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6

體內做環保

◆ 食不安心…8R自我排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66846.shtml

【聯合報╱李兆麟(台灣抗衰老再生醫學會理事長)、鄭中一(台灣抗衰老再生醫學會副秘書長)】2014.11.15

最近連續發生食安問題,造成社會恐慌,其實,人體每天暴露在許多環境毒素下,我們與生俱來就有一定的防毒、解毒及排毒能力,透過肝臟、腎臟、腸胃、呼吸道、皮膚等執行這些任務,將體內毒素排出。

●如何度過最近的食安危機,建議8R排毒小秘訣:

Reduce(減少):減少攝取過多藥物、熱量、醣類、飽和脂肪、酒精,戒菸,減少身體負荷。

Release(解除):解除壓力、煩惱、憂慮、緊張、憤怒等負面情緒,以紓解身心壓力,凡事正向思考。

Remove(排除):

1.排便:每日排便1次。

2.排尿:每日小便5至8次,約 1500毫升。

3.排汗:每日運動30分鐘、曬太陽15分鐘,以利汗水排出。

4.排氣:透過吐納或運動吸入新鮮空氣。

Replace(補充):

1.水分,成人1500~4000c.c.

2.營養素:

(1)維生素及酵素,食用不同顏色生鮮蔬菜水果

(2)礦物質

(3)蛋白質,如豆類、蛋、魚雞牛豬肉、海鮮

(4)必須脂肪酸,如魚油、亞麻籽油、堅果

(5)抗氧化劑,如葡萄、藍莓、蘋果連皮吃

(6)其他,如蔥、蒜、薑黃、薑、山葵

Rest(休眠):每日至少睡眠7小時,工作30分鐘休息5分鐘。

Repair(修復):修復損傷需足夠能量,能量來自健康烹調方式、安全食物來源、適當營養素攝取。

Rebalance(平衡):透過食用各種顏色之生鮮蔬菜水果、飲用綠茶等,達到平衡。

Regular Exercise(規律運動):每日30分鐘或每周多次共150分鐘,適量適當運動。



◆ 英男環遊世界胸悶 指名到振興就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67391.shtml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2014.11.15

九十四歲英籍老爺爺柏尼(Berney)搭郵輪環遊世界,經過台灣時,胸悶不適,本來醫護人員要送他到新加坡治療,但他上網發現台灣振興醫院的心臟科醫療水準頗佳,指名要到振興就醫,治療後無大礙,開心離台。

船醫向振興醫院表示,已將這次就醫經驗列為紀錄,供全球船醫參考。

柏尼向振興醫院表示,他六年前買下「世界號郵輪」套房,以船為家,環遊世界。他愛好游泳、健走,且船上有隨行船醫,雖然心臟裝了兩根血管支架,但他對身體狀況很有自信。

日前郵輪行經台灣外海,柏尼感到胸悶、呼吸不順,他擔心是心臟血管支架出了問題,船醫建議他上陸就醫,並建議到星或泰國治療。但柏尼指名到振興,經船務公司聯繫,振興派車到基隆港接柏尼。

振興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鴻猶指出,檢查發現柏尼有靜脈血栓、心律不整、心房顫動等問題,所幸情況不嚴重,觀察兩天後出院。除開藥外,另叮嚀他將相關報告與醫囑,轉交給船醫參考。

全程陪伴柏尼的振興醫院醫務專員桑良玉說,柏尼第一次來台,驚訝台灣的現代化,且不斷稱讚台灣的醫療品質,回程時還笑說,一定會替台灣宣傳,告訴外國旅客,台灣的醫療水準很高。



◆ 美最暢銷處方藥 沒人知它如何作用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67977.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4.11.15

美國人一年花75億美元(約台幣2300億元)買一種處方藥,但美國網路媒體報導,連批准此藥的美國食品藥物局(FDA)都不知,此藥如何作用?

知名美國網路報The Daily Beast日前一則消息說:「快:美國賣最大的藥是什麼?普拿疼?威而鋼?或者,某種心臟病藥?」

正確答案是Abilify(阿立復),由日本大塚藥廠研發,在美國與必治妥施貴寶共同行銷,用於治療精神分裂和躁鬱失調等精神問題。

美國「醫景」公司 (Medscape)主持的線上醫學期刊《醫景醫療新聞》報導,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美國人為Abilify花費75億美元,每月處方將近880萬筆,在美國銷售量超過其他所有抗抑鬱藥總合。

Abilify本來對只占美國人口1%的精神分裂症,數年後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批准用於美國只有1.5%人口罹患的躁鬱症;接著,FDA 批准此藥得與對治重大抑鬱失調的藥物合併使用。

美國有1600萬人為抑鬱症所苦,Abilify獲准當作抗抑鬱的附加藥來行銷之後,銷路一飛沖天。

專業統計,藥商必治妥施貴寶每年斥資1億2100萬美元促銷Abilify,廣告詞說此藥「像自動調溫器般」使精神狀態「恢復平衡」,「大腦關鍵化學成分的活動過高時,Abilify將它降低,大腦關鍵化學成分活動過低時,Abilify把它提高」。

The Daily Beast的報導說,若說傳統抗抑鬱藥是「左輪手槍」,Abilify就是「火箭筒」。

但美國媒體說,促銷資料完全未提這帖藥如何作用,而且直言此藥的「行動機制至今未知」;說明書「推荐」一種功能,卻未舉任何證據支持其理論;連批准此藥的FDA也說,Abilify如何作用,「迄無所悉」。

Abilify網站有一頁標題:「Abilify據信如何作用」,內文說:「請記住,Abilify如何發揮作用,精確詳情至今仍無充分研判。」

知名網路期刊《PLoS醫學》形容廣告「有問題」; 該刊質疑,把Abilify說成「自動調溫器」,有沒有充分考慮「牽涉複雜的躁鬱症治療 (躁鬱症的病因迄今不明,而且人人皆知它對治療的反應紛繁多樣)」。

不過,報告說,「消費者可能覺得這類廣告令人情不自禁」掏腰包,但政府缺乏管制,以及專業人士的指摘,適足以「大幅促進疾病恐懼症的販賣」。

※ 相關報導:

血液與健康
有害的食品添加物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65歲+三高 小中風易變大麻煩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69333.shtml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4.11.16

最近早晚溫差大,進入發生中風的「旺季」,醫師提醒,65歲以上的老人,如果又有三高病史,當發現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眼睛暫時看不見、說話不清等症狀,即使休息一陣子後就能自行恢復,很可能是發生「小中風」。小中風若不警覺,很可能釀成大麻煩,應立即就醫檢查。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俗稱小中風,是一種輕微的缺血性中風,主因是腦部短暫缺血,發作時會有單側手腳暫時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等情況。但因為小中風發生的時間很短暫,可能只有幾分鐘,最長不超過24小時就會恢復,因此很容易讓民眾「無感」。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曾有病人左眼突然看不見,但過了幾小時視力就恢復,讓患者以為是自己太累了,結果後來發生中風;他研判,之前出現左眼看不見,應該是頸動脈狹窄的徵兆。

國民健康署曾委託研究,發現近10%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七天內會發生中風,因此民眾一旦察覺自己有疑似小中風的症狀,必須立即接受檢查。

陳龍說,小中風「來得快去得快」,雖不像中風會留下後遺症,但應就醫找出危險因子,預防中風發生;例如有三高要控制、戒菸,另外也可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抽血、頸動脈及顱內動脈超音波等檢查,確認是否有小中風的痕跡。

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老人,每15人就有一人曾經中風。陳龍說,65歲發生中風的機率是55歲的兩倍、75歲更是55歲的四倍,高齡長者及其家人,不要忽略小中風的徵兆。

最近天氣變化大,陳龍提醒銀髮族應注意手腳及頭部的保暖,同時按時量血壓、血糖等,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變化過大。如果長輩白天是獨自在家,當家人返家後才發現不對勁,送醫時大多已經中風多時,陳龍建議家人也可替長輩在手機設定119快撥鍵,一旦有疑似症狀,要主動打電話盡快求救,在第一時間就醫。

※ 相關報導:

* 溫差大防心肌梗塞 低油高纖來控制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0730

....由於心肌梗塞的高死亡率,許多人稱它是隱形殺手。俗話說得好:「樹頭顧得好,不驚樹尾做風颱。」究竟我們平日飲食要注意什麼來保健心臟血管健康?



◆ 自製豆漿先泡豆 煮沸免中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6000773-260307

旺報 2014年11月16日 馮宇

豆漿的營養價值眾所周知,富含豐富植物蛋白、卵磷脂、維他命B1、維他命B2,菸酸和鐵、鈣等礦物質,有很多人把豆漿譽為早餐的最佳飲品,其實看似簡單的豆漿,喝起來可是有很大的學問。

首先在選擇食料上,建議最好選擇非基因改造大豆,從營養學角度分析,非基因改造的大豆蛋白質含量更高。選擇大豆時,盡量選擇水分含量少,外觀無損害,圓潤飽滿的大豆。考慮到營養更均衡更全面的話,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的食材,例如五穀、板栗、紅棗等。

其次是泡豆上,泡過的豆子做豆漿最佳,因為大豆外層有一層厚纖維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泡過的大豆可使其外層厚纖維軟化,提高大豆營養價值的消化吸收。泡豆時間不宜過長,最好4至5小時左右。

最後就是煮豆漿了,這裡很容易出現一個迷思,自己在家煮豆漿時,加熱時看到有氣泡產生就誤以為煮沸了,其實這是豆漿裡的有機物質受到高溫膨脹而形成氣泡造成沸騰的假象,而並非真正的煮沸,如果飲用了沒有煮沸的豆漿,很有可能引發噁心腹瀉等中毒症狀,沒有煮沸的豆漿是對人體有害的。防止豆漿中毒的辦法就是將豆漿高溫煮沸後,加熱2至3分鐘再飲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食材來搭配出五穀豆漿、板栗豆漿、紅棗豆漿等,沒必要只局限於單一種,或者根據個人的口味來調配都可以,這樣不僅使豆漿變得更加營養、更加美味,還可以使早餐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最後,豆漿雖然既美味又營養,但是也並非適合所有人飲用,比如消化不良、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等,都不適宜飲用。(作者為營養師)

shen 提到...

第一次逛這個網誌,

所以這個地方是作者你對於每天的新聞做一個觀察的紀錄囉?

文章量真多啊

fsj 提到...

謝謝指教。文章從 2006 年累積到現在,所以數量會比較多。之前大多是個人翻譯文章與新聞剪報交互刊出,不過近來工作較繁重,故新聞剪報比例增加許多。

fsj 提到...

中風黃金期治療 近九成進步明顯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145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1.17

健保署今年3月起試辦腦中風「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有151家醫院、39個團隊參加,收樣1164名中風病人,在黃金治療期內提供醫療、物理、職能、語言等治療,已經結案的900位患者,86%患者有明顯進步,生活能力從嚴重依賴,進步至可以初步生活自理。

台中榮總今年5月就收治一名39歲就中風的年輕個案,這名患者參加時不僅行動不便、肢體不協調,眼睛也不能聚焦,經轉到住家附近的部立豐原醫院復健,進行高強度復健治療,且密集加入各種整合性照護,巴氏量表分數進步到100分,預計明年重回職場。

由於復健成效顯著,健保署計畫明年邀請醫界專家、學者研討將整合性復健治療模式,擴大到骨科置換膝關節、髖關節,或腦脊髓損傷有患者。

健保署醫管組組長林阿明表示,過去腦中風後病人病情穩定後,因為大型醫院一床難求,加上中風患者病後要再重新掛號再復健,一來一往曠日廢時,可能已經拖過黃金治療期,因此藉由醫學中心和地區醫院合作,讓患者就近到家附近的地區醫院去復健6至12周,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幫助病患,也能減少醫療支出。

根據統計,這些加入試辦計畫的患者,30日內的出院後急診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比沒參加的低,密集復健的效果顯著。

台中榮總院長李三剛表示,台中榮總是這項計畫收案人數最多的醫院,一般中風患者行動不便,回診需要麻煩家人,有人最後只能進入機構安養,但也有患者積極復健,生活可恢復自理。



◆ 老人髖部骨折 20年後增4萬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0578.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11.17

國內研究發現,近年髖部骨折發生率降低,可能是因為健康老人變多、環境改善降低跌倒機會、骨質疏鬆受到重視等。不過,未來的廿年,隨人口高齡化,老人髖部骨折人數將從目前的一萬多人增至五萬多人,對個人或健康照護體系都將是沉重負擔。

這份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骨鬆國際期刊」。研究者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二○○四年至二○一一年間、十四萬餘筆高齡髖部骨折就醫資料,發現在這八年間,髖部骨折發生率,女性下降百分之十二、男性降百分之十三;但根據老年人口成長趨勢推估,到二○三五年,髖部骨折人口將是現在的二點七倍,需要的床位數是現在的三倍。

主持研究的長庚醫學中心骨科主治醫師謝邦鑫說,髖部骨折發生率降低,可能因健康老人變多、環境改善降低跌倒機會、骨質疏鬆受到重視,許多人接受治療改善骨鬆、維他命D攝取增加等,但老年人口快速增加,髖部骨折人數增加趨勢,國內外皆然。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表示,骨質疏鬆的民眾非常容易因跌倒造成髖部骨折,約有四成病患骨折後無法自行走動,另外六成則需使用拐杖;其中約百分之卅的患者在受傷後一年死亡。

謝邦鑫指出,老人髖部骨折已成為公共衛生問題,九成以上髖部骨折都需開刀治療,年紀愈大,住院天數愈多,未來醫院病床數是否足夠,需要預做因應。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低頭族 頸椎壓力像扛7歲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0224.shtml

....美國「紐約脊椎手術與復建醫學」漢斯拉吉醫師研究指出,成人姿勢端正時,頭部重量約為約4.5至5.4公斤,當低頭、脖子前傾時,脊椎承受的重量增加好幾倍,1年累積姿勢不良達700至1400小時,對脊椎造成極大負擔。

研究顯示,當人們低頭看手機脖子呈60度角,頸椎承受壓力約27.2公斤,等於1個7歲兒童體重。頸椎若長時間維持在不合人體工學的角度,可能提早出現損壞、拉傷、老化等問題。



◆ 公費培育200護理生 學界:杯水車薪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6072

【聯合晚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4/11/17

為解決偏鄉離島護理人員不足,行政院推動「偏鄉護理菁英計畫」,明年起連續四年要投入2億5000萬元培育200名護理「公費生」,學生畢業後分發到30多家偏鄉離島地區醫院服務四年,包含台大、陽明、馬偕等大學護理系明年個人申請入學都開出招生名額,第一年要招收60名公費生,學測成績達前標或均標就能申請。

對行政院這項政策,台大護理系主任賴裕和直言,「護理荒」不僅偏鄉嚴重,很多市區醫院也如此,一年只增加幾十名公費生根本是杯水車薪,醫療就業環境沒有改善,就算服務滿四年,「學生難道就願意留下來?」

根據衛福部統計,偏鄉醫院護理人力短缺嚴重,去年全國醫院護理人員總空缺率6.3%,偏鄉地區達7.9%,許多偏鄉離島地區如新北市三芝區、桃園縣觀音鄉等地護理人員長期招募困難問題,就算提高薪資待遇也無法補足缺口。

賴裕和表示,一樣要對人命負責,但護理人員不像醫生收入多、地位高,很多人常中途放棄,「要學生20幾歲就獨自面對癌症等病患,除非真的很耐苦,否則中途嚇跑的不在少數」。

賴裕和說,台大護理系每年都無法招滿,甚至很多人念到一半就參加轉系考,寧願從頭改念法律,以後當律師,也不想當護理人員,就算順利念畢業,也不見得留在醫界;想吸引護士到偏鄉工作,要先從改善工作環境和待遇開始。

弘光科大護理系主任陳淑齡則認為,國際護病比約一比四,國內卻高達一比八,加上護士工作量多又複雜,才會出現護士荒;但政府願意跨出第一步,多少有助於緩和人力缺。

大葉大學去年第一次招收護理系學生,第一屆45名學生剛入學就「整班都被訂走」,員林員榮、彰化基督教醫院等還祭出學雜費全免、每個月5000元獎學金等條件,提早搶訂護理人才,大葉護理系主任蔡秀鸞認為,這顯示護理人力仍相當缺乏。

shen 提到...

所以版主傾向於不做個人觀點的整理

偏向客觀的整篇報導呈現囉?

辛苦了,感覺這些文章量讓版主充滿智慧啊XD

fsj 提到...

便宜、量多、質佳 當季作物3指標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5951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2014/11/17

你習慣吃削掉皮的蘋果,覺得白米飯比糙米好吃,加了起司的馬鈴薯更美味……在追求口感的同時,我們也捨棄了食物最完整的營養。少吃加工精製的食物,選擇原始狀態、保有最多營養的鮮食,減少不必要的烹煮程序,在食安問題頻出的現在,是該改變飲食習慣的時候。

國內近七成人口都是外食族,近來食安風波頻傳,黑心油事件波及餐廳、小吃、攤販,民眾人心惶惶,不敢外食而自行烹飪。但市場中琳琅滿目的蔬果,應該如何選購?專家建議,選擇便宜又當季的蔬果最佳。

跨季節生長 農藥過量風險高

台灣農業栽種技術成熟,加上大量進口蔬果,不少人發現,蔬果似乎愈來愈難分季節,許多種類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蔡玲貞說,有些業者為了克服跨季節生長及跨國運輸的困難,往往噴灑較多農藥來防止蟲害,甚至可能使用化學藥劑催熟或保鮮。

蔡玲貞說,蔬果在儲存或運輸的過程中,難免造成營養素流失,因此,在採購蔬果時可以多多購買本地盛產的當季蔬果,不僅價格較便宜,也比較健康,且購買在地的蔬果也響應節能減碳、低碳飲食的理念。

選當季容易 選當地難度較高

蔡貞伶指出,所謂當季蔬果,就是在當個季節所產蔬果,例如高麗菜在冬天最當季,冬季出產的高麗菜不但口感好,農藥使用少,價格也比夏季產的更低。

但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蔬果選擇當季最佳,但要「當地」,不容易執行,當地該如何定義?國外進口的蔬果非當地食材,大家都清楚,但在台北買到高雄燕巢的芭樂,是否算當地?這是選擇當地食材較困難的地方。

依價格外觀 判斷是否盛產

諺語云:「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

如何分辨當季食材,對長期外食民眾仍是一大困擾。許惠玉表示,判斷是否為當季食材其實很簡單,從價格來看,選擇價格與其他蔬果相比較便宜的蔬果,就是當季食材;透過外觀,查看蔬果是否成熟、飽滿,也可做為是否為當季食材的判斷。

冬季蔬菜多 夏季選根莖瓜果

一般而言,冬季是蔬果的盛產期,種類較多,價格也較平穩;夏季盛產蔬果種類較少,也常因為雨季或遇到颱風,價格波動大。蔡玲貞表示,冬天是蔬菜盛產季,各種蔬菜都較其他季節便宜,品質也較佳,民眾可有多元選擇,而颱風天葉菜類價格大漲,可選擇瓜果類、根莖類蔬果替代。

許惠玉說,購買蔬果最重要的原則為均衡飲食,最好是紅、橙、黃、綠、紫,各種顏色的蔬果都要選擇,不能僅買綠色蔬果,才不會僅攝取單一的營養素。

四季盛產 代表作物

●春季

蓮霧、番石榴、金棗、山藥、甜椒、芋頭、番茄、枇杷、甘藍、南瓜、甘藷、奇異果、楊桃、草莓、蘆筍、絲瓜、杏鮑菇、洋蔥、茄子、毛豆等。

●夏季

文旦柚、高接梨、洋香瓜、西瓜、水蜜桃、釋迦、酪梨、荔枝、鳳梨、龍眼、苦瓜、百香果、南瓜、甘藷、葡萄、芒果、絲瓜、杏鮑菇、檸檬等。

●秋季

文旦柚、山藥、甜椒、釋迦、酪梨、柿、大白柚、甘藍、苦瓜、柑橘、百香果、蘋果、花椰菜、奇異果、葡萄、楊桃、木瓜等。

●冬季

桶柑、蓮霧、金棗、山藥、甜椒、芋頭、釋迦、番茄、枇杷、甘藍、苦瓜、南瓜、蘋果、花椰菜、奇異果、蘿蔔、海芋、葡萄、楊桃、草莓、木瓜、咖啡、柳橙、馬鈴薯、絲瓜、青花菜、杏鮑菇、洋蔥、茄子、紅豆等。

●一年四季都有產

香蕉、蔥、辣椒、山蘇、番石榴、玉米、韭菜等。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天然、完整、無加工 全食物營養最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5952

「到底還有什麼東西能吃!」食安事件頻傳,民眾對國內美食信心驟降。不過,營養師卻認為,這次事件讓民眾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只要挑選天然完整、未經加工的「全食物」,就可以吃得美味又健康。

* 五分之一熟齡族 蛋白質攝取不足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72263.shtml

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營養觀念逐年進步,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近半數的人習慣吃營養補充品。然而,吃這麼多保健品,真的代表營養足夠嗎?根據國民營養變遷調查顯示,50歲以上民眾每5人就有1人蛋白質攝取不足,換算近138萬熟齡族有可能提早出現老年疾病。退休後要有樂齡的生活,飲食均衡攝取比吃營養保健品更重要。

....為什麼熟齡族反而蛋白質攝取易不足呢?這些面臨退休的民眾,主要是子女多半不在身邊,需要自我照顧,或因開始注重養生、食物以烹調清淡的蔬菜為主,雖然明知道肉類、奶、蛋含有豐富蛋白質,但又會擔心吃進過多脂肪及膽固醇,導致蛋白質攝取來源減少。

....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除了營養豐富、符合早餐情境外,對於牙齒不好、食欲逐漸下降的熟齡民眾來說,軟嫩、易咀嚼的豆類製品提升了食用方便性,尤其豆漿的消化吸收率高,更能取代部分肉類做為蛋白質補充途徑。



◆ 精神用藥頻率高 失智者住院風險反升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2822.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11.18

國內失智症人口約十六萬,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研究發現,失智長者一旦生病住院,醫師常開立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精神藥、抗憂鬱藥等精神科用藥,是未住院失智長者的一點四倍;他認為,醫院照顧失智患者的品質不佳,可能是醫護人員不懂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遂使用藥物讓患者順利接受治療,卻反而不利病情。

陳亮恭是以二○○一到二○○九年健保資料庫,比較逾五千名年齡、性別及共病情況相當的失智及非失智患者之住院醫療品質,結果發現失智症患者住院的風險較高,與非失智患者相比,前者是後者的二點一九倍。失智患者最常住院的原因包括肺炎、泌尿系統疾病、腦血管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高齡失智患者一旦生病住院,他們使用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精神藥、抗憂鬱藥等精神科藥品,均明顯上升。整體而言,失智症患者住院後九十天死亡率及死亡風險,較非失智患者要高出八成五至九成二。

陳亮恭說,失智症患者是較為複雜的高齡患者,但國內醫院常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於失智症的認識明顯不足也不夠友善,多數醫師不懂得如何照顧失智且有多重慢性病的患者,從失智症患者住院期間精神用藥使用較高,就是明顯例子。

陳亮恭說,失智症就像積木組合,患者罹患多種病並非一個個積木拆解就能根治問題,失智症患者的疾病組合在一起需更多整合醫療照顧,才能避免他們身體每況愈下,不斷輪迴進出醫院終至死亡。

他強調,國外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並不建議使用精神藥物治療,因為精神藥物的副作用會讓失智患者精神更混亂,且因為昏昏欲睡,臥床時間也會拉長,不利患者病情。

※ 相關報導:

* 雙子宮、雙陰道 她生下雙胞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3698.shtml

35歲李小姐先天雙子宮雙陰道婚後多年不孕,試過中藥調理、在其他醫院做過三次人工受孕、三次試管嬰兒療程均失敗;後來求助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不孕症科,醫師在試管嬰兒療程前,先讓她接受子宮內膜輕刮術增加著床率,兩個子宮各成功懷孕一胎,成功生下一對健康雙胞胎。

醫師表示,文獻上雙子宮雙陰道自然懷孕產子的案例有十多個,但經由人工生殖手術產下雙胞胎,文獻上沒找到案例。

fsj 提到...

大肚男小腹婆 罹COPD機率倍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1631

自由 2014-11-19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

今天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日」,亞東紀念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鄭世隆提醒,腰圍愈粗愈易喘,女性和男性腰圍各大於80、90公分,罹患COPD機率增加一倍以上!

鄭世隆說,過去提到「肥胖」相關疾病,不外乎心血管、糖尿病、大腸癌等疾病,但最新研究發現,「肥胖」與COPD也有顯著關係。

今年7月出版的《CMAJ期刊(加拿大醫學期刊)》,發布一篇「身型、身體活動與COPD發生率的關聯」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分析3648名新診斷為COPD病患,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31.5吋)、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35.4吋),比正常腰圍者高出一倍罹患COPD的風險;如果女性、男性腰圍,各大於110公分(43.3吋)、118公分(46.4吋),罹患COPD的風險比腰圍正常者更增加近2倍的風險。

75歲的鄭伯伯60多歲時,不到一年時間胖了20公斤,身高170公分的他,當時體重飆到76公斤,腰圍達到105公分。他說,變胖後更懶得運動,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走沒幾步路就喘到站不住,追垃圾車,才跑幾步就上氣不接下氣,讓他驚覺事態嚴重。

鄭世隆指出,COPD的症狀包括咳、喘、痰。隨病程進展,每次急性惡化期的間隔時間會愈來愈短,慢性炎症反應也會釋放「發炎介質」至全身,造成全身器官發炎,導致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癌症、糖尿病、憂鬱症等,且嚴重影響肺部健康,更可能危及生命。

他提及,鄭伯伯有近40年吸菸史,一天半包菸,而COPD即好發在40歲以上有吸菸的男性,鄭伯伯直到68歲健檢發現肺部有鈣化現象,才確診罹患COPD。

鄭世隆提醒,秋冬天氣變化大,易引發COPD,民眾若有前述症狀應及早就醫,且最好能戒菸、控制體重,減少發生COPD的機會。

※ 相關報導:

* 英女生歐洲最胖 專家籲對食品廣告設限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74997.shtml

每日郵報報導,醫師警告,英國兒童的肥胖問題已惡化到「警戒」水準,高達三分之一兒童「胖到危險的地步」,其中英國女生的肥胖情況在歐洲最嚴重。

* 人中顏色變化 透露身體狀況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6301

很少人會注意自己的人中,但是您知道可以從人中來看身體可能發生的變化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江裕陽主任表示,根據人中不同的顏色與形狀,可以看出身體有可能發生的疾病。

中醫裡有三焦病機,三焦各有分屬的病變部位,上焦主要包括肺與心;中焦包括脾、胃,以及大腸等;下焦包括腎藏、肝藏、小腸,以及膀胱等。《本草綱目》記載,去下焦肝腎虛熱。江裕陽主任說,人中顏色變化,恐是下焦被侵犯。健康的人,人中是整齊的,並且人中溝的顏色屬黃裡透紅....

* 5步護膝 遠離慢性病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1630

....◎針對膝關節保健觀念,在此提供下列「五保」建議,讓大家簡單又成功「護膝」大作戰。

●保重:保持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不超過25,但也不可以低於20。(BMI的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保溫:秋冬季節外出或是曾患有膝關節受傷病史,參與較激烈活動時,需要加上護膝,以加強穩定性。

●保力:強化四頭肌及臀肌肌力,如半蹲60度,或是在床上做抬臀運動(呈水平即可),維持15秒,一次6回,加強肌肉力量,以減少關節的磨損。

●保軟:每天例行伸展大腿後側肌肉及大腿外側肌肉,如站姿下,雙腳交叉,執行身體側彎動作。

●保穩:跌倒會加速膝關節退化,所以每天單腳站立30秒,一次6回,可增加站立平衡及協調動作功能。



◆ 孕期茹素 均衡有方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6383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2014/11/19

很多茹素婦女懷孕之後,經常會擔心只吃素、不吃肉的飲食習慣,會不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對此,專家表示,孕婦可以吃素,但是要注意營養均衡,所有素食營養都不可以偏廢。

專家看法

營養師陳燕華表示,建議每日飲食做到七大素食法則,有助茹素者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不用擔心營養缺乏或不足。

七大素食法則

1.每日攝取四碟蔬果,至少包括一顆柑橘類及一碟綠色或黃色蔬菜。

2.全麥麵包或全穀類食物可取代精緻白飯或麵包,譬如每日至少一碗糙米飯。

3.多吃富含蛋白質食物至少四份,通常以豆製品、雞蛋、豆類、核果及種子為主。

4.廣泛攝取各種食物,可試著一天吃下二十種以上食物種類,以便均衡飲食。

5.乳類食品至少二杯,但也可以乳製品代替。

6.多吃未精製過的穀類、豆類、核果、蔬果等食物。

7.穀類食物所含蛋白質當中,氨基酸較不完整,並不能完全滿足人體需求,因此,建議同時攝取乾豆類、莢豆類食物,以便透過互補的方式提升蛋白質品質,譬如黃豆糙米飯等。莢豆類食物包括黃豆、扁豆、毛豆等皆是。

貼心小叮嚀

1.注意攝取鐵質、維生素:民眾可多吃深色蔬菜、海藻類食物。此外,吃蛋奶素的孕婦應該多吃雞蛋、牛奶,因為每天吃一顆雞蛋、喝二至三杯牛奶就可以獲得足夠的維他命B12。

2.若是吃全素的孕婦,由於蔬果當中幾乎不含維他命B12,所以應該考慮額外服用維他命B12或是綜合維他命,如此還可以同時獲得鐵、鋅等其他可能缺乏的營養成份。

3.注意攝取鈣質、蛋白質:包括大豆製品、深綠色蔬菜、乳製品。通常到了懷孕中期婦女食慾會轉好,這時要控制甜食、零食等食品,不要讓體重增加太快。

4.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核果類食物,可以提供熱量及人體所需鎂、錳等礦物質,可以適量攝取這類型食物。

fsj 提到...

梵天轉世!「八肢」男嬰引大批信眾朝聖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078865.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林雍琁/綜合報導】2014.11.20

這名印度嬰兒一出生就被奉為神祉,因為他有四隻手四腳,活像印度教大神「梵天」。

《每日郵報》報導,印度東部一名男嬰出生,嚇壞了醫護人員,因為他天生就有四隻腳、四隻手,屬於嚴重畸形,不過這樣的畸形對他們的父母來說竟然是個「奇蹟」,因為該男嬰的形體像極了當地印度教的大神「梵天」,並將他命名為「神的孩子」,吸引各地信徒爭睹。

報導指出,這名四隻手四隻腳被譽為「神的孩子」的男嬰,其實是一對沒有發育完全的雙胞胎,才會導致他出生時嚴重畸形,但是他的父母親認為這是當地印度神「梵天」的轉世,完全不認為這是畸形,甚至感到相當榮耀,消息一出,雖然許多人感到懷疑,但看到照片後,幾百人衝到男嬰出生的醫院前群聚,又哭又祈禱地,甚至在醫院前紮營,造成道路嚴重堵塞。

據報導,因為醫院前聚集數百名民眾,當地警方收到任務要來維持秩序,不過民眾完全失控,瘋狂叫囂,有警察表示,從沒遇過這樣的事情,好像是世界末日到了,情況完全失控,不過男嬰的家屬對這樣的群聚現象不以為然,表示這是自然反應,因為大家都想一睹「神的孩子」。

※ 可憐的人類。

* 馬凡氏症未列罕病 3歲樂樂等換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77250.shtml

「如果哪一天,我的心臟不跳了,我會想念你們」,3歲女童「樂樂」出生時確診為「馬凡氏症」患者,如今身高90公分、體重卻僅11公斤,因細菌感染,本來心肺功能就不好的她,出現腦中風、肺出血、心臟二尖瓣逆流,短短3個月就承受3次大手術,現在轉院到台大兒童醫院加護病房,裝葉克膜(ECMO)等待換心。

樂樂出生時因細長蜷曲的手指、腳趾及類似初老症的臉龐嚇到了父母,經醫師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它是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國內大約有100多位患者,患者多生長高瘦、手指腳趾特別長、胸廓異常,疾病呈現變異性極大,有的早期無症狀,卻在20歲後陸續會有明顯的心臟問題,有的則在出生不久就死亡。

* 產期憂鬱評估表 為媽咪心情把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7420.shtml

「產後憂鬱」不是產後專利,近期發現約一成準媽媽出現孕期憂鬱赴精神科求診,衛生局製作孕產憂鬱評估表,並在媽媽教室宣導新觀念,為媽咪心情把關。

....衛生局與醫院合作,十月開始嘗試在媽媽教室開課,向準媽媽推廣孕期憂鬱新觀念,除提供「快樂媽咪有方法」孕產憂鬱評估量表,也讓陪同家屬了解孕期可能遭遇的問題,民眾可到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ntpc.gov.tw/ 健康主題專區/心情檢測站下載,或向醫院婦產科索取。

若檢測總分大於等於13分,或曾經有想傷害自己的念頭,可尋求醫療協助,洽詢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02)2257-2623。



◆ 異常暴瘦 小心癌症上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7737.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2014.11.20

體重減輕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醫師指出,若每月體重減輕1%以上就應提高警覺,尤其是老年人,罹患癌症或神經系統疾病的機率高。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家醫科醫師鄧雯心表示,體重減輕分為自願性及非自願性,即使是刻意減重也應遵守每周下降0.5至1公斤的速度,否則容易產生副作用。她說,民眾應注意非自願性的體重異常下降,若半年內體重減輕5%以上,建議到醫院檢查。

糖尿病、肺結核、癌症、肝炎、甲狀腺或腸胃道疾病都有可能造成體重下降。鄧雯心舉例,46歲女性患者近半年體重從60公斤降到55公斤,起初還很高興自己變瘦,之後察覺不對勁,抽血結果發現她罹患糖尿病。

另外,56歲男性患者有菸癮及胃潰瘍病史,去年健康檢查也毫無異常,但體重由70公斤減到62公斤,胃鏡檢查後發現罹胃癌。

鄧雯心說,老年人若體重持續下降更絕對不能輕忽,罹患惡性腫瘤及神經系統疾病的機率高。

她建議,民眾應定期測量、記錄體重,發現體重異常減輕,可帶著近期服用藥物、體檢報告及體重變化表至家醫科就診。

※ 相關報導:

* 減肥不吃米飯 恐傷腎傷心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6525

許多減肥人士,為了控制熱量攝取,常會不吃米飯,其實不只不利於減重,還可能傷腎又傷心。營養專家表示,米飯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之一;若攝取不足,會增加體內酮體含量,造成酸鹼機制失衡,恐影響代謝功能,傷害腎臟及心血管系統。



◆ 川崎症剋星 高雄長庚郭和昌亞洲第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77523.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4.11.20

川崎症發生率最高的國家是日本,但根據全球客觀醫學專家排名系統Expertscape評選,亞洲排名第一的川崎症專家並不在日本,而是台灣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郭和昌。

好發於兒童的川崎症,40年前由日本人川崎富作發現,日本目前一年約增加1萬例,但Expertscape排名系統針對全球超過6000多位川崎症學者,就2004年到2014年十年的表現評選,「亞洲第一」卻是台灣郭和昌醫師,他所屬的長庚醫療體系也名列全球第七川崎症專家單位。

郭和昌醫師專研川崎症超過10年,收治逾400例病童,已發表超過55篇川崎症相關國際級論文,數量在台灣居冠,包括世界頂尖的「自然遺傳期刊」 都刊載過他的研究報告。他因表現傑出,日前獲日本國立三重大學醫學院及三重病院邀請前往演講。

郭和昌說,川崎症是兒童特有疾病,台灣好發率全球第3,每年約增1000例,病童如果不能在黃金治療時期妥善照護,未來心臟血管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為此,多年來他透過網路社群、出版專書傳布川崎症訊息,增加大家對疾病的認識,進而減少病症對兒童心臟的傷害。 去年他更成立全國第一個「川崎症中心」,首辦「川崎症門診」,更發現FCGR2A基因與川崎症的關連。



◆ 源星北醫合作研發智慧醫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0000404-260210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20日 楊智強

源星生醫(OSTAR)日前獲邀參加台大醫院、台灣醫學會及DIGITIMES合作主辦的「智慧醫療論壇」,由源星董事長張國源於現場暢談「智慧醫院及雲醫療解決方案」,討論智慧醫院及長照中心如何應用最新科技來解決現有人力及資料問題,有數十家國內外業者與會。

近年來醫療與電子領域的合作案例屢見不鮮,北醫與源星生醫合作研發智慧醫院應用即為先驅典範。採用OSTAR智慧型雲端病人監視系統,可簡化護理部作業、改善醫護人員工作負荷,讓醫護人員將時間用作病人的照顧,高階電子血壓計、血氧測量儀在建置完整的無線傳輸環境,量測系統可以即時不間斷的準確回饋訊息,大幅縮減資料記錄時間,並避免人工轉謄記錄過程可能的失誤,確保病人安全,提供同業對醫護人員力吃緊與病人照護困難嚴峻考驗之解決方向。目前已導入多家醫院、診所,近期再導入瑪利亞等長期照護機構,創造病人、醫護人員與醫護機構之三贏。

※ 相關報導:

* 醫策會 帶動台灣智慧醫療發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0000390-260210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執行長林宏榮表示,台灣擁有發展智慧醫療的絕佳技術及利基,健保資料與電子病歷應該適度開放,讓醫療機構及科技產業在這個基礎上,有效整合資通訊及醫療系統,建構以人為中心的服務應用平台,如此則台灣智慧醫療推廣應當可以有爆炸性的成長。

fsj 提到...

全球21億人太肥 代價達62兆台幣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80991.shtml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4.11.21

2030年近半數成年人過重

根據20日發布的一項報告,全球每年為肥胖付出的代價已升到二兆美元(台幣62兆元),幾乎接近吸菸的危害,或是和武裝暴亂、戰爭與恐怖暴行加起來的損失,一樣慘重。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聚焦在肥胖的經濟意義,把肥胖列為人類製造的三個最大社會問題之一,估計每年為全球經濟帶來二兆美元的成本,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8%,只比吸菸與武裝衝突的危害各少1000億美元。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普斯說:「肥胖不僅是健康問題,也是重大的經濟和商業挑戰。」該報告指出,全球有21億人過重或肥胖,相當於總人口的30%,已開發國家的健康照護成本約15%是投入到這個領域,全球約5%的死亡和肥胖有關連。

而在日益富裕的新興國家中,肥胖人口的比率也逐漸逼近已開發國家的水準;報告中預測,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不減,到2030年時,全球將有近半數的成年人體重過高或肥胖。

肥胖損害等同吸菸、戰亂

報告作者指出,到目前為止,各國針對肥胖問題所做的努力相當零碎,需要的系統性因應對策仍未見蹤影。

麥肯錫公司表示,肥胖問題不是單純或單一的解答可以化解,但全球對此問題的立場分歧,只會更加阻擾實際的進展。

報告中確認74項可能有助縮減全球民眾腰圍的干預措施,包括限制每份包裝食品的分量、家庭教育,以及在學校和工作場所推動健康餐飲。

麥肯錫報告以英國為例,指肥胖每年抹掉英國3%的GDP,是僅次於吸菸的第二大經濟負擔;肥胖相關問題帶來的健診成本與損失的產出,每年合計達738億美元。

肥胖定義 BMI值﹥25

●一個人如果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便被視為肥胖;BMI的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 新鮮蔬菜保留營養 有撇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6739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2014/11/21

市場上加工食品越來越多,也讓人無法放心飲食安全,因此不斷有人提倡吃食物不吃食品概念,就是自己購買新鮮食材,自己烹調美味菜餚,不但能夠掌握健康,還可以避免不良商人危害;其實新鮮蔬菜好處不僅避免人工添加劑,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能夠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罹患風險。

蔬菜為主肉類為輔

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適量攝取是健康關鍵,因此開始有學者呼籲,不應再把肉為主要食物,應該蔬菜為主肉類為輔,大量攝取蔬菜養分,達到身體健康目的,而且蔬菜烹調方式非常多,只要能夠掌握好吃秘訣,不用犧牲口腹之慾,也能夠促進健康,還可以避免加工食品威脅。

勿高溫留住營養好滋

蔬菜經由高溫煮熟,可能會流失部分營養素,因此生食蔬菜是不錯選擇,蕃茄、洋蔥、紅蘿蔔、芹菜等,本身就還有鮮美味道,再加上小於100卡的低脂沙拉醬,更可以增加口感風味,也由於蔬菜纖維豐富,可以幫助身體減少熱量吸收,讓身體不但獲得充沛營養素,還可以降低慢性病發生機率。

快速川燙保脆甜

燙青菜也是很好選擇,將水裝到足以蓋過蔬菜水位,沸騰時加入蔬菜煮5至7分鐘,可以使用計時器,不但保持脆甜,營養也不容易流失,也能夠用低鹽雞湯烹煮,增加蔬菜風味;另外,水果是很好的營養來源,但熱量比蔬菜高許多,一定要注意攝取量,不要吃過量,以免身體負擔增加。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表示,不同蔬菜有各樣植化素,可以幫助身體抗氧化,減少癌症發生機率,例如茶葉的兒茶素、蕃茄與地瓜的茄紅素、以及高麗菜與大白菜的含硫化合物等,蔬菜的膳食纖維也可以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烹調蔬菜時應掌控好時間,否則營養素會隨烹煮時間越長而流失越多。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餿油吃下肚 專家教你飲食排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9079865.shtml

毒物專家林杰樑的遺孀譚敦慈昨天教導民眾從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排毒,如黃麴毒素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對氧化膽固醇可多吃洋蔥或五穀高纖維食物,對重金屬則多吃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番茄、奇異果等。



◆ 癌症患者 自殺死亡率高7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8089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1.21

國內一年新增八至九萬名癌症患者,罹癌的沈重打擊讓患者充滿不安、害怕,甚至躲避治療。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七倍。醫師建議,「癌後人生」要顧及心理健康,才能讓抗癌之路更好走。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說,癌症患者剛診斷時有如「五雷轟頂」,吃不下睡不著,甚至四處逛醫院,希望下一個醫師診斷自己不是癌症;他更觀察發現有些人不是被癌細胞擊倒,而是心情無法調適,被壞消息給打垮。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安寧中心主任方俊凱說,旁人常會說「積極抗癌」,但患者內心充滿不安,卻很少會向精神科求助。

例如一位林先生五年前發現罹患胰臟癌第三期,一開始心中煎熬,還要瞞著枕邊人,完全不敢告訴太太噩耗。

國內研究曾發現,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每10萬人約90人,是一般人的七倍之多。但在國外,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只有一般人兩倍左右,台灣的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明顯偏高。

方俊凱表示,經過近年努力,馬偕醫院研究發現,經過心理諮商後,癌症患者情緒焦慮不安從50%下降到20%左右。他建議,癌症患者不要害怕參加病友會,有情緒困擾可向癌症資源中心求助,由社工師、心理師協助病友面對人生重大衝擊。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癌症現在已成為一種「慢性病」,不是絕症。

fsj 提到...

屏處長:相信醫師 乳癌不可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82113.shtml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4.11.22

屏縣觀光傳播處處長鄞鳳蘭昨天在高雄露臉,以乳癌病友身分送花,感謝高市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悉心照顧,她也勇敢地站出來說,乳癌不可怕,只要「積極接受治療,相信醫師」就對了。

51歲鄞鳳蘭說,姊姊及已故的母親都是乳癌病友,雖已有心理準備,但去年1月癌症來的那一刻,仍忍不住掉淚;她回想第一次獲知罹癌,即使和先生說好不跟孩子提起,但回到家,看看親人,她還是忍不住崩潰大哭。

「但是就哭那麼一次」她說,先生鼓勵她,「遇到了,那就接受治療吧!」乳癌最怕復發,她已完成一年術後輔助抗HER2標靶藥物療程。

鄞鳳蘭說,她和其他的乳癌患者一樣,怕治療、怕化療,醫師在治療過程中不斷鼓勵她,充分解釋化療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副作用。

以前不愛運動的她,現在每天都跟著先生及兒子到家附近散散步、拉拉筋。「人生無常,把握當下」鄞鳳蘭認為遇到了就勇敢面對,樂觀的接受。

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說,一旦檢測結果確定為HER2陽性乳癌,復發風險便提高,但自從1998年第一個抗HER2標靶藥物上市,HER2陽性早期乳癌如使用抗HER2標靶搭配化療,9成患者可存活超過5年。



◆ 6大原因談背痛 超過兩周快就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81836.shtml

【聯合報╱李文吉/書田診所骨科主任】2014.11.22

是什麼原因讓你背痛?你的體重、工作、姿勢、勞動、運動,甚至的鞋子或生活壓力等,都可能使你背痛。

粗估骨科門診中,近三成因背痛而來;這些人,都急著想知道:是出了甚麼毛病,背會痛?他們擔心的是:我是不是長了「骨刺」?在許多人認知裡,長「骨刺」就表示可能要開刀,要開刀就怕像某歌后變癱瘓。(據悉某歌后的背痛因脊髓瘤而發生,是極少見的背痛病因)。

背痛真的是那麼令人害怕嗎?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毛病?背痛通常是因以下原因而來:

1.肌肉、肌腱或韌帶受傷:背(脊椎)後方的肌肉、肌鍵、韌帶受傷、如拉傷、扭傷、挫傷、姿勢不對閃了腰等,是背痛最常見的原因,通常幾天、一兩周就會好起來。姿勢、動作、勞動、運動所引起的背痛,多半是慢性長期的肌腱炎所致。

2.脊椎退化性關節炎:脊椎也像膝關節一樣,是身體負重的關節,也會退化;通常是椎間盤變乾癟、萎縮或破裂了,有些則是椎體後方的小面關節磨損退化,小面關節退化,會使脊椎節與節間,動作磨擦變大,造成晨起僵硬,走路走久、站久就背痛。

3.椎間盤:椎間盤一節、一節,是脊椎椎體間的避震器。過度負重、彎腰或外力,它也會受傷、破裂爆(凸)出,造成發炎或脊椎神經根的壓迫,此即大家口中的坐骨神經痛,但很多時候,坐骨神經痛並沒有真正神經的壓迫。

4.脊髓腔狹窄症:人體有32節脊椎,一節一節相疊連結的椎體,中央空洞部份構成一隧道式的管路,給從腦部延伸而下的脊髓通過,是即脊髓腔。

受脊椎退化波及,脊髓腔會因贅骨(一般稱骨刺)增生而變窄,這會擠壓局部或一小段脊髓神經;症狀除背痛外,還有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下肢就痠麻,非得坐下來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上路。

5.脊椎滑脫症:一節節脊椎,前後都有很強的韌帶撐住,維持整個脊柱排列。有些情況,譬如韌帶退化鬆弛了、小面關節退化磨損了,或脊椎椎腳缺陷,會讓上下節脊椎產動脫位,造成神經壓迫,引起背痛。

6.骨質疏鬆:常見停經後婦女,不是真正背痛,比較確切的形容是:撐不住與痠。通常在要起床時或站久、走久最顯著,骨質疏鬆還容易發生脊椎的骨鬆壓迫性骨折。

以上列舉的都是背痛常見原因,其它還有脊椎側彎、扁平足、拇趾外翻等,有時也會引起背痛,長期穿高跟鞋更是背痛的好發族群。

若你背痛超過2周,因外力受傷背痛、背痛合併下肢刺痛麻木或大小便問題、不明原因體重變輕,或你已知有癌症、骨質疏鬆或免疫方面的問題,或你已年過70,不該把背痛等閒視之,應好好就診,找醫師把病因弄清楚。

(作者亦為康寧醫院骨科醫師)

※ 圖表詳見原站。

* 強化背肌 腰、背痛掰掰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82639.shtml

電腦族、低頭族常常彎腰駝背,因為姿勢不正確,容易腰痠背痛。瑜伽老師示範的背脊運動,有助加強背部肌耐力,減少腰痠背痛;但這套動作最好在瑜伽墊上做,不要趴在床上做。



◆ 正確減重 瘦得健康才是王道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2573

自由 2014-11-22

文/鄭欣宜

台灣慢性病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肥胖更是主要禍首。因此很多人千方百計想要減重,但並非「體重在合理範圍內就健康」,除了維持基本的理想體重之外,還要符合以下3點,才算是減重成功的健康達人!

◎腰瘦達人:已有研究指出,腹部肥胖易造成慢性病的機率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腹部肥胖的民眾,其內臟脂肪也較多,會使得體內「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導致代謝異常,造成血糖、血壓、血脂異常等危險因子形成(即代謝症候群),而引發慢性病!

所以平常除了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到24之間之外,建議男性腰圍須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須小於80公分,「腰圍八九十,健康常維持」!

◎肌肉達人:身體的組成為水份、肌肉及脂肪等三部份。肌肉量較多可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突破減重的「停滯期」。不過,體重與體脂肪不一定成正比,有很多不運動、體型纖細的年輕女性體脂肪往往超標,稱為隱藏性的肥胖,體重雖然是正常的,但體脂肪率過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時可藉由「運動」來提高肌肉量,促進新陳代謝、降低體脂肪,建議男性體脂肪率為17%至23%,女性為20%至27%。

◎維持達人:減重成功後,每天繼續維持良好正確的飲食觀念及維持標準體重、體脂肪是最為重要的!

很多人減重,減了又復胖,復胖後又再不當減重,體重就如同溜溜球一般,起起伏伏,此體重變化稱為「溜溜球效應」,也會造成減重越減越困難,主要原因是每次減重失敗又復胖,會消耗減少提高新陳代謝率的肌肉組織,而囤積頑固的脂肪組織,導致身體的基礎代謝率降低,甚至越減越重,體脂肪越來越高,反而失去了當初為了健康而減重的目的!建議減重勿操之過急,使用正確的方法,並持之以恆!

其實減重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先有正確的飲食觀念、改變錯誤的飲食模式、靠運動減少體脂肪、提高新陳代謝率,並且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就能瘦得很健康。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

fsj 提到...

胖子分4顏色 對症減肥更有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815-260307

旺報 2014年11月23日 臧平

你也許聽說過單純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但你聽說過胖子也有對應的顏色嗎?

根據肥胖者的各種症狀和體徵分為4種顏色,分別是「白胖子」、「紅胖子」、「黃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種顏色都有其特徵性的病理變化,適合醫學干預的方式也不同。除「白胖子」較健康外,其他3種胖子均需醫學方法干預。

白胖子:不合併代謝性異常的單純性肥胖。

白胖子是十分常見的一種單純性肥胖,這類人並未出現如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甲狀腺功能紊亂等,從外表看上去屬於均勻的胖,皮膚白嫩,故名「白胖子」。整體來看,白胖子的健康情況較好,控制體重的關鍵是靠生活方式的改變,如均衡飲食、加強運動等。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別的藥物干預。

紅胖子易心悸胸悶

紅胖子:伴隨高血壓、多汗怕熱、代謝旺盛的肥胖。

紅胖子脾氣較為急躁,一激動就容易出現面部甚至全身皮膚潮紅並伴有出汗。平時雖然經常活動,但體重卻沒有明顯的下降。紅胖子減肥除了「管住嘴、邁開腿」,還需對高血壓等併發疾病作積極的藥物干預,應將血壓穩定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

「紅胖子」有點像中醫中「瘀血阻滯」型的肥胖患者。這類患者不但肥胖,而且面色紫紅或暗紅,心悸乏力,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女的「紅胖子」還會出現經痛等比較嚴重的症狀,多為絞痛或刺痛,經血紫暗,多見血塊。

紅胖子多見於久臥、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還有進食油脂食物較多、飲水較少者,年齡偏大者以及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人,所以這類肥胖者的減重之路不僅是多運動、節食,還要及時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改變這種血瘀的體質。

黃胖子:精神萎靡、代謝率低下的肥胖。

「黃胖子」由於甲狀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量較低,無論白天黑夜,總是處於倦怠、無力甚至嗜睡的狀態。黃胖子往往飲食與正常人群差不多,只不過由於熱量消耗少,因而導致脂肪積聚。

「黃胖子」有點像中醫中「脾氣虧虛,痰濁內聚」型的肥胖患者。這類患者不僅肥胖,而且面色偏黃白,常感覺疲倦乏力。一旦發現自己有成為「黃胖子」的徵兆,要採用中藥健脾祛濕,應及時去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抽血檢測各項內分泌激素的數據,進而做為提供給醫生明確診斷的依據。

黑胖子代謝紊亂

黑胖子: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的頸部、腋下、腹股溝、肛周、臍窩等部位會出現色素沉著和角化,局部像沉積著一層汙物,但無論怎樣清洗都無法去除。皮膚的表現只是外在的,內在原因則是嚴重的胰島素抵抗、高尿血酸血症、游離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黑胖子的病情最為複雜,若不及時干預,日後極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行列。

(作者為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師)

※ 相關報導:

* 秋吃蜂蜜 天然保健多病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808-260307

入秋後,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蜂蜜具有潤肺止咳、養顏、通便等作用,這個時候吃最合適。

自古以來蜂蜜就是一種純天然的營養保健品,它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維他命,以及多種西每類、有機酸、芳香物質、揮發油、色素等。《本草綱目》中說:「蜂蜜甘平無毒,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合百藥。久服強智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益壽。」

....中醫認為,蜂蜜是潤燥、養肺、益氣的好東西,白蘿蔔本身也有健胃消食和化痰止咳的作用,這兩樣東西組合一起,可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便祕用蜜煎導法,可謂千古奇方。研究發現,蜂蜜對胃腸功能有調節作用,能促使胃酸分泌,而且能增強腸蠕動,可顯著縮短排便時間。



◆ 東北亞》以貌取人的國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169-260209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23日 譚淑珍

■韓國人非常愛「面」子,因為愛,所以,即使先天不良,也會用後天來改造,這也讓韓國20多歲的年輕女性,都以後天的努力,維持纖細身型,也因此賠掉了年輕人應有的健康。

■Koreans are still obsessed with "lookism", regardless of gender and age.

韓國,是個重視「外貌」的國家。走在韓國街頭上的人,不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看得出來出門前是有跟鏡子「商量」過。

當社會氛圍是如此,韓國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性,不管天生如何,後天都很努力,這也是化粧品與整型事業在韓國很「發達」的關鍵因素。

減肥減掉了健康

這也讓20以上、30未滿的韓國女性不如她們的母親、奶奶來得健康,因為20、30歲的韓國女性為了就業以及結婚,都忙著靠後天努力的減肥,維持「美美」的外觀,但也因此而把健康也減掉了。

依據韓國媒體針對首爾、釜山等5個直轄市中500位20至30歲女性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逾82%的年輕女性曾經減肥過,同時,在健康指標上,她們也是最差的。

所謂健康指標,是依據2013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中的吸菸、飲酒、飲食生活、運動、精神健康及肥胖等6個項目,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

依據調查,在調查中正在減肥的有58.8%;而減肥的方式,主要是運動、少食及少餐,而且每天吃三餐的比率不到20%,只吃一餐的有19.6%,吃兩餐的最多達到59.8%。

韓國20多歲的年輕女性會這麼熱中於減肥,主要還是因為韓國人普遍喜歡身材纖細的人,更重要的是,在韓國找工作時,「第一印象」佔據很重要的分量。

外貌成為求職障礙

所以,為了能美美的穿著「正裝」去面試,不少年輕女性持續在減肥的進行式中,直到找到工作,甚至有些人是面試前狂減肥,面試後狂吃...。同樣的,到了適婚年齡的年輕女性,則是為了找到好夫家,而減肥ing...。

於是,在韓國婦產科的病例裡,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女性因為減肥過度,而造成月事不順或因此停經的病患;而且到骨科進行骨質密度檢查的年輕女性也愈來愈多,她們都因為減肥過度,導致骨質密度疏鬆的情況有如5、60歲的「老人家」...。

然而,雖然愈來愈多的年輕女性的健康因為想要看來纖細而過度減肥,但是,當社會上普遍以貌取人時,即使明知道有害健康,甚至是健康早已亮起紅燈,「在健康與美美之間」,絕對多數的韓國20多歲年輕女性是選擇「先忍到就業」或是「先忍到結婚」後,再來顧健康。

對她們來講,當社會上「外貌至上」時,有健康而沒有外貌,甚至外貌成為她們追求「就業與婚姻」的障礙,讓她們就業難,結婚難,那還不如有外貌而健康差,至少,也要過了就業與結婚的難關。

所以,韓國這種「以貌取人」的社會現況不改善,韓國年輕女性即使犧牲健康,也要靠著後天努力型塑出外貌的情形,相信短期內是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 相關報導:

* 口腔黏膜DNA 可檢測腸癌機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352-260114

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年紀輕又無不良習慣卻得到大腸癌,事實上腸癌不只和生活飲食,也與基因有很大關係。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最新研究,找到26個與腸癌相關的遺傳因子,未來醫師只要採民眾口腔黏膜組織做基因檢測,就能預測先天得腸癌的機率。

大腸癌是台灣人癌症好發第一名,王輝明多年來致力相關研究,希望能更早找出潛在患者,他說,所謂「上醫治未病」,希望從DNA著手,找出遺傳因子中容易得腸癌的人,協助這些民眾做好日常保健,降低癌症發生率。

....透過「台灣人腸癌特異性表現」研究成果,未來醫師只要利用民眾組織做DNA檢測,比對26個遺傳因子,就能預測罹患腸癌的機率,這些因子若表現得與癌症患者愈相似,罹癌機率就愈高。

fsj 提到...

吃反式脂肪 傷記憶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6738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4/11/21

不少垃圾食物含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不只會讓血管塞住,還可能傷害記憶力。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年輕人、中年人若攝取反式脂肪,很容易影響記憶力,進行背單字考試時,成績比較差。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年會。研究顯示,飲食當中食用最多反式脂肪的男性記憶單字能力明顯下降,記憶考試分數減少約百分之十。

醫界早發現,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含量,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也會減少。牛奶、紅肉含有少量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主要來源還是加工食品,氫化油帶有反式脂肪。

研究人員以一千多名男性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沒有心臟病,年齡都在二十歲以上。填寫問卷,接受一系列單字字卡記憶考試,共需要記憶、回想一百零四個字。

研究人員發現,四十五歲以下族群如果食用較多反式脂肪,記憶表現明顯較差。所有人平均記憶八十六個字,攝取較多反式脂肪的人差了十一到十二個字。每天多吃一公克反式脂肪,記憶字彙數量平均減少零點七六。

研究人員認為,反式脂肪可能讓大腦細胞承受氧化壓力,因此大腦細胞就容易受損、死亡,進而影響記憶能力。氧化壓力不只會傷害大腦細胞,與心臟病、癌症等疾病也是大有關聯。此外,反式脂肪容易造成能量耗損,可能是這原因導致大腦細胞變得較遲鈍、反應較慢。

※ 相關報導: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愈補愈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86449.shtml

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能因關節變形,甚至無法自行刷牙、洗臉。醫師觀察,門診中患者常有迷思,想藉助食療進補或誤以為關節不腫不痛、或是運動後症狀改善就不必治療,忽略關節可能持續發炎。

....英國營養協會飲食建議,患者可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或地中海型飲食,以減緩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地中海飲食包含高脂肪魚類、柑橘類蔬果、含抗氧化劑食材如木瓜、核果等。



◆ 心跳停止5分鐘可器捐 仍有爭議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85771.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11.24

無心跳器官捐贈在選前引發軒然大波,其實早在去年,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就曾兩度討論無心跳器捐指引,但當時對於心跳停止多久可摘除器官,及心跳停止前能否用藥維持器官的完整性,醫界仍有爭議。不過,器捐中心已允諾最快兩個月提出定案,並交由衛生福利部審理,作為器捐指引的參考依據。

根據去年二月及八月器捐中心的「無心跳捐贈作業討論會議記錄」指出,進行無心跳器捐前提是,需符合無法腦死判定,且無心跳至少五分鐘,才能摘取器官。撤除維生系統可適當給予鎮定、止痛藥物,但用藥目的並非讓對方提早死亡;撤除呼吸器、心跳停止前,並經家屬同意,為保存器官可用抗凝血劑及放置灌流導管,以維持肝臟及腎臟血流。

器捐中心執行長江仰仁說,當時與會者討論心跳停止的定義是,已持續搶救無效,放棄急救心臟停止跳動五分鐘。不過,心跳停止多久能摘除器官,目前並無學理依據,衛福部也擔心若公布指引,部分醫院可能將心跳停止五分鐘的患者全判定死亡。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認為,心跳停止五分鐘就器捐時間太短,透露前天收治一名女患者,接受心臟手術住院,期間突然心跳停止,搶救卅分鐘無效,但裝上葉克膜又活過來。他建議拉長無心跳器捐的等待時間,並裝置葉克膜以防止器官衰敗。

有患者因心臟傳導問題或電解質不平衡,暫時心跳停止,魏崢說,這種情形不常見,多數患者頂多維持半分鐘,心跳停止超過三分鐘又活過來的案例較少見。

另項爭議是,心跳未停就給予抗凝血劑及灌流導管,江仰仁說,因心跳停止會產生血栓,血液無法流到其他器官,給予抗凝血劑及灌流導管後,血液無須經過心臟仍可流動,以保持器官功能。一旦注射抗凝血劑,患者必死無疑,因此也有爭論。

江仰仁說,器捐中心會議紀錄僅是初步規畫,仍需更多討論;魏崢雖不反對無心跳器捐,但強調應有嚴謹明確指引。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王宗曦說,年初已將人體器官條例草案送至立院,有立委提案增加無心跳器捐法源遭委員會保留;無心跳器捐修法仍待討論。

fsj 提到...

番薯vs.馬鈴薯 營養價值誰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7339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2014/11/25

番薯與馬鈴薯,營養價值何者高?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指出,番薯的纖維質、維生素A及C含量皆高於馬鈴薯,雖然番薯糖分相對較多,然而單位熱量仍以馬鈴薯較高。整體來說,番薯的營養價值較高。

民眾如果腸胃蠕動慢,排便有問題可吃些番薯,對改腸胃機能很有幫助;番薯含大量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而蕃薯中的糖分,主要是麥芽糖和葡萄糖,適量食用沒有糖分太高的問題。容易脹氣的人則需要稍微控制番薯的食用量,吃太多產氣食物,如汽水、豆類、玉米、馬鈴薯與番薯等,會造成脹氣。

番薯所含纖維相當於精製白米與麵粉的數倍,因此能加快消化道蠕動,有助於排便,清理消化道,縮短食物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降低腸道致癌物質濃度,同時輔助延緩血糖上升。地瓜也是不錯的根莖類主食,可以取代精緻澱粉,增加纖維攝取量。

番薯的維生素A遠遠超過馬鈴薯。維生素A與視網膜感光有直接的關係,為構成視紫質的成分,是和視力直接相關的營養素,使眼睛在昏暗中仍可以看清景物,β-胡蘿蔔素亦能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如攝取不足會出現夜盲症、乾眼症等眼睛問題;不過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需要與油加熱烹調後才能吸收。

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攝取來源以天然食物為佳,不建議從營養補充劑獲取,因其為脂溶性,攝取過多易於體內囤積造成中毒現象。

營養師指出,隨著科技發達3C產品更為輕薄易攜帶隨處可見低頭族,再加上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睡眠不足等因素,產生出因長時間用眼過度,出現視力模糊、眼睛疲勞乾澀等不適。儘量從天然食物攝取充足維生素A等營養素可以維持眼睛的健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饒月娟指出,地瓜是非常好的纖維質來源,有些民眾或年長者常吃稀飯,不妨稀飯加入地瓜或蔬菜一同燉煮,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 相關報導:

* 口口吃進花青素 抗癌首選紫米飯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7337

台灣人傳統早餐愛吃飯糰,而講究養生的人,特別愛吃營養CP值高的紫米飯糰。根據國內食藥署資料顯示,紫米比起蓬萊米(白圓米)多了11倍的膳食纖維;美國也有研究證實,黑紫色的紫米,就如同藍莓或黑莓一樣,有豐富的花青素,具有抗癌的作用。除此之外,維生素E、礦物質硒等優質抗氧化物,也有預防新血管疾病的功能。



◆ 手腳冷吱吱?5穴位摩擦生熱暖呼呼(節錄)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5697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2014/11/16

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手腳冷冰冰好最難受。中醫師表示,想在冬天擺脫「冰山美人」稱號,除了多添加衣物保暖、適度進補外,不妨可以透過刺激、按摩位於手心、腳掌、背部的穴位,讓全身「暖呼呼」。

高雄天主教聖功醫院郭哲彰中醫師表示,現代人活動量不足,經常一坐就是6、7個小時。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人體氣血瘀滯、氣血循環變差,容易出現畏寒、手腳冰冷、頭暈等不適症狀。

摩擦生熱!暖身靠搓揉比按壓更有效

想要改善手腳冰冷、體質虛寒的問題,擺脫「冰山美人」的稱號該怎麼做?郭哲彰中醫師表示,不妨選擇揉搓,或摩擦的方式,刺激有助促進人體氣血循環、活絡經脈,提升新陳代謝的穴位,來幫助改善。

為什麼要採取摩擦、搓揉方式,而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按壓技法呢?郭哲彰中醫師強調,常言道「按摩、按摩。」事實上,在中醫中「按」與「摩」是兩種全然不同的治療、改善方式。

所謂的「按」需要耗費較大的力道,更有壓的動作存在,主要使用在有明確痛感,例如,緊痛、脹痛、刺痛等「實證」治療上。至於「摩」的技法則是使用在手腳冰冷、四肢無力、提不起勁、頭昏等「虛證」中,透過較為緩和的搓揉、摩擦方式來達到調理、改善的作用。而手腳冰冷也屬於「虛證」的一種,因此,郭哲彰中醫師建議,有手腳冷吱吱的人,不妨嘗試以有下而上、由外而內的摩擦方式來進行較為合適,以下提供5個有助暖身的穴位供大家參考:

【全身熱呼呼!必知5暖身穴位】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心血管病患 晨運前先服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7177

案例故事:有位58歲高血壓男性患者,平時按時服藥,但交際應酬加上長期抽菸,最近又為了選情而焦慮,加重心血管負擔。半個月前受到天氣轉冷影響,突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情況一度危急,幸及時住院治療,才不致發生憾事。

小雪過後,冬天的味道愈來愈濃,今年雖冷得較晚,但已陸續有民眾因心血管疾病向醫院求診。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劉如濟表示,每年邁入冬季,心血管疾病案例約增加二到三成。除了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如有家族病史、過胖、三高、長期抽菸或年紀大者,甚至無特別病史的年輕人,也會單純因氣溫變化而血壓飆高。

▇3情境 留意血管急速收縮

1. 離開被窩未保暖
2. 受刺激心情波動
3. 又進補又泡溫泉

▇護心5法 天冷請你這樣做

1. 睡前少喝水 夜裡少起身
2. 火鍋少吃點 血壓低一點
3. 寒流來襲時 在家做運動
4. 運動前進食 服藥再出門
5. 運動前與後 都要做體操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衛福部長蔣丙煌:未來3年 不漲健保費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9090490.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楊欣潔、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11.26

健保補充保費收入超過預期,蔣丙煌成為健保開辦以來,首位可以決定調降費率的衛福部長。但他昨天明確表示:「 千萬不要這樣想。」 當務之急是維持健保財務穩定,健保費率不調降,但未來三年也不會調漲。

另外,預計在民國一○五年上路的長照保險法,目前立法進度緩慢。蔣丙煌說,在食安事件告一段落後,長照推動是衛福部首要目標之一,希望後年如期上路。

健保署預估,今年補充保費可收四百五十億元,比去年多出約五十億元,讓健保安全準備金可望在明年初累積達兩千億元,足以支應三個月健保支出,由於健保財務樂觀,本周將舉行的健保會已有委員提案,希望調降費率。

蔣丙煌說,健保現在財務雖良好,但精算後只能維持三年,民國一○五年後的財務狀況,「誰也沒有把握」。他說,過去健保費率一調整就風風雨雨,好不容易有現在的局面,當務之急是維持安定,不降費率,但這三年也應該不會調高費率。

至於長照保險的保費規畫,目前計畫比照健保,由政府負擔一成、民眾自付三成、雇主出六成。蔣丙煌說,過去雇主對於負擔長照保費有微言,但近來態度轉變,不少雇主願意替員工付保費,但負擔多少,仍要討論。

國內失能人口約八十萬人,長照保險上路後,衛福部推估每年至少增加預算兩百億元。蔣丙煌說,國內人口老化快速,未來長照保險在財政上將是一大負擔。他說,國內政策逐漸走向福利國家,但國際上重視社會福利的國家,稅賦也較高,相較起來,國內稅率較低。



◆ 美研究:66至75歲長者 都應服降血脂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90035.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11.26

美國醫學會公布新研究,建議66至75歲的老年人,無論是否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都應考慮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斯達汀,以降低心臟病發作與中風風險。

研究逾6000名66歲至90歲美國人後,建議這個年齡層中,97%民眾與100%男性,即使膽固醇濃度正常,都應服用。

研究不但建議所有心臟疾病、糖尿病與高膽固醇病患服用,其他在未來10年心臟疾病與中風風險高於7.5%的健康成年人,也應服用降低風險。

另外,美國專家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定期檢驗體內維生素D濃度有助降低不利健康的風險。

過去研究發現,維他命D缺乏會增加骨折、心臟疾病、大腸癌、糖尿病、憂鬱症、阿茲海默症與死亡風險。不過美國預防工作小組表示,「目前證據仍不足以評估」。



◆ 生活正常 糞便潛血發現原位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90194.shtml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2014.11.26

屏東縣一名45歲男子生活習慣正常,日前經健檢發現糞便潛血,進一步做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一公分大的大腸息肉,切除後發現是原位癌,幸好無深層侵犯,醫師呼籲不能輕忽糞便潛血。

大腸癌不一定有明顯症狀,糞便潛血常有肉眼看不見的出血,衛服部屏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宗勳說,若糞便潛血呈現陽性反應不一定是大腸癌,民眾不須慌張,但也不能輕忽糞便潛血。

他收治過一名45歲男性無慢性疾病、生活作息正常,日前因公司健檢發現糞便潛血,經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一公分大的大腸息肉,應該立刻切除息肉,但拖了3個月才看報告得知罹患原位癌,幸好僅局限在黏膜層,沒有深層侵犯其他部位,現在定期門診追蹤。

對於國人關心的食安議題,吳宗勳表示,問題油是否與大腸癌有直接關係,目前沒有研究證據顯示,而因飲食西化,台灣大腸癌患者明顯增加,他建議民眾均衡飲食,保持腸道健康。

他提醒,若遇到大便習慣、形狀、顏色改變,體重變輕,或者有直系大腸癌家族病史,應提早檢查糞便潛血,一般民眾50歲後2年檢查一次,且不能忽視糞便潛血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相關報導:

* 吃檳榔 口腔癌風險增28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88782.shtml

台灣每年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九成患者嚼檳榔,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者罹患口腔癌風險高達一般人的28倍;每天十顆檳榔、持續十年以上,即使後來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持續十年以上。

102年口腔癌為國人癌症十大死亡原因第五名,為了讓民眾瞭解檳榔對於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署上午公布口腔癌篩檢成果,多名病友現身說法。高雄梓官鄉漁會吳理事大方分享自身經歷,他說,18歲開始吃檳榔,從一天一包,後來一天得吃近百顆,光吃檳榔一天就要500元。幾年前接受口腔黏膜篩檢,確診為癌前病變,嚇得他再也不敢吃檳榔。

fsj 提到...

上班族遇「鳥日子」 肥肉易上身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93195.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11.27

許多人都會在受夠工作鳥事時,伸手拿餅乾或抓起巧克力棒。據最新調查,當上班族經過難熬的1天,更可能會吃下油膩膩午餐或垃圾食物,腰圍也跟著遭殃。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相對的,對工作抱持正面情緒的員工,傾向選擇沙拉和低卡路里三明治等健康午餐。

受訪的2000名英國上班族,77%表示辦公室的心情「絕對」影響他們午餐選項,約半數通常會在開心、雀躍的日子,選擇超級健康的午餐。

不過,當歷經難熬的1天,54%會拋棄壽司、沙拉等健康午餐,轉投漢堡、咖哩和披薩懷抱。

72%承認,會在工作不順日選吃慰藉食物,且上班族1周間約有4餐,是依心情選擇吃什麼,45%說,心情愈差,食物的選擇會愈放縱。



◆ 全球每年50萬人 因肥胖罹癌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93199.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11.27

世界衛生組織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約50萬起癌症病例,與體重過重、肥胖問題有關,占約全球總數3.6%,以北美最嚴重。

研究的依據廣泛,包括184國2012年罹癌病例、癌症死亡率的大型資料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表示,2012年48萬1000起癌症病例和體重過重有關,研究作者指出,1/4病例「是可預防的」。

男性方面,13萬6000起新增癌症病例和體重過重有關,逾2/3是大腸癌與肝癌;女性有34萬5000人因體重過重罹癌,近3/4為停經後乳癌、子宮內膜癌與大腸癌。

研究發現,北美地區的體重過重罹癌問題最嚴重,2012年約診斷出11萬起,占全球23%;大陸地區約5萬人,占1.6%。



◆ 中風者挑醫院 四處轉院求復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9470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1.27

中風患者常在醫學中心的復健科、神經科、神經外科、胸腔內科四處「流浪」,尋找下一個可以住院復健的「落腳處」。健保署統計,國內一年約有4萬人中風,其中15%、約6000人有復健潛力,健保署今年起試辦「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計畫,結果參與醫院僅收案約1164人,不到兩成,仍有5000名患者為了留在醫學中心,寧可四處轉院。

中風患者幾乎半數住在醫學中心,健保署的照護計畫,對腦中風發作後30天內,病情穩定、具有復原潛力的患者,由醫學中心下轉到合作醫院,最多給予12周復健治療,讓醫學中心能把病床留給急重症病人。

這項計畫雖有129家醫院參與試辦,但有近四分之一的醫院收案數掛零,今年收案人數1164人,只達需要復健患者的19.4%左右。

中風病人四處轉院過程煎熬,甚至覺得自己像「人球」,王小姐的姊姊去年10月底中風,右半邊癱瘓不太能動、影響語言能力。由於姊姊才49歲,家人希望她能盡量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但由於每住院30天就必須辦出院,王小姐說,每個月家人都要煩惱,姊姊下個月要到哪裡住院,常常一周內大家輪流帶姊姊去兩、三家醫院掛號,尋找下一個住院點;為了求醫師收住院,有時只好參與醫師的研究計畫,一個月要花好幾萬元。

為了打聽住院消息,還有二、三十名病患家屬,用電話設了一個Line群組,互相交換新的療法,打聽哪家醫院、醫師對病人比較照顧。她感嘆,住院時家屬同病相憐,比醫療機構提供更多的協助。

官員:須改變就醫習慣

健保署主任秘書蔡淑鈴表示,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計畫收案數不如預期,可能是患者對下轉的的醫院沒有信心,寧願待在醫學中心,需改變民眾就醫習慣;近期將再放寬收案標準,將發病40天內的特殊個案納入收案,長期希望逐步將所有新發病的失能患者,都列為收案對象。

※ 不加強公衛教育,只會浪費更多資源。相關報導:

* 醫師:復健雖重要 非醫學中心也可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94706.shtml

氣溫漸涼,進入中風好發季節,不少醫師也觀察到中風病人「周遊」醫院的無奈。醫師表示,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每天量血壓,中風後第一時間送醫是治療的決勝期;中風後的前三個月復健治療相對重要,但不一定非得要到醫學中心。

* 大陸藥品改革 全面市場定價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11270270-1.aspx

中國大陸「第一財經日報」今天報導,藥品價格史上最大改革即將塵埃落定,大陸藥品價格可望全面回歸市場機制。

報導指出,前一波改革中,已經有77%的藥品回歸市場機制,但仍有23%,約2700種藥品,仍由政府制定價格。最新方案顯示,2015年元旦起,大陸全面取消藥品公定最高零售價格或出廠價格。

fsj 提到...

糕餅反式脂肪 多吃恐傷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95835.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11.28

研究人員發現蛋糕、餅乾、冷凍派與其他烘焙業者,為增加保存期而使用的反式脂肪,大量攝取恐使年輕人與中年人記憶力變差。

研究主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教授葛隆告訴「今日美國報」:「反式脂肪會增加食物保存期限,卻會縮短人類壽命。他們是代謝毒藥,吃進人體不好。」

研究對象是1000名未罹患心臟疾病的成年人,研究人員要求他們填問卷,評估反式脂肪攝取量,並且檢測記憶力。

研究人員拿出104張字卡,受試者須說出是新的單字還是已出現過的字。結果攝取最大量反式脂肪的人,表現明顯差,且記得的單字總數,比攝取量最少的人少約10%。

研究人員將試驗者年齡、教育程度、種族與是否罹患憂鬱症等納入考量,結果相同。



◆ 一周喝5次牛奶 可降死亡風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93889.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11.28

根據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每周攝取牛奶三至七次,可降低全死因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該研究近期發表於《美國營養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國防醫學院共組研究團隊,利用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六年收集的國民營養調查,收集近四千名、十九至六十四歲的成人資料並追蹤十五年,將受試者以喝牛奶的頻率分組,並調整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族群、飲食習慣等變數,探討奶類攝取頻率與死亡率的關係。

結果發現,奶類攝取量的確和死亡風險相關,每周喝三至七次奶類的民眾,死亡率明顯低於完全不喝牛奶的群體,而且罹患心血管疾病,尤其中風的機會也明顯較低;但一周喝七次以上則效果不明顯。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李美璇表示,一周約飲用五次牛奶,降低死亡風險的效果最好。喝一次指一杯二百四十毫升牛奶或四十五克乳酪,除了牛奶外,奶製品還包含優酪乳、乳酪、優格等。

李美璇指出,有另一份瑞典的研究發現,牛奶喝過多反而會增加死亡風險;研究也顯示,奶類攝取頻率與癌症發生沒有關係,過去認為牛奶致癌可能是跟乳源或牛隻有關係。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牛奶含有蛋白質、鈣質和維生素B2,攝取足量就好;過多攝取會造成蛋白質過多,就像是吃過多的肉類,會增加腎臟負擔,且牛奶喝太多熱量也會過高;腎臟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牛奶喝太多可能會造成血糖上升。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蔡一賢表示,除了喝牛奶,也要有適量的運動或日曬,才能使體內產生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喝牛奶會拉肚子的民眾,建議以優酪乳或優格取代。



◆ 健康飲食 預防代謝症候群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4459

自由 2014-11-28

文/施桂梅

「代謝症候群」是指一組代謝異常疾病或症狀容易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此症候群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

民國94-97年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19歲以上民眾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男性的盛行率高達25.7%,女性也高達20.4%。

衛生福利部訂定國人「代謝症候群」的判定標準為:肥胖(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三酸甘油酯異常(≧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減少(男性<40mg/dl,女性<50mg/dl)、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及血糖異常─空腹血糖≧100mg/dl,5項指標中具有3項或3項以上便符合代謝症候群。

許多國人飲食習慣以白米為主要穀類來源,依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飲食中最好有1/3以上全穀類(即各類不精緻加工的全穀根莖類,如大麥、燕麥、糙米、南瓜、地瓜、蓮藕等)作為主食來源。

全穀類食物可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顯著改善體重過重者胰島素過高情形,增加攝取全穀類食物對於肥胖、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有改善效果。

以高纖、低糖類、低脂肪的飲食型態,可當作代謝症候群的預防方法,預防成效有時不比藥物效果差。

每週規律健走3次以上者,在血脂質部份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好的膽固醇)及體脂肪等下降,及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濃度的成效都顯著高於無規律性運動者。

因此,對於具有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的人,平日應積極建立健康的飲食型態及規律性的運動。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科主任)

※ 相關報導:

* 糖尿病篩檢 別只測空腹血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95680.shtml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康宏銘表示,吳先生是糖尿病高危險群,不但有高血脂、高血壓,體重也過重。由於空腹血糖值的準確度並非百分之百,即使正常,也應考慮加做飯後血糖或糖化血色素檢查,以免罹患糖尿病不自知。

目前糖尿病診斷參考值為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飯後血糖超過200mg/dl、糖化血紅素超過6.5%或有高血糖症狀,包括多尿、頻渴、體重減輕且隨機血糖超過200mg/dl,符合其中一項就是糖尿病患,不過飯後血糖執行不便,又以空腹血糖最常用在篩檢糖尿病患者。

康宏銘說,研究顯示,檢查空腹血糖約可發現50%的糖尿病患者,飯後血糖可檢查出90%,糖化血色素則可檢出30%到40%,這三種檢查應彼此互補。



◆ 嬰幼兒感冒 大多免用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7894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4/11/28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醒,多數嬰幼兒感冒時,不需要特別使用藥物,如果用藥,很容易增加嚴重副作用風險,嬰幼兒如果感冒,只要好好休息,家人多加照顧,多半就能自行復原。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警告,兩歲以下嬰幼兒感冒,千萬不能服用感冒、咳嗽成藥,嬰幼兒若服用這些感冒、咳嗽成藥,很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有時甚至產生死亡風險。

以美國成年人來說,一年平均感冒三次,小孩感冒次數通常更多。小孩感冒時,家長可能讓小孩服用止痛藥、去充血劑與其他藥物,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小孩感冒時,最好方法還是多休息,家人多照顧。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兒童與孕婦保健科醫藥官員艾咪‧泰勒醫師表示,罹患感冒時,多數患者會自行復原,患者不需要用藥,在一、兩星期內症狀就會逐漸減輕、消失。如果是年齡大一點的兒童,有些成藥可幫助紓緩感冒症狀,但無法改變感冒病程,或讓感冒快點好起來。抗生素是對抗細菌感染,而感冒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對治療感冒沒有效果。

泰勒醫師指出,咳嗽是感冒常見症狀,事實上,咳嗽可以幫助身體清除呼吸道痰液,保護肺部,對身體有些好處,不需要特別抑制咳嗽症狀。如果想要使用非藥物方法紓解咳嗽,可以讓小孩多喝點溫水,讓喉嚨舒服一點。

多數小孩感冒不需要去看醫師。不過若兩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症狀,或小孩發燒超過攝氏三十八點八度(華氏一百零二度),無論年齡大小,都得盡速就醫。此外,小孩如果呼吸時鼻孔都會用力撐大、呼吸急促、有哮喘症狀、呼吸可以看到肋骨起伏,或出現嘴唇發紫、耳朵疼痛、不吃不喝、吵鬧不休、嗜睡、咳嗽超過三星期、症狀持續惡化等情況,也最好盡快就醫。泰勒醫師提醒,以小嬰兒來說,只要一有發燒,就要特別小心,如有疑慮,最好諮詢兒科醫師建議。

※ 相關報導:

* 腺病毒為載體 殺死大腸直腸癌細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95683.shtml

陽明大學「張平倫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利用帶有抗原的腺病毒,注射到具有KRAS基因突變的大腸直腸癌實驗鼠上,這種「以毒攻毒」方式可分解腫瘤細胞,又可維持正常細胞的運作。未來只要通過臨床試驗,將成為全球首度以腺病毒分解KRAS基因突變腫瘤的標靶治療方法。

已故馬來西亞籍華人、肯油企業創辦人張平倫,在2年前罹患血癌來台治療,生前肯定台灣醫療水準高,跨海遺愛捐贈2億元研究經費給陽明大學,於今年5月成立「張平倫癌症研究中心」,希望台灣醫療研究團隊能幫助更多民眾抗癌。

fsj 提到...

後天,世界愛滋日… 善待愛滋感染者(節錄)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HEALTH/HEA2/9097910.shtml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專題報導】2014.11.29

30歲大凱(化名)是科技新貴,也是愛滋病帶原者,他因工作表現突出而被其他公司挖角;某天他在公司昏倒送醫,同事請醫師開診斷證明書要幫他請假。大凱兩周後出院,發現公司已將「自願離職書」寄到家中,希望他不要再來上班。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愛滋病感染者促進協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愛滋患者長期遭社會排擠,近年情況雖稍有好轉,但許多患者在求職過程中頻頻受挫。有老闆要讓患者離職,不直說出原因卻處處刁難,有患者自認倒楣離職,有患者則循申訴等管道,為自己爭取權益。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副主任吳孟姿說,相關單位多年來努力宣導,雖讓患者逐漸被家人接納,但不少民眾仍存在錯誤觀念,例如被同一隻蚊子叮咬、喝同一杯水、共用馬桶、接吻等行為會感染愛滋病毒,進而不願接納患者,導致患者被社會邊緣化。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逾百學生染愛滋 擴及大陸10省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30001825-260309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中國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透露,截至今年10月止,大陸已有北京等10個省市報告指出,學生愛滋病感染者超過100人。吳尊友強調,青年愛滋病的問題,是大陸防愛滋疫情的「重中之重」。

吳尊友表示,今年7月,全球專家分析100多個國家的愛滋病疫情,以感染人數、新發人數和死亡人數作為指標,將流行程度分成由高至低的10個等級,大陸目前處於第8等級,依人口基數計算屬低流行,但依感染者的絕對數量計算,則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

* 共用美甲器具染愛滋?機率低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HEALTH/HEA2/9098073.shtml

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一名22歲巴西女子因共用美甲器具而感染愛滋病毒。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駁斥該報導危言聳聽,另在網路發表文章修正錯誤觀念。他說,就算真能透過美甲器具感染愛滋,機率小於千分之三,微乎其微。

報導指出,女子澄清沒有不安全性行為、刺青、身體打洞或手術、輸血等常見的感染因素,只是11年前曾與一位後來發現感染愛滋病毒的表姊共用美甲器具。透過血液分析病毒基因演化速度推算,女子與表姊的病毒的確系出同源。結論認為,病毒可能經由美甲器具傳染。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副主任吳孟姿表示,該報導完全沒提到雙方有傷口、器具有無沾血,患者是否有不當性交、施打毒品等危險行為,令人質疑。

* 養寵物、被蚊叮 不會染HIV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HEALTH/HEA2/9097925.shtml

Q:被蚊子叮咬會感染愛滋病毒嗎?

A:不會,愛滋病毒無法在蚊子體內生存,且蚊子吸血後,口器不會吐出血液,就算曾叮咬過愛滋帶原者、再叮咬他人,也不會傳播病毒。

Q:接吻會感染愛滋病毒嗎?

A:不會,唾液不會傳染愛滋病毒,除非一次喝下三大杯未經稀釋的純帶原者唾液,才可能被感染。嘴對嘴親吻,或法式親吻,有可能接觸到血液,美國疾管局不建議和愛滋感染者嘴對嘴親吻或法式親吻。但即使嘴對嘴親吻,傳染機率仍非常低。



◆ 睡前泡腳避寒症 效果勝補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30001809-260307

旺報 2014年11月30日 黎崇裕

睡前泡腳看似小事,卻蘊含著大學問。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泡腳好,但是對其中緣由了解甚少。

中醫學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人體的五臟六俯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且分布著60多個穴位,如能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就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內臟功能,疏通全身經絡,進而達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的目的。

改善血液循環助入睡

首先,熱水有溫和刺激腳部神經末梢的作用,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良性、溫和的刺激,進而促進大腦皮層進入抑制狀態,加快入睡,使睡眠加深。其次,睡前用熱水泡腳能使腳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改善腳部和下肢的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降低局部肌張力。第三,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足部代謝,促使積累的代謝產物(如乳酸)迅速排掉,可有效消除疲勞。睡前用熱水泡腳特別適合寒症,如平常怕冷、手足涼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對溫度不敏感,或患有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等,特別要注意水溫,因為這類患者容易併發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容易被燙傷。

水溫不是越高越好

有些人習慣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並認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這是因為:一方面,水溫太高,腳部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大量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龜裂。正在發育期的小孩更應注意,如果常用過熱的水泡腳,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鬆弛,不利於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

另外,泡腳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飯後半小時不宜泡腳。吃完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後一小時再泡腳。

中藥泡腳宜用木盆或瓷盆。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經痛、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不鏽鋼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療效大打折扣。

(作者為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師)

※ 相關報導:

* 揮別冰棒體質 慎選食材好過冬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5049

中醫理論:「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養身,春天來臨時易生病感冒。冬天又是一年四季中血液循環最差的季節,如何加強末梢循環,告別「冰棒」體質?不妨從選擇食材做起。

* 高血壓患者冬季保養5要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30001817-260307

不要以為到了冬季,高血壓患者就可以放鬆警惕。其實,在冬天,外面的氣溫下降,會引起人體體表血管收縮,減少熱量外散。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使心跳加快,血液輸出量增加,體表血管處於收縮狀態,使得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冬季要注意保養。

1.防寒保暖。
2.控制情緒。
3.堅持鍛鍊。
4.堅持服藥。
5.注意飲食。



◆ 單孔切除子宮肌瘤 亞洲第一例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HEALTH/HEA1/9098472.shtml

【聯合報╱記者呂思逸/新北報導】2014.11.29

亞東紀念醫院近日為未婚女患者由肚臍單一孔洞,取出重達四百公克、如棒球大的子宮肌瘤,保全子宮及生育機能,也未在肚皮留下疤痕,創下亞洲單孔切除子宮肌瘤的首例。

周小姐表示,子宮肌瘤約八公分,已經壓迫到膀胱,讓她頻尿、睡眠品質不佳;檢查出長肌瘤後,她擔心術後無法生育。經醫生建議,以達文西機器手臂摘除子宮肌瘤,術後外觀看不出傷口,肚臍也沒有疼痛感,且成功保住子宮,讓她鬆了口氣。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莊乙真表示,以往利用達文西手臂切除子宮肌瘤,須在肚臍周圍開二到四個孔洞,此次手術是沿著肚臍開一個約三公分的洞,取出肌瘤後將傷口收在肚臍,創下亞洲單孔切除子宮肌瘤首例;全球首例是兩年前在美國締造。

莊乙真說,根據統計,三十歲到四十五歲的女性,有百分之廿五有子宮肌瘤困擾,雖然多數子宮肌瘤不會危及生命,卻可能引發頻尿、經血過多等不適;子宮肌瘤單顆若達六公分以上就建議摘除。不過,達文西機器手臂摘除手術並非每個患者都適用,並須由專業醫師考量子宮肌瘤位置、大小,病人狀態,才能決定。

※ 相關報導:

* 健保降眷口數 雇主年省70億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NATIONAL/NAT5/9098474.shtml

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昨開會,確定不調整健保費率,但雇主負擔員工的平均眷口數確定下修;最慢年底前公告,明年一月實施,全台雇主一年約可少繳七十億元保費。

現行健保除了民眾要繳保費,雇主也得負擔員工與其眷屬的保費,政府規定現行平均眷口數是零點七人,也就是雇主每聘僱一名員工,須繳交一點七人的健保費。

fsj 提到...

茶、咖啡一天不喝就沒勁 咖啡因成癮?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8304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報導】2014/12/01

泡茶、喝咖啡是享受人生的小確幸,不論獨處品味或與三五好友共享,一杯在手,香醇在口。有人愛上了這味兒像著魔,一天不喝就渾身不對,但醫師與營養師都提醒,茶與咖啡都是含咖啡因飲料,過量攝取,反而有礙健康。

心理成癮 沒喝淡淡失落

茶或咖啡會讓人上癮嗎?義守大學食品營養系助理教授賴苡汝有個超愛喝咖啡的朋友,一天不喝就難過。義大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古淑芳則認為因人而異,有人愛不釋口,有人絕對不碰,多年來的研究是,有它心情可能更好;一輩子都不曾擁有,其實也不會怎樣。

也愛喝咖啡的古淑芳說,咖啡不像醣類、蛋白質、脂肪,是供應人體運轉的必要物質,但有些人喝咖啡就好比買到印有Hello Kitty的髮梳或買到蘋果電腦,心情會更開心,真要論成癮,是心理上的癮,沒喝就覺得淡淡的失落。

生理成癮 煩燥焦慮上身

但義大醫院營養師徐婉玲認為,長期喝含咖啡因飲料是會成癮的,且攝取愈多,成癮機率愈大,一旦沒喝,就頭痛、疲倦、打呵欠;每天攝取咖啡因超過500毫克到1000毫克,更會煩燥、焦慮、易怒、心悸、惡心、利尿。上癮的人,不喝與喝多,都會有「症狀」。

她表示,大部分成年人每天攝取200毫克、2杯以內咖啡,對健康並無大礙。以中杯360cc計算,美式咖啡1杯約含150毫克咖啡因;1杯150cc浸泡超過5分鐘的茶,約20到50毫克的咖啡因,每天喝4杯以上就過量。

適合哪一種 喝了才知道

「適不適合喝咖啡或茶,試了才知道。」古淑芳醫師說,有人一天喝4到5杯,有人一喝就心悸,這與體質、喜好、文化等因素有關。

賴苡汝說,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酸過多或胃潰瘍,台灣有四成民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慢性胃炎的人最好別喝。此外,咖啡因會讓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喝多易胃食道逆流。

賴苡汝舉北美的調查表示,一天咖啡因攝取量是186到238毫克,當中六成來自咖啡,三成來自茶,其他則是可樂、巧克力、藥物等。茶的咖啡因含量約咖啡的三分之一左右。

糖尿病患 黑咖啡比較好

「一天喝1000cc咖啡,會有手抖、心悸、焦慮、失眠、甚至休克等咖啡中毒現象。」徐婉玲說,咖啡中毒的程度,要視個人對咖啡因的耐受度。高血壓、高血脂的人每天別超過2杯咖啡、4杯茶;糖尿病人真想喝,不含熱量及糖的黑咖啡較不會影響血糖。

「有人說咖啡喝太多會有骨鬆、心血管問題,但至今無足夠的證據證實。」徐婉玲說,據醫學研究,年輕女性如鈣質攝取足夠,每天攝取400毫克咖啡因,應不致影響到骨密度。但年長女性每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且有抽菸習慣,則可能影響骨質。

※ 相關報導:

* 咖啡研磨愈細 抗氧化物愈多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8319&kdid=AR10&r=5

咖啡對健康有什麼影響呢?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可保護血管,抑制血管發炎,在咖啡因不過量的情況下,考量個人體質與需要,享用咖啡不是件壞事。

....何一成說,研究發現,90%人喝完咖啡後,在咖啡因作用6小時內睡不著;另10%人咖啡飲用過量,身體對咖啡因的感受力變得不敏感,反而越喝越想睡,甚至出現腸胃痼疾。

何一成建議,除了喝咖啡之外,飲食均衡、每日運動30分鐘,都有助於精神維持,對健康也有助益。

雖然喝咖啡是一種享受,但有人一喝咖啡,胃就不舒服。何一成說,咖啡是高鉀飲品,咖啡因也會刺激食道下端的括約肌,所以喝咖啡過量時,長久下來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也會增加胃酸分泌,進而產生胃黏膜受損、胃潰瘍等胃部疾病,他提醒民眾,盡量別空腹喝咖啡。

* 咖啡飲用前 6個小提醒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8162

1. 隨餐喝茶 影響鐵質吸收
2. 含磷不少 腎病孕婦忌口
3. 真空保存 開封要放冷藏
4. 變質咖啡 出油產生耗味
5. 廉價茶包 隱藏農藥風險
6. 第一泡茶 建議別喝為妙

* 喝蔬果汁清腸解毒?錯啦!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8330

飲用蔬果汁能解毒清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運動營養學科主任里斯愛普立克特指出,人體本身就有解毒酵素,如果飲食不均衡卻想只靠喝蔬果汁解毒,改善健康,完全錯誤。

里斯愛普立克特提醒,大部分蔬果汁蛋白質有限,如果只喝這些飲品,導致營養不均,對健康並無益處。有些蔬果汁喝太多會刺激腸胃,造成不適。

有些民眾認為喝蔬果汁可以發揮鹼性作用。專家對此表示,正常飲食之外,適度喝蔬果汁可以補充植化素,但跟酸鹼值無關;在營養及生理學上,食物的酸鹼性無法改變健康人體血液的酸鹼值,人體自有維持恆定的生理機能,所謂酸性食物可能引起癌症、肥胖之說也尚無實證。


◆ 校園賣套套...北市青年愛滋降24.7%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0246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2.01

去年起,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拜訪10所大專院校,校方同意在校園共設立13台保險套自動販賣機,鼓勵青年人安全性行為已經收到成效。根據統計,今年1至10月,北市19至24歲青年愛滋感染者有64位,與去年同期減少21位,降幅達24.71%,顯示安全性行為,有助減少愛滋感染傳播。

北市疾病管制處處長陳少卿表示,去年北市新增19至24歲的年輕人感染愛滋感染者有91位,比前年同期增加28.2%,也是個案感染增加最多的年齡層。

北市衛生局分析,年輕人一時衝動,因不安全性行為導致感染愛滋者占九成三。

今年感染的案例中,有一名22歲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接受健檢發現感染愛滋,健檢報告寄回家,在家中掀起軒然大波;另一名19歲女大生發生性行為不慎懷孕,到懷孕產檢時,才發現感染愛滋病,後悔莫及。

台北榮總感染科醫師王永衛表示,愛滋病是可以預防的,現代醫療進步,也有許多藥物可以治療及控制,早期發現治療,穩定就醫與規律服藥,便能延緩發病,上述兩名個案,接受醫院治療已經恢復正常生活。

陳少卿表示,愛滋病早期沒有症狀,要等到病毒量大時,才會有症狀出現,若能做好預防措施,便能避免危機。

北市衛生局除了拜訪各大專院校校長、教務長,透過演講、校慶等大型活動進行衛教宣導外,也提供匿名篩檢服務。

北市愛滋病諮詢專線:02-2370-3738。

fsj 提到...

16歲染愛滋 App交友來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03526.shtml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2014.12.02

年輕族群愛好網路交友,易陷入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愛滋病,新北市最年輕的愛滋感染者僅16歲,新北市衛生局今年打造「性福巴士192-1號」,走進校園宣導愛滋病防治,讓新北市15到24歲新增感染愛滋的人數,從去年171人減少為今年的139人,降幅近二成。

衛生局表示,新北市最年輕的愛滋感染者,是年僅16歲的高中生「阿強」,他熱愛手機App交友,並和同性發生性行為,今年暑假時他突然高燒不退,就醫檢查才驗出愛滋病,目前靠著規律服藥控制病情。

衛生局指出,年輕人習於使用社群網站及手機交友,間接造成感染愛滋的年齡層下降。衛生局針對愛滋感染人數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去年起與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合作,培訓約千名種子師資,去年對國高中職導師宣導,今年直接走進校園,提供青少年自我保護的知識。

※ 相關報導:

* 陸愛滋病激增 廣州疫情最嚴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03805.shtml

昨天是世界愛滋日,根據統計,大陸愛滋病患呈井噴式增長,二○一二年發病人數(四萬一千九百人)是二○一一年的兩倍多,更是二○○八年的四倍多。

騰訊新聞以「愈發嚴峻的中國,愛滋病防控形勢」報導稱,大陸的愛滋病死亡人數,連續多年高居法定傳染病的首位,且逐年遞增,○八年有五千三百多人死於愛滋病,到了一二年增加到一萬一千五百多人死亡。

這份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鑑(二○○九─二○一三)的統計顯示,大陸發病率最高的三個地區是廣西、雲南、新疆,且上升趨勢非常明顯。病死率最高的是河南、海南、廣西,最低的是上海、北京、浙江,病死率與經濟發展水準有一定關係。

* 世界愛滋日 苗栗縣府盼做到「三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03802.shtml

昨天是世界愛滋日,苗栗縣衛生局在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舉辦宣導活動,局長羅財樟強調,愛滋感染有年輕化的趨勢,今年全台新增1698個案,15至34歲就占七成二,呼籲大家重視愛滋防治。

疾管署北區管制中心科長陳紫君、苗栗縣副縣長林久翔、仁德醫專校長黃柏翔及羅財樟等人,以滴管色料注入紅絲帶圖騰,呼籲大家提高防治愛滋警覺性,才能有效達成零成長、零歧視與零死亡的目標。



◆ 「老公很行」 生孩子不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03940.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4.12.02

床上功夫不等於生育能力。一對夫妻結婚七年,始終沒有成功受孕,因為先生床上功夫好,太太以為是自己不孕,先生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精蟲數與活動力太差。

這對夫妻性生活美滿,但卻苦無孩子,太太試了各種偏方,也到婦產科檢查,都證實生育能力沒有問題;太太一度向醫師透露,「先生床上功夫很行,怎麼會沒有孩子?」由於先生床上功夫了得,結婚七年來,太太從沒想過要請先生去檢查,最後還是先生主動就醫,才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開業婦產科醫師張帆表示,男性精蟲發育成熟需要二到三個月,若性生活太頻繁,可能使精蟲濃度太低,不容易受孕。他說,床上的行動力與生育能力沒有因果關係,受孕關鍵在於精蟲品質。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約五千多名試管嬰兒,雖然不孕症容易讓人聯想到是女方出問題,但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不孕父母中,約二成因男性不孕而治療。

張帆說,受到生活壓力、環境荷爾蒙、菸酒、肥胖的影響,男性不孕的比率逐年攀升;一般男性在四十歲後染色體突變的機率較大,但現在四十歲以下不孕者也所在多有。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不斷下修男性精蟲數標準,四年前才將男性精蟲數正常值從每西西精液至少兩千萬隻,下修為一千五百萬隻;大約一九四○年以前,當時的標準值是一億多隻,半世紀後腰斬成六千多萬隻。

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也說,世衛組織的標準是建議值,並非男性不孕症的標準,國內目前沒有統一標準,但男性精蟲數持續下滑是不爭的事實。

賴宗炫表示,精蟲數低於五百萬就幾乎不可能受孕,必須仰賴試管嬰兒治療。賴宗炫建議,如果長期不孕,男性可接受精液篩檢。



◆ 糖尿病新藥可減重 「一般人無效」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03939.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12.02

九成糖尿病患體重過重或肥胖,食藥署核准台灣第一個排糖藥物,可讓患者從尿液中排出多餘的葡萄糖,降血糖又能減重。不過,醫師提醒,只適用於糖尿病患,一般人別想利用排糖藥物減重。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以第二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百分之九點八推估,每十位國人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體重增加一直是部分糖友的困擾,研究發現,新上市的排糖藥物可同時降血壓、血糖與減重,但只在糖友身上有效。

許惠恒說,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複雜,至少與八個生理機轉有關,穩定控制血糖是治療關鍵,傳統治療方式是透過胰島素分泌來控制血糖;口服排糖藥物的機轉是阻斷腎臟回收葡萄糖機制,讓多餘的糖分隨著尿液排出。

研究顯示,糖友每天從尿液約排除七十八克葡萄糖至體外,差不多相當於一碗白飯,約三百一十二大卡熱量,如此三個月後,約可減少三至四公斤。「一般人服此藥沒有減肥效果。」許惠恒說,該藥物只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有效果,因為一般人血液中的糖分不會過高,藥物不會發揮效果。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江珠影表示,口服抗糖新藥需配合原有的糖尿病藥物服用,視病患糖化血色素變化,再調整用藥。江珠影說,排糖藥物主要作用在腎臟,所以腎功能不好的糖友,如腎功能指數過低,就不適合服用此類藥物,另外,服用此藥要多喝水,讓糖分順利排出,避免泌尿道感染。

目前排糖藥物尚未納入健保,自費價格一顆約新台幣六十元,一次療程為卅天,需耗費一千八百元;預計未來二、三年會有更多口服排糖藥物出現。

※ 相關報導:

* 感冒用藥 當心急性青光眼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04477.shtml

冬季感冒增,當心用藥引發急性青光眼。眼科醫師近來陸續收治幾名頭痛、視力變差的病患,檢查發現急性青光眼,原來是患者感冒自行買藥,藥物中的抗乙醯膽鹼成分,具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引起瞳孔放大,隅角更為狹窄、房水排不出,造成眼壓過高所致。

* 營養師編食譜 癌友有口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03663.shtml

多數癌症患者在療程中飽受吞嚥困難、食慾不佳之苦,充足均衡的飲食能幫癌症病患對抗病魔,奇美醫院營養師自編食譜,教導患者如何吃得健康又美味。

fsj 提到...

法鼓山出書「蔬醒」 教吃當季天然食材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06318.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03

台灣近來深陷食安危機,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義美食品公司、有鹿文化出版社合作,由作家鄧美玲撰寫《蔬醒》,以感性的散文筆調,喚醒大眾選用當地、當季、天然食材,用蔬食轉動幸福生活。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秉持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理念,今年主推「生活倫理」-蔬食護地球,並編撰《蔬醒》一書,作家鄧美玲以清新深刻的筆調,寫出「好好吃飯」、「閒來且喫飯」、「有機迴鄉」、「都市農耕」等篇章,散文好讀不生硬說理。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昨邀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主任吳家誠、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李志恆、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金馬影后陸小芬與讀者舉行食安座談會,分享如何吃得安心、吃出健康。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李志恆說,台灣爆發食安問題,源頭管理很重要,如何實踐更重要,建議民眾均衡飲食,分散風險。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主任吳家誠則強調「食的教育」。他說,很少有老師教學生如何吃得安心、健康,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不僅要能提供能量,還要能解毒,多吃蔬食就有這個好處。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蔬果的皮、籽、渣都有豐富營養素,民眾卻常忽略。

※ 相關報導:

* 素食加工製品 多吃傷肝又傷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8409

吃素養生的觀念盛行,且現今的素食製品琳瑯滿目,不再只有青菜、豆腐的選擇,愈來愈多人改吃素;不過,營養師提醒,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坊間的素食加工製品,都添加許多調味料、食品添加物,吃多了恐傷肝又傷腎。

* 1歲以下嬰幼兒奶粉 明年起禁「開罐價」促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05741.shtml

不少父母四處打聽哪裡的嬰幼兒奶粉便宜,有些藥局以「開罐價」吸引消費者上門,一罐嬰幼兒配方奶粉可省數十元。但衛福部公布,明年一月起,一歲以下嬰幼兒配方奶將不得以開罐價、折扣卷、贈品搭配等方式促銷,違者將處以4萬至400萬元罰鍰。

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張文靜指出,國內生育率下降,業者販售嬰幼兒奶粉因競爭而使出價格戰,但怕同行低價搶買,或消費者買了再轉賣,因此先要求購買者當場將奶粉罐開封,並限制購買數量。她認為,未來禁止後,除了能改善業者惡性競爭,也可保障嬰幼兒食品安全。



◆ 玻尿酸副作用 食藥署同意專案進口降解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0720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12.03

注射玻尿酸一直名列國人微整形項目首位,非正式統計,國內每年約有數萬人注射玻尿酸,其中500人出現血管阻塞、皮膚壞死等副作用,甚至引發中風、失明。

台灣形體美容整合醫學會希望食藥署能以緊急專案進口方式,允許「降解酶」輸台,否則無藥可用,醫師只能眼睜睜看著病患局部組織壞死。

台灣形體美容整合醫學會理事長詹富盛指出,根據非正式統計,國內約有三分之一醫師曾遇到玻尿酸注射失敗個案,因擔心影響聲譽,只能私下賠錢了事。國外研究發現,玻尿酸注射失敗個案如出現症狀,應該12小時內施打「降解酶」,如症狀嚴重出現中風、失明,最好在一兩個小時內施打「降解酶」,且需連打三天。

詹富盛表示,歐美先進國家規定,當地醫美醫療院所如幫病患施打玻尿酸,院所內的急救箱就必須備有「降解酶」以便不時之需。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今天表示,國內目前沒有許可證,但若有緊急或問題重大的病患,醫療院所可以緊急專案進口降解酶,食藥署也會盡快通過。

至於國內是否核發許可證,食藥署表示,要由業者提出申請,且在審核上須經一定的程序,若國外已有臨床試驗報告,業者可提出國外資料來申請,由食藥署評估、討論。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巴金森氏症救命電池一顆50萬 健保給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05751.shtml

經過6年的漫長等待,巴金森氏症患者終於等到健保署給付深腦刺激器所需的電池;這顆電池的壽命大約只有5年,但價格卻是50萬元,貴得嚇人。

....其實,健保署早在2009年就曾把植入深層腦部刺激器的治療,納入健保給付,但由於提供電刺激的電池實在太過昂貴,初期只給付手術費用,病人仍需自付這一顆電池的費用。

健保署昨天宣布明年1月1日開始,將給付這顆電池的費用,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漢民還不敢相信地詢問:「真的嗎?健保署付了?」

fsj 提到...

醫美≠美容 醫改會:別搶便宜預購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162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2.05

美容諮詢師進駐醫美診所,以折扣、優惠推銷療程,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諮詢師不具醫師資格,不能診斷、評估民眾需要哪些治療;建議民眾不要因為搶便宜「預購」套裝,也不要急著進行治療,簽下手術同意書後,把握七天審閱期。

醫改會研究員李芸婷表示,上個月醫改會接獲的申訴案件中,有一成與醫美相關,包括手術結果不如預期、療程後受到傷害等。李芸婷說,民眾易把「醫美」跟「美容」混淆,但醫美治療不像買錯衣服可以退,若微整形失敗或是發生副作用,有時甚至難以復原。

衛福部今年已推出了隆乳、拉皮、雷射、皮膚科一般手術等14項醫美手術同意書範本,民眾可事先上網查閱說明書,治療前先跟醫師溝通、仔細評估,別被不當資訊牽著走。

開業皮膚科醫師林上立提醒民眾,至醫療院所接受微整形或整形手術,不要為了節省醫師診療費只與美容諮詢師溝通,手術前一定要與醫師面對面溝通,讓醫師瞭解自身需求以及期望,才能保障手術品質,避免醫療糾紛。

※ 相關報導:

* 醫美亂象多!初見就開刀、美容諮詢師強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1692.shtml

醫療促銷違法,但醫美診所促銷近來卻愈來愈離譜,近來常有「買五送一」、「買脈衝光送護膚」的宣傳,而且民眾常在未接受醫師評估前,就得先刷卡付錢,直到進診間做整形手術時,才第一次見到醫師,而且多是「蒙面醫師」;許多診所診間甚至出現所謂的「美容諮詢師」,其實卻是「推銷員」,強勢推銷各種高價療程。

國民黨立委江惠貞日前陪同朋友至整形診所,驚覺國內醫美診所問題一籮筐,要求衛福部大力整頓,確保手術安全。她說,以前就聽過部分醫美診所很亂,最近陪著朋友就診,親眼看到許多不合理現象,例如進診所不用掛號,醫師當時不在診所候診,而是由「美容諮詢師」接待。

* 震旦行 攻醫療3D列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9110296.shtml

3D列印技術應用持續增加,尤其醫療領域應用備受矚目,吸引業者投入3D醫療市場。繼佳世達透過轉投資的明基口腔醫材公司,提供3D植牙整合服務後,震旦行(2373)也透過旗下通業技研,推出醫療級的3D列印機。

根據市調報告Wohlers Report分析,2013年全球3D醫療市場金額為4億美元,預估到2016年將提高到10億美元,台灣3D醫療市場預估也將達上億元。



◆ 染急性A肝 生吃帶殼海鮮惹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1160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12.05

2個月30例 4年最大疫情

疾病管制署研究發現,生吃或吃未熟的蛤蜊、生蠔及牡蠣,是造成國人罹患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的主因。研究人員透過病毒核酸檢測、基因定序,發現絕大部分患者病發前吃過帶殼海鮮。

疾管署署長郭旭崧指出,今年10月、11月本土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病例達30人,造成25人住院,比去年同期4人明顯增加許多,為近四年來最大一波疫情,防疫人員正進一步調查感染來源。

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取得23名患者糞便、血液等樣本,進行核酸檢測及基因定序;發現其中19人的病毒基因極度相似,確定病毒源自於同一個感染原。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絕大部分五、六十歲以上民眾體內有A肝抗原、抗體,感染風險較低,一旦感染死亡率偏高。年紀較輕者幾無抗體,生食帶殼海鮮易感染病毒。

這次研究的30名A肝感染者平均年齡約30歲,最小才13歲,不少人為親朋好友,推論應一起生食過帶殼海鮮。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每年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約60至80例,今年10、11月就出現30例,如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後黃疸,就應迅速就醫。

烹煮貝類 殼開3分鐘後再食用

郭旭崧說,少吃半生不熟的海鮮,貝類水產品要先烹煮,等殼開啟後三至五分鐘再食用。

※ 不要吃最好。

* 高纖水果解便祕?孕婦先搞懂體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154

孕婦解便祕,吃水果就對了?俗話說「十孕九祕」,幾乎每個孕婦都有便祕的困擾,被要求多吃高纖蔬果以幫助排便,但中醫師提醒,水果有冷熱屬性的差異,食用前應先認清體質,才能避免火上添油而加重燥熱體質,以防每天需花更長時間和馬桶培養感情。



◆ 助孕保胎 中醫調理幫忙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1159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2.05

國人生育率低,健保署明年將推出「中醫提昇孕產照護品質計畫」,提高中醫師支付標準,鼓勵中醫師幫忙不孕症患者調理體質,或協助流產兩次以上的女性受孕後保胎。

不少婦女為順利求子,會找中醫師調理,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明年將編列預算3200萬元;推出中醫的孕產照護計畫,讓中醫師在看診時多花一點時間,提供更完整的照護。

李純馥說,這項計畫的照護對象,為已婚一年、有正常性生活而無法受孕的男女患者,以及容易流產、流產超過兩次的女性,再受孕後0到20周間保胎照護。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中醫門診執行委員會執行長黃蘭表示,中醫師提供的助孕,從排卵日指導、判讀基礎體溫、分析體質等照護做起;保胎則有出血狀況評估、針灸治療、營養指導等。

黃蘭說,國外研究發現,作試管嬰兒的女性,面臨打排卵針的不適、求子的情緒壓力,若有針灸治療輔助可提高著床率。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施純全說,應先到婦產科檢查,確認是否有疾病,否則「輸卵管阻塞怎麼調理都沒用」。

fsj 提到...

醫美亂象 該整一整了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113500.shtml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2014.12.06

台灣健保制度舉世聞名,但自費醫美市場亂象讓人搖頭。不肖醫美業者遊走法律邊緣,部分醫美診所背後的金主是口袋極深的投資客,以致出現「諮詢師」、「店長」、「營運長」等職務,這些均非正規醫療院應有的職稱。

電視購物台販售美容諮詢券,價格低到離譜,六次塑身療程再送美容護膚課程,只需幾千元;為取信大眾,穿著醫師白袍的專業人士站在主持人背後,一字排開,主持人激動地推銷,醫美療程宛如百貨公司周年慶,毫無醫療專業可言。

醫美糾紛頻傳,衛生機關難辭其咎,除了稽查不力,部分法規存有灰色地帶,愛美的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

衛生福利部當然也看到怪誕失衡的醫美現象,委託醫策會在去年4月推出醫美認證制度,採業者自主管理方式,針對光電(雷射、脈衝光等)、針劑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素)及美容手術,進行品質認證,作為消費者選擇時的參考。

只可惜雷聲大、雨點小,醫美認證實施迄今一年半,情況不如預期,醫美界並不埋單、興趣缺缺,國內近千家醫美診所,竟只有30多家取得認證。

改革醫美亂象,中央到地方主管機關都要動起來。衛福部應主動介入、補強現行醫療法規的漏洞。美容諮詢師雖未參與微整形、整形手術,但涉及術前評估,恐有違法之虞;然而現行法令並未規範諮詢師資格、定位模糊,有必要制訂規定,保障民眾就醫權益。各地衛生局則應加強稽查,主動出擊,包括廣告是否涉及誇大不實、麻醉師等醫事人員是否符合規範,術前是否告知手術風險等。

消費者也應有所自覺,一進醫美診所,看是由美容諮詢師接待,主導該做什麼療程,就應「直接換一家」;更重要的是,不要以價格便宜為導向,接受醫美療程要先經過醫師診察評估,才能確保品質,減少醫療糾紛。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怪哉!奶粉價… 國際跌、台灣漲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12998.shtml

民進黨立院黨團昨指出,近來國際奶粉價跌,國內嬰幼兒奶粉卻陸續漲價,漲幅從百分之三至十不等,行政院物價穩定小組與公平會應在一個月內解決奶粉漲價問題。



◆ 肥胖可能折壽8年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36705

自由 2014-12-06

〔編譯魏國金/綜合5日外電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肥胖與極度肥胖可能使人折損多達8年的壽命,同時減少多達19年的健康生活,尤其是年紀輕輕就肥胖的族群,會蒙受最大的健康衝擊。

報告研究者、麥基爾大學流行病學教授葛洛弗說:「過胖不僅與大幅折壽有關,更與健康生活的縮減大有關聯,減重或規律運動也許不容易,但潛在的好處卻很可觀。」他舉例說,若減重10磅(約4.5公斤)以及一週中多抽幾天做每天30分鐘運動,就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多達60%。

葛洛弗的研究團隊利用2003年至2010年美國國家衛生與營養調查的資料,建立一套電腦分析模型。在預期壽命方面,研究人員將過重、肥胖者與正常體重者做比較,他們也計算個人可預期多少年的健康生活,所謂健康生活是以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未上身來界定。該推斷適用於20歲至79歲的成人。
健康生活 足足少19年

這篇發表於「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期刊的報告指出,體重落在過重類型的成人,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25至29.9者,推估其壽命將折損零到3年。

BMI值介於30至34.9的肥胖者,則為0.8年至5.9年。BMI值為35以上的超級肥胖者,折損的預期壽命為0.9年至8.4年,壽命折損最大的是20歲至39歲的成人。

另一方面,對於只是體重過重,沒有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折損的壽命相對較少,有時甚至可以忽略。而因糖尿病與心血管問題造成的健康生活減損,則達0.5年至19.1年,其中減損最多的是20歲至39歲超級肥胖的女性,而減損最少的是60歲至79歲體重過重的男性。

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卡茲指出,肥胖將提高所有重大慢性病的罹患風險,特別是心臟病、糖尿病、中風與癌症,因此逆轉與預防肥胖可直接說成是有助於延年益壽。

※ 相關報導:˙

* 脊椎骨折 裝「千斤頂」抬頭挺胸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3013.shtml

「痛到生不如死!」六十二歲的江太太兩個月前外出跑步,一陣強風將掛在右肩的毛巾吹起,她立刻舉起左手去抓,不料左腳絆到右腳,整個人後仰跌坐在地,久久爬不起身,就醫發現胸椎壓迫性骨折,透過手術才讓脊椎恢復原狀。

* 預防骨鬆要趁早 謹記5個小撇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148

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並不難。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游慧宜表示,骨質疏鬆症常促使骨骼脆弱、易碎、容易發生骨折,建議民眾及早預防,只要謹記增攝鈣及維生素D、離菸酒、規律運動、增平衡反應五個小撇步,就可望延緩骨質流失速度。

fsj 提到...

男性想減肥 藍色燈光下進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20269.shtml

【Upaper╱綜合報導】2014.12.10

男人想減肥,未必需要健身節食,亦可由燈光下手。美國阿肯色大學進行實驗,發現男人在藍色燈光照明下進食,食欲明顯下降,女性則沒這種情形,研究員指出,這或可能與男性依賴視覺有關。

阿肯色大學邀請112人,讓他們戒吃晚餐,次日早上安排他們分別坐在發出白光、藍光及黃光的小室,送上1大盤早餐,參與者享用後填問卷。

研究員發現,在藍光下進食的男士,食欲及食量都大減。雖然參與者在不同燈光下的食量不同,但大都覺得吃飽。主研究員徐漢瑞(音譯)說:「由於藍色天然食物較罕有,因此人類會懷疑它們能否安全食用。」

不過參與實驗的女性,未因藍色燈光而影響食欲,研究員相信這是女性味覺勝過男性,而男性則更依賴視覺。



◆ 小心!職場憂鬱症上身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926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2014/12/10

現代上班族工時長、工作壓力大,不但身體太操勞,連心靈也可能發生過勞現象。

專家看法

職業醫學科醫師賴育民表示,台灣上班族大約有兩成可能罹患職場憂鬱症,很多員工都有睡眠困擾、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太高等特徵,這類型員工可說是高危險群,病患往往心靈勞累、喪失目標感、對工作缺乏熱誠、對工作不再有激奮之心,最後憂鬱情緒將嚴重影響到工作表現,甚至還可能侵蝕企業生產力、競爭力。

賴醫師指出,如果員工能夠感受到職場主管或同事幫助的話,通常可望呈現高組織支持度,像這種情況比較能與組織目標相融合,同時也會激發出較高的投入意願、正向工作滿意度,降低發生職場憂鬱症的機會,如此一來就不容易出現負面情緒而影響到工作表現。

建議事項

1.如果是排班或輪班造成睡眠障礙,建議雇主排班時最好符合人體生理時鐘運作,例如以三班制而言,可以讓員工依序以白天班、小夜班、大夜班等時間序輪班,如果順序顛倒或混亂,容易造成員工生理適應問題,進而產生不良情緒反應。

2.職場變動性或變化性較大的高壓力工作者,通常出現憂鬱情緒相對比工作內容無變化的工作者還要高,建議雇主採取適性配工、考量員工特質予以派工,同時根據不同單位特性安排在職教育課程,以便提高員工職場技能、壓力適應力。

職場憂鬱症自我評估

1.幾乎每天都情緒低落,包括沮喪、流淚、感到空虛。

2.對事物興趣明顯減少。

3.明顯體重上升或下降、胃口變差或變好。

4.失眠或嗜睡。

5.明顯動作遲緩,或是因為心理感到不安而活動增加。

6.感覺疲勞或失去活力。

7.否定自我價值或感到有罪惡感。

8.重複出現自殺意圖或曾經自殺。

9.猶豫不決、思考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註:根據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標準,如果民眾在最近兩周內幾乎每天都出現九個當中的五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或興趣減少其中至少一項,而且這些症狀已經對工作表現或人際關係造成顯著影響,這時候就要注意是否出現職場憂鬱症。



◆ 出國買藥限量 擬明年7月上路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2154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12.10

日幣貶值,不少國人赴日旅遊狂買小花眼藥水、小護士萬用乳膏等藥品,食藥署正調查入關申請自用藥品資料,擬重新修訂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品限量品項,明年初公告明年7月上路。屆時超量攜帶自用藥品須事先申請,並檢具相關醫療需求等證明才可攜帶入境。沒有提出申請被查獲,要當場退運或丟棄,但不會被罰。

據了解,食藥署擬增列項目包括國人最常從日本及歐美國家購買的眼藥水、維他命、腸胃藥、止痛止癢外用藥膏、健康食品、隱形眼鏡、緩解膝蓋疼痛的葡萄糖胺等,攜帶入境數量傾向以三個月使用量為上限。至於不在表列名單中的項目,最多攜帶六種、每種各兩瓶為原則。

外傳明年7月起超量攜帶藥品、維他命,又未事前申報,旅客回台可能被移送法辦,甚至坐牢,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說,只要不是跑單幫、在網路販售,絕對不會因此被關,也不會留前科記錄。

戴雪詠說,現行自用藥物限量表已實施十幾年,不符合現有民情及民眾需求,例如表列上萬金油、八卦丹、驅風油、中將湯丸等產品,幾乎不在國人採購名單中,有必要重新修訂限量品項。

戴雪詠說,藥品、維他命並非土產與商品,民眾在國外購買時,無法確認這些東西真偽,食藥署訂出增列品項後將開會,參酌醫療需求訂定攜帶數量。


◆ 息爭止訟 醫、法雙調解年底啟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20807.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2014.12.10

整型失敗、產檢疏失、手術後遺症等醫療糾紛案件層出不窮,為擺脫「醫醫相護」刻板印象,新竹地院針對民事醫療相關案件今年底啟動「醫、法雙調解制」,專業的醫師群、律師群分別組成調解團隊,讓醫療糾紛案進入司法審理前多一項調解管道,達到息爭止訟。

新竹地院每年醫療請求相關的民事損害賠償案件逾百件,新竹地院民事庭今年成立醫療專股,建立「醫、法雙調解制」,網羅新竹地區中西醫、牙醫組成36人專業諮詢委員團,並從中選出20名醫療專業調解委員。法律專業調解委員目前有11人,全具律師資格,不少還是司法官退休或轉任者。

新竹地院民事紀錄科長呂聖儀提到,調解委員除具備專業能力,還要有熱忱、溝通能力和高EQ,調解時能要充分告知「權利在哪?」「所受傷害是什麼?」等,釐清爭點,也有助於雙方心情平復。

為推動調解新制上路,新竹地院前法官李承訓分享醫療爭議事件的調解技巧;台中地院法官顏世傑談台中地院調解經驗,他提到,調解出發點是解決紛爭,調解過程要尊重當事人主張,先仔細聆聽,不要急著調解,建立醫病雙方對醫療調解制度的信心。

擔任台中地院醫療專業調解委員的資深醫師藍毅生強調,調解要用雙方聽得懂並能接受的語言及方法,化解情緒是調解的先期功課,立場不偏不倚,「中道才是王道,這是調解員心中唯一的一把尺」。

「調解沒有輸贏,解決問題優先」新竹地院院長江德千說,法官熟知法律及程序,不見得精通其他專業領域,以醫法雙調解出發,未來在其他專業類別案件,也能逐步建立專家調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