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65153583.html
June 25th, 2009
※ Wonder bread 是北美知名白麵包品牌。
醫生知道這件事已有幾十年了:像白麵包與玉米片那樣的食物對於心臟健康並不是很好。在一項指標性的研究中,來自於(以色列)Tel Aviv 大學的新研究現在確切證明,這些『高碳』食物如何增加心臟問題的風險。
"往裡看去"
Tel Aviv 大學 Sackler 醫學院、Sheba 醫學中心心臟研究所的 Michael Shechter 博士 -- 在與內分泌學研究所的合作下 -- 觀察吃下各種食物的學生的動脈,並在錯誤的食物被心臟健康者吃下時,將體內發生的事精確地視覺化。他發現,具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的那些食物會使臂動脈擴張達數個小時。
體內任何地方的動脈彈性,能成為心臟健康的基準。不過當動脈隨著時間惡化,動脈壁的突然擴張能導致各種負面健康效應,包括彈性減少,那可能引起心臟病或猝死。
利用某種他在以色列的實驗室所首創臨床與研究技術,Shechter 博士能在吃下高碳食物之前、之中與之後,將我們動脈內所發生的事視覺化。這在醫學史中是第一次。這些結果發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上。
該略過結婚蛋糕的時候?
"要預測心臟病相當困難," Shechter 博士說,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以及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的會員。"不過醫師們知道,高升糖食物能迅速增加血糖。那些狂吃這些食物的人,有更大的機會會因心臟病發而突然死亡。我們的研究連結這些點,展現出飲食與動脈當下發生了什麼事之間的關連。"
如同香菸包裝上令人不快的醫學警告,這項新研究能導致一種全新方式來向病患展示,貧乏飲食對於我們身體的影響。
利用 56 位健康的志願者,研究者們觀察四組。一組吃混有牛奶的玉米片,第二組吃純糖混合物,第三組吃麥片,而最後一組則給予安慰劑(水)。在四週後,Shechter 博士將其「臂反應性檢測(brachial reactive testing)」方法應用到每一小組。這種檢測在手臂上用了一種腕套(cuff,與那些用來測量血壓的一樣),能即時將動脈機能視覺化。
結果頗戲劇化。在任何患者吃東西之前,動脈機能基本上相同。在吃東西之後,除了安慰劑那一組,其餘機能全部減少。
所有道路都通往內皮
巨大的峰值指出動脈壓力在高升糖指數小組中被發現:玉米片與糖小組。"我們知道高升糖食物對心臟不好。現在我們有一種顯示怎麼會這樣的機制," Shechter 博士說。"像玉米片、白麵包、炸薯條與變甜的汽水全都會讓我們的動脈承受不適當的壓力。我們首度解釋,高升糖碳水化合物(carbs,譯註:carbohydrates)如何影響心臟病的形成。" 在消耗高糖分食物期間,動脈的內皮壁顯然會臨時且意外地功能異常。
內皮健康能回溯到體內幾乎各種失調與疾病。那是 "最危險的風險因子," Shechter 博士說,他在 Tel Hashomer 醫院的 Chaim Sheba 醫學中心執業。在此他提供一種方法能 -- 即時 -- 顯示病患是否有心臟病發的高風險。來自美國的 "醫療旅遊者" 經常造訪來進行心臟檢測。
外帶訊息? Shechter 博士說,忠於燕麥、水果與蔬菜、豆類、堅果類這樣的食物,那具有低升糖指數。每日運動至少 30 分鐘,他補充,是該採取的額外「心臟聰明(heart-smart)」活動。
※ 相關報導:
* The Acute Effect of Various Glycemic Index Dietary Carbohydrates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Nondiabetic Overweight and Obese Subjects
http://content.onlinejacc.org/cgi/content/abstract/53/24/2283
Talya Lavi, RD, Avraham Karasik, MD, Nira Koren-Morag, PhD,* 低升糖早餐或能增加訓練的益處
Hannah Kanety, PhD, Micha S. Feinberg, MD, and
Michael Shechter, MD, MA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3:2283-2287,
doi: 10.1016/j.jacc.2009.03.025
* 低醣飲食比低卡飲食燃燒更多肝臟脂肪
* 果糖由腦部代謝會增加食物攝取及肥胖
* 在長壽酵母中,葡萄糖到甘油的轉換能抗老化
* 成功的節食減重與維他命 D 濃度相關
* 成人,尤其女性擁有燃燒卡路里的 brown fat
* 研究發現早起者與夜貓子的腦功能不一樣
2 則留言:
3種檢測,糾出攀升最快「大腸直腸癌」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241&f_ART_ID=200803
康健雜誌 2009/07/03
大腸直腸癌小檔案
國健局統計,2006年共有10248人得大腸直腸癌,其中男生5793(第2位)人,女生4455(第2位)人。
2007年癌症統計為第三大死因,有4470人死於大腸直腸癌。
懷疑是大腸直腸癌,該掛哪一科-->直腸外科
大腸直腸癌,最多國人罹患的癌症。根據衛生署2006年的統計,大腸癌新增病例超過一萬例,已經超過肝癌。
大腸癌與靜態生活、家族史和高熱量、高脂的西化飲食有關,近年來在全世界盛行率不斷攀升──美國高達66%、日本45%,台灣已達42%,是國人排名第三的癌症死因,僅次於肝癌和肺癌。不少名人深受其苦,曾擔任美國總統的布希和雷根、史奴比漫畫作者舒茲、台灣導演楊德昌,都是大腸癌受害者,平日注重飲食和養生的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也意外發現罹患零期大腸癌。
可喜的是,大腸癌發生率雖高,但防治成效最好,只要早期發現治療,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過九成,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控制的。且因標靶藥物及手術進步,即使轉移性的大腸癌晚期患者,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
大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臨床表現是糞便出血(暗紅色)、排便頻率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有腸阻塞等。大腸癌多半由瘜肉變成,癌變時間約需5~10年,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篩檢,在尚未惡化之前先割除瘜肉,即可避免形成惡性腫瘤。
常見的大腸癌檢測如下:
●糞便潛血反應:非侵入式方法,簡單方便。但結果容易受到飲食或其他出血影響,準確度不高。最好進一步做下列檢查:
●乙狀結腸鏡:為60公分長的軟管,準備簡單,病人灌腸就可做,比較不痛,但缺點是只能看到一半大腸。
●大腸鏡檢:可看到完整大腸,好處是檢查兼治療,有瘜肉可以當場切除。怕痛的人亦可考慮自費的無痛大腸鏡檢。
盛行率高,但容易控制
目前大腸癌的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但力求傷口微小化已成趨勢。早期開腸剖肚、傷口長達20公分的傳統手術,近來已被傷口較小、病人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取代。
運用腹腔鏡切除大腸癌至今不到20年,台灣是從1997年開始。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腹腔鏡出血少、止痛效果好,且可以增強腸道復原力,讓病人早點排氣,出院時間縮短兩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已證實,大腸癌的腹腔鏡手術和傳統手術的復發率及存活率相當。
目前如台大、台北榮總、林口長庚、北醫、高雄長庚、彰基、台中榮總、嘉義長庚,都採用腹腔鏡治療。台北馬偕則提出自創的傷口微小化手術,雖用傳統手術方法,但傷口縮小,節省費用,病人可提前恢復。
手術人性化、保留更多功能,讓病患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也是目前大腸癌的手術趨勢。
譬如以往直腸癌有八成以上的性神經和自律神經會受損,但現在有了腹腔鏡和手術前輔助療法(放療+化療),讓癌瘤縮小再開刀,病患的性神經、排便和排尿功能都獲得保留,也可以減少做人工肛門機會,且癒後好、復發率低,有時甚至可以完全殺死癌細胞。
標靶藥物的出現,更讓大腸直腸癌出現曙光。以往傳統化療藥物效果較差且副作用大,近兩、三年標靶藥物出現,對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有不錯療效。
儘管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不斷進步,然而早期篩檢,才是遠離大腸直腸癌的根本良方。
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國人的篩檢率僅有兩成,平白喪失許多治癒機會。
醫師建議,一般人50歲以上應該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測試,5年一次定期大腸鏡檢,有家族病史者甚至可以提前到40歲做檢查。
不過近來發現凹陷型瘜肉2~3年就能形成癌症,因此建議高危險群者(有瘜肉和腸癌家族史者)每2~3年可以做一次大腸鏡追蹤,積極預防癌症。
除了篩檢之外,平日可多攝取蔬菜及纖維,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容量,稀釋致癌物。也可促進腸蠕動,讓糞便排空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
大腸直腸癌治療團隊介紹
※ 餘詳見原站。
◆ 飲食速食化、零食提神化
【蘇湘婷】2009-07-03 工商時報
環顧辦公室,你可能會發現許多同仁桌上布滿了零食與飲料,從麥片、茶、蜆精、咖啡到零食、餅乾跟泡麵都有,很多人都是因為工作忙碌,只能快速充饑或者為了提神而食用這些速食或零食。
究竟,上班族工作時吃的零食選擇有哪些?他們為何而選呢?
據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針對會在工作時、加班/熬夜、肚子餓、補充熱量/體力吃零食的白領上班族所做研究,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忙碌的工作已經導致白領上班族飲食速食化、零食提神化。
會在工作時吃東西的白領上班族,所選擇食品種類主要有2大特性:
1.快速充饑,如休閒零食、巧克力、餅乾、速食麵、沖泡奶粉、麥片麥粉。
2.提神,如雞精/蜆精、口香糖、喉糖。
特別是有提神作用的食品中,據E-ICP資料庫調查,48%工作吃休閒零食的白領上班族喝雞精/蜆精的目的是在於熬夜提神;另外,48%工作吃休閒零食的白領上班族吃口香糖的時機是在精神不好時。
不僅如此,這群會在工作時吃零食的白領上班族回到家,不開伙的次數以及平日晚餐外食比例皆比一般白領高,此外,工作時吃零食的白領上班族也有40%會吃冷凍米飯/麵食類食品,比一般白領上班族的36%高出許多;也有32%工作時吃零食的白領上班族會吃冷凍調理食品,他們就連微波爐擁有率都較一般白領上班族高,一再顯示他們已經習慣方便、快速的飲食。
白領上班族無論上班也好,下班回家,都選擇了快速化與便利化的飲食方式,跟他們工作忙碌有關,而且據觀察,多數上班族在吃這些零食時,並不會停下手邊工作,仍然繼續打著鍵盤,盯著電腦。
看準了忙碌的白領上班確有很強的提神與解除疲勞的需求,現在就連水果也來插一腳,近日有一支Zespri奇異果廣告,主打女性上班族,強調若吃了含有特別酵素的奇異果,便可以解除疲勞,增強活力。
但這裡頭值得討論之處,像是吃奇異果需要先洗、削皮,或者對切用湯匙挖著吃,吃完可能需要洗手,似乎並不是那麼快速與便利,忙碌的上班族能否接受這麼複雜的方式值得觀察,也因此上班族食用時機就變得很重要,他們是在中午休息吃?下午茶吃,或者是回家才吃?可能是業者可以著墨處。(作者為東方線上資深研究員)
成大研究證實 咳嗽用藥可保護心血管
中央社 2009.10.24
心血管疾病用藥研究有突破。成功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吳華林研究證實,咳嗽用藥右甲嗎喃對心血管有保護效果,可以「舊藥新用」,對醫藥開發有重大價值。
成大今天在「邁向頂尖大學策略聯盟」所舉辦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成果展中,發表研究成果。
成大表示,心血管相關疾病是世界各國的重要疾病之一,台灣人前10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佔3席,其中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一直是10年內10大死因前3名,大約每15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
成大表示,目前醫師常用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首選藥物「施德丁」(Statin),可以有效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減少動脈病變發生機率,但卻不適用在肝功能指數基礎值異常、肝功能不全、老年人、腎功能不全等病人。
成大表示,動物實驗證明,咳嗽用藥右甲嗎喃能抑制血管過氧化物的生成與慢性發炎反應,進而抑制動脈粥狀病變的形成,對心血管有保護效果,研究結果並登上國際知名心血管研究期刊。
成大表示,右甲嗎喃已經有長期的臨床使用經驗,同時具有價格便宜、不易成癮、副作用少、給藥方便、容易吸收、快速發揮藥效、藥效長等優點。未來「舊藥新用」可以節省新藥開發成本和風險,對醫藥開發有重大價值。
成大表示,未來期盼能研究並測試更有效的抗動脈硬化藥物,降低使用劑量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