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3

學術界的承繼與創新

◆ 彭明輝/學術界的承繼與創新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979817.shtml

【聯合報╱彭明輝】2013.06.22

劍橋大學新生訓練時,系主任的致詞簡短有力:「你們來這裡的目的是要將既有知識的邊界往前推,而我們的目的就是協助你們進行這項工作。」

學術界的本務就是探索未知,開拓知識的新疆界。但是行遠必自邇,創新的第一個動作是充分了解既有知識,承繼前人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邁進,而非閉門造車。可惜,學術界已經走火入魔,急於創新而不再認真承繼前人的智慧,往往誤把閉門造車當作是獨步全球。

「閉門造車」常被譯成reinvent the wheel,意思是說:人類花了數千年的經驗和智慧去改良車輪,你如果還對過去一無所知地從零開始發明,絕對不如先吸收過去的經驗與智慧,再求創新的可能。

承繼與創新原本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近數十年來歪風漸盛,許多學者為了沽名釣譽而抄捷徑,專門研究新穎而容易發表的題目,不肯花工夫去吸收前人的智慧。因此,愈是眾人熟知的成熟領域愈少人研究,卻使得這些領域變得愈來愈少人知道,甚至鮮少有人知道。在這趨勢下,前人的智慧逐漸流失,愈來愈多的閉門造車被當作新穎的重大發明。滾動的石頭無法累積出厚實的苔蘚,只求創新而不承繼的結果,學術界變得愈來愈新穎而淺薄,跟流行服飾業越來愈神似。

針對這股歪風,歐美學術界德高望重的前輩從六○年代就開始激烈批評,可惜不敵世風日下。工學院的理論跟工業界的現實條件愈來愈脫節,經濟學界的計量模型太理想化而違背現實,這些批評之聲不曾斷絕,但歪風卻日益昌盛,只因屈從的人容易發表論文而成名,而不肯屈從的人很難出頭,只剩少數堅持到底的卓越學者在對抗具有壓倒性多數的「時髦學者」。

傳統不必然要悉數被繼承,裹腳布就是一例。積體電路大幅取代真空管,也不需要為此懷舊、惆悵。但是新穎不必然就是進步,過去的經驗和智慧有許多值得承繼,甚至必須承繼之後才能往前邁進。機械工業如此,電機工業如此,核能工業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核電工業的使用者與後進國,我們的核安主要仰賴對先進國家既有經驗和知識的累積,承繼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創新。台灣核工學界卻似乎不知道八○年代學界熟知的「蓄意洩壓」,也不知道「斷然處置」的洩壓速度遠遠超過美國核管會所建議的速度,或者OECD核能署的警告:不當洩壓可能造成零組件與設備的故障,甚至提前引發氫氣爆。這個案例顯示:國內學術界的獎懲制度過分重創新而輕承繼,以致誤導學術界背離台灣的真正需要。

產業界求創新,甚至渴望徹底擺脫過去的「破壞性創新」,因為這樣的獲利比較豐厚。但是跨國企業壟斷各種重要的專利,新進國家若集中資源去求突破,很容易造成資源壟斷與過度集中。反之,如果積極承繼歐美的既有知識與技術,就可以促成產業升級,成功地擺脫新興國家的競爭與糾纏。

突破跨國企業的專利地雷困難而代價高,通過承繼以求產業的普遍升級就容易很多,也符合發展「中堅企業」的策略。在這失業率高漲而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每個國家各有其不同的生存條件與現實,學術界必須在承繼與創新之間有符合社會需要的拿捏,才不負國人與學子的期望。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 熱門話題-12年國教 「勸學」才是重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3062200436.html

【張森富/台北巿(大專教師)】2013-06-22 中國時報

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時,本應先有深刻的理念論述為前導,才能把握方向,避免在枝節問題中打轉。然而,最近政府在推動十二年國教時,卻看不到清楚的理念論述。例如,十二年國教並非義務教育,和九年國教並不相同,那麼為什麼稱為「國教」?又為什麼由國家負擔學費?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必要性何在?一般民眾搞不清楚,政府官員也講不清楚。所以,才會淪為在排富門檻上討價還價。

隨著經濟發展,國人生活改善,也較有能力負擔子女的教育費,但不可否認的,仍有少數人因家庭經濟因素而輟學,而有更多的人,雖沒輟學,卻必須辛苦半工半讀、背負學貸壓力。如果政府是體諒這些學子的艱辛,想使所有學子,不分貧富,至少在求學的立足點上是平等的,而推動十二年國教,即使每年花幾百億,仍值得去做。

十二年國教最主要的意義乃在於「勸學」。只要是有心求學的學子,在接受完九年國教之後,都應該可以得到政府十二年國教免學費的鼓勵。



◆ 國中師管秩序 自創「班級紅綠燈」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8/20130622000927.html

石文南/台北報導 2013-06-22 中國時報

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國中部教師黃韋欽(見左圖,石文南攝),運用「總體經濟學景氣對策燈」概念與統計方法,自創班級紅綠燈,透過記錄每節課的上課狀況,從統計數據中檢視班級秩序現況與趨勢,決定班級的管理風格及走向,其創意獲今年班級經營成果「特優」。

黃韋欽原擔任數學、電腦及生活科技的科任老師,某一班導師因病請長假,班級秩序與共同價值觀逐漸喪失,同時,產生導師代理不易、每周換不同代理導師連續一個多月,班級處於不穩定狀態,學校最後找到黃韋欽擔任導師。

黃韋欽去年十一月自創「班級紅綠燈」,從每一天到每一節都關心孩子。一開始有學生在背後罵、更有負面留言,抗拒緣於溝通不足,他逐步化解疑慮。

他說,綠燈代表狀況良好,黃燈尚可,紅燈不佳,採用統計計算日、周、月平均,及CV波動值等,包括早、午時段與班級秩序整體風險評估。結果發現第六、七節打掃時間學生心情最為浮動。

學生尹家琦表示,一出現紅色即顯示「浮動」,若接近考試日期就告知大家要收心了;實施一段時間,班上曾拿下全年級秩序連續六周第一名,其他周沒拿第一也穩住前三名,這是班上前所未有的表現。

班長黃郁心表示,自從實施班級紅、黃、綠燈制,班上只要一出現屬中間地帶的黃燈,大家就有警戒心,班上也建立共同榮譽感。

有同學說,有了制度,分層負責與分工明確,班上「抓耙子」消失了,班級氣氛融洽。

黃韋欽表示,採用「班級紅綠燈」作法,掌握班上氣氛、學生心情起伏,事先做調適預防。最開心的是現在全班重新找回班級的整體感。



◆ 清華美女瘋探索 暑期赴美實習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2285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3/06/22

清華大學外語系應屆畢業生李之安,最近獲選保德信集團獎學金,暑假將赴美國華盛頓實習,並在知名大學上課。李之安說,年輕人要勇於探索,在尋訪過程中,或許能找到人生方向。

這項獎學金主要資助印度、日、韓、大陸、巴西及台灣等地的20名大學生實習,培養領袖能力,台灣只有兩個名額。李之安說,從書面資料審查開始,就相當嚴格,最後篩選出40名,再透過視訊面談才定案,另一位獲選者是台大學生。

李之安是清華美女,相當活躍,積極培養國際觀,這幾年已陸續參加過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澳洲團隊、加州柏克萊大學海峽尋新論壇台灣代表、哈佛亞洲際國際關係論壇及2012俄羅斯海參崴領袖高峰會。

李之安大二時和學姊一起報名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那次出國經驗,確定了從事外交相關工作的志向」;當許多大學生還在上網、玩樂中,她特別留意每一個「可以用最少錢出國交流的機會」。

她大一參加熱舞社,每回出國,總會適時在晚會中秀一段,讓人印象深刻,這回獲選,是她自然流露出來的自信心與堅定。

李之安覺得,台灣學子較不願踏出舒適圈,跟同學聊天時發現,男生目標常是:竹科上班。其實,「出國交流沒你想像中的難」,只要勇於嘗試,跨出那一步,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目標是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李之安覺得,與其在島內爭辯「顏色」,不如走出去讓人看到,就像李安、吳寶春一樣,「那才是真的愛台灣」。

※ 相關報導:

* 功夫女孩 赴美當武術志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980269.shtml

....劉惠喬說,她最大心願是成為國術老師,習武四年來,她學遍南北派國術的雙刀、齊眉棍、五郎八卦拳、小虎燕、六合拳、二路長拳、五路分打,上午在頒獎典禮上,她並示範打出「螳螂拳」40招式中的螳螂捕蟬式,打來有模有樣,虎虎生風。

* 學生珍愛繡 電繡文創新商機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979526.shtml

台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萬能科大商業設計系攜手推動特色工藝產業扶植計畫,昨天舉辦「珍愛繡SHOW桃園」成果發表會,學生們在服裝、提包繡上美麗圖案,連伴手禮包裝也因電繡顯得更精緻,藉由創意顯現不同的藝術質感。

* 救地球 各校培育綠領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3062200228.html

為配合綠能科技培育「綠領」人才,新北市教育局廿一日公布國中小學綠能教育執行成果績優學校,其中三重高中推出「綠色月報」、漳和國中利用綠活圖推廣環境教育,屯山國小更建置屯山生態筆記網,隨時記錄學校生態變化。

拚競爭力 「培養多元軟實力學生」
爸爸不厭其煩教 聽障生上台大
國際化人才要自己培養
告別背多分 學習更幸福

電視內容 易影響小孩行為
教他釣魚 先教釣魚的生命意義

24 則留言:

fsj 提到...

生活實驗 找回學習樂趣

【聯合報╱張嘉麟/台中教大科學應用與推廣系系主任(台中市)】2013.06.23

讀國二兒子學到理化課浮力單元,有些觀念不甚清晰,遂與我討論良久。看他似懂非懂的樣子,靈機一動,便走到廚房準備一個小實驗。

我拿出做糕點的小磅秤,把兒子喝珍珠奶茶的杯子洗淨後,裝八分滿的水,又把一個鐵球玩具綁上縫衣服的棉線,自己預做實驗後,便請他到廚房,我告訴他:現在桌上有這些器材,你要如何驗證你學到的浮力原理?

兒子把水杯放到磅秤上,拿起棉線將鐵球放入水杯,我看到他將棉線緩緩地放下再慢慢地拉升,重複數次後,他告訴我:不論鐵球在水中的哪個位置,浮力都是一樣的,因為磅秤的讀數都沒變。我點點頭,再問他:浮力是多少?他回答五百一十克。我說是嗎?他想了一想,修正為十克重,這次他把水杯和水的重量五百克扣掉,所以得到了正確答案。

接著看他把鐵球沉入杯底,發現磅秤的讀數增加許多,於是他又把鐵球拿到杯外,放在秤盤上,他中氣十足地宣告:鐵球沉入杯底時,磅秤增加的讀數,就是鐵球的重量!看到他神采奕奕地離開廚房,欣慰之餘,我也反思這個實驗帶給我的震撼。

在台灣受教育的人都知道,我們的科學實驗課程,只是聊備一格,學生親自動手做的機會微乎其微。

要扭轉這種現象,難度頗高,否則就不會一個問題數十年都解決不了;但如果能將上述的實驗融入課程中,對老師的教學負擔不會太大,甚至有助於將授課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印象更深刻,應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如果教育部能挹注經費,鼓勵中小學教師從生活中取材,研發能與科學課程搭配的簡易實驗,不論是由老師示範或由學生操作,都能在五至十分鐘內完成,研發後選擇優秀的教材推廣,或可彌補實驗課程不足的缺憾,甚至可以讓學生知道,就算上不了太空,也能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以讓他們體會動手做實驗的樂趣。

果能如此,則期望將科學扎根於生活的教育目標,就會美夢成真。



◆ 勞力換取 變調的助學金

【聯合報╱鄭皓中/大學生(台南市)】2013.06.23

為了下個學期還可繼續申請政府提供的「弱勢助學金」,全校申請的學生會被分派到各個部門,從事十個小時勞動。聽學長說,十個小時還算短的,有些學校甚至要工作更長時間。

在從事勞動過程中,我不斷的思考學校這項作為,到底符不符合正義原則?助學金跟工讀金可以混為一談嗎?要學生從事勞動,是否該另外撥款,而不是利用政府的弱勢助學金?學校這麼做,會不會扭曲原先的用意?

我又進而思考,通識課老師跟我們提過,大學教育與階級流動問題。他說,在全國排名前五名學校中,申請學貸的學生人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極小,而在我們學校,申請學貸比例大約是二成上下,學校附近一間私大,申請學貸比例更高達八成。

這些數字代表甚麼?代表我們社會的階級流動,實際上是遲緩的。進國立與私立大學學生間的差距,到底在哪?難道是天生資質有差異嗎?絕非如此!今天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懸殊的比例,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果、是階級流動極難透過教育推進的結果!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社會愈來愈分化。這應是一道需要我們一同去打破的「天花板」!

政府發放弱勢助學金,正是一項希望促進階級流動的政策。學校在分配時,還要求其付出十小時勞動,是有失正義的行為。

弱勢助學金不能等於工讀金,弱勢助學金不能用來換取弱勢學生的勞動。國家的教育應該朝向促進階級流動目標發展,我們要的是一個自由、多元、正義的社會!



◆ 匹茲堡發明展 我奪37金33銀

自由 2013.06.23

成績僅次美 排名第二

〔記者林曉雲/台北─匹茲堡越洋報導〕二○一三年美國匹茲堡第廿八屆國際發明展揭曉,我國八十九件參賽產品共奪下卅七金、卅三銀及五座特別獎,雖比去年四十金略微下滑,但總成績僅次於地主國美國,在廿多個參賽國中排名第二。

矯正鞋 拿下第二大獎

五座特別獎中,包括紅崴科技公司發明具有調整足弓外翻的鞋內墊及矯正鞋,不僅拿到金牌,更首度為台灣拿下「大會第二大獎」殊榮。紅崴董事長謝東辰表示,腳是人類第二個心臟,該公司「量腳訂製」的足弓矯正器和特製鞋子,透過遠紅外線加速血液循環,步行時按摩腳底湧泉穴,兩週內就能感覺到效果,目前產品已上市。

其他特別獎還有遠東最佳發明特別獎(肥胖基因檢測晶片結合個人化的瘦身營養輔助配方),韓國特別獎(透光影牆、薄型無導光體平面光源),波蘭特別獎(柑橘精油萃取與應用)。另外,遠東科大副校長鐘明吉因發明作品高達數十件,獲頒傑出發明人獎。

「透光影牆」係台灣光纖公司在牆中密集置入光纖,打造「通光」的水泥螢幕,耗電量不到一般廣告牆的一成,成本不到傳統的三成,且面積愈大,畫面愈銳利。「薄型無導光體平面光源」則是勝華科技公司以二次光學透鏡取代傳統背光模組,省略導光板及多片光學膜,發明出一公分的嵌燈,成本因而減低三成多,重量也減了四成多。

至於柑橘精油萃取與應用,則是遠東科大有效將水分、萜烯烴類或蠟脂等物質分離,純化製程,並改良冷壓萃取設備,大幅提升了精油的品質。

台灣發明協會執行長陳宗台表示,今年是企業參展最多的一次,因匹茲堡是醫療及相關儀器工業重鎮,加上近來國際社會對於肥胖等健康議題愈趨關注,因此我國有四分之一得獎作品都是與醫療相關。

單手遙控碟 獲得雙金

今年金牌得主年紀最小的是十四歲港明高中國中部二年級學生鄭慎勤,以及後甲國中二年級學生吳秉勳,他們和港明高中二年級學生吳秉洋,在老師陳懷德和邱煌森的指導下,以單手遙控(直升機)碟奪得玩具類及休閒類的雙金。

鄭慎勤說,國小時和父親一起玩遙控飛機,常因遙控器太重而拿不穩。他們減輕遙控器重量,仿照wii的握桿,研發出單手就能輕而易舉操控直升機的遙控碟。

總統馬英九和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第一時間拍發賀電,肯定代表團的優異表現。

※ 相關報導:

* 單手遙控飛機 國二生奪雙金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30623001122.html

台灣代表團今年參加匹茲堡發明展,年紀最小的金牌得主是十四歲的國二學生鄭慎勤、吳秉勳,他們在玩遙控飛機時,覺得雙手操控不方便,且無線電容易受到干擾,因此,改用遠紅外線的RFID無線射頻技術,單手就可以遙控,獲得玩具類、休閒類雙金。

就讀港明中學國二的鄭慎勤表示,他很喜歡玩遙控飛機,但目前用雙手操控滑桿的方式,不好控制且易摔飛機,在指導老師陳懷德的協助下,花了十個月設計「單手遙控碟」,這種體感式遙控只要用手握住遙控器,透過手部的動作方向,即可引導飛機的上下左右、前進後退,類似Wii的玩法。

陳懷德指出,無線電波遙控波長容易受到干擾,因此改用遠紅外線的RFID無線射頻技術,讓遙控飛機控制範圍達廿公尺、高度五公尺,已取得台灣專利。



◆ 數位金閱獎 24優質網站出爐

暑假來了,第一屆「數位金閱獎」精選24個優質網站,讓親子可以安全共遊網路世界,相關網站請上「白絲帶關懷協會」查詢,網址http://www.cyberangel.org.tw/。

想看切合時事、提供營養新知網站可上「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特區」;想讓生活變得簡單、容易,可參考「新北市教學APP市集」;想多了解生態環境保育、擔任公益志工,或學習保護自身安全,「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台灣世界展望會」、「I BABY愛寶貝親子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記者楊久瑩)

※ 相關報導:

* 小六課本談網交及懷孕 家長傻眼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2425

康軒版小學六年級「健康與體育」課本在「網路交友」、「看誰在說話」、「孕期營養」等單元的部分內容,引發家長憂心,認為教學重點失焦。不過,康軒文教事業文編組長曹湘萍說明,教材內容已有提醒事項,也完全符合教育部部頒課綱。

康軒版小學六年級「健康與體育」課本在「網路交友」單元,提醒和陌生網友見面後「可能會大失所望」,例如自稱純情少男者可能年過半百;在網路上言詞斯文的人,可能粗暴無禮。至於「看誰在說話」、「孕期營養」分別說明受精卵發育成胎兒,以及孕婦應注意的營養原則,文末並表示「迎接新生命是一件喜悅的事」、「過程多麼奧妙」。

「看了非常傻眼。」一位小六生的母親說,編教材的人可能無法理解做母親的憂慮,課本對網交的風險僅一句話帶過;而分析網友可能和期待有落差,反倒挑起孩子的好奇心,變相鼓勵孩子與網友見面。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系兼任教授王淑俐說,教材「網路交友」內容似乎暗示「以貌取人」的不正確價值觀,殊不知網路上衣冠禽獸時有所聞。

fsj 提到...

一起學多元文化 我們全班更融洽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仁德報導】2013.06.24

「多元文化認同比推動單一語言對族群融合更有幫助!」台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首開先例在仁德幼兒園推動「多元文化」教學,小朋友從美食開始認識越南、原住民排灣族、閩南及客家文化,昨天成果展,小朋友都覺得新鮮有趣。

市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馬躍.比吼說,一開始推動「多元文化」教學,原住民委員會還不認同,認為將經費用在教導「不是原住民」的孩子,是一種浪費,但有很多原住民孩子不喜歡被貼標籤,如果是全班一起互相學習不同的文化,更有助族群融合。

台南市以閩南族群為大宗,客家人是10萬5千人,越南人6500人,排灣族近2100人,仁德幼兒園先選定這4個族群的文化融入教學,面臨師資問題就請越南、客家媽媽、排灣族媽媽及閩南媽媽來協助。

第一年是從美食開始,小朋友認識了越南的魚露、河粉,客家的「面帕粄」(粄條)、「新丁粄」(紅龜),還有排灣族的「祈那福」(原民的粽子)、還有閩南碗粿等。

昨天的成果展設計「越南風帽」、「翻滾吧.祈那福」、「族食.族語」親子闖關活動,家長帶著小朋友參與,都覺得相當有趣。

馬躍.比吼說,推廣多元文化教學,也是鼓勵幼兒要有更多不同的朋友,學習文化要多元。

崑山科大幼保系老師周梅雀說,在幼兒階段安排多元文化教育,對他們的文化觀開拓很重要,可拓展視野,有開闊的思維觀念及價值觀。

馬躍.比吼說,以往學校都是以單一族群教學,像選閩南語就不可能學原民語,選越南就不能上客家文化,台南市首次以多元主題課程讓幼兒體驗原民、新住民、客家及閩南等多元族群文化特色,讓每個族群文化可以被看到,將舉辦全國幼教論壇,推展此模式。

※ 相關報導:

* 目標104年 新北百校設棒球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24/today-taipei1.htm

新北市政府想要大力推廣棒球,計畫九月起逐年增加學校棒球隊數量,今年國小擬增加六隊、國中兩隊,另將在全市三十所中小學成立棒球社團,預計民國一○四年全市將有一百所學校有棒球社,鼓勵更多學生玩棒球。

* 羅東自然中心 獲環教獎優等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982514.shtml

羅東林管處羅東自然教育中心推出的戶外教學、專題研習、主題活動與特別企劃等四大類服務,自5年前開幕至今,吸引超過5萬人參加課程,優質課程內容榮獲第一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

* 12年國教/正視藝術人文 看見更多蔣勳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982854.shtml

因為十二年國教相關的配套,我們首次看到藝術與人文的學習受到重視。在超額比序的項目中,無論是正式課程外藝術社團或競賽參與的鼓勵,或是五育均衡發展、藝術與人文平常學習品質的考量,都明確出現在政策的相關文件。作為家長的我們,有很好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們練習適性而主動的選擇。



◆ 髒兮兮的挪威小孩 給的啟示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2384

【元氣周報/李濠仲(挪威外國媒體協會記者)】2013/06/24

挪威幼稚園小朋友每天放學回到家,必定是渾身髒透。夏天他們在沙堆、草叢裡玩耍;冬天會被留在室外打雪仗,氣溫非得低於攝氏零下十度,學校才可能暫時停止每日戶外教學,這階段的「教學」內容,則多半屬於寓教於樂,最主要的作用,在讓學童親身體驗周遭自然環境,同時開始接觸和他們一輩子息息相關的技能,例如滑雪和撿柴升火。

往後的小學(Barneskole:6~13歲)、初中(Ungdomsskole:13~16歲)直到高中(Videregaende skole:16~19歲),除了智識教育,無分男女,還得學習裁縫和烹飪,並兼具體能訓練,基於強勢語言之故,英語學習亦是重要一環。

19歲畢業後,無論繼續升學還是選擇先行從軍,他們皆被視為「真正的成人」對待,意思是無需自己提出要求,父母親也會希望他們搬出家裡,且相信該是時候請其準備自力更生,因此挪威大學生打工賺取生活費,乃至向政府申請個人生活貸款,皆非罕見。

挪威學生上大學之前所受學科教育,儘管同樣包含了數理、歷史和科學等課程,相對台灣而言,內容則較淺易而簡單。除此之外,他們尚得認識斯堪地那維亞社會結構的演變,理解挪威除了白人之外,早自七○年代起,他們的國家已逐漸轉由多個種族、宗教所組成,而後在個人的思維中,建構起側重平等的價值體系,當然,平等的內涵也兼及了兩性之間,甚至同性戀人權,是在更早之前的幼稚園階段便獲得導引。

學習滑雪,是為了讓身處冰天雪地、惡劣環境的挪威人,能培養出至為必要的強健體魄;學習裁縫、烹飪,不光能滿足日後生活所需,還隱含了男女平權的道理;知識技能之外的社會教育,則為授予階級平等和保障人權的精神,訴諸的是濟弱扶傾的道德觀;19歲離家打工謀生,便又吻合了挪威人所追求的獨立自主,深究其中,這些或許才是當地人在成年之前,所得到最紮實的「教育」。

談及北歐國家教育制度,我們可能會因為國力的不對等,而感到些許沮喪(挪威從幼稚園起皆是國民義務教育,大學亦免學費),又或者困惑於所謂「無壓校園」的教育內容,究竟如何造就人才菁英。但我們經常忽略了一項事實,對他們來說,幼兒以至青少年時期,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協助他們養成健全的人格和鍛鍊出強健的體魄,因為一個人只要身體健康、人格健全,日後還有什麼事情學習不來。

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所做的調查,15歲挪威學生的數理表現,即便是當今最頂尖優秀的前百分之十,平均程度仍落後上海學生(OECD評薦中成績最高者)至少三年,但我們又何以稱挪威為一高度文明社會,教改之議,人相喧嚷,髒兮兮的挪威小朋友身上,可能有些不一樣的解答。

★歡迎與作者FB互動。



◆ 咱的社會-新課綱和新教材呢

【劉廣定】2013-06-24 中國時報

教育改革之目的應是為了迎合時代需要,培育能促成國家社會進步的年輕一代。廿年前啟動的那一波教改有功有過,唯功不及過乃是不爭的事實。其大過之一是貿然推行強調「基本能力」的「九年一貫」課程。忽視了知識經濟時代極重要之智育基礎以及為人處世必須之德行修養。造成現今一般學生與青年知識水準下降,社會風氣敗壞,亟待有效的「十二年國教」撥亂反正。

以「九年一貫」之智育課程為例,由於當初主持教改人士並不了解當時國際教育之願景與實施策略,也不確知先進國家之教育發展現況。只憑已落伍或一知半解之知識與欠正確的觀念,強行推動,故多項做法不切實際、不合國際趨勢,結果自然失敗。如採用「建構式數學」,以及「追求統整、鼓勵合科」而合併了不同科目成為所謂自然科、社會科等均是,且因牽就統整合科以致教材內容、水準皆不如原國民中學,畢業生進入高中後也難以銜接。教育當局不思重議國中小階段課程,反在修訂「高中新課程綱要」時刪減內容、降低程度,以求配合「九年一貫」之低水準!以致最新的「九九課綱」,觀念與內含明顯落後國際水準。卻不考慮若高中程度下降,往後如何與追求國際水準的大學銜接?

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二○○五─二○一四年之重點教育計畫為「永續發展教育的十年」,冀藉不同層次的「教育」以普遍灌輸正確「永續發展」的觀念及知識於人心。但現行高中課綱之大部分科目於此均付闕如!又,英美等國近年來為了免於本世紀國家發展落於人後,而大力推展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英文字首組成的「STEM教育」。如二○○七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推出發展STEM教育的「國家行動計畫」,除強調各科本身各階段之縱向聯繫,及各階段四科間之橫向聯繫,並在四類不同程度中學進行STEM教育發展研究已獲成功。我們的高中職教育能不考慮「見賢思齊」?

台灣高中教育另一缺點為每學期有十幾門課,學生如何能夠正常學習?且大多數科目只有一種教材,怎能適用於所有學生?如何達到教育部標榜的「多元適性發展」?遑論其內容是否跟得上時代了。以上種種缺失都必須修改課程總綱,重編教材方能匡正。

一年來筆者不斷呼籲「十二年國教必須有新課綱和新教材」以提高水準,將來才有人材可用。也指出民國五十六年政府決定一年後開始「九年國教」,民國五十七學年度開學時國一已有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本的「暫行本」,現在沒有做不到理由。惜國家教育研究院卻藉現行高中課綱乃與「九年一貫」課程「一脈相承」為由,認為只需「微調」幾種科目即可。實際上所謂「微調」等於「未調」,蹉跎了一年大好時光!未來的高中生仍須每學期有十幾門課,而其中還有不少是無用的,或落後國際水準的!

目前除新課綱與新教材未準備好,入學分發辦法仍有爭議等眾多問題未解,政府卻堅持十二年國教如期上路。須知「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枉法更可怕,對國家的斲傷更嚴重」,故希望行政院督促教育部與國家教育研究院,盡快撤換不稱職者,務必以「專人專職,心無旁騖,全力於明年八月完成新課綱和新教材。」(作者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fsj 提到...

12年國教/外生闖國際 台灣孩子鑽成績

【聯合報╱張雅盈/高中生(新北市)】2013.06.25

上課看報、睡覺、吃餅乾,這些行為不僅出現在大學的授課講堂裡;高中教學現場,也是如此。到底台灣教育的問題出在哪裡?

我曾在臉書上看到一位烏克蘭學生發的文:「我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就幫我報名英國五日夏令營。出發前還不忘叮嚀我:『沒有待在那裡兩個禮拜不准回來!』」現在的她,已擁有五、六種語言溝通的能力,在歐亞多國也都有她的足跡。

然而,孩子十二歲時,台灣家長讓他們做什麼呢?補英文、上家教,還是買一堆講義,要孩子早點適應國中漸增的課業壓力?

我高二,再廿八周就要學測了。每一科的老師無不卯足全力,在時間內趕完進度,以便高三有時間幫同學「複習」。有時真的好無奈,老師究竟是來趕進度的、還是要讓我們學習?每次一上課就說:「同學,我們今天要趕課,不要講話!」不然就是,國文科的文言文好不容易上完了,卻沒時間教白話文。最後只好念一念矇混過去。

老師照本宣科,根本無法引領學生去思考。如此一來,上學只會把小孩弄笨而已!

還有一次,改英文考卷時,老師把翻譯題的「正解」抄在黑板上,結果有同學寫了不一樣的答案,老師就說:「不管啦!我寫什麼就是什麼,懶得在那裡聽你們廢話!」請問,這是老師該有的態度嗎?

請各位師長誠實問問自己吧!求學過程中,哪些課程、學習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影響一生?在考試為主,分數至上的環境,學生到底能夠「學」些什麼?也請重視教育的質,教學的方式,排富與否,真的是其次,重要的是,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可不可以與國際社會接軌?教職人員能不能夠幫助我們,面對問題時,有不畏懼、勇敢抵抗、有想法的心。

※ 相關報導:

* 12年國教/憂公校學力 美國優秀生轉私校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985253.shtml

筆者想起,當年留美時親眼所見,公立中學下課後,黑人學生就浪跡街頭,私立中學家長開車在校門口排隊,接送小孩去參加球隊、樂團等,暑假也安排各種夏令營。美國實行十二年國教多年後,公私立學校階級明顯。

以過去經驗來看,台灣上次教改,造成教育品質更差、文憑價值更低;若國民黨執意要進行這次教改,難道不必保證品質變好、文憑價值變高嗎?還是誇口讓部分學生免學費就讀「不是義務教育」的高中職,就當成德政?

為了十二年國教,剛畢業國小生已開始補習,補習班有十二年國教客製化教學內容,除了學科,還針對志工服務、體適能、才藝競賽,輔導爭取加分機會。國中英文教科書字彙僅一千多個,補習班不但國一就教三千字,英文也增加聽力訓練、數學加強非選擇題、國文加強作文,但一年約收費六到十萬元不等,誰還感謝政府的多「元」入學?

* 不滿十二年國教 李家同吳武典雙雙站上街頭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2736

為表達對十二年國教強烈不滿,前暨南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名譽教授李家同、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名譽教授吳武典上午雙雙站上街頭,替教改團體日前發起的「六月圍城」活動站台。李家同說,十二年國教既沒強迫學生入學、也沒全面免學費,根本是名實不符,應該要「永遠停辦」,否則歷史將記住這群提出改革的官員。



◆ 廢果皮煉精油 發明奪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985140.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2013.06.25

遠東科大機械系碩二學生張哲維,論文研究「柑橘精油萃取與應用」,把廢果皮變身高檔精油,在2013年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拿到「食物及飲料類」金牌及一面波蘭特別獎。

張哲維的父親是前關廟鄉長張憲堂,從小感受到鄉下農民的辛苦,柑橘類的水果常因盛產滯銷,農民血本無歸,他跟著自動化控制系副教授許顯榮做研究,希望透過「冷壓萃取設備」提煉出有價值的柑橘精油。

張哲維到夜巿向飲料業者索取水果皮,埋首實驗室做研究,若使用傳統採取冷壓法用力擠壓,會將水、油、果膠統統擠在一起,只能做為洗潔劑等低階產品。另一種加熱萃取的蒸餾法,缺點是柑橘清香味容易被揮發掉。

使用「改良冷壓萃取設備」先將果皮爛泥沈澱後,搭配使用連續式超臨界萃取分離技術,透過不同壓力將油脂分離,萃取出4種原料,可做精油、香水、保養品、精華液、化妝水、香皂。

※ 相關報導:

* 從「找碴」開始 學童認識權狀不難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984846.shtml

汐止地政事務所為轄區內幼兒園、國小學童設計校外教學活動,扎根地政教育,昨天首批秀峰國小學童參訪,除參觀辦公區域,並安排有趣闖關活動,讓小朋友從遊戲中認識簡單的地政相關業務,寓教於樂。

fsj 提到...

邊念書邊工作 雙軌職訓就業率過8成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2013.06.26

畢業即失業?那可不盡然!371名參加勞委會職訓局「雙軌訓練旗艦計畫」學員,歷經2年(二專、二技)至4年(四技)的時間,完成「工作崗位訓練」及「學校學科訓練」,不僅取得文憑,還累積工作經驗,即將畢業的學員,昨天說:「有了學歷、技術經驗,根本不擔心找不到工作。」

「雙軌訓練旗艦計畫」昨天在桃園創新技術學院舉行桃園創新技術學院、健行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及大華技術學院4校聯合畢業典禮,由職訓局長林三貴與4所大學校長同時頒發結訓與畢業證書。

林三貴表示,「雙軌訓練旗艦計畫」提供青少年就業與升學雙軌並進,每周在業界實習及學校上課,實踐「做中學、學中做」精神,扎根職場,進一步成為與業界快速接軌的菁英。雙軌學員結訓後,可擁有學歷及專業證照,每年就業率皆超過8成以上。

桃園職訓中心主任鍾錦季表示,「雙軌訓練旗艦計畫」整合企業單位及技職教育資源,訓練生(學生)每周在業界實習至少3天,學校上課2至3天,對於有意繼續升學,又想提早跨入職場的青少年,「雙軌訓練旗艦計畫」提供另一個就業與升學雙軌並進的好選擇。

鍾錦季又說,雙軌訓練計畫分為二專、二技與四技等學制,並引進德國「師徒制」精神,學生在事業單位完成訓練後,具備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獲得企業留任機率頗高。

今年的「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現正受理報名,可至各校索取報名簡章報名並依序通過筆試、面試及職場體驗即可錄取。桃園職訓中心電話4855368轉分機316、318。



◆ 托福高手:未補習 用學校資源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2921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3/06/26

第三屆ETS托福獎學金今天頒獎,14位得主托福都考出高分即將出國留學,有人同時錄取美國11所大學,有的沒有出國經驗,只靠學校和網路資源,就大幅提升英語實力。

交大資訊與財金管理系畢業的劉蘊之,從小到大沒補習過英文。她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讓英語程度大幅提高,除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英語寫作課程,她還規定自己每天至少看一篇TED論壇的演講,還到English Central網站錄製自己的語音檔,讓網站糾正英語發音。

清大物理所畢業的王敬皓,也是以自學、漸進方式學英文,他善用學校和網路免費資源,達到托福110分實力。他特別推薦《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網站的「科學60秒」頻道,認為很適合入門者吸收科學新知,同時又能學好英文。

台大外文系畢業的陳彥錚,高中之前都在高雄求學,上台大後也不曾到國外長期居住、也沒有交換生經驗。她說,學語文大量閱讀、享受學語文的樂趣很重要。

政大法研所畢業的簡士淳,小學三年級時因父親工作關係移居香港,看到香港學生英文很好,他卻只考50分,打擊很大,從此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國中回台升學,他透過看電影DVD、閱讀原文小說,增加自己的英文實力。他很喜歡電影《蝙蝠俠》裡「小丑」的角色,便把劇中小丑的台詞全部記下來,發現對口說能力很有幫助。

新竹亞太美國學校畢業的李若瑜今年18歲,她申請19所美國大學,錄取了11所,她選擇到紐約大學攻讀傳播媒體文化。她說,紐約大學在世界各地有11間分校,她想到世界各地學習,了解更多文化差異,回國後想在傳播媒體、文創產業發展。



◆ 1個陸生留美 可養1個美國家庭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3.06.26

大陸大學聯考今年有百萬考生棄考,其中有廿萬人選擇出國留學,而美國更是大陸學子首選地。按每名學生一年學費加生活費共卅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一百四十五萬)估算,四年大學即貢獻美國經濟約台幣五百八十萬,平均一年五萬美元、足可養活一個美國家庭,成美國經濟復甦新動力。

中國經濟周刊引述大陸教育部資料顯示,今年全大陸近一百萬名考生放棄大學聯考,而大陸的教育研究機構調查也顯示,棄考生裡選擇出國留學的高中畢業生約廿萬人,且此留學人數正以每年百分之廿至卅的速度成長,美國則是留學首選地、約占出國總人數一半。

大陸高中生出國留學,性質已出現變化。從事留學諮詢的北京澳際集團顧問指出,五、六年前的出國高中生,多是成績不佳而被迫出國留學,現卻不乏成績優異的頂尖學生,且家長對孩子出國非常支持,甚至早已準備好出國留學資金。

自費出國讀書所費不貲,特別是選地美國。據業者估算,在美國讀書一年的學費約人民幣廿萬元、生活費約十萬元,一年共卅萬元、四年就是人民幣一百廿萬元;有機構估算,留學生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至少兩百億美元,而大陸留學生占了四十四億美元。

大陸留學生一年在美花費卅萬元人民幣,換算約合五萬美元,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四月公布最新統計顯示,美國家庭年中位收入約五萬美元,約等於一名大陸留學生的全年學費與生活費,「留學經濟」對美國經濟頗有助力。

不過,有錢出國讀書不代表能學成歸國。美國常春藤盟校的資料顯示,進入哈佛、耶魯、康乃爾、哥倫比亞等十四所知名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退學率約百分之廿五,且高分生是退學共同特徵。

為何大陸高材生到美國竟水土不服?一名在哥大就讀的大陸留學生表示,中國大陸教育體制大不同,許多國外大學習慣讓學生自己掌握與安排時間,這導致許多人到美國後,不會買咖啡、論文作不出來、難以跟小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作業,甚至不知如何寫報告,難以適應美國的自由大學生活。

fsj 提到...

該支持或反對?12年國教 喊錯口號

【聯合報╱洪翠娥/彰師大公育系副教授(彰化市)】2013.06.27

十二年國教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預訂今天完成立法。不過教育部長的苦日子才真正要開始呢!

我們家的長子剛好趕上一○三年十二年國教全面實施「第一屆的白老鼠」,我還搞不清楚,到底是要站在支持一方,還是反對一方。

據我掌握的資訊研判:十二年國教最大問題,恐怕是喊錯了口號。

九年國教就是「免試、免學費、強制入學」,但十二年國教竟然不是完全「免試、免學費、強制入學」。然而老百姓免不了會拿九年國教的標準來衡量十二年國教。所以,十二年國教如果在基本原則上和九年國教存在重大差異,為求名實相副,是不是應該要先正名呢?

假設部長對於這項正要推動的重大政策是十分了解、欣賞、認同,並且有一種任重道遠、捨我其誰的使命感。那麼,為了減少推行時的阻力,可能要先釐清眼前最急迫的工作是什麼?

首先,是不是應該儘速邀請反對陣營中可以理性溝通的學者專家,比如李家同教授,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呢?而且是真正的閉門懇談,不是在媒體面前作秀。

就我所知,所謂的「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其真正的考量是為了讓國中端可以「活化教學」,矯正國中教師一味拚基測成績的試卷教學法。

有沒有效果呢?大概有吧!

我們家長子在國一時縫了一個小枕頭,讀國小的弟弟看了很喜歡,就央求哥哥讓他帶去學校午休時使用。國二時又縫了一個布製的鉛筆盒,我看了很喜歡,就討來自己用。除了這兩樣東西,有時還會帶回課堂上製作的饅頭、糕餅,和家人分享。

我想,如果不是十二年國教,以他一個數理資優生而言,恐怕每天在學校裡大概都是在超前學習和不斷地寫考卷吧?但是,從另方面來講,資優生所需要的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真的有照顧到嗎?好像也沒有。難怪有些重視菁英教育的家長,會急著把孩子送進明星私中去強化學習。

再者,十二年國教的另一個重頭戲,應該就是所謂的「適性揚才」吧,其目的是要拯救國中生免於升學至上主義的壓力,讓他們能充分探索和發現自身的潛能與興趣,進而培養專長,成為社會未來的重要生產力。

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在東方社會行之千年,有可能在短短數年中矯治過來嗎?恐怕教育部長未來的任期中,不只布滿荊棘,還埋伏著許多未爆彈咧!加油啊,部長!

※ 相關報導:

* 12年國教母法 今可望三讀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2999

十二年國教明年將上路,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今也可望三讀;立法院昨漏夜協商敲定免試原則,並將「先免試後特招」入法;至於是否排富,今將交付表決。若無意外,國民黨團可望挾人數優勢通過政院版本,即高職全面免學費、高中依照家戶所得決定是否補助。

一旦高級中等教育法完成三讀,確定排富原則後,免學費的補助條件,將依教育部日前公布原則訂在一百四十八萬元,亦即高中生家戶所得超過一百四十八萬元就不予補助。教育部精算,採取免學費補助方式,比起全面免學費,一年可省下二十五億元。

根據昨晚協商結果,朝野同意在「高級中等教育法」中明定「先免試入學再特色招生」,特色招生方案將以「逐校、逐班審查為原則」;各招生區與各校免試比例,以及各校直升比例也將入法,但朝野主張的比例不同,今將各提版本表決。



◆ 教學精緻化 李家同可寬心

【聯合報╱陳禹齊/高中教師(台南市)】2013.06.27

昨日李家同教授「搶救中輟生和教長」一文,疾呼政府重視中輟生問題。

李教授的憂心,是十二年國教關注的核心,教育部通令全國中學教師,在十二年國教上路前夕,必須補修五堂課,其中「多元評量」、「差異化教學」、「適性輔導」,就是希望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適性適才的輔導學生找到自己的路,這是挽救中輟生的治本良方,杜絕孩子在課業上、輔導上受挫而走向中輟的一帖良藥。

盼政府以學生為主體,順應十二年國教及少子化浪潮,降低班級人數,唯有降低人數,才能讓教學正常化、輔導精緻化與課程活潑化。

歐盟國家高中班級人數皆在十八人以下,台灣仍達四十人以上,教師授課負擔重,教學品質難保,對於學生輔導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落實「差異化教學」與「適性輔導」上,需要給教師和學生更多的空間喘息。

在精緻化的教學下,李教授自可寬心,讓中輟生找到信心,讓教師也找到教育的價值和愛心!



◆ 樟湖生態中小學 採自主教育

【周麗蘭/雲林報導】2013-06-27 中國時報

張榮發基金會捐助重建的樟湖生態中小學,下學期加入培育國中小學生行列,將帶給雲林縣教育新視野!樟湖國小代理校長陳清圳表示,公立學校採行制約教育,森林小學崇尚自由教育,這所新校是融合兩種特色的「自主學習」。

樟湖國小因四年前莫拉克風災校舍地質鬆動,獲得張榮發基金會近三億元援助,在樟湖村後棟仔部落重建,九棟新校舍即將完工,基金會每月都打電話關心設校進度,期盼能為社會培育人才,縣府考量山區沒有國中,改制為樟湖生態中小學。

代理校長陳清圳指出,國內的實驗性學校不少,從他們的經驗發現,傳統教育的知識邏輯養成很紮實,該校除沿用傳統的學科教育外,將以主題式或探究式教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學習的渴望、創新的勇氣、對生活的信心等。

陳清圳表示,樟湖中小學將以當地山林特色催生學生的自主能力,推動榮譽認證制度包括「物種認證」,國小畢業前至少兩百種,國中至少五百種;「百岳登頂」,國小三座,國中五座;「公民參與」,深入了解議題後,以拍攝、撰文呈現。

樟湖中小學八月一日將正式成立,目前已與華南國小結為夥伴學校,十五名畢業生中已有八人決定就讀,另也有國中家長詢問可否轉學。

fsj 提到...

台灣游泳只求25米 溺水只知水母漂?

【聯合報╱記者郭建伸/基隆報導】2013.06.30

要游多少公尺才算會游泳?水母漂要怎麼用才安全?第一屆兩岸國際救生學術研討會昨天在海大召開,與會學者橫跨兩岸三地,針對華人水域救生提出不同觀點。

中華海浪救生總會理事長張培廉表示,台灣的溺死案件雖然逐年下降,但比率還是較其他國家高,凸顯台灣水域教育和救難系統不健全。

張培廉說,13年前台北市開始實施的「小學畢業需具備15公尺游泳能力」,根本是錯誤政策。雖然教育部次長吳財順後來承認錯誤,並將能力增加至25公尺,但仍明顯不足。

張培廉說,學童可能以為達到25公尺標準就屬「會游泳」,但歐美國家卻需達150公尺。況且教學時都在「可踩地」的泳池,一旦在深水區發生溺水事件,根本無法自救。還有,一般民眾雖熟知溺水時要採水母漂姿勢,但都以為水母漂是「萬用招」,不知水母漂有環境限制。

若在快速流動的河水或海裡,因為頭埋入水中,往往看不到水域情況,頭部很可能受到不明物體撞擊,或跌入有落差的河道。他說,水母漂的限制國際皆知,但政府擬定游泳教育政策卻隻字未提,不知有多少民眾和青少年「糊塗送命」。

體育大學博士生李婷婷指出,民間單位廣發救生執照,造成救生員品質參差不齊,也是導致泳客溺斃的原因。

她表示,2009年消保團體曾抽查37家業者,其中有24家不符合體委會公布的「游泳池管理規範」。發放救生證的單位有許多未經政府認證,不合格率高達32%,且執業的救生員有不少證照過期,或者根本「無照」。

李婷婷統計近10年資料,顯示台灣的溺斃率從每10萬人中的7 人,降至1.6人,但仍高於新加坡的0.77、澳洲的1.42和香港的0.03。

她說,台灣和香港都是海島,但對水域活動的政策卻大相逕庭。香港政府開放41座海灘供民眾戲水,每座海灘都有駐灘救生站,危險水域也有巡邏點。因此每年到戶外戲水的民眾雖高達1千多萬,但溺斃率卻比「充滿禁水令」的台灣還低,足以顯示台灣在救生系統的落後。



◆ 學童蓋屋放農具 整地興建自己來

自由 2013.06.29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學習知識不如動手實作,更能實現所學並加深印象,台東市一家幼兒園大班學童花了一個半月時間,為中班的學弟妹們蓋了磚塊農具屋,從找資料、選材、訪價、叫貨,到整地、和水泥、疊磚塊,及新居落成,全都自己來,還為這棟一坪半的農具屋舉行落成典禮。

園長黃采薇表示,大班學生從上學期起,即利用竹筷、環保杯、餐盒蓋等環保素材蓋房子,甚至合力用大紙箱,在校園內搭出一棟房,仍與真實房子有落差。

大班學生在老師及有相關蓋房經驗的潘大哥協助下,查閱相關書籍,確定所需的水泥、磚塊、墨斗、鏟子等材料後,試著自己叫貨,整地後,還煞有其事的買了餅乾、糖果拜地基主後動工。

四十二名學生進入實作後,分為攪拌水泥組、泡磚塊組、疊磚塊組,還有監工組,「水泥加砂、水混合成像咖哩就可以了!」「磚塊要泡在水裡一天一夜才能砌喔!」小朋友認真的分享蓋房經驗,個個講得頭頭是道,彷彿是個小專家。

黃采薇說,一開始小朋友砌得歪斜,技術指導潘大哥毫不留情的敲掉不合格處,面對重做,大家竟無一句怨言,只有更專注與認真,直到第四面牆完成,已有專業水準。

施作期間雖遇上持續大雨,農具屋仍在學期末前完工,幼兒園還舉辦落成典禮,各班都送上祝福,即將升上大班的中班學童也打定主意,要為這棟農具屋進行裝置藝術。



◆ 校園排名文化 讓勝者驕、敗者餒

【聯合報╱溫巧雯/國中教師(投縣水里)】2013.06.28

又到了國一新生報到季節,我們承諾會好好照顧他們;但他們還是忐忑不安、又期待又怕受傷害。

根據以往經驗,開學不到一周,孩子即將陷入恐慌,心想:「我們班秩序比賽沒得名,糟了;周一升旗時不能站起來受獎」,要蹲著反省。

學校網頁榮譽榜,能讓家長一窺「導師帶班成果」?然而,它既是榮譽榜,同時也是羞辱榜。

評分老師都知道,常態編班下,各班秩序都維持一定水準;只是比賽就會有最後一名,公告在網頁上,家長將如何評斷導師呢?學生又會怎麼想?

導師為了名次,只好想盡各種方法「要求」學生;捫心自問,換成自己的小孩,願意他們承受這種對待嗎?我不願意。

段考結束進入某班,看他們頗有自信,一直逼問我班級平均第幾名。從他們的眼神和語氣,我看見得意洋洋的驕傲,所以我死也不說,只淡淡回答,問自己是否盡力即可。

英文歌曲比賽後,進入某班上課,我讚賞他們的表現,但孩子們被失敗的氛圍籠罩,用盡讚美言詞也難抵他們內心的失落,他們一直說:「老師,說這些有啥用?我們又沒得名!」

孩子深怕成為最後一名,導師們也不例外。我感受到的校園文化是,勝者驕,敗者餒;不要成為最後一名,踩在別人頭上才是王道。

芬蘭的教育強調「合作」,而非競爭,他們的競爭力,反倒領先各國。

網頁上可以不要排名嗎?若是改為表演,也許可以在晚上或周六,邀請家長共襄盛舉,讓家長感受孩子學習的快樂,就是最好的親職教育。



◆ 師生走入社區 上特別的公民課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3.06.29

教育部昨在成功大學舉辦「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期中成果分享會,政治大學、東海大學等14所大學老師彼此分享教學心得,許多人帶領學生深入社區,參與規畫,希望讓學生了解社會脈動。

計畫主持人、成大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楊倍昌表示,常有人批評台灣的教育不夠好,課程未連結社會,有些知識在職場派不上用場,高喊需要改變,「但該如何改變呢?」

「不可以隨便做社會試驗,這是不道德的」,他認為,教育就是一種危險的社會試驗,未確定成效前不宜全面推廣。因此,教育部推出「公民素養陶塑計畫」,補助政治大學、東海大學等14所大學,讓老師依公共性、自主性與多樣性為原則,設計創意課程,小規模的試驗成果,彼此分享心得,希望找出更好的教學方式。

南台科技大學副教授蔡蕙如說,她開設「民間文學的跨文化意象」與「民間文學與在地文化采風」等行動導向學習課程,帶領學生到台南市五條港地區、吉貝耍部落田野調查,並從文學中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省思如何傳承原住民文化,進而增加關懷社會,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楊倍昌指出,這種社會參與式學習可讓學生與社會互動,培養適應社會的軟實力,進而發揮社會責任,協助社區解決問題,記錄文史,是很值得推廣的教學方式。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王御風表示,學校鄰近高雄後勁社區、鼓山旗津社區,於是他帶領學生深入基層,與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民間組織合作,認識社區歷史,並創立「後勁社區報」、「鼓山旗津社區報」,讓學生在採訪中了解媒體如何運用,替社區留下文史紀錄。

※ 相關報導:

* 花女「培力營」 把東海岸變教室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3429

花蓮女中推動「培力營」課程,規畫出3條戶外教學路線,整合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課程,以美麗的太魯閣、東海岸、花東縱谷為教室。學生邊走邊學,上課不再只是應付考試的「紙上談兵」,而是透過老師現場解說,學生更能學到「帶得走的能力」。

宣導「適性揚才」的十二年國教願景,教育部委託台師大拍攝一系列微電影,第一波以「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執行成果為主題,昨天在教育部首映,由花蓮女中師生主演的微電影打頭陣。

* 免學費高就業 德大專生讓人羨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6290083-1.aspx

德國的大學和專科學院經費幾乎全靠政府,有人認為財力受限,導致進入全球百大的德國大學不多。不過,多數年輕人都認為,讓有心向學的人都有公平的機會更為重要。

....在德國,教育政策是16個邦政府的權責。由於教育預算不足,過去幾年曾有一些邦政府決定大學和專科學院可以酌收每學期大約500歐元(約新台幣2萬元)的學費和50歐元註冊費。

不過,這些邦在強調社會公平的社民黨(SPD)執政後都取消了大學學費。今年年初,大學院校仍收取學費的兩個邦—巴伐利亞和下薩克森邦—也決定不再收取學費。

除了沒有學費的負擔,低收入家庭學生,如果父母無力負擔生活費,還可以依據「聯邦教育促進法」申請獎助貸款。根據家庭收入考量計算每月核發的貸款,最高大約600歐元,一半是無息貸款,一半是獎助金。在連續接受獎助貸款兩年後,繼續申請者必須提出學業成績達到一定標準的證明。

根據德國教育部的資料,過去40年,接受這項獎助貸款的學生超過400萬。1971年開始實施的法規,不只是大學院校學生,高中和高職的準畢業生如果決定繼續求學,也可以申請這項貸款。學生從學校畢業後找到工作,收入達到一定標準,才開始償還無息貸款部分。

fsj 提到...

公私翻轉 窮孩子希望沒了

【聯合報╱陳碧華/兒童英語工作者(台中市)】2013.06.29

十二年國教母法過了,雖然教育部長說公私翻轉可能性不大,可是他沒有給予任何說服家長的理由。

筆者過去留學美國,主修教育,分別到私立與公立中小學校實習。最令我驚異的是,所有私立學校百分八九十都是白人學生,光看家長出入,就知道大多來自社經地位中上家庭。相對的,公立學校幾乎都是黑人、西班牙裔與亞裔,大多數還得提供免費早餐,家長的經濟能力不言可喻。當時我就想,如此不公平的學習機會,窮人如何翻身?

過去與外國友人介紹台灣的學校,沒人相信台灣最好的學校都是公立的,因為在他們的國家,只有私立才是最好的,因為學費再貴,也是擠破頭搶著進。私校享有各種公立學校沒有的特權,也是十二年國教最大受益者。

超額比序花樣之多,弱勢家庭孩子求溫飽都不可能,用什麼來比序?打擊窮人孩子信心莫過於此。如不能打破菁英學校迷思,至少不讓公私立學校翻轉,窮人孩子才有希望。

※ 相關報導:

* 12年國教明年8月上路 今年升國三生適用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3210

十二年國教確定明年八月上路!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相關法源,明定各就學區免試比率應逐年增加,明年至少七成五,至一○八年達八成五,明星學校在內的各校免試比率不得低於兩成五。學費部分,高職免學費,高中生家戶所得超過一百四十八萬元者不予補助。

* 12年國教漏網法條 私校仍可考試招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29/today-life13.htm

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高級中等教育法》中明定私校直升比例最高六成,若私校國中部採招考入學,直升比例將遭扣減。但全教總痛批,配套的《私立學校法》修法去年就送進立院,至今未審,等於是為私校開脫巧門、照樣招考入學。

* 笨蛋,排富不是為省錢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93087.shtml

....近一年,其實已有許多家長將國小剛畢業的孩子送進私中,希望他們在私校接受初中到高中的一貫教育,累積考大學的實力。作這樣選擇的,又以富裕家庭居多,學費對他們而言其實微不足道。在這種情形下,若不設排富門檻,讓學費補貼錢進私校及富裕家庭,那究竟在照顧誰的公平?

所以,請教育部不要再說排富可以「節省」多少錢了。那廿五億元,並不是要省下來給政府挪作他用,也不是要教育部上繳國庫,而是要更積極地用來充實偏鄉的教育建設,乃至扶助弱勢學生,那才是國教延長的目的。排富不是為了省錢,政府再省也不能省教育吧!



◆ 12年國教/請給國中生活路

【聯合報╱李俊仁/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副教授(台北市)】2013.06.28

十二年國教,引起非常多的爭論。對我而言,多數議題都是假議題;但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大家沒有想到的。

如果讓國中數學科老師考國文科段考考卷,英語科老師考數學科段考考卷,國文科老師考英語科段考考卷。你就會體會,現在國中生學了太多他們不需要的內容。

有權決定課綱的專業教授們,拜託,給國中生一點生路。請讓國中學生們多一點時間睡覺,多一點時間運動,多一點時間交際,以及多一點時間發現自己。



◆ 12年國教/只給糖吃怎麼教

【聯合報╱藍翎/教(新北市)】2013.06.28

廿六日「搶救中輟生和教長」一文指出,中輟生是嚴重問題。其實教育問題,不只中輟生,還有學生就學心態。

初任教職時,班上兩名看似聰明、但國文小考卻都考零分、五分的學生,只能留下來補強,規定範圍讀完才回家。

他們當然奮力衝刺,小考雖沒有每次一百,八九十分一定有。打電話拜託其父在家如法炮製,他說:「我們做工的回家很累了,哪有閒工夫陪讀?」

現在更慘,家長直接在國一時告訴你:「小犬沒天分,只要不學壞就好了,老師你不要給他太大的壓力。」反正學科不及格,照樣畢業,家長也不在意。

兩年前,剛討論十二年國教時,擬不採計在校成績時,一名國一女新生直接對音樂老師說:「你的分數我不要,你不要叫我做東做西的!」

攜手計畫讓弱勢生在放學後免費課後輔導,但要上的學生寥寥可數,現在還要做補救教學,後果可想而知。靜海造不出好水手,不能光給福利,沒有要求,光靠教育單位,絕對成效不彰。



◆ 接行政職 老師就得憂鬱症

【聯合報╱陳招池/國小校長(苗縣頭份)】2013.06.30

爭議聲中,十二年國教確定明年上路,教育部長終於鬆了一口氣,然而,闖關成功並不表示從此高枕無憂,而是一籮筐的困境,才開始呢!

以學校人事言,不知是制度使然,或是價值觀扭曲?本校出缺兩個組長,我費盡口舌邀請同仁遞補,都說:「我對行政沒興趣,我喜歡單純帶班級。」

以前我當老師時,想當主任要取得資格,想當組長要夠優秀,還有賴校長慧眼拔擢,行政職是榮譽與肯定,備受敬重;然,今昔大不同,行政被視為懲罰,人人拒之唯恐不及。

無獨有偶,有學校正式老師不接,委由代理老師兼任;有學校更慘,明訂行政輪流辦法,輪到的人得憂鬱症,請長假休養;有校長乾脆不玩了,提早退休;這種種怪現象,絕不是單獨個案,而是全國的通案。

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和錢;行政是管理眾人的事,事事都要老師配合才能成事;但法令規定,要老師協助行政業務,必須徵得當事人同意始可。縱使是如此為難,組長上課時數還比級任老師多,教學與行政幾乎把他們壓到喘不過氣來,若無堅定的教育使命感,恐怕只有傻瓜才會接下來做。

其次,荷包的算計,過去導師費兩千,行政津貼四千九,每個月相差近三千元,現在導師費調高至三千,有可能至四千,已然縮短價差,且導師可領超鐘點和課後輔導費,每月進帳遠超過行政職,不但誘因消失了,還少了賺外快的機會,算盤再怎麼精打都不划算。影響所及,輔導老師一樣是燙手山芋,因法令規定此職減兩節課,但不能代課領鐘點費,一樣是跟荷包過不去。

十二年國教實施,最需要一群菁英老師來當領頭羊,而不是讓他們躲藏在教室裡單打獨鬥,失去為更多人服務的機會;行政與教學嚴重傾斜,教育必然提早跛腳。

※ 相關報導:

* 犯錯師情節輕微 1至4年可回任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3215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教師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給予犯錯教師改過自新的機會。因師生戀、婚外情、酒駕等情況遭解聘的教師原本永不錄用,新法實施後,非情節重大者在一至四年後有機會重執教鞭;但性侵、性騷擾、性霸凌或體罰學生造成身心重創的狼師則不適用。



◆ 高職將改名「技術型高級中學」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3/06/28

陳益興指出,此次修法的另一重點,是目前的高職將更名「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強調務實致用、專業技能的特色;但在本法施行前已設立的學校,可沿用原校名。

針對教育團體質疑,未來明星學校將「公私翻轉」,蔣偉寧認為,「可能性不大」,教育部只立法限制公立明星高中明年免試入學比率至少占兩成五,特色招生仍占七成五,學生素質依然很高,即使免試入學生,可能有更多元表現,也不見得差。

蔣偉寧說,目前私校直升比率未定,明年訂定上限六成,且規定私校的國小、國中部若以考試或甄選等方式違規招生,違規招收多少人,下一學年的直升名額就減多少人;另私校高中部免試入學,只能採計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等三個領域的在校成績,其他智育成績不採計。

※ 相關報導:

* 百間山寨大學騙考生 北京淪陷
http://www.udn.com/2013/6/28/NEWS/MAINLAND/MAI2/7994204.shtml

「中國民航學院」和「中國民航大學」有分別嗎?說來不信,前者既無辦學資質,又不具備招生資格,子虛烏有的虛假學校,後者才是正規大學。近日,高考生開始填報志願,類似山寨大學紛紛出沒,通過網路招搖撞騙,上大學網發布「虛假大學警示榜」,揭開100所山寨大學面紗,其中北京多達70所,淪為重災區。

fsj 提到...

十二年國教關鍵 就在適性分流

【吳武典】2013-07-01 中國時報

在立法院激情地通過十二年國教的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後,我們該冷靜地思考教育革新的一些根本問題了,尤其是涉及人才培育的適性分流問題:究竟學生的生涯定向(包括學涯與職涯)要提早、延後或維持現狀?分流制度涉及學制及課程,也與適性教育或人才培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可惜《高級中等教育法》和「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都沒提到這點。

以德國和美國這兩個先進國家為例,德國提早分流,美國延後分流,各有其背景和優劣。台灣現況是:羨慕德國(行行出狀元,各類人才輩出,國家競爭力強),卻學美國(強調均等、和諧,自由發展、不貼標籤),非驢非馬,似乎有點人格分裂,造成了今日人才斷層的危機!教育制度模範生芬蘭則是延後和提前分流的綜合體,本來學德國,後來發現太早不好,現在是既分且合;一位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興趣和程度選修,學科、術科並重。例如英文初級、數學高級,外加汽修、電工;而且技職和普通教育體系之間多處可以交流、互換。他們為何沒有人格分裂呢?就是落實小班適性教學,老師多、待遇好,而且學歷高、本事強、熱忱夠。由於國情和條件不同,也許我們很難炮製芬蘭經驗,但他們緊緊抓住既有教無類又因材施教、優良師資、多元價值觀等教育本質要素,直訴學生的需求與福祉,超越了分與合、延後與提前等形式之爭,卓越與快樂兼具,令人欽羨,值得借鏡。

台灣的教改還在築夢,要築夢踏實,須走健康的革新之路。看來我們還沒釐清教育上的「台灣夢」(走向何方),「台灣路」(怎麼走)也就坎坷、紊亂了!正如目前在十二年國教規畫上所顯示的一些亂象,以學制分流、課程分化、編班彈性等問題而言,乃是連貫性的問題,應透過系統性與全面性思考來統整解決。

其實,不止是後中階段要高中與高職分流(現制),高中與高職也不是單一類型,例如高中就有各種類型的特教班,更甭說學術取向的傳統名校和實用取向的單科學校了,這是學制問題。此外還有課程分化問題,區分性課程勢在必行,這不單是為了配合學制的分流,也是為了因材施教的需要。與課程分化問題有關的是編班方式,後中能再像國中小一樣,強制常態編班、「混材施教」嗎?後中學生異質性大,彈性的能力(性向)編班或分組有其必要。分流問題的解決之道應是:綜合考量學理(由合而分)、國情(社會公義)和需要(人才為本),作制度性的變革,以適應「大眾」,並應有彈性或例外的個別化設計,以照顧「小眾」;前者為「制度決定」,後者為「個別決定」,雙管齊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帶好每位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或「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也就是符應十二年國教最動人的語言─「適性揚才」!

當然,國中端並非「西線無戰事」,國中端學生的生涯探索需求更殷切了,有賴老師們更精進勤奮、輔導制度更健全,以便順利銜接後中的學習。大學端也要加油,落實多元選才,真正培養各類菁英人才,擺脫「學位工廠」的功利角色。十二年國教的連貫精神在此,其成敗也是各個環節統統有責!(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 聯電志工誠實推薦 大學收了收容人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郭政芬/新竹報導】2013.07.01

青少年收容矯正機構新竹縣誠正中學,今年首度有學生以學測方式考上大學。特別的是,聯電志工全程陪伴輔導,還幫忙寫推薦信,讓他順利以書面方式入取,是創校14年來第一位,學生說「以後也要做公益,幫助更多人!」。

聯電文教基金會執行企劃何蕙萍說,3年來聯電1百多名志工,到誠正帶2百多名孩子們看書、影片欣賞、寫劇本,看見孩子們的需要、給他們機會,她為這名學生寫的推薦信就強調「這個孩子選擇站起來而不是走回頭路,教育應該給機會,幫這個孩子成為一個社會的好公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謀生。」

誠正中學訓育組長江仲敏表示,過往曾有學生參與指考,卻沒人敢參加學測寫自傳,「擔心會因成長背景遭拒絕!」聯電和這位學生討論後,仍在推薦函中寫出學生真實經歷,告訴教授們「他雖然曾被責罰,但在誠正很努力,要展開全新的人生。」

「從氣憤到接受,開始準備考大學!」江仲敏表示,該學生高2時符合假釋規定,法官卻裁量「應該讀完高三」,他多次不滿、私下向老師透露「為什麼要留下來,很想走!」透過老師們陪伴與說明,學生逐漸發現有機會考取學校,從新開始。聯電志工知道學生要考大學,主動幫忙陪伴,從學測前落點分析、寫自傳、準備申請資料等,給學生自信。過程中,學生改變很大,看來自信滿滿,非常有目標,學生自己也感覺到自身改變,相當開心。

何蕙萍表示,這位學生是聯電在誠正成立的社團「悅讀社」學生,是班上班長,表現主動、負責,很有想法,考上大學後曾寫卡片道感謝,謝謝聯電願意陪伴、沒有放棄他,還說以後會努力,賺錢要捐助公益,幫助、給更多像他一樣的人機會。

去年底,法務部舉辦全國收容人話劇比賽,誠正學生在聯電指導下創作拍攝舞台劇「改變」,演出他們自己的故事。學生自己寫劇本、選角、製作背景道劇、背台詞、到最後演出及錄影,這個劇本最後也成為聯電故事團對外演出的劇本。

許多學生一聽到自己撰寫的劇本獲得採用,欣喜不已,參與悅讀社的林同學表示,大家知道時,真的很感動,「把我們曾經迷網失誤的過程,傳給其它學子,看到的人,一定會知道我們想表達的!」

何蕙萍說,許多人問她聯電為何願意到誠正服務?或許就如學生的劇本,「『改變』對他們來說,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願意選擇相信。」

※ 相關報導:

* 扛家計念輪調班 拚進研究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998486.shtml

龜山鄉私立成功工商推動輪調班,畢業校友劉尚翰、蔡金燕獲頒傑出校友獎,兩人返校鼓勵學弟妹,他們表示半工半讀比別人提早工作經驗、學習人際關係,更適應職場。

成功工商推動輪調班教育10年來,提供半工半讀機會,幫助不少家境清寒及不愛讀書孩子,找到日後工作、升學方向,該校今年第8屆輪調班應屆畢業生421人,自食其力拿到高職文憑,部分畢業生繁星錄取國立科大。

校長夏金興說,輪調班學生3年後可拿到日間部高中職文憑,也照顧到家庭,比別人增加三年工作經驗,立意良善。



◆ 政府的「全面平庸主義」

【聯合晚報╱社論】2013.07.01

12年國教的疑慮未消除,最近喧鬧的話題集中於私立高中的角色。有人說私立高中是大贏家,既獲得政府補助,又保有校內高比率的直升權利。還有人擔心,公立明星高中的光環將會失色。

既曰「國民教育」,卻有一大塊私立學校的領域,這出於現實的不得已。12年國教推動不易的關鍵,即在於高中職約有近半是私校,總數約77萬名高中生有近半數就讀於私立高中、高職。但這些私校其實涇渭分明,有兩大類:一是少數的「貴族學校」,自有招生管道和辦學特色,目前成為話題主角的「直升比率超過六成」的11所私立高中都在此範疇;但其他多數私立高中職卻多資源不足,常淪為考不上公立高中的學生的次要選擇。

政府既然要推動12年國教,本來應按部就班,分階段地「徵召」一般私立高中職加入國民教育行列。一方面提供資源補助,務必提升其軟硬體素質到符合公立高中的水準;另方面也要求承擔國民教育的責任,在12年國教一聲令下的同時,便承接社區高中的角色。

至於那些「貴族學校」,既然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大量校內直升以保「血統純正」,家長付高額學費仍在所不惜,則政府何必多管閒事?全世界國家都有這種精英的私立高中,有錢人難免具有「額外付費,額外享受」的特權,只要基本的國民教育都能水準齊一,對得起納稅人,則精英私校雖自成一格,卻未必妨礙階級流動。

教育部對這種舉世皆然的趨勢,好像茫然無知。對一般的私立高中職能否提升水準,無暇顧及。對貴族學校卻「一視同仁」地加以補助,還要將其直升比率納入政府管轄,所謂直升比率到108學年度要減為五成,私校內部不滿意,校外人士也不滿意。國教明明經費不足,排富條款被各方痛罵,但這些精英私校的家長何嘗以學費為念?政府何必管太多又給太多呢?

只想做到齊頭式平等,資源不足,卻還要管得和給得都「包山包海」,結果只會把全體素質一齊往下拉。健保如此,12年國教亦如此,政府的「全面平庸主義」心態,拜託改一改吧!

fsj 提到...

「不可思議去光水」發明展奪金

【聯合報╱記者田兆緯/台中報導】2013.07.02

台中市弘光科大行政副校長易光輝長期鑽研調製不傷人體,效果卻加倍的保養美妝產品,去年3月起,他帶著自行研發的複方精油、眼線筆、睫毛膏、去光水等作品,陸續征戰全球各大發明展,一舉囊括11金、2銀、2銅及3座特別獎。

易光輝強調,台灣的妝品研發技術絕對不輸歐美日大廠,只要國內廠商願意投資,一定能夠打下一片天。獲得各國發明展肯定,更代表產品是「真金不怕火煉」。

易光輝上周參加全球三大發明展之一的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再度以「不可思議去光水」、「具清除自由基功能的複方精油」獲得1金1銀佳績,而他多年來將化粧品調製與精油分析心得寫成4本教科書,成為國內不少化妝品相關科系上課指定教科書,額外獲得大會頒發「發明教育獎」肯定,全國僅3人獲獎。

回顧去年3月,易光輝首次參加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便打響第一炮,先以號稱呼吸就能抗老化的「具抗自由基功能的複方精油與化妝品配方」,獲得第一面金牌。之後,經過一年多來的密集出國參展,包括日本、義大利、烏克蘭、波蘭、瑞士日內瓦、馬來西亞、美國匹茲堡等發明展都傳出佳績,累計拿下11金、2銀、2銅以及3項特別獎。

易光輝表示,未來除了會持續參加發明展外,也會全力扶持校內各系的學生勇敢踏出第一步,包括在校內選拔出頂尖的老師或學生作品,鼓勵出國爭光,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台灣源源不絕的創意,也會扮演學界與產業界之間的橋梁。

※ 相關報導:

* 澳門國際創新發明展/朝陽科大 拿4金4座特別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2/today-center24.htm

朝陽科技大學參與「澳門國際創新發明展」拿下四金三銀一銅及四座特別獎,工業設計系學生魏立婷,發明具有點字功能的「盲人辨識衣服吊牌」,獲得金牌及兩座特別獎;彭婁威發明轉動旋鈕就可完成更新除塵紙的「除塵拖把」也榮獲金牌及一座特別獎,展現發明潛力。

* 青年國中 太陽能賽奪5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000744.shtml

鳳山區青年國中參加高雄市國中太陽能車競賽,參賽的5支隊伍全部拿下金牌,成為最大的贏家。學生們表示,南台灣日照時間長,陽光露臉的天數又多,是研究太陽能車最好的環境。



◆ 阿美族部落學校 大爆滿

自由 2013.07.02

60名額收72人

〔記者花孟璟/光復報導〕行政院原民會「部落學校十年計畫」,花蓮阿美族趕上第一班列車,「阿美族Cilangasan部落學校」昨在光復鄉東富國小廢校開課,原訂六十個名額大爆滿,共收七十二人,也是目前屏東、台東、花蓮三個部落學校中,招生最多的學校。

部落學校昨開學典禮,由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光復鄉太巴塱部落頭目也是部落學校校長王成發主持,七十二名新生先通過由竹子搭的「智慧門」走入會場,接著校長及耆老替學生配戴象徵智慧的檳榔袋,代表學將生開始接受阿美族傳統文化的訓練,以成為「真正的阿美族人」!

原民會預計十年內在全台十四個原住民族,以每年三所的速度,設置三十所部落學校,繼今年五月屏東排灣族大武山部落學校、台東縣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開學,花蓮阿美族Cilangasan部落學校昨開學。

食宿學費全都免費

部落學校學區為「中部(秀姑巒)阿美」分布區,招收北起鳳林鎮、南到富里鄉的原住民國一學生,學校採六年制,利用寒暑假及假日上課,上課期間住校,食宿上課都免費。

校方表示,學校招生獲得部落熱烈迴響,部落學校籌備處近幾個月勤跑各部落拜訪、召開說明會,本來只打算收國一生,但不少國二以上的哥哥姊姊也跟著弟妹一起來。

台北學子返鄉洗禮

在台北長大的林珈堄、林珈璐姊妹,分別讀高一、國一,被老家在太巴塱部落的父親送來就讀。姊妹倆說,雖然一開始不太適應部落生活,但相信能夠學到阿美族的傳統文化、練習族語。



◆ 空教室變圖書館 社區飄書香

市圖與學校合作 內湖信義士林先行
百齡、西中啟用 松山家商年底設智慧型圖書館

【石文南/台北報導】2013-07-02 中國時報

台北市民要求各地增設圖書館分館的壓力與需求下,刺激台北市立圖書館與北市各級學校合作。順應少子化趨勢,學校有空餘教室,活化校園空間為圖書分館或民眾閱覽室行動,已悄悄地展開。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洪世昌表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中,在內湖、信義、士林等三區較欠缺圖書分館,民眾的需求頗為殷切,但要有獨立的館舍並不容易。從區內學校優先下手,合作案於是出現,已開館的二處、改裝施工中有二據點、會勘評估中的也有二校。

洪世昌表示,運用學校閒置空間轉型為圖書分館,民國一○一年底由百齡國小騰出空間轉型為「百齡智慧圖書分館」,在北市第一個成功案例。

洪世昌說,百齡智慧圖書館藏書約九千冊,從一○一年十二月開始運作,平均每個月的使用率達一萬二千冊至一萬五千冊,在六個智慧圖書館當中,是使用率最高的,顯示師生的捧場、民眾的需求。

另,運用西湖國中閒置空間轉型為「西中圖書分館」今年四月也誕生,館藏三萬冊圖書。

另,今年底,在松山家商將成立福德智慧圖書分館、成德國小則設立龍華民眾閱覽室。其中,松山家商內騰出一棟大樓的二樓約二百坪、設置的福德智慧圖書館,規畫館藏約一萬五千冊,同時也規畫五十個位子的自修空間。

洪世昌表示,龍華民眾閱覽室原本設立在成德市場樓上,有吵、雜的缺點,經評估,大樓需耐震補強,與其花大筆經費補強,不如另覓更優的環境。與成德國小一拍即合,一處四百坪空間,預估將有四萬冊的藏書供民眾借閱。

成德國小校長蔡素惠表示,學校釋出一棟地下樓、一、二樓共十二間教室、約四百坪空間,最快預定年底即可完工對外開放。

洪世昌表示,目前會勘評估中,將學校閒置空間逐步轉型為圖書分館的學校還包括南港高工內要設一處「南港圖書分館」;社子國小規畫設立「社子智慧圖書分館」。

洪世昌說,目前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一座、分館四十三座、民眾閱覽室十一間、智慧型圖書館六座。



◆ 佳里閱讀坊 培育藝文幼苗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佳里報導】2013.07.02

一些熱愛寫作、閱讀的家長成立的佳里閱讀工作坊,連續3年辦理暑期文藝營,除陪伴子女學習,也希望透過耳濡目染,讓下一代對文學產生興趣,培養更多藝文好手。

佳里閱讀工作坊上月29日起在七股區溪南春餐廳,舉辦暑期文藝營活動,昨天活動最後一天,有50多位國中、小學生參加。

佳里區信義國小老師郭佳旭,擔任閱讀工作坊總幹事,他說,雖沒有公部門支援,但3年來看到學員獲得成果,所有的付出有了回饋,這是最大的安慰。

由家長擔任輔導員、志工,用意就是把活動費用降到最低,但聘請講師絕不馬虎,今年就請來文學博士張嘉驊、作家陳肇宜、陳冠之等講授文章、詩詞寫作技巧。

志工媽媽游淑媚本身是北門高中國文老師,她說,培養孩子多閱讀是家長的責任,孩子參與文藝營後,在彼此薰陶下,寫作功力精進,效果不錯。

多名學生表示,參加文藝營,讓他們更有信心與勇氣,藉由寫作來表達自己心情,也因為讀報、閱讀等,讓自己知道如何把句子拼湊起來,文章來得更通順。

溪南春餐廳負責人吳仲常表示,3年來看到志工媽媽凝聚力量,為培育下一代寫作、閱讀能力的付出,相當不容易。

fsj 提到...

你選智慧眼鏡或隱形斗篷?

【聯合報╱蘇盟雅/大學生(台北市)】2013.07.03 02:04 am

今年指考的英文作文,顛覆了大家對於「學測考創意,指考考實力」的印象,出了一道極其新穎的題目,要考生由智慧眼鏡與隱形斗篷當中選擇一項,第一段寫選擇那一項的原因,第二段寫不選擇另一項的原因。

智慧眼鏡可以讓人透過一樣物件來看到它背後的東西,還可以記錄透過這副眼鏡所看到的所有事物。隱形斗篷則可以讓人隱身不被任何人發現,並且讓穿著它的人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第一眼看覺得滿是創意,不料細細思索,覺得其間滿是深意。

這兩個選擇背後,隱藏的是面對同一個課題的兩個相反的面。我想起同樣藏有深意的一道選擇題:「Would you like having no pain?Or dancing in the rain?」從中細細品味,當面對生命的困厄和苦痛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會希望自己感受不到痛苦呢?還是可以享受其中的滋味?

如果having no pain or dancing in the rain背後藏有的共同課題,是面對苦痛時的生命態度,那麼智慧眼鏡與隱形斗篷的問題背後的課題是什麼?

隱形斗篷提供的是絕對的祕密空間,可以讓人無處不入而不顯其形,只要用斗篷罩著,你在那裡,做什麼,沒有人可以看見。絕對的祕密,絕對的安全,可是也很孤獨。感覺很刺激,自由自在,但是只要披上斗篷,就與外界隔離;有一個地方,祕密,安全,但是永遠無法被了解。

智慧型眼鏡的功能則是隱形斗篷的反面,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於人類求知慾的滿足,卻隱隱含著對於他人隱私和自我界線的侵犯。

似乎這就是人性脆弱又矛盾的地方,需要自我保護,但對他人領域中無法得知的那一塊,似乎又不免貪婪的窺探。

智慧眼鏡與隱形斗篷,看似不存在,但隨著人類的能力所及越來越廣,我們現在不也用網路做著同樣的事嗎?

只要打著關鍵字,看似可以博覽所有的知識,但把搜尋方向轉向個資,許多願意或不願意被知曉的事情,也就這樣被窺探、記錄,無所遁形。打著匿名,似乎就可以隨意胡作非為,散播謠言或恣意謾罵,只要匿名,在現實生活中就祕密、安全,但背後卻是同樣孤獨而空虛的幻象。

我想起許久以前的指考英文考題「a world with no electricity」,要是世界沒有電會是什麼樣子?這樣的世界是好是壞?不管是電、網路,甚或智慧眼鏡與隱形斗篷,背後的好與壞,不都是反映著人類聰慧卻又脆弱而無法自制的矛盾嗎?

智慧眼鏡與隱形斗篷,你會選那個?這是個深深的問題。選了之後要如何使用,這又是個更深的課題了。



◆ 王道還:說「學力低下」

【聯合報╱王道還】2013.07.03

根據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四月廿四日報導,日本小學為了減輕孩子負擔,筆算只教小數點後只有一位數的數字。於是「圓周率」三.一四以四捨五入法簡化成三.一,再簡化成三。結果,「圓周率成為日本教改(寬鬆教育)第一個地雷」,造成日本學生「學力低下」云云。

有趣的報導。只不過「圓周率」的例子不足以證明「學力低下」說。對所有的人,圓周率都是只須背誦的數字,而且每個能夠背誦的數值都是近似值。因為圓周率是「無理數」—指不能以「整數的比例」表達的數。(有理數可以化成分子分母都是整數的分數。)小學時背過兩個圓周率,一個是七分之二十二,那是西元前三世紀的數學家阿基米德算出來的圓周率上限。老師教分數四則運算,就會要我們使用。另一個是三.一四一六,視需求四捨五入。若小數點後只容兩位,就是三.一四。

將圓周率簡化為三,中西都有先例:如古希伯來《舊約》與中國第一部算經《周髀》。我們必須背誦圓周率,只因計算圓形物事的面積、體積都用得到。當年阿基米德計算圓周率的技術,後來中國古算家叫「割圓術」。他以正九十六邊形求得圓周率的上、下限。要是將正九十六邊形印在我們的課本上,肉眼看來就像一個圓。

至於與圓周率有關的學問,那就大了,大部分人學不了、用不著。我們中學都學過「圓周率是無理數」,有幾個人還記得「無理數」的定義?既然如此,又何必教?

阿基米德對圓周率這麼感興趣,不只為實用目的。原來古希臘數學傳統有三大難題,「化圓為方」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是這麼產生的:凡是由直線線段圍成的圖形,都能化解為正方形的集合,因此不難計算面積。那麼曲線構成的圖形呢?是不是也能化解成正方形計算?阿基米德研究這個問題,開發出割圓術,除了得到比較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其中還藏著微積分學的種子。難怪他會要求將自己最得意的發現刻在墓碑上:圓柱與其中的內接圓球,體積、表面積的比例都是三比二。

其實,這樣的學問與人生日用沒有關係。中國人便不自尋煩惱,只談天圓地方、管他化圓為方。天/地、圓/方等對立概念都是理解宇宙、人事的認知工具。中國人因而開發出外圓內方、智圓行方的處世藝術,只恨算不上獨得之秘。

化圓為方的學問不出自人性。這才是「幾何無王者之路」的真義。人間只有極少數怪胎,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優游其中,逍遙自得。阿基米德運用所學、布置守城弩砲(投射石塊)擋下羅馬大軍,傳為佳話。然而弩砲畢竟守不住人心,阿基米德與同胞遭自己人出賣,城破、人亡。他的墓甚至湮沒,一百卅七年後才由羅馬統治者探尋出來。數典忘祖,人情之常,想來阿基米德亦不至見怪。

過去五個世紀,現代科學逐漸成為改變歷史與日常生活的力量,並不是因為大眾的科學素養提高了,而是拜現代管理、生產體系之賜,大家都有機會利用、享用科學產品。阿基米德之流,無論古今都鳳毛麟角。芸芸眾生皆學力低下,社會、經濟依舊進步,才值得深思。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 我有話說-方言用字影響深遠 不可不慎

【簡皓瑜/大學老師】2013-07-03 中國時報

在上行下效不分場合滿口粗話的今日台灣,欣見貴報言論版〈美麗文雅台語怎麼不見了〉、〈何不用閩南話教論語與唐詩〉,以及〈請講優雅的台語〉數文。筆者亦不禁慨嘆,台大圖書館館藏諸多歷史文書顯示,當年漢文化大受戕害的日據時代裡,台灣仕紳猶不時以文雅閩南語說寫漢文;而在十年前台灣已然大倡「本土化」的氛圍下,安平古堡附近一處民間台語文學社團中,筆者卻親聞一老人搖頭欷歔,因為時下閩南語的書寫並不戮力尋找正確用字,致使閩南語文學水準日低。

本土化不該等於粗暴鄙俗化。閩南語、客語等方言,更不該脫離正確用字,否則負面影響將極其深遠。

首先,語言文字是概念與價值觀的載體,是邏輯思考的根據;久之,也可反過來帶動思維、影響社會風氣,不可不慎。

其次,惟有使用正確漢字,才能望文生義,跨越方言差異衍生的閱讀障礙,從而提升閱讀普及率,並避免語系、社群間的歧視或排斥。例如,閩南語的「有錢人」惟有寫成「好額人」或「豪額人」,才能與客語相通;閩南語的「護神」惟有改為「戶蠅」,客語的雞翅膀惟有寫成「雞翼」,才能使華文世界其他語系者自然讀懂,也才經得起時間考驗。例如,民初的白話文運動「我手寫我口」中,盛行以各系方言書寫文學,其中惟有慎選用字者,才能既普及,又傳真風土民情,而成為經典。台灣李喬以客語書寫的《寒夜三部曲》,文字選擇上亦是一成功案例。反之,則如香港報紙的「粵文」,往往令人不知所云。

最後,漢字個個字義飽滿,而這又導出造詞靈活的一大優點。書寫各系方言惟有慎選用字,才能避免漢字飽滿的字義遭到折損或混淆。因此,用心維持字義界分,自可減少目前年輕人通篇白字、邏輯與概念錯亂的慘況。而且,往前,可保留上友古人、向古人借智慧的可能性;往後,則可為未來新概念的不斷產生,守護住源源不絕的新詞創造力,而與時俱進。這些,於教育、文化政策上尤其不能不深思。

※ 相關報導:

* 大陸參訪夏令營 公告就額滿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004362.shtml

台灣青年學子熱衷參與軍方戰鬥營,每年必須公開電腦抽籤決定名額,對岸數年來也投入經費,透過大陸機構以低廉旅費,舉辦各式文化交流夏令營,招募台灣學子赴大陸參訪,學生只要負擔兩岸來回機票,其他一律由大陸負擔。

fsj 提到...

想想李國修的教子哲學

【賴鼎銘】2013-07-04 中國時報

李國修走了!作為他畢業學校的校長,除了震驚,我們有更多的不捨!

我本身是李國修的粉絲,三十年前國立美術館《荷珠新配》的演出,就被他的演藝細胞折服。之後《連環泡》電視劇,更讓人佩服他的幽默與創意。進了世新,知道他是世新的傑出校友,在執行教學卓越計畫時,決意聘請他當駐校作家。在駐校作家的演講中,李國修告訴學弟妹,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世新大學話劇社的磨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為他的告白,多年來,多次的公開場合,例如新生訓練,我不斷以李國修作為學生的標竿,告訴學生,大學的學習要分成三塊:其中的二分之一在教室向老師學習;另外二分之一可以再分成二半,一半參加社團,同學互相學習。另外一半,透過打工及當義工,向社會學習。講這些話,主要的目的,是要以李國修為例,告訴學生不要只當個書呆子,不要只從書本吸收知識,其實在社團中,很多怪咖同學,更是他們廣大的知識及技能學習的來源。

李國修那麼多作品,最為感人的,還是《京戲啟示錄》。以自身的家庭顛沛流離的故事背景,引出李國修這個人的演藝生命。這部戲,辛酸中帶著希望,更帶著藝術追求的執著。尤其他轉述父親的名言,「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當下的場景,最最令人震撼!

因為這樣的家庭傳承,讓李國修轉化為對表演的執著,讓他不斷地追求出類拔萃!他對演藝的喜好,會讓我想起羅賓遜爵士,他批評這個社會對於教育有其等級,最高的是數學與語言,其次是人文,墊底的是藝術。連藝術也有等級,美術與音樂在前,戲劇與舞蹈則墊底。他說我們的教育,終極追求是左腦。他主要的批評在於當前的教育體制太強調學術能力,發展出智商的概念,結果就是很多具創造力,具特殊才能的學生被排除在外。

也因為自己人生的經驗,李國修才會對自己的孩子講出「孩子,我就是要你功課爛」、「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的名言。他不要自己的孩子因為分數,喪失了對興趣的追求,他的目的還是要自己的孩子,「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看看李國修的教子哲學,想想廣大社會還陷在分數迷思中,不禁為台灣的人才培育深以為憂。

李國修的死,也讓我不禁感嘆,如果中華商場不拆掉多好!如果不拆,只要一有空,我們有多少人可以去憑弔,一代怪傑出生的地方;有多少人可以去看看,李國修父親做京戲鞋子的店面哩!(作者為世新大學校長)



◆ 北市古蹟修復憂斷層 「評估高職設科」

【聯合報╱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2013.07.04

北市議員厲耿桂芳昨天舉辦記者會指出,北市目前登錄列管的文化資產共有363處,需具文史修復專業人士進行養護,古蹟維護人才需求龐大,但北市高職中卻沒有設置古蹟修復類科,讓北市古蹟修復出現空窗。

北市府教育局主秘何雅娟表示,正評估設科的可行性與課程大綱,預計明年送教育部審查,只要報部同意,即會在高職開班。

厲耿桂芳表示,歷史建物建材、建築風格、工法各有不同,如何復舊如舊,一直是政府推動古蹟修復時最大挑戰。

像是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文物保存與修復人員,均須經過特殊專業教育養成,以確保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品質。但北市目前各高職所培育人才,高達4成屬電機、商管人,但對需才孔急的文史修復類科,卻沒有學校設立。

厲耿桂芳以義方居為例,北市府5年編了7百多萬元,但因為找不到師傅,最後只修了幾個窗子,還「愈修愈殘敗」,修復工程看不出文化專業素養,「還不如自己動一動」。

北市府文化局專委劉得堅說,現有古蹟維護師傅與監工專才,已逐漸老化,人才亟待培育。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說,直轄市立高職是否增設古蹟修復科,屬直轄市職權,教育部樂觀其成。

文化局副局長林慧芬表示,未來若推動高職設立古蹟修復相關類科,文化局可協助提供師資。



◆ 上峨眉國中 新生得先學泡茶

【聯合報╱記者莊旻靜/新竹縣報導】2013.07.04

茶鄉飄茶香!新竹縣峨眉國中因峨眉是東方美人茶產區,學校發展茶藝特色,每位新生入學需接受10小時的茶藝訓練,也與農會、茶廠合作,培養小茶人,獨當一面為民眾泡茶、介紹東方美人茶特色。

峨眉國中校長陳姿利表示,學生都上過10小時初階茶藝課程,也通過檢定,校方將茶藝課程視為品德教育的一環,因泡茶須在茶桌前靜坐至少30分鐘,學生也需安靜、沉澱自己,輔導主任李淳臻說,校內原有3名較好動的學生,甚至自願「重考」三次,通過10小時的檢定。

目前峨眉國中有8名受過進階訓練的小茶人,常受邀參加活動,向外界介紹東方美人茶的特色。學生李其蔚說,泡茶給陌生人喝「還是會緊張」,且他與縣長邱鏡淳很有緣,曾泡給縣長喝過,現在他較能自在地介紹茶葉特色,認為學習茶藝「很開心!」

李其蔚的媽媽彭新惠說,家中雖有泡茶習慣,不過較為簡易,她認為,兒子有興趣學習茶藝很棒,不僅能認識東方美人茶的特色,上課過程中,還會學著製做茶具,對茶藝、生活都有更廣泛的認識。

陳姿利說,校方規畫一系列的茶藝課程,不僅讓學生認識東方美人茶,還有製作茶皂、茶紙及茶點等,和設計茶罐、茶產業意象等,甚至在校內還讓學生栽種茶樹,觀察茶樹的生長,盼藉由課程,激發學生潛能,察覺自己的興趣,和對峨眉茶鄉的熱愛。

學生曾健強受過進階茶藝課程訓練,能獨當一面為客人介紹美人茶,從溫壺到計算浸泡時間都不馬虎,他說,進了學校後,更認真學習茶的相關知識,和茶更親近。

fsj 提到...

親子天下》洪蘭:錯誤的處罰會毀了學生

洪蘭 2013-07-05 中時電子報

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學習,因此懲罰要符合學習目的。當孩子上學只是在想辦法不犯錯時,他不是在學習,他是在應付。我們固然要教孩子不要犯錯,我們其實更在意如何教他做自己。

獎懲是個有效的行為塑造方式,當獎懲得當時,將士用命;不當時,眾叛親離。

諸葛亮能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就是他能堅持「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但是獎罰的拿捏很難,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對甲合適的,對乙未必,如何使它表面上看起來公平,實質上又能兼顧到個別差異,真是個難題。

最近有家長問:老師用罰抄課文方式來懲罰,合適嗎?

原來他兒子的老師規定:上課說話、作業未交、訂正錯誤,都要罰抄課本,該抄未抄則加倍罰。他的孩子積欠了二十篇課文,起初不敢講,等到滾雪球無法收拾時,才說出來。

他說,孩子每天上學都很害怕犯錯,但愈是怕犯錯就愈會犯錯,結果孩子在課堂上什麼都沒學到,因為所有的精神都放在如何避免處罰上。

他感嘆的說:不是孩子不想做好,而是課業這麼多(國、數、社……)每樣功課必需都完美才不會被罰,孩子又不肯讓他去和老師講,害怕溝通不良會更遭殃。現在孩子整天裝病逃學,他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這封信令我難過,因為我們常處罰跟不上進度的孩子,其實學習的快慢有時不是孩子可以自己控制的,要看他開竅的早晚,開竅晚的孩子會因考得不好而含淚過童年,這真是非常不公平的事。

教育應該是發展出孩子的獨特性,而不是用同一把尺去迫使他們都一樣。

這就像要求孩子一定要身高一百七十公分一樣的不公平,因為身長有基因上的關係,也有後天營養上的關係。

孩子若是家貧到連桌子都沒有,你又如何要求他和有家庭教師補習的學生有同樣的表現呢?我就曾遇見一個因家中無電,晚上不能做功課而挨打的孩子。

所以因學習慢、分數低而挨打是第一不公平。

對一個已經對學習充滿挫折的學生來說,老師一點點的鼓勵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的媽媽說,吳季剛初去加拿大念書時,英文生字常拼錯,但是只要不太離譜,老師會放他一馬,叫他再加油。老師的溫馨鼓勵讓他克服了閱讀障礙,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

至於行為上的犯錯,千百年來,「心悅誠服」是改變行為唯一的方式,孔子不是說要循循善誘嗎?愈打是愈叛逆的。

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學習,因此懲罰要符合學習目的。孩子數學考不好,老師要找出他考不好的原因,而不是罰他去抄國語課文或跑操場,因為抄十遍課文或跑十圈操場,他的數學不會因此而好,只會因恐懼而更不好。這種懲罰失去了教育的目的。

當孩子上學只是在想辦法不犯錯時,他不是在學習,他是在應付,他會因此很不快樂。因為不快樂,他會更加逃避學校和學習,惡性循環下來,就中輟了。

我們固然要教孩子不要犯錯,我們其實更在意如何教他做自己。懲罰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動機,師長們不可不慎。(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 上課玩手機 學生彷彿路人甲

【聯合報╱李允中/中國醫藥大學通識中心專案助理教授(台中市)】2013.07.06

報載,日前觀光教父嚴長壽先生到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演講,整場用英文開講,發現台下學生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機。嚴董忍不住對學生說了重話:「若年輕人只會躲在舒適圈裡頭,不改變學習方式,工作就等著被外國人搶走。」

這樣的場景也似乎讓人聯想到,日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到世新大學演講,蘇主席頻頻打斷陸生發言,要幫台灣學生保留提問權。「電火球」還刺激台生說,台灣已經比人家小了,舉手還比人家慢,要怎麼在世界上立足?

筆者其實也有類似的經驗:那就是以「全英語」教授通識課程時,卻發現除了少數坐在前排的同學沒有把你當陌生人,其餘的同學彷彿路人甲,行道樹B。想像如果自己是曾在正襟危坐的企業員工或萬頭攢動的激動選民前演講過的大企業家與政治明星,心中不免會想:這裡的少年仔也未免太不上道了吧!

筆者認為嚴董所言「舒適的環境」,目前也出現了「無感與M型化」的學習現象。所謂「無感」是指大學生普遍在學習上的動機與效能感不足(不知為誰而上,為何而上);「M型化」是指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弱,也與家庭的社經地位背景有關。

出身於較佳的社經地位背景,在學習類似通識課程,表現出來的學習意願往往較強,當然也較具備較為足夠的英語文能力與授課老師溝通討論報告。

相反的,若與學生大談政府為何推動證所稅,與對岸簽訂ECFA與後續的「服貿協議」時,會發現除了英語溝通障礙以外,許多出身社經地位較弱勢與偏遠的同學會說:「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一位同學便曾說,他家在鄉下,家裡一張股票也沒買過,飛機也沒坐過,因此「我阿知」(台語)現在的中國大陸進步發展成什麼樣子?

至於上課玩手機打瞌睡之類的現象,有同學跟筆者說,現在連開同學會見面時,都還是忙著用Line與App,所以老師就不要太大驚小怪了!

因此筆者想提供嚴董事長與蘇主席等優秀長輩另外的觀點:年輕人不是否定您們的寶貴經驗與不願意跟您們對談,聽演講時睡覺與玩手機,可能更說明了埋藏在內心深層的自卑,與這一代年輕人與不願意面對大環境困難的無奈。也許,「跟長輩作更多的對談,會發現自己距離成功更遙遠!」所以還是玩手機,睡覺吧!

※ 相關報導:

* 在陸不能教的 台商子女回台學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3070600447.html

在大陸不能教的,回台灣教!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學生本周返台上課,把大陸不能教的1949年後近代中國歷史、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兩岸關係等課程一次補齊,學生上得津津有味。

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副校長鄭京榮解釋,兩岸政治意識形態不同,使用台灣教材的大陸台商子女學校每年開學都要花整整2天修改學生教科書,「尤其是歷史課涉及1949年之後兩岸分隔,地理課談到經濟海域、部落或移民,以及公民課談到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大陸教育部都不給教,一本課本有半本以上要劃掉!」因此教育部和陸委會與台校協調,利用暑假回台,幫學生補課。

「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鄭京榮說,台商子女學校定位特殊,處在兩岸交會點,在大陸可就近觀察陸人思考方式,但為了不讓學生忘本,尤其是那些在大陸出生、成長的台生,這個活動讓學生可回台「補學分」。

* 高校生最牛小抄 A4紙手寫萬字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12013070600455.html

蘇州高校生,一張A4紙手寫萬字!近日蘇州一工科大學開始了一場「半開卷」考試,允許學生帶一頁A4紙的手寫重點題目進考場,該校的一名紀姓學生急中生智,在A4紙上寫了整整一萬字的重點,網友看到這張小抄都驚呼不已。紀同學表示,這樣的考試讓人很無奈。

* 原住民文化尋根 「不再隱藏身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011718.shtml

國立潮州高中連11年舉辦全國原住民文化研習營,4天3夜的營隊,今年主題「原鄉重建」,帶領全國共100名高中生,走訪原鄉、永久屋部落,來自台北市中山女中一年級學生鄭玉歆說,以前不會主動說出自己原住民身分,「營隊課程讓我認識原住民文化,以自己的文化為榮」。

fsj 提到...

森林小學定位佳 虎山首增班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3-07-08 中國時報

台南仁德虎山國小今年寫下創校九十六年首度增班新紀錄,新生人數達卅人,逾半新生來自東區家長讓孩子跨區就讀;校長林勇成歸功於學校定位森林小學,讓學生擁抱大自然的特色教學獲肯定。

虎山國小前身是日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提供日籍員工子女就讀的貴族學校,光復後,由台糖公司接收,招收學生以糖廠員工子女為主,五十七年由政府接收後,台糖陸續拆光員工宿舍,虎山國小學區頓時沒半戶人家,只得跨足鄰近學區招生。

建校九十六年來,虎山國小一個年級始終只有一班,近年來更因少子化,每年新生銳減只剩個位數。「招生總被嫌校舍老舊、孩子欠缺同儕互動」,看似注定凋零的小校,卻在這兩、三年找到轉機。

虎山國小坐擁豐富森林資源,每到假日總吸引無數遊客,校長林勇成索性定位該校為森林小學,規畫一系列自然生態課程,虎山營造幸福求學氛圍,漸漸吸引家長關注,去年招生廿一人,今年已突破卅人,前景可期。



◆ 創意紙飛機 哇…可飛2分鐘

自由 2013.07.08

〔記者林欣漢/苗栗報導〕苗栗縣1名國中國文老師卓志賢,無師自通鑽研設計出8000種紙飛機,除了基本的戰鬥機和波音客機,還開發出圓圈型、蚊子、翼龍等特殊造型紙飛機,飛行最遠紀錄超過50公尺,滯空時間更可長達131秒。

苗栗工藝園區即日起到8月11日,在第二展覽室展出卓志賢200多件作品,期間每星期六下午還有紙飛機DIY體驗,民眾可上臉書苗栗工藝園區官方粉絲團報名或電洽037-222693。

卓志賢在大學時就開始鑽研紙飛機,至今已超過20年。他說,沒有動力的紙飛機,在空中飛行時會受升力、阻力影響,經過不斷摸索試做,摺出讓氣流通過的氣溝、邊翼、垂直尾翼,才讓紙飛機像鳥兒般自由飛翔。

卓志賢的作品除了戰鬥機、客機,近年也從生活中啟發各種靈感,開發出各式新奇創意的紙飛機,如模擬鳥類的「鳥飛機」,還有蜻蜓、蝴蝶、甲蟲、蚊子、翼龍、發票等特殊造型,也摺出房子造型的紙飛機。

卓志賢還嘗試用客家花紋紙摺出白鷺鷥,把客家元素融入紙飛機裡,另有「圓圈型」紙飛機,圓圈的左右兩邊類似垂直翼功能,飛行路線很規律,令人嘖嘖稱奇。



◆ 離婚地圖、夜市地圖…看見台灣故事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2013.07.09

台大地理系教授賴進貴擅長用地圖「說故事」,七年前起,他每年挑選十二個議題繪製成「地圖‧台灣」月曆,還印了八千本免費分送高中老師,藉地圖呈現「不知道的台灣」。

賴進貴說,參與教育部地理課綱編審近廿年發現,很多人不知如何「看」地圖、「用」地圖;月曆「一月一主題」嘗試解讀不同社會現象;曾任政務官朋友笑稱:「應給經建會看,讓他們更能掌握台灣區域發展。」

賴進貴「地圖與多媒體研究」團隊每年畫出數百張圖、再選出「有故事」的地圖印成月曆;因主題有趣,印好後很快就被搶光。

分析一九一五年戶口資料,賴進貴畫出台灣早年纏足和吸食鴉片分布圖,發現不分南北或城鄉,只要平地都有一定比例婦女纏足,但桃竹苗客家婦女幾乎不纏足。

他統計二○○六到二○一○年各地平均離婚風險畫成「離婚地圖」,發現花蓮秀林、新竹尖石、宜蘭南澳、花蓮萬榮及花蓮新城離婚風險高。「隔代家庭地圖」則看出台東長濱、台東大武、屏東春日、屏東琉球及花蓮卓溪等地隔代教養比例高。

每張地圖光是過濾大筆「數字海」就花費不少功夫。賴進貴舉例,夜市地圖,團隊花一、兩個月上網用關鍵字一個個搜尋,才找出四百多處夜市,除位置,連每天或每周一次的營業頻率都能在地圖呈現。

賴進貴說,一張圖不盡然能道出故事全貌,但能拋出議題、喚起研究興趣。

當年他赴夏威夷大學念書,有人質疑「地理需念博士?」還有親戚笑「以後要看風水?」如今年年畫地圖、致力地理資訊與推廣,他說,就是想證明「地圖很生活化,地理也可以很有趣!」

※ 相關報導:

* 台北市大安區 每14學齡人口就有台大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8013635.shtml

台大地理系教授賴進貴製作「地圖‧台灣」月曆,每年將有趣數字畫成地圖,過程常有意外發現。賴進貴說,分析台大入學新生的來源發現,台北市大安區比率高居全國第一。



◆ 特教新課綱 教師家長籲暫緩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3/07/08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各縣市特教家長會上午呼籲教育部,暫緩全面試行特殊教育課綱。全中教指出,特教課綱100年8月試行至今,基層反映不佳,而且減少了有助於高職特殊生適應社會能力的「生活教育與社會適應」,反而增加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課程,不僅增加特教生負擔,更無助特教生適應社會。

全中教副理事長黃耀南指出,特教新課綱從100年8月試行至今爭議不斷,尤其是減少社會適應課程,增加太多一般生的學科。全國特殊教育家長團體關懷協會理事長唐時聰也說,特教生家長期待的不是讓孩子上大學,而是在學校能學到生活自理能力,或學得一技之長,以後能找一份工作餬口。但檢視新課綱內容,特教生根本無法負荷,反而降低特教生上學的意願。

黃耀南拿出資料說,北市士林高商的舊課綱課程中,有22學分的生活教育課、16學分的社會適應課,但新課綱都不再有這些課程,只剩下社會、自然、數學與語文等學科。

特教生家長團體與全中教要求教育部應該重新檢視新課綱,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內容出爐後,再一併實施即可。

教育部:新課綱給學校更多彈性

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與少數族群及特殊教育組組長劉源明解釋,新課綱是給學校更多彈性,可以規劃適合高職特教生的課程,不受限於學分與課程進度,且生活學習課程已融入其他領域,不是完全消失。他也強調,今年新課綱再試辦一年,且會增加試辦學校,8月起也會舉辦各種新課綱工作坊,讓老師更了解課綱的用意。

fsj 提到...

漁船記錄器 廣大興事件立功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3.07.09

漁業署委託成大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系副教授林忠宏開發漁船航程資訊系統,不僅在菲射殺我漁民的廣大興事件中,派上用場,上線5年來為政府節省許多漁船用油補助經費。

林忠宏表示,這套系統從2007年開發以來,目前每月都有約5千船次的回報資料,相當穩定,而配合國際情勢等現況,尚在研發的還有無線傳輸、不斷電設備、漁船越界警示與即時救援運用等,未來漁船在海上可以有更多的保障。

這套系統最早研發是因為政府補助漁船用油,但盜賣的情況也不斷發生,之後漁業署委託成大研發,目前除少數漁筏不必裝設外,多數漁船出海都要裝設,而返航後再根據紀錄前往加油,漁業署補助的經費在裝設前後有明顯的差異。

林忠宏表示,系統整合衛星導航(GPS)、嵌入式電腦、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庫等技術,漁船加裝航程記錄器(VDR,Voyage Date Recorder)接受GPS的訊號,並將航跡數據儲存下來。

當漁船在港口的加油站加油時,航跡數據下載到加油站的讀取器,根據累計的航跡數據數量、船速與漁船主機馬力等參數,計算出核配補助油量,而航跡數據則自動上傳到成大的資料彙整中心。

日前發生廣大興28號漁船船長遭菲國公務船射殺身亡,菲國官方派員來台調查,我方特別安排一行人前往成大了解該套系統運作,從廣大興上VDR的資料顯示,該船事發時確實在合法經濟海域內,菲方才啞口無言。

林忠宏表示,不僅在有越界爭議上可派上用場,過去漁船出海根本不知道去了哪些地方,目前卻有詳細的資料,配合漁獲量,政府可有效的掌握漁業狀況。該系統也讓林忠宏獲頒行政院農委會年度優秀農業人員獎。



◆ 高應大「手機刷門禁」 匹茲堡展奪金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3.07.09

透過無線電波開門的RFID技術驗證門禁系統雖方便,但容易被干擾或遭攔截竊取資料,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生譚政華開發「光學門禁系統」,透過手機App就能化身門禁光鑰匙,創新發明勇奪第28屆美國匹茲堡發明展金牌。

高應科大繼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日內瓦發明展後,上月19日至21日參加匹茲堡發明展,拿下3金4銀的亮眼成績,主辦單位更特別頒發高應大校長楊正宏「發明教育獎章」,表揚高應科大推動科技教育有成。

譚政華說,目前門禁系統大都是透過RFID無線電波技術解鎖,但缺點是易被攔截竊取資料,並演算出金鑰密碼而加以破解。「光學門禁系統」則透過可見光短距離雙向驗證傳輸,因光速快不易被攔截,且單一光鑰匙的容量可整合至少上千支傳統鑰匙,有效管理好幾道繁雜門禁,若下載手機App儲存密碼,就能直接當作門禁鑰匙。

高應科大表示,匹茲堡發明展是全球三大發明展之一,今年吸引全世界20多國、超過千件作品參展。高應大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李財福率領學生沈世宏、譚政華與模具系學生陳怡婷等人組成的代表團,7件參展作品獲獎。

其中「水叫水來:新型聲控水龍頭」榮獲金牌獎的好成績;可有效節約用電的「可連接網際網路的智慧型電力監控控制器」、造福病患的「非侵入式退化性關節炎診斷裝置」與應用於智慧溫室的「設施農業雙向簡訊互動控制器」、「太陽光電日照計時器」4項發明,則獲得銀牌獎。



◆ 世界第三 我奪國際技能賽6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9/today-life4.htm

自由 2013.07.09

共31獎牌 近12年來最佳成績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技職生在世界發光!八日在德國萊比錫落幕的第四十二屆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傳捷報,我國選手勇奪六金、四銀、八銅和十三項優勝,抱回三十一面獎牌,總成績第三,僅次南韓和瑞士,創台灣近十二年來最好成績!

代表團領隊、勞委會主委潘世偉表示,我國四十四名選手參加三十九項,與來自其他五十三國、逾千名選手同場競技,令人刮目!而且台灣派代表參加二十二屆以來,美容、花藝和粉刷三項更是第一次摘金!

美容、花藝、粉刷 首次奪冠

摘金的六個職類項目及選手,分別是「電子」職類的台灣科大王聰瑜、「粉刷」職類的台灣科大林汶葦、「花藝」職類的台南應用科大沈志叡、「美容」職類的屏東科大傅美慧、「板金」職類的雲林科大高正嘉及「外觀模型創作」職類的台灣科大冀士瑋。台科大學生佔了三名。

獲銀牌的是「機電整合」職類的王冠富和彭孝崴、「汽車板金」職類紀凱倫、「門窗木工」職類李昊哲和「餐飲服務」職類顏綾絹;銅牌獎的是「資訊與網路技術」職類的劉會中、「圖文傳播設計技術」職類蕭巧茹、「冷凍空調」職類謝易展、「西餐烹飪」職類簡勝男、「服裝製作」職類林盈孜、「西點製作」職類劉逸群、「油漆裝潢」職類沈秉豪和「塑膠模具」職類洪敏軒。

勞委會重賞 金牌每人獎百萬

為獎勵參賽選手,勞委會今年起特別提高獎額,金牌獎金自五十萬元提高至一百萬元,銀牌獎金自四十萬元提高至五十萬元,另銅牌則提高至三十萬元、優勝則是五萬元。

「國際技能競賽」一九五○年由西班牙發起舉辦,現有六十七個會員國及地區,秘書處設荷蘭。每兩年舉辦一次,台灣自一九七○年起加入組織,第二十屆起每屆遴選國手參賽,一九九三年台灣主辦第三十二屆,曾摘十八金,團體成績第一,是目前最佳紀錄。



◆ 陸生來台讀書 崇尚台灣經驗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5253

【台灣醒報╱記者黃文瑜╱台北報導】2013/07/09

根據陸生招聯會統計,今年98校總計核定1732個招生名額,報到人數則是1234人,較去年成長。主因是提高陸生選填志願的自由度,並避免和大陸升學考試衝突,但對照往年經驗,最後註冊人數仍會有小幅變化。陸生來台人數增加,主要因為崇尚台灣經驗,並選擇台灣部分專業的優勢。

來台灣讀書的陸生李雨鐘表示,會來台灣讀書,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個是陸生在大陸國內升學系統有變動,與本身志願不符,而台灣學校招生在大陸高考放榜後,讓考生有其它選擇。另外,對於福建、廣東的學生而言,台灣的環境與文化相似度高,較不陌生,因此接受度也相對較高。

李雨鐘還說,大陸學生之間流傳「台灣有一流師資」。因為台灣老師幾乎是從國外回來的。但他自己來台灣讀中文所,是因為台灣擅長古典文學,傳統的中文學術獲得保留,相對於大陸保存得更完整。

根據統計,最受陸生歡的學科是財務金融,其次依序是企業管理、外語、電資工程、建築、會計、貿易與大眾傳播。

一位來台就讀金融的陸生表示,大陸很流行讀商,認為畢業後較有出路,所以來台灣的陸生也選擇讀商的相當多。雖然在台灣學的專業回大陸後不一定有用處,但是來台灣的讀書經驗,卻可能成為優勢。另一位從福建來台灣讀建築的陸生認為,台灣社會自由度高,可以發揮的空間也較多。對於讀設計類科的學生,台灣自由的環境是一項優勢。

不過也有陸生認為來台讀書,與想像中的狀況有落差,因為老師教學的風格不同,造成上課品質參差不齊,學生也不太專注於課業,輕輕鬆鬆就能拿到好成績,感覺沒什麼競爭力。

※ 相關報導:

* 高中職特教新課綱 暫緩全面試行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5150

教育部前年開始試行高中職特教新課綱,但學生、家長抱怨不斷,指高職的生活教育、社會適應課不見了,反增加許多學科,特教生根本學不來,甚至不想上學。教育部表示,原訂特教新課綱今年8月擴大全面實施,將延到明年。

fsj 提到...

就業國際化 教育應先國際化

【聯合報╱李祖德/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台北市)】2013.07.10

筆者近年透過通識課程的任課觀察,對企業募不到人才、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良師趕退休潮、主管機關忙著滅火的現象,有很深的感觸,試著提出解決對策。

英國首相卡麥隆今年六月演講提到,「國家贏的策略就是先搞好教育」、「不讓青年學會就業能力就是辜負他們」,我好希望在台灣也能聽到這些話!

在學校裡,名人演講,學生便當照吃,手機照玩,不發問,多抱怨;老師上課,除對路人甲、路樹行禮如儀外,還要擔心民意代表帶家長來校興師問罪;學生則抱怨政府違憲,教育經費不足,讓他們學不到就業需要的技能。

在企業界,老闆抱怨大學畢業生倍增,能力M型化嚴重又都想領高薪。全球人才招募國際化,我們勿忽視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及美國商業白皮書對台灣引進人才重重限制的警告,台灣若想玩人才鎖國又愛打肥貓,企業與其留在台灣被貼「血汗企業」標籤,不如早赴他國。

在教育界,英明的教育政策長期抵不過預算控管者的現實壓力,民代愛關注個案而非教育政策,早已耗盡官員的效能。官員天天處理危機,不可能有成就感,但想退休轉業,又怕被罵成去當門神,悶啊!

台灣政治型教育改革長期扭曲技職體系,形成「產業無人、學成無業」怪象,碩博士缺乏就業專長成常態,企業對人才培育更是失去信心,導致就業市場出現惡性循環。

兩岸學生同窗,陸生的用功與積極態度超過台生,筆者樂觀其成,也鼓勵台生多向陸生學習。鯰魚攪動是鰻魚免於集體昏睡而死的主因,而少年PI同船老虎激起少年鬥志,更是讓少年能渡洋生存的動力。筆者連續二屆在台大及復旦大學兩岸EMBA菁英論壇的演講提問中發現,陸生問題的深度與踴躍,超過台生甚多,屢屢讓我震撼不已。

過去卅年,台灣因產業開放使得企業競爭力大增,筆者在創投業廿年追蹤過程感受甚深,對「競爭是最好的淬鍊」深信不疑。近來社會上不斷形成產業鎖國的氣氛,讓我深感憂心,我真心期望民眾不應該忽略「明清衰亡始於鎖國」這個歷史教訓,在網路時代還想走鎖國的回頭路,既不現實也不負責。

全球化的今天,新鮮人提早面對競爭是好事,未來科技越發達,高失業率將成常態。教育國際化是解決未來高失業率良方,卡麥隆的疾呼印證了這個解決危機的趨勢。

就業國際化是擋不住的趨勢,要「就業國際化」必先「教育國際化」,兩岸教育交流是教育國際化重要的一環,異種語言教育交流則是另一環,兩種並軌齊行,才能面對多元化競爭。

要生存,要出頭,要拔尖,必須一步一步往高處走,毫無一步登天的僥倖可言。就業國際化的優缺點就像兩面刃,成敗關鍵在於是否善用教育國際化,而教育是不可能速成與僥倖的,今天不做,後代肯定會恨我們。

※ 相關報導:

* 陸生耐操有實力 台生警覺「我們如何競爭?」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5365

....陳宛廷表示,去年到東莞紡織鞋廠實習,發現很多年紀和她相仿的大陸員工,只有高中學歷,卻有流利的英文能力,即使每天工作超過八小時,領著人民幣一千多元的薪資也不抱怨;反觀台灣畢業生只想找離家近、舒服的工作環境,要求起薪卅K,「這樣如何和大陸同輩競爭?」

陳宛廷說,赴大陸實習,也讓她了解自己國際觀與語言的不足,「台灣年輕人缺乏國際觀,甚至連『自己沒有國際觀』都沒察覺,怎麼會有競爭力?」

* 觀念平台-台灣青年在香港的震撼教育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71000467.html

....在一介彈丸之地,他們看到無數頂尖企業在這裡競逐。在美資、歐資、陸資、台資企業參訪交流中,他們看到不少優秀的台灣人,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追逐夢想,堅持理想,發光發熱。年輕的訪客在前輩們身上看到了「態度決定高度」,看到了跳脫舒適圈的重要。

他們也在大學校園裡,見到了為數不少的年輕學子,放棄台灣一流大學的錄取通知,在香港展開異地他鄉的辛苦求學生涯。

故鄉的年輕訪客不免產生疑問:為何香港如此吸引人,讓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人才駐足於此?

一個同學在臉書留下這樣的回答:「因為她的自由,不會像台灣一樣因為法規而綁手綁腳,你可以在這裡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會讓你的熱情都被消磨殆盡。」

....為什麼台灣從中心變邊陲?為什麼民主變吃老本?為什麼優秀經理人在外流浪?為什麼年輕學子也要離鄉背井?一個坐視人才逐漸流失的地方,薪資還會成長嗎?多元化的國際人在故鄉,還找得到敢想、敢要、敢作夢的根據地嗎?

* 高年級小學生 最愛讀「自由,是什麼呢」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18413.shtml

北市圖舉辦「走進校園,『閱』見好書」十大好書票選活動,由近千名台北市小學生票選,最後由「自由,是什麼呢?」、「全世界都是洞」、「停電了!」分別獲得高、中、低年級組票選冠軍。

※ 提很多次了,台灣應加強哲學教育。



◆ 周行一/教學文化將決定十二年國教的成效

【聯合報╱周行一】2013.07.10

雖然十二年國教已經立法通過,但是民眾對於中等教育是否能因此改頭換面,培養出潛力無窮的高中生,仍有很深的疑慮。教育品質是由教學文化決定的,大家應該致力於改善教學文化,才能真正做到十二年國教所楬櫫的適性教學。

我剛拿到博士學位後,在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從助理教授幹起,第一天報到後,系主任就對我耳提面命:將來想要升等拿終身教職,必須教學與研究都好才行。第一學期過了三分之一時,系主任突然來研究室找我,說我的MBA課程內容的深度及嚴謹性足夠,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他很認真的講,如果我無法進步,就不會有學生願意選我的課,當然學校也就沒有理由付我薪水了。

系裡的資深教授主動提出願意觀察我的上課過程,同時請來教學與學習中心的專家,錄影我的上課狀況,跟我討論如何改進教學。第二學期結束後,系主任表示我的教學已達水準,應開始更關注於研究產出。我到哈佛大學商學院訪問時,院長告訴我,哈佛老師必須是一位很棒的研究者及有好的教學表現,或者是一位很棒的上課教師及有好的研究成果,才能升等。資深教師與新進教師混合組成教學團隊,共同討論和教授同樣的個案,幫助新鮮人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

在台灣,這種教學文化非常少見,大部分的新進教師都被任由發展,如果在年輕時沒有被督促或指引去養成好的教學習慣,日久之後便可能習以為常,以為這樣的教學水準是可以被接受的,這種現象當然可部分歸因於教師的教學好壞與工作、升等、薪資幾乎完全無關。

這個情況在台灣的高中一定也是類似的。乾女兒就讀的高中,有教師的上課內容學生很難理解,但是沒有改善的跡象;以前犬子就讀的高中,教師不僅允許學生睡覺,而且明言只要學生不要吵到人,做什麼都可以,可見教師並未重視自己的教學內容,也缺乏自信督促學生認真聽講。

教學文化會直接影響教學內涵與方式,小女就讀的高中老師曾說,教改的課程設計造成學生要在實驗室中上生物課很不容易,但是不僅是生物學,物理、化學、數學等課程也應當是要在實驗室中學習才對。教師紙上談兵的教學方式,與在實驗室中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習,所需要的技能與習慣是很不一樣的,老師間需要認真地討論實驗室教學內容的設計,自己也要有很強的決心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因材施教,幫助學生發展潛能,當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習慣於教導學業菁英,而不太需要關心學生其他性向的老師,必須學習教導學術傾向不明顯,但是有其他潛能待開發的學生。

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所有的高中都將匯集了性向與學術程度差異化極大的學生,學校如何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老師如何因材施教,絕對不是教育部訂定課綱,決定教材,教師照本宣科即可;需要每所學校的老師真心的以學生為出發點,共同討論課程內容的調整、教學方式,提供最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父母關心的應當不是子女入學的比序方式或是學費的高低,而是教學文化的改變,積極、正面的參與子女的學習過程,才是確保十二年國教成果的方法。

(作者為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

※ 相關報導:

* 103年起 當英文老師須英檢中高級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8/20130708000365.html

繼國中小後,教育部最近又修法通過,今年九月起在大學修高中教育學程者,須通過相當於全民英檢高級檢定,才能取得高中職英文教師資格。未來要當中小學英文老師,都須通過英檢這一關。

* 時 評-讓教育回歸專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3071000280.html

....雲林的教育變革,八月將再下一城,除了麥中藝術分校外,水林蔦松國中轉型為藝術學校,並將試辦公辦民營,讓行政更靈活、人事任用更專業,藝術真正內化到孩子體內。

一位校長捎來地方訊息,指拯民分校學區虎尾鎮北溪里民非常後悔沒讓藝術學校進駐。只剩五十學生的分校,沒有新血注入,加上人口外流及少子化衝擊,沒落、整併是必然的宿命。

fsj 提到...

松年大學畢業典禮 102歲獲博士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13/07/11

新北市松年大學上午舉行第15屆學員的結業典禮,共有1萬名學員獲頒博士、碩士和學士證書,阿公、阿嬤們紛紛穿上畢業服,重溫學生舊夢;其中,第一梯次結業的長者中,80 歲以上的畢業生有36人,都是終生學習的典範。

板橋區婦女聯誼協會電子琴二班的林棋淵,不僅每堂課都全勤,每天都提早到教室預習功課,提著重量不輕的電子琴到板橋區上課,雖然已經高齡87歲,從不喊累,精神可佩,也獲精神獎代表。

新北市社會局表示,本屆結業的學員人數有1萬人,因學習熱誠,有372名獲頒精神獎,402名因熱心服務獲頒服務獎,全勤獎者更高達4722人。

學員中,碩士是連續修業3年,人數最多,共有2848人,連續修業6年榮獲博士資格者有1399位,今年榮獲碩、博士資格的學員人數均創歷屆新高,其中年齡最長者為102歲的劉鵬華,在永和區敬老護幼協會記錄口述歷史班上課,努力向學的態度,絲毫不輸年輕人。

新北市政府辦理松年大學已邁入第15屆了,總計有超過11萬以上的長者參加過松年大學,今天第一梯次結業的長者中,80歲以上的有36人,更有71對夫妻,結伴在松年大學上課。副市長李四川特別到場祝賀,鼓勵學員繼續「學到老、學得越多」活得更長壽、更健康,也希望學員志願服務,當個快樂的銀髮志工。



◆ 港大赴陸招生 挖走16省狀元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綜合報導】2013.07.12

香港大學在大陸招生,今年再度成果豐碩,儘管大陸高考(大學聯考)總人數連續五年下降,但申請港大的學生卻年年增加,總數突破一萬兩千人,創下歷史新高,使校方被迫增加錄取名額。各省的高考「狀元」中,則有十六名進入港大;等於全大陸四分之一的高考狀元,選擇就讀港大。

港大前天公布二○一三年大陸招生狀況,由於報名港大的考生數量再度增加,來自大陸卅一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申請書,總計一萬二千五百一十三分,比去年增加七十五人。最後校方增加招生人數,由原本計畫兩百五十至三百人,增收為三百零三人,錄取率僅百分之二。

在三百零三名錄取者當中,有十六名是該省的高考狀元。不過這個數字比起前兩年略有遜色,二○一二年就讀港大的狀元高達廿一人,二○一一年為十七人。

港大表示,錄取新生中除了各省高考第一名,不乏鋼琴、書法、管弦樂器、民族樂器方面的資優學生。

其中即將就讀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孫宇彤,是射擊項目的國家一級運動員,另外還有兩名國家二級運動員。

港大為這些大陸學生設立豐厚入學獎金,總計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領到不同額度獎學金。其中最高的「全額獎學金」,可達每年港幣十七萬五千元(約六十七萬四千元台幣),涵蓋全部學費(每年港幣十三萬五千元)、住宿費以及基本生活開支。

大陸媒體分析指出,二○○五年北京高考理科第一名陳秀野放棄清華大學,選擇就讀香港科技大學,當時引發輿論轟動,從此香港各大學的地位水漲船高。不過,大陸各頂尖大學紛紛祭出搶人招式,「狀元」爭相前進香港的情況已經趨緩。目前看來,北大、清華與港大,仍是各地高考成績頂尖學生的優先選擇。

※ 相關報導:

* 教部擴大採認港澳9大學學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12/today-life6.htm

教育部修正香港澳門學歷採認辦法,將港澳專科生納入採認範圍,擴大採認的大學包含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學院、樹仁大學、嶺南大學與珠海大學等9校,最快明年就能來台攻讀二技學位,等同取得學士學位。



◆ 上網「出國登錄」 留遊學更安心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3/07/11

暑假是學生出國留、遊學旺季,為加強學生在海外的急難救助機制,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昨天提醒學生,出國前先到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登錄在國外的聯絡資料,以便必要時提供協助。

國際司表示,暑假出國參加留遊學、研習營、語言交換或旅遊活動的學生,出國前務必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http://www.boca.gov.tw)的「出國登錄」專區,填寫海外的聯絡資料,並隨時更新。

國際司指出,網站也有各國旅遊警示網頁,可查詢預計前往國家的旅遊警示燈號,了解是否適合前往;在國外若發生意外,可向當地救護機關求助,並通知當地我國駐外機構,緊急聯絡資訊可上網查詢,包括教育部(網址:http://www.edu.tw,當中的「主題專區」/「海外留學」/「海外留遊學安全專區」)、外交部(網址:http://www.boca.gov.tw,至「出國旅遊資訊」/「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服務專線」)。

※ 相關報導:

* 國小英語教材 官員:混亂又貴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3071200178.html

北市自民國九十一年起,將國小英語課程提早至一年級,許多公立國小選用未經教育部審定通過的民間出版社或外國進口英語教材。市議員徐佳青批評,不僅課本教材價錢昂貴,學生在課程銜接上也有嚴重落差。

fsj 提到...

洪蘭/考不出思考的考卷

【聯合報╱洪蘭】2013.07.14

有位教授在報上投書:「請給國中生活路」,他說如果給國中的數學老師寫國文考卷、英語老師寫數學考卷、國文老師寫英語考卷,他們也考不好,因為我們考了太多不需要學的東西。我看了心有戚戚焉。李遠哲剛回國時,看到大學聯考的化學考卷也說:如果他來考,也考不上。

我們小學的考試究竟有多難呢?報上曾經登過一次小學四年級的國語考試題目,「請決定下面題目是:目的複句;遞進複句;條件複句;承接複句;假設複句;因果複句;轉折複句;映襯;引用;排比;譬喻」。我看了傻眼,竟不知有這麼多種的複句。更驚訝的是,小四的學生有必要學什麼是「複句」嗎?他們又不是語言學家。我以為小學國語課的目的是增加孩子的語文能力,考這些複句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只會使學生恐懼上學,厭惡國語課而已。

國中的考試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國中生寫信來說:他們國文課本選了一篇我的文章,老師要他們決定這篇文章是抒情文、記敘文,還是論說文?他不知道,所以寫信來問。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們以前上作文課時,老師說,心中有話用筆把它寫下來就是作文,作文要有頭有尾,前後呼應,若寫到別人看得懂,起共鳴的,就是好文章。我很慶幸我生得早,不然一定會留級。

其實在廿一世紀,廣度和深度一樣的重要,如果時間都拿來考那些枝微末節之事,學生哪有時間去看增廣見聞的書呢?現在學生的廣度,坦白說,實在不夠。有位教授在上馬爾薩斯(T. Malthus)的人口論時,一個學生問他:馬爾薩斯不是狗嗎?為什麼會影響廿世紀的政治?他說:難怪台灣學生會以為翁山蘇姬是日本A片女優,曼德拉是星巴克的咖啡。我們的學生光背課本就背不完了,根本沒有時間去深讀內容,所以常會張冠李戴,關羽戰項羽,岳飛打張飛。

該讀而不讀的項目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哲學,外國高中生必須讀哲學,因為哲學是思辨能力的訓練,缺乏這個能力,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民主社會是件非常危險的事。台灣很多父母相信「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就是忘記了「大器晚成」能馬上反證它。

法國的高中生畢業前要考哲學,考題如:「假如沒有政府,我們會有更多的自由嗎?」「我們是過去的奴隸嗎?」「科技的發展會威脅到我們的自由嗎?」「語言會背叛思想嗎?」這些都是辯證很好的題目,可以讓學生思考。

我很反對重要的考試用選擇題和是非題,因為考不出思考的能力,新進教師的篩選尤其不能用選擇和是非,因為考不出教師應有的熱情與愛心。但是不管怎麼建議,官員每次都以電腦不能改問答題來搪塞,忘記了考試的目的是選拔人才,怎能為了作業方便而犧牲了目的呢?

嚴長壽董事長說台灣有三分之二的科系可以不必念,我在想,台灣的國中小是否也有三分之二的內容不必考?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逆轉人生 巴西青年拚大學

中央社 2013.07.14

巴西適齡青年就讀大學比例低,擁有大學文憑者與沒有大學文憑的勞工薪資差距達219.4%,年輕人為了改善生活,會盡量半工半讀或申請獎學金、學貸,想方設法念大學。

24歲的瑪尼阿卡斯(Bruna Ciai Maniakas)3歲時喪母,與父親和哥哥相依為命,但大她5歲的哥哥因吸毒成為智障,只能靠父親在小學教書的微薄薪餉過日子。雖然家境清寒,她一直沒有輟學,半工半讀念完高中後,進入一所私立中學當教室清潔工,每天工作10小時,月入為基本薪(約300美元,合新台幣9000元)。

3年前,一位父執輩見她勤奮向學,幫她申請到大學教育系全額獎學金,今年底就可以畢業。年初,她成為教室助理,每天工作6小時,收入升至400美元,且因表現佳,校方已提出畢業後讓她升任班級導師。

類似瑪尼阿卡斯的例子在巴西比比皆是。儘管巴西經濟看俏,但財富分配不均,以一個家庭有3至4名成員來計算,月入5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戶約占人口的五分之一,巴西智庫FGV社會政策中心預測2014年低收入戶有4730萬人。

巴西從1990年代起推動教育普及化,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求學人數增加兩倍。儘管如此,2009年18至24歲適齡青年就讀大學比例只達青年人口的19%;美國與南韓18至21歲青年就讀大學比例,在1997年分別已達45%和69%。

巴西適齡青年念大學比例低,除了經濟因素外,公立大學的聯考制度也造成有錢念私立高中和補習班的學生比其他學生占更多優勢,形成長久以來只有「菁英分子」進得去公立大學的現象。

家境清寒的學生因為沒有錢念私立大學,高中畢業後被迫就業;意志堅強者會半工半讀,或等經濟稍微穩定後重返課堂,所以直到10年前,就讀巴西私立大學的學生平均年齡超過25歲。

巴西政府為扭轉此一現象,於2004年推出與私立大學合作的「大學普及計畫」(ProUni),為小學到高中都念公立學校的清寒學生,提供學費較低的人文科系半額獎學金,另外半額為校方給予的學費折扣。

教育部的「學生貸款基金」(Fies)則允許學生申請半額或全額學費貸款,償還方式是每3個月付25美元至畢業後18個月,餘款再分13年繳付,年利息3.4%,對學生的負擔不大,所以2012年約有20萬人提出申請。

在巴西,念大學絕對值得。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調查顯示,2011年擁有大學文憑者與沒有大學文憑的勞工薪資差距達219.4%,前者平均月入2000美元,後者600美元。

巴西私立大學學費平均每月400美元起,最貴的是醫學系,上看2500美元;年輕人為了改善生活,就算付不起學費也會半工半讀或申請獎學金、學貸,想方設法念大學。

還有所謂的「199元學店」,甚至「買一送一」,付一個科系的學費可以念兩個科系,大學最後一年就可以開始選讀大學後進修課程(Lato Sensu),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花最少錢從大學畢業,投入工作市場。

不過,這類大學的品質基本上沒有什麼保證,除非學生本身極具天賦與才能,否則求職面試時很容易因畢業學校的品質和名聲而被刷下來。

此外,為了迎接全球化競爭和未來世界的挑戰,愈來愈多巴西人對學習東方語言感興趣,更將語言當成一種資產,許多大學也與語言學校建立合作關係,加強學生的外語能力,為日後求職加分。

聖保羅天主教大學東方研究所教授葛萊納(Christine Greiner)表示,東方語言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從貿易金融角度來看,中國大陸在全球市場迅速崛起,無論是要前往大陸工作,或是在巴西接待大陸合作伙伴,會華語都是一大利基。與此同理,她建議台灣大學生放眼國際,多關注巴西等新興國家,學習英語以外的其他外語,以拓寬就業機會。

國際徵才公司米高蒲志(Michael Page)比較巴西、墨西哥、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8國5種產業、10種職位的平均薪資,結果顯示,巴西電信業市場宣傳經理平均年薪10萬4000美元,幾達英國和法國同等級經理所得5萬8950美元的一倍。

今年底將畢業的瑪尼阿卡斯對未來充滿憧憬,雖然一般觀念認為教育系畢業只能當老師,但除了學校以外,還可以在基金會、非政府組織、企業等機構服務。對她而言,大學只是起步,根據就業市場與個人的需要,隨時可以展開職業進修,不一定要念碩攻博,除非目標是學術研究,否則選讀大學後進修課程就綽綽有餘。

瑪尼阿卡斯說,不管念什麼大學或科系,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

※ 相關報導:

* 大學結合就業 星管控大學人數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27354.shtml

....新加坡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因此教育制度沿用英國學制,學生從小學六年,升上中學四年,接著再依照成績決定念初級學院、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初級學院類似台灣的高中,畢業後可以念大學,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類似台灣的職校或五專,畢業後就可以直接工作,如果有再進修的打算也可以念大學。

與台灣相比,新加坡大學的入學率並不高,近幾年約在27%左右,因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採取分流的概念,小學到中學、中學到初級學院或是理工學院,都要經過考試,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依照學業表現把學生分流,有些學生在中學時就註定只能念職校。

....政府持續引進外來人才,本地大學生畢業後,工作卻越來越難找,「以前人家說第一份工作靠學歷,之後的工作靠人脈,現在是第一份工作就要靠人脈了」。....與台灣不同的是,新加坡大學生對於念研究所的興趣並不高,因為企業多半不特別喜歡用研究所學歷的人,研究所學歷對薪水也沒有太大幫助,洪同學說,他們一班120人,選擇念研究所的大約在5到10人之間,他也有朋友頂著哈佛大學研究所學歷在新加坡找工作卻被拒。

fsj 提到...

丘成桐:台灣數學教育 大不如前

【胡清暉/台北報導】2013-07-15 中國時報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昨天頒發晨興數學獎,獲獎學者多來自大陸,只有一位台灣本土博士、清大數學系助理教授張介玉獲得銀獎。大會主席、哈佛講座教授丘成桐憂心,台灣學生基礎科學訓練不如從前,加上大學教授薪水偏低,會流失很多優秀的數學家。

晨興數學獎目的是鼓勵四十五歲以下的傑出華人數學家,今年金獎得主是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電腦科學系副教授顧險峰。銀獎得主有四位,唯一一位台灣本土學者是張介玉,他在清大一路從大學念到博士,並做了四年博士後研究。

「數學真的很難,不過,如果一下子解出來,就沒什麼好玩的。」他坦言,一直讀到博士班,遇見許多來訪的國外學者,透過演講或交流,才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樂趣。為了解開數學難題,有時半夢半醒之間,靈光一閃,就立刻跳下床寫答案。

張介玉強調,自己雖是本土博士,但經常出國,和國外一流學者交流,掌握第一手學術脈動。

對於本屆華人數學獎得主多來自大陸,丘成桐認為,哈佛每年會收一至兩名台大數學系所學生,近幾年台灣數學整體水準雖有進步,但新一代學生訓練不如從前;反而是大陸學生水準提升,基礎紮實,且很快有研究成果做出來,因此,現在哈佛很多老師喜歡收大陸學生。

丘成桐提到,台灣有些醫學系畢業生,後來改念數學,原因在於他們對數學感興趣,卻因父母期望,被迫念醫學系。他強調,任何行業要成功必須非常專注,如果興趣不夠,不可能會成功。

晨興集團聯席創辦人陳樂宗表示,現在很多學生傾向讀法律、醫學或MBA等應用科系,但他很慶幸自己當初念的是基礎科學,而非商學院,因為讀科學能訓練思維及邏輯,不管進入任何行業都很容易上手,而且有出色想法。

近年台灣學生念博士班、出國留學人數愈來愈少,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交大校長吳妍華均表憂心,呼籲政府、企業投入更多資源在高等教育及科技研發。

至於電機專長的台大前校長李嗣涔,此次獲陳省身數學獎,他表示,自己不是數學家,但在校長任內,把數學列為台大要擠進世界頂尖大學的領域之一,匯集許多優秀數學家,並提供資源。



◆ 上舞台談教育 青少年邀教長看戲

【朱芳瑤/台北報導】2013-07-15 中國時報

「重視技職教育」、「反分數至上」、「重視母語傳承!」第十三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今天開跑,昨天有一百多名中學生齊聚西門町宣傳,呼籲教育部長蔣偉寧來看戲,每齣戲都將傳達青少年對教育議題的看法。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藝術行政邱子珆表示,今年戲劇節主題為「教育」,共有十六所高中職戲劇社團,將演出十六部舞台劇,身為教育現場第一線的這些學生,將呈現自己對教育議題深刻的觀察,例如升學抉擇、校園同性之愛、教育城鄉差距等。

邱子珆指出,青藝盟已正式邀請教育部長前來觀賞戲劇節演出,但教育部回應部長公務繁忙不克到場。因此,青藝盟決定做一個嵌有隱藏式鏡頭的部長「假人」,將巡迴各演出現場錄下所有演出,再把影片寄給蔣偉寧。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表示,台少盟也將藉這次全國青少年戲劇節,在演出現場蒐集青少年的心聲,彙整為相關政策建言,與公部門對話。活動詳情可上網站查詢,網址是http://www.whatsyoung.org.tw

fsj 提到...

教科書的國際知識 夠嗎?正確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030932.shtml

【聯合報╱楊景堯/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日本廣島)】2013.07.16

由於長期關注兩岸中學文史教科書的比較,從十年前接受日本交流協會資助到名古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開啟了研究國際教科書對兩岸的介紹,先後研讀了日本、加拿大、印度、美國等主要國家幾個版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對台灣的介紹,此刻筆者再度接受日本資助到日本廣島大學展開新的主題「台灣教科書所不知道的廣島」。

有感於十年來歷經政黨輪替,兩黨各有五年執政,但是教科書內容對於國際知識的介紹,卻沒有得到重視。

對於教科書的國際知識該有的重視,可以有兩個途徑來檢驗。

首先是我國駐外使領館有沒有經常性的將收集各國教科書對於兩岸的介紹列為重要工作項目之一,而且閱讀本國教科書對於各駐在國家的介紹是否有失真,或者是更新的必要,主動向政府提供最新的資訊,以利教育部隨時補充或修改教科書之重要根據。

如果我國的教科書沒有介紹或者是對於國際局勢的掌握不夠精準,甚至失真,那麼極有可能耽誤的不僅是外交關係,而是會造成中學教育記憶斷代的嚴重影響。不久前發生的菲律賓槍擊我國漁船的國際糾紛,筆者仔細閱讀國中社會科教科書二年級對於東南亞的國際地理知識,內容貧乏令人咋舌。如果再聯想到引進的外籍勞工,與我們朝夕相處十年以上了,我們的教科書對於各主要外勞來源國的介紹是否足夠?應該有官員關心才是。

第二個檢驗的途徑是國際社會對於該國在我國中學教科書內容的呈現,是否重視?可以看出各國對於與台灣的關係重視的程度。舉例而言,早在上一個世紀末國立編譯館出版的「認識台灣」歷史篇、地理篇與社會篇,指定各國中一年級必讀,日本就非常重視,而且有書商將其中的「歷史篇」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世界上還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反之,如果世界各國對於台灣的中學教科書是如何描述他們的國家,內容夠不夠?正確與否?根本不在乎,那就非常值得政府警惕。舉例而言,近在咫尺的韓國,出現在中學教科書的內容很少,根本無法真正呈現韓國今天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但是顯然台灣不在意教科書的內容,韓國政府也無所謂,以至於台韓關係大不如前,令人惋惜。

總之,政府應重視教科書的國際知識,與國際關係與世界局勢緊密結合,既可收到教育效果,亦可以改善外交關係,何難之有?

※ 相關報導:

* 至善校刊爭光 榮獲全國佳作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3071600240.html

大溪至善高中校刊(見左圖,康鴻志攝)突破以往編採方式,鄙棄黑白印刷,改以「類雜誌全彩」方式呈現校內人物特色,及活潑豐富又具在地文化的校刊內容,首度獲得「全國高中職校內刊物競賽」全國佳作,成為縣內除武陵高中在內,唯二獲獎的學校。

* 太強了 二信學生論文奪特優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4/112013071600223.html

二信中學高中生實在太強了,參加「全國中等學生網站小論文寫作比賽」,成功打敗群雄,共七件作品得到獎項,其中二信商科學生陳穎婷、莊糸秀鈞、賴逸瑋以此「咖」「啡」凡為題,探討Cama咖啡成功之道,奪特優大獎。



◆ 史丹佛女大生情繫水稻 取經亞大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3/07/16

美國史丹佛大學越籍女學生關紅玉,今年暑假特地到台灣的亞洲大學學習水稻基因課程。她說,母親曾說稻米是越南主食,她希望在台灣取經,日後回故鄉越南幫助農民改良稻米品質。

關紅玉原本是史丹佛大學生物工程系學生,現改修化學工程,即將升大三。她說,越南的農業技術落後台灣很多,當她聽到亞洲大學設有「水稻T-DAN生技研發中心」,擁有豐富的水稻功能性基因體研究用種原庫,她馬上決定越洋取經,跟隨生物科技學系主任范宗宸研習。

關紅玉上月16日到亞洲大學,正巧「水稻T-DAN生技研發中心」種的亞大紫米剛要收成,她受邀下田割稻。第一次割稻,她說感覺很新鮮,很好玩。

范宗宸指出,關紅玉的學習態度極好,一般學生要二、三星期才學會的水稻DNA萃取、分離,她3天就學會了。

關紅玉說,她很驚訝亞洲大學建立了世界級的水稻種原庫,庫藏非常多重要的水稻基因。師生暑假不休息,讓她大開眼界。

范宗宸說,「水稻T-DAN生技研發中心」冷藏6萬5千種水稻種原,近年先後有13國向中心申請購買種原作學術研究。

※ 相關報導:

* 實習旅行社 聖約翰科大9月開張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16/today-taipei9.htm

校園也有旅行社!聖約翰科技大學與遠東航空公司、遠行旅行社簽訂策略聯盟,九月將於校內開辦實習旅行社,未來由學生擔任服務人員,學習參與旅遊景點規劃、交通運輸及線上訂房等業務,並就近服務當地居民,優秀培訓者畢業後有機會進入企業,取得正職工作。



◆ 卓獎不限12校 最快明年開放申請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3/07/16 自由

教育部推動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但教師團體質疑,獎學金只發給12所師大及教大等師培系學生,對其他大學的師培生很不公平。教育部回應,最快103年起開放讓一般大學申請。

目前國內教師資培育管道共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由轉型的師範及教育大學開設的師資培育學系,高中生畢業生可選讀;另一類則是一般大學開設的教育學程,大二或大三學生通過學程考試後修習。

教育部補助的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只開放給第一大類學生,也就是就讀台中教大、屏東教大、台北教大、東華大學、新竹教大、台北市立教大、台東大學、台南大學、嘉義大學、彰師大、台師大、高師大等共12校學生。

全國教師工會政策部主任詹政道表示,教育部只限定給12所學校經費,卻排擠一般大學,教育資源獨厚傳統教大,非常不公平。

張明文表示,卓獎計畫分兩階段,先從幾所傳統教育大學做起,第二階段再加入轉型的師範學院與師範大學;教育部正在評估啟動第三階段,考慮讓每所師培學校都能有一定比率參加卓獎競爭,最快明年8月就能定調。

※ 相關報導:

* 故宮研究違學術倫理 未送審想私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16/today-life1.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接受國科會補助的「皇輿搜覽與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中文古輿圖」研究計畫,爆發「嚴重違反學術倫理」情事!

該計畫主持人、故宮文獻處科長林天人去年底在發表研究報告時,就遭北京大學教授李孝聰當場質疑連他書中錯誤都「照錄不誤」;故宮今年一月做出記過懲處,但卻未依規定送國科會進行專業審議及核處。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昨天質疑,故宮和國科會根本就想違規私了。....故宮則表示,這是林天人個人行為,由於這件事情對故宮聲譽造成影響,已依故宮教育人員考核委員會議處;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表示,一旦有人提出相關具體事證資料向國科會檢舉,會展開調查與審議。

fsj 提到...

不再當媽寶 竹林國中學教擦地穿衣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中和報導】2013.07.17

為了讓國一新生能盡速適應環境並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新北市私立竹林中學特別針對國一入學新生開設生活素養課程,將擦地、穿衣、儀態等日常生活事務列入課程,讓學生不再是「媽寶」。

校長顏麗珠說,校方今年會在國一新生多元智能學習營活動中開設生活素養、人文關懷課程,主要是觀察了這幾年入學新生,連基本的打掃、服裝儀容都不會,甚至連掃把都沒拿過,被家庭呵護得太好。

顏麗珠表示,為了讓國一新生藉由分擔學校環境打掃,進而分擔家務,校方今年特別招募高、國中的學長姐在新生課程中擔任輔導員,帶領新生實際體驗打掃等生活事務,要讓新生建立正確的態度。

老師陳孝淇說,生活素養課程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對自己上課的周遭環境負責,進而關懷其他同學。有些剛入學新生因為沒有拿過拖把,把拖把當毛筆一樣亂揮;有的新生則因天氣熱,將長袖往上摺導致服裝儀容不整,這些都可透過課程來改善。

新生賴姿羽說,昨天第一天參加班上打掃和擦地活動,做出一些小貢獻,感覺很開心。

而且新生報到彼此不熟,藉由打掃過程與同學互動,也能交到新朋友。

新生楊子賢表示,以前從來沒有打掃過,有了打掃經驗,回家會幫媽媽打掃家裡,覺得課程最大收穫就是學習到分工合作,是一種相當好的品德教育。



◆ 偏鄉童超愛問 陸大學生驚喜

【聯合報╱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2013.07.17

對岸的北京大學、內蒙古大學等9校大學生,利用暑假來台灣課輔偏鄉學童,其中10人本月14日起到六龜區服務7天,深刻體驗台灣小學生喜歡問問題,挑戰老師權威的上課風格。

「過於理論的教育,對孩子是不負責任的」內蒙古大學哲學系學生劉子陽分享來台課輔偏鄉學生的心得。來自對岸的學生一致認同,大陸小孩上課認真,老師給什麼,學生就吸收什麼,很少提出質疑,但台灣的學生喜歡問問題,讓老師也有不少收穫。

臺灣師範大學每年募集近800萬元經費,已經連續4年舉辦兩岸學生「青年踏尋孔子行腳」交流活動,利用暑假一個月時間,讓兩岸學生輪流到台灣與大陸兩地偏鄉課輔,今年有93位台生去大陸,175位陸生來台服務。

臺師大領隊老師王喆軒說,許多偏鄉小孩家庭複雜,生活不只有存在課業問題,所以全體學生要先上心理輔導、團康遊戲、教學研究等課程,才能下鄉服務。

175位陸生中,10位分配至六龜服務,再加上其他台灣學生,一行共18人進駐寶來國中。在7天時間中,依照規畫分別到荖濃國小、寶來國小與寶來國中等學校輔導國中小學生課業。



◆ 美國IDA設計獎 台科大研究生奪2金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3/07/17

台灣學生再度在國際設計獎項中取得佳績,台科大的研究生李珮雯、黃聰閔,參加美國IDA國際設計大獎,分別在平面設計類奪下金獎,李珮雯的得獎作品是「Cloudist」,把人想像成在網路雲端世界中,擁有多重身分可以隨時變換。黃聰閔的「Don't Tell」則是呈現少子化下的孩子,走的路都是父母安排好的路,不能表達自己的真正想法。

美國IDA設計獎,有別於iF、Reddot等世界四大工業設計競賽,重視新潮議題與視覺設計。去年台科大學生首度參加就拿到1金2銀3銅成績,今年又更上層樓,拿到2金4銀。

根據美國IDA網站公布的得獎名單,台灣學生總計奪得三金,除了李珮雯與黃聰閔之外,就讀台中科大的詹凱,以「未知樂團」唱片包裝設計獲得金獎。

李珮雯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網路,她發現很多人會在虛擬世界中偽裝自己,甚至擁有多重身分,因此設計時將網路想像成雲,而雲的形狀會變成女神卡卡、希特勒或孔子等,呈現虛擬世界多變。目前李珮雯已經完成25個名人眾生相,她表示,目標要製作99位人物。

黃聰閔的作品則是寫實的呈現一個小孩臉上被毆打過,嘴上還貼著「Don't Tell」的字條。黃聰閔說:「看到大陸的虎爸以打罵教育培養孩子,覺得這是很扭曲的教育方式,但卻成為名人,因此想利用平面設計去呈現這個現象。」

fsj 提到...

全國936所國中 明年採分組師徒制

自由 2013.07.18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明年起全國九百卅六所國中都要實施「分組合作學習」,採用分組師徒制,讓程度好的「學生師傅」帶領較落後的「學生徒弟」共同學習,未來老師單方面授課的話語會變少,學生彼此之間的上課討論會變多。

程度好的學生當師傅 帶徒弟學習

教育部政次陳益興昨宣布新政策指出,一○二學年下學期,全國各國中將至少有一個學習領域實施分組學習,改變教學生態,讓學習更有成效。

新北市坪林國中數學老師胡翰民表示,因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的數學程度有明顯雙峰現象,造成教學困難,低成就的學生在課堂上好像客人一樣,因此他依照學生的程度分組,一和二號組員是師傅,三和四號組員是徒弟,平常不敢發問的徒弟,可以直接問同組師傅,結果不只徒弟解惑,小師傅也透過解答過程,讓學習更精進。

坪林國中國文老師曹美惠則表示,師傅和徒弟的回家功課分量及平日小考的題數、難度都不一樣,以符合每個學生學習程度的特殊性,且在各程度中都設有狀元,例如第三程度的學生考六十分就是該程度的狀元,提高了學業成績較落後學生的自信心,也激發學習動力。

坪林國中二年級學生陳汶心表示,她在國英數都是師傅,自然則是徒弟,每節上課,老師都會留時間,讓小組師徒互相討論學習,比老師一直講更有效果。



◆ AIT前處長司徒文任教清大 百年來首位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3.07.18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司徒文,告別卅四年的外交官生涯後,昨獲聘擔任清華大學新設的亞洲政策中心主任及「葉公超講座教授」。

司徒文去年退休後各方邀約不斷,經馬英九總統建議,加上清大校長陳力俊半年來多次力邀,決定到清大任教。

清大表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來,司徒文是第一個在我國大學任教的美國大使級退休外交官。

兩年多前,成功大學也曾邀請荷蘭前駐台代表胡浩德,擔任成大荷蘭遺跡台灣研究中心駐校學者,但因無法適應台灣學術經費使用處處受限等因素,去年請辭。

陳力俊說,清大這次募款兩千萬元設立亞洲政策中心及葉公超講座,使用經費的彈性比較大,因此禮聘司徒文這位重量級退休外交官。

陳力俊表示,清大前身是「清華學堂」,是當年清廷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設立,建校後一直和美國外交官有密切交流,胡適、葉公超等清大師生也曾擔任駐美大使。著眼於亞洲崛起,及清華創校與國際情勢息息相關,因此設立亞洲政策中心。

司徒文說,亞洲政策中心將成為相關政策分析、研究、溝通的平台,期盼為台灣面臨的區域安全威脅、領土爭端、經濟合作與民主等做出貢獻,並促進亞洲和平。

司徒文表示,已故的葉公超和他一樣主修英語文學,葉公超當過我國外交部長與駐美大使,兩人背景相似。如今他到清大任教,和當過清大外文系系主任的葉公超,又多一項相同點。

清大副校長馮達旋指出,司徒文是文學博士,口才、文筆都很好,曾派駐巴基斯坦、黎巴嫩、澳洲、韓國、中國大陸等地,是美國國務院很器重的外交官,清大希望借重他的專才與人脈,提高台灣與清大國際知名度,幫國家拓展更清晰的道路。

司徒文昨致詞表示,台灣是世界廿大經濟體之一,高科技占舉足輕重地位;中華民國在短短幾十年就遠離軍事獨裁,更堪稱二次大戰後全球秩序中最成功的故事之一。

※ 相關報導:

* 僑力案仲裁涉貪 南開科大校長陳猷龍被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035793.shtml

南開科技大學校長陳猷龍,被控擔任僑力營造與新北市新莊區公所工程爭議仲裁人時,收賄五十萬元,再與另名仲裁人詹世鴻建築師聯手讓僑力獲賠七千多萬元,新北地檢署昨天依貪汙、詐欺及偽造文書等罪嫌起訴陳猷龍、詹世鴻等十九人。....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李彥儀表示,由於陳猷龍案目前還在起訴階段,尚未判刑確定,所以無法以此理由解除陳猷龍的校長職務。



◆ 一字喪邦:「日據」與「日治」之正辨

【聯合報╱社論】2013.07.18

三家出版社編寫了三個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教育部的教科書審定委員會以書中稱「日據」而不稱「日治」等理由,命其「重編」,不准出版。

這已是一個爭吵多年的題目,前已有版本迫於審定委員會的權威,為了賣書而屈從;但此次編寫者及出版者認為不能在歷史教科書中扭曲憲法及篡改歷史,一狀告到監察院,拒絕在政治壓迫下用教科書傳授偽史。

「日據」與「日治」之爭,涉及「一字喪邦」的微言大義。我們的看法是:站在中華民國的「本國史」立場上,也站在中華民國憲法的立場上,毫無疑問應當用「日據」。若用「日治」,則應言明是「日本殖民統治」的簡稱,唯不宜在教科書中逕用「日治」。尤其不可強制規定只准用「日治」,而不可用「日據」。

「日治派」認為,一八九五年清帝國戰敗,而割讓台灣給日本,所以日本並非莫名強據,因此不可稱「日據」。但用侵略戰爭以不平等的勒索條款佔據他國領土,尚不准謂其為「日據」,請問: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有幾個如此諂媚侵略者的「歷史學家」?

尤其莫名其妙的是,這些「日治派」自己在過去的宏文巨著中,皆稱「日據」,如今卻無端炮製出「日治」一詞,且竟不再准他人使用「日據」。斯文掃地,莫甚於此。

「日據觀」與「日治觀」的爭論,其實根本是「中華民國史觀」與「台獨史觀」的分辨。中華民國史觀,將甲午戰爭至八年抗日戰爭,皆視作日本為侵略國而中國為被侵略國的關係,因此稱「日據」與「光復」。台獨史觀則欲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且將之與「中華民國」同等視為「外來政權」,因此美稱為「日治」與「終戰」。但這根本是日本皇民的日本史觀,而不是中國史觀,也不是中華民國史觀。

在這一套台獨史觀之下,「中國」(中國史)與「台灣」(台灣史)被分割為兩個體系,因此教科書又有可否稱作「明鄭」的爭論。明代為中國正統,台獨史觀欲切斷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臍帶,於是欲將鄭成功與明代的關係切斷,因此不准稱「明鄭」,而強定只准稱「鄭氏統治時期」。但是,連日人四方赤良給鄭成功的悼詞亦曰「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可見,以「反清復明」自期的鄭成功,非但代表「中國」(明),且是「中國」的正統。台獨史觀如此清洗鄭成功,豈不是數典忘祖?

從中華民國的「本國史」史觀言,一八九四年的甲午戰爭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而在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則「光復」了台灣;因此,這個五十年為「日據時期」。再就中華民國憲法的「憲法一中」言,中國史或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本是「同源共文」(謝長廷語)的「本國史」,而不能分割成「中國史」與「台灣史」兩個體系;因此,鄭成功為「明鄭」,甲午是「侵略戰爭」,於是有了「日據」,又有了「光復」,又有了「兩岸分治」。自始至終,「中國史」與「台灣史」仍在同一體系中,皆是「本國史」;於是,就不會出現「日治」(謂日本並非強據台灣)的史識、史觀與史德。

台獨史觀欲在歷史淵源及國憲論述上,將中國與台灣切開。但姑且莫說,誰也不可能倒撥時鐘或命時鐘停止;即使以台灣在現實上的生存戰略言,台獨已經顯然絕無可能,台灣唯有在「中國/中華民國」及「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上,始可能尋求生路。如今,難道僅憑「日『治』」一個字,就欲使「台獨」從灰燼中重燃?

春秋之筆,不可荒唐。美國與韓國已將「慰安婦」改稱「性奴」,這或許是將侵略者的用詞,改為被侵略者的語彙;台灣卻吵著欲將「日據」改稱「日治」,竟不准「日據」入史,這卻是將被侵略者的正史,篡改成了為侵略者粉飾的偽史。難道教科書審定委員會中也有石原慎太郎與橋下徹?

審定委員會又說,扁家貪汙尚未定案,因此不可在歷史課本寫紅衫軍運動。但即使教育部教科書審定委員會是判決陳水扁無罪的第四審,也不能在歷史上抹去紅衫軍。由此可見,暫且不說到「中國史」或「中華民國史」的那種高度,審定委員會主張的根本是綠色的台獨史觀,而絕非真實無欺的台灣史。

一字喪邦。春秋之筆,不可荒唐。

fsj 提到...

龍田國小閱讀角 暑假隨手讀

自由 2013.07.19

〔記者王秀亭/鹿野報導〕走進龍田國小,教室前、樓梯轉角都可見擺了幾張桌椅,一旁還有放著一、二十本課外書籍的書櫃,讓人可以隨手取閱,坐在校園一角,乘著涼風,享受閱讀的樂趣。

龍田國小校長鍾環如表示,對國小學生而言,培養閱讀習慣很重要,校方有必要營造適當的閱讀環境,便在一、二樓教室前及樓梯轉角處,共設立五處閱讀角,其中以樓梯轉角處的最大,也是學生最愛的閱讀角。

鍾環如說,閱讀角未設立前,每節下課,學生總是往戶外跑,設立閱讀角後,起初不少學生抱著好奇的心態前去,竟對閱讀越來越有興趣,現在已有不少學生會利用下課時間,或其他瑣碎時間閱讀。

暑假期間,龍田國小的閱讀角仍未收起來,桌椅、圖書仍舊擺在原地,供人自由取閱,鍾環如說,雖然冒著圖書可能被偷的風險,就是希望讓學生到校園時,仍有地方可以看書,即使遊客到校一遊,也能在閱讀角感受閱讀的感覺,不過,至今圖書無一遺失,顯見民眾都很有公德心。



◆ 日治、日據 教育部決定教科書將併陳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3.07.19

「日據」字眼將在消失了十幾年後,重回我高中歷史教科書。教育部針對高中歷史教科書「日治」、「日據」爭議,與出版商、教科書審定委員會協調,出版商同意標題用「日本統治時期」,審定委員則准內文稱「日據」,並另外以「小辭典」的方式,說明兩種說法的差距和演變過程。

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昨天指出,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決定「在課綱容許範圍內,給予最大自由度」,協調最快一周內就會有結果。

民國八十六年之前,中學教科書談到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都用「日據」,後來國中課本先改稱「日治」,最後高中課本也全面改為「日治」。最近有克毅等三家出版商向監察院陳情,指因送審教科書用「日據」字眼,被審定委員會退件,無法出版。

如今出版商及審定委員會各退一步。王作臺說,出版社還在與跟審定委員會溝通「小辭典」如何寫?究竟要完整還是簡單陳述?但應在一周內就會有圓滿的結果。

王作臺說,「日治」和「日據」的爭議,主要是史觀的差異,歷史學者對「日據」和「日治」兩派意見都有,教育部希望忠實呈現過去歷史,並且寬容看待,避免因政黨輪替而變來變去。

※ 相關報導:

* 日治或日據 馬總統:不宜硬性規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038232.shtml

新編高中教科書應使用「日治」或「日據」引發爭議,馬英九總統昨天表示,他從小到大都是用「日據」,但他並不反對有人要用「日治」,台灣是民主社會,對於歷史有不同的看法,應該採包容的態度,不宜硬性規定。



◆ 成績昭昭 未來路昏昏

【聯合報╱鄭皓中/大學生(台南市)】2013.07.19

昨天,大學指考成績公布了,妹妹也是今年的考生之一。

早在考前,來自四面八方親友的壓力,幾乎要把她壓垮。

每個人對妹妹的期望都極高,也都提早在心中為她打了個好成績。

到了公布成績這天,一大早妹妹的手機,就沒有一刻安靜過,全是打來「關心」的。

這麼樣每天被考試、分數、升學、親友電話追著跑的日子,簡直是種折磨;不過若往正面的方向想,這也許可以被稱為是台灣大部分孩子們,都必須經歷的一種成年禮吧?為青春添了點憂鬱,摻了些歇斯底里!

成績公布以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卻也接踵而來。到底要選什麼樣的科系?大家對著妹妹七嘴八舌;哪些科系想上卻上不了?成績歷歷,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選了這樣的科系真的好嗎?未來的路途昏昏,我們的社會變化快速,暗流湧動,又有誰能夠真正把握住它的趨向?

就算真的如願上了間所謂明星大學,又能說明什麼呢?我不知道,我們都不知道。

一隻美麗燦爛,色彩斑斕的蝴蝶,不論未來能否高飛,都得先突破緊裹身子的那層蛹殼,不是嗎?

因此,我能送給妹妹的,不過就是一句話,即動漫《進擊的巨人》中的動人台詞:「戰鬥吧,為此我可以不在乎生命!無論世界如何可怕,都與我無關!無論這個世界有多麼殘酷,都與我無關!戰鬥吧!戰鬥吧!」

※ 相關報導:

* 她捨台大選義守 追「食神」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038142.shtml

大學指考成績單昨天寄出,南投縣中興高中成績亮眼,彰化縣一類到三類組的最高分考生都在彰化高中、彰化女中。彰女清寒原住民考生陳玉茹更放棄台大文史學系,選擇義守大學廚藝學系,追求「食神」夢想。

* 機器人世界盃 台灣小將奪3金1銀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7214

第17屆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Robo Cup Junior, 簡稱RCJ)6月25日至30日在荷蘭舉行,共有35國選手參加,分成大學和中小學組。台灣今年派出五隊「足球機器人」和兩隊「救援機器人」參加,結果足球機器人項目,獲得14歲組兩座冠軍、18歲組亞軍,救援機器人項目也得到14歲組冠軍

fsj 提到...

下士虐死案/仲丘用生命告訴我們的事

【聯合報╱張有恆/成大管理學院院長(台南市)】2013.07.20

洪仲丘同學原係成功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管理科學系的學生,去年畢業後考上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先向成大報到後休學,提前入伍。所以名義上,仲丘還是成大的學生。自仲丘出事兩周以來,常有民眾及同事、學生質疑,為何成大在自己學生往生後,皆不發聲,表達學校的立場?

其實成大在事件發生的第一周,就發出新聞稿,表達希望國防部能儘速查明事實真相,給仲丘家屬及社會大眾交代,並避免憾事再次發生。同時,校方不希望因此事件,演變成為社會運動,造成大眾的困擾。因此,對學生發起的一人一信要真相,遊行抗議國防部或追思活動,皆秉持不鼓勵、不反對、不干涉的立場,尊重學生自動自發參加的意願,因這也是讓學生學習面對人生挫折,該如何處理的理性態度。

在成大交管系學生會今晚主辦的追思會,筆者忝為仲丘所屬管理學院的院長,將向師生報告三點,來撫慰學生:

首先,仲丘是我在交管系大四上學期「交通政策」教過的學生,印象中他是非常正面的陽光男孩,平時樂於助人。身為老師,學生就像我們的子女,對於學生英年早逝,師長都有很多的不捨。我們參加追思會,並不是要來指責或要求軍方懲罰任何人,只是希望軍方能在最短時間,儘速查出事件的根本原因,避免同樣案例的發生,如此才能慰仲丘在天之靈。

其次,這十幾天以來,社會大眾對軍方某些人士有許多的指責和不滿。其實,我們可以將我們的認知,從「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轉念改為「他們究竟想教我們什麼?」因此,他們錯誤的做法,是教導我們不要向他們學習,我們應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來消弭心中的不平;進一步可以培養我們的同理心,多為別人著想,學習「把別人當成另外一個自己」,所以「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啊!

第三、由於仲丘往生事件,對成大學生心理的衝擊相當大,因此校方是把這次追思會界定為對學生「心靈輔導」或「群體傷痛症候群輔導」的一部分。在此,特別以「意義治療學」大師傅朗克醫師的話,告訴同學「人是生來受苦」的,但人類生活指向意義的意志是自由的;而且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肯定生命的意義:

一、從創造和工作中,藉著對生命的付出與奉獻,確認成就和人生價值的意義。二、在世界之中,透過我們對真、善、美、慧的價值體驗與追求,來肯定人生的意義。三、受苦也有其意義:我們為著生命的某個目標,而忍受各種生之苦痛,乃為生命最崇高的意義。

因此,如果仲丘年輕生命的殞落,藉由他對生命的付出與犧牲,可以帶動軍中不良文化的改革,讓以後的父母師長們可以安心地將子弟送到軍中服役,那麼仲丘的受苦就會有其價值和意義!

※ 相關報導:

* 洪仲丘事件 教育界盼融入教學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307200035-1.aspx

....洪仲丘疑似在軍中遭不當管教致死,震驚社會,教育界也聲援,希望將檢討和人權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供學生反思和辯論。全國教師會日前召開組織會議,會中達成結論,正式發出聲明稿,呼籲全國各級學校教職員,一同關注洪仲丘事件,杜絕國軍中超越程序、法規的黑文化。

....吳忠泰建議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孫子說「兵者不祥之器」,現代國家維持一定國防武力,由政府賦予軍隊合法使用武器、約束人生自由的權力,是為了保護整體人民的利益。但不能「本末倒置」,反而成為迫害人民的利器,把刁難當磨練,把整人當教育,甚至以此為樂,處心積慮整死阿兵哥。

....黃莆田說,中學的「綜合課程」最適合將洪仲丘事件融入,教師可以開放學生辯論,從各種角度分析思考。尤其霸凌不是軍中才有,學校也可能發生,面對類似事件,該如何求助和應對,學生有必要在腦中勾勒出藍圖。



◆ 開學倒數 蘭嶼找嘸英語教師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2013/07/20

台東縣蘭嶼鄉椰油、蘭嶼國小合招英語巡迴教師,從學期結束前開始招考,已經流局3次,即將進入第4次招聘,眼看還有40多天就要開學,教師卻還沒有著落,2校憂心不已。負責招聘的椰油國小表示,離島教師本就不易招聘,很擔心影響學生課程。

椰油、蘭嶼國小都是6班學校,長期以來都是合聘英語巡迴教師授課,本學年的教師確定不再績聘,台東縣教育處宣布今年不統一作業,由各校自行招聘。

從6月27日開始,椰油國小就公告招聘英語巡迴教師,第1周完全無人應徵,連詢問的人都沒有;依規定只能降低資格要求,進行第2次招聘,結果依然沒有人詢問;本月11日第3次招聘,一直到18日,還是沒有結果。

椰油國小表示,去年島上有1所學校招聘科任教師,從暑假前開始作業,直到暑假結束,又上了近1個月的課,才找到願意到蘭嶼的教師,經過十幾次招聘。「如果開學還暫時找不到人,只能請其他教師代課。」

教育處表示,今年未統一作業的原因,是去年已經全面作業,已為縣內有缺額的學校招聘到教師,今年部分教師異動,缺額不多,所以才授權給各校自行招聘,想不到會出現聘不到教師的情況,必要時會設法協調。

※ 相關報導:

* 歷年收最多!國中小體育班增班
http://www.udn.com/2013/7/20/NEWS/DOMESTIC/DOM2/8040026.shtml

為培植三級體育人才,教育局鼓勵國中小學體育專班擴大招生,日前已完成招生;國小新增6班,國中開體育班的學校也從8所倍增至16所。教育局表示,未來將投注專業師資和教練,強化新北市的體育「戰力」。

* 臉書罵人有罪 學作文也學法律
http://www.udn.com/2013/7/20/NEWS/DOMESTIC/DOM3/8040168.shtml

「在臉書上發表罵人文章,可能觸犯甚麼罪?」新竹市警局少年隊、新興獅子會與聯合報合辦作文研習營,昨天第一堂課在虎林國中登場,少年隊先做有獎徵答,學生紛紛搶答,除了學作文,也學習法律常識。老師風趣的教學,逗得全場笑聲連連。



◆ 破解牙齒秘密 鄭友仁獲國際肯定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民雄報導】2013.07.20

台灣研究磨潤學第一把交椅的中正大學副校長暨機械系教授鄭友仁,破解表面接觸力學及磨潤學的磨合期之謎,研究成果屢屢獲獎,繼獲得美國磨潤學會榮譽會士後,日前再獲選國際製造工程學會會士,全球今年只有6人獲得這份榮耀。

鄭友仁拓展磨潤學的應用,建立目前最完整的統計式表面接觸力學理論模式,完整詮釋各種元件需要磨合期的理論,廣泛應用到各種精密機械的設計加工領域,縮短消費者忍受磨合期時間,對台灣精密機械產業、半導體製程及生醫產業的貢獻多多。

以牙齒來說,鄭友仁苦思破解牙齒輕又耐磨的秘密,蒐集哺乳類牙齒研究各種組織結構,把研發的微觀量測方法應用在檢驗牙齒的塗氟層,破解牙醫界長期存在的塗氟層硬度應可支撐半年到1年的磨損,但臨床發現幾個月就磨掉的疑問,他測得塗氟層實際硬度,再以雷射加強處理來延長塗氟層有效期,成果發表深受生醫界肯定。

鄭友仁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科會傑出獎、傑出學者計畫及中山學術基金會論文獎、東元獎,還有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創新研究獎等,2007年獲選為美國磨潤學會榮譽會士,是亞洲第一人,被稱譽為「開拓磨潤學尖端應用的先鋒」、「具有國際觀與轉化學術研究為工業技術之遠見的教育家」。



◆ 有話要說-亡國危機 豈能退讓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3072000408.html

【侯漢廷(台大政研所學生)】2013-07-20 中國時報

高中歷史教科書,「日治」與「日據」掀論戰,馬總統認為「不宜硬性規定」。若不宜硬性規定,又何須審核?不如廢除課綱?日治日據爭議,僅冰山一角;正本清源的歷史教育,應從根本做起。

教科書,國家傳承歷史教育及政策綱領,推行政治文化之重要媒介,是公權力的行使,故必須依法行政,貫徹國家的公眾意志和規範,須遵守憲法,貫徹憲法意志,關鍵歷史,本應還諸本源,「硬性規定」。

我是國立編譯館課本的末屆學生,課綱安排,小學即知儒墨道法,並能背誦朝代表,「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然而現今小學,學生不知孔孟,不熟李白、杜甫,背誦的是「史前、競爭、鄭氏、清領、日治、中華民國」。延續國中,社會課本多處有「台灣是海島國家」、「我國最高山是玉山」用法,將台灣史脫離中國史,認同「中華民國在台灣」,並將中華民國一九四九年前歷史切割得一乾二淨,認為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成功是「外國的事」。

憲法明訂,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歷史事實,抗戰勝利政府光復台灣;文化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文化。現今教科書中,違憲、顛倒史實的,不勝枚舉。

「欲亡其國,先滅其史」,假中立多元之名,改「日據」為「日治」,改「光復」為「接收」,行消滅中華民國之實。再十年,三十五歲以下將無人認同中華民國,只知台灣是國家,卻不知兩岸本一家,只知後藤新平撫台有功,不知劉銘傳將台灣打造成中國最現代一省;只知政府無能導致二二八,不知日本殖民擄掠燒殺;只知蔣中正白色恐怖、國民黨外來政黨、民進黨民主先聲,不知政府保衛台灣免受侵犯、政府帶來黃金奠定經濟發展。

去年七月,馬總統於中常會表示當前教科書嚴重違憲,將積極處理、改正內容,把台灣史與中國史合併為本國史。君無戲言,今年退縮到「不宜硬性規定」,不僅削減國民黨統治正當性,更將使所有支持中華民國者寒心!

不論「日治」、「日據」,或是「明鄭」、「鄭氏統治」,用詞紛爭,不過揚湯止沸,回歸憲法及國家認同才能釜底抽薪。高中教科書的改變,已是亡羊補牢,國中、小學的課綱,才是固本強基。撥亂反正,不容退讓!

fsj 提到...

教科書不准用武昌起義

【王仲孚】2013-07-22 中國時報

教育部「教科書審查委員會」不准中學歷史教科書使用「日據」,只准使用「日治」,近日成為媒體熱烈討論的新聞之一。日昨馬總統與教育部都作了回應,認為在民主、多元、自由、包容的的社會,應該「日治」、「日據」都可以使用。

這樣的回應,或可取得「平衡」,但卻有失政府立場。因為由政府審查通過才能發行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不是學術著作,不能用「學術自由」的尺度檢視。政府審查通過的歷史教科書,發行的版本可以「多元」,國家立場則不能「多元」。日本文部省不准歷史教科書使用「侵略」,只能用「進出」,韓國的歷史教科書,像唐太宗征伐高麗之類的用語,必須改為「侵略」,斷不會「侵略」與「進出」、「征伐」與「侵略」可以自由採用。教育部只准用「日治」不准用「日據」或兩者都可使用,是模糊了政府的立場,這不是學術觀點的論爭。

事實上,教育部「教科書審查委員會」嚴審不准使用「日據」,是屬於「台灣史」的部分,在「中國史」方面 ,則不准用「武昌起義」只准用「武昌起事」,也是令人「拍案驚奇」的咄咄怪事。

本來在六年前民進黨執政,杜正勝院士出掌教育部時,對依據高中九五課綱所編的歷史教科書,即不准用「武昌起義」,只准用「武昌起事」,媒體雖有報導,隨著政黨輪替,也就不了了之。未料國民黨執政的教育部「教科書審查委員會」,對於剛剛修訂的「一○一課綱」所編教科書第三冊現代史部分,使用「武昌起義」的詞句,「必須修改」為「武昌起事」,「必須修改」的理由寫道:「武昌起事」是「約定俗成」的名詞。看到這個修改理由,能不令人興起「今夕何夕」之嘆。

其實,「武昌起義」與「武昌起事」的選擇,也是「立場」問題。站在中華民國政府立場,當然稱「武昌起義」而且用了一百多年,真正是「約定俗成」,成為普遍使用的名詞。採用「起事」應是清廷與去中國化者的立場。

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廷隆裕太后退位詔書稱「民軍起事」,站在清廷的立場,民國已經建立,既已退位,自不便稱「起義」。而由滿清遺老撰寫的《清史稿》對「武昌起義」更稱為「革命黨謀亂於武昌」,「張彪以兵匪構變,棄營潛逃」所謂「謀亂」、「兵匪」都是站在清朝的立場,對起義者的稱呼。中華民國的教育部只准用「武昌起事」,難道「審查委員」之中,有滿清遺老混雜其中嗎?

我們檢視中文大小「字典」、「辭典」包括教育部網站上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只有「武昌起義」這條詞目,沒有「武昌起事」一詞。教育部對「武昌起義」的解釋:「清宣統三年辛亥(西元一九一一)八月十九日(陽曆十月十日),革命黨在武昌起義,各省響應,遂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如果教育部只准用「武昌起事」,不准用「武昌起義」,教育部網站上的《國語辭典》也「必須修改」,順應「約定俗成」。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創辦人郭廷以先生,著有《近代中國史事日誌》(近史所印行)、《近代中國史綱》(台北曉園出版社)是近代史的權威著作,也都使用「武昌起義」,看不到「武昌起事」這類字眼。教育部「教科書審查委員會」召集人黃克武先生,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他是郭廷以先生的再傳弟子,應該讀過郭廷以先生的著作,為何主持學審大事,不准用「武昌起義」,只准用「武昌起事」,是否也該謹遵在台去中國化開山祖李登輝的話:「說清楚、講明白」!(作者為前台師大文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