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4

防倒債 與 自由化的迷思

◆ 防美倒債 全球擬應變計畫
http://udn.com/NEWS/WORLD/WOR1/822083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2013.10.13

隨著17日美國舉債上限的期限迫近,世界各國對美國債務違約危機嚴陣以待,日本政府正徹查各大銀行持有美國政府證券的曝險,其他國家也著手擬定應變計畫。亞洲各國央行如今有外匯存底為後盾,似乎有把握防範從太平洋彼岸掀起的金融海嘯。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日本政府表面上淡化美國違約的可能性,但私底下已開始提防任何可能的閃失。知情人士透露,日本金融廳最近指示三大銀行回報持有美國公債的明細。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美國公債第二大持有國。

日本銀行(央行)也深入了解金融業者是否有能力能撐過債務違約,央行官員並推演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該如何應變。

其他國家像是英國和菲律賓,也都開始擬定應變計畫。

日本持有高達1.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尤其受矚目,因大部分是以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為主的美元資產。不過日本官員已表明並無出售美國公債的計畫,因為這會導致美元兌日圓大貶,打擊日本出口。

除日本外,亞洲國家央行也累積約5.7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足以抵擋可能隨美國債務違約所引發的金融風暴。

路透追蹤12個亞洲國家的統計顯示,各國外匯存底持續擴增,7月到9月一季又增加867億美元。中國目前外匯存底最多,估計高達3.57兆美元,上季即增加680億美元。

金額雖大,但這些外匯存底多達五分之三是美元、投資美國公債和其他美國資產,萬一美國債務違約,勢必重創這些投資的價值,正如2011 年美國主權債信遭標普降評一樣。如今亞洲央行外匯供應無虞,已有充分把握,能在資金外逃之際捍衛本國貨幣。

為了增加保障,亞洲各國政府也開始減債,並加強各國間的換匯協議,若有需要,即可向鄰國借調外匯存底。不過,分析師指出,若各國在危機期間動用換匯,反而會自曝其短,引發市場恐慌。



◆ 自由化的迷思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101300238.html

【于國欽】2013-10-13 工商時報

■全球貿易可概分為多邊貿易與雙邊(複邊)貿易體系,前者由世貿組織(WTO)主導,從1947~1994年八個回合的談判,全球平均關稅稅率由40%降至目前3%,讓教科書上的自由貿易得以實現。

■WTO第九個回合談判(杜哈回合)自2001年展開,迄今未獲共識,原訂進一步自由化的期程難以實現,為突破多邊的困局,近十年美、歐、亞各國遂藉由簽署FTA,讓雙邊貿易自由化得以往前。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存在自由化的迷思,總認為國內經濟困境,在自由開放下即可迎刃而解,惟這明顯過於樂觀。一國經濟榮枯終究繫於自身的競爭力,適度自由化開放本國市場,以換取他國市場對我開放,確實有益,但這必須審慎計算,而非急於簽幾紙自由貿易協定(FTA)。

日前馬總統國慶談話再次談及自由化,他強調要讓自由化範圍擴大,要讓開放速度加快,同時還引述2012年每100美元貿易額中可獲FTA免稅的金額,新加坡63美元,韓國34美元,台灣僅4美元,因此必須急起直追。

南韓在歐盟市占反降

馬總統並未闡明上述數字的意涵,但他想表達的就是只有趕快開放,趕快與貿易夥伴簽署FTA,台灣經濟才能創造經濟上的三高:生產力高、產品附加價值高、人民所得福利高,從而台灣經濟才能脫離當前的困境。

這樣的論述看似有理,實則是陷入自由化的迷思,就以每百美元貿易額獲FTA免稅的金額而言,其目的無非想強化出口優勢,然而這些簽署FTA的國家,其出口優勢真的跟馬總統提出的這些亮眼數字相契合嗎?值得一探。

我們就以馬總統所舉的這些國家來看,南韓與歐盟、美國的FTA於2011年、2012年生效,惟韓國在歐盟進口市場占有率反而由未生效前的2.6%(2010年)降至2.1%(2012年),在美國市場則沒太大變化,始終持穩在2.6%。

而新加坡與美國的FTA於2004年元旦生效,此前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為1.21%,但去年已降至0.9%。新加坡與日本的FTA於2002年底生效,此前在日本市場占有率為1.54%,但去年已降至1.0%。

我們相信FTA的簽署會對一國帶來重分配,若干產業會受益,但也有一些產業會受創,由星、韓的經驗可知,總體而言,FTA是否有馬總統所想像的這麼美好?不無疑問。

這些年台灣沒與美、歐簽署FTA,在美、歐市場的占有率降幅並沒有比南韓嚴重,中國大陸迄今沒有與美、歐簽署FTA,依舊高居這兩大市場之冠。這些事實告訴我們,自由化並非萬靈丹,FTA也不是強化出口優勢的保證書。

產業強大造就出口優勢

不少人誤以為台灣近年出口被南韓超越和FTA有關,事實上,南韓2000~2010年出口由全球第12升至第7,所憑藉的是自身的產業實力,與FTA毫無關係,因為美韓、歐韓這兩紙FTA生效皆是2011年以後的事。

我們不該故步自封,但也無需盲目趕風潮,而必須理性分析全球多邊、雙邊貿易的現狀,事實上在WTO多邊貿易架構下,台灣六成輸美產品早已享有零關稅,輸歐產品也有四成五免關稅,何況目前多邊體系也在尋求擴大降稅的方案,對於多邊體系,我們不該漠視。

值得注意的是,談判是為了讓我廠商獲得更大出口優勢,如果在國際上處處予人有乞憐求入的印象,未來上談判桌豈不任人宰割,簽下的恐非福國利民的協定,而是一紙城下之盟,台灣經濟未蒙其利,反受其害,自由化在名實之間如何抉擇,宜深思之。



◆ 自經區全面開放金融 資金回流關鍵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21059.shtml

【聯合報╱本報記者孫中英】2013.10.13

馬英九總統在二○○八年上任之初,曾有一波海外資金回流潮;但這幾年資金回流有限。財金單位努力打造的「國人理財平台」,靠開放人民幣業務做得有模有樣;但銀行業者發現,撐起國人理財平台半邊天的都是「升斗小民」,台灣有錢人的錢多半還是留在海外。

有錢人的資金為什麼不願回流?私人銀行業者直言,「如果你在海外有錢,政府不知道;那又何必回來曝光,讓稅務機關查稅?」。

其次,台灣金融政策一向不穩定,有錢人「最怕錢回來就出不去」。私人銀行業者說,怕被政府查稅的錢都集中在香港,但有些台商擔心香港終究會「回歸」大陸,也有不少人把資金轉到新加坡。

但資金放在海外,交給老外管理,還是有語言及距離上的隔閡;再加上,近年亞洲許多「一線」私人銀行,要求客戶最低資產門檻自一千萬美元(近三億台幣)起跳,資金不達一定規模又不夠國際化的有錢人,還是想把資金搬回來。

但要資金回流,要提供一套健全可信的機制。規劃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可能會是資金回巢的關鍵。

私人銀行業者指出,香港與新加坡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九成五左右,台灣業者都做的出來」,目前的問題在於官方管理太嚴格,「這個商品不行做、那個業務要先申請」,結果造成台灣與香港、新加坡市場差距過大;但未來若真如官方承諾的,在自經區的架構下,「比照新加坡、香港」,全面開放金融業務及商品,並提供具競爭力的稅負優惠,也許資金返鄉有望。

在金融風暴過後,亞太區許多銀行正集中火力搶有錢人的錢,香港及新加坡更將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列為重點栽培的產業。業者說,「台灣此時不搶錢,更待何時?」。



◆ 想逃奢侈稅? 財政部大查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22142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游智文/台北報導】2013.10.13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逃避財政部課徵奢侈稅,坊間「研發」出預告登記、信託、以租代售等各種逃稅手段,但別自以為聰明,國稅局已盯上這些新興手法,已找出破解之道,正展開新一波不動產大查稅行動。

奢侈稅自100年6月開徵以來,截至今年9月稅收總計100.6億元,其中不動產奢侈稅就占了逾半數,為67.85億元。但自奢侈稅實施以來,坊間悄悄流行運用預告登記、信託、贈與或人頭戶等不當規避稅負的手法來逃稅。

所謂「預告登記」產權,就是在出售不動產時暫不辦理過戶,由買方同意先採預告登記方式以確保產權,等到賣方持有該房地期間超過2年後,再辦理移轉登記,以避開奢侈稅(奢移稅規定在兩年內交易就要課徵)。對此一方式,國稅局已針對預告登記案件進行清查,只要出售持有期間在2年左右的預告登記不動產,都已被列為查稅對象。

至於有民眾將房子登記為信託財產,並透過信託移轉,或是買賣雙方簽訂租約,買方住滿兩年再過戶等規避奢侈稅方式,財政部表示,只要是不合常規的信託規劃避稅案件、租賃案件都會被國稅局盯上,若被查到,除了要補稅外,還會加處罰鍰,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此外,五區國稅局為了追查藉人頭戶避稅者,也已經針對沒有資金能力又疑似人頭戶的短期買賣不動產案件,從資金流向加強選案查核。財政部指出,一旦被查獲有漏報奢侈稅的行為,不但要補稅,最重還可依所漏稅額加處3倍罰鍰。

除了上述坊間流傳的各式不當規避稅負的手法外,預售屋雖確定不列入奢侈稅課徵範圍,但房地產業者表示,現在交屋前換約買賣,國稅局幾乎是全面掌握,「一件也跑不掉」,稅捐人員先從建商手上取得買方名單,再比對交屋登錄的屋主,只要兩者不是同一人,就展開追查,雖然這部份為針對獲利部份課稅,但所得稅申報最高稅率可達40%,高於奢侈稅持有未滿一年課15%、未滿兩年課10%。

奢侈稅開徵逾兩年,財政部雖預計11月才將奢侈稅修法版本呈送行政院,並確定預售屋不納入課稅範圍,但近來國稅局不只加強對預售屋換約進行查稅,五區國稅局也已針對「假預告真賣屋」、「假信託真避稅」、「以租代售」等案件積極進行查核。

※ 相關報導:

防堵房市泡沫 全球大作戰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美國財政僵局 凸顯民主精神蕩然

【經濟日報╱社論】2013.10.14

美國因國會臨時預算案協商破裂,10月1日起部分政府機關暫停運作;10月17日前國會若無法就調高舉債上限達成協議,將導致債務違約風險,並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及經濟動盪。近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和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已就化解財政僵局問題進行商討,能否在17日期限前達成協議,備受關注。

龐大財政赤字一直是美國政府最頭痛的問題,執政的民主黨及共和黨對解決財赤問題意見南轅北轍,又分別掌控參眾兩院,持續政治角力和惡鬥,遂導致目前僵局。

追根究柢,造成美國兩黨惡鬥的源頭是歐巴馬總統的醫療改革方案,也就是所謂「歐記健保」,其目的是將占美國人口約10~15%、無力負擔高額商業保費的低收入戶納入健保。這項旨在照顧窮人的醫改法案是歐巴馬致力推動的重大施政,但因需由納稅人在未來10年多支付4,000億美元,故遭到反對增加納稅人負擔的共和黨強力反對,甚至為此打憲法官司;去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歐記健保」合憲,但共和黨仍持續抵制。

10月1日美國政府被迫局部關門,就是因為共和黨占多數的眾議院堅持臨時預算案通過須以「歐記健保」延遲一年實施為條件。由於共和黨受思想極端、堅拒增稅及幫助窮人的茶黨所挾制,寧可拖垮政府,亦不肯和歐巴馬妥協,從而導致17年前政府被迫關門事件重演,預估每日至少造成3億美元經濟產值的損失。

惟比政府關門更嚴重的問題是,美國國家債務總額將在10月17日觸及法定上限,屆時政府可供運用的現金不足300億美元,若國會未能及時通過立法提高舉債上限,將迫使美國政府大量削減支出並延後各項社會福利支付,同時也可能使美國政府無法支付國債利息,導致美國史上前所未見的債務違約風險。兩者對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及經濟的可能衝擊已引起高度關注,上周20國集團(G20)峰會與會財長們即共同呼籲美國,應即刻採取措施解決政治僵局。

美國政府豈會不知問題嚴重性及急迫性,原本立場強硬的歐巴馬及共和黨皆已展現願意協商的誠意,共和黨已提出短期上調債務上限方案,歐巴馬亦在白宮與共和黨代表會面交換意見。細究上周共和黨兩項提案:一是將美國債務上限臨時上調六周,並同意結束政府部分關門狀態,交換條件是須進行包括削減社會保障和美國聯邦醫療保險等福利措施的更廣泛預算談判。二是同意在更長的時間內按當前的經費標準維持政府運轉及賦予更大靈活性,債務上限上調時間可延長至明年1月底,惟須附加廢除或推遲徵收醫保法案規定的醫療設備稅等條件。

白宮對共和黨將觸及債務上限的最後期限推遲和預算談判綁在一起仍有很大顧慮,歐巴馬還批評舉債上限延六周的提案是不智之舉,但並未拒絕繼續協商,一般預料,在10月17期限前應會達成短期解套方案,後續協商恐仍難避免雙方的攤牌。

綜觀美國財政僵局問題的演變,有幾點值得觀察及省思之處:第一,美國債務問題積重難返。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嚴重,今年預估仍高達6,000億美元,累計債務餘額高達16.7兆美元,將近2001年5.7兆美元的三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率106%,已接近南歐高負債國家比重。歐巴馬政府必須嚴肅面對此一問題,否則,勢將在美國國內及國際上引發連鎖性政經效應。

第二,美國兩黨鬥爭表面上是各自堅持經濟理念,但骨子裡卻都是政治盤算,歐巴馬既堅持「歐記健保」,卻又不願認真面對減赤問題;共和黨受茶黨挾制,政策荒腔走板;兩黨各為己身政治利益任令美國民主政治精神蕩然。

第三,因國會結構及持續政治惡鬥,美國財政僵局將不時復發,財赤問題根本解決遙遙無期。民主大國墮落一至於斯,能不令人浩嘆。



◆ 明年大減稅 富人大受惠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3.10.14

明年將大減稅,年收逾600萬元家庭,最低稅負申報門檻及扣除額,明年將首度拉升至670萬元,繳稅戶恐減少;遺產稅八大扣除額也將同步自明年1月起調增,估計單身者遺產總額未逾1,500萬元,幾乎均免繳遺產稅。

明年大減稅主要理由是最低稅負、遺產稅的扣除額與物價指數連動,已經到了該調整的門檻。對一般受薪階級而言,受惠今年所得稅免稅額、三大扣除額與課稅級距調增,明年5月報稅時,已享降稅利益,後年一般家庭報稅時,已無額外降稅好處;但年收逾600萬元的富人,因最低稅負課徵門檻上調,減稅效應將一路延續到後年。也就是說,明年大減稅,幾乎只有富人可得利。

最低稅負是專門針對金字塔頂端家庭課徵的稅制,2006年實施至今,國庫收進的個人最低稅負所得稅約200億元,施行首年全台納稅家庭約4,300戶。不過,近年因課稅範圍縮小,繳稅家庭不增反減,明年調高課徵門檻後,全台繳稅戶恐剩不到1,000戶。

個人全年課稅所得加上特定的免稅所得後(如海外所得、保險給付等)總額達600萬元者,即應申報最低稅負並繳納補充性所得稅。600萬元的課徵門檻與扣除額需隨物價指數連動,累計漲幅達10%即自動調整。最低稅負實施至今七年,課徵門檻與扣除額從未調整。但至今年9月時,累計物價漲幅已達10.78%,依法需調增約70萬元。財政部說,實際調幅會在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公布後確定。

明年富人減稅佳音不僅一椿,連續七年未調整的遺產稅八大扣除額,也因物價漲幅累計達到10%的連動門檻,明年也要釋出降稅利益。

遺產稅八大扣除額明年1月1日起調增,包括被繼承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扣除額均會上調,初步估計各別調增金額最少5萬元、最高60萬元。

※ 台灣沒救了。

fsj 提到...

中印高糧價 全球復甦絆腳石

【經濟日報╱編譯林佳賢/綜合外電】2013.10.15

從中國到印度的高糧價正推升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成本,為黯淡的全球經濟復甦前景增添新挑戰。

中國統計局14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上漲3.1%,主因是糧價上揚幅度為自2012年5月以來最大;印度商業部也表示,9月通膨意外出現七個月來最大漲幅,兩個數據都高出經濟學家預期。

瑞信亞洲經濟學家普利歐-萬德福表示,兩國最近幾個月的物價上揚推力主要來自糧食。他說:「經濟成長減速時物價不跌反漲,對決策者不是理想的組合,且會使政策制定更加複雜。」

報告數字呈現亞洲三大經濟體中有兩個成長受到威脅的訊息,且正值美國政府局部關門,可能導致債務違約,使金融市場動盪,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周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表示資金撤出進一步削弱新興市場。

渣打銀行區域研究主管愛德華.李表示,印度的成長較令人擔憂,而中國成長減速將有助於抑制需求成長過快所導致的通膨。印度央行正專注於壓低物價。印度盧比兌美元14日貶值0.3%至61.2350盧比,貶幅居亞洲貨幣之冠。

根據彭博訪調,中國第3季經濟較去年同期可能成長7.8%,優於第2季的7.5%。海關資料12日顯示9月出口較去年同期衰減0.3%,不如彭博訪調預測,進口增幅7.4%則高於預估。

印度財政部預估截至明年3月的會計年度,經濟成長率介於5%至5.5%之間,高於滙豐預測的4%。若滙豐預測成真,將是印度超過10年以來最弱的經濟表現。根據彭博訪調預測的中位數,印度9月消費者物價較去年同期可能上漲9.5%,在20國集團(G20)第二高。

※ 相關報導:

* 罵很兇愛很大…各國續抱美債
http://udn.com/NEWS/WORLD/WOR1/8224543.shtml

美國的財政僵局拖累全球最大經濟體,並招致各國撻伐,但持有龐大美國公債的數個國家表示無意拋售美債。據聯準會(Fed)的最新數據也顯示,外國央行仍增持美國公債。



◆ 「千禧世代」年輕人 消費理念更務實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4日電】2013.10.15

堪薩斯城的廣告營銷公司巴克雷(Barkley)最新報告顯 示,「千禧世代」(Millennial)後期的一輩人消費理念 更務實,一改以往「品牌和潮流追逐者」的形象。

人口學家一般將生於1978年至1995年的人定為「千禧世代 」,總人數7800萬。其中3100萬已為人父母。巴克雷的調 查也指出,未來十年,80%的「千禧世代」將養育孩子。

報告調查了全美1080萬25至35歲間的「千禧世代」的消費 記錄和消費態度,發現他們有很強的家庭觀念,更注重養 身、環境、社會事業、省錢和撫養孩子。巴克雷執行副主 席弗洛姆(Jeff Fromm)稱他們為「新美國務實主義」, 並表示「親子關係」(parenthood)是引起轉變的主因。

巴克雷戰略主任格庭(David Gutting)也表示,轉變的 關鍵詞是「為人父母」。這一輩「千禧世代」在1999年成 年,「他們經歷了網路泡沫破滅、九一一、大銀行倒閉和 房貸危機,大部分還親身參與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這 些讓他們更務實。」

調查中,7%的「千禧世代」仍遵循「外貌協會」的陳規, 追求品牌和潮流,同時也更易接受新科技。但大多數人認 為科技只是方便生活的工具。年輕的「千禧世代」父母更 喜歡通過網路分享購物信息,比如查閱博客達人的推薦。

「千禧世代」務實消費觀的另一原因是他們普遍有經濟壓 力。與同期的嬰兒潮一代和「X世代」(Generation X , 生於60、70年代的嬰兒潮的接班人)相比,持有財富較少 。許多人背負大量學生貸款,四成的人找不到專業對口的 工作。

報告還發現,沃爾瑪成為「務實派」的購物首選,他們也 因「為人父母」而改變了品牌消費觀。

※ 相關報導:

* 電價上漲對物價的衝擊 不能輕忽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224618.shtml

10月1日電費調漲,眾般商品價格齊揚,形成一股物價上漲潮,從知名的欣葉日本料理,到夜市小吃,漲幅由10%至25%不等,外食族感受最深。至於賣場中的民生消費品也或多或少有調價反映,一般家庭的民生必要支出比重提高,壓低了對非必需品的需求,其影響自然非同小可。

....嚴格說來,電價調整只是治標不能治本,台電如何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營運成本,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台電的電費調漲,社會上的討論紛紛擾擾,如民營電廠購電成本偏高、圖利高階退休員工成立的子公司、預算中浮濫編列的非必要支出過多,如敦親睦鄰經費等,甚至包括過去的弊案。面對種種指責,台電當局對社會大眾似乎缺乏一個正面的回應。同時,對台電的未來,政府應該提出一個全面改革更新,提升經營效率的再造規畫,藉以一掃國營事業只知加價,不思效率的惡名。

fsj 提到...

末日博士:現在沒資金避風港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3.10.16

有「末日博士」稱號的麥嘉華認為,此刻沒有一種資產稱得上是資金避風港,最好的作法是分散投資組合。

麥嘉華認為,美國舉債上限的爭論是政府愚笨,這其實是個失能政府在爭論如何浪費錢,兩黨都喜歡花大錢,共和黨想擴充軍備,而民主黨靠福利承諾買票。美國債務已經從1980 年的1兆美元、1999年的5兆美元,膨脹到現在的16兆美元。

他說:「當前有關舉債上限和預算的爭論是問題的症狀,而非問題本身。真正的問題在政府,不只美國,其他國家也是,都茁壯過頭,阻礙了經濟成長」。

麥嘉華說,如果美國國會無法在本月17日前達成協議,聯準會會提供資金給財政部,支付利息,「美國遲早會提高舉債上限,這和一年前的歐債問題一樣,到頭來都是政治決定」。

麥嘉華表示,現在沒有什麼安全的避風港,「以前安全的銀行存款變得不安全,國庫券不是100%安全,因為有通膨,而且很難拿到利息。

債券不再安全,因為利率終將上揚。美國股票相對昂貴,不管用什麼估值標準衡量都是如此。我沒有找到特別安全的資產。最好的方法是分散投資標的,然後祈禱他們不會同時崩跌」。

此外,國際金價從每英兩1,180美元的低點反彈到1,400美元,大家都感到遲疑。不過麥嘉華認為,每英兩黃金若在1,200到1,250美元之間,仍適合買進。

※ 相關報導:

*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美倒債夢魘 終將遠離
http://udn.com/NEWS/WORLD/WOR1/8226978.shtml

「股神」巴菲特喻為核子攻擊,「末日博士」羅比尼警告經濟有衰退之虞,但美國債務違約,顯然尚未成為全球業者和投資人的夢魘,他們依然相信,華府終會找出辦法免於違約成真。連前美國財長桑默斯和剛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席勒也認為,美國會避免出現債務違約。

* 歐元區准設單一銀行監理機關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26901.shtml

歐盟28國財長15日同意讓歐元區成立單一的銀行監理機關,為成立銀行聯盟邁出關鍵一步。另一方面,歐元區財長14日考慮創立共同基金,以整頓困頓銀行或提供紓困。

歐盟金融市場委員巴尼爾在推特上說:「完成!歐盟銀行聯盟的單一監理機關獲得一致通過。歐盟表示,這個「單一監理機關」(SSM)將在一年內上路。

* 大陸五大產業 遏止盲目擴張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226835.shtml

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大陸國務院公布指導意見表示,要堅決遏止產能盲目擴張,首次具體針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五大產業,提出化解產能過剩的八項任務。



◆ 席勒:全球房價飆漲 提防泡沫化

【聯合報╱編譯劉忠勇/報導】2013.10.16

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席勒表示,當前全球房價快速上漲,應提防泡沫化的危險。席勒曾準確預言二○○○年美國科技股泡沫和二○○七年房市泡沫。

席勒獲獎後接受路透訪問表示,美國聯準會的提振經濟措施和市場漸濃的投機心態,正在製造泡沫化的房地產榮景。

資產估價失當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美國房市崩盤引發過去幾年的全球財金動盪,就是典型案例。席勒表示,市場如今正面臨同樣錯誤的風險。他說:「過去五年的金融危機,凸顯了對價格波動缺乏理解的後果。」

當投資人無法認清資產價格上漲已悖離基本面的現實,即形成泡沫。席勒二○○五年在著作中即提醒美國房屋市場有過熱之虞。他也參與標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的編製,這項指數已成為廣受矚目的房價指標。

他在六月就指出,若干美國大城市過去一年來房價上漲百分之十二,正形成新的房市泡沫。中國大陸、巴西、印度、澳洲、挪威、比利時等其他國家也面臨同樣的漲勢,席勒說:「太多國家出現泡沫化跡象。」

席勒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即直言,大陸房地產存在泡沫。他也在上海一場論壇上指出,上海房價已是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這種預期房價還會繼續上漲的心理「是非理性的」。



◆ 房價打不下?星國打給你看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10.16

彭博資訊報導,新加坡為打壓房市泡沫而祭出的強硬措施已帶來實際效果,足可為香港、中國等其他亞洲地區上一課。

根據不動產顧問商Knight Frank LLP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新加坡的豪華住宅價格在亞洲高居第二,僅次於香港,上海與北京分居第三與第四。

新加坡的房價在2006到2008年間激升20%,促使政府四年前開始推出抑制房價措施,但隨後因利率持續低迷、當地人興起把國宅換成私宅的風潮,以及中國、東南亞買主的相繼湧入,導致房價繼續又飆漲四成,政府壓制房價的政策被迫持續升溫。

新加坡政府先後祭出的措施包括提高購買第二棟住宅的頭期款,對外國與企業買主課徵新稅,並且提高所有住宅房地產的印花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6月28日更進而規定,房貸債務償付比不得超過60%的上限。

8月時,金管局將購買公共住宅的新貸款期限縮短5年至25年,住宅發展局則把房貸付款的上限從每月稅前所得的35%降到30%。

新加坡大華銀行證券部的分析師凱伊說:「政府在相當早的階段就頒布這些措施,他們希望在房屋泡沫拖垮整個體系之前就加以控制。」

在政府連下重手後,新加坡在9月30日止這一季的房價上漲率已降到六季來的最低谷,而且房屋銷售萎縮,抵押房貸的增幅也從兩年前的18%降到13%。

都市發展局10月1日發布的初步數字顯示,私人住宅房地產價格指數在第三季雖升到216.2點的空前高峰,但0.4%的升幅是2012年第一季以來最低。此外,精華地段的公寓價格第三季下降0.5%,降幅比前一季的0.2%更加擴大。

都市發展局9月時表示,8月的民間住宅銷售量只有742戶,比去年同月銳減48%。7月的銷售量更墜到482戶,是將近四年來的最低水準。

住宅發展局的紐布洛納估計,新加坡今年的民間新屋銷售可能降到1.5萬戶,遠低於2012年的2萬2197戶。



◆ 淘寶、全家攜手 網購可店取

【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2013.10.16

兩岸網購平台 首度跨境取貨

看好網購平台商機,全家便利商店宣布與大陸最大網購平台淘寶網合作,推出「跨岸網購店取服務」。未來淘寶台灣買家購物取件可在24小時、全年無休的便利商店進行網購店取,這也是兩岸網購平台,首度創造跨境取貨新模式。

淘寶不排除與更多超商合作

全家預估,創新服務將帶動「全家」店取業績成長1成以上,目前在台會員數超過80萬的淘寶網也樂觀看待,未來台灣買家會員數的成長以及使用量,同時秉持開放態度,不排除與更多超商業者合作。

宅經濟時代,網路購物已成生活常態,市場估計每年台灣網拍商機至少上千億,而「便利商店取貨」不受時間限制、價格便宜的交貨方式,越來越受網路買、賣家青睞。根據物流業者評估,全台每7人中,就有1人使用過便利商店取貨服務,總計四大超商每月包裹量超過百萬件,網購店取的配送經濟規模一年高達5億元。

全家總經理張仁敦表示,全家在5年前開始提供到店取貨服務,當初1個月約有1萬件的取貨量,不過,短短5年,如今1個月的到店取貨量已高達150萬件,成長幅度驚人。

fsj 提到...

歐元區8月順差 十年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3.10.17

出口增加和進口停滯,推升歐元區8月貿易順差創下十多年來同月最高紀錄,顯示該區正走在貿易收支恢復平衡之路上,9月通膨率則降至三年半來最低。

歐盟統計局(Eurostat)16日公布,歐元區17國8月經季節因素調整的貿易順差達71億歐元(96億美元),是2002年來最高的8月順差,其中出口成長1%,進口成長0.2%。

整體歐盟28國8月出現28億歐元貿易逆差,不如7月的103億歐元順差。

對期待藉貿易提振經濟成長的歐元區領袖而言,歐元區出口強勁成長是好消息,但進口疲弱則凸顯該區較弱經濟體面臨的困境。高失業率、薪資成長疲弱和政府抑制支出使這些經濟體的需求持續低迷。

歐盟統計局同日公布,歐元區9月消費者物價通膨年增率從8月的1.3%降至1.1%,創2010年2月來最低,遠低於歐洲央行(ECB)略低於2%的中期目標,主因是運輸燃料價格下跌。

歐元區9月消費者物價較前月上漲0.5%,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下跌0.4%,服務價格下跌0.9%,非能源工業產品價格上漲3.4%。

※ 相關報導:

* 資金大轉向 從美股流入歐股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101700146.html

CNBC.COM周三報導,根據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報告指出,資金從美國股市場出走,轉戰歐洲股市,不單是受美國政府停擺與債務僵局影響,歐洲經濟嶄露復甦曙光,也吸引國際資金回流。它還預測,受資金重返歐洲與歐元走強加持,到年底歐股表現可能將勝過美股。

* 美債最大「人質」…陸震撼教育
http://udn.com/NEWS/WORLD/WOR1/8229398.shtml

中國大陸官員這幾天強烈批評美國國會上演的倒債鬧劇,新華社甚至主張建立「去美國化」的世界。分析家說,經過這次震撼教育,大陸將加速分散外匯存底,並減少購買美國公債。



◆ 陸鬼城逼近1線城 房市敲警鐘

【記者高行/綜合報導】2013-10-17 旺報

大陸房價驚驚漲,但高空屋率所衍生的「鬼城」問題卻日趨嚴重。近來還出現新趨勢,過去集中在3、4線的「鬼城」,如今已在1線城市周邊現蹤,如深圳周邊的大亞灣區儼然進入冬眠狀態,再度為大陸房市的畸形發展拉警報。

房地網報導,位處深圳周邊的大亞灣區儘管大樓林立,但冷清程度以「睡城」形容並不為過,和熱鬧的深圳形成強烈對比。

房屋量直逼人口數

報導說,大亞灣區在2010年進入搶建期,當時吸引不少深圳民眾前來炒房,現在市中心舉目所及都是高層住宅,但大樓內大多空無一人,晚間「開燈戶」5根手指數得出來;更諷刺的是,當地房屋數量已直逼人口數。

目前大亞灣房市可說是面臨兩難,外地投資客遭套牢,而本地人口受制於經濟實力無力接手,自住需求也拉不起來。

據當地政府規畫,大亞灣區至2020年建設面積將成長約7倍,人口預計成長約6倍;不過,按現在市區空蕩的情況來看,很難和樂觀的政府規畫產生聯想,反倒是突顯大陸房市的泡沫危機。

貴陽鬼影幢幢令人憂

據了解,過去大陸陸續被披露的「鬼城」多分布在內蒙與東北一帶,當地地廣人稀,多屬靠資源起家的暴發戶城市,淪為「鬼城」有其特殊背景;而大亞灣的案例則顯示「鬼城」已蔓延至1線城市周遭,再度撐大岌岌可危的房市泡泡。

不僅大亞灣鬧空城,新華網報導,貴州省首善之都貴陽也是鬼影幢幢,當地去年爆出炒房熱潮,締造「中國樓市第一大盤」紀錄;不過,當地已出現過度開發徵兆,外界憂心該城恐步上「鬼城」鼻祖──鄂爾多斯的後塵。

報導說,貴陽房市火熱,主要來自外地礦主和煤商大戶的投資,城內凱迪拉克、賓士滿街跑,如春筍冒出的建案則在周邊蔓延,某些建案規模之大令人咋舌,宣稱可容納50萬居民,「相當把整個縣搬進貴陽」。

貴陽房市房價不見崩盤,但種種跡象顯示該城具備很大潛力成為「鬼城」。報導指出,當地興建一堆40層以上的超高住宅,但電梯僅配3部,上班時間等電梯至少耗費半小時,建商似乎壓根沒打算有人會搬進去住。



◆ 我見我思-未來城市的想像

【謝錦芳】2013-10-17 中國時報

都市化是擋不住的潮流,大量人口湧入都市,尋求新的工作機會,但馬路被汽車占據,伴隨而來的垃圾、汙染、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也成為市民揮之不去的夢魘。這些都市化的後遺症,可能扭轉嗎?

當空氣汙染惡化時,天空霧茫茫一片,飛機被迫停飛;如果不巧遇到大塞車,市區短短20公里路程可能要花2個小時以上。類似場景常發生在北京、新德里、馬尼拉等大都會,台北也是車滿為患,許多人不禁質疑,都市究竟是給人住的,還給汽車住的?

發展未來理想城市,需要一些想像力。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正著手開發自動駕駛的未來車(CityCar),折疊起來,就像超市購物車一樣,只需傳統車位七分之一空間,停車時還可自動充電,達到環保節能又省時等功能。目前已開發完成還有多功能的三輪、二輪電動車。

全球每年約有125萬人死於車禍,未來由電腦駕駛的電動車具有車對車的感應系統,可以把人為車禍死傷降至最低。目前包括谷歌、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汽車大廠如通用、福特、豐田、戴姆勒、日產、奧迪等均著手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美國加州、佛州與內華達州已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預料在2020年之前,各廠牌自動駕駛汽車將可一較長短。

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前,必須規畫完善的電腦系統,結合大眾運輸與共享經濟的精神,以MIT媒體實驗室所研發的未來車為例,具有隨選行動能力(Mobility on Demand),市民可以透過手機查詢、點選叫車。屆時,新的自動駕駛小黃車隊,可能取代目前滿街跑既耗油又費力的真人駕駛小黃車隊。

台灣的代工產業以製造擅長,從汽車零組件到自行車的研發與生產,在國際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今年上半年,MIT媒體實驗室城市科學計畫共同主持人蘭森(Kent Larson)來台拜會,希望研究成果在台灣做小規模測試,尋求由台灣廠商生產的可能,並協助台灣發展理想的未來城市。遺憾的是,該團隊接觸了部分縣市官員,結果卻石沉大海。

為何MIT向MIT招手,卻沒有下文?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明年就要舉行縣市長選舉,不再連任者無心規畫未來城市,有意連任者忙著選前布樁,連任之後,忙著圈地開發搞建設,誰在乎未來理想城市?至於以代工為主的出口業,在微利化競爭下,為了匯率升貶,都要斤斤計較,似乎也無暇顧及下一階段的產業升級。

fsj 提到...

不樂觀!暫貼OK繃 經濟續失血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3.10.18

美國府會僵局在十六日結束,但經濟學家和分析家對此事的共同看法是:別高興,至少數十億美元的實質損失還在擴大中,且消費者的不確定心理使美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紐約時報報導,經濟學家估計,此次聯邦政府部分關閉造成的確切損失金額,已達數十億美元,且由於目前兩黨達成的協議僅屬暫時性質,同樣的僵局明年初可能捲土重來,這種不確定性使得整體經濟損失持續擴大。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兩周多的僵局期間,美國政府直接支出和相關經濟活動,減少兩百億美元以上。

多位經濟學家說,此次僵局不太可能扭轉美國經濟復甦的大方向,而且在聯邦政府重新開門、公務員開始領薪花錢之後,經濟還可能溫和成長,但企業界的損失可能一去不回。

宏觀經濟諮詢公司最近預測,今年第四季的美國經濟成長可能減少零點三個百分點,約一百廿億美元。史坦普公司的估計更悲觀,估計經通膨修正的國內生產毛額將減少百分之六,相當於二百四十億美元。

華郵說,暫時打開僵局的這份協議對於美國現正面臨的多項經濟挑戰幾無著墨,包括可能使失業問題惡化的自動減支問題,以及健康和退休計畫經費高漲,可能使美國債務持續擴增。

分析家說,協議最大的敗筆是,它只讓政府繼續運作幾個月,就得再度協商預算及舉債上限,如此一來,消費者及企業由於知道一場動搖經濟的政治攤牌不遠,在年底感恩節及耶誕節的購物旺季可能減少支出及投資。

而隨著國會兩黨議員敵意日深,未來友善辯論協商的可能性更低。再加上明年十一月就是美國期中選舉,美國政壇料將充斥藉譁眾取寵,而非通力合作。這對消費者信心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報導中比喻,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個月內仍需大手術,本周兩黨達成的協議只是「OK繃」。

※ 相關報導:

* 熱錢湧入 人民幣升破6.10關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231439.shtml

受到熱錢持續湧入大陸影響,昨(17)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繼續走升,收盤價格首次突破6.10關卡,收在6.0982,連續第四日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市場人士表示,大陸經濟整體表現依然穩健,資金繼續流入,人民幣後市依然存在較大的升值壓力。

* 陸肉粽式查稅法 台企當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5/122013101800177.html

安永會計師周釧培昨(17)日表示,中國大陸移轉訂價查核愈趨嚴格,且中國國稅局查稅手法「成精」,鎖定台商利潤較低,或在陸製造生產、聽令海外總部的子公司。大陸採取「肉粽式」查稅法,對於產業領域內的企業進行大普查,台資企業不可不慎。

* 金保會六亮點 業者大利多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31521.shtml

兩岸首次金保會昨(17)日舉行並宣布六大利多亮點,主要包括協助台資保險業在大陸壽險合資公司解決增資問題,台資保險業在大陸申設機構或參股案將積極審核、提供便利,並可參與上海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等。由於大陸法規並未限制大陸合資對象只限一家,大陸承諾願協助解決合資壽險增資問題,業者認為,未來合資對象不限一家的突破可能相對有空間,例如需要找兩家大陸股東才能解決增資需求時,大陸方面也許會視個案考慮。


◆ 支付寶明年登台 「淘寶」更方便

【經濟日報╱記者黃國蓉/台北報導】2013.10.18

中國大陸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將進軍台灣,負責支付寶業務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近日對媒體表示,支付寶很看好台灣市場,希望儘快在明年上半年在台灣推出包括手機「當面付」的電子錢包、以及針對淘寶網台灣消費者的服務。

支付寶宣示來台,是否對台灣業者形成衝擊,業者表示,目前還不明朗,將持續關注相關發展。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新聞網站Alizila昨(17)日報導,樊治銘表示,只要台灣主管機關允許,支付寶將在明年上半年將服務擴展到台灣。

樊治銘對媒體表示,台灣是阿里巴巴非常看好的市場,今年已和台灣監管單位討論過,時間表很明確,最快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在台灣推出相關應用,也將擴大在香港的服務。

支付寶是大陸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在網上支付領域有近半市占,在大陸,支付寶每分鐘處理2.5萬筆交易,每天交易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目前在台灣雖然沒有正式據點,但淘寶網在台灣會員數已達80萬,每年在淘寶消費金額達數百億元,許多人已在使用支付寶服務。

針對支付寶宣布進軍台灣,台灣相關業者歐付寶、網路家庭昨日均低調未回應,與支付寶交流密切的金流業者表示,支付寶近年對台灣布局轉趨積極,宣布推出新服務、擴大發展並不意外,但若要推出和台灣業者類似的服務,和銀行、特約商店等進一步合作,應該還有很長一段路。

fsj 提到...

短評-非理性繁榮的警訊

【本報訊】2013-10-19 旺報

《富比世》中文網16日公布「2013中國富豪榜」,淨資產超過10億美元富豪有168名,較去年113名大幅提升。前100名富豪的淨資產總計1.92兆人民幣,激增44%。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評論稱,中國已成為過去10年內億萬富豪數量成長最快的國家。

但榮景背後,卻隱藏一大危機,就是在前100名富豪中,從事網路和網路相關的產業,如電子商務等,讓不少企業家財富暴增。2000年美國網路泡沫前的警訊,似乎在中國慢慢浮現。

網路業因門檻低,只需幾台電腦就可創業,一旦成功利潤又相當驚人,很容易吸引年輕人前仆後繼湧入。

隨大陸網路普及,近年電子商務、視頻網站雨後春筍般湧出,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在這個利潤龐大的產業中廝殺競爭,獲得一點成績後就申請上市籌資,股價跟著扶搖直上。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成功,鼓舞更多人加入這場派對。

就如同美國網路泡沫前,幾乎美國所有的城市都在建造網路化的辦公室,以吸引網路企業家,謀求成為「下一個矽谷」。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路狂飆,許多人認為網路開啟了新時代,發展前景如海水不可斗量,當時辭掉工作專心在家炒作網路股,一度蔚為風潮。

天下無不破的泡沫,瘋狂的榮景過後,就是痛苦的泡沫破裂。2000年3月網路泡沫破裂後,到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數網路公司在把投資金燒光後,停止了交易,但這一輪的泡沫不僅傷害投資人,也重創美國經濟。

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的名著《非理性繁榮》警告我們,人人都心知肚明一旦泡沫破裂,所有財富轉頭成空,卻又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一隻老鼠。大陸網路業已鼠患成災,誰是最後一隻戳破泡沫者?

※ 相關報導:

* 美QE退場關鍵→11月經濟數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33517.shtml

在美國政府恢復運作後,聯準會(Fed)內部對縮減買債規模時機仍意見分歧,但市場認為Fed最快可能12月啟動貨幣刺激措施退場,關鍵將是11月的經濟數據。

市場預期,Fed於10月29-30日召開的決策會議將按兵不動,最快可能於12月17-18日的會議,開始逐步縮減每月購債85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措施。Fed官員已說,貨幣決策將取決於經濟數據,但數據呈現的經濟情況要到11月才會明朗,因之前政府關門時,也關閉蒐集資料的機構。

分析師認為,若1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自9月來出現大幅進展,也有足夠證據顯示明年經濟將好轉,Fed就有可能在12月小幅縮減QE。



◆ 日學者新概念…白金社會 台日合作新契機

【聯合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2013.10.19

日本三菱總合研究所理事長小宮山宏昨天指出,全球面臨高齡化、能源短缺、市場需求動能不足三大問題,應以「白金社會」的創新發展模式來解決。

小宮山宏說,主要工業國家已確保食衣住行的滿足與壽命延長,當物質不再匱乏,在「量」上獲得滿足後,該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這就是「白金社會」的概念。

小宮山宏是前東京大學校長,也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重要智囊。他昨天出席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台日產業合作智庫論壇」,提出台日產業合作的新契機在於能源開發、長壽健康產業以及農業商務合作等,可做為台日產業合作的戰略方向。

他呼籲,台日智庫可就「海量資料」(big data)部分合作,把資料串聯起來,互通利用。

小宮山宏認為,經農業與工業革命後,人類壽命增長,生活所需也獲得滿足。因工業普及生產出的大量消費品,如汽車、冰箱等需求,在工業國家其實已漸趨飽和,除了需求不止的農產品外,未來應著眼創造新的產業需求。

小宮山宏具體指出,化石能源與礦石資源愈來愈少,台灣與日本雖不出產資源,卻擁有回收文化與技術,可以發展「都市礦脈」,做好資源回收的工作。此外,可發展智慧電網、環保綠建築等,這些都是可節省能源、改善生活的新興產業。

他也舉例,面對老年化社會來臨,「預防醫療」十分重要。小宮山宏分析,人們不是只追求要人看護的高齡,而是要能健康自立,不造成負擔且能持續貢獻一己之力的長壽社會。因此,能預防不健康的健檢產業,以及改善行動不方便者的自動化輔具,就是未來的重點產業。

小宮山宏認為,就算日本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但面對歐美大規模農業競爭,日本的農業遲早也會崩壞。但日本農產品技術強、品質好,可掌握加入TPP後的契機,鎖定市場中、高階消費者。

他說,台日發展「白金社會」的優勢在於有很強的資通訊產業,可藉此為平台,將相關應用串聯起來。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日本困境 有如台灣未來預言書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33717.shtml

台灣與日本同為亞洲島國,能源極度仰賴進口,連人口老年化的問題與產業面對的方向都極為類似。也因此,日本三菱總合研究所理事長小宮山宏昨天的「白金社會」創新概念,著實值得我們關注。

國內財經官員常說,日本現在遇到的種種問題,就是台灣幾年後會遇到的問題。



◆ 從自經區到自經島 不要再瞻前顧後了

【經濟日報╱社論】2013.10.19

半世紀來,台灣一直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每當經濟遇到瓶頸必須有所突破時,總是徘徊歧途,遲疑不決,始終上不了正路,常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主政者故步自封,不能勇於突破,固然是重要原因,更大的阻力則來自發言盈庭的學術界,但有見人所未見、足以振衰起敝、開創新猷的主張提出,隨之必有激烈之批判,再好的創見也變得體無完膚;於是一個又一個本足以力挽狂瀾的獨特見解,就淹沒在眾聲喧嘩、是非混淆的混戰之中。

向來落後於我國的勁敵南韓,就是最大的獲利者;只要虎視眈眈地悄悄注視這一場又一場的鬧劇,攫取我們的創意,搶先付諸實施,立即超越前進;高速公路如是、大鋼廠如是、捷運系統亦復如此。我們最新也最巨大的對手,中國大陸,顯然也看出了個中三昧,依樣畫葫蘆;上海自貿區後發先至,短短兩個月即掛牌開張,從落後兩年到超前,就是一個令人汗顏無比的例證。

自由經濟特區的主張從首倡迄今已五年半,經濟部長拍板定為「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名也歷三年,即使從馬總統將之納為「黃金十年」的重要項目算起,亦兩年於茲,但執政當局根本虛應故事,直到最近才大張旗鼓地宣稱此為馬總統上任以來最重要的政策,在國慶演說中並將「自由經濟島」視為台灣經濟努力追求的目標。但窺其實際內容,不能不令人啞然失笑。

目前所規劃的六海一空加一生技園區,不論喊得如何震天價響,號稱「前店後廠」云云,其實與2003年民進黨所提出的「自由貿易港區」加上保稅區、科學園區等所謂特區的規劃幾無二致,頂多稱得上一個虛擬的自由經濟區。十年前首創的「自由貿易港區」,既然歷經兩朝迄無寸進,憑什麼換上一個新的名目再額外加上些許租稅優惠即可大放異彩?兩岸乃至台韓之間的競爭,近年來我們屢戰屢敗,並非其來無自。

即使這樣一個小腳放大的「偉大」政策,當馬政府認真看待、戮力以赴,也立刻招來學者專家四面八方的圍剿。有人高喊,這是「聲東擊西」,表面上為加入TPP未雨綢繆,實際上是暗渡陳倉、讓爭議中的服貿協議藉此偷跑,對岸白、藍領人士堂皇打破重重禁令,長驅而入,對岸資金可將黑手深入台灣攫取寶貴的領先技術。有人怒斥區內給予種種特權,使區外業者居於不利地位,將無以存活。勞工專家更指控這是變相開放外勞與外國人才進來搶奪本國勞工工作,將會使白領、藍領都沒有未來。

不能不令人慨歎這些反對者的見識與勇氣連「摸著石子過河」的鄧小平還不如。因為特區也者,正是為了突破困境、嘗試新觀念、新作法的實驗場,若與區外無別,則全球一切特區,包括南韓的仁川,對岸的上海乃至日本的東京試驗區,都將其蠢無比。

台灣目前深困於對手挾相對自由、優惠的地位攫奪市場的不公平處境之中;而且與對岸的「貨貿協議」最快年底即將簽訂;我們正處於即使不要自由,自由也將撲面而來的緊迫關頭。同時台灣投資環境日劣,在國際市場節節敗退,唯有加緊自由開放的腳步,效法星、港,才能獲取無比巨大的商機。

因而特區之議,不在靜態地搶餅吃,而是要動態地擴大商機、爭取外人投資、開創嶄新局面,讓整個台灣由見其利而去除對開放的恐懼,進而建立港、星無法比擬的強大優勢。我們曾舉例,此猶如上天大發慈悲,將數個新加坡送給台灣比鄰而居;若謂因此我們的產業就會被淘空、勞工會走投無路、台灣將被陸資陸企所攫奪,豈不是睜眼說瞎話?

政府認為政策是對台灣整體有利的,就要勇於去落實,不必在乎一些不入流的反對人士的愚見,如果任何政策都要符合全民期待,滿足所有人的利益,碰到些許相反意見就退縮,那台灣就只有再繼續落後韓國、中國下去了。

fsj 提到...

美國紡織業大復活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102000340.html

【李鐏龍】2013-10-20 工商時報

■美本土紡織業大復活,技術性勞工卻嚴重短缺,即使工資已大漲,廠商也開設免費培訓班,仍乏人問津。

■The lack of workers here in Minnesota made shifting business back home frustrating.

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明里阿波里斯市(Minneapolis)地區,是紡織成衣業重鎮,當地知名業者之一的Airtex設計集團,為因應顧客需求及掌控生產效率,已逐步將生產作業從海外(中國)移回美國母廠。

但技術性(熟手)縫紉工卻嚴重短缺,暴露出整個產業都面臨的困境:不愁訂單,只怕找不到足夠的合適員工來生產。

有3大因素,促成美國紡織成衣業大復活。其一是顧客需求改變,即美國消費者愈來愈偏愛購買美製產品。

其二是掌控生產效率,即業者需要確保更高的品質、更穩定的供應流程及降低職安上的潛在問題,然而,海外的生產環境已無法因應這些要求。

美國人 開始愛用國貨

今年稍早孟加拉發生的紡織廠大樓倒塌事件,造成逾千人死亡,升高業者對於海外生產安全上的疑慮,助長搬回美國本土的風潮。

其三是海外成本大幅上漲,差距大為縮小。以Airtex為例,其在中國生產,最初的平均人力成本約每小時3美元,但現在,加上福利及住宿後,已增至11.8美元;反觀Airtex美國廠,時薪現約9-17美元,外加0.3美元的福利。

美國紡織成衣業復活,一直都是以生產自動化為骨幹,但有些作業仍須依賴人力,而目前面臨的技術性勞工嚴重短缺問題,則是該產業先前20年間大幅萎縮下的必然結果。

美紡織成衣製造業者,為降低成本而將生產外移,自1990年以來,已流失達77%的勞動力,以至於現在要找到足量的技術性勞工,非常困難。

就美國紡織成衣業而言,其尚需靠人力來從事的工作中,以剪裁及縫紉最為核心,相關的工資因而大漲,估計2007年到2012年間,經通膨調整後,已提高13.2%,同期間美民間部門平均薪資僅增加1.4%。

為解決缺工問題,明尼蘇達州的紡織成衣業者,和全美各地的製造業者一樣,紛紛設立招聘中心,建置觸控螢幕及其他互動設施,宣傳投身該產業的好處。

紡織廠 出現人力短缺

在明里阿波里斯市,業者更已將招聘觸角伸入各高中,同時在中國少數民族苗族文、索馬利亞文、西班牙文的報紙上刊登徵人廣告,也在教會及社區中心張貼徵人啟事。

在幾近絕望下,業者決定自力救濟,自行培訓。

一群明尼蘇達州的紡織成衣商組成聯盟,結合專門協助移民、殘障者及靠社福維生者的非營利性組織Lifetrack,及當地的Dunwoody科技學院,在去年聯手推出免費培訓計畫。

廠商組成的聯盟出錢,Lifetrack負責遴選受訓生,Dunwoody學院提供訓練課程,在為期半年內,每周有2到3個晚上上課,將生手教成合格的產業級縫紉工,學會使用縫紉機、處理帆布等材料。

結訓後,在廠商贊助下,學員們將花3周在工廠內的各生產站間輪流觀摩,再以最低工資實習2周。然後,廠商各憑本事,開始搶人,且保證時薪從12至16美元起跳。

不過,這個免費培訓班乏人問津,第1期只招到18人報名,只有9人上完所有課程,因此還沒結訓,每個人就最少已有5個工作機會。

※ 相關報導:

* 社論-大陸台商家數即將「超過九萬」的啟示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102000085.html

....在大陸台商家數即將超越9萬大關的此時,也正好是大陸經濟轉型升級「攻關期」,和台商經營轉軌「熱戰期」,兩岸雙方產官學界大可趁此時機,對當前大陸台商總體經營形勢,進行「總探討」。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乃是要把台商所面對的新問題,全部查找出來,並提出妥善對策,由兩岸官方據以修訂台商相關政策方針,俾使大陸台商得以順應海內外環境之變遷。

關於當前大陸台商的經營問題,其實已有脈絡可循,大致是金融後援不足、陸方課稅要求甚多、經營人才挖角戰激烈、智慧財產權維護不易、大陸內需市場「潛規則」過多等。這些問題,的確是當前大陸台商主要發展障礙之所在,兩岸官方有必要儘早為其「排憂解難」。



◆ 減稅無關貧富但求公平

【經濟日報╱社論】2013.10.20

隨物價上漲連動,最低稅負制即將拉高富人課稅門檻;大法官會議解釋夫妻合併報稅違憲,立法院亦已初審通過准予夫妻分開計稅的修法案。兩件事,將在明年同步啟動,政府粗估,國庫須付出超過150億元的代價。已經編列完成的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好不容易靠舉債2,739億元弭平的赤字,又開了一處破口。

減稅來得不算突然,都是依法必須執行的措施,但因受惠對象正好集中高收入家庭,社會普遍將之解讀為對「富人減稅」,不滿情緒高漲。行政院雖要求財政部強力說明「罪不在 己」,實也無濟於事。面對財富階級間的矛盾情結,政府就算依法減稅,若無積極提出配套做法,光靠消極解釋,恐難弭平民間厭惡稅制偏愛富人,長期以來所埋下的深沉民怨。

租稅是必要之惡,因而在正常情況下,如逢減稅,不論對象是誰,都該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說,負有納稅義務之人,不分貧富理應擁有同等的減稅待遇。以此標準檢視,明年高薪夫妻因分開計稅得以降稅、最低稅負準備將更多富人排除在課稅範圍之外,都是執行法律的要求,即便減稅是事實,也不必因對象是「富人」而有所忌諱。該減就減,何需辯解。

由此可知,社會所以瀰漫對富人減稅的不滿,需要深究的並非富人到底有沒有「減稅」的權利,而是應該回頭去問,稅制賦予富人的「納稅」義務,是否確實恰如其分。

所得稅制最重要的使命,在於達成財富重分配的目的,但從結構來看,卻非如此。100年度,全國近5兆元的各類課稅所得,薪資占比74%,為所得稅收的頭號來源;總額3.7兆元的薪資所得,有八成五來自稅率20%以下的中產階級;年所得超過500萬元的家庭,收入偏向股利居多。換句話說,國庫所得稅收是以薪資為大宗,而中產階級則是納稅主力。

人們藉由何種收入致富不是重點,重點是稅制如何看待不同所得,並給予哪些納稅待遇。

例如,薪資與股利比較,股利未必需要全額繳稅,稅法允許股票股利僅需就面額十元徵稅,面額與市價間的差額歸屬資本利得,目前等同免稅。反觀勤勞所得,哪來如此待遇。

然而,租稅利益分配不均的「重富、輕貧」現象,在所得稅制上俯拾皆是,包括:免稅的土地利得、稅率10%的金融商品收益、擁有27萬元高免稅額的利息等等,都是架構富人財富的主樑,憑著非減即免的禮遇,始終未盡納稅全力。政府不必否認,稅制的確給了富人許多便宜,這也是社會普遍無法接受富人減稅的主要心結。嚴格說來,過錯不在富人,而在政府。

150億元降稅利益,縱使全由富人獨享亦無不可,關鍵在於不能缺少配套。政府應盡的責任,不外乎設法消除所得稅對個別所得的歧視,合理收回幾乎是由富人獨享的減免優惠。拉平勤勞與非勤勞所得的課稅落差,調整富人的租稅貢獻能力,才是杜悠悠眾口的唯一利器。

有配套再減稅的原則,不僅是著眼於維護稅制公平而已,還有避免國家稅基流失的用意。政府的財政窘境逐年加劇,稅收跟不上經濟成長的腳步不說,今年恐怕還要面對短少800億元的困局。財政部長張盛和已多次表明國家已無減稅籌碼,任何減稅要求若非特定政策目的,均應緩議。

這次減稅案,儘管並非政府刻意所為,國庫資金缺口再現仍是現實。流失的稅收既來自所得稅,彌補缺口的責任,亦應交給所得稅。諸如,兩稅合一的股利抵稅額、遭濫用的非現金捐贈、失之過寬的27萬元利息免稅額,與土地利得免稅,都是可以回收稅源的選項,也是政府面對不滿富人減稅的社會氛圍,應有的回應。

只有課稅不再出現差別待遇,社會或許才能理性看待,減稅也不該有貧富之分。

※ 相關報導:

* 現金匯款手續費 價差達5倍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235069.shtml

國內銀行匯款手續費分「現金匯款」與「轉帳匯款」兩類,但立委李應元發現,各銀行收取的匯款手續費不一,有的銀行現金匯款手續費,竟比轉帳匯款多一百多元;同樣是現金臨櫃匯款,不同銀行手續費可能差一百多元。他要求金管會應制定手續費收取上限,保障消費者權益。

金管會銀行局表示,國內銀行各種匯款手續費,若跟其他國家相比,已是「相對低廉」,但立委既然有不同意見,金管會將研究是否有檢討必要。

fsj 提到...

德國 抱著歐洲經濟「未爆彈」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道瓊社十八日電】2013.10.21

全球經濟眼前還有一個未爆彈:德國憲法法院隨時可能裁決歐洲央行(ECB)購債計畫是否違憲。

市場廣泛認為,ECB夏天宣布的「直接貨幣交易(OMT)」和總裁德拉基隨後喊出「盡一切手段」拯救歐元,有助拆解歐債危機。

大部分專家認為,德國法院的裁決不太可能扭轉局面,但投資人必須了解所有可能性,為最糟情況作準備。

儘管ECB尚未啟動OMT,上述狀況仍可能發生。OMT允許ECB在次級市場收購成員國債券,有效提振投資人對歐元區及其債券的信心,若遭德國法院裁定違憲,令前景產生疑慮,市場信心恐將一夕潰散。

儘管德國法院對ECB並無管轄權,也不能限制其行動,但能約束德國國會,限制德國政府參與OMT或歐洲穩定機制(ESM )。

德國法院的裁決,有一部分取決於OMT是否會讓德國納稅人的負擔超過國會同意的額度。

如果會,法院可能裁定OMT違憲,禁止德國央行參與該計畫。結果將使OMT幾乎死路一條。

但大多數分析師認為,德國法院將基於歐盟條約允許在次級市場購債而批准OMT。

另一個可能是,德國法院將案件提交總部在盧森堡的歐洲法院。外界認為後者的裁決可能對ECB較有利。

最可能的發展是德國法院有條件放行OMT,要求由國會通過附加但書。此一裁決對歐元僅有暫時性的負面效應,遠優於直接否決OMT。

※ 相關報導

* 美銀行業 將掀裁員潮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102100153.html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房貸需求及債券交易突然降溫,導致全美銀行的紅利縮水,未來幾個月並將引發一波裁員潮。第3季的財報顯示,美國大型銀行正受到近乎全方位的壓縮,來自於經濟遲滯削弱房貸需求,及來自於動盪擾攘的債市。



◆ 杜拜 將成伊斯蘭金融中心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3.10.21

分析師指出,可望成為全球伊斯蘭金融中心的杜拜,預料將因伊斯蘭債券發行量大增而受惠。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中東總經理兼地區主管安德森(Stuart Anderson)表示,全球伊斯蘭金融預料將持續快速成長,作為傳統金融實質替代品的地位將日趨穩固,「隨著伊斯蘭債券發行量增加、創新的伊斯蘭融資結構出現,加上透過伊斯蘭金融籌措長期資金的企業和政府相關機構(GRE)愈來愈多,杜拜可望在建立伊斯蘭資本市場基礎建設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由於市況趨嚴,今年全球伊斯蘭債券發行量成長幅度可能難以達到去年的高水準,但標普仍認為2013全年發行量可望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安德森說:「全球伊斯蘭債券市場規模仍然不大,只要出現幾個大型標售案,看似死氣沉沉的市場就會恢復生機。」

今年第3季波斯灣地區伊斯蘭債券發行量成長減速,主因是美國聯準會(Fed)可能縮減購債計畫推升殖利率。但隨著聯準會決定延後縮減購債,殖利率已經回跌。標普基礎建設聯席董事納西夫(Karim Nassif)說:「我們預期波斯灣地區將有更多業者標售伊斯蘭債券。」

標普分析師認為,穆斯林人口眾多的非洲,將是下一個掀起伊斯蘭債券發行潮的地區。納西夫說:「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財政赤字和經常帳逆差大多很高,且目前仍仰賴傳統債券籌資,該區可望開始發行伊斯蘭債券。」



◆ GDP連三降 歲入短差千億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3.10.21

主計總處對今年經濟成長率(GDP)已連三降,遭立委批評畫大餅,但因預測不準確,促使歲入短差1000億元,今年究竟可否「保二」?主計總處主計長石素梅說,GDP的預估,主要是受到國內外經濟情勢的影響,數字全都據實以報,11月29日會再更新預測,但目前出口不如預期,股市成交額佳,情況有好有壞,可否保二還要觀察。

石素梅:明年會比今年好

至於明年可否達3.37%?她說,明年的GDP會比今年佳。石素梅今上午至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立委林德福質詢今年第三季出口為761.95億美元,季減0.8%,未達到主計總處預估的780.4億美元,和原預估季增1.62%,有很大落差,那麼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否「保二」?

石素梅表示,第三季出口表現,真的比預期差,第四季可否回升,還要視國內外經濟情勢,將於11月29日進行更新。石不正面回覆可否保二,至於中國大陸是影響我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石素梅說,確有影響,但影響有多大,須要觀察。我國GDP預測的調整,也要看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

立委吳秉叡問,主計總處目前預估明年GDP為3.37%,可否達標?石素梅說,目前分析各經濟數據皆顯示,明年GDP會比今年佳。

〝電價調漲對GDP衝擊不大〞

至於10月電價調整,對GDP的影響有多大?石素梅表示,電價調漲對於GDP的衝擊不大,初估今年的影響為0.02%,明年0.05%。她說,從進出口、民間消費和投資等,都會影響GDP,目前各相關部會都在努力,希望GDP可以增長。

立委盧秀燕指出,經濟差造成稅收短差600至800億元,若平衡預算最壞的方式是加稅,那麼4G競標若標破1000億元,就可解決錢荒,補足短差,因此可否承諾人民明年不要加稅?

財政部次長吳當傑表示,中長期財政健全改革方案,加稅為最後的選項,財政是為了協助經濟發展,財政課稅將會影響經濟發展,因此加稅會慎重考量,但目前還沒有此規畫。對於加稅,石素梅也未正面回應。

fsj 提到...

歐銀行「測壓」 內幕恐連環爆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2013.10.22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本周三(23日)將公布對銀行業壓力測試的標準,並要求歐洲銀行業者明年起接受檢驗,值得顧慮的是,未來不知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內幕會被抖出來。

歐洲央行將公布所謂的資產品質評估(AQR)內容,首度揭露檢驗的標準。這將是推動建立歐洲銀行聯盟的重要一步。

歐洲銀行業正是歐洲長達三年金融危機的關鍵,使政府陷於舉債的深淵。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歐洲大批銀行業者需要依靠政府度過難關,政府則靠發行公債,使國家財政更形脆弱。

有鑒於此,歐洲領袖提出建立銀行聯盟之議,其中包括以集中化的機制整頓經營不善的銀行、建立存保機制,以及單一的金融監督機制,目前是由歐洲央行扛起這個責任。

過去的壓力測試被批評問題重重,尤其對成長預測和主權債務的曝險偏於樂觀。

如今,歐洲央行和歐洲銀行局(EBA)都希望盡力避免發生資本不足的現象,既掌集中監督大權,就要確保不會出現棘手的意外。

歐洲銀行局已在21日提出定義銀行壞帳的共同標準,作為日後評估歐元區銀行業者資產負債表品質的重要原則。

歐洲銀行局對逾期資產的定義,是以超過90天為門檻,所謂的資本寬容(forbearance),則「著重在對已面臨或可能面臨償債困難債務人有多少讓步」。

銀行業界普遍掛慮的是,已接受紓困的歐元區周邊國家,像是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會爆出更多壞消息。

※ 相關報導:

* 脆弱五國 投資「地雷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42623.shtml

由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組成的脆弱五國(BIITS),現已成為投資人避之唯恐不及對象,打破過去新興市場同步漲跌的常態。....原因是在美國聯準會(Fed)可能縮減量化寬鬆(QE)、中國需求又降溫的情況下,這些國家暴露出經常帳赤字與結構性缺陷。

* 科技列強 進軍非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242561.shtml

近幾年來非洲經濟快速成長,各大科技公司為搶先進入有高度發展潛力的當地市場,紛紛大舉投資非洲。世界銀行預估,非洲2013年經濟成長率將達5.6%,儘管研究顯示經濟發展果實尚未使當地最貧窮的族群受益,但下撒哈拉地區的中產階級正快速成長。

* 日連15月貿易逆差 歷來最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42609.shtml

日本財務省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圓持續走貶推升進口物價,卻未能提供出口業者足夠助力,導致9月出口表現令人失望,連續1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刷新歷來最長紀錄,凸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拚經濟面臨的挑戰。

* 警訊/FTA效應 美陸訂單轉南韓東協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42763.shtml

歐美景氣「回神」,iPhone 5S等智慧型手機新品上市,讓九月外銷訂單報喜。....經濟部統計處長林麗貞說,「出乎意料,比預期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產業包括機械、基本金屬在內,需求仍疲弱,機械業接單衰退現象也未改善。林麗貞指出,九月韓國工具機在美國進口市占率首度超越我國,應與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有關;東協六國油品訂單有轉往中國大陸跡象,也是受大陸與東協六國貿易協定的衝擊。

另一個警訊是,中國大陸、東協接單年增率由紅翻黑,林麗貞說,先進市場景氣恢復,反而新興市場走緩,東協接單自五月起持續下滑,接單最大宗的油品,目前也逐漸受到大陸油品排擠、手持裝置也如此。

* 陸樓市最後逼空 2015恐破滅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102200512.html

....如果按照兩個最常用標準,大陸樓市泡沫都極嚴重: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已經普遍在25倍以上,而房產售價與月租價之比也普遍達到500至600倍,甚至出現超過800倍。

這個泡沫何時破滅?報導指出,時間點可能在2015年。隨著美國開始退出量化寬鬆的時候,美國還會同步推動中東石油危機的升級,再加上國際糧價大漲,中國引發的輸入性通膨,將比2011年嚴重,這將推動房貸利率大幅攀升,使得更多房貸違約,會引發房價大跌,就像現在溫州已經發生的那樣。



◆ 社論-Google股價漲破一千美元的啟示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102200308.html

【本報訊】2013-10-22 工商時報

搜尋引擎公司谷歌(Google)的股價在上周五大漲突破每股一千美元的關卡,使得公司總市值一舉升到3,380億美元,成為「總市值新台幣10兆元」的公司,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公司與愛克森美孚石油,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大的企業。

谷歌在2004年以每股85美元股票上市,當年若拿出一萬美元投資谷歌,前後不過九年,今天已經價值11萬9千美元,報酬率達12倍,反映過去十年網路與行動通訊市場不斷增長的商機。事實上,在谷哥漲破一千美元之前,旅遊訂票網站Priceline.com在9月19日已經率先漲破一千美元關卡,成為史坦普500指數成分股成立56年來,第一家股價突破千元大關的公司。另一家眾人熟悉的網路社群公司Facebook,在谷歌上市的時候才成立,去年二月股票上市,目前總市值也已經升抵歷史新高,達到谷歌的三分之一。

拿Google、Priceline.com、Facebook與台灣的企業相較,台灣目前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新台幣23.8兆元,谷哥一家就達到10兆元,是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總和的40%;成立未滿10周年的臉書,總市值是台灣最大上市公司台積電(約1千億美元、3兆元新台幣)的1.3倍。即使是單純以網路銷售旅遊相關票務的Priceline,總市值也已經達到台積電的二分之一。台積電是績優、全球產業龍頭公司,但是成長動能與未來性,其股價表現已經給我們答案。

同樣的成長故事也在大陸與日本上演。2011年才推出的行動通訊社群軟體LINE,母公司是在韓國首爾交易所上市的NAVER公司,短短兩年內聚集2.5億名用戶;NAVER股價受到谷歌的激勵,在10月21日暴漲近10%,每股來到67萬韓元,公司總市值已經達到200億美元。至於用WeChat與LINE、Facebook競爭的廣東騰訊公司,以大陸億萬網民做基礎,WeChat用戶突破4億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總市值也早在9月就突破1千億美元,成為包含香港在內的全中國民營企業總市值最高的龍頭。

谷歌是一家完全以網路、新經濟為基礎的公司,從1998年9月創設,才剛剛慶祝15周年的生日,卻已經晉身為全球第三大企業。以谷歌為首的社群網路公司,「年紀」都比谷歌更年輕,卻都能夠在網路上吸引數億人的目光,而且都成功在短期內跨出國內市場,成為席捲全球網路公民的平台。「人氣」迅速帶來「財氣」,這些公司紛紛在今年出現重大的突破,每日有效聚集人數快速增長、網路交易與廣告收入暴增,股價應聲大漲,不只為股東創造驚人的財富、增加源源不絕的就業機會,更為政府帶來龐大的新增稅收。

這個趨勢非常值得台灣產官學界集體深刻思考。我們多年摸索經濟結構轉型、苦於尋找出路,政府用盡全力推動「自由貿易」與「租稅優惠」,但是台灣的經濟結構仍然沒有實質轉變。上市公司師老兵疲,台灣股市總市值在2010年12月底是23兆8千億元,三年後的今天,即使外資連續一個半月買超、指數上漲近千點之後,台股總市值還是23兆8千億元。三年來原地踏步,根本沒有進步。

如果以谷歌上市、臉書成立的2004年作基準,過去將近十年的期間,台灣曾經出現「倍數」增長的領域,幾乎全都在實體市場。最顯著的就是台北市大安、信義、中山等精華區的房地產,九年多頭大約上漲了三倍;再來就是馬英九總統2008年當選之後力推兩岸直航,帶來觀光客倍增效應,今年預估會有770萬人次,勉強可以算是「倍增」。而今年台股漲幅最大的族群就是生技股,雖然只是以代工與周邊設備為主的公司,規模小、市場地位邊緣,至少還算得上是政府端得上檯面的政績。

除此之外,台灣過去還有宏達電,從2004年的手機代工一度竄升為國際品牌一軍,股價從150元一路上漲到1,300元;另外觸控大廠宸鴻也曾經躍升為產業龍頭,股價上市後也曾大漲四倍。但是這兩家台灣成功的代表性企業,卻在今年重摔一跤,陸續跌回當年股票上市的起漲點。兩家公司的起落,正代表了台灣二十餘年來引以為傲的電子代工產業已經走到盡頭,即使搭上了谷歌平板電腦、Andriod手機系統、蘋果手機代工的高速火車,卻無法掌握到谷歌、蘋果的核心價值,最終無法為股東創造長期的利益。

我們必須指出,台灣制訂政策的政府官員、企業領導者以及學術界領袖們,都是三年級、四年級生組成的「老人兵團」,大家雖然非常努力,但是對於新世紀網路產業的發展,反應總是慢半拍,也聽不懂七、八年級生的社群語言。掌握決策權的老人們將台灣的資源不斷投入師老兵疲的實體經濟,卻不知道網路社群與電子商務才是「百倍奉還」的高成長沃土。

台灣有非常多創業型的網路軟體、社群公司,但是這些生機盎然的年輕公司,要不是缺乏資本,就是面臨老舊法規的阻撓。政府決策者應該多聽聽他們的聲音,企業應該從龐大的呆滯現金庫中,提撥一部分作為種子資金鼓勵年輕一代創業,而學術界的先進更要掌握全球網路社群的發展趨勢,讓台灣的年輕人「與世界接軌」。必須如此,我們的下一代才有未來。

fsj 提到...

社論-沒有策略的自由化,非福乃禍

【本報訊】2013-10-23 工商時報

十多年前當我國還沒加入世貿組織(WTO)時,政府高層念茲在茲的就是儘速入會,然後在這個多邊貿易組織裡與美、歐等國平起平坐,好讓我業者享受他國市場開放及關稅上的最惠國待遇。當年的模擬分析也告訴我們,如果台灣在1992年入會,隨後十年的出口值將比未入會增加34.7%,GDP增加2.1%。

我國於2002年元旦成為WTO會員,終於可以在多邊架構下分享各國市場開放的商機及最惠國待遇,台灣如今對美出口總額裡超過六成享有零關稅,對歐出口也有四成五無需繳納一毛錢關稅,都是多邊貿易協定帶給台灣的好處。台灣出口享有零關稅的比率能如此之高,主因出口大宗的電子產品多數已納入WTO資訊科技協定(ITA),此外「零對零方案」也讓台灣出口農機、啤酒、營建設備、醫療器材等產品享有零關稅待遇,至於近期擴大ITA談判一旦完成,更將使我外貿如虎添翼。

遺憾的是,近年當政府高層談及區域經濟整合時,已把台灣是WTO會員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聽其言,好像台灣出口正面臨高額的關稅,好像別人的市場都向我緊閉,好像不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就沒活路可走。對WTO稍有涉獵者都明白,這顯然不是事實。

我們不是說參與區域經濟結盟不重要,但實在沒必要如此誇大區域經濟協定的效益,而漠視多邊協定已創造的自由化環境。更有甚者,如此到處嚷嚷想簽FTA,乞憐求入之狀反而讓我方談判籌碼盡失。如此來日即或能簽下一紙FTA,恐怕也只是委曲求全的城下之盟,而非於台灣經濟有利的協議。

十幾年來我決策當局一直務虛而不務實,過去總以參與多邊經貿組織為要務,成不了會員則轉而追逐觀察員,成不了觀察員則退而在多邊組織下的委員會、工作小組取得對話夥伴的稱謂,只要能提升台灣的能見度便算是大功一件。如今多邊式微,雙邊走紅,政府官員每日所言不再是觀察員、對話夥伴,而是台紐、台日、台美、台歐FTA、TPP,連馬總統日前在國慶談話時也表示要在洽簽FTA上急起直追,並強調這才是台灣的出路與活路。

眾所周知,自由貿易本來就是雙面刃,當我們期待別人降稅、開放市場,人家也期待你降稅、開放市場。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我們出口產業享受美、歐市場開放的好處時,內需產業就得有開門迎戰的準備,這意味著有數萬廠商、數十萬就業者要與外商短兵相接。樂觀者總是說競爭才會帶來效率,才能帶給消費者自由貿易的利得。然而,消費者何嚐不是就業者,當自家企業禁不起競爭而關門、外移,他們豈非全成了失業者?還能享受什麼自由貿易的利得?

過去二十多年來,貿易自由化給台灣帶來貿易利得,也同時帶來衝擊。昔日台灣許多傳統產業外移,使得數十萬人一夕失業,年初臥軌失業勞工正是當年產業外移的受害者。台灣於1985年傳統產業最活絡的年代,紡織與成衣業總共僱用了46萬人,如今已降至15萬人,電力設備製造業由16萬人降至12萬人,木竹製品業從8萬人降至2萬人,家具製品業也從7萬人降至2萬人,這正是自由化的衝擊。昔日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今天政府談貿易自由化,談區域經濟整合,明顯過於樂觀。這樣的樂觀如果沒有周延的談判策略,只圖多簽幾個FTA以彰顯政績,簽了比不簽更糟,後患無窮。這絕非危言聳聽,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有關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簽署一事曾引起美國社會的關注,加入選戰的德州富商裴洛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很好,但在現實中對美國卻是不利的,值此需要工作流入而非流出的時期,這個協定為美國製造了一個無底洞,墨西哥的工資將升至每小時7.5美元,而我們的工資將降至每小時7.5美元。」

裴洛點出許多人心中的憂慮,也就是伴隨自由貿易所衍生的失業與工資停滯這兩大問題。其實早在1940年代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遜即已提出相同的觀點。古典經濟學家只告訴我們自由貿易將帶來貿易利得,但卻沒有談到自由貿易對生產要素的影響、對所得分配的衝擊。當年薩繆爾遜發表「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震撼了許多經濟學家,歷經半個世紀的驗證,此一理論確有先見之明,如今台灣薪資倒退十六年,恐與此難脫干係。

我們要提醒執政當局,政策必須務實,自由化必須有策略而非盲目的開放,更不宜有那種和人比賽看FTA誰簽得多的幼稚心態。試想今天WTO的杜哈回合談判之所以談了十二年仍未獲共識,主因各國仍有想保護的產業,顯示如今美、歐等國絕非盲目迷信自由化,自由化只是他們追求最大利益的手段。反觀我國官方成天把FTA掛在嘴邊,連與FTA風馬牛不相及的台美TIFA年初復談,竟然被官方一再視為大突破,貽笑國際,莫此為甚。執政當局若繼續以這種浮誇的心態規劃自由化,則無需水晶球亦可算出,台灣前景,非福乃禍。



◆ 台灣「加班島」 上班族每天平均加班2小時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3.10.23

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發現,上班族平均每月工時二百廿一小時,比法定工時多了四十一小時,平均每天上班加班二小時。而且,近八成的上班族天天加班,卻領不到加班費,也不能補休假;台灣宛如「加班島」,工時變相延長,上班族卻只能無奈接受。

勞基法規定,兩周工時不得超過八十四小時,相當於每月一百八十小時。1111人力銀行調查卻顯示,上班族平均每月工時超過二百小時,且職位愈高、上班時數愈長,高階主管每月平均工作二百五十一小時,基層主管二百卅四小時,一般員工二百十三小時。不管是高薪或低薪,都有超時工作的問題。

月薪七萬元以上的上班族,每月平均工時超過二百卅六點八小時,工時雖長,相對薪水也高;月薪二萬以下的上班族,平均月工時竟也長達二百廿四小時,成為名副其實的「窮忙族」。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說,職位愈高者相對工時較長,顯示責任、薪資與工時成正比;但另一群人,月薪不到二萬元,平均工時也超過二百廿小時,平均時薪等於只有九十元,已成了「職場邊緣人」,非常值得重視與關注。

調查也發現,七成七的上班族採取「責任制」,加班不能支領加班費、也不補休;每月平均無薪、無假的責任加班達廿七點六二小時,只有廿三趴上班族享有給薪或給假加班的「福利」。

至於哪些產業最容易需要超時工作?調查顯示,營建、不動產行業每月平均工時二百七十八小時最多,工時最長;其次為傳產、製造業二百卅五小時,排名第三的是民生服務業,二百卅二小時。

調查指出,上班族普遍認為合理的每月責任制加班時間為十七個小時,但調查結果卻高達廿七小時,比合理加班超出十個小時。

另外,超過六成的人覺得,不管加班幾小時都不合理,公司應提供加班費與補休假,或是改善企業加班文化、增聘正職人員,避免員工加班。

fsj 提到...

亞洲國家債務風險/台灣最節制 韓國最危險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3.10.23

科法斯信用保險集團調查指出,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泰國等亞洲國家的家庭債務,已貼近美國次貸危機時水準,是亞洲區內風險最高的國家。

科法斯調查報告並顯示,在這4國中,風險最高的是韓國,因為韓國家庭債務結構中,高達55%屬於利率會變動的指數型貸款,利率上升時,還款負擔將加重,而美國當年只有10%是指數型貸款。

安聯集團日前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也指出,亞洲區家戶資產成長速度已經慢了下來,同時間,負債成長速度卻變快,且近幾年,亞洲多數國家「個人負債成長率都高於資產成長率」。

安聯發現,台灣家戶金融資產總值成長率在過去5年,是亞洲各國中最慢的,同時台灣人「負債」成長速度也最慢;台灣的金融資產總值成長率自2007年起,每年為4.7%,同期負債率以每年3.1%的速度增加,可見台灣人面對借錢這件事,算是節制有方。

科法斯表示,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時,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達130%,不過2012年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和泰國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分別為194%、166%、134%與112%,只有泰國低於美國當年水準,其餘3國的家庭債務負擔都比美國沈重。

安聯指出,亞洲家戶負債年成長率,已從2003至2007年的12.3%,攀升到2008至2012年的15.8%。安聯警告,靠借貸撐起的經濟成長不可能長久,亞洲國家應小心重蹈歐美覆轍。

科法斯也指出,家庭過度負債對各國經濟和銀行業,會帶來風險,這些高風險國家得考慮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或嚴控借貸,以緩和家庭借貸過度成長。

※ 相關報導:

* 憂房市泡沫 德央行示警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102300732.html

德國央行周一警告,德國大城市公寓的價格可能被高估,幅度最多達20%。這顯示德國央行已升高對於德國不動產榮景的關切,擔心可能泡沫化。

* 房市政策 各部會不該背道而馳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245102.shtml

....首先必須釐清的是,QE延後退場並不表示台灣房價還有上漲的空間,反而只會增高房市泡沫化的風險。

因為台灣房市基本面「供過於求」是不爭的事實;而從結果來看,無論從房價所得比或房貸所得比,乃至於房租房價比來看,都嚴重偏離正常基本面和國際水準,可說是資金浮濫和稅制不健全所吹起的泡沫,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可說僅次於大陸,怎麼可以輕忽?

其次,QE用於紓困未必有效,但是吹起房市的泡沫卻綽綽有餘,QE就像是鴉片,愈上癮就愈難戒掉;愈是延後退場,就表示愈不正常。QE退場才真正表示經濟已經走向正軌;反之則更要防範風險。

....面對當前房市的問題,政府針對造成房價飆漲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預售屋,應該有具體作為。因為預售屋制度在資訊上最不透明(不必辦理實價登錄),也最不對稱(買方吃虧),財務槓桿比率高,業者獲取暴利卻無法漲價歸公已經是極不公平,炒作房價甚至帶動房價飆漲的預期心理,更是傷害社會大眾

....更重要的是,立委刻意壓低房貸利率,可能誤導民眾「賺了利差,賠上價差」,亦即為了眼前低利的短利搶進房市,反而增加需求,讓房價居高不下,從而增加自己淪為「房奴」的風險。



◆ 新版百元美鈔 新增防偽特徵

【中央社╱台北23日電】2013.10.23

美國在台協會今天表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8日開始向各個金融機構提供新版百元美鈔,具有全新的防偽特徵。

美國在台協會(AIT)發布新聞稿表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布的新版百元美鈔,具有全新的防偽特徵,旨在防止貨幣偽造者造假,並幫助企業和消費者鑒別真鈔。

新設計的百元美鈔具有2個全新的防偽特徵:一個藍色的3D防偽帶,上面印有自由鐘圖案和數字「100」,另有一個會在墨水瓶中變色的自由鐘。

AIT表示,2項新特徵加上舊版設計所保留的其他特徵(如浮水印),可讓民眾輕鬆地憑肉眼辨別新版100元美鈔的真偽。

AIT並表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國財政部、美國造幣局和美國特勤局攜手合作對聯邦儲備鈔票更新鈔票設計,目的在於避免偽造貨幣。

AIT說,美國官方建議全球各地的消費者不需以舊版100元美鈔兌換新版美鈔,因為根據美國政府政策,無論在任何時候、以任何設計發行的美鈔均為認可法定貨幣。



◆ 名家-台灣會是大陸的一顆精糖嗎?

【范疇】2013-10-23 旺報

大陸經濟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就是摸不到石頭的意思。水深已及腰,兩手入水摸石頭,一不留神就會被急水沖走,青苔一滑就bye-bye;這危險階段,10年不算短,20年不算長。

台灣經濟體量小,值此兩岸經濟活動頻繁交互之際,投資或被投資的戰略制定,可以興台灣或毀台灣;倘若政府無能於戰略,個別行業又汲汲於短利的戰術,台灣就會像一塊被擲入湯鍋的精糖,徒然為他人的湯頭增加甜味,自身卻消弭於無形。

這裡提出兩個投資戰略方向供參考。一,不論投資還是被投資,都以資金、資產歸屬、股權組成的國際化為絕對條件;二,投資大陸時,不做面料、只做鈕扣。

資金股權國際化

先論前項。大陸經濟就像股票市場中的一支巨型指標股,足以影響指數漲落,但不會單獨拖垮股市。台灣做為這支股票的投資人,過去犯了一條投資禁律:將超比例的資金直接投入這支股票,因而一支股票的漲落就會讓台灣陣腳大亂,受制於一家公司董事會的作為。

台灣必須開始從投資「基金」的概念來投資大陸,而非以投資個股的概念。專注於投資個股的人只有兩種:財力雄厚撐得住、必要時接管董事會,第二種就是傻子。過去的台灣是傻子,今後不能再做傻子,否則連退休金都要輸掉。

基金的好處,就是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台灣人喜歡獨家中樂透,你也獨買,我也獨買,最終莊家大贏。

有人說,台灣商家已經得到單打獨鬥後的教訓,懂得聯手出擊。這其實是一種眼界太低的說法,以大陸經濟體量之大,台灣任何行業即使擰成一根繩子,也拖不動、拉不住大陸的同行業。有人說,你看康師傅、旺旺、富士康,誰說台灣扯不住大陸?這是史前觀點,除非你能把時鐘倒撥20年,或明天飲下浮士德的還春酒,不然,就不可能再姓康旺富。

台灣不大,但世界很大,端看台灣企業能不能克服家族心態,台灣政府能不能收起「XX中心」的蒼白傲慢,台灣人民能不能走出村落式反應。台灣若願意停止自我中心、自我愛戀,突破「零和遊戲」,進入「有錢大家賺」、「有權大家用」的境界,自然就能夠構想出許多與國際資金、國際股東的風險分散機制。

不做面料只做鈕扣

再論第二點。大陸腹地巨大,外人很容易就落入「鋪開來做」的雄心壯志,也就是混到它的面料裡發展。20年前,大陸經濟這塊大面料還很疏鬆,融入做根經絲緯線還有餘地,而今這塊大面料已經絲線紊亂、駁雜不堪、破洞與凸起線團並存。這塊面料,大陸人自己都理不清,已經在內的台商不必說了,新進者,不然被用來補破洞,不然即陷入線團而找無頭緒。

何為面料產業?例如,虧空的地方政府投資公司改制為銀行,國有企業分割出來的「優良資產」,國資民營的太陽能光電產業,私人集資的地方銀行,國有四大銀行的問題資產的合資誘惑,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承銷,地方政府供地的大型房地產開發等等。面料產業來台招商引資、遊說權貴,台灣要謹慎,前方熊出沒。

台灣對大陸投資,應該做一顆顆堅實的鈕扣。面料破了洞、裂了口,還可暫時不顧,但鈕扣掉一顆就茲事體大;鈕扣固然附著於面料,但穿著衣裳的主人不敢對鈕扣掉以輕心。

何為鈕扣行業?例如,聚焦於城市的消費者銀行,代表食品安全的食品、餐飲行業,保證健康發育的幼教產業,沒有庸醫、密醫、劣藥的醫療行業,存取款安全的儲蓄業務,理賠合理迅速的保險行業,研發領先的電子元件行業,服務到位的機電行業,風格創新的演藝行業等等。

資金、股權國際化,加上行業鈕扣化,才是兩岸經濟紅利所在;否則,ECFA、服貿也難逃為政治嫁接、為權貴鋪路的命運。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fsj 提到...

OGX違約倒數 引爆巴西破產潮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3.10.24

巴西石油大亨巴提斯塔(Eike Batista)擁有的OGX公司36億美元債券即將違約,正助長巴西當前的債務重整熱潮,破產的業者涵蓋肉類包裝、能源和巴士製造等產業。

Rothschild、Lazard、百仕通(Blackstone)和包括Quinn Emanuel Urquhart & Sullivan等法律事務所,都名列為OGX石油天然氣處理債務重整的顧問。巴提斯塔的財務危機,已使今年來巴西聲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增加10%,為處理債務重整的顧問業者帶來意外的商機。

提供債權人顧問的法律事務所Pinheiro Neto Advogados合夥人帕拉多說:「大公司違約會衝擊許多其他公司,因為許多供應商和債權人都受到影響,而這表示顧問業者有生意可做。」

據信用資料供應商Serasa Experian,今年到9月為止,巴西聲請破產保護的案例增至662件,比2011年同期增加72%。就年營收逾5,000萬里爾(2,300萬美元)的大公司來看,今年迄9月的101件,比去年增加20%,而且是2011年的兩倍多。

兩名熟悉內情人士透露,已發生一次無法支付利息的OGX,正考慮在本月底或下月初聲請破產保護。巴提斯塔雖然正與債權人協商避免造船公司OSX Barsil步上相同命運,但較可能的結果是兩家公司都會尋求破產保護。

OGX債券持有人8月雇用Rothschild擔任重整協商顧問,OGX委託百仕通、Lazard和聖保羅業者為顧問。

聖保羅巴西扭轉管理協會主席摩拉多說,2005年實施的破產法歷經2008年國際信用危機的考驗,已為巴西市場注入活力。該法律能藉強迫債權人合作,達到協助公司東山再起的目的。

總部設在聖保羅的法律事務所Veirano Advogados,自2008年以來雇用六位律師處理債務重整,並受雇於紐約美隆銀行對巴西近年來最大的債務違約案提供諮詢,即8月被政府接管的Rede Energia破產案。



◆ 美元 美債鬧劇最大受害者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3.10.24

去年投資人普遍深信美元再度崛起是匯市下一波重要趨勢,如今隨著多頭行情消退,美元已成為美債鬧劇的最大受害者,隨著政府重新發布經濟數據,美元也進入一段考驗期。

假如美元進一步貶值,將推升新興市場的吸引力,促使投資人湧向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已受惠於7月以來美元多頭走勢的逆轉,巴西與印度股市漲幅甚至一度打敗美國標普500指數。

自美國朝野上周達成提高舉債上限協議、避免債務違約以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幾乎全面走軟,對六種主要貨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也徘徊在近八個月以來低點。

根據彭博資訊訪調分析師的結果,美元長期走勢料將走強,但2015年的美元預測值已較6月初調查下滑4%。

需要釐清的問題是,近期美元走弱是否是一種技術性撤退,因為投資人正在估算這場財政僵局會使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退場延後多久;或是另一個更令人憂心的問題:美元做為準備貨幣的地位已遭受長期傷害。

美國政府局部停擺,無疑加深持有龐大外匯存底的國家降低對美元依賴的期望。朝野談判僵持不下,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和日本已向華府表達對疲弱美元的擔憂。

即將發布的一連串重要經濟數據,將決定聯準會多快縮減寬鬆。外匯交易員關注的是,美經濟是否在政府局部停擺事件後出現頹勢。

※ 相關報導:

* 美房價漲幅縮減 進口物價增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249091.shtml

美國8月房價漲幅為11個月來最小,反映抵押貸款利率提高可能開始抑制房地產需求,使房價漲速放緩。9月的進口物價呈現上漲,反映能源成本提高。



◆ 國外作法/改善財政 歐美紛提加稅案

【聯合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2013.10.24

財政不佳、國家面臨舉債上限怎麼辦?各國政府能拿出的壓箱寶就只有增稅。近幾個月來,歐美與亞洲國家不約而同提出加稅方案,盼改善財政狀況。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指出,這些打算加稅的國家,多半是人口老化,福利預算支出愈來愈高,卻又因少子化而變得債留子孫的國家。他說,加稅是健全財政的釜底抽薪之道,提高舉債上限不是好辦法。

劉孟俊強調,這一波加稅的方向,是增加稅目,或提高奢侈品、高所得者的稅率,所得稅部分反而沒太大變動,一方面是照顧中低所得民眾,另一方面是吸引外來人才留在國內。

然而,要從民眾或企業口袋中拿出更多稅金並非易事,近來的典範就是日本政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十月一日宣布,自明年四月起調高消費稅率,由現行的百分之五提高至百分之八,初估明年消費稅可增加五兆日圓的收入。

歐洲方面,英國、法國與荷蘭都預計明年提高稅賦,或是減少政府支出;墨西哥則研究課徵食品和藥品加值稅。另外,馬來西亞與韓國,則計畫調漲消費稅與所得稅;但韓國同時打算縮小所得稅的寬減額,引起國內反彈。

近日才通過臨時撥款協議暫度難關的美國政府,參、眾議院新成立的預算委員會,預定本月底展開首次會議,是否加稅也是焦點之一。

劉孟俊認為,政府不能一再以減稅吸引投資,否則若稅收不足,將嚴重影響國家財政。

※ 相關報導:

* 國庫缺錢 中央部會明年花170億蓋樓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49057.shtml

國有非公用土地市值逾七千億元,部分房舍荒廢閒置,政府每年卻編列百億元預算興建房舍。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明年中央部會編列預算蓋辦公大樓經費一百七十多億元,在政府財政困難之際,相關部會應考慮共用閒置國有土地合署辦公。

賴士葆指出,各部會興建辦公大樓金額,以文化部三十多億元最高,其次是內政部二十多億元,司法院、經濟部與法務部分別是廿一億、十七億與十一億元。他批評,政府有很多閒置不動產,各部會卻拚命蓋房舍。

* 觀察站/增加稅基 不動產實價課稅該推動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49064.shtml

....財政赤字,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執政,不斷困擾政府,主因是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只有十二.八趴,連財政部長張盛和都坦言,是「全球最低」。綠營執政時期,為鼓勵投資台灣,祭出土增稅減半;藍營上台不久遇到金融海嘯,營所稅也從廿五趴降至十七趴。

....財政部奢侈稅的期中報告顯示,國內擁有三棟以上房產者多達六十六萬人,不動產交易正是這幾年貧富差距擴大元凶,財政部年底既然要推財政健全方案,就該積極思索不動產實價課稅的日出時程。

畢竟,貨物稅與能源稅的課徵如兩面刃,政府很難背負帶動物價上漲的罪名,讓有能力的多產者多繳稅,才能一舉兩得。

fsj 提到...

廉價資金時代 延續至明年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彭博資訊二十四日電】2013.10.25

從美國聯準會(Fed)推遲縮減買債計畫、加拿大央行不再提及有必要升息,再到匈牙利、智利等新興國家過去兩個月來接連降息,顯示各國央行擔心經濟偏離正軌,近來紛紛加碼貨幣寬鬆,廉價資金的時代很可能延續到2014年。

摩根士丹利全球聯合首席經濟學家費爾斯說:「我們處於另一波全球貨幣寬鬆的開端。」

各國決策者面臨全球經濟成長再次趨緩的跡象,不過這一次開發中國家首當其衝,在此同時,已開發國家的通膨和就業成長依然原地踏步。然而,如果各國央行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有可能引發資產泡沫,讓央行日後付出更大的代價。德國、英國、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國的央行,已經開始擔心房價漲過頭,MSCI世界指數正邁向2007年至今最高水準。

TD證券利率策略師吉爾胡里說:「我們無疑見證了各國央行的瘋狂行徑。他們只顧拼命挹注流動性,承諾把利率壓低,但這不是正常現象。」

不管正常與否,各國央行從金融海嘯至今,已經維持五年的寬鬆貨幣政策,但成效似乎很有限。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將全球今年成長展望降至2.9%,明年也降到3.6%。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經濟部門主管馬庫森說:「很多人擔心,各國央行正帶領我們的經濟走向另一個錯誤的開始。我們可能要到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二到三個月,央行才會再度考慮退場。」

經濟學家如今預期,聯準會要到明年3月才會縮減買債計畫。



◆ 位元幣衝高 中國人是推手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3.10.25

位元幣(Bitcoin)價格近來重新站上200美元,這要歸功於一家鮮少人知的中國交易所,以及位元幣在中國大陸的需求大幅攀升。

這家叫BTC中國的交易所過去幾個月來交易大幅成長,主因是位元幣需求激增。現在BTC中國的交易量已占總交易的近33%,領先歷史較久、長期以來交易最熱絡的Mt. Gox 交易所(23%),和設在斯洛維尼亞的BitStamp(25%)。

BTC中國似乎正趕上一波小型投機泡沫,使位元幣價格從幾周前美國政府關閉線上禁藥市場絲路(Silk Road)的低點,強勁彈升逾三分之一。

位元幣22日站上200美元大關,24日盤中一度漲至214美元。

BTC中國執行長鮑比.李(Bobby Lee)說,今年來中國的位元幣交易量大幅增加,今年4月上一波價格大漲時,BTC中國的位元幣交易價曾漲到相當於308美元,比其他交易所高出約50美元。

BTC中國的交易量從美國查緝絲路後便大幅攀升,上周傳出中國的搜尋引擎巨擘百度接受位元幣後,交易量更是暴增。

其他商號如中國最大線上拍賣網站阿里巴巴的淘寶網,也開始接受位元幣。但鮑比.李表示,位元幣價格上漲主要來自投機客推動,他說:「我想中國人真的把位元幣視為絕佳的數位保值方式,類似新電子版的黃金。」

鮑比.李畢業於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曾任職美國雅虎,和中國沃爾瑪科技副總裁,今年春季接任BTC中國執行長;他哥哥查理.李(Charlie Lee)是另一虛擬貨幣Litecoin創始人。BTC中國創立於2011年6月。



◆ 陸修消保法 網購有後悔權

【中央社╱台北25日電】2013.10.25

中國大陸近來大修了消保法,賦予消費者網購「後悔權」,可「7日內無理由退貨」等權利。新法預定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中新社今天報導,大陸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5次會議今天表決通過關於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決定。這是此法頒布近20年來首次大修。

1993年,中國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此次修法主要從四方面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包括強化經營者義務、規範網路購物等新的消費方式、建立消費公益訴訟制度等。

此次修法賦予消費者網購「後悔權」。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

為防止權利濫用,有關條款也列明不宜退貨情形,如消費者訂做的、鮮活易腐的、交付的報紙、期刊等商品;除另有約定外,退貨運費由消費者承擔。

為強化經營者義務,新法明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電腦、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服務之日起6個月內發現瑕疵或爭議,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新法還進一步加強消費者個人資訊保護;強化懲罰性賠償力度;把消費者協會定位為「社會組織」,各級政府須給予經費支持,明確消協會在消費公益訴訟方面的主體地位。

fsj 提到...

彭明輝/台灣為何不會進步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253762.shtml

【聯合報╱彭明輝】2013.10.26

教師節時,學生回來看我。我問他們:過去廿年,台灣高科技產業技術是不是很少進步?五年前,台灣的產業技術是不是大部分都還領先南韓?他們都認為「確實如此」。

於是有一個奇怪問題:我們留學生一向遠比南韓多,大學教授發表論文在質與量上也明顯領先南韓,國際上略有名氣的學者數目也大幅超過南韓,甚至產業技術也領先南韓,為什麼最後卻是南韓產業技術升級,變成「後進國技術升級」成功典範,以及國際學界研究的焦點;而台灣的產業技術,幾乎都上不去?答案很簡單:國內政商界「不勞而獲」機制太發達,以致有政治與經濟資源的人都不願意上進!

當年台灣與南韓決定發展半導體產業時,台灣走代工而南韓走自主技術,這就決定南韓可以有的成長空間遠大於台灣。接著政府縱容員工股票分紅,以侵占原始股東資產,並製造假帳的詐欺手段吸引人才,使得國內最頂尖畢業生,都淪陷在最不需要創意和研發的代工產業,註定浪費台灣人的智慧。後來,兩大政黨為了鞏固選舉地盤,輪流帶頭炒作房地產,使得民間資金幾乎都被沒人住的豪宅套牢;想上進的企業卻借不到長期研發與開拓新市場所需要的穩定資金。光這三件事就足以扼殺國家產業升級的所有生機。

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看,上述道理不難懂。難懂的是:過去政商界領導人,難道都不知道這是在坐以待斃,讓下一代工作機會一一被新興國家奪走,並且斷送台灣的未來?

他們都懂!只不過代工產業的原始股東,是公股銀行(其實是納稅人),短多長空的經營策略,是犧牲公股銀行與納稅人,而高階經理人和核心的民間股東,從中取得大量不勞而獲的利益。高科技產業無心技術升級,因為那種經營模式太累,也因為政府給他們太多不勞而獲的利益:租稅減免、進口外勞、壓低員工薪資而發股票分紅、以低於成本價租借園區廠房給企業等。此外,縱容他們交互持股與炒作股票,更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階經理人和核心股東,迅速積聚財富的重要管道。有這麼多不勞而獲的管道,那個經營者會有心從事辛苦的產業升級?

選民苦不堪言,政黨輪替已經兩次,為何沒有一個執政黨願意出來改革?財團會去收買立委和政務官,鞏固他們的既得利益!那麼,在野黨總該願意出來揭弊吧?政黨輪替的過程,他們也雨露均霑地得過好處,甚至很可能早已是鼠狼一窩,難分彼此。執政黨的立法院長竟然涉嫌去為反對黨立院黨鞭關說,這在國際上是匪夷所思的情節。難不成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共同分配各種說不得的不當利益,以致情深意濃?

政黨之間只有惡質的合作,沒有良性的競爭,這好像違背民主的常態?關鍵問題在於,藍綠都有大量的鐵票部隊,願意不分是非黑白地投票,以致兩黨大老都可以不勞而獲地持續連任,根本無心改革。

台灣的問題好像很複雜,其實只有一個問題:鐵票部隊鞏固了政治上的不勞而獲,而政治與經濟上的不勞而獲相互勾結,以致政商都無心於良性的競爭,忙著輕輕鬆鬆地到處撈不義之財。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 相關報導:

* 社論-國家科技專案成敗的關鍵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102600058.html

每一年接近年底,立法院都少不了要上演一齣攻防戲碼:經濟部將近新台幣190億的國家科技專案預算送進立法院,經過一番冗長的實問虛答,或虛問虛答之後,預算通過,接著開始執行。如此年復一年,國家科技專案實施超過30年,成果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是:台灣產業競爭力在國際市場節節敗退的景象。

....在法人機構裡,往往存在一大群高學歷寶寶,擔任執行科專的主力。我們不禁要問:這一群連一天產業界都沒待過的法人寶寶,到底有沒有能力做科專技轉?我們更想問的是:面對這一群人,經濟部的科專經費,還是照撥不誤,只要有人把計畫接去做,完成結案就好了?

不懂得如何花100元,就不懂得如何花100億。科專執行成敗非關錢多錢少,關乎主事者是否把納稅人的錢當錢看。如果這筆錢是從經濟部官員自己口袋掏出來的,你們還會這般漫不經心?,都會精算再三吧。



◆ 美企業投資減少 消費信心降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13-10-26 工商時報

美國經濟成長趨緩跡象增多。美國周五公布美國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10月底降到了73.2點,創下10個月新低,顯示預算與債限危機雖是已落幕,但消費者信心卻持續下滑。

同時,美國9月耐久財訂單增加3.7%,但衡量企業資本支出的非國防資本財訂單反而下跌1.1%,代表聯邦政府關門前企業資本支出有縮手的現象。

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9月底報77.5點,10月初跌到75.2點,10月底進一步降到73.2點,創下去年12月底72.9點以來的新低,而當時美國正面臨財政懸崖的危機。

現況指數從10月初的92.8點,下跌至10月底的89.9點,預期指數也從63.9點,下滑至62.5點,創2011年11月以來最低。

至於未來1年的經濟展望指數,則是從86點,暴跌至67點。

匯豐證券美國公司駐紐約經濟學家萊恩.王(Ryan Wang)表示:「我們相信消費者信心肯定受到政府關門與債限危機的衝擊,接下來的問題是要花多久的時間信心才會反彈。」

另外,商務部表示,9月耐久財訂單較8月增加3.7%,是繼8月微增0.2%後連續第2個月成長,也高於華爾街預估的2.5%。

飛機訂單為耐久財訂單上漲的最大推手,9月商用飛機的訂單暴增57.5%。

波音公司日前指出,9月飛機接單量多達127架,遠高於8月的16架;若扣除飛機類的運輸設備,則9月耐久財訂單轉為縮減0.1%,是連續3個月下滑。

但扣除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財訂單─即企業資本支出的參考指標─9月份也是減少1.1%,繼8月小增0.4%後,又再度轉為衰退,這代表機械、電子設備、合成金屬、汽車與汽車零件等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下滑。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戴納連(Joshua Dennerlein)指出:「今年以來企業資本支出確實都相當疲軟,原本市場還期待會大幅成長,但先後出現一些不確定性的震撼,包括財政政策,當前景存在變數時企業投資就會縮手。」

※ 相關報導:

* 台經院:9月景氣 全面下滑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52275.shtml

台經院今天公布9月景氣動向調查,受到美國財政協商一度陷入僵局,美國政府關門的衝擊,加上我國政經因素干擾,使得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均較8月下滑,台經院認為基本面未改變,整體經濟仍往復甦方向前進,9月景氣不好是短期因素的衝擊。

* 外銷接單排擠效應已經浮現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253684.shtml

....依據經濟部的說法,造成台灣傳統製造業出口到大陸與東協的力道逐漸下滑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就是大陸與東協六國的FTA(自由貿易協定)已經在2010年完全降稅完畢;同時,東協的另外四國將在2015年與大陸完成全面降稅。也就是說,東協十國與大陸彼此之間的商品交易正在逐漸的取代台灣的商品。另外,台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韓國,也在2010年與東協十國完成全面降稅,因此台灣有很多出口到東協國家的商品也可能逐漸被韓國取代。



◆ 業者倒閉 消費性貸款可不用再繳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2013.10.27

華爾街美語去年無預警停業,不少學員課沒上完,卻要照付分期貸款,引發糾紛。行政院消保處昨宣布,最快一個月後,業者若停業或倒閉,無法繼續提供商品或服務,消費者可向銀行主張停付貸款,由銀行向業者追債。

行政院院消保會通過金融管理委員會訂定的「消費性無擔保貸款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暨範本」,金管會預計一個月內公告實施,屆時金融機構若違反規定,金管處可依相關銀行法規予以處分。

市面上不少語言或電腦職訓補習班,為了攬客,祭出分期零利率的宣傳口號,民眾以為是補習業者提供的分期優惠,但實為向金融機構貸款。因業者已先拿到銀行的錢,若落跑或停業,消費者還是得償還銀行貸款,衍生「假分期、真貸款」的消費糾紛。

消保處說,去年華爾街美語停業時,有學員繳了一年的費用,只上到兩個月的課,照樣要付給銀行全年八萬元的學費貸款,最後是消保官出面協商,銀行才同意沒上到課的費用可免付。過去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也有類似消費貸款爭議。

消保處簡任秘書陳星宏說,既然業者無法繼續提供商品或服務,消費者也沒義務繼續支付商品或服務費用。

過去還曾有民眾向消基會投訴,參加電腦職訓課程,中途想解約,卻發現不只要付給補習班違約金,還要付銀行帳務管理費。

陳星宏說,未來包括借款利息、本金攤還方式和提前清償是否支付違約金等權益,銀行須在簽約前就明確告知借款人。

陳星宏說,新上路的消費貸款契約,也訂出防暴力討債規範,銀行業者須事前告知是否委外催收帳款,若委外,必須提供機構名稱、錄音紀錄保存等資訊。消費者個人資料是否同意提供給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等其他單位,也須由借款人在契約上自主勾選。

fsj 提到...

美未來20年GDP 恐難保2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55083.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道瓊社二十六日電】2013.10.27

再過幾周,美國兩黨又將為了政府稅收和支出鬧得沒完沒了,但多數政治人物都未留意到,美國未來20年將面臨經濟成長率「保二」都有困難的現實。

巴隆周刊指出,美國經濟是靠勞動人口的規模和生產力(即勞工每工時產出)增加來帶動成長。但由於這兩個指標均有大幅減緩之勢,未來20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將腰斬,由3%以上降到1.9%以下。

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測,因淨遷入移民減少,生育率低於預期,未來30年人口增幅更加減緩。據預測,美國勞工年齡人口(18歲到64歲)至2019年止的十年僅成長0.36%,2020到2030年將減為0.18%,遠低於1970年代嬰兒潮世代投入職場期間的1.8%。當嬰兒潮世代開始大批退休,勞工納稅維持社會安全計畫的負擔將更吃重。

未來生產力趨勢較難預測,但也沒有樂觀的理由。摩根大通經濟專家指出,過去三年來非農業勞工生產力年增幅僅0.7%,低於戰後年平均增幅2.3%。

因此,西北大學經濟學家、也是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成員葛登(Robert Gordon)指出,美國不再享有戰後每年平均3.2%的GDP成長,2012年到2032年頂多達到1.9%。

國會和白宮能否扭轉這個形勢?康乃爾大學經濟教授伯克豪瑟(Richard Burkhauser)主張,政府應修改社會保障福利計畫,大幅提高可領福利的年齡,以減輕在職勞工的負擔。移民政策應鼓勵富人和高專業人才申請公民。最重要的是投入密集教育課程,縮減各地技術和所得差距。

不過,這些辦法仍不足以解決問題。美國GDP過去125年來成長主要來自生產力而非人口成長。葛登認為,當今3.16億的人口已八倍於1870年,很難再推升生產力。奈米科技、3D列印、基因定序、自動駕駛車等技術尚在初步發展階段,而且這些創新可能取代人力,所以無論如何GDP都會受創。



◆ 美股吹五泡沫 後市趨保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5511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3.10.27

美股再創空前新高,市場出現多頭狂熱氣氛,但許多分析師保持警戒,認為目前已浮現五大泡沫跡象,對後市看法趨於保守。

1.投資人過於樂觀。投資人對多頭太過樂觀,看空氣氛已迅速消散。根據上周美國散戶投資人協會(AAII)公布的最新調查,市場看空情緒(認為未來六個月股市會跌的預期)已下降7.3個百分點至17.6%,寫下21個月來新低;樂觀情緒則上升2.9個百分點至49.2%,觸及10個月來高點,連續五個月上揚,處在歷史平均水準39%以上。

2.股價本益比偏高。今年來標普500指數大漲23%,本益比來到16.5倍,高於市場平均的15.8倍。Lindsay集團首席市場分析師布克瓦說:「短線來說,市場可能已大幅超買,沒有人知道會在何時、哪個價位熄火…除了市場超買之外,企業獲利成長也只有2%至5%。」

3.動能股出現疲態。動能股火速上攻後,上周Netflix最先遭遇沉重賣壓,富豪投資人艾康大舉出脫手上Netflix持股。數十檔動能股陸續遭到賣壓,投資人喊停,空頭被迫回補,部分交易員擔心閃電崩盤恐再現。

布克瓦指出,那斯達克100指數動能相對強勁,目前價位已較200日均線高出13.3%,而漲幅高於10%都算過度。市況已超過正常水準,處於高風險期。

4.大型科技股暴漲。動能股短線衝刺,大型股漲勢也不遑多讓,可能是另一個警訊。Google上周在獲利亮眼助攻下,股價衝破每股1,000 美元,亞馬遜(Amazon)漲逾8%,微軟勁揚5%,Zynga也因虧損縮小而大漲13%。

同時,部分科技股在公布財報後挫跌,顯示部分成長個股無法代表整體市況,IBM更拖累道瓊指數盤勢。Greywolf Execution Partners首席技術分析師紐頓表示,不看好短期市場,股市開始出現修正,預期從現在到11月中旬拉回,持續往上攻。

5.投資人保證金負債水準新高。根據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最新數據,投資人大舉借款買股,9月保證金借款(margin debt)規模攀至4,010億美元新高,較前一月暴增4.8%,是另一警訊,因為這種情況2007年7月與2000年3月也出現過,伴隨而來的卻是股災。



◆ 末日博士:四種標的 可撿便宜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5513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3.10.27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等巴隆圓桌會議大咖日前出席投資論壇表示,科技股、能源股、歐洲和日本都還有可撿便宜的投資去處。

麥嘉華認為,市場雖看空黃金,但部分國家正累積存量,特別是中國今年估將大買黃金2,600公噸,金價很可能已觸底。金礦股也不貴,但要慎選已增資且黃金儲量充分的礦商。

麥嘉華押注亞洲旅遊業者。他說,中國觀光客大增,越南、寮國、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的旅遊業崛起,亞洲飯店和賭場受惠。保守做法是買進航空餐飲服務和飛機維修股。他在新翔(SATS)、新航工程(SIA Engineering)和新科工程(STE)都有持股。

他也看好歐洲電信股,說是低價投資歐洲的方法。

Delphi管理公司創辦人布萊克(Scott Black)指部分科技股遭低估,甲骨文(Oracle)、晟碟(SanDisk)和蘋果供應商Skyworks Solutions的股價都還很便宜;蘋果則不是好選擇,因為賈伯斯無可取代,目前看不到創新產品或更多成長潛力。

但《科技策略師》刊物發行人希契(Fred Hickey)青睞蘋果,指iPhone 5s市場反應良好有助蘋果獲利率,另外,電信業者擴大支出,製造光纖產品的JDS Uniphase股價有上漲空間。

Omega顧問公司創辦人庫柏曼(Leon Cooperman)投資小型油田,找尋成長快、投報率高於標普500指數、隱含資產價值高的個股,如Atlas和SandRidge能源公司。他認為前者股價遭低估達40-50%,後者可能從目前的6.5美元左右漲至10美元。

Rivulet資本公司董事長薛佛(Oscar Schafer)挑中總部在挪威奧斯陸的Orkla公司,這是北歐市場數一數二的食品和清潔劑製造商,股價有可能自45挪威克朗漲至75到80克朗。

fsj 提到...

「支付寶」 帶著我的憂慮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255509.shtml

【聯合晚報╱鍾張涵】2013.10.27

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集團日前舉辦「支付寶分享日」活動,首度開放媒體參觀新總部,並發表支付寶最新策略,其中最受台灣關注的,就是支付寶擬進軍台灣一事,消息一出,如火燎原、引爆話題。這不是我第一次採訪阿里巴巴,卻是首次出現難以言喻的、憂慮的感覺。

那天,走在偌大的、30萬平米的阿里園區中,看那園區依傍著西溪溼地的碧波綠柳,旁人很難想像,這裡每分每秒都在孕育一個市值或逾1000億美元、隨時可能宣布在美上市、撼動facebook地位的網路集團。灑滿陽光的辦公大樓內,一個大螢幕顯示不斷跳動的數據,是全球有多少人此刻正在購買「淘寶」商品,或有多少人正註冊成為客戶。我彷彿聽見收銀機「鏘啷鏘啷」的聲音,隨著這些流量不斷噴出、迴盪。

大陸的電子商務進展如此快速,當台灣還在準備年底立法、當政府以一句「這一小步,是電子商務一大步」形容第三方支付時,對岸不少民眾,卻不知早已登月幾次、又繞了幾圈,完成月球旅行回來了!

阿里巴巴2004年推出「支付寶」,比台灣早了9年,其普及與創新,台灣人很難想像。此行,阿里集團公關見到我,就興奮嚷著:「快來試試我們最新的聲波支付!」

她到一台自動販賣機前,拿出智慧型手機滑兩下,然後將手機靠近販賣機,不到兩秒,一瓶百事可樂就掉了下來!她遞給我,「來!請妳喝飲料。」

幾個記者圍著她,看她展示手機裡的「支付寶錢包APP」,看她用支付寶繳費或購物的帳單明細、看她的「餘額寶」賺了好幾%、看她展示「當面付」功能,可親友之間面對面轉帳;就像呼應阿里集團所說的,「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消滅人們身上真實的錢包!只用手機行走天下。」

「支付寶」在大陸目前的市占率已升至48.7%,在移動網路支付市占率達75%,皆位列第一;功能囊括了當面付、轉帳、信用卡繳款、捐款、買基金及網路購物等各種用途。在「支付寶錢包」裡,還出現了動態貼圖、語音聊天的「情感支付」,人們可選擇「借錢」、「還錢」或「打賞」,轉帳同時,看「淘寶公仔」出來打破小豬公,或哭著說「後面的日子咋過啊?!」

阿里集團說,從此以後,人們看電影不怕大排長龍、地鐵買票不怕沒零錢、吃飯AA制不怕掏錢傷感情、打麻將不怕收到假幣,就連到路邊攤,只要雙方都用支付寶,就不怕老闆用收過錢的手做煎餅,論壇上記者們笑著鼓掌。而支付寶還說,2014年想前進台灣!

支付寶擬登台的新聞一出,台灣網路上便出現兩種聲浪,有淘寶會員叫好,說台灣80萬淘寶會員,他們大多早已用支付寶付帳、卻也有網友引用小說《冰與火之歌》書中的「Winter is coming.」形容台灣網路業,質疑安全、揶揄PChome。

但網路本無國界,即便凜冬將至,台灣也無法像大陸一樣築起長城。回到台灣,我常想到自己曾接觸過的台灣網路公司、金融界及政府機構,他們花了許多的時間在論戰與較量、質疑或評估,卻未花同等的心力來扶植與推動、創新與成長。「支付寶」來台不足為懼,業界的競爭與拉扯、政事的空轉和內耗,才是真正的窮冬。

※ 相關報導:

* 記者真心話/台灣人才回不去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255513.shtml

參觀支付寶帶來的衝擊,不僅僅是對產業的憂慮,某天採訪之餘,和幾位阿里巴巴集團的台灣員工吃宵夜,我問其中一位:「想回台灣工作嗎?」她毫不猶豫:「不想回去,也回不去了。」我好奇: 「什麼回不去了?」

她說,「薪水,回不去了。」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聽見這樣的回答,曾有駐大陸多年的台灣人告訴我,大陸的美,絕不是出差一兩天就能感受出來,那種國際化的野心、與世界時時接軌的腳步、城市陸續規畫完善,以及為挖角人才開出的薪水,不是台灣人能想像。



◆ 科技人的心聲 「代工」沒你想得那麼差

【聯合報╱陸士傑/app設計師(新北市)】2013.10.27

過去,曾面試工程師,多數人都喜歡公司做「自有品牌」,一聽到「代工」,就覺技術層次低,沒發展。其實…

不論是那一種代工,要立足必須有其技術面「利基」,例如:台積電的「製程技術」、EMS鴻海的「規模」及「全球運籌」。

有些不起眼的東西,卻舉足輕重。以連結器為例,要做須有很多專利,如果沒有專利,就不能生產、販賣。鴻海做連結器起家,二○一二年為全球前五大,可見其在連結器的競爭力,這也是鴻海能做EMS上的一大支柱(技術、成本)。換句話說,鴻海的連結器,有「自有品牌」,只是不為一般大眾所知;但是,硬體工程師都知道。

同理,台積電的「製程技術」,在IC設計業也有「品牌」,OEM、ODM廠在各自領域間亦有其「品牌」。

再以ODM代工來說,品牌公司找代工,往往只寄一分「規格書」,等到大家呈上設計、報價後比價決標。之後,品牌公司只會提供「外型草圖及規格」,其他所有的設計(硬體、軟體、機構、光學),百分之百由代工廠完成。做ODM代工產品的技術,和做自有品牌完全相同。

所以,科技產業代工,並不會導致技術落後,實則相反。如果能做到大的「ODM代工」,反倒是可以時時磨練最新的技術。

國人切不可把「代工」打入冷宮。建立自有品牌另一個因子,是需要一個「有規模的主場」,如蘋果以美國為主場,台灣人口少,撐不起一個主場。南韓不過五千萬人,也不是個「有規模的主場」,三星能!為何台灣不能?這是兩國基本發展的不同,國人不必媚外。

南韓發展大企業,三星年營收規模達千億美金以上,產品包羅萬象,有能力經營全球品牌。台灣螞蟻雄兵,公司規模小,百億美金已算大公司,宏達電、華碩、宏碁,經營品牌都得穩扎穩打。

但是,企業太大風險高,以三星為例,在智慧手機爆紅的背後,有面板業的白熱化競爭隱憂。在可預見的未來,智慧手機大戰帶來的低利時代,對三星的可能衝擊,值得觀察。

fsj 提到...

全球貿易成長 大幅減緩

【記者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13-10-28 工商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過去30年來,全球貿易額成長率大致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倍,然而近幾年來前者成長率大幅減少,而與GDP間的差距也是快速縮小,這可能是全球經濟成長與全球化腳步漸趨停滯的警訊。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自1980年到2011年,全球商品與勞務貿易額平均一年成長近7%,而同期間全球GDP平均一年成長3.4%,然而自此之後,兩者之間的差距急速縮小。根據WTO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明年全球貿易額成長4.5%,全球經濟則是成長3.6%。

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率間長期以來2比1的關係遭到打破,引發經濟學界的關心。經濟學家大衛表示,這代表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貿易擴張,正逐漸減退。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則是認為,這樣的改變是幾世代以來政策與科技的演變結果。

瑞士銀行的資深經濟顧問麥格諾斯認為,這代表結構性的經濟問題日趨嚴重,全球化的進程受到阻礙。他指出,全球化的規模儘管宏大,但是並未大到不會崩盤的程度。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全球化倒退的表徵。此外,全球對外直接投資也益趨謹慎,例如對投入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態度 變得保守。同時,儘管當前保護主義並未如1930年代大蕭條時猖獗,但是自2008年以來隱形的貿易保護措施就呈穩定增加。

據統計,20國集團(G20)自2008年11月迄今,已推出多達1,500項的貿易保護措施。

WTO在其一份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全球貿易成長減退,歐債危機導致歐洲對進口需求崩潰是主因之一。此外,中國經濟的變化與工資上揚,使其在全球供應鍊的地位改變,也對全球貿易造成影響。

該報告指出,未來全球貿易要繼續成長,以及維持全球化的腳步,面臨兩項挑戰。一是能否獲得美國與其他先進經濟體的支持。報告寫道:這些先進經濟體「中期經濟前景疲軟、財政壓力、薪資停滯,不利全球化。」

另一挑戰是如何確保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商品貿易國,繼續改革開放。報告指出,令人欣慰的是中國需求仍繼續擴大,但改革腳步有可能停滯,若是如此,將使全球化受創。

※ 相關報導:

* 美通膨不夠力 料QE續實施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56886.shtml

美國聯準會即將於本周召開決策會議,包括下任聯準會提名人葉倫在內的內部官員,以及不少外界的經濟學者,多認為目前通貨膨脹上升的速度仍不夠快,而通膨正是美國經濟想擺脫成長遲滯及失業偏高所必須的藥方,因此聯準會將繼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

紐約時報報導,許多經濟學者表示,當經濟疲軟時,溫和的通膨對刺激成長及拉高就業特別有價值。價格上升有助於企業界提高獲利,使就業增加,薪資上升,借款人更容易還債,也能鼓勵個人及企業多借錢,並加速花錢。但今年八月美國通膨年增率僅百分之一點二,只比歷史最低水平略高。哈佛大學經濟學者羅格夫最近撰文指出,「溫和的通膨根本無庸擔憂,反而應該擁抱。」

* 新興貨幣重貶 拖累大咖企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56735.shtml

近年來全球企業在新興市場賺飽飽,但今年中美國刺激政策退場疑慮導致新興貨幣重貶,也使這些公司的營收與獲利大縮水。分析師預期,未來幾季企業將持續受負面貨幣效應影響。



◆ 三星現代囊括韓企淨利近3分之1

中央社 2013.10.28

根據彭博社,「韓聯社」(Yonhap)報導,三星電子和其他兩家南韓企業佔去年該國企業淨利總和將近1/3,成為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財富集中少數財團一個最新徵兆。

除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之外,其他兩家南韓企業分別為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及同屬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的起亞汽車(Kia Motors Corp.)。

根據韓國銀行(Bank of Korea)和金融資訊供應商FnGuide,三星電子、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去年合併淨利達24.8兆韓元(233億美元),佔46萬4425家南韓企業去年淨利總和86.6兆韓元的28.6%。

數據顯示,在2009年,三星電子、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合併淨利佔南韓企業淨利總和14%,2010年所占比例擴大至16.2%,2011年達18.9%。從這3家企業最近表現來看,今年恐仍將延續這種支配局面。

三星電子上週公布,7-9月淨利達8.24兆韓元,上年同期淨利為6.56兆韓元。現代汽車第3季淨利年增3.9%至2.25兆韓元,起亞汽車7-9月淨利年增8.9%至9032億韓元。

漢陽大學經濟學教授金尚祚(Kim Sang-jo)表示,南韓政府應要改變其經濟政策。



◆ 新型編織機 10分鐘織出1件毛衣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3.10.28

在廣東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內,一台新研發的全自動毛紡編織機,只需要提前設置好款式和大小,工作十餘分鐘後,便可織出一件毛衣。

這款產品是東莞借國際科技合作謀產業轉型後自主創新的代表之一,目前已應用到東莞等珠三角城市企業中,使得企業批量生產毛衣所需的人力和時間大大縮減。

東莞毗鄰港澳,是台商最早在大陸投資的地區之一,其因製造業發達而聞名海內外,被稱為「世界工廠」。

中新社報導,東莞市科技局副局長嚴濟榮說,「改革開放後,東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卻存在缺乏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科技資源薄弱等不足,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我們意識到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於是提出走科技創新之路,且著重加強國際科技合作。」

於是,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東莞長安濱海新區等科技園區應運而生。統計顯示,目前東莞有1000多家科技企業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2009年以來,東莞引進14個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科研團隊,團隊帶頭人中有超過一半來自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其中,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聯合內地高校院所建立了15個科技創新服務平台,這些平台均與海外科研團隊合作。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便引進了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為帶頭人的運動控制技術國際創新團隊,該團隊研發了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設備,並投入企業使用;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則引進芬蘭等北歐工業設計大師,探索開發高附加值產品。

同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的廣東康菱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國設立了研發設計中心。該公司執行總裁李玉望說,「為了保持企業競爭力,我們在2012年引進美國ACHATES發動機研發機構,並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研發中心,目前正跟美國團隊一起研發新一代節能環保型發動機,通過國際科技合作,能有效地整合資源,使企業獲得最大效益。」

fsj 提到...

彭博資訊專欄/無現金社會成形…隱憂浮現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2013.10.29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遊民們現在都有讀卡機,能接受刷卡。瑞典的高科技經濟體系下,紙鈔及硬幣幾乎已完全被淘汰,這顯然也是世界第一。

這代表一種全球趨勢─一個信用卡、轉帳卡、PayPal線上支付、Square電子錢包及亞馬遜虛擬貨幣的時代已經來臨。在某些地方,例如非洲部分地區,人們可以用手機購買任何東西。估計全世界2013年使用行動支付系統的人將近2.5億人,高於去年的2億人。

各國政府能夠使無現金社會加速到來,而且很容易辦到。首先是允許民眾以數位化方式支付稅款及規費,再逐漸減少鑄幣及印鈔量。但政府也須為一些風險未雨綢繆,因為現金仍有一些無可取代的特點。

現金當然有不少缺點,像容易被偷,遺失,而且很難長途搬動大量現金。現金很適合用來洗錢或逃稅,但這對守法的人來說卻是缺點。

而且處理現金的成本很高。美國塔虎脫大學估計,美國企業界花在現金防竊和相關保全的費用,一年高達550億美元。消費者一年付給自動櫃員機的手續費也將近80億美元,加上每人每月平均要用掉28分鐘去提款,因此使用現金的總成本達430億美元。現金交易也使各國政府每年少收至少1,000億美元的稅金。

數位化貨幣也使各國央行的工作更加容易。就因為有現金存在,人們寧可窖藏鈔票,也不會把錢存到銀行而蒙受負利率的損失;但在無現金世界,央行便能夠將利率降到負數,來對抗經濟衰退及通貨緊縮,而無須採取「量化寬鬆」及其他可能有問題的創新政策。

另外還有一些社會利益。最重要的是揚棄現金後,窮人及沒有銀行戶頭者都能更容易進入金融體系。其實這些人取得貨幣的成本最高;如果他們都能使用數位支付系統,就能把他們引入銀行體系,能更容易取得貸款及存錢。

但無現金社會也可能發生各種問題。信用卡及轉帳卡的用戶經常會遇到交易費過高、刷爆、超高利率、身分被盜用、帳戶被「駭」等老問題。另外許多新支付系統彼此間互不相容,而且能用多久無法確定。

另外人們在刷卡購物時,比較容易輕忽超支問題,也較不注意物品的成本,而只看到效益。現在一些手機的應用軟體已能協助用戶平衡收支,或提醒用戶已經超過每天的花錢額度。這些功能多少對消費者有些幫助。

另一項要擔心的是個人隱私。在無現金社會,你買的每樣東西都會留下永久記錄,這些個資會被推銷者利用,被歹徒駭入,或遭到政府監視。像比特幣等「密碼貨幣」以及100美元鈔票的需求歷久不衰,就是因為人們強烈渴望保障自己的財務隱私。

可能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央行可以考慮自己擔任合法的數位貨幣提供者;這種貨幣理論上既能提供無現金的好處,同時也保有國家擔保的合法地位,還能為零碎且混亂的支付系統市場帶來秩序。

儘管無現金社會確有一些問題,卻符合經濟邏輯,且可能為窮人緩解一些難題。要達到此一境界,當然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及更多的彈性,而且必然會為各種出乎本意料的結果付出重大代價。科技進步,加上人們越來越不需要用現金來支付,都將加速無現金社會的到來。(作者為彭博資訊編輯群)

※ 相關報導:

* 紓困後 美企業不改亂投資文化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310290263-1.aspx

美國紓困計畫監督單位今天說,金融危機迫使政府祭出大規模的「問題資產紓解計畫」(TARP),但紓困5年之後,美國企業不改惡質文化,而且至今依然是犯罪的溫床。

問題資產紓解計畫特別督察長辦公室(SIGTARP)在向國會的提出季度報告指出,銀行、房屋、保險業目前有300多人吃上官司,不是因案被告、定罪,就是已經判刑。

* 陸地方債 逾14兆人民幣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22013102900190.html

大陸地方債務規模一直是國際市場焦點,在第二輪地方債審計結果快將公布之際,最新一期「財經」雜誌報道,大陸各省、市、縣、鄉四級政府負債,超過14兆人民幣(下同)。

* 彭淮南:出口不佳 三原因拖累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58957.shtml

今年經濟成長面臨「保二」危機,央行總裁彭淮南昨(28)日表示,年初以來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主要是出口表現不佳,具體原因有三:9月中秋長假、台塑集團歲修時間長,以及對大陸面板出口放緩。他認為,要提振經濟,當務之急是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 彭淮南籲:服貿趕快過關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59053.shtml

彭淮南還說,中國大陸與韓國都已經與東協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還好台灣已加入資訊科技協定(ITA)。他說,假如沒有ITA,台灣會更慘,「半導體廠商都會搬走」。



◆ 加星德澳 下波房市泡沫區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二十八日綜合外電】2013.10.29

已開發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已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崩盤回升,這雖然代表經濟好轉,但經濟學家擔心有幾個地區可能出現新泡沫。

以色列、加拿大、挪威、比利時、澳洲、杜拜、香港、倫敦和新加坡,都讓專家感到憂慮。以色列房價自2009年來大漲近40%,挪威和瑞士同期間的漲幅分別為近30%和逾20%。

民眾貸款買房相對容易,助長了房市榮景。包括美國聯準會(Fed)和歐洲央行(ECB)在內的各國央行大印鈔票支撐金融市場,使銀行有更多信貸可提供給消費者,而且因為許多國家利率處於歷史低檔,貸款成本變得更低廉。

全球房屋仲介商Knight Frank公司合夥人貝利說:「利率這麼低,一定有太多錢被配置到可抵押貸款的資產上。」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指出,大部分房市榮景雖可能持續至2014年,但2015年可能看到某些泡沫破裂。

部分國家已開始採取調控房價的行動。根據Demographia調查,香港房價去年漲至平均年薪的13倍,已成為全球最難以負擔的城市。

中國政府為打房,將逾港幣200萬元(25.8萬美元)房地產交易的印花稅提高一倍。新加坡政府則根據借款人所得設定房貸上限。

高盛的研究顯示,實質房價增值愈快的國家,未來五年愈可能下跌。因此,以色列、德國和瑞士的房市最可能大跌。但把房價對房租比納入考慮,比利時、芬蘭、挪威和加拿大房市看來最危險。

要找出哪些房市泡沫可能在升息時破裂,須詳細檢視各國供需狀況。根據高盛的估計,房屋營建高峰通常在房價觸頂後的兩年內出現。

※ 相關報導:

* 爸爸買給你 雪梨幼子擁千萬房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259220.shtml

澳洲房價漲不停,父母出手幫子女買房並不稀奇,雪梨1名房產律師擔憂兒子成年後買不起房,日前買下澳幣71萬元(約新台幣1988萬元)的公寓,做為兒子下個月6歲的生日禮物。



◆ 一棟以上非自住屋 財部擬課囤房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259118.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林上祚/台北報導】2013.10.29

財政部年底將提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奢侈稅)修正草案,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說,將規劃配套措施,督促地方政府針對持有一棟以上非自住房屋者,加重課徵房屋稅;願意配合政策調高稅率的地方政府,將增撥補助款做為獎勵。

根據財政部的奢侈稅檢討報告,全台持有逾三棟以上房產者,多達六十六萬二千人,立法委員昨天主張加課「囤房稅」,張盛和附議。

房屋稅屬於地方稅,張盛和表示,目前各縣市政府在訂定房屋稅率,都依法定下限稅率從低課稅,以自用房屋的稅率百分之一點二至百分之二為例,地方政府僅課百分之一點二;地方政府若能就持有一棟以上且非供自住使用的房屋,按其持有屋數加重課稅,即能達到類似「囤房稅」的目的。

張盛和表示,自用住宅不會加稅,國內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僅擁有一戶房子,因此八成五的民眾不會受到影響;但第二戶以上房屋未必是自住,可能是營業用、也可能出租,即可能被調高房屋稅率。

財政部官員表示,根據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財政部主要依據「財政需求」、「財政努力」與「對本稅款之貢獻」,評估各縣市統籌分配款分配金額,地方政府若能在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的稽徵上,訂定差別稅率,財政部可以「財政努力」為由給予較多補助。

財政部準備將「囤房稅」列為年底奢侈稅改革的配套措施,但明年底將舉行七合一選舉,財政部若在此時對非自用住宅加徵囤房稅,恐將引發部分民眾反彈。官員說,財政部用統籌分配款為誘餌,吸引地方政府訂定房屋稅差別稅率,將是風險較低的政策操作。

※ 相關報導:

* 房產業反彈 批政府「囤房稅」違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258924.shtml

....另外,現行房屋交易市場中,有不少購屋人因為房屋坪數不足,多是購買合併戶打通,交易後擁有二張房屋權狀,這種比率約占三分之一,魏嘉銘問政府,這也算囤房嗎?

* 出租房屋逃漏稅嚴重 財部大查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259049.shtml

全台持有逾三棟以上房產者多達六十六萬二千人,但一百年度全國綜合所得稅列報租金扣除額者僅約六.三萬戶。財政部認為租屋市場逃漏稅情形嚴重,近期啟動「租屋查稅行動」。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強調,在房價高漲期間,查緝租屋逃漏稅,已是必查項目。

fsj 提到...

亞洲出口疲軟 競爭力亮警訊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路透香港二十九日電】2013.10.30

過去兩年來全球經濟復甦,亞洲仰賴的出口引擎卻始終欲振乏力,使外界對亞洲的競爭力與再次帶領新興市場度過難關的能力漸漸失去信心。

據路透對貿易資料的分析,日本、中國、南韓、台灣、泰國、香港、新加坡等東亞七大出口國,第3季出口只比去年同期成長0.8%,儘管對美國出口增加3.1%。

出口占亞洲經濟產值逾三分之一,這反映出令人憂心的趨勢:亞洲的出口成長在2010年全球擺脫金融危機後到達顛峰,此後便迅速降溫。過去十年來常見的兩位數成長,到2011年逐漸消失蹤影,至今未曾恢復。

ING駐新加坡金融市場研究部主管康敦說:「亞洲的情況大體上毫無變化─過去兩年出口不曾成長。我認為原因是全球支出疲軟,僅僅如此。」

愈來愈多人相信,亞洲不僅面臨成長減速,一旦美國量化寬鬆(QE)開始退場,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將升高。倘若出口無法抵銷利率攀升與全球資本流出的影響,亞洲將被迫依靠內需來維持經濟發展。這對面對高齡化與其他結構問題的亞洲而言,將是一大難題。

此外,亞洲出口未隨全球經濟復甦而提升,已引發有關亞洲是否因薪資與其他成本增加而喪失競爭力的討論。但官方數據顯示,在美國的進口中,亞洲所占比重從2002年來持續上升,且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出口保持穩定成長。

花旗亞洲經濟與市場分析部主管蔡真真說:「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新興亞洲的出口在滑落」。美國進口不振,反映出經濟復甦的不平衡,主要由房市與頁岩氣生產帶領,而非消費支出或企業投資。

與此同時,日本卻呈現相異的情況。日本第3季對美國出口銳減近11%,減幅為亞洲最大;且對中國出口也減少11%,不敵南韓的增加9%。過去五年來南韓已超越日本,成為對中國出口最大的亞洲國家。

※ 相關報導:

* 日本 消費支出勁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61253.shtml

日本9月消費者支出寫下3月以來最大漲幅,主要是因為消費者趕在明年提高消費稅之前加快腳步消費,有助於政府提振需求、終結通縮的努力。

* 智庫示警 陸3、4線房市將泡沫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103000526.html

大陸房市是否泡沫化眾說紛紜;不過,身為大陸官方最高智庫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中心)已發出警訊,指大陸房市儘管非全面性的泡沫,但可確定的是,3、4線城市吹起的泡泡正在破裂,儼然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不定時炸彈。

* 歐洲銀行業 壞帳1.7兆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61236.shtml

歐洲銀行業者持有不良貸款增至將近1.2兆歐元(1.7兆美元),增加的壞帳主要來自南歐國家,反映歐洲周邊國家經濟局勢艱困。

根據諮詢業者PwC公司估計,歐洲銀行持有的不良貸款在去年增加近1,000 億歐元。銀行2012年底壞帳金額達1.19兆歐元,高於2011年的1.09兆歐元。歐洲央行(ECB)定義不良貸款為過去90天未償還任何款項的貸款。

壞帳增加主要來源為經濟陷入困難的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南歐國家以及愛爾蘭。



◆ 走出網路 比特幣交易漸成主流

【中央社╱溫哥華29日綜合外電報導】2013.10.30

全球首座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自動提款機今天在溫哥華啟用。比特幣漸被用於現實生活交易,成為主流,不過許多人擔心,比特幣成為監管單位防堵毒品交易和洗錢的死角。

首座比特幣自動提款機(ATM)選在溫哥華開張其實大有原因,因為溫哥華地區約15種行業已接受比特幣交易,包含咖啡店和景觀設計業。

全球多個熱門地點的比特幣購物交易也愈來愈普遍,特別是舊金山、柏林和阿根廷,線上企業也接受比特幣,如部落格建置網站Wordpress。

今年稍早,德國更成為全球第一個宣布比特幣為「私人貨幣」的國家。

比特幣買賣幾乎是完全匿名,支持者說這能降低詐欺風險,提高隱私。但也有人擔心,比特幣成為毒品交易、洗錢和其他非法活動的溫床。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本月稍早關閉販售毒品的線上黑市「絲路」(Silk Road),並沒收價值360萬美元的比特幣,重挫比特幣聲譽。但這款虛擬貨幣仍漸漸受商家和消費者接受。

溫哥華比特幣交易公司(Bitcoiniacs)共同創辦人德米特(Mitchell Demeter)說:「比特幣必然成為主流。我認為設置相關設施後,民眾買賣比特幣會更容易,屆時將有更多人開始使用比特幣。」

2008年,有人或一群人透過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推出比特幣,後來這種虛擬貨幣逐漸受網路歡迎。比特幣不受單一企業或政府支持,但比特幣模仿國家中央銀行,嚴格控管比特幣發行量。

※ 相關報導:

* 阿里帝國 謎樣台灣軍師掌財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103000502.html

阿里巴巴上市一案鬧得滿城風雨,讓向來隱身幕後、為阿里大型戰略投資操刀的阿里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也「化暗為明」,頻頻在螢光幕前曝光。外界對這位馬雲高度倚重的台灣人認識甚少,但論起阿里巴巴從「十八羅漢」草創期,到收購雅虎、赴港上市的版圖擴張,蔡崇信絕對是關鍵人物。

據「九個頭條網」報導,蔡崇信1999年加入阿里團隊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訂製一份正式的股東合約,讓馬雲和他在內的18位原創股東「簽字畫押」。正是這一步,讓阿里巴巴由靠理想、感情維持的團隊,搖身一變,成為真正規範化「公司」。



◆ 面對險峻經濟情勢 對策何在?

【經濟日報╱社論】2013.10.30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年初樂觀預期今年經濟可能出現黃金交叉(經濟成長率4%以上、失業率4%以下),但實際並未發生,甚至一再下修經濟成長,陷入保2苦戰,引發立委砲轟,其實立委該問的是,在這種險峻情勢下,政府長短期有效的對策是什麼。

平心而論,今年的經濟成長變化,的確有些是無法事前預測到的。就以行政院主計總處最常引用的預測機構Global Insight為例,年初時,預估全球經濟成長會較去年來得好,最主要的理由是,美歐經濟會較去年回升,但Global Insight或大部分的預測機構,萬萬沒有想到實際的狀況是,美歐經濟復甦情況並不穩定,美國總統與國會爭議不休,也始料未及。

落差更大的是,新興市場成長弱化態勢,比想像中來得快,甚至,風聞美國貨幣量化寬鬆(QE)政策打算要退場,在許多資金撤回美國的情形下,產生金融流動短缺的現象。而過去一直是穩定成長模範生的中國大陸,不僅金融流動性不穩定,連帶也產生實質經濟不穩定現象。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之下,去期待台灣經濟有特別表現,無非天方夜譚。

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多少的經濟成長率,過去的633及現在黃金交叉,都是直接而具體的教訓。經濟目標與預測當然重要,否則無所依據擬定政策,因此,我們應更關心的是,在這樣的目標及預測下,政府該做什麼事?又倘若預測不準或目標未達成時,政府的因應之道是什麼?所以立法委員應該詢問的是,在預測不斷向下修正的同時,政府做了什麼因應之道?效益何在?只有審慎因應任何可能的意外,才是政府負責的態度。

再說,這時候是否能保2,意義已經不大,台灣不會因應保2,日子更好,也不會因為不能保2,過不了明天。保證具體該做到的事,才是正辦,管主委日前保證並負全責做好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這才是有擔當的政務官該做的事。

今年預測難度高,明年狀況又何嘗不是如此,以目前大部分機構預測結果來看,全球經濟仍然冀望美歐經濟會比今年好,趨勢雖是如此,但變數仍在,包括美國府會核心爭議仍然未解,歐洲債務共識也待商榷等。這是國外的變數,國內變數更多,包括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服貿及貨貿協議進程,都可能牽動明年投資狀況。

不過,變數多,並不表示可以拿來當做預測難測的藉口,而是更應審慎擬定因應之道。例如,未來幾年內,美歐市場復甦已是必然趨勢,但我國對於美歐市場直接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只有兩成,其餘均運用中國大陸及東協生產基地間接出口。目前中國大陸正積極從事進口替代策略,如此下去,將切斷我國與美歐市場間接供應鏈關係;再加上,生產基地貼近最終市場的逆分工趨勢逐漸成形,都將逼使台灣必須思索重新布建全球生產供應鏈模式。

過去,台灣下游組裝生產基地,大都建置在中國大陸或東協,不會去布局先進市場,但現在很明顯地,市場與生產在地化已成為趨勢,台灣的角色本來就是在市場及生產供應鏈間建構一條效率高速公路,市場消長,供應鏈就須跟著調整。此一趨勢,對台灣雖是挑戰,但更是機會,把生產線拉進美國,目前全世界還想不出能比台商更具效率者。

同理,因應中國大陸及東協等新興市場的經營,也須有不同的供應鏈模式,愈複雜的供應鏈結構,基本上對於台商愈有利,也愈不容易被取代,這就好像標準型記憶體,台灣做不過韓國,但需要彈性調整及複雜管理模式的晶圓代工,台灣卻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集中於一地大規模的生產模式,在未來TPP成形下,很快地會失去競爭優勢,真正落實全球布局與調整能力的建構策略,不僅是因應明年全球經濟情勢,更是未來十年台灣應思考的重大策略。

fsj 提到...

慘!第3季GDP大砍至1.58%(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6461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楊美玲/台北報導】2013.10.31

各項經濟表現都差
全年保二 壓力大

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表現不如預期!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1.58%,較8月預測的2.47%減少0.89個百分點,包括輸出、消費及投資都比預測的差,全年保「2」壓力不小。

....主計總處本次並未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根據8月16日公布前兩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62%和2.49%,第四季預測為2.61%,全年預測為2.31%;但因本次概估第三季為1.58%,較原先預測大幅減少0.89個百分點,除非第四季能在2.31%以上,全年保「2」才會有希望,但是在食安問題持續延燒情況下,對第四季的經濟表現投下變數。

各項經濟表現在第三季都出乎意料之外的差,外需方面輸出實質成長1.68%,較8月預測的3.66%大幅減少1.98個百分點;內需方面,民間消費第三季成長1.56%,也比8月預測的2.44%減少0.88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第三季成長1.04%,較8月預測數3.02%減少1.98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表示,景氣燈號從去年9月以來連續9個月亮出黃藍燈,雖然6月曇花一現出現綠燈,但之後又轉為黃藍燈,這種情況過去罕見。原先各界預期國內外景氣可望在今年下半年好轉,但這個預期在第三季來看「沒有實現」。

※ 全文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內需帶動 日工業生產跳起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63647.shtml

日本9月工業生產較前月成長1.5%,擺脫8月的萎縮,顯示內需強勁抵銷疲弱的對亞洲出口。此外,日本內閣府30日表示經濟處於「逐漸復甦」,是連續第三季調升經濟評估。

* 老爸地位指數 日本景氣新指標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263641.shtml

日本經濟不景氣時,家庭往往最先省下父親的置裝費,因此日本分析師編擬新的經濟指標「老爸地位指數」,判斷景氣冷暖。

* 西國Q3回神 終結兩年衰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63608.shtml

西班牙第3季總算步出為期兩年的衰退、重回成長,顯示總理拉霍伊推動出口以促進經濟復甦的努力奏效。....不過,經濟學家警告,復甦之路將面臨重重挑戰,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也可能持續數年。

* 全球熱錢淹腳目 持續到明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63626.shtml

全球市場似乎正充斥資金,且隨著美元下跌可能促使日本和歐洲央行進一步寬鬆貨幣,全球流動性充裕的情況可望維持到2014年,資產價格看漲。

聯準會(Fed)9月維持量化寬鬆(QE)規模不變後,市場已重新思考Fed的未來動向,也使全球金融市場大漲,標普500 指數已漲3.5%,高收益公司債漲逾3%,黃金和歐元也攀漲。

....摩根大通把流動性分成兩種,一種是銀行如何吸收與分配央行的新QE資金,另一種是廣泛經濟體的廣義貨幣供給。摩根大通的報告用M2貨幣供給衡量資產價格走勢,並評估其長期影響後,結論是價格仍將勁漲。



◆ 專家提醒 百萬空屋泡沫危機

【洪凱音/台北報導】2013-10-31 中國時報

營建署統計全台有86.3多萬戶空屋,專家認為數字可能「失真」。房產作家Sway表示,官方以用電度數60度為標準實在「太低」,豪宅隨便開盞燈,或普通社區電梯有在運作,隨隨便便就可以達到60度門檻,預估台灣真正空屋數至少百萬戶。

由於空屋率對房價有所影響,Sway呼籲,政府不該再用假象來干預房市,避免未來泡沫衝擊讓全民受害。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營建署的空屋調查只是推算,定義錯誤百出,以信義區每坪130萬元的豪宅社區為例,60戶只有6戶有人住,偏偏豪宅耗電量大,沒住人的戶數根本查不出來。

若從全台空屋率10.63%來看,莊孟翰解讀,顯然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他透露,其實房市在2010年就有泡沫化疑慮,房價該跌不跌,主因是台灣處於有史以來最久的低利率環境,加上市場上資金氾濫、賦稅制度不全及政府拚命作多所致。

Sway批評,政府口口聲聲說打房,根本是打假的,嘴巴說打房,卻著手送建商一堆容積率、鼓勵蓋房子,泡沫愈吹愈大、且吹不破。

不過,Sway提醒,待下屆總統選舉開打之際,這個吹不破的神話,可能受影響,不論哪一黨候選人都得面對這個現實,打房政策一旦落實,房價就可能下跌。

※ 相關報導:

* 課囤屋稅 財局:中央先統一稅率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263684.shtml

立法委員近日提議,針對擁有2棟以上房屋民眾,加課囤屋稅。財政部長張盛和也附議,房屋稅屬地方稅,建議地方政府針對多屋者提高房屋稅。....陳盈蓉說,支持課囤屋稅打房,但稅制基礎應該要公平。她建議中央仍應先制定統一稅率,完成全國總歸戶後,地方再執行,才不會賦稅不公。



◆ 首座位元幣ATM 加國亮相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綜合外電】013.10.31

全球第一台位元幣(bitcoin)自動提款機(ATM)29日在溫哥華一家咖啡店正式啟用,將帶領這個風行全球的虛擬貨幣踏入一個嶄新時代。

這台銀色和藍色相間的位元幣ATM,外觀和一般ATM沒有兩樣,只是多了手掌和條碼掃描機,吸引許多希望搶先體驗的民眾在門外大排長龍。

使用者掃描手掌驗證身分後,可用現金或存款兌換位元幣,也可用智慧手機上的虛擬帳戶進行轉帳,因此全球各種官方貨幣都可通用。轉帳每日上限1,000美元,以避免扯上洗錢等違法行為。

位元幣ATM製造商Robocoin執行長凱利說:「買位元幣只要短短2分鐘就大功告成,線上匯兌至少要耗時兩天。」

位元幣轉帳不須銀行或結算所經手,因此可省下大筆手續費。

目前僅有網路業者或少部分實體商店接受位元幣,包括這款ATM所在的Wave咖啡店。

當地企業家羅伊在Wave咖啡店點購加幣2元的黑咖啡,用智慧手機轉帳0.0101個位元幣支付,他說,溫哥華富裕繁華,到處都是網路企業家,是位元幣ATM落腳的不二之選。

Robocoin表示,加拿大使用位元幣的人口眾多,也不像美國一樣被洗錢監管單位非正式嚴格監控,因此是位元幣的理想市場,公司計劃在年底前將位元幣ATM拓展至加國其他城市,明年底將遍及全球各地。

儘管位元幣目前並未遭任何政府正式監控,這種價值劇烈震盪的貨幣,確實常在毒品交易被當作付款工具。

不過,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和消費者開始使用位元幣,可望使位元幣的地位大幅提升。

不只溫哥華,位元幣在全球少數地區正逐漸普及,特別是舊金山、柏林和阿根廷。

目前位元幣價位約210美元。今年4月,位元幣價位從1月的13美元一度飆升至266美元,交易一度火熱,部分投資人將之當做類似黃金的避險工具,在價格上漲時大舉炒作。



◆ uitox上線 網路購物拚快速到貨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26452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鍾張涵/台北報導】2013.10.31

電子商務集團uitox今上線,讓網路購物「快速到貨」概念再度升級!uitox董事長謝振豊強調,uitox將打造「全球快速電子商務」概念,布局全球200大都會區,今年第四季先在台灣、新加坡、上海推出服務。台灣市場更主打「快速」商機,台北市6小時、全台灣最慢24小時到貨;意指消費者早上8點下單,最快可能午休完就收到商品了!

但此舉也預示台灣電子商務商戰風雲再起。謝振豊是前PChome營運長,亦是PChome 24小時購物的推手,去年離職後自行創業,如今不改老本行,創辦的uitox就以「快」吸引消費者,讓台灣網路購物競爭更趨白熱化!uitox今宣布主打四大服務型態,除網購外,還有全球跨境購物服務、電子商務工具服務 及個人及店家架站服務,不只要吸引買家、也要吸引賣家。

謝振豊今指出,台灣不需要埋怨自己的內需市場太小。uitox希望扮演橋樑的角色,讓台灣廠商把商品賣到全球,也希望全世界廠商透過uitox把商品賣到每個角落。據了解,uitox標榜的快速到貨是要「比別人做得更好」,目前許多業者都「24時到貨」,但那是指最長所需時間,像台北市就可做到6小時到貨。另外,uitox還想做全球的網購服務,因此,未來台灣消費者即便下標東南亞國家或星馬港澳商品,2至3天內就可收到商品。

謝振豊表示,新加坡網站名稱為SOON,上海則有「飛牛網」,並與大陸第一大實體量販通路的大潤發合作,定位是上海地區在庫商品數最多的電商;台灣將推出「ASAP閃電購物網」,大約11月中旬上線。

謝振豊解釋,人口集中的地方,交通網密佈、居民忙碌,消費者更需要快速的購物,故uitox以都會區為單位,並在每一個都會區設立一個以上的大倉庫,即時出貨。值得小賣家注意的是,uitox的「個人及店家架站服務(igarden)」強調開店免費、上架免費、成交免費,用facebook就能做出購物網站,並將商品即時同步到FB;在網路上開店將更簡易。

fsj 提到...

美匯率報告 砲轟德中日韓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3.11.01

美國財政部30日發表半年度匯率報告,不尋常地尖銳批評德國過度仰賴出口,已為歐元區與全球經濟造成問題;報告也將矛頭指向中國、日本與南韓,重申對人民幣被「大幅低估」的不滿。

美國在報告中表示,德國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是歐元區復甦疲弱的主要因素,並提到德國去年的淨出口已超越中國。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德國去年經常帳順差達2,385億美元,遠高於中國的1,931億美元。

報告指出:「在許多歐元區國家因整頓財政而承受抑制需求和進口的巨大壓力時,德國低迷的內需成長與對出口的依賴,傷害了各國恢復平衡的能力。結果是使歐元區與全球經濟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

美國並未指明任何國家操縱匯率,但在報告的「重要發現」中,表明對中國、日本、南韓貨幣政策的疑慮。

財政部說,人民幣「雖有升值,但幅度與速度都不及需要的程度」,並呼籲「中國應定期公布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過程,以提升其貨幣架構的可信度,促進匯率與金融市場透明化」。

美國雖承認日本近兩年來不曾干預匯市、日圓貶值的原因為政府的刺激措施,但仍表示將「繼續密切監督日本的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IMF)7月表示,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被低估5%到10%;韓元則被低估2%到8%。

財政部說:「我們將持續敦促南韓當局,限制干預匯市的舉動,除非是在市場失序的例外狀況下」。南韓外匯存底已達3,260億美元,遠高於必要水準。美國把焦點放在德國,凸顯歐巴馬政府態度上的轉變。

※ 相關報導:

* 印度瘋建購物中心 生意慘澹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67058.shtml

2003年開幕的新孟買市第一座世紀級購物中心Centre One(中心1號),顧客太少,氣氛暗淡,即使印度目前正值零售業者應該大賺一筆的節慶和結婚季。一位滿面無聊的店員說:「生意沒有起色。」....印度購物中心的問題,出在購物中心太多、房地產價格竄高、建築規畫低劣,以及經濟下滑而需求走軟。



◆ 看看日本推動轉型的魄力

【經濟日報╱社論】2013.11.01

日本將於2014年4月調升消費稅稅率,預計由目前的5%提高到8%,為緩和增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日本政府將追加預算,實施5兆日圓的經濟振興措施及為促進企業調薪、投資設備的1兆日圓減稅方案,希望刺激經濟重返成長軌道。

表面上,安倍政府增稅是為面臨舉債上限尋找財源,實際上,日本是以新增的財源為產業新增投資、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誘因,也就是說民眾日常消費的負擔雖然加重了,但產業也得到挹注,獲得脫胎換骨的良機,這種魄力很值得面臨轉型瓶頸的台灣學習。

觀察日本的振興措施,層面相當廣泛,包括加速產業再興戰略,如相關制度改革、加速投資與產業新陳代謝、改革雇用制度、強化人才能力、加速中小企業革新等;也有鼓勵對員工加薪的減稅措施,此外如中小企業投資設備補助、節能對策、因應東京2020奧運所需交通建設,針對低所得者、減輕民眾購屋負擔的住宅取得之補助金措施、消費稅轉嫁對策及加速災後復興策略等。

雖然有研究機構評估日本經濟振興方案規模過於浩大,可能影響消費增稅所可能帶來之效益,但此次規劃的一些政策措施也有值得借鏡之處:

首先是企業投資減稅措施,估計企業投資設備減稅規模約7,300億日圓。亦即企業投資先進設備,如能改善生產線或生產管理流程,導入「馬上折舊」制度,可減免5%稅額。新制法規也特別將資本金額在1億日圓以下的中小企業,列為重點減免對象,藉此刺激中小企業增加投資金額。

其次是研究開發活動的減稅:日本研究開發促進稅制分為總額型、增加型與高水準型等三種,舊制法規原訂在2013年終止,新制將延至2016年結束,此外針對增加型稅額減免部分,也調升稅額減免比例上限,有助刺激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資金額。

再者,設置企業再生促進稅制,促成同業間的整合。亦即針對同業種間企業整併給予誘因,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為目的之企業再生方案優惠稅制的建立。這對於擅長單打獨鬥但苦於整合無門的台灣產業而言,面對現今市場往整合方向趨勢發展的體系競爭來說,此一措施亦有參考價值。

同時,為鼓勵企業調升員工薪資,估計獎勵企業調薪之法人稅減稅金額約1,600億日圓。鼓勵企業提高薪資,以2012年為基準,符合要件之廠商最多可以其年度所增加之薪資給付額的10%,中小企業為20%,抵減其法人稅。這方面的措施已獲得主要指標廠商如豐田及日立等廠商善意的回應。

此外,也針對創投給予稅制上的優惠。為了鼓勵創投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增加投資所規劃之優惠稅制方案,若有投資損失,可認列當年度企業虧損等;而針對被產業競爭力強化法認定為創業支援類別之企業,調降其公司登記時之公司登記稅稅率。

綜上所述,日本政府期望透過減稅誘因來促成政府、資方與勞方共同攜手合作,以加速企業投資、擴大聘僱員工、調漲薪資、提高研發水準及促進創投業的發展,實現經濟良性循環,振興低迷已久的日本經濟,且已初見成效。

雖說日本國情、產業結構及所面臨的環境與臺灣並不相同,但亟思突破悶經濟的方向是一致的。尤其我國這幾年在研究發展、薪資調整及創業投資上的環境及條件愈來愈不利,政府所擁有的政策或獎勵工具也愈來愈有限,如何透過政策的誘因來引導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及促成廠商間的整合以提升競爭力,並提高企業調薪誘因,提升薪資水準,以緩解實質薪資多年停滯不前之窘境,日本此次因應調增消費稅所推出的經濟振興措施與稅制優惠方案實值得臺灣深入瞭解並借鏡。

※ 相關報導:

* 經濟太冷 外資大砍台GDP預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267215.shtml

近期韓國出口與經濟表現轉強,然而台灣卻出現出口與經濟表現轉弱的情況,外資台灣出口表現不如預期,也讓外資紛紛大刀闊斧下修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巴克萊證券在最新報告中將台灣2013年GDP成長率由2.2%下修至1.6,預估台灣保2之戰將敗北,而美林證則將今年台灣GDP成長率由2.4%下修到2%,預測能勉強保2。



◆ 葛洛斯 財產不留子孫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11.01

「債券天王」葛洛斯在最新一期投資展望中表示,他的富裕是建立在窮人身上,這使他充滿罪惡感,他呼籲因有利租稅待遇受惠的美國富人應當願意出更多力,讓勞動階層的前景更加穩固。他日前允諾,將與妻子在臨終前捐出所有財產。

葛洛斯在31日刊於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官網上的每月投資展望中寫道,「若你屬於1%的頂尖階級,你應該要挺身而出,支持調高附帶收益及依現行邊際所得稅率調整的資本利得稅。卓肯米勒和巴菲特近來都已主張類似提議。『資本』稅率比『勞動』低的時代現在就該結束。」

億萬富豪艾康上周曾和葛洛斯在推特的貼文中,彼此敦促對社會作更多貢獻。葛洛斯要艾康別再催促蘋果執行庫藏股,應多學習為軟創辦人蓋茲夫婦,把更多時間用來做善事。艾康則提議葛洛斯學他,加入蓋茲和巴菲特發起的「捐獻誓言」(Giving Pledge)團體。該團體鼓勵全球富豪捐出大部分財產作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