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8

投資新策略 Google打造低價再生能源

◆ Google計劃發展廉價可再生能源 期能取代燃煤發電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 2008年11月27日

素以「don't be evil(莫要作惡)」為企業信條的Google Inc.(GOOG-US),創立了一個研究團體,旨在於發展成本較低廉的可再生能源--包含太陽能、風力與其他各種電力形式。

該公司周(26)二發表聲明表示,正延攬工程師與能源專家來主導這可能將花費數億美元的研究過程。

該項計畫的名稱為「Renewable Energy Cheaper Than Coal」,為Google繼今年稍早計畫推動油電混合車的研發,以及擴大其資料庫中心效能--Google消耗能源的最大宗--之後的新環保計劃。

Google的共同創始人Larry Page於聲明中說:「我們想運用同樣的創造力與創新思潮來挑戰全球規模式的產生可再生電力,而且要比煤礦發電更為便宜。」

Page表示,此計劃的目標為創造如舊金山大小的城市仍夠用的再生電力,而成本不能高於使用燃煤發電;計畫的研究時程為「數年、但不到10年」。煤佔了全美發電來源的50%,而且也是碳排放的最大來源之一。

※ 某些報導只出現「RE,應是「RE<C」才對。國內網站處理 Unicode 編碼與標點符號的問題還很多。

* Google Press Center: Press Release
http://www.google.com/intl/en/press/pressrel/20071127_green.html

* Google to pour millions into search for cheap green fuel - The Guardian
http://www.guardian.co.uk/business/2007/nov/28/news.energy?gusrc=rss&feed=technology

* The Associated Press: Google Expands Into Alternative Energy
http://ap.google.com/article/ALeqM5j9GL4-fXq5tlDgEn_itbkPS55VgAD8T6AUI00

Google將在矽谷總部進行大型太陽能計畫
太陽能產業預報:陽光普照
鐵皮屋頂可變成能源
SHPEGS - 太陽能熱泵發電系統
V 型太陽能電池能產生更好的效率
更環保的高效率無溶劑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效率達 60% 的太陽能電池?

糧荒 一顆黃豆恐整垮世界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13年內 大陸將建13座核電站
可攜式核能電池?
我將建全球首座黑潮能電廠
地熱,新能源?
線圈設計將電漿囿於仿星核融合反應器
足球場大的風箏為大貨船提供動力
中國發明清潔製漿技術 造紙業嚴重污染有望解決
燃料電池的新觀點:利用細菌產生電力
合成燃料新概念:從空氣中汲取 CO2
奈米纖維發電衣 走動就來電

節能大作戰 省電燈泡每戶年省1.3萬
新電路運作靠體熱發電
新設計:待機時不會耗費電力的螢幕
蜜蜂的策略能幫助 server 跑的更愉快
「聲子電腦」可利用「熱」來處理資訊
超導『古柏對』也可以是絕緣體!
以光控制奈米開關
未來電子學:使用量子化電流驅動的奈米裝置

5 則留言:

fsj 提到...

石油枯竭 世界都在尋找新能源 能源多元化時代來臨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 2007/11/12

新華網引述《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在全球石油儲量越來越少和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大趨勢下,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探索能源的多元化,尋找新型替代能源。

在非洲,許多國家積極開發多種能源以促進其經濟發展。在開發生物能源方面,非洲國家的原料比較廣泛,如稭稈、甘蔗、玉米以及畜牧業的廢棄物等。南非已有多家利用葵花子合成柴油的公司,還在研究從產出效益高數倍的藻類中合成柴油,預期到2013年生物能源的產量占南非能源總產量的40%。

尼日計劃建設15家生物乙醇工廠,力爭在2010年前開始使用乙醇燃料汽車。莫桑比克(莫三鼻給)上月12日也宣佈將在明年啟動非洲最大的乙醇生產專案,預計斥資5.1億美元。

在利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方面,非洲國家相互借鑒發展很快。如今在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長達數百公里的電網已經使用太陽能供電。

在歐洲,英國倫敦研究機構 9月發表報告指出,1998-2007這10年中,風險投資機構在歐洲新能源專案上的平均年度投資回報率高達55%,體現了新能源開發在歐洲的廣闊市場。特別是風能,因其潔淨和便利備受歐洲人青睞。

去年歐洲風電裝機容量再創新高,新增7588兆瓦,總裝機容量超過了48000兆瓦,總價值90億歐元。其中德國和西班牙繼續吸引了多半風能市場的投資,2006年這兩個國家裝機容量佔據整個歐洲風電市場的50%。

瑞典全國的生物沼氣站已經有100多個,使用這種沼氣作為汽車的燃料,不會產生任何二氧化碳的排放,價格還比汽油低了1/3左右。目前這種廢物再生能源的利用滿足了全瑞典近30%能源需求量。

在亞洲,越南工商部近日表示,越南政府已批准一項核電發展計劃。從現在起到2025年將建造2-3座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00萬千瓦,總投資額約為160億美元。

2006年菲律賓也通過一條法律,規定 2年內所有引擎的液體燃料必須含有部分國內生產的生物燃料。近日,一家菲律賓石油公司計劃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一座3000萬美元的乙醇工廠,以趕上生物燃料的潮流。

在拉丁美洲,巴西年均使用甘蔗生產44億加侖(165億升)的生物燃料,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乙醇作為汽車主要燃料的國家。巴西銷售的大部分汽車都能使用雙燃料:乙醇和汽油。

阿根廷當局在上月10日也簽署法案,修改生物燃油法,批准生產企業將乙醇與汽油混合,生產生物燃油。同時,阿根廷政府將對這些企業給予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

fsj 提到...

石油出口國 快變「飢渴國」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紐約時報九日電】 2007.12.10

許多主要產油國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對石油的需求也隨之暴增。專家預言,這些國家十年內可能會從石油出口大國變為進口國,導致全球石油供給更吃緊。

衝擊經濟的代價!國內需求大增,產出不夠用...

專家並非無的放矢,印尼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該國三年前因石油產量驟減、國內需求攀升,從石油出口國變成進口國。大多數專家推測,下一個步上印尼後塵的是墨西哥,而且五年內就可能發生,再來就是第四大出口國伊朗。

CIBC全球市場公司最近一份報告指出,沙國從現在到2010年之間的增產,可能會有40%是被升高的國內需求吸收,而伊朗預估的出口萎縮,也有大半是國內消費擴增所造成。

影響全球石油供需平衡最大的因素,或許是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經濟發展。預估未來20年內,全球石油需求大增,主要都是來自這兩國,但國際能源總署(IEA)首席經濟學家畢羅表示,石油出口國自身的消費成長,則是威脅供需的第二大因素。

據各國政府資料,單拿2006年和2005年來比較,會發現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挪威、伊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五大石油產國內的原油需求,平均增加5.9%,出口縮減逾3%。相形之下,美國的需求反而持平。

印尼率先淪陷!墨國將步後塵,伊朗也不保...

CIBC的報告預估,包括沙國、科威特和利比亞等產油國,對石油的需求在十年內將倍增。到2010年左右,俄羅斯、墨西哥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每日石油出口將減少250萬桶,約占全球需求的3%。

這些油國對原油的需求攀升,主要是因為工業化程度加深、政府公共支出和個人消費同步成長。

此外,如印尼、俄羅斯和墨西哥等人口眾多的產油國,汽車自有率暴增,加上部分石油出口國實施價格控制和補貼,壓低國內油價,都是導致石油需求節節高升的因素。

不過專家也說,雖然這個趨勢不容忽視,但石油也不至於短缺。比較可能的狀況是市場大幅轉向,石油出口國減少,而油砂等替代品愈來愈重要,開採面積也會逐漸擴大。

fsj 提到...

中伊 聯手開發伊朗油田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7.12.10

伊朗9日與中國的中國石油化工公司簽署總值20億美元合約,準備開發伊朗重要的雅達瓦倫外海油田。這對逐漸遭受國際壓力下的伊朗能源工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交易。

伊朗石油部與中石化兩造代表,9日在伊朗首都在德黑蘭正式簽約,雙方將聯手開發伊朗西南部雅達瓦倫外海。伊朗與中石化於2004年底就推展這項合作達成初步協議。

伊朗石油部長諾札瑞表示:「初步估計合約總值大約20億美元。」 他並指出,未來七年之內,這處油田每天將生產18萬五千桶原油。

亞達瓦蘭油田的開發工程將分兩期,第一期將在4年內每天生產8萬5000桶石油;第二期將在3年內每天生產額外的10萬桶石油,使總產量達到每天18萬5000桶,油井的總數將達到137個。

諾扎里指出,這項合約表明,伊朗不缺乏外來投資,伊朗將同中國進一步加強經濟關係。

美國一直要求歐洲和亞洲公司,包括主要石油公司,停止與伊朗交易,希望能迫使伊朗在研發核武問題上讓步。

中石化原先計劃取得亞達瓦蘭油田的15%股份,但後來雙方同意,中石化所擁有的股份將減為14.98%。同時,伊朗給與中國石化的補償年期將由原先的8年減到4年。

這項合約的簽署,等於向西方公司宣示:如果繼續聽從美國對伊進行制裁,它們將錯過與伊朗簽署可能獲取豐厚利潤的合同的機會,伊朗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之一。

這項石油合約是伊朗政府迄今為止簽署的最大合約之一,也是與中國企業簽署的首份此類合約。

fsj 提到...

燙腳柏油路集熱 變暖氣製造機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8/01/02

曾被柏油路燙到腳的人,應該很清楚柏油吸熱的能耐。一家荷蘭公司十年前研發出的系統,讓道路、停車場吸收的熱能,可轉為取暖所用。不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能節省暖氣帳單。

荷蘭Ooms公司在Avenhorn村的水溫系統,靠著180公尺道路及一個小停車場收集的熱能,可供一棟四層樓的70戶公寓取暖。Hoorn市郊占地約1.5萬平方公尺的一處工業區,藉由3,344平方公尺路面收集的熱能過冬。荷蘭南方的空軍基地,停機坪的暖氣來自機場跑道收集的熱能。

這些能量全來自荷蘭陰暗的天空,當地很少有曬得滿頭大汗的晴天,卻一樣可以藉太陽能取暖。

道路能源系統(Road Energy System)是太陽能最不尋常的應用。太陽是地球最穩定的能量來源,每小時輻射到地球的太陽能,超過人類全年所需的能源。但現在太陽能只提供全球0.04%的能源,因為造價高昂,能源轉換效率低。

不過鼓吹太陽能的人指出,相對於其他替代性能源,太陽能的缺點最小。風力發電受限於風,水力發電得興建衝擊生態的水壩,生質能源會與食物爭奪可耕地。而太陽能哪裡都有。

不過,Ooms的道路恆溫系統造價太貴,效率太低,難以解決世界的能源問題。事實上,這套系統當初只是道路維護計畫的一個分支。

Ooms在柏油路面下鋪設密布的塑膠水管,以水吸收路面的熱能,然後把加熱過的水打到地下的天然含水層中,常年維持在攝氏20度。幾個月後,這些溫水就重新汲取到柏油下的管線,使路面冬天時不會結冰。同樣一套系統也可在大熱天時汲取冷水,幫建築物散熱。

儘管這使道路造價加倍,這套水力恆溫設備可以減少路面凍結的損害,延長道路橋樑的壽限;還能降低路面冰滑造成的交通意外。

到後來,營運商發現他們在夏季汲取的熱能超過維持路面所需,於是他們請建商延長管線,把這些熱水引進屋子,加熱腳下的地板。

這些天然熱水通常不夠熱,因此還要再加熱後才能充當取暖用。水取暖系統造價是一般天然氣系統的兩倍,不過,這能使冬天的取暖帳單減半,也能減少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

這些「另類」太陽能科技有望在未來繼續發展,與太陽能發電面板一同為地球「減碳」。New Scientist雜誌一篇文章說:「想靠太陽能提供所有能源,已不再不切實際。」(美聯社)

fsj 提到...

發展太陽能 矽谷要變太陽谷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紐約時報十七日電】 2008.02.18

數十年來以電腦科技揚名世界的加州矽谷,現在正全力發展太陽能科技,希望有朝一日太陽能的使用能像個人電腦一樣普及到家家戶戶,並重新打造一個延續矽谷光榮的「太陽谷」。

矽谷的太陽能創業家都期待,適用於電腦晶片科技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未來也會發生在太陽能科技上,也就是說隨著太陽能科技快速發展,價格將迅速下跌。

長期觀察矽谷的史丹福大學副教授沙霍說:「太陽能電池就是一顆特別用途的大晶片,所以從製造晶片學到的一切都可用於太陽能電池。」

獲利前景也驅動發明家投入開發太陽能技術。煒達科技公司(Cypress Semiconductor)執行長羅傑斯說:「太陽能是矽谷未來最大的市場。對創業家來說,能源將是未來30年最酷的產業。」他預測,新能源的全球市場規模將超越電腦晶片市場。

加州聖荷西的太陽能業者Nanosolar公司執行長羅切森說:「今日的太陽能產業很像大型電腦獨霸市場的1970年代末期,然後蘋果和IBM推出個人電腦。」Nanosolar去年12月推出創新的「薄膜」太陽能面板,並表示將繼續開發更能有效轉換太陽能成為電力的面板。

不過,太陽能創新的速度將受消費者行為影響。改變消費者行為並非易事,住宅擁有者安裝太陽能系統的意願可能不高,政府是否採取鼓勵安裝的補貼措施也影響太陽能系統的普及。

加州福斯特市太陽能系統設計安裝業者So-larCity公司營運長雷夫說:「安裝能否普及有賴於大幅降低成本的科技創新。」除了利用奈米技術製造高效能「薄膜」太陽能電池外,另一種前景看好的創新科技叫太陽熱(solar thermal)技術,是以大型集熱器製造蒸氣推動傳統渦輪發電機。

曾共同創立昇陽電腦的知名創投家柯斯拉(Vinod Khosla),2006年發現一家籍籍無名的澳洲公司Ausra致力於研究太陽熱技術。他說服Ausra遷移到矽谷,並協助籌集資金。該公司去年11月與加州電力公司PG&E簽約,將興建一座大型太陽能發電廠。

「太陽谷」的美好遠景已吸引投資人踴躍投入資金,但部分人擔心,今日被看好的太陽能科技必須不斷再創新,而且速度加快,否則摩爾定律恐怕難以適用在這個眾人寄予厚望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