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0

國家資本主義與帝國資本主義

◆ 國家資本主義與帝國資本主義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471194.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19

世紀金融海嘯之後,全球許多國家,無分大小,都深陷主權債務危機之中,但只有兩個國家或許有比較高明的脫困之道。

一個是中國。很多經濟學家如著名的「末日博士」羅比尼都看衰中國,除了中國大陸當前存在著相當嚴重的產能過剩與過度投資現象之外,巨大的地方債務也是看壞的理由之一。

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大陸為全力拉動內需,特別為欠缺財源的地方政府開闢了新的籌資管道,允許地方政府成立投資平台,例如投資公司與開發公司,以地方擁有的土地為抵押,向銀行融資,然後推動各項工程與建設。兩年多以來,地方融資平台總數已超過1萬家,總融資規模據審計署估計,已達人民幣10.7兆元。這些即興衝動性的投資與建設,普遍缺乏效率,估計起碼有三成以上將成為銀行壞帳,為中國大陸的金融體系埋下一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

怎麼辦?這在任何國家都可能造成極大麻煩的金融危機,中國大陸以過去的經驗,卻有可能成功拆除炸彈引信,化險為夷。

標準的程序是:(1)先要求所有銀行將不良貸款或壞帳予以「剝離」;(2)政府編列鉅額預算,成立數家不良資產處理公司;(3)不良資產處理公司向銀行買入被剝離後的壞資產進行處理;(4)被剝離壞資產後的銀行雖已切除了壞細胞,但體質羸弱,於是政府再編列鉅額預算對其「注資」,有如加持;(5)對於這些銀行,政府再進一步引介國際知名企業與金融大行作為戰略投資者,進行戰略投資;(6)最後,協助海外上市。於是,所有危機化解,只剩那幾家不良資產處理公司仍在處理那些壞資產,無人聞問。

此中關鍵,一在於主要銀行都是國有;二在於政府可動用全社會(納稅人)的錢去收拾爛攤子,也就是讓13億人一起埋單,這叫「國家資本主義」。別的國家雖也叫國家,卻未必有國家資本主義,包括美國;但美國另有解困之道,可稱「帝國資本主義」,更厲害。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日前暗示,有準備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政策,雖然次日略改口風,說有準備但未必立即推出。事實上,只要聯準會想這麼做,它完全可以推出名稱不叫QE3但實質卻是QE的政策。

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先後推出兩輪QE,總規模超過2.3兆美元。量化寬鬆政策之於美國,一在於避免通貨緊縮,二在於拉動內需。實施結果,通縮是避免了,但實體經濟始終拉不起來,失業率降而復升,仍高居9%以上,此等形勢顯然不利歐巴馬明年爭取連任。

對美國而言,以印美鈔方式實施QE,經濟考量之外還有戰略考量。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且債務還在持續增加,這天文數字的債要怎麼還?還不了又該怎麼辦?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賴」。怎麼賴?理論上只有兩個手段,一武一文。武是發動戰爭,這在西方歷史中屢見不鮮;當然,兵者凶也,非必要不用。文就是印鈔票,讓貨幣貶值,貨幣一貶,債權縮水,債務就減輕了。美國善用此道,已歷有年矣。

當然,不斷大印美鈔的結果,會導致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流動性的氾濫,及全球商品價格的上漲,形同輸出通貨膨脹,這一、兩年全球已深受其害。但對美國來講,「死道友不死貧道」,1971年宣布美元與黃金脫勾時,即有言在先,「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更何況,美國QE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賴債。這即是美國的「帝國資本主義」。美國帝國資本主義的關鍵,就是讓全球70億人一起為美國埋單。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歐元區的赤壁之戰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食材飆 麥當勞又漲價了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邱莞仁/上海十八日電】2011.07.19

因應食品價格不斷飆升,大陸麥當勞公司證實,本月13日起,全大陸的麥當勞餐廳均調漲部分產品價格,漲幅約在人民幣0.5到2元(約新台幣2.5到10元)。這是自去年7月以來,麥當勞第四度漲價。

不過,相較於麥當勞調漲,反映當前大陸的高物價,其他連鎖速食業如肯德基和必勝客則表示,暫時沒有調漲計畫。

長年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近年都有同樣的心得:在大陸吃飯越來越貴了!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6月重要經濟數據顯示,6月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6.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4%。

細分來看,在各類食品中,糧食價格上漲12.4%,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32.3%,鮮雞蛋價格則上漲23.3% 。

高物價讓許多連鎖業者自去年紛紛撐不住,紛紛著手調漲售價。其中,肯德基在今年1月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單品漲幅約在人民幣0.5到1元(約新台幣2.5到4.9元)不等;此外今年1月起,部分星巴克產品也調漲人民幣1到2元。

新京報與北京青年報報導,麥當勞表示,此次漲價是屬於屬於結構性價格調整,和公司整體超值戰略相一致。目前除部分單品調漲外,每天仍有三個時段,提供不同的優惠方案供消費者選擇。

北京麥當勞負責對外宣傳的工作人員肖嫻在接受法制晚報採訪時說,此次調價是向行業水準看齊,但她並沒有就此作出進一步說明。

事實上,這並非麥當勞近期首次在中國調漲產品售價。去年7 月起,隨著大陸民生物資不斷飆漲,麥當勞開始對部分產品售價進行微調。去年11月,麥當勞調漲大部分如麥香魚、雙層起士漢堡等食品單價。

就在今年4月,中國大陸地區的麥當勞,出手調漲可樂等大杯碳酸飲料價格,每杯約調漲人民幣0.5元(約新台幣2.5元)。

※ 相關報導:

* 月餅價 也快撐不住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71281.shtml

豬肉價格上漲讓大陸6月CPI創三年新高,市場如今又傳出食用油、奶粉、運動服、月餅等民生消費品醞釀漲價,專家預期,短期大陸CPI或將維持在6%的高檔。

* 路透調查:亞洲經濟 恐降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71272.shtml

路透最新調查顯示,下半年亞洲主要經濟體的成長力道將溫和減緩,而明年的成長前景則取決於國內通膨降溫以及國外需求回升的速度。

* 歐美「債」彈未解 全球股市驚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71268.shtml

歐洲各國和民間部門對解決債務危機的方法仍無共識,加上美國提高舉債上限議題也沒有顯著進展,全球股市18日全面下挫,歐洲銀行股成殺盤重心,擔保歐洲主權債券成本創新高,瑞郎匯價登新高,國際油價在紐約早盤最深跌逾2.6%。



◆ 美國債危機 參院天天備戰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7.19

距可能的國債違約只剩下兩周,不僅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國會共和黨領袖不斷私下密集進行協商,國會參眾兩院也極力希望催生一項可行的法案,避免債務違約。參院更上緊發修,將每日開會,直到通過法案以調升舉債上限為止,周末也不例外。

參院領袖18日在幕後磋商一個兩黨合作提升國債上限的妥協計畫;而接近茶黨運動的共和黨國會眾議員,則在推動於19日表決一項與提升債限掛鉤的法案,內容包括削減聯邦支出、排除增稅,和呼籲制定平衡預算的憲法修正案。

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說,參院將每天開會,直到通過法案以調升舉債上限為止,周末也不例外。

瑞德發表事先備妥的聲明說:「參院將從現在開始,天天開會,包括周六和周日,直到國會通過法案以防美國債務違約為止。」

歐巴馬17日與共和黨籍的眾院議長貝納和多數黨領袖康特,私下在白宮舉行會議,歐巴馬18日告訴記者說:「我們有進展。」貝納的通訊主任史密斯則說:「溝通的管道保持暢通,但沒有協議或進展。」

眾院的法案將無法在民主黨控制的參院過關,歐巴馬總統也威脅說,他將否決此法案。白宮預算管理局18日嚴詞拒絕此法案,指控共和黨人對可能嚴重打擊經濟的債限重要議題玩弄政治,並呼籲共和黨人放棄此「空泛的政治聲明,和不切實際的政策目標,超越政治,尋求兩黨的共識」。

財政部長蓋納18日也向受驚的市場喊話,表示分歧的華府會在最後時刻達成協議,他在接受有線電視CNBC訪問時說:「儘管你們聽到很多,但華府是一個複雜的地方,人們現在意見更接近了。」

蓋納指出,美債信違約「絕不是一個選項,」他認為國會「別無選擇,」八月二日前必會達成提高債限協議。

蓋納指出,若違約,對美經濟、金融體系及民眾都是大災難,如同對所有美國人施加不公平稅負,也將使全球經濟再陷衰退。

他強調,國會別無選擇,只有提高債限一途,絕不能讓違約發生。

蓋納也稱讚由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及少數黨領袖麥康諾私下打造的一個給歐巴馬廣泛權力去提升債限的計畫。

根據這個還在修改的計畫藍圖,歐巴馬只靠民主黨議員的贊成票即可提升債限,共和黨議員則可因反對此計畫,獲得有利的政治效益,但反對不會有實質的結果。此計畫也呼籲政府十年削減支出最多1兆5000億美元,並設立一個國會特別委員會,提出更多的削減支出建議。



◆ 基本工資漲幅 31%與3%拉鋸戰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07.19

資方、官方、勞方→0%、3%、31%

今年基本工資調幅周四攤牌。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態,今年基本工資調幅一定高於公務員加薪3%,但勞團今天最新喊價希望調幅高達31.2%,資方工總等工商團體則希望一毛錢都不要再調高,官方、資方、勞方各喊價從0%、3% 到31%差距極大。勞委會今天重申,具體調幅還是要經勞資雙方來談。

惟一般預估,基本工資調幅應會高於去年的3.47%(調整後為17880元),但今年也不會太高,幅度可能4%-5%,可望接近18600元 (4%左右)。

全產總敲定最後底線 要求一次到位

勞委會敲定周四上午舉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討論基本工資調幅。王如玄事先已預告今年一定會調漲,而且調漲幅度希望高於軍公教加薪的3%,勞團之前原本一直要求調到22115元 (24%),但今天全產總的理監事會敲定的最後底線,則是根據最新修正的社會救助法標準,要求基本工資配合調高,而且要一次到位,直接提高到23459元,調幅高達31.2%,如果再和工總等工商團體希望保持原狀的態度來比較,顯然三方的差距很大。

基本工資去年首次採用新的組織架構,增加勞資代表各7人,官方減為4人,學者專家4人。去年開會,最後決定調漲3.47%,但事後被監察院提出糾正,認為3.47%非勞資共識,而是主委獨斷裁決,因此勞委會表示,今年會議將先確認程序,一旦勞資無法達成共識,應該如何處理。

調幅?勞委會不鬆口:交勞資談判

至於今年調幅多少? 勞委會仍不願鬆口,強調希望交由勞資雙方談判。一般認為,去年因為考慮經濟成長狀況不明,因此只調3.47%,事後數據證明去年經濟成長高達10.88%,因此今年在王如玄宣示調幅會高於3%之後,調幅應不會比去年的3.47%低。

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99年較98年物價上漲0.96%,若在加上反映部分經濟成長數據,調幅可能在4%-5%左右。若以4%計算,將增加715元,由17880元上升為18595元,時薪則到102元。



◆ 中研院:有感復甦 加薪加稅

中央社 2011.07.19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今天表示,「公平加稅」、「加薪」是達到「有感復甦」更強而有力與前瞻性的財經政策。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今天舉辦「2011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

中央研究院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GDP年增率)可達5.52%,外界關心民眾如何才能夠感受到經濟成長,達到「有感復甦」,周雨田說,政府必須提出強而有力、具前瞻性的財經政策。

周雨田指出,政府調降遺贈稅、營所稅,造成國庫稅收減少,排擠到其他政策預算,可以透過「公平加稅」如對「肥貓」加稅的方式,增加國庫收入。

周雨田表示,加薪也是可讓民眾感受到景氣復甦,近期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與其他勞工團體致力提高基本工資,他也認為,台灣的薪資相較其他國家,仍然偏低,還是有調高的空間,調高幅度3%以上。

最近金價飆高,主要是近期國際不確定因素影響,包含歐洲債務危機、美國舉債上限僵局等問題,周雨田認為,短期內歐債危機、美國舉債上限僵局等國際不確定因素,僅還是政治問題,尚不是經濟的問題,歐美情況不悲觀,金價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

周雨田表示,歐洲近期91家銀行進行壓力測試,其中有8家未過關,其中西班牙有5家沒有過關,希臘有2家、奧地利則有1家,這些未通過測試的資金缺口有25億歐元,而義大利的銀行全數過關,此外歐債金額占歐洲整體經濟來說,比例不高,因此他對歐洲情況仍然樂觀。

fsj 提到...

台灣年輕人 只能窮忙嗎

【聯合報╱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2011.07.20

中度颱風「馬鞍」向日本移動,雖未直撲台灣,但所引起的西南氣流仍在全台各地造成豪大雨。同一時間,勞團無視勞委會王如玄主委先前提出「今年基本工資漲幅一定高於百分之三」的溫馨喊話,在舉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前夕拋出「基本工資調漲百分之卅一」的震撼彈,更讓勞委會和新架構的審議委員會籠罩在山雨欲來的風壓之中。

嚴格而論,除「貧窮線已提高」外,勞團要求調漲基本工資的理由並無新意,而工總亦秉持一貫「反對調漲」的立場,指增加基本工資對外勞較有利、僅少數本國邊際勞工獲益、對就業無益、將削弱台灣產業競爭力和產業外移將更嚴重等「老掉牙」的恫嚇,完全沒有創意。工總強調,將由理事長率理監事拜會馬英九總統和吳敦義院長,擺出一份要求「政治解決」的態勢;當然,勞團也不會示弱,動員包圍勞委會和行政院,想必是既定的規劃,凸顯另一類的壓力。

勞資政三方在審議委員會之前的各自表述,有如舊時歌仔戲主戲前的「扮仙」,先表態、聚氣,再上談判桌。

基本工資的審議,從來就是「政治解決」!過去,空有制度卻不願定期開會審議,光有公式卻不願遵循,都是在各持己見、無力再戰的情況之下,接受由主委提出大家都不滿意的調漲金額。

各方都知道審議委員會,已經被「玩爛了」,加重學者人數的新架構,也不會有重大影響,主要戰線仍在府院,特別是明年初的大選,而這應該是勞團最倚重的策略。

全球經濟景氣的震盪、失衡的高等教育、傾向資本市場的財經政策、跟不上腳步的勞工政策,讓台灣的年輕勞動力找不到合適、合理薪資的工作機會。企業更大舉開放非典型勞動的工作,更迫使年輕人接受高工時、待遇中低、欠缺保障的工作,逐步落入新貧族。

但他/她明年是總統選舉「首投族」,極有可能用選票教訓執政黨,這也是府院不敢輕忽勞團訴求的主因。儘管如此,三方都應該很清楚「基本工資調漲百分之卅一」只是勞團的「戰術」之一,以獲得「較高調漲金額」的大戰略,而最後的決定關鍵,仍是府院「繼續執政」的考量。

從過去的經驗分析,勞資政在每次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前,都會有「行禮如儀」的交鋒,也無需擔心會有「爆炸性」的結果。但是,我們應該重視的是,當台灣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但有企圖心的年輕人,卻找不到能建立信心、提供成長機會、安身立命的工作,政府欠缺一套維持尊嚴、給予合宜薪資的機制時,如何勸說他們成家、養育子女呢?如果現在不能有效協助,這些累壞了的年輕窮忙族,未來我們將付出更高的代價!

最近,台北市和台南市相繼舉辦「幸福企業」論壇,但多數台灣勞工,卻難感受到經濟復甦的幸福感,特別是薪資結構和給薪標準等關鍵項目。菁英一族、經常強調勞資一體的工總理監事們或許願意做一個實驗,先釋出誠意、調漲合宜的薪資,讓身在幸福企業、「足感心」的勞工們有機會創造更高工作價值的機會。



◆ 社論-從預算編列困難看財政危機的本質

【本報訊】2011-07-20 工商時報

行政院正在籌編民國101年度的總預算,如同往年一樣,每回碰到此一時刻,政府便會感受到捉襟見肘的強大壓力。負責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審查的經建會,日前宣布在沒有特別預算挹注下,僅能編列2,166億元,創下近10年以來新低。同時間,行政院亦在為國民年金101年預估140餘億元的財源缺口傷腦筋,本來準備以調高營業稅率1個百分點因應,最後還是在時機與政治因素考量下,放棄了這個選項。從這二個看似獨立的個案,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財政危機的嚴重性,它不僅是預算金額大小的問題,更已對財政結構的本質造成傷害。

近20年來,政府財政收支餘額皆是負的,債務累積金額隨之攀升,這些現象幾乎已被政府視為必然,見怪不怪。法律上雖對政府每年舉債及債務餘額有所設限,但政府總是有辦法投機取巧地利用特別預算的編列與立法,排除公共債務法明定舉債上限的適用,迴避預算編制所遭遇到的難題。以往這幾年,行政院之所以能編列平均高達3,000億元的公共建設預算,都是拜特別預算之賜。惟明年開始不再有特別預算的挹注,只能依賴總預算維持公共建設規模,行政院馬上就陷入了財源籌措的困境。從這個事實,我們看到了政府公共建設預算的不確定,也看到了政府不遵守財政紀律的作為,更看到了財源枯竭導致資源排擠的嚴重後果。

尤有甚者,內政部估算民國101年政府應支付國民年金的金額約為230億元,扣除掉公益與運動彩券盈餘所支挹的80餘億元,尚有缺口140億元左右。根據國民年金法第47條規定,內政部依法應補助之保險費及應負擔之款項,除「基本保證年金」直接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支應外,其餘部分應依序由公益彩券餘額、調整營業稅徵收率1%等來籌措財源;若仍有不足,才可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撥補。未料行政院日昨卻做出決定,因為目前「加稅」時機不宜,此一缺口仍循預算編列程序解決,暫不考慮調增營業稅率。其實,國民年金法在制定時,即已顧慮到政府財政困窘,從而乃特別「指定」以公益彩券盈餘與營業稅收二者做為主要財源,並訂定明確的支挹順序。惟即使如此,行政院仍然不予理會。從這個事實,我們看到了政府帶頭違法的蠻橫,也看到了敷衍塞責的官僚行事,更看到了選舉因素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威力。

舉凡一個國家的財政收支預算編列,無非是依循「量出為入」或「量入為出」二原則。最近3年,我國各級政府歲出占GDP比率約為20%上下,歲入占GDP比率則約為16%左右。以「量出為入」觀之,表示我國各級政府開源能力經常不足,致使赤字年年發生,財政失衡壓力日益加劇。反之,以「量入為出」觀之,則表示各級政府的支出須加以限制,縮減政府施政功能,此將造成部會間預算資源的爭奪與排擠。雖然不論何者,最後的結果都會呈現在債務的累積上,但其對政府財政改革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綜觀我國20餘年的財政狀況,民國88年之前,各級政府歲入占GDP的比率皆在20%以上,平均每年為23%左右;相對地,民國88年之後,該比率就不曾高過20%,平均每年只有18%上下。但就各級政府歲出占GDP比率言,民國88年之前亦皆在20%以上,平均每年為27%左右;相對地,民國88年之後,該比率就開始出現低於20%的情況,民國96年更曾低到17.7%,平均每年約在20%上下。由此可知,雖然從民國78年開始,我國即步入財政赤字,但民國88年之前與之後的赤字發生原因卻不盡相同。

根據時間的變化來看,從民國78年開始,歲入與歲出二者大致皆呈現下降趨勢。然而,民國88年之前,歲入占GDP比率相對穩定,歲出占GDP比率則呈現較大幅的增加,從而可知,民國88年之前政府赤字的形成主要乃是支出面的壓力所造成,故改善之道應著重在「節流」。相反地,民國88年之後,歲出占GDP比率則相對穩定,歲入占GDP比率則呈現持續性的遞減,從而可知,民國88年之後,政府赤字的形成主要乃是收入面的壓力所導致,故改善之道應著重在「開源」。此亦即我們為什麼一再主張與強調稅改重要性的原因,一方面增加稅制的公平,另一方面創造適足的稅收,提升財政的穩健。

就OECD國家的標準言,各級政府歲出占GDP比率20%已屬於偏低的水準,為維持政府基本服務功能,再往下調降的可能性應該不高。如果政府不能及時增加稅收、提高歲入能力,則不但政府施政功能與效益會受到限縮與打擊,部會間預算資源的爭奪與排擠情況亦將更為嚴重。由小觀大,從這次行政院處理公共建設預算編列與彌補國民年金財務缺口的作法可知,政府對財政問題的本質亟需有一番徹底的反省與檢討,如果還是繼續耽溺於往昔的鄉愿作法,則國家財政危機到來的日子將不遠矣。

※ 相關報導:

* 印度上師修院 也有大批寶藏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475328.shtml

繼南印度古廟找到大批寶藏後,已故知名印度教上師賽巴巴1座主要修院裡,最近也找到134公斤黃金、1387公斤白銀和大批現金。因託管的信託機構人謀不臧,政府考慮接手。

fsj 提到...

美債彈若爆 亞洲最倒楣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路透新加坡十九日電】2011.07.20

對亞洲國家來說,西方國家日漸加劇的債務風暴已是無可避免且難以評估傷害的危機,因為亞洲有數兆外匯存底都投資在美國公債,但南韓等多國政府官員,至今仍未研擬相關的應變措施。

路透報導,亞洲擁有3兆美元的美債作為外匯存底,光是日本和中國就持有超過2兆美元。

龐大的債權意味,一旦美國的債信評等遭調降或發生債務違約,亞洲將首當其衝。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拉普基說:「這些投資人還能把鉅額現金運用到何處?答案是:沒有其他地方。」

亞洲官員對此似乎也無計可施。他們表示,現在只能靜觀其變,希望白宮能設法敲定讓各方滿意的協議,避免步上倒債命運並獲得信評機構認可。部分官員則對歐債危機感到憂心忡忡。

亞洲國家最大的共同恐懼應是類似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後所引發的全球性恐慌。當時亞洲得益於直接曝險部位較少,且財政體質穩健,應變能力優於美國和歐洲。

不過,一旦美國倒債,亞洲將蒙受正面衝擊。屆時除了政府持有的美債岌岌可危,投資人也可能為了規避風險而大舉從新興市場撤資。向來視美債為超級安全準備的銀行,恐怕也會因此緊縮放款或出售高風險資產來強化資本。

美國信評被調降也將造成廣泛性衝擊。例如,只投資AAA等級債券的基金將被迫出清部位。亞洲金融市場也難以倖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上周指出,美國公債經常作為擔保品或保證金,因此美國倒債可能將整個金融體系捲入「一團混亂」。

其中,亞洲外匯市場顯得格外脆弱,因為許多投資人都利用融資操作,他們取得外匯交易帳戶後,就能用1美元的本金押注100美元。要是美國債務違約,這些資金緩衝部位都將完全喪失。



◆ 公債冷戰/美不敢跳票 中不敢放手

【聯合報╱編譯陳正杰/報導】2011.07.20

紐約時報18日報導,在美國舉債上限的僵局裡,美國和中國大陸有如處在「金融版冷戰」當中,美國不敢跳票,北京不敢拋售手上的美國公債,雙方都怕出現類似核子戰爭的「相互保證毀滅(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局面。

報導說,美國想要避免債務違約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國大陸持有的美國公債價值估計達1.5兆美元,超過美國公債總額四分之一,美國如果跳票,將會影響雙邊關係。北京則因為持有太多美國公債,如今「只能繼續購買、持有和抱怨」。

投資銀行里昂證券(CLSA)在上海的分析師羅福萬(Andy Rothman)說,這是一種全球終極版「大到不能倒」的關係。

羅萬福說,北京哪怕只是暗示想要出售部份美國債券,就等於「金融自殺」,因為其他國家可能會拋售他們的美元資產,而這會使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貶值。

中國外匯存底超過3兆美元,多數是以美元方式持有,這些美金又用來在美國投資,主要標的是美國的長期債券和其他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甚至股票。

報導說,中國政府試圖分散風險,做法包括鼓勵中國企業向海外拓展和購買礦場、成立可以在海外投資的主權基金,但畢竟中國外匯存底金額過於龐大,其他地方消化不了,加上歐洲和日本的金融情況不佳,中國大多數外匯還是流向美國債券市場,這又養成美國大手筆的金融消費習慣。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會中國事務主管的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普拉薩(Eswar Prasad)表示:「他們(中國)真的沒什麼選擇,即使中國覺得美國要掉進懸崖了,他們的錢也沒有別的地方可放。」



◆ 索羅斯抱現金 躲歐債風暴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7.20

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加上美國朝野對於是否提高舉債上限僵持不下,使得全球市場近來劇烈震盪,包括避險基金在內的許多資產配置業者都已提高現金部位,靜待局勢明朗化。

為索羅斯(Soros)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規模255億美元量子基金的安德森(Keith Anderson)受夠了近來全球市場的動盪走勢。熟悉內情人士透露,安德森6月中旬要求旗下投資組合經理人降低交易部位,因為該基金本年度損失達6%。據了解,量子基金目前現金比率已高達75%,在等待更好的投資時機。

包括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和摩爾資本管理公司(Moore)在內的多家避險基金都降低了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債券和外匯部位,以靜待歐債危機、中國控制通膨和美國舉債上限爭論等一連串全球事件變得較為明朗。

美國銀行(BofA)上月公布的調查顯示,約有18%的資產配置業者(包含避險基金)在增持現金,這個比率遠高於5月的6%,且創一年來最高水準。

就連安德森的老闆、億萬富翁索羅斯也對市況感到困惑。他今年4月在新經濟思維研究所舉辦的布列敦森林會議上表示:「我發現當前情勢比金融危機低谷時更難以捉摸且不可預測,市場本身很不穩定,不會立即崩盤,但也沒有快速的解決辦法。」索羅斯1992年因做空英鎊賺得10億美元。

管理150億美元資產的摩爾資本管理公司已減少曝險。不願具名的投資人透露,該公司的旗艦基金摩爾全球避險基金今年上半年下跌6%,跌幅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不過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和摩爾資本管理公司的發言人都拒絕置評。

避險基金順著總體經濟趨勢買進股票、債券、貨幣和商品,但今年這種投資操作並不吃香。芝加哥避險基金研究公司的資料顯示,上半年避險基金下跌2.25%,主因是基金經理人押注歐元對美元會走貶,以及美國公債殖利率可望攀升。部分經理人也因石油等商品5月大跌而操盤失利。

避險基金規避風險的情況反映在交易量上。避險基金經常投資、由50家企業組成的高盛集團股票指數6月交易量降至41.1億股,創2008年8月來最低單月水準。



◆ 中研院:經濟成長 人民吃不到

數據亮麗但人民無感

自由 2011.07.20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昨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從原本預估四.七一%上修至五.五二%。中研院強調,近兩年經濟成長數據亮麗,但國人卻沒有相對感受,主要是台灣出口的「海外生產」比率大幅攀升,使得經濟成長果實無法讓全民分享。

海外生產佔51.2%是主因

繼去年經濟成長率達十.八八%之後,中研院看好台灣今年成長率可「破五」、達五.五二%。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國內消費與投資穩定成長,亞太新興經濟體快速成長、兩岸貿易擴大及日本地震轉單效益,預估今年我國總體經濟可延續去年的亮麗表現。

不過,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過去若經濟成長率有五%或六%,已經非常好,為何民眾現在卻沒有什麼感覺?他說,因為台灣經濟成長比重高度仰賴出口,而近年來「三角貿易」、也就是「海外生產」的比率快速攀升,二○○○年只有十二.三%,去年卻高達五十一.二%,比率整整增加四倍多。

彭信坤表示,當台灣的海外生產比率大幅提高,就業機會並不在國內,換言之,儘管國內經濟成長數據很不錯,可是受惠者往往只是少數廠商或股東,一般上班族或勞工難以感受,因此政府應該要多增加就業機會與發展服務業。

國內就業機會大減

由於台灣這種三角貿易關係,彭信坤強調,要判斷評估國內經濟表現好壞,不能單獨只看GDP成長有多少,還得一併參考其他經濟數據。

對於海外生產問題,周雨田也指出,希望台商可以將在海外豐碩的獲利匯回台灣進行設廠或投資,並且能多僱用國內勞工,以貢獻台灣經濟。

此外,中研院表示,今年五月份失業率續降為四.二七%,雖顯著低於先進工業國家,但相較於香港、韓國與新加坡,表現仍居四小龍之末。周雨田說,若要全民對經濟成長感到「有感復甦」,就必須「加薪」與「加稅」。

在「加薪」部份,周雨田說,除了軍公教已調薪三%外,民間的基本工資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尤其考量台灣這兩年的經濟成長率,「我國至少還可再上調三%以上」;至於「加稅」,政府稅收明顯不足,使得財政陷入窘境,政府應建立公平賦稅環境,特別是針對「肥貓」加稅。

fsj 提到...

二度紓困希臘 法、德達共識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7.21

德國與法國在召開歐洲高峰會議前夕,20日晚間已針對二度紓困希臘與阻止債務危機擴散的問題取得共識。

法國與德國政府的消息人士說,法國總統沙克吉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柏林舉行長達七小時的會談後,終於在20日深夜建立共同的立場。

沙克吉總統辦公室21日發布的聲明說,梅克爾與沙克吉已達成一項「法、德共同立場」。此前,德國一直不願多談任何「可觀的」行動,而法國則大力主張應在21日的高峰會上提出堅定、長期的救濟希臘計畫。

這項共識的細節並未公布,但法國代表團表示,歐洲銀行業加入紓困希臘行列是其中的內容之一。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也參與梅克爾和沙克吉的會談。

歐元區17國領袖21日將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共商化解希臘危機的大計,法德協議將在高峰會上提出討論。

新的紓困計畫將針對去年5月提出的1110億美元希臘紓困案再與增補,預料歐元區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會提供新的緊急貸款,民間投資機構也會共襄盛舉。

法德政府達成共識後,歐元對美元匯價曾小幅上揚,但在協議細節公布之前,預料匯市仍將相當緊張。何況,提供新貸款給希臘與安排銀行業參與紓困,都將面臨法律與技術上的障礙。亞洲21日上午的歐元匯價上揚0.3%,以1歐元兌1.4259美元成交。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20日警告,如果歐洲不能動員足夠的政治意志,果決地處理希臘危機,全球經濟都將遭波及。他說:「任何人都不能存有妄想,因為情勢極為嚴峻。一定得有所回應,否則歐洲的每一個角落與其他地方都難逃波及。」

※ 相關報導:

* 六人幫獻策 美債務協商有轉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76079.shtml

由六位民主黨與共和黨參議員組成的小組19日提出一項雄心勃勃的赤字縮減計畫,且獲得總統歐巴馬的支持,有望打破朝野兩黨對提高美國舉債上限談判的僵局,避免美國倒債。



◆ 28家大到不能倒銀行 有危險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7.21

負責制定全球銀行監理標準的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19日表示,已選定28家具有全球系統重要性、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建議它們遵守額外資本要求,以避免金融危機重演。

巴塞爾銀監會19日公布新版巴塞爾協定的諮詢文件,列舉出認定系統性風險銀行的一連串標準。這些建議日前已獲得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背書,預定11月提交給20國集團(G20 )峰會批准。

銀監會表示,認定大到不能倒銀行的標準涵蓋幾個指標,包括銀行規模、和其他銀行間的合約義務的關聯程度,以及可替代性等。另一個評估系統風險重要性的指標則是銀行的全球事業觸角。

銀監會說,根據這些標準,總共認定28家銀行具有全球系統重要性,必須提列額外吸收損失的資本準備,但該會並未點名是哪幾家銀行。銀監會並表示,隨著銀行業逐漸改變作法、適應新的監管架構,上榜銀行的名單也將有所調整。

根據規定,這些銀行必須把資本適足率再提高1至2.5個百分點。銀監會也倡議,在特定情況下,系統性風險最高的銀行還必須額外增加1%的吸收損失資本準備,意味未來銀行的資本適足率最多可能再提高3.5個百分點。

在新版巴塞爾協定的架構下,這些針對大銀行的額外資本規定將於2016年逐步實施,2019年1月正式全面上路。銀監會說,未能遵守規定的銀行將被限制發放股利,它們也得在各國主管機關設定的期限內提高資本準備。

摩根士丹利銀行分析師上個月發布報告指出,匯豐(HSBC)、花旗、德意志銀行(Deutsche)和巴黎銀行(BNP Paribas),都可能面臨最嚴格的額外資本要求。其他可能首當其衝的業者還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巴克萊(Barclays)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等。

銀監會這份報告可能也將使部分通過金融業壓力測試的銀行,面臨更多提高資本水位的聲浪。分析師認為,德意志銀行、RBS、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和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都可能遭到投資人施壓。



◆ 封鎖「中國製」 保護主義抬頭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路透日內瓦20日電】2011.07.21

獨立智庫「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TA)20日出版的報告顯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愈來愈多國家為了幫助本國經濟,封鎖外國競爭,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進口。

GTA報告發現,20國集團(G20)去年11月在首爾舉辦高峰會後,全球已採取約200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G20就占了其中的五分之四,且近半措施恐損及中國利益。

瑞士聖加倫大學經濟學教授兼GTA召集人伊文內(Simon Evenett)表示,許多主政者面臨領導權交替循環和經濟展望惡化,可能導致他們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以獲得短期人氣。

報告指出:「目前許多政府撙節預算,許多國家的利率也無法再降低,當政府要應付國內企業和貿易協會的請求時,限制外國競爭變成是決策者能動用的少數工具之一。」

報告指出,雖然許多政治人物愛責怪貿易保護主義,但許多保護主義措施經常是「先斬後奏」。

GTA稍早紀錄顯示,去年下半年保護主義措施數量減少,但隨後公布修正報告,保護主義措施是去年第四季所評估的四倍。

伊文內說:「今日手段巧妙的政府不會正大光明採取保護主義措施,隱晦的保護主義需要花更多時間才會被察覺,但對全球商業也具同等殺傷力。」

這代表GTA今年首季查出的84件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最後可能向上修正到100件至125件,接近2009年決策者大聲疾呼貿易壁壘抬頭時的水準。

GTA發現歐盟目前所實施的貿易不公平措施較其他國家多,1,055件中有227件。

非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的俄羅斯則排名第二,實施105個措施。

但相對的,在受到貿易夥伴最多不公平對待的國家中,歐盟同樣居首,總數為180個措施,超越阿根廷的175個與中國的162個。

fsj 提到...

史提格里茲:歐洲總算認錯了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7.23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22日指出,歐元區各國這次總算摒棄成見,正視問題所在,著手修正歐元的缺陷,這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大步。但他也提醒歐洲要注意撙節措施對經濟復甦的影響,提振經濟的承諾至關緊要。

史提格里茲表示,歐元區領袖終於承認,不只希臘要面對債務問題,這是整個歐洲的問題,需要歐洲的解決方式。歐元自始就是一個未完成的計畫,奪走利率和匯率兩大調整工具,卻沒有提供任何替代品。正如法國總統沙克吉所強調,這是糾正此缺陷的一大步,要創造歐洲貨幣基金。

其次,歐元區領袖總算承認,希臘的問題在於債務的可延續性,也就是要降低貸款利率、同時提高國內生產毛額(GDP),但更重要的是承諾投資,以刺激經濟、創造就業、增加稅收。除非放款增加,否則經濟難以恢復成長,對中小企業而言尤其如此。史提格里茲建議,可以考慮在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中設立小企業周轉基金。

史提格里茲提醒,歐盟再次強調迅速恢復財政紀律,但歐洲的復甦依然微弱,急躁縮減支出,可能導致成長減緩,甚至陷入二次衰退。引發債務危機的主因是不受約束的市場,尤其是對銀行的監管不夠周密,但這些方面的規範目前做的太少。

史提格里茲認為,早該讓民間部門承擔其浮濫放款的後果。各國不斷紓困銀行,反倒變相鼓勵他們隨意放款。

歐洲決心減少對私人信評機構的依賴,史提格里茲認為這點方向正確,因為這些信評機構「前科累累」。如果歐洲央行真的擔心信用事件會讓市場大亂,應該要更積極消除不透明的店頭市場(OTC)衍生性金融商品、確保銀行資本充足、預防銀行間關係過於錯綜複雜。



◆ 救希臘 歐元區再砸2,29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7.23

歐元區17國領袖21日達成協議,同意提供希臘第二套紓困方案,官方和民間部門總計將注資近1,600億歐元(2,290億美元),並承諾協助希臘經濟復甦,全力防堵債務危機蔓延。但信評機構惠譽22日卻潑冷水,表示考慮把希臘的債信評等打入「有限違約」(restricted default)。

歐元區周邊國家貸款成本上周飆破新高,瀕臨申請紓困邊緣,各國領袖不得不加快腳步,設法安撫市場。各國在21日的緊急峰會上,同意提供希臘第二套紓困方案。2014年中前,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將出資1,090億歐元(1,570億美元)。

另外,民間部門會透過債券交換和債券回購,參與紓困,預估將各貢獻370億和130億歐元。

由於這是希臘爆發債務危機以來歐元區首度採取如此有魄力的長期解決方案,不像先前只是借希臘應付眼前的違約問題,市場顯然相當滿意,歐洲股市22日早盤連續第四天上漲,西班牙和義大利股市一度漲逾2%,銀行股全面反攻。

歐元區周邊國家債市也全面回升,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15%以下,是4月26日來首見;愛爾蘭、西班牙和義大利公債殖利率也同步下跌。擔保這些國家債務的成本也下滑,希臘的信用違約交換(CDS)降至五周低點。

不過包括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沙克吉和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強調,民間參與紓困希臘是特例,其他國家並不適用此方式。

讓民間投資人自願以較低的利率和較長的到期日交換希臘債,可能導致希臘陷入違約。法國總統沙克吉表示,歐元區國家已準備好保護希臘銀行,如有必要將提供信用擔保,確保銀行仍能從ECB取得流動性。

特里謝先前始終堅決反對希臘違約,如今也只能妥協。但他21日表示,不願預先設想希臘會發生什麼狀況。

如果歐洲央行認為有必要,EFSF將可到次級市場收購公債,該機制同時也首度可視情況所需,先提供某些國家預防性信用額度。EFSF的功能擴大,主要是防止西班牙和義大利等較大型經濟體受市場疑慮拖累。法國總統形容,EFSF已轉型成「歐洲貨幣基金」。

各國也承諾為希臘啟動一套「馬歇爾計畫」,歐盟將以其結構性援助基金,配合落實改革的技術援助,促成希臘經濟復興。

※ 相關報導:

* IEA不再釋緊急儲油 油價衝向120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80517.shtml



◆ 共和黨退出 美舉債協商破局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7.23

美國提高國債上限期限 (8月2日)剩不到兩周,共和黨籍國會眾院議長貝納22日告訴歐巴馬總統,府會雙方終究沒有交集,他毅然退出談判,怪罪白宮導致破局,現在決心與參院領袖另尋替代方案,但認為美國一定會履行償債義務。滿面怒容的歐巴馬倉卒召開記者會,要求國會領袖23日上午(台灣23日晚上)到白宮解釋,給他一個交代。

媒體一度報導,府會雙方已接近達成協議,但貝納先用電話知會總統,他決定退出談判,接著發信給國會議員。貝納說:「到最後,我們還是沒有交集,不是因為個性差異,而是因為對國家擁有不同的願景。」

面色凝重的歐巴馬在記者會說,難以理解貝納為何要退出談判。歐巴馬堅稱,白宮與民主黨已提出「非常公平的交易」,白宮願削減1兆餘美元國內和國防方面的開支,並在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醫療補助 (Medicaid)及社會安全福利方面削減6500億美元,以換取徵收1兆2000億美元新稅。

歐巴馬強調:「我們已快要沒有時間了。我希望他們 (國會領袖)明天上午11時就到白宮來。他們必須向我解釋清楚,我們怎樣才能避免政府無法償債。」

貝納則在寫給國會議員的信中表示:「從未達成協議,雙方從未接近達成協議。到最後,我們還是沒有交集。」他也在22日晚間召開記者會,強調「相信美國不會不履行償債義務」。貝納表示:「容我完全說清楚。沒有人希望美國政府無法償債、失去信用。本人深信,我們一定會履行償債義務。」



◆ 三隻小豬告訴你為何電子股跌不休

自由 2011.07.22

電子股領軍台股近20載,但近年來卻成台股票房毒藥,慘套不少投資人。事實上,當台灣電子股普遍陷入擴產搶單、微利、產品跌價速度快等惡性循環下,除非趨勢扭轉,否則苦等反彈、解套,結果恐只是愈彈愈低。 台股中三隻小豬(3D;台語發言)最能凸顯這趨勢,不管是面板、DRAM或LED,就算有中國採購團、中國千城萬盞等題材炒作,股價就如洩氣般的皮球,愈彈愈低、一再破底。

3D面臨的都是擴產競賽後、供需失衡的同樣問題,甚至恐造成往來銀行的普遍壓力,3D股價要見底回升,就得先扭轉基本的供需結構,簡單來講,除非見到產業間合併、關廠或倒閉,這些股票都碰不得。

除了三隻小豬,過去被視為台灣電子股典範的IC設計,近年來也是套牢一缸子散戶,IC設計面臨問題不同於3D,主要是趕不上手持裝置產品的世代交替,又面臨中國業者興起競爭,獲利自然嚴重萎縮。

以前股王聯發科為例,前幾年靠著中國山寨陣營奶水,創造出超高獲利,但卻未精準掌握到後PC年代的改變,錯失平板電腦興起的機會,股價從千元到去年的590元,到現在更被部份外資看衰到200元關卡保衛戰。

三隻小豬的故事告訴我們,當過去被捧上天、市場給予較高本益比評價的電子股,當獲利能力還不如傳產股,且未來毛利率被壓縮的趨勢還看不到扭轉機會,那電子股被市場摔落地是理所當然的事。

fsj 提到...

本工資需要基本原則

【聯合報╱社論】2011.07.24

明年的基本工資水準,上周在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的強勢決策下初步敲定,將由今年的一七八八○元提高至一八七八○元,調幅百分之五‧○三。這個結果,因為高於資方的底線、但遠低於勞方的要求,勞資都不滿意;但依去年經驗,恐怕雙方還未來得及正式表達異議,行政院就已核定,然後就此底定。這樣的過程既不周延,也難以長治久安,這兩年因為有像王如玄這樣敢做敢當的主委勇於承擔,基本工資才能順利調整,但明年呢?後年又如何?王如玄應有更高的目標。

基本工資該不該調、如何調整的勞資爭戰,幾乎是年年上演,除了維持不變的決定,能令資方滿意之外,只要有調,就有不滿,但勞資都不滿意卻被迫接受,也快成了常態,於是行政部門年年難過年年過,始終沒有面對問題拿出根本對策。但是,長期壓抑基本工資的調幅,一定壓制不了勞工的怒火;反之,持續討好勞工的調幅,企業經營主也必然禁受不起;更甚者,基本工資時調時不調、一調調很大的不確定性,又如何讓經營投資有一致性的政策可茲評估及遵循?因此,對於基本工資調整決策的爭議,勞資雙方的不滿終有蓄積成災的一天,主管機關不能再這樣得過且過。

基本工資的調整確實是高難度的決策,其難有三。難處之一是它要調和勞資雙方的利益,既要實現保障勞工基本生存權的理想,也要兼顧經濟發展的現實;難處之二在於未循客觀審議標準,組成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勞資學政四方各取所好,人治勝過法治,結論難以服人;難處之三是它連結太多的社會安全體制,諸如健保、勞保、失業給付、國民年金、原住民與身心障礙者僱用差額代金,以及社會救助法對低收入戶的認定等,任何決定都是牽一髮動全身,更是難上加難。

然而,正也因為基本工資決策之難,政府就不宜將它的調整複雜化,賦與基本工資太多的責任,以免既無法兼顧卻又失焦,而應回歸其立法的初衷。基本工資的法源是一九八四年起實施的勞動基準法,目的是以國家法律訂立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以避免勞工遭受勞資關係上不平等的壓迫,保障勞工的基本生活,而基本工資正是勞動條件的重要項目之一。

依此精神,基本工資的消極目標是防止工資過低;何謂「過低」正是勞資政學共議的事項,其基準卻很清楚的指向工資,而具體的指標即是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平均薪資。以勞基法實施以來基本工資相對平均薪資的比率比較,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是一分水嶺,之前都超過四成,之後即低於此數,僅二○○九年因金融海嘯企業減薪而站回,去年又跌破,今年依前五月統計,只剩三成五;如以歷史經驗的四成為界,則明年基本工資調漲有理。此一指標的主要缺點是使用前一年度統計而有時間落差,無法即時反應景氣反轉的變化,但類似的缺點也存於現制中;且相較於其簡明客觀、一致性的特質,值得勞委會研究。它的另一層意義是在說明由工資上漲帶動基本工資上漲的因果關係,而非倒果為因;而工資能不能漲,就是整體經濟的問題,而非勞動政策的問題了。

相對於消極目標,基本工資的積極目標就是保障勞工基本生活,但這也有不同意見,既可解釋為勞工自己,也可以是勞工團體引用自國際勞工組織定義的本人及其家屬,由於差距是一倍以上,也成最大爭議所在。從現實面看,勞團的主張達到了宣示的意義,但不具立即可實現性;從理想面而言,勞委會應研究在基本工資的調整機制裡納入這樣的精神,逐步實現。

這次的基本工資審議,勞委會在程序上展現了效率,勞資各抒己見、學者專家獻策、主委拍板定案,並勇敢地承擔政策、辯護政策,一氣呵成;期望勞委會以同樣的效率,研訂基本工資的基本原則,永絕爭議。

fsj 提到...

違約大限在前 美舉債談判破裂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22日電】2011.07.24

聯邦眾議院議長貝納22日決定退出與白宮協商,提高舉債上限談判宣布破裂,雙方都歸責對方。歐巴馬總統批評,共和黨應該自問他們能同意任何事嗎?貝納反駁,強調雙方原已談妥方案,是歐巴馬在最後一刻背離協議,提高價碼。

如果美國國會8月2日前沒有提高舉債上限,美國政府將面臨債務違約;儘管協商破裂,歐巴馬及貝納仍稱,有信心這種狀況不會發生。

歐巴馬表示,他已要求貝納、眾院少數黨領袖波洛西、參議院兩黨領袖芮德及麥康納,明(23)日上午前往白宮,「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他們要向我說明,我們要如何避免違約?」

貝納強調,協商破裂是因為白宮堅持加稅及不願大幅刪減支出,「從今晚起,我將與參、眾兩院同僚共同合作,找出一個向前推進的負責任方案」。

歐巴馬說,在今天稍早貝納不回他電話之前,他都認為貝納願意回去說服共和黨議員做困難但正確的決定,結果「我已數度被留在祭壇上」。兩周前,貝納宣布不再與歐巴馬推動大規模刪減支出方案。

歐巴馬強調,他一再重申兩黨都需要讓步,協商過程至少證明民主黨籍的總統願意作出困難的妥協。但他看不到眾院共和黨議員願意作出困難決定,「你們真的嚴肅看待國債及刪減赤字問題?或只是把它當成下次選舉的競選策略?」

貝納反批,歐巴馬不曾帶著方案上談判桌,「總是我們催促」,「跟白宮協商好像是跟一碗果凍打交道」。他強調,雙方原已同意透過擴大稅基等在未來十年內增加稅收8000億美元,但歐巴馬又要求再增加4000億美元稅收,「這就是要加稅」。



◆ 華爾街全員備戰 美企業增持現金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路透紐約二十三日電】2011.07.24

從華爾街銀行到美國大型工業公司,正為以前絕不可能發生的兩件事擬訂應變計畫:美國債務違約,和失去AAA最高等級的債信地位。

雖然大多數銀行家、投資人和企業主管仍難以想像,華盛頓的政治人物會坐視政府在8月2日的期限以後沒有經費可用,但誰也不敢保證這場耍狠比賽最後會不會失控。

部分銀行家已延後暑假計畫,企業積極確保會有足夠的現金可用,投資人則紛紛轉進避險資產,其中尤以黃金最受青睞。

管理180億美元資產的Fifth Third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韋茲(Keith Wirtz)說:「我們已某種程度採取防衛姿態。在這麼多不確定性下,我們現在配置10%現金;比較4月時,我們只有2%現金。」

紐約摩根士丹利現在處於全員備戰狀態,在以往這個季節,許多交易員可能在海濱度假。該公司全球首席利率策略師卡森說:「我們的交易廳現在座無虛席,8月2日那一周的情況絕對更緊繃。」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後飽嚐資金凍結之苦的奇異公司(GE),在過去三年來已增加持有的現金,並削減長期債務。奇異現在帳冊上有910億美元現金、400億美元短期債務,相較於三年前的160億與900億美元。

工業設備巨擘開拓公司(Caterpillar)較擔心華盛頓的債務爭論對企業信心的打擊,勝過對本身財務狀況的憂慮。開拓財務長瑞普(Ed Rapp)表示,該公司有很分散的資金來源,和強健的現金流量。

對投資人來說,就是必須比平常作更周密的避險,這表示轉進在美元、美股和美債大跌時仍能保值的資產。貨幣避險基金FX Concepts執行長泰勒說,他認為目前已突破每英兩1,600美元的金價,還會繼續上漲兩、三個月。

至於美國可能喪失AAA最高級的主權債信評等,標準普爾(S&P)等債信業者都已頻頻發出預警。公債交易商紛紛準備面對萬一美國債信遭降級,公債價格可能暴跌的情況。

美國最大期貨交易所營運商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和洲際交易所(ICE)都表示,可能降低票券附買回利率(repo)市場用以質借現金的美國公債價值,但目前都未說明詳細作法。



◆ 政府別用旁門左道籌錢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24

美國政府負債即將達到法定上限,歐巴馬總統要求提高法定上限,但國會相對提出縮減赤字及債務的條件,雙方仍在協商攻防中,全球金融市場也隨著協商的進展而起伏波動。對比之下,我國政府負債也逼近法定上限,但政府似乎不是那麼擔心。例如依法應提高營業稅來補充財源的國民年金,政府決定先用預算來彌補;又如舉債空間有限,卻仍想方設法要維持鉅額的公共建設支出。其中,經建會正在規劃公共建設的籌資方案,提出將建設視為蛋黃、周邊開發效益為蛋白的「全蛋計畫」,以公共建設開發收益回饋建設的概念,擬出了五個籌資方法,並認為是對治國家負債上限的法寶。

然而,這項「全蛋計畫」所提出的籌錢「法寶」,都不是很恰當的作法,有的甚至只有隱藏國家債務的目的。五大法寶之一是成立公共建設特種基金。這並不是新的發明或法寶,1990年代我國政府就曾藉成立特種基金來借錢,儘管基金的負債最後仍由政府償還,卻不計入政府債務,政府實際的負債也就這麼被隱藏起來。結果,像科學園區作業基金等所累積的鉅額負債,人民在政府的財政統計中看不出來,因而錯過了儘早改革財政的時機。

因此,政府若再以成立特種基金來隱藏實際負債或規避法定上限,負債問題將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二個法寶是拿因公共建設而增加的地價稅等稅收,做為向銀行融資的擔保,且不計入政府負債。此舉類似預借未來收入,也有隱藏債務之嫌。政府能夠借那麼多錢,就是因為未來有更多的稅收可以還債,以國民生產毛額做為計算法定舉債上限的分母,即是考慮經濟成長和稅收成長的能量,才能訂到四成那麼高,政府若把建設造成的未來稅收另外拿去抵押舉債,無異於削減分母,形同提高舉債上限。照此邏輯,舉債促進的就業和改善的國防,都可以估算因此增加的稅收而拿去抵押借款,而且不受舉債限制,但這樣國家財政還有紀律可言嗎?

政府的第三個法寶是在都市規劃中劃出混合分區,開發者申請商業使用,要繳交回饋金。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放棄一部分都市規劃的權力和責任,由有錢的人來決定土地的用途。這當然不太妥當,實際做法上也將衍生很多問題。

依經建官員所舉的例子,若要蓋旅館,政府可按房數收回饋金;但延伸的問題是:這個回饋金怎麼訂?若開便利商店,回饋金又是多少?台北和台東的回饋金一樣嗎?政府若要訂這麼多價格,很難不發生干擾市場機能,甚至圖利部分人的後果;政府若先設定各區可有多少個旅館房間、多少家便利商店,再拍賣收取回饋金,則對資源配置的干預,已近乎以前的共產國家。

至於第四個法寶,則是將因為公共建設而增加的容積率,透過容積銀行標售。這就是政府將各塊地的實際容積率,交由金錢而非專業決定,規範容積率的原始目的將淪喪大半。

第五個法寶是將公共建設周邊一併規劃整合開發,把公共建設產生的利益都收歸政府。如果政府效率很高,這或許可以考慮,但似乎沒有多少人相信政府有夠高的效率做好大規模的整體開發。何況,除了已失敗的新市鎮建設,大部分公共建設如公路乃至市區公園,都不可能把受益地區做整體開發。

第三、四、五個法寶雖不靈光,但政府其實有個法寶可以既得到同樣的利益,又不破壞都市規劃及市場機制,那就是改革土地稅制,讓公共建設和都市規劃所造成的增值合理納稅。政府不想這種正途,卻想一些不易辦到或破壞都市規劃,甚至只是隱藏負債的做法,是無法實質解決國家財政困境的。

fsj 提到...

希臘悲劇眾神難救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25

在希臘瀕臨債務違約,歐債危機風雲緊急之際,21日歐元區17國領袖緊急高峰會同意提供希臘總金額達1,590億歐元的第二回合紓困,並大幅擴充「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權限;不少經濟專家認為這是往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跨出一步,金融市場亦「股」漲歡迎;但看衰紓困效果者依舊大有人在,信評機構惠譽將希臘債信評等打入「有限違約」。這齣主權債務危機肥皂劇何時會再上演續集,眾多觀察家都在冷眼旁觀。

自去年初歐債危機爆發迄今,歐盟領袖不惜違反禁止援救陷入財政困難成員國的歐盟制約,先後對希臘、愛爾蘭、葡萄牙進行紓困,並設立可以獨立發債的緊急紓困基金「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歐洲央行也破例吸納區內金融機構所持有瀕臨危機國家發行的垃圾級債券。但是,這一連串的救援措施不但未發揮效果,反因市場認為希臘倒債已無可避免,致令風暴不斷擴大,原來情況穩定的西班牙、義大利也受到波及,公債殖利率一路飆升。

歐盟國家及歐洲央行對援助希臘意見紛歧,在「不救必死,救也難活」的兩難抉擇中一再拖延,最後在顧全歐元區穩定的大局考量下,提出更通盤救援方案,不僅由政府和民間共同注資參與紓困,並承諾透過援助基金協助希臘振興經濟。這一套做法雖與過去借錢當事國應付債務違約的短期紓困不同,但若期待就此能解決希臘乃至其他歐債國家的沉痾,也未免太過天真!

追根究柢,歐債危機難以解決的癥結有三:

第一,歐元區實施單一貨幣的基礎條件是維繫財政紀律,但因缺乏確實的稽核機制,事前無法發覺如希臘以換匯交易隱藏財政赤字的公然作假帳;危機發生後要求當事國恪守財政紀律、大幅削減支出,又導致經濟成長減緩甚至衰退,讓債務問題更為惡化。

第二,單一貨幣機制剝奪各國以利率、匯率作為調整經濟失衡的政策手段,歐盟又缺乏其他可替代的政策工具,因而造成歐元區成員強弱懸殊的現象,強國受益單一貨幣對外更加無往不利,出現危機的弱國則形同陷入安樂死。

第三,單一貨幣將各國綁在一起,出問題的國家認為歐盟理所當然應出手援救,但經濟強者如德國卻受制國內民意,不願意為負債累累、不負責任的成員國承擔過多責任。在主權國家各自考量本身利益情況下,歐債問題更加難解。

嚴格來說,要根本解決歐債危機,只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歐元區一分為二,無法償債的邊緣國家退出歐元區,透過重整債務及貨幣貶值等方式尋求自救,歐盟仍可給予適度金援及協助。然而,退出歐元區以及債務重整的代價極大,債務國自非情願;歐盟領袖顯然也不願因此付出龐大的政治代價。因此,除非出現極端情況,此路的可行性微乎其微。

其二是歐元區強國大力協助弱國,例如以德、法等國信用為後盾,發行跨區歐元債券,協助債務國集資,或提供債務國直接經濟援助、財政補助等。法國希望歐洲金融穩定機制能夠轉型為常態化基金,持續提供債務國援助,就是例證。但此路行得通的前提是債務國有決心振衰起敝,經濟可以自救,但看看歐債國家多年來的表現,經濟援助恐怕是無底洞,又有那一個國家願意被長期拖累?

最可悲的是,希臘因為接受援助,國有企業被迫私有化,公務人員大幅裁減,社會福利及退休金縮水,部分學校及港口也面臨關閉,希臘人因而反彈連連,寧可不要被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無所不能、無事不管,但面對如此希臘子民,也必然束手無策。希臘正上演的悲劇,誠為面對財政問題的各國,包括台灣在內,引以為鑑。



◆ 原料明明沒漲 統一麵包將變貴

【華視新聞╱台北訊】2011.07.25

擁有全台灣最大通路的統一麵包,傳出要漲價,包括紅豆、奶酥、菠蘿、還有克林姆等四款基本款麵包,明天開始從22塊漲到25塊。但是,麵粉和奶粉、奶油這些原料,最近都沒有漲價,這漲價說得過去嗎?統一的說法是,因為"技術升級",餡料變多,所以變貴。

紅豆、奶酥、菠蘿、克林姆,這四款平民麵包,在麵包店銷路最好,不過統一麵包,26號就要調漲價格,從原本的22元要漲到25元,漲幅有一成三,買兩個麵包幾乎可以買一個便當。麵包漲價,難道是像之前一樣,原物料又漲了嗎?但是,成本沒變貴,有的原料反而還降價,其他超商及麵包店也沒漲,這說得過去嗎?

統一麵包說,改版之後,像是紅豆麵包內餡會變多,克林姆也會比較濃,還有三道發酵過程變成六道,麵包會比較Q,簡單來說,就是"技術升級",比較厚工,所以比較貴。說了這麼多,但真的能保證,明天我們買到的麵包,吃起來味道會完全不同嗎?



◆ 我見我思-全球最弱勢的勞工

呂紹煒 2011-07-25 中國時報

上周,勞資雙方又為基本工資調漲吵翻天,大家也才知道,曾經,台灣的基本工資連續十年未調漲。一個不能說的祕密是:曾幾何時,台灣勞工竟快成為全球最弱勢的勞工了。

台灣勞工勤奮認真、工會組織相對弱勢。以投資的資方眼光看到的是:勞動生產力高、勞工溫和、沒有嚴重的勞資衝突問題。但從勞工眼光看,則是經濟果實中,勞工分配的比率較低。

最明顯的數據是受雇員工報酬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當其它國家多在五成五到六成左右時,台灣勞工只分配到五成上下,相差五到十個百分點。這個數字,台灣在一九九○年達到五一.四%的高點後,就上不去了,而且逐年下降,現在已降到四四%左右。

不止台灣如此,先進國家幾乎都難逃此劫。美國受雇員工報酬占GDP比重,在一九八一年高達五九.一%,但現在剩下五五%。根據統計,自一九八○年以來,先進國家的勞動報酬占GDP比重下降六.八個百分點,其中,美國減少四個百分點,歐洲減少九.五個百分點,日本則大幅減少十一.五個百分點。

何以至之?先是冷戰結束、鐵幕一一打開,前共產世界的數十億勞工加入資本主義體系;全球化後,資源、人口龐大的國家紛紛連接整合進體系。這些龐大且相對工資較低的國家,讓原本處於以歐美為軸心的經濟體系之勞工,面臨龐大又激烈的競爭。根據統計,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兩個前共產國家,及巴西、印度兩個大國)的勞動力,就佔全球的四五%。

台灣面對的壓力又更大。由於與中國地緣接近,語言相通,文化相同,大陸勞力對台灣勞工的壓力更大。十幾年來產業持續外移,就業人口加速外流,國內在就業機會與薪資漲幅都受壓制下,受雇人員報酬占GDP比重下降更快且明顯。經過二○○一、二○○八年兩次經濟衰退的打擊,勞工經過失業、減薪、無薪假的震撼教育,更形弱勢。

IMD最新的全球競爭力評比中,也告訴我們這個現象。台灣的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的名次高居全球第三名,很棒,但這是資方觀點,顯示台灣的勞工真是價廉物美,是「好事一件」,但對勞工而言,則是「衰事」一件,付出多而得到少。

怎麼辦?一味提高基本工資,當然不是辦法。如果這麼簡單,基本工資不如提高三倍,勞工吃下大補丸,不是美事一件?提高基本工資卻未考慮到生產力提高、企業的對外競爭,不過,資本、企業容易外移,勞工則無能外逃,最後只是垮更多企業、跑掉更多公司、工作機會更少。那麼,阻絕國外勞工的競爭、禁止企業赴外投資,不就好了嗎?更難。既然大家都已掉入全球化中,鎖國閉關,經濟更糟、失業率只會高不會低;如果這招可行,全球最棒、勞工薪資最高者,該是北韓吧?

治本之道,當然是提高企業與勞工的競爭力與附加價值;但如何做,就請老闆們與政府,好好告訴勞工吧。

fsj 提到...

蛟龍號再挑戰!潛5000公尺海底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1.07.26

中國大陸第一部自行設計、組裝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今天清晨6時許首次下潛到5056.8公尺,順利完成這次五千公尺級測試的主要任務。

蛟龍號21日在東太平洋試驗區下潛到4027公尺,原定22日挑戰五千公尺深度,因海象不佳延後數日。今天凌晨1時許,蛟龍號從母船「向陽紅九號」吊起準備下水,但因同步時鐘訊息問題,延到凌晨3時許恢復下水作業,5時40分突破21日的深度,向五千公尺挺進,6時9分到達5056.8公尺,接著開始上浮,於上午10時1分回到母船,三名潛航員葉聰、楊波、付文韜於10時13分走出潛水器。

蛟龍號可下潛五千公尺,意味它可以到達全球超過70%的海底。蛟龍號設計深度為世界第一的七千公尺,預計2012年將進行七千公尺級測試。

蛟龍號除測試下潛五千公尺能力,還進行海底照相、錄影、海底地形地貌測量、海洋環境參數測量、海底定點取樣等作業試驗與應用,全面檢驗其在五千公尺水深的設計功能和性能。

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表示,潛水器下潛深度越大,可以進行的科學研究範圍就越廣。海底可燃冰一般分布深度為二千到三千公尺,熱液硫化物一般分布深度為三千到四千公尺。

這趟下潛測試任務成功,中國成為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之後,第五個掌握3500公尺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蛟龍號長、寬、高分別為8.2公尺、3.0公尺與3.4公尺,重量不到22公噸,上面許多先進技術是在其他國家潛水器研發的基礎上吸收、改進而來,例如,水下高解析度影像拍攝和傳輸技術暫時還是使用國外產品。



◆ 北韓糧荒 百萬人恐挨餓

中央社 2011.07.26

數百隻原生於陽光非洲的鴕鳥出現在寒冷北韓1座廣大的農場,在凜冽早晨中,時而蹲伏,時而爭鬥。這樣的景象已經夠罕見,更奇怪的是,有些鴕鳥冬天還要穿上鋪棉背心。

美聯社報導,這座鴕鳥養殖場是在90年代飢荒後,北韓政府大膽且昂貴的投資,希望藉此提供人民糧食並做為出口之用。數年後,鴕鳥肉成為平壤高級餐廳裡的珍饈,北韓數百萬的饑民似乎無福享用。

這個養殖場是北韓在處理糧食短缺上的1個獨特手法。而糧食短缺是該國最重大的議題之一。

救援人員表示,今年北韓的糧荒已達到危機標準,大部分是因為豪雨及近60年來最冷寒冬對北韓的農業造成強大衝擊。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表示,北韓有600萬民眾生活在「恐慌」之中,若沒有即刻的食物援助將會陷入挨餓困境。該組織在4月呼籲提供北韓2億24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

北韓官員曾經低調尋求援助,列舉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肥料短缺及寒冬導致小麥作物歉收等理由。北韓並做出了少有的讓步,同意接受嚴格監督以為交換。

僅管如此,北韓因為在核發展的堅持及涉嫌侵犯人權,讓其他國家敬而遠之,阻礙了救援物資進入該國。歐洲聯盟表示願意提供1450萬美元(1000萬歐元)的援助,但該款項到10月收成之前只夠餵飽1/10的饑民;美國則未表示是否提供救援。

受苦最深的可能是北韓東北山區和海岸間的小鎮居民,當地少有農耕,且跟上一代相比,有用產業幾乎為零,也欠缺資本設備。

fsj 提到...

亞洲債主 要老美別自殺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路透新加坡二十五日電】2011.07.26

全球決策官員都感到忐忑不安,期盼美國國會議員能夠打破債務談判僵局,儘快化解美國可能違約,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崩潰的威脅。

對持有美國公債將近3兆美元的亞洲國家來說,華府否能達成可行的妥協方案,和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南韓央行資深官員表示:「那些直接掌管外匯準備操作的官員現在一定比以往更緊張,不過沒人認為美國人會在已知解決方案的情況下選擇『自殺』。」

亞洲決策官員多半認為,美國債務困境主要是政治問題問。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指出:「他們最終必然會達成妥協。不要過度擔心。」中國是美國公債最大債權國,截至5月持有的美債高達1.16兆美元,因此獲得北京政權的信任票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

一名資深印度政府官員表示,歐巴馬政府和國會議員必須明瞭如果未能達成協議,會對全球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表示:「如果你觀察全球市場,儘管還沒暴跌,卻已經非常不安。」

澳洲國庫署長史旺(Wayne Swan)表示,美國對債務上限的辯論一再延長,增添全球經濟不穩定性。他說:「目前全球復甦和市場信心依舊脆弱,美國決策者能否加速商討解決方案,攸關大家的權利。」

※ 相關報導:

* 倒債倒數 美元美股鼻青臉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85513.shtml

美股三大指數25日在紐約早盤開低走低,美元積弱不振,主要是美國再過八天就會倒債,朝野兩黨提高舉債上限問題至今卻還談不攏,違約風險提高,避險需求大增,刺激國際金價25日再創新高,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逼近歷史低點,瑞士法郎改寫紀錄,加元和日圓勁揚,油價下跌。

* 歐美拖累 台韓Q2經濟恐放緩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85946.shtml

根據彭博社報導,隨著歐債危機蔓延,以及美國成長步伐蹣跚,拖累亞洲出口,南韓和台灣第2季經濟成長恐放緩。

* 美債恐違約?央行不擔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250/122011072600105.html

央行高層表示,美國較可能的狀況是展望從穩定調到負向,信評等級可望維持AAA級,持有美國國債沒有問題。根據美國財政部本月18日公布的外國持有美國債最新統計,台灣5月持美國債總額1,534億美元、全球排名第6;持有最多的是中國大陸、持有美債1兆1598億美元。

* 江森專欄/美國稅改 才是上策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85506.shtml

我和國會山莊相關人士談論美國是否會違約時,有三種論點浮現。第一種是希望會違約,一周後馬上就有一個好機會。第二種是也許會,但這會很糟,所以我們需要某種形式的財政緊縮。第三種是絕對不可能,而且任何撙節支出的說法都是騙局。你會發現,上述三種論點都沒有提到稅改。各派人士都同意我們寅吃卯糧,因此,多課點消費稅、少收點所得稅的做法,合情合理。



◆ 羅比尼:兩年後大陸經濟 硬著陸機會大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即時報導】2011.07.26

「末日博士」羅比尼預期,兩年後大陸經濟硬著陸的機會逐漸增加,因為銀行壞帳及政府債務雙雙攀高,可能減緩年度經濟成長率至5%至6%。

彭博資訊報導,羅比尼26日在上海一場論壇中表示,就短期而言,大陸經濟硬著陸「的機率非常低」,他估計今年有85%的機會經濟軟著陸,經濟成長率約8%以上,通貨膨脹率(CPI)則在5%或以下。

羅比尼日前曾表示,今明兩年大陸經濟至少能以每年8.8%以上的速度擴張。

他說:「我們看到的風險是在兩年之後,而不是在短期。中國仍將以相當強勁的速度持續成長。」



◆ 台灣財政緊縮的苦日子來了

【本報訊】2011-07-26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過後,從希臘、愛爾蘭到義大利,以及全球經濟龍頭美國,都在進行財政緊縮計畫。台灣財政長期入不敷出下,財政危機警鐘早已響起,主計處日前發文要求各部會撙節開支,減列人事與其他基本預算共計六%,各部會叫苦連天,此舉無異宣告台灣財政緊縮的苦日子來了。

最近美國朝野兩黨針對提高舉債上限議題相爭不下,美國前財長桑默斯警告,如果未能在八月二日前完成修法提高舉債上限,導致美國公債發生違約,將引發全球金融體系大恐慌,後果比先前的雷曼事件更恐怖。如果國會及時就預算刪減規模達成共識,或許可暫時化解一場風暴,不過,政府大砍醫療保險、社會福利等預算,勢必衝擊老人、兒童與失業者等弱勢族群,更摧毀了數百萬個可能增加的工作機會。

再看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新一波財政緊縮計畫內容包括大砍醫療與國防預算、提高燃油稅率、裁併政府部門,還有高達七百億美元(相當新台幣二兆元)的民營化方案,將大舉出售電力、郵政等國營事業,機場、港口營運權及國有土地。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在最佳情況下,希臘最快在二○四○年才能回到歐盟規範的債務水準,亦即減債瘦身的苦日子還要經歷一個世代。面對上一代留下的沉重債務,不難理解為何希臘年輕人心中充滿了怨恨,紛紛走上街頭。

台灣在稅收不足、舉債到頂且未能有效開源的情況下,財政長期入不敷出,主計處已要求各部會勒緊褲帶。首當其衝的是明年公共建設、科技發展等攸關國家競爭力的重大預算,均面臨大幅緊縮的危機,此外,原本中央編列一五二億元更新自來水管線的預算被刪,經濟部改善漏水率的目標亦面臨跳票危機。

去年經濟成長率逾十%,表現亮麗,但稅收卻未同步成長。財政部日前公布租稅負擔率(稅收占GDP比率)為十一.九%,創下近年新低,竟比向來以低稅負吸引外資的新加坡(十三.四%)還要低。如果加計社會安全捐,英國的租稅負擔率為三四.三%,法國為四一.九%、美國為廿四%,鄰近的南韓為廿五.六%,均遠高於台灣的十八%。

針對今年稅收,財政部樂觀預估可以達成一兆六千多億元的目標,但仍低於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全國稅收總計九九七四億元,仍低於二○○八年上半年的一兆四八○億元。以所得稅為例,今年上半年比金融海嘯前減少了七七八億元,其中,營所稅負成長十四.四%,綜所稅負成長十六.六%,明顯受到政府調降營所稅、綜所稅率的影響。

相較於政府支出規模,台灣的租率負擔率明顯偏低,凸顯二個迫切的問題,一是過度減稅後遺症浮現,稅收大幅短少影響政務的推動;二是,若要扭轉偏低的租稅負擔率,未來的方向是加稅。不過,大選將屆,朝野對加稅議題避之唯恐不及,反而爭相加碼開支票,讓財政更加雪上加霜。民進黨日前高喊加碼老農津點,即是一個惡例;稍早財政部針對二至五歲幼兒提供教育特別扣除額,也被批評催生效果有限,卻又開了一個減稅大門。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竟比新加坡還低,按理一般民眾應該慶幸,其實不然,因為減稅政策大部分以企業和富人為主,而現行租稅制度也向富人傾斜。依監察院調查,買賣帝寶豪宅獲利一億七千多萬元,以自用住宅計,所負擔的土地增值稅與房屋交易所得稅合計約一五八萬元,換算實際稅率不到一%,給予豪宅主人極大套利空間。六月起實施的奢侈稅,截至七月七日止,台北市的不動產共申報四件,平均每件僅十三萬餘元。立意良善的奢侈稅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財政部實在該好好檢討一番。

面對偏低的租稅負擔率、急速增加的債務,朝野若繼續濫開減稅與社福津貼的支票,誰都知道這樣的財政無法永續。政府如果不檢討擴大稅基或改革不合理的稅制結構,當然難以提供更多的服務,甚至衝擊現行公共建設與科技發展業務,嚴重影響國家的競爭力,民眾也只有跟著勒緊褲帶迎接苦日子了。

fsj 提到...

亞幣狂漲 各國央行阻升(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87780.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7.27

美債協商陷入膠著,加上新興國家可望進一步升息抗通膨,導致美元26日湧現巨大賣壓,兌亞洲及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走貶,亞元指數甚至攀抵14年新高,促使亞洲央行紛紛進場干預匯市以阻升本幣。



◆ 美債D-day 8月10日後恐怖才開始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華盛頓26日電】2011.07.27

如果美國國會未在8月2日以前提高舉債上限,天空不會立刻崩塌,真正的違約風險應在8月10日或15日以後。

分析師表示,美國政府即使不能再舉債,也仍還有些資金可以撐個一或二周,不會立即債務違約。

歐巴馬總統與財政部長蓋納幾周來一再強調,財政部下周二 (8月2日)就不再有借貸的空間,如果國會不及時提高14.3兆美元的舉債上限,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財政部官員從未表示政府資金何時就會用罄,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認為,2日達到舉債上限後,政府的資金應還可撐個大約兩周。

傑佛瑞公司的首席金融經濟學家麥卡錫說:「第一個法理上的違約風險日期是8月15日,現金與債務上限的空間都不是立即的問題。」

麥卡錫與其他華爾街分析師預估,財政部將有足夠的現金應付8月初到中旬的義務,包括8月3日支付老年與殘障者社會安全款項。分析師也預期,財政部可以展延8月4日到期的900億美元債務。

這項觀點也讓若干共和黨人士宣稱的說法相當可信,他們表示,即使8月2日以前未達成協議,美國政府也能繼續運作。不過,他們未納入考量的是,一旦國會未及時提高舉債上限,財政部因而不能從市場籌募資金時,市場與投資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研究機構Wrightson ICAP與傑佛瑞公司都認為,美國政府最可能自8 月15日開始違約,政府這天必須支付410億美元的帳款,其中包括約300億美元的債務利息。

巴克萊資金公司則說,財政部可能在8月10日左右就用罄現金,這天將有85億美元的社會安全帳款到期。

※ 相關報導:

* 倒債厄運逼近 美企業囤現備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89446.shtml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企業普遍認為美國府會有望在最後關頭化解債限僵局,儘管如此,企業還是急拓融資管道,並勒緊褲帶限制現金使用,以備不時之需。

* 國債告急 歐巴馬、貝納上電視互罵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88074.shtml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眾議院議長貝納25日破天荒接連在電視上對全國發表演說,就國債上限危機的成因與解決方法針鋒相對。華爾街日報直指美國兩黨領袖在國人面前互相指責,美國的領導力實際上已倒債(default)。



◆ 歹戲拖棚 三種完結篇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7.27

美國倒債期限倒數計時,市場人心惶惶,今日美國報整理出三種可能的發展,看投資人對各種結局的可能反應。

首先是最好的情況,國會成功提高舉債上限,並提出支出削減規模大到足以安撫信評機構的方案。如此一來,美國不會倒債,AAA的頂尖債信評等也安然無恙。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將大受鼓舞,開啟新一波的牛市行情。目前道瓊工業指數比4月29日的高峰低了218點。

第二種情況是,如果國會及時在8月2日前提高舉債上限,卻無法提出大幅削減支出的方案來處理長期的赤字問題,市場就有苦頭吃了。

在信評機構疑慮未除的情況下,美國信評可能從AAA被降成AA。這種情況會嚇壞投資人,股市籠罩沈重賣壓,可能重挫約10%。

但分析師說,這樣的跌幅不至於引發災難性的後果,或是讓股市跌幅加深到多達20%,理由是信評機構在金融海嘯前並未預見次貸危機,可信度早被削弱不少。

最後也是最糟的情況,國會無法就提高舉債上限達成共識,也無法協商出一套削減支出的計畫。華爾街普遍認為這不太可能發生。

如果惡夢成真,美國債務將違約,頂尖信評也不保。將拖累美國經濟再次衰退,股市陷入一片愁雲慘霧。

TrendMacro公司投資長魯斯金說:「別忘了,當市場預期不會發生的事情竟然真的發生,就要特別留意。」歷史殷鑑不遠,當初華爾街沒人料到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會倒閉,孰料雷曼真的倒了,道瓊跟著狂瀉504點。

摩根大通基金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凱利說,違約傷害遠大於降等,因為評等有朝一日可以被調升,但違約卻會對信譽造成永久的傷害。

※ 相關報導:

* 銀行業應為未來寒冬做準備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487941.shtml

在目前經濟成長尚屬穩定、仍處於低利率環境下,主管機關應做嚴謹的壓力測試,據以評析銀行現有備抵呆帳因應經濟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並研擬是否提高備抵呆帳提撥率;金融業亦應有儲糧備冬的風險意識,不要因這兩年提列較少呆帳所產生的較高獲利,都分配給股東,以免未來遇到景氣反轉或利率上升,卻因所提呆帳不足而衝擊金融穩定,再度重蹈過去監理寬容的覆轍,最後只剩下啟動金融重建基金,用納稅人的錢來維持金融穩定一途而已。



◆ 歐盟玩具苛法 台商利多

【經濟日報╱記者周義朗/台北報導】2011.07.27

被稱為史上最嚴格、最苛刻玩具法規的《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7月20號正式上路,歐盟27個成員國皆需遵守。國內玩具商認為,台灣玩具的品質普遍高於目前全球最大玩具生產國家的大陸,越嚴格的法令意味著進入門檻越高,對台商反而是利多。

台灣玩具商表示,隨著歐美景氣復甦,今年接單表現更可望較去年成長逾三成。

據了解,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共有十個章節,與先前版本相比,首先是適用範圍和定義上的變化,此次新指令將玩具定義範圍擴大,其次是對機械、物理和衛生性能的要求。凡涉及窒息危險,玩具食品,其安全要求及衛生要求都比往年更為嚴格。

再來就是更嚴格的化學物質要求,限制化學品種類大幅增加,由8種增加為19種,並首次禁止玩具中使用66種過敏性香味劑,其中55種禁用,而11種物質含量超過0.01%時需標識,還明確提出玩具材料中的化學成分必須與歐盟關於危險品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法規一致的要求。

台灣玩具公會表示,新法令在大陸玩具業引起高度關注,由於強調第三方的檢測,生產成本會大幅飆升,且製造商的責任和風險相對於先前是非常大的。

反觀國內業者,由於品質上還是遠高於大陸同業,如今歐盟限制程度一高,進入門檻也等同相對提升,就不需要再以低價方式與同業競爭。

資料顯示,台灣玩具出口歐洲國家去年總金額1.76億美金(約合新台幣52.8億元),目前上市櫃及興櫃廠商,則包含了以生產遙控飛機為主的雷虎、凌陽集團旗下的凌通主要是生產玩具IC,以及從事玩具、娛樂用品批發業的樂陞科技等多家公司。

※ 相關報導:

* 動車事故 撞出大陸經濟拐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254/112011072700177.html

大陸溫州動車意外慘劇打破高鐵神話,並且撞傷大陸經濟,或許正是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花旗銀行昨天發表評論指出,動車重大事故是讓大陸高層重新思考放慢經濟長率的關鍵時刻,估計未來經濟成長率逐步穩定在7至8%,屆時才有多餘時間解決因高成長帶來的各項難題。

fsj 提到...

癱瘓美國政壇的兩股勢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72800896.html

【蕭美惠】2011-07-28 工商時報

美國府會連日來就舉債上限進行談判,希望能在8月2日的最後期限前達成某種協議,避免債信評等機構調降美國AAA級最高債信,讓美國及全球經濟陷入史無前例的處境。

朝野就重大議案進行協商,原本就是推扯拉鋸加挑燈夜戰,屬於歹戲拖棚的劇情。但美國此次談判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民主、共和兩黨不像是治理同一個國家的政黨,反倒像是冷戰時期的美國與蘇聯,一付勢不兩立的敵對態度

歐巴馬總統周一夜間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斥責共和黨在華府演出一齣「政黨鬧劇」。共和黨籍眾院議長貝納緊接著也上電視反擊,批評總統是在開「空頭支票」,「想都別想」。

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提出的版本是今年底以前將舉債上限調高1兆美元,明年再進一步調高,條件是削減老人健保及農業補貼,未來10年並將削減國內機構1.2兆美元經費。

由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版本則是聯邦支出大砍2.7兆美元,但舉債上限一口氣調高2.4兆美元,好讓歐巴馬政府在2012年大選前都不必再爭執這個議題。不過,兩黨都主張不加稅。

這兩個版本乍看之下大同小異,令人不解何以吵到不可開交。實際上,美國調高舉債上限是家常便飯,從1950年代以來,歷任國會都同意調高,歷任總統也乖乖簽署。美國國債上限由2000年的近6兆美元一路擴增到去年的14.3兆美元,單是2010年就調高近2兆美元。

兩黨僵持不下的原因不在於舉債上限調高的額度,而在於華府生態的演變。經過世代汰換之後,美國政壇意識型態益趨分歧,共和黨更加右傾,民主黨更加左傾,所謂中立立場薄弱到幾乎不存在。因此,兩黨之間沒什麼交集可言。

在上個世代,民主黨有不少來自南方的保守派議員,他們的看法與來自東北的開明派共和黨議員相差無幾。他們組成國會的中間立場,讓兩黨可以達成一些共識。

在雷根時代,這位共和黨籍總統可以輕易在眾院找到60名保守的民主黨議員支持他的預算計畫,民主黨籍的強森總統也能夠獲得開明派共和黨背書,實施他的民權議案。但這已是遙遠的往事。

以如何治理國家而言,共和黨及民主黨就存在嚴重分歧。隨著美國人口高齡化及全球競爭加劇,民主黨認為美國應該走上中國式的國家領導經濟,發揮大政府的力量以勝出。

共和黨也對美國傳統經濟勢力式微感到憂慮,卻無法認同中國模式,他們主張應該採取小政府,不強加干預經濟,以凸顯美國與中國模式的差異。

癱瘓美國政治運作的另一股勢力是,國會選區畫分更加細微,使得政黨對立與意識型態分歧的趨勢變得更加嚴重。美國目前的制度是利用資料與科技將選區畫分為保守派選民為主或開明派選民為主,以確保選票。這種制度之下產生的議員,絕對嚴格遵守政黨立場,否則就沒有政治前途。

參議院以往是融合黨派立場的場所,但在前任眾議員轉戰參院之後,參院也失去折衝的功能。

在這兩股勢力糾結下,不只是現在談判舉債上限,可以預見將來美國政壇會更常出現撕破臉式的惡鬥,所謂民主政治的風範將蕩然無存。



◆ 台灣需要財政預警系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49014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28

歐洲債務風暴暫緩,美國債上限協商則進入關鍵的掀牌時刻,相信政府相關部門已有應變計畫。美債危機對台灣的影響,最受關注的是持有者面臨價值減損及違約風險,以及可能引發的金融震盪、經濟衰退;但還有一層被忽略的意義是預警台灣,因為三年後,政府也可能與美國一樣瀕臨國債上限,面臨舉債困境。與其到時候爭辯該不該調高上限,不如現在就以歐美為鑑,及早建立一套債務管理及預警機制,在財政風暴來臨前預為防範,不要等到掉進泥淖,才後悔莫及。

目前我國國家債務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其實況;包括實際的負債規模、是否過大、繼續大量舉債會否危及財政永續等,多年來政府與民間全無交集,而且各說各話。現行規範政府債務唯一的標準只有公共債務法,藉由每年流量與歷年累積存量的舉債限制,控制政府債務成長幅度。換句話說,公債法的功能,僅止於干預債務成長的速度,對於政府何時可舉債、何時該減債,無法提供足夠的判斷。

公共債務法的舉債限制,與歐盟1992年馬斯垂克條約、1997年成長與穩定協定,要求會員國控制財政赤字與債務在國民生產毛額(GNP)的3%及6%做法極為相似。然而,除非政府堅守財政紀律,或對財政危機的警覺性極高,光靠單一比率債務上限無法制約國家舉債,更難確保財政不失控,否則,也就不會爆發災情如此嚴重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了。

台灣財政惡化始於1990年,當年中央政府長期債務餘額尚不到2,000億元,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4.7%;20年後,中央政府債務餘額達到4.92兆元,占GDP比重將近35%。國家債務在20年內暴增23.6倍,凸顯增速之快,距舉債上限也僅剩6,500億元空間,如依近十年平均每年舉債2,800億元估算,不到三年就用完。由此可見,20年來政府的舉債態度過於輕率與僵化,以致不論國家財政狀況是好是壞,債務曲線都是只升不降。

在此情況下,一套可隨政府財政變化,適時彈性調整債務決策的預警機制,就顯得愈來愈重要;而且,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為因應經濟衰退所採取的擴張性財政支出,已留給各國難以善了的巨額債務,此時此際全球都面臨財政永續的考驗,不只減債,更要減赤,也更需要客觀的財政趨勢監控系統,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議;尤其,全球經濟情勢進入多變期,政府的舉債策略已非傳統只重債務成本,必須進階至風險意識的管理,預警制度正可協助政府檢測國家財政的弱點。財政部曾在二年前動念仿照經建會的景氣對策信號,建置可檢視財政體質與債務合宜水位的「財政燈號」,定期為國家財政進行健檢及提出預警,但迄今沒有進展。

財政預警系統成敗的關鍵之一是慎選指標,須涵蓋足以反映總體經濟情勢與穩定財政的示警能力;最基本的指標包括在債務占GDP比重逼近上限前,先預設警戒線,例如中央或地方債務達債限90%時,除非提出減債計畫,否則不准再舉債。關鍵之二是執行紀律,因而財政預警機制應提升到立法位階,讓所有關於舉債的口水爭執畫下句點。例如當財政監控趨勢顯示債務進入警戒區,執政者即須推動可強化財政體質的政策,包括以改革稅制取代缺乏還債財源規劃的舉債決定。

舉債並非絕對壞事,運用得當即是高明的財務操作,可創造國家資產並帶動經濟發展;運用失當,不只敗壞財政,更將債留子孫,禍遺數代。財政預警機制可以客觀扮演煞車與油門的角色,承平時期提醒政府多還點債;經濟出現重大變故時,也不致病急亂投醫,盲目舉債。跨出這一步,管控國債才能擺脫糊塗爛帳的災難。財政部,別再猶豫了。

fsj 提到...

德國財長:歐債危機還沒完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7.28

德國財長蕭伯樂說,歐債危機還沒結束,歐洲紓困基金只有在特殊情況下能在次級市場購買債券,各國須嚴守紀律以避免危機進一步蔓延。這一席話反應德國可能不願進一步提供紓困,刺激義大利和西班牙公債殖利率應聲飆高,歐洲股匯市也同步重挫。

歐洲債券市場在上周歐盟高峰會之後變得相對平靜,但蕭伯樂這番話刺激西班牙和義大利公債價格27日下挫,與價格走勢相反的殖利率則攀高。西班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重回6%之上,與德國公債的殖利率利差擴大0.2個百分點至3.39個百分點。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5.794%,與德國公債利差擴增0.23個百分點至3.1個百分點。

歐股不支倒地,英、法、德等主要股市跌幅均逾1.5%;西班牙和義大利股市分別重挫2.7%和3.8%。此外,歐元兌美元最多貶值1.5%,報1.4359美元;歐元兌日圓也下挫0.93%至111.96日圓。

蕭伯樂在寫給黨內同志的信中警告,「以為歐元區信任危機能靠一場高峰會獲得解決是錯誤的想法」,不過他也強調歐洲領袖上周的決定是「朝解決希臘危機和維持金融穩定邁出重要一步」。

蕭伯樂也說,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情況與希臘不同,外界不該質疑兩國處理自家問題的能力。他說:「當前的氣氛深受人們對危機蔓延的恐懼影響,部分國家的財政情況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但這種關切沒有道理。」

此外,歐元區領袖上周四就第二套希臘紓困方案達成協議,並同意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得以在歐洲央行(ECB)的建議下在次級市場收購債券。然而蕭伯樂表示,這項援助基金應該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次級市場收購債券,他說:「應該只有在非常嚴格的條件下才能進行這種收購,亦即央行認為金融市場處在特殊情況並可能危及金融穩定的時候。」

蕭伯樂強調:「政府拒絕開出在次級市場廣泛收購債券的空白支票。」他也說,上周在高峰會上所做的決定並非全無風險,「但其他可想像的替代選項的風險更高」,希臘「是這場信任危機的起源」,上周的決定應該有助於把該國債務降至可持續的水準。

※ 相關報導:

* 賽普勒斯 下一顆炸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90215.shtml

賽普勒斯的債信評等27日遭信評機構穆迪連砍兩級,並警告可能繼續調降,主因是該國銀行對希臘曝險部位高、政局動盪、以及近來該國電力供應吃緊,恐進一步拖累經濟。市場擔心賽普勒斯是歐元區下一張要倒下的骨牌。



◆ 兩黨提案減赤縮水 美債級恐降

中央社 2011.07.28

美國國會預算處(CBO)今天說,參議院民主黨籍議員為減縮赤字與調高舉債上限所提出的法案,將削減2.2兆美元赤字,較這些議員所宣稱的金額少了大約5000億美元。

無政黨立場的預算處並證實,民主黨所擬議的節流規模,約有一半來自美國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所減少的支出。

預算處昨天曾說,眾議院議長貝納(John Boehner)所提出的共和黨方案,將在10年間刪減支出8500億美元,而非原先承諾的1.2兆美元。

這使貝納著手修改他的法案,以找出較多節流的方法。

立場嚴重分歧的共和與民主兩黨領袖,正急欲在8月2日之前達成協議。屆時政府可望達到14.3兆美元舉債上限,進而引發債務違約,並攪亂全球市場。

即使此一結果得以避免,規避大幅減縮赤字的預算案,仍可能使美國最高的債信評等遭到降級,因而提高借貸成本,對美國疲弱的經濟復甦形成嚴重打擊。

兩黨經數週激烈爭論後,可能的協議已浮現輪廓,但雙方仍在某些重大的要求上堅持己見,並互指對方的政治考量凌駕在國家利益之上。

如今議員們必須擬訂預算案,以便國會能提高債限。但在貝納所提赤字減縮案的表決日期由今天推延到明天後,此一問題快速解決的可能性已降低。

※ 相關報導:

* 謝國忠:美債不安全 恐重蹈希臘覆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90046.shtml

大陸知名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目前對提高政府舉債上限遲遲沒有定論,凸顯中國大陸應考慮加速分散外匯存底的資產配置,例如增持美國股票,以免持有美國公債的部位過高。

* 美債協商又卡住 CDS飆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90217.shtml

此外,擔保美國政府債券的1年信用違約交換(CDS)攀升8個基點至創新高的85個基點;5年CDS則擴增3個基點至62個基點。不過投資人還是相信美國終究能打破協商僵局,因此債市未出現恐慌跡象

* 因應政府倒債危機 美企業搶抱現金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90225.shtml

為因應政府債務違約成真,包括奇異(GE)和福特等許多美國企業正未雨綢繆囤積現金;政府貨幣市場基金也提高現金水位兩成,以應付可能爆發的客戶贖回潮。



◆ 注意蚊子館仍在孳生中

【聯合報╱社論】2011.07.28

屏東機場定八月十日關閉,成為第一個退場的「蚊子機場」,如何「活化」則是下一個課題。

行政院工程會正積極推動蚊子館活化再利用,各縣市紛紛提報自家蚊子館候選,館數之多,各地遍布,令人咋舌。但以台灣的政治文化,特別條例、建設基金、民代工程配合款等的浮濫,仍在繼續孳生中的蚊子館,為數絕不容小覷,真是前仆後繼。

蚊子館到底有多少?官方沒有具體數字,兩年前台藝大姚瑞中老師帶了五十位學生全台踏查,只計算閒置得很誇張的建設,即有一百四十七處,統計當初建設經費約達五百億元之譜;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工程會審查各地提出預算超過一億的公共建設,一舉擋下了五十三件,這證明了蚊子館仍不斷地在繁衍、孳生。

這些事前不評估實際效益及客觀需要,在完工後閒置的建築,若稱「標準型」蚊子館,那些投資不符比例原則、預期效益遲延多年仍然有限者,即可稱為「非典型蚊子館」,一樣是浪費公帑。

今年三月落成啟用的「鵬灣跨海大橋」是值得討論的例子。這一斥資十七億餘元的單塔斜張橋,特色是橋面可以開啟至七十五度,設計主要是為舉辦大型國際帆船賽事;但三月至今,為了帆船賽而啟閉橋面就只六月一次,其他只剩每周六下午有場十分鐘的橋面啟閉秀。國家資源有限,斥鉅資興建這樣一個「大玩具」,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更何況,戲碼就只有啟閉橋面一項,對遊客能有多大的吸引力?之前的「覆轍」歷歷在目,例如台南縣玉井鄉芒果文化館,開幕時遊客不少,但芒果品系就那麼多,變不出花樣,人氣迅速沒落,關門是必然的命運。台東縣幾座稻米文化館亦然,也因可展出的東西有限而無法維持。

另一類非典型蚊子館是延後多年才初見效益。氣派、宏偉的金門殯儀館是一例,中央補助二億多元興建,然而在地民眾習慣土葬,在自家祠堂作法事,以致殯葬設施長期處在低利用狀態。澎湖的漁港更誇張,一百二十七平方公里的澎湖有多達六十九個漁港,對照台灣不過才兩百三十九個漁港,明顯浮濫,這還不談漁業發展已轉為近海養殖的根本變化。

工程會大力推動蚊子館活化,希望能變身社會住宅、青年住宅、背包客旅店。我們必須指出,所謂活化再利用,其實是另類「斷尾求生」,沒有辦法中找辦法,承認已經投入的資源浪費了,試圖在蚊子館找出殘餘價值,減少帳面損失。

只有達到原始效益,才是合理投資。試想一塊喀什米爾英國毛料,拿來做西裝,是物盡所值;但若將西裝拆掉,加工改成背心、短褲,那是糟蹋物資。更何況,蚊子館未必能活化,若活化不成反而成了二次浪費。姚瑞中調查的一百四十七處蚊子館,有二十八處是已展開活化,結果是「半死不活」。

活化不成已很不堪,更不堪的是明知會成蚊子館,但困於選舉與地方人情壓力,不但沒有喊停,反而還加碼演出,故宮南院即是例子。從腹地、選址到建築,錯誤連連,前景已是準蚊子館,但仍再次妥協,更改定位為「國際級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準備繼續把公帑倒入錢坑。

令人憂心的是,準蚊子館雖擋掉一批,但正在孳生的更多,立法院正是蚊子館製造機之一。就以甫才通過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為例,授權行政院十年編列四百億基金推動在地建設;若再加上執行中的一百二十五億東部鐵路改善計畫、朝野立委連署提案規模七百億的「花東快速道路建設特別條例」立法案,幾年內將在花東砸下超過一千兩百餘億鉅資。

要將花東脫離邊陲地位,行政院多投入些經費誠屬必要;但應記取離島建設三百億特別經費的教訓,整體性、系統性、永續性皆不足,計畫又切割太細,缺乏專業評估,幾乎難以考核。花東這一千兩百餘億建設,若不能結合國土計畫、區域計畫,仍一如既往的草率亂砸,那後果將難以想像。

蚊子館的嚴重性,行政院五年前即有活化方案祭出,馬總統青年政策白皮書也曾提「滅飛專案」;政府確應活化再利用蚊子館,但更根本的應是杜絕蚊子館繼續孳生。

fsj 提到...

減稅傷財政? 學者:目前稅制結構不合理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1.07.29

政務委員朱敬一槓上財政部長李述德,直指減稅造成稅收負成長,已嚴重衝擊財政。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他贊成朱敬一說法,認為財政部長最重要功能就是建立一個健全的稅制,但目前稅制結構不合理。

台灣租稅負擔率降到11.9%,林向愷認為這是狹隘的計算方式,若加計健保費的廣義的稅,已經達到20%,台灣問題不在稅低,而是不合理。他表示,馬總統上任以來成立稅改會,但沒發揮太多健全稅制功能就停止運作;而營所稅17.5% 已經很低了,卻又放寬標準,企業不必在台灣生產,只要在台灣研發都適用,讓台灣一步步走向稅制不公平。

對於我國國債計算方式,他認為,台灣問題在於財務透明度差,讓外界難以掌握到底真正欠了多少錢。目前台灣未償還債務餘額約為4兆多元,但政府將自償性債務與一年期以下的都排除在外,若國際標準的重點是「政府到底欠了多少錢」,無論是自償性或一年期以下都該納入,台灣國債應多達5兆多元。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昨日出現政務委員朱敬一與財政部長李述德針對「減稅政績」激辯,從財政部統計數字可看出,近五年來歲入金額占GDP比率逐年下降,去年經濟成長率10.88%,歲入占GDP比率則降至15.6%,也難怪外界會有經濟成長果實是否有讓全民共享的質疑。

根據預算法規定,歲入為一個會計年度之一切收入,其中包括稅收、規費、罰款收入等,稅收占比約60%。財政部國庫署官員表示,稅收和GDP有關,但稅收又以所得稅為大宗,政府的稅制改變對稅收的影響,會有時間遞延的效應。

財政部調降遺產稅、贈與稅,但外界認為這些富人資金回流台灣,但卻沒有明顯進行生產性的投資,反而流入資本市場,進行炒房炒股,但面對學界及社會輿論的批評,財政部官員只強調,稅制改革效應會逐步浮現。

不過從數字上來看,台灣的稅收數字是一年一年減少,民國98年政府只收到1.47兆的稅收,99年則隨著經濟恢復元氣,稅收成長,總稅收有1.54兆元新台幣。但與97年的1.69兆、96年的1.68兆、95年的1.54兆相比,去年台灣的稅收水準只能算是回到95年時的收入水平。但民國95年當年的經濟成長率為5.44%、去年的經濟成長率則有10.88%,所以政務委員朱敬一認為財政部降稅使經濟大幅成長的說法不對,而且是誤導,朱敬一並且認為財政部目前的財政作法,不是永續的作法。

賦稅署官員強調,98年稅收較少的原因是發生金融海嘯,99 年慢慢恢復,情況已比98年好轉,目前得知今年所得稅收入也是比去年同期成長,今年稅收狀況也是會改善。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表示,我國的租稅負擔率逐年降低,在亞洲國家算是比較低的,相關的租稅公平性和租稅負擔率其實還有改善的空間。

※ 相關報導:

* 李述德減稅當政績 朱敬一:這是誤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6492831.shtml

「部長說降稅使經濟成長率大幅成長,這是誤導!」朱敬一說,台灣租稅負擔率只有百分之十一點九,是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用膝蓋想都知道這樣的財政無法永續!」



◆ 觀察站╱台灣,敢說財政體質健康嗎?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曾桂香/特稿】2011.07.29

雖然我國沒有國債危機,但台灣的稅制結構不健全,稅收主要來自薪資及中產階級的現象,一向受到批評,再加上最近幾年政府對富人減稅、也提高部分人的所得稅減免額度,而因為稅制的不健全,影響國家歲入,又可能導致我國財政中長期出現問題,再加上攸關台灣國家財政體質的國債組成內容,也因為不公布隱藏式負債而無法與國際接軌,更被外資機構批評,這些顯而易見的國家財政問題未解決之前,我們真的可以聲稱台灣的國家財政體質健康?

與IMF先進國家相較,我國的國債定義較為狹義,並未包括一些隱藏性負債,不過當官員在談起我國債問題時,可以侃侃而談國家財政是「健康」的。

但是這種未與國際接軌的情況,在財經學者看來是不透明的,甚至認為支撐國家財政收入的稅收,因為稅制改革扭曲,稅改改一半,似乎只造福了有錢人,苦了小老百姓,我國的稅收減收遺贈稅,這兩年似乎略有失血,政府雖有理由前兩年金融風暴所以收入變少,但比較讓經濟成長情況,似乎也難以自圓其說,而甚至連行政團隊,對於減稅是否為政績,都會出現不同調的狀況。

現在國際上擔憂國家債台高舉,官方不應只一味強調財政健康,不妨把底牌亮出來,將最真實數字公諸於世,畢竟這年頭只有說實話的官員才能獲得社會的信任。

我國財政狀況健康嗎? 財政部也該把所有負債攤在陽光下,因為唯有公開透明的資訊,才能杜絕所有疑慮。就像說實話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被認為是台灣最具勇氣的人一樣,也就像工程會主委李鴻源先坦白台灣國土下陷嚴重,後來提解決方案,獲得支持;財政部若把所有狀況說清楚,而不是隱晦的強調很多歲入增加是因為稅改的遞延效應,而忽略了經濟成長與歲入背離的狀況,這樣全民對於財政部的評價一定會比現在更高。

fsj 提到...

經濟修正數據出爐 美衰退比原估慘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94474.shtml

中央社 2011.07.30

新出爐的修正數據顯示,2007至2009年間美國經濟衰退的情況,比原先預估慘重,而去年整年復甦動能流失,今年停滯不前,如此悲觀形勢恐為這個全球經濟龍頭的前景平添隱憂。

美國商務部今天於華府表示,2007年第4季到2009年第2季間,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5.1%,衰退幅度高於先前公布的4.1%。二戰後次差的經濟表現,是1957到1958年間萎縮3.7%。

美國經濟衰退的深度,更足以解釋失業率何以倍增,從衰退初期的5%,一路攀抵2009年10月創下的26年高點10.1%。去年頭3個月現在成為復甦以來表現最佳的季度,自此季成長便每況愈下。

商務部轄下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Analysis)局長蘭德菲爾德(Steven Landefeld)本週向記者表示:「整體衰退情況確實更為嚴重。這是大蕭條,也是二戰後我們所經歷過最慘重的一次。」

商務部的第2季經濟初步報告顯示,今年4到6月經濟成長年率為1.3%,低於預期水平,今年首季成長率則從1.9%大幅下修至0.4%。第2季GDP達13.27兆美元,尚未超越衰退前高峰。

更新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第3季為止,美國GDP比先前公布短少2055億美元,下修幅度相當於愛爾蘭的經濟規模。

美國2008年經濟萎縮0.3%,並非原估的持平;2009年再衰退3.5%,而不是2.6%。美國去年經濟成長3%,比原估高0.1個百分點。

若依季比觀察,2008年第4季和2009年第1季對成長造成最大的殺傷力,並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Brothers Holdings Inc.)破產掀起金融海嘯的時間點相符。目前數據顯示,2008年第4季經濟重摔8.9%,創1958年以來最深的單季衰退紀錄。

2008和2009年衰退幅度上修,在於消費支出和企業投資降幅大於先前估計。

占美國經濟約七成的民間消費在2009年萎縮1.9%,先前預期為1.2%,是1942年以來最大的衰退幅度。

去年經濟數據上修,掩飾一整年成長明顯趨緩的現象。去年1到3月經濟成長年率達3.9%,現在成為復甦以來表現最旺的一季,自此成長一路降溫,到第4季只剩2.3%。

這次數據修正,是美國政府依據更廣泛完整的調查所作的年度更新作業一部分。經濟分析局指出,2003年以來的數據都有可能修正,歷來統計數列的部分組成項目也會予以更新。過去3年修正幅度之大,前所未見。

※ 相關報導:

* 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94358.shtml

美國經濟成長年初幾乎停頓,第2季則不如預期,受累於消費者節約度日。

* 美債表決突然延後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93455.shtml

原本信心滿滿的美國眾院共和黨領袖,28日晚間突然宣布延後表決關鍵的提高政府債限計畫,原因是黨內反彈太大,掌握不到過關票數;這使得8月2日提高債限期限逼近之際,兩黨聯邦預算惡鬥的結果更加不明確,美國可能無法履行還債義務的疑慮也為之加深。

* 喬美債 歐巴馬一夜未眠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93398.shtml

歐巴馬政府和共和黨卻一直無法和共和黨就這問題達成協議,歐巴馬總統面臨燃眉之急,正在全力爭取國會達成協議,已到不眠不休的程度,整個白宮也全體動員,竭盡全力幫老闆。



◆ 何不從控制預算做起?

【聯合晚報╱社論】2011.07.29

行政院閣員為了稅制問題意見不合,副院長陳冲說,「台灣租稅負擔偏低是事實,但稅制研究很複雜」。這話聽來像是打太極拳,但其中如果隱藏了一些癥結問題,政府應該把話說清楚。政治氣氛若不易加稅,不妨從刪減政府預算做起。

台灣租稅負擔率,從數字看似乎偏低,但事實全貌並非如此。老百姓有些「上繳」的費用,無租稅之名有租稅之實,健保和學費都是明顯的例子。很多人說「看健保真便宜」,忘了自己薪水按月已扣繳出去不少健保費。號稱國民教育也並非真正完全免費,雜項支出哩哩啦啦,形同「教育稅」從自己荷包出。而台灣的綜所稅稅率最高一級達40%,且門檻不算高,並非巨富家庭就要賺100繳40,和高稅率國家比毫不「遜色」。所以老百姓的「租稅負擔感」實在不低。

政府近年有不少減稅舉措,尤其遺贈稅率降低被抨擊為圖利富人。但從事實面看,以往的高稅率根本收不到稅,調降後反而遺贈的實質稅收贈加,且海外資金大筆回流。所以減稅效應並非全然「政府稅收減少」。奢侈稅開徵後,政府課到的稅寥寥無幾,有人又冷嘲熱諷。但高房價雖不易撼動,房市交易量卻急凍,遏阻投資投機確有實效,故加稅效應也不只是著眼「政府稅收增加」而已。這些話,政府不能溝通清楚嗎?

稅制改革的關鍵,不患寡而不均,如資本利得課稅等不公平問題才是首要改革目標。而針對目前的財政收支難題,為何政府不主動談「節流」?難道目前公家預算真的已減無可減、刪無可刪嗎?小處如最近外交部秦日新案,讓人民見識到高層官員的公務費、特別費是如何輕易報銷的。中型如各地蚊子館,包括即將關閉的屏東機場,從頭開始就是不該花的錢。大型如當初「8年800億」治水預算暴增為超過1400億,結果一場八八風災引爆「千億預算丟水裡?進包商口袋裡?」的爭議。從這些例子看,政府面對財政困境不該反求諸己嗎?如果加稅不易,何不從控制預算做起?

fsj 提到...

美眾院通過國債案 參院封殺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7.30

共和黨主導的美國聯邦眾議院29日晚以218票對210票,勉強通過共和黨籍議長貝納前一晚匆忙修改的提高政府舉債上限法案,以免政府8月2日無錢償債造成災難性後果。但法案通過僅兩個半小時,民主黨控制的參院迅速以59票對41票封殺。

白宮與參院民主黨領袖雷德批評共和黨的計畫,同時敦促雙方妥協。雷德將與共和黨及白宮協商他自己的計畫。國會預算處 (CBO)說,雷德目前的計畫將在十年內削減赤字2兆2000億美元,但媒體指出,他的計畫幾乎也沒有希望在眾院通過。

不過,兩黨的法案版本可為進行幕後談判的國會領袖提供討價還價的基礎,藉以在期限前達成妥協。雷德說,他希望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諾協助他研究最後交易,但這項協議的輪廓很不明確。

由於不同意提高債限的同黨保守派議員堅決反對,貝納已把提高債限法案的表決延後兩次,並於28日晚匆忙改寫法案。29日通過的版本主張迅速把債限提高9000億美元,讓聯邦政府得以支應開支,同時把聯邦開支削減9170億美元。改寫後並加入新條款:下次提高債限前,國會必須通過「平衡預算憲法修正案」,送交各州批准。

這項條款正是兩黨不能達成協議的主要障礙。民主黨議員堅決反對,理由是國會幾乎不可能通過此種憲法修正案。其次,這個短期提高債限法案將迫使兩黨在數月內再攤牌一次。歐巴馬總統也拒絕此建議,認為它將在2012年大選前使債限問題再出現,導致更多政黨惡鬥。

萬一不能及時達成協議而使美國不能償還某些債務,將會導致美國債信評級降低,對全球經濟產生擴散效應。

※ 相關報導:

* 兩院版本較勁 都因明年大選
http://www.udn.com/2011/7/30/NEWS/WORLD/WORS1/6495035.shtml

這方案第一階段讓聯邦多借九千億美元,只夠用到明年二、三月,民主黨認為這是在大選年為歐巴馬設下陷阱。

* 美國債限Q&A/美若違約 世界災難
http://www.udn.com/2011/7/30/NEWS/WORLD/WORS1/6495036.shtml

信用卡、汽車貸款和房貸利息料將大幅上升,全球金融機構所持有的3A級美國國庫券和公債將會貶值,外國債權人可能開始把錢從美國銀行匯出。

* 美債全球霸主 各國邊買邊罵
http://www.udn.com/2011/7/30/NEWS/WORLD/WORS1/6495033.shtml

為何非買美債不可?惠譽信評副總經理李信佳說,因為「隨時買、隨時可賣。」美債流動性之佳,超過任一個國家的政府公債,任何時候脫手,都有人接手。美債之所以稱霸全球,與美元做為全球通用貨幣有密切關係,在歐元、日圓瞻前顧後,人民幣尚未成氣候之際,美元仍是目前國際貿易最強勢貨幣,任何國家出口賺外匯,必然持有美元部位,進而「順便」投資美債「賺利息」。美國因勢利導,在全世界欠下天文數字般的債務。

* 周行一:美國債務與你的投資
http://www.udn.com/2011/7/30/NEWS/OPINION/OPI4/6495031.shtml

其實儘管迄今兩黨提出的方案南轅北轍,但是已經有一個難得的共識,就是美國必須從現在開始解決日益升高的債務問題。就中長期而言,這顯然對全球是個好消息,最近美國的十年期公債利率尚低於百分之三左右,顯示大家最擔心的不是違約風險,而是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緩慢。

* 美債危機戒備 華爾街巨頭按捺不住上書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96665.shtml

紐約時報報導,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華爾街金融業者飽受抨擊,因此近年盡量韜光養晦,但上周已經按捺不住,金融公司高階主管不斷和華府接觸,敦促兩黨各讓一步。

* 爭雙贏 白宮與共和黨邁向妥協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97082.shtml

據美聯社引述熟悉內情官員指出,歷經數週黨派尖銳衝突後,朝野陣營正在討論一項協議,依此協議將分兩階段調高政府舉債上限約2.4兆美元,並削減聯邦支出略高於此金額。



◆ 蘋果富可敵國 比美國政府還有錢

【潘勛/綜合報導】2011-07-31 中國時報

富可敵國的意思是什麼?美國科技巨擘「蘋果」公司手頭握有現金及有價證券多達七百六十四億美元可運用,比起美國財政部可以動用的錢七月底只剩七百卅七億美元,這就稱得上了。

目前美國政府每個月的開銷,要比賦稅收入多出兩千億美元。蘋果可沒這個煩惱,截至六月廿五日止的季財務報表顯示,其淨收入為七十三億一千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一二五%,真是財源滾滾。

當然,假如國會通過美國政府新舉債上限,那麼財政部就又會「口袋麥克麥克」起來。不然政府也可以授權自己印鈔票,而蘋果公司可沒這個權力。

另外,蘋果資金的流動性也不如帳面那麼好看。蘋果的電腦、iPhone、iPad等產品銷售大宗在海外,賺到的現金若要搬回美國,首先就得付出大筆稅金。

那麼,蘋果留那麼多錢幹嘛?「英國廣播公司」認為蘋果是想進行戰略性購併,而《洛杉磯時報》援引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霍德利克的看法指出,由於政府償債違約風險大增,未來舉債勢必要付更多利息,現在蘋果積攢大量現金,未來要週轉就方便多了。



◆ 大學生 也成美債犧牲品?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7.31

除非美國國會及時達成提高舉債上限的協議,很多未來幾周回到校園的大學生,可能會陷於孤立無援的財務困境。

目前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如果舉債協議談不攏,高達8000億美元的學生援助,從補貼低收入學生的培爾助學金 (Pell Grants)到直接的學生貸款,都將是財政部必須面臨的困難抉擇。

雖然很多學生已經獲得承諾,可以取得秋季學期的補助或貸款,但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錢仍尚未入帳,在秋天學期開始前不會撥出。

教育部發言人加斯特說,教育部正和財政部聯繫,但有關學生財務救濟可能會遭遇什麼樣衝擊的細節,仍無法告知。

各個大學與社區學院的遊說團體都表示,他們對聯邦政府會如何處理學生救助款的事情,完全毫無所知。不過,有些團體已催促學生應要求國會議員保護他們的財務援助款。

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發言人肯特說:「他們取消夏季助學金時,曾造成惡劣的衝擊。許多進修認證課程的學生,中途突然發現被撤消補助,也無法獲得他們規劃中的工作。」

如果政府削減或延後正規學年的補貼,受影響的學生還會更加龐大。

對合乎每年領取5500美元補助款的逾800萬低收入學生而言,目前的國會僵局尤其是很壞的消息。自從共和黨重新在眾院掌權以來,培爾助學金就經常遭到砍削,在早先的一波預算緊縮中,夏季的培爾助學金就遭到削減。



◆ 日六大電機廠 五家虧損嚴重

【黃菁菁/東京廿九日電】2011-07-30 中國時報

日本Panasonic、SONY、東芝、Sharp、NEC、富士通等六大電機廠公布首季(四至六月)的決算報告,六家大廠中有五家虧損嚴重。

東日本大地震後使日本製造業生產停頓,日圓不停升值也使出口環境更加惡化。日本六大電機廠廿八日公布的首季財報顯示,營業收益除了NEC之外,其他五家都惡化,純收益也只有東芝有盈餘。Panasonic受到停電的影響,千葉縣茂原市的電視工廠無法正常運作,加上銷售低迷,使營業利益減少了六百億日圓。

Sharp則因震災導致零件調度困難,液晶面板工廠停工,造成四百廿三億日圓的損失。富士通也因半導體工廠停工等原因損失了一百卅億日圓。

fsj 提到...

政治癱瘓 美歐經濟恐步日本後塵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08.01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歐美領袖在處理債務危機時欠缺領導力,不願面對現實,可能步上日本後塵,讓癱瘓的政治阻礙經濟成長。

經濟學人指出,政府的信譽建立在能履行債務。過去幾周,西方的債信大打折扣,歐洲很吃力地讓希臘留在歐元區,美國為了債務上限問題被推到違約邊緣,讓投資人難以選擇:該買可能會違約的美元,還是可能解體的歐元?

隨著危機日深,西方政治領袖已成為問題的一部分。他們不願做艱難的抉擇;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德國總理梅克爾擅長追隨民意,而不是領導民意。

金融市場、新興國家領袖、銀行甚至選民都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因此,大家都把期望降低,歐元區7月21日提出的半套救希臘計畫,竟然也能讓大家鬆一口氣。

美國即使能避免債務違約,但真正的危險仍存在:西方政治制度無法做出擺脫危機和確保未來繁榮的艱難決定。

20年前,日本經濟泡沫化,日本政治領袖從此能拖就拖。長年政治癱瘓的傷害,已超越1980年代經濟過熱的傷害。日本經濟停滯,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居全球之冠,是美國的兩倍。歐美若步上日本後塵,後果更嚴重。

美國和歐洲債務危機成因不同。歐元危機是投資人擔憂幾個歐元區國家債信所引起。而美國僵局則是政治因素造成。其實美國調高債務上限很容易,但共和黨眾議員卻把它當成讓歐巴馬難堪的政治工具。

歐洲和美國的類似之處在於政治要角不願面對現實。以梅克爾為首的歐洲領袖避免承認兩個事實:一是希臘已破產;二是德國等歐洲北部國家將負擔大部分紓困金,包括金援南歐和對本國銀行紓困。

歐洲領袖未採取能讓希臘復甦的重整計畫,以致希臘和其他南歐國家遲早還需要救援。這如同日本政治領袖未進行結構性的勞工和市場改革來刺激經濟。

美國財政問題不是今天才有,美應增加支出刺激經濟。但複雜的稅制稅收有限,嬰兒潮代步入老年,讓福利制度瀕臨破產。歐巴馬一直寄望對富人增稅平衡預算,但礙於政治現實,連民主黨都放棄增稅。

共和黨表現更糟,茶黨仍活在不需要增稅就能削減赤字的幻夢裡。經濟學人指出,民主黨必須接受削減福利支出,共和黨必須接受增稅,才是面對現實的做法。再拖下去,問題會更嚴重,改變會更難,日本就是最好的教訓。



◆ 美國危機解除了嗎?

【聯合晚報╱社論】2011.08.01

此刻,不只是歐巴馬總統本人,不只是很多美國公民,恐怕全世界投資人在內,總算暫時鬆了一口氣。美國國債問題不能說已全盤解決,最終方案也尚未完全明朗,但歐巴馬在美東時間周日晚上宣布兩院兩黨領袖達成協議,至少讓很多人覺得,定時炸彈的引信暫時拆除了。今天上午的亞洲股市幾乎全面跳漲,就是這種樂觀反映。

的確,「美國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雖說美國國力已走下坡,但畢竟仍是經濟巨人,何況當前全球經濟連動性這麼強,希臘等國的歐債問題就已搞得全球金融不平靜。美國國債問題也已紛擾了一段時間,全球戰戰兢兢擔心其發展。當然,海內外觀察家多預言,美國「大到不能倒」,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不願揹上拖垮全球經濟的罪名,故倒數期限前終於達成協議,有待國會黨團會議敲定最終方案內容。

就目前的協商架構來看,國會除了同意提高舉債上限,最重要的是未來十年將刪減政府支出達上兆美元;這是共和黨向來的強烈主張,民主黨則擔心會過度傷及健保和醫療福利預算。總算雙方各自讓步,包括歐巴馬在內都承認最終結果是一種妥協,各方雖不滿意但能接受,解除了一場一度迫在眉睫的大災難。

雖然國債問題暫時可以喘一口氣,但美國整體還是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大麻煩。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是穿著和服的歐巴馬總統和梳著日式髮髻的德國梅克爾總理,兩人看來樣子十分滑稽,但警示美歐等國正在「日本(泡沫)化」的主旨則十分嚴肅。「經濟學人」認為西方的危機還不只是具體的債務問題,而是政治癱瘓、缺乏領導威信;政府無法遵守舉債承諾,就是公信力下滑的開始。日本的政治領袖一再錯過「改變」的機會,拖得越久越難做到,所以「經濟學人」提醒西方國家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轍。

美國國債問題影響所及,在台灣看來遙遠,其實也受波及;美國的財務災難和領導危機,看來很陌生,但不也很熟悉?遠在太平洋此端的我們亦應知警惕!



◆ 我見我思-債多不愁的美帝

【呂紹煒】2011-08-01 中國時報

為了提高舉債上限,美債是否違約一事,引發全球關注。各國股市跌的跌,美元貶,就是美國國債不怎麼跌。各方緊張憂慮。不過,只有老美自己好整以暇,國會、白宮慢慢搓。美國真是把債多不愁的真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美國國債年年增加,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以借錢消費為樂,民間儲蓄率在金融海嘯前,還是負值哩;美國政府舉債上限,在過去十年,也已多次調高。不過,全球不以為意,還挺高興美國「提供全球經濟成長動能」。

過去調高舉債上限,無聲無息;這次,因為兩方鬧僵,國會與白宮一直未能達成協議,才讓所謂「美債違約」憂慮上升。其實,這次的情況與過去沒有太多不同─美國政府一樣是債台高築、年年預算赤字毫無減緩跡象;但美國也一樣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政治、經濟、軍事「三位一體」的唯一霸權。雖然政府負債了十四兆多美元,但每年的國內生產毛額也有十四兆多美元。只要老美有意還債,這裡砍一點預算、那邊加一點稅,美債要違約,也難。

而更讓全球債權人難為情的是:如果老美真要耍賴、違約,還真拿它沒辦法。美國可不是希臘那個小國,各國能以各種方式逼迫其就範;對希臘而言,是否能拿到紓困金可真是國家經濟存亡關鍵,舉國憂心、衝突不斷。

但老美則是好整以暇,啥都不怕。放眼全球,美國還是超強,美國還是最佳的資金避風港;美債還是市場最龐大、流動性最佳的投資標的。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手上持有一.一兆美元國債的中國大陸,縱然在金融海嘯後就警覺到美債還是有風險,一度減少持有額度到八千億美元上下。但幾年下來,持有的美債還是逐步上升,因為,實在沒有太多選擇。坦白說,美債是否會違約,中國官員受到的「驚嚇」指數,一定遠高於美國。

雖然世界銀行警告說美國不早日達成協議,是在「玩火」、「會導致市場大災難」,不過,就像美國搞QE2(第二波量化寬鬆)一樣,災難是你們大家一起承擔,只要對我有利即可。雖然白宮擺出努力協商狀,但實際上大家都不怎麼焦慮。

很難想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強權與經濟大國,竟走上國債違約一途,市場上的信心即來自於此。但事實上,這麼龐大的債務,不違約是根本難以還清。債務國採違約方式有個好處─減輕債務負擔、早日離開債務泥淖;對債權人而言,也是一種「市場懲罰」,為自己當初「識人不明」、隨便借錢給人的行為,受到懲罰。以此來看,希臘其實就該部分違約,否則八輩子也還不了錢;冰島就是扎扎實實的賴掉一些國外債務,才能逐漸恢復元氣。

老美是大國,不好意思搞這種公然違約,不過,搞「隱性違約」,倒是可行。美債都以美元計價,因此,讓美元好好貶值一番,或是讓通膨拉高,都是有效卻又隱形式減輕債務的好辦法。老美其實就已經這樣幹了!即使如此,大家還是照買美債不誤。

fsj 提到...

美國兩黨喬好了 美債上限調高2.2兆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8.01

避免倒債 趕在期限前達協議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華府時間31日晚間宣布,國會兩黨已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協議,以避免美國出現歷史上首次違約。預料參眾兩院最快可在8月1日投票,趕在2日「大限」之前通過法案 ,送交歐巴馬簽署。

美國政府債務在5月間達到14.29兆美元的法定上限,如果在8月2 日以前未能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將面臨無法支付應付款項的違約風險。

參院兩黨領袖 共同簽署協議

國會參院兩黨領袖雷德和麥康諾31日晚間共同簽署協議之後,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貝納打電話給歐巴馬,表示已經敲定協議。

歐巴馬於晚間8時40分在白宮發表聲明說:「參、眾兩院的兩黨領袖已達成協議,將縮減赤字,避免債務違約。債務違約將對我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他並敦促國會兩黨議員在「未來數日」批准提高債務上限的方案。

分2階段 足以支持借款到2013

根據協議,該方案將分兩個階段把債務上限至少調高2.2兆美元,足以支持聯邦政府借款到2013年,第一階段提高舉債上限約1兆美元。

同時,今後十年將削減赤字2.4兆美元,初步削減規模約9000億美元,並成立一個跨黨派委員會,在11月以前提出削減其餘1.5兆美元預算的建議。

民主黨、共和黨在這項協議中均有所讓步,協議中未包括歐巴馬一向堅持的加稅,共和黨則放棄在削減支出之前不提高舉債上限的立場。

※ 相關報導:

* 歐巴馬:這是我所希望的協議嗎…不是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98602.shtml

歐巴馬總統表示這項協議是一個「妥協」,他自問自答:「這是否是我所希望的協議?」「不是」,「但最重要的是,讓國家避免了債務違約,結束華盛頓加諸於全美的危機,讓數周來籠罩美國的債務和不確定感烏雲散去。」



◆ 觀察家:「美債後危機」才剛浮現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8.01

中新社報導,在各方期盼下,美國國會兩黨終於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接下來就等著把協議送交國會表決通過。看來,這波美國國債危機終要暫時平息。但觀察家指出,隨著這波美債危機落幕,美債的「後危機」卻才剛浮現。

更多投資人開始緊張觀察即將登場的美債「後危機」。他們擔心,深度「貧血」的美國、手持重債的中國以及仍然羸弱的全球經濟,要如何應對美債後危機時期。

雖然終於能夠通過提高債務上限,但美國經濟的「造血」能力在這場風波中已被嚴重質疑:增加國內就業的努力,成效有限,各項經濟改革進展遲緩,製造業嚴重乏力,金融業復甦緩慢,但美國卻仍然靠著它的國債債務一次次觸及上限,以及龐大的美元體系來綁架全球經濟。

不少觀察家認為,就算美國債務如期履約,但上調債務上限後持續開動的美元「印鈔機」會繼續增加美元流動性,推高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屆時,全球市場上的貴重金屬、煤炭、農產品等價格都將繼續上揚,這也是全世界目前最不願看到的局面。經濟學家也表示,美債危機過後,會進一步刺激資金流出美國,從而引發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通貨膨脹升溫。

除了可能面對的「被動」通貨膨脹,中國在美債「後危機」時期還有不少難題,特別是現在中國持有總額近1.16兆美元的美國國債,更是令各方擔心。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認為,一方面是大量美元外匯儲備資產風險放大,美債「無風險資產」的理念已經過時;另一方面現在歐洲債務危機加重,日本經濟低迷不振,很難找到比美國國債安全級別更高的投資品種,因此無論中國未來決定增持或是減持美債,都要面臨維持國家資產安全的「雙面難題」。

美國媒體也撰文稱,美國國債市場仍是全球唯一可以承受大規模資金並且流動性充足的債券市場,因此中國不會大規模減持美國債券,仍會繼續擔任美國國債最大海外持有者的角色。

這樣一來,即便美國這次能用盡拖延戰術避免違約,但債務問題卻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嚴重,身在其中的各國都難以找到脫身捷徑。

※ 相關報導:

* 美調債務上限 大陸通膨恐加劇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08010213&pType0=aCN&pTypeSel=0

中新社報導,美國提高債務上限,意味著美國未來將繼續發動美元「印鈔機」,發新債還舊債,無疑等同於QE3(第3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推高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並加劇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膨問題。... 但中國銀行(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認為,雖然大量美元外匯儲備資產風險增高,但歐洲債務危機加重,日本經濟低迷不振,很難找到比美國國債安全等級更高的投資品種,因此無論中國大陸未來決定增持或是減持美債,都要面臨攸關國家資產安全的「雙面難題」。


* 10萬以國人上街頭 嗆「活不下去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497843.shtml

示威民眾多半是廿多歲到卅多歲的中產階級,他們不滿以國近來物價高漲、貧富差距惡化、房價飆漲,憤而走上街頭,他們高舉的標語包括「作三份工也無法打平開銷」、「我們要求社會公正」。

fsj 提到...

(台灣)舉債快破表 立院估潛藏11.5兆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2011.08.02

美債危機暫時解除,立法院預算中心發出警告,包括發放消費券、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都是以舉債支應,「舉債救經濟並非萬靈丹,會有債留子孫的遠慮」。

立法院「一百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評估報告指出,至一百年度止,政府累計債務未償餘額逼進五兆大關,為四兆九千六百一十八億元,國債占國民生產毛額平均數的百分之卅七點五,逼進公債法百分之四十的上限。

報告指出,從九二一災後重建開始,「舉債救經濟」儼然成為主流,消費券的發放、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工程建設、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整治,均是以舉債方式支應。

保守估計,政府潛藏的負債已達十一兆五千億元,在不增加舉債前提下,約需六十二年才能還清,顯示國內的國債也面臨破表危機。

立院評估報告點出,「近年來行政院幾乎年年編列特別預算拚經濟,但不少是缺乏效益及為人詬病的公共建設」,全台充斥「蚊子館」,浪費公帑,又不實用。



◆ 財部:舉債不破表 不提高上限 不考慮加稅

程平 2011-08-02 中廣新聞

美國用提高舉債上限來避免債限危機,立法院預算中心也提出警告,到100年度為止,國債佔國民生產毛額平均數的37.5%,逼近公債法40%的上限,有債留子孫的遠慮。不過今天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舉債不會破表,財政部也不可能提高債限,至於財源要如何籌措,張盛和表示,未來會把有自償性的資本支出,委由民間來做,暫時沒有加稅的考量。(程平報導)

張盛和說,我們的債限中央是40%,目前是35%點多,全國則是48%,但目前也只是37%點多,不會破表,暫時也沒有考慮加稅。

張盛和也強調,未來政府施政會創新財源,把資本支出有自償性的,委由民間來做,接著有特種基金來做,政府公務預算就做政府需要的經常門支出。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則批評,預算中心常常引用可能會發生隱藏債務,但行政機關有能力就不會發生,不需要過份強調。費鴻泰並質疑,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資料應該是提供給立委問政之用,但這份資料立委都不知道,卻被拿出去混淆視聽,別有用心。



◆ 美債炸彈 最後一刻拆掉引信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1.08.02

美國國會眾院1日晚間以269票對161票,通過提高聯邦政府舉債上限至少2.1兆美元的法案,但也要求政府今後十年至少削減開支2.117兆美元。參院預定美東2日中午 (台灣3日零時)表決本案,預料可順利通過,送交歐巴馬總統簽字生效,在美東2日午夜最後期限前讓美國政府不致無法償債,暫時結束這場漫長政治惡鬥。

共和黨控制的眾院於1日晚間7時 (台灣2日上午7時)左右表決通過「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174位共和黨議員及95位民主黨議員投贊成票,66位共和黨議員及95位民主黨議員反對。

歐巴馬和兩黨國會領袖周末全力折衝,設法說服本黨議員接受妥協方案。法案分兩階段執行,首先立即提高債務上限9000億美元,並在十年內削減開支9170億美元,其中3500億美元來自國防部門。接下來,國會成立12人組成 (兩黨各六人)的特別委員會,在今年11月23日以前提出進一步削減赤字1.5兆美元的具體措施,或國會今年底前通過平衡預算的憲法修正案,債限可再提高1.5兆美元。如果屆時無法敲定減赤項目,減赤1.2兆美元的計畫自動生效,並同額第二階段提高債限,讓美國政府2013年初之前資金無虞。

美國聯邦政府實際上已於5月16日達到14.3兆美元國債上限,但財政部運用會計手法,讓政府可撐到2日午夜。如果不提高舉債上限,美國將首度「跳票」,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大地震。

美眾院通過法案前,美股已經收盤。由於美國製造業成長減緩,華爾街三大指數1日都小幅下跌。

※ 相關報導:

* 俄羅斯總理普亭開罵:美國是寄生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00697.shtml

全世界暫時鬆了一口氣,但俄羅斯總理普亭至為不滿,公開抨擊美國是世界經濟的「寄生蟲」,並呼籲全球另覓儲備貨幣。



◆ 山姆大叔 苦日子來了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8.02

如果美國國會在2日批准兩黨達成的債限協議,美國聯邦政府、消費者和個人投資者將避免立即陷入巨大災難,股市不會崩盤,利率不會馬上大幅上升,但這項協議顯然會對美國人的借貸、開支和投資發生顯著影響。

美國聯邦政府的支出削減兩兆多美元以後,州與地方政府會受到加稅和裁員的更大壓力,使已經陷入困境的民眾更加入不敷出和難以找到工作。

由於該協議沒有包括金融部門一直期待的更全面的改革,評級機構在未來數月仍可能把美國的債信評級AAA降級,從而動搖投資者的信心,推動股市下滑,推高貸款利率,使消費者更難獲得貸款。

專家指出,該協議並不能紓緩消費者的困難,雖然它的短期影響可能很有限,卻會給已經蹣跚不前的經濟帶來更大壓力,導致經濟在短期內不可能有顯著的改善。

專家還表示,該協議將使美國返回到過去兩年來專家們一直擔憂的那種狀態:就業增長停滯不前,經濟增長乏力,人們擔憂工作安全,不願購買房屋。

專家表示,國會2日通過協議以後,股市在短期內可能上衝2至3%,道瓊指數上升約200點。但幾乎沒有人認為,在美國經濟出現強勁增長之前,股市會持續大幅上升。目前有關美國經濟的所有消息,如GDP、失業率和房市,幾乎都是壞消息。

美國喪失AAA債信評級之後,國庫券收益率,以及公司、地方政府等的債券的收益率,都會上升,使地方政府面臨削減支出的更大壓力。州與地方政府獲得的聯邦政府補助減少之後,可能被迫提高稅賦。

各種消費者貸款利率將會上升,房貸利率也會上升,申請房貸將更加困難,房價將進一步下降。民營機構的學生貸款利率將上升0.25至1%,每月還款額提高5至12%。

貨幣市場(money market)基金仍將維持很低的回報率,一年期CD約為1%,三年期CD約為1.8%,這會使投資貨幣市場的退休者日子難過。

※ 相關報導:

* 誰家歡樂誰家愁?美債影響推演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01293.shtml

* 克魯曼專欄/削減支出 受傷的是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00011.shtml

從可得的資訊判斷,達成交易本身就是災難,不只是對歐巴馬總統和他的政黨。它將傷害已經低迷的經濟,且可能使美國的長期赤字問題更惡化、而非好轉;更重要的是,由於勒索可以得逞和不必付出政治代價,它將一路帶領美國步上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