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8

關懷台風災 星募萬張祝福卡

◆ 關懷台風災 星募萬張祝福卡

中央社 2010.11.07

關懷台灣那凡比颱風災民,新加坡一慈善團體今天舉辦募1萬張祝福卡活動,後續還將派代表赴台灣,以騎自行車環島方式,送上新加坡民眾的祝福。

新加坡傳神居家照顧協會今天在東海岸舉辦「聖誕傳騎.美麗台灣」活動,為募得那凡比颱風台灣災民祝福卡,所屬自行車隊近百人自上午開始展開100公里遠征路途,希望每公里能募得100張祝福卡,最後獲得1萬張卡片為目標。

這些騎士中出現一些令人感動的臉孔,其中1位馬來西亞籍的蕭麗君女騎士,20多年前曾是美麗的酒家大紅牌,但卻遭追求者瘋狂朝臉部連砍10多刀後,歷經24次痛苦的手術移植。

蕭麗君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她將與車隊代表自11月17日起在台灣環島,親自把這1萬張新加坡人的祝福卡片送到台灣,對象包括風災災民、老人院等需要幫助的人,她並希望藉透過自己破碎的臉,鼓勵大家要珍惜生命,勇敢活下去。

駐新加坡代表史亞平今天下午也親自率領代表處官員,在大太陽下騎上10餘公里,毅力獲得現場觀眾熱烈掌聲。

史亞平說,這項活動,是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可以看到許多新加坡民眾參與,特別是「樂齡(年長者)人士」除騎車100公里,未來還會派代表到台灣,透過騎自行車的方式,把新加坡人的祝福與愛心送到台灣各個角落,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據了解,到時車隊代表也將會把新加坡民眾祝福的卡片送到中華民國總統府,象徵兩國人民密切往來及感情友好。



◆ 陸800海島消失 淘金帶來天災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5x112010110700120,00.html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2010-11-07 旺報

地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地的島嶼正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危機;正當全球視野聚焦吐瓦魯等即將消失在海平面下的島國,大陸近800個海島正以更快的速度,徹底消失在地球上,也導致颱風等大自然災害的天然防線解體,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飽受威脅。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09年12月26日表決通過《海島保護法》,2010年3月1日正式實施後,各地政府才開始針對大陸海域的島嶼進行調查,赫然發現黑幕重重。

《解放日報》、《法制日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網易等媒體報導,大陸因人口快速成長、現代商品經濟蓬勃發展,陸地資源運用接近飽和,地方政府與商人早在1990年代即把腦筋動到海洋資源,尤其是無人島上一草一木、一沙一鳥的開發利用。因人類開採砂石、圍海造田、掠奪性捕撈等破壞環境、過度使用資源的行為,卻帶給這些海島滅絕的災難,粗估大陸已有近800個海島在過去20年間消失。

商人淘金加速滅亡

1項統計數字指出,1990年代,浙江省無人島約有2886個,2007年只剩2669個,減少215個;廣東省海島由1431個減少到 1100多個;遼寧省海島消失48個,占總數的18%;河北省海島消失60個,減少46%;福建省海島消失83個,占總量6%;海南省海島消失51個,減少22%,讓各界意識到大陸的海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外海的羅斗沙島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年7月初,《南方日報》報導指出,廣東湛江市最大的無人島羅斗沙的海沙是整個徐聞縣品質最好的,因相關單位的忽視或可能存在的貪腐,盜採砂石的情況非常嚴重,已持續數十年。

過去3、4年大陸房地產市場狂飆,砂石價格逐漸升高,羅斗沙島附近的採砂船也增加到30多艘,天天瘋狂抽砂,由最初的每天2、3百噸已成長到每天上千噸;砂石商人更把卡車和鏟砂車直接開上島,大剌剌地開採。徐聞縣本地商人、擁有一艘載沙量700立方公尺採砂船的游姓老闆,即坦承在海沙品質最好的羅斗沙島附近海域採砂。

他表示,天氣好的時候,他的船每月可出海20趟,扣掉油錢和人工,每出海一趟至少可淨賺1萬元(人民幣,下同);因利厚、沒人管,不少外地砂石商人也買船來此「淘金」,加速羅斗沙島的「滅亡」。

羅斗沙島面積小一半

在徐聞縣陸地、隔海面對羅斗沙島的三石村,村長梁豐樂表示,海底抽沙後,形成許多凹坑,海水漲、退潮時,把島上的沙帶入海裡填補,造成海島面積逐漸變小;廣東省海洋與漁業部門最新資料顯示,數十年盜採行為,已讓羅斗沙島減少1千多畝,縮水近一半;過去海島高於海平面約1公尺多,現已不到 0.5公尺。

羅斗沙島算是幸運的,目前還能繼續苟延殘喘,浙江省岱山縣的橋梁山島就沒那麼幸運。報導指出,橋梁山島面積不到0.1平方公里,因為無人居住、又擁有良好的建築用石材,1990年代被浙江省岱山縣政府以每年2000元的代價出租給採石企業;過去20年,島上的小山被挖空,直到再也沒有石材可採,商人離開,環保人士及當地民眾才慢慢修復島上生態。

山東省海陽市外海的泥島遭遇更慘,海岸線長約0.24公里,面積才0.005平方公里,但因20世紀末期,海陽市要修建碼頭、漁港需要石料,採石工人登島爆破,泥島炸得支離破碎,直接從地圖上消失。

少屏障 海水直沖村莊

島嶼消失,大部分人只認為對島上動、植物影響較為嚴重,殊不知對人類的影響更大。

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廣東省海洋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堅真教授,對羅斗沙島進行調查後,表示:「生態遭破壞,村莊會被淹!」原來,羅斗沙島是徐聞縣的東南沿海鄉鎮的天然屏障,可抵擋颱風、海浪和海潮的侵襲。

前山鎮的下園村和三石村當地的傳說,也證實了這個說法。村民表示,祖先早年到岸邊定居時,第一個黑夜過去後,仙境般的羅斗沙島即呈現在他們面前,因此,囑咐後世子孫一定要保護羅斗沙島,否則將會大禍臨頭。隨著羅斗沙島變小,島上的防護林滅少,「天然屏障」功能盡失,傳說得到應驗。

三石村村民表示,2009年8月颱風莫拉克挾帶巨大海浪沖進村裡,所有房屋淹沒在海水中,漁船全被掀翻;此後,每次颱風來臨,海浪都不忘記「光顧」村子。而步步逼近村子的海岸線,也令村民害怕。

梁豐樂表示:「幾年前村子邊緣離海100多公尺,現在已不到50公尺。」所以村民把鄰海耕地全部種防護林,並向政府、在外經商子弟募款50多萬元,在最靠近村莊的海岸修築130公尺的防波堤。而這一切的導因,即是「聖地」羅斗沙島縮小了。



◆ 只向錢看看不見生態的災難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5x112010110700121,00.html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2010-11-07 旺報

羅斗沙島變小後,生態也有重大改變。幾年前,羅斗沙島還被當地漁民譽為「鳥的天堂」,白鷺、海鷗在此棲息繁殖,漁民可以找到一大堆鳥蛋帶回家加菜;商人開始盜採砂石、島變小,島上防風林只剩1/3,三石村民表示:「羅斗沙島已很難看到鳥了。」

海島「滅絕」導致沿岸生態嚴重改變,「滅絕」指的不只是如羅斗沙島、泥島的縮小或消失,還包括動植物消失帶來的島嶼「死亡」。

金絲燕銳減 大洲島寂寥

海南省大洲島,位於海萬寧市(古稱萬州)東部,是海南最大無人島,面積約4平方公里。島上特有的金絲燕是大陸唯一可製造白色食用燕窩的珍稀鳥類,讓大洲島自古有「燕窩島」美譽,是大陸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

古書記載,大洲島上懸崖石洞撲朔迷離,每年3、4月金絲燕會鑽進陰暗狹窄的縫隙洞中,以膠狀的唾液將撿來的樹枝、羽毛等雜物粘在絕壁上築巢,即是中國人養生珍品「燕窩」。

金絲燕每年結巢3次,第一次結巢由於經過冬季休養生息,體內儲存足夠養分,唾液品質較優,燕窩厚而潔白、養分較多,市價1公克可賣到1000多元,比等重黃金高出好幾倍。

1980年代開始,當地採燕窩的方式是由萬寧市東澳鎮新群村各生產隊每年輪流承包;由於金絲燕窩價格昂貴,輪值的生產隊為獲取最大經濟效益,不惜多次進洞砸卵、殺幼燕、摘燕窩;久而久之,金絲燕無法繁殖,數量銳減,2002年居然只採到2個,相關單位被迫在2003年封洞,禁採燕窩至今。

2009年保育人士的監測顯示,大洲島僅餘南羅洞有金絲燕活動與繁殖,粗估只剩30到40隻,「燕窩島」美名不再,觀光價值降為零。

拖網捕魚 珊瑚礁島死絕

大陸漁民對於海島生物「毀滅性的捕撈」,不僅金絲燕受害,青島的黃島長吻柱頭蟲、廈門的文昌魚,以及有「中華蜆庫」的遼寧蛤蜊島也有相同的遭遇;而近年受害最深區域之一,就是海南島東部的珊瑚礁海岸,因漁民以炸魚方式捕撈,嚴重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至今無法復原,也導致當地漁獲越來越少。

為報導而經常潛入海底的《中國國家地理》資深圖片編輯馬宏傑表示,炸魚、毒魚及旅遊業過度開發,貝類、珊瑚被撈上岸製作工藝品,導致甘泉島、七連嶼的海底像廢墟般死寂。

現在南海已不再容許炸魚,但馬宏傑表示,不少漁船在那片海域中以底層拖網捕撈,把珊瑚打碎,破壞力極大;此外,海南被大陸政府定為旅遊島後,亞龍灣、大東海、鹿回頭半島、三亞灣等地開闢許多潛水旅遊地,珊瑚礁生態開始嚴重退化。

圍海造田 海島消失

另一個讓大陸海島滅絕的行動則是「圍海造田」。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10個省市從1949年以來,先後有4次大規模的填海造陸行動。 60年前「圍海曬鹽」,形成4大鹽場;1960年代圍海造田,創造大量耕地;1980年到1990年代圍海養殖,讓大陸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養殖國;這3 次填海,造地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1800餘萬畝),平均每年擴增230到240平方公里。

千禧年後,圍填海成為沿海地區拓展工業與城市建設空間的方式,各省陸續修建海堤式的陸島通道,如福建東山島、浙江玉環島、廣東的東海島、海陵島、三灶島與高欄島;山東的養馬島,廣西龍門島等地也修建陸連壩,海岸線成為陸地岸,島嶼變成陸地的一部分。

專家表示,這是一種近乎「安樂死」的海島滅絕,因魚類喜歡在近岸產卵,礁石則給魚類棲息的地方。圍海造田後,島嶼、曲折的海岸線消失,魚群失去產卵地,無法繁衍下一代;新市鎮、工業區帶來的人為汙染,也對海洋生態影響甚深,以致於現今傍海而居的民眾、漁民,得面對漁業資源衰竭、海洋環境污染以及海潮直接淹沒房產的大自然報復。

管理權責不明 人手不足

大陸海島94%是無人島,大多面積狹小,地域結構簡單,環境封閉,生態系統構成較為單一,資源貧乏;而盜採海沙、炸島取石、無序捕撈與養殖、肆意開發等現象,增加海島的壓力,導致部分島嶼水荒日益嚴重。

但因管理權則不明,人力不足,《海島保護法》頒行後,仍無法拯救走向滅亡之路的海島。舉例來說,2000年浙江嵊泗縣曾勘查轄區內的無人島,居然發現已有來自安徽等14個省的近千名外來人員,在10幾個無人島上從事花崗岩石料開採、捕養、放牧等掠奪性開發活動,卻沒人知道。

此外,一些地方為了增加當地財政收入,隨意將一些島嶼租賃出去,使一些原本為珍稀物種和候鳥遷徙地的無居民海島遭到破壞;有些黑心商人為牟取暴利,肆意開山炸島、亂砍濫伐海島森林、亂採島礁生物,卻也無人能管。

誠如在羅斗沙島採砂石的游老闆的說法:「海沙是採不完、抽不盡,羅斗沙島沒了,還有下一個海島。」他還放話:「反正我們是胡來的,管不了這麼多。」

小靈通

羅斗沙島

羅斗沙島位於浙江省湛江市徐聞縣城東部約50公里的海面上,介於徐聞縣前山鎮與海南省文昌市之間,距離前山鎮三石村9.4公里;屬於沙洲島,成形於清康熙年間,距今約有400年,狀似羅斗(濾網)而得名,長8公里,最寬處達1.5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徐聞當地人又稱之為新沙島,是湛江最大的無人島。

※ 相關報導:

蘇花大坍方 78年來最慘! 好山好水 不能這樣毀了
瘋盜砂粵20年300島沉沒
研究員:北大西洋宛如垃圾海
製造塑膠不再需要使用原油
徒步淨島 嚕啦啦壯遊台灣

9 則留言:

fsj 提到...

天候轉壞 蘇花搜尋周二起停止

中央社 2010.11.09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表示,連日來蘇花公路搜救受海象險惡影響,拖船始終無法順利運送重型機具到達114.5K灘岸,考量天候已開始威脅搜救安全,明起停止挖掘搜尋工作。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蘇花公路搜救工作自10月21日至11月8日止,總計投入陸海空聯合搜救計1萬3476人次,包含國軍、海巡署、各縣市支援消防人員、空勤總隊、交通部,以及消防署特搜隊。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這段期間,搜救人員於蘇花公路106K至116K處由路面垂降方式進行地毯式搜索,範圍由道路下邊坡至岸際;灘岸部分,則吊掛機具開挖協同金屬探測器進行深度搜索,整個灘岸處理土石體積達32萬立方公尺,海面及空中搜索範圍則擴大為花蓮至基隆沿岸及外海海面。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蘇澳地區昨天已達豪雨程度,大陸冷高壓南下及東北季風已明顯增強,短時間內搜尋開挖機具仍無法上岸,未來一週東北部沿岸風浪更轉趨惡劣,對搜救人員、船舶及機具安全均構成威脅,在考量氣候條件不允許情況下,相關搜尋工作自明天起將告一段落。

應變中心指揮官、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特別對相關單位人員冒生命危險支援救災表示感謝,也對協助宜蘭蘇澳地區環境整理的環保署、衛生署與各縣市等支援單位表達慰勉之意。



◆ 出事政府不負責? 救災前得簽切結

中央社 2010.11.08

蘇花災變後大怪手可能進駐開挖,但今天傳出駕駛搭巡邏艇至現場前,要簽安全自負切結書。海巡署說,海上航行有風險,這是依往例善意的要求,爾後基於救難優先,免簽切結書。

為了加速搜尋創意旅行社失聯人車,多部30噸級大怪手,預計以船隻運到蘇花公路114.5公里海邊協助開挖,但近日海象不好,尚未出港。

宜蘭縣議員江聰淵上午說,有大怪手駕駛日前向他表示,駕駛們若搭乘海巡署巡邏艇前往114.5公里海邊協助開挖時,在搭艇到現場前,要簽署安全自負切結書,海洋巡防總局不需負起在海上航行的任何賠償責任。

他表示,政府需民間業者協助救災時,大家義不容辭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搶救,自身安危卻要自己負責,這樣非常過分。

縣議員黃適超表示,基於人道立場,台灣民眾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搜救中國遊客,無可厚非。但前往救災的台灣人,卻要簽署安全自負的切結書,連基本的生命保障都沒有,政府根本是「搶救中國人、糟蹋台灣人」。

蘇澳海巡隊說,依海洋巡防總局往例,因船艇在海上航行有風險存在,若有其他單位申請登艇接載,都會要求登艇接載者填寫切結書,並告知最好投保,保障個人權益。這次對蘇花救災大怪手駕駛的要求,是基於善意,非刻意刁難。

蘇澳海巡隊表示,基於救災優先,以後若有類似情況,海洋巡防總局原則同意免切結書,希望爭取時效。



◆ 蘇花改 環團呼籲二階環評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0.11.08

環保署明天上午將審「蘇花改」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環評案,多個環保團體今天呼籲環保署將蘇花改環評案進入二階環評,以提供花蓮民眾更安全回家的路。

蘇花改環評在14天內連開兩次專案小組會議,且在46個問題尚未完全釐清前就「有條件通過」,引起許多人士不滿。前任環保署長陳重信主張「應該進入二階」,而曾任環保署長的趙少康則說「如果我當署長,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當天絕對不審」,環評人士上午也公開要求蘇花改進入二階環評。

針對環團的訴求,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蘇花改環評案是否要進入二階環評,環評委員一定會做最嚴謹的審查,他尊重環評委員的審查。

包括地球公民協會、綠黨、荒野保護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化做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洄瀾夢想聯盟在內的環保團體上午表示,歷年來好幾個比蘇花改長度更短、投資規模更小的道路建設案都進入第二階段實質審查,包括台中生活圈四號線大肚段、國道五號公路台東太麻里段 (蘇花高的延伸)、國道台中環線豐原霧峰段、三芝北投公路、基隆市東岸聯外道路等。

荒野保護協會代表周東漢說,長度達38.1公里、耗資465.8億元的蘇花改,地質如此複雜、諸多疑問尚未被釐清,卻只花24天就通過專案小組審查,如果明天在環評大會就確認通過,實在太草率。



◆ 太魯閣號百億採購 新購136輛月底開標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1.08

爭取「蘇花改」環評過關,交通部喊出未來花東交通「鐵路為主,公路為輔」。台鐵上百億元的太魯閣號採購也加腳步,將在本周重新公告、月底開標,希望趕在年底前決標簽約。總數136輛太魯閣號,預計民國101年至103年分批交車。

台鐵向日商採購的第一批48輛太魯閣號,三年多前開始營運後,因為車速快大幅節省行車時間,成為台北-花蓮間最熱門的車種,只要一到假日,尖鋒時段車票幾乎一票難求。台鐵原本要向日商再採購48輛,但日商抬高價格,使得太魯閣號採購案一延再延。

台鐵最近重新辦理太魯閣號列車採購招標,但上周開標只有一家投標宣布流標,台鐵將在本周重新公告,月底開標。台灣鐵路局長范植谷表示,如果順利決標,新採購的136輛太魯閣號,未來「原則上全部用在東部」。

范植谷表示,太魯閣號尖離鋒的載客率落差頗大,以台北-花蓮區間為例,周一到周四載客率大約六到七成,但周五到周日的假日時段票非常不好買,尖鋒時段車次載客率更是百分之百。

台鐵坦言,台鐵列車採購現在是賣方市場,因為台灣鐵路是窄軌,打造窄軌車廂的業者本來就少;加上台灣採購數量少,列車製造廠商只要有其他國家的大訂單,很容易放棄台灣市場。台灣第一批太魯閣號的製造商,據說就是因為接了英國1400多輛列車的大訂單後,對台灣的後續採購不熱衷。

台鐵這次採購的136輛太魯閣號,總金額約114億元。台鐵機務處長何獻霖表示,月底重新開標後,即使只有一家投標,屆時仍可依採購法,進行資格審查後開價格標。他對太魯閣號採購表示「當然樂觀」,希望趕在年底前決標簽約。

何獻霖表示,136輛太魯閣號採購案如果順利決標,將分批交車。依照招標文件,第一批16輛太魯閣號,將在簽約後22 個月交車,第二批在30個月後交車,所有車輛須在民國103年全部交車完成。

fsj 提到...

蘇花改過關 環團:環評史最黑暗一天

中央社 2010.11.0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召開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蘇花改環評案,環保團體表示不意外。綠黨秘書長張宏林認為,這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受訪表示,今天審查過程中,環評委員對生態、地質敏感問題及地下水、施工湧水等都有諸多的疑慮,開發單位被抱怨「實問虛答」,卻能有條件通過環評,已是政治凌駕專業。

周東漢說,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環團不排除循中科三期模式提告。

張宏林指出,這是政治力決定的結果,無疑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 蘇花改環評 有條件過關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即時報導】2010.11.09

環保署環評大會今天下午決議有條件通過「蘇花改」環評案,並要求開發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應履行多項負擔,並切執行。

開發單位必須履行的「負擔包括」:1. 東澳及中仁隧道應採雙孔方式施作。2.施工期間應對生態影響指標生物面臨威脅、或空氣品質噪音臨界標準值、或水資源流失超過預估值兩倍時,訂定停工及復工規範。

【中央社台北9日電】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環評今天經過逾6個小時的討論,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此案在24天通過環評,創下重大開發案最快通過的紀錄。

環保署今天舉行環評第200次會議,審議「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花改)案。出席環評委員10人、官派委員7人,共17人,在共識決的議事規則下,確認第2次初審會議結論,附加更多條件通過。

環評委員多人對地下水、地質問題提出諸多疑慮,其中地下水湧水、施工、水資源流失等問題,皆以附加條件方式通過。

環保署10月18日舉行「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花改)第1次專案小組會議,11月1日召開第2次專案小組會議,會議結論有條件通過。

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為蘇澳至東澳、南澳至和平、和中至大清水路3個路段,進行8個長短隧道及橋梁改善工程,全長共38.4公里。8個隧道中以觀音隧道7.9公里最長。

至於改善計畫經費,交通部公路總局估計,約新台幣465億8000萬元。3個路段規劃分9標進行,各標期程不一,除和平高架橋民國100年4月動工外,其他隧道自100年10月動工,最長的觀音隧道預計105年12月完工。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眾所矚目的蘇花改工程(蘇花公路山區路改善計畫),上午在環評大會起中引起激烈辯論,截至下午1時止,還在激烈論辯中,但出席的環保團體代表的態度是「接受蘇花改」,但要求做好配套措施以確保工程的安全,一般相信,蘇花改環評案可望有條件放行。

今天的環評大會,贊成與反對雙方仍然壁壘分明,環團就強力抨擊蘇花改只經兩次初審會就有條件通過環評,相當草率,要求在103年確保鐵路的土方運轉功能之前,有大量土方的部分不應動工,並要求蘇花改分段通車、並縮小隧道孔徑,也要設置超然的監督機制,並將砂石移轉鐵路,列為開工前必備的條件。



◆ 蘇花改環評 拍板速度創紀錄

中央社 2010.11.09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今天環評審查,環評大會決議有條件通過,創下重大開發案最快通過紀錄。大會要求開發單位確實履行所提的各項條件及負擔,此案無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環保署10月18日舉行「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花改)第1次專案小組會議,11月1日召開第2次專案小組會議,會議結論有條件通過。環保署今天舉行環評會議,審議蘇花改案。

出席環評委員10人、官派委員7人,共17人,經過逾6個小時討論,在共識決的議事規則下,確認第2次專家小組初審會議結論,並附加更多條件通過。

環評大會的決議包括:開發單位於施工及營運階段應履行的負擔,包括東澳隧道及中仁隧道應採雙孔方式施作;針對生態影響指標生物面臨威脅,或空氣品質及噪音臨界標準值,或水資源流失連續24小時,每分鐘超過2100公升時,訂定停工及復工規範。

另依地形、地質及周邊環境條件,規劃原有水脈的維繫、湧水再利用,或供地下水補注的措施或設施,其實施方法納入定稿,切實執行;指標生物的選定應涵蓋陸域、淡水域和海域生態的內容。

此外,計畫路線附近的生態景觀及地形地貌變化,應建立為期10年、每2年1次的航測資料,施工前應先完成1次航測作業;長隧道空氣品質應建立自動監測系統,項目至少包括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通車2年內,進行隧道內粒狀物、重金屬及多環芳香烴等空氣污染物的監測。

環評條件還包括施工期間開發單位應成立監督委員會,對於施工安全、湧水、空氣污染、水污染、生態及文化資產等議題進行監督,成員應含民間團體及專家學者,相關調查及監督資料應公布於網站,資訊應公開。

附帶建議則請交通部儘速提升東部鐵路系統服務功能,並加強砂石車及其他大型車輛的管理,解決當前東部交通問題。

※ 相關報導:

* 蘇花改工程 吳揆承諾做好監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9/5963716.shtml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表示,已責成交通部儘速依相關法令辦理招標及發包,並會成立監督委員會監督施工影響,盼如期如質完工,給花蓮人一條安全的路。

* 蘇花改將動工 106年全線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9/5963745.shtml

蘇花改環評今天通過,交通部長毛治國說,近期將向行政院呈報建設計畫,公路總局年底前上網公告,預定明年春節前後動工,民國105年蘇澳到東澳路段將先通車,106年全線通車。



◆ 蘇花砂石運送 改鐵路加海運

中央社 2010.11.09

蘇花改環評今天過關,根據環評大會決議,要求交通部加強砂石車管理。根據交通部規劃,經由蘇花公路輸運的砂石,7成以上將改由鐵路加海運運送,明年可陸續移轉。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調查,砂石車大部分行駛蘇花公路和仁以南路段,且70%以上是載運中鋼煉鋼所需的砂石。

交通部長毛治國說,已與中鋼協調,煉鋼所需的砂石由公路改鐵路輸運,台鐵也會配合改裝貨車,估計到民國102年可改裝完650輛,明年上半年中鋼煉鋼所需的砂石可開始從公路陸續移轉到鐵路,再由花蓮港運到高雄港,預計未來和仁以南7成以上砂石都改走鐵路運送。

因應經由蘇花公路輸運的砂石改走鐵路,毛治國說,未來台鐵不只在花東鐵路要電氣化,砂石運到花蓮港的路段,也要電氣化。

fsj 提到...

環團批地質調查空白 專家:北迴地資可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9/5964810.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陳幸萱、李明賢、田俊雄/台北報導】2010.11.10

蘇花改環評過程,環團一直質疑蘇花改地質調查留下不少「空白」,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昨天在環評大會裡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地質說法,特別強調是以「地質專業」身分發言。他表示, 九二一地震雖然對台灣造成影響,但只影響車籠埔斷層,對蘇花改的地質沒有影響。他說,三十多年前北迴鐵路挖隧道時累積的地質資料仍可應用在蘇花改上,因為「地質資料是不會變的」。

交通部長毛治國也解釋,蘇花改與雪隧不同,雪隧是新的路廊,但蘇花改有一段原是蘇花高路廊,有一段介於新舊北迴鐵路之間。陳正宏指出,如果蘇花改附近的地質受九二一地震影響,北迴鐵路隧道應該會有破裂、漏水的現象,但二、三十年來都沒出過問題,因此可以使用北迴鐵路的地質資料;只是幾十年來對地質資料的解釋已經不同,「需要做的是對地質資料好好解釋。」

負責蘇花改施工的交通部西濱海岸北區工程處副處長邵厚潔表示,公路總局十八年來在蘇花路廊先後鑽探八百多孔,建立地質資料庫,「沿線地質資料,我們掌握得很充分」。

邵厚潔指出,這也是陳正宏昨天敢為蘇花改沿線地質掛保證的最大原因,外界可以放心。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則建議把過去資料「拉開」,更仔細檢視蘇花改附近地質狀況,如果發現資料不夠,要盡快補齊。



◆ 名家觀點/魏啟林:蘇花改啟示 環保不是唯一

【經濟日報╱記者楊毅採訪整理】2010.11.10

蘇花公路日前發生嚴重坍方意外,提供花東居民「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再度引發外界重視,在花蓮人怒吼下,環保署昨天召開環評大會審查「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最後決議有條件通過環評。

蘇花改快速通過環評的結果,顯然背後是受到政策導引、輿論影響與花東民眾的感性訴求,更證明,事實上環評審查速度可以快、也可以慢。我們可從中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過去我們總是很天真地以為,環境影響評估非常單純,過程中不須考慮其他因素,像是受到經濟發展、交通安全或國家區域平衡政策的影響,只要開發案有影響環境之虞,便可要求開發單位回去修改計畫,直到符合環保規範為止,這次蘇花改環評卻打破這樣的認知。

國內的環評審查時間拖太長,常遭外界詬病,而這與環評委員有直接關係、如果環評委員多為純環保主義派,環評勢必會成為卡住重大工程或開發案最久的環節,但環評委員又不敢直接否決,就是因為有現實上的顧慮。

蘇花改在民意壓力下快速通過,反映出現行制度下,環評標準其實可以放寬、速度可以加快,「有條件通過環評」更代表著環評審查具有彈性。

我們要問的是,台灣的環保政策定位,究竟有無涵蓋經濟、交通等考量?如果答案是有的話,那麼環保署在遴選環評委員時,就應選擇具有環保專業素養,又有能力權衡國家重大政策或經濟發展的專家學者,並且對於重大經濟開發、交通建設或區域平衡計畫等,要優先評估。

反之,若不涵蓋其他政策考量,那麼依據環評法精神,蘇花改環評則完全不須考慮民眾上街頭抗爭、陳情等情形,否則環保署將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目前台灣環評尚未釐清的問題。

從蘇花改環評案中,我們應該學到一個教訓,也就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政策,都絕對不能忽視民意,環境政策必須權衡(trade-off)花東民眾的安全性及東部區域平衡政策等。

再以國光石化為例,其牽涉範圍廣泛,除環評外還需考量國家經濟發展問題。石化產業對於台灣的經濟貢獻很大,創造的附加價值甚至高過電子業,如果我們不興建國光石化,短期間,國內石化原料供應將短缺,造成中下游石化業者的成本上漲,衝擊整體產業發展。但長遠來看,若興建國光石化,則將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未來我們為做總量管制,勢必要向國外購買碳權。

因此,環評委員必須要有整體知識,才能對國光石化開發案的經濟效益、環境保護和未來氣候變遷、排碳權等外部成本,做總體計算和考量。

未來我們應務實面對,環保署可將蘇花改作為個案學習(case study)對象,思考未來環評委員遴選名單中,是否應多納入具有環保主義,又能兼顧國家重大政策的學者,並要掌握環評時效,提升行政效率。(本文是由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魏啟林口述,記者楊毅採訪整理)

※ 問題是目前地球只有一個,不可能永無止盡的妥協。



◆ 宜蘭同一地點連2震 蘇澳港5級

中廣 2010/11/10

宜蘭蘇澳今天凌晨先後發生兩起地震,震源都在同一個地點,也就是在蘇澳地震站西南方7.6公里處,今天凌晨2點30分及4點39分先後發生芮氏規模4.1及3.6的地震,震源深度都不到10公里。其中震度最大地區為蘇澳港,有5級。

宜蘭縣消防局說,沒有接獲災情傳報。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地震測報資料顯示,這兩起地震位置都在蘇澳地震站西南方7.6公里處,深度9.8及8公里,最大震度出現在蘇澳港,5級;另外,蘇澳、羅東及南澳4級;宜蘭市、花蓮和平、太魯閣、台北新店及桃園三光震度2級;宜蘭牛鬥、花蓮銅門及台北坪林震度1級。

在第一起規模4.1地震發生時,羅東與冬山地區先聽到地鳴聲,之後明顯感受到短暫的搖晃,嚇醒許多正在睡覺的民眾。



◆ 南方澳大水 他用相機記實

【聯合報╱記者徐尉庭、王燕華/宜蘭報導】2010.11.10

宜蘭縣蘇澳地區上月遭逢百年洪害,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在水患期間用相機記錄家鄉的慘況,拍了上千張照片,剪輯成「南方澳大水紀」紀錄片,為南方澳浩劫留下慘痛的歷史紀錄。

「南方澳大水紀」紀錄上月21日至26日間,南方澳大雨,滿目瘡痍的景像。第一漁港內的海水變成了滾滾泥流、狹窄的巷弄變河道、山頭成片崩塌、民宅湧入洪流、房舍被土石掩埋、居民摸黑撤離…,一幕幕景象令人怵目驚心。

廖大慶說,從沒看到家鄉遭遇如此大水,21 日當天雨一直下個不停,他覺得不對勁,抓起相機,拿著雨傘,就往外頭衝。

當時雨勢很大,他涉險踩過積水,踏過爛泥巴,走到災情相當慘重的新化巷、四維巷、文化巷、力行街等,幾度被湍急的水勢沖得站不穩,仍拿相機猛拍。他也用鏡頭記錄國軍進駐災區、大批熱心志工幫忙災民重建家園的辛苦歷程。

最近他從上千張相片中,選出三百多張,搭配音樂和字幕,剪輯成30 分鐘的「南方澳大水紀」影片。廖大慶說,如果學校有需求,他樂於提供作為教學之用。


◆ 大武漁港積砂 扼「砂」漁民生機

自由時報 2010.11.11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十月底梅姬颱風發威,再加上持續增強的東北季風,大武漁港港嘴又堆滿飄砂,航道受阻,漁民近一個月無法出海,眼看著油帶魚產季已到,卻不能捕魚,漁民大嘆日子難過,縣府農業處則表示,已請開口契約廠商加快搶通腳步。

梅姬颱風加東北季風 港區堆滿飄砂

梅姬颱風雖然未對台東造成災情,但強勁的風勢卻帶來大武漁港十年來最大的風浪,大量飄砂又沖進港區,航道再度淤積,船筏無法出港,這幾天持續東北季風,更是雪上加霜。

漁民無奈指出,現在正是油帶魚最肥美的季節,大家望海興嘆無法出航,頂多在港邊釣魚消磨時間,淤砂不快清除,大家怎麼好過冬?

油帶魚正肥美 漁民嘆無法出航

多位政治人物到大武視察,均承諾會解決問題,可是迄今無一兌現。漁民表示,僱怪手挖砂只能治標,唯有加長北邊堤防,才能阻砂。

農業處漁業科說明,前幾年也在北側建過防波堤,可是堤外堆滿砂後,港內飄砂問題又再現,再加上漁業署經費有限,多次爭取兩億元增建北防波堤,一再被打回票,只能在天災時,僱請廠商依開口契約清除砂石。

漁業科表示,因廠商調大型機具需要時間,上週三才正式展開緊急清淤工作,上週五漁業署人員再度到場實勘;大武漁港是富崗、屏東後壁、綠島、蘭嶼間的重要中繼點,縣府會持續爭取清淤費用,務必讓航道暢通。

fsj 提到...

風災過20天 蘇澳上百災民像人球

【聯合報╱記者徐尉庭、王燕華/宜蘭縣報導】2010.11.11

梅姬風災已過廿天,宜蘭蘇澳仍有上百名無家可歸的災民,昨被要求遷出暫時棲身的南天宮香客大樓,災民抱怨安置作業太慢,讓他們無處可去,「像人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由於受災戶強烈反彈,蘇澳鎮公所、地方代表及里長協調後,決定今天先將災民遷往南方澳的日新大飯店。

南天宮香客大樓目前有一百六十名災民,南天宮以消毒為由,擬把災民送到鎮公所三樓暫置,但在鎮公所要打地鋪,且盥洗設備有限,離南方澳又有距離,災民不願意。

「我們是災民,不是難民!」住華山路的風秀梅表示,家裡雖然清好了,但附近土石鬆軟,隨時可能再崩塌,「怎麼敢再回家住?」希望南天宮讓一家五口續住,等找到合適居所再離開。

南天宮也很委屈,指少數災民不守規定,在香客大樓抽菸、喝酒,險些釀成火警,還曾大打出手,造成管理上困擾。

宜蘭縣社會處長邵治綺表示,為替受災戶爭取租屋津貼,花了不少時間和中央交涉,但一直未獲回應,縣府也覺得不能再等了,才另闢財源,籌到每人三千元、每戶最多三口,為期半年的租屋津貼。



◆ 快沉了… 吉里巴斯覓地遷國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11.11

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表示,位處低窪的吉里巴斯必須開始規畫人口大遷移,以防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該國並危及人民生存。

吉國主要島嶼塔拉瓦(Tarawa)本周將舉行一場氣候變遷會議,與會國包括太平洋地區易受暖化威脅的國家,以及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大國,湯安諾將在會中提案討論吉里巴斯問題。

湯安諾9日接受澳洲國家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表示,隨著氣候變遷的威脅,必須為所有可能發生的不測做好準備。他說:「其中一種可能就是,必須重新安置我們的人民,我們現在必須開始處理這些問題。」

湯安諾沒提及是否已選定搬遷地點,但他表示重新安置是一段長期過程,應該盡快處理。

他舉例說明,吉國某些島嶼面積嚴重縮水,站在島的一端扔石頭,竟可以扔到島的另一端,顯示小島已無陸地可言。

他希望藉由會議召開,邀請碳排放大國到吉里巴斯,看看大國製造的溫室氣體如何使吉國民眾成為氣候難民。

吉里巴斯是台灣邦交國,人口約10萬人,島嶼主要由珊瑚環礁組成。位處印度洋的島國馬爾地夫亦有此憂,去年10月,馬國總統納希德曾率內閣潛入海中開會,藉以凸顯氣候變遷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脅島國生存的問題。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將於29日在墨西哥坎昆登場。



◆ 冷風攜沙塵 籠罩大陸北方

中央社 2010/11/11

繼昨天中國西北地區遭受較大範圍沙塵天氣後,由於冷空氣攜沙塵繼續東移,受影響範圍今天再擴大,陜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都受影響。

中新社報導,大陸國家氣象衛星今天監測到沙塵面積超過41萬平方公里。

受中等偏強冷空氣影響,內蒙古西部、寧夏北部、陜西北部、山西中北部等地10日出現沙塵天氣,內蒙古西部部分地區出現沙塵暴,局部地區能見度不足500 公尺。

大陸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3天,華北局部地區仍有揚沙或浮塵天氣。

fsj 提到...

比美豪宅! 南投水里永久屋入厝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南投縣報導】2010.11.14

「有家的願望終於實現!」「哇,永久屋真漂亮,還有前後院與中庭花園,真感恩哦!」南投縣水里鄉新山村莫拉克風災災民,昨天歡喜入住由長榮集團張榮發基金會認養興建的綠建築永久屋。

永久屋基地面積七百四十八坪,規畫十八戶透天式一到三層住宅,最大坪數近四十七坪,紅白相間的建築外觀,居民誇「蓋得真美」。結構兼顧防風、耐震、防火需求,為落實節能,採用省水衛浴、T5節能燈具、中庭鋪設透水磚,並裝設太陽能熱水器。

八十歲災民蔡張生與石月善夫妻興奮地說,「很高興終於有自己的家,感謝張榮發董事長幫忙,永生難忘」。住戶張月華說,「新山房屋被沖光光,沒想到一年兩個月後有新家住,足感心耶。」還有居民稱讚新家是水里的小帝寶。

入厝儀式由縣長李朝卿主持,張榮發基金會總執行長黃金山、水里鄉長江龍漢、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會家園重建處長邱啟芳都到場參與,場面溫馨。

李朝卿轉贈台北行天宮入厝禮金給住民,建國科技大學學生到場義剪,幫居民「整理門面」。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另認養雲林縣樟湖國小、高雄縣六龜高中、屏東來義國小、台東縣朗島國小重建,積極趕工,希望早日讓災區學童擁有完善的求學環境。

【記者陳俍任/台北報導】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昨天看著水里永久屋重建的照片,自豪地說:「新厝是長榮營造自己蓋的,而且從設計、動土到上梁我都親身跑到工地,從水泥到鋼筋都是真材實料,比外面賣的房子擱卡勇!」

「世界很多可憐人,要幫人家就徹底一點。」張榮發想起去年八八風災,指受災戶當時最需要的就是吃跟住兩種基本需求,風災時他動員長榮空廚,每天做油飯餐盒送到災區,災後他立即決定,掏出近六千萬元認養水里永久屋重建。

巧的是,張榮發認養的水里永久屋社區,對面就是在九二一震災受損,同樣由長榮認養的水里國中校區,這所國中為了感念張榮發,還在教學大樓前,打造一座桅竿紀念塔與船首鐘。

「這個社區已變成水里豪宅!」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說,上個月有民眾經過,竟以為這座社區是對外銷售的別墅住宅,有人還開價一戶八百五十萬元想買。南投縣觀光局還把這裡當成新興觀光景點,標榜二日遊必到的「風景區」,當初張榮發堅持社區不要打造外牆,「如今真的變成開放式景點了」。

「這是幸福工程,保證有擋頭,最久可住一百年。」負責監工的幹部說,「總裁當成自己家裡蓋,別的永久屋用輕鋼架,他堅持用鋼筋水泥,連水泥都比一般房屋厚兩公分」。



◆ 宜蘭水災災民認定喬不定 7億發不出去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0.11.13

宜蘭縣水災救助金7億元到位了,卻發不出去,縣議員批評縣長林聰賢的「從速、從寬、從簡」空有美意,林聰賢說,救助標準比照莫拉克,他指示是用災區認定,但許多村里長不敢負責,原意被扭曲到無法想像。

社會處長邵治綺說,救助金已發出1億多元,他們另組5人小組,最近會就有爭議的受災戶實際訪查認定,加快發放救助金速度。

昨天議會總質詢,縣議員黃浴沂、陳鴻禧、陳金麟追究1021當天淹大水,許多家長打電話要求讓學生回家,縣府不肯,遲到下午二點半才宣布停班停課,造成學生受困,黃浴沂氣憤質問人事處長郭宗聖「有沒有錯?」郭宗聖回稱,造成困擾,他願意道歉。

陳金麟說,許多村里長、村里幹事不懂水災認定法令,或是曲解法令,對實質受災戶不敢蓋章,被罵翻天,他們投訴電話接不完,他建議縣府利用善款補助有爭議的受災戶;縣議員楊政誠說,7億救助金都到位了,受災戶最需要錢的時候,卻發不出去,造成民怨,縣府應檢討。

林聰賢說,水災第二周他們錢都準備好了,過去水災認定要檢附照片,引發爭議,他為了簡化手續指示免附照片,經馬總統勘災後,同意比照莫拉克颱風,淹水50公分,土石流30公分就予以補助,規定很明確,不過他要求用「災區」從寬來認定。

不過,有些新村里長不知道怎麼辦,有些村長不敢負責替災民認定,縣府不能代位認定,不過社會處已組5人小組共同承擔,未達救助標準的受災戶,真的有需要幫助者,他們會從民間捐款、物資另做補救。



◆ 風災汙染水源 花縣痢疾暴增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0.11.13

風災後水源受到汙染,花蓮縣山區部落陸續傳出有十多名小朋友飲用山泉水後,感染桿菌性痢疾,幸均已治癒;花蓮縣衛生局徐祥明昨天指出,為避免疫情增加,除籲請民眾煮沸飲用外,已動員防疫專家加強部落防疫觀念。

據縣衛生局統計,今年度感染痢疾事件共有25例,被感染者幾乎都是山區部落的孩童,且大多數集中在上月中旬風災後,研判可能是颱風挾帶大雨,汙染各類水源品質,抵抗力差的孩童,飲用生水而發病,陸續出現腹瀉,檢驗出感染桿菌性痢疾。

徐祥明表示,這次痢疾病例暴增,但各衛生所通報與防護機制做得不錯,被感染的孩童已治癒,為避免疫情擴散,日前已協同疾管局第六分局、東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以及鄉鎮市防疫主管共同會商,加強社區部落防疫措施。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王慈穗補充說,桿菌性痢疾症狀包括腹瀉一日超過10次、伴隨發燒、惡心、嘔吐、痙攣;桿菌性痢疾潛伏期為12至96小時,傳染方式為直接或間接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東西而感染。

痢疾病菌傳染力雖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機會,民眾應注重飲食及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或接觸食物前正確洗手的習慣,注意個人衛生且食物及飲用水需煮沸食用才安全。

fsj 提到...

蘇花搶通 下午雙線雙向通車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1.14

10月21日因為一場超大豪雨嚴重坍方中斷的蘇花公路,今天下午4時可望提早搶通。交通部長毛治國上午前往施工現場勘察搶修進度,強調提早搶通的蘇花公路,「安全絕對沒問題」。根據公路總局向他報告,今天下午4時以後,所有大小車輛包括重車、遊覽車,都可以正常通行。

為了確保行車安全,公路總局在112k+800及115k+900兩處邊坡工程還要進行後續強化的路段,全天候24小時派人員在現場監看。為了安全,公路總局將要求行經這兩處路段的車輛減速,時速不能超過25公里。

毛治國上午到施工現場聽取搶修進度後表示,到中午工人還在進行最後趕工,預計今天下午4時可以提早搶修完成,恢復雙線雙向通車。所有坍方修復的路段,路面寬度都沒有減少,通車安全絕對不打折扣,安全沒問題。

蘇花公路上個月因為梅姬颱風外圍環流的超大豪雨,發生嚴重坍方。在中斷第25天後今天提早搶通,而且是雙線雙向通車,比公路總局原本公布,明天才能單線雙向搶通大幅提前,工務段人員、包商幾乎24小時不眠不休日夜趕工。

毛治國強調, 搶通後的蘇花公路,走遊覽車等大車絕對沒問題,但如果團體旅客想要改搭火車,也很好,交通部對此沒有預設立場。公路總局主任祕書陳茂南說,所有邊坡受損的部分都已經完成清理,下邊坡損壞的路段,也會放置裝填水泥的護欄確保行車安全。



◆ 蘇花公路搶通 將設置避難空間+監視器

【聯合晚報╱記者徐尉庭/宜蘭報導】2010.11.14

梅姬颱風肆虐台灣,讓蘇花公路變得柔腸寸斷,第四區工程養護處搶修歷經第25天,今天下午4時即將搶通。在這段期間,為搶修蘇花坍方路段,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每天進駐55人,搭配15台怪手及重型載具,每天趕工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六點,有時夜間加班挑燈夜戰,點起臨時的照明設備繼續趕工,可謂沒日沒夜,才能在今天下午搶通。

「昨天搶通人員整夜幾乎沒睡。」蘇花公路搶修過程艱辛,四工處養護課長陳營富表示,搶修人員相當辛苦,平常人員採輪班制,而112.8公里處就有15人,輪番趕工,為今天下午蘇花公路開通,許多搶修人員昨晚甚至睡不到幾小時,仍是拚命搶修。

陳營富表示,11日上午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曾會同交通部長毛治國、公路總局、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與多位立委,在宜蘭縣四區工程處聽取蘇花公路災後搶救簡報。當時吳澤成表示,蘇花公路東岸地形陡峭,每逢大雨時,難保蘇花路段不會有土石崩落,希望在蘇花公路凸出路段,多設幾處避難空間。此外,他提到南方澳地區坍方多達100處,部分坍塌在蘇花公路下方,是否是影響這次土石流關鍵,希望公路總局及相關單位勘查釐清。

面對地方單位心聲,公路總局局長吳盟分指出,未來將規劃蘇花公路上的停車場、明隧道為避難空間,並設置監視器,路段開通後,會針對較危險的路段,加派保全人員監控。

此外,梅姬颱風帶來豪大雨,嚴重沖刷山壁導致災害,吳澤成提出蘇花公路路段應有雨量監測,若超過雨量的標準,即採車輛管制,避免車輛進出蘇花公路發生危險。

fsj 提到...

蘇花提早搶通 台鐵加班車照開

【聯合報╱記者田俊雄、徐尉庭、蔡惠萍/連線報導】2010.11.15

歷經廿五天搶修,蘇花公路比原訂時間提早廿五個小時搶通,昨天下午恢復雙線通車。台鐵因應蘇花中斷每天加開的廿班加班車,將再持續開行一周;由於旅行業仍希望改搭火車,台鐵預計將其中八班加班車常態化,希望適度移轉蘇花公路大車的負荷量。

為慶祝蘇花公路恢復通車,花蓮縣政府明天起一連三天推出「FUN心遊花蓮,住宿我買單」活動,經蘇花到花蓮的前五百輛轎車,可獲三千到五千元的驚喜福袋,內容包括住宿券、泡湯券,優惠餐飲及名產等好禮。

蘇花公路在梅姬颱風中遭遇七十八年來最嚴重災情,由於蘇花公路是花蓮北上唯一聯外道路,工程人員幾乎沒日沒夜趕工。昨天一早,交通部長毛治國就到災損道路親自督軍,看到在艱困環境中開出一條路,特別帶著加菜金前往慰勉工作人員。公路總局向毛簡報表示,原預計今天下午五時才能單線雙向搶通,因施工進度超前,可提前恢復雙線通車,但毛仍一再提醒工作人員要「小心收尾」。

昨天下午一通車,許多民眾已迫不及待搶先上路。第一位駕車上蘇花的是住桃園的田先生,他說,每天從桃園駕車到花蓮上班,梅姬颱風使蘇花中斷,車子被困在花蓮,這段時間只好搭火車通勤,昨天終於能把車子開回家了!

「蘇花公路太漂亮,還是想開這條路。」遊覽車司機顏添丁昨天從花蓮載遊客回台北,笑說:「相信施工單位,不會怕啦!」

花蓮縣政府觀光旅遊處長陳又珍說,駕車遊客一到花蓮,可抽免費住宿券、體驗券;搭大型遊覽車乘客可獲伴手禮;卡車、貨車可獲贈一箱礦泉水。遊客若搭火車至花蓮,可憑台鐵票根至各名產店、餐飲、住宿、電影院,可享九折或「折抵現金百元」等優惠。此外,即日起至明年二月一日止,花蓮觀光業者共同推出「送九迎百」優惠措施,外縣市開車旅客,每輛車憑行照享有優惠。

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處長張運鴻指出,已針對較危險的一一二點八公里及一一五點九公里處加派保全人員,廿四小時輪班監視,未來蘇花公路彎道寬處也將設廿一個避難處。

fsj 提到...

蘇花改必須「三安兼顧」

【聯合報╱社論】2010.11.16

蘇花改環評獲有條件認可,確定這條讓花東後山民眾「安全回家的路」進入執行階段。蘇花改無疑是極高難度的工程,必須達到「三安兼顧」,即施工期的工程安全、通車後的輸運安全,及永續期的生態安全,才能建造一條真正的「安全回家的路」。

花蓮縣傅崐萁縣長形容蘇花改環評「比萬里長城還嚴謹」,但歷次環評審查開發單位雖信心滿滿,卻在回答有關破碎地質、潛在湧水的問題時仍充滿不確定,顯示對施工環境不是那麼有把握,勢將一路打帶跑、見招拆招地且戰且走。然而,「安全回家的路」唯一的堅持是「安全」;二○一七年能否順利完工通車,有太多的困難待克服。

蘇花改的開發單位對地質條件到底掌握多少?官派環評委員拍胸脯要大家放心,但地質、大地工程學界仍質疑,蘇花改穿越的東部斷層海岸,山體都在一千公尺以上,隧道在地表下六、七百公尺深處開挖,是屬國際隧道協會定義的「高覆蓋層」,遠遠超過了地質鑽探一般僅二百公尺的深度上限。官派環評委員夸言地質問題大家可以放心,這個胸脯似乎拍得過早了一些。

九二一造成地質碎裂化更是個巨大變數,影響絕不只是官派環委說的僅及於車籠埔斷層。與蘇花改路段同一山體的太魯閣峽谷,近年每年以一點五公分速度抬升,且山頭巍巍顫顫的浮石不時出現,落石、坍方頻率大增。這些地質劣化的現象,讓人對蘇花改施工環境不得不憂心。

先前雪山隧道艱辛鑽掘貫通的過程,如今可視為萬分珍貴的經驗與教訓。雪隧穿越的山體覆蓋層最厚處達七百公尺,加上斷層、湧水、地質破碎,開挖十三年才貫通的經驗,如今成了蘇花改工程最彌足珍貴的教材。

其實,雪隧十多年開挖期間大地工程技術有許多進步,例如地質調查,除了垂直鑽探,還可輔以水平鑽探、岩石波、測電阻等多項技術;碰上大湧水,甚至開發出遇水即快速硬化的噴塗「熱瀝青」工法,大大提升面對惡劣工程環境的應變能力;但雪隧經驗最珍貴的,不是對惡劣地質的壓制技術,而是尊重大地,懂得迴避、懂得退讓的覺醒。

雪隧得以開通,關鍵因素是在連續九次坍方,第十次北上線「全斷面隧鑽掘機(TBM)」大湧水再遭抽坍深埋後,決定放棄搶快、強勢的TBM工法,退而繞開隧道迴避破碎帶,改採工期較長的鑽炸法一路順勢應變。之後北迴鐵路新永春隧道面對大湧水的施工環境,也決定向大自然低頭,調整路線迴避敏感地質。這些都顯示了過去「人定勝天」的觀念是錯的。

蘇花改難度比雪隧更高,若欲頑強地以過去強勢的開路文化推動,可能要吃的苦頭會比雪隧還多;若改為尋求與惡劣地質條件相容,路廊該改則改,工法該變就變;迴避破碎、湧水的惡劣施工環境,服膺「地景多樣性(Geodiversity)」的保育思維,使得斷層、湧水不再是橫亙眼前必須壓制的險阻,退讓、迴避,不與爭鋒,才能得到和平共存的「安全」。

這正是蘇花改環評審查最讓人眼睛一亮之處。不是只在施工技術、工法上的嚴格要求,而是要求開發單位要注意保育領域,在施工期間避免對周遭的干擾,管制土方清運路線及儲存地點須做生態監測、原生動植物保育,移除的表土必須回覆,甚至引進「生態補償」的新觀念,在在都是強調生態安全。

路廊選擇及施工影響環評還特別關注與途經聚落民眾的夥伴關係,任何公共建設政策形成都該是由下而上,這是一九九二年巴西里約地球環境高峰會「文化多樣性(Culturediversity)」決議的精神,也是台灣過去推動公共政策的最大疏失;蘇花改被要求服膺國際潮流,做為公共工程的典範,無疑是一大進步。

態度決定成敗。讓全民來共同監督環評會的要求,蘇花改必須做到「三安兼顧」。



◆ 得不到掌聲的高效率決策

【經濟日報╱社論】2010.11.16

在蘇花公路崩塌意外及部分花蓮民意的壓力下,政府快速通過蘇花改的環境影響評估,並說年底前就可能開工。這麼高的效率並沒得到一般人民太多的掌聲,卻引來不少批評,因為這次的快速決策並不是效率的表現,反而暴露了好幾項政府公共建設常見的不當決策方式。

第一種不當的決策方式,是政府把決策責任推給環評委員或其他由民間人士組成的委員會。這使政務官逃避了決策時面對的壓力和決策後的責任,並使官員因而少花心思去了解這項決策對國家的利弊。這種方式也使環評委員直接受到民眾的壓力,而不一定能依其專業來做判斷。就算環評委員能堅守其專業,也可能出現某些人所堅持的理念和一般人不一致的問題。雖然各界對這種決策方式早有批評,但這次政府高層還是先說環評過了就做,把決策責任輕鬆推給了環評委員。

第二種不當的決策方式,是缺乏仔細而公開的整體成本效益評估。環評程序雖然仍不完善,至少有一些公開程序和討論,但很多公共建設的效益評估,卻常見只是找個機構弄些數字為政策背書,很少拿出來讓公眾和專業人士評論,所以台灣才有那麼多建而無用的蚊子館。即使是可以較精確評估的建設成本,其決策過程也不夠嚴謹,甚至是非常草率。例如新生高架一案在流標之後理應重新檢討擬定合理的成本,政府再偷懶,至少也該用上次投標者中最低的價格做底價,因為這是已有投標者表明可接受的價格;但台北市政府和受委託單位卻用了三家投標者的平均價格做底標,也就是一定高於最低價的價格做底價。這樣草率地評估成本,決策當然出問題。如今蘇花改已經決定要做了,但有人敢負責任地說出一個較精確的成本嗎?

第三個不當的決策方式,是未充分考慮替代方案。正確的決策方法是要評估各種可能方案,再由其中選出最有利的一種,但政府的決策卻只有「要」或「不要」蘇花改兩項。鐵路和海運即使不列入考慮,公路也應該不只這個選擇。蘇花高和連到台中的六號國道和蘇花改都一樣有環境影響的顧慮,也都有不一樣的成本效益,政府應詳加比較再做決策才合理。特別是六號國道已建到埔里,比蘇澳更靠近花蓮,已可給花蓮一條高速公路,並因連接中部而更方便與各地聯結。經國先生當年就想到中部橫貫公路的重要性,政府不該只會單向的思考。

第四個不當的決策,是缺乏長期計畫而倉促做決定。多年來政府也常提到要有長程建設規劃,要準備一些該做的工程而可在不景氣時快速動工,以兼收建設和振興景氣之利。然而,我們一直沒做到。這兩年,政府借了很多錢來做很多未經仔細評估甚至沒什麼效益的建設,但在振興景氣的必要性將消失時,卻冒出了這個非做不可的建設。早知如此,兩年前就該先建這條路。也許政府會說,兩年前仍未完成評估規劃,但這兩年來政府有對蘇花改做更仔細的調查研究嗎?政府的習慣常是將有爭議的問題丟在一邊,不去進一步研究釐清爭議之處,而是等待什麼事件或時機,好幫政府承擔決策責任。這次蘇花改的通過,像是讓政府等到了。這種等時機而非持續研究的做法,是另一種不當的決策方式。

政府公共建設的決策及執行不當,理應有人民監督,但台灣民眾因為不須自己直接負擔,而不太注意成本。至於政府,自是以公共建設帶來的方便或美觀,主張政策成功,而不反思同樣的效果是否可用更低的成本達成。這種心態在蘇花改和其他建設中普遍存在,也正是台灣公共建設決策品質低落的重要因素。

fsj 提到...

蘇花改要5年 德工程師:龜速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0.11.17

德國籍隧道工程專家霍福曼昨天由友人宋建華陪同拜會花蓮縣長傅崐萁,聲稱蘇花山區路段改善工程以5年內完工計算,每天隧道進度才2.5公尺,如此龜速不可思議。

花蓮縣長傅崐萁感謝霍福曼關心台灣交通的發展,願意提供闢路經驗,今天將偕同霍福曼向交通部長毛治國提供開挖新技術,設法縮短蘇花改工期,俾早日讓花蓮鄉親擁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72歲的霍福曼是交通部當初聘請的雪隧5位外國專家之一,目前世界上新奧工法祖師爺米勒就是霍福曼的老師,經由霍福曼調教出來的子弟兵,在國際上都是相當頂尖的隧道工程專家。

霍福曼、宋建華等人指出,奧地利最近完成的6公里長隧道,地質破碎程度比雪隧等更糟糕,但每天仍可推進鑽掘8公尺,如以台灣交通部5年內完成蘇花改工程來計算,最長的觀音隧道8.1公里,每天只能挺進2.5公尺,他們實在搞不清楚,為何速度這麼慢?

縣府建設處長郭俊傑表示,蘇花改工程預計花費465億元,全長38.4公里,共分蘇澳到東澳9.8公里、南澳到和平20公里、和中到清水8.6公里,其中隧道總長23.8公里、橋梁8.5公里。霍福曼認為同時施工的話,難度最高的隧道工程,以歐洲技術處理,不到兩年就能完工。

霍福曼說,台灣在外國的印象中,是高科技國家,以蘇花公路現況而言,晚一點完工,就會製造更多的傷亡事故,他希望能提供相關專業技術,設法縮短蘇花改工期。同時,他也希望引進新式土石流預警系統,讓台灣工程界參考。

※ 想當初外國團隊遇到雪隧也是一個頭二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