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

王文華:不性感的最性感

◆ 王文華:不性感的最性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705951.shtml

【聯合報╱王文華】2011.11.09

西班牙服飾品牌Zara在台開店,第一天湧進上萬人。如同許多一流企業,性感的Zara之所以成功,關鍵原因一點都不性感。

時髦的衣服,讓人覺得Zara的強項在設計。Zara的設計當然炫,但讓設計發威的,是它的「供應鏈」。

啊?「供應鏈」?什麼碗糕?

Zara吸引消費者,因為一周推出新品兩次,並且多樣少量,每一樣都依據顧客喜好來設計。於是消費者想買,並覺得不買就沒了,而買了後很快想再來。

這做法聽起來不稀奇,做得好卻需要一流的供應鏈管理。硬資訊(銷售數字)和軟資訊(消費者的意見),從店面傳回總公司行銷部,再到設計師、工廠、倉庫、物流。然後新貨從物流,再一路回到店面。

Zara從設計到上架只要兩周,一周推出新品兩次,一年推出一萬件新品(競爭者約三千件)。想像它的供應鏈多有效率!

另一個火紅品牌,不為人知的強處、和潛在的弱點,也在供應鏈。

iPhone 4S第一個周末就賣了四百萬台。除了產品本身,一九九美元的定價是關鍵。

一九九美元?曾幾何時,高價形象的蘋果,開始走親民路線。

根據紐約時報,蘋果為了用低價吸引非蘋果迷,早在二○○五年就與快閃記憶體供應商簽訂長約,確保零組件料源穩定。這些長約也同時讓競爭者買不到料,增加生產成本。

這是賈伯斯另一項天才,或許也是他挑選供應鏈專家庫克接班的原因。

然而蘋果成在供應鏈,未來也可能敗在供應鏈。和競爭者相比,蘋果沒有製造能力,必須依賴鴻海等代工廠商。這使它產能受限,並總有不可控制的變數。無怪乎Zara仍保有自製工廠,且把高檔、複雜的產品,留在自家生產。

其他一流企業,也都有這種隱藏的性感。Facebook的性感,除了讓朋友們分享按讚,更在於它的「伺服器農場」(Server Farm)。這些中央空調的倉庫裡藏著上萬台伺服器,像農田般整齊排列,確保八億人的臉書正常運作。

Amazon的性感,除了一九九美元的平板電腦,更在於倉儲管理和雲端服務。倉儲管理,讓網購消費者迅速收到貨。而早在二○○六年就開張的雲端服務,讓Amazon累積了大量的客戶和經驗。

企業這些隱藏的實力,因為概念抽象、圖像boring,所以較少媒體報導,很少人知道。結果是讓我們簡化了企業成功的原因,試圖複製別人的成功時,只學到皮毛。

我們都想學Zara,但常常只做出漂亮衣服,沒學到經營工廠。我們都想學Apple,但只學到精美設計,沒學到供應鏈管理。我們都想學Amazon,但只學到上網賣東西,沒學到倉庫要蓋在哪裡。我們都想學Facebook,但只學到「開心農場」,沒學到「伺服器農場」。

熱鬧很好,但要賺到錢,還是得有門道。性感必要,但要讓魅力持久,得做些不性感的事。當Zara熱鬧開幕,大家穿上性感的新衣,企業人該對性感,做出新的定義。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 相關報導:

數位迪化街 新舊文化交融
孩童接觸藝術 美國社區動起來
朱宗慶:文化每天都是進行式

危機管理的危機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 12日免費索票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1.11.09

古典音樂超級天團─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將於十八、十九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兩場,主辦單位與北市府合作,在台北小巨蛋以「數位音樂廳」方式同步轉播,十二日(本周六)上午九時起,在捷運中正紀念堂五號出口外廣場及台北小巨蛋服務台同時開放免費索票,每場限額一萬名。

一百廿位柏林愛樂團員,在指揮大師賽門‧拉圖的率領下再訪台灣,十八日的「開幕之夜」將演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十九日的「王者之聲」將演出拉威爾《小丑的晨歌》、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及日本當代作曲家細川俊夫的法國號協奏曲《花季》。

為了讓沒有買到票民眾也能欣賞柏林愛樂的表演,台北小巨蛋將化身為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同步轉播這兩場音樂會。台北小巨蛋將使用寬十六公尺、高九公尺的巨幅LED大螢幕轉播,螢幕大小與國家音樂廳內的舞台同尺寸,且採光纖傳輸,利用高階投影機,讓民眾看到音樂廳現場第十五排至十八排的聲音及影像。

捷運公司總經理譚國光表示,本周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捷運中正紀念堂五號出口外廣場,可免費索取十八日「開幕之夜」的票;台北小巨蛋服務台則可索取十九日「王者之聲」的票,每場限額一萬名,若有剩餘,十三日繼續開放索取,另外每場外加一千張給弱勢團體及音樂班學生。

文化局表示,兩場音樂會採分區不對號方式入座,每人限領兩張,七時卅分演出,相關訊息可電洽台北市民熱線一九九九。



◆ 看台灣「轉山」 北大學生讚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705963.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2011.11.09

一部由台灣作家撰寫的書「轉山」,被大陸片商看中拍成電影,最近獲得東京影展最佳藝術貢獻獎並獲金馬獎兩項提名。昨晚電影「轉山」選在導演杜家毅的母校北京大學播映,導播與監製並與北大學生犀利對話,「回收不是本意,只要大家看了有感覺就夠了」。

這部被稱為「三無電影」(無名導、無明星、無大製作)的青春大片「轉山」,源自台灣作家謝旺霖同名的暢銷小說改編,並以真人真事為藍本。製片方透露,影片已向台灣申請,最快可在十二月上旬在台播映。十月底才剛獲第廿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並入圍第四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杜家毅),以及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故事敘說,一個廿四歲的台灣年輕人,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騎自行車穿越平均海拔超過三千公尺,近二千公里的滇藏高原公路到拉薩的旅程。

一路上他經歷穿越無人區、夜間騎行幾乎掉下懸崖、夜宿雪地、被藏獒襲擊、食物中毒而整整兩天上吐下瀉…,他從懦弱寡言到可以和藏民同食一塊糌粑,最後他靠著意志力,以廿八天完成這段旅程。電影還描寫他與藏族少婦欲語還休的曖昧情感。

電影拍攝地點在美麗的藏區大山,故事在彰顯這趟不僅是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呈現年輕人自由、成長的觀點。

昨晚電影播放中,北大百年講堂近千名學生隨著情節起伏,發出讚嘆與歡笑。結束後,電影監製、導演特別上台與學生對話,學生踴躍發言,欲罷不能。

負責監製的陳國富曾監製過可可西里、唐山大地震、狄仁傑等影片,他說,當他看到這本書「轉山」時,即在構思如何轉換成電影場景,他找到了年輕導演杜家毅,並找來台灣的新演員張書豪飾演男主角,展現年輕活潑的氣息。

他說,片中始終糾結的問題,是到底為何要展開這場旅行,其實也在告訴大家,做每一件事的初衷是什麼、執著在哪裡,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故事。

※ 相關報導:

* 《星空》林書宇:台灣小說是電影很好的選擇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707036.shtml

《星空》導演林書宇也現身說法表示,「如果製作公司及導演選題可以更多元化,那台灣小說是很好的選擇。」他指出現在很多人養編劇寫符合市場要求的劇本,作品其實比較不夠動人跟深刻,而小說改編,因為作家已經花了3年、甚至10年的心力在寫,已累積相當的深度,他從《星空》的經驗中學到,也更加有信心,雖繪本因為畫面完整,改編難度也較高,但未來真的可以從改編的方向去發展。

fsj 提到...

11月的台北 大玩數位藝術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1.11.10

身處數位時代,你對數位藝術的了解有多少?

11月的台北非常「數位藝術」,既有文建會的「滲透」2011數位表演藝術節;又有北市府主辦的「越域」第6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甚受年輕藝術家喜愛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推出由新世代藝術家丁建中策畫的「運動體」聯展。

「運動體」集結8位新世代數位藝術家創作,平均年齡約26至27歲,他們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動態與速度,對應個人化的心理狀態,以機械運動、聲音、光,甚至是氣體形塑獨特律動。

蒲帥成的「築霧」把居住空間平面圖的線條,投影在水霧上,重新建構遊走在虛實之間的3D空間;丁建中的「空屋Ⅱ」在廢棄廠房架起直徑8公尺的旋轉吊臂,前端加上燈泡,記錄下時間與光的軌跡,乍看猶如外太空造訪地球的飛碟。

盂施甫的「The "O"」由一組圓形的零件組合而成,一件像是太陽花綻放,又如八爪魚蠕動,另一件如風火輪不斷磨擦出火花;王建晟的「再生運動」將100個遭淘汰的二手光碟機,重組成一面牆,藉由數據機操控,光碟機你開我合、LED燈忽明忽滅。在資訊洪流中重新活過來。

「滲透」主打科技與表演藝術的結合,陸續邀請國際科技表演藝術家來台,尤以本周六的日本影像/音樂藝術家高木正勝在ATT SHOW BOX1演出的「ULBU」最受矚目。

今天開幕的台北數位藝術節以剝皮寮歷史街區為基地,有介於表演、遊行與溝通實驗的「游擊漫步」,也有裝置藝術、數位藝術表演等。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ATT SHOW BOX1地址:台北市松壽路12號7樓。



◆ 首部音樂紀錄片 齊聽時代唱好歌

【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台北報導】2011.11.10

融合台灣歷史與音樂,公視與滾石文化籌製8年拍攝流行音樂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今天舉辦首映會。現場播放的紀錄片片段將觀眾帶入台灣歷代音樂中,台灣第一代名歌手紀露霞更在現場高歌「雨夜花」,讓現場圍繞在時代感的氛圍中。

「聽時代在唱歌」紀錄片今天在台北華山藝文特區舉辦首映會活動,此片不僅籌製超過8年,更訪問包括洪一峰、謝雷、陳志遠、五月天及孫燕姿等150位不同世代的華語音樂人,並蒐羅1450則珍貴的影音資料。

悠揚的雨夜花迴盪在首映會的現場,多位參與紀錄片的工作者也在現場侃侃而談。導演侯季然談到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他笑說,常跟製作人爭辯要放哪位歌手、哪首歌而開會到天亮。導演劉桂蘭也說,歌手應定位在哪個世代也是拍攝過程中的一大瓶頸,她甚至不惜跟其他導演大吵一架。

公視集團董事長趙雅麗在致詞時表示,1997年台灣的流行音樂產值有150億,但在2003年卻跌至60至70億元,現在更遠低於這樣的數字,因此讓滾石集團董事長段鍾沂有了拍攝紀錄片的想法,希望做出台灣第一部紀錄國內流行音樂演變的紀錄片。

現場播放的片花中,隨著黑白畫面演進到彩色高畫質,每一個片段都仔細記錄著台灣流行音樂珍貴的點滴。段鍾沂受訪時感慨的說,全世界有80%的華語音樂都在台灣創作,然而面對龐大的網路盜版問題,讓唱片業陷入危機,希望藉由「聽」片,讓社會大眾回頭重視華語流行音樂。

此紀錄片共分為6集,從11月16日起在公共電視台晚間10點播出,並以年代為分界,介紹從1955年以前到2000年以後的流行音樂歷史,節目中也真實呈現音樂在科技影響下,從唱片、錄音帶、CD、MP3至網路音樂平台,產生的劇烈變化。

※ 相關報導:

* 吳寶春故事拍電影 屏東取景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347/112011111000338.html

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吳寶春的成長故事將拍成電影,九日他跟導演林正盛走訪屏東小時候成長過程的地點,並拜訪縣長曹啟鴻,希望協助設置開拍場景,曹啟鴻一口答應,準備提供長治鄉隘寮營區搭設場景,將來留下成為單車國道的重要景點,一舉數得。



◆ 台灣表演藝術預算 文建會:仍相當不足

【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台北報導】2011.11.10

文化預算議題持續發燒,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條例中明確規定,未來只要是文化發展所需經費,或是特殊文化發展,可以優先補助。但文建會副主委李仁芳在院會上表示,目前國內表演藝術的預算仍相當不足,希望政府多多支持。

台灣文化表演藝術在國際上赫赫有名,然而他們常常感覺經費不足,需要政府更多的經費補助。李仁芳以「雲門舞集」為例說,該舞團每年在國外演出場次高達150多次,近乎兩天就有一場,但演出經費有一半以上須依靠票房支撐,以致經營非常困難。

他感慨的說,當國外表演團體聽到雲門舞集在經費上只有16%是政府補助、30%以上須依靠民間及企業捐助時,都大吃一驚。他強調,雖然文建會的表演團體預算已從4年前的2.1億擴充至今年的5.8億,但要用來補助國內藝文團體仍然很不夠。

行政院今天通過的文化基本法草案中,包括政府應提供國民參與文化的平等權利、設置文化發展基金促進國際文化交流、鼓勵中小學至大學院校設立文化相關課程等重要條例。

李仁芳指出,目前文化事務的推動是以「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文化資產保存法」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三大作用法為依據,但仍缺乏文化根本大法,作為文化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因此明訂此法,也希望藉此強化台灣各文化層面。

他最後也呼籲朝野黨團能在今年的立法院的會期通過此法,強化我國文化的制度規範。



◆ 5項小發明 生活從此大不同

中央社 2011.11.10

許許多多簡單的發明,雖不起眼,對我們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好比罐頭、反光路標、衣架、OK蹦及茶包。這些物品的問世更是充滿意外與樂趣。

一、罐頭。「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罐頭的發明原來該感謝拿破崙(Napoleon)。拿破崙對手下因營養不良而戰力大減氣得不得了,因此決定提供1萬2000法郎給找出解決之道的人。拿到這筆獎金的人是艾伯特(Nicolas Appert),他在1810年發明了密封熟鐵罐。不過當時開瓶器尚未問世,因此士兵得用劍劈開或拿石頭砸開。

二、反光路標。英國人蕭奧(Percy Shaw)1934年注意到他的車頭燈在貓眼注視下會產生反射,因此想到發明反光路標。現在反光路標成了全球駕駛人在夜間開車時,看清楚方向的好幫手。

三、衣架。1904年,美國人帕克豪斯(Albert JParkhouse)在工作當下瞧見一堆衣帽架時,突然靈光一現。他抓了1條鐵絲,作出現今所知的衣架。

四、OK蹦。OK蹦這玩意的重要性太顯而易見了,它的誕生該歸功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美國員工狄克森(Earle Dickson)1920年代的發明。狄克森以當時用來修補腳踏車輪胎破洞的橡皮膏,蓋住他老婆在煮飯時不小心割到的小傷口,並告訴頂頭上司這種方法多有效。

五、茶包。愛喝茶的英國人這下可嘔了,因為首度於1904年行銷茶包的其實是紐約客蘇利文(ThomasSullivan)。

※ 相關報導:

* 蔡康永設計 麥斯女鞋風靡兩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6705922.shtml

今年秋冬鞋款才上市,知名主持人蔡康永已埋首在下季春夏女鞋的設計工作上。當上海所有女鞋業者都以女性藝人作為代言人之際,台資鞋企麥斯集團卻找蔡康永設計女鞋款式並代言,成功在兩岸三地時尚圈掀起話題。

fsj 提到...

古典搭配爵士 NSO編織《黑色狂想》

【台灣醒報╱記者吳宗哲╱台北報導】2011.11.11

樂壇的新生代指揮家朱.蓋爾與單簧管沙夏.拉圖將合作演出首場NSO探索系列音樂會,兩位在國際樂壇崛起的新勢力,這次將合力編織一段古典配上爵士的《黑色狂想》,於12日晚上帶給民眾嶄新的音樂饗宴。

出生於英國的朱.蓋爾長期來致力於尋找詮釋音樂的新方法,這次將演出四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曲目,他描述說,「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融合了接近強烈戲劇藝術與刺激感官的特質,而西貝流士的第七號交響曲則充滿古老與新穎,探索超脫人性外的世界。」

同樣備受矚目的單簧管獨奏家沙夏.拉圖則表示,這次演出將詮釋兩首風格迥然不同的曲子,其中德布西的《狂想曲》不僅在爵士風格中帶有嘻戲的味道,探索單簧管所有音域的同時也考驗單簧管演奏的能力。

音樂會將演出四首20世紀上半葉的作品,除了充滿創新風格的史特拉汶斯基《普欽奈拉》組曲、形式化的爵士作品柯普蘭《單簧管協奏曲》,還有思緒千變萬化的希貝流士《第七號交響曲》與德布西《狂想曲》。

曲目各具特色風格,將帶領聽眾一同探索這段幽默、幻想情感的音樂世界。《黑色狂想》將於11月12日晚上7時30分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董陽孜、五月天 書法、音樂交換玩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710845.shtml

名書法家董陽孜與五月天主唱阿信跨界玩創意。這回董陽孜像個「作曲家」,用書法譜出「無聲的樂章」;阿信則創作九宮格巨型互動裝置,邀請觀眾一起「用身體寫書法」。

* 太魯閣音樂節 26日百號齊鳴
http://www.udn.com/2011/11/12/NEWS/READING/REA8/6712962.shtml

開辦第10年的「太魯閣峽谷音樂節」昨天在長春祠召開記者會,邀請大提琴家張正傑、法國號教父莊思遠在長春祠立霧溪谷演出,預告26日將有100支法國號齊鳴重奏,邀請民眾到太魯閣看峽谷聽音樂。



◆ 《聖石傳說》紐約首映

【王良芬/紐約十一日電】2011-11-12 中國時報

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AM)將舉行國際木偶電影展,台灣布袋戲《聖石傳說》(Legend of the Sacred Stone)十二日晚間舉行首映式,和各國木偶電影競技。導演蔡孟育將出席首映儀式,在現場和紐約客進行對答。

《聖石傳說》於二○○○年在台灣出發行,歷時三年拍攝完成,這是台灣第一部登上大銀幕的布袋戲電影。該片曾入圍台灣金馬獎「最佳視覺特效」獎。

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從十二日至十四日以及十八日至廿日,舉辦為期六天的國際木偶電影展活動,來自全世界的五十四部木偶電影將在該學院玫瑰廳放映,影片包括木偶動畫片《短堆棧》(Shortstack)、《布偶電影》(The Muppet Movie)、《目瞪口呆》以及兒童電影《來自全世界的木偶》(Puppets from Around the World)等。



◆ 《河豚》讓瑞士人好奇:台客戀愛話好少

【張士達/綜合報導】2011-11-12 中國時報

李啟源執導的《河豚》為國爭光,前天在瑞士日內瓦國際影展獲頒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與發行獎兩項大獎。即將接棒放映該片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影展主席大喜,直呼他有中獎的感覺,立即加開兩場《河豚》國際記者會。

但日內瓦觀眾看片後,竟相當好奇「台灣人談戀愛,話為什麼這麼少?」「為什麼嘿咻時也沒接吻?」讓導演忍俊不已。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電影配樂大師麥可尼曼也十分欣賞《河豚》澎湃又寧靜的張力,主動向導演毛遂自薦願為他的下部片配樂。



◆ 無夢年代敢築夢 孫逸仙全紀錄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1-11-12 中國時報

耗資新台幣二千萬、記錄中華民國創建者孫中山傳奇一生的紀錄片《築夢者孫逸仙》,目前已進入後製階段,昨日文建會公布三分鐘預告片,滿足各界好奇。影片全長一百分鐘,由謝屏翰拍攝,預計十二月初完成,屆時會在院線舉行首映會,並於電視頻道播放。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這部紀錄片目的是讓年輕人認識孫中山,「台灣到處有中山路、中山國小、中山國中,連捷運也有中山站,此外,歷任總統都要對著孫中山遺像宣誓,但他到底是誰?為何跟我們生活這麼密切的人,年輕人卻沒什麼感覺,我們想借由一部一百分鐘的紀錄片,讓大家來認識這個人。」

不過影片無法在十二日國父誕辰之前完成,又採納何種史觀?均引起各界爭議,盛治仁表示,一方面希望影片能更臻完善,再者十二日當天尚有在高雄舉辦的「聽見未來─夢想一百」演唱會,因此將紀錄片推出時間往後延。

盛治仁進一步指出,影片忠於史實呈現,內容都有學術根據,請來多位歷史學者檢驗,「面對敏感問題,影片不迴避,也不刻意誇大」,至於外界好奇孫中山多段花邊新聞,盛治仁則說,「這不會成為全片的主題」。

《築夢者孫逸仙》以編年方式,記錄孫中山從出生、成長、投身革命,一直到病逝的過程,將孫中山定調於「在那個沒有夢的年代,敢於築夢的人」。影片同時走訪台灣、大陸港澳、英國、日本和夏威夷等地區,歷經十七個城市,訪問五十多位學者和相關人士,其中包括孫中山的老師康德黎的孫子,以及日本友人梅屋莊吉的後代。

為了讓更多民眾能看到影片,文建會希望在首映之後,接著在電視台播出,盛治仁表示,文建會不會獨厚一台,歡迎有興趣的電視台與文建會聯繫。

fsj 提到...

夢要怎麼想:資源的分配和效果

【聯合報╱社論】2011.11.12

建國百年搖滾音樂劇「夢想家」在藝文圈引發的辯論已持續一個月,最近政治人物和名嘴加入戰圈,不免使論戰益形失焦。議論的焦點在:兩夜的演出,花費掉二點三億元,算不算是胡亂燒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回答:這齣戲到底留下了什麼?外界對此劇的藝術價值評價兩極,有人讚不絕口,覺得深受感動;有人認為是另類八股,不脫宣傳氣味。撇開見仁見智的藝術感受不談,如果該劇只花費了五千萬,批評者也許便不致覺得「錢過其實」;但既然是兩億多的經費,許多藝術工作者便覺得這筆錢可以花得更燦爛、更長遠些,這是爭議之由來。

文建會的說法是,這齣戲兩天的現場公演加上電視轉播,估計有兩百萬人收看,收效甚大。而批評者的說法則是,花掉兩億多元,只留下四首創作歌曲,代價未免太高昂。從雙方不太「對位」的說法,可看出前者著重的是慶典活動的效果,而後者在乎的則是其藝術表現,這正反映了文化主管官員和藝文工作者的不同心態與立場。今天各界討論這個問題,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縮短雙方差異,而不應流於情緒性的謾罵,乃至變成政治抹黑。

「夢想家」引發的爭議,其實是台灣近十幾年來行的「泛節慶化」問題之一環。例如,每年各地爭相舉辦的燈會、節慶煙火等,每次都花掉大把銀兩,喧囂幾天後,所有道具便永遠存入冷宮,或全部變成垃圾。政府官員想的,只是如何招標發包,辦一場歡樂嘉年華,卻很少想到如何透過活動延伸至文化扎根的境地,更別說是如何珍惜人力物力使之達到最大效用,這是令人嘆惋之處。

以「夢想家」為例,兩億多的製作經費,實際用在創意設計上的部分僅不到四千萬元,其餘經費都被舞台、道具、燈光、布景等工程瓜分。亦即,為了追求表演場面的壯觀,在硬體上的投資吃掉了七八成的費用,結果卻僅僅提供兩夜演出,恐怕難脫浪費之議論。換一種思維,如果「夢想家」不追求宏大華麗,而力求簡易靈活,並繼續巡迴各地演出,一則道具布景能物盡其用,二則加深演員、觀眾的互動;如此一來,也許就不會有太多人嫌這兩億花得不值得。

把這場音樂劇與高雄世運、花博或聽奧晚會相比,當然各有千秋;但更有意思的比法,是和電影「賽德克.巴萊」作一對照。「賽德克.巴萊」的製作花費七億,經常是一面拍片、一面還在籌錢;但這部影片引發的共鳴,包括歷史的再省、原民的尊嚴、命運的共生等,都更為深刻且持久。這和賴聲川與魏德聖的藝術造詣無關,「夢想家」只是賴聲川的又一力作,而「賽德克.巴萊」則是魏德聖十年磨劍的人生「心願」,兩者的結晶自然不同。

對魏德聖而言,正因為每筆經費得來不易,他不僅力求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也重視其延展及滲透效果。例如在林口重現了霧社街景,便要設想留供民眾日後實景參訪;例如為了重現賽德克原音,聘請部落專家教授演員,從而振興了這個瀕於死亡的語言。對於片中打鬥效果必須聘請韓國武術指導,動畫則借重大陸的「水晶石」集團,魏德聖深有所感;他認為台灣的武行及動畫工作者均甚優秀,應當努力將台灣電影振興起來,讓這些協力工作者一起出頭。

以「賽德克.巴萊」的成績,魏德聖都承受了不少來自同行的責難,埋怨他以自己的光環吸走了資金,造成台灣電影市場的排擠效應;以「夢想家」兩夜的演出耗掉兩億多元,在藝文圈掀起議論紛紛,自不難想見。重要的是,文化藝術的整體資源有限,握有分配大權的官員要有「播種」、「深耕」的理念,讓資源的效用極大化。若只是抱著「辦活動」、「辦熱鬧」的心情,坐在那裡招標、發包,文化產業永遠不會生根,藝術創意永遠難以萌芽。

導演侯孝賢日前領取總統文化獎時曾建言,希望比照法國每張電影票抽取百分之十一的電影稅,作為啟動下一部片子的基金。文化部門的工作,就是要推動這類長遠的制度性工程,讓藝文工作的夢想可以實現,而不只是辦活動娛樂民眾。



◆ 世博中國館 將變身東方羅浮宮

【特派員宋丁儀/上海報導】2011-11-12 旺報

世博會落幕後核心區域的中國館及城市主題館,兩大永久展館的未來規畫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據了解,上海市已規畫定案,中國館將定名為「中國藝術宮」,成為與法國羅浮宮相當的經典藝術館,世博主題館則將定位為當代藝術館,份量等同倫敦泰德美術館、巴黎龐畢度中心。兩大展館未來將成為上海乃至於全大陸最具份量的公共藝術地標之一。

上海繼打造上海歌劇院、東方藝術中心、重建文化廣場後,在大型文化藝術公共建築中,獨缺大型藝術美術館建築。今年起,關於上海市美術館空間不足以支撐大型藝展及其遷址的問題,成為文化界廣泛關注的議題。而世博會兩大永久館的未來規畫方向,更是焦點中的焦點。

規畫 上海近日公布

據了解,鑑於大陸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上海預計將兩座大型展館,規畫為公共文化藝術用途,未來兩大展館要朝向一級藝術展館規畫努力,近日內將拍板定案並對外宣布。

據相關單位規畫,中國館將命名為「中國藝術宮」,等級與羅浮宮不相上下。在法國,有國寶級的羅浮宮,所有一級文物都盡藏宮內,未來的「中國藝術宮」也將成為東方的羅浮宮,專門蒐羅中國文化藝術經典作品為其館藏。

主題館份量同龐畢度

而在「中國藝術宮」另一側的原世博城市主題館,經規畫辯證後,將以當代藝術為主軸,仿效巴黎龐畢度中心、倫敦泰德美術館,打造成上海最具規模的當代藝術館址。此項規畫,也讓上海多年來盛傳,規畫中的「龐畢度藝術中心」終於得到落實。

最快明年10月展新貌

據有關人士透露,兩大展館規畫拍板後,將進入整改期,最快預計2012年10月以全新面貌示人。目前,中國館仍在展出西班牙國寶藝術家畢卡索的經典作品,展期要到明年1月10日結束。



◆ 規畫早見端倪 藝術宮要給大家驚喜

【特派員宋丁儀/上海報導】2011-11-12 旺報

上海世博中國館將變身成為「中國藝術宮」,這樣的規畫其實早預藏伏筆。目前正在中國館內大型展覽就是大陸建國以來規模最大、展期最長的「2011畢卡索中國大展」,62幅畢卡索真跡在館內開啟了他的中國大門。

包括台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高玉珍、台灣知名美學大師蔣勳,預計近日將赴此地與大陸民眾互動,解讀畢卡索的藝術精奧。

畢卡索是與當代中國藝術家張大千齊名,素有「東張西畢」,此展以畢卡索為代表的西方當代藝術,與東方代表的中國拉近了距離,激盪出火花。

其實在畢卡索展之前,中國館內的館藏更不乏東方藝術驚艷之展。在世博會中國館期間,巨型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秦陵銅車馬》等,都是鎮館之寶,藝術及公共觀賞價值一致贏得中外遊客讚嘆。今年,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曾在台北展出,也引起轟動。

作為文化設施,上海世博會184天展期後,中國館將永久保留。從2010年5月1日世博會開館起,到2011年10月9日閉館,共接待遊客1750萬人次紀錄,人氣之高歷年來罕見。以全大陸人口近13.4億人計算,平均約每76名中國人中,就有一人參觀過。

世博局原中國館部長錢之廣曾指出,文化傳播將是中國館的長期使命。中國館得以永久存在,會讓國人重新瞭解中國。世博發展集團總裁丁浩日前也曾透露,中國館將作為文化設施永久保留,至於是什麼文化功能,會給大家一個「驚喜」。

fsj 提到...

他的隨手塗鴉 為海生館賺上億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車城報導】2011.11.12

「這是我人生最奇妙一段經歷」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劉銘欽,萬萬沒想到,14 年前在開館籌建會議桌上信手塗鴉的海洋生物卡通畫作,竟成海生館紀念商品代言圖案,開館11年來,已創造逾億元商機。

海生館開發的服飾、吊飾、帽子、拼圖、相框等系列紀念商品,全都印上可愛的海洋生物卡通圖案,廿多種圖案的共通處,即每個海洋生物都有雙圓滾滾的大眼睛,被稱為「大眼家族」系列,已是海生館的代言圖案;外人以為是館方請藝術名家設計,沒想到是竟劉銘欽信手塗鴉的創作。

回憶「大眼家族」系列的誕生,專長海洋生物研究的劉銘欽至今仍覺得整個過程很奇妙;他說,海生館籌建過程中,歷經無數次大小會議,會議有時很無聊,他信手在紙上亂塗鴉,螃蟹、蝦子、魚…就成了會議桌上的「常客」。

「有次和同事的孩子一起在會議室的黑板上塗鴉,發現孩子們畫的海洋生物,不約而同有雙大眼睛」他跟著即興作畫,並取名「大眼家族」,惹人喜愛。

民國89年海生館開館前夕,員工合作社為迎接開幕,籌思開發自有商品,就引用劉銘欽獨特的塗鴉畫作當代表圖案,如今已開發出近百種紀念商品,創造逾億元商機。

「老實說,當時很擔心市場反應,一度猶豫,經同事盛情邀約,3天後交出12個圖案並製作識別標誌」劉銘欽說,他沒有繪畫、素描基礎,一切都是依他所認識的海洋生物習性、特徵,利用電腦繪圖軟體,憑感覺描繪出活潑的圖案。

劉銘欽說,作品受到肯定,當然開心,但身為海洋生物學者,他更希望藉此達到「寓教於樂」效果。



◆ 廢玻璃再生 變身精美黏貼畫

【鄭緯武/高雄報導】2011-11-12 中國時報

什麼是「琉璃畫」?高市府農業局輔導大樹區統嶺社區居民,運用經過加工處理的廢棄玻璃作畫,小作品可以當居家壁飾,大的可以是整棟建築物的外觀裝飾,十三日公開教習這項技藝。

統嶺社區婦女王美香表示,家庭生活用許多瓶瓶罐罐,常在使用後被當廢棄物處理,實在非常可惜。高市有回收玻璃製品工廠將回收製品高溫熔化後,加工製成不同規格的玻璃珠,她們運用玻璃珠黏貼作畫,發現可以製成顏色鮮艷且不退色的圖畫,吊掛在牆壁有美化居家環境作用。

她指出,玻璃珠不僅能夠作畫,建築物外表黏貼亦非常出色,若是黏貼成圖畫,更具特色且吸睛。用廢棄玻璃製成珠子有不同規格,價格不貴,一公斤約六十元至一二○元,一公斤可以黏貼好幾幅小圖畫。

高市府農業局輔導統嶺社區,十二、十三日在大樹區高屏溪斜張橋下市民休閒廣場,舉辦農村再生活化及體驗活動,社區居民將在十三日上午十點至十二點,及下午一點至四點,辦理兩場琉璃畫教習活動,有興趣民眾可以當場報名參加。

※ 相關報導:

* 琉璃藝事-融合前衛與傳統的吹製玻璃藝術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22011111200434.html

繼台北設計大展之後,琉園又將推出極具現代感及前衛性十足的現代吹製玻璃藝術家的作品,來自美國新一代玻璃藝術家Ryan Staub,將自即日起在琉園北投水晶博物館,展出「傳統之咎」等總計40件作品

fsj 提到...

EMI分拆出售 音樂界大洗牌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1.11.13

英國老牌唱片業者EMI公司11日決定分拆為二,以總計41億美元的價格分別出售,開啟音樂界新一波合併潮。

EMI宣布,法國媒體巨擘威望迪(Vivendi)旗下子公司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將以19億美元買下EMI的音樂部門,而以Sony為主的投資集團則以22億美元買下EMI音樂出版部門。

EMI的音樂資產眾星雲集,包括傳奇樂團披頭四、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凱蒂佩瑞(Katy Perry)與酷玩樂團(Coldplay)等,旗下並擁有Capitol、Virgin與Blue Note等唱片。

由於國際信用市場不穩,EMI歷經四個月漫長協商,終於敲定出售事宜,不過售價高於音樂與金融界預期,可望幫花旗集團(Citigroup)拿回四年前私募股權業接管EMI時提供55億美元貸款的一部分。

不過這兩樁交易仍有待監管機構核准,環球音樂目前掌控全球30%銷售音樂,可能面對歐洲嚴格反托辣斯審核。EMI在音樂市場占有率約為9%。

環球音樂總裁格蘭奇(Lucian Grainge)承諾,將維護EMI 的英國傳承。格蘭奇說:「對於身為英國人的我來說,EMI 是我成長中的頂尖唱片公司,旗下藝人與音樂伴我度過年少歲月。環球音樂承諾保存EMI的文化傳承與音樂多樣性,也將投資藝人來擴充EMI未來的資產。」

EMI的分拆象徵近十年最大的音樂企業組織轉變,將全球唱片巨擘的數目從四個減至三個,也讓勢力龐大的Sony與環球音樂如虎添翼。

由於Sony與環球音樂的地位將遠超越排名第三的華納音樂(Warner Music),音樂界的競爭環境可能改觀。華納音樂今年5月以33億美元賣給俄裔富豪布拉瓦尼克(Len Blavatnik)後,曾出價15億美元收購EMI,但兩周前因價格談不攏而放棄競標。

※ 相關報導:

* 金魚相似度太高 橙果被判抄襲
http://www.udn.com/2011/11/13/NEWS/SOCIETY/SOC6/6715187.shtml

法官認為兩者設計的金魚線條相似度及高,就算沒有實際抄襲的證明,還是判橙果公司敗訴,橙果公司表示,還會繼續上訴。



◆ 青花瓷旅行箱 故宮文創驚豔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1.11.12

故宮典藏青花瓷搖身變為背包、行李箱、手提包;郎世寧的名畫化身藝術珠寶;「嬰戲圖」裡古代孩童穿的足上毽也化為可保暖、隔熱的杯墊套。

故宮博物院為推動文創產業,從二○○九年起開辦「文創產業發展研習營」,昨天發表第三屆文創營研習成果展。十八個參訓團隊、六十九名學員在歷經半年來的腦力激盪後,端出從故宮國寶發想而來的茶器、瓷器、絲巾、珠寶、抱枕、家飾家具及生活用品等。

其中,彩虹餘文化從明代青花瓷的紋飾獲靈感,讓背包與行李箱穿上美麗的青花瓷紋飾,凸顯「華人文化圈」概念。蒙泰華實業社的青花手提包脫胎自乾隆冬青釉青花花卉瓶,紋飾或袋子的形狀都與青花瓶相仿,好似把青花瓶帶著走的感覺。

在嘉義朴子刺繡重鎮,專為神明做衣裳的神斧藝繡公司,從「嬰戲圖」發想,把造形卡哇伊的足上毽改造成竹節杯的「外套」,保暖兼隔熱。

上述文創衍生品目前正在跟故宮洽談品牌授權,未來可能量產販售。即日至廿五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在故宮如意館(故宮晶華旁坡道往上走約二分鐘)展出,免費參觀。



◆ NEWS-Next Body 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畫

【記者吳靖雯/台北報導】2011-11-13 旺報

18位當代台灣藝術家對於未來社會的擬想與批判力,以及未來的身體形象疑問,呈現於數位藝術展「Next Body未來之身」。畫家侯翠杏把40年對真、善、美的追求,凝結於最新個展《抽象.交響--心路歷程》。獲倫敦國家美術館邀展的首位台灣藝術家王淑鈴,目前正於台北誠品畫廊舉行回台首檔同名個展。

18位當代台灣藝術家對於未來社會的擬想與批判力,以及未來的身體形象疑問,盡皆在數位藝術展「Next Body未來之身」呈現;其中國際知名藝術家李小鏡,也特別端出「馬戲團」及「成果-慶典」兩大系列,呈現其招牌的「人獸同體」超現實攝,既詭譎又帶些黑色幽默。

前者中演員們以愉悅的姿態與動物和平共存,後者則是另一種版本的《動物農莊》:畫面上的各種走獸如人類般於農場成群起舞、奏樂、沈思或移步,暗喻藝術家對於現代基因工程發展及幹細胞研究的反思。

展場中一道黑暗長廊展示著林珮淳的大型投影互動裝置《夏娃克隆啟示錄》:8個夏娃克隆影像一字排開,頗有一股希臘神殿氣勢;每個影像360度自轉且漸有灰階變化,宛如新人種將於子宮/試管中誕生。同樣屬於互動作品,黃贊倫的類雕塑以「無臉男」面具搭配機器構成的身體,欲探討「賽博格(cyborg)」及仿生議題。陳瑋齡則邀請觀眾戴上3D眼鏡,觀賞跳動的心臟投影在實體機器人身上、啟動齒輪運轉的巨大聲音。蔡歐寶展出的《後人類公仔》為放大版組裝公仔的模型與盒子,作者藉此闡述人類過度追求外在完美、為科技所馭的拼組現象。該展即日起至11月20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出。



◆ 玩紙30年 洪新富用紙雕說台灣故事

【林郁平/台北報導】2011-11-13 中國時報

「台灣多元的環境,是創作的天堂,也讓我的夢想得以實現!」與紙「相親」卅餘年的洪新富,從創作出國內第一個元宵節紙雕燈籠,到現正夯的「賽德克.巴萊」原住民頭飾等紙雕,他不斷用紙收集、保留屬於台灣特有的故事,介紹到世界各國,在紙藝世界逐步圓夢。

四十四歲的洪新富,四歲時,從大姊那兒學來摺紙鶴,獲得生平首次的成就感,為了保有這份優越,他每天勤摺,努力求教,那是他童年最重要的任務。

但摺紙在家人眼中卻是不務正業。洪新富說,小四那年,家中孩子為了爭取額外的學習資源鬥嘴,大姊說:「我喜歡畫畫,將來能當畫家;你喜歡摺紙,將來能幹什麼?」他啞口無言,悶悶不樂。

事後他向外婆發牢騷,外婆鼓勵他要做出成績來;洪新富回憶表示,當時決定將自己的興趣發揚光大,推廣紙藝成了對外婆的承諾。

世界新專印攝科畢業,洪新富開始從事紙雕教學,退伍後尋求表現創作的機會。「我那時差點餓死,都靠友人的接濟!」他表示,有一年過年,為了躲紅包,動手用紙摺了一隻裝有彈珠、會活動的老鼠送給朋友的小孩,沒想到大受歡迎,在朋友建議下,對外銷售該款紙老鼠,三年內賣了十萬多隻,成為他的「幸運鼠」。

他不斷收集故事、到野外觀察,曾花一整個暑假翻山越嶺,只為尋找台灣長臂金龜;一款栩栩如生的蝴蝶,經過十年不斷修正才臻於完美;費時十五個月研究,才創作出櫻花鉤吻鮭;他為陸軍總部設計的紙雕坦克車,成為招募新血的招牌。

現在每年約有兩、三百件創作,元宵節燈籠更蟬聯十七年被燈會選用,他說過去政府送的燈籠都是塑膠燈,小朋友玩三分鐘就不想玩了,而且不環保,於是他參加觀光局燈籠設計競賽,創作出紙燈籠,希望父母能與小孩一起動手做,增加互動,此外,藉由作品將知性與感性聯結,讓紙藝的種子在文化中發芽茁壯。

fsj 提到...

署搜故宮 龍藏經.永樂大典複刻版偷賣大陸

【聯合晚報╱記者王聖藜/台北報導】2011.11.14

國立故宮博物院爆發員工利用館藏牟利的重大貪瀆案!研究員陳耀東涉嫌將故宮授權民間機構製作的館藏「龍藏經」、「永樂大典」2部骨董文物複刻技術攜出院外,製作劣質膺品在大陸市場流傳、賤售,獲非法利益上千萬元,法務部廉政署上午啟動偵辦,搜索故宮、陳員住處,全案依貪汙治罪條例、違反著作權法查辦。

廉政署上午持士林地檢署聲准的5張搜索票,直搗故宮博物院蒐證,並搜索包括陳耀東辦公室、住處以及陳耀東在外成立的人頭公司「祥X」公司等,辦案人員懷疑,陳的葉姓助理研究員疑為共犯,他們利用職務牟利的項目不止於此,正一併擴大調查。

廉政署今年7月成立,誓言半年內交出漂亮成績單,本案案發時間為民國97年間即扁政府執政時期,相關犯罪形態,為貪汙犯罪史上僅見,廉政署辦案人員偵辦此案時亦發現,握有公權力的公務員可以著手涉貪的態樣可說是「五花八門」。

調查指出,被陳耀東選定的複製標的為清康熙年間製作的「龍藏經」,以及清順治年間的「永樂大典」2部骨董文物,依照民間傳說,擁有「龍藏經」者可保家族五世其昌,擁「永樂大典」也有同等效果。專案小組蒐證指出,陳耀東及他的葉姓助理熟悉故宮授權龍岡公司的複製技術,業外成立人頭公司,未經招標程序將軟體技術轉移給自己,再透過人頭公司接受大陸訂單,3年多年複製多套「龍藏經」、「永樂大典」膺品在大陸市場銷售,每套膺品只要價數萬元人民幣,與龍岡對外報價有很大落差。



◆ 看龍藏經得七世福?扁下台前曾密覽?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1.11.14

年代最久的大藏經 藏傳佛教地位崇高

被複刻盜賣的故宮博物院館藏的《藏文龍藏經》,不僅是世界上僅存以藏文書寫的大藏經,更是年代最久、內容最豐富的大藏經,在藏傳佛教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且是佛、法、僧三寶之一的「法寶」,為信徒頂禮、供養的對象,也是日常修行的依據,歷史上更相傳,能夠親眼看見《龍藏經》之人,就可以得到七世福報,更凸顯《龍藏經》的地位非凡。

38年全數遷來台灣 5000兩黃金泥寫成

《龍藏經》原收藏於北京紫禁城慈寧宮,清康熙八年時,康熙皇帝在祖母、太后大玉兒的鼓勵之下,撥款將年久破損的明代大藏經,用泥金重新抄寫一遍,並且賜名「龍藏經」,民國38年全數遷來台灣。

《龍藏經》全經總共108函,象徵對治眾生的108種煩惱,以磁青紙泥金雙面寫成,總計多達10萬頁,內容包括秘密部、般若部、寶積部、華嚴部、諸經部及戒律部等六大部,共收藏了1057部藏傳佛教的經典,是《甘珠爾》各種版本中收錄經典最多的一種。

更珍貴的是,色彩艷麗的經蓋上,畫有極度精緻的佛像,還鑲滿一萬多顆珍珠瑪瑙;上頭的經文,更是花了5000兩黃金泥寫成。

傳看過會有七世福報 故宮花三年逐頁拍照

由於《龍藏經》有崇高的地位,傳聞只要親眼見過的人將有七世福報,故宮今年年初曾花了三年將這10萬頁的經文逐頁拍照,然後交給出版社復刻出版,是是故宮繼「四庫全書」之後,最大的出版計畫,每套售價為188萬元。

故宮曾在今年1月推出為期6個月的「龍藏-院藏大藏經特展」,除將《龍藏經》的六大部及其裝幀配件一一展出外,也配合展出乾隆皇帝效法祖父康熙皇帝所製作的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及朱印本《滿文大藏經》,這也是《龍藏經》首次大規模展出。坊間也盛傳前總統陳水扁2008年2月,卸任前三個月曾至故宮欣賞過《龍藏經》,但並未獲得證實。



◆ 史上最大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屢遭浩劫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11.14

故宮研究人員陳耀東盜出永樂大典及龍藏經複刻技術,複製贗品盜賣到大陸牟利,讓各界震驚。永樂大典被史學家喻為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指工具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數百年來《永樂大典》屢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大英百科全書》更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是明代一部規模宏大的類書,是明成祖為了整理歷代典籍,命翰林學士解縉等人編修而成。此部書收錄我國宋元以前重要的圖書文獻有七、八千種之多,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藏、道經、戲劇、工技、農藝等各方面資料。原先裝成1萬1095冊。

此部書編成後,原擬複寫刊刻,但因工程浩大而作罷,因而只有寫本流傳。明嘉靖年間,皇宮失火,此部巨著差一點付之一炬,因此明世宗命人照永樂原本摹寫副本一部。

然而因受明朝末年兵燹之累,正本大約在明亡時全部被毀,副本在明清易代之際始有散佚,其後又陸續散失不少,至光緒26年(西元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大部份書籍遭焚毀,劫後所存之書籍又被英、美、德、俄等列強所劫奪。

全書當年完成時有上萬冊,但如今倖存的僅三百餘冊,約為原數的百分之三,目前這些書籍散藏於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大陸、英國、美國等,台灣故宮則獨有62冊之多,相當珍貴。



◆ 台灣廣告節 鬼才秀創意

【陳愛珠】 2011-11-14 工商時報

你知道為什麼廣告人愛鬼嗎? 11月17日至19日第6屆台灣廣告節於松山菸廠2~4館將告訴你答案,不信來瞧瞧,眼見為憑廣告人為何鬼頭鬼腦的原因?自許為創意鬼才的廣告人,結合百年國慶,特別定下「百無禁忌,百鬼張揚」之活動主題,展開為期3天的台灣廣告節,透過台灣廣告節的百年交流,期待台灣廣告人未來百年仍然創意無限,為市場注入創新魔力。

今年台灣廣告節不改往年投入公益的風格,邀請廣告人及各界一同參與「鯨鯊百年,鯊到你了!」的百年鯨鯊標識及相關保育計畫。這個標識計畫將以100支衛星標籤分別追蹤100尾鯨鯊,透過保育計畫讓鯨鯊持續巡遊大海。關懷生命協會捐助100支衛星標籤的第1支給台灣廣告節參與人員,只要發現鯨鯊,即可在隔天上午6時前出海完成首支鯨鯊衛星籤標識計畫。而結合傳播人及大專學生開設的「創意小學堂」,投入鯨鯊保育觀念的教育活動,規劃北部及南部6個小學班級參與。標識鯨鯊畫面和創意小學堂之90秒成果影片,將在11月18日台灣廣告節頒獎典禮中放映,傳達廣告人以創意及行動呼籲全球重視鯨鯊保育。並頒發100年度傑出廣告人暨終身成就獎、資深廣告人獎及廣告名人堂。頒獎典禮前後將舉辦主題園遊會及廣告人大遊行,凸顯廣告鬼才們平易近人又驚奇之創意。

※ 相關報導:

* 創意發想 馬桶加腳墊輕鬆蹲
http://udn.com/NEWS/LIFE/LIF1/6716708.shtml

只花100元製作兩個22.5度的傾斜三角體,雙腳踩在上面時,可有效改善蹲馬桶姿勢,讓蹲馬桶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這是亞東技術學院老師的創意,便宜又好用。



◆ 這場戲 給人生過了2/3的人看

【聯合報╱記者李晏如/台北報導】2011.11.14

新竹有個劇團,專門做戲給人生過了三分之二的人看。自英國威爾斯大學戲劇系取得博士學位的何一梵,回台後在新竹教育大學任教,協助成立「三分之二劇團」,誓言讓定目劇場融入在地生活。成立一年來,觀眾從每場十人成長至半百。

何一梵堅持邀請中壯輩的演員,採用探討深刻議題的經典文本,談婚姻、死亡、信仰和人生。

新的讀劇會,他找來金鐘影后王娟、相聲大師馮翊綱,電台主持人陶儀與現任牧師王維真,詮釋戲劇大師品特「背叛」等作品。

「如果人的一生以九十歲來度量,往往要到卅至六十歲間,才能體會人生中黑白難辨、充滿不確定的世故滋味。」何一梵說,「現在劇場常向影視節目靠攏,強調偶像演員和娛樂情節。但讓觀眾哭笑容易,讓觀眾『想』才是最難也最重要的。」

以此目標族群為發想,何一梵用極少的經費,自己翻譯劇本,開始在新竹的鐵屋頂劇場,請來自竹北各地的演員加入演出。每齣戲固定演八周,目前演了三齣。

劇團的第二部作品,是劇作家Marsha Norman的「晚安‧母親」。「劇中的中年女兒告訴母親,我想自殺。我不是為了愛情、不是為了工作、也不是為了不成材的先生,我沒有活的不好,但就是想結束一切。」何一梵解釋,「這劇本講的是一種人生的虛無感,上了年紀後,多少能夠體會。」

平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菡瑀與母親,兩人每逢演出固定報到,看完「晚安‧母親」後深受震動。「我很驚訝原來有那麼多人,都曾經歷過親友自殺的傷痛。」

「第一屆新竹國際讀劇節」十二月九日至十七日在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演出,免費入場。

fsj 提到...

盜印國寶影像 押故宮2員工

中央社 2011.11.15

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陳耀東、研究助理葉麗珍,涉盜印「龍藏經」等文物,台北地方法院今天裁定2人羈押禁見。廉政署查出被告已和廠商飲宴,還託廠商試印,準備至大陸販售。

廉政署查出陳耀東與葉麗珍疑利用職務之便,擅自重製「龍藏經」、「永樂大典」等影像檔,藏放人頭公司後,有意接洽大陸業者私售牟利。廉政署昨天搜索並帶回2人詢問,檢察官於知慶複訊後,今天上午向法院聲押2人獲准。

根據台北地院的羈押裁定書,檢方調閱陳耀東通聯紀錄發現,陳耀東重製故宮珍貴館藏後,已與相關印製廠商飲宴,探詢廠商是否願意把相關珍寶複刻品銷至中國大陸,還囑咐廠商試印、在台灣加工後再出口等。

庭訊時,陳耀東、葉麗珍都否認犯罪,2人辯稱在故宮任職時,就是共同擔任永樂大典、龍藏經等的印製及與授權廠商的聯絡窗口,並與出版龍藏經的合法授權廠成立祥禾公司,他們重製故宮珍品並放置於祥禾公司,無涉不法。

但法官根據相關卷證發現,故宮與授權廠商合作龍藏經等珍品數位化與經銷,不可以複製再加以外流,被告擅自重製,已侵犯著作權,且被告受故宮委任經辦業務,竟意圖銷售而非法重製數位圖像光碟,還與大陸廠商接洽。

法官審酌被告2人違反著作權、刑法背信罪嫌疑重大,2人案情供述不但迥異、避重就輕,關鍵細節還相互推諉,有串供滅證之虞,加上另有傳訊證人比對的必要,裁定2人羈押禁見。

此外,廉政署查辦這起國內首度發生國寶文物影像資料遭館內人員盜用,查扣上千件電子檔案及70多片光碟,不但部分檔案有加密,一時之間無法破解,很多文物圖檔也必須專人鑑識,因此調查非常耗時,辦案人員形容盜版宛如「影音版小故宮」,不法獲利暫時難以計算。

※ 相關報導:

* 故宮內賊盜國寶影像 復刻「龍藏經」賤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6718405.shtml

據估計,陳耀東盜取七十六片檔案,若經合法授權,光是授權金就要上百億元。廉政署指出,國寶影像檔如非法外流,將嚴重影響文物典藏價值,將清查是否有其他共犯,追查外流管道。

* 2人盜拷國寶光碟儼然「影音小故宮」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6718953.shtml

辦案人員懷疑「祥禾」可能掌握故宮大部分的數位影音檔案,宛若一座「影音版小故宮」,正全力解碼光碟,突破案情。



◆ 雖是古人創作…故宮有國寶製版權

【聯合報╱記者姜炫煥/台北報導】2011.11.15

故宮博物院爆發員工複製古物影像檔並計畫銷售牟利弊案。雖然古物是古人的創作,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律師認為故宮擁有「製版權」,若遭擅自複製,已違反著作權法中的製版權。

律師鄭伊鈞和賴文智都說,古人的創作雖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政府為保護歷史文物及藝術創作,在修著作權法時特別訂定「製版權」,這是世界各國著作權法裡所沒有的。

他們說,以故宮這起弊案為例,「龍藏經」等古物被拍攝成影像,並沒有其他創作成分,所以沒有違反著作權法問題。不過故宮既已委請他人複製,應該會依「製版權登記辦法」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製版權保護。



◆ 號稱可重現真跡/高檔數位複製畫 動輒數萬元

自由 2011.11.15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在複製畫的市場裡,故宮珍藏書畫的高檔複製畫應算最昂貴,往往在數萬元以上。以類型來看,近年隨科技發達的數位科技複製畫,則有在市場上凌駕傳統手工擬真複製畫的趨勢。

數位科技複製畫號稱可讓真跡重現,特色是借重專業的攝影技術,加上電腦數位化科技針對色彩進行校正,在視覺上連紙的歷史質感都可以逼真呈現。這種數位複製畫又依據紙質與印刷精密度分成平價與高檔兩種,平價含框大約在數千到萬元上下,高檔則動輒數萬到十餘萬元之間。

喜歡撫摸歲月質感的書畫界收藏家多數偏愛傳統的複製畫,尤其是日本二玄社的複製畫被譽為「亂真」、「下真跡一等」、「最能表現原畫精神」,據說早年二玄社複製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還曾仿真到讓當時的故宮院長蔣復璁都難辨真偽。

二玄社傳統複製畫的特色是使用書畫材質,同時講究盡量與原畫相同的顏料用色,該用絹或該用紙都特別小心,同時參考專家建議強調部分細節,使複製的畫作呈現出經歷過歲月的原畫之美。此外,這類複製畫一般也不加框,改以強調專業的卷軸裝裱。

至於《龍藏經》的複製,因牽涉到原版《龍藏經》大量使用了泥金,獨特質感,複製難度與所需材料費都不能拿來與一般複製畫相比,因此才會訂出全套一百八十八萬元的高價,此次所謂「盜印」全套十萬的《龍藏經》,恐怕只能說是簡易山寨版。



◆ 新疆千年古物被盜 損失難計

中央社 2011.11.15

中國大陸新疆策勒縣達瑪溝佛教文化遺址近日傳出大量文物被盜掘、破壞事件。大批唐代壁畫、織錦、木牘等文物失竊,損失幾乎無法彌補,目前部分文物被追回。

中新社報導,新疆和闐策勒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史燕表示,策勒縣文物保護遺址地點多、分佈範圍廣、保護難度大,遺址文物被破壞得很嚴重,「讓犯罪份子有機可趁」。

史燕說,2010年,隨著當地考古資訊向外界公佈越多,聞風而至的盜墓賊蜂擁至「達瑪溝北部的沙漠」。

當地警方表示,多數盜賊都有地下銷售網路;通常一些文物盜掘者首先透過當地村民,瞭解文物遺址群具體地址,再雇專人進行挖掘。「有人盜掘、有人鑒別、有人收購,形成了文物倒賣『一條龍』。」

報導稱,經過5個多月的追緝,新疆和闐警方逮捕了逾百名涉案嫌犯,追繳回3600多件文物,其中國家級珍貴文物14件。

據考古資訊,新疆和闐策勒縣的佛教遺址大多數分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崑崙山之間的「達瑪溝」。此地為僅存古代佛教寺院遺跡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保存狀況最好的地方。

此外,當地除了是古代印度佛教向東傳播的第一站,考古學家更在此發現目前世上已知最小、最精緻的佛寺「托普魯克墩佛寺」。



◆ 膽大包天 林肯墓園銅像配劍也偷

【Upaper╱中央社】2011.11.15

伊利諾州當地媒體報導,竊賊盜走已故前總統林肯墓園1把銅劍。林肯是美國史上最受景仰的領袖之一。

這把長約90公分的銅劍,是伊利諾州春田國家歷史景點「林肯墓園」1座內戰砲兵軍官雕像的配劍。

「伊利諾州紀事報」13日報導,這把劍劍柄已斷;左方的劍只剩下劍把(見圖,摘自伊利諾州紀事報網站)。

報紙指出,這起竊盜事件似是1890年以來首例,上次被盜的也是這把劍。當年鑄這把劍的青銅多熔自內戰時期的砲彈。

林肯墓園有4組雕像,分別代表1861至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4個兵種。伊州歷史保存機構發言人布蘭契特告訴伊利諾州紀事報:「實在無法想像有人會動這個歪腦筋,遑論真的爬上階梯盜走配劍。」



◆ 世博館改建中華藝術宮 收藏中國近現代美術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2011.11.15

上海在「十二五」期間將推動文化設施建設專案,其中,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暫定名)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這4個專案將全部落戶於世博園區。

中華藝術宮將在原世博中國館的基礎上改建,展示面積擴大至7萬平方米左右。中華藝術宮將作為今後上海美術館的永久場所,成為以中國近現代美術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交流為基本職能的綜合性藝術博物館。

而在城市未來館基礎上改建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集合當代藝術收藏、研究、展覽、教育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

依據改建方案,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在本月展開改建施工,預計兩館都將於明年10月1日開館試展。明年上海雙年展預計將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未來在上海的藝術博物館中,上海博物館注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展示、收藏和研究,中華藝術宮偏重於現代,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則注重中國當代藝術。

除兩大藝術場館外,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將由世博會通用汽車館改建。預計於2013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明年開工的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則選址世博浦西園區,總用地約4.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預計2014年開館。該博物館是國際展覽局唯一的官方博物館,也是國際展覽局官方文獻中心。

fsj 提到...

台灣花布新意象 薪傳台灣之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718761.shtml

【聯合新聞網╱政大大學線上/記者王珏珺報導】2011.11.15

你對大紅牡丹的花布有印象嗎?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會是「阿嬤年代」的東西,但你可曾知道,花布在早期的台灣可是流行了好長一段時間。

台灣花布是許多台灣人生活情感與成長的共同記憶,更象徵了本土文化。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日本的花紋布料,開始台灣的花布傳奇。由於早期台灣的技術不足,花布的顏色最多不超過六種,也無法有太大的變化,直到日本人統治後,留下了新的滾筒技術,花布的花紋才由小碎花演變成大花朵。

當時的人們喜歡喜氣的大紅色、粉紅色和米黃色以及代表富貴的牡丹花,於是鑲滿了大紅牡丹和鶴的花布在台灣光復後盛行了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甚至到了70年代仍然廣受民間喜愛,直到90年代的成衣業興起,加上時代變遷,讓花布逐漸被遺忘。

展覽現場的場地雖然不大,但設計的五種區域:花布意象的情境陳設、花布的生活應用與發展、花卉圖式的表徵、多媒體互動花布設計、線上互動學習等多元的觀眾參與設施,進一步體驗花布的歷史,以及演化過的創新文化價值。

現場更有大螢幕播放花布的製造過程,從棉絮開始挑選到染出花色、反覆檢測直到完成成品,都顯示做工的繁複,最後送到客戶手上或是全台灣最大的布市─永樂市場。而影片也介紹到許多布店的老闆來談目前花布的發展。 中平布行的老闆林樑鑫表示,政府有關心過花布的後期發展,並投入轉型─例如文創產業,但花布的銷售仍不見太大的起色。老闆提到,因為早期大家都是買布回去自己製作被單、批巾等等,比較大眾化,但文創產業只能算是小眾,我們也在思考要怎麼轉型。展場內也有許多花布手創作品,具有古代的風格卻又不失現代的俐落。

「看到花布會想到阿嬤那個年代,會勾起我們的回憶。」已經是社會人士的林小姐和陳小姐說。她們表示最近還曾經看過花布製成的喜餅小禮盒,大紅色喜氣洋洋的也很令人懷念。

過去,花布代表的是人們對故鄉的一份情感,而現在,透過現代設計師的巧思,花布不再只是老一輩的回憶,更具有了現代感。



◆ 法國藝術雙人組 用動畫賣貓燈具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1-11-15 中國時報

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神鬼交鋒》近三分鐘的動畫片頭,是法國視覺藝術雙人組合凱柔(Olivier Kuntzel)和耶加士(Florence Deygas)的作品,他們以幾何線條描繪警察追逐詐欺犯,快速穿梭於機場、游泳池等場景間,加上爵士樂襯底,營造出偵探懸疑的味道,被紐約獨立製片頻道IFC評選為五十部最佳電影片頭之一。

其實,凱柔和耶加士雙人組不僅製作動畫,也跨足插畫、工業設計、時尚設計等領域,他們最新的設計是貓燈具Micha,還為這個產品自製五部短片動畫行銷,完整說明這個設計的靈感與概念,儼然成為一個新的創意典範。

以動畫闖出名號的凱柔和耶加士,竄起於八○年代影像藝術正盛的時期。一九六一出生的凱柔,一家都是影像藝術家,他自己則擅長電腦影像製作。一九六四年出生的耶加士擅長手繪插畫、動畫。兩人於一九八八年共同成立Add a dog工作室,以雙人組合的方式創作影像,並以「故事設計師」自居,作品還有法國電影《小淘氣尼古拉》的片頭動畫及《頑皮豹》的片頭動畫。

雙人組的靈感經常來自生活點滴,好比他們的知名插畫作品《Caperino & Peperone》是兩隻剪影大眼狗,來自他們赴義大利火山島度假時發想的概念,後來成為巴黎潮流概念店Colette最常聯名合作的卡通角色,還曾登上日本航空公司機身設計。兩人最新Micha貓燈具,靈感則來自寵物貓咪。

凱柔先以手稿繪製出Micha貓燈具的形體,包含四肢細長的貓身體,兩個半球體組成的貓頭以及彈簧般的鬍鬚,耶加士再增加優雅的動作,讓燈具發展成為忠誠守護主人的Sitting Micha、行動力強的Walking Micha、伸展慵懶身軀的Round Back Micha、和笨拙的Baby Sitting Micha。每隻貓咪都有編號。他們也以五支動畫輔助說明了Micha貓燈具的創意來源,像是因為貓咪隨意行走不受侷限的特性,所以他們特別加長電源線。



◆ 日本最高齡推理小說大師 土屋隆夫逝世 享年94歲

【黃菁菁/東京十四日電】2011-11-15 中國時報

日本最高齡的推理小說大師土屋隆夫十四日凌晨一時卅五分因心臟衰竭過世,享年九十四歲。他的葬禮與告別式將於十六日下午在長野縣佐久市舉行。

土屋隆夫曾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日本推理文學大獎。他一九四九年當中學老師時,以短篇小說《「罪孽深重的死」之構圖》投稿徵文比賽獲選為第一名而出道。一九六二年以「千草檢察官系列」首作《影子的告發》獲第十六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之後的《紅的組曲》、《針的誘惑》、《盲目的烏鴉》、《不安的初啼》等都是代表作。

土屋隆夫是在讀過作家江戶川亂步的隨筆之後深受影響而立志成為推理小說家。長野縣出身的土屋隆夫,一直在長野寫作,一直到晚年寫作的熱情絲毫不減,九○歲還埋頭撰寫長篇小說《人形死之夜》,二○○二年他八十五歲時獲第五屆日本推理文學大獎。



◆ 我見我思-走不完的山路

【晏山農】2011-11-15 中國時報

若非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今夏於宜蘭南澳殉山,那麼,塵封許久的「莎韻」故事可能會碎裂成灰,也由於《莎韻之鐘》在皇民化年代的織造過程被攤在陽光下,眾人方知《莎韻之鐘》的拍攝地點並非事件原生地的南澳,反倒是爆發霧社事件的霧社櫻社,此時魏德聖的堂皇鉅作《賽德克.巴萊》終於在國人眼前獻映,儘管它引發了核爆般的「黑暗之心」(作家康拉德的經典小說)效應─閱聽人盡皆悸動不安,眾人卻不得不正視泛泰雅部落的悲慘過往。

準此,由女導演陳潔瑤(泰雅族)所執導,即將於本月廿五日起公開上映的《不一樣的月光》(Finding Sayun),藉由遠方來的劇組意圖挖掘「莎韻」的神祕面紗,結果卻是眾說紛紜。畢竟前一個殖民政權精心刻鏤的石碑已打掉,總督府的獻鐘也早不知去向,記憶如螢光,所留者終屬片斷、虛實難分;或者如片中青少年尤幹的阿公,將曾有的思慕藏於內心深處,絕不輕露外言。

「尋找莎韻」的踏查任務,在錯落時代氛圍(本是皇民化年代的權利義務關係,而非美極的愛情)與脫離在地脈絡(遠方來的北京劇組,如何理解原民故事)的情況下,追索終難有成。然而,無意間捕捉到隨車捆工摔車致死,已然揭示當今原民男性勞工的命運,竟是數十年不變!

隨著熱血青少年尤幹於山林間奔騰、優遊自在,對應的卻是純真愛情的逐漸遠颺─現實中的另個「莎韻」美少女,依循升學之路恐將告別部落;同窗摯友阿國為可能的北遷煩憂,真摯友情可能畫下休止符,種種的徬徨少年時,不容我等輕忽部落的日常之變。

最終,少年尤幹攜阿公和眾人上山尋舊部落遺跡,阿公的言談令人恍然大悟,「發現莎韻」的旨趣,一路由殖民政權的忠勇表彰,蛻變為渺邈迷離的愛情故事,再轉化為部落子民永遠的尋根工程。也就是擺脫層層桎梏後,人性與所屬土地該對應的恆久關連。

《賽德克.巴萊》的山路疾行,依稀仍是漢人詮釋的號角;《莎韻之鐘》的山林傳唱,擺明的是日本殖民者身形;而今來到《不一樣月光》的迴音追索,則是泰雅女性的視野初露。一條,不,數條可能的北中央山脈泛泰雅路徑,在這一年全面鋪陳而來。有人不幸殉山,排山倒海而來的電影則在金風玉露讓人酒酣高語,而即將推出的這部,閱聽人不該遲疑於堂奧外吧!

泛泰雅之外,屬於布農的「大分事件」凡十八年,神奇色彩亦不下於「霧社事件」,此亦為另條山路。當然,其他部族均有各自的史詩傳說,由此拓展的山路不絕如縷,路走不完,故事當然也不會枯竭。

fsj 提到...

圖檔遭竊 故宮:沒有盜版龍藏經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1.11.16

故宮珍藏的康熙「龍藏經」驚傳遭內賊竊取圖檔。有媒體指出要價一百八十八萬的復刻版「龍藏經」,山寨版只賣十多萬元。故宮及出版商昨天都表示,市面上並未出現盜版「龍藏經」!

故宮強調,外界流傳「永樂大典」、「宋畫全集」遭盜印,是以訛傳訛。「宋畫全集」的出版授權尚在洽談,「永樂大典」計畫出版,但仍在簽呈程序。

復刻版清康熙「龍藏經」斥資近兩億,從拍攝到印製、前後耗時十年,年初剛面世。與故宮合作出版龍藏經的龍岡數位公司負責人趙鈞震透露,銷售迄今「連三分之一的成本都還沒回收」。

「山寨版龍藏經」的消息傳出後,立刻有民眾向故宮詢問自己手上的龍藏經是不是「正版」?趙鈞震無奈地說,「市面上根本沒有盜版『龍藏經』」。

他強調,印製龍藏經的困難度非常高,光是有圖檔光碟是不夠的,要達到出版品質,必經先將圖檔放大一千二百倍,再經掃描、校色等程序;連有卅多年印刷經驗的他,都幾度想放棄。

故宮員工消費合作社總經理何春寰強調,復刻版「龍藏經」為藍黑底印金字,附有雷射保證書、且有龍岡的出貨紀錄編號確保來源,民眾無須多慮。

何春寰指出,坊間所謂一套十多萬元的龍藏經,極有可能是在大陸印製、販售的乾隆大藏經;此經共有一百零八函。

何春寰說,其中卅二函在台北故宮,另七十六函藏於北京故宮,圖檔來源應該來自北京故宮。

※ 相關報導:

* 故宮圖檔盜印案 又增3國寶外洩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6721507.shtml

廉政署偵辦故宮博物院骨董影像圖檔盜印案,上午過濾光碟證物,再發現3個國寶文物圖檔外洩,用途不明;三個圖檔是宋書法家張即之的「妙法蓮華經」、元書法家趙孟頫的「心經」,以及「藍絲線繡金剛經」,廉政署懷疑還有珍稀的資料被不法牟利。



◆ 盜賣國寶圖檔 是貪瀆

【聯合報╱章忠信/「著作權筆記」公益網站主持人(台北市)】2011.11.16

故宮國寶影像檔案被內部人員盜賣營私,引發各界關注,報載檢方除了朝違反貪汙治罪條例方向偵辦,還認為涉案人侵害著作權,這就有些誤導了。

很多公立藝術館所或典藏機構,都明文禁止內部人員任職期間從事與典藏範圍相同之私人蒐藏、仲介,或任何涉及操縱市場嫌疑之言談或論著,更禁止為營利目的之團體或私人作鑑定及鑑價工作。這是避免館所從業人員假借公務牟利或產生利益衝突。

「龍藏經」、「永樂大典」或「宋畫全集」等國寶,都是古人著作,早就不在著作權保護範圍,屬於「公共所有」,故宮的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本次故宮人員的盜賣國寶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公務員違法營私的貪瀆行為,沒有侵害故宮的著作權。

為了要鼓勵大家將私藏的古畫古籍內容公開與國人分享,我國著作權法第七十九條特別建立「製版權」制度。不過,「製版權」必須將古畫古籍製版,並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才能就該「製版」享有十年的專有權利。故宮過去只對「四庫全書」申請過「製版權」,十年保護期也早已屆滿。這次被盜圖檔的國寶,故宮並沒有申請製版權,所以也沒有侵害製版權的問題。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公立古物保管機關(構)保管之公有古物,他人非經准許及監製,不得再複製。這是從文化資產保存的角度,要確保依古物原件以原尺寸、原材質、原色、原貌再製作的複製品忠於原樣,避免誤導後人對古物原貌的精確認知,不是給類似故宮的公立古物保管機關一項新的著作權或複製權。所以,違反該條規定的人,是由該法主管機關文建會依法限期改正,不改正的可以按次處罰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到改正為止,也不是故宮可以自己對違反者開罰。

故宮將國寶數位影像圖檔對外授權,是因為故宮負責國寶典藏,外界須向故宮付費申請,才能取得影像檔案之使用。國寶複製品的商業行銷,有了故宮授權之加持,自然水漲船高,所以故宮也可以授權外界使用其商標,進行雙品牌行銷。這些授權使用都是基於文化宣揚與傳承之目的,收入應該歸入國庫或投入典藏蒐集、維護、研究與教育等專款,讓全民共享其利。故宮內部人員違法偷盜國寶圖檔販售營私,當然應以貪汙治罪條例嚴處,故宮並應檢討加強內部控管以防再生弊端。



◆ 台灣最早影像 法人願出借巡展

中央社 2011.11.16

長居台灣的法國人魏延年,收藏50多幅1871年外國攝影師在台灣拍攝的影像作品。他今天向法國國家圖書館展示沖印出來的作品,表示樂意出借並促成在法國舉辦巡迴展覽。

魏延年(Rene Vienet)表示,這批收藏是蘇格蘭攝影師湯姆森(John Thomson)1871年4月從廈門到高雄,花1個月時間在台灣南部旅行,在台南、六龜等地攝影,可說是台灣最早的歷史影像。

攝影內容包括台灣住民、建築、自然風景、高雄海港、荷蘭人在台南建造的城牆等。

魏延年收購得到的原始玻璃負片,經數位處理後,可沖印成解析度頗高的影像作品。他今天向法國國家圖書館版畫及攝影收藏部門專家展示這1批高品質作品。

部門主任歐本納斯(Sylvie Aubenas)表示,這一批歷史影像作品非常有意思,法國國家圖書館將考慮展覽的形式和適當的地點。

法國地理學會也收藏了約15幅1871年份的台灣歷史影像作品,但歐本納斯表示,這些影像品質不佳,脆弱、難以外借展出。

魏延年表示,他的收藏除了50多幅早期台灣攝影之外,另有30幅根據攝影圖像製作的原始版畫,可配合展出。他說,這些素材對介紹台灣歷史,認識台灣有很大的效果。

中華民國駐法代表呂慶龍今天也在現場觀賞這批作品,他說,能夠在法國展出這一系列台灣早期攝影作品,對歷史研究、文化交流有正面的助益,如能配合展覽期間邀請台灣藝文團體演出,更能達到國際宣傳效果。

他表示,代表處願意提供所需協助,促成這批台灣早期攝影作品在法國巡迴展出。

fsj 提到...

8名人間國寶 文建會將授證

中央社 2011-11-16

8名今年新科出爐的人間國寶,19日將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授證典禮,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這些人間國寶是國家資產,期盼他們能傳續藝術火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的「100年度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今天在台北舉行記者會。

這次人間國寶包括客家山歌保存者賴碧霞、相聲保存者吳兆南、排灣族口鼻笛保存者許坤仲、謝水能、錫工藝保存者陳萬能、粧佛保存者施至輝、傳統木雕保存者施鎮洋、布袋戲保存者黃俊雄。

盛治仁表示,這些人間國寶都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文建會每年舉辦授證典禮,除了表彰藝師的藝術成就與奉獻,還要賦予他們傳續藝術火苗的使命。

從2009年首屆授證迄今,全國已有15名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4個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4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獲得「人間國寶」的殊榮。

人間國寶之一的賴碧霞,將蒐集的客家歌謠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分類、歸檔,對保存客家文化有重大貢獻;吳兆南從小就愛京劇與相聲等曲藝,13歲就登台,1951年應京劇老生馬繼良之邀登台演出相聲,之後數十年沉浸在相聲領域,作育英才。

口、鼻吹奏文化是排灣族音樂傳統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文化,三地門鄉大社村的許坤仲,不僅雙管縱笛吹奏技巧絕佳,製笛工藝優異,笛管刻紋裝飾精巧細緻;而泰武鄉謝水能則是承襲岳父的鼻笛藝術,吹奏技巧掌握情感,是口鼻笛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藝師。

陳萬能則是針對錫器硬度不高、容易氧化變黑等缺點加以研究改進,並不斷以寫實模擬的技法,實驗與改良錫器製程,開發出茶葉錫罐、茶杯、花瓶等生活器物。

施至輝傳承泉州派的粧佛藝術,以工序繁複、技法細膩著稱,講究神像造型美感,在藝術的層面上,在金身粧修、漆線盤纏、安貼金箔、填色等工法,都有優異的呈現。

施鎮洋從10歲隨父親接觸傳統木雕領域,除修復古蹟等傳統建築,也有許多小件木雕創作。

黃俊雄19歲組「真五洲園掌中劇團」,從野台演出開始,歷經內台戲、電影、電視台等創作階段,也把傳統戲曲跨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對社會、教育及戲劇領域影響甚大。

※ 相關報導:

* 竹搖籃網路熱銷 接受量身訂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6720515.shtml

屏東縣36歲竹藝師詹順吉,7年多前從海軍退伍後,決定跟著父親詹秋河,學習傳統竹藝技術,往往一做就是一整天,他不嫌苦,如今技術漸趨成熟,除了在傳統店面銷售外,他也將竹藝品拍照,放在網路上行銷,獲得民眾青睞。



◆ 愛樂廳外全球直播柏林愛樂第一次獻給台灣

音樂總監拉圖率120位團員來台演出
台北演出透過數位音樂廳直播 全球樂迷線上共享音樂盛會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1-11-16 中國時報

古典樂界天團柏林愛樂要將「第一次」獻給台灣!柏林愛樂來台演出已進入倒數計時階段,柏林愛樂透過官方網站正式對外宣布,十一月十八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演出,將透過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在線上進行全球同步轉播。

過去,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只轉播在柏林愛樂所在的愛樂廳演出,這是天團第一次在愛樂廳外的地點進行直播,全世界樂迷屆時都可以從線上看到柏林愛樂在台灣演出的現場。

柏林愛樂六年前首度訪台,受到兩廳院戶外觀賞轉播的熱情觀眾感動,指揮賽門.拉圖至今記憶猶新。拉圖不只一次提到,過去他一直以為聽古典音樂的族群年齡層較高,但當年在兩廳院廣場見到的熱情觀眾大部分是年輕人,柏林愛樂必須認真思考如何與這群年輕人溝通。

回去以後,拉圖就提出數位音樂廳的構想,讓不能到柏林愛樂廳買票入場的世界各地觀眾,可以透過網路欣賞到柏林愛樂的音樂會。並在柏林愛樂基金會及德意志銀行的支持下,正式於二○○八年成立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將副控室與六架攝影機設置入愛樂廳,將愛樂廳打造成高品質網路轉播的場所。第一次數位音樂會則在二○○九年一月六日透過網路直播,上網註冊點選的人數達七十萬人。

由於柏林數位音樂廳非常講究數位轉播的音質與畫質,因此從來不曾在愛樂廳以外的地方進行轉播或是錄製影音。柏林愛樂將這場世界性的第一次獻給台灣,不但令樂迷振奮,也可以見到柏林愛樂對台灣的深厚情感。

柏林愛樂的台灣行將由音樂總監賽門拉圖率領一二○位團員來台,十八日將演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十九日將演出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拉威爾《小丑的晨歌》,以及日本當代作曲家細川俊夫的法國號協奏曲《花季》。

為了讓數位音樂廳的網路轉播達到最佳效果,國家音樂廳將出動七台攝影機,與柏林愛樂送來的專業麥克風同步收錄高畫質影音訊號,透過廳外轉播車傳輸至陽明山基地台,將訊號傳上人造衛星,經過賽普勒斯(Zypern)基地台接收,輾轉傳回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總部,全球樂迷在網路零時差與台灣共同近賞這場難得的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數位音樂廳網路轉播以及台灣各地的實況轉播之外,十八、十九日兩天的音樂會,都將錄影製作DVD,主辦單位將製作小卡片提醒在音樂廳聆賞的觀眾,一定要等到指揮完全結束演奏,轉身向觀眾敬禮之後才鼓掌。

※ 相關報導:

* 金馬音樂會 「舊情綿綿」周日夜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6720168.shtml

「金馬奔騰戀戀風城」系列音樂會第4場「風華縈迴‧難忘鳳凰橋」,20日晚7點,在新竹市北大路與府後街口的青草地上舉行,邀請殷正洋、甲子慧等歌手,演唱台語電影主題曲:舊情綿綿、難望鳳凰橋等經典,歡迎民眾一起回味古早時光。



◆ 「新台壁」到東河 人文激發更多靈感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1.11.16

藝術家李俊賢等人組成的「新台壁」本月來到台東縣東河鄉,與當地藝術家合作,在東河舊橋旁展開白屋壁畫創作,該地點是新台壁展現當代藝術的最後一站,卻也是激發藝術家最多靈感的地方;目前各夾板壁畫皆已完成,色彩繽紛的房舍成為東河舊橋旁的新景點,展覽至27日。

藝術家李俊賢、李俊陽組成的「新台灣壁畫隊」,去年底在高雄橋頭首度完成蓋白屋、彩繪的工程,而後展開全台及離島等地區駐點,結合在地藝術家針對白屋的64塊夾板進行不一樣的創作,讓藝術更親近普羅大眾。

本月新台壁來到東河,與都蘭地區15位藝術家合作,選擇在舊東河橋蓋白屋創作。助展的月光小棧負責人李韻儀表示,加外縣市的30名藝術家,總計45人在舊東河橋旁創作,不僅難得一見,把展場拉到戶外、打破館舍展出的模式,也是一項新鮮的體驗。

李韻儀說,身處海岸山脈、太平洋河流出海口間,藝術家們在此創作的心情,與其他幾站的駐點創作感覺大不相同。

尤其創作的一周內發生許多在地事,包括都蘭阿美族青年在都蘭鼻盛裝跳傳統勇士舞,反對都蘭鼻開發案、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稽查美麗灣渡假村廢水排放系統等;外地藝術家對當地人用特殊抗爭行動表達對土地的感情感到「不可思議」,更激發出一連串的創作能量。

※ 相關報導:

* 西班牙A Coruna 平價時尚Zara的夢想基地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5&f_SUB_ID=2044&f_ART_ID=353534

好不容易,我們終於也可以在台灣買到 Zara,在大家殷殷切切地盼著它早點開幕的同時,我們飛抵西班牙、直擊 Zara 總部,深入體驗 Zara 之所以風靡全球的魅力。



◆ 歷史重「奏」 古琵琶彈敦煌飛天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2011.11.16

琵琶演奏家王世榮昨天在中壢藝術館展演仿古傳統直項琵琶,呈現敦煌壁畫「飛天」的古代情境。

王世榮曾任「教育部實驗國樂團」彈撥組長、樂團首席,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樂系教授,1989年獲文藝協會文藝獎「琵琶演奏獎」。

王世榮表示,在台灣國樂團裡,現今慣用的是大陸革新後的琵琶。事實上,琵琶在中國樂曲中已流傳一千多年,可惜在戰亂災難中毀了,所幸日本還保留「唐代文化」。

為了追求古代琵琶的原音,王世榮到日本學習薩摩琵琶,也專程訂製一個仿古的敦煌直項琵琶,直項琵琶是依照目前保存於日本正倉院博物館、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直項五弦唐朝琵琶」所製,音色優美、雅緻且難得一見。

王世榮又說,日本薩摩琵琶基本上保留了唐代原形,使用木撥、絲弦,也保存當時的審美觀,「我希望從演奏中,而非歷史、文字中尋根,展現古代唐朝的琵琶原音」。

他表示,秦始皇下令築長城時,工人工作之餘,即在鼓架上彈奏,逐漸發展成五弦四柱直項琵琶,稱作秦琵或秦漢子。曲項琵琶是四弦四柱用撥子彈奏,通過波斯傳入中國,隋唐時以胡琵琶或胡琴稱呼,現今琵琶已融入許多西方色彩,音響、弦質都已改變了。

九歌新秀演奏的「飛天」新曲似敦煌曲譜,為五代唐明宗、長興4年(西元933年)的抄本,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整套工尺譜體系樂譜。

fsj 提到...

盜賣「一條龍」 搬光新疆古物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綜合報導】2011.11.17

台灣最近發生故宮員工監守自盜案,大陸新疆則傳出上千件古代文物被盜掘、盜賣事件。位在新疆策勒縣達瑪溝的佛教文化遺址,近期發現大量文物被盜掘和破壞,損失難以估計;而盜賊甚至建立地下銷售管道,專業程度讓人咋舌。

新華網報導,陸警最近在新疆和田偵破一起古文物竊盜大案,共追剿三千六百多件文物,包括大批唐代壁畫、織錦、木牘等文物,損失難以衡量。據稱,當地擁有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帶,規模最大且數量最多的佛教遺址群。

警方初步偵查,多數參與其中的盜賊,都有地下銷售網路。這幫文物盜掘者,通常先透過當地村民,瞭解文物遺址群的具體位置,再雇專人進行挖掘;過程中,有人專門盜掘,有人從事鑑別,還有專人負責收購,整體形成文物盜賣「一條龍」的程序。

據警方介紹,有盜賊開著拖拉機去挖寶,挖出一堵有壁畫的斷牆,並鋸下九塊壁畫,因不知道那是唐代稀世壁畫,以人民幣一萬八千元(約台幣九萬元)的價格,直接賣給一位退休人士。

為何盜賊知道當地有寶可盜?報導指出,去年在大陸國家文物局推動下,著手進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籌備項目,隨著考古訊息的流出,聞風而至的盜墓賊將拖拉機、挖掘機開進荒漠。

過去五個多月,當地警方積極追緝,共逮捕數十名嫌疑犯,並追回三千六百多件古文物,其中達「國家級」珍品有十四件。

中國社科院新疆考古大隊的巫新華博士,主要負責達瑪溝遺址的考古和挖掘工作。他認為,達瑪溝是全大陸保有古代佛教寺院遺跡最多,且保存最完善的地方;當地匯聚大陸知名的佛教遺址,光是大型建築遺址群就有廿多處,出土大量珍貴的佛教文物。

誰也沒想到,盜賊竟將魔爪伸向這些寶貴文物。在阿巴斯墩遺址區,遍地都是盜挖後留下的深坑和大小不一的殘碎陶片,其中有蓮花座的殘片、蓮花花瓣、佛像的手指和壁畫殘片;克科吉格代遺址區則是一片狼藉,大坑連著小坑,只能用慘不忍睹形容。



◆ 《我的情人是新娘》 歌劇變歌仔戲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1-11-17 中國時報

擅於在傳統歌仔戲融入創新元素的春美歌劇團,今年從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擷取「男女主角因現實情勢所逼而相愛不得」的故事靈感,推出《我的情人是新娘》。故事的時空背景置換成中國北齊,原本慘烈的愛情最終則以圓滿收場。

成團邁入第十一年的春美歌劇團,以奇情華麗的胡撇仔戲為演出風格。出生於歌仔戲世家的郭春美,對於戲曲的現代化很早就有定見,「傳統的東西要精緻化、要敢嘗試,才能讓現代觀眾接受。」

因此,郭春美喜歡將具備故事性、衝突性的其他領域演出養分加入歌仔戲。近年,她曾經推出取材自電影《變臉》的換臉、換魂概念的《將軍寇》,以曾以漫畫《尼羅河女兒》為靈感,描述穿越時空故事的《古鏡奇緣》。新作《我的情人是新娘》取材自《崔斯坦與伊索德》,敘述一對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戀人,在一場戰役中,女主角的國家戰敗,女主角必須嫁給戰勝國的國王,而男主角正是戰勝國國王的心腹大將,還被指派前往迎接新娘回國。可是,早在戰役之前,男主角性命垂危時被女主角搭救,兩人也相愛。

這個故事來自愛爾蘭的神話,也曾被華格納改編為歌劇,近年也改編成動畫與真人電影。郭春美表示,這個故事衝突性十足,「男主角帶著自己心愛的人去嫁給父親輩的老男人,該怎麼辦?」

在郭春美改編的《我的情人是新娘》中,時空場景轉至中國北齊,除了有同樣的愛情橋段、男主角與長輩的恩義掙扎,但是最終有情人將成眷屬。

《我的情人是新娘》將於十一月廿五至廿七日在台北大稻埕戲苑演出。



◆ 全新阿卡貝拉人聲樂團 招募好聲音

【聯合新聞網╱台北訊】2011.11.17

西方風行百年的阿卡貝拉(亦稱無伴奏人聲)合唱音樂,近年在台灣已逐漸形成風潮。近日由漢光志業與TCMC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共同推動「領月薪的藝術歌者 漢光人聲創藝樂團」計畫正式展開,期待培育出一支來自台灣在國際發光的A Cappella樂團。

10月份由TCMC辦的「Gala Concert—遇見國際人聲樂團」演出活動,邀請活耀於電視廣告界的韓國首席人聲樂團《Acappella Group MayTree》與德國天團《tonalrausch》進行演出,兩大外國天團挑戰中文歌曲,精湛的歌藝令在場所有觀眾沉浸在中華文化的氛圍中!而甫落幕「2011台灣現代阿卡貝拉大賽:漢光編曲獎」競賽,以鼓勵創作與另類結合演出,今年由劉育如重新編曲的「驀然回首」獲得評審青睞!與其團隊「Voco Novo A Cappella Group」一舉奪下「漢光編曲」與「漢光演唱」兩項大獎!

「漢光人聲創藝樂團」招募開鑼,號召所有愛好音樂的朋友踴躍參加甄選,讓有志的歌者站上國際舞台,唱響華人之聲!即日起至12月20日開放報名,詳情請上網:http://www.hgcagroup.com/acapella,活動洽詢電話02-2570-5286。



◆ 漫畫家赴法參展 求政府資助碰壁

自由 2011.11.17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黃維助、陳怡靜、凌美雪/倫敦︱巴黎︱台北連線報導〕「台灣動漫只管生、不管養」!巴黎龐畢度中心(Pompidou)力邀台灣漫畫家參與明年四月的亞洲動漫展,但因資金籌措無門,恐導致「台灣週」流產。新聞局得知此事後表明,只要有人提出經費補助,將邀跨部會共同參與提供協助。

各單位推稱非管轄範圍

台灣旅法漫畫家林莉菁投訴本報,龐畢度中心亞洲動漫展策展人玻利斯.提梭(Boris Tissot)去年九月請她做顧問,協助籌備台灣漫畫週,並在今年二月由籌辦的獨立漫畫團體Taiwan Comix(TX)談妥台灣週執行的可行性,但經費籌措卻讓案子面臨流產危機。

在籌措經費過程中,駐法國台北代表處新聞組組長劉代光回覆說,動漫是一個新區塊,目前找不到法令來支應動漫經費,新聞局已注意這個問題。於是籌辦的TX只好找上新聞局;TX公關Amigo今年六月底因安古蘭漫畫展的事,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面見新聞局副局長許秋煌,當提到龐畢度展出機會時,許表示,動漫屬於經濟部工業局之下的數位內容辦公室所管轄。於是TX又派人向工業局詢問,結果答案是,數位內容辦公室補助項目以「產業」為主,動漫週屬於「綜合性展覽活動」,不屬於該單位管轄範圍。

到處碰壁的情況下,TX並未提出書面申請。今年十月,許秋煌隨團至法國香貝理參加漫畫節,林莉菁當面再提龐畢度展出一事,許當場沒有拒絕、但也沒有承諾。針對此事,許秋煌說,由於新聞局主管的是平面漫畫,而動漫與數位產業相關,工業局有輔導數位產業內容的專案辦公室,他才會提到工業局。

新聞局得知後願協助

但令人擔心的是,文建會明年將升格文化部,主管漫畫的新聞局出版處將納入文化部,明年的活動可能因此變成三不管地帶。新聞局長楊永明在得知此事後表示,台灣漫畫家能參與國際活動,政府一定站在支持立場,新聞局願意協調此事,若有需要,將邀跨部會共同參與,提供必要協助。

一位出版業者指出,中日韓等國都將「動漫」視為重要產業,並大量挹注,但台灣總是「重硬不重軟」,看似賺得了錢的硬體,才是主流,可多元發展的軟體內容卻是弱勢兒童。另有知名漫畫家私下表示,不管動漫或文創,「政府應讓不順暢的管道變得順暢、簡單,若沒有魄力整合產業發展,就是所有人瞎忙,讓力量全都散掉」。

※ 相關報導:

* 動漫產業發展三不管 闖國際靠自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17/today-life11-2.htm

台灣動漫產業商機無限,推估光是漫畫出版市場就可能約二十億,今年八月,為期六天的漫畫博覽會,業績更達一.八億元。但看似蓬勃發展的產業背後,卻是人人可管、也人人不管,多頭馬車跑不到一處,就是少個總舵手,動漫圈忙得像無頭蒼蠅,卻得不到國家的支持。

* 世界領袖玩親親 斑尼頓廣告掀波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723768.shtml

義大利服飾品牌Benetton(斑尼頓)16日推出一系列巨型廣告,以合成照片讓現實裡互為對頭的世界領袖一對對接吻,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歐巴馬和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和南韓總統李明博、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 法律專家通常都勸政治領袖不要攻擊這類廣告,因為只會幫業者打知名度。

fsj 提到...

美專欄作家:韓政府會毀了韓流

中央社 2011-11-18

韓流在世界各地發燒,有人讚賞,也有人批評,最近美國1名專欄作家語出驚人表示:「韓國政府這種人為的擴散韓流政策反而會毀了韓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所經營的旅遊資訊網站「CNNGO」駐南韓首爾記者柯爾(Maxwell Coll)今天以標題為「韓國正在扼殺韓流」的專欄文章表示:「政府試圖主導的韓流擴散,與韓國國內的民族主義觀點正在威脅韓流內在的魅力。」

他先評價,「韓國明星開始跨越國界製造議題,韓國的音樂、飲食、戲劇、時尚和電影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亞洲浮上檯面,帶來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他接著表示,「這使得韓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從過去的韓戰、殖民地等轉變為『最新技術的中心』、『流行先驅之國』,這樣的變化也是韓國觀光產業活化的原動力。」

但是他又表示,「很不幸地,韓國的政策制訂者與民族主義勢力開始滲入韓流如此的潛力,現在韓流處於在他們手中中斷或阻礙的情況。」

他說,帶著政府和民族主義觀點的人們,會給那些受到全球人們支持與稱讚的演藝人員、製作者帶來傷害。

他主張,政府等極盡所能地在韓流明星或商品上附加上「韓國」,此舉會引起外國人情緒上的刺激並感到反感。

他表示,若那些帶有政府或民族主義眼光的人們不過分地將韓流團體與韓國聯貫的話,韓流則可繼續吸引世界各國的消費者。



◆ 盛治仁:沒有做事的空間 不再戀棧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李宜峰╱台北報導】2011.11.19

「我完全沒有委屈的感覺!」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今天舉行記者會,證實他是在今早決定請辭,並已獲准。主要的理由是他感到「做事的空間已經受到影響」。他也說,政務官是沒有任期的任命,社會上的反應既是如此,他只好選擇離開該職。

盛治仁在聲明稿中指出,這段時間因《夢想家》一劇所引發的社會關切,對文建會業務的推動已經造成影響。回想他當初接下行政職務時,自己的初衷就是來做事的。不管是文建會主委,或是臨危授命的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執行長,沒有一個職務是自己爭取來的,但是當肩負起責任時,他向來全力以赴。只是,當做事的空間受到影響時,他絕對不戀棧。

針對辭退的時間點,他表示並非今天才決定,早在兩個禮拜以前,《夢想家》爭議爆發時,就已經向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及行政院長吳敦義表達不戀棧之意,他說:「個人去留事小,會不會影響政務推動才是最重要的。」

盛治仁強調,建國百年基金會絕對沒有接受文建會的補助,建百基金會只是在活動中扮演提供人力的角色,他說:「我敢保證基金會絕對沒有進行任何標案。」

盛治仁也坦承,一般民眾對大型活動經費的感受,以及藝文界資源不足的現況,他有檢討反省的空間,這段時間以來有辜負之處,他願意鄭重向各界致歉。

對於未來的生涯規劃,盛治仁表示目前並無任何打算,也沒有外界傳聞的加入輔選工作,他說其實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好好陪小孩了,雖然聽起來很老套,但這是實話。」

11月18日盛治仁召開記者會宣布辭退後,將由文建會副主委李仁芳接任主委工作,而建國百年基金會執行長的職務盛治仁則表示還在等待行政院指示。

※ 相關報導:

* 大餅分不平 盛治仁惹毛藝文圈?
http://www.udn.com/2011/11/18/NEWS/NATIONAL/NAT2/6726471.shtml

一位電影圈人士說,文建會最近不知道怎麼搞得,許多政策反反覆覆,本來文建會政策已經支持投資他們籌拍的電影,沒想到又擋了下來,盛治仁或許都搞不清楚,藝文圈許多人不滿盛治仁,都是這樣產生的。

* 藝文界發起集結 要求馬蔡宋提文化政策
http://www.udn.com/2011/11/18/NEWS/NATIONAL/NAT2/6726475.shtml

《夢想家》音樂劇引發藝文界不滿,「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發起連署,要求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下台,儘管盛治仁已請辭獲准,但活動發起人之一、劇場導演鴻鴻表示,盛治仁下台僅是行政院長吳敦義設下的停損點,藝文界真正關心的是文化政策的扭曲與文化政策的不足,藝文界人士下周將開會討論,並發起集結行動。

* 曾志朗補位 扮馬政府的哈利波特?
http://www.udn.com/2011/11/19/NEWS/NATIONAL/NAT2/6728422.shtml

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將出任文建會主委,他也是認知心理學家,和一般政治人物很不一樣的是,他的個性率真、熱情,堅持知識份子的良知與風骨。多年來,他在民間擁有頗高的聲望,也讓他成為超越藍綠的一著活棋。



◆ 曾志朗:成立文創院 設影視基金

【經濟日報╱記者鄭秋霜/台北報導】2011.11.20

即將接任文建會主委的政務委員曾志朗表示,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未來可考慮參考法國作法,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文創院)下成立影視、出版基金,讓業者可以透過減免稅額等配套機制,將資金投入基金,再運用回產業,讓產業自主產生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19)日宣布,文建會主委由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曾志朗原是負責文創產業政策協調的行政院政務委員,他在被公布接任文建會主委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暢談他對文創產業與文化政策等看法。更多專訪內容,請見明(21)日本報「文化創意版」。

曾志朗認為,發展文創產業,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任務是要把環境打造好,因為環境就像水,創意人就像船,「沒有水漲起來,船怎麼開?」政府必須把環境做好,水漲起來,船才開得動。他表示,推動設置文創院,就是整備環境的重要一環,而未來首位文創院院長人選,應具備至少四個條件,包括對文化底蘊要了解、對藝文表現有熱情、與國際接軌及具行政管理經驗。他特別強調,藝文界很多人很熱情、很有個性,因此,文創院院長對藝文界的人情「眉角」,要能技巧地拿捏,才可能勝任。

他也認為,台灣發展文創產業的當務之急,「平台的建立最重要」,不只是政府部門要整合,藝文界也要跨領域整合,也就是有產業概念的藝文者要出現,若能有更多文創創業家或文創經理人,將有助藝術家專心創作。

曾志朗也建議,政府可考慮立法建立體制,以成立出版、影視基金平台,讓業者可以透過減免稅額等機制,將部分金額回饋到相關的基金,並將其用來創作大型製作,所得獲利可以再回饋到基金裡,形成產業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他並認為,基金來源因為牽涉到免稅額度等,應由政府監督,民間獨立運作,未來可考慮在財團法人文創院底下執行,並由此基金配合外部文創基金,做大市場。

對於部分人士擔憂文創「產業」政策,可能使文化預算遭排擠,或文化施政向產業傾斜,曾志朗強調,文創產業政策的推動,是讓藝文工作者多一條路徑選擇,換句話說,「藝文工作者可以繼續留在純藝術創作的路上,也可以因作品受產業界欣賞,而走上文創產業化的文化加值路線,兩者並不相斥。」

fsj 提到...

張小虹:看見不一樣的月光
http://www.udn.com/2011/11/18/NEWS/NATIONAL/NAT2/6726475.shtml

【聯合報╱張小虹】2011.11.20

當電影銀幕上滿滿整片蓊鬱山林撲面而來,那種刺痛人的綠,讓從小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我,坐在黑暗的電影院裡垂淚不已,既讚嘆著台灣的山林之美,也羞愧著自己對原住民歷史文化的無知。

而就在《賽德克.巴萊》轟動推出、引發熱烈討論之際,另一部有關原住民部落的電影《不一樣的月光》也順利排入上映的檔期。兩部電影相較,一是耗費七億的大成本大製作,原民抗爭的壯闊男性史詩,一則是靠補助與捐款的小成本小製作,原民現代生活的愛情小品,但兩者卻可以在當前台灣方興未艾的原住民影像生產上,產生積極且具創造力的對話。

首先,是涉及創作者的身分政治。《賽德克.巴萊》推出至今引發的爭議之一,便在於對該片漢人製作團隊、跨國技術合作生產模式之質疑,批判者多以「你所不知道的霧社事件」、「你看不到的原民信仰」為出發,挑戰該片「漢人思惟」導致的遮蔽與誤識。

故若順此邏輯推論,那《不一樣的月光》就真的非常不一樣。該片是台灣第一部由原住民導演所拍攝的劇情長片,拍攝的現場就是導演陳潔瑤土生土長的宜蘭南澳部落,演員與製作發行團隊也多以部落之人為主,就連在《賽德克.巴萊》裡精彩飾演中年莫那魯道的林慶台牧師,也在《不一樣的月光》中回歸其牧師本業,在教堂裡布道。

除了泰雅族導演拍泰雅族部落,該片在「身分認同」的正當性,更可上溯到家族歷史。導演陳潔瑤的阿嬤,正是當年失足落水泰雅少女沙韻的同學松村美代子,也正是松村美代子在中山堂的一曲高歌《追思沙韻少女》,打動當時的台灣總督長谷川清,而有後續「沙韻之鐘」與一系列打造愛國少女的皇民化行動。

但「身分認同」的簡化思惟,從來就不是評斷影像美學/政治的關鍵要件,若以出身來斷影片的好壞與真假,對漢人導演魏德聖不公平,對初試啼聲、卻一鳴驚人的原住民導演陳潔瑤,也一樣不公平。

故問題不在於打壓漢人導演不能或不會拍原住民,而在於凸顯原住民由被拍攝客體成為編導製作主體的歷史轉變。唯有讓「身分本質化」退場,與讓「歷史脈絡化」進場的同時,我們才能真正敬佩漢人導演魏德聖的苦心孤詣,也才能真正珍惜同為「原住民」與「女性」導演陳潔瑤的一路堅持。

《不一樣的月光》更成功回應《賽德克.巴萊》所引發的另一個爭議點:歷史詮釋的多義(異)性。該片描述外地劇組進入部落,尋訪「沙韻傳奇」,巧遇愛打獵也愛踢足球的部落高中生尤幹及其朋友家人。

「劇中劇」的後設形式,不僅讓該片能穿插遊走在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影像細緻清新,流暢動人,更讓鏡頭前受訪居民的可愛反應,徹底鬆動了歷史的一言堂:即便只是發生在七十多年前的事件,同部落族人卻沒人能確定當日為日本老師送行的學生人數,甚至沙韻當時的年齡,而部落高中生尤幹的女友,也叫沙韻,尤幹阿公老獵人手執泛黃照片追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也是沙韻。歷史不曾灰飛煙滅,歷史只是眾說紛紜。

《不一樣的月光》是一雙敏銳真誠的大眼睛,用影像生動書寫著原民文化的日常,讓「看見」成為可能,讓「不一樣」成為動態差異的過程。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 「聽到祖先聲音」珍貴史料 原民好興奮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2011.11.19

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言語文化研究所昨與台灣歷史博物館簽約,授權使用日本時代「台灣資料庫」珍貴史料,現場播出影音,與會布農族等部落耆老露出驚訝、興奮的表情,直說「這就是以前老人家說話的方式啊!」

1930至1940年代,日本語言學者小川尚義與淺井惠倫針對台灣各族進行語言學調查,留下珍貴影音、相片、錄影資料,目前保留在東京外國語大學,稱為「台灣資料」。

昨天由東京外國語大學副所長三尾裕子等人與台灣歷史博物館長呂理政簽約,獲得授權合作研究,館方也邀請西拉雅族、大武壟四社、卡那富、沙阿魯阿族、鄒族及布農族各族代表,聆聽80年前祖先的聲音。

原住民委員會沙阿魯阿族語言認證委員游仁貴說,錄音中講述的故事,是遠古時期大洪水,祖先派山羊、山羌取火種的傳奇,「和小時候聽到的故事完全一樣」。布農族文化工作者阿力曼說,「聽到祖先的聲音,真的很興奮」。

呂理政表示,將請館員與學者研究整理,再把完整資料與各部落共享。



◆ 8萬人同賞 柏林愛樂魅力襲台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1.11.19

昨晚,柏林愛樂征服台灣,從台北、花蓮到台中戶內外場,共逾八萬人聆聽,創下台灣古典音樂會史上紀錄。當樂曲結束,國家音樂廳的觀眾等了四十餘秒,直到指揮拉圖終於放下雙臂,才開始鼓掌歡呼,同樣創造台灣音樂會少見景象。

這場音樂會除在台轉播,也透過數位音樂廳同時在全球轉播,因為台灣是數位音樂廳在柏林愛樂廳之外的第一場演出地點。以數位音樂廳光是付年費的會員就逾六千人來看,昨晚至少有數千名各國聽眾,與台灣樂迷一起見證拉圖與柏林愛樂締造的奇蹟。

英國籍、原以現代曲目著稱的拉圖,昨晚成功詮釋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將音樂廳帶回十九世紀末金黃色的餘輝,證明他德奧曲目的功力。聽過拉圖與柏林愛樂十餘次現場的大提琴家張正傑,盛讚這是他聽過拉圖「最好的一次」。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結構龐大特殊、聲部繁多,情緒複雜反覆,顯現馬勒在連遭重大打擊後,面臨死亡的思考。拉圖清晰梳理樂曲,昨早在彩排時即因應國家音樂廳場地,要求不同聲部調整音量、好做出對比,在昨晚的演出有了精彩的成果。到小巨蛋場聽轉播的台灣絃樂團首席譚正讚美,拉圖這回做出了特色,充分展現音樂的對比性與戲劇性。

第四樂章慢板,是馬勒最擅長的電影配樂般弦樂,在拉圖與柏林愛樂的合作下凸顯催淚功力,層層弦樂浪潮般推進,又彷彿自成一塊共鳴體。張正傑說,他簡直是噙淚聽完整個樂章,「這真的是天籟!」

昨晚柏林愛樂各聲部都表現出色,展現團員全有獨奏家功力的水準。張正傑讚道,弦樂不論優美或粗拙音色都拿捏極佳;中提琴首席幾段獨奏令人斷腸;今晚要演出法國號協奏曲獨奏的法國號首席表現好得讓人忍不住吹口哨;打擊樂在打擊樂出身的拉圖琢磨下,也令人難忘;小號更呈現奧地利銅管「甜」的特色,「就是馬勒樂曲該有的銅管」。

美中不足處是,演出時不時有觀眾咳嗽,不過張正傑認為,觀眾整體表現已比六年前柏林愛樂初次來台時好甚多;這次則在宣導下無人犯規。「我要為台灣觀眾也喊聲Bravo」!

※ 相關報導:

* 柏林愛樂感動承諾:我們一定會再回來!
http://www.udn.com/2011/11/19/NEWS/READING/REA8/6728368.shtml

《D大調第九號交響曲》,7時40 分開演到9時5分,一氣呵成,一個半小時的演出,透過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的專業錄製團隊,將台北、台中、花蓮逾四萬名觀眾的專注與熱情,也一起向全球五大洲的樂迷放送。

fsj 提到...

藝術外一章-藝術與科技的跨越和融合

【朱宗慶】2011-11-18 中國時報

來自上海世博,從台北移師到台中展出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同樣造成轟動。九百年前北宋首都汴京的風華彷彿歷歷在目,各行各業庶民生活躍然紙上,原本平面的長卷放大成為立體後,相信觀者很難不被張擇端描繪的城市紋理和細節所撼動,就像一部有聲有影的動畫片,娓娓道來百姓生活的大千世界。

能將國寶級藝術品做這樣的展示,完全是拜數位科技之賜,十二世紀的時空、畫中的人物不再遙不可及,賦予靜態著名展品難得的親和力,將現在的真實與過去的擬真並置交錯,這不僅是特殊的觀展經驗,其遊戲和趣味特質,更打破因年齡、性別、職業、教育程度的不同對欣賞藝術所可能產生的隔閡,實為一舉數得。

科技和網際網路發達,大幅改變人類工作與生活型態,藝文生態及藝術表現型式也受到影響。台灣地狹人稠,無論實體貨品或資訊流動速度相對較高,跨界整合、創新也有了更多可能性。科技的技術研發和文化藝術的創新都是台灣的優勢,如果兩相結合,相輔相成,將作為台灣特有的強項及走向國際的使力點。

其實早在民國九十四年,國內的學術和研究機構已共同研發完成「名畫大發現|清明上河圖」,它是個更複雜的互動式科技藝術作品。主要是將台北故宮典藏的清院本名畫作成數位媒體裝置,除了有模擬打開卷軸、放大動態影片之視覺效果,同時還具備數位典藏、數位教育和娛樂、活化文化資產、學術研究等多重功能與意涵,當時雖引起注意,覺得創意十足,但因缺乏後續資源挹注而停滯。

藝術與科技,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原本各有各的語言,各做各的事,當兩者結合,透過互相切磋、融合,就能激盪出火花,創造新的可能。台灣有一流的科技實力和藝術成就,實在沒有理由與未來的趨勢擦身而過,它需要整合、需要平台,來帶動發展;這樣一個跨領域結合現象,早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近幾年風行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手持式裝置,都是美學與科技交融的產品。

台灣並不乏結合科技和藝術的互動式作品,許多構想與創意甚至是世界首創,但如果只停留在學術單位的研發規模,人才培育必然出現斷鍊,造成前端教育體系與中後端研究機構和產業資源脫鉤。歐美及日本皆已成立科技藝術專責機構,中國大陸更挾其雄厚資源和人才潛力,發展前景不容小覷。雖然我們的人才創造力高,具有靈活的創新能力,這樣的優勢由於缺乏整合和累積,可能很快就會被取代。

最近台灣有愈來愈多結合科技工具的新創作型態產生,例如高雄世運會的虛擬舞台、臺北聽奧的舞台機械動力、台北花博夢想館的互動裝置、百年跨年晚會的立體投影水幕,結合高科技與互動媒體元素並大量運用於劇場演出,以及各類型態的科藝展演作品等,這些整合科技與藝術的跨界創新呈現,在在觸動觀眾,讓人驚豔不已。

從全球觀點來看,有愈來愈多的國家開始挹注資源來鼓勵、激發「科技藝術」這種創造力十足的原創性能量。這股潮流和趨勢對於文創的發展、文化藝術走入生活、融入產業等將有無限可能性及提供重新想像的機會。台灣有人才、有能力,但沒有整合,資源過於分散,原來的優勢容易流失。

台灣擁有傲人的科技產業,「科技台灣」已是我國耀眼全球產業的重要代名詞,無論研發、技術與人才均具國際一流的競爭優勢。台灣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元、饒富創意,傑出人才與團隊輩出,屢獲國際好評。若能結合兩者的優勢,善用藝術與科技的整合趨勢,積極建立以跨領域為核心的創作思維,傳達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相信可為台灣的未來創造巨大的文化輸出能量。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雕功精湛 台廚紐約廚藝大賽奪冠

【聯合報╱中央社/紐約16日電】2011.11.18

新竹關西客家村出身、旅居美國多年的台灣廚師詹煌君,以漂亮的南瓜雕花與口味豐富的中式菜肴,贏得紐約世界廚藝大賽總冠軍與美食藝術組冠軍,也獲得明年在德國舉辦的世界奧林匹克烹飪大賽資格。

16歲開始學做菜的詹煌君,其實原本的志願是當醫生或建築師,但因為家貧,到台北讀書時,只得半工半讀,在台北空軍俱樂部的廚房裡洗碗,這一待就是47年。

天資聰穎的他,儘管只是個打雜的小學徒,卻能很快領略到中國各大菜系的特點,讓其他廚房裡的大廚樂得傾囊相授,也讓詹煌君練得好手藝,川菜、魯菜、粵菜、京菜、台菜、南北點心,樣樣都難不倒他,連故總統嚴家淦、蔣經國都品嘗過他的菜。

這次名為「神奇的烹飪藝術」(Wonder of Culinary Art)的作品,是詹煌君花了1個月時間準備、構思的成果,上頭的每個小南瓜上,精心雕刻著龍、鳳等中國吉祥動物。光是中間的「鹿之家」,就花了詹煌君近30個小時才雕刻成形,栩栩如生的小鹿、炯炯有神的神情,讓他贏得大會評審一致肯定,不僅奪下「美食藝術組」冠軍,還一舉奪得最高榮譽的總冠軍,也為他爭取到2012年世界奧林匹克烹飪大賽資格。



◆ 大陸故宮館藏鏽蝕 年損數以億計

中央社 2011.11.18

大陸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日前公開表示,大陸國家博物館藏品腐蝕調查令人「觸目驚心」,館藏文物每年損失人民幣數以億計。

人民網報導,大陸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16日在濟南出席「博物館免費開放與公民文化權益」亞太地區館長高層論壇,在主題演講時做出以上表示。

單霽翔表示,博物館文物普遍存在資料資訊不清、保管環境品質不佳、安全保護狀況不利、保護管理水準不高等問題,成為大陸文物保護管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報導引述單霽翔說,「我們做過一次博物館藏品腐蝕調查,觸目驚心!」

單霽翔說,「從那以後我一直在想,我們博物館裡邊一件瓷器、一件銅器,因為操作不慎受到損傷痛心疾首;但實際上,博物館那些有機物的腐蝕,那些銅器鐵器的腐蝕、生鏽,每年造成的損失,數以億計」。

大陸故宮博物館7月底發生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瓷器被損壞事件,引發了社會對博物館館藏保護不周、管理不善的批評。

fsj 提到...

王正方:從友善到一言堂

【聯合報╱王正方】2011.11.21

某大陸雜誌主筆談台灣印象:你能感悟到一種久違了的溫馨。台灣人的臉從容淡定,優雅內斂,他們熱心……助人為樂的美德有了傳人。友善是台灣人的關鍵字。

很多外國友人對台灣最深刻的印象,通常也是台灣人的「友善」。

「友善」成為社會風氣,算是文明的表現。但是友善得過分,就變成「鄉愿」。鄉愿成了行為準則,能喪失獨立批評精神,摧毀鑑賞能力。台灣的觀眾是全世界最捧場的一群,任何國外團體來表演,都起立鼓掌,大呼bravo、encore。但有的表演真不怎麼樣,何必興奮?

別的行業不敢妄論,單說影劇這個行當,台灣影評、劇評人的專業評論平台根本不存在。見到的多是言過其實的吹噓、隱惡揚善的宣傳品。抓背撓癢癢,互相標榜,漫無止境的捧上天,台灣就出現數不清的「大師」。一旦有「大師」的稱號(多數是互相封贈,比大學推甄容易),就吃香喝辣,受用不盡。。

有戲劇大師、文學大師、哲學大師、藝術大師、創意大師、烹飪大師、美容大師、搞笑大師……。某小朋友畢業,獲「美術大師獎」,觀禮時發現同學們都得到大師獎,大師窮斯濫矣!

一念之「善」,友愛和睦,只表揚優點,姑息原諒,致命的缺點就不斷滋生蔓延。許多大師從不知道自己的缺點,盡情發揮短處,最終作品乏人問津。觀眾永遠有不買票看戲的天賦人權,國片市場曾因之蕭條。

即便是真正的大師,作品也要受得起批判和檢驗。大師的先決條件是有自知之明。海明威說:好的作家心中都有一具大糞檢測器(shit detector)。作品太臭,自己頭一個聞到,就趕快沖掉吧!沒有監測器,得靠公平的批評制度來維持專業水準。

國外有聲望、具公信力的影評人,不是影劇業工作者,球員不可兼任裁判。他們有專業訓練和知識,文化素養深,觀點獨到,言之有物,可以專靠寫影評維生。好的影評不帶情緒性辭句,能在爛片中找出優點,領著觀眾從他的角度看戲,往往令人茅塞頓開,獲益良多。如果同時有好幾位具水準的影評人,對一部戲發表不同看法,當地的觀眾就有福了。但此地的氛圍不對,寫評論文字報酬不高,既犯口業又落得人緣不好,何必自苦如此?

台灣還有可怕的現象,老是請政治人物評論電影;電影中的寓意我有聽到,覺得和某些人的距離很近。愛台灣的人必需去看這部電影等等。

政黨名人是最不合格的影評人,從政之後忙著跑攤,極少看戲,即便以前有幾個活著的藝術細胞,如今也都僵化、政治化了。影劇工作者切莫自貶身價,為擴大宣傳,找知名政治人物來評論,辛苦完成的電影,反被利用成政治宣傳工具,太對不起自己了。

缺乏批評制度,任何行業都會迅速腐化衰敗,便漸漸露出下世的光景來。廿多年前的國片,一片叫好聲,影評一面倒,有相反的意見就被圍剿。後來國片沒人要看,沉寂了好多年。前車之鑒,千萬不可忽視。

國片在復甦,形勢大好,啦啦隊不少,還是沒出現具真知灼見的影評。既然要「評」,就有褒有貶。動輒祭起不愛台灣、不支持國片的帽子,壓力太沉重。

從友善衍生出鄉愿,不小心就淪為沒有公正批評,言論一致的地方。「一言堂」是一劑毒藥,它曾致人於死地多次。(作者為電影導演)



◆ 文化創意/漢字藝術 東方新美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730514.shtml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2011.11.21

漢字書法藝術,是文化創意產業趨勢下,最當紅的文化寶藏,台灣文創界正藉由藝術、設計與商品等不同領域的跨界合作,希望把漢字變成很「潮」的文創新顯學,帶動時尚東方新美學,也宣示台灣在漢字文創商品的領先者角色。

漢字這幾年愈來愈夯,除了台北市文化局舉辦「漢字文化節」,高雄市文化局也推出「好漢玩字節」,中華文化總會更舉辦了「兩岸漢字藝術節」。


文字魅力 藝人插一腳

各種與漢字或書法有關的藝文跨界展演或文創商品開發,也有愈來愈多之勢。今年台北世界設計大展中,策展人設計師陳俊良就以書法大師董陽孜的字,策展「妙法自然亞洲文創跨界創作展-董陽孜X亞洲海報設計」展,邀請亞洲當代40位重量級設計師進行平面海報創作;並邀請設計師創作書法文創商品如飾品、文具、T恤等同步展出;知名藝人周杰倫、蔡依林等還都參與創作「妙法自然」潮T義賣。

由趨勢教育基金會獨家贊助的《無聲的樂章.有聲的書法–董陽孜X阿信聯展》也正在台北展出,展出董陽孜稱為「無聲的樂章」的百幅珍藏書法墨寶,以及藝術設計背景出身的五月天樂團歌手阿信全新設計的多媒體裝置「有聲的書法」,將書法與音樂創作經由觀眾參與而結合。


結合時尚 商品變好玩

文創產業界也未忽視書法漢字的文創價值。吉而好公司不只是去年「好漢玩字節」商品館的總策劃,整合上百位設計師推出近千種商品,還曾與知名作詞人方文山,合作推出「方道文山流」商品,以方文山創作的《青花瓷》歌詞,邀請設計師跨界創作。甚至吉而好旗下已有「漢字風華」系列商品品項約200樣,連續三年都到德國法蘭克福參展,今年在台北世界設計大展中也大受矚目。

天晴設計公司以「囍」字為創意的大紅「囍字杯」文創商品,是結婚賀禮的搶手貨,經常處於缺貨狀態。珠寶設計師蔡漁長期耕耘珠寶與漢字的結合,透過設計創意將「漢字」變身成可配戴在身上的「珍寶」,並出版《漢字珍寶》一書。

吉而好總裁侯淵棠表示,漢字或書法的確是中華文化寶藏,但文字變成文創商品其實很難,雖然「每個字都可以玩,但真正賣的有限」。例如「囍」字是最受歡迎的漢字之一,吉而好有一款可做杯墊的「招財進寶」圖騰,也受到消費者喜愛。

「漢字變好玩後,參觀族群也年輕化,我們就是要把漢字弄得很『潮』。」侯淵棠觀察,漢字文創化後最大的貢獻,就是過去喜歡書法的族群年齡層可能偏高,但漢字變好玩後很多參觀者都是年輕人,顯示只有當文化引領或結合時尚,跟時代連結,才能有助傳統文化傳承。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邱正生也說,今年北京文博會中台灣館的「漢字時尚/創意台灣」,透過書法家與設計師的合作,也有不少詢問度高的商品,像是結合書法大師徐永進作品的商品、頑石文創的轉心瓶等。

邱正生觀察,台灣業者率先看到書法或漢字做為文創產業的可能性,標示著整體台灣文創產業的前瞻性及競爭力,因為我們「不只看到了、還做出來了」,這也是台灣與大陸文創產業在漢字或書法文創商品上的大差異。


陳俊良:書法時代來了!

書法或漢字,為何變成了台灣文創產業新顯學?設計師陳俊良說:「時間點到了!」

自由落體設計公司總經理陳俊良是月前落幕的「妙法自然亞洲文創跨界創作展-董陽孜X亞洲海報設計展」的策展人,由於這是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的主要展覽之一,他估計有七、八十萬人次看過此展,且不乏看了很多次的人。

陳俊良說,過去15年來他用書法大師董陽孜的書法作品,做過很多商業設計,但書法向來冷門,且過去董陽孜的書法展觀看的人也不像這次這麼多。這次展覽是百年難得這麼多人來看的展,讓人看見書法的文創爆發力。

這次的展覽有董陽孜的書法作為文化底蘊,還有40位設計師的240張書法創作海報作為載體,加上20幾樣不同材質品項的文創商品。陳俊良說,有藝文界大老喻為這是一次文創的示範。

陳俊良說,這次書法文創商品開發全由自由落體獨自投資,數量不敢開發太多,但有不少品項幾乎全部賣光。例如每條定價3,000多元的絲巾,200條銷售一空;只做1,000份的桌曆不只全部賣完,還在市場要求下加印500份。對冷門的書法而言,是一次令人驚嘆的成績。

雖然這次書法文創市場漸打開,但陳俊良坦言,仍不敢高估市場。不過,可喜的現象是,台灣年輕人漸漸能接受「把漢字穿在身上」的趨勢。像過去的「熱血」、「態度」等漢字T恤,都讓年輕人覺得很酷、很潮,這也是書法作為文創商品的潛力。

陳俊良表示,董陽孜向來希望書法可以作為文創元素,並作為台灣面對國際的優勢文化競爭力。過去書法常被視為傳統元素,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加上「妙法自然」展那麼多人看過後,相信屬於書法的文創時代「時間點到了」!

fsj 提到...

鋁箔包做帽子 防雨防曬不撞帽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6730580.shtml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1.11.21

靠著一頂帽子,屏東市玉成社區最近「紅得嚇嚇叫」,社區媽媽利用回收的各式鋁箔包,縫製成五彩繽紛的環保帽,上個月一推出就一炮而紅,不但各社區爭相觀摩,還有業者向社區訂製帶出國行銷,這種帽不但防雨、防曬,而且保證不「撞帽」,更重要的是社區人因此更緊緊相連。

「這頂是果汁帽、那頂是牛奶帽」,玉成社區數十位媽媽們近來為了製作環保帽忙得不可開交,玉成里長兼社區理事長的簡進義說,社區原本就大力推動資源回收,上月1名社區的慈濟人指導社區媽媽製作環保帽後,沒有想到一下蔚為風潮,短短1個月,社區至少製作了上千頂。

「里長,這帽子哪裡買?」簡進義自己就帶著環保帽趴趴走,所到之處都引來旁人爭相詢問。「里長娘仔」簡郭美月、社區總幹事蔡鳳雪等人,現在均成了製作高手,經常做到廢寢忘食,做裁縫出身的里港郭淑英還會幫忙提供剪裁點子,讓環保帽更富變化。

最讓社區驕傲的是,這些帽子根本不用花錢,鋁箔包、尼龍繩都是回收來的,為了做帽子,現在玉成社區連鋁箔包、禮盒包裝都捨不得丟,媽媽們都是先拿來裁剪看看,「先做頂帽子再說」。

現在做帽子幾乎成了玉成社區的全民運動,80歲的陳金隊說「我一下午就能做一頂」,還有社區爸爸簡永華也能插一腳,環保帽不但有男版、女版、還有兒童版,華麗禮盒製成的就稱之為「貴婦帽」。

屏東市玉成社區位於屏東市郊,社區約有2千多人,當地民眾有8成都是種蔬菜維生,最近一炮而紅的環保帽,讓社區媽媽愈做愈有使命感,到處交代餐廳幫忙留下果汁盒。因為製作帽子,社區媽媽紅了,社區更有活力了。



◆ 3萬愛馬仕毛衣 婦80元織成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1日電】2011.11.21

奢侈品牌愛馬仕要價3萬4800元的高領毛衣,最近接連被民間各種毛衣達人效仿,而最低成本可壓低到80元,迅即被熱烈討論。

北京晚報報導,愛馬仕這件毛衣由於圖案極像上世紀80年代中國流行的「走麻花」手工織法,一露臉就引起熱議。毛衣達人在論壇上分析說,這個圖案很老舊,就是普通的8字針法,只需要前四針和後四針交換順序,然後按照自己喜歡的大小操作就行。

報導指出,這件價值不菲的毛衣也讓網民歡喜了一場「回家讓俺媽給織個愛馬仕毛衣去」、「愛馬仕毛衣3萬4000多……於是才發現老家衣櫃裡放了大約幾十萬」。

而關於這件毛衣究竟值多少錢,更是引起大家熱議。不少人士開始仿織同樣圖案的毛衣。一位阿姨最近為她丈夫織了件同樣花紋的毛衣,不算人工費,只花了80元毛線錢。

報導稱,另有一位毛衣達人林阿姨只用45分鐘,就打出了和愛馬仕毛衣一樣的花紋。她說,這件毛衣如果是用粗線,只需要一斤二三兩的毛線,按她打的速度,只要15小時就能完成,一小時手工50元,手工費大約750元。而普通的毛線一斤30元,品質好的一斤90元,再加上手工費,織一件愛馬仕毛衣差不多需要860元。

對於這樣的討論,愛馬仕官方尚沒有回應。但是一些業內人士坐不住了。廣州密碼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叢斌就在微博上說:「這個有點扯,80元是絕對不夠的,愛馬仕的定價應該在成本的30至40倍左右,但不見得是暴利,因為他們在團隊、配套上的花銷恐怕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更有一些時尚人士為此叫不平:「請不要以為這只是一件簡單的天藍色手工毛衣。」不過,一項網路調查顯示,近70%的人只是為了一個LOGO而去買這件毛衣,只因它是愛馬仕!



◆ 林麗珍 讓台灣藝術在巴黎成亮點

中央社 2011.11.20

無垢舞蹈劇場登上巴黎國立劇院演出,展現編舞家林麗珍獨特舞蹈語彙和東方美學意境。台灣當代藝術創作成功出擊在巴黎成亮點。

前亞維農藝術節總監費夫達西耶(Bernard Faivred'Arcier)出席無垢在夏佑宮劇院演出。他在1998年邀請無垢到亞維農藝術節演出後,沒有錯過林麗珍任何一個新創作。

他在演出後表示,夏佑宮是會安排上演嬉哈舞的劇院,他訝異發現,竟然可有滿座觀眾對林麗珍緩慢沈靜的舞蹈表示熱烈歡迎。

夏佑宮觀眾給予無垢舞者的掌聲,讓夏佑宮公關主任也很驚訝。她說,觀眾給予無垢謝幕的掌聲比其他節目還長。

應邀貴賓當中包括前文化部長、現任參議院副議長塔斯卡(Catherine Tasca),她十分欣賞無垢演出,還向中華民國駐法代表呂慶龍表示,參議院當晚有議程,但她選擇來看台灣藝文表演。

呂慶龍很高興看到台灣藝文團體受到巴黎文化界高度肯定,認定雙邊文化交流有助雙方更多認識。

然而像這樣美麗的文化交流不是容易事。法國國立文化機構經費不是很闊綽,原本提出的演出條件沒有讓無垢馬上答應邀約。

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得知後急電台北,向無垢說明夏佑宮是指標性劇院,名聲和地位都高。巴文出面提供協助,促成無垢巴黎演出。

夏佑宮劇院指出,無垢17及18日2場演出,近2400張票全數售罄,許多觀眾要求登記候補位。負責部門指出,依觀眾要求看來,再多演2場都沒問題。

費夫達西耶建議林麗珍,可讓「天地人三部曲」:「醮」、「花神祭」、「觀」整夜連貫演出,觀眾全然沈浸在三部曲天地裡。他已想到可選在法國南部夏季時節舉辦。

林麗珍也表示,很喜歡在大自然中演出。但必須克服布幔佈景遇風的問題。

林麗珍已宣告為天地人三部曲創作劃上句點,然而可確定的是,她的藝術將繼續在歐洲受到注目。

※ 相關報導:

* 600年皇家糧倉 上演不插電牡丹亭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730962.shtml

「南新倉」,顧名思義,是個倉庫,它在大陸鼎鼎有名,是京杭大運河將江南的糧米運到京城貯放的糧倉,又被稱為皇家糧倉,距今已六百年。...近年北京全力發展文化建設,南新倉成了北京一處文化休閒街。... 昆曲已有六百年歷史,在六百年的糧倉內演出六百年歷史的昆曲,是個創意,也是個挑戰。

* 曾志朗:科技+文化 培養巧實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730500.shtml

即將接任文建會主委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表示,文化預算提高到總預算4%,目前恐怕比較難做到,但4%是有共識的目標,未來一定要逐步增加。他強調,將來預算編列「怎麼給科技,就應該怎麼給文化」,因為科技搭配文化軟實力,才會變成巧實力。

...問:外界常質疑文創產業政策到底是產業政策或文化政策,甚至擔心推動文創產業是否使文化政策向產業傾斜,你怎麼看?

答:文創產業政策的推動,是讓藝文工作者多一條路徑選擇,換句話說,你可以繼續留在純創作的路上,也可以走上文創產業化的文化加值路線,兩者並不相斥。就像書法大師董陽孜的書法,有創意的設計人或產業界,因為欣賞他的字,可以把它們轉換成各式文創商品,但這並不影響她的字本身的藝術性。

fsj 提到...

巧手妝新娘 彩妝師僅11歲

【聯合報╱記者王問鼎/板橋報導】2011.11.22

年僅11歲的宋憓瓔小朋友,是國內年紀最小的彩妝師,小小年紀就已奪得國際級美容化妝大賽的優勝。11月23日她將在「2011新北市國際美容節」的美容競賽中,以拿手的新娘妝與600位來自中外的彩妝師同場競技。

因為媽媽經營美容業,宋憓瓔從小耳濡目染,3歲開始就會拿著化妝筆,10歲就考上APHCA 22國認證美容國際技術證照。非常喜歡韓國偶像團體SUPER JUNIOR的宋憓瓔說,她現在積極參加國際比賽就是想吸引偶像注意,希望有一天能親手幫他們化妝。

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經發局還請來一位彩妝師,為一位常常因眼睛太小,被同事戲稱永遠沒睡飽的公務員上電眼妝。只見化了妝的右眼立即大了三倍,讓人直呼不可思議。

彩妝師劉秉宸表示,把眼睛畫大的訣竅是睫毛必須刷翹,再用梗比較硬的睫毛,把眼皮撐起來。眼線部分要用黑色眼線筆把眼線瞄黑,如此就會有大眼的效果。

經發局表示,「2011新北市國際美容節」將於11月23日至25日在台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現場除了有數十家化妝品公司提供的各式優惠好康外,還有國際級的美容美髮競賽及時尚表演秀等節目,參加的民眾還有機會抽中價值8000元的專業彩妝箱等大獎,歡迎民眾踴躍前往。



◆ 木偶雕刻師沈春福 史艷文從他手裡誕生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雲林縣報導】2011.11.22

「如果說布袋戲大師黃俊雄是伯樂,木偶雕刻師傅沈春福就是千里馬!」兩人結緣於七○年代,黃俊雄的戲碼引人,沈春福創作素還真、一頁書、黑白郎君等膾炙人口戲偶,更讓戲劇加分。

「一刀雕出眾生相,一筆點睛各顯靈」,這是友人給沈春福的評價。從事木偶雕刻四十多年,創作無數令戲迷津津樂道戲偶,他始終隱身幕後,專注刻劃鮮為人知的木偶人生。

五十八歲的沈春福,初中時因家貧輟學,喜歡看布袋戲,拜師學藝木偶雕刻;他從番薯試刻,一步一腳印吃苦、勤學,奠定大師技藝。

走進沈春福雲林古坑家中,散落一地的工具與木頭映入眼簾,簡陋雜亂的工作室,讓人難以想像,眼前是令袋戲迷瘋狂的木偶夢工廠。

數十年如一日的招牌雕刻架式,再以巧手一刀一劃刻出木偶栩栩如生的五官,還有生、旦、文、武、丑的喜怒哀樂,沒有雕刻台、不畫草圖,沈的創作全憑臨場動心起念。

沈春福和黃俊雄結緣於廿九年前,有天突然接到黃俊雄電話,希望購買木偶。「當時我還以為黃大師在開玩笑」,沈春福說,沒想到隔天黃親自到家洽談合作,從此開啟兩家兩代戲偶情。

沈春福和黃俊雄合作的第一部戲偶─武聖關公,一舉成名,沈說,當初創作戲中角色時,是由黃的兒子黃文擇先畫草稿,他再依樣刻劃,後來默契漸佳,只要說出劇中角色,他就能憑想像刻劃出來,「半夜靈感來了,熬夜趕工是常事」。

「黃俊雄和關聖帝君最我們家的恩人!」沈妻劉美雲說,當年沈春福廿七歲,有才藝卻沒名氣,創作的木偶乏人問津,黃俊雄慧眼識英雄,改寫福仔的人生。

沈春福繼續創作霹靂系列素還真、一頁書等知名戲偶,黃俊雄與小兒子黃立綱的天地系列改良戲偶史艷文、藏鏡人、怪老子、劉三等角色,也都出自沈之手。

黃俊雄造就沈春福高潮迭起的創作,沈春福也拉拔兒子沈炎村,父子一起刻劃精采人生。



◆ 每天拉坏3百個 21歲會金銀燒

【聯合報╱記者宋玟蒨/頭份報導】2011.11.22

苗栗縣私立亞太技術學院創意生活設計系二年級學生黃佩儀,18歲就確定陶藝家志向,放棄升大學機會,拜師學做陶一年,每天拉三百多個陶坏,才半年就賣出作品,因師傅鼓勵而選擇就讀亞太,專精陶藝,已燒出金銀燒等純熟作品。

黃佩儀的父親在三義鄉經營木雕藝品店,隔壁商家專賣陶藝品,她從小對美術有興趣,有空就到陶藝品店去,耳濡目染,高中畢業時,雖推甄上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但她卻發現「那不是我要的」,決定不升學,要學做陶。

她的同學成為大學新鮮人時,她卻在家苦蹲,家人支持下,她向縣內陶藝家李仁燿、劉安寧、林福盛拜師學藝,在家闢工作室學做陶,每天從早練到晚,平均一天練8小時,每天至少拉坏3百多個,手還因此起水泡。

黃佩儀說,高中同學假日找她時,都覺得不可思議,質疑「不會很無聊嗎?」,但她不敢偷懶,畢竟已選擇這條路,想要做出成績,她第一個作品是電燒的藍色陶杯,雖然樣式簡單,但「真的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從杯子、器皿到陶壺,黃佩儀進階學習,苦學半年,開始在父親的木雕店賣起陶藝作品,雖然樣式簡單卻很有成熟度,也能吸引顧客購買。

兩年前因師傅林福盛鼓勵而就讀亞太創意生活設計系,學習成型技法、雕塑、配釉藥等課程,全面鑽研陶藝,並開始學柴燒,學會掌握燒製過程中的還原時間,燒出的金銀燒,外表灰亮,乍看還讓人以為是鐵壺,年僅21歲就能燒出金銀燒,連老師都覺得難得。

黃佩儀說,陸續賣出作品賺取學費及生活費,因金銀燒領域的陶藝家較少,打算繼續鑽研金銀燒,參加比賽,希望成為陶藝家,同學看到她確定目標的自信,都很羨慕。



◆ 驫舞劇場與法國團隊 華山獻聲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1.11.22

想像台北華山園區東二館的五百坪空間,變身龐大聲音環境展場,內容不停變化,舞蹈變得很即興。

驫舞劇場與法國聲音視覺團隊Volume-Collectif合作「繼承者」,本周節目進行至第三周,將以何種方式結束?連演出者自己也不確定。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說,幾年前來到華山東二館,立刻被此空間迷住,一心想發展點作品。

他坦言一開始並無清晰主題,只想與空間互動,於是找來法國團隊,實驗出綜合聲音、裝置、舞蹈的跨界計畫,最大膽的是主題周周不同,傳達訊息分分秒秒隨當下環境而變。

像裝置藝術家蔡宛璇,每周運用梯子、木材等不同素材,搭出不同結構;聲音藝術家Yannick等人,則運用聲音裝置,即興處理現場聲音。

而這些裝置和聲音,都會因為觀眾的介入、互動而隨時改變,成為有機的藝術。

驫舞劇場也將因應當下狀況,隨時改變舞作;非舞者的編導演魏雋展、王靖惇,展現肢體長才,讓作品更豐富。

「繼承者」展覽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舉行,舞蹈晚上七點半登場。



◆ 台北火車站、松山機場 看見董陽孜書法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1.11.22

重新整修的台北火車站大廳,有書法家董陽孜題字;松山機場第一航廈二樓出境入口,也可以看見董陽孜的作品「鳶飛魚躍」,傳統書法藝術之美逐漸在都會區裡蔓延。董陽孜有感而發指出,將文字變成藝術能發揚中國文化,台灣應把握機會,她還鼓勵大家要多拿筆寫字,不要忘記中國文字之美。

剛落幕的台北設計大展中,由董陽孜發起的《妙法自然》展覽,大玩書法創意,讓書法字成為創作素材,進行跨界對話,果然造成討論話題。華山文創園區展出中的「無聲的樂章‧有聲的書法─董陽孜x阿信聯展」,展出董陽孜百幅作品,她要觀眾看書法線條,感受無聲的旋律。

近年來,董陽孜的書法不只在展覽會場、戲劇舞台看得到,也出現在生活當中,觀光局近年推動「旅行台灣‧感動100」,宣傳摺頁上有董陽孜題字;人來人往的台北火車站、松山機場都有她的書法,就連高球場、百貨公司卡友來店禮,都有她的書法蹤跡。

董陽孜從小學習書法,也致力推廣書法,但對台灣的書法教育仍感憂心。她說,文字是很美的,每一個人寫的字都不一樣,但現在國小國文課已經不寫書法,家長也覺得寫書法浪費時間,讓她覺得相當可惜。

董陽孜從小就不排斥書法,即使現在已是知名書法家,每天仍花半天的時間寫書法,有些原本不寫書法的朋友,最近也開始提筆練字。她對國內教育忽視書法感到痛心,但對身邊的朋友提筆寫書法,卻感到很欣慰。

董陽孜回憶,她有一次在誠品辦書法展,有仁愛國中學生指著作品說:「我要學這個」,讓她好感動。她說,中國的文字很美,台灣寫的又是正體字,書法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寫字還能使人心平氣和,透過書法線條,更能發覺文字之美。

fsj 提到...

古書變身七巧板 中原大學生獲國際設計大獎

中廣新聞/陳映竹 2011-11-22

誰說書籍只能是四方形,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學生蔡家宇,把古書「九章算術」和七巧板結合,拆解成像七巧板一樣,可以任意排列組合,厚重的書也能分開帶著走,這項創意作品為他奪下「德國紅點」和「iF」兩項國際設計大獎。

「九章算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數學著作之一,詳細說明體積、面積、比例、開平方、開立方、勾股定理等數學的解法。七巧板則是一種智力遊戲,七塊板子可以拼成上千種圖形。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蔡家宇把「九章算術」的九個篇章重新排版,分別印在九張長形的雪銅紙上,印完後再把長形紙張摺疊成大小不等、形狀互異的正方形、長方形、菱形、三角形,就像七巧板一樣,收起來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放進特別設計的木質書箱。

這項設計蔡家宇花了八到九個月完成,本身就很喜歡數學的他表示,把中國人偉大的數學發明九章算術、七巧板結合變成設計作品,真的很有趣!

這項設計榮獲紅點和iF國際設計大獎,蔡家宇今年畢業,目前從事設計工作。



◆ 亞太音樂節 台灣作東聲勢大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1.11.22

作曲家許常惠在一九七一年為促進亞洲現代音樂發展,邀日韓等地音樂人成立亞洲作曲家聯盟;今年曲盟慶四十歲,曲盟台灣總會理事長潘皇龍力爭台灣再度成為主辦國,成功讓曲盟本屆大會及亞太音樂節本周末在台舉行。

「我想把台灣樂團帶出去!」潘皇龍說,台灣樂團很優秀,但出國巡迴不易,他希望藉著亞洲音樂人在台聚集,創造台灣樂團受邀巡演機會。音樂節規劃八天共十八場演出,包括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采風樂坊、台北室內合唱團等,陣容堪稱歷年最盛大。

台灣樂團將演出各國作品,潘皇龍指出,曲目是從二十二個國家送件的四百八十六件近年創作中,選出一百首,其中包括日本作曲家松下功為兩把尺八與國樂團譜的「天空之舞」,由日本人間國寶、尺八大師山本邦山及其子親自演出。

樂曲種類廣含絲竹、擊樂、交響樂、電音等,開幕音樂會將演出潘皇龍以北管曲牌「普天樂」為基礎的同名創作,結合交響樂團、北管、管風琴、鋼琴、古箏等,創造嶄新音色。由作曲家李子聲策畫的「東西對彈」音樂會,則強調東/西樂器合鳴,如韓國悉琴與大提琴、笙與單簧管組合。

活動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三日在台北、台中、新竹舉行,詳洽曲盟台灣總會官網http://www.acl-taiwan.org.tw。



◆ 七年級生 拍下國父築夢足跡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1.11.22

國父紀錄片該怎麼呈現?一群七年級生跟著國父的足跡,拍攝紀錄片「築夢者孫逸仙」,過程飽受「史實為何?如何呈現?」的壓力,成員還因此換了兩、三批。如今該片終於殺青,將於十二月四日首映,今起至十二月三日開放索票。

「築夢者孫逸仙」由文建會籌拍,耗資兩千萬元,製作團隊平均年齡僅二十六歲。製片梁開明說,他們拍攝耗時逾一年,走訪五個國家、十七個城市,訪問五十四位以上學者及相關人士,查閱超過一百二十本孫中山相關書籍,為的都是在各家論述中取得平衡,並透過戲劇化手法「講故事」吸引觀眾,辛苦重重。

梁開明坦言,該片在尚未正式拍攝前,就因「國父天真說」爭議,飽受側目;開拍後,他們為了忠於史實,走訪孫中山足跡、遍訪學者,結果收集來的龐大資料,在一百一十八分鐘的紀錄片中,僅呈現了四十分之一,「紀錄片是真實呈現,只是角度不同。」

梁開明說,由於該片鎖定十八歲到二十八歲年齡層觀眾,團隊最後以國父在倫敦蒙難為「築夢」軸心,描繪國父如何在西方精神洗禮下,跳脫傳統,創建全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家,「許多年輕人雖知道國父,卻很疏遠,我們同是年輕人,想從同輩可能感興趣的角度出發,鼓勵大家實踐夢想。」

雖確認了拍攝角度,但影片呈現仍有諸多難處。擔任編導的陳捷甫,是歌手陳昇的兒子,他說,不同學者對同一件事有不同觀點,如何整合這些觀點,再寫出劇本、拍成片,都讓團隊傷透腦筋,卻也獲得很大成長。

「築夢者孫逸仙」將於十二月四日上午十時半及下午一時,在台北西門町樂聲戲院放映兩場。

民眾可透過全家便利超商FamiPort索票,手續費十元,可於散場時憑票券退還,當日也開放現場補位。文建會另規劃北、中、南、東共四場校園巡迴映演,之後將在電視播放。



◆ 馬克思手稿 中共首度開放參觀

【王銘義/北京報導】2011-11-22 中國時報

具高度意識形態機關形象的中共中央編譯局,昨首度開放境外媒體參訪,並首次展示從國外拍市與藏家購得的馬克思親筆手稿,與恩格斯在一八九二年版著作的親筆簽名。編譯局長衣俊卿說,該局希望今後能與台灣相關研究機構展開社會主義理論的學術交流。

編譯局任務屬性特殊,幾十年來不曾對境外媒體開放,由於該局剛建成「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展覽館」,該館號稱是世界上有關馬克思文獻與不同語種著作最豐富的藏館。外宣辦與編譯局昨開放外媒進入這座神秘機構採訪。衣俊卿說,這是編譯局史上的第一次。

編譯局前身為一九三八年成立的延安馬列學院編譯部、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中央俄文編譯局。該局定位是「為中央決策服務」的思想庫智囊團,標榜「研究經典文獻與研究現實問題並重」,近年調整內部機構,設馬克思主義研究部、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增強研究職能。

編譯局副局長楊金海引領境外媒體參觀該館的「鎮館之寶」:馬克思手稿。他說,馬克思手稿是從國外購得,並經專家鑑定為真跡,具體價格不便透露。衣俊卿在記者會則展示首度亮相的恩格思親筆簽名明信片和兩本著作。

對媒體問及大陸學生普遍不理解艱澀的馬克思主義,並質疑它對處理中國當前矛盾有何價值,衣俊卿強調,有關「馬克思已過時」的命題己有一個世紀,如真的過時,為何一百多年來還有這麼多人在議論它是不是過時呢?衣俊卿說,研究馬克思應重視它的「當代價值」。從○八年以來,世界經濟不景氣與亞洲金融危機使得《資本論》被搶購一空,說明各國專家學者都希望從社會主義經典理論裡尋找它的「當代價值」。

世界現存馬克思手稿有三分之二典藏於荷蘭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三分之一典藏於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編譯局上周與英俄德荷等國的馬克思文獻收藏機構簽署《北京會議備忘錄》,建立世界馬克思文獻典藏戰略聯盟。

fsj 提到...

卡卡工坊轟動 搞怪產品吸睛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23

著名的巴尼斯紐約商店 (Barneys New York) 21晚推出了一系列異想天開的櫥窗擺設,全部由女神卡卡 (Lady Gaga)設計,當中包括她的「boudoir(閨房)」在內。

位於麥迪遜大道的這家旗艦級百貨公司,把其五樓的5500平方呎,交由卡卡布置,改為「卡卡工作坊 (Gaga’s Workshop)」,像聖誕老人的開心總部一樣。

工作坊有八間迷你商店,包括一間糖果店、一間服裝和配飾店、一間圖書館、一間以蜘蛛形卡卡作裝飾的珠寶店、和放著蠟燭和化妝品的「卡卡閏房 (Gaga’s Boudoir)」。

以女神卡卡為主題售賣產品中,包括「卡卡水晶球」、15美元的卡卡臉甜餅、25美元的「卡卡閃光溜溜球 」、高跟絲襪、磁石卡卡套裝針線合、戒指、和爪形的聖誕襪等。

Barneys說,工作坊銷售收入,25%將捐給「天生我才基金會 (Born This Way Foundation)」,它是由卡卡和她的母親最近創立,幫助年輕人建立自信,及應付霸凌事件。

Barneys的執行長馬克 (Mark Lee)說,該公司的聖誕節櫥窗擺設,在紐約市眾多零售商中,一向最淘氣,他希望藉著銷售這類產品能夠更進一步。

※ 相關報導:

* 「一一文創」 賣好物也收藏藝術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6735314.shtml

高雄一新文創品牌空間「一一文創」,在鼓山區西藏街185號開幕。一一代表著結合藝術「唯一」原創與台灣「第一」好物概念的美學生活品牌,並提供民眾接觸創意與藝術的生活空間。



◆ 「真善美」 終獲拍攝地民眾好評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1.11.23

家喻戶曉的好萊塢歌舞片「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在推出半世紀後,終於獲得背景地奧地利薩爾斯堡當地居民的擁抱。由電影改編的同名音樂劇日前在薩爾斯堡演出,掀起觀賞熱潮。

美聯社報導,薩爾斯堡一向被認為是「高傲的歌劇愛好者之鄉」,然而此番「真善美」音樂劇在富麗堂皇的薩爾斯堡國家劇院首演時,卻意外獲得當地觀眾好評。

依據真人實事改編的「真善美」,故事背景就在薩爾斯堡。儘管每年都有大量的觀光客前來此地一睹劇中實景,帶來可觀的觀光收入,但當地人卻對這些觀光客相當鄙視。

劇中男主角崔普所居豪宅附近的鄰居,因擔心觀光客大量湧入將會影響交通及帶來噪音,因此一直設法阻止將這棟豪宅改建為飯店,但終歸失敗。「真善美」主題的博物館,也一直被居民阻撓無法興建。

據奧地利觀光調查報告顯示,四分之三的美國觀光客,都是因為「真善美」才到薩爾斯堡。一些觀光客甚至將主題曲「小白花」誤認為是奧地利國歌。



◆ 台北雙年展 33歲法蘭克策展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1.11.23

第8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出爐,將由德國籍的安瑟姆‧法蘭克(Anselm Franke)擔綱策展,關懷全球化的危機。

現年33歲的法蘭克,是台北雙年展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策展人。他年紀雖輕但資歷豐厚。台北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認為,他以優異的潛力及當代性從五組競逐者中脫穎而出,是匹黑馬。

法蘭克出身電影圈,早期曾擔任今年威尼斯雙年展最佳國家館─德國館的展覽藝術家史林根希福的助理導演。近年曾任比利時安特衛普Extra City當代藝術中心主任及第一屆布魯塞爾雙年展的共同策展人。他將從2013年起擔任柏林著名的藝術機構─世界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電影部門主策畫人。

法蘭克認為,我們正面對全球化的危機,藝術不只提供烏托邦的願景,同時也是一種改造的過程。我們正處於歷史的轉捩點,實證的地質學或許可供借鏡。過去的地質學偏重自然現象的探討;當今則反思人為的力量正在改變地質與地貌。進而提倡除了人權,還要有「自然權」。

2012台北雙年展將於明年9月登場,法蘭克將邀請台灣及鄰近區域國家的藝術家一同檢驗我們對歷史的認知。

2012台北雙年展不僅有在地的脈絡,同時將具備國際化觀點。未來,法蘭克將與台灣的策展人、藝術工作者、建築界、電影工作者、劇場界與文學界對話,希望藉由對話不斷醞釀及改變2012台北雙年展的路線。



◆ 虎姑婆饅頭吸睛 科大生創意奪冠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1-11-23 中國時報

喜愛烘焙的嘉南藥理科大餐旅管理系孔建福與楊琇月,上周五參加「中華發酵麵食創意大賽」,在八校卅位好手決賽中,勇奪台灣區學生組冠軍,不只為校爭光,還將代表台灣前往北京參加二○一三年全球發酵麵食比賽。

這項競賽項目必須在六小時內做出八種產品,指定產品為傳統包子、饅頭,創意產品則是要做出創意花捲、多穀物、含餡及不含餡的四種創意發酵產品。

兩人以創意贏得評審青睞,將西方萬聖節元素融入東方饅頭,設計出以竹炭粉製作的虎姑婆饅頭及南瓜等造型,不只美觀也美味,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就讀大四的孔建福去年也參加過該場比賽,當時只拿到第三名,今年率領進修部學妹,再接再厲,一舉奪冠,計畫考取高雄餐旅學院碩士班的他說,目標是後年替台灣爭光。

指導老師吳昆崙說,孔、楊兩位學生很喜歡烘焙,平常上課很努力學習,具有發酵麵食製作的天份,因此,他也特別給予關注,利用課餘時間嚴厲培訓,訓練他們參與相關麵食競賽,從毫無經驗到獲獎,從中累積實戰經驗。

吳崑崙說,學生充分發揮創意,突破傳統包子饅頭的外觀及口感,做出視覺、味覺讓人驚艷的發酵麵食產品,他也很期待,屆時他們能在後年的大陸賽事中奪得更好的名次。

fsj 提到...

防國寶遭盜拷 故宮祭千萬罰金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1.11.25

故宮日前爆發員工監守自盜,盜拷國寶圖檔擬牟利。為防範未然,故宮出新招,除了更加嚴厲防範不肖員工,同時將「嚴罰」不肖廠商。若廠商流出國寶圖檔,一張圖罰賠千萬元!

故宮爆發員工盜拷龍藏經、永樂大典等國寶圖檔事件後,故宮院長周功鑫昨天首度到立法院報告,強調將進行內部總體檢,加強內部稽核與控管。

周功鑫指出,故宮已針對藏品圖像的授權,訂立更嚴密的機制,包括增設審查委員會,加強對出版品授權企畫書的審查,從內部機制管控,另廠商使用圖像後,將由故宮與廠商代表共同檢視圖像,再統一列冊後送政風室銷毀。為提防不肖廠商流出圖像,故宮影像授權前,將要求廠商先簽切結書,若廠商流出圖像,每圖將處罰一千萬罰金。

周功鑫同時向陸委會、海基會提議,希望透過兩岸的協商,把智財權列入討論,杜絕不肖之徒侵權。



◆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廖凰玎】2011-11-25 中國時報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最近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其中所質疑以市場產值、人數等取向為主要目的文化政策。從以下事例可說明這樣的質疑,非空穴來風:一、將原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列為產業政策一環,要打造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二、漠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關於「擴大社教功能」規定。三、以立法方式,鼓勵、強調、施行「故宮複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二十一條公有文化創意資產出租、授權的規定,可說是把「公共所有」的國寶數位圖檔,拿來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侵蝕「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目的與「公共所有」範疇。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 愛滋藝文展 看見靈魂的美
http://www.udn.com/2011/11/25/NEWS/READING/REA8/674114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2011.11.25

經統計,全國愛滋感染者有2萬1700人,而最近2年增通報人數有逐年增加趨勢,其中高達96%是因不安全性行為所感染;雙北市聯手舉辦「愛在雙北-感染者暨關懷愛滋藝文聯展」,除讓民眾認識愛滋感染者感性和藝術天份,正面看待愛滋感染者外,也呼籲大眾「安全性行為」的重要,避免愛滋威脅。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聯展作品以知「性」生活,宣導安全性行為及知「愛」人生、接納關懷愛滋為主題;愛滋感染者「阿龍」目前因接受干擾素的治療,導致身體相當虛弱,透過繪畫,宣洩煩悶情緒,畫筆下的「生命樹」,看出糾結情緒漸對未來有了盼望。

在育幼院長大的愛滋寶寶「盡盡」的作品「我的小狗」,作品說明寫: 因為愛滋,4歲被隔離在一處遠離其他夥伴的小院;印象中只有蘭姐姐、軍哥哥和徐老師來看過我;4歲多時我拾了一隻小狗,朝夕相處直到8歲那年到關愛之家生活.... 」,令人動容。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說,希望藉聯合藝文展覽,讓民眾能感受及欣賞愛滋感染者的優異文化素養及藝術天份,進而以開放的態度接納他們。



◆ 台灣女孩愛「玩美」 國際賽獲一金二銅

黎明技術學院妝品系師生 妝點出傲人成績

自由 2011.11.25

〔記者蔡百靈/新北報導〕台灣女孩的「玩美」技術在世界舞台發光!第十五屆亞洲太平洋國際髮型化妝大賽日前在澳門舉辦,黎明技術學院妝品系助理教授顏國華,與系上學生陳欣妏、范雅晴等三人,從近四十個國家、三千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摘下一金二銅。

亞洲太平洋國際髮型化妝大賽的參賽者,不乏各國知名專業彩妝師和髮型設計師,顏國華和陳欣妏、范雅晴都是第一次參加,三人分別選擇新娘妝、夢幻妝及晚宴妝為比賽項目;不僅需在短短半小時內完成模特兒臉部彩妝,還得搭配自行設計的服裝、頭飾、鞋子等造型,過程相當緊湊。

顏國華從香水廣告得到靈感,以「超現實時尚新娘」為主題,畫好的臉妝既奢華又有女王般氣勢;尤其她特別以白色水性顏料在模特兒兩頰彩繪蘭花圖騰,搭配一身雪白天堂鳥造型,更顯明豔動人,果然獲得各國評審青睞,奪新娘妝組冠軍。

彩妝系三年級的陳欣妏,以「繽紛henna」為題,將印度傳統henna指甲花圖騰和水鑽,彩繪、拼貼於模特兒臉部和全身,以彩妝表達祝福之意,獲得夢幻妝組銅牌。

二年級的范雅晴作品「紫醉金迷」,則以紫色彩妝為基調,模特兒上半身搭配食人花造型,營造高貴而神秘的氣息,獲晚宴妝組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