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3

日本海中的變性珊瑚

Changing sexes on the sea floor
http://www.physorg.com/news154282905.html

February 19th, 2009

樹會這麼做。蜜蜂會這麼做。甚至在環境上受到壓力的魚也會這麼做。但 Tel Aviv 大學動物學系的 Yossi Loya 教授是全世界第一個發現,在日本海中的珊瑚也忙於「性別交換」。

他的研究也許為目前受到全球暖化威脅的脆弱海中珊瑚之生存 -- 那對海洋中所有生命不可或缺 -- 提供了關鍵。

在處於壓力的時機中,例如接連不斷的極端酷暑,雌蘑菇珊瑚(mushroom coral,又稱為 fungiid coral)會改變其性別,故絕大部份的族群會變為雄性。這位世界有名的珊瑚礁研究者表示,這麼做的優勢在於,當資源有限時,雄珊瑚更容易對付壓力。很顯然地,當時機變壞時,大自然交出了男孩。

"我們相信,如同蘭花與某些樹一樣,在決定其演化的成功上,珊瑚的性別改變增加了牠們全體的健康,強化了再生可塑性的重要角色," Loya 教授說,其發現最近出現在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奮鬥與活著的意志

"某些珊瑚用以存活的演化策略之一,似乎是牠們從雌性轉變為雄性的能力," Loya 教授說。"成為雄性,牠們能渡過糟糕的那幾年,接著,當環境變得更合適時,再變回明顯的雌性。成為雌性會花掉更多能源。而能夠週期性的改變性別,讓一個物種能最大化其再生的努力。"

珊瑚,雖然身為動物界的一部份,表現卻能如植物那樣。二者都是固定附著的生命形態,無法隨時移動。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雄性珊瑚能 "渡過難關," Loya 教授說。"在演化的意義上 -- 維持雄性的代價較不昂貴。就其生殖腺與維持其身體的能量而論,牠們較為便宜," 他補充。

他也提到,這樣的理論或許不適於人類,即便有人選擇要變性。

在潛水者欣賞其美妙的同時,珊瑚礁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棲地給水底下數千種物種。沒有了這些珊瑚礁,許多靠珊瑚礁為生的水下生物將會滅絕。而且,對於數百萬居住在熱帶地區的人們而言,珊瑚礁當中的海洋生物是他們日常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保持食物鏈與自然驚奇的活力

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珊瑚礁的毀滅預計將會持續下去。全世界大約有 1/4 的珊瑚礁已經消失了。當科學家所預測的大規模氣候變遷到來時, Loya 教授的發現也許能賦予開發珊瑚繁殖策略的科學家新的洞見。

"該知識能幫助珊瑚培育者。 Fungiid corals 是一種堅強的變異,能在圈養(captivity)中生長。一但你知道牠的生殖模式,我們能培養出成千上百的牠們," Loya 教授說,目前正參與紅海的珊瑚復育計畫。

Yossi Loya 教授研究珊瑚礁已超過 35 年。他也是知名的 Darwin Medal(達爾文獎章)得主,那每四年由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ral Reefs 頒發給珊瑚礁研究的終身貢獻者。

※ 相關報導:

* Bidirectional sex change in mushroom stony corals
http://rsp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275/1649/2335.abstract
Yossi Loya and Kazuhiko Sakai
Proc. R. Soc. B 22 October 2008 vol. 275 no. 1649 2335-2343
doi: 10.1098/rspb.2008.0675

貪婪的海綿拯救珊瑚礁脈
珊瑚礁天堂消失中 美中合作對抗全球暖化
貪婪的海綿拯救珊瑚礁脈
禁止捕魚護衛珊瑚礁避免掠食性海星爆發

* 專家保守看待調查 四十萬人想變性 女是男兩倍半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09-02-22 中國時報

寧為女人?台灣有為數相當的女性不這樣想,甚至有變性念頭。一項首次針對國內成人所作有關變性慾調查,想變性的女性比例高達三.七%、近卅萬人,是男性的二.五倍!醫師表示,撇開是否真的想變性,台灣女性承受的性別壓力值得關注。

精神健康基金會去年底針對國內一千多名廿歲以上成人進行精神健康指數調查,首度放入「敏感」的變性慾問題,結果受訪者「覺得自己生下來性別是錯的,希望能變成異性」的比例高達二.五%,推估全國約四十萬人,女性想變性比例又遠高於男性。

該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新店耕莘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這是國內首度針對醫學臨床所稱「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進行的社區調查,由於國外GID比例僅約千分之一 - 二,專家學者對此調查結果也深感訝異。他說,根據近代腦科學研究,GID乃源於胚胎時期錯誤的荷爾蒙浸潤,是一種生理與心理性別不一致的腦疾病,終極治療手段唯有進行變性手術。國內外精神科臨床統計想變性者均男多於女,約二比一。

因此,保守來看,此次問答「想變性」的女性受訪者,應該還是摻雜了社會性別角色的概念,亦即在傳統父系社會掛帥的大環境中,與男性相比,女性仍不免有求職不易、薪水低、升遷機會少的感嘆,更別提職業婦女必須兼顧家庭與工作的辛苦了。

至於真正GID除想變性的「念頭」,個案大多有更具體的行為表現,例如在衣著打扮上與一般人不同(男著女裝或女著男裝),或因強烈的靈魂錯置感而須就醫等。

新研究:女性雙性戀並非過渡階段
奇特的變色龍:大半輩子都是一顆蛋
紐西蘭發現罕見史前爬蟲類的後裔
為何不同種交配無法繁殖?中研院解密

1 則留言:

fsj 提到...

特異功能 小丑魚擁有變性能力

中央社 2009-05-15

模樣逗趣的小丑魚擁有變性能力的特異功能!當魚群中沒有雌性小丑魚時,雄性就會轉為雌性,延續族群生命;同時小丑魚還是母性社會,由母親負責保護領域。

小丑魚以海葵為家,因此牠的生命延續也都在牠活動的海葵範圍完成;但是,所有的小丑魚一出生並沒有公的、母的之分,如何來傳宗接代呢?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何源興找到了答案!他說,小丑魚剛出生時是沒有性別的,當成長到某一年齡時,體型較大的會以追趕和咬齒等攻擊行為,壓迫體型較小的小丑魚,而這些較小、較弱的魚會成為雄魚,或是不具生殖功能;較強大的魚則成為雌魚。

因此,在一群小丑魚中,通常會有一隻體型較大,其他體型較小。體型較大的就是雌性,產卵後交由雄性孵卵,雌性則負責保護領域,必須經常戰鬥,也因此容易死亡。

當雌性小丑魚死掉後,等級最高的雄魚會在 2個星期內開始變性,轉變成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然而一旦變為雌魚就無法再轉變回雄魚了。

何源興說,小丑魚這種特殊的群居模式及性轉變的機制對於延續物種有重大的意義,小丑魚以海葵為家,極少與其他同類接觸,所以藉性轉變來確保群體中有一對親魚負責繁殖以延續後代,並有一定的階級順位,隨時準備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