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2

全球經濟下個危機 世代傾軋

◆ 經濟學人:全球經濟下個危機 世代傾軋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WORLD/WOR2/7442409.shtml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10.20

據「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繼歐債、失業及經濟成長減緩之後,下一個經濟危機─世代傾軋(Generation Squeeze)危機,將導致「嬰兒潮世代」與年輕世代間的衝突。「經濟學人」並將嬰兒潮世代比喻為「海綿世代」,將所有的經濟利益吸乾抹淨。

「經濟學人」指出,二次大戰結束後,富有國家的出生人數都大幅增加,英國、德國及日本都出現嬰兒潮,其中以美國最為明顯。此一人口區塊之大,足以在經濟與政治上充分發揮影響力。

「嬰兒潮世代」不僅在所得上輕易超過之前各代人,而且靠著人數眾多而創造出一種「紅利」。他們不但是受教育最好的一代,也是「教育報酬率」持續提高的一代;他們也剛好趕上股市及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時機,而使他們能夠斗然而富。整體而言,嬰兒潮世代的所得成長及財富累積,是靠多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所造就的。

世代間的「傾軋」,首先是年輕世代無法期待能像嬰兒潮世代那樣碰到資產價值上漲。嬰兒潮世代現在開始賣出住宅及股票,以供退休生活花用,這使股市及房市承受壓力,也阻斷了年輕一代輕鬆致富的途徑。

其次,則是嬰兒潮世代由於人數多,而他們會持續投票給同一世代的人,操作出對他們有利的政策。例如美國政府於一九八○年代開始減稅以重振經濟,這時正是嬰兒潮世代賺錢的主要時期,因而享受到低稅率。在醫療保健方面,每一位在一九四五年出生的美國人,一輩子可以從國家獲得近二百廿萬美元的移轉給付(各種社會福利),比之前的任何一世代都多。

國際貨幣基金的研究也顯示,所有在二○一○年時為六十五歲的美國人,他們所享受到的福利可能比繳稅的賦稅總共多出三千三百卅億美元,比同年為廿五歲的人要高出十七倍。

第三,嬰兒潮世代為政府留下的負債,將使得成長減緩,並使年輕世代勞動人口的負擔更重。美國財政失衡的程度,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所占的比率同步上升。目前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占選民總數的比率為百分之十七,但到二○三○年時將提高到百分之廿六,將是年輕世代所難以承受之重。

第四,世代之間對貨幣政策也發生衝突。年輕的勞工基本上是債務人,而寬鬆政策將使通貨膨脹升高,實質利率下降,因此對他們有利。但中老年世代擁有龐大儲蓄,因此反對低利率與高通膨。目前要求聯準會停止寬鬆政策的壓力已然加重,尤其是受到嬰兒潮世代主導的共和黨。

「經濟學人」強調,兩代之間的攤牌可能已在所難免,並將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的成長。

※ 相關報導:

* 歐元區6000銀行 歐洲央行監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0/today-e1.htm

歐盟領袖峰會達成共識,承諾年底前完成歐元區銀行業監管的法律架構,明年起,歐洲央行將成為區域金融業主要監管機構,向解決歐債危機、建立歐元區銀行業統一監管邁進一大步,也為歐洲紓困基金向銀行直接挹注,開啟一扇大門。

* 諾貝爾和平獎的啟示與期許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OPINION/OPI1/7442331.shtml

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之授於歐盟,與其說是對過去一甲子歐盟一路走來的肯定,毋寧說是對未來數十年歐盟或將追求的更高目標的鼓勵與鞭策。

* 質疑官方數據 渣打:陸GDP好到不像真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43634.shtml

渣打集團和資本經濟學公司(Capital Economics Ltd.)都指出,即使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大陸經濟正在回穩,但第3季實際成長仍可能比官方數據所顯示的還要弱。



◆ 彭明輝:全民經濟與富人經濟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OPINION/OPI4/7442447.shtml

【聯合報╱彭明輝】2012.10.20

戰後嬰兒潮的世代應該很難相信:這一代終生的努力竟造成下一代的普遍沉淪──實質薪水倒退十五年,高學歷的年輕人被迫要去做小學畢業就可以做的工作,而房價高到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像我這樣放棄歐洲高薪工作而矢志回來建設故鄉的人,更是難堪:一輩子的努力,竟然讓下一代更加看不到未來!

無獨有偶地,美國的平面媒體也在指控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債留子孫,讓美國有百分之卅三的機率會在卅年內破產。年輕人被迫延長受教時間,忍受飆漲的學費和學貸,畢業後卻看不見何時才買得起車。年輕世代甚至指控上一代是吸血蟲:掌握絕大多數的政治與經濟資源,卻只知享受和製造問題,斷送下一代的未來。

許多經濟評論開始羨慕起德國和北歐:他們的貧富差距遠比美國小,國債遠比美國低(挪威和瑞典的國債甚至是負的),失業率遠低於美國,經濟成長率高於或接近美國,從全球金融風暴中復甦的速度遠高於美國。

英國的BBC這樣形容德國:「工時比鄰國短,學童上學時間僅鄰國的四分之三,工人不特別勤奮,一點都不像是會在經濟上成功。但德國卻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可以隻手阻擋歐元區的經濟衰退,富裕到足以拯救歐元。」

教育水準低,工時短,為何反而有較高的產出?靠前人的庇蔭。德國、荷蘭和北歐國家都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公司,勞資關係穩定,前輩的技術和經驗可以整合進公司的組織、管理、研發與製造中,從而用低工時創造高產值。以自動化機械與交通運輸系統的生產為例,百年公司出國競逐國際標時,只需把過去累積的數十萬套設計圖拿來修改、重組,即可符合客戶的需要,且有百年經驗擔保品質;反之,新興公司要從頭設計起,還到處顧慮不周。而且,百年公司的設計與生產皆已模組化,又以全球為市場而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因此造價也比較便宜。

德國能而英美不能,就因為德國資本流動率低而勞工權益受到充分的保障。德國以超高的資本利得稅防範房地產與金融市場的投機炒作,使資金傾向於長期而審慎的投資;他們讓勞工參與公司經營,不景氣時以勞資協商減少工時與工資而不解雇。資本流動與解僱勞工都太困難,誘使資方積極從事可永續的投資與經營,而勞方也願意將個人智慧與經驗交付給公司,並戮力參予技術升級。因此,資本與技術都留在公司累積,讓後代坐享前人的餘蔭。

反之,美國資本流動太快,炒作成風使經濟系統不穩定而風險高,矽谷創業成功率僅百分之三,而成功的果實歸於極少數人。產業變遷快速,前一代人的經驗、技術與智慧皆無法累積,因此絕大多數人的實質生活都無法改善,還反而倒退。

荷蘭和北歐的制度跟德國相近,屬於庇蔭後代的「全民經濟」,社會可以持續進步;美國則是贏者通吃而遺禍子孫的「富人經濟」,社會無法持續發展,還瀕於覆沒的邊緣。

但是台灣卻不學歐洲而學美國,甚至比美國更惡劣。台灣的房地產稅是美國的百分之十,日本的百分之二點五,遠比美國更鼓勵金錢遊戲與劫貧濟富,讓想要永續經營的業者在這文化下難以作為。卅年下來,富了個人而毀了整個社會和下一代的未來。

我們是該認真地反省了!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 相關報導:

* 速推稅改 改變財富畸形!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443954.shtml

普羅大眾對於炫富的人眼紅,或許出於羨慕或忌妒等心理,但不可忽略的,是懂得玩這些經濟遊戲的金字塔最高層,已經掌控了生財的「門路」,財富的累積只是結果。就算這些人不炫富,光是用經濟手段阻礙社會階層流動,就已經是嚴重的問題。

* 法總統歐蘭德守諾 通過加徵75%富人稅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WORLD/WOR2/7442934.shtml

法國國民議會19日表決通過向富人徵收75%所得稅,這是總統歐蘭德的競選承諾,保守派國會議員強力反對。國民議會是法國國會下議院,該法案還需參議院通過才在經總統頒布後正式施行。

* 美國加稅呼聲高! 專家:富人快避稅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WORLD/WOR6/7442932.shtml

布希時代減稅將在在今年12月31日終止,「財政懸崖」極可能「噩夢成真」。面對此一情勢,某些理財顧問已建議富有的客戶:賣!今年內賣掉手中增值或賺錢的持股,以免紅利稅及資本利得稅大增。

* 網調:美4成民眾存款不到台幣1萬5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WORLD/WOR6/7442867.shtml

比較信用卡交易的網站CreditDonkey.com對大約1100名美國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銀行的可動用存款不到500美元(台幣1萬4650元)。....「大費城與南新澤西聯合慈善基金會」總裁姬兒.邁克說:「這種現象並不令我驚訝,但確實使我感到害怕。我們經常說,經濟不景氣時很多人窮途末路的原因,就是他們平時的財務狀況太接近破產臨界點,而這一現象十足地說明這一點。」

群眾:政府偷我的錢! 痛苦指數如何解讀?
三年後…台灣嬰兒潮退休
政府別坐視階級問題惡化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張忠謀 看壞明後年經濟
http://www.udn.com/2012/10/20/NEWS/FINANCE/FIN1/744231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台北報導】2012.10.20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接受天下雜誌專訪表示,全球景氣不僅明年堪虞,甚至到後年也「都還有點問題」,必須正視總體經濟不佳帶來的長期隱憂,不過,台積電「最好的時候才正要開始」,不擔心英特爾、三星跨足晶圓代工的威脅。

這是張忠謀近期對景氣最悲觀的論調,也是第1位看壞明、後兩年總體經濟的本土電子業大老。

台積電預計在25日舉行法說會,為第3季半導體法說會揭開序幕。張忠謀先前已下修今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年增率,從先前的2%降至「1%至2%」,這次法說會是否同步看淡明年半導體反彈力道,將是半導體族群多空關鍵指標。

張忠謀表示,這次全球景氣低潮狀況嚴重,不像過去經過兩、三年就會回到正向循環。低成長、高失業率,大學生去海外打工,不但可能會發生,還會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 美股災25周年 10大教訓保命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2.10.21

距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美股崩盤已屆滿25周年,道瓊工業指數當日暴跌23%,雖然未招致另1波經濟大蕭條,卻帶領投資人進入股市波動的新紀元。財經網站MarketWatch彙整多名基金經理人從黑色星期一學到的10大教訓。

1.恐慌時保持客觀。就算世界分崩離析,投資人還是要對投資組合保持信心,撐得過股市浩劫就可能成功。

2.「恐懼時買進,貪婪賣出」的巴菲特精神。股市暴跌時有所聞,堅守長期投資組合可望安全過關。把崩盤視為買點,等到股市回漲將獲益匪淺。

3.擬定崩盤買進清單。想利用跌勢來撿便宜,就要事先擬定想便宜買進的個股清單,化劇烈波動為優勢。

4.漲得飛快,跌得更深。標榜賺大錢的模式終將失敗,造成當年崩盤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即在漲時買進股票指數期貨,並在跌時賣出以減少損失。這套策略的問題是一旦普及時,就不再反映原來的基本面,這套制式交易系統可能超載,容易導致崩盤。

5.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有統計學家稱黑色星期五為「25 個標準差」事件(25-sigma),虛擬的不可能事件也會發生,切勿一窩蜂跟進,要保持低成本,分散資產風險。

6.勿信雜音。股市修正10%稀鬆平常,1年大約發生3次,25 年過後,投資人仍在股市修正時恐慌,忘記這是市場萎縮與擴張循環的一部分。勿因小失大。

7.不要驚慌退場。當年許多經濟學家提出金融市場完了的警語,聽信者都錯失機會。投資人必須以投資組合來抵禦每日與每周波動,聚焦長期,不要因短期噪音而輕易出場。

8.勿按日子調整投資組合。依季度或年度調整投資組合可能反倒「汰強留弱」,投資人應重新思考這個策略。

9.理性押注。補倉通知在1987年10月火上加油,雖然融資保證金規定自此變得嚴格,散戶還是應該避免。唯一要關注的是投機式的,也就是避險基金便宜賣出時,這樣做往往壓低股價,創造撿便宜機會。

10.風險變高。今日的高頻交易能在百萬分之一秒處理大量交易,連帶提高波動性,使投資風險升高。



◆ 10大黃金持有國 美、德最多金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10.21

愈來愈明顯,黃金正成為最新的全球儲備貨幣。從美國到歐洲,各國央行持續、積極買進黃金,投資人也紛紛出手,黃金需求有益趨熱絡之勢。

黃金多熱,價格的可觀上升就是最好的說明。以美元計值的話,黃金在第三季上升11.1%,在第三季結束的一年音勁漲了16%。在所有最大的黃金持有國裡,黃金的表現幾乎都優於股市。

市場觀察 (MarketWatch)網站報導,當今十大黃金持有國依序是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中國、瑞士、俄國、日本、荷蘭、印度。

報導並分析了各國的GDP和黃金持有量的關係。有點令人意外的是,好幾個GDP大國不必然是黃金持有大國。兩個小國,即荷蘭和瑞士,居然是主要黃金持有國。

英國的GDP有2.43兆美元,是世界第七大,其310.3公噸的黃金持有量卻在全球排17名,而且只占其外匯儲備15.9%。英國銀行是不是不重金而重銀?

另一個引人注意的是巴西,GDP有2.5兆,是全球第六大,卻只持有全球排第52的33.6公噸黃金,是其外匯儲備的0.5%。

國際貨幣基金 (IMF)是第三大黃金持有者,有2814公噸。歐洲央行(ECB)以502.1公噸次於印度的557.7公噸。

最近大買黃金的有俄國、土耳其、烏克蘭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土耳其甚至規定境內商業銀行提高黃金儲備率。

大量持有黃金,原因各國不同。例如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必須持有足量的黃金等硬資產,以利維持人民幣盯美元。人民幣匯率如果浮動,更要硬資產。2003到2009年,中國的黃金持有量增加約454公噸,未來數月將詷整其持有量,可能是再度調升。

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顯示,積存黃金的兩大助力是低廉的借款成本,以及金融市場的支撐。黃金不再只是一種通膨避險工具,在貨幣貶值風颳遍全球的今天,更是一種關鍵自保利器。債券殖益率處於歷史低谷,股市震盪則令許多投資人心驚,黃金愈來愈明顯是真正的避風港。

fsj 提到...

QE3沒路用 效應消退中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12-10-22 工商時報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美國聯準會(Fed)推出第3輪量化寬鬆(QE3)以來,不但原先所預期應為美國經濟帶來的助益迄今未見顯現,市場情況更反映這一輪非典型貨幣政策的效應正在消退中。

儘管聯準會從主席柏南克到其他官員,近來相繼發表為QE3辯護的言論,極力宣揚他們此舉的成功,但若論及美整體經濟已復甦,或要將美經濟任何好轉跡象歸功於「量化寬鬆」,卻有「證據不足」之虞。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認定,面對基本面日益惡化,美股欲振乏力,同時抵押擔保債券與公債的殖利率,包括美指標性10期公債在內,卻是恢復上揚,而美第3季資本支出下滑,都在在顯示聯準會政策已根本無法催化企業投資。

聯準會最新一輪的量化寬鬆之所以「績效不彰」,美「財政懸崖」引發的疑慮日益沉重,應是一大原因,似乎抵消掉聯準會政策的任何正面助益。

高盛在給客戶的危機推演中指出,若延長失業給付及富人減稅都屆期退場,明年初就將吃掉美國經濟將近2個百分點的成長率,如果國會仍繼續未在追求較審慎財政上達成協議的話,則成長率將折損達約4個百分點,把美國經濟打回衰退。

同時美林的研究也顯示,財政懸崖對美國的企業獲利可能有重大衝擊,導致美股(標普500指數)向下修正到1,000點的水準。

無論如何,不論是否有財政懸崖,衝擊可能都將很劇烈。若美國會確實協商成功,將聯邦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從目前的4.5%降至1%到1.5%,則財政緊縮的衝擊也將很大。

但若國會無法有所行動,其不確定性也會能將抑制企業投資及經濟成長。

許多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國家的央行總裁,對於聯準會的作為則頗多微詞,深恐美國寬鬆政策導致商品價格上漲,也為自己國家的市場帶來資產泡沫。

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說:「全球的寬鬆偏好,可能已伴隨著曾促成2000年代信用大泡沫的環境。」

※ 相關報導:

* 美企財報難看 預告復甦遲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45256.shtml

美國大企業陸續發布上季營收縮水的難看財報,不僅是3年來首見,也是全球經濟健康狀況警訊,代表復甦可能比期望中更慢到來。

* 撙節有效!義總理:幾月後復甦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45460.shtml

義大利總理蒙提20日表示,再過幾個月義大利經濟可望復甦。蒙提為撙節措施辯護說,他相信人民將記住他的政府曾幫助義大利脫離經濟危機,不需向外尋求紓困。

* 華爾街日報建議:歐豬融資 黃金做擔保品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45257.shtml

歐洲雖然籠罩在主權債務危機中,但某些國家仍持有驚人的黃金儲備,華爾街日報建議他們利用黃金自救,但不是直接賣黃金,而是將黃金當作擔保品,降低融資成本。



◆ 兩岸四地 台消費者指數最低

中央社 2012.10.22

今年第3季「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今天出爐,結果顯示,台灣在4地中敬陪末座,指數僅71.8,且較第2季下滑0.2;大陸、澳門、香港分別為94.8、84.9及77.9。

與第2季相較,在兩岸四地中,第3季除台灣下滑0.2外,澳門幾乎持平,香港小幅上揚0.4,中國大陸則大增7.6。

「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設有6種分項指數(台灣為8項)。根據今天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的8種分項指數與第2季相較,全數下滑;其中「物價水準」分項指數受油電雙漲影響,僅有46.4,較第2季下滑3.5,是最低的一項。

至於其他7種指數,「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最高,為88.8;其次依序為「購買房地產時機」85.8,「投資股票時機」84,「就業狀況」79.4,「家庭儲蓄狀況」及「家庭經濟狀況」71.5,「台灣經濟景氣」60.5。

大陸方面,「物價」在6種分項指數中也是最低的一項,為72,較第2季下滑3.5;其餘5項指數均較第2季上揚,依序分別為「經濟發展」116.2,「生活」113.5,「就業」105.6,「投資」81.7,「購房」79.6。

至於香港及澳門,由於房價昂貴且居高不下,「購房」分指數在兩地都屬最低。其中香港僅43.4,較第2季下滑5.8;澳門僅47.3,較第2季下滑5.4。而「物價」在港、澳均為倒數第2,香港51.2,澳門54.4。

「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由大陸首都經貿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台灣輔仁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澳門科技大學等5所大學,分別針對各自地區進行調查訪問並彙整而得,每季聯合發布一次。

※ 相關報導:

* 年輕人拒當農民工 世界工廠不保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2102200092.html

近幾年,許多大陸工廠都面臨著共同問題:工資上漲與缺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現在的大陸年輕人寧可當「SOHO族」,也不願當農民工在生產線上日以繼夜工作。由此伴隨而來的現象,就是大陸經濟成長不斷下滑,以及世界工廠地位不保。

* 大陸加快推動營業稅改制 擴大減稅規模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45274.shtml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釋出利多,表示將加快推動大陸企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營改增」試點方案,增加試點行業並逐步推至全中國,進一步擴大減稅規模。....外界一般預期,李克強將於明年3月接替溫家寶,成為大陸下一屆國務院總理。....他在會上形容營改增是「繼燃油稅費改革以來又一項重大稅制改革」,是「結構性減稅」的關鍵點,也是中國推進製造業升級、解決服務業發展滯後的重要措施。

* 低價房 下個經濟引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45337.shtml

房地產是決定景氣榮枯的火車頭,大陸2年多來的「打房」政策,已讓經濟成長放緩。分析人士稱,若價格較為低廉的商品房能成功,或將引發新一輪消費熱,成為帶動下波大陸經濟起飛的引擎。房地產調控政策讓建商獲利嚴重衰退,也讓大陸經濟增速放緩至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產業鏈上的水泥、建材等行業獲利連帶遭殃,連遠在澳洲的鐵礦石開採商也遭受衝擊。

fsj 提到...

社論-1987崩盤25年後,我們學到甚麼?

【本報訊】2012-10-23 工商時報

25年前的10月19日紐約華爾街引發全球股市大崩盤,當天道瓊股價平均數狂瀉508點,跌幅深達22.6%,持續兩天的跌幅更深達30%;如果從當年8月25日波段高點2,746點起算,最低道瓊跌到1,616點,跌幅更深達41.2%,許多人因而傾家蕩產。雖然1987年大崩盤猶如九級大地震,帶給金融市場毀滅性的衝擊,但是人類承受災難、並且從災難中重建的力量卻極為驚人,25年後的今天回頭一看,這場崩盤竟然不是結束,而是一整個新金融世代的開場。

25年後的10月19日,道瓊指數在當日重挫205點後,收盤價為13,343.51,是崩盤當時指數的8.25倍。指數的高低只是表象,過去25年,全球的金融市場與實質經濟活動都出現石破天驚的改變,科技產業的興起,網際網路的發明,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崛起,以及手機產業的爆發,引領人類的經濟版圖產生徹底、結構性的轉變。持續25年的產業革命,堪稱是經濟史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金融市場的全球化,更徹底改變了所有人的投資行為。25年前,國際資金的流動還不是主流,台灣股市的投資人怎麼樣都不可能想到,整體台灣股市會有超過3成的外資,更不可能想像台灣本地投資人,可以每年持續購買200億美元以上的海外基金。當年引爆崩盤的程式交易,與今天的套利與對沖基金交易相較,猶如小學畢業生那樣原始。

更令人莞爾的是,當年崩盤的「元兇」,是剛剛上任兩個月的新任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他因為兩次調高利率,竟然引發二次大戰之後最大的崩盤。葛林史班以及他的繼任者柏南克,兩人連袂以超音波速度狂印鈔票。葛林史班毫無禁忌的寬鬆政策,促成了2000年的網路大泡沫;柏南克不顧一切放錢的QE 1-2-3(量化寬鬆),更是徹底顛覆貨幣理論,至今不知後果如何的前衛實驗。

25年很漫長,它不只是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日出日落,更長到可以代表了一整個世代的興衰。至少,台灣股市就在這25年之間,從一個莽撞混亂的青少年長大、成熟,並且將要迎接老化的未來。

1987年台灣股市才剛剛啟動前所未見的漲升波段,台灣股市從1985年7月加權指數突破600點開始起漲,到了87年10月,兩年之間指數暴漲了7倍多。崩盤之前,加權指數來到4,600點,已經大漲七倍的台股跟著美股暴跌,三個月腰斬剩下2,300多點,但是猶如暴衝青少年的台股,隨即又展開另外一段大多頭。88年的9月指數又漲了四倍,直到郭婉容宣布開徵證所稅,才從8,870點暴跌至4,873點,然後再度持續暴漲到1990年2月的12,682。這個指數的天價,至今22年仍然無法突破。

當年曾經經歷股市崩盤的《工商時報》讀者們,今天都已經是50歲以上的壯年人了。回想當年市場狂飆的盛況,再看看今日成交量不斷萎縮,整個盤面找不到新興亮點,連講故事、吹泡泡的幻想標的都沒有,台灣股市老化、產業老化、政府老化,連投資人都後繼無人的景象,實令人唏噓不已。

台灣最令人擔憂之處,是我們逐漸走入「又小又僵化」的困境。原本台灣這樣的小型經濟體與金融市場,應該展現靈活的彈性,不斷在巨人環繞的全球市場尋找我們的利基,但是我們卻不斷將自己陷在「大國迷思」內,老是套用美國、日本、德國的制度,追求表面的公平正義,塗塗抹抹拼湊出所謂的百年制度。在這樣的迷思裡,我們的政府失去彈性,畏懼改革,終將台灣帶入漸凍人的窘境。

美股崩盤25年的發展,至少給了我們一扇歷史的窗口,提醒我們,即使是大國如美國,即使是全球龍頭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過去25年的改革力度,在每一個層面,都是遠遠超過台灣的。例如,我們說道瓊平均數25年來漲了八倍,但是「2012年的道瓊」與「1987年的道瓊」早已截然不同。當年的道瓊30支成分股,只有13支還留在名單中,其餘17家已經換了新面孔;即使是留下來的13家,還有2家是1987年才被選入的新面孔。

今天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也早就拋棄了25年前的老舊面貌。堅持了兩百多年的傳統人工交易系統,如今被最先進的電腦所取代,每天的成交金額高達1千億美元(去年全年20兆美元),而交易所由會員組織轉換成公司股東,股票上市,並且跨入歐洲的交易所。位在華爾街11號的交易所已經有220年的歷史,我們所熟悉的交易所大樓也在今年慶祝110年生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外觀不變,但是內在卻在不斷的改革中,不斷賦與新的生命。

不只如此,美國證券交易制度、法規乃至上市公司的組成,在過去25年都以驚人的力度不斷革新。雖然華爾街從來不缺爭議,也永遠必須承受嚴苛的批評,更背負了兩百多年的歷史包袱,但是華爾街的領導者,知道維持世界龍頭的唯一路徑,就是不斷改革。

當我們在勞退、退休公務員獎金的議題裡,爭辯何者才是公平正義的此刻,回頭檢視25年崩盤的歷史,看看人家是如何因應改變,勇於改革,全力將餅做大,台灣的領導者一定要帶頭擺脫「小而僵化」的「漸凍病」,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維持一定的競爭力。美股崩盤25年後不斷革新的歷史,就是我們最好的借鏡。

※ 相關報導:

* 鍛煉肌肉 才是「減肥」之道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9914

....肥肉過多的人,需要的是加強肌肉的鍛煉,當肌肉愈來愈強的時候,它就會吸收更多的養分,在養分來源固定的時候,被肌肉搶走養分的肥肉,自然就會逐漸消亡。這才是「減肥」之道。有趣的是,當肥肉減少的時候,體重有可能是增加而不是下降,因為肌肉比肥肉重得多。

這裡當然不是在介紹減肥法,而是在談經濟。經濟體的道理與人體的道理非常相像;經濟的減肥之道,同樣在於增加經濟活動中的肌肉,也就是那些能夠增加附加價值的活動,而不在於單純吃藥去肥,否則到頭來經濟就會搖搖晃晃,總體經濟體量下降。

....有些人感嘆自己「喝水都會胖」,那是因為體內的肥細胞特別會搶養分,白水中的那一點養分,都被它們搶走了。台灣的政體,就是一個喝水也會胖的政體,單純砍預算,無法讓它減肥;它體內的肥細胞,有100種搶養分的技能,最終受害的會是肌肉。唯一的辦法,就是鍛煉肌肉,只有足夠的肌肉才有能力消滅肥細胞。



◆ 力抗QE3副作用 亞洲央行砸錢阻升匯價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10.23

美國推出第3波量化寬鬆(QE3)措施的副作用已在亞洲地區顯現,決策者面臨出手干預並阻升貨幣的壓力日增。

香港金融管理局20日在港幣匯率觸及交易區間上限後,賣出價值6.3億美元的港幣,為近3年首度出手阻升匯率,成為加入干預匯市行列的最新央行。

因投資人尋求更高收益,QE3所產生的過多流動性已迅速流入亞洲市場。

根據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資料,亞洲各國央行上月合計花180億美元阻升貨幣,為今年1月來最高水準。

麥格理銀行G10外匯策略部門資深副總裁佛雷斯特表示:「亞幣面臨升值壓力,而且不似QE1與QE2,各國央行不歡迎貨幣出現像前次升值的幅度,原因是全球成長疲弱。」他指出,這將促使亞洲決策者進一步採取行動,防範貨幣升值。

※ 相關報導:

* 澳洲擴大撙節 將積極降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47611.shtml

因礦業榮景降溫導致稅收大幅下滑,澳洲政府22日宣布,未來4年將再節省164億澳元(169億美元),以達成恢復預算盈餘的目標。政府也將今年度經濟成長率預估下修至3%。

* 日本9月出口減1成 311地震後最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47310.shtml

全球經濟走緩、強勢日圓,加上與中國大陸的釣魚台領土爭議持續發燒,日本9月出口銳減10.3%,創去年311地震來最大減幅,並寫下逾30年來9月首見的貿易逆差。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首席經濟學家河野龍太郎說:「與中國關係惡化,確實是對日本經濟的重大打擊。如果問題持續發酵到明年初,日本經濟衰退將無可避免。」

* 台灣經商便利度 進步到全球16名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48784.shtml

世界銀行今天發布《2013經商環境報告》,於185個經濟體中,我國經商便利度總體排名全球第16名,較去年公布排名第25名進步9名,再創我國歷年最佳成績;並超越加拿大、德國及日本等國。

fsj 提到...

景氣嚴峻 保護主義捲土重來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10.24

全球景氣持續嚴峻、經濟成長步履蹣跚,各國政府紛紛開始維護自身的貿易利益,保護主義有捲土重來之勢。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指責中國非法補貼汽車和汽車零件出口,迫使美國製造業者外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也表示,若他當選,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凸顯許多美國人對中國壓低人民幣匯價協助出口的憤怒。

今年美中雙邊貿易糾紛不斷。先是美、歐和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指控中國限制稀土出口。隨後華府對中國的低價太陽能板課徵反傾銷稅,被中國譴責是保護主義的作為。

即使是先進國家也難免顯露保護主義的傾向,常在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間拉鋸。例如,頻頻指責中國的歐巴馬,卻力主從海外遷回美國的企業可減稅20%。高舉反全球化大旗而贏得大選的法國總統歐蘭德,仍不得不藉強化自由貿易實現創造就業的目標。法國企業深受全球化助益,在海外業務比在法國經商的外國企業高出14倍以上。

印度也面臨類似的兩難局面。對外是呼應中國譴責美國實行保護主義,對內則仍不願擴大開放外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

此外,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秉持著經濟國家主義論調,把YPF石油公司收歸國有、驅逐外國大股東的事件日前才鬧得沸沸揚揚。阿根廷又向同為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的巴西提議,將Mercosur以外的關稅從10%提高到35%,正好是WTO允許的最高關稅稅率。

※ 相關報導:

* 全球七經濟體 暗搞保護主義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0688.shtml

即將刊於「牛津經濟政策評論」的該研究指出:「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間,7大經濟體紛紛訴諸較不透明的政策工具(即『看不見的保護主義』),與WTO規範外或規定較弱的政策工具。」

全球主要經濟體在這段期間初期,皆在華府舉行的20國集團(G20)危機峰會上誓言不會訴諸保護主義,不過以嚴格字面來看,他們顯然沒有遵循這個精神。

作者調查巴西、中國大陸、歐盟、南韓、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發現,這些國家不只試圖保護經濟免受外國競爭,還經常在國內企業「挑選贏家」,讓其餘企業承受危機苦果而不顧。

* 3M、杜邦領跌 「獲利懸崖」來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0687.shtml

化學巨擘杜邦(DuPont)、工業集團3M等美國大企業公布表現欠佳的上季財報,加上標普500成分股已提供第4季財測的企業中,有90%看衰前景,市場擔心企業獲利恐將墜入「獲利懸崖」,歐美股市23日重挫,道瓊工業指數大跌逾260點 ,紐約原油期貨大跌逾3%。

* 克魯曼專欄/美復甦慢 不能全怪歐巴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0544.shtml

為什麼經濟頹勢會持續這麼久?答案是嚴重金融風暴過後通常如此,而且這有強大的證據支持。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經濟團隊拒絕接受這些證據,如果羅姆尼11月勝選,這種否認主義絕非好兆頭。

* 亞洲築堤擋熱錢 拒通膨入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0555.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熱錢湧進亞洲推升股、匯市與房地產價格,亞洲各國政府擔心助長通膨,紛紛苦思對策來阻擋熱錢。

....渣打表示,假如中國經濟數據持穩、人民幣走強,預期亞洲資金淨流入將日益增加。部分亞洲股市也跟著水漲船高,迄22日止,泰國SET指數今年來大漲28%,菲律賓股市攀漲24%,印度股市漲23%,港股也攀抵14個月高點,唯獨中國股市因為龐大經濟體質疑慮未散,今年來表現不佳。

* 印尼龐大內需 全球兵家必爭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210240418.aspx

雅加達櫛比鱗次的摩天大樓裡越來越多外資商辦和高級購物中心,節節高升的消費力讓印尼民眾「買得起」高價商品。2.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更讓印尼市場成為全球兵家必爭之地。

在反映消費力的平均國民所得方面,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AC Nielsen)的資料顯示,從2004年起,印尼平均國民所得以倍數成長至2008年的2212美元,2011年更突破3000美元大關,達到3509美元。2011年底世界各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中,印尼更是排名第2。



◆ 吸引外資 我們做了甚麼?

【經濟日報╱社論】2012.10.24

馬總統要求陳冲內閣一個月內拚出讓人民有感的成績單,內閣團隊確實整理出近來努力的成果,但是在促進國內外投資方面,是最根本提振經濟的方法,迄無成效,以致投資呈現停滯狀態。如何促進投資,政府相關部門首長無止境地開會,績效卻遠遠不如預期。

為何政府高層如此打拚,但成果卻又如此不堪?主因在於整個官僚體系像監察院長王建煊所言:下位者奉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熬到退休就有月退俸」的哲學。但其實上位者也在奉行「風險趨避」哲學,盡量以「口號」及「小動作」來應付民意和領導;拖到全球景氣恢復,自然否極泰來、萬象更新。

這種心態造成看不到「結構性」的重大施政變動,來引導或激勵投資,當然績效不彰。部分希望能夠吸引投資的減稅政策,由於沒有適當配套,只見降稅卻沒有促進投資效果,但未見任何檢討改進。這顯示整個官僚體系的決策素質在下降,但政院高層及最高當局也不以為意。

以外來投資為例,全球外人投資10年來從2002年0.63兆美元增加到2011年1.52兆美元,增為2.3倍;而我國外來投資同期卻由42億美元竄升到2007年154億美元(有大型併購案)後,回跌到去年50億美元,今年也不會更多。換言之,10年來在全球外資大增之下,我國基本上卻回到原點。

造成台灣吸引外資績效不彰有幾項原因,歸納如下:一是在全球環境及資源問題嚴峻下,對外投資移往原物料和礦物等資源性投資,而台灣沒有這項條件;二是全球經濟板塊移動,新興的東歐、拉美及中、印囊括了外資;三是服務業外資崛起,而台灣市場有限,難獲跨國企業青睞。然而第四個因素,則是我國官民長期以來都有強烈的保護意識,認為開放外資將傷害本國資本,除非絕對必要否則要繼續保護本國廠商、排除外資。

這種心態造成我國外資政策極為消極被動,只要不是高層要求檢討,或是有力外資透過管道施壓,斷不會主動檢討開放或鬆綁對外資的管制;這造成我國在2002年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基本上沒有什麼進一步的市場開放,當然不會持續吸引外資進入。這種心態和新加坡或香港完全不同,香港對外資完全開放,再以優越的商業服務體系,吸引到最大量的外資。香港去年吸引832億美元外資,直逼中國大陸的1,240億美元。新加坡也幾乎沒有任何保護,彈丸之地居然也能吸引到640億美元,超過台灣10倍有餘。

新加坡鄰近的馬來西亞痛定思痛,於今年元旦開放了17項服務業次領域,包括私立醫院、牙科與醫藥專科、建築、會計及稅務服務、工程、法律服務、快遞服務、教育、培訓及電信,外資獲准在上述服務業持有100%股權。值得注意的是,被我國視為禁忌的醫院、牙醫、法律、教育、電信等,馬國都可以100%開放,顯示其追求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的雄心壯志,豈是我國故步自封可以比擬?

再看看印度政府,2005年制定「經濟特區法」提供特區內廠商進口免關稅,建廠及營運階段皆享免關稅、貨物稅、銷售稅、印花稅等優惠外,在獲利階段享前5年免所得稅、後5年減50%所得稅、再後5年獲利再投資部分減50%所得稅、不適用最低稅賦制。印度去年也吸引到316億美元的外來投資,為台灣6倍有餘;而在此之前,其吸收外資的數量和台灣在伯仲之間。

政府要讓人民有感,有賴於有感政策;政府公務員保守心態,是否也該根本改變,讓人民有感。

fsj 提到...

歐盟11國 將課金融交易稅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10.25

歐盟執委會23日支持11個歐盟國家推動的金融交易稅(FTT)─可能對股票與債券交易課稅0.1%,對金融衍生商品課稅0.01%,可望帶來數百億歐元稅收。

在英國與其他國家爭辯金融交易稅長達數月後,歐盟執委建議法、德、義、西等支持這項稅收的國家自行實施。

其餘支持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希臘、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與愛沙尼亞。

歐盟稅務委員塞梅塔表示:「歐盟核心國家熱切推動共同金融交易稅,我予以讚賞... 我也認為當前是推動此舉的良機,因為在此艱困時局,這是公平之舉。」

金融交易稅的概念源自於40年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James Tobn)提出的想法,對交易課稅以干預金融市場,支持人士認為它有助遏止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貪婪文化,並確保接受紓困的金融產業付出公平代價。

反對人士認為,這將使已陷於水深火熱的金融產業更添麻煩,推升融資成本,導致家庭與企業信貸資金流更疲弱。

另外,若全球不全面開徵交易稅,意味容易避稅,使資本流向其他沒有課徵交易稅的國家與地區,例如英國就堅持如果不全面開徵,該國就不會參與,以免衝擊倫敦的金融地位。

歐盟執委會表示,實施金融交易稅的法律條件全部具備。塞梅塔日前指出,在歐盟境內課徵金融交易稅,每年將可創造570億歐元(739億美元)稅收。

另據23日1份確立歐洲央行(ECB)為單一銀行監管機構的立法草案顯示,ECB將獲得監管銀行家薪酬的權力。

※ 相關報導:

* 美經濟雙引擎 油門「催落去」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3218.shtml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美國9月新屋銷售增至逾2年來最多,再度證明房市復甦動能日漸增強,10月製造業景氣也小幅擴張,從前月的3年低點略微加速成長。



◆ 17家陸企 財務高風險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2012.10.25

世界權威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昨(24)日在北京發布「中國100大企業」信用觀察報告,認為大陸大型企業面臨明顯的財務風險,其中中國國航、大陸鐵道部等17家,被評定為財務風險極大;只有中國移動和中石油2家的財務風險極低。

標準普爾報告,將中國遠洋、河北鋼鐵、首鋼集團、天津泰達投資控股等17家企業事業單位被評定為財務風險「極大」;另有中國鋁業、中國中鐵、中糧集團、山東鋼鐵等33家企業被評定為財務風險「很大」。

業務狀況獲「疲弱」評價的有4家,分別是,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淮南礦業集團、冀中能源集團和上海久事公司。

據網易財經報導,大陸鐵道部從鐵路建設基金獲得大量資金,至去年底規模為人民幣641.94億元(約新台幣3,004.2億元),這包含在收入和折舊前利潤之中。

大陸鐵道部2011年主要財務指標疲弱,負債對稅前利潤比為12.3倍,經營現金流利息覆蓋比為3.1倍,經營現金流對總負債比為6.1%。

標普表示,中國國際航空過去3年負債對總資本比始終高於65%。資產負債槓桿性保持在高位,因為國航可能透過增加借款,來支付擴大機隊規模的開銷,因而被評為財務風險極大。

另外,報告認為大陸5大國有發電集團,包括大唐、國電、華電、華能和中電投的財務風險皆為「很大」,這是嚴重性僅此於「極大」的第2檔評級。

此外,根據標準普爾昨日同時發布的「中國50大銀行」指出,隨著大陸銀行業經營環境緊縮,強弱間差距日益明顯,銀行兩極分化加劇,將迎來大規模行業整合。

據路透報導,2011年底以來大陸經濟放緩及全球經濟不穩定下,標普認為中國50大銀行資產負債表遭受損害日益清晰,大陸銀行業正面臨信用下滑周期,未來3至5年大陸銀行的信用彈性將遭遇考驗。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廖強認為,大陸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成為銀行業改革的誘因。

且中國50大銀行利潤率可能在未來幾年下挫,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貸款品質正在下滑,相對大的銀行聯合小銀行合作的趨勢已出現。



◆ 經濟連動時代如何脫困

【聯合晚報╱社論】2012.10.25

當前全球經濟,處於高度動盪變化的情況。世界各個不同區域,各種不同產業,以空前未有的方式緊密互動、連結,彼此影響且互為因果。這樣的經濟,挑戰原有的經濟學分析能力,更考驗每個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傳統思維和可用工具。

金融風暴之後,全球又壟罩在歐債烏雲下,接連危機使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好不容易在歐盟及美國的積極介入下,端出了包括QE3在內的緊急政策,暫時擋住了從希臘到西班牙到義大利的骨牌壓力。不過究竟QE3能夠發揮多久的效力,貨幣手段在實質經濟效能上能產生多大的刺激,歐債風暴是否將發生新的轉折,卻沒有人能夠提出具有說服力的預測,甚至專家們亦看法相左。

無法構築起一個看待未來危機的共識,也就難以採取方向協同的解決方案。現在不同國家、不同產業因應危機,各走各的路,甚至處境類似的歐洲國家也在是否採取撙節政策之間搖擺。可想而知,經濟局勢的不確定性,對任何政策制定者都是巨大挑戰。目前正在台灣訪問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席姆斯,昨天與馬總統會面時,就坦率表達對台灣的經濟問題沒有輕鬆的藥方。

席姆斯被視為「下一代經濟學突破」的大師。他和先前來台的另一位經濟學家沙金特,提出對社會集體行為的理性預期模式,共同獲得諾貝爾獎殊榮。的確,當前各國政府最迫切需要的,是一套對於經濟政策變數連動的預測模式,尤其應針對政策可能引發民眾的預期和反應行為,預估政策效果的短中長期變化,尋找到一種集體理性的政策依據。大眾雖各自估算、追求本身的利益,但政策達成的總體效果希望能增進社會全體利益。

複雜的經濟時代,加上各國高度連動的全球化趨勢,使得通膨、青年失業、薪資凍結、世代傾軋等問題,成為很多國家共同的惡夢,很多傳統的政策工具也失靈。馬政府拚有感經濟,但連被譽為二十年來最佳財經內閣的陳冲團隊也感左支右絀,可見情勢險峻。我們期待席姆斯對於歐債問題的分析,能成為台灣經濟出路的參考之一。

※ 相關報導:

* 18%日企 擬撤陸生產線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53162.shtml

大陸已失去勞力成本優勢,加上中日領土爭議催化,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24%的日本企業重新考慮在大陸的投資計劃,18%表示正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其他國家,尤其以家電、服飾為首的低毛利工廠,生產重鎮已轉往東南亞。

* 社論-因應釣魚台爭議 推動台日合作新布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102500338.html

面對日本企業的「中國+1」戰略趨勢,台灣對於「台日產業合作搭橋」的推動,也應跳脫原有的「台灣-日本-中國大陸」三邊關係格局,更積極地掌握日本企業調整在大陸投資和生產計畫,以及搶佔持續增長的東南亞各國內需市場的布局策略方向。

....特別是長期以來日本中小企業一向仰賴大企業扮演衛星角色,未能培養如我國中小企業一般獨立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面對日本大型企業將工廠外移,日本中小企業經常面臨優異技術無以承繼的困境。因此,如何促進台灣企業與日本中小企業合作或引進其技術,進而尋求在東南亞市場開創新的發展機會,更是台日產業合作搭橋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

fsj 提到...

學者:中國恐爆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2.10.26

9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再度走強,一般認為主要與美國聯準會推出QE3有關。但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卻指出,實際上近期人民幣兌美元走勢與美元指數脫鉤,這可能是象徵中美貨幣戰爭的開始。長期而言,中國爆發金融危機恐難以避免。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近日屢,市場普遍將之歸因於美國推出QE3,使得熱錢再次流入中國所致。

但長期研究大陸熱錢流向的黎友煥接受大陸「和訊網」專訪時指出,9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一直維持在79~80窄幅波動,同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卻從6.34大幅上升至6.24,連破多道關卡,屢創新高。

黎友煥指出,人民幣兌美元與美元指數的長期反向關聯趨勢已發生微妙轉變。他認為,此一微妙轉變可能象徵中美貨幣戰爭的開始。從長期而言,中國金融危機或難以避免。

事實上,根據黎友煥主持的廣東社科院境外熱錢課題組對多家地下錢莊的定點調查顯示,截至9月底,境外熱錢依然維持去年底來的淨流出走勢。

黎友煥認為,儘管QE3推出前,國際資本呈現回流美國的趨勢;QE3推出後,國際資本又重新流出美國。但此一變化不會改變熱錢淨流出中國的趨勢。

黎友煥指出,不只熱錢流出,外資也正加速撤離中國,包括:外商直接投資持續減少、外資企業開始將利潤匯出中國,日資與台資紛紛從中國轉向東南亞。主要是由於熱錢與外資都認為,中國經濟走下坡的壓力增大。

※ 相關報導:

* 費德斯坦專欄/阻止財政懸崖 只是第一步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5759.shtml

財政懸崖最大的成因,是小布希任內實施的減稅措施將在2012年底期滿,一些後來立法的額外減稅也將在年底到期。到期意味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企業稅與薪資稅稅率將自動上升。財政懸崖也包括政府削減支出─國防與國防以外的自由裁量計畫(即不包含社會安全與醫療的所有計畫)支出將各減半,且將從2013年減支1,090億美元開始。9年後減支總額將達1.2兆美元。

唯有透過參眾兩院立法通過、送交總統簽署的程序才能避免財政懸崖。目前阻礙立法的關鍵問題在於歐巴馬與參眾兩院共和黨議員對稅率的歧見。

* 逾80美重量級CEO高喊減赤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5753.shtml

高盛、思科及微軟等逾80家美國重量級企業的執行長正聯合施壓國會,要求以增稅和縮減支出,來降低聯邦政府赤字,使經濟躲過墜落「財政懸崖」的衝擊。

華爾街日報刊登各企業執行長25日公布的信件指出,任何能同時在財務與政治上成功的財政計畫,都須限制健保支出、使社會安全體系不致破產,並包含全面與促進成長的稅改方案,以擴大稅基、調降稅率、增加稅收及降低赤字。

....這項聲明和其他企業團體的聲明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因後者雖敦促當局處理赤字問題、避免經濟墜入財政懸崖,卻避談增稅議題。

* 美9月耐久財訂單 逾2年半最大增幅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5758.shtml

美國9月耐久財訂單創下逾2年半來最大增幅,反映飛機和國防產品需求回升;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則隨著季節性波動減緩而下降,顯示勞動市場正緩慢復元。



◆ 從轉型創新看工研院科技價值

【陳泳丞】2012-10-26 工商時報

全球科技業都面臨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為嚴峻的營運挑戰,身為科技代工重鎮的台灣,自然會感受到比其他以品牌為主、技術為輔的廠商,更多的生存壓力。然而,當大家積極在呼籲產業應該創新、轉型的現在,又有多少台灣值得拿出來讓人家肯定的創新?

下個月初,第50屆美國百大科技獎(2012 R&D 100 Awards)就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頒獎,台灣的工研院這回一舉奪得6項技術獎項,甚至超越半導體巨擘英特爾、登陸火星的美國太空總署等國際機構,得獎數躋身國際研發機構的第二名。

在目前全球經濟環境惡化、民眾可支配所得普遍縮減的狀況下,台灣的科技代工業可以說是飽受摧殘,技術與資本密集的記憶體與面板產業,面臨國際同業強烈競爭、融資也越來越困難。過去一直雄霸天下的系統代工業(PC組裝等),也開始面臨最大生產重鎮-大陸缺工之苦,動不動就面臨勞動力成本上揚、甚至是罷工、鬧工潮等考驗。

這時候再回頭來看看台灣本身的科技研發能量,即使各科技廠商過去一直強調自己投入的研發經費不少,但從實質的產業競爭來看,卻不容易發現有甚麼可以改變科技市場競爭生態的技術出現。這大概與廠商做的、基本上還是「生意」有關,做生意要將本求利,要一個營利事業單位挹注龐大資源去做「可能」不會有回收的研發,這基本上就有衝突。理論上,還是得靠政府自己的堅持,去維持一個尖端科技開發的能量才行。

一直以來在市面上聲音比較少的工研院,這已經是連續第4年在這項國際科技評比中露臉,舉其中一項得獎內容「低溫大氣壓電漿鍍膜技術」來說,字眼太過生難、一般人大概不容易懂,但這項技術主要就是可以解決半導體與面板產業製程中,耗電與汙染的問題(大家大概不知道,光是台灣的這些面板廠,一年大概要用掉台灣5%的電力)。如果台灣真把科技的創新轉型當一回事,恐怕也要請大家珍視我們現在還有的研發能量。



◆ 拚出口 只能靠台幣貶值?

【黃琮淵/特稿】2012-10-26 中國時報

張忠謀重炮抨擊央行讓新台幣升值太多,使台灣企業難與韓國企業競爭。但如果一個國家的出口表現全繫於央行、只要貶值就一切無敵,那要其他財經部會,甚至是年領上億元的專業經理人幹什麼?

匯率當然會影響出口,卻絕非唯一,負責任的經營者,更不該以此為藉口。況且台積電第三季營收與稅後盈餘均創歷史新高,是該歸功於經營團隊天縱英明,還是央行匯率政策得宜?

事實上,金融圈批判央行最多的就是匯率政策太偏出口、拿全民的錢補貼出口商,導致雙率雙低、國人實質購買力大不如前,是貶得太多,而非貶得不夠。事實上,台幣已經相對弱勢,如果還要更弱,是要貶到哪去?

張忠謀舉○七年底迄今匯率變化,擴大解讀台幣與韓元敵長我消,帶衰台灣出口;但很有趣的是,韓元、台幣自低點反彈迄今,升幅分別為四成及二成,為何不以此為例?

央行雙率政策絕非完美,可受公評,但根據央行法,央行本業就是維持物價穩定,也不該拿雙率拚經濟;畢竟若物價飆漲,以張董的財力也許無感,但對多數民眾來說,將不只有感,還是「痛感」。

張忠謀為台積電股東牟取最大利益,要批央行無可厚非,但央行不是經濟部外匯局,更不是台積電的財務部門,企業家是否該想想,過於本位主義地要求匯率政策向企業靠攏,會不會太失公允?

※ 相關報導:

* 「拿風雨飄搖的韓元比台幣」 彭淮南反批:不能只考慮個別產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2102600103.html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年一批,惹惱央行總裁彭淮南。央行昨晚重炮回擊,表示因外資出走,○八年韓國金融帳失血五七七億美元,韓元因此重貶,當時還擔憂韓國會爆發還不起外債的金融危機,暗諷「拿風雨飄搖的韓元比台幣」,並不恰當。

央行是在彭淮南授意下,於晚間發出四頁新聞參考資料,逐一回應「電子業巨擘」論點。金融圈人士看到後,直言張忠謀用對己有利數據,將製造成本與匯率畫上等號,擺明是指央行誤國,「難怪彭總裁會火」。

* 央行回應:貨幣政策 不只考慮個別產業
http://www.udn.com/2012/10/26/NEWS/FINANCE/FIN13/7455903.shtml

央行解釋,觀察二○○七年底至昨天為止,台幣匯率平均波動幅度為百分之三點九五,韓元卻高達百分之十三點零七,「韓元波動幅度是台幣的三點三倍」,台幣相對穩定。央行表示,物價上漲會抵銷貨幣貶值效果,多年來南韓通膨高於台灣。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編製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韓元匯率急升後又急貶,同期間新台幣相對平穩

* 央行:國內資金充裕 只缺信心
http://www.udn.com/2012/10/26/NEWS/FINANCE/FIN2/7455880.shtml

中央銀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昨(25)日指出,國內資金充裕,只是缺乏投資信心,一旦信心恢復,股市動能就能回溫。

fsj 提到...

分析師洩密 花旗遭罰200萬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10.27

花旗集團26日遭美國麻州證券監管單位罰款200萬元,並主動開除一名明星分析師,主因是該行提早披露對臉書的研究報告,並向媒體洩漏YouTube尚未公布的財務資訊。

麻州證券監管官員蓋文指控,花旗一名低階分析師在臉書5月18日上市前,向任職網路媒體Techcrunch的朋友披露有關臉書的訊息,「這包括花旗內部對臉書的營收預期,及臉書上市隱含的風險等」。花旗已於9月27日開除這名低階分析師。

花旗在26日早晨開除科技股分析師穆哈尼職務,據悉穆哈尼為前述低階分析師的上司。消息指出,穆哈尼被開除的原因,是他在尚未取得內部同意之前,逕自接受法國雜誌的電郵採訪,並向該雜誌披露YouTube的財報訊息。

多數銀行規定,分析師必須在相關的研究報告已經發表後,才能向外界透露一己的觀點。穆哈尼不僅違反花旗的內部規定,甚至還曾試圖掩蓋錯誤。花旗發言人表示,「我們很高興這個問題能獲得解決,我們非常嚴肅的看待內部政策與各種程序,並已據此採取適當的措施」。

穆哈尼被視為最有影響力的科技股分析師之一,負責的科技公司包括臉書、Google、亞馬遜、Groupon與雅虎等,也協助花旗參與幾項熱門的科技股上市案。他於2005年加入花旗,近四年皆獲機構投資人雜誌評為最佳科技股分析師之一。

蓋文表示,這次對花旗重罰是期望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給整個業界一個教訓。調查人員首先找到電郵做為證物,因此最早將花旗定罪,但蓋文辦公室仍在調查其他投資銀行,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公司與摩根大通銀行等。這些銀行都參與承銷臉書的IPO。



◆ 驚 陸黑錢10年外流3兆美元

【記者楊俊斌/綜合報導】2012-10-27 旺報

根據一份新出爐的內幕報告指出,大陸10年來被偷偷帶出去國外的資金高達3.79兆美元,有可能削弱其經濟並導致大陸的不穩定。中國大陸十八大將舉行,有關防止貪腐的要求,將是會議重心,也是未來大陸新任領導人上任之後的施政重點。

倡議遏止非法金錢流通的研究機構「全球金融廉正」(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在報告中指出,這些流出大陸的錢大多來自貪汙、犯罪或避稅外流,而且正在加速外流。大陸2011年損失4720億美元,高於2000年的2047億美元。如果不設法制止,2012年有可能造成更大損失。

全球金融廉正執行長貝克(Raymond Baker)說:「其他發展中或新興國家也受非法財務外流之苦,但都難比大陸。」

大陸2000年至2011年間流失的資金,遠大於流入大陸的外國直接投資。國際貨幣基金(IMF)計算,1998年至2011年,大陸的外國直接投資約3100億美元。

非法資本流通奪走政府稅收和可能用於國內投資的資金。全球金融廉正指出,這種規模的資本外流可能導致富人透過避稅愈加富有,造成政治不安定。

國際貨幣基金同時也指出,大陸經濟規模龐大,稅捐徵集率低。北京當局承認貪腐賄賂問題嚴重,薄熙來醜聞更使貪腐問題備受注目。中國大陸已宣布大規模掃蕩貪腐,準備面對領導階層權力交接。

「全球金融廉正」分析各國提交國際貨幣基金的檔案中,有關貿易夥伴國進口和出口矛盾之處,並計算一國資產負債表矛盾之處,就可以算出一國無紀錄的外流資金有多少。

※ 相關報導:

* 李克強的經濟政策走向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102700450.html

全域思維、整體謀畫是李克強顯著的主政特點。而今年以來,他也傳遞出了推進城鎮化將是新一屆政府重要施政方向的信號。

....其次,李克強傾向於「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由於中國經濟問題的獨特性和複雜性,學界很難用西方經濟學所謂「自由主義學派」抑或「新古典主義學派」來判別中共領導人的經濟政策取向。在解決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問題上,務實的舉措必需從國情出發。近年來,李克強既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也強調政府在調控經濟、鼓勵創新、維護市場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 克魯曼專欄/羅姆尼的經濟大餅…還沒熟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458185.shtml

我曾說過,羅姆尼的「方案」是騙局。他聲稱它絕對可行,卻從未細說必要的具體政策。他說:「我們會降低赤字,使美國逐漸恢復預算平衡。」然而他迄未說明準備堵絕哪些稅收上的漏洞,以抵銷他所提的5兆美元減稅規模。

* 日本砸93億美元 緊急救市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58212.shtml

日本消費者物價連續第5個月下降,顯示通縮揮之不去,日本政府26日緊急推出7,500億日圓(93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日銀(央行)下周開會也可望推出新的貨幣寬鬆措施來協助終結通縮並提振經濟。

* 9月景氣黃藍燈 差1分綠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58395.shtml

九月景氣燈號昨天出爐,亮出代表「轉向」的黃藍燈,擺脫象徵「景氣低迷」的藍燈,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綜合判斷分數高達廿二分,較八月一口氣加分七分,距離「景氣穩定」的綠燈,只差一分。

* 觀察站/外熱內冷 「藍色憂鬱」還沒擺脫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58403.shtml

但細究出口大好的原因,去年九月台塑六輕失火,歐債危機爆發,國內外都淒風苦雨,由於比較基期偏低,今年九月石化等礦產品只要「正常」出口,年增率就能開出好成績。



◆ 「泡麵捲入抗日」康師傅、統一在陸火併

【藍孝威/綜合報導】2012-10-27 中國時報

因釣魚台主權爭議,大陸掀起抵制日貨的風潮現正從汽車、家電業延燒到食品業。康師傅、統一這兩家台資企業,私下互指對方的股份裡含大量日本資金,呼籲民眾拒買,導致康師傅股價連續數日下跌。康師傅聲明,企業引進外資參股並非特例,不應被差別對待。

自上世紀九○年代進軍大陸市場以來,康師傅和統一這對來自台灣的生死冤家已經纏鬥了十多年。事實上,今年五月康師傅就和統一就因為泡麵銷售通路展開過一場惡鬥。當時瀋陽、安徽等多個城市的超市將統一泡麵掃地出門,理由是與康師傅簽訂了通路的排他性協議。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近日則接獲爆料稱,統一在幕後操控,透過散發傳單、轉發微博、網路論壇等途徑號召民眾抵制康師傅。證據包括疑似統一的內部郵件、傳單照片以及抵制活動照片等。

郵件內容要求,「巧借抗日勢力,宣傳康師傅品牌,日資股份占八五%,並用微博轉發。可用大字報或布條寫出抵制日貨康師傅。」郵件還提醒,別用統一的官方微博或實名註冊的帳號發文,似乎是為了避免露餡。

媒體發現,郵件的寄件人和轉發人,的確都是統一員工,向當事人或集團發言人求證時,對方都澄清:「郵件是外人造假所為」、「堅決反對任何不正當競爭行為」。

有趣的是,近日來,統一也在長沙等城市遭到疑似康師傅的反擊。有訊息稱,一位長沙康師傅人員散發「愛國傳單」,傳單內容充斥對競爭對手的抨擊:「統一企業是日企,大發國難財,大家要一起抵制。」

康師傅高層對《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表示,九月份就曾經拜託統一高抬貴手,「統一每次都說,有這種事情嗎?我們怎麼不知道?」但本周康師傅接到統一高層的電話,建議「雙方應該來思考一下如何控制事態」。康師傅質疑,「以前完全否認,現在又來求和,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康師傅聲明,稱公司從未迴避有日資入股事實,但最大股東仍為台灣頂新國際集團,「康師傅一直是民族品牌代表,企業引進外資參股並非特例,不應被差別對待。」

抵制風波已對康師傅品牌和經營造成影響,最近一周其股價已下挫三.二四%。康師傅說,由於掌握許多證據,已向大陸公安和工商部門報案,盼公權力調查介入。

※ 相關報導:

* 「幾分甜」登陸 10年要開500店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58165.shtml

台灣知名烘焙業者幾分甜正式進軍大陸,26日在上海黃河路開設海外第一家門市,董事長許湘鋐表示,伴手禮市場每年成長15%至20%,10年內將在大陸開設500家店,而用真蛋殼製作的雞蛋布丁,也吸引上海市民的目光。

fsj 提到...

社論-老化的人民 老化的國家

【本報訊】2012-10-28 工商時報

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發放,在輿論壓力下成為第一個被砍的對象,也許稍微緩和了四起的民怨,然而許許多多不甚公平的措施,將來還會一一被拿出來檢討。最近各方所探討的勞保、健保破產問題,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只是朝野都不在意,任其繼續存在,演變成今日必須忙著到處補漏洞。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是「人民老化,國家老化」的問題。

經濟學家常喜歡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另外一句也是經濟學者常講的話:「老與窮是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後面這句話乍聽下,對老人和窮人似有歧視之意,因此不常被提出公開討論。事實上,一個國家和人民都變得又老又窮,眼前希臘就是一個可以借鏡的例子,由於過去很長的時間不做一些改善的努力,結果就是淪落至此。

然而老化是一個必然過程,完全無法逆轉,只有接受它、改善它。至於要如何去做,那就需要國人共同面對,並且想出辦法去克服。雖然有許多先進國家的政策措施可以提供我們參考,但台灣似乎比別的國家更為嚴重,我們卻總是以為事情還未發生而忽視。以下幾個數據,可以知道台灣老化情況的嚴峻,令人怵目驚心。

其一,台灣老化的速度比各先進國家都來得快。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高齡化社會」老化速度的判斷標準是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率從7%增加到14%的「年數」,例如法國經過115年才慢慢變老,美國則花了73年。台灣在1993年達到7%,預計2017年就達到14%,等於只花了24年就快速老化,而我們現在就處於這個快速老化的過程中,也難怪該來的問題一一浮現。不僅如此,到了2025年,台灣更將邁入老年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

其二,台灣的扶老比,即15歲到64歲的生產人口與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目前約為7比1,就是7位年輕人養1位老人,但再過10年多,這個比例就要變成2比1了。那是因為台灣的少子化實在嚴重,不僅老化速度快,扶老比下降的速度更快。屆時不發生世代衝突也難。

其三,根據健保局統計,民國99年健保對象中,65歲以上老人佔10.69%,門住診醫療利用共1,807億元,平均每100元門住診醫療費用,就有34元用於老人。

其四,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失能人口約67萬人,其中65歲以上近41萬,預估至2025年,失能人口可能突破100萬人,當然也是因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所致。

以上這些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已容不得國人再加漠視。以下我們願意提出幾個思考方向,供政府決策參考。

首先,可以參考先進國家的做法。例如日本在2007年時,6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就已達到21%,但日本今年上半年的失業率約為4.4%,而台灣今年以來的失業率就已經維持在4.5%上下,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會怨恨是上一代留下來的後遺症。到2025年台灣也將達到日本目前老化的程度,情況非同小可。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台灣大量引進看護外勞,由於目前成本低,許多家庭尚有能力僱用外勞,使得政府怠於長期照護政策的推動,而大量的工作也被外勞取代。事實上,至2017年印尼就可能不再輸出外勞,屆時不是我們要不要有外勞政策,而是根本沒有外勞供給,這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

其次,金管會已經注意到我國長期照護的問題,於近日召集跨部會會議,希望開放壽險業投資長照事業,而壽險業者則計畫經營養生專區開發、養生會館、老年社區改造等,這些都是新的市場需求,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但有賴政府的支持才可行。內政部日前表現,除了修改老人福利法,否則沒有空間開放企業經營老人照護機構;在野黨立委則擔心未來有錢人才能享有長照服務。這些顧慮非無道理,應早日設法解決,最重要的是趕快修法以因應社會的變化。

再者,雖然我們國家的財政赤字在惡化,然而台灣人民儲蓄卻相對充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保險公司目前錢滿為患的原因。想必金管會也注意到這個事實,而主動積極地為壽險業者打開一條投資大道和新創事業。年華老去的一代,相信也不想成為下一代的負擔,然而社會制度和政府政策,卻沒有給他們可以著力之處,以致其多年的儲蓄只換來帳面的金額,完全沒有實質的享受。萬一有一天某些機構真的破產,帳面的金額也就人間蒸發,於是就變成全民的災難。

就在今日大家開始關注這個議題且民氣可用的時候,執政當局實在應該抓住時機,提出修法的進程和改革之道,相信一定可以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將危機化為轉機。

※ 相關報導:

* 社評-貶值救出口要付出代價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102800304.html

壓低匯率是要付出代價的,首先就是通膨;第二,由於匯價低、進口設備昂貴,會造成出口利益極小化現象,產業技術層次難以提升;第三,阻礙金融及服務業發展。

....現在國際貨幣基金會不再只看名目人均所得,主要的比較標準,是以購買力平價(PPP)觀念,來衡量真正有效的所得水準。在這個標準之下,台灣的實質人均所得高達3.77萬美元,高居世界第20名,比居第27名南韓的3.12萬美元,高了近21%!

* 陸資轉抱歐洲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2800238.html

從技術、品牌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等方面正面臨增長瓶頸的大陸企業,其收購目標正從傳統的亞洲、美洲轉向歐洲,技術是歐洲企業最大的優勢。而過去高門檻的歐洲市場,現在因歐債風暴襲擊致使估值降低,對大陸企業也變得更富吸引力。

陸企感興趣的投資領域也愈加多元化,從傳統公用事業、高端工業製造業,甚至是金融服務業與中小型家族企業,都逐漸將目光轉向歐洲。

* 失落的斯洛維尼亞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2800236.html

目前市場擔心西班牙將是下一顆歐債未爆彈,殊不知與西班牙一樣飽受房市泡沫破滅之苦的斯洛維尼亞,恐怕也苦撐不下去準備向歐盟求援。普魯特感嘆地說:「我們本來過得很好,現在不知道明天會如何。」

* 愛爾蘭房市變法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2800347.html

愛爾蘭至今尚未從房市崩盤的陰霾中走出,這也促使愛爾蘭政府決定要放手一搏,打算在今年之內通過一項新法,鼓勵銀行大幅削減屋主每月的房貸繳交金額,以協助上萬名無力繳付房貸的屋主償還貸款。由於該措施爭議性高,至今尚未有任何主要國家願意大規模實施。

這項法案旨在透過降低屋主每月償付的房貸,以避免房屋拍賣潮發生。該不確定性已經籠罩了愛爾蘭房市多年。如果計畫奏效,將會對其他遭遇房市危機的國家,提供另外一個可行的解套方案。

fsj 提到...

澳洲躍起 拚全球10大富國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10.29

澳洲政府28日提出雄心勃勃的「澳洲之亞洲世紀」長遠計畫,力求擴大與中國及其他新興亞洲經濟體的交流,使澳洲在2025年躋身全球10大富有國家行列。

名為「澳洲之亞洲世紀」的全面政策藍圖為澳洲未來13年訂定系列目標,要在中國與印度現代化帶動全球經濟成長之際,抓住亞洲迅速崛起機會。

澳洲計劃在2025年之前把亞洲貿易產值占澳洲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提高至三分之一,高於當前的四分之一,其中特別著重與中、印的商業關係。

澳洲總理吉拉德表示:「亞洲崛起的規模與步調很驚人,具重大機會與挑戰。」她指出,澳洲長久來把亞洲視為「種族、軍事與經濟上的威脅」,但亞洲過去30年來發生巨大變革,「如今我們需要新的改變」。

吉拉德說,澳洲人均GDP至2025年應會躍升至全球前10名,加入卡達、新加坡、香港、汶萊、阿聯與美國行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澳洲當前排第13名。

吉拉德指出,中國、印度、印尼、日本、南韓與美國將是澳洲的重要夥伴,亞洲中產階級興起將為保健、老年照護、糧食與旅遊等產業帶來機會。

澳洲的目標還包括吸引更多亞洲投資並降低貿易壁壘,但未提出要修改外國投資法,例如加強審查海外國有企業的投資計畫。

這份藍圖聚焦於教育與商業。吉拉德指出到了2025年,澳洲學校體系將是全球5個最佳體系之一,並擁有10所全球前100大最佳大學。

未來所有澳洲學童將能夠學習華語、印度語、日語或印尼語。吉拉德宣布,全澳洲學校都將與亞洲學校合作,發展這4種「優先」語言課程。

吉拉德還表示,三分之一的資深公務員在2025年前「將擁有亞洲的深度經驗與知識」,但未詳述如何評估這些經驗與知識的程度。

澳洲財長史旺指出,亞洲將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生產與消費地區,亞洲經濟產值這個10年將超越歐洲與北美合計產值。

※ 相關報導:

* 南韓 新經濟勢力嗆辣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61218.shtml

南韓政府利用南韓流行文化的明星與娛樂經紀公司的行銷宣傳,向海外宣傳韓國文化。

報導說,南韓的行銷策略顯然奏效,赴韓觀光人數較先前1 年增加2成。另外,根據1份長達10年的研究顯示,每100美元的韓國流行文化輸出,即造就400美元的一般消費者產品(例如化妝品、電子產品或手機)輸出,原因是南韓文化與其產品的知名度與熟悉度提升。

* 彭博專欄/從江南Style看阿里郎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61212.shtml

今日南韓經濟成功令人敬佩,猶記得4年前避險基金才把南韓視為下一個冰島,但南韓非但未如冰島破產,也避開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南韓失業率目前為3.1%,不及美國一半與法國的三分之一。

....不過有形與無形的代價也伴隨而來。南韓上班族工作時數是全球最長,孩子的童年受到補習班與課後輔導壓縮,焦慮也迫使大學生搶破頭擠進主導經濟的家族式財團工作。同時,家庭債務日益攀升,大家都想過江南式生活。這解釋了Psy為何引起共鳴。南韓人逐漸明白快樂不見得伴隨國內生產毛額增加而來,Psy傳遞了對盲目崇拜的階級與財富的顛覆訊息....

* 景氣退潮日 投資科技時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102900346.html

以韓國為例,其政府對於科技研發預算的投入,並未受到金融海嘯衝擊之影響,反而加速提高科技研發預算占GDP的比率。韓國國家科技發展規畫,每五年制定綜合性的科技基本計畫,二○○三年即以科技創新為國家發展方向,二○○八年更以「建設韓國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富裕國的國家─GDP達三萬美元」為願景,並期望躋身全球前五大科技強國。在相關策略中更明訂到二○一二年韓國的研發投入將達到GDP的五%,為此,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規畫的明年度研究發展計畫總預算,約為十一兆億韓元(約三千億新台幣),占國家整體預算約四.九%,同時規畫集中培育主力基礎產業技術、創新及基礎服務等七大技術領域以及五十項重點技術,此皆顯示韓國在科技技術領域的策略規畫及投入研發資源之積極性與企圖心。

* 社論-九月景氣燈號好轉的虛與實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102900229.html

經建會於日前公布九月份的景氣燈號,台灣終於結束連續十個月的藍燈,轉為黃藍燈,並直抵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邊界,經建會官員看到這個超乎預期的結果,也以「喜出望外」形容。然而台灣的景氣果然已脫離低緩的情況嗎?恐怕未必。

....由於這項景氣燈號架構尚屬嚴謹,因此歷年來總能適時反映景氣的走向。惟這項景氣燈號的走向仍是建立在九項指標「年增率」的基礎上,也就是分數給的多寡,係取決於本月與上年同月數據的變化。在一般情況下,年增率可以有效排除季節因素而正確反映景氣的榮枯,但在非常態下,年增率會失真。什麼叫非常態?例如去年八、九月因麥寮工安事故使得工業生產、海關出口值連月下滑,在這麼低的比較基期之下,今年八、九月此二項指標的年增率升高,並不令人意外;再舉一例,日本去年發生三一一大地震,出口驟降,在這麼低的比較基礎下,日本今年上半年出口年增率高人一等,同樣也不足為奇。



◆ 悠遊金融卡 可望明年發行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2012.10.29

悠遊聯名卡(信用卡)發行多年,但市面上迄今沒有「悠遊金融卡」。銀行業者昨天透露,首張悠遊金融卡可望在明年2月發行,由於金融卡不具有離線加值的功能,適合學生族群申辦。

國內共有15家悠遊卡發行機構,包括中信銀、台北富邦、國泰世華、台新、華南、一銀、玉山、兆豐、合作金庫、永豐、聯邦、上海商銀、台灣企銀、萬泰、彰銀。不過,目前都僅發行悠遊信用卡。

金管會日前核准悠遊金融卡的發行,包括上海商銀、台企銀、玉山銀行等超過半數的悠遊卡發卡行都有意推出悠遊金融卡,預計明年第一季可望問世。

銀行業者解釋,持卡人在搭捷運時,如果出現餘額不足,也就是,悠遊信用卡卡的額度剩下不到100元時,銀行就會自動加值,單次加值金額為500元。另外,搭乘高鐵時,悠遊信用卡會根據不足的金額,自動加值500元,或是加值500元的倍數,例如不足的金額為600元時,就會自動加值1,000元。

但是悠遊金融卡不具有「離線加值(即自動加值)」的功能,也就是說,如果通過捷運閘門、餘額不夠時,民眾必須到捷運站旁的加值機,自行現金加值。

銀行主管說,悠遊金融卡因無法離線加值,雖然對大人來說,便利性可能降低,但適合學生使用,因為父母可將小額零用錢,存入子女悠遊金融卡帳戶
,小孩不用常常帶著現金或鈔票加值,但仍可搭乘捷運、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也可到便利超商小額消費,花錢有節制。

※ 相關報導:

* 兩岸貨幣清算本周生效 國銀搶推人民幣商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61207.shtml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本周生效,銀行業者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商機,除了加掛人民幣存、匯的牌告利率與匯率外,部分銀行更規劃推出人民幣高利定存,並針對高資產大戶推出人民幣結構型存款、雙元貨幣等商品。

fsj 提到...

報導富人逃稅 希臘編輯送法辦

中央社 2012.10.30

希臘雜誌「熱門檔案」(Hot Doc)編輯瓦克西瓦里斯最近刊出1份名單,列出2000多名逃稅的富人。希臘政府未依線索追查,反而逮捕瓦克西瓦里斯移送法辦。

希臘陷入嚴重債務危機後,國內外媒體都一再報導和批評希臘的稅政缺失。相關的討論令許多在政府厲行撙節措施下生活困頓的希臘民眾氣憤難平,怨政府未針對問題有所作為。

國家靠外援紓困,富人卻逃稅逍遙。希臘政府沒有決心處理逃漏稅問題,更加深它的負面形象。

瓦克西瓦里斯在公布名單的同時,也寄了1份錄影聲明給路透,說明他這麼做是基於記者職責,公布的是希臘部會首長隱匿的事實。

根據德國媒體報導,法國情治單位在2010年曾告知希臘,法國自2009年初開始調查歐洲人透過瑞士的銀行逃漏稅的案子,發現存戶中有不少希臘人。

當時希臘財政部長巴帕康斯坦迪諾(GeorgePapaconstantinou)要求當時法國財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提供資訊。法國政府交給巴帕康斯坦迪諾1張光碟。巴帕康斯坦迪諾聲稱交給稅務機構處理,可是目前光碟下落不明,案子也不了了之。

瓦克西瓦里斯的雜誌報導將希臘稅政混亂的問題再度端上檯面。面對媒體的追問,希臘財長斯圖納拉斯(Yannis Stournaras)已要求法國再提供1份當年的資訊來對照媒體披露的名單是否屬實。

多年來富人逃漏稅造成希臘政府的稅收損失,估計至少有數十億歐元。瓦克西瓦里斯公布的名單中包括有權勢的政治人物和富商。

希臘警方上週以「侵害個人隱私權」的罪名逮捕瓦克西瓦里斯。警方發言人告訴媒體,就涉及逃稅和洗錢問題而言,沒有證據顯示名單上的個人和公司違法。

※ 相關報導:

* 一堂有錢也上不到的經濟課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118&f_ART_ID=420160

課堂的名稱,乍聽之下令人有些摸不著頭緒:全球經濟與動物本能。「我所謂的『動物本能』,不是動物,而是人;人的本能行為,來自於自己無意間所產生的心理動機。」換句話說,也就是人性。



◆ 高收益債發行過熱 「垃圾」氾濫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2.10.30

隨著渴望高收益的投資人蜂擁搶進垃圾債券,垃圾級債信的公司也趁機大舉發債,專家警告市場泡沫已隱然成形。

據新興組合基金研究全球公司(EPFR Global)的資料,今年迄今投資人已投入破紀錄的490億美元在美國高收益債券共同基金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固定收益部主管魯斯納克說:「光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市場過熱。」他已在上月下修對高收益公司債的投資建議,從加碼降至中立。

魯斯納克說:「我們的高收益公司債投資1年報酬率就高達20%,但更多泡沫的跡象已漸漸浮現。」

他預期在聯準會維持低利率貨幣政策、和投資人追求高收益的情況下,垃圾債券市場將進一步膨脹。

狂熱的買盤已將垃圾債券殖利率壓至歷來最低的約6%。在2009年,美銀美林高收益Master Ⅱ指數的債券平均殖利率高達19.5%。

專家也擔心投資人承擔的風險超出預期,因為一些體質不佳的公司紛紛趁著市場火熱,大舉發行垃圾債,升高投資風險。

Peritus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葛拉馬托維奇說:「直到最近,公司債發行都限於高品質和特定目的的債券,但情況已開始改變。」

他舉煤礦業Alpha天然資源公司近日發行10%票面利率的公司債為例說,表面上10%利率似乎報酬很優厚,但若考慮煤業前景暗澹,其實風險很高。

雖然穆迪公司預期,美國高收益債券到2012年底的違約率可望維持與去年相同的3.5%,他建議投資人應保持審慎,選擇即使經濟惡化也能付息的公司。



◆ 311地震後 日企業垮了上千家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9日電】2012.10.30

去年日本發生311東日本大地震以後,給日本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據日本民間的的帝國Data Bank統計,因為受到大地震而破產的日本企業,已經超過1000家,是1995年1月發生的阪神大地震的3.4倍。

帝國Data Bank29日發布的調查結果,截至東日本大地震後1年7個月的10月26日,受地震影響而破產的企業已達1000家。

1995年1月17日發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同樣也給日本關西地區帶來重擊,不過當時破產的日本企業數量為291家,東日本地震的破產數是阪神地震時的3倍以上。

帝國的統計說,負債總額達到1兆2295億日圓(約4795億台幣),破產企業的正式員工有1萬6千人,若加上非正式員工估計約有2萬4千人。

從行業來看,製造業破產企業215家居首位,主要原因是銷售停滯和原材料採購困難,依序為為批發業206家和服務業205家。

※ 相關報導:

* 陸八行業 將大整併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63685.shtml

大陸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等九部委正在醞釀相關政策,推動鋼鐵、汽車、水泥、機械製造、電解鋁、稀土、電子資訊、醫藥等八大重點行業進行整併。發改委強調,未來將把「兼併重組」和「淘汰落後產能」作為新項目審批前提。此政策可能會牽動從事相關產業的台資企業的布局。



◆ 一年無薪水 法國防部緊急發薪

中央社 2012.10.30

法國國防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今天宣布一項3000萬歐元的緊急措施,用於解決1年多以來,因為電腦系統故障而延遲或無法支付軍人薪資的問題。

勒德里安除宣布這項緊急措施,並要求盡快修正Louvois資訊系統的故障,這個系統2011年3月開始集中支付法國的軍人薪資。

但從2011年10月起,Louvois新系統發生故障,使得陸軍13萬張薪資單發生延誤和錯誤。海軍隨後也發生問題,使得情況雪上加霜。

1年多沒有薪水,軍人的家屬們求助無門,決定在網上串連發聲,這些軍人的妻子以露背來抗議,她們還為夫婿打抱不平,在網上寫「為國家受傷,卻受到國家的背叛」。

勒德里安了解危機的重要性,所以自10月初以來,就要求一定要給這些軍人家庭每天370歐元的薪資,今天更宣布3000萬歐元的緊急措施,對於憤怒的法國軍人和他們的家庭而言,雖然來得太晚但也如大旱望雲霓。

fsj 提到...

社論-美國貧富對立帶給台灣的警惕與省思

【本報訊】2012-10-31 中國時報

美國大選即將投開票,經濟狀況仍是左右選局主因。景氣低迷、外貿預算雙赤字攀升、貧富差距擴大,都對現任政府極為不利。各項問題中尤以貧富對立,其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後果已撕裂美國的今日與未來。它的重要性可能遠超乎誰主白宮。借鏡美國的同時,我們發現台灣的近況相當神似,實在不能不多加警惕。

美國最富百分之一人口,擁有全國百分之四十的財富。近三十年來,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美國人所得成長一倍;收入最高的百分之零點一美國人資產成長兩倍,而中產階級的收入則停滯不前。強調階級流動、人人都有機會的「美國夢」已經變成神話。

美國已成先進國家中最不均者。有識之士如諾貝爾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早就警告當局若任由貧富矛盾激化,美國將走向分裂社會,且與第三世界經濟體愈趨相似,貧富不均問題終將對富人造成反噬。

美國不均度已經持續惡化幾十年。導致不均度上升的原因,大約可從雷根政府撤銷對金融部門的管制,以及賦稅系統累進幅度的下降為其濫觴。雷根的繼承者繼續走相同的路,以致於今天頂層百分之一富人,大概只繳所得的百分之十五,其平均稅率遠低於中等所得者。另外,目前資本利得稅竟比薪資稅率還低,所謂資本利得又常是投機獲取的利潤。換言之,美國的稅制偏袒用錢賺錢的富者,對於以勞力賺錢的中下階級則極不友善。

最不合理的是,財團賺錢時大呼政府管制應該鬆綁,遇有蕭條不景氣時又呼籲政府紓困。真正是「把利潤私有化,把損失社會化」,不公不義莫此為甚。

回頭檢視台灣,近年貧富差距拉大,廣義失業狀況(含無薪假、非志願性半職等)嚴峻,都是絕無僅有的。台灣社會雖沒出現「占領華爾街運動」,貧富族群也尚未尖銳對立,但是今天如不積極解決,明天就會後悔。

縮小貧富差距之道,經緯萬端,本文無法盡述。我們最急於呼籲政府的是,堅持稅制改革,為所當為;最急於呼籲企業的是,調高員工薪資,利人利己。

台灣稅收占GDP比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左右,不但遠低於歐美國家,也低於南韓。號稱資本主義櫥窗的美國,其稅收占GDP比率從頭至尾都高於「奉行三民主義」的台灣。再看經濟結構、發展方式與台灣極度相似的韓國。一九九五年之前,韓國稅收占GDP的比率都低於台灣。但是一九九六年之後,情況完全相反。稅收比率較高的韓國政府,令世人留有勇於任事的印象;稅收比率偏低的台灣政府,似乎瞻前顧後,左支右絀。

台灣的稅收比率偏低且每況愈下,可能與選舉頻繁有關。政黨為爭選票,競相減稅,置政府權責與公義分配於不顧。一九九六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大選,似乎影射著稅收比率下滑的節奏。尤有甚者,稅收的所得重分配效果照說應該高於政府移轉支出之效果。但是近年來台灣的所得重分配,大多仰賴政府移轉支出,而不是稅收。蓋因民主政治之下,發錢容易,收稅難。

明年元旦才要上路的證所稅,近日就被部分立委提案,企圖併入證交稅。股市冷、不景氣是提案者的藉口。相對於大量失業家庭,能夠投資股市者實在是幸運兒。稅率的高低實在與景氣、競爭力無關。請看高稅率的北歐國家,經濟既有活力,貧富差距又小。如何解決失業的急迫性與正當性,遠高於調動尚未上路的證所稅。財政部好不容易才通過上路的證所稅,絕對不該棄守。

企業主如果願意以長遠眼光,主動減少利潤,為員工加薪,不僅可激勵員工生產力,更可增加全體內需。當年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給員工加薪,就是要他們認真工作並且買得起福特汽車。

包括索羅斯和巴菲特,已有數百人聯名發起百萬富豪愛國增稅方案。他們說「美國善待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成功的基礎。現在我們要回饋,使這個基礎更堅實,也讓別人可以像我們一樣成功」。

但願台灣的富豪和企業家,也有這份氣魄與擔當。富者加稅,企業為員工加薪,立刻縮減貧富差距,也為明天的經濟復甦添加柴火。

※ 相關報導:

* 經濟成長率9度下修至1.05% 暫保1
http://www.udn.com/2012/10/31/NEWS/FINANCE/FIN2/7467429.shtml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第9度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1.05%,比原預估的1.66%大幅減少,此數字遠低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及國內各研究機構的預估。

* 天公作美 CPI保2%以內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10310049.aspx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預測,受天候平和及國內消費氣氛低迷等因素,預估今年CPI上漲1.93%,與8月預測持平,明年為1.25%。

* 9月製造業景氣回跌
http://www.udn.com/2012/10/31/NEWS/FINANCE/FIN2/7465979.shtml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天公布9月景氣動向,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0.29點,在連續兩個月上揚後回跌;服務業則是88.76點,較八月微升。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仍「抓不到方向」。

* 談救經濟 財長:不能再減稅了
http://www.udn.com/2012/10/31/NEWS/FINANCE/FIN2/7467480.shtml

財政部長張盛和指出,GDP和稅收並無關聯性,強調今年稅收仍勉強可達到預算目標,但他也坦言,「不能再減稅,也不能發債了。」強調台灣已是「輕稅簡政」的環境,已經沒有挽救經濟的減稅工具,也無再發消費券的財力了。

張盛和表示,台灣已無減稅工具,過去4年已經減了很多稅,目前已達輕稅簡政的環境,所以不能再減稅,而可融資餘額離債限3%多,剩下3400多億元,發債流量管制也差不多已到上限,不能再發債,所以已積極努力活化資產。



◆ 貿協:美重視台地理及貿易力量

中央社 2012-10-31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表示,台美簽署「太平洋商貿合作計畫」(PBI)意向聲明書,顯示美國看中台灣的地理位置及貿易力量,及對開發大陸市場有高度興趣,台美可共同合作。

外貿協會與美國商務部海外商務服務處(USFCS)今天共同簽署「太平洋商貿合作計畫」意向聲明書,王志剛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做以上表示。

王志剛說,美國希望把台灣變成對亞太地區、中國大陸的樞紐或平台,擴充這些地區的貿易。

王志剛說,簽署PBI,顯示美方對台灣地理位置、貿易力量的重視,美方會派貿易訪問團訪台,台灣也會請廠商與他們溝通,這對台灣貿易相當有利。

王志剛表示,其次,美國對大陸市場很有興趣,而外貿協會在大陸地區舉行許多展覽會,只限制台灣本地產品參加展覽會,如果美國產品想要跟台灣產品一起進入大陸促銷,應該到台灣投資,共同合作。

王志剛指出,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宣布,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及明天(1日)起台灣將正式納入赴美免簽證計畫中,台美關係有更大突破,今天簽署意向聲明書,將更強化雙邊貿易及經濟合作。

※ 相關報導:

* 陸製品=劣質品 越南改進泰國貨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4/112012103100191.html

越南媒體報導指出,因目前在越南市場銷售的中國商品「質量差」,逐漸遭到當地消費者抵制,而這正好給泰國進口商提供機遇。據稱,現在「泰國製造」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已頂替了「中國製造」在越南市場的地位。....越南網並報導稱越南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抵制,突顯出一個問題,即單靠「低價」並不會贏得人心。

* 康師傅鬥統一 無間道翻版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2103100115.html

在大陸一片「反日」風潮下,康師傅與統一2大台資食品廠也中槍,康師傅日前被媒體爆出具日資背景,大踩民眾接受底線,引發股價重挫,康師傅高層大力反擊,指出握有證據可證明幕後主使是統一中控,並已採取法律行動,雙方爭議白熱化。專家雖稱2者或和解收場,但陸媒冷眼看待台資2大食品巨頭之爭,笑稱雙方正活生生上演電影《無間道》戲碼。

* 兩岸聯展史上最大鈔票 一張陸拾億圓
http://www.udn.com/2012/10/31/NEWS/READING/REA8/7466653.shtml

中國貨幣史上最大面額的紙鈔面額有多大?而台灣貨幣史上最小面額的紙鈔又有多小?一項別開生面「匯通天下─從錢莊到現代銀行」特展將為眾人解惑。

永豐金控與大陸最大的民營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共同主辦的「匯通天下」特展,首次彙集兩岸公私機構典藏的六百卅九件金融遺珍,十一月三日起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呈現跨時空的金融風華。

fsj 提到...

亞洲公司治理 台灣名列第6

中央社 2012.11.01

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指出,根據最新公司治理調查報告,台灣在11個亞洲資本市場中排名第6。在亞洲864家企業中,台積電公司治理水準居冠。

美國商會今天邀請蘇廷翰(Peter Sutton)演講「公司治理:台灣與亞洲的發展」。蘇廷翰表示,里昂證券(CLSA)每2年會與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共同發布公司治理調查報告。

根據最新(2012年度)調查結果,在亞洲11個國家資本市場中,新加坡、香港、泰國排名前3名,日本、馬來西亞並列第4名;台灣則是第6名,較上次調查下滑2名,領先印度、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和印尼。

他指出,台灣近幾年公司治理進展緩慢,但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企業常把資金浪費在多角化經營,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在於配息率高,有助公司治理和股東權益的提升。

以個別企業來看,蘇廷翰表示,在亞洲864家企業中,台積電公司治理水準居冠,領先澳洲金礦商紐克雷斯特(Newcrest)、日本東京瓦斯(Tokyo Gas)、三菱電子(Mitsubishi Electric)、匯豐控股(HSBC)、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等企業,主要勝出原因是財務健全、技術先進和照顧股東權益。

※ 相關報導:

* 阿原肥皂 將擴大攻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7469181.shtml

迅速崛起的手工皂品牌阿原肥皂明年戰號將吹響大陸,要在大陸設立據點、深耕品牌,未來與台資代理商多樣屋的關係亦將升級,從「阿原在多樣屋」變成「阿原在大陸」;不過仍要將製造鏈留在台灣,給小型供應商生存的機會。

....才成立7年的阿原肥皂進入大陸已有4年,談起這塊市場,江榮原稱花了不少心力探索,不過卻沒吃到什麼「苦頭」,在大陸經營反而比台灣更輕鬆,他說:「大陸人很欣賞我們,對產品也非常放心,阿原肥皂在對岸很吃香」。

....他解釋,大陸消費者的思維很簡單,只想在充斥市面的「爛」東西中找好產品,只要他們抓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跟你走」。他認為,大陸人的心其實很柔軟,願意單純相信能提供「幸福」的事物,即使很短暫。



◆ 觀察站/政策懸而不決 殺了GDP!

【聯合報╱記者林安妮】2012.11.01

主計總處大砍全年經濟成長率(GDP)至百分之一點零五,幾乎砍到快「破一」。

台灣經濟表現差,或可歸咎於國際經濟情勢疲弱,但今年以來,多項政策懸而未決,導致台股市值白白蒸發、民眾消費信心重挫,政府未成助力,反成GDP殺手。

這些懸而未決的政策,包括在第二季空轉,導致台股交易值銳減的證所稅,早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爭議,與目前仍延燒的軍公教與勞保退休金問題等。這些政策不確定性,均重挫民眾當下投資與消費意願,也造成日後吃掉GDP的苦果。

主計總處預估,因歐債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在短期內恐難明顯反彈,高度仰賴外貿的台灣,要靠拚出口拉抬GDP ,恐力有未逮。外需因素難掌控,國內投資與消費,要靠自己,在GDP已陷入小數點保衛戰時,一丁點政策失誤,都會對GDP成長造成嚴重衝擊。

此外,與同屬出口導向的亞洲四小龍相比,不論是環球透視、國際貨幣基金或是經濟學人最新預估,台灣GDP預測均敬陪末座,由此也凸顯我國產業結構與產業競爭力,必須盡快調整、提升,為日後全球景氣復甦,先卡好位置,做好準備。

※ 相關報導:

* 美股恢復交易 未如預期震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69186.shtml

逾百年來首度因天候因素連續2天休市的美股31日恢復交易,儘管分析師預期開盤就會大幅震盪,但美股道瓊指數開出小紅盤,盤中拉回至平盤附近,不過蘋果與臉書股價挫低拖累那斯達克指數早盤小跌。

* 美東重創 執行長改在客廳辦公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469352.shtml

忘掉會議室吧!這星期在美國東北部活動的公司執行長都在客廳辦公。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珊蒂颶風來襲造成交通中斷與停電,執行長都隨機應變,並在颶風過後讓公司盡快恢復正常營運。

* 蘇州訂單 大量流向東南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69243.shtml

外貿景氣不佳,蘇州製造企業大量訂單流向東南亞,目前企業開出人民幣3,000元(約為新台幣1.44萬元)的月薪已難留人,江蘇外銷企業表示,江蘇省政府已經推出了新一輪穩定外貿增長的扶持政策,但更希望推出不占用現金流的政策,也望各項政策能儘速落實。

* 人行行長出書/重量級著作 檢視金融危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69153.shtml

第一財經日報指出,這本厚達500頁的新書,彙整了周小川對於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觀察、分析與應對的探索,收錄周小川在不同場合的演講、公開發表的文章、媒體訪談稿等文稿,共45篇。其中,有24篇為首度公開。



◆ 無薪假人數 大幅增加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11.01

景氣低迷,無薪假持續增溫。勞委會今天公布最新無薪假通報數據,截至10月底為止,實施無薪假企業47家、通報人數2859人,等於半個月再增加10家廠商,新增通報人數815人,不但是連續五次呈現增加趨勢,更創今年增加人數最多紀錄。勞委會表示,實施無薪假公司多數為電子製造業。

無薪假近二個月新增人數達2312人,顯示無薪假逐步加溫中,後續發展令人關切。經濟景氣不佳,主計處昨天九度下修GDP到1.05%,讓今年第四季景氣前景更趨悲觀。勞委會公布的無薪假數據觀察,也從今年第三季開始由降轉增,8月底開始微增58人後,一路增加,而且增幅加快。

今天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為止,無薪假通報家數新增10家,新增通報及實施人數都是815人,是今年以來最高增幅。自今年以來,無薪假人數直到8月底開始增加,此後每半個月增加人數分別是58人、409人、581人、449人,今天增加到815人,總計二個月新增無薪假通報人數達2312 人,讓勞委會開始提高警覺。

勞委會認為,從趨勢來看,無薪假的確呈現增加現象,但是否會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愈到年底新增人數愈快,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 相關報導:

* 57萬大學畢業生失業 10萬人選擇「啃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469679.shtml

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80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沉重的就業壓力。

fsj 提到...

貧血式成長 慎防物價往上衝

【聯合報╱記者姜兆宇/台北報導】2012.11.02

今年經濟變成「貧血式成長」,主計總處九度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僅勉強「保一」;物價膨脹率控制在1.93%,逼近2%的警戒區。主計總處官員昨天說,經濟成長率的確偏低,台灣雖不至於陷入「停滯性通膨」,但仍應密切關注物價。

當經濟陷入停滯,物價、失業率仍往上衝,便稱為「停滯性通膨」。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物價膨脹率達2.95%,讓全年物價拉警報。

主計總處官員昨天說,目前失業情勢已經緩和,預測第四季物價膨脹率也將回落到1.87%,明年全年則再降到1.25%,不能說是停滯性通膨。

官員表示,早期台灣每年經濟成長率動輒5%,因此物價膨脹率就算達3%,民眾還是沒有太大感覺;現在經濟低度成長,薪資又凍漲,只要物價上漲1%,大家都會「哀哀叫」。

值得注意的是,鄰國日本在1990年代初期,因為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出現「失落的十年」,十年間,土地、股票等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民間需求萎縮,物價雖持續下跌,平均經濟成長率不及1%。反觀今日的台灣,經濟成長有氣無力,是否將重蹈日本覆轍?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歐債風暴已漸緩,加上出貨轉佳,第四季將是今年的旺季;然而,美國與中國大陸面臨政權交班的變數,廠商仍抓不到方向,預期接下來半年,經濟表現將是「平平的」,大家不用太擔心通膨,「停滯才是難關」。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則說,台灣經濟仍處於很長的隧道,不僅看不到光,而且還一直往下走,完全沒有反彈的跡象;目前微幅的經濟成長都是基期性和季節性的,不算真成長。

新聞辭典》停滯性通膨

所謂停滯性通貨膨脹,簡稱「停滯性通膨」,是指經濟成長停滯的同時,失業率及物價卻反向飆高。

在1973到1974年,因中東戰爭影響,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世界各國物價因石油價格上漲的壓力而大幅躍升,廠商無法即時調整,經濟進入衰退期,失業率大幅提高;美國在1970年代也歷經失業率、物價年增率高達兩位數。

停滯性通膨會讓一國的經濟政策陷入兩難。例如,如果央行降息,貨幣供給增加,可解決經濟成長停滯的問題,但貨幣供給增加恐造成物價上漲壓力;若央行升息,降低貨幣供給,雖能抑制通膨,因為投資的資金成本增加,可能妨害經濟成長。

理論上,政府無法透過貨幣政策同時解決兩個問題,所以才會造成更複雜難解的經濟困境。

※ 相關報導:

* 美經濟「大四喜」 成長動能強
http://www.udn.com/2012/11/2/NEWS/WORLD/WOR2/7471624.shtml

美國10月消費者信心升至4年高點,零售商10月同店銷售優於預期,9月營建支出攀至近三年最高,就業數據也報佳音,在在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動能增強。

* 美亞製造業走出谷底 歐美股勁揚
http://www.udn.com/2012/11/2/NEWS/WORLD/WOR2/7471700.shtml

美國10月製造業景氣意外加速擴張,亞洲製造業景氣也有起色,包括台灣、南韓、印度都回升,中國官方數據更恢復擴張,代表經濟最糟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

* 大陸通膨風險 明年更嚴峻
http://www.udn.com/2012/11/2/NEWS/MAINLAND/MAI3/7471625.shtml

多家機構預測,10月份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可能繼續保持在2%以下,整個第4季物價漲勢都將保持溫和,但導致物價上漲的因素開始累積,因此明年通貨膨脹的形勢可能比今年更嚴峻。

* 北市百貨商圈店面 拉警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229/122012110200109.html

國內經濟亮紅燈,北市各主要百貨商圈店面租金及空置率也拉警報!根據《住展雜誌》最新調查,北市百貨商圈店面租金出現明顯下滑,與去年相較平均下跌達1至3成,店面空置率更不斷攀高,有些商圈的店面空置率更攀至3成高點。

* 大城打形象 台商賺錢靠二線城市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2110200182.html

最近剛在集團內部創立第二品牌的上海永和豆漿董事長林炳生就表示,上海、北京的營運成本太高,尤其是房租,好地段奇貨可居,但卻都是幫房東打工,辛苦一年,能賺錢的店相當有限....倒是名不見經傳的內陸城市,爆發出強大的消費力讓人驚訝;林炳生就舉例,他的加盟體系中,山西省陽泉市的一個單店,每個月的營業額就超過一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山東縣城棗莊店也是屬於業績良好的地區。

* 巴菲特 加碼押注美國房市
http://www.udn.com/2012/11/2/NEWS/WORLD/WOR2/7471598.shtml

投資大師巴菲特掌舵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加碼押注美國房市復甦,同意與布魯克菲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成立新合資企業,並掛上波克夏的金字招牌來營運。....美國住宅服務公司執行長佩提耶(Ron Peltier)說:「我們在全美各地面臨存貨嚴重短缺,房價回漲加上超低利率,讓我們看到房市持續好轉。」



◆ 證所稅不宜緩徵

【經濟日報╱社論】2012.11.02

證所稅復徵明年即將上路,但最近立法院傳出緩徵證所稅的聲浪,甚至醞釀提案修法。部分朝野立委認為這波台股量縮價跌現象,並非只因國際因素,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未慎選時機,以及大戶怕被「查稅」和資金曝光,從而導致中實戶離開台灣股市轉向港、星開戶才是主因。

但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開徵證所稅得來不易,施行細則等子法規已完成修訂,並將展開證所稅相關宣導,協助券商、業者與投資人瞭解證所稅相關規定,對投資人作「最有利的解釋」,也預設「防弊條款」,投資人若藉股權移轉或其他虛偽安排不當避稅,國稅局得依法查稅;但也保證證所稅上路後將有「二不查」,選擇設算扣繳者不查、核實課稅舉證成本並誠實報稅者也不查。換言之,財政部已經做好準備,有信心明年一定如期上路。張部長並以「飛機已在跑道滑行,就要起飛」來形容現況,認為開徵證所稅對股市的不確定因素已經消除,暗示立法院提案修法再改變課稅方式,股市將重新經歷衝擊。

持平而論,證所稅復徵的最後版本是立法院決定的,實施初期的前兩年採取雙軌制,投資人可選擇設算扣繳,或次年5月自動核實申報。選擇設算扣繳的投資人,在出售日之前一交易日台股收盤指數未達8,500點者,設算比例為零;8,500點至10,500點,每1,000點範圍訂定自0.1%遞增至0.3%的設算比例。目前台股離8,500點尚有一段距離,因此,就「時機」而言,當初立法院已經為大多數的投資人設定了「時機」的門檻,應無「時機不對」的問題。而就擔心「查稅」部分而言,選擇設算扣繳者,在扣繳證所稅後就已經了結申報義務,與查稅完全無關。

因此,立委們擔心的問題,應是指少數採取核實課稅申報者,包括當年度出售興櫃股票在100張以上者;IPO前取得之股票,於上市櫃後出售者(但不包含屬101年底前IPO之股票以及個人每年所持有該年度IPO承銷取得在10張以下);以及104年起增納的全年交易額超過10億元的大戶。但依財政部估計,證所稅開徵後受影響投資人僅1萬人,可歸類大戶者不超過1,000人,則受影響的人數應是少數。

就減輕查稅的衝擊而言,財政部已經依法訂定查核成交價格、成本及費用認定相關辦法,建議財政部儘速公布,經過相關主管機關、稅捐機關、會計專業人士和業者討論之後,釐清查核的合理範圍,排除投資資金來源和去處等「投資隱私」資料,並確定徵納雙方可資遵循,即可化解疑慮。

就事論事,證所稅的突破在於建立相對公平的所得稅制度,立法院應該尊重自己當初所做的決定。現在台股低迷的情勢並不比國際股市差,因此立委可能還需要提出證所稅和股市量縮價跌關連的證據,來說服社會大眾,才有緩徵的合理性及說服力。事實上,在國際因素方面,美國大選後財政懸崖可望有較明確的解決方案;歐債問題應該大致穩定下來;大陸新領導人上任後,經濟刺激政策可望加速進行;另外,原物料及能源價格大致持穩,這些因素相對有利於未來經濟前景,投資人大可不必太過悲觀。而關心的立委們如果擔心實施後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則可等到實施一兩年後有實際的資料之後,再檢討如何修訂改進也不嫌遲。

當然,政府在推動證所稅如期上路的同時,也應提出刺激景氣和健全股市的具體措施,例如吸引外商投資、公股金融機構選擇績優股進場投資,國安基金在符合一定特殊情勢時進場維繫信心等,也有助於排除證所稅跑道上的障礙。

fsj 提到...

宏達電殺破2百元市值蒸發近9千億

【鐘惠玲/台北報導】2012-11-03 中國時報

昔日股王宏達電又落難!在蘋果與三星夾殺下,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股價,昨日摜破二百元關卡,跌到剩下「一字頭」,以一九七元作收,創下七年半以來新低;與去年四月為一千三百元股王相較,短短一年半內,宏達電市值由最高一兆餘元,崩跌到昨天僅剩約一千七百億元,打二折還有找,蒸發達八千九百多億元,相當於近十六棟台北一○一大樓造價,也是近二年上市櫃公司市值蒸發最高企業。

由於市場盛傳宏達電十月營收恐怕不到二百億元,昨天股價一度跌停為一九四.五元,終場下跌十二元,成交量爆增至四.二六萬張,其中外資賣超三千六百張,已是連三賣。昔日股王宏達電,現已剔除台股前十名高價股名單內。

由於市場對宏達電估計第四季營收僅六百億元大失所望,還有法人評估不排除會出現單季虧損,甚至外資更喊出宏達電目標價最低只剩下一百元,影響市場氣氛,展開大逃殺,但本周股價連創二根無量跌停後,本周三戲劇化地爆量收紅。

當外界以為有買盤支撐,宏達電應可喘口氣止住跌勢時,昨日午盤突然豬羊變色,迅即跌破二百元,跌到一字頭,最低更遭砍殺至跌停。收盤雖然逃過亮綠燈命運,但跌幅仍逾五%。

宏達電是台股重要觀察指標股,兩度攻上千元股價,第一次是二○○六年四月時,第二次則是二○一一年二月到七月之間,當時還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一舉推上台灣首富寶座,更是台灣最具影響力女企業家。尤其去年四月時,宏達電股價還攀登歷史高峰一千三百元,市值高達一.○六兆元,僅次於台積電,風光一時。

短短一年半內,宏達電股價溜滑梯,與顛峰相比,只剩一成五,主要是基本面業績不佳影響。

不過,有分析師私下說,宏達電可能遭到過份打壓,宏達電日前在法說會表示,新機種陸續上市,將可挹注成長動能。

※ 相關報導:

* 彭博資訊專欄/5大地雷 恐爆破多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73815.shtml

【經濟日報╱席林(A. Gary Shilling)】2012.11.03

投資人目前對貨幣及財政寬鬆政策的歧見越來越大,加上全球經濟疲軟,市場情況已相當不健康,我稱此種現象為「大斷鏈(Grand Disconnect)」。

這種情況遲早會結束。方法之一,是透過全球經濟迅速擴張。一些投資人即指出,最近美國房價走穩便是復甦的開端。但我對此相當懷疑。美國及其他國家民間部門正大幅降低財務槓桿比率,歐洲北部與南部間的緊張關係遲遲未解,及中國大陸由出口導向轉型為靠內需帶動,均顯示各種「高風險性」的投資,將會因經濟成長萎縮且動盪而告崩潰。

市場可能會出現一場震撼,來改變多頭的看法。以下我列出幾種可能的情況。

* 歐元區製造業 連15月萎縮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10300178.html

根據金融研究機構Markit周五指出,受到產能與新訂單雙雙下滑的影響,歐元區10月製造業景氣,連續第15個月陷入萎縮,這也引發了外界對於歐洲央行可能將再度寬鬆貨幣的預期。

* FSB點名 四大銀須強化資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73858.shtml

代表20國集團(G20)協調全球主管機關因應金融海嘯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首度提出大銀行應該增資的比率,德意志銀行(Deustche Bank)、花旗集團(Citi)、滙豐控股(HSBC)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需比其他銀行提列更多資金。

FSB 1日公布28家「大到不能倒」的最新銀行名單,包括花旗在內被列為全球系統性重要的4家銀行,核心資本適足率可能須比法定最低門檻高2.5個百分點。

* 取代美國 陸躍居巴西主要供應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74410.shtml

巴西政府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已取代美國,成為巴西商品最主要的供應國。

* 名家-我看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110300451.html

今年9月初,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出版了《新結構經濟學:反思經濟發展與政策的理論框架》。這本書是林毅夫在世行任職期間,研究考察開發中國家快速工業化和貧困地區發展滯後的原因,對比中國的快速成長,提出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書中檢討傳統結構主義、依賴主義、「華盛頓共識」,建構新結構經濟學理論,為開發中國家和國際發展機構的政策制定提出了一個新的領域和方向。



◆ 日工商會:台日企業 已成對等夥伴

【聯合報╱記者姜兆宇/台北報導】2012.11.03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二○一二年白皮書昨天出爐,白皮書中指出,台、日企業的合作關係已從過去的「日本主導」,轉變為互補互惠的「對等夥伴關係」;如此凸顯全球金融、經濟結構重新洗牌後,台、日企業合作關係也進入嶄新階段。

白皮書指出,過去台、日企業往來是「日本主導」,例如日商在台設置加工廠、組裝廠或代銷營業據點,日商委託台商製造生產,以及台灣企業向日本採購關鍵零組件等。

但近幾年來,台日企業合作已發生重大變化,以往「日本下單、台灣製造」情勢丕變,日前台灣鴻海集團以「合作夥伴」身分,計畫入股日本夏普集團,驗證台日企業合作已轉變為「對等夥伴關係」。

而針對無法獨自在海外發展、卻具備高度技術能力的日本中小企業,白皮書建議,可與擁有中國大陸及其他海外通路的台灣企業攜手,拓展海外事業。

白皮書指出,台、日的零售餐飲業已經合作進軍大陸及東南亞,近期希望推動台、日的資訊服務與數位內容進一步合作。

至於無法獨自在海外發展、卻具備高度技術能力的日本中小企業,白皮書也建議,可以與擁有大陸及其他海外通路的台灣企業攜手,共同拓展海外事業。

另外在台日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日本對台灣的投資金額為二點一億美元,台灣對日投資九點四億美元,約是日本的四點五倍,台灣企業資力、財力雄厚,打破過去日本企業「多金」的迷思。

經建會副主委吳明機說,台日企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日本製造」代表高品質、優良品牌,日本具備先進的技術及研發能力,若能結合台灣強大的生產力、製程成本優勢及高科技產業鏈,必能提升雙方的產業競爭力。

今年六月電費調漲,白皮書也指出,在亞洲中,台灣的水電仍屬低費率,這是台灣競爭優勢,希望未來能持續穩定供應。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台日中「黃金三角」成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73969.shtml

日本,曾經是台灣企業亟欲模仿、合作的典範;而今,台灣與日本都陷入貧血式經濟成長的陰霾,成了「難兄難弟」,台、日企業要重返昔日的輝煌,進軍大陸、甚至全球市場,各自努力已經不夠,必須互補互惠才能前行。

* 抗韓流 台日機械業大結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473916.shtml

面對韓國迅速崛起,台日產業合作加快腳步進行。台灣區機器公會理事長徐秀滄2日表示,機器公會已和日本機械振興協會達成共識,雙方將簽訂合作備忘錄,加強台日機械產業合作、技術交流,同時鼓勵日本機械業來台投資設廠。徐秀滄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雙方預計在明年3月台北國際工具機展舉行簽約儀式。徐秀滄強調,台日兩國關係日趨緊密,尤其日本包括電子、3C及工具機等,近2年也逐漸感受韓國的強烈競爭,因此「聯日抗韓」有其市場需求性。

* 東京風向球-日本平和堂 不放棄中國市場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110300442.html

日本媒體連續報導平和堂從被迫關門、花了一個半月整修、到重新開幕過程。日籍幹部在示威活動中躲在飯店足不出戶,結伴外出時擔心被認出是日本人而不發一語,決定重新開幕後如何與受損廠商溝通重新設櫃,為員工做心理建設等等,讓人印象深刻。

....夏原表示,許多人都勸他撤退,還有日本顧客傳電郵要求平和堂將大陸的店收掉,但他認為不能不顧大批在家待業的中國員工,加上湖南高級官員也保證,會保護平和堂、不讓類似事件重演,因此他決定再相信中國一次。

...有些在日本企業工作的中國勞工在反日示威後失業,但平和堂在歇業的一個半月期間內,員工的薪資仍照常支付,因此沒有員工離職,員工還主動協助清理暴動後的賣場。此外,雖有受損的中國廠商嚇得不敢再設櫃,但也有廠商說,他們公司能有今天的成長是拜平和堂之賜,因此決定與平和堂攜手共度難關。

fsj 提到...

林毅夫倡紙黃金作全球儲幣

【記者黃佩君/綜合報導】2012-11-04 旺報

前世界銀行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2日在北京表示,若要防止新一輪金融危機重演,亟需改變目前以美元為主的世界貨幣體系,並建議發明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發行的「紙黃金」作為全球儲備貨幣體系。同時,日前他公開重申,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會受全球影響下滑,但不會崩潰且仍有成長空間。

網易報導,林毅夫2日在北京1場研討會表示,世界需要新的貨幣體系避免危機再度發生。現有以美元為主的貨幣體系導致經濟資源分配不均,美國過度消費並濫行寬鬆政策,世界各國過度依賴美元作為貨幣儲備,造成這個機制。

人民幣沒有被低估

對外界認為人民幣被低估是全球經濟失衡禍首,林毅夫回應稱,失衡問題在2002年浮出水面,而中國次年的貿易盈餘比1997年金融危機時還低;既然1997年的人民幣值被認為高估,在貿易盈餘較低的2002年不可能幣值反被低估。

林毅夫強調,美國才是造成世界經濟不均衡的元凶。美國透過布列敦森林體系將美元打造成全球儲備貨幣,但美國聯準會(Fed)屢次執行寬鬆貨幣政策,固然擴大美國消費需求,但也造成全球貨幣連帶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人民幣升值,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會取代中國的出口地位。

林毅夫說,當前的貨幣體系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形成雙輸局面。他認為,應倡議IMF發行「紙黃金」做為全球儲備貨幣,打造各國貨幣與「紙黃金」形成固定匯率的貨幣體系,以解決金融危機。

看好大陸增長潛力

這個體系將擁有紙幣的靈活性,能夠提供金融所需的足夠流動性,不會造成金本位的通貨緊縮問題,同時仍可保持全球匯率穩定。

林毅夫也於同日在媒體論壇表示,中國經濟成長下滑是因「3駕馬車有2駕減速」。在這種貨幣不穩定的狀況下,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採行寬鬆政策將導致經濟泡沫化;中國卻於2008年即開始宏觀調控,因此投資速度下滑很正常,加上全球危機導致出口下降,只剩下消費這1輛馬車還有動力。

然而他認為,中國仍有發展中國家的後發優勢,經濟增長潛力仍大;若政府開支能用於基礎設施,投資仍可提升經濟成長。亞洲4小龍與日本當年都可維持7.6%到9.2%的平均成長20年,他相信中國也還有20年8%的增長潛力。

小靈通

林毅夫對「紙黃金」的構想

1.紙黃金應發行多少,將依據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公式。

2.各國可以保留本國貨幣,但必須與紙黃金建立固定匯率,匯率調整需要IMF的允許。

來源:《財經》雜誌

※ 相關報導:

* 專欄作家薩夫特:陸恐轉向消費導向型經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75560.shtml

消費在中國經濟成長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吃重,路透專欄作家薩夫特認為,這或許表示中國正在轉向可以持續更久的消費經濟模式,「這種轉型是非常必要的」。中國經濟7%到8%的中速成長趨勢已經形成,只要消費需求能夠有效釋放出來,就有可能支撐未來10年7%~8%的中速增長。

* 南韓負債規模逼近3千兆韓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32012110400455.html

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截至今年6月底,包括政府和企業、家庭的負債規模總額,高達2962兆韓元。

* 日科技廠慘賠 策略錯誤是禍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75181.shtml

上周夏普(Sharp)、Panasonic和Sony等公司公布巨額虧損的財報時,投資人幾已聽不到抱怨匯率的聲音,取而代之的是對策略錯誤的檢討....不過高盛銀行分析師渡邊崇說,日本消費電子巨頭仍有許多賺錢的事業,只要削減或縮小表現不佳的部門,就可望扭轉營運頹勢。

* 越南的成長瓶頸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10400248.html

經過20年的發展後,越南即將掉入所謂的「中所得陷阱」,意即薪資與成本的增長大於生產力成長。政府當局矢言透過金融改革、打擊貪污與公部門組織再造來克服瓶頸,只是這些措施恐需好幾年才會看到成效,進而加速外資撤出,轉至像菲律賓與印尼等成長較快的東南亞國家。

* 選後美股 留意「財政懸崖」變數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74942.shtml

財政懸崖(Fiscal Cliff)最早是由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所預警,年底美國政府減稅優惠到期,國會將啟動減赤機制,明年美國財政赤字將直線下降,如懸崖一般。



◆ 藍中央委員諫馬 財長:萬萬不可緩徵證所稅

【聯合報╱記者陳乃綾/台北報導】2012.11.04

國民黨昨天舉行四中全會,中央委員連勝文、蔡正元、邱復生等十二人連署提案「暫緩證所稅」,當面向馬英九總統建議「先拚經濟、再求分配」。身兼中常委的財政部長張盛和現場回應,「萬萬不可」緩徵證所稅。

連勝文的特助、中央委員徐弘庭代表提案人上台發言說,馬總統應重新思考是否暫緩實施證所稅,還呼籲國民黨立委支持立委孫大千的提案,合併證交、證所稅,並提高證交稅率至千分之三點五。

徐弘庭說,股市受到證所稅影響而量縮,證交稅也連帶短收三百多億元,今年全年短收更預計達五百多億元,台股量縮,雖然其他資本市場也有相同情形,但台灣股市屬於淺碟型市場,流動性不足會造成流動性陷阱,外資若對台灣市場產生疑慮,未來也不會到台灣來投資。

徐弘庭甚至撂下重話,當面對馬總統說「只有你的敵人才會希望證所稅實施,因為他可以一路罵到二○一六年」,點明證所稅效應恐影響下屆總統大選選情。

馬總統當場並未對此表態,而是指示張盛和直接回應。張盛和重申實施證所稅的決心,他指出,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被課徵到證所稅,且股市量縮,原因包含國際內外的政經環境及民眾預期心理,證所稅不是唯一因素,「今年剛好是國際股市大空頭,沒有證所稅的國家,股市下跌比我國還多」。

張盛和說,證所稅在立法階段時,市場出現不確定因素,導致成交金額一路下跌;今年七月立法通過後,成交金額則一路上升,證明不確定因素消失後,股市便會逐漸回穩。

他說,距離證所稅上路只剩兩個月,相關子法措施都已「箭在弦上」,若現在還要修法緩徵,股市不確定因素恐怕會起死回生,股民將再度陷入恐慌。

張盛和還激動表示,當初立法通過時,有人抨擊執政黨「玩假的」、根本課不到稅,現在又說證所稅會「動搖國本」,「這是矛盾的言論」,希望各界支持證所稅如期上路,彰顯執政黨的決心和能力。

※ 相關報導:

* 九降風:GDP吹出的警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475432.shtml

....不論降了幾次,連續下降是事實,降幅很大也是事實,從去年八月首次預測的百分之四‧五八迄今,已下修三‧五三個百分點,雖非歷來最大降幅,但也是名列前位,顯示今年主計總處的預測不準,而且是很不準。

* 台灣抱著金飯碗在討飯?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475254.shtml

經濟的活水何在?舉一個主政者常引用的事實即可概見。每當民眾指責政府施政績效不如人意,抱怨經濟情況惡劣,主政者就會辯駁:某某機構評比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名列亞洲前茅,某某機構又評比台灣的投資環境亞洲第一。

....這個矛盾凸顯出一個事實:台灣抱著金飯碗在討飯!因而如何有效利用這個金飯碗就成了當務之急,也是讓貧血的成長血壓回升、活力充沛的關鍵所在。

* 經濟黑暗期 Outlet逆勢展店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475212.shtml

景氣低迷,百貨業業績不彰,但以過季商品為主的Outlet(暢貨中心)業績卻逆勢成長,北部最大Outlet禮客昨(3)日宣布,未來2年將擴大內湖店營業面積、並在台中開新店,讓總店數倍增至4店;全台最大的義大世界購物商場也要在高雄增設新店。

fsj 提到...

社論-台灣經濟走緩不只是景氣循環問題

【本報訊】2012-11-05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調降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至1.05%,這已是去年八月以來連續九度下修。經濟成長如此之低,雖是受全球景氣拖累所致,惟台灣競爭優勢下滑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這一年來全球遭逢歐債危機,使得剛走出金融海嘯的美、歐又失去成長動能,影響所及,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台灣也受波及。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去年八月預測全球經濟成長3.6%,但日前已下修至2.5%,持平而論,台灣經濟成長率會持續下修,實屬必然。

不過,這些日子不少人把焦點放在主計總處預測數連八降、連九降這件事,經濟預測的準度固然該檢討,但這裡有遠比預測更重要的事該關心,那就是何以台灣經濟表現和預期會出現這麼大的落差。猶記得去年此刻,政府還不斷強調環球透視、亞銀都認為2012年台灣經濟成長會居四小龍第一,但一年後的今天再看看環球透視、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測,赫然發現台灣的經濟成長在四小龍裡已是敬陪末座。

依IMF最新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1.3%、韓國2.7%、新加坡2.4%、香港1.8%;另依環球透視十月報告,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也同樣在四小龍居末。而據主計總處日前的預測,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更僅1.05%,比國際機構預測數還要差。要論這一年來經濟下修幅度,自然是以台灣最為嚴重,這說明同樣受全球景氣循環的影響,台灣所受衝擊要遠比其他國家來得嚴重。

政府官員面對台灣經濟表現不佳,每每以歐債危機等全球景氣低緩加以詮釋,但何以同樣面對景氣低緩,南韓前三季的工業生產仍成長2.1%,日本成長1.6%,台灣卻衰退1.5%?何以前三季日本、南韓出口僅微幅下滑0.5%、1.5%,而台灣卻下滑近4%?這說明台灣今年經濟表現欠佳,除了可歸責於全球景氣循環之外,台灣經濟競爭力走下坡當是更重要的原因。

「台灣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出口好壞對台灣經濟影響至鉅,而台灣這些年來除了有產業過度集中的困境之外,更有出口價格頻頻走跌的危機。這兩項原因如果不能改善,台灣的經濟將永遠只能在全球景氣循環裡加碼擺盪,永遠只能在全球景氣低緩之際,面臨比日、韓更蕭條的局面。」2001年網路泡沫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如此,2012年歐債危機亦是如此,這幾乎已是台灣的宿命。

台灣產業過度集中於電子資訊已非新聞,近四年政府不斷宣示要改善這個結構,但並未見到絲毫成效。這樣的產業結構使得去年台灣出口產品裡有四成集中於電子與資訊產品,但我們的競爭對手南韓,其電子與資訊產品僅占出口兩成,其餘船舶、汽車、石化產品也都各占一成,家電、紡織也各有一席之地。韓國均衡的產業結構,使得南韓不致受單一產業循環的衝擊,以今年上半年為例,當半導體、面板、手機出口連月下滑時,汽車出口卻大幅成長16%,汽車零組件成長10%,機械設備成長10%。兩相平衡,讓南韓出口不致像台灣出現如此大的跌幅。

台灣除了產業過度集中衍生出經濟動盪的局面,另一個更大的困境是貿易條件一年不如一年。國際上通常以出口物價指數除以進口物價指數來衡量貿易條件(term of trade,TOT),這項數據愈高就代表出口價格相對提高,出口相對價格提高則廠商的收益增加,廠商的收益增加則一國薪資才能明顯成長。但遺憾的是,「自2005年以來台灣貿易條件持續惡化,當南韓出口物價指數由100升至111、德國由100升至110、美國由100升至124,台灣卻由100降至99。在進口農工原料價格大漲之下,這一期間台灣的TOT由100降至74。試想,貿易條件惡化,經濟動能如何提升?」

台灣雖擁有兩岸經濟發展的優勢,但在產業過度集中、貿易條件轉壞之下,優勢無從發揮。在過去兩岸還未三通,兩岸情勢緊張之時,不少人認為只要三通,透過兩岸貿易投資的合作,即可解決台灣經濟停滯的困局,惟兩岸直航已經四年了,兩岸各類經貿合作不可謂不多,但台灣經濟的困局依舊未解。我們認為,「台灣這四年來確實自兩岸經貿交流獲致了一些成長動能,不過台灣經濟成長最根本的問題包括產業結構過度向電子產業傾斜、貿易條件逐年惡化,依然未獲改善,以致如今台灣經濟成長落居四小龍之末。」

全球景氣這一年多來確實相當低迷,但何以如此景氣寒冬,美、日、韓、星等國仍有2.0%以上的成長,台灣卻連保一都如此辛苦,顯然這已非景氣循環所能解釋,這自然也不是吸引台商回流、大量進用外勞所能解決。歸根結底,唯有從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改善貿易條件、平衡產業結構的方向研提政策,才是正辦。

※ 相關報導:

* 回流膨風? Q3西進更加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5/today-fo1.htm

就算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但我國上市櫃公司錢進中國竟持續加速,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上市櫃公司第三季單季匯往中國的資金仍高達三百六十一億元,比第二季的兩百六十八億元,持續增加近百億元。

第三季錢進中國最主要的產業仍是電子業,達二百五十一億元,比重將近七成,其中光是鴻海一家,第三季匯出的金額就達六十七億元....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開放下,第三季營建業匯往中國的資金明顯增加....

* 投資大戶 重返歐元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76663.shtml

歐洲央行(ECB)遏止債務危機的舉措,挽回了市場信心,國際大型投資人已開始重返歐元區,儘管市場並不認為這場危機已經終結。

晨星法國公司(Morningstar)執行長貝伊說,外國投資基金9月起已重返歐元區股市,是「2011年2月來首見」,同時也再度開始買進義大利和西班牙公債。

* 南歐企業 靠新興市場「續命」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76661.shtml

在歐洲與開發中國家勢力均衡改變之際,許多在本土難以籌資的南歐企業正靠著在新興市場的子公司延續命脈。

西、葡與義大利等國的企業正在出售拉丁美洲資產,考慮讓拉美的子公司上市或在當地籌措新資金。上述舉措可減輕歐洲母公司的壓力,也引起信評機構與拉美的中小投資人注意。



◆ 和去年10月相比 香蕉漲幅高達113.63%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11.05

胡蘿蔔、蔥、木瓜、蒜頭漲幅也達七成多至五成九 農委會:10月已回穩,11月會更便宜。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食物類漲幅最大,和去年10月相比,香蕉漲幅高達113.63%,胡蘿蔔、蔥、木瓜、蒜頭的漲幅也達七成多至五成九。農委會表示,因為6月豪雨及颱風接連侵襲影響,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但10月價格已經比9月大幅回穩,預估11月復耕的國產農產品陸續收獲,價格會更低。

今天台北市場休市,根據昨天台北果菜市場資料顯示,特級香蕉每公斤批發價50元,去年同期僅21元;而特級胡蘿蔔每公斤52元、青蔥(三星蔥)80元,比去年同期胡蘿蔔僅14元、青蔥42元,高三倍多和近一倍。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蘇茂祥表示,去年一整年台灣很平靜,沒有颱風也無豪雨,但今年6月接連豪雨,農產品復耕不及,加上7、8月陸續有颱風侵襲,不少農作物受損,造成農產品價格上漲。以香蕉為例,香蕉是一年生作物,今年受災要等明年才有,因此價格居高不下。

此外,胡蘿蔔和青蔥都需要3至4個月才能復耕完成,現在三星蔥已經是產季末期,緊接著秋冬盛產的西部北蔥、粉蔥陸續上市,蘇茂祥表示,現在新上市的北蔥、粉蔥一公斤僅30多元,「市場買菜又恢復送蔥了」。

※ 相關報導:

* 10月又漲 外食物價回不去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77588.shtml

懶得煮飯,吃外食嗎? 那得付出越來越高的外食費用成本。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以來家外食物 (外食)價格上漲2.27%,即使蔬菜水果的食材價格逐漸回穩,但外食物價具有僵固性,價格漲了之後通常是回不去了。

fsj 提到...

全球公債今年都看漲 4年來首見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2.11.06

儘管各國債務升高被認為是抑制全球經濟成長的罪魁,但從美國到德國、甚至是債券市場規模2倍於經濟規模的日本,全球各地普遍出現政府債券供不應求的狀況。

彭博和歐洲金融分析師學會聯盟追蹤的26國公債市場,預料今年將出現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見的全面上揚。今年迄今這些市場的漲幅最高的是葡萄牙的47%,最低的是日本的1.78%。

經過數年藉由支出提振經濟努力後,各國政府在央行採取壓抑債券殖利率的新措施和通膨增速減緩的同時,已開始控制債券的發行。美銀美林的全球主權債券市場指數追蹤的債券以票面價值計算,今年迄今增加7.3%,為2005年以來最小的增幅(2005年債券面值減少3.7%)。

芝加哥Bianco研究公司策略師西蒙斯指出:「世界各國較長期政府債券多頭市場的趨勢仍未改變。」

根據美銀美林的指數,自2007年年中以來,加上利息再投資的主權債券總投資報酬率已達31%,而這段時間裡,追蹤全球股市走勢的MSCI AC世界指數,計入股息的跌幅為4.2%。此外,追蹤24種商品價格走勢的標普GSCI總回報指數則下跌21%。

儘管今年以來股市已上漲13%,但面對各國央行史無前例的刺激經濟力道,投資者還是願意以較低的利率持有公債。美銀美林的指數顯示,政府債券的平均殖利率已從去年12月31 日的1.76%,下降到1.44%。

Smith & Williamson投資管理公司全球投資分析師奎奇說:「我們仍面對沈重的通縮壓力,同時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都維持極低利率的政策。」



◆ 大陸地方債 危機再起

【林建山】2012-11-06 旺報

在穩成長的國家政策前提下,中國國家發改委在2012年9月初,又批准了總投資規模超過人民幣1兆元的重大投資項目;所有的鐵公基建設投資項目,中央所擬提供配套資金不到15%,絕大部分投資資金都需要地方政府來承擔。大陸地方政府2012年7月至9月藉由「穩成長」名目的投資計畫,據不完全統計,光是11個省市的規畫總額就高達人民幣20兆元;依目前地方財政狀況,難以支應如此龐大的投資,馬上將面臨極大規模的資金缺口。此一舉債建設可能引爆中國型債務危機的問題,引起國際矚目。

2012年以來經濟走緩,造成大陸地方政府收入展望嚴重不樂觀:財政收入及土地出售,可謂是地方政府的最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已都面臨大幅下滑挑戰。2012年上半年近4成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根本都未達到全年目標的一半,例如,黑龍江僅及全年目標的34.6%,重慶市則僅達48%。

土地出讓收入,更因為中央嚴格房市調控出現「斷崖式」下挫;2012年上半年,大陸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人民幣6525.98億元,較2011年同期遽減38%,縮水4000億元。財政部也點出,2012年前7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兆3490億元,也下降了27.1%。前8個月,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10大城市,財政收入累計年成長率,從年初的17.3%降為14.1%。

最近,銀監會強調地方債務可以控制的樂觀態度已有所轉變。首先是,地方債務風險的確被嚴重低估了,在2012年2月間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1.8兆元貸款劃歸為優質貸款,是一項錯誤,導致一些銀行將政府補貼等開支,納列為項目現金流計算,而嚴重低估了投資風險;其次是,35%的地方平台債務,在2012年陸續進入償債高峰期,總額大約在人民幣4兆元左右,比起2011年之祇有2兆元到期的狀況,足足躍增一倍以上。

但因為很多地方政府貸款的本金,根本都無力償還,以至許多銀行業者已經開始展延地方債務的期限,用以避免違約潮出現;而地方政府也紛紛要求能夠延長貸款的「展期」。基本上很多地方政府過去一向靠土地出讓金,以及公路收費等基建項目來籌資;但中央政府近來明令取消了一些公路的收費,並且要求地方政府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和土地灌溉,乃又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地方政府推出穩成長投資計畫的20兆元資金缺口,加上既有地方債務規模12.5兆元,合計地方債的「或有債務規模」已經高占中國GDP的69.1%的驚人水準。最近大陸政府內部報告分析,2013年七、八月分中國將爆發經濟危機的說法,地方債的濫發與堆高問題,當然是其重要論據。中央政府刻正積極打算解決地方債問題。北京當局已經下令,4年內不許地方政府再發債;同時,也積極用刺激消費措施,想讓國民拿存款出來花費,國民存款相當於中國GDP的50%。

當然,對於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處置,大陸政府應該會採取很務實的作為。目前,既已限制了新的發債與新的貸款;即使無法奏效,還可以另以人民幣貶值方式,讓鉅額債務變少,同樣足以消解地方債風暴的再起。或許在可預見期間內,地方債風暴危機,還不至於真會危及中國經濟的根基。(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 相關報導:

* 經改/經濟要換血 危機?轉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7479306.shtml

....在「穩增長」政策下,遏制經濟過快下滑短期最見效的做法是放貸款,但這樣做,通膨就在後面等著。其次,「輸入性通膨」壓力始終存在。美國和西方國家還繼續印鈔票,刺激復甦,鈔票印多美元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就得上漲,形成「輸入性通膨」,導致高成本時代到來,進一步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膨」。包括土地、房價、原材料、能源、環保和稅費,都成了高成本的推手。

通膨長期化後,意味大陸老百姓的財富在縮水,生活水準相對下降;財富在不同階層轉移,意味貧富差距擴大;而部分產業發展成本上升,也造成經濟發展環境惡化。

* 社論-難怪經濟很難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110600402.html

....歐美國家一向尊重市場機制,少有訂定產業政策者,在政策思維上,他們認為政府官員不見得比直接在市場裡的廠商更懂得產業趨勢,不宜也無能為廠商決定資源配置方向。亞洲國家包括日本(二次戰後)、韓國、中國大陸及台灣等政府,則相對熱衷於訂定產業政策,或對特定產業提供特殊優惠。然而,以台灣而言,早期積極扶植汽車工業、前些年力推「兩兆雙星」產業,就成果而言,都不是成功的政策。

既然產業政策具有「不成功便成仁」的風險,而且需要較長時間才看出成效,執政當局何不直接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來刺激景氣,以擴大內需來填補出口衰退的缺口。台灣經濟之所以很難搞,實在是因為總體經濟的兩大政策工具都已經無法使用,這是政府部門說不出口的秘密。

在貨幣政策方面,我國的金融市場資金寬鬆到幾近浮濫,央行已經發行超過6.5兆元的定存單回收銀行的爛頭寸,五大銀行放款平均基準利率低到2.89%,中央銀行的重貼現率也低到1.875%,無論是利率或是貨幣數量都沒有再寬鬆的空間。因此不能再寄望央行,像其他新興國家以降息或採量化寬鬆來刺激景氣。

在財政政策方面,政府未償負債餘額已經超過近三年GNP平均值的37.5%,快要接近公共債務法所定的40%上限。因此政府部門重大建設計畫,若不具自償性,大都很難被通過。此時要財政部舉債或減稅,採行寬鬆財政政策刺激景氣,更是難於上青天。

由於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兩大總體經濟政策工具已經停擺,難怪經濟這麼難搞。可是我們真的要勒緊褲帶,等到「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成功嗎?凱因斯有句名言:「等到長期,我們都已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那該如何呢?立委諸公既能在3天內將不當津貼修改並法制化,何不快馬加鞭修改公共債務法,將40%的上限提高,例如提高到60%(類似歐元區的上限),如此寬鬆財政政策的空間就出現了。非常時期若沒有非常作法,經濟要搞好很難。

fsj 提到...

觀念平台-沒有正義 就有危機

【葉家興】2012-11-07 中國時報

「不給糖,就搗蛋」(Treat or Trick)是萬聖節的孩子用語。在研究大蕭條與金融海嘯起因的共通之處時,學者的發現也可以用類似的語句描述:「Justice or Crisis」(沒有分配正義,就有經濟危機)。

在美國經濟學會出版的《經濟文獻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的論文中,三位學者亞金森(Anthony B. Atkinson)、皮科提(Thomas Piketty)、賽斯(Emmanuel Saez)研究近百年的美國稅收紀錄,發現在一九二八年和二○○七年,最富裕的美國人手中的財富都達到了頂峰,例如最富裕的一%人口,擁有接近國民總收入的四分之一。而在分配相對平均的一九五○~一九八○年代,這個比例只在百分之十上下。

經濟危機爆發前的特徵之一,就是國民財富的越來越高比例,像「巨大的抽水機」一樣,被抽到了少數人手中。財富過於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中產階級非但無法分享經濟成長果實,反而因炒高的房價和商品價格而致購買力不足。當整個社會購買力不足,生產過剩和資本過剩就難以避免。

大蕭條前數年,大量資金在華爾街投機;與金融海嘯前數年,大量資金在房地產市場駐足類似。泡沫的甜美,使財富不斷向上層累積,因而炫耀性消費充斥。然而泡沫的苦果,卻由所有人概括承受,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大量失業、衣食匱乏…。

歐巴馬如果不是打著「變革」的旗號上台,人們可能不會對他有太大期望。然而他在任四年,股市迭創新高,失業率卻居高不下;「大到不能倒」銀行愈來愈大,稅制不公連超級富豪巴菲特都不好意思。四年來,上層依舊功利投機,金融和原物料炒作肥了少數,卻讓中產者備感壓力。金融海嘯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奢華享樂與飢寒交迫並存的荒謬,又改變了多少?

歐巴馬所任命的伯南克,將惡化分配的非常態貨幣寬鬆政策常態化,以為華爾街領軍,實體經濟就會跟隨。殊不知,卻是為下一次危機搧風點火。一般人用了無效辦法,早就改弦易轍,另謀他途;但在伯南克眼裡,如果量化寬鬆無效,表示劑量不足。

柏南克日常進出的伊寇斯大樓,是以聯準會在大蕭條年代的主席伊寇斯(Marriner Eccles)為命名。他是貧困摩門教移民之子,年輕時曾遠赴蘇格蘭當傳教士,後來回到美國經商有成,成為富甲一方的資本家。他在一九三四年陰差陽錯成為聯準會主席之後,在位長達十四年,期間卻拋棄資本家身分,積極捍衛普通民眾的福祉。他認為大蕭條的起源正是富裕階級財富的大量累積,使得其他人購買力下降。因此他所建議的經濟計畫中,就包括對富人課更高的所得稅和遺產稅,以控制資本累積和防止過度投機。

這段歷史,除了歐巴馬和柏南克應該反思之外,也值得台灣的經濟執政團隊反思。產業結構升級,沒人會反對。然而美國近三十年的經驗顯示,產業升級並不能保證普通人的實質薪資提升。稅制扭曲所造成的財富向少數人集中,不斷擴大的不公不義,才是金融危機和薪資停滯的罪魁禍首。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



◆ 希臘大罷工 全歐擬串連跟進

【黃文正/綜合報導】2012-11-07 中國時報

希臘工會六日發起四十八小時全國大罷工,企圖阻止國會通過新撙節案,造成全國海陸空運輸停擺,銀行、學校和公家機構也歇業。儘管執政聯盟有部分議員持反對意見,但國會仍可望在七日通過此案。另外,不滿財政緊縮傷害勞工權益,歐洲工會聯盟(ETUC)擬於十四日發動全歐大罷工,除希臘、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工會,法國和比利時工會也打算加入。

希臘總理薩瑪拉斯領導的執政聯盟中,在國會擁有十六席的「民主左派」已表態反對撙節案,加上「泛希臘社會運動黨」至少有五名議員拒絕背書,在總共三百席國會議員中,薩瑪拉斯僅掌握略過半數的一百五十四席。但預料希臘國會七日將通過此案,並因此獲「三巨頭」同意撥放新一筆三百一十億歐元紓困金。

希臘政府計畫透過縮減支出和其他改革,在二○一六年之前,削減一百八十五億歐元預算,措施包括:刪除公務員兩個月年終獎金,削減軍人、外交官、醫師、法官和教職員薪水,將法定退休年齡從六十五歲提高至六十七歲,以及削減月領退休金,領取逾一千歐元(約台幣三萬七千元)者,削減比率將從五%提高至一○%。

希臘兩大工會六日發動全國大罷工。在首都雅典,數萬群眾走上街頭抗議,與全副武裝的鎮暴警察對峙,場面緊張。這是希臘兩個月來第三場大罷工。不過,自二○○九年連連罷工迄今,希臘民眾從未成功阻止國會通過任何撙節案。

希臘政府懇求人民接受新撙節案,以避免國家破產,被迫退出歐元區,並堅稱這是最後一次陣痛。不過,希臘小老百姓顯然已受夠了。依靠退休金過活、六十五歲的梅塔克薩波洛(Anais Metaxopoulou)憤怒地說:「他們真該下地獄。他們應該問我,被迫到教堂乞食是什麼感受?我平常連蒼蠅都不會傷害,但我很樂意扭斷他們的頭。」

五十歲的建築工人迪墨斯賽努斯(Vassilis Dimosthenous)失業已十個月,他無奈地說:「有人必須告訴他們,已經沒剩什麼可削減了。他們已讓我們的日子過不下去,如果年輕十歲,我一定會遠走他鄉。」

※ 相關報導:

* 英德9月工業衰退 比預期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81852.shtml

英國6日公布9月工業生產衰退幅度超越市場預期,引發第4季經濟能否維持成長的疑慮;德國9月工廠訂單則創下1年來最大跌幅,顯示經濟成長趨緩,促使企業減少投資。

* 澳利率不變 匯價應聲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81823.shtml

澳洲央行6日意外宣布利率維持不變,理由是全球經濟回穩支撐大宗商品價格,有助推動澳洲成長。澳元應聲漲抵5周高點。

* 劉憶如:2020亞太將成全球消費主軸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482810.shtml

前財政部長劉憶如認為,金融海嘯促成亞洲覺醒,未來消費形態將改變,2020年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消費主軸,消費力最強的族群,企業界應該合作,共同尋找亞洲中產階級的喜好,這將是未來50年市場主流。她提到韓國崛起,華人力量應結合起來面對。

....她說,過去亞洲人一輩子辛勤工作,收入都儲蓄起來,購買外債,等於借錢給歐美人購買我們生產的物品,亞洲人在賺錢、歐美人在消費,不但消費還倒帳。為什麼亞洲人不把收入用在自己身上?經過金融海嘯,消費形態將出現非常大的變化。

fsj 提到...

經濟爛攤子 美國人不敢思變

【聯合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編譯任中原/七日電】2012.11.08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對手羅姆尼一路緊咬過程中,六日晚間驚險連任;美聯社分析說,美國經濟不好,歐巴馬還能連任成功,主因美國民眾在不穩定的年代,寧可選擇一位自己了解的領袖,而不願將前途交給一個陌生的有錢人。

民心拒(懼)變,決定了羅姆尼飲恨的結局。「經濟學人」雜誌說得更白:「美國可以做得更好,但我們寧可跟認識的魔鬼打交道(the devil we know)」。

歐巴馬在選戰過程中承認美國經濟的確不夠好,但他一再告訴選民,這是因為當初他從前任總統小布希手中接下爛攤子,面臨三○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不過,他也說服選民美國經濟已逐漸從谷底反升,不管是股市表現、經濟成長率,就連失業率都連續兩個月低於百分之八,美國正往好的方向走,不應中途換手。只是,昨天開盤重挫的美國股市並不給面子,馬上把選民拉回經濟不佳的現實。

此外,羅姆尼在一場小型募款餐會中,提到有百分之四十七的美國人自認為受害者,只等著政府照顧,而這些人無論如何都票投歐巴馬,因此他不會關注這些人。

「百分之四十七」言論,成了主導這場「中產階級代言人」與「拚經濟的CEO」選戰的重要關鍵。為了淡化羅姆尼對經濟選民的吸引力,歐巴馬陣營一開始就將羅姆尼這位身價預估達二點五億美元、堪稱是美國史上最富有的總統候選人,形容為不知民間疾苦的有錢人。

僅管羅姆尼事後認錯,但選民對他那種只懂得幫富人減稅、不體貼中下階層的的刻板印象更加難以抹滅。

颶風珊蒂在選戰倒數關頭狂掃美東,讓歐巴馬有機會讓從候選人的身分恢復為總統,利用救災機會搶占媒體版面;加上受創最深的紐約州、紐澤西州首長都肯定歐巴馬表現,包括原本中立的紐約市長彭博撰文力挺歐巴馬連任;羅姆尼的大樁腳、紐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更讚揚歐巴馬救災表現,不但對歐巴馬形象加分,也凸顯民主黨主張的「大政府」和共和黨的「小政府」差異。

最後,俄亥俄州的十八張選舉人票是歐、羅兩人勝負關鍵。俄亥俄州有八分之一的工作機會和汽車業有關,但羅姆尼在二○○八年十一月投書「紐約時報」,寫了一篇「讓底特律破產」的文章,注定他在俄州落敗的命運。

原本羅姆尼已拉近差距,選前卻打出一支克萊斯勒(Chrysler)的部分生產線將移到中國大陸,汽車工人將失業的廣告,結果被踢爆根本沒這回事,引發當地選民反感;全美最大的「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主席金恩因此跳出來痛批羅姆尼,最後讓羅姆尼輸掉俄州,選舉大勢底定。

※ 相關報導:

* 腳步要快! 歐巴馬四年內必做三件事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484689.shtml

三件已經確定要改變的事,一是二○一四年即將生效的「平價醫療法」,讓美國成為幾乎全民皆有健保的國家。

二是加強金融管制的「陶德─法蘭克金融改革法案」,華爾街得向現實低頭,接受更嚴格的監督。

三是增稅,布希的減稅法案在今年底就到期,歐巴馬曾承諾對富人不繼續減稅,如果他能履行承諾,表示他可能直接讓年收入廿五萬美元以上家庭的所得稅率恢復原先的水準,或是與國會商定妥協案。

....放眼未來,在增稅細節、縮減開支、與伊朗攤牌等事項上,歐巴馬勢必面臨更多的對立與和解,多位評論家指出,他必須在對立與和解之間更堅定。

* 解決財政懸崖 共和黨願合作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485301.shtml

美國大選終於告一段落,可是「財政懸崖」的巨輪持續滾動。共和黨籍眾院議長貝納7日表示,如果民主黨願意刪減、調整社會福利措施,他願意和民主黨總統歐巴馬協商預算,避免美國墜落懸崖,但增稅免談。

* 資金避險 美元匯價續看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84538.shtml

歐巴馬連任美國總統,美元7日盤初漲至2個月新高,主要因金融市場把目光轉向美國的財政懸崖,擔心經濟復甦受威脅,加上中國和歐洲經濟情勢不明,預料美元匯價可能繼續攀升。

....國會的情勢若沒有改變,投資人可能考量到財政懸崖對經濟造成的風險,以及全球復甦受到的威脅,更傾向尋求資金避風港,讓9月以來持續獲得支撐的美元變得更具吸引力。

* 西班牙自救 傳將變賣宮殿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85533.shtml

消息人士透露,西班牙政府考慮求售位在馬德里商業區核心地帶的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小宮殿,西國計劃求售100處優質房地產以籌現度難關。



◆ 5重點發展產業 勾勒新願景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則宏/北京七日電】2012.11.08

中共十八大將於8日上午登場,胡錦濤在交棒前對大陸未來整體發展勾勒出什麼願景,備受矚目。據悉,十八大新聞中心從3日至7日安排媒體前往參訪的文創、動漫、數位內容、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預估將會是未來大陸重點發展及扶持的產業。

胡錦濤在5年前的十七大所發表的報告中,曾提出包括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等經濟發展策略。

雖然十八大今天才登場,但十八大新聞中心11月1日已開始運作,而且從3日起至7日,每天都安排不同的參訪行程,包括首鋼老廠區改造而成的文創園區、動漫遊戲城,與節能環保有關的漢能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清潔能源項目、仁創科技集團的「科學用砂治沙」項目、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

此外,還安排中外媒體前往製作「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的數位影像設計公司-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有大陸「全國生態文明城市」之稱的河北省霸州市,以及天津高科技研發創新示範區等地區參訪,並體驗大陸自主開發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列車。

據了解,十八大新聞中心安排的這些特定採訪項目,都會是大陸未來將重點發展或扶持的產業。

北京大學企業商學院研究中心主任賴偉民指出,十八大後,大陸在經濟領域除將持續推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以及重振實體經濟。他認為,對於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將提出進一步的財稅金融等一系列政策予以重點扶持。

在昨天舉行的十八大會前記者會中,對於大陸經濟發展前景,十八大新聞中心主任蔡名照表示,大陸「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切實落實好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加強政策的預調和微調,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特派記者陳東旭、林克倫/北京7日電】中共十八大新聞中心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蔡名照被問到兩岸關係時表示,當前協商的重點仍然是經濟合作,特別是要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後續協商,爭取早日取得成果。

對於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蔡名照表示,從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的組合來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是好的,經濟增速趨於穩定,並正在繼續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

※ 相關報導:

* 新領導反腐 料拿澳門賭場開刀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2110800131.html

五光十色的澳門,極可能在大陸領導換屆後光環不再。中共十八大前夕反貪聲浪四起,外界推斷大陸新一代領導人的反腐長征即將上路,第1站就是拿有墮落天堂之稱的澳門賭場開刀,屆時兩地資金閘門愈栓愈緊,經濟大多仰賴博彩業的澳門恐怕深受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