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3

台灣經濟須防短多長空

【經濟日報╱社論】2010.07.12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周公布最新全球經濟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4.2%上調至4.6%,亞洲各國的經濟表現尤為強勁;其中,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預估將從6.8%上調至7.7%,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新加坡的9.9%,高於香港及韓國。先前國內外經濟預測機構已紛紛上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預測值,此時IMF公布的預測值直逼8%,更進一步增強國人對台灣經濟的信心。然而,近來國內外經濟變數愈來愈多,在一片樂觀氣氛中,台灣尤須慎防經濟的短多長空。

今年上半年,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各國經濟表現一片大好,主因受惠於全球需求快速復甦,出口激增,再加上各國推動的擴大內需政策奏效,助長經濟升溫。但經濟升溫過速,也帶來資產泡沫化的威脅,促使各國政府不得不思考刺激政策的退市時機。4月以來,中國大陸重啟宏觀調控措施,密集推出嚴防房價失控的作法,台灣及韓國最近也先後調升利率,在在反映出亞洲經濟短線過熱的現象。

尤其,後金融海嘯的國際經濟情勢變化極大,近來發生的經濟事件,更讓全球復甦前景充滿變數。首先,歐洲主權債危機擴散,已嚴重威脅全球經濟復甦,儘管歐洲央行及IMF共同挹注7,500億歐元協助債台高築的歐豬五國(PIIGS)度過難關,但歐債危機迄今仍未解除;7月至9月是歐豬五國債務屆期高峰,嚴厲的考驗才要開始,如果情勢不能穩定甚至惡化,歐元區乃至全球經濟仍有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這對高度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極為不利。

其次,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成長近六成來自所謂G2(美國及中國大陸)的貢獻,但近來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力道明顯放緩,主要經濟指標皆出現轉弱現象,尤其具指標性的房市又出現下滑;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呼籲歐巴馬政府要採取一切可行手段振興經濟,充分反映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憂慮。另一方面,大陸經濟成長速度也開始減緩,6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明顯回落,出口、工業生產及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增速也都走低。最近大陸國務院公布,將斥資人民幣 6,822億元投入「西部新十年計畫」,顯示大陸重新推出刺激經濟政策的策略方向。

更需注意的是,國際經濟正進行結構性調整。6月下旬20國集團(G20)峰會訂出已開發國家在2013年前財政赤字減半及2016年前降低負債比的目標,無疑宣告工業國家將揮別奉行多年、尤其是金融海嘯時救亡圖存的凱因斯主義,走向緊縮開支、削減赤字的新時代。

最讓亞洲國家擔憂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G20峰會時公開宣示,美國以「借錢消費」為全球經濟成長提供資金動能的時代已經結束,出口國家應該將注意力轉移到那些荷包滿滿的消費者身上。歐巴馬並重申,在五年內讓美國出口倍增的決心。美國改變經濟成長模式的目標能否實現尚在未定之天,但調整過程中勢必影響全球貿易結構、匯率變動及經濟利益的分配,對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大陸的衝擊尤為深遠。

台灣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受國際經濟影響尤深。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後,台灣的利基在於激發更多外資以台灣做為進軍大陸市場跳板的意願,大幅提升民間投資及消費動能;但ECFA後續發展需長時間談判,短期內提振經濟的效果仍屬有限。反倒是ECFA讓台灣經濟和大陸經濟的連動性更緊密,國際經濟變化對大陸經濟的衝擊也勢必波及台灣。因此,政府必須有更縝密的政策思維與因應規劃,讓台灣在詭譎多變的全球經濟大環境裡站穩腳步,不致發生經濟上的短多長空。

※ 相關報導:

* 三大引擎 催動產業轉骨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719218.shtml

杜紫軍說,台灣產業結構調整將朝傳統產業全面升級,製造業服務化,將設計等軟實力納入傳統產業,「以軟扶硬」;加速發展新興產業,善用台灣硬體製造優勢,帶動六大新興、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以硬帶軟」;和全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三大方向推動。

* 末日博士;我不是花花公子 也不是永遠看空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19249.shtml



◆ 大陸信貸減速 經濟可能降溫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綜合報導】2010.07.12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昨(11)日公布「201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資料報告」指出,今年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034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9,270億元,貸款增長呈逐月回落趨勢,緩解外界對大陸經濟過熱的擔憂,也透露經濟增速可能下滑的訊號。

路透社報導,多位分析師認為,根據6月金融資料和當前經濟形勢,還看不出大陸貨幣政策發生大變化的跡象,而先前市場預期的加息,可能性也因為當前經濟增長回落而進一步降低。

人行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4.63兆,比去年同期減少2.74兆元,上半年新增信貸占全年目標7.5兆元的61.73%。

新華社指出,上述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貨幣增長繼續放緩,貨幣信貸增長逐月回落態勢明顯,當前大陸貨幣信貸增速回落,緩解此前外界對大陸經濟過熱的擔憂,但也透露大陸經濟可能下滑的訊號。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大陸央行發佈的資料符合預期,信貸量處於正常範圍。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宋國青教授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大陸不會出現信貸管控放鬆的情況,並且增速會一直保持平穩。

由於在去年大陸頒布4兆元的刺激政策,許多工程對資金都還有持續需求,目前市場對資金仍處於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態。

報告指出,上半年廣義貨幣(M2)餘額為人民幣67.39兆元(約新台幣317兆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8.5%,增幅比上月和去年末分別低2.5和 9.2個百分點。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表示,M2從29%至30%的增幅下降到18.5%,降低了流動性過剩的擔憂,說明通膨預期得到有效管理。



◆ 我控歐盟勝訴 面板廠輸歐免稅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0.07.12

台美日聯手狀告歐盟針對面板等三科技產品課稅,違反資訊科技協定(ITA),近日將獲世界貿易組織(WTO)判決勝訴。台灣輸歐主力產品液晶顯示器可望免除14%關稅,預估一年至少可為我業者省下196億元的關稅支出,面板大廠將受惠。

友達因銷往歐洲比重較大,受惠最深;其次為奇美電,華映、彩晶也將沾光。面板股是台股交投最熱絡的類股之一,加以本周進入「超級除息周」,令台股利多環繞。

這是台灣入會八年來,首度也是目前唯一以「原告」身分,取得勝訴的貿易爭端案。經濟部指出,這場勝訴,不只面板業直接受惠,更有助我國鞏固全球資通訊產品大國地位。

經濟部官員昨(11)日指出,在2008年訴訟才剛開始時,歐盟就已先暫緩對三爭議產品課徵關稅。業者不用等到判決出爐,已先享有免關稅。因此,相關業者不用擔心是否可能空歡喜一場;由此案衍生的其他新興電子消費產品能否適用ITA,包括具電視功能、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智慧型手機,歐盟為避免爭議,也已暫緩課稅。

台、美、日在2008年狀告歐盟,未能遵循ITA零關稅規定,對台灣19吋以上加裝DVI端子的面板、美國具硬碟的電視機上盒與日本多功能事務機,課徵 6%-14%關稅。歷經兩年多訴訟,WTO6月中做出初判,預計7月23日做出「最終判決」,確認三國獲勝訴。

官員說,在這項訴訟中,我國最關注的雖是面板,但在WTO形成判例後,我方輸往歐盟的機上盒、多功能事務機等,也可要求歐盟繼續給予零關稅待遇,在智慧型手機方面,包括宏達電在內等電子大廠,也可延伸受惠。

※ 相關報導:

* 關稅障礙排除 新電子產品將受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719235.shtml

東協積極參與中國泛北計畫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全球銀行 面臨融資壓力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紐約時報十二日電】2010.07.13

歐洲的主權債信危機引發外界對歐洲銀行體系的憂慮,但未來兩年,全球銀行將內面臨5兆美元的融資需求,恐怕才是真正需要擔心的問題。

歐洲央行(ECB)、英格蘭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相繼警告,未來兩年全球銀行面臨鉅額的債務到期,必須發新債展延。但是各國政府同樣也有鉅額的發債需求,雙方在債市裡競逐投資人青睞,目前局勢不利的歐洲銀行業籌資可能遇到困難。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分析師巴威爾說:「我們正衝向信用銳減的懸崖,降幅會非常大。」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全球銀行業在2012年之前有5兆美元債務到期,其中歐洲銀行就佔了2.6兆美元,美國的銀行則只有1.3兆美元。分析師憂心的是,已經被歐洲主權債信危機衝擊的歐銀,有沒有辦法籌到這麼多錢。

銀行發售債券通常是為了再轉手放貸給企業或民眾。一旦銀行難以發債,或者不願發債,整體貸款市場就可能出現信用緊縮,使經濟復甦喪失動力。

這種困境的根源是銀行愈來愈仰賴以短支長,靠短期融資來承作長期貸款,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原兇之一,銀行的短期融資如果突然中斷,就可能立刻耗盡現金,只能靠政府援救。

目前短期利率遠低於長期利率,鼓勵銀行繼續以短支長。金融海嘯以來政府緊急提供的銀行負債擔保,也讓事情進一步惡化,因為擔保時限往往只有幾年,銀行隨政府擔保期發行短期債券。

穆迪公司去年11月的研究顯示,目前全球銀行業的債券平均到期年限是4.7年,創30年來最低紀錄。

在歐債危機肆虐的危機高潮,歐洲銀行債市已出現緊縮。Dealogic統計,歐銀在5月僅發售107億美元債券,遠低於去年同期的950億美元,更低於今年1月的1,060億美元。歐銀發債金額在6月回升至420億美元,7月至今約190億美元。

歐洲央行希望能逐漸收回提供給歐銀的緊急融資,但如果這些銀行無法轉而從民間市場補足資金,他們就必須緊縮放貸,這使歐洲央行面臨兩難。

分析師指出,龐大的融資壓力可能迫使歐銀出現新一波整併潮,體質較弱的銀行拿不到融資,只能被迫合併。

※ 相關報導:

* IMF:亞洲 小心經濟過熱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21236.shtml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警告,亞洲經濟體需要準備因應全球經濟減緩的風險,不過他排除二度衰退的可能性。他提醒亞洲各國找出方法管理大批湧入的資金,並預防經濟過熱與信用和資產泡沫的問題。

* 獲利報佳音 美鋁虧轉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22144.shtml



◆ 名家觀點/迎戰高糧價時代

【經濟日報╱林建山】2010.07.13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6月間發布《2010-19年農業展望》研判,儘管全球農產品價格已經從兩年前歷史最高水準,略見回落,但已不太可能降回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展望未來十年,全球平均食糧價格將持續處於較高水準,世界食糧供給的不安全狀況,有可能更惡化,令人擔憂。

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是今天主要國家領袖的關切重點之一,特別是最近五年各地所發生的紛爭,嚴重擾亂了農產品市場,包括產量短缺或剩餘、庫存高低起伏、石油價格波動、全球經濟衰退等。多數國家的初級食糧零售價格仍居高不下;對於若干開發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而言,食糧價格是社經穩定的關鍵,尤其對於必須將大部分收入用於購買食糧的窮人階層,挑戰更為嚴苛。

聯合國的報告仍然堅定認為,晚近的短期性食糧價格波動比較大,但不致過度改變主要糧食作物的長期價格走向。當然,全球性的價格變化,對各國國內市場的影響程度卻頗為懸殊。

據預測,直到2020年,全球小麥和粗粒穀物的平均價格,將比1997年至2006年期間的平均真實價格上漲15%至40%,植物油的真實價格則預計上漲 40%,奶製品價格漲幅也在16%至45%之間,這表示對於世界各國民生物價的衝擊不容小覷。

與上一個世代相比,未來十年全球農業產出量的成長速度,預測會再進一步放緩,但與先前歷次的估計相同,聯合國報告認為,只要世界食糧產量能夠達到成長目標的70%,就可以滿足2050年全球估計人口的整體需求。

但2008年以來,仍出現國際價格飆升和經濟危機,導致饑餓和食糧不安全狀況,甚至有惡化之虞,全球至少已有10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足。

聯合國報告認為,問題出在於農業產量和生產力有待提高,而且嚴重缺乏一套制度明確合理的有效貿易體系,以致無法透過公平競爭,確保食糧能夠從過剩地區向產量不足地區轉移。未來聯合國將致力於有效管控國際食糧價格波動的傳導因素,積極促進個別國家與世界市場一體化的基礎建設,尤其是建置一套更有效的貿易和農業政策。

值得注意的新變數是,新興經濟體部分人口日益富足,飲食習慣發生變化,結果使全球肉類需求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農產品。而且,新興市場經濟持續成長,同時成為促使全球食糧需求和價格不斷提升的重要驅動力;加上近五年來國際間生質能源生產不斷擴大,更導致全球性對小麥、粗粒穀物、植物油和食糖的額外需求。

然則,正因為開發中國家在國際市場地位與作用的迅速提升,影響力隨之增強,對全球市場條件的政策改變,更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在使得這些開發中國家對全球政策具有更重要影響,金磚四國尤其表露無遺。

目前世界食糧安全委員會(糧安會)正在進行改革,就是冀望改進意見交流的形式,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政治磋商平台,以有效協調專門知識和行動,積極面對世界饑餓和營養不良的挑戰。

世界食糧價格的發展趨勢,當然對於未來馬政府「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中的產業與民生,都會帶來重大影響,一方面是幾項關乎民生物價的產業,包括大宗物資、食品、農產品、飼料、飲品酒類、糕餅、酵素化學與生技產業,都會產生相當直接的衝擊,值得政府與民間的共同注意。

在另一方面,兩岸都是農產品的淨進口國家,在ECFA初簽之際,有關第一階段早收清單的訂定,幾乎都只顧及農民收益與競爭問題。在未來第二階段以後的清單擬議上,應該擴大視野,把全球食糧情勢發展納入磋商思考,相信是絕對必要的。(作者是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 產業鏈西進 台灣傘難標示MIT

自由時報 2010.07.13

〔記者孟慶慈、林毅璋/綜合報導〕經過一、二十年外移,傘業在台灣幾乎銷聲匿跡,經營逾七十年的「張萬春洋傘廠」,近來費盡心思做出洋傘,滿心歡喜的向經濟部申請「台灣製產品MIT標章」,卻被打回票,因為不是百分之百台灣製。

傘骨全來自中國

張萬春洋傘廠創立於民國二十二年,第四代經營者張育展表示,目前台灣傘的產業鏈已中斷,傘骨全來自中國,要做出百分之百台灣傘已不可能;該公司自己設計,採用台灣製獲得日本抗UV(紫外線)認證的傘布,找遍全台,才找到僅存專做高級傘代工的業者協助,做出幾近百分之百台灣製造的洋傘。

業者怨申請標章不成

張育展痛心地說,少數大傘廠說根留台灣,其實是台灣接單中國製造,他拚命想在台灣生存,卻得不到政府關愛,既然政府不給MIT,那就自己縫上MADE IN TAIWAN。

張育展表示,製傘過程繁複,製板、裁剪、縫製、整燙等都靠手工,需經十五至二十道流程,市面上中國製的傘一支一、二百元就買得到,傘一撐開就聞到化學味,其實,正常的傘布不會有「不對」的味道。他說,好材質的傘,一支千元上下才合理,但市場上廉價傘充斥,一般人已難接受合理價位的傘,二月首產九百支「台灣傘」,至今去化仍有限。

官員允諾「想辦法」

對業者的抱怨,經濟部工業局指出,MIT標章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台灣製造,必須符合WTO(世界貿易組織)原產地證明書辦法中,至少卅五%的規範,但此案的傘骨是中國製,而雨傘最重要的結構就是傘骨,「要怎麼說是MIT」?儘管傘布是台灣製,但是否達到整體的卅五%附加價值,也須再衡量。

不過,也有官員認為,目前開放受理MIT標章驗證的產業,需為經濟部列入的十七項易受貿易自由化衝擊之敏感產業,雖然並無雨傘一項,但敏感產業確有納入成衣、毛巾等布料相關產業,因此可以研究針對傘布的部分來給予標章。官員承諾,將進一步研究,看看是否能以個案或專案認定的方式,幫有意爭取MIT標章的廠商「想辦法」。

fsj 提到...

新加坡GDP15% 衝全球第一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田思怡/報導】2010.07.15

由於新加坡上半年經濟成長超猛,新加坡貿工部將今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值從原本的百分之七到九,上修到百分之十三到十五,超越全球經濟火車頭中國預估的百分之十年成長率,可望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

紐約時報指出,新加坡今年的經濟成長速度將是美國的四倍多,此驚人成長反映亞太地區經濟體的復甦力道有多強。除了日本以外,此地區大多數經濟體今年的成長都很強勁。

新加坡貿工部十四日公布今年第二季成長率,較前一季成長百分之十九點三,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廿六。新加坡今年第一季成長就已拔地而起,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六點九,較前一季成長百分之四十五點九,創下一九七五年以來最大季成長。

製造業是帶動新加坡經濟成長的龍頭,第二季成長百分之四十六,特別是生技醫藥產品、半導體產品和其他電子產品出口暢旺。

觀光和金融服務業也立大功。新加坡今年有兩家大型賭場開幕,入境的觀光客人數空前。

雲頂新加坡和拉斯維加斯金沙公司經營的兩家賭場分別在二月和四月開張,吃角子老虎和開盤賭桌擠得水洩不通。

新加坡聯昌國際經濟學家宋誠煥表示:「新加坡將是今年亞洲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也可能是全球第一」。他說,新加坡的經濟成長預測相當「務實」,上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成長百分之十八,預料下半年成長將趨緩。

宋誠煥表示,亞洲其他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預料也將穩健成長,但新加坡擁有其他成長動力,像是觀光業和金融服務業。

他表示,物價壓力已逐漸明顯,新加坡央行應會密切觀察通膨是否升高。

他說,新加坡央行已放手讓新幣走強以抑制通膨壓力。



◆ 新加坡GDP破表 學者:城市經濟易漲易跌

中廣新聞/張雅惠 2010-07-15

新加坡第二季GDP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六,全年GDP成長預估也有百分之十五,遠高於IMF上週上調過後的百分之九點九。學者指出,新加坡是城市經濟,受到外在波動影響的程度遠高於台灣,新加坡這一波強彈,受惠於觀光業、製造業、以及服務業的全面復甦。

賭場觀光業復甦,國際會議服務業暢旺,加上亞洲經濟強勁需求、電子代工製造業、以及煉油產業強彈,新加坡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年化之後高達百分之二十六,全年預估強彈百分之十五。新加坡的GDP成長暴衝,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主任曾明煙說,除了比較基期偏低之外,也有實質的產業成長。

「第一部分是東亞的成長,特別是中國的帶動;第二部分是,新加坡本身的產業結構轉型很快,特別是不斷有新的產業出現;第三是,新加坡是城市經濟,經濟成長的波動本來就很大。」

去年九月,IMF國際貨幣基金曾經預測,新加坡去年經濟可能衰退百分之七點七,比當時官方預估衰退百分之四到六還要糟,新加坡是第一批陷入經濟衰退的亞洲國家之一,當時正面臨1965年國家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不過,IMF上週最新預測,新加坡全年成長百分之九點九,在「新興工業化亞洲經濟體」當中,僅次於中國的十點五,領先台灣的百分之七點七、領先香港的百分之六、也領先韓國的百分之五點七,而新加坡自己預估今年全年百分之十五,遠高於IMF的預估。

※ 相關報導:

* 又玩兩面手法 中國搶我GPA訂單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5/today-p1.htm

台灣在去年七月獲准加入WTO的政府採購協定(GPA),當時被馬政府列為「活路外交」重大成就之一,但貿協積極爭取的最大一筆GPA訂單—孟加拉航空高達上億美元的維修合約,卻傳出硬是被中國搶走,但在馬政府極力營造兩岸和諧氣氛下,讓貿協居中努力的人員有如啞巴吃黃連,不知如何向委辦的國貿局報告。



◆ 印度選出盧比貨幣符號

中央社 2010.07.15

隨經濟實力持續提升,印度決定創造盧比的貨幣符號。媒體報導,內閣1個小組選出的設計,為梵文字體「Ra」和羅馬字母大寫「R」的綜合體,等內閣通過後就會定案。

「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今天報導,財政部5人小組已自5個入圍圖案中決定代表盧比的貨幣符號,由孟買(Bombay)印度理工學院(IndianInstitutes of Technology,IIT)研究生庫瑪(DUdaya Kumar)的設計雀屏中選。

報導說,庫瑪的設計為梵文字體「Ra」和羅馬字母大寫「R」的綜合體,不過拿掉支撐字母的那一豎。印度財政部長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曾表示,代表盧比的貨幣符號須能反映和呈現印度獨特性格與文化。

報導引述官員的話說,小組的決定獲穆克吉認可後,已呈報內閣。

包括美元「$」、英鎊「£」、日元「¥」,主要國際貨幣都有其特有符號。印度盧比也即將加入行列。

印度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持續提升,印度政府決定創造貨幣符號,讓盧比具國際識別。獨特符號更可使印度盧比與鄰國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的貨幣有所區別。這些國家貨幣的英文縮寫都是「Rs」。

印度財政部舉行獎金高達25萬盧比(約新台幣17萬1870元)的盧比貨幣符號設計競賽,參賽設計內容須適用於標準鍵盤、使用印度國語字母系統或呈現相同視覺表現,並可代表印度歷史與文化性格。

官員解釋庫瑪的設計概念說,2條水平線讓人想到印度國旗也是以2條平行線均分三色旗,並代表印度與其他經濟體的經濟平衡。

庫瑪受訪表示,並不知道自己的設計排名第一。他對記者說「我希望你說的是真的。」。

※ 相關報導:

* 印度通膨加劇 恐再升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25761.shtml

印度已處於兩位數的通膨年增率6月再度攀至10.55%,使得印度央行(RBI)可能會為求抑制通膨,於27日的例行集會中再度升息。受此利空衝擊,印度股市應聲下挫。



◆ 美凍結科技支出 IBM甲骨文打顫

美國歐巴馬政府日前凍結30 億美元的科技支出,並正在重新檢視數十億美元的聯邦政府電腦計畫,將使IBM、Accenture和甲骨文(Oracle)等專做聯邦政府生意的科技服務業者遭受衝擊。

美國政府自6月28日起即凍結科技支出,這是白宮官員檢視資訊科技(IT)採購計畫的一部分,目的在將高風險的問題計畫予以縮小或終結,未來並將以新政策取代,要求大計畫拆成數個小計畫,便於掌控。

代表Accenture、IBM和英國航太公司(BAE Systems)等1,200家科技公司的貿易團體Tech America表示,不少會員為此憂心,以過去經驗來說,「聯邦政府此舉頗不尋常」。

主導審核支出計畫的官員康卓拉(Vivek Kundra)說,美國政府一年的科技支出在800億美元以上,預定今秋完成的審核作業不會使支出大幅減少,主要目的在於提高花錢的效益。

舉例來說,美國退伍軍人部過去10年來已在財務系統計畫上花掉3,000億美元,但至今仍未完成。國土安全部(DHS)六年來欲整合其下部門的財務管理系統,也未竟功。

後者只是被白宮預算局(OMB)官員凍結的30個財務系統計畫之一,理由是這些計畫不是進度大幅落後,就是預算超支。

目前各大科技業者無不屏息以待,觀察審查計畫將對現有或未來的聯邦政府合約造成何種影響。但想要瞭解鷹派預算立場官員鎖定哪些科技支出計畫並不容易,而且政府的科技支出線上報告IT Dashboard網站的正確性也有待改進。

為微軟、思科(Cisco)和甲骨文等矽谷公司主管遊說的TechNet總裁朗希也坦言,科技業者的確大為緊張。

康卓拉則說,凍結或縮減科技支出並非唯一對策,他支持將部份聯邦資料移到「雲端運算系統」,也希望整合聯邦機關尚未完全使用的1,100個資料中心,以分享空間。

※ 相關報導:

* 英特爾 上季獲利史上最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25796.shtml

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公布第二季淨利高達28.9億美元,創下42年歷史最高單季獲利紀錄,讓投資人再度重燃信心。

fsj 提到...

高盛付176億 金融官司脫身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五日電】2010.07.16

美國證管會(SEC)15日下午宣布,華爾街龍頭券商高盛銷售房貸金融衍生產品作法不當被控案和解,高盛同意支付5億 5000萬美元(約台幣176.7億)罰款與賠償,換取不再追訴。這是史上SEC對華爾街券商所處最大罰款。

對SEC來說,未能警示並及時查出馬多夫「龐氏騙局」,重創其威信,現在對高盛下重手,迫其和解,是一大勝利,顯示歐巴馬政府對華爾街不手軟,因此具政治意義。對高盛來說也是「勝利」:一、此案喧嚷一時,對高盛營運及股價都是陰影,現在塵埃落地,官司了斷,可說「利空出盡、雨過天青」;二、原先市場預期,高盛得付10億美元罰款才能擺平官司,結果少罰一半。

依據高盛財報數字,去年營收485億美元、淨利138億元、營運現金流逾380億元,如此雄厚財力,5.5億美元罰款及賠償實微不足道,不到去年半個月淨利。

SEC指控高盛3年前銷售房貸金融衍生產品時,未充分批露資訊(同一產品另有作手賣空),導致買家蒙受重大損失(近10億美元),涉金融詐欺,因而提訟。



◆ 美國金融改革法案 參院過關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7.16

美國國會參院15日通過旨在加強貸款業務監管、增加消費者保護的金融改革法案,為歐巴馬總統順利推出今年第二項重要的國內政策,清除最後障礙。眾院 6月底已通過這一項被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嚴厲的金融改革法案,白宮表示,歐巴馬將於下周簽署。

歐巴馬立即對國會通過金融監管改革法案表示讚賞,他表示,政府對華爾街的監管將帶給於消費者最強有力的保護,為美國創建一個新的經濟基礎。

參院15日下午以60票贊成、39票反對通過法案。只有少數共和黨議員加入掌握大多數席位的民主黨陣營,投票支持。根據該法案,美國金融監管體系將全面重塑,原先金融企業「大到不能倒」狀況將得到有效改變,金融機構過度投機行為將得到有效遏制。

根據該法案,未來聯準會(Fed)下將新設一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聯邦政府有權清算瀕臨倒閉的大型金融機構,另外還將設立一個跨部門委員會監控經濟活動面臨的系統性風險。

向來透過櫃台交易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也將首度列入監管,標準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將透過第三方清算所清算,並在交易所或交換合約交割機構交易,但購買衍生性金融商品作避險用的非金融企業,不受上述限制。

參院多數黨領袖雷德表示,金融海嘯發生時,美國沒有足夠的監管、透明度和負責的體制去幫助消費者,現在這一法案在這三方面都予以加強。

※ 相關報導:

* 金融改革 八大重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728793.shtml



◆ 金改法通過 學者吐槽:根本是大雜燴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7.16

美國國會15日通過號稱193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法,歐巴馬總統對金融業者放話,「除非你的營業模式是投機取巧或詐騙你的客戶,否則沒什麼好怕的」。但歐巴馬尚未簽字,這套改革的成效已普陷疑問。專家說,金融業我行我素,可能真的沒什麼好怕。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前董事長艾薩克直言,「這個法案沒有一條內容可能預防兩年前爆發的這場危機,而且明顯無法預防危機重演」。

改革法案洋洋灑灑2300頁,有人認為將是當局雷厲風行整頓金融業的利器,有人認為是成事不足的大雜燴。

白宮和民主黨自稱獲得重大政策勝利,把金融業者「大到不能倒」的觀念丟進歷史垃圾筒。共和黨則指這套改革增加無辜業者的負擔,扼阻成長,矢言下次執政時廢止。

專家看見不少模糊地帶。前財政部經濟學家、現任喬治城大學教授史瓦格說,「袋子內容拉七雜八,有的有用,有的毫無意義,有的根本有害」。

最常見的批評是,改革其名,落空其實。麻州大學政治系教授佛格森說,「法案沒有直搗2008年災難的根本肇因,迴避金融機構的規模問題。丹佛大學企業和證券法教授布朗指出:「一大堆問題,法案都因為無解而乾脆丟給金管單位。例如,什麼叫做大到不能倒?只有天知道。」

專家說,太多問題交給現有金管機關自由裁量,新法「變成華爾街遊說公司的天賜良機」。

不過,金改法的真正衝擊將會再過好幾年才明朗,因為現版2300頁還不是金改的全部,太多領域仍待著墨。負責繼續研擬法案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表示,還有大約30個領域需要改革措施,包括當初引爆危機的抵貸資產之類衍生產品。



◆ 過熱暫解 通膨壓力仍大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劉煥彥/上海十五日電】2010.07.16

大陸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至2.9%,顯示經濟過熱風險暫時解除,但大陸國家統計局強調,食品價格波動使得下半年通膨展望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然而官方未放棄全年控制通膨目標在3%的決心。

彭博資訊報導,市場分析師原本預測,大陸6月CPI為3.3% ,而5月實際數字為3.1%,是先前19個月以來最高的一次。

至於下半年的通膨展望,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昨天說:「下半年經濟運行,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物價走勢也有一些不確定性。所以,大家還是要重視管理通脹預期。」

盛來運說明,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對CPI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也是不確定性之一。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大陸下半年物價變化也有下行因素,第一是去年物價上漲的翹尾因素(原物料價格漲價在一段時間後,傳遞至消費市場),從7月以後會逐步減小;第二,當前工業產品的供需關係,仍然是供過於求,這對工業產品的價格上行有一定壓制作用。

盛來運說:「綜合來看,我們覺得全年的物價控制在3%左右這樣一個目標,還是有基礎的。」

日本瑞穗證券駐香港沈姓經濟學家認為,物價上漲的壓力確實舒緩,但目前未能斷定全年都沒有物價上漲問題,因為現階段仍無法判斷,華南地區水災對農作收獲與食品價格的衝擊程度。

※ 相關報導:

* 大陸成長放緩 可能放寬銀根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728040.shtml

中國大陸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放緩至10.3%,6月工業生產也低於預期,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風險加大,但也讓中共官方下半年有更多空間可以放寬銀行信貸,或房地產市場的緊箍咒。

fsj 提到...

世界首富史林 拘謹儉約度日

法新社/賴秀如 2010/07/16

(法新社墨西哥市15日電) 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Carlos Slim)雖然是世界首富,但是他最新傳記透露,史林將自己月薪限制在僅有2萬4千美元,旅行也只是在郊區走走。

史林現年70歲,贏過比爾‧蓋茲(Bill Gates)成為名列今年「富比世」(Forbes)雜誌的世界首富,身家財產估計大約535億美元。

他 10歲就展開商業生涯,販賣甜點和飲料給自家人。後來在危機中積極投資而揚名立萬。

傳記作家馬蒂內茲(Jose Martinez)所寫的傳記:「外界所不知的卡羅斯.史林」(Carlos Slim:unpublished portrait,暫譯)即將在全拉丁美洲上市。他告訴「法新社」(AFP)說:「跟貴族、富豪或皇家不同,他真是超級簡單(過日子)。」

根據這本傳記,史林的財富其實遠超過富比世的估計。

史林是3男3女中的老5,家境富裕,父親是黎巴嫩裔,在1940年1月移民到墨西哥市。

史林念的是土木工程,後來在1990年從政府取得專賣的「墨西哥電信公司」(Telmex),開始奠定事業基礎。

富比世雜誌說,他在12個月內財產遽增到185億美元,晉身為億萬富翁之首。他同時擁有230億美元的墨西哥美洲電信公司(America Movil)股份,該公司股價一年內上漲35%。

去年他挹注2億5千萬美元給財務困窘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成為紐時的第2大股東,震驚某些媒體圈人士。

不過馬蒂內茲說:「他沒有發言權,也沒有否決權。他只是想在危機中支持一下這家報紙,將來還是要賣掉股份。不過目前紐時集團還沒有完全恢復元氣。」

史林這個講話輕聲細語的億萬富翁在墨西哥到處都有投資,包括百貨公司、建築公司和Inbursa金融集團。

過去10年來,他在拉丁美洲的投資超過600億美元。

馬蒂內茲說:「這種種都是出自於一個把自己月薪固定在2萬4千美元的人之手。但他同時有控制墨西哥股票30%到40%的交易。」他還說,史林這個人,一直到最近都還只帶塑膠表。

史林的至理名言就是:「決不跟政治人物打交道」,馬蒂內茲在傳記中還寫道:「他儉約度日,與其說是節制,到比較接近謙遜。」

他說,(史林)企業帝國的辦公室也很簡樸。

「高層主管和中階主管都是同一個秘書,沒有聘請顧問。」

不過史林的女兒負責處理他在全拉丁美洲最大的藝術蒐藏。這些珍藏包括大約300件法國雕刻家羅丹(Auguste Rodin)的作品。

史林曾經說過:「我認為我是個拘謹的人,我的孩子也都是。我們都沒有什麼品味或信念,但都很克制。」 (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 多數老美 退休10年就缺錢用

【Upaper╱中央社】2010.07.16

美國員工福利研究中心 的調查統計顯示,很多美國人在退休之後10年到20年之間,就開始面臨錢不夠用的問題,甚至連原本屬於高薪階級者也不例外。

這項統計顯示,年收入在1萬1700美元以內,也就是在收入排行榜上倒數25%的美國民眾當中,有41%的民眾退休10年就會出現缺錢的窘境,高達57% 則是退休20 年之後錢就不夠用。

相對的,收入排行榜前25%的高薪階級,也就是年收入在7萬2000美元以上者,也有5%的人退休10年就缺錢,13%退休20年錢不夠用。

如何為退休生活提早做好財務規劃?員工福利研究中心建議,401(k)退休金制度以及其他固定存款投資計畫都是很好的選擇。

401(k)是美國鼓勵人民為退休做準備,於1981年創立一種延後課稅的退休金帳戶,它的內容是要求雇員貢獻金錢至個人的退休計畫,同時公司也貢獻部分資金,直到雇員離職。而雇員可自行決定貢獻的數目多寡。



◆ 新加坡的驚嘆號,台灣的問號

【經濟日報╱社論】2010.07.16

我們的鄰國、也是亞洲四小龍的「同學」新加坡,預估今年經濟成長超級強勁,成長率可能高達13%至15%,對近年經濟成長勉強靠對大陸出超支撐,還僅在4%上下遊走的台灣而言,簡直遙不可及。當新加坡的成長率可能超越中國大陸而高居全球榜首,台灣似乎也傳出好消息,國際貨幣基金(IMF)將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上修到7.7%,遠高於國內公私立經濟研究機構的預估,也讓我們士氣大振,自許為與新加坡同樣耀眼的「亞洲雙亮點」。但深一層探索,情勢卻頗有值得疑慮之處,我們不善於「報喜不報憂」,卻深以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寧可將負面因素一一挖掘,讓全體國人共謀萬全的解決之道。

新加坡今年成長勢頭強猛,兩家新設賭場生意興隆,是主要貢獻之一,而占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四分之一的製造業高速增長,也厥功甚偉。但新加坡絲毫未自滿,還竭盡全力招商,甚至不惜將營所稅率降至零以招攬各國企業,尤其是台商至星設立營運總部,以提升其全球競爭力。這樣的魄力與企圖心,成長勇冠群倫,當之無愧。

但台灣今年會不會如IMF預測成長7.7%,抑或如經濟部推斷,坐六望七上看八,卻不太樂觀。首先,當我們選擇經研機構的預估結果時,通常不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因為經濟情勢瞬息萬變,影響因素錯綜複雜,連每天深入觀察每一項指標可能變化者,也常歎世事難料,預測每每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那些遠在千里之外,同時照顧上百個大大小小國家的研究機構,憑那一點可以勝過在地的無數研究專家?

其次,今天對台灣經濟成長的樂觀預測者,其立論基礎乃是上半年對大陸出口大幅成長,6月更亮麗非凡,因而認定隨著大陸經濟兩位數成長、對大陸出口一飛沖天,甚至如經濟部長預估的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則台灣經濟自應水漲船高。再次,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後,台灣對外商的魅力大增,政府正全力展開全球招商,並認定必有大量外商在ECFA的吸引下來台投資,則台灣經濟將如虎添翼,今年望七看八豈是難事?

不過,對兩岸情勢深入探究者,反而憂心忡忡。因為中共騰籠換鳥的產業升級政策自三年前展開,迄今已醞釀成熟,在勞動合同法的加持下,沿海工資飛漲,缺工問題未見改善,沿海地區加工出口業面臨潰散危機。但加工出口業傍海為生,高昂的運輸成本斷絕移往內陸的可能,因而十餘年來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對大陸下游加工出口業的巨額出超,勢無持續的能力,遑論飛躍增長。由此觀之,望七看八誠無可能,是否坐六都大可疑慮。

至於全面招商,誠如日昨社論所言,不論上自總統下到部會首長如何大聲吶喊,卻全然看不出不同於以往的戰略。即使高舉ECFA打所謂的「大陸牌」,但 ECFA只有早收清單出爐,可能明年才逐步生效,要待何年何月方能看到大規模的自由開放,任誰也難妄斷。以這樣的「大陸牌」即奢想招來大量外資,而不是坐令國內企業大舉西移,的確是有些過度樂觀。

相對於此,新加坡招商,其訴求是地理位置優越、輕徭薄賦,甚至關鍵投資案的營所稅可全部免除,加上行政效能全球第一、自由開放領先群倫、景觀美麗而設施完善,本已吸引高達7,000家跨國企業投資、逾4,000家設置營運總部。台灣如果無法在這些面向有所超越,至少趨近新加坡的高度,要與星PK,如癡人說夢。但若能利用更優越的地理位置,設立更開放的經貿特區,自然另當別論。

※ 相關報導:

* 新加坡GDP破表 學者:城市經濟易漲易跌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11050401x132010071500761,00.html

新加坡第二季GDP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六,全年GDP成長預估也有百分之十五,遠高於IMF上週上調過後的百分之九點九。學者指出,新加坡是城市經濟,受到外在波動影響的程度遠高於台灣,新加坡這一波強彈,受惠於觀光業、製造業、以及服務業的全面復甦。

fsj 提到...

社論-兩岸環保競賽 是後ECFA最佳議題

【本報訊】2010-07-17 中國時報

兩岸於兩周前簽定ECFA之後,綜觀外界對此事之評論,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國內的企業家著眼於關稅的降低與未來產業合作或發展的機會,當然是樂觀其成。歐美諸國或則看中台灣做為登陸跳板的戰略地位、或則欣慰亞太和平發展之局勢,也都表態歡迎。整體而言,大家對兩岸經貿合作協議,都是從經濟面或國際政治面切入剖析。我們在此則要提出另一個兩岸可以合作、應該合作的面向─環保議題。

在未來數十年,台灣與中國大陸都面臨極為嚴峻的環保挑戰,只是性質略有不同。以二氧化碳排放而言,台灣的每人平均排放量高居世界前茅,雖然總量不算驚人,但早就被世界環保團體視為眼中釘。將來,一旦商品碳足跡追蹤形成定制,則台灣諸多代工產品或自製零組件,都會面臨極大的減碳壓力,否則即會遭到抵制。中國大陸雖然平均每人排碳量不高,但由於其人口多、工業發展快速,故整體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卻與美國接近,來自全球的減碳壓力極大。在去年底哥本哈根會議中,美、中兩國成為各方壓力的匯集點,將來也會面臨難以迴避的挑戰。

各國要節能減碳,必須得在許多面向同時努力,分頭做出成績。例如,推廣淨化能源、減少汽車機車排放、推動大眾運輸、加強製程排放管制等,都是各國努力的做法。有些時候,某國一時之間很難對特定產業做出減排的成績,就只好移東補西,以碳「總量」減少的觀念,在別的地方做出好成績以為彌補。但無論如何,一個國家減碳是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是人民的態度。如果能夠藉一次運動或一股風潮,帶起普遍的節能減碳功能,那就是彌足珍貴的環保成功經驗。

我們認為,兩岸的環保主管機關,應該要正式加入後ECFA的談判機制,共同研商雙方的減碳努力。節能減碳當然涉及綠能「產業」,但除了產業面向之外,也有其他可以合作的議題,值得綜合研討。台灣的環保署不能自外於廣義的經濟議題,只扮演消極的靜音角色,而該投入可能的環保合作領域,發揮積極的功能。

幾個月前,中共曾拋出「海西」議題,台灣方面因為種種政經顧慮,而始終沒有回應。但是,如果從環保議題出發,不再侷限於產業導向或政治算計,則此中就有頗大的合作空間。舉例而言,台灣若與中共各自設定一個「綠色節能觀光島」,以十年時間為期,在此期間各自承諾在島上做節能減碳、綠化生態、潔淨示範觀光的努力,相約在十年後邀請國際環保團體共同評比成績,這顯然是一個「共創雙贏」的規劃方向。兩岸若能在環保議題做出成績,不但有助於兩岸人民的和平期待,也會得到正面的國際評價。

假設中共以平潭島、台灣以澎湖島為標的,則兩地各可先分析島嶼的優缺點,然後鋪陳出發電、交通、觀光遠景、居民安置、綠化地貌、飲水食品安全等計畫,然後賣力去執行。這樣的計畫一則匯聚了國內環保與節能的關注焦點,二則兩地政府在「輸不起」的壓力下,也會卯足勁去力拚成果,三則提供綠能業者一個「系統整合」的練兵場所,四則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形塑一個兩岸解決共同問題(而非對抗問題)的氛圍,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最後,兩岸若是劃定地區做節能減碳的定期定點競賽,則也是一種雙方的「制度」競賽。中共當然有極權統合的效率、台灣則有多元分散的惰性;但如前所述,節能減碳之是否成功,也涉及文化、制度、NGO的動員、民眾的參與等。這些方面台灣當有足夠的自信,不會落後於對岸。節能減碳當然也包含政府的行政、規畫能力,而台灣政府也可以藉此機會把鬆掉的螺絲栓緊。

總之,環境議題是個「共有資源」議題,是少數兩岸之間「同」處多、「異」處少的題材。若能在這個面向藉彼此競爭而開創新局,應該是最符合「求同存異」呼籲的具體做法。兩岸領導人實可審慎思考此議。

※ 相關報導:

* 陸資來台投資 一年僅25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730006.shtml



◆ 小心和新加坡比賽降營所稅

【聯合報╱社論】2010.07.17

在去年金融海嘯、全世界經濟嚴重衰退之際,中國大陸推出擴大內需、家電下鄉等政策,刺激了相當的市場買氣。由於台商是全球許多家電商品的代工大戶,故中國擴大內需,也就自然牽動了台灣家電代工業的訂單,讓奇美、友達等廠商喘了一口大氣。此外,大陸官方也常以各種明示暗示手段要求內陸需求者向台灣下單,這卻讓韓國廠商叫苦連天。

以上這些消息初看都是對台灣絕對有利的,但後續的發展卻未必如此。這背後的肯綮就是,韓國人並非呆子,他們面對困境也有自己的因應之道。舉例而言,南韓於得知中共在面板產品獨厚台灣之後,就開始積極與大陸當局接觸,降低自己的要求,表示自己的誠意。這些努力隨即獲得中國認可,同意三星公司赴該地設廠。如此一來,韓國三星竟然成為率先能在中國設廠的面板公司;此舉不但盡掃先前中共家電下鄉獨厚台灣的劣勢,甚至為韓國扳回一城,在面板代工方面佔得先機,將台灣拋在後面。

以上這則故事是要說明:台灣、中國、韓國、新加坡等亞太諸經濟體之間,其策略互動是複雜的、非一廂情願的,不能只作單向鈍化思考。兩岸之間簽ECFA,看起來是台灣佔了先機,卻也激起了韓、日等國的危機意識,拚命想要迎頭趕上。在最近兩個月,行政院長吳敦義在四處演講時均提到:台灣在ECFA與營所稅率方面都較韓、星等地有優勢,將是為台灣打造「黃金十年」的有利兵器。

但是,這樣的說法卻像是標準的單向鈍化思考。台灣必須要評估,萬一其他亞太國家也比照施為,既與中國洽簽FTA、也比照降稅,我們的處境會是如何?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吳院長不能只看自己的策略,而要能預見台灣與競爭者策略互動的賽局「均衡」。再以財政學觀念來看,台灣降營所稅未必是最後的結果,而要視各國之間「租稅競爭」的最終結局,方知孰贏孰輸。在經濟學文獻上,國際間降稅競爭的贏家通常是小國,以下就要解說其中的道理。

兩個月多前,吳內閣將台灣營所稅由廿五%一口氣下調至十七%,就是以新加坡十七‧五 %的稅率為比較點,聲言我們的稅率比他們低,因而有許多優勢云云。但是,如果星國也使出降稅競爭的手段,將營所稅率降至十五%,如此你來我往,最後台灣會佔到便宜嗎?在此,我們要提醒吳院長與行政院中津津樂道「片面降稅、提升台灣競爭力」的閣員:若與新加坡等小國拚降稅,台灣是注定要落敗的。

大體而言,政府收稅是為了因應國內的種種開支,包括國防、環保、社福、行政等等。新加坡與台灣相比,其國外威脅明顯較小,國防支出也較少。更重要的是,星國的製造業不若台灣這樣全面,大部分是以服務業為主。一般製造業的勞工結構複雜,故社會福利的照顧需求大;而製造業相對於服務業汙染也較多,故環保的行政支出也高。國際資料顯示,全世界有條件以低稅吸引投資的國家,大多是新加坡、開曼群島等小國、無國防顧慮之地、或製造業比率較低的國家。與新加坡相比,台灣的支出明顯要大得多。星國比台灣有本錢降稅卻不降,表示他們預知其十七‧五%稅率的稅收是支應其環保社福支出所必需。我們的行政院若只是一味喊降稅,卻無法預見支出面的限制,恐將捉襟見肘。

上周,在中研院院士會議的主題演講中,知名經濟學者臚列了許多發展台灣新興產業的政策建議,各個面向都已涵括,唯獨不包括降稅。行政院的政策思維與重量級院士之間差距如此明顯,也許值得吳揆重行省思政策的平衡性與完整性。

fsj 提到...

財經漫遊-解散國安基金吧!

【沈雲驄】2010-07-17 中國時報

這星期,是國安基金成立十年來最風光的一刻。拿五八二億進場,淨賺了快三百億。比報酬率,不輸那些有名的投資大師。既然如此,反正國庫正缺錢,何不繼續賺下去?

當然不可。一來,國安基金的目的只是要護盤,不是要替國庫賺錢;二來,誰都知道在金融市場裡,過去的績效不是未來獲利的保證。前兩天的記者會上,陳冲與李述德雖然神色輕鬆,卻沒敢居功,沒敢拿來當政績宣揚,更沒敢說要繼續賺下去。

不僅不該賺下去,國安基金也不該存在下去。

國安基金的誕生,是「護盤文化」下的產物,是為了怕股市的激烈下跌,讓損失的股民不安,讓政府的面子難看而想出來的招數。最早,這麼做不完全不對,畢竟台股歷史尚短,產業規模不大,一下子跌太凶,的確會影響投資信心。

但今天,台股早就不再是過去的規模了。一年來,台股的總市值─也就是所有上市櫃公司加起來的股票總值─已有廿兆台幣,足以擠入全球前二十大之列。尤其,跟別的國家比起來,我們的上市櫃公司中有不少國際級的企業,產品市佔率在世界數一數二,經營與獲利也都相對穩定。假如再像經濟部長施顏祥所說的,簽了ECFA之後會有更多國際品牌出列,那麼,更該讓這些企業的實力去說服投資者,而不必靠著政府在市場上砸錢。

說到砸錢,國安基金更是給所有散戶做了最糟的示範。首先,大家都知道一般散戶理財,最忌「借錢投資」的道理。因為,借錢要付利息,少則三、五趴,多則兩位數,但進場買股票卻不是穩賺不賠的。假如投資失利,再加上利息負擔,沒幾個散戶吃得消。這也就是為什麼,金管會自己也在勸說銀行,不應鼓勵客戶借錢來投資。

但看看國安基金,其實身上沒半文,全是靠借來的錢進場的─不是拿國庫所持有的股票做擔保去跟銀行借,就是去跟郵政儲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郵政壽險積存金等四大基金借,而且全都得付利息。像這回,有賺還好,但賠錢呢?就會像先前幾年那樣灰頭土臉。政府又豈可帶頭,示範這種壞榜樣?

其次,金管會自己的網站上有在教人買股票,明白告訴散戶們,想要穩定獲利,就要選擇優質公司「長期投資」。但看看國安基金,前年九月才進場,現在就賺了這麼多錢,要散戶如何相信長期投資才對?要如何不被短線的暴利所誘惑?

當然,國安基金的成立目的真的不是為了圖取暴利,而是要「因應國內、外重大事件」來「安定股市」。但問題是,假如事件重大到足以影響企業獲利,為什麼不能讓股價跟著下跌,硬要虛胖企業的股價?反過來說,假如事件只是造成恐慌而讓股價下跌,沒影響企業獲利─就像過去幾次台股重挫那樣─看看今天,有哪家體質良好的企業股價沒回檔?又哪需要政府出來護盤?

這就是為什麼多年來,國安基金一再引來抨擊。有人質疑這麼做是在劫貧濟富,因為擁有最多股票、受股價下跌影響最大的,通常是較高資產者;也有人指控,這給了掌握數千億資金的官員內線交易的可趁之機,給市場平添炒作的話題。

該揚棄護盤文化,杜絕這些弊端了。政府別再帶頭動不動就唯股價是問,應該鼓勵企業經營者們專心創造價值,讓股東賺股利;就算在乎股價,也要透過自己的努力經營展現績效,來護自己的盤;讓專業投資者可以用嚴謹的研究選股,選到好公司來投資,而不必老在顧慮政府的介入,扭曲了市場。至於那些沒能力選股的散戶,也可以絕了「反正可以叫政府護盤」的妄想,以為可以在政府的護盤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賺到錢。還不如遠離市場,另外打造更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國安基金管理條例》裡,本來就開了一扇結束的門,明白寫著「本基金結束時,其資產與負債由國庫概括承受」。趁著現在沒讓納稅人賠錢,學學章魚哥,見好就收,走出結束的這扇門,解散國安基金吧。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社論-建議政府編製「工時加權就業指數」

【本報訊】2010-07-17 工商時報

勞委會日前完成勞基法修正草案,鑒於企業進用派遣人力快速成長,因此本次修法訂定派遣專章,限制企業進用派遣人力的比率,以避免企業在縮減成本的考量下,大量減少全職人力的聘僱,而使得國內「工作貧窮」的現象更趨嚴重。勞委會站在穩定國家經濟發展的高度上做此修正,我們認為值得肯定。

國內「工作貧窮」的現象日趨明顯,所謂「工作貧窮」是指多數勞工雖有工作可做,但由於所從事的多屬於派遣工、臨時僱用或部分工時的工作,也就是近年來被稱為「非典型工作」,因此他們所得到的薪資非但不足以養家,甚至繳完房租房貸後已所剩無幾。他們最後不是成為月光族就淪為卡債族,命運的悲慘可以想像,今天多少社會問題人倫悲劇,其源頭正是這項經濟問題。

就業環境已出現這麼大的轉變,但在就業統計裡,一個每週工作一天的人與一個每週工作五天的人,皆計入就業者,絲毫沒有分別。舉例來說,一個在幼稚園每週兼差四小時教兒童美語的老師與在台積電研發部門上班的人,在就業統計裡都算就業者,並沒有分別。但真沒有分別嗎?當然不是。這位四處兼差者雖名為就業者卻經濟窘迫,其處境與任職於台積電者自然有霄壤之別,而這就是今天政府編製的就業統計上的盲點。在二十年前「非典型工作」不多的年代,以就業人數來衡量台灣的就業情勢足矣,但是如今人力派遣、臨時僱用這類人力飛快成長,還以就業人數的增減來判斷就業環境的好壞,已明顯不足;非僅不足,而且可能因此而誤判。

台灣這些年來每週工作兩三天的人數到底有多少?查閱一下主計處所編製的人力資源統計年報即可知道。民國90年之前每週工作低於15小時者最多就是1萬人,但去年已將近10萬人;每週工作在15-19小時者,也就是約工作兩天到兩天半的人數,民國90年之前亦僅1萬多人,但去年同樣也已升至 14萬人。至於每週工作20-29小時者,也就是工作三天到三天半的人,民國90年以前也不到3萬人,去年更已升至37萬人。總計每週工作兩、三天的人數,在去年已達61萬。從以上數字的變化可以明白,台灣這些年來的低工時、非典型就業人口,正快速升高。

也許有人會如此認為:「去年工時縮減是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去年上半年許多人放無薪假、縮減工時,才導致低工時的就業人口激增。」事實不然,我們若看近五年的時間數列會發現,低工時的增加不是忽然出現,而是逐年升高。即令今年第一季金融海嘯遠離,沒有放無薪假這項因素,每週工作兩、三天(29小時以下)的人數也達47萬人,比起幾年前不到10萬,其間的差異之大、變化之劇,不言可喻。

在就業環境如此劇變下,政府不宜再以簡單的就業人數增加多少,做為就業環境改善的評判標準。因為極可能本月創造的就業機會全是臨時僱用、人力派遣這些非典型的就業,這樣的就業機會自然不能與全職的工作等量齊觀,對社會的安定、幸福度的增加極為有限。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有必要以工時為權數,配合就業人數編製就業指數,這一就業指數自然會比就業人數的變化,更可以洞察出國內就業環境的改善與否。此外,人民的工作貧窮、家庭的經濟壓力、社會的安定,也都可以由此一指數一窺端倪。

這一經過工時加權的就業指數概念很簡單,一位每週工作40小時以上者若權數是1,那麼每週工作20小時者的權數就只有0.5,而每週工作 10小時者的權數更只有0.25。依此邏輯編製出來的就業指數會發現,一個社會若創造的就業機會多屬部分工時、兼差性質的低工時就業者,將難以大幅提升就業指數。這一指數不僅可以反映就業「量」的變化,同時可以顯現就業「質」的變化。行政院長吳敦義應該沒有忘記上任之初念茲在茲的庶民指標吧!這一就業指數,就是真正的庶民指標。

日前證交所董事長薛琦也倡議編製「愛台灣就業指數」,這項就業指數隱含著僱用本地員工比重愈高的企業,整體股價表現愈佳,也愈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雖然「愛台灣就業指數」與我們提出的「工時加權就業指數」結構不同,但是內涵相似,都是希望透過指數的編製而提升國內就業的質量。我們期盼政府主事者能順著薛琦董事長所提出的靈感,同步編製這一「工時加權的就業指數」,如此才能在劇變的就業環境中,正確掌握庶民的感受,並及時訂出正確的施政方針。

fsj 提到...

美消費信心挫 復甦罩烏雲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7.17

美國7月消費者信心從兩年半最高點重挫到11個月來最低點,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第三個月下滑顯示需求疲軟,加上最新發布的企業財報不盡理想,在在加深經濟疑慮,道瓊指數16日早盤一度重挫逾200點。

美國7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估值從6月的76.0驟降至66.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4.5。6月的數據是2008年1月至今最高。

紐約股市三大指數16日早盤同步下挫,道瓊指數最低跌1.9%,標普500指數一度跌近2%,那斯達克跌逾2%。歐股也受拖累,跌幅加深。

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的負責人柯廷在聲明中表示,所得和就業前景都相當弱,讓消費者在花錢時更謹慎。這對已有減緩趨勢的美國經濟,並非好預兆。

另外,美國勞工部16日表示,6月CPI經季節調整後下滑0.1%,低於市場預期的持平,主要是因為能源價格下跌。5 月CPI維持先前公布的下滑0.2%,加上4月CPI也下跌0.1%,連續下滑三個月的情形是2008年第四季來首見。

較受聯準會(Fed)注意的核心CPI隨服飾、醫療照護和菸品價格上漲而上升0.2%,增幅大於市場預期的0.1%,同時是2009年10月來最大,但 Fed到明年前都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的預期不至於變動。

多倫多Subodh Kumar & Associates公司投資策略長庫瑪指出,CPI相當低,Fed應該會更加認定利率還能維持在超低水準。Fed認為理想的通膨率是接近2%。Fed最近調降通膨預期的預估,部分官員甚至發出通縮警告。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羅森葛潤(Eric Rosengren)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通縮風險上升,已經到他不願在現階段見到的程度。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洛克哈德(Dennis Lockhart)也說過,Fed應該可以考慮在通縮情況下該怎麼辦。

和2009年6月相較,消費者物價上漲1.1%,增幅是去年10月來最小,也稍低於市場預期的1.2%。6月核心消費者物價年增幅為0.9%,和5月一樣,也符合市場預期。

報告顯示,6月能源價格比5月減少2.9%,汽油指數大跌4.5%。若以過去一年計算,汽油指數上升3.9%。食物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不變,服飾成本增加 0.8%,二手車價格上漲0.9%。

※ 相關報導:

* 美屋主負債近4兆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730658.shtml

根據投資顧問公司「RAB資本」 (RAB Capital)首席策略師約許16日公布的統計,美國房市泡沫化使美國的屋主總共身陷將近4兆美元(台幣128兆 元)抵貸債務。



◆ 美金改揮刀 銀行魔高一丈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7.17

美國國會15日正式通過193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法案,即將由歐巴馬總統在下周簽署生效。但華爾街已經先一步找到辦法收取更高的費用,把金改喪失的獲利從客戶身上搾回來。華爾街還可以擴大而非降低金融體系的風險。

這份稱為「陶德—法蘭克」的金改法案,一大用意在限制銀行的許多投機行為。包括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櫃買交易、用自有資金賭博的銀行自營業務交易,被指控造成金融體系更不穩定,而且侵害消費者、企業以及納稅人的利益,讓政府必須一再為金融危機買單。

美國總統歐巴馬說,金改法案將終止這些「陰險交易」,他說:「由於這項改革,美國人民將永遠不必再替華爾街的錯誤買單。以後不會再有任何由納稅人付帳的金融紓困。」

但現在,隨著這些獲利豐厚的投機交易遭到限制,銀行將設法從其他產品榨出更多錢來。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兼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說:「如果你的餐廳不能對氣泡水收錢,那你就必須提高漢堡的售價。」

例如,新法案限制銀行對金融卡(debit card)交易向零售商收取的手續費。對此,消費金融業務龍頭美國銀行已決定提高支票帳戶的收費,並且對網路銀行以及自動提款機交易的書面交易記錄收取 8.95美元的月費。富國銀行對基本帳戶的收費最高將達每年180美元。

銀行也可能擴大造成金融震盪的投機信用市場,而非縮小它。高盛、摩根大通等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業務,原本是直接向客戶銷售金融衍生商品,在賺取肥厚手續費的同時也承受一些風險。現在,大部分衍生商品將必須移到清算交易所公開進行,投資銀行將改為純粹搓合交易,賺取手續費。

這使得高盛等公司有誘因擴大目前已高達600兆美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以抽取更多手續費。而且,真的需要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的客戶,也可能必須承擔更高的手續費。

分析師估計,金改法案將使華爾街在短期內喪失11%的獲利,但是長期而言,銀行可以從法規中找到更多賺錢機會,使獲利甚至比以前還高。



◆ AIG被控詐欺案 7.25億美元和解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7.17

中央社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總檢察長16日說,保險鉅子美國國際集團(AIG)已經同意償付7.25億美元來和解由3家俄亥俄州退休基金提出的市場詐欺訴訟。

州檢察長柯德瑞發表聲明指出:「和解案將處理AIG在1999年10月到2005年間,涉及違反市場分配的競爭、違反會計和操縱股價等多起弊案。」

柯德瑞宣稱這起集體訴訟案的和解,是「教員、救火隊員、警察和公家雇員」的一大勝利,這些人過去「受到AIG錯誤行為所傷害」。

AIG被控變更會計內容,拉抬公司儲備金,掩飾理賠金,整個計畫還涉及AIG保險經紀人和公司主管下令交易員拉抬AIG股價。

柯德瑞說,這是美國史上保險公司集體訴訟的第10 大和解案。

這對身處困境的AIG來說,又是最新的一大打擊。AIG在次級房貸危機之後,需政府近700億美元金援以免倒閉。

本週稍早,AIG內部高層主管不合,導致董事長高魯普辭職不幹。

這起和解若獲法院核准,AIG投資人有機會獲得略高於10億美元的賠償金,其中包括跟AIG夥伴公司─通用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和AIG前執行長葛林柏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之間的和解金。通用再保目前由億萬富翁巴菲特擁有。

AIG必須在法院核准和解後的10天內,償付1.75億美元的和解金。

另外的5.5億美元則可透過發行新股的收益來償付。

AIG股價今天重挫4.65%,盤後交易才損失略減。



◆ 巴塞爾:銀行須提緩衝資本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7.17

主要國家的金融監理官員16日發表聲明,將要求全球銀行在景氣擴張時備提緩衝資本,以應付景氣衰退造成的金融衝擊。

由20國集團(G20)的央行與金管官員共同組成的「巴塞爾金融監理委員會」,在15日結束兩日的會議,並在16日聲明將提案要求銀行準備緩衝資金。但聲明中未說明銀行需要提列多少資本。

巴塞爾金融監理委員會將在11月的首爾G20高峰會前提出報告,詳述銀行的資本與流動資金改革標準。這份報告將是全球金融改革的參照藍圖,希望能避免全球銀行體系重蹈2008年瀕臨崩潰的覆轍。

fsj 提到...

印度和巴西 躍全球經濟支柱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0.07.19

歐美經濟烏雲未散,中國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的希望之所繫,但若留意其他新興國家不難發現,經濟規模大、成長速度快的印度和巴西,已因強勁的內需成為全球需求的兩大支柱。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上修印、巴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印度從8.8%提高為9.5%,巴西也從5.5%上調至7.1%。

雖然仍低於中國的10.5%,且印、巴加起來的經濟規模也只有中國的一半,但兩國比中國更能彌補受歐美消費意願低落拖累的全球需求。

近年來,印、巴的產品出口各約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和10%,比起中國高達40%的出口比重,內需對前兩者經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中國高度仰賴出口,但不少出口產品都使用海外零件,再由中國勞工組裝並重新出口,因而使統計數據忽視了中間財貨對中國進口的重要性。

印度的出口數據可能也低估軟體工程外包等服務,但印度的貿易逆差顯示印度對進口有強烈需求,後者嘉惠了全球不少低迷的經濟體。巴西也很類似,而且讓投資人興奮的是,巴西經濟擁有優異的成長潛力。

相較之下,中國由出口支撐的製造業基礎卻可能拖累全球經濟的成長力道。北京大學經濟學家沛提斯認為,不少統計誇大中國的貢獻度,卻沒考慮到中國從他國製造業者奪走不少生意。

當然,印度和巴西也有其隱憂。印度通膨率目前高達10%,不過專家認為央行仍控制得宜。

此外,日前公布的5月工業生產數據年增幅雖下滑至11.5%,但滙豐銀行(HSBC)亞洲經濟研究部門執行董事紐曼認為,增速放緩反映出印度的產能限制,而非「終端需求下滑」。

紐曼預估,在資本支出解決產能瓶頸後,工業生產可望持續成長,這對美國、德國等地的工業機具生產商將是一大福音。

至於巴西,雖因熱錢湧入而有通膨升溫之虞,但5月零售銷售勁揚10.2%,今、明年度的通膨率也還落在央行的目標區間內。

只要印度和巴西央行能掌控通膨,經濟成長將帶動兩國貨幣持穩或升值,營造出物價溫和、生產成長力強勁的環境。這將提升國民對進口產品的購買力,進而撐起全球經濟。

※ 相關報導:

* 安得廣廈千萬間-「輕稅簡政」不能一廂情願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71900131,00.html

以韓國為例,其近年汽車、電子、面板工業的突飛猛進,大概與其政府的扶助、大財團呼風喚雨的影響、韓國人極端進取的個性、在全球各地步局的自由貿易協定等因素有關。文獻上鮮有人將三星、現代的成功歸因於韓國的營所稅率。如果將評比項目再放寬,則各國環保規範、勞工意識、執法寬緊、行政效率等諸多洛桑評比項目,都是影響外資是否進入投資的關鍵。我們不敢說租稅完全沒有影響,但文獻上卻沒有任何支持的證據。



◆ 4人就有1人倒債 美國人信用 史上最爛

記者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2010-07-18 工商時報

根據FICO公司的最新分析,美國人信用分數降至史上新低,每4人就有1人極可能還不出貸款。

FICO根據美國4月份消費者信用報告分析後發現,美國1.7億名使用信用帳戶的消費者中,有25.5%(將近4,340萬人)的信用極差,大幅高出兩年前尚未發生經濟衰退時的15%。

對銀行而言,這些信用分數被歸類為「不良(poor)」的消費者是危險份子,由於銀行目前採行的放款標準較以往嚴格,因此這些人是不可能申請到信用卡、車貸或房貸。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消費者近幾年高度依賴舉債來擴大消費,因此難以取得銀行放款構成美國當前景氣復甦緩慢的原因之一。

FICO信用量表將消費者信用分數分成8級,再歸為「優(excellent)」、「佳(good)」、「中等(moderate)」、「尚可(fair)」和「不良」5類。FICO的研究長傑寧士(Andrew Jennings)表示,經濟衰退之前,FICO信用量表的變化不曾波動得如此厲害。

更糟的是,未來很可能會有更多人加入信用「不良」階級。

美國勞工部指出,約有2,600萬美國人失業或是非自願性被減少工時,還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正面臨房屋遭到查封法拍的命運,光是這樣就能使1個人的信用分數減少150分,一旦損害發生,信用分數為最低一級的人,要恢復到原有分數可能得花上數年,即使他們過去的信用記錄很好。

不過,信用分數在800分以上(最高一級)的人近幾年來有所增加,這反映出有更多人以撙節支出和償還債務來因應這次衰退,這群人的比例現為17.9%,雖低於兩年前的18.7%,但高於歷史平均值13%。

信用屬「中等」者的比例為11.9%,雖僅小幅低於兩年前的12%,但是明顯低於歷史平均值15%,等於信用屬「中等」的人少了約530萬人。銀行提高信用標準的影響,這些人很可能感受最深,因為信用分數少1分,房貸利率可能差了0.5 個百分點。



◆ 原料暴漲 呷涼可能縮水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0.07.18

大宗物資「漲聲」可能讓夏季冰品縮水。冰品業者指出,因太白粉、地瓜粉等原料漲價,夏季熱銷的粉圓、芋圓等冰品甜點可能因店家不敢貿然漲價,而有減量縮水情形。

基隆冰品老字號三兄弟豆花專賣店執行長簡淑芬表示,大陸內需大增,加上泰國、越南等原物料產地鬧水災,導致供需失衡,價格一路漲,太白粉從年初的廿公斤三百元,已飛漲為四百八十元,漲幅達六成;地瓜粉也從廿公斤三百卅元,大漲至五百元,漲幅超過五成。

雖然原物料成本上漲,但坊間連鎖飲料店、冰品店尚未見漲價潮,「一杯送」飲料店加盟主莊先生表示,現在還挺得住,但部分飲料店以前「加料不加價」,現在就得額外收費。

綠豆、紅豆等冰品配料身價同樣節節上升,甚至影響今年中秋節月餅。台北市糕餅公會理事長張國榮指出,中秋節是華人的大節日,除了大陸搶月餅餡紅豆沙、綠豆沙原料,今年產地又因氣候乾旱欠收,「最糟的情況可能是有錢也買不到」。



◆ 可可豆價 飆上33年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7.18

歐洲商品市場16日出現神祕投資客,幾乎掃光歐洲可可豆庫存,導致倫敦可可期貨價一舉飆上33年來最高。可可產量下滑,但需求不斷增加,如今又碰上疑似投機客囤積居奇,可可豆價格勢必繼續狂飆。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NYSE Liffe)16日表示,法國巴黎銀行商品期貨公司(BNP Paribas Commodities Futures )和其他九名經紀商買走24.01萬噸的可可豆,總價上看10 億美元。單是法國巴黎銀行商品期貨就占102,450噸,約值4.27億美元,是最大買家。

這究竟是交易商本身或代表客戶買下並不清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這筆交易是避險基金Armajaro所進行,規模為Liffe交易所1996年來僅見,相當於全球年產量的7%。法國巴黎銀行商品期貨不願評論,最大賣家Newedge集團也不願評論。此交易最特別的是以實物交割。

在倫敦交易的可可7月期貨15日到期,最後收在每噸2,732英鎊(4,221美元),創1977年來最高;9月期貨16日收盤上漲1% 至2,445英鎊(3,745美元)。目前9月期貨價比12月高,市場猜測9月合約期滿時,或許又有投資客現身買光庫存。

在紐約交易的9月期貨16日終場也上漲0.7%至3,165美元,盤中一度升抵3,210美元,是5月6日以來最近期期貨最高價。上周該合約共漲 5.6%,創4月底來最大漲幅。

可可豆價格從2007年至今已翻漲逾一倍,可可已連續四年供不應求,是1960年代來僅見。而象牙海岸和迦納兩大產地因氣候等問題導致產量減少,勢必讓供應更吃緊。

在此同時,美國糖果商協會的統計顯示,第二季北美可可加工處理量比去年同期成長12%,顯示需求不斷增加。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韋恩博格認為,很可能有人在背後囤貨,無人知道發生什麼事。

fsj 提到...

一個月漲30% 小麥攀13個月高價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0.07.20

受俄羅斯、歐洲、哈薩克和加拿大等主要小麥出口國鬧水、旱災影響,小麥價格近來漲勢如虹,期貨價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飆漲30%,並在上周創13個月來最高價。

世界大多數地區的小麥收成可能不如原先預期,令部分交易商大感意外,小麥期貨價格自6月底以來大漲近30%。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麥9月期貨19日早盤一度上漲1.8%到每英斗5.9725美元,上周累計漲幅達8.3%,最高價報5.985美元,創2009年6月11日以來最高。

全球許多小麥出口國(美國除外)的收成都出現問題。巴黎顧問業者戰略穀物公司已調降歐盟小麥產量預估值2.8%至1.298億噸;歐盟是全球第二大小麥出口地區,僅次於美國。倫敦麥格里銀行分析師伯斯說:「歐洲市場充斥著對天氣的恐慌。」

俄羅斯說,受乾旱影響,俄國可能下修現為8,500萬噸的小麥產量預估。商品顧問業者F.O.Licht公司預測,俄羅斯2010到2011年小麥產量最低可能降至5,600萬噸。

分析師說,俄羅斯甚至可能停止或限制小麥出口,加拿大和澳洲這兩個與俄羅斯同樣名列全球前五大小麥出口國的國家也遭遇收成問題,加拿大的降雨過多,澳洲有蝗災。此外,哈薩克的降雨過少。

小麥近期的漲勢驚人,讓人想起2007和2008年的情景,當時小麥期貨價升抵每英斗13美元的空前新高,但飆漲的主因是需求激增。

這次小麥的需求相對疲軟、但供給前景惡化。就在6月9日時,芝加哥小麥期貨跌至兩年新低。麥格里預期,歐洲這季的小麥總收成量會與上季相當,小麥庫存也會處在適當的水準。伯斯說:「我想小麥不會出現嚴重短缺。」

美國今年的小麥收成量可望維持正常,且明年春季前小麥庫存可增至23年來最高水準。

交易商警告,這波小麥漲勢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只要天氣出現變化,價格就可能反漲為跌。堪薩斯州Central State商品公司總裁布里特說:「小麥通常是急漲,且漲勢短暫。」



◆ 大陸糧倉暴雨成災 米價漲定了

中央社 2010-07-20

中國重要糧食產地—湖北省境內的江漢平原,7月以來被暴雨、蟲災輪番襲擊,糧食減產勢成定局。稻米主產區江西、安徽也因暴雨損失慘重,部分產區減產高達20%,總產量預計將減10%左右。

第一財經日報向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所屬的中華糧網查證時,得到上述訊息。這項資訊是從最新一期「中國稻米投資報告」獲得。

湖北省氣象部門表示,7月以來的強降雨主要集中在湖北黃岡、武漢、咸寧、荊州等鄂東、鄂南、江漢平原的糧食、棉花、蔬菜、水產和畜牧主產區。隨著降雨帶西移、北移,鄂西的宜昌也遭遇了50年來最大暴雨襲擊。

湖北省農業廳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湖北省農業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人民幣90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1800多萬畝,成災約900萬畝,絕收面積約190萬畝。

江漢平原降水本週雖開始減弱,不料連續暴雨又誘發了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2種水稻蟲害、田間蟲量暴增等二次災害,讓湖北糧倉雪上加霜。

此外,受大暴雨影響,大部分稻田遭受洪澇災害,許多稻田受淹外,也滋生紋枯病、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人民日報報導,6月中旬以來,江西省遭遇超歷史特大暴雨和洪災,早、中稻成災面積達622萬畝,絕收面積達132.32萬畝。依此計算,江西早、中稻成災面積佔水稻種植總面積的23%,絕收面積佔總面積的4.9%。

安徽是早稻的另一重要產區,據安徽省農委副主任王華日前在安徽省農業生產救災視訊會議上透露,截至今年7月14日下午5點,安徽早稻和一季稻等成災面積達216萬畝,絕收33萬畝。

中華糧網預測,部分稻米產區減產高達20%,總產預計將減10%左右。另外早秈稻收穫期將延後7到15天,對晚秈稻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去年秋季至今天春季,雲南、貴州等西南省份遭遇大旱災,嚴重影響當地的農業生產。但由於西南省份並非中國糧食主產區,對全國糧價的影響有限。



◆ 穩健財政才能樂觀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2010.07.20

對於世界經濟的前景,目前顯然有兩種迥然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經濟復甦的情況相當穩健,所以各國應該開始讓因應經濟危機所推出的財政刺激政策逐漸退場,並致力於減少財政赤字,以避免政府債務在長期上影響經濟成長。另一種看法則認為,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復甦仍然步履蹣跚,民間需求嚴重不足,政府應繼續擴大支出以維持經濟動能,降低失業率,避免二次衰退的發生。

以德國為首的許多歐洲國家即持前者看法,認為政府應儘速平衡財政。此一觀點也反映在多倫多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中,各國元首宣示將在2013年前使預算赤字減半,在2016年前減少或穩定政府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 的比重。近半年來,部分歐洲國家先後傳出債信危機,從而拖累歐元,並危及該地區的復甦,更使許多國家相信,只有嚴格的財政紀律才能使經濟穩定成長。

美國則強調財政擴張的必要性。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致G20領袖的函中即敦促各國不要過早讓財政刺激方案退場,而應將強化經濟復甦列為當前首要任務。許多著名經濟學家也指出,由於民間需求低迷,財政緊縮將造成整體需求不足,使得復甦無以為繼,而產生二次衰退。他們最常援引的例子就是大蕭條後的1933年,當時政府過早的緊縮政策,使得經濟很快又陷入衰退。

著名的經濟學家克魯曼則更憂心。他強調當前經濟最大的的風險是通貨緊縮(也就是物價的普遍下跌),而經濟若一旦失去動能,通貨緊縮會使經濟陷入長期蕭條。所以,他認為目前財政刺激政策不僅不該退場,還應該繼續加大力度,直到失業率開始全面下降,物價出現輕微的通貨膨脹為止。

對經濟復甦的前景,我們其實不必太過悲觀。許多經濟學者只注意到西方工業國家可能因需求不足而產生的衰退風險,但顯然忽視(或低估)了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國家,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新興市場(例如中國大陸與印度)在經濟危機期間仍能維持高速增長,不僅帶動了鄰近地區如東協國家、南韓與台灣提早脫困,並很大程度的解消了世界經濟走入螺旋下降的壓力。

目前亞洲經濟持續復甦,中國大陸的財政刺激政策也並未退場(最近又推出西部新十年計畫),這些都可以彌補一部分的世界需求缺口。以歐元地區為例,其財政撙節措施所減少的需求,可藉著出口亞洲得到補償,而不必然會引發新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史特勞斯康在Asia 21會議時也強調,亞洲已是世界經濟的動力來源。

有些人還是認為經濟復甦的前景堪憂,因為美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失業率仍然偏高,民間消費力道也不強勁。但是,美國消費者作為世界經濟唯一救世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除了美國,世界經濟的復甦勢必將仰賴其他新興市場(如亞洲)的共同帶動。美國不太可能回到從前毫無節制的消費時代;較低的經濟成長率與較高的失業率,或許就是美國未來必須面對的現實。

如果能樂觀看待經濟復甦的前景,我們目前需要關心的不是更多的財政刺激政策,而應該是財政的穩健。台灣過去十多年百廢待興,因應經濟危機所推出的財政擴張政策正好可以補以前之不足;但是當經濟逐漸復甦,財政政策自然應該回歸常態,讓民間部門成為推動成長的主要力量。

在此同時,我們也要再次呼籲政府,嚴肅面對公共債務的問題,以歐洲為師,規劃如何減少預算赤字和降低政府債務的作法。一份清楚的財政改革時程表,也是政府展現新氣象的一種方式。

fsj 提到...

日本政府「賭」輸 債務更沉重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道瓊社二十一日電】2010.07.22

為拓展財源,日本各級政府都設有合法賭博營運單位,把資金投入賽馬、足球運動彩券等賭博性活動,但這些單位因為經營管理不善,近幾年開始賠錢,對債務壓力沉重的日本政府來說不啻是雪上加霜。

日本農林水產省早在上世紀初就開辦賭馬,日本政府也在1945年推出彩券以資助二次世界大戰的軍費,而日本官僚的「跟瘋」特質,也讓各級部會紛紛依據喜好設立合法賭博營運單位。

如今日本全國各級部會中,約半數設有賭博營運單位:有部會負責教導小孩了解足球的彩券;經濟產業省也開放登記自行車和機車競速活動;地方政府也興建主辦這些賽事的設施。

不過,由於各部會推出的賭博活動重複性太高、新興娛樂也搶走消費者目光,使官辦博弈的營收開始下滑,這些單位近幾年來也開始賠錢。

根據總務省資料,隸屬日本各級政府轄下的159個博弈事業單位中,有20%的財務狀況是入不敷出,其中多數虧損的單位都屬地方層級,如高知市自行車競速部門已累積高達7,900萬美元的債務和虧損、廣島縣競艇主辦單位財務赤字達1,800萬美元;賠最多錢的單位則當屬岩手縣,該縣政府2007年金援岩手賽馬協會共計3.71億美元後,迄今尚未拿到還款。

然而,虧損問題的根源其實是日本的官僚文化,因為這些單位常被視為退休官員的涼缺,而非交由專業經理人負責營運。

日本政府正展開調查,但任何實質改革都將窒礙難行。日本政府可能會讓賭博營運單位脫離政府、再對這些單位課稅的做法,類似香港賽馬會。香港賽馬會壟斷香港賽馬與運彩活動,也是香港的最大納稅人。

這可能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達成。日本當局也尚未核可設立合法賭場,部分原因是各部會都希望把賭場事務納入自己轄下。

儘管來自賭博活動的營收下滑,且愈來愈多主辦者都因賠錢而退出市場,但整體而言,這些博弈營運單位的收入仍是政府金庫的一大來源,因此日本政府也可能光說不練。



◆ 美史上最強消保法 歐巴馬簽了

【聯合晚報╱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7.22

美國總統歐巴馬21日簽署美國國會上周通過的金融改革法,這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最重要的金融改革法,象徵美國在遭受金融危機之害兩年後,正式邁入經濟新紀元。

「美人民永不再為華爾街錯誤埋單」

歐巴馬入主白宮之日,即銳意改革金融。這套改革法經過兩年辛苦折衝,在民主共和兩黨壁壘分明的衝突中通過,賦予政府新權責,用以拆散有危機經濟之虞的大公司,使原先逃避金管監督的金融市場增加透明度。

歐巴馬表示,「有了這套法律,美國人民永遠不再為華爾街的錯誤埋單」。

新設「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新金管法的一大要項,是新設一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使消費者在從事各種金融交易時獲得保障,歐巴馬因此形容本法是「美國史上最強大的消費者保護法」。

歐巴馬想盡辦法為新法壯聲色,因此特別邀請消費者權益組織代表、州級和地方政府官員、企業顯要和國會議員觀賞簽署儀式。

歐巴馬表示,一場造成經濟癱瘓的衰退,基本肇因是金融體系崩潰,他不容許此事重演。他說:「我倡議這套改革,賦予消費者和投資人權力,將那些見不得人而引發這場危機的行為帶到光天化日之下,並且一勞永逸,使納稅人永遠不必掏腰包為人紓困。」

今後沒有「太大而不能倒」的公司

新法集合許多金管機關之力,隨時監控整個金融體系裡的風險。今後沒有所謂「太大而不能倒」的公司,規模巨大而瀕臨倒閉的金融業者將會被拆散清算。借款者從此不再為隱藏性的費用和不利條款受罪。聯邦準備理事會有了新的權力,但受國會監督的程度也擴大。

新法裡許多條款至少一年內還不會生效,因為條款只有架子,相關當局還在趕著研擬規則,來落實條款。

同時,歐巴馬還有一件要事待辦:他必須為新法的最大賣點「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提名局長,交付國會同意任命。



◆ 消基會踢爆:查悠遊卡交易紀錄 收費亂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0.07.22

悠遊卡小額付費機制已上路,民眾可持悠遊卡到超商及合作店家消費,而消基會調查發現,如果民眾想查詢交易紀錄明細,有些店家不但保存創店至今的所有交易紀錄,並可免費提供交易紀錄明細。但如果向台北悠遊卡公司申請所有的交易紀錄,費用竟要高達5820元,讓消基會痛批「太離譜了!」

5業者不提供查詢

消基會調查12款儲值卡,發現所有儲值卡均提供交易查詢的服務,但是有5家業者不提供交易品項的查詢。而消費者在查詢交易明細時,往往希望所取交易明細單以便檢視消費狀況,但調查發現,包含星巴克隨行卡、QK咖啡卡、中油捷利卡、IC加值會員卡及統一I-Cash卡並不提供交易明細單,相當不便民。

調查結果也指出,雖然有些業者不提供交易明細單,但可以線上查詢,不過調查的12件樣本中,卻發現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及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一卡通在消費者索取超過6筆以上的紀錄時,都需要收取費用!

其中悠遊卡公司規定,2個月內的資料每頁20元,第2頁起加收5元;2個月以上資料每月收取100元,而高雄一卡通則規定3個月內資料每頁收取20元,第二頁起加收5元;3個月以上,每頁收取30元,第二頁起加收15元。

消基會表示,和其他免費提供明細的業者相比,若消費者向悠遊卡公司申請資料明細,假設兩個月內只有一頁20元,再加上其餘每月100元的申請費用,光是申請五年內資料至少需要5820元!

消基會:不應收交易明細申請費用

消基會表示,目前金管會研擬的電子票證定型化契約範本,其中對「交易紀錄書面查詢手續費」規定查詢一個月內交易紀錄最高不可超過50元;查詢最近一年以外特定期間,一個月內之交易紀錄最高不得超過100元。」顯然未站在消費者立場把關,要求未來電子票證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應要求不可收取交易明細申請費用。

消保會法制組組長邱惠美表示,現行法令並無規範業者不得收取手續費,但今天下午將開會討論修正,對於業者收取手續費用設定上限。對於消基會不得收取手續費的要求,她認為站在保護消費者立場,可以理解,但費用是否不合理,應以個案了解,若是統一要求業者均不得收取手續費,恐有失衡之虞。

fsj 提到...

以物易物 手機換到保時捷

中央社 2010.07.22

對多數青少年來說,以一支舊手機換到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的最新專輯或是一張「暮光之城」(Twilight)電影票,就值得偷笑了,但美國17歲奧蒂茲(Steven Ortiz)的眼光更高,經過一連串以物易物,他現在每天駕駛一輛換來的保時捷敞篷車上學。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網站報導,年輕的奧蒂茲是在2年前,同學將一支不想要的手機送給他後,開始在網路佈告欄「Craigslist」上以物易物。

他告訴該報說,他一路交換東西,從較新的手機、手提電腦到腳踏車,甚至在現在的保時捷敞篷車之前,換到了一輛4輪驅動越野車。

每天上午,當奧蒂茲開著時髦的銀色保時捷,驕傲的駛入加州巴沙迪納市(Pasadena)的高中校園學生停車場時,常是同學羨慕的對象。他說:「我遇到很多人都說,你能不能用我的電話換輛汽車。」

他說:「我只能說:嗯,那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早在開始以物易物,並最終得到保時捷之前,奧蒂茲就愛好網路交易。

據「巴沙迪納星報」(Pasadena Star-News)報導,在少年初期,他會以約20英鎊的價錢,向朋友收購「不要的手機」,加以整理如新後,在網路上以3倍的價錢賣出。

奧蒂茲的父親表示,兒子在家務事方面也幫了很大的忙,每當家人需要一些東西,例如新的洗衣機或滾筒式烘乾機時,他都能用他的嗅覺找到別人不要的器皿,並以近乎免費的方式取得,再以極低的代價加以整修。

他的父親告訴該報:「我想這教導了他一些事情,我希望他上學院,做些生涯規劃,他正在學習東西的價值、責任和談判技巧。」

※ 相關報導:

* 惹惱富二代?GQ雜誌召回重印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739955.shtml

據稱由中新社出版的流行男性雜誌《GQ》7月刊因一篇文章被召回重新印刷,該文章描述了「富二代」的生活以及北京獨一無二的「超級跑車俱樂部」。



◆ 工資集體協商 十省市試行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綜合報導】2010.07.22

大陸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日前透露,全總正推動大陸有關部門制定工資條例,預計今年將投入人民幣1,000萬元(約為新台幣4,700萬元),在大陸十個省市試行工資集體協商。

張建國表示,將聘用專職人員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試點,今後勞工加班費、獎金分配、福利補貼和薪資制度設置等,都應納入協商中。

張建國認為,近來大陸各地都傳出勞資關係緊張,是因為集體協商機制沒有發揮作用或發揮作用不夠的結果。他表示,工會幹部「不敢談、不會談」,同時沒有握有足夠資源進行工資集體協商,才造成勞資雙方資訊不對稱。

全總目標要在三至五年內,透過在十個省市的總工會、城市總工會試點,先達成全國都具有一定規模的基層工會,同時也都能依照需要聘用專職人員展開工資集體協商的目標。張建國說,全總的希望是2012年前,在各類已建工會的企業實行集體合同制度,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

張建國指出,全總也正積極推動國家有關部門加緊制定「工資條例」,希望在「工資條例」中對不配合或拒絕集體協商的企業進行規範。他強調,「工資條例」應明確規定企業實施工資集體協商的期限,如果企業不遵守規定,就應當承擔相關責任。

北京市總工會則表示,2000年「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頒布後,北京就推行工資集體協商,但10年來,北京市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企業卻只有1.7萬家。北京市總工會權益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個數據「很不理想」。

北京市總工會日前也確定,將在市內十家重點單位試行工資集體協商,北京市總工會權益部部長黃偉說明,此次推行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與以前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將重點放在加強在中小企業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以更大的保護行業職工的權益。



◆ ECFA後/拿了利多 馬政府如何還?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2010.07.22

在討論中美關係的研討會上,擔任國台辦特聘研究員的孫哲主動提到,兩岸和平協議是大陸積極推動的事項,孫哲談到的構想都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卻相當程度反映目前兩岸關係發展,已讓北京當局主導兩岸走向和平統一,愈來愈有信心,開始構思「台灣回歸」的程序及步驟。

表面看來,願意面對中華民國定位、由官方直接進行談判等,都是北京處理兩岸關係思維的重大突破。但綜合孫的說法,這一切還是在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

現在大陸不願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北京很清楚,要透過政治談判達成兩岸統一,最終就得處理中華民國何去何從的問題,也不可能迴避官方談判;對北京來說,這些只是統一台灣的過渡階段。

研議「台灣法」就是明證。儘管負責研究的大陸學者強調台灣與香港的差異性,但基本思維仍是「一國兩制」,研究處理台灣憲法並不是要讓中華民國維持主權國家地位,而是如何讓它失去國家憲法的位階。

為維持有利對岸期望的兩岸關係,過去二年北京持續暗助馬英九總統,包括ECFA的內容及簽署時程,但這一切都是在追求「祖國統一」的大前提下進行,最近兩岸直航班機爭議,證明大陸不會永遠讓步。

雖然台灣方面強調ECFA是單純經濟議題,大陸方面顯然把它視為邁向兩岸更緊密整合的路線圖,跡象顯示,隨著ECFA的簽署,自認讓利的北京勢必逐步加壓,要求台北回應政治談判議題。馬政府強調兩岸談判「先經後政」,大陸方面則擔心民進黨可能重新執政,因此希望儘早進入為統一舖路的政治談判。

套句電影對白,出來江湖混,總有一天要還。對北京來說,過去二年不斷對台灣釋出利多,或許現在,是到了思考要馬政府「如何還」的時候了。

fsj 提到...

民生物資連環漲 通膨壓力升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2010.07.23

國際原物料大漲,國內民生物資價格跟著蠢動,飼料、砂糖、業務用沙拉油近期開始反應成本,果糖、麵粉8月起也要漲價;民生物資喊漲,將造成國內通膨壓力再起,消費者的荷包也將受到影響。

部分連鎖泡沫紅茶店業者透露,近期已經接到通知,8月1日起果糖每公斤將從原先的15元漲到18元,一口氣漲兩成;國內麵粉盤商也透露,8月起國內麵粉就要漲價,麵粉業者為反應成本,每包22公斤裝的麵粉恐怕將漲超過30元,換算幅度也達一成左右。

截至昨(22)日,國內糖價每公斤26.1元,自7月迄今已經上漲5.24%,台糖表示,若國際糖價再漲,不僅砂糖、包括泡沬紅茶店用的轉換液糖、特製液糖也都將跟進漲價。

其餘將漲價的終端產品,包括18公升裝沙拉油,從每桶630元已漲到640至650元;飼料近期每公斤也要上漲0.3元,業者表示,再不反應成本,「要撐不下去了」。根據統計,黃豆、玉米、砂糖期貨最近波段漲幅都超過10%,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市場(CBOT)小麥期貨,更從低點的每英斗430美分漲至目前將近600美分,漲幅更高達三成。

台糖表示,倫敦白糖期貨短線漲幅約一成,但身為全球第二大砂糖出口國的泰國從出口轉為進口,造成砂糖 貿易商價差(Premium)每公噸飆至100美元至140美元的歷史新高,亞洲糖價大漲、國內消費者更因此每公斤得多付出3至4元的代價。

此外,生產果糖用的樹薯粉今年價格屢創歷史新高,年初至今漲幅高達五成,業者每公斤生產成本高達22元,但目前每公斤售價僅15元,業者大嘆賣愈多賠愈多。

業者表示,這波漲價、全球原物料價格上漲是關鍵因素外,政府恢復課徵全額關稅與營業稅,也造成業者成本飆高。其中黃豆、玉米等大宗物資業者光是政府恢復課徵營業稅,成本立刻提高5%,麵粉業者還包括政府原先關稅減半的政策取消,總計成本直接增加8.25%以上。展望後市,業者普遍認為黃豆、玉米還有再漲的空間,此外,小麥庫存仍高、但政府恢復課徵進口關稅後,已經把門檻墊高,大幅回檔機率不大,今年度業者聯合採購的第13船小麥將在今(23)日開標,業者採購成本是觀察後續麵粉價格是否再漲指標。

※ 相關報導:

* 歐元區加速擴張 股匯雙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41509.shtml

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服務業與製造業7月表現意外強勁,5月工業訂單年增幅也改寫十年新高,暫時消除了二次衰退的顧慮,激勵歐元與歐股22日勁揚。

* 大陸七戰略產業 產值衝47兆元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741458.shtml

北京權威消息人士透露,大陸國務院可望在第三季公布加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案,預期十年後產值占大陸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將從1%躍升至15%,產值上看人民幣10兆元(約合新台幣47.4兆元)。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該決定將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空間海洋開發和地質勘探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敲定在第三季公佈,且隨後將陸續推出各個領域的具體發展規畫,以及大陸中央和地方層級的配套支持政策。

* 社論-政府應成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72300151,00.html

在台灣,金融消費者的權益長期被忽視,迄今沒有一個獨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回顧過去發生的卡債風波、連動債風暴,先後有數十萬卡奴陷入家破人亡的危機,數萬名連動債投資人血本無歸被迫走上街頭。這些血淋淋的教訓,難道還不足以讓馬政府重新檢討成立專責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的必要性?



◆ 今年1到5月 國人平均月薪48573元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07.23

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1到5月國人平均每人每月薪資為48,573元,較去年同期大增7.18%,是近17年來同期最大增幅。

不過,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天賜強調,主要是因為去年比較基期太低,其實仍在三年前的水準,尚未回到金融海嘯前的高點。

根據資料顯示,國內上班族薪資水準從民國78年正式突破每人每月20,000元(21,882元),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十年後就成長一倍,民國87年達44,421元。

好不容易在97年來到49,321元的平均水準,卻在去年遭逢到百年難得一遇的金融海嘯,國人的平均薪資一舉倒退七年,重回民國92年的水準。

劉天賜說,自去年11月起,國人的平均月薪已連續七個月呈現正成長,加薪趨勢確立,使得包含加班費、年終獎金、紅利、績效與全勤獎金的平均薪資,1到5月的累計水準上升到48,573元。就算是扣除同期間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民眾的實質平均薪資(實質購買力)也還有5.92%的成長,增幅同樣刷新近19年來紀錄。



◆ 美國最窮市鎮 養最高薪公務員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7.23

全美最高薪的公務員不是總統歐巴馬,而是南加州貝爾(Bell)市的官員,年薪高達78萬美元,幾乎是歐巴馬的兩倍之多。不滿官員坐領高薪,貝爾市連日抗議不斷。

中央社報導,貝爾市市政經理年薪為78萬7637美元,同時還享有每年五星期的有薪假期。美國總統一年不過領40萬美元。

不只市政經理薪資高得驚人,貝爾市警察局長的年薪也將近46萬美元,市政副理的年薪也有37萬美元。貝爾市市議員也有10萬美元年薪。貝爾市人口僅3萬6000人。

相較於市政官員的高薪,位於洛杉磯東南方的貝爾市是洛杉磯郡最窮的市鎮之一,這個以拉丁裔移民為主的市鎮,市民平均薪資只有全美的一半,也難怪報導一出,立即引發輿論非議,連續多日在市政府前抗議,要求調整薪資結構。洛杉磯郡道德委員會已經介入調查,瞭解是否有人謀不臧的自肥行為。

fsj 提到...

大陸「收入分配改革」是飲鴆止渴

【經濟日報╱社論】2010.07.24

中國大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收入分配改革」,其積極與強勢,幾乎可與1984年的「城市經濟改革」相提並論。果若施行,勢必禍及台灣,其發展殊值關注。

眾所周知,大陸的經濟活力在主政者鄧小平一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指示下,前面30年蓄積的經濟資源、極度低廉幾不可勝用的初級勞動,被全面激發出來,推動大陸經濟高速增長逾20年。但這種少數人大獲利市,多數人分不到一杯羹的發展模式,嚴重違背共產主義的基本精神。為此,中共智囊精心炮製了看似言之成理的新名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不平衡都是暫時性的、過渡性的,等大陸經濟迎頭趕上歐美國家,基本經濟條件足與列強抗衡,自會脫離初級階段,向中級乃至最終階段邁進。

20年兩位數成長、經濟規模連翻四番,國內生產規模(GDP)已超德趕日,有望在今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權;甚至以購買力平價指數(PPP)估計,不數年即可勝過美國成為全球首強。這樣的表現的確讓人刮目相看,中共亦志得意滿,以大國崛起自許。這樣的成績、如此的高度,使中共很難再標榜所謂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對貧富差距懸殊,甚至比歐美資本主義強權尚有以過之,崇奉馬克斯思想的共產政權已無法自圓其說,終於走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盡頭,不得不向中級或最終階段升級。

從十一五計畫刻意提高勞動成本、強化勞動保障的勞動合同法,到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的大事渲染,引發沿海地區加薪潮,以及緊隨而至的集體協商辦法、各省規定加薪底線的政策,乃至最近研擬的所謂「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是一整套用公權力強制提高勞工所得以改善貧富兩極發展的行動。在上述方案的草案中,依官方媒體透露的方向,將要求「競爭性行業」五年內將基層員工薪資提高一倍(每年約增加14.5%),更是明目張膽地以公權力介入要素報酬的決定,以立即縮小貧富差距。

若這樣的推論不謬,大陸已快步邁向中級乃至最終階段,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大事。當初大陸經濟活力釋放,成為人人矚目的「世界工廠」;大陸的超強成長力也成為近年全球經濟成長動力的最重要貢獻者;這一切,都源自鄧小平主導下的開放與回歸市場經濟,使各項資源有效發揮優勢。

當北京認為中國經濟已足夠強壯成熟,可以關閉市場經濟運作的道路,重回以公權力強行分配所得的舊軌,大陸經濟將像「仙履奇緣」中的灰姑娘,午夜鐘聲一響就被打回原形,不只20年奇蹟式的發展將劃下句點,已達到的富裕繁榮恐亦難以保持。

當大陸沿海地區工資飛漲,使利潤原已微薄的加工出口業不賺反賠,則向來逐廉價勞動而居的業者,只好再向東南亞乃至非洲另謀生路。如果「競爭性行業」的基層勞工薪資每年被迫調高14.5%,其競爭力就會一年一年地受到侵蝕;加以人民幣升值壓力未除,凡是面對國外競爭的行業,都將陷入崩解危機,導致出口大減而進口大增,經濟主要成長動力難以為繼。我們將親睹的,可能不只是大陸經濟成長率大降,而是快步退回改革開放前的慘狀。

在此關鍵時刻,中共當局必須儘快懸崖勒馬,以免20年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日前中共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專家否認「收入倍增計畫」已納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之中,但也明確表示,收入倍增計畫箭在弦上,對民營企業要透過集體協商機制實現。中共此舉牽一髮而動全身,唇亡齒寒的台灣,可要及時找出對策,以免禍患無窮。



◆ 聯合國:巴西貧富不均全球第3

中央社 2010-07-24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人類發展報告指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仍然是全球收入分布最不平均的地區。

聯合國資料顯示,全球貧富懸殊最大的15個國家,其中10個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衡量財富分布不均度的堅尼指數(Gini)從0到1,愈接近1,收入愈不均。巴西和厄瓜多的指數同為0.56,僅次於南非、海地、泰國(0.59)和玻利維亞、喀麥隆、馬達加斯加(指數0.60)。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財富分布較平均的國家包括哥斯大黎加、阿根廷、委內瑞拉和烏拉圭,堅尼指數均低於0.49。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指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堅尼指數平均較東亞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高出36%和18%。 聯合國報告顯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收入集中的情況,受到基礎設施和服務缺失、低收入、稽徵架構不合理,以及欠缺兩代間學習鼓勵風氣的影響。 以巴西為例,父母親的學歷可影響55%子女的教育程度。 報告還顯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原住民或黑人婦女,一般受到更大的限制和不公平的對待。

這些婦女工作的時間愈來愈長,但工資仍比男性低。平均而言,收入日薪1美元以下的原住民和黑人婦女人數,是白人婦女的2倍。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收入不均的問題也反映出其社會動員力低的現實。但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認為,有可能改變此惡性循環──不僅依靠減貧工作,同時落實減少收入不均的公共政策,例如採取轉移收入的機制。 報告指出,收入不均的問題應當成外顯政治目標來對抗,但此指引似乎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行不通:財富分布不均嚴重似乎不受該地區實施的各項發展戰略影響。

雖然如此,1990年代開始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採取的社會福利政策,仍反映在收入分布上面。儘管多數國家面對稽徵限制的問題,公共社會支出仍呈現成長趨勢,約佔此地區18個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 此外,1990-2001年間,這個地區人口與社會支出的比例,平均提高近50%;2001-2007年間提高30%。其中大部分支出集中在社會福利,主要因為退休人口增加。



◆ 10年後天津 全球最大金融區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0.07.25

天津將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區!十年後,天津將建成一百廿個市場會展、現代金融、傳統金融、教育培訓、商業商住項目,匯聚四十萬產業精英。

中新社報導,從天津向東驅車五十公里,至海河入海口,可以看到一處超大的工地,「中國于家堡,世界金融區」的廣告牌格外醒目,數以千計的工程技術人員正在這裡夜以繼日地工作。

這項預計耗資二千億人民幣(約九千五百億台幣)的重點工程,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的核心地帶。

作為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于家堡金融區占地三點八六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九百五十萬平方公尺,規劃一百廿個項目,擬分四期建設。

按照天津的規畫,二○○九年啟動的于家堡金融區工程,預計三年全面開工,五年初具規模,十年基本建成。

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天津的目標是建立與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改革創新基地。這樣的定位不會和北京、上海、深圳形成正面競爭。

fsj 提到...

91歐洲銀行壓力大考 7被當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7.24

歐洲銀行監督委員會(CEBS)23日公布涵蓋20國共91家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有7家銀行被當,包括德國占1家,西班牙有5家。受測銀行數占全歐銀行65%,英國股市小跌,法、德小漲。

歐銀壓力測試乃師法去年美國的測試,投資人擔心,歐洲正在成長減緩和債務沉重中掙扎,若此時銀行倒閉,歐洲經濟不堪設想。先前全美19大銀行受測,結果10家未過關,集資750億美元健全體質,才恢復投資人的信心。

CEBS以「負面經濟劇本」為考題,假設歐洲經濟表現低於歐盟執委會預測的歐洲成長率(GDP)三個百分點(意即陷入衰退)時,銀行的承受能力如何。歐盟執委會5月預測,歐洲GDP今年為1%,明年則是1.7%。

市場擔心,測試若太嚴格,將打掛一票銀行,使之信譽掃地;但若太寬鬆,又不具公信力,銀行從此不把CEBS當一回事,因此仍持觀望態度。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安努齊亞塔認為,壓力測試結果並非保障歐洲金融系統短期內恢復正常的萬靈丹。

CEBS選在23日周五、歐股收盤後公布測試報告,讓銀行利用周末籌資或商討改善措施。

消息人士透露,測試結果會有「一些令人驚訝的壞消息」。業界人士相信,有些體質不良的銀行肯定過不了關。

不只金融界,各國政府也備妥銀彈,準備營救自家銀行,例如德國就有500億歐元的可動用資金,各國財政首長也互相打氣,希望大家都過關,但不忘準備一套緊急方案應變。

但有分析師指出,政府不可能坐視自家銀行過不了關,早就介入干預測試方法,報告只會是「政治妥協的結果」,不具參考價值。



◆ 路透專欄/壓力測試 無助提振投資信心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2010.07.25

歐盟內部的分歧使歐盟未能執行更嚴格的銀行壓力測試,在投資人心中留下對測試結果的疑慮,無助於提振投資人信心。

根據歐盟23日公布的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受測的91家銀行中,有七家銀行無法承受經濟再度衰退的打擊;歐盟希望透過測試在危機後重建信心,卻未能將市場關心的主權債務違約納入測試項目,落了個虎頭蛇尾的批評。

支持歐盟人士說,歐盟已盡全力做到各國一致同意測試。但批評者指出,政治敏感性卻使歐盟未將主權債務違約的可能性納入測試,而主權債務違約才是測試是否完備、坦誠的指標。

不過,歐盟若指出任何一國有可能倒債,勢必打擊該國政府的信譽;而且萬一金融市場不能消除疑慮,單純的假設可能演變成事實。

Capital Economics歐洲區經濟學家麥坤恩說:「表面上,歐盟銀行壓力測試測結果頗為正面,但擔心測試報告和稀泥的疑慮還是存在。」

歐盟當然希望獲得更多讚賞,而且過去幾周來歐盟也極力想贏得投資人信心,因此在6月17日的峰會中宣布將實施壓力測試。隨後歐盟又宣布將設立一筆5,000億歐元(6,440億美元)的紓困基金,來幫助歐元區國家驅散任何倒債的風險。

但在發布測試結果前,許多投資人批評歐盟未公開測試的標準,令人懷疑黑箱作業將導致銀行和政府討價還價,取得揭露哪些內容的妥協。

國際律師事務所Allen & Overy旗下的Global Corporate Group董事長克蘭菲說:「沒有通過這次測試的是測試本身,而不是受測銀行。沒有證據顯示這次測試採用前後一致的標準,嚴重缺乏可信度,平白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

在測試準備期間,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支持多隱瞞、少透明,這並不意外,因為不管德國銀行多疲弱,都有德國政府的資金相挺。

相反地,西班牙明知有幾家銀行可能無法通過測試,但西班牙希望測試全面執行。分析師說,這是因為測試可以作為西班牙要求銀行補充資本的正當理由,好對納稅人、以及歐盟國家紓困監理機關交代。

儘管各國間有許多歧見,準備工作仍持續進行,而且在進行測試後不到一個月就公布了結果。由於歐盟各國間沒有類似美國各州之上的聯邦政府,而且各國差異很大,測試進行的速度確實快得驚人。

歐盟希望在盡量揭露細節以取信投資人和避免過嚴的標準嚇走投資人間,尋找平衡點。即使26日開盤後市場認為測試標準太鬆、又太晚實施,這次測試仍可當作歐盟日後預防危機的教訓,有助於歐盟推動集中金融監理的權力。



◆ 美赤字1.47兆 占GDP10%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二十三日電】2010.07.24

赤字比2月數據 已下修840億美元

白宮預算管理局的最新報告預測,今年的預算赤字將比2月間的估計數字少840億美元,但仍將以1兆4710億美元刷新紀錄,相當於美國聯邦政府花的每一塊錢中,有4角1分是借來的。

最新的美國今年預算赤字估計比2月的數據略有改善,但明年的估計則持續悲觀,預測明年赤字為1兆4200億美元 (每花費一元舉債3角7分)。最新的明年赤字預測比早先的估計多1500億美元,因為稅收仍在減少。

目前美國最高的預算赤字紀錄是2009年創下的1兆4100億美元。

預算赤字龐大已使選民日漸擔心,但歐巴馬總統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今年大致而言未著手減少赤字,而是等待歐巴馬的赤字委員會提出建議。

低估戰爭經費 赤字/GDP比壓不到3%

經濟學者幾乎一致認為,衡量赤字最重要的層面是視其在經濟中所占的百分比。各家意見或有不同,但許多經濟學者認為,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3%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白宮的新報告指出,今年的預算赤字將占GDP的10%,明年將占9.2%。歐巴馬預測赤字和GDP比可壓低到3%的期望恐怕落空,因為他低估了戰爭經費,而且假定稅收會增加,實際上稅收並未增加。

白宮預算管理局 (OMB)局長奧斯澤說,赤字預估數據顯示,「財務狀況須加注意」。

印第安納州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潘斯說:「針對這個國內大敵,歐巴馬未做多少努力。我們不能繼續拖延,逃避困難的決定、不做犧牲。」

如果歐巴馬2012年尋求連任,OMB的報告沒有為他帶來好消息。報告說,失業率仍將偏高,且美國經濟仍面對逆風,包括信貸市場緊縮、房屋銷售困難、州政府為平衡預算而緊縮開支。



◆ 美國17家大銀行 左接紓困,右養肥貓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7.24

白宮指派的企業待遇總管芬柏格23日公布報告表示,美國17家大銀行在接受納稅人千億美元紓困期間,一手接過民膏民脂,一手照發巨額薪酬,總共付給高層主管16億美元(台幣513億元)。

但芬柏格儘管外號「薪酬沙皇」,卻拿這些金融業者沒轍,無權收回那些巨款,只能要求他們以後自律。芬柏格指名的銀行包括領取1850億美元求存的美國國際集團(AIG),以及獲得450億美元紓困的花旗集團。美國銀行、高盛集團、JP摩根也在名單裡。

16億美元的發放名目不一而足,包括紅利、留才獎金、股票贈予等等。芬柏格表示,這些金融業者在接受政府紓困期間發給高層主管巨薪,是「不智」 (ill-advised)之舉。但不智不代表非法,他沒有指責他們「違反公共利益」。

芬柏格無意也無權收回那些已丟出去的肉包子。他表示,將事情公布,使當事人難堪,已是足夠的懲罰,而且要討那些款項,牽涉複雜,主要是可能使銀行被股東控告。另外一個考慮是,發放那些「不智」巨薪的金融業者,目前大多已經償還紓困金。

不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芬柏格力促相關銀行今後加強自律,日後萬一再度遇到危機時,董事會應善用機制,「調整、減少或取消」主管紅利或其他特殊酬勞。但政府也無權干預民間事業的這些內規,只能道德勸說。

fsj 提到...

大陸新經濟地圖 成形

【經濟日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0.07.26

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將以十大城市群為基礎和核心,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八大經濟圈」。此外,去年以來,大陸國務院先後批覆13個區域規劃並上升為大陸國家戰略。八大經濟圈與13個區域規劃相結合,形成一張新的中國經濟版圖。

大陸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蕭金成發表的「十二五期間的城市戰略」一文指出,大陸目前有十大城市群,在「十二五規劃」中,大陸區域發展的新格局,應以城市群為核心,形成八大經濟圈。

八大經濟圈分別是:以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的大長三角經濟圈;以京津冀、山東半島為核心的泛渤海經濟圈;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大珠三角經濟圈;以遼中南為核心的東北經濟圈;以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台北為核心的海峽經濟圈;以長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為核心的中部經濟圈;以川渝城市群為核心的西南經濟圈;以關中為核心的西北經濟圈。

蕭金成指出,八大經濟圈都是以城市群為中心,帶動經濟圈內區域的發展。如果沒有城市群就談不上經濟圈。

華夏時報報導,2009年至今,大陸國務院先後批覆13個區域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這些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規劃,逐漸形成一張新的中國經濟地圖。除了新經濟規劃的提出,部分舊的經濟區域也陸續強化和擴容。例如深圳經濟特區擴容,廈門經濟特區擴大等。

中國大陸已有數個城市陸續進行大規模行政區劃調整,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廈門等核心城市,部分大中城市也著手進行行政區劃調整。

※ 相關報導︰

* 歐洲超級財報周 全球都在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45783.shtml



◆ 「巧克力手指」哄抬 可可豆價飆高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7.26

紐約時報報導,避險基金經理人華德(Anthony Ward)買進的可可豆,已多到足以製成50多億條巧克力棒。他囤積可可豆以哄抬價格的行為,使倫敦市場的可可豆期貨價格創30年新高,令巧克力製造商和其他市場人士恨得牙癢癢。

對某些人來說,華德是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中的巧克力廠老闆威利.旺卡(Willy Wonka)的真實版,對其他人來說,他是企圖掌控全球可可供應的期貨惡棍。

英國媒體稱華德為「巧克力手指」,影射他是○○七電影「金手指」中的壞蛋。還有人在「臉書」上設立「巧克力手指」的網頁,把華德的頭像放在一隻肚子朝天的豬身上。

華德的對手指控,華德意圖炒高可可價格,以獲取暴利。

50歲的華德是Armajaro投資公司老闆,他的前員工說,華德並非特別愛吃巧克力,只是看準可可豆的投資價值。他已掌握全球可可豆年產量的7%,足可以左右市場價格。

曾在Armajaro擔任高級主管的史班塞說:「華德對可可的知識無人能及。」

Armajaro在西非設有辦公室,就近追蹤有關可可豆收成的資訊,象牙海岸可可欠收,讓華德決定加碼買進。華德說:「我們甚至有自己的氣象站,在某些沒有氣象站的地區,我們自己設。」

華德投入10億美元在倫敦市場買可可豆期貨,成為上周歐洲可可豆庫存被搶購一空的幕後操盤手,華德本月已買了24萬噸可可豆。

在從10月開始的可可豆收成季之前,巧克力製造商為了能夠趕製供應耶誕季節的巧克力,可能就得被迫以更高的價錢向華德買可可豆。自2008年以來,可可價格已漲了150%。

德國可可交易協會向倫敦交易所檢舉,指可可豆交易遭到人為操控,要求交易所採取行動。



◆ 當心報喜不報憂的經濟預測

【聯合報╱社論】2010.07.26

經濟預測果真大不易。現在也許正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故事。

如今人人都知道,當年九月雷曼兄弟垮台,金融海嘯全面爆發,全球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台灣經濟也跟著一瀉千里。然而,2008年初,我們的各經濟預測機構都對經濟前景看好;事實上,一直到當年十一月上旬,行政院主計處與各大預測機構還異口同聲預測全年可成長5%左右,甚至2009年也可以維持同樣幅度的成長,完全無視於金融海嘯的可能衝擊。其實,不待九月的金融海嘯,早在上半年台灣的出口成長已大為減緩,而且趨勢明顯向下,到七月份,出超消失轉為入超。由於近數年來,台灣大約4%的經濟成長率絕大部分仰仗出超的擴張支撐,因此出超忽然消失,若仍然認定經濟會維持4%上下的成長率,那就是完全不食人間煙火了。

行政院主計處發布那樣的預測,尚非不可想像,因為政府官員努力為執政者護航,竭盡所能安撫人心,營造出光明亮麗的局面,乃是司空見慣。但當時許多重要的學術機構與研究機構也跟著報喜不報憂,卻是大為可怪。當然,社會大眾一向健忘,只要事後執政者一聲金融海嘯猝不及防,全球各國災情一樣慘重,即可敷衍過去;未見有人認真追究這些權威機構胡亂預測引人入於歧途,應該承擔的責任;亦未見這些預測者勇於檢討反省,找出誤報的原因。

一句全球同陷災禍,台灣不能自免,無法搪塞過去,關鍵即在於,台灣的出口成長減緩,乃至出超完全消失,乃金融海嘯爆發前之事,當時各國幾乎都安然無恙。如今,全球經濟正掙扎自海嘯的災情中步出,走上復甦之路;台灣有兩岸和平紅利的加持,資金大量湧入,又有倍增的大陸觀光客為內需市場加溫,再加上ECFA簽定,帶來樂觀的憧憬,復甦的腳步自更強勁,因而國內外預測機構對全年經濟成長率都頗為看好。先有國際貨幣基金(IMF)率先預測,成長率將達令人咋舌的 7.7%,中央研究院也緊隨其後,將去年底的預測值大幅上修2.16個百分點,預估全年成長率會達到6.85%。

IMF的預測若不夠準,也情有可原,因為遠在千里之外,對許多細部資料本來難以掌握,同時一口氣預測上百個國家的經濟趨勢,台灣又非其中舉足輕重者,要求其格外用心預測,自屬強人所難。但國內的預測機構則不然,其重心本置於台灣,又身處斯地,一切動靜變化皆觀察入微,預測的準確度當非遠在國外者可以比擬。

正因如此,中研院急匆匆地大幅上修預測值格外受到重視,媒體更將它放在頭版上顯著位置。然而,今年上半年鴻海富士康的十二起跳樓事件掀起軒然大波,繼而引發一片加薪潮,中共高層更推波助瀾,要求全面進行收入改革,更在明年起實施的十二五計劃中明定,五年之內讓薪資加倍。連同迄今仍未止歇的缺工潮,眼看對岸的加工出口業已出現瓶頸。台灣素賴出超為生,但現在作育台灣經濟成長的出口正面臨重大危機,則下半年成長率將如何變化,令人憂心。

同時,中共2008年為緊急救市而提撥的四兆人民幣刺激政策,兩年於茲,已消耗殆盡,不見接替的力量,因而大陸內需恐怕陷入萎縮的困境。此內外交逼的壓力,已使大陸第二季成長率較前季下滑1.6%,而且逐季看低;久諳對岸經濟情勢的專家預估,第四季下看8%,而且未來幾年可維持8至9%就很不錯了。

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相互依存,早已是唇亡齒寒之關係,當大陸經濟急步下滑,而台灣的出口又前途堪虞,何以認為台灣的成長率會反向大增?

我們相信,如果台灣上下認清危機將至,朝野一心努力激發潛在競爭力,或許台灣經濟可以轉危為安。但若重演2008年的故事,學者專家只報喜不報憂,後果難以想像。

※ 相關報導︰

* 讓利加孤立 陸對台兩手策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747364.shtml

行政院陸委會今天發佈的第2季中國大陸情勢報告顯示,近期大陸高層對兩岸關係的談話皆強調兩岸政治互信、擴大交流,但在國際場合仍重申台灣涉及核心利益,反對美售台武器。

fsj 提到...

克魯曼專欄/貪婪懦弱 烹煮地球的劊子手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0.07.27

不要以為希臘諸神缺少幽默感。我猜祂們一定還在因為決定讓2010年上半年創下歷來的最高溫紀錄而在奧林帕斯山巔輕笑。同樣在這一年,限制氣候變遷的一切希望化為泡影。

當然,我們不能以一年的紀錄推斷全球氣溫的升降趨勢。然而漠視這個事實始終是氣候變遷否定論者最偏愛的把戲之一。他們會挑出以往氣溫異常偏高的年份,然後說:「看,從1998年起,全球平均氣溫一直在降低而不是升高!」事實上,2005年而非1998年才是有紀錄以來全球均溫最高的一年。不過癥結是,我們正經歷的破紀錄高溫足以使一種謬論變得更荒謬。此時此刻,它甚至無法自圓其說。

然而任何否定論者會說「好。我想我錯了」,然後贊成針對氣候問題採取實際行動嗎?不會。在此同時,全球均溫仍將繼續上升。

如此說來,為什麼美國聯邦參議院未通過氣候變遷法案?以下首先談談並未致此的因素,因為有心人一直企圖將責任推給不應負責的人。

首先,我們並未因為對科學的合理懷疑而坐視。包括消除逐年變動的長期均溫、北極海的冰量、冰河融化,以及創紀錄高溫與創紀錄低溫之間的比率等各項有力的證據均足以證明,全球均溫正持續甚至可能加快上升。

這些證據也不會因為科學上的蓄意作假而受到扭曲。你可能曾經耳聞有心人士對氣候科學家的指控,包括捏造數據及透過電子郵件傳達「氣候門訊息」等。你可能不曾聽到的內幕是,這些所謂的醜聞其實是氣候行動派反對者精心策畫的騙局,媒體接著照單全收。

有關方面是否因為氣候法案可能對經濟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而決定不採取實際行動?不可能。保守派人士經常讚美市場峰迴路轉的無限潛力及彈性,同時堅稱如果我們決定對碳排放制定價格,則經濟必垮無疑。這種論調形同黑色笑話。一切的嚴謹估計顯示,在我們分階段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之餘,經濟成長最多只會受到輕微的影響。

換言之,癥結不是科學、科學家或封殺氣候變遷具體行動的經濟學家。那麼究竟是什麼?答案是:貪婪與懦弱。

如想瞭解對於氣候行動的堅決反對,跟著「錢」就會恍然大悟。如果我們對碳制訂價格,整體經濟不會受到明顯影響,然而部分產業,尤其是採煤業與石油業,一定會受到嚴重衝擊。這些產業為保護它們的底線而不惜釋出大量的不實訊息。

看看質疑氣候變遷共識的科學家;看看推銷假醜聞的組織;看看聲稱限制碳排放必然導致經濟崩潰的智庫。你會發現,它們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之類大型能源企業或冠克工業公司所提供源源不絕巨額贊助資金的終端收受者。

或者看看反對氣候行動最力的政客。他們的競選資金主要來自何處?你已經知道答案。

然而僅憑貪婪還不夠。它需要懦弱的協助,尤其是明知全球均溫增加構成何其嚴重的威脅,曾經贊成採取行動,卻在關鍵時刻棄守的政客們的懦弱。

這種氣候懦夫很多,不過我特別要提到其中一人:共和黨籍參議員馬侃。

馬侃曾是各方公認的環境之友。2003年,他簽署一項立法草案,如果通過,即可確立溫室氣體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在競選美國總統期間,他重申對這種制度的支持,而如果他在歐巴馬入主白宮之後,繼續支持氣候行動,今天的局面一定截然不同。然而他並未這麼做。除認為他為了保住個人的政治前途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原則甚至人類的前途之外,我們實在想不出他何以如此轉變的其他原因。

馬侃不是唯一「變節」的人,我們也不會獲得氣候法案。在懦弱輔助下,貪婪已經獲勝。全世界一定會付出代價。(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銅價 每噸漲破7,000美元
http://www.udn.com/2010/7/27/NEWS/WORLD/WOR2/5748381.shtml

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優於預期,激勵基本金屬價格26日全面走揚,銅價升破每噸7,000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卡,錫價則創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以來最高價。



◆ 史上最大 英國央行大擴權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7.27

正為刪減支出大傷腦筋的英國聯合政府,準備徹底翻修金融制度,讓英格蘭銀行擁有316年歷史以來最大的權限,而央行總裁金恩也將成為英國金融業的關鍵人物。

消息人士透露說,財政大臣奧斯本已在會議中告訴金恩,政府打算讓英格蘭銀行在制定利率之外,同時扛起監督銀行、保險與投資機構的重責大任。

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引導歐元區擺脫主權債務危機的行動時,經常因為各國銀行監督權的事責不一而受牽制。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如今雖獲得更大權限,可以監督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但在很多事務上,仍然必須與規範證券與保險業務的機構多方協調。

但根據新計畫,英格蘭銀行未來在訂定利率與規範整個金融業上,都將享有極大的權限,這是ECB與美國聯準會所辦不到的。金恩說:「這是央行責任的龐大擴充。」

英國1997年為監督金融業而宣布成立金融服務局(FSA),FSA的多數規範權限如今將移轉到央行,仍由FSA現任執行長桑茲負責。桑茲將成為金恩的副手,同時擔任新成立的審慎監理局(PRA)首長。PRA將負責規範所有存款機構、保險業者、投資銀行與清算公司。PRA的運作也由金恩擔任主席的理事會負責。

英格蘭銀行的新權限必須等到國會通過立法後,才會正式成立,政府希望立法序能在2012年以前完成。

英格蘭銀行總裁的任期五年,現年62歲的金恩已度過第二次任期的前兩年,擬議中的改革將讓金恩承擔比其他央行總裁更大的金融規範與貨幣政策權力。2006到2009年間擔任金恩副手的吉甫則說:「他將成為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央行總裁。」



◆ 中國地方債 潛在壞帳人民幣1.5兆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7.27

中央社報導,中國銀監會日前指出,截至6月底,大陸商業銀行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人民幣7.66兆元,其中約1.5兆元有償還風險,而大陸銀行業準備金約1.3兆元,顯示風險貸款超過銀行壞帳準備金總和。

中國銀監會日前召開的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議上,披露上述訊息。

銀監會官員向香港文匯報指出,目前超過7兆元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已排在房地產業信貸前,成為中國銀行業面臨的頭號風險。

官員說,為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財政和信貸風險,下半年監管部門將完成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的排查,並要求金融機構提足準備金、核銷壞賬。

中國銀監會初步統計,截至6月底,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達7.66兆元。其中,第一類是融資平台中項目現金流能夠覆蓋償還本息的貸款約2兆元,佔比27%,可作為正常項目貸款。第二類是第一還款來源不足,必須依靠第二還款來源覆蓋本息的貸款,約4兆元,約佔50%。第三類為項目借款主體不合規定,財政擔保也不合規定,或本期償還有嚴重風險(例如貸款挪用或以貸款做資本金)的貸款,佔23%。



◆ MIT優質商品 14連鎖店買得到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0.07.27

未來民眾可以透過全台14家連鎖商店、超過一萬家門市,購買上萬種MIT(Made in Taiwan)微笑標章品質驗證的優質「MIT商品」。

此外,馬英九總統昨天也推薦首次公開的MIT微笑標章制度代言人:「台灣超寶」公仔。他表示,希望未來能讓「MIT」走出台灣,走向國際,全世界的人都能信賴「MIT商品」。

目前販售MIT商品的連鎖商店,包括全家便利商店、統一超商、萊爾富、OK超商、家樂福、遠東愛買、台糖、美廉社、奧黛莉、阿瘦皮鞋、老牛皮、詮勝國際、統一生活事業、三商行共14家業者響應。

為降低簽署ECFA後對台灣弱勢產業的衝擊,經濟部去年起開始推行MIT微笑標章認證計畫,拓展MIT商品在國內的市場,由第三單位驗證機構驗證廠商申請的「台灣製」產品,包括織襪、毛巾、寢具、內衣、製鞋、毛衣、成衣、泳裝、袋包箱、陶瓷及石材共11大產業,通過檢驗後核發證書。

昨天經濟部與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合作,透過MIT微笑標章啟動典禮活動,正式宣布未來這些產品,將可在全台一萬家門市買得到,而且品項多達上萬種;日後品項還會陸續增加,也會陸續開放小家電等其它產業。

經濟部長施顏祥在活動中表示,大家以後買東西要「認標章」,不要因貪小便宜而買到劣質商品。

※ 相關報導︰

* 創研補助 中小企業看得到吃不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7/today-e2.htm

fsj 提到...

政府負債4兆 60年也難還清

中央社 2010.07.28

審計部今天公布98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歲入歲出差短為新台幣1611億元,近4年來首次差短,逾4兆的債務餘額也創歷年新高,在不增加舉債前提下,62年才能還清。

審計部指出,歲入歲出差短主要是受全球金融風暴及政府減稅措施等因素影響,稅課收入不如預期,經常收支賸餘不足支應資本收支短絀。

審計部表示,近年來財政部實施各項減稅措施,導致稅收減少,租稅負擔率下滑,影響國家財政甚鉅,並衍生是否符合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爭議。審計部希望相關單位檢討不合時宜的租稅減免及扣抵,建立定期檢討機制,以免過度或不當的減稅政策影響長期財政體質。

審計部資料顯示,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從民國90年底的2兆6409億餘元,逐年增加到98年底的4兆562億餘元,8年間增加債務1兆4153億餘元,如果再加計未滿1年債務2400億元,債務就高達4兆2962億餘元。

審計部認為,債務還本預算不足以償還到期債務,未能有效抑制債務成長。如果按民國91年度以來,每年度編列還本預算最高金額650億元推估,在不增加舉債前提下,截至98年度止1年以上債務餘額,約需62年才能還清。

審計部說,民國9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舉債預算數2287億餘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預算99年度分配預算數775億餘元,以及99年度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1910億餘元,99年度舉債預算就高達4974億元,中央政府總預算及特別預算編列債務的舉借金額持續擴增,以致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屢創新高。

審計部認為,如果依公共債務法第10條規定,僅以稅課收入5%編列還本預算,實在不足以償還到期債務,為降低債務餘額,避免債留子孫,已函請財政部積極檢討,財政部則已在今年3月提出「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協同各部會確實執行,希望能達成財政健全的願景。



◆ 農漁品「土生土長」 才能列早收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林安妮/台北報導】2010.07.28

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第六次原產地談判,昨(27)日落幕,兩岸806項早收貨品,95%完成產地認定原則。農產品多遵循「完全取得」原則,需採計附加價值的加工比率最低40%,最高50%。

其中,多數汽車零組件與工件夾具等工具機,即是採附加價值率50%的高規格認定標準,至於茶葉、文心蘭、石斑魚等農漁產品則依「完全取得」標準認定,即這些農漁產品必須是在台灣「土生土長」。

經過六次原產地規則談判,政府希望爭取包括紡織品等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早收清單貨品,其原產地可以從寬認定,採計簡單加工,附加價值比率不宜過高,但大陸方面認為,若採納簡單加工原則,將失去兩岸互惠關稅的意義,雙方至今仍未完全達成共識,必須留待下次磋商。

大陸海關總署關稅徵管司長高融昆26日來台,與財政部代表就ECFA早收清單的806項貨品,逐項訂定兩岸海關未來執行的原產地標準,其中,若雙方採用非原產材料製成的貨品,用以認定原產地的附加價值比率,一律均自40%起跳,最高達到50%。

財政部指出,原產地認定不會是單一標準,部分敏感性貨品的原產地認定要符合至少二種以上條件,才能取得原產地證明,享有早收清單的低關稅。據瞭解,這類產品以雙方認屬不具競爭力產業,或仍需進行市場保護者居多。

此次兩岸第六度就原產地認定展開談判,多數早收清單中的農產品已經達成共識,財政部舉例,早收清單中的石斑魚,雙方要認定是不是對方原產,是以「完全取得」為標準,即「卵或魚苗養殖而成」即屬台灣或大陸原產,但魚苗大小仍需進一步規範。

至於農產品以外的早收清單獲品,如果使用彼此的原料,在一方加工成產品回銷為原料原產國時,用來製成成品的原料,同意以成品製成國做為原產國。

原產地的認定除了需視是否屬完全取得外,締約國雙方因採用第三國原料產製貨物,導致稅則稅號變更,能否取得原產地證明,需視其加工程度,附加價值比最少要超過40%。財政部舉例,布品裁切成抹布,因為只屬簡單加工,若布原料不是來自兩岸,以布製成抹布成品的附加價值沒有高於40%,就不能視為取得原產地證明,也不能適用優惠關稅。

新聞辭典》原產地規則

在兩個彼此相互提供優惠關稅的國家間,進口商仍需依據「原產地規則」取得原產地證明,才能算是真正握有關稅減讓的降稅利益。原產地證明等於是貨品來源地的國籍或護照,非彼此原產地的貨物,不得享有優惠關稅。

各國為了實施關稅的優惠或差別待遇、數量限制或與貿易相關的其他管制措施,海關必須就各自對原產地的認定方式,訂定原產地規則以確定進口貨物的原產國,其目的在防止遭第三國產業搭便車享受雙方的低關稅優惠。

原產地認定也因此演變成一種非關稅壁壘措施,各國基於產業保護需要,縱使提供彼此優惠關稅,仍可經由原產地認定的嚴苛或寬鬆,達到限制使用優惠關稅的目的。

一般而言,世界貿易組織(WTO)為避免層出不窮的貿易磨擦,對於原產地認定有原則性規範,各國在WTO原產地協定下,可以制度其適用的認定標準。

我國對於一般進口貨物的原產定認定標準主要有二項,一是完全取得,一是附加價值。所謂完全取得,例如在一國採集或收割的植物或礦產品;非完全取得者,其附加價值比率要高於35%。



◆ 中國「便宜世界工廠」時代恐將結束

中央社 2010.07.28

「世界經理人」出版人裴克為(Craig Pepples)今天在濟南表示,後金融危機時期,中國「便宜世界工廠」時代或將結束,出口型企業需加速轉型,以便因應國際新興市場的特殊要求。

中新社報導,裴克為是在山東濟南舉行的「世界經理人」商界先鋒論壇上,做上述表示。

裴克為認為,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消費市場已悄然轉向高科技、環保等新興領域,中國作為「便宜世界工廠」謀取發展的時代或將結束,出口型企業需加速轉型,並在轉型過程中,注重市場多元化,有效兼顧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把重點放在行銷、推廣、服務等產品價格以外的領域,以便更好地應對國際新興市場的特殊要求。

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小企業研究室主任羅仲偉也在論壇上表示,全球經濟已經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儘管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經濟復甦的基本態勢已經確定。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外貿企業要求取生存,需完成從關注自身生產能力到關注市場需求、從產品提供到市場整合、從籌措資金到創新模式、從提供大眾需求到滿足大批量個性訂製等的轉型;加強掌握市場供求資訊,調整生產思路即時佔領消費市場。

作為一家多管道B2B(企業對企業)媒體公司,「全球資源」(Global Sources)旗艦刊物「世界經理人」雜誌自2009年在大陸成功舉辦「世界經理人」首屆商界先鋒論壇後,目前已在西安、重慶等大陸各大城市舉辦數10 場論壇,與會者分別就「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 相關報導︰

* 鞋子試穿一年還可全額退費?業界:瘋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28/116/2a2co.html 

「成功,就是輸掉一切都無所謂,」全球最大網路鞋店Zappos執行長謝家華說。當別人用存款數字,定義成功,他卻用挑戰不可能,定義自己。

謝家華二十五歲創立Zappos,曾在三年內就把自己的四千萬美元全花光,共燒掉近兩億美元資金,第七年才開始賺錢。但如今,這家公司銷售額逾三百七十億元,占全美國鞋類銷售的四分之一。去年底,亞馬遜以十二億美元天價買下Zappos,謝家華身價暴漲,名列《財星》雜誌的年輕富豪排行榜。

他說,「我們是一家『服務』公司,只是恰巧賣的是鞋子,我要讓每個消費者打開手上的包裝盒後,都能夠驚喜的喊出一聲『WOW!』」。為了顧客的一聲「WOW!」他投入一切。

「沒什麼不可能!」就是這篇故事的主旋律。

※ 全文詳見原站,或《商業周刊》網站。

* 他的瘋狂故事,被哈佛三度列為教案 -- 36歲鞋王傳奇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0833

商業周刊 第1184期 2010-08-02

fsj 提到...

美國恐面臨日式通貨緊縮困境

法新社/林治平 2010/07/30

(法新社華盛頓29日電)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官員布勒德(James Bullard)在今天發布的悲觀報告中警告,美國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現象,恐將面臨亞洲經濟大國日本在所謂「失去的10年」經歷的經濟停滯。

布勒德是聯準會決定利率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中有投票權的成員,他針對通貨緊縮困境提出警告說:「比起晚近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美國如今更接近這種日本式的結果。」

他表示:「要避開這種結果頗有困難,但徒抱希望不是可行策略。」

布勒德指出,外在衝擊恐將令美國陷入物價直直落的局面,而這將重創企業,並導致成長越來越遲緩,因此聯準會應考慮重新啟動因應危機的措施。

在最近這次金融危機的最高峰,聯準會與財政部購進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呆賬,以促進經濟活動,這種作法在經濟學上稱為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不過,由於利率處於歷史低檔,聯準會可用於導引經濟走向的工具已有限,布勒德並警告,聯準會將發現難以讓利率重回正常水準,以助擺脫物價下滑走勢。

他說,承諾讓利率「長期維持在零利率水準的作法有如兩面刃」。他認為:「因應負面衝擊的較佳政策,是透過購買國庫券擴張量化寬鬆措施。」(譯者:中央社林治平)



◆ 俄羅斯大賣國產 救赤字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7.30

俄羅斯計劃進行199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國有資產私有化,未來三年將出售11家國營事業的少數股權,籌措近1兆盧布(290億美元)資金以挹注國庫,希望到2013年前將預算赤字降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9%。

俄國財長庫卓林(Alexei Kudrin)28日證實,政府將出售國營事業股權。他說:「我們會在市場上出售國營事業的股份,但也計劃繼續控制股權。」

經濟發展部列出11家可能私有化的企業名單,包括最大國營石油業者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儲蓄銀行Sberbank 、第二大放款業者VTB集團、農業銀行Rosselkhozbank、水力發電廠RusHydro和油管巨擘Transneft。

不過原來在名單上的俄羅斯鐵路公司(RZhD)已被排除,因為國家鐵路改革政策尚未決定;Transneft股權釋出的規模也低於原來財政部規劃。俄國政府29日將再集會討論此案,最終結果年底前才會出爐。

俄羅斯去年經濟萎縮7.9%,出現1999年來首見的預算赤字,占GDP的5.9%。官方預估,今年赤字占GDP比將縮減到5%至5.4%,明年會再降到4%。但分析師指出,當局在2012年選舉前勢必增加社會福利預算,因此政府支出仍將繼續膨脹。

除出售國營事業外,莫斯科當局還打算對石油、天然氣和採礦業者加稅,公家機關也將進行組織瘦身。

俄羅斯1990年代進行私有化時,許多國家資產落入一小群權貴手中,引發極大爭議。這回俄國政府打算保留超過半數以上股權。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現在正是出售國有資產的最佳時機。俄國經濟學校(NES)校長古里耶夫認為,目前商品價格高,所以資產價格也高,俄國又正需要現金。俄國如今已經有投資銀行和證交所等基礎設施,可以處理在市場上的售股事宜,出售價格會比較高。

但也有人懷疑這些資產是否值得投資。投資基金Dashevsky 合夥公司創辦人達許弗斯基表示,這些國營企業是否會真的會變成上市公司?如果不會,那就沒有投資價值。這些公司不論景氣好壞,股利向來少得可憐。

※ 相關報導:

* 銀行存款三不能綁:保險 基金 存款
http://www.udn.com/2010/7/30/NEWS/FINANCE/FIN4/5754742.shtml

金管會要求,今後銀行推存款商品,不能再綁3類型商品,第1是保險、第2是基金,第3是存款不能綁存款,即銀行不能推出「雙幣存款」商品。換句話說,銀行未來只能推最單純的台幣或外幣存款專案。



◆ 意外!日本6月失業率 連四月上竄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7.30

日本6月的失業率意外連續第四個月上竄,工業產值並出現一年多來的最大降幅,顯示有氣無力的經濟擴張可能即將譜出休止符。

日本6月失業率升到5.3%,創七個月來的高峰,讓原本預期失業率會降到5.1%的經濟學家大感錯愕;日本5月的失業是5.2%。此外,6月的工業生產下滑1.5%,也和分析師預期的成長0.2%呈相反走勢。

今天公布的這些數據,勢必讓菅直人首相削減政府赤字的計畫面臨更大的國會阻力。而且,日圓強勢持續構成日本通貨緊縮的負擔,也將逼迫日本央行必須加強貨幣刺激措施。

東京的RBS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西岡說:「我們必須開始憂慮經濟趨緩的問題。菅直人將被迫擱置財政緊縮計畫,央行也會承受壓力,必須推出額外的貨幣措施。」

根據彭博公司的調查,日本第二季的經濟成長年率已從第一季的5%降到1.9% 。

東京日圓上午10時30分的匯價報86.62日圓兌1美元,比紐約前市的86.79日圓兌1美元更上層樓。自5月8日以來,日圓已對美元升值約8%。日經指數上午盤下跌145.84點或1.5%,報9550.18點。

不過,深陷通貨緊縮的日本經濟仍有幾項可堪告慰的數據。例如,6月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比去年同月下滑1.0% ,雖然是連續第16個月下降,但至少比市場預測的1.1%跌幅略減。5月的核心CPI下降1.2%,4月的降幅更達1.5%。



◆ 企業併購熱 交易破1兆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7.31

最近兩周的企業併購潮帶領今年來的交易金額突破1兆美元大關,也意味全球併購交易下半年還會更加火熱。

根據彭博公司編纂的資料,7月19日以來宣布的全球企業併購有787筆,交易金額高達864億美元,今年來的成交值已經超過1兆美元,比去年前七個月增加10%以上。

全球併購市場上半年一度走調,股市崩跌與歐洲的債務危機讓全球經濟復甦告急,許多收購案也岌岌可危。不過,隨著企業加強籌集現金,以及借貸成本的下滑,市場信心已逐漸轉強。

花旗集團的歐洲併購事業部經理舒茲說:「企業董事會多半不願躁進,但他們對經濟環境已漸感寬心,所以交易可能會增加。」不過,美國的經濟成長可能是併購市場擴張的一大障礙。根據美商務部30日公布的數據,美國第二季的經濟成長年率已減緩到2.4%。

歐洲的展望不斷改善,7月的經濟信心已升到兩年多來的最高水準,德國失業率更連續第13個月下降。上周的壓力測試中,全歐洲最大的91家銀行,只有7家未通過測試。

印度巴克萊資本公司的負責人舒克拉說:「下半年的市況無疑會轉好,歐洲危機上半年帶來的衝擊,如今已逐漸消褪。」

英國石油公司 (BP)7月間宣布,將在未來18個月內處置多達300億美元的資產,以籌措清理墨西哥灣漏油所需的龐大資金。其中,阿帕契公司以70億美元收購BP的美、加與埃及油田和天然氣資產,就是本月最大筆的交易之一。

fsj 提到...

影子經濟 巨大的陰影

【聯合晚報╱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8.01

「商業周刊」報導,一篇多國學者合作的研究報導顯示,全球不少國家的「影子經濟」規模大到占官方GDP之半,最嚴重結果之一是國家稅收損失慘重。稅收是健康經濟的柱石。

經濟有兩種,一是官方經濟,就是政府和金融機構用GDP、稅收、社會福利、就業率計算出來的經濟,一是影子經濟(shadow economy),指官方經濟以外產生的金錢和工作 (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全球有50多個國家的影子經濟規模至少有官方經濟40%大。

影子經濟對GDP比例最大的是前蘇聯成員喬治亞共和國,2007年這個比例達到72.5%,換句話說,國家損失了數以十億計美元可以用來改善國內基礎設施、償還國債、興建學校和道路的稅入。另一端是美國,影子只有9%,但即使如此,以美國GDP為14兆2600億美元計算,每年也有1兆2000億美元 (台幣38兆元)稅收從山姆大叔的指縫中漏走。

影子經濟嚴重,可能關係一國經濟生死。希臘陷入經濟危機,政府差點破產,主因之一就是希臘勞工和企業逃漏稅超過310億歐元(台幣1兆2900億元),相當於希臘GDP的10%以上。

但是,在《全球影子經濟:1999至2007年162國新評估》這份報告裡,希臘卻當得上財政責任模範生。希臘的影子經濟以31%排第57名。

報告沒有將竊盜、販毒等古典的地下經濟罪行列入研究,重點是「所有以市場為基礎、合法,但為了逃避納稅、社會福利義務和勞資法」而蓄意瞞避政府的商品和服務。因此,大小企業、醫師、包商、保姆、雜貨店等等,凡是沒有實報收入和交易的行為,都算影子經濟。

研究顯示,1999到2007年,影子經濟幾乎在榜上每個國家都日益猖獗。美國的影子經濟在1999年是8.6%,2007年上升到90.%。開發中國家這個比例更高,從1999年的平均36.6%上升到2007年的38.6%。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例如秘魯,巨大的影子經濟來自日益加速的都市化和商業活動。秘魯的影子經濟比例排第四名,影子經濟變成實體經濟。

報告說,收稅和執法系統效率高的國家,影子經濟規模較小。



◆ 歐元區金融 黑幫拉一把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0.08.01

華爾街日報30日報導,黑幫、毒販及洗錢罪犯對歐元區的金融穩定也有貢獻,因為他們的非法活動對200歐元及500歐元等高面額紙鈔需求殷切,而歐洲央行(ECB)發行這些大鈔獲利甚豐。

花旗集團(Citigroup)首席經濟學家比特說,這些大鈔正逐漸「使歐元成為地下與黑市經濟的首選貨幣,對那些偏好在金融交易及投資活動中保持匿名的人士來說,也是最佳選擇」。他同時指出,發行歐元紙鈔的成本近乎於零,ECB這項業務大有賺頭。

ECB說,2002年1月開始發行歐元紙鈔及硬幣時,流通在外的500歐元大鈔為308億歐元(400億美元),時至今日已增至2,850億歐元,占流通歐元紙鈔總值的35%。

1998年,時任美國財政部官員的簡司勒(Gary Gensler)公開表達憂慮,認為歐元大鈔可能為罪犯所用。他舉例指出,以100美元紙鈔湊足100萬美元的重量是22磅,但若發行500美元大鈔,100萬美元將僅重4.4磅。歐洲刑警組織發言人培德森說,警方曾在麥片盒、輪胎及卡車角落等處,起出可能涉及非法販毒交易的歐元大鈔。

ECB及其歐元區成員國是這些需求的受益人。近年來,ECB發行新鈔扣除成本後的獲利為500億歐元,在雷曼兄弟倒閉的2008年甚至高達800億歐元。 ECB發行新鈔的獲利連同一些別的特權被稱作鑄幣稅。 即使保守估計未來流通貨幣的年成長率僅4%,花旗的比特預估ECB發行新鈔獲利也將高達2兆歐元至6.9兆歐元間,ECB將因此「具有超強償付能力」。

整體而言,ECB資產負債表已成長至2兆歐元,但其資本基礎僅780億歐元,因為兩者間差距過大,比特形容ECB有如「服用類固醇的避險基金」。這使發行紙幣收入份外重要。

ECB發言人說目前沒有回收歐元大鈔的計畫,以小鈔取代大鈔將增加生產及處理成本。

※ 相關報導:

* 中國超越日本 踞第二大經濟體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759126.shtml

不過,與GDP總量趕超日本的話題相比,業界更關注的是中日兩國間人均GDP和經濟發展質量等方面的比較。易綱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已經超過日本,但每人平均GDP 只有3800美元,只佔日本和美國人均收入的一個很小的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 挖你隱私… 網路狗仔新金礦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0.08.01

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愈來愈多資料追蹤業者透過美國的大型網站在訪客的電腦安裝侵入式追蹤工具,以了解並預測消費者的興趣和活動,然後向企業兜售這些資料。

這顯示資料蒐集已成為網際網路的新商業模式:監視並蒐集使用者資料,並且出售牟利。

華爾街日報檢測美國前50大最受歡迎網站,並測量每個網站安裝在訪客電腦裡的cookies、信標(beacon)或其他追蹤技術的數量與效能,發現這些網站總共在訪客電腦內安裝了3,180個追蹤檔,平均每個網站植入64個檔案。

調查指出,微軟MSN.com等12個網站會在訪客電腦內植入上百個追蹤檔案,其中IAC/Interactive公司旗下的Dictionary.com更會安裝多達234個檔案,顯示網友其實是拿自己的個人資料來換取網路上的各種資訊與服務。

調查發現,這些追蹤工具有三分之二來自131家公司。這些企業大多從事追蹤網友使用習慣與資料,藉以建立內容豐富的資料庫,並在類似證交所的資料交易網站向其他企業兜售,成為發展最快速的網路產業之一。

追蹤資料業者常把追蹤科技藏在提供給各大網站的免費軟體內,或利用廣告植入追蹤科技,使網站常未發覺自己在訪客電腦安裝追蹤軟體。

雖然追蹤科技蒐集到的資料大多為匿名,經分析後卻能幫助企業了解網友眾多特性與習慣。

以Lotame解決方案公司為例,該公司在海斯貝蒂女士的電腦植入含有特定代號的追蹤檔,以及可取得海斯貝蒂在各大網站打字內容的軟體,然後得知這個代號是26歲的田納西州女性使用者,她最喜歡的電影和電視劇是綠野芳蹤和慾望城市等,也喜歡瀏覽娛樂新聞和玩猜謎遊戲。

Targus資訊公司透過MSN.com在訪客電腦內植入的追蹤檔,也可預測電腦使用者的年齡、郵遞區號、性別、所得與婚姻狀況、是否有小孩等。

這些追蹤業者的興起改變了網路的經濟模式。過去廣告主只能在特定網頁買廣告,如今更能「讓廣告跟著網友走」,不論網友逛到哪個網站,都能看到特定行銷訊息。例如Healthline網絡公司透過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網站安裝追蹤檔後,便能掃描網友正在瀏覽的網頁、投放相關廣告,如果有網友查詢「絕望」相關字眼,就會常在網頁上看到抗憂鬱治療的廣告。

雅虎公司(Yahoo)的廣告網絡服務也會在訪客電腦安裝「第三方」追蹤檔,藉以得知網路使用者興趣和特質,據此投放廣告。

資料交易所業者BlueKai公司執行長塔瓦柯爾就說:「這使整個廣告產業產生巨變,廣告主希望獲得接觸目標對象的方法,而不只是把廣告放在網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