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物語/過敏症 潔癖社會的惡果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928737.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2013.05.29
來到五月底,我和口罩暫別,重新自由呼吸;東京的花粉警報趨緩,正確說,是最易引起過敏的杉木花粉期高峰已過。抵日第一個月,已聽友人建議開始帶上口罩;雖然自己沒發生任何花粉過敏症狀,但是「不預防住滿五年就會發作」的前輩智慧,不得不信,身邊確有幾個外國朋友,忍住鼻涕跟我說,「我是花粉症,不是感冒」。
為什麼在日本患花粉症的比率這麼高?遺傳、環境汙染、競植杉木造成繁衍過盛等,都有人列舉。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學說是「人體內寄生蟲消失所害」。此學說大致論點是,人體內缺乏寄生蟲等免疫系統的「訓練」,造成過敏體質。
不論「寄生蟲說」正確與否,東京醫科大名譽教授、感染免疫學專家藤田紘一郎提出的觀點,值得深思,「日本的過敏症,是潔癖社會的惡果」。
在日本,公共廁所的感應設備,鋪天蓋地;走近馬桶,外蓋自動掀起、一坐上馬桶,自動運轉除臭,起身自動沖水,洗手檯給皂、給水靠感應,啟動烘手機或送擦手紙也只需手一揮。
日本人不用「衛麗洗」沖屁股覺得不乾淨;站在電車內不拉吊環,不是日本電車行駛得特別平穩,而是不想沾到別人的「細菌」,甚至還有人為此戴手套,或是帶專用鋪墊搭計程車。
台灣不少家長應該用過日本進口的嬰幼兒消毒濕紙巾,專門擦嘴的、擦手的,還有專擦玩具的。
相模醫院臨床研究中心、過敏症研究部長海老澤元宏指出,各國都有過敏症增加的趨勢,隨社會進化,從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開始,接著是花粉,最後是食物過敏。日本已到「食物過敏」的階段,包裝食品、零食清楚標示「本產品含有蛋、麥等過敏成分」,營養午餐發給每月菜單,不是讓家長評斷菜色,是讓家長警示校方,哪一道菜有自家孩子的過敏原。
藤田教授感嘆,潔癖社會起因於「除菌商機」。商人開發各式商品,對付你身邊的每一種菌;在「體內免疫力過低易病」的理論出現後,現在開始賣「菌」給你。一邊除菌、一邊吞菌,從來不衝突。
◆ 肥皂洗手至少30秒 簡單卻有效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128&f_SUB_ID=5035&f_ART_ID=457944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專題報導】2013/05/29
預防H7N9、腸病毒,衛生署總是宣導勤洗手,洗手是最簡單、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預防傳染病措施。但雖然管大家都知道要常洗手,實際上做到的人可能並不多。
不喜歡洗手,原因很多,包括要花很多時間、洗後手會乾乾的、洗手要到洗手間太麻煩等。上述理由讓攜帶方便的酒精性乾洗手液、手部消毒劑應運而生。但醫師強調,無外套膜的病毒無法經過酒精性乾洗手消滅,必要時還是要用肥皂洗手,並且雙掌掌面互相搓揉,至少30秒。
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說,鼓勵洗手,主要怕腸胃炎和腹瀉傳布。他舉例,民眾進出公共場所,經常會碰門把、電梯等,但這些每天都有很多人接觸的地方,很可能有病毒或細菌。他建議民眾到公共場所後,要先洗手再接摸口、鼻;探病前後也要洗手,以避免感染。
李秉穎說,肥皂主要的作用是去除油汙,重要的是洗手時雙掌掌面互相搓揉,產生物理摩擦,才能去除病毒和細菌。
病毒有很多種,依有無套膜可分為「無套膜病毒」,包括腺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腸病毒等;「有套膜病毒」,包括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等。
疾管局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有外套膜的病毒比較脆弱,酒精性乾洗手就可以消毒,因為酒精可以破壞外套膜;但無套膜的病毒對環境抵抗力較強,酒精性乾洗手可能無效,一定要用肥皂洗手才行。
◆ 常接觸農藥、殺蟲劑 罹巴金森氏症風險增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128&f_SUB_ID=5035&f_ART_ID=457941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3/05/29
常接觸農藥、殺蟲劑,小心罹患巴金森氏症。義大利研究發現,有上百份研究報告證實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等會增加巴金森氏症風險。
義大利研究人員伊馬紐爾‧賽瑞達醫師與吉安尼‧培羅里醫師分析一○四份研究報告發現,一個人若常接觸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與有機溶劑,得巴金森氏症風險就會上升。有些人住在鄉下地方,或因工作職業常需接觸這些殺蟲劑、農藥、除草劑,風險特別高,如果飲用水受到農藥汙染,喝這些受汙染飲用水的人也容易得巴金森氏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神經學」醫學期刊。
研究數據顯示,若接觸殺蟲劑、除草劑、有機溶劑,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會增加百分之三十三到百分之八十。有些研究顯示,一個人接觸殺蟲劑巴拉刈、殺菌劑錳乃浦、鋅錳乃浦,會有兩倍罹患風險。
研究作者表示,目前還不知道是經皮膚吸收,還是從呼吸道吸入會造成疾病風險。比較可以確定的是,農藥、殺蟲劑、除草劑劑量越多、接觸時間越長,得巴金森氏症的風險也就越高。
◆ 止痛藥照3餐吃 頭痛男染藥癮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28177.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2013.05.29
頭痛把止痛藥照3餐吃,小心不僅可能會讓頭痛狀況加劇,還會藥物成癮!成大斗六分院神經科最近就有1名50歲的李姓男子因為慢性頭痛難耐,每天服用3、4顆止痛藥,一不服藥頭痛更厲害,還得戒斷藥物治療。
成大斗六分院神經科醫師宋碧珊說,根據統計,台灣1年吃掉1億顆的非麻醉止痛藥,包括阿斯匹靈、普拿疼等藥物,尤其像普拿疼這類止痛藥,一般民眾只要在藥局就能買到,相當方便,所以不少頭痛患者都很依賴這類止痛藥。
50歲的李先生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他經常頭痛,每當頭痛就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但隨著頭痛發作的頻率不斷提高,最近4個月來,他幾乎每天都要服用止痛藥,一天3、4顆,吃藥就像吃飯一樣,只要一沒服藥,就痛得要命。
宋碧珊說,李姓患者知道自己似乎吃太多止痛藥了,所以前來看診求助,檢查後發現他有慢性每日頭痛合併止痛藥成癮,經過藥物戒斷的去毒療法後,現在已經不必每天服用止痛藥。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不少民眾因此有了頭痛病史,宋碧珊的門診患者有4分之1都是因為頭痛問題來求診,頭痛患者有8成有濫用止痛藥的狀況,他們大多不知道濫用止痛藥後,只要一不服藥,頭痛狀況將更為嚴重。
宋碧珊說,當民眾覺得頭痛發作越來越頻繁時,應該尋求醫師協助,尋找頭痛原因,若有止痛藥濫用成癮狀況,也因戒斷止痛藥,才能改善頭痛情形,找到根治方法。
◆ 161萬人 不知自己高血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28150.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5.29
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約有439萬高血壓患者,但高達161萬人不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壓。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1068位成年民眾調查發現,七成民眾對高血壓症狀及其併發症認識不足,六成五民眾沒有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就算得知血壓偏高,也有六成四不願意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高血壓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一,卻有八成民眾沒有固定運動習慣,也有半數國人喜吃油炸食品。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表示,現代人情緒壓力大、生活作息又不正常,「其實生活模式已經距離高血壓不遠。」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表示,高血壓具有診斷容易且治療效果佳的優點,但不僅多數民眾不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壓,就連願意接受藥物治療且控制良好的人也只有半數。
理想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在120毫米汞柱與80毫米汞柱,如果連續一周每天量血壓都在140毫米汞柱與90毫米汞柱,就應該調整生活習慣並尋求醫師協助。
體重與腰圍也有助於控制高血壓;陳文鍾表示,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男性不超過90公分,身體質量指數最好維持在18.5到24之間。為鼓勵全民量血壓,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統一超商好鄰居基金會合作,從6月1日起在全台統一超商免費提供量血壓服務。
陳文鍾提醒,第一次測量血壓的民眾,兩手都要量,取較高數值為主;測量血壓前,最好稍作休息5分鐘,雙腳平放以舒適姿勢靠坐在椅背上,必要時可以量兩次。
※ 相關報導:
* 媽媽骨鬆變矮 7成兒女不知
* 頻繁罹癌? 醫師:9成因生活習慣
* 挑食的孩子長大易出現過敏體質
* 研究:過敏帶來的苦難也許幫助預防某些癌症
20 則留言:
新冠狀病毒蔓延 全球27死
自由 2013.05.30
〔國際新聞中心、記者邱宜君/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新型類SARS冠狀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疫情最嚴重的沙烏地阿拉伯二十九日新增三起死亡病例,共計全球總感染病例增至四十九起,其中二十七例死亡。
世衛警告「威脅全世界」
WHO秘書長陳馮富珍二十八日在第六十六屆世界衛生大會的閉幕演說中警告,近來出現人類感染病例的新型類SARS冠狀病毒正在「威脅全世界」,由於對該病毒如何出現與傳播的資訊太少,在找到答案前,人類無從預防。
新型類SARS冠狀病毒上週更名為「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這種病毒與SARS病毒來自同一家族,類似感冒病毒,會攻擊呼吸系統,不過其引發的症狀如發燒與咳嗽都比感冒嚴重,可能導致肺炎與腎衰竭,甚至致命。
沙烏地阿拉伯二十七日才宣布新通報五起感染病例,感染者為七十三至八十五歲患有慢性病的年長者。二十八日法國也通報首例確診患者不治,這名六十五歲男子是自杜拜返國後身體不適,在四月底住院並確診。
我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指出,我國從去年至今通報三位疑似病例,是因為我國與中東的往來人數不多,但疾管局很擔心該病毒從其他國家進到台灣,明天就會找專家開會,研議如何加強監測和相關配套措施,未來國內醫院若發生不明原因的肺炎群聚感染,檢驗項目可能就要包括此病毒。
◆ 毒澱粉怕怕! 專家教你自製米漿勾芡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5/30
毒澱粉風暴衝擊全台,濃湯、咖哩少不了用澱粉製成的樹薯粉與太白粉來勾芡,若家庭主婦擔心這些澱粉製成品的安全,專家建議,可用米漿代替勾芡材料。
展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榮譽教授楊玲玲表示,勾芡材料可以小米或蓬萊米代替。
只要將一杯白米,加入三到四杯白開水,直接用果汁機打成漿,再用濾網過濾雜質後,新鮮米漿不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當作勾芡材料。楊玲玲表示,選用小米或蓬萊米是因為黏度夠,至於糯米,則不利消化。
這個概念源自傳統方法。楊玲玲表示,在還沒有藥物治療的時代,老一輩的人常將米磨成漿,再佐一點鹽巴來緩和腹瀉,功效不錯。她說,白米在中藥領域本來就有「功同人參」的美譽,現在毒澱粉風暴未歇,才會建議改用白米代替。
楊玲玲曾經透過小鼠試驗,證明餵食米漿的小鼠,比沒有餵食米漿的小鼠,更能提高免疫力。楊玲玲研究團隊曾在2007年台大醫院安寧病房的人體試驗中,也發現餵食米漿的病患,具有降低疼痛且食欲大增的效果,能促進病患生活品質。
同樣身為家庭主婦的楊玲玲表示,白米補中益氣,養生不必花大錢,好好吃飯就夠,自製米漿做勾芡佐料,也可以避免吃到問題澱粉;但她也提醒,白米勾芡對糖尿病患者恐有血糖升高的疑慮,可以改用發芽米代替。
展杏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丁大田表示,現在毒澱粉連環爆,如同當年塑化劑事件翻版;他說,在政府還沒拿出解決辦法之際,「我們只能先教導民眾用簡單的方式自救,避免二次傷害。」
「這些都只是權宜之計。」丁大田也表示,政府資訊不明,造成人心惶惶,目前只能先用最經濟的方式來教導民眾避免危害。
楊玲玲表示,米漿能暫時解決在家烹飪的勾芡問題,但仍無法取代澱粉在食材中的重要性,期盼台灣能盡速建立食品與用藥安全;她說,「如果連白米都有問題,這個方法恐怕也不管用了。」
米漿勾芡動手做
●將生米洗淨。
●以1:3或1:4比例,將生米與水混和。
●將生米與水倒入果汁機中攪拌,注意必須覆蓋刀片。
●攪拌後以濾網過濾出純米漿。
●米漿可分成數分放入冰箱保存。
資料來源/楊玲玲
※ 相關報導:
* 汽水、可樂傷牙 與毒品不相上下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166
有些人非常喜歡喝汽水、可樂,對汽水、可樂深深上癮。不過美國研究發現,汽水、可樂對牙齒的傷害不亞於安非他命、快克古柯鹼等毒品,就算喝的是標榜低卡、零卡、無糖的可樂、汽水,也會對牙齒造成嚴重損害。
美國天普大學牙醫學院贗復牙科教授穆罕默德‧巴西澳尼表示,如果直接比對「吸毒嘴」與「可樂嘴」,會發現兩者牙病嚴重程度、病情狀況都非常相似。
無論是安非他命、快克古柯鹼還是可樂、汽水,都帶有高濃度酸性物質,因此都會造成同樣牙病問題。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一般牙科」醫學期刊。
巴西澳尼指出,汽水、可樂中的酸性物質以檸檬酸、磷酸居多,如果沒有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牙齒持續接觸酸性物質,很容易就會受到侵蝕、損害。
* 標準身材飲食清淡也會高血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30/today-health2.htm
....其實,高血脂症與家族遺傳體質及飲食過量均有關。臨床上,體重介於標準體重內,卻罹患有高血脂症的患者並不少見。此類患者通常並不胖,也注意飲食控制,卻仍然有高血脂症,主要跟遺傳體質有相關,最常見的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依中醫觀點,高血脂症多半是吃太好、吃太多造成,但是家族型則因為先天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失調,體內油脂的代謝產生障礙,導致血液中油脂過多,就會有高血脂的發生,有些人甚至高到抽血的時候,整管血都是白濁的,在中醫叫做「痰濁」,代表壞的代謝產物太多。
* 更年期前後 有什麼飲食保健療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018
在更年期前後時若多用心於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可為中年後的銀髮年紀,再次奠定良好的健康生理基礎,遠離老年慢性疾病,促進身心健康。
◆ 雨綿綿濕氣重 體內水氣難排出
文/王儀絜 2013.05.30 自由
連日下雨雖然可以稍微緩解缺水危機,但陰天潮濕對人體而言,卻有另外一種隱憂,就是容易導致中醫所說的「濕氣過重」,也就是「體內的水氣不易排出」。
人體內大約有70%為水份,主要幫助體內循環、排泄、代謝等作用維持正常外,也是體溫調解的重要因子,基本上,水份進出身體,要能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身體才能健康運行。
有些人先天就屬於較不易排除體內的水份,在中醫而言,就是濕氣較重的體質,如果遇到潮濕的天氣環境,身體變化不適就可能會更加明顯。
水份留滯體內,導致濕氣排不出去,影響氣血的循環,常會引發各種症狀,例如︰濕氣滯留頭部會引起頭痛;滯留關節四肢則為風濕疼痛;滯留皮膚即會有濕疹、汗疱疹、香港腳,滯留腸胃則大便容易不成型,甚至女性朋友私密處也會因濕氣過重而產生白帶、搔癢等症狀,甚至有人體型會變為更福態,面部、下眼胞、下肢會水腫。
◎如何預防濕氣?
●保持室內通風;適時利用除濕機除濕。
●正常的生活作息,避免體內五臟六腑功能運作不協調,造成身體負擔。
●注意飲水量,少量常喝,一次約150至200c.c.,成人一天至少2000 c.c.,也需注意水份的排出情形(流汗及排尿量),若活動量大、流汗多則需要更多水量攝取,但若為腎臟病患者則需遵照醫師所建議的飲水量。
●少吃甜膩、油膩或過於生冷的食物,這些易導致體內濕氣變重。
●平常利用簡單的中藥材,做除濕保養:如茯苓(性平)、薏仁(性微寒),綠豆(性涼)、赤小豆(性平),可以依體質斟酌煮水飲用(注意不宜過量)。
如身體不適,找合格醫師就診,適時治療,不要讓病症影響心情、生活作息,甚至是身體健康。(作者為台中市李德茂中醫診所藥師)
※ 相關報導:
* 年輕人膝蓋痛 當心髕骨軟化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30/today-health1.htm
打電腦、玩iPhone、iPad,除了低頭族會出現的頸椎、眼睛、手關節的問題外,習慣將雙腳往後彎曲的不良坐姿(圖1),會造成髕骨與股骨間的壓力大增,可能造成髕骨外翻或髕骨軟化,要小心。
* 不知慢性鼻竇炎…黴菌吃頭骨 婦一眼失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157
五十四歲婦人長期有糖尿病,一年多前右眼視力突然模糊,以為是糖尿病引發的眼睛病變,但病情突惡化,右眼失明且頭部劇痛,就醫才發現是慢性侵犯型黴菌引發的鼻竇炎造成,病菌從鼻竇吃穿頭骨,跑到腦部,住院治療半年雖撿回一命,但右眼視力已無法恢復。
親子天下》小心隱形的食品添加物
盧昭燕 2013-05-31 中時電子報
毒澱粉事件愈演愈烈。然而,你是否知道,有更多產品所含的食品添加物,也是你我的健康殺手?本文從2008年的毒奶事件談起,告訴你如何避免吃下有毒的食品添加物。
量販店裡,一位婦女帶著兩歲的孩童徘徊於奶粉專區前,遲疑許久,還是不知道要買哪罐奶粉,「連常買給小朋友吃的餅乾,我都不知道要不要買了。」
從奶粉、奶精、濃湯、餅乾到巧克力,三聚氰胺成為消費者張開眼就要面對的不安與疑惑:今天又有哪種食物、哪家廠商被發現污染?送入口的食物裡,又有多少含有不該存在的成分?
三聚氰胺被添加在食物中,增加蛋白質檢測出的含量;實際上,它根本就不該加入食品中,更無法被稱為「食品添加物」。然而,有更多加工食品,含有對健康無益的食品添加物,成為隱藏在你我周圍的另一種健康殺手。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企劃室主任簡相堂解釋,使用食品添加物,能達到著色、防腐、漂白、或營養等目的,現代食物中幾乎難以避免有食品添加物。無法避免外食的忙碌現代人,因此更難細究每一份入口的食物中,有多少是含有合法但過量有害的添加物。
儘管現實生活裡食品添加物不可避免,卻有一定的添加量與規範。專家提醒,多一分留意,還是能多一分健康。
隱形的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可分為天然與合成兩種。天然的如糖、鹽;合成的則如亞硫酸鹽等化學物質。部份食物內的添加物,恐怕一般消費者都很難察覺,但攝取過量,卻不益於身體健康。
蜜餞(鹽)。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兼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解釋,一般人常以為甜滋滋的蜜餞含糖精量高,其實為了脫水,蜜餞裡含了大量的鹽份,一不小心鹽份就會攝取過多。
金針與蝦米等(亞硫酸鹽)。亞硫酸鹽具有漂白功能,許多業者為了增加賣相、促進銷售,使用亞硫酸鹽,但易殘留過量的二氧化硫,引發過敏、氣喘。
飲料與冰棒等(食用色素)。飲料、冰棒裡常見的食用色素黃色四號、五號、紅色六號、四十號,孩童吃了容易興奮。「小孩子一天喝兩瓶飲料的量,就很容易過動了,」林杰樑說。
瓜子與醬菜等(糖精、甜精)。常用的瓜子和醬菜為了增加甜度,會摻加人工甘味劑,如糖精、甜精,雖然合法,但是動物實驗顯示,會導致膀胱癌。
豆干與素雞等(雙氧水)。製作豆腐、豆乾或素雞時,會使用俗稱雙氧水的過氧化氫殺菌,但法律規定不得殘留,清除不當的話,吃多了會引起頭痛、嘔吐。
掌握食品安全守則
如果食品添加物不可避免,怎樣才能吃得更健康?
留心食品添加物資訊。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網頁可查詢食物中常見的添加物,及適當含量。
(查詢網址:http://food.doh.gov.tw/Chinese/Ruler/ingrdient_standard.asp?idcategory=128)。
購買食品,比價之外,還要比產品擺設、包裝、食品成分標示和產地。如果包裝上面標示必須密封或是冷藏,使用防腐劑的機率就會比常溫保存的食品小。
選購有品牌知名度的食品。簡相堂分析,很難保證有絕對安全的食品,但是相較來說知名企業較可靠。
少吃加工品。建議食用食物最原先的狀態,例如能吃一整條魚,就少吃魚丸。
「食品添加物不是罪惡,誤用或濫用才是禍源,」曾大陸三鹿奶粉事件的簡相堂,如此提醒。
※ 相關報導:
* 醬油的顏色 越黑越純?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183
市面上的醬油,有純釀造、半釀造2種。純釀造的醬油,使用黃豆、黑豆發酵製成,釀造時間大概6個月以上。純釀造的醬油,聞起來會有一股濃郁的香味,而不是刺鼻味。顏色會呈現棕褐色,且帶有光澤。嚐起來味道柔和,不強烈,且香味會停留在嘴巴裡很久。半釀造的醬油,是由純釀造醬油,加上化學醬油製造而成。
....醬油買回來後,我會將塑膠蓋換成軟木塞,因為塑膠蓋可能含有色素、塑化劑、安定劑等不良物質,對健康比較不好。另外提醒大家:醬油一定要放冰箱保存。
* 鹽、醬油、味精 烹煮想調味,怎麼吃才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30507
....陳惠琬指出,無論食用何種味精,對人體都有害。尤其對嬰幼兒的智力發展影響很大,原因是味精會使血液中的鋅變為氨酸鋅,從尿液中排出,造成急性缺鋅症狀,而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小朋友若缺乏鋅,會引起生長發育不良、智力減退,所以味精還是「少吃為妙」。
* 煮菜前燙一下 硝酸鹽不入口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6168
....江守山指出,蔬菜中之所以含有硝酸鹽,主要是農友在種植蔬菜時會使用氮肥,可增加蔬菜的產量,但如果施用氮肥過量,又遇到日照不足,就會累積過多的硝酸鹽,因此冬天所生產的葉菜如大白菜、茼蒿、高麗菜,所檢出的硝酸鹽就會比夏天生長的蔬葉要多很多。
....江守山說,其實硝酸鹽本身是無毒的物質,但它碰到口水中的細菌,有一部分就轉化成亞硝酸鹽,進入人體消化系統,亞硝酸鹽再進一步變成亞硝酸、亞硝胺等代謝物。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發現,亞硝胺與人類的胃癌、食道癌、口腔癌、肝癌、大腸癌及卵巢癌有關。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雖然葉菜有硝酸鹽的殘留,但由於蔬菜本身含有維他命C等抗氧化物質,多少可中和硝酸鹽,而且體內亞硝酸鹽要轉化成亞硝胺,中間需有含胺類的海產、起司,如果多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青菜及水果、多酚類的食物及維他命E的食物,就可抑制亞硝酸鹽在腸胃直接合成亞硝胺。
* 炒菜「爆香」 健康容易爆出問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188
....有下廚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油加熱到一個程度,會冒出白煙。這個溫度就是所謂的「發煙點」。當油到達「發煙點」時,會開始裂變,從好油變成充滿裂解產物過氧化物的壞油,壞油吃進肚子裡,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應該要避免。建議炒菜喜歡「爆香」的人,要趕緊改掉這個壞習慣。
* 銀杏&魚油 別跟阿斯匹靈併用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380
家有銀髮族,子女經常面臨讀者提到的狀況。老人家因有多種疾病,所以多重用藥,加上子女出於孝心買保健食品,但老人肝腎功能比年輕人差,多重用藥易增副作用,又需要另一個藥物來治療,如此惡性循環。
....建議有多重疾病的老人,找固定的醫師看診,如家醫科或老年醫學科醫師,定期檢視所有用藥和保健食品。看診時,不妨把藥帶來,讓醫師逐一檢視每顆藥。如果子女無法陪同就診,可協助父母整理疾病狀況和完整用藥紀錄,看診時拿給醫師參考,協助醫師迅速準確診斷,也可避免開立重複藥物。
◆ 一周激烈運動3次 懶男也能擁有好體魄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5/31
有些男人為了想擁有好體魄,花很多時間在健身房鍛鍊身體。事實上,男人想擁有健康身體並不難。挪威科技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平常很少動、懶得動的男性每次只要花四分鐘做激烈運動,一星期做三次運動,就能增強體能,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規律鍛鍊身體有助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身體「最大攝氧量」。挪威科技大學運動、心臟醫學研究團隊發現,平常很少運動的男性一星期只要做三次短時間激烈運動,就能大幅改善心肺功能、體適能狀況。
研究首席作者博士後研究員阿爾特‧艾瑞克‧雪鈉‧表示,研究顯示,一星期花一點時間做三次激烈運動,也許可以有效率地提升身體最大攝氧量。對民眾來說,這種做法很簡單,可以輕易落實於日常生活。
研究人員以二十四名活動量較低、體重過重但身體健康的男性為研究對象。研究數據顯示,一星期做三次運動,每次進行四分鐘激烈運動的人身體最大攝氧量提升約百分之十,血壓下降幅度較大。
研究作者表示,這次研究樣本較少,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進一步證實短時間激烈運動是否對身體有利。不過如果原本活動量就很大的人進行短時間激烈運動效果可能不像活動量少的人那麼好。越來越多人體重過重、活動量很少,這些人看到這份研究報告,或許會想做點運動,維護身體健康。
※ 相關報導:
* 風濕型頭痛 別再碰冷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31/today-health2.htm
「醫師,我最近常覺頭暈暈重重,嚴重時頭頂悶痛感,痛起來時會很想吐。」最近門診中,這種型態的頭痛病人很常出現。這種頭痛在中醫裡面叫做「風濕頭痛」,常發生在濕氣重潮濕的天氣,尤其是今年天氣常是下雨和出太陽交替發生,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大,身體體表濕度過高,汗不容易流出來,容易悶在體表,形成表濕。
....風濕型頭痛的表現症狀就是覺得頭重重的。有很緊的東西包在頭上的感覺、肢體沉重疲倦、眼睛乾澀、脖子肩頸痠痛緊繃感,另外濕氣也可能影響到腸胃的經絡,影響消化機能,引起胸悶、嘔吐、腹瀉、脹氣等狀況。
立院三讀 設衛生福利部
中央社 2013.05.31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31日電)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衛生福利部組織法,及衛福部所轄次級機關組織法,內政部社會福利、兒童及老年事務將移入衛福部。
院會晚間三讀通過衛生福利部,及衛生福利部所轄疾病管制署、食品藥物管理署、國民健康署、中央健康保險署、社會及家庭署及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法源。
根據衛生署報告,衛福部整合內政部社會司、兒童局、國民年金監理會、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13家社會福利機構及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職掌,整合成職司全人照護及提供以人為中心的衛福服務機關,將建構精簡、效能及彈性的衛生醫療及社會福利體制。
未來成立的衛福部將有8司、6處及5個所屬機關(尚不含國民年金局),下轄26家醫院、6家老人福利機構、1家少年之家、3家兒童之家及3家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總員額數為1萬2331人。
院會還通過8項附帶決議,建請衛福部成立「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中醫藥及傳統理療司」、「原住民族及離島健康司」、「護理及長期照護司」等,並增加心理健康、原住民族及離島健康、婦女權益保障照顧人力。
◆ 傳染病防治新法 媒體披露疫情應先查證
【聯合報╱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2013.06.01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衛生福利部組織法,內政部社會福利、兒童及老年事務將移入衛福部。本次並通過附帶決議,建請衛福部將「心理健康司」改設為「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將口腔健康問題納入管理。
此外,為避免結核病病人違反隔離治療、擅自逃離,造成社區感染及民眾恐慌,本次亦修正傳染病防治法,增訂刑責,逃離者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傳染病防治新法對媒體資訊亦有相關規範,未來利用媒體發表傳染病流行疫情或防制措施者,應先進行查證,若有不實、錯誤的防疫訊息,經主管機關通知之後,應配合更正。
由於媒體人鄭弘儀曾在政論節目「大話新聞」中質疑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本法初審過程中,民進黨立委陳其邁、劉建國質疑這是「大話條款」,箝制、干預言論自由。但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媒體應擔負社會責任,本次修正是基於維護大眾健康,使大眾獲得正確資訊,絕不是箝制新聞自由。
◆ 大陸醫鬧上國際 台灣醫療暴力…
【聯合報╱林煜軒/醫(台北市)】2013.06.01
台灣多起急診暴力事件引發熱烈討論。無獨有偶,大陸也頻頻發生醫療暴力事件。
一位十七歲患有僵直性脊椎炎與肺結核的少年,到哈爾濱一所醫院求診,醫師考量若施以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免疫抑制劑,肺結核可能會惡化,因此拒絕給予該藥物。這位患者離開診間幾分鐘後,帶著一把尖刀迅速返回醫院,造成一死三重傷的悲劇。
在中國,這已不是特別新聞;同一個月內還有另三起類似事件。讓醫界更心寒的是人民日報一則線上民調,百分之六十五選擇「很高興」,感到憤怒的百分之十四居次,僅百分之六點八表示難過。
去年底《英國醫學期刊》特別報導中國大陸醫療暴力氾濫的現況。文章分析近十年來中國一百二十四起醫療暴力事件中,有廿九件涉及人命。中國為何有這麼多醫療暴力事件,可能與一種近年來新興的行業「醫鬧」大有關係。官方統計百分之七十三的三級醫院(相當台灣的醫學中心)都有與「醫鬧」交手的經驗,特別是近五年來,嚴重的暴力事件幾乎都與「醫鬧」有關。由於醫師是主要受害者,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的醫師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從醫;如有其他就業選擇,百分之七十六的醫師想轉行。中國衛生部報告也指出:八成的二、三級醫院醫師自認過勞、薪水不合理,士氣低落。
撰文的幾位醫師都曾或仍在中國行醫,他們觀察到中國人對小病、輕症往往直接到二、三級醫院尋求高規格治療,沒有轉診制度把關。因此當民眾對昂貴的技術、藥品成效的期待落空時,加上部分媒體推波助瀾,醫師自然成為眾矢之的,被認為應負起責任。
「醫療暴力事件,不只是單純的暴力;儼然形成一股風氣」、「唯有改變制度,才能改善醫療院所的暴力事件。」這段對岸沉痛呼籲,同樣是我們與全世界的重要借鏡。
※ 相關報導:
* 耳鼻喉醫幫人隆乳 用禁藥11人病變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935940.shtml
台中市優健萌葳診所負責人郝治華,涉嫌以含有丙烯醯胺的KOSMOGEL藥物為女性隆乳,佯稱是注射玻尿酸,造成被害人雙手無力、胸部劇痛的神經毒性病變;台中地檢署昨依詐欺、違反藥事法等罪,將郝等六人起訴。
※ 為何耳鼻喉醫可以不務正業?
腸病毒新變種 水泡內藏病毒
中央社 2013-06-02
皮膚科醫師鐘文宏今天說,腸病毒克沙奇A6的新變種會讓患者出現全身大水泡,水泡內有上萬株病毒,弄破會造成病毒傳播。
台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第8屆年會今天在台大醫學院召開,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發表「克沙奇病毒A6新變種引發全身性皮膚黏膜水泡反應類似嚴重皮膚不良反應之臨床病理分析」。
鐘文宏表示,這項研究針對2010年到2012年的腸病毒流行期間(3月到10月),身體出現水泡、未曾明確因藥物引起過敏反應的2歲到10歲21名患者進行病毒分析,發現其中6名患者身上找到克沙奇病毒,且出現變種。
鐘文宏指出,6名患者與過去所見腸病毒表現略有不同,多是發燒、咽喉痛、全身冒水泡,原以為可能是藥物過敏,篩檢後發現是克沙奇A6型腸病毒新變種。
他說,A6型過去表現是0.5公分的小水泡、指甲脫落,不過,這次研究發現A6型病毒變種產生會讓皮膚出現3到5公分的大水泡,是過去的6到10倍大,且水泡呈黑紫色、會痛。
比較其他國家,鐘文宏說,日本也有類似台灣個案,孩子出現全身水泡。台灣病毒株似芬蘭病毒株,相似度98%,但亞洲是全身冒水泡,而歐美則是指甲脫落。
鐘文宏提醒,過去在水泡內少見有病毒,不過患A6型克沙奇新變種病毒患者的水泡中發現上萬株病毒。他提醒家長注意,避免讓小朋友抓破水泡,以免病毒流出,導致病毒傳播。
這次的研究團隊包括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陽明大學、國泰醫院及長庚醫院,論文也投稿到國際感染症期刊,已獲接受即將刊出。
◆ 英女娃 首例優選胚胎嬰兒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3.06.02
英國婦女露絲.卡特五月卅一日產下兩千四百克重的健康女嬰,成為全球首例透過「早期胚胎存活能力評估」(Early Embryo Viability Assessment,Eeva)技術協助生產的人工受孕案例。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大部分母親在懷孕期間透過超音波與嬰兒初次見面,但四十二歲的露絲‧卡特在愛女還是細胞時就見到「她」。卡特與五十四歲的丈夫崔弗斯八年來努力做人卻頻頻流產,他們二○○八年藉人工受孕生下長子,但他們還想再生一個,於是求助於利物浦女性醫院的婦產科團隊。
相較過去每廿分鐘取像一次的顯微人工受孕技術,美國Auxogyn公司研發的Eeva技術每五分鐘拍攝一張胚胎影像,監控胚胎成長並能在四十八小時內預測最適合做人工受孕的胚胎,準確機率達百分之八十五,且不需將胚胎移出生長的孵育器來檢查,胚胎可一直在類似子宮內的環境中發育。Eeva二○一二年七月獲准於歐洲執行,但迄未獲准於美國施作。
Eeva檢測費用為八百英鎊(約台幣三萬六千元),可減少不孕夫婦做人工受孕的花費和重複檢測的流程,專家稱之為「人工受孕技術過去十年來最重大的突破」。
卡特的丈夫崔弗斯說:「我們有幸成為健康、漂亮女嬰的父母,感謝院方人員協助讓奇蹟成真。」醫院婦產中心主任金斯蘭說:「我們能體會不孕夫婦的挫折感,這種技術對卅五歲以下產婦成功率超過百分之四十四,未來還會再提高。」
◆ 35歲女子 中醫提醒多觀察身體
文/莊惠喬 2013.06.02 自由
高中姊妹淘最近聚在一起,談論的主題多了一項:「35歲過後,月經周期怎麼越來越提前?」不過,有人是「延後」;有人的月經量越來越少,還沒生育的人擔心:「這是不是卵巢早衰的現象?甚至擔心是不是更年期提早到來?」
身體步入初期老化階段 宜保養
女性35歲左右,除了面臨工作或家庭的繁忙,在這個時期身體步入初期的老化階段,月經的正常與否是女性觀察自己健康的指標。
造成月經異常經血過多、出血異常的原因,包括:子宮肌腺症、子宮長息肉、子宮內膜癌等;造成經血變少的原因,如:卵巢功能下降、不排卵、雄性激素過高、子宮內膜損傷等。另外,減肥過度、情緒壓力都有可能使月經量減少,甚至暫時停經。
門診常有病人問:「月經後,需不需吃四物湯保養?」市面上有很多標榜「四物加鐵」,可補充營養好氣色。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較適合容易有面色蒼白、貧血傾向、易疲倦、頭暈、手腳冰冷、心悸、月經量從多變少、經期延後、腰痠、月經滴滴答答拖很久,但婦科檢查正常,屬「氣血虛弱」的姊妹們。
中醫主張「女子以肝為先天」、「經水出諸腎」。中醫的調治從氣血陰陽、五臟六腑、寒濕瘀等,還可分為「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寒凝胞宮」、「腎虛」等體質進一步調理。
健康的身體需要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經期更要注意身體的保暖。中醫講求「藥食同源」需從日常生活中開始保養。
●勿吃生冷食物,如冰品、西瓜、葡萄柚、瓜果類等食物。
●少吃油脂多、含糖、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品。
●均衡攝取高纖食品,青菜如菠菜、芥藍、紅鳳菜、紫菜、黑木耳、紅蘿蔔、海帶、花椰菜等可以補血,以及五穀雜糧等。
●水果則可以選擇櫻桃、葡萄、桑葚、蘋果、草莓等。
有些女性經期前常會覺得口乾舌燥,更想吃冰,常造成脾胃更冷,形成惡性循環。此時是月經期間氣血下注於沖任,肝經鬱熱,保持適量的運動,勿熬夜都會有所幫忙。
現代女性們,常常壓力過大,過度疲累,不能好好休息,造成「肝腎兩虛」的體質,有些不到40歲就有卵巢早衰等現象,更要好好保養身體,適當的紓壓、健身。
了解自己的體質,讓「好朋友」不再是麻煩的朋友,一起做個健康美麗的熟女。(作者為衛生署樂生療養院中醫師)
◆ 連上36小時班「醫師執刀 危險如酒駕」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3.06.02
回應血汗醫院、醫師工時過長呼聲,衛生署最近公告教學醫院評鑑基準「住院醫師工時安排適當」條文,訂出住院醫師特殊狀況延長工時,不得超過卅到卅六小時,預定試行兩年後,要求醫院實施。
前年成大醫院林姓實習醫師疑過勞猝死、二○○九年奇美醫院住院醫師蔡伯羌心肌梗塞記憶缺損,醫界疾呼,醫師工時太長了,要求醫師工時也要比照勞基法。衛生署今年初檢討住院醫師工時,最近公告三種工時方案。
醫勞盟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志華說,三種方案中,醫勞盟提出住院醫師延長工時不得超過廿四小時,特殊狀況不得超過卅小時;但醫院資方希望是卅二及卅六小時;衛生署只好提折衷方案,為廿八及卅二小時。
張志華說,台灣住院醫師連續上班卅六小時是常事,常早上八點上班,接著夜裡值病房班,第二天再繼續上班開刀;精神不濟下,「拿著手術刀畫在病人身上」,如酒駕般危險。
尤其,現在內、外、婦、兒及急診等五大科,都招不滿住院醫師;有的醫學中心外科甚至只有兩名住院醫師,等於一個月有一半的班表,都要連續值卅六小時的班。
醫勞盟常務理事錢建文指出,美國教學醫院,從二○○三年起需通過「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ACGME)的評鑑,才能獲政府補助預算;且是全球唯一採不定時評鑑,對保障醫師工時不超時很有幫助。
衛生署醫事處長李偉強說,美國此一評鑑,規定住院醫師連續工時不得超過廿八小時;但實施十年來,卻也發現住院醫師因訓練時數不夠,獨立執業信心不足,且因交班頻繁,多少影響住院病人安全。
衛生署將於今年七月醫院評鑑時,由各醫院擇一方案試行新制,但不納入醫院評鑑,檢討結果後,於後年的醫院評鑑開始實施。
素食全攻略/多吃五種營養素 素得更健康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2013/06/03
近年吃素的人愈來愈多,不少人著眼環保、健康,或為宗教而吃素。吃素好處不少,但若吃得不健康,也可能吃到營養不良「面有菜色」,或者愈吃愈胖。
缺乏B12 容易惡性貧血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殷秀妙說,素食者因食物來源相對受限,若沒注意均衡飲食,較易缺乏維生素B12、B6,還有及鐵、鈣和微量元素鋅等。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動物性食品裡,如肝臟、奶類和肉類等。B12缺乏,惡性貧血是最常見症狀,也可能影響視神經,甚至造成智力、精神病變。
吃蛋奶素 較不易缺B12
國內就曾傳出有患者長期茹素,因脾氣暴躁、忘東忘西就醫,檢測發現B12明顯偏低,醫師研判,可能是茹素導致B12長期缺乏,才出現失智症狀。
「若可以,素食者最好還是吃蛋奶素,避免吃全素。」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吃蛋奶素的人較不易缺乏維生素B12,若長期吃全素可能出現B12不足的風險。
維生素B12→紫菜、海藻、全穀
營養師建議,紫菜、海藻等都可補充維生素B12;麥片等全穀也富含維生素B群,以全穀取代白米,還能增加纖維質攝取。張斯蘭說,以成人女性為例,每日建議攝取量2.4微克,每100公克麥片就含有1.7微克B12,只要飲食均衡,素食者不必太擔憂B12吃不夠。
鈣→芝麻、豆製品、深色蔬菜
不只維生素B12,吃純素的人也要留意補鈣、補鐵。殷妙秀說,國人普遍有鈣質攝取不足的情況,奶類是鈣質很重要的來源之一,全素者因不喝奶,鈣質缺乏情況往往會更嚴重,應適量攝取芝麻、豆製品與深色蔬菜。
鐵→紅鳳菜、莧菜、南瓜子
至於鐵質,紅鳳菜、莧菜、川七等深綠色蔬菜,以及豆腐、南瓜子、芝麻、髮菜和紫菜等都含有鐵質。但營養師提醒,植物性鐵質的吸收率不若動物性鐵高,攝取量應較葷食者高一些。
膠原蛋白→白木耳、珊瑚草
近年來被奉為美容聖品的膠原蛋白,能否真正達到業者宣稱的防皺美容功效,營養師泰半抱持保留態度。但張斯蘭說,白木耳是果膠很好的來源,蘋果、髮菜和珊瑚草等也有,搭配維生素C,也有助膠原蛋白生成。
豆製品 蛋白質主要來源
「有些人吃素只吃青菜,黃豆製品吃不多。」殷秀妙發現,不少素食者不只無肉,根本是名副其實的「吃菜」。
其實不管吃素吃葷,營養師建議,每餐都要有澱粉、蛋白質,每天還要有3份蔬菜、2份水果,差別只在於,素食者不吃肉,改以豆製品、蛋類補充蛋白質,而且殷秀妙說,「應多樣化攝取,達到蛋白質互補作用。」
加工品 以一次加工為限
坊間部分素食為追求「仿肉」口感和風味,以豆製品、香菇梗等食材加工製成類似肉類的食物,如素雞、素鴨、素火腿、素魚等。營養師建議,最好選擇未加工或一次加工的豆製品,如盒裝豆腐、板豆腐、豆漿、豆皮等,若是油豆腐、炸豆皮等經油炸豆製品,可以熱水燙過後再食用,減少下肚的油脂量。
※ 相關報導:
* 素食全攻略/有蛋有奶 孩子就能素得健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8642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王子南說,小孩一出生即可吃素,但建議吃「蛋奶素」,對於成長發育期的營養較為完整。母奶期後,嬰兒6個月逐漸轉為斷乳期,建議副食品以液體為優先,像蔬果泥,一次以一種為主,之後再慢慢給予二至三種,較不會有厭食的反應。
* 專家提醒:素食多油 小心三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29140
國內素食人口多達數百萬人,衛生署首度推出「素食飲食指標」。專家提醒,素食料理易多油、調味過重,反成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危險因子。
* 杏鮑菇/含胺基酸 高蛋白低脂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11&f_SUB_ID=5687&f_ART_ID=458781
杏鮑菇別名叫「鳳尾菇」,屬蠔菇(鮑魚菇)的一種,也是同屬中風味最佳的品種。杏鮑菇質地細膩脆嫩,口感似鮑魚,並有杏仁香味,因而得名「杏仁鮑魚菇」,簡稱杏鮑菇(見圖)。其纖維質高、脂肪含量少,符合愛美人士的需求。
◆ 天氣熱代謝快減肥也快?大錯特錯!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鍾佩芳/台北報導】2013/06/03
很多人以為天氣較熱,新陳代謝就比較快,減肥會比較容易。事實不然!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西整合減重門診個管師、營養師張家恩表示,夏季較溫較高,多數人身體不用花很多力氣就能維持體溫恆定,因此代謝會變慢,夏天基礎代謝率比平常還低百分之五。冬季氣溫降低,為了對抗嚴寒,身體會調高基礎代謝率,多數人會比平時高出約百分之五。
張家恩營養師指出,上班族、民眾若在冷氣房進進出出,冷氣房與戶外溫差較大,很容易讓毛細孔急速收縮,使體內高溫無法透過汗水排出,就會出現頭昏腦脹、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中暑現象。另外,脂肪組織導熱能力大約只有肌肉組織的一半,所以身體肌肉含量較多,身體導熱、散熱就比較快,較不容易中暑。
在夏天,游泳是很好的運動。由於水溫恆定,可幫助排除體熱,對提升身體代謝也很有幫助。糖尿病患者要記得,晚上九點後最好不要運動,否則半夜可能出現低血糖。運動過程、運動後要補充水份,盡量別喝咖啡、茶,避免大量水份從尿液排出,導致身體水分不足。
攝取較多蛋白質,澱粉吃少一點,有助提升基礎代謝率。不過張家恩營養師也提醒,澱粉攝取量盡量不要少於五十公克,約四分之一碗飯,以免營養失衡。補充茄子、番茄、西瓜、葡萄、櫻桃、蔓越莓等含花青素蔬果可減少發炎反應,發炎反應降低,較容易增加身體代謝,使身體代謝速率趨於正常。
飲食上要盡量減少油炸食物,早點睡,不要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這樣不但可提升代謝,對減重也很有好處。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天氣熱,流汗是失掉水分,並不是減掉脂肪;減重要減掉體脂肪,可從飲食控制、運動開始。飲食方面建議少油脂,搭配上運動,可讓肌肉變得更結實。少吃、控制熱量,可讓體脂肪下降,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少吃就不會成為脂肪囤積,再加上運動,讓肌肉結實。
天氣熱,會比較沒食慾,也較吃不下,對熱量的控制是有幫助的,此時不妨來點蔬果,可增加纖維的攝取。而運動會讓代謝較快,建議運動應達到有氧的層次,如有氧舞蹈、30分鐘以上的快走等。運動時,要運動到流汗,且喘到無法與人聊天交談。
此外,像是短跑等則屬於是無氧運動,因為短跑是要衝刺的,所以會造成乳酸堆積,產生疲勞現象。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劉珍芳表示,中強度運動的心跳率計算方式為(220-年齡)×50%~70%;若以20歲來計算,(220-20)×50%~70%=100~140/每分鐘。若無法得知當下的心跳率是多少時,中強度運動為運動到流汗、會喘、能與他人對話但不能唱歌。
◆ 根治B肝有譜 新藥最快2年就有了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6.03
台大醫院與藥廠合作研發
據統計,國內約有240萬名B肝帶原者,其中約三分之一需要接受治療,但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只能抑制病毒複製,無法治癒。台大醫院今天宣布,已與藥廠簽約合作,預計最快二至三年,有機會研發出可以根治B肝病毒的新藥。
中研院院士、台大醫院內科教授陳定信指出,雙方合作是從新藥開發臨床前階段開始,接下來將進一步確認藥物效果及安全性,目前看起來結果樂觀,未來B肝有機會治癒。不過,臨床上市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
研究發現消滅病毒的化合物
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表示,B肝治療目前面臨的最大瓶頸,是只能抑制病毒,但很難治癒。實驗室初步研究發現,某一化合物具有消滅B肝病毒的能力。
他指出,台大醫院擁有堅強的B肝評估系統與資料庫,藥廠則提供具有潛力的B肝藥物,雙方攜手合作,相信很有機會能在幾年內研發出讓醫界振奮的新藥。
成功掌握讓土撥鼠帶原關鍵
經過多年努力,台大研究團隊各項實驗技術已趨成熟,從細胞培養、獨步全球小鼠模式,已建立與人類B型肝炎病毒表現最為類似的土撥鼠B肝感染模式,研究架構相當完整。在台大眾多B肝炎研究中,以土撥鼠動物模式最重要,目前研究團隊擁有全球最多的土撥鼠帶原家族,約有20、30隻,成功掌握讓土撥鼠帶原的關鍵。
陳培哲教授指出,土撥鼠感染肝炎病毒後,會引發急性肝炎與慢性肝炎,甚至演變成肝臟纖維化及肝癌,與人體的發病模式極為相似。因此土撥鼠模式是醫界觀察B肝藥物治療的最佳方式。 至於新藥的作用機轉,他低調不願多說,表示藥物仍在研究發展階段,牽涉機密,但未來確實有機會可以治癒B肝。
4招運動與飲食 遠離早死威脅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3.06.04
美國一項含括全世界各人種的研究報告證實,多運動、控制體重、多蔬果和魚類堅果飲食、不吸菸等4項習慣,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遠離早死的威脅,降低早死的機率達80%。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評估過6200位年齡44歲到84歲民眾,其中包括全世界各種不同人種族群,持續觀察7、8年之久後發現,只要做到多運動、控制體重、不吸菸與持守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早死機率可以降低80%以上。研究者布盧門薩爾表示,「在所有習慣中,我們已經發現,不吸菸是降低心臟病與死亡率最主要因素。」
研究者發現,在這次平均年齡62歲的研究對象中,所有人都沒有臨床心血管疾病,但有37%的人正服用治療高血壓藥物,16%服用治療血脂異常藥物,服用控制糖尿病藥物貼佔10%。但若維持這4項生活習慣,由於可以保護冠狀動脈心臟,同時減少鈣質在心臟血管沉澱,因此,在研究期間8年內,降低了所有原因造成的死亡風險達80%。
這次的研究結果,也呼應了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建議,包括維持蔬菜、堅果、全麥與魚類等飲食,BMI低於25以及不吸菸與維持運動等習慣,才是保健康的不二法門。
首席研究者艾哈邁德表示,「雖然人類目前還有許多無法控制的因素會導致心臟病,例如家族史與年紀,但這4項習慣卻是人類可以操之在我的決定,長期持續下來,對於健康絕對有正面效益。」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期刊。
※ 相關報導:
* 急性腰痛沒治好 會變老毛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4/today-health5.htm
腰痛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問題,高達85%的成年人曾受此困擾。腰痛通常會自然改善,僅有1/3的患者會尋求醫療協助。就醫的患者中,約有9成能在兩週內痊癒,屬於反覆發作者復原較差,但將近2/3也能在4到12週內改善。
前述的復原狀況看似良好,然而由復發率的角度來看:將近一半的患者可能在半年內復發,一年內則達到70%以上。更重要的是,一旦曾發生急性腰痛,約有20%可能在兩年進展為慢性腰痛。因此若未積極尋求原因或治療,腰痛很容易變成惱人的老毛病。
◆ 節氣「芒種」/氣候濕熱 體虛少吃瓜類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2013/06/04
6月5日是24節氣裡的「芒種」,天氣漸熱,夏天真的來了。
西瓜、芒果、鳳梨和荔枝正當令,西瓜甜又多汁,但「凡瓜皆涼」,體質虛寒者,吃太多瓜類,晚上可能腹瀉,最好淺嘗即止;芒果、荔枝屬熱性水果,吃了易上火,糖尿病等慢性病者,更應注意甜分不宜攝取過多。
另外,熱會讓人產生濕氣,非虛寒體質者,可適量喝一些椰子汁、苦茶、青草茶、檸檬汁等,清熱利濕。
◆ 楊志良/醫學中心家數上限不可取消
【聯合報╱楊志良】2013/06/04
日前衛生署公告取消醫學中心家數上限,凡能通過醫學中心評鑑者,均得為醫學中心。暫且不論這是否為外界風言風語所說的「因人設事」,僅從民眾就醫權益及醫療體系的合理發展而言,我認為萬萬不可。
醫學中心愈多 基層醫療愈傷
首先,各醫院努力升格為醫學中心,無非希望獲得更高的健保給付,然而健保大餅是固定的,多付給了醫學中心,只能犧牲基層醫療;醫學中心愈多,對基層醫療的傷害愈大。
其次,目前最有機會「升格」為醫學中心者,莫不在都會區,都會區的醫療資源本來就極為充分,根本不在乎是否多一家醫學中心,而醫院一旦擴充為醫學中心,必然要增加不少醫師護士,那麼東港、關山、台東、金山、埔里、恆春、竹山、旗山等等地區醫院及更偏鄉地區,就更請不到各類醫事人員了。這兩點都與均衡城鄉醫療資源的國家政策,完全背道而馳。
衛生署遭逢阻力,撤下原公告,改口說因若干縣市沒有醫學中心(五都均已有多家醫學中心),而縣市長一再要求,所以3個月內召開專家研議放寬醫學中心家數事宜。因若干縣市沒有醫學中心,所以需要放寬,好像比原先不限地區要好一些。
但是,真的每個縣市都需要設一家醫學中心嗎?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一個慘痛的前車之鑑,就是當年的教改,不顧國家資源有限,一味普設國立大學及放寬大學家數,結果是不論國立私立,整體水準一起沉淪,禍國殃民,殘害多少家長及青年學子,弱化台灣競爭力。當年決策的行政院長、教育部長、倡導的立委及學者專家,真是罪孽深重。
分散高端醫療 品質反易下降
如果每個縣市都設一所台灣大學,那台灣大學就不是台灣大學了;同樣的,每個縣市都設醫學中心,那醫學中心也就不成醫學中心了。
國內外相關文獻早已證實,醫院及醫師一年要執行相當數量的醫療,才能確保品質,而普設醫學中心,只會分散高端醫療的案例數量,結果是醫療支出增加,醫療品質反而下降。
以骨髓移植為例,目前台灣的醫學中心有十家設有骨髓移植中心(小組),然而其中過半數,一年只有1、2例,甚至零個案,這幾家骨髓移植的失敗率及併發症比率必然很高。
因此,台灣北、中、南各有一個醫學中心能實施骨髓移植也就夠了,其他的皆屬浪費,甚至有可能危害到病患。
所以連強調自由市場的美國,1964年從紐約州開始,到1972年通過聯邦法律,規定增設醫療院所及設施,必需評估其需要,避免過多及重複投資,造成因醫療資訊不對等,供應誘導需求,而使得醫療浪費、費用過度上漲及品質降低。
其他各先進國家也都有類似的醫療計畫,我國則自1975年開始,實施醫療網計畫,希望提升及均衡醫療資源。
我在擔任衛生署長期間,亞東醫院朱院長,也是我在台大醫學院及醫院的同事,三度到署拜訪,因該院一床難求,所以要求擴建5百床。增加5百床就要增加至少70至80名醫師、150名以上護理及各類醫事人員。
要求擴建病床 先照護急重症
如此,板橋的醫療資源就更加豐富了,有什麼不好呢?誰會想到偏遠地區將更加請不到醫護人員?且擴增人力又不是一天到位,等影響到偏鄉時,我早已不在位了,不須為此負責,雙方皆大歡喜有何不好?但是,對這個及其他類似案子,我一律依醫療網計畫不予同意。
我建議朱院長考慮將5百床容額,在還沒有區域醫院的五股或三重新設一家醫院,或可符合醫療網規定。
若一床難求就可擴建醫院,那恐怕還輪不到亞東醫院,台大、台北長庚、榮總不是更加一床難求?台大不早就該有2萬床而不是2千床;台北長庚只有6百床,難道不想成為6千床嗎?
不少縣長要求設立醫學中心以為政績,雖無可厚非,但台灣現在更迫切的問題是基層醫療投入不足,不少縣市的衛生所、衛生局,建築老舊、人力短缺,被縣市長視為樁腳,或是安插人事的籌碼。然而衛生所、局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卻是成本低、效益高,才是政府應率先重視者。
此外,目前各縣市最少都有一家以上的區域醫院,當務之急應在於強化其五大科及急重症的照護能力,如此可以照顧到99.9%以上的病患。
衛生署又說,開放家數上限的同時,評鑑標準會更加嚴格,說不定原本的醫學中心反而過不了,家數不增反減。
但事實是,衛生署從未評降醫學中心,因為哪個醫學中心不是底子厚、後台硬,屆時一定是容許申覆,再度過關。
昂貴設備人力 增加社會負擔
衛生署長不過是臨時工,任期一年半載者比比皆是,政治上不過是個小媳婦,何能抗衡各大「諸侯」(醫學中心的頭頭)?何況若干署長下台後還要回任「諸侯」,更需與人為善。因此一日醫學中心,萬年醫學中心,其昂貴的設備及人力,則是透過健保由社會整體負擔。如此的醫學中心,我們豈能坐視他們不斷增加?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衛生署前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上周 3萬幼兒染腸病毒
【黃天如/台北報導】2013-06-05 中國時報
「昨天光是一個下午,我的診間就先後湧入十多個腸病毒幼兒,真的很誇張!」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說。
疾管局證實,上周國內腸病毒急診就診率創下近七年同期新高,若連同門診,單周就有逾三萬名幼兒因腸病毒掛病號。
疫情近期將達高峰
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監測目前國內社區腸病毒陽性率高達四十一%,顯示腸病毒正在廣泛地大流行,且預期本周或下周就會達到最高峰。
另依定點醫師監測,上周國內腸病毒急診就診率達到千分之十七.七六,即每一千個掛急診的人中,就有將近十八個人是腸病毒。以此推估,上周因腸病毒掛急診者約有二一七六人次,連同門診就診人次二萬九九二四人,總計一周內就有逾三萬人因腸病毒掛病號。
黃玉成說,不幸中的大幸是,今年主要流行的腸病毒型別是克沙奇A6型,其導致重症的機率及致死率都遠不及「惡名昭彰」的腸病毒七十一型,所以多數病童都是輕症。
值得一提的是,實驗室分析證實,腸病毒克沙奇A6型的非結構性蛋白二○一○年起已發生變異,反映在臨床症狀上,過去感染克沙奇A6型幼兒的症狀多以皰疹性咽峽炎為主,「今年多數病童的症狀則跟二○一○年一樣,小朋友會出現全身性的大水泡,發病四到六周後,還會掉指甲。」
黃玉成強調,今年之所以會創下近年急診就診率新高紀錄,研判應是家長在防疫單位持續宣導下,警覺性愈來愈高;此外,克沙奇A6型病毒變異後,病童就連臉上都常布滿大顆的水泡,父母想要忽略也難。
三歲以下無免疫力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腸病毒克沙奇A6型前次在台灣肆虐是在三年前,換言之,國內三歲以下幼兒幾乎都沒有免疫力。
另以每次流行感染率約為一成推估,三到十歲兒童也有九成的人可能因為缺乏免疫力,成為此波流行的易感族群。
更甚者,雖然大人感染腸病毒多症狀輕微,例如只會輕微發燒、喉嚨痛、疹子較小等,或者完全沒有症狀,卻同樣會將病毒傳染給幼童,甚至導致幼兒重症與死亡,提醒大人千萬不要因為個人一時疏忽,殃及無辜的孩子。
※ 相關報導:
* 腸病毒一周暴增6千例 傳染源是大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43935.shtml
....有別於去年流行腸病毒七十一型,今年疫情以克沙奇A6型為主;莊人祥表示,雖克沙奇A6型致病力不如腸病毒七十一型,仍不可掉以輕心。
感染克沙奇A6型的病童,同樣會出現發燒、嗜睡、肌肉抽搐的徵兆;有別於典型克沙奇A型病毒,今年的變種病毒容易導致患者全身出現大水泡。日前有醫師提醒,水泡內有上萬株病毒,抓破水泡恐傳播病毒。
* 酒精洗手無效 用力搓洗20秒才對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30605000497.html
腸病毒就是腸胃炎?病童會拉肚子?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腸病毒和腸胃炎兩者完全不相干,腸病毒也極少見拉肚子症狀。腸病毒目前沒有疫苗或特效藥,落實勤洗手等個人衛生,減少感染機率,才是防治的王道。
◆ 夏日解渴猛灌運動飲料 心血管負擔大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2013/06/05
有毒食品傳聞滿天飛,到底喝什麼才能解渴?白天太陽懸在空中,散發的熱氣讓人招架不了,只想灌開水解身體的渴。不過,對好動的小朋友來說,若愛喝含糖飲料,卻討厭白開水,雖滿足了一時的口味,卻可能造成發育的危害。
董氏基金會曾調查發現,國小學童口渴時,僅近四成五會喝白開水。另外的五成五,都喝運動飲料、奶茶、紅茶等有調味的飲料。
兩年前塑化劑風暴時,消費者赫然驚覺,一些號稱天然果汁的罐裝飲料,竟是用糖、色素和香料調製而成;茶飲店賣的果茶,也不見得全由天然果汁調配出來。
含糖飲料負擔多,董氏基金會指出,部分飲料裡的人工色素,國外從1970年代起,就有研究提出懷疑,攝食太多人工色素,可能讓兒童產生「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美國佛蒙特及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前年發表於「傷害預防」期刊的一篇研究,調查187名14到18歲學生,發現三成青少年一周喝超過5罐的含糖碳酸飲料,而一周喝超過5罐的青少年,暴力行為機率,比喝4罐以下者,高9%到15%。
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游雅婷說,市面上有不少飲料,是用濃縮還原果汁或香料調成,不但沒有果粒,更無纖維質,對身體的營養價值極低。
流完汗,一定要喝運動飲料嗎?運動飲料雖可補充電解質,但董氏基金會食品組主任許惠玉說,不常運動的人,若常把運動飲料當水喝,會讓血液中含過多未代謝掉的電解質,身體水分為了稀釋它,血壓上升,可能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
同時,腎臟也要花更多力氣,排出這些電解質;運動飲料的糖分和酸性,也會增加身體熱量;要是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喝了還可能復發。
董氏基金會建議,要讓小孩習慣喝白開水,唯有「4不原則」:家中不放含糖飲料、不給孩子含糖飲料、家長以身作則不喝含糖飲料、勿把飲料當作獎賞。
如果小孩子已養成習慣喝甜甜的飲料怎麼辦?
游雅婷提供一個小撇步,如果白開水沒有味道,不妨在開水裡放幾片檸檬片或水果片,水就會有味道了。游雅婷自己則會買市售的果醋,在白開水裡加上數滴,水就帶點酸甜,小朋友也很愛喝。
◆ 研究:茹素死亡風險比肉食族少12%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6/05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吃素的人比吃肉的人更長壽。與吃肉的人相比,吃素的人死亡風險下降了百分之十二。
研究人員分析約七萬三千三百名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會友的飲食、健康資訊,結果發現,吃素的人無論是整體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比吃肉的人來得低。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預防醫學專家麥可‧歐爾里奇表示,吃素的人不但整體死亡率較低,且心臟病、腎臟相關疾病與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死亡率也都比較低。
歐爾里奇指出,減少肉類攝取或許是吃素者長壽原因之一,不過也可能是因為攝取大量蔬果、植物性食材而導致壽命延長。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
研究團隊進行問卷調查,追蹤五年發現吃素的人死亡率比吃肉的人減少百分之十二。男性吃素的話,存活率似乎比女性來得高。研究人員也發現,吃素的人往往較為年長、教育程度較高、比較常運動,也比較不會抽菸、喝酒。
美國營養師南西‧寇柏曼表示,素食含有大量纖維質,也許在延年益壽上扮演重要角色。不只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纖維質,其他像全穀類食物也有纖維質,也能減少健康風險。這項研究更證明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對健康很有益處。
◆ 癌症防治-肺癌治療下一步 抗血管新生劑成焦點
李盛雯/台北報導 2013-06-05 中國時報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年會昨天在芝加哥結束,肺癌標靶新藥的研究是大會焦點,現場發表的大型第3期臨床研究顯示「三效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Nintedanib和第二線標準化療歐洲紫杉醇(Docetaxel)併用,可延長晚期肺腺癌病患整體存活期2.3個月,這是肺癌治療中首度出現有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期的抗血管新生口服標靶藥物。
血管新生是腫瘤生長及轉移的重要步驟,為了讓腫瘤越來越壯大,癌細胞會發出訊號刺激新生血管以傳遞養份,同時癌細胞也更容易經由這些血管轉移出去。傳統的血管新生抑制標靶藥物只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作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壓氧中心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夏德椿指出,新一代的「三效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Nintedanib,其獨特的機轉可以同時抑制血管新生相關的三大類接受體蛋白質,包含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三大接受體家族,與化療搭配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台灣多家醫學中心參與Nintedanib的臨床研究,包括台北榮總、台大、台北馬偕、萬芳、林口長庚、中國附醫、中榮、中山、奇美、成大和高醫攜手合作,夏德椿對於「三效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研究樂觀其成,希望將來可以提供肺癌患者更多治療選擇,延長存活期。
每種食物 都可能是過敏源
【台灣新生報/記者 陳敬哲/台北報導】2013/06/06
世界上的食物很多種,每一個人的基因也都不同,某種特定食物就是可能引起個人的過敏反應,但沒有吃過這些食物,永遠不可能知道自己容易過敏的食物,因此造成身體的傷害,甚至可能有失去生命的危機,有時小小的過敏反應,我們就應該馬上機警應對,停止食用或立即就醫,往後避免在吃類似的食物。
許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有過敏體質,不小心吃到會引發過敏的食物,身體因此出現大量的紅疹,或其他的劇烈反應,但過敏反應非常多種有些症狀非常明顯,部分只是輕微的疲勞和頭痛,往往會被我們忽略,認為自己不曾受到過敏困擾,但長期反覆過敏,會引起慢性發炎,可能導致慢性疾病。
自我測試過敏食物方式:
最常見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大多是穀蛋白黏膠質食物、牛奶、煎果類、蛋類、海鮮、或特定蔬菜等,很多常見的食物,都可能引起身體的過敏與慢性發炎反應,如果懷疑自己對某種食物過敏,就一定要注意攝取食物時,注意是否有不適的症狀,多輕微都一定要小心,盡可能兩個禮拜內不吃相同的食物。
在兩個禮拜之後,再吃到相同的食物,如果發現身體有一樣的不舒服感覺,就代表身體對這項食物過敏,應該要避免再次吃到同樣的食物,長期過敏其實就是慢性發炎,可能引起身體多項疾病,能夠從飲食中小心控制,就能避免身體罹患許多疾病的機率。
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過敏風濕科主任醫師莊志誠表示,身體對一項食品過敏,其實只要吃一點就會出現不適,但有些民眾的症狀並不是那麼明顯,短暫的輕微過敏,不會有慢性發炎的問題,但塵蟎引起的過敏和氣喘,就很可能經常接觸而長期過敏,這就有可能慢性發炎,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就有動脈硬化的可能。
莊志誠繼續說明,民眾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來檢視自己對什麼樣的食物過敏,以蝦子為例,如果吃含有蝦子的菜餚後出現紅疹,大多一兩個小時後身體能恢復,但病症太厲害還是要看醫生,兩個星期後,如果懷疑自己對蝦子過敏,就可以吃一點點蝦子,如果還有同樣的症狀,就是對該食物過敏,以後要完全避免。
◆ 10大死因 癌症頭號殺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4695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6.06
衛生署公布10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報告,包括國人死亡時鐘、年度死於癌症人數以及男女平均壽命差距都破了歷史紀錄。去年國人死亡時鐘往前縮短2秒,平均每3分25秒,就有一人死亡;女比男長壽6.8歲,4萬3665人死於癌症。
去年國人死亡人數15萬3823人,平均每3分25秒就有一人死亡,與100年相較,國人死亡時鐘往前縮短2秒。內政部初步估計,101年國人平均餘命為79.5歲,男性為76.2歲,女性為83歲,男女平均壽命差距6.8歲,比100年差距增0.1歲,創下歷史紀錄。
癌死 男高於女1.8倍
衛生署分析,國內男女壽命差距越來越大的主因在癌症,去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男性為女性的1.8倍,死於癌症的男性人數遠高於女性,女性死於惡性腫瘤人數為1萬6395人,男性則有2萬7270人,足足多出近萬人。
除了癌症之外,造成國內男性平均餘命較短的原因還包括男性死於心臟疾病、高血壓疾病、肺炎與自殺的人數明顯增加。
統計顯示,去年國人十大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28.4%)、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11.1%)、腦血管疾病(7.2%)、肺炎(6.1%)、糖尿病(6%)、事故傷害(4.5%)、慢性下呼吸道疾病(4.1%)、高血壓性疾病(3.2%)、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2%)、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8%)。
如與100年相較,去年糖尿病下降一名,肺炎則上升一名,兩者名次互換。高血壓則從前一年的第九名上升至去年第八名,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則從八名降至第九名。
高血壓死亡率大增
進一步分析十大死因標準化死亡率,增幅最大的是高血壓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分別為2.8%及1.1%,其餘主要死因標準化死亡率皆下降,其中又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下降5.7%,幅度最大。
為何國人高血壓死亡率逐年增加?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指出,國內約有三分之一高血壓患者不瞭解自己血壓偏高,至於能夠良好控制血壓的高血壓患者也僅有三成。
王宗道警告,儘管高血壓疾病在十大死因中只排第八名,但它與第二名的心臟疾病、第三名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因此,高血壓對於國人健康的危害,遠超過一般人所能想像。
※ 相關報導:
* 10大死因/死於口腔癌 11年激增20.7%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46962.shtml
衛生署公布最新十大死因排行榜,惡性腫瘤連續31年蟬聯國人死亡排行榜之首,去年平均每百人死亡,就有28.4%死於癌症,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分居十大癌症死因前三名。平均每12分2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101年的前十大主要癌症順位與100年相同,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19.7%)、肝和肝內膽管癌(18.6%)、結腸直腸和肛門癌(11.8%)、女性乳房癌(4.4%)、口腔癌(5.9%)、胃癌(5.5%)、前列腺癌(2.7%)、胰臟癌(3.7%)、食道癌(3.6%)、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1.5%)。
* 死因警訊!不安全性行為肇禍 青年愛滋死亡增7倍
http://www.nownews.com/2013/06/06/327-2947851.htm
台灣去年新增愛滋感染者2224人,寫下史上第三高的紀錄,衛生署今(6)天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更敲響不安全性行為、延遲篩檢及就醫的愛滋警鐘,因為愛滋雖然不在全人口的十大死因之列,卻一支獨秀,擠入15至24歲青年年齡層的第十位,過去十年,青年愛滋死亡率一口氣爆增7倍;去年7人因此喪命。
◆ 減重只吃生菜 代謝率驟降更難瘦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3/06/05
減肥常遭遇「撞牆期」,看到體重計的數字降不下來,愈來愈焦慮,然而把握幾個原則如避免只吃生菜、誠實記錄熱量、儘量避免外食,變換運動方式,就能讓人減得隨心所欲,退散頑固的脂肪,打通減肥的任督二脈。
美國一名減肥運動專欄編輯提醒,不能愈吃愈少,只靠生菜沙拉減肥,以免身體新陳代謝率驟降,到最後代謝效率太低,根本減不下來,頂多只排掉水分,脂肪根本紋風不動,且體能愈來愈差。
一天最起碼的熱量攝取要維持在1200大卡左右;另外一定要誠實記錄每天吃下去的食物,一樣都漏不得。
還有一項重要原則是儘量少外食,或避免大餐。畢竟外食族很難掌握菜餚的料理方式與熱量,在餐館吃飯通常吃得比在家多,因此每周最多一餐外食為佳。如果非得上館子不可,且是西餐,把握少吃點前菜,或與共食的人分享、主餐以素食為主、不喝甜飲、酒類、不吃甜點等原則。
除了3餐外,有此一說認為,餐與餐間最好能吃150大卡左右熱量的零食,可以避免血糖值上上下下,同時能維持新較佳陳代謝率。
不過對於餐間零食,專家看法比較謹慎。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裴馰醫師表示,只吃經過熱量計算的正餐比較理想,如果實在很餓,再吃些少量的蔬果為佳。
堅持同一種運動方式也容易讓減肥停滯。例如不必只是平地慢跑,可以搭配跑上坡、間歇性短跑衝刺、飛輪、游泳,至少每周3次的重量訓練等,讓肌肉接受不同的刺激,增加熱量消耗,而結實的肌肉更能維持較高檔的新陳代謝率。
※ 相關報導:
* 狂喝檸檬原汁減肥 女滿牙坑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46306.shtml
卅二歲女子為減肥天天喝檸檬原汁,喝到牙齒酸蝕,整排都是坑洞,幫她補牙的牙醫勸她少喝,但她為愛美照喝不誤,連續補牙三次,補到連醫師都搖頭。
成大牙體復形科主任莊淑芬表示,近年流行喝檸檬汁、醋養生,有人以為喝完馬上刷牙就沒事,但酸會軟化牙齒表面的牙釉質,刷牙反而會把牙釉質刷下來;最好先以水漱口,隔一段時間再刷牙。
* 長期胃食道逆流!誘發食道腺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46987.shtml
長期胃食道逆流不治療,當心增加食道腺癌風險。一名60歲黃姓病患,三個月前出現嗝氣、嘔酸水症狀,卻不以為意,最近又開始咳嗽、胸悶,影響睡眠。就醫檢查發現,不但胃食道逆流,更合併食道腺癌、食道裂孔疝氣,主因食道下括約肌功能失常,導致胃、大腸等腹腔臟器,跑到左側胸腔。後經胸腔鏡、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胸悶等症狀改善,醫師也提醒有嘔酸水、上腹部不舒服,應就醫檢查。
親子天下》吃媽媽的口水可預防過敏?
黃瑽寧 2013-06-07 中時電子報
餵寶寶吃自己嚼爛的食物真有那麼「不衛生」嗎?研究竟發現,吃媽媽口水的寶寶,可減少將近9成的氣喘機率,6成的皮膚過敏機率。
很不想告訴各位這項研究的結果,但內心的掙扎抵不過事實的呈現,各位看官請接招吧。
您有沒有曾經聽長輩說過,他們以前會把食物放在嘴裡咀嚼溫軟之後,餵給自己的寶寶吃?「歐歐歐~」大家光用想像的就很受不了,更遑論思考這樣做到底對孩子好或不好了。
如果你問醫生,家裡的長輩如此對待自己的寶寶,怎麼辦?醫生一定會諄諄告誡萬萬不可!這口腔裡的細菌病毒無敵多,吃下肚裡可不得了,絕對要改正這樣的陋習。
我承認自己也講過這樣的話,不只在診間,在電視上也提過。口腔裡有些壞細菌和壞病毒,比如說蛀牙菌就會在家人之間散播;壞病毒則是我們兒科醫師比較擔心的,比如說?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等,這些病毒都會在口水裡跑來跑去,很可能會傳染給嬰兒導致發病。基於上述的理由,我們很少會眼睜睜看著老人家把食物反芻給嬰兒,而選擇默不作聲。
瑞典媽媽用口水清奶嘴
不過,今天我要告訴各位一個噁心的研究,上個月刊登在全世界最權威的《兒科》(Pediatrics)期刊。這項研究源自於一位瑞典的醫師,他發現很多媽媽會用自己的嘴巴清潔寶寶的奶嘴,再放入嬰兒的口中。這個畫面在台灣並不常見,但在當地似乎是稀鬆平常之事,讓這位醫師,輕而易舉的就找到自己醫院裡六十五位有吸寶寶奶嘴習慣的媽媽,與五十八位沒有此習慣動作的媽媽,來加入研究。
研究什麼呢?不知道哪來的靈感,他們決定追蹤這些孩子三年,然後去統計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結果出爐:曾經吃過「媽媽口水奶嘴」的寶寶,一歲半時可以減少將近九成的氣喘機率,六成的皮膚過敏,與皮膚過敏原測試陽性機率。到了三歲的時候,氣喘保護效果不見了,但仍然可以減少皮膚過敏的機率。
自然產加吃口水,效果最好
這個保護效果實在太驚人,所以研究者回去追溯一些媽媽的基本資料,發現喜歡用嘴巴清洗奶嘴的媽媽,幾乎都崇尚自然,所以自然產的比率特高(九二%),反之,另一組人馬則只有七七%。我們都知道自然產的寶寶比較不會過敏,剖腹產則否,但經過統計調整之後,剖腹產的因素仍然無法抵銷掉媽媽的口水,對寶寶皮膚過敏疾病的保護效果。整體來說,最佳的組合是「自然產加吃口水」,過敏的比率只有二○%;最糟的組合是「剖腹產加不吃口水」,過敏機率高達五四%。
什麼跟什麼呀!真是太神奇了傑克。
現在大家應該都聽過,腸胃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因此要預防過敏,很重要的是讓寶寶出生之後,馬上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體細菌。這些細菌不論是來自陰道,或是來自口水,都是讓寶寶的腸胃免疫系統成熟的「老師」。研究顯示,愈早被老師「調教」的寶寶,將來愈不容易有皮膚的過敏問題(呼吸道過敏則不敢保證,因為大部分源自於吸入性的過敏物質)。所以自然產對預防過敏是好的,哺餵母乳是好的,吃媽媽的口水是好的,這些分泌物中都有讓寶寶免疫成熟的細菌。但一出生就使用抗生素,就是很不好的動作,把細菌老師都殺死了。這些專家時常宣導的「崇尚自然」生活法則,都是為了讓寶寶能早一點從媽媽身上,得到好的細菌,以減少過敏發生機率。
真的要這麼做嗎?
從這樣的邏輯看來,是不是要開始鼓勵回到過去的老方法,用嘴巴溫軟食物送給寶寶吃呢?我倒是不敢這麼大膽的提倡啦!然而仔細想想,就算現在的父母不再用自己的嘴巴餵食,疱疹病毒感染還是常常有,巨細胞病毒也沒有消失不見,EB病毒感染是減少了點,但就算得到了,好像也不會怎樣,幾乎都可痊癒而無併發症。至於口腔的蛀牙菌就別提了,反正同一個屋簷下的孩子遲早會有類似的口腔菌,你想防也防不住。
聽起來我們所擔心的這些感染問題,似乎並不是媽媽停止用嘴巴餵食就可以解決的事。想起來太噁心,那我們退而求其次,用嘴巴舔一舔奶嘴,好像是個無傷大雅,又對寶寶有點幫助的小動作。
嗯,總覺得學問愈多,愈覺得許多造成家庭爭吵的育兒糾紛,事後才發現根本無關緊要,實在是不值得拿來破壞夫妻或婆媳感情啊。
※ 相關報導:
* 反覆感冒發燒… 竟是血管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49409.shtml
咳嗽、發燒,嚴重過敏,30歲的小惠四年前反覆感冒,多次就醫,被診斷為鼻竇炎,但動了手術,症狀仍持續惡化,轉至醫學中心急診室,最後在內科醫師診斷下,抽血檢驗ANCA(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後,才確定她罹患少見的血管炎。
中華民國風濕病學會理事長蔡嘉哲醫師說,血管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攻擊全身血管組織,侵犯血管造成發炎性反應及壞死的現象,進而導致血管阻塞、器官組織缺血。
* 口腔反覆潰瘍 小心免疫失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7/today-health2.htm
目前認為,反覆性口腔潰瘍與細胞免疫失調有關,但詳細的機轉仍然不清楚。40%的患者都有家族史,遺傳因子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他形成原因包括創傷、情緒壓力、營養素缺乏(鐵、葉酸、維生素B12)、免疫缺乏(愛滋病或接受化療患者)、食物或藥物過敏。....反覆性口腔潰瘍的診斷主要仰賴病史和臨床表現,診斷上要排除容易混淆的疾病如貝西氏症(Behcet’s disease)、反覆性單純皰疹(多發生同一部位)、愛滋病等。特別是貝西氏症,表現與反覆性口腔潰瘍極為類似,要小心區別。
* 陸研究:H7N9禽流感 愛纏老又病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9661
H7N9禽流感專欺負老男人。大陸的研究顯示,H7N9禽流感患者以六十歲老年男性為主,多數伴有糖尿病、內分泌失調、癌症等疾病,這與SARS、H1N1與H5N1對年輕人的威脅較大不同。這篇研究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線上版。
大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領軍,並與上海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在內的大陸臨床科學家共同參與,首次總結全大陸人感染H7N9禽流感完整臨床資料,發表「一百一十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臨床特徵」論文。
◆ 10大死因/男罹口腔癌女乳癌 短命16年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3.06.07
衛生署公布最新十大死因排行榜,惡性腫瘤連續卅一年蟬聯「首惡」,從這些年的趨勢看,口腔癌和乳癌分別是威脅國內男、女性最大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都未超過六十歲,男性會因罹患口腔癌而縮短性命十六點七歲,女性也會因乳癌少活十六點二歲。
台大醫學院牙科名譽教授韓良俊指出,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已證實,「檳榔屬第一類致癌物」,即使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導致口腔癌。從歷年來的研究發現,有嚼食檳榔習慣者罹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廿八倍,比起吸菸、喝酒所增加罹癌的風險十八倍、十倍都要高,如果是菸、酒、檳榔三者皆具,罹癌風險更高達一百廿三倍。
韓良俊表示,由於不少人經常菸酒不離身,加上嗜嚼檳榔的習慣,台灣是全球華人男性口腔癌罹患最高的地區,也是國內廿五到四十四歲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近十年來,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兩倍,每年約有五千四百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其中有兩千三百人死亡。
雖然近年來民眾對檳榔危害健康的認知提高,韓良俊說,國人檳榔嚼食率已由民國九十六年的一成七,到一百年已降到一成二,但因檳榔的危害是日積月累的,因此唯有及早戒除檳榔、加強篩檢及自我檢查,才能使檳榔族遠離罹癌的健康威脅。
至於乳癌,則是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台大醫院乳房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病人發病的年齡,比歐美要早十年,並以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為高峰,每年新增七至八千名病例。不過,他強調,乳癌其實有不錯的篩檢工具,包括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可及早發現乳癌,特別是乳癌高危險群如提早來經、晚停經、及未生育、肥胖的婦女,應定期接受檢查。
※ 相關報導:
* 蘭嶼癌死率冠全台 北市大安區的2.7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7/today-life2.htm
癌症連續第三十一年蟬聯全國十大死因首位,官方資料顯示,台東縣癌症標準化死亡率居冠,其中蘭嶼鄉又是台東縣之冠,其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是台北市大安區的二‧七倍,與輻射污染相關的甲狀腺癌,是去年蘭嶼癌症第七名。....至於蘭嶼鄉死亡率為全縣之冠、甲狀腺癌比率偏高,盧道揚解釋,蘭嶼人就醫不便,加上專科選擇少,導致死亡率高,已透過健保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讓更多專科醫師前進蘭嶼鄉巡迴醫療。
減肥用餐先吃蔬菜 享瘦也能有飽足感
文/廖姿雅 2013.06.08 自由
蔬菜的卡路里很低,可產生充分的飽足感,咀嚼的過程也比較慢,故得以控制食慾與食量,不易發生大吃大喝的窘境,且蔬菜豐富的「膳食纖維」更有助於排便,以提升正常代謝。
常見有助於減肥的瘦身蔬菜有:黃瓜、苦瓜、冬瓜、絲瓜、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芥菜、草菇、金針菇、茄子、蘆筍、萵苣、四季豆、豆芽、毛豆、紫菜與海帶等。
減肥者的用餐順序應該是最先吃蔬菜,依序是蛋白質(肉、魚、蛋類)、主食(穀類、飯麵、薯類)、水果類;這樣的用餐順序可以增加飽足感,讓低卡的瘦身蔬菜先填充胃容量,達成營養又低卡的健康飲食計畫。
蔬菜不只低卡、低糖、低鹽,更是低脂,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抗氧化劑等,如果能多吃蔬菜,將有助於平衡營養。蔬菜同時也有多種顏色,如:綠、黃、紅、紫、黑、白等,應盡量多種輪流攝取為佳。
蔬菜攝取的比例太少,易造成體重上升,加劇脂肪的堆積與負擔;因此,減重瘦身第一步應從「多吃青菜」開始。(作者為台北市士林優儷芙生活診所醫師)
※ 相關報導:
* 粽子+高纖蔬果 助消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951160.shtml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粽子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應景食物,不過要是吃多了,恐出現腸胃問題。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淑惠提醒,吃粽子應該細嚼慢嚥,多搭配含有膳食纖維、消化酵素的水果,除補足粽子低纖缺點外,並幫助胃部食物分解消化,減輕腸胃負擔,減少肚子脹氣、不適。
* 改善便秘 須依症狀調整處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8/today-health3.htm
很多人有便秘的情形,中醫在治療便秘的初期,有可能會用到含有大黃的複方。主要目的是先將宿便清乾淨,因為大黃清熱瀉火通便的效果非常好,但它同時能瀉下又能止瀉。使用久了以後,反而會有大便排不出來的問題。大黃只能在宿便積壓很久或腹痛不舒服時使用。若要改善便秘須依症狀調整處方,而非同一種藥物長期使用。
* 冷熱食「混」著吃 夏季病易上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950309.shtml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高偉峰說,夏天急診病人數量比冬天多,冬天大多是疾病嚴重度較高,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病人;夏天卻是感染症、腸胃炎、熱衰竭、蜂窩性組織炎和尿路結石等。
....蔡培斌說,夏天到了,一般人每天應攝取1500到2000西西的水分,檢視水分是否缺少的方法不難,即每天至少有1到2泡尿是清澈的。
* 親子天下》腸病毒保健守則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5/20130607003135.htm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調查,前十大醫師們認為棘手的兒少疾病,腸病毒重症排名第三,次於川崎症、心肌炎。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呼籲,十八歲以下的孩子,就醫應前往小兒科,才不致延誤病情。
....要防治腸病毒,醫生建議,最好的方式還是常洗手。「搓洗」是關鍵動作,只要搓足二十秒,手心、手背、手指、指間都搓洗到,即使光是用清水沖洗,也能將腸病毒搓死。醫生並不建議使用乾洗手,因為酒精濃度要高於七五%以上才有可能殺死腸病毒,但酒精濃度太高容易傷害孩子的皮膚。
◆ 醫療爭議調處 新增20天冷靜期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3.06.06
醫療糾紛案件頻傳,市議會昨天三讀通過「北市醫療爭議調處自治條例」修正案,未來病患與醫療院所經調解後,將有20天的冷靜期,希望提升現今約3成的調解成功率。此修正案公告後預計一周內上路。
此外,過去常有家屬幫忙提起訴訟,衛生局也不知道該不該受理,衍生出不少爭議,修正案新增「排除條款」。未來只要與醫院發生醫療爭議,若非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或代理人提出調處申請,衛生局將不予受理。
市議會法規委員會召集人林晉章說,過去病患與醫療院所常因小事情卡住、不歡而散,此修正案重要內容是新增雙方的「冷靜期」。未來雙方要在20日內以書面回覆同意或不同意,若均表示同意者,即調解成立。
此外,林晉章說,因應個資法上路,此修正案也明訂除非經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調處委員許可,參與調處程序者不能錄音、錄影或攝影。
衛生局醫護處副處長杜仲傑說,衛生局統計,近3年來受理的醫療爭議共1741件,其中有446件進入調處,成功調處的比例卻僅有2.5至3成。
杜仲傑說,醫療爭議案件調處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是民眾與醫療機構無法就賠償金額達成共識,導致協商破局。
衛生局說,申請醫療爭議調處均免費,民眾若想進一步獲知相關資訊,可撥打醫療爭議案件陳情專線2728-7080洽詢。
天生麗質好皮膚… 壞習慣讓你皮鬆、下垂
【元氣周報/記者陳世欽/輯譯】2013/06/10
有些人似乎麗質天生,既不運動,又愛吃垃圾食物,每晚還喝個幾杯,偏偏卻能保有人人稱羨的好身材。然而專家卻警告,天下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因為不管身材多好,你的氣色終究會洩露你有哪些壞習慣。英國皮膚基金會的皮膚科專家兼發言人‧萊斯里表示:「臉部會洩露人們的生活形態,包括愛吃什麼,以及抽菸、喝酒的程度。」
酒精對氣色的傷害可能最大。倫敦外科整形醫師普拉格表示,婦女夜間飲酒會導致臉色蒼白,多皺紋;另外像壓力太重、運動過度,甚至吃素等,都會對臉部外觀造成不良影響。
運動過量 臉部凹陷憔悴
倫敦哈利街皮膚科診所醫學主任卡恩表示,運動如果過量,則會導致臉頰凹陷及下垂。他說:「如果做太多與心血管有關的運動,導致心跳加速,就會產生這種所謂的『跑步選手臉』。剛開始跑步時臉會發紅,因為此時血管擴張,使氧氣能周流全身。但15分鐘後,各部的肌肉開始需要更多氧氣,血液開始從臉部流出,臉頰的脂肪墊開始缺氧,並緩緩消褪。如果妳跑得過多,臉頰便失去豐潤,面色憔悴。」
他指出,兼做重量訓練或瑜伽,有助於防止這種情況。戒菸也有效果,因香菸所含毒素也會影響臉頰脂肪墊的血液供應,防止臉頰加速削瘦。
克蘭尼診所皮膚科醫師羅威警告,應避免吃瘦身餐,這些食物會使妳面色憔悴。他說,「吃減肥餐的人,通常臉部會瘦下來,但很快又會恢復;如此快速的變動,將使皮膚鬆弛而失去彈性,臉頰便會皮鬆及下垂。」
飲酒過度 臉易下垂圓胖
普拉格醫師指出,酒精「會使身體緊張,產生可體松激素」。這種荷爾蒙會導致更多脂肪在臉部周圍堆積,並使更多水分留在臉頰周圍,導致臉部腫脹。」卡恩醫師也指出,酒精還會過度刺激腮腺。他說:「飲酒過量會讓腮腺變大,使臉部看來圓胖,下顎寬厚。只要戒酒或減量,情況很快就會改善。」
酒類有一半的成分是糖。如果飲食的含糖量偏高,會因為糖基化作用而造成皮膚老化。糖分解後產生的分子,會導致構成皮膚的要素──膠原與彈力纖維製造減緩。普拉格指出:「如此臉部皮膚會下垂且失去彈性,變得圓胖。二、三十歲時還可以迅速恢復;但如果繼續喝酒,到四十歲時便將災情慘重。」
眼部皺紋 日曬過度徵兆
不運動的人,頸部皮膚較容易鬆弛及下垂,前額及眼部會腫大。運動能使血液持續流入皮膚,並維持膠原的製造。
曼徹斯特大學皮膚醫學教授葛瑞菲斯表示,「正常的皺紋會隨著年齡出現,但粗糙、過深的皺紋則多半是日曬過度所致。」卡恩醫師表示,眼部下方的線條及眼袋,是日曬過度的徵兆。他說:「頭髮能保護額頭,而眼睛下方最容易受日曬影響。眼下的皮膚較薄,更容易出現皺紋。」
咖啡成癮 加速皮膚燥化
卡恩表示,喝太多咖啡可能使皮膚燥化、發紅,且出現斑點。他說:「如果每天喝咖啡3杯以上,那每喝一杯就必須另喝一杯白開水來抵銷燥化作用。」另外,維他命D是製造皮膚細胞的必要成分,因此低濃度的維他命D能使臉部紅潤;如果不足,可能使皮膚容易剝落、發紅。
約十分之一的人會出現酒糟肌膚,主要是遺傳,但喝酒、咖啡及吃辣會使情況惡化。萊斯里醫師表示:「酒和咖啡會使血管擴大,使情況更嚴重。」
至於粉刺,主要與遺傳有關。但萊斯里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乳製品或高熱量飲食攝取過多,可能使情況更嚴重。」原因還不清楚。醫學界認為,多吃富含omega-3(可從鮭魚等多油脂魚類攝取)的食物及新鮮蔬果,是預防或減緩粉刺的上策。
(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 七撇步 控制胃食道逆流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3/05/14
華華向來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剛開始還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想說頂多胃酸、食物逆流上來,一下子又會恢復正常,這只能算是一個小毛病而已,所以連想都沒有想過需要就醫治療,直到今年初真的感覺很不舒服,所以只好乖乖到醫院就醫診治,結果接受胃鏡檢查之後,醫師告知食道已經灼傷、潰瘍,需要進行治療,這時候華華才開始後悔,後悔沒有及早注意這種毛病。
專家看法
胃腸肝膽科醫師周昆慶表示,胃食道逆流應加以控制,因為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很可能會產生一些併發症,包括食道炎、食道潰瘍、咽喉逆流、聲音沙啞、可能有出血情形、狹窄或吞嚥的問題、引起呼吸系統毛病等,最嚴重的情況就是進一步誘發食道癌,所以民眾不可對這種毛病太過掉以輕心,平常也應做好預防保健,以便降低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機會。
自我照顧
1.就寢前三個鐘頭不要吃東西。
2.吃完東西之後最好不要馬上躺下來。
3.床頭應抬高約十五公分左右,這樣就可以防止逆流。
4.不要經常大吃大喝,大量的食物需要更多的胃酸。
5.盡量少吃容易引起胃酸逆流的食物。
6.菸、酒應少碰為比較好。
7.太過肥胖的人應適時減重,以便避免引起胃食道逆流。
※ 相關報導:
* 胃脹氣/亂吃一通 當然一肚子「氣」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9947
....署立台南醫院胃腸科主任吳俊賢表示,胃其實並不會產氣,氣也不可能從腸子跑上來,胃裡的氣都是吞嚥食物或是說話時進入,但有的人會覺得脹,有的人卻不會。
1.自律神經失調 脹滿感明顯
2.體質冷 嗜吃寒 脹氣更難受
3.肥胖或懷孕 胃受擠壓易脹
4.糖尿病患者 容易消化不良
5.刺激性食物 也易引發胃脹
* 胃脹氣/無故突然胃脹 年長者最好就醫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0083
胃脹可能是什麼疾病的徵兆?什麼情況該就醫?吳俊賢指出,胃脹氣是一個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從最嚴重的胃癌到最輕的胃腸炎,都有可能。
* 老年性重聽 抗氧化物有助減緩症狀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9657
老年性重聽是聽覺系統因衰老而產生的聽覺障礙,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奕輝表示,已經發生者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國外研究指出,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E及硫辛酸可減少噪音對內耳的傷害,進而保護聽力。
失智癌末再洗腎…太苦了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3.06.10
醫師促避免無效醫療 建議病人應接受安寧療護
據統計,國內洗腎人口有一半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其中逾八十歲高齡者又占兩成。不少老人家已出現失智症且長期仰賴呼吸器,家屬卻仍執意洗腎。醫師建議,這類病人應接受安寧療護,避免無效醫療,並減少洗腎副作用痛苦。
台大醫院在民國五十二年引進血液透析治療腎衰竭病人,今年滿五十周年,昨天由陳萬裕教授基金會和台灣腎臟醫學會舉辦研討會,會中回顧國內洗腎治療史並提出建議,其中何時該終止透析、接受安寧療護,引起熱烈討論。
健保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台洗腎人口達七萬五千人,其中近萬人需同時長期依賴呼吸器。監察委員黃煌雄前年進行健保總體檢時,曾對無法回歸正常生活、且毫無生活品質的患者,呼籲各界應考量人性尊嚴及醫療資源分配正義。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蔡敦仁和陽明大學內科副教授楊五常表示,臨床上的確有不少有慢性心肺疾病的老人家想放棄洗腎,但家屬認為反正洗腎有健保給付,就讓老人家繼續痛苦。
另外,不少民眾明知長輩病情毫無起色,甚至已有失智症或裝了呼吸器,還要求繼續洗腎。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蔡宏斌表示,美國腎臟科醫師協會三年前已建議,當病人有重度失智,或洗腎過程出現嚴重低血壓、已是癌症末期等情況,便可考慮停止洗腎。
如果屬於第五期慢性腎臟病的七十五歲患者,若評估預期壽命活不到一年,也可終止透析。
蔡宏斌說,多重器官衰竭的高齡病人,若接受四小時的「全時透析」恐引起惡心及低血壓等不適症狀,他建議以短暫一至兩小時的「舒適透析」為主。
健保局醫管處專門委員李純馥表示,會與腎臟醫學會溝通,希望建立終止透析指引,提供醫界遵循。
◆ 台灣透析半世紀 洗腎人口逐年攀升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2013.06.10 自由
全台洗腎人口超過6萬人,而且每年持續增加,雖僅占總人口0.2%,但去年用掉443.29億健保給付,占重大傷病醫療費用的28.4%。台大醫院昨舉辦「透析半世紀」研討會,多位專家皆認同對於身體狀況很差、將不久於人世的病人,應改以「緩和醫療」和「舒適」作為優先考量,在場的健保局官員也支持對洗腎給付訂定一些排除條件。
台大醫院副院長洪冠予表示,目前6萬多位洗腎病人中,有5千多人是使用呼吸器或植物人,估計透析治療中有8%是「無效醫療」。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蔡敦仁說,臨床上常碰到很多老病人堅拒洗腎,等到整體健康狀況惡化、合併多重問題,從急診回到醫院,因為健保有給付,病人和家屬就決定要洗腎。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蔡宏斌演講提到,台灣目前洗腎病人有7%到15%是長期臥床病人,生活品質不佳。研究顯示,長期依賴呼吸器併有心血管疾患的洗腎病人,平均只剩8個月壽命,將近7成在住院期間死亡。
參考2010年美國腎臟科醫師協會提出的臨床指引建議,如果75歲以上腎病最末期的病人,列出4條件,包括預期壽命只剩半年或一年內、同時罹患多種嚴重疾病、生活功能不良、嚴重慢性營養不良,只要符合其中兩個就建議退出透析,美國約有14%末期腎病患者選擇以緩和治療代替洗腎。但蔡宏斌提醒,台灣有572家洗腎中心,卻只有85家緩和醫療機構,資源配置還有待平衡。
前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秋錦表示,黑心食品問題令腎臟科醫師觸目驚心,呼籲政府「一定要管好」,台灣腎病的發生率或許就會下降了。香港中文大學名譽醫學教授李錦滔、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陳永銘都說,除了在「透析」投入資源,從前端預防腎病、辨認腎病高危險群,才是治本之道。
◆ 怕醫療糾紛 電腦斷層遭濫用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張嘉芳/台北報導】2013.06.09
健保局最新統計發現,國人近四年由健保支付電腦斷層(CT)檢查,成長四成;也有醫師擔心挨告,替急診病人做電腦斷層檢查自保。
健保局統計,去年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患者達一百五十萬人次,申報健保給付金額七十億元;如加上磁振造影(MRI)和正子攝影(PET)檢查,一年支出逾一百廿七億元,高居健保各項檢查費用首位。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專委李純馥指出,基於診斷需要,並未要求事前審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申請;但該局確實發現,部分醫療院所因擔心醫療糾紛上身,難免有防禦性醫療,以致近年這兩項檢查申報件數,每年成長率近一成。
有的病人因轉診或尋求第二意見,原本在甲醫院做過電腦斷層,也可能到乙醫院又做一次,使支付檢查費用攀升。健保局分析,九十七年健保支付醫院CT檢查為五十億元,短短四年間,增加到七十億元。
也有民眾因不明原因肚痛,或騎機車摔倒撞到頭,送到急診室掛急診,醫師就讓病人照一照電腦斷層。
一位醫師無奈表示,醫療糾紛頻傳,電腦斷層幾已變成第一線急診「例行檢查項目」,否則萬一病人有內出血卻沒檢查出來,可能會挨告,「有沒有照CT,就是自保的證物」。
也有醫院將電腦斷層高階二五六切掃描,作為健檢儀器,鼓勵民眾自費檢查。但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說,近年美國正討論,病人到底可承受多少輻射劑量。
他解釋,要看清楚檢查影像,不外乎電腦程式分析力變強、解析度更高,如無法達到水準,民眾只好暴露較多輻射量,反而加重放療傷害,「價格不等於價值」。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委施如亮說,病人如在九十天內同部位接受CT或MRI檢查,會核刪給付,避免病患接受過多輻射,並鼓勵醫院共享高貴儀器檢查資源。
◆ 每天大量閱讀 4、5歲近視4百度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報導】2013.06.10
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多讀書,但新竹市有一對年僅4、5歲的小兄妹卻因每天大量閱讀,導致近視高達4百度,新竹馬偕醫院透過為孩子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片,幫小朋友矯正視力。
眼科醫師簡鸝瑩表示,這對兄妹從小就跟父母參加讀書會,每天長時間大量閱讀,但因書籍字體又小,因此小小年紀就近視。還有對姊妹,受父母都是千度高度近視遺傳影響,即使生活上已小心注意,還使用散瞳劑在門診控制近視,但小學中年級就近視6百度。
簡鸝瑩說,環境與遺傳是影響近視與否和度數深淺最重要因素,許多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要求孩子從小學習很多才藝,導致近視度數增加快速,夜戴型角膜塑型片可延緩近視增加速度,白天不用戴眼鏡就有好視力,方便戶外活動且不會有散瞳劑畏光等不適。
「夜戴型角膜塑型片」藉由鏡片的特殊設計,睡前配戴使角膜屈率變平,有效減少近視與散光度數,持續配戴2至4周即可達穩定的矯正效果,但若未每晚按時配戴,角膜將會回復至原來的形狀。具醫療效果的夜戴型角膜塑型片,需由眼科醫師詳細的評估與檢查方可配戴,為確認控制矯正近視的效果與角膜的健康狀況,必須定期回診。
她建議,孩子3歲前應做眼部檢查,看是否有先天性的眼病變或是斜視。視力檢查未達合格標準並不等於近視或是弱視,須由眼科醫師配合年齡與視力發展曲線作屈光檢查確認。
「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與散光。幼稚園或低年級學生,應有淺淺的遠視,若無就要小心近視的形成。散光是指角膜的弧度不對稱,小於100度散光大多不影響視力也很少需要配眼鏡,但高度散光就需要配戴眼鏡,造成小朋友弱視常見原因是高度散光和高度遠視。
腸病毒上周就診病例 7年新高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6.11
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管局今天公布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數,再創七年同期新高,門急診人數合計3萬5478人,社區流行主要以克沙奇A6居多。醫師表示,因克沙奇A6過去感染比例不高,多數孩童無抗體,門診發現連五到八歲孩童都感染,此次感染後會出現較大水泡,門診還有八歲孩童被誤診為濕疹,提醒若孩童手腳長大水泡,應立即就醫。
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第23周 (6月2日到6月8日),腸病毒無新增重症確定病例,但門診腸病毒病例千分之7.12、健保門診就診人次高達3萬3134人;急診病例為千分之19.12、就診人次2344人,都創七年來同期新高,更刷新前一周的紀錄。且中區、南區、高屏區腸病毒輕症疫情高於全國平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過去腸病毒病例大多為三、四歲以下小小孩,今年連五到八歲孩童都感染。因克沙奇A6過去感染比例不多,絕大多數孩童身上無抗體,才會造成這波腸病毒病例數增多,且年齡層較廣。
黃高彬表示,此次病童感染克沙奇A6後,出現的特徵為水泡很大,甚至臨床發現有一名八歲孩童,竟被誤診為濕疹。他提醒家長,若發現孩童手腳有大水泡,應提高警覺帶孩童到小兒科就醫。
預防腸病毒,最好方法是勤洗手。黃高彬說,洗手方式應為濕洗手,肥皂及水沖搓,才能沖掉病毒。此外,臨床發現不少感染腸病毒的孩童,都有吸吮手指或咬指甲的習慣,建議家長應幫忙小孩改掉壞習慣。
◆ 消夜吃粽 胖得快
記者黃邦平/新北報導 2013.06.11 自由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徐榮源指出,像粽子這類食物內含糯米與高油脂餡料,盡量選在中午前吃,絕對不要當消夜,否則有肥胖與致癌風險!
他說,因為人體細胞內有種製造脂肪的蛋白稱為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是脂肪形成的促進因子,在體內的量以下午3點左右最低、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最高,高低相差可達20倍,所以晚間進食碳水化合物會大量轉成油脂,易導致肥胖及腸道致癌的風險增加。
台北慈濟醫院分析內部統計發現,接受健檢的40歲族群,有17%篩檢出大腸息肉,且發生年齡逐年下降,建議應該多吃蔬果、每天規律運動至少半小時。
徐榮源說,蔬果富含維生素,能增加腸黏膜的抵抗力,建議多攝取當季的新鮮蔬果,在地出產的比進口的好,種類多樣比單一好,此外要把規律運動當功課來做,都是遠離大腸癌威脅的根本之道,定期篩檢更是早期發現潛藏癌症的重要工具,呼籲「五年級生」在體檢時可加作大腸鏡檢查。
徐榮源指出,大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國人飲食中肉類比重越來越高,加上越來越多人偏愛漢堡、炸雞、薯條等油炸類食物,這些動物性脂肪堆積在腸道、日積月累會形成毒素。
他說,吃少一點,感覺「有些餓」,反而比「吃太飽」更健康!最健康的飲食是每餐八分飽,餐餐吃多樣性的蔬果,飲食比例均衡,盡量以素食為主。
※ 相關報導:
* 三餐吃粽 脹氣腹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1/today-health3.htm
吳肇鑫說,一般的米飯屬於直鏈澱粉,烹煮後不具黏性,較好消化,整個消化時間約為1.5至2個小時,糯米的澱粉則幾乎都是支鏈澱粉,煮後黏性高,會減慢在消化道前移的速度,消化時間比一般米飯多出0.5至1小時,因此容易產生脹氣。
* 「熱死」了! 台南8人心肌梗塞猝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56436.shtml
提醒您,天氣熱,要預防中暑。台南安南醫院統計,昨天和前天,台南有八位民眾,因為天氣熱,引發心肌梗塞猝死,其中最年輕的,只有卅八歲。醫師提醒,一般人以為,只有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才會引發心血管疾病,這是錯誤觀念,天氣太熱,其實也會造成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如果有慢性病史的民眾,更要格外注意。
* 天天5動作 低頭族不會抬不起頭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9939
頸部肌肉就像橡皮筋一樣,綁住頸椎,防止頭部往下掉。黃陽輝表示,國外研究顯示,頭部只要低頭1吋,頭頸承受的壓力就增加3到4公斤。他建議低頭族使用3C產品保持正確姿勢,避免躺在床上或長期低頭使用3C產品。
除了正確姿勢外,黃陽輝也提供五套動作,作為低頭族的肩頸保健操。他建議以下問卷檢測超過16分以上的民眾,每天至少作一次保健操,舒緩肩頸肌肉群,遠離痠痛。
◆ 江東亮/為勞工撐起健康保護傘(節錄)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0274
【聯合報╱江東亮】2013/06/11
....如果醫療好比在下游救溺水的人,養成健康行為就是自己要學會游泳
....更可悲的是,許多人連學游泳的機會都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任何人想過就可以過。盧騷曾說:「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事實上,身處大社會環境之中,我們常常難以隨心所欲,頂多只是有限的選擇而已。
工作,就是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人每天都在選擇麵包與健康之間掙扎。因此,要預防疾病,要增進健康,不能不從保障就業及改善工作條件著手。
....工作條件包括工作環境的安全與衛生,以及工資、工時、休息、休假、福利等勞動條件。傳統上,我們關心工作場所及過程的物理、化學、生物及人體工學危害,現在卻越來越重視勞工的心理健康以及勞動條件,尤其是最低工資、退休年金,及過勞職災等議題。
....有了工作,必須在麵包與健康之間掙扎,但是丟了工作,卻可能同時失去麵包與健康。許多國外研究結果顯示:失業有害身心健康;在台灣也一樣。我們及健保局主任秘書蔡淑鈴等的追蹤研究同時發現:因為工廠或公司歇業倒閉而失業的勞工,死亡機率大約是繼續營業工廠或公司勞工的兩倍。此外,蔡淑鈴等還指出:雖然失業勞工自殺死亡率變化不大,精神科醫療利用率卻明顯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在丈夫失業期間,懷孕生下來的嬰兒,容易出現早產及低出生體重的現象。換句話說,失業傷害的不只勞工本人,也可能危害到下一代的健康。
◆ 人體生物資料庫 致病原因找答案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3.06.11
中央研究院與台南市立醫院合作,成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台南蒐集站,期待更多民眾加入,以盡快找出台灣人常見慢性疾病的致病原因。
該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中研院在進行資料庫的先期計畫時,從台南及嘉義兩地蒐集1800名民眾資料,發現有89%民眾,都屬於VKORC1基因的T型,在使用抗凝血劑Warfarin(法華林)時,如一開始劑量太高,將使凝血功能降低,因此研究出初期劑量必須減少,以避免出血的成果,這就是成立資料庫的好處。
此外,南部地區的洗腎率高,特別是台南市,沈志陽表示,蒐集的民眾資料將進行基因定型,經過比對,相信很快就能找出與腎臟病相關的基因,對防治有一定貢獻。
從研究中,中研院也曾發表關節炎及癲癇患者使用的藥物Tegretol,如果人體有過敏基因,可能會產生嚴重後遺症,因此目前健保給付患者在服藥前,必須先進行過敏篩檢。
中研院接受行政院委託,從去年底開始建立人體生物資料庫,預計12年內蒐集20萬台灣民眾的資料。
沈志陽表示,參與民眾除抽血與提供尿液外,將接受約3小時的諮商,蒐集包括健康狀況、疾病史、生活型態及環境資訊等資料,研究人員還會持續追蹤提供者的健康狀況,經基因分析與資料比對,就能找出台灣人常見疾病的致病原因。
例如有人吸菸多年卻不會得到肺癌,但有人不吸菸卻有肺癌,除了菸的因素外,可能與基因有關,資料庫可提供解答。
目前已蒐集一萬多人的資料,其中多數是先期計畫中,台南與嘉義民眾的資料,這些資料完全保密,被分成3個部分收藏,除非有密碼才能串連,但只有倫理委員會才持有密碼,對提供者來說非常安全。
沈志陽表示,民眾提供的血液與尿液相關檢查結果,都會回饋給民眾,讓民眾也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台南地區有意參與計畫的民眾可洽市立醫院,或是署立新營醫院、奇美柳營分院,都有中研院設立的資料庫駐站人員服務。
新加坡登革熱疫情攀新高 單周820例
【聯合報╱新加坡記者林以君/十一日電】2013.06.12
新加坡登革熱疫情已達到關鍵點,並有轉趨嚴重的情形,單周發病數達八百廿人,已達歷史新高;今年至今累計病例已達九四二一起,比去年全年四六三二起多出一倍。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用衛生部數據,上周共有八百廿起新病例,超過二○○五年每周最多七百多起紀錄。甚至,在十日下午三點前的四十八小時,有高達一一八起病例;今年六月前十天有九三八人感染。
新加坡今年已有兩人死於登革熱,分別是五月廿九日的廿歲男子,以及上周的六十歲男子。
二○○五年曾是新加坡歷年登革熱疫情最嚴重的一年,全年一萬四千餘人染病,廿五人死亡。
新加坡環境局回覆媒體詢問時表示,疫情高發率並不在意料之外,媒體引用該局發言人的話,「與二○○五年相比,如今很多病例都在基層醫療服務被診斷出來」,「更多病例出現也說明社區和醫療人員對病情意識提高」。
※ 相關報導:
* 少到草地! 廣州恙蟲病例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7958060.shtml
在廣州的台商要注意了,假日外出遊玩謹防被恙蟲咬傷。廣州市疾控中心指出,今年5月分廣州恙蟲病的個案數量比平時多了4倍,幸好目前暫未出現重症病人。
◆ 夏日減重甩肉 補充水分少吃冰
【台灣醒報╱台北報導】2013.06.11
如何甩掉身上多餘的贅肉,在夏日維持輕盈好體態?肥胖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夏天大家穿的比較少,身體的肚子、大腿、手臂都「原形畢露」,導致許多人想減重,因此夏季進入4、5月後,減肥門診人數上升兩成左右。他認為夏日減重,應避免喝冷飲、吃冰品,並減少攝取澱粉,補充足夠水分,並盡量養成在晨間運動的習慣,促進新陳代謝。
劉伯恩指出,肥胖是冬季多吃造成,夏天比較不容易胖。但在夏季,人體會產生一種「人工冬眠」的情況。他解釋,一般動物在寒冷天氣冬眠,體內新陳代謝降低。夏天大家在辦公室吹冷氣,人體會降低新陳代謝速度,產生人工冬眠情況,因此體重不易下降。他建議,上班族應該待在冷氣房50分鐘後,就外出曬太陽10分鐘,促進新陳代謝。
「夏日減重的幾項要點,首先要避免喝冷飲、吃冰,減少攝取澱粉,補充足夠水分,並在晨間運動。」劉伯恩說,吃冰會讓體溫下降,降低體內新陳代謝速度,體溫每下降1度,新陳代謝就會降低10%,酶的反應速率也會降低7%,因此會增加肥胖速度;而冰品中含有糖份及調味料,也會造成肥胖。
他也建議應減少攝取澱粉,多攝取澱粉增加肥胖;另外,必須補充足夠的水分,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也可多喝無糖飲料;而早晨去運動,既不被曬傷,又可以吸收維他命D,促進新陳代謝。
有些人步入中年後,即使沒多吃食物體重仍增加,如何減重?劉伯恩認為,這是因為新陳代謝緩慢造成,建議多吃地中海型食物,攝取有顏色的蔬果如海帶、青椒、茄子,少攝取紅肉。
至於有些人採用建康食品減肥,劉伯恩另有看法,他說,健康食品多強調低卡、高纖、低熱量,但是價格卻很昂貴,不如採用天然蔬果飲食如香蕉、芭樂、柳橙等,不僅價格低,又有高纖維。
他指出,肥胖不只是吃得多、運動少的問題,還可能有潛在疾病,若出現暴食、心理壓力大狂吃食物,就要找營養師或醫師檢查,看看是否有潛在疾病,如甲狀腺、卵巢功能、新陳代謝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反覆拉肚子 克隆氏症易誤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958042.shtml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取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這是唐朝書法家張旭的《肚痛帖》;張旭或許是史上拉肚子還能將書法寫得如此精妙的第一人,無怪乎他能贏得「草聖」的美名。
....張旭忽然間肚子痛,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原因。事實上,肚子痛可大可小,從吃壞肚子,到罹患少見的腸道疾病克隆氏症,都有可能導致肚痛跑廁所。
據統計,克隆氏症發生機率約萬分之二,因症狀與腸躁症等其他腸胃道疾病類似,患者經常搞不清楚為什麼肚子痛,有時就連醫師也摸不著頭緒。統計指出,高達八成以上肚子痛的克隆氏症患者,都曾被誤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周仁偉表示,一般腸炎只影響特定部位,但克隆氏症的發炎潰爛則是「跳躍式」的,可能同時影響大腸、小腸與直腸;最後腸子一寸一寸潰爛,開刀治療切除病灶,導致腸子愈切愈短,形成短腸症。
◆ 癌症防治-治療兒童癌症 北醫成立專業團隊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3-06-12 中國時報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去年台灣就有逾百位兒童及青少年因癌症死亡。台北醫學大學7月率先成立台灣第一個臨床兒童腫瘤團隊,更請到美國兒童腫瘤專家梅傑斯(Dr.James S. Miser)擔任召集人,提供癌童身心靈完善的照護。
7歲的小豪4歲那一年經常頭痛、頭暈、嘔吐,一開始診所就醫還以為是一般病毒感染,但症狀卻愈來嚴重,後來到雙和醫院進行頭部影像檢查,發現竟是癌症,立即安排住院、隔天進行手術,後診斷為惡性星狀細胞瘤。
阿公許壽銘說,小豪歷經化學治療縮小腫瘤,半年後再切除第2顆腫瘤,所幸現在狀況一切穩定,除感謝主外,也感謝整個醫療團隊的用心,讓家屬對治療深具信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彥麟指出,台灣每年約有500名兒童罹癌,癌症是最常造成兒童死亡的疾病,依據兒童癌症基金會分析,兒童癌症中,固態腫瘤、白血病各占33%最多,其次腦瘤23%,淋巴瘤11%。他表示,雖平均7成兒童癌症可被治癒,但轉移性神經母細胞瘤、骨肉瘤、軟組織肉瘤等固態腫瘤較為棘手,另白血病的復發率約1/4,都是兒童癌症治療的挑戰。
北醫大聘請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癌症醫學中心的前執行長梅傑斯擔任講座教授,結合北醫體系醫院,及小兒腫瘤、小兒血液、放射腫瘤等專家,提供跨領域、多專科的治療服務,提升治療效率。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也提醒,兒童癌症有9大警訊,若孩童出現臉色蒼白、出血傾向、不明原因的發燒、疼痛、腫塊、淋巴腺腫大、肝脾腫大、神經症狀、眼睛有異常的反射光等症狀,就應盡速找小兒專科醫師診治
※ 相關報導:
* 兒童頭暈、嘔吐 當心腦瘤作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58032.shtml
7歲的小豪2年前讀幼稚園中班時,突然嚷著頭暈、頭痛,還會嘔吐。還好他的阿公許壽銘警覺,帶他到大醫院檢查才發現,小豪罹患惡性星狀細胞瘤,經台北醫學大學臨床兒童腫瘤團隊治療後,小豪重拾健康。
大腸癌 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輕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0167
【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綜合整理】2013/06/13
大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通常若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或腹脹、腹痛、噁心及嘔吐感等,都應提高警覺。
此外,通常病患若檢查發現具有大腸息肉,應更加小心。這是因為,大部分大腸癌患者,都是先由腸壁產生息肉,再轉變為癌症,因此建議定期做檢查,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先予以切除,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案例一:愛吃肉 她腸內13顆息肉
30多歲的陳小姐,愛吃肉,愛買速食炸雞或鹹酥雞打牙祭,三不五時吃燒烤、牛排來犒賞自己。有天公司做健檢,沒想到竟發現腸道長了13顆息肉,且都是腺瘤,因腺瘤演變成大腸癌的機率較高,在醫師的建議下切除。
陳小姐手術後仍驚訝的說,沒想到自己這麼年輕竟會有息肉,以後不敢亂吃肉,更要多吃蔬果。
醫師警告,愛吃肉類、尤其是愛吃紅肉的人,應該盡量少吃肉。台灣腸癌病友協會也建議少吃加工食品、避免高溫燒烤;不偏食、多吃蔬果。每天蔬果應至少七份,尤其男性每天應吃九份蔬果,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
案例二:血便誤當痔瘡 大腸癌來敲門
32歲的蔡先生,是個凡事都很要求完美的人,因此念書考試一緊張時容易拉肚子,工作之後,賣命的他,常常一坐是幾個小時。去年初,他發現自己有血便,本來以為是痔瘡,加上工作忙,沒有時間檢查,半年後便秘越來越嚴重,一檢查竟然發現大腸癌第二期,更因為腫瘤距離肛門只有3.5公分,不能保留肛門,只得做人工造口。
蔡先生至今不敢相信年紀輕輕的自己得了大腸癌,更何況他天生不愛吃肉,天天吃蔬果,每天大量喝水、喝湯,雖然排便習慣不好,但因為家族裡沒有人有癌症病史,總以為大腸癌好發年齡是50歲以上,完全沒想到30出頭的自己可能罹病,也從來沒有做過大腸鏡檢查。現在的他積極抗癌中,他也常告誡親朋好友,如果有腸胃不適或便秘,千萬不要等閒視之。
案例三:連環屁 竟是腸癌引起
50多歲的林太太,最近一年來經常腹漲、腹痛,最近半年,更不自主地出現「連環屁」,且排氣時有臭味。
後來就醫檢查,才發現半年來的連環屁,竟然是大腸癌引起。大腸鏡篩檢發現,她的乙狀結腸癌長出一顆大約3公分的惡性腫瘤。
腸胃科醫師分析,正常人的腸道常有100至200cc氣體存在,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都會放屁。但如果長期且持續不間斷的放屁,則是不正常的消化現象,應盡速就醫檢查。
醫師警告,愛吃肉,尤其愛吃紅肉的人,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不易消化,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較長,長期下來可能改變腸道的病菌種類,當致癌病菌與腸道黏膜不斷摩擦,就容易誘發大腸癌。
※ 相關報導:
* 攻城式療法 治慢性腎衰竭更積極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60822.shtml
傳統治療慢性腎病變比較偏於「防守」,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貧血等,以減緩殘餘腎功能衰退的速度;攻城式療法與傳統療法的差異在於,除了嚴守傳統療法的防守性外,更加策略性、全面性、前趨性與積極性,不只保持殘餘腎功能,更企圖搶救一定比例失去的腎功能。
* 辣椒、燕麥、扁豆 促進代謝能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96&f_SUB_ID=2761&f_ART_ID=460654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陳淑美表示,這些食物單位熱量不高,可增加代謝能力,但民眾不宜為了減肥只吃這幾種食物,單一食物吃太多,仍可能造成不適及營養不均。
◆ 高溫易疲勞 夏季需慎防職災
【台灣醒報╱台北報導】2013.06.13
根據勞委會統計,每年7、8月份營造業職災事故死亡人數最多,夏季同時也是颱風汛期,大雨前後在外工作的人安全堪慮。北市勞動處11日提醒,從5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都是職災高峰期,因夏季高溫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除營造業外,招牌吊掛、冷氣機裝設、洗窗、道路及廣告舉牌作業等室外工作者,都要注意安全。
北市府勞動處表示,各地因天氣濕熱,工作時容易疲勞。根據10年來的統計資料顯示,5月份起連續4個月將進入職災高峰期,平均死亡人數會增加36%,而從災害類型分析,則以墜落、滾落以及感電危害為主,呼籲民眾要注意職業安全。
北市府將加強稽查營造業、招牌吊掛、冷氣機裝設、洗窗、道路及廣告舉牌作業等常見溼熱室外工作,要求企業及管理人員重視溼熱危害預防措施,確實做好預防墜落及感電危害,確保民眾安全。
據勞委會統計資料顯示,101年全年職業災害以墜落、滾落死亡人數將近5成,物體倒塌、被撞和感電則各佔8%以上。勞委會勞動檢查處科長張毅斌指出,處於高溫的工作環境,容易讓體力快速消耗,導致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其中又以高處墜落的事故發生率最高。建議能夠加強防墜落的保護設施,也提醒民眾工作時多補充水份,既能維護身體健康,又能保障工作安全。
據勞委會統計,營造業是職災發生較多的行業,其中又以7、8月份事故死亡人數最多。張毅斌提醒,適逢颱風及汛期,過去常發生有民眾為搶救機具而喪失生命的前例,因此臨海或臨河工作者,一旦上游下大雨,或者是颱風要來前夕,就要及早將機具移至安全區域,以免被水困住,以身犯險,得不償失。
◆ 醫師:照黃金比率來整形 反而美得不自然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6.13
「做自己最重要!」國內隆鼻權威醫師蘇茂仁指出,許多人到了診間,就指明要打造跟某明星一樣的鼻子、嘴唇,但他總會苦口婆心勸告,告知換成那種鼻型,不見得適合自己的臉型及個性,走在路上還可能「撞鼻」。
蘇茂仁表示,每個人臉型都有其特色,接受整形手術前,應與醫師好好溝通、請醫師評估,而不是一味想量身訂做當前最紅明星的鼻型、嘴唇,這會喪失了個人特色。
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分析,整形界對美有基本標準值,也就是黃金比率、黃金面罩,鼻長必須是臉型的三分之一,鼻寬與嘴寬比率應為1比1.618,連眼睛寬度與臉寬也有一定比率。但如全照黃金比率來整形,就會美得不自然。
另外,也有人認為整型可以改運;國內第一個整形專科女醫師的林靜芸,自認自己不好看,甚至有點醜,但自己應該算好命。她觀察,長得好看,不見得有好命,人生好不好,主要取決於個性及生活態度。
對國人追求美的風氣越來越盛,林靜芸表示樂觀其成,但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出屬於自己的美,美得更有自信,而不是一味透過整形,讓自己變美卻美得沒特色,甚至撞臉、撞鼻。
蘇茂仁則認為,只要美得自然,外表加分後,好運似乎就會跟著一起來,這應該與提升自信有關。門診約有八、九成隆鼻民眾,術後自覺運氣變好,以前就曾有教授在升等前特地隆鼻,結果順利升等。
※ 相關報導:
* 動全臉整形手術… 台灣撞臉比率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60822.shtml
韓國整形技術高超,選美比賽、偶像團體出現「撞臉」奇觀。整形外科醫師指出,網路上許多嘟著嘴、戴著瞳孔放大片的美少女,經過化妝幾乎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也是台灣的撞臉奇觀;如果接受隆鼻、削骨等全臉整形手術,撞臉比率就會越高。
「撞臉已成趨勢,且將越來越嚴重!」國內整形外科權威林靜芸認為,7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因生活環境及模式差不多,加上飲食趨於西化,原本外表就會有點像,如再加點人工,那更容易撞臉。
驚!暫時性失憶 恐是小中風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6.14
開車開到一半,突然忘記自己要去哪,只好停在路邊;身體不舒服,被兒子送至醫院急診室,才躺在病床上,就忘了自己為何會在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提醒,症狀輕微的小中風患者可能出現暫時性失憶,如有類似症狀,就應就醫詳檢。
暫時性失憶,對喜歡看偶像劇、連續劇的民眾來說,應該不陌生,為了增加戲劇張力,許多男女主角在發生車禍或是重大創傷後,記憶一片空白,有些甚至連自己是誰都忘了。
國內神經內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在神經科門診中,暫時性失憶患者並不少見,除了車禍受傷及外傷、以及創傷症候群等因素外,最常見的致病原因為腦部小中風。
林欣榮說,曾收治過一名40多歲男性患者,一早上班,開車至辦公室途中,停在十字路口,等待綠燈。沒想到,綠燈閃起,卻忘了自己要去哪?要做什麼?只能停在路邊,打電話向另一半求救。
也有一名中年婦人因身體不適,在兒子陪同下,至急診室,才轉個身,就忘了前四、五個小時的事,記憶空白,想不起來自己為何會到醫院來,讓兒子急得直跳腳。
林欣榮分析,小中風患者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小血管阻塞部分發生在腦部記憶迴路組織,就可能讓記憶功能突然「當機」,出現暫時性失憶,短者幾分鐘,長則幾小時,甚至達數天之久。
此外,如果高燒不退,或是罹患敗血症,腦部血液循環變差,大腦組織為求自保,則可能「自動斷電」,來保護大腦功能;此時,就會出現暫時性失憶。例如,許多敗血症患者在治療後完全記不得發生什麼事。
暫時性失憶是小中風、腦部疾病等重要徵兆,林欣榮提醒,如果腦部突然當機,想不起任何事,就應立即就醫,透過腦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等檢查,找出原因。
※ 相關報導:
* 腳麻冰冷又抽筋 當心胸主動脈剝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4/today-health1.htm
49歲的陳先生是一位建築師,有氣喘、氣胸病史,長期抽菸,有一天早上突然背部有觸電感,但不覺得胸口劇痛,之後右腳開始冰冷,並麻到抽筋、無力,經安排X光、心電圖及MRI(核磁共振)檢查也都無異常發現,後因陳先生向醫師表示,腳泡熱水可以緩解症狀,醫師警覺可能是血管問題,轉至心臟外科,才發現是胸主動脈剝離。
* 四妙招 有助緩解「經前症候群」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0886
當患者內心感到不安或焦慮時,不妨多泡一泡熱水澡,或進行芳香療法等,嘗試放鬆自己,並充分休息,確保有足夠的睡眠,這樣才能有效改善症狀。適量運動也能幫助身體放鬆,達到紓解壓力的目的。
◆ 巧克力 有助減輕發炎反應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6/14
肥胖的人喝點熱巧克力、吃點巧克力,或可幫助對抗身體發炎反應。美最新研究認為,肥胖的人食用巧克力,或許有助控制糖尿病、脂肪肝等發炎相關疾病。
研究作者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食品系副教授約書亞‧藍伯特表示,透過動物實驗發現,兩組老鼠同樣食用高脂肪飲食,其中搭配食用巧克力的老鼠雖然也會肥胖,但身體較不會因肥胖出現發炎反應。研究持續十星期,這段時間老鼠吃巧克力的份量相當於人類食用十湯匙巧克力粉,如果沖泡成熱巧克力,大約是四、五杯熱巧克力。
藍伯特指出,研究顯示,巧克力對體重增減影響不大,比較讓人驚訝的地方在於,巧克力竟然可以大幅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並幫助減輕脂肪肝病情。研究人員表示,食用高脂食物的老鼠吃巧克力後,身體一些發炎指數、糖尿病指數都比沒有吃巧克力的老鼠來得低。
為什麼巧克力可以抑制發炎反應?藍伯特對此表示,有兩個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第一,身體多餘脂肪會釋出求救訊號,導致免疫系統活化,進而引起發炎反應,巧克力也許可以抑制這些求助訊號,減輕體內發炎反應。
第二,過多脂肪會干擾腸道屏障功能,使細菌毒素更容易進入血流,誘發免疫反應,巧克力或許也會促進腸道屏障功能,使細菌毒素不致四處流竄。
◆ 美最高法院:人類基因不得有專利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6.14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3日一致裁定,自然形成的人類基因不得有專利,不過人工合成和複製的基因可以申請專利保護。這項裁決對涉及龐大利益的醫療和生物技術業的發展,可能造成深遠影響。
美聯邦專利局核發人類基因專利已將近30年,而高院的裁決推翻了這些有關的專利,使鹽湖城的Myriad基因學公司敗訴。該公司發現與乳癌和卵巢癌有關的兩種基因BRCA1和BRCA2,並據以發展出預測這些癌症的檢驗法。影星安潔莉娜裘莉最近透露她發現體內其中一種基因出現突變,為防範未然而切除雙乳,使這種檢驗法成為注目焦點。
美聯邦上訴法庭去年裁定准許Mryiad對這兩種基因擁有專利,可是由大約15萬名研究人員、醫生和病人組成的聯盟向最高法院上訴,宣稱這種基因專利妨礙進一步的研究創新和醫療服務。九位大法官同意他們的說法,使科學界獲得一項勝利。
裁決書中說,Myriad公司宣稱,它為自有檢驗法從人體分離出來的基因應可獲得專利保護,不過這種立場違反專利法規。高院強調,自然法則、自然現象和抽象概念都不能擁有專利。
不過,Myriad並未全盤皆輸。高院裁定,雖然自然發生的基因不能有專利,可是人工合成創造出來的基因不是自然發生的,可以獲得專利保護。
◆ 屏東疫情升溫 易有登革出血熱
中央社 2013-06-14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4日電)屏東縣2個鄉爆發群聚感染登革熱後,疫情悶燒,現在出現3種型別的登革熱病毒,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判,登革出血熱危險升高。
疾管局今天公布,屏東縣潮州鎮出現感染第2型登革病毒的本土病例,是個13歲的國中生,屏東春日鄉出現第1型病毒、潮州鎮出現第2型、新園鄉出現第3型登革病毒,登革病毒共有4型,當地出現3型,民眾交叉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熱,有可能罹患登革出血熱。
疾管局指出,登革出血熱病患如未能妥適醫療,死亡率高達5成。屏東縣衛生局位已擴大疫情調查,呼籲鄉民清理居家室內外積水場所器皿等,不要養蚊子,前往南台灣旅遊的民眾要防蚊,避免感染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
今年迄今本土登革熱個案共45例,屏東縣29例(春日鄉25例、新園鄉3例、潮州鎮1例)、台南市10例、高雄市6例。其中春日鄉和新園鄉是入夏後各有群聚感染,台南市和高雄市的病例是在今年初發生。
減肥吃對油 聰明享「瘦」又健康
文/方銀漢 2013.06.15 自由
減肥已經成了現代人的全民運動,減肥門診中,常會病患問:「吃得少是不是會瘦得快?」但是我一貫的回答是:「吃對東西最重要!」吃錯了,就算吃得再少,也不會變瘦,甚至會影響到身體的運作。就拿油脂來說好了,雖然油脂的熱量高,但是不攝取油脂的話,身體卻會出大問題!
攝取過量的脂肪會危害心血管健康,美國2012年的研究發現,攝取太多飽和脂肪,可能導致女性的整體認知功能和記憶力下降;相反地,攝取「好」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可能改善整體認知功能記憶力。
一項為期4年、超過6000名65歲以上婦女的統計分析發現:攝取飽和脂肪越多的婦女,其腦部認知及記憶功能較攝取飽和脂肪低的婦女來得越差。此外,攝取最多單元不飽和脂肪的婦女4年來的認知和記憶分數則較佳。因此外國學者推論,影響腦部認知功能的主角是攝取的脂肪種類及份量。
◎一般飲食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有以下幾種:
●植物油:亞麻籽油、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等。減肥時,一天不超過30克,約是兩湯匙。
●堅果和種子:杏仁、核桃、開心果、胡桃等。減肥時,一天不超過5到10顆。
●黑巧克力:濃度愈高的愈好,至少60%以上,但因為其熱量也高,所以一天吃個6到10克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油脂的一種,所以在攝取時需要考慮到其熱量的影響,所以需要注意份量的取捨。
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源則是有豬油、牛油、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這些食物就要特別小心;提供一個簡易的判斷方法,就是室溫下,飽和脂肪酸食物通常呈現固態,但是不飽和脂肪酸食物通常呈現液態,因此要選擇液態的食物。
適當的脂肪攝取不僅可以避免腦部認知功能的影響,也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持身體正常新陳代謝,所以不要再有減肥就是要少吃的老舊觀念了,吃對食物、吃得營養、吃到夠份量,這才是現代減肥飲食的正確概念!
(作者為北市柏丹生活診所院長)
※ 相關報導:
* 健康書房/瘦不了?鈉惹的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965126.shtml
鈉含量過高(每人每天超過2000亳克),會造成血液循環變慢,細胞代謝產生障礙,體內廢水廢物排泄不出去,就會造成脂肪囤積,水分滯留在體內,使腰圍和身體變得臃腫肥胖。攝取過量的鈉,除了不可能變瘦,還會造成身體水腫,尤其會累積在下半身,所以口味重的朋友,胖在下半身的比例很高,即便吃得再少,一樣「瘦不下來」!
* 唐高宗患糖尿病 趙匡胤腦出血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12013061500443.html
現代人苦於食品安全,科技進步卻衍生出致癌風險,然而回顧歷史,即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經常死得莫名其妙,甚至使歷史轉了彎。現任澳門鏡湖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的譚健鍬,便以《病榻上的龍》一書從現代專業醫學眼光推敲歷代帝王的病因,帶讀者從不同的角度辨證歷史。
作者譚健鍬雖是專業的醫療工作者,卻因愛好歷史、文學,多次獲文學獎肯定,有感於史書上諱莫如深的帝王駕崩,他便發揮醫學推理能力,剝開「龍在病榻」最後一程的神祕,從晉景公到清嘉慶共25位帝王的病歷與死因之謎一一公開。
◆ 飯後走半小時 肥油走開
【聯合晚報╱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林硯農提供】
2013.06.15
問:我已經當了十年的上班族,每天吃完早餐、中餐就坐在座位上,少有機會活動,漸漸感覺大腿愈來愈多贅肉,且大腿皮膚也出現一條條紋路,尤其夏天穿短褲很明顯。不知道若大腿瘦下來後,這些紋路會不會跟著消失?另外,趴著午睡會造成小腹或大腿肥胖嗎?
答:體內脂肪累積太多,表皮被撐大,在皮膚上很可能出現一條條紋路,通常瘦下來以後,紋路不太可能消失,因此最重要的還是預防。
平常吃飽飯後,建議不要坐著,可就近利用公司附近公園、空地、樓梯走動,至少走半小時,讓食物消化,除了可以避免大腿、腹部肥胖,對腸胃也比較健康。
腹部或大腿肥胖與趴著午睡較無關係,主要仍是長時間熱量攝取過多累積造成。因此,找時間運動非常重要,例如若平時在公司都是搭電梯,可改為爬幾層樓梯;若是搭公車上下班,也可提早兩三站下車走路。
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可以快步走或游泳。想預防肥胖者,每周運動至少累積60到90分鐘,已經肥胖的民眾,每周更要至少運動120到180分鐘,才能避免肥胖。
※ 相關報導:
* 善用游泳 有助減緩背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5/today-health5.htm
....即使在水中站著,因水的浮力會減輕垂直的壓力,在水中移動時,使腰部打直,以加強背部肌肉力量。若能浮在水面,讓身體儘量打直,好像把身體垂直的力量作反方面的抗衡,藉由平常不慣使用的背部肌肉的收縮牽拉脊椎,不但可改善下背痛,連平常因長期久坐,頭部下壓而造成的肩頸部痠痛也能因浮在水中獲得緩和放鬆的效果。
◆ 肺結核生趴趴走 14同學檢驗呈陽性
自由 2013.06.15
〔記者劉榮/台北報導〕台北市大同區某國中驚傳群聚感染,引發家長恐慌,北市衛生局證實,該校一名國一女學生今年四月確診為肺結核患者,在被要求居家隔離期間,竟陸續返校參加活動、考試,引發師生投訴「不可思議」。
台北市衛生局疾管處日前針對與女學生有有高度接觸史的卅個同學,進行肺結核菌素(PPD)皮膚測試,竟有十四名學生呈陽性反應,已轉介至胸腔科進行預防性投藥。
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患病的女學生四月中經確診後,馬上隔離接受治療,兩週後,確認痰液沒有細菌,已無傳染力,才讓她回學校上課。目前已針對四月中診斷前的接觸史進行疫情調查。
校方消極處理 師生投訴
該校老師日前向北市議員莊瑞雄陳情指出,學校對該名確診病例學生的處置太過消極,該班導師甚至任由該學生自由進出班級,今年四月廿日學校活動到五月中旬段考期間,患病女學生都陸續返校,也未要求學生必須戴口罩,導師還帶全班外出一起聚餐,同學只知道女學生一直咳,不知是肺結核患者。
「這種處理方式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該校一名專任老師表示,校方事後發現校內已發生感染,今年緊急要求任課老師及全班同學進行胸部X光檢查,但現在資訊都不是很清楚,有學生家長質疑校方未明確了解該學生健康情況,就讓該生返校,校方竟表示,主治醫生告知已無傳染力。
莊瑞雄表示,以此個案為例,女學生經確診後,還回到學校「趴趴走」,家長也強烈主張女兒的受教權,不願女兒被貼標籤,因此連口罩都懶得戴,衛生局只能確認投藥後沒有傳染力,但在投藥前及投藥期間的行動,卻宛如不定時炸彈。
該校訓導主任昨天表示,學校已針對高度接觸史的師生進行系統追蹤,並進行校園消毒。
衛生局長林奇宏說,此個案在投藥期間外出返校,確實需要檢討,目前十四名學生,胸部X光都無異狀,如果完成預防性投藥,發病機率微乎其微,全案已在第一時間通報中央疾病管制局。
國際藥聞-長期坐姿不良
黃文正 2013-06-16 中國時報
不只容易腰酸背痛,還可能造成高血壓、胃食道逆流、胸痛。女性甚至因此產生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對健康影響甚鉅。
現代人懶散慣了,走路常彎腰駝背,坐姿也歪七扭八。醫學專家警告,姿勢不良不但容易腰酸背痛,還可能讓你的健康付出代價,導致高血壓、尿失禁、頭痛和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英國整骨療法學校」(British School of Osteopathy)解剖學講師羅伯麥考伊(Robert McCoy)指出:「支撐我們站立或坐著的脊椎及腹部肌肉,在保持狀態約十分鐘後就會開始感到疲勞,然後,我們的身體便會向前傾斜走樣。」
姿勢不良可能引發諸多身體疾病,譬如高血壓。英國里茲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指出,當脖子改變方向時,頸部的肌肉細胞會立刻傳送訊息給腦部,以確保血液供應無虞。當姿勢不良導致頸部受傷,影響血液調控,就可能造成高血壓。
姿勢不良不僅會傷害脊椎,還可能造成胃脹氣、胃食道逆流,甚至胸痛。此外,約有一半女性會在某些時候遭遇膀胱問題,其中很多人會在大笑或咳嗽時,出現壓力性尿失禁或尿液滲漏,部分原因即歸咎於不良姿勢。
長時間坐姿不良會讓肺部無法維持最佳工作狀態,若是患哮喘或肺部疾病的人,可能進而引發其他呼吸方面問題。另外,坐姿不良也可能導致頭顱底部血管擠壓三叉神經,造成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此外,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去年對110名學生進行的研究顯示,走路或坐姿不良,也會讓人更容易悲傷和害羞。根據調查,相較於走路時腰桿挺直的人,彎腰駝背者,容易感到憂鬱,體力也較差。
※ 相關報導:
* 打造好身材 健康跟著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6/today-health2.htm
村上春樹說:「要達到肥胖的路程很快樂,要達到消瘦的路程卻很險惡。」肥胖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遺傳體質、情緒等都有很大的關係。減重成功的秘訣就是了解過重對自己身心造成的影響和負擔,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方法。
◎依照中醫辨證論治,可將肥胖分成幾個常見證型:
●脾虛濕阻型
●胃熱痰瘀型
●肝鬱氣滯型
●肝腎兩虛型
◆ 緩和濕疹 多吃冬瓜、薏仁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二林報導】2013.06.16
夏天到了,許多人皮膚出現濕疹,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中醫師董懿容說,可煮冬瓜粥或綠豆薏仁粥,幫助身體排出濕氣,減緩濕疹症狀。
天氣越來越熱,許多皮膚比較敏感的人,就會開始出現濕疹,紅紅疹子,表面有的濕濕的或是會癢,使人不堪其擾。
董懿容說,濕疹通常有三種,一種是熱邪,疹子呈現紅色;另一種是濕邪,疹子的表面會有濕潤感;第三種是風邪,也就是會乾癢,讓病患難以忍受。
「油、鹹、重口味加上冰品,都會造成身體濕氣。」董懿容說,若不想讓濕疹復發,就是要讓身體保持乾燥,若因外出流汗,也要隨時以乾淨的毛巾擦乾,平常可以多喝黃耆紅棗茶、桑葚汁、綠豆湯,可幫助身體「除濕」,若擔心綠豆性冷,吃紅豆也很有幫助。
黃懿容另建議說,「冬瓜粥」對於身體排濕也很有用,做法相當簡單,先把冬瓜肉和冬瓜皮、冬瓜子分開,以冬瓜皮和冬瓜子來煮水,煮20分鐘之後將皮和子撈出,加入冬瓜肉、米、山藥、蓮子煮成冬瓜粥,就成為美味又健康的夏日養生餐。
※ 相關報導:
* 〈吃對了 你也能瘦〉喝可可減重 無糖的才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6/today-health1.htm
喝「可可」可以減重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純可可粉不僅可以降低高脂飲食造成的高三酸甘油脂、高胰島素抗性等風險,還能讓人不易發胖。
不過,專家表示,市售可可粉為了讓消費者喝來滑順又甜蜜,多數含有奶精及糖,吃到這類可可粉不僅不能瘦,反而增加心血管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歐洲營養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研究人員發現以相當於人類食用分量10匙的純可可粉餵食實驗鼠,經過10週後,可可鼠不僅體重比一般高脂飲食鼠降低15.8%,連三酸甘油脂也比一般高脂飲食鼠降低32%,血中胰島素濃度也降低27%。由此顯示,吃了可可粉的實驗鼠不只不容易發胖,連罹患糖尿病、脂肪肝的風險,都降低許多。
為什麼吃了可可粉的實驗鼠,會有這些變化呢?研究人員認為,主要與可可的抗發炎效果有關。一般認為,多餘的脂肪會引發一連串免疫反應,造成發炎,可可內的多酚成分剛好可以消除這些反應。
也有人認為,飲食中多餘的脂肪會影響腸道防禦細菌內毒素的能力,當腸道防禦力降低、細菌內毒素進入血液中,也會引起發炎反應,可可能加強腸道防禦能力。
◆ 綠色空間 有益居民身心靈健康
諶悠文 2013-06-16 中國時報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城市地區的公園、花園等綠色空間,有助於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一項全國性調查數據進行分析。這份調查追蹤英國逾5千戶家庭,以及1萬名成人,從1991年至2008年在國內遷居的情況,並詢問他們在這17年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以評估「綠色空間效應」。
主持這項研究的懷特博士發現,住在植栽綠化程度較高區域的城市人,心理壓力較小,且生活滿意度較高。研究人員發現,把收入、工作、婚姻狀況、身體健康和房屋類型等因素列入考慮後,綠色空間仍然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懷特博士認為,居住在綠化程度高地區產生的影響,相當於「結婚」的1/3。另外,相對於失業,綠化的影響力,相當於就業的1/10。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比較很重要,當決策者在決定如何投資有限的公共資源,如公園開發或維護,並評估投資效益時,可以派上用場。
懷特表示,綠色空間對個人的影響可能不大,但對社會帶來的正面效應可能十分可觀。他說,這項研究對心理學家、公共衛生官員和城市規畫人員可能很重要。
心理健康慈善組織的資訊經理墨菲女士說:「對人口稠密地區的忙碌居民來說,能夠到戶外綠色空間活動,是逃離生活壓力很棒的方式」。她說:「我們的研究顯示,94%參加戶外『綠色運動』的人表示,『綠色運動』有益心理健康,且能大幅改善身體健康。」
5症狀 年輕人也會腦中風
黃菁菁/東京報導 2013-06-17 中國時報
東京電視台30歲出頭的美女主播大橋未步,今年2月時突然患輕微腦中風,讓年輕一代的上班族都感到震驚!但醫師指出,其實並非年輕就不用擔心中風,若不注意可能會變成終身遺憾。若是出現單側手腳麻痺、無法理解別人的話、講話舌頭不輪轉時,就應該到醫院檢查,以免錯過醫療的時機。
日本《AERA》雜誌報導,東京都調查發現,因腦中風急救的病例,50歲以下的比例約為3.5%,30幾歲或更年輕的病例則更少,雖然比率低,仍不可掉以輕心。
日本的名人當中,還有不少人30幾歲就腦中風。例如,今年42歲的Mr.Children主唱兼吉他手櫻井和壽曾在32歲時腦中風、今年46歲的摔角選手高山善廣曾於37歲時中風。
大橋、櫻井和高山三人的職業、體型和性別都不同,很難找出共同的原因。《AERA》在報導中,引述獨協醫科大學越谷醫院的副教授鈴木謙介的話指出,腦中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因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導致腦中風,這種以高齡者居多。此外,還有免疫系統的疾病、心律不整、藥物的副作用、偏頭痛等,這些病因都可能發生在30多歲的人身上。
通常腦中風會有前兆,平時可以自我檢查,若出現以下的現象就要小心:
1.單側的手腳麻痺、臉的半邊麻痺。
2.無法理解別人的話、講起話來舌頭不輪轉、想講的話說不出口。
3.有力氣卻站不起來、走不動、走起路來搖搖晃晃。
4.單眼看不見、看東西會出現雙重影像、突然失去一半的視線。
5.前所未有的激烈頭痛、嚴重的頭昏。
◆ 糖、澱粉 吃太多易傷「心」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6/17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吃太多糖、澱粉類食物,很容易傷害心臟,造成心臟衰竭。
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研究團隊進行動物實驗、人體組織實驗發現,葡萄糖代謝產物「6-磷酸葡萄糖」會對心臟造成壓力,使心臟肌肉蛋白質出現變化,心臟收縮、心臟打血功能就會大受影響,進而出現心臟衰竭。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當食用過多糖份、澱粉類食物,就會造成6-磷酸葡萄糖堆積,增加心臟負擔。
台灣每年大約有兩百萬人罹患心臟病,當中約四十萬人有心臟衰竭問題。在美國,每天有五百萬人死於心臟衰竭。患者確診罹患心臟衰竭後,一年存活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十,意思是說,每一百名確診患者當中,約有五十人在確診一年內死亡。美國每年出現五十五萬名心臟衰竭新增病例。
研究作者心臟科教授漢里奇‧泰格梅爾表示,治療心臟衰竭非常棘手,醫師多半使用利尿劑,以控制體液,醫師也會使用β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nhibitors)等幫助減輕心臟負荷,讓心臟收縮、打血更有效率。不過過去二十年來都是這樣做,一直沒有新方法、新藥可治療心臟衰竭,因此到了今天,治療心臟衰竭成果還是不甚理想。
泰格梅爾教授指出,患者罹患高血壓或其他疾病,很容易對心臟造成負擔,如果又食用過多葡萄糖,對心臟來說,無異雪上加霜,心臟功能可能變得更差。
另外,小型動物實驗顯示,免疫抑制劑「雷帕埋辛」(Rapamycin)、糖尿病用藥雙胍類降血糖藥物可針對6-磷酸葡萄糖作用,未來或可用來治療心臟衰竭。
※ 相關報導:
* 2歲童20公斤 患中度脂肪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7/today-center1.htm
二歲幼兒體重二十公斤,患有中度脂肪肝;十二歲女童體重七十多公斤,一樣患有中度脂肪肝。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醫師陳思達指出,不應輕忽兒童肥胖問題,他研究也發現,農村小孩肥胖盛行率不輸都市。
◆ 保健新招-吃綠蟲養生 日本正流行
黃菁菁/東京報導 2013-06-17 中國時報
「綠蟲拉麵」、「綠蟲飲料」、「綠蟲蛋糕」、「綠蟲健康食品」在日本漸漸流行起來。「綠蟲」的名稱聽來嚇人,但其實是一種藻類,中文名稱是「綠眼蟲、綠眼藻」,是比頭髮還細小,富含胺基酸、維他命等59種營養素的微生物。
一般日本人認為,綠眼蟲可以補充現代人不足的營養素,有排解脂肪、膽固醇和宿便等功效,因此具有美容的效果,更可成為未來糧食危機時的食品。
現在日本坊間可看到許多錠狀、粉狀的綠眼蟲健康食品,還有餐廳、果汁吧、蛋糕店等會在菜單中加入綠眼蟲相關的餐飲。
綠眼蟲是容易被其他生物吞噬的微生物,東京大學農學系畢業生出雲充、鈴木健吾等人於2005年成功研究出綠眼蟲的大量培養技術,這項研究成果讓綠眼蟲聲名大噪。
出雲等人也於同年創業設立「Euglenids(綠眼蟲的學名)」公司,並開發出綠眼蟲的食品、生化燃料、化學原料等。幾年下來,已成為有36名員工,年營業額16億日圓(約新台幣4億6400萬元)的大公司了。
「綠蟲拉麵」則是東京大學紅門前的「山手拉麵安庵」的招牌商品,綠色的湯頭裡,溶入了6億隻綠眼蟲做成的粉末而得名,雖然不在菜單上,但卻有熟門熟路的顧客會指名要品嘗「綠蟲拉麵」,連自民黨青年局局長、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兒子小泉進次郎,都聞名前去享用,並將心得感想附上照片寫在部落格裡。
◆ 美研究:打類固醇 恐增脊椎骨折風險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6/17
年長者有時因背痛、腿部疼痛需要注射類固醇,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年長者常注射類固醇,可能增加脊椎骨折風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骨科與關節外科期刊」。研究提醒,年長者如果骨質密度較低,注射類固醇時就要特別注意脊椎骨折問題。
年長者脊柱空間常逐漸變得狹窄,很容易因椎管狹窄而產生疼痛症狀,此外,椎間盤突出會造成神經受到壓迫,也會引起背痛、腿痛。醫師治療這些疾病時,可能在脊椎部位注射抗發炎類固醇藥物。
注射類固醇可幫助暫時減輕疼痛,不過時間一長,類固醇可能造成骨質流失,患者骨密度就會逐漸下降。最新研究顯示,年長女性以類固醇治療脊椎相關疼痛症狀,骨質流失速度會比其他同齡女性來得快。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亨利‧福特健康機構骨科醫師許羅摩‧曼岱爾指出,研究進一步發現,患者如果接受類固醇治療,骨折風險會比較高。
研究人員分析六千名患者病歷資料,患者平均年齡六十六歲,其中三千人因脊椎疼痛症狀而接受類固醇注射,另外三千人則是接受其他療程。約有一百五十人後來出現脊椎壓迫性骨折。
年長者骨質密度偏低時,即使沒有受到嚴重外力衝擊,也可能出現脊椎壓迫性骨折。研究數據顯示,患者每打一針類固醇藥物,脊椎骨折風險就會增加百分之二十一。
醫師指出,用類固醇治療脊椎相關疼痛症狀,還是有很不錯的效果,患者若需要持續接受治療,可和醫師討論一下是否要服用鈣片、維生素D補充劑等,以避免骨質流失。
◆ 婦耗1小時 腰痛指定救護車送台大
【聯合報╱記者潘杏惠、游明煌/連線報導】2013.06.17
新北市淡水消防分隊昨天下午要送腰痛的蔡姓婦人就醫,她說「兒子在台大當醫生」,指定要去台大就診,救護員溝通約1小時無效,最後花32分鐘將她送往23公里外的台大醫院就診,返程遇到大塞車,全程救護時間共3小時。
消防局指揮中心說,此案考量婦人沒有其他家屬在場,加上她說「痛到無法坐著」,擔心發生意外,才同意載送,但已當場勸導她「下不為例」,並解釋載送原則。
救護隊員表示,昨天下午2點33分接獲沙崙一棟大樓警衛報案,到場後,69歲老婦人說她腰部扭傷要送醫,她兒子是台大醫生,雖然目前人在國外,但她比較信任兒子的同事,堅持要去台大就診。
救護隊員希望老婦能夠就至淡水馬偕醫院就醫,向她說明「如果派遣時間超過15分鐘,就不得跨區載至指定醫院」,但婦人仍堅持。
救護隊員建議可改叫民間救護車,老婦一聽,當下立刻打1999詢問。幾經溝通,她還是說要去台大。
老婦與救護員僵持約1小時,到了下午3點44分,救護隊員妥協,開救護車從沙崙路開往台大,4點16分抵達,5點35分返隊。
救護員指出,昨天淡水區塞車嚴重,靠鳴笛、闖紅燈,花了32分鐘才把患者送達台大;返程因無病患,未鳴笛,耗費1個多小時才從台大開回淡水。
由於淡水消防分隊只有兩輛救護車,同一時間有另一件救護案,分隊指出「要是突有重症病患,調度不到救護車,後果恐不堪設想」。
消防局指揮中心表示,6月起,病患經簽署切結書,可選擇跨區就醫,但生命垂危或救護車調度時間超過15分鐘者不適用。這名婦人的腰傷經救護人員判斷,雖非急重病病患,但指定醫院路程超過15分鐘,不適用指定送醫條件,應就近送醫。
※ 相關報導:
* 企鵝活力站 小腦症復健好所在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67377.shtml
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南區辦公室經過兩年的努力,昨天成立全台第一座「企鵝健康活力站」,病友可以到「蝴蝶館─舒壓坊」或「叢林館─復健室」紓緩壓力並復健。
染德國麻疹 日本患者破萬人
中央社 2013.06.18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今年罹患德國麻疹的患者截至本月9日為止已超過1萬人,其中9成是大人。專家表示,「這是危機狀況」。
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天公布,到本月9日為止的1週之間新增的德國麻疹患者有517人,從今年初以來,總計1萬102人,是去年1整年罹患德國麻疹人數的4倍多。
流行德國麻疹的地區以東京首都圈、近畿圈為主,遍及日本全境。厚勞省及專家呼籲民眾接受預防接種。
厚勞省指出,到9日之間的1週內,罹患德國麻疹人數以大阪129人最多,其次是東京82人、神奈川59人、兵庫52人、鹿兒島34人。
孕婦如果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可能眼、耳、心臟等出現障礙,因此厚勞省呼籲預定懷孕的女性,其丈夫、同住者等最好主動接受預防接種。
國立感染症(傳染症)研究所的室長多屋馨子表示,「這是危機狀況,希望民眾能接種疫苗,同時工作職場上也要採取預防感染的措施。」
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表示,向來德國麻疹的傳染以孩童為主,但今年是大人較多,原因還無法完全釐清,但這也反映出日本預防接種行政作業過慢。
針對日本可能快則8月就會出現德國麻疹疫苗缺貨的情況,田村表示,「如果疫苗有缺貨的情況,希望先訂出接種者的優先順位,以預定懷孕的女性為優先接種,之後是孕婦周邊、較有接觸的人等為優先接種對象」。
※ 相關報導:
* 30病例3型別 屏東登革熱拉警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69889.shtml
屏東縣本土登革熱病例增至30例,不但疫情拉警報,今年同時出現3種不同型別的登革熱,不但民眾交叉感染的危險性大增,致死率也增加,為了防疫,縣衛生局已經針對不配合清除孳生源的民眾開出12張罰單,件數為歷年最多。
◆ 5種食物 讓皮膚水噹噹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3/06/18
許多女性為了愛美而購買許多保養品、保健食品,日常飲食中,有很多天然食物也能讓人看起來更容光煥發,皮膚更加細緻、有光澤。營養學專家大衛‧沃爾夫表示,像小黃瓜、椰子油、木瓜等食物都對皮膚很有好處,適量攝取,搭配健康飲食,臉上就會散發自然光彩。
小黃瓜
小黃瓜屬於瓜類家族,因為具有利尿功能,所以可幫助預防水腫。黃瓜皮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矽,如果一個人外表要美麗,就得攝取充足的矽。建議購買新鮮、有機小黃瓜,小黃瓜外皮就不會上蠟,這樣就能連皮一起吃。將小黃瓜加入生菜沙拉或莎莎醬當中,或者在飲用水放幾片小黃瓜,就能隨時隨地享受小黃瓜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椰子油
大衛‧沃爾夫表示,像橄欖油、芥花油、奶油遇到高溫就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會使臉部脂肪大量流失,皮膚也較容易出現肝斑、老化斑點。相較之下,椰子油含有獨特中鏈脂肪酸,遇高溫會比其他油脂更穩定,較適合用來烹調。
椰子油也含有一些抗菌成分與「妊烯醇酮」,妊烯醇酮是黃體素等許多荷爾蒙原料之一,可促進身體循環、修復受損肌膚。烘焙食物時,以椰子油取代奶油,或在奶昔中加點椰子油,能讓身體更有飽足感,較不會一下就感到飢餓。
薑黃
許多咖哩含有不少薑黃,大衛‧沃爾夫指出,薑黃是一種強效抗氧化、抗發炎物質,也可幫助清血路,減少血液雜質,血液暢通、乾淨,皮膚自然就會柔軟、光滑,薑黃也可減緩青春痘等發炎反應。薑黃不但可做成咖哩,也可做成沙拉沾醬,吃下薑黃,皮膚很可能馬上從蒼白轉變成紅潤,散發出玫瑰色光澤。
木瓜
木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這些營養素都對皮膚很好,另外,木瓜含有獨特木瓜酵素,可以軟化、溶解老化皮膚組織,促使皮膚再生,還可以修補膠原蛋白纖維,改善、減緩皺紋生成。
芭樂
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表示,芭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抑制黑色素生成,膠原蛋白生長也需要靠維生素C輔助,攝取芭樂等含維生素C食物,對皮膚也是好處多多。
國內營養師看法
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指出,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礦物質鋅、膠原蛋白等營養素都對皮膚很重要。芒果、地瓜、胡蘿蔔等紅黃素食物多半含有維生素A、β胡蘿蔔素。麥片、酵母粉含有維生素B2,核桃、肉類食物則含有維生素B6。
※ 相關報導:
* 不吃早餐 易得糖尿病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1529
早餐很重要,平常一定要記得吃早餐。美國一項小型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女性如果每天都有吃早餐,可幫助降低糖尿病風險。反之,不吃早餐的話,胰島素就會越來越遲鈍,較容易罹患糖尿病。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系講師伊莉莎白‧松瑪思解釋,研究中女性一旦沒有吃早餐,胰島素就會出現抗阻性,胰島素作用變遲鈍,因此身體需要更多胰島素才能讓血糖恢復正常。雖然一次不吃早餐,只會讓胰島素暫時出現抗阻性,不過長時間不吃早餐,胰島素一直都有抗阻性,產生糖尿病的機率就會直線攀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內分泌醫學會年會。
* 運動+手術 封殺「應力性尿失禁」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69456.shtml
不少婦女大笑、咳嗽、運動或跳舞時會發生「應力性尿失禁」,隨著症狀加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成大醫院雲林縣斗六分院泌尿科醫師陳奕宏說,若有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藉由「凱格爾運動」復健或簡單手術,就可恢復。
◆ 公保年資逾30年 健保不再免繳
【聯合報╱記者林思慧、黃驛淵/台北報導】2013.06.18
歷經十二小時,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昨初審通過公教人員保險法,刪除公保年資超過卅年以上者,享免繳健保、公保費的補助,估計一年至少可替國庫省下十億元;但回溯條款及其他未達共識條文保留送朝野協商。
現行條文規定,原參加公保或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已繳付保險費滿卅年者,或未滿卅年、繼續繳付公保保險費屆滿卅年的被保險人,在公保有效時間,其保費與健保費由各級政府或各私立要保學校負擔。
考試院修正草案刪除免繳健保保費的規定之外,僅將加保卅年可免繳保費的門檻延長為卅五年;銓敘部長張哲琛表示,加保卅年人數約四萬多人,若增加為卅五年,約剩下一萬多人,這也涉及軍保改革,要一併考量,不宜直接刪除;但民進黨立委陳其邁、吳宜臻、尤美女、國民黨立委王惠美均贊同將此補助條文刪除。
張哲琛會後受訪時表示,修正草案已延到卅五年,實際上公務員服務滿卅五年以上的人數已經不多;被問到是否朝野協商再翻案?張哲琛說,將再研究。
同時,依照條文規定,被保險人年資滿十五年,未符合第十七條老年年金請領資格者,得提前五年請領老年年金給付,每提前一年,依前項規定給付金額減給百分之四,最多減給百分之廿;其他生育津貼、給付率、超額年金等皆保留送協商。
※ 相關報導:
* 曾御慈效應 簽器捐卡人數倍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969965.shtml
台大醫院女醫師曾御慈日前被酒駕男子撞成腦死,家屬同意器官捐贈,遺愛人間,連日來引發器官捐贈風潮,不僅簽署器捐同意卡的人數比平日暴增兩倍,實際器捐個案也增多,半個月來就有廿一人捨肉身成為「人間菩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