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7

水資源周/2,500專家 要診治水汙染

◆ 水資源周/2,500專家 要診治水汙染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法新社斯德哥爾摩五日電】2010.09.06

第20屆「世界水資源周」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幕,約2,500名專家將在七天會議中聚焦於日益嚴重的全球水汙染與水質惡化問題。

世界水資源周的主辦單位透過官網指出,在人口變遷與經濟成長的帶動下,愈來愈多水資源被擷取、使用、再利用、處理與廢棄。

主辦單位並在一項聲明表示:「都市化、農業、工業以及氣候變遷正同時對人類水資源的質與量構成與日俱增的壓力。」

本屆會議預定從5日開始,至11日結束,來自全球約130國的專家將共同研討會議主題「水質的挑戰─預防、有效利用與緩和」。

每年主辦這項會議的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所(SIWI)表示,目前的情況令人沮喪,全球的水汙染正逐漸惡化,每天約有200萬公噸的人造廢棄物流入河川、湖泊與海洋。

在開發中國家,高達70%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放,嚴重污染可用水資源。

世界水資源周負責人博格林(Jens Berggren)表示,全球暖化使問題更加惡化,因為全球暖化正改變天氣型態,實際上也是導致某些地區發生大洪水或旱災的元兇。

博格林說:「水如果太多,將沖刷出更多汙染物並散布四周;但在乾旱時,河流與湖泊中只有少量的水能稀釋汙染物,造成更多危害。兩種情況都造成更多汙染。」

汙染加劇進而導致各項極為嚴重的挑戰,使全球可取得的乾淨水資源減少,不僅影響人類健康,也影響陸上與海洋的生態系統。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未來15年內會有18億人居住在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或地區,而全球整整三分之二的人口可能面臨缺水之苦。

博格林表示,全球實際上並不缺水,真正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對待水資源,而這是可以改變的。本周的會議便將聚焦於如何具體做出改變。

專家說,最重要的是使眾人意識到,全球水資源系統間的相互關聯會凸顯出水汙染的真正影響。

SIWI表示,汙染水資源的人,往往與受水汙染影響的人及生態系統毫不相干。

※ 相關報導:

搶水,引爆新一波國際衝突
極端天氣 小心秋颱、北部防災

綠色催化劑:清除毒素與污染物
具能源效益的水質淨化
紫外光棒能淨化水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治理大陸地下水污染需時千年

中央社 2010-09-08

中國有90%的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專家警告,尤其是深層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需要千年的時間,「但是我們卻沒有管理地下水環境的法律,只有管理地表水的」。

環保人士也向國際先驅導報警示,現在污染關乎的已不是下一代人強壯不強壯的問題,而是能不能保住下一代的問題。

中國地下水開採量以每年25億立方公尺的速度遞增,由於地下水佔水資源總量1/3,全中國近70%的人口飲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飲用水水源。

但污染正加劇中國地下水危機,尤其化肥、農藥大量使用污染農村地下水源,農村已成地下水污染直接受害者。

中國的地方病普遍、分佈廣、病種多,主要與環境地質因素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地下水,如高氟、砷水是地氟、地砷病最主要、最直接的致病原因。

要根治地方病,就必須治地下水,但中國地下水面臨越來越多的地表污染的威脅。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地表污染)是一種更大範圍的污染,影響的人群更廣泛,更難治理。」

馬軍說,目前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淺層的地下水,有些企業直接將污水打到地下,對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嚴重。

由於地下水污染難以被清理,如重金屬難以化解,尤其是深層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來需要千年。但中國只有管理地表水的法規,沒有規範地下水,這才是讓馬軍引以為憂的地方。



◆ 海上浮動核電廠 環保團體憂不定時炸彈

【聯合報╱編譯范振光/報導】2010.09.08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中國和俄羅斯上周同意擴大核能合作,項目包括海上浮動核電廠、鈾礦探勘、核子設施退役和第三國市場等七個領域,環保人士擔心,浮動核電廠可能變成類似車諾比爾的不定時炸彈。

綠色和平組織資深成員艾利夫說:「這好比荷馬.辛普森遇上了鐵達尼號,這個構想令人難以置信。」荷馬.辛普森是電視動畫「辛普森家庭」成員,是一位無能的核電站安全檢查員,經常惹事。

俄國幾年前開始建造第一座浮動核電廠Akademik Lomonosov的船體,已於6月底下水,將安裝2座35 MW的KLT-40S反應爐。俄國計畫在2012年把燃料裝入反應爐,然後將浮動核電廠拖到遠東堪察加地區,浮動核電廠預計運行壽命超過30年。

中俄之間的擴大核能合作協議,將使浮動核電廠計畫加速,不免讓人擔心,位於海上的核電廠易成恐怖分子或海盜攻擊目標。

俄國核能主管機關國家核能公司(Rosatom)表示,Akademik Lomonosov浮動核電廠「絕對安全」,外國客戶會很有興趣,特別是開發中國家。

浮動核電廠可用在交通不便、沒有電力網的地區,例如南、北極地區的石油探勘。國家核能公司表示,Akademik Lomonosov是針對國際市場的「示範電廠」,如果把浮動核電廠部署在淡水來源稀少的地區,海水淡化設施和能源供應系統結合,可提升經濟效益。這裡指的顯然是擁有石油資產但缺淡水的中東地區。

開發中國家未來數十年將出現人口爆炸,引發糧食和飲用水危機。以核電供應海水淡化廠,已在美國加州和中亞哈薩克證明可行,但環保組織還是認為,浮動核電廠弊多於利。

艾利夫表示,核電廠本來就有風險,把浮動核電廠拖到地緣政治不穩定的中東或是偏遠地區,風險更大。

fsj 提到...

經濟部評估 10年後,台灣恐「水不夠用」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09.27

經濟部水利署最新評估,台灣自然水資源開發總量上限為每年兩百億噸,目前國內年用水量已達一百九十億噸;如再不積極推動節約用水、有效減漏水,最壞情況十年後台灣將陷入「水不夠用」的困境。

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國內旱澇現象加劇,經建會日前進行國內水資源總體檢,建議在未來十年內,至少得編列新台幣一千億元的水資源建設費用,用以改善水庫、國土保安復育、開發多元水源、增加都會區滯洪能力等計畫。

繼去年八八風災後,今年凡那比颱風再度重創南台灣,使得國內治水防洪問題,再度成為各界關心焦點;加上今年天氣異常炎熱,上半年南部頻傳限水危機,八月下旬甚至連素有「雨港」之稱的基隆也實施七年來首度的夜間限水措施。

相關官員表示,國內「沒雨就缺水,有雨就淹水」的旱澇加劇情況令人提心吊膽。

經建會日前做出政策建議,若是想要達到馬英九總統宣示的「六三三」政見目標,保守估計必須在二○二○年前,編列新台幣一千億元的水資源建設費用,用以改善水庫、國土保安復育、開發多元水源、增加都會區滯洪能力等計畫。

經建會援引聯合國資料指出,雖然台灣每年的平均降雨量高達兩千四百九十三公釐,是世界平均降雨量(八百八十公釐)的二點八倍,但平均每人可用水量只有三千立方公尺,遠低於世界平均的八千九百立方公尺,使得多雨的台灣竟名列於缺水國之林。

官員指出,目前國內水資源分配極不合理,產值不高的農業用水占比高達七成,民生用水占兩成,工業用水僅占一成;若以二○一六年實踐「六三三」政見目標估算,工業用水量將比現在增加一倍左右,民生用水量不能成長,農業用水量則必須明顯減少。



◆ 20年來大4倍 美魔鬼湖吞掉2城鎮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0-09-27 中國時報

美國中北部北達科他州的「魔鬼湖」(Devils Lake)過去廿年來彷彿有生命一樣,不僅水位一再上升,且湖面積擴張了將近四倍,吞噬了約六萬公頃土地、數百棟建築以及至少兩個城鎮。

位在北達科他州第一大城法戈市(Fargo)西北大約二五八公里的魔鬼湖,是該州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湖岸線長約一六一○公里,湖深二三.三公尺,吸引全美各地遊客前去垂釣與從事其他休閒活動。

一九九○年代初期,魔鬼湖的湖水開始上漲。由於沒有河流等天然出口,流洩湖中聚積的大量降雨和雪水,魔鬼湖日益壯大,附近逾四百棟房屋不是毀於溢出的洪水,就是已經搬遷。

如今魔鬼湖湖水已上漲了一.八六公尺,如果水位不降,周遭若干社區可能也會沒入水中。科學家認為,目前異常豪雨和大雪的氣候形態可能會持續至少十年。

原本在魔鬼湖十三公里外的密尼沃坎(Minnewaukan)小鎮,目前已三面被湖水包圍,居民紛紛懇求外面援助。他們得到的建議,包括把整個鎮遷往高處。

魔鬼湖本月廿日的水位超過海平面四五○公尺。如果超過四五二公尺,湖水就會溢流到雪延尼河(Sheyenne River),雪延尼河流經北達科他州東南部後與紅河(Red River)匯流,再流向加拿大。

雪延尼河岸受威脅的社區,涵蓋法戈西方的山谷市(Valley City)。魔鬼湖溢流可能使雪延尼河水位比二○○九年爆發的大洪水高出一.六公尺,使半個城市泡在水裡。

fsj 提到...

神山在哭泣 三江源冰川融、黑土露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綜合報導】2010.09.30

大陸氣象局和青海省氣象局專家,最近到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部分冰川考察。當這些專家站在全國「平均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經濟總量最小」的高原雪域上、看到這座神山的真面目時,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昔日的冰川美景已不在,剩下一片冰雪融化在裸露的黑土。

中通社報導,專家考察的這塊高原雪域位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阿尼瑪卿雪山(海拔六千兩百八十二公尺),擁有四十多條冰川,面積達一百五十平方公里。考察專家在這裡沒有看到厚厚又堅硬的冰川,只看到像是撒了把鹽的小小冰冠,更像頂隨時可能被風颳走的小白帽。冰川在烈日下融化,水融化處露出黑黑的土。一位女專家禁不住喊道:「天哪,這神山多像在哭泣!」  三江源地區屬於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青藏高原腹地,總面積達卅一點六萬平方公里。這裡孕育了長江總水量四分之一、黃河總水量的一半和瀾滄江總水量百分之十五,被譽為「中華水塔」。

當地司機說,以前阿尼瑪卿雪山周邊矮一些的山終年白雪皚皚。如今,這些山只剩下了黑黑的「鍋蓋頭」。

青海氣候中心負責人李林說,阿尼瑪卿山冰川在一九九○年至二千年的十年間,冰川整體面積縮減了卅二平方公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近卅年來三江源冰川退縮的速度是過去三百年的十倍。

再如旁邊的格拉丹東雪山,以前雪線是四千六百多公尺,現在達到五千三百公尺。在當地牧民的記憶裡,以前格拉丹東冰川融化形成的小河有廿多條,現在只有七、八條了。黃河源區的冰川退縮比率最大,達到七成七。這個數字帶來的後果是黃河源區河流水域面積減少百分之九。

冰川退縮、湖泊驟減、草原退化…一連串的生態惡化導致三江源正成為中國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專家指出,隨著氣候進一步變暖,未來高原積雪、冰川和永久凍土面積將進一步縮小。意味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上游「越來越瘦」。地球變暖若保持現在趨勢,到二○七○年,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積將減少百分之四十三;到二一○○年時,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積將只剩下四分之一。

◎ 牧民逐水草 一年八搬家

大陸境內面臨生態破壞的山脈冰川,可說比比皆是。

知名景點雲南玉龍雪山冰川近年大幅萎縮,由原本十二平方公里減少至八平方公里,十九條冰川有四條已消失。當地管委會主任和獻忠表示,與其考慮觀光發展,不如擔憂水源供給問題。

甘肅省「中國最美」的夢柯冰川,從一九五八年到去年為止,共後退三百多公尺,雪線不斷往上提升,牧民一年甚至要搬八次家,才能有水草供牲畜食用。



◆ 青藏冰川急縮 氣候災難警訊

【聯合報╱柳中明/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2010.09.30

報載中國氣象團隊現勘,發現青海三江源區冰川退縮,下方黑土裸露,形成一片荒原。其乃因為青藏高原近年氣溫上升迅速,約為全球增溫速率的五倍,導致冰川快速退縮,近三年約為過去三百年的十倍。

高原冬季積雪、夏季融冰,這是大自然水資源調節的方式,也是黃河、長江與瀾滄江的重要水源。冰川快速退縮,代表冬季少雪,或春雪急融,冰雪不再終年累積。其結果是春末起氣溫炎熱,最需水源供應時,上游已無雪或冰可融。

今年上半年,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發生百年大旱,衝擊稻米生產,溫家寶因此三次南下西南視察。同時,中南半島湄公河嚴重乾旱,衝擊越南等國的稻米生產,引發六國責難中國瀾滄江水壩阻截上游水源。

若果看過「氣候戰爭」這本書的,就可以開始想像那無法想像的未來!假設廿年後,氣候持續暖化,青藏高原無冰川,出現長期乾旱,中國與中南半島諸國,非常可能出現「水的戰爭」。也就是下游用水國,將向上游控水國力爭水源,即使是上游水源已近匱乏。

類似的一條長距離河川的水資源爭奪戰,在中東、中亞、東歐、非洲等許多地區,不是正在發生,就是未來將會發生。此狀況因為第三世界的人口持續增加,糧食需求量大,所以問題將只會惡化,不會改善。

同時,今年夏季,長江與黃河中上游間暴雨頻頻,累積雨量約為過去一倍以上。所以,雖然上游缺乏融雪資源,下游卻是水位暴漲。

但是,如此取得水源的方式,是伴隨著長江二次洪峰、渭河決口、甘肅舟曲土石流災情等,數千人因此喪生。

長期乾旱後,緊接著發生暴雨災情,多麼熟悉的情景。去年莫拉克颱風發生前後,台灣中南部就是如此,然後還緊跟著發生乾旱到今年春季。這樣的極端氣象災難事件,不是僅在台灣或中國發生,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且是頻率愈來愈高。這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報告中,特別強調是與氣候暖化有關。

無論如何,冰川快速退縮,確實是與氣溫持續上升有關。未來東亞水資源供應將愈來愈吃緊,而頻繁的長期乾旱與暴雨災情,更將挑戰這個地區民眾的適應能力。

fsj 提到...

《自然》期刊:全球河川面臨嚴重危機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0-10-01 中國時報

國際研究團隊針對全球淡水資源發表分析報告說,全球各地河川正面臨嚴重危機,管理不善及汙染等環境危害因子,使得全球近八○%人口(約五十億人)飲用水安全岌岌可危,六五%的河川物種多樣性也飽受威脅。

九月卅日出刊的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周刊以《河川面臨危機》(Rivers in Crisis)為主題,並刊登研究報告《人類飲用水安全及河流物種多樣性遭逢的全球威脅》。

美國、德國和澳洲等國的科學家,蒐集世界各地的水文資料,繪製地圖,紅色部分代表飲用水安全與物種多樣性遭受高度威脅,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等許多地區、歐洲泰半地區、印度恆河流域以及長江流經的中國東部,均呈現紅色。

而受衝擊最少的河川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以及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與澳洲北部。

這項研究由紐約市立大學的佛洛斯馬提和密西根大學的麥肯泰共同主持。他們表示,全球現有六十八億人口,估計二○五○年將達九十億,鑑於人口增加、物種滅絕、氣候暖化等趨勢,未來淡水資源飽受威脅。

研究團隊表示,在二○一五年之前,已開發國家和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每年共須斥資約八千億美元,從事水資源保護的相關基礎建設,但此目標可能無法達成。

這篇研究報告敦促開發中國家,勿仿效富裕國家砸錢整治河川,修建水壩與水庫。佛洛斯馬提表示,如果擔心水患,應保留可發揮天然防洪功能的沖積平原與溼地,才是可長可久之道。

※ 相關報導:

* 全球河川大調查:處處化學濃湯 先進國家更待改進
http://e-info.org.tw/node/59739

根據29日發表於《自然》期刊中的一份全球分析報告,全世界的河川正以「令人不安」的比例陷入危機中。研究顯示出,儘管已開發國家數十年來注重污染管控且投資於環境保護,然而位於這些國家的河川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包括美國與西歐的大部分地區。

fsj 提到...

水公司:雲林縣民生用地下水井104年全面停用

中廣新聞/戴瑞芬 2010-10-03

為了讓雲林嚴重的地層下陷一勞永逸,台灣自來水公司表示,湖山淨水場及下游自來水管線工程,預定民國104年完工且穩定供水後,雲林縣民生用地下水井將會全面停用。目前雲林縣每天約抽取14萬噸地下水,水公司將會逐年減抽。

雲林縣地層嚴重下陷,但目前每天仍抽取14萬噸地下水,台灣自來水公司表示,將有計畫逐年減抽,目標是104年全面停用雲林縣民生用地下水井。

水公司表示,目前正配合湖山水庫興建,進行湖山淨水場及下游自來水管線工程,預定104年完工可聯絡二崙、崙背、麥寮、台西、四湖等鄉穩定供水,到時後雲林縣的民生用地下水井就可以全面停用。

雲林違限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地層下陷,水利署已經將公有水井進行封井,包括水公司高鐵3公里範圍內有14口水井,在民國95年林內淨水場出水營運後,就停止出水,改由林內淨水場地面水供水,每日可減少地下水12萬噸抽水量。

而在民國97年也將土庫淨水場所有水井全面封閉並拆除抽水設備;另外二崙淨水場則是採取減抽政策,出水量由原本每天6千噸減為4千噸,不足部分由西螺淨水場支援供應,水公司計畫到明年民國100年6月底前,等湖山淨水場下游延管工程完工後,地下水井也會停用。

fsj 提到...

水公司防漏水...去年北縣基市仍大漏34.76%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0.10.06

行政院核定在98至101年度執行「加速辦理降低自來水漏水率及穩定供水計畫」,盼望能改善台灣高居不下的漏水率,不過消基會調查發現,98年度漏水率最高區處漏水率已達34.76%,且有四個區處管線汰換率未達國際水協會建議標準值1.5%,改善成效顯然不佳。

台灣水資源問題堪憂,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雖稱已奉行政院核定直行改善計畫,並得到中央特別預算投資99億元,但是消基會指出,根據官方資料顯示,若三年後台灣自來水管線漏水率改善如預期確實汰換4,000公里的管線,漏水率會降低到18.93%,也不過勉強接近世界平均值18%,水資源問題如何解決仍是個大問題。

台中南投漏水率 也達29.79%

根據資料顯示,98年度漏水率最高的第一區管理處(基隆市與台北縣北部),漏水率竟高達34.76%,相當於超過三分之一的自來水在管線運輸過程中流失。次高的第四區管理處(台中縣、南投縣及台中市)漏水率也高達29.79%,幾乎是近三分之一的漏水狀況。

此外,98年度共有四個區處管線汰換率,未達國際水協會建議標準值1.5%,分別是第四區管理處(台中縣、南投縣及台中市)的1.08%、第二區管理處(台北縣林口鄉及基隆市)的1.18%、第七區管理處(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及高雄市)的1.14%,與第六區管理處(台南縣及台南市)的1.03%,甚至有三個區處98年度的漏水率與97年度相比,不降反增。

根據行政院網頁公告,台灣自來水公司所屬管線總長度為5萬5357公里,逾齡管線高達28%,比例將近1/3,消基會質疑,是否政府長期以來漠視汰換管線的問題,才會導致如此高比例的逾齡管線率。

消基會指出,根據網頁內容,近5年來,每年管線汰換率僅達0.58%,擬加速辦理降低漏水率,將汰換率提升至每年2%。但根據調查資料顯示,98年間的管線汰換率仍有7個區處沒有達到2%的水準,而全台12個區處的平均汰換率,也僅有1.54%,計劃施行成效顯然有限。

水公司:舊水管汰換經費不足

【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自來水漏水率居高不下,消基會表達不滿。台灣自來水公司總經理陳福田表示,該公司已盡最大努力在進行老舊水管汰換,從民國98年起至101年,目標在4年內將漏水率由21.95%降至18.93%;目前每年水管汰換率超過1.5%。

陳福田說,自來水管漏水率偏高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關鍵原因在於自來水水價偏低,自來水公司無法有較充裕的經費進行老舊水管的汰換。但他也指出,政府為改善自來水的漏水率,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198億元,其中108億元(台灣自來水公司另自籌164億元,合計272億元)作為老舊水管汰換,從98年起分4 年執行,目標在101年底將漏水率降至18.93%。

陳福田表示,目前國內水價偏低,應該做合理調價,否則自來水公司在無法賺錢的情況下,能編列作為老舊水管汰換的經費就無法增加,漏水率偏高問題也就跟著很難解決。



◆ 匈牙利鋁廠污水池爆裂 紅毒泥襲3城鎮

自由時報 2010.10.06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匈牙利四日發生重大工安意外,西部奧伊考鎮一家鋁工廠的廢水池四日下午突然爆裂,導致約一百萬立方公尺的污泥與有毒廢水外洩,毒泥滾滾流入鄰近三座城鎮,導致許多房舍泡水,更有許多民眾因接觸含重金屬的強鹼廢水受害。目前已有四人因此喪生,另有一百二十人受傷、七人失蹤,匈牙利政府已針對受災的三縣發布緊急狀態,並要求警方展開調查,並已逮捕鋁公司負責人。

至少4死120傷 三縣進入緊急狀態

出事的鋁工廠位於距首都布達佩斯西南方約一百六十公里的奧伊考,由於外洩的污泥與廢水多達一百萬立方公尺,多處民宅就像水災來襲泡在水中,其中部分民宅水深達一.五公尺。受害民眾多是接觸到廢水導致皮膚燒傷、眼睛發炎。傷重不治的四人包括一名三歲兒童及一名僅一歲的嬰兒;而百餘名傷者包括八警、八名消防隊員與一名軍人。

強鹼紅泥侵民宅 深達1.5公尺

匈牙利環境保護官員伊雷斯五日視察災區時表示,這起事故是生態災難,也是匈牙利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化學意外,他要求廠房暫停運作,且立即修補破裂的廢水池。由於目前有毒廢水仍持續外洩,波及範圍已達四十平方公里,為避免流入馬卡河的污染物對相連的拉包河和多瑙河構成威脅,軍方直升機緊急朝馬卡河空投中和劑以防災難擴散。

匈牙利史上最大化學災難 恐波及多瑙河

污水池爆裂流出的紅泥,是鋁製程中產生的有毒殘餘物,內含鉛等高度腐蝕性的有害物質。據估計,每生產一噸鋁,就會製造約三噸污泥。出事工廠一九九五年成立,隸屬匈牙利製鋁與貿易公司(MAL),MAL聲明指出,外洩污泥僅佔污水槽內容物的二%,而根據現場取得的最新水樣本分析,顯示污泥並無造成災害跡象,歐盟並未將紅污泥視為有毒廢棄物,其成分也不會溶於水。



◆ 淘「金」後遺症 南非水源恐汙染

台灣醒報/莊瑞萌 2010/10/06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南非前政府科學家表示,南非淘金過程遺留的水汙染問題,將越來越嚴重,未來不僅將侵蝕高樓大廈根基,甚至連賴以維生的民生用水恐怕也將受到汙染。

從工廠中排出黃澄澄的廢水,不僅將汙染珍貴水源,而這些開採金礦時造成的「酸性礦山排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根據南非前政府科學家圖頓表示,「最快2012年,這些酸水就會滲出到地面,如同慢性的災難一樣。」

約翰尼斯堡附近的克魯格斯多普過去盛產黃金,不過當地的酸性礦山排水已經滲出並汙染到其他湖泊,甚至當地賴以維生的民生用水。

當地的環保人士雷佛林克都表示,「部分地區鈾含量相當驚人,對人體的危害是莫大威脅。」圖頓甚至用「車諾比爾核電廠式」的汙染,形容南非的酸性礦山排水汙染。

至於在當地賴以維生的居民,面對四處排放的黑色水流以及黃澄澄的廢水,不僅觸目驚心,也得隨時擔心,自己是否在無形中已經遭受汙染,而不自知。



◆ 防制環境犯罪結盟 河汙少了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0.10.06

台南地檢署與台南縣市環保局、警察局及環保團體組成防制環境犯罪結盟3年多有成,這項全國僅有的結盟,除裁罰金額近1億1000萬,鹽水溪與二仁溪汙染都明顯改善。檢察長周章欽強調,檢察官將作為後盾,挺身而出,偵辦所有汙染犯罪。

台南地區防制環境犯罪結盟96年2月7日成立,3年多來,環保稽查人員及環保團體、河川巡守隊志工扮演前端執行人員,發現汙染後通報,由檢察官指揮警察及稽查員找汙染源,對汙染情形告發並移送法辦,業者嚇破膽,汙染情形明顯改善。

這項創舉受法務部高度肯定,高雄地檢署日前還派員到台南取經,準備跟進。經統計3年8個月來查獲違反水汙法及相關環保法規並處分的件數1046件,移送地檢署偵辦26件,裁罰金額1億864萬元。

昨結盟舉行縣市合併前最後1次檢討會,會議前由市長許添財、地檢署檢察長周章欽、台南縣副縣長顏純左及相關單位代表貼上機關標誌,象徵「環環相扣、愛台南」。

許添財表示,人們長期把環境當成不會反抗的弱勢者,把環境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也成了環境的犯罪者、汙染的排放者。許添財說,更可惡的是竟有公眾人物、政治人物、公職人員為犯罪者關說。許添財請政風單位將關說名單提供地檢署作為環境治安人口的掌握。

fsj 提到...

台水公司:換老舊管線 要花千億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10.10.07

台水公司主管昨天說,台水計畫花費九十九億元,更換全台四千公里的老舊管線,將自來水漏水率從百分之廿一點四五降為百分之十八點九三,接近世界的百分之十八平均值,去年已執行九十一億元。

針對消基會點名台水第一區處(基隆及北縣地區)漏水率最高,高達百分之卅四點七六;台水主管說,這是改善過後的數據,改善前是百分之卅七點零二。

國內水管大都是PVC塑膠管,更換管線是大工程,老舊管線全換,約需更換一萬六千五百公里水管、花費一千零卅五億元。

台水說,國內水價偏低,水公司近五年的投資報酬率為百分之負零點二二,由於經費不足,汰換管線的速度追不上管線老舊的速度,是很嚴重的問題。



◆ 3分之1管線逾齡 基北漏水率34.76%最高/水管漏水年流失3.6座石門蓄水量

自由時報 2010.10.07

〔記者林嘉琪、林毅璋/綜合報導〕台灣自來水每年會漏掉多少水?答案是三.六座石門水庫的蓄水量。

漏水率22%高於全球平均值18%

消基會指出,全台灣自來水管線總長度達到五萬五千多公里,但是逾齡管線的比例將近三分之一,造成漏水率偏高。根據經濟部水利署「供水量九十八年年報」指出,全台(不含高雄市)漏水率逾二十二%,高於全球平均值十八%,漏水量更高達七億二千萬立方公尺,以石門水庫二億立方公尺蓄水量估算,相當於「一年漏掉三.六座石門水庫」蓄水量。

基隆、北縣北部逾34%最高

調查顯示,台灣自來水其中去年漏水率最高的地區是基隆市與台北縣北部,該區的漏水率高達三十四.七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自來水,流失在管線運輸中;次高的則是台中縣、南投縣及台中市,漏水率也多達三十%。

消基會指出,降低漏水率不只是民眾權益問題,更是環保議題,調整水費前,應先改善浪費。水管汰渙率太低,未達成既定目標,政府亦應該檢討。

台灣自來水公司昨日回應,目前逾齡管線約占全部管線的三十.二七%,加上過去為提高用水普及率,多採用價格經濟的PVCP管(約占全部管線的六十二.八%),經車輛輾壓、地震與老化等原因,易導致管路漏水。

漏水率嚴重的基隆市與台北縣北部多丘陵地,供水時需加壓,連帶使漏水率相對提高。台南與高高屏地區,去年的管線汰舊換新經費都用於莫拉克颱風救災,漏水率也偏高。

將更換一萬六千多公里老舊管線

台水指出,預估國內需汰換的老舊管線約為一萬六千五百公里,總計達一百三十一億餘元。已編列九十九億元從二○○九年開始逐步更換老舊管線,期望漏水率至二○一二年時能降低至十八.九三%,預計更換掉約四千公里的老舊管線。

台大環境工程學教授駱尚廉表示,除了定期汰換老舊管線,建議各個自來水管理處利用夜晚分區檢查,只要查看在最低用水量時,有哪個區域的用水量超出標準,就能掌握管線漏水問題。

消基會也要求,政府應尋找更多降低漏水率的方式,包括水壓管理、改善用戶水表精確度、重新評估改善預算等。

台水指出,將建置自來水管網基本資料、加強檢修漏作業與選用延性鑄鐵管為主的優良管材,以多方面管控逐步降低漏水率。



◆ 選手村馬桶堵塞 數千保險套惹禍

中央社 2010.10.07

大英國協運動會選手村又出包!這次不是廁所污穢或盥洗室骯髒的問題,而是排污系統不通,而且運動員們得自己負責。開賽3天,污水下水系統就被數千個使用過的保險套塞死。

印度「今日郵報」(Mail Today)今天報導,部份運動員房間廁所堵塞後,管道工人前往排除,終於找出問題所在。他們發現,污水下水系統遭數千個使用過的保險套堵住。

報導說,選手村內免費供應的保險套需求殷切。設在選手村聯合診所的1台大型自動販賣機至少配備4000個內含2只保險套的避孕包,正式開賽不過3天,其中半數已被取用。體育官員說,「我們會趕快補貨」。

國家愛滋防治組織(National AIDS Control Organisation)、德里愛滋病控制學會(Delhi State AIDS Control Society)、印度斯坦乳膠家庭計畫推廣信託基金(Hindustan Latex Family Planning Promotion Trust)也在運動場館和旅館設置保險套販賣機,防範經由性接觸傳染的疾病在大會期間散播。

大型國際體育賽會期間,選手下榻地點一定要提供保險套。今年2月加拿大溫哥華(Vancouver)冬季奧運期間,就發生保險套短缺的窘境。報導說,儘管當地衛生機構當時備妥10萬只保險套迎接7000名運動員,但開賽4天後就不夠用了。

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時,情況也差不多。報導指出,選手村當時也提供10萬只保險套,結果開賽第2週就要補貨。

2000年澳洲雪梨(Sydney)奧運時,主辦單位一開始只準備7萬只保險套。報導說,不過短短幾天時間就不夠用,大會趕緊增訂2萬只應急。

※ 相關報導:

* 防鋁礦汙泥災情擴大 匈國當局積極動員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34-233-2B3-2F4-233c3d31343c4-233-2F3d-21-21-3D-3D

fsj 提到...

社論-流域管理綜合治水不可流於空談

【本報訊】2010-10-15 工商時報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一向飽受風災之苦的台灣地區,近年來各地所遭受到暴雨淹水災情更是屢見不鮮。面對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然災害,唯一的對策就是透過人為的努力與經費的投注,以降低受災程度。其中,針對河川的防洪整治,行政部門的分工除了將河川區分為中央管河川與地方管河川之外,屬於中央管的主要河川,則又區分為上、中、下游,分由不同機關管理。這樣的分工體系,表面看來似乎是分層負責各有職司,但實際上則是各自為政,難以發揮綜合治水之效。

在歷經多次水患的慘痛教訓後,行政當局總算改弦易轍,接納學者專家的意見,於兩年前成立跨單位的「流域管理委員會」。但很遺憾的是,這個經過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委員會,成立兩年來竟然只開過一次委員會議,從此以後就再無下文。而此事經立法委員田秋堇質詢披露後,行政院長吳敦義只能驚訝的直說深感意外,並承諾將責成經濟部和行政院分管政務委員共同討論改進。

看到這樣的詢答過程,凡關心此一議題的社會大眾,相信豈止是感到驚訝,而應該是要感到痛心。回顧這個形同幽靈單位的「流域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就只象徵性的開過一次委員會議,接著在去年發生的八八水災,以及上個月才發生的凡那比水災,該委員會竟然像局外人一樣全無任何作為。

談到行政院的「流域管理委員會」面對水患災難形同局外人,其實更準確來講,她根本不折不扣就是個治水防災、河川管理的局外人。依現行體制,中央管的河川上、中、下游分屬農委會林務局、水土保持局、內政部營建署和經濟部水利署管理,另外原住民委員會在河川上游原住民保留地的管理上要軋一腳,環保署則對河川的污染與水質也有角色要扮演。這些單位各有法定職權,也分別掌握可觀預算資源,唯獨「流域管理委員會」既非法定機關,只能算是任務編組,在人、權、錢俱缺的情況下,無所作為其實也就不足為奇。

因此,比較值得檢討的,反而是要追究行政當局的心態。兩年前行政院面對卡玫基颱風所帶來的重大傷害,痛定思痛地召集學者專家研議亡羊補牢對策,最後總算接納眾議,決定成立「流域管理委員會」,以統一事權。但兩年的實踐檢驗,顯示行政當局所謂的設立「流域管理委員會」,根本就是一種敷衍、騙局。而如果現任的吳揆要辯解這是在前院長任內設置者,那更要導出一個嚴肅的課題:防洪治水如果真是政府重要的施政項目,豈可因為閣揆的更迭就任其人亡政息。事實上流域治理,直接關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國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即使是政黨輪替,也不應出現昨是而今非的變局。更何況這兩年半來,可都是在馬政府的治理期內,因而出現這種現象,徒然反映出目前執政當局的敷衍與怠惰,顯示並沒有把流域治理當回事。

於此值得進一步剖析的是,行政部門何以對河川的流域管理,未能比照先進國家所採循的治理模式,給予同樣程度的重視,而只是把她貶抑為聊備一格的雞肋而已?我們認為其中的關鍵,一方面是受制於既有的分工體系,不只中央與地方之間無法形成流域管理綜合治水的運作共識,甚至連中央部會之間,要想整合上、中、下游的各個主管官署,基本上也是知易行難。另方面更為關鍵的,尤在於相關主事者的慣性思維,寧可每年花大筆經費,編列治水特別預算案,也不願弭患於未萌,從綜合治水、全流域管理的角度,制訂規範,限制不當的開發,以及加強對河川環境生態體系的管理、維護與查核。這些宣導、管理的工作,相對於花大筆錢築堤疏濬,可以說是吃力又不討好,行政執行部門自然是要捨難就易,柿子撿軟的吃。

面對這樣的關鍵困境,我們認為吳揆不妨把田秋堇的質詢,視為化解阻力、推動改革的契機。針對組織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困境,行政院目前正在加速推動組織再造方案,於行政院組織法完成修法後,各部會下屬的二、三級機關,如何進行功能整合、組織合併,其實也已有相當共識,重點是如何在整併的同時,融入流域管理的理念。如能一舉釐清糾葛不清的權責劃分,統一事權,設立有權有錢的「流域管理委員會」,使天然災變的受害程度極小化,於民國101年正式上路,則吳揆的功業將可上迨大禹,馬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將可一改過去的負面評價,邁向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安定、經濟繁榮昌盛的治理新境界了。



◆ 重金屬汙染 大里3、4公頃水稻銷毀

每分地補助1萬9千元

自由時報 2010.10.15

〔記者陳建志/大里報導〕大里市國中路附近約3、4公頃的農地,近來遭環保局檢測出遭重金屬污染,並拉出警戒線警告,縣議員張滄沂14日邀集環保局等單位向農民說明,決定受污染的水稻將全部銷毀,未來並將進行土壤改良,另外將追查上游污染源。

環保局水保科表示,遭污染的水稻將全部剷除銷毀,每分地將補助農民1萬9千元,後續將進行土壤改良,並要求農民停耕,停耕時每期每分地補償農民4500元。

因目前驗出的受污染農地呈現跳躍式分布,有農民擔心未驗出的農地也受污染。水保科表示,因附近農田面積廣達10多公頃,此次主要檢測灌溉水源直接注入的農地,其餘農地將待明年由環保署全面檢測,不過受污染可能性較低,請民眾不需太擔心。

將追查上游污染源

水保科表示,勘查後研判污染來自灌溉溝水源,但因附近排水屬事業廢水和灌溉溝共用,且上游列管工廠超過40家,無法確定污染源,除加強清查外,建議未來能將灌溉和排水分流,避免類似狀況重演。



◆ 槽車26噸鹽酸外洩 水溝魚屍遍布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鹿港報導】2010.10.15

台61線快速道路鹿港段前晚發生化學槽車被撞車禍,26噸鹽酸漏到排水溝,昨天已發現排水溝內死了一大片魚,彰化環保局表示,魚應是被瞬間高濃度鹽酸毒死,不過昨天下午排水溝及附近海域酸鹼值已恢復正常。

彰化縣台61線快速道路173公里鹿港鎮、伸港交界處,前晚發生轎車追撞前方化學槽車事故,幸無人傷亡,但因化學槽車主開關被撞掉,內載百分之卅二濃度的鹽酸流迅速流到一旁排水溝造成汙染。

彰化縣消防局第三大隊長林世明表示,由於現場產生大量鹽酸蒸氣,鹿鳴消防分隊等出動救災車等8部、消防人員約20人,用水霧驅散煙霧,但也造成彰濱工業區到此路段約2公里大塞車,並從彰濱工業區管制北上車輛上台61線。

由於消防隊員到達現場時,鹽酸已漏光,為免鹽酸災情擴大,消防局通知中區毒災應變隊漏夜前來處理,並要求槽車公司以幫浦、吸液棉將鹽酸回收,消防人員處理到深夜2時多,但回收效果有限。

昨天上午發現有一大片上百尾死魚浮在水面,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林三能表示,環保局也派員監測水質,並請槽車公司負責處理死魚。

由於肇事路段已近崙尾漁港出海口,林三能說,鹽酸汙染應會被潮水沖到海裡,昨天下午檢測崙尾漁港及排水溝,PH值已恢復正常,但後續還需觀察,預防災情擴大。

fsj 提到...

全球1/3人口缺水 2025年增至2/3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2010/10/18

亞洲開發銀行12日表示,亞洲現正面臨高度惡化的水資源危機,對糧食生產發生嚴重威脅,使區域內經濟受到益加強大的壓力。如果要限制缺口加大,相關政府、生產事業和居民,迫切需要停止浪費眾多珍貴資源。在國際大環境到處能見到天災影響的時際,亞銀在馬尼拉召開的「水資源危機會議」中,又提出可資利用的淡水不足議題,使原本已體會到的現象,更加令人憂心忡忡。顯然各方面節約用水,已到了從坐而言到起而行的階段,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早在今(2010)年6月中旬,氣象學家就曾提出,泰國最大的2座水庫,因受到聖嬰現象、季節風雨遲到等原因影響,儲水量遽降,已到了20年來僅見的低水位。泰國共有33座大型水庫、37座中型水庫,全部存量也只得47%,水資源在分配利用上,已相當緊迫。而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家,今年總產量規劃達到2100萬噸,才能有500至600萬噸可供外銷。一方面是水量奇缺;另又要供應可觀數量的淡水做水稻生產使用,窘態相當明顯。若8-9月風雨季節期間未能補足水量,問題必然變大,所以泰國可謂是受缺水壓力最大的亞洲國家之一。

泰國情況如此,亞洲許多地方尚且不如泰國,聖嬰現象造成大湄公河水位降到60年來最低,中南半島其餘國家莫不備受衝擊。即使季節風雨能及時解決若干非常迫切的需要,但是缺乏淡水的基本問題,仍然是存在的。國際上連續不斷的重大事件,使新聞搶占掉媒體重要部位。但世界上淡水正逐漸告罄,這項威脅人類健康,並可能引起國際紛爭的重大問題,卻罕見提及。設在馬尼拉的亞銀挺身而出,舉證歷歷,把缺水的立即威脅擺到亞洲居民面前,一番誠意值得重視和感佩。

在水資源危機會議的報告中,亞銀方面強調,面對危機得先從節約做起,亞洲國家尤其要對淡水將告罄的威脅,形成具體共識,並對管理水資源刻不容緩。這些說法以往也曾有專家學者提到過,但並沒有實際行動配合,所以危機加深,且剩下挽回的時間已經不多。

全世界水源危機專家莫德希巴羅指出:前10年的預測,到2025年世界1/3人口將面臨缺水。但才到2010年,這門檻就已經達到了,目前已有20億人口居住在缺水國家。照目前趨勢,2/3的世界人口到2025年將為缺水所苦。專家的諍言,正是亞銀水危機報告的有力旁證,若再不加有效解決,活不下去的日子已不遠了。

地表變化,丘陵、山區濫伐和土壤侵蝕造成的分水嶺消失,已影響到供水。加上水源被用於農業和工業,珍貴的地下水資源也正急速消耗。本來農業用水,早形成傳統,問題在於工業化農業需要用水更多,消耗年供水量約80%。要生產一公升穀物,需3立方公尺淡水,而從1990年代迄今,灌溉效率就不見改善。缺糧增產穀物,無可避免造成淡水負荷量攀升,矛盾對立的情況,目前只從消耗水資源來求解決。其後遺症的處理,相當迫切,亞銀在水危機會議中,已將灌溉用水列為重點議題。泰國是稻米生產大國,理當對此特別注意,並籌謀對策。

加深缺水危機的其他重點,如氣候異變、產業迅速工業化、水汙染、飲食方式的改變、生技燃料發展等,都屬於當前所要處理的問題,也無疑將影響到全面經濟成長和居民生活。亞銀將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亞洲大國列為目前迫切感覺受缺水影響最嚴重的國家。還有若干其他規模較小的國家則未一一詳列,失去平衡的範圍幾遍及亞洲各地,是生活的夢魘。

問題已迫在眉睫,水必須被視為一項危機議題,而危機的解決應列在政策的優先考量。就如同石油是20世紀歷史衝突的癥結,對淡水的爭奪注定要形成人類秩序和文明命運的轉捩點,再也不能輕忽了。

fsj 提到...

中國瀾滄江建壩 下游湄公河國家緊張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杜林/華盛頓電】2010.10.19

中國正在瀾滄江興建第二批水壩。專家警告說,水壩已經開始對下游湄公河的水源造成了影響,如果再建,影響會更加嚴重,整條湄公河的自然生態都將受到破壞。專家希望中國能考慮下游國家和民眾的切身利益,停止建壩。

湄公河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全長488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國際河流之一。

中國官方媒體說,中國計劃在瀾滄江中下游興建八座梯級電站。第五座的小灣水壩去年年底已開始下閘蓄水,首台機組將於今年建成發電。然而,瀾滄江下游湄公河地區的國家和人民卻對小灣水壩竣工蓄水存在著深深的憂慮。

僅次於三峽大壩 影響地緣政治

美國湄公河問題專家、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東南亞項目主任克羅寧(Richard Cronin)10月18號在華盛頓說,小灣水壩規模僅次於三峽大壩,比美國胡佛水壩高100米,蓄水量達150億立方米。如果蓄滿水,加上已經建成的另外四座水壩,勢必對下游水流構成控制,對湄公河沿岸的五個國家產生地緣政治的影響。

他說:「如果中國能夠管理湄公河的水流,如果下游水壩依賴中國水壩在旱季釋放適量的來水,你就製造了下游對上游的依賴,這很不健康。」

克羅寧解釋說,小灣水壩蓄水量大,蓄水時間長,如果雲南再次發生日前的嚴重乾旱,旱季就可能無法向下游釋放適量的來水,就會對湄公河沿岸國家產生地緣政治的影響,很不公平。

湄公河的未來

目前,中國正計劃開工新建另外三座水壩。克羅寧認為,這勢必對湄公河產生更大的影響,直接威脅湄公河的生態環境,而湄公河是下游國家稻米生產的生命線,豐富的漁業和水生資源也是很多下游民眾賴以生存的對象。

他說:「更嚴重的問題涉及環境、生態、漁業、糧食安全、人類生存安全,甚至事關湄公河的未來。湄公河水系的生物產量要高於世界上任何其他一條淡水河水系,產量僅次於亞馬遜河。」

克羅寧建議中國應該成為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的正式成員國,而不僅僅是觀察員。

中國在瀾滄江已經建成的水壩有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和景洪,待建的有功果橋、橄欖壩和孟松,其中小灣和景洪兩座電站規模最大。

fsj 提到...

1滴水用2次 水再生推動立法

【黃樹德/台北報導】2010-11-04 中國時報

「一滴水至少使用兩次」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之重要目標及行動。經濟部水利署委託朝陽科技大學舉辦「水再生利用相關法規檢討與建議座談會」,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就國內水再生利用相關法規與研議中之「新興水源發展條例草案」進行交流。

朝陽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系副教授莊順興指出,相較新加坡、澳洲及美國等國積極推動都市汙水再生,再利用於工業、環境景觀、地下水補注與間接使用,我國目前與水再生利用相關之法規分散各部會,相關法規針對水再生利用之規範尚未完善。座談會中建議強化水回收率之規範與落實查核;包括針對產業用水回收率合理範圍檢討、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用水回收率檢討、及綠建築建築物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適用範圍檢討等。

莊順興說,研議中之「新興水源發展條例草案」,將可作為我國建置水再生利用制度之基礎。新興水源發展條例草案包含總則、新興水源取得利用及管理、取供事業興辦及管理、輔導獎勵及監督、罰則及附則等。



◆ 天降強酸蝕不銹鋼柱?社區陷恐慌

【胡欣男/桃園報導】2010-11-04 中國時報

桃園市清庭社區汙染案引起各界重視,社區總幹事簡宗圻表示,環保局用抹布擦拭髒汙泡水,研判並非油汙,不過中庭大門的不銹鋼門柱原有的黃褐色斑點進一步讓門柱鏽蝕,住戶人心惶惶,有人甚至懷疑是天降強酸。環保局表示,已朝附近加工廠追查汙染源。

清庭社區上周五有居民發現中庭門柱出現褐色斑點,疑似油漬,中庭花草有部分發黑、枯萎,居民懷疑是東北季風帶來周遭工廠的空氣油汙。居民擦拭門柱後,更驚訝發現門柱已鏽蝕,恐怕不只是單純油汙,而是強酸汙染,簡宗祈也說,他用手擦拭,手指竟發癢疼痛。

接獲社區投訴的市民代表林國政說,昨天凌晨他接獲自稱化工專家的來電,表示只有強酸能讓不銹鋼門柱被侵蝕。簡宗祈則說,不銹鋼業者聽聞門柱鏽蝕感到訝異,將派員到社區瞭解狀況。

前天環保局稽查人員現場勘查時,用抹布擦拭並泡水觀察,結果水面並沒明顯油漬,但因汙染面積都是斑點,且非立即發現,短時間內難以驗出成分。

該社區有約七十戶人家,「天降強酸」的耳語傳出後更引得人心惶惶,警方昨前往關心,從社區的高度、地理位置研判,汙染應該是隨風飄散,但迎風面並沒有比該棟社區還高的大樓,詳細汙染動線不得而知。

環保局說,若依東北季風的方向追查,社區旁的文中路店家首當其衝,但店家表示沒遭受汙染;由於當地並沒工廠,只有少數小型加工廠,環保局已著手追查,盡力追出汙染源。

fsj 提到...

淡水河環保尖兵 先鋒一號出航

【蘇瑋璇/北縣報導】2010-11-05 中國時報

全國第一艘多功能曝氣船「先鋒一號」四日在淡水河畔正式亮相!由台北縣政府環保局打造的「先鋒一號」,不僅備有曝氣機,能提高河水溶氧量,還可用於水質監測與採樣、水中生態攝影等,未來擔負起淡水河域環保尖兵的重大責任。

昨天縣長周錫瑋、環保局長鄧家基、淡水鎮長蔡葉偉及多位地方人士都到場。周錫瑋表示,縣府積極取締排汙工廠、建設汙水下水道等,讓淡水河日益乾淨,從五年多前的中度汙染變成平均輕度汙染,預計年底還要增設五座截流站,達到河域全面輕度汙染的目標。

環保局指出,曝氣船「先鋒一號」功用也在於環保。船上配置多項設備,包括二部曝氣機,可行駛到溶氧不足的河段,打入空氣,提升溶氧量,活絡水中生態;水質檢測器用於測量水中酸鹼值、溶氧及導電度,即時掌握水質狀況;水中攝影系統能拍攝水中植物、魚類動態,傳輸到螢幕上;而船上還備有攔油索、吸油棉等緊急應變器材,若有人員發現河道汙染,「先鋒一號」就能在第一時間出動排除汙染狀況。

「先鋒一號」造價一千五百餘萬元,重十九噸。周錫瑋等人組成登船「首發團」,見識到「先鋒一號」強大的曝氣馬力、水中攝影等技術,都十分讚嘆。

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陳美玲說,下個月「先鋒二號」將加入工作行列。兩艘曝氣船雖暫不對外開放,但一至二個月的測試運作期結束後,預計明年開放做為環境教學用途,學校可向環保局提出申請,讓多功能曝氣船身兼學子最佳的生態教材。



◆ 航運業邁向低碳之路

台灣新生報/記者黃雅羚/台北報導 2010/11/05

正當國際社會熱烈討論如何將航運業納入京都議定書適用範圍之際,航運業逐步走向低碳之路。挪威驗船協會(DNV)於昨(四)日在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辦「航運低碳經濟論壇」,我航運業界重量級貴賓約一百位應邀出席,裕民航運董事長徐旭東、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台灣造船經理曾國正、台灣瓦錫蘭總經理郭一民分別就相關議題進行發表。

徐旭東表示,航運業雖是最環保運輸產業,但是每年仍然製造二氧化碳數量大約一千五百萬噸。集團旗下裕民航運致力於燃油改進方案,減少二氧化碳耗用,推行三R 策略-即降低(reduce)、再用(reuse)、再生(recycle)。遠東集團相關公司更是重視節能減碳,每年能源耗用大約減少五%,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即將於明(六)日開幕,位於圓山公園區「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為遠東集團負責贊助營運及策展的展館,以環保概念而設計極具教育意義。

DNV大中華區總裁姚伯樂指出,DNV最近發布「實現低碳航運之路-二○三○年減排潛力」研究報告,分析航運界採取二十五種二氧化碳減排措施,其不同減排效果及相對應成本效益,證明現有船隊和未來新建船舶,在二○三○年採取二氧化碳減排措施可以實現減排三十%潛力。

姚伯樂進而表示,今年正值全球航運界面臨加入京都議定書的關鍵時期,在其他清潔能源有待突破技術瓶頸和實現大規模商務應用前,佔全球八成貿易活動的航運界,有責任及義務從國家政策、全球技術現況和應用以及航運公司營運等不同層面,探討如何實行低碳經濟,建立航運企業的節能、減排價值以厚植競爭力,為我國航運低碳經濟提供可行之道。

DNV總裁麥恆力博士於論壇中表示,將石油用於運輸,加熱和發電的能源商品,代價太高。有限的石油應為應用於石化品最終用戶及生命科學目的而服務,對於運輸,加熱和發電行業來說,全球已擁有豐富天然氣做為替代能源。

全球百分之八十五貿易經由海運運輸,雖然航運目前仍然是最環保的長途貨物運輸方式,但每年產生十億噸二氧化碳,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三‧五%。

fsj 提到...

萬年溪整治 清澈見魚

台灣新生報/記者毛麗貞/屏東報導 2010/11/16

屏東縣長曹啟鴻昨(十五)日到萬年溪上游崇蘭舊圳勘查,了解自然淨化溼地生態,他說縣政府最近放養本土的鯽魚,已開始抱卵,希望能夠繁殖。水生昆蟲與藍綠藻也很豐富,可以讓魚類生存,期待魚蝦都會回來,民眾可在兩岸可以散步。

曹啟鴻表示,最近環保局嚴格取締上游的養豬廢水,養豬業者很配合,過去是原汁原味排放,最近已做厭氧、好氧和曝氣設備,稍有改善。崇蘭舊圳的自然生態池有用水車打氣,增加氧氣,生態池的狀況不錯,有些小鷿鵜,很多小魚在吃青苔。

曹啟鴻指出,明年五月上游還有十公頃台糖土地要做自然溼地淨化,讓萬年溪在枯水期每天都至少有兩萬噸的生態用水,魚蝦可以生存。過年前會將衛生局前到殺蛇溪交界處三公里的萬年溪基樁清除打掉,已加蓋的部分不會拿掉而是做綠美化。曹啟鴻強調,萬年溪全線完工,可以考慮用閘門抬高水位,雨季來時再水閘門拿掉。萬年溪建南路有很多人釣魚,釣魚甩竿時會傷到後面的人,可以規範沒有危險性的路段才能釣魚,並建立釣魚證制度,請民眾不要釣小魚,繁殖期也不要垂釣。

曹啟鴻說,整治萬年溪的優勢是上游有很多台糖土地,可以租來做人工溼地將髒水淨化,養豬廢水很難處理,處理過後BOD(生化需氧量)仍在每公升是600毫克以上,魚類很難生存,整治目標是BOD降到10毫克以下。

環保局水汙染防治科長高仁和說,崇蘭舊圳自然渠道淨化工程,面積10.5公頃,流量每天6千立方公尺,改善後希望生化需氧量每公升是12毫克,懸浮固體每公升15毫克。崇蘭舊圳和新圳的水引進萬年溪,水質清澈見底,不久會有水草出現,表示水質改善,更多水草可以淨化水質,是良性循環。

※ 相關報導:

* 水質改善 萬年溪生機回來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5976443.shtml



◆ 污水變清 農田不再缺水!

民視 2010/11/16

以色列大城特拉維夫人口眾多,水源卻相對缺乏,而鄰近內蓋夫沙漠的農田,更是亟需珍貴灌溉水源,當地一座淨水廠,近年來研發以生物科技分解污水,讓寶貴的清水可以分離再使用。

淨水廠裡的污水,通常沒有人想再看第二眼,但是對內蓋夫沙漠的農民來說,這些污水最終可以分離出灌溉農田的寶貴水源。

運用特殊的生物科技,這間淨水廠的設備看起來簡直像是核電廠,然而其實這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特拉維夫居民每天35000立方公升的污水,分離汙物去油分解之後,留下大約10%的清水,然後將另外90%的汙泥排進海裡。

這些清水在地下靜置一年後,就能提供內蓋夫農田70%的灌溉水,對於生活在水源缺乏地區的民眾來說,污水能夠轉變為淨水,真可說是另類的美夢成真。(民視新聞王皓綜合報導



◆ 陸專家:引渤入疆不可行

中央社 2010.11.16

為緩解新疆長期缺水現象,中國日前有人提議引進渤海海水灌溉新疆,中國工程院10多位院士、專家今天紛紛表示反對。

新華網報導,中國工程院今天召集曾參與「新疆可持續發展中有關水資源的戰略研究」項目組的成員共同舉行記者會,除公佈研究成果外,多位院士及專家也質疑引渤海水入新疆的構想「不可行」、「不可想像」,甚至說它是「建立在幻想基礎上」。

據報導,「引渤入疆」工程的基本構想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公尺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度線東西方向的窪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餘脈進入新疆。

這項計劃是設想透過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乾鹽湖、鹹水湖和封閉的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從而壓制沙漠生成。

同時,倡議者主張,大量海水倚靠西北豐富的太陽能自然蒸發,作為濕潤北方氣候的水氣供應來源,藉此增加降雨,從而達到治理沙漠、沙塵暴,徹底改變華北、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目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石玉林表示,這個計劃設想調運大量海水到新疆,假設可調運1000億噸海水,海水的含鹽率為3%,就將產生30億噸鹽,而如何處置這些鹽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鹽鹼化災害已經十分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前主任李澤椿認為,通過「引渤入疆」來影響氣候的設想在氣象學上是根本說不通的。

他說,「氣象學上,形成降水 (雨)要滿足三個條件,而有水汽只是其中之一,況且倚靠調運海水形成的蒸發量可以說微乎其微,不足以對當地的水汽形成有力補充,再加上大氣具有流動性,產生的水汽會移動到其他地方,所以不可能帶來很多的局部降雨。」

中國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前副主任、研究員寧遠則從工程的角度認為,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從丹江口至北京一線有1000多公里長,所經過的大致是平原,而引渤海水進入新疆則要跨越5000公里,無論是管線舖設、工程造價,還是來水的配送問題都是「沒法想像的複雜」,這只能是一個「科幻題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沈國舫則表示,如果大量抽取渤海的海水,渤海水量將從黃海補充,而黃海海水的鹽分比渤海高,這樣一來勢必會給渤海的整個生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最終導致渤海和新疆的生態雙雙惡化。

出席的院士、專家表示,歡迎公眾關注項目的研究成果並加以評論,從而能夠更深入思考新疆水資源問題。

fsj 提到...

省水標章產品 效益逾11億

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2010-11-25 工商時報

今年推動「補助民眾購置省水標章產品」的措施成效斐然。經濟部水利署昨(24)日表示,目前已補助換購超過26萬件的省水洗衣機以及二段式省水馬桶,預估每年可節省約877萬噸的用水量。

按照省水洗衣機10年與省水馬桶15年的使用年限計算,總節水量達1.02億噸,相當於1個鯉魚潭水庫的有效蓄水量。如果以1度水費10.88元計算,這次措施推廣所省下來的水費,已超過11億元,成效相當可觀。

水利署今年度除辦理節約用水宣導活動及例行性節約用水工作外,還配合政策指示,積極辦理補助民眾購置省水標章產品、機關學校節水評比、發送家庭節水墊片組,及水價優惠折扣措施等各項鼓勵節約用水措施,且各項節水措施,均有豐碩的成果。

在補助民眾購置省水標章產品,經濟部為鼓勵民眾節約用水,自99年6月10日開辦省水標章產品受理申請補助措施;即所謂「一機二桶」方案,可補助民眾購置省水洗衣機及二段式省水馬桶,每件產品最高補助金額2,000元。

由於民眾申請相當踴躍,致使該項經費,較原規劃提早用罄,經濟部本月1日公告本月12日下午5時30分,提前終止補助。不過,因截止前,又出現大量申請案,且部分案件還在審核中,水利署預估該項補助金額,將達5.7億元,可望超出原規劃的5億元預算。

為協助民眾節約用水,並達到省水的效果,水利署99年度針對國內缺水風險較高地區,包括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嘉義縣市,及台中市等地區,進行發送家庭節水墊片組作業,總共發送259萬份。

而各地區安裝率的結果,高雄市約四成六、台南市約六成一、台南縣約四成五,及嘉義市約五成一;另其他縣市的安裝率,目前仍在調查中。

為讓節約用水者可以得到實質回饋,經濟部今年1月起辦理6個月水價優惠獎勵措施,民眾在本年每期的用水度數,比上年度同期,如有減少,則給予水費優惠折扣。

據了解,收費月份自3至8月,已獲優惠的用戶,平均約346萬戶,累計節省水量1億4,536萬噸,優惠折扣2億5,558萬元。



◆ 優質水來了! 青草沙下月供水上海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2010.11.25

上海飲用水品質欠佳,長期以來一直為民眾詬病,最近將得到改善。全球最大的河口原水水庫—青草沙原水系統,12月1日起將為上海供水。

據了解,過去上海民眾飲用水多來自於黃浦江,水質為大陸標準3-4類;水質較差,多年來一直為當地民眾詬病。由於無法忍受較差的口感,許多民眾不得不購買桶裝純水飲用。而青草沙工程建成後,將提供符合大陸2類標準的水質。

據了解,根據近20年的水質監測資料,青草沙水域水質優良穩定,主要水質指標總體達到2類水要求,是目前上海境內最好的地表水水源地。

整個青草沙原水系統包括青草沙水庫、長江過江管道、輸水管道及增壓泵站三部分,2007年6月開工,總投資170億元人民幣。

供水計畫在2010年12月1日啟動,將先供給浦東,長寧、徐匯、盧灣、靜安、黃浦、虹口、楊浦等7個行政區的全部地區,以及普陀、閘北、閔行、青浦等5個行政區的部分地區,將逐步覆蓋,至2011年6月中旬全面完成,約1千萬人口將率先使用源於青草沙的長江水。

上海市水務局局長張嘉毅表示,上海市還將建設專為崇明島供水的長江口東風西沙水源地。經過優化後,黃浦江原水系統將供應青浦、松江、金山、奉賢、閔行區。

fsj 提到...

淹怕了! 宜窪地擬設滯洪池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0.11.27

宜蘭連兩年淹大水,築再高的堤坊、做再多的抽水站都沒用,縣長林聰賢認為該還地於河、於海的時候到了,他向水利署爭取1億元,重新做國土規劃,低漥區廣設滯洪池,宜蘭願做示範縣。

台灣省各縣市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昨天捐140萬元給宜蘭縣政府,宜蘭信用合作社也響應捐了30萬元,縣長林聰賢代表受贈,總計1021水災至今共募得4200多萬元。

林聰賢指出,水利署長楊偉甫周三到宜蘭巡查,他爭取3年30億元治水工程,但經費還沒有著落,他再向楊署長爭取1億元,做低漥易淹水區國土規劃,這是全國首創,現在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宜蘭雨水、地震多,宜蘭有這樣的強烈需求,願做國土規劃示範縣。

林聰賢說,目前河川治理方法,就是把河堤加高或增設抽水站,上月宜蘭遇到百年洪害,破了歷年防洪標準,蓋再多堤防、抽水站都無法應付強降雨,他認為應學習荷蘭,部分土地還於河、還於海,留下「水路」,能蓋房子的地方再加強防洪標準,民眾生命財產得以保障,土地也可以有更好的利用。

林聰賢說,像羅東運動公園虹明湖,遇到下大雨就有「裝水」作用,他提出類似集村農舍的概念,易淹水區域大家號召集地,100公頃地,80公頃做滯洪池,另20公頃蓋房子,國土規劃後不會有強制性。



◆ 維州諾福克 海平線急升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維吉尼亞州諾福克26日電】2010.11.27

美東沿岸地區海面上升日漸明顯,潮汐造成沿海城鎮淹水更加頻繁,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是地球暖化造成。紐約時報26日指出,問題最嚴重的維吉尼亞州低地城市諾福克(Norfolk)已成為「氣候改變的前線城市」(front-line city of climate change)。

諾福克是沼澤填土興建起來的城市,加上三面環水(包括河流和海灣),很容易被海水入侵。當地居民密切觀察月亮和潮汐變化,隨時為海水倒灌、街道淹水做準備。報導指出,諾福克市的海面上升幅度在美東名列第一,自1930年以來上升14.5吋。

居住諾福克市40年之久的派克女士告訴時報記者,海水倒灌造成街道淹水,過去只是偶爾發生,但上個月有八、九天淹水嚴重,開車十分困難。她每逢月圓漲潮之前,必將車子停在遠離河流之處。

儘管維吉尼亞州還在為「海水上升是否為氣候變化造成」激辯,諾福克市當局已正面迎戰,說服市政府動工展開昂貴的升高路面工程,強調問題的嚴重性,並表示,如果海面繼續上升,該市可能設立「後撤區」。

許多諾福克市居民希望,他們的經歷成為其他城市的「警告訊號」。當地科學作家舒茲說:「我們是氣候變化的前線。在這裡有房子的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該市當局還聘請低地國荷蘭的Fugro公司評估其他可行方案,包括充氣水壩及在河口設立防洪閘門。



◆ 電子廠破管 廢水流入德龜溪

【聯合報╱記者羅緗綸/新豐報導】2010.11.27

新竹縣新豐鄉欣興電子公司昨天因廢水儲槽管線破裂,大量黃褐色廢水溢流,附近居民擔心汙染德龜溪和下游灌溉;縣環保局初步檢測無影響,也緊急通知石門農田水利會湖口工作站關閉取水口,避免廢水流入田間。

「好可怕,流出那麼多黃泥巴廢水!」昨天上午8點半德龜溪旁的村民,看平日清徹的溪水變黃了,立即找尋源頭,發現從欣興電子後方的汙水處理儲槽下方滲出大量黃泥巴,流入德龜溪。

縣環保局也接獲欣興電子通報,表示黃褐色廢水溢流,是因管線破裂,除通知維修廠商,也立即動員攔汙泥。

環保局水汙染防治科派員到場,指導堆放砂包、攔汙泥,並通報水利會關閉取水口,避免廢水流入農田。

水汙染防治科長蕭宏杰表示,欣興公司放流汙水前,都做過酸鹼中和處理,且採取製程使用過含化學汙水和一般用水分離,昨天發生爆管的汙水槽屬一般汙水,做沉壂處理,汙泥符合排放標準,因處理過程添加氯化鐵,因而出現黃褐色。

新豐鄉長徐茂淦、代表會副主席陳林金玉、員山村長陳錦灶等人到場關切,希望業者加強排廢管線維修,別再發生廢水和汙泥溢流了。



◆ 江西水塘污染 數十畝良田被毀

中央社 2010.11.27

江西省上饒縣320國道楓嶺頭鎮境內,洪亨米廠附近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當地村民身體健康,造成數十畝良田荒廢,村民多次向有關部門投訴沒有結果。

人民網今天報導,江西省上饒縣村民說,上饒經濟開發區黃源村附近的一些工廠排放的污水,流進水塘,造成水塘污染嚴重。

其中,洪亨米廠帶來污染問題較為嚴重,這家米廠許多員工說,這樣的臭味很刺鼻,特別是在晚上,工廠加班排放污染物,睡覺時經常被難聞的氣味剌醒。

水塘裡的水經過國道下的涵管,流到馬路對面的良田裡,使數十畝良田荒廢,不能栽種任何作物。

數十畝良田已嚴重鹽鹼化,刺鼻的臭味散發到數百公尺以外。

上饒經濟開發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已補償黃源村人民幣15萬元,希望他們把臭水塘填平,將良田改造,但黃源村拿了錢以後沒有任何動靜。

由於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工業園區為了污染,前後花費人民幣50、60萬元。

fsj 提到...

新樓蘭計畫 引水入漠 羅布泊「再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00221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綜合報導】2010.11.29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正在起草一份「新樓蘭計畫」,計劃從上游引水,讓羅布泊旁形成一個新湖,進行樓蘭的生態重建。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1940年時時面積還有三千平方公里,1970年以後全部乾涸,變成大荒漠。近年來許多科學家前往羅布泊探險紛傳失蹤,不僅使羅布泊蒙上神秘面紗,也有「魔鬼三角洲」之稱。

成都商報報導,高齡76歲的地理學家夏訓誠日前指出,大陸科學家已找到且確認羅布泊東湖的北湖岸線存在,並得出古湖泊的面積超過五萬五千平方公里。科學家們提出引水計畫,在羅布泊旁再造新湖,一旦通過,有望重現樓蘭古城的新面貌。

羅布泊,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東部,是塔里木盆地最低處,蒙古語羅布泊即是多水匯入之湖。羅布泊原來水面遼闊,由於塔里木河沿岸人口增加,盲目地增加耕地用水、修建水庫截水、掘堤引水、建泵站抽水,將塔里木河抽乾,塔里木河斷流後,羅布泊也隨之乾涸,進而與塔克拉瑪干沙漠結為一體。

羅布泊位於古代絲綢之路,該地區經常出現不可思議的事故,許多前往當地探險人員和科學家多無故失蹤,一度與死亡和危險劃上等號,大陸媒體形容為「生命禁區」。

1972年美國拍攝的羅布泊衛星照片上,羅布泊酷似人的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經過多年研究,夏訓誠表示,羅布泊乾涸的形狀看起來像「大耳朵」,耳環是在湖水退縮下慢慢形成的,這片大耳朵形成的時間,大約在60年代初期。對於「大耳朵」的形成,科學家仍有爭論。

此次,大陸氣象部門在哈密至羅布泊鎮,安裝三個自動氣象站,結果發現羅布泊地區的年降雨量僅十毫米,但其蒸發能力卻高達4800毫米。由此可見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內陸乾燥中心,相對溼度是零。

對於鄰近羅布泊的樓蘭古城滅亡原因,大陸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水斷城空。夏訓誠表示,目前對樓蘭古國消亡原因有兩種說法,一個原因可能是絲路路線的改變,路斷城空;另一種說法是水斷城空。由於塔里木河支流變動很大,水系斷了,城裡的人就自動遷移了。



◆ 生態隱憂!雪隧地下水流失嚴重 立委李鴻鈞要求引流回收

NOWnews 記者黃俊欽/台北報導 2010/11/29

雪山隧道每天流失掉4萬噸地下水,造成生態隱憂,國民黨籍立委李鴻鈞今(29)日要求交通部,應設法將流失的水引流回到雪山山體,以免日後發生生態浩劫。

立委李鴻鈞上午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中質詢時指出,雪隧每天流失掉四萬立方公尺的地下水,如果不有效回流雪山,「那座山還有多少地下水可以流失?!」

高速公路局長曾大仁答詢時指出,目前雪隧流失掉的水已由下游的自來水公司回收約三分之一使用,部份流進灌溉渠道,「已盡量回收再利用」。

不過,李鴻鈞認為,即使由自來水公司回收部份山泉水,也算是從雪山流失,「必須設法引流回到山體,才能保持生態機能」。他表示,雪山的水算是優質的山泉水,流失很可惜,況且,雪山還有多少水可以外流?「是否危及生態,高公局必須設法改善」。



◆ 交部水保計畫 竟免送水保局

自由時報 2010.11.29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應審核與監督水保計畫的水保局,卻委託其他部會自行執行,經監察院糾正後,水保局陸續收回審核與監督權,但數量最多的交通部卻未完全停止委託。學者批評,難道要等付出更多人命,水保局才會真心檢討?

水保局過去公告委託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與國防部等四部會,對於開發、經營或使用山坡地因而必須提出水保計畫者,可自行審核與監督,不必送交水保局。

但去年莫拉克風災後,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被質疑是造成小林村崩塌的原因之一,而越域引水工程的水保計畫,正是經濟部自行審核,監委認為有球員兼裁判之嫌,水保局因此陸續收回經濟部、內政部的審核與監督權,下月起也停止委託中科管理局對中科三期的監督管理。

不過,自行審核的水保計畫數量最多的交部,在今年四月發生國道三號走山意外後,水保局仍未停止委託的動作。

水保局坦承,考量執行人力不足,在一○一年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才會一併檢討,但國道、政院核定的重大工程水保計畫仍須交到水保局,交通部自行審核者,主要是一般道路或快速公路。

台北大學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認為,要收回應全部收回,難道要等出人命才檢討。水保局成立目的,就是監督全國各地的水保工程,如今卻放任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自己做,怎能公正客觀?水保局可以用大批的人力宣導農村再生,本業的水土保持卻丟在一旁,明顯失職。

綠黨中執委林長茂指出,在石門水庫水質水量保護區,公路局進行道路拓寬工程,坡地被亂挖,有沒有水土保持計畫審核都不知道,出事誰要負責?水保局的委託審核,根本是為自己的行政怠惰找理由。

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表示,每年水保工程預算高達一、兩百億元,水保局卻說人力有限,只是推託之詞。如能在提出水保計畫時做好把關,預防萬一,就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到出事之後,再多檢討、公告都來不及了。



◆ 舊濁水溪變色 魚暴斃浮滿河

【聯合報╱記者陳文星/溪湖報導】2010.11.29

彰化縣溪湖、埤頭附近的舊濁水溪疑遭汙染,近日不少魚群暴斃、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求救」的情形。溪湖鎮民胡宏源昨天說,再往上游走溪水呈現黃褐色,「應是不肖工廠偷排汙水」已向環保局檢舉追查。

胡宏源說,他常到溪湖鎮鹿島橋附近釣魚,溪裡有鯽魚、烏鰡、吳郭魚,但附近有養豬場、上游也有工廠,常會趁假日或大雨時偷排汙水「抓不勝抓」,上星期便出現魚群暴斃浮滿河面。

他說,昨天又發現魚群陸續翻白肚,釣友也覺得水質有問題。他說魚群在水中缺氧才會一直浮在水面呼吸,若再不改善,不久可能會死掉一大片。

「實在很不道德」溪湖鎮陳先生也說,他常到舊濁水溪岸釣魚,魚群暴斃讓人感到怵目驚心。他說,縣府推動舊濁水溪休閒觀光,自行車道也做得不錯,若能恢復溪水清澈,才是造福地方。

彰化縣環保局秘書江培根表示,已派稽查員實勘,確認溪水是否遭汙染。他說,溪湖鹿島橋附近是水質稽查重點區域,環保局有廢水功能評鑑計畫,不定期稽核沿岸及上游田中、北斗工業區廠商的廢水水質、設備用電操作。民眾若發現汙染情形,可立即撥公害陳情專線,有專人24小時接聽。 專線:(04)7118972、(04)7115762或0800-066666。

fsj 提到...

學者籲:設專責機構 處理兩岸海洋汙染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0.11.30

船舶汙染海洋案件頻仍,多名專家學者上午表示,兩岸處理海洋汙染事務機構,都呈現「多頭馬車」現象,萬一兩岸發生類似墨西哥灣石油汙染的重大海洋汙染事件,將可能因權責不明,造成救援延誤,後果不堪設想,呼籲兩岸政府正視此問題。環保署表示,為擴大兩岸合作,將協調兩岸統一事權,並找出最佳合作方案。

環保署上午進行「兩岸海洋污染應變制度與合作模式評估計畫專案工作計畫」研討,多名學者專家對於兩岸處理海洋汙染機構的多而複雜,都表示宜統一權責,否則萬一發生重大汙染事件,後果不堪設想。

與會學者指出,我國處理海洋汙染事件,依發生地點、船舶噸位大小等,分由環保署、交通部、海巡署、地方政府環保等不同單位處理。

在中國大陸方面,也有海洋局、海事局、船舶救難大隊、打撈大隊、交通部、省市政府等,碰到海難與汙染事件時,有的單位只負責搜救人員及船舶,有的單位只負責處理汙染,有的只負責打撈,形成多頭馬車現象。

環保署表示,兩岸處理海洋汙染單位形成多頭馬車現象,不利兩岸合作事宜,一旦發生重大海洋汙染事件,可能造成我方不知該連絡大陸何單位來共同處理,不但可能延誤搜救時機,也可能讓災難擴大。將協調兩岸統一事權,並找出最佳合作方案。



◆ 歐盟擬禁用磷酸鹽 減少河川優養化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即時報導】2010.11.30

歐盟委員會 (EC)最近提案,將全面禁止家用洗衣劑添加磷酸鹽,並希望自2013年1月生效,全面改善河川、湖泊水質優氧化的問題。

磷化合物可改善洗滌劑性能,但造成水質優養化且破壞水環境。歐盟希望藉此給予業者足夠的時間改善產品,並限定磷酸鹽以外的磷化合物最高許可含量降為總重量的0.5%。

新法不涵蓋洗碗劑、專業用途的洗滌劑,但歐盟預計2014年底將重審洗碗劑成分的相關規範,預料也將有更嚴格的汙染防治條文出現。歐盟官員說,要從都會區的廢水中除去磷酸鹽工程浩大,汙水處理廠也得有相關設備,因此,禁用磷酸鹽不僅減少優養化,更可降低汙水處理費用。

fsj 提到...

大陸拚農業 將嚴管水資源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0.12.03

明年中共中央的一號文件可能鎖定水利,一反過去七年來皆聚焦三農問題的作法,希望從根本上充實農業基礎,並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觀察人士認為,中共官方近期多次出手,期盼控制食品價格上揚所助長的通貨膨脹不致失控,而食品是農業的產品,水利建設則是農業的命脈。

中南海可能打算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解決農業發展的問題,並連帶達成保護環境及控制天然災害衝擊經濟的多項目標。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在2004年至2010 年間,連續七年皆聚焦三農問題後,明年首度指向更具體的水利問題。

不僅如此,不久將揭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確定調,2011年將繼續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也會更著力於水利主題。

一位北京分析人士說:「今年上半年,我國西南地區發生嚴重旱情,也一定程度上暴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相關問題。」

「雖然說(明年)一號文件主題不是三農,但聚焦水利,加強水利建設,也將充實中國農業發展的基礎,因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按照慣例,近年來中共中央一號文件都是在1月底、2月初發佈,目前正處於緊鑼密鼓的寫作與整稿階段。

報導指出,明年一號文件之所以注重水利問題,是專家組廣泛調查的結論。

2008年11月大陸國務院推出人民幣4兆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後,隔年5月至8月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專題調研小組,前往全大陸18個省市實地調查特定主題。

在2009年10月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參與調研的很多人大代表建議,要將水利建設作為下一步官方支持的重點。

「中央一號文件」原來是指中共中央每年發出的第一份文件,這份文件在大陸國家體系的全年工作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地位。

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問題,是大陸政府認為全年需要重點解決,也是當前亟需解決問題。

發展水利 可借重台灣經驗

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認為,中國大陸在「十二五」時期將聚焦水利問題,主要著眼糧食安全以穩定民生,而台灣過去發展農田水利的長期經驗,可以作為北京當局在這方面的重要參考。

據上海第一財經日報的報導,明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可能不再繼續聚焦三農問題,轉而處理更具體的水利建設,報導全文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糧食或民生的字眼。

目前擔任21世紀基金會執行長的孫明賢,昨(2)日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最主要基調,就是內需民生,而民生需要依靠農業,發展農業則需要原料。

他說,在氣候變遷、天然災害與病蟲害等多項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大陸愈來愈重視糧食安全及農業生產,這是正確的作法。

不過受到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華北降雨量逐漸不敷使用,北京當局因而投入大筆經費、人力及物力,興建規模浩大的南水北調工程,預計明年可望大幅改善華北供水。

然而,全大陸的供水狀況仍不樂觀,原因包括過去大多仰賴主要江河為水源,以及為了追求高度經濟成長,多數水源用做經濟價值較高的工業用水,因而輕忽了農田用水。

此外,在食品原物料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也影響到大陸本身的糧食供應。

綜合上述背景,孫明賢認為,中國大陸希望藉著注重水利建設,以鞏固本身的糧食安全及水資源管理。

他也提到,既然中方可能在未來的水利建設中,注重農田水利發展,台灣經驗恰好可以提供參考。

孫明賢指出,大陸農田水利沒有我們做得理想,而且,台灣長期以綿密的地方農田水利會組織,以及灌溉系統與水資源利用,為農村經濟墊下厚實基礎,或許可以做為大陸借鏡。

fsj 提到...

不當管理 美國河川生態惡化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即時報導】2010.12.10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的調查顯示,過去數十年美國土地和水資源的不當管理,已造成河川水流大規模改變及惡化,影響全美約90%的水域。

專家表示,許多管理計畫如水庫、河川改道、地下排水管溝、抽取地下水、廢水匯入、興建停車場、人行道和道路不透水表面等行為,皆影響水質,以致河川流量改變,造成河川的物種消失及周圍生態系統退化。

科學家認為,應更詳盡考量目前的水資源管理計畫,評估對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一般環境可能產生的後果。專家說,這次評估是截至目前為止地理面積最廣的河川水流改變分析。



◆ 布袋好美寮海岸線 13年後退300公尺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布袋報導】2010.12.10

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寮自然保護區的海岸線,近13年來約後退300公尺,不僅導致上千棵的木麻黃被海水沖掉,也留下一個長約百公尺的大缺口,當地好美里長顏金鐘憂心說,如果這個缺口不補起來,明年颱風季海水將一洩而下,淹沒好美里及600多公頃的魚塭,希望相關單位設法補救。

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表示,好美里位於海域部分,已於89年解編20餘公頃給國有財產局。日前,為此問題,特別邀請嘉義大學土木防災研究中心教授陳文俊現場勘查。陳文俊建議,可用簡易砂腸袋或砂包堆置,做為抵擋波浪淘刷的緩衝工,減緩海灘流失,且若砂腸袋、砂包破裂後,其內填土砂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好美寮自然保護區的海岸線,原本距離防汛道路約有400公尺,但受到地層下陷影響,海岸線逐年後退,而原本位於海岸線東側的防風林也因長期泡到海水,上千棵的木麻黃相繼枯死,原本綠意盎然的防風林變得光禿禿。

顏金鐘說,13年前,台灣區運動會帆船比賽在好美寮自然保護區海邊舉行,當時海岸線距離防汛道路還有400尺;如今,距離大約只剩100公尺,海岸線後退了300公尺。

他指出,更嚴重的是,被海水擠壓的海沙,竟然將保護區打出一個長約百公尺的大缺口,一旦海水倒灌或颱風來襲,海水必然先淹過保護區的潟湖,灌進里內及附近600多公頃養殖區,後果十分嚴重。

顏金鐘懷疑,好美寮自然保護區的地層所以如此快速下陷,應與附近布袋商港進行抽砂工程有關,希望中央及地方政府正視這個問題。

fsj 提到...

化學車翻覆 強鹼險汙染海洋生態

【張謙俊/北縣報導】2010-12-12 中國時報

一輛滿載卅公噸液態碳酸鈉的化學槽車,十一日清晨行經瑞芳鎮台二線濱海公路八十一公里處,疑似車速太快過彎失控翻覆,車上的液態碳酸鈉外洩溢流兩百公尺,東北角海域遭汙染,環保局監測海水PH值一度升高到十二,所幸下午已恢復正常。

警方調查,李志麒昨清晨六時駕駛這輛化學槽車開往宜蘭,行經濱海公路八十一公里彎道下坡路段,發現疑似車速過快,猛踩煞車已來不及,車子失控翻覆成九十度橫躺在路旁,所幸清晨人車不多,意外未造成大塞車。

受困在嚴重變形車頭的李志麒被瑞芳交通分隊警員救出,經酒測並沒有飲酒現象,但他全身多處外傷,警消將他送到醫院治療。

化學槽車翻覆,車內碳酸鈉強鹼迅速外溢汙染路面達兩百公尺,警消火速趕到現場,拉起封鎖線進行交通管制,消防局第六大隊和基隆的中正分隊調派化學救災車趕到,環保局人員忙著用泥土和木屑圍堵,同時清理路面,避免災害擴大。

由於碳酸納溢流到東北角海域,身穿白色防護衣的環保署毒物災害隊全副武裝到場勘驗取樣,並在岸邊進行防堵工作,但,在道路漫流的碳酸鈉最後流入海中,海水不斷冒出白色泡泡,當地漁民擔心會不會又是一場海洋生態浩劫。

台北縣環保局水保課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害現場,將外洩的碳酸鈉回收,遭汙染的海域約在半徑一百公尺,PH值一度測得高達十二,所幸附近沒有養殖場遭波及,在海水稀釋下午PH值恢復正常,並未發現魚貝死亡。

※ 相關報導:

* 空有保育協議 美國漁船橫行無阻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88075

當我們遵從諾魯協議而減少作業天數,並不在公海區域作業的同時,美國籍的漁船卻能夠不受這個永續方案的約束,當保育方案只有部分國家確實執行,而美國卻能豁免在外,將使對漁業資源的保育徒勞無功。

fsj 提到...

水資源危機 台灣須面對的氣候真相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8916

台灣醒報 2010.12.24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台北報導】「台灣極端多雨,卻也極端缺水。」台灣國際水利環境學院研究員游進裕指出,水資源如何分配是關鍵所在;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民生用水廉價造成了浪費,目前防災最可行的方法,是把水存到地下水庫。兩人在接受「醒報現場」節目專訪時,剖析全球暖化衝擊下,台灣面臨的氣候真相與挑戰。

該如何留住水資源?游進裕表示,雖然興建水庫的技術成熟,但須衡量其所付出的成本是否值得。汪中和表示,關鍵在於民生用水價格過低造成浪費,台灣每天一人平均使用超過250公升的水,反觀歐盟只有150公升,印度更只有50公升。

汪中和以「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比喻今年各國天災連連,全球暖化導致氣候兩極化,天災背後原因其實是地球正透過大氣、海洋、地殼等途徑,修補人為的破壞。

他指出,台灣四大生存危機的能源、糧食、公共衛生、水資源之中,以水資源危機最為迫切,因為真正能利用的水只有總雨量15%,暖化後還必須面對乾旱豪雨的危機。因此他建議,目前可行且唯一方法是把水存到地下水庫,平日儲存多餘的水,待乾旱時利用。

游進裕表示,台灣極端多雨,卻也極端缺水,每人平均分得雨量只有世界標準的1/7,水資源危機迫在眉睫。台灣原本就是天災高危險區,暖化後水災頻傳,不論是頻度、強度都比過去高。

游進裕認為,農業用水佔總用水量7成,未來可透過技術改革節水。水資源分配是問題關鍵所在,應先界定用水基本量,以訂出用水的優先順序。

本集節目全部內容可在台灣醒報網站上觀賞。台灣醒報「醒報現場」由林意玲主持,本集「氣候變遷與災害管控 五都市長新課題」將在12月28日(週三)13:00首播,18:00、21:00於醒報網站重播。並於明年1月2日(周日)13:00於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出。

※ 相關報導:

* 大台北氣候風險高 學者紛籲遷都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8917

談起剛形成的五都,兩人均表示,國土規畫是對抗氣候變化的關鍵。游進裕形容開發北二都是「美麗的錯誤」,其實台北地區四百年前是湖泊,後來透過良好的水利建設等,形成現在人口眾多的高樓林立,已屬過度開發。他警告說,台北的氣候風險極高,未來至少應該阻止北二都繼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