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7

相機可事後對焦 怎樣都「照得住」

自由時報 2008-08-07

已向美、台申請專利中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許多人都有拍完照卻發現照片失焦,一團模糊,因而懊惱不已,不過,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已成功研發「密集光場擷取的多重光圈相機」,可以在拍完照後重新對焦,讓消費者可以隨便拍,拍壞了照樣可以補救。目前這項技術已向美、台申請專利。

運用液晶控制光圈形狀

這項技術是由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陳宏銘指導、台大電信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梁家愷研發,運用液晶控制光圈形狀,透過光圈形狀的變化,產生不同光場,以連拍的方式,再經過校正計算出景深,可以在拍照後再重新聚焦,不會受限於拍照當時的成敗。

不怕失焦有利圖片編輯

陳宏銘解釋,「密集光場擷取的多重光圈相機」最大優點在於,不必擔心拍照時失焦,且可避免因聚焦錯失最佳拍照時機,同時有利於圖片編輯,民眾還可以選擇如何讓焦距產生變化、不同對比。

負責研發的梁家愷說明,液晶控制光圈形狀為「九宮格」(三乘三)、「十六宮格」(四乘四)、「二十五宮格」(五乘五)、「三十六宮格」(六乘六)、「四十九宮格」(七乘七),宮格數等於連拍次數,次數愈多,能夠針對場景重新對焦的距離就愈遠。

梁家愷形容,新技術的光圈控制就像拼圖一樣,如果光圈是「九宮格」,就要連拍九次,每次透光九分之一,產生九種光源,再透過他以演算法自行設計的應用軟體,經過校正計算出景深。他強調,用液晶當成光圈,形狀除了正方形外,也可以用三角形、餅狀圓的缺角變化,原理都一樣。

梁家愷指出,為了取代現有的光圈,他一開始是用透明壓克力製成餅狀圖的圓盤,固定在馬達上,因體積太大而作罷,後來又在底片上挖洞,讓光線穿透不同形狀的洞口,一捲可放五十多個圖案,但因為手工挖洞有誤差,加上轉動時會有位移,才改用液晶。

※ 相關報導:

利用百萬張相片還原場景
新演算法從 2D 照片重建 3D 景致
「鹵莽」軟體更新 更快發現「對稱」
線上研究刊物:太多是件好事嗎?
以你走路的方式認出你

微型超音波探測器能以多角度視野觀察體內
新相機隨身帶 可幫助失憶症患者恢復記憶
手機投影器「今年就會發表」
360 度的浸入式影片 讓你身歷其境
電子顯微術進入 picometer 尺度
接觸研究:科學家著眼水母,改良機器人

「心靈之眼」影響視覺感知

1 則留言:

fsj 提到...

微軟要把拍爛的影片變成清晰照片
http://www.zdnet.com.tw/news/web/0,2000085679,20145404,00.htm

ZDNET新聞專區:Ina Fried 2010/05/10

曾經希望把數位相機拍到的影片,轉化為漂亮的靜態照片嗎?這種功能可能很快就會推出。

上周在微軟公司園區舉行的TechFair上,研究員Neel Joshi就展示多項很酷的技術,可以使用短片和高速模式(burst-mode)攝影,來製作漂亮的照片和全景(panorama)。

例如,Joshi就展示如何從煙霧迷漫的雷尼爾山(Mount Rainier)景象中除去霧氣,產生一幅比肉眼所見更清晰的影像。他並示範如何把拍得晃動不穩的微軟99號大樓的影片,轉變成影像清晰出奇的全景像。

以以秒30畫格(frame)的速度,這支30秒短片大約包含900幅靜態影像,其中大約80幅用來製作全景像。

Joshi說:「大約只用10%的資料,但或許是其中最好的10%。」

前兩個例子是用電腦移除動態部分,只留下靜態部分,也就是雷尼爾山和微軟的大樓。

第三個實例是採用逆向作法。研究員把一支顯示某人躍進瀑布底部的影片,製作出很棒的靜止動作照,顯示此人在過程中躍向幾個定點,同時保持背景的穩定不變,訣竅在於擷取影片中的靜止部分來合成出清晰的靜止背景影像。

幕後的科學原理是,擷取自影片的局部影像,可以比所有模糊影片元素的總和還要清晰。在每個畫格中,可能有某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清楚,把這樣的部分合成起來,可大大地改善影像的清晰度。

眼見為憑,要進一步了解此技術,請觀賞我在此地提供的兩支短片,瞧瞧這些靜態影像的製作過程。

微軟Redmond實驗室研究員表示,他也正在著手開發一些工具,準備在7月登場的Siggraph會議展示。會中他將提出報告,說明如何運用手機或數位相機裡的加速計(accelerometer) 和陀螺儀(gyroscope),來偵測模糊影像背後的形體,使畫面變得更加清晰。(唐慧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