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6

美洲短吻鱷 會移動肺潛行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外電報導】 2008.03.16

老鷹追捕獵物時會改變翅膀的形狀,魚類在捕食時用鰭來接近獵物,美洲短吻鱷如何掠食?答案是利用牠會移動的肺部在水中靜靜潛行,在不驚擾獵物的情況下攻擊獵物。

美國猶他大學的生物學家14日發表研究報告說,他們發現美洲短吻鱷的肺部充氣,像是可移動的體內漂浮裝置,讓牠能潛水、轉向、快速前進,卻不會掀起任何漣漪。

他們發現,美洲短吻鱷雖沒有鰭或鰭狀肢,但利用牠的橫膈膜、骨盆、腹肌和肋肌來移動肺部:要潛水時把肺部往後拉,要浮出水面時把肺部往前推,側翻時把肺部推向旁邊。

猶他大學博士生烏里昂納說:「這讓牠在水中行進時,不會引起太大波動,對牠像貓一樣潛行到獵物旁邊很有利。」

猶他大學助理教授法默說,這項發現顯示,移動肺部的特殊肌肉一向未受重視,卻可能是其他不擅長游泳的水生動物在水中行動的重要工具,包括鱷魚、非洲爪蟾,還有一些火蜥蜴、烏龜和海牛。

過去以為美洲鱷有強壯的橫膈膜肌,是為了協助呼吸和前進,這項發現也挑戰這個理論。烏里昂納說:「這些肌肉也許不是為了呼吸鼓起來,而是為了在水中活動,再協同呼吸。」

這篇發表在英國實驗生物期刊上的研究報告指出,鱷魚在白堊紀進化為兩棲動物後,才發展出強壯的肌肉,距今約1億4500萬年。

※ 相關報導:

* Gotta have heart! Crocodilians bypass their lungs to improve digestion
http://www.physorg.com/news121353718.html

* The Right-to-Left Shunt of Crocodilians Serves Digestion
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abs/10.1086/524150

C. G. Farmer, T. J. Uriona, D. B. Olsen, M. Steenblik,
K. Sander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 81(2):125–137. 2008.
DOI: 10.1086/524150
水生與陸生動物之間遺失的演化環節找到了
澎湖鱷魚化石 可能改寫歷史
研究顯示 鯨類祖先是小型鹿狀哺乳動物
海豚都到哪去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