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30

學童閱讀評量 台灣落後港星

中時電子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7-11-30

國際教育成就委員會(IEA)廿九日公布二○○六年「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結果,我國小四學生首次接受抽測,閱讀成績整體平均五三五分,在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及地區排名廿二,表現在國際平均水準之上,卻遠遠落後於第二名的香港和第四名新加坡。

我國成績與美國(十八名)、英國(十九名)和澳洲(廿名)相去不遠,但在受測的三個華人國家及地區排名敬陪末座。我國學生為了興趣,「幾乎每天」閱讀課外書籍和報章雜誌的比例僅二四%,遠低於國際平均的四○%,單項排名更是全球倒數第一。

我排名廿二 與美英相當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兼「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台灣地區計畫主持人柯華葳指出,PIRLS是IEA推動的跨國研究計畫,二○○一年首次國際性調查,我國未參加。昨日公布去年進行的第二次國際性調查結果,全球共四十五個國家及地區參加,評量小四學生閱讀能力,結果作為各國改善閱讀教學及促進學童閱讀能力的參考。

柯華葳表示,我國有一五○校、四五八九名學生、家長及教師接受測驗與問卷調查。IEA昨日公布結果,前五名是俄羅斯、香港、加拿大(亞伯達省)、新加坡和加拿大(卑斯省),我國學生以整體成績五三五分排廿二,差第一名的俄羅斯三○.五分,落後香港和新加坡廿九分和廿三分。

柯華葳分析,依國際四級指標分數,台灣七%學生成績超過最高指標的六二五分,與國際平均相同,但遠不及香港一五%和新加坡一九%,三六%達五五○分的高指標,四一%達四七五分的中指標,一三%位於四百分的最低指標,三%連最低指標都不到。

幾乎每天閱讀 我吊車尾

五四%受訪台灣學生認為閱讀是有趣的事情,高於國際平均的四九%、新加坡的四七%,略低於香港五五%。但在校外「幾乎每天」閱讀的比例僅二四%,遠低於國際平均的四○%,排名全球倒數第一。柯華葳表示,這顯示台灣學生可能都是老師指派才閱讀,為了功課而閱讀,跟國際學生的閱讀習慣很不同。

對於台灣首次受測成績,柯華葳持中立態度,「留給大家自己判斷」。

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長林陳涌則指出,這不代表我們的孩子不好,而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不一樣。參加PIRLS的目的是思考是否引進IEA推動的提升國民閱讀素養教育理念。



◆ 為興趣 不要為寫報告而讀

聯合新聞網╱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7-11-30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指出,國際閱讀素養報告中,台灣小學生為興趣做課外閱讀比率低,她呼籲父母多給孩子自由閱讀時間,學校不要逼寫讀書報告,教育部推廣閱讀也應重質不重量。

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吳惠花指出,有的老師採取閱讀後要寫心得的策略,或辦讀書比賽,確實可能會澆息部分學生閱讀的樂趣和熱情,影響閱讀習慣的建立,輔導團會根據這項報告,擬出更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洪蘭認為,很多人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且開始閱讀就好,不過,台灣學生很少為興趣做課外閱讀,不將閱讀當「悅」讀,台灣的孩子很可憐,不但當學習是負擔,連應該快樂的閱讀,也變成苦差事。

洪蘭說,知識不分課本內外,但現在不少家長不讓孩子讀喜歡的東西,她認為,開卷有益,家長應多給孩子自由的時間,看喜歡的書。

吳惠花指出,教育部每年挹注大量經費在閱讀上,排名卻遠遠落後香港和新加坡,讓推廣閱讀的輔導團老師很憂心,應該要回頭檢視教學策略是否正確。

吳惠花表示,要求寫學習單或辦閱讀王等比賽,會讓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有很多老師並不採取這種方法。

此外,不少學生很少獨自閱讀,吳惠花說,這應與家長陪讀少有關,但學校老師可以協助學生養成習慣,回家也閱讀;至於學生校外閱讀比率少,她認為,這與回家功課太多有關。

※ 不同年齡層適合用不同方式,年紀比較小的適合聽故事,比較大一點的可以舉辦小組讀書會,例如針對一本書,以生動的討論方式取代讀書報告,順便練習口語表達能力。

書所提供的自由與不自由

一本期待了很久的書:越讀者
舊書換好書、林老師說故事20年
小朋友,哲學其實很有趣
超級CEO 多熱愛閱讀
台灣菁英 偏愛蹲馬桶看書
樂山 樂海 也樂書
慢活與慢遊正流行
衛生署推薦106本健康好書
中研院推薦 數學科普書
MIT 課程 年底全面上網開放
亞馬遜週一推出電子書 Amazon Kindle
Readius 手機電子書今夏上市

翻身先翻書 知識農夫拚出頭
青壯不讀書 台灣淪為M型閱讀社會?
每科2.8分上大學 李遠哲:應該問「可以學到什麼?」
"思沙龍"成立 開啟校園國際思潮
素質低落 源於學習態度差
誰的地理,誰的知識
美國青年才俊的史盲症?學術風骨何處尋?
瑞士記者眼中的台北:台灣的愛與寂寞
從彩虹志工到靈糧堂中輟生
醫生傲慢沒口德 更令患者吐血
從藍領小孩科展奪冠到雙胞胎教師動漫人生
九歌雲門重演 依舊哀政治
勇敢面對教育典範的轉移
YouTube知識版「大思想」到環境教育蠻荒期

你還在看新聞嗎?
幼兒時期看電視會構成行為問題的風險
研究發現「記憶」會受到「照片」操縱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學齡前計畫證實能改善關鍵認知功能與自我控制
未受監督的小孩更好交際也更活潑
從晚睡到家庭衝突增多

阻礙科技進步的 10 大障礙
研究:最理想的著作權期限為 14 年

5 則留言:

fsj 提到...

閱讀素養調查台灣排名22 低於國際平均值

中央社 2007-12-12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于靜芳台北十二日電)根據2007年最新公佈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 (Progress in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台灣在四十五個國家地區中,整體排名第二十二,台灣學生每天課外閱讀的比率甚至排名最後,遠低於國際平均值。

為探討國內閱讀環境問題,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今天起至十四日,分別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辦三場「國際閱讀教育論壇」,台北場次邀請PIRLS台灣區計畫主持人柯華葳教授,針對此次台灣與香港調查結果提出報告與分析。

柯華葳指出,2006年PIRLS名列前五名是俄國、香港、加拿大、新加坡,其中俄國、香港和新加坡從2001年至2006年有大幅進步。

柯華葳表示,PIRLS評量閱讀素養包括四個能力,提取特定的觀點、推論、詮釋並整合訊息和觀點以及檢驗或評估文章的特性。簡單來說,前兩者稱「直接歷程」,直接由書面取得訊息;後兩者,稱「解釋歷程」,需要讀者在較不明顯的敘述中推理。

與香港比較,柯華葳說,一般而言,解釋歷程的層次較直接歷程高,所以通常學生評量成績中,直接歷程的能力會比解釋歷程好;但香港學生的分數,卻是解釋歷程大於直接歷程,且分數成長幅度大,值得台灣學習。

另外,柯華葳指出,台灣學生每天校外為興趣閱讀的比率甚至排名最後,探究原因,與台灣傳統升學率壓力有關,學生視閱讀為功課,學校缺少閱讀課的教學,使得學生失去閱讀熱情。

柯華葳建議教師,指派作業需要減少,因為作業多與成績並不會成正比的,反而是教師應該多閱讀學生的書,加強上課熱情與「說故事」技巧,才能吸引學生閱讀的注意。

柯華葳最後勉勵,閱讀是需要學習的,也需要大家的努力與推動。

※ 不知道有無納入數位化的閱讀?

fsj 提到...

芬蘭人 有空就跑圖書館

【聯合報╱記者蔡宗明/台南市報導】 2007.12.15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台灣學生課外閱讀比率排名殿後,引起關注。芬蘭前教育部次長Markku Linna強調,公共圖書館系統要很好,家長要常帶子女上圖書館;主政者應對教育有偏愛,整個社會氛圍要重視教育,只要有錢就投資教育,即使換政黨執政,對教育政策也不能改變。

「國際閱讀教育論壇」昨天在台南大學舉行,芬蘭、日本、韓國、香港學者專家,分享成功經驗,為提升台灣下一代閱讀競爭力把脈。當場有聽眾發問「台灣大多數家長只會帶小孩上麥當勞,應如何建立閱讀風氣?」Markku Linna說,傳統文化不同,台灣民眾要加強使用圖書館。

Markku Linna指出,芬蘭公共圖書館資源系統良好,全國350個城市有900個公共圖書館,另有170個移動式圖書館,每個社區都有好幾個大小和移動圖書館,全國有80%人民使用公共圖書館,幾乎所有家長都會找時間帶小孩上圖書館。

Markku Linna恭喜台灣學生在數學成就上排名第一,但他強調「芬蘭在數學上只差台灣1分,排名第二」,然而,芬蘭在過去6年,有4次獲得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調查第一,教育制度被評為全球最優,國民閱讀率和教育程度居世界之冠,「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調查,芬蘭15歲中學生閱讀素養,連續2年排名世界第一。

他表示,芬蘭政治人物都很尊重教育、閱讀和寫作,這是優良傳統,學校絕不排名,採均等教育機會原則,人人平等,授課時數不高,但提供完整、不挑選的基礎教育,對老師充分信任,地方教育完全由學校自主,但要保持與社區互動。

香港兒童閱讀素養大幅進步,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表示,香港小四學生有76%每周至少在課餘閱讀故事或小說1至2次,閱讀態度、習慣與信心,大為提升。他認為,台灣學生比香港學生更會上網使用電腦、喜愛看電視字幕。

南韓學生閱讀程度也快速進步,南韓讀書教育開發院院長南美英博士認為,應從小教會小孩子如何閱讀,再把他放到學校去學習。

fsj 提到...

5年10億 推動學生閱讀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07/12/18

有鑑於台灣學生閱讀能力評比落後香港、韓國等鄰近國家,教育部將在5年內編列10億元預算推動閱讀,除了添購圖書,還要建置各科延伸閱讀資料庫、培訓閱讀種子教師,讓學生把閱讀當成課內的事,而非只是「課外閱讀」。

2006年「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評比最近公布,許多國家立刻針對弱項,擬定改善措施,如奧地利發現,移民第二代的閱讀能力不如第一代,明年起德語不佳的學童,可免費讀幼稚園;比利時則發現法語區學生的閱讀素養不如荷語及德語區,也將對症下藥。

至於首次參加PISA的台灣,雖然數學全球第一、科學第四,但閱讀能力較差,排第十六,落後第一名的韓國、第三名的香港,近四成學生閱讀素養低。教育部長杜正勝說,未來應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國文課不能只讀短文,應閱讀整本書,提高閱讀興趣。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指出,教育部過去兩三年推動「焦點三百」閱讀計畫,鎖定偏遠弱勢的300所國中小,補助買書,並培養故事媽媽、故事爸爸進入校園導讀,引發孩子閱讀興趣。

不過,根據PISA研究發現,台灣是整體學生的閱讀能力稍弱,不能只扶助弱勢生,一般學生也要加把勁。潘文忠說,教育部自今年起的5年內,共編列10億元預算推動閱讀,今年已編列1億5千萬元,明年將增為2億5千萬元,用於改善圖書、設備及扶助弱勢。

潘文忠指出,推動閱讀要學校、家長一起來,愈早培養閱讀習慣,愈有效,教育部未來將和社區大學、各地社教館所合作推動親子共讀,也會培訓更多閱讀種子教師,集思廣益,提供各校最有效的推動閱讀策略。

此外,已實施7年的國中基測,題目靈活、題幹長,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不只國文考不好,數學、自然科的分數也受影響,閱讀不能再當成課後可有可無的活動,正課也應重視,教育部將結合各科專家及老師,建置各科延伸閱讀資料庫,未來老師教到哪一課,就可引導學生補充閱讀更多資料。

fsj 提到...

貨櫃圖書館上路 花蓮部落孩子有書香為伴

中央社 2007-12-23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三日電)走遍花蓮的「行動繪本館」再也跑不動了,最後落腳在秀林鄉銅門國小,這個貨櫃圖書館駐足之處飄書香,曾有小朋子友一個月就借了一千本,現在需要許多人伸出援手促成行動圖書車,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有好看的故事書,享受閱讀的樂趣。

開業小兒心臟科醫師陳麗雲十二年前創立花蓮新象社區交流協會,在撫養三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認為小朋子都喜歡聽故事,再也沒有什麼比媽媽說故事給孩子聽,更能同享閱讀樂趣及促進親子關係,於是,四年多前她在協會樓上開設了繪本館。

社區的志工媽媽和失業媽媽經過訓練後,成了說故事高手,小朋友最期待的是每個星期三、六的學齡前幼兒、幼稚園與小學生的說故事時間,繪本館也開放小朋友和家長借書回家,每天的放學時間一到,繪本館頓時成了安親班,大家一起做功課看故事書。

宜昌國小五年級的王小妹從小學一年級就是繪本館的常客,在中央社記者造訪繪本館時,她正向年紀比她小的育慈說故事,內容是森林動物認識水果的故事,後來又圍上兩個大約五、六歲的小男孩,大家睜大眼睜,還好奇地自己看圖說故事。

繪本館在花蓮市區,半小時車程內的小朋友很方便前往,但花蓮幅員大,在某些原住民部落裡面,大人就業困難,買不起故事書,學校經費有限,圖書館缺乏藏書,而那兒的孩子也聽故事書,光是短時間帶書給小朋友看,小朋友根本捨不得還書。

因此,陳麗雲夢想著,有個像是行動咖啡車的行動圖書館,載著書到需書孔急的偏遠部落去,然而,受限購車、油料、保養經費與人力不足,只好退而求其次。

經和貨櫃老闆討價還價之後,陳麗雲花了幾萬塊錢購置中古貨櫃,塗裝成小而美的行動繪本館,可以容納兩千本圖書繪本,每個月租用吊車運到不同鄉鎮部落空地落腳,就這樣,笨重的貨櫃圖書館動了起來。

伴隨行動繪本館上路的是志工媽媽,志工媽媽除了講故事和出借書籍,也跟當地的學校合辦推廣閱讀活動,例如:「閱讀馬拉松」,小朋友只要讀十本書就有獎品;還有「繪本進教室」、「繪本上菜」和「繪本DIY」等。

有時地點太遠,志工媽媽就留宿當地學校、幼稚園或教會裡,甚至就在行動繪本館打地舖。

志工黃文輝說,有個志工媽媽到秀林鄉景美村時,小一學生阿彩每天一早在行動繪本館外等開門,幫忙掃地、整理書籍,剛開始志工媽媽提議講故事,阿彩都害羞搖搖頭,慢慢地,阿彩會自動從書架上抽出書來,請志工阿姨說故事,一個月後,行動繪本館離開前,阿彩可以坐在角落自己翻閱一本書。

陳麗雲記得,有一個部落的小朋友在一個月之內,借了一千本繪本,可以想見孩子對閱讀的飢渴,等行動繪本館要離開時,小朋友難過的要命,追問下次什麼時候再來?

四年來,行動繪本館翻山越嶺、走過窄橋,鄉鎮部落,民眾從一開始的陌生懷疑及保持距離,甚至有學校要收場地費和電費,到現在,花蓮十三個鄉鎮走透透,學校社區熱切歡迎,伴隨著部落居民經歷颱風大雨,終於也有老舊不堪用的一天。

一個多月前,總統府開放民間參觀時,府前廣場上有個「樂讀理想國」活動,行動繪本館是全台唯一的貨櫃圖書館,受到愛書人士的注目。在那次活動之後,行動繪本館就正式退隱,長駐在中央山脈腳下、老樟樹環抱的銅門國小內。

花蓮新象基金會現正計畫募集行動圖書車,曾有知名金控的基金會提出圖書贊助計畫,不過,陳麗雲說,雙方理念不合,贊助計畫也不符合花東地區的在地現況,目前沒有合作打算,既然過去沒錢有沒錢的做法,她打算穩紮穩打,靠著點點滴滴的愛心捐助,築夢踏實,相信總有一天還能載著一車故事書,傳遞讀書之樂到天涯海角。

fsj 提到...

5年新台幣13億 教育部打造提升國中小學閱讀計畫

中央廣播電台╱曾國華 2008-02-09

閱讀是提升國民競爭力最大的資產,推動閱讀也成為各國重要施政計畫,因此為了提升國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育部計畫5年投入新台幣13億元,除了希望能夠自偏遠或資源不足的地區國中小學,開始補助充實圖書設備外,也要求各校能夠將閱讀融入課程中,期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讓台灣閱讀的下一步更加寬廣。

隨著全球化的時代來臨,國家之間的競爭幾乎已經打破空間的界限,也讓各國想盡辦法有效提升競爭力。而根據研究顯示,「閱讀」就是提升競爭力最長而有效的方式之一,為了提升國中小的學生閱讀能力,教育部不惜砸下重金,要以5年新台幣13億元,全面充實各校相關的圖書設備,和進行推廣閱讀活動之用。教育部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說:『主要是在之前初估在買書的資本門部分,如果你再加一些其他上你要辦一些活動、宣導,然後一些軟體的部分,加起來就是(新台幣)13億,它包含10(億)的部分是之前粗估,大概有10億元的部分是放在學校一個反應圖書設備的部分,另外3億多是放在軟體,例如你說你需要宣導或是組織的運作。』

教育部表示,有別於過去的推動閱讀計畫,都祗是針對弱勢地區學校進行強化,這次的計畫則是採取全面性的做法,要針對全台3387所國中小學進行圖書的充實及閱讀輔導。

不過,教育部的確也發現,目前全台的閱讀資源呈現的就是一個M型社會的狀況,偏遠地區學校就是明顯圖書不足,但都會學校則可能發生的是書籍資源充份,卻無法讓書籍有效被閱讀;因此教育部除了將在各縣市政府教育局成立推動閱讀的組織外,也希望明訂要讓各校將閱讀融入課程中,能讓學童在實際的課程,學習到如何在閱讀中,打開夢想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