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2

救希臘 歐盟要具體方案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3.21

歐盟領袖高峰會25日登場,會議聚焦援助希臘的方案,但目前歐盟內部對國際貨幣基金(IMF)該不該出手搭救仍有嚴重歧見,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Jose Manuel Barroso)19日呼籲德國和歐元區其他國家提供一套具體的貸款方案,協助希臘。

巴羅索說,執委會已準備好提出一個金援機制,「由一套統合的雙邊貸款(bilateral loan)所構成」,要協助希臘度過財政難關,此措施不會違反歐元區國家不得提供金援的規定。他說,這筆資金不一定得馬上付出。

歐盟各國財長上周在布魯塞爾舉行財長會議時,已同意此計畫的基本原則,尚需各國領袖同意才能實施。此機制是歐元區史上僅見。

如果此案通過,將由歐洲本身協助希臘走出困境,而不需借他人之手,但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政府近來卻不斷暗示,該由IMF金援希臘而非歐元區鄰國。法國總統沙克吉和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等人則極力反對,擔心IMF一旦介入,將重創歐元信譽。

有「歐元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Mundell)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強調,IMF只能當作最後的手段。

他說,希臘應先向歐洲求助。不過希臘必須有重大貢獻,鄰國才可能勉為其難地掏錢出來。如果歐洲需要協助,IMF應「從外部」提供支援。

歐元兌美元匯率上周重挫1.74%至1.353美元兌1歐元,創1月底來最大單周跌幅。不過孟岱爾認為,歐元仍在「安全領域」,如果能跌到1.3或 1.25美元,對歐洲而言更好,有助希臘和其他歐洲國家解決預算問題。巴羅索強調,這套援助希臘的方案「是歐元區的工具」,因此不需要英國和其他不使用歐元的歐洲國家協助。

然而,他並未排除IMF可能的舉動。他說:「我不想臆測IMF 是否會有財務貢獻。」

希臘政府發言人培塔拉提斯表示,巴羅索的呼籲是「正面的發展」,希臘希望歐盟能清楚宣示,以便讓希臘的貸款成本回到合理水準。

消息人士透露,據估計希臘會要求至少220億歐元(300億美元)金援。



◆ 中國房地產泡沫 日本翻版?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3.21

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伊藤隆敏19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警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可能比外表看起來嚴重,而且讓他聯想到1980年代的日本房市。中國應該及時調高利率並讓人民幣升值,以免重蹈日本房市崩盤的覆轍。

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房屋銷售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10.7%,漲幅較1月份的9.5%更形擴大。不過,數據可能嚴重低估了中國商品房目前的實際情況。因為據他所知,上海和北京的一般房價格年漲幅都在50%以上,甚至達到100%,新建樓盤正迅速從城市近郊,擴展到交通不是那麼便利的遠郊。

伊藤隆敏說,45歲以上的日本人對中國目前發生的情況應該很熟悉。1980年代,日本經歷了規模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之一。六個城市的居住用地價格指數從 1985年9月的39.2,升至1990年9月的105.8。商業用地價格指數從27.9升至104.5 。

首先是東京市中心的地價上漲,接著蔓延至近郊、其它大城市、遠郊,最後是農村地區。前幾年的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從優質抵押貸款蔓延至次貸。借債者的質量越來越差。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在泡沫瀕臨破裂時,貸款與房屋估值(loan-to-value)比率都大幅上升。同樣的泡沫如今也在中國重演嗎?

伊藤隆敏說,現在回顧起來,日本應該提前在1987或1988年就採取貨幣緊縮政策和限制貸款與估值比率等有力的監管措施。單靠貨幣緊縮可能無法徹底避免泡沫,但若能儘早收緊銀根、加上審慎的監管,卻有可能降低損失。

他說,中國當局目前的表現要比當年的日本政府出色。中國央行正收緊對貸款與估值比率的監管,並試圖結束信貸寬鬆政策。但對於最優先的調高利率與讓人民幣升值政策,卻仍然猶豫不決。

他說,房地產泡沫是經濟過熱的一個明顯信號。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中國的通膨尚未失控,但80年代日本的情況亦是如此。如果讓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行業的過熱就會得到緩解,而隨著購買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也將有所改善。

伊藤隆敏強調,中國的確從2005年7月開始允許人民幣升值,而且到2008年夏季人民幣升值了20%。但中國出口行業生產率的提升抹去了這段升值的效用。目前正是中國恢復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不能因為是出自美國的施壓,就加以抗拒。現在是中國從日本的經歷汲取教訓的時候了。



◆ 孤兒與狗:反思城市發展的排擠和包容

【聯合報╱社論】2010.03.21

「聖道兒童之家」舊址以七十餘億天價售出,成為「天母新地王」。就周遭地段擁有者而言,是立即得以搭乘一波漲價順風車的喜悅;但對更多天母居民而言,卻也是一片綠色呼吸空間變成高聳水泥華廈的隱憂。而這樁交易背後,竟隱藏著一段兒童之家院童因不堪鄰里歧視而搬遷的故事,聽來令人百感交集。

這次賣地引發爭議,售地的「中國布道會」說,天母地區居民多屬高社經地位,使聖道院童頗感自卑,放學甚至會先到百貨公司逛逛,避開同學耳目,才敢回育幼院;因擔心不利院童身心發展,才會賣地搬遷。如果這竟是「舊孤兒院」一夕變身「新地王」的理由,真是何等諷刺!

現代都市的發展,常常伴隨著一種排擠作用,弱勢或貧窮階層會受到特定商業繁榮需求的擠壓,被迫往邊緣移動。聖道兒童之家是台灣最早的育幼院之一,落腳天母將近半世紀,它存在的歷史不僅遠早於天母的繁榮,其建築也有不俗的風貌,大片綠蔭更是迷人。如今,依傍它而建的社區逐漸繁密起來,這個收容孤虐兒的教養機構反而受到鄰里白眼,乃至難以存身;都市發展的殘酷,至此不言可喻。

兒童之家被迫遷至荒僻地區,究竟是為了教會的財務計議,或者真為了兒童身心的健康考量,外界難以知悉全部真相。但土地售得天價後,得標企業還特別「感謝」政府打壓房價,使其最後能以較低總價得標,令人啞口無言;而聖道兒童之家則發出聲明,說明售地款非該院所得,呼籲外界繼續捐款濟助院童,則令人黯然。孤兒院的遠走與新地王的入駐,將帶給天母人什麼樣美好的社區願景,不禁讓人困惑。

無獨有偶,就在兒童之家標售的同一天,台北縣傳出新規定:如果民眾在河濱公園餵食流浪狗,將以製造髒亂為名,處以一千兩百元到六千元罰款,這也反映了都市發展的另一種擠壓模式。試想,流浪狗流竄市區或河濱,並不是餵食者的過錯;餵食者是基於人道,用自己的方式協助狗兒維持基本的生存,縣府卻要因此對他們開罰,這種把「髒亂」看得比「生命」重要的價值觀,豈不錯亂?

流浪狗之所以成為都市的問題,一方面是原飼主任意棄養,一方面是政府仍未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動物繁殖、販售及收容管理體系,才會造成動物流離街頭。殊不知,對有些民眾而言,每次在街頭看到形容狼狽的流浪動物,都是心靈上一種難以言喻的折磨。而台北縣這次揚言開罰,原因竟是有民眾嫌餵食造成河濱公園「髒亂」,妨礙了他們的遊憩興致。但難道人們的休閒雅興,真的可以用流浪動物的生命苦難交換?

都會居民因為己身利益而排斥邊緣群體的事例,在台灣已不是新聞;近年發生在各地的居民反對收容所、療養院設在自己社區的事件不知凡幾。這種現象,除了歸咎都市發展的商業掛帥及階層排擠,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在追求都會進化時,忽略了如何與周遭不同的環境條件形成更大的包容與更多元的契合。事實上,政府對於自己在其間應扮演什麼角色,也是一片茫然,才會出現開罰餵狗者那樣的政策,乃至祭出打壓房價都受到財團「感謝」的倒錯現象。

對台灣而言,孤兒與狗,都不是假議題,必須嚴肅看待。天母居民是否歧視與教養院童是否自卑,其實不必畫上等號;至少,在這次賣地事件中,有不少天母人站出來抗議土地炒作,展現了他們的關懷。同樣的,所有城市都存在的流浪狗問題,也絕對不會是政府一聲令下「禁止」或「開罰」所能杜絕。要讓自己居住的城市變得更美好,居民需付出更多的包容與關懷;若只是想著自己的利益而心存歧視,那樣的繁榮未必是值得尊敬的。

※ 相關報導:

南歐危機的真相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IMF示警 先進國家該省支出了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0.03.22

國際貨幣基金(IMF)21日警告,先進國家的龐大公債已形成嚴峻的挑戰,僅收回現有的振興經濟方案並不足以解決問題,隨景氣持續復甦,各國明年應開始撙節開支。

國際貨幣基金副總經理李普斯基(John Lipsky)在北京出席中國發展論壇時指出,先進國家的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預計今年內將達1950年的戰後水準。這些國家債台高築的嚴重程度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僅見。

李普斯基說,即使未來幾年收回財政刺激方案,負債比也會在2014年底前升抵110%,高於2007年底的75%。

七大工業國的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比在2014年前將趨近或超過100%,僅加拿大與德國得以倖免。高負債與高赤字的國家已然嚐到借貸成本上揚的痛苦,中期而言,公共債務龐大勢將拖累經濟成長的腳步。

李普斯基說:「醫療保健及退休金支出大增,形成日益沈重的壓力,政府債務因而激增。解決財政問題是關鍵的短期優先要務,因為市場擔心財政的永續性,將損及經濟復甦的信心。」

他指出,債務居高不下恐使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每年減少半個百分點。如果想在2030年前順利將債務比降至危機發生前平均60%的水準,2010年結構性赤字占GDP的4%的狀況須在2020年時轉為財政盈餘,且達GDP的4%,前後相差8個百分點。

由於IMF預估振興經濟方案的裁量性支出只占GDP的1.5%,李普斯基說,先進國家光是收回振興經濟措施並不足以達到財政穩健的標準,還須採取其他步驟以節省開支,例如改變退休或健保方案、刪減其他項目,以及增加稅收。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投資長埃里恩稍早說,各國政府若未能及早採行財政措施,解決公債升高的問題,可能會透過通膨手段或債務違約等方式躲避債務。

但李普斯基警告,切勿試圖藉由通膨來減輕債務負擔。他說:「溫和的通膨對減輕實質債務負擔的效果有限,通膨加速卻將導致高昂的經濟成本,對經濟的永續成長形成重大風險。」



◆ 通膨+泡沫╱全球升息趨勢擋不住

自由時報 2010.03.22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由於全球經濟開始復甦,為了避免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央行挹注市場的龐大資金,引爆股市和房市等資產泡沫,去年秋季以色列率先宣布升息,並有多國跟進,中國、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市場龍頭也分別調高存準率或升息,美國則調高貼現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全球利率將呈現上調的趨勢。

以色列雖然是全球最先開砲的國家,澳洲卻是二十大工業國家(G20)中最早升息的主要經濟體,從去年以來已升息四碼,主要因為中國經濟強勁成長,對澳洲的礦產需求大增,帶動澳洲經濟復甦,澳洲央行預估,澳洲未來幾年經濟成長速度可能維持或超過平均值,增加通膨壓力,並拉抬房價,不排除繼續升息。

由於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歐元區數國爆發主權債務危機,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龍頭,被視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以來兩度調高存準率各兩碼,希望遏制房市和股市泡沫以及可能出現的通膨。

印度在一月底調高存準率三碼後,日前宣布升息一碼,不排除日後繼續升息。印度央行總裁蘇巴拉勞表示:「這些措施應可穩定通膨預期,由於銀行體系流動性仍維持適量,支持復甦所需的信用擴張不會受影響。」

巴西央行二月底大舉調高存準率六碼,巴西央行總裁梅雷萊斯表示,金融體系現況已經改善,這些措施是結束金融危機時期應急措施的退場策略之一。

美國聯準會在二月中旬調高貼現率一碼,但維持趨近於零的利率不變,代表寬鬆政策結束的開始,然因美國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聯準會官員已重申,將維持超低利率更長一段時間。

分析師表示,新興市場陸續調高利率,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多半仍按兵不動,顯示全球經濟復甦的腳步不一,但除非全球經濟出現其他變數,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各國利率將呈現上調的趨勢。

※ 相關報導:

* 壓抑物價 央行傾向讓台幣緩升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489416.shtml



◆ 結構性失業續惡化 失業率5%待努力

中央社 2010.03.22

2月失業率跌破市場預期不減反增,雖季調後失業率連六個月改善,學者提醒,中高齡、長期等結構性失業問題持續惡化,主計處也表示,年底前失業率要降至5%,需大家努力。

主計處今天公布,受春節前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影響,今年2月失業率5.76%,較1月上升0.08個百分點,終止過去連五個月下降的好轉紀錄;不過,季調後失業率5.65%,已連續六個月下降。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一般農曆春節當月,受臨時性工作機會增加影響,通常失業率可望改善,但今年2月受部分季節臨時性工作結束,失業率不減反增,代表就業市場復甦不如預期好,速度也不如預期快。

主計處預估,失業率若要降至5%,失業人數需減至55.6萬人(今年2月為63.4萬人),若與目前相較,失業人數需再減少7.8萬人;就業人數需增至 1059萬人,若與2月相較,還需增加21.7萬個就業機會,需大家努力。

除2月失業率不降反增,中高齡及長期失業人數則再創史上新高,反映結構性因素未受改善。

主計處解釋,受景氣未明顯恢復,及部分失業者本身條件不足,如學歷、專長、年齡及期望待遇與市場不符,導致中高齡及長期失業人數創新高,但若景氣恢復至一定程度,結構性失業將逐步改善。

主計處表示,分析2月失業率上揚因素,認為季節、短期因素影響較大,國內失業率仍會緩降,整體勞動市場可望趨穩,唯速度沒那麼快。

根據主計處往年經驗,受季節性臨時工作結束,農曆年後該月(今年為3月)失業率恐上揚,不過主計處表示,今年因部分臨時工作提前於2月結束,導致2月失業率上揚,也因提前於2月反映,3月對臨時工作結束的反映說不定較小。

辛炳隆表示,若臨時工作提前結束的效果已反映在今年2月失業率上,年關後企業徵才增加,加上景氣逐步恢復,樂觀預期3月失業率反而有機會下降。

行政院長吳敦義拿自己的烏紗帽當賭注,向國人保證今年年底前失業率會降至5%以下。主計處官員表示,除需大家一起努力,受年中有畢業潮季節性因素影響,今年失業率要降至5%,第四季比較有機會看到。

今年5月即將進入畢業生湧入職場的畢業潮,往年6至8月失業率都將逐步上揚。辛炳隆表示,由於景氣持續好轉,除非有大利空,如中國經濟反轉等,否則今年國內失業率應不至於再攀至6%。

失業率為景氣落後指標,景氣復甦之初,企業僱用意願保守,寧可先以加班、增派臨時工等方式因應,失業率能否於年底前降至5%達陣,實質景氣復甦仍為根本解決之道。

此外,循環性失業(受景氣影響而失業)問題暫告段落,結構性失業仍持續惡化,仍須政府更積極作為。

※ 相關報導:

* 我見我思-別當富裕的窮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32200159,00.html

中國時報/呂紹煒 2010-03-22

亞當斯密斯就說:一個國家真正的財富與經濟實力,其實是其擁有的各種生財器具、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設施。這是看破貨幣虛幻面、避免當富裕窮人最透徹的看法。

fsj 提到...

德法共識 IMF主導金援希臘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0.03.25

歐盟領袖高峰會25日將在是否金援希臘的爭論中登場,歐洲外交官員透露,德、法兩大成員國已同意,國際貨幣基金(IMF)應該參與金援希臘的計畫。

本次會議是由歐盟理事會主席范宏畢(Jerman Van Rompuy)特別召集,可望在會議開始前將宣布這項協議,預料將促使歐盟各國達成共識。

在德、法兩國居中協調下,歐元區16國將補貼這項以IMF為主體的紓困貸款。消息人士說,歐元區會率先援助希臘,但IMF才是要角,他並表示,此舉料將對歐元區違反預算上限的國家祭出嚴格制裁,這點與德國首重的項目一致。

歐元區財政首長一周前才同意,將在歐盟架構下提供某種紓困計畫。堅決反對由德國為主金援希臘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自此開始推動讓IMF介入,但與主張歐盟共同解決的法國意見相左。

消息人士說,德國希望「簡化現有的複雜程序」,便於歐盟制裁財政紀律不佳的會員國,例如罰款或取消歐洲部長級會議的投票權等手段。據悉,梅克爾設下三個條件,如果希臘無法在金融市場籌資、IMF金援比重可觀且歐盟強化制裁手段,就同意該協議。

這顯示,儘管梅克爾堅持不讓歐盟提供大部分的資金,但也讓歐盟擁有部份權限,避免由IMF獨力介入。

在德國堅持下,法國的態度也有所軟化。法國官員23日表示,巴黎當局對於是否讓IMF金援、參與時機,以及對成員國制裁方式等項目逐漸讓步。

巴克萊資本公司歐洲首席經濟學家卡羅表示:「這看似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卻是個合情合理的解答。」他說,IMF的機制可靠且透明,而任何能撫慰投資人的方法都有助益,「在歐洲沒有任何機制處理目前的情況時,這個選項就存在了,這正是IMF存在意義」。



◆ 經濟起飛 中國對外商硬起來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10.03.25

網路搜尋巨擘谷歌(Google)22日退出中國市場,中國政府立刻透過新華社抨擊。華盛頓郵報報導,谷歌與中國不歡而散,宣告中國經濟起飛後,與外商企業互動關係邁入新階段。

中國似乎有意繼續追打谷歌。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Tom Online Inc.」已停止使用谷歌的搜尋引擎,理由是谷歌無視中國法律,中國前兩二大電信公司「中國移動通信」和「中國聯通」也可能終止與谷歌的契約。

走向經濟開放的中國竟膽敢和全球最大的網路搜尋公司直接槓上,透露著不尋常的訊息。中國「龍洲經訊」(Dragonomics)董事長葛藝豪表示,「谷歌事件既起著催化作用,也是改變已然形成的例證。」分析家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起飛,不再如以往需要那麼多外資,因此姿態比以往更硬。

以下數字說明了中國膽敢對谷歌說不的原因:列名美國財星雜誌前500大企業中,有480家在中國進行投資;全球有66萬家公司在中國派駐代表;去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每個月平均有70到8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流入中國。

中國歐洲商會過去幾年提出報告,指中國的企業環境「每下愈況」。其中一篇報告指出,中國正擁抱「經濟民族主義」;中國美國商會22日則在報告中表示,美國企業對中國的信心已經降至有調查以來的四年新低。

谷歌並不是第一家和中國官方槓上的美國企業,17年前,美國牛仔褲製造商Levi's因人權問題退出中國市場,但後來感到後悔,2008年重返中國;另外,谷歌憤而離開中國,但軟體巨擘微軟卻說,將持續「在每一個微軟參與營運的國家中,遵守該國的法律」。

※ 相關報導:

* 日本上月出口增幅 30年最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496552.shtml



◆ 央行不升息 亦不調升存準率

【聯合新聞網、聯合晚報╱綜合報導】2010.03.25

央行下午宣佈維持利率不變,存款準備率也維持不變。全球景氣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外加國內失業率仍高,薪資成長有限,不過,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游資已經收回,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結束。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

中央銀行下午召開第一季理監事會,市場對央行可能採取的動作臆測兩極。為了達到央行總裁彭淮南期待的「收金 (資金)」不「壓經 (經濟)」、「打房(房價)」不「打產 (產業)」最高政策目標,資深市場人士預估央行下午理監事會後不會有較強烈的緊縮措施,但將重申央行透過公開市場操,大動作收縮銀行浮濫資金,及要求銀行配合緊縮不合理投機房貸,以穩定物價、房市及維持中性幣政策等宣示。

近期在中國宣布調高存款準備率及美國調高重貼現率後,央行今年第一次理監事會,各方紛紛猜測央行可能採取的動作。但因2月份失業率再度升高,加上目前物價上漲在央行認可的合理範圍內,且央行早已在市場展開收縮資金動作,讓各界對央行是否有進一步動作,有不同的想像。

不少金融機構預測央行可能將宣布調高存款準備率一至三碼,「達到宣示性、實質性收縮資金的目的」;但也有業者判斷央行什麼動作都不會有,傾向在理監事會後新聞稿中重申央行對銀行抑制房貸、特定房貸等指示方向,及對物價、利率、匯率密切關注的一貫性立場。

據了解,由於2月份國內失業率不降反升,來到5.76%,離行政院長吳敦義喊出年底前降至5%以下距離仍大,景氣尚未全面好轉,加上央行已透過銀行採取緊縮土地融資貸款等管制,年後更大規模收縮銀行體系資金,已經讓目前市場資金水位回復正常,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回升到去年3 月初0.145%左右的水準,資金面已漸趨合理。

因此,雖然不少金融界人士預測,央行為一勞永逸,可能以調高存準率將資金鎖進央行,但因存準率為「強力貨幣工具」,一旦資金鎖進央行後將不易再釋出,且是央行強力緊縮貨幣政策的措施,會迫使銀行升息,為了避免衝擊景氣,央行有可能採較溫和的以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為主,研議將NCD期限拉長至一年等溫和作法,以避免打壓到目前仍待全面復甦的經濟主體。



◆ 農業金庫虧百億 涉弊竟沒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794x112010032500127,00.html

【林如昕、沈婉玉/台北報導】2010-03-25 中國時報

讓國營行庫虧損百億,竟無人需要負責!國民黨立委羅淑蕾昨日批評,農業金庫買連動債,民國九十七年虧損一百多億,當時相關失職人員只有記過、申誡,但最後前董事長黃李越轉任台証證券、唐榮鐵工廠擔任獨立董事,一票被移送法辦的人員,最後都簽結了事。立委蔡正元也高分貝痛批檢察官偷懶,應「送監察院調查。」

至於目前黃李越動向,昨晚農業金庫副總經理沈其男表示,黃李越已經不在國內,要追究責任不一定找得到人。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審查農業金融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農委會希望修改董監事連任限制,並降低獨立董事席次,還要開放農漁會信用部投資國內有價證券。立委痛批,連農業金庫投資虧損弊案都查不出來,未來放寬信用部投資,「豈不是遍地烽火」!

先前農業金庫購買連動債損失超過一百億,羅淑蕾痛批此一投資案並未經過董事會同意,弊案在兩年前爆發後,對失職人員的責任追究,除了記過申誡之外,背信案不成立,求償六百萬還在審理中,連假扣押都沒有,前董事長黃李越,離開農業金庫後,還到台証證券、唐榮鐵工廠任獨立董事,「看他得意洋洋,還有天理嗎?」

農業金庫投資弊案,黃李越記小過一次;主導投資案的前副總經理黃錫欽大過一次、小過一次,前財務部副理林震慶大過一次;總經理丁偉豪、財務部襄理簡鈞銘、專員蘇保丞申誡兩次,前總稽核張秀娥申誡一次。

立委蕭景田指出,台北地檢署查了兩年,去年簽結,他要求農委會重啟調查,陳武雄承諾,將積極搜尋新事證。立委吳清池、蔡正元立刻檢舉,五十億以下投資案,董事會授權董事長決定,但投資連動債一案並沒有經過董事會事後追認,另外,市場傳聞佣金高達兩成,檢調應該立刻重啟調查。蔡正元痛批,黃李越不適格、投資不適當、佣金傳聞滿天飛,檢察官竟然簽結,「偷懶,立刻送監察院調查。」

fsj 提到...

捍衛國家利益 德國扮演唱反調的人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2010.03.26

德國向來是整合歐盟的大家長,最近卻出乎意料拒絕同意歐元區金援希臘方案,甚至主張把違反財政紀律的國家逐出歐元區。顯然在國家利益考量下,德國將在這次歐盟領袖高峰會上扮演一個完全陌生的新角色:唱反調的人。

德法二戰後拋棄世仇關係密切合作,是推動歐盟成立重要基礎。這次希臘債務危機籠罩全歐,法國主張歐盟攜手度難關,德國卻高唱反調,希望以嚴苛條件為前提通過援助方案,也不願改革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解決鄰國內需不足問題,幾乎讓自己變全歐盟敵人。

德國的關鍵考量是經濟。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扛的責任自然最重,如果由歐元區出面救援希臘,德國勢必得掏出大筆銀子。因此德國要求其他國家遵守條件,才願意支持任何緊急援助機制,條件包括只有在最後關頭才能介入,且應制定避免重蹈覆轍的新法才讓國際貨幣基金(IMF)參與。

巴黎政治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嘉柯(Nicolas Jabko)指出,德、法兩國的歧見凸顯出兩國經濟模式的差異。德國的財政紀律嚴明,出口和外需是成長引擎,反觀法國則多靠消費需求和預算赤字驅動經濟。

法國財長拉加德上周公開批評,德國經濟模式很可能徒勞無功,使多年來歐盟應採取何種經濟模式的爭論再度延燒。

由於德國5月將舉行重要的地方選舉,在執政黨選情告急的情況下,德國總理梅克爾即使在峰會上達成任何協議,也會出於強硬的德國觀點。嘉柯說:「經常被要求抑制薪資的德國選民不能理解,為何他們得掏錢援助一個不知如何控管財政紀律的國家。」

德國研究機構Bertelsmann基金會歐洲部主任佛列茲凡納美說,梅克爾的堅持可說是出於國家利益考量,只不過「德國的國家利益已經不再被視為全歐洲的利益」。(綜合外電)



◆ 歐元成員國達協議 必要時聯手救希臘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3.26

歐元區16個成員國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支持法國和德國的計畫,必要時將與國際貨幣基金(IMF)聯手提供貸款,以協助希臘解決債務危機。

歐洲聯盟領袖2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高峰會,歐元區國家趁機舉行會談。外交界消息人士在會談後透露:「已經達成協議。」

根據法國和德國政府公布的協議文,這項前所未見的聯合金援行動是「最後手段」,只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啟動,而且利率不會獲得補助。法國政府人士透露,歐元區國家將出資三分之二,國際貨幣基金提供三分之一。

要啟動貸款,必須獲得所有歐元區成員國同意;不過,歐洲高級官員承認,實際上將由各國自願捐輸。協議中未提及金額,但最近幾周外交人士一直談到高達200 億歐元的數目。希臘4月和5月將有200億歐元債務到期,今年必須借540億歐元;希臘官員表示,歐元區相挺,將可使借貸成本降低。

歐洲中央銀行總裁特里謝盛讚歐元區計畫與國際貨幣基金聯手金援希臘,指這項辦法「可行」且「有勇氣」。不過他說,由於希臘目前設法削減龐大的赤字和債務,「相信今天擬出的這套機制不需要動用,希臘也能重新獲得市場信心」。他也表示,國際貨幣基金參與金援希臘,不會影響歐洲央行的獨立地位。

歐洲聯盟常任主席范宏畢被記者問及,是否擔心葡萄牙因龐大赤字和債務成為下個求援的國家時表示,葡萄牙沒有像希臘般陷入債務風暴的危險。



◆ 人民幣戰爭 美國大企業怕怕

【聯合晚報╱路透波士頓二十五日電】2010.03.26

美國許多大企業都巴望靠中國的經濟推動業務成長,華府最近對北京密切控制貨幣擺出強硬姿態,使這些企業執行長感到不安,只是他們都三緘其口,唯恐在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之際,被認為不懂民間疾苦。

歐巴馬政府下個月將提出報告,可能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同時,參院已提出法案,要求如北京不讓人民幣升值,美國應對一些中國銷美產品課徵新的關稅。

美國採取任何一種做法,都可能促使中國對美國的飛機和火車機車頭等大宗物資設置新的進口壁壘,對美國的跨國大企業造成沉重打擊,因為它們指望以中國市場的需求,抵銷美國和西歐經濟低迷的影響。

如果中美貿易關係惡化,奇異公司(GE)和開拓履帶車(Caterpillar)等美國製造企業都可能受到重創。事實上,這些公司的股價已反映投資人對它們在中國業績蓬勃的預期。

在此同時,美國企業執行長都不願讓人家認為他們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連向來勇於維護企業利益的美國商會,都拒絕公開為中國辯護。

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蓋拉格說,中國已成為美國許多問題的代罪羔羊,讓人不敢公開為中國說話。

對中國產品課徵重稅,會對沃爾瑪、蘋果電腦等美國大型零售商和電子公司造成重大打擊,並可能使中國製造的各種產品價格提高,倒霉的是美國消費者。

專家說,如果美國對中國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北京有許多可能的對策,包括對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營運設限。北京也可能抵制美國製造的資本設備,客源有限的飛機之類產品更首當其衝。



◆ 彭淮南:利率不變 央行早已收錢
http://www.udn.com/2010/3/26/NEWS/NATIONAL/NATS6/5498779.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0.03.26

中央銀行昨天召開今年首次理監事會議,決議利率不變。但央行總裁彭淮南首度明確強調,「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結束」,央行的貨幣政策已恢復到正常。

他表示,央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逐漸退場;未來將衡酌經濟金融情勢,適時調整利率政策。

過去半個多月,外界對央行未來貨幣政策走向有不少揣測,包括預測將調高存款準備率等緊縮政策。但昨天央行理監事會決議,考量國內經濟處於復甦時期、物價溫和,而且失業率仍高,為了激勵民間消費與投資信心,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不變。

但彭淮南強調,國內金融情勢已趨穩定,為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性,央行今天起將發行較長天期的定存單。換言之,央行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把更多資金長期鎖在央行,避免游資流竄,造成資產泡沫。

他還說,「央行早就在收錢,如果現在才收錢,就太遲了」。

彭淮南指出,新台幣利率偏低,主要是國內儲蓄率遠超過投資率,產生大量超額儲蓄。

至於台北市都會區房價飆漲,他表示,特定地區房價高漲,銀行授信有過度集中現象,為穩定金融,央行已積極採行一系列針對性審慎措施。

另外,隨著國內物價上漲,我國已正式邁入負利率時代,彭淮南說,央行會密切注意負利率的問題。

他解釋,據央行對通膨預測,若以銀行目前機動利率百分之一點零零三計算,國內實質利率大約是接近零;但「現在很多國家都是負利率」。目前實質利率最高的國家是物價下跌的日本,及利率較高的中國;而實質利率最低的是泰國,台灣的實質利率大約在中間。(決議重點詳見原站)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貨幣「適度寬鬆」 怕衝擊景氣
http://www.udn.com/2010/3/26/NEWS/NATIONAL/NATS6/5498772.shtml

未來央行將持續自市場收回資金,不讓游資炒房、炒匯,引發資產泡沫化亂象。

* 劉憶如:海嘯過後 省思央行新角色
http://www.udn.com/2010/3/26/NEWS/NATIONAL/NATS6/5499045.shtml

央行的決策主要有四點考量,而從每一點都可出看出央行的用心,考量也算周全。

* 7千萬好船 差點當2千萬廢鐵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501055.shtml

這項政策轉彎,讓四艘拖船「死裡逃生」,並讓國庫收入大增。因為以廢鐵標售,只能賣兩千多萬元,若以成船標售,粗估可拍得七千多萬元,一來一往差了五千萬元。

fsj 提到...

財政不能這樣玩

【經濟日報╱社論】2010.03.28

最近提出了很多加稅或提高費率的方案,但幾乎全受到批評,連較少受批評的房屋稅分級課稅辦法,吳揆也擔心被認為是要加稅而決定暫緩。提高稅費這麼困難,除了選舉的考量之外,下述案例也顯示,各項政策都缺研究和整體規劃,所以理不直氣不壯。

馬政府剛上台就設立賦改會要做全面稅制改革,但結果卻幾乎和其中的學者不歡而散。政府沒照整體規劃的理想進行稅改,反而急著大降遺產稅,甚至想讓證交稅減半。這種先獨厚富人的做法,當然使目前要對一般人加稅的政策被認為是很不公平。

政府現在即使要對富人加稅,也因缺乏其他減稅的方案來做交換的籌碼,而不易得到富人的支持。而且現在對富人零星加稅也已難被一般人認為足夠公平。例如,政府想課豪宅稅或對高價的房屋課較高的房屋稅,表面上雖是對富人加稅,但所加的不過是公告房價的千分之四甚至千分之一;而降遺產稅的政策卻一口氣降了房價的百分之四十。換言之,一次遺產稅省下的稅金夠納新增的房屋稅一百年甚至四百年,怎麼算也對富人很有利。而我們也曾指出,豪宅稅並無助於平抑房價。因此一般人很難認為政府在努力追求租稅公平。

台北市政府提出的景觀稅和三角窗房屋加稅,則因不講道理且不可行而難被接受。各種廣告設施破壞景觀的程度不一,有些甚至還算美觀或成為都市特色,因此很難客觀公平課稅。而比大部分廣告設施更破壞市容的違章建築和公共建設工地卻不必課稅,也很不公平。三角窗店面的價值並不在房屋,而在地點,也就是土地,但政府已對三角窗土地核定較高地價而課較多地價稅。政府若認為不夠,應該再調高地價,而不是便宜行事而調高三角窗房屋的房屋稅。

健保費調漲的問題在一番辭職風波之後,以政府補貼低收入者來打圓場。但這種用政府補貼使帳面上虧損減少的做法,一方面是掩耳盜鈴來隱藏實際上由政府承擔的虧損,以致使人民更感受不到健保該改革的壓力。另一方面,這每年121億的補貼,也將成為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未來的改革若不將這補貼持續下去,也將更難得到足夠的民意支持。所以一個顧全高官面子的草率政策,不只擴大長期的政府赤字,也使未來健保更難合理改革。至於費率調漲的負擔都落在薪資所得的不公平性,雖然我們一再批評,政府卻像完全聽不見。

加稅費既然困難,政府就想到要賣祖產。朱立倫副院長日前說,國有地有194萬公頃,市值達21兆,這些土地若好好開發將創造很大利益。政府確有一些土地可以利用,但朱副院長講的這些國有地占全國土地一半以上,朱副院長應該知道其中很多是不能開發利用的山林河川地,或已當道路和機關用地,甚至是畸零地,真正可以在短期內開發變賣的不多。朱副院長若誤以為政府還有21兆土地可支持財政,不只低估以後執政者變賣祖產的意願和能力,也將誤導政府和人民進入無法承擔的政府赤字與負債。

朱副院長也不當地主張成立公共建設基金,不受政府舉債上限而拿郵儲等四大基金的資金,來從事有還本來源的公共建設。若有那麼多公共建設可以真有自償性,以前的政府為何不做?民間為何不投資?政府又為何無法由以後大量公共建設取得收入來還債?馬政府已多次想用不當的方法逃避法律明定的政府舉債上限,並要挪用人民儲蓄的四大基金。有會計背景的朱副院長豈可跟著拿虛構的自償性來支持這種會讓財政甚至四大基金崩潰的做法!

※ 相關報導:

* 社論-稅改瞻前顧後 莫怪無殼蝸牛上街頭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32800274,00.html

面對民怨滿天,政府要穩定房市,應趁民氣可用,讓房屋交易資訊透明化,降低交易資訊的不對稱,提升房市效率。如今,竟連最微幅的房屋稅、地價稅改革在尚未推出前就被行政院喊卡,那麼房價透明化政策也可能淪為口水....

* 社論-如果連房屋稅都不敢漲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32800278,00.html

其實,財政部房屋稅改革方案乃係根據行政院賦改會的決議而形成,純粹是為了合理改善房屋稅稅制,增進其課稅的效益與公平。換言之,財政部的房屋稅改革與經建會為抑制房價飆漲的房市穩定方案毫無關係,兩者的改革目的不同,根本就不應該混為一談。



◆ 警訊 歐美訂單從中國移往南亞洲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3.28

金融時報報導,由於歐美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挫,全球最大貿易採購商利豐公司 (Li & Fung)經手的亞洲出口商品平均價格去年下降9%,而且訂單有從中國移往南亞洲的跡象。

這家香港貿易集團追蹤經手商品的平均單價,這些商品絕大多數都是在亞洲採購,然後銷往美國或歐洲。

利豐集團董事總經理馮國綸 (William Fung)表示:「趨勢非常明顯,我們的出口價格下跌了9%。」「西方零售商在環境艱難之際,都壓低出價。」

除了產品價格下降之外,利豐還發現訂單逐漸從成本相對較高的中國華南等生產基地,轉向價格競爭力更高的南亞及東南亞地區。馮國綸表示:「孟加拉是當前艱難市場環境的受益者,到目前為止,孟加拉的表現最為耀眼。」

孟加拉是利豐集團的第四大採購市場。利豐去年在孟加拉的採購比前一年成長20%,中國則相對下降了6%。

利豐旗下貿易公司總裁洛克維茨說:「我們正經歷一次可能耗時五到十年的結構性變革,我們的部分業務逐漸轉出中國,而中國內部的業務也有重大變化。」

由於2008年末與2009年初遭裁撤的流動勞工遲未重返沿海製造業產業帶的崗位,廣東南方的工廠出現嚴重的民工荒;廣東省在中國出口中所佔比例高達三分之一。為了解決勞工荒,廣東與另一個出口大省江蘇,最近都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超過一成以上。

馮國綸表示:「工資水準勢必得提高。只要肯支付合理的薪資,工人自然會來。勞工都願意在工廠工作,不想留在農村。」

利豐集團去年收入下降6%,降到1,045億港元,該公司把原因歸咎於通貨緊縮、需求疲軟及許多企業的破產。不過,利豐將「總利潤率」,亦即向西方零售商索取的價格與支付亞洲出口商之間的價差,從10.9%提高到12.2%,再加上大幅削減各項成本,所以利豐的淨利仍然成長40%,達到34億港元。

※ 相關報導:

* 專家:FORMOSA商標大陸曾允許使用 應正視
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502393.shtml

智慧財產權專家賴文平今天說,大陸禁止使用「FORMOSA」商標是兩岸對此用詞認知不同,要在第5次江陳會協商解決很困難,但大陸曾允許使用此商標,應尊重台灣人民,正視問題。

* 市場被侵 巴西阿根廷聯手制中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172x112010032800158,00.html

* 那哈揚墜機失蹤 驚動阿布達比金融命脈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502577.shtml

據報導,阿邁德作風平易近人,最恨人家尊稱他「殿下」,ADIA在他主持下穩健發展,他目前並擔任阿布達比最高石油管理機構「最高石油委員會」管理者,肩負為阿布達比未來世世代代保存石油財富的重責大任。

fsj 提到...

迎接電子票證新時代

【經濟日報╱社論】2010.03.29

金管會核准非金融機構發行的第一張電子票證悠遊卡4月1日上線,從原有的大台北地區公共運輸支付工具,成為跨領域悠遊、全國通用的塑膠貨幣;接下來,其他電子票證都可經核准後,與悠遊卡一樣悠遊全國。但很顯然的,以現有悠遊卡的發卡量及公共性,其他的電子票證暫時仍難攖其鋒。悠遊卡即將揭開台灣電子票證的新時代,相關的監理規範也必須跟著上路。

去年1月三讀通過的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提供非金融機構發行電子票證的管道,並將電子票證功能多元化,除可全國通用,並可跨越不同的營運系統、應用於不同的商業體系,例如大眾運輸、消費購物及政府各項規費等。這項新制度不只為民眾的支付行為帶來更多的便利性、提升支付效率,甚至促進消費;更具有經濟創新的積極意義,是可帶動異業結盟,如金融、商業流通、資通訊產業間的策略合作,進而發展出新的營運模式;也可鼓勵商業交易的電子化及升級,進而由零售末端的應用升級需求,向上反饋為科技產業更上層樓的動力。因此,電子票證新制的上路實是喜事一樁。

但一如任何新制的實施,需要眾多的配套及堅定的執行,才能真正實現預期效益,電子票證亦然。目前,電子票證新制至少有三個尚存疑慮的問題,需要相關的主管機關提供明確的規範及管理;其一就是我們曾經提醒的公平競爭問題。

現在一般社會大眾都將悠遊卡等同於電子票證;其固然是因為悠遊卡的普及性,但這個普及性是以大台北的捷運及公車系統為基礎,是台北市政府授予的權利及相應的義務,具有排他性。在本月底以前,這個排他性的範圍是限縮的;但4月1日起,這個排他性將隨著悠遊卡的通行全國及跨領域使用而擴散,如不予衡平化,就有可能形成其他業者進入的障礙,除了不公平競爭,整個產業也會因缺乏競爭而進步緩慢。除非,政府的政策就是要悠遊卡一卡獨霸,那悠遊卡公司受到的規範應完全不同;但以電子票證條例訂下的低設立門檻而言,電子票證應是百花齊放的。因此,公平會有責任關注悠遊卡的經營,是否有防礙競爭之實,且其可能態樣不只是防礙同業進入,也可能運用優勢地位,對商業進入其體系形成障礙,形成另一種不公平競爭。

第二個問題是金融面的管理。在國際間,發行電子票證者被視為準金融機構,但其監理標準的寬嚴拿捏卻無一致;基本上,一般都會要求依電子票證的儲值餘額水準,提存足額準備金,以免電子票證發行者經營不善,無法償付零售等營業人的貨款或服務費,影響商業秩序,帶來社會不安。除了提存準備,電子票證業因會產生金流,也會有資金運用問題,而其資金運用是否應比照金融業做限制,以保障支付安全,現行規範並不明確。若從現有悠遊卡的儲值餘額規模僅數十億元而言,其必要性並不高;但擴大使用領域後,餘額規模也將擴大,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要求提高,情況就值得討論了。

第三個則是資訊安全的問題;亦即民眾預存於電子票證的錢,可能因票證的安全設計缺失而遭盜用;國外已傳出電子票證遭破解、盜用、偽造的案例,主管機關也擬依資安設計等級,訂立單筆不同消費限額的方式控制損失。但同樣的,主管機關的思考還是停在悠遊卡有限功能的階段,未來電子票證使用範圍擴大後,個別事件由點而面,就可能形成社會事件。因此,悠遊卡4月1日上線跨領域悠遊,不只是一家公司的事,它為電子票證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挑戰,主管機關的思維也要跟著變了。



◆ 台灣製造 版圖擴大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2010.03.29

台灣在去年7月中成為全球政府採購協定(GPA)第41個會員國,短短不到八個月,我國企業總得標金額就已超過2億美元,說明GPA商機無窮。由於GPA設有原產地要求,我國參與GPA的標案愈多,「台灣製造」能延伸的範圍就愈廣。

根據世貿組織(WTO)統計,與我貿易關係密切的美、加、歐、日、韓等GPA成員國的政府採購規模,每年約是9,603億美元,相當於台灣市場的150 倍,若能善加爭取,猶如將台灣的內需市場延伸到海外。

積極協助國內企業搶攻GPA商機的貿協人員說,與B2B(企業對企業)或是B2C(企業對消費者)相比,B2G(企業對政府)門檻更高,不僅品質要好,競標廠商還要取得相關認證,更重要的是,GPA要求產品必須在GPA國家製造,這項要求也讓有意搶標的國內廠商,必須在台灣維持一定生產線,不能直接搬大陸貨。

貿協人員也說,參與海外政府採購,時間因素很重要,爭取到的準備時間愈多,業者出線機率愈高,「外館人員一得到當地政府採購消息,就要趕快上傳資料,有時候怕太趕,還直接買回招標書,讓國內業者能趕緊準備」。



◆ 羅比尼專欄/傻瓜四州 vs. 歐洲豬國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10.03.29

全球經濟正在從世界大戰結束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與金融危機復甦,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則讓歐洲與世界面對雙底衰退的風險。現在,主權債信危機已從新興市場的專利,轉變成先進國家的問題。希臘債務危機成為經濟與政治辯論的主軸,希臘問題不只是希臘悲劇,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與義大利都有可能遭到傳染,衝擊整個歐元區。而且,美國、英國、日本這些先進國家的財政持續能力,現在也開始出現問號。

我們幾年前就呼籲要注意歐元各國持續的經濟分歧,質疑歐元的長期前景。我們研究歐元區的金融整合以及風險分擔機制,結果發現,歐元上路之後帶來更緊密的金融整合,以及各國交叉持有更廣泛的金融與生產性資產,的確強化了風險分擔的機制,但仍不如美國。除了經濟數字,這場危機還暴露出歐元體制的設計缺陷:也就是說,缺乏政治、經濟與財政上的聯邦體制,也缺乏美、日紓困成員政府的設計。

現在流行把美國各州與歐元各國的情況相比。目前的估計是,不出幾年,美國聯邦政府總債務規模就會超越國內生產毛額(GDP),而且無法恢復財政平衡。這顯然難以為繼,讓人質疑美國是否終將失去AAA的主權債信評等。但儘管美國面臨債信危機,危機的發展劇情將迥異於希臘。美國的單一貨幣與財政整合不會被財政放任的一州,或者好幾州所破壞。目前也沒有哪州的財務狀況,比所謂的「歐洲豬國」(PIIGS)糟糕。

數字會說話。2008到2012年間,美國各州與地方政府的預算赤字估計都不到美國GDP的2%,而總債務將不到GDP的20%,優於財政不佳的歐洲國家。我們可以聚焦在負債最嚴重的幾個州:紐約州、伊利諾州、紐澤西州與加州(所謂的「傻瓜四州」,NINCs),然後把他們拿來與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這「歐洲豬國」比較。2008到2009年間,傻瓜四州的財政赤字都不超過GDP的3%,歐洲豬國則大多超過6%;債務相對於GDP的比重在傻瓜四州中都不到15%,歐洲豬國則多半超過60%。利息負擔的差異更大,傻瓜四州的利息支出占GDP比重都低於1%,歐洲豬國則多高於6%。然而,利息支出吃掉傻瓜四州政府歲入的4到7%,也占希臘與義大利的10%,這表示兩邊同樣都背負龐大的總債務負擔,都會在利率攀升與經濟復甦遲緩的狀況下,遭遇嚴重挑戰。

整體而言,美國任何一州都不會構成像希臘那樣的系統與財政威脅。然而我們觀察到美國州政府的財政日益惡化,包括了房市、製造與消費低迷的經濟循環因素,也包括財政紀律鬆弛、支出結構擴大的結構性弱點。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同樣缺乏政治決心去平衡預算,但是地方政府法律上有平衡預算的強制義務。在歲入停滯、財政改革不易以及利息負擔加重的狀況下,市政公債將接連遭到降級,殖利率上升。然而,財政上的聯邦主義,以及聯邦政府不想讓州政府的財務困窘拖累經濟,將使州政府獲得聯邦援助,可以部分彌補州政府的財政缺口。

州政府無法聲請破產,憲法上又有平衡預算的壓力,終需增稅節約,填補赤字缺口。市政府可以聲請破產,也會愈來愈訴諸破產手段,解決人事成本高昂與稅收不足的問題。不過,聯邦與州政府可以補貼市政府,可以進場收購市政公債,市政府的節約空間也很大,這些都可以幫助市政府重整債務,避免直接倒債。因此,美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不會導致希臘那樣的骨牌效應,聯邦政府的直接或間接擔保可以防堵這種危機。但這些財政補貼同時也將加重美國整體政府債務負擔,利息支出更重,未來勢將進行痛苦的財政調整。(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教授,曾準確預言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

fsj 提到...

數字商機-嬰兒潮熟年的3大商機

【李釧如、賴怡君】2010-03-30 工商時報

從民國35年到53年年年出生率在千分之三十五以上,每年出生嬰兒數達 25萬,曾創造台灣人口數高峰,也曾經創造台灣經濟奇蹟,如今正陸續從勞力市場退休,他們手中握有經濟起飛時期掙得的雄厚財力,注重健康、懂得自我調理,形成一個獨特的嬰兒潮熟年商機。

比較E-ICP資料庫2009年54至63歲「嬰兒潮熟年」及2001年54至63歲者「戰前世代熟年」,兩者常從事的活動,除了由於健康新知大開,使得嬰兒潮熟年較戰前世代熟年,更注意自我生理機能調養外,嬰兒潮熟年更懂得把時間投資在跟自己有關的健康活動與生活體驗上,而不見得是含飴弄孫。

例如,他們參與健走、登山等戶外行程的比例較高;且願意花時間在體驗生活樂趣,像是烹飪、種花或養寵物等,甚或參與宗教活動。嬰兒潮世代的旅遊意願也高,尤其是期待海外旅遊(嬰兒潮熟年52%,高於戰前世代熟年30%),顯示早期深受西方文化影響與伴隨台灣經濟起飛,一只皮箱出國參展走透透等生命經歷,讓嬰兒潮熟年比上個世代更具自信與活躍,熱愛感受生命向外探索的渴望。

再來,嬰兒潮世代普遍教育程度較高,看書與逛書店的比例亦高於戰前世代熟年,他們是以文字理解這個世界;這群奮力拚奇蹟、下班充電的認真世代,一旦退休之後,無論社區大學或連鎖書局,都可能是他們徜徉之聖殿。

加上近年網路應用快速成長,手機與電腦等科技普及的90年代,正是嬰兒潮的壯年期,他們在工作時期長期依存科技,即使退休後,科技也將繼續滲透他們的生活、學習型態,這樣的求知渴望商機值得進一步開發。

E-ICP也發現「養兒防老觀念反思」的同意百分比有了顯著的改變。

以民國79年時婦女首次生育約在23歲來說,這個世代人口的兒女如今約在23至40歲間;就台灣社會目前23至35歲者的狀況分析,求學生涯拉長,成家立業後延,也許父母年屆退休時子女經濟狀況尚未穩定,退休的嬰兒潮難以望兒扶養,又兒女在外求學或打拚而乏人照護,但他們不因此氣餒,或顧影自憐,反而是群不服老的老當益壯主義者。

而且他們更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嬰兒潮世代會把自己的健康外貌都照顧好,自我認知年齡也較年輕,將近4成希望展現獨特性,1/3願意購買可以改善外貌的商品,都遠高於戰前世代熟年,有青春外貌的加持,讓他們常保年輕之心,同時強化別人肯定和自我認同!(本文作者為東方線上研究員)



◆ 狗尾續貂

【經濟日報╱社論】2010.03.30

時序將進入4月,本該今年元旦生效實施,以接替去年底失效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產業創新條例,迄今爭議未休;今天已排入立法院院會討論,就反對黨強力杯葛的態勢看,恐怕短時間仍然過不了關。

但過不了關或許是好事;因為經過迭次爭議與修改後的產創條例,已是滿目瘡痍,不僅與所標榜的創新愈行愈遠,且加上若干莫名其妙的條款,連其前身促產條例也無法等量齊觀,半世紀來,政府部門自獎勵投資條例開始,不斷揮霍人民血汗錢,以公權力干預產業發展的歷程,走到這荒腔走板的一步,不止凸顯政府黑手介入市場經濟發展的不當與低效率,更讓我們見識到,官員的智慧與沉默卻效率奇高的市場之間,落差何等之大。

面對今日發展已達如此高度的台灣經濟,智能卓越、久經淬鍊的無數經營者,政府官員應有自知之明,認真思考急流勇退,市場容有瑕疵,擺脫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公部門黑手,台灣經濟的發展許會更加灑脫自在、靈活矯健!

產創條例的新版本中最令人質疑的,就是加上了第20條之1,中小企業增聘人員,每月補助1萬元,長達6個月,若增聘者為中高齡勞工,補助時間更可延為1 年。明顯是為當前高失業率的狀況量身打造;但景氣循環數年一變,誰知道再過幾年乃至明年台灣經濟會不會過熱,不但通膨嚴重、失業率也大為降低。屆時不但無需鼓勵增聘人員,每月的補貼反而形同火上加油,讓問題惡化。

然而「促產條例」、「獎投條例」效期都達10年,難道目前的執政者竟期待未來10年,台灣年年經濟困窘、失業率居高不下、景氣永不復甦?

何況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祭出如此豐厚的誘因,企業豈不會千方百計求取利益?因而解僱舊人、另聘新人的把戲固然會層出不窮,令主管機關窮於應付,即使本來就該增聘新人,也會暴殄國家資源、人民血汗錢;同時,此議既出,許多企業在沒有摸清底細前,還可能停止增聘員工,以免到時候無法享受補貼優惠,結果損失了巨額公帑,反而傷害了增加就業的機會。

不過不論上述流弊是否發生,向100多萬中小企業開出每家每增聘1人補貼6至12萬的支票,一年可能耗費數百億乃至上千億的國庫資金,也許失業率可因而降至5%以下,但因此而增加的就業機會本質上是低效率乃至無效率的,構成令社會人力資源的濫用、誤用,與創新的精神恰好背道而馳,政策之錯誤、荒謬,莫此為甚!

真要降低失業率,官員就必須忘掉失業率。因為失業乃是人力資源供過於求的病象,就今日的社會而言,勞動供給幾無減少的空間,所以唯賴需求的擴張,才能減少失業。如果跳脫對數字的執著,當政府手頭握有數百億資金,要創造10萬、20萬新的需求,簡直易如反掌。

我們不斷強調,中小企業不但是台灣經濟的基石,更是歷來創造就業機會的能手。尤其面對即將簽署的ECFA,台灣上百萬家中小企業裏,有的亟待援手,以免被環境排除,有的擁有優越競爭力但無從發揮。如果政府握著這一大筆資源,從百萬家中小企業裏選出10萬家,對症下藥,給予有效的輔導、支援、拉拔,只要其中半數見到成效,每家擴充兩、三個員額,失業率就立降1至2個百分點,我們又會有10萬個生力軍鞏固經濟基礎。

另外,如果在北、中、南各設一個經貿特區,吸引百億、千億的資金自外流入,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也絕不止10萬、20萬。凡此種種,只要稍稍用點創意加上點魄力,即可立竿見影,只是不知道執政者何時才想得通。

fsj 提到...

油價太高嗎? 金融專家:sweet spot!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3.31

石油價格過去半年幾乎一動不動,「表現出色」。表現出色,因為目前價位正在對全球經濟最有利的最適點上:高到恰好能吸引投資兼鼓勵環保,低到適足以促進世界經濟成長。

兩個夏天前,油價飆到每桶147美元,開車族和政界指責石油公司暴利。然後,原油價格和全球經濟一塊暴跌,一年前摔到每桶34美元,數月之後,翻了一倍。那是去年8月,從此油價在70到83美元這個範圍穩住。

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說,油價如果繼續穩住這個價位,大大有益於世界經濟、未來能能源供應的安全,甚至環保:這個價位高到足以推動未來石油生產的投資、另類能源的供應,但又低到消費者能夠忍受。

哈佛大學國際金融教授羅戈夫用sweet spot形容目前的油價,而油價本周出現漲勢,但仍在數月以來維持的範圍內。

能源專家指出,多項因素匯合,造成目前石油供需相對均衡。供給面這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會員國紀律井然,遵守他們宣布的減產額度。至於非OPEC產油國,巴西、俄羅斯、墨西哥灣油產增加,正好平衡了北海、阿拉斯加、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的產量下降。

需求面這邊,中、印等開發中國家胃口漸大,但美國和歐洲經濟腳步放慢、致力環保以及生質燃油使用漸廣,需求漸降,起落相互抵消。

sweet spot

sweet spot本指高爾夫球上能把球打得最有力的那一點,延伸用於企業則指諸多因素匯合成的最佳、最適解決方案。



◆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 阿布達比恐爆爭奪戰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3.31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 (ADIA)的掌門人阿邁德確定喪生,預料將引發他17個兄弟的權力鬥爭,以爭取接管這座阿布達比王室的「金庫」。

但Emirates Capital總經理麥蘇德指出說:「阿布達比投資局是組織健全的專業機構,是全球最大主權基金,至少也名列前三大,阿邁德的去世不太可能給這個機構帶來重大變化。」而且ADIA不管由誰來管理,基本上錢都屬於王室,加上ADIA的任何投資都很少超過公司股權的5%,所以應無太大變化。

但阿布達比擁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95%的石油財富,9780億桶油藏名列全球第5,以石油主要收入成立的AIDA成為必爭「金權」。

阿邁德是阿布達比王室納哈揚家族的重要成員,他的父親有19個兒子,但之前已有一人因直升機意外喪生,剩下的17人中,最重要的派系是王儲穆罕穆德親王和他的5個同母兄弟,他們已經掌握國防、安全、外部等部會和阿布達比第二大主權基金國際石油投資公司,預料也對ADIA志在必得,以期全面掌握阿布達比經濟命脈。

阿布達比元首哈理發則可能安插他的兩個兒子出掌ADIA,阿邁德的4位同母兄弟也可能加入戰局。

而阿聯另一公國杜拜也格外注意事情的發展,杜拜去年爆發債務危機後仰賴阿布達比100億美元金援,十分期待ADIA新人當政後對杜拜出手更大方,杜拜元首馬克統的女婿曼殊是穆罕穆德親王的同母兄弟,因此極盼曼殊能夠出線。

一場權力之爭風雨欲來,但作風保守的阿布達比對王室形象十分在意,任何權力鬥爭都會極力保密,外界恐怕無法得窺密室風暴。

※ 相關報導:

* 阿布達比主權基金負責人 阿邁德遺體尋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508923.shtml



◆ 未雨綢繆 德法將聯手推動銀行稅

中央社 2010.03.31

德國與法國擬在歐洲聯手推動銀行稅,防止金融危機爆發時,再度發生銀行紓困卻由全民買單的問題。

法國經濟暨財政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明天將列席德國聯邦政府內閣會議,與德國的同僚討論如何在歐洲聯手推動銀行稅。

根據德國財政部的規劃,全國大小金融機構每年共需繳納12億歐元,成立特別的金融穩定基金,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徵收的標準等細節,明天內閣會議後可望明朗化。

政府打算向銀行課稅,引起銀行業者的強力反彈,不過,德國的工會顯然還不滿意。

「德國工會聯合會」(DGB)的代表馬特基(ClausMatecki)告訴「商務日報」(Handelsblatt)說,為了化解金融危機,政府已付出 1000億歐元的代價,規劃中的銀行稅既無法彌補目前的支出,也不夠未來危機所需,因此金額應該再提高。



◆ 羅奇專欄/老美猛K中國…致命錯誤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10.03.31

「修理中國」的聲浪在美國喊得震天價響。從Google到人民幣匯率,中國被認為是美國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幸的是,這反映了糟糕經濟學與代罪羔羊政治的結合,恐怕非常致命。

政治壓力來自美國勞工的焦慮。經過十多年的實質薪資停滯,加上最近飆高的失業率,美國勞工現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於是選民要求答案,而他們得到的回答是,這全都是貿易赤字害的,美國的生產力被轉到外國去了。而華府認為,所謂的中國操縱匯價貢獻了2008到2009美國貿易赤字的39%,所以他們說,修理北京會讓美國工人的日子變好。

失業問題 想找替罪羔羊

不管這看起來多吸引人,卻是基於糟糕經濟學而獲得的結論。2008到2009年間,美國對逾90個國家呈現貿易赤字,這表示美國的問題是「多邊」的貿易赤字。然而,在一些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的背書甚至鼓吹下,華府現在想採取的是只針對中國的「雙邊」行動:要不人民幣大幅升值,要不就對中國進口貨課以重稅。

過度消費 才是赤字主因

拿雙邊辦法來對付多邊問題,就好像在沈沒中的鐵達尼號甲板上調整座位。除非拿出解決多邊貿易失衡的辦法,雙邊的干預行動只會讓原本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轉移到其他國家。這些「其他國家」很顯然將是生產成本比中國高的地方,結果是讓購買力已經削弱的美國人再受打擊。

如果美國願意好好面對造成鉅額多邊貿易赤字的原因,那狀況會大為改善。美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沒有儲蓄,不是中國。2009年,美國的淨儲蓄率是-2.5% 的空前低點。這表示美國必須「進口」其他國家的剩餘儲蓄,然後還要繼續維持貿易赤字來吸引外國資金。也就是說,一個儲蓄不足的國家終會面對多邊的貿易赤字。

沒錯,中國占去美國多邊貿易赤字的最大一塊。但這是因為高成本的美國企業,轉移到中國去尋找低成本替代品。這也顯示美國人偏愛低價、品質愈來愈好的中國製產品。因此,儲蓄不足的美國人,應該要很慶幸還有中國這個貿易夥伴提供便宜商品。

當然中國也不是完全無辜。就像美國,中國外貿有大幅的多邊失衡,不過是以順差的形式出現,變成鉅額外匯存底。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美國有義務解決負儲蓄的問題,而中國也有義務減少超額儲蓄。

但這些是多邊的失衡問題,所以也需要多邊的解決辦法。中國是美國90多個貿易逆差國的其中之一,同樣地,中美貿易也只占中國整體貿易額的12%。用中美雙邊的辦法要來解決多邊失衡的問題,將是個錯誤。

但是某些美國聲譽卓著的經濟學家卻宣稱,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不只能讓美國產生100萬個工作,還能為奄奄一息的全球經濟注入生機。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他應該要懂得更多:相對價格的變動是個零合遊戲,這只會重新分配派餅,無法把餅做大。

結構失衡 增加民間儲蓄

對於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問題,調整兩個國家貨幣的相對價格不是解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全球儲蓄的調整。尤其是美國應該減少赤字,增加民間儲蓄,而中國同時必須鼓勵民間消費。

華盛頓拿北京當成代罪羔羊,正讓世界逼進無底深淵。這不會是第一次基於糟糕經濟想法,昧於現實而作出的政治決策。但是這次失策所帶來的後果,將會使 2008到2009年的經濟海嘯看來只是浴缸裡的水波。(作者Stephen Roach是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董事長/編譯陳家齊)

fsj 提到...

ECFA 4月底雙英辯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04.01

馬英九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雙英辯論」確定有譜。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中午與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就雙英會協商達成共識,馬總統與蔡英文將就兩岸經濟協議進行雙英辯論,活動由公視舉辦,時間在4月30日前。

兩人會面中午12時在國賓飯店舉行,會議進行約5分鐘,就確定舉行雙英辯論在四月底前舉辦,顯示雙方都有辯論的意願。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與民進黨發言人蔡其昌隨即於下午1時30分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雙英辯論的結論、地點與方式。

會中廖了以與蘇嘉全分別致電公共電視董事長鄭同僚,公視同意舉辦雙英辯論,承諾於一周內提出相關企劃,再邀集雙方就細節進一步磋商。

雙英會從馬總統就任、蔡英文出任黨主席後,曾多次被提及,但始終是只聞樓梯響,儘管雙方都稱有會面的意願,但從未具體敲定形式與對談內容。

馬總統出訪南太友邦期間,雙英會提議再起,民進黨要求就兩岸經濟協議進行辯論,總統府善意回應表示,辯論是對談形式之一,在廖蘇兩位秘書長會面後,敲定了雙英辯論的共識。



◆ 重要結論之一 早收清單將訂「原產地規範」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朱婉寧/桃園報導】2010.04.01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二次協商昨天整天磋商,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表示,重要結論之一,是雙方將啟動「早期收穫臨時原產地規範」協商。

黃志鵬昨天在談判結束後的記者會表示,這次協商包括三個部分,一是雙方針對各自草案逐條交換意見,二是早收清單協商,三是協商「原產地規範」。

所謂「原產地規範」,經濟部官員舉例,當甲、乙兩方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ECFA後,彼此調降進口關稅,但這時可能會有丙地的產品,經甲地轉口銷到乙地,希望「搭便車」享受降稅的好處,因此要制訂原產地規範。

官員表示,「原產地規範」訂定後,某項商品必須要有一定比例是在台灣或大陸生產,符合這個比例,才能確認它是「台灣製」或「大陸製」,才能在兩岸間享有優惠稅率。

官員表示,如果一件成衣大部分在越南做,只在台灣縫個釦子,就打上「MIT」想享受出口大陸的優惠,這將不被允許,須有百分之三十或四十的「一定比例」是在台灣完成。

相關官員表示,原產地規範協商稱「臨時性」,是因為它只適用於早期收穫清單項目,未來兩岸還要逐步協商,確認在ECFA下正式的原產地規範,而未來會對降稅產品更改稅號,以利海關檢驗。



◆ 再下一步 啟動兩岸貨品貿易談判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2010.04.01

ECFA(兩岸經濟協議)今天繼續協談,由於雙方已有儘快簽署的共識,所以在「快、易、少」原則下,「早期收穫」清單項目將在不堅持多的情況下,讓ECFA可以儘早簽署。據了解,雙方另外還有共識,傾向要在簽訂ECFA後,在不設定完成談判時程前提下,立即全面啟動兩岸貨品貿易協定談判。

雖然這次ECFA協談只是第二次的正式諮商,但是非正式諮商以及相關管道的溝通無數,雙方原則上共識就是,要誠懇、誠意並秉持「快、易、少」原則,儘快能順利簽署ECFA,所以要先讓容易談攏先納入「早期收穫」清單項目,但也因此清單項目不可能如我方原本期望的有500項,而會因協談時雙方的歧見而減少。

不過,據了解,經過昨天的協談後,雙方有意要在ECFA簽署之後,立即全面啟動貨品貿易協定談判,但並不設定完成談判的時程。

另外,據指出,大陸關切是為兩岸經濟往來,建立制度化的機制,因此,在今年1月26日第一次ECFA協商中,大陸方面希望在ECFA本文中清楚寫上「貿易正常化」字眼。

這部份由於涉及我方管制大陸2000多項農工產品進口可能面臨被迫要市場開放,因此我方傾向以在未來兩岸簽訂ECFA後,全面啟動「貨品貿易協定」協商時,再來界定貨品貿易自由化的範圍。

原則上,我方傾向至少以十年為完成大部分產品的自由化目標,並爭取敏感產品更長的緩衝期,但並不在ECFA文本中明白載明時間表,但在總則以「類似致力追求經濟合作及自由化為兩岸共同努力目標」的字眼替代。

我方代表團主談人、國貿局長黃志鵬上午在步入協商會場前表示,外界不應該放大某些條文。

他說,「如果又說對方不同意或是我方怎麼樣的話,就會讓這件事情變成大的障礙,但其實不是這樣,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互相關聯的,不應做任何一點這樣的討論」。

黃志鵬指出,雙方在協商ECFA條文或早期收穫清單時,都有彼此原來相互的立場、論述和對方的回應等,所以並不能因此而說彼此對那一個條文不同意。

※ 相關報導:

* 十年之內 將完成所有貨品零關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511341.shtml

* 兩岸經貿正常化不納入ECFA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512249.shtml

兩岸經濟協議(ECFA)第二次正式協商取得重大進展,上次協商時中國大陸提出將「兩岸經貿正常化」寫入文本,今天態度軟化,同意不納入文本,化解爭議。



◆ 新竹米粉業者 技術根留台灣

自由時報 2010.04.01

〔記者洪美秀、彭建禮/綜合報導〕新竹市米粉商業同業公會3年多前推出新竹米粉的商標認證及檢驗制度後,有效杜絕中國仿冒的新竹米粉,祖傳米粉製造的郭鳳嬌說,曾有中國速食麵大廠重金請業者設廠或技術轉移,但都被拒絕,公會堅持米粉製造技術根留台灣,就是要讓台灣子孫有工作、有飯吃,至於ECFA可能帶來的衝擊,多數業者認為新竹米粉禁得起檢驗。

新竹市傳統產業公會理事長郭鳳嬌說,新竹米粉推出商標認證後,市場的競爭力提高不少,消費者多指明或認定有無公會認證的商標才買,且懂得看生產製造原產地,不僅讓新竹米粉得以維持商譽和品質,更能促進傳統產業再造。

拒絕中國設廠邀請

郭鳳嬌說,曾有中國大型速食麵廠商到台灣找她及其他業者合作,且開出的條件很優渥,只要米粉業者願意到中國設廠或技術指導,上億元或是數千萬元的合約金都願意給,但她及其他業者都不為所動,堅持米粉製作的技術要根留台灣及子孫。

對本土產品有信心

郭鳳嬌說,新竹米粉好吃有其特色,很多是祖傳秘方,如果把技術或工廠移到中國製造,最後一定會害得子孫沒飯吃,她認為在台灣一樣能把產品做得精緻漂亮,只要維持品質,就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即使兩岸簽訂經貿協議,他們也有信心能留住消費者。

苗栗縣的米粉製造業者則對開放中國農特產品進口憂心忡忡,頭份鎮松茂米粉廠老闆胡全穀說,萬一ECFA簽訂,中國米粉大量進口,台灣的業者都要關門大吉了,連他家已經營3代的工廠也無法倖免。

胡全穀說,中國具有人力多、工資低、物料豐等優勢,台灣根本沒得比,雖然可以靠品質取勝,但米粉加工的技術不像高科技難以模仿或突破,品質提升只是遲早的事。

胡全穀說,國民黨政府許多政策的推行,根本沒有傾聽民情,只是一味地從統治者的角度閉門造車;他認為ECFA簽定與否應訴諸公投,由全民來決定。



◆ 私人發票報公司帳 今起大查稅

【聯合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04.01

今天起,個人的消費發票充當企業抵稅憑證行為,例如,家庭在餐廳吃飯的發票拿來報公司帳,將行不通了,因為全國五區國稅局將一致展開大查稅了。

不過,國稅局將提供三個月免罰期,鼓勵企業在6月30日前自動補報;未在期限內補稅者,7月1日起將全面開罰。

包括台北市及高雄市等全台五區國稅局,將聯手自4月起展開營業稅查稅行動,財政部表示,今年營業稅查稅重點,將以個人消費行為卻開立可以抵稅的三聯式發票,供企業扣抵營業稅的漏稅行為,做為追查重點。

財政部指出,個人購買生活用品或其他私人物品,依法只能開立沒有扣抵聯的二聯式發票;但有部分企業鼓勵員工在購買私人物品時,開立有公司統編的三聯式發票,以供企業申報扣抵營業稅額,形成逃漏稅。

為加強輔導業者正確使用統一發票,並防杜個人以私人消費發票,提供企業做為進項憑證虛報進項稅額,全國五區國稅局今天起起至年底為止,針對電腦提供的選查對象,展開長達八個月的查稅行動。

fsj 提到...

拾荒遊民是股神 縱橫金融市場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10.04.02

瑞典一名男子長年以撿瓶罐換錢維生,老穿同一件髒兮兮的藍夾克,有時還翻垃圾桶找食物果腹,看來像一窮二白的遊民;不料前年過世後留下價值台幣近五千萬元的遺產,外界這才發現,他將拾荒得來的錢投資國際金融市場,眼光精準犀利,因而成為千萬富翁。

瑞典男子庫特戴格曼中學就輟學,孤家寡人一個,在瑞典濱海城市謝萊夫特奧撿了四十年廢瓶罐,被當地民眾稱為「罐子庫特」。二○○八年他六十歲時,心臟病發過世。

戴格曼把所有財產留給他生前最後幾個月間,經常來看望他的一位堂兄弟,親戚才發現,戴格曼居然在瑞士有銀行帳戶,戶頭有折合台幣三千五百多萬元存款。戴格曼還在家中囤積了一百廿四條金條,價值台幣一千兩百多萬,留下的零錢湊一湊也有台幣一萬三千多元。

戴格曼生前老穿同一件髒兮兮的藍夾克,成天在街頭收集瓶罐到資源回收場換零錢,還經常被人看到在垃圾桶翻找別人丟棄的食物果腹,行徑和遊民無異。沒想到他卻是縱橫國際金融市場的行家,投資股市和共同基金賺了不少錢。他的堂兄弟說,戴格曼天天上圖書館看報紙,花好幾小時研究報上的國際金融行情,「股市他可是摸透透呢」。



◆ 胡錦濤訪美 會送人民幣升值大禮?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4.02

美國國會議員要求把中國列為「操控貨幣國」聲中,北京昨天宣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12日訪問華府。《紐約時報》指出,某些專家解讀,這可能是人民幣磨擦開始紓解的跡象。經濟學者甚至指稱這是中方終於願意讓人民幣升值的跡象。

不過,紐約州民主黨國會參議員舒默說,胡錦濤到華府參加核子安全高峰會,不應阻止美國繼續施壓促北京讓人民幣升值。舒默和其他議員共同提案,主張中國若不改變匯率政策,美國應加以懲罰。

專家說,除非美國財政部至少給予中方非正式保證,表示美方不會在4月15日或其後數周把中國列為「操控貨幣國」,胡錦濤不會同意訪美。本月15日是歐巴馬政府向國會提出半年一次匯率報告的最後期限。

某些經濟學者則表示,胡錦濤訪美及中方其他一些動作,顯示中國終於願意讓人民幣升值。

胡錦濤訪美之行宣布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的中國經濟學者喬虹說,中國似已更可能在今後三個月讓人民幣小幅升值。她與其他跟北京官員談過話的人士說,北京似在積極討論人民幣問題。

總部在香港的全球銀行匯豐 (HSBC)的分析師宣稱:「最新的發展應使北京更容易開始脫離目前的人民幣緊釘美元做法,即使不在數周,也應在數月內發生。」

但是專家表示,人民幣到底該升多少很難確定。假如北京向美國壓力屈服,升值10%將影響出口,使中國年度經濟成長減少0.86個百分點,若升值25%,將使中國成長減少2.15個百分點。有些人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40%。

人民幣匯率一年多來幾乎一直徘徊在1美元兌人民幣6.827元不變。美國國會議員指稱,這是北京操控貨幣的「證據」,藉此讓出口商品便宜,獲取不公平的貿易利益。



◆ 陸10大危機 恐戳破泡沫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2010.04.02

美國著名投資公司GMO近日發表名為「中國的紅色警報」報告。報告提出中國十大經濟危機的警報,中國已呈現投機狂熱的特徵,一旦這些泡沫破裂,中國經濟將脆弱不堪。

財新網報導,GMO的報告拉響了中國經濟危機的十個警報:中國的經濟成長會以百分之八的速度成長、對政策制定者的信任、投資的繁榮、腐敗、寬鬆的流動性、固定匯率和資本流入、貸款迅猛增加、過於信賴「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危險的放貸方式、房地產和股市泡沫。

報告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增長。中國對西方的出口已經達到巔峰,很難激增,而貿易保護主義卻在威脅著中國的出口。

目前,中國的經濟體系已從民營經濟為主,轉為目前的政府主導為主。雖然政府能比私人部門更快的投入資源,但投資的品質卻更低。

對於火爆的房地產,報告也指出,這個泡沫遲早破裂。中國的經濟體制,讓預測變得很難。但中國的體制無法解決問題,只能延遲問題的爆發。

文章警告,中國整個經濟金融系統都基於「未來中國將以過去的速度繼續增長」的信仰之上,讓中國已成為了一個「先建設,一切都會隨之而來」的經濟。一旦中國的經濟無法「保八」,悲劇就會發生:大部分基礎設施將毫無用處;過剩的產能將存在很多年;房地產泡沫會破裂;銀行系統將面臨大規模壞賬。「當中國這部巨型機器最終停滯,這些沉浸在夢中的投資者將噩夢醒來」。



◆ 貧富差距大 溫家寶:該解決了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2010.04.02

在最新一期的中共官方刊物「求是」上,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撰文警告,倘若中國民眾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必將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他強調,中國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溫家寶在「關於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的幾個問題」一文坦承, 中國國內民眾收入差距正在擴大,「已經到了必須下大力氣解決的時候」。

溫家寶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重點改善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眾生活、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力圖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收入,積極調節收入分配,讓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

但中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對滯後,主要是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佔比重偏低,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趨勢,收入分配秩序不規範。對這些問題,人民群眾「意見很大」。

他表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如果收入差距繼續擴大,必將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文章指出,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準,有利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有利於平衡不同群體利益關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溫家寶在文章中詳細說明了「如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改革分配制度」。他也強調,中國必定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fsj 提到...

歐胡熱線 人民幣匯改有譜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0.04.03

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同意出席本月中由美國總統歐巴馬主持的核安全峰會,兩人並於昨(2)日展開熱線對話。中美關係明顯和緩,外界預估雙方可能已就人民幣問題達成諒解,不排除大陸在本季重啟人民幣匯率改革。

中國外交部1日宣布,胡錦濤將出席4月12日至13日由歐巴馬主持的核安全峰會。昨天又公布,胡錦濤2日已應約與歐巴馬通電話。

根據大陸外交部的新聞稿,胡錦濤告訴歐巴馬,中國一貫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美關係。希望雙方堅持通過平等協商妥善處理有關經貿問題,維護中美經貿合作大局。

美國財政部預定4月15日公布貿易夥伴的匯率政策報告,當中將包含對於中國匯率政策的判斷。美國不少國會議員一向認為,大陸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是美國對中國長期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的主因。

路透發自北京的報導稱,胡錦濤願意前往華盛頓參加核安全峰會,表明中美關係趨於緩和。大陸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係專家王志民告訴路透,美國此次應不會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否則胡錦濤就不會赴美了。

前美國外交官、現任里昂證券駐上海策略師的羅福萬也認為,從周四中國外交部宣布胡錦濤將訪美的消息來看,基本可以肯定,白宮已經決定不在匯率問題上對中國正式施壓。

羅福萬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如果美國在胡錦濤離開後兩天就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將被中國視為是一種政治侮辱。

中國人民銀行新任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接受路透專訪時稱,人民幣匯率問題被一些國家政治化,中美緊張關係是中國推進匯率改革的一個障礙。胡錦濤即將對美國的訪問將是緩和的信號,將為人民幣匯率調整「鋪平道路」。

李稻葵說,「(人民幣)應當在適當的時機做出調整。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時候,這取決於胡錦濤主席對美國的訪問,若中美對話成功,我們會根據中國自身條件進行調整。」但他強調,人民幣應避免一次性升值。

※ 相關報導:

* 胡錦濤將訪美 美匯率報告捉迷藏?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515293.shtml



◆ 若人民幣升值3% 陸企利潤減50%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綜合報導】2010.04.03

大陸多個行業近期進行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後顯示,若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3%,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產企業利潤將下降30%至 50%,許多議價能力低的中小企業面臨大幅虧損。

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報導,大陸有關部委最近帶領各個勞力密集型行業商會進行人民幣壓力測試,根據機電、輕工、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測試結果顯示,人民幣升值短期對出口利潤有較大影響,若升值過快,行業利潤率短期內將大幅下滑,部分行業面臨虧損。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日前曾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而言將是場災難,測試結果也顯示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將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中小企業居多的行業。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更估算,在其他生產要素成本和價格不變下,人民幣升值1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就也減少1%;由於企業平均純利潤率僅3至5%,因此人民幣升值將壓縮利潤空間,造成嚴重打擊。

此外,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如果匯率過快、過度升值,將無益於產業升值調整,反而導致結構問題積重難返。

機電商會的報告就指出,如人民幣匯率變動頻繁,中小企業可能更傾向從事加工貿易賺取加工費,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升值雖可使進口成本降低,可暫時帶動出口增長,但對行業長期發展、自主品牌建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十分不利。

但也有專家認為,不能過度誇大測試結果。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表示,決定中國出口強弱的主要因素是外需變動,而非人民幣匯率變動。

※ 相關報導:

* 張忠謀:台積先進晶圓廠 留台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514831.shtml

台積電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忠謀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今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將超越日本市場,但目前並不打算把最先進的製造廠遷往大陸。



◆ 擁全球1/4可耕地 巴西卻非天堂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4514&f_ART_ID=241772

巴西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一喔!)的可耕地;在石油方面可以說是自給自足,而且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還產有大量黃金。自然與人文的富足,在這個國家似乎取之不盡。

這麼說來,巴西無疑是個天堂囉?原本可以如此,要是沒有同屬最高級的嚴重問題的話。

巴西雖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最惡名昭彰的,就是貧富差距之大在全球數一數二:百分之十的人口坐擁這個國家近半的財富。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每天掙不到一美元。儘管巴西擁有廣大的農地,卻還是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 社論-財長的心痛與我們的心痛 真是大不同

【本報訊】2010-04-03 中國時報

財政部李述德部長最近的兩次公開發言,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先是在一場記者會「真情呈現」了他對長官的貼心,也讓人約略了解,何以這位首長能在歷次閣員改組中不動如山,可見高層對其多所迴護。日前他又拿研究所與幼稚園形容台灣的城鄉差距,更對剋扣反對ECFA縣市統籌分配款的提議,宣稱是「說到我的心聲」,也讓外界了解這位部長的智慧上限。

李部長在記者會上為房屋稅調升喊卡一事辯護。他指出原本房屋稅一事就沒有定案,一切都還在研議階段。此事既未定案,當然也就無所謂「卡」。而外界以喊卡一事責難吳院長,李部長感到非常「心痛」。財政部長護主心切,居然講出這樣掏心掏肺的語言,顯示他確實有異於常人的奉承長才。

不過,李部長最令人吃驚的言論,倒不在於他為吳敦義院長辯護,而是他聲稱「中華民國的財政是全世界最好的」。李部長的發言不但引起台大與政大教授的駁斥,也與國外知名信評機構的結論嚴重不符。去年九月三日,惠譽信評將台灣的主權評等由A+降至A,使台灣的信評在西太平洋地區落後於新加坡(AAA)、澳洲(AA+)、紐西蘭(AA+)、香港(AA)、日本(AA)、中國(A+)。這些西太平洋國家受歐美金融海嘯的衝擊亦大略相當,但台灣的財政結構卻明顯落後且惡化,顯示我們面臨嚴重的問題。

台灣的財政不好,絕不是學者專家或國際信評機構胡謅的。在二○○九年底,國外信評估計台灣負債額占GDP的比平均為三八%。但這只是「帳面」數字,而台灣有許多隱藏性負債數字,未納入前述百分比的計算。若將這些數字加計進去,則依審計部二○○八年決算報告,台灣的政府債務已達十九兆七千億元,約為我國GDP的一五七%。

如果拿這個數字與世界其他相似國家相比,台灣的信評被降等是正常,而財政不健康更是實情。李部長所謂「我國財政最好」的說詞,恐怕是欺瞞國會、矇蔽人民。

中華民國財政惡化、赤字嚴重不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扁政府時代起產業出走、經濟不振當然要負部分的責任。此外,過去廿年政府包山包海大規模降稅,更是使稅收減少、租稅負擔率降低的原因。這種種討好人民的降稅措施,說穿了就是民粹、就是選票考量。政府施政究竟會不會被這一股民粹歪風牽著鼻子走,就要看專業閣員能不能發揮其所學、諍諫直言了。

就財政議題、租稅議題而言,閣員中最專業、最該挺身為健全財政環境辯護的,就是財政部長。扁政府八年來台灣財政情況逐年惡化,病灶已露,但也因為前朝政府施政遭各界抨擊,台灣人民才希望政府輪替,才用選票選馬英九上台。無奈的是,馬政府執政近兩年來,不但各項支出龐大,更是在「輕稅減政」的虛妄憧憬中,推出一項又一項的減稅措施。這些減稅施政幾乎完全沒有社會共識、更欠缺專業討論,卻在利益團體的積極遊說下迅速攻城掠地。一年十個月下來,台灣的財政情況不但比二○○八年時更形惡化,而且社會貧富兩極、住宅價格狂飆,真不知道替馬政府失去了多少民心。

李部長如果真要心痛,他應該為中華民國短少的稅收心痛、為台灣每下愈況的政府負債心痛、為廿年才開一次的賦改會一事無成心痛、為難為無米之炊的政府支出心痛、為馬總統失去的民意支持心痛。可惜的是,李部長深諳官場之道,欠缺專業沒關係、負債飆高不重要,而唯一會令他心痛的,就只有他的長官吳院長受到「喊卡」的批評。

李部長非常心痛他長官受委屈、我們卻非常痛心有這樣的財政赤字。馬總統很想彌合台灣的ECFA傷口,李部長卻講出撕裂的心聲。馬總統的聲望一再挫跌,不就是這些反面的指標股在幫倒忙?

fsj 提到...

ECFA協商/陸早收清單700項 戳我要害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台北報導】2010.04.04

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第二次協商結束,據透露,大陸方面提出的「早期收穫項目清單」,項目超過七百項,並含有許多台灣的弱勢和敏感產業;台灣官員談判中向陸方直言,如果不調整,ECFA根本過不了立法院,結果將是全盤失敗。在兩岸ECFA談判中,早收清單一直是各界關注焦點,台灣早收清單項目和大致範圍很早就見諸媒體,但大陸不論項目或範圍,始終諱莫如深。

第二次談判後,並未向外界公布任何清單的項目和內容,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一輪談判中,雙方雖然曾觸及部分項目,但並未逐項討論清單,因此沒有任何確定的項目。

政府高層指出,梁國新說法是事實,在大溪的ECFA談判前三、四個星期,兩岸的確各自提出早收清單;大陸對台灣清單表達疑慮,希望我方再說明的有十多項,但大陸方面提出的清單卻超過七百項,比我方最早向大陸提出的五百項還要多,且其中包含許多台灣的敏感產業。

消息來源不願透露大陸提出項目的細節,但指出,這些項目讓我方非常頭痛,其中包含大量被我方列為敏感、弱勢的工業品項;在談判會場上,我方官員向陸方直言,「這份清單,看不到實踐『快、易、少』的誠意」。

我方官員在會場上坦白表示,如果大陸堅持將這七百多項產品列入早收清單,就算ECFA能順利簽署,立法院也不可能通過,這將導致ECFA政策全盤失敗。

對於我方的表態,據指出,陸方立場並不強硬,主談代表唐煒提到,大陸領導人指示早收清單項目,要將對台灣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的影響減到最低;唐煒向我方表示,由於陸方對台灣產業的情況不甚了解,早收清單能不能確實落實大陸領導人的政策指示,需要台灣方面提出意見。

唐煒這段談話,顯示陸方願意重新調整、縮減早收項目,因此日前在鴻禧山莊的談判中,雙方還沒有辦法對彼此的早收清單展開逐項討論。

※ 相關報導:

* ECFA配套 總統:三部曲助傳產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5516175.shtml

馬英九強調,傳統產業比科技業就業人口多,業者的努力,政府看得到,經濟部已提出傳統產業「三部曲」,絕不會犧牲傳統產業。



◆ 中國有了面子 現在得顧裡子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4.04

美國3日如眾所預料地延後提出匯率報告,除了是對胡錦濤出席華府核子高峰會的必要妥協外,也是期待中國能順應國內的另一種聲音,以更有面子的方式自行鞏固人民幣匯率。

事實上,美國方面的專家也瞭解,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並非全無益處,只要中國經濟與出口不斷加速擴增,通膨顧慮自行逼升人民幣的機會就相當大。但只要美國官方一施加壓力,中國內部的強硬派就會更加振振有詞的說不。

也因為如此,雖然海外逼升人民幣的壓力有如排山倒海,中國政府強硬抗拒的姿態卻始終如一。但事實上,中國國內最近已浮現一些不同的聲音,許多頗具份量的經濟學家開始主張應讓人民幣較大幅度的升值,中國在這個議題上,口徑已不再那麼一致。

例如,經濟學家鞏勝利在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新書「中國很高興」中,就大力宣揚中國不斷崛起,需要有強勢的貨幣助陣。

他說:「中國要生存和繼續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是絕對必要和不可避免的。」

此外,中國社科院許多經濟學家最近一直在敦促允許人民幣較大幅度地升值。例如頗有名氣的張斌就在一篇文章中呼籲,應該讓人民幣升值10%,並擴大每日交易波幅的靈活性,以便當局能夠更好地控制貨幣政策,抑制通膨。

社科院另一位研究員張曙光也說,為了發展服務業,減少對出口的倚重,中國有必要讓人民幣升值。

北京大學研究員、花旗集團前經濟學家黃益平也認為,人民幣有升值的必要,特別是在通膨不斷攀升的情況下。

不過,他強調匯率並非造成中國失衡的主要因素,失衡的根源之一,是經濟改革的不對稱性。因為政府依然控制著重要商品的價格,這意味著中國企業仍沒有支付基本生產要素的全部價格,尤其是能源和水。



◆ 就業大有改善 終結美經濟衰退

【記者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2010-04-04 工商時報

彭博社報導,美國職司判定經濟興衰起迄時間點重責的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其主管上周五針對美國官方發布3月就業人口增幅創3年新高,做出美國自1930年代以來的最嚴重經濟衰退已結束是「相當明顯」的評論。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布,非農業就業人口在3月增加16.2萬人,是2007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該月失業率則連續第3個月持平在 9.7%。

NBER旗下景氣循環時間判定委員會的主席霍爾(Robert Hall)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我個人甚為看重就業數據。」「對於美國經濟萎縮走勢是否已經結束,我會說『相當明顯』是個很好的形容。」

就業數據是NBER用以參考的首要指標之一。在史丹福大學任教的霍爾表示,「美國就業人口終於停止縮減是個大好消息。」他並指出,美國經濟情況現在看來已經轉佳。

根據彭博社上月所做調查,經濟學家的預測中間值顯示美國經濟可能在今年第1季成長2.8%。美國於去年第4季的經濟成長率為5.6%。

之前NBER一直等到2008年12月,才宣布美國這場近8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始於2007年12月。該機構通常需要6到18個月,才能證實經濟衰退開始或結束的確切時間。

全美企業經濟學家協會(NABE)已在去年10月宣布,美國這波自大蕭條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已畫下句點。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則是在去年9月表示,這波衰退「很可能」已告終。

NBER旗下景氣循環時間判定委員會另一位委員、哈佛大學教授法蘭柯(Jeffrey Frankel)上周五接受彭博社訪問指出,就他個人看來,這波衰退已結束是非常明顯的。他說,這波衰退結束時間最可能落在去年年中。



◆ 美大學畢業生 就業仍黯淡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4.04

「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美國就業市場漸有起色,可是今年的美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展望仍然很黯淡,促使許多人嘗試用新的方法找工作,包括提早幾個月開始求職,以及尋找本行之外的暫時工作。

經濟低迷使得企業界減少招人,即使需要加人,也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老手可以挑選。大學畢業生通常需要進一步訓練和養成,因此許多雇主今年根本不參加大學的就業招聘會,如果需要新血,也優先找以前到公司實習過的學生。

企業界今年到美國各地大學招聘的新人大幅減少,密西根州立大學即減少25%。各行業或各地區的就業機會很不平均,而且很多畢業班學生一入秋就趕早敲定工作,不像往年通常拖到來年春天才接受雇主提供的工作。

一些專家認為就業景況要到明年才會真正好轉,不過情況已有改善:擁有學士學位的20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已從去年3月的7.6%降到7.2%。相形之下,只有高中學歷的同年齡階層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1.9%。

美國全國大學和雇主協會對雇主進行的春季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畢業生今年獲聘用的比率可能增加3%到5%,不像去年曾銳減22%。

由於在本行找不到理想工作,今年很多學生準備退而求其次,尋找別的打工機會,或是申請加入美國工作團和「為美國教學」等替代計畫。

甘斯維爾佛羅里達大學今年畢業班學生獲得的招聘機會減少40%到50%,教育工作更難找。學校就業主管說,幾年前佛州老師供不應求,現在學區卻紛紛大肆裁員。同時,最近的調查發現華爾街的公司有76%今年打算雇用更多大學畢業生,而主修企業和技術的學生可能最搶手。

fsj 提到...

索羅斯砸錢設新經濟研究所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4.05

英國星期泰晤士報報導,傳奇億萬富豪兼慈善家索羅斯將在牛津大學設立新經濟學研究所,讓經濟學脫離自由市場和解除管制學說的禁錮,他認為這種舊經濟思維是造成全球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索羅斯去年10月出資5000萬美元,在紐約成立智庫「新經濟思維研究所」 (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INET),以探索新經濟模式,避免金融風暴再起,危及全球經濟,其中最重要的主張是有關政府管制在經濟和金融市場應該扮演的角色。索羅斯反對放任金融市場自行調整的主流學說,認為過於依賴自由市場的陳舊模式累積出大量泡沫,把世界經濟拖入困境。

牛津大學的新經濟研究所尚未命名,將由INET贊助,索羅斯已捐贈500萬美元給牛津大學的「詹姆斯‧馬丁廿一世紀學院」,該院相對出資500萬美元,共同成立新經濟學研究所。

索羅斯計畫在全球主要大學成立十餘所類似研究所,INET也在和英國劍橋、美國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紐約等大學洽談,並和德國、法國、中國、義大利的知名學府接觸。

曾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的INET所長強森表示,索羅斯之所以選定牛津為成立第一所新經濟學研究所的大學,是因為英國金融主管機構對經濟的態度比美國開放,美國則相對固守正統學派。

強森指出,經濟學家不但未能預見全球金融危機,而且在信貸緊縮爆發之後18個月,仍拿不出解決辦法。自由市場學派至今仍否認危機的原因,對未來的走向也無共識。

強森認為,現代經濟學理論過於仰賴複雜的數學模式,未來必須擴大範疇,納入歷史、心理學、自然科學、甚至文學的影響。



◆ 金融時報:中印擬加速洽談FTA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0.04.05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打算加快與印度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平衡這兩個亞洲前兩大經濟體之間,日益蓬勃但逐漸失衡的貿易關係。

隨著中印兩國逐漸從金融海嘯的衝擊中復甦,中共官方預期今年兩國貿易額將增加至600億美元之譜,但印度政府指出,2009年印度對中國大陸的雙邊貿易為大約逆差160億美元,這在「政治上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印度官員提醒,印度對中國大陸的龐大貿易逆差若繼續下去,肯定會成為兩國關係的摩擦,進而危及全亞洲的和平與穩定。

然而中國大陸駐印度大使張炎表示,中方正在營造與印度洽談雙邊貿易協定的理想條件,且該協定「將類似自由貿易協定」。

張炎說:「兩國應該力爭達成區域貿易協定,並且採有效措施,以去除貿易及投資障礙。」

他指出,雙方需要改善貿易型態,同時彌補兩國之間的貿易失衡。

中國大陸與印度的貿易往來,近年來每年約以30%的速度成長,但印度對大陸約七成出口是原物料,在大陸變身為價值較高的製成品後再進口回印度,使得印度中小企業蒙受嚴重衝擊。

報導指出,印度不斷要求中國大陸開放貨品市場,並且抱怨印度企業在大陸面對相當程度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同時很少獲選為大陸官方採購的供應商。

此外,新德里當局特別希望中方取消對印度向大陸出口資訊產品、電影及生鮮食品的多項限制,並希望在製藥業與能源等領域有更多的競爭機會。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Vishnu Prakash證實,兩國確實正在洽談雙邊經貿協定。他說:「我們正與中國按照FTA的方向,討論區域貿易協定。」

印度已經與南韓及東南亞國協簽署FTA,並且正與歐盟及中國大陸談判中。至於中國大陸則已經與東協、巴基斯坦、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及祕魯簽有FTA。

報導提到,中國大陸是印度最大的貨品貿易夥伴,而且近期印度外交部長SM Krishna將訪問北京,為下半年印度總統Pratibha Patil訪問中國大陸鋪路,因此中國大陸希望加速與印度洽談FTA ,具有政治及經濟的雙重目的。



◆ 產創條文協商前夕 民間團體嗆聲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10.04.05

產業創新條例明天將進入條文協商,關心台灣土地政策的學者和團體今天和稅改聯盟舉辦記者會,批評產創條例不但延續財團減稅優惠,而且變本加厲讓財團取得土地的管制獲得解套,這種「圖利財團、慘創台灣」的作法 產業升級條例」,總算在去年底落日,讓財團獨佔數千億的租稅減免優惠的亂象得以劃下終止符,但政府又推出產創條例延續財團租稅優惠,此條例勢將造成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此外,抗議團體也質疑,產創條例更無限擴大「財團掠奪土地」的現象。人稱「環保律師」的曾順貴批評,包括把工業園區放寬成各種產業園區、放寬產業園區可規劃社區用地,還可排除政府採購法直接委外管理,且土地的來源除了可以要求公有土地逕行辦理讓售,財團還能報請政府代為徵收私有土地,無疑為地方金權派系開起一條炒作土地的康莊大道。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也指出,政府以一個公共利益的大帽子,動輒徵收私人土地,在國外,公共利益的詮釋權是全民,但在台灣只限於政府、財團和派系。他表示,這種任意徵收人民土地,等於是胡亂強佔人民資產的作法,是戒嚴時期的思維和架構,現在應該結束了。他們呼籲可能引發炒作土地疑慮的爭議條文應該踩煞車,好好檢討。



◆ 逾50萬卡債族 還沒解套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517560.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2010.04.05

五年前,國內發生雙卡(信用卡、現金卡)風暴,如今發卡銀行已逐漸走出呆帳陰影,但逾50萬名卡債族被「卡」住的人生,卻沒有就此解套。

用意在解救卡債族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截至本月11日為止,已上路二年。根據司法院統計,債清法實施至今年1月31日止,各地方法院共收到2萬 1,581件聲請更生案,已裁定認可更生的有2,281件。等於每十個卡債族中,頂多只有一個人有機會透過債清條例迎接新生活。

「債清條例2008年剛實施時,一個月突然湧入4,000多件案件;但現在一個月只有寥寥數百件,我常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服務不好?還是有什麼看不見的問題?」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會長林永頌說,案件變少不是卡債族減少,而是很多人「不再抱希望」。

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向法扶會申請協助的案件每月達三、四千件,2008年平均每月也有2,316件,但2009年已降至每月平均792件,案量少了三分之二。

銀行協商
成效備受質疑

※ 餘專題詳見原站。



◆ 中高齡失業者 平均已失業8.22個月

中廣新聞/張雅惠 2010-04-05

二月份的中高齡失業者有十四萬四千人,創史上新高!這些中高齡失業人口,平均已經失業八點二二個月,比年輕族群多了一點三週。由於農曆春節期間的臨時工作機會已經在二月份結束,三月份的中高齡失業人口可能繼續增加。

受到農曆春節前、部分臨時工作結束的影響,二月份失業率微幅增加到百分之五點七六,雖然排除季節性因素之後,失業率下降到五點六五,連續第六個月下降,不過,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失業者十四萬四千人,再創史上新高,比一月份增加兩千人,平均每四點四位失業者,就有一位是中高齡,平均已經失業三十二點八八週,大約是八點二二個月,比年輕族群多了一點三週。

中高齡失業者想重返職場的難度更高,影響所及,失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者十一萬八千人,也是史上新高,平均每五點四位失業者就有一位是長期失業;另外,中高齡失業者多半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連同其他失業者,二月份受到失業波及的總人口一百三十二萬六千人,比一月份增加三萬八千人。

其實,中高齡失業者的平均失業週期,以去年十二月份的三十四點二三週最長,當時平均失業八點五個月,一、二月的失業週期明顯下降,主要是農曆春節前,賣場服務業有臨時性的工作機會,吸納部分的中高齡失業人口,不過,三月開始,因為季節性的工作機會減少,中高齡失業者的人數將繼續增加,失業週期恐怕會比一、二月份延長。

fsj 提到...

美政府紓困 已獲得逾100億美元進帳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4.06

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歐巴馬政府投入全美49家金融公司的紓困資金至今已經獲得逾100億美元的進帳,意味著美國納稅人在政府這項空前的救助行動中最後將可能獲利。

SNL金融研究公司說,由於銀行業者已經開始並加速償還貸款,根據目前的數據,納稅人從政府的上述紓困資金中獲利,年報酬率達到8.5%。

不過與其他投資者的回報,例如投資大師巴菲特對高盛的投資相比,政府從銀行優先股與股權證方面獲得的回報要小。不過,這對於緩解民眾對政府不該紓困大銀行的批評是有好處的。

該調查業者的數據顯示,自從政府2008年後期推出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以來,目前已經總共有64家機構如數償還了政府的貸款。

其中最大的收益來自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國運通(America Express)和其他公司,其年度報酬率分別為20%和23%。這兩家業者在去年7月以優惠的價格回購了股權證。

但據SNL金融研究的數據,目前全美還有逾600小銀行尚在政府救助名單上,總共還欠納稅人大約1300億美元的紓困款項。

財政部為了拯救金融危機,總共給銀行業投入了2500億美元的資金。財政部估計,整個問題資產救助計畫仍然可能虧損1170億美元,其中包括對汽車業和美國國際集團(AIG)的紓困資金。

但SNL金融研究公司的調查說明,原本預期成本可能高達760億美元的金融業,可能會給政府帶來盈餘。

※ 相關報導:

* 矽谷科技業 掀併購潮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518922.shtml



◆ 豐田被美罰5億元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0.04.06

美國運輸部長萊胡德5日宣布,豐田汽車未盡快通報油門踏板缺失問題,將處以1637萬5000美元 (約台幣5億1848萬元)罰款。將創美國政府對汽車廠商民事罰款紀錄。

按照規定,豐田可在兩周內同意上述罰款金額或提出異議。如果豐田不接受,將由法院裁定。豐田目前尚未回應。

豐田因汽車油門踏板和油電複合動力車Prius的煞車問題,在美國召回超過600萬輛汽車,全世界召回總數超過800 萬輛。

萊胡德5日表示,從豐田取得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在2009年9 月下旬,就知道油門踏板會卡住的問題,而在歐洲和加拿大有所行動,但直到今年1月下旬,才在美國宣布召回修理。

根據美國聯邦法規,汽車製造商確定一項安全缺陷存在後,五天內必須通知全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署 (NHTSA),並盡快開始召回。豐田1月宣布召修汽車後,美運輸部在2月要求豐田交出記載該公司何時及如何知道油門踏板卡住的相關文件。豐田共提出超過 7萬頁的文件,運輸部初步決定處以1637萬5000美元的法定最高罰款。

運輸部另調查豐田兩次召回行動,如認定豐田未依規定通報,將另處罰款。豐田對巨額罰款如何回應騎虎難下。豐田因召修風波在美國面對至少138件可能變成集體訴訟的民事訴訟,如果同意罰款,將不利民事訴訟,如果拒絕接受破紀錄罰款而鬧上法庭,又不利修補形象。



◆ 「爸媽銀行」告急 兒女有求難應

【陳文和/綜合報導】2010-04-06 中國時報

《華爾街日報》五日指出,美國職場減薪、裁員層出不窮,加上股市欲振乏力,不少中上階層專業人士家庭的社經地位向下沉淪,許多以往有能力付房貸同時供養子女完成大學或更高學業,甚至支助子女開展職業生涯的家長,如今面臨左支右絀的窘境,不再是可讓子女高枕無憂的「爸媽銀行」。

中上階層況且如此,中下階層的處境更加苦不堪言。而這個社會現象形成之際,又適逢美國年輕人需要長輩財務支助最殷切的時刻,境況形同雪上加霜。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美國今年三月分十六歲到廿九歲勞動人口失業率高達一五.二%,為一九四八年以來之最。

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史蒂芬女士指出,家長失業對家庭的經濟貢獻縮減,而若已開始工作的子女收入也變少,簡直是雙重打擊。這樣的經濟衰退對家長和子女可能都會造成長遠持久的負面效應。像洛杉磯廿六歲女子何尤思,就因家中花崗石廚房工作台生意每下愈況,父母於今年初停止對她的接濟,迫使她以攝影和雕刻為業的生涯規畫無以為繼,終致半途而廢。

一般而言,受過高度專業訓練與教育的勞動者,在美國勞動市場掙扎求存的勝算較大。美國當前全國失業率為九.七%,而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則約為五%。然而,隨著金融部門的白領上班族大批遭裁撤,美國今年三月大學畢業生失業總人數達二百卅萬人,與二○○七年三月時的一百四十五萬人有霄壤之別。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爸媽銀行」紛紛周轉不靈之外,現在的美國年輕人想要向金融機構借貸也常吃閉門羹。過去一年,十八歲到卅四歲的美國人中,有二二%申請房貸、借款或信用卡時遭拒,比率是其他任何年齡層的兩倍。

此外,許多家長基於退休金變少而決定延後退休以彌補損失,這也導致留給年輕人替補的職缺相形減少。美國目前年過六十五歲仍不退休的勞動者,較二○○七年時增多了約五十萬人。

長遠來看,家長對子女的金錢支助縮手,或許能鍛鍊出財務上自主調適能力較強的世代。但不少經濟學家也擔心,彈盡援絕的年輕人,可能會延緩購屋、在職場安頓下來以及結婚生育的時間。

以年輕人自有房屋比率來看,廿五到廿九歲美國人擁有房子比率在二○○六年達到四二%的最高峰,而去年則大幅滑落到三七.七%。



◆ 500多飆到800多元 奶粉漲得離譜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謝梅芬、洪敬浤、施靜茹/連線報導】2010.04.06

「那ㄟ差這麼多!」春節過後奶粉掀起一波漲風,特別是嬰幼兒奶粉漲幅最高;台東一點五公斤裝克寧奶粉,二月賣五百四十九元,日前飆到八百八十七元,漲了六成多,讓消費者大喊吃不消。

據了解,大賣場的奶粉價格三月陸續調漲,由於嬰兒奶粉藥局也是重要通路,各地漲價產生時間差。藥局負責人指出,奶粉再貴都得買,再加上小孩喝慣某一品牌的奶粉,換奶不容易,所以廠商對漲價向來很強勢。

中部地區部分品牌的奶粉因為庫存量大,價格還未調整,但是月底也將漲價。家樂福中區經理胡志光說,台灣雀巢、桂格已預告,月底將調漲奶粉價格,漲幅約兩成,以八百公克裝奶粉為例,估計消費者每罐得多付六十至八十元。

台東市民吳又馨的小孩三歲多,一直吃克寧奶粉,「年前到賣場,一點五公斤裝才賣五百多元,還買大罐送小罐;上月底到賣場一看,以為業者標錯價,竟然飆到八百多,而且不送小罐,實在買不下去!」

她說,小孩奶粉再貴也要咬牙買,可是物價一直漲,薪水卻沒有增加,「我勸還沒生的朋友要慎重考慮,因為光是買吃的,就是一大筆開銷」。

連鎖藥局藥師江梅玲說,兩三周前亞培嬰兒奶粉率先漲價,漲幅近一成,以八、九百元的中罐奶粉為例,漲了將近一百元;最近明治嬰兒奶粉跟進,漲幅約百分之七至八。

她表示,嬰兒奶粉乳源多來自澳洲,這一波漲價理由廠商都說澳洲乾旱,乳牛泌乳少,原物料漲,奶粉跟著漲。

市民張秀霞昨天到郊區賣場買奶粉,「奶粉實在漲太兇」,她說,家中小孩都吃克寧,但最近漲太多,考慮買較便宜的亞培恩美力或桂格,「雖然還是很貴,但仔細比價至少可便宜近百元」。

高雄地區不少消費者最近也發現大賣場奶粉漲得離譜,去年底一點五公斤裝的奶粉,平均價格約在五百元上下,最近漲到六百多元。

面對消費者抱怨奶粉漲得兇,業者說法一致,價格上揚是原物料上漲。隨著庫存陸續出清,新一批奶品的價格都漲了一成到兩成,其中幼兒奶粉漲得比成人奶粉還高,「目前還沒漲價的奶粉,是上批沒賣完的貨。」

※ 相關報導:

* 壓抑後需求浮現 美國夏季機票上漲13%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519206.shtml

根據線上旅行社Travelocity.com的數據,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以及美國其他航空公司的夏季高峰期票價上漲了13%,主要是旅遊需求增加且機位減少後,航空公司再度取得訂價能力。

※ 竟然忘了貼這篇... 最近忙昏了頭 @.@a

fsj 提到...

馬:兩個月內 開放陸銀來台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2010.04.07

金管會上月底已發布金融三法配套法規,馬英九總統昨天與哈佛學者視訊對話時證實,「一兩個月內準備開放陸資銀行來台設分行」;不過,馬總統說,「開放過程會考量比例問題」。

對於台商關心的權益保障議題,馬總統昨天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與台商對談時也說,台商投資保障協議將列入兩岸經濟協議(ECFA)談判的架構中,內容將另外協商。

馬總統昨天上午與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視訊會議,現場學生提問中國國際商銀(ICBC)總值比台灣三十七家銀行還高,質疑兩岸金融交流對台灣金融界有負面衝擊。

馬總統回應,政府開放陸資銀行來台將設條件門檻,尤其陸資銀行規模幾乎都是台灣十倍以上,未來陸行來台設分行比例,絕不會是一比一,更不會全數開放。

馬英九昨天與台商代表會面時也強調,目前緊鑼密鼓的是ECFA早收清單,尤其是有關貨品及服務業清單,更是「重中之重」,希望盡快有結果。

※ 相關報導:

* 韓正商機 採購團簽了千噸水果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522397.shtml

* 別光承諾 誠實說明ECFA衝擊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521352.shtml



◆ 日本沒升息 持續寬鬆貨幣環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4.07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7日結束兩天會議時一致通過,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維持在現行的0.1%,以持續寬鬆的貨幣環境,並決定不採取進一步打擊通貨緊縮的措施。

日本央行強調,將繼續向貨幣市場提供充足資金,為經濟復甦提供支持。

由於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表現強勁,日本的生產和出口均持續增加,設備投資止跌回穩,個人消費也在政策扶持下逐漸好轉。日本央行之前的景氣現狀判斷為「正在復甦」,加上澳洲在昨天宣布升息,日本央行是否跟進升息成為焦點。

日本央行維持對經濟復甦的看法,並認為經濟可緩步上升。分析師預期,下次貨幣政策會議於4月30日舉行時可能升息。財務省也公布3月底外匯存底較2月底減少83.64億美元,連續兩個月減少。



◆ 銅價 衝破8,000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彭博資訊六日電】2010.04.07

全球經濟復甦帶動需求回升,推升銅價6日盤中衝破每公噸8,000美元,為2008年8月來首見;鋁價也一度觸及1月以來新高。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月銅期貨價格6日早盤一度大漲124.75美元,攀至每噸8,009.75美元,為2008年8月以來最高。稍後因美元走強壓抑投資人需求,銅價跌回7,979美元。

三個月鋁價在盤中觸及每噸2,375美元的近三月高點後,跌回2,357美元;另外,鋅漲0.1%至每噸2,406美元;鉛漲1.3%至每噸2,238美元。

美國3月服務業擴張速度創下2006年5月以來最快速度、2月成屋待完成銷售較1月躍增8.2%;日本經濟同步指數也連續11個月回升。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溫柏格說:「市場解讀美國的經濟數據為經濟利多,可望推升銅價,但銅價仍可能短期回跌。」

Castlestone執行長穆瑞認為,銅價彈升顯示「世界經濟已自雷曼兄弟引發的恐懼中好轉」。2008年12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引發市場憂心全球金融體系,LME的銅價一度跌至每噸2,817.25美元。

麥格里銀行(Macquarie Bank)分析師雷頓在2日的報告說:「由於全球需求回升、供給成長有限,我們預期今明兩年的銅庫存將降至之前的水準,今年市場需求會比供給多出9萬噸銅。」LME銅庫存6日為51.25萬噸。

※ 相關報導:

* 民間消費未恢復 3月物價溫和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521046.shtml



◆ 社論-這般亂搞惡整 產創條例不過也罷

【本報訊】2010-04-07 中國時報

朝野為了《產業創新條例》,已經僵持了好一陣子,相較於最原始的版本,從行政單位到在野黨,都提出不少意見;企業界則是心急如焚,只要《產創條例》盡快通過就好了。但,看看現在《產創條例》內涵與提出的修正意見,坦白說,簡直是亂搞惡整,這種《產創條例》,不過也罷!

從條例的名稱來看,《產創條例》不折不扣是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鼓勵企業與產業多創新;而從時機來看,《產創條例》明顯是接替《促產條例》落日後,繼續「找名目」給企業租稅優惠。就是這麼名實不符,我們才看到《產創條例》最後被整成完全缺乏內涵與政策目標,每個人、每個利益團體,都想把自己的想法或利益「灌」進法案中。

因此,我們看到法案提出後,行政單位就接納立委的意見,把全球五百大跨國企業來台設營運總部者,除了管理研發、收取權利金、投資處分利益可免稅外,其餘所得還給予十五%營所稅的優惠稅率。說實在的,所謂「五百大」一般是以營收為標準,但企業作得很大,未必有創新;有創新的企業,未必會作非常大,這是兩碼事,但卻被算在一起。如果,真是認為「數大便是美」,要爭取跨國大企業來台,就該另訂法案規範,硬要綁進《產創條例》中,搭不上。

結果,出現的鬧劇是有國內大企業認為政府不該獨厚國外企業,因此放話此條文通過就把自己的營運總部搬離台灣;但又有名列五百大,可望享受此優惠的企業,不斷高分貝呼籲政府一定要通過此條文。雖然行政院最後以爭議太大而拿掉此條文,但利害關聯者的「交征利」,已為《產創條例》的「精神」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再來就是行政單位本身的糊塗加胡鬧,硬是加了一個「增加就業條文」,規定業主每多雇一人,政府每月補助一萬元,為期半年;如雇用中高齡失業人口,補助期為一年。哎,這是獎勵創新的法案,不是「擴大就業方案」、「馬上上工」等挽救失業的法案,擺一起,不是胡整嗎?

更蠢的是,政府只有在景氣特別惡劣時才需要以民脂民膏去支撐就業市場,而且都是以短期、緊急、有明確落日期的方案因應。這次,寫進一個法案中,不是要搞得「天長地久、海枯石爛」嗎?政府有那個財力持續支撐就業市場嗎?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嗎?如此作,會造成就業市場長期扭曲;國庫錢補貼企業雇人,讓企業賺錢,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嗎?

碰上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為了拉抬經濟,社會容忍政府提出補貼企業雇人的方案,結果政府竟然「錯把變態當常態」。如果,政府覺得就業市場仍脆弱,那,就「繼續上工」吧。但,請把這個風馬牛不相干、又會造成許多不良後遺症的就業條款拿掉吧!

執政者糊塗,在野黨也好不到那裡。弄個「傳統及中小企業扶助專章」,就是另一個與「產業創新」關聯不大、但又硬要湊到裡面沾甜頭的例子。如果擔心最後此條例又獨厚大企業(的確過去有許多這種例子),那就該在法案內涵與子法上下功夫,讓傳產與中小企業,只要真有創新,都可享優惠。而不是再搞一個保護特定者的條款。把營所稅降到十七.五%的提案「綁進來」談,雖然也是「離題」,但確實是高招,反正國庫減收不干在野黨的事。不過,真要能降,《產創條例》也甭審了。有這麼低的營所稅率,還要再給優惠嗎?

至於民間團體痛批與擔心財團炒地皮的說法,看看條文,確實是「開了一個門」,未來是否成真,值得擔心。由相關條文也看出,表面上說「創新」,訂法者腦袋中還是舊石器時代的觀念─那種要廣大的土地、廠廠相連到天邊的產業模式,所以花了許多條文談開發園區、工業港等,還要賦予企業更大的開發權。既然有爭議,就拿掉吧,這些條文比較像應該出現在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工業港)開發設置條例之類的法案中,而不是在「產業創新」條例中。

誰都會贊成政府改善投資環境、獎勵企業投資、扶植產業升級…,但我們也反對不斷延長且「傾斜嚴重」的租稅優惠,更難支持政府高掛「創新」之名,卻「偷渡」進許多不該擺進法案的內容。更何況,台灣企業早就該從政府獎勵的奶水中斷奶了。真有誠意「獎勵創新」,就該抓緊核心價值訂法才對。現在這個朝野聯手胡搞惡整的《產創條例》,就忘了它吧!

fsj 提到...

庶民經濟指標夯 美國正流行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2010-04-10 工商時報

華爾街報導指出,由於科技進步快速改變都會生活型態,經濟學家如今也發展出新式指標更貼近衡量庶民經濟,例如由舊金山鬧區週末地鐵乘客流量來預測市府銷售稅收入。

舊金山主計處首席經濟學家伊根(Ted Egan)指出,舊金山聯合廣場附近購物區,大約貢獻全市10%的消費稅,因此從鄰近Powell Street地鐵站乘客流量就能推估市府消費稅收入,這樣在加州官方稅收報告出爐前半年便可作出預測。

另一個指標是由百老匯人潮來估算紐約市觀光收益。紐約市經濟發展合作處(NYCEDC)經濟學家布林迪斯(Francesco Brindisi)認為,百老匯戲票銷售數字,可以有效反映出紐約的觀光客數量以及觀光收益。

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從各種庶民生活數據中挖掘經濟線索,主張這些奇特指標有時更能反映出人們真正的移動、消費及工作狀態。

伊根表示,科技進步改變了經濟面貌,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復甦的嫩芽會從哪裡冒出來」。他指出,聯合廣場附近停車場來客量以及房租金額在去年就已經觸底反彈,顯示出當地經濟不再惡化。

對此部份專家指出,都會庶民生活數據比傳統指標更新、也更容易波動,較難與總體分析預測相互整合。穆迪首席經濟學家桑迪(Mark Zandi)就表示這些數據的可信度必須大打折扣。

然而也有人認為新指標有時反而比傳統指標來得更加可靠。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經濟學者里莫(Edward Leamer)即主張,柴油銷量可以有效預測美國工業生產及國內生產毛額(GDP)。

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近年與業者合作,統計加州各地卡車司機柴油加油量。里莫指出,UCLA其實在金融海嘯前就已紀錄到柴油加油量從 2007年中開始一路下滑,顯示經濟活動趨弱,不過當時美國政府各項數據報告均無異狀,他們才沒有公開作出衰退預測。



◆ 2010大預測 美國科技支出成長8.4%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紐約八日電】2010.04.09

Forrester研究公司表示,美國科技業正加速復甦,今年的科技支出可望比去年成長8.4%,達到5500億美元,優於 1月時預估的6.6%成長率。

通訊設備支出高於預期,加上電腦與軟體採購持續熱絡,是科技業展望轉佳的主因。

此外,今年全球的科技支出也將成長7.7%,達到近1.6兆美元,但成長率略低於早先預估的8.1%。Forrester分析師巴特爾斯說,希臘債務危機削弱歐元,造成美元匯價上揚,是全球支出成長率向下修正的主因。

Forrester的報告指出,科技支出似乎在2009年第三季觸底,並在年底開始反轉回升。

巴特爾斯在報告中說,科技支出如早先預料,去年第四季時就「大致處於和2008年同季相同或略高的水準,是衰退已經打住,成長重新恢復的明顯證據」。

Forrester的報告預測,電腦設備與軟體支出今年將十分強勁,兩者的成長率都可望達到二位數。在經濟衰退期間,很多企業為節約支出,都延緩更新或升級設備。

資訊科技 (IT)諮商服務與通訊設備業今年將各自成長約7%,IT委外去年是唯一成長的科技業領域,但今年的成長率將降到4%以下。

甲骨文公司最近發布的財報,也確認了Forrester預期的樂觀展望。甲骨文在2月結束的第三會計季中,營收成長17%,達到64億美元,反映大型企業正穩定地提高科技支出。



◆ 虧損照養肥貓 監院點名六金控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0.04.09

監察院昨天公布六家虧損金控,董監照領高額酬勞的「肥貓」名單。監委葉耀鵬要求金管會,應積極處理。

葉耀鵬表示,這次調查報告特別公布九十七年經營虧損,但董監事仍領高酬勞名單,分別是台新金、永豐金、新光金、日盛金、開發金、國票金等六家。

這些虧損金控的董監事領取酬勞在三千至五千萬之間有林誠一(開發金),一千五百萬至三千萬之間共有吳東進(新光金)、吳東亮(台新金)、南怡君(開發金)、邱德馨(開發金)等七人。但公司有獲利,酬勞在一億以上(兼任員工之各項酬勞)則有中信金辜濂松,一千五百萬至三千萬之間有林明成、蔡明忠等十二人。

監委葉耀鵬指出,多家虧損的金控公司,透過質押方式向銀行套回現金,等於是經營成本僅需支付少許利息,就可掌控金控公司龐大資產;但多家金控即使發生鉅額虧損,董監事仍支領高薪,不景氣時,要求降營所稅、打銷呆帳;日子好過時,這些肥貓又繼續撈錢。監院要讓民眾知道這些人怎麼玩大家的錢、怎麼自肥。

【記者陸倩瑤、孫中英/台北報導】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部分民營金控民國九十七年虧損累累,董監事卻照樣支領高額酬勞,被點名的金控紛紛表示,前年因為金融海嘯影響,獲利不佳,不少金控公司高層去年都帶頭減薪一整年。

被點名的金控都表示,監院數字可能有問題,除了永豐金,台新金、新光金及日盛金控等,去年度公布年報中沒有董監事領薪酬超過三千萬元。



◆ 哈佛教授:中國房市&公債 下一個地雷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4.09

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在倫敦金融時報撰文警告,由債務堆砌的不動產價格狂飆,經常是金融風暴的前兆。他認為黃金和新興市場股市不是下一個泡沫所在,而是中國不動產和政府公債市場。

根據羅格夫和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兩位學者對金融危機歷史的研究,金融風暴經常是由債務堆出的不動產泡沫所引發,隨之而來的就是公債氾濫。

多數新興市場或許不會成為泡沫,未來十年的前景可望比已開發市場好,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經濟學家能否發掘出危險的價格泡沫問題。

典型的泡沫就是包括房屋等資產的價格遠超過其「基本面」。但價格繼續飆漲時,投資人必須預期行情還會更高,才能支撐出更瘋狂的價格。理論上明智的投資人應該清楚,當房價高於全球所得時,就是遊戲結束的時候。

羅格夫指出,對投資人和政府決策者而言,真正的挑戰在於要找出悖離經濟基本面的大型、系統性危險因素,這些因素除了影響價格波動外,還會威脅經濟穩定。

從幾世紀以來的金融風暴可以發現,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取決於能否看出槓桿和資產價格大幅狂飆的情況,尤其是若信心一旦瓦解,可能瞬間爆炸的泡沫。

股市泡沫若破滅,在之前的榮景期賺到錢的投資人,通常都會認賠,但是當債市崩潰,就會開始為誰該承受損失而爭論不休。

不幸的是,如果是債市泡沫破滅,尤其是政府公債,通常都是出事後才知道債務規模有多大。

中國今天真正的問題在於,似乎沒有人清楚掌握債務分散的情況,更別提這些債務的擔保品。但這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就算公告的政府債務急速增加,世界各國仍會為了權宜方便,隱藏大量未列於資產負債表的擔保和借款。

羅格夫說,災難何時發生向來很難斷定,但要猜出泡沫可能潛伏何處,並沒有那麼難。

fsj 提到...

希臘舉債成本飆高 拖低歐元

【記者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2010-04-09 工商時報

希臘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希臘4大商銀遭擠兌100億歐元,要求政府動用170億歐元的紓困方案。金融市場對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及歐盟前月達成的紓困協議信心破滅,周四將希臘舉債成本推升到歷史新高,分析師指出,希臘有可能因此無力償債而爆發債務違約。

受到希臘危機拖累,周四全球股市普遍走低,美股3大指數周四早盤跌幅約在0.5%,雅典股市暴跌逾3%。歐元持續下挫,並刷新今年低價。

希臘央行資料顯示,今年前2個月,希臘4大商銀已被提領100億歐元存款,約佔金融體系存款總額的4.5%。

再加上被信評機構連番調降債信評等,4大商銀擔心資金短絀,已要求政府動用先前金融業紓困方案剩餘的170億歐元。為因應全球信用危機,希臘於2008年提出總額280億歐元的紓困方案,如今餘額為170億歐元。

市場信心潰散之下,希臘借貸成本已是連續第2天飆新高。首先,希臘10年期公債價格暴跌,殖利率於周四盤中反向激升到7.6%,成為希臘於2001年加入歐元區以來的最高水準,周四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因而比德國同期公債高出4.48個百分點。

其次,承保5年期希臘主權債務的成本甚至高出冰島,為2005年來首見。換言之,金融市場現在認為希臘比冰島還要高風險。周四,承保1千萬希臘公債的5年期成本激增至47.2萬歐元,刷新前日的歷史高價42.5萬歐元。

目前,希臘還傳出存戶去銀行提領大面額的紙鈔,像是200歐元和500歐元,放在保險箱裏。



◆ 克魯曼專欄/垂死的希臘 美國的戒鏡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2857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10.04.10

希臘債務危機正駛向失控的邊緣。由於德國的頑固堅持,救援希臘計畫的希望日益黯淡,焦慮的投資人把希臘公債的利率推上超高水準,讓這個國家的貸款成本急遽升高。這將使希臘陷入更多的債務,進一步摧毀市場信心。目前看不出來希臘有什麼機會能逃脫邁向倒債的惡性循環。

這是個可怕的故事,我們顯然應該引以為戒。但是我們要借鑑的教訓到底是什麼?

是的,希臘正在付出過去揮霍無度的代價。但這並非故事的全貌。希臘悲劇同時也警示通貨緊縮貨幣政策的極端風險,美國決策者應該引以為戒。

要理解希臘的困境,我們必須理解這不只是債務過多的問題。希臘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3%,的確很高,但是其他國家也曾處理過類似的債務水準,沒有遇上問題。例如,美國在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聯邦債務水準是GDP的122%。但是投資人對美國很放心,也很有理由放心:接下來十年內美國的負債水準減半,消除了美國還不出錢的憂慮。隨後債務占GDP的比重仍一路下滑,在1981年到達33%的低點。

所以美國政府是怎樣還出錢的?事實上,政府沒有把錢還掉。1946年結束時,聯邦政府負債2,710億美元;到1956年結束時,總金額實際還小幅增至 2,740億美元。債務占GDP比重下降並非我們還掉欠款,而是因為GDP增加,在十年內大約增長了一倍。名目GDP以美元計價倍增,幾乎各有一半來自通膨以及實質經濟增長:實質GDP與物價在1946到1956年間各約上漲了40%。

不幸的是,希臘不能期待有這種好運,因為他們在歐元區內。

直到最近,採用歐元對希臘似乎都是好事,帶進廉價貸款以及大批資本。但是這些資本流入也帶來通膨,而到了遊戲結束時,希臘發現本身的物價與成本已經高得不合理。這表示不像戰後的美國,希臘無法靠通膨分擔債務,而是會遭遇通縮加重債務負擔。

不僅如此,通縮是個痛苦的過程,將一路傷害經濟成長與就業。所以希臘也無法靠經濟增長減輕負債,希臘經濟頂多只能維持不衰退。

所以希臘對付負債的方式只剩下緊縮支出和加稅的辦法,這也將使失業更為惡化。難怪債券市場失去信心,使情勢逼近崩潰邊緣。

能有什麼辦法?本來的希望是歐洲各國能達成協議,擔保希臘債務,換取希臘嚴整財政的承諾。這可能有效,但是在缺少德國支持下,這個方案無法實行。

希臘也可以退出歐元,貶值貨幣,藉此減緩一部分痛苦。但是很難想像希臘退出歐元不會引發銀行的災難性擠兌。事實上,憂心忡忡的存戶已經大舉從希臘銀行撤出現金。希臘問題沒有好的決解辦法,只有更糟的辦法。

這對美國有什麼教訓?當然,我們應該嚴守財政紀律。但是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必須把焦點放在長期的大問題上,不要只斤斤計較健保支出,以及其他協助經濟度過短期難關的花費。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極力防範通縮,甚至應該防止超低通膨。不像希臘,我們沒有被綁在其他國家的貨幣,但是就像日本的例子,擁有自已貨幣的國家一樣可能陷入通縮陷阱。

我現在最憂慮的是美國通膨鷹派的聲音愈來愈大,他們要求在美國失業幾乎還沒開始下滑前,聯準會就應開始升息、政府應撤出經濟刺激作法。如果他們成功,大規模失業將延長。不但如此,美國的債務唯有在經濟健全成長以及溫和的通膨環境下才能解決,但如果主張緊縮貨幣的一派得勝,這種好景將不會出現,而且投資人將紛紛離場。

(作者Paul Krugman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編譯陳家齊)

fsj 提到...

博鰲錢習會 點燃綠能概念股

【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2010.04.11

博鰲論壇重頭戲「錢習會」登場果然帶來產業利多。台灣代表團團長錢復會見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習近平拋出「新型(綠能)產業合作」議題,透露出綠能產業有機會納入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條款,市場預期,可望點火周一台股開盤綠能概念股表現。

法人表示,雖然中國發展替代性能源的時間較晚,近期卻開始積極推動投資綠能產業的計畫,想要擺脫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的惡名,並主要鎖定在水力、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預期兩岸的合作可望為台灣的綠能產業再闢商機。

博鰲亞洲論壇今年年會的主題為「綠色復甦: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兩岸未來可望就新型綠能產業進行合作,包括水力、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以及 LED照明等,都有機會搭上本波兩岸綠能合作列車。法人表示,中國預計到2020年之前將投入2.93兆人民幣於替代能源產業的發展,取代使用煤和石油的清潔燃料,今年中國就有可能超過歐洲、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市場。

看好替代能源商機,過去以半導體產業見長的台灣大廠近年來也前仆後繼進軍綠能相關產業。包括台灣的友達 (2409)、鴻海 (2317)與台積電 (2330),全都選在景氣低潮時積極投入,將塑造新的太陽能產業生態。目前台灣太陽能廠的發展最大的挑戰在於掌握多晶矽原料,若兩岸能夠在太陽能產業上合作,結合大陸的原料,搭配台灣的科技專業以及國際行銷的能力,將有助於兩岸綠能產業的發展。

※ 相關報導:

* 習近平談綠能:亞洲發展之路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529884.shtml



◆ 大陸3月總貿逆差 能壓人民幣升勢?

【聯合晚報╱吳文淵】2010.04.11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前夕,大陸海關總署公布了3月貿易統計,結果一如總理溫家寶的預言,出現了72.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是2004年5月以來第一次;中國商務部並視此為推展貿易平衡政策的具體成果,為匯率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不過,大陸3月貿易出現逆差並非常態,人民幣問題亦非純貿易使然,人民幣升值壓力依舊,新台幣亦受牽動,短期台股的中概內需及資產話題仍是主流。

人民幣夾雜中美政治博弈

貿易出現逆差,代表當期出口小於進口;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理論上而言,由貿易產生的外匯收入(主要是美元)低於外匯支出,因而美元轉換為本幣的需求小,而以本幣結購美元的需求大,因而一國出現貿易逆差,就會出現美元理應升值、本幣貶值的結論。但是,匯率問題不是這麼簡單,尤其全球化後,國際資金全球流竄,由實質貿易帶動的外匯交易,反而不及各式金融活動產生的交易需求,加以人民幣還夾雜了中美之間的政治博弈,因而單月的逆差無助於緩解人民幣所承受的升值壓力。

首季對美順差仍近308億美元

更何況,大陸3月總體貿易是逆差,但對美國仍享有高達98.7億美元的順差,合計第一季對美貿易順差近308億美元,比同期大陸總體貿易順差多了一倍還有餘,北京要以單月逆差讓美國相信大陸正努力改變經濟成長結構,恐怕還得拿出更多的誠意。

再者,大陸3月貿易出現逆差,主要是季節性因素使然;因為東方人最重視的農曆春節今年在2月,4月上旬則是西方人看重的復活節;兩個節日靠得近,要搶復活節零售商機的大陸外銷廠,就要趕在2月前出貨,3月反而成了相對的淡季,以致3月出口年增率24.1%遠低於2月的45.6%。

台灣對大陸高依存也是警訊

此外,大陸3月進口額比去年同期大增66%,其中有17.2個百分點是進口價格上漲貢獻;扣除價格因素,進口實增的數量並不足以扭轉長期以來的順差局面。因此,3月貿易逆差可能只是單月的意外,還要注意接下來的表現,一般要連三月才能稱之為趨勢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台灣是大陸最大貿易逆差來源,達79億美元,約占去年我方統計兩岸貿易差額的二成,這既代表台灣出口對大陸的高依存度,也反映台灣管制大陸進口品的現實,兩者都是警訊;前者表示台灣易受大陸經濟波動的影響,後者則不利我方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談判。

※ 相關報導:

* 巨人旁討生活 東協被迫改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5530278.shtml

中國與美國為了人民幣匯率問題演出舉世矚目的攻防戰時,許多東南亞國協 (ASEAN)會員國的貨幣上周也平白飆到將近兩年來的高峰,強烈凸顯出中國無遠弗屆的龐大影響力,如今已籠罩整個東協。

* 紐時:美中貿易戰 隨時開打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30422.shtml

中國目前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加拿大,而且手握1兆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一旦夥伴變敵人,拉開陣仗,誰占上風,猶未可知。

兩國在太多方面相互依存,關係盤根錯節,果然反目的話,非僅彼此重傷,並且勢必傷及全球經濟。



◆ 如何看大陸3月貿易逆差?

中央社 2010.04.11

中國大陸3月貿易出現72億美元逆差,讓商務部振振有詞抵擋美國促其貨幣升值的壓力,專家說,人民幣升值與否的關鍵,在於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是否很快恢復順差。

中國的國際貿易「突然」出現逆差的消息,馬上轉成「人民幣走勢成謎」的推理,連華爾街日報都以「中國3月逆差使得幣值問題益加複雜」為題報導此事。

北京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邱瓦內克(Patrick Chovanec)應半島電視台 (Al-Jazeera)之邀解釋中國自2004年4月以來首次月份貿易逆差,說中國的進出口十分「季節性」--秋天以後達到高峰,春季則是低潮,主要因為歐美國家聖誕節需求高,而中國自己春假長,工時銳減。

因此,邱瓦內克認為某月份來個逆差,並不損全年度的順差;2004年4月份中國罕見逆差,當年順差320億美元仍是「破紀錄」的年度數字。問題既不在進出口的差額,那要從什麼地方來看2010年3月份罕見逆差的「意義」呢?

他建議細看進口增加最多的是哪些項目:如果多屬消費者貨物的成品,那表示中國內需市場擴大,經濟結構朝正確的方向平衡、轉型;如果進口大宗屬原物料,那就顯示中國的製造商又再大舉籌措原物料,準備進攻海外市場。

後者還牽涉到進口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中國國內市場需求上升,因此反映在進出口總額的數據上,會較費解。

中國大陸海關統計顯示,3月份進口大宗包括大豆、鐵礦、銅礦、原油、成品油、塑料,金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印證了邱瓦內克和不少經濟學家的觀察--中國的製造業進入新的循環,不久就將大舉出口,貿易逆差只是暫時現象。

北京官員如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時常強調,美國的失業率與中國的貿易順差無關;去年以來中國貿易順差持續下降,今年第1季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80%,但美國失業率仍上升。因此,把美國失業率怪罪給人民幣緊盯美元「沒有道理」。

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幣升值,造成中國外銷產品競爭力的壓力,影響出口製造業的雇用能力,對人口龐大的中國社會,衝擊不見得會比歐美國家小。

因此,中國的出口還沒有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之前,中國政府不會輕易讓人民幣升值、「打擊」自己的出口競爭力。



◆ 希臘困獸 剩兩條路可走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4.11

希臘債務危機持續惡化,知情人士透露,歐洲聯盟各國已經針對紓困計畫達成初步共識,「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隨時待命。

一名知情官員告訴德國「世界報」(Die Welt)說,歐盟內部已達成共識,細節下週就會敲定,只要希臘提出請求,並經各國領袖批准,48小時內,希臘就能獲得紓困。

雖然根據3月底的歐盟峰會決議,唯有希臘達成無法在市場上獲得融資的條件,才能伸手求援。

然而,這名人士透露,「只要希臘因為擔心失敗,中止原訂的公債標售」,就有資格提出要求。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也不會只紓困希臘一次,「紓困方案可能將延續兩、三年」。

希臘公債的殖利率不斷飆高,債信危機愈演愈烈,投資人顯然不相信希臘光靠自己就能渡過難關。

德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DWS主管公債買賣的沃爾曼,告訴「法蘭克福廣訊報」說,希臘現在只剩兩條路可走,「接受市場的利率,或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求援」。

fsj 提到...

營所稅17% 獎勵優惠1+1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2010.04.12

府院黨定調產創條例中營所稅再降至17%,對各方關注可能影響賦稅收入,黨政高層今天強調,兩岸經濟協議(ECFA)是讓台灣產品出口有競爭力,產創條例則有助於提升台灣產品的品質,在此微利時代,兩者同時推動將相互牽動增加提升台灣經濟的動能,單從產創條例影響的稅收面向討論,將無法看清兩者同時推動可能達到的加乘效果。

黨政人士解釋,在營所稅和綜所稅兩稅合一後,公司少繳稅,股東就會多繳一些所得稅,營所稅調降影響其實沒有過去那麼大,同時原本產創的方案是「20%加 4」,即20%營所稅加四項功能性獎勵,但為這四項功能性獎勵,行政院必須另外準備300億,並會面臨標準難認定的困境,且萬一申請案眾多,僧多粥少勢必引發民怨,政府的美意不必然會有好結果。

黨政人士表示,營所稅降至17%後,稅收初估雖較20%差了480億,但僅保留一項研發優惠,應該不必再提撥300億獎勵金,稅損減少到180億,卻拉近了香港、新加坡在特定情況下營所稅可以降到16.5%的差距,有助於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府院黨的方案是「17%加一加一」,即營所稅降至17%,外加研發優惠以及對企業聘用勞工的補貼。

府方人士表示,近來多項經濟數據顯示,台灣經濟已走出金融海嘯的低潮邁入復甦期,顯見在政府正確的經濟政策與兩岸政策引導下,台灣的經濟活力逐漸釋放,台灣必須對這樣的時機分秒必爭,快速掌握,這是為什麼馬總統昨天發表五點聲明,同時談ECFA和產創條例的原因,因為兩者是強化台灣經濟在同一戰略平台上的工具。

據了解,上周二行政院長吳敦義與經濟財政委員會立委餐敘時,立委分析了「20%加4」方案可能造成日後政院更多紛擾,府院黨因此有此政策的轉變;據透露,財政部雖然曾公開表示反對,但在進一步了解相關的顧慮後,也已提出相關試算表,府院黨均認為,相關調降對稅收影響不如外界想像的大。

【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昨天針對「產業創新條例草案」發表五點意見,府院黨已取得營所稅調降的高度共識,國民黨團今天中午召開黨團會議,確定營所稅降為17% 的新版本。此外,為了確保產創精神,在經濟部堅持下,原本四項減稅優惠將保留「研究發展」,其他三項藍營則同意取消。

在高層同意降稅大原則後,黨團中午討論稅率。至於民進黨痛批國民黨加碼減稅的動作是「敗家」,之前堅持不降營所稅的財政部長李述德則是低調表示,「不至於」、「不可能」,這是基於整體產業、財經發展的綜合考量。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也強調,這不是「敗家」,應該是「興家」。

※ 相關報導:

* 民進黨:營所稅率一夕降至17% 怎麼算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5532237.shtml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表示,若是營所稅調降至17.5%,稅損約403億元,若是依國民黨版,調至17%,稅損達478億元,若是加上國民黨版主張設置研發中心的租稅優惠,整個稅損將高達894億元。

* 冷眼集/朝野喊價 別又虧到全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5532230.shtml

產創條例遲遲不決的最大爭議,卡在租稅獎勵該怎麼給。

* 稅率不是唯一重點 王鳳生:產創條例 吵錯了方向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3316x132010041200560,00.html

...王鳳生強調,當然營所稅率的多寡,對政府稅收的影響甚為巨大,因為根據財政部的說法,「營所稅每降一個百分點,政府稅收就損失160億」,不過,如果朝野只專注於稅率的「李述德防線」攻防戰,恐流於「戰術工具」這種枝微末節的封閉思考,過於太計較成本效益的計算,他期待產創條例應該要具備「戰略思考」,也就是「台灣到底應該要有什麼樣前瞻性的產業」?



◆ 產創條例的魚與熊掌

【經濟日報╱社論】2010.04.12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訂今天召開黨團大會,討論產業創新條例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是否由20%降為17%,目前看來,調降稅率的可能性很高,且已訂周五三讀。不論國民黨是基於選票現實,還是考量產業發展,而拋卻面子之爭,接受與民進黨相類似的立場,這樣的政策討論方向是正確的;但我們必須提醒,調降營所稅後,就要取消四項功能性租稅減免,政府對魚與熊掌的取捨要有定見,而這亦是租稅減免從產業政策完全退場的正本清源之道。

產創條例的立法是為接續去年底落日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其精神仍延續從民國49年實施的獎勵投資條例,運用五年免稅、投資抵減等積極性租稅減免,推動產業發展。但經過半世紀的發展,台灣產業結構、態樣已經改變,經營內涵也大不相同,產業租稅獎勵卻是一成不變,益令其必要性、有效性及公平性受到質疑。

然而,政府保母心態不除,施政積極性又不足,產業則是不要白不要,以致50年前用的政策工具,50年後依然存在;如今,促產落日,要再訂一個10年期的產業發展新政策,正提供除舊布新的好時機。

事實上,產創條例牽延不決的最大爭議,也是租稅獎勵該怎麼給;民進黨主張一視同仁、不分產業大小,營所稅一律降為17.5%;但國民黨搞不清楚狀況,只知聽從行政院版本,在營所稅20%的基礎上,提供研究發展、人才培訓、物流中心及營運總部等四項功能性租稅減免,直到最近恍然大悟,不只與民進黨站在同一陣線,甚至加碼降到17%,成為亞洲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相當的企業所得稅率;而以行政院長吳敦義接受媒體訪問時的回應,似也傾向此一方案。

此一修法新方向,原是去年賦改會的重要決議之一;當時賦改會就在「輕稅率、廣稅基、簡稅政」的稅改大原則下,主張將產升條例屆期後收回的租稅減免回饋全民,除了降低個人綜合所得稅及扣免額,並把營所稅由25%一舉降到17.5%,同時取消所有的功能性減免,研發、人才培訓等產業輔導則回歸由政府編列預算執行,讓租稅減免從產業政策中退場。不過,經濟部等單位擔心驟然取消功能性減免的衝擊過大,因而改採降稅至20%、但保留功能性減免的折衷方案。所以,不論國民黨的動機是什麼,如果真能回到賦改會精心研究的結論,實是從岔路走回正軌。

營所稅大幅降低及採行單一稅率,不只符合稅政簡化的稅改原則,其不分企業規模、產業類別的一體適用性,也相對更加公平,所有企業都享受到降稅實惠;它亦有利於台灣經濟的國際宣傳,不只留住本國企業的外移腳步,還可爭取更多的國際企業在台設籍,使擴大稅基的面向得以伸向稅源更廣更深的國際企業。

此外,單一稅率也讓台灣稅制規範更透明化,因為例外的租稅減免就會衍生關聯的行政規範,構成外商來台投資的障礙;更重要的是,產業租稅獎勵的取消可為「廣稅基」做示範,最低稅負制這個稅制上暫時性的違章建築,將因愈來愈無用武之地而自然消失。也因此,營所稅調降為17%,應回到所得稅法來做,並同步取消產創條例的四項功能性減免,塵歸塵、土歸土,如此將讓台灣稅改邁出最重要的一步。

但必須再次強調的是,營所稅大幅調降與功能性減免,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其不只是避免國家稅收的損失,更是堅守稅改基本立場,國家財政絕不能任由政黨減稅喊價加碼。但令人不安的是,民進黨、國民黨的訴求重點都在營所稅,卻鮮論功能性減免的處理,而只能期待政務官及專業立委負起把關之責了。

fsj 提到...

救希臘 歐元區撒41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4.12

歐元集團主席容克爾(Jean-Claude Juncker)11日宣布,歐元區各國同意第一年提供希臘300億歐元(410億美元)的備用貸款,貸款利率約為5%,而援助方案要希臘開口才會啟動。

歐元區財長11日罕見地在布魯塞爾舉行電話會議,討論馳援希臘的細節。容克爾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希臘第一年將收到歐元區各國提供的300億歐元雙邊貸款,這些錢將由歐盟執委會統籌協調,透過歐洲央行(ECB)支付。

容克爾說,如果此機制必須啟動,並不會違反歐盟條約中不得紓困的規定,因為這些貸款還會還給借款國,且沒有任何補助的成分。

歐盟貨幣事務委員芮恩(Olli Rehn)補充,這些貸款的利息約為3年期5%的固定利率,目前市場上的行情超過7%。本來德國、荷蘭和奧地利主張,任何提供希臘的緊急貸款,都要以市場行情計算利息,以免顯得是在變相鼓勵其他財政告急的國家群起效尤。

不過歐元區官員9日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計算公式再做些調整後,得出最後這個數字。

至於IMF出資金額並未揭露,但不包含在歐元區要提供的300億歐元內。歐元區各國會依其在ECB資本的比率提供款項。芮恩表示,和IMF的協調事項訂 12日開始討論。

容克爾還說,至於往後會提供多少金額將留待後續討論,同時要看希臘執行縮減預算的情況。他說,如果援助希臘的機制啟動,隨時可以運作,他強調雅典當局目前尚未決定啟動任何方案。

希臘也堅持,只有到非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動用歐洲盟國提供的貸款。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形容,歐元區的協議就像桌上等待上膛的槍。

希臘訂13日標售12億歐元(16億美元)公債,也打算於本月稍後到美國「兜售」其公債;上個月該國出售以歐元記價的公債,結果並不如預期。

道瓊社引述兩名資深政府官員說法報導,希臘計劃售出50億到10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

希臘必須在下個月前籌到115億歐元(155億美元)資金,才夠清償到期的債務,今年共需籌措到540億歐元,才能支應所有債務和緊急預算需求。希臘整體債務規模總計將近3,000億歐元。



◆ 防泡沬? 中國銀監會主席釘地方政府負債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532264.shtml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4.12

中國地方舉債風險近來引起關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CBRC)主席劉明康表示,北京當局已制定嚴格的時間表,以評估地方政府的預算外借款,必要時將在今年第三季派出監察小組到全國各地檢討債務情況。(詳見原站)

※ 相關報導:

* 抑制房市過熱 中國將徵收土地增值稅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531911.shtml



◆ 財政問題嚴重 不容顛倒黑白

【聯合報╱社論】2010.04.12

台灣的財政狀況不佳,幾乎是國內外財政專家的共識。這樣的財政結構儘管不理想,卻也還不至於病入膏肓;只要當局有危機意識,以理念清楚的人掌管其事,情況還是有轉圜的餘地。但是,如果主政者觀念混淆,還要以違反財政學ABC的謬論肆意強辯,那不僅於事無補,也預告了未來情況難以改善。上周國庫署署長黃定方的一番言論,著實反映了財政部的錯謬見解,就格外值得批評。

在過去幾個月中,每當國際信評機構或國內專家學者對台灣財政有所批評,財政部高官就會抬出兩套歪理來予以抗辯,其一是以「財政赤字」混淆「負債餘額」,其二是以「經常帳剩餘」粉飾「整體赤字」。這兩種扭曲皆違反了會計學與財政學的ABC,而財政部自部長以下的高官動輒作此等誤導,愈描愈黑,瞞不過國際信評專家。

讓我們弄清負債餘額的觀念。用最基本的會計語言來說,財政赤字是政府每年收入不及支出的數額,像是一般公司損益表上盈餘或赤字的觀念,是每年呈現的「流量」數字。只要舉個例子,就了解這流量數字不能正確反映國家的財政狀況。如果一個國家負債總量極高,即使這個國家每年收入大於支出,則每年支出的絕大多數金額都要用來支付舊債本息。因此,就算該國有年度盈餘,其財政也已經無法因應具有建設意義的支出。

正因如此,全世界財政學者才會主張以負債餘額取代財政赤字,來觀察一國的財務情況。所謂負債餘額,是指一國某一時點在外流通債務的總數,像是一般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總額,它是一個「存量」的觀念,正確刻劃出政府的總負債。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財政學教科書,都是以負債餘額衡量政府財政狀況,而全世界所有信評機構也皆採用相同的指標。台灣的財政當局想要逃遁或掩飾失職的責任,外界可以理解;但要以扭曲全球共通會計原理的方式強辯,我們就萬難接受了。

其次,我們也要指出財政部喜用「經常帳剩餘」掩飾整體赤字錯誤之不當。國庫署長與財政部長多次向記者指陳,台灣的「經常帳」是有剩餘的,而「資本帳」是政府投資,將來有報酬,所以那裡產生的赤字不嚴重。但這樣的觀念又是一種狡辯式的扭曲,背後所隱藏的錯誤觀念其實非常危險。

如所周知,國內最近有知名面板公司在去年金融海嘯期間,因財務調度出問題而不得不被併購。這些公司的支出絕大多數是機器投資的折舊,都是「資本帳」的赤字,但是公司說倒就倒。再看一九九七年的韓國:當時該國受亞洲金融風暴襲擊而應聲倒地,主要也是因為該國投資太速、負債比率過高。韓國當年絕大多數的政府支出都是用在資本門,但財務問題主要就是個周轉問題,轉得過來就成功、周轉不過就死狀甚慘,不論是經常門或資本門,其後果都是一樣。外在事例不勝枚舉,而國庫署長與財政部長卻對記者講這麼多歪理,殊不足取。

財政部官員在多次國際信評墊底的情況下一再扭曲事實、強自辯解,當然不可能唬弄得了專業人士的判斷;其唯一的目的,應當就是要誤導不具財經專家訓練的總統與閣揆。一旦誤導成功,當然是保住了官位;至於是否繼續傷害台灣,那就不在他們的思慮之中了。

我們要提醒馬吳等府院高層:如果連這基本的財政學ABC都能誤信一面之辭,完全不理會海內外所有的專家意見,其所宣示的意義是非常負面的。有學者在文章中點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語句;但願這樣的憂慮,不要逐漸成為台灣人民的集體憂慮。

fsj 提到...

歐胡會 交鋒人民幣!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4.13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在華府會面,人民幣匯率早為各方聚焦,歐巴馬在會中重申,中國應朝向更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胡錦濤不改中方強硬立場指出,中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堅定不移,但不會在「外部壓力」下加以推進。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貝德在會後簡報中說,歐巴馬敦促中國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民幣兌換機制,表示這對全球經濟復甦的持續與平衡「很重要」,也會是重要貢獻。但他並未說明兩位領導人討論人民幣問題的細節,也拒絕說明胡錦濤的反應。貝德說,歐巴馬也敦促中國取消「市場障礙」。

據新華社報導,胡錦濤在會中堅定表示:「人民幣升值既解決不了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也解決不了美國的就業問題。」

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受到各國抨擊,美國國會議員一直希望財政部把中國列為「操縱匯率國」,以對中國展開制裁。但財長蓋納把原訂15日向國會提交是否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報告,延後發布。中美兩國隨後同時宣布,胡錦濤參加核子安全峰會期間,將和歐巴馬舉行雙邊會談。

蓋納上周並突訪北京,與主管金融的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會晤,各界認為是人民幣升值的前奏。

但胡錦濤12日在會中向歐巴馬強調,中方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堅定不移,不過,這是基於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他說,具體改革措施需要根據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統籌加以考慮,「尤其不會在外部壓力下加以推進」。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美方盤算:這次重氣氛 下次談實質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5534503.shtml



◆ 北京瞭望/人民幣美元脫鉤 最晚下半年

【經濟日報╱香港特派員李春】2010.04.13

美國財長蓋納突訪北京,與主管金融的副總理王岐山急急忙忙的會晤。外界一邊倒的相信,這就是人民幣升值的前奏。很有興趣的,是北京財經界對這次會晤及會晤的結果,是如何來看。北京財經界對蓋納的突訪,評論甚多,忽略那些是似而非的評論,拿掉那些跟風的猜測,總結下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一是大局初定論,一是前景難測論。所謂大局初定論,是說蓋納突會王岐山,為人民幣升值,蓋了一個章。甚至有人說,兩人這次談的結果都有了,就是人民幣決定升值2%和加大波幅,基本採取2005人民幣匯改模式。

支持這個判斷的有三點理由,一是中國的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外貿出口的形式比2009年也有大幅的好轉;二是美國強力施壓,壓力還真有點大;三是中國經濟要推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人民幣不升值不行。至於前景難測論,結果完全相反,是認定蓋納今次到北京,主要是做個姿態,也就是在打了幾巴掌後,再來摸摸臉問疼不疼。北京方面也是要足了面子,你要來就來,談完給點小甜頭你就走,小甜頭就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變動。甚至有智囊身分的專家斷言,「蓋王會」迴避匯率議題。支持這種觀點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今次美國施壓,高調得很,中國人民有些不高興,中共官方也不能不強硬以對,所以有溫家寶的記者會回應。就算彎子要轉,也不可能轉得那麼急,需要點時間。何況美國要價甚高,雙方還有得你來我往,真正的匯率交鋒,還在後頭。

這兩種論調,各有各道理。在這兩種論調之外,還有第三種論調,就是人民幣匯率變動,中國有中國的輕重,美國有美國的緩急,中美兩國不是在人民幣升值的問題有了初步共識,才會在翻臉數月之後又坐到一起,而是有更大的利益取捨。

眼下一個較大的利益取捨,就美國而言,是華盛頓首辦核峰會,歐巴馬想要取得成果,需要中國的配合。接下來是美國要擴大出口,又需要中國的支持。就中國而言,人民幣升值既是技術問題,又是自身需要,只是不能由外人喝令。中國眼下最大的利益,是穩定經濟,防範惡性通脹。

站在這個角度上看,蓋納有何必要到北京呢?就急迫性而言,是為歐巴馬與胡錦濤會面,作最後準備,包括在兩人的共識上最後討價還價,其中當然會包括人民幣匯率方面的承諾。要佐證這一點,看看新華社報導會見蓋納時,給副總理王岐山加了一個頭衙:「胡錦濤主席特別代表」。

其次,就是為5月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主要議程、主題等作初步拍板。在這層意義上,雖非突訪,但擔負同等任務前往中國的,還有美國前財長寶森,以及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要留意他是主管戰略談判,負責經濟、能源和農業事務的。

如果同意這種觀察,那就可再看看另一幅中美交涉下的人民匯率變動路線圖,就是在美國同意人民幣匯率由中國自己決定基本條件下,配合胡濤訪美,中國先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的波幅。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對匯率加以重點討論,中國會聽取美國意見,加快人民幣匯率成機制改革。預計最晚在下半年,人民幣放棄緊釘美元,匯率浮動可能幅度更大。

※ 相關報導:

* 人民幣看升 全球熱錢流竄亞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5534519.shtml



◆ 紅豆飆漲 製品恐跟漲、減料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縣報導】2010.04.13

受八八水災影響,紅豆主要產地屏東縣萬丹鄉栽種面積大減,產量比去年少一千公噸以上,導致市場紅豆零售價飆漲一倍,創下每台斤七、八十元歷史高價。

屏東市陳姓糕餅業者說,紅豆用途很廣,大餅、麵包、土司、冷熱飲等都用得到,未來勢必要反映成本。有的業者乾脆以花蓮豆等豆類替代,或減餡供應。

萬丹鄉農會常務監事陳進地表示,萬丹與緊鄰的新園鄉是紅豆主產地,八八水災後,兩鄉農民擔心影響品質,不敢栽種,產量大減,價格因此上漲。

「去年這個時候,紅豆每台斤卅八元。」陳進地說,目前漲到七、八十元,有的地區賣到八十五元。每年四月至十月是紅豆銷售旺季,預期價格還會上漲。



◆ 馬政府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聯合晚報╱社論】2010.04.13

產創條例大轉彎,營所稅遽降,全社會都看傻眼!馬政府走出了「史上最大降稅幅度」的這一步,實在非常糟糕,糟糕的不是「降稅好不好」,而是證明了執政團隊搞不清楚施政主軸,沒有中心思想。

吳揆打出「庶民經濟」口號以來,有人說,這個有別於過去劉兆玄菁英色彩的內閣,走的是討好大眾的路線。不管是豪宅稅、讓單身和高所得者負擔暴增的二代健保、對失業和特定弱勢增加補貼、乃至於種種「打肥貓」舉措,都有標舉社會正義、「劫富濟貧」的意味。這個方向如果堅持下去,政府以公權力進行財富重分配,不免要撼動既得利益者,但也不失為「向普羅大眾讓利」的一條路線。

但另方面,政府跳躍式地卻也出現不少傾向資本家思維、甚至被指圖利富人的政策。從遺產稅率大調降、產創條例原先對特定產業優惠,到如今的一體適用低稅率,這些政策以「增加競爭力」、「符合自由化」為由,說來也是言之鑿鑿。企業界當然驚喜於天上掉下來的大禮,但國庫困窘的難題更深,企業減稅的利益不敢保證反映於經濟發展,萬一留下爛攤子,難道不是交回到全體納稅人手中?

今天的世界,既沒有純粹的左派或右派;政府的政策路線,要偏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一點,也未必得失立見,多少和國際潮流及國內特定環境條件有關。但一個執政黨總要展示出施政主軸,告知國民政策發展方向。這次被傳為幕後強力主導營所稅翻盤的馬總統,知不知道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自由化、競爭力、市場取向?還是「為保護本國產業而犧牲一點自由化」、「為補貼弱勢而犧牲一點競爭力」、「為達成平等而不能完全聽任市場取向」?

政策不是不能改,但執政者的中心思想不能變來變去。當初陳水扁扯出個「新中間路線」,還說拜「第三條路」作者的英國社會學家季登斯為師,只能視為笑話一場。博士總統如今強打「改革」二字,但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要向選民大眾解釋清楚吧!

※ 相關報導:

* 兩岸智財權談判 我力爭商標、專利優先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534450.shtml

目前比較困難的是,相互承認商標註冊與專利申請的「優先權」,但大陸認為優先權可能涉及主權議題,尚未同意。

fsj 提到...

稅損343億假數據? 稅改聯盟:財部硬拗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04.15

新版的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明天將在立法院闖關,公平稅改聯盟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直指財政部為了奉承上意,提供假數據,將稅損硬拗成只有343億元,此舉恐會造成我國財政從明年起,每年的稅收損失最保守的估計高達554億元,若產創條例闖關成功,馬英九總統將會變成歷史罪人。

曾巨威、黃世鑫臨時缺席

原本預計出席記者會的行政院賦改會前副召集人曾巨威,以及賦改會委員、台北大學財政系教授黃世鑫,在記者會開始前臨時取消出席,是否受到外界壓力,受到注意。去年賦改會的重要決議之一,就是主張將促產落日後,將收回的租稅減免回饋全民,除了提高個人綜合所得稅扣除額及免稅額,並把營所稅由25%一舉降到 17.5%,同時取消所有的功能性減免,研發、人才培訓等產業輔導則回歸由政府編列預算執行。

稅改聯盟發言人孫一信指出,財政部在立法院黨團協商的過程中提供假數據,誤導立院各政黨新版稅損為343億元,明顯將原4項租稅優惠的稅損210億視為已經發生,然後再計算只保留創新研發一項,預估稅損100億之後,讓稅入明顯增加了104億元,促使新版產創的稅損從547億元,一口氣降至343億元。

「台灣根本沒減稅空間」

稅改聯盟發言人簡錫堦指出,台灣根本沒有減稅空間,不但未能倣效歐盟向銀行或富人增稅,還頻頻對富人減稅,只是進一步造成我國財政災難。他強調,台灣的稅收高達75%來自於受薪者的所得,若再減稅,不但會增加受薪者的負擔,恐怕也會拉大貧富差距。

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表示,今年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還餘額達到4兆6000多億元,預估明年將達到40%舉債上限,而潛藏性負責更高達14兆 2000億元。

他指出,希臘債務危機是靠歐盟,而杜拜金融風暴則是靠阿拉伯國家,台灣若真的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台灣可以靠誰?靠中國嗎?他強調,減稅救不了失業,也救不了國內經濟,嚴正抗議兩黨勿交相作惡,為企業財團大幅減稅,讓國家財政陷入更大的危機。



◆ 大陸首季GDP飆到11.9%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4.15

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飆到將近三年來的最高水準,連串的數據顯示,中國政府將面臨必須讓人民幣和美元脫鉤以及調高利率的更沈重壓力。

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字指出,中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去年同季激升11.9%,超越分析師預期的11.7% 。

中國政府日前發布的數字顯示,3月的房地產漲幅創空前新高,外匯準備的增長也是四個月來最大。

許多亞洲國家最近都先後撤消經濟刺激措施,以抑制資產泡沫與通貨膨脹風險。例如,新加坡14日便因成長加速、通膨壓力升高,而允許星元一次性升值;澳洲與印度更已提高利率。

但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迄今仍未採取升息措施,只把重點置於降低去年激增到1.4兆美元的新增貸款,央行的目標是降低22%。

上海渣打銀行的中國研究部主任葛林15日在GDP數據發布前說:「中國必須採取更多的措施抑制威脅日益升高的泡沫。通貨膨脹的壓力正不斷累增。」

中國第一季的出口比去年同季激升29%,但國務院14日仍對終止經濟刺激措施的議題保持審慎態度,強調成長主要是靠刺激政策帶動,而且去年同季的比較基準較低,也凸顯成長的快速。不過,中國官員承諾,將盡更大努力抑制房市飆升。

※ 相關報導:

* 經濟利多推動+企業財報出色 美股大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39118.shtml

* 經濟學人:台灣是國家 且很重要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538348.shtml

fsj 提到...

中國連4個月減持美國債 仍為最大債主國

中央社 2010.04.16

根據美國財政部昨晚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2月中國再度減持115億美元美國國債。這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中國連續第4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不過中國目前依然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

據統計,中國政府這4個月來減持的美國國債已高達608億美元,上海證券報今天引述分析人士說,這可能與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有關。此前有外匯局官員表示,由於升值預期的存在,部分金融機構大量把其海外資產變現調回國內。

近年來,伴隨著外匯儲備快速成長,外界對中國是否應該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不過,中國官方認為,美國國債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國債市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較大,因此美國國債市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市場,在投資過程中雙方完全可以達到互利雙贏的結果。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近日表示,中國不會因為與美國的貿易摩擦而大幅拋售美國國債,因為這將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

據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美國國債的第二、第三大海外持有者日本和英國在2月份都有所增持,分別增持31億美元和252億美元,持有量分別達到7685億美元和2317億美元。

2月份購買美國長期國債的海外資本凈流入量為514億美元,其中私人投資者凈購入525億美元,官方機構購買量為負12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居民購買外國長期債券為42億美元。

※ 相關報導:

* 美國債 中減持1.3% 英港加碼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41436.shtml

有分析人士認為,或許中國投資人正通過其他國家地區的帳戶繼續購買美國債,這也能解釋英國及香港的明顯增幅。如此計算,中國並沒有減少對於美國債的需求。

* 學者憂過熱 物價問題更嚴峻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6+112010041600482,00.html



◆ 歐盟IMF金援希臘 只差一步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4.16

歐盟和IMF代表團訂19日到希臘,協商多年期金援計畫,希臘幾乎確定要動用歐盟和IMF的金援方案,希望挽回市場信心。
(路透)
希臘15日要求和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商談金援方案,歐盟和IMF代表團訂19日到希臘,洽談多年期金援計畫。在市場傳出希臘可能縮減甚至取消發行全球美元債券的此時,希臘向歐盟和IMF求援只差一步。

希臘財政部長帕帕康斯坦丁努15日致函歐盟貨幣事務委員芮恩、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和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要求和歐盟執委會、ECB與IMF 討論多年的經濟政策方案。討論焦點在如果希臘決定要求金援,歐元區和IMF可能提供的金融協助。

芮恩表示,執委會19日會指派小組到希臘,IMF也會派遣專案小組,和雅典當局討論金援方案。

另外,華爾街日報引述兩名政府官員說法報導,希臘已降低對本月底發行全球美元公債的預期,甚至可能取消整套計畫,因為美國市場對希臘公債興趣缺缺。

官員透露,希臘原本希望藉發行全球美元公債籌得50億至100億美元,如今目標縮減至10億到40億美元,甚至如果連最低金額都籌不到,可能乾脆取消發行。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業者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日前表示,尚未準備買進希臘債券。

希臘與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15日一度擴大到4.25個百分點,之後又縮小,前市收在3.95個百分點左右。歐元匯率也受拖累,兌美元匯率開低走低,紐約早盤一度下跌近1%至1.3522美元;兌日圓跌逾1%,報125.84日圓。

丹斯克銀行(Danske)貨幣策略師霍維克表示,雖然歐盟和IMF已經確定提供金援,市場擔心的是希臘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其經濟成長展望也不是很樂觀。

荷蘭財長狄賈格15日在海牙對議員表示,他認為國會有足夠票數支持金援希臘的450億歐元計畫;芮恩也說,他有信心德國與其他歐元區國家會承諾做到金援希臘的機制。

不過德國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學者,打算在14天內向德國憲法法院提出告訴。他們認為金援希臘明顯違反歐盟條約,目標是法院能頒布具法律約束力的初步禁制令,不讓德國政府拿出84億歐元救希臘。

※ 相關報導:

* 歐盟擬派專人赴希臘協商救助方案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324x132010041600573,00.html

* 奢華復活! 奢侈品今年估成長4%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41390.shtml

全球經濟不景氣的階段裡,那些最富有的客人本來想照樣大掏腰包,卻礙於歡瞻風評而縮手,但他們現在可以重新大方花錢,面無愧色了。



◆ 吳敦義坦承 國內貧富差距太大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即時報導】2010.04.16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時,坦承台灣貧富差距的確過大,因此政府要採取手段,不但要讓富的繼續富,還要把貧的拉上來,至少到達小康境他,「這一點政府做得不夠好」。

為了宣傳ECFA,吳敦義近期密集接受媒體專訪,今天他在錄製台視專訪時,重申兩岸簽署ECFA並未牽涉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開放大陸勞工來台跟國人搶工作。

針對綠營宣傳「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衝擊台灣白領階級與公務員,吳敦義認為是擴大渲染莫名的恐懼,他形容,這是「豬母抓去牛墟」 (指牛頭不對馬嘴、搞錯對象)。



◆ 日本面臨遺世獨立的風險

【吳慧珍】2010-04-16 工商時報

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David Pilling)撰文指出,經濟泡沫化後陷入長期低迷,而被全球投資人打入冷宮的日本,儘管對自外於國際社會泰然處之,但仍面臨經濟上和地緣政治上兩大風險,一是國家負債泥淖愈陷愈深,另一是與亞洲鄰國的歷史夙怨仍難以化解。

日本政府為負債累累問題困擾已久,20年來可說是靠高居全球之冠的國民儲蓄來支應財政赤字,但隨著日本人口老化及儲蓄額減少,這種情況恐怕很難永無止境持續下去。日本公共負債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逼近180%。

金融時報專欄主筆沃夫(Martin Wolf)曾就英國國債高築提出警告,英國政府每花4英磅就得借1英鎊,但與日本相比簡直是小兒科,日本是每支出200日圓就得舉債超過100日圓。

除經濟風險外,日本遭逢的另一大風險則在地緣政治方面。二次大戰日本為遂行其侵略野心,與周邊鄰國結下難解的歷史仇怨,多個國家迄今對日本當年的侵略暴行仍餘恨未消。

而為了沖繩美軍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日本最近又與最堅強的盟友美國陷入外交拉鋸戰。華府將此樁備受矚目的外交摩擦,歸咎於日本長久以來遺世獨立,始終不願全力參與這個詭譎多變危機四伏的國際社會。

世人曾對日本創造的經濟奇蹟大為折服,但如今提到這個國家不是大皺其眉就是興趣索然。投資人對日本市場棄如敝屣,致使某東京交易員曾開玩笑說,想吸引更多客戶閱讀他的投資建議書,看來得把「日本」字眼完全剔除。

全球投資人對日本失去興趣琵琶別抱的同時,日本這個國家也以悲觀疏離的眼光看待外在世界。日本原本自滿於沒有被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的大膽放任觀念牽著走,但令其失望的是,比起其他甘冒風險的已開發國家,這個出口導向經濟體的衰退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也似乎有心理準備,經濟實力緊追在後的中國,不久的將來將後來居上取代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面對曾是自己殖民地的南韓,日本也投以某種程度欣羨的眼光,南韓不僅在產業發展上迎頭趕上日本,且相較日本更能適應全球化變遷。

終結自民黨半世紀政權的民主黨,被日本民眾寄予改革厚望,但首相鳩山由紀夫領導的新政府才上台8個月,就讓日本國民陷入幻滅。鳩山內閣聲望直墜而下,有關鳩山何時下台一鞠躬的耳語已然傳開。

從經濟層面來看,儘管執政黨的國會次級團體本周向政府施壓,要求設立通膨目標以對抗通縮,但政府領導人看來是抱著繼續接受通縮現況的打算。15年來日本揮之不去的通縮夢魘,雖說並未如預期引發什麼重大危機,但名目GDP持續下滑已使日本的經濟實力走下坡。

儘管如此,許多日本人似乎對日本國力明顯式微及日本自外於紛擾的國際社會不以為意。近年來風行日本的暢銷著作「國家尊嚴(Dignity of Nation)」,甚至建議日本當局應停止讓下一代學英文,以及完全退出世界貿易體系。

不過日本這個國家還是別具吸引力,像是比較不被國際恐怖主義勢力染指,而且能做到儘量避免與他國發生貿易摩擦。對保有工作及小有存款的日本人來說,即便面對通縮也能展現一派樂天態度。(吳慧珍整理)

fsj 提到...

克魯曼專欄/銀行詐欺 金融危機 白領打劫

【聯合報╱陳世欽節譯】2010.04.20

去年十月我看了一部卡通,片中一教師請學生以動詞「打劫」造句。學生的答案是「高盛」。

聯邦證管會上星期指控高盛公司高層從事白領打劫的勾當。

我採用經濟學家艾克洛夫及羅莫在一九九三年的一項研究報告為「打劫」一詞下的定義。這項報告在雷根時代的儲貸危機發生後提出。它指出,危機造成的許多損害是蓄意詐欺下的結果。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否亦然?

有關詐欺在危機中扮演角色,討論重點大多集中於如下兩種形式的欺騙行為:掠奪式放貸與風險的不實呈現。部分貸款人顯然在受到誤導的情況下,辦理他們毫無任何理解的昂貴複雜貸款。以這方面而言,布希時代的聯邦主管官員難辭其咎,因為他們不僅從未遏止浮濫貸款,甚至阻止各州政府採取具體措施。大致而言,次貸放款機構並未看好它們承辦的貸款。相反的,它們把這些貸款賣給投資人,有時候甚至還知道,未來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大於購買這些貸款(或貸款擔保的證券)的人們所知。

我們現在目睹的是第三種詐欺。

我們已知,在主動兜售房貸擔保證券的同時,高盛與其他公司認定這種證券的價值一定崩盤,進而從中獲利。這種作法應受到譴責,卻不違法。然而聯邦證管會指控,高盛創造並兜售被蓄意設計成必然失敗的證券,使一名重要客戶得以因這種失敗而獲利。這正是我所說的打劫。

高盛並非被控從事這種勾當的唯一金融公司。剛榮獲普立茲獎的新聞調查網站ProPublica指出,數家銀行涉嫌為避險基金「磁星」(Magnetar)行銷註定失敗的投資組合。「磁星」押注這種失敗。

如此說來,詐欺在金融危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掠奪式放貸與假象包裝房貸的銷售並不是引發危機的原因,但卻導致危機惡化,因為它們助長房市泡沫,同時創造一旦泡沫破滅必定淪為有毒廢棄物的一籃子資產。

至於設計註定失敗的投資組合,這可能導致原已處於劣勢的銀行損失擴大,以致金融危機更加嚴重,最後並導致房市泡沫演變成經濟災難。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主管當局斟酌中的金改措施是否足以阻止過去十年來不斷擴散的欺騙行徑。答案是可以。

獨立的消保署或許有助於限制掠奪式放貸。參院草案中的另一項條文規定放款機構必須截留承做放貸總值的百分之五,這足以限制不良貸款的承做及迅速賣給不明究裡投資人的可能性。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改革構想主要涉及規定「信用違約交換」之類的金融工具必須公開透明交易,有如一般的證券及債券,然而能否有效遏止高盛的胡作非為卻是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金改的最後草案最好包含能夠阻止這種掠奪行為的明確條文,尤其是阻止業者憑空創造「合成債務抵押債券」。這種雞尾酒式的信用違約交換足以使投資人針對資產下注,卻並未真正擁有它們。

針對高盛指控的主要道德關鍵並不涉及改革的具體條文,而是改變華爾街的迫切需要。聽聽金融業說客及與他們擁抱的共和黨政客的說法,你一定會認為,只要聯邦政府承諾不再紓困,問題全都會解決。然而這完全錯誤,不只是因為這種承諾不可信。

因為事實上,金融界已成為詐騙集團,少數人坐享優渥待遇,卻盡做一些誤導甚至剝削消費者與投資人的勾當。如果我們不以具體行動限制這種行為,詐騙肯定沒完沒了。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高盛,巨大的吸血鬼烏賊…」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田思怡/報導】2010.04.20

美國證管會控告華爾街龍頭老大高盛公司,開整頓金融業的第一槍,不但展現美國總統歐巴馬金融改革的決心,民主黨也認為民氣可用,在參院本周金融改革法案辯論時,可堵住反對金改的共和黨議員的嘴。觀察家認為,證管會這個時候拿高盛開刀,是為了在國會推動金改法案。

美國財長蓋納說:「我有信心國會將通過金融改革法案,引領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場走出黑暗,讓納稅人往後不必提供紓困金,並提供美國民眾基本保護,免受詐欺和傷害。」

歐巴馬政府對高盛出手,的確讓華爾街很意外,連高盛都措手不及。高盛朝中有人,「高盛幫」在華府勢力龐大,幾任財長都與高盛關係密切。

前不久,高盛執行長布蘭克梵還得意說,高盛做的是上帝的工作,但高盛的運氣似用完了,證管會控告這家一百四十一年歷史老店,說明歐巴馬金改玩真的。專家說,各界可睜大眼睛看證管會對美國投資銀行採取的行動,訟案可能如洪水般淹過華爾街。

美國的金改風聲近來被譏雷大雨小,金改案在國會陷入兩黨政治口角泥淖,華爾街遊說團說,金融大戶已從金融危機裡學乖,白宮和國會沒有文章可做。高盛也準備近日發天文數字紅利。冷不防,證管會遞出訴狀。

高盛和JP摩根並列○八年金融崩盤裡的兩大贏家。滾石雜誌形容:高盛是「一隻巨大的吸血鬼烏賊,盤捲在人類臉上,將吸血漏斗伸入每一個有金錢氣味的孔隙」。

※ 相關報導:

* 夏比若 讓美證管會硬起來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547768.shtml



◆ 外商壽險紛出走 學者:低利環境難改善

中央社 2010/04/20

近年來安泰、保誠、全球、南山等外商壽險業紛退出台灣,又添一樁美商大都會人壽出售給國票金控。學者分析,除國際會計準則的變動,缺乏長期資金工具和台灣低利率環境也是主因。

國票金控昨天宣布併購大都會人壽台灣子公司,大都會目前總資產約新台幣829億元,淨值達70.66億元,但僅以淨值的一半 35.5億元賣給國票金。

近兩年來,外商壽險業紛退出台灣,從富邦金以6億美元併購ING安泰人壽,中國人壽以象徵性的1元買下保誠人壽主要資產負債,台玻與美孚合資成立的中瑋一公司以新台幣30億元價格買下全球人壽台灣子公司,到香港的博智中策集團以22億美元標下南山等。

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指出,低利率環境和會計準則變動所需提撥的責任準備金,都影響台灣保險業的經營環境。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資金市場上長天期工具少也是保險公司經營環境困難的原因,不過最致命的原因還是台灣低利率環境,使壽險公司產生嚴重利差損,也就是利息收入低於利息成本,陷入經營困境。

他表示,由於壽險業資產都很雄厚,雖然獲利虧損,還可以撐很長時間,本土壽險可用高利率的保單吸收資金來周轉,不致於馬上出問題,真的有狀況反正政府也會介入。

他說,但對外商壽險,發現長期環境不利經營就想要退出,等到環境改善再重新進來也來得及,台灣的金融機構就撿現成的便宜,撿外商打下的天下。

但為何這些外商壽險在亞洲都只有退出台灣的市場?殷乃平指出,國際上的低利率環境是在2007年開始的,但台灣的低利率環境是從1997年開始,已超過10年,長期以來這樣的環境難以讓保險公司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