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9

Firefox成在Google?敗在Google?

◆ 第二次瀏覽器大戰 Firefox成在Google?敗在Google?

鉅亨網劉祥航/綜合外電報導 2007/11/19

Netscape在1990年代中期,遭到 Microsoft (MSFT-US)商業手法的趕盡殺絕,不過他們留下了原始碼及 Mozilla,發展成為 Firefox,並在Google (GOOG-US)金援下實力大增,讓網站瀏覽器的大戰在21世紀初依然延續。然而,引進大量商業資金,對應該是非營利的 Mozilla Firefox來說,會不會因此失掉獨立性,變成「引狼入室」?

《紐約時報》報導,僅僅2、3年以前, Firefox還是一個小型的瀏覽器,靠著全球上千的支持者贊助生存,沒有像 Microsoft那樣的大企業支撐財務。

但是,從那樣的基礎開始, Firefox在非營利機構Mozilla Foundation的推動下,已經成為 Microsoft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的最大對手,全球有15-20%比例使用 Firefox,而在歐洲,以及技術愛好者採用的比例更高,是Apple(AAPL-US)的Safari用戶 3倍之多。

Firefox 的部分訴求在它具有非營利的特質,將來自民眾力量的革新,發展在基礎網路科技-網路瀏覽器上。同時,由於其核心的編碼是公開的, Firefox也能靠此鼓勵開發者發揮創造力,發展 Firefox的新面貌和工具。

但是為了創造成功, Mozilla基金會發展得更像是矽谷的創投公司,而不是被動等待合作捐贈。加州大學 Davis分校助理教授Siobhan O'Mahony就稱, Mozilla「是第一家企業性質的開放原始碼計畫」。

Mozilla 基金會成立了另一家營利的子公司Mozilla Corporation,以取得來自搜尋引擎公司的數千萬美元費用,並靠著這些資本,力抗Microsoft和Apple這些巨人,也使其至少暫時脫離了非營利組織的典型活動方式。

O'Mahony說:「Mozilla 社群混合了公共及私人的投資金額,在這個領域來看是獨一無二的。」

就目前來看, Firefox的贊助者似乎很滿意財務上的成功。但接下來更大的問題是, Mozilla有了錢之後該如何發展?

根據Mozilla 2006年財務資料顯示,基金會已有7400萬美元的資產,並經由投資共同基金等方式,而取得6600萬美元獲利。 85%的盈收來自單一管道-也就是Google和 Firefox所簽訂的專利使用契約。

雖然這是豐厚的營收,但根據審計單位紀錄,Mozilla 2006年捐贈金額不及10萬美元,而公司則表示有28.5萬美元。同一年,它支付執行長兼基金會主席Mitchell Baker的薪資和福利費用,超過了50萬美元。

Baker 在1990年代中期還是矽谷公司的律師,她表示,她所獲的報酬表明「 Mozilla是個混合體的又一例證」,和其他矽谷公司的領導者相比,她的收入少得可憐。

Baker 強調,是整個社群,而不是Google的錢讓 Firefox占有一席之地。她說:「 Mozilla的成功在於一大群關心的人。這個基礎使得 Mozilla能夠獨立,而不是靠著Google的單一資源。」她表示,她們沒有像 Microsoft那麼多的錢,並不是擁有大筆的金錢而讓他們成功。

Firefox 的崛起,可以被視為Netscape對Microsoft在90年代大戰後的延續。 Microsoft靠著商業策略取得市場的控制權,Netscape在1998年決定釋出原始碼給公眾,讓外界接下挑戰的棒子。

在2003年,接手收購Netscape的 AOL,將瀏覽器原始碼交給新成立的 Mozilla基金會,2004年11月, Firefox第一版公布,它當時的目標在於對使用者友善的介面,並且可以在不同平台運作、更加安全。到2005年,Mozilla corporation才成立。

Firefox 發展的原則是所謂的「ABM (Anybody but Microsoft) 」,他們願意和 Microsoft以外的任何人分享原始碼。

O'Mahony認為,這是 Firefox得以發展的重要關鍵。 Firefox可以打動許多不同的用戶,當中並不是每個人都關心網站標準公開,但是有非常多人擔心,一旦 Firefox無法取得市場,網站瀏覽器的標準將由 Microsoft獨占。

Microsoft IE總經理 Dean Hachamovitch指出,IE仍然占市場的優勢,但是因為結構性因素,缺少Firefox開發者所擁有的熱情。

他說:「我們不會大聲強調瀏覽器的改進,我們會談論各種創新,但必須要做好了才會對外說明。 Microsoft的說法是人們做決定的重要依據,我們有責任對所說的負責。」

不過, Mozilla的未來卻和Google產生了緊密的連結,Google的專利費用是 Firefox計畫最重要的金援。甚至有人認為,在Google大戰 Microsoft的戲碼中, Mozilla成了代理人。對此, Mozilla不願多談,僅說:「我們不討論和Google合作的動機,Google了解搜尋及我們其他活動間的區別。」

對於兩者緊密的關係,Firefox 用戶及開發人員更關心的是,要是Google不再贊助,而是像Safari那樣發展自己的瀏覽器, Mozilla打算如何因應。

Firefox 的長期贊助人 Wladimir Palant指出,他很高興基金會擁有這麼多錢,他們應立即改善架構、雇用更多員工,但最重要的是,「存錢以備將來之用」。

Palant說:「這可以降低他們對市場及Google這類大公司的依賴,如果Google提出不合理的要求,Mozilla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尋找其他替代的金錢來源。」

Baker 表示,她正努力消除這類的疑慮,吸引其他的財源。「每個人都想到Google,不過我們也可能得到中國資金贊助,誰知道呢?」

研究網際網路的哥倫比亞法學教授Tim Wu認為,Mozilla-Google聯盟仍然深具意義。

Wu說:「我們生活在開放和封閉原始碼的冷戰中,Google很樂意對其盟友提供幫助。」他表示,他雖然不明白相關合作的細節,但是,「在冷戰期間,美國資助土耳其,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 相關報導:

Firefox 記憶體使用與記憶體滲漏新聞
從刷卡安全有漏洞 到肺結核個資外洩
暴風雨病蟲反擊安全專家!

美國安局在新加密標準中放了後門?
蜜蜂的策略能幫助 server 跑的更愉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