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網站來勢洶洶 台準備好了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3000823-260301
旺報 特派員陳曼儂/專題報導 2014年04月13日
先前反《服貿協議》吵得很兇,像是開放大陸旅行社這件事,很多人認為他們會帶著大批資金來台灣先低價促銷,把台灣業者都幹掉之後進行壟斷,台灣人就賺不到錢了。
其實,現在這塊大餅,大陸網站業者已經吃得不亦樂乎,因為台灣業者根本還沒把「餐具」拿出來啊!
自由行最重要的,第一就是調查旅遊資訊,從網路上看,再連結到景點、店家,這才是終端業者能賺到錢的源頭,但台灣在網站經營上,覺得自己很會「講故事」,直接把正體字換簡體字,就覺得勢在必得,但對大陸年輕人來說,不管台灣多有名的店家,在大陸聽都沒聽過,網站寫一堆有的沒的囉唆內容,根本就是不好用的「多字天書」。
台旅會上海辦事處主任李嘉斌表示,大陸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跟台灣完全不一樣,年輕一代是跳躍性使用,大陸的訂房網站比較簡潔,因為年輕人看照片、價格、評價,就能直接用支付寶訂飯店了;這一場仗沒搶到先機,後續的消費都拿不到。
「自由行是成長中的市場,台灣業者要爭取,要先從自己的想法開始改變、歸零,要大陸市場,就要接地氣。」
李嘉斌舉例,像是標示清楚幣值的「小動作」就很重要,網站正體字轉簡體字,大陸民眾點進來看,很自然就覺得是為了他們做的網站,但一看到新台幣的價位(比人民幣多5倍),大呼昂貴,這個單子就沒了,網路是快速比價的地方,他們根本沒耐心去搞清楚你是新台幣還是人民幣。
大陸網站不管大小都開始進攻台灣自由行這塊市場,大陸前5家線上旅遊網站,加起來市占率已80%,他們也開始吃小的,旅遊網站已進入戰國時代。
像是螞蜂窩,原本是分享旅遊攻略、心得的網站,但當他們直接跟國外訂房網站agada、booking.com連結,等到客戶資料累積到一定的能量,就可以直接轉到下一步的商業合作;同一時間,台灣網站反而沒有好好對接,原本一塊生意,到這邊就轉彎了,沒賺到服務費、手續費,甚至連下游業者的商機都葬送掉。
不過近來也有一些小網站客製化,闖出一條生路,像是尚旅會、大魚旅行就是簡化、聚焦,只做台灣自由行,因為他們知道,去台灣,第一麻煩的就是簽證問題,簽證沒過,後面都不用談了,所以他們主打先做好入台證、再來才是搶機票、住宿,先把服務做好,一站式解決,累積網路評價後,就能就把後續市場導引進來。
※ 相關報導:
* 陸客首季來台消費385億 飆新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09437.shtml
今年三月中旬出現太陽花學運,兩岸關係變得敏感,但陸客消費不手軟,據統計,首季中國銀聯卡在台灣刷卡及提款總額再飆新高,加總共三百八十五億台幣,比去年首季的兩百四十七億,成長近百分之五十六。
* 韓商傾中輕台 有些精品不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3000269-260114
國內正為服貿協議是否親中疑慮吵吵不休,但最近各百貨業者在爭取韓系品牌進駐過程,發現韓國早已不把台灣視為競爭對象,他們看的只有中國市場。即使費盡心血說明還是有不少韓國企業對是否來台擺出高姿態,根本不把我們當作「亞洲四小龍」平等夥伴。
在韓劇推波助瀾下,更多韓國品牌浮上檯面,也成台灣百貨業積極爭取的對象。但百貨業者私下吐苦水,當初與韓方企業接洽時,很多都對台灣市場不了解,對台灣購買力抱持疑慮。這讓業者很驚訝,跟自認我們與韓同是亞洲四小龍的印象大不相同。
業者需要不斷舉證,強調「台灣市場沒有你想像中的小」,也有觀光潛力。用許多數據苦口婆心說明後,才讓他們稍微了解台灣購買精品潛力不可小覷。縱然如此,還是有不少韓國精品對是否來台採取審慎評估態度。
* 社論-韓國還需要畏懼Chiwan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3000023-260202
....「Chiwan」形成的時空背景在2008年金融風暴與國共泯恩仇之後。分別以「747」、「636」為治國口號的李明博與馬英九,先後在2008年2月與5月就任南韓與台灣總統,然而兩人拔高經濟的雄心壯志旋即在下半年遭遇金融風暴突襲。到了該年11月,時任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破天荒訪台,揭開兩岸和解的歷史序幕,緊接著雙方加速洽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陸採購團絡繹不絕,「先經後政」的懷柔策略令東亞鄰國大為緊張,深恐海峽組合終將撼動國際政經現勢。
在「Chiwan」的危機感鞭策下,韓國朝野展開了以大陸市場為跳板的全球布局,5年來深耕成果有目共睹。....尤其在日本因獨島、釣魚台主權問題,先後與南韓、中國鬧翻後,韓國更應用東亞諸國微妙的政經競合,積極拉攏與中國的人民情感。....南韓流行文化的對外發揚,同樣源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主要推手卻是長期從事反對運動的金大中。金大中在1998年就任總統之後,帶著韓國挺過IMF嚴苛金援條件的羞辱、加入世貿組織,並主導文化振興運動,進而開創了韓流風行亞洲的奇蹟。....靠「台下十年功」磨來的成果,還有全球第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成績單。
....時至今日,韓國還需要畏懼Chiwan嗎?答案不言可喻。在反服貿抗爭已演變成獨立性之爭的此際,恐怕台灣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拿Chiwan來拉抬身價了!
◆ 房產稅制改革不能再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09227.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4.13
台灣的悶經濟引起民怨,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地產價格不合理上漲,造成貧富不均現象,改革房地產稅制是重要方法。而不動產稅制朝向「房地合一課稅」調整的方向,已經具體成形。依據財政部長張盛和的說法,改革將在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施行滿四年,即最快明年下半年就會展開。屆時,奢侈稅也將轉型進化,由更合乎公平的所得稅制取代。
政府承諾改革房產稅制的時點,具體而言落在明年,意即將會與2016年總統大選十分接近。我們樂見政府做出如此重要的宣示,然而依據歷史經驗,大選前啟動重大稅制改革,不僅變數極多,也極易受到干擾,往往並非理想時機。因而, 國人期待甚深的房產稅制改革,若遲至明年再發動,恐怕阻力更大。
台灣的房產稅制,在國際間獨樹一格,房屋及土地不論是在持有或買賣階段,都不是合一課稅,長期以來悖離市場交易慣例。現有房、地分離課稅的設計,房屋與土地不僅課徵稅目不同,稅基也不一致。同一房產往往同時存在數種不同價格,導致實價舉證困難。據以課稅的房產稅基,因而只能仰賴偏低的公告價格而非實價,稅負連帶遭到嚴重低估。
「房地合一」課稅的改革訴求,是為了將脫序的不動產稅制拉回常軌,呼應市場交易習慣。以不動產交易利得為例,房地不再需要拆分價格計稅,官方的公告價格將更易於趨近市價,種種基於避稅目的,刻意操縱並拆分房地價格的手法,也會大大受阻。
誠然,房地合一課稅實為解決房產稅制亂象的正辦,但其所觸及的改革工程極大。過去20年,房產合一課稅的倡議,曾經五度提出,卻也五度敗北。顯見,房產合一課稅有其現實難度,政府若將房產稅制改革成敗,全數繫於房產合一課稅制之上,必須要有縝密的舖排,否則極易淪為叫好不叫座的口水改革,終致難有突破。
然而,房產稅制不能不改,這是共識。政府既承諾改革,就沒有等待的理由。一舉反轉房產稅為合一課稅制或有難度,但開出改革時間表之後,光是被動等待時機,也不合乎國人的期待。因此,一套漸進修補現行房地分離課稅缺失,並且立即可行的轉型改革,仍有必要先行啟動,以為合一課稅制預做舖路。
立即可做的房產稅轉型改革,至少應該包括三件事:
第一,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已經通過臨時提案,要求土地公告現值調整,應由每年縮短為按季或半年進行一次,政府沒有道理不做。公告現值調整愈頻繁,官方課稅價值趨近市價的速度就會更快,買賣土地應納的資本利得稅負,自然更能據實展現,漲價歸私現象也可獲得改善。同理,持有不動產的課徵稅基,包括房產稅的評定現值、地價稅的公告地價,也可考慮縮短公告周期,由目前三年一調,縮短為一年一調。合理化房產持有稅負,有助遏制囤房。
第二,檢討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的容許面積。依據統計,全台自用住宅面積平均約為16坪,稅法提供都市與非都市地區的優惠面積,則是其5.7到13.2倍之多。自用住宅享有低稅率,優惠面積過大,只會浪擲減稅籌碼,獨厚大坪數豪宅與多屋族。
第三,重劃自用與非自用房屋的持有稅率。現行住家用房屋雖訂有高低不同的區間稅率,但單屋族用於自住的房屋,與多屋族出租餘屋供他人居住的房屋,稅率一致,既無法彰顯政策鼓勵自住的美意,輕稅優惠亦有向多屋族傾斜之嫌。
房產稅制改革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讓來自不動產的獲利,繳出相稱的稅捐。依據現況缺失所做的轉型改革,涉及的修法工程不大,卻足以讓房產稅制產生應有的質變,適當回應社會對公平課稅的要求。需要大刀闊斧雕琢的房地合一課稅,值得被期待;但在此之前,小而美的漸進轉型改革,亦不宜偏廢。
※ 相關報導:
* 經濟戰略與風險
* 創新與執行
* 世界設計之都
* 民主轉型 台灣向前行
21 則留言:
IMF:資金流動飄忽 全球挑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091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法新社華盛頓十三日電】2014.04.14
國際貨幣基金(IMF)12日表示,全球資金的流動愈來愈「從眾」,波動也愈來愈大,讓新興經濟體更難留住資金,各國必須採取改革才能維持穩定。
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主席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IMF和世界銀行的春季會議上表示,債券基金、共同基金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盛行全球,使資金流動更變化無常、對風險也更敏感,意味資金流入的國家必須更努力才能留住這些錢。這些基金通常由小型投資人的儲蓄支撐。
IMFC指出,資金流動變化加劇是全球經濟的主要挑戰之一。尚達曼說:「我們察覺市場上的從眾行為變多,對資金流動造成影響。這不是短期現象,而會是持續不斷的挑戰。」
尚達曼說,先進經濟體和過去一年受資金快速外流所苦的新興經濟體,都必須推動能讓投資人安心且長期有助於創造就業的結構改革來保護自己。這些改革包括修補負債企業和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清理和強化銀行體系,以及改善勞動市場,尤其要為全球數千萬名失業青年創造工作。
除資金流動愈來愈詭譎多變外,IMF也點出全球經濟仍面臨的其他問題包括烏克蘭危機、日本及歐元區通膨低迷與新的高風險融資出現。
20國集團(G20)財金首長會議11日落幕,各國未能就提振經濟成長的具體措施達成共識。澳洲財長霍基坦承,G20提出的計畫「顯然不足」,但強調提振成長不會淪為口號。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資金盛宴未止 考驗Fed退場智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0909.shtml
即使今年新興市場匯率狀況不斷、中國金融債務問題浮上檯面、烏克蘭引爆地緣政治風險、美國聯準會執行量化寬鬆(QE)退場等壓力,以美股為首的風險性資產,卻默默突破並站上歷史新高的位置。
除了美國景氣步入正軌循環的正面因素加持外,更重要的是低利環境,營造全球資金盛宴還是延續的,資金行情熱度並未消退。
◆ 為合作型兩岸自由貿易區開路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10855.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4.14
前副總統蕭萬長10日在博鰲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進行「蕭李會」,蕭萬長針對當前兩岸經貿發展瓶頸提出三大策略,包括:一、積極推動兩岸經濟戰略對話及政策協調;二、積極建構合作型兩岸自由貿易關係;三、積極面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嚴肅問題,化解台灣經濟遭到邊緣化的疑慮。這三大策略彼此息息相關,其中尤以建構合作型兩岸自由貿易關係,更是切中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課題。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可以說是兩岸間的FTA(自由貿易協定),後續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及尚在談判中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等,其最終目標就是為建構兩岸自由貿易區。
然而,因為兩岸經濟規模、發展程度及體制差異極大,再加上政治、社會等因素,台灣內部對推動兩岸自由貿易區難免產生若干疑慮,尤其是以下五大面向問題:
其一,大陸對台灣經濟的強大磁吸效應。建立自由貿易區勢必擴大吸引台灣投資、就業機會及人才流向大陸,並造成國內投資、就業機會減少及薪資下降。
其二,市場開放不對等。台灣經濟規模小,市場開放程度高,相對上,大陸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被列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雙方制度及法規存在很大差異,建立自由貿易區對台灣的風險相對較高,尤其是服務業市場,大陸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種潛規則,造成進入市場的巨大障礙及台商投資權益損失。
其三,兩岸產業競爭。在ECFA架構下,近年兩岸積極推動產業合作,但在缺乏政策指引及有效協調下,兩岸產業已從「互補大於競爭」快速轉變成「競爭大於互補」,尤其在台灣出口支柱資通訊產業方面,大陸業者在代工及零組件製造各個領域都對台商構成強大競爭壓力,台灣最知名的品牌業者宏碁(Acer)及宏達電(hTC)更被聯想、小米機等快速邊緣化。若雙方建立自由貿易區可能加速這種趨勢。
其四,台灣經濟「香港化」問題。很多人擔心,建立自由貿易區可能導致愈來愈多大陸企業、資金及專業人才進入台灣市場,控制台灣經濟命脈,影響中小企業生存,並炒高房地價,讓台灣步上香港後塵。
其五,兩岸經貿利益分配不均。近年兩岸經貿自由化,受惠最大者多是有能力開發大陸市場的大型企業及財團,廣大的中小企業及薪資階層卻未普遍受惠甚至還成為受害者,這也導致台灣內部反對兩岸自由貿易的聲浪日益升高。
要解決上述五大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導正兩岸之間市場機制不健全所引發的各種弊病,從純粹市場導向走向合作型的兩岸自由貿易區,無疑是最可行且有效的一帖良方。所謂合作型兩岸自由貿易區,至少涵蓋以下幾項要素:
第一,建立一套可以促進兩岸投資、人才及技術均衡流動的機制,緩和大陸對台灣經濟的磁吸效應。
第二,建立一套連結市場開放和在地產業發展的可行模式,並建立兩岸共同開發全球市場的新產業合作模式,以強化兩岸產業互補性,避免無秩序的惡性競爭。
第三,建立一套兩岸法規及制度調和的機制,盡可能減少不透明的潛規則,以排除台商進入大陸市場障礙,並促使兩岸經貿利益能為大小企業利益均霑。
第四,建立高層次的兩岸經濟戰略對話和政策協調機制,針對建構合作型兩岸自由貿易區及上述機制的建立及落實執行,進行持續對話及政策協調。
最後,台灣參與「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亦是化解台灣內部憂慮經濟「香港化」乃至「大陸化」的重要條件,雙方如何在解決此一問題上加強溝通,建立互信,共同打造路徑圖,亦考驗兩岸領導人的智慧。
※ 相關報導:
* 示範區 揮不掉反服貿「陰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11823.shtml
....上午立院討論示範區條文,亦有部分學者認為,示範區鬆綁土地管理,簡化既有程序,形同國家制度淪為只為經濟發展服務,受惠對象只有資本家,「農民窮得只剩下土地,也要被政府搶走。」
....有學者說,正義,始於程序,終於程序,國家由人民授權,程序正義,包括公開和透明,絕對是只達最低標;各項政策都不是零和遊戲,應該透過政策微調或相關配套,降低社會疑慮
* 學者警告:自由經濟示範區恐步服貿後塵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11811.shtml
....出席學者多持反對立場,擔心示範區規畫會擴大貧富差距,如果社會再因此財富分配更不均,恐怕又將引發一場像服貿協議的社會爭端。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今日放軟姿態並以堅定語氣向學者保證,會正面檢討,絕對會大幅度限縮示範區的適用範圍。
◆ 買雞、叫車、叫飲料 LINE一下就好
http://udn.com/NEWS/LIFE/LIF1/8611061.shtml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報導】2014.04.14
「兩隻雞,處理好再賴(LINE)你」!屏東一名賣土雞的洪姓婦人,最近退掉了承租的店面,改用LINE開拓客源,送雞宰殺並服務到家。有客戶還很驚訝:「原來用LINE就可以買到新鮮土雞。」
太陽花學運靠網路串連新世代,展現的力量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其實不止學生利用臉書、LINE等工具號召同好,很多個體戶行業,也開始靠LINE開拓市場,賣雞肉的、開計程車的、還有賣冷飲的,LINE早已成為行銷利器之一。
一名吳姓計程車司機只要載到不錯的客人,就會留下對方的LINE,「下回叫計程車,賴(LINE)我就好!」他說,與客戶用LINE連絡,好像彼此都比較信任,尤其是回國叫車接機,在國外就可以先「賴」(LINE)好,「比無線電還好用!」
前陣子林姓男子一家人到中國大陸旅遊,回國前雙方就以line約好接機日期,林男原本還半信半疑,沒有想到回國時,吳姓計程車司機已在機場等候。司機還說,航班有沒有誤點,他都會事先查好,客人也覺得貼心。
一名在學校附近賣冷飲的劉姓業者也說,以前很多學生中午叫飲料外送,常常一送就是全班人手一杯,現在有了LINE,點飲料更方便了。
賣雞肉的洪姓婦人說,自從政府實施禁宰活禽後,店面生意一落千丈,她實在負擔不起房租,只好改以電話或網路連絡做生意,如果有人下單,她便會以line通知老顧客,號召到一定的數量再送雞宰殺。
客戶讚洪婦很先進。她說,LINE上做生意才剛開始,未必比以前好,但是少了房租壓力,時間也更自由,還可以兼差做別的,一樣可以增加收入。
不過網友也特別提醒,網路上有各種詐騙,歹徒會利用LINE佯裝好友,要求代收認證碼等,要利用LINE開拓市場之際,也要特別小心,避免被詐騙。
歐元區工業生產 拉喜砲(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3147.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4.04.15
在半成品與非耐久財生產帶動下,歐元區2月工業生產普遍上揚,是三個月來首見增長,符合經濟學家預期。
歐盟統計局14日公布,歐元區18國2月工業生產較上月增加0.2%,優於1月的表現持平。若與去年同期相比,2月工業生產躍增1.7%,高於路透訪調經濟學家預測的1.5%,也優於1月修正後的1.6%。
歐元區工業生產增加,可望讓歐洲央行(ECB)再度確信,今年經濟溫和成長可望實現。不過,消費者內需出現持續疲弱跡象,顯示通膨壓力仍弱。
※ 全文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希臘成功發債 計畫擴大規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5000072-260203
飽受債務危機所困的希臘,上周在相隔4年後重返債市,成功標售5年期公債,希臘因此信心大增,計畫未來擴大發債規模。外界認為由此反映希臘會繼續留在歐元區,也是歐債危機得到解決的重大象徵。
* 英薪資升幅 有望超越通膨率
http://www.chinatimes.cm/newspapers/20140415000067-260203
經歷6年實質薪資負成長的英國,將於周三公布最新平均薪資數據,市場預期薪資升幅可望超越通膨率,意味著英國的經濟復甦將跨越新的里程碑。
◆ 城市吸金力 北京第8、台北40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13120.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4.04.15
紐約和倫敦連續四度蟬聯全球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排行冠、亞軍寶座。北京挾著驚人吸金能力,超越首爾與新加坡,首度擠進前十名;台北今年維持在第40名。
管理顧問業者科爾尼(AT Kearney)依據城市發展、吸引與留住人才等26項指標,對全球84個城市的投資吸引力評比。北京由兩年前的第14名躍升第八。儘管北京空汙可能使人才與投資退怯,但科爾尼指出,除國際貿易外,北京國際學校數目、寬頻網路用戶、博物館都增加,是排名上升的原因。
科爾尼主管門多薩說:「企業景氣強旺,政治影響力舉足輕重,是促進城市發展的主因,北京即是典型的例子。北京排名還會提高。」
前十名還包括巴黎、東京、香港、洛杉磯、芝加哥、新加坡與華盛頓,布魯塞爾與首爾跌出前十名。北京、上海與廣州排名上升,反映中國經濟崛起。台北排名40,遠落後於首爾的第12名。
評比的指標還有飲食、政治參與程度、影響全球政治對話的程度。其他評比指標也包括企業景氣、人力資本、資訊交流與文化。
自科爾尼2008年推出全球投資吸引力排名以來,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孟買在60個城市的排名上升最多,這六年來攀升13名。布宜諾斯艾利斯以文化交流與人力資本受到推崇,孟買贏在資訊交流。相形下,泰國曼谷慘跌15名。台北則比六年前的34名退步六名。
科爾尼也首度選出未來10到20年,地位可能提升的城市。雅加達排名第一,因為年輕的勞力吸引外資進駐。馬尼拉與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分據二、三名。
※ 相關報導:
* 臉書發電子貨幣 攻行動支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3149.shtml
臉書(Facebook)不安於僅僅提供社交平台,即將跨足金融業,提供匯款與電子貨幣服務,加入行動支付平台這個網站競逐的新戰場。
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臉書數周內即可獲得愛爾蘭監管當局批准,提供用戶把錢存入臉書進行支付和匯款的服務。
* 所得資料 四大管道取得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613021.shtml
今(2014)年5月報稅,不用再等紙本憑單了。財政部提醒,扣繳憑單無紙化已經全面實施,除非事先向扣繳單位要求填發,否則,包括薪資、利息或股利憑單等所得資料,需自行向稅捐機關查調或上網查詢。
※ 快去申辦「自然人憑證」(http://moica.nat.gov.tw/) 或「金融憑證」(http://itax.twca.com.tw/) 吧!
歐洲議會通過:銀行倒閉…債權人攤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552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4.04.16
歐洲議會15日完成歐元上路以來最大的歐盟金融體系整頓,通過法案將銀行倒閉的風險與成本降至最低。未來歐盟地區銀行的無擔保優先債券持有人可能被迫在政府出手挽救銀行前先承擔損失,以防像雷曼兄弟倒閉後的一連串銀行紓困重演。
歐洲議會15日通過法案,要求銀行倒閉後,在動用由產業提供融資的解決基金與其他防護網之前,8%的債務可一筆勾銷。這些規定須待歐盟28國政府通過。
歐盟金融服務委員巴尼耶說:「關於銀行倒閉該由誰承擔衝擊,歐盟正在制定全球最清楚、最嚴格的規定。我們的原則是保護納稅人,藉由公共擔保機制履行對存款人的承諾。」
歐盟各國政府在2008年10月至2012年底共出資5,920億歐元(8,180 億美元)挽救陷入危機的銀行,但如今做法已經改變。
荷蘭去年將SNS Reaal銀行國有化時,並未要求無擔保優先債券持有人承擔損失,而在賽普勒斯紓困案中,這類債權人卻成為減記的對象。
德國財長蕭伯樂表示,「銀行復原與解決方針」(BRRD)中所設的減記規則,是「確保由銀行業而非納稅人埋單的最佳工具」。
除BRRD外,歐洲議會同日正在表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法案,強化金融產業並加強規範,以防再拿納稅人的錢紓困。
歐洲議會已批准為歐元區銀行設置單一解決機制(SRM)的立法,象徵建立銀行聯盟的最後一步。
這個機制將在八年內向銀行業收取550億歐元的基金,用來挽救或關閉銀行。
※ 相關報導:
* 大到不能倒銀行 放款更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5527.shtml
全球銀行業主管機關15日修改銀行曝險部位的相關規定,希望把所謂「大到不能倒」銀行拖累同業的風險降到最低。
* 美通膨溫和升溫 Fed鬆口氣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15421.shtml
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溫和攀升,舒緩聯準會(Fed)對通膨過低的疑慮,美國建商信心指數增幅不如預期,意味房市走出寒冬的復甦之路崎嶇不平。
* 世界第一 陸外匯存底逼近4兆美元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15583.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15)日公布,截至3月底外匯存底為3.95兆美元,蟬聯世界第一;據稱,全球至少有40家央行將人民幣列為外匯存底,其中包括我國中央銀行。
* Q1新增人民幣存款 少了7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15451.shtml
大陸首季新增人民幣存款短少1.39兆元(約新台幣7兆元),專家認為元兇出在類餘額寶等網路金融商品「吸血」情況高於預期,應合理解決新的金融風險及監管需求。....央視首席新聞評論員鈕文新曾把餘額寶比喻為「銀行的寄生蟲、吸血鬼」。
* 大陸房產泡沫化潛藏的危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15471.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4.16
....房地產業一直是大陸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的資料顯示,房地產業占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占政府收入的3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3%。房地產如此重要,如果出現停滯或衰退,又沒有其他的產業足可替代其地位,勢將拖累經濟成長動能,並進一步對地方財政、稅收、就業等產生一定的壓力,造成的連鎖效應不可小覷。
◆ 去年製造業獲利回升 民間投資冷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15635.shtml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2014.04.16
經濟部統計處昨天公布製造業上市櫃公司去年財務成績,總營收規模廿二點二五兆元,較前年略下滑,但獲利能力上升,營業利益率百分之四點五,創三年新高,代表製造業每一百元收入,可賺四點五元。
統計處表示,相關企業二O一一、二O一二年營業利益率分別是百分之三點五、百分之三點二,去年已回升;但攸關投資的固定資產投資表現卻「溜滑梯」,去年總計一點一六兆元,年減百分之五點三,雖已較前年衰退百分之十四點五縮小,逾半卻集中電子零組件業。經濟部官員坦言,民間投資動能不足,是未來產業發展隱憂。
好消息是,整體研發經費連續五年上升,去年已逼近五千億元。按投入規模排名,前五名依序是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緯創和宏達電。其中,台積電研發支出近五百億元居冠,更是連四年二位數成長;就研發經費占營收比例則是聯發科居首,將近兩成。
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營收減少,營業利益率卻上升。經濟部官員說,主因是智慧手持裝置需求暢旺,半導體拉抬電子零組件獲利率成長一倍到百分之八點九;此外,DRAM、面板業因成本控管,也由虧轉盈。
財經專家楊家彥指出,民間投資冷已不是近一、兩年才發生,目前都過度集中在資本密集產業,如半導體的台積電、面板產業等,主因新興產業創業環境不理想。他說,企業不是沒錢投資,而是「太多快錢(easy money)可賺,誰又願意投資賺辛苦錢」?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研發熱、投資冷 如何提升競爭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15641.shtml
....廠商不願擴廠、買新設備,固然和全球景氣復甦相關,但縱使去年企業營利率增加、為三年新高,事實卻是「嚴控成本」所致,面板就是一例。說穿了,競爭力天天掛嘴邊,還是脫離不了「cost down」的舊思維。
* 虛列海外收益 去年GDP負變正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71129
台灣經濟年年成長,但民眾卻幾近無感,實質薪資也長期停滯,學者表示,國內經濟成長數據虛列超過五千億元的企業海外收益,以致產業空洞、就業機會萎縮的真相被掩蓋,去年台灣認列一九三億美元(合新台幣五八三四億元),若扣除這些未在台灣產生就業效益的部份,實際的國內生產毛額應是負成長。
....「海外生產比重過高,加上企業收益匯回比率又低,使得台灣GDP失真的情況,比起其他國家嚴重許多!」邱俊榮指出,台灣海外生產比重早已過五十%,國內企業在海外生產,雖然為業者帶來利潤,但主要僱用的是境外勞工,而非本國人,換言之,當「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不斷攀升,會讓經濟成長果實,難以平均被國人分享。
◆ 博客來訂書 香港7-ELEVEN取貨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771212
自由 2014-04-16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統一超商(2912)轉投資的博客來網路書店昨日宣布與香港7-ELEVEN合作,啟動「博客來訂書、香港7-ELEVEN門市取貨」服務,該策略也讓博客來將躍居香港最大網路書店。
博客來為兩岸三地最早成立的網路書店,目前網站販售超過25萬種繁體、簡體、外文、雜誌等書目,書籍多達150萬冊,與香港7-ELEVEN合作,是博客來首次將「到店取貨服務」延伸至海外地區。
博客來表示,在集團旗下7-ELEVEN、大智通文化物流等資源挹注下,目前博客來購書消費者,高達9成會選擇使用7-ELEVEN門市取貨服務。
過去台灣中文新書在香港正式上架至少需要2週至1個月時間不等,但未來新書在博客來上架後,消費者只要在週一至週五時間,於當天中午前完成結帳與付款,最快隔天下午6點後,訂購商品就會抵達指定香港7-ELEVEN門市,消費者可憑取貨簡訊取貨。
台北買房 世界第一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7000020-260202
工商時報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7日
內政部首次改以實價登錄及財稅資料計算購屋負擔,結果昨(16)日出爐;台北市為15.01倍,在未納入大陸城市評比,以美國顧問業者Demographia調查資料統計,北市房價所得比排名列全球都市第一高、高於香港,新北市則排名全球第三。
營建署昨天公布去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首次採用實價登錄成交價,財政部500多萬戶報稅資料,並參考主計總處家庭收支及員工薪資調查,採全國及各縣市中位數統計推估,較過去採用問卷調查更貼近實況。
調查結果,全國貸款負擔率為35.36%,房價所得比為8.37倍,持續屬負擔能力略低程度。不過台北市貸款負擔率為63.37%,房價所得比15.01倍,意味須15年不吃喝才能買得起房子。至於,新北市貸款負擔率為53.51%,房價所得比為12.67倍。
計畫主持人、德明財經科大副教授花敬群表示,採用官方資料計算房價所得比為國際慣用方式,若將這次資料套用在美國顧問業者Demographia針對歐美亞洲大都會調查,北市名列世界第一高,香港第二,新北市也名列第三,第四是溫哥華10.3倍,第五是舊金山的9.2倍,北市位亞洲四小龍第一,遠比南韓首爾6倍高出甚多。
本季調查全國中位數房價較上季降低6.84%,花敬群說,只能說全國購屋中間數往便宜價位移動,不意味房價的漲跌趨勢。其中,調查結果北市中位數房價為1,430萬元,新北市為900萬元。
以家庭月所得6萬元為例,在當前利率水準,約可合理負擔總價500萬元以下住宅,包括台南、高雄、基隆等14縣市,台中市與桃園縣在520萬元以下,雙北市與新竹縣市家庭月所得須超過6萬元,才能合理負擔購屋需求。
※ 相關報導:
* 社評-大陸GDP破7.5 焉知非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7001059-260310
....經濟學家普遍存在共識,即房地產泡沫是大陸經濟當下最大的風險,也是日本等其他經濟體過去發生危機的來源。從防範風險的角度來說,大陸經濟放緩是有利的,體現了決策者對泡沫強有力的壓制,也許可以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總之,GDP跌破7.5﹪再一次證明,大陸已經離開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一個中速或中高速的時期,經濟發展模式將開始全面轉變。在這個新的階段,大陸當局對風險的防控水準,遠比微小的成長速度更重要。
* 大陸貨幣政策 轉向「微寬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17858.shtml
在今年第1季總體經濟數據公布後,大陸隨即採取「微寬鬆」貨幣政策因應,將調降農村商銀存款準備金率。這項措施顯示大陸為「穩增長」,繼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之後,也將開始引導市場利率下調,「雙率雙降」政策成形。
* 消費稅效應 日銀7月擬擴大寬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7707.shtml
日經新聞報導,受調漲消費稅衝擊,日本政府可能下修經濟評估,為近一年半來首見。市場預期,央行7月將擴大寬鬆貨幣,加碼收購長期公債與民間資產。
* 擔心存款被通膨吃掉 日主婦轉向炒匯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17709.shtml
日本銀行(央行)成功刺激通膨,正改變日本主婦管理儲蓄的方式,希望利用高風險的外匯交易提高收益,避免老本被日漸上升的通膨侵蝕。
* 美工業生產報喜 製造業旺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17696.shtml
美國3月工業生產優於預期,顯示製造業持續復甦,3月新屋開工雖連續第二個月增長,但更廣泛的趨勢顯示,房市依然疲軟不振。
* 財報不如預期 Google股價重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18568.shtml
Google上季營運費用激升侵蝕獲利,營收也不如預期,行動行銷策略尤其令投資人感到不耐,盤後股價最深重挫達6.4%。...Google的用戶正穩定從桌上型電腦或平板移轉到智慧手機,但公司對行動裝置每次點擊廣告收取的費用較少,雖然廣告客戶的採購量比去年同季升高26%,每件廣告的平均價格卻下降9%。而且,採購量的增幅也低於華爾街預估的29%。
◆ 玉山金+PayPal 拚全球金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7000697-260110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7日
三管齊下,玉山銀全力搶攻第三方支付商機,繼與本土業者歐付寶合作線上儲值、與支付寶合作雙向收付後,昨日再與全球最大線上支付業者PayPal合作,成為獨家提供PayPal台灣商家提款服務的國內銀行。
玉山銀總經理黃男州表示,PayPal是全球線上收款及付款服務的領導者,雙方合作後,買賣家可更簡單地跨國線上購物,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台灣電子商務服務競爭力,並將玉山銀的跨境金流服務觸角往全球伸展。
相較於國內第三方支付剛起步,PayPal早在1998年就切入,包括華航等國內廠商,都接受PayPal付款。不過因使用上的限制,過去提現只限新台幣且曠日廢時。PayPal與玉山合作後,除提領時間縮短到最快3天後就可以入帳外,另也可選擇提領美元或新台幣,換匯並享3.5分優惠,另透過雙方介面整合,用戶可直接在玉山網銀查詢及提領PayPal餘額並總覽提領明細。
黃男州強調,成為PayPal在台獨家伙伴,除宣示玉山銀搶攻第三方支付企圖心外,也代表玉山銀主動研發創新金流,獲得國際業者肯定。
在此之前,玉山銀已分別與兩岸第三方支付業者歐付寶、支付寶結盟,搶先卡位兩岸間的第三方支付商機,如今再補足PayPal在歐美市場的優勢,整體布局已相當完整。
以歐付寶為例,玉山銀提供實名認證,民眾可選擇不同等級的認證方式作為線上儲值金額上限,其中以自然人憑證搭配身份證驗證,可達20萬元;其次是以信用卡號、銀行帳戶、行動電話搭配個人郵件信箱等。
支付寶方面,因玉山銀已可承作跨境雙向代收付業務,民眾未來上淘寶或天貓購物,就可以網路或實體ATM結帳,除交易手續費較信用卡低,降低交易成本,另透過玉山銀金流,亦可保障消費者交易安全。
◆ 經濟結構大調整 QE不是萬靈丹(節錄)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20178.shtml
....先思考一個讓幾乎所有經濟學家也許答不上來的問題:為什麼幾年來(至少從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各國競相採取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都未能如預期般明顯地拉動起需求,以至於他們期待的物價指標不但不見上升反而有通縮之虞,與此同時,呈現的卻是幾乎所有資產價格的飆升,讓人擔心其中是否存在著巨大泡沫?
中國大陸剛公布的指標最能說明相關的問題。CPI上升,PPI卻持續25個月負增長;與此同時,還要看到相當一段期間房價也大幅上升,直到最近,才有部分城市出現微降。CPI與PPI的方向背離,分道揚鑣,已遠超過一般經濟周期應有的情況。然則又如何解讀?
關鍵或許就在於一些前所未見的結構性因素,使得總需求疲弱到就算是用盡了傳統的擴張性政策也拉不起來的地步,因此PPI持續下降,發達國家則是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卻欲振乏力。但另一方面,過度擴張的經濟政策尤其是幾乎無止境的量寬政策,釋放出來的巨大購買力卻反映到CPI的上漲之上。我們因而有必要把需求區分為「實需求」(實質需求)與「虛需求」(名目需求)兩種概念。實需求疲弱無力,所以PPI升不起來,以致受量寬政策鼓吹起來的虛需求的巨大購買力祇能造成CPI(在中國)及資產價格的飆漲(幾乎所有國家)。
遺憾的是,眾多國家的決策部門眼盯著就業及CPI一再未有起色,也就一再地採取包括量寬在內的強大刺激政策,使問題更加深重。
那麼,實需求疲弱難振的長期性與結構性因素又有哪些?最主要的有兩個,一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源頭又有兩個,即長期以來的全球化與2008年9月金融海嘯之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抑低了整個社會的平均消費傾向。這些年來,普遍發生在各國的「1% vs 99%」的社會抗爭或「占領華爾街」運動,即是此一結構性問題的折射。
再一個是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的國家已進入或正進入老齡化社會,從而普遍弱化了消費需求。....其實無需鄧特的理論分析,從上世紀二戰之後,美國、日本、四小龍及中國大陸的繁榮軌跡就可以清楚看出一個國家青壯化與需求及增長之間的密切關聯了。而今,所有以上地區再加上歐洲卻都已面臨到鄧特所謂的「人口懸崖」了,又能如何期待需求動力自何而來?
貧富收入問題及人口老化問題傳統上更多地是屬於社會學範疇而不是經濟學範疇,多為經濟學家所忽略。但這些問題所導致的總需求不足問題,卻又非當今經濟學家所熟悉擅長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所能改善解決,甚至於一再迷信量寬政策的結果,祇會治絲益棼,造成愈來愈大的資產或金融泡沫。
※ 全文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Fed暗示 維持寬鬆好一陣子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0118.shtml
聯準會(Fed)主席葉倫說,通膨低迷不振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威脅,比物價上漲還大,強調Fed仍會維持貨幣寬鬆一段時間。葉倫16日發表演說時,小心翼翼不預測升息時機,反而強調利率決策將取決於勞動市場的好轉程度、以及通膨漲至Fed 2%目標的速度。
* 美擬迫俄退出金融市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0122.shtml
在烏克蘭危機加深之際,東西方強權17日在日內瓦舉行四方會談。一般預料,若會談無法取得顯著進展,美國最快18日宣布擴大制裁俄羅斯,最嚴厲的手段包括強迫俄國退出全球金融市場。
* 長三角房企 又爆破產危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20046.shtml
繼浙江寧波的興潤置業公司破產不到一個月,長三角又有一家房企陷入破產危機。浙江海寧知名房企立德房地產公司未能如期償還多筆民間借款,多名債主已將其告上法庭,恐面臨破產,大陸房企破產潮有擴散的跡象。
◆ IMD院長杜道明:台灣要衝服務業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2021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2014.04.18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院長杜道明(Doninique Turpin)昨(17)日表示,台灣經濟要擺脫困境,必須在企業家精神等既有優勢,以及利用中國大陸市場的基礎上,強化創新能力與全球化視野,以提升價值,並擴大發展服務業,擺脫過分依賴科技的產業結構。
杜道明是應工商協進會邀請,來台針對國際競爭力發表演講,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說,他與台灣接觸長達10年至15年,發現很多台灣企業只注重短期利益,不看重長期發展。
他認為,企業發展是長期的事,景氣不好更應擴大投資,提升員工視野,找出創新服務或產品,才能提升獲利。
他說,創新不只是產品,更重要是商業模式或整個流程的創新。例如墨西哥發明的兒童職場體驗館(Kidzania),讓小朋友真正體驗大人的各種職業設施,有50多個與真實社會完全相同的機構,在日本、中東與東南亞等地受到歡迎。
而巴西的Havaianas海灘拖鞋銷售額可以賣到20億美元,雖然是簡單的產品,但單價卻很高,墨西哥與巴西都能找出創新商業模式,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到。
他說,台灣缺乏全球化視野,阻礙創新之路。他的小孩在瑞士學劍道,瑞士有法、德、義與及羅曼語等四種官方語言,每個人至少會說兩種語言,但教練教劍道時是用英語上課,就可看出瑞士全球化的程度很深。
他說,瑞士雀巢公司主管印度市場的是巴西人,至於為何不用了解本地市場的印度人,雀巢的看法是,「僱用外國人,才能帶入新的創意」;現在雀巢已是印度速食麵第一大品牌。
台灣的統一集團在速食麵市場做很大,但全球化視野不夠,限制其發展,台灣企業可以引進國外管理人才,開啟國際視野,有助做到全球市場生意。
另外,台灣強調個人電腦製造業,未來可以改走服務業,例如香港半島酒店往歐洲發展,新加坡的銀行也在全球設點,但在歐洲卻看不到台灣的銀行或旅館,台灣沒理由不往服務業發展。他指出,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受到嚴厲競爭,要解決困境,就要發展創新經營模式。
※ 相關報導:
* 金融電子商務 6月底前全面鬆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8001181-260202
迎戰電子金融時代,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17)日表示,已委由金融總會評估,未來銀行、證券、保險等如何運用電子商務及網路化時代,預計6月底前會完成檢討及確定應鬆綁的法規。
....針對如何因應金融服務數位化、電子化,曾銘宗說,未來銀行對IT數位能力的強化非常重要,共有三大方向,第一是透過銀行IT數位互動平台的服務,要很friendly(友善);第二是要有人24小時支應、關注與客戶互動的情況。
至於第三點則是要非常重視社群反應,以前銀行是靠品牌拓展業務,未來可能是網友說好就好,銀行拓展業務可能要靠社群、個人通訊系統資訊相傳,曾銘宗說,這些趨勢對金融產品行銷衝擊很大,型態也會有很大變化。
* 行動銀行 亞洲偏鄉大崛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0155.shtml
亞洲是行動電話最普及的地區,加上有許多偏遠地區缺乏銀行服務,造就了新一代行動銀行服務發展的有利條件,也將促成亞洲消費習慣的大改變。
CNBC報導,推動這股趨勢的亞洲消費者,通常比歐美消費者年輕、較都市化、較樂於接受科技,流行文化也鼓勵使用行動電話;另一原因是新興市場缺少可靠的網際網路基礎建設,迫使消費者直接升級使用手機。
* 限量喬丹鞋 網路少年的「飆股」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20157.shtml
無論在飯店宴會廳或高中體育館,不時可見到十幾歲孩子肩上掛著球鞋、口袋裡滿是現金,互相喊價並交易著手中商品。歡迎來到網路新世代交易所,在這裡限量版Air Jordan就是藍籌股。
....在邁阿密等大城主辦或贊助這類聚會的SoleXChange公司創辦人迪奧力歐說,這類似動漫圈的狂熱。「我認為收集球鞋的現象將永遠存在,因為每雙球鞋都有不同的故事。」
NPD首席產業分析師柯恩說:「轉賣籃球鞋已成流行熱潮。無人監督這類買賣,讓這看來像地下交易,卻又完全合法。令人興奮的是這的確是種實質收入。」
◆ 房地合一課稅 憲法有據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20246.shtml
【聯合報╱尤祖勛/公(宜蘭市)】2014.04.18
報載,財政部長張盛和及央行總裁彭淮南對房地稅合一抱持保守之態度,甚至直指有「憲法上的問題」,主要的理由係認為房地合一課稅,牽涉中央及地方財政問題若強硬推動,恐與憲法衝突。這說法有邏輯上基本謬誤。
憲法第一○七條明文指出:「國稅與省、縣稅之劃分」由中央立法並執行…。財政收支劃分法則更進一步明確授權,中央及地方稅收之依據。
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二七七號解釋,更擺明了說:「中央應就劃歸地方之稅課,依財政收支劃分法前開規定,制定地方稅法通則…」該解釋所提及之地方稅法通則,早於九十一年公告實施,部長所言房地合一課稅牽涉中央及地方財政問題,並涉及憲法修正,應不是問題。
請財政部儘速立法,並落實房地合一課稅的可能性,以杜現階段房地合一因土地稅制之稅基偏低、稅率彈性不符實際,孵育投資客投機炒作空間。
委瑞內拉購物中心 沒貨可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2625.shtml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法新社加拉加斯18日電】2014.04.19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19日上任滿一年,通膨等問題變本加厲。原本就已很難在超市中找到牛奶、衛生紙等基本物資的委內瑞拉民眾,如今在購物中心的家電商店櫥窗或是服飾店的衣架上,同樣也找不到東西可買。
自從委內瑞拉政府對利潤、租金與外匯強行設限後,當地的購物中心已漸漸遭到遺棄。
即使社會主義傾向的政府經常轟擊資本主義與消費心態,盛產石油的委內瑞拉民眾仍然熱愛購物。但是,很多購物中心內的商店如今都停止營業,依舊開門的商店也幾乎沒有東西可賣。
委內瑞拉購物中心商會會長伊特里亞哥說:「購物中心就像國家的櫥窗,來到我們國家的訪客都會發現,自2013年到現在,這個行業已經衰敗,陷入混亂。」
伊特里亞哥警告,購物中心產業提供58.6萬個就業機會,該行業如果崩潰,對通貨膨脹高達57%、成長有氣無力的委內瑞拉經濟,將是一大重擊。
食品與基本物資短缺在委內瑞拉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購物中心一向都保持繁忙,消費者仍能採購滿滿的其他用品,甚至知名的國際品牌與奢侈品。
激劇的改變出現於去年11月,當時民粹派的總統馬杜洛採取嚴格進口管制措施,下令家電到鞋子等各種商品價格必須降價,有些降幅甚至高達七成。
在配合這場「經濟戰爭」的同時,政府並推行所謂的「公平價格法」,限制商人的利潤率不得超過30%。
Zara服飾店的經理說:「商品大打折扣後,我們很快就沒有東西可賣,我們已經賣掉最後一件衣服,新品不知何時能到貨。」
然而,委內瑞拉的多數消費用品來自進口,在政府嚴格控制外匯的情況下,美元等強勢貨幣很難取得,重新補貨更是談何容易。
更加複雜的是,委內瑞拉實施三種官方匯率,美元的匯價可以從1美元兌6.3波利瓦到兌將近50波利瓦不等,而4月中的黑市匯率更飆到1美元兌60波利瓦以上。
※ 相關報導:
* 義大利千萬低收入者 減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2621.shtml
義大利總理倫齊18日實現兩個月前就任時的承諾,宣布1000萬低所得民眾減稅,希望藉此提高家庭支出,協助走出長達兩年的衰退困局。
* 西班牙青年湧入倫敦 找「錢」途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2618.shtml
愈來愈多西班牙青年不堪國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受工作遠景吸引,或為了學英文,而過海湧入倫敦,但他們跳出原有困境,經常又陷入一堆新難題。
....和東歐人不同,西班牙年輕人前往英國,大多不是長住,而是看上英國比較好的遠景,等國內光景好轉就回家。
* 日調漲消費稅 沒傷到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2153.shtml
路透調查顯示,日本當局調漲消費稅後,企業安度初期衝擊,銷售維持穩定,定價也未受太大損害,意味目前看來增稅並未拖累經濟。
這個「安倍經濟學」的好消息也支撐日本央行的觀點,也就是30日決策會後應不須進一步寬鬆貨幣,以減緩增稅衝擊。當局本月1日起調漲消費稅率,從5%升至8%,以抑制債務。
* 全球化排名 北京暴衝進第8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9000968-260309
中國大陸最「全球化」的城市在哪裡?《2014全球化城市指數》顯示,北京衝進第8名,被稱為「非比尋常」,而台北逐年衰退,已落到第40名,還被特別點出警訊:「人才已從台北移民到上海」。
* 長三角房企 又爆破產危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20046.shtml
繼浙江寧波的興潤置業公司破產不到一個月,長三角又有一家房企陷入破產危機。浙江海寧知名房企立德房地產公司未能如期償還多筆民間借款,多名債主已將其告上法庭,恐面臨破產,大陸房企破產潮有擴散的跡象。
* 新聞分析-人行才是真大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9000078-260203
中國大媽力抗華爾街的新聞此前曾成為笑話,畢竟,中國大媽再怎麼搶金,也難敵華爾街投行的拋售。不過,中國對國際黃金市場的影響很可能是真的,只是搶金的不是大媽,而是中國人民銀行。
◆ 我去年三角貿易 突破5成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22295.shtml
【聯合報╱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2014.04.19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率,去年再創新高,三角貿易淨收入去年達一九三億美元,較前年增加廿億美元,但換算為實質所得時,卻較前年衰退百分之○點一。主計總處表示,三角貿易實質收入減少,主要是去年廠商的代工毛利增加所致,未來變化仍需再觀察。
日前某媒體報導,去年度國民生產毛額(GDP)四八九三億美元,扣除一九三億美元三角貿易淨收入後,跟前年GDP相比應為衰退。該媒體指控政府虛增海外收益,美化經濟成長率。
對此,主計總處澄清,台灣GDP去年扣除掉三角貿易淨收入後,國內其他生產活動所創造附加價值仍增加一百廿億美元。不過,主計總處坦言,三角貿易排除代工價格因素後,實質淨收入去年的確出現小幅衰退。
經濟部官員表示,去年台灣外銷訂單金額,僅比前年成長百分之○點四四,多少反映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生產模式,因全球經濟走緩也成長停滯。
官員分析,台商在海外的員工薪資、原物料價格與設備折舊,都會影響三角貿易淨收入。中國大陸生產成本大幅上漲,直接影響台商在大陸生產。
以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為例,經濟部統計去年營收衰退百分之一點八,主要是筆電、手機出貨量減少,儘管三角貿易淨收入停滯;但台商「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率,去年仍然向上攀升,已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一點四九。
三角貿易產品組合當中,面板去年改變最大,去年起大陸積極扶植當地面板產業,台灣對大陸的面板出口減少,三角貿易部分,以往僅認列後段模組廠的毛利,八.五代廠開始投產後,前段毛利也開始認列,導致三角貿易名目收入明顯增加。
可喜的是,去年三角貿易毛利率明顯成長,主計總處估算去年毛利率百分之五點四,比前年百分之四點八提升;經濟部日前公布上市櫃公司獲利也顯示,電子零組件利益率上升,以面板、DRAM改善情況最明顯。
※ 相關報導:
* 經部嚴審 退件率達37%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22160.shtml
服貿爭議引發各界質疑政府審查陸資不夠嚴謹,經濟部投審會昨(18)日說明,陸資審查不僅有事前審查,更有事後追蹤;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299件陸資來台投資案遭審查駁回、退件,占整體陸資申請案近37%。
* 網路「駭」不完 掀資安保險熱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2062.shtml
網路攻擊事件頻傳,保險業者看準快速成長的商機,紛紛推出資訊網路保險,爭搶企業與家庭用戶,傳統業者與新創公司都加入戰局。
財經新聞網CNBC報導,這波新的保險趨勢凸顯網路世界的蓬勃發展與複雜性,保險業者已開始比照房貸戶所用的信用績分,也建立資安評分系統,評估可承保的範圍。
克魯曼專欄/拚環保 可以兼顧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3643.shtml
【經濟日報╱編譯陳世欽】2014.04.20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最近開始公布最新的評估報告,內容令人擔心。我們仍然逐步迎向災難,政策未有大幅改變。
然而報告的部分內容卻也令人振奮。簡言之,是它對緩解問題所涉經濟層面的評估。這份報告呼籲以有力措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又說,如此對經濟產生的衝擊其實很小。事實上,即使以最具企圖心的目標而言,經濟成長因而減緩的幅度預估平均每年約僅0.06%。
如此樂觀的根據是什麼?很大程度上反映許多人渾然不覺的科技革命,以及再生能源成本近年來大幅降低的趨勢,尤其是太陽能。
在說明這場革命前,容我解釋經濟成長與環境之間的整體關係。更多國內生產毛額(GDP)往往意味更多的汙染。導致中國大陸成為舉世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原因是什麼?爆炸性的經濟成長。然而其他因素不必然等重。成長與汙染之間的關係不必然對等。
左右兩派經常未能明白這個道理。環保人士經常說,我們拯救地球的先決條件是,放棄不斷追求經濟成長的堅持。右派則說,任何限制汙染的企圖將對經濟成長產生嚴重衝擊。問題是,創造更多財富之餘,我們同時可以降低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衝擊。
必須說明,每當環境課題浮上檯面時,提倡自由市場的人士似乎總是失去信心。他們經常說,市場的神奇力量足以克服一切障礙,民間企業的彈性與創新能力足以輕易應付各種造成限制的因素,例如土地或礦產的不足。然而,一旦提到對市場友善的環境措施可行性,例如碳稅或有關碳排放的總量管制交易制度,他們又會說,民間企業無力應付,因為成本必定驚人。
有關氣候變遷所涉經濟問題的合理立場是,與其他事物相同:如果我們為企業與個人賦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誘因,他們一定會有回應。它的形式會是如何?直到幾年前,最理想的猜測是,它會在許多方面同時展開,涉及更好的隔絕技術、燃料效率更高的汽車與增加核電的使用等。
許多人並未認真考慮的是再生能源。總量管制許或許可為風力與太陽能創造更多空間,然而這些來源的終極重要性究竟如何?我必須承認,我也懷疑。坦白說,我認為,所謂風力與太陽能可扮演重要角色的說法,是一廂情願。
可是我錯了。
IPCC說,自從它2007年發表上一次的報告後,許多再生能源技術經證明已有相當的進展,成本也已降低。美國聯邦能源部願意展現更開放的積極態度。它去年發表的一項有關乾淨能源的報告題為「現在就革命」。這聽來有點誇張,然而如果你知道,太陽能板的價格2008年以來累計已經大降75%以上,這毫不誇張。
拜技術飛躍進展之賜,IPCC已經可將發電「去碳化」視為務實的目標,而由於火力發電廠是氣候問題的一大部分,這是現有的解方。
重點是,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在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
如此說來,氣候威脅已經解決?應該是。相關科學很札實;技術已經具備,經濟也比任何人預期的好很多。無知、偏見與既得利益是當前的阻礙。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兩岸金融發展 掌握兩個必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23677.shtml
....近來,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房價泡沫化的隱憂浮現,再加上影子銀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造成的金融風險,實在不容忽視其對台灣經濟穩定的影響。現在已經是主管機關好好討論兩岸金融發展與風險控管平衡性的時刻。對於這個複雜議題,我們提出「兩個必須論」供主管機官參考。第一個必須論是,台灣金融業必須順應客戶的金融需求變化,有需要赴大陸提供服務。根據經濟部公布2013年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例51%,大陸占海外生產比重在九成以上,台商、幹部與家屬自然在大陸有企業金融、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等需求,而金融是中介產業,其客戶在大陸有龐大金融需求,金融業者勢必需要赴大陸發展。
由於目前我國銀行業對大陸與香港的曝險額,已經高達3.5兆元台幣,因此第二個必須論是台灣整體與金融機構皆必須做好風險管理。由於台灣對大陸貿易與投資比重增高,而使台灣經濟發展會受到大陸風險的影響變大,因此從整體而言政府有必要設立台灣對大陸金融總曝險管理與相關風險監督機制;而個別金融機構亦須強化本身在兩岸金融與人民幣業務的風險管理,並且避免殺價競爭。
* 社論-大陸應「鬆口」協助台灣經濟走出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018-260202
....總的來說,我們所說的鬆口,不只是期盼大陸明確表達,現在就可幫助台灣加入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也希望大陸能在特定組織發言,表明支持或不反對台灣參與該組織協商對話,及成為會員體。這樣的表現,實頗具高度和胸懷。果能如此,則兩岸關係氛圍將煥然一新,且活力十足,使雙方經濟共同發展及相互融合早日實現。
◆ 打造軟實力 韓流PK酷日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623596.shtml
【經濟日報╱曾志成(商發院行銷與消費行為研究所研究員) 】2014.04.20
反服貿議題帶出台灣與南韓的國際競爭力比較。南韓與台灣都是高度貿易依存度國家,根據台經院資料,2011年南韓貿易依存度達88%,台灣則高達145%,而日本只有29%。
根據韓聯社今年4月發布的相關訊息,2013年南韓貿易依存度高達112.7%。南韓貿易依存度逐年攀升,出口擴張的努力有目共睹,目前躍升為世界第八貿易國,出口成為國家最重視議題,出口戰略成為國家整體戰略。
南韓除積極洽簽FTA,另一個協助出口擴張的力量也已形成,「韓流」已是南韓文創奇蹟與國家軟實力展現,更被視為消費財出口振興的一股力量。以「韓流」之名形成的展示會「Korea Brand & Entertainment Expo,KBEE」在倫敦舉辦時就掀起風潮,台上K POP歌手載歌載舞為南韓消費財展示商品加持,一鼓作氣促成買家採購動機,並吸引不少海外韓流迷捧場,助長展示會人氣。
根據南韓貿易協會(kita)對南韓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四分之三受訪企業認為,商品出口受益於「韓流」,對「韓流」真正有感。KBEE自2014年起將以北美為目標市場擴大為每年兩次。隨著「韓流」不斷演化,未來南韓政府計劃發布「全球韓流白皮書」,確立韓流與國家出口戰略連結,未來有機會看到更多韓流明星成為南韓中小企業出口商品共同宣傳代言人與品牌大使。
日本則於2010年啟動經濟產業省內的跨部門計畫「酷日本Cool Japan」,並於2014年邁向推動階段,比照南韓製造「韓流」的作法,成立專責推動機構(Cool Japan Fund,株式會社海外需要開拓支援機構),以官民一體集體作戰方式,進行日本印象宣傳(海外發信),海外市場開拓(市場獲得),最終要促成外國人來日觀光(內需貢獻)等,這就是「酷日本三階段戰略」。
有別於「韓流」戰略,「酷日本」祭出日本的強項產業(服務業)與商品出口連結,並以官民共同出資的創投平台,實驗以消費財為主軸的海外開拓創新商業模式,期能改造長久以來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僵化,導致出口價格無法下降的毛病。
比對日韓出口結構發現,都以中間財出口為主,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日韓中間財出口的海外角力賽逐漸白熱化。「韓流」與「酷日本」被視為日韓出口海外角力賽的另一種對決,特別是日本消費財出口在海外市場逐漸受到南韓威脅,必須要徹底改造,才能應付瞬息萬變的海外市場。
尤其在新興國家的市場區塊,日本商品的高價化戰略不受到當地消費者青睞,日本企業反應過慢的行銷戰略,市占率已逐漸衰退,被南韓企業侵蝕。
「韓流」與「酷日本」不只是消費財出口振興的戰略,也是「內需貢獻」的戰略。「韓流」帶來的觀光效益已經發酵,南韓觀光客人數於2012年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刮起「韓流朝聖」旋風,直接促進觀光業發展,間接帶動醫療服務產業(整形),外食產業(韓食),生技產業(美妝保養品),時尚產業(東大門)的內需產業發展。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行銷與消費行為研究所研究員)
※ 相關報導:
* 7年級生「農妝」3年翻25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804-260301
以有別目前台灣保養品市場上「醫美」訴求的北緯23.5,強調產品都是「來自土地的恩惠」,萃取台灣本土農產結合美容的天然保養成分,不添加任何化學色素、香精、酒精,反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殺出一條血路,3年翻25倍營收。
* MIT美麗經濟 創小資消費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794-260303
去年堪稱是台灣本土彩妝、保養品牌有史以來最百花齊放、競爭也最白熱化的一年,連以往專門代工的台灣業者,幾乎全都一股腦搶進這個尚未開發的處女戰場,主打「高效能、平價賣」,連外國旅客也見識到台灣品牌實力,成為來台狂掃的必BUY商品!
美妝保養品在台灣向來是熱門生意,每年創造數百億商機。知名美妝部落客Ada分析,台灣早期為國際美容廠商代工,長期下來累積不少專業的人才、技術,擁有國際級的研發與製造實力。
近年開始有業者看準這股商機,從過去幫歐美品牌大廠代工,轉為研發結合醫療美容等效果的自有品牌產品,有別於歐美進口化妝品和保養產品,台灣業者更能開發出適合東方人膚質及氣候的產品,更具利基。
法經濟學者:貧富不均更惡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25373.shtml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4.04.21
紐約時報報導,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著作「廿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在全球經濟學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揭穿當代資本主義的偽善面具,並預測工業國家的貧富不均情況將更加惡化,對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價值造成深沈且惡質的衝擊。
著名經濟學者米拉諾維奇稱此書為「經濟思想的分水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此書「將是今年、且可能是十年內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該書已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書中最震撼的觀點是,二次大戰後卅年間工業國家出現的貧富差距縮小,只是一段「反彈波」,之後又再度擴大,未來更將持續惡化。
皮凱提研究工業國家幾世紀來的財富累積及經濟成長統計數據,顯示由資本所創造的所得成長率,是經濟成長率的好幾倍,亦即所得流向工資的比率持續縮小,而且工資成長率鮮少超過經濟成長率。尤其當人口及經濟增長速度減緩時,貧富差距便急速擴大。
書中指出,二戰後貧富差距一度縮小,是因經過一戰、經濟大恐慌及二戰,嚴重摧毀私人資本累積。二戰後由於人口及經濟增長異常快速,加上提高富人稅賦,皆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但之後又回歸到傳統的型態,即資本的年報酬率達到百分之四或五,而經濟年成長率僅百分之一點五左右,因此貧富差距又告擴大。
他指出,「資本報酬率可能永遠超過經濟成長率;人類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如此,而且有理由相信未來仍將如此。」
他認為貧富不均本身並非不能接受,但前提是必須能激發個人創新及創造財富,再配合累進稅率及其他措施,而使整個社會生活更加富裕。
他也強調,民主並不只是「一人一票」,而是對機會平等的承諾。他指出,「當所得極度不均,從而使政治影響力及取得知識與資訊的能力極度不平等時,民主制度便很難運作」。
皮凱提的政策觀點包括:對實質財富(扣除負債)全面課徵累進稅;但稅金不應交予無效率的政府,而應重分配給資本較少的人。他說,淨財富是比淨所得更好的課稅指標;「我建議對僅擁有小額財富者,財產稅率應降低一半,或四分之三。」
※ 相關報導:
* 胡潤富豪榜 15年27人貪財入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1000725-260301
胡潤百富榜發布第15屆《中國富豪特別報告》,但這個排行榜幾乎成了殺豬榜,許多上榜的富豪都因貪汙賄賂等罪,被捕入獄。累計15年來,共有27名上榜富豪被捕,大部分年齡介於40到49歲之間,主要犯罪項目為貪汙賄賂、侵犯財產、妨礙公司管理等白領經濟型犯罪。
◆ 社評-轉型升級是台商唯一選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1000861-260310
旺報 本報訊 2014年04月21日
全球最大運動鞋代工廠、台灣「寶成集團」旗下東莞裕元鞋廠日前爆發3萬人大罷工,抗議廠方20多年來未依法繳交足額的社會保險金,嚴重影響員工退休權益。
事實上,這只是大陸近年罷工潮的冰山一角,光是3月,全球零售業龍頭沃爾瑪、電腦大廠IBM、三星鋰電池公司的供應商Shanmukang,都發生員工抗議事件,要求就社會保險給付進行協商。
一波波的罷工潮反映出,大陸勞工維權意識不斷覺醒,廠商無法再將勞工當成壓縮成本的犧牲品。據香港勞權團體中國勞工通訊調查,今年以來大陸爆發的勞工抗議及罷工事件增加近1/3,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增幅,光3月就有119起。該社指出,大陸官方並無針對勞工抗議及罷工事件發布確切統計,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包括企業裁減成本,以及在大陸經濟成長速度減緩之下,國外企業重組在大陸業務或撤退。
造成勞工權益意識抬頭的原因,還包括大陸提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減少的趨勢下,勞工更勇於捍衛自身權益。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統計,過去2年,大陸合法年齡勞工銳減近600萬人至9.2億人。
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也造成勞工情緒躁動。據《2012年胡潤百富榜》調查,大陸前1000富豪的總財富為5.4兆元人民幣,雖較2011年下跌9%,但幾乎是2008年的兩倍。然而,截至2012年,大陸農民工人數為2.63億,若將5.4兆元的財富均攤至每位農民工,每人可得2.05萬元,接近農民工一整年的平均收入2.5萬元。
這也是不少人對資本主義及全球化詬病之處。馬克思《資本論》提到,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必會產生剩餘價值,也就是資本對勞工的剝削。換句話說,一個產品的價格中,勞動價值只占一小部分,絕大多數利潤被資方拿走。也因為有剩餘價值的存在,使得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已非鄧小平當年所說的「先讓一部分的人富起來」。
諷刺的是,以共產主義立國的大陸,改革開放後卻快速的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為了養家糊口被迫接受低薪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正如馬克思理論所言,勞工沒有生產工具,於是被剝削是不可避免的。但國民所得隨經濟發展不斷提高,勞工不可能永遠只當生產線上的一個螺絲釘,他們逐漸懂得捍衛自身權益,要求更多的保障,但廠商的心態還停留在如何壓縮成本的階段,可預期的,未來勞資衝突會越演越烈。
有些台商將工廠搬至內陸,或是東南亞國家,以逃避工資上漲和罷工帶來的壓力。這種「駝鳥埋沙」式的逃避心態,只是將問題爆發的時間延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例如,許多東莞台商為了更低廉的勞動力,而將工廠遷徙至柬埔寨。但事實上,他們在柬埔寨的利潤與東莞相差無幾,一方面是柬埔寨的生產效率較低,加上本地沒有原材料和輔助材料的生產企業,廠商所需材料都要海陸運輸過去,成本因此增加。
另一方面,東南亞罷工情形和大陸相比不遑多讓。去年一整年,柬埔寨的紡織業工人發起上百起罷工行動,為該國罷工次數最多的一年。在柬埔寨反對黨的號召下,罷工浪潮持續到今年,1月3日在首都金邊附近的工業區,還爆發警方與示威勞工的流血衝突。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轉型升級是台商無法逃避的選擇,一昧倚靠低廉勞動力來壓縮成本的經營模式,如今在大陸面臨嚴峻考驗,未來在東南亞國家一樣逃不掉;工時動輒超過12小時的不人道管理方式,終將被淘汰。台商還必須認清一個趨勢,大陸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要著眼的是如何征服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而非如何壓榨13億人的勞動力。壓榨越凶,將來的反撲力道也會更強烈。
同時,大陸政府必須通盤檢討,如何透過更嚴謹的立法,或研擬組織、強化工會功能,來保障勞工權益,而非把工會當成潛在的反政府勢力。否則,罷工浪潮蔓延,不僅會傷害經濟發展,影響企業投資信心,進一步地動搖社會穩定。
※ 相關報導:
* 大陸經濟變盤 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25190.shtml
....種種跡象顯示,大陸經濟走緩程度可能較官方統計更為嚴重....從宏觀情勢來看,未來大陸經濟勢將面臨三大風險:
其一,「硬著陸」風險。
其二,金融風險。
其三,政策風險。
....面對大陸經濟快速上升的風險及下行壓力,台灣必須高度警戒。大陸經濟增長及結構調整,不僅衝擊以高科技產業為主、「以大陸為工廠」的兩岸台商產業供應鏈,而且對供應大陸內需市場的傳統產業台商也有很大影響。因此,政府必須衡酌兩岸經貿及整體經濟動態變化,盡速推動經濟轉骨及產業轉型的工程,化危機為轉機,重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另一方面,台灣也須在兩岸合作及全球布局上求取平衡。如我們在上周一社論所主張,政府應為建構合作型兩岸自由貿易區開路,減少兩岸經濟轉型期的競爭壓力,擴大互補空間。同時,政府應配合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努力,打造全球布局的新藍圖。雙管齊下,才能為台灣經濟創造最大利基,打開全新的出路。
打囤房 非自用宅稅負擬大增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62519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4.04.21
打囤房,立委也要助陣。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周三將召開審查會,立委提案對非自用住宅加課「囤房稅」,包括非自住房屋稅率從1.2%調高至3.6%;或對持有逾一屋的多屋族,增加其房屋稅負一到二倍。
依據財政部統計,全台個人名下持有三戶以上房屋者,約有66萬人。若按照立委修法草案通過後,其房屋持有稅負均將大幅上升。
針對立委提案調增非自住房屋稅負,財政部表示支持。但鑑於房屋稅目前並無「自用住宅」的定義,擔心衝擊過大傷害正常房產需求,希望再審慎調查,計畫8月提出不動產稅制改革方案時一併調整。
※ 相關報導:
* 政府打房 資金將轉進股市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625201.shtml
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宣示任內要將大都會房價所得比壓到十倍以下。國內多家法人機構表示,短線來說,政府可能出現的打房措施,將使營建股面臨壓力,但中長線可能是政策欲將房市資金引導到股市,為年底選舉營造利多行情。
◆ 政府打炒房…學者:恐引發金融風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625206.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李淑慧/台北報導】2014.04.21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昨(20)日表示,如果江揆任內要讓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從15倍降到十倍,在所得不變的前提下,意味著兩年內必須讓房價下跌三分之一,不過,這麼激烈的做法,恐讓國內出現金融風暴。
內政部營建署長丁育群也說,要讓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從15倍下降到十倍,非憑單一部會之力就可達成。除了內政部採行地政、或另闢蹊徑增加合宜住宅供應外,也必須再有金融、稅務政策配合,「各部會一起努力,可能性就高」。
花敬群表示,計算房價所得比的分母是所得、分子是房價。江揆要壓低房價所得比,可藉由提高民眾所得,或引導房價下跌方式達成,不過,若是他採取激烈作法、讓房價暴跌,恐將引爆違約潮,首當其衝的就是銀行業,還會產生本土金融風暴,不是好事。
◆ 滬工業地使用年限 50年減至20年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2517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曾迺強、曾瑋琳/專題報導】2014.04.21
大陸各地今年陸續調整工業用地政策,上海更開出第一槍,7月起就將執行工業土地出讓年限由原本的50年大幅縮減為20年的新措施。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會計師段士良指出,未來台商投資前必須仔細評估,20年後能否承受工廠可能必須被迫搬遷的成本,慎選投資地點。大陸這波新「土地改革」以「縮短年限」、「彈性出讓」最為普遍。上海4月初公告新版「國有建設用地(工業用地產業項目類)使用權出讓合同」,7月起將實施工業土地出讓年限由50年改為20年彈性年期等制度,引發業界震撼。
據上海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觀察,上海土地、人工成本高,這項新政對簽署50年舊合約的當地製造業企業仍影響不大;但若欲增加廠房、擴大產能,新合約將增加拿地成本。
「只有20年的生產期,不知道成本能不能回收」,葉惠德直指,站在企業主角度,當然不樂見官方壓縮土地使用年限,因為這會使新進業者對經營穩定性產生疑慮,不願長期投資,部分企業可能因而轉往周邊地區如蘇北、浙江等地。
國立金門大學副教授馬祥祐指出,此舉可藉土地供給管制,導引具更高附加價值產業進駐。從事台商諮詢的昆山漢邦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仁祥指出,上海未來將只歡迎企業研發總部、生技、服務業等無汙染疑慮的產業進駐,「形同提升產業主導權」。
李仁祥透露,昆山近期有意將土地出讓價格,由每畝人民幣23萬元(約新台幣115萬元)提高至每畝人民幣40多萬元(逾新台幣200萬元),拿地成本已越來越高。
葉惠德則說,「深圳是下一個可以關注的地區」。
除了上海之外,總面積46.8平方公里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規定,出讓年限不高於20年。廣州、杭州、湖南及合肥等地,亦有相關政策已經或即將出爐。
閱讀秘書/土地使用年限
依照大陸「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條例」等相關規定,居住用地使用權年限最高70年,工業、教育、科技等用地最高50年,商業、旅遊及娛樂用地最高40年。土地實際出讓年限授權地方決定,但不能高於法律規定的最高年限。
陸網路金融 變形金錢遊戲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MAINLAND/MAI3/862749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曾迺強、蔡敏姿/專題報導】2014.04.22
網路金融理財始祖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餘額寶在2013年6月上線後,不到半年就把資金規模從0衝到人民幣1,000億元,2014年春節過後,更衝上人民幣5,000億元大關,3月底來到5,413億元,帶動騰訊、百度等20多家業者跟進。網路金融對大陸銀行造成的影響,一直是業界關注話題。
現在大陸每天有8,000多萬人一早打開手機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看今天有多少收益,大陸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民眾的理財習慣,也將撼動整個大陸的金融業。
網路金融大致可以分為第三方支付、網路融資貸款及網路存款儲蓄(餘額寶)等三大類,其中以餘額寶為首的網路理財產品最受矚目,其採用存入餘額寶就相當於買貨幣基金的操作模式,藉由高收益及低門檻等獲利模式,快速累積用戶數及資金規模。
大陸網路金融旋風越颳越猛,繼餘額寶大出鋒頭後,騰訊、百度等業者也推出20多檔以高收益率作為號召的產品,意圖吸引商業銀行存款,打響網路金融與傳統銀行之間的存款爭奪戰。
騰訊微信與阿里巴巴轉投資的新浪微博更於春節期間順勢推出「讓紅包飛」活動,拉抬網路金融聲勢,打出平均5%以上的高收益率,餘額寶規模在春節後來到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5兆元)大關。此外,餘額寶用戶也突破8,100萬人,超越A股開戶數的6,700萬人,連大陸證監會主席肖鋼也坦承將對股市帶來壓力。
高收益對民眾是好事,對銀行卻苦不堪言。民眾將資金搬到網路理財產品的情況日增,今年前兩月銀行存款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人民幣8,339億元(約新台幣4.1兆元),有大陸媒體稱,「銀行存款正遭到網路金融洗劫」。
沉默已久的工商銀行、民生等近十家傳統銀行,為了挽留客戶,終於推出低門檻、高流動的類餘額寶產品。
另方面,包括工行等多家大型國有銀行也開始反擊,傳出不接受餘額寶等類貨幣市場基金的協議存款,變相扼殺網路金融產品的資金去路。
隨著銀行資金面寬鬆以及官方逐步嚴控之下,網路理財產品收益率會陸續打破「高息神話」,回歸一般貨幣基金約4%的收益水準。
※ 相關報導:
* 網路金融野蠻生長… 李克強管定了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MAINLAND/MAI3/8627505.shtml
快速崛起、卻引發爭議的網路金融,成為今年中共人大、政協「兩會」熱門話題,網路金融更首次被寫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從大陸官方態度可以看出,網路金融不只不會遭到取締,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監管,促進「健康發展」。
* 陸:內需仍強 服務消費高成長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4220418-1.aspx
....新華社報導,貿易研究院今天發布「2014年消費市場發展報告」。
貿易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趙萍在記者會上表示,預計大陸今年資訊消費將成為全年消費最大亮點和消費成長的主引擎,資訊消費增速將遠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平均增速,達逾20%。
* 陸房市擠泡沫 再現老闆跑路潮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4042200516.html
繼寧波房企一哥興潤置業陷入破產危機,震撼長三角房產後,南京再傳出開發破產落跑,初估,今年以來,已有10多起中小房企資金鏈斷裂的案例。北京貝塔諮詢中心合夥人杜麗虹預警,這類事件下半年將會更頻繁發生。而據了解,在香港首富李嘉誠拋售大陸房產後,不僅外資頻唱衰大陸房產,李嘉誠效應正在兩岸三地房地產發酵。
* 能源進口激增 日貿易逆差新高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WORLD/WOR2/8627744.shtml
日本財務省廿一日公布,由於能源進口激增及出口成長乏力,二○一三年會計年度(三月底止)日本貿易逆差創十三兆七千五百億日圓(約台幣四兆元)新高,比前一會計年度激增百分之六十八點五,也是日本連續第三個會計年度出現逆差。三月單月逆差為一點四五兆日圓,也大幅超出預估。
* 三大原因 債市再度閃耀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WORLD/WOR2/8627523.shtml
聯準會明年可能升息,市場理應預期債市下跌,不過近來債券卻再度閃耀,股市相形失色。分析師指出,有三個原因導致這種情況,包括股票估值過高、全球經濟成長未符合預期,以及今年來的投資人行為。
* 3月景氣回溫 年輕、高學歷失業雙降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FINANCE/FIN1/8628457.shtml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3月失業率為4.03%,較去年同期下降0.1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非自願性失業人數減少,其中20-24歲年輕族群失業率13.23%,大學及以上學歷者失業率4.98%,也都有下降,顯示年輕族群和高學歷者失業情況略見緩和。
* 產業科技研發體系的挑戰與重建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27564.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4.22
....世界主要國家的大學或研發機構現今多已朝向自由化、法人化轉型,並藉創新及創業的手段因應產業環境的變化。在此潮流下,開放與競爭已成為各國創新系統發展的主要策略,其源源不絕扶植新創的企業,並透過具整合性的國家創新系統累積一定研發能量做為背後的支撐,而這已成為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成長動力的重要來源與基礎。
....因此,如何參考擷取世界主要國家的科技研發體系現況及發展歷程,尤其是各國研發體系發展策略及因應改變的轉型策略及做法,各國科技研發體系之建構、評估體系、績效評量及追蹤等項目,以進一步分析各國家型計畫、大學及法人研發機構的功能與角色定位,以及彼此之合作與分工,以作為台灣科技研發體系執行成效總檢討之分析性架構,相信是現階段我國研發體系重新建構的關鍵議題。
◆ 稅少了! 綜所稅免稅、扣除額皆提高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FINANCE/FINS2/862553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4.04.21
5月報稅月即將到來,財政部表示,因應國內物價上漲,102年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各項扣除額、課稅級距之金額及退職所得免稅額都調高,初估今年全國約600萬申報戶,將可受惠少繳一點稅。另外,4月24日起也將陸續寄出共334.5萬份的稅額試算書。
平均每戶少繳2150元
財政部指出,由於近3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漲幅已超過3%,因此102年綜所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特別扣除額皆分別調高3000至6000元不等,而課稅級距之金額也調高,受惠家庭戶數初估近350萬戶,平均每戶將可少繳2150元,政府讓稅超過75億元。
102年綜所稅的一般免稅額,每人將從8.2萬元調高至8.5萬元,70歲以上的免稅額自12.3萬元提高至12.75萬元;在標準扣除額部分,單身者則由7.6萬元提高至7.9萬元,有配偶者,則從原本的15.2萬元增至15.8萬元;至於薪資和身障扣除額,均自10.4萬調高至10.8萬元。
課稅級距門檻也調高
此外,綜所稅課稅級距金額的門檻也從原本的50萬元、113萬元、226萬元及423萬元,分別調高至52萬元、117萬元、235萬元及440萬元。換言之,所得淨額在52萬元以下的家庭,適用5%的最低稅率,而所得淨額超過440萬元的家庭,則適用40%的最高稅率。
以單身上班族為例,可扣減的免稅額和扣除額合計增加1萬元,全年所得超過27.2萬元,才達繳稅門檻;而雙薪四口之家,則全年所得達到71.4萬元以上,才需要繳稅。
調整後的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今年5月報稅就可適用。舉例而言,王先生和太太都是上班族,兩人年薪合計為150萬元,有兩位就讀國小的小孩,原本應繳稅額為6.244萬元,但在今年調高免稅額和扣除額的效應下,應納稅額降為5.792萬元,將可省下4520元。
扣繳憑單無紙化
此外,今年所得稅各式憑單免填發作業已開始施行,納稅人別再癡癡等待扣繳憑單。財政部表示,去年使用網路報稅和稅額試算申報的民眾已高達515萬戶,佔比達87%,因此今年起開始實施扣繳憑單無紙化,民眾在報稅時,除了稅額試算書上會有所得資料外,也可利用電子憑證上網或至國稅局臨櫃查詢。
財政部呼籲民眾多採網路申報,不但可同時完成申報及繳稅,退稅案件還可提早於7月底收到退稅款,不用出門就可以申報,省時又省力。
※ 相關報導:
* 房價下跌20%也沒問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4042200097.html
房價短期內修正20%,銀行都還挺得住。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昨(21)日表示,由於中央銀行區域信用管制政策上路已有一段時間,銀行核貸額度在鑑價結果的6成,銀行曾作過壓力測試,若未來房價下修20%,銀行也不會有問題。
買不買沒關係 讓我住得起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30168.shtml
【聯合報╱邱小祥/自由業(台北市)】2014.04.23
我有一個夢。
如果我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我希望有一間可以讓我安心、在工作之後能放鬆,屬於自己的空間。它不用大,因為我只有一個人,一房一廳剛剛好,我也不一定要買,如果能用三千元租給我,我也很高興。如果要我住到淡水或林口,可以的話,補貼我進城工作的捷運交通費用,我會很感謝。有這種空間,我就不一定要買房子。
如果我結婚了,我希望可以換到一個二到三房的空間,我和老婆住一間,其他二間可以讓小孩長大後住。如果老人家上來台北探望孫子,大家擠一擠也能湊和著住幾天。只要有捷運方便上班,如果能用九千元租給我,再補貼我進城工作的捷運交通費用,我也會很感謝。這樣,我根本就不須要買房子。
如果我要和父母住,我希望能有個四房空間,除了我們夫婦和小孩外,父母可以住一間,六人四房恰恰好。如果能用一萬二千元租給我,再補貼進城工作交通費用,這樣我根本不必考慮買房子。
我有一個夢,其實很簡單。我只想要一個我負擔得起的居住空間,是不是我買得起無所謂,房價高不高也和我沒有關係。有一天我會走,我會很高興的還給政府,再交給下一位需要的人。
※ 相關報導:
* 打房三年,每坪還要二九八萬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30237.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4.23
內政部日前公布房價所得比,台北市榮登全球買房第一難,平均要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一間安身立命的房子,不但超越了香港,也凌駕倫敦。馬總統執政六年來,台灣經濟競爭力不見躍升,國民所得也未倍增,房價卻竄升世界第一。對人民而言,這真是痛苦的「世界第一」。
....過去三年,政府的打房政策一直處在小規模(僅限豪宅)、小範圍(聚焦雙北)及短期限(兩年內轉售)之間遊走,打擊目標僅鎖定投資客,而不從源頭控管炒房資金的來源,也不敢使用奢侈稅及實價課稅雙稅並進的政策,甚至連「打房」的字眼都避免使用,唯恐影響市場。這種「抓龜走鱉」的政策,也難怪奢侈稅實施三年以來,台灣房地產只是「量縮」而「價不跌」。
....比較近期亞洲國家打房最具成效的香港與日本,可發現兩項重要特性。首先,香港政府打房重視源頭,特別對外來資金進行嚴格管控。近年香港房價作手多為外來投資客,尤其是大陸富豪;香港政府於前年十月推行「買家印花稅」,對於非港籍的購屋者課徵十五%的房屋稅。反觀台灣,購買豪宅的多為在大陸經商成功的台商,甚至近期香港投資客也轉戰台灣;政府有必要就此進行控管,並實施差別稅率。
其次,日本政府對自住與投資型房屋做有效區隔,避免打擊投資客時也損及一般自住居民的權益。日本政府將購屋「自住」與購屋「出租」作明顯區隔;若是供「自住」,房屋稅及住民稅都只有「出租」者的一半。反觀台灣的房屋稅,對於這兩類卻不加區分,這也讓政府的打房政策失去著力點。
* 逼降房價 江揆祭「四個工具」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6916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22)日表示,房價合理化有「四個工具」,除了以調整稅制釋出囤房之外,也將設法縮小城鄉差距、紓解都市住房壓力,並繼續推動合宜住宅、社會住宅,以及增加公營的出租住宅供應。
* 雙張會/張金鶚揚言 「2年讓房市消風」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6929
財政部長張盛和與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昨天會面,共商打房大計,「雙張會」達成五大共識,將合作拉升「囤房稅」(非自住的房屋稅率)、台北市三千六百戶豪宅優先採實價課所得稅、出租餘屋供弱勢居住者提供減稅獎勵;將透過加速國有土地活化、老舊房屋都更,增加供給以平抑房價。
張金鶚昨天強調,「房價合理化看的是政府的決心與態度」,如果政府總動員,並立即展開行動,「兩年內一定可以讓房市消風、北市房價所得比降到十倍、房價下降三成」,宣示「我是玩真的」。
不過,財政部長張盛和說,房價應慢慢消風,一下子掉下來會是災難,稅改方案不能是特效藥。
* 財委會通過:囤房者房屋稅 最快明年提高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4&f_SUB_ID=4054&f_ART_ID=306988
自住定義:
1.夫妻必須是一戶
2.買給父母直系尊親屬或給成年子女算自住
3.買給未成年子女則不算自住
全台有超過66萬人持有3間以上房屋,為了解決嚴重的囤房現象,立法院財委會今日審查立委孫大千、李應元提案修正房屋稅條例案,擬針對多屋者提高課稅,初審通過確定住家用房屋中,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房屋,維持現行1.2%外,其他供住家用房屋例如出租供他人居住者,將目前下限稅率從1.2%上調至1.5%,上限稅率則從2%調高至3.6%,最快明年5月房屋稅就會提高,全台受影響者約占15%。
* 張盛和:房價所得比 7-8倍才合理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4&f_SUB_ID=4054&f_ART_ID=306987
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第一,行政院長江宜樺盼任內可讓其從15倍降至10倍,究竟多少倍才合理?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在立法院表示,全台各縣市的房價所得比都不一樣,目前以新北市和台北市較高,而台南和嘉義較低,他認為7至8倍較合理,相當於不吃不喝8年可買得起房子。此外,他強調,買房應先求有再求好。
* 房價若跌三成 業者:恐引發另波金融海嘯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6930
房屋仲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表示,除非台北市房價跌三成以上,或家戶所得增加五成,房價所得比才可能降至十倍以下。他說,倘若房價真的跌了三分之一,可能造成全民資產縮水,甚至引發另一波金融海嘯。
此外,立委提案修正房屋稅條例,增列「囤屋條款」。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指出,囤房認定不易,如何精準有效抑制囤房、降低空屋,將成為核心議題。他說,實價課稅是最公平的作法,針對不動產交易買賣的獲利課稅,提高買賣成本、降低利潤,才可讓投機客逐漸退場。
* 金管會備戰 防房價急跌衝擊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6924
江揆宣示房價所得比降至十倍以下,金管會將評估針對不動產授信要求銀行增提準備,例如是否將正常的不動產授信提列準備比率,從1%提高到2%等,目前建築貸款、購置住宅貸款及修繕貸款餘額,合計有近7.7兆元,若提列準備比率提高1個百分點,銀行約需增提770億元準備金額。
* 房價跌30%…銀行壓力測試還沒做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6921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表示,由於房價所得比若要降至十倍以下,跟目前情況來比,房價等於要跌30%,對於未來金管會是否訂定一致性的情境假設,要銀行做壓力測試?邱淑貞說,過去金管會曾統一訂定情境假設,後來就都由銀行自行設定情境,現在銀行每年也都會自行做壓力測試。
她表示,未來若有需要,可請銀行增加房價跌幅30%的情境設定,銀行在做壓力測試時,對於社會的各種訊息也都會納入考慮。
高朗/艱困的台灣經濟轉型之路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630158.shtml
【聯合報╱高朗】2014.04.23
過去一個月,服貿協議在台灣引發的爭議與抗爭,凸顯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服貿爭議只是冰山一角,未來還有貨貿協議,還有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按目前立法院生態,都不易過關,時間會拖得很長。
面對市場開放,各國內部都有反對聲浪,可是貿易自由化的腳步從未受到影響,反而範圍越擴越大,項目越來越多。各國為了維持經濟成長,市場被迫加速開放、連結。我們看到後冷戰時期這些年,中國大陸、東歐以及越南都投入區域整合行列。尤其大陸加入世貿後,經濟飛快成長,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體。
台灣是一海島,欠缺天然資源,國內市場不夠大,經濟能夠成功就靠貿易。所以,全球與區域貿易發展趨勢,深深影響台灣經濟安全。
過去四十年,全球貿易重心逐漸移向亞洲。一九七○年時,美國與西歐貿易總額占全球貿易的六十%,二○一二年降至四十五%以下。同段期間,東亞貿易總額從占全球不到十%,提升至廿五‧八%。而中國大陸的貿易額在二○一二年又占了整個東亞貿易的四十一‧二%。所以,全球貿易市場的變化非常清楚,也更能理解美國為何積極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東協與大陸為何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大家都想透過參與經濟整合,制定經貿遊戲規則,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台灣在美國、在大陸、在日本的外銷市場沒有一處安穩,處處遭遇挑戰。我們如果拖延市場開放進程,只會便宜競爭對手,造成更多訂單及工作機會的流失,所以台灣必須勇敢地面對新的挑戰,除了提升自身產業競爭力,也要站穩既有的市場,並努力開拓新的市場,尤應積極與市場規模大的國家或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未來幾年,台灣若能成功鋪建自由貿易的網絡,至少國人對外做生意不會輸在起跑點,可以避免國內產業再次外移,也避免造成更多失業。同時台灣藉此可以發揮地緣與民主的優勢,吸引國際投資,成為連結多個市場的重要基地。
全球經濟正快速轉變,台灣沒保守退縮的本錢。市場開放是雙向的,與取之間也是痛苦的,惟從以往歷次開放經驗顯示,台灣絕對有能力一搏,延誤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傷害,讓台灣處不利的競爭地位。
如今大陸正加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而且也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市場。我們可用更嚴謹的法規監督政府對大陸的談判,但亦須兼顧時效,立法進度若如蝸步,拖個一、二年,台灣在大陸的市場將遭蠶食,且對外商而言,欠缺服貿與貨貿協議,台灣將無法成為進出大陸市場最好的平台,外國企業把亞太營運總部遷到台灣的意願必然大幅降低。
一場學運掀起社會對服貿協議無比的關注,也凸顯台灣社會對大陸經貿關係的疑慮,對擴大市場開放的心理準備不足,此時此刻社會對話與政黨溝通是迫切需要的。台灣經濟處境非常凶險,參與經濟整合需要國人的了解及支持。自由化浪潮迫使台灣不得不進一步開放市場,服貿只是開端,未來談判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開放項目還會更多。
台灣是小型經濟體,在變動的國際經濟情勢下,須很靈活、很快速地因應外在的挑戰。朝野在關鍵議題妥協合作的程度,其實就決定了台灣因應外在挑戰的能力。
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院長杜道明訪台時表示,「台灣政黨惡鬥,幾乎毀滅國家競爭力」。他呼籲台灣的政黨「應放下歧見,台灣才有未來」。這些話非常中肯,未來幾年,台灣經濟轉型之路極為辛苦,朝野能否捐棄成見,聯手推動必要的經濟改革,特別是如何輔導弱勢產業走出困境,將是台灣經濟成敗的關鍵。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訪問學人)
※ 相關報導:
* 救經濟、救青年 掃高房價4惡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30156.shtml
【聯合報╱彭建文/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新北市)】
2014.04.23
....房價所得比與貸款負擔率的攀升,均反映民眾房價負擔能力的惡化,主要是因為房價高漲,但實質所得不增反減所造成。過去十年國內房市在游資過多、財產稅制不健全及不動產資訊不透明等原因下不斷飆漲。從二○○三年第二季至今,全台灣各地區房價平均漲幅約二至三倍,但過去廿年國內實質所得,卻在經濟發展面臨瓶頸,企業缺乏公平合理的薪資與分紅制度,加以政府欠缺健全的財產與所得稅制下,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經濟發展成果僅由少數財團獨享。
....經過太陽花學運,許多有良心、有正義感的學者們深深感受到,不能再繼續坐視社會惡化與沉淪不管,也不能再繼續選擇沉默與等待,唯有開始行動,社會才會往好的方向改變。目前有一群不動產專業領域教授已經成立「房市改革行動聯盟」,共同參與「房市改革救經濟救青年」運動,希望給政府施壓、給政黨與民代施壓、給房地產業者施壓。
唯有透過立即全面推動房地產稅制改革,嚴格限制非自用住宅購屋貸款,嚴查與懲罰房地產投機炒作行為、全面檢討與強化房地產業管理規範,並利用公共建設與產業投資引導城鄉均衡發展等改革行動,讓房市健全化,房價負擔合理化,才能給年輕人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未來,才能真正救經濟、救台灣。
* 金融業 掀起千億籌資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630011.shtml
金融業為因應全面啟動的海外布局計畫,掀起一波增資潮,其中台新金、玉山金以及板信銀以發行新股現增方式籌資,國泰金與新光金則採盈餘轉增資,三商銀則透過發行次順位金融債,強化資本結構。估算此波籌資潮規模上看千億元。
* 台商回台投資 Q1金額腰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30089.shtml
經濟部公布,今年第1季台商回台投資金額約378億元,約比去年同期衰退55.8%;其中,申請行政院版加強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的金額更衰退近九成。官員解釋,台商回台投資趨緩,除了土地問題難解,也與投資熱潮退燒有關。
* 吸引外資 日擬調降公司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0066.shtml
日本可能最快在明年度調降公司稅二至三個百分點,並在未來幾年逐步砍至25%,希望藉此提振日本競爭力。
◆ 4種報稅+7種繳稅方式「多用網路 少走馬路」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8629506.shtml
【聯合報╱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2014.04.23
計算好今年應繳稅額後,接下來就是繳稅了,共有四種報稅方式、七種繳稅方式,提供選擇,國稅局說,網路申報與多元繳稅,免出門、免排隊即可輕鬆報稅,應該「多用網路、少走馬路」。
目前報稅方式包括稅額試算、人工申報、二維條碼申報和網路報稅等四種。其中稅額試算最方便,只要以智慧型手機下載「稅額試算APP」,用「滑」的就可以完成申報。
網路報稅也很便利,納稅人從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下載報稅軟體,以自然人憑證、金融憑證或「身分證+戶號」登入申報系統,登入後,依照系統指示申報即可。
若使用二維條碼申報,必須先下載報稅軟體,再依指示輸入所得資料等,可直接自軟體系統中印出繳款書。
至於人工申報,共有「一般」、「簡式」、「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及「證券交易所得稅額申報表」等四種申報書。去年基本所得額在600萬元以上且適用「最低稅負制」,或有出售未上市櫃股票等,除填寫「一般」申報書外,還要加填「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或「證券交易所得稅額申報表」。
在繳稅方面,國稅局提供七種繳稅方式,包括利用現金、支票、ATM、繳稅取款委託書、晶片金融卡、信用卡支付及活期(儲蓄)存款轉帳。
除了信用卡繳稅依各發卡銀行規定外,民眾都不用負擔手續費。其中,委託帳戶扣款繳稅及信用卡繳稅,都有延遲繳稅效果。
聯合筆記/高房價 社會階級分水嶺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32516.shtml
【聯合報╱應翠梅】2014.04.24
把香港和台灣相比,你覺得哪裡的房子比較貴?
台灣實質薪資水準是六‧三萬元,已倒退到十六年前。香港的平均薪資是三七一六美元,折合新台幣十一萬元,香港人的所得幾乎是台灣的兩倍。不過,台北的房價所得比拉大到十五倍,意思是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子,是全世界之首。說起來,在台北買房,比在香港還要困難。
人不可能不吃不喝,因此想在台北買房,實際要苦熬的時間遠比十五年更久,這使得高房價始終高居民怨之首。政府在兩年多前祭出奢侈稅,房價卻是愈打愈高,不僅馬政府任內的民調受高房價壓抑,連勝文出來選台北市長,也要先跨過「帝寶障礙」。住在帝寶豪宅的連勝文能否苦民所苦,遭外界質疑,他必須讓人民相信,當選後政策不會更向富商傾斜。
促使房價合理化,來看看政府做了什麼?奢侈稅僅具壓抑短期投機交易效果,大台北房價幾乎不動如山,新推案價格不見明顯鬆動。現在財政部擬轉向加重房產持有成本,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及財長張盛和日前舉行「雙張會」,將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率從二%調高到三‧六%。以台北市為例,住家用的住宅平均每戶繳的房屋稅,一年約四九二九元。如果非自住稅率增加到三‧六%的級距,單戶稅額年增近萬元。這效果有待觀察,但總算是又邁出一步。
房價高不可攀、一枝獨秀,從經濟面看,資金不願投入生產事業,其他產業相形萎縮。後遺症絕不只在經濟層面,從非經濟層面來看,高房價形成社會階級的分水嶺,釀成階級對立,愈拉愈大的貧富差距,愈來愈難實現的社會正義,民怨有如未爆發的火山。沒有富爸爸,年輕人幾乎別想靠自己的力量買房。年輕世代普遍瀰漫難安及不平的情緒,更埋下政治動盪的因子。
是什麼讓房價在這十年來一去不回頭?大環境是長期低利導致資金浮濫,加上房產投資報酬率驚人、獲利繳稅有限,房產持有成本也低。馬政府任內降低遺贈稅藉此吸引的回流資金,幾乎全集中在房市,房產變成有錢人的炒作工具。
當閣揆江宜樺都說自己的小孩買不起房子,如何說服市井小民,得以憑一己之力買下安身立命的小窩?當百姓始終望屋興嘆,心中充滿嚴重的被剝奪感,即使馬總統維持自身清廉,人民也不會感謝。馬總統想追求的歷史定位為何,恐怕就很清晰了。
※ 相關報導:
* 6成薪卡房貸 損消費害經濟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32533.shtml
【聯合報╱林左裕/政大地政系教授(台北市)】2014.04.24
....當前台灣的房屋供給不虞匱乏,甚至部分地區有嚴重的超額供給。在空屋率居高不下的同時,不動產價格卻因低稅率及低利率等雙重低持有成本下節節上漲,近幾年內年漲超過一成的結果使得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急遽惡化,在世界名列前茅;房東的投資報酬率亦已是世界最低,卻仍因低持有的稅負及利率成本而無降價的態勢,業者卻以「打房會危及金融秩序」要脅政府,意圖造成政府投鼠忌器之錯覺。
從數據可看出放任房價飆漲才真正對金融秩序及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首先,我國房貸餘額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值,自廿年前十二%、漲至十年前廿六%、至今卅九%,已超過美國次級房貸前最高紀錄卅五%,表示我國滯留在不動產的資金比例早已使金融市場岌岌可危。
其次,經濟學上所認知的「財富效應」,即不動產價格及股價有互相領先的效應,而在房價或股價上漲後,可因財富的增加而提升消費,進而帶動經濟成長。然自九十九年起,我國的消費支出已與房價成長悖離,表示近年來房價過度飆漲已不再形成財富效果,反而因家戶必須支付高額貸款而排擠其他消費。以目前台灣境內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六成來看,因高房價所致的消費不振可能是經濟成長疲弱的主因,台北市家戶所得目前有六成是用來繳房貸,所剩無幾如何消費及侈言養兒育女?
第三,因低稅負及低利率的不動產投資環境吸引來自其他產業的資金,炒房的高報酬也排擠了其他產業的投資,沒有直接投資,工作機會不足,當然又對低薪產生惡性循環。
◆ 張盛和:抑房價 單靠稅制沒用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7007
【聯合報╱記者沈婉玉、楊湘鈞/台北報導】2014/04/24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坦言,現在房價這麼高,即使掉個兩、三成,年輕人也一樣買不起;應多建「只租不售」的青年住宅,讓年輕人住得起。
張盛和說,要降低房價所得比,必須同步提高薪資所得,不能只降房價;如果用盡所有政策工具讓房價兩年快速掉三成,是「硬著陸」,對金融業將是災難,應該採緩和的做法。
張盛和說,抑制房價要用複合藥方,單靠稅制沒有用,整體房價所得比要降至七至八倍較合理,相當於不吃不喝八年可買得起房子。
立委李應元建議,房價這麼高,與其標售國有地地上權蓋豪宅,不如拿來建只租不售的青年住宅。張盛和表示贊同,認為重點不是降房價,而是解決住的問題。願與內政部合作建青年住宅。
內政部長陳威仁表示,房價所得比偏高主要是在台北市和新北市地區,若有土地,會優先推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若地方政府要蓋可出售的合宜住宅,「我們不反對」。現在的房市有投機成分,「把房產當股票玩,這是我們要遏阻的,畢竟房子是給人住、不是給人炒作的」。
※ 相關報導:
* 高房價下稅制的正本清源之道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32470.shtml
....當然,稅制不是解決房價問題的唯一處方,但放諸全球,備受高房價所苦的地區或國家,稅制仍是抑制炒房最有效的工具,其中包括打房經驗豐富的香港與新加坡。政府為避免重傷經濟,意識高房價只能「軟著陸」,代表除了稅制,包括金融在內所有可用於打房的政策工具,無法也不能集中出籠。因此,欲同時達成房價緩降、賦稅公平與縮小貧富差距的三重目標,改革稅制仍是首選。
....藉租稅工具整治房市亂象,「雙張會」只能算是起步,在建立「囤房稅」的機制之後,台灣還需要一張以「實價課稅」為靶心,有明確節奏、時間表與先易後難的全盤性房產改革藍圖。
首先,房產稅收是地方最主要的財源,稅制良窳攸關地方政府的財源命脈。....同理,中央承諾多年的實價課稅政策,現在也該劃定兌現時間表。
....股市與房市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打房力道確實需要拿捏精巧。房價必須尊重市場機制,政府健全房市的目的,不在讓房價跌掉幾成,而在能夠保證建立交易透明、稅負公平的房產市場。高房價成因複雜,不是一味稅制藥方可以立即見效;但若不動產稅制本身就有病,治好房市歪風之前,當然就得先調理好稅制。
* 張盛和:任內推房地合一實價課稅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4&f_SUB_ID=4054&f_ART_ID=307045
國內房價可能在兩年跌三成?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房價若在兩年降三成,會是房價懸崖,房價一定要緩降,重要的是速度,並非花幾年。政府相關措施會陸續端出,以減少預期心理,讓房價趨勢線往下走,他任期內將會積極推動房地合一的實價課稅。....張盛和指出,國內房價飆漲的三大主因,包括一、資金太寬鬆。二、供需問題,尤其台北市供給嚴重不足。三、大家預期房價還會漲,應抑制不當需求。
* 囤房稅最高3.6% 「囤愈多、課愈重」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7006
....房屋稅條例若修法完成,自住房屋的房屋稅稅率不變,非自住房屋稅率下限將拉高○‧三個百分點,稅率區間也擴大一‧三個百分點,讓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彈性訂定差別稅率,「囤愈多、課愈重」。
社論-全球化紅利到頂了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4001187-260202
工商時報 本報訊 2014年04月24日
太陽花學運後,出現了許多討論,其中有人提到年輕學子們,反對與大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將使台灣被排除在全球化經濟體系外,而不願接受全球化的挑戰,將使台灣更加自我封閉,導致台灣經濟成長倒退。過去台灣經濟政策一直都將自由開放奉為圭臬,何以如今卻遭遇強大阻力,除了與中國的特殊關係外,其實這幾年全球經濟發展演變所醞釀的氛圍,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雖然歐美先進國家和中國大陸等大型開發中國家合作,努力挽救了危殆的全球衰退危機,然而經歷了5、6年,世界各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不僅維持很高的失業率,而且因為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反而帶來令人難以忍受的副作用,包括都市房屋價格高漲、貧富差距擴大。2011年9月美國民眾發起「佔領華爾街」運動,指控1%的富人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財富和資源,因此這是99%對抗1%的正義活動。這樣的訴求也逐漸傳遞到全球各地,大家普遍感受到,連美國這樣的富國都如此貧富不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情況恐怕更加嚴重。
這期間許多經濟學者也開始反省,過去有效的經濟政策,在金融海嘯後,似乎已不管用,而且讓情勢更為惡化。到底是那裡出了問題?必須找到正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分析最近國際經濟學界相繼提出的新看法,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其一,鑽研生產力的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高登提出一個引發許多討論的研究,他認為經濟可能會停止成長,因為人類史上多數時候的人均產能成長通常是零,成長主要來自人口增加。未來不可知,過去卻可借鏡。高登的論點是,過去的成長來自新技術的發明與利用,最重要的是「通用技術」對生活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其中許多改變都是一次性的,人類旅行的速度從騎馬飛躍到搭飛機,然後約在50年前就停止進展;再者,都市化也是達到顛峰後停止。至於嬰兒夭折率銳減、預期壽命延長為3倍、空調科技、女性從家務解放的成果,幾乎都已達到極限。
高登說,全球化、資源價格飆漲、政府與民間負債沈重,也讓99%底層的美國人難以再提高生活水準,歐洲高所得國家也面臨同樣困境。因此他推論,發達國家的菁英還能在今日的新世界享受優勢,但其餘人口將必須長期忍受經濟停滯。如果這是無可改變的經濟現實,那麼政府政策顯然必須改弦更張,才能有效解決困境。
其二,「21世紀的資本」一書的作者皮凱帝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大眾教育很重要,但它無法保障收入和財富的公平分配。美國收入不平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斷加劇,其中很大程度表現在頂層群體的鉅額收入,加上這二、三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有一存在的邪惡力量,將原本的財富不平等放大到極端水平,例如資本所有者積累的回報速度快於經濟增長速度,於是資本家的利益份額不斷擴大。根據富比世(Forbes)全球億萬富豪排名顯示,在1987年至2013年期間,最富人群財富的增長率是世界經濟增速的3倍以上。加上政治權力又牢牢地掌握在最高收入群體的手中,因而必要的改革也就無法發生。
皮凱帝因此主張建立全球金融資產登記制度,並對拒絕配合的避稅天堂加以制裁;然而這需要國際合作,如果做不到,那就等著許多人轉而反對全球化。許多專家也有類似的的見解,例如著名顧問公司首席執行長威廉羅茲即指出,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乏力,而出現重大起色的可能性又很低,在這種環境下,全球保護主義時代抬頭的可能性不可低估。
其三,曾任美國財政部長的哈佛大學教授桑默斯,近來也常對全球財富不平等表示憂慮。他說,二、三十年前,整體經濟成長是中產階層收入增長和消除貧困取得進展的主要驅動力,這本是個合理的論斷,但如今這個說法恐怕已不再可信。在美國乃至全世界,不平等已成為一個大問題。由於人們普遍對收入的停滯感到沮喪,並且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收入最低的人群改善境況的機會渺茫,有鑒於此,要求政府採取行動的呼聲有其道理。
桑默斯並指出,光是找到減輕不平等政策是不夠的,政策設計還必須能夠提高中產階層和窮人的收入,其中稅制改革可以發揮關鍵作用。此外還應運用創新思維,思考如何有效運用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所持有的公共資金。
綜上所述,可知各國經濟學者正積極思考以創新政策,來挽救當前所遭遇的經濟困境。雖然許多方式仍在討論醞釀階段,然而承認過去失當政策導致現在的不正義和不平等,卻儼然已成為共識。但這方面我國政府決策高層似乎尚未察覺,積累的民怨才在太陽花學運中爆發。如今政府必須儘速檢討調整造成不平等的既有政策,先紓解民怨,恐怕才是促進服貿協議和未來其他協議順利通過的最有效方式。
※ 相關報導:
* 紐時:歐債危機 德薪資凍漲惹的禍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2549.shtml
薪水凍漲是許多台灣人的痛。不過,紐約時報報導,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從二○○○至二○一○年間的人均實質所得中位數(median per capita income),總共只增加了百分之一點四,且德國薪資凍漲恐怕是歐債危機的主因之一。
....紐時指出,德國勞工與中產階級薪資凍漲,主要是受到兩德統一所逼迫。西德概括承受共產東德後,薪資漲幅超過生產力,優厚的失業津貼讓許多人寧可家裡蹲,也不願從事低薪的工作。剛統一的德國被稱為「歐洲病夫」。
....在產業與工會配合下,德國政府大砍長期失業津貼,逼使民眾回到職場,並且讓生產力的提升來自更多勞動力,而非更高的薪資。德國政策奏效,不但薪資凍漲,失業率也下降。薪資凍漲讓德國商品出口價格就很有競爭力。德國生產量大於國內消費所需,於是出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其他國家。
....南歐之所以債台高築,正好是德國的對照組,也就是勞工薪資節節上揚,出口卻未跟著成長。德國對南歐的出口額遠大於進口,再把賺到的錢借給南歐,反映在希臘和義大利的問題是政府公債,西班牙則是銀行放款導致的房地產泡沫。
南歐諸國已大砍薪資和福利津貼,希望恢復對德國商品的競爭力,但「由奢返儉難」。比較簡單的方式則是德國為工人加薪,刺激消費,「由儉入奢易」。德國出超減少,代表南歐貿易赤字降低,德國民眾的儲蓄對希臘或西班牙公債也可少賠一點。
* 外銀:今年人民幣大漲夢已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632098.shtml
人民幣升或貶霧煞煞,投資人心慌慌。多家外商銀行認為,今年人民幣大幅升值美夢恐已破滅,預估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原地踏步」,落在6.04至6.08之間,人民幣升值到「5」字頭的機率微乎其微。
不過,外銀仍看好人民幣「長線升值」,只不過升破「5」字頭的時間表,由預定今年第3季,推遲半年,約為明年第1季。
* 咖啡柳橙汁狂漲 早餐變貴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2476.shtml
巴西遭逢乾旱、加州為蟲害所苦,咖啡和柳橙汁期貨價格節節上揚,咖啡期貨更創逾兩年高點,消費者的早餐花費恐將攀高。
結合紐約阿拉比卡咖啡豆和柳橙汁期貨的「早餐飲料指數」22日漲至378.1,創25個月高點,今年來迄22日止大漲51%。該指數在去年止的過去兩年來暴跌37% 。....今年可能出現聖嬰現象(El Nino),恐怕會衝擊澳洲的農業收成與出口,尤其是澳洲西部的小麥收成。
* 綠光:新一波科技泡沫湧現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2413.shtml
當年成功預言雷曼兄弟倒閉的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執行長安霍恩(David Einhorn)正在放空科技股,因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即將出現科技泡沫。
....綠光質疑科技公司不再給員工鉅額股票,是否還能留住人才。綠光認為,科技公司釋股給員工、導致股權被稀釋,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一次,一些『酷小孩』公司和啦啦隊分析師,都假裝發股票給員工不會有問題,只因為付的不是現金」。
◆ 台灣精品獎華碩大贏家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3333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2014.04.24
第22屆台灣精品獎暨金銀質獎頒獎典禮今登場,華碩電腦入圍產品6件,是今年最大贏家;另外,華碩持續蟬聯當屆獲得最多件台灣精品獎,獲頒本年度「台灣精品風雲獎」。此次共計504家報名廠商,共計1281件參賽作品,其他入圍廠商還有琉璃奧圖碼、亞拓電器、巨大機械、台電電子、明碁電通、嘉鴻遊艇等。
台灣精品選拔自民國82年辦理以來,今年邁入第二年。經濟部長張家祝表示,20多年來,獲獎產品共計7381件,已經感到台灣製造 (MIT),獲國際客戶肯定為品質保證。他說,頒獎只是儀式,將盡全力要求駐外單位,協助把好的台灣產品行銷全世界。
本次台灣精品選拔分成兩個階段,首先自1281件參選產品中,遴選出514件台灣精品獎產品,獲獎名單已於去年底公告。今年4月再經9位國內專家學煮召開選拔會議,挑選台灣精品金質獎、銀質獎,共30件產品。
上午獲台灣精品金質獎廠商有華碩電腦、琉璃奧圖碼、亞拓電器、巨大機械、宏達電、訊連科技、宏碁、康揚、嘉鴻遊艇、上銀科技。
另外,台達電子、合勤科技、創見資訊等3家廠商參選台灣精品選拔,累計得獎件數首度突破50件,上午獲頒「台灣精品成就獎」。
陳冲:新龜兔賽跑 合作代競爭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4250226-1.aspx
中央社 2014.04.25
前行政院長陳冲今天以合作取代競爭的新版「龜兔賽跑」,期許兩岸三地金融合作應以「人性為本,尊重王道」。他說,重點不是誰輸誰贏,而是掌握優勢,相互學習,強化競爭力。
陳冲今天以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最高顧問的身分,在北京出席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論壇。他在開幕致詞時,作上述表示。
陳冲說,龜兔賽跑這個古老的寓言,2000多年來被做過很多研究,用來剖析人性。近代企業管理學者更開發出「2.0版」及「3.0版」的龜兔賽跑故事,其中「2.0版」是兔子與烏龜再比一次,但由烏龜決定賽跑路線。
他提到,這次賽跑,兔子中途再也不敢休息,一路快跑,但卻遇上了沒有橋樑的河流。因此,烏龜最後還是贏了。
陳冲指出,「3.0版」的龜兔賽跑中,兔子和烏龜商量,在陸地上兔子背著烏龜跑,在河裡則由烏龜背著兔子跑。結果,這一組合「所向無敵」,創造了win-win的雙贏局面。
陳冲表示,龜兔賽跑原始版本強調的是「勝不驕、敗不餒」;但「2.0版」卻認為每個人都有專長,即使技不如人,也可以選定戰場;「3.0版」強調的是策略聯盟、合作互助,創造雙贏局面。
他認為,大陸如今開始嘗試開放民營銀行設立,且著手利率自由化,匯率波幅也告放寬,都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一環,值得探討。未來,隨著行動通訊突飛猛進,小微金融服務等非傳統型業者,將在兩岸三地的金融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考驗及挑戰。
陳(沖)說,套用「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的廣告詞,兩岸三地金融業合作,應以「人性為本,尊重王道」。就像新版龜兔賽跑般,重點並不是誰輸誰贏,你死我活。而是如何掌握自己的優勢,相互學習,強化競爭力,進而共創佳績。
※ 相關報導:
* 金融自由化 陳冲:4P是關鍵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8635744.shtml
....第四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以下簡稱「三經論壇」)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規模之大、陣容之堅強前所罕見,總統府資政陳冲受邀擔任開幕式的致詞貴賓。....他並以4個P「Price(價格)、Product(產品)、Player(參與者)以及Presence(呈現)」談及金融自由化的走向,他預言,第四個P將在未來的金融自由化進程扮演下一階段重要角色。
* 三個影響台灣出口動能的關鍵指引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34876.shtml
經濟部公布3月外銷訂單成長5.9%,增幅比1~2月大,證明國際景氣好轉,開始拉動台灣經濟。不過,細項數據顯示,訂單成長多來自海外生產比重高的資通訊產品,且來自前兩大出口市場中國及美國的訂單仍相當疲弱。更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的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美股的企業指引(corporate guidance)及中國大陸的經濟指引(economic guidance)若失靈,極可能轉為觸發外需動能下行的三個風險。....國際經濟上的三大指引能否發揮功效,更牽繫著台灣出口動能的活氧來源。不過,從現況看來,三大指引穩定運作的難度相當大,故各界在看待今年台灣外需動能時,仍應抱持審慎態度,不宜輕忽任何風險的存在。
* 經濟部鬆口…與六國洽談FTA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34950.shtml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昨(24)在接受立委詢答時,意外自爆我國與各國洽簽經貿協議對象,及可能遭遇的障礙,我國目前至少與馬來西亞、越南、智利、秘魯、汶萊、澳洲等六國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
◆ 陸十三五規畫 聚焦5大領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5001033-260303
旺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2014年04月25日
中共中央緊鑼密鼓啟動十三五規畫編製,前瞻2016未來年5年的中長期政策發展。十三五規畫開局,大陸正面臨經濟下滑和社會結構轉型的轉捩點。發改委發展規畫司司長徐林表示,規畫國企改革、區域改革、環境治理等25個重大課題,及關注收入目標與市場與政府等5大領域,未來更透過公開招標開展研究。
十三五規畫是新領導人換屆後,由「習李體制」所主導下的第1個「五年規畫」。也就是說未來十三五規畫,將是更充分展現習李兩人治國想法。習李接班後,強調不再一味追求GDP增長,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同時更強調讓資源在市場起發揮作用,習李一上台,就致力強調國企改革,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宣布再開放80項基建,打破壟斷,引進民資。
涉及25項重大課題
根據發改委揭露的十三五規畫的25個重大課題,含括糧食安全、區域協調發展、人口戰略政策、國企改革、金融市場體系、住房保障和房地產、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環境治理、資訊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際環境變化等。聚焦在收入目標、人口政策、區域發展、環境保護、市場與政府等5大領域。
地方搶入國家規畫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央正式啟動十三五編製後,各地方也將隨即同步展開前期研究,可以預見地方政府為了爭取本地項目列入國家規畫,以獲得更多政策和資源支持,往往「搶項目」拚命逐利。也因為十三五將公開招標,也啟動新一波商機搶占大計。
十三五規畫攸關大陸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升級邁步高收入國家行列。發改委因此將進一步鏈結企業,讓企業作為微觀主體,在市場決策中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發揮作用。同時,兼顧地方轉型升級,十三五規畫也將重點發揮東部沿海地區優勢,帶動大陸全面轉型升級的作用。
※ 相關報導:
* 人民幣重貶 跌至16個月最低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34944.shtml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昨(24)日收盤大跌逾100個基點,盤中還一度跌破6.25關卡,收盤及盤中均刷新逾16個月以來最低水準,累計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幅度約3.28%,不僅吃掉去年全年升值2.9%,甚至高於人民幣高利定存的3%利息,讓民眾賺了利息卻賠了匯差。
* 陶冬:大陸信貸風險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34839.shtml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昨(24)日表示,對大陸經濟短中期走勢感到悲觀,認為大陸信貸周期由盛轉衰,市場流動性收縮、信用風險會明顯上升,將面臨前所未見的還債高峰期。
◆ 財經觀點/歐元區的下一步?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4517.shtml
【聯合報╱達倫.威廉斯(聯博資深歐洲經濟學家)】2014.04.25
歐元區通膨水位持續偏低的問題,正在挑動歐洲央行政策走向的敏感神經。
上個月歐洲央行理事會釋出的訊息,一度讓市場以為歐洲央行的政策將轉趨強硬,歐元也因此走強。但,到了本月,歐洲貨幣政策不變,歐洲央行卻從強硬轉趨溫和,歐元也應聲走軟。
歐洲央行本月理事會聚焦三大重點包括:第一、以前瞻指標為依據,重申寬鬆政策的態度;其次、為避免歐洲陷入長期通縮問題,必要時將採取所有非常規政策;第三、歐元匯率也是歐洲央行關注的焦點,目的在於避免強勢歐元壓低歐元區的通膨率,甚至影響經濟復甦的步調。
以上理事會關切的議題都透露歐洲央行對歐元區低通膨的擔憂與焦慮;據了解,本月歐洲央行理事會議爭論重點在於,歐洲3月通膨率降至0.5%(略低於預測),對於物價穩定性的中期前景,會造成多大影響?
一個事後統計數據比預期水準稍微低了一點,就足以影響歐洲央行的決策,顯示目前通膨水準偏低已令歐洲央行的神經高度緊繃。
面對歐元區通膨率可能持續低於歐洲央行基本預測值的情勢,歐洲央行確有可能進一步祭出新的政策以為因應,但這不代表將立即、馬上採取量化寬鬆政策。
誠如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所言,除了量化寬鬆政策,還有其他的非常規政策工具可用;首先,對抗通膨低於預期的第一道防線,是將再融資利率下修15個基本點至0.1%。接著,歐洲央行或可能將存款利率調降至負利率。
但,量化寬鬆政策對於歐元區是把雙刃劍,歐元區複雜的經濟狀況與地緣政治都是重大挑戰,歐洲央行必須以非常審慎使用這些政策工具。
有鑑於此,我們認為,量化寬鬆政策將是歐洲央行的最後一道防線,除非歐元區經濟復甦停滯、通膨數據遠低於預測水準,或是歐元大幅升值,並因此壓低歐元區的通膨率,歐洲央行才可能考慮採取量化寬鬆政策。
※ 相關報導:
* 德拉基:通膨展望惡化 就推QE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4870.shtml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24日表示,如果歐元區通膨展望惡化,可能推行大規模的資產收購計畫;如果歐元升值,也可能促使央行行動。這是德拉基迄今有關量化寬鬆(QE)最明確的表態。
美製造業競爭力 直逼中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7022.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4.04.26
調查顯示,過去10年來美國製造商競爭力與日俱增,已經重回「製造業新星」之列。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調查25個主要經濟體,中國製造業競爭力仍排名第一,但龍頭地位受到威脅,美國居次,領先許多出口大國。南韓排第三名。
中國製造業因為薪資上漲和能源成本升高,長久以來的競爭優勢衰退,美國則因頁岩氣產量大增,天然氣價格降低、電價成本受抑制,競爭力攀升。另外,員工生產力提高,薪資上漲壓力小,也促成美國競爭優勢回升。
BCG評估的指標有四項:薪資、生產力成長、能源成本和匯率。運輸成本不在考量內。BCG表示:「與除了中國之外的10大出口國相比,美國整體成本低了10%到25%,與東歐差不多。」
美國製造業從2004年起不斷提升競爭力,進步幅度超越墨西哥、印度和荷蘭以外的出口大國。當年中國的製造成本比美國少14%,如今只少5%。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到了2018年,美國製造成本將低於中國。
過去10年來,中國工廠經調整後的勞動成本暴衝187%,美國僅增加27%。中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這段期間升值逾30%,代表在中國產品賣到國外變貴,外國產品在中國變便宜。
25國中,只有台灣等七個國家的製造成本低於美國。
※ 相關報導:
* 伊爾艾朗專欄/烏俄僵局恐拖累全球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7029.shtml
俄羅斯與西方須盡快找出一個永久解決烏克蘭緊張情勢的方法。如果失敗,烏克蘭日益惡化的情勢將失控,進而導致烏克蘭、俄羅斯、西方國家以及全球經濟四方皆輸的結果。
* 美經濟學家:人民幣貶值是操縱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37181.shtml
人民幣跌勢不斷,昨再創十八個月新低。美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推倒人民幣貶值的「第一張骨牌」,匯率下跌存在官方操縱因素,外銀指出,繼續貶值恐促成外資退潮。
* 東京CPI增幅 22年最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7021.shtml
日本總務省25日公布,通膨領先指標東京地區4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揚2.7%,創22年來最大增幅,遠高於3月的1%,反映企業正把消費稅調高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 台股六大皆空 風暴來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6000059-260202
台股面臨內外六大利空夾擊!內有核四停建延燒、F股擴大重挫、政府積極打房、內資集體大逃亡,外有人民幣持續貶值,以及烏俄緊張關係升高導致國際股市普跌,重創台股昨(25)日爆出1,348億元巨量崩跌171點,台股儼然面臨一股風暴來襲。
對照往年,台股只要碰到核四問題就大跌,2000年10月27日周五下午,當時執政的民進黨宣布停建核四,隔周周一股市即大跌達2.51%,昨日台股跌幅也達1.92%,上市櫃合計,台股昨日一天市值就蒸發5,760億元,一天就賠掉數千戶帝寶豪宅。
◆ 義聯砸400億 廣州蓋觀光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63480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2014.04.25
義聯集團到大陸複製義大世界的成功模式,確定落腳廣州,已與官方完成簽約,預定投資新台幣200億至400億元,興建結合樂園、購物、學校、醫院、房地產開發於一體的綜合觀光城,這是國內休閒產業西進大陸的最大投資案。
義聯集團指出,義大世界一年吸引150萬人次入園,連續三年為國內第一,其中樂園區年營收達10億元,購物中心每年可創造52億元營業額。
義聯主管表示,大陸各省官員多次到義大世界參觀,表達希望將義大世界複製到大陸的意願。近年來集團分別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尋求適合的投資地點,最後決定落腳廣州,取得165公頃土地,並與官方簽約,將進入土地取得程序。
相關人士說,歸納全球大型遊樂區的關鍵成功因素,首先要滿足「二小時車程內覆蓋5,000萬人口」條件,廣東省人口密度夠大,近年高速公路及高鐵興建陸續完成,符合這項標準。
台灣義大世界面積110公頃,廣州義大世界有165公頃,廣州義大世界規劃包括樂園、購物中心、星級飯店等,甚至義大醫院、義大國際中小學等都將進駐廣州。
此外,義聯集團旗下泛喬建設主導的別墅、集合式住宅等規劃概念,也將移植到廣州義大園區。包括園區、購物、學校、醫院、住宅等,合計未來總年產值將達人民幣200億元以上(約新台幣971億元)。
《經濟教室》亞當斯密的未盡之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7000131-260209
工商時報 于國欽 2014年04月27日
■亞當斯密於1776年出版國富論,隨後於1778年、1784年、1786年三度修訂,是一本改變歷史的書,本書論及貨幣、勞工、貿易、資本、賦稅及公債等議題,有關自由貿易的論述刊載於第四篇。
■隨著自由貿易,全球經濟規模擴大,各國所得差距也擴大,以1997年到2012年比較,日本五等分位所得差距由4.8倍升至6.3倍,南韓也由3.8倍升至4.7倍,美國也由13.9倍升至15.8倍。
只要談起自由貿易,大家一定會想到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的倡議,在那個普遍採取保護主義的年代,他強調開放市場的好處,他說:「只要可以更便宜進口的產品,硬要由本國生產,無論於個人或一國,都是不智的行為。」
亞當斯密舉例說:「借助溫室,在蘇格蘭也可以栽種出很好的葡萄,並釀造出風味極佳的葡萄酒,然而相較於自外國採購,所用的資本及勞動多了30倍,為此而禁止外國葡萄酒輸入是合理的嗎?」
亞當斯密的結論是:只要甲國擁有這種優勢而乙國無此優勢,從甲國進口而不自己生產,對乙國是有利的。他以絕對利益的觀點來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隨後李嘉圖更進一步以比較利益加以闡揚。
產值擴大=就業機會增?
當大家在談自由貿易的好處時,大多以兩國貿易前、後進行比較,貿易後比貿易前創造更大的產值,這一點無庸置疑,但問題就在於貿易成長,國家總體產值擴大,是否代表就業機會增加?每人收入提高?這一點就很難說了。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四篇裡也想到貿易後的就業問題,但他相信關稅調降及市場開放對勞動市場的衝擊有限,他說:「貿易自由雖將使許多人暫時失去日常職業,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會失業,由於製造業都有性質相似的旁系產業,勤勞的工人們很容易從一業移轉到另一業。」
自由貿易確如亞當斯密所言,對全球經濟帶來可觀的動能,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關貿總協(GATT)主導的八回合多邊貿易談判,促成各國大幅調降關稅,實現了自由貿易的理想,近三十年來世界出、進口貿易總額由3.5兆美元升至37.7兆美元,成長近十倍,在人類經濟史上,此一盛況可謂空前。
然而,自由貿易的衝擊是否如亞當斯密所說的這麼輕微?從就業、薪資及所得分配來看,亞當斯密顯然低估了自由貿易的副作用。自由貿易讓大企業得以取最大利益,但企業利益的極大化並不等於國家利益的極大化,也不等於社會利益的極大化,尤其甚者,其所引發的工作機會流失,工資停滯,所得差距擴大等副作用皆在各國出現,兩年前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反映的正是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問題。
低估自由貿易的副作用
亞當斯密討論自由貿易時考量的是貿易後對甲國有利,或對乙國有利,然而這些利益如何分配,並未多加討論,三十年來全球自由貿易成長十倍,但贏者圈卻愈來愈小,金字塔頂端者富可敵國,中產階級卻逐漸消失,自由貿易果然讓生產力提高,但生產力帶動薪資成長的定律,也已然瓦解。
對照台灣近三十年的情況正是如此,民國76~80年我國製造業生產力平均年增7.6%,薪資每年成長更高達11.8%,此一時期五等分位家庭所差距僅4.9倍,成長果實,全民分享。然而近年生產力不論提升多少,薪資不動如山,所得差距更已擴至6.2倍。
自由貿易確實創造了全球的繁榮,惟其對所得差距、勞動市場的嚴重衝擊,恐怕是亞當斯密當年的未盡之言。
※ 相關報導:
* 美產品製造業 帶領經濟復甦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8556.shtml
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新增一項定期公布的經濟數據:每季產業別國內生產毛額(GDP)。這份資料比當季GDP遲幾周公布,提供各產業貢獻給GDP成長的詳情;最新的數字顯示,民間部門在最近幾季帶領美國經濟復甦,尤其是產品製造業。
最近幾季對成長貢獻最大的是非耐久財製造業、房地產、農業和醫療照護等產業。其中非耐久財製造業和房地產業正值景氣循環復甦,農業受惠於大宗商品生產增加,醫療則反映這類支出長期增加的趨勢。
以絕對值來看,農業是最大的贏家。農業2013年成長了可觀的16.4%,反映出從2012年中西部旱災恢復。數字也顯示衰退留下尚未平復的傷疤,例如金融業整體成長2%,雖已恢復成長,但比整體經濟的速度慢。
* 研究報告:英若退出歐盟 損失慘重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8986.shtml
英國銀業界與資本經營業委託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英國如果退出歐盟,倫敦與紐約並立為全球兩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會嚴重受損,而且英國經濟將會陷入孤立。
* 黃金亮點/烏戰火未熄 金價止跌契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38987.shtml
....目前在避險需求的帶動下,金價吹起了一波小反彈,只是這股上漲氣勢能否延續,將視烏國情勢變化而定,若雙方關係有所緩和,恐導致金價再度受創,因此短線逢彈還是不宜貿然低接。
* 人民幣上周大貶…市場轉抱美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638553.shtml
本周人民幣貶幅高達0.46%,25日即期匯價創下逾16個月以來最低位。外資匯銀主管表示,市場短期內看空人民幣,轉抱美元。
* 4200億美元信託 成陸金融地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7000689-260301
隨著規模達4200億美元的信託產品在今年到期,大陸的金融地雷恐將再引爆,由於這波信託產品到期高峰將自5月開始,不少負債累累的公司根本沒有現金來償還投資人,市場擔心這些信託公司最後將會陷入困境,甚至引發大陸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 無利可圖 A咖投資客撤出陸房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38865.shtml
多年來,精明的投資者一直把房地產市場視為分享中國經濟盛宴的最穩當投資領域,但現在許多重要投資者已開始從中國房地產市場撤退。
* 紐約外籍炒房客 中國土豪占鰲頭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74129
烏克蘭危機引美國經濟制裁俄羅斯,導致俄羅斯富豪進軍曼哈頓房市力道銳減,由中國人取而代之;美國房仲估計,中國人已首度超過俄羅斯人,成為紐約市曼哈頓公寓的最大外籍買主。在澳洲雪梨,中國人也同樣成為豪宅最大買主,但以高價搶房的行為在當地引發民怨。
東協+3貨幣合作 拚企業金流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4010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4.04.28
日本、中國、南韓和東南亞國協(ASEAN)十國將攜手建立一個系統,讓民間企業和銀行於這些國家做生意時,能更容易取得當地貨幣的資金。
日經新聞27日報導,日本、中國、南韓和東協等13國的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官員,5月初將利用亞洲開發銀行(ADB)在哈薩克召開大會的場合,討論企業發債的統一程序,並使各國央行之間的結算系統連線,以利此地區的民間資金流動。
報導指出,東協與中日韓等13國將在會後發布涵蓋這項計畫的聯合聲明。亞洲興建電網等基礎建設計畫日漸增加,市場規模預估將達每年8,000億美元,吸引許多企業競相利用這波成長大發利市,並取得所需的資金。
這些國家將草擬企業發債的統一規定。中國、南韓和東協十國的企業發債規模2013年底已達2.82兆美元,約比日本企業發債規模大四倍,但企業發債數量無法更上層樓,因為各國的法規與語言都不同,造成發債的阻礙。
舉例來說,部分國家要求企業必須明確說明發債籌得資金的用途,以避免投機性投資,企業也須揭露公司代表人的個人資訊,以查核這位代表人有無犯罪紀錄。由於各國規定都不同,因此必須統一規範。
這13國也將讓民間銀行更容易以手上的政府公債等債券做擔保,借到當地貨幣計價的資金。
※ 相關報導:
* 第三方支付 開放銀行兼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640057.shtml
金管會主導的第三方支付專法草案出爐,業者承作的儲值帳戶總餘額不得逾淨值十倍,不足時須增資,並開放無實質交易的匯款,每筆匯款上限3萬元,且不得借貸,銀行也可申請兼營這項電子支付服務業務。在申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對象方面,除了網路平台業者等非銀行業者外,未來銀行也可申請兼營這項電子支付服務業務,並跟非銀行業者適用相同的遊戲規則。
* 經濟春暖 Fed將再縮減QE規模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40107.shtml
儘管美國房市銷售停滯不前,但經濟正從冬季酷寒的衝擊中復甦,可能促使聯準會(Fed)決策官員本周開會時,持續縮減買債規模,同時更清楚說明可能的升息條件。
◆ 人民幣貶值─原因與未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8000701-260109
中國時報 易憲容 2014年04月28日
美元兌換人民幣報價已經達到6.25,持續下跌並創16個月新低。截止4月24日,今年以來人民幣兌換美元累跌3.12%,去年升幅完全被抵銷。對此,國際上反應不同,美國官方說人民幣貶值是政府干預,投資銀行則認為人民幣匯率會重拾升軌),都不得問題的要領。因為,當前人民幣貶值的核心是如何來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因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首先就得打破長期以來單邊升值格局,讓匯率能夠上下波動。如果沒有人民幣匯率貶值或價格波動,人民幣市場化是不可能的。
匯率作為貨幣的外在價格,它的變化就是市場重大利益關係調整。而這不僅影響市場資金的流向,也影響著經濟主體的行為變化,及整個市場的利益格局。所以,今年以來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的態勢逆轉,並非僅是擊退市場盛行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套利行為、阻止大量熱錢流入中國而衝擊央行貨幣政策,也並非僅是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彈性等,更包括了當前金融市場一系列重大改革。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是嚴重滯後的,這種滯後不僅嚴重影響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成了國內外投資者輕易套利的工具。因此,央行借助於技術性因素調整(即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區間擴大)及客觀條件利導(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引導了人民幣貶值。
近來年人民幣升值導致了大量熱錢流入並創造了大量信用關係。特別是2013年國內住房市場價格能夠在經濟增長下行情況下快速上漲,是與大量熱錢湧入有關。而這種由海外熱錢造就的房地產市場繁榮是不可持續,也正在增加國內金融市場的風險。因此,阻止國際熱錢再湧入中國,降低國內金融市場風險,人民幣貶值是一種重要的方式。
再次,央行主動導引人民幣貶值,其隱性目的就是要通過匯率價格機制來改變國內銀行、企業及個人的行為方式,來改變或衝破整個社會既有的利益結構及利益格局,改變國內企業及居民所持有資金的流向與市場預期,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以便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之目標。
政府早知道房市問題的嚴重性,但是由於既得利益集團的過於強大,這種房地產化經濟的調整及國內巨大的房地產泡沫擠出,遲遲無法出臺相應的政策來遏制,即使出臺一些有效的遏制經濟房地產化的政策往往也無法實施。而人民幣匯率貶值可以阻止國際熱錢再湧入,並讓人民幣計價住房資產價格貶值,讓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全面上升,從而改變房地產市場預期。而市場預期的逆轉,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資金流向、利益關係及利益格局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再次,人民幣貶值不僅增加了其自由浮動的區間,也意味著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話語權上升,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同時這是朝向人民幣國際化重要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外國政府再以政治的理由要求人民幣升值或貶值也就不可能了。也就是說,如果人民幣匯率由市場來決定,就可堵住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評頭論足。
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中國整個經濟關係調整和利益結構變化的重要一環。所以,未來人民幣貶值多少就在於國家利益如何平衡,及國內金融市場改革如何深化,這是斷定未來人民幣匯率趨勢的根本所在。(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 相關報導:
* 人民幣匯率走到十字路口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40136.shtml
....從短期來看,人民幣續貶的機率遠高於由貶回升,主因有三:一是大陸經濟情勢嚴峻超乎預期,短期難見起色,以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已成為北京政策選項之一;二是人民幣重貶導致高達數千億美元的人民幣結構性商品面臨贖回壓力,人民幣續貶壓力大增;三是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QE)措施預計今年秋季完全退場,熱錢勢必加速回流美國,人民幣匯價缺乏實質支撐。
然而,人行若任由人民幣單向貶值,亦可能引發巨大的金融風險。
....綜上分析,人民幣匯率已走到十字路口,短期人民幣續貶壓力仍持續增強,但貶過臨界點的後遺症卻是不可承受之重。在國際資金流向逆轉及境外人民幣交易規模日益擴大下,人行對人民幣盤勢的干預能力亦有其極限。是以,未來人民幣匯率動向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一般預料,在人行嚴密操作下,近月人民幣仍將貶多升少,到下半年才可能止貶回升。
◆ 財政健全方案 向三族群加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4012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4.04.28
增稅800億元的財政健全方案本周四(1日)登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將審查行政院提出的增、減稅草案,富豪、股民及銀行保險業為首要加稅對象;薪資、身障者與增僱員工、重視研發的企業,則可獲得減稅。
財委會已經排定周四審查由行政院提出的所得稅法與加值型營業稅法修正草案。據指出,修法共識度高,上半年完成修法可能性大。若修法順利,銀行、保險業將在新法生效後次月起,調升營業稅率;股利抵稅率減半與「富人稅」,則自明年1月起生效實施。
相關減稅配套措施,將自104年度開始執行,總規模約近120億元。個人及企業後(2016)年申報104年度所得稅時,即可感受降稅好處。
財政部強調,執行財政健全方案目的,為降低每年的舉債水位,彰顯世代正義;增加的稅收則用以縮小貧富差距、帶動就業與鼓勵研發,有利經濟發展。
周四審查會是以行政院提出的版本為主。根據政院版修法內容,預定執行三項重大增稅案。首先、個人綜所得課稅級距增為六級,最高級距稅率45%,適用於年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的富人家庭,全國共計9,500戶一年需多繳99億元所得稅。
其次、調整兩稅合一制股利內含營利事業所得稅的可扣抵稅額比率,自現行100%降為50%。
第三、銀行、保險業的本業營業稅率回復5%,業者年增稅負200億元;非銀行、保險業的營業稅率維持不變。
減稅則以縮小貧富差距、提高就業與獎勵研發為目的,總計一年提供的減稅額約120億元。
預定減稅措施包括薪資、殘障特別扣除額調高至12.8萬元;企業增聘員工可以加成扣抵薪資費用130%;新增研發投抵率10%,研發支出抵稅年度拉長為三年。
※ 相關報導:
* 打造合理房價 中產階級共享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40252.shtml
【聯合報╱張金鶚/台北市副市長(台北市)】2014.04.28
....打房到底是不是打經濟?現今因為低利率游資充斥、房地產稅制不健全、資訊不透明所引起的投資風潮,已使社會有限的資金與人力過度集中於房市,企業也因無力研發與創新逐漸喪失競爭力,其他產業與整體經濟受到影響而衰退,台灣社會已經開始嚐到苦果,因此以往我一再強調,打房絕對不是打經濟反而是救經濟。至於「打房將引起金融風暴」日前也經相關官員以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澄清,該說法似乎稍嫌恐嚇。
房價下跌是否會打到中產階級?事實上房價下跌對擁有一房自住使用的多數中產階級應無影響,因為房價的漲跌完全是紙上賺賠,與自住者關係不大。而房價高漲反將讓一屋自住者換不起房子,只能愈住愈差,居住與生活品質下降,對一屋自住者反而不利。
李克強宣示 打造長江經濟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4242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曾迺強/綜合報導】2014.04.29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28)日在重慶表示,將擴大發展長江沿岸「黃金水道」經濟帶,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
李克強自27日起前往重慶萬州工業園及萬州港口考察,並在乘坐輪船出港,提出運用長江「黃金水道」支撐大陸經濟的新構想。這也是中共十八大換屆以來,首次赴重慶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新華社報導,在考察結束後,李克強召開會議提出,長三角地區是大陸經濟成長的重要一環,尤其中西部具有經濟發展最大的「迴旋餘地」。建設長江經濟帶,主要是建構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
李克強強調,長江黃金水道是貫通大陸東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強的航道,要用黃金水道串起長江經濟帶「珍珠鏈」。
「珍珠鏈」中的「珍珠」即長江沿線的重慶、南京、蕪湖、上海等主要港口城市,這些城市經濟較發達,且具有現代化港口基礎設施。若打此一通道,可望有效拉動長江流域經濟成長。
對於進一步的措施,李克強表示,要結合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及成渝(成都、重慶)經濟區產業及基礎設施,促進產業有序轉移銜接及新型城鎮集聚發展,「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
李克強說,長江貨運量已位居全球內陸河第一,但還有很大潛力。未來要注重發揮水運成本低、能耗少的競爭優勢,並加強航道疏浚治理、推廣標準化船型,增強長江運能。
此外,還要以沿江重要港口為樞紐,推進水運、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路網建設,打造網路化、標準化及智慧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讓長江這一大動脈更有力地輻射和帶動廣闊腹地發展。
包括美國密西西比河,流經法、德、荷等國的萊茵河,均促進所在區域經濟競爭實力。李克強認為,從沿海起步先行、沿內陸河向腹地發展是世界經濟史重要規律,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共同經歷。
※ 相關報導:
* IMF警告:中、日 亞洲復甦兩大威脅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42521.shtml
國際貨幣基金(IMF)28日微幅調升亞洲今年經濟成長預估,但警告中國金融業體質脆弱可能導致成長減緩幅度比預期大,以及安倍經濟學無法持續拉動日本復甦,是亞洲經濟展望的兩大威脅。
* 人行資產150兆全球最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9000943-260301
大陸央行錢淹腳目,截至201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規模已達5兆美元(約新台幣150兆),連續3年穩居全球第一,遠遠超過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日本央行。
* 南韓品牌化 表現贏日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42441.shtml
....巴克萊(Barclays)駐新加坡資深地區經濟學家梁煒豪說:「南韓出口品的品牌化程度已提升,商品化的程度則已降低。舉例來說,三星逐漸被視為注重生活方式的選擇,意味需求對價格波動已較不敏感。相較之下,日本在消費者心裡的地位已經下降。」
* 景氣穩住了 3月再亮綠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42484.shtml
景氣復甦步伐越走越穩,繼2月綠燈後,國發會昨(28)日發布,3月景氣對策燈號再度亮綠,出現睽違逾二年半來的綠燈連發。展望4月景氣燈號,國發會主任秘書高仙桂樂觀表示,若是當前國際經濟復甦情勢維持,本月續亮綠燈應該沒有問題。
◆ Visa卡 推60天內被盜刷免負擔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641992.shtml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2014.04.29
國際發卡組織威士(Visa)昨天宣布,Visa金融卡推出「加強版」的刷卡無風險計畫,5月1日起,持卡人在60天內通報掛失或遭冒用,不用負擔金額損失。
這次Visa是和國內VISA金融卡的9大發卡銀行合作,總共有1,000萬名Visa金融卡的持卡人,都適用這項保障。
國內信用卡及Visa金融卡,都有刷卡無風險的作法,當消費者遺失卡片時,向發卡銀行申請掛失止付之前的24小時內,任何盜刷款項都由銀行承擔,消費者最多負擔3,000元的自付額。
Visa金融卡昨天把銀行承擔風險的期間拉長,由24小時,延長到60天;Visa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舉例,持卡人如果在4月28日遺失卡片,遺失後,從4月29日到5月2日這四天,有人刷了2萬元,持卡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且即使帳單來了,也沒有注意,一直到6月25日才發現、才開始跟銀行掛失。
因此,推出60天刷卡無風險,也就是說,從6月25日往前推算的2個月,被盜刷的金額,持卡人不需要負擔任何費用。
Visa金融卡在台發卡張數約1,200萬張,共19家銀行發卡;這次適用60天零風險的金融機構,有9家,包括中國信託銀行、台新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以及中華郵政等;根據統計,適用的對象,有1,000多萬名卡友。
不過,Visa也提醒,如果是持卡人自己不小心,未在卡片的簽名欄簽名,或是持卡人故意把卡片交給他人冒用等,導致被盜刷,則不適用60天零風險的保障。
※ 相關報導:
* AOL坦承系統遭入侵,駭客可能存取大量使用者帳號
http://www.ithome.com.tw/news/87226
AOL確認駭客未經授權存取了含有大量使用者帳號的伺服器,包括用戶的電子郵件帳號、地址、通訊錄、加密的密碼、加密的安全通關密語,以及工作單位,而且AOL也相信垃圾蟲已經傳送詐騙郵件給約2%用戶的通訊錄友人。
* 澳洲2011年遇駭 共諜恐已竊國會機密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74590
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二十八日報導,澳洲電腦網路二○一一年遭駭客攻擊,可能讓中國情報機構取得國會議員私人電子郵件的內容長達一年。報導引述澳洲政府及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說,最新資訊顯示駭客攻擊的範圍比原先評估更廣泛,「這就像是露天礦場,他們可以挖到所有東西。」
網友發起1元抗稅 恐違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30000123-260205
工商時報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30日
明(1)日就要報稅了,有人在網路發起「1元繳稅」的抗稅運動,鼓動民眾5月報稅以人工申報,只繳1元稅金給政府,強調頂多補稅不會被罰。財政部表示,千萬別聽信網路謠言,故意逃漏稅被查獲者,除了補稅之外,最多要補繳稅額15%的滯納金。
「公民不服從」近期成為社運的抗爭理由,網路上有人發起「緩繳稅運動」,要納稅人今年申報所得稅時,在結算欄先填寫「1元」,等到推翻馬政府之後再補繳,強調緩繳稅運動沒有違法的問題。
依據「公民不服從緩繳稅運動」的文宣,除了鼓吹民眾繳稅只繳1元,並在「其餘款項」註明,「請逕行核定通知繳納,但等到將鳥籠公投法廢掉、核四停建、監督條例依民間版原則通過…才繳納!」
對此,財政部說,國稅局收到報稅資料後半年內,將進行檢核,若納稅人申報錯誤,會要求補稅,納稅人若是故意報錯稅額,除補稅外還須繳交滯納金。
官員說,民眾如果不繳稅,超過繳稅截止日每2天,要加收應納稅額1%的滯納金,最高30天,滯納金高達15%,超過1個月者再加計利息,很划不來,呼籲民眾依法繳稅。
對於網友發起抗稅號召,律師呂秋遠在臉書提醒,如果有應課稅的所得,卻不辦理結算申報,恐面臨刑責,最重可能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6萬元以下的罰金。
財政部表示,依據稅捐稽徵法第41條規定,若以詐術或不證當手法故意逃稅,可移送司法機關判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6萬元以下罰金。
◆ 路跨界匯流時代來臨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44826.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4.30
近年來新興市場崛起,許多品牌廠商躍躍欲試,但發現如果沒有通路,再好的產品品質及品牌形象,也是走不通。無論理論或經驗都顯示,通路的改變的確影響市場競爭結構,好的改變,可以貨暢其流,生產及消費者受益,壞的改變,通路不通,只凸顯通路商本身利益,但卻造成生產消費訊息大亂。
政府通常會在壞的改變介入,而不介入好的改變,問題是隨著通路形態的多變,好壞已很難直接判斷,政府介入原則也會受到考驗。就以最簡單的通路商大量收購商品的行為來說,日前全聯大量收購盛產蒜頭而獲得好評,但更先前有些通路商的囤積豬肉,卻受政府查緝。通路商的角色,到底只是扮演好貨暢其流,忠實反映生產價格?還是被期待調節供需?
其他的案例,包括未來台電民營化,屬於通路端的輸配電與發電部門該不該分割?中華電信的最後一哩通路該不該釋出?台灣的有線電視系統通路業者更是主導了整個台灣頻道及內容業者的發展方向,而所謂五大「多系統整合經營者(MSO)」更擁有全台59家系統台的35家,這樣的電視通路影響力與規模效率間的平衡,也一直是電視產業發展爭論的焦點。
另外,通路商開賣自有品牌商品,是否也有不公平競爭的疑慮?雖然通路商自有品牌在國外,尤其是歐洲最司空見慣,但許多製造商同時也經營品牌,如果為通路業者生產商品,然後到通路上和自己的品牌競爭,等於幫敵人製造武器,再讓敵人拿這個武器和自己對打,受訪製造商無奈表示:「那也沒辦法,通路商很強勢。」這已是普遍實際存在的商業模式。更不用說,在去年初便利超商7-11與商周上架的爭議,也凸顯通路商的相對壟斷力優勢。
不過,這些通路商壟斷力優勢,正逐漸發生改變,因為網路及其社群力量的崛起,就以7-11與商周上架爭議為例,在過去可能是商周道歉了事,但這回商周靠著網路社群力量,引起政府展開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行為調查,逼得7-11說明是物流配送作業不及,而非刻意不上架。
這個教訓顯示,倘若通路商認為產品商內容有問題,可能損及其利益,應就有爭議的產品內容調解,再也不能以通路壟斷優勢把產品凍結在通路裡,無論內容對錯,通路不通,一定是錯的一方。
網路及其社群力量的興起,雖然箝制了通路商壟斷優勢,卻也帶給了通路商更多更大的通路匯流商機。流通,基本上可以分為人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過去,各有各的通路商,各有各的勢力範圍,井水不犯河水,但現在跨流已成趨勢,業者如不因應恐被淘汰。
過去,便利商店開始代收業務,一腳跨入金流領域,現在電子商務結合第三方支付,更是整合資訊流、物流及金流業務,過去金流體系最為封閉與保守,倘若不思因應,將來就等著被裂解。在人流的跨界匯流上,除了觀光客與購買物流及金流已有許多試驗計畫外;先前大家覺得遠通電收etag賺很大的原因,除了通行費外,更重要的是,遠東集團可以因此整合人流、金流及資訊流,而獲致消費者資訊及潛在商機。
總之,通路跨界匯流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通路商應積極因應甚至整合,而不要再想著以通路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益或設置檢查障礙,同時,隨著未來台灣服務業的開放,也將很快面臨外來競爭的挑戰。
但就政府及消費者而言,跨界匯流的出現,不僅新的壟斷力量可能產生、消費者隱私也可能被濫用或被洩露,種種這些現象,也將很快面臨,如果不及早因應,消費者可能未蒙其利,先蒙其害。
※ 相關報導:
* 第三方支付 儲值上限3萬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644420.shtml
催生第三方支付業務,金管會全面趕工。金管會昨天舉行跨部會議獲得初步結論,多幣別儲值帳戶上限為3萬元,電子商務業者辦理儲值與匯款業務,資本額須達3億元,同時儲值帳戶總餘額上限為(公司)淨值的10倍,逾限就必須增資。
* 消費者信心指數 2年半新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30000686-260110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公布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83.73點,指數創近2年半來新高。主要是構成CCI的6大指標中,多呈現上揚趨勢,其中,民眾對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信心增加最多,飆升了8.6點,指標來到87點,為近3年最高點。
* 歐銀壓力測試 歷來最嚴格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44872.shtml
為重建外界對歐洲金融業的信心,歐盟監管機關在最新一輪銀行壓力測試中祭出迄今最嚴格的標準,要求歐洲銀行證明足以因應股、債與房市同時崩潰的情況。
◆ 陸商務部:開展亞太自貿區研究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4300294-1.aspx
中央社 2014.04.30
中國大陸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今天說,中方主張成立工作組,及早展開亞太自貿區可行性研究;亞太自貿區和現有自貿協定不存在衝突。
中新社報導,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貿易部長會議5月17日至18日將在山東青島舉行,王受文30日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屆時將提出上述主張。
王受文說,當前全球各種自由貿易協定大量存在,同一個國家可能是多個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國家同樣的商品依據不同的自貿協定,享受的待遇不同,「這對企業而言非常麻煩」。
他說,中方主張在APEC架構下促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自貿區互動,探討制定實現亞太自貿區的路徑和方式,及早開展亞太自貿區可行性研究,啟動亞太自貿區建設進程。
王受文說,中方主張成立專門的工作組,開展亞太自貿區可行性研究。目前正討論如何組成工作組。
他說,「搞可行性研究不是為了談判,而是提供建議。這些建議將交由APEC成員決定。」目前中方已經提交部分意見建議,並得到了一些成員的積極回應。
末日博士:美股大修正還未到 下半年恐崩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01000074-260203
工商時報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2014年05月01日
「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周三接受美國財經網站CNBC專訪時表示,美股大修正還未降臨,而在下半年可能面臨崩盤危機。麥嘉華也表示,他目前偏好價格仍然「便宜」的新興市場證券,並透露投資伊拉克、越南和泰國等市場。
投資月刊「股市榮枯及厄運報告」(Gloom, Boom & Doom)發行人麥嘉華表示,美國科技股在過去幾周或許承受賣壓,但真正的大幅修正尚未來到,「市場雖然已經出現回檔,但美股整體大回檔尚未來臨。」
美國科技類股在4月初經歷了沈重賣壓,使得科技股雲集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破4,000點大關,此為2月初以來首次失守。當周那斯達克指數創下2012年6月以來周線最大跌幅。
通訊、社交媒體和生技類股遭投資人拋售,此外,能源和公用事業類股已出現大幅回檔,麥嘉華認為,這股賣壓最終將會擴大。
麥嘉華重申,今年下半年美股恐面臨崩盤危機,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還要嚴重。
麥嘉華認為「現在進場買美股已經太晚。」他表示,「由於美國的利率位於歷史低點,而且美股股價水位處在高點,現在買進美股可能不會帶給投資人豐厚的報酬。」麥嘉華也認為,個人投資人對美股報酬率的預期太過樂觀。
麥嘉華個人偏好價格仍在低檔的新興市場證券,他認為新興市場是在追求更多獲利的目標下,更適合的投資選擇。他並透露已將資金轉進越南、伊拉克、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市場。
麥嘉華指出,「我在1年多前投資了伊拉克,雖然該市場有許多令人擔憂的地方,但股市非常便宜。此外,俄羅斯股市也很便宜,不過並不急著進場。」
相較於麥嘉華的「末日」觀點,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歐洲市場分析師哈奈特(Ian Harnett)預期,今年全球股市將會再漲20%。
※ 相關報導:
* 美Q1經濟成長 原地踏步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47483.shtml
美國商務部卅日公布,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折合年率後較前一季成長百分之○點一,是二○一二年第四季以來最慢,美國第一季經濟成長幾乎原地踏步,不過商業活動已經出現回溫跡象,民間企業四月雇用廿二萬人,超出原本預期,美股卅日盤中維持平盤。
* 歐元區通膨升溫 暫不必推QE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47323.shtml
歐元區4月通膨率從3月的四年多來低點上升,降低歐洲央行(ECB)立刻採取刺激措施以避開通縮的機率。
* 日銀有信心 2016終結通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47304.shtml
日銀30日決議維持每年擴大貨幣基數60兆至70兆日圓(5,880億至6,860億美元)的承諾不變,一如市場預期。日銀總裁黑田東彥說:「4月消費稅調漲後的衝擊仍在預期內,至今家庭支出依舊保有動能。」
* 大陸今年超美國 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47392.shtml
世界銀行國際比較計畫(ICP)公布,美國瀕臨喪失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今年就可能落在中國之後,比預期時間早。
* 旺報觀點-從最大到最強 挑戰不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01000796-260301
....若成為各國認可的經濟強國,以歐美國家的經驗來看,除了要在生產技術及服務上提升外,更必須有文化及價值觀的輸出能力,這些「軟實力」才是成為經濟強國的關鍵所在。
* 李克強:推進外貿新政 跳過試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47333.shtml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30)日表示,要加速出口退稅進度、保證及時足額退稅,更提到要加快改革進程,申報、查驗等便利通關政策別再「試點」,要改為「全面推進」,為企業提供更多便利。
* 曾銘宗:訂10兆資金回台方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47382.shtml
為了將台灣投資在海外的10兆元資金拉回來,並留住人才在台灣發展,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30)日拋出新構想,將推動「金融業進口替代方案」,鼓勵金融業者透過創新商品或併購海外公司,加速台灣市場的多元化。金管會並將清點國際上的金融產品,開放金融業承作。
* 蔡清彥:創新創業 經濟突圍關鍵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46963.shtml
蔡清彥指出,外國媒體在2005年至2013年短短的8年間,從讚揚台灣是全球IT產業重要聚集地,到批評台灣沒有掌握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趨勢,未能趕上這波科技轉移的典範,原因就是創新不足、反應太慢,未能掌握先機與人才流失。
* 財政健全案過關 富人稅拍板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501-6O6l
史上規模最大的增稅案初審通過!立法院財委會1日通過財政部所提出的「財政健全方案」相關修正案,將提高金融營業稅率至5%、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及對年淨所得逾千萬者開徵45%的「富人稅」,預計年淨歲收可增650億元入庫。
◆ 正視金融管理思潮的轉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47351.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5.01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4月的封面文章指出,政府補貼與擔保腐蝕了金融業,造成更大的新危機,並檢討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的金融改革措施,直指狀況是愈改愈糟,問題愈來愈大。這篇文章在歐美金融監理機關引起很大回響,值得台灣金管會和央行省思。
其實,政府對銀行的監管與保護從最早開始,就不可避免。銀行原本就是高槓桿財務操作下的產物。早期中國的錢莊就曾有十個缸子九個蓋,錢莊掌櫃的本事就是讓存錢的人認為每個缸子都有蓋的說法。而現今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只要8%,也就是銀行可以吸收92%的存款負債。換句話說,銀行股東每投入1塊錢資本,銀行資產就可以膨脹到12.5倍。銀行用存款人的錢來為股東賺錢,投資報酬若是1%,則銀行股東就可獲得12.5%利潤,如果虧損,那麼也是要賠12.5倍。
高槓桿伴隨高風險,為了保障存款安全,讓存款人對銀行有信心,於是各國視銀行為特許行業,對銀行的管制以及對存款人保障機制的法規都相對極為嚴格。其中,對銀行的設立,除了最低資本要求外,銀行經營者的操守與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8%的資本適足率便是防止銀行過度擴張,資本不足,造成風險,存款保險制度的存在,則是保障小額存款人不致因銀行倒閉遭受損失。
當然,為防止市場競爭造成銀行的虧損,利率價格過去都由央行來訂定,目前,有的國家還沒有開放;而銀行的家數、分行的設立也都在這個前提之下嚴格把關。為防止銀行本身的經營惡化,對銀行的流動性、存放比,甚至於資產的配置等,都有法定的規範,近日,更進一步要求銀行建立風險管理機制與模型,控制其風險。而為了防止銀行的擠兌與倒閉時造成的金融機構骨牌效應,中央銀行扮演最後貸借融通的角色,維持金融的穩定。
金融海嘯發生為社會帶來頗多的省思,占領華爾街的社會運動就是一種不平之鳴,是針對金融機構受到政府重重呵護,賺取高利,風險出現之後,卻要政府用納稅人的稅收出面買單。經濟學人雜誌進一步指出,政府越對金融系統保護,業者就越放心的去從事高風險、高報酬的業務,而各國政府通常會救助大的問題金融機構,除了補貼其虧損之外,比市場利率為低的政策性貸款亦極常見,如美國對房地美與房利美的1,200億美元補貼,肥了它們股東的錢包數十年,而英、日、歐各國在這方面均不遑多讓,國際貨幣基金估計發展國家對銀行的補貼超過6,300億美元,比全球1,000大銀行的淨利總和都多。金融海嘯後,各國都加強金融管制與規範,讓金融業更加依賴政府的支持,但是這種做法,更加提高了政府的保護與扭曲了風險機制。
例如美國存款保險的上限提高至25萬美元,雖然保障了人們的財富與收入,但是存款人卻只選擇利率最高的銀行而不注意相對的風險,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抑制銀行自營交易,而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Law)試圖提高銀行的透明度,防止銀行涉入過多的風險等,仍然是一貫的從保護金融機構為出發點。經濟學人批評這是養肥了一個行業,卻未能培育出一個健康有益於經濟發展的金融市場。最近歐洲央行表示未來處理問題銀行時,縱使有存款保險,存款人仍應承受一部分銀行的損失,可能就來自於這個經濟學人的不同思潮。
台灣的金融監理與管理基本上也是循著同一軌跡向前行,為了防止出現擠兌風潮,金融市場的透明度較歐美國家更加不足。若是銀行金檢報告的重大缺失都視為極機密,存款人根本無法判斷銀行經營的好壞,最後只有依賴政府的安全保證,所謂的市場制約(Market discipline)似乎並不存在。因此,金融機構處於政府保護與呵護下,出了問題永遠是由納稅人買單。在國際對金融管理思潮的轉變下,是否主管機關也應該思考,從根本上來重新檢視我國的金融法制了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