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6

美阿茲海默症新診斷標準 納入生物標記

自由時報 2010.07.15

〔編譯管淑平/紐約時報十三日報導〕由於醫學界對阿茲海默症有了更新的了解,以及新診斷方式問世,國際阿茲海默症醫學專家正推動將阿茲海默症診斷標準擴大,這是阿茲海默症診斷標準實施二十五年來首次重大變革,若如預料在今年秋季獲得採納,預計全球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數將增加二到三倍。

25年來首次更改 美料秋季通過

有鑑於沿用了二十五年的阿茲海默症診斷標準和方式在今日已顯得過時,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和阿茲海默症協會花一年時間訂出新診斷標準,十三日在國際阿茲海默症會議提出,這份新標準意味腦部掃描等新技術可望作為診斷工具,也有助開發新藥,提早對抗阿茲海默症。

出現失智症狀 可能已發病10年

現行阿茲海默症診斷標準包括,持續惡化的失智(記憶力喪失和無法自行處理日常活動,如穿衣、沐浴等),以及患者死後腦部類澱粉斑塊和糾結等不正常情況的病理報告。但最新研究認為,等患者出現失智症狀時,其實已患病了十年、甚至數十年。參與新標準制訂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人員艾森博士說,「我們現在把失智視為病情發展的晚期階段症狀。」

新的診斷方針包含阿茲海默症三階段標準:前臨床或前驅症狀階段、因阿茲海默症造成的輕微認知能力受損階段,屬最後階段的阿茲海默症型失智;並首度採用揭露腦部變化的生物標記當診斷工具。這些生物標記檢測法如腦部掃描、磁共振造影(MRI)和脊髓穿刺,能顯示腦部斑塊堆積的正子斷層掃描(PET),能在患者出現失智症狀前就先指出患病強烈指標,有助及早用藥物抑制病情,患者和家屬也能提早做好因應準備。

但是針對處於最後階段患者,新標準可望讓醫師有更肯定診斷,但越早期診斷確定率會越低,因此至少在初期可能在早期診斷上出現較多誤診。

50多歲就應接受例行性檢測

艾森說,他期望有朝一日,五十多歲的人會接受例行性生物標記檢測,如果檢測發現阿茲海默症正在醞釀,就可以開始服藥,以阻止病情惡化。

阿茲海默症專家對這份新標準表示歡迎,杜克大學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杜斯瓦米博士說,「整體來說,這是往正確方向邁出一大步」,「讓我們更往病因靠近,而非只看症狀。」,這也影響任何一個正在老化的人,將使得阿茲海默症診斷率增加,對保險公司和員工保險理賠也會造成衝擊。



◆ 愛,是失智的良藥/爸媽 不知餓不知燙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0813

【元氣周報╱台北 劉健】2010/07/15

我母親約75歲患老人失智症,也許更早些。由於我們家及身邊親友都沒有這種情況,所以並不了解,也沒有提早預防、及時發現,直到她第一次走失,從早上6點出去運動,到下午5點左右,才經由好心人士開車送回來。

(在此非常感謝那位好心人士)

當時有父親在旁照顧,況且我們孩子都各自忙碌,無法就近照顧。直到有一天我白天回家,發現在父親的照料下,我母親仍然要做家事,她每天早上7點吃早餐,10點吃中餐,下午2點吃晚餐,這種情形已持續一陣子,也就是說她已分不清楚早、中、晚餐的時間了,而我父親也無所謂。

結果我發現母親煮的菜,不是沒放鹽就是放太多,也不知道餓或飽,更不知道燙,看得真嚇人,我父親也不跟我們說。至此之後,我只要有時間就會帶母親出去,但她總是吵著回家,不達目的不罷休,只要一回到家就安靜下來。接下來開始到處藏東西,尤其是衛生紙,甚至她的假牙藏在哪都不知道。

有一天晚上,母親上洗手間摔斷腿,父親到第二天早上8點才叫我去,我趕快送她到醫院,並做了手術。因年紀大,又傷了元氣,身體愈來愈差,很快就變重度失智症,最後連呼吸都不會,最後二、三年幾乎在醫院中度過。

現在我父親已92歲,經醫師診斷為輕度失智症,但他身體狀況很好,能吃、能睡、能走,但常忘東忘西,證件找不到,要我幫他找,結果他說我翻箱倒櫃,好像是要偷他東西。他連銀行在哪都忘記了,卻還是不願意讓我幫他處理存款單。有好幾次被詐騙集團騙,其中有兩次把所有的證件、印章及存款單都拿出來準備去提錢,我正好回家,及時阻止,可是事後他完全忘記也不承認。

照顧失智症,非常辛苦,需要很大的耐心,且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上是我這十多年來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阿茲海默症患者子女顯示早期的腦部變化
腦部海馬迴縮水先於阿茲海默症
耶魯發現 amyloid-beta 與 prion 在阿茲海默症中的關係
研究證明阿茲海默症、唐氏症與動脈硬化症之間關連
中研院證實:棕櫚酸酯化作用失調 導致落髮、早死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