後續健康危害間的因果關係。中國醫藥大學兒科教授蔡輔仁則認為,造成AGD變短的成因很多,如何認定是塑化劑造成,相當困難。
國衛院院長伍焜玉曾說,國內的食品污染事件規模之廣,造成國人受到人類空前的暴露量,估計是過去以為的十到二十倍,目前國衛院正與台大在討論,透過分析紅血球蛋白的新技術,來評估過去暴露量的可行性。
◆ 要注意 美國蘋果殘留殺蟲劑
中央社 2011/06/14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3日專電)多年來,美國民眾食用最多的水果中蘋果一直位居亞軍,但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公布年度調查,98%受驗蘋果有殺蟲劑殘留,幸好都在安全範圍。
根據統計,美國民眾食用最多的新鮮水果排行榜,香蕉多年來位居冠軍,蘋果則排名亞軍,許多美國媽媽為小朋友自備午餐、點心到學校,也經常挑選蘋果。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年度調查報告,抽檢結果顯示高達98%的蘋果有殺蟲劑殘留,殘留殺蟲劑種類有48種,但殘留的劑量都在美國聯邦政府頒布的安全範圍內。
另外,美國農業部的這項報告顯示,葡萄、草莓、馬鈴薯、柳橙、菠菜與香菜這6項蔬果,超過90%的樣本抽檢也都發現有殺蟲劑殘留。
在檢驗是否有殺蟲劑殘留前,研究人員模擬許多消費者平日在家中食用蔬果前的清洗方式,將這些蔬菜或水果的抽檢樣本先以冷水沖洗10秒鐘,
總部位於華府的非營利消費者保護團體「環境工作團」(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在美國農業部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後,今天立即調整蘋果在「2011年12種骯髒蔬果」(Dirty Dozen 2011)名單的排行,從去年的第4名躍升到含殺蟲劑最高的、最骯髒第1名。
不過,專家也指出,這項研究結果並不代表民眾從此要禁吃這些蔬果。
「環境工作團」資深分析師朗德爾(Sonya Lunder)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擁有豐富蔬菜、水果含量的飲食,能夠帶給人體的健康利益,超過了接觸到殺蟲劑的風險。」
「2011年12種骯髒蔬果」依序為:蘋果、芹菜、草莓、桃子、菠菜、進口油桃、進口葡萄、甜椒、馬鈴薯、本地藍莓、萵苣、甘藍菜。
◆ 餐廳 流行用環保清潔劑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1.06.14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餐廳業者也開始改用環保清潔劑,希望吸引注重環保衛生的老饕,也讓顧客吃的更安心。
餐廳最基本的聲譽就是講究衛生,但讓業者感到困擾的是,大多數的清潔劑與殺蟲劑都含有毒性,不只汙染廚房,也危害員工、顧客與環境健康。
餐廳使用的清潔產品大多含有氯、氨或氫氧化鈉,這些含毒產品不但造成室內空氣污染,每年更導致數千樁職場意外。
環保的餐廳清潔劑日益風行,講求環保衛生的效益不只造福員工與顧客的健康,也對環境有利。
老饕們愈來愈重視環保的用餐環境,根據今年初SCA衛生紙業公司的調查,53%的成人表示若有兩家餐廳供選擇,會選擇採取環保訴求的餐廳,而非無視環境責任的餐廳。另據俄亥俄州立大學2010年的研究,80%的餐廳顧客情願多花點錢在環保餐廳用餐。
環保的清潔方式對餐廳業者是一大挑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規定,餐廳業者必須消毒任何與食物接觸的表面,不過大多數的清潔劑並不符合標準,無法在30秒內達到99.999%的滅菌效能。
雖然含氯溶劑是最快速且便宜的合法清潔劑,卻大多帶有毒性。較溫合且環保的清潔替代品包括含碘、過氧化氫、過氧醋酸、脂肪酸或檸檬酸等清潔劑。餐廳業者欲挑選環保的清潔替代品,可以參觀Green Seal與EcoLogo等第三方檢驗組織的網站,以取得環保清潔劑的測試效果。美國綠色環保餐廳協會 (Green Restaurant Association)也提供餐廳環保清潔劑的指南。
環保餐廳可以採取以下幾項做法:以醋為基底的玻璃清潔劑來取代常用的含氨清潔劑將更安全,柑橘類溶劑也可以取代石油溶劑。商用的爐灶清潔劑大多具有腐蝕性,可改用小蘇打粉、硼砂與肥皂,開始使勁刷吧。購買當場分裝的散裝清潔劑,可以降低成本並減少浪費,也可以用硼酸和桑橙來代替含毒殺蟲劑。
食品履歷 別再搞成三不管
【聯合報╱盧訓/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台中市)
劉志偉/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2011.06.14
塑化風暴的影響不僅是人民的恐慌與無助,它也導致社會信任的崩解,民眾對廠商、對相關食品標章的信任同時崩解。近日政府有意建立食品履歷制度,重建民眾對MIT食品的信心。
建立食品履歷制度確有必要,但過去食品標章體系問題就在各種標章制度分由不同單位主管,並未整合,導致食品安全永遠存在類似三不管地帶的狀態,致使某些不肖商人或廠商知法犯法後,仍能逍遙。
從先前學校營養午餐到近日塑化風暴,CAS與GMP標章都遭到外界質疑。許多人以為是相關標章檢查制度未能確實執行所致,但食品安全涉及層面廣泛,個別標章只負責把關單一事項,在缺乏統一且能整合各層面之標章的情況下,食品安全事件也就層出不窮。
例如,GMP原意為「優良作業規範」,主管機關是經濟部工業局,此為針對生產製造過程所訂定的規範。GMP標章雖能確保工廠合乎衛生標準、生產線都有做好清潔,但原料的來源和成分是否衛生安全,並非GMP管轄的範圍。
當然,台灣並不缺標章,衛生署的GHP(食品良好衛生規範)可以彌補GMP的不足,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還能預防控制危害的發生。如果是農產品原料,農委會還有GAP(吉園圃)、CAS(優良農產品)與產銷履歷。不過,各主管機關分立、各類標章充斥,形成各吹各的號、各管各的調的局面。有GMP的廠商似乎沒有GHP;雞肉商雖有CAS,畜產業卻不在GAP的管轄規範內。而有些廠商同時有GMP和CAS,但卻未落實HACCP。
對官員而言,運動飲料與雞腿肉應該是不同部會的業務。但對消費者來說,兩者都是吃進肚子的東西,都必須安全無虞。不管食品所使用的農產品原料是否使用過多的農藥、添加物是否含有毒素、加工過程是否受到汙染,運送過程是否出現腐壞現象,消費大眾需要的是單一、簡單而清楚的標章,而這樣的標章就能保證從農場到餐桌整套流程的安全性,而不是一堆讓人看得見,卻永遠也弄不清楚的標誌。
政府當務之急應需超越各部會利益,從便民角度思考,只建立單一的食品履歷制度,並將各項與食品相關的標章制度納入,由衛生機關主管,也可委託特定的民間組織負責。若繼續由工業局、農委會與衛生署分頭進行,實在無法解決食品標章分立的困境。
◆ 塑毒受害者 可向消保官申訴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斗六報導】2011.06.14
雲林縣政府昨天表示,因食用塑化劑受損民眾,可逕向行政院消保會申訴,或直撥1950專線電話,向各縣市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或消保官尋求協助。
縣府建設處表示,市售食品違法添加塑化劑,嚴重影響民眾食用安全,消費者除可辦理退換貨,建議消費者保留原購買發票或收據(影本亦可),並取得退貨憑證或證明等購買紀錄、身體檢查報告、醫師診斷證明等文件,以便日後依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向企業請求損害賠償。
消費者可向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各分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各據點申訴、求償或諮詢,再由消保會或各縣市消保官,邀消費者與受申訴廠商調解;若未解決,再依消保法進行團體或集體訴訟。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網址:http://www.cvpa.org.tw/、法律扶助基金會網址:http://www.laf.org.tw/。
消費者並可依消保法規定向企業、消費者保護團體、各地方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或消保官申訴;申訴案件未獲妥適處理,可再向各地方政府的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確保權益。
※ 相關報導:
* 塑毒申訴 消保會:大廠退款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8557.shtml
塑化劑風暴發生以來,消保會與消基會合計收到逾 500件申訴案,被申訴件數最多的是萃研工坊及統一。消保會表示,小廠萃研退款進度不錯,大廠統一退款反而不理想。
◆ 塑化劑案 程仁宏、楊美鈴自動調查
台灣新生報 2011/06/14 【記者王先國/特稿】
塑化劑事件自爆發以來,案情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監察院高度關切本案之偵辦及案情的發展,監察委員對爆發本案深感痛心,對人民遭受之苦痛與惶恐不安,也有深刻體認與了解。監委程仁宏、楊美鈴等並已申請自動調查。監委程仁宏表示,對於行政團隊之嚴重疏失,造成人民之苦痛,「監察院ㄧ定會追究責任到底」。
監委程仁宏指出,監察院於九十八年及九十九年底之年度巡察行政院時,他代表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即向吳揆指出我國食品衛生管理之問題可歸納為人力不足、經費不夠、法令不嚴及執行不力,監察院除對衛生署關於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之多項違失提出糾正案,並向行政院提出十五點建議,請行政院轉所屬參考改進。
如今過了一年半,吳揆率領的行政團隊對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仍未確實改進,致爆發塑化劑案而一發不可收拾。程仁宏監委說,監察院對於行政團隊關於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之缺失已多次提出要求改進,追究相關人員行政責任,監察院也不會預設立場,獨立行使職權,將依證據評核責任輕重。
程仁宏說,食品必須要採取高標準,食品安全之把關絕非仰賴衛生機關即能獨力完成,除須中央衛生機關、農政機關等共同把關,互相協調及整合外,亦需地方衛生機關、農政機關等強化執行成效。
※ 相關報導:
* 塑毒禍首 4人求重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97235.shtml
* 昱伸負責人賴俊傑妻舅 戴口罩調塑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97200.shtml
* 追昱伸下游責任 協成涉嫌變更製造廠商轉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97833.shtml
掀起塑化劑風暴的昱伸香料公司和金童企業,負責人已被彰化檢方求處重刑。而昱伸下游廠商協成化工、金饌生技、果山園及建彰食品公司的負責人,也被檢方列為被告,將成為第二波起訴的重點
◆ 名家-毒資產與毒飲食非一夕成形
【盧信昌】2011-06-14 旺報
源於連動債的影響擴大而造成全球金融風暴後,金融圈有了「有毒金融資產」(TOXIC ASSETS)新名詞;無獨有偶,最近在台灣也發生食品內含塑化劑事件。風波所及,既嚴重殘害消費者的社會信賴,後續對台灣製造的國際形象、就業機會,以及總體經濟層面的影響也正逐步發酵中。
人工風味歷久不衰
其實台灣飲食安全瓣的敗壞並非一夕之間,而是個漸進麻痺的過程。我們以各種的行政授權、自主管理與建置認證的設計,讓原本屬於地域化、小本經營的食品業,漸次不敵過度的行銷包裝與聲光引誘!這個發展有利於少數廠家以挾量降價來擴大地盤,消費者也因此喪失了判斷力,讓傳統的鄰里監管不復作用。
於是,食品的保存期限愈來愈長;最奇特的是口感濃郁香醇,風味歷久不衰,廠商也因此可以更大量的生產鋪貨,還能省掉庫存耗損。目前散布在各類加盟店和超商體系強力販售的貨物,大抵都是這類超限保存,省工好看的半製品或是再製品;店家只要找對開店地段,就無需操心品管供料與庫存等經營細節。
食品加工科技更顛覆了自然原理與消費者認知,原本該有沉澱發生的果汁、糖漿藥劑,以及穀粉沖泡時會結塊的現象都不見了;在泡沫紅茶店,連該有的搖晃調勻功夫也省下。任何小店販賣的貨色種類愈來愈多,勞工的能力養成與專業分工已不重要,只要挑對地段與做好末端招呼服務即可。
其實有毒資產與毒飲料的體制敗壞過程如出一轍,先要有縱放投機之心來鬆懈行政監理;繼而有利益偏頗的立法加持與低能的執行力,讓消費者暴露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再以似是而非的保證機制──如有毒金融資產是信評與下限損害保險,毒飲料則是ISO與GMP等的空頭保證,卻坐失處理問題的黃金時機,變相助長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機制。
重視細節為所當為
長期以來,司法訴訟與行政調查等的繁瑣實務,反而有利於不法和脫序行為的發生;既違背品管原則的運用與公眾信賴,又讓民眾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下。權責單位應盡速結合專家賢達的力量,更積極主張,而不能再漠視坐地分贓的惡行劣跡,並尋求改變標章規範、自主管理與行政查處等細節,公開討論、為所當為,否則只會在未來面臨更大的傷害。
對此,本文建議立即的政策作為如下。建議一:成立消保基金以資建立食品檢驗的新機制與新機構;建議二:推動無添加物、鼓勵在地供應,與自主取材的食品加工與餐飲業改革運動;建議三:應對民眾與加盟店等店家,宣導不過度依賴或使用有色香調味過的用料與加工食品;建議四:修正立法與執法上的偏差,特別是會變相有利於過度行銷與不當利得的設計。
讓業者過度大型化的政策,不僅會減低民眾警覺性,其不當後果之一是成為擴散傷害的溫床。
(作者為消基會金融消費聯絡董事)
義美南崁廠 桃縣府今要拆 /恐影響6千萬檢驗室運作?
自由 2011.06.15
〔記者楊雅民、李容萍/綜合報導〕義美食品因為有完善的檢驗設備,安然度過塑化劑風暴,六月十日總統馬英九還親訪義美南崁工廠參觀檢驗室。但昨晚傳出,桃園縣政府今天將拆除義美南崁工廠,將影響檢驗室運作。
昨晚義美關係企業的Taiwan News網站以「馬總統前腳剛走,桃縣府拆義美『實驗室』為題指出」,義美工廠方面表示,他們接到桃園縣政府「裁處書」,公文稱今天將拆除義美工廠位於河川區域內已徵收的地上物,包括污水處理廠、LPG、鍋爐及重油槽等設施。如此,勢必損及位於同一廠區內,耗資超過六千萬元的「檢驗室」。
不過,本報記者昨日深夜詢問義美食品公司,有關位於南崁溪畔廠房傳出將遭桃園縣政府拆遷,義美食品主管說,該案已陳情三十多年,整個案件根本是針對性的行政行為,目前並不清楚桃園縣政府是否真的會執行拆除行動。如果桃園縣政府真的這麼做,公司一定會抗爭到底。
義美食品表示,許多廠商、民眾委託「義美實驗室」代為檢驗食品是否含有塑化劑時,桃園縣府的一紙公文,將危及食品研究室所在的廠房,並使得檢驗工作中斷。
義美︰已提訴願
Taiwan News網站報導,該案在前縣長朱立倫時代曾經有過協調,並非當務之急,縣府卻趕在縣長吳志揚出國期間發出「拆除令」,是否為巧合,令人不解。義美表示,已提出訴願書,要求原處分撤銷。
昨晚截稿前,桃園縣府官員手機都未開機,五月縣長吳志揚已公開表示,監院卻認為沒理由不拆,縣府若不拆屋,就對不起上下游民家。今天上午九點桃縣水務局和蘆竹警分局已排定拆除勤務。
◆ 義美6,000萬研究室 緩拆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2011.06.16
塑化劑風暴發生後,義美食品因為全身而退而大獲肯定,連馬英九總統日前都至南崁廠參觀,然而桃園縣政府昨(15)日卻傳出將強制拆除義美南崁廠建築,雙方最後達成協議,桃園縣政府給義美食品一至兩年時間,由義美食品自行拆除。
馬總統日前巡視義美南崁廠,主要針對塑化劑風暴下,義美卻是食品業界少數全身而退的廠商,馬總統並對義美造價超過6,000萬元的食品研究室稱許有加,沒想到事隔不到一個禮拜,桃園縣政府就來拆除地上建築,不僅讓外界感到錯愕,也引發義美員工舉白布條抗議。
對此桃園縣政府方面解釋,義美南崁廠的部份廠房,在17年前就已完成徵收。
桃園縣水務局表示,拆除的部分不包括造價超過6,000萬元的食品研究室,事實上該部分確實是桃園縣政府要拆除的範圍內,經過雙方協調後,桃園縣已同意讓義美再等一到兩年時間,自行拆除廠房及研究室。
◆ 大陸薑粉含塑 「幾乎在吃塑膠」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1.06.15
中國大陸禾博天然產物公司進口的薑粉(生薑萃取物)、大豆及橄欖葉萃取粉檢出塑化劑DI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及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薑粉DIBP濃度竟達三萬多ppm,學者說,「這幾乎在吃塑膠了。」
食管局局長康照洲表示,國內2002年開放薑粉進口,這次檢出含塑薑粉為2008年六月輸入,因味道差,三年來只有新北市蔡青霖及台中市達健公司買了十點四公斤薑粉,製成膠囊錠狀等保健食品。康照洲說,蔡青霖僅試作產品,未出售錠狀膠囊;至於達健膠錠產品已回收,剩餘薑粉也封存。另外,禾鑫進口的大豆及橄欖葉萃取粉均未售出,目前相關原料已封存。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第一次聽到濃度這麼高,一定是人為添加,絕對不是塑膠容器或環境背景值汙染。」他建議,孕婦、孩童或一般人常食用的保健食品,未來應納入塑化劑濃度監測。
「目前為止,這是食品中濃度最高的。」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凌永健說,DIBP 33100ppm相當於百分之三,推測不肖廠商選擇價格低廉的工業塑化劑替代。
康照洲說,未來禾博產品需檢附官方衛生安全證明文件,並提出塑化劑檢驗報告外,每批產品還需抽驗百分之五。另外,中國大陸每批進口的植物萃取物粉末及汁液產品,應檢附衛生證明文件,且增加百分之五抽驗率。
DIBP 代謝要一周
塑化劑DI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是一種新合成化合物,目前並無相關人類研究報告,僅2006年至2008年動物實驗指出,大劑量會造成雄性睪丸萎縮,肛門及生殖器距離縮短,造成染色體傷害,但未證實致癌。一般而言,DIBP一周內可完全代謝。主要用於香水、指甲油、化妝品、油漆及相關包材。
※ 相關報導:
* 塑化劑DIBP 可能有礙生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99246.shtml
由於這是新合成的化合物,有關毒性的報告相當少,因為資料不足,對人類的影響,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 打排毒針吃活性碳 難解塑毒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1.06.15
民眾談塑化劑色變,坊間最近出現診所教民眾注射「排毒針」,還有藥局販售口服活性碳,聲稱可以吸附體內塑化劑,醫師與藥師則認為效果不大,「還是別亂吃藥、亂打針,以免給身體增加額外負擔」。
「醫師,我的孩子愛喝飲料,可能吃下不少塑化劑,打排毒針真的有效嗎?」最近有擔心的媽媽到診所詢問。
台南市坊間最近有診所在門前張掛廣告布條,鼓勵民眾注射排毒針,每劑上千元,而且健保不給付,須自費注射,但診所不願說明針劑的內容;也有藥局趁著塑化劑熱潮,推銷口服的活性碳,鼓勵大家「長期吃」,每個月的花費約2000元,據稱銷路還不錯。
「應該是騙人的,」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張金石說,他認為所謂「排毒針」可能是高劑量維他命或抗氧化劑,或是過去流行的「肝精」,打了讓人感覺好像精神變好,但事實上與排毒一點關係都沒有,身體無法吸收高劑量的針劑,只是增加負擔,太多劑量最後還是排出體外,還不如「多喝水就好」。
他表示,在健康人體中,少量塑化劑會自行排出體外,喝水可以促進廢物排出,與其相信高價、不明的針劑或活性碳,還不如喝白開水,注意飲食均衡,多吃新鮮的食物,「不要輕易相信排毒的說法」。
台南市立醫院腎臟科醫師徐碩鴻表示,沒聽說過有任何針劑或藥品、食品,使用後可以加速排除體內毒素,活性碳無法經由腸道吸收,已經累積在體內的塑化劑根本不可能被「吸附」,除非是與食物一起吃,才能與食物一起作用,但食物中的塑化劑含量低,能否被活性碳「吸」出來,還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是高劑量的維他命,其中脂溶性的維他命A、D、E等,有可能累積體內,劑量太多反而會中毒,造成神經與骨頭病變,他在塑化劑門診中,不贊成民眾吃別的東西來「解塑化劑」,認為好像是「喝酒傷肝的人買補肝藥物來吃」一樣,少喝酒、少吃可能有塑化劑的東西才正確。
市立醫院藥師王重隆指出,活性碳一般是急診用在中毒患者身上,例如服安眠藥、農藥等,以插管方式灌入腸胃道裡,與毒性物質作用後,減少腸胃道吸收毒性物質,但效果也有限,沒聽說過吃活性碳可以吸附塑化劑。
家樂氏1廠房遭細菌污染
【記者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2011-06-16 工商時報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發函警告食品大廠家樂氏(Kellogg),表示家樂氏的喬治亞州Augusta廠房內查獲細菌,以及不符合生產標準流程的情況。此消息無疑重創家樂氏的形象,該公司因數次回收事件後,已致力於修補供應鏈。
家樂氏Augusta廠房主要生產Keebler和Famous Amos餅乾等產品,該公司表示已採取許多積極的措施以解決FDA的疑慮,包括整體清潔以擴大規模的檢測。
FDA官網周二公佈對家樂氏的發函,信中表示,他們在該廠房內發現李氏桿菌,包括在食物接觸表面。同時FDA警告,就算餅干等產品無法令李氏桿菌成長,但若缺乏環境衛生,則可能導致食物受到污染,對健康有害。上述問題,是FDA於今年2月在廠房內檢查時發現。
家樂氏發言人察爾斯發表聲明指出,「食品安全是家樂氏最重視的事。FDA雖未指明對食品的明確疑慮,但我們認真看待此情況。我們對於食品的安全有信心。」
家樂氏Augusta廠的烘焙坊在2010年1月亦曾遭FDA官員檢查,隨後建議該公司調整原料儲存方法,察爾斯表示,當時已立刻進行修正。
家樂氏在去年因穀片有異味而進行大規模回收,2009年也曾回收部分Keebler餅干和Special K能量棒。
◆ 血鉛兒悲歌 人權組織指控中國隱匿
官方捏造檢測報告 阻礙受害兒童就醫
自由 2011.06.16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十五日發表報告指出,在中國工業污染嚴重的省份,官員不但限制當地居民接受血液鉛濃度檢測、拒絕公布、假造檢測結果,官員阻礙受害兒童就醫,還對家長進行威脅、拘捕,估計中國目前有數百萬兒童鉛中毒,數十萬名孩子還因此罹患永久性的智力和身體殘疾。
兩年半內 中國九個省級行政區爆發鉛污染
鉛中毒情況有多嚴重,中國官方沒公布確切數據。紐約時報十五日揭露,過去兩年半以來,中國三十一個省級行政區中,至少九個都發生成千上萬名工人、村民及兒童因暴露在毒害程度的鉛環境中而生病,主要起因於電池工廠及金屬精煉廠的污染。
另據新華社十五日報導,浙江省楊汛橋鎮的錫箔工廠鉛污染造成六百多人鉛中毒,受害者包括一百零三名兒童,二十六名成人出現「嚴重鉛中毒現象」。這是中國傳出的最新集體鉛中毒事件。
環保標兵大廠海久電池 竟是血鉛禍首
此外,建廠以來從未有過環保違規紀錄,被中國媒體形容為「環保標兵」的浙江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也被踢爆出是當地居民血鉛超標事件的禍首,二百三十三名成人及九十九名兒童血鉛濃度嚴重超標,有的甚至超過正常最高限值七倍,上月引發兩百多名村民圍廠暴動。
儘管中國高調取締重金屬污染,包括關閉浙江東部數百家鉛酸電池工廠,國營媒體也關注嚴重污染事件,然而人權觀察組織報告指出,當局執法不一致,且在已嚴重鉛中毒的村莊進行甚少的減少鉛污染工作,有計劃地剝奪村民接受醫療和居住在健康環境的權利,牴觸了中國在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兒童權利公約」下的義務。
地方政府隱匿病情 甚至禁止兒童接受檢驗
這份「我的孩子中毒了:中國四個省份面臨的公共衛生危機」報告,長達七十五頁,資料來自研究人員在河南、雲南、陝西和湖南省等嚴重鉛污染村子裡進行的實地訪查。數十名受害兒童的父母及親人控訴,這些孩子有的被禁止接受血鉛檢驗,無法得知檢驗結果,不然就是拿到明顯扭曲的檢驗報告。研究人員保證不洩漏消息來源姓名,以免他們遭當局報復。一位來自雲南的母親說:「醫生告訴我們,村裡所有孩子都鉛中毒,還說他們幾個月後都會好起來。可是他們就是不讓我們看測試結果。」此外,原應接受治療的鉛中毒兒童,不是未獲治療,就是只被吩咐多吃蘋果、大蒜、牛奶。
人權觀察組織約瑟夫.艾蒙說:「血鉛含量嚴重的兒童,不但不能獲得治療,還得回到污染村莊裡的家。」他指出,那些敢發言的家長、記者及社區人士,不是被拘留就是受騷擾,最後都被迫緘默。
◆ 國家標準出爐/高科技泡棉 得標明不能清洗蔬果
形狀顏色 不得與食品相似
自由 2011.06.16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昨日公布「清潔擦拭用發泡物—三聚氰胺泡棉—安全要求」國家標準,針對市面上所販賣的「高科技泡棉」(或稱「神奇海綿」、「美耐皿海綿」)訂出規範,要求產品的形狀與顏色不得與食品或水果相似,以避免孩童誤食,且產品包裝上應標示「不得用於清潔皮膚及清洗蔬果」、「放置保管於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及「產品使用時應遠離電源及火源」等安全注意事項。
訂定三聚氰胺溶出限量值
市售的高科技泡棉宣稱不必使用任何清潔劑,僅需沾水即可有效清除碗盤、玻璃、桌面及玩具等表面髒污,因此受到家庭主婦的歡迎。然而,這類物品是以甲醛與三聚氰胺(melamine)合成的樹脂作為主要原料,高溫環境下,或接觸熱、油、酸,即可能釋出有害物質,與熱水或漂白劑接觸時,可能藉沾濕的泡棉而轉移到與該產品接觸的食品或容器上,長期誤食將可能導致膀胱或腎臟病變。
新制定的國家標準分別規範泡棉的甲醛及三聚氰胺溶出限量值為十五mg/kg及三十mg/kg,並明訂其相關試驗法,避免用來清洗皮膚、蔬果食物及高溫洗滌,使用後並應徹底以清水沖洗器皿、物品及雙手。
標檢局副局長黃來和說,在此國家標準出爐後,將在市面上購置相關產品進行檢測,若結果顯示大部分市售產品不符合規定,考慮將高科技泡棉列入強制檢驗項目。
標檢局官員也指出,除了安全考量,由於高科技泡棉的清潔原理是利用其多角性的結構深入物品細微表面,因此廠商也應提醒勿用於烤漆、油漆與亮光物品表面,以免刮傷物品。
◆ 義美6,000萬研究室 緩拆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2011.06.16
塑化劑風暴發生後,義美食品因為全身而退而大獲肯定,連馬英九總統日前都至南崁廠參觀,然而桃園縣政府昨(15)日卻傳出將強制拆除義美南崁廠建築,雙方最後達成協議,桃園縣政府給義美食品一至兩年時間,由義美食品自行拆除。
馬總統日前巡視義美南崁廠,主要針對塑化劑風暴下,義美卻是食品業界少數全身而退的廠商,馬總統並對義美造價超過6,000萬元的食品研究室稱許有加,沒想到事隔不到一個禮拜,桃園縣政府就來拆除地上建築,不僅讓外界感到錯愕,也引發義美員工舉白布條抗議。
對此桃園縣政府方面解釋,義美南崁廠的部份廠房,在17年前就已完成徵收。
桃園縣水務局表示,拆除的部分不包括造價超過6,000萬元的食品研究室,事實上該部分確實是桃園縣政府要拆除的範圍內,經過雙方協調後,桃園縣已同意讓義美再等一到兩年時間,自行拆除廠房及研究室。
※ 相關報導:
* 占用河川地 義美允明年底完拆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1061600278.html
義美的爭議在於長期占用南崁溪長安橋順水左岸土地,桃園縣長吳志揚上月在議會中明確表達,縣府的立場是「拆屋還地」,否則對不起上、下游已拆遷的民眾,且在氣候變遷下,恐有淹大水的可能,也妨礙河川整治。
◆ 義美喊冤受害:土地後來才規畫
【胡欣男/桃園報導】2011-06-16 中國時報
義美與縣府、蘆竹鄉公所對於拆遷的爭議十多年,雙方交手好幾回,在水利署檢討出河川地範圍後,縣府多次行文要求義美自行拆除,但都沒獲得具體回應,昨拆除隊大動作「壓境」,最後義美妥協簽下切結書,允諾在明年底完成拆除,昨並自拆鐵皮屋,展現誠意。
義美協理蔡永富指出,當初義美設廠時,土地產權屬義美公司,後來縣府才將土地規畫在河川整治計畫內,讓義美成為受害者。公司的法律顧問黃慧貞律師則說,當初將義美部分土地設定為河川用地的「過程」失當,如今在沒急迫性的情況下,要求拆除並不合理。
義美表示,早已經提出一年半自行拆除計畫,將在明年底前完成,不解水務局為何仍大動作進逼。據了解,縣府認為義美根本沒誠意自拆,多次協調未果,加上日前已決議六月拆除,所以昨天行動既有象徵意義,也符合行政程序。
不過在日前馬總統參訪,並稱讚義美安然挺過塑化劑風波的當下,網路上不少撻伐聲浪,認為拆除時機太敏感,尤其義美的食品實驗室還提供縣府檢驗,就算義美「理虧」,也應考量社會觀感,暫緩拆遷。
在經過一整天的拆遷對峙後,縣府象徵性地拆除資源回收廠外的水泥圍牆,義美簽下切結書後也展現誠意,自行拆除汙水廠的屋頂鐵皮。大舉進逼的拆除隊,晚間終於撤退。
層層轉包、壓低成本/外包橫行 食品業賠掉商譽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780&f_ART_ID=325038
天下雜誌 2011/06/16 【文/謝明玲.林倖妃】
福建漳州市,泰山食品漳州廠來了位訪客,著急地問:「要不要緊?」那是漳州市副市長,在台灣塑化劑問題爆發後,立刻趕到現場,了解當地台灣食品廠的狀況。
簽訂ECFA後,兩岸原本都期待食品貿易可以加快進展,泰山董事長詹岳霖說,「現在要跟人家談,就跛腳跛腳。」一身黝黑,說話明快的詹岳霖,也是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在顧客挑剔、廠商製造能力強的台灣,高品質與創新向來是食品業的競爭力。這次塑化劑風暴,暴露出台灣食品業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競爭短板,就是外包管理。
「起雲劑裡有DEHP,絕對沒有人會想得到,」飲料公會理事長、久津實業顧問陳忠義語帶無奈地說。
食品業墮入黑心原料的陷阱
盛夏,台灣飲料食品廠每年都要經歷一次的肉搏季節,各家競相推出新品進通路。消費者拉開冰櫃、找到自己愛喝的飲料,五秒鐘。但是每個產品要得到這五秒鐘的青睞,開始的歷程,現在已經長得讓人搞不清源頭。
以泰山剛送進通路的飲料新品「御奉天山雪蓮茶」為例,台灣哪裡來天山雪蓮呢?所以,茶的配方,由泰山自己做,但其中雪蓮精華,是由台灣第一新藥萃取培植後獨家授權,而泰山的配方,還要靠許多原料廠商才能製作完成;生產,則是委外茗源食品工業。
據估計,台灣食品有八成是外包。
這其中,包括由廠家提供配方給代工廠,代工廠根據配方和原料商、生產的OEM模式,或全由代工廠協助發展產品的ODM模式。
產品愈來愈多樣、愈創新,這個旅程就愈來愈長。「真的是過了幾層都不知道,」一位食品業者坦承,「看不到上游。」
特別是台灣市場規模小、產品多,一家食品廠一個夏天就要推高達上百種新產品。如果什麼都自己生產、從頭做到尾,不合經濟效益,不如專業生產某樣東西,在設備投資、物料採購比較合算。
而且,愈是大廠,愈要建立品牌。全家便利商店公共關係暨品牌促進室部長林翠娟也觀察,打品牌成本很高,企業有品牌就希望多些衍生產品,充分利用品牌效益。例如品牌機能飲料,衍生推出碇劑,但製作生產已經超越企業能力,必須外包。
製造、通路、品牌 愈來愈疏遠
也就難怪被稱做日本「食品添加物之神」的安部司在他《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一書中指出,隨著社會發展、產業擴大,現在製造者、販賣者、食用者愈來愈疏遠。
製造原料的,不知道誰是終端消費者;品牌企業,看不見誰是某項材料的源頭廠商;而消費者,以為看見了品牌,但完全不知道產品有多少比例真正出自品牌企業的員工。三方都無法互相溝通、了解。
食品業變成「只要賣掉主義」,安部司指出,廠商即使製作出無添加物的食品,還是得不到消費者支持,於是就反過來忽視消費者,違法農業、違法添加物等不停出現。
食品廠一面需要掌握愈來愈複雜的供應商,另一方面,通路對利潤的要求愈來愈高,又使得食品廠很容易降低了對供應商的要求。
台灣通路為王,強勢通路不斷要求廠商擠出更多的利潤空間,要求上架費,一位食品業者透露,光上架費,就可能佔去產品行銷費用的一半,還要廠商吸收折扣來配合通路促銷、吸收通路廣告成本等,每個要求都墊高產品成本。如果銷售不如理想,有的新品不到一個月就得下架。
食品廠在成本的壓力下,有的就可能從原料減省,也讓便宜的添加物有機可乘進入供應鏈。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74期】
◆ 義美沒「塑」 近期業績飆15%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2011.06.16
塑化劑風暴讓食品大廠重傷,僅義美食品一枝獨秀,在馬英九總統視察食品實驗室後,帶動義美近期業績大增15%。
看好食品安全將是產業長期趨勢,義美表示,將加購檢驗設備、擴充規模,讓食品實驗室不僅是義美食品安全的保障中心,也將成為挹注獲利的金雞母。
義美表示,過去檢測都以義美的食品原料為主,現在外接的案件比率已經高達50%,在塑化劑風暴後,光是接到業界付費檢驗的案子就接到手軟,實驗室的員工連假日都要加班。此外,全省超過60家門市的營收明顯增加,特別是豆奶、鮮奶的銷售更拉出長紅。
義美這次在塑化劑風暴中業績逆勢成長,長年重視上游原料的安全檢測是關鍵。根據統計,光是南崁廠的檢驗中心就斥資超過6,000萬元,其中超高效能相層析串聯質譜分析儀(UPLC/MS/MS)造價超過1,000萬元,更是國內食品業界唯一的一台,可以同時檢驗塑化劑與動物用藥。
義美南崁廠實驗室主要檢測塑化劑、農藥殘留等,人員超過20名,龍潭廠則以重金屬為主,加計台灣各廠區的線上品管人員在內,義美的品管部門人員超過70名,占廠區員工的比率高達12%,凸顯出義美對於品管的重視程度。
義美員工透露,當初購買設備,是現任董事長高志尚瞞著已故董事長高騰蛟偷偷買的,因為早年食品業並無添加物的問題,但高志尚已經看到未來的趨勢,加上總經理高志明對於原料管理的高標準,讓義美不論是在三聚氰胺、或是此次的塑化劑風暴中都能全身而退。
◆ 吳揆:大食品企業應設檢驗室
自由 2011.06.16
〔記者林毅璋、何瑞玲、楊雅民/綜合報導〕檢方昨天偵結賓漢製造毒起雲劑,統一用毒起雲劑超過廿年,從九十三年至今,採購逾二十三萬六千多公斤,但檢方究辦九十四年後的交易數量,從發票認定為二萬七千公斤。另外,津津蘆筍汁僅採購七個月,進貨二千公斤,悅氏則僅採購二百六十二公斤。
昨日在「二○一一中小企業社會責任與誠信經營研討暨優良CSR(企業社會責任)頒獎典禮」中,經濟部長施顏祥與法務部長曾勇夫都以黑心起雲劑事件為例,籲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須兼具社會責任。
行政院長吳敦義更於致詞時暗批,國內的大型食品企業在購置原料時,怎麼會沒想到「便宜沒好貨」,且應設置檢驗室,對食品原料及成品多加把關。
吳揆於致詞時表示,「這中間有一個跟賓漢買,還算很大的企業」,他告知這家企業,要告訴採購經理人小心點,那個場地(指賓漢)這麼髒,「你們怎麼敢向他買」。他也向這間企業說,你們這麼大間的食品公司,可以成立一間檢驗室,「檢驗不合格就不要買他的東西(原料)。」這亦是一種社會責任。
曾勇夫則表示,黑心起雲劑事件,昱伸、賓漢與金果王等公司不顧企業社會責任與倫理誠信,「損人來利己」,檢察署日前已對相關人員提起公訴,並求處重刑。
統一買到比行情貴毒起雲劑
事實上,檢方查出,陳哲雄將賓漢轉型成家族企業後,帶著衛生署食品添加物許可證推展業務,誆稱統一是知名廠商,供應的起雲劑會加以殺菌,統一採買的含塑化料起雲劑,外面行情價一公斤一百五十元,統一還買到比行情價高二、三元。
統一新市廠也提供九十三年九月七日至一百年五月十六日向賓漢採購單據,顯示共採購廿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公斤,但檢方究辦的是新賓漢九十四年成立後的犯罪行為,認定的交易數量為六十四筆、二萬七千七百卅六公斤,數量相差近十倍。
政府應從工業原料源頭把關
統一與味全等食品大廠均表示,公司皆設有中央研究所,相關檢驗設備投資均逾一億元,可檢驗出塑化劑,但過去沒想過會有不肖商人將工業原料加入食品中,若衛生署將塑化劑列入必檢項目,早就會檢測出來,政府應從工業原料源頭確實把關,才是解決之道。
◆ 環保杯標章 8月上路
【聯合報╱記者曾雅玲/台北報導】2011.06.16
環保署研訂環保杯專用環保標章,八月將公告上路。
可重複使用飲料的容器很多,環保署正研議限制不得使用PVC與其他含氯塑膠材質、禁止使用雙酚A、禁止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並不得含超量鉛、鎘、汞與有機錫等有害重金屬,還須耐熱並易回收。目前已開過兩次公聽會,再經環保標章審議委員會通過、八月公告,預計今年年底前、首批「環保標章環保杯」將上市。
環保署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處副處長郭秀玲昨天表示,以往歐美各國多由民間機構認證容器材質與耐熱度,台灣部分容器製造商也曾主動送檢;這次環保署參考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及CNS國家標準,帶頭訂定全名為「重複使用飲料容器環保標章」的環保杯環保標章,很可能是全球首例。
郭秀玲說,雖不強制廠商送檢,但環保杯使用頻繁,常用來沖泡各種冷熱飲,環保署決定「替環保杯作定義」,保障消費者飲用安全;「搶頭香」前三名申請送檢的廠商還可減免兩萬元申請費。
環保標章草案將適用於任何有蓋式、易於攜帶、可重複使用、可回收的飲品容器,不只環保杯,連嬰幼兒奶瓶、水壺、保溫瓶等未來都可能貼上環保標章。
蔬果重金屬殘留超標 即起開罰
自由 2011.06.17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歐盟等各先進國家分別訂定蔬果中的重金屬殘留標準後,我國也終於在本月起要針對蔬果以及草本植物中的重金屬鉛以及鎘把關。即日起,蔬果中若檢出鉛超過0.3ppm、鎘超過0.2ppm,最高可罰十五萬元。
最重可罰15萬元
衛生署這次針對不同蔬果植物種類,將鎘限量標準訂於0.05到0.2ppm之間,鉛則訂於0.1至0.3ppm之間。由於歐盟等國家相關標準早行之有年,我國卻遲至今年才推出,是否代表過往全無把關?食品藥物管理局官員解釋,以往主要是針對環境、土壤、水源監測,針對汙染事件也會檢測。現在訂出標準,則是多增加一道在市售食品的常規監測關卡。
官員表示,由於我國以小農居多,除了由政府進行環境監測之外,訂定標準也是希望企業或是銷售賣場在驗收時可以多一層把關。至於是否一超標就開罰,會視其違規情況判定。畢竟這並非像農藥一般是違法使用,也可能是汙染等導致。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雖已落後十幾年,不過,只要有做還是值得鼓勵,但重點是如何落實執行。」
林杰樑解釋,一旦檢出有生鮮蔬果或草本植物的重金屬殘留過量,就必須去找出原因跟背景,如果是因為土壤背景值高,「不能種的土地,就不該再種」。此時,可以給予補償,甚至以健康的休耕地跟耕種者換地。問題是,這並不是衛生署單一部會能夠解決,還需要農委會以及環保署共同合作,「不然,標準訂了也只是放在那裡」。
林杰樑指出,長期鉛暴露不但會影響智商,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風險。至於鎘則屬人類確定致癌物,可能引發肺癌與攝護腺癌以及骨頭疼痛。
依據國外相關試驗顯示,除了徹底以清水洗淨之外,一些十字花科植物、菜心等,可以流水浸泡三十分鐘,讓重金屬鎘殘留大幅降低。
◆ 血鉛連環爆 浙江蓄電池廠多家勒令停產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2011.06.17
中國大陸日益重視環保,企業汙染環境事件不僅引發民眾圍廠抗議,甚至被官方勒令停產,近期浙江省南都電源公司、臥龍電氣等多家業者就因環境汙染問題被迫停產,影響企業持續擴大。
時代周報報導,今年3月以來,浙江台州、湖州、紹興三地先後發生嚴重血鉛超標事件,數百人被查出血鉛超標,浙江省官方從5月起對全省鉛酸蓄電池工業進行專項環保整治行動,有高達273家蓄電池企業被迫整頓或停產。
擁有鉛酸蓄電池生產業務的南都電源、臥龍電氣等兩家上市公司旗下生產鉛酸電池廠就被迫停產。
此外,因發生環境汙染,位於浙江臨安的萬馬電纜和浙江德清的升華拜克,也因汙染空氣或水源,被當地有關單位勒令停產。
接連發生的三起血鉛事件,讓浙江環保部門疲於奔命,亦令浙江省主要領導震怒。今年3月中旬,先是台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等三個村部分村民體檢時發現血鉛超標,當地共有658名村民進行血鉛偵測,查出172人血鉛含量不規則。該起鉛汙染事件由台州市速起蓄電池公司引起。
「血鉛事件」發生後,台州路橋隨即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48起,對652家企業或個人實施停電停水,並向公安部門移送案件56起,行政拘留74人。其中速起蓄電池公司被勒令關廠,公司法人代表應建國被刑事拘留。
而位於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的準上市企業浙江海久電池,也發生嚴重血鉛超標事件。公司員工及當地村民共偵測出血鉛超標332人,其中成人233人,兒童99人。
從5月上旬停產以來,臥龍電氣、南都電源相關企業至今未能復產,浙江省環保部門亦未明確具體的復查日期。
在浙江連環發生的環保事件中,壓力最大的是湖州德清縣。5月發生在該縣海久電池血鉛事件剛平息,鐘管鎮又爆發環境汙染問題,一度引發村民圍廠,甚至有上萬人包圍當地政府要求解決汙染問題。
浙江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環境保護一直面臨不小壓力。以資本市場為例,浙江目前在A股上市的200家企業中,即有大量醫藥、化工、印染類企業,其中不少都發生過環境汙染問題。
◆ 塑毒求償 單一案件金額最高10億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2011.06.17
消基會日前串聯「塑毒」受害者,開放民眾登記具體受塑化劑影響的事證,以向廠商進行求償。截至目前為止,已收到260件書面申訴。此外,消基會已在14日下午和廠商討論相關賠償事宜,將在下星期二向媒體報告初步的討論結果與申訴求償進度。
根據消基會資料統計,這260件書面資料中,以過敏保健食品、益生菌、乳酸菌、酵素、乳鐵蛋白等商品類別被申訴最多。此外,在廠商部分,包括統一、萃研工坊 (乳鐵蛋白廠商)、百晟 (過敏保健食品廠商)等,則被許多民眾申訴。由於這次申訴案可填上求償金額,或許有民眾為表達心理感受,對塑化劑廠商極度不滿,統計最高單一案件的求償金額為十億。
消基會祕書長陳智義表示,申訴登記目前尚未訂出截止日。消基會已經在14日和業者進行討論相關賠償事宜,最慢在17 日以前,要求廠商用書面回覆賠償方式,並在下星期二將和媒體報告目前討論的結果和申訴求償的進度。
消基會再次提醒,民眾可上該會網站下載書面資料,附上購買塑化劑產品的憑證如購買發票和產品包裝等,一併寄到該會,消基會將協助求償。
◆ 消保會已收到404件塑毒申訴案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2011.06.17
塑化劑風暴持續延燒,除了民間團體消基會協助民眾求償外,行政院消保會也接到許多民眾申訴。消保會組長吳政學表示,截至昨天為止,已收到404件關於塑化劑的申訴案,近日內將對外公布塑化劑廠商的退貨及補償原則細節。
吳政學表示,消保會有一套消費者申訴系統,包括線上登記、書面寄送資料、1950專線等,這次還加上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及法律輔助基金會,民眾可以透過上述管道進行申訴。吳政學表示,申訴案件中,大約有40%消費者要求退貨,另外也有40%要求廠商補償。
消保會在6月7日以前就去拜會7家業者,要求提出退貨和補償原則。此外,本周二、三也和幾家廠商討論。吳政學強調,近日內將對外公布退貨及補償原則細節,如果民眾不滿意,會再找廠商討論。
※ 相關報導:
* 賓漢:含塑起雲劑 送衛署獲許可
http://www.udn.com/2011/6/17/NEWS/NATIONAL/NATS5/6404048.shtml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反駁說,賓漢送的是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只是審核配方的文件,而非檢驗製好的成品」,廠商製造時若惡性加進非法物質,衛生人員不易查到。
◆ 焦慮症患者增 疑懼「塑」成疾
自由 2011.06.17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食品含塑化劑風暴,不單影響民眾飲食安全,還造成身心恐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發現,最近門診病例中,「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增加約一成,起因疑與塑化劑事件有關。
顧慮塑化劑污染,許多民眾不敢喝坊間包裝飲料、保健食品,只敢吃天然食品、現打果汁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強調,若過度煩惱所吃喝的東西是否含塑化劑,會不會傷身,這種焦慮對身心的立即傷害,可能超過服用微量塑化劑本身,而塑化劑案延燒以來,有此焦慮的以婆婆媽媽等女性為多。
陳大申建議,患者不要過度閱讀或收看與塑化劑相關的新聞報導,就醫服用抗憂鬱藥物、抗焦慮劑,能緩解焦慮感,有效治療廣泛性焦慮症,輔以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病患某些錯誤觀念,消除預期負面想法和非理性思考。
陳大申說,有位王太太是公認有責任感的好媽媽,但也因此太敏感,不少焦慮念頭不自主浮現,如先生明年退休,家計會不會出問題?女兒懷孕數月,未來哪裡坐月子比較好?婆婆咳嗽多日,是不是得肺癌?
又,王太太開電視看到塑化劑新聞,想到去年買過一箱飲料回家,其中是否含塑化劑?是不是今天起都要打果汁給家人喝?水果外皮要洗多久才不會殘留農藥?
陳大申表示,王太太可能罹患「廣泛性焦慮症」,基本特質是對若干事件或活動,有過度、預期性的焦慮或恐懼,至於「操煩」什麼?當事人往往說不上來,卻又難以控制莫名、漂浮不定的感覺,其焦慮的對象有時會不斷移轉,煩惱完一件事,又開始擔心另一件事,整天在操煩中度過,影響工作、人際互動與家庭關係等功能。
陳大申說,至少有下列症狀的三種以上,如不能靜止、容易疲累、難以保持專心、不能集中精神、易怒、肌肉緊張、睡眠障礙等。
乖乖玉米脆條澳門驗出塑毒 台灣未下架(節錄)
http://www.udn.com/2011/6/18/NEWS/NATIONAL/NATS5/6406483.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6.18
產地為台灣的乖乖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在澳門被驗出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含量為1.8ppm,超過1.5ppm的標準,當局已下令代理商回收。台灣衛生署將進行瞭解後再決定是否下架,目前未將此項商品列入污染產品清單。
澳門食品安全統籌小組近日抽查台灣食品,發現乖乖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含塑超標,有問題的產品批號為15.04.2012止15,食用期限為2012年4月15日,經查180包已流出市面,官方下令回收並呼籲民眾停止食用。
乖乖發言人柯志雄表示,旗下全部商品都已送檢,但部分商品的檢驗報告還沒出爐,此項商品將在20日以「最急件」重新送驗,工廠目前也已停止生產、出貨,但先不下架。
◆ 乖乖澳門檢出塑毒 家樂福下架
中央社 2011.06.18
乖乖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在澳門檢出1.8ppm塑化劑DEHP,被要求下架。國內包括統一超商、全家、大潤發等未售此一商品,而家樂福則表示,一接獲消息即下架。
中央社記者致電至乖乖位於桃園公司,但因適值週末假日,並無人接聽電話,因此無法得知回應。
澳門政府發布新聞稿指出,食品安全統籌小組塑化劑檢測發現,乖乖這項產品DEHP檢出量超出1.5ppm的標上限,來源地為台灣,代理商表示進口量1200包,其中180包已流出市面,現已展開回收。
行政院衛生署初步了解,研判可能是包裝材料污染,請乖乖清查,相關產品暫不需下架。
國內包括統一超商、全家、萊爾富等超商表示,他們未販售被檢出有塑毒的乖乖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產品。
全家指出,其他口味的乖乖產品,也均有通過合格檢驗。
大潤發表示,在國內未販售這種口味的乖乖產品;家樂福則表示,為避免民眾疑慮,他們一接獲消息,即先下架,並請廠商送驗,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再重新上架。
◆ 抗塑作戰 衛署研擬耐受量
中央社 2011.06.18
行政院今天公布「食品安全會報」今年首次會議決議,行政院副院長陳沖指示成立專案小組,落實產地源頭管理、加強食品產銷鏈監測,衛生署也將研擬每日塑化劑安全耐受量。
陳沖昨天召開食品安全會報,邀集食品衛生專家、民間機構代表及相關部會首長,討論近日食品中含塑化劑風暴及食品履歷、認證等策略。
塑化劑事件後,陳沖指示成立「落實產地源頭管理工作小組」,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武雄及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陳保基共同召集,除農委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行政院衛生署等權責機關外,也納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財政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行政院表示,陳沖另指示成立「加強食品產銷鏈之監測把關工作小組」,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主持,含衛生署及經濟部等部會;這兩個工作小組每月密集研商、規劃執行措施,加強把關食品安全。
行政院表示,衛生署長邱文達於會中就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原委及政府處理過程及採行措施報告,並表示未來除繼續查驗食品中塑化劑,另將強化市場及邊境監測,比照先進國家模式,研擬台灣民眾每日塑化劑安全耐受量。
此外,21、22日將召開「全國食品安全會議」,對塑化劑事件及食品安全進行總檢討及強化「食品添加物管理」與「食品製造業管理」,研議改革策略。
行政院表示,陳沖針對台灣食品履歷追溯系統執行現況,要求經濟部彙整意見、朱敬一統整,邀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參與,針對高風險、高價值產品,優先推動食品安全履歷制度。
◆ 與德國毒豆芽不同菌種 漢堡肉也出包 法7童染大腸桿菌
【尹德瀚/綜合報導】2011-06-18 中國時報
歐洲大腸桿菌疫情在法國再現蹤影,北加萊海峽省(Nord-Pas de Calais)七名兒童因為吃了問題漢堡,出現嚴重下痢及血便症狀,分別在十五日與十六日住進里耳(Lille)的醫院治療,目前一人情況危急。
這些漢堡的肉品,部分來自先前爆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EHEC)疫情的德國,但法國衛生官員說,兩者的大腸桿菌品種並不相同。此外,德國EHEC的禍首是豆芽,並非肉品。
七名罹病兒童來自北加萊海峽省不同城鎮,年齡在一歲八個月至八歲。里耳衛生局官員說,七人均出現與EHEC類似的血便症狀,並迅速導致貧血,其中四人需要輸血,另外三人出現急性腎衰竭,病情嚴重到需要洗腎。
他們所吃的漢堡都是由法國食品公司SEB出品,採用德國、比利時和荷蘭進口牛肉,在法國加工製成。SEB執行長拉摩雷說,這些牛肉來自不同供應商,必須等候檢驗結果才能確定哪些受汙染。
歐盟衛生總署發言人文森表示,法國疫情沒必要和德國做比較。德國五、六月間爆發EHEC疫情,蔓延十六個國家,三千三百多人感染三十九人死亡。
布袋戲kuso塑化劑危害 網友讚有創意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6.19
塑化劇風暴引起台灣人心惶惶,布袋戲也趕上熱潮,以kuso手法表現出塑化劑的危害影響。
「黑白龍狼傳」是黃立綱花2天做出的布袋戲小短片,以詼諧、戲謔的手法說明塑化劑危害。
影片中,劍無極和雪山銀燕對戰第4天,雪山銀燕累得連槍都拿不住,受到導演怒罵錄不下去了,但是劍無極依舊生龍活虎。劍無極痛斥賣塑化劑的商家,並說明受到塑化劑影響會如何,短期接觸就會像雪山銀燕一樣手腳無力,如長期接觸還會畸型,最嚴重的情形連「蹦蹦哥」都出現了。劍無極還對惡質廠商嗆聲,「如果被我抓到,就拿塑化劑照三餐灌,灌到讓他變成塑膠條!」
影片一上傳到網路,網友大力推崇創意十足。有網友看完後,表示「已經感覺到嚴重性了」,也有網友表示好好笑、快笑死,大讚年輕人就是有巧思。
※ 相關報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3TPCqVmTPo
◆ 抗塑毒10撇步 看這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6.19
拿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飯糰當早午餐、下午茶時間要喝外送手搖杯飲料、晚餐再以塑膠袋包著熱騰騰的湯麵回家,外出口渴就買瓶裝飲料…,這些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習慣,正是「塑化人生」的寫照。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完成「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要發動全民從生活中「終結」塑化劑,第一步先從少用塑膠容器、少喝塑膠杯飲料著手。
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教授李俊璋協助規畫這項塑化衛教手冊,他表示,台灣民眾生活中用了太多的塑膠容器盛裝食品,包括塑膠袋裝湯麵、打包餐廳裡的剩菜,還有用塑膠容器微波加熱食物等。也許這些溶出的塑化劑劑量,比起遭黑心起雲劑的污染食品低,但是長期使用,甚至天天吃,已使國人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比其他國家高。
李俊璋也說,研究發現,只要少喝塑膠杯飲料,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就會明顯下降。因此少喝塑膠瓶裝和杯裝飲料,就能「立即減塑」。
另外,由於生活中的塑膠用品太多,若孩子洗手次數越多,洗掉從玩具、塑膠地墊等處沾上的塑化劑,也能明顯減少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因此讓孩子養成吃東西前先洗手的習慣,絕對是減塑的不二法門。嬰兒的安撫奶嘴,一定要選用矽膠材質。
手冊中建議了「五少五多」的減塑撇步,包括: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量、減少使用常以塑化劑當定香劑的化妝品、保養品、洗髮精、衛生棉,多喝開水、多吃蔬果等。
除了一般民眾要減塑,洗腎病人、常輸血的血友病患者等,因為使用的血袋、透析管路等PVC醫療器材也含有塑化劑,更要減少生活中其他來源的塑化劑暴露量。
◆ 專家籲提早禁PVC食品包材
中央社 2011.06.19
台灣食品在海外被驗出塑化劑,但含量不及惡性添加,恐是包材溶出問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及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都呼籲,應提早禁止食品包裝用PVC。
台灣生產的維力手打麵清香雞汁味麻油包,曾被香港政府發佈驗出8.7ppm塑化劑DEHP的新聞。約隔一週,昨天18日,澳門官方也發佈台灣生產的乖乖榛果巧克力脆條檢出1.8ppm塑化劑,高於標準值1.5ppm。
上述後者僅比標準值多出0.3ppm。林杰樑說,含量不是很高,不像是惡性添加案例,有可能是這款食品本身含油即帶一點塑化劑的量,加上食品為油性,會溶出包材所含塑化劑,兩種來源相加,而微超出標準。
他還說,澳門所稱的1.5ppm標準,其實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溶出標準,也差不多被全球一半的國家所認同。
他建議,衛生署與外銷主管單位可以參考此標準值,針對非惡性添加的情況,訂定溶出最大容許值,超出此標準則要下架;同時將此溶出最大容許值納入兩岸協商,採行相同下架標準。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則表示,由衛生署針對塑毒事件召開的跨部會會議中,其實行政院長吳敦義已指示就塑化劑溶出問題訂定標準,並作處理。
除了訂定溶出標準,吳家誠說,塑料中的PVC比PE、PP等材質硬,比較會添加塑化劑來軟化;又如回收塑料所製塑材,也會添加塑化劑;但是歐盟早已禁止PVC用於食品包裝上,台灣卻還沒禁,他呼籲政府應藉此事件與民意力量,提早在今年底前禁用。
林杰樑也說,他原本以為明年就會禁用,未料是到後年才禁,他舉例,使用PVC的保鮮膜,有檢出DEHA塑化劑的問題,歐盟還為此成份訂出成人每天最大容許值為體重每公斤300微克,所以能愈早禁用PVC愈好。
◆ 天然無毒標語 不能隨便用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6.19
塑化劑風暴衝擊,強調無化學、天然有機的產品熱賣,但這些東西果真沒有添加任何化學物質嗎?為此,環保署最近著手擬定「綠色消費指引」,藉此保障消費者權益及健康。
環保署表示「綠色消費指引」,是要全面改革消費者錯誤習慣,不能只求方便,而增加塑化劑及其他有毒物的污染機率。還有不少市售食品、清潔劑、洗衣粉(乳)都打著有機、無毒、純天然等宣傳標語,即使價格貴一點,民眾仍會願意購買,但環保署抽查發現,部分產品有欺騙消費者之嫌,明明添加了化學物質,卻還是大打「環保、天然」等廣告。
環保署管考處簡任技正李金靖指出,環保署已擬定「綠色消費指引」初稿,預定未來兩、三個月內,就會正式公告,初步研擬的「綠色消費指引」中,清楚教導消費者如何辨識這些號稱環保、無毒產品的真偽。一旦公告之後,業者必須遵循規範,如果要以「環保」、「有機」、「無毒」、「純天然」等字樣作為宣傳,就需提出證明。
李金靖指出,市面已經出現不少「漂綠」商品(Washgreen),明明就不環保,不是純天然,包裝上卻標示「環保」字樣。例如,部分強調無毒、天然的無患子清潔用品,成分中明明就添加化學物質。
李金靖強調,未來「環保」、「無毒」等用語字句不得亂用。如果標示「無毒」的食物,或是「不含雙酚A」的塑膠瓶,就得附上第三公正檢驗單位的認證。
另外,業者常用紙袋盛裝鹽酥雞、蔥油餅等熱食,但紙袋內側幾乎都貼有一層塑膠薄膜。一旦「綠色消費指引」頒佈上路,這類紙袋就需加註「內有塑膠薄膜」等字樣,以供消費者辨識。
◆ 德溪水驗出大腸桿菌 疑工廠污水或排洩物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1-06-19
德國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逐步緩和,不過,當局在法蘭克福東北部一條小溪驗出了這種病菌。官員研判,病菌可能是來自附近一間污水處理廠,或者人與動物的排洩物。已經警告民眾不要在當地溪流游泳。
另外,有一間餐廳的女員工因為感染這種大腸桿菌後污染食物,導致20名客人染病;反映這種細菌可以透過人,污染食物,再傳染給人。
德致死大腸桿菌 經食物傳染
中央社 2011.06.20
外電報導指德國致命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人傳人」,但疾管局表示,感染者透過食物傳染給他人,也是經由食物為媒介,稱人傳人有些奇怪。
外電報導,德國有一名廚房女員工吃了遭大腸桿菌污染的芽菜後,並經由她處理過的食物,把病菌傳染給20名顧客,外電稱此為首例人傳人案例。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受訪表示,此案例,仍以食物為媒介,傳給他人,稱為人傳人案例,有些奇怪,因為並非與其他人直接接觸。
但周志浩說,微生物進入環境中,確實有可能人傳人,例如感染者的排泄物,或手沒洗乾淨,又接觸到其他人,都有可能。
◆ 五多五少的要訣/抗塑毒 招 少用塑膠容器
勤洗手能防腸病毒 更可抗塑害
自由 2011.06.20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塑化劑無所不在,讓網友戲稱自己「快變成公仔了」。衛生署昨日將抗塑毒十大要訣「五多五少」的衛教指引放上網,除少用塑膠容器外,含濃郁香水味的化妝保養品中,也可能暗藏塑毒。而勤洗手不但能預防腸病毒,更是抗塑毒不可或缺的方法。
衛生署「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宣導手冊」近日已放在國健局官方網站(http://www.bhp.doh.gov.tw)供民眾下載。協助編撰手冊的成大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研究發現,只要少喝塑膠杯飲料,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會明顯下降,因此抗塑毒的第一步,就是盡可能少用各類塑膠容器。
因為塑膠容器、保鮮膜、食物包材等,一旦加熱、經微波、蒸煮或裝油脂食物後,塑化劑不僅會釋出污染食物,而且還會逸散於空氣中,冷卻後吸附在室內灰塵上,連灰塵也被塑化;若家中塑膠插頭長期不拔,也會引發類似的塑化劑逸散效果。
塑化劑經由呼吸、食入及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幾乎是無孔不入。它也被用來做為「定香劑」,可存在於有香味的化妝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過去早有研究發現,美髮、美容業者體內塑化劑的暴露量較高。
手冊中提到,塑化劑DEHP長期高劑量暴露可能具生殖毒性,理論上包括睪丸發育不良、男嬰生殖器到肛門的距離較短、青春期產生男性女乳症、成年男性精蟲數較少;而在女童則懷疑可能引發性早熟,使月經與乳房發育等第二性徵提早於八歲前出現。
不過,由於塑化劑在體內代謝很快,動物實驗發現停止暴露後已萎縮的睪丸仍可恢復生殖功能。因此專家建議民眾要減少危害,應立即停止使用含塑化劑的食物、化妝品;養成多吃蔬果、多喝開水、多運動的習慣,以加速將塑化劑排出。
◆ PE、PP中塑? 環署:與DEHP不相容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1.06.20
塑化劑風波讓人談塑色變,繼PVC、PVDC被質疑含塑化劑,而被要求禁用後,也有人質疑廣被利用在塑膠製品的PP、PE也可能添加DEHP,而質疑應禁用PE、PP。但環保署及環團人士認為,在學理上PE、PP與DEHP並不相容,應該不至於被添加,民眾不用擔心。但PE、PP的原料及製程中都有可能不小心被汙染,民眾還是少用塑膠產品比較安全。
根據環保署公布的常見塑膠材質、特性、常見產品及耐熱溫度資料,PE有二種,一種是被列為回收辨識碼2號的高密度聚乙烯 (HDPE),耐熱溫度在90度至110度;另一種是4號的低密度聚乙烯 (LDPE),耐熱溫度在70至90 度之間,兩種PE都具有耐腐蝕、耐酸鹼,也都常被用製成塑膠袋、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
至於PP(聚丙烯)被列為塑膠材質辨識碼第5號,具耐酸鹼、耐化學物質、耐碰撞、耐高溫100度至140度等特性,也常被用在水杯、布丁盒、豆漿瓶等用品上。
塑化風波發生以來,許多人質疑PE保鮮膜、PP環保杯被檢測含有DEHP,要求環保署評估禁用,環保署近日查證後認為PP、PE應該不會有添加塑化劑的可能。
環保署毒管處副處長宋浚泙表示,PP、PE的產品特性比PVC 、PVDC材質要軟,本身不需要再添加塑化劑。而且在學理上,PP、PE與塑化劑並不相容,很難添加;就算添加,也可能會在塑膠表面析出油狀物(即DEHP),讓人一眼即可識別,所以不太可能被添加。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也認為在學理上,PP或PE塑膠與DEHP塑化劑並不相容,應該不會添加DEHP。他也詢問多位大學教授認為,PE、PP等塑膠容器的溶出量均在正常範圍,民眾不需擔心,但PE、PP也有可能在原料取得製程中,受到塑化劑的汙染,因此呼籲民眾還是少用塑膠產品。
◆ 建食品履歷 茶葉鳳梨酥優先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6.20
塑化劑污染幾乎無所不在,衛生署計畫擴大「加工回溯」系統,並與環保署、農委會及經濟部合作,積極推廣「食品履歷」,行政院已組成相關專案小組。據了解,第一波食品履歷範圍將包含陸客最愛的台灣茶葉及鳳梨酥。
衛生署明天舉行2011年全國食品安全會議,針對食品添加物及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製造業管理現況與面臨之挑戰及改革方案等議題,進行分組討論,而「食品履歷」正是討論重點。
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指出,衛生署於95年實施「加工追溯」系統,初期以乳製品、礦泉水為主,最近加進了冷凍食品及醃製食品,重點在於要求業者保存原料進口、製作過程以及下游銷售等記錄。
食藥局食品組長蔡淑貞解釋,加工追塑系統是食品履歷的一環。一般來說,食品履歷牽扯甚廣,脈絡複雜。上游有農委會、環保署,中游則是衛生署的加工食品追溯系統,經濟部則負責下游的流通零售。
蔡淑貞分析,食品履歷制度就像是一條長鏈,如想推廣,勢必由中央主導。事實上,為了加速推展食品履歷,行政院召開過多次跨部會專案會議,明天食品安全會議也將食品履歷列為討論重點。
至於食品履歷會不會從最近遭塑化劑污染的果汁等五大類食品開始做起?許銘能指出,塑化劑污染食品風波,讓民眾更重視食品添加物,未來不排除將這五大類列入加工追塑系統的範圍中,之後再進一步納入食品履歷制度中。
不過,部分學者擔心,這次出事的遭污染起雲劑,成分就有六到八種,源頭管理確實不易。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就認為,衛生署如想推動食品履歷,應該從品項單純、且稽查人員仍夠實地求證的產品先做起,否則可能淪為紙上作業,「考生都會作弊」,更何況利益當頭的業者。
對此,蔡淑貞指出,未來食品履歷應該會先從高單價的食品做起,例如農委會已經實施多年的農產品履歷,可一併整合; 茶葉、鳳梨酥等陸客最喜歡的伴手禮,也在第一波食品履歷的實施名單中。
◆ 愈吃愈心寒 越製冰塊衛生差
中央社 2011.06.20
夏天到,越南生產的冰塊銷售需求日益增長,但越南製造冰塊市場混亂,衛生品質令人擔憂。
「首都安寧報」報導,市售冰塊衛生問題嚴重,衛生部竟然毫無警覺,不符合衛生條件的製冰廠仍在運作,而且沒有收到任何罰單。
報導指出,河內一些冰廠的設施不符合標準;廠房只是一間鐵皮屋,門口放著裝冰塊的冰箱及桌子;製冰器放在廠房門邊,整個生產過程不符合衛生條件;工人也未穿著標準服裝、佩戴手套及護具。
一些工廠並且直接使用塑膠袋打包運送,衛生和運送條件都很差;運送工人身上滿是灰塵,也在工廠內製作冰塊和進行包裝。
河內慈廉(Tu Liem)縣衛生處處長阮英俊(Nguyen Anh Tuan)表示,慈廉縣約有幾十家淨水、淨冰生產廠,其中有2/3生產廠獲得市級領導的允許證。根據規定,縣級職責機構只能對屬於縣管理的生產廠進行定期檢查。因此,獲得市級允許證的生產廠很少受到檢查,所以縣級機構也難以管理、檢驗冰塊品質。
衛生部表示,2011年夏季初,已對10家冰塊生產工廠進行檢查,特別是對製冰水源進行檢驗,目前只發現一些小問題,且只開出一張行政處罰單據。這一結果不免令民眾懷疑,衛生機構是否發揮了功效。
國軍70萬野戰口糧、加熱盒餐染塑(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410894.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紹軒、謝梅芬/連線報導】2011.06.21
塑化劑風暴動搖國本,連國軍也淪陷。軍方透露,抽樣送驗發現近七十萬餐份野戰口糧與加熱餐盒遭塑毒汙染,其中四萬六千餘份已發放到部隊,但尚未食用;由於廠商堅稱安全,軍方與廠商十七日將檢體送往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複驗,以釐清責任。
其中,加熱餐盒的菜色「紅燒牛腩」米飯包驗出的DINP含量,竟高達13.6ppm 。
軍事發言人羅紹和證實確有此事。他說,當塑化劑風波爆發時,國防部長高華柱深知軍用食品難以置身事外,五月底就下令三軍自六月一日起禁食軍用罐頭及口糧,並要求廠商出具品質保證及原物料來源證明,廠商六月七日出具切結,保證產品未添加塑化劑。
羅紹和表示,國防部另要求聯勤各地區補給庫就現有庫儲的軍用食品,主動抽樣送各地區衛生所及檢驗單位,但因民間檢驗不及,僅能確定軍用罐頭合格,野戰口糧與加熱餐盒仍排隊待驗。
軍方擔心緩不濟急,決同步檢驗野戰口糧與加熱餐盒,以每批次採購為基礎,各挑出廿到卅餐份,送衛生署認證的「陸軍核生化防護研究中心」檢驗。
軍方指出,關於在野戰口糧,經查確定去年八月與今年四月生產的草莓果醬受DEHP汙染,去年四月生產的三合一麥片則含有DBP,這三批口糧總數近七十萬份,其中含塑的三合一麥片口糧有四萬六千餘份已發放部隊屯儲。
至於加熱餐盒,確認今年三月生產的「鮮菇素肉」、「黑胡椒素肉」與「紅燒牛腩」等調理包與米飯包,均含DINP,現庫儲近五千份。
軍用食品有效期限為十八個月,軍方目前僅能就庫儲量抽驗,至於到期且已被吃下肚的食品是否有問題,官員私下坦承,這個現象(加塑化劑)已存在多年。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中心昨天表示,已收到國軍送來的口糧檢體,會以最快速度檢驗,預計三天內會有結果。
◆ 學者建議 塑毒逾1ppm下架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6.21
塑化劑污染事件重創我國形象,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上午在全國食品安全會議上表示,將在一年內完成國內食品塑化劑背景值調查,著手制訂食品塑化劑限量標準。嬰兒食品、包裝飲用水則被列為優先處理項目。
康照洲指出,食品塑化劑限量標準措施一旦實施,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制訂食品塑化劑限量標準的國家,屆時超過限量標準的食品就必須下架回收。
由於食藥局在處理這次昱伸賓漢等香料廠商所引發的塑化劑污染事件時,下架標準為檢驗結果超過篩檢值(1ppm),確認遭受污染,或經風險評估確認危害人體。因此,學者預料,1ppm將是未來制訂限量標準的指標。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所教授孫璐西認為,絕對不能比歐盟所規定1.5ppm寬鬆,且需從源頭做起,不光只是食品、飲料需下架,就連超過標準的兒童塑膠玩具以及其他塑膠用品,都必須嚴格執行。
「塑化劑無所不在!」康照洲坦承,現在要找到一件不含塑化劑的東西是有困難的。即使如此,衛生署仍有必要制訂塑化劑限量標準,提出建議值。不管是什麼食品,在製造、包裝、運輸等過程中,都會接觸到塑膠。任何一種食物都可能被驗出塑化劑,因此食品可以容許少量的塑化劑。
康照洲也指出,嬰兒食品品質好壞,影響幼兒發育,包裝水則是國人最常飲用的水。這兩項產品有必要先行制訂限量標準。
康照洲強調,長期以來,國人濫用塑膠產品,用塑膠袋提東西。微波時,使用保鮮膜。製造塑膠過程中排放的廢水並未有效管制,都是造成國人血液中塑化劑含量偏高的關鍵原因。
康照洲指出,制訂食物塑化劑限量標準是刻不容緩,但需要先得知食品原本的塑化物標值。此外,由於產品性質不同,限量標準也不可能一致。例如,飲料、麵包、膠囊藥物的限量標準就不會一樣。
※ 相關報導:
* 塑化劑門診 六童有異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410940.shtml
至今已三千五百多人次就診,其中五十人轉介,初步診斷後,四名男童有隱睪症,一名女童性早熟,一名男童睪固酮偏低。
◆ 食品廠買塑毒 需交代用途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6.21
塑化劑風暴後,加強食品產銷鏈的監測、把關原料源頭,成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重大目標,對於不應納入食品、農產品的原料、添加物,衛生署擬推動「負面履歷」制度,要求購買毒化學物質的食品廠商,需清楚交代用途。
全國食品安全會議今天舉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未來經濟部、農委會、環保署會盡速整合平台,分階段推動食品履歷,但正面履歷很難預防不肖業者在製程中添加毒化學物質,因此研擬另採負面履歷制度。
負面履歷 類似管制藥品
康照洲表示,負面履歷類似管制藥品的作法,現行藥局每賣出一項管制藥品都要紀錄。未來環保署會建檔化學物質流向資料,衛生署建檔食品製造廠的資料,兩者相互比對,若不應加入食品、農產品的原料、添加物,卻有食品廠商購買,廠商都要清楚交代用途。
由於毒化學物質種類眾多,可能先從環保署列為第一、二級管制,需完整交代流向者開始。但康照洲也說,這次從昱伸、賓漢一路追查,黑心起雲劑製成香料、果汁粉等到產品,輾轉經過九手,因此負面履歷雖然雖不易推行,但有其必要性,他也認為,環保署應該更嚴格的管控毒化學物質。
八塑毒升級列管 明公聽會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塑化劑風暴延燒,環保署明天下午召開公聽會,邀請各界研商,將把八類主要塑化劑DEHP、DNOP、BBP、DINP、DIDP、DEP、DMP、DBP,從現行的第四類改列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列管。環保署管處長林建輝表示,雖然預期塑膠業者會強烈反彈,但目前民氣可用,這項改列作業應該會獲得最大多數人支持。
但環保署也給業者改善期限,最快要到明年1月1日才執行,最慢的更要到明年底才可完成,引起環團質疑環保署腳步太慢;但環保署表示,新措施當然要有改善期限,否則可能反彈太大,難以執行。
◆ 到北京 小心吃到黑心烤鴨
中央社 2011.06.21
到北京,通常都會一嚐「全聚德」烤鴨風味,但仿冒產品大行其道,車站附近商圈賣的一些便宜袋裝烤鴨,「打開方知竟是無皮、無頭、無翅的一堆臭肉。」媒體痛批當局監管不力、助長歪風。
新京報今天指出,北京黑心烤鴨5月曝光後,大陸媒體持續調查,陸續有重大發現,包括黑心烤鴨包裝上的所有資訊都是假的,生產廠家、重量、聯繫電話、食品品質安全編碼等,沒有一樣是真的。
而烤鴨的來源只是將鴨的胸部、大腿及鴨脖子、鴨皮等肉質肥厚的部分去掉後,剩下的骨架和一些內臟。而且這些產品根本不是用烤的,而是醬醃的「北京烤鴨」,醬料有的用不明來源病死雞肉,再放入大量的香辛料掩蓋異味。
據了解,黑心商人用人民幣3.3元的代價買進,自行加工、包裝後的成本漲到4.7元,再以每袋6元的價格批發給北京站一帶的超市或商家,後者再以每袋15元左右賣給消費者。
而正宗的袋裝全聚德烤鴨零售價,在90元左右。
大陸媒體愈查問題愈嚴重,追查後發現黑心烤鴨盛行了好幾年,相關監管機構並非不知道黑心烤鴨存在,而是根本未盡力查禁。
北京大柵欄工商所副所長周衛東就向北京華聲國際記者俱樂部主辦的華媒網坦承,北京西站、西單等地就有不法商販出售「變種」的「全聚德」品牌,如「萬勝德」、「全居德」、「仝聚德」、「金聚德」等。
而多次嚴格取締後,黑心烤鴨仍盤據著越來越大的市場,報導認為,監管部門不是長期不予聞問,就是「不痛不癢地走個過場、不輕不重地搞個檢查,既助長了不法商家的僥倖心理」,一旦輿論風頭過了,黑心烤鴨又捲土重來。
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臭味塑膠製品 勿買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6.22
異味塑膠品 可能有添加
部分塑膠地墊、玩具常會有一股異味,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提醒,有臭味的塑膠製品,可能都添加甲苯、甲醛、甲醯胺,最好避免購買。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也指出,甲醯胺對於動物的生殖發育,可能出現潛在的危害。環保署不准業者將甲醯胺用於兒童玩具、塑膠地墊,是一項明智的決定。
長期接觸 有潛在危害
林杰樑指出,甲醯胺常用於塑膠產品,可以讓材質更加柔軟,許多塑膠玩具、地墊都會添加甲醯胺,讓成品觸感更好。儘管毒性不高,但長期接觸甲醯胺,還是可能對於人體造成傷害。他認為,環保署將把甲醯胺列為列為一、二類毒性化合物,是正確的決定。
動物實驗顯示,長期接觸甲醯胺的老鼠容易罹患肝臟腫瘤,至於人體,也可能誘發神經系統病變及肝功能異常、肝臟腫瘤。但由於臨床證據仍不足,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未將甲醯胺認定為致癌物質。
即使如此,重視幼兒健康的歐盟早就禁止甲醯胺使用於兒童經常使用的塑膠玩具及地墊,就受擔心小朋友長期處在充滿甲醯胺的環境中,可能危及健康。
林杰樑指出,甲醯胺具有揮發性,用於塑膠,都會產生一股特殊的臭味,非常容易辨別。由於幼兒房間大都為密閉空間,甲醯胺逐漸釋出後,可能經由皮膚接觸,或呼吸而進入人體。
部分市售塑膠地墊及塑膠製品都有異味,林杰樑指出,這些有異味的塑膠產品都不要購買,可能是添加了甲苯(強力膠)或是甲醛,這些都屬於致癌物質。
若已買了 放陽台通風
林杰樑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塑膠製品時,首要原則就是有味道,就不要買。如果已經買了,應該放在陽台等通風地方,等到味道都沒有了,才能拿進屋子使用。
※ 相關報導:
* 可溶性有毒物質 玩具、塑膠墊禁用甲醯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413931.shtml
環保署決定,被廣泛使用於玩具、玩具元件及塑膠拚圖式地墊的甲醯胺(Formamide),將與塑化劑一樣,列為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禁止使用於玩具及塑膠地墊上,預定9月公告、明年元旦實施,台灣將是繼比利時之後,全世界第二個禁用甲醯胺於玩具及塑膠地墊上的國家。
◆ 塑毒升級列管 環署:9月公告
中央社 2011.06.22
環保署今天對塑化劑升級列管、甲醯胺和安殺番新增列管召開公聽會。環保署毒管處長林建輝說,公聽會中沒有業者對甲醯胺提異議,新修正毒化物升級列管預計於9月公告。
行政院環保署今天召開「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及其運作管理事項部分公告事項修正草案」公聽研商會,邀請各界代表列席。多家恐受毒化物升級列管波及業者出席表達意見。
林建輝會後受訪表示,目前歐盟針對甲醯胺已預告將在2013年全面禁止使用含甲醯胺成分產品,比利時也禁用甲醯胺於玩具、玩具元件及軟塑膠地墊上。
林建輝說,依環署最新公告列管草案規定指出,甲醯胺禁止使用於製造玩具或玩具元件和塑膠地墊,僅可用在研究、試驗、教育、螢光染料和合成皮等生產原料用途,在公聽會上,並無業者針對新增列管甲醯胺提出異議。
另外,8種升級列管的塑化劑,環署也在最新公告草案中規定用途僅限研究、試驗和教育,並且只能用在塑膠原料的製造加工。為何沒有明訂塑化劑限制用於哪些產業商品類別(如電子業、化妝品等)?林建輝說,環保署權責控管工業用原物料毒化物,其他各類產品及商品等品項控管,應向各事業主管機關反映。
林建輝表示,環署公告草案升級新增列管毒化物,最快9月公告明年元旦實施。
※ 相關報導:
* 升級塑毒 業者公聽會上槓環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414231.shtml
環保署擬將塑化劑加嚴管制,限制用途為研究、試驗、教育,並僅限於塑膠原料的製造加工。許多業者對此規定表達強烈抗議,在會議一開始,多家使用塑化劑作為產品原料的業者及公會代表指出,環保署預將塑化劑升級列管似乎太嚴格,並未與國際標準一致。
◆ 食品添加物全都錄 塑源俱可追
中央社 2011.06.22
全國食品安全會議今天達成結論,為避免塑化劑汙染食品事件重演,食品添加物複方成分、食品產業強制登錄,將可便利衛生主管機關追蹤來源,進行檢驗稽查把關。
衛生署長邱文達、會議總主持人台灣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長康照洲等人在會後召開記者會,說明會議結論提出產業升級、政策配合、社會責任等3個方向,做為政府施政參考。
與會人員認為,政府可強制食品產業辦理登錄,目標是建構良好衛生規範,良幣逐劣幣;食品添加物業者可成立商業同業公會,督促自主管理,政府的角色是強化食品添加物追溯追蹤系統,執行稽查,以及訂定食品添加物管理辦法。
孫璐西說,食品添加物有單方及複方成分,與會人員認為不論單方、複方,都應該列管,建立追溯追蹤系統,尤其複方添加物採取強制登錄,業者在登錄時應告知政府有哪些成分、如何檢驗,標示用途、成分與警語,以更政府稽查追蹤。
康照洲解釋,塑化劑風暴緣自昱伸、賓漢2業者惡意作為,將有毒塑化劑摻入複方食品添加物「起雲劑」內,複方添加物採取強制登錄,就是1種食品履歷制度。
衛生署在2000年之後,規定單方食品添加物應辦理查驗登記,取得許可始可販售,迄今共發出9000多張單方食品添加物許可證。複方食品添加物不需查驗登記,衛生署先前認為,複方食品添加物由單方組成,管好單方就能間接管好複方。
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指出,複方食品添加物強制登錄、食品產業強制登錄,能夠立法公布施行最好,也能以行政命令方式執行,這是食品安全會議各項結論中,最能夠儘快上路的做法。
◆ 明知有毒還矇騙/賣含塑果汁 重罰湶鑫老闆
自由 2011.06.22
〔記者楊政郡、蘇金鳳/台中報導〕台中地檢署偵結湶鑫食品公司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昨天起訴該公司及負責人陳俊然,求處三年六個月徒刑,併科公司及個人共一百八十萬元罰金;而昱伸公司下游中盤商詹澤遠協助陳俊然矇騙衛生局,依偽造文書求處一年徒刑。
台中市衛生局昨天指出,湶鑫公司未誠實供出原料來源,該局決定處分該公司自廿日起停業三天,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卅五條規定,廢止工廠登記證照;該公司產品已回收一百四十七.五公噸,將找時機進行銷毀。
起訴書指出,湶鑫食品公司今年三月向昱伸公司中盤商詹澤遠購入含塑化劑之起雲劑計一千五百公斤,製成各類濃縮果汁,售給下游廠商。昱伸出事後,詹澤遠在五月廿三日通知陳俊然須回收該批起雲劑,陳告知已用完,並表示他會應付衛生局人員。
同日下午衛生局人員上門稽查,陳俊然將大門深鎖,然後冒名是「陳春風」,謊稱經營報關行,把衛生局人員帶到某倉庫,表示該一千五百公斤起雲劑原是詹澤遠要託運到中國,但因故未出貨,事發後已運回給詹澤遠。事實上,陳向鼎喬公司購入一千五百公斤合格起雲劑,繳回給詹澤遠,以此矇騙衛生局人員。
但陳怕衛生局從下游飲料店查到塑化劑,會反查回來,又與詹澤遠虛構一家「宗亮化工原料公司」及負責人「吳宗亮」名片、進貨單等,並告知會計張雅涵,一起詐騙衛生局。
檢方指出,湶鑫公司陳俊然惡性重大,請量處三年六個月徒刑,詹澤遠共同偽造文書求處一年徒刑,會計張雅涵只是配合行事,求處十個月徒刑、緩刑二年。
◆ 洗碗機黴菌 56%家庭都有
法新社 2011/06/22
(法新社巴黎21日電) 科學家已經發現生長在洗碗機內、可能對人體有害的黴菌,這種黴菌可在高溫、高劑量的清潔劑與清洗用鹽以及酸性和鹼性的水中生存。
一種稱為皮炎外瓶黴(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黑色酵母與家族黴菌E. phaeomuriformis,一同在6大洲101座城市內的189戶家庭樣本中被發現。
有56%的洗碗機含有黴菌,黴菌出現在洗碗機門的橡膠封條上。
研究指出,這兩種黴菌「已知會對人類造成全身性疾病,經常移植在患者肺部,會讓人得到囊腫纖維症(cystic fibrosis)」。
這項研究刊載於英國真菌學會(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最新一期「黴菌生物學」(Fungal Biology)期刊。 (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歐毒菌疫情 美恐首見死亡病例
中央社 2011.06.24
美國衛生官員正調查1起亞利桑那州居民死亡病例,是否與歐洲最近爆發的大腸桿菌疫情有關。另外,法國南部城市波爾多(Bordeaux)也傳出疑似病例,目前已有7人病倒送醫。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表示,如果證實感染大腸桿菌,這名最近去過德國的亞利桑那患者,將是美國第1位死於此波歐洲大腸桿菌疫情的公民。
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也說,美國出現5起確診病例,5名病人體內大腸桿菌與肆虐歐洲的大腸桿菌菌株相同。
中心發言人羅素(Lola Russell) 告訴路透社,目前尚不清楚這名亞利桑那患者是否感染大腸桿菌,但他確實出現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
衛生官員說,這名男子超過65歲,住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北部,但沒有透露其他細節。不過亞利桑那州衛生部門流行病學家佛里(Catherine Foley)表示,這名男子最近去過德國,加上又出現導致腎衰竭的併發症,引發這起病例是否和歐洲疫情有關的疑慮。
法國方面,衛生當局也表示,波爾多病例,似乎和法國北部里爾(Lille)附近上週爆發的大腸桿菌病例無關。里爾有8名兒童感染大腸桿菌,也與德國爆發的大腸桿菌疫情無關。
波爾多衛生官員發現昨天發現6起出血性腹瀉(bloody diarrhea)病例,2人出現HUS。送醫的7人全是成年人,年齡介於19到67歲。
警方在聲明中說,病患在6月15日到21日之間開始出現症狀,但聲明未說明這些受害人是否吃過類似食物。
在里爾,1名兩歲幼兒仍處昏迷狀態,另外3名兒童仍在醫院接受治療。他們是在食用自德國連鎖超市Lidl購買的冷凍牛肉漢堡後,被送進醫院。
◆ 觀念平台-飼料添加抗生素 危害不輸塑化劑
【李尚仁】2011-06-24 中國時報
正當塑化劑危機在臺灣鬧得人心惶惶之際,無獨有偶,同一時間德國也發生大腸桿菌引起的嚴重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並造成多人死亡。目前調查認為禍首是德國某豆芽菜農場,但還不清楚該產品是如何遭到大腸桿菌汙染。由於這次肇禍者是毒性強大的新菌株,並對一些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德國科霍研究所(Koch Institute)指出,此一菌株對十餘種抗生素有抗藥性。因此,有些評論者認為,問題的產生恐怕與抗生素的濫用脫不了關係。其中,又以畜牧業將抗生素添加在飼料中的作法,引發最多的關注與討論。
自一九五○年代以來,許多畜牧業者便例行性地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預防牛羊豬隻等動物生病。據估計,美國每年抗生素的總用量,有八成添加在家畜飼料中。日前英國《獨立報》報導,許多英國家畜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服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導致抗藥性細菌的產生,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常識。過去醫學界多把注意力放在醫療抗生素的不當使用,近年則開始警覺到畜牧業抗生素濫用可能帶來的危機。
美國醫學會和美國傳染病學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均呼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最近,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在乳牛牛奶中檢驗出令醫界聞之色變的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更讓人警覺問題的嚴重性與迫切性。然而,禁止飼料添加抗生素的呼聲,卻遭畜牧業者與食品業者強烈的抗拒。為了防止問題繼續惡化乃至失控,日前美國數個環保團體聯手到法院控告食品藥物管理局失職,企圖透過司法訴訟的手段迫使美國政府正視這個問題。
非法添加塑化劑和畜牧業抗生素濫用都是為了降低食物的生產成本。現代畜牧業以密集圈養降低成本與大量生產,環境擁擠導致家畜染病機會大增,才須在飼料添加抗生素;但兩者造成問題的性質又不盡相同。長期非法添加塑化劑影響層面確實深廣,但若從源頭管制,此一問題有可能加以控制;在添加抗生素方面,抗藥性細菌一旦產生,則幾無可能將之除去。研發新抗生素不只曠日廢時且成功率低,基本上是緩不濟急。因此,抗藥性細菌之長期危害,恐不亞於塑化劑。
此外,塑化劑若沒有被人體吸收,就不會造成問題。但食品沒有殘留抗生素,只表示動物被宰殺之前有段時間沒有服用;之前的飼養過程若有濫用,還是可能導致抗藥病菌的產生。
其實,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對畜牧業抗生素使用問題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獨立報》的報導指出,瑞典、丹麥與挪威等國就規定畜牧業,只能用抗生素治療動物疾病,不能添加在飼料中;而且業者必須先取得實驗室診斷,才可開立使用。上述北歐國家的作法,值得各國效法。唯有嚴格的管制使用,才能減少抗藥性細菌產生的機會。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塑化的孩子 異形的社會
【聯合報╱王釗洪/大學教授(嘉縣民雄)】2011.06.24
在塑化風暴狂掃一個月之後,現在似乎慢慢隱去了。在翻閱官方陸續發布的許多受到塑汙的名單中,我們注意到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覺得不可思議。
除了飲料、果汁、果醬有添加香料的傳統食品之外,還有一類被要求檢驗,甚至下架、停售的商品,叫做「膠囊錠狀粉狀生技產品」,這有極大部分是標明以兒童為客群的,林林總總,令人眼花撩亂。
這些錠啊、粒啊、粉啊並不便宜,每天吃這些的,應該是家境不錯的兒童。以今天台灣糧食的富足,水果、蔬菜、雞鴨魚肉的豐富與多樣,難道還不夠這些寶貝攝取足夠的營養來登大人?
百思不得其解之餘,用電郵、電話去請教旅居國外的朋友,看看他們的小孩有沒有每天吃這些錠啊、粒啊的。結果他們說聽都沒聽過。
台灣的小孩放著新鮮的雞鴨魚肉、蔬菜、水果不吃,卻要去找那些工業生產的替代品,想來想去,或許只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小孩偏食,家長就縱容他們不吃,卻又擔心營養不良,只好買些維他命、複方錠給他們去嚼。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太忙,大人忙、小孩也忙,忙得沒有時間正常地吃三餐,就只好買些維他命、複方錠來當三餐。台灣的社會怎麼會是這樣子?
少子化趨勢下台灣的小皇帝們,從小承載了太多家長的期望,搞得樣樣都得學。結果是技能有了,心智卻未增長。家庭沒有教他們,什麼是正常的飲食觀念,學校也沒有教他們,什麼是正當的生活行為。
君不見,小小年紀就以霸凌的方式對待同學;學會按鈴控告老師,甚至還有五年級女生在老師的茶杯裡下藥,要讓老師流產。久而久之,老師也只好放縱不管,免得要開檢討會,惹禍上身。
這種脫序的事情,進了大學更是變本加厲。君不見,學生不喜歡學習,學校就搞很多活動給他們去玩,美其名是「激發學生潛力」。學生不喜歡念書,老師就抄筆記給他們去背。學生上課遲到、聊天、睡覺、甚至啃雞腿、吃泡麵,絕大多數老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不敢管也不想管,免得得罪學生,期末的教學評鑑就不好看,影響自己升等,影響自己拿優良獎。長久下來,學生當然就積非成是,永遠分不清是非、對錯。
沒有是非對錯的家庭、學校,不只是畸形,根本是異形!就好像摻了塑化劑的科技丸錠。畸形沒關係,只是看起來怪怪的而已。異形卻大有問題,它會破壞社會根本,會製造更多的怪獸,而台灣的家庭與學校教育,似乎正在複製無限的怪獸。
◆ 食品負面履歷 8月試辦
中央社 2011.06.24
塑化劑風暴讓民眾更關心食品安全,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今天表示,政府著手建立食品負面履歷,8月起將從飲料與食品添加物著手試辦,目前有多家廠商表達配合意願。
朱敬一下午受訪表示,有關食品履歷資料庫的建置,原本規劃明年底完成,因應塑化劑事件,決定調整步伐,逐步建構。
他指出,食品履歷與食品安全密切相關,一般食品履歷採正面履歷,多屬自願性質,只能鼓勵,沒有1個國家採強制規定;現行食品正面履歷由經濟部工業局主管。
談到負面履歷,朱敬一表示,食品負面履歷技術部分由經濟部負責,若牽涉毒性化學物則為環保署,衛生署掌管食品安全;不能讓食品與毒性化學物有任何交集,一旦發現食品添加毒性物質,資訊平台會視情況出現紅燈或黃燈警示,主管機關衛生署可以馬上展開調查。
他說,日前邀集經濟部、衛生署、環保署等相關機關開會研商後,決定8月先找1家廠商試辦食品負面履歷,9月希望能有10家大製造商建立食品負面履歷,目前已有義美、金車、味全、愛之味、統一等廠商表達試辦意願。
此外,朱敬一明天將赴美參加生技會議,擬延攬美國華人圈的生技潛在投資人,返台參與生技創投基金申請,發展台灣生技產業。
※ 相關報導:
* 消保基金草案 最快8月送立院
http://www.udn.com/2011/6/24/NEWS/NATIONAL/NATS5/6418377.shtml
陳智義表示,民間團體可以直接到立法院提案,目前消基會法律委員會已著手擬定消保基金的草案。由於大部分廠商都表示,消保基金的成立,應該要有法源依據,因此消保基金的案子仍待立法院審議通過。陳智義說,法源傾向修改消保法。
◆ 洗碗加點鹽 輕鬆乾淨不殘留
UrNews 2011/06/24
(Your News記者周以欣台北報導)洗碗時,常有擠太多洗碗精卻難沖乾淨的經驗,這時若灑點鹽,可把洗碗精洗得更乾淨,不殘留在碗盤上。
台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邱靜雯表示,洗碗精主要成份是界面活性劑,分子具有親水端與疏水端。當界面活性劑在水中濃度達臨界值時,會形成多個分子組成的微胞,也就是形狀如蒲公英的球體。
微胞的外層是親水端,內層是親油端。當它碰到油脂時,會把疏水的油脂分子引進微胞裡,並把油脂包在裡面,藉外層的親水端,把微胞分散在水中,然後被水沖走。
加入鹽巴(氯化鈉)時,水中的氯離子與鈉離子會破壞微胞結構。離子中的電荷,中和了界面活性劑的電性,減少泡泡間的排斥力,泡泡合而為一,便容易消除。邱靜雯說,鹽會使清潔劑所產生的泡泡變少,但不會增強清潔劑的洗淨效果。
殘留碗盤上的洗碗精,藉食物進入身體,會干擾人體內的荷爾蒙變化。過去國內調查發現,洗碗精內的「壬基酚」成分,對人的生殖系統有極大傷害且易致癌。若從下水道進入河川,不僅會讓雄魚雌性化,人類吃到受汙的海產,也會受到傷害。(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Yahoo!奇摩合作)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