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3

翁啟惠:台灣創新爆發力 亞洲第一等

◆ 翁啟惠:台灣創新爆發力 亞洲第一等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6934627.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3.02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1)日表示,與韓國在產業上較勁,台灣的創新能力仍然具備優勢,創新水準甚至在日本之上,但是過去台灣只專注工業製程民生消費的創新,政府應協助將創新動能導引到基礎研發上。

翁啟惠認為,台灣在提升產業競爭力上,絕不能怕冒險,必須從產業界思維開始轉型,「把失敗當做一次珍貴經驗」,才能面對來自韓國的挑戰。

以下是翁啟惠接受專訪紀要:

問:韓國在各個不同產業領域來勢洶洶,台灣如何尋找出路?

答:過去台灣產業以快速、效率、低價、量產等代工思維為主,現在創新思維已逐漸形成,生技正是創新產業。發展新藥很困難,必須創新的人才、技術和產業配合,所以需要政府支持,建立好的環境,讓產業界敢放手一搏。

問:台灣和亞洲各國比較,產業發展上各有哪些競爭優劣?

答:台灣過去被稱做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韓國已把台灣趕在後頭,韓國政府確實很有魄力,這是民族性使然。但我們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台灣是相對而言更「民主」,所以會傾聽不同的意見,這當然也間接延後了發展的進度,不過創意力是我們特有的資產,這點我們勝過亞洲各國,連日本也比不上。

問:台灣若要趕上韓國,應朝那些方向去努力?

答:我們的創新能力很強,在亞洲各國中,更勝於日本,但是過去台灣最善長工業製程及民生消費的創新,政府應協助將創新動能導引到基礎研發上

問:你一直強調創新經濟,什麼才是最核心的關鍵?

答:創新經濟最核心的關鍵就是「核心技術」,以德國賓士車(Mercedes-Benz )為例,他們擁有最新的汽車技術,核心技術一直留在德國並未外移,這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 翁啟惠:台灣生技業 落後韓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693461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3.02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1)日表示,繼DRAM及面板產業之後,台灣生技產業也已落後在韓國之後,三星集團去年以來積極發展生技學名藥(Biosimilar),已與美國兩家生技大廠合作,競爭力更勝於台灣目前剛起步的生技藥廠。

翁啟惠表示,韓國政府今年度科技預算要達到GDP的5%,高居世界之冠,相較之下日本科技預算占GDP比重4%,台灣則只有2.9%。此外,韓國也宣示幾年內要成為全球前七大經濟體,這些都說明,在整個亞洲國家中,韓國是台灣最該擔心的敵人。

翁啟惠說明,韓國目前已成功將四項新藥推到市場,其中兩項是由樂金生命科技(LG Lifescience)公司所開發,台灣進度最快的新藥研發公司,包括台灣浩鼎生技、基亞生技、太景生技、瑞華新藥及智擎生技等,各公司的新藥研發進度仍在臨床二期結速到臨床三期階段,台灣的生技發展進度已明顯落後韓國。

翁啟惠表示,韓國的三星不僅在資通訊(ICT)領域成為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也已成立生技部門,去年起陸續和美國的昆泰(Quintiles Transnational)及Biogen Idec公司合作,要發展生技學名藥。這兩家都是美國生技新藥原開發廠,隨著蛋白質專利將到期,三星展開與兩公司的合作後,將比台灣生技廠商更具競爭力。

翁啟惠提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針對生技學名藥剛剛公布準則,去年以來,台灣也有幾家生技公司計畫發展生技學名藥,但與韓國、中國及印度等國家比較,台灣在產能規模及速度上,較這些亞洲鄰國更落後。

翁啟惠強調,台灣未來產業應該要轉型,近期日本爾必達聲請破產,對國際DRAM產業投下震撼彈,韓國三星霸主地位更鞏固,這絕對是一個警訊。

翁啟惠強調,台灣在華人特有或共通疾病,譬如肺癌、乳癌等抗體藥物,已經得到一定的成果。他認為,對岸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是生技產業未來可以進行合作的地方;台灣和對岸是一種競合關係,透過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雙方在生技產業,不妨也可以聯手抗韓。

他認為,台灣過去發展的是效能產業,並未累積產業的核心技術,但台灣目前還擁有先天良好的體質,最頂尖的人才在醫學領域,且在研究成果上擁有已經累積一定能量,而環境、法規面上,已經逐漸完備。

※ 相關報導:

高階醫材發展計畫 啟動

從韓國的科技發展看台灣
* 行動裝置有標準 台需相關人才 
* 體罰 讓孩子變壞、變笨

17 則留言:

fsj 提到...

常溫灌注 換腎新希望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2.03.09

英國專家8日宣布以常溫灌注的新技術,成功讓17名病患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為全球第一批。常溫灌注技術不僅可提高腎臟移植的成功率,且可讓等候移植的名單縮短10%。

56歲的黛博拉‧貝克威爾23歲診斷出罹患罕見的遺傳病多囊腎病,此病會逐漸導致腎功能衰竭,接受腎移植前,貝克威爾已每晚洗腎9小時長達兩年。

貝克威爾在成為以常溫灌注(normothermic perfusion)技術進行腎臟移植手術的病患後,人生從黑白再度變為彩色。17名動手術者為5男12女,全在英國的萊斯特綜合醫院(Leicester General Hospital )接受手術,時間從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但醫生8日首度對外公布結果。

常溫灌注技術由於可讓因為冷藏保存而受損的腎臟復原部分受損的功能,進而降低移植後出現排斥的機會。此外,一些原本不太可能用來移植的腎臟,例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老人捐贈的腎臟,也可以常溫灌注技術,提高受損腎臟的功能,讓可供移植的腎臟增多,預估每年可增加500個,縮短等候移植的名單。

多數的腎臟移植為活體移植,但越來越多醫生嘗試用死者移植。上述英國專家進行的常溫灌注研究即是以死者移植進行。

常溫灌注技術是將冷藏的腎臟,以氧合的血加以加溫,逆轉腎臟因低溫冷藏造成的損害。利用這項技術,專家可在受到控制的狀況下,於體外緩漫將血液輸入捐贈者的腎臟,不僅可逆轉冷藏的損害,還可先對腎臟施加抗發炎等藥劑,再動移植手術。

fsj 提到...

失智症有救了!靠HDAC可改善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2/03/19

失智症是可以靠藥物恢復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兼任所長、美國國家醫學會院士蔡立慧表示,近年來研究指出大腦細胞內染色質修飾作用與記憶的形成相關,研究團隊指出HDAC酵素扮演著關鍵角色,此酵素分泌異常的老鼠會有記憶上的缺失,同樣地在罹患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也發現類似的情形。因此,投入染色質修飾的藥物(HDAC抑制劑)將會是未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希望。

阿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癡呆症,據統計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罹患機率超過5%,85歲以上則是超過50%,每一個患者症狀都會持續惡化,行為上的改變也伴隨而來的憂鬱、偏執狂和妄想。目前醫界可使用的藥物仍停留在減輕症狀,無法治癒的階段。

一九九九年,蔡立慧研究團隊發現,人的腦細胞裏有一種P35蛋白質,如果分裂成為P10與P25的蛋白質後,P25若失去控制,就會活化名為CDK5的蛋白質。最後,細胞骨架裏的主要成分Tau會被磷酸化,造成我們所看見,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X光圖中的神經纖維化情形。此一發現也被登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震驚學界。

二○○七年五月,蔡立慧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發表了另一個發現,從動物研究中發現,患了阿茲海默症的老鼠,仍可能透過環境和藥物(HDAC抑制劑)的刺激,找回記憶。這代表記憶沒有真正消失,只是連接這些記憶的神經通道被阻塞住了。



◆ 陽明大學 找出頭頸癌局部擴散細胞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3.20

頭頸癌特色:侵襲骨頭血管

頭頸癌包括口腔癌及咽喉癌,是國人男性癌症第四大死因,頭頸癌特色是會不斷在局部生長,甚至侵襲骨頭與血管,造成患者顏面因此出現凹陷,陽明大學與榮總團隊合作,發現引起頭頸癌局部高侵襲性的細胞,這項研究刊登在3月11日出刊的權威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楊慕華指出,頭頸癌是國人男性的主要癌症之一,頭頸癌後期只能進行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但效果不彰,甚至造成患者顏面大塊缺口,不僅造成身體傷害,顏面損傷對患者心理也造成重創。

陽明大學與榮總團隊經過多年的實驗發現,細胞分子Twist1 的表現會影響頭頸癌的局部生長,尤其是Twist1大量表現時,頭頸癌局部侵犯的情形最嚴重,足以證明Twist1與頭頸癌細胞有正相關。

抑制Twist1 將有助延緩頭頸癌擴散

楊慕華表示,證明Twist1與頭頸癌的局部生長有高度相關性後,未來針對該分子進行研究,甚至做為標靶治療之一,很有機會可以改善頭頸癌病人病情的擴散,尤其是未來癌症治療中,個人化醫療將越來越被注重,如果針對Twist1進行抑制,或許能延緩頭頸癌擴散。



◆ 嬰兒潮老了 照護產業崛起

【經濟日報╱記者周義朗/專題報導】2012.03.20

美嬌姨今年剛滿65歲,剛從公家機關退休,三個兒子相繼出國讀書、工作,短時間內不可能回到台灣,結伴40年的先生陳伯也已邁入75歲,幾年前的小中風讓他行動不便,一次到林口長庚醫院就診時,陳伯看到一張介紹長庚養生村的宣傳單,經過了實地參觀及評估,他們商量好,決定搬到長庚養生村居住。

2011年是戰後嬰兒潮邁入老年人口的元年,這群民眾見證台灣經濟起飛,也跟著大環境的變化而開創自己的成就,到2011年,這群嬰兒們陸續加入銀髮族行列,手中擁有全台灣55%%以上的財富,是目前全台灣最有消費力的一群人,相關銀髮的商機也將因而確立。

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00年為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2,322萬人的10.89%,達到252萬人以上,在戰後嬰兒潮大量步入老年後,衛生署估計2014年可達到273萬人,占總人口的11.6%,2021年更要達到392萬人,占總人口16.54%。

面對這些銀髮族的暴增趨勢,如何照顧好他們住的問題,就成為當前社會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在林口,台塑集團成立的長庚養生村,就是要提供一個適合銀髮族居住的空間,希望透過完善的服務設計,能讓老人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而除了養生村之外,長期照護機構的設立,更成為近幾年來的新興行業。祥寶養護機構院長林哲弘表示,所謂的長期照護機構,就是替代性的照護方式,讓老人生活起居有專人負責或打理,滿足生活需求,除了養生村,安養院及護理之家都算是長期照護領域的一環。

其次就是社區式長期照護,屬於補充性服務,也就是將定期或長期性的醫療服務,提供至老人社區中,例如巡迴醫療團、日間托老等方式,另外,目前台灣老人接受度較高的居家式長期照護,亦即相關機構將醫療服務直接送至家中,內容包含護理照護、個人照護以及家事生活照顧等。

林哲弘進一步說明,以長期照護機構來看,目前台灣較普遍的是養護中心和護理之家,進入門檻較低的養護中心國內約為1,071家,而門檻高的護理之家則約為373家,然預期隨著台灣長照政策的改變,愈來愈周詳化後,預估長照機構以護理之家的形式成立,會愈來愈普遍。

不過他也感嘆地認為,雖然老年人口正逐步增加,不過照護人力卻是逐年減少,歸究其原因也就是年輕人不願做這苦差事,以及政府沒有好好做規劃。

也因為如此,行政院已於2007年4月核定「我國長期照護十年計劃」,並預期砸下817億元建構長期照護制度,估計帶動的銀髮族長期照護商機高達數千億元,因此國內外多家機構紛紛來台卡位,國內生醫業,如佳醫、盛弘、永信等業者,也積極採取異業結盟模式布局該市場。

台灣練兵 瞄準大陸市場

大陸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訂定將老年人口列入未來須關注對象,並列出諸多發展策略,引爆養生住宅新商機,預料台灣相關廠商將因語言相通,以及本身在台經營多年的成功經驗,大陸將成台灣銀髮企業的新市場。

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2009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已逼近1.7億人,而未來幾年,每年都將有800萬人口步入高齡期,遠高於先前每年300多萬的平均增速,龐大的人口數背後,將代表著需求與商機。

為此,大陸在十二五計劃中的第16章「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第36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裡,分別說明了養老產業發展的方向。

從觀察大陸需求可知,從養老機構的建置、養生支援服務產業到輔具的開發,這些需求與發展軌跡,與台灣經驗不謀而合。 數年前台灣相關廠商即積極投入養生村、老人住宅的興建,已具備良好的管理與服務經驗,且醫院在護理之家等專業照護機構的經營也已掌握管理know-how,而養生照護支援服務產業也是目前台灣工業局推動的重點產業,未來仍將累積相關經驗,因此大陸日趨愈多的老年人口,將成為台灣養生住宅擴大市場的新動力。

而國內相關廠商則包含了最早切入的台塑集團,其代表作就是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村,而潤泰集團也在淡水以及新店各有銀髮住宅,國寶集團則在苗栗三義建造年費制的養生會館,永信製藥在台中有松柏園,奇美企業在台南也已蓋了悠然山莊。

國內業者認為,憑藉著台灣多年經營的經驗,加上中國大陸醫療科技的改革進步,以及ECFA時代的經濟商機,目前已有多家廠商開始進行內部規劃,待時機一成熟後,將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搶攻時代商機,而目前看好的地區則包含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

fsj 提到...

心臟移植 聽莫札特讓你活更久

中央社 2012.03.24

研究發現,老鼠進行心臟移植後聆聽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音樂,能提升存活率,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Verdi)的歌劇,也能延緩器官衰竭;不過音樂天后恩雅(Enya)的療癒歌聲卻沒效。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對術後老鼠的脾臟反應進行追蹤。脾臟與免疫系統強度息息相關。免疫系統會下指令給分子與細胞。

日本研究人員無法指出音樂是否能影響人類器官排斥現象。

不過他們表示,音樂能減壓、促進放鬆、分散痛苦感受,及改善臨床治療效果。

研究人員先對實驗鼠進行心臟移植,再讓牠們聽3種不同音樂之一-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莫札特音樂精選及愛爾蘭歌手恩雅的新世紀音樂。

數隻老鼠則聆聽不帶音樂性的單調聲響。

老鼠術後聽音樂的時間為6天。

與恩雅及單調聲響相較,威爾第與莫札特的音樂能大幅提升器官移植存活率,部分案例存活率更逾2倍。

研究人員發現,原因在於脾臟的免疫系統效力。

免疫系統給分子介白素-2(interleukin-2)及interferon gamma指令減弱,跟聽古典音樂有所關聯,這類音樂使抗發炎分子介白素-4(interleukin-4)及介白素-10(interleukin-10)增加,白血球數量也同時增多。

東京帝京大學(Teikyo University)新見(Niimi)醫師帶領的科學家在「心臟胸腔手術期刊」(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中寫道:「研究發現,聽茶花女等歌劇會影響周邊免疫反應…提升器官移植存活率。」



◆ 南京建豬場 產器官移植人體

【世界日報╱上海23日電】2012.03.23

器官移植需求大,單靠死者捐贈遠不能滿足需求。揚子晚報報導,科學家決定在江蘇南京興建超潔淨養豬場,飼養基因改造豬,生產可供移植用的眼角膜、皮膚、心、腎及肝等,預期豬場最快2015年建成、2017年可出產首批可用於人體的器官。

據報導,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戴一凡和拍檔目前已在南京一個高新科學園內註冊公司、租用實驗室和辦公室,開始研發豬器官移植的技術。他表示,科研人員利用一系列基因改造方法,將豬身上會引起排斥反應最關鍵的基因去掉,再加入一些人的基因,這樣經基因改造的豬就會變成一種適用於人體、不會產生免疫排斥的「萬能供體」。

這種已改變基因的豬目前有三隻,正身處廣州,準備進行眼角膜移植試驗。戴一凡稱,預計再過三年將會引入到南京。



◆ 大陸承諾取消死囚器官捐獻

中央社 2012.03.23

中國大陸衛生部22日表示,未來5年內將建立器官捐贈體系,避免再將死囚做為主要的器官捐贈來源。

新華社報導,大陸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昨天在杭州舉行的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總結會上做此表示,他並承諾3至5年內要取消死囚捐贈器官。

黃潔夫稱,一個全國層面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正在建立之中,目前試點工作已在全國16個省市展開。他說,取消死囚器官捐獻這一承諾,代表「政府層面的決心」。

大陸器捐觀念仍不發達,自願捐獻器官的人較少。據大陸衛生部統計,中國大陸每年約有150萬的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僅1萬人能夠接受移植手術,主因為缺乏可移植器官。

目前大陸多數的移植器官來自死囚,但外界對利用死囚屍體進行器官移植一直爭議較大,因為很難保證死囚捐獻器官的決定是出於自願。

器官缺乏使黑市蓬勃發展,大陸的非法器官買賣相當嚴重,雖然大陸在2007年通過「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監管非法器官移植,但違法買賣,及違法的移植手術仍然無法禁絕。



◆ 發現禿頭蛋白質 男人有「髮」子了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3.23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團隊已找出了一種會引起男性掉髮並導致禿頭的蛋白質,目前並已針對抑制此種蛋白質的多種藥品進行臨床試驗,可望使男性停止掉髮甚至再生新髮的希望提高。

大部分男性在中年以後開始逐漸變禿,有80%的男性在70歲之前都會遇到掉髮問題,主要是由於男性睾酮素以及基因作祟,造成頭髮毛囊萎縮,最終縮小到肉眼看不到的程度,於是形成禿頭。

發表在「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的報告指出,賓州大學研究人員已分析出當男人開始掉髮時由那些基因觸發。他們針對20名男性禿頂者進行研究後,發現一種關鍵性的蛋白質,稱為「前列腺素D合成酶」(prostaglandin D synthase);在頭髮掉光的部位,頭皮毛囊細胞內所含的此種蛋白質數量會增高,但仍有頭髮的部份並不會如此。

另外實驗室中的老鼠毛掉光後,表皮上這種蛋白質的含量也增加;對老鼠移殖人類的毛髮,再餵食此種蛋白質後,老鼠便停止長毛。

領導這項研究的賓大皮膚科教授科沙瑞尼斯表示,當這種蛋白質附著在毛囊細胞的受體上時,便會阻止頭髮生長。下一步便是找出能夠影響感受體的化合物,並確定在封閉受體後,能否使頭髮再生,或阻止掉髮。

他說,已經有10種藥品可能有療效,其中一些已在進行臨床試驗。

fsj 提到...

新聞分析-台灣生技輸在哪?

【杜蕙蓉】2012-03-27 工商時報

繼楊育民、張有德等生技專家,都為政府扶持生技產業投下不信任票下,目前也是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委員的孔繁建,主導的Vivo(維梧)創投新成立的生技創投基金更將大舉加碼中國大陸,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則是在2012年的年頭,就面臨了「人、財兩失」的窘狀。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困難,所有的專家都把矛頭指向政府產業政策不明確、行政效率差、政府官員沒擔當、產官學資源未能充分整合,加上市場規模太小等,相較於中國大陸、韓國、以色列以及新加坡等政府的傾全力支持,馬政府實在很需要訂出更明確的產業方向。

健康產業是先進國家的基本政府,其獲利能力一定是前三大產業,營運規模也是前十大,而台灣生醫產業去年產值也只有2,300億元,政府並沒有很用心去開拓生醫產業的規模。

過去在生技產業落後台灣的韓國,為了扶持自己的健康產業,光是威而鋼的學名藥,就有三個,其中一個銷售的金額是高過原廠藥,反觀國內的健保藥,都還是外商藥廠把持的天下,國內學名藥廠市佔率只有三成;而韓國目前已有4個新藥通過美國FDA上市,其中2個還是科技大廠LG成功研發的,但台灣顯然願意進場的長線資金還是太欠缺。

另外,像中國大陸,則是繼釋出8,500億人民幣醫改商機後,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生醫產業依舊是重點,預估2015年將可帶動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高達3兆人民幣下,Vivo等創投機構的蜂擁而至是可以理解的。

健亞總經理陳正認為,中國有潛在龐大的市場商機,加上有政府政策做後盾,就足夠可以有吸金的效應,而台灣要躋身生技產業的主流地位,就必須要有以世界為主的強力企圖心,能夠自己研發成新藥,獲國際認可,才能吸睛,也才能引動資金進來。

※ 相關報導:

* 孔繁建生技基金 投陸不投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1/122012032700114.html

孔繁建認為,政府缺少對明確產業長期投資的意願,而且在法規的制定上,對長期投資者也是個限制,加上台灣生技產業現在雖然嗅出一點味道,但離要成為打進國際競技場還是有一段距離,這是他沒有出手的原因。



◆ 成藥變貴了 維他命C漲最凶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3.27

最近物價上漲風也吹到成藥市場,包括維他命C、小兒利撒爾、龍角散及促進消化的「若元錠」都已紛紛漲價,其中漲幅較大的是「愛喜C錠」,漲幅達兩成八,其次則是若元錠,漲幅百分之七。

藥界表示,業者多半以最近油價漲得凶,造成藥品運送成本增加為由調價;未來油電若再上漲,勢必帶動另一波漲勢。

台北市開業藥師柯明道指出,繼嬰兒奶粉日前漲價後,最近成藥市場部分藥品價格也蠢蠢欲動,其中漲幅較明顯的是各廠牌的維他命C,如條狀包裝的「愛喜C錠」,零售價由七十元漲到九十元,另一款「喜顏」維他命C則由兩百五十元調高到三百五十元。

至於其他成藥,如止咳成藥「龍角散」,小包裝從兩百三十元調高為兩百四十元;治感冒的「小兒利撒爾」,單價也由一百三十元調高到一百四十元;還有胃腸藥「若元錠」也調高售價三十元,小罐裝賣四百五十元,大罐裝賣八百五十元。

柯明道指出,維他命C這幾年零售價已多次調高,上游業者分析,主要是原料多仰賴進口,連帶國內零售價上漲,尤其是中國大陸生產的維他命C供貨短缺,勢必連帶衝擊全球的生產線。

經營社區藥局逾三十年的柯明道表示,近年來許多成藥都是輪番漲價,而且業者都是「搭油價上漲的順風車」,而且業者每次漲價前,中盤商往往先斷貨,等到下次出貨時再告知要調高售價,消費者也只能被迫接受。



◆ 新抗體藥物 可望治療7種癌症

中央社 2012.03.28

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能幫助免疫系統摧毀癌腫瘤的藥物。這種藥物用在乳癌、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腦癌、膀胱癌與肝癌這7腫癌症上能奏效,且先前研究證實,它也能用來對抗部分血癌。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說,如果提早投藥,這種藥物甚至能治癒癌症。

這種抗體目前只在老鼠身上試驗過,不過研究人員希望能在兩年內使用在人類身上。

這種藥物的功效主要是針對CD47蛋白質,CD47蛋白質大量存在癌細胞表面。這種蛋白質可防止癌細胞被名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包圍吞噬。

這種藥物會掩蓋「不要吃我訊號」,讓免疫系統攻擊癌症,這是許多研究人員追求好幾十年的目標。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對細胞與老鼠所做的試驗證明,這種新藥可對付許多癌症,而且副作用很少。針對植入人類腫瘤的老鼠投以這種抗體,可讓腫瘤變小,在某些案例上,甚至讓腫瘤消失。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又說,這種藥物能「大大」增加存活率。

加州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魏斯曼(Irving Weissman)博士說:「在我們的試驗中,攔截『別吃我』訊號,可抑制老鼠體內幾乎所有人類腫瘤的生長,而且毒性很低。」

他說:「這明確顯示,在人類癌症治療上,CD47蛋白質是適當且極有希望的目標。」

魏斯曼博士指出,用在小腫瘤上,這種藥物「可能治癒」,不過他強調,對某些老鼠來說,卻毫無效果。

他又說,如今有足夠證據,可迅速邁向審慎人類試驗。

不過,現在還需要大量證據,證明這種藥物既安全又有效,意味要讓藥物廣泛使用,還要大約十年時間。

獲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資助的免疫學專家艾希頓芮卡德(Philip Ashton-Rickardt)教授說,這項研究可發展出新療法。

他說:「有些癌細胞能抵抗諸如化學療法與放射療法等傳統療法,這種療法可能用來對付這些癌細胞,尤其令人深感振奮。」

他說:「不過,要驗證是否對患者有利,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

fsj 提到...

牛津研究:腦子愈大 朋友愈多

【聯合報╱中央社/倫敦27日電】2012.03.28

腦子大小不僅可能影響智商,還影響交友的數量。根據牛津大學的研究,腦子愈大的人真正的朋友也愈多,但這不包含在臉書、推特等社交網路上的朋友。這是第1次有研究顯示,社交能力的優劣取決於一個人的腦子大小。

研究顯示,那些擁有較多真正朋友的人,使用更多的認知能力,去了解其它人的想法,但這並不發生在「網路友人」,也就是透過「臉書」或「推特」等社交網站結交的朋友。

研究人員對40名自願參加的研究生進行調查,他們的年紀相仿,參與社交活動的機會也差不多。參與者被要求寫下過去7天與他們有社交活動的人名單,工作上往來的對象不在此列。研究人員測量他們的前額葉皮層大小,並拍下他們腦部的解剖影像,這個方法通常被用來測量高層次的思考。

帶領這項研究的鄧巴教授(Robin Dunbar)指出,研究發現,那些朋友較多的人他們不僅在理解他人思考的表現較佳,同時他們前額葉皮層神經體的體積也較大。



◆ 川崎氏症 台灣基因解密成功

中央社 2012.03.28

造成後天性心臟病成因之一的川崎氏症,經過台灣8個醫學中心14名醫師及國家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後發現,是BLK和CD40基因變異所致。

中國醫藥大學研發長蔡輔仁今天指出,川崎氏症好發在東亞國家且發生在5歲以下幼童,亞洲的發生率為歐美地區的10多倍,而台灣川崎氏症發生率僅次於日本與韓國,名列全世界第3高。

蔡輔仁表示,川崎氏症初期就像感冒,臨床表現特點是持續發燒5天以上、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皮膚出現草莓疹、擴散性黏膜發炎、頸部淋巴結病變、四肢末端充血浮腫與脫皮等症狀。

但川崎氏症就像神秘拼圖,在患者所有的症狀都產生後,才能啟動免疫球蛋白治療,有時會因等待而延誤治療,甚至造成冠狀動脈病變後遺症,蔡輔仁說,研發團隊透過基因晶片找到川崎氏症可能致病的基因BLK和CD40,這個起點非常重要。

歐美國家雖然也進行很久的川崎氏症研究,卻找不到病因,而日本研究團隊也花了30年研究,中國醫藥大學在2004年開始進行基因研究,並在中央研究院的協助下,研究團隊以5年的時間,找到川崎氏症致病基因,25日已在國際「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中進行線上發表。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指出,這是該校近年來最重要的一項發表,因為自然遺傳期刊是國際上最重要的遺傳學領導期刊,台灣與日本的醫學團隊在這項研究上競爭激烈,並同時在25日發表,為國際科學界寫下了一頁傳奇。

國家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鄔哲源指出,科學競爭很殘酷,雖然日本早台灣5天送出研究報告,但台、日同時在自然遺傳期刊中發表,研究結果完全一樣,顯示台灣的醫療研究已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研究發現並有助於川崎氏症治療與新藥的設計與開發。



◆ 糖尿病致病基因 找到5個

中央社 2012-03-28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發表研究報告,關於國人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找到5個新的相關基因,並證實先前已發現的3個相關基因,還找到2個次要糖尿病相關基因。

對於發現相關基因的意義,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莊立民表示,糖尿病致病基因的研究還在學術階段,假設未來所有致病基因都能找到,敏感度提升到臨床可用,如果與糖尿病相關有8個基因,只有1個基因出現變異,致病機率低;但8個都出現變異,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高,就要提早預防。

莊立民表示,不鼓勵用藥物預防糖尿病,提早預防可透過運動、減少能量攝取和減重。

「跨國合作研究發現東亞族群糖尿病致病關鍵基因」計畫主持人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垣崇、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技師鄔哲源、台大教授莊立民和中國醫藥大學教授蔡輔仁,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

這項研究找到5個新的糖尿病相關基因為KCNK16、MAEA、GCC1-PAX4、PSMD6和ZFAND3。兩個次要糖尿病相關基因為WWOX 和CMIP。

莊立民表示,未來還需要更大樣本,特別是對華人、台灣人,釐清上述基因是否有導致糖尿病的危險性。

莊立民表示,基因是否影響致病有兩大因素,一是胰島素分泌,二是糖尿病胰島素作用的敏感度。已知某些基因會影響胰臟發育、細胞功能和胰島素分泌,會產生胰島素分泌不足。接下來要把基因變化和糖尿病致病的兩大因素釐清,未來如果可以知道控制基因能力,還可能開發成藥物。

莊立民表示,雖然知道基因將可以有預測能力,但目前解釋度可能不到10%,還在學術階段。



◆ 瀰漫性心血管病變 體外震波可緩解

中央社 2012-03-28

無法開刀、無法放支架的瀰漫性心血管病變,現在衛生署核准使用心臟震波儀治療,可促進心臟生出新的小血管,改善心絞痛等症狀,讓走路就會喘的病患做家事不吃力。

80歲的蘇老先生患有糖尿病,而且多次中風,連上廁用力解便都會氣喘吁吁,2、3年前在某次機緣之下,參加心臟震波儀的臨床試驗,症狀明顯好轉。他鼓勵兒子也參與臨床試驗,共同對抗家族遺傳心臟病。

蘇先生今天表示,他父母、哥哥和妹妹,都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他自己本來可以打高爾夫,後來卻走路就會喘,9年前就動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持續靠藥物治療。

「心臟震波治療如同體外心臟按摩」,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傅懋洋形容,在超音波定位下,將100巴(Bar)能量震波從胸口透入心臟,可刺激冠狀動脈長出新的小血管,3個月共9次治療後,高雄長庚受試的32名病患,約有7成改善症狀。

傅懋洋說,衛生署核准心臟震波治療用於治療瀰漫性心血管病變,這類患者約佔心血管病患總人數的1成,大多數合併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柔腸寸斷」,就像高速公路和替代道路都堵塞,只好用震波治療「開個小巷道」,讓缺血的心臟得到血液供給,減少心絞痛和心臟衰竭的症狀,療效持續6個月到1年。

高雄長庚的臨床試驗結果,心臟震波治療可使患者檢驗運動心電圖的跑步時間平均延長1分鐘,心絞痛指數從第3級的和緩運動都會喘,進步到第2級的劇烈運動才會喘。曾有跑17秒就會喘的患者,治療後去爬玉山;也有患者在家只能坐著休息,進步到可以做家事。

不過,傅懋洋強調,心臟震波治療是症狀治療,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有礙心血管的疾病,仍要服藥控制。另外,心臟有血栓或血塊、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的患者,不適合心臟震波治療。

以往震波治療在泌尿科用於震碎結石,在骨科用於促進骨折癒合、治療足底筋膜炎,國外有人試用於治療禿頭及陽痿。衛生署今年1月核准心臟震波儀,迄今未健保給付,這項完整療程在印尼、菲律賓、德國的收費約新台幣18萬到90萬元。

fsj 提到...

花生過敏症元凶 找到了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2/03/30

台灣長庚醫療團隊近日發現台灣花生過敏症元凶。長庚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研究團隊指出,有些兒童接受過敏原檢測發現,身體對花生呈現過敏陽性反應,但不見得都會出現過敏症狀。在台灣,花生真正容易引起過敏症狀的成分為「Arachis Hypogaea 2」(Arah2)蛋白。

葉國偉主任表示,花生含有許多成分,並非所有成分都會造成過敏反應,也不是所有成分都會引起過敏症狀,有些成分雖然會讓過敏測試呈陽性反應,但卻很少引發症狀。較會引起症狀的花生成分為「Arachis Hypogaea 2」等重要成分。

台灣兒童接受花生過敏測試,大約有七%呈現陽性反應,但實際出現花生過敏症狀者卻非常少。

研究人員以二十九位學齡前兒童為研究對象,這些兒童接受花生過敏測試都是陽性反應,研究人員以花生中的Arachis Hypogaea 1、2、3、8、9成分作測試,看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E對上述花生成分是否會產生反應。研究人員也以問卷調查兒童是否出現花生過敏症狀。

研究結果發現,花生成分Arachis Hypogaea 1~3最常引起免疫球蛋白IgE出現變化,而且這種現象往往持續二十個月以上,較不容易隨時間遞減。花生成分中,以「Arachis Hypogaea 2」最容易引發臨床過敏症狀。

葉主任補充,台灣人對花生過敏者不多,多半對蛋白、牛奶較容易起過敏反應。過敏症狀包括蕁麻疹、嘴巴腫,嚴重甚至導致低血壓、氣管收縮、肚子痛、休克等,家長若懷疑自己的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最好找專業過敏科醫師評估、診斷,一旦檢驗結果為陽性,也不要過於緊張,可接受進一步檢查,釐清是哪一種食物成分造成過敏。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二十三日線上版「微免與感染雜誌」(Journal of Microbiology、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 生咖啡豆含綠原酸 助減重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03/30

美國研究發現,生咖啡豆似乎可以幫助減重。

美國研究人員進行一場小型實驗,由十六位肥胖男女參與研究,研究持續二十二周。年齡介於二十二到四十六歲,他們都沒有改變飲食習慣,平常活動量也都足夠。研究結果發現,每天食用生咖啡豆補充劑的人平均減去十七磅體重,相當於七點六五公斤。比服用安慰劑減去更多體重。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應用食物科學」(Applied Food Sciences)期刊。

美國斯克蘭頓大學化學系教授喬‧文森為研究作者,他表示,生咖啡豆未經烘焙,還沒有咖啡因。文森教授研究團隊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每天吃七百毫克生咖啡豆,另一組吃一千零五十毫克生咖啡豆,兩組都有一段時間需要吃安慰劑,以做為比較。

結果發現,有些人只減去約七磅體重,相當於三點一五公斤,也有人減去二十六磅體重,相當於十一點七公斤,但平均減去十七磅體重。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年度學術會議。

生咖啡豆含有「綠原酸」成分,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綠原酸會抑制葡萄糖吸收,因此可以幫助降低體重。

美國華盛頓大學營養學系主任康妮‧黛克曼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研究結果雖然很有趣,但研究人數很少,研究時間也很短,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研究才能確認生咖啡豆是否真能幫助減重。



◆ 喝咖啡提神 懶人才有效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4.01

許多人喝咖啡提神,不過一項研究發現,咖啡因以及安非他命等刺激性物質只能讓懶惰者提神,對勤奮或精力充沛者反而是安眠劑,還會使工作效率降低。

英國每日郵報30日報導,主導這項研究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博士候選人霍斯金說:「每天都有不少人靠著刺激物讓自己清醒,從通宵開車的卡車司機,到熬夜的考生都有。不過研究顯示,這些興奮劑對不同體質的人,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霍斯金用老鼠作實驗,將安非他命與咖啡因注射到牠們體內,發現原本盡量避開挑戰的懶惰老鼠變得更勤奮;原本勤奮的反而變得缺乏幹勁且昏昏欲睡。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神經心理藥理學」期刊中。



◆ 客製化健康鞋墊 獲百萬創業金

中央社 2012-03-30

台灣科技大學師生創業的「拜爾菲特」,利用3D量測影像精確測量,打造個人健康鞋墊,獲教育部頒發的新台幣100萬元創業獎金。

教育部今天下午舉行100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共有40組團隊參加競賽,其中由台灣科技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師生創立的拜爾菲特公司,以科技化量身訂作醫療器材的技術和創業計畫獲得優選獎,抱走100萬元的創業補助大獎。

拜爾菲特成員劉家忠表示,根據每個人腳的特質打造的專屬鞋墊,考量人體力學、足部曲度等,讓鞋墊貼合度更高,不只穿得舒適還能減輕足部壓力,最適合久站族群或運動腳會痠痛的族群,售價卻只有國外的一半,未來還打算和鞋廠接洽,希望進一步推出客製化鞋款。

除了客製化鞋墊外,拜爾菲特也研發專業的醫療輔具和醫材,如顱顏顎骨板骨釘系統、退化性關節骨板骨釘系統等。劉家忠說,透過曲面設計的頭顱骨板,貼合性比傳統人工彎折更好;而關節骨板只需透過微創手術部分植入,也可幫助延長膝關節的壽命。

劉家忠說,目前公司已進駐骨科醫療中心,並設立服務窗口,提供客製化鞋墊服務,而醫材部分也正申請相關證明文件中,而創業獎金將投入研發經費,希望今年營業額能突破500萬元。



◆ 智慧枕頭自動位移 改善打鼾

記者蔡文正/彰化報導 2012.03.31 自由

彰濱秀傳醫院睡眠中心利用聲控晶片及滑輪等,研發出「智慧型止鼾枕」,經實際測試後,可讓有打鼾習慣者,在睡著後,因該止鼾枕的自動位移,讓患者轉換睡姿,以達到降低打鼾聲音及次數的效果,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

彰濱秀傳睡眠中心主任醫師魏誠佑說,台灣人口中,估計有52%比例的人,在睡覺時會有打鼾情況,且經研究,習慣性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密切關連。

魏誠佑指出,目前治療習慣性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方法,包括戒菸、減肥、連續型陽壓呼吸器治療及手術治療等,但臨床狀況約僅25%的病患能獲得改善,其餘病患基於經濟考量、使用不便或侵入性治療等因素,不願接受治療。

對此,該院研發出「智慧型止鼾枕」,接受測試者在呼吸障礙、鼾聲等指數,有70%以上的改善效果。

魏誠佑指出,「智慧型止鼾枕」是利用智慧型感應聲控裝置,當枕頭感應到患者的打鼾聲時,便會觸動其內部的專利結構,使得枕頭產生一個輕度的左右位移,藉由適度改變患者的睡姿,讓喉部鬆弛的肌肉產生收縮效果,恢復呼吸道通暢,達到止鼾的效果。

fsj 提到...

美研究:臉書可預防性病傳播

中央社 2012-04-04

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除了可以知道誰正在和誰交往之外,未來也能知道誰有性病。根據美國1項研究指出,類似臉書的社交網站可以用來預測並預防性病傳播。

美國「時代」(Time)雜誌公布1項由北卡羅來納大學傳染病中心醫學教授黎昂(Peter Leone)等人進行的研究指出,感染愛滋病的風險不只發生在性伴侶之間,而是已擴展到鄰近的朋友圈。

黎昂表示,在同一社交圈的人們常有類似冒險模式的行為,以及和相同對象發生性行為。他以北卡羅來納州的梅毒傳染為例,在詢問梅毒病患廝混的對象後,他能歸結出性病傳染有80%是在同一社交圈中的例子。

此外,研究團體也要求最近接受愛滋病診斷的病患列出心中認為最可能有感染愛滋病風險的朋友名單。在獲得病患同意的情形下,研究人員透過臉書和其他方式告知那些名單上的「朋友」,讓他們知道他們認識的人已接受愛滋病診斷,而且他們同樣也有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這種策略是思考性病傳播的全新方式,不僅鎖定傳統的高風險人口,而是運用臉書讓研究人員可以對性病傳播進行連結。

黎昂的研究團隊透過在社交網站上張貼性病檢測的最新結果,將臉書視為1種對抗性病汙名的方式。

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可以透過臉書應用程式(App)的方式,讓同一社交圈的人可以知道彼此性病檢測結果的最新狀態,藉此預防性病傳播。

不過,若要推出這種假設性的性病應用程式恐怕會引發隱私風險,例如某人的性病診斷會成為其他人傳送的新聞。性病的汙名或許會讓人們不敢使用這樣的應用程式。



◆ 清大人因鞋墊 竹科人足甘心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2.04.04

竹科人表面光鮮,其實,普遍有著「足」科的痛!

竹科廠商多實施4班2輪制,基層工程師長時間在無塵室工作,普遍有足部與肩頸痠痛問題;清華大學數位人因工程實驗室透過國科會產學計畫,花1年半時間,設計無塵室專用「人因鞋墊」,讓員工試穿1個月,8成以上覺得舒服,還有人致謝:「真的『足』甘心」。

清大工業工程系教授王茂駿說,無塵室的員工工時長,須站立搬物件或操作機台,下肢不舒適狀況頻生,研究團隊曾對一家半導體廠200名員工問卷,45.8%小腿、足踝和足底不舒適,37%肩膀痠痛,還有35%頸部疼痛、大腿痠痛。

新竹馬偕醫院復健科醫師陳建鵬從臨床經驗說,新竹地區看診民眾以科技人為主,其中又以足部筋膜炎和雞眼病例最常見,懷疑可能是長時間站立或穿著包覆性的無塵鞋工作所致。

為解決「足」科人的痛,王茂駿與擁有高階材料生產技術的藝術達科技材料公司合作,為足科人開發合宜的鞋墊。

王茂駿領導清大人因工程實驗室碩、博生,從人本概念出發,利用三維足型掃描儀,蒐集約6百名國人足部尺寸與模型,擷取足跟與足弓區的特徵,提供鞋墊設計參考。

經過統計分析,精確的將足弓定位與形狀描述出來,再進行設計;一般鞋墊,足跟後方的「足跟杯」一式成形,清大設計出「內側高、外側低」的足跟杯,有利於足部壓力分散。

鞋墊底部也有機關,足跟底部加了吸震效果好的PU材料,大拇趾下方蹠骨部位增加一個反彈力較佳的材質,可幫助行進中的推進力。

人因鞋墊完成後,提供竹科一家半導體廠2百名員工試用,王茂駿說,穿4天就有7成1的人覺得比以往輕鬆,20天後更達到7成8,覺得舒緩足部肌肉部分,4天有7成人感覺到,20天後,達到8成1。

「鞋墊使用的材質具通風、吸震、推進的設計,更符合人走路特性」參與研究的博士生李育奇說,試穿過的人,小腿痠痛比例從未穿鞋墊的46%,降到21%,大腿與下背部的疼痛,也降一半。

王茂駿說,勞委會統計,2009年半導體廠受雇人數約49萬人,扣除管理與行政職,約有42萬人在無塵室工作,提供他們舒適工作環境,確有必要,也相對確保工業安全。



◆ 拒光害 清大研發超低色溫光源

中央社 2012-04-05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教授周卓煇今天發表「超低色溫OLED光源」研究成果,他表示,入夜照射亮光影響褪黑激素,有害健康,超低色溫則可降低罹癌風險,改善夜間照明。

周卓煇表示,照明光源有高色溫與低色溫之別,雖然白天適合使用高色溫、藍光多的白光,但若入夜後繼續使用高色溫或含有高度藍光的光源,將影響褪黑激素,除了失眠、生理失序,甚至可能引發諸多癌症;這項發明正是回應全球醫界近幾年的強烈呼籲,亦即入夜後不要照射明亮的白光或藍光。

他說,長久以來,科技界一直在研發新的、更亮的「白光」,卻不知道入夜照射「白光」會對人、動物與生態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周卓煇說,這項「超低色溫OLED」研究成果已獲國際學術期刊正式審查通過,將於近期刊登;這項技術將由工研院協助「試量產」,再轉由業界投產,預計將帶動創新的照明科技產學。



◆ 霍金身試 如果思想能轉成指令…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朱小明/綜合報導】2012.04.05

因罹患漸凍人症而癱瘓多年的天文物理學家霍金,去年夏天開始參與iBrain的實驗,戴上這種頭帶式的腦波儀,可以記錄腦波變化。科學家希望未來能以腦波儀協助霍金以思考方式與外界溝通。

iBrain是新一代可攜式的神經裝置,它所使用的演算法,可用來監測與診斷睡眠呼吸暫停、憂鬱、自閉症等的狀態。重量極輕,大小與火柴盒相仿的腦波儀,是卅二歲美國神經科學家羅伊(Philip Low)的發明。他說,新的腦波儀方便於在各種環境研究睡眠、中樞神經相關疾病,不受實驗室限制。

羅伊說:「iBrain可讓進行實驗的人在自己床上、或甚至看電視、做任何事時,記錄當時的腦波變化。」iBrain可把蒐集到的腦波電數據,以手機直接傳送到羅伊設置於聖地牙哥的「神經監視」(NeuoVigil)公司進行分析研究。

霍金擁有出類拔萃的頭腦,但無法言語、也無法打字,必須靠臉頰的微小抽動來溝通,是非常理想的研究對象。羅伊的研究小組前往英國劍橋大學霍金的辦公室,替他裝上iBrain,要他想像右手握拳。

羅伊說:「我們希望測試霍金能否用思想來形成一致、且可重複的模式,讓電腦轉換為文字或指令。」

七十歲的霍金並無法移動手,但他的大腦仍能發出命令,並在腦中產生電波。羅伊發明的演算法SPEARS可將霍金的想法轉換成訊號。羅伊說,我們的目的,是讓霍金握拳時,看他發出的訊號,是否出現改變,結果羅伊發現訊號果然有改變。

霍金說:「羅伊博士和公司在這項領域成就非凡。我希望能為研究提供協助,為漸凍人等病患等帶來希望。」

羅伊的公司將在更多漸凍人與神經退化症病患身上重覆進行這項實驗。NeuroVigil公司並和製藥公司合作,以iBrain在臨床實驗監視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的藥效。

羅伊計畫用相關數據找到神經疾病的腦波特徵,而能預防老年失智、精神分裂、巴金森氏症等疾病。



◆ 自閉症研究 揪出突變基因

中央社 2012.04.05

研究人員今天說,針對數百個有自閉症患者家庭的大型研究發現,父母精、卵細胞的自然突變,會增加下一代自閉症風險,父親遺傳的機率,是母親的4倍。

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3篇研究報告指出,轉譯exome蛋白質的基因發生突變,是自閉症的重要關鍵。

遺傳密碼突變並不罕見,大多對人體無害,不過一旦發生在腦部發展所需的基因組,情況就相當嚴重。3個研究團隊之一發現,這些突變或許會讓自閉症風險升高5至20倍。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美國1/88兒童患有自閉症,科學家雖然相信有8、9成是由於基因問題,不過大多無法從已知遺傳原因中找出凶手。

專家說,他們發現另外3個與自閉症有關的基因,也發現證據解釋這種疾病何以較常發生在父母較年長的孩子身上。

根據「自然」期刊報告,研究人員在所謂的泛自閉症障礙(ASD)兒童身上,發現CHD8、SNC2A和KATNAL2三個基因突變。

報告作者說,有待發現更多問題基因,而了解這些基因如何運作,會是更困難的任務。

fsj 提到...

會出現幻覺 密室靜音極限待45分鐘

【中廣新聞/董媛瑜】2012-04-06

在喧囂都市生活的人,常想渴望有寧靜空間,但是如果待在全球最安靜的密室中,感覺並不好受,更會出現幻覺,人類最高極限是僅能在這密室中捱過45分鐘。

美國南明尼蘇打州有一間獲健力士世界紀錄評為全球最靜的密室,以100多公分厚的玻璃纖維吸音、雙層隔音鋼板和30公分厚石板製成,能達到99.99%靜音,待久了會產生幻覺,最高紀錄是有人能在密室捱45分鐘。

研發人奧菲爾德(Steven Orfield)表示:「我們邀請挑戰者坐在黑暗的密室中,當一切寂靜一片時,耳朵會適應環境,當周遭環境愈靜,你能聽到的愈多。你會聽到自己的心跳,有時你還能聽到肺部的起伏和胃部的響聲。在密室中,你是一切聲響的來源。」奧菲爾德說,這是一個很迷失的經驗,使人倉皇失措,必須坐下才能捱過。

這間最靜密室用途多多,除了能讓商戶測試產品聲效和音量外,還可讓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人在密室中訓練他們的集中力。



◆ 清大:超低色溫光 降低罹癌風險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趙容萱/連線報導】2012.04.06

清華大學與工研院昨天發表「超低色溫OLED光源」研究成果,計畫主持人周卓輝說,有研究指入夜持續使用高色溫、藍光多的白光,會影響人體分泌褪黑激素或可能罹癌,OLED超低色溫光源有助降低罹癌風險,工研院將量產。

清大教授周卓煇說,照明光源有高、低色溫區別,低色溫光色偏紅,常給人溫暖感覺,白天適合用高色溫、光色偏藍的白光,但英國學者Thapan等人研究指出,色溫愈高,愈容易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引發疾病產生。

目前市面上的LED燈泡、省電燈泡大都是高色溫,周卓煇說,有醫界人士認為,褪黑激素是在黑暗環境下分泌,人類若長期入夜時處在這類高色溫的光源下,可能造成失眠、生理失序甚至引發癌症。

清大與工研院合作向經濟部申請一千八百萬元計畫,成功研發「超低色溫OLED光源」,採用「面光源」,光線分散,色彩均勻,比起傳統LED燈光源集中刺眼的「點光源」,光線更柔和,預計兩年內上市;工研院也建議政府立法,強制市面燈具標示「色溫」。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放射治療科主任楊英傑表示,以色列研究也顯示,光源較多地區婦女的罹癌機率,比無光源地區婦女增加百分之七十三;值夜班、睡眠時間較短、睡覺時開燈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楊英傑說,原理在於照射光線打到視網膜時,會傳達到中樞神經,讓大腦以為現在是白天,抑制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夜間分泌量,影響雌激素增加,容易造成女性罹患乳癌。

他建議,民眾應培養規律生活習慣,減少夜間活動,最好在晚上十一時前入睡,睡眠充足,且睡眠時不要開燈,讓人體自然產生褪黑激素,保持健康。

不過也有醫界人士持保留態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彭美玲說,入夜照射亮光確會影響生理失序、代謝,但是否致癌,沒有研究可證實;以色列研究認為「光源較多地區婦女罹癌機會,較無光源地區婦女增加」,她持保留看法,因為罹癌的因素很多,基因、食物及汙染都有可能。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認為,入夜照射亮光是否致癌,國外做過動物研究,但研究結果顯示沒有直接關連。



◆ 抗藥瘧疾蔓延泰緬 疫情恐擴散

中央社 2012-04-06

根據1份10年研究,發現一種瘧疾原蟲,能夠抵抗瘧疾特效藥,且這種原蟲已沿泰國緬甸邊境擴散,如果不設法控制,疫情範圍可能擴至印度和非洲。

兩篇分別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與「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顯示,瘧疾如何快速移動到新領域以及發現瘧原蟲基因組有個部分,可能有助於瘧疾原蟲突變生存。

「刺胳針」發表的研究指出,科學家2006年在柬埔寨發現的瘧疾,對於目前標準治療藥物青蒿素(artemisinin)具抗藥性,從那個時候開始,抗藥性瘧疾便快速往西擴散800公里來到泰緬邊境。

研究人員發現瘧疾病患在接受青蒿素在內的合併治療後,復元所需時間比以前要長。青蒿素萃取自傳統草藥青蒿,是公認抗瘧疾最有效的藥物。

馬奚杜牛津熱帶醫學研究小組(Mahidol Oxford Tropical Medicine Research Unit)的懷特(Nicholas White)說:「我們在泰國西部邊界與東部緬甸發現的瘧疾原蟲確實對青蒿素具抗藥性。」

懷特和研究團隊在2001年至2010年間研究3202名會造成瘧疾重症的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病患,他們發現在這段期間瘧疾原蟲抗藥性穩定增加,含青蒿素的標準療法明顯要花更長時間才能清除病患血中的瘧原蟲。

懷特說:「沒有病患死亡,但藥物已不如以往有效。」抗藥性瘧疾感染病例數從2001年的0.6%快速增至2010年的20%。

懷特表示,抗藥性瘧疾的擴散原因在於錯用青蒿素與使用偽藥、劣藥,各國政府與國際衛生單位必須採取更強而有力的行動來阻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懷特和研究團隊無法確定,如今在緬甸擴散的瘧疾原蟲是否和柬埔寨8年前出現的瘧疾原蟲有關,他們將再進一步分析釐清。

2010年估計有65萬5000人因瘧疾而死,相當於每天1794人,其中多數為非洲兒童。(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fsj 提到...

《醫學研究》眼結膜常出血 中風風險較高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2012.04.14 自由

俗稱眼白的眼結膜出血,多半無害且會自動痊癒,但也可能是健康警訊!

健保資料庫 追蹤比較10萬人

一份追蹤10萬人的大規模研究顯示,眼結膜出血者同時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的比例較高,且其在眼科確診3年之內,腦中風的發生率與風險,高於未曾出血者。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分析全民健保資料庫追蹤3年資料,比較1萬7千多名有結膜出血者,與8萬6千多名結膜未曾出血者,確診3年內的中風風險,論文最近發表在《Acta Ophthalmologica》期刊,這是國際上第一份眼結膜出血與中風相關性的大規模追蹤報告,研究發現,結膜出血者中風發生率,為「一百人年」(100 person-years)2.44例,明顯高於未出血者的1.63例。此外,以統計方法排除月收入、地理位置、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顫動等中風危險因子的干擾後,單純結膜出血後3年內中風風險仍比一般人高33%

這份研究也發現,結膜出血者當中,的確也有比較多人是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顫動等疾病,過去也有研究顯示可能與高血壓有關,換言之,結膜出血也可回頭檢視自己健康情況,特別是出血頻率偏高者。

常出血者 宜查有無潛在疾病

研究團隊成員、北醫眼科主治醫師王宗仁表示,雖然這項研究顯示,結膜出血與後續的中風風險具相關性,但因果關係仍待更多研究釐清。結膜出血是微血管破裂引起,「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因體內微血管往往較脆弱,因而相對容易出血。此外,服用抗凝血藥物者也是。

不過,大多數偶發的結膜出血是原因不明且無害於視力,也未必與潛在的全身性疾病有關,一段時間後出血即自動吸收,偶發者不必恐慌。除非出血的頻率較高,例如每隔一週或一個月就一次,才需要留意是否有潛在疾病。

王宗仁也表示,雖然過去無類似的大規模研究,但其結果在解讀上仍有其限制,因為這項研究是透過健保疾病代碼來篩選研究樣本,僅知病患被診斷為結膜出血,但無法確認出血嚴重度。其次,不排除有不少結膜出血者,對出血不以為意,根本未求診。這些變數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



◆ 當歸萃取物 可成功抑制惡性腦瘤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2012.04.13

治療惡性腦瘤有新藥!國內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欣榮、韓鴻志與東華大學教授邱紫文利用當歸萃取物,共同研發製成Z型正丁烯基苯酞(z-BP),施用於罹患惡性腫瘤的老鼠身上,3周老鼠的惡性腫瘤大小減少64%,且平均壽命延長2倍。

林欣榮表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BM)為惡化快速的原發性腦瘤,最快1個月增長16倍,切除後復發率也非常高,患者平均壽命只有1年至1年半,5年存活率更只有3.4%。

醫學上治療惡性腦瘤方式有手術、放射線、化療3種,韓鴻志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的化療藥物包括:亞硝脲類烷化劑(BCNN、CCNU或PVC)、口服藥物Temozolomide以及藥物晶片Gliadel(BCNU),都有副作用產生。新式治療方式將藥物藉由控制緩釋型化學晶片放至腦瘤區,接受治療的老鼠平均存活時間延長2倍,且尚未發現任何副作用產生。

而目前藥品亞硝脲類烷化劑(BCNN、CCNU或PVC)有延遲和累積骨髓抑制和肺毒性,且易產生耐藥性,壽命延長只有半年;口服藥物Temozolomide,需嚴密監測化療過程中嗜中性白血球以及血小板數量,避免發生血液毒性,壽命延長約13.6個月;植入藥物晶片Gliadel(BCNU)易產生癲癇、腦水腫、傷口不易癒合以及記憶耗損等副作用,壽命延長約13.9個月。

z-BP新式治療藥物預計在明年完成藥物動力學和藥物毒物實驗臨床前試驗,並申請第一期前導型臨床試驗,目前已取得台灣、美國、歐盟、中國、香港等地專利。



◆ 鏡片「速配」 保住好眼力

【聯合報╱吳怡璁中台科技大學視光系主任】2012.04.14

林書豪帶來「林來瘋」,不少民眾熱烈瘋籃球!張先生戴了厚重眼鏡打籃球,突然球友一個拐子,打在他眼鏡上,鏡片碎裂,差點傷到角膜。其實,這樣例子並不少見,眼鏡矯正視力,但需選擇合適的鏡片,以免傷害眼睛。

瞭解鏡片材質及其優缺點,選擇適合的鏡片,才能避免不幸。常見的鏡片材質包括玻鏡鏡片、樹脂鏡片、防彈鏡片及鈦晶鏡片。

玻璃鏡片:最早使用的鏡片材質,透光度佳,表面耐刮,不易扭曲變形,厚度較樹脂鏡片薄,常見高度數患者使用。 但由於重量較重,易碎,破裂時可能產生小碎片,傷害眼睛,不適合孩童或活動量大的族群,但近年來,幾乎被樹脂材料取代。

樹脂鏡片:比玻璃鏡片相對安全,所以在台灣被稱為安全鏡片,其實,樹脂鏡片受到較大衝擊,還是會破裂。但一般來說,它具有質輕、耐撞擊等優點,適合一般眼鏡配戴者,也是目前鏡片選擇的主流。由於硬度較玻璃低,易磨損,且最高折射率也不及玻璃鏡片,在非常高度數,如近視1000度以上時,無法像玻璃鏡片那麼薄。

聚碳酸酯鏡片(Polycarbonate,PC):又稱防彈鏡片,無色透明、耐熱、抗衝擊、阻燃,性能接近壓克力,也因為耐撞擊性能好,常被用於防彈玻璃以及工業護目鏡上。家長幫小朋友選用特殊用途鏡片時,如運動配鏡,PC鏡片常是第一選擇。

鈦晶鏡片(Trivex):美國軍方開發,硬度高、抗衝擊性佳,透光率好,可令更多光線到達眼睛,產生較好的視覺效果,降低疲勞感。適合活動量高族群使用,如孩童及運動員等,價格較高。缺點是鏡片折射率有限,如近視600度以上時,厚度無法比樹脂或玻璃鏡片薄。

選擇鏡片就像選擇鞋子,除了要合腳,還要考慮個人需求,如打球選擇球鞋、跑步選擇跑步鞋等。選擇鏡片,首要考量是安全,高度近視者,可選用厚度較薄的玻璃鏡片,運動量大的高度近視者,建議選用折射率高的樹脂鏡片,一般上班族、電腦族,可選用樹脂鏡片,運動員或工作環境易有衝撞情況者,可選擇鈦晶鏡片。

眼鏡族從事激烈運動注意事項:

1.注意鏡片韌度是否易碎,傷害眼睛。

2.配戴無邊鏡框時,別從事劇烈運動。

3.眼鏡遭碰撞,交由專業人士進行鏡框檢查,不要自行調整,以免造成眼鏡損壞,進一步傷害眼睛。



◆ 雙焦距隱形眼鏡 可望後年問市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2-04-14 中國時報

美國Innovega公司研發出一種「iOptik」雙焦距隱形眼鏡,讓戴眼鏡的人兼顧遠景近物,視野更加寬廣。Innovega已經與美國國防部簽約,第一副iOptik隱形眼鏡將出貨至國防部先進研究計畫署(DARPA)。

依照五角大廈規畫,這種雙焦隱形眼鏡將搭配太陽眼鏡造型的抬頭顯示器(HUD),內建的投影機可讓影像投射到隱形眼鏡上。此一技術能讓士兵對戰場有更清楚的掌握。

配戴者的目光可以同時聚焦兩種景物,一方面觀看投射到隱形眼鏡上的資訊,一方面觀看較遙遠的景物,之所以有此功能,主要靠兩種不同的濾光片。

隱形眼鏡的中間部分把來自HUD的光線送至瞳孔中央,而外圍部分則把周遭環境的光線送至瞳孔邊緣。視網膜則同時接受每個聚焦影像。

Innovega執行長威利表示,人類的眼睛有如相機,只能對焦某個點,但戴了這種新式隱形眼鏡,就有雙焦功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批准iOptik隱形眼鏡的臨床試驗,一般民眾二○一四年底就可買到。

fsj 提到...

再生有色頭髮 日本科學家發明出科技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4.18

禿頭好消息!未來禿頭人士將可透過一段療程,在頭皮生長出有色頭髮。日本的科學家研發出如何培育能長出有色毛髮的毛囊,此一幹細胞療程最快3年內就可發展完全,並試用在人類身上。英國的科學家表示,日本似乎解答了一個困惑科學家數十年的問題。

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培養含有毛囊生長資訊的皮膚幹細胞,直至它生長為毛囊雛形,再植入無毛老鼠的背部,在經過2-3週後,科學家發現毛囊開始生長毛髮。在未來,科學家可以先在實驗室裡將頭皮幹細胞培養成毛囊,然後再植入禿頭者的頭皮。

研究團隊還發現,藉由植入某特定幹細胞,毛囊會生長出有色毛髮,這意味著未來接受毛囊移植的禿頭者,不但得以重生頭髮,還可以重拾他們年輕時的髮色。沒有禿頭,但頭髮斑白的人也將受惠此技術。研究學者說:「我們預期我們的技術可以讓髮色回來,我們相信未來的技術可以恢復一個人的自然髮色。」

位於英國倫敦,聖湯瑪斯醫院的皮膚科醫師大衛芬頓(David Fenton)說,日本的研究學者似乎回答了一個讓科學家困惑數十年的問題。他說,這個「非常出色且精緻」的研究最有可能直接受益燒傷患者,以及頭皮有嚴重傷疤的人,因為他們無法接受傳統的頭髮移植。

科學家預估,此一幹細胞療程在10年內將可能被廣泛應用。然而,說這個療程並不便宜,幹細胞治療將花費數千英鎊(數十萬台幣)。另外,芬頓醫生也強調,頭髮植入後將長得如何、療程將要多久、及安全性,現在都還不清楚。



◆ 咖哩薑黃素 可降低術後心臟病發作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4.18

最新的研究發現,咖哩粉內的薑黃素可降低心臟手術病患心臟病再發的機率達65%,這個研究最近公布在《美國心臟病學期刊》。心臟病學家梅塔說,薑黃素可減少發炎,並降低氧中毒及游離基傷害的機率。

薑黃素被科學家認定有抗氧化及抗炎的功效,萃取自古以來就使用於中國及印度的藥物裡,研究人員指出,薑黃素的抗氧化及抗炎功效可以減少病患心臟受損的機率。泰國清邁大學最近做的研究顯示,若把薑黃素摻入傳統藥物裡,可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心臟病患有時候會做心臟繞道手術,目的是增加心臟肌肉的血液供應量。然而,在手術的過程裡,心臟可能會因長時間缺血而受損,增加病人未來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研究學者觀察2009至2011年間121個動過心臟繞道手術的病患,其中一半病患每天服食4粒1克的薑黃素膠囊,從心臟手術前3天開始服用,直到手術後第5天。研究人員發現,服用膠囊的病人有13%後來心臟病再度發作,而沒有服用膠囊的人有30%心臟病再發作。將其它個別因素列入考慮後,研究團隊推算,食用薑黃素的病人,心臟病再度發作的機率會降低65%。

德州休士頓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亞嘉華醫師指出,在許多疾病裡都會見看發炎現象,包括心臟病,而薑黃素可以影響心臟裡的管道通路,他說,這個研究結果是「非常、非常令人震奮的。」

美國阿肯色州大學的心臟病學家梅塔則持不同看法,他說,這個實驗的人數稍嫌不足,而且薑黃素雖然安全,大量使用可能會有副作用。他還表示,放少量的咖哩在食物裡非常有效,但他不會如在研究結果一般,每天服食4克的薑黃素。

fsj 提到...

國際藥聞-女人喝咖啡雌激素反應不一樣

尹德瀚 2012-04-22 中國時報

若每天攝取一定份量咖啡因,白人婦女的雌激素會降低,亞洲、黑人婦女的雌激素則會升高。

最近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1篇研究報告指出,喝咖啡或其他咖啡因飲料會改變婦女體內的雌激素含量,其效果因種族而異,白人婦女喝咖啡會降低雌激素,亞洲婦女則會升高;但這種改變相當有限,至少短期上不至於影響婦女的排卵或整體健康。

這項研究以250幾位18歲至44歲的美國婦女為對象,在2個月經周期期間,她們每人每天攝取的咖啡因份量不一,平均約90毫克,研究人員每周檢查她們的血液1至3次,並記錄其運動、飲食和抽菸等行為。

研究結果顯示,亞洲婦女如果每天攝取的咖啡因超過200毫克,其雌激素含量明顯高於咖啡因攝取量低的婦女,黑人婦女也有類似傾向,但在統計上不明顯;然而白人婦女每天如果攝取的咖啡因超過200毫克,其雌激素含量反而會稍微降低。

主持這項研究的史基斯特曼博士說,目前還不了解為何咖啡因對不同種族的婦女會產生不同效果,有可能是遺傳會影響咖啡因的新陳代謝。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婦女攝取咖啡因的來源是綠茶或汽水,不管什麼種族,雌激素都會升高。

據統計,美國18至34歲婦女約90%每天喝咖啡1至2杯,等於攝取90至180毫克咖啡因。史基斯特曼說,對這些生育年齡婦女而言,喝咖啡不會改變其荷爾蒙功能。

fsj 提到...

中研院 破解了細菌謎團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4.23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和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馬徹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X光繞射方法,清晰解構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上轉醣酶及其受質的複合結構。今後只要設計出可阻斷轉醣酶繼續作用下去的小分子藥物,就能開發出可殺死細菌的新一代抗生素。這個全新發現,解決近20年來全球科學家,無法透過抑制轉醣酶來殺死細菌的困境。

這項重要的研究發現,論文一寄出就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接受,並發表在最新一期刊物中,引起全球科學界高度重視。翁啟惠更認為這是未來解決具抗藥性細菌的另一利器,很有前景。

馬徹表示,細菌細胞壁上的肽聚醣,一直是細菌用來保護自己的天然屏障,也是細菌賴以生存的最重要防線,分別由轉胜肽酶及轉醣酶所合成。只要抑制轉胜肽酶或轉醣酶的功能,細菌的細胞壁就無法有效形成,細菌也因得不到保護而死亡。

長久以來,醫藥界一直以轉胜肽酶為標的,設計出一系列對抗細菌的抗生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盤尼西林;然而,隨著細菌抗藥性的增加,這類抗生素的威力大不如前,人類在遭受各種細菌的強大威脅時,也逐漸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

馬徹說,雖然科學家清楚知道透過抑制轉醣酶來開發新一代抗生素,是人類最重要、也最迫切的救贖,但因對轉醣酶的結構及作用機制不清楚,加上要純化出轉醣酶這個酵素相當困難,近20年來進展有限。

最近幾年,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針對轉醣酶進行一系列研究,在合成化學、分子結構及高速篩選等方面迭有突破,終於揭開轉醣酶的神秘面紗,把轉醣酶研究推進了一大步,也為未來研發新一代抗生素開啟一扇窗。

研究團隊利用X光繞射方法,解析構築出轉醣酶及其受質類似物原子等級解析度的複合結構,此結構不但清楚解釋轉醣作用的機制,更提供新一代抗生素的設計依據。今後,科學家只要能設計出可抑制或阻斷轉醣酶合成醣類結構的小分子藥物,就可限制肽聚醣的合成,進而削弱細菌細胞壁的防衛能力,有機會將細菌一舉殲滅,確保人類健康。



◆ 生技風雲路-把矽谷生技帶回台灣的第一人

【杜蕙蓉】2012-04-23 工商時報

孔繁建在1984年創立美國健亞(Genelab)時,正是美國生技產業的萌芽期,那時Amgen(安進)才剛於1980年成立,而最早的Genentech,是1976年創立,也還不到10年,雖然這些新藥公司都還處於研發階段,但卻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1991年,Genelab順利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是台灣留美學人創辦的生技公司前幾家上市者。

挾著上市掛牌的氣勢,加上創業時就以檢驗試劑起家的孔繁建,在1991年成功的併購新加坡一家檢驗試劑公司,Genelab也乘勝追擊,在生技製藥正在美國掀起一股投資熱潮時,孔繁建在1993年,把健亞帶回台灣,設立新藥研發公司,在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又請來原任職於諾華藥廠的陳正掌舵,創立了台灣健亞。

孔繁建是把矽谷生技公司帶回台灣的第一人,健亞也是台灣發展生技新藥創立的第一家公司,當時鎖定發展的兩個新藥,都來自於美國健亞的技轉,一是癌症藥,另一個是紅斑性狼瘡新藥Prestara。不過,癌症藥物後來因美國健亞停止進行而作罷,但Prestara則給健亞一個十分完整投入新藥開發的經驗。

1994年在健亞開始積極投入紅斑性狼瘡新藥Prestara研究時,張子文和唐南珊於1986年美國成立的Tanox公司也正投入開發研製治療哮喘及過敏的新型藥物Xolair。

2002年,Xolair順利取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批核准生產銷售,這讓2000年即在那斯達克上市的Tanox風光十足,也推波Tanox在2007年時,以高價被Genentech收購。

不過,台灣的健亞就沒有那麼幸運,由於當時市面上並沒有紅斑性狼瘡的藥品,2002年美國FDA專家為求慎重起見,即使已對健亞的Prestara核發可批准函(Approvable letter),但要求他們再做臨床試驗,提供更多的數據,眼見還要花費更多的金額,已經燒了8年資金的健亞,也決定不再繼續投入Prestara的研究,而改以開發「Niche in class」華人新藥為主的特色藥廠,也由於力求先以開發學名新藥為主,而讓健亞在2003年即開始獲利,並於今年順利在台灣上櫃掛牌。

台灣健亞在1994年成立時,英文名稱為Genelabs Taiwan,簡稱GLT,是以新藥開發主,不過,由於而後健亞和美國健亞的營運方向已經有很大的不同,而孔繁建也因成立創投逐步淡出美國健亞,因此,2002年台灣健亞就改名為Genovate,也和美國美國健亞在股權投資上脫鉤。

Vivo 開創他無可取代的地位

孔繁建在1995年離開美國健亞後,則挾著創辦Cetus、Genelabs生技公司,並成功上市的寶貴經驗,創辦了美國第一家由華人主導,專注投資於新創生物技術公司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生亞創投(BioAsia Investments),由於其管理的基金以投資生命科學為主的新公司,後來公司在2004年改名Vivo Ventures(維梧),也開創了孔繁建在華人生技創投無法撼動的地位。

孔繁建成立的Vivo創投,投資約100家公司,已有20~30家已分別在美國、大陸和香港上市掛牌,投資報酬率超過2倍,最近Vivo更在美國順利募集了3.75億美元的生技創投基金更是聲名大噪。

fsj 提到...

葡萄皮萃取物 抑制癌症幹細胞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2.04.24

葡萄皮、核果、藍莓等天然植物萃取物「白藜蘆醇」,不只有保護心血管功能,台北榮總最新研究發現,高濃度白藜蘆醇還可抑制癌症幹細胞,提升放射線療效,民眾日常生活適量吃一些含白藜蘆醇天然食物,雖未必可防癌,對人體卻有幫助。

北榮教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邱士華說,研究團隊研發的癌症幹細胞分離培養技術,及以白藜蘆醇增進放療療效的治療平台,已取得美國、台灣專利,研究成果也發表在腫瘤放射治療領域中第一名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 Biology ‧ Physics(IJROBP)」。

醫界近年來發現,癌細胞裡也有幹細胞,是復發與轉移的主要關鍵。北榮癌病中心主治醫師陳一瑋說,比起一般癌細胞,癌症幹細胞生長速度快、侵犯性高,還有高度轉移;對傳統放射線治療,癌症幹細胞還有強於一般癌細胞的修復能力,能減弱放療療效。因此,「擒賊若能先擒王」,能提高癌症治療效果。

北榮篩選多種物質後發現,多酚類化合物白藜蘆醇能抑制癌症幹細胞自我更新能力,以罹癌小鼠進行試驗,高濃度白藜蘆醇還能做為「放療增敏劑」,增強放療治療效用三到五成,抑制癌症幹細胞只剩三分之一;小鼠存活期可從兩個月延長至四個月,多了一倍。

白藜蘆醇存在紅酒、葡萄皮、堅果、核果及藍莓等食物裡,因具有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等作用,坊間不少保健食品含有此成分。如今又多了抗癌療效,邱士華強調,未來進行腦癌、頭頸癌人體試驗時,會透過注射局部給藥。

若要想靠吃保健食品抗癌,劑量需增至三到五倍,不只人體吸收不了、腸胃道無法負荷,還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是不可知的危害。

至於吃葡萄不吐皮,或是吃適量堅果、藍莓等,邱士華說,有報告顯示能減少癌症發生率,仍待更長期追蹤研究,但民眾適量吃對身體有幫助。

北榮教學研究部主任林幸榮表示,研究發現,健康年輕人每天喝一百西西紅酒,連續三周後,血管功能就有明顯改善。



◆ 癌症治療-白藜蘆醇抑制癌症幹細胞 北榮獲專利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2-04-24 中國時報

癌症幹細胞是許多腫瘤增生、復發及轉移的「賊王」!為求擒賊先擒王,台北榮總經多年努力,研發出頭頸癌等癌症幹細胞分離技術,並發現廣泛存在於紅葡萄皮等植物中的多酚物質白藜蘆醇,有抑制癌症幹細胞,以及強化放射治療的效果,相關研究己取得台、美專利,並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台北榮總癌症中心放射治療科主治醫師陳一瑋說,所有腫瘤都有幹細胞與癌症幹細胞,癌症幹細胞常扮腫瘤增殖、復發、轉移,甚至削弱放射治療效果等關鍵角色。

為能集中火力,徹底消滅被歸類為「壞咖」的癌症幹細胞,台北榮總研究團隊鎖定頭頸癌、腦瘤、大腸直腸癌及肺癌,歷經多年努力,終於研發出前述腫瘤一般幹細胞與癌症幹細胞分離技術,並取得美國專利核可。

陳一瑋說,研究團隊透過轉殖頭頸癌及腦瘤細胞小鼠的動物實驗,前後篩選了近百種藥物及健康食品,結果發現,已知有助抗氧化,且對心血管有保護效果的白藜蘆醇,經高濃度直接皮下或靜脈注射,不但能抑制癌症幹細胞,還能提升放射治療的效果,最終成功將癌鼠存活時間從2個月倍增到4個月。

台北榮總幹細胞實驗室主持人邱士華醫師說,這項將白藜蘆醇用於抑制癌症幹細胞,同時提升放療治療效果的全新發現,已獲得台灣與美國的專利證書。

邱士華強調,白藜蘆醇雖廣泛存在於紅葡萄皮、堅果類、藍莓等植物中,但有助於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的是指經過濃縮、純化的健康食品;至於研究團隊使用的劑量與濃度,更是市售健康食品的5~10倍以上,奉勸民眾千萬不要自行「土法煉鋼」,以免抗癌不成,反而衍生毒性,甚至更嚴重的副作用。

陳一瑋說,為將研究早日用於臨床嘉惠患者,研究團隊已向院方提出人體臨床試驗申請,將率先針對無法手術的頭頸癌末期患者,進行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雙盲試驗,其中實驗組擬以高濃度白藜蘆醇進行局部腫瘤注射,配合放射治療,對照組則以安慰劑搭配放療。

fsj 提到...

切除翼管神經 改善過敏鼻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4.26

過敏性鼻炎患者不用再忍受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之苦了。三軍總醫院首創的微創翼管神經切除術,近6年多來累積超過100名受術病例,患者的術後滿意度很高,9成以上表示手術可以有效改善症狀且增進生活品質。

過敏性鼻炎是台灣最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疾病之一,3至5成國人有此毛病。三總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日清追蹤分析患者狀況,將病患手術狀況及效果寫成一系列醫學論文,發表在歐洲耳鼻喉期刊、英國耳鼻喉學會期刊等國際專業雜誌。

他表示,過敏性鼻炎嚴重患者,會一天到晚不停地流鼻水、打噴嚏及局部搔癢,常讓他們痛苦不堪。過去治療以吃藥、鼻噴劑和減敏療法等保守治療為主,但臨床上還是有不少病患療效不彰,幾無生活品質可言,翼管神經切除術提供他們另一選擇。

翼管神經是鼻竇深處的自主神經,主要支配鼻部黏膜和淚腺的分泌。切除翼管神經,除可有效改善患者流鼻水情形,也可改善其他過敏症狀。傳統翼管神經切除手術傷口較大,且併發症較嚴重,三總首創的內視鏡微創翼管神經切除術,傷口小、併發症少,效果不錯。

李日清表示,這項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外觀看不出傷口。手術時間約1到2小時。術後會在患者鼻內置放止血棉壓迫傷口止血,2、3天後移除,若無後續鼻部傷口出血即可出院。經過數年的追蹤發現,手術並未出現重大併發症。雖有部分患者可能在術後幾周內,出現暫時性乾眼的症狀,但大都會恢復,只有極少數患者術後有出血情況。



◆ 燒斷交感神經 治高血壓防止中風

TVBS 2012年4月25日

日本大約有超過100萬名高血壓患者,即使靠藥物控制也無法維持正常血壓,3年前由澳洲團隊發表,最先進的高血壓治療手術,最近在日本完成第一起成功手術案例,這種手術,利用前端有微弱電流的細微導管,順著血液進到腎臟附近,把部分的交感神經燒斷,就可以降低血壓,比起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更快更好。

前端能360度任意轉動,這條細長管子,未來可能是不少高血壓患者的救星,72歲的高血壓患者大板先生,過去每天都得量血壓,即使小心注意每天服用4種藥來控制血壓,但仍舊效果不彰。

高血壓患者大板先生:「過去一直被說血壓不知何時會出狀況,所以老想著自己隨時會死掉。」

不過最先進的治療手術,利用導管燒斷交感神經,治好了他長年以來的血壓問題,其實人的血壓高低是靠著連接大腦和腎臟間的交感神經,傳輸訊號來控制,當訊號量變大血管開始收縮血液量增加,血壓就跟著上升。

有很多原因,都會使身體無法正常調節,交感神經的訊號量,自然導致高血壓,而最新的治療手術,就是順著大腿血管,把細微導管伸進腎臟附近,將動脈周圍一部分的交感神經燒斷,減少神經傳送大量訊號來降低血壓值。

比起動手術前,手術後隔天的血壓值,平均降了30左右,比起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更快更明顯。兵庫醫科大學藤井健一:「患者接受手術後,連續2個月期間,我們確認他的血壓,平均維持在下降20到25的數值,血壓下降的話,像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也會跟著減少。」

這種最新的高血壓治療法,目前在臨床治療和研究上,都沒有出現副作用,將為長期受高血壓所苦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 工研院讓老藥翻身 商機逾億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4.26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昨(25)日表示,生醫所成功發明「膠原蛋白支架包覆技術平台」,這項藥物傳輸平台已獲得跨國藥廠輝瑞及默克的興趣,未來可授權兩藥廠發展新藥,授權金額數億元。

邵耀華說,「膠原蛋白支架包覆技術平台」是一個能降低藥物副作用的新技術,透過此技術,可克服許多研發中新藥的副作用,協助藥廠通過臨床試驗。

邵耀華說,許多新藥在進入臨床試驗第三期後,研發支出已達10億美元(近新台幣300億元),一旦臨床試驗失敗,損失慘重,若能透過工研院的技術,重新啟動這類藥物生命周期,藥廠也多願意一試。

邵耀華說,該平台每次授權可望拿下1億元授權金,後續權利金額度將達百億元。

此技術若能在國際間發揚光大,則未來國內藥廠也將受惠。

據了解,近期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已對此表達高度興趣,並將協助此平台和國內外生技廠合作;工研院指出,生醫所目前正與多國際藥廠洽談合作事宜,預估今年6月美國波士頓生技會議時有進一步協議,其中國際藥廠輝瑞、默克等,都傳出有意願技轉此項技術。

由行政院科技會報指導,工研院今日將舉辦「2012國際先進藥物傳輸研討會」,邀集國內外24位專家一同出席;國內藥廠則有智擎生技及安成生技出席。

邵耀華表示,由於新藥研發不易,不僅時程久也耗費大量金額,現階段台灣生技正起飛,不妨先以「老藥翻身」的方式,包括「新劑型、新給藥方式、降低副作用」等途徑,為新藥研發儲備動能。

工研院近期在藥物授權上有許多成果,台泥旗下子公司景德製藥,已於去年成功自工研院技轉「SN38-PM新型抗癌藥物」與「藥物奈米包覆平台」,雙方簽定技術暨專利授權契約;近期工研院旗下研發的「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 BBB)藥物傳輸技術」,也已授權予荷蘭藥廠to-BBB。



◆ 電影阿凡達科技 現實世界裡成真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4.26

電影《阿凡達》的科技將在現實世界裡真實呈現!瑞士科學家研發出新科技,讓四肢癱瘓的病人,藉由腦波遠端控制100公里外的機器人。美國及德國在過去也有做類似的試驗,不過都是運用在四肢健全的人身上,因此瑞士的科技可謂一大突破。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高科技頭戴式接收器,用來紀錄腦波,讓住在醫院裡四肢癱瘓的杜克,光憑腦力,「移動」在100公里外的機器人。當杜克想像提起他癱瘓的手指,他大腦發出的訊息會立即被醫院裡的電腦解碼,然後將指令傳達到距離100公里外實驗室裡30公分高的機器人。

杜克說,機器人有時候容易控制,但當他身體感到疼痛時,控制會變得較為困難,領導研究團隊的米藍說,人腦電腦介面研究在10年前開始,因疼痛或不專心所引起的收訊不良是一大挑戰。人腦可以有效的同時處理幾件事,而一個癱瘓的病人在控制機器時卻得全神貫注,不能分心。

其實美國與德國在過去也有做類似實驗,但都是以四肢完好的人,或透過侵入性大腦植入裝置來達成。一直以健全人做類似實驗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瑞歐說,瑞士的研究團隊似乎在這個領域跨了一大步,「特別是如果此系統可以讓在實驗室外的癱瘓人士使用。」

科學家希望藉由此技術,讓殘障病人有一天能藉由他們的「阿凡達」與週遭互動。機器人裝有相機及螢幕,使用者可以擴展他們的虛擬世界,到輪椅難以到達的地方。米藍指出,雖然此儀器還無法讓病人非常容易的做遠端控制,但「幾年後將會來臨」。

fsj 提到...

自動化人工呼吸器 聰明省人力

【聯合報╱記者林麗如/中壢報導】 2012.04.30

平鎮市壢新醫院與中央大學產學合作,研發自動化人工呼吸器,機器可以自行偵測病患呼吸狀態,隨時調整,醫護人員不必守在機器旁邊調整,昨天在中央大學舉行成果發表會。

壢新醫院副院長吳清平說,呼吸照護病患所仰賴的呼吸器,從1950年發明迄今,已有60年歷史,「幫病人呼吸」從最簡單的遙控呼吸器、電動、電腦進化到人工智慧,跨出專業醫療一大步。

吳清平說,自動化人工呼吸器是以瑞士Hamilton所生產的半自動呼吸器為基本,進行電路設計及調整,從構思到實踐大約花了10年,預計可加強四項功能。

其中,通氣功能自動化、氧氣供應及呼氣末期正壓自動調整,已完成人體試用;警報功能年底可進行人體試用。至於要做到完全自動化,由機器測出拔管時間,則還有段距離。

負責機械研發的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徐國鎧,甫獲國科會100年度傑出研究獎,他說,跨領域合作過程中,針對院方所提臨床需求,設計電路控制器,目前已著手聲音辨識系統,讓機器自動發出警示,降低人力看護負荷。

吳清平說,以往依賴呼吸治療師調整儀器,現在靠聰明的電腦方程式,從半自動躍進到全自動,找出病人最舒服的呼吸。

這套系統2006年獲得專利,今年年初在美國呼吸治療專業雜誌發表,目前除壢新醫院,台北市三軍總醫院、新北市三重區宏仁醫院都已試用。

他說,這套以瑞士原廠再加工的機器已準備量產上市,瑞士原廠二度派員來台關心研發進度,希望可解決病患不同階段的需求,改善病患身體不適情形,達到最佳照護水準。



◆ 迷你安妮 輕巧便宜CPR新利器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桃園報導】2012.04.30

CPR心肺復甦術訓練模型「安妮」,現在有了迷你版!桃園縣消防局引進全國唯一的「迷你安妮」,體積更輕巧、價格更便宜,希望增加各機關推廣CPR意願,讓急救術更普及。

目前消防分隊、軍方和學校使用的「安妮」,長65公分、寬35公分、重3.5公斤,幾乎都是功能陽春、只有半身的「小安妮」(Little Anne),每個售價約1萬元。

消防局緊急救護科教官簡國至說,因為一般「安妮」昂貴,且材質硬、收納占空間,造成各單位購置意願不高,舉辦大型講習都須四處借,在日本,每場CPR講習規定4人用1具,台灣因為數量實在太少,經常只能8人湊合著用。

消防局長謝景旭因此嘗試從美國引進「迷你安妮」,目前台灣唯一一具,就存放在消防文物館。

迷你安妮(Mini Anne)使用時才充氣,長50公分、寬33公分,重量只有400公克,每具不到2千元,可切換成人、小兒急救模式,訓練時只要按壓到位,同樣會發出聲音,收納、攜帶都方便。

過去因為CPR要求對口鼻吹氣,有人曾經戲稱「安妮」是全世界接吻次數冠軍紀錄保持者,初學者往往因為衛生問題卻步,簡國至說,新版的口訣「叫叫CAB」不強調吹氣,且「迷你安妮」清潔方便,不用擔心。

簡國至表示,因桃園縣「安妮」數量太少,小學生才集中到八德市大忠國小學CPR,但校方每次只能收集50具,並不方便。

謝景旭說,將來也會建議善心團體和人士捐贈「迷你安妮」,同樣能救人一命、造福社會。

fsj 提到...

導航咬合器助攻 重塑對稱的臉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5.02

經過15年的持續研究,成功大學、成大醫學院合作研發電腦醫學影像輔助齒顎重建手術系統,可協助整形外科及口腔外科醫師更順利施術,為小耳症、臉部嚴重歪斜等病人重塑一張勻稱的臉孔。

成大機械系教授方晶晶主持這個虛擬實境與多媒體研究室。她表示,傳統三度空間立體定位手術,大都集中在腦部腫瘤切除與治療。研究團隊累積15年經驗,得到國科會經費補助,成功開發出俗稱「導航咬合器」的電腦醫學影像輔助齒顎重建手術系統,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找到另一條出路。

方晶晶說,一個人的美醜可從三個面向看出來,分別是:符合國人標準的顏面黃金比率、臉龐左右對稱性、牙齒咀嚼咬合面和眼眶骨下緣線是否平行,只要找到這些黃金點,保持顏面和諧、美麗非難事。

每個人的臉龐不見得完美對稱,都有不等程度的傾斜,也都有缺陷。方晶晶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軟體系統,可自動抓到上下顎的最佳對稱面。透過系統,可看到牙的咬合情形,連以前無法掌握的顎骨移動情形,也可在電腦模擬下看得清清楚楚。

整形外科醫師收治小耳症、臉部嚴重歪斜等病患時,可制訂出屬於病患個人的手術計畫。下顎前凸或後縮呈「戽斗」的人,可在系統協助下,透過正顎手術把下巴往後推或往前拉,調整臉型更對稱和圓潤。愛美女性更可要求整形外科醫師雕塑臉龐,擁有左右對稱、上下適中的美麗臉型。

方晶晶表示,電腦輔助脊椎鑽孔導航系統的原理類似,可透過電腦輔助,降低手術時的不確定性結果,減少因誤傷脊椎神經與血管的風險。骨科醫師面對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導致上下椎體錯位的年老患者時,也可在脊椎鑽孔導引件協助下,精準打入骨釘,可縮短手術時間,並大幅降低誤傷周邊神經的機率,提升手術安全性。



◆ 工研院推動台灣生醫與歐洲結盟

中央社 2012-05-02

工研院今天舉辦研討會,分享台灣生醫產業與歐盟創新系統及商業推動平台接軌的成功經驗。目前工研院已促成超過15件法人機構和20家企業與國外機構進行重要技術領域合作。

工研院今天舉行「創新研發佈局全球—2012生醫材料國際研討會」,工研院國際中心主任恆勇智表示,為協助台灣新興產業迅速進入全球市場,工研院從2008年起協助經濟部技術處推動國內法人機構與廠商與全球連結的創新科技雙邊國際合作。

恆勇智指出,至今工研院已促成超過15件法人機構與國外機構進行重要技術領域合作,也促成超過20件國內企業參與歐洲各國研發聚落連結,藉助彼此的強項,幫助台灣新興產業與國際接軌,開創市場商機。

恆勇智以生醫領域為例,醫材產業的研發資源耗費大,台灣為新進入者,為縮短從技術產品研發到國際認證的繁複時程,亟需應用跨國合作及資源整合作為發展利基。

例如經濟部技術處在2011年與荷蘭簽訂創新研發合作備忘錄,促成台灣柏登生醫在荷蘭成立子公司,成功研發高階眼科材料,未來將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目前正與荷方進行高階人工眼角膜的產品開發。

另外,台灣全崴生技也與瑞士新創育成中心 (CTI)合作,以細胞治療用於重度燒傷病人的高階醫材研發與製造,未來期望延伸此類成功的跨國合作模式到其他科技領域,加速其他新興產業發展。

研討會中特別邀請成功運用跨國創新合作平台的台灣柏登生醫與瑞士新創育成中心分享在高階醫材產品的研發與製造經驗;並邀請美國百特藥廠(Baxter Healthcare)分析美國市場商機與新創醫材品牌進入策略;醫療成長策略集團(Healthcare Growth Strategies Group)分享如何掌握美國醫改商機與近來新興的聯合採購通路。

fsj 提到...

減少化療傷害 幹細胞可形成防護罩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05.10

最新醫學研究顯示,把基因改造後的幹細胞,植入正在接受化療的腦部腫瘤病患身上,可以形成一道保護罩,讓化療藥物只殺死癌細胞,卻不會傷害骨髓等正常的細胞。英國癌症協會對這項研究表示讚賞,希望能盡快進行後續的測試,了解其效果為何。

據了解,美國研究團隊針對三名罹患腦部腫瘤的病人進行,主要目的是在化療的途中保護他們的骨髓。研究者之一的Jennifer Adair表示:「這就像是同時對癌細胞跟骨髓細胞開火,但是骨髓細胞會有防護罩,而癌細胞沒有。」

研究者先抽取病患的骨髓,並把製造血液的幹細胞分離出來;讓抽離的幹細胞透過基因改造,被一種細菌感染。這種改造可以幫正常的骨髓細胞披上保護罩,一切完成後再把幹細胞重新植入病患體內。

研究報告的領導人物、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教授Hans-Peter Kiem表示,接受此實驗的病患皆表示對化療的容忍度提高了,並且沒有任何副作用。「一般這種腦癌病患的存活時間平均在12個月上下,但我們的病患在經過基因改造幹細胞植入後,過了34個月依然活著」。

過去癌症病患接受化療時,受化療影響的骨髓會降低白血球數量,增加感染危險,而且會降低紅血球數量,導致呼吸不順或重度疲勞。而在這種情況下化療就須暫停。英國癌症協會表示,如果更多的實驗都有正面結果,未來醫生在化療的使用上可以更加沒有阻礙,這對所有癌症病患都是一大福音。



◆ 預防愛滋病藥物 美國即將批准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5.10 05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即將通過第一個愛滋病預防藥物,只要每天服用新藥品Truvada,即可預防體內的HIV病毒發展成愛滋病。但是此藥物必需每天服用才見得到成效,因此有科學家指出,每天有紀律的服用藥物,將是藥物服用者的最大挑戰。

由Gilead Sciences所開發的新藥品Truvada自2004年起被用來治療感染HIV病毒的病患,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它也是預防愛滋病的好工具。此藥物結合兩種治療HIV的藥物,讓病毒更難複製。研究人員在2010年指出Truvada可以防止人們感染上HIV病毒。

科學家做了3年的研究,發現每天服用該藥物,伴隨使用保險套及健康諮詢,可減少男性感染HIV的風險達44%。另一項研究發現,在另一半感染HIV的情況下,Truvada可降低感染HIV的機率達75%。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下結論:每天服用Truvada藥丸可以預防愛滋病。

但也有健康人士說,該藥的普及不會鼓勵人們保持安全的性行為。也有研究人員說,預防藥物不是保險套的替代品,保險套仍然是預防愛滋病的最好方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該藥必需每天服用才看得到效果,但在現實生活裡,人們常常會忘記定時服用。

HIV病毒攻擊免疫系統,除非有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最後就會發展為愛滋病,它會讓身體無法抵抗感染。如果HIV病毒在體內的數量少,所出現的症狀就會比較少,而且也比較不會發展為愛滋病。

透過性行為感染愛滋病的高風險族群最適合服用Truvada藥物,目前還沒有其它種藥物可以預防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