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1

大陸環保新政將上路 台商臉綠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7.09.11

中共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說,國家環保總局計劃一年內將陸續頒布七項環保政策,兩年內完成政策試點,四年內初步完成大陸環境經濟政策的框架。同時,繼綠色信貸之後,徵收資源稅、環境污染稅等稅務手段,也將陸續出爐,顯示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環境成本將再增加。

潘岳說,根據大陸國情,能夠實施的政策有七項:綠色稅收、綠色收費、綠色保險、綠色貿易、生態補償機制和排污權交易,以及綠色資本市場,包括綠色信貸和綠色證券等。

中國經濟報指出,潘岳9日參加由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主辦的「綠色中國」第12屆論壇透露,環保總局正與各宏觀經濟部門合作,包括:已與大陸央行和銀監會聯合頒布綠色信貸政策;近期也將和中共保監會研究頒布綠色保險。

國家環保總局政策法規司和財政部旗下的一個司聯合組成的綠色財稅課題小組,正在緊鑼密鼓地研擬環保稅,以正在與中共證監會、商務部緊密接觸,研究建立新機制。

新京報專訪潘岳指出,國家環保總局從2005年迄今,曾在大陸發動四次大規模執法行動,成為「環保風暴」。

不過,日後將朝向建立環保政策和制度,推行環境經濟政策,從傳統行政手段轉向運用經濟手段,並且進行大規模修訂法律。

潘岳指出,國家環保總局可以實施的七項政策是,實行綠色稅收,對於環境友好行為給予「胡蘿蔔」,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如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的減免以及加速折舊等。

另一方面針對環境不友好行為揮舞「大棒」,建立以污染排放量為依據的直接污染稅,以間接污染為依據的產品環境稅,還有針對水、氣、固廢等各種污染物為對象的環境稅。

其次是加強環境收費力度,推動節能減排,包括資源價格改革、落實污染者收費政策、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等。

第三是建立綠色資本市場,斬斷污染者的資金來源,對於無法嚴格執行環評、環境風險大的企業,否決上市融資或再融資,並且推行「綠色貸款」或「綠色政策性貸款」。

潘岳說,生態補償試點是開發地區對未開發地區、城市對鄉村、下游對上游、受益方對受損方、「兩高」產業對環保產業透過財政轉移支付手段來補償。

潘岳表示,推動綠色貿易是要嚴格限制能源產品、低附加值礦產品和野生生物資源的出口,開徵環境補償費,逐步取消「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必要時開徵出口關稅。進口上,強化廢物進口監管,徵收大排量汽車進口的環境稅費,並積極推進綠色標識認證。

※ 相關報導:

中國3C產品進入強制環保時代
歐盟環保法規6月施行 中國出口成本升5%
環評風狂吹 北京焚化爐喊停
節能、環保概念股 燒全球
環保新概念 綠色產品講究生命周期
綠色和平:電子業環保顯著進步
回收資源,強制使用
新環委出爐 環保團體全落馬
面對能源危機 政府只有口號
清溪川奇蹟?
電腦模擬氣候 三年後暖化加劇
鼠癌、人禍 三江源快枯了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科學家強調「生物燃料」的環境衝擊
台灣孕婦體內塑毒超濃
中國發明清潔製漿技術 造紙業嚴重污染有望解決
從北縣保護丹頂鶴棲地到全球紅樹林減少1/5
生態系統「非線性」的回應指出環保解決辦法

中小台商 徘徊十字路口
大陸勞動合同法衝擊台商

4 則留言:

fsj 提到...

中國新規定減排污不達標準地方官將免職

中央社 2007-11-25

(中央社記者林于國香港2007年11月25日電)中國國務院辦公廳近日頒布實施單位 GDP能耗考核體系任務,達不到標準的地市黨政一把手將就地免職。

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導,這項方案明年開始實施,節能和環保將與官員的政績掛勾,環保局官員指出,這項政績考核辦法在即將開始的省市領導換屆時派上用場。

這項由發改委制訂的考核辦法,對象包括各省區市政府和1000家重點耗能企業。考核成績分為超額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至94分)、基本完成(60至80分)和未完成(60分以下)四個等級。辦法規定,各省級政府每年 3月將年度節能目標報告,和上年度節能任務完成情況、自查報告上報國務院。然後由發改委會同監察部、人事部組成評價考核組對各地節能進度進行評價考核,結果經國務院審定後向社會公告。節能減排目標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達不成任務的地方領導將被免職。考核等級為「未完成」的省級政府,應向國務院作書面報告,限期整改。在節能考核中瞞報、謊報的地區,直接責任人將依法追究責任。

今年八月,環保總局、發改委已發布上半年各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公報。其中黑龍江、吉林、福建、廣西、海南、雲南、陝西、青海、新疆九省區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均未達標。

報導指出,許多網民支持政府嚴懲治污不力的地方官,但有網民對新措施是否起實際效用表示懷疑,擔心再度淪為數字遊戲,一位網民說,地方官很容易騙中央,不如相信民眾,讓民眾投票監督。也有網民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千萬不要低估地方官員的智商。

fsj 提到...

百萬人力抓污染 台商心寒

【李書良/台北報導】工商時報2008.01.11

大陸整治環保的手段愈來愈強,為了確保中央政策能徹底落實,大陸官方計畫在今年投入上百萬人力,調查各地污染物排放情況,其中,冶金、化工、建材、火電、造紙、醫藥、採礦等「兩高一資」行業,將成為調查重點。

對此,台商表示,大陸的環保政策日趨緊縮,在此情況下,預計有更多台商會面臨罰款、停工,甚至勒令關廠等情況。廈門永豐餘紙業總經理謝聖精說:「現在全大陸都在抓環保,台商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非商業因素』而落馬。」

根據北京「中國青年報」報導,大陸官方已安排七.三七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經費,並動用百萬人力進行調查工作。其中,工業污染源是這次普查的重點,調查對象包括冶金、化工、建材、火電、造紙、醫藥、採礦等三十九個行業。根據估算,中國大陸工業領域重點污染源約有七十二萬處。

中國污染源調查辦公室負責人朱建平表示,這次查處的依據包括「統計法」及「污染源普查條例」。企業若有遲報、虛報、瞞報或拒報污染源普查數據的行為,可由相關部門處以五萬元以下罰款,甚至採取更強硬的手段。

此外,普查過程中若有出現干擾或弄虛作假行為,也將依法嚴辦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江門台商協會前任會長、廣東聯合化纖染織董事長陳明國表示,這陣子台商只要在廢水、氣味、煙等幾方面出狀況,馬上就會被處以五到十萬元不等的罰款,而且可以不計次數的累罰,直到業者改善或乾脆搬走。

中山台商協會會長、商合陶瓷企業董事長陳中和提到,中山因環保而被處罰的台商,大多以廢水排放出問題為主,當地環保官員力量頗大,如果問題未得到改善,可連續對業者施以一到三倍的罰款,問題嚴重者,甚至就直接勒令關廠。

其實,大陸這波取締環保的打擊力度頗大,就連跨國企業都無法倖免。大陸環保總局新聞發言人陶德田表示,近期已對一三○家曾經上過環保黑名單的跨國企業進行督察,大部分企業已經改善。

他批評說,近年來屢屢有些擁有口碑,甚至是世界五百強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發生環保違法行為,這是嚴重的企業社會責任缺失。



◆ 民氣可用 官方借力使力

【李書良】 工商時報2008.01.11

大陸官方加大整治環保力道,其中固然有為了經濟的長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考量存在,但另一方面也鑒於當前「民氣可用」,整治環境可輕易得到民眾認同,可謂一舉多得。

為何說是「民氣可用」呢?這是因為在長期追求GDP成長的過程中,大陸部分地區民眾的環保意識開始萌芽,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最近因廈門民眾上街反對,逼使地方官員向民意低頭,導致台資企業翔鷺集團投資的PX(二甲苯)廠不得不轉遷到漳州市一案。

這種事在過去很難想像。按照經驗法則,翔鷺PX廠這麼大的投資案願意來投資,當地官員與民眾在發展經濟的大前提下,理應欣喜不已。沒想到該案卻因民眾強烈反對,而官方也一改過去站在企業的立場,選擇與民眾同一陣線,可說是讓人始料未及。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珠三角地區台商就擔憂的表示,大陸官方宣稱要用百萬人力來調查各地情況,「如果是玩真的」,那將給許多中小型台商帶來莫大壓力。

這名台商說:「這百萬人一旦灑遍全中國,發揮的應該就是台商最怕的『舉報』功能。只要這些人盯上一家工廠,抓到確實證據,通報當地環保機關,台商就免不了麻煩上身。

fsj 提到...

歐盟EuP指令擴大至57項 手機 印刷電路版等產業受衝擊

【侯雅燕/台北報導】工商時報2008.01.18

全球重視環保潮流下,歐盟環保指令EuP(能源使用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已決定擴大產業適用範圍,從原本個人電腦等十九類,擴大至五十七類,包括手機、印刷電路版等零組件大廠、光電廠,由於我國電子產品輸歐產值超過二千億元,經濟部盼業者及早因應。

經濟部工業局自去年陸續輔導大廠因應歐盟環保EuP指令,去年接受輔導廠商十二家,包括仁寶、華映、廣達及大同等企業,而今年早已陸續有廠商排隊要接受工業局的輔導,據了解,包括奇美、群創、英華達、精英及大眾等大廠均有意願。

工業局表示,歐盟EuP指令已於二○○七年八月十一日生效,歐盟會員國也依規定,陸續公告國內法或措施對應,除制定管制EuP產品輸入各國規範外,也提出違反事項的相關罰則,如義大利國內法單項最高罰緩達新台幣六百萬元等,其餘國家立法亦漸趨完備。工業局強調,若廠商輸往歐盟不同國家,產品不符合指令,將可能受罰。

雖然EuP指令已生效,歐盟也公告十九類產品適用,包括消費電子、照明、通風與空調、電動馬達、家用電器等列入優先管制,不過實施內容最快年底陸續公告,個人電腦、電源供應器、充電器及街燈,已被列第一波公告標準。工業局指出,歐盟公告產品規範,將會明定產品能源效率、限用汞等重金屬有害物質。工業局表示,歐盟環保指令也需送至WTO討論,因此該指令規範將可能擴及到美國、大陸等。



◆ EuP指令

【侯雅燕】工商時報2008.01.18

歐盟EuP指令是繼RoHS、WEEE、REACH指令公告後所發佈的最新指令,但也是對生產者最大衝擊的指令。歐盟實施EuP指令,為提高產品能源效率及環境績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促成持續性發展,並增加能源供應不虞匱乏的保證。

歐盟EuP指令的要求下,製造者必須對其產品關於環境、能耗的評估與生態化設計提出有效的設計方案與評估文件,包括能源效率評估與設計、生命週期透視與數據提供、管理與設計系統文件配合、設計與製造的環境活動釐清與重點設定、製造活動的環境衝擊和評估的資料收集等等。

EuP指令實施時程將落在二OO八年年底,對於許多廠商而言,特別是針對電源供應器、TFT-LCD TV、個人PC和NB等產品而言,已經非常緊迫。

fsj 提到...

環保風暴連環刮 台商剉咧等

徐尚禮/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2.09

目前大陸掀起的「環保風暴」讓許多台商剉咧等。因為從中央到地方不只找台商開刀,國有企業、跨國企業都身陷風暴中,而且查環保是從生產源頭查起,不是以往的生產末端,這讓不少工廠面臨關廠危機。

廣東台資企業一位廠長說,近半年來,天天要面對環保問題。工廠想增資、設廠都要填寫「清潔生產專案」報告(環評報告),已成立的工廠也要寫環保整改報告。一旦不合格,生產作業大受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環評報告不是以往只重視末端,而是從生產環節的前端就開始,不僅要達到環保要求還要符合節能。

由於中央有令,地方政府嚴格執行。珠三角及長三角不少台資電鍍、染整、化學等傳統產業工廠吃盡苦頭。

台商說,「清潔生產」是每家台資工廠最頭痛的問題。想增資、建廠環評沒過關就別想動工,至於已有的工廠環保過不了關,就別想繼續運作,不能在環保要求高的大陸沿海省分生存,只能往更內陸省分遷移,或乾脆去開發大西部。

新年伊始,北京環保總局就發動首場環保風暴,拿三家跨國公司開刀,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一些在大陸設廠的跨國大公司以往環保出問題,寧願被罰款也不願放棄低成本高利潤的生產模式。前述跨國公司就屢遭環保單位點名,多敷衍了事。但今後想以罰款來規避環保改善要求,可能行不通了。

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許多跨國公司將高污染的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大陸、港資、或者台資企業。在享受低成本供貨的同時,卻未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供應鏈條。

馬軍說,從今年開始,中國政府將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打擊力度。今年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將出台,屆時處罰力度將比現在加大很多,最高罰款會增加到上百萬元人民幣。

限期改善,加上高額罰款已迫使台商面臨台灣當年環保風暴的出走潮。提高環保要求,使得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環境成本增加,生產成本也變高。

大陸為了加強企業環保力度,官方計畫在今年投入上百萬人力,調查各地污染物排放情況,其中,冶金、化工、建材、火電、造紙、醫藥、採礦等「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行業將成為調查重點。

現在台商最怕被人舉報環保有問題,連續罰款不說,勒令關廠都有可能。

廈門民眾上街抗議台資企業翔鷺集團投資PX(二甲苯)廠,最後迫使陳由豪不得不移址漳州。

這一環保抗議事件驚動中外,也讓廣大的大陸台商必須正視「環保風暴」對企業的衝擊。

※ 規劃更好的製程不但可以環保,還可以透過資源再利用,省下更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