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7

首批靈長類嵌合體誕生美國

◆ 全球首批 混合胚胎猴子誕生美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828733.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1.06

美國科學家5日表示,全球首批混合胚胎 (結合多個不同胚胎)的猴子已經在美國誕生。這在醫學研究上是一大進步。

到目前為止,科學界主要使用老鼠製造實驗室裡的「嵌合體」動物。嵌合體動物英文是chimera,字根是希臘文,意指獅頭、羊身、蛇尾的怪獸。

長期以來,科學家打造嵌合體動物時,典型做法是使某些基因不發生作用,以便研究嵌合體動物的疾病和療法,包括肥胖症、心臟病、焦慮、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

不過,嵌合體靈長類的製造過去一直失敗,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改變方法,獲得突破。

嵌合體老鼠的主要產生方式,是將實驗室裡培養的胚胎幹細胞植入一隻老鼠的細胞,但這方法在猴子身上行不通,因為老鼠的胚胎容許實驗室培養的胚胎幹細胞結合,靈長類的胚胎則否。

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改變方法,並且使用六隻猴子的細胞,產生三隻健康的公獼猴,取名Roku、Hex和Chimero。科學家米塔里波夫說,他們使用的細胞彼此合作,形成組織和器官。

※ 他們用全能性細胞製造出靈長目的嵌合體,並指出靈長目與囓齒目的差異。相關報導:

* Meet Roku, Hex, and Chimero, the World's First Chimeric Rhesus Monkeys
http://www.genengnews.com/gen-news-highlights/meet-roku-hex-and-chimero-the-world-s-first-chimeric-rhesus-monkeys/81246168/

Experiments leading to the birth of the world's first chimeric rhesus monkey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ouse and primate early embryos have very different capacities to accept pluripotent cells and develop into true chimeras. The three male infants, twins Roku and Hex, and a singleton called Chimero, were born after researchers at the 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 and 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generated aggregates of multiple four-cell embryos, and implanted the resulting blastocysts into surrogate mothers... (more)

* Generation of Chimeric Rhesus Monkeys
http://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11)01508-X
Masahito Tachibana, Michelle Sparman, Cathy Ramsey, Hong Ma,
Hyo-Sang Lee, Maria Cecilia T. Penedo and Shoukhrat Mitalipov
Cell, 05 January 2012
doi: 10.1016/j.cell.2011.12.007

Totipotent cells(全能性細胞) in early embryos are progenitors of all stem cells and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into a whole organism, including extraembryonic tissues such as placenta. Pluripotent cells (多能性細胞) in the inner cell mass (ICM,內細胞質塊) are the descendants of totipotent cells and can differentiate into any cell type of a body except extraembryonic tissues. The ability to contribute to chimeric animals upon reintroduction(重引入) into host embryos is the key feature of murine(鼠科) totipotent and pluripotent cell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rhesus monkey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and isolated ICMs fail to incorporate into host embryos and develop into chimeras. However, chimeric offspring were produced following aggregation of totipotent cells of the four-cell embryos. Thes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pecies-specific nature of primate embryos and suggest that a chimera assay using pluripotent cells may not be feasible. 

* 合成細菌基因人造生物大突破
* 合成DNA 第1個人工生命誕生
* 科學家朝「無機生命」的創造邁進 

4 則留言:

fsj 提到...

混合6猴基因 首批「嵌合猴」在美誕生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830528.shtml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2.01.07

美國俄勒岡州健康科學大學5日在《細胞》(Cell)期刊中宣布,研究人員利用6隻恆河猴的基因組,成功培育出全球第一批3隻「嵌合猴」。這是醫學界在了解幹細胞再生能力上的一大進步。

這3隻名為「羅庫」、「哈克斯」與「奇莫羅」的恆河猴,出生4到6個月不等,都是剖腹產出的小猴,有著棕色的皮毛與圓亮的大眼睛,模樣十分可愛。

科學網站Live Science報導,截至目前為止,對於細胞來自不同基因組的動物,也就是「嵌合動物」的研究,僅限於老鼠,許多幹細胞療法的實驗都在老鼠身上執行。但為進一步了解胚胎幹細胞的能力,研究人員一直希望能了解靈長類胚胎幹細胞的反應,因此展開這項研究。

為了要創造出嵌合猴,研究人員把幾隻不同恆河猴的胚胎細胞黏合在一起,然後把混合的胚胎移植到母猴身上。

關鍵是把非常早期的胚胎細胞,或稱囊胚,混合在一起,囊胚中僅包含2到4個細胞,每個細胞都具有完全能力,可變成胎盤、維生組織或一隻完整的動物。

健康科學大學的俄勒岡全國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米塔里波夫教授表示:「這些胚胎細胞不會融合,但是會一起形成組織及器官。」他還說:「這項科學研究的可能性無可限量。」

米塔里波夫強調,目前不需要創造「嵌合人」,也無此計畫,本研究應該就可協助科學家從事與人類相近的生物醫學研究。

例如,嵌合鼠被用來製造基因改良的「剔除鼠」,科學家可藉此看到老鼠體內某些基因功能喪失後所造成的影響,藉此了解不同的基因各有什麼作用。

米塔里波夫說,許多研究人員基於老鼠研究,認為培養皿中培育出來的幹細胞可移植到成年病患身上,治療巴金森氏症或癱瘓,但其實,幹細胞療法如想從實驗進入臨床階段,從老鼠轉向人類,一定要透過上述研究,了解靈長類細胞的功能與作用。



◆ 獨步全球 美誕生3隻混胚猴
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fp/article/ALeqM5jZdg3ZBzU4JUsWg-sa8Rp0HqarsQ?docId=health0001.120106145006

AFP 2012.01.06

(法新社華盛頓5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他們將高達6個不同胚胎的細胞混合,成功培育出全球第1批混合胚胎猴子,這可能是醫學研究的一大進步。

在此之前,囓齒類動物一直是用來製造嵌合體的主要生物。嵌合體是一種透過結合兩個或以上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所培育出的實驗室動物。

長久以來,科學家已經能夠培育出欠缺某特定基因的基因剔除鼠(knock-out),以研究許多疾病和治療法,包括肥胖、心臟病、焦慮、糖尿病和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等。

以往培育混胚靈長類動物的嘗試均告失敗,但美國西部俄勒岡州科學家修改用來創造小鼠的方法後,成功培育出3隻混胚公猴,牠們的基因特徵全來自實驗中所用的不同胚胎。

他們的突破性研究,成功混合各個處於非常早期階段的恆河猴(rhesus)胚胎細胞,使其進入得以持續發展的全能性(totipotent)狀態。

率領研究的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表示,要靈長類細胞成功結合,看來需要活胚胎中更強而有力的早期細胞。米塔利波夫是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俄勒岡國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研究人員。

這項研究將刊登在20日出爐的科學期刊 「細胞」(Cell)。(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fsj 提到...

猩球崛起成真?「機率微小」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2012.01.07

美國科學家宣布,全球首批混合不同胚胎的猴子已經誕生。國內專家表示,比起以往用老鼠做動物實驗,猴子與人類的基因更接近,對醫學研究、疾病疫苗研發將有正面貢獻;但猴子來源取得不易,基因調控也比老鼠更複雜,需考量其中變數。

陽明大學幹細胞中心主任李光申表示,過去與醫學研究有關的動物實驗,多利用老鼠,剔除某幾段特定基因後,再觀察老鼠變化,從中發現致病機轉,或找出藥物、疫苗等研究方向;由於猴子基因與人類接近,若動物實驗模式能套用,對日後醫學研究可望更精準。

不過,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表示,猴子繁殖能力不如老鼠強,壽命也比老鼠長,若要利用猴子做醫學的動物實驗,來源取得較不易,觀察時間也會拉長。

他並指出,猴子基因比老鼠更接近人類,基因調控更複雜,動物實驗的變數也更多。

用猿猴進行基因實驗,會不會像電影「猩球崛起」一樣,意外開啟猿猴智慧,甚至威脅人類生存?

李光申表示,人類與猿猴相比,屬較高等生物;且生物演化過程都有一定順序,新物種會不會突然出現?基因實驗是否威脅人類?機率應「微乎其微」。

匿名 提到...

你的部落格讓我的眼界大大的增加,thx

,預祝你新年快樂。

fsj 提到...

謝謝您的支持,也祝您龍年行大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