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

不運動…健康年齡往上飆

◆ 小心!不運動…健康年齡往上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1872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09

運動使人變年輕、更健康!一項國人「健康年齡」評估報告今天公布指出,「不運動」是決定人們健康年齡提高、讓人變老的首要因素。分析「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老10歲的族群,不運動者就占九成以上。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今天公布上述報告,台北美兆健管中心院長朱大維表示,「健康年齡」是根據影響「平均餘命」的危險因子估計的歲數,也就是實際年齡加減影響健康因子的歲數加總值。美兆分析近20多年來、100多萬筆健檢資料,進一步比對受檢者死亡因素,整理出台灣第一份健康年齡報告。

根據分析,影響國人「健康年齡」的因子共有38項,其中關鍵五大因子為「良好的高密度膽固醇」、「不吸菸/少喝酒/不嚼檳榔」、「不運動」、「BMI良好」、「三高正常」。

朱大維舉例,有危險因子就會扣分,有健康因素就能加分。例如一名50歲男性,如果抽菸就老2歲,不運動又老2歲,BMI超過35則會老3歲,血壓、血糖和總膽固醇等三高不正常再老2歲,換算後「健康年齡」為59歲,整整比實際年齡老9歲。

美兆研究團隊找出「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老10歲的族群,發現造成這些人變老的最主要原因為不運動。朱大維解釋,長期不運動會導致肥胖,增加罹癌風險。進一步以性別區分,男性不運動又抽菸,就會明顯變老。女性不運動且肥胖,BMI超過35,也會大幅提高健康年齡。

研究人員分析健康年齡比實際年輕至少10歲的族群,顯示不論男性、女性,主要關鍵在「BMI良好」、「不吸菸、少喝酒、不嚼檳榔」與「良好的高密度膽固醇」。朱大維強調,只要能夠維持良好的體態、避免不良生活習慣,並養成良好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人人都有機會變得更健康、更年輕!

※ 相關報導:

* 工時長坐姿不良 常聳肩舒筋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9/today-health3.htm

阮膺旭說,一般民眾無法自行針灸,可利用每天洗澡時針對痠痛部位熱敷,讓肌肉鬆弛。久坐或長期維持同個姿勢容易肩頸痠痛,休息時要做聳肩運動,活動肩部肌肉及筋骨。



◆ 傷口難癒合? 可能動脈阻塞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7290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2/10/09

80歲、重100多公斤的老婦,走路踢到磚頭,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惡化到幾乎要截肢,醫師診斷發現下肢動脈阻塞,原本不良於行得坐輪椅,手術後已能行走。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怡芝表示,特別是糖尿病患,許多都有傷口不易癒合的問題,其中可能有1/3到1/2的患者有下肢動脈阻塞,不解決阻塞問題,傷口很難癒合,只是單純的清瘡,卻可能愈清愈大洞。

這名老婦平日就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慢性腎臟病等病史,醫師在為她打通下肢血管後,建議她減重,並控制三高等問題,否則未來還可能再堵塞。

還有81歲老翁,日抽一包菸已數十年,平日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最近在家中剪腳指甲,不慎剪破腳指,傷口3個月都無法癒合,經診斷也是下肢動脈阻塞,打通後,傷口已癒合。

陳怡芝表示,長期抽菸、三高及腎臟病變患者,是下肢動脈阻塞的危險族群,一開始可能只是輕微的跛行,下肢發冷、麻木及疼痛,也可能走一段路就發麻疼痛,休息一陣子就好轉,再走又再疼痛,而有些長期臥床的長者,可能只有發麻的感覺,如不即早治療,可能惡化到下肢壞死,必須截肢。



◆ 貓狗也會傳染H1N1流感病毒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7293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0/09

美國最新研究提醒,人類可能把流感病毒傳給貓、狗,同樣地,寵物也可能將病毒傳給飼主,因此無論是飼主,還是貓、狗寵物感染H1N1流感病毒,都要互相保持距離,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如果是貓、狗等家中寵物感染流感病毒,飼主要盡量避免和貓、狗親親抱抱,免得不慎受到感染。清理寵物排泄物時,也要記得戴上口罩,並加強洗手。另外,不要讓得流感的貓、狗四處跑來跑去,得流感貓、狗最好暫時待在固定範圍,避免病毒四處擴散。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數據顯示,二○一一年到二O一二年期間,美國約有十三隻貓、一隻狗從飼主那裡感染到H1N1流感病毒。這代表人類感染流感病毒不只會傳給家人、朋友,也會傳染給寵物。雖然這種機會微乎其微,但民眾還是要小心人畜共通傳染病所帶來的疾病風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獸醫病理學」期刊。研究人員提醒,當民眾感染流感病毒,最好也和家中寵物保持距離,以免家中貓、狗受到波及。

醫界已經知道,有些新型流感病毒株來自豬隻、禽鳥,最後傳到人類身上,像H1N1流感病毒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不過較少人注意到,人類也會把身上的H1N1病毒傳染給貓、狗或其他寵物,嚴重甚至造成寵物死於呼吸道疾病。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教授克莉絲汀‧羅爾表示,許多人聽到人畜共通傳染疾病,就會將焦點放在動物把疾病傳給人類,多數人不瞭解,人類也會把疾病傳給動物,這種現象可能導致病毒產生突變或出現新型病毒型態,進而讓感染風險更為擴散。

研究人員呼籲,當飼主出現類流感症狀,最好要與家中寵物保持距離。如果家中寵物曾接觸過流感患者,飼主也要盡快帶寵物接受檢查、及早治療。寵物感染流感病毒後,症狀與人類十分相似,飼主務必提高警覺。

※ 相關報導:

瘧蚊很聰明 乳癌已成慢性病
莫讓人生成為慢性自殺
成大發現 「雷帕黴素」可治失智症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就醫應明確敘述症狀 幫醫師做出正確診斷

文/賴允亮 2012.10.10 自由

醫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檢查數據和影像報告經常取代了基本的觸診和問診,病人也被訓練得相當了解每一項數值所代表的意義。

在門診中醫師常會問:「你有什麼不舒服?」多數人會立刻描述自己患了什麼疾病、最近一次的抽血報告如何、癌症指數是否上升、X光結果如何等。其實上述這些回答,醫師都可以從病歷與檢查報告上看得出來。但,數字和報告卻不能代表一個人真正的不舒服及決定治療方向。

很累、吃不下、睡不著,是癌症病人最常出現的數種症狀,也是醫師需要聽見病人說出的「不舒服」。

「不舒服」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對每一個體都是獨特的,感覺的認知與表達也是不同的。清楚表明自己的「不舒服」,能幫助醫師針對各人不同的情況,在治療及藥物上做適度調整,甚至是後續的檢查及追蹤安排也會因而改變。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看「病人」,而非只看「病」的理想目標。

看「病」,只針對疾病、單一器官的問題做了解。但看「病人」則是須考量整體的生活品質、舒適程度、經濟能力、社會角色及功能等做為考量。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即說過:許多疾病的治癒方法仍未知,因為我們都忽略了整體性,當整體安適時,各部分才能安適。

時至今日,國內外皆認為臨床倫理的判斷依據須從醫療準則、病人偏好、生活品質、情境特徵等四個角度切入,才能達到一項醫療決策的完整考量。

下次門診時,請別客氣地直接說出所有的不舒服,甚至焦慮、擔心、害怕,都可以一併表明,讓醫師能全盤了解所有臨床上的表現,免於迷失或延誤對病情的評估,更能幫助醫師避免淪為生產線一般的開藥機器與檢查工具。(作者為放射腫瘤專科與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 美腦膜炎疫情擴大 9州105例8死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田納西州納許維爾8日電】2012.10.10

衛生官員8日宣布,疑因類固醇止痛藥注射感染而爆發的罕見類型腦膜炎(meningitis)疫情,正持續擴大,九個州的通報病例迄今已增至105個,其中八人死亡,可能多達1萬3000個病人接觸到此種受污染藥物。

媒體報導,衛生當局正儘快找出更多病例,包括請警方協助尋找可能受感染者。

罕見的腦膜炎疫情蔓延,令聯邦與各州衛生官員感到不安,目前正把處理重點放在加強管理生產藥用化合物的公司,像是這次引發疫情的麻州「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New England Compounding Center),它生產的藥物行銷到23州,初步已收回1萬7676個注射劑。

最新的疫情統計如下:佛羅里達州(四例)、印第安納州(11例)、馬里蘭州(五例,包括一個死亡病例)、密西根州(21例,包括兩個死亡病例)、明尼蘇達州(三例)、北卡羅來納州(二例)、俄亥俄州(一例)、田納西州(35例,包括四個死亡病例)、維吉尼亞州(23例,包括一個死亡病例)。

俄亥俄州衛生官員8日說,他們已動員社區力量追查病例,包括請警方協助找出注射止痛劑的病人,必要時到府造訪。



◆ 湖北發生今年第3起霍亂疫情

中央社 2012.10.11

中國大陸湖北省黃石市6日發生一起霍亂疫情。湖北衛生廳官方網站公告,截至9日,黃石市已確診霍亂病例3例、帶菌者1例;經救治,病人情況穩定。

中新社報導,本次疫情已是湖北省今年第3起霍亂疫情。8月25日,湖北公安縣發生一起由村民聚餐引起的疫情,確診病例2例、帶菌者4例;9月14日,荊州市一名50歲農民被確診霍亂,經救治痊癒。

報導指,這次黃石市的霍亂疫情,源於患者在某家酒店(飯店)聚餐,酒店餐飲工人恰有一名帶菌者,負責加工涼菜。

湖北衛生廳等部門已派專家駐現場防控疫情,並進行隔離病人、管理密切接觸者、消毒滅蠅等處置措施。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感染引起急性細菌性腸炎,主要傳染途徑是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產、生食或飲水而感染,潛伏期數小時至5天,症狀包括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

湖北衛生廳呼籲,大陸現處於霍亂、手足口病(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好發季節,建議民眾做好預防措施,必要時接種相關疫苗,注意飲水衛生

fsj 提到...

鈣片+綜合維他命 補出問題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0.10

不少人擔心自己營養不均衡,每天很「認真」吃多種保健食品,但小心「越補越大洞」。一名50多歲的婦女,連續兩年每天一粒鈣片外加綜合維他命,沒有B、C型肝炎的她,卻出現肝功能異常,醫師檢查才發現她是長期吃鈣片、維他命,攝取了雙倍的銅,差點導致銅中毒。

國人愛吃保健食品,卻未必考慮使用劑量、禁忌等問題,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最近出版「吃對保健食品」,分享正確觀念。

江守山說,民眾如果服用的保健食品不只一種,一定要小心攝取過量問題,例如鈣片、綜合維他命同時吃,就會重複吃下鈣、維他命D。他建議將營養素列表計算總攝取量,向營養師、醫師徵詢正確使用建議。

他提醒,保健食品不能取代日常飲食,食物中的秋刀魚、鯖魚、土魠魚、鮭魚等深海魚,就補充魚油;牛奶、起司、豆腐、堅果、深綠色蔬菜等則富含鈣質,不一定要另外吃魚油或鈣片。銀髮族近來流行補充葡萄糖胺,也可以從肉、魚、豆類等蛋白質中攝取。至於擔心用眼過度想補充葉黃素,則可從深綠色蔬菜、奇異果、南瓜等蔬果中攝取。

近年來電視、網路購物興起,很多人會因為折扣、促銷或是名人代言,沒看到實體產品就打電話或上網下單。江守山建議,選購保健食品還是盡量選擇醫療通路、實體通路購買,比較安心。

※ 相關報導:

* 腎病吃保健食品 小心變服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21097.shtml

想消除疲勞、提升免疫力,近年來各種保健食品非常熱門。不過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警告,曾遇到民眾服用牛樟芝保健食品後,腎功能下降,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小心,最好不要長期服用。

....江守山還列舉多項可能有健康疑慮的保健食品,提醒民眾謹慎使用。像是曾在台灣相當暢銷的海狗油,就曾被環保團體指出遭汞、重金屬污 染;另外,銀杏因為病蟲害問題相當嚴重,種植過程容易噴灑農藥,如 果產品沒有檢驗農藥殘留,恐怕危機重重。



◆ 研究:多吃番茄 降低中風機率

台灣醒報/莊瑞萌 2012-10-10

根據芬蘭研究指出,番茄富含抗氧化物茄紅素(Lycopene),經過長達12年的觀察,多吃番茄或以番茄為主的食物,減少中風的機率可達六成。醫師也建議,飲食中多攝取蔬菜水果並且保持規律運動,才是保健之道,稍早的研究也發現,蔬菜水果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改善血管功能,減少身體發炎。

芬蘭東芬蘭大學研究者觀察一千多位46歲到65歲的芬蘭男性民眾飲食習慣,在觀察的12年中共有67位男性中風,而血液中驗出茄紅素濃度最高的人,中風機率較茄紅素最少的人約降低55%,如果再進一步觀察血栓引起的中風,驗出茄紅素濃度最高的人,發生中風的機率更可減少59%。

研究中被驗出茄紅素最少的一組共258人,中風人數共25人,而在驗出茄紅素最高的259人中,僅11人中風,研究者卡爾比表示,「這次實驗再度佐證,經常攝取蔬菜水果可減少中風機率,同時也支持了每日攝取五蔬果的建議,如此長期下來,全球中風人口將可以大幅降低。」

對此研究結果,美國波士頓伯拉罕與婦女醫院醫師波特表示,「蔬菜水果中的茄紅素具有多項益處,藉由多吃蔬菜水果來降低中風的風險,是項可靠的結論。」

另外,美國紐約蒙特菲爾醫院(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史登中風中心主任拉波維茲則補充,降低中風機率最好方法除了多吃蔬菜水果,還要保持規律運動,他說,「改變生活方式,遠勝於醫師開出的處方藥物。」

據統計,中風目前是美國第四大主要死因,一年奪命超過13萬人,今年就有近79萬美國人活在中風的威脅中。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Neurology》期刊。



◆ 掃地扭一扭 懶人運動好輕鬆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10.10

運動好處多,但不少人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沒空」,第二是「不知道如何開始運動」。專家表示,即使工作忙碌而無暇運動,每天仍可擠出一些零散時間運動,一樣能帶來好處。

國立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俊忠表示,長久以來衛生署大力動推廣運動要達到「333」原則,亦即每人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達130下,許多人還沒開始,就先打退堂鼓,因為總是抽不出30分鐘運動,所以乾脆放棄。

不過,新觀念是,其實每次只要10~15分鐘,每天累積30分鐘以上運動時間,也就是採分時運動方式,同樣能達到效果,尤其是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或覺得運動很累的人,不妨採漸進方式,選擇最輕鬆、最不需要技巧、較容易養成習慣的「懶人運動法」。

首先,懶人運動法是要破除運動一定要到「特定場所」或「搭配運動器材」觀念,陳俊忠說,其實不論是居家或工作、通勤,都可以撥出一點時間讓身體動一動。例如,在家看電視時,可趁廣告空檔踩跑步機、騎固定式腳踏車、跳繩或搖呼拉圈,也能掃地、擦地板等家務,利用遛狗及倒垃圾時間,多走幾步或到附近公園散步。

上學或通勤時,不妨提早一站下公車或捷運,走路上班上學,如果用餐或買日用品,多步行,上樓以爬樓梯取代搭電梯等。工作或開會空檔時,起身做伸展運動,讓肩頸、上肢及腿部,活絡筋骨及血液循環。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溫啟邦則表示,其實走路不需複雜技巧,不花錢又環保,如果能多走路,已初步達到運動機會,接著再加快走路速度,達到1秒走2步,有助訓練心肺活力。

溫啟邦建議,讓運動融入日常生活,除了做家事、倒垃圾外,不妨讓運動趣味化、社交化、競賽化,邀家人及朋友一起設定目標,脫離「懶人運動俱樂部」,晉身為運動愛好者。

●你可以做的懶人運動

1.提早一站下車,走路上班上學

2.上樓以爬樓梯取代搭電梯

3.用餐或買東西,多步行

4.工作開會空檔,做伸展運動

5.看電視踩跑步機、騎固定式腳踏車、跳繩或搖呼拉圈

6.多做掃地、擦地板等家事或園藝

7.跟著DVD做伸展運動操

8.遛狗及倒垃圾時,多走幾步,或到附近公園散步

資料來源陳俊忠主任、盧俊宏院長、溫啟邦教授、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相關報導:

* 累到不行 床椅上也能動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19996.shtml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林家興指出,這套「累人運動法」,專門針對平日工作疲累,不想外出運動的人,只需平躺在床上就能做伸展運動,以及肌力訓練方法。



◆ 緩慢減肥最好

【聯合報╱陳姿樺/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2012.10.10

小芳下定決心要在30歲前好好減一次肥,搜尋許多報章雜誌、網路平台,發現減肥不二法門便是「少吃、多動」。她特別加碼,把少吃的「少」,少到一天只吃一餐;多動的「多」,多到每天跑操場兩小時再加仰臥起坐,但減肥大業還是無法成功。

減肥,不可操之過急,太極端對身體是種破壞。我們身體為因應變動的環境,每分每秒都隨所處環境做微調整,維持動態平衡,如高溫時,流汗散熱;天冷時,發抖產熱;突然從黑暗到明亮處,瞳孔會縮小調適;不用爬樹,所以沒有尾巴等,這些都是人體因應外在改變的防護機制。

小芳以極端方式減肥,驟然的改變讓身體誤以為我們進入冰河時期,而且還在海上漂流,在不知道低能量要持續多久的狀況下,身體為了維持平衡,會增加對同等食物的吸收率,並降低基礎代謝率,減少能量支出。

這就是為什麼,剛開始低熱量減肥時,很容易就減少2至5公斤,但後來不管再怎麼少吃或增加運動量,體重就是降不下來。更灰心的是,只要稍微恢復一般食量,體重立即上升,甚至比原本還重。

因為身體處於「低消耗、高吸收」狀態,又因為前一次極端經驗讓身體變得「惜福」,一進食便馬上將所得能量轉變成「脂肪」儲存。於是,減少的是2至5公斤水、脂肪、肌肉等組織,復胖卻全以脂肪回歸。這樣反覆的溜溜球循環,讓體脂比率變高,能增加基礎代謝率的肌肉比率反而變少。

以減重來說,肌肉被視為朋友,脂肪卻是敵人,面對強大的敵人,簡單來說,明明要減肥,卻要假裝不是,在緩慢不且引起身體警報的原則下,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當我們減得愈慢,就愈不會被察覺、愈不會面臨瓶頸。

「少吃、多動」要少到什麼程度、要多到什麼程度?因個人差異性,可進一步洽詢您的營養師。

fsj 提到...

正念冥想 可強化免疫力

文/柯俊銘 2012.10.11 自由

感冒引發的鼻塞、咳嗽與頭痛等症狀常讓人很難受,甚至還得為此告假休息,影響既定工作行程,造成不便。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日前發表在國外期刊《家庭醫學年鑑》的報告指出,平時只要「正念冥想」似乎就能降低罹患感冒的風險。就算真的感冒了,病情也會比較輕微,提早獲得康復。

所謂「正念冥想」是一種結合打禪與瑜伽的靜坐方式,在過程中需專注察覺當下的呼吸、身體、情緒與思慮,逐步調整認知,進而緩解壓力,放鬆自己。目前在歐美與我國廣泛應用於醫學、心理治療、健康照顧等領域。

這項研究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醫學院的Bruce Barrett醫師所主持,針對154位50歲以上男女進行8個月的實驗與追蹤,目的在探討正念冥想對急性呼吸道感染能否帶來預防性的效益。

起初參與者被隨機分為3組。第一組需每天自修45分鐘的正念冥想與每週參加兩個半小時的相關團體課程;第二組為每天快走或慢跑45分鐘,每週使用跑步機與踩腳踏車兩個半小時;第三組則是控制組,沒有任何安排。

8週後,季節進入易感冒的秋冬,所有個案開始寫日記,內容主要記錄個人健康狀況,一旦感冒需註明症狀有哪些,並以問卷評估有多嚴重。另外,痊癒前的就醫次數與向公司請假的天數也要清楚標示。

待隔年春天,統計顯示冥想組的個案感冒總次數為27次,生病天數為257日;運動組為26次,生病天數為241天;控制組則為40次,生病天數為453天。

在病假的天數上,冥想組共計只請16天,運動組為32天,控制組高達67天。在象徵病情嚴重度的量表分數上,冥想組平均得分為144,運動組為248,控制組則是358。整體而言,冥想組的表現出乎意料得好,不輸符合預期的運動組。

研究者表示,感冒的防範過去偏重在接種疫苗、規律運動與多攝取維他命C等營養素,藉以提高身體對病菌的抵抗力,沒想到練習正念冥想竟然也可以強化免疫功能,著實令人振奮。

有鑑於此,其建議民眾不妨養成正念冥想的習慣,相信將有助於對抗流感的侵襲,減輕不適。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不被恐懼打敗 他與糖尿病共存50年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0/11

國中時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楊先生,已與糖尿病共存50年,多年來注射胰島素,身上「千瘡百孔」,還曾被誤會施打毒品被警察攔檢。他說,糖尿病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己的恐懼感打敗。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今年邁入15周年,首度表揚「資深」病友。被糖尿病纏身多年的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也以錄影方式,鼓勵其他病友們勤運動、多勞動,要與糖尿病「化敵為友」。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說,國內有近150萬名糖尿病患,超過20年病史者約10%,像楊先生一樣「資深」很不簡單。近年來糖尿病的治療已有進展,但糖尿病是慢性病,患者要「接受不完美」,透過監測血糖、運動、飲食控制,可跟糖尿病和平相處。

其中最資深的病友、63歲的楊先生,是精神科醫師,從國中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起已有50年。楊先生回憶,早期糧食缺乏的年代,家人都以為糖尿病是「富貴病」,由於醫療不發達,他每周還得專程搭公車去醫療機構檢驗血糖。

楊先生多年來已經注射過兩、三萬支胰島素。他說,一開始沒有拋棄式針具,哥哥得清晨4時起床煮沸熱水消毒針具,待放涼後再讓他自行注射。

因為糖尿病,家人不放心讓愛打球的他上體育課,也因為每天都要注射,曾經他在旅館投宿及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打針時,被誤會是施打海洛因,還被警察攔檢。楊先生說,年輕時很「仇恨」糖尿病,讓人生有這麼大的變化,但隨著年紀增長,已學會如何跟糖尿病共存。



◆ 陸生納健保 健保局:不造成財政負擔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2.10.11

首批約1800名陸生納保

行政院會上午通過兩岸條例第22條修正草案,讓陸生納入健保體系。若立法院盡速完成修法,在明年1月起實施,首批將有約1800名陸生,可比照外籍學生納入健保保障。行政院強調,不論就僑生或外籍學生實際醫療情況,陸生納保都不會造成健保財務的負擔。

健保局局長黃三桂指出,陸生多屬20到23歲的年輕族群,健保醫療支出相對少,根據統計,外籍學生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花費6200元、僑生更低,僅4000元,台灣20至24歲年輕人則為9000元,不論哪一種,陸生都不會造成健保付擔。

陸生以第六類納保,每月保費749元,每年繳交健保8988 元,若以外籍學生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花費6200元作基準,1800人將可望為健保增加500萬元收入。

行政院長陳冲在院會表示,這項修法展現政府人道關懷以及對人權的重視,同時也創造友善的生活及學習環境,有助於兩岸青年交流往來。他指示教育部、衛生署及陸委會積極爭取立委支持,並要求相關部會及早準備配套作業。

草案將陸生來台身分從現行「停留」修正為「居留」,以配合健保法規定,讓陸生納入健保體系,陸生來台居留半年後可申請健保,每月繳749元保費,得到醫療保障。

依照現行法規,加入健保須有居留身分,但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陸生身分是停留而非居留,不符合納保規定,目前陸生就醫只能仰賴當初教育部幫陸生簽訂的商業保險,來替代健保方案。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日前在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已宣示會優先推動陸生納保修法。

對台聯立委等各界有不同聲音,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還在臉書質疑政策公平性,還抨擊陸生納健保慷健保的慨。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陸生是否納保應從社會關聯性討論,以納稅與否作為納保對象並不合適,健保屬社會安全制度,不論陸生或其他外籍人士,只要在台灣居住一段時間,與台灣就有社會關聯性,陸生或許沒有繳稅,但他們在台灣也有消費,且政府補助投保者四成醫療費用,是以健保為補助對象,而非陸生。



◆ 人體器官移植 擬由中央分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422750.shtml

【世界日報╱廣州11日電】2012.10.11

中國衛生部將祭出新規定,計畫組成「人體器官分配」組織,對器官移植採全國統一分配,以提高分配效率、降低器官浪費、消除人為干擾。

廣州日報報導,「中國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辦法(試行)」近期將印發至大陸各地。新規定對器官獲取組織予以規範,器官移植試點醫院今後如獲得器官,需要由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分配。

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證實上述文件已出爐。他表示,制定該法,目的為貫徹「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範捐獻來源的器官,有效降低移植等待名單中的患者死亡率,提高受贈者的術後生存率,消除不公平性。

fsj 提到...

比照外籍生 政院拍板陸生納健保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2.10.12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廿二條修正草案,將來台就學陸生納入健保,將送立法院審議;陸委會統計,目前在台陸生約一千八百人,可望先受惠。

行政院長陳冲表示,草案將來台就學陸生比照外籍生及僑生,納入全民健保險範圍,展現政府人道關懷及對人權的重視,也創造友善的生活及學習環境,有助兩岸青年交流往來;陳冲並請教育部、衛生署及陸委會積極爭取立委支持,並請教育部等及早完成後續配套。

陸委會主秘張樹棣說,健保法規定,外來人口參加健保,以在台灣領有居留證明文件為要件;目前陸生是以「停留」身分在台就學,無法符合投保資格;為使陸生能比照在台居留僑、外生得加入健保,因此提出修正草案。

依據行政院會通過的草案,陸生來台就學期間的身分將從「停留」改為「居留」;並增列「撤銷或廢止許可事由」,只要陸生來台就學事由與時間終止,就可撤銷居留身分、須退出健保。

健保局長黃三桂則指出,現行法規定僑、外生居留滿四個月才得納保,主要是為防範「帶病加保」;新制更從嚴,不論僑、外、陸生,都將於居留滿六個月才取得資格。

黃三桂也回應會否增加健保財務負擔指出,目前健保對全國廿至廿四歲年輕階層平均年支付九○八四元、外籍生六二○○元、僑生四千元,陸生陸生加保比照第六類月繳七四九元、年繳八九八八元,「從財務面來看,不會有影響」。

至於上路日期,是否讓已居留滿六個月的陸生能立即加保,以及政府補助的每人每月五百元由哪個部會支付,官員表示,仍得視立法院最終審議結果而定。

※ 相關報導:

* 八成四陸生:有必要參加健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425004.shtml

根據統計,陸生一年來花的醫療支出在新台幣1000元以下的占二成六,1000到2000元的占二成一,2000到7000元的有一成五。也就是如果陸生比照外籍生年繳8988健保費,全年醫療支出在7000元以下的六成二陸生,並沒有占到便宜,但因沒人想成為不小心生重病的「幸運兒」,陸生寧可花錢替身體健康買保障。



◆ 綠:全面檢討陸生、外籍生保費

【聯合晚報╱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2012.10.12

民進黨團今首度召開記者會,表達民進黨對陸生納入健保立場,黨團幹事長潘孟安表示,中(陸)生、外籍生、僑生應該全面檢討保費狀況,若強制納保,則應由學生自付全額保費,若學生自己要買商業保險也給予尊重。

潘孟安:陸生採最低保費不公平

一直到昨天為止,民進黨都對於中生納健保的立場搖擺不定,不過在台聯表達堅決反對中生納健保的立場後,民進黨今天終於決定要「說清楚、講明白」。潘孟安整理出表格質疑,中生月繳749元,比照台灣最低保費 (父母失業者,其子女的保費),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潘孟安說,台灣許多沒有固定雇主、參加職業工會的勞工父母,每個月只領兩萬多薪水,其子女每個月還要繳753元。立委邱志偉說,有能力來台灣的大陸學生,通常家境不錯,才能負擔台灣高於中國數倍的學費,政府卻讓台灣弱勢家庭去補貼中國貴族的保費。

黨團書記長陳亭妃也揭露,衛生署日前表示陸生納保可能還會賺,根本是玩弄文字遊戲。她拿出衛生署數據指出,外籍學生每月繳749元,但台灣政府一個月還另外補助500元,,減去外籍生每年平均花費6200元醫療支出和自繳部分,一個人要讓政府多支出3212元。



◆ 政府不需要太多「德政」

【聯合晚報╱社論】2012.10.12

陸生將納入全民健保範圍。我們早就為文如此呼籲,這是一個社會開放公平 、友善居住環境的必要條件,讓人免於「不敢生病」的恐懼。不過,關於「施行細則」,我們的看法卻和目前公布的方案大不相同。依現行辦法,陸生將和其他外籍生、僑生列入健保「第六類人口」範疇,保費還享有政府補助。這兩點都值得商榷。

健保法的第六類人口,包括榮民榮眷、無職業的地區人口、退休後無職業者等等,和第五類的「合於規定的低收入戶成員」一般,都是屬於低保費層級。健保的財務本已傾向於社會福利,由其中「第一類人口」的受薪族,扛起大部分的保費負擔,必然補貼了低收入者之醫療支出;而第五、六類人口的區區保費,又還由政府單位編列預算(即全體納稅人)補貼。

這樣結構下的雙重補貼,令很多「納所得稅又納健保稅」的受薪族,縱然愛護健保卻不免有怨言。我們固然不必對陸生、外籍生給予歧視性待遇,但以納稅的權利義務而言,卻也並無理由要求本國納稅人像照顧低收入同胞一般提供特殊的補貼;尤其很多海外有高所得、高資產的華僑,都因在台「無職業」而適用低保費,更加令人不服。也所以我們一再主張,對於「非常態的納稅人」居留者,應另立合乎保險精算之保費費率。

台灣目前很多困境,是由於政策「很奇怪吔」的邏輯而造成。例如對陸生「三限六不」之嚴苛,對外籍人士居留之歧視性限制;但在健保這件事上,不准納保是沒道理的,唯納保即給予低保費加政府補貼的「德政」卻也是沒道理的。政策過猶不及,造成日前政務委員薛承泰提出早年政策將拖垮政府的警語,掀起一片有關「德政」的議論。又如現在勞保基金問題引起關注,恐怕費率和所得替代率都非調不可;但政府對公教退撫制度則標舉信賴保護原則,一樣是「德政」,只怕令不同階級之間生心不平,這種惡性循環將伊於胡底?

馬總統國慶談話稱「開放是常態,管制是例外」,的確政府凡事不要管太多,也不要「德政」給太多,才是正途。



◆ 醫療糾紛 台中地院先行政後司法

【聯合報╱記者白錫鏗/台中報導】2012.10.12

國內醫療糾紛頻傳,高額賠償引起寒蟬效應,導致醫師視「內外婦兒急」科為畏途,台中地院採先行政後司法,由權威專科醫師、庭長、法官擔任調解委員,並鑑於以往鑑定報告時間長達1、2年,由中部4大醫學中心承諾在2個月內提出鑑定報告,減少醫療糾紛訟源。

行政院衛生署日前提出「醫療糾紛處理法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明定日後醫療糾紛需先調解才能提告。台中地院早於8月間成立審理醫療專組,試辦醫療調解、醫療專家諮詢、醫療鑑定等。

台中地院院長李彥文表示,近年來醫療糾紛頻傳,影響人民就醫權益,特指示該院醫療庭長陳學德,自今年5月起積極與轄區公會商討,7月19日試辦醫療調解,8月正式上路,接受審判偵查中、及衛生局、醫師公會調解不成立轉介的案件,目前已有4件進入調解程序中。

民眾不滿「醫醫相護」,但法院調解方式,有別於一般案件,採雙調委制,由22位權威專科醫師擔任醫療調解委員,搭配退休的庭長,如前台中高分院庭長陳紀綱、台中地院庭長黃松竹等人具法律專業的調解委員。

由資深的法界、醫界人員擔任醫療調解委員,並由醫學中心主任、健保局、衛生局推薦60名醫師擔任諮詢委員,針對醫療及法律上爭點,使醫病雙方理性溝通,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調解方案。

台中地院行政庭長劉長宜強調,鑑於醫療訴訟遲延未決,主因在衛生署受理鑑定案件過多,鑑定報告往往花費1、2年,致醫療案件未能迅速審結。

院方因此主動邀集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醫、中山醫學大學附醫、彰化基督教醫院研議,由四大醫學中心首肯擔任醫療鑑定重任,承諾在司法機關送鑑定後2個月內提出鑑定報告,並邀請法律或社會人士參與鑑定,以昭公信。

fsj 提到...

一天5蔬果還不夠? 7蔬果更快樂!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2.10.12

「一天5蔬果,醫生遠離我」這句健康口號要改寫了!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新研究顯示,每天攝取7-8份蔬果的人,比攝取5份的人更健康也更快樂。

主持這項研究的英國華威大學經濟系全球經濟競爭優勢中心的歐斯瓦德教授說,大家都知道蔬果富含抗氧化物,可保身體免受疾病侵襲,但就連研究人員也不知道蔬果是如何影響人的心緒。他說:「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也許蔬果中有某種生化反應在人體內產生作用。」

這項研究針對8萬名英國人的攝食習慣及整體感受做調查,受訪者用0 到10分來評估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結果發現,每天攝食約8份蔬果者的滿意度,比不吃蔬果者高出1分。英國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每天5蔬果」的概念,但法國政府建議每天10份蔬果,加拿大是5-10份,日本是13份蔬菜加4樣水果。近來不只一項研究發現,多吃蔬果的孩童在成年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 用手掌減肥 精準飲食不多吃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8024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10/12

國內肥胖人口增加,不少民眾想減重,但計算飲食熱量,究竟什麼是一杯?什麼是一分?常讓人算得頭昏眼花。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以減重成功的親身經驗,出書教民眾用手掌、小杯子、湯匙、碗等隨手可得的工具,精準測量食物份量精準吃;而他自己配合持續運動,兩年來從84公斤減到67公斤,高血壓、鮪魚肚和呼吸中止症都沒了,而且不復胖。

洪泰雄表示,一般人以為少吃就會瘦,因此想減重者通常都在挨餓,但人一餓身體會自動提出肝醣使用,讓肌肉分解胺基酸,最後減掉了肌肉,脂肪卻還在,短期看起來好像瘦了,最後還是會胖回來。

他說,成年人一天需要的熱量,是將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加上活動需要的熱量,再加上消化食物需要的熱量總和。因此,除了算出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外,最重要的是吃的東西一定要經過計算。

「六大類食物都要均衡吃」。洪泰雄說,一般人對計算熱量非常頭痛,但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碗、湯匙、杯子都可拿來計算,而且分量很精準。他舉手掌為例,一般人依手掌大小分為3兩手、4兩手與5兩手,他自己的手掌較大是5兩手。

他表示,魚肉蛋類1兩熱量約為75大卡,若吃了一片和他手掌差不多大、一公分厚的鮭魚,就吃進375大卡。因此平時吃菜、吃豆腐,簡單用手覆蓋,就可以抓出大概的量,該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一口都不能多吃。

台大生化學系營養學教授蕭寧馨也說,一般成人一天所需總熱量約1200大卡至2200大卡,35歲以後基礎代謝率逐漸降低,絕對需要輔助運動才能把熱量消耗,瘦身又健康。民眾使用的碗大小不同,通常一碗容量約280至300cc容量,一碗五穀飯熱量為280大卡,用這些隨手可得的工具「量一下就知道了」。她強調,減重需要靠民眾「自覺」,剛開始可能很繁瑣,但習慣成自然,健康減重大家都做得到。

※ 相關報導:

* 晨運費點勁… 助燃燒熱量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7965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每天運動過程中,只要花2.5分鐘反覆做劇烈、需要費點勁的運動,就能幫助燃燒整天熱量,一天最多可以多燃燒200卡熱量。



◆ 出現流感症狀 48小時內就醫最好

記者王善嬿/嘉市報導 2012.10.12 自由

流感病毒四季都存在,但在秋、冬兩季特別活躍,除了接種流感疫苗預防外,醫師建議,民眾若有高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疑似流感症狀時,應盡早在48小時內就醫,讓醫師診斷後,若確認感染流感病毒,接受藥物治療效果較好。

聖馬爾定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吳偉涵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又分為A、B、C型三種,主要感染人體的A型流感病毒便是常聽到的H1N1、H3N2。

吳偉涵指出,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的是,感染流感病毒容易出現頭痛、倦怠感,且高燒持續3到4日,並且有1到3日的潛伏期。主要因為咳嗽、打噴嚏等飛沫感染,具高傳染性,還容易導致器官衰竭、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致死率高,其中65歲以上、2歲以下幼童,或患有慢性疾病、心肺肝功能疾病跟腎衰竭民眾為危險群,要更加注意。

吳偉涵建議,除了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外,還可注射流感疫苗預防,目前政府提供的國光、諾華、賽諾菲安萬特三種流感疫苗廠牌的效果都一樣。

不過他提醒,對蛋白質過敏的民眾,以及不足6個月的嬰孩就不適合施打,其餘民眾施打後,患部會痠痛、腫或者有疲憊感,可以多喝水等代謝,緩解不適。

民眾若發現有咳嗽、頭痛、肌肉痠痛跟高燒等疑似流感症狀,應盡快就醫,千萬別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 主動勸病人戒菸 「醫事人員有責」

【聯合報╱記者李奕昕/北區報導】2012.10.12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統計,7成醫事人員表示曾勸導戒菸,但受助醫事人員而戒菸者卻不到1成,呼籲醫界正視菸害問題,加強對病人宣導,「一句話可以救人一命!」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昨在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研討會,發表調查數據,超過7成醫護人員表示曾主動向病患勸戒,但低於5%的戒菸者,認為受助醫護人員才戒菸,兩者落差很大。

菸害聯盟發起人溫啟邦說,醫師看診時間有限,未盡力告誡,而吸菸者可能輕忽菸害的嚴重性,沒有聽取建議。

他認為醫師應用誠懇態度,直視病人勸戒,先詢問是否吸菸、建議戒除,再轉至戒菸門診。

「一句話可以救人一命!」他說,勸戒是醫師的責任,頭幾次不見得有效,但不厭其煩反覆勸告,吸菸者一定會聽進去,其實戒菸失敗率高達9成,有無用藥是其次,堅定意願才是關鍵,醫師要促使病人產生意願。

他建議醫師,強調二手菸對家人的壞處,因家人是戒菸重要推力,許多7、80歲老菸槍,為了孫子女戒菸,直說「我再活沒幾年,但小孩子要健康!」

專家警告,吸菸是百病之源!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說,去年癌症仍占死因首位,若加入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總計8萬7千人死亡,可能跟吸菸有關。

昨台中市衛生局指派衛生所人員與會,局長黃美娜說,她到市府開會時,看過不少主管也吸菸,顯示戒菸非常困難,但「有心就做得到」,希望透過醫界、藥界及社區志工,聯手推動戒菸工作。

fsj 提到...

立委提案:菸品健康捐 20→100元

【聯合晚報╱記者張文馨/台北報導】2012.10.13

二代健保頻傳財務問題,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提案,將菸品健康捐提高到每包100元,採一次調足、分段實施的方式,分七年將菸品健康捐提升到符合國際市場價格,同時降低國人吸菸率到1成左右,提案已獲十多位立委連署。

廖國棟說,二代健保財務狀況不佳,衛生署為了補充保費一調再調,衛生署才剛放出想要調升菸捐的訊息,就立即遭到大型菸品公司的關注。他率先提案,將菸捐從現在的20元提升到100元,分段實施,七年後全面上路。

依法規定,衛生署國健局兩年一次檢討菸捐價格,廖國棟認為,碰上台灣四年一次的選舉,就算想要挹注健保財源,往往因為政治因素止步。

廖國棟說,加上現在從免稅商店購買菸品的數量放寬,大量菸捐也跟著流失,既然菸品是一種生活奢侈品,且馬英九總統在黃金十年中宣示吸菸率要十年減半,那就大膽提高菸捐。

廖國棟指出,菸捐距離上次調整已逾四年,上次調整幅度為每包10元,平均每年調整2.5元,若依此幅度,台灣菸品售價要跟上高所得國家平均菸價每包160元的腳步,要耗費40年。未達到以價制量的菸害政策,且挹注健保,將菸品健康捐提高到每包100元,吸菸率可降低到12%,預計每年菸捐收入可達1300億元,依專款專原則,健保收入可有800億元的挹注,如此一來就可以免去收取補充保費的困擾。

廖國棟表示,提高菸捐不只是單純的健康政策,事實上相當敏感,他的國會辦公室就曾接到有關菸商的傳真,提到國際菸品大廠都相當關心台灣的菸品政策,衛生署一提出來,也立即遭到他們的關切和壓力,顯示菸捐政策要推動並非易事。

※ 相關報導:

* 一根菸蒂 燒掉千萬元原料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427049.shtml

58歲陳中央說,他以1年5萬元的價格向地主承租4分地,用來堆置玻璃纖維原料,提供給電子工廠製作造型模板,總數量約5000桶。他整理化學原料時,因有抽菸習慣,沒想到菸蒂掉落至一旁雜草堆,頓時引發火勢,「火一下子燒得太快,想滅火已來不及了。」



◆ 每天運動15分鐘多活3年,划算!

【聯合報╱邱淑媞/衛生署國健局局長(台北市)】2012.10.13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運動不足已成全球第四大致死因素,每年造成百分之六、超過三百萬人死亡。國人規律運動比率低於三成,在國際掛車尾;男性與兒童肥胖比率亦高於亞洲國家。民國一百年,國人壽命罕見的比九十九年倒退;即使扣除人口老化效應,仍額外多死亡了二千多人!

細探原因,並非不景氣造成自殺死亡增加(自殺是下降的),而是與不運動和肥胖有關的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心臟病、中風、高血壓…都在上升,尤以男性最為明顯!運動與肥胖,實非僅是休閒或體型問題,更是非常嚴峻的「生存」問題!

身心健康是拚經濟不可或缺的本錢。研究顯示,生病影響就學就業,造成競爭上的不平等;若健康情況好,不僅較少請假,工作效率也更高。因此,經濟欠佳,更需儲備好體力。運動使身體健康,還可紓解壓力、強化正向情緒,使人樂觀、有鬥志。不論景氣好壞,政府都不可只管經濟、不管健康,否則全民將成最大輸家!

友善環境,是推廣運動不可或缺的條件。政府各部門需共同重視及提倡,各級學校與家長須尊重及保障學生足夠的體育時間,企業老闆們更應遵行勞工休息時間規定,並主動鼓勵員工動起來。相關設施亦應強化其安全性與普及性。

很多人仍不瞭解肥胖與缺乏運動的嚴重性,以致不重視;或者誤以為須大費周章,穿上運動衣、運動鞋去慢跑、打球、上體育館,才是運動,其實,從日常生活中,即可簡單達到「身體活動」與遠離疾病的目的。不論是上下班、上下學、爬樓梯、倒垃圾、買餐點…,快速走路,即是運動;而且,只要每天活動十五分鐘,八年就可延長三年壽命,非常划算!

※ 相關報導:

* 中風年輕化 54歲以下比率飆升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26635.shtml

中風一直被認為是老人專利,但美國一項針對130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54歲以下、健康有問題者,過去10年罹患中風比率飆升。....大多數年輕人因血管梗塞而中風,研究期間,20歲至44歲病患因血管梗塞而中風比率,由56.8%上升至65.7%。

* 日夜溫差大 秋季養生 重心血管維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3/today-health4.htm

秋天燥氣易傷肺,肺主氣,心主血,血的正常運行需靠肺氣推動,而聚積在肺內的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由此可見,肺與心兩臟關係密不可分。



◆ 調作息多活動 找回一夜好眠

文/徐佳吟 2012.10.13 自由

56歲的李女士,到門診時看起來很疲倦,雙眼充血,她說:「我晚上都睡不好,常發呆到天亮,不管做什麼都睡不著,腦袋裡一再重演白天發生的事情。好不容易睡著了,卻突然被惡夢嚇醒。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才好?」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不論老、中、青都可能發生,特別是40至60歲的女性,因經歷更年期的變化,如果年輕時就有失眠困擾,在年長時,失眠問題會更嚴重,甚至影響生活及情緒。

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失眠多與體內陰陽的協調性出問題有關。以更年期女性的狀況而言,停經前後身體出現虛火的情況,本身體質屬熱的女性尤其明顯,情緒上容易煩躁易怒,連帶睡眠也出現不容易入睡,睡一下就清醒等症狀。

若為失眠所苦的民眾,特別是更年期前後的女性,應避免食用坊間常見的食補,也應盡量減少麻辣鍋或油炸類的食物,以免增加體內的虛火情形。平時可用一些枸杞、百合、酸棗仁等食膳常用藥材入菜,另外也可用銀耳、蓮子等食材稍加些冰糖煮甜品取代部分晚餐食用。

生活調理方面,退休後的民眾應避免足不出戶,應有適當活動,一方面可增加交際生活,轉移生活重心,另一方面活動後氣血循環較為順暢,夜眠可得到改善;建議可從事的活動例如健行、爬山、騎腳踏車、健身操等,配合早睡早起的生活調理,可找回失落已久的好眠。

(作者為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 中藥治氣喘 療效不輸類固醇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13

入秋以來,日夜溫差大,容易誘發氣喘。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透過動物模式深入探討中藥對於氣喘患者的治療效果,破解傳統複方中藥「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右歸丸」治療氣喘患者的作用機轉,讓國內中醫實證醫學研究往前邁進一大步。

中國醫藥大學及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主辦「2012兩岸四地中醫藥與抗衰老論壇」今天登場,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高尚德發表「中藥對反覆性塵蟎刺激氣喘小鼠之免疫調節探討」。

高尚德表示,長久以來,傳統中藥複方「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用來治療氣喘、過敏性鼻炎,「右歸丸」則可調理過敏體質;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團隊展開長期動物實驗,追蹤氣喘小鼠餵食「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後的體內變化,結果發現,小鼠體內白血球明顯降低,發炎現象受到控制,且減少細胞激素分泌。整體來說,治療效果不亞於類固醇等傳統西藥。

但高尚德強調,這兩劑中藥複方並非人人適用。例如「小青龍湯」適用於寒性體質的氣喘患者,即天生怕冷的人。「麻杏石甘湯」應用於體質偏熱者,即氣喘症狀發作時,口乾舌燥、痰液黃色。

具有補腎功效的「右歸丸」則可調理氣喘成人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加免疫能力,遵循醫師指示服藥,就能降低日後發作機率。

fsj 提到...

類固醇受汙染 美腦膜炎致死增至15人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2012.10.14

美國疑似受汙染的類固醇藥引起的真菌型腦膜炎致死病例已達15人。當局開始調查製藥的「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是否違法將賣藥給醫療機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CDC)指出,目前共有201個病例,橫跨14州。

CDC指出,伊利諾州出現第一個注射汙染類固醇的死亡病例;田納西州52例6死,疫情最嚴重;密西根州41例3死;維吉尼亞州34例1死。印第安納州、佛羅里達州、馬里蘭州也都傳出死亡病例。然而因為該病的潛伏期長,可能需過幾周甚至數月之後,當局才能確定病例人數。

類固醇通常注射於脊椎治療背痛。醫療官員指出,已通知23州近14000位可能接受注射汙染類固醇的病人。

另一方面,有關單位正在調查「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所生產的類固醇藥物,是否確實遭到汙染,以及該藥廠是否違法把藥賣給醫療機構。

藥物食品管理局(FDA)12日晚上發表聲明,「目前的優先任務是全力調查這間藥廠」。

路透取得多封該藥廠與密西西比州一間診所互相聯絡的電子郵件,指出藥廠沒有要求醫師提出處方簽,就把藥賣出去。有些州規定藥廠必須知道病人的名字或有處方簽,才能供應藥物,包括藥廠所在的麻薩諸塞州也一樣,顯然藥廠違反規定。

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已回收這批疑似受汙染的產品,中止營運並且交出營運許可。

當局未能有效管理諸如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的藥廠導致這波嚴重疫情,招致強烈批判。FDA說,法律沒有賦予這樣的權力,使管理的擔子落到州政府頭上。

※ 相關報導:

* 女嬰因心肌炎猝死 無關接種疫苗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28721.shtml

台中市一名十一個月大女嬰,上周疑似接種流感疫苗死亡;疾病管制局昨表示,女嬰死於心肌炎,與接種疫苗無關。



◆ 高膽固醇 增罹患冠心病機率

文/鄭康祥 2012.10.14 自由

49歲的方先生因為心肌梗塞住院。他的哥哥有冠狀動脈疾病(簡稱冠心病),媽媽也死於冠心病。方先生本身除了血中膽固醇高外,平時不愛運動,身材微胖,另外抽菸抽了幾十年。

住院後,醫師在方先生的皮膚上發現小小的黃色瘤,並透過其他相關檢驗後,告知他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診斷。他的16歲兒子也被發現有膽固醇過高的情形。

針對方先生的後續治療,醫師指示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減肥、運動和戒菸都是必要的。遺憾的是,方先生沒有遵照醫囑,也不定期服藥,一年後死於心肌梗塞。

大家都知道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就包含大家所熟知的高膽固醇血症。由上面的案例可以了解膽固醇高不高為什麼很重要!

主要是因為高膽固醇會增加得到冠心病的機率,若是嚴重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在沒有治療的狀況下,病人大都活不到30歲。所以不能輕忽高膽固醇和「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以下簡稱FH)。輕型的「FH」與方先生的症狀類似,也因為它是遺傳性疾病,直系親戚中往往也有相同的病症。他們的膽固醇從小就高於常人,一般來說,沒有治療的病人其血中膽固醇數值會高於300mg/dL(正常的數值必須低於200mg/dL),值得注意的是病人若為女性,可能還不用那麼緊張,以同樣是50歲輕型的「FH」男性與女性做比較,女性得到冠心病的機率約為12%至20%(若計算死亡率統計約為2%),但男性則為45%至51%(死亡率25%),差別很大!

若是拿70歲輕型的「FH」男性與女性做比較,女性得到冠心病的機率上升至75%(死亡率30%),男性則為100%(死亡率80%)!因此男女大不同,男性患者尤須注意。

現在國人就醫方便,建議40歲以上成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膽固醇有多高,同時也要關心自己的長輩們是否有高膽固醇血症。即便不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也應盡量控制膽固醇於200mg/dL以下。

(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兼新陳代謝學專科醫師)



◆ 治療耳鳴… 醫師先「腦內革命」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2.10.14

很多人有耳鳴的毛病,但你知道有耳鳴治療師?連大多數的醫學專業人員都沒聽過,今年成立「台灣耳鳴學會」專門培訓治療師,目前有120名學員,其中包括不少耳鼻喉科醫師,需要完整訓練,更了解耳鳴。

「台灣耳鳴學會」資料顯示,10人中約有1人有耳鳴,其中一到兩成症狀嚴重,須詳細檢查治療,學會於上班時間,洽詢電話(04)26625111轉2245。

台灣耳鳴學會首開台灣耳鳴治療師訓練,透過一年半的完整教育、實習及考試甄審,在120名報名學員中,預定培訓50名治療師,雖然學員包括醫師、護理及醫事人員,擁有一定的學經歷,但錄取及格率可能不會到四成。

理事長賴仁淙指出,這項培訓是為醫療人員進行「腦內革命」,有醫師隨便說說,卻給患者錯誤的訊息或治療方式,延誤病情。

「耳鳴沒辦法根治,治療也沒用」,賴仁淙表示,這種觀念嚴重錯誤,還有所謂「耳鳴不治好以後會耳中風」,都是出自醫療人員之口,患者不是到處求醫沒起色,就是直接被醫師宣告無法治療,到處碰壁、身心俱疲。

賴仁淙在光田醫院的耳鳴治療中心特別門診,至今成功診治超過3200人,他說,過程中發現有的患者是被誤診的,明明是因長腫瘤造成耳鳴,但有的醫師告訴患者是壓力太大,延了一兩年才就醫。

賴仁淙每診治一名患者,門診時間多超過30分鐘,因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必須明察秋毫,大多數的耳鳴都只是良性的聽覺中樞修復過程,忽略它反而很快就會再耳鳴了。

fsj 提到...

澳洲發生近十年來最嚴重麻疹疫情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即時報導】2012.10.14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發布警訊指出,澳洲新南威爾斯今年發生近10年最嚴重的麻疹疫情,截至10月11日共報告153例,提醒國人若計畫前往當地旅遊,應瞭解本身過去有無接種過麻疹疫苗,若過去未曾感染或未打疫苗,應在出發前2至4週先打「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以避免感染。



◆ 心臟電擊器在哪裡?Google地圖告訴你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0/15

心絞痛、心律不整及心肌梗塞等急重症,生命往往懸於一瞬之間,為強化首都緊急醫療系統,台北市衛生局今天宣布,將全市97台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的放置地點,全都標註在Google地圖上,只要鍵入關鍵字「台北市AED」,即可知道哪裡有這些救命器材,救人一命。

根據全球最近幾年推廣公共場所設置AED的經驗,有人因突發性心臟停止而倒下時,如果旁邊剛好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並立即電擊去顫,急救成功率可由原來的7%提高到38 %,效果相當顯著。

目前台北市雖已設置97台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但數量還有很大的推廣空間,台北市衛生局今天呼籲各界,將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列入公益及慈善捐贈項目,讓台北市的設置點更加綿密完整。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劉越萍表示,最應優先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的地方,包括機場、車站、捷運站、運動休閒設施、學校、大型集會場所及休閒娛樂中心等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目前均已註記在Google地圖上,方便民眾查閱,以備不時之需。

衛生局指出,台北市政府申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活動,2013年將以大稻埕為示範地區,屆時將同時把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融入古蹟觀光的規畫內。

※ 相關報導:

* 英國追蹤-養成運動習慣 年過半百心臟好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2101500064.html

英國的一項長期研究發現,即使年過半百,每個星期固定運動2.5小時,仍可有效預防心臟病。這項由英國心臟基金會針對4000名平均年齡49歲英國公民,經過10年追蹤進行的長期研究發現,固定運動的中老年人血液中的「發炎標的物」(inflammatory markers)比不做運動的人少得多。而發炎是引發心臟病或中風的重要因子。



◆ 吃對魚油與硒酵母 提升抗癌力

中央社 2012.10.14

癌症病人正確補充營養品,別怕養大癌細胞,相關研究顯示,患者吃魚油及硒酵母,可以吃出抗癌力,但是要慎選產品。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今天舉辦「營養醫學整合性治療」專業論壇,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吳彰哲、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葉光揚在會中發表研究,分別以動物試驗及病人試用,證明吃對營養可以吃出抗癌力。

吳彰哲指出,他以非小細胞肺癌的老鼠做實驗,餵食魚油及硒酵母,結果老鼠的肌肉、脂肪等組織增加,腫瘤體積及重量都變小,癌細胞轉移也減少。

吳彰哲表示,三酸甘油酯結構的魚油Omega3脂肪酸可抑制發炎反應,由酵母轉換的有機硒可以抑制癌細胞增生;正確補充營養品,不會補到癌細胞,反而會調節免疫力,用營養支持抗癌療程及預防癌症發生。

葉光揚以68個頭頸癌病人做實驗,也證明患者補充Omega3脂肪酸、硒、胺基酸之後,體重比較穩定,也比較有體力撐完癌症化療療程。

兩人都指出,癌症病人會因為癌細胞掠奪養分所導致的惡病質,或是化療期間營養吸收不良,導致消瘦甚至死亡,所以癌症病人的蛋白質需求多於健康人,且正確補充營養,是抗癌療程不可或缺的一環。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夏滉表示,病患營養需求因人而異,能夠發揮效益的原因不在單一營養素,而是不同營養素相輔相成,病患應該要有專門營養師提供諮詢;但是台灣這方面起步不久,有待營養界、醫學界、食品界各方攜手努力。

fsj 提到...

葉金川/菸捐應補助中低收入戶健保費

【聯合報╱葉金川】2012/10/16

最近衛生署提出構想,要將菸品健康捐從現在的20元提高為40元,調高之後的費用如何運用並未說明。我認為調高的收益,應該用於補助中低收入戶健保費及弱勢團體的醫療照護。

菸捐逐年調高

菸捐最先是在2000年開徵,原本只有5元,當時70%補助健保,30%用在菸害防制、公共衛生、社會福利,2005年調整到10元,由於當時健保相當缺錢,所以菸捐補助健保從70%提高到90%,其餘菸害、公衛與社福方面就只剩10%可運用。

2009年6月1日,菸捐再調高為20元,這時健保的補助款從90%又降回70%,其餘30%除菸害、公衛與社福外,大部份改為補助一些弱勢團體,諸如中低收入戶健保費、原住民和偏遠地區的醫療、早期療育、罕見疾病醫療等等,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直接補助弱勢

菸捐再調高20元,估計會有300億的收入,其中70%,也就是210億經費會納入健保,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如果納入整體健保的5000億中,約占4.2 %,這代表全民都受益(包括馬英九、郭台銘、林志玲等)。但我認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始終孤立無援,這筆收入應該直接補助健保中的最弱勢族群,也就是「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已經全額政府補助)。

這些在經濟上的弱勢,對一般老百姓沒有差別的一點小錢,對中低收入戶來說卻是莫大的幫助,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正義。

廢除免稅菸品

有些人會說,提高菸捐會變相地鼓勵走私菸品,這必須倚靠政府執法單位的強力把關。另外在「免稅菸品」方面,近年來免稅菸品的比率越來越高,已經占了將近5%,估計免稅菸品制度每年讓國家損失了40億以上的稅收,這是相當大的漏洞。我認為應該修法,將菸品列為非免稅品,國家減少稅損,也保障國人健康!

受刑人健保權益

最後,講到是否要用全民納稅人的金錢來幫「受刑人」投保全民健保?我個人是主張政府有義務要幫受刑人繳保費,仔細想想看,受刑人在監獄內,被剝奪自由,也沒辦法工作,怎麼有錢交保費呢?

如果依照受刑人自己要交健保費的邏輯來看,那是否受刑人也要繳住宿費、伙食費、管理費,槍斃時也要酌收子彈費呢!那不如修刑法充公貪汙受賄受刑人家產,或是規定親戚朋友有義務代繳費用。

醫療是基本的人權,台灣要自許成為民主自由的人權國家,就必須為受刑人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監所內可以提供的醫療(包括重症監)應該就是基本醫療,保外及戒護就醫是否基本醫療倒是可以討論。不是每個受刑人都有財產、都有家屬可以代繳。

另有人認為,可用受刑人在監獄裡的作業金來繳費,但這是剝削受刑人的制度,也不適宜。歐美等先進國家,就我所知,也是由政府負責受刑人的基本醫療費用!

實收實付制度

另外,我認為受刑人的健保費不應該依照第四類的收費標準,因為在監獄裡的受刑人沒辦法自由就醫,如此受限制的醫療權利,使用率會較低,所以保費不應該那麼貴,我建議可以採「實支實付」的方式,應該會比較省錢而且合理,不會高到健保局估計的14億那麼多。

總而言之,全民健保應該讓全民受惠,讓社會上的每一個弱勢得到基本的人權照顧,這是一個進步社會、國家的一項基本責任。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衛生署前署長、慈濟大學教授)



◆ 張慧英專欄-要健保還是「殺手險」?

【本報訊】2012-10-16 中國時報

有次想到看護費很貴,為老來著想,是不是該加買個看護險。結果一看說明,條件非常苛,要癱在床上不能自主吃喝拉撒行走的才給付,我立刻浮起一個念頭:「有沒有殺手險哪?」

真的,耳重聽、目不明、走不動甚至癱瘓無意識,再有豐富的人生智慧,被封閉在無能為力的軀體裡,還奢談什麼享受人生?要是有「殺手險」,真落入那種狀況,請保險公司直接派個殺手來把我幹掉算了。如果是像布萊德彼特那麼帥的殺手(見左圖,摘自網路),大概也算是浪漫的死法。

有人也許覺得這些話很殘忍,但遙想將來的老而病之,我們都很無力不安。沒人知道老天爺在未來為你安排了什麼,但確定有足夠資源應付任何狀況的人,真的只占社會上的極少數,人生落幕的過程是否痛苦狼狽,就像朵黑雲一樣懸在許多中年過後的人心頭。

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不過如果沒錢沒健康,活得久未必是福。其實老來身體一定會退化,橫豎總有病會犯著,而且多半不只一樣,因此價格合理的醫療照顧格外重要,否則真會想找個殺手。說起來,台灣的全民健保真的是個寶,不但收費低廉,而且醫院多,醫療水準和服務態度都不錯。對尋常百姓來說,健保提供了很價廉物美的醫療,是大家健康保障的一個重要依靠。

和其他國家比起來,台灣的健保走到世界上絕對可以抬頭挺胸。英國雖然有全球第一個全民健保系統「NHS」,但其實效率比不上台灣,排一個手術常常超過一、二個月,曾經有位衛生大臣自己的老媽要動手術,也只好偷偷花大錢找私人診所。

至於美國,則是先進國家裡唯一沒有全民健保的,醫療保險由幾家大型保險公司把持,以致於保費對一般人造成極大負擔。普通的一個中產階級,保費可以占到收入的二成,單身的一個月保費可以到兩萬台幣,一個家庭一年保費可以超過六十萬台幣。再要加些保障,保費動輒一年破百萬台幣。而且保險公司超會算,很多項目不給付也就罷了,只要多添了什麼病或出了意外,保費馬上調高。

美國政府對於弱勢者有兩種健保服務,給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是「Medicare」,給低收入的是「Medicaid」,其他的人只能隨人顧性命。也因為保費太貴,很多人根本負擔不起,只好拿命來賭,全美有六分之一人口、四千七百萬人沒有健保,這也是為什麼歐巴馬總統把推動健保列為重要政策。而把美國和台灣的健保費與服務品質比一比,難怪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要大讚台灣好。

台灣在全民健保開辦之前,只有勞保、公保等依職業的保險,像小孩、主婦、老人這種沒工作的人,或吝嗇雇主不肯加勞保的,生病真的很花錢。尤其是早產兒,加護病房保溫箱養到足月可以耗費上百萬元,多少父母只好在心如刀割中放棄孩子的生命。但從全民健保開辦後,我們不必再犧牲任何早產兒,這些年救下來的這些生命,難道不值得我們讓健保好好繼續辦下去?

台灣健保保費真的很低,老美聽到一個月保費不到三十美元,就可以有那麼多醫院隨你看,真是羨慕到一個不行。但台灣健保也因此入不敷出,眼看著快倒了,想提高保費卻遭遇強烈抗拒,從民眾、民代到媒體罵聲一片,於是政府想出拐著彎找錢的補充保費,搞得民眾也連忙拐著彎藏錢。

我不懂,健保對台灣社會這麼重要,為什麼大家既要使用,又不肯付出?平常慈善捐款都在捐了,為什麼每個月為健保多付個一、二百塊卻不肯?健保入不敷出,根本之道就是調高保費、增加自付額。弱勢者如果無力支付,那就應該提供社福補助。但其他付得出來的人,不應該也跟著加減唉。

雖然現在景氣差,但健保是大家的資產,你不用,有需要的人可以用,而且讓下一代也有得用。國家是需要大家一起來承擔的,沒有人願意付出,怎麼能為自己留下好的東西?要漲健保費,我願意付,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我的國家的人民願意為公眾事務承擔起責任。

※ 相關報導:

* 南方朔觀點-陸生納健保 混淆居民的權利義務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101600536.html

任何一個合理的社會,它對居民的權利義務都必須有清楚的規定與認知。該社會的居民及家人,因為有盡義務,他們當然可享有教育及福利的權利;任何非居民的外來者,當然不符合享有福利的身分,這不是小氣,更不是歧視,而是身分權的自然結果。

....到了最近,要把陸生納入全民健保,那簡直是更大的錯誤,陸生不是「全民」,他們在身分上根本不符全民健保的定義,將陸生納入全民健保,只會惡化全民健保的財務,最後只會要台灣全民埋單。我反對將陸生納入全民健保,這跟小氣不小氣無關,而是它完全沒有道理。如果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很大方,它就應自己籌錢來幫陸生買商業保險,不能慷台灣全民之慨。

任何一個社會,在住民的權利義務事宜上,都應該清清楚楚,不許可在那裡打馬虎眼,更不容許在那裡閃避問題,把反對陸生納入全民健保說成是小氣。因為這個問題根本與小氣或大方無關。而是陸生根本就和全民健保的全民定義不相干。台灣的政客從來就不把基本的權利義務定義清楚,永遠只會東拉西扯的和稀泥打口水戰。施文儀我並不認識,但他反對將陸生納入全民健保,他倒是真的說得很對。要辦他,才是真的沒道理!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fsj 提到...

日夜溫差大 腸胃病患多5成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2012.10.16 自由

正值秋冬交替,下週10月23日節氣「霜降」前後,更是腸胃發炎、潰瘍和老人家關節炎復發高峰期,中醫門診發現腸胃不適患者較以往多5成、心血管問題也增加2成,許多民眾腹痛、脹氣、胃潰瘍或血壓飆高,早晚溫差大,少喝水、還有人過早補「冬」大啖薑母鴨、燒酒雞而不適;醫師建議,先補「霜降」吃當歸杜仲排骨湯、山藥芡實海帶粥,補脾健胃又預防中風。

一名28歲粉領族有胃潰瘍病史,這1、2週來經常腹脹、腹瀉,甚至一天拉肚子5、6次,無法上班只能請假就醫,開業中醫師蔡蕙君說,霜降前後天氣轉冷,身體代償作用,胃液分泌增加,加上工作壓力大,胃疾復發,以平胃散止瀉、消脹,建議多吃秋葵、山藥和四神,保護胃壁,忌吃生冷、油炸食物。

蔡蕙君指出,「霜降」後2週就是「立冬」,期間秋冬交替之際早晚溫差大,白天炎熱,民眾吃冰喝冷飲,晚間轉冷,血管收縮,加上胃液增加,容易腸胃不適,有胃腸潰瘍病史的患者容易復發,而且血液濃稠也增加血栓、中風機率,日前即有一名22歲年輕男子在此節氣又遇感情不順,血壓飆高到160,天天頭痛,臉色發白;此外,近日因心血管問題就診比例也多2成。

23日霜降 先補脾胃

「霜降」時節適合補脾胃,有健康脾胃為冬令進補打底,可多吃當令出產的山藥、南瓜、芥蘭菜,健腸胃、治潰瘍,而山藥能補肺益腎,改善肺虛久咳、腎虛遺精,海帶則有軟堅散結,改善血稠預防血栓、中風。

蔡蕙君醫師建議,可溫補「當歸杜仲排骨湯」補腎、滑腸、壯筋骨,當歸活血,避免血液黏稠、血栓,也能改善老人家「老寒腿」容易因溫差變化造成筋骨、關節痠痛,以當歸、杜仲、玉竹、乾地黃各3錢加上枸杞4錢、紅棗10顆和300公克的排骨浸泡半小時烹煮。

山藥芡實海帶粥則適合長期食用,平補肺、脾、腎又健胃止瀉,以芡實、海帶和粳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山藥一起煮熟,但是芡實對便秘、尿赤者、婦女產後不宜食用。

另外,秋冬之際容易引發支氣管炎,呼吸道系統敏感民眾,可多吃百合、柿餅、木耳,柿餅上的柿霜可改善過敏和咳嗽,平常多喝溫開水。



◆ 反覆過敏…小心賈伯斯症候群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0/16

台灣約有三分之一孩童有過敏體質,過敏情況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醫師今天提醒,若孩子反覆過敏,甚至導致嚴重感染、住院,可能是基因突變的「賈伯斯症候群」,造成先天免疫缺損。

孩子反覆過敏常讓家長很頭痛,一名17歲的林小弟,從2、3 歲開始皮膚就經常搔癢,身上到處可見抓痕的結疤,特別是手肘、膝蓋關節等部位的情況特別嚴重。後來他開始出現反覆性鼻竇炎、多次中耳炎及肺炎感染,幾乎每半年就要住院一次。

為了治療,家長帶著林小弟跑遍大小醫院,但孩子總被當成過敏來治療,積極用藥仍然不停生病。直到後來才被診斷出是先天免疫缺損的「賈伯斯症候群」,透過長期抗生素治療,才降低各種感染的發生率。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表示,林小弟的反覆感染與一般的過敏特性不同,經過基因檢測,發現是基因突變造成先天免疫缺損,使得他的抵抗力很弱,只要異位性皮膚炎一發作,抓破皮膚出現傷口,細菌、病毒就很容易入侵,還可能引發腦膜炎、骨髓炎等嚴重感染。

雖然賈伯斯症候群很少見,但葉國偉說,若孩子一年內感染中耳炎四次以上、發生過兩次以上的嚴重性鼻竇炎或肺炎、連續使用抗生素兩個月以上仍未見改善。醫師也提醒,賈伯斯症候群患者日後發生淋巴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30至50倍,需要長期追蹤。



◆ 保護膝蓋趁年輕 別跪坐久站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8627

【聯合報╱林傑凱/物理治療師】2012/10/16

強而有力的大腿是膝蓋守護神,大腿除了引發膝關節屈伸外,更重要的是幫助膝關節承受體重,保護軟骨不會過度磨損,因而導致關節提早退化。

大腿也是髕骨保持健康的嚮導,髕骨是膝蓋關節中的游離骨,大腿力量不足,就會使髕骨移動軌跡偏移而受損。髕骨最重要的功能是當關節運動時,優化大腿肌肉效能,一旦髕骨受傷,大腿的效能將明顯降低,膝關節就跟著受難。

想要在年邁時,還有強健有力的膝蓋,就要趁早擁有保健膝蓋的知識。最基本的保健方式,如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都讓我們肌肉維持在良好狀態,保持彈性不鬆弛。

平時多伸展及按摩腿部肌肉,建議睡前用熱水袋敷於膝部,敷10分鐘後按摩大小腿及髕骨周邊軟組織,效果更佳。

保養膝蓋,注意以下幾點建議:

1.避免跪坐(圖A)、盤腿,以免使髕骨及膝蓋不正常受力。

2.避免長時間蹺腿(圖B),以免扭轉膝部,髕骨及膝關節軟骨,時間久了造成疼痛,且牽連到骨盆,導致骨盆一高一低和脊柱側彎。

3.避免久站,站立時間一長,膝蓋自然往後頂,大腿肌肉不自覺偷懶,導致體重靠關節軟骨支撐而受傷,膝關節過伸動作愈明顯,造成髕骨下緣壓力愈大,膝蓋下緣增生的脂肪墊,就是最有力證據(圖C)。

4.運動時正確配戴護具,溜冰時戴有硬殼的護膝,避免摔倒時受傷;打球時戴護膝(圖D),能緩衝髕骨跳躍、轉向、下蹲時過大的受力;登山時戴護膝及手杖,並定時休息。



◆ 健康新知-久坐 恐得糖尿病

鍾玉玨/綜合報導 2012-10-16 中國時報

上班族容易久坐在電腦前,回家後又習慣賴在沙發上,小心這些都可能是健康的殺手!英國研究指出,久坐不動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等風險,甚至賠上一命,不可不慎。

英國萊斯特大學與拉夫堡大學分析既有的18個研究,涵蓋近80萬名研究對象,結果發現,看電視、坐車、打電腦等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而且風險明顯高於常走動的人。研究結果發表於《糖尿病學》期刊。

研究計畫主持人、萊斯特大學的艾瑪.威莫特(Emma Wilmot)博士說,上班族一整天坐在辦公桌前不動,即便下班後去健身中心運動流汗,仍會有健康風險。她指出,反觀經常在走動的餐廳服務生,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低了許多。

研究顯示,久坐和第二型糖尿病(又稱成人型糖尿病)之間有絕對的關係,原因可能是久坐不動會影響血糖分泌,增加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抗性。

為降低風險,專家建議上班族必須隨時起來走動,平時也應養成運動的習慣。

fsj 提到...

梗塞型中風 黃金搶救3小時

【聯合報╱林芸伃/壢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2012/10/17

腦血管疾病始終占領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前三位。腦中風分為梗塞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國內約70%的患者為腦血管梗塞型中風。

急診室中,有著各式各樣的病患,但被醫師診斷為梗塞型中風的病患,最想知道也最常問的一句話便是:「如果血管被塞住了,有辦法打通嗎?」、「打針或吃藥會好嗎?」

目前,針對梗塞性腦中風,最積極及預後最好的治療,便是在症狀發生3小時內,盡快就醫治療,有機會施打血栓溶解劑。

這3小時如何計算?必須由當事人或家屬確實陳述出症狀發生的時間點,如家屬明確指出,晚上七時,正當大家一起吃飯,他突然間頭暈,右側身體無力。這資訊對急診及神經內科醫師的臨床處置,相當有幫助。

如果當事人在半夜三時起床上廁所,突然發現右側肢體無力,我們就必須追溯當事人就寢時間。若在前一晚十時就寢,就無法使用血栓溶解劑,因為如此一來,當事人症狀可能發生在前晚十時到凌晨三時的任何一個時間點。

雖然大原則是,從症狀發生到施打血栓溶解劑,不能超過三小時。喔!但並不是每位病人都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

目前,適合施打要件是從18歲到80歲的腦梗塞的病人。而在中風3小時內達醫院的患者,必須經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其中風的嚴重度,排除肝硬化或嚴重心衰竭等內科疾病,判斷是否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且施打血栓溶解劑,最大的風險便是因腦出血等併發症,造成6%死亡率。

就目前研究報告指出,使用血栓溶解劑的腦梗塞病患,可得到較好的預後及生活品質。配合復健治療,肢體失能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較少,如語言功能缺損。

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打完血栓溶解劑得到較好的預後,必須聽從醫師指示用藥,定期回神經內科追蹤,以免所有努力前功盡棄了!

※ 相關報導:

* 子宮頸癌疫苗 國1女下周免費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34623.shtml

新竹市政府前年起免費為國一女學生施打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菜花等,今年第3年,22日起將到各國中施打。新竹市衛生局統計,2年來疫苗施打率8成5,共打4500劑,今年因應龍年多子化,編列了1千多萬元、準備了3000劑疫苗。



◆ 受刑人納健保 僑胞復保先繳費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2.10.17

行政院長陳冲昨天核定全民健保法施行細則修正案,定明年元旦與二代健保同步施行。新規定除新增受刑人首度加保,未來僑胞出國六個月以上才得以停保,返國復保,須繳交三個月健保保費 (約二千多元)才能再看健保。

行政院指出,現行矯正機關 (監所等)所關的受刑人,因被限制人身自由,排除在健保之外,因此受刑人看病,是由監所聘請醫師在監所內戒護看病,醫療費用分由法務部與國防部編列預算全額補助。

新修正的施行細則,方式作了改變,首度讓受刑人、保護處分的少年犯得以「加保」,成為全民健保第四類保險人。以一個受刑人每月七百四十九元保費計算,一年將增五億三千多萬元以上保費,由於受刑人「沒有收入」,保費負擔將分由法務部、國防部代交保費。

其次,衛生署原欲廢除僑胞出國停保復保規定,因不少僑胞反彈,僑委會也力主保留僑胞出國停保及復保機制。政院幾次協調後,終達成共識,修正全民健保法施行細則,在台設籍的僑胞,未來出國半年以上得以停保,但如返國看病,須繳交三個月健保費,才能復保。

僑委會委員長吳英毅表示,「這個新規定很合理,相信僑胞也可以接受」。目前一位僑胞每月保費七百四十九元,如交三個月可復保,須繳交二千二百三十九元。他說,去年返國僑胞,復保約三萬多人,用掉健保資源一億七千多萬,平均每人用掉四千元。



◆ 以病人身體拚醫療經濟 健保危矣

【王惠珀】2012-10-17 中國時報

我住信義路,與捷運工地為伍十年。施工期間的尊民措施讓我們看得到,所以沒有抱怨,完工的願景也讓我們願意共體時艱。我們與健保為伍十七年,最近卻怨氣叢生,因為健保沒有尊民(不健康的醫療體系、違法的醫療給付),沒有愛民(不合理的就醫環境),只討好民眾(讓國人吃六倍於美國人的藥),等著健保破產。二代健保大工程不面對浪費,還吃行政院的豆腐,乘著稅改的風頭從人民身上剝皮。補充保費即使增加,可以預見公共資源照樣浪費,醫師照樣出走,護士照樣血汗,病人照樣奔波,醫院照樣像賣場,解決了甚麼?看不到願景,讓我們生氣。

台灣以集合式醫療體系為主,醫院以藥養醫,處方釋出率極低(○.四%),病人處於集中風險、多重及過度用藥的情境之中。再者,各行各業的宅經濟正在台灣蓬勃發展,只有賣場式醫療集中病人,用人民身體拚經濟,與宅經濟背道而馳,令人汗顏。醫療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造成會讀身體的藥師在醫院服務藥品,不會讀身體的非藥師在服務人民的身體(促銷健康食品),這種流行病學造成的藥食安全缺口,也已成為健保的包袱。

賣場式醫療是健保給付制度所使然,導正健保給付之遊戲規則才能防止以藥養醫。十年來,本人做健保用藥分析,曾以「規範健保藥品給付之遊戲規則以導向合理用藥及防止浪費」提出三個並行方案:一、智慧財產權過期藥,依等效學名藥(BE)藥價給付,可年省七十三億;二、醫院向健保局依買藥價格申報(以統一發票精神),健保依HPW公式給付,可年省二五○億;三、健保規範藥事人員每日合理調劑量,讓處方釋出,導向醫療宅經濟,可解決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問題是,衛生署知道甚麼是對的,就是不做。

第一個方案學名藥政策,美國已落實二十七年,日本二十四年,韓國也已十二年。我國早在一九八八年公告BE學名藥與原廠藥等效,二○○五年也已公告以智財權規範學名藥;健保卻違背智慧財產保護法與公平交易法,以「逾專利保護藥」類別保護原廠藥當永遠的長子,享受高高在上的藥價,以「高單價X高市占率」的加乘效果讓健保多花冤枉錢。

第二個方案,健保局理應做藥價遊戲規則的制定者(pricing),而不是違背自由市場經濟,一個一個藥訂價(fixed price)。十年前筆者曾建議健保局,同成分同品質只訂藥價基準,給付之藥費則以HPW公式計算:藥費=藥品採購價+a%×採購價+b%×議價差-c%×(採購價-議價差)。該公式具有胡蘿蔔功能(b%×議價差),鼓勵醫院議價,讓藥價回歸自由市場;也具有棒子功能(-c%×(採購價-議價差)),醫院拿病人身體拚經濟的話,將三分傷人七分傷己。假設健保將a/b/c參數設為十%/二十%/十%,健保最高給付額的前一百個藥品計算下來,二○○二年可省一三○億(藥品給付總額之十四%)。筆者以二○一一年的資料精算,推估可年省三百億(藥品給付總額之二五%)。導向合理用藥之後,為再次就醫所節省的健保費用將更為可觀。

第三個方案可導向醫療的宅經濟。一九八八年,日本二代健保為消彌醫院以藥養醫,制定藥師合理調劑量之給付(四十張/天),為消彌門前藥局吃健保,規定藥局來自同一醫院所之處方籤每天不得大於七○%。醫院因無利潤,乾脆釋出處方。二十四年來,釋出處方率五十七%,成功建立藥事照護的宅經濟,成為OECD國家每千人口藥師數最高的國家(一.三五藥師),成為迎接老人化社會分散服務分散風險的標竿。反觀台灣,醫院處方釋出率只有○.四一%,藥師每天調劑數百張處方,醫療品質遠遠落後於經濟體系出了問題的西班牙、日本。

政府粗暴的用行政力量強迫徵收補充健保費,但以病人身體拚醫療經濟的態勢將依舊。民眾乖乖交保費,被迫到醫院才拿得到藥的態勢也將依舊。筆者認為健保不只是財務議題,背後的人權(用病人身體拚經濟)、生存權(藥品取得障礙)及公平交易(知識不對等的交易中保障病人安全的程序正義),更是大家要關注的議題。(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教授暨消基會健保委員)

fsj 提到...

不喝牛奶、不運動、不日曬 女易骨鬆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0/17

35至49歲女性 8成5有骨鬆風險

「不喝牛奶、不運動、日曬不足」,是引發女性日後骨質疏鬆最常見的危險生活型態。根據一份今天公布的「傷骨危險生活型態調查」,高達八成五的青壯年女性,至少有一項傷骨的生活型態或遺傳風險,可能形成骨質「流」姥姥。

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等單位針對全台800名35至49歲女性,進行「傷骨危險生活型態調查」,發現近49%的受訪者沒有每天喝牛奶的習慣,也沒有其他補鈣行為。即便把走路、做家事視為運動的一種,仍有超過32%的女性缺乏運動習慣,每天運動不到30分鐘。

另外,約29%的受訪者,包括每天上下班外出時間,仍然日曬不足,「不喝牛奶也不補鈣、不運動、日曬不足」,儼然成為骨骼健康的「三危」生活型態。

調查也發現,許多人每天喝咖啡提神,有21%的受訪者每天喝超過300cc黑咖啡,長久下來對保護骨骼不利。

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表示,其他傷骨的生活型態還包括過量飲酒、長期吸菸等;若父母有一人駝背,或父母曾被診斷骨鬆、曾在輕微跌倒後骨折等遺傳風險,也可能是骨鬆高危險群。調查就發現,85%受訪者至少符合一項。

楊榮森提醒,女性35歲後骨量每年遞減,每年平均約減少0.5%至1%,大約50歲停經後,骨質流失更快速,若不及早開始儲存骨本,長期下來可能出現骨流失、骨鬆提早報到,因此女性年輕時就要有保護骨骼的觀念。

他說,乳製品是補鈣的最佳來源,建議每天應喝500至600cc的牛奶。如果有乳糖不耐症或不喜歡喝牛奶,可改喝芝麻糊、高鈣豆漿或是多吃深綠色蔬菜。另外,每天應日曬15分鐘攝取維他命D,促進鈣質吸收,還要養成運動習慣保骨本。



◆ 美研究:脂肪細胞 也需要睡覺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0/17

睡眠不只對大腦很重要,連脂肪細胞也需要好好睡覺。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影響脂肪細胞功能,脂肪細胞接觸胰島素時,反應就會變遲鈍,其反應能力減弱百分之三十。長久下來,便容易造成體重增加、糖尿病與其他疾病。

醫界早發現,睡眠不足會讓大腦功能受到損害,使警覺性下降,認知功能也容易衰退。睡眠不足不只會影響大腦,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團隊首次透過分子研究發現,睡眠不足也會干擾人體能量調節,當人體能量調節出問題,就可能引發肥胖、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昨(十六)日出版的「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副教授馬修‧布拉迪表示,「我們發現,脂肪細胞需要睡眠,功能才會正常,」許多人認為,脂肪會傷害身體健康,事實上,脂肪在身體能量儲存、調節上扮演重要角色。身體需要儲存能量時,脂肪細胞會移除血液中的脂肪酸、脂質,以免脂肪酸、脂質等傷害身體其他組織。一旦脂肪細胞無法對胰島素快速做出反應,這些有害物質便會進入血流,進而引起許多嚴重併發症。

研究團隊招募六名男性與一名女性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都很年輕、體型合乎健康標準,身體也都很健康。研究分成兩階段,兩階段相隔四周。第一階段,這些人每晚睡八點五小時,連續睡四晚。另一階段睡眠時間則只有四點五小時。研究期間食物攝取量都經過嚴格控制。

在這兩階段,研究人員在早上為他們測量整體胰島素敏感度,並針對脂肪細胞測試胰島素敏感度。結果發現,睡眠不足時,這些人全身胰島素敏感度下降百分之十六,脂肪細胞胰島素敏感度更減少百分之三十。



◆ 補充維他命C 鐵質吸收效果好

李盛雯/台北報導 2012-10-17 中國時報

一個月來一次的好朋友,總讓女生不舒服,除經痛外,還容易貧血、疲倦、氣色差、情緒不穩等。在天氣轉涼、季節交替時,女性們更對寒性食物有諸多顧忌,不知如何選擇。專家建議女性朋友在經期中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幫助鐵的吸收,揮別經期陰霾。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劉珍芳教授指出,鐵是合成人體血液中紅血素及肌肉中肌紅素的重要因子。一旦缺鐵,紅血素、肌紅素的生成受到干擾,就會影響氧氣輸送,進而使新陳代謝異常。「鐵的攝取相當重要。」劉珍芳解釋,氧氣是人體產生能量的重要來源,若氧氣輸送出問題,將導致人體能量不足而出現疲倦易累等症狀。

■吃水果 最方便

一般來說,鐵的攝取可分動物性及植物性來源,前者以瘦的紅肉、蛋黃為主,鐵的利用率較高。後者包括深綠色蔬菜、豆類等,但利用率較差。人體能從食物中吸收鐵質的量有限,劉珍芳表示,在酸性情況下可助鐵質吸收,而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是最好、最直接的酸性來源。

研究更證實食用奇異果可增加身體留住鐵質的能力,改善缺鐵症狀。因此,營養師常建議缺鐵的女性,飯後來顆奇異果、芭樂、草莓等水果。

有人認為奇異果屬涼性,不適合經期中的女性食用。對此,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奇異果源自彌猴桃,據本草綱目記載,屬酸甘稍寒,很適合生理期長痘痘的女性食用。

■經期來 拒吃冰

陳潮宗說明,奇異果並非寒性,偏涼,女性在經期前後都可食用以補充維他命C、增加鐵質吸收,不須特別排斥。他分析,經常食用奇異果有助鐵的吸收,但經期中的女性切忌吃冰品,以免增加身體的不適。

在眾水果中,奇異果所含的維他命C最豐富,且營養密度最高。2005年美國膳食學會期刊中公布營養密度計算公式並實際測試,結果顯示黃金奇異果和綠奇異果分別為營養密度最高的一、二名,其次為木瓜、草莓、檸檬。劉珍芳強調,水果中所含的維他命C、B6、B12及鐵、葉酸等,都有助鞏固人體的造血系統。



◆ 洗手降低死亡 聯合國促推廣

中央社 2012.10.17

聯合國在全球洗手日說,鼓勵兒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可做為「自己動手」疫苗,對抗痢疾,而且和其他醫藥方法相比較,可避免降低死亡和疾病,力促各國政府優先考慮推廣。

聯合國訂10月15日為全球洗手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衛生設備及衛生資深顧問杜利(ThereseDooley)說:「制止痢疾散布一點也不複雜、也不昂貴,但十分重要的是,要讓每人養成用肥皂洗手的習慣。」

她說:「不需發明什麼會得諾貝爾獎的配方來拯救數以百萬計的兒童。解決方法早已存在:肥皂和水。」

UNICEF上月發布的兒童死亡數據顯示,每天約有200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痢疾,大多數染病原因是缺乏安全用水、衛生設備和基本衛生習慣。

UNICEF聲明指出,有新數據顯示各國因地區、文化和財富多寡可影響洗手習慣。

例如在史瓦濟蘭,2010年時,半數都市家庭有洗手習慣,但鄉村地區家庭洗手的比例低於1/3。在盧安達,全國只有2%的人洗手,都市和鄉村都差不多一個樣。

聯合國安全飲水及衛生設備人權特別報告員艾布奎克(Catarina de Albuquerque)說,這種差距凸顯各國政府需要向所有人民推廣洗手的政策。

※ 相關報導:

* 研究:雙手帶菌多 比想像還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35350.shtml

下次掏出信用卡付帳時,你需要買的可能是瓶洗手乳,因為我們的雙手比你想像的還髒。研究發現,近1/10的銀行卡遭排泄物汙染,1/7的鈔票含有類似存在骯髒馬桶座的高濃度細菌。



◆ 車內吸菸害人 污染超標數倍

【Upaper╱中央社】2012.10.17

昨天發表的1項研究指出,在車內吸菸會使有毒微細粒子濃度超標,甚至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限制量的好幾倍。

英國醫師在17人駕駛的不同車輛後座放置電子偵測器,測量車內微細粒子濃度,其中14人吸菸。

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依照平常吸菸習慣,監測3天。在總共104趟車程中,平均每趟27分鐘,有63趟沒有人吸菸。

在駕駛人吸菸的車程中,車內的微細粒子濃度平均為每立方公尺85微克,WHO設下的室內空氣污染指標為每立方公尺25微克。就算駕駛打開窗戶或打開通風設備去除菸味,車程中某些時候的微粒濃度仍超出WHO指標。

吸菸車程中,微粒平均高峰濃度為每立方公尺385 微克,最高甚至超過880微克;相較下,無菸車程中平均每立方公尺僅7.4微克。

這些微粒被視為危險物質的原因在於,微粒會深積在肺部,造成刺激、過敏。

研究領導人、森普說:「暴露在這些微粒子中的兒童,很容易受到不利健康的影響。」

fsj 提到...

醫師爆料:小心當醫美冤大頭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10.17

年輕美眉到醫美診所把鼻子打高,結果出現像電影「阿凡達」潘多拉星球女主角的怪鼻;還有人用微針滾輪「換膚」,未料結果卻如遭小狼牙棒刺得傷痕累累。

醫美診所醫師劉乂鳴出書揭開同業黑幕說,被整成像「阿凡達」鼻子的女孩,最後只好換一家診所收拾殘局。

而一些醫美診所為招攬顧客,猛走偏鋒。有些診所搞噱頭請男模接待,或替消費者算命改運;也有診所號稱名醫駐診,卻只是掛牌,其實是由美容師替醫師代勞。

醫美戰況激烈,低價惡性競爭也常造成糾紛。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呂旭彥補充說,有診所送消費者體驗券,當心體驗時,被遊說洗腦脫不了身。

劉乂鳴說,有的護膚療程,診所拆帳後,一次只收到三百元,所以有的診所將原本一次就應做完的療程,拆成三次才做完,消費者還是得花一千元,卻要多跑兩趟。

有人打美白針,一針只要一百元,護理人員的成本都不夠支付。其實裡面可能只是生理食鹽水加一點維他命,而且代謝快,要常常打才能保持;或用加了類固醇的保養品,讓皮膚變薄看到微血管,皮膚當然「白裡透紅」。

※ 相關報導:

* 輕熟女戰勝骨鬆 補鈣日曬多運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8/today-health1.htm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則強調運動對強化骨質、美化儀態的重要。他在現場示範「保骨操」四式,並鼓勵輕熟女養成運動習慣....

* 天天喝含糖飲料 13歲罹糖尿病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9137

如果您還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有的慢性病,那就大錯特錯了。新陳代謝科醫師臨床發現,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最近甚至還出現13歲的小病患,因為經常以炸雞、漢堡、薯條等高油、高熱量的速食裹腹,再搭配一大杯含糖飲料,幾年下來竟得了糖尿病。



◆ 更年期熱潮紅 吃藥改善 不如運動

文/袁瑋 2012.10.18 自由

更年期前後出現的熱潮紅、燥熱、盜汗等血管躁動症狀,令人痛苦的程度不下於憂鬱症,然而以往治療效果頗佳的荷爾蒙,卻有許多令人卻步的副作用,包括增加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造成靜脈血栓、肺栓塞等,若是急性肝病或近期發生心肌梗塞的婦女也不能使用荷爾蒙。

近來研究指出,受到更年期症狀困擾的婦女除了荷爾蒙,也有其他的選擇。

國外有幾篇研究針對SSRI(選擇性血清)抗憂鬱劑用在「沒有憂鬱症」的更年期婦女,發現低劑量的SSRI抗憂鬱劑能減輕更年期造成熱潮紅、燥熱、盜汗等症狀的嚴重度和發生頻率,所需要的治療劑量低於治療憂鬱症的劑量。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每天以Paroxetine(克憂果)7.5mg治療12週後,熱潮紅程度明顯降低。

10月初才在美國奧蘭多舉辦的北美更年期學會也在會議中指出,使用24週低劑量抗憂鬱劑可以減少發生血管躁動症狀。

這些研究結果對不能使用荷爾蒙或擔心副作用的更年期婦女來說,不啻為一大福音。

之前也有研究發現其他抗憂鬱劑,包括escitalopram(立普能)和venlafaxine(速悅)也有類似的效果。

然而使用這些抗憂鬱劑也有要注意的地方,例如躁症患者不適合使用,剛開始使用常見噁心等副作用,停藥時要慢慢減量。另外,Paroxetine(克憂果)或fluoxetine(百憂解)這兩種SSRI會抑制CYP2D6這種酵素,所以會影響某些藥物的效力,例如治療乳癌的Tamoxifen(泰莫西芬),不宜同時服用。

除了抗憂鬱劑外,gabapentin(鎮頑顛,一種抗癲藥)也可改善燥熱、熱潮紅。

至於坊間有不少非藥物的方法,不過真正被「好的研究」證明有效的不多,例如:升麻(black cohosh)有效,但它類似荷爾蒙,所以不能用荷爾蒙的婦女也不能用;大豆異黃酮的效果有限,且大量長期使用(每日150mg使用5年以上)可能造成子宮內膜病變;至於當歸、月見草油、人蔘、紅花苜蓿等是無效的。

有趣的是,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熱潮紅、燥熱,又沒有副作用的方法其實是「運動」,看來健康真的不必遠求。

(作者為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 女過更年期 逾5成有粗腰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18

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國內女性過了更年期後,腹部肥胖比率超過五成,步入70歲後,更增加至每四人中就有三人腰圍超過80公分。今天是世界更年期日,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上了年紀的女性應維持適當體重,粗腰絕非好事。

腹部肥胖 罹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衛生署長邱文達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面對立委王育敏質詢時也表示,國人肥胖問題嚴重,肥胖盛行率已位居亞洲各國之冠,其中又以更年期女性最為嚴重。當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提醒更年期女性應重視自己的腰圍。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發現,20歲以上成人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率為41%,且腹部脂肪都隨年齡老化增加。

銀髮族女性 7成5腰圍超標

青壯年族群(20至49歲)男性腹部肥胖率高於女性,但過了50歲,女性粗腰比率逐漸提升追過同年齡男性。到了70至79歲銀髮階段,男性腹部肥胖率為46.1%,女性卻高達75.7%,每四個女性就有三人腹部肥胖,腰圍超過標準。

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理事長李奇龍指出,眾多臨床都證實,肥胖會提高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癌症病變、骨關節炎與老年失智風險,更年期後婦女應該透過飲食及運動,保持適當體重。



◆ 中藥治C肝半年 指數漸下降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大林報導】2012.10.18

罹患慢性肝炎,治療方式除了西醫的注射、服藥,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昨天表示中醫也有不錯療效,46歲罹患C型肝炎婦人經西醫治療有倦怠等副作用,但改用中藥治療半年來,肝指數逐月下降,追蹤沒有持續惡化。

阮膺旭指出,坊間認為罹患慢性肝炎病人必須服用清熱解毒的草藥才能治療,但可能對藥物認識不夠或使用時間、劑量不對,甚至吃了成分不明的保肝丸、養肝藥後,導致肝臟纖維化,最後演變成肝癌,必須謹慎處理。

他強調,最好的保肝方式除了養成規律生活、早睡早起習慣,平時應儘量避免熬夜及吃燒烤、油炸類等刺激性食物,建議多攝取天然原味的綠色青菜和水果,不會增加肝臟負擔,又富含抗氧化物,對肝細胞修補有很大幫助。

阮膺旭表示,C型肝炎主要由血液傳染,目前雖有干擾素和抗病毒藥物可治療,但有些病患停藥後肝指數再度升高,且出現疲勞感、肌肉痠痛、寒顫、頭痛、食慾差、血球數目降低等副作用。

他說,中醫認為肝炎是疫毒導致,也就是病毒感染,臨床配合對應治肝炎的藥物,包括經常使用的茵陳、山梔子、大黃、虎杖、柴胡、龍膽草、鬱金、芍藥等,都有不錯治療效果。



◆ 法國人不愛洗澡

中廣新聞/吳佩臻 2012-10-18

外電報導,法國人不愛洗澡,有兩成的法國人沒有天天洗澡,同時也有兩成的法國人在吃東西前不洗手,而台灣人不愛洗手的情況更嚴重!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針對民眾洗手行為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四成四的民眾會在「每次」吃東西前洗手,只有不到兩成民眾能答出「洗手五步驟」,顯示民眾對於正確洗手認知有待加強。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針對一千多名十八歲以上民眾進行的「洗手行為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四成四的民眾會在每次吃東西洗手,而女性比例高於男性,白領上班族高於藍領上班族,顯示民眾對於正確洗手認知有待加強。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很多民眾雖然有洗手,但沒有正確洗手,這樣效果還是有打折的,正確洗手五步驟是濕、搓、沖、捧、擦,先把手弄濕,加清潔劑在水龍頭下搓一搓,再把清潔劑沖乾淨,再把水捧起來把水龍頭沖乾淨,再用乾淨的紙或手帕將水擦乾,洗手要二十秒,才能達到清潔的效用。」

周志浩表示,用肥皂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可以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而正確洗手五時機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及看病前後,洗手時也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才能有效達到預防效果。

fsj 提到...

檢驗出爐 真菌確為腦膜炎元兇

中央社 2012-10-19

美國衛生官員今天證實,與腦膜炎疫情有關的汙染注射劑的確含有真菌。這種真菌造成腦膜炎感染且死亡人數已增至20人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最新報告,感染病例維持在257例,包括3起注射類固醇針劑引發的關節感染,。

初步檢測顯示,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NECC)製造的未開封藥瓶內含有真菌,但先前當局需要時間確定這種菌類就是導致這種罕見腦膜炎的元凶。

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發表聲明:「實驗室結果進一步證實,這批來自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的類固醇注射劑,與多州爆發真菌性腦膜炎和關節感染的疫情有關。」

衛生官員估計,全美23州約有1萬4000名病患可能施打遭到汙染的類固醇,這種針劑通常打在患者脊椎,以減緩背痛的情況。

官員警告,新英格蘭化合物中心在缺乏妥善消毒程序的工廠製造其他藥品,使用者可能也有染病風險,人數可能比目前已知的還要多。(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 濫用硝化甘油片 急救心臟幫倒忙

【聯合報╱袁明琦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2012/10/19

有人贈送硝化甘油片(舌下含片)當做心臟急救用藥,此觀念似是而非,有必要釐清。

舉例說明,車子的電路系統若壞掉,您會用「加汽油」的方式來解決嗎?應該不會。同理,心臟有如一部汽車,它有「構造(心臟大小、瓣膜)」,「油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及「電路(心律不整)」等不同問題,所以絕對不能單以「心臟病發作」來涵蓋所有心臟血管疾病,甚至自行服藥。

硝化甘油片僅適用「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疾病,理想藥性是瞬間放鬆痙攣或狹窄血管,不是所有心臟病;病患多半有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合併抽菸、失眠或生活壓力過重,更易好發。

冠狀動脈血管疾病的一般症狀,是運動或心情激動時,突然覺得左胸口處有股說不清楚的悶悶壓痛感,也稱為心絞痛。但這時也只有在心電圖、電腦斷層或冠狀動脈血管攝影等檢查下,出現心臟缺氧或血管明顯狹窄情形,才能明確診斷。

因此,若病患因為二尖瓣脫垂等瓣膜性病變、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等,濫用硝化甘油片,不但幫不上忙,還可能因血管突然被放鬆,血管中血流量突然不足,血壓因此快速下降,反而產生致命危險。

心臟病原因有很多,認識自己的疾病,瞭解發病原因及發病過程,方可知道如何預防及如何治療,千萬不可浮濫用藥。

●當心絞痛發作時,最重要幾個步驟
1.止痛
2.氧氣
3.服用硝化甘油片
4.阿斯匹靈
4步驟同步使用,方有機會緩解,若狀況持續,還需要立即就醫。

※ 相關報導:

* 別以訛傳訛 胃藥不能解酒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41950.shtml

宿醉難受,民眾相傳,狂飲後吃胃散、胃藥,不但能防宿醉,還能顧胃、解酒。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說,俗稱胃藥的制酸劑,只能中和胃酸,治療酒醉?沒有醫學根據。

....黃以信說,在酒裡加冰塊、水稀釋,或酒、水交替喝,一方面能加速酒精排出,也可少喝一點。

....男性肝臟每天可代謝60至80公克純酒精,女性較低,只有45至60公克,約是男性八成。



◆ 受刑人將納入健保 沒醫院願入監所設門診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10.19

明年二代健保上路,受刑人也納入健保。但健保局公告徵求醫療院所進入監所提供門診服務,卻仍有桃園、新竹、雲林及綠島等地監所,無醫院願承接;估計有一萬多名受刑人,屆時可能有健保,也不能看病。

目前法務部和國防部的矯正機關,有五十二所,共六萬四千多名收容人。根據健保現行法令,在監獄、看守所的受刑人;或接受保安處分、管訓處分超過兩個月收容人,排除在健保外。

這些受刑人醫療需求,都由監所內醫師照護。但因醫師隸屬監所編制,待遇不高,醫師人力長期不足,且只有台中監獄附設了培德醫院,使得受刑人醫療人權受關注。直到去年立法院審議健保法修正草案,才把受刑人納入健保。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說,受刑人無法自由就醫,二代健保需徵求醫療院所團隊,就近進入監所,提供愛滋、戒菸及精神科等門診服務;除提高診察費一成外,偏遠及離島地區,還額外支付每次四千到一萬一千五百元,鼓勵醫師進監所服務。

不過,公告逾一個月後,只有高屏和中部醫療院所,參與意願較高;其他如桃園、新竹、雲林、綠島等地監所,乏人問津。

特別是位於桃園、有「天下第一監」之稱的台北監獄,收容包括前總統陳水扁等逾四千人,但至今並無院所願承接入監開設門診。

蔡淑鈴表示,若實在招不到醫院,會請署立醫院或公立醫院配合,必要時由衛生署指派,避免受刑人有健保卻無醫療。



◆ 英啟動醫師評鑑 逾百年大改革

中央社 2012-10-19

英國衛生大臣韓特今天宣布,自今年12月起,將對全國約22萬名執業的醫師進行評鑑,未通過的醫師將被勒令停止行醫。這是英國15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醫療管理改革。

根據新的評鑑規定,將至少有1000名醫師因為表現欠佳而被淘汰。

韓特(Jeremy Hunt)表示,多數醫師表現都十分傑出,但是去年政府對300個醫療機構進行調查時發現,17萬5000名執業的醫師中,有0.7%的人有嚴重瑕疵,政府必須重視並予導正。

根據新的規定,所有在英國執業的醫生,包括外國醫師在內,每年必須接受評鑑,至少35名病患與同事提供的意見也會列入參考,由各醫療機構的主管匯集後,再向醫務評議委員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提出建議。

如果情節輕微,將暫時不處理,但如果可能對病患的安全有風險,將立即提交醫務評議委員會處理,被檢討的醫師立即停職,不得提供病患任何醫療服務。原則上每5年進行1次總檢討。

12月份起評鑑工作先從資深的全國性和地區性醫療機構主任開始,明年4月擴大到「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的家庭醫生,估計到2016年4月,絕大多數的醫師都將被評鑑。

韓特表示,新的評鑑系統是要及早發現醫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是否與實際需求有落差,如果有,就要給醫師加強本身專業的機會,如果仍無法達到標準,醫務評議委員會就會要求這些不合格的醫師停止醫療行為。

醫務評議委員會執行長狄克森(Niall Dickson)表示,「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也是150年來醫療管理的最大改革」,他相信這套系統將有助改善醫療品質,但需要一段時間施行,無法馬上見效。

fsj 提到...

〈吃對了 你也能瘦〉每天一湯匙堅果 顧心臟兼瘦身

記者/洪素卿 2012.10.21 自由

減重期間很多人不敢吃油,其中也包括油脂含量較高的堅果類食物!其實,不少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與完全不吃堅果的族群相比,常吃堅果的人甚至還比較瘦。

堅果明明是油脂含量高的食物,為什麼對體重增加的貢獻度卻不高?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堅果可以提高滿足感,甚至有研究認為,它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

美國普度大學(PURDUE)研究人員日前設計了3種食用方式來做檢測,其中之一,是讓受試者調整食物的油脂內容,將日常飲食中其他可能的油脂來源(像是奶油等)換成花生,一樣提供500卡熱量。也就是總熱量不變,只變化了油的內容;第二種則是讓受試者維持一般日常飲食,但額外再攝取可提供500大卡熱量的花生,也就是總熱量增加500大卡;第三種則是任由受試者在日常飲食之外,再任意食用花生。

適量食用 可提高滿足感

結果發現,不管哪一種食用方法,受試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的三酸甘油脂都會降低,最多甚至降低達24%。此外,研究人員並發現,即便額外增加攝取500大卡的花生長達3週的時間,但受試者的體重並沒有明顯變化。

究竟熱量去哪裡了?研究人員觀察分析,其中有三種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花生提高了滿足感,因此降低了食量。此外,花生提高基礎代謝率。研究顯示,經過19週飲食加入花生後,身體靜態能量消耗量提高了11%。

不只是花生,也有研究在糖尿病患的早餐中加入堅果類食物,結果也發現,患者的胰島素敏感度上升、血糖濃度下降,飽腹感也明顯增加。

不過,這可不代表堅果就可以任意吃到飽。營養師林佳靜強調,與大豆油、沙拉油等相較,堅果類的油脂確實是相對比較好的油脂來源,問題是,進入身體後,一樣會變成熱量。因此「適量」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把堅果當零食吃 容易過量

如何才算是適量?她表示,一般建議一天不要攝取超過30公克的油脂,因此,如果民眾把堅果當零食吃,一定很容易就過量。若考量日常飲食中還有很多隱藏性油脂的情況下,她建議,一天一湯匙(相當於喝湯時用的瓷湯匙)的堅果就夠了。可使用南瓜子、葵瓜子等多種堅果類混合食用;或是撒在燙青菜、蔬菜沙拉中增加風味。

※ 相關報導:

* 補冬不如補霜降 養生好過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1/today-health3.htm

根據中醫的養生觀點,秋季養生以平補為主,食物選擇以當令、能養肺潤燥為主。如當季盛產的水梨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芥菜能宣肺豁痰、溫胃散寒。另外,也有「補冬不如補霜降」一說,認為「秋補」比「補冬」更要緊,正如農耕有所謂「春耕、夏長、秋收、冬藏」,秋季不收、不做好過冬的準備,到冬季才要進補就有些來不及了。而秋季的進補以「潤燥、固表」為主。

* 養生金針 為你解體重的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44143.shtml

秋天適合溫補,不妨多吃金針吧!台灣金針大多種植在北部海拔400公尺及東部海拔800至1000公尺以上的山坡地,每年產期為每年8至10月,生產供應乾燥加工的「乾金針」為主,但鮮食金針炒菜、燉湯也很美味,秋天品嘗正是時候。

* 守住體重靠紀律 衣服都買小一號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HEALTH/HEA2/7442651.shtml

許多女性為了保持身材,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很多人最終還是被肥胖打敗。勞委會祕書室主任劉金娃,奉行個人自創的減重餐,嚴格控管飲食,家裡冰箱保持淨空,不讓自己有嘴饞機會;衣服永遠買小一號,惕厲自己不能變胖;因此數十年來都是永遠的「46公斤」,一直維持少女般的體態與身材。



◆ 晚上睡不好? 補鈣可解決困擾

【邱文秀/台北報導】2012-10-20 中國時報

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睡眠品質普遍不良,不少人甚至需靠安眠藥助眠,根據亞洲睡眠協會(ASRS)調查,台灣成年人約七十八%有睡眠障礙,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除了壓力外,日常飲食與生活型態也息息相關。營養師說,適當補充鈣質,可有效提升睡眠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黃允臻指出,一般人提到「鈣」,除了聯想到骨質疏鬆症之外,其實「鈣」也跟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傳遞有關,可以改善神經緊張,幫助情緒穩定,進而提升睡眠品質,倘若青春期學童缺乏鈣質,還可能易有注意力不集中阻礙學習。

黃允臻說,衛生署對國人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國小學童每天八百至一千毫克、國、高中學生每天一二○○毫克、成年人每天一千毫克。但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鈣攝取量普遍不足,成人與老人的鈣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五至七成。

很多人靠「鈣片」補充鈣質,黃允臻說還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例如黑芝麻、麥片、黑糖、香椿、髮菜等皆含豐富的鈣。一般人常喝牛奶補鈣,但牛奶雖含有豐富鈣質,也含蛋白質,過多蛋白質會造成鈣質流失,所以牛奶不可當開水喝。



◆ 減肥「性」趣高 生育率自然好

中央社 2012-10-21

肥胖婦女想當媽,通常被告知得減重以增加受孕率。然而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減肥的助益並非在於促進排卵,而是提高婦女性慾。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賓州醫學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團隊以29名病態型肥胖婦女為研究對象,檢視減重手術如何影響生殖功能。

研究領導人李格羅(Richard Legro)說:「一般認為婦女肥胖與排卵障礙有關,因此難以受孕。」

研究人員採集婦女尿液樣本,檢測卵巢激素濃度後驚訝發現,這些婦女的排卵率仍高,減重手術前乃至手術後2年皆逾90%;此外,排卵品質也未改變。

然而經問卷發現,減重大幅提升婦女性慾。研究人員說,這或許讓婦女的性生活更頻繁。

研究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最近發表在「性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的研究也指出,肥胖男性減重後能促進性慾。只要減5%體重,能提升男性睪丸酮分泌,有助性行為持久。

fsj 提到...

台灣小孩不愛動 全球第16胖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10.21

宅在家 打Wii取代運動

台灣兒童好「宅」,不愛運動的結果,變成「白斬雞」! 兒童福利聯盟今天公布「2012年台灣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學童每周看電視和上網時間,分別是校外運動時間的七倍和五倍以上,有兩成學童連運動都要「宅在家」,還有近四成學童用Wii等運動型電玩來取代運動。

兒盟調查指出,由於運動量不足,學童體能狀況實在令人擔憂。逾半數(57.7%)孩子跑操場一圈400公尺就感到胸痛、難以呼吸;每四個學童就有一個(24.7%)曾在運動時因身體不適停止運動,甚至昏倒;28.1%的孩子每個月都在感冒,4成以上孩子BMI不是過輕就是過重,甚至已變成體能不佳的「小白斬雞」。

根據2011年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IOTF)公布資料顯示,我國6至18歲兒童的肥胖盛行率高達26.8%,比鄰近國家日本、新加坡、韓國、大陸的兒童還重,居世界第16胖。

調查發現,國內學童每周上體育課時間僅80分鐘 ,而大陸學童上體育課時間是我們的2.3倍;台灣學童放學後的運動時間也遠低於歐美國家,逾七成學童每周放學後運動時間不到2個小時。

每周只花2.3個小時運動

這份調查針對19個縣市、31所小學的四、五年級生進行抽樣,共回收1015份問卷。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學童認為運動很重要,也希望有更多體育課,但進一步分析,學童每周平均只花2.3個小時運動,但每周上網時間12.5小時,是運動的五倍,看電視的時間高達16.7小時,更是運動的七倍。

調查指出,國內學童的運動概況存著在三種樣貌,包括喜歡運動卻不運動、體育課程時數低與缺乏運動社團,以及校內外缺乏運動,在空間與設備都不足的情況下,兩成學童連運動時都「宅在家」。

兒盟強調,多樣性的運動有助於啟發學童的興趣,且學校每周都有體育課卻有四成五的學童覺得體育課都做相同的運動,且以打球、跑步和體操為主。不只校內運動可選擇的種類少,有六成五的學童也反映校外的運動也不超過三種。



◆ 運動量不足/小孩好宅 家長有責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10.21

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家長的態度也是影響學童能否養成運動習慣的關鍵。有逾五成學童曾因功課多無法運動,還有四成七忙於補習,另有四成學童因父母要求唸書,犧牲運動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學童在學校的體育課也會受到「課業至上」的觀念而被犧牲,有三成八學童的體育課曾被借去考試或另做他用,顯見不管在校內或是校外,學童運動的機會都會因為課業受到影響。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指出,國小學童正處於體能和心智發展的黃金期,除了專注課業學習,更須重視體能發展,建議家長要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且要接觸多元運動,家長若能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和孩子一起運動,還可增進親子關係。

家有國小四年級學童的劉先生表示,為了讓小孩能到戶外運動,他會安排假日到公園玩沙,或陪孩子打籃球,他認為家長的觀念也很重要,不能輕忽運動的重要性,其實住家附近的公園或學校操場都是很棒的場所。

上班族王小姐有兩個念國小的兒子,她說小孩很好動,放學回家後,會要求的戶外運動,平時由爺爺會帶他們騎半小時單車,假日則會安排一家人到戶外騎單車,已經變成習慣,她認為家長要從小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

在南部開早餐店的李先生則無奈表示,由於工作忙碌,平時和假日都沒有時間帶小孩到戶外運動,念國小的兒子放學回家後,也沒有留在學校和同學一起運動,總是坐在沙發上,並打開電視機看卡通或玩遊戲,除了學校的體育課,真的很少有機會有到戶外運動的機會。



◆ 英國研究:幼迷臉書 長大自制力差

自由 2012.10.21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專家警告,這一代的孩童因沉迷於推特、臉書等社群網站,面臨長大後具有強迫性人格、自制力差、注意力短暫以及欠缺同理心等危機。

相關研究宣稱,小時候過度暴露網路世界的年輕人,他們腦部未能妥善發展。牛津大學藥理學教授格林菲德指出,真實的人際接觸降低,意味著兒童對形塑基本社交技巧與情緒反應有困難。

她也提到,對諸如「Klout」等測量用戶人氣與影響力等網站的「自戀」本質,感到憂心。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在她發出上述警告不到24小時前,英國的教師才反映,過度暴露科技,損害了兒童課堂上的注意力。

報導說,一項針對英國中學英文教師的調查發現,超過4分之3的老師認為學生的注意力是前所未有的短暫。而格林菲德引用的數據顯示,13至17歲的青少年超過半數,花在電玩、電腦、電子書、手機與其他以顯示器為主等裝置的時間,每週突破30小時。

她說,人腦需要環境的刺激才能妥善發展,而依賴社群網站與沉迷電玩,實際上恐「重塑」(rewire)大腦。

她指出,大部分的人到成年時,已具有可用來解釋世界的內在概念架構,以及堅實的自我認知、自我認同。她說︰「我的擔心是,外在建構的、依賴其他人時刻反應的認同感,將使人較不健全,也將一再地受外在世界的支配。」

格林菲德表示,諸如臉書與推特等社群網站,已創造出一個幼稚的希望他人不斷對其生活拋出回應的世代。她補充說,一再的暴露於社群網站讓有些使用者產生「認同危機」,因為他們迫切需要他人不斷的關注。



◆ 肥胖催熟 美國男童 提早進青春期

自由 2012.10.21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美國小兒科學會公布新研究發現,不只女孩提早進入青春期,連男童的發育也可能比過去早熟6個月至2年。研究人員推測,主要原因可能是肥胖改變男童體內荷爾蒙濃度。

這項新研究的資料來自全美144家小兒科,樣本為4131位6至16歲男童的生殖器發育情形。研究學者以儀器測量睪丸容積,2毫升為前青春期,3至4毫升為進入青春期的指標。正常男性睪丸為22毫升至25毫升。

研究發現,男童比過去早熟6個月至2年。以過去經驗來看,男性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在11歲半。研究主筆、婦幼保健專科醫師赫曼季登斯表示,這項發現對父母而言很重要,他們必須知道何時與如何與孩子討論生理變化。這份研究20日發表於「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的網站上。

近期的研究顯示女性發育的年紀提早,許多小女孩在7、8歲時胸部已開始發育。有些醫師認為是環境中的類雌性激素導致女性早熟。

這項研究也發現,非裔小男孩發育會比白人與西班牙裔男孩早,和女孩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學者認為是基因造成這樣的差異。研究人員表示,儘管男童提早進入青春期,但這不代表他們在心理或社交上也跟著早熟。

至於男童發育為何提早,目前原因還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是飲食習慣改變、孩童缺少活動、環境因素導致肥胖比例增高,而肥胖會導致身體的荷爾蒙改變,因此這個理由並不健康。

學者表示,這項研究不該當做警示,不過可用來幫助家長與醫師評估,男童生理發展時有什麼需要注意,以及儘早和男童討論相關的話題。



◆ 義法院裁定 手機致腦瘤

中央社 2012.10.20

義大利最高法院裁定,使用手機與腦瘤之間有因果關係,這項可能成為里程碑的判例,顯然將掀起一波訴訟潮。

60歲的義大利商人馬爾科尼利(InnocenteMarcolini),每天工作都需要講手機,通話時間長達6小時,這種情況持續12年,結果腦部出現腫瘤。

英國「太陽報」(The Sun)報導,義大利的羅馬最高法院現在把原因歸咎於手機,稱他的疾病與使用手機有「因果關係」。

馬爾科尼利說:「這對許多民眾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這個問題可以獲得公眾關注,因為許多人還不知道這個風險。」

他說:「我每天工作至少有5到6小時都在講電話,通常是在講手機。」

他說:「我希望法庭認定我的病跟使用手機和無線電話有關連。」「家長必須知道他們的小孩有可能得到這種病。」

英國科學家聲稱,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腫瘤與手機之間有任何關連。

不過,備受崇敬的腫瘤學家兼環境誘變學教授李維斯(Angelo Gino Levis)與神經外科醫師葛拉索(Giuseppe Grasso),一同為馬爾科尼利提供了證據。

他們說,手機與無線電話釋放出的電磁輻射,可能損害細胞,讓腫瘤更可能形成。

李維斯告訴太陽報:「這項法庭裁決非常重要,終於認定兩者之間的關係。」

李維斯說:「這不只是開了一條路,還是為受害者採取法律行動開了一條高速公路。我們正考慮集體訴訟。」

馬爾科尼利的腫瘤是在三叉神經中發現,也就是靠近手機貼在頭部的地方。

這個腫瘤不是癌症,不過可能奪走他的性命,因為腫瘤將擴散到頸動脈,也就是將血液輸進他大腦的主要血管。他左臉癱瘓,每天都要服用嗎啡止痛。

fsj 提到...

夜班壓力大 17歲腦中風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2012/10/22

一名在電子公司上班、近卅歲的小姐,曾量出高血壓卻未在意,連續上兩年的大夜班,某天下班左手腳無力、頭昏、口齒不清送醫,診斷為出血性中風。醫師提醒,千萬不可以自恃年輕對高血壓不以為意,加上熬夜很容易就腦中風。

台灣腦中風學會副秘書長、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說,上述病患到院時血壓很高,收縮壓到兩百多,診斷時發現曾經有梗塞性中風,病患自己卻不知道;會發病應該是本身高血壓沒有控制,加上夜班壓力造成。

這名病患兩周後康復出院,陳龍勸她不要再上大夜班,但該名患者說大夜班錢多,陳龍也很無奈。

陳龍說,曾遇過一名十七歲在便利超商上大夜班員工,沒有家族史和相關疾病的危險因子,也是腦中風送醫;他認為與熬夜有關,因為熬夜會增加壓力,壓力就是腦中風危險因子。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也說,有名醫療人員仗著還年輕,忽略自己有糖尿病,結果長時間工作就腦中風。

連立明說,很多年輕人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卻渾然不知,加上熬夜、抽菸,腦中風很容易就找上身。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教授胡漢華說,要預防腦中風,不能太疲累和情緒起伏太大,每天睡足七、八小時,也要多運動。



◆ 肥胖會加重流感的嚴重性

文/方銀漢 2012.10.22 自由

從10月1日開始,已實施公費接種流感疫苗政策,大家都知道老人和小孩因為免疫力弱、體力差,所以是流感的好發族群,但是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是,其實肥胖也是罹患流感的高危險群!

根據法國公共衛生監督協會(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在2009年時的統計,在500多起H1N1新型流感死亡案例的調查發現,高達25%的死亡病人同時患有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且年輕病患的死亡率竟然高於年長者,這是與其他疾病比較不同的地方,代表著肥胖會加重流感的嚴重性,其影響甚至是大過於年齡的影響。

疫苗 對其保護力較低

《肥胖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去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發現,接種流感疫苗後經過兩年的追蹤,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的族群,其體內產生的抗體數量比正常體重的族群來得少,甚至只有4分之1的抗體數量,所以推論流感疫苗對肥胖者的保護力較低。

今年另一篇刊登在《免疫學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的人體試驗更發現,人體內負責免疫功能調節的T細胞數量,與被研究者的身體質量指數呈反比,也就是說身體質量指數越高(肥胖程度越嚴重)者的T細胞數量越少,身體對流感的抵抗力就越差。

綜合這兩篇研究報告,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結論,那就是肥胖者得到流感後,身體的免疫反應較差、嚴重程度當然相對明顯;就算曾經施打過流感疫苗,疫苗的保護力在肥胖族群中也是較弱的!

對抗流感 應從減重做起

另外,因為肥胖者通常合併有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如果得到流感的話,容易產生呼吸道併發症,加上患者本身心肺功能欠佳、免疫力降低,相對提高對健康的威脅!

建議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的民眾,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像是急性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的呼吸道感染,請記得馬上就醫,以便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處置。

最根本的方法還是以平日的健康保養、體重控制為主,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罹患流感和併發症的機率。(作者為台北市大安區柏丹生活診所院長)



◆ 降血脂藥 可預防B肝罹癌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10/22

降血脂藥物可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演變為肝癌。一項研究證實,B肝帶原者服用降血脂的斯達汀(Statins)藥物後,罹患肝癌風險可降低百分之卅四。

國內約有三百萬名B肝帶原者,未來有可能惡化為肝硬化及肝癌。中山醫學大學兼任講師詹毓哲最近發表「B型肝炎感染患者使用降血脂斯達汀類藥物和肝癌的風險評估」論文,以健保資料庫為研究基礎,分析一九九七年至二○○八年的三萬三千多名B肝帶原者,其中一千零廿一人確診罹患肝癌。

在控制年齡、性別、糖尿病史、肝硬化程度、經濟狀況及居住區域等因素,他發現,未使用斯達汀的對照組,B肝帶原者只要服藥一至三個月,罹患肝癌的危險值可由一降到零點六六;若服用超過一年,罹患肝癌危險值更降至零點三四,顯示服藥時間愈久、劑量增加,保護效果越強。這項研究被刊登於《臨床腫瘤》醫學期刊。

詹毓哲說,國外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斯達汀藥物具潛在抗癌效果。

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健弘說,雖然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斯達汀有預防肝癌效果,但無法取代干擾素及其他抗病毒藥物在治療B肝的地位。此外斯達汀具有肝毒性,應在醫師處方下使用,勿併用坊間紅麴產品,以免出現橫紋肌溶解症的併發症。

※ 相關報導:

* 早期乳癌 5年存活率100%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46243.shtml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蕭炳昆說,乳癌零期至第一期的病患5年存活率高達100%,約有三分之一的乳癌在零期或是第一期時發現,只要願意治療治癒率非常高,患者不要過度憂心。



◆ 專家:抗藥超級細菌 在大陸傳播

中央社 2012.10.22

香港衛生當局今天證實一起在大陸感染的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有醫學專家相信,這種「超級細菌」正在大陸廣泛傳播。

港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下午公布,經化驗後,證實1名男孩感染含有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

這是本地發現的第16宗類似個案,全部都是外地傳入。

據說,上述男孩於10月9日從大陸來港,因持續嘔吐求診,經治療後於12日出院。

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經化驗後,證實從男孩肛門取得的樣本含有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

當局表示,這名男孩來港前,已因多次嘔吐及手腳抽搐在大陸醫院住院。

另外,商業電台引述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說,NDM-1細菌主要存在於大腸桿菌中,帶菌者並無症狀,但當免疫力轉差時,就會受襲擊。

他說,這種細菌對多種抗生素呈抗藥性,感染者有死亡風險。

何柏良認為,這種惡菌已在大陸多個城市廣泛傳播。

※ 相關報導:

* 愛滋病的時空軌跡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5118&f_ART_ID=416317

這場全球性災難的來龍去脈相當複雜,在過去幾年科學研究的抽絲剝繭下,很多與愛滋有關的歷史脈絡才得以揭露。這個故事得從十九世紀末期歐洲勢力在非洲中西部叢林的探險和殖民活動,以及一八九○年代風靡北美與歐洲的充氣式橡膠輪胎腳踏車開始說起。

fsj 提到...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聯合報╱楊志良】2012/10/23

健保財務雖在2010年費率從4.55%調高到5.17%,因而使原先高達600多億的負債得以紓解,至今年7月尚有一百二、三十億的節餘。但健保財務,不可諱言,自開辦以來,長期是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不少民間保險公司卻收入頗豐,因此健保局每每被批評為績效不彰、管理不善。但國際上,各種媒體、學者專家卻對我國的全民健保讚譽有加,此與部分國人對健保經營的評價落差極大,實際真相如何?

健保支出總額 各界代表協定

台灣健保虧損或有盈餘其實與健保經營、績效無關,健保保障的範圍法律明定;費率是由衛生署報行政院核定(且依精算的費率每每被行政院打回票)。至於每年健保的支出總額成長率,由行政院核定上下限,再由付費者代表(工會、工商界、農、漁會、消費者團體、政府及學者專家代表)及醫界代表(醫院協會、醫師、牙醫師、護理師、藥師等代表)在全民健保費用協定委員會協定。

負責執行業務 財務平衡無權

健保局只能在既定的總額內執行健保業務。收入及支出均不由健保局決定,怎能由健保局負責財務平衡?核定的費率高、支出低,必有結餘。反之,核定的收入低、支出高,必然虧損,這與健保局績效何關?私人保險公司提供被保險人的保障或支付水準及費率完全自主,各保險公司間以費率高低及照顧範圍相互競爭,這與社會保險的全民健保完全不同。

美國私人健保 民眾繳不起費

美國不少私人健保公司收入甚豐,但行政或行銷成本高達20至30%,加以健康保險十分複雜,保險公司及被保險人間知識不對等,而用各種手段壓低醫療給付,增加部分負擔及自付額,雖然財務健全但費用極高且就醫困難,民眾苦不堪言,被認為是最差的制度之一。

全民健保既然是社會保險,績效如何評定?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看法:

一、健保是否能提供全民綜合的照顧,不論收入、教育、族群、城鄉等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是否因健保而普遍免除因病而貧或因貧而不能就醫的困境,且費用是否能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三、民眾是否能及時獲得良好品質且有尊嚴的照顧,不必像英國或加拿大一般,除非急症,要等個3、5個月甚至一年半載才能進行 例行手術。

台灣健保績效 不少國家稱羡

由上述的指標觀之,台灣健保名列前茅毫無疑義。台灣健保支出成長率,自開辦以來平均成長率僅為5%,而為不少國家稱羨,因他們常高達10%以上。(但台灣的支出成長率5%,仍比保費收入的成長率3%為高,因此每數年就有危機)。

醫療服務廣泛 費用不及英美

台灣每人每年醫療費用不及美國六分之一,英國的三分之一,而不少國人並不知道我們的健康水準與美英相當,台灣因有健保,人人看得起病,嬰兒死亡率及孕產婦死亡率竟然比美國為低。在就醫方面,健保提供的醫療服務相當廣泛,除非一定要名醫或醫學中心,大致不用排隊久等。

而健保局的行政費用,不到醫療費用的1.5%,世界最低。因此我們不但不應苛責健保局,在肯定台灣的健保制度之餘,也應給健保局應有的公道。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衛生署前署長、現為亞洲大學教授)



◆ 悲傷重陽!12老人嗆死

【聯合晚報╱記者謝進盛、黃宣翰、吳政修、邵心杰等/台南報導】2012.10.23

起火點疑為南側院區2樓閒置待產室

衛生署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今天凌晨傳出惡火,院區大樓濃煙四竄,院方緊急疏散115名患者,仍不幸造成至少12名行動不便重症患者嗆死,另有40餘人嗆傷,為醫院史上最慘。警消初步勘驗,起火點疑似來自南側院區2樓閒置的待產室,究竟是電線起火或人為因素釀災,台南地檢署檢察長已於第一時間率多名檢察官到場會勘。

北門分院為4層樓建物,除了3樓閒置,各樓層分別為1樓門診大廳、2 樓委外護理之家,安置69名行動不便重症患者;4樓為精神病患者病房,安置46名精神疾病患者。火警發生時,值班人員緊急疏散患者,趕來救火的消防隊員也忙著將行動不便長輩背往一樓廣場前暫時安置。

出動75消防車 49救護車 警消200人

「119嗎?這裡是新營醫院北門院區,醫院失火了!」台南市政府消防局是在今天凌晨3點29分,接獲醫院護理人員報案求援,消防局除動員鄰近佳里、將軍、麻豆、學甲等消防分隊,連溪南及市區多處消防分隊也馳往救援,消防署並調派高雄、嘉義、雲林救護車趕往協助,總計出動75輛消防車、49名救護車載送傷患,動員警義消人員逾200人。

不過因火勢又急又猛,瞬間濃煙四竄,根本來不及搶救及撤離,不少患者遭濃煙嗆傷。凌晨4點16分火勢控制後清理火場,發現有4人當場嗆死,至少8人到院前不幸身亡,另有40多名嗆傷的患者被送往台南、嘉義各主要醫院救治。

醫院火警現場一片凌亂,病患都集中在醫院前廣場,等待醫療照顧。救難人員除協助撤離患者,還在現場對多名病患實施CPR心肺復甦術,聞訊陸續趕到現場的家屬,則焦急不知所措,眼眶泛紅,焦慮心情全寫在臉上。

※ 相關報導:

* 濃煙中救人「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8/7448825.shtml

何俊利表示,這次火警,現場的醫護人員處理觀念還不錯,第一時間拉起防火的房門,等待救援,因為二樓都屬重症病患,若貿然從濃煙中疏散,反而危險。

.....他與第一時間投入搶救的夥伴,現在的他根本不敢想像,當時光二樓護理之家躺著69名、幾乎毫無逃生能力、只能掛著氧氣罩喘息的病患,而他們唯一生存希望,只能期盼平時相處的護理人員與消防弟兄搶在幾秒、幾分內,拉起他們的被單、撐起身體,讓它們知道還有機會活下去。

* 巧!北門分院原本今要評鑑 未料…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8/7448766.shtml

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凌晨一場惡火造成慘重傷亡。衛生署醫事處統計,光是去年就接獲98件與火災有關的病人安全公安通報案件,包括醫院83件、養護機構6件、精神病院6院。電器使用不當最多占24件,其次為電線走火。

針對新營醫院北門分院大火,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已經要求全台500多家醫院、400多家護理之家,必須在三天內完成消防設備檢驗,並將結果送至各地衛生局列管。

* 消防署:老人是火警高危險群 需做好防火措施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175/132012102301139.html

今天凌晨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發生火警,造成十二名老人病患死亡,這也是國內有史以來最慘重的醫院火警。消防署表示,老人是火警的高危險群,不論是醫院、還是養護中心,包括硬體設備和人員管理上更要注意安全規劃,尤其是機構內的人員,必須具備相關應變能力,每半年也要辦理自衛消防編組。



◆ 醫美廣告亂象多 20醫事團體發起自律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2/10/23

近來民眾不時可在報章雜誌、網站或路邊大型看板發現醫學美容廣告,內容誇大、吹捧甚至鹹濕等亂象層出不窮,高雄市20多個醫事團體聯合發起「醫療廣告淨化自律」運動,希望能遏止醫療廣告亂象、維護病患安全,並保有醫事人員長久經營的專業形象。

高雄市衛生局醫政科科長王小星表示,近幾年來許多診所紛紛轉型做醫美,但這些自費項目為招攬顧客,廣告內容五花八門、誇大聳動,日前甚至有某醫美診所的醫護人員扮裝或代言廣告,讓醫療人員的專業形象「走味」,已陸續有醫事團體主動向衛生局反映,並要求會員嚴格自律。

王小星說,這是台灣醫美市場擴張以來,首度有醫事團體大規模發起自律運動,從醫師、牙醫師、藥師、復健師、護理師到中醫師都熱烈響應,規範會員從事醫療廣告須遵守法令,以民眾健康與生命安全為最重要的考量,並捍衛醫事團體專業形象。

衛生局指出,醫療行為涉及民眾生命安全,與一般商業行為有別,必需遵守醫療法相關規定,避免不當招攬,並清楚揭露各項醫療風險,也能減低未來發生醫療糾紛的機率。

參加醫療廣告淨化自律運動的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正泰指出,醫療廣告內容應提供預防保健資訊、提供就醫指引,須以符合醫學倫理、維護病人安全為原則。

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潘純媚也呼籲,護理人員經常在第一線照顧民眾健康,應共同維護專業形象。

fsj 提到...

日夜溫差大 當心血壓飆破表

張睿纖/台北報導 2012-10-23 中國時報

一名48歲男性上班族因夏天時高血壓控制良好,因此自行停藥約3個月,最近天氣早晚溫差大,一天他忽然出現劇烈頭痛趕緊就醫,才發現血壓已破表。醫師表示,近日高血壓患者增加2成左右,且多半是自行停藥者,提醒患者如果覺得血壓已控制良好,應去門診就醫由醫師決定是否減量,而不是自己直接停藥。

收治病患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該名高血壓患者自行停藥,且自覺停藥後身體完全沒有任何不適,也沒有定時量血壓,這幾天又因高血壓造成劇烈頭痛就醫,但自行停藥的結果,現在服用的高血壓藥物劑量還比以前多。

天氣逐漸轉涼,近日門診上看到不少血壓不穩定的患者,因早晚溫差大,血壓上升,且多半是因為夏天時,患者血壓控制佳,就直接自行停掉高血壓藥物,門診預估增加2成左右。

何一成指出,高血壓患者應規則服藥,尤其是習慣晨起運動的老人家,更應注意保暖。高血壓患者約只有2成會出現如頭痛、頸部僵硬等症狀,但有7成患找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因此沒有注意自己的血壓、失去警覺性,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

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王宗道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只有約4成的患者會照醫囑按時服藥,且多數人自認血壓控制良好就自行停藥,但通常是減半顆,而不是完全不吃。

他提醒,不少患者減藥後前5天血壓都控制很好,之後血壓又升高,因此減藥後應觀察2星期,平常應定時在家自行量血壓,並詳細記錄,觀察自己的血壓,如發現血壓升高,應立即就醫。



◆ 半夜胸悶心悸 青壯男患恐慌症 猛掛急診

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 2012.10.23 自由

彰化市一名40歲的黃先生,最近老覺得胸悶痛、心悸,像是快要窒息,掛急診及心臟科就診,卻都找不出心臟或胸腔有問題,後來到精神科才確診為「恐慌症」。

彰化秀傳醫院精神科主任鄧博仁表示,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和病患的體質或壓力過大有關,經濟景氣不佳也會使得恐慌症病患增加。

黃先生近幾個月來反覆發生心悸、呼吸急促、胸悶、胸痛、噁心等症狀,他幾次在半夜發作,覺得自己失去控制自我的能力,感覺要死了,因此跑了好幾次急診,吃了一些藥,但不見好轉,找心臟科醫師,也沒發現身體器官有異狀,最後轉介到精神科才找出病因。

工作課業壓力大 好發20至50歲

黃先生表示,工作壓力大到晚上失眠後,常會發生這些症狀,有時候卻是無預警,當胸悶等症狀發生時,覺得好像人要「飛走了」,才會多次掛急診。

鄧博仁醫師說,上述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是恐慌症的典型症狀,而病患大都會先到急診或心臟科看診,主要因為發病時,怕自己失去控制或發瘋、恐懼即將死去,一開始根本不會連結到精神疾病。

鄧博仁表示,恐慌症和體質及壓力有關,好發年紀以20至50歲居多,但也有青少年因課業壓力或感情困擾而造成,成年人則以工作壓力過大居多,據統計,約有2%至5%的人曾經發生過恐慌症。

鄧博仁指出,恐慌症患者常合併懼曠症,不敢開車上高速公路、不敢進入隧道、不敢搭電梯,甚至害怕一個人在家,有這些情況發生時,就極可能已經罹患恐慌症。

有些服藥 1、2個月就能痊癒

鄧博仁強調,恐慌症不算是嚴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可服用抗焦慮藥及穩定自律神經的藥來治療,同時解除壓力或自我調適壓力,若能按時服藥,有的病患1、2個月就能痊癒,但如果不持續服藥追蹤,常會反覆發病,活在恐慌中,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加強口腔機能 一天三次健口瑜伽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23

為了預防老年人口腔機能老化進而影響健康,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設計健口瑜伽操,建議老年人一天做三次,在每餐飯前練習,每次約三至五分鐘,就能促進吞嚥功能,防止口腔機能退化。

牙醫師公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黃茂栓表示,許多老人家牙齒不好,久而久之就專吃質地較軟的食物如稀飯、麵等,根本不碰硬的食物。但專吃軟飯的老人咀嚼功能會越來越差,造成口腔機能退化,吃東西時反而易出現誤吞等意外,一不小心食物就卡在氣管釀成意外。

除了建議老人家不要常吃太軟的食物,牙醫師公會也研發一套健口瑜伽操,只要練習能促進唾液分泌、增加咀嚼肌力量,進而提升反射作用避免發生食物卡住氣管的意外。

口腔瑜伽的作法,首先是頭頸部運動,頭分別往前、往後、往左、往右轉,接著臉部做鬼臉,整張臉用力瞇起來如包子般,然後再放鬆,直到臉部出現刺麻感。接著雙頰鼓起再吞口水,重複幾次。舌頭也要運動,在口腔內往前、往後、往左、往右再繞圈圈。為了促進唾液分泌,可用手指按摩耳朵下方。

除了練習口腔瑜伽運動,黃茂栓提醒,老人家進食時一定要細嚼慢嚥,最好每一口飯菜都嚼30下以上。研究發現,經常咀嚼可以刺激腦神經,減少腦神經退化及失智症的發生機率。

牙醫師邱耀章提醒,牙齒保健是活得健康長壽的主要關鍵。口腔衛生概念應該提早建立,不要等到年老掉牙、缺牙,才後悔莫及。

※ 相關報導:

* 老人不刷牙…小心感染肺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0008

老年人不愛刷牙,小心上呼吸道感染罹患肺炎!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黃茂栓指出,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國內65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比率達26.1%,每四個老人中就有一人沒有半顆牙齒。長期住照護機構的老人,口腔照護更是嚴重不足,15%根本沒刷牙,口腔齒縫藏滿細菌,很容易就感染肺炎。



◆ 電刺激緩疼痛 科大研發復健儀

中央社 2012-10-23

酷愛打籃球或蹲洗衣服,易造成膝蓋疼痛,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開發膝蓋疼痛復健儀,以電刺激舒緩走路的疼痛感,協助患者復健。

「臏骨疼痛症候群」常見在運動員或女性,可能是由於打籃球的蹲低蹦跳或是長期蹲坐造成。病人久坐、蹲、跪或上下階梯時疼痛難耐,逐漸不願意運動,肌力慢慢喪失,使病情更為嚴重。

醫學研究發現,臏骨疼痛症候群的起因是臏骨偏離「股骨滑車溝」,腿部彎曲時骨頭不在正常軌跡上,壓迫到神經。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電子系助理教授張簡嘉壬以此原理,開發出電子復健儀,在適當時機給肌肉電刺激,將臏骨拉回到正常位置。

張簡嘉壬解釋,復健儀能夠快速偵測相關肌肉的「肌電訊號」,自動計算出適當的時間差,以電刺激「股內斜肌」,誘發其收縮。

這套系統可以攜帶在身上,目前已運用在部分物理治療中心,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復健,肌力逐漸恢復,疼痛也改善許多。研發團隊還在進一步改善設備,開發實用價值更高的可攜系統。

※ 臏骨就是「膝蓋骨」

fsj 提到...

醫院縱火悲劇 消防失效?

【聯合報╱盧守謙/消防博士(台中市)】2012.10.24

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因縱火導致嚴重死傷,造成台灣歷年傷亡最慘重之醫院火警。

醫院場所係供特定及不特定多數人使用,其功能也由單一型逐步向多元化、複雜化發展,如北門分院就併長期照護使用。醫院類建築物有其特定的消防安全與火災搶救之救助難度。

首先,醫院具有危險空間問題,高壓氧艙危險區、鍋爐房、加熱器房及藥房空間;也有可燃物多元複雜問題,危險化學品種類多,一旦火災時這些低燃點物質不僅燃燒速度快,而且能夠產生大量有毒煙氣充斥。醫院還有各種隱蔽空間問題,此類建築物於牆壁之後、天花板之上、大樓公共設施溝槽之中、氧氣等管道間、電腦機房之高架地板等,這種空間大小不一,存在特有的通風及垂直性煙囪效應。

醫院火災時,疏散困難也是很大的問題,疏散人數多且垂直疏散距離長,患者們極易受到濃煙高溫危害極易引起驚恐及傷亡。還有避難能力弱者問題,醫院內部的建築多為中廊式且樓層較多,各個部門科室相互連通,患者自救能力差無法自行疏散,易陷入濃煙毒氣之威脅。此外,還有消耗品量多的問題,可燃的一次性耗用器材與供給品使用量多,包括床上用品、手套、注射器以及其他許多器材,所有這些物品都需包裝,從而又增加火載量。

可見,醫院在本質上因危險品使用,加上人員為避難弱者,有其火災脆弱危機。如今再加上夜間人員不活動時段,遭人為縱火,遂無可避免造成院內重大死傷。

基本上,縱火是一種非常個人性的犯罪,也是一種社會問題,近年來已為成長最快速的犯罪類型。一把小火即可燎原,行為之代價與造成之損害,根本不成比例,毀壞力相當大,其作案手法最廉價,而犯罪行為卻是最昂貴,且毋需要擁有太多的體力。而最可怕之處是,火災初期成長相當快速,一般電氣火災成長約需五分鐘,而縱火僅需約數秒鐘大火即起,大火成長之快令建築物所有人員措手不及。

然而縱火者一旦縱火後,往往結果已不是其所渴望或為其所能操縱。大多數縱火犯有心理失序的問題,並且缺乏情緒控制,欠缺人際間交往技能,不能夠有效處理衝突、發怒與挫折。因此,縱火動機常是混合的,最通常是發怒性與報復性。他們選擇以火來做為可以戰勝他人的一種方式。

不過,本案所造成如此重大傷亡,在軟硬體必定出現嚴重問題。在醫院消防設備方面,首先,自動撒水設備是否有裝置,如果有,為何在雜物間火勢可讓其延燒並擴大越出範圍?如果沒有,建請修補法令之不足,在如此避難嚴重弱者眾多場合,有其嚴謹消防安全措施。第二,排煙設備是否有裝置,如果有,為何可讓濃煙竄延整棟大樓?再者,醫院最後一道防線之水平及垂直防火門,恐怕一部分是沒有關閉狀況,使原先防火區劃設計,無法發揮預期抑制火煙功能。

北門醫院大火,其避難弱者屬性又加上半夜人為縱火型態,在現場醫院職員數嚴重不足情況下,無法有效逃生疏散,終致形成多人死亡悲劇。但本次事件,其安全體制所隱藏軟硬體問題,仍值得政府部門徹底全面性再次檢視。

※ 相關報導:

* 癌末病患縱火 新營北門分院12死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8/7450734.shtml

病患縱火釀成十二條人命悲劇!署立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昨天凌晨火警,院方緊急疏散一百十五名病患,但有十二名重症患者不幸嗆死,警方下午尋獲一度失蹤的患者林基雄,他坦承因心情鬱悶縱火,檢方昨夜依公共危險及殺人罪嫌向法院聲押獲准。

* 北門分院暗夜大火 病患縱火落跑竟不知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9/7450722.shtml

護理之家員工說,原本儲藏室有上鎖,因配合評鑑作業,前天才將多餘的棉被等雜物暫時堆放在儲藏室內,當時也向醫院報備過,沒想到就這樣陰錯陽差,讓林基雄闖進縱火,「真的是種種意外加在一起,才發生這件悲劇!」

* 北門分院1、2樓逃生鐵門上鎖?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8/7450749.shtml

一名參與搜救的資深警消表示,昨天走進火場,抬頭看到密閉式採光天井,直覺不妙,衝上二樓,起火點的儲藏室竄出濃煙,沿走道往護理之家蔓延,眾人研判天井玻璃阻擋濃煙,無法排出,他立刻敲破兩處玻璃,濃煙才從缺口排出。

搜救人員說,大樓一樓有三處逃生口,包括大門、後門與左側門,但案發時消防與醫護人員都集中從大門疏散;事後查看大樓平面圖,發現原設計應是大門口可直通後門,但通往後門的走道左側卻被牆板隔成病患電梯專用道,右側通道的鐵捲門深鎖。

* 醫院美食街 火警未爆彈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9/7450731.shtml

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教授簡賢文表示,目前各醫院的硬體設施雖然都有依照消防法規而設,但嚴格來講,目前各大醫院普遍在病房下方設有美食街,就已破壞醫院既有的防火區隔,「形同醫院火警的未爆彈」

* 去年98起醫療院所火災 電器烹煮事故最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4/today-fo4.htm

根據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民國一百年度報表,去年通報的醫療院所火災案例就高達九十八件,發生原因第一名是電器使用,其中大部分是烹調食物導致。



◆ 「消防合格」死傷慘 「人力合格」應變難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鄭惠仁、修瑞瑩/台南報導】2012.10.24

承包署立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護理之家的健樂老人養護中心負責人王海杉說,有人燒死就要賠,「看家屬能諒解到什麼程度」,檢察官若要起訴,「要關就讓他關」。

大火後,台南衛生局與消防局都表示院內相關人力與設備符合規定。

台南市消防局長李明峯表示,醫院消防都符合規定卻仍造成重大死傷,實在非常罕見。

資深義消指出,雖然醫院平日有演練,但北門分院病患多是行動不便長者,無法自行逃生,連警消都要四人一組才能扛出一名病患,疏散動線太長,加上病患吸入濃煙,才導致死傷慘重。

台南市衛生局醫事科長韓佩軒表示,依護理之家設置規定,醫護人員與病患比是一比十五、照護人員與病患比例是一比五,北門分院都符合規定;至於半夜照護人力,法令上只規定要有一名以上護理人員值班。前晚北門護理之家二樓有兩名護理人員、三名照護人員,五樓有一名護理人員、一名護佐與一名保全;韓佩軒說,人力配置屬合法且合理。

但南市衛生局副局長林碧芬認為,法令規定的人力在意外時,確實無法迅速撤離病患,未來將向衛生署建議修法。

台南市消防局表示,醫院每半年都要消防安全檢查、演練自衛消防編組。北門分院在六月廿一日通過消防安檢。



◆ 醫院評鑑禁不起考驗

【邱俐穎、洪榮志/綜合報導】2012-10-24 中國時報

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發生傷亡慘重的十二死火災,這場暗夜無名火也燒出了護理之家人力配置問題。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指出,老人養護機構晚間人力為一比廿五,即一名醫護人員照顧廿五名長者,北門分院的護理之家卻沒人力配置規定,人力不足,大火一來自然疏散不及。

吳玉琴說,照護之家多是氣切、插著鼻胃管的臥床病人,移動比行動自如的年長者更加困難。但現行老人養護機構及護理之家人力規範各唱各的調,夜間人力配置不足,一旦有突發狀況,自然就無法因應。建議應針對全國養護、照護機構進行通盤檢討,平時防災演練也應特別加強夜間防災。

醫療改革基金會也痛批,國內醫院已發生多次火警,衛生署至今卻未能會同消防或勞安機構訂出更嚴格的火災防制標準;北門醫院護理之家在評鑑當日發生火災,更令人質疑醫院評鑑根本禁不起考驗。

醫改會執行長劉梅君說,北門醫院不久前才通過消防檢查,但消防檢查往往只能針對建築物,未能考量人員逃生能力,顯然應檢討。

前成大醫院行政副院長、現任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張有恆認為,北門分院火警發生在凌晨三點多,當時是院內人力最少、警覺性最低的時候,任何一家醫院碰到恐怕都會手忙腳亂。唯有醫院各部門人員平時加強預防性演練,一旦發生意外時,才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處理。

fsj 提到...

何嘉文亂吃減肥藥傷腎 胖20kg

民視 2012年10月23日

很多愛美的女性,喜歡吃減肥藥瘦身,但藝人何嘉文卻因為亂吃減肥藥,不僅差點淪落洗腎度日,被迫沉寂一年多,身材更暴肥20公斤。今天再度露面,提到亂吃藥的慘痛經驗,悔不當初。

身穿豹紋洋裝、合身西裝外套,頂著一頭俏麗金髮,好久不見的何嘉文回來了,但整個人胖了一大圈。

05年,出席自創內衣品牌,舞台上大方秀身材,155公分的她,當時體重只有42公斤,嬌小的身材,和7年後的現在比一比,雙頰明顯豐腴許多、手臂跟腿,也都粗壯不少,衣服繃得緊緊的。

因為腎臟出問題,休養一年多,身材也大走樣,何嘉文坦承當初愛美,為了減肥亂吃藥,加上不喝水又憋尿,差點連命都沒了。

鬼門關前走一遭,33歲的何嘉文,想慢慢把重心從工作轉入家庭,已經瘦了6公斤的何嘉文,希望再瘦個10公斤,才能健康漂亮的步入禮堂。

※ 相關報導:

* 上班族防三高 健康食譜輕鬆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51598.shtml

台北市衛生局為都會上班族男女設計一套健康餐,希望能讓這群三餐在外解決的「老外族」吃得健康,遠離疾病威脅。

由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負責設計的套餐,包括適合偏愛肉食、不吃蔬菜的男性上班族享用的「健康活力餐」,以及專為怕胖又愛美食的時尚都會女性設計的「纖細套餐」,都具低油、低糖、低熱量及高纖等「三低一高」的特色,營養均衡,吃了不易發胖。



◆ 痣變形 就是警訊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0/24

藝人謝霆鋒罹患「黑色素瘤」,國內皮膚科醫師表示,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較嚴重的一種,晚期治療較為棘手。東方人的黑色素瘤雖然較少見,但萬一發現身上的痣顏色加深、範圍變大、或是癢痛、流血等變化,一定要就醫治療。

謝霆鋒頭上的黑痣變大,檢查出是黑色素瘤,日前已經切除。書田診所副院長曾興隆表示,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嚴重的一種,除了第一期手術切除後療效不錯,若是屬於晚期,癌細胞難以對付,目前治療的效果不佳,容易轉移、死亡率高,手術後需密切追蹤。

曾興隆說,黑色素瘤被認為跟日曬、基因等因素有關,西方人較常見,美國一年有七、八萬名病例,可能跟喜歡日光浴有關,多半長在身體。東方人不多見,若有黑色素瘤,則較常發生於腳底、四肢,因此做好防曬很重要。

曾興隆說,如果發現身上的痣有變大、顏色加深、形狀不規則,或是癢痛、流血等異常,要盡快就醫。由於東方人的黑色素瘤常發生於腳底,一旦出現腫塊更要小心,即使顏色不深,也不要立刻斷定是長疣、長雞眼,而延誤就醫的時間。



◆ 出國想防疫 先看旅遊門診吧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2.10.24

秋天來了,前往日本賞楓或到東南亞享受熱帶風情的民眾越來越多。但各地傳染病情況不同,根據統計,約有5%的旅客在旅程中需醫療協助。醫師建議,出遊前可至旅遊門診評估健康狀況,以免壞了玩興。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9億人次出遊,台灣也有約900多萬人次,其中超過9成是前往亞洲地區,半數是到大陸、港澳;但由於不適應環境等因素,近7成旅客在旅程中會有腹瀉等健康問題,其中5%需醫療協助,更有人在當地染上傳染病,導致境外移入等問題。

成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李芷婷說,各地傳染病最常見的是狂犬病、登革熱與瘧疾,民眾可在出國前4至8周至醫院看旅遊門診,評估個人健康狀況,是否需預防接種、預防投藥或學習防疫撇步。

就拿瘧疾與登革熱來說,兩者都透過病媒蚊傳染,民眾可自行做好防蚊措施,除了穿著長袖衣物外,盡量選購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液。但學童應使用濃度20%以下防蚊液,兩個月以下嬰兒不可噴灑。

噴灑防蚊液時,除了外露的身體部位外,可噴灑在最外層的衣物上,再視濃度成分補充。

※ 相關報導:

* 越南再度爆發多種疫病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4/132012102401007.html

越南衛生部副部長阮清龍表示,近年越南流行多種危險傳染病。瘧疾、痢疾、麻疹、狂犬病和腸病毒等傳染病在獲得控制後,再度爆發。



◆ 希臘瘧疾疫情死灰復燃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2-10-24

希臘深陷財務危機,現金短缺,有關衛生健康的經費也大幅縮減,結果導致幾乎已經消聲匿跡的瘧疾死灰復燃,又再捲土重現。

許多國際衛生機構已經發布警告,提醒觀光客希臘南部出現瘧疾疫情,可能很快就會蔓延到首都「雅典」,遊客要提高警覺。

希臘近年來,因為財政危機,政府大幅刪減各地噴灑殺蟲劑的經費,因而使得對抗蚊蟲傳染疾病的措施大打折扣,因此讓瘧疾有機可乘,再度死灰復燃。而希臘也成為自1974年以來,西歐第一個再度出現瘧疾等傳染病的國家。

根據官方統計,今年前九個月,希臘已有七個行政區傳出疫情。通報病例達70個。其中多數都是在國外感染,但一成多的病患是在國內傳染。

專家警告,「雅典」56個地區只有8個噴灑了殺蟲劑,因此這一波疫情應該很快就會席捲首都。

希臘政府目前正進一步緊縮預算,以確保歐盟等債權人下個月順利撥列紓困基金,因此眼前當局是無力再增列經費防疫。

美國與歐洲兩地的疾病管制中心都已經警告遊客,要打預防針並慎防疫情。「無國界醫師組織」也提供希臘南部醫療支援,通常這類醫療主要是針對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區才有。

※ 經濟問題所引發的公共衛生問題值得媒體關注。

fsj 提到...

熟男視茫茫 眼睛中風險失明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10/25

老人眼睛視茫茫不見得是退化,一名56歲男性近期覺得右眼視力模糊,且時好時壞,以為年紀大了得白內障不以為意,自行到藥局買成藥舒緩,但視力卻越來越模糊。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視網膜血管栓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若沒即時治療,患者恐失明。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醫師江立峰表示,眼中風中老年人盛行率約1%至2%,其中有一半是65歲以上長輩。

一般來說,看東西「花花的」、「霧煞煞」是老年人通病,大多都是退化、老花、乾眼症或白內障,但這名患者經過散瞳檢查後發現有視網膜病變,且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壞死,黃斑部也水腫,看不清楚是因為「眼中風」所致,幸好經過治療,視力恢復到0.8 。

秋冬是中風好發季節,根據統計眼中風的患者有48%有高血壓、20%有高血脂,同時有5%罹患糖尿病。江立峰提醒,特別是三高患者,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因為視網膜中也有動脈,阻塞後恐壓迫到靜脈,導致血液循環不良,甚至造成血栓,若導致黃斑部病變水腫,嚴重者恐怕視力再也回不來。

江立峰表示,眼中風發病時患者不會有特別感覺,嚴重時就會視力模糊甚至青光眼,若早期發現治療,醫師可以使用雷射手術或注射類固醇、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也可進行手術治療,若病況不嚴重,患者視力仍可恢復到0.5左右。

醫師建議,民眾有高血壓、血糖、血脂及青光眼病史,平時應好好控制。另外,抽菸、喝酒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要盡量避免,平常可多吃深綠色蔬菜,補充維他命B6和葉酸,降低新血管疾病和各式中風的風險。



◆ 迷航署醫 忘記了老年照護

【聯合報╱張法迅/醫(台中市)】2012.10.25

署立新營醫院外包的安養中心發生大火,實在讓人困惑,為什麼署醫不自己經營安養中心?

一年多前署醫爆發弊案後,各界即呼籲,署醫應該轉型,改做長照體系的領航者,專注老年照護,一來台灣長照機構良莠不齊,署醫可起示範作用;再者民間醫療院所早已過剩,署醫沒有必要再與民爭利,但至今未見衛生署做出明確宣示。

新營醫院的定位,十幾年來一變再變,從SARS專責醫院、重症中心,一直到改設精神科病房,拿不定主意。此一狀況在署立醫院並不少見,一些經營不善的署醫,人事成本高,乾脆把閒置區域外包給私人,收權利金就好,放棄了「公醫使命」。

這次大火疑因同住安養中心老人縱火,該老人早有憂鬱症狀,安養中心可曾妥善安排相關醫療?如果由署醫自行經營安養中心,可直接照會醫院的醫生看診,必要時還可轉到病房住院,照護品質絕對可以改善。

然而不少署醫主管仍看不清這大方向,不知老年照護的重要。筆者在署醫工作,從事失智照護十餘年,幾年前原本醫院規劃設置失智之家,打算做出國內標竿,未料幾個月後換了院長,一上任就把計畫撤銷,改做一般醫療。

署醫每年拿國家預算,卻外包給私人經營安養中心,民眾繞了一圈,還是只能接受民間的照護水準,豈不矛盾?

※ 相關報導:

* 立委:署立醫院安檢 合格率僅17%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9/7454192.shtml

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日前發生慘重火災,立委今天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指出,內政部今年對18家署立醫院消防安檢,結果僅有雙和醫院、朴子醫院、嘉義醫院三家合格,也就是全台有15家署立醫院消防安檢不合格。衛生署表示,年底前除了會檢討各機構的消防設施,也會安排護理之家進行夜間消防演練,並檢討護理人力配置。



◆ 海地霍亂肆虐 聯合國士兵是禍首?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2012.10.25

海地霍亂大流行,罪魁禍首竟是聯合國士兵?2010年經歷大地震肆虐後,海地緊接著爆發霍亂疫情,美國科學家根據最新研究指出,原因出自於聯合國駐海地士兵感染霍亂,間接將病菌帶到海地,並污染主要水道。雖然這個消息尚未獲得聯合國證實,但已引發當地居民強烈反彈,甚至求償數十億美元。

中美洲加勒比海島國海地,2010年初發生規模7.0的大地震,由於發生在淺層,又是人口稠密的首都太子港附近,因此死亡人數突破20萬人,受影響人數更超過300萬人。地震之後,海地開始出現大量霍亂疫情,甚至造成17萬人感染,7500多人死亡,至今每週仍傳出上百名因此喪生的消息。

地震發生之後,聯合國立即派遣部隊進駐,協助當地居民重建家園。然而,如今卻有科學家指出,造成海地霍亂橫行的原因,就是出自於聯合國駐海地的營地。曾經參與調查2010年海地霍亂疫情的美國醫師蘭塔內指出,尼泊爾駐海地士兵可能身染瘧疾,並將故鄉的病原一併帶到了紮營處。

「只要霍亂弧菌汙染到水源,後果將不堪設想。」蘭塔內憂心指出,霍亂主要傳染途徑是「糞口」感染,只要接觸到遭病人或帶菌者糞便、嘔吐物汙染的水或食物,就有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在海地這樣的國家,幾乎沒有有效的汙水處理系統,更容易爆發大規模疫情。

蘭塔內日前曾在聯合國報告,尼泊爾紮營點位於一處山城,而其衛廁系統所連結的管道正好會流入海地主要水道「梅耶河」,「因此,霍亂爆發並不能完全怪罪任何一個個人或是團體組織。」專家小組也強調,疫情發生有多重原因,包括該國深層供水系統不足,以及幾乎等同不存在的汙水處理系統。

然而,在看過最新的數據報告之後,蘭塔內聲稱她的看法已經改變,「我們現在幾乎可以證實,當初駐紮在海地的尼泊爾士兵,其中一定有人罹患霍亂,並把這病株散播出去。」

對此,聯合國駐海地的人道主義事務大使費希爾坦承,「的確聽聞過最新報告」,但他目前仍無法發表評論,「聯合國內部已經有人正在處理相關事務,在結論出來之前,我無權發言。」他同時也強調,聯合國首要工作仍是降低霍亂疫情。

然而,聯合國要面對的恐怕不只是疾病,由於「霍亂是聯合國士兵引入」的消息已開始在海地民間流傳,當地罹難者家屬憤而向其索取賠償,金額甚至高達數十億美元。「我們本來可以避免這場無妄之災的!」一名海地民眾憤恨表示:「我們自己的問題已經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