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5

中國發明清潔製漿技術 造紙業嚴重污染有望解決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7年12月15日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四日電 (記者 趙勝玉)造紙污染問題已成為困擾世界紙業的大問題。而中國發明的一項名為 DMC (Digesting wish Material Cleanly) 清潔製漿的技術,將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造紙行業嚴重污染和資源不足兩大難題。

紙品的生產過程分為製漿和造紙兩部分。在造紙方面中國的技術設備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在製漿方面,中國卻是一個污染嚴重、效益低下、原料極度依賴進口的國家。造紙行業的發展所面臨的環境污染和資源不足兩大難題主要表現在製漿環節上,污染製漿已成為中國落後生產方式的典型代表。

中承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和中國全球紙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程相武發明的DMC清潔製漿催化劑及其工藝,是一項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造紙行業嚴重污染和資源不足這兩大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據介紹,DMC清潔製漿專利技術是從增加植物原料的生物利用度入手,在纖維疏解、催化、磨漿、漂洗、分階段循環水處理等環節中運用高分子化學等技術使木質素改性,提高得漿率,全過程實現了清潔生產。

中國造紙協會草漿專業委員會對該技術進行了實地檢測,稱該技術在整個製漿生產過程中實現了污水零排放,沒有廢氣和各種異味;造紙用水是傳統用水的二十分之一;用玉米、高粱、棉花、小麥、水稻、甘蔗等農作物的秸稈替代木材做造紙原料,不僅保護了中國的林木資源,而且還將農業生產中的秸稈變廢為寶,給農民創造了額外的財富。有關專家表示,這一創新成果的應用,能夠使重污染的製漿生產轉變為清潔生產,使資源高消耗的製漿工業變為資源節約型工業。



◆ 華紙連挨重罰 西部取經消臭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花蓮報導】 2007.12.15

中華紙漿公司花蓮廠排放臭氣遭縣環保局連續開單告發金額達800多萬元,環保局昨天表示,近日將再度前往該廠複查,若仍不合格,將會再連續告發,直到該廠改善汙染為止。

華紙廠務課長郭忠輝說,該公司為展現改善臭氣汙染誠意,董事長羅勝順日前曾率總工程師蕭逢郁、化工廠廠長蕭逢祥等重要幹部,到彰化台化公司「取經」,該公司允諾將派員到華紙協助改善臭味汙染,華紙並將在近日提出減臭改善計畫,以符合民眾期待。

環保局長戴文堅表示,華紙從93年間完成苛化石灰窯後,並無具體臭氣排放改善措施,該局每年邀請專家學者現勘輔導,並提供臭氣改善建議,但華紙並無善意回應,甚至有逐年惡化跡象。

因此,才於去年9月12日駐廠稽查一周,9月底輔導現勘後,再將專家建議事項函送華紙董事會及總經理辦公室要求徹底改善;今年8月再度輔導現勘結果,卻仍未有具體改善成效。

環保局為促使華紙落實改善,因此最近兩個月才密集採樣,處分金額大輻增加,是因依環保署裁罰準則規定與限期改善仍不符空汙法規定,才按日連罰。

環保局對華紙排放臭味問題一向極為重視,因此年年有輔導評鑑與減量協談,尤其在連續假期為避免影響花蓮觀光業,華紙更是該局管制稽查重點,以免華紙臭氣衝擊觀光產業。

戴文堅強調,改善臭氣汙染是華紙當務之急,應針對問題去解決,環保局仍將秉持公正執行原則,依法執行的決心,不受外界干擾,繼續要求華紙改善臭氣,確保花蓮空氣品質。

郭忠輝指出,華紙除派員到環保模範廠台化觀摩外,並將儘速提出短、中、長期改善計畫。

※ 造紙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

* DMC 清潔製漿法生產中國市場規劃方案概述
http://www.cgphg.com.cn/cehua.htm

...DMC清潔制漿法技術是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4100960661...
* 從發明家到實業家的轉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http://www.sipo.gov.cn/sipo/xwdt/mtjj/2006/200605/t20060518_100097.htm
...當年最落魄的時候,程相武曾兜售地攤兒遊戲:給人一張紙和一支筆,如果誰能不出差錯地從1寫到500,他輸10元錢;但要是有一個錯誤,別人輸他5元。這個遊戲換來的收入,幫他度過了生活最為窘迫的一段歲月。當國外投資機構看中程相武發明的DMC(Digesting with Material Cleanly)清潔制漿技術,要出上億美元「連人帶技術一塊買走」的時候,程相武一時被自己的高身價驚呆了,恍惚是在編製一個「連想都不敢想」的遊戲...
進口紙 不課反傾銷稅了
投資新策略 Google打造低價再生能源
環保造林 企業必修新顯學
終結農地 農業還剩什麼?
污染的解決辦法就是... 不要吃蜘蛛
生態系統「非線性」的回應指出環保解決辦法
企業社會責任 營收成長保證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It's good and significant

fsj 提到...

永豐餘 草木雜交做紙漿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20

種樹不稀奇,未來,國內紙業龍頭廠商永豐餘要靠「高科技」樹種,從源頭解決林木砍伐使用問題。永豐餘正在研發一種以草與樹木雜交的非木作物,生長速度極快,三個月就可以長到兩、三公尺高,一年可以「收成」四次,可提供的紙漿原料是一般種一、二十年才能砍伐樹木的數倍以上。

「造林來不及製紙使用,這種革命性樹種將會是一大突破。」永豐餘協理劉瑞娥表示,非木作物已開始試種,三年內會有成果。

劉瑞娥表示,永豐餘是台灣種樹種最多的企業,在台灣共種了兩百萬棵樹,面積達一三一八公頃,由於政府規定不能砍樹,因此從不砍伐用於製紙;在大陸則透過與中華紙漿合資的鼎豐紙業大規模造林,到明年大陸造林面積可達到四萬公頃。永豐餘兩岸林木的碳權價值約達二十四億台幣,台灣的兩百萬棵樹約值三千多萬。



◆ 台灣帳單用紙 需年砍百萬棵樹

林上祚、陳怡慈、王莫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20

台灣民眾擁有三千六百萬張信用卡、二千三百萬個行動電話門號,四百五十萬戶訂購有線電視收視服務,再加上水費、電費、瓦斯費,台灣一年要砍多少樹木,印製這些帳單?根據花旗銀行統計,單單信用卡帳單一年就得消耗二十五萬棵樹,加上其他帳單,台灣一年可能得砍掉上百萬棵樹。

根據花旗銀行資料,砍伐一棵樹約可製造九千五百張A4大小的紙;截至九十六年十一月為止,全台有效卡數約一九六八萬張,以每份銀行信用卡月結單需二張A4紙計算(不包含信封、夾寄DM、銀行通知函、密碼函等) ,每年每人的銀行信用卡月結單紙消耗量約需一百到一百廿張。

信用卡電話費 用紙量驚人

也就是說,單單信用卡帳單,一年約需使用廿三.六億張A4紙,相當於約有廿五萬棵樹被砍伐。

信用卡帳單外,行動電話與市話帳單更是驚人,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科長湯寶英表示,中華電信市話與行動電話,一個月要寄二千九百萬份帳單。其他像遠傳與台灣大,用戶數都接達七百多萬戶,由於電信帳單必須註明網內外通話費用、簡訊、國際漫遊等費用明細,一個月帳單得用掉二張紙。

根據遠傳電信統計,每一百萬客戶,每人平均用掉二張A4紙,一年二千四百萬張帳單,一千二百萬個信封,得砍掉近五千棵十二公尺高樹木,相當於五座台北一○一大樓高度。

由於近年紙漿價格不斷上漲,帳單印製成本已經成為業者的負擔,湯寶英表示,電信帳單一個月印製與寄送成本需要七元,實體帳單雖然可以在信封背面與帳單上刊登廣告,創造額外收入,但相抵後仍是個負擔。

郵寄過程需耗油 雙重不環保

台電是每兩個月才寄帳單一次,帳單寄送量,較電信業低,台電表示,目前一個月平均寄出六○七萬戶電費通知,台灣自來水公司,一個月約寄出六○一萬戶。

綜合上述用戶數據,台灣一個月的帳單寄送量接近上億封,這樣的統計並不誇張,如果信用卡帳單一年得消耗二十五萬棵樹,再加上其他帳單,台灣一年帳單消耗的樹木,高達上百萬棵。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根據銀行業者透露,帳單的印製與寄送成本,一封要八到十元,實體帳單製作過程,不僅會消耗原木等地球資源,郵局運送過程,也得消耗油料等,等於是雙重的不環保。



◆ 去年發票耗紙量 可繞地球40圈

唐玉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20

民眾買東西,領統一發票很不環保!據財政部最新統計,去年整年全台灣統一發票總發行量高達一一二.二四億張,創下歷史新高,據民間業者粗估,此耗費掉的紙張,相當於要砍掉十一萬棵樹木。

對此財政部官員說,目前國內電子發票有推行,但僅限於三聯式電子計算機發票,但二聯式發票不可,以致發行量很少,如民眾透過網路購物的B2C,一年電子發票僅十七萬張;至於企業與企業的B2B電子發票,一年僅五千張而已。

財政部印刷廠長邱森輝表示,該廠早在一年多前研發完成「數位發票」,可省紙,更可使商品交易透明化,但考量增添商店設備成本等諸多因素,迄今政府政策尚未決定何時實施。

邱森輝說,除了「數位發票」之外,該廠已積極研發「數位證照」,例如土地使用權證、律師證書、畢業證書、同學錄等,可達到無紙化目的,且可妥善保存。

根據財政部統計,去年整年統一發票總發行量為一一二.二四億張,較九十五年增加二億餘張,其中財政部印刷廠占二一.六四%、各企業自行委託民間占七八.三六%。

目前國內發行統一發票主要計八種,主要是二聯式、三聯式發票為主,其中收銀機統一發票,寬四.四公分、長十九公分。若以去年全年統一發票總發行量一一二億張長度、地球一圈四.六萬公里估計,可繞著地球約四十圈。

由於國人習慣每兩個月憑統一發票號碼有機會兌獎,已有愛好環保民眾質疑:「因為兩個月對一次獎,起碼有一兩百張,丟掉時一大堆,頗為不環保」。

財政部官員說,推行數位發票,各公司要新增電視、數位筆等,要增添一筆額外費用,頗為擾民。

不過,據悉,由於數位發票最大利基,是交易透明化,快速、正確,一旦推行數位發票,可有效杜絕虛設行號,亂開發票惡行,部分公司不願配合辦理,恐怕才是背後主因。

據相關人士透露,前力霸集團創辦人王又曾旗下有二十二個子公司,竟發生一筆交易,被二十二家子公司共同重複虛報,作為逃漏稅之用,若是採用數位發票,絕不可能發生此漏洞與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