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歐元區經濟萎縮 連德國也躲不過

◆ 歐元區經濟萎縮 連德國也躲不過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0381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2.02.16

歐元區經濟在2011年第四季出現負成長,是兩年半來首見,由於成員國中有九國經濟產值萎縮,其中五國陷入衰退,市場現在更加擔心在歐債危機持續衝擊下,可能有更多國家會公布本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也萎縮。

歐盟統計局(Eurostat)15日公布,歐元區17國上季GDP比去年第三季萎縮0.3%,但較2010年第四季增長0.7%。這是2009年第二季(季減0.2%)以來首見GDP較上季萎縮,年增幅則是2009年第四季以來最小(當季年減2.1%)。

就2011全年而言,Eurostat計算出歐元區GDP增長1.5%,低於2010年的1.9%。

第四季的表現略優於市場預期,道瓊訪調的經濟學家先前預估GDP可能萎縮達0.4%,與一年前相比則成長0.7%。估計誤差很可能是因為法國上季GDP意外較前季增長0.2%,且同期間德國下滑幅度小於預期。

IHS全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首席歐元區及英國經濟學家艾區說:「歐元區南部周邊經濟體大多公布慘淡的GDP數據,儘管最近部分歐元區調查結果好轉,並有證據顯示德國重新開始成長,但我們懷疑歐元區今年首季、很可能第二季也一樣,難以躲過進一步的萎縮。」

現在證實歐元區已有五國陷入衰退。周二公布數據的希臘和葡萄牙,以及周三才公布的荷蘭、義大利,經濟都加速萎縮,全處於衰退。除希、葡、比、荷、義五國外,上季經濟萎縮的四國中,德國赫然在列,萎縮0.2%,但因這個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去年第三季GDP有所增長,經濟學家並不認為它今年會陷入衰退。

※ 相關報導:

* 希臘紓困金 恐延至4月撥款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6719/112012021600165.html

希臘紓困案一波三折,路透十五日引述歐盟匿名官員透露,歐元區財長考慮延後支付希臘部分或全部第二輪紓困金,等到希臘四月國會改選,新政府成立後再撥款。受此消息衝擊,歐美股市十五日一度賣壓湧現。

* 貪汙 歐盟年損逾千億歐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6719/132012021600692.html

據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3/4歐洲人認為公部門貪腐嚴重,估計因貪汙導致經濟損失每年超過1200億歐元,且情況比3年前更惡化。 歐盟執委會公布民意測驗機構「歐洲氣壓計」(Euroba rometer)的調查報告顯示,貪腐仍是多數會員國面臨的棘手難題。



◆ 澳紐消費者 信心逆勢增強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21600177.html

【記者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2012-02-16 工商時報

儘管亞洲經濟成長速度放緩及歐債危機抑制全球景氣擴張,但澳洲和紐西蘭的消費者卻展現了韌性。

根據西太平洋銀行和墨爾本研究院的調查,澳洲2月消費者信心月增4.2%,以101.1點締造去年11月以來新高點,反映澳洲央行之前兩度降息使得澳洲家庭對前景信心增強。

紐西蘭政府的報告也顯示,去年第4季零售額受英式橄欖球世界盃在紐西蘭當地舉行,最後並由紐西蘭摘冠的加持,季增2.2%,排除車輛相關零售的核心零售額更是季增2.9%,創史上新高季增幅。

商品價格是帶動澳洲和紐西蘭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亞洲對這兩國農產品、礦物及能源的需求,促使澳元和紐元匯率紛於去年站上1980年代起實施浮動匯率制以來新高,即便如今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趨緩,商品跌價風險增加,但紐西蘭貸款利率超低以及澳洲降息,有助保護當地家庭免於受經濟不景氣之害。

澳洲毅聯匯業(ICAP Australia)的資深經濟學家卡爾表示,儘管面對全球不確定性,澳紐兩國的消費者均挺得住。卡爾認為,澳洲消費者信心增強應有助消費者支出維持穩定增長。

但強勢澳元和紐元也使澳紐兩國製造業產值和出口受到壓抑。根據彭博社追蹤,十大工業國(G10)貨幣在截至周三的1年期間兌美元升值幅度,紐元和澳元分居第1與第2名,漲幅分別約11%和7.2%。

澳洲儲備銀行(央行)去年11和12月在通膨壓力減小而全球經濟成長風險增加之下,連續兩個月決議降息1碼。但上周決議維持隔夜拆款利率不變,為4.25%。

紐西蘭儲備銀行去年3月迄今一直將隔夜拆款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點2.5%,以利提振基督城大震災後的民間信心。



◆ 陸:今年金融穩定 形勢嚴峻
http://www2.cna.com.tw/News/aCN/201202160362.aspx

中央社 2012.02.16

中國大陸近日舉行「金融穩定系統工作會議」,會中直指今年大陸的金融穩定「形勢嚴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強調「繼續堅持把防範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生命線」。

中新社報導,這次會議為今年中國大陸維護金融穩定的具體方略定下基調。會議提出,今年應繼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改革,加強日常金融風險監測,對於金融風險隱患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會議上表示,今年中國大陸經濟金融所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更加複雜,金融穩定形勢更加嚴峻,工作任務更加繁重。

劉士余要求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穩定系統,密切掌握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做好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處置等工作。

同時還要重點監測分析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各類非銀行機構和民間融資活動等的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敏銳發現、及時報告、妥善處理各類風險事件」,防止局部風險演化為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 硬碟機缺貨 Nvidia財測落後市場
http://www2.cna.com.tw/News/aFE/201202160039.aspx

中央社 2012.02.16

繪圖處理器製造大廠─輝達公司(Nvidia Corp. )估計第1季銷售將落後分析師預期,有更多證據顯示硬碟機缺貨正對個人電腦生產造成影響。

總部位於加州的輝達今天聲明指出,第1季(截至4月30日)營收料介於9億-9.3億美元。

彭博社調查分析師估計均值為,輝達第1季營收違9.404億美元。

輝達上月時調降第4季預測,表示受泰國洪災影響、致硬碟機缺貨,已對個人電腦生產造成傷害。

輝達主要營收來自GeForce晶片,該晶片創造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高階繪圖功能。

Evercore Partners Inc.分析師Patrick Wang表示,英特爾(Intel Corp.)和超微(Advanced MicroDevices Inc. )具繪圖功能的處理器對其銷售帶來威脅。

Wang指出,「因繪圖晶片配售率下滑,令其遭遇長期逆風。」「他們第1季預測明顯落後華爾街(分析師)預估。」

輝達週三在美股下跌0.4%收16.17美元,今年累計漲幅達17%,盤後交易下挫4.3%報15.47美元。

※ 相關報導:

* 巴菲特、索羅斯 加碼科技股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2050902/122012021600174.html

科技股再度獲得投資大師的青睞!根據最新申報資料顯示,巴菲特與索羅斯英雄所見略同,同在去年第4季增持美國科技股。其中巴菲特加碼買進IBM、英特爾與DirecTV股票。索羅斯則對谷歌(Google)情有獨鍾。

* 蘋果股價飆 唯獨一人喊賣
http://www.udn.com/2012/2/16/NEWS/WORLD/WOR2/6904704.shtml

彭博網報導,蘋果股價日前飆破五百美元大關,再度穩據全球市值第一企業寶座,錢途不可限量,但多倫多ACI Research 分析師扎比斯基照樣堅持蘋果股票該賣。他說,全新的網路標準HTML5即將大舉進軍行動裝置市場,這樣的發展勢必威脅iPhone固守的應用生態體系。HTML5大發,受益的是蘋果的競爭對手,包括三星。扎比斯基說:「我應該等HTML5標準普及化才喊賣,但理智告訴我應該堅持賣。」

* 信評「3A」俱樂部 只剩12國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羅比尼專欄/四枚經濟未爆彈 復甦隱憂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2012.02.18

從去年底以來,一連串正面的發展已提振投資者信心,導致風險性資產價格大幅回升,由全球股市與原料商品打頭陣。美國經濟指標改善,先進國家績優企業仍然獲利頗豐,中國大陸與新興市場景氣僅溫和減緩,部份歐元區國家發生「無秩序倒債」或脫離歐元區的風險也已下降。

歐洲央行在新總裁德拉基掌舵下,顯然願採任何必要措施,以緩和歐元區銀行體系及各國政府的壓力,並調低利率。先進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央行已注入大量流動性。市場震幅縮小,信心挺揚,風險意識大幅下降。

然而,今年內至少可能出現四項風險,將減弱全球成長力道,並對投資者信心與風險性資產的市值造成不利影響。

第一,歐元區正處於深度衰退,尤其是周邊國家,而且已蔓延到核心國家,最新的數據顯示德國與法國出現產出萎縮現象。銀行體系信用緊俏情況益發嚴重,因為銀行紛紛藉出售資產及限制授信來降低槓桿比率,而這將加重經濟跌勢。

在此同時,財政撙節措施將歐元區週邊國家的經濟推向深淵,且這些國家將持續缺乏競爭力,因為歐元區發生無秩序倒債的風險下降後會導致歐元升值。這些國家要想恢復競爭力及經濟成長,歐元對美元匯率必須朝向1:1的平價貶值。

而且儘管現在希臘發生失序倒債的風險正下降,但由於政局不穩、民眾不安,且更嚴厲的財政撙節措施將使希臘由衰退轉入蕭條,今年內可能再次出現倒債危機。

第二,已有證據顯示中國大陸及亞洲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正在減弱。大陸經濟成長已確定減緩,出口成長大幅下降,對歐元區週邊國家的出口出現負成長。進口是未來出口的領先信號,而現在進口成長也已下降。大陸的住宅投資與商業性不動產活動也大幅減緩,因為房價已開始下跌。基礎建設投資也告下降,而地方政府與特殊目的機構由於信用緊縮及售地收入減少,正千方百計尋求融資。

新加坡2011年第四季出現三季以來的第二次的經濟萎縮。印度預估201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6.9%,是自2009年以來最低。台灣經濟於2011年第四季陷入技術性衰退。南韓第四季僅成長0.4%,是兩年來最慢;日本第四季經濟萎縮2.3%,比預估嚴重,主因日圓升值壓抑出口。

第三,儘管美國經濟數據出乎意料之好,但成長動能顯然正逼近高峰。

2012及2013年財政緊縮程度將升高,導致經濟成長減緩,而帶動2011年投資支出的租稅優惠措施亦將滿期退場。此外,基於信用及住宅市場持續低迷,私人消費也仍將低調;事實上去年第四季2.8%的經濟成長率中,有2個百分點是反映庫存增加,而非最終銷售增加。至於國外需求,由於美元匯率大致強勢,加上全球及歐元區經濟減緩,將損及美國出口;而油價居高不下,將使能源進口支出增加。

最後,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正升高中,以色列可能會針對伊朗的核武企圖採取軍事行動。伊朗在各國經濟制裁下,也可能封鎖荷姆茲海峽。敘利亞正處於內戰邊緣,巴林及沙烏地阿拉伯東部油藏區也出現政局不穩,甚至可能波及科威特及約旦。伊拉克內部什葉派、庫德族及遜尼派之間緊張升高,不利石油增產。中東一旦出現狀況,將導致油價大漲,對全球經濟當然不利。

由於風險既多又廣,因此投資人終將在資產組合中加重流動性部位,拋掉風險較高的固定資產。因此我們相信全球經濟距離達成平衡且持續復甦,仍屬遙不可及。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現為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

※ 相關報導:

* 美就業與房市數據 雙雙報喜
http://www.udn.com/2012/2/17/NEWS/WORLD/WOR2/6906230.shtml

美國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減少,且跌至四年來最低,顯示勞動市場有大幅好轉跡象。1月新屋開工優於預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是接近持平。



◆ 財經漫遊-別錯怪了季報

【沈雲驄】2012-02-18 中國時報

廢了上市公司的季報吧,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昨天公開建議。

買過股票的人都知道,上市公司得定期公布財務報表,好讓投資者掌握最新的營運狀況;媒體也常會趁著企業公布月報、季報與年報時,大做文章。

但是在昨天發表一篇名為《永續資本主義》的文章中,高爾認為,企業發布短期財報,是一種「短線主義」;每隔幾個月就得把財務狀況攤出來,讓大家評頭論足,會讓經營者越來越短視地「沉迷於即期的投資成效」;這種短線主義,會進而造成市場「激烈起伏」,「擴大貧富差距」以及「惡化氣候危機」。

因此他提出多項改革主張,例如:廢止上市櫃企業發布短期財報的制度;將來,企業應公布一套「環境、社會與治理政策」,好讓大家知道公司為社會做了哪些好事,以及這些好事「如何造福股東」;說到股東,高爾也建議企業,應該發行一種有「忠誠概念」的股票,鼓勵長期持有的股東。這樣,才能落實他所謂的「永續資本主義」。

聽起來不錯。畢竟,短線主義要不得,「永續」比較好──不該殺雞取卵的道理,連小學生都懂。為了短線小利,而犧牲長期大計,一點都不聰明。但高爾所提出的改革主張,同樣沒讓人覺得有比較高明。

比方說,他建議企業應公布「環境、社會與治理政策」,要「鼓勵長期投資」。但翻翻報紙,多年來哪家企業不是敲鑼打鼓的告訴全天下,自己有多重視環保?又有哪家企業曾說,自己歡迎短線投機客?結果呢,世界還不是照樣瀰漫著短線主義。

至於廢除短期財報的建議,同樣不切實際。當然,硬逼著企業公布短期財報,會給經營者帶來壓力,但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今天的「不永續」是被短期財報害的。早在高爾準備參選副總統那一年,擔任過財政部企業金融處長的亞格斯(Michael Jacobs),就寫過一本暢銷書《炒短線的美國》(Short-Term America),當時還獲選為年度十大好書。和高爾一樣,亞格斯也抨擊當時的企業,只關心短期的財報數字好不好看,壓根兒沒在關心公司的長期發展,他擔心,長此下去會危及美國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然而,二十年過去,季報依舊發布,但美國好企業的競爭力沒受半點影響,仍然在全球名列前茅。從蘋果到沃爾瑪,從亞馬遜到google,表現依舊笑傲全球。那些垮掉的,與其說是被季報所害,還不如說是經營者自己領導無方,才種下敗因。

何況,就算如高爾所言廢了季報,非但不會讓企業擺脫短線主義,從此洗心革面,相反的,只會給存心不良的經營者更大的舞弊空間。看看這兩天被起訴的奧林帕斯公司前主管們就不難明白:這些人聯手虧空公款,一掩蓋就是二十年。該公司財報年復一年公布,市場上又有哪個股東,憑著「長期」的財報數字,看穿這些經營者的把戲呢?要不是有個沒同流合汙的CEO跳出來踢爆,大家還不是繼續沉醉在企業所描繪的未來,在市場上搶高殺低?

明明看不穿,卻還執迷不悟地耽溺於短線的投機世界,才是今天資本主義最大威脅所在。從美國到歐洲,政府們一邊高喊著要永續,一邊卻放任不永續的產業橫行;大家都知道搶短線不對,但看看我們的金融市場,還不是縱容著熱錢來來去去;明明知道貧富差距在惡化,卻仍然坐視著高階經理人大肆奪走盈餘,對於那些繼續在稅制上厚富薄貧的官員,也莫可奈何。

換言之,這個世界的確如高爾所言,為「市場激烈起伏」、「貧富差距擴大」與「氣候危機惡化」所苦,但他卻開錯了藥方。要避免資本主義世界往更壞的方向發展,哈佛大學知名經濟學家羅格夫呼籲,此刻應是好好教育大眾,正確理解眼前的困境,然後善用手上的選票了。

「假如選民們搞不清楚狀況,繼續擁抱錯誤的短線政策,」他警告,想讓資本主義世界改邪歸正是近乎無望的。教育,在他看來是重要的第一步。或許,高爾也該去上上課了。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fsj 提到...

殞落的明日之星

【林佳誼】2012-02-19 工商時報

■由於歐債危機及錯誤政策的影響,一度前景看好的匈牙利經濟受到重創,讓一般人民成為最大犧牲者。

■Hungary serves as a cautionary tale for those who argue that Greece could regain competitiveness by reintroducing its currency.

高齡80歲的索特先生是一名匈牙利退休族,所謂的匯市炒作應該距離他非常遙遠。然而在他的身上,我們卻可以完全看到全球金融體系的運作,以及政治人物的決策,可能為小老百姓們帶來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

索特與其他數十萬名匈牙利人一樣,都在景氣好的時候,受到外幣計價房貸方案的超低利率所吸引,選擇以歐元或瑞郎等外幣來償債。但隨著匈牙利貨幣因歐債危機引爆市場拋售,匯價墜落歷史新低,索特的每月還款金額,竟一下子暴增到近乎原來的2倍。

繳不出房貸的索特因此失去房屋所有權,如今他每月必須由5.1萬佛林特(匈牙利貨幣)的月退金中,拿出4萬元來當作租金,才能繼續住在自己的公寓裡。

他說:「我現在過一天是一天。有時候我還得選擇要把錢拿來買藥,還是買食物。」

貨幣貶值 壞處多多

若按照理論來說,貨幣貶值本應有助匈牙利降低勞工成本、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是有利出口的。但實際上學界與企業界都表示,貨幣貶值的好處遠不及壞處要來得多。包含進口原物料成口暴漲,以及外幣貸款變相增值等,都將該國產業與消費者壓得喘不過氣來。

對於那些主張希臘可以透過重新採用本國貨幣而恢復競爭力的人而言,匈牙利的故事頗有警示作用。因為就連匈牙利投資貿易署署長多柏斯(Erzsebet Dobos)也坦言:這種匯率水準「實際上對我們並沒有好處」。

許多人擔心長此以往,匈牙利可能會喪失其作為前共產東歐轉型代表的地位,或不再是德國車商戴姆勒等西歐企業的設廠首選。

對此,外界直指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是罪魁禍首。因為奧班的政策既強硬又毫無章法,才會令該國經濟問題雪上加霜,不僅嚇跑外資,更導致該國主權債信評等被打為垃圾級,進一步將佛林特匯價推落深淵。

施政不當 內外交迫

匈牙利前財政部長歐茲可(Peter Oszko)指出,其實由諸多衡量標準來看,匈牙利經濟都算是體質相當良好,不僅貿易收支呈現順差,負債占GDP比重81%,也符合歐盟平均水準。但若再看到失業率衝上10.7%、通膨年率高達4.3%,以及主要出口市場西歐的債信風暴等,即可知匈牙利近況堪慮。

西匈牙利大學經濟學教授波嘉薩(Zoltan Pogatsa)也批評,奧班的經濟政策詭異地混雜了對有錢人減稅,以及調高最低工資等矛盾方向,就像個古怪的綜合體,很難讓投資人消除疑慮,放心投資。

身為新興東歐代表性國家之一的匈牙利,本來有如一顆上升中的明日之星。尤其2004年加入歐盟更被視為出口需求大增的一大利多。但在施政不當以及歐債危機內外交迫下,這顆明日之星眼看還來不及高升,就面臨了即將殞落的命運。

如今匈牙利人只能期盼,來自四方的壓力會迫使奧班早日屈服,調整施政方式。否則恐怕會有越來越多像索特先生一樣的小老百姓,將成為金融體系及政治決策下的犧牲者。

※ 相關報導:

* 冰島債信 惠譽升至投資級
http://www.udn.com/2012/2/19/NEWS/WORLD/WOR2/6909920.shtml

信評機構惠譽(Fitch)17日把冰島的長期主權債信調升一級,從垃圾級重返投資級地位,且展望穩定,至此三大信評公司都已給予冰島投資級債信評等,反映三年前瀕臨破產的冰島如今已浴火重生。

* 從「草食男」透視日本未來二十年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970&f_ART_ID=371867

草食男的盛行更對消費市場產生難以聯想的衝擊。例如,買車的年輕人變少了,因為男性不再需要買車在女性面前彰顯自己的財力。比起傳統不苟言笑的日本硬漢,草食男更擅長人際溝通,他們不嚮往到大都市或海外發展,反而傾向留在家鄉,徹底品味老家的好。...但最無法接受男人草食化的,不是嚮往愛情轟轟烈烈的女性,卻是渴求「企業戰士」的日本老闆。「年輕人只求安定是一種日本病!」優衣庫(Uniqlo)社長柳井正在《放膽去闖》一書中,便認為年輕人已經失去求知若渴的精神,所以越來越少人希望活躍於國際舞台,而只把目標放在擁有家庭,追求幸福安定的生活。



◆ 市場與道德

【于國欽】2012-02-19 工商時報

■亞當斯密於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論》,本書談的是如何以同情心、正義感、誠實信任等利他的美德,來建立一個充滿善良風氣及美德的社會。

■亞當斯密於1776年出版《國富論》,本書談及分工、貨幣、工資、資本、公債等議題,在第四篇裡他說:「人們追求自利行為時,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所引導,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的利益。」

不少人對市場有一份莫名的崇拜,當熱錢湧入匯市而央行欲行防禦時,總有人主張應尊重市場;而當18%利率重創卡奴立院欲立法規範時,還是有人認為應尊重市場;近年當非典型就業風行、工資下滑而人人引以為憂之際,我們依然可以聽到:「勞動條件是市場決定的,政府不該加以干預。」

今天市場之所以能獲得人們如此推崇,全拜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四篇裡神來一筆「一隻看不見的手」。這隻看不見的手兩百多年來,在人們思想裡產生了巨大的力量,不惟是理論的力量,更是信仰的力量。好像經濟社會一切問題都可以在美妙的市場機制裡迎刃而解。但問題是「看不見的手」是否無論何時、何地或何種環境都能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近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並沒有如此神奇。

貪婪之手綁架市場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各國匯市崩跌,市場那隻無形之手早已被投機客的貪婪之手取代,若彼時還相信市場可以自動恢復均衡,政府應放任不理,豈非任投機客宰殺?2008年金融海嘯鋪天蓋地而來,多少小民百姓的資產在貪婪者主導的市場中損失殆盡,市場的無形之手早已被另一隻貪婪之手綁架,這還是國富論裡的那個市場嗎?顯然不是。

今天不論是匯市、股市、勞動市場甚至商品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經常被另一隻貪婪之手所左右,明明是貪婪者所導演的一場戲,卻聲稱是市場的力量,他們深深明白「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的道理,於是利用人們對市場的信仰,為所欲為,而更不幸的是,由於政府決策者對市場的盲目崇拜,誤把貪婪之手視為無形之手,從而導致十多年來全球經濟社會的連連崩跌。

亞當斯密書中所言的無形之手,在各個市場都皆如此虛弱嗎?確實如此,就以經濟部聯合稽查大隊近年在市場所查到的偽標、剪標等企圖魚目混珠的服飾、寢具、眼鏡、鐘錶等各式商品數量即逾16萬件,商人們何以要把大陸商品偽稱是台灣商品?不就是想藉此獲取更大利益嗎?當人們的自利心變質為貪婪心時,如果政府還放任不理,在資訊不對稱的市場裡,消費者豈能不受害?

國富應以道德為基礎

自利與貪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自利心創造了市場,但貪婪卻毀滅了經濟社會,亞當斯密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裡曾諄諄告誡我們:「為了獲得令人羨慕的境遇,追求財富的人們時常放棄通向美德的道路,…,然而野心家一旦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心情總是無比的失望。」

自利心,可以將世界帶向繁榮的文明,但如不建立在道德規範下,當其變為貪婪的惡心時,也將使人類墜入黑暗深淵,安隆風暴、金融海嘯、三聚氰胺奶粉、塑化劑飲料及數量龐大的偽標商品,皆是如此。

兼看《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國富還得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經濟學家在倡議尊重市場之前,似乎也該效法亞當斯密,為提升社會道德多盡些心力才是。

※ 相關報導:

* 防濫領 失業給付擬從嚴規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912131.shtml

勞委會最近正研擬修訂就業保險法施行細則,從嚴規範失業給付相關規定,包括雖然失業給付有二年請求期限,但失業再認定提供的求職紀錄,必須為一個月內求職紀錄,確保失業者確實積極求職。另外若因病請他人代為辦理失業再認定,僅限一次,不得連續委託他人。

fsj 提到...

專業機構:中國房市 泡沫之源!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2.02.19

管理970億美元的波士頓GMO公司 (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說,中國的住宅市場是「所有泡沫之源」,住宅庫存激增、房價大跌,將損及從澳洲礦業公司到歐洲奢侈品生產商的各行各業。

彭博資訊的報導表示,GMO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策略師查皮內理在彭博公司主辦的投資組合經理會議中說:「我們非常擔憂,所有泡沫最終都會破滅。」

他說,GMO押注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營建企業與水泥生產商的股票都會下跌。GMO也押空澳洲礦業企業、德國BMW汽車以及英國高檔皮包生產商Burberry集團。

他說,過去幾年,這些公司一直從中國的樓市盛宴與中產階層的壯大而蒙惠,如今,他們也很容易因為中國經濟的放緩而遭遇衝擊。

北京政府為抑制房價快速飆漲,不斷宣布限制房貸與限購的措施後,上證房地產業指數去年大跌18%。房產市場降溫也導致中國大陸2011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放緩至9.2%,是2002年以來最小的升幅。

富達資產管理公司的全球資產配置部門研究主管恩斯波馬丁理表示,現在要樂觀看待中國「非常困難」,因為房價下跌將衝擊銀行業,歐洲債務危機也會傷害中國的出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在2月6日的報告中表示,如果歐洲債務危機惡化,北京政府將需要推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則可能比8.2%的預估目標縮減近半。

據京華時報消息,中國大陸房產市場1月的餘屋明顯增加,二線城市的增幅又普遍大於一線城市。

報導指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1月底的商品住宅餘屋量超過27萬套,比2011年初增加約三成。其中,北京餘屋量由2011 年1月底的9.57萬套升高到11.96萬套,增幅25%,至少需要24個月才能消化掉。

廣州、深圳和上海三地1月的餘屋,分別比去年同月增加69%、8%和55%,除深圳不足萬套外,廣州、上海新增庫存均超過2萬套。

和一線城市比起來,二線城市的住宅餘屋增幅更加驚人。七個典型二線城市中的商品住宅餘屋量超過45萬套,比去年同月增加18萬套,增幅達69%。其中,廈門增幅高達115%,杭州、蘇州、青島增幅均在90%左右,幾乎翻了一倍。

不過,惠譽信評公司董事陳永詩16日表示,惠譽維持中國房地產業的「穩定」展望不變,預計地方政府今年將對房地產調控措施進行微調。她並且預測,今年中國房價會小幅下跌。



◆ 大陸二降存準率反映的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2012.02.20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六宣布,自24日起調降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人行繼去年12月初啟動存準率調降循環以來,今年第一次下調,預估可增加人民幣4,000億元的貨幣供給。大陸三個月內兩度下調存準率,顯示大陸經濟出現疲態及金融情勢的重大轉變,台灣宜有所警惕。

國際機構及多位經濟專家已警告大陸經濟有「硬著陸」風險,去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逐季下滑,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降至8.9%,為兩年半低點。今年1月大陸進出口皆呈衰退,其中雖有春節因素,但進出口成長大幅趨緩己成趨勢,加上受金融泡沫崩解影響使內需擴大不易,今年大陸GDP成長率將面臨「保八」的壓力。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意外回升,雖顯示大陸經濟尚稱平穩,但很多專家高度質疑大陸官方統計失真,反映當前大陸內部經濟可能面臨的複雜狀況。

大陸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升至4.5%,為近三月最高,雖然CPI增幅超出預期,但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漲幅僅0.7%,是26個月最小。依大陸經驗顯示,PPI漲幅持續下滑將反轉CPI走勢,甚至有通貨緊縮風險。另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大陸70個主要城市房價有48個下跌,反映房市泡沫崩解的可能危機。

近月大陸金融情勢也出現明顯變化,歐債危機已影響國際熱錢流向,去年第四季人行外匯占款餘額較第三季明顯下滑,外匯存底也首次出現負成長,顯示跨境資金從流入轉向流出大陸。外匯流入減少,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轉趨緊俏,尤其,大陸存在銀行及民間借貸的雙元體系,在民間借貸泡沫崩解後,流動性趨緊對亟需資金挹注的中小企業衝擊愈來愈大。

綜合上述大陸經濟及金融情勢的變化,應是人行二次調降存準率的主因。大家關心的問題是,人行貨幣政策的轉向是持續進行微調或是加大力道?短期內是否會降息?會有何連鎖影響?

大致而言,人行貨幣政策目前仍處於兩難之間;一方面須顧及大陸經濟成長走緩,防止「硬著陸」的風險,另一方面仍須注意通膨及金融泡沫的可能復燃,影響人民生活。因此,人行貨幣政策微調仍是主調,未來存準率可能從這次調降後的20.5%再下調至20%左右。不過,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情勢,「穩增長」的優先順序顯然高過「控通膨」,若第一季GDP成長仍不如預期,人行貨幣政策勢必從微調轉向寬鬆,存準率則有下調2~3個百分點的空間,亦有啟動降息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目前面臨的是結構性難題,在經濟發展方式上,必須因應美、歐經濟長期調整、可能陷入「失落十年」的全球新情勢,以擴大內需來取代對出口的依賴及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過去幾年大陸內需的增長是築基於房市、地方債及民間借貸等三大金融泡沬之上,如何在泡沫崩解調整過程中維持內需的持續增長,可說是高度複雜的經濟改造工程。

人行下調存準率對大陸低迷的股市或有激勵作用,對房市泡沫崩解亦有緩和效果,寬鬆貨幣政策力道愈大,人行過去強調的「小川池子」蓄積的流動性就會被釋放出來,如何讓出柙的流動性挹注生產性的活動,而不是製造另一個金融泡沬,將是人行最嚴苛的考驗。

對台灣而言,人行貨幣政策動向亦可能影響台灣金融市場,股市及新台幣匯率難免受陸股及人民幣匯率的牽動,但這些都是較短期的影響,真正攸關台灣經濟發展前景的是大陸經濟轉型的成敗,若人行貨幣政策轉向力道愈大,台灣反而要更為擔心。

※ 相關報導:

* 愈成長愈不幸福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21900252.html

隨著韓國經濟的成長,韓國人民的收入也變多了,然而,生活品質卻沒有相對的變好,相反的,眾家庭都為債務增加,收入不變,生活物價高漲的「家庭經濟危機」所苦。事實上,從2000年開始的10年間,韓國在經濟上的亮眼成績,除造就少數1%的有富階級外,99%的韓國家庭卻都為債務增加,收入不變,生活物價高漲的「家庭經濟危機」所苦。



◆ 歐巴馬拚稅改 獎勵「根留美國」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彭博資訊十八日電】2012.02.20

美國總統歐巴馬18日呼籲,國會應通過稅務優惠法案,以鼓勵在國內創造工作機會、而非出走海外的科技公司及其他產業。

歐巴馬在電台和網路的每周演說中表示,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已「在國內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我們想看到更多新工作機會。我們必須盡可能提供更好條件讓企業在國內創造更多工作,首先就是從稅務著手」。

歐巴馬說,國內企業在過去23個月來已創造370萬個新工作,「波音等公司已經了解,就算不能製造比中國便宜的產品,我們可以製造更好的東西。這就是未來我們在全球競爭的方法」。

他說:「任何公司都不應為委外生產而獲得減稅。」他呼籲為在國內開設工廠的製造商提供幫助,特別是科技公司,「國會應立即提出這方面的稅務改革方案」。

演說播出的前一天,歐巴馬的顧問在國會發表白宮年度報告時說,美國經濟預期會在今年恢復活力並創造200萬個工作。

此次報告引用民間預測師的看法說,今年平均失業率的「合理範圍」應介於8%至8.6%。

共和黨華盛頓州眾議員羅傑斯18日批評歐巴馬上周提出的3.8兆美元預算案,和推出已滿三年的8,310億美元刺激方案。

該預算案將使歐巴馬無法達成在今年任期屆滿前,將赤字降為一半的承諾。

預測顯示,美國2012年度赤字將達1.33兆美元,相當於GDP的8.5%,將是連續第四年赤字超越1兆美元,高於官員去年9月預測的9,560億美元。

羅傑斯指出,約2兆美元或預算案中縮減的逾半金額,都來自已立法的縮減方案,另有近1兆美元則來自原本編列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費。

她說:「算一算你會發現總統的預算案,最多只達到他承諾節省的一成。」

fsj 提到...

學者:希臘救經濟比紓困更關鍵

中央社 2012.02.21

歐元區國家財政部長就提供希臘1300億歐元紓困資金達成協議,為希臘的債務問題救急。美國經濟學者羅格夫認為,如此勉強地讓希臘留在歐元區,非長久之計,希臘必須先救經濟。

曾經擔任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學家的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接受德國「明鏡」(Spiegel)週刊訪問,談希臘和歐元區的問題。他認為,希臘累積的債務太嚴重,而且國家沒有競爭力,要留在歐元區,真的很困難。

歐元地區各個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很大。不過,羅格夫並不同意希臘等南歐國家的問題部份是肇因於工業大國對南歐國家輸出過多。

他指出,在全球化發展下,南歐國家的人民應該了解到他們目前的生活水準很難繼續維持,除非進行經濟改革以加強競爭力。他們的競爭對象不是德國,而是中國。

羅格夫分析,南歐國家的薪資在過去幾年大幅提高,而這些國家傳統上多生產簡單的工業產品,例如紡織品。從全球化的觀點來看,這類產業多已移到亞洲,歐洲生產已經難有競爭力。反觀德國,注重研發的工業部門生產的高品質產品,在新興工業國家有很好的市場。

也因此,他認為,在全球化發展下,德國會是贏家,而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及其他國家會成為輸家。

強調南歐國家必須在教育方面多投資,羅格夫說,包括希臘在內,南歐國家要能生產更好的產品,同時某些產業必須減薪以降低生產成本,才可能和中國、印度及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競爭。

他建議,希臘可暫時離開歐元區,並且重新發行其國家貨幣德拉克馬(drachma),藉由貨幣貶值來加強出口競爭力,同時也以消費低廉來吸引觀光客。在社會、政治及經濟發展都比較穩定時,希臘再重回歐元區。

羅格夫和許多經濟學者看法一致,認為歐元區的問題是1990年代就造成的重大錯誤。他指出,歐洲推行共同貨幣,基於政治統合的考量把南歐國家都帶進來,是令人遺憾的錯誤,因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程度根本不足。

※ 相關報導:

* 希臘紓困有譜 危機還沒完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13600.shtml

就希臘的長期展望來看,希臘沈重的負債不會消失,而希臘有沒有能力在未來八年清償和維繫遠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100%以上的債務,恐怕是個大問題。



◆ 郭崇倫專欄-希臘的民主悲劇

【本報訊】2012-02-21 中國時報

希臘悲劇是所有戲劇的濫觴,希臘也是民主制度的發祥地,但現在它卻對於自己的選舉時程、選舉政綱、甚至政治領導人,都無法自己決定,這個民主悲劇不僅發生在希臘,也會發生在其他的國家身上。

悲劇源頭是希臘財政已債台高築,從一年多前,靠歐元區其他國家一次又一次的紓困,才免於破產,歐元區要救希臘,不為別的,只因為不希望創出先例,讓歐元在十周年之際,開始崩潰。

但在三月新債務到期前,有三個國家,德國、荷蘭與芬蘭,正考慮要把希臘踢出歐元區,其中財大勢大的德國看法最重要,總理梅克爾雖駁斥讓希臘破產的謠言,但執政聯盟中不同黨的財政部長蕭伯樂卻表示,「誰能擔保希臘將會繼續承諾過的」,他的助理甚至私下批評希臘是「無底洞」,其實這只是反映出越來越多德國人覺得:「希臘在找冤大頭,而德國正是那個冤大頭」。

希臘總統帕普利亞斯則大罵德國財政部長,身為希臘人,他不能接受這樣對希臘的汙辱,「他以為他是誰啊」,這位老總統出身共產黨,在二次大戰時打過納粹,對德國,有舊仇加上新恨。

老總統憤怒的情緒,其實反映在稍早,國會以三分之二絕大多數通過紓困方案的那一天,外面憲法廣場有數萬民眾空前規模的示威,群眾焚燒了十幾棟歷史建築,但是憤怒的民意無濟於事。

國際對希臘不信任,主要因為四月要選舉,大家懷疑選後的新政府會不會信守之前的承諾?根據目前民調,最有可能執政的右派「新民主黨」黨魁薩瑪拉斯曾經表示,為了反應最新民意,紓困方案可能重新談判,「需要做某些政策修改」。

但這難道不是民主的常軌嗎?經由民主選舉,探求最新的民意,由符合最大多數民意的政黨執政。然而幾年下來,政府不斷削減補貼,減少最低薪資,延長退休年限,民眾已經受夠了,無須街頭示威,大家都知道要進一步削減支出,民意必然強烈反彈。

這樣的希臘民主,是無法被債權國容忍的;首先有國家提議要希臘延後選舉,免得三月到期的債務清償方案,做了等於白做,接下來又有人動腦筋逼選後要兩黨成立執政大聯盟,無論結果如何,都可確保方案可執行。

甚至有「分期付款」的建議,在一千三百億歐元的紓困金中,先拿一部分度過三月的周轉難關,其餘等到政府組成以後再說。

最後的妥協是讓兩黨都立下書狀,在空前壓力下,「好死不如賴活著」,左右兩派政黨領袖都分別簽承諾書,表達會繼續執行紓困方案的條件。

現在傳出,通過紓困的最新條件包括,月底前希臘須完成的廿四個先決條件:包括,設立償債專戶,專戶中必須有足夠現金,償還未來九個月至一年的債務,否則會自動從紓困金中轉帳;在政府內設立國際監督單位,可以在第一時間阻止不當挪用款項。

曾被殖民過的我們,很容易就發現這與過去列強的手段差不了多少,純粹是干預內政行為,雖沒派軍隊入侵,但是要「政權變遷」的目的則一。

未來國際干預的「新殖民」還會在葡萄牙、愛爾蘭與其他歐元區國家出現,因為找不到徹底解決方法,這樣的情況將形成惡性循環,即使這次危機解除,但根本原因仍然在那裡,希臘去年經濟萎縮七%,今年還要減少四%,現在最低工資又要削減廿二%,今年經濟成長又要萎縮一.五%。

反觀德國,拜歐元低估之賜,對歐元區外的出口大增,單以汽車出口,日圓已經對歐升值了三成,日本車廠根本不是德國車的對手,而同時在歐元區內的出口,得以確保穩定。

德國生產力太強,其他國家太弱,本來就不應該在同一貨幣圈裡,這不是削減其他歐元區國家工人福利與退休金,因而間接減少工資成本,就可以拉平的,沒有消費、沒有市場,經濟日漸萎縮下去,其他國家根本沒有辦法找到翻身的機會。

怎樣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眼前似乎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歐洲整合,這是德國所主張的,嚴密控制各國財政預算,往歐洲邦聯走;但另一條路,則是退出歐元,恢復各自十年前的貨幣,讓本國貨幣急劇對歐元貶值,這也許是更明智的選擇,可能短時間經濟會有陣痛,但卻比凌遲要好。

更重要的,擁有自己貨幣發行權,也就擁有了國家主權,挽救了民主政體的正當性,這個意義,比經濟利益要重要的多。

希臘財政揮霍無度,咎由自取,當然應該痛自反省,但是現在國不成國,是足茲其他國家警惕的。(chenlungkuo@yahoo.com)



◆ 反緊縮 12國領袖上書歐盟

中央社 2012-02-21

歐洲聯盟3月1日將召開峰會,歐盟12個會員國的領袖聯袂上書歐洲理事會主席范宏畢,呼籲擬定促進就業與經濟成長方案。

希臘為符合歐盟、歐洲中央銀行(ECB)以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條件換取紓困款,承諾執行嚴苛的緊縮措施,但歐債危機並未因此緩解。

在今年第2度歐盟峰會即將召開之前,歐盟12國領袖,包括捷克、英國、愛爾蘭、芬蘭、荷蘭、義大利、瑞典、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波蘭、西班牙、拉脫維亞,聯名致函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Jose Manuel Barroso),呼籲重視促進就業與刺激經濟成長的重要性。

據英文週報「歐洲之聲」(European Voice)報導,12國領袖的主要訴求包括:加速改革使歐盟的服務業自由化,為當務之急;其次,歐盟必須採取緊急行動,拆解阻礙競爭力提升的障礙,歐盟執委會更必須提出有助於強化單一市場的規範。

其他的訴求重點包括:歐盟應與更多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簡化不必要的行政程序、激發勞動力、支持更具競爭力的金融服務業體系等。

12國領袖一致表示,緊縮措施不足以回復經濟成長的動能,希望3月舉行的歐盟峰會能優先處理並研議他們的提議。

不過,歐盟主要國家德國與法國並未參與,他們向來支持執行更嚴格的財政緊縮措施,並制訂財政協議,以規範各會員國的財政紀律。

fsj 提到...

190億美元 日本1月逆差創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02.21

日本繼去年出現逾30年來首見的全年貿易逆差後,1月逆差再度創下1.475兆日圓(190億美元)的歷來最高紀錄,反映出強勢日圓與全球需求疲軟帶來的衝擊。

財務省20日公布,1月貿易逆差擴增至1.475兆日圓,高於彭博訪調分析師預估的1.46兆日圓,為連續第四個月出現逆差,並刷新2009年1月創下達9,679億日圓的紀錄。

日本1月出口也連續第四個月下滑,比去年同期銳減9.3%至4.51兆日圓;進口攀升9.8%至5.985兆日圓,連續第25個月上揚,原因是液態天然氣、原油和煤進口增加。

日本1月對中國的出口銳減20.1%,連續第五個月下滑,且貿易赤字達5,879億日圓(74億美元),占整體貿易逆差的40%。

日本資源貧乏且高度仰賴出口,但強勢日圓與歐債危機傷害了對日本產品的需求,特別是亞洲,卻國內許多核電廠自地震後閒置至今,導致進口能源需求提升。

包含今年,過去七年來日本有五次在1月出現貿易逆差,主要是受季節因素影響。經濟學家認為,儘管速度緩慢,出口可望持續復甦,來自美國的需求已有走揚跡象。

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南武志說:「日本今年下半年可能重現貿易順差,因為新興國家經濟減速的趨勢可望在約4到6月間改變。」

但部分經濟學家預期,日本2012年全年將再度出現貿易逆差,而今年1至3月間,經濟若能從去年第四季的萎縮反彈,至多也只是溫和擴增。

第一生命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長濱敏弘說:「今年貿易平衡將出現逆差。進口呈結構性擴增的動力正在增強,出口商卻急於將產線移往海外。」

信評業者標普(S&P)同日宣布,日本主債信評維持在AA-,展望仍為「負向」,代表未來兩年有三分之一的機率被降評。



◆ 陸製造業外移美國 掀風潮

【經濟日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2012.02.21

美國政府持續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大陸施壓,華爾街日報報導,受人民幣逐步升值影響,中國企業開始將製造業務移轉到美國。

紐約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內中國企業和政府單位已在美國投資94億美元,較之前七年的總和高出一倍多。

中國對美投資規模目前來看還不是很大,在美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中僅占0.3%,排名第一的歐洲占比為69%,排名第二的日本占比12.7%。

不過,分析師表示,隨著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更大幅浮動,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的趨勢將延續。市場觀察人士把中國放寬部分外匯規定視為訊號,認為北京當局將逐步允許人民幣與其他貨幣的兌換自由波動。

為消除國際社會對人民幣低估的批評,中國在2010年6月展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迄今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8%。Rhodium Group合夥人Dan Rosen指出,這個升幅已足以促使那些向美國出口產品的中國企業把製造業務轉移至美國,以更接近銷售市場。

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董事總經理David Marchick點出,由於美國的勞工薪資和其他勞動力成本比中國高出許多,中國公司很可能選擇勞動力成本不占首位的行業,例如化工和零部件供應。

他還說,中國公司為擴大海外銷售,也需要在更靠近客戶的地方進行生產。

Marchick表示,他相信中國公司在美國、特別是在美國製造業的投資將未來三到四年顯著成長,主要因為中國公司需要更靠近美國和美國周邊區域的客戶,以簡化物流程序並縮減運輸成本。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研究商業全球化的資深合夥人Hal Sirkin 提到,美國公司基於同樣理由也會增加在美國的生產;考慮到中國國內需求仍在成長,許多美國公司在中國建廠不再是為了出口,而是希望更靠近客戶,中國生產的產品將就地銷售。

中國家電大廠海爾1999年率先在南卡羅萊納州設廠,隨後有多家中國公司在該州成立或收購工廠。數據顯示,迄今中國在當地的投資總計達3.93億美元。

運城製版2007年在美國成立子公司,幾年後在南卡開設生產印刷滾筒的工廠。天力士集團去年6月簽約,投資4000萬美元在馬里蘭州建立集醫藥生產、展示及培訓於一體的基地。

南卡港務局負責Charleston港口的首席執行長Jim Newsome表示,把生產業務遷到美國是因應美元貶值風險的自然策略,相信中國公司會繼續投資美國的生產業務。



◆ 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畫 出爐

【記者曾子龍/綜合報導】2012-02-21 旺報

大陸西部地區發展前景可期,大陸國務院昨日正式批復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畫》,支持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11個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同時提出建設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貴陽等內陸沿邊城市對外開放,特別是推動寧夏成為進入阿拉伯、穆斯林國家的重要城市。

大陸發改委網站指出,國務院已批復《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畫》,明確西部地區是大陸重要戰略資源接續地,未來社會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加快西部地區對外與內陸發展更是大陸擴大內需當前之急,也是未來大陸進入阿拉伯與穆斯林國家的重要戰略地區。

《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畫》也提出優先支持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11個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並提出發展目標,主要包括:區域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5萬公里,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19%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以上,城鎮化率超過45%等等。

《規畫》也明確提出要實施更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大向西開放力度,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此外,同時加快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貴陽等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

fsj 提到...

希臘1300億歐元紓困基金到手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莊雅婷/報導】2012.02.22

歷經13個小時的談判,歐元區17國財政部長及國際貨幣基金(IMF)21日宣布將提供1300億歐元的紓困基金給希臘,並對希臘的公債減計逾1千億美元。但國際貨幣基金(IMF)、歐洲央行(ECB)與歐盟執委會的分析報告指出,希臘要達成2020年前把債務降至GDP120%的目標難度極高,可能需要第三套紓困方案。

希臘將實施嚴厲的撙節措施,並接受嚴密監督。歐、美股市反應冷靜,歐元持穩。依照協議,希臘可獲得1300億歐元紓困貸款;平均每位希臘國民須負擔22000歐元(約合39萬台幣)貸款。此外,民間債權人同意將持有希臘公債的面額減計53.5%,共1070億歐元。

歐洲央行及歐元區各國央行將把購買希臘公債的獲利退還希臘,可使希臘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3.5個百分點。預期將於3月8日進行公債轉換,三天後完成作業。

希臘須落實公務員裁員及減薪、降低基本工資、調降退休年金等各項撙節支出措施。必須在2020年時將政府負債占GDP比重由目前的160%,降到120.5%。另須接受歐盟監察人員「大範圍且持續性」地監督希臘的經濟管理。希臘在兩個月內修憲,規定獲得的紓困貸款必須優先償還負債。

希臘將設立一個特別帳戶,裡面必須一直維持足夠償還將於三個月內到期負債務的資金。

三巨頭的分析報告認為,希臘應能在2020年之前把負債占GDP的比重降至120.5%,但前提是希臘必須全力執行結構改革、履行財政債務並推動民營化計畫。

※ 相關報導:

* 極機密報告:拯救希臘 恐需第三套紓困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16093.shtml

一份出自國際貨幣基金(IMF)、歐洲央行(ECB)與歐盟執委會的分析報告指出,希臘要達成2020年前把債務降至GDP120%的目標,難度極高,可能需要第三套紓困方案。

* 希臘紓困協議買了時間 麻煩在後頭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16875.shtml

紓困協議要求希臘在2020年以前,將債務相對於GDP的比值從目前的164%壓到120.5%。但IMF的報告表示,希臘經濟已邁入第五年的衰退,今年仍不會成長,明年或可成長2.6%。

fsj 提到...

上班族平均月薪4萬5642元 去年創新高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2012.02.23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去年上班族全年平均每人每月薪資為4萬5642元,較前一年增加1212元創歷史新高;較前年增加2.73%,年增率創近12年來第二高,主要是廠商增加發放年終及績效獎金。

若扣除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1.42%,實質平均薪資增加1.29%。

去年上班族「經常性」薪資(不含獎金、加班費等)為3萬6803元,終於飛越金融海嘯前,也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雖然政府加薪並未明顯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月經常性薪資的年增率只有1.47%,但企業比較大方發獎金,非經常性薪資(含加班費、績效獎金、員工紅利及年終獎金)為8839元,較上年增加8.33%。

另外,元月失業率為4.18%,與上月(去年12月)相同。不過,官員指出,服務業需求增加,但製造業加班工時為14.1個小時,連續9個月持續減少,顯示「製造業人力需求趨緩」。

主計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說,元月就業人口數為1080萬8000人,較上月增加6000人;失業人數為47萬2000人,較上月增加1000人。

她指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與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的人,分別增加2000人和1000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與初次尋職失業者則分別減少2000人和1000人;與去年同月相比,失業人數減少4萬5000人。

陳憫說,服務業就業機會持續增加,較上月增加5000人,但製造業受雇員工加班工時為14.1個小時,自去年4月的17.6個小時以來持續減少,雖製造業需求趨緩,但「我們的觀察,總體景氣屬於『尚屬穩定』的狀況」。她並指出,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台灣失業率仍高於香港和南韓的3.2%、新加坡的2%。



◆ 連3漲 汽柴油下周將再漲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2012.02.23

伊朗局勢進一步緊張,使得國際油價創9個月以來新高,致使國內汽柴油價格,下周又將調漲,這也將是國內汽柴油連續第三次漲價。由於國內汽柴油在前兩周的連續2次漲價,每公升累計已漲6角,若下周再漲價(在減半漲價的情況下)至少將創去年8 月8日以來的最高價。

以昨晚油價初估,每公升上漲約2角上下;以上周中油掛牌油價來看,每公升95無鉛汽油31.9元、92無鉛31.2元、98無鉛33.4元、超級柴油29.4元

在歐元區財長昨日凌晨同意對希臘進行第二次救助之後,市場預計經濟向好將推動原油需求,加上伊朗揚言將對西方國家進一步的石油禁運則讓市場擔心供應不足,致使昨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升至每桶121.15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則觸及每桶105.44美元,創出9個月以來的新高。

而浮國內浮動油價的指標國際油價「70%杜拜油價+30%布蘭特油價」截至昨天(22日)的本周均價已漲至119.55美元,較上周均價117.42美元,又上漲超過2美元,因此國內汽柴油下周將再漲價。



◆ 追求生活品質 中國富人出走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2.23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富裕精英卻紛紛外流,以尋求在中國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清潔的空氣、安全的食品、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些人也對政府貪腐和私人財富的安全表示擔心。

這種風潮似乎顯示經過30年的社會繁榮,中國富人已不再滿足於經濟利益,或視之為理所當然,並渴求改善生活品質。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資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160萬美元)的大約96萬中國人,有六成考慮移民或已在進行移民步驟。

統計數字顯示,向美國、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國家申請投資移民的中國人愈來愈多。2009年向美國提出的申請案有787件,2011年激增到2969件,向加拿大提出的申請案也從383件激增到2567件。

中國官方已注意到這種現象。國家信息中心經濟研究員張茉楠最近在「中國日報」發表評論說,中國生活費用高漲、環境惡化、社會福利太差、稅務負擔加重,無疑與人才流失有關。文中說,民眾會自然地選擇住在他們認為能夠享受到最佳生活品質的地方,只有讓國家對人才更有吸引力,中國才能避免他們和他們的財富離開。

中國領袖已開始保證加強注意生活品質,包括改善公共服務和解決環境問題。但是,一些富人已等不及。

經營航天科技公司的蘇彬 (譯音)今年即把妻兒送到溫哥華,準備日後前往定居。他出走的主因是企業環境,因為中國政府權力太大,讓企業不得不採取很多違法的做法,讓人沒有安全感。其次,他希望兒子學好英文,並擁有自由思考能力。



◆ 邊創造投資吸引力 邊留住高科技企業家

【聯合晚報╱美聯社加州22日電】2012.02.23

美國國內安全部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USCIS)22日與許多加州矽谷高科技創新公司的創辦人舉行科技與移民議題高峰會,並正式推出該局的「留住企業家」(Entrepreneurs in Residence)計畫。USCIS局長梅奧卡斯說,他要使更多的外國出生高科技企業家留在美國創業,同時為美國創造工作機會。

梅奧卡斯也鼓勵這些企業家把其創造力,用於改善高科技創業移民的政策和措施。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1月的國情咨文演說中呼籲更寬大的移民政策,讓外國出生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留在美國;國會眾院去年12月通過法案,取消對特定國家發給移民簽證的上限,將會使更多印度和中國的工程師前來美國,此法案目前正在參院等待討論。

梅奧卡斯22日在高峰會上對五名入籍的移民企業家頒發該局的「美國傑出移民獎」。獲獎人之一、在威爾斯出生的矽谷創投公司Sequoia Capital的創辦人莫瑞斯說,許多美國重要的科技公司都是移民創立的,如Google的共同創辦人布林是俄羅斯移民,雅虎的共同創辦人楊致遠來自台灣等,「美國移民政策為引進高科技人員帶來的障礙,是矽谷最大的挑戰」。

另一位獲獎人、企業家與杜克大學研究員維德瓦說,他的研究發現,從1995至2005年,美國所有的工程和技術公司中,超過四分之一是移民協助創立的,而同一時期,矽谷的新創公司中,超過一半是移民創立的。維德瓦稱外國出生的企業家回到其祖國去創業,然後與美國的公司競爭是「逆向人才外流」。

fsj 提到...

沒有工具的政策無法實現

【經濟日報╱社論】2012.02.25

美國總統歐巴馬22日提出「總統的企業稅改革架構」,大致分成消除租稅漏洞、振興製造業及創新、促進國內投資及強化中小企業等四大部分,並將企業稅的最高級距由35%降至28%。這項架構通過實施的難度不小,但將成為他今年競選連任的政見主軸,民意的反應值得觀察,而美國吹起全球租稅競爭的號角將帶來的影響,亦受全球關注。

這項稅改架構將防堵美國企業稅漏洞列為重點之一,在方向上,類似我國2010年通過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從25%降至17%,但取消絕大部分的企業租稅減免措施。與此不同的是,美國的企業稅改革仍保留、甚至強化了某些政策目標的租稅獎勵措施,主要就是鼓勵美國製造及創新、國內投資及中小企業。很顯然,歐巴馬總統很清楚,單單僅是全面性降稅,不足以改變企業行為,政策沒有相應政策工具,等於白談。

事實上,台灣的經驗也是如此。還記得,前年企業營所稅調降時,財政部曾表示,雖然表面上稅收會有損失,但因為提高了企業投資意願,進而可創造就業機會,間接促使股利及薪資所得的成長。經濟部也強調,營所稅稅率調降,可讓我國在亞洲國家的招商競爭中更具優勢。但是,從去年民間投資仍呈衰退而言,這些政策目標並未如預期實現。

目前我國企業主要享有的租稅優惠,是訂於產業創新條例有關研發創新的投資抵減規定,原先是希望從非常局限的技術研發獎勵,擴及至軟性創新的鼓勵,但結果因條件頗為嚴苛,別說是軟性創新不易適用,即連技術研發的適用都很難。這樣的政策工具豈非形同虛設,而這樣的結果,又豈符合政府當初訂立產創條例的目標?

使用租稅做為政策工具,在這個公平正義喊得震天價響之際提出,可能成為公敵,但包括新加坡、韓國、中國大陸,甚至美國等,都不曾放棄這樣的政策工具,而這些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些還比台灣好,顯示政策租稅工具不見得就是財政惡化的元凶;把財政惡化推給不一定存在的理由,更會誤導改革方向,也等於在政策推動上自廢武功。既然政府已決定成立財政健全小組討論財政改革,也強調「無所不談」,是否也可不預設立場地談談如何運用財政工具,創造更多的創新、投資與就業?

當然,單想依賴稅負就要改變企業行為,也是不可能的。基本上,租稅工具只是政策的一環,沒有完整的政策規劃及推動措施,給了工具也是白搭。就以美國要重建製造業為例,倘若美國政府無法改變或說服目前美國企業的全球運作模式與定位,也未清楚定位美國製造業的主要市場是在本土抑或也包含海外,那也可能產生政策適用的混淆。此外,產業重點是放在終端成品製造,還是著重材料零組件,也會有不同作法。在這些方向尚未明確之際,漫無標的地推出稅負優惠也是枉然,或真如美國共和黨所言,這套稅改架構不過只是選舉花招。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美國認真執行起這套架構,那怕只是一小部分,也一定會把一部分的生產製造搬回美國,屆時全球的重要供應鏈之一,亦即美國研發、台灣接單、中國大陸生產,再賣回美國的模式,也會產生改變,因而我們亦該模擬及準備這樣可能的改變及因應之道。即便未來四年,政府已設定均富、就業、創新、區域整合等四大施政目標,但其內容及台灣在區域或全球供應鏈中角色的可能改變,都須有相對應的規劃。但說實話,在規劃層面,台灣面對及因應問題的挑戰,經驗要比美國豐富太多了,只是,台灣施政在執行與規劃中間,總是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 台灣能從歐豬危機學到什麼?

【聯合報╱社論】2012.02.25

經濟危機就像一座綺麗的集體迷宮,大家越走越深,竟忘了自己如何來到這個險境。當沒有路可以回頭,人們又對如何前行的意見出現分歧,拒絕相信標示著「出口」的路可以脫困,於是大家一起在迷宮中困得更久。

看歐豬五國的危機,就是這種一直在原地打轉的感覺。歐盟日前經過十三小時的漫長討論,通過了對希臘第二波一千三百億歐元的紓困方案,這距離希臘引發歐債危機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一位協商委員說,「現在我終於了解『馬拉松』是個希臘字」。

的確,拯救希臘就像一場馬拉松,一個耗竭精力又看不到盡頭的任務。就算再拋出第二輪龐大金援,希臘債務違約的警報仍未解除,只是延長了引信。希臘民眾對於這樣的結果,則依舊報以街頭示威,這回示威者中更多了一批面臨裁員的公務員和國營事業員工。

不只希臘,最近歐豬國家(PIIGS)除了愛爾蘭外都在上演同樣的抗議戲碼:反對緊縮政策、反對減薪、反對裁員、抗議失業、抗議削減教育經費、不滿老人年金被砍。原因都一樣:歐盟能幫危機國家打消或降低若干債務償還條件,至於各國要如何勒緊腰帶熬過低迷,乃至重振經濟,還得靠自己努力;但許多人卻拒絕相信政府,拒絕自己要走入節衣縮食的命運。

歐豬國家的危機,幾乎都是政府長期治理失效的結果,也和南歐人民喜愛逸樂的文化有關。全球化帶來更激烈的競爭,這些國家卻耽溺在自己舊日的美好時光中,一轉眼即錯過了進化,跌進債務深淵。

以西班牙為例,政府近日推出了激進的勞動制度改革方案,將勞工資遣費從每年四十五天降為卅三天,最高資遣費從四十二個月調降為十二個月。舊法令是獨裁者佛朗哥年代制定的,民主化實現了幾十年也未曾修改;這使得產業競爭力不足的西班牙,卻擁有全歐洲最闊綽的資遣待遇,豈不奇怪?昂貴的資遣費,使企業家不敢進行新投資,也不敢裁減人員,導致西班牙經濟節節下滑,更使得其青年失業率高達近百分之五十。

亦即,舊法令對既有勞動者提供了美好的保障,卻也等於對年輕一代築起了高牆。政府是要選擇繼續照顧擁有鐵飯碗的勞工,還是要讓新世代來共創國家經濟前景?答案應該再明顯不過。然而,到了舉國經濟衰敗混亂時刻,才來進行這樣激烈的改革,不嫌太晚嗎?

沒錯,這正是民主的盲點。人民選出自己想要的政府,而政府推動讓人民感到舒服的政策;在口口聲聲「尊重民意」的台灣,一定也會同意民主就該如此。問題是:民主政治就只是為了讓人民感到舒服和滿意嗎?如果一批選民感到滿意、而另一批選民覺得不適,那要如何取捨?如果今天感到愉悅、明天卻可能變得很糟,這樣的決策要不要繼續下去?如果一項政策讓人感到不快,但長期卻能帶來好的改變,政府要不要做?

從歐債危機的經驗看,向民粹靠攏的政府和享受福利上癮的選民,其實都有責任要負。義大利會讓一個浮華總理治理了九年,那些選民到底在想什麼?更諷刺的是,搞垮這些國家財政的都是人民自己選出來的政治人物,他們不斷揮霍來討好選民;但最後要收拾殘局時,卻還是得靠早先被他們嫌棄的技術官僚來收拾,因為只有這些人能提供客觀、專業、不帶黨派色彩而對整體社會有益的解方。這點,在台灣藍綠政治不斷沾染行政體系時,也深深值得我們警惕。

從歐豬危機,我們看到政客的怠惰和揮霍如何帶給國家莫大的災難,留下一堆苦日子讓老百姓陷於煎熬。對台灣而言,如果民主參與單薄到只剩下選舉投票,如果選民的認同被化約到只剩下非藍即綠,如果政府的決策只想到眼前的方便與掌聲,如果人民的思考模式只剩下「挺」或「反」,如果政府不斷放煙火而人民因此感到很幸福;那麼,台灣政治也將不斷朝迷宮的深處走去。

fsj 提到...

你所不知道的希臘:匪夷所思的經濟管制

【聯合報╱編譯組/取材自財星雜誌】2012.02.26

希臘多年來,一直把一些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賣給自己的同胞。希臘所需要的不只是紓困基金,而是必須迅速採取歷史性的改革;否則以目前希臘膨脹的工資水準,以及高度管制、中央化及缺乏競爭力的市場,絕對不可能達到經濟成長與繁榮。

且讓我們來檢視希臘經濟體系中幾項令人匪夷所思的管制措施:

遊艇業:須僱大量希臘水手

數十年來,法律要求所有外國觀光業者必須以高薪聘用高比例的希臘水手,才能進出希臘港口。因此全世界的旅遊業者便利用土耳其或以色列作為母港,觀光客都飛往伊斯坦堡或哈利法,而不去雅典,當然也就不會光顧那裡的飯店及商店。現在新政府雖保證將取消各項要求,但法案卻凍結在國會,能否通過將是希臘改革的重要指標。

卡車運輸業:40年不發執照

希臘從1970年代以來,政府就沒有再核發一張新卡車執照。四十年來希臘國際貿易量增加兩倍,但卡車數量卻被凍結,使製造業在希臘境內運輸或出口產品須支付更高的價格。因此希臘人寧願從比利時進口白花椰菜,用卡車直接從布魯塞爾進口全套傢俱到雅典而不在當地買。卡車從雅典運電子產品到外港薩羅尼加後,不准從港口載新貨回雅典。到今年元月才完全開放卡車市場。

製藥業:均保證獲利35%

政府為保護製藥業,對所有藥品提供35%的保證利潤,這也使希臘平均每人藥品消費額居歐盟之冠。在新法律下,規定非高價藥品的價格加碼為15%,而高價藥的加碼更低,是消費者的一大勝利。

風景開發:全國僅6座高球場

希臘的島嶼閒置情況嚴重。凡是大型的土地開發計畫,渡假村及住宅都必須蓋在大飯店旁邊;住宅或渡假村禁止出售,只能出租。你能想到全希臘只有六座高球場?

新法提供了兩項改進。第一,將環評由兩次減為一次,審查時間從兩年縮短為一年多一點。第二,允許開發商將風景區附近大多數的公寓及住宅出售。這有助於使希臘成為各國退休人士的養老目的地。

勞動市場:三段工資談判

政府及工會每年談判新的「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者每年須加薪5%;接下來各產業再進行第二輪談判,可能再加2%;然後每家公司又要再與本身的工會談判,又再加2%。因此在2000-2008年間,薪資每年很輕易地便能提高9-10%。工資太高,導致希臘的失業率高達21%。而且許多老闆都支付現金給工人,不入公司帳,以規避社會安全稅。

現在政府在外力壓迫下,將大部分勞工的基本工資下調22%,24歲以下勞工更調低32%,將使所有階層的薪資都跟著下降。新法也允許僱主只需跟本公司的勞工談判薪資,也未先規定須加薪多少。不過新法有效期間僅三年,到2015年時可能又會故態復萌。

總之,希臘在拖延了兩年之後,如今終於在外力強壓之下開始落實改革,但可能為時已晚。

※ 相關報導:

* 希臘換債計畫 啟動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924764.shtml

但投資人擔心,希臘開此先例後,其他歐洲周邊國家日後可能跟進。

* 歐盟峰會將登場 聚焦擴大紓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924760.shtml

歐盟3月1、2日也將召開高峰會,但可能無法一如國際要求提高紓困機制規模,原因是德國是否放棄反對該計畫的立場仍混沌未明。



◆ 伊朗緊張…油價衝109美元 創9個月新高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2.26

由於希臘與債權人達成紓困協議,英國與日本央行也對本國銀行體系挹注大量流動資金,使市場資金充沛,帶動國際股市及歐元匯率上揚;加上伊朗緊張情勢升高,導致原油價格直逼二○一一年的高點,也帶動原料商品價格上漲。

CMC市場分析師休森表示,希臘紓困案過關,解除投資人短期憂慮,流動現金亦隨之增加。廿四日美股S&P五○○指數雖只上漲二點二八點,但已創下二○○八年六月以來的最高點,今年來累積漲幅共達百分之八點六,道瓊指數也連續兩天在一萬三千點大關前徘徊,那斯達克指數上漲六點七七點,距三千點大關僅差卅五點。

國際匯市方面,由於希臘已正式向債權提出「換債」邀約,使紓困案再推進一步,國際金融風險下降,帶動歐元兌美元匯率上漲一百基點,達到一歐元兌一點三四六二美元,為兩個半月來的高點;風險降低也使日圓對美元及歐元匯率下跌到數月來的低點,對歐元跌幅更大,歐元兌日圓匯率上升到一歐元兌一○八點八一日圓,創三個半月來新高。

油價方面,由於伊朗的緊張情勢加劇,導致國際油價創下九個月來的新高。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現貨價格廿四日飆至每桶一○九點七七美元,達到去年五月的高點,漲幅一點九四美元。英國倫敦國際交易所北海布倫特(Brent)原油亦創下每桶一百廿五點四七美元的高價,漲幅一點八五美元。

四月期貨,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WTI)的價格從每桶一○二點八三美元漲至一○八點二三美元;倫敦布倫特油價則從每桶一一九點三二美元漲至一二三點八三美元。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佛里奇說:「伊朗與西方世界的衝突仍是油價飆高的主因。」

※ 相關報導:

* 油價狂飆 美擬釋出戰略儲油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924710.shtml



◆ 中油調漲汽柴油3角

中央社 2012年2月26日

(中央社記者林淑媛台北26日電)國際油價大漲,創 9個月來新高,中油宣布自27日凌晨零時起減半調漲各式汽、柴油價格每公升0.3元,這也是中油連續第3周調漲油價,想要省錢民眾趕快去把油箱加滿。

調整後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5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2.2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7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9.7元。

中油公司指出,因伊朗與以色列緊張情勢加劇,軍事衝突疑慮升高,2月24日布倫特原油每桶達125美元、杜拜原油每桶121.5美元。

本週調價指標(70%杜拜+30%布倫特)週均價每桶為120.53美元,創9個月以來新高,較前週117.42美元,上漲3.11美元。

計算新台幣升值幅度,依浮動油價計算公式,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原應各調漲0.6元;但中油為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汽、柴油每公升各調漲0.3元;累計中油汽、柴油漲價吸收金額增加為每公升各5.1元及5.2元,將於日後跌價時回補。

fsj 提到...

日本記憶體大廠爾必達聲請破產保護

中央社 2012.02.27

日本記憶體大廠爾必達(Elpida)董事會今天決議,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爾必達為這波DRAM產業不景氣受害最大的DRAM廠。

爾必達成立於1999年12月,為日本唯一專業生產DRAM(動態隨機存取體)廠,2004年11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隨後並轉投資探針卡廠Tera Probe、DRAM製造廠瑞晶及負責DRAM後段封測的日本秋田廠。

爾必達表示,DRAM業界於2006年至2007年間,因看好電腦生產數量增加,及每台電腦搭載的DRAM數量增加,可望驅動DRAM需求擴大,紛紛積極投資擴產,反致嚴重供過於求。

因供需平衡未能改善,且2008年秋天世界經濟環境惡化,造成產品需求大減,衝擊DRAM產品價格進一步滑落,爾必達2009年3月年度業績惡化。

為維持技術優越性及提高生產效率,爾必達於2009年6月取得經濟產業省根據產業活力再生及產業活動革新的相關特別措施法進行的事業再建構計劃認可。

爾必達積極維持技術優越性,提高生產效率,以擴大市場占有率為營運目標;只是2010年後,因日幣升值,兌美元匯率創歷史新高紀錄,且DRAM產業競爭激烈,產品價格急遽滑落。

在經營環境不見好轉情況下,2011年泰國水災,又為DRAM需求低迷添增新的不利因素。爾必達指出,綜合考量以上情況,若以自身力量繼續維持經營,早晚恐將發生資金鏈斷裂窘境,因此決定聲請破產保護。

根據爾必達統計,至2011年3月31日止,負債總額達4480.33億日圓。爾必達原訂3月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減少資本金額及修改公司章程案,隨著爾必達聲請破產保護,股東臨時會將中止。

※ 相關報導:

* 爾必達破產 日製造業史上最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927095.shtml

負債總額為4818億日圓(約新台幣1772億元),是日本史上最大1樁製造業破產案。

* 美製造業 可望連四月擴張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926184.shtml

經濟學家預期,本周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可望顯示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加速、消費者信心增強,以及美國人比前個月增加支出,連同上周公布的新屋銷售等數據報喜,美國經濟正在持續回溫中。



◆ 史賓塞專欄/改變經濟成長模式 要靠教育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2012.02.27

■史賓塞(Michael Spence)

在推動經濟效率、成長和創新方面,市場和資本主義誘因具有強大力量。一如哈佛大學教授富利曼在其著作《經濟成長的道德後果》中所說,經濟成長有利於開放和民主的社會,但在確保穩定、平等和永續方面,市場和資本主義誘因卻有明顯缺陷,反而不利凝聚政治和社會共識。

顯然拋棄市場資本主義體系及其隱含的成長,並非現實中的選項。我們的選擇不多,只能試著調整這套體系,順應變遷中的科技和全球情勢,以便達成穩定、平等與永續性。在這三個重要議題中,永續性可能最複雜也最具挑戰。

對許多人而言,永續性牽涉有限的天然資源和環境議題。全球經濟規模未來25年可能成長兩倍,其中多數成長來自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正努力追趕已開發國家的收入水準,採用類似的消費模式,許多人擔心地球的天然資源和復原能力可能無法承擔。

有人依此邏輯認為「問題在於成長」,解決方法就是降低成長。但在開發中國家,唯有永續成長才能使其人民脫離貧困,限制成長絕非答案,因此替代選項是改變成長模式,以減輕經濟活動帶給天然資源和環境的衝擊。

但我們沒有一體適用的替代選項。改變成長模式意味著要花時間一步步發明新模式,其中兩大關建要素是教育和價值。所有人都要了解個人或集體選擇的後果,例如我們須明瞭,人口成長和消費水準提高會產生跨世代的影響,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後世子孫的生活方式和機會。

迄今為止,我們所作選擇的品質始終令人無法滿意,反映我們不甚了解永續性,也不清楚我們的選擇對未來世代的影響。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政府債務已達危險水準,非債務的負擔更重,因為它們採行無法永續的成長模式。

我相信,多數人不會刻意做出不利未來世代的選擇,所以問題可能出在我們未能完全理解我們所作選擇的後果。此外,一旦我們走上入不敷出之路,就很難脫身,因為到某個時候,未來的世代將必須為過去的承諾付出代價,並支付未來承諾的成本。這看來很不公平,但事實如此。

多數人可能同意,我們寅吃卯糧的集體生活方式會造成後代負擔,但我們可能還未對誰該付出代價達成共識。

教育和價值是個人(和集體)正確選擇的基石,少了這兩個要素,許多經濟學家主張的提高能源效率、限制碳排放等誘因和政策都將失去支持,將在民主決策過程中流產。

想成功達成永續性,就必須透過由下而上的決策過程。環境學家著重於教育和個人選擇是對的,雖然其政策提案並非總能切中要點。教育和價值將帶動創新、改變生活方式和社會規範,還能透過消費者和員工的選擇影響企業行為。

不過,教育和價值是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而配套的國家政策和國際協議有賴謹慎的科學和經濟分析、及仔細推敲的選擇。各國(尤其是先進國家和已開發國家之間)仍須分攤責任。

我們能採取一些具體行動。適當的監管和夠長遠的視野能形成各種大幅提高能源效率的架構,又不會加重負擔;運輸業能在不犧牲機動性之餘降低能源密集程度,部分轉變可能須經各國協調,以避免產生負面的競爭衝擊。但過度協調也非好事,這就是為什麼氣候變遷協商的目標,會從追求承諾高風險的50年碳排放限制,轉向著重平行發展、漸進的程序。

亞洲和開發中國家的眾多人民日漸意識到,永續性是達成長期成長目標的關鍵。隨著人們不斷取得並散布知識,價值也會改變,著眼於永續性的政策也將跟隨改變。問題在於,我們達到這個階段的速度是否夠快,足以避免重大破壞或潛在衝突。

(作者Michael Spence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以及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fsj 提到...

觀察站/搶救DRAM產業 台聯日抗韓夢碎

【聯合報╱記者 鄒秀明】2012.02.28

日本記憶體大廠爾必達昨天申請破產,儘管業界傳出,日本政府不可能不救,銀行也可能意在逼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下台,但隨著爾必達敗陣,台灣聯合美、日大廠對抗韓廠的美夢破局,下一波面板產業也被認為岌岌可危。

對台灣而言,這事件也可能演變成為DRAM產業的興亡錄。

台廠不思掌握自有技術,長期依賴技術母廠,每年繳交數百億元授權費用,不僅成本墊高,自身也缺乏產品設計能力,先天體質就比人差。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來,DRAM價格崩盤,全球DRAM業者都面臨財務壓力,政府看到產業翻身機會,期盼業者自行合併後,將支援業者向美、日大廠取得自有技術,甚至最後自行出面籌組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IMC)。

當時,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希望聯合美日大廠對抗韓國,即使當時爾必達的技術已被認為最有機會被買下;未料國內業者各懷鬼胎、立法院不願通過預算,計畫胎死腹中。

一位資深業界人士感慨說,如果當時爾必達的技術到手,台灣業者現在還有一拚的機會;但是現在「聯日」已經失去了依據,台廠對美國的美光的技術談判籌碼大減。

DRAM是資金技術密集的產業,為了維持技術優勢,必須不斷「燒錢」。

去年景氣再度走下坡,國內DRAM業者都被打趴,銀行大抽銀根,即使是台塑集團也累計砸下千億元苦撐,但爾必達去年風光來台發TDR籌資,台灣DRAM業者在旁乾瞪眼苦嘆,如今投資人恐怕都踩到地雷。

倘若爾必達退出行動式記憶體的市場,韓廠三星、海力士將會形成寡佔市場,業者表示,韓廠根本就是傾國之力在打市場,反觀國內DRAM產業借不到一毛錢,卻還同意讓爾必達來台榨乾資金;結果時至今日,美日台聯手抗韓的策略也宣告破局,讓搶救國內DRAM產業錯過了黃金時期。

國內DRAM曾經出現合併轉機,但機會稍縱即逝,雖然「千金難買早知道」,目前面板業也面臨同樣困境,同樣是韓國大廠競爭,但如能提早因應,也不枉多年來從DRAM產業興亡中學到教訓。

※ 相關報導:

* 爾必達震撼彈 政府怎麼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28345.shtml

問題在於,官方話說得太滿,馬總統2008年底,就發豪語:「不救DRAM,不配當總統」,因此尹啟銘等官員出面主導成立「TMC」 (台灣記憶體公司),希望與日本爾必達技術合作,但最後為何破局? 到現在政府還未給個交代。

* 爾必達效應 跨部會緊急會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28340.shtml

工業局長杜紫軍上午指出,政府的立場仍是「聯合美、日、台攜手共抗韓國DRAM大廠」。事實上,爾必達聲請破產只是減緩還債壓力,目前美光、爾必達、和台灣華亞科、南科、瑞晶等DRAM廠的合作計畫仍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 爾必達破產 蘋果雙i恐受拖累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27744.shtml

爾必達現為蘋果iPhone與iPad所需行動記憶體最大供應商,業界憂心也將影響未來蘋果雙i出貨。



◆ 公共債務法修正案 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大增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2.02.28

歐美債危機警惕,行政院已決定重新檢視「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立法院初審通過的大幅放寬地方政府舉債上限額度至前三年度國民生產毛額(GNP)12%,而一年以上債務改按歲出總額25%至200%計算,將出現重大變數。

這攸關地方政府5,200億元的「搶錢大戰」。另外,中央政府舉債上限從前三年度名目GNP(國民生產毛額)40% 降為39%也有變數。

因應五都升格改制,行政院在上屆立法院提出「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99年5月6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下修中央政府舉債上限從前三年度名目GNP(國民生產毛額)40%降為39%,預估中央政府舉債額度減少高達1,307億元。

但地方政府的舉債額度卻暴增,舉債總額度由現行前三年名目GNP的8%放寬為12%,比現行增加4個百分點,可多借5,200多億元的債;而且,一年以上債務上限放寬為當年度歲出總額的25%到200%。各級政府總體舉債額度增加約3,900億元。此舉引來外界大肆抨擊,公平稅改聯盟直言放寬地方政府舉債上限,是向子孫舉債,並擔憂台灣恐成為「希臘第二」;由於爭議性過高,上屆立法院遲遲未完成修法。如今新內閣、新國會產生,行政院決定加速完成修法,已列為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

不過,鑑於歐美債信危機,行政院已決定重新檢視「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正由財政部進行檢視中,預訂4月送請立法院審議。國庫署長凌忠嫄昨(27)日表示,歐美債信危機讓外界得到警惕,政府一定要健全財政,且健全財政必須由中央和地方一起努力。



◆ 克魯曼專欄/歐債危機 都是單一貨幣害的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2.02.28

萄葡牙的局面非常嚴重,因為失業率已經超過13%。希臘、愛爾蘭甚至西班牙的情況更糟。整個歐洲似乎已經再度陷入衰退。

為什麼歐洲已經淪為全球經濟的病夫?答案似乎人盡皆知,遺憾的是人們知道的大多不是實情,而有關歐洲問題的不實說法正在扭曲我們的經濟討論。

試閱讀有關歐洲問題的討論文章,或者一篇看似符合事實的報導,則會看到兩種說法中的一種。我暫且稱之為共和黨人與德國的敘述。兩者均與事實不符。

共和黨的說法是羅姆尼競選的主軸之一。這種說法聲稱,歐洲因為對窮人伸援太多而麻煩上身;這是福利國死前的掙扎。這是右派陣營始終偏好的論點之一。1991年,瑞典因為放寬管制而面臨金融危機(似曾相識吧?)時,卡托研究所發表一項報告,聲稱這足以證明整個福利國模式行不通。

然而,仍然保留福利國制度的瑞典目前表現亮眼,經濟成長優於其他富裕國家。

我們不妨有系統評論,逐一檢視目前使用歐元的15個歐洲國家(排除馬爾他與塞浦路斯),並根據危機出現前,各國用於各種社會施政方案的預算占GDP之比予以排名。希臘、愛爾蘭、葡葡牙、西班牙、義大利是否因為福利制度過於細緻而顯得與眾不同?沒有。只有義大利可列入前五名,即使如此,它的福利制度規模仍不及德國。

換言之,龐大的福利制度並不是問題的肇因。

接下來談德國的論述,亦即把問題主要歸咎於財政不負責任。這種論調似乎與希臘的情況相符,而且也僅止於此。義大利在危機發生前數年即已出現赤字,規模卻僅略大於德國(義大利的龐大赤字主要源自多年前不負責任的政策)。葡萄牙的赤字小很多,西班牙與愛爾蘭則享有盈餘。

噢,還有。部分不是歐元國的國家似乎也能夠在未面臨任何危機的情況下,揹負龐大的赤字與債務。英國與美國可以大約2%的低利率長期舉債;日本揹負的債務遠大於含希臘在內的任何歐洲國家,利率只有1%。

換言之,「希臘化」的經濟論辯毫無事實根據。

如此說來,歐洲的問題究竟何在?真相是,問題大多與貨幣有關。歐洲國家推出單一貨幣,卻缺少確保該貨幣運作無礙所需的配套機構,無形中等於再次創造金本位制的缺失。這些缺點曾經在大蕭條形成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更確切的說,歐元使民間投資人產生虛假的安全感,並導致資金大舉湧向歐洲各邊緣國,相對又導致成本與價格大漲,製造業失去競爭力,1999年貿易大致平衡的各國並開始出現龐大的貿易赤字。音樂突然中止。

如果這些邊緣國家仍然使用個別貨幣,極可能以貨幣貶值的手段迅速恢復競爭力。然而它們現在沒有自己的貨幣,意味它們勢必承受失業長期嚴重、通縮代價痛苦的後果。它們的債務危機主要是此一不幸癥結產生的副作用,因為經濟萎縮產生預算赤字,通縮則足以使債務負擔更加沉重。

如今,瞭解歐洲問題的本質只能為歐洲人帶來有限的益處。尤其是受到嚴重衝擊的各國,只能選擇不好的選項:承受通縮的煎熬,或者脫離歐元區。除非其他國家藥石罔效(希臘似乎正一步步淪入這種境地),這在政治上不可行。德國適時伸援的具體做法是,放棄自己的撙節政策,接受比較高的通膨。可是德國不願意。

對我們而言,協助歐洲重回正軌可以產生明顯的差異,因為有心人正在利用有關歐洲的不實論述鼓吹殘酷甚至後果無法收拾的政策。如果你下一次聽到有人以歐洲的例子主張廢棄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或緊縮開支,謹記:他們不知自己在說什麼。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fsj 提到...

聯日抗韓破滅… 台美日DRAM整併輪廓浮現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特稿】2012.02.29

爾必達長期以來就是台日DRAM業合作的關鍵指標,如今不堪龐大的負債,決定走向破產重整一途,為台灣業者原本寄望的「聯日抗韓」大夢破滅,取而代之的是口袋比較深的美光科技,美光代表美國勢力,原本就不樂見南韓DRAM業獨大,在爾必達破產後,更加速其整合爾必達的機會,使得台美日DRAM整併的輪廓浮現。

爾必達與美光過去是政府寄望整合國內DRAM業的救台軍,但在財務實力比較下,爾必達從與政府啟動談判後,就是財務較差的一方,說穿了整合台灣DRAM業的目的,總帶有先救自己的味道,因此賣技術有優惠,談合作身段也放較低,而且當時因為DRAM市況轉佳,加上各公司的負債巨大,整併最終以失敗收場。

反觀,台塑集團與美光陣營在最初政府提出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IMC),即因為參與的其他DRAM業者負債嚴重,財務不健全,而站在反對的一方,儘管後來整併破局,但台塑陣營的DRAM公司,還是在台塑與美光的支持下,持續保持資金不虞匱乏的狀態。

更重要的是,記憶體行業現已走向雲端,未來非只靠PC市場為唯一出海口,在此趨勢下,美光與爾必達的布局勝負立見,美光的產品線豐富,也擁有英特爾等客戶,美國有很多的產業都已經朝雲端在布局,美國不能缺少記憶體這部分的關鍵零組件,反觀爾必達在日本國內半導體業幾乎全掛的處境下,政府已無再支持的理由,破產消息雖驚人,但終究難以避免。

DRAM業近年來因為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興起,PC市場的需求已大不如前,緊守PC記憶體的業者都已陸續出局,未來具有整併實力、足以與南韓大廠對抗的,除了技術外,口袋也要夠深,美光處在這個優勢當頭,在成功成為華亞科最大股東後,接下來整併爾必達的機會也在眼前,台美日的整併似乎出現曙光。

※ 相關報導:

* 不服輸的桃太郎 爾必達要大復活?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930492.shtml

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曾強調,公司必將以全新姿態復活;日經新聞則指出,日前日本航空從申請適用公司更生法到提出更生計畫案,共花費了7至8個月時間,因此爾必達提出的「6周時間」,可算是超神速的重建計畫。



◆ 生活困難 美大學設食物銀行

【Upaper╱編譯中心】2012.02.29

美國越來越多大學在校園開設食物銀行,為生活困難的學生和其他人提供食物和生活品。Corvallis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生艾拉.馬丁內茲-莫瑞諾在男友失業後,生活發生困難,向該校的食物銀行求助。她說,食物銀行已成為她的「一種救濟」和「一項很好的額外補助」,「我感覺越舒服,就越願意把它當作一個可利用的資源」。

食品銀行向求助者提供麥片、肉、農產品、化妝品等食物和生活品,還使他們感覺到友愛和尊嚴。

過去1年來,田納西的州立大學和AustinPeay州立大學、阿肯色大學、喬治亞大學和猶他河谷大學等院校都開辦了食物銀行。

據阿肯色大學社區參與中心主任安吉拉.牛津估計,全美約有25所大學開設了食物銀行。「去年至少有10個大學校區跟我們聯繫」,詢問開辦食物銀行事宜。

西維吉尼亞大學博士生法卡斯的妻子也是研究生,妻子生孩子後,他每周去1次食物銀行,主要是領尿布,有時也領食品。美國最大賑飢組織和食物銀行組織「餵養美國」總裁薇姬.艾斯卡拉表示,大學生也遇到食物不足問題,不足為奇。

fsj 提到...

爾必達事件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2012.03.01

全球第三大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廠爾必達聲請破產保護,負債規模4,480億日圓(約新台幣1,650億元),創下日本製造業史上最高紀錄,且因與台灣產業界關係密切,更在國內形成強烈震撼,持有關聯股票的投資人求售無門,下游企業的貨款追討無著,與其競爭的同業則因供給壓力驟減而意外受惠,政府部門亦緊急集會研商對策。以現今情勢而言,爾必達震撼的後續發展還存有不少變數,但發展迄今,它至少已凸顯三個政策問題,值得政府省思。

爾必達事件對台灣產業的可能衝擊面向非常廣泛。在短期面,與爾必達合作及其下游相關台系廠商的應收帳款,恐將面臨程度不一的損失;DRAM價格向上暴衝的趨勢、南亞科及華亞科等潛在受惠程度、台灣下游PC及DRAM模組廠備料狀況等,也受到關注;此外,爾必達在台發行的台灣存託憑證(TDR)變現能力,則直接影響到廣大投資人的權益;當然,提供融資的金融業更不可能置身事外,亦將面臨再紓困或就此停損的抉擇。

產業面的發展牽連更廣,例如全球DRAM市場版圖與市占率的變動,包括PC用DRAM及智慧手持裝置用的低功耗行動記憶體(Mobile DRAM),以及全球智慧型手機品牌大廠後續出貨的順暢度,及可能的斷鏈隱憂等,都仍有待觀察;還有韓系廠商的動態,包括三星及海力士等在Mobile DRAM的寡占效應,以及三星是否會故技重施,運用新世代顯示技術卡住供貨,以拉大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等,更是不能掉以輕心;爾必達訂六周內提出的更生重整計畫內涵、日本政府的態度及作法,則關乎到台灣DRAM「聯美日抗韓」策略的後續推展與進程,同樣必須密切掌握。

上述影響都還在發展中,相關各方也正在積極應變;從這些影響與可能的應變中,不同位置的人可以學得不同的教訓,對政府而言,爾必達事件至少向三個政策提出新的提問,需要重新思索。

第一個是政府力推的TDR政策。TDR是政府促進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政策之一,開放國外企業以存託憑證在台第二上市籌資,但推動迄今,純外資企業極少,多以台商或華商為主,距離真正的國際化還仍遠;如今,爾必達TDR又成為第一家因母公司聲請破產而須與原股同步下市的案例,更是重擊TDR政策的威信,其在財報透明度、資訊揭露對等性、風險告知、投資人權益維護等方面的規範是否周延,同樣會在這次事件中受到嚴格檢驗,因而其不僅僅是一次性處置而已,金管會應全面檢視已疲態盡露的TDR政策。

第二個是DRAM產業的發展走向。爾必達此次聲請破產保護,可減緩其龐大債務的支付壓力,也勢必需要重新安排或處分其現有相關技術資產。從長期發展角度,政府及業界應積極評估我國記憶體的技術缺口,以及爾必達技術資產對台灣的互補性與加成程度,購入關鍵技術與專利,避免落入美、韓或中國大陸手中,而非關注於先進製程產能上;政府更應由此推動進行深入的專利探勘及鎖定,其不僅是在Mobile DRAM,更須主動掌握其下世代記憶體。

第三個是政府的產業輔導政策。近年的DRAM產業發展史,說的是企業盲目擴張、不敵景氣波動而出現巨額虧損、政府金融紓困、以拖待變卻總等不到春天的過程,馬總統甚至還說過「不救DRAM,不配做總統」的重話,但如今看來,缺乏策略的救援不只救不了產業、把金融業拖下水,更錯失整併或技術升級的機會,甚且難有翻身之機,這一段過程已證明過去政策的錯誤,而且代價高昂。因此,面對目前也陷入經營困境但規模更大的面板業,政府的輔導政策真的必須改變了。



◆ 社論-美日兩大企業興衰 國內企業警鐘

【本報訊】2012-03-01 中國時報

由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大熱賣,美國蘋果公司營收、獲利頻頻創新高,上周五股價衝破五百廿二美元,成為全美市值最高的公司,更被評選為全美聲譽最高的企業。相對地,曾經叱吒風雲的日本電子業,似乎從雲端急落,全球排名第三、日本最大DRAM廠商爾必達周一聲請破產,成為日本製造業史上最大破產案。兩大企業的興盛與衰敗,提供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廠商許多省思。

賈伯斯去世後,蘋果業績表現依然亮麗,手上現金近千億美元,公司市值超越希臘全國國內生產毛額。《經濟學人》分析全球前二百大公司十年來股價變化,若在二○○二年二月以一百美元投資蘋果,十年後大約價值四千美元,成長四十倍,獲利率高居第一;相對地,如果十年前以一百美元投資AIG(美國國際金融集團),現在大概只剩二美元。

不可諱言,蘋果創造如此佳績,背後有來自海外代工廠數百萬勞工共同的努力。今年來,集所有榮耀於一身的蘋果,亦飽受美國輿論批評,美國民間團體發動廿五萬人連署,要求蘋果為海外代工廠勞工的工作環境與條件負起責任。蘋果於一月間首度披露全球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英特爾、三星、索尼都名列其中,還包括卅九家台商,並破天荒委託美國公平勞動協會(FLA)對旗下代工廠進行調查,以洗刷「血汗工廠」的汙名。

依美國學者調查,蘋果由於掌握了高附加價值的研發、產品設計、行銷等,每一台iphone可以獲取五成八以上的利潤,而提供零件與組裝的台灣代工廠分不到一%。在這個龐大供應鏈中,蘋果掌握品牌與研發、行銷等各種優勢,將利益極大化,相對地,為其代工的台灣電子業費盡心血只獲取微薄利潤,還遭外界質疑為「血汗工廠」,真是情何以堪。

反觀韓國的三星,為蘋果重要的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是強大競爭對手,雙方更在多項專利權之間掀起戰火。同樣以代工起家的三星,自一九三八年以賣魚乾、麵條的貿易商起家,如今成為韓國第一大財閥,旗下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在全球品牌價值排名中,近年三星大幅領先競爭對手索尼,儼然成為亞洲企業的新典範。

三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來自政府的扶持,但總裁李健熙的運籌帷幄功不可沒。三星很早就重視研發、建立品牌與人才培育,目前在美國取得的專利數量僅次於IBM。由於李健熙深具危機意識,三星早已為下一個十年的產業布局,準備投下二百億美元在五大新興領域,包括太陽能、LED、醫療設備、新藥開發和汽車電池等,大舉朝向綠能與健康產業邁進。

相較於韓國三星的崛起,日本電子業則是江河日下。以爾必達為例,五年來市值失血九五%,預計三月廿八日下市。市場人士分析,爾必達失敗的眾多原因之一是未能精準掌握市場脈動,提前切入行動通訊的特殊晶片市場,使得這項市場拱手讓給三星與其他韓國廠商,最後終於走上破產命運。

自二千年以來,日本前五大電子公司的市值跌落到只剩三分之一,市占率也節節下滑。《經濟學人》指出,日本電子業的問題在於競相生產類似產品,未能及時轉型。有人形容「每個人都知道要改變,卻沒有人真正做了改變。」

韓、日科技產業的興盛與衰敗,正顯示全球科技競賽中沒有永遠的贏家,如果沒有足夠危機意識,強化研發能力並掌握關鍵技術,提前啟動未來布局,盛極一時的日本電子業也會走向衰敗,爾必達的破產正是慘痛例證。近年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發展上,從DRAM到面板,許多領域均被韓國大幅超越,何時才能扳回一城呢?

在產業價值鏈中,蘋果掌握了高附加價值部分,獲利不斷創新高;台灣代工廠商只獲取微薄利潤,為人作嫁,還要遭到調查。這次事件對國內科技業者更是一記警鐘,唯有加速轉型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提升研發能力、開發品牌,朝「微笑曲線」兩端發展,才是突圍致勝之道;未能及時轉型的後果,則是慘遭市場淘汰。

fsj 提到...

社論-三萬五千美元的虛與實

【本報訊】2012-03-01 工商時報

美國「富比世雜誌」(Forbes)最新一期公布全球最富有國家與地區的排名,台灣以35,604美元,排名第21,不只超越排名25的日本和27的南韓,甚至也超過歐洲的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

看到這則外電訊息,相信不只國人覺得難以置信,政府主管部門恐怕也會嚇一大跳。儘管「富比世」的這項數值,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2010年的人均GDP數據,再按購買力平價(PPP)調整而後得出。從而日、韓兩國的GDP雖較我國高,但因物價偏高,換算起來購買力水準反而不如我國。但是最後推估台灣依「購買力平價」計算平均每人的國內生產毛額超過35,000美元,此項數據明顯逾越國人的認知和實質感受,對此「不虞之譽」與其說是受寵若驚,更直覺的自然是難以置信了。

於此,姑不論「富比世」公布的排名,其數值估算有無誤差,執政當局也先別忙著攬為己功。我們認為在排名數值表象的背後,倒是很有一些值得正視深思的課題:

其一、「富比世」捨傳統的GDP排名,改以PPP為準據,的確是較為實在的排名方式。畢竟高所得國家地區如果同時也是高物價地區,則實際生活水準未必能與所得相當。而除了改以「相對購買力指標」做為評定指標之外,近年來在有關國民生產、所得的統計方法上,另外尚有所謂「國民幸福指數」與「國民綠色所得」等的評比指標,以修正過往以金錢所得為唯一評比指標的偏失。當然這些新的指數之建立,如何衡量幸福指數?如何精算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代價?在在都有進一步精準化的空間。但至少我們認為執政當局應責成新改制的主計總處,今後在發表定期的統計數據時,不要再只是獨尊GDP而罷黜百家,而是能夠兼容並包,多面相的呈現國家發展的真實面貌。

其二、不論「富比世」推算台灣的國民實質所得高逾35,000美元,或者傳統GDP發布台灣國民所得已逾20,000美元,許多人不只無感,甚至感慨近年來的實質薪資近乎停滯。這種感受的落差,反映出以全體國民的年生產總額推算出的平均所得,並不足以掩蓋社會上貧富差距愈趨嚴重的事實。也就是說富豪所得的快速增加墊高了國民所得的平均值,因此單獨聚焦於GDP,甚至把數值的增長引為政績,勢必會陷入認知盲點,完全無助於貧富差距的化解。

其三、我國所以能在「富比世」的評比中勝過日韓,關鍵在於台灣物價的相對低廉。政府努力維持低物價當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擴大所形成的內部壓力乃至民怨,但是低物價策略有時候其實是具有雙面刃的效果。譬如明顯偏低的電價、水價、油價,既可能使得國內的業者與民眾不容易養成節能減碳的習慣,從而未來可能要面對沉重的國際制裁壓力;同時刻意以補貼方式壓低物價,也會造成政府財政惡化與資源錯置的後遺。如何執兩用中,恰正是行政當局執政能力與施政智慧的考驗。

其四、依照「富比世」此一排行,台灣人均所得逾35,000美元,但政府近年的財政赤字則是快速增長。呈現出來的是「國貧民富」的景象,與對岸中國近年來政府稅收快速增長所形成的「國富民貧」景象恰成強烈對比。宏觀的來看,大陸的課題固而是要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朝均富社會轉型。而台灣的課題則是如何透過稅制改革,一方面讓社會大眾也能對國民所得排名提升「有感」;另方面也可遏止國家財政的持續惡化,以致步上歐美部分國家債務危機的覆轍。

其五、「富比世」的計算指標儘管是在GDP的基礎上參採PPP,但以台灣的實際情況而言,地下經濟並未能納入帳面上的國民總生產所得,真要納入搞不好台灣的年均所得已經超過40,000美元。台灣這種地下經濟昌盛的景況,一方面顯示台灣社會確是「藏富於民」與「國窮民富」,但另方面也將使得有限的社福資源分配受到扭曲。也就是真正貧困的人可能無法得到足夠與及時的救助,但同時卻有本該被排富的人卻能分享社福資源。因此如何堵住此一漏洞,或至少拉近落差,讓寶貴的社福資源能夠最大程度的挹注確實需要的中低收入者身上,主管官署無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想像一下國人的實際生活水準是否真的比日韓、比英法還好,如果還有疑問,恰正是政府施政應該著力之處。「富比世」數據的公布,至少帶來邁向真實未來的可能,也有待大家一起來實現。



◆ 勞退帳戶 去年每人平均倒虧3055元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3.02

勞保局自3月起,將勞退新制基金上年度投資收益分配到適用新制的勞工退休帳戶。去年勞退新制基金因為歐債危機衝擊,投資慘賠264億元,以近864萬勞工退休帳戶而言,平均每人不但分不到錢,還被倒扣3055元,為勞退新制開辦7年以來,分配收益最差的一次。

勞退新制自94年開辦以來,勞退新制基金只有二年投資收益為負數,分別是2008年金融海嘯及去年。2008年收益為-176.6億元,退休帳戶695.6萬,平均每人為-2539元。

勞保局強調,收益分配負數只是帳面數字,政府仍有2年定存保證收益,勞工現在會看到帳戶累計餘額縮水,但真正請領時,總額會計入歷年2年定存保證收益,絕對不會縮水。

勞保局表示,根據規定,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應在每年2月底前通知勞保局基金前1年度損益,勞保局於3月底前辦理收益分配。去年因為全球經濟受歐債危機擴大陰影影響,全球股市大跌,勞退新制基金全年累計收益為-264億元。

據統計,目前新制退休帳戶共863.9萬個,若以-264億元平均分配,等於平均每個帳戶為-3055元。

勞保局表示,雖然100年收益分配為負數,但只是呈現100年基金運用收益結果,勞工領退休金時,享有「保證收益機制」 (即2年定期存款利率計算的收益),以100年為例,2年定存利率為1.3131%,



◆ 跨行轉帳 最快六月降為15元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2.03.01

金管會昨天宣布調降自動櫃員機(ATM)交易手續費,跨行轉帳手續費從每筆十七元降為十五元,跨行提款則由每筆六元降為五元;新的收費標準,將在各銀行ATM系統修改完成後,統一實施。

財金公司副總經理潘維忠昨晚說,由於各銀行修改ATM系統所需時間不一,而且修改後,還需要連線測試,估計最快三個月可以調整完畢,順利的話,ATM跨行交易手續費將在六月降價。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說,以目前每月ATM平均跨行提款一千九百七十二萬筆,跨行轉帳七百五十七萬筆來估算,這次調降跨行交易手續費,民眾一年可省下四點二億元。

上次調降ATM跨行轉帳及跨行提款手續費,是在二○○四年,當時跨轉及跨提手續費各調降一元,這次跨行提款降價一元,跨行轉帳調降二元,降幅比上次大。

另外,網路與智慧手機風行後,網路銀行與行動銀行也愈來愈普及,張國銘說,網銀及行動銀行的跨行轉帳手續費也要調降兩元。事實上,為了吸引網銀客戶,目前已有銀行提供每月數次、甚至數十次的跨轉手續費「全免」優惠。

金管會說,日本ATM跨行提款及轉帳手續費,至少是台幣卅九元、七十八元,香港ATM跨提及跨轉手續費,每筆也高達九十六元、三百八十五元,比較起來,台灣ATM收費算是「偏低水準」。

fsj 提到...

周行一:短期繁榮與長期不安

【聯合報╱周行一】2012.03.02

國際政經情勢讓我相信,台灣將有四年的短期穩定與繁榮,但是長期競爭力卻令人非常不安,必須把握短期的有利窗口,為長期的生存發展建立堅實的基礎。

未來四年的國際政經因素,多數都朝有利台灣方向進展,兩岸關係將持續穩定、美國經濟將漸漸繁榮、亞太地區國家間的貿易會日漸昌盛,歐債纏身的國家不會有大規模及失序的違約、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將不至於把世界帶入險境。

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漸具世界影響力,在美國經濟未能繁榮之前,大陸的經濟地位變得舉足輕重。基本上,大陸的短期經濟與政治風險不高,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已經證明,刺激內需可以彌補入超的短少,通貨膨脹及資產(尤其是房地產)泡沫才是中共的頭痛。政府要緊的是權衡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鬆緊與經濟的過熱,出超反而是次要的考量,所以人民幣在金融危機後已經升值了百分之八。二○○五至○九年間,勞工生產力每年平均提升了百分之九點六,比印度高了三分之一,展現了大陸的經濟潛力,而工資每年成長比生產力還高,平均百分之十五以上,更顯示大陸有能力發展內需經濟,同時漸漸擺脫低附加價值的生產模式。

房價已開始下跌,只要經濟能持續維持合理的成長(一般認為門檻是百分之八),中國大陸的社會就不致動亂。而政治上,習近平成功訪美歐,預示大陸會再有一次和平的國家領導人轉換,因此短期間將會是穩定的,這將延續中共的對台政策。ECFA會是兩岸穩定往來基礎,未來四年,兩岸經貿互動會更加頻繁,支撐台灣經濟,也會誘使外商與台商合作,開發大陸內需市場,所以會有愈來愈多的外資來台投資。

國際情勢方面,美國正在緩慢復甦,會嚴重衰退再次引發全球危機的機會已大幅降低,美國仍舊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地方。金融危機並未重創美國企業,而且金融體系經過整理之後,風險已經大為降低。經濟隨著個人及企業負債逐漸降低,信心增強,成長力道就會加快,會降低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

歐債危機進入第三年,解決問題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儘管希臘等高債務國家瞭解控制財政是唯一出路,政治問題使得債務並未迅速受到控制,因此處理將曠日廢時。不過因希臘被迫離開歐元區對大家的成本都太嚴重,歐元區短期內將得以維持,只是償債問題將不斷發生,所以經濟低迷將維持一段時間,如歹戲拖棚太久,就會像日本一樣,與世界經濟成長的相關性愈來愈低。

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是最大變數,伊朗發展核武的企圖昭然若揭,如果以色列攻擊伊朗,戰爭應當會侷限於當地,但油價將會竄高,不過世界依賴伊朗供油不深,全球經濟屬低檔狀態,加上過去十年世界經濟並未因油價飆漲而引發惡性通貨膨脹,通膨壓力不會一發不可收拾。

台灣對歐洲貿易出超的依賴遠不如對大陸、亞洲及美國,穩定的兩岸關係給台灣經營大陸市場的絕佳機會,加上持續成長的中國、美國及亞洲,未來四年將是中華民國廿年來最好的機會,爭取外資直接投資,只要善用環境,我們將有四年的穩定與繁榮。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 相關報導:

* 台灣PMI飆上52.7 製造業春燕來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34633.shtml

滙豐昨(1)日公布滙豐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2月來到52.7,不僅優於1月的48.9,也是去年5月以來、近九個月首次出現回升,顯示製造業出現溫和成長。

* 全球製造業 走出低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934663.shtml

亞洲製造業2月持續擴張,美國製造業成長意外減緩,歐元區則連續第七個月呈現萎縮,但已較1月有起色,顯示全球製造業已逐漸走出低迷景況。在美國優於預期的就業數據支撐下,歐、美股市漲幅各維持在1%和0.5%。

* 開發中國家 赤貧人口降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34557.shtml

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拜中國的經濟榮景所賜,開發中國家在2005年至2008年間的赤貧人口數量減至歷來最少,且似乎已達成聯合國設定、開發中國家赤貧人口在2015年前減半的目標。

* 智庫:貧富差距惡化 馬政府稅改玩假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2/today-p1.htm

學者專家昨天表示,國內貧富差距逐年惡化,賦稅改革可以發揮所得重分配功能,但新內閣上路以來,稅改主張「滿天飛舞」,卻沒有一項拍板定案。資本利得稅是賦稅公平的展現,若連證所稅都無法開徵,馬政府稅改就是玩假的。



◆ 各國央行撒錢救市 小心自爆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美聯社華盛頓一日電】2012.03.02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世界各國央行透過降息、收購公債、提供銀行低廉貸款、吸收高風險資產等少見措施,呵護國際金融系統。各國央行從未在全球金融系統撒下這麼多錢。

過去三年半以來,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和歐元區17國的央行大舉注資,資產負債表合計膨脹到8.76兆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央行大舉注資抑制了借貸成本,提高銀行、政府和企業的信心。但批評者認為,現金滿溢可能引發高通膨,石油、糧食、黃金等商品價格攀高都說明了此事。他們警告,廉價的資金成本可能把股市推升到危險的水準。

批評者還說,金融危機讓各國央行吸收銀行急於脫手的高風險投資。麻煩的是,各國央行最終仍須將上兆美元的資產脫手,背後也隱藏風險。

歐洲央行(ECB)剛為銀行釋出7,120億美元的第二輪低成本貸款,是最新一波注資行動。

有時主要國家的央行會聯手增強救市力道,如去年12月初,美國和歐洲、英國、加拿大、日本、瑞士聯手紓緩美元融資困境,這是2008年10月來央行聯手降息後,最大規模的聯合行動。

央行除了透過貨幣供給控制利率和物價水準的核心任務外,又因肩負著國內金融機構最後靠山的角色,自覺有必要採取影響如此深遠的行動。從各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可看出他們吸收的資產,像是債券、抵押擔保證券(MBS)等。

金融海嘯爆發後,各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美國聯準會(Fed)為2.94兆美元,是2008年8月危機發生前的三倍;歐洲央行為3.58兆美元,幾乎是危機前的兩倍;英格蘭銀行(BOE)膨脹三倍;日本銀行增加28%。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詹迪說,唯一相近的大規模注資行動,發生在1930年各央行抵禦大蕭條時。目前各央行還沒有改弦更張、準備緊縮銀根的跡象。美國聯準會表明超低利率將維持至少到2014年底,其他國家央行仍將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各央行另為商業銀行提供超低利的融資計畫,或收購公債以壓低長期利率(即所謂的量化寬鬆,QE)。

未來如何消化資產負債表吸收的資產、又不會傷害到國內金融系統,成為各央行需要小心處理的任務。



◆ yes123求職網調查/「你是同志?」近半求職者 面試被探隱私

自由 2012.03.02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你喜歡穿什麼顏色的內褲?」「聲音這麼細,你是同志喔!」可別以為這是好朋友間的聊天對話,yes123求職網調查,企業面試,應徵者活脫脫像被剝光,四十九.二%求職者曾被問及隱私等與工作無關的問題,就連性向、內衣品牌、內褲顏色都不放過,讓應徵者覺得「很驚嚇」!

目前正值求職旺季,卻有不少應徵者在面試時,遇到面試官驚人的「表現」,yes123求職網於二月中進行「面試怪現象」網路問卷調查,會員有效問卷共計一九五二份。

調查發現,超過四十九%求職者曾被面試官問及隱私,三十二.五%在面試時覺得被歧視;yes123求職網提醒,企業徵才容易觸及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服務法等法律問題,應謹慎處理。

47%不爽面試官言語歧視

企業常愛抱怨求職者表現不佳,但yes123求職網公關副理楊舜欽分析,求職者心目中也有許多不專業的面試官,其中最讓應徵者不爽的前五類面試官,以言語歧視(四十七.七%)排第一,其次分別是未看過履歷、遲到、觸及隱私、面試時間冗長等。

逾8成會照實回答隱私問題

不過,面對這些奇怪面試官,求職者多選擇當「忍者龜」,願為五斗米折腰。逾八成會照實回答隱私,其中四十七%立即回答,另三十四.二%以為自己聽錯,會請面試官再重複一次題目,只有十五.四%拒絕作答,三.五%當做沒聽到,或答非所問。七十五%應徵者坦言,面試官的問題會影響對企業觀感。

楊舜欽指出,許多面試題目已觸及就業服務法反歧視的地雷,內容從父母關係、夫妻感情,是否再婚,到身材長相、政黨傾向、宗教無所不包;最令人不解的是,有面試官連貼身衣物都關心。

楊舜欽提醒企業主,依照就業服務法規定,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的員工,不得出現種族、語言、宗教、黨派、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等歧視做法。

大眾傳播業最愛探隱私

至於面試時最愛探人隱私的企業,第一名是大眾傳播業,三十九.六%該行業求職者面試時被問及過多隱私;其次則分別是醫療業、服務業及餐飲業。

fsj 提到...

新興國貨幣戰爭 噩夢重演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03.03

當前全球經濟再度上演2009年與2010年的類似戲碼:先進國家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新興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先是吸引尋求收益的投資人短期資金湧入,結果使這些政府出手干預貨幣市場,同時又形成通膨力量。

有人認為,由於惡性循環正導致一些國家上演「貨幣戰爭」競貶貨幣,這個危機將使輸入性通膨問題更加惡化,終究迫使新興國家的央行升息因應。接下來造成新興市場與全球的經濟都會出現「硬著陸」式減緩。

歐洲央行(ECB)29日提供歐洲800家銀行5,293億歐元貸款。資金流動性提升,預期將帶動新買盤湧入新興國家貨幣市場。新興市場貨幣在今年前六周內就已收復2011年的逾半數貶幅,原因大抵是歐洲央行在去年12月即祭出類似舉措,提供大量低利貸款。

更令人憂心的是,油價與商品價格再度飆升使新興國家更添通膨挑戰,出手調控的空間也因此受限。

新興市場的貨幣與經濟的確會因外資湧入受惠,但其中多數國家無法跟上匯率劇變的步伐,因為這導致主要出口產業面臨困境。回顧2009年與2010年的匯率劇升曾促使決策者實施資本管制並出手平抑匯價,但這兩種手段都會嚇跑國家所需的長期投資人。

許多經濟學家支持這些國家的立場。連向來主張不干預的國際貨幣基金(IMF)29日甚至發布報告,提倡把「暫時」干預視為平抑匯率波動的工具之一。不過市場普遍也認為,如果央行讓本幣匯率過度疲弱,可能導致通膨加劇,原因是本國貨幣貶值將導致進口價格提高。最終還需輔以利率政策來抵消其影響,但如此又會阻礙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這是2010年上演的循環情節。

歐本海默貨幣機會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隆吉斯說:「去年似曾相似的情況又出現了,當時已開發國家實施類似的寬鬆政策,引發新興市場國家展開貨幣戰爭。」

※ 相關報導:

* 歐盟25國 簽署新財政協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936722.shtml

歐盟25國領袖2日簽署新的財政協議,藉此強迫各國平衡財政、深化政治與經濟整合,並避免吞噬歐元區的債務危機捲土重來。

* 金援雙D「慘」業 衝3,400億新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36744.shtml

據統計,茂德、力晶、奇美電以及瑞晶等四家「雙D」(DARM、面板)公司,合計向國內銀行申請紓困金額高達3,413億元,創下國內企業紓困新高。這也讓「苦主」、債權銀行自嘲今年是「紓困年」。



◆ 66%亞洲雇主 計劃加薪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綜合外電】2012.03.03

彭博商業週刊報導,面臨歐債危機衝擊出口,亞洲就業市場仍維持韌性,意味穩定的國內需求,可能降低各國央行祭出貨幣刺激政策的可能性。

根據英國最大人力仲介業者Hays調查,亞洲就業市場持續穩健,三分之二的亞洲雇主今年計劃加薪至少3%,54%的雇主也計劃對逾半數員工發放獎金。

新加坡2011年失業率降至2%,為14年低點;香港1月失業率降至1998年來低點;南韓和台灣失業率也是2008年來最低;新加坡上季經濟雖負成長,新增就業人數仍創下七季來最多。

滙豐控股公司(HSBC)駐香港亞洲經濟研究共同主管紐曼說:「亞洲的就業市場良好。決策者想要主動出擊,在形成問題前栓緊螺絲,而不是什麼都不做、讓通膨率再度增加。我們甚至預期今年底利率將回升。」

外界預期南韓和馬來西亞下周將暫停調降利率的計畫,因油價高漲添加通膨風險。隨著美國聯準會(Fed)竭力維持接近零的基準利率,歐洲央行(ECB)擴大流動性注資,歐美和亞洲不同調的貨幣政策,凸顯強勢亞幣的預測。

馬來西亞上季失業率降為3%,接近1999年來最低,比前季降0.1個百分點,央行1月的會議也決定暫停降息,最後一次升息則是在去年5月。



◆ 社論-大陸面臨另一波經改路線之爭

【本報訊】2012-03-03 工商時報

世界銀行(World Bank)日前針對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必須進行另一階段的經濟改革,尤其是應該縮減國有企業規模等,否則就會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因為中國大陸目前的增長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的。

這是一份長期發展的報告,名稱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China 2030: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探討中國2030年時在一些假設狀況下,將呈現的情形。世銀報告預測,即使北京方面實施了若干改革、避免讓中國經濟遭受衝擊,但到2021年時中國的年增長率仍將降至5.9%,到2026年時更將降至5%。世銀在研究中肯定了有助於避免增長停滯的各項改革,包括加強財政體系、促進綠色增長、擴大社會保障、降低不平等程度、鼓勵創新,以及讓中國金融業融入全球金融體系。

但最具爭議的建議,應該是呼籲北京方面重新界定政府職能,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因此報告上還提出警告,改革的主要障礙將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既得利益集團包括在市場上享有壟斷地位的國企,以及在現有權力結構中享有特權的公司及個人。

這份報告所提,一般認為是相當中肯的建議,因為過去世銀多次的報告,都是單方面提出中國應該如何改進,以善盡國際經濟大國的責任,例如要求人民幣應加速升值等。但這次世銀是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而做出這份報告。世銀總裁佐立克表示,這個項目得到中國副總理李克強的「堅定承諾」,而李克強可望在今年內出任中國總理,顯示大陸政府基本同意報告的內容。

而且就在不久前,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社論也呼籲改革。文章發出了嚴重警告:「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就會有危險。」接著國際金融報也報導,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的聲浪從未停過。但是,最近10年來,國企改革的步子明顯慢了下來。許多學者指出,特別是自金融海嘯以來,國企對許多行業的強勢推進,已經明顯擠佔民營經濟,導致國有企業在很多行業形成壟斷地位,並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圍繞著國有資本的既得利益集團。這些不間斷的報導,似乎就在營造改革的氛圍,加上世銀報告的提出,更讓世人認為大陸當局正在為下一階段的改革做準備。

然而情況似乎不是如此樂觀。報告公布後不久,果然如報告中提出的警告一樣,國資委(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很快就跳出來要求公開討論。國資委認為,降低國有經濟所佔比例將違反中國憲法,有顛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嫌疑,並要求與相關機構展開辯論。中國大陸內部似乎又面臨經濟改革的路線之爭。

其實這個到底要偏向國有化,還是偏向私有化的改革路線之爭,一直存在。回顧10年多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外界曾以為中國國企改革的步伐會有所加快。然而北京卻朝著相反的方向邁進(儘管大多數大國企都上了市),並將國民經濟的控制權重新收回到政府手中。包括銀行、保險和電信﹐中國國企的

主導作用增強了,影響力也更大了。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讓保守派人士藉此證明,北京所走的經濟高度集中並由政府控制的道路是正確的。資本管控讓中國躲過了全球金融危機﹐而且國有銀行不僅無需國家救助,反而推出了高達4兆元(合6,3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讓中國經濟迅速重回增長軌道,也因此讓全球刮目相看,改革的氣氛也因而暫停。

但經過3年多以後重新回顧,中國政府主導的借貸熱潮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或許是有效的,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不僅包括資源分配嚴重不合理、資產泡沫、結構性通脹加劇、官員腐敗以及急速擴大的壞賬水平,還包括一個全新的地下銀行體系的發展。於是改革的呼聲再起,尤其是獨厚國企的作法,更被認為應該要有效的改革。

另外中國30年的成長,在工資等成本的上漲後,其投資優勢已不如周邊國家,全球許多資金將會流向一些新崛起的國家,包括印尼、越南、泰國,甚至柬埔寨等國家。中國接下來要靠本身的內需來進一步發展,而這意味著今後不能再指望自己是唯一一個吸引人投資的希望之地了。加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解決,美國的經濟還在等待復甦中,也因此中國更需要依靠自身的改革,找到自我成長的力量。

目前國資委雖然跳出來要求展開辯論,此正好同時是改革派的機會。因為改革派若能提出更多的事實和證明,獲得更多的支持,則改革雖然遭遇初始的困難,卻可望為未來的順利改革舖路。再者,只有中國大陸內部獲得共識,改革才能成功。

fsj 提到...

財經漫遊-別用數字對我撒謊

【沈雲驄】2012-03-03 中國時報

說到牛肉。幾年來,阿根廷人越吃越少。

去年,平均每個阿根廷人只吃了五十五公斤牛肉,據說是近百年來的最低紀錄。原因之一,是天旱,減少了供給;原因之二,是通膨,牛肉價格越來越貴,人民買不起,乾脆少吃。

然而,這個物價飆漲的現實世界,從該國官方所公布的統計數據,是完全看不出來的。打從現任總統費南德茲與她的先生從二○○三年開始執政以來,官方所公布的通膨率,從來沒有高過十二%。跟其他新興國家比,不是最爛的,但卻跟老百姓的感受差距很大。有民間經濟學家憂心,實際的通膨率早就飆破二○%。年初手中的一百元,到年底還買不足八十。

這也就是為什麼,從本周起的英國《經濟學人》決定,不再引用阿根廷的官方數據了。「別對我撒謊,阿根廷。」該雜誌下了這樣的標題。在經濟數據上撒謊的,當然不只有阿根廷。從中國到希臘,從國民所得到政府赤字,多年來你我看到的,常是政府們刻意修飾,隱惡揚善後的數據。

但今天我們都看到了,年復一年美化數據之後所造成的災難。在希臘,因為政府長期隱藏了真實的預算赤字與債務,害得人民如今措手不及;在印度,要在如此廣大面積的國土上進行任何統計,本來就已經很困難,再加上政府刻意營造「低失業率」、「貧窮問題改善」的形象,更使得各種指標嚴重失真,數以萬計的貧窮家庭被官方抹去,不存在於數據中,也無法獲得應有的援助。

這正是數據重要的原因:它讓我們知道自己過得好不好。好,是哪些事情做對;不好,又是哪些方面搞砸,該怎麼改進。假如連數據都造假,像阿根廷這樣,明明物價已經比多數國家高,而且飆到老百姓都有警覺,政府卻揮舞著假數據裝作沒事一樣,要人民怎麼放心?

人民要放心,政府就不能在數據上撒謊。道理很簡單:不面對真實數據,要怎麼與人民攜手解決難題?

例如這陣子,馬來西亞為了是否該核准設立稀土廠,鬧得沸沸揚揚。稀土,經過提煉後可用在各種消費產品上,從IPOD到平板電視,想也知道將來商機很大。但問題是:提煉過程中,會造成輻射汙染;剩下的廢料處理,也沒人保證安全。因此,馬來西亞政府雖然早在二○○八年,核准了澳洲萊納斯公司在東岸的關丹設廠,卻一直遭到居民反對。

而力挺萊納斯的大馬「原子能執照局」,卻在本周發表一份報告,聲稱該局今年一月間,在全馬四個地方進行人民意向調查。結果發現「只有七、八人反對興建稀土廠」,約佔總體的「三%」,換言之,絕大多數人民都贊成。消息一出,舉國譁然。幾個月來,數以千計的抗議者不是走上街頭,就是在網路上強烈撻伐,難道政府視如未見?要不要興建,政府與人民可以辯論,但豈能玩弄數字至此?

數字不應玩弄,也不應淪為政府轉移焦點的擋箭牌,遮掩了真正該面對的課題。拿台灣最近含瘦肉精美國牛的爭議來說,行政院聲稱,全世界明文禁用的國家,只有二十九個。言下之意是,大部分國家都沒禁止,我們未必不能開放。

這正是利用數據,轉移問題焦點:瘦肉精到底是否有害人體健康、該不該禁止,才是應該討論的重點。倘若沒害,就算全世界都禁止,開放有何不可?若有害,即便所有國家都開放,難道台灣就不能力排眾議,帶頭說NO嗎?

阿根廷的物價,大馬的稀土,台灣的美國牛,其實人民都能明白不是單純的課題,當中得顧經濟,顧政治,外加健康與人權。畢竟,今天的世界遠比過去複雜,平日埋首過自己日子的老百姓,更需要政府們站在制高點上──就算未必能帶領大家趨吉避凶,至少要用正確的數據來反映真實情勢,好讓人民有所準備。假如連數據都要撒謊與玩弄,要人民怎麼相信,政府會誠實地面對問題呢?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fsj 提到...

俄羅斯經濟沈痾…比12年前棘手

【經濟日報╱編譯 余曉惠】2012.03.05

普亭第三度回鍋總統幾乎是十拿九穩,多數人將把票投給這位過去12年為俄國帶來經濟穩定的強人。但普亭上任後仍須在全球經濟危機下處理陳年的經濟問題:減少對能源出口的依賴,經濟現代化,改善貪腐與官僚政治。

普亭2000年成為俄羅斯總統,俄羅斯剛要準備擺脫1998年金融風暴和倒債危機。當時的第一要務是削減債務、恢復成長、減少俄國對石油出口的仰賴。

現今的俄羅斯以購買力論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不久前還爭取到世界貿易組織(WTO)入會資格。與90年代相比,人民更富庶、舖張,國內通膨持續下滑,俄國已是黃金和外匯存底第三大國。

但瑰麗的表象後有許多老問題:高度依賴能源出口、經濟改革停滯、2000年迄今貪腐和官僚政治急速增加。而且這次全球經濟陷入危機,問題比12年前更棘手。

俄羅斯能源出口占總出口比率不降反升。經濟連續擴張十年的俄羅斯,2008年底到2009年初面臨首次經濟衰退,根本原因與全球油氣價格波動對俄羅斯油價的衝擊直接相關。

官員說,經濟難以多元發展是因過去忙著償付外債。俄國目前政府債務只剩335億美元、不到GDP的3%,但企業負債高達5,000億美元,幾乎是GDP的三分之一。

※ 相關報導:

* 8年來首度 大陸GDP調降至7.5%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40944.shtml

在經濟界一片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保八」的預測聲中,大陸總理溫家寶將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預測指標,調低到7.5%。

* 溫家寶談話 提「九大任務」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40942.shtml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十八字方針,並提出九大任務如下...



◆ 潘進丁:因應高齡化…超商可送餐 跨照護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2012.03.05

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說,連鎖服務業涵蓋食、衣、住、行各層面,各產業必須持續創新,走在消費者的前面。他以便利超商為例說明,隨著人口高齡化時代來臨,未來可嘗試透過送餐方式跨入社區照護服務領域。

潘進丁說,連鎖服務業的產業界線越來越模糊,超商越開越大,大型量販店相反地朝小店面發展。不論是超商還是量販店,都陸續推出便當、熟食等餐飲,將觸角跨入外食市場,通路不斷變形、擴張,消費越來越方便,業者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潘進丁說,連鎖服務業中餐飲業的占比很高,競爭非常激烈,小至街邊的飲料攤、大到連鎖餐飲集團,吃的行業密度相當高。當超商跨入外食產業,餐飲業更要提升消費者其他的滿足感。

再以高齡化市場為例,潘進丁說,日本超商業者推出送餐服務;針對小家庭需求,開發出便利型小包裝的生鮮產品,這些都已經開始發展,台灣的超商未來也可開始賣生鮮。

網路市場更是零售服務業者不可忽略的市場,潘進丁觀察,網路購物近年來蓬勃發展,到超商取貨兩每年以兩到三成的速度成長,帶動本土服裝業者如Lativ、東京衣著等品牌大行其道,成功分食實體服裝通路市場。

潘進丁說,未來的零售服務業與網路、電訊、金融業更深度結合將會是趨勢,透過網路購物、智慧型手機下單,背後有更緊密的金流與物流業務配合,串起新的連鎖服務業模式。

※ 相關報導:

* 愛買帶頭!三大量販 搶攻外食族群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6940036.shtml

量販店力求「質」變,由低價策略轉變為提升商品價值,藉以增加客單價,以彌補來客數衰退。愛買日前率先推出開砲,推出精緻歐式麵包與49元現做便當,搶攻千億元外食市場商機。



◆ 物價漲幅1.31% 家戶支出多786元

【台灣醒報╱記者李皇萱╱台北報導】2012.03.05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佈2月物價變動概況,顯示2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為106.92,1至2月平均物價較去年同期漲1.31%,表示民眾在購買相同品質和數量的商品時,平均支出增加786元。而雞蛋價格上漲、雞肉價格下滑,是否受爆發禽流感疫情影響?還有待觀察。

主計處資料顯示,1至2月CPI年增率為1.31%,在購買條件和數量一樣的情況下,平均支出較去年多786元。食物類中以蔬菜增加406元,鮮奶及奶粉增加41元、水產品增加27元,雞蛋增加19元較多。而食物以外的花費,以燃氣增加60元最多。

禽流感疫情發燒,雞蛋和雞肉的價格也備受關注,2月份雞蛋價格較1月下跌4.66%,雞肉則下跌11.16%;若累計1至2月價格與去年同期比較,雞蛋價格漲幅16.09%,雞肉價格則下跌6.82%。

雞蛋價格較去年上漲,是否如同公民記者李惠仁所說,是受禽流感影響所造成量減少?主計處表示,雞肉價格下滑主要受供給增加影響,綜合統計處物價統計科王淑娟表示,是否受禽流感疫情影響待農委會調查和解釋。

至於雞蛋價格上漲,王淑娟認為有可能是因禽流感事件發生,雞蛋出口受阻,以致於國內供應量反增,造成價格下滑。



◆ 借款人變保證人 銀行簽約有地雷

【林和生/高雄報導】2012-03-05 中國時報

銀行為了分散風險,要求貸款者提供保證人的制度行之有年,但與銀行單純的三方借貸關係,卻因為合約簽署陷阱,讓借款人莫名成了無關自己債務關係的保證人!如此真實案例,讓有廿年放款經驗的經理人同樣感到匪夷所思。

當事者向本報投訴指稱,A君於民國九十一年替友人開設的營造公司作保,貸款七百萬元,所有債務早於九十八年還清。不久後,營造公司竟接到須替A君的兒子B君償還一千萬債務的文件,這讓營造公司黃姓負責人一頭霧水。

黃老闆向銀行查詢發現,在A君替他擔任保人的同時,也曾幫B君作保,因B君無法如期還款,銀行拿出當時與他簽署的最高限額抵押權合約表示,營造公司與A君屬於「債務人兼義務人」身分,簡單來說,兩人分別是借款人也是保證人,這樣的合約使得公司要負擔B君無法還清的債務。

從借款人變成保證人,黃老闆越想越不對勁,他說:「這到底是誰幫誰在做保!」為此,一狀告上高雄地方法院,沒想到一、二審法官都判決銀行勝訴,目前上訴中。

另一家有廿年放款經驗的洪姓銀行經理表示,這樣的判決與業界經驗相差甚遠,他解釋說,銀行為了保障自己權益,通常放款時必須要求借款者提供保證人及等值抵押物,待合約簽訂後得以放款,且債務結清,合約也應當終止。

如按照判決,法官堅持著墨在「債務人兼義務人」的概念,那當初銀行提供的合約表格就不需有借款人與保證人的分別欄位吧!洪經理說,法官拘泥契約文字來認定,判決一出,將來肯定沒人敢替他人做保。

另外,公司法還規定,一般公司除非內部章程明訂,不然不得為保證人,法官判決顯然將該營造公司列為保證人,明顯與法令牴觸。

fsj 提到...

陸維穩經費 超過國防預算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李春/北京報導】2012.03.06

大陸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昨天在北京開幕,根據大陸財政部公布的預算報告,今年大陸的公共安全支出(即維穩經費),將超過七千億人民幣(約三兆三千億台幣),成長百分之十一點五,再度超過國防預算。

近年大陸社會矛盾加劇,違法徵地、環境汙染、貪汙腐敗等因素引發民眾各類抗爭事件,新疆和西藏等地區一再傳出騷亂,「穩定壓倒一切」已成各地政府的首要任務。大陸因此逐年增加維護社會穩定的公共安全經費,「平安的代價」年年增加。

去年大陸的維穩經費已超出國防預算,引起外國媒體關注,並指大陸政府調整經費運用的優先順序,顯示大陸當局對社會不穩定的擔憂,還以「天價的維穩費用」,形容大陸維穩代價高昂。

大陸財政部曾出面澄清,大陸政府預算中,沒有「維穩」這一項,並批評外國媒體渲染大陸社會的不穩定;不過,財政部也沒有說明「公共安全支出」細項。

大陸財政部昨天公布「關於2011年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今年大陸的「全國公共安全支出」,從去年的六千二百九十三億人民幣增加到七千零一十八億元左右,成長百分之11.5。

今年大陸國防預算為六千七百零三億元人民幣,年增率百分之十一點二,相較之下,維穩的預算和增幅都比國防預算高。



◆ 謝國忠專欄/今年不保八 透露轉型難題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紀錄整理】2012.03.06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昨(5)日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將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定為7.5%。這反映出大陸政府已認識到,中國經濟正面臨一些短期無法解決的問題,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比過去幾年困難許多。

過去中國經濟主要是靠投資及出口帶動。出口方面,歐洲與日本經濟現在都出現衰退跡象,因此今年中國出口要有好的表現可能性不大。過去大陸出口年均增長率都達到百分之二十幾,今年中國出口即使有成長,也不會太高。

從投資來看,地方政府的債務已經過高,要再借錢投資已有困難。過去占中國整體投資比例相當高的房地產,泡沫也已破滅。

至於汽車產業,去年大陸汽車產銷量基本沒有什麼增長(2011年大陸汽車產銷量年增率分別為0.84%及2.45%),今年看來也不會有什麼增長,因為市場基本飽和。這些都是原本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因此,若要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顯然必須從內需著手,包括刺激民眾的需求來帶動消費,以及在供應上推動企業效益的提升。

但目前中國的家庭收入仍低,要刺激消費政府就必須減稅,包括調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等。但目前中國政府內部對減稅仍沒有共識,中國政府還是傾向多向人民拿錢。

供應效益方面,過去這幾年中國存在「國進民退」(指國有經濟持續擴張,民營經濟則不斷萎縮)的問題,而國有企業效益一般較低,但要國有企業將市場讓出來給民營企業顯然也有困難。因此中國政府現在即使要推動改革來維持經濟持續增長,也將碰上很多艱難的問題。

過去中國經濟成長率之所以要「保八」,是要維持一定經濟成長率來確保每年的新增就業機會,但現在已經不同,今天中國藍領階級反而缺乏。

中國在獨生子女政策執行多年後,現在每年新增就業人口約1,800萬人,其中600萬人擁有大學以上學歷,屬於藍領的約1,200萬人,現在中國每年退休的藍領人口也接近這個數字,所以藍領總量沒有增長,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中國工資一直存在增長壓力的主因。

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主要還是由工地和工廠帶動,這種經濟結構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大學畢業生,所以中國反而是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連藍領的工資都已經有超過白領的趨勢。

要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同樣需要動經濟結構轉型。也就是將中國的經濟結構,從過去主要由投資與出口帶動,轉向由內需帶動。中國政府如果要在短期緩解經濟可能面臨的問題,就需要大量減稅,但這涉及中國政府的觀念。

政府總覺得,他們花的錢都是應該的,現在政府的錢都已經不夠用了,為什麼還要減稅?但問題是,究竟什麼才是政府該花的錢?如果中國政府對於財政收支的觀念不改變,中國經濟轉型將很困難。總體來看,今年將是中國經濟非常困難的一年。

(本文由大陸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口述)

※ 相關報導:

* 保八棄守/外媒掌聲多於質疑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942478.shtml

彭博指出,調降2005年以來就一直堅守的8%經濟增長目標,顯示中國領導人決心降低對出口及投資的依賴,希望透過國內消費促進經濟成長。



◆ 大陸經濟目標不保八的意義

【經濟日報╱社論】2012.03.06

2012年是中國大陸政治換屆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提出任期最後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格外受到矚目。溫總理果然拋出強力的訊息,將連續八年不變的經濟成長目標,由8%下調為7.5%,形同認可大陸經濟成長將減速、甚至難以保八的預期。然而,從大陸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而言,適度放慢成長步伐其實正是大陸經濟所需要的,更有餘裕彈性的目標,反而增添了大陸經濟改革的可看性。

政府工作報告由大陸各級政府在每年召開的「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上提出,最受關注的自是總理的報告;近年因大陸經濟崛起及對世界經濟的話語權大增,這項工作報告日受重視,內容更已由愈來愈具體的目標,取代華麗但空洞的口號,更被視為觀察大陸經濟政策走向的指南針。不過,以近年經驗而言,大陸訂定成長目標的思維是設定可接受的底線,與很多國家從高訂定追求目標的精神並不相同,是解讀大陸成長目標時要先了解的。

在眾多目標中,經濟成長率無疑是最動見觀瞻的。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前,各方對大陸能否保八的猜測不斷,因為GDP年增率8%既是過去八年的目標,亦被視為維持大陸就業水準於不墜的關鍵數字,在國際需求不振、內部又飽受房市調控及各種泡沫困擾,經濟硬著陸可能性上升之際,成長目標保不保八更具有宏觀政策的指向性。因此,當官方目標決定不保八時,市場對中央放鬆宏觀調控的指望落空,失望難免,更擔心今年大陸經濟真的硬著陸。

然而,實際的情況可能要比上述解讀樂觀些,更可以正向些。根據統計,在大陸「十一五規劃」綱要中,GDP的成長目標設定為7.5%,但2006至2010年這五年間的GDP年實際成長率為11.2%;自2011年展開的「十二五規劃」,五年平均成長目標已被降為7%,但開局第一年交出的成績單是9.2%,超目標達成可說已是常態。由這些經驗推估,今年的實際增速應可輕鬆超越7.5%的目標,甚至可能更高。

儘管如此,經濟成長目標首度不保八,在國際經濟局勢動盪不安、大陸經濟結構面臨轉型的此刻,仍有其重要意義。

第一,近20年來視二位數成長為常態的大陸經濟,已不可能再保有相同的增速,成長減速是必然,調降成長目標展現了北京的務實態度,有助於提升其政策的可信度。同樣的務實也顯現在物價漲幅控制目標的設定上,過去可以容忍的紅線是3%,但屢屢不保,今年上調為4%,政府控管似見放寬,卻不致嚴重偏離民間感受,目標的實現性也較能取信於民。

第二,「十二五規劃」的五年成長目標已降為7%,逐步調降年度目標是執行政策的連貫性,代表的是有序減速,而非無序失速,這即是溫家寶所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略微調低,主要是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

第三,今年是大陸換屆年,其不僅是年底中共18大習近平接任國家領導人的大戲,還包括地方政府換屆的連台戲,此一政治周期的展開,也代表一系列長期且可能規模龐大的地方投資到位,此時降低成長目標,實含有提早預防地方盲目投資擴張的深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溫家寶強調的要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代表北京經濟施政將更專注經濟成長的品質而非速度。大陸經濟高速成長多年,長期依靠國內投資和國外需求的成長模式已難以為繼,不只催生資產泡沫,更帶來所得分配不均、環境破壞及社會對立等種種後遺症,經濟學家們一直呼籲降低增速目標,走出唯GDP是問的迷思。溫總理這次調降成長目標,即是重視成長品質的初步實現,期望放寬對量的追求,以騰出資源及空間推進質的改革,實是一個關鍵的起步。

fsj 提到...

聯日抗韓? 政府的產業空心菜…

【聯合報╱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2012.03.06

台灣號稱科技之島,曾經創下驚人的成就。但是過去幾年,政府所主導的幾項科技產業發展都不好。大環境的惡化當然是主因之一,但是產業政策的空洞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兩兆雙星的面板和DRAM面臨困境,和光電、太陽能並稱「四大慘業」;WiMax則在Intel退出後,只能咬牙苦撐。

最近爾必達申請破產,使我們的DRAM產業更是雪上加霜,政府只重申「聯日抗韓」的政策不變,但要拿什麼去「聯」「抗」,又要如何力挽狂瀾,卻看不出積極的作為。「四大慘業」問題未除,政府又再規劃了新的產業方向,訂定了「六大新興產業」以及「四大智慧型新興產業」。口號喊得響亮,但不免讓人憂心,政府是否又重蹈「該管的不管、不該管又管太多」的舊轍。

扶植新的產業,以符合經濟發展、增強國力是政府應盡責任,但在選擇何種產業、何種投資,以及如何執行等,我認為政府不用鉅細靡遺,步步下指導棋。而應該開放給企業去主導,因為他們的嗅覺、觸角遠比政府靈敏,知道那裡才是利之所在。政府只要做企業堅強的後盾,提供一個完善的投資平台,包括優惠合宜的稅制、簡單明確的法令、便捷通達的交通運輸、充足齊全的資訊補給、公正透明的司法系統、安定平和的兩岸關係以及健全合理的財政制度,企業自然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不需要政府強制的主導及運作,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那種技術該做,那種會又有風險。就像要開餐館,私人企業會做好功課,知道做什麼受歡迎,不需要政府告訴他們是要做日本料理還是西餐廳才能賺錢。在產業上民間永遠比政府靈活,主導四大產業的吃力不討好,就是最好殷鑑!

但在民間企業遇到瓶頸時,政府就應審慎評估,如果是對台灣整體經濟是有好處且勢在必行的,那就應該大膽出手,帶頭向前衝,這才是政府所應扮演的角色。

一個有為的政府,不必事事主導,尤其在產業上,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健全所有的法令規章,並在關鍵時刻給予全力的支援,私人企業就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去衝鋒陷陣。甚至有了好的投資環境,國外的企業也樂於前來投資。政府想炒出一盤好菜,就給一個好的廚房,備齊所有工具食材,其他的就交給民間大廚來做吧!



◆ 名家觀點/中國2030的改革大戲,要怎麼演?

【經濟日報╱吳慶】2012.03.06

在鄧小平南巡講話20周年之際,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式發布他們共同完成的報告《2030年的中國》。該報告提出的2030年願景是:把大陸建成「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實現這一願景的途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轉變的戰略建立在六個支柱之上;其中第一個支柱是「通過結構改革鞏固市場經濟基礎」,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以及國有與民營部門在經濟中的職能。

該報告的一大亮點是提出國有資本管理改革目標。包括:國有資本必須嚴格限定在具有公共產品性質、一般企業不願意提供的範圍內;國有資本應當盡可能採取金融形態而不是產業形態;當地方融資平台資不抵債時,可以透過出售國有資產填補缺口;打破石油、石化、電網、電信等產業部門的壟斷和寡頭格局。在競爭性行業,國有股權應該分散化並最終轉讓給非國有部門。到2030年,競爭行業中的國有企業應該基本上變成民營企業。

無獨有偶。吳敬璉先生不久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不僅反思了南巡講話的歷史意義和留下的遺憾,還提出重啟改革議程,推進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他說,1988年的經濟危機和1989年的政治風波之後,官方意識形態「回潮」,經濟體制「回歸」。在這國運攸關的時刻,南方談話扭轉了乾坤,為重新啟動市場化改革鋪平了道路。但是,吳敬璉指出,1992年重啟的改革有一個明顯的遺憾,就是只講經濟改革,不提政治改革。

鄧小平在1986年說過,「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改革也搞不通」。這是當前大陸經濟體制改革不徹底並且出現倒退的根本原因。當改革推進到壟斷國企和政府職能時,總是遇到很大阻力。「十五大」提出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有進有退」,只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企才保持控制權。可是「十五大」的決定在2004年之後就不再執行了。2006年出現明顯的倒退:大陸確立了由國有經濟保持「絕對控制力」的七大戰略產業部門,以及保持「較強控制力」的若干基礎性和支柱產業。

以國內生產毛額(GDP)衡量,大陸成績斐然;但是以體制和增長方式轉變來衡量,大陸失去了十年。2001年,吳敬璉先生的著作《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出版。現在11年過去了,我們仍然站在「大關」前面。如果說1992年的改革是決策者主動推進的,那麼下一次改革有可能需要依靠危機推動。可是,當政府應對危機的時候,不可能分流多少資源用來推進結構改革,因此「危機推動改革」的結果難以預料。當年滿清統治者不捨小利,結果錯失絕無僅有的立憲機會,丟掉社稷,平添戰亂。當今大陸如果犯同樣錯誤,結局很難設想。

大陸當前的局面與鄧小平南巡之前的局面非常類似:官方意識形態「回潮」,經濟體制「回歸」;在現有體制中受益的群體掌握較多話語權、對決策者有更大影響力;現在受損、但能夠從下一步改革中獲益的群體,現在擁有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相對較低;至少在下一次危機來臨之前,全能的政府仍然完全擁有決策的權力。

一個即將屆滿的領導集體是不太可能做出「重啟改革」這樣的重大決策的。但是,如果人民表達出足夠強烈的願望的話,一個即將上任的領導集體有可能做出某種承諾。

因此,在「十八大」之前能否重聚改革共識,可能決定大陸的下一輪改革到底是決策者主動推進的,還是依靠危機推動的。

(作者是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fsj 提到...

台積啟動傳承 凸顯企業接班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2012.03.07

台積電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忠謀日昨公開說明啟動傳承的設計思維,任命研發、營運、業務三位資深副總為共同營運長(CCOO),彼此輪替另兩項領域、一起遷入董事長辦公室樓層,培養共同擬定公司發展策略的經歷,藉以挑選未來的執行長(CEO)。目前台積電啟動的是選定CEO候選人,張忠謀的CEO棒子還未交,即使CEO交棒,張忠謀仍會擔任董事長。

2005年台積電就已完成第一次CEO交棒,但2009年張忠謀回鍋再度以董事長兼CEO統領台積電。有別於第一次由單獨營運長升任CEO的設計,這次是先選定三位候選人,一起輪調、辦公,未來交棒給二位或二位以上共同執行長的機率更大於一位執行長。

觀察張忠謀董事長的設計,應是基於第一次CEO交棒的經驗,體認到好的營運長或部門主管不一定是好的CEO,而且要當CEO,須有事前輪調各重要功能領域(或事業群)的經歷,並培養以整體產業、公司為著眼點之策略規劃與執行的能力,未來更可能採用共同CEO制。這次重啟交棒過程,台積電更小心地植入與拉長訓練、選拔期間;而且,即使未來台積電由董事長兼CEO過渡到董事長、CEO分立,董事長與CEO仍然會有一段重疊期間,含有經驗傳承與監督的設計。

台積電如此精心設計傳承過程,凸顯了企業接班面臨的挑戰。一般而言,企業的接班過程經常不順遂,時常發生重要人士離職、機密外漏、權力衝突、管理老化與企業創新停頓等問題,導致獲利與競爭力下降。因此,企業交棒最重要的不在於傳給了誰,因為傳承的不只是職位,更重要的是能傳承其創業精神與培養領袖格局。所以,接班是一個過程,需要事前規劃與循序漸進地經過五個階段:計劃、培養、指導、放手與支持,過程不完整會阻礙接班的完整性,進而影響事業發展。

企業是個有機體,創業者拉拔企業成長、壯大,由於幾乎投入畢生的時間、經歷、資本,創業過程通常隱含強而有力的團隊精神,進而產生很多獨特的無形或有價資產,例如創業者優越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獲取產業價值鏈的關鍵核心能力、製造產品秘方與技術、創業者聲譽、商業與政治關係。此外,組織也會存在很強的創業者個人管理風格與意識形態,創業者的言論甚至會被奉為處事與思想圭臬,例如台塑集團王永慶強調的勤勞樸實。

這些無形資產很難由創業者完全傳給接班人,甚至創業者所形塑的企業文化與制度要如何調整以適應未來經營環境的變化,也是一種挑戰。倘若創業者有較早的接班規劃、接班人有較長的訓練與授權,則可減少接班過程的價值損少,甚或有價值增加的現象。

相對於歐美企業,華人企業傳承的過程與型態非常多元化;有的是努力訓練子女接班,這在傳統產業、媒體業、金融業是常見現象;有的是將集團業務分拆獨立成數個企業,各自傳承給適當的專業管理者;此外,超大型集團、股權集中於創業家族的企業,通常會由強人式的創業者過渡到集體領導,藉以等待下一任明君。

目前台灣企業大都是創業者或其第二代在經營,然而在未來20年中,勢必會面臨傳承型態的大調整。在面臨國際化競爭之際,企業要保有競爭力,必須提早思考引進具發展核心能力的管理團隊,同時也須強化董事會功能,讓董事會能夠指揮與監督管理團隊。一位好的創業者,不僅在位時能開疆闢土,更重要的是找尋接班人,讓公司未來仍有開創性的發展。因此,及早規劃接班與強化接班過程的完整性,對企業永續發展有重大意義,這是目前台灣企業所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 相關報導:

* 交棒危機 台灣30大集團6成接班不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944537.shtml

全球企業都面臨共同的交棒危機。《天下雜誌》昨天公布最新調查台灣30大集團接班狀況,結果超過6成「接班狀態不明」,僅2成企業明確點名接班人。



◆ 劉憶如財稅改革 9月端成果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2.03.07

鑑於國債累計已逾5兆元,以及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呼聲高漲,財政部定調,成立財政健全小組推動稅制改革,重新提出公共債務法修正案以建立財政法制,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以提高地方自主財源等,將是當前主要三大重點業務。

財政部長劉憶如今(5)日將向立法院業務報告,是劉憶如上任與立法委員首次攻防。劉憶如認為,在歐債危機牽動全球經濟走勢下,各國對財政紀律的要求提升,我國相較歐美日等國雖屬穩健,但仍應以恢復長期財政紀律為重要目標。

劉憶如今天提出的業務報告,以規劃成立「財政健全小組」、推動公共債務法,以及財政劃分法兩大修法案,為其任內最重要的工作。

財政健全小組預定3月中旬正式成立,將以過去財政改革委員會、賦稅改革委員會的基礎,在公平正義及量能課稅的原則下,實施稅制及財政改革。劉憶如規劃,最快9月中旬即要讓第一項財政或賦稅改革措施上路。

公共債務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在前財政部長李述德任內,曾送交立法院審議,因無法獲地方政府共識,在屆期不續審下送回行政機關重新再議。財政部鑑於地方財政的自主財源比例偏低,舉債空間不足,將重提公債法與財劃法修正案。

財政部指出,五都改制後,新北市、台中市及台南市雖已升格為直轄市,但依據地方制度法規定,其債限仍暫時適用原縣市規範。以101年度為例,三直轄市一年以上未償債務餘額,已超過縣市總債限的2%,但若計入直轄市總債限為GNP(國民生產毛額)的5.4%,卻又仍在債限範圍內,顯示現行債限管制機制有調整必要。

※ 相關報導:

* 國債鐘創新高 每人背債22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45967.shtml

新任財長劉憶如上任以來,國債已連續2個月攀升。財政部今天公布最新國債鐘,截至2月底止,平均每位國人背債22萬元,和1月底相比增加了4000元,創下國債鐘公布一年多以來新高。劉憶如表示,任期4年內若要將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降至20萬元以下,她坦言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無法保證可以達成,但強調會在2個月內提出減債計畫。

* 雷曼走出破產 開始還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945906.shtml

雷曼兄弟是美國史上最大的破產案,根據法庭的文件,能源交易商恩龍公司破產時,投資人每1美元可以拿回53美分,而雷曼的清算計畫平均償還投資人的金額只有18美分。



◆ 巴西超英 成為第六大經濟體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2.03.07

巴西去年的經濟成長速度大幅減慢,但仍足以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巴西受商業成本升高與工業生產下降拖累,2011年的經濟成長率已從2010年的7.5%降到2.7%,甚至還低於經濟學家預估的2.8%。巴西去年最後一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第三季增加0.3%,略優於分析師預估的0.2%增幅。

然而,儘管成長速度減緩,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 (CEBR)表示,巴西去年的GDP達2兆4690億美元,已超越英國的2兆42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前五大經濟體依序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與法國。

CEBR的資深經濟學家歐倫伯格說:「巴西超越英國是代表全球經濟轉向新興市場的指標。巴西擁有天然資源、龐大的生產人口、堅強的產業根基,未來幾年與數十年都會有出色表現,趕上德國和法國只是時間問題。」

英國2011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0.8%,最後一季甚至萎縮0.2%。巴西人口達1.9億,英國則只有6000萬人。

不過,巴西雖然潛力無窮,2011年卻只勉強逃過技術上的衰退,因為巴西去年第三季GDP曾萎縮0.1%,最後一季若再萎縮,就形同陷入衰退。

巴西去年最後一季的消費者支出擴增1.1%,但受貨幣強勢拖累,工業生產下滑0.5%,進口成長率也越過出口成長速度。

資本經濟公司的分析師席林說:「巴西靠消費者支出的回升,去年最後一季才以很小的差距逃過衰退。雖然成長加速的跡象還是存在,眾所熟悉的經濟失衡隱憂,也逐漸浮現。」

※ 相關報導:

* 大陸今年出口 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944809.shtml

有中國大陸外貿「風向球」之稱的華交會前天閉幕,雖然與會海外採購商總數比上一屆略增,但歐美採購商大減,顯示作為全球需求主力的歐美市場今年非常不樂觀。今年大陸出口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