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8

蝦白點症病毒潛藏治癌妙藥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2009.02.26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長羅竹芳與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合作研究蝦白點症病毒感染機制,意外發現病毒蛋白質ICP11也會導致人類細胞「計畫性死亡」、殺死癌細胞,研究團隊計畫進一步利用ICP11研發抗癌藥物。

羅竹芳表示,蝦白點症病毒是全球養蝦產業面臨的最大危害,養殖池一旦被感染,死亡率極高,至今沒有具體防治方法,僅能透過環境控制,避免蝦苗與病毒接觸。這種方法無法治本,要徹底預防與控制蝦白點症,必須了解病毒如何入侵蝦體,並誘發大量死亡。

研究團隊發現,病蝦感染蝦白點症病毒後,細胞內會出現大量ICP11病毒蛋白質,ICP11是全新的蛋白質,而且結構很像DNA(DNA擬態蛋白質)。羅竹芳指出,光是這個發現就很有學術價值,全球目前已知DNA擬態蛋白質不到十個,研究團隊剛發現ICP11時,也不知道它有何功能。

進一步研究發現,ICP11入侵蝦細胞核後,透過阻止組織蛋白與DNA結合,並阻擾斷裂的DNA修補,導致染色體結構瓦解,最後引發細胞凋亡,成功解開蝦白點症病毒感染途徑。羅竹芳強調,ICP11並非蝦白點症病毒的唯一感染途徑,僅靠這項發現仍無法徹底預防與控制蝦白點症。

研究團隊也意外發現,這個蛋白質也可導致人體細胞凋亡,具有研發抗癌新藥的潛力,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羅竹芳強調,科學界過去研究重點都放在蝦白點症病毒防治,我國研究團隊的新發現啟發應用在人類疾病的研究與治療的可行性。



◆ 蝦白點病毒抗癌 我研究有成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9.02.26

蝦白點症病毒潛藏抗癌契機,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與中央研究院生化所合作,在蝦白點症病毒中找到一種長得很像DNA的新穎蛋白質─ICP11,可導致細胞的計畫性死亡,有開發為癌症用藥的潛力。

在國科會農業生物國家型計畫經費支持下,台大生科院動物研究所與中研院副院長王惠鈞成功解析ICP11蛋白質結構及它毒殺細胞的作用機制,並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

台大生科院院長羅竹芳說,蝦白點病毒是一種新的大型DNA病毒,也是引起蝦白點症的主要病原,水生甲殼類感染後會萎靡不振,且有極高死亡率,往往造成重大損失,影響遍及世界。

羅竹芳說,研究蝦白點症病毒的基因體時,發現其中一個表現量很高的蛋白─ICP11。這個蛋白質相當新穎,是一個DNA擬態蛋白質,是長得很像DNA的雙股螺旋,目前已知不超過十個,且功能多與DNA修復、重組、轉錄等有關。

她解釋,ICP11會阻止組織蛋白與DNA結合,組織蛋白是形成新染色體的重要關鍵,一旦無法與DNA結合,染色體會瓦解,導致細胞死亡。實驗時更發現,在人類癌化細胞的希拉細胞上,ICP11也有一樣的效果,讓癌細胞計畫性死亡。由於ICP11在高等生物細胞也有作用,因此它具有研發抗癌藥物的潛力。

她強調,蝦白點症病毒是一個寶庫,相關研究除了可以在水產養殖業上有所貢獻外,現在還從中發現可修改細胞周期重要的新穎蛋白質,對疾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找到治療關鍵。下一步要繼續實驗ICP11在活體上的效果,找出有效的導入系統,直接進到癌細胞,並殺死癌細胞。

※ 相關報導:

*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protein ICP11: A histone-binding DNA mimic that disrupts nucleosome assembly
http://www.pnas.org/content/105/52/20758.abstract

Hao-Ching Wang, Han-Ching Wang, Tzu-Ping Ko, Yu-May Lee,
Jiann-Horng Leu, Chun-Han Ho, Wei-Pang Huang,
Chu-Fang Loc, and Andrew H.-J. Wang
PNAS December 30, 2008 vol. 105 no. 52 20758-20763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December 18, 2008,
doi: 10.1073/pnas.0811233106
變形蛋白新發現與強大的 morpheein 細菌戰士
研究者證明蛋白質具有受控制的運動
常見土壤礦物分解近乎無敵的 prion
病毒增生 人體轉錄因子是幫凶
導致抗體突變的酵素也以致癌基因為目標
DNA 甲基化位置多位在人類基因組的「岸邊」
酵母的「亞種原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