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424961.shtml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2.10.12
中國大陸作家莫言十一日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二○○○年的高行健後,第二位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華文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中國籍作家,獨得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五百萬元)獎金。
莫言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始終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熱門,莫言昨天出線,大陸的電視台罕見以聯播方式播出快報,莫言在獲獎後談到村上春樹時說,「他是非常優秀的作家,完全具備獲獎的資格。」
諾貝爾委員會在頌辭中讚許莫言「以魔幻寫實手法揉合中國鄉土民間故事、歷史及現代生活。」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英格倫宣布得獎者後說,宣布前已與莫言通過話,莫言在家中陪伴父親,對於得獎,表示「非常欣喜但也戒慎恐懼」。
英格倫說:「莫言的作品極為獨特,你只要讀個半頁,立刻就能認出是他的作品。」英格倫表示,莫言寫過十一部小說,上百短篇故事,「如果你想開始感受一下他是怎麼寫的,了解他作品精神核心,我建議你去讀《天堂蒜苔之歌》。」
諾貝爾獎頌辭中說,莫言揉合奇想與現實、歷史觀點及社會展望,創造出的世界讓人聯想到福克納及馬奎斯的作品。同時,他在中國舊文學及口述傳統中找到新的起點。
五十七歲的莫言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省高密縣,雙親都是農民,他的作品也主要以中國為背景。
西方人最熟悉的莫言作品,是他一九八七年的小說《紅高粱》,後來由導演張藝謀拍成同名電影,鞏俐和姜文主演,內容講述抗戰前後一對農民夫婦經營高粱酒坊的故事,該片後來獲柏林影展金熊獎。莫言的其他作品包括《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
莫言認為藝術與文學應該為社會服務,被批評為官方的藝文政策護航。莫言在二○○九年法蘭克福書展演講時說,作品是評斷作家的唯一標準:「作家應該表達對於社會黑暗面及人性醜陋面的批判與憤慨……。有些人喜歡罵大街,但我們應該容忍那些藏身室內,透過文學發聲的人」。
最近五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中,前四年皆是歐洲作家摘冠,美聯社在報導中就說莫言的獲獎是個「有點令人意外的選擇」,因為近年來諾貝爾委員會偏好歐洲作家。
旅居法國且入籍的華裔作家高行健二○○○年獲獎時,由於與當局關係不睦,北京並不承認他為國爭光。
※ 相關報導:
* 莫言寫小說 55萬字都在腦海裡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424930.shtml
....麥田發行人涂玉雲表示,莫言寫作「靈感與產量皆驚人」。莫言曾告訴她,寫「生死疲勞」時「所有故事都在腦海裡」。他就坐在家裡打開稿紙,一寫兩個多月,五十五萬字一氣呵成。
....莫言是兩岸開放後,第一批作品進入台灣的大陸作家。從一九八○年代末期起,洪範、麥田、聯合文學便陸續引進他的作品。莫言作品「愈長愈暢銷」。他在麥田最暢銷的作品是長篇小說「生死疲勞」,字數高達五十五萬字,銷量近萬本。涂玉雲指出,莫言最令台灣讀者著迷的是「說故事的能力」。筆下的鄉野故事背景雖只局限於家鄉高密一地,但莫言就是有能力以驚人意象、充滿想像力的人物描寫,讓讀者看得目眩神迷;並把鄉野傳奇提升到人性關懷、社會與政治批判的層次,教人動容。
◆ 從歡樂寫苦難 他立志一天吃三頓餃子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42495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10.12
莫言曾多次訪台。寫作具「霸氣」的他,受訪時曾說自己成為作家後「不讀其他作家的作品」。但他出身軍旅,一九八○年代開始閱讀台灣朱西甯、司馬中原等「軍中作家」的作品,自謙是這些作家「寫作的後繼者」。
莫言比較兩岸文學時曾指出,文革造成大陸文化的斷層,因此在語言、現代性和文學技巧方面,台灣都比大陸成熟。但文革也成為莫言這一代作家寫作的源頭,文革帶來的「人在苦難中的命運感」,成為大陸文學的特色。
莫言成長於山東高密縣平安村。童年時家鄉遭自然災害,莫言經常得靠摘地上的野菜充饑。因為饑餓,莫言童年的志向便是當「一天能吃上三頓餃子的作家」。
「飢餓使我成為一個對生命的體驗特別深刻的作家!」童年的饑餓經驗讓莫言的感官較常人更為敏銳、想像力更為豐富。他說,饑餓的歲月讓他「體察人性的複雜與單純」。莫言作品有許多關於饑餓的豐富描寫,莫言的文學甚至被稱為「饑餓的語言」。
文革是莫言作品重要的靈感來源。但他不從「文革的苦難」著手,卻從「文革的歡樂」切入,「我喜歡從歡樂寫苦難,用歡樂來解釋文革的苦難,構成高超的藝術手法」。「從歡樂寫苦難」也成為莫式語言特色。
※ 相關報導:
* 台灣文壇說莫言/魔幻寫實 狂言妄語即文章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424957.shtml
莫言自承他的創作受到一九八○年代風靡中國的福克納和賈西亞‧馬奎斯的影響;前者詭祕繁雜的家族傳奇敘事、後者天馬行空的魔幻寫實技巧,在他的作品裡都有跡可循。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影響來自中國的文學敘事傳統,從古典演義說部到晚清諷刺小說,從一九四○年代延安流行的民間文學、說唱藝術,再到一九五○年代的革命歷史鄉土小說,構成了莫言寫作最重要的資源。
....鄉土敘事、現實主義、民族形式:我們至此更為理解莫言在當代中國小說裡的書寫位置。
* 刻畫民族傷痕 莫言得獎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424910.shtml
西方評論者以「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以魔幻寫實手法治於一爐」來說明其風格。然而,我們不得不說,過多的西方觀點依然無法詮釋莫言小說中的中國特質,那是使人想起古典章回小說《水滸傳》直率的生命態度,或者《西遊記》詼諧、諷刺的灑脫感,從中流露出充滿人性的關懷。
....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認為,莫言是個擅長說故事的人。我們不得不反問,為什麼近代文明失去了敘述自我生命的能力?是不是存在太多觀念與矯飾手法,忽略了直接的生命感受呢?莫言的小說給了回答。
* 新華社選出…莫言10大必讀經典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424946.shtml
第一本最知名的是「紅高粱家族」、第二本是去年得到茅盾文學獎的「蛙」、第三本是「豐乳肥臀」、第四本是「歡樂」、第五本「白狗秋千架」、第六本是「天堂蒜苔之歌」、第七本是「生死疲勞」、第八本是「檀香刑」、第九本「酒國」、第十本「四十一炮」
◆ 日本現場/村上粉絲嘆不絕 慶賀布條晾一旁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424952.shtml
【聯合報╱記者雷光涵/綜合報導】2012.10.12
本次諾貝爾文學獎,在英國賭盤得獎呼聲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未能成為第三個得到此一殊榮的日本人,母校的師長、同學同聲嘆息,「他還年輕,還有機會。」
昨天晚上,西宮市香櫨園國小的圖書館,接近滿頭白髮的歐吉桑、歐巴桑,守在網路直播畫面前。他們是村上昔日同窗,還有教職員共約廿人。
當瑞典學院常任秘書英格朗宣布得獎人是大陸的莫言,圖書室內同聲長嘆。六十三歲的小學同學荒井博說,「今年好期待他能得獎,真可惜。」
坐在第一排看轉播的是村上六年級的導師、八十六歲的小谷喜代子,她說,「覺得可惜,但更要給他打氣。」準備的恭禧布條,沒派上用場。
日本第一位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一九六八年的川端康成,一九九四年大江健三郎在七十七歲時獲獎。
負責文學獎的英格朗對村上沒得獎表示「無法評論」,只說「評選辦法非常複雜;被提名的五個人,等同於得獎」。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一日電】莫言長年一直是日本暢銷作家村上春樹的好對手,也得過日本福岡的「亞洲文化賞」,日本人對莫言並不陌生。莫言在接受頒獎時說,「亞洲普遍多有超越國境、共同的問題意識,所以我的小說才會廣泛受到歡迎。」
※ 相關報導:
* 瑞典川斯楚馬獲諾貝爾文學獎
2 則留言:
莫言與國際女孩日
【翁瑞宏】2012-10-13 中國時報
今年十月十一日是第一屆國際女孩日(Day of the Girl)。聯合國在二○一一年起就積極呼籲各國應該關切及重視女孩權益。
在健康指標之中,有一項衡量男女數目比例的指標叫做性別比(Sex ratio),意即是某個年齡層中男生與女生的數目比值。世界上有許多國家至今仍然具有很嚴重扭曲的性別比,像是中國(性別比一一三)、印度(一一二)、阿爾巴尼亞(一一二);在所有的這些國家當中,女嬰被出生出來的數目低於出生時的自然性別比。台灣在二○一一年新生兒出生性別比下降為一○八,是十六年來的最低紀錄;但我們實在不敢保證明年之後會不會又上升!這樣偏態的性別比已經導致了巨大的人口不平衡:未來,二十歲以下的男性會比女性數目多出甚多,並且男性將會找不到女性伴侶。
一九八五年,哲學家瑪麗.安妮沃倫(Mary Anne Warren)書中用到了性別屠殺(gendercide)詞彙,在《性別屠殺:性別篩選的啟示》這本書中,她對種族滅絕概念做了比喻。安妮沃倫寫到:「依此類推,性別屠殺將是把某一性別的人(或性別)刻意給消滅掉。」
重男輕女的偏好已經深深地根植於許多社會之中,並且與性別不平等以及對於婦女歧視的文化牽連在一起。有時候,重男輕女的偏好其根本原因是經濟。當財產的繼承只能傳給兒子,像是如果父母親想要留著他們的土地並且在老年時可以過得安穩點,這使得女孩子就比較不會被考量到。嫁妝制度和養育女兒的相關財務困難,也是主要因子。生育率的下降與渴望想要有小家庭,可能也是家庭想要選擇其後代性別的誘因。同樣地,這些與根深柢固的重男輕女之偏好相互作用著。在台灣也是一樣,經濟的受限也是想要有小家庭的一項推力。
特別是,近年來醫療科技進步,許多國家產生了產前性別篩選的問題,包括台灣。這根源於社會對婦女的歧視,並且強化了基於性別而對於女童以及婦女的暴力形式。在許多國家中,婦女會在家庭的強大壓力下放棄女性胎兒,因為婦女和男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並且婦女所產生的負擔被認為是遠超過她們可提供的家庭助益。此外,性別篩選所引發人口失衡會增加對婦女暴力行為的形式,例如強迫賣淫以及以性剝削或婚姻為由的販賣人口。
巧妙的是,日昨,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將桂冠頒發給中國作家莫言,他用魔幻般的現實主義巧妙地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這是實至名歸。對我們而言,莫言最有名的作品是早年的《紅高粱家族》,也就是張藝謀導演所拍攝的《紅高粱》。而莫言近期作品:《蛙》,則可說是第一部關注現代中國六十年的生育歷史。莫言透過描述他姑姑的一生,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的混亂景象。他姑姑,是位從業多年的婦科醫生,在東北鄉下數千名嬰兒,都是在她的幫助下來到人間;也有為數不少的嬰兒,在未見天日之前,夭折在她的手下。
計畫生育毫無疑問是中國幾十年來的大事件,牽扯到千千萬萬個家庭,以及許多人的命運。如此關係到千百萬人命運的重大事件,莫言並沒有避開,他直接地關注人的痛苦,人的命運,也敏感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人的本性。
莫言寫作《蛙》,原意並非對人口政策批判,而是在對人性的剖析。他寫人的靈魂,也寫人的懺悔。而我們也要知道,國際重視女孩的問題,這不僅是政策面的問題,也更是每個人的良知問題。
(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副祕書長)
央視專訪/莫言向鄰借書 推磨10圈看1頁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綜合報導】2012.10.14
諾貝爾文學獎新科得主莫言回顧自己創作起源,表示自己從小愛看書,愛寫作文,愛聽民間故事。莫言昨天在央視專訪中,透露他小時候為了向人借書來看,幫鄰居推磨換書看,推十圈磨才能看一頁。
本名管謨業的莫言,因為家庭被列為「中農」,小學畢業就沒上初中。可是在小學三年級時,他的作文曾被中學老師拿到課堂上宣讀,當成學習的範文。
莫言回憶,第一次引起老師注意的作文,是描述慶祝五一勞動節的運動會。其他同學都是走馬觀花,把各種運動項目都寫一遍。他則另辟蹊徑,絕大部分篇幅只寫其中的籃球比賽,描述怎樣搶球,怎樣運球,怎樣投籃。老師看了大為讚揚,向全班同學宣讀。他從此天天巴望上作文課,因為可以大出風頭。
由於農村中書籍稀少,他到處向人借書來讀,甚至曾和鄰居商量,幫忙推磨換書看,「推十圈磨才能看一頁」。對此,央視主持人董倩問:「不能推一圈磨就看一頁書嗎?」莫言大聲回答:「我願意人家不願意啊!」
莫言回憶,自己很早就體會到文學中「虛構」的重要。這起源於農村間的各種鄉野怪譚故事,「愈恐怖愈想聽,愈想聽愈恐怖」。故事聽多了,自己也開始胡亂構思情節,比如彷彿看到遠處田野裡有一個橘黃色的球,被兩隻狐狸拋來拋去。
在央視專訪中,莫言也透露了自己的怪嗜好:喜歡到田野裡,河灘上,把枯草燒成灰,一來讓它們變成肥料,二來也滿足想放火的做壞事衝動,「而且又不犯法!」
這種快樂的起源其實是悲劇:對於兒時大饑荒,莫言「記憶最深的就是餓」。不僅人因沒飯吃餓死,連燒火的柴草都一點不留。因此他現在回到鄉村,看到乾草沒人收撿,就忍不住嘀咕:「哎呀,這些東西怎麼都堆在那沒人要?」
莫言的妻子杜勤蘭,也是「高密東北鄉」的農村女子,只有小學二年級的學歷,兩人從小就認識,從未嫌棄過妻子。或許基於補償心理,莫言對於獨生女兒管笑笑,從小就買大批童話故事給她。受到父親影響,一九八一年次的管笑笑,也在廿二歲時發表第一篇小說「一條反芻的狗」。
※ 相關報導:
* 陸半數網友 不識莫言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428778.shtml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調查,百分之五十九的參與者表示,先前並未讀過莫言作品。新浪微博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一半的網友坦承:「說實話不知道莫言是誰。」
◆ 莫言:擱置釣島爭端 誰都別去
【記者李鋅銅/綜合報導】2012-10-14 旺報
儘管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仍免不了被記者問及目前最敏感的釣魚台政治問題。莫言說,擱置爭端有時候也未必不好,海洋的爭端暫時擱置一下也是魚類的福音,人類捕魚捕的瘋狂了,有一個爭端的地方誰都不許去,「讓魚過去,魚類感謝你。」
對於中日釣魚島爭端,莫言說,首先他覺得爭端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如果沒有爭端,那幹嘛會鬧得這麼大?而且要完全解決爭端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打一仗,中國勝了日本敗了,爭端就解決了嗎?日本敗了它就會承諾中國合法主權嗎?海外也是一樣,所以戰爭也解決不了爭端問題。
高明作法 先談友誼
莫言認為最好的辦法還是按照上個世紀70年代中日建交的時候,老一代的中日兩國領導人採取較高明的措施,就是擱置爭議,大家先談友誼。「你把它放在這個地方,影響兩國人的睡眠和吃飯,先放在這個地方。」甚至這個地方可以讓魚類生活的更好一些,因為我去過韓國跟朝鮮的三八線,這個三八線是無人區,兩國誰也不能過線,這個地方是動物的天堂,裡邊全是鳥,全是野豬,樹木長得非常繁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