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3

蘇花大坍方 78年來最慘! 好山好水 不能這樣毀了

◆ 極端氣候下 氣象預警要加強

【聯合報╱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2010.10.22

梅姬颱風,果然如其原意鯰魚,生命力旺盛又滑溜溜,路徑讓世界各國預報單位捉摸難測,出現氣象數值預測模式預測,與主觀預測有相當大差異現象。

這主要是此時大陸高壓明顯增強,當颱風進入南海後,太平洋及南亞高壓持續增強,將梅姬颱風陷入一個鞍型場內,缺乏導引氣流導致移速慢,也造成颱風的變數增多。

雖還未直接侵台,但所帶來的降雨在宜蘭已破觀測紀錄,事實上,從梅姬一路由菲律賓東方西向東行,雖未對台構成威脅,但其外圍氣流與東北季風對峙造成之共伴效應,已為整個東部與東北部地區帶來驚人雨勢。

截至目前為止,宜蘭已破一千兩百毫米、北部山區最高超過八百毫米,基隆與花蓮也分別超過五百與三百毫米。昨日下午宜蘭蘇澳更出現四小時超過五百毫米的驚人降雨,且單一小時一百八十五毫米的雨量已破台灣本島雨量觀測以來最高的紀錄,通常每小時八十毫米的雨勢即會讓人感覺到恐怖,也會有明顯災情,但超乎一倍的雨勢,對當地來說,更是非常無情的災害,恐怖的程度不下於,去年莫拉克災區的情況,淹水的程度更不亞於凡那比颱風高雄的水災。

氣象上的「共伴效應」現雖全國皆知,但其實有更深的含意,主要是東北季風較低層的冷空氣,遇上颱風暖濕的水氣,兩個會產生不穩定輻和帶,很容易有對流雲系產生,加上東北季風本就容易在台灣東北部或東部,因地形關係抬升而造成降雨更加劇烈。

宜蘭特殊三角的地形,更是給這種氣流交互作用關係,提供一個溫床,常常是溪南淹、溪北不淹,或是溪北淹、溪南不淹。此外,若是颱風的外圍環流,剛好與東北季風同一側,也容易產生風勢增強的結果,強化風雨的程度。這次光前兩項因素就造成破紀錄的雨勢,更何況合而為一可能造成的傷害。

目前看來梅姬有機會開始轉向,雖對台灣不構成直接威脅,但仍須持續留意颱風外圍的水氣,將開始對中南部與東南部地區帶來較大雨勢,而東北季風與颱風環流構成之共伴效應,仍有機會持續至周末,對已累積近千毫米的北部、東北部脆弱區恐帶來更大的壓力,都應嚴加防範。

對於眾所期盼的花博,此次颱風更考驗各場地的耐災承受度,尤其位於河邊的園區,如大佳河濱公園展區,更需防範水位暴漲帶來的損壞,提醒主辦單位除開展期間的日常天氣預測外,對於災害性天氣更不能輕忽。

今年夏末後,受反聖嬰年的海溫異常影響,於南海與菲律賓東方的西太平洋地區,海洋溫度持續偏暖,提供低壓系統很好的發展條件,雖不是每個都形成颱風,但已造成各國多起的暴雨成災事件,從越南、菲律賓到日本等地,在這一個月幾乎連成一氣。尤其台灣位於東北季風與南方低壓系統交界帶,面對未來持續有機會形成的秋颱,相關單位更應謹慎因應。

尤其宜蘭民眾昨天晚上收到訊息為大豪雨,事後為超大豪雨的三倍雨量,民眾普遍感受到預報失準,顯示過去的預警方式,如以颱風風速為主的暴風圈警報,早已不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尤其氣候變遷已成常態,面對氣候異常事件增多,在氣候調適策略上,應考慮未來在災害傳播方式及監測上有必要加以強化,不應只停留在科學預報準不準的爭議上。



◆ 蘇花大坍方 78年來最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2686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0.10.22

梅姬帶來豪大雨造成蘇花公路柔腸寸斷,坍方相當嚴重。交通部公路總局主秘陳茂南表示,這是蘇花公路開通78年以來受創最嚴重的一次,由於目前112到116公里處有多處坍方以及大範圍路基流失,道路搶通非常困難。

公路總局預計今天下午先搶通一條人行通道,讓國軍救難單位進入,協助可以步行的旅客先脫困。

受損情況嚴重 搶通時間無法確定

他強調,蘇花公路的道路依然阻斷,目前要先協助受困旅客脫困,救難人員會想辦法進入受損公路段。不過蘇花公路這次受損的情況非常嚴重,何時能完全搶通,目前也都還沒有進展,搶通時間無法確定。

公路總局指出,蘇花公路的歷史相當悠久,1932年開通,當時路面的寬度只有3.5公尺,1980年時拓寬,直到1990年才雙線通車。陳茂南說,過去蘇花公路也有發生坍方意外,這次卻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陳茂南指出,蘇花公路嚴重坍方,勘災人員到現場了解的狀況,發現道路受損非常嚴重,統計約有400人受困。道路受損部分,蘇花公路112.8公里明隧道南口有一輛車墜落,一輛車遭土石掩埋,車上人員都已撤到114公里處。

此外,113公里處還有20公尺到30公尺的缺口,114公里處則有268人受困,其中有一人胸口遭落石砸傷、一人腳受傷,還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至於114.5公里處疑似有一輛車遭掩埋,但情況不明。

115.6~116.1K 查是否有人、車墜落

陳茂南說,蘇花公路114.7公里處有坍方、115公里處也有105人受困,不過人員都平安,115.2公里處有21人受困也都平安。不過115.6公里到116.1公里的路基坍陷500公尺,受損最為嚴重,是否有人員、車輛墜落,目前都還不知,必須要等救災結束後才能修復。

陳茂南也說,今天下午要搶通一條人行步道,讓國軍與搜救人員可以進入,將受困人員疏散出來。



◆ 蘇澳冷泉路白雲寺遭埋一屍10多人失蹤(節錄)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4851x132010102201175,00.html


中廣新聞/董媛瑜 2010.10.24

豪雨災情不斷擴大。宜蘭縣蘇澳地區昨天一整天破千的豪大雨,在蘇澳地區引發13處土石流,雖然縣府發動大規模撤離疏散,今天下午還是在位於冷泉路白雲寺的土石流現場,找到了一具遺體,是這次宜蘭豪雨成災的首位罹難者。

令人憂心的是,這處土石流現場,民眾通報的失聯民眾人數達十人以上,包括:4名70多歲的老人,一名1歲半的女嬰及白雲寺的師父與香客;目前,這些人員仍是失聯狀態。包括白雲寺的土石流現場在內,這次豪雨成災,宜蘭總共發生13處土石流,也有不少民眾通報請求協尋親友;13處土石流遍及蘇澳近山地區,包括南成里文化巷、永樂里、聖湖里及陽明巷等等,這些地區的民眾是否都有安全,宜蘭災害應變中心將再度確認。

至於蘇花公路兩百多名陸客受困,度過驚魂一夜,根據台灣籍導遊轉述,以銀髮族為主的大陸觀光客,一開始對於被迫受困車上,情緒有些不滿,但經過安撫之後,一夜平安,部分團體連午餐都沒吃,挨餓了過夜。清晨開始救援隊伍陸續進入現場,攜帶飲食及飲水,目前團員狀況平安,不過,但藥品短缺,仍希望儘速脫困。多數陸客團安排這兩天結束行程返回大陸,行程受阻。下午起,部分傷者透過空中救援撤退。

蘇花公路出現罕見的災情,導致為數多達兩百多名大陸觀光客受困途中,成為大陸觀光客全面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的一起受困事件。政府動員搶災,但受制於道路阻斷,包括台灣民眾在內,四百多人摸黑過夜。

※ 相關報導:

* 蘇花公路 受損10公里 至少一週修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22/today-fo1-2.htm

豪雨重創東部交通,蘇花公路災情主要集中在蘇澳、東澳間,受損路段超過十公里,公總工程人員從蘇澳、東澳兩端分別搶進,但東澳端因指標一○五至一○六公里間,有長達五百公尺路基流失,機具無法前進,搶通作業僅能仰賴由北往南的工程部隊,路基流失路段,估計需超過一週才能修復。



◆ 環團:蘇花地質弱 鐵路勝公路

中央社 2010-10-22

梅姬颱風帶來大雨重創蘇花公路,已展開環評審查程序的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再度引起關注;但環團今天提醒,安全回家的路有很多選擇,鐵路的改善應重於公路。

國民黨籍立委王廷升、楊仁福上午在立法院表示,每逢颱風,蘇花公路、鐵路就會中斷,顯示蘇花改有興建的急迫性與必要性,政府一定要讓花蓮人有條安全回家的路。

已近80年歲月的蘇花公路,自開發以來拓寬改善就不曾間斷,公路總局統計近10年來每年都有因天災而多次阻斷。花東民眾期盼能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交通部考量「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等相關計畫,提出「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並已由環保署進行環評審查程序。

環保署表示,「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在環評審查前已進行2次專家學者諮詢會議及1次預審會,先聽取各方意見,顯示開發單位慎重。10月18日已進行專案小組第 1次初審會,會中,環評委員要求開發單位補正資料。

蘇花公路 (台9線)是花東地區往北的唯一公路孔道,最窄的路面僅3.5公尺,1980年代開始逐步拓寬,到1990年開放雙線通車。

計畫書指出,台 9線山區路段北起蘇澳附近,往南經東澳、南澳、觀音、谷風、漢本、和平、和中、和仁、清水至崇德,全長約77公里;計畫範圍的道路沿線地質狀況不佳,多處路段常見落石、坍方致道路阻斷。

由於無替代道路,且路幅狹窄無工作空間,因此災害修復工程常需進行長時間的交通管制,例如2009年芭瑪颱風災損,歷經3個月才完成修復,期間管制每1小時單向點放,民眾怨聲載道。

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以沿線肇事率最高的蘇澳至東澳路段、坍塌頻繁的南澳至和平路段、及易落石的和中至大清水路段,作為優先改善對象,利用長、短隧道及原路改善方式進行。

「化作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發言人蔡中岳表示,今年凡那比颱風來襲時,造成花蓮農損新台幣10幾億元,但蘇花公路卻未中斷,因為做好事前準備,防患未然。此次梅姬颱風路線不同,加上降下超大雨量,讓地質本危險的蘇花公路雪上加霜。

蔡中岳說,相較於蘇花公路坍方嚴重,此次風災北迴線僅中斷半天,主要在於鐵路開發面積不像公路來得大,地質相對穩定;「安全相當重要,回家的路有很多條。」鐵道運輸的改善方案,相形之下更為重要。

※ 地質脆弱的台灣東部,路不能隨便開。



◆ 觀察站/好山好水 不能這樣毀了
http://www.udn.com/2010/10/22/NEWS/NATIONAL/NATS3/592686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戴永華/特稿】2010.10.22

原是好山好水的宜蘭,「好水」近來卻變臉成為「惡水」,幾次豪大雨都造成宜蘭淹大水,當地氣象人員認為這是異常天候變遷造成,加上蘭陽平原位處台北東北部的迎風面、畚箕地形把雨全部擋在平原上,大雨一來,就好像用「倒」,讓以前從未淹水的宜蘭從去年開始陷入淹水夢魘。

宜蘭經常有颱風、地震,過去以健全的排水系統、不會淹水而自豪。不過去年的芭瑪颱風來襲,山區超大豪雨,造成冬山鄉一片汪洋,數百戶住家泡在水裡,這次梅姬颱風的豪雨再度重創宜蘭,宜蘭人對於風災、水患不再高枕無憂。

所謂「竹風蘭雨」,過去宜蘭人熟悉的毛毛雨,近年來幾乎不見了,取而代之是氣候極端變化下的超大豪雨,而且超大豪雨落下的地點有局部區域特性。以這次梅姬為例,幾乎都下在蘇澳鎮,創下台灣平地鄉鎮有史以來939毫米的單日最大雨量。

氣象專家認為,宜蘭縣因為位於東北迎風處、地形像個畚箕,後方被中央山脈阻隔,豪雨不是下在山區(去年的芭瑪)、就是落在平原(這次的梅姬),來得又急又快,根本來不及宣洩,淹水來得又急又快。

除了天氣的因素,這幾次豪大雨開始讓宜蘭人反省,過去所設計的溪流排洪斷面是否有所不足、市區排水系統是否保持順暢?畢竟面對氣候變遷的大環境,宜蘭縣防範水災的作法要不要有新思維,應該是檢討的時候了。

※ 相關報導:

* ◎蘇花大崩塌--誰讓蘇花變死亡道路?◎
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31906135
當時許多山友與居民,對這個台灣一等三角點的東澳嶺山頭,進行工程開發,就憂心破壞山頭的自然原始,以及影響下方蘇花公路安全。但是因為軍事管制,根本無法查探現勘這個破壞保安林地,無需檢核誰水土保持計畫的軍事基地。甚至到現今,也不瞭解山頭上,倒底開發成什麼模樣?


關懷台風災 星募萬張祝福卡

極端天氣小心秋颱、北部防災
水蒸氣增多 暖化禍首之一
地球上層大氣令人困惑的萎縮
太陽循環衰退期 反讓地球更溫暖

重建環評制度是當務之急
救台灣! 環境資源部101年成立

教授預言「本世紀關鍵危機 2014年將發生…」
克魯曼專欄/救地球不難
救地球:人人有責政策有責
杭士基:人類存續賴大眾覺醒
水資源周/2500專家要診治水汙染
極端氣候、極端景氣與極端經濟

26 則留言:

fsj 提到...

939毫米 蘇澳雨量刷新莫拉克紀錄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0.10.22

中度颱風梅姬的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在台灣東北部匯合,大雨不斷地下,蘇澳氣象站的雨量打破三項紀錄,甚至比莫拉克颱風當天下得還多。中央氣象局昨天下午五點半針對台南以南、澎湖、金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明天雨勢才會緩和。

昨天凌晨開始,整個北台灣和東半部地區就嘩啦啦地下雨。蘇澳站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一點間測得一百三十四毫米雨量,打破設站以來時雨量(一小時內降雨量)最多紀錄;下午一點到兩點又狂倒一百八十一點五毫米,除了再把紀錄往上推,還變成所有氣象站時雨量紀錄第三名,僅次於一九七四年七月六日的澎湖站和二○○二年七月十日的彭佳嶼站。

氣象局預報中心颱風及劇烈天氣課課長陳怡良以「驚人的豪雨」,形容梅姬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造成的雨勢。截至昨晚十二點,蘇澳站已經累積九百三十九毫米,刷新去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颱風在台東大武的八百零八點五毫米原紀錄。

「這是不同的等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講師吳德榮指出,北部、東北部地區受共伴效應影響,地形又處於迎風面,降雨會比西南部地區多得多;陳怡良則表示,颱風暴風圈直接影響北台灣和東半部地區的機率小,但這些地區的民眾要比受侵襲的西南部地區更注意強降雨。

昨夜颱風的位置在鵝鑾鼻西南西方約三百六十公里的海面上,以每小時九公里速度向北北東轉北進行。屏東、恆春半島、高雄、台南、澎湖及金門都在警戒區內;東沙島海面、巴士海峽及台灣海峽上的船隻也要注意。此外,恆春半島、澎湖及西南部濱海地區捲起超過五米長浪,今天正逢農曆十五大潮,海邊低窪地區要防海水倒灌。

陳怡良指出,今天下午以後東北風增強、颱風慢慢偏西,雨勢有機會稍小;等它進入大陸後,對台灣的影響就逐漸緩和。

※ 相關報導:

* 大水突然灌進屋 蘇澳鎮民驚恐大逃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926442.shtml

「會沒命喔,出生到現在,從來沒看過這麼大的雨!」宜蘭縣蘇澳鎮民昨天遭逢前所未見的暴雨,大雨就像用倒的,再加上海水滿潮,全鎮昨天都泡在水中,馬路變河道,「躲的躲、逃的逃,有如世紀大逃亡」。



◆ 梅姬豪雨襲宜蘭十多所學校受災

中廣 2010/10/22

梅姬颱風大雨灌入宜蘭地區,造成多所學校淹水,教育部指出,昨天受困的蘇澳海事水產學校、南澳國中與私立薇閣幼稚園等學校師生 ,都已經安全返家,根據最新統計,目前有19所學校通報受災,其中17所位在宜蘭,考量到下午風雨可能增強,包括高雄市、台南市陸續宣布停班停課。(陳奕華報導)

梅姬帶來驚人雨勢,宜蘭、蘇澳豪雨成災。一度受困的私立薇閣幼稚園32位幼童跟老師,21號晚間被國軍安全接送到蘇澳鎮公所,並通知家長接回家中,至於國立蘇澳海事學校539名師生,到22號上午8點已經全數返家。

根據教育部校安中心最新統計,通報災害學校計19校,除了花蓮縣鶴岡國小、台北市陽明山國小外,其餘17所學校通通在宜蘭縣,其中北成國小、南屏國小與國華國中,因為教室漏水、天花板坍塌,災情較為嚴重,至於災損初估金額為新臺幣417萬元,仍在累積中。

至於22號停班停課方面,除了宜蘭縣、澎湖縣、金門縣等3縣市全日停課、高雄市下午停課及台北縣、屏東縣等13鄉鎮市外,其餘停課學校共有36所。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說:「如果是已經淹水的話,把小孩子放學是有危險的,因為淹水狀態之下,他的路面水溝或者有依些障礙物是看不見的,是會有危險的,所以只要是淹水,寧可安置學生在校園裡面,高處等待相關人員來救助,不要冒險讓小孩子放學。沒有積水的話,但是預估未來降雨量還會增加,他利用如果是尤其是中午白天,不至於有太大危險,我們認為是尊重地方決定。」

※ 相關報導:

* 水淹幼稚園 裝甲車摸黑救出26個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926443.shtml

* 困!10師留校徹夜守護16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926864.shtml



◆ 爛泥中救災 別再叫我草莓兵

中央社 2010.10.22

東部連日大雨,將宜蘭蘇澳鬧區淹成爛泥塘。海軍陸戰隊66旅的835名官兵,從桃園開拔到蘇澳,協助居民清淤;部隊長官說,他們的表現,打破了外界對「草莓兵」的想像。

梅姬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造成共伴效應挾帶豪雨,把蘇澳鬧區中山路淹成水鄉澤國,積水一度高達130公分,且停水、停電。水雖已退去,卻留下約10公分高的爛泥,損壞中山路商家的家具及生財工具,且範圍廣大,路長1公里,都是黃泥。

為協助居民清淤,海軍陸戰隊66旅835名官兵上午從桃園龜山開拔,中午左右抵達台鐵蘇澳舊站,以挖土機、小山貓及工兵車協助周邊居民清除淤泥、環境整理,但主要還是只能徒手以鏟子清理。

海軍陸戰隊66旅政戰主任譚志偉說,目前除協助清淤之外,也要暢通中山路,更多機具才有辦法進來;預計1週內就可清除整理完畢。

去年莫拉克颱風肆虐南部,譚志偉也在屏東縣林邊救援。他說,一般人對現在的士兵仍有「草莓兵」的稱呼,但幾次救災下來,他觀察到,這些年輕士兵的表現超出預期,「最主要是他們願意做」,用行動打破了外界刻板印象。

在蘇澳支援期間,這批士兵餓了就吃自己帶來的口糧餅乾或埋鍋造飯,不增加居民負擔,晚上則將在國中教室裡靠睡袋過夜。

譚志偉表示,天災頻仍,國軍總是迅速出動,現在「一有風災,人民看到國軍就安心」,「陸戰隊一定誓死達成任務」。



◆ 受困蘇花四百人 盼入夜前撤完

中央社 2010-10-22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唐筱恬台北22日電)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傍晚表示,經最新統計,因蘇花公路坍方受困人數共計400人,經直升機救出70人後,目前330人已集中在114公里處,盼入夜前能將他們撤至安全地點。

內政部長江宜樺下午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舉行記者會,說明最新搶救進度。他表示,蘇花公路蘇澳段到東澳段的坍方,計有 114公里處、受困民眾268人;115公里處、105人;115.2公里處、21人;115.5公里處、6人。最新確認,受困人數為400人。

江宜樺說,在「陸空搜救、集中救援、傷患優先」的3個原則下,參與救援的軍方特戰人員由原先的30人增加到90人,400名受困民眾在特戰人員協助下,下午已陸續抵達位於114公里處的大型停車場。

目前空勤總隊與軍方直升機總共已載運70人脫困,有就醫需求者,則送花蓮慈濟醫院。

江宜樺表示,位於112.8公里處的坍方,在公路局出動重型機具後,下午4時已打通1條便道,可以聯結對外救援。目前軍方特戰人員正徒步護送,將集中在 114公里處的330人,分批送至112.8公里處,再安排車輛將他們載送至宜蘭運動公園安置,並由現場醫療人員照顧,希望入夜前,把全部受困人員撤至安全地點。

江宜樺說,有 7名受困車輛司機表示,要依公司指示,留在當地保護車輛不離開;但基於人命優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已要求7人一併強制撤離。

※ 相關報導:

* 274人夜困蘇花公路 2死為誤傳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26242.shtml

原本媒體報導,已經死亡的弘泰旅行社的大陸導遊和司機,根據TVBS報導,經過查證只是誤傳,2人只有輕傷。


* 260陸客脫困 14人留蘇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27536.shtml

交通部觀光局今晚表示,受困在蘇花公路113公里到115公里處的12團共274名陸客,除14名陸客暫留在受困區外,其餘陸客已全數脫困。

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表示,自願暫留在受困區的陸客飲水、糧食充足,還有1名台籍導遊陪同,預計等到明天白天等待直升機救援。

不過,來自中國大陸廣東省的創意旅行社陸客團,到晚間8時仍失聯,觀光局公布包括領隊胡綱在內19名陸客及2名台籍導遊、司機名單。

觀光局表示,創意旅行社失聯陸客包括胡綱(領隊)、馮智勇、關水來、盧日卡(以上為男性);袁敏、鄭少池、毛小丹、梁潔、甄雅、李幗霞、龔莫紅、歐麗齊、周俊輝、龔艷、周素華、潘媛、林娟、林桃及宋小迪(以上為女性)。台籍導遊、司機分別為曾慶華、郭銘麟。

另外,弘泰旅行社的陸籍領隊及台籍司機,至今仍生死未明。

※ 其餘報導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潑辣的鯰魚:豪宅侵損農地滯洪功能

【聯合報╱社論】2010.10.23

路徑詭異,移動龜速的梅姬颱風,造成宜蘭地區一片汪洋;不止蘭陽平原淹,近山的三星、大同、蘇澳、南澳等鄉鎮也淹;巨量降雨引發山區落石及土石流,更造成蘇花公路幾十輛車被困、被埋、墜崖,至今傷亡人數不明。聯合國認定台灣是自然災害的高風險島,這是又一次的教訓與體悟。

造成蘭陽平原大水災,梅姬的強降雨是主因。蘇澳測站二十一日出現破紀錄的一八一.五毫米本島「時雨量」紀錄,單日九三九毫米的雨量更是氣象局「超大豪雨」近三倍天量,創下平地單日雨量新紀錄;再加上東北季風、大滿潮等因素,淹水可以預見。

不過,宜蘭成災原因之一,與上個月凡那比颱風水淹高雄同樣也肇因於區域排洪問題。大高雄區域排水依賴後勁溪、愛河、前鎮河三個系統,凡那比的強降雨、滿潮、環流徹底封住河口,以致河川內水無法出海導致淹水。宜蘭平原排洪主要依賴羅東溪、宜蘭河、冬山河等渠道匯入蘭陽溪,蘇澳地區則全靠蘇澳港,這幾個出海口被梅姬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及大滿潮封住,加上前幾天東北部山區接連大雨吸飽了水,地表逕流大增,所以釀成巨災。

宜蘭的畚箕地形確實在秋天轉為東北季風的主氣候條件下是較易淹水的。去年十月宜蘭就淹了三次,兩次是盧碧、芭瑪的颱風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引發的強降雨,畚箕口被封住,畚箕內水排不出淹了大水;另一次只是單純的東北季風,降雨就淹水及膝。

可歸責宜蘭在地的因素,是原來的天然滯洪能量近年遭到嚴重破壞。宜蘭以水聞名,天然湧泉、大面積的水田、近六十處天然濕地、一百多個埤塘,讓蘭陽平原不止居住環境好,滯洪能力也遠優於西部縣市;但雪山隧道通車讓宜蘭瞬間就得扮演台北後花園的角色,商業算計、炒作加上修法放寬非農民取得農地,填平了埤塘、濕地、水田,數不盡會呼吸的土地廢耕覆土,蓋出一棟棟民宿及豪宅的同時,天然滯洪能量大量喪失。

在地學術團體統計,近五年來農地上建豪宅每年平均約三百棟,每棟佔地約七百五十坪左右,五年一千五百棟即總計約是一百一十二萬餘坪、近四百公頃滯洪面積的流失;若再加上豪宅周邊至少兩、三倍也想賣的農地廢耕,則至少少了一千公頃以上的滯洪能量,在梅姬強降雨帶來地表逕流暴增之際,流失的一千餘公頃滯洪面積會是要命的。

梅姬颱風的預報不準是民眾對氣象局普遍的感覺,我們無意苛責這段期間幾乎沒覺睡的預報人員,但一周的預報紀錄確實顯現目前預報作業的一些根本問題。氣象局遲至二十一日黃昏發布第一次的陸上颱風警報,而且警戒區域是台南以南、澎湖及金門,完全與宜蘭的重大災情接不上,也難怪民眾認預報不準。

原因之一是目前預報是數值預測模式,排除人為的主觀研判,簡單說,是就電腦呈現的觀測數值分析解釋,盡量不攙進個人對氣候長期觀察的經驗研判,亦未考慮暖化及極端氣候強降雨大增等氣候變遷因素。

因而,梅姬的路徑氣象局認為會登陸呂宋島出南海,對台灣不會有威脅,頂多因共伴效應引發東北部的一些雨勢;在數值的支持下,氣象局對梅姬的長期或一周預報並沒有多少錯,只是預報認為梅姬進南海後會往西走,沒慮及轉北、轉北北東的可能,甚至後來預報從北北東轉向北北西的時間慢了不止關鍵的三十六個小時,造成防災訊息發出慢了好幾步。

其次,目前颱風警報的發布是針對風力強弱,不是雨量大小;中心風速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就認定是強烈颱風,但時雨量兩百毫米或單日降雨九百毫米的成災雨量,則不據以宣布是強烈颱風,甚至不認定是颱風。簡單的說,目前只預報「風颱風」,不管「雨颱風」,但事實是極端氣候最常見的是強降雨成災。

梅姬這一條「潑辣的鯰魚」,再次帶給我們慘痛的教訓。



◆ 蘇花長又險 防災機制踢鐵板

中央社 2010.10.23

蘇花公路是台灣最美的公路,幾乎是來台陸客必走的路,21日宜蘭降下超大豪雨,蘇花嚴重坍方,200多名陸客受困。交通部坦承現有防災系統無法用在蘇花,未來應有新機制。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許高慶說,來台陸客團的行程很多會選擇8天7夜環島,大約95%都會以搭遊覽車方式遊蘇花,主要是火車可提供的座位數不夠,行程安排也較不方便。

對於蘇花公路常有坍方,許高慶建議交通部,在高危險土石流區一定要嚴格監控並有預警措施。

交通部公路總局在去年莫拉克颱風後,以流域概念研發一套防災機制,可在災害發生前提早預警,今年凡那比颱風期間發揮作用,但這套機制在這次蘇花事件並無功能。

公路總局主任秘書陳茂南說,流域概念的防災機制是從大範圍思考,主要是防橋梁因河水超過警戒線的災害;蘇花公路的特性完全不一樣,像這次蘇花災情是因坍方,整個蘇花公路有118公里,坍方只在其中幾個點,現有的防災機制還無法預警整條公路在哪個點可能會坍方。

交通部政務次長葉匡時表示,防災針對各道路不同的特性有不同機制,莫拉克的教訓讓公路總局對防災有了流域概念的新想法,蘇花公路這次嚴重坍方後,對蘇花公路的災害預警未來也應有新的做法。

另外,外界有人質疑為何颱風天旅行團仍執意走蘇花公路?許高慶說,梅姬颱風陸上警報是在21日下午5時30分才發布,且東部都不在警報範圍。

環遊國際旅行社導遊陳學毅也說,花蓮當天上午天氣不錯,遊覽車到南澳時,開始下大雨,和公路總局工務段聯繫時,被告知沿路有零星落石,不影響通行;當車輛再前進到東澳時,雨勢大到會讓人害怕,再和工務段聯繫,被告知莫再前進,但很快就發生坍方。

陳學毅認為,如果能及早在南澳就被告知不要再前進,也許可以不必遭困。

陳茂南說,宜蘭蘇澳這次創下每小時180多毫米的降雨量,瞬間的暴雨量以前從未發生過;公路總局會再研究是否可在現有防災系統中,增加地質、地形的特性,針對蘇花公路危險路段及早預警。

然而,台灣省大地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陳准江對蘇花公路的預警機制不樂觀。他說,蘇花公路地質不但脆弱且複雜,很難在坍方發生前就可預測到。



◆ 東部人需要安全回家的路

【聯合晚報╱社論】2010.10.23

蘇花公路原先保有台灣東海岸最美麗的景觀,如今卻彷如一條死亡公路,這次令多少大陸觀光客經歷九死一生的經驗。這一段雄偉的太平洋海岸陡壁上的公路,該不該升級成一條安全能走的路,已不只是一個「環保議題」,而變成了東部人關心的「人權議題」。

十數年來已死亡逾千人的這條公路,彷彿卻是東部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必要之惡」,無論離家或返鄉,每每必須重新征服一次這讓生命安全籠罩陰影的險路。這次陸客驚魂,很多人或許一下就憶起毛澤東的詩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見證了受困者頂著雨、涉著泥流、挨著山壁逃出來的經歷。

這是個老問題了,從蘇花高、蘇花快、蘇花替,直到如今所謂的「蘇花改」,蘇花之間需要一條安全的道路,而反對者以「環保」或保存「台灣的後花園」之名站上公共論壇,另一端是僅僅盼望能有一條安全返家路的花蓮人。食衣住行當中這個「行」的需求,可謂花蓮人的基本人權之一,但始終困在種種爭議之中。從蘇花「高」一改再改而終於到蘇花「改」的過程中,這條路仍然行不得也!

平常風和日麗,蘇花公路蜿蜒於斷崖之上,車行其間,太平洋的美麗景緻盡入遊客眼中;於是,保存這樣的天然美景不受破壞,成為「環保派」的中心論述。但這次遇風雨襲來,老天像是用盆子潑水般地降雨,還原了舊有蘇花高的兇險與脆弱,也致使幾百個遊客就這樣身陷絕壁之間,度過不知能否見到日出的驚懼時分。這次事件凸顯出原有的蘇花高已不堪使用,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這將成為「蘇花改」終於能夠上場的時機嗎?

環保是重要的現代價值,其實也就是要人類跟自然和諧相處的哲理。但如今東部民眾所需,也不過就是一條能夠平安回家的路,並非為與環保對抗。讓人在危石下走一條賭命的山路,絕對是個「人權」問題,政府有責任以現有的工程技術,設計出一條安全無虞、足供通行需求的道路,還東部民眾「行」的公道。

※ 以人類現有技術,想要人定勝天,談何容易。

fsj 提到...

遲鈍8小時 中央、地方推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92879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吳淑君/連線報導】2010.10.23

蘇花公路21日發生嚴重坍方,大量旅客受困,卻至傍晚才全面啟動救援。負責旅遊的旅行相關單位從當天中午起就陸續通報受困情況,但中央救災單位卻遲至晚上7 時以後,才請交通部長毛治國到現場坐鎮指揮,才啟動救災機制。從上午11時多到晚上,這八小時救災的遲鈍,責任該誰負?

對於21日的災情,宜蘭縣長林聰賢批評中央延誤通報。觀光局澄清表示,當天下午1時30分接獲旅行社通報後,就隨即組成應變小組清查,並通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通報時間上沒有延誤。

觀光局副局長謝謂君說明,21日下午1時30分,觀光局先接到長谷旅行社等兩家業者打電話通報,馬上開始一一清查所有可能通過蘇花公路的旅行團體,並將兩家業者的訊息通報給移民署與國安單位。下午3時50分,觀光局確認有20多個陸客團可能在坍方路段後,立刻通報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謝謂君強調,當天觀光局人員一直續掌握陸客團資訊,之後每隔一小時,觀光局就更新資訊,並持續向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通報。謝謂君無奈的表示,該做的、能做的都已經盡力完成,並把最新的受困人數送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沒有外傳的「延誤通報」狀況。

也有官員私下表示,觀光局僅能負責通報,至於指揮救援工作已經超出觀光局的業務和能力範圍。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梅姬颱風造成宜蘭災情慘重,縣長林聰賢批評公路總局未能即時提供精確資訊,延誤救災,但公路總局強調,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早已進駐宜蘭應變中心,提供最新訊息給縣府,21日(周四)中午傳出災情,中午1時通報, 2時就請求宜蘭縣消防局救援紓困。

公路總局主任秘書陳茂南指出,不管是通報中央或是地方,公路總局皆提供相同資料。第四區工程處人員10月18日8時成立應變中心,10月21日進駐宜蘭縣防災應變中心,當天下午2時及6時30分兩次宜蘭縣長主持的應變會議上,都提供即時資料。

【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梅姬重創宜花,災情通報與救援是否延遲引發討論。內政部長、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江宜樺上午強調,從災害發生後,相關單位即立即展開道路搶通及救援,相關訊息也同時向中央與地方通報,救援和通報都沒有遲延。

他指出,周四凌晨海上颱風警報一發布,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馬上二級開設,下午四時他離開立院後,接獲通報台九線(即蘇花公路)疑兩人死亡,他立即趕回應變中心。中心也緊急請國防部派部隊幫忙,五時消防署特蒐隊也分頭從台北及花蓮出發。

他表示,平時蘇花公路只有公路段段長層級的官員在,四時多他一聽到有人疑似被落石砸中死亡,馬上請交通部派更高官階官員坐鎮,交通部回報給也在立院委員會備詢的交通部長毛治國,毛治國馬上決定一離開立院就趕赴現場,但因蘇澳淹水交通不便,連消防署特蒐隊也一度受阻。

※ 圖表詳見原站。



◆ 災情資料不一樣 宜蘭副縣長轟中央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0.10.23

「為什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資料和我手上的不一樣?」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昨天上午痛罵中央駐宜蘭單位漠視人命,因為他們回報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和給地方應變中心的不一致,不應該這樣。

蘇花公路災情慘重,到底多少人、車受困?有沒有人死傷,那些地方道路不通?宜蘭縣災害應變中心一問三不知,雖然有接獲司機、導遊打119電話求救,但是還是無法掌握全貌,消防局長徐金山被追著問,也只能以「搶救人員未進去,無法查證」為由,不敢證實外界疑問。

昨晚交通部長毛治國悄悄抵達宜蘭消防局,他很關心蘇花公路災情,拿出一張示意圖,裡頭那裡有落石坍方,那個路段有多少人車受困,分屬那家旅行社,一目了然,讓消防局人員整個傻眼。

昨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連宜蘭那個鄉鎮淹水多高,淹了幾公頃,數字清清楚楚,地方應變中心卻沒有這份資料。

吳澤成說,地方和中央應變災害中心的資訊不一,很不應該,救災是要就近救災,資訊不完整,會造成誤判,橫向聯繫不夠,等於是在漠視人命,很要不得,縣府有必要和中央再好好溝通。



◆ 真離譜!水門鑰匙交里長保管

自由 2010/10/23

〔自由時報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這應該是水利工程處的工作,怎麼會變成我來看顧?」台北市士林區福華里長李振貴昨天質疑,應變梅姬颱風期間,水利處張姓河川巡守隊員將三腳渡越堤道管制門的鑰匙交給他,讓他承擔同不同意民眾要求開放管制門出入的難題,也影響他加強里內防災整備事宜。

市府:確有疏失

市府發言人趙心屏受訪回應,水利處指為「單一事件,非常態」,但市府認為「確有疏失,絕對不容許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絕對不能把管制門鑰匙交給他人」。

市議員陳建銘則痛批,郝市府不只螺絲釘鬆了,連天然災害防救的規定都敢不落實,竟把權責推給里長,表現荒腔走板。

水利處長陳毓賢受訪坦言,同仁行為不對,會予以懲處;水利處河川管理科長郭文仁表示,水利處負責管理河川水門、越堤道管制門等,過去從無「交鑰匙給里長」的做法。

郭文仁指出,依標準作業程序,防颱防洪而要關閉水門時,人車「只出不進」,水門、越堤道完成關閉後,「全面不能出入」,等到宣布解除警戒才能重新開放。

李振貴說,前晚約十一點,這名隊員破天荒把越堤道管制門鑰匙給他保管,並告知半夜若有民眾在水位下降時,要搶救、移置在堤外停車場的汽機車,可協助開門放行,然後人就走掉了。

李振貴表示,他駐守到昨天淩晨約兩點,見大水稍退才返家休息,四點又被里民叫醒,要求打開管制門讓其移車,他回想整個過程,覺得水利處很沒道理,昨天中午將鑰匙交還給管制門前水利處值班看守的陳姓男子。

郭文仁說,這回通知民眾防災應變的時間又晚又短,「附近民眾喧囂要求開放移車」,隊員認為情況特殊,臨機因應把鑰匙託給里長。



◆ 路基流失嚴重 搶修蘇花恐逾2個月

自由時報 2010.10.23

〔記者曾鴻儒、李文儀/綜合報導〕蘇花公路災情昨日逐漸明朗,五處路基流失、最困難處長達五百公尺,是復原最棘手之處,公路總局初步評估要到十一月廿日才能搶通,但交通部長毛治國以去年阿里山公路的經驗保守許多,認為可能超過兩個月。

蘇花改最快107年完工

至於蘇花改,公路總局表示,蘇花改分三段,廿公里長的南澳至和平為優先路段,九.六公里長的蘇澳至東澳,是此次受損最嚴重路段,另一段為八.五公里長的和平至大清水,總經費四百六十五億。環評若能在年底前過關,明年就可動工,但要到民國一百零七年才能完工通車。

蘇花公路此次受災路段長達十公里,大小崩塌數十處。更棘手的是,短則三、四十公尺,多達五百公尺的路基嚴重流失路段,此類路段至少有五處,其中,指標一一五至一一六公里間,有兩處路基嚴重流失路段,不僅總長度超過五百公尺讓人傻眼,下邊坡被「削」掉一、二百公尺深,將是未來復建最困難處。

公路總局統計,近八年來蘇花公路共阻斷達二百零七次,總計阻斷天數為卅三天,其中九十六年最為嚴重,高達九十五次阻斷、有十天道路中斷。



◆ 泥流狂洩 南迴公路一度中斷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2010.10.23

中颱梅姬外圍環流籠罩全台,台東南迴地區雨勢不斷,到昨天下午2點山區累積雨量突破400毫米,沿線河川暴漲,南迴公路柔腸寸斷,多處路段遭土石流掩埋,造成交通一度中斷,公路單位全力搶通,幸沒有人員傷亡。

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布豪雨特報,梅姬外圍環流夾帶豐沛雨量,昨天為台東南迴地區帶來驚人雨勢,山區平均累積雨量突破400毫米,沿線太麻里溪、金崙溪、大竹高溪及大武溪水位暴漲,部分地區中午過後陸續傳出災情。

南迴公路昨天中午部分路段傳出零星坍方落石,尤其在433.5公里大鳥段,因邊坡土石受大雨持續沖刷,土石泥流順著雨水狂洩,不到短短幾分鐘,四線道寬的道路瞬間被掩埋,雙向交通中斷2小時,公路局台東工務段立即派重機械清除,已恢復正常通行。

另昨早8點大竹村愛國埔一名村民原本要外出購物,途中遇上暴漲溪水,想強行通過,車輪深陷泥沙中而受困,情況一度危急,幸被一輛經過的四輪傳動吉普車給救出,人車順利脫困。而飽受土石流災害的達仁鄉東68線聯外道路,也因持續大雨,傳出部分路段土石坍方,公所雇工搶修,目前己全線暢通。

fsj 提到...

20年來最強 梅姬橫掃亞太 已百餘人喪命

【黃文正、黃菁菁/綜合廿二日外電報導】2010-10-23 中國時報

被形容為「廿年來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的颱風「梅姬」,過去數日夾著狂風驟雨,肆虐亞太地區及東南亞各國,據各國政府廿二日最新統計,總計至少已造成一百卅人死亡,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災情極為慘重。

另外,NHK廿二日報導,受梅姬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影響,日本九州鹿兒島連日豪雨成災,至少造成三人死亡。奄美大島廿日發生破百年紀錄豪雨,一度造成卅九處道路阻斷,至廿二日晚間仍有十四處道路中斷,許多民眾被困在部落裡,救援運送也極為困難。

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及NHK等國際媒體,廿二日也大幅報導中度颱風「梅姬」外圍環流在台灣宜蘭釀成慘重災情,四百多人受困蘇花公路、廿一人失聯的相關消息。

「梅姬」十八日以強烈颱風之姿從菲律賓呂宋島東北方登陸,許多濱海村落傳出嚴重災情,逾廿一萬人無家可歸。據最新報告,梅姬在菲律賓造成的死亡人數累計已達卅六人,迄今仍有三萬二千多名災民被安置在疏散中心。

梅姬颱風通過菲律賓呂宋島後,十九日在南海雖減弱為中度颱風,並大幅度地以「L」字型九十度北轉,未直接登陸越南,但其外圍環流所造成的大豪雨,仍為越南和泰國帶來慘重災情。

越南官方廿二日表示,搜救人員在受梅姬重創的越南中部四省災區,又尋獲十六具屍體,死者增至七十五人。搜救人員在越南河靜省宜春的蘭江打撈上岸的巴士內,又尋獲九具屍體,目前仍有六名乘客下落不明,推測已死亡。

據統計,梅姬在越南淹沒逾廿二萬棟房屋,十七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此外,泰國東部跟中部十九個省份也因連日豪雨,至少造成十九人死亡。



◆ 蘇澳冷泉 成了泥漿池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縣報導】2010.10.23

歷經一場撲天蓋地的大水,蘇澳冷泉成了泥漿池。

「蘇澳冷泉是蘇澳的寶,設施一定要修復才行!」蘇澳冷泉公園園區設施受損,損失達五百萬元以上,經理陳建科昨晚到鎮公所,請求政府協助,一定要復原公園設備,讓蘇澳冷泉起死回生。

蘇澳冷泉是碳酸氫鈉泉,由於是世界唯二的冷泉,一直是宜蘭著名的觀光景點,蘇澳鎮公所施設冷泉公園,有大眾池,也有個人湯屋,遊客得以享有舒適的泡冷泉空間。

前天暴雨直下,陳建科在冷泉園區裡,發現水淹腳踝,準備撤離,「才走出大門,就淹到胸部了」。他呼救無援,爬上固定的廣告招牌,看著大水直漲,連動都不敢動,直到晚上七時許被消防隊救出來。

昨天上午陳建科返回園區,看到泡湯池、湯屋等木造設施都毀損,加熱機等機械也都泡水不能啟用,他估計損失達五百萬元以上。



◆ 浩劫過後/蘇澳重創 滿目瘡痍

自由時報 2010.10.23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宜蘭縣蘇澳鎮暴雨成災,昨天水患暫退,整個市區遭濁黃泥土掩埋,蘇北里土石流淹沒十餘戶民宅,居民幸已事先撤離;另,中山路308巷路口的湧泉橋,像炸彈轟炸般坍塌一個大洞,直徑約7米寬,地底橋墩斷裂,百年浩劫讓蘇澳地區滿目瘡痍。

昨天雨勢稍歇,淹水退去,蘇澳鎮有如浩劫過後,全鎮被蹂躪得殘破不堪,市區滿是黃泥,鎮民振作精神,展開災後復原;在中山路開柑仔店的71歲歐吉桑林文吉說:「活這麼久,不曾看過這麼嚴重,水淹了整層樓高,晚上根本睡不著,白米溪、冷泉溪一起漲起來,我與家人很怕被水沖走。」

市區不只黃泥遍佈,中山路一段308巷路口的湧泉橋,昨天凌晨3點「轟隆」一聲,橋面破了一個大洞,住在附近的李姓居民說,昨天零時,橋面就有凹陷情形,他家就住在橋邊,很怕橋塌了,危及住家安全,根本就不敢睡覺,凌晨3點左右,「轟隆」巨響,他摸黑出外察看,天啊,怎麼塌了個大洞,像是被炸彈炸開似的。

蘇澳鎮蘇北里發生嚴重土石流,無以計數的土石從天而降,掩埋了十餘戶民宅;里民江金亭說,前晚7、8點開始土石滑落,面積愈來愈大,還好居民都已撤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開設補習班的王主任說,前天下午暴雨,沒多久,水就溢入屋裡,而且愈來愈高,還好當時班裡沒有學生,老師緊急跑到附近加油站,爬到屋頂避難,兩名國中學生經過跌倒被救了起來,一時間,屋頂聚集十餘人等待救援。

莊姓婦人說:「只有20分鐘,短短時間,整個巷道成了湍急河流,機車、腳踏車都被沖走,災情慘重。」昨天雨勢雖歇,但山洪仍直沖而下,七星山健行步道成了野溪,蘇澳鎮台九省道與鐵路積水未退,百年浩劫,讓蘇澳鎮受損慘重。



◆ 半小時及腰洪水淹掉半個宜蘭

【李忠一、曾百村/宜蘭報導】2010-10-23 中國時報

宜蘭地區出現百年未見豪雨災情,半個宜蘭浸泡在大水中,蘇澳地區災情最慘,廿二日下午大水漸退,大街小巷到處是土石流,滿目瘡痍,許多人說:看到這種情景,一股蒼涼的感覺油然而生,忍不住鼻酸落淚。五結、冬山、羅東也都傳出空前的災情。

蘇澳地區已有多年不曾淹水,大家沒有危機意識,而且瞬間雨量太大,才半個小時就水深及腰,許多人吃完午餐,已走不出餐廳大門;下班回不了家的人更多,車開到新馬、聖湖一帶就前進不得,在外苦熬一個晚上。

永春、永樂山區及七星嶺的土石,隨水流而下,廿二日市區街道到處是土石流,冷泉路水深近三公尺,昨天下午住戶仍不敢回家。緊靠山麓建屋的南方澳,土石直接灌進住家,住戶連夜倉皇而逃。第三漁港的內埤一帶,進出道路全部被水淹沒,一度成為孤島,只能駕漁船出入。

蘇南路坍方,移山路淹水,蘇澳港廿二日開放港區供南方澳居民出入,不過,放眼望去一片汪洋,路面看起來和海面一模一樣,加上豪雨視線不良,轎車駕駛人不敢冒險,擔心開進大海,紛紛停下來觀望,人車一度大排長龍。

經營大千攝影禮服公司的蔡素嬌說,前天下午一樓店面都是水,大門的玻璃承受不了大水擠壓,應聲破了一個大洞,所有器材都來不及撤走,損失慘重。昨日下午全家總動員,加上親朋好友來幫忙,到晚上還是滿屋子黃泥。她說,在蘇澳住了半世紀,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天災。

四十四歲的劉小姐直說「太可怕了」,當時她從羅東回到蘇澳市區,看見湍急的大水一下子就淹了起來,很快的從小腿淹到膝蓋,她見情勢不妙趕緊回家,發現所有家具都泡水了。

五結鄉的災情排名第二,全鄉淹水,沒有一個村倖免,連地勢較高,幾乎不曾淹過水的二結、四結、福興一帶也淹水,最深的達一.五公尺,全鄉一萬七千多戶受影響,出動橡皮艇救人、送餐,收容了五十個人。

鄉公所廿二日表示,到下午五點,從公所往海邊方向的道路依然積水不通,往羅東方向勉強可以通行,沿路到處是動彈不得的泡水車;四十多年前羅東溪潰堤的災情也沒這麼嚴重,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水災。

冬山鄉埔城、武淵低勢低漥地區淹水較為嚴重,深達一.五公尺以上;龍德工業區大淹水,多家工廠泡在水裡,機器受損十分嚴重;八寶村一帶有大量土石流,因居民有過淹水經驗,見勢頭不對,紛紛往高處爬,消防隊和阿兵哥昨天出動救生艇,挨家挨戶送早餐,計收容三十五人。

羅東鎮市區大街小巷全淹水,新群里水深一公尺以上,環鎮道路也不例外,羅東火車站前水深約五十公分,許多學生回不了家,只好接受安置,鎮公所廿二日表示,不曾有過麼嚴重的水患。

三星鄉、大同鄉和南澳鄉的災情較小,雖有部分道路不通,交通受阻,經排除,廿二日初步恢復正常,溪北鄉鎮因雨勢略小,員山、壯圍低漥地區雖也淹水,所幸沒有重大災情傳出。

fsj 提到...

梅姬本島警報解除 下週低溫到

民視 2010/10/23

中颱梅姬持續往北移動,凌晨2:30,台灣解除本島陸上警報,不過金門、澎湖還在暴風圈內,民眾仍要小心風雨,預計24日,台灣天氣才會恢復穩定,但緊接著下周一,東北季風將大量南下,北部低溫會下滑到19度,民眾需注意保暖。

肆虐北部好幾天了,中颱梅姬終於願意,緩步離開台灣,凌晨2:30,本島陸上警報已經解除,只不過外島地區,還處於颱風中心附近。

氣象局表示梅姬10:00中心位置,在金門西南方131公里海面上,預計週六下午,就會登陸中國,但由於它的強度大減,東半部週六累積雨量,都沒有超過大雨標準,天氣會越來越穩定,反倒是南方海面上,又有一個熱低壓蠢蠢欲動,而且它行徑路徑,跟梅姬神似,如果成形,將會是2010年第14號颱風佳芭。

持續密切觀察,氣象局也提醒,周一,大量東北季風將持續南下,天氣會明顯轉涼,到時北台灣低溫只有19度,民眾要小心,別著涼了。(民視新聞陳韻平、郭文海台北報導)



◆ 受困蘇花公路遊客 全數脫困

民視 2010/10/23

梅姬颱風帶來的風雨,清晨總算稍稍止歇,搜救隊天還沒全亮,就趕緊派出直昇機,把受困在蘇花公路的54名遊客救出來,兩天來總計有403名遊客平安脫困,不過,目前災區內還傳出有2大、2小車輛,至少23人失蹤,救難隊伍上午徒步挺進,要沿路搜索。

趁著天氣好轉,直昇機終於順利把最後一批受困的遊客載到宜蘭運動公園,機門才一開,大家已經迫不及待衝下機,他們有中國遊客,也有雲林到麥寮的進香團,各個臉上興奮、與疲憊神色交雜。這位左腳底受傷的老阿嬤,想起受困經過,直唸阿彌陀佛,遊客們拿起食物跟飲料各個狼吞虎嚥,因為這兩天實在餓壞了。

歷劫歸來的中國遊客滿心感謝,但進香團很多民眾心中可是很不是滋味,一張一張受困遊客自拍的畫面,透露他們當時處境有多驚險,前後都是大塊落石,山壁變瀑布、公路成河道,根本進退不得。

所幸,經過連續2天的搜救,加上週六上午順利救出的54人,總計已經有403人平安脫困,但問題是,目前至少有還有3690-HA,以及LT-8505兩台自小客,以及遊覽車932-DD,846-EE,分別是創意旅行社失蹤21人,及弘泰的2人,還沒尋獲。

週六上午國軍特戰隊25人、與58名消防搜救人員,沿著挖土機連夜趕工勉強開闢出來的小路,冒險徒步挺進,把握最後黃金時間,救難隊伍不放棄任何希望,要在柔腸寸斷的蘇花公路中努力找出失蹤人車的下落。

※ 相關報導:

* 發現創意遊覽車保險桿及2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29125.shtml

蘇花公路坍方,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有26人失蹤,分別是創意旅行社巴士上的21名旅客、弘泰旅行社巴士上的司機與領隊2人,以及根據民眾報案,蘇花公路上有2輛車共3人失聯。最新消息已找到創意旅行社遊覽車殘骸及3690-HA銀白色小貨車、一輛白色自小客車。



◆ 患難見真情 一車擠三團「台灣司機救了我們」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許聲胤、田俊雄、范振和、廖雅欣/連線報導】2010.10.23

兩位英勇的台灣遊覽車司機,成了蘇花公路風災中,死裡逃生的大陸旅客傳誦的救命英雄。聲漢旅行社司機王緯祺有幸和大陸團客一起度過漫漫長夜,但弘泰旅遊的司機蔡智明,卻依然與大陸領隊田園,一起失聯。

「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台灣給我的回憶!」在北京從事運輸業來台旅遊的朱寶德,在蘇花歷劫受傷,他眼見台灣司機犧牲自己,救了全車旅客,他永生難忘。

朱寶德口中的司機和領隊,就是目前被暫列生死不明的司機蔡智明、領隊田園。

朱寶德說,他們乘坐的遊覽車行經蘇花公路時,大雨不停,一會就變黃泥滾滾,他坐在第三排,還隔窗拍下窗外大雨滂沱的畫面。沒多久,司機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司機馬上停車,叫我們車上廿一人下車」。

朱寶德回憶,以當時的情況,司機其實是可以和大家一起逃離的,但司機相當敬業,等遊客全數安全下車時,已錯失逃生機會。

「是台灣司機救了我們一命!」另一批近五十名脫困的大陸團遊客說,「救命恩人」不但妥善安置遊覽車被巨石砸毀的北京團,連岌岌可危的廣東團、寧波團也一起接上車,照顧大家度過漫長一夜。這位台灣英雄是聲漢旅行社司機王緯祺。

北京團遊客王達志說,他們的遊覽車被巨石擊中,司機與領隊受重傷,他們廿多名團員與導遊逃下車,「當時風雨很大,水快淹到膝蓋,不知該往前走還是往後退?大家驚嚇過度,呆若木雞,全身被大雨淋得溼透。」

「我帶你們去安全的地方!」背後突然傳來聲音,台灣籍司機王緯祺揮手要他們上他的遊覽車。

廣東團遊覽車跟在北京團後面,團員陳潔之說,看到山上滾下的大石頭砸中前面遊覽車,大家嚇死了;沒想到,沒一會兒他們的車也被崩落的石頭打到,全車人嚇得尖叫,王緯祺跑來叫他們趕緊上他的車。後來寧波團的十一個人也上王緯祺的遊覽車,一名趕鴨子的貨車司機不敢一人呆在車上,也跑上遊覽車避難。

這輛限制只能載四十三人的遊覽車,連王緯祺在內,一下子擠進五十三個人,王緯祺把自己睡覺的地方騰出來,放行李的地方也挪給陸客休息,整輛車都是人。



◆ 人斷腸! 白雲寺活埋9人全挖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92879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廖雅欣、王燕華/蘇澳報導】2010.10.23

宜蘭縣蘇澳鎮白雲寺遭土石流淹沒,九人慘遭活埋,第八具遺體在今天凌晨2點多挖出,證實為婦人張昭藝,救難人員工作一整夜,今天上午8時45分,再挖出最後一具遺體,也證實為林東貴,九人證實全數罹難。

宜蘭縣蘇澳鎮白雲寺,位於蘇澳冷泉後方,在大前天中午豪雨時,大殿被土石淹沒,據了解,當時雨下很大,土石流嚴重,三名師父、兩名義工與躲雨的林東貴一家三人,一起躲到寺旁陳德生家中,沒想到陳家也慘遭土石流灌入,九人全部遭活埋。

昨天上午開挖時,家屬都帶著一絲期待,希望奇蹟可以出現,不過隨著第一具遺體挖出,到昨晚已找到七具遺體;今天凌晨挖出張昭藝 (43歲),今天上午再挖出最後各一具遺體之後,證實受困九人都罹難。

今天上午最後被挖出的是住在冷泉路低窪處的林東貴 (70歲),他和妻子林許慶珠 (64歲)因擔心淹水,帶三歲的外孫女曾婕芸到白雲寺躲雨,結果碰上土石流。

看到父親遺體被挖出,林東貴的兒子放聲大哭,他說,一直祈禱希望父親趕快被找到,他要送父親最後一程。林東貴的女兒說,大雨在下時,父親還打電話告訴她,他在白雲寺躲雨,有土石流,沒 想到那是最後一次聽到父親的聲音,痛失父母和女兒,她難過到不能自己。

林東貴女婿也感嘆救援速度過慢,其岳母林許慶珠遺體被挖出來時,懷裡抱的就是他的三歲女兒。

蘇澳白雲寺在蘇澳鎮是頗具歷史的佛寺,有不少信眾,從昨天上午開始開挖後,信眾都到場關心,並合十送罹難者最後一程。

※ 相關報導:

* 白雲寺土石流9遺體挖出 續搜尋蘇花23名失聯者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3/17/2fiu5.html

蘇花公路柔腸寸斷,創意旅行社旅客21人、弘泰旅行社失聯的2人共計23人,是今天國軍和空勤總隊尋找的重點。



◆ 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 北上入口匝道塌陷封閉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即時報導】2010.10.23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表示,因連日豪雨,景美溪水高漲,沖刷邊坡基腳,造成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北上入口匝道邊坡滑落長約100公尺,高約30公尺,面積約3,000平方公尺,入口匝道路肩路面塌陷約100公尺。

為維護行車安全,高公局北區工程處已將石碇交流道北上入口匝道及該處主線路肩封閉,並積極進行搶修工作。

在匝道封閉期間,石碇地區欲利用該匝道北上往國道3號車輛,請改由106乙線接木柵交流道轉國道3號繼續南下或北上。

fsj 提到...

豪雨走蘇花 業者:因為沒封路

中央社 2010.10.25

蘇澳降下上千毫米雨量,旅行社讓陸客團照跑行程受質疑。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今天表示,蘇花公路常有大雨,只要沒有封路,自然就會被認為可以安全通行。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傍晚召開記者會,說明蘇花公路陸客團受困、失聯事件處理進度。對媒體詢問,為何明知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會在宜蘭降下豪雨,旅行社還讓陸客團跑行程?全聯會理事長姚大光表示,「我們也想問政府,為什麼讓蘇花公路還可以自由通行?」

姚大光表示,蘇花公路本來就是常會下雨的地方,降下多少雨量可能導致危險,並非遊覽車司機所能掌握的,只要沒有封路,司機、導遊及一般民眾當然會認為可以上路,從這次受困車輛不只遊覽車,還有自小客車,就可以得知。

列席記者會的交通部觀光局業務組副組長陳瓊華表示,根據事後了解,從花蓮新城出發到蘇澳,全程約需1.5到2小時,大部分受困陸客團大都在上午9時30分出發,出發當下並無法預知蘇澳會瞬間降下突破歷史紀錄的超大豪雨量;再者,宜蘭在坍方發生前已降雨多日,都沒有發生坍方,實在難以預判坍方事故發生可能性。

媒體又詢問,為何弘泰旅行社接待的陸客團陸籍領隊田園的家屬早於創意旅行社陸客團家屬來台?

姚大光表示,雖然田園生死未明,但旅行社在21日下午就接獲回報,指有同旅團陸客看到田園及台籍司機蔡智明被大水沖走,因此才第一時間通報大陸組團社及田園家屬,並協助趕辦證件來台。

至於創意旅行社陸客團家屬入台證件為何一直到今天才趕辦?姚大光說,「因為我們一直對創意旅行社陸客團的存活抱持希望」,認為他們可能是在某個隧道或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不過,救援到今天已超過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才有進一步安排。

姚大光強調,創意旅行社陸客團失聯事件,在第一時間就已通知大陸組團社廣東拱北口岸中國旅行社,絕對沒有延誤情形。



◆ 失聯陸客家屬來台 一天完成所有手續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10.24

多位陸客和領隊在蘇花公路下落不明,大陸組團社代表和北京領隊田園家屬等10人昨天抵台;觀光局表示,由於目前搜救狀況尚未明朗,今天仍未接獲失聯陸客家屬來台的訊息,但基於人道考量,如果家屬有意願來台,一天內可完成所有手續,我方會協助安排班機來台。

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表示,陸客家屬來台事宜由台旅會與對岸海旅會為溝通窗口,只要一接獲家屬來台訊息,可急件趕辦手續,立刻來台。負責創意旅行社廣東團組團的大陸拱北口岸中旅總經理胡文強,昨天抵台,並在蘇花公路現場了解搜救進度,隨時準備通知失聯陸客家屬來台。

另外,21日受困蘇花公路的陸客,在以救人為先的前提下,行李都還遺留在遊覽車上,有些陸客團這兩天已經回大陸;劉喜臨表示,行李將會按照姓名與團名分類,並交由組團社協助送回大陸。他強調,昨天晚間已有幾輛遊覽車開出蘇花公路,處理行李的後續工作會立即展開,遺失或損壞的行李也會由保險公司理賠。

※ 相關報導:

* 目擊116K 搜救命懸一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0380.shtml

帶隊官林士閔說,接近80度角的陡峭山坡,加上鬆軟的土質,讓垂降任務更困難。他說,光是上午就垂降了近300公尺之深,這也是他從事搜救任務多年來,垂降最深、最危險的一次。

* 發現1遺體 家屬認定劉芸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0096.shtml

蘇花公路救難搜救人員,今天上午9時5分在蘇花公路112.8公里處邊坡,發現1具女性遺體;宜蘭地檢署表示,經家屬指認,死者身分初步判定為花蓮畢士大教養院特教老師劉芸均。

* 照顧特教生 劉芸均終生不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0110.shtml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的院長溫秀娥說,失聯的該院特教老師劉芸均在畢士大服務13年,之前就擔任該院志工,受到畢士大教養院照顧院生的精神感動,決定終身不嫁...

* 中央支援宜蘭 六千人次國軍、百部機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930125.shtml



◆ 教部緊急撥款 助宜蘭學校復原

中央社 2010.10.24

梅姬颱風和東北季風共伴效應造成宜蘭縣多處地區淹水,尤其蘇澳地區最嚴重。教育部今天表示,將緊急撥款新台幣500萬元給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協助學校復原。

教育部常務次長陳益興連同國教司、中部辦公室等代表,前往宜蘭縣蘇澳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宜蘭縣立南安國民中學、宜蘭縣南安國小和薇閣幼稚園4所受損情形較嚴重的學校勘查。

教育部表示,勘察的4所學校中,南安國中受損情況最嚴重,蘇澳海事可能是災損金額最高的學校。

教育部表示,南安國中後方是蘇花公路,蘇花公路坍方後,大量土石流入校區,造成校內操場、教室泥沙淤積;幸好當初排水設計良好,地下室沒有積水狀況。南安國中校長李枝茂、教職員工和國軍都已投入復原工作,明天停課1天後,預計26日可恢復上課。

蘇澳海事的情形正好和南安國中相反。教育部說,蘇澳海事嚴重積水,目前水已退,明天可恢復上課,但大批泡水器材和設備能否修復還是問題。

教育部表示,為協助各級學校復原,已決定撥款500萬元給宜蘭縣國中、小學,並交由縣政府教育處負責分配。薇閣幼稚園會另外撥款20萬元,至於蘇澳海事則請校方整理、評估設備受損狀況後呈報,再請中部辦公室予以協助。

根據教育部下午最新的風災損害統計資料,全台受災學校共61所,災損金額約2711萬元,其中宜蘭縣受災學校共53所,災損金額約2550萬元。



◆ 梅姬罹難 每人慰助百萬

中央社 2010.10.24

梅姬颱風襲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迄今有12人死亡。內政部今天會同宜蘭縣政府向罹難者家屬致意,並比照莫拉克颱風標準,致送罹難者家屬各新台幣100萬元慰助金。

內政部表示,有關死亡慰助金的核發額度及標準,考量梅姬颱風屬重大災害,基於人道關懷,行政院指示比照莫拉克颱風,由災害發生地宜蘭縣政府發給每人20萬元,內政部代為發給行政院長慰問金每人20萬元,並協調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專案發給賑助金每人60萬元。

內政部說,「梅姬颱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3日統計死亡人數共計12人,經宜蘭縣政府連繫,其中9人已確認符合具領順位的家屬。內政部社會司長黃碧霞、賑災基金會代表上午會同宜蘭縣政府代表,前往冬山鄉道種寺、蘇澳榮民醫院及蘇澳鎮等地訪視慰問。

內政部表示,目前有2名罹難者因未符合災害救助金具領順位的家屬,無法發放慰助金,還有1名罹難者待宜蘭縣政府確認具領家屬名單後,隨即進行訪視並發放慰助金。

fsj 提到...

防救災少一套 總統窮忙滿街跑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2010.10.24

梅姬颱風重創宜蘭,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昨表示,政府缺乏完整災害政策,從資訊整合、部會協調、防救災執行都出問題,「只看到總統、院長滿街跑,那只是窮忙!」

李鴻源認為,目前問題關鍵在於缺乏一套防救災體系,導致中央與地方資訊落差。例如,宜蘭降下超過一千兩百毫米雨量,「官員沒有腦袋,這個數值就沒意義,但從氣象觀點這會引起土石流,就是要封路!」

他強調,封路需要專業判斷,氣象局提出預測雨量,從水保局、高工局、交通部指揮資訊要整合,這不是內政部長江宜樺一個人說了算,政府沒有成立「防災總署」進行跨部會指揮整合,該封路沒封,就容易出現危機。

他表示,即使消防署升格成防災總署,政院也成立災防辦,但兩者位階不夠,依舊無法進行跨部會協調指揮;防救災屢屢出狀況,問題出在政府未能妥善運用資源,例如宜蘭縣只憑自己經驗救災,中央就應提供完整資訊,但從后豐斷橋、此次蘇花高慘劇,政府始終未曾真正得到教訓,因應未來極端氣候的能力堪慮。

總統府昨天表示,是否成立防災總署要回到政院討論;至於總統遭災民嗆聲,幕僚轉述說,總統下鄉就是要聽取各種聲音,災民抱怨早在事前預期中。



◆ 面對災難 只有遺憾?

【李鴻源、趙鋼】2010-10-24 中國時報

行徑詭譎的秋颱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再次帶來膽顫心酸的畫面。只是這回鏡頭轉到北台灣,水淹難行、土石掩埋,蘇花高支離破碎,一具具出土的大體、未現蹤的失聯人口…。雖怵目驚心,但少有人感到意外,畢竟,極端氣候下您我都可能是下場災患的主角。每回天災都說是教訓、罹難者是教化大家的菩薩,問題是台灣到底學到什麼?除「看災」、災損報表的數字與復建計畫,政府又做了什麼?而當應變失靈,中央與地方責任攤派的論戰成輪番上演的肥皂劇時,人民還能期待什麼?事實上,建立安全環境、讓人民遠離災患,沒那麼複雜與艱難,關鍵在於決心與執行力!

九二一之後,大家瞭解到防救災須提高層級,伴隨近年不斷的災後檢討,輿論普遍浮現需建立類似美國FEMA的防救災總署的聲音。然而觀諸立院第五會期末執政當局力推通過的《災防法》內涵,以及政府組織再造中的災防署,實有違各界期待,亦難滿足可預見的防救災需求!

或為顯示當局的重視,行政院災防辦早在今年二月間即掛牌作業,也從相關部會調派人員專職進行防救災幕僚業務,但一個政院祕書處下設單位要如何協調動員部會,編列預算、指使公務員「依法」辦理災防業務?若災防辦、加上雖保留但流於會議形態的災防會就可扮演好指揮中樞的角色,中央與地方防災單位的能量與橫直向聯繫也順場,為何此番依舊中央資訊彙整遲緩、前線災防應變失靈,以及期前減、離災參謀作業明顯不足?

氣象局數天前就警示共伴效應降雨可觀,氣候預判資料本該與土石流警戒、淹水潛示與其他環境負荷因素綜合考量,並作成應變計畫俾利各縣市有所因應。如同北縣府三年來在各鄉鎮積極設置環境監測、災防通報設施,並與台大合作,由專業學術單位進行資料判讀、提出應變建議,再跨局處執行應變計畫,亦即,台大等同北縣府幕僚參謀單位,補足地方防救災專業與能量。如此模式,方能做到基本的減災與預防。

蘇花高行不行?更是平日相關單位進行防災計畫與兵棋推演時就該擬定。然,姑且不論鄉鎮公所,目前真實狀況是地方根本欠缺防救災專業人員,往往連災情彙整都需靠電視,地方災變中心除與中央視訊連線,能做什麼?大規模災變現場需要前進指揮所,然而現在看到的卻是行動式勘災,道路塌了交通部長出馬、宜蘭的土石流又該誰指揮救災?

大家都知曉高風險應有高防備,理想的防救架構須具備防災、減災、救災與重建的功能,亦即中央成立防災總署,得以協調相關部會,總署下轄減災司、整備司、消防署與空勤總隊;在縣市則是消防局與防災局;鄉鎮市則設防災課,同時要有充裕的災害準備金。法是死的,人卻得活下去。當發現現有《災防法》仍不足以建構安全台灣,該改就變吧!當規劃中的防救災組織依舊多頭難行、無法改進原有缺失,協助、增強前線防救災效能,又何必死守名稱、員額與數字?難道維護官版組織再造尊嚴、減少部會,就能減降傷亡數字?

災防攸關人民性命、社會穩定、環境保全與國家競爭力!人民要的不是災後的討論與解釋,我們不敢奢求災防機制與法令馬上零缺點,畢竟不管美制或日規,在不同的環境與條件下都難以全盤移植,必須經融入與執行修正,才能建立符合台灣需求的本土模式,雖不能一次定位,至少該朝正確方向前進。面對災難,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檢討現況,並落實改進,是行政、立法兩院重要的任務、亦是各界共同監督與關切的課題。(李鴻源為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趙鋼為前消防署長)

※ 相關報導:

* 淹水究因/暴雨滿潮、積水難排 內外交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929719.shtml

宜蘭的學術團體認為,五年來農地建豪宅、廢耕,使宜蘭減少超過一千公頃的滯洪能量。不過胡興華表示,按照農發條例規定,七百五十坪農地上僅十分之一土地容許建造農舍,「可能影響大面積農業經營,但對防洪影響不大」。

* 淹水究因/魚塭填平、別墅亂蓋 天災人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929725.shtml

這次颱風未至蘇澳卻淹大水,水利署長楊偉甫表示,蘇澳市區排水有問題,是「內水」造成淹水,宜蘭縣長林聰賢則說排水沒問題,是「外水」釀的禍。宜蘭大學土木系教授徐輝明認為是內水加外水才成災,一切都是天災。



◆ 抗暴雨 讓每棟建築動起來

【聯合報╱柳中明/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台北市)】2010.10.24

緊接在去年八八水災、今年九一九凡那比雨災,及九二四東北季風在基隆、汐止造成超大豪雨之後,梅姬颱風又創出幾個新的降雨紀錄。現在,民間愈來愈能接受:氣候暖化,將伴隨更多極端破紀錄降雨的事實。

問題是:台灣每年都有災難,事後都檢討不斷,包括:疏濬排洪的經費太少、預報的準確度需加強、政府緊急應變組織與能力需提升等。但最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就算是預報精準、防災與救災工作落實,在不斷破紀錄的暴雨下,淹水、洪災,其實根本無法避免。而且,台灣人退無可退,眼看暴雨淹鄰里,也只能忍住懼怕恐慌之心,靜等暴雨過去,再趕緊收拾家園,繼續面對如此無止境的礪鍊。

台灣的暴雨已進入另一個新紀元,傳統的思維與應變處置,在暴雨急速降下的極短時間內,其實都是不足的。我們需要新的思維、新的工程設計,來面對暴雨新紀元的挑戰。

想像台灣過去面對大地震的災難,我們是以提高建築耐震標準,以及避免建於活躍的斷層帶等手段來因應。同理,人口密集的都市,也必須研究新的建築規範,與新的道路規範,來因應不斷破紀錄的暴雨。關鍵就是要在預報不佳、暴雨突然出現、防救災體系失靈時,仍然能夠避免災情!

想像一下:各大都市單日降下上千毫米雨量,且是連續二日,所有防救災體系都無法發揮緊急功能,但是各大都市都能安然無事,這要如何能夠作到?

以下提出兩個手段。一是所有建築,必須在大雨時,將所擁有的建地空間內的降雨,全部儲存。二是道路鋪面之下必須是條河川,讓雨水直接進入鋪面之下。

前者已在休士頓等大都市執行多年,各建築必須在擁有空間內,挖個地表滯洪池,或是建個地下儲水庫,以緊急儲水。不過,這僅處理掉約一半的暴雨。

後者是要使用高承載透水鋪面道路,其耐重品質須像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而且是符合歐洲永續道路的標準:四十年不維修。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讓每日三千毫米的雨量入滲,而下方的碎石層需儲存每日二千五百毫米的雨水。

※ 相關報導:

* 宜蘭治水 林聰賢提25億計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24/today-fo3.htm

馬總統隨即詢問隨行的水利署長楊偉甫意見,以及八年八百億元的治水計畫是否有成效?楊偉甫答覆說,已執行計畫區域確實有發揮效果,但以往較少成災的冬山鄉、蘇澳鎮等地,將檢討、規劃...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受訪表示,民國一○一年即將成立「環境資源部」,整合了氣象、水利等單位,但並非救災專業單位,目前中央靠一個行政院政務委員來協調各單位,負責救災工作也不足以因應,他建議成立「防災總署」。

fsj 提到...

一定要給後山民眾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聯合報╱社論】2010.10.24

梅姬颱風肆虐,較宜蘭大水災更讓人怵目驚心的是蘇花公路七處大坍方,至少五百公尺路基崩落太平洋,受困的四百餘旅客至今還有二十三人下落不明。這是蘇花公路通車近八十年最慘重的一次崩坍,由於此段地質條件仍在持續弱化,可預見下一次的崩坍會更嚴重,如何維持蘇花交通安全的問題已無可迴避。

包括已經出局的蘇花高,或正在走環評程序的蘇花改,環保派、政客及在地人的正反意見,已經讓這個交通改善計畫的討論偏離了主題,一個本該理性思辯的討論變得煙霾蔽天。梅姬颱風摧枯拉朽地重創蘇花公路,應讓大家看清問題,重回理性討論。

「給後山民眾一條平安回家的路」應是第一個不容挑戰的原則。沒有任何一個理由可以剝奪平安回家的權利,這是基本人權,亦是政府考慮蘇花交通必須持守的底線。另一個蘇花交通的著眼是遊憩,尤其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花蓮、太魯閣的年觀光客人數暴增一倍、超過一百萬人次以上,這些陸客來去花蓮一定會走一趟蘇花,大幅提高的用路及安全需求,顯然不是現有的蘇花公路可以承擔。

或謂到花蓮已經有北迴鐵路,阿福號的速度與服務品質有一定水準,應可替代蘇花改,不必再對已然脆弱的山體再炸再挖,開腸剖肚的修一條公路。這個說法看似有理,實則是不瞭解公路與鐵路並不具替代性,只有互補性,因為公路具備了「門對門(Door to Door)」的優勢與便利,不是鐵路只能服務到車站所可比擬的,這也是西部都市帶高鐵通車後,高速公路輸運量仍不斷升高的原因。

過去七年,蘇花公路發生總計兩百一十次的崩坍導致斷路,二○○七年最嚴重,一年就有九十餘次的崩坍斷路,動輒就是十天的封路搶修,讓回不回得了家得看老天臉色,也嚴重影響後山的觀光發展。

根據過去的崩坍紀錄,克服蘇花公路的脆弱地質問題不若想像中的難,全長八十七點五公里的蘇花公路以和平為地質分界,前段蘇澳到和平確實地質結構相當不理想,近九成是屬弱岩性質的土壤性邊坡,只有一成出頭是片岩結構,這段近四十公里的路段地質破碎,岩石孔隙率大,透水性高,且多為不連續坡面的順向坡,受自然沖刷影響持續弱化的速度很快,尤其是蘇澳進山十公里處起的連續十餘公里是最脆弱地質的路段,蘇花公路過去近九成的崩坍都集中在這個路段。

和平至崇德的地質結構較堅實,多為大理石片岩,只有大清水段偶爾會有落石,但可以以預先清除浮石的刷坡作業減少落石發生,不會像蘇澳和平段的整段崩坍,路基消失,安全的問題相較要小些。

確定須滿足後山行的需求及瞭解客觀地質條件後,蘇花交通廊道或許可分成任務各自獨立的兩條道路。一條是後山民眾安全回家的路,考慮的是安全、快捷,接近目前交通部蘇花改的構想;另一條是欣賞東亞第一臨海斷崖險峻景色的景觀道路,可以由目前的蘇花公路轉型,設觀景臺、眺望點。兩條道路間可考慮橫向道路銜接,但任務各自獨立。

正在環評程序的蘇花改,幾個替代的路廊選擇首要是考慮安全、地理景觀完整及避免生物棲地碎裂,施工法上則應避免過去開闢山區道路為節省經費的挖填方作法,埋下災變潛因,改以隧道、橋梁等對大地較不產生衝擊的工法。蘇花路段脆弱的地質路段不過是十餘公里,以目前的工程技術,克服不是問題。

如果順利完成蘇花間新的道路建設,「安全回家的路」應可以全天候開放,但「景觀道路」在天氣異常或地震時仍應有封路機制,尤其蘇澳到和平間的弱岩性地質的大孔隙,最怕颱風以及強降雨,雨水滲入岩盤成為滑動媒介,大大增加坍滑可能,因此高風險時刻封路是基本動作。

總之,蘇花交通的第一原則是:一定要給後山民眾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 蘇花改加速環評 環團籲顧品質

中央社 2010.10.24

「花東人安全回家的路」議題因蘇花公路坍方再度成為焦點,環保署表示將加速審查蘇花改計畫環評;環團則呼籲,不能因加速而忽略審查品質,安全的路也需要多元的運具選擇。

花蓮青年、地方團體及專家學者所組成的「化作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今天表示,對梅姬颱風造成蘇花公路坍塌與人命損失,感到痛心與遺憾,期待政府更多積極作為,保障人民安全。

聯盟表示,支持加強蘇花公路原線的改善計畫,也就是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台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評估說明書」中的「台 9線五級山嶺區道路改善計畫」,以更高品質與安全的道路為目標。

聯盟指出,公路總局送環保署審查的「台 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中,擬訂機慢車不能行走在新開挖的長隧道中,且將蘇花公路舊線規劃成景觀公路;在這樣的計畫下,安全要求、原線修繕更為重要。

聯盟也提出,遇到豪大雨等天災時,相關單位應做出緊急應變的管理機制。除了公布最新道路狀態外,並搭配現有鐵路作運輸接駁。

聯盟認為,在這次風災中,印證鐵路是蘇花公路替代運具中較安全與便捷,台鐵配合 1天增加約8000人次的運量,可見目前一票難求的現象是可改善的,因此倡議以「鐵路運能運量增加為主、現有道路修繕與改進為輔」方案。

蘇花改現有設計中,都以較大的路寬作設計標準。聯盟提醒,開發量體愈大,不確定性也愈高,安全保證也愈不穩定。工程不能改善所有安全問題,大自然的反撲提醒人們,在任何建設前要作完整且審慎評估。

聯盟指出,此次淹水嚴重的蘇澳鎮白米等社區,都是蘇花改路線將經過的地區,若因興建路堤、排水系統或挖出大量土方堆置等,都可能增加風險。呼籲環保署不要因加速環評程序而忽略審查品質。



◆ 「蘇花改立即動工」 花蓮人將北上表心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930124.shtml

蘇花公路坍方造成大批人車受困,至今仍有多人失聯。對於未來大雨將封路,花蓮縣長傅崐萁高分貝嗆聲,這等於是向國際宣告,花蓮是全世界最危險的旅遊地區,要花蓮人沒飯吃。他把矛頭指向反對興建蘇花高的人,是此次意外的殺人犯,他說,明天舉行全縣團結大會,之後會北上表達蘇花改立即動工的訴求。

傅崐萁表示,花蓮是山高、河短、水急以及河床比路面高的地勢,河川流域占全國15%,整治預算僅占1.9%,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凡納比颱風侵襲前,花蓮縣動員5000多名軍警進行疏散,沒有任何傷亡,事後傅崐萁率縣府官員到全縣32間廟宇三跪九叩還願,但梅姬就沒這麼幸運。

對於蘇花公路坍方造成的災情,一直推動蘇花高興建的傅崐萁大表不滿。他說,這是不懂工程,又沒住在花蓮的人,不讓後山有一條好路,結果有污染的水泥產業都在花蓮,但發展無污染的觀光產業卻因此受限,蘇花高既然被否決,蘇花改應該立即動工。

傅崐萁指出,20年前九寨溝一天一夜的車程都沒有安全顧慮,但蘇澳到花蓮段打通只要50分鐘的距離,卻是動輒柔腸寸斷,甚至出人命,政府難道是騙這些觀光客來送命?台灣連一個對岸地方政府都不如,這不是國恥?還談什麼國際化?

他說,花蓮縣民已經無法再忍耐,在各界領袖的要求下,明天將舉行全縣團結大會,只要借到台北凱道的場地,就北上表達花蓮人需要一條平安回家的訴求。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也讓國人對蘇花公路的安全產生疑懼,要求加快蘇花改的進度。環保署上午表示,將加速蘇花改環評審查作業,11月1日將召開蘇花改環評審查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

環保署長沈世宏中午表示,交通部公路總局日夜加班,已經根據第一次蘇花改環審查會議的意見修正、補充環評說明書,送至環保署。環保署11月1日召開蘇花改環評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由於環評法規定,環評必須在開會前7天發出開會通知,為加速審查時程,沈世宏說希望蘇花改能不受開會前7日要發出開會通知的限制,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夠支持與諒解,目前已有多個環保團體表示可以諒解及接受加快環評審查作業的方式。

沈世宏說,蘇花改計畫,環保署之前已召開兩次諮詢會議及一次預審會議,因此在第一次審查會時並無重大爭議議題,對於蘇花公路改善的必要性已有共識;且針對外界關心的鐵路運輸運能提升,以及未來蘇花公路砂石車行駛的安全管制等配套措施,交通部均已提出說明,因此只要交通部公路總局能詳加說明第一次初審會的意見,將有助於蘇花改計畫盡速完成審查。

fsj 提到...

蘇花改空窗期 管制重車、鼓勵火車遊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10.10.25

雖然梅姬颱風「吹快了」蘇花改的審議進度,但東部居民至少還要等上六、七年才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在改善前的空窗期,學者專家及在地居民都呼籲,「重視砂石車對蘇花公路的危害」,應適度轉移蘇花公路重車負荷;並透過政策性的扶植,鼓勵外國觀光客發展「鐵路加公路」接駁的東部旅遊模式。

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表示,蘇花公路有六成以上都是砂石車、土方車,「不必特別的天災,這條路都非常脆弱」,除適當管制外,鐵路與公路間互補關係須強化。

他認為,應讓陸客避開花蓮至羅東間危險路段,改由鐵路接駁,團費會增加,由政府給予若干期間的補助。

花蓮縣長傅崐萁呼籲,花蓮的航班要增加,台鐵太魯閣要集中火力專跑北花,羅東到花蓮的鐵路也要增班,希望每半小時一班。現在蘇花公路不通,「所有的農產運出去要走鐵路」,台鐵應積極改造貨車。



◆ 蘇花改加快環評 蘇澳→東澳穿山建隧道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10.10.25

蘇花公路成奪魂路,也加快了「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的環評審議腳步;其中針對這次受災最嚴重的蘇澳到東澳路段,由於緊鄰海岸線,在蘇花改計畫中已規畫截彎取直往山區內移,改闢兩座單孔雙車道短隧道取代現有道路,提升安全度。

交通部今年初已將蘇花改計畫送進環保署,交通部長毛治國上個月並出席環保署舉行的蘇花改環境影響說明書預審會,他強調,回應東部鄉親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訴求,已必須從社會公義的觀點,蘇花公路不是「應不應該改善」的問題,而是「如何改善」的技術問題。

根據公總規畫,蘇花改總經費為四百六十五億元,針對現有蘇花公路三處易坍方、消蝕及瀕臨海岸的路線進行改善。從蘇澳到崇德七十七公里的路段將以七座長短隧道提高安全性,其中這次坍塌最嚴重的蘇澳到東澳段改闢兩座單孔雙車道短隧道,東澳到南澳維持原線。

被列為優先改善危險路段的南澳到和平段幾乎全改成隧道路段,將建兩座長八點三及四點四公里的雙孔單車道長隧道及一座短隧道;和平至崇德靠海線路段以兩座單孔雙車道短隧道串連。蘇花改僅六十點四公里,約節省四十五分鐘車程。

「蘇花改」與「蘇花高」有何不同?由於蘇花路廊狹小,兩者路線不少重疊,集中在南澳至和平、蘇澳至東澳等兩大路段。不過,交通部政務次長葉匡時說,雖然路線「相去不遠」,但施工量體及規格上大不相同,蘇花高是國道,限速九十公里,蘇花改是省道,限速六十公里,車道數也較國道少。

公路總局主秘陳茂南說,一旦環評大會通過後,就會進入設計、發包並施工的階段;為爭取時效,目前「和平至和平工業區」優先路段的標案已在設計,土建工程預計二○一六年底完成,接下來進行機電工程,總工程時程為六年四個月,至少要到二○一七年。

不過,毛治國前天將通車目標訂在二○一六年;陳茂南說,如果提早通車,機建跟土建的配合要進行非常「精密」的規畫。

蘇花下周一環審

【記者張祐齊、湯雅雯/台北報導】

蘇花公路改善刻不容緩,環保署長沈世宏昨天表示,環保署十一月一日將開第二次環評初審會議,若做出結論,將盡快召開環評大會審查,若無法達共識,也將盡速安排下次會議,不受開會前七天發開會通知的限制。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則強調,蘇花改這個案子已和地方政府,包括花蓮縣傅縣長、議會和立法委員商量過,甚至在立委補選期間也是三個不同政黨候選人都贊同的方案。吳敦義說,前兩天傅縣長也呼籲鄉親,不要再猶豫了,希望蘇花改能夠趕緊動工。

※ 相關報導:

* 環保署長沈世宏:環評過關機會大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931886.shtml

環保團體坦承:壓力相當大,此時好像說什麼都不太對…但仍堅持環署可加速審查,但不可草率地通過…



◆ 新聞眼/急吞救命丹…不代表以後沒事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特稿】2010.10.25

為了蘇花改,昨天日周日環保署官員幾乎全員到齊,共同目標就是清除蘇花改環評審查的行政程序障礙。在民氣可用的輔助引導下,環保署展現前所未見的驚人積極態度。但外界不免聯想,一旦環評趕工,是否影響蘇花改的安全和品質?

興建蘇花改,就能讓花東地區交通吃下萬靈丹,給花蓮鄉親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許多專家學者、環保團體仍充滿疑問,但此時此刻,環保署左一句「人道關懷」、又一聲「人命關天」,在感情的訴求下,確實讓人很難無法保持理智來討論此事,頓時之間,彷彿只要一反對蘇花改,就成了花東宜蘭人的公敵。

總統馬英九視察災區時,宣示蘇花改應在今年年底動工。為此,交通部短短一兩天,就完成蘇花改的補充環評說明書,以極速件在10月22日送至環保署。環保署也動起來,收到交通部補充環評說明書後,馬上加速蘇花改環評審查程序,立即排定11月1日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甚至不排除加開環評大會,最快11月中,就讓蘇花改過關,順利年底動工。是不是為了月底的五都選情,也一樣引發外界聯想。

當 「專業環評」遇上了「民氣可用」,誰對誰錯,似乎已不重要。但不要讓20多人生死未卜的悲劇,死者家屬的淚水,沖垮了行政部門的中立、理智和該有的專業。或許蘇花改一案就在這種氛圍下,急就章通過環評,但萬一蘇花改興建後,不幸發生類似悲劇,這筆帳應該算在誰的頭上呢?



◆ 「蘇花改」 安全環保VS.政治操作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7039x132010102500826,00.html

【2010/02/09 洪祥和、朱立群/綜合報導】2010-10-25 中時電子報

行政院經建會二月八日通過「蘇花公路改善可行性報告」,花蓮各界聽聞反應不一,產業界力促儘速動工;教育界則不希望淪為選舉操作,應兼顧安全、環保。但也有人認為,砂石車造成的用路安全問題並沒有解決,經建會不應只有考量工程的部分。

「化作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發言人蔡中岳表示,要「治本」,就必須優先解決被花蓮人長年詬病的砂石車危害。他建議,交通部不妨考慮下令砂石車不得行駛蘇花高,改用舊北迴鐵道載運砂石;改善道路方案從施工到完工至少需要四、五年,但鋪設鐵軌頂多只需一年。

蔡中岳說,即便是「蘇花改」道路,只要砂石車繼續行走,車輛震動仍有可能造成邊坡落石,「一條不會斷的路,並不代表就是安全的路。」

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錦水表示,中央政策一改再改,對花蓮人非常不公平,東華大學校門口連接台十一丙線,一天才幾部車子走,都有四線道,蘇花公路是花蓮人對外的經濟命脈,卻只有兩線道,蘇花改至少要比照此標準興建,不要再漠視花蓮人的權利了。

台灣石礦製品公會理事長林慶明表示,不用等颱風天,只要下點雨,蘇花公路就會坍方中斷,貨車原本幾個鐘頭車程就能到台北,卻要從南迴繞道變環島,運輸成本太大。

他認為,行政院有此決策很好,但工程進度要加快,名稱雖是「蘇花改」,其實是依循「蘇花高」模式,只是名稱更換而已。名稱不重要,趕快動工才是重點,蘇花公路若能改善,對產業來說,是一大福音。

台灣觀光學院校長李銘輝表示,不要為了政治貿然興建,以免產生更嚴重的問題,應顧及各種面向,易坍方路段有安全隱憂,可鑿山洞改善,但不可犧牲環保。環境破壞了,什麼都沒了!

李銘輝不相信蓋蘇花改只需五年,若遇到透水層,當年開雪隧的問題又會出現,除了公路需求外,可先解決鐵路交通,補足列車數,完成鐵路雙軌電氣化,改善一票難求的問題。

fsj 提到...

看問題/誰讓台灣變成災難之島?!
http://www.nownews.com/2010/10/25/11490-2657943.htm

NOWnews/記者王宗銘/分析報導 2010/10/25

蘇花公路(台9線)在梅姬颱風豪雨中坍方,發生遊覽車墜落山谷的悲劇,看到災害防救主管機關交通部公路總局與宜蘭縣政府互相指責,雙方似乎言之有理,但最後的結果卻可能還是沒有人要負責,除了梅姬之外,找不出元兇,有趣的是,指責之後最後以蘇花改為答案,忽略了根本的預警問題,如果不改善,悲劇恐怕還是會重演。

從表面上來看,宜蘭縣長林聰賢抱怨,救災協調過程中,參與會議的中央部會相關單位,一直沒有給縣政府即時明確的資訊,副縣長吳澤成也質疑公路總局報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資料,與報給地方政府的資訊不同;但交通部次長葉匡時則說,21日下午2時,宜蘭縣政府第一次防災會議中,公路總局頭城工務段段長周道就在會議上報告台9線多處坍方、封閉蘇澳至南澳路段,並說明路基流失與人車受困情形、促請宜蘭縣消防局協助疏困;同日下午6時30分第2次會議,也再針對相關災情提出報告。

公路總局也說,蘇花公路台9線109.1公里、112.1公里是2處最早發生災害的路段;21日下午1時,即依規定辦理公路災害通報。公路總局還說,在21日下午2時於宜蘭縣防災第一次會議中即已報告台9線107.9公里、109公里及112公里等處,因坍方已封閉蘇澳至南澳路段;同時也告知台9線105公里有路基流失交通中斷,108公里至112公里及 123公里有人車受困,請消防局協助紓困。

公路總局指出,21日傍晚6時30分第2次會議中,再次報告有多處中斷,並且強調112公里至116公里路段,約30部大小車輛(含遊覽車)受困;114.5公里處有1部遊覽車遭土石淹沒,2人受傷,人車待救援。

不過,聽聽旅行業者的說法便可得知,公路總局與宜蘭縣政府的說法都只是反應出後端的防救災資訊通報溝通問題,問題是出在更早之前的預警機制,並沒有符合實際的狀況所需。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被媒體詢問為何明知宜蘭會有豪大雨,卻還讓旅遊團行程繼續進行時,表示「我們也想問政府,為什麼讓蘇花公路還可以自由通行?」

交通部觀光局業務組副組長陳瓊華坦承,根據事後了解,從花蓮新城出發到蘇澳,全程約需1.5到2小時,大部分受困陸客團都是在當天上午9時30分就出發了,但出發當下無法預知蘇澳會瞬間降下突破歷史紀錄的超大豪雨量,且宜蘭在坍方發生前已降雨多日,卻都沒有發生坍方,實在難以預判坍方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公路總局說,當天約在12時15分就開始封閉宜蘭蘇澳端道路,5分鐘後,花蓮崇德端也封閉,但遊覽車卻早在1、2小時前就進入蘇花公路了。

言下之意,大家的說法都沒錯,但如果從公路總局內部的上網報告來看,其實根本還是在於大家都迴避的預警問題。根據災害防救法規定,包括交通部在內的各部會都會有相關的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交通部訂有陸上交通事故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下屬的公路總局有災害防救標準作業手冊,有台9 線(蘇花公路)風險管理案例報告可查。

在一份96年12月10日的報告中,交通部很早就知道,台9線蘇花公路沿線每逢颱風、地震或豪雨隨時有危及用路人安全之易落石坍方危險路段,依據統計在93~94年間蘇花公路沿線落石、坍方累計達3次以上危險路段計有35處,並經風險管理評估其發生可能性為中度以上,而其中每年頻率達3次以上路段段計有23處,在風險管理評估上發生可能性列為高度,一旦發生後,對花東地區民眾生計的衝擊影響程度是非常嚴重。

在應該持續改進部分,報告說,適時發布交通管制,以減少人車損失,氣象單位發佈蘇花公路進入颱風警戒區域時,除工務段 之搶修人員、機具即進駐救 災資源配置處待命外,並立即封閉公路嚴禁人車進入。

報告還建議,「發佈東部、東北部豪雨 ( 以上 ) 特報」,工務段之搶修人員 、機具即進駐救災資源配置處待命。

現在來看,這樣的豪雨預警建議,似乎在這次梅姬颱風來襲時,可以說是沒有被落實,當大家感覺無風無雨,車子已經上路了,官員後知後覺的封路說只是「白搭」。如果只說不做,未來就算有蘇花改,悲劇還是可能發生。



◆ 新裝置技術 氣象預報可更準

中央社 2010.10.25

全球氣候日益極端,颱風豪雨經常重創台灣。中央氣象局今年耗資新台幣逾億元建置浮標站、區域站等測報裝置,並從美國引進雨量估計、衛星資料使用等技術,提升氣象預報能力。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今年針對「災害性天氣監測與預報作業建置計畫」擬定 5大執行重點,包括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全球系統組,以及美國大氣科學大學聯盟 (UCAR)合作,引進雨量估計、衛星資料使用等技術,提升氣象預報精準度。

在雨量自動測報系統方面,氣象局不但增設可接收、處理氣象資料的區域站,以及可觀測和傳送氣象資料的中部自動站,還在苗栗、台中和彰化等地設置雨量站觀測降雨量,預定民國100年完工。

氣象局也將在高雄外海約 200公里的海域建置浮標站,提升海象觀測能力,並購置系統研發和作業使用的工作站、伺服器和網路等氣象觀測硬體設備,以及委外建置擴展颱風預報輔助作業與強化數值預測作業等10項軟體系統。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去年在委員會議通過氣象局的上述計畫,在民國 99年至104年間執行,總經費約19億8546萬元。氣象局今年編列 1億7291萬元預算,執行第 1年的 5大工作重點。

經建會管制考核處指出,在這項計畫之前,行政院曾在91至98年間編列近11億元經費,推動「氣候變異與劇烈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計畫」,強化對劇烈天氣的預警能力與天氣測報技術,希望提升氣象資訊對防救災的應用價值,減少災害損失。

管考處引述氣象局的檢討評估結果指出,91至98年間的計畫確實提升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24小時路徑預報平均誤差110公里,優於90年的168公里,改善率超過30%。

在颱風預報發布頻率上,由91年的3天颱風路徑預報,提升至1天8次;數值預報解析度由民國90年的110公里,提升至55公里,預報準確率改善約10%。

氣象局架設的氣象全球資訊網站,在劇烈災害性天氣期間,每天有超過300萬人次上網(平日約30萬人次);更新的高速運算電腦系統也較舊有系統提升15倍。



◆ 廬山治水 2年徵收33飯店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仁愛報導】2010.10.25

已劃設為「莫拉克風災特定區」的南投縣廬山溫泉風景區,塔羅灣溪兩岸多達33家飯店民宿,確定劃入行水區,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將在2年內徵收廬山地區河川治理計畫河川區範圍內3.63公頃土地及建物。當地業者卻擔憂徵收期間如無配套措施,將讓飯店等業者「活不下去」。

廬山觀光協會理事長楊士德也說,廬山溫泉產業遷村計畫,無論是最早的春陽溫泉或是埔里福興台糖農場,從八八風災到現在過了1年多,還是原地踏步沒有具體進展,業者都希望在廬山溫泉飯店民宿及商家被徵收同時,也能加速推動廬山溫泉產業遷村,真正讓廬山溫泉「易地浴火重生」。

第四河川局長姚嘉耀指出,廬山溫泉塔羅灣溪河川治理基本計畫,經濟部已在10月1日核定,提高塔羅灣溪防洪保護標準到100年重現期距的洪峰流量,堤防預定線從目前的河寬廿多公尺,擴大為廬山吊橋上游60公尺、下游80公尺,因此有3.63公頃土地劃為河川區內土地,目前臨溪飯店民宿商家共33家,約占廬山溫泉總住戶的三分之一。

fsj 提到...

今晚氣溫大降 後天下探17度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0-10-25 中國時報

今年入秋最強東北季風今晚報到!中央氣象局表示,今日白天各地天氣和昨日類似,但傍晚開始,北部和東北部天氣轉涼,中南部山區、北部和東半部轉有短暫陣雨。這波東北季風至少會持續一周,北台灣都是濕涼天氣,周三和周四早晚低溫有機會下探十七度。

梅姬颱風登陸大陸,並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後,位於關島西方、距離鵝鑾鼻東南東方一四六○公里海面上的熱帶性低氣壓,已在昨晚發展成為今年第十四號颱風佳芭,緩慢向西北西移動。氣象局測,很可能在周三移動到菲律賓東北部海域時,受到北方鋒面牽引,逐漸轉向東北、朝日本接近,侵台機率不大。

不過,氣象局預報員林定宜指出,這只是可能路徑之一,暫確定台灣到周三、周四之前,不會受其影響;之後的天氣,因距離台灣還遠,氣象局密切觀察中。

林定宜表示,相對於昨日各地普遍有三十度到三十三度高溫出現,今日白天也會出現類似高溫,但今晚報到的東北季風,是今年入秋最強,北部和東北部明日白天高溫驟降六度,周三和周四早晚有機會出現十七度低溫。在此之前,今年入秋幾波天東北季風南下,氣象局對北台灣最低溫僅預報到十八度,並沒有像這波報這麼低,民眾要注意這兩天的天氣變化。

林定宜指出,這波東北季風較為潮濕,北部、東北部、東部及東南部,從今晚起都會有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至於雨勢大小待後續觀察,不排除局部地區雨勢較大。北台灣今晚起,都是濕濕涼涼的天氣,早晚甚至會涼到有點冷,其他地區早晚也會偏涼,中南部日夜溫差較大。



◆ 大雨連綿 恐礙蘇花搜救

中央社 2010.10.25

中央氣象局表示,受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宜蘭地區今晚顯著降雨,東澳雨測站在晚間7時到9時降雨量超過50毫米,且局部性大雨、豪雨將延續2、3天,蘇花公路搜救行動要注意安全。

氣象局在中午發布大雨特報,北部山區、基隆北海岸及宜蘭地區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機會,提醒注意坍方、落石及瞬間大雨。

氣象局表示,宜蘭地區下午降雨情形不顯著,隨著東北季風傍晚逐漸增強,雨勢轉強。以蘇花公路坍方段南端的東澳為例,晚間7時到8時累積降雨23毫米、8時到9時31.5毫米,已超過大雨標準。

根據氣象局雨量統計,東澳雨測站從下午到晚間10時止,累積降雨量已超過100毫米。氣象局表示,未來2、3天宜蘭地區還是有機會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目前土質鬆軟的蘇花公路坍方段,恐怕難以承受這樣的降雨量,提醒搶險、救難人員要注意安全。

※ 相關報導:

* 蘇花搜救 陸續尋獲3遺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2173.shtml

蘇花公路搜救行動已進入第4天,救難單位今天尋獲3殘肢和遺骸,皆殘缺無法辨識,並送宜蘭縣立殯葬管理所相驗。檢察官表示,需採集死者和家屬DNA檢體比對後,才能確認身分。

* 蘇澳齊救災 3人30年後相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2730.shtml

宜蘭蘇澳遭嚴重水災,這場災難動員數千名國軍與醫護人員在蘇澳忙進忙出,也因緣際會讓陽明大學附設宜蘭醫院醫師簡立建、駕駛曲克寬及軍官譚志偉在分開30年後再相聚。



◆ 蘇花公路11.15單向通車

【聯合晚報╱記者賈寶楠、王燕華/蘇花公路現場報導】2010.10.25

蘇花公路何時搶通? 花蓮人相當關切,搶通工作日夜進行,交通部長毛治國上午到現場表示,原預定11月20日可以搶通,因為這幾天進度順利,可望提早5天,即11月15日單向通車。

毛治國在上午11時30分,抵達蘇花公路112.8公里處,了解搶通進度,他表示,東澳段殘破不堪,工程人員日夜清除坍方的土石,排班工作,相當辛苦。

原本預定11月20日可以通車,但因為這幾天天候配合,進度也順利,因此可望提早5天單向通車。

※ 相關報導:

* 清理家園如剝洋蔥 屋外土石 屋內超慘 蘇澳重災區 有人硬闖看熱鬧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0,5247,50303610x112010102500143,00.html

居然還有民眾把災區當作「觀光勝地」,企圖開車闖入管制區「觀光」,嬉皮笑臉說:「我就是要進去看看有多嚴重啊!」警察當場喝止:「不要阻擾救災的進度!」



◆ 清出3座垃圾山 蘇澳最快明天恢復正常作息

【中廣新聞/黃麗鳳】2010-10-25

宜蘭縣蘇澳鎮與南方澳遭遇洪水惡劫,一度水淹2層樓高,數萬名居民的家當全部泡在水裡。水退後,災民清理家園,希望趕在明天(週二)前恢復正常作息。結果,清出了泡水傢俱、衣物等數量龐大的3座大型垃圾山。宜蘭縣焚化爐消化不及,蘇澳鎮公所暫時將這些泡水廢棄物堆置在市區運動公園和學校預定地上,數量駭人,更令人為災民感到心酸。

蘇澳鎮是這次宜蘭豪雨的重災區,全鎮各里都有淹水災情,在每天3、4千名國軍與志工的協力下,災區清理與災後復原跟時間賽跑。

宜蘭縣長林聰賢表示,不管是垃圾、水溝清運、道路清理,都按預定進度執行。

災區清理也清出了大量垃圾,上百輛聯結車穿梭載運。

蘇澳鎮長林騰煌指出,焚化爐消化不及,目前只能暫時堆置在位於市區的蘇澳運動公園、移山路與學校預定地空地上,形成3座大垃圾山。

fsj 提到...

【中橫危機】順向坡走山 大禹嶺最受威脅

記者游太郎/專題報導

福爾福沙高速公路八堵段走山的殷鑑不遠,蘇花公路最近又因豪雨坍崩,造成重大傷亡,遊客眾多的中橫公路沿線,是否存在順向坡滑動的潛在危險?再度引發關注。監測顯示,大禹嶺地區較有可能。

兩個岩層夾「沉泥」 易滑動

中橫公路以人定勝天的精神艱辛地完成,與天爭地的結果,不但遇雨即坍。而順向坡可能滑動的岩層,中橫開通至今一直存在,但要形成災害有許多條件,如順向坡混合了二個以上的岩層,最要命的是,兩個岩層間夾雜「沉泥」現象,就可能含有大量水分,形成明顯的隔離層,就比較可能滑動,形成大規模走山。

午後雷陣雨、地震多 易落石

雖然中橫公路管轄權屬於公路總局洛韶工務段,但遊客進入聞名國內外的太魯閣峽谷或到合歡山區,都要穿越中橫,遭落石擊中的意外頻傳。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擔心遊客安全,多次委託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專案研究中橫公路沿線的地質狀況,特別是峽谷地形、地質及易落石區域,結論是,中橫沿線地質不穩定,加上太魯閣峽谷午後常有雷陣雨、溫差大致土石易熱脹冷縮和鬆動,再加上地震等因素,常導致無預警的落石、坍方,成為遊客意外傷害的最大肇因。

太管處研究發現,光是太魯閣口至天祥,易坍方、落石就達三十七處,崩坍距離連綿數十公尺至數百公尺不等。而且危石居高臨下處理不易,以肉眼不易發覺,僅能消極地樹立警告標示,提醒遊客儘快通過、不要逗留,才能降低遭落石擊中的風險。

洛韶工務段的長年監測也顯示,中橫沿線落石、坍方較常見,颱風、豪雨、地震後是高峰期,崩坍規模大小不一。目前在地質較脆弱或岩盤已有風化現象的路段,已樹立警告標示,提醒用路人注意。

路面常見裂痕 豪雨後易崩坍

至於中橫沿線是否會出現類似福高八堵段的走山意外?監測顯示,受到走山潛在威脅的,以大禹嶺地區較有可能。中橫洛韶到大禹嶺路段,路面經常可見裂痕及高達二十幾公分的落差,令人怵目驚心,部份路段在颱風豪雨過後,隨時有崩坍的可能。

洛韶工務段觀察指出,路面大裂痕及高低落差,主要是走山造成,在九二一地震後,地質呈現鬆軟現象,哪個路段或山坡會走山,很難預防,只要不危及公路,只能定期監測,一發現有走山或岩盤崩坍的徵兆,封路管制是唯一的應變方式,等到崩塌狀況穩定,再行搶修。



◆ 張花冠:阿里山建森纜 中央別再閃躲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太保報導】2010.10.26

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造成花蓮縣重大災害,嘉義縣長張花冠昨天召開記者會對此深感遺憾,並向中央喊話說,阿里山公路與蘇花公路同性質高,去年莫拉克颱風至今已造成阿里山公路陷入「重病」,很難再修路,目前最可行、最急迫的是興建阿里山公路高山森林纜車,呼籲中央不要再閃躲纜車議題。

張花冠今天將啟程前往日本瀨戶內參加國際藝術季。臨行前,張花冠昨天特地在縣府召開記者會,要求中央正視阿里山公路及纜車問題,確保遊客、山區居民的安全。

張花冠首先對蘇花公路所發生的落石意外表示遺憾,接著說,阿里山公路與蘇花公路的同質性非常高,尤其,阿里山公路只要遇到豪大雨,位於37K、59K、 71K就會發生坍方、落石,公路單位每年幾乎都在修路;也因過度修路,目前修路的位置已到岩盤,可說「有路修到沒路」。如果要採消極的做法,就是尋找阿里山公路替代道路,但積極、永續的辦法還是要興建高山纜車。

張花冠表示,高山纜車除具備觀光、運輸功能,一旦發生災害時,還可以協助救災,最符合縣府及山區居民需要。

張花冠向中央喊話說,政府的態度最重要,政府如果想做,效率就很快;像花蓮縣長傅崐萁向中央一反映,「蘇花改」的時程就調整很短。她強烈要求中央對於阿里山高山纜車議題盡速回覆,就像「蘇花改」一樣,以免日後阿里山公路果真發生憾事。



◆ 大肚溪遭濫墾 河川局追查中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和美報導】2010.10.26

彰化縣和美鎮大肚溪河川地疑遭濫墾,最近東北季風颳起陣陣沙塵,經濟部第三河川局接獲檢舉,昨天派員查看後確認是違墾,河川駐警已插牌警告並追查濫墾者。

和美鎮中寮里民林榮鈿等人,發現多處河川地被翻土,最離譜的是溪邊河川地也遭開墾,沒有雜草的土地露出乾燥河沙,最近幾天風較大,颳起的河沙飛到鄰近農田。由於中寮里盛傳違法濫墾者是台中縣人,林榮鈿等人向縣議員尤瑞春、鎮民代表林明生陳情,轉向第三河川局檢舉。

第三河川局人員到達大肚溪河川地,副工程師尤國任表示,河寬300公尺以上的河川地即可出租耕種一定高度的作物。鎮民代表林明生質疑台中縣人可否跨縣租地耕種;尤國任說,只要依規定遷戶籍到承租地附近就行了,河川局只問有依法承租,不問是否跨縣租地。

林明生認為不管有無合法承租,農民開墾時應做好防止揚塵措施,不應該開墾後任由風砂四處飛。尤國任表示,開墾後應覆蓋膠布防止揚塵,否則可依規定開罰。

林榮鈿帶第三河川局人員深入河川地,在河岸邊看到新翻土地,尤國任使用衛星定位確認地點,帶回河川局清查資料,如果是違墾,將追查身份,除要求恢復河川地原貌並依規定裁罰。

fsj 提到...

未及時封路有無疏失?吳揆:徹底查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0.10.26

蘇花公路在颱風時期未能提升管制措施釀災,立委上午批評官僚無能,行政院長吳敦義解釋,蘇花公路是當地唯一對外道路,歷年來都不輕易封路。事發當日上午氣象局自新城測得每小時降雨量僅5毫米,沒有管制必要,但全案仍將徹查到底,不會只有拿公務員的報告來理解。蘇花公路改善方案未完成前,現有的蘇花公路仍須妥善維護,將加裝坡面監視系統,適度增加明隧道的數量。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李俊毅在立法院會質疑,蘇花公路面臨強颱來襲,未事先防範,提升管制,造成民眾傷亡,事後救災速度延遲,到底是老天無情,還是官僚無能?

吳敦義說,蘇花公路是當地唯一聯外道路,並非一般水保局管制的土石流警戒區,無法輕易採行管制,歷年來都未輕易封閉。過去蘇花公路經常因暴雨而發生崩塌,此次仍發生傷亡,他內心非常不安。

吳敦義說,他對整個事發經過,很深入地查,因為這點正是心中必須有理解的謎團,要打開才能了解真實狀況。事發當日受困車輛從花蓮新城出發,時間是上午9時 30分到10時30分,氣象局資料顯示,新城氣象站8時到10時測得每小時降雨量,僅5毫米以下,當地並無明顯降雨,自無管制人車通行必要。

吳敦義表示,當日11時降雨量增加到51毫米,12時後持續增加,出現瞬間降雨量達94毫米,交通部公路總局在12時20分進行封路作業。交通部同仁封路的時間很清楚,但他仍要徹查到底,不是只有拿他們的報告。原有蘇花公路在蘇花改完成前,仍須善加維護,除在坡面加裝監視系統,也要研議是否增加明隧道的數量。



◆ 公路局:未來封路 依不同路況訂出機制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0.26

豪雨重創蘇花公路,公路總局下午召集各區工程處,討論蘇花公路、北橫、南迴、南橫等重要山區道路封路標準。公路總局局長吳盟分表示,會針對不同道路情況,訂出封路機制,提高用路人的防護。

但他也強調,封路比封橋困難度大很多,因為橋只是一個單點,還有上游流域的降雨量可以作為封橋標準。但路是一條線,大雨會下在公路上的哪個點,目前的氣象科技還沒有辦法精準預測,未來山區道路在大雨期間何時該封路,會找各區工程處討論,大家集思廣義。

去年在莫拉克風災中嚴重坍方中斷的阿里山公路,風災過後也訂定封路標準。目前阿里山公路在37k、59k、71K等三處嚴重坍方路段便道,就訂有豪大雨的封路標準;只要發布颱風警報,合約廠商也會派員24小時看守。

阿里山工務段段長郭清水表示,,阿里山公路三處坍方最嚴重的路段,目前先以便道搶通。在開放大巴通行時,工務段也和專家討論訂出大雨封路標準,當時雨量達到30毫米、日雨量達到200毫米就開始警戒;時雨量達到60毫米、日雨量達到300毫米,就啟動封路,今年凡那比颱風來襲時,阿里山公路就是使用這套封路標準。

負責蘇花公路養護的四區工程處,目前的封路參考值是時雨量50毫米、日雨量350毫米。四區工程處副處長廖吳章表示,山區和平地的道路特性不一樣,危險性也不同,不可能用同一套,適用全國各地道路,大雨期間的封路標準,應該要充分授權第一線工程人員決定。

他舉蘇花公路為例,花蓮、宜蘭地震非常多,即使無風無雨,蘇花公路也常有落石坍方,大雨不是封路唯一標準,只要有行車安全,就該授權第一線工程人員可封路。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封路難題 考驗政府也牽動社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934277.shtml

蘇花公路因為一場破紀錄豪雨釀成重災,是否即時管制封路,成為災後檢討重點之一。如何兼顧人命安全和交通便利性,將是封路與否的兩難。



◆ 回家與慢遊 花蓮需要兩條路

【聯合報╱卓躬/自由業(台北市)】2010.10.26

昨天是蘇花公路解除行車管制二十周年,當年公路局完成南澳—和平段最後的雙線拓寬工程後解除數十年的行車管制,是那年慶祝光復節最大的獻禮,崇德管制站前廣場以熱烈的山地歌舞慶祝。

時隔廿年,因為梅姬颱風摧殘,蘇花公路七處大坍方,數百公尺路基沖失,人車墜落懸崖,至今還有二十多人下落不明,全線中斷,前後對照,讓人不勝唏噓。

花蓮聯外道路中斷,激起花蓮人的怒吼,要求蘇花改迅速動工,議會甚至嗆聲「不動工就不開會」。正在環評程序的蘇花改,看樣子會在路廊內移以及花蓮人基本行的人權考慮下順利過關,但幾個前提應特別注意。

一、花蓮人回家的路要求的是安全及迅捷,與觀光客欣賞斷崖海景的慢遊完全不同;回家的路應全天候暢通,慢遊的路天候不許可當然就該暫時封閉。因此,不必硬要把兩個性質迴異的道路合而為一,或遷就經費許多路段重疊,「多功能」反造成「都不能」。

二、山區修路不可再延續過去挖填方的施工法,當年財政困窘,對工程造成山坡地危害的知識也不足,才以挖山填海的工法省錢省時,卻因而埋下災難潛因。蘇花交通的改善應改以橋樑及隧道取代挖填方。

三、蘇澳到和平段地質主要是片岩、片麻岩,破碎帶及順向坡相當多,加以孔隙大,非常脆弱,一遇強降雨很容易坍滑,且每一次坍方後,地質結構就更脆弱,更增加下一次崩坍的風險,蘇花交通改善應避開這段破碎帶。

四、太魯閣峽谷地殼近幾年每年以約一點五公分抬升,且落石增加,蘇花公路與太魯閣地區為同一山體,山體碎化、自然崩坍增加狀況相同,在蘇花改施工上應有預防措施。



◆ 蘇花公路中斷 台鐵增班次疏運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10.10.26

蘇花公路中斷,衝擊花東經濟活動,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交部已請花縣觀光協會彙整住宿旅客乘車需求,兩天前提出申請,台鐵會盡量滿足需求;只要運量夠,蘇澳到新城間可考慮開行火車專列,甚至可變成常態性的接駁旅遊型態。

台鐵從上周六起台北花蓮及宜蘭花蓮間每天增開十六列次,其中兩班阿福號推出北花兩百元、宜花一百元優惠票價。

交通部次長陳威仁估算,北花列車班距縮短為約半小時,平均十五分鐘內「就有車坐」;南迴線、花東線也加掛車廂,可增加三百個座位。毛治國說,由於台鐵無法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臨時加班或加掛車廂,在蘇花公路未搶通前,交通部已協調觀光局、台鐵,請花蓮縣觀光協會彙整飯店、旅館及民宿旅客的乘車需求,並在乘車前兩日(下午三時前)送台北及花蓮站,方便台鐵調整因應加開或加掛車廂;台鐵也將透過旅行社推出花蓮旅遊套票行程。



◆ 農委會:繞路運費 政府補助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蔡惠萍/台北報導】2010.10.26

蘇花公路因颱風豪雨柔腸寸斷,也影響花東農民生計,農民說,若要把花東生產的農漁畜產品供應到北部去,必須繞道改走南迴公路才能送達,運費大幅增加。農委會表示,在蘇花公路搶修期間,因繞道所增加的費用,將擬由政府補助。

交通部也啟動鐵路運費補貼機制,交通部長毛治國說,台鐵備有平車供農會使用,針對農產品蔬果部分,在蘇花公路中斷期間,花蓮至蘇澳新站部分五折優惠,但他也說,由於台鐵貨車沒有冷藏機制,再加上貨物需兩次裝卸,業者評估時間加運費成本,「還不如走南迴」,因此這部分恐怕派不上用場。

農委會說,相關補助細節及載運調度,今天將與地方政府、產業代表及農民團體開會研議。農委會也協調交通部,若農民需要台鐵幫忙運輸,可於每日上午九時前向花蓮運務段連絡,零星蔬果運送可於發車前一小時辦理託運,有需要者請洽花蓮站貨物房。電話:(○三)八三三七三○一。

梅姬颱風造成損失慘重的宜蘭農民,也可申請災害貸款,年息只要一點廿五,若是之前因芭瑪颱風申貸的受災農民,年息更降為百分之一且第一年利息由政府補貼,申貸戶免付利息,農民可洽當地農漁會信用部或農業金融局。

※ 相關報導:

* 「非常機車」助災 免費維修一周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933614.shtml

知名的「非常機車」公司總經理林國安出身於宜蘭縣蘇澳鎮,得知故鄉發生水災,由蘇澳鎮民前代表邱嘉進協調,昨天起借用蘇澳鎮中山路一段的騎樓,免費幫鄉親修理泡水機車,獲知消息的鄉親不斷表達感謝。

fsj 提到...

記住災難中的璀璨人性

【聯合晚報╱社論】2010.10.26

為了蘇花公路失蹤旅客,救難人員連日在落石崩裂的斷崖及波濤洶湧的海上垂降搜索,留下沈默的英勇身影。至今,雖只尋獲殘破的肢體和遺物,但這麼艱難的過程,卻更能喚起人們對受困者當夜所面臨的恐怖危難的真切想像,彷彿能感受到山崩石裂的巨大撞擊。回到那一刻,思索遇難者如何在危殆中互相扶持,更能體會淬鍊人性的電光石火。

昨日尋獲的遺體,可能是台籍司機蔡智明及大陸領隊田園。兩人葬身斷崖,兩雙手卻合作營救了全車旅客,讓十九人從傾圮的遊覽車中順利逃生。在生死交關的時刻,一中一台兩位勇士選擇了承擔責任,冷靜引導旅客擊破車窗疏散,最後自己卻隨車墜崖身殉。這些場景已無法倒帶,但看到被整個掀去鐵皮的車子倒懸在亂石泥流間的慘狀,再回想當時兩人不暇思索的大義,是多麼高貴的人性。殘破的遺體,愈發映襯他們身影的絢爛。

在災難中,喧嘩和衝突雖更能引起媒體注目,但有助社會人心沈澱和提升的,卻往往是穩健、沈斂的舉措。恐怖之夜,司機王緯祺在暴雨夾雜落石的路上往返奔跑,一次次招呼落難旅客到自己的車上避難。這個寡言的英雄,只是默默遵從本能的呼喚行義,卻讓五十多人永生難忘其恩情。

特教老師劉芸均遇難後,我們才聽到她一生對身心障礙兒童的無私奉獻,更聽到其家人對國賠之爭的不俗答覆:「這是天災,不能怪政府。」一家人在生死間表現的從容大度,霎時間,也讓旁觀者感到豁然開朗。相形之下,若干本土旅客在安置中心責怪救難人員先救外人的暴衝言論,亦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鏡,足供人們警惕良久。

每個災難,都是一次人性的試煉。在公的領域,政治人物為了切割責任,或者謾罵或者推諉,總是噪音、爭執居多,增添社會的戾氣和煩躁。在私的領域,從災難現場傳出的生死掙扎、患難與共的故事,反更能讓人得到珍貴的啟發。更多動人的故事也許已隨土石埋在山巔水涯,但看到間不容髮之際所迸發的燦爛人性,讓我們一起記住吧!



◆ 吊怪手進蘇花 飛官:最難1次

中央社 2010.10.26

為搶救蘇花災變,國軍今天早上派遣CH-47SD直升機吊掛小型怪手至蘇花公路112.8公里處救災,正駕駛林彥宏表示,這是他參與救災最困難的1次經驗。

陸軍飛行訓練指揮部少校教官林彥宏表示,早上8時30分進行聯繫時,得知蘇花公路一帶的天候非常差,側風和海象都不好,小型怪手著陸地點甚至因漲潮淹掉1/3。

林彥宏表示,後來天候有好轉跡象,認為機不可失,決定於10時多起飛,他說,他參與過七二風災、八八水災的救援,這是最艱困的一次,因為天候不佳,加上海上亂流,要垂降小型怪手算是相當勉強。

林彥宏表示,目前尚無吊掛其他機具的計畫。



◆ 海底探測 也有大土石堆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王燕華/宜蘭縣報導】2010.10.26

失聯創意團人車究竟在何處?搜救人員除鎖定蘇花一一四點五公里坍方處谷底的大土堆外,也不排除落海可能,僅管海象不好,搜救人員初步探測到海底有長三百、高廿八公尺的土石。

為搶救蘇花公路災變的失聯者,搜救人員持續海陸空搜尋,昨天再度從海路出擊,出動水下作業人員、海巡艦艇,到一一四點五公里處的近海搜救。

由水下作業大隊人員,一早背著水肺下海,找到一個疑似大客車輪胎,但還是沒有創意團員蹤影。近中午海象愈來愈差,風浪轉強,海底能見度不到一公尺,上岸改用圓鍬挖,聞到怪味就趴下嗅聞。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上士詹景為連續好幾天帶著弟兄,背著水肺、手拿圓鍬,從大艇換小艇,小艇再換方便搶灘的橡皮艇,在一一四點五公里處海岸一吋吋找人,「岸際比我家客廳還要熟」,只是人車都沒下落,讓他心情很沉重。

【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國軍協助蘇花公路的救援人力,不僅兩棲偵搜大隊和水下作業大隊這幾天全力投入,國防部甚至增派金門排雷大隊,從海面以深層探測器密集搜尋。

※ 相關報導:

* 創意旅行團 疑埋蘇花海邊巨石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3635.shtml

* 人若落海 可能往北漂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3637.shtml



◆ 搜救失聯人員 獵雷艦待命 視天候出動

中央社 2010.10.26

蘇花公路坍方,創意旅行社遊覽車至今下落不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請海軍評估出動曾多次執行偵搜任務的獵雷艦。海軍司令部今天表示,已備有2艘獵雷艦,將視天候狀況出動。

蘇花公路多處土石坍方,搭載中國大陸旅行團的創意旅行社遊覽車主體結構至今下落不明,搜救隊僅找到部分人車殘骸。

海軍司令部晚間表示,已備有2艘獵雷艦,經評估可配合出動,但考量作業安全及海象不佳,將視天候狀況出動執行探掃搜救任務。

國內擁有的永豐級獵雷艦為德製,長約50公尺,並不算大,可以聲納探測水下金屬反應。

獵雷艦執行搜救任務經驗豐富。去年莫拉克風災,獵雷艦就在高屏溪出海口執行探掃任務,搜尋從雙園大橋掉落的自小客車;也曾於2008年出動偵搜失事的F-16戰機。

此外,2005年,韓籍化學輪在新竹外海沉沒,獵雷艦出動探測;2002年華航澎湖空難時,也出動偵測黑盒子及飛機殘骸。



◆ 不滿搜救力度 陸客家屬悲怒

中央社 2010.10.26

蘇花公路失蹤廣東團成員的家屬今天到宜蘭了解搜救進度後,不滿情緒爆發出來,家屬們表示,救災力度不足,期盼加大搜救力度,不找到親人不回家。

蘇花公路失聯創意旅行社廣東團家屬代表今天前往宜蘭蘇澳搜救現場,了解搜救最新進度,下午回到北縣深坑福容大飯店,隨即召開會議,之後主動向媒體表達不滿。

陸客盧日卡的嫂嫂趙紅兵,龔艷的丈夫朱小清,都殷切期盼加大搜救力度。朱小清說,天天都在思念親人,期盼能找到親人。趙紅兵和朱小清都強調,沒有找到親人,就不回大陸。

另一位今天抵台陸客家屬、袁敏的哥哥袁雄不滿地說,目前救災力度不足,在電視上看到的搜救現場並沒有軍隊進駐,光是幾個消防隊員有什麼用?

他說,軍隊應該大規模進入搶救,還要有更多大型機具,提高救災力度。

袁雄說,黃金72小時的救援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對於袁敏的生存不抱任何希望,但不希望妹妹做孤魂野鬼,只希望帶著妹妹有尊嚴的回家。

他說,袁敏個性很活潑,喜歡到處旅遊,這次原本是要去歐洲的,不知道為何到台灣了,這是袁敏第一次來台。

袁雄表示,自己和台灣的朋友做生意20多年了,他對台灣很失望,他原本認為台灣是很先進、很文明的地方,現在弄成這個樣子,不曉得台灣人是怎麼做事情的?



◆ 海陸救災 千人伙食7人搞定

中央社 2010.10.26

海軍陸戰隊動員逾1700名士官兵協助宜蘭救災,但是你知道近千份的「先鋒便當」,需要多少人準備?答案是僅需要7人。

宜蘭蘇澳豪雨成災,海軍陸戰隊出動超過1700名士官兵到蘇澳救災,除了上山搶通蘇花公路,也下海參與搜救行動,還有不少國軍投入水災後協助居民重建家園。

這些官兵肚子餓怎麼辦?1700多名海陸士官兵的伙食,其中近千人就靠海軍陸戰隊66旅上士李炎燦等7人一手搞定。軍中同袍也封給李炎燦「梅姬風災阿基師」的封號。

蘇澳淹大水後,陸戰66旅接獲指示到蘇澳支援,李炎燦雖然沒有參與救災,但是卻扮演更重要的「總舖師」角色,自22日起就率領其他 6名弟兄,在蘇澳國中後方的活動中心走廊,搭起簡單的帳篷為官兵準備伙食。

李炎燦說,在外野炊與在部隊中辦伙食差很多,野炊因為使用煤油,除了空氣中有濃濃的油味以外,火候也相當難以掌控;但因平常部隊中對野炊就有測考,所以還應付的過來,畢竟救災視同作戰,他們也都全力以赴。

由於蘇澳剛淹過大水,衛生環境不是太好,李炎燦說,野外進行伙房作業,環境的確沒有辦法和部隊內相比,因此他身為伙房班長,更重視伙房兵個人、食材與環境的衛生。

李炎燦說,身為伙房班長烹調美味、安全的食物,滿足弟兄的期待是他的責任,看到大家開心的用餐,一切的辛苦也都值得了。他還說,以少數兵力提供千人的伙食,完成這麼艱難的任務,就是海軍陸戰隊的精神。

陸戰66旅政戰主任譚志偉說,陸戰隊的「先鋒便當」除了美味、安全以外,還會特別以塑膠袋包裹紙製便當盒,以方便回收乾淨的便當盒重複使用。在救災享受美食之餘,不忘兼顧環保,也才不致於太過浪費。

fsj 提到...

痛!頭七 鮮花‧招魂‧殘山淚

【聯合晚報╱宜蘭記者/連線報導】2010.10.27

今天正是蘇花公路發生坍方事故的第七天,對罹難者而言,也是俗稱的「頭七」,除了畢士大教養院老師劉芸均的大體已運回花蓮,失蹤的許枝榮、林金珠夫婦家屬,也做最壞的打算,已在事故現場招魂,並舉辦頭七法會。創意旅行團的家屬,也到現場祈福。

創意旅行團員的家屬,昨天已經來到蘇花公路現場,了解事故發生狀況,但關切搶救進展的他們,近午時分到蘇花公路,聽取搶救單位的簡報。家屬個個臉色沈重,不發一語。

台北市旅行公會副理事長丁萊說,今天準備了鮮花等物,要上山到事故現場祈福,但大陸團員家屬,昨天有部分上山後,體力不佳,今天是否再安排上山,還得看家屬的狀況。

至於祈福等方式,丁萊說,每個家屬的信仰不同,有的要採天主教方式,有的是佛教,還有的要招魂,他們都有做準備。

今天是21日蘇澳豪雨後的第7天,對台灣人的習俗來說,正是「頭七」,失蹤的蘇澳鎮民許枝榮、林金枝夫婦的家屬,表示已有最壞打算,昨天除了到許枝榮車輛現場招魂外,昨晚11點開始,也舉辦頭七法會。

※ 相關報導:

* 蘇花坍方 海面搜尋擴至澳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6776.shtml

豪雨重創蘇花公路,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持續陸海空聯合搜救,其中海面搜救部分,海巡署艦艇除了在110至116公里處實施海面、岸際海域搜尋外,並擴大範圍到東北角澳底海域。

* 蘇花公路114.5公里 下方海岸疑埋人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27/today-life1.htm

蘇花公路搶救工作可能有重大突破,排雷人員昨天利用金屬探測器在一一四.五公里下方海岸邊的扇形大土堆,測得多點金屬反應,極可能埋有遊覽車甚至失蹤者,今天將派員開挖,並進行整地,以利直升機吊掛小怪手到當地,加速搜尋人車。



◆ 蘇花景點「停格」 半天沒一個遊客

【聯合報╱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2010.10.27

「來點人氣吧!冷清清跟死城一樣!」昨晚六點用餐時間,平常人聲鼎沸的宜蘭縣羅東夜市,卻是一片靜寂,攤販百般無聊地拿抹布擦被雨淋濕的桌椅,搖頭歎說:「真是被這場大雨害慘了」。

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七星潭也是如此,平時兩地都是陸客和國人指定必遊景點,人潮不斷,但連日來,這些景點了無生氣,一名工作人員說:「好像畫面停格似的,大半天也看不到一個遊客」。

「躺在溫泉路上都不用擔心被撞,因為根本不會有車。」花蓮縣瑞穗鄉溫泉協會總幹事江國華表示,蘇花公路坍方,十三家溫泉業者的業績也跟著掉,「溫泉池內只有水蒸氣,沒有人氣」。

日前才獲交通部觀光局評選為最友善的羅東夜市,平日大排長龍的知名羊肉湯,昨只排了兩、三張桌子;客人說,以前買羊肉湯至少要排上半小時,現在都不用等了。

知名的慕谷慕魚昨天重新開放,但遊客從原來四、五百人驟減到五十六人。咖啡店李姓老闆娘說:「生意冷清清,只剩老朋友來捧場」;原住民風味餐的林老闆說,再這樣下去,準備要收攤了。

花蓮縣觀光飯店、民宿等業者最怕遇到颱風豪雨,只要一通電話,遊客團就退房,業績一落千丈,飯店可以「關門打蚊子」,這兩天業績剩三成。

宜蘭這場大雨,也澆熄台東旅遊業者的商機,往常知本溫泉區飯店到了晚間都是鬧哄哄的,業者既要迎賓,廚房也忙著備餐,餐廳裡到處都是人,但在蘇花公路中斷之後,卻變得不一樣。

「平常忙得要死,現在卻閒得發慌」,一家溫泉飯店的女櫃檯員說,遊覽車稀稀落落,一下子就辦好手續,多數時間都在發呆,業績至少掉四成。

台東市美樂地民宿負責人張秋雄說,這幾天電視都在報災情新聞,到晚上他幾乎都會背了,報紙更看了好幾遍。



◆ 安全路?炒短線?網友蘇花口水戰

【聯合報╱記者田俊雄/花蓮報導】2010.10.27

蘇花安全道路建與不建爭議,網路也掀起口水戰,至昨天為止,有破萬名網友在臉書串連,表達爭取蘇花高的強烈意願,並說:「當然要蘇花高,誰要『改』?」

署名黃小柔、陳火箭Nico Chen、黃婷婷等網友,上周五災後第二天開始串連,在臉書發起「尊重生命,給花蓮人一條平安回家的路,給台灣人一條安全的道路,興建蘇花高」的連署行動。

連署主旨指出,蘇花公路開通78年來死亡人數數千人,受傷人數不可數,生命可貴,難道還要選擇殘破不堪的蘇花公路,繼續造成無數的傷亡,犧牲可貴生命換取環保意識嗎?至昨天為止,已破萬名網友響應。

一名網友留言說:環保殺人,蘇花公路的冤魂知道要找誰索命;也有網友說,環保人士請不要再開口,只會讓花蓮人更討厭,有種下大雨就開車來花蓮,不然就請閉嘴,我們願意支持傅縣長,不歡迎打嘴砲的環團。

不過,網友凱爾卻不同意興建,「開路是在炒短線」,一旦路開通山,一批批觀光客來來去去,到時山泉水超抽、垃圾、汙水問題都會破壞花蓮。

※ 相關報導:

* 藍色公路也行 環團:安全的路不只一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6001.shtml

環保團體疾呼「安全回家的路不只一條」,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強調,蘇花公路全線位於地質破碎帶,但蘇花改計畫竟沿用卅年前的鑽探資料,工程充滿變數,應從地質、安全及生態等多面向評估,否則完工後仍會坍方。



◆ 毛治國:蘇花改環評已溝通1年

中央社 2010.10.27

蘇花公路發生嚴重坍方,有人擔心正在環評審查階段的「蘇花公路改善計畫」會草率過關。交通部長毛治國今天表示,為蘇花改的環評審查,與各界已溝通1年,創台灣環評先例。

毛治國表示,蘇花改從民國98年11月推動至今,已辦理過2次專家學者深度座談、2次諮詢會議及預審會議、3次民間團體溝通會議,公路總局9月28日也將納入各方意見的蘇花改環境影響說明書送到環保署。

毛治國說明,環保署在10月18日召開專家初審小組審查會後,公路總局也根據會議紀錄做修正,並將補充環評說明書再送環保署。環保署也早在蘇花公路坍方前,就已決定在11月1日召開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

毛治國強調,蘇花改環評審查過程非但不草率,還非常慎重,且在未開始審查前就先和各界溝通的作法,在國內是先例。

根據公路總局的會議紀錄,2次專家學者座談分別在台北及花蓮舉行,除學者專家外,還有產業及文史團體代表共38人。民眾說明會今年1月分別在宜蘭南澳、花蓮縣府及花蓮秀林鄉和平村舉辦過,今年6月及8月分別召開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會。

另交通部在9月及10月初,與環保團體召開過溝通會議,包括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幸福花東促進會、地球公民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台灣野蠻心足生態協會。

fsj 提到...

鐵路為主?火車 載不動許多成本…

【聯合報╱吳易翰/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秘書長(高雄市)】2010.10.27

交通部毛部長針對風災與蘇花改的政策爭議宣示,東部的交通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但是如何提出一套發展與經營架構,讓大家相信明天會更好?部長的說法還是充滿了創造性的模糊,令人感慨。

今年農曆年,輿論才呼籲過東部鐵路一票難求問題,交通部與經建會修正了新一批太魯閣號、以及新型區間電車的採購案。不過,這些案子已流標兩次,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順利標出買到新車?

除鐵路車輛缺乏外,這次蘇花公路災變,旅遊業者亦道出旅遊費用的結構問題,使得許多國內外旅遊業者因台鐵票價昂貴,考慮租遊覽車一車到底,以免成本轉嫁客人身上。

比較鐵路營運成本和公路養護費用,台鐵除路線興建或重大災害修復的成本可由政府支援外,台鐵常態養護的成本無法像公路運輸由政府全數支應,民眾只需要自備合格車輛上路,除高速公路外,幾乎無需支付過路等使用費。

公路養護成本概由各級路政單位支應,鐵路則尚需興建車站、派任人員、月台車站等各項支出,隨便一算也是沉重的負擔,更遑論被中央視為燙手山芋的台鐵終身勞退問題。

政府在交通經費運用上根本就是鼓勵大家走公路,鐵路則任由經營單位生死自理。類似問題也出在一樣風雨受災的阿里山鐵路與公路修復比較上。

推究原因,乃在於公路政策較容易發動民粹議論,鐵路雖較具有公共、公平服務精神,但是政府有關單位如果缺乏鐵道專業的宣導與堅持,當然容易被事件與選票壓力綁架,使得公路的興建與養護開銷動支容易,鐵路則是有非常嚴重問題的時候才能獲得關愛。

筆者對此一災變後續悲觀的認為,鐵路車輛照樣買不進來,鐵路經營的劣勢與不平等仍難改善,「鐵路為主」成了遙不可及的口號,民眾轉要求公路提升當然成為必然選項。

鐵路需要的是與公路發展平權的經營環境,公路局以往也擔任客運服務,隨著時代更迭,客運逐步切割為公司化、民營化。轉型後的公路總局仍擔負省縣道養護與維持,道路使用者沒有任何直接費用負擔。

如何透過「路部門」形式將鐵路路盤養護成本與責任交給政府,亦可透過落日條款,逐年解決勞退與化解反對台鐵民營化的壓力;未來則可成立「車與車務公司」,活化經營條件,正面行銷鼓勵民眾主動利用此運具,方能克盡全功。



◆ 鐵公路私房線:台北—蘇澳新站—花東

【聯合報╱鄭聰彬/金融業(台北市)】2010.10.27

我與家人都很喜歡到花東旅遊,但火車票訂票不易。偶然發現一條私房路線:先開車至蘇澳新站,再轉搭火車到花蓮,通常有旅館接駁車,或在火車站附近租車,非常方便。

此次蘇花公路事故,交通部長說花東交通將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面對蘇花改完工可能在2015年以後,建議西部、大台北地區的旅客,不妨自行開車經國道五號到蘇澳新站,再搭火車到花東各站。

扣除雪隧塞車情況,這條路線不需進入市區,時間較易掌控。蘇澳新站位處蘇澳郊區,腹地廣大,相關單位應可多安排蘇澳新站到花蓮站的鐵路短程班次。宜蘭到台北間的客運,也可以多安排從蘇澳新站直達台北的班次。中央也可協調宜蘭縣政府於火車站附近廣設汽車停車位,妥善作好保全措施,歡迎開車的旅客使用。

此次蘇花公路重創,即便能在短期內趕通,但必定會被旅客視為畏途,如果相關單位與鐵公路業者能夠開發、串聯「台北—蘇澳新站—花東」連結鐵公路這條快速、安全的旅遊路線,應能降低負面效果。



◆ 萬里溪上游坍方 蓋電廠堪虞

【聯合報╱記者劉時均/萬榮報導】2010.10.27

立委高金素梅昨天上午在花蓮縣萬榮鄉舉辦萬里水力計畫公聽會,萬榮村長伍曉凌表示,梅姬豪雨過後,萬里溪上游多處坍方,台電如果執意興建水力電廠,會為下游居民帶來危險,高金素梅允諾,審議時會嚴加把關。

伍曉凌表示,台電的萬里水利計畫,要在萬里溪上游築水壩,民眾擔心攔水壩會影響下游農田的灌溉,一直反對;颱風離開後,曾和村民到萬里溪上游勘查,發現連日豪大雨,導致萬榮林道已多處坍塌,其中18K處坍方嚴重,已看不出原來的道路,在這樣地質不穩的基礎上興建攔水壩,民眾的安危可想而知。

民國90年,台電計畫在馬太鞍溪上游和萬里溪上游建攔水壩,並將馬太鞍溪越域引水至萬里溪匯流後共同發電,名為西寶水力發電計畫,總工程費100億,預計 44年後可全部回收,民眾擔心水壩興建後,會影響下游農田灌溉,經過不斷抗爭,民國94年立法院終結西寶水力發電預算,計畫終結。

去年台電提出修正計畫,將馬太鞍溪攔水壩排除,保留萬里溪攔水壩的萬里水力發電計畫,總工程費和成本回收時間皆不變,今年6月已完成環評廠商招標。

反萬里電廠自救會長張國仁表示,民國91年台電在西寶水力發電計畫時,通過環評選定壩址,2年後卻發生山壁崩塌,隔年又將壩址向上移200公尺,作法草率,讓人懷疑環評是否真的安全,不可能再讓他們進行萬里水力發電計畫。

參與萬里水力計畫公聽會除了反變電所自救會民眾,另有環保署、經建會、原委會等相關人員列席,高金素梅表示,這次公聽會主要在聽取民眾意見,會將意見彙整,審議計畫時會嚴加把關。

fsj 提到...

宜縣災區 急需民生物資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羅建旺/宜蘭報導】2010.10.28

宜蘭縣蘇澳鎮被大水淹慘了,但患難見真情,連日來各界愛心湧入蘇澳鎮公所,也是受災戶的「台灣雞腿王」蘇澳店,昨天起分批要送500個便當給災民止飢;礁溪鄉長黃太平也買了200件毛毯送到蘇澳;宜蘭縣餐飲職業工會也決定今天起一周內,提供1000個便當給災民。

宜蘭縣政府呼籲各界踴躍捐款協助受災戶,設置匯款帳戶為臺灣銀行宜蘭分行,帳號022038000018,戶名宜蘭縣庫存款戶-社會救助金專戶(指定1021水災受災戶),匯款時並請註明匯款人姓名、住址及電話,以利日後寄送收據。

縣府表示,目前災區急需物品以乾糧、泡麵、飲用水、運動飲料、保久乳、盥洗用具、長袖衛生衣等民生物品為主,請民眾送至宜蘭縣社會福利館(地址宜蘭市同慶街95號),有專人協助,聯絡電話為(03 )9328822分機364、361。



◆ 蘇花坍方 23人仍失聯

中央社 2010.10.28

宜蘭檢方今天表示,宜蘭外海所撈獲的屍塊,是創意旅行社陸客團成員龔艷,她是目前蘇花坍方的第3名罹難者,也是創意團首度被證實有成員罹難。蘇花坍方事件至今仍有23人失聯。

檢方證實,蘇花公路坍方搜救行動至今,已經確認3名罹難者身分,分別是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老師劉芸均、弘泰旅行社遊覽車司機蔡智明及陸客龔艷。

根據原始通報資料顯示,目前失聯者包括創意旅行社陸客團陸客18人和台灣導遊及司機各1人、弘泰旅行社大陸籍領隊田園、台灣民眾許枝榮夫婦2人。

宜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 嚞慧傍晚證實,經法醫研究所DNA比對,25日於宜蘭縣壯圍鄉東港外海約8.5浬處打撈到的屍塊,是創意旅行社大陸團成員龔艷,這也是創意廣東團首名被證實的罹難者。

創意旅行社廣東團19名陸客在蘇花公路失聯,包括台灣司機與導遊,計有21人下落不明。龔艷的部分遺骸在25日被撈獲,所尋獲屍塊是右腳連到左手部分。

檢方表示,經與創意團陸客家屬的DNA交叉比對,確認龔艷的身分。檢方研判,以龔艷屍塊被找到的地點研判,可見已有部分創意旅行社團員經土沖刷後落海,但並不代表創意旅行社陸客團人車落海。

蘇花公路搜救行動持續,除部分輪胎、座椅、鞋子等雜物外,並未找到創意旅行社陸客團的遊覽車及其餘失聯團員。

搜救行動迄今尋獲的其餘屍塊,比對DNA檢體後,宜蘭檢方確認都屬弘泰旅行社遊覽車司機蔡智明,這些屍塊是在蘇花公路112.8公里下方300公尺處發現。

※ 相關報導:

* 蘇花114.5k 明增援開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40147.shtml

蘇花公路坍方災情,今天持續搜索失聯人車,但只找到一些車體殘骸。疑似創意旅行社遊覽車摔落處的114.5公里下方與海邊,明天將再增援5部小怪手,全力開挖。

* 蘇花搜救員腳傷 截趾否待觀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9736.shtml

蘇花公路坍方搜救人員周祐慶因遭落石擊中右腳,右腳第2根腳趾骨頭裂傷、組織出血,醫院正積極治療,估需觀察1星期,才能確定右腳趾是否需截趾。

* 創意團家屬 三度赴蘇花祈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939733.shtml

蘇花公路坍方已8天,救援工作持續進行,廣東團家屬連續第3天上山尋找親人。毛小丹的丈夫和哥哥中午在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和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人員陪同下,到蘇花公路112.8公里處祈福,希望尋找親人下落。



◆ 萬人北上爭蘇花改 吳揆:親自到花蓮說明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熊迺群/連線報導】2010.10.28

針對花蓮民眾周日要到總統府、環保署陳情蘇花改事宜,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午表示,大家對蘇花改都有共識,包括環保團體,不要讓花蓮鄉親舟車勞頓北上,應該由他親自到花蓮說明。他指示,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與花蓮縣長傅崑萁聯繫,由交通部官員陪同,由吳揆親到花蓮向鄉親報告蘇花改的工程。

針對行政院長吳敦義釋出善意,要到花蓮溝通蘇花改興建計畫,花蓮縣政府秘書長賴興雄回應說,中央願意協助地方,雙向溝通都樂見其成,但花蓮縣長要帶領花蓮人北上,要表達的心聲是蘇花安全道路立即動工,所以周日率員北上陳情的行程不變。

吳敦義表示,自從馬英九總統到任,盱衡全局,要給花蓮民眾安全平安回家的路,評估對興建蘇花高的利弊得失,是否能兼籌並顧,一方面要滿足花蓮地區民眾渴望,另一方面要兼顧環保。他去年9月上任,與交通部長毛治國討論,原則核定蘇花改的計畫,今年9月交通部已經報政院,請環保署進行環評。

吳敦義說,對於蘇花改,要通過嚴謹、公平的環評,他未要求環保署限期通過,一切都尊重專業。如果通過了,就即刻辦理招標,絕不會辜負花蓮人的期待。對於蘇花公路現階段的改善有二,第一階段要儘速進行搶通,第二階段對蘇花公路要進行徹底改善,因為即使環評通過,蘇花改要到105年才完工,在此之前要有改善工程。

吳敦義表示,梅姬颱風對台灣東部、蘇花公路造成嚴重傷害,已有10多位寶貴生命往生,還有20多位在搜救,這是一年多來最大災害,他內心非常不安。對英勇的司機,政府一定要給予高度的肯定,政府要表揚。對陸客來台家屬要妥善照料,不要有不便之處,對陸客及家屬,也要表達慰問及致歉。



◆ 霧社水庫淤積6成 吳揆:碧湖要回復風貌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仁愛報導】2010.10.28

仁愛鄉霧社水庫淤積超過6成,並造成上游塔羅灣溪、廬山水患不斷,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參加霧社事件紀念典禮表示:「一定要讓碧湖(霧社水庫)回復昔日的風貌」,讓霧社水庫清淤計畫露出曙光。

1957年啟用的霧社水庫,總蓄水量1億5000萬立方公尺,當時認為可用250年;如今卻只能蓄水5440萬立方公尺,淤積率63.7%,總淤砂量已達8000萬立方公尺,最近每年更以500萬立方公尺的速度累積淤砂,根據經濟部估算,霧社水庫只剩10年壽命。

最近幾年霧社水庫淤積惡化,更導致上游塔羅灣溪集水區崩塌土方的自然順流往下排出,已造成廬山溫泉區前年爆發嚴重水患,連廬山下游的春陽段溪床也急速淤高,威脅兩岸農田及民眾家園,更衝擊到當地的觀光。

吳敦義昨天說,他擔任行政院長會負起督促、整合的責任,要求經濟部,特別是台電等單位,在南投縣府、仁愛鄉公所全力配合下,針對霧社水庫嚴重淤積及鄰近地區(指春陽、廬山)水土保持,做到「更好的程度」。

台電萬大電廠廠長陳昌明指出,經濟部已召開多次霧社水庫清淤計畫專案會議,由於傳統挖砂外運的模式,每年10萬立方公尺就需要數千車次砂石車進出,全力發展觀光的埔霧公路無法承受,明年起雖會將傳統挖砂外運清淤量提高到20萬立方公尺,但根本解決之道將是在霧社水庫增闢「排砂隧道」,預估政府將投資上百億元,徹底解決霧社水庫嚴重淤積的問題。



◆ 占用濁水溪高灘地 36公頃農作先剷除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水里報導】2010.10.28

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投台十六線集集段,造成7車15人墜溪慘劇,監察委員認為濁水溪高灘地被占用種植高莖作物嚴重影響水流是災害原因,要求河川局剷除,第一梯將有36公頃農作須剷光疏濬。

陳姓墾農等叫苦說,「耕作四十年都沒問題,把責任推給墾農並不公平。」立委林明溱說,未構威脅部分應從寬,兼顧情理給予救濟。

南投縣工務處調查,明年汛期前要清除的高莖作物計有卅六公頃期多,種植香蕉、葡萄與荖花等,如果救濟措施,估計0.1公頃發15萬元救濟金,總金額近五千萬元。

工務處長黃榮德說,佔耕作物都在堤外,葡萄屬一公頃成本要50萬元,但行水區高灘地早無租約存在,屬占用,如要救濟,也要公平合法,不能獨厚某一種作物。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長姚嘉耀昨天表示,三年內濁水溪行水區要清出300公尺寬度,初估被占耕高莖作物、砂石場或工寮等近四百公頃,將依水利法逐筆公告並強制拆除或剷除,未依規定拆除者移送法辦。

他說,今年先疏濬水里鄉玉峰橋到集集鎮集鹿大橋,長約一公里,讓溪水都流到中間行水區,減少漫流帶來災害,至明年五月疏濬600萬立方公尺砂石,台十六線臨溪部分與公路總局加固維護。

fsj 提到...

蘇花大搜救 諾克斯級艦出海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0.10.29

由於北部地區海象惡劣,一直難以達到海軍獵雷艦出海的標準,但為即時搜救蘇花公路失聯陸客,國防部上午下令部署於蘇澳軍港的海軍168艦隊所屬的諾克斯(Knox)級巡防艦「蘭陽艦」中午出海,航向蘇花公路114.5公里坍方處2到5浬處一帶海域,開啟SQS-26CX艦艏聲納展開搜尋,希望能找到疑被沖到水底的創意旅行社遊覽車殘骸。

全力開挖巨石堆積扇

蘇花公路坍方114.5里路段下崖底,發現輪胎與多處金屬反應,疑埋有失蹤的創意旅行社遊覽車殘骸,也可能被沖到海裡。國軍搜救部隊上午調集海、陸、空兵力開挖,除自上午8時50分起密集派遣CH-47直升機升空,吊掛3部怪手進駐這處位於海際的土石堆積扇,全力開挖巨石堆外,也首度派遣大型艦艇出海參與搜救。

蘇花114.5k 聲納水下搜尋

諾克斯級巡防艦配備有SQS-26CX艦艏(即艦首)聲納、SQS-35(V)可變深度聲納及SQR-18A(V)1拖曳陣列聲納三種精密偵潛設備,過去在冷戰時期美軍專用來在大洋深海裡執行搜索俄國潛艦任務。蘭陽艦長張世行表示,該艦此行將鎖定蘇花公路114.5公里處海域來回航行,選擇開啟SQS- 26CX艦艏聲納,展開水下搜尋,並將開放媒體拍攝聲納運作狀況。

張世行說,由於蘭陽艦執行搜尋任務的海域,水深只有80到100、120公尺,且海床平緩,毋須開啟深海搜尋目標用的可變深度聲納,加上執行搜尋任務航行時艦身必須特定水域裡大幅度迴轉運動,不利拖曳陣列聲納運動,所以選擇以低頻高功率的艦艏納執行任務,藉拍發主動聲納音頻,對水下可疑的金屬物體進行定位。

海軍168艦隊指出,該艦於11時30分自蘇澳軍港出海,奉令執行搜索任務,並開放媒體隨行,任務將持續到入夜。

擴大救援 投入431人力

【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內政部長江宜樺上午表示,政府針對蘇花公路救災工作,今日已經擴大投入431名搜救人力,由海陸空同步搜救,目前仍落石不斷,搜救必須仰賴專業判斷,在當地地形限制、天候限制情況下,已做出最全面的投入。他對於海協會表示願派員協助表示感謝,希望海協會能協助與家屬的溝通。

江宜樺上午在內政部受訪時,對海協會副秘書長張勝林表示願意支援搜救設備及人力,表示感謝。但也解釋目前投入更多人力、機具並不會有更大幫助。



◆ 國道6號到花蓮?交部:難度高

中央社 2010-10-29

立委建議國道6號從南投延伸到花蓮,交通部長毛治國今天表示,埔里到霧社正進行可行性研究,但從霧社再往前走,由於碰到地熱斷層帶,挑戰難度相對較高。

中國國民黨籍立委馬文君下午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認為,中橫目前到谷關就無法通到花蓮,只能從埔里前往,在這次因應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的整體交通規劃內,是否能把國道6號從埔里延伸到花蓮,一併納入考量?

毛治國答詢說,國道6號從埔里延伸到霧社,交通部正進行可行性研究,預計民國100年底可以完成可行性研究;但要從霧社再到花蓮,就目前所掌握狀況,中間最困難的就是有地熱斷層帶,溫度甚至高達攝氏150度,可能讓隧道車輛無法通行。

毛治國表示,交通部目前先把埔里到霧社的可行性研究做出來,再看有沒有可能往前延伸;但從霧社再往前走,挑戰難度可能相對會比較高。



◆ 土木結構技師公會:蓋蘇花高比蘇花改安全

【中廣新聞/陳鳳如】2010-10-29

雖然行政院已經拍板推動「蘇花公路改善計畫」,不過,土木和結構技師等公會認為,蘇花公路是清朝、日據時代興建的,即使進行改善、安全仍然堪慮,公會認為,興建蘇花高、比蘇花改要安全。

蘇花改目前還在環評階段,不過,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公會在報上刊登廣告認為,如果只是就目前的蘇花公路進行改善,仍然可能出現危險路段,因此,主張用現代的工程技術建造蘇花高,土木技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余烈說,台灣絕對有能力建造一條對環保生態衝擊微乎其微的蘇花高。

余烈強調,政府是因為怕流失環保團體的選票,才決定推動蘇花改,不過,環保團體擔心改蓋蘇花高會大量開挖、填土,但大量填土、開挖改高速公路已經是幾十年前的舊技術,如果以現代的工程技術進行、對環境的衝擊可以降到最低。

※ 是這樣嗎?



◆ 學者:提高雪隧速限 安全堪虞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0.29

雪隧下周一起提高速限為90公里,當年參與雪隧履勘的學者提醒,雪隧提高速限有安全風險,建議實施大客車專用道,坪林到宜蘭免費接駁;還有學者建議修改裁罰標準,明文規定長隧道的超速取締寬容值降為5公里。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他堅決反對雪隧速限提高為90公里。因為雪隧的設計速率就是80公里,最高只能開到90公里。一旦放寬速限為90公里,加上10公里的寬容值,夜間不塞車時,很多民眾會開到100公里,一定會有潛在風險。

李克聰說,長隧道內一旦發生事故,可救援的黃金時間不多,雪山隧道是有高度風險的長隧道,不應該為了解決塞車問題 ,就提高速限犧牲安全。

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教授馮正民也表示,雪隧的設計速率是80公里,提高速限是為了行車效率,但當衡量一條道路安全和效率哪個比較重要時,「安全當然優於效率」。

馮正民表示,裁罰單位基於情理,不可能超速一、兩公里就開罰,因此訂有10公里的寬容值。但長隧道和一般高速公路不同,如果雪隧要提高速限到設計速率90公里,「執法就要從嚴」。

※ 相關報導:

* 下周一起 雪隧速限提高至90公里
http://udn.com/NEWS/LIFE/LIF1/5941465.shtml

從11月1日下周一起,國道5號雪山隧道速限,將從時速80公里調高為90公里,加上10公里取締寬容值,屆時雪隧內時速超過100公里才會開罰。高速公路局表示,已加強宣導快慢車分流,呼籲「慢速車靠右」走外側車道。

fsj 提到...

開挖蘇花114.5K 軍方空吊8怪手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0.10.31

蘇花公路114.5公里崖下坍方的土石堆積扇,被搜救中心鎖定疑埋有失聯創意旅行團的人、車殘骸,上午國防部派遣陸軍航空CH-47SD直升機,繼續吊掛小型挖土機進駐此地投入開挖,今天預計連續飛行8航次吊八部小怪手進駐此地,以加速搜尋進度。

另外,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上午10時30分也邀律師李永然,與30多位來台尋找親人的陸客家屬在深坑福容大飯店會面,溝通賠償事宜。李永然在會前表示,陸客家屬爭取國家賠償,依照兩岸關係條例來看「是可以申請的」,但還需檢察官認定管理上有無人為疏失。

至於政府宣佈梅姬風災慰助金比照莫拉克風災發放,每位罹難者提供慰問金台幣100萬元,但大陸觀光客不在發放之列,姚大光表示將積極為陸客家屬爭取。



◆ 蘇花搜救無進展 消防官員求神

中央社 2010.10.30

蘇花公路坍方至今還有23人失聯,由於搜索地點險惡,沒有重大進展,每天都前往災區指揮的宜蘭縣消防局副局長徐松奕今天特別向神明祈求,希望所有失聯者能回家。

蘇花公路21日因瞬間豪雨,沿線112.8、114.5與116公里處嚴重坍方,搜救人員經過連日在相關下邊坡與海邊地毯式搜索,只尋獲弘泰旅行社遊覽車司機蔡智明、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老師劉芸均、創意旅行社中國旅客龔艷的部分遺體。至今還有創意旅行社的台灣導遊曾慶華、司機郭銘麟與18名陸客、弘泰旅行社大陸籍領隊田園與蘇澳民眾許枝榮夫婦2人共23名失聯。

「希望這次蘇花公路所有失聯者都能早日回家,也讓所有現場的搜救人員平安順利完成任務」。徐松奕說,現在都已超過黃金72小時的搜救時間,救難人員幾乎都把相關下邊坡找遍了,現只剩下海邊的滑落土石區還沒翻遍,他今天特別到南方澳南天宮,向廟內的金媽祖祈求。



◆ 邊坡裂縫 蘇花116K停搜

中央社 2010.10.30

宜蘭南澳地區空拍照片發現台9線116公里30公尺處上方邊坡坡頂大規模張力裂縫,加上昨晚發生3起規模4以上地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中午前已先暫停116公里處的搜索及搶修。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表示,蘇花公路搜救現場海象惡劣、地勢險峻,加上昨晚地震,在116公里上方邊坡坡頂的這處大規模張力裂縫,恐對下方正在搜索及搶修道路人員機具有潛在威脅,因此今天中午前暫停相關搜索。目前地質專家已進行勘查評估,確保安全無虞後,將在下午持續搜救行動。

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今天搜救範圍集中在112.8公里、114.5公里2處,包括消防、國軍派遣421人、3隻搜救犬、17輛怪手,由岸際往懸崖底部進行搜索及挖掘。

海空救援部分,國防部調派S-70C機型3架、CH47機型2架,共22人執行空中運送任務;空勤總隊派直升機2架,計9人執行東北海面搜尋。海巡署調派1艦、8艇,軍方出動7艘艦艇,執行東北海面搜尋。



◆ 長庚:蘇花特搜英雄腳趾恐截肢

中央社 2010.10.30

在蘇花公路坍方搜救中,遭土石壓傷的台北縣消防局特搜隊員周祐慶,經林口長庚醫院診治,整型外科主任林志鴻今天表示,右腳趾恐有截肢之虞,但仍須再觀察。

周祐慶在蘇花公路下邊坡搜索失聯旅客時,不慎被溪水沖下的滑動土石壓傷右腳。經過轉診後,目前在林口長庚醫院進行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整型外科主任林志鴻下午表示,周祐慶右腳有壓碎傷、組織水腫、裂傷、瘀血等狀況。由於腳趾受到外力壓碎,造成組織有缺氧、壞死現象,目前仍持續以藥物與高壓氧進行治療。

記者問到腳趾是否會有截肢危險?林志鴻說,「如果狀況不好,恐怕會截去一部分,至少1隻」,目前醫院仍用藥物改善血液循環,未來幾天仍會繼續觀察。

林志鴻說,腳趾負責行動的穩定功能,若截肢後會影響日後行動,並且需要進行復健。

部分大陸旅客家屬,原訂下午前往林口長庚探視周祐慶,但因為臨時參加法律諮詢會議,而改變行程,並委託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許高慶前往醫院獻花致意。

許高慶轉達陸客家屬慰問之意,並希望周祐慶早日康復。周祐慶也回應,能體驗家屬的不便,他則希望自己能早日康復,重回崗位。



◆ 萬人爭取蘇花改 花蓮人該要更多

【聯合報╱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2010.10.30

報載,花蓮縣長傅崐萁要率一萬縣民到台北抗議,要求立刻通過「蘇花改」環評,馬上動工。這樣的規模,如此的跋涉,十分壯烈,絕對有政治上的效果。但是,諸位朋友們,所爭的只是一條四百六十五億的公路動工嗎?個人覺得,那可不值得。應該要更多!

首先,目前的蘇花改並不能給大家安全的道路。因為:一、目前行駛蘇花公路上約四成的砂石車多數也要改駛新路,回家的人並不安全!二、觀光遊客若要享受舊線險峻風光,現在的工程計畫並沒有提出,台九原路段安全改善和景觀公路的具體內容,想流連賞景的遊客,將更受落石威脅,並不比現在安全!

其次,捨鐵路而繞遠路,似乎也因此否定了鐵路這個替代運輸系統,而只要公路。這不單是代表捨棄更安全、更節能的出入方式選項,也等於宣示不在乎其他對東部有利的政策協助和實質補助。在公路不通這一個月,花東居民和產業要求政府把鐵路運能優先支援,甚至票價補助,視為救災,視為短期安置。誰曰不宜?誰不趕著辦理?

最後,工程單位來不及就新災情檢討工程內容,現在提審的「蘇花改」,工期還是舊案,共七十八個月。未來六年半時間,在非常侷促脆弱的四十公里山區中全面開挖,工程風險和天候威脅有多大,可以預見!東部居民要把這麼長一段時間出入安全和道路暢通,全押在目前這個工程替代案嗎?還是我們應該要求工程單位,謙虛謹慎的提出替代性分期建設策略,供環評委員和社會公評。



◆ 宜蘭花蓮 8小時連15震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0.30

宜蘭南澳和花蓮秀林地區,昨夜到今晨八個小時內,接連發生15起地震。中央氣象局表示,小規模群震不代表會有大地震發生,民眾不必過度擔心;但宜蘭地區之前才下過豪雨,山區土石比較鬆軟,地震可能造成土石鬆動,民眾要小心。

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花蓮、南澳地區的群震,震央都非常接近,其中最大一起地震,是昨晚11時27分規模4.4的地震,花蓮重要觀光景點太魯閣,最大震度達到5級,還好太魯閣發生5級震度的時間只有0.3秒,幾乎只是一瞬間,不致造成災情。

地震中心統計,花蓮秀林、南澳地區的群震,第一起發生在昨晚10時34分,接下來在深夜11時至12時間地震最密集,一小時裡就發生九起,一直到清晨6時21分,累計共發生15起地震。

郭鎧紋表示,秀林、南澳地區正好位在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之間,因為板塊擠壓碰撞,過去也經常發生小規模群震。今年9月底,當地就密集發生過40起小地震;去年6月底到7月間也發生100多起地震。

fsj 提到...

搜救無期限 陸海空日花費千萬

【曾百村/宜蘭報導】2010-10-31 中國時報

蘇花重災搜救進入第十一天,陸軍的CH-47D齊努克運輸直升機繼續吊掛多台重型機具,至蘇花公路一一四點五公里下方,希望儘速完成廣達五萬立方公尺的砂石開挖工作;海軍兩艘諾克斯級巡防艦持續搜尋海面,希望找到創意團車體及旅客;縣府則在蘇澳港區舉行罹難者超薦法會,希望罹難者能早日安息。

雖然近日搜尋並無重大發現,但搜救隊仍希望可以找到創意團車體殘骸與失蹤旅客。不僅每天加派重型機具增快挖掘速度外,也在推論遊覽車可能落海情形下,由海軍派出諾克斯級蘭陽艦、寧陽艦針對海面上、下偵查,找尋「創意」蹤跡。

不過面對已崩塌下來的五萬立方公尺砂石量,加上陰雨天氣、峻峭山壁以及隨時掉落的土石,救難人員的速度被拖慢,雖然救難隊員和數十台機具持續開挖,仍未尋獲創意遊覽車。

據了解,光直升機來回一趟出勤就要卅萬元,加上三軍及海巡署的各式船艇機具,一天花費上千萬元,但目前為止尚未訂出「搜救期限」,只希望能快找到廿三位失蹤旅客。

宜蘭縣政府昨天在蘇澳港區舉辦超薦法會,縣長林聰賢與蘇澳白雲寺等地罹難者的家屬全程參與,當地民眾近千人也到場追思。

陸客家屬來台前,雖曾要求我方舉辦「大型法會」安慰亡靈,但昨天家屬並未現身法會現場,原因是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工會全國聯合會已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下一樓設置靈堂,方便陸客家屬祭拜,無須在哀傷之餘,還要來回台北、宜蘭舟車勞頓。



◆ 環團記者會「花東不只需要蘇花改」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0.31

多個環保團體下午舉行記者會,強調花東民眾「需要很多條安全回家的路」,而不是只有一條蘇花改。環保團體強調,他們不反對興建蘇花改,而是要求蘇花改分期、分段興建,並落實環評審查,不能為了政治,急就章草草審查。

環保團體也批評花蓮縣長傅崐萁,用強迫動員的方式,發動萬人到台北陳情,是用政治和泛道德手法,逼迫蘇花改速審速建,反而可能讓蘇花改因為環評審查不落實,犧牲安全和花東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說,花蓮縣長傅崐萁說蘇花公路是死亡公路,過去十年死傷上千人。但根據警政署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91年至96年的統計,台9線死亡事故發生率最高的前三名,是池上到馬蘭、瑞穗到玉里、林榮到光復等三個平原段,根本不在興建蘇花改的蘇澳到崇德段。

另外,蘇花公路在91到96年間,因為交通事故造成46人死亡、781受傷;同一期間,因為落石坍方造成5人死亡、15人受傷,道路坍方造成的死傷只占總死傷的2%,興建蘇花改無法有效降低蘇花公路傷亡人數。

周東漢表示,蘇花公路每天的行駛車輛中,砂石車、聯結車等重車就占了45%到58%,未來興建蘇花改期間,載運土方的砂石車一定會更多,興建蘇花改一定要同時解決花東砂石、礦砂和民生物資載運問題,環保團體才會不斷要求,增加花東鐵路和海運運量,把部分砂石車運量移轉到鐵路和海運。



◆ 吳揆花蓮行:環評過 蘇花改一定蓋

【聯合晚報╱記者田俊雄/花蓮報導】2010.10.31

花蓮萬人明天北上總統府請願蘇花改,行政院長吳敦義選在今天到花蓮,在縣政府向花蓮鄉親說:「環評通過,我一定蓋!」

吳敦義上午率領中央部會首長到花蓮縣政府,表達中央對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的規劃願景及努力方向,並聽取花蓮地方各界及鄉親意見。

在吳院長與鄉親座談會中,對於蘇花高政策中斷,吳敦義認為,政府欠花蓮人一個道歉,對於蘇花改,一定會去做。

縣長傅崐萁說,在蘇花災難發生後第十天,吳院長終於率中央部長到花蓮關心,籲中央不要「口號救國」,要「聞聲救苦」;他請全體起立為過去十年和現在罹難者默哀。

民進黨籍縣議員莊枝財、市民代表傅國淵,高舉「狼來了,吳敦義」、「放羊的孩子,馬英九」牌子,莊嘲諷馬政府對蘇花改沒有擔當,要體察花蓮人的痛,會場備受注目。

理想大地創辦人梁清政說,花蓮早期賣木頭、後來賣石頭,花蓮還有資源嗎?沒了嘛,現在賣枕頭(指觀光客),但蘇花高延宕,歷經三任總統,蘇花公路遲未改善。花蓮縣觀光協會理事長施勝郎高分貝說,蘇花公路一斷,觀光業者慘兮兮,退房率高,叫業者如何生存?請吳院長告訴我們,請院長感受花蓮人長期的痛苦。

秀林鄉太魯閣族縣議員黃輝寶激動說,他老家就住在蘇花公路和平鄉附近,妹妹也是死在蘇花公路,環評怎能大於決策呢?政府不能再欺騙人民,要有擔當兌現承諾。

吳院長回應,政府必須依法行政,環評是依法要通過的行政程序,我不能違法,政府更不能違法。但他強調,只要蘇花改環評通過,相關工程中央一定迅速發包、決標及動工。



◆ 死亡公路?環團駁蘇花汙名

中央社 2010/10/31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今天表示,花蓮縣長傅崑萁宣稱蘇花公路是一條死亡公路,每年死亡人數上千人,這是汙名化;因據統計,蘇澳花蓮段民國91至96年,因坍方致死人數總共5人。

環保署明天將召開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環評審查專案小組第 2次初審會議,花蓮縣政府明天也將動員群眾北上陳情,要求立刻興建蘇花改。

地球公民協會、綠黨、荒野保護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化做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團體下午舉行記者會,呼籲環評委員秉持專業,理性審查。

潘翰聲指出,根據警政署和交通運輸研究所資料顯示,全台道路死亡率最高是台 1線,其次是台14線,第三才是台 9線,且台9線並不等於蘇花公路,「台9線自台北至屏東枋寮全長475公里,蘇花公路僅是台9線的一段。」

潘翰聲說,91至96年資料顯示,台 9線死亡事故發生率前3名,都在花東平原段,居首的是瑞穗玉里段,其次是林榮光復段,第三是池上馬蘭段。蘇澳花蓮段因酒駕、超車等交通事故,死亡46人、受傷781人;因坍方致死為5人、受傷15人。

他說,環保團體並不反對改善蘇花公路,但反對用錯誤數據製造對立。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表示,無論蘇花公路交通事故發生率是否為世界最高,其落石導致死傷機率占所有交通事故的2%;蘇花改改善落石問題後,98%的死亡人數不會因此減少。

周東漢指出,環團所關切的問題,包括民眾參與機制、蘇花改計畫的急迫性與需求性、設計規模、台9線負擔最重的礦砂疏運問題、鐵路運能提升等;但此次蘇花坍方意外,卻讓理性討論空間縮小。

身為花蓮人的地球公民協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斐悅說,花蓮人認為長期被忽視,開通一條所謂「安全的路」,成為繁榮的象徵,但其帶來的改變,會讓資源分配更不均;環團希望能延緩興建腳步,有更多的思考及探討其他多元運輸管道的可能性。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花東辦公室成員陳朝政指出,環保署加速審查蘇花改案,環團樂見其效率;但也希望環評委員要有道德勇氣、堅守專業,審慎、理性審查。



◆ 吳敦義:南迴公路、鐵路橋明年動工

【中廣新聞/吳鳳雪】2010-10-31

為爭求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台東民眾除了聲援花蓮興建蘇花改外,也希望政府能加強南迴鐵、公路的改善進度,趕在民眾到台北陳情前,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到台東與鄉親座談並承諾,南迴公路拓寬案、南迴太麻里溪鐵路橋明年一定動工。

「從蘇花高騙到蘇花替騙到蘇花改,現在蘇花已經斷了,假如沒有選舉,連騙都不用騙,東部人誰甩你啊!」行政院長吳敦義率交通、環保、農業各部會到台東與民座談,民眾說的激昂,不僅聲援蘇花改,面對台東每逢颱風、豪雨對外交通中斷年年上演,地方齊聲要求中央政府南迴公路拓寬、南迴鐵路電氣化暨雙軌化、台廿六線等台東重要聯外工程,應儘速通過環評、早日動工、並縮短工期。

針對地方民意,吳敦義說,「非常的慚愧,我們欠台東的真的很多,尤其,太麻里溪鐵路橋怎麼會用土堤呢?用土堤在中間開個小洞,就像台北小南門一樣,用土堤擋水,要水規矩的從洞裡經過,此乃絕無可能的事,才會斷橋」。

吳敦義承諾,南迴鐵路跨越太麻里溪將在明年興建鐵路橋並預留雙線道;南迴公路拓寬案民國一百年底一定動工,原訂民國106完工的期程,將會加速腳步提前在民國105年完工。

fsj 提到...

蘇花改 環團:環評成代罪羔羊

中央社 2010.11.01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環評進度受關注,綠黨今天表示,蘇花公路監控機制落伍,強降雨無法即時有效封閉道路,政府不擔起責任,卻卸責給環評,將環評當作政客的代罪羔羊。

蘇花公路坍方災情慘重,環保署下午舉行「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花改)第2次專案小組會議,備受矚目。花蓮縣長傅崑萁率民眾至台北陳情,呼籲給花蓮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綠黨自凌晨起,在環保署大門口靜坐,展開「為環評守夜,為花蓮祈福」活動,上午9時結束靜坐後,發表聲明。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指出,近年地球暖化帶來強降雨的極端氣候,在台灣造成許多重大災難,但政府仍然相信工程界「人定勝天」神話,未來將製造更多的災難。

潘翰聲表示,政府將蘇花改聚焦於「安全」的議題,政客卻利用這次災難,操弄成政治動員的圖騰,錯誤地把環評當作阻礙開發的絆腳石。

潘翰聲指出,蘇花改環評10月18日進行第1次專案小組會議,環評委員共提出46項意見,原本要讓開發單位在12月31日前補件後再審,才能有充分時間補充調查地質資料並釐清爭議,交通部卻2週即完成。

潘翰聲說,蘇花公路監控機制落伍,這次強降雨無法即時有效封閉道路,政府不擔起責任,卻卸責給環評,將環評當作政客的代罪羔羊。



◆ 花蓮人要安全路 吳揆暗示「雲開見月」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10.11.02

對於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環境影響評估,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午接見花蓮陳情代表時,除了再度代表政府向花蓮人民道歉外,他說,如果過幾天再來,就會「雲開見月」,他很樂觀也充滿期待,就差一句話不能說出口。交通部長毛治國說,蘇花改是共識、接受度非常高,而且可行的方案。

儘管吳敦義昨天已經赴花東溝通,花蓮鄉親還是在縣長傅崐萁帶領下北上為蘇花改陳情。傅崐萁表示,幾十年來花蓮宛若化外之地,被西部視為蠻荒地區,這些野生保護動物今天都跑出來。他說,桃園一個800億元高架交流道很快就通過,國道六號到日月潭環評也沒拖這麼久,為什麼花蓮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如此困難?

傅崐萁說,蘇花高2000年環評就過關,超過3年未動工,現在頂多再進行差異分析,隨時可以動工。他提出五大訴求,包括蘇花改何時動工、封路如何配套、產業損失如何補助、東部發展條例何時過關,以及如何振興花東觀光產業,要求吳敦義說明。

毛治國說,只要環評通過,馬上就可動工。此話一出,陳情代表群情激憤,認為這是藉口,現場有花蓮縣議員直言,過去花蓮給馬英九總統最高得票率,但現在感覺漸漸沒有了。

毛治國解釋,環評是法定程序,給花東人民安全回家的路是社會公平正義,政府一定要照顧到,蘇花改是環保衝擊最小,共識非常高且可行的方案。

至於北迴一票難求,他說,是因為車輛不足,將立即招標,希望民國103年能加入營運。吳敦義說,毛治國就任後努力推動蘇花改,和環保人士溝通至少10次,但環評是國家的規定必須遵守,在程序之前不能宣布,他樂觀,也很期待。如果陳情民眾過幾天來,應該就會雲開見月。

花蓮民眾中午抵達環保署,並揚言,下午的蘇花改環評如果沒有結論,他們將在環保署前埋鍋造飯,長期抗爭,不回家了,直到環評通過為止。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萬名花蓮人北上陳情,要求立刻興建蘇花改。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上午強調,蘇花高於民國89年通過環評,91年已經招標,但前政府卻沒有做,虛晃八年。不過蘇花改是總統馬英九上任後的重大政策,政府不會擺爛,只要環評通過,就一定會做。

吳敦義上午出席桃園國際機場公司成立典禮,他在接受媒體記者訪問時表示,花蓮民眾希望能夠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這一點與政府的承諾相同,目前的關鍵是蘇花改必須通過環評,只要通過環評,就會立刻辦理招標發包及推動施工。



◆ 環署:蘇花改環評不受壓力影響

中央社 2010.11.01

環保署長沈世宏今天表示,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環評不受任何外在壓力影響,專業共識要建立,處理速度要快;至於蘇花改何時動工,他不做任何預測。

環保署下午將舉行「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花改)第2次專案小組會議。花蓮縣長傅崑萁也帶領民眾至台北陳情,呼籲給花蓮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沈世宏受訪表示,不論是那一方的意見,環評都不會受任何外在壓力的影響,但環評審查時專業共識要建立,環評行政程序的處理速度要快。

至於蘇花改是否能於年底動工,沈世宏不願做任何預測。



◆ 異象? 德國小鎮地面突現大洞

中廣 2010/11/01

德國一個小鎮,今天地面出現一個長40公尺寬30公尺的大洞,引起居民恐慌,警方已經撤離附近居民,並調查為何會出現大洞。

出現大洞的地方,是法蘭克福附近一個小鎮。今天凌晨,小鎮某個地方地面下陷,出現一個長40公尺,寬30公尺大洞,停在這個路面的一輛轎車掉了進去,另外一輛轎車懸在大洞邊緣,所幸沒有人掉進去。

當地民眾看到後立即報警,警方撤離附近居民,並估計這個大洞有20公尺深,於是雇用直昇機,從空中拍照。有人說,這個地方曾經有個礦坑,可能是礦坑塌陷,導致地面出現大洞。

※ 相關報導:

* Forty-metre sinkhole appears in German housing estate
http://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11668012

fsj 提到...

6小時討論 蘇花改環評初審有條件過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47810.shtml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陳俍任/台北報導】2010.11.02

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花蓮人昨天北上遊行爭取「安全回家的路」,加快蘇花改環評審查期程。環保署昨天召開蘇花改第二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經過六小時討論,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刷新重大開發案初審最快通過紀錄。環保署快馬加鞭,預計最快五天內召開環評大會。

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若環評大會順利通過,蘇花改工程盼在年底發包,未來將循「雪隧模式」,先只開放小車通行,再開放大車通行;且將分兩階段通車,最北邊的蘇澳到東澳段,及最南邊的和中到大清水段,最快搶在二○一六年底通車;中間的南澳到和平段規畫在二○一七年底通車。

環評初審結論「有條件」通過,指的是:要求開發單位針對生態指標物種面臨威脅、空氣品質超標等情形訂定停工規範,並在計畫路線附近建立生態景觀及地形地貌變化資料。開發單位近期還需補充修正隧道湧水、隧道口邊坡穩定等資訊。

環保署昨天下午兩點,召開「台九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花改)第二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蘇花地段地質錯綜複雜,有環保團體及環評委員針對地質調查資料不全,提議是否補件再審。晚間八點,蘇花改在眾所矚目下闖關成功,得到環評委員有條件通過的結論。

蘇花改預估工程經費達四百六十五點八億元,分為蘇澳東澳段、南澳和平段、和中大清水段共三段改善路段,長三十八點四公里。開發單位公路總局表示,蘇花改沿線共八座隧道,長度大於三公里的隧道包括東澳、觀音、谷風、及中仁隧道四座,最長的觀音隧道達七點九公里。

中科三期后里農場七星基地的環評結論遭到撤案,於今年四月十二日進行初審,到八月卅一日召開環評大會,從送件到通過歷時四個多月,被外界視為快速審查,蘇花改則刷新中科三期再審紀錄。

蘇花改計畫說明書今年九月廿八日送進環保署,進入環評審查程序,十月十八日舉行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前環評委員詹順貴表示,若蘇花改環評順利在五天後的環評大會通過,從初審到通過歷時不到一個月,「可能成為環評史上最快通過的重大開發案」。

初審會議「地質最破碎…」 花蓮人聞言跪求

【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蘇花改環評初審會議昨天足足討論了六小時,才有條件通過,蘇花地段的地質調查及開發所需面對的地質破碎情形,是會議的重頭戲,多數與會人士會中皆針對破碎地層,提出動工的「安全」疑慮。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指出,全球排名一、二的公路隧道,開挖寬度不超過十點五米。蘇花改地層破碎,八個隧道總計行經十一斷層帶及十七個環境敏感帶,開挖直徑最長卻達十四點六米,「環評大會一旦通過,將創下公路隧道在全球地層破碎帶最寬的隧道開挖紀錄。」

立委田秋堇表示,蘇澳到南澳是地質最為破碎的地方,公路總局報告書中的地質調查多數引用北迴鐵路開挖數據,「如病患要動大手術,卻拿二、三十年前病例來參考。」雪隧當初因地質調查不夠精確,總計崩塌超過廿五次,此次地質調查經費,卻少到僅占總經費的百分之一,令人擔憂。

台灣生態工程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指出,蘇花公路歷來坍方紀錄,並非落石頻率較高的路段,公路局改善工程中的卅處易坍方地點,也不包括此次事故發生地點,資料未觸及核心關鍵。

民間團體苦口婆心,急得花蓮觀光協會理事長施勝郎下跪,拜託環評委員盡速通過環評,為花蓮產業注入生機。

專案小組審查昨晚六點四十五分進行閉門會議。近期蘇花高死傷慘重,無疑加速蘇花改審查時程,閉門會議現場一度鴉雀無聲。環評委員認為,公路總局避而不談過去施工問題,如雪隧開發時遭遇嚴重湧水的處置方式,蘇花改哪些地點可能面臨相同問題等。雖然地質調查精密度不足,但並未違反環評法規定。初審幾乎沒有「陣痛」,環評委員最後作成有條件通過的結論。

※ 路線詳見原站。

* 蘇花改環評初審 有條件過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2/today-t2.htm

環保署強調,蘇花改是「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意即開發單位在施工及營運階段必須履行會議結論,顧及生態影響,若未切實執行,會依環評法予以處分,並可隨時要求停工...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天也做成決議,要求公路總局在明年汛期前,裝好蘇花公路沿線的監視設備。

* 蘇花高環評 學者:89年已通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47654.shtml

* 環評超速? 陳重信:沈世宏應擋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48599.shtml

* 跨和平溪橋梁 年底前招標動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48630.shtml

公路總局上午表示,接下來只要再等環評大會通過,年底前蘇花改跨越和平溪橋梁工程將優先招標,年底前正式啟動蘇花改,兌現給花東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承諾。



◆ 地質堪虞? 公路總局:鑽探符標準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1.03

蘇花改環評初審會議有條件通過,環保團體和學者質疑,蘇花改八座隧道,經過11條斷層和17個環境破碎帶,安全堪慮。公路總局今天表示,已經依照環評規定鑽探,並比對舊北迴鐵路和十年前蘇花高鑽探結果,地質差異不大。

根據公路總局規畫,蘇花改全線有八座長短隧道,長度超過3公里的就有四座。其中,最長的觀音隧道長7.9公里,最短的蘇澳隧道和東岳隧道,各僅0.3公里,隧道長度占全長38.4公里的62%。

針對環保團體質疑,部分長隧道經過地質破碎帶,開挖斷面太大,施工安全堪慮。公路總局主任祕書陳茂南表示,蘇花改地質鑽探數量,完全符合環評標準,也參考了民國68年北迴鐵路,及十年前的蘇花高地質鑽探資料。

陳茂南強調,雖然蘇花改、北迴鐵路、蘇花高路線不同,但同一地區的地質,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都不會有太大變異,北迴鐵路和蘇花高的地質鑽探結果,具有分析參考價值。未來蘇花改設計期間,也會依照需要再進行地質鑽探,絕不會犧牲安全。



◆ 長隧道他山石 首重地質調查

自由時報 2010.11.02

〔記者曾鴻儒、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蘇花改即將動工,將近三分之二路段是隧道的道路,施工能否順利備受質疑,學者以國外長隧道施工經驗,直言地質是最重要關鍵,事前不僅應做好地質調查,而且在執行前、執行中都要充分與外界溝通。

蘇花改全長卅八.四公里,其中有八座隧道,總長廿三.八公里,最長的觀音隧道長達七.九公里,完工後將是國內第二長的公路隧道,僅次於雪山隧道的十二.九公里。

目前全世界最長的隧道是上月剛貫通的瑞士哥達基底隧道,長五十七公里,預計二○一七年才能完工通車,將成北歐與東南歐新要道。

已經通車的隧道中,以日本跨越津輕海峽的青函隧道五十三.八五公里最長,其次是英法海底隧道的五十.四五公里,但兩座均為海底隧道;陸上隧道中,又以瑞士的勒奇山隧道卅五公里最長。

三座隧道及剛貫通的哥達基底隧道,都是鐵路隧道,公路隧道最長的是挪威的拉達爾隧道,全長廿四.五公里,將近雪山隧道的兩倍,雪山隧道長度在全球公路隧道中排第五。

曾至瑞士觀摩哥達基底隧道施工過程的台大教授洪如江指出,隧道越長,施工難度越高,哥達基底花了十五年才貫通,還得再花七年整建才能通車,就是最好案例。而隧道施工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地質,台灣地質與國外隧道不盡相同,很難做比較,但國外有些觀念,台灣仍可參考。

他指出,哥達基底隧道在施工之前,花了數年時間探勘,做了詳盡的地質調查,施工之前,先挖了許多探查坑,而在探查坑開挖前,就先舉辦公投爭取住民同意。

等探查坑開始施工,發現施工難度比預期要高時,規劃單位馬上停工、舉辦公投,由住民來決定是否要繼續施工,最後在各方同意下,才復工開挖隧道。

洪如江說,台灣不見得須像瑞士一樣舉辦公投決定蘇花改要不要建,但哥達基底隧道闢建過程,調查嚴謹、充分取得各方諒解與支持的作法,頗值得參考,特別是蘇花改相較哥達基底穿過的阿爾卑斯山有個特點─更靠近海、變數更大,過程如能更嚴謹,絕對有利無害。

fsj 提到...

蘇花改 公路總局:充分瞭解地質 掌握斷層

【中廣新聞/彭群弼】2010-11-02

環保團體質疑蘇花改沿線地質調查不足,公路總局表示:歷年已經做了充分調查,沿線包括蘇澳斷層在內共14處斷層,全部都不是經濟部地調所認定的「活動斷層」。

地質調查報告中指出,蘇花改沿線有兩種破碎帶,包括「剪裂破碎帶」及「斷層破碎帶」。至於岩石的種類,包括最古老的大理岩、中生代的片麻岩、以及地質年代比較年輕的板岩、片岩,變質砂岩等等,也發現有部分未固結的砂泥礫石。

針對地質調查不足的批評,公路總局表示:根據環評法的相關規定,地質調查可採用資料蒐集或現地勘查兩種,公路總局彙整歷年來蘇花沿線附近的鐵公路隧道共三十八座的興建規劃及實際施工資料,並根據航空照片,選擇16處地點進行進一步鑽探,了解地質狀況。符合環保法的相關要求。

其次,根據提報環保署的蘇花改沿線地質報告指出,蘇花改沿線共經過包括九股山、蘇澳、小帽山斷層等14座「非活動斷層」(其他斷層還包括:A、B、C斷層、猴猗山斷層、東猴猗山斷層等等),換言之,這些斷層帶都不是經濟地調所公佈的活動斷層。不過,隧道群在穿越相關斷層帶時,比較容易出現湧水、擠壓等問題。報告中一一詳列。

蘇花改路線總長38.4公里,隧道約佔六成二。沿線經過多數山區,海拔高度約600~1000公尺,分屬兩處地質區;蘇澳東澳間是中央山脈西翼地質區的脊樑山脈帶,分佈的岩石種類包括:硬頁岩、板岩、千枚岩與變質砂岩等分布。東澳山區以南至大清水之間,屬於「中央山脈東翼地質區之太魯閣帶」。主要成分是片岩(黑色片岩、綠色片岩、矽質片岩)、變質石灰岩(大理岩),間夾透鏡狀之片麻岩、角閃岩、變質基性火成岩、蛇紋岩、混合岩等。

調查中指出,除了蘇澳地區有部分透水性較高的變質砂岩之外,其他路段多數都是透水性不佳的片岩、板岩,因此不會因遭遇地下水,岩層的強度,出現弱化現象。

地質調查中也指出:比對北迴鐵路與東改線鐵路施工紀錄顯示,未來施工期間,必須特別注意東澳隧道在穿經小帽山斷層與猴椅山斷層等斷層破碎帶時,可能出現的滲湧水與擠壓問題。

至於觀音及谷風兩座隧道,比對過去施工紀錄,應注意隧道在穿越樟樹山斷層、觀音斷層、鼓音斷層、谷風斷層等斷層破碎帶時,可能出現滲湧水及擠壓問題。

蘇花改的南端部分,地質調查中指出,由於中仁隧道距離地表較遠,厚覆蓋下,可能產生岩爆與地熱潛能,必須在施工前詳加考量。比對相關施工紀錄,針對中仁隧道穿越和中斷層時,與片麻岩與大理岩界面,可能有滲湧水與擠壓問題。



◆ 蘇花地質鑽探資料舊?官員:說法恐欠專業

【中廣新聞/彭群弼】2010-11-02

針對蘇花改有條件通過之後,環保團體繼續高分貝質疑蘇花改沿線地質調查不足,並沿用當年北迴鐵路或蘇花高的調查資料一事,相關官員表示:地質變化需要累積千百萬年,所謂資料「新舊」的說法,恐怕缺乏專業背景。

針對蘇花改的規劃方案,環保團體及部分學者質疑,蘇花改沿線的地質破碎,但工程單位卻沒有進行足夠的地質鑽探,資料不足,但因並未違反環評法,因此,僅在專家小組初審通過的條件中,也包括要求補足相關調查。

據了解,由於開發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根據環保法的要求,完成法定的鑽探數量,已經符合環評法的要求,其次,比對為了興建蘇花改所進行的地質調查,與過去台鐵北迴鐵路及國工局為了規劃蘇花高的地質調查,資料的差異不大,因此提送環評。

至於環保團體質疑「舊資料」不能引用的說法,相關官員私下表示:這是不具備專業的說法。

官員說:「地質年代」往往需要百萬甚至上千萬年才會產生變化,十幾二十年的資料,是可以反應地質的狀況。至於地質調查不夠密集,不夠詳細等等疑慮,可以在施工過程中逐步克服。」

根據一位曾經參與蘇花高的工程人員指出:當初規劃蘇花高,評估後認為,會比台鐵興建北迴新永春隧道或雪山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所遭遇的大量湧水以及地質破碎等問題要來得輕微,施工困難度會降低,一方面是已經掌握比較詳細的地質資料,選擇適當路線,另一方面則是施工方法及技術、設備都有新的進步。可以降低風險。

相關人士表示:蘇花沿線,和平以南的地質條件比較穩定,和平以北有較多的「地質變異」,施工時需要有因應策略。

針對蘇花公路的特殊環境,建議採用傳統鑽炸法施工,不但施工的範圍及破壞可以控制,鑽炸施工過程,原本就會不斷的利用小型鑽孔,向前探測地質,可以隨時調整應變,是最成熟的作業方式。如果能夠做好工程管理,同樣也可以降低風險,掌握進度。



◆ 從蘇花公路慘劇看政府施政

【經濟日報╱社論】2010.11.02

這幾天最使人難過與痛心的新聞,莫過於蘇花公路坍方所造成的傷亡慘劇了。一個只從台灣西南方掠過而沒有登陸的梅姬颱風,它的外圍環流卻為台灣東部帶來了驚人雨量,也造成蘇花公路多處嚴重坍方。結果,行經該處的許多車輛受困,有的遭到土石流掩埋,有的失蹤,至今仍未尋獲;目前估計死亡人數超過20人。這是自 1972年大華工專學生畢業旅行經過蘇花公路時發生車禍以來,該處最慘重的傷亡事件。

蘇花公路雖是著名的景觀道路,但其危險性也是眾所周知。蘇花公路的路面狹窄彎曲,平常就落石不斷,遇雨即坍,路況極不穩定。但是,公路總局雖有蘇花公路定點的道路即時畫面,卻沒有任何有關道路安全的監測儀器,而是根據雨量資料與人員巡查的結果決定是否封路。這一次,行之有年的傳統作法,卻造成蘇花公路太晚封路,也使得許多旅行團在大風雨中,身陷蘇澳到南澳之間最危險的路段,最終釀成大禍。

在事後的檢討中,交通部信誓旦旦地說,未來將在蘇花公路全線建置道路監測與預警系統。這番檢討似曾相識。今年4月時,國道三號七堵段的一處順向坡發生走山,也出現人車遭到活埋的慘劇,並使得整條高速公路中斷超過一個月之久。如果大家不健忘,當時交通部的檢討內容中也強調,未來將在不穩定的地區設置道路邊坡的安全監測系統。六個月於茲,我們非常好奇,交通部究竟在那些道路上裝設了這種系統?還是至今仍在研究規劃中?

很顯然的,政府對這些可能出現安全問題的公路毫無「憂患意識」。交通部一定知道在危險道路地區設置監測與預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事實上,交通部科技顧問室早在2002年就有了「道路邊坡高效能監測系統研發與崩塌預警基準制訂」這樣的委託研究計畫。知道了卻沒有任何作為,我們就應該追問:是交通部沒有規劃,還是規劃了但沒有預算?後者是有心無力,前者則根本沒有心;但不論那一種,政府都可說是這些慘劇的間接兇手。

當蘇花公路慘劇發生後,環保署立刻宣布,11月1日將召開蘇花公路改善方案(蘇花改)的第二次環評初審會議;這項會議昨天如期舉行,也如預期有條件通過,最快本周內就可排入環評大會通過。行政院長吳敦義已表示,如果環境影響評估能在年底前完成,並開始動工,2016年蘇花改就能全部完工。但若是沒有這件慘劇,環評初審會議還不知要開多少次,蘇花改的完工恐怕更是遙遙無期。

從這幾件事來看,我們對政府官員的態度與施政品質都感到憂心。政府本當積極任事,在政策規劃上做到未雨綢繆及開創新局;但如今我們看到的卻多是不主動作為,或是消極被動的應變。所以,政府不曾主動建立道路預警系統,也不會更積極推動蘇花改,而一定要等到事故發生,甚至出了人命後,才設法亡羊補牢。這樣的施政,是補破網式的施政,無法帶給人民希望和信心。

政府是個龐大的行政體系,時間愈久,體系愈臃腫,各種程序也愈繁雜。日積月累,許多人的積極態度就在體系與程序中逐漸消磨殆盡,形成一般人詬病的官僚文化。所以,前述問題絕不是交通部獨有;別的部會也有許多類似情況,差別只在它們的官僚文化未必殺人而已。

我們盼望政府主事者能從這次的慘劇中記取教訓,重新檢討自己的單位:有多久沒有主動發掘過問題?又有多久沒有對所轄業務做過任何改變?政府一定要求新求變,才能展現新氣象,也才能重新贏回人民的尊敬與信賴。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小心骨牌效應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48640.shtml

環評本就是講理、講事實,如果為了求快速開發而快速通過環評,或是以人多、示威來形成壓力,只會對環評形成傷害...

fsj 提到...

蘇花搜救鎖定114.5K 最後希望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徐尉庭/連線報導】2010.11.03

蘇花公路大坍方救援工作進入第14天,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昨天在蘇花公路114.5公里離岸18公尺處的海底發現疑似車體保險桿後,原訂今天上午9點出海打撈,因海象不佳,暫時停止打撈作業─;陸上搜救人員上午仍全力搜尋114.5公里,但迄中午止無新發現。

內政部長江宜樺上午表示,蘇花公路的搜救地點只剩114.5公里處,在救災方式還沒有窮盡以前,搜救行動不會停止。消防署長葉吉堂說,拖板船今晚8時將從台北港出發,預計明天會到蘇澳港,再從蘇澳港載運6部大怪手到114.5公里處。

江宜樺表示,搜救是否停止,沒有特定時間表,但是天氣一天比一天差,如果不能出海就不能勉強,若天候許可,內政部會用大怪手搜尋一遍再收兵,這個部分已經請國防部跟家屬溝通。

他表示,內政部昨天決定停止112.8公里處的搜救行動,因為小怪手已經在這裡翻過兩遍,今天116公里處的搜救告一段落,只剩下114.5公里,將派出大怪手搜救。

江宜樺並指出,30噸大怪手必須由拖船拖著平台船的方式運送,拖船跟平台船現在分別在台北港及港蘇澳,可用的30噸怪手大約6部則是在蘇澳待命。他說,從台北港到114.5公里處耗時30多小時,這一批大怪手如果能到,只能挖3公尺深的小怪手就會退場,由大怪手再來挖一遍,如果再沒有任何發現,陸上搜救行動就會結束。

江宜樺表示,海上的能見度低,不利搜救工作,將配合大怪手再作業一段時間,搜救範圍包括114.5公里處以及114.5公里延伸到基隆外海的部分。至於搜救人員,江宜樺表示,各縣市前來支援的消防隊特搜人員今天結束後就會歸隊,接下來宜蘭縣消防隊、大怪手、海上軍艦跟海巡署還會進行一段時間的搜救。



◆ 江:大怪手開挖若無進展 陸上搜救收兵

【中廣新聞/黃悅嬌】2010-11-03

蘇花公路災變搜救工作進入第14天,全力投入114.5k處開挖,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將出動拖船運送大怪手再挖一次,若仍無所獲,或天候不佳拖船無法運送大怪手靠岸,陸上搜救只好收兵。各縣市借調支援的消防特搜人力也將在今天工作結束後歸建。

內政部長江宜樺上午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表示,蘇花公路112.8k、116k處開挖多日並無所獲已停止搜救,全力投入114.5k開挖,20多部小怪手已在此處挖過一遍,現在就等天候許可出動拖船運送6部30噸大怪手開挖一遍,若仍無所獲,陸上搜救將宣告結束。『因為小怪手已挖一輪,小怪手能挖的是三公尺深,加上金屬探測器,有反應的小怪手都挖了,沒有辦法,現在小怪手退場,大怪手進來可挖深一點,金屬探測器無法感測到的也去挖看看,我們原則上盡諒希望再挖一遍若沒有宣告陸上結束。』

江宜樺表示,如果天候不許可大怪手無法上岸也沒辦法「只好收兵」,但內政部一定會窮盡所有手段後再收兵,也不會設定搜救期限。

消防署長葉吉堂說明,大型拖船停泊台北港由業者評估海象決定是否出發,航行至搜救現場約要30小時,最快星期四抵達。



◆ 蘇花失聯陸客家屬 領死亡證書

中央社 2010.11.03

蘇花公路傳出災情至今已14天,還有19名中國籍領隊與遊客失聯,家屬今天前往宜蘭地檢署,由檢方一併發給死亡證明書。

蘇花公路於上個月21日因瞬間豪雨,沿線112.8、114.5與116公里處嚴重坍方。災情搜救至今,還有弘泰旅行社中國籍領隊田園、蘇澳民眾許枝榮夫婦2人與創意旅行社的台灣籍導遊曾慶華、台灣籍司機郭銘麟、中國籍領隊胡綱與17名陸客共23名失聯。

宜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吉吉吉)慧中午說,19名中國籍領隊與遊客的家屬昨天向檢方遞狀聲請核發死亡證明書。經檢方調查入出境、旅行社提供資料、蘇花公路災變當天車輛進出資料、相關人員報案及通聯紀錄、目擊證人證詞、災變現場勘驗等,還有弘泰旅行社司機蔡智明與創意旅行社陸客龔艷兩人都已因災害確定罹難的事實,足以認定19名中國籍領隊與遊客應已同時受災死亡。

他表示,依災害防救法規定,這19名中國籍領隊與遊客已因災害死亡而未發現屍體,上午已分別核發死亡證明書給家屬。日後若在搜索過程中發現屍體且經確認身分後,將撤銷個案的死亡證明書,依法改發相驗屍體證明書。

此外,郭銘麟與曾慶華的家屬今天也前往宜蘭地檢署,聲請核發死亡證明書。經檢方調查後,足以認定兩人也因災害死亡且未發現屍體,因此一併發給死亡證明書給家屬。



◆ 創意團明辦告別式 罹難陸客賠償金共510萬元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0.11.03

蘇花公路救災進入第14天,仍有19名陸客下落不明。旅行公會全聯會與陸客家屬協商,決定明天舉辦告別式,家屬預計周五返回中國;至於罹難陸客賠償金額,包括旅行社責任險200萬元、遊覽車公司投保的150萬元,以及第三人強制險,合計每人510萬元。

旅行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許高慶表示,陸客團家屬明天下午將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舉辦聯合公祭,弔念罹難的陸客。陸客家屬將會委託創意旅行社提出國賠申請,另也希望公路單位在事故現場設立紀念碑。

此外,家屬預計周五返回大陸,不過若有家屬要留在台灣,該會也會協助辦理簽證延期等相關事宜。

※ 相關報導:

* 淹水明確者 宜縣8日發救助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50376.shtml

「一周內把中央和地方的救助款撥到災民手中的承諾,被迫跳票了」,宜蘭縣長林聰賢指示颱風災害救助金從寬、從簡、從速,但除了三星和頭城鎮公所發放完成外,其餘公所作業不及,加上浮報嚴重,縣府延到8日再發放。

fsj 提到...

蘇花改過了環評 陷入交通黑暗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110300475,00.html

【本報訊】 2010-11-03 中國時報

環保署日前召開「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專家小組環評會議,在近萬名花東鄉親北上包圍的壓力下,決議「有條件通過」。環保署預計三至五天內召開大會,預料過關機會極大,年底便可正式動工。

「蘇花改」從二○○九年十一月開始推動,環境影響說明書在今年九月底,送進環保署環評審查程序,並在十月十八日召開「蘇花改」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當時環評委員就已經提出用路安全、公路品質維護等多項意見,並在一日進行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可望創下重大開發案環評最快闖關的歷史紀錄。

回應民意的要求固然無可厚非,但蘇花改工程全長三十八點四公里,涉及隧道二十三點八公里,橋樑長達八點六公里,八座隧道占總長六二%,最長的七.九公里,最短的○.三公里,經過十一條斷層和十七個環境破碎帶,其工程困難度相當高,稍一不慎,就有可能重蹈開發雪山隧道開挖時所遭遇到的困難。因此,針對專案小組的決議,環保團體代表就認為,他們並不反對蘇花改的興建,只擔心改善不完全,環保署計畫三到五天內要召開環評會議,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否補齊所有相關資料,讓人疑慮。我們要指出的是,環保團體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即使蘇花改再怎麼急迫,相關的程序仍不可忽略,有時候可能還會「吃緊弄破碗」,尤其該地區位處地質敏感區,更是應該小心。

此外,根據最高行政法院日前撤銷中科環評的理由之一就是,最高行政法院認為一個重大開發計畫,不應剝奪環評中民眾參與的權利,應該進行第二階段環評,讓民眾意見有更完整參與。換句話說,如果依照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意旨,此次開發案在第一階段就通過,是否會重蹈中科遭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之路,也是環保署應該面對及妥為因應的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蘇花改在年底順利動工,其施工期長達五、六年,在這段期間,如何解決花蓮人對外聯絡交通的問題,也考驗交通部門的智慧。

從這次蘇花公路坍方的確造成花東交通的不便經驗,政府其實更該關注交通的多元系統,以改善花東交通問題,而非只有一個蘇花改。簡單的說,就是要發展公路、鐵路、海運與空運的多元系統,當公路在某時間坍方時,鐵路或海運等交通運輸就可交互運用應急,不僅可避免太過關注於某項交通建設的投資,也能降低為維持交通安全所付出的成本。

就安全而言,台灣一年在道路交通事故上死了三千六百多人,但鐵路意外死亡的人卻相當少,鐵路顯然比公路安全許多。因此除了改善蘇花公路的安全外,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增加鐵路運能;例如增購太魯閣號火車車廂、增加到花東的班次,快速且逐步解決長期以來花東地區對外交通不便的問題,甚至發展火車貨運業務都是要考量的。

過去,花東鐵路改善都是由台鐵公司負責,而台鐵公司是一個事業單位,必須自負盈虧,在這樣的限制條件下,改善花蓮鐵路也就只能當做一般事務來進行,甚至花蓮當地的新鮮蔬果食品要運送到北部,也因台鐵缺乏冷凍貨廂而無法成行。因此我們主張,政府應該提昇至國家層級,直接由交通部負責,行政院研考會負責管考,這樣才有可能快速推動花東鐵路、海運的交通運輸等相關工作,建立多元交通系統。

由於蘇花改動工後,至少五、六年後才能完工,而短時間內鐵路也還無法立即配合,花蓮對外交通狀況將會面臨嚴峻的挑戰,相關單位要先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過了蘇花改環評,問題才剛開始。

※ 相關報導:

* 吳揆:蘇花改環評 史上最嚴謹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4928x112010110300147,00.html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日表示,政府花了一年多提出蘇花改後,立即向花蓮地方人士溝通,並與環保團體溝通不下十次,預審工作也超過一年。他強調,政府二年多的努力讓蘇花改瓜熟蒂落,環評更是「史上最嚴謹」。



◆ 傅崑萁:蘇花改黑暗期 中央輔導花蓮產業

【中廣新聞/劉敏娟】2010-11-03

蘇花改確定要改,花蓮縣府和議會聯合召開記者會感謝花蓮及全台民眾支持,日前宣布休會抗議的花蓮縣議會即將恢復正常議程,縣長傅崑萁表示,行政院長吳敦義同意,將輔導支持花蓮的觀光產業發展,協助花蓮度過蘇花改動工的(交通黑暗期)。

花蓮縣府以及花蓮縣議會11月3號上午召開聯合記者會,縣長傅崑萁以及議長楊文植率府會官員議員以深深鞠躬方式表達對花蓮及全台民眾對蘇花改支持的感謝。

楊文值說:這次花蓮縣兵分兩路,有人坐了14個小時的車程,到達台北表達抗議,而為了蘇花災難,縣議會也以休會表達抗議,所幸環保署專案小組會議終於有好的成績,由於大家的努力,大家打了一場成功的戰回花蓮,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縣議會再過2、3天就會恢復開會!

接著縣長傅崑萁首先感謝花蓮議會大團結以休會方式表達嚴正的立場,而1號星期一更有那麼多的鄉親為了子子孫孫兵分兩路北上抗議,尤其一列 12節火車搭了將近2千人,這是只有孟加拉才有的景象,顯示花蓮人長期苦難的象徵。花蓮縣府感謝花蓮鄉親大團結,以及全體國人以同理心給花蓮人有史以來公共政策議題,高達百分之七十二的支持,讓蘇花改能順利通過。

另外,傅崑萁表示,針對蘇花改興建長達5年的交通黑暗期,他在2號和行政院長吳敦義協商,吳院長同意花蓮提出2、3項主要產業的配套方案,中央會全力輔導支持。另外,傅崑萁要求花東發展條例不要再躺在立法院,希望本會期年底過關,明年就能準用,明年花東兩縣就有50億元的經費就可讓地方建設順利。而這項要求也得到吳院長的首肯。



◆ 比照雪隧 蘇花改分階段分車種通車

【許俊偉/台北報導】2010-11-03 中國時報

交通部公路總局昨日指出,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花改),未來除將分兩段通車,也將比照雪山隧道通車方式,分階段放行小客車、大客車和大貨車通行;速限也有不同標準,隧道段六十公里,銜接蘇花公路舊線部分將只有四十公里。

公總指出,蘇花改將參考雪山和八卦山隧道作法,第一階段只會開放小型車通行。通車約三到六個月後,再視違規和肇事率等情況再開放大客車。又三到六個月後,才會再評估開放大貨車通行。

另外,依道路特性不同,蘇花改也會出限三種速限,隧道段不宜久留,設計速限六十公里,和中到清水段則可五十公里,蘇花改銜接蘇花公路舊線則只能四十公里。

至於外界質疑蘇花改地質資料不足,公總表示已依環評規定鑽探,並比對舊北迴鐵路和十年前蘇花高速公路的鑽探結果,地質差異不大。公總主祕陳茂南還強調,蘇花改、北迴鐵路和蘇花高路線雖不同,會再依需要再行地質鑽探。

長達七.九公里的觀音隧道因完工期程較慢,蘇花改一○五年底將先通前後兩段,也就是蘇澳到東澳、和中到大清水,一○六年底才全線通車。

fsj 提到...

102年起捷運大爆發 六年通八條

【林金池/北縣報導】2010-11-04 中國時報

大台北捷運路線預計從民國一○二年有全新風貌,屆時會開通新莊線、頂埔線、松山線、信義線等四條捷運,松山線、信義線也將分別與新店線、淡水線銜接,可共同分擔台北火車站的轉運功能,民眾搭車更順暢。

北縣交通局指出,目前各路線進度符合預期,新莊線將於民國一○二年二月完工,土城永寧站延伸到頂埔站的延伸線同年九月完工。之後預定完工的還有民國一○三年十月機場線、民國一○四年十二月環狀線第一階段(五工到大坪林)、民國一○五年淡水捷運延伸線、民國一○七年萬大樹林線(永平國小到中和高中)。

加上全線都在台北市境內的松山線、信義線也將於民國一○二年完工通車,並分別銜接新店、淡水線,屆時台北火車站將不是唯一的轉運站,鄰近的中山站、中正紀念堂等場站也具有轉運銜接功能,大大減低尖峰期間人潮。

因此,民國一○二年起六年內陸續有八條捷運完工,幾乎是一年開通一條。

北縣府交通局軌道工程科長金肇安說,屆時可說是「捷運收割期」,大大減少大台北民眾通車時間,降低塞車率。

至於選戰期間熱門的三鶯線、捷運環狀線的北環與南環、安坑線、民生汐止線、南北線等五條路線,目前還在規畫階段,預計最快要民國一一二年以後才通車。

※ 相關報導:

* 新莊線 明年分段通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5952763.shtml



◆ 蘆洲線通車 樂生聯盟抗議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0.11.04

捷運蘆洲線昨天通車,樂生保留自救會與樂生青年聯盟在大橋頭站外演出行動劇,抗議捷運新莊線施工,造成樂生療養院出現大規模裂縫,捷運局9月曾表示待地質報告出爐再復工,不過最近卻持續開挖,讓樂生院民、周圍民眾陷於被土石活埋的危險,捷運局應立即停工。

「難道要等到事件發生才補救嗎?」樂生自救會與樂青表示,捷運工程局北區工程處9月份向外界坦言「損害狀況超乎預期,必須立即停工」,等大地技師公會進行地質報告評估後才會復工,但報告要到明年4月才出爐,目前捷運局仍繼續施工,8月20到10月7日偷挖了10公尺以上。

台北市捷運局副局長張培義回應,雖然地質報告明年4月才會出爐,但經過專家評估,目前針對可以開挖的部分施工,未來也持續進行;至於樂生院出現裂縫問題,他表示,早期捷運局建議的居住區範圍小,經院民爭取才擴大成現居住的地點,若院民擔心安全,可遷入特別為他們安排的新大樓。



◆ 出雪隧急煞? 速限落差危險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2010.11.04

國道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調高速限後,有民眾發現,隧道內最快可飆到100公里,但一出隧道,速限驟減,最快僅能開到90公里,10公里的落差,讓駕駛人怕被開單,一出隧道嚇得猛踩煞車,十分危險。

「警察不會那麼沒人性啦」,國道警察局第九警察隊長邱忠源強調,考量安全,國道警察絕不會在一出隧道就開單,用路人也不用急著踩煞車,但民眾還是要逐漸放慢速度。

雪山隧道從1日起升速10公里後,民眾反映「速度真的變快了」。宜蘭縣羅東鎮民「阿國」說,他每天都要來回台北,發現車流的確變順暢了,但是一出隧道就要立刻踩煞車,真的好危險。

「阿國」說,北宜高平原線從最南端到雪隧北口,目前限速都是90公里,但是一出隧道口就變成80公里,速限驟降10公里,大家一出雪隧,看到斗大的速限牌,都怕被取締,當然下意識就急踩煞車,如果後方車子沒有跟著煞車,很容易就會造成事故。

駕駛人建議,應該在進入彭山隧道前再降為80公里,比較不危險,也不會造成回堵到雪隧內。邱忠源說,雪隧以北限速80公里是公路單位規定,不過行車安全最重要,警方絕對不會在一出雪隧時就取締,駕駛人也千萬不要急煞,應慢慢減緩速度。

※ 相關報導:

* 140公尺巷道 人孔蓋46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4/today-taipei3.htm

北市府在選前大力推銷路平專案成效,台北市酒泉街五十巷一帶,短短一百四十公尺距離,竟然有四十六個人孔蓋,居民反映人孔蓋高低不平,嚴重影響人車通行。



◆ 莒光塗回藍裝 國慶百年環島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10.11.04

藍色柴電機車頭拉著藍色莒光號車廂一路奔馳,是鐵路電氣化前,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為了慶祝莒光號開行四十周年及百年國慶,台鐵將一輛R4○橘色柴電車恢復成「原汁原味」的藍色塗裝,本月將開行三趟嘉義─屏東間R4○機車頭牽曳莒光號彩繪車廂郵輪式列車,帶領旅客重回時光隧道。

台鐵推出「火車環島接力百年車站巡禮」,規畫了一整年分別由蒸汽火車、柴電機車、光華號、太魯閣號、阿福號等十二代特色列車接棒開行環島郵輪列車,並結合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等歷史悠久的百年車站。

鐵路電氣化後,莒光號陸續改為橘色,今年是台鐵一百廿三周年及莒光號開行四十周年,台鐵火車司機員聯誼會提案,分別將R4○及R123兩輛機車頭改回原塗裝。

台鐵表示,這三梯次郵輪式列車採單一票價,每人七百九十九元(含午餐、套票及紀念品),每梯次乘客三百人,分別在十、廿及卅日共開行三趟,並分別於一、十一及廿二日上午九時開放網路、語音訂票,嘉義站在十日當天上午八時也將發售三千套紀念月台票。



◆ 新北市都設大賞 10作品入圍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0.11.04

北縣府昨天公布「第1屆新北市都市設計大賞」10件入圍名單,下周一將在縣府進行決選PK賽及頒獎。城鄉局代局長陳耀東說希望藉由都市設計競賽,讓城市美學在新北市扎根。

10件入圍決選作品名單昨天出爐。「公部門主導之環境空間設計類」的3件作品,包括已獲2010全球卓越建設獎永續發展類首獎的「北台光電遊憩城」、新店市瑠公圳圳道空間再造、大台北都會公園「幸福水漾公園」。

「私部門主導之公共空間設計類」有三重巿富貴段的集合住宅、丹下新世界、冠德鼎峰等3件作品。「低碳再生能源規劃設計類」唯一入選的是新店市直潭社區服務中心。

「城鄉風貌工程或規劃設計類」3件作品,包括新莊市思賢公園景觀改善工程、淡水藝術大街整體規劃設計暨第1期工程、新店市碧潭段都市更新(碧潭觀邸)。其中思賢公園從舊翻新,將傳統公園化身兼具環保的藝術景觀,很受評審肯定。



◆ 水湳經貿園區 李安設片場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0.11.04

台中水湳經貿園區開發願景館將啟用,市長胡志強昨天指出,導演李安新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已在台中水湳經貿園區願景館旁搭建一個拍片場,有計畫買下來,未來結合水湳生態園區、台灣塔變成觀光景點,打造「台灣的好萊塢」。

胡志強指出,經貿園區開發願景館在A15機棚,11月8日先啟用,是「盒中盒」的建築,舊的機棚圍上竹林,綠美化後再美化新的外觀,大台中35家建商會展出代表自己品牌的模型,也會隨時呈現經貿園區興建進度。

胡志強說,李安去年就來勘景,租用約6000坪面積,約5個機棚大的場地,要打造一個人工海浪造景,這是30年來美國主流電影首度到台中拍片,相當難得,若能順利買下該片場,希望打造類似成為美國的「環球影城」。

和李安片場相連的就是水湳園區生態綠地,面積約台中公園10倍大,再連接300公尺高的台灣塔,屆時可以變成一個觀光生態園區。

胡志強透露,中市後火車站的台糖用地,延宕8到10年未開發,留下近3公頃大坑洞,變成大水池,一直飽受批評,但李安看了「相當驚豔」、「非常喜歡」,市府評估無法接受李安「想像的」場景而拒絕,才另外看中水湳用地。

胡志強希望電影拍攝結束後,能原封不動保留,「他應該不會反對」,因為全世界為了電影全新搭景的地點不多,李安是台灣之光,又特地回台拍攝,會是非常珍貴的「電影史料」。

胡志強評估,若要保留大約需要幾千萬元,會先向中央爭取預算,地方也會編列配合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