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漫遊-競爭力與奉獻力
【沈雲驄】2010-09-11 中國時報
這兩天,兩份全球性調查報告同時出爐,卻在亞洲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
一份,是世界經濟論壇所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其實這次台灣的表現,沒什麼大變化──總體得分比去年高一點,只是排名被得分增加更多的英國超越,掉了一名,排第十三──但照例,還是引起媒體大幅報導,官員熱烈回應。施顏祥說,今年的經濟表現不錯,明年的成績應該會更好;劉憶如則說,她的目標是超越四小龍中的香港,擠進前十名。
但同樣是全球排名,台灣同樣落後於香港的「全球奉獻指數」,就沒見什麼官員回應,更別談發下什麼「超越香港」、「擠進前十名」的豪語了。
「全球奉獻指數」(Global Giving Index)對亞洲國家而言,的確比較陌生。這是「慈善協助基金會」透過蓋洛普的全球資料庫,針對一百五十三個國家、涵蓋世界上九成五人口所完成的研究,也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一項慈善行為調查。
這項調查中所定義的「奉獻」,包含三種行為:捐錢,當義工,以及幫助陌生人。一個國家的人民這三種行為的頻率越高,這個國家的「奉獻力」也就越好。不意外,這份報告中的前十名,清一色是西方的有錢國家。台灣則在總體排名中名列七十二,雖然遙遙落後於排名第十八的香港,卻領先排八十一名的韓國與九十一名的新加坡。也就是說,跟世界比起來,不怎麼樣;但四小龍自己比,台灣人還算有愛心、肯奉獻。
而這樣的「奉獻力」,正是經濟發展漸趨成熟的國家──包括四小龍在內,接下來在維持競爭力之外,也必須同時追求的目標。
在大部分亞洲國家,談競爭力是比較自然的事。過去幾十年這樣談,現在景氣不好,更需要看看怎樣加強競爭力,來增加人民的信心。何況,政府念茲在茲的是經濟成績單,選前開支票,選後當然要努力兌現。
但很多調查已經告訴我們,以前經濟條件不好,提高競爭力、賺更多錢,的確能讓人民更快樂。問題是到了今天,競爭力的提高所能帶來的滿足感,已經大不如前。人民不再會因為經濟成長率多個一、兩趴,就明顯感到滿足。尤其,假如經濟成長的果實無法讓人民雨露均霑,得益者永遠都是少數的大財團,要這樣的成長幹嘛?
在這種被稱為「後成長經濟體」的國家,人民更在意的是公平,更需要的是快樂。很多人不再介意競爭力差一點,錢賺少一點,以換來較舒適的生活步調,較好的生活品質,較多的快樂時光。
而快樂,照蓋洛普的調查發現,可以從一個國家的「奉獻力」中看出來。
過去,一般人都以為奉獻力的高低,跟財富的多寡有關,畢竟,總是有錢人才會比較有錢有閒,才有餘力去奉獻。蓋洛普推翻了這種看法。在這份指數中排名前二十的國家,的確有一半是有錢的大國──加拿大、瑞士、美國、英國,但另一半,卻是大家平常聽也很少聽過的小國或窮國,例如此刻還在水患中受苦的巴基斯坦、中南半島上的寮國、中亞的土庫曼,窮歸窮,小歸小,都是奉獻力很高的國家。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民,比較滿意自己的生活。蓋洛普的問卷中,會請受訪者想像一道階梯──選擇階梯的頂端,代表你正處於人生最好的狀態,選最底層,則代表你認為自己活得很糟。結果蓋洛普發現,當一個國家的奉獻力表現不好,通常也意味著人民不認為自己過得好;相反的,當一個國家有越多人認為自己處於階梯的高處,這個國家的奉獻力也會越高──即便這些國家很窮,即便它們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數」上的排名很難看。
談競爭力,我們已經在世界階梯的高處;但人生的滿意度,以及伴隨滿意度而來的奉獻力,還有得努力呢。(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日本百歲人瑞 23萬人「失蹤」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日電】2010.09.11
日本百歲人瑞「人間蒸發」的問題愈演愈烈,日本政府法務省下令地方政府,調查戶籍上還存活的百歲老人。這一查讓大家嚇了一跳,發現戶籍紀錄上,竟有廿三萬四千多位理應還「存活」的百歲老人「行蹤不明」,其中還有八百八十四位超過一百五十歲。
根據日本法務省十日發表的聲明,法務省已通令日本全國,針對已經電子化的戶籍為中心,進行全面清查。目前已經從全國九成、約四千七百四十三萬戶的戶籍中,發現沒有記載遷徙地址的一百歲以上老人,共有廿三萬四千三百五十四人。
這些「百歲幽靈人口」中,一百廿歲以上者有七萬七千一百十八人,一百五十歲以上者有八百八十四人,他們都還在戶籍上「存活」,成了先進國家日本在戶籍管理上的一大漏洞。
法務省說,會有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戶籍記載不完備,不是真正像社會事件的「老人失蹤」。最大的原因是戰爭以及海外移民,雖然人已經死了,但是沒有提出死亡證明,所以無法把戶籍註銷。
法務省已經要求各自治單位,儘速整理戶籍資料,把已經不在人世的人瑞們的戶籍註銷。
據稱,日本的戶籍登記向來都是地方政府自己處理,各地方除籍的判斷標準不盡相同,所以造成了許多百歲老人「在戶籍上存活」的怪現象。
法務省根據這次調查結果,已經下達明確指令,指「一百廿歲以上、住所不明的老人,符合職權上就可以擅自註銷的要件」,透過全國法務局傳達給各自治單位,希望戶籍登記更為完備。
◆ 911九周年逼近 美反伊斯蘭情緒高漲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9.10
911恐怖攻擊事件九周年逼近,美國出現反穆斯林的攻擊事件,使人擔心美國關於伊斯蘭教的辯論可能失控。
儘管統計數據顯示,伊斯蘭問題的辯論導致暴力的可能性較低,但分析人士、宗教領袖和穆斯林社區人士認為,美國出現的反穆斯林情緒,現在已到了911以來空前的程度。
美國-伊斯蘭關係理事會社區主任胡帕說:「社會上出現反穆斯林的巨大聲浪,在全國引起針對清真寺和穆斯林的許多仇恨事件。」
在紐約世貿遺址附近建清真寺計畫的激烈爭論,也受到仇恨穆斯林情緒的影響,似乎仍無減弱的跡象。
佛羅里達州牧師瓊斯威脅,準備在911紀念活動上燒毀可蘭經,使人強烈擔憂,此舉將使美軍陷入危險。
高失業率、經濟不景氣、反移民情緒和期中選舉將至的政治投機等因素,都對仇視穆斯林的情緒推波助瀾。
男子在伊斯蘭中心 引爆炸彈
「南方反貧窮法律中心」分析人士波多克說,美國針對穆斯林的攻擊浪潮,始自今年5月佛羅里達州傑克森維爾市的伊斯蘭中心,一名男子在祈禱期間引爆鋼管炸彈。
各地清真寺頻被縱火
此後,德州阿靈頓鎮的一座清真寺接連發生破壞與縱火未遂事件,加州福瑞斯諾附近的清真寺受到威脅,田納西州莫富利斯柏羅的清真寺工地發生縱火事件。
乘客拿刀捅穆斯林司機
在紐約市,一名計程車乘客嘲諷穆斯林的齋戒月後,拿刀捅穆斯林司機。在西雅圖,一名攻擊者到一家錫克族開設的便利商店,高呼「你們是凱達分子,滾回去」,並攻擊店員。
◆ 菲律賓首次鬆口 港客可能遭警誤殺
Upaper╱中央社 2010.09.10
香港康泰旅行社旅行團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遭到劫持,最終造成8名遊客喪命。菲國調查人員昨天首次承認,警方或許在救援行動當中誤殺了人質。國際社會都以混亂笨拙來形容這次的攻堅行動。
菲國前警官孟多薩在8月23日持1把突擊步槍與1把手槍狹持旅客,意圖洗清自己的敲詐罪名並拿回工作。僵持局面最後以遊客8死7傷落幕。菲國警方起初堅稱,所有射殺遊客的子彈均由孟多薩的槍擊發。
警方表示,狙擊手和突擊部隊射出的子彈都擊中巴士車身,沒有造成傷亡。
然而司法部部長德利馬昨天說:「遭到誤射的可能性很大。」並表示,專家確信部分子彈可能並非來自於兇嫌。
她還說,法醫報告顯示部分受害者的傷勢和倖存司機的說法不同。該名司機告訴調查人員,槍手近距離槍殺遊客。
德利馬表示,調查小組請求香港警方協助彈道調查,一組菲律賓調查人員目前正在香港等候結果。
※ 相關報導︰
* 阿富汗鼻耳被割少婦 赴美動手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