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0

醫生傲慢沒口德 更令患者吐血

中時電子報╱林倖妃/台北報導 2007-11-20

「那個醫師竟然連看都不看,就說阿嬤年紀這麼大了,急救也是浪費醫療資源,不如直接送到太平間等。」王小姐提到阿嬤的就醫經驗,氣憤不已,直說現在的醫師具有「專業的傲慢」,完全不顧家屬感受;陳小姐父親白內障急著要處理,醫師卻說:「你有一隻眼就夠看了」。

各大學醫學系對推薦甄選都設定德育高門檻,但對病患和家屬來說,醫師恐怕更應該從根本的修「口德」做起,醫師的一句話,足以讓家屬從天堂到地獄。

王小姐的阿嬤八十五歲,因末梢血管壞死,已經一腳截肢。今年八月突然昏倒,家人緊急將她送到大醫院急診,家屬不希望阿嬤受太多苦,哀求醫師「除了電擊,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救她。」沒想到醫師竟然說,「阿嬤年紀這麼大,再救也是浪費醫療資源,不如送去太平間等」。

當時在一旁的伯父氣得罵「三字經」,還搶著要看醫師名牌說要去投訴,醫師才為阿嬤打強心針。針打沒多久,阿嬤醒了,王小姐說,只是一劑強心針就可以救人,實在無法理解醫師為何要冷嘲熱諷。

但王小姐阿嬤在醫院的劫難並未結束,她病情好轉送到普通病房,王小姐說,姑姑從澳洲回台照顧,發現阿嬤好幾天沒排泄,依經驗可能大便淤積在肚內,跟巡房醫師商量,醫師竟然說:「你是醫師?還是我是醫師?」完全不理會。

由於醫師態度過於傲慢,姑姑氣得用英文跟他理論,醫師的態度就此轉變,趕緊將阿嬤送去照X光,證實肚子內都是排泄物,醫師才願意使用通便劑。

陳小姐父親因腳跌傷,到醫學中心住院,父親想說自己白內障愈來愈嚴重,希望可以會診眼科,一併處理解決。醫師卻堅持要他先出院,過幾天再入院。

陳爸爸不斷跟醫師懇求盼能一併處理,醫師竟然說「只有一隻眼,還是看得見」,堅持要他出院,陳爸爸想到就生氣。



◆ 醫糾申訴一年400件 被告醫師二成有疏失

中央社 2007-11-1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九日電)台灣一年約有四百件醫療訴訟打官司,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一年也大約受理四百餘件醫療糾紛申訴,二者資料都顯示,外科最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被告的醫師近二成會判定確有疏失。

衛生署醫事處統計,自「醫事法」自1987年實施至2006年底,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共完成五千三百八十一個醫療糾紛鑑定案,以科別而論,外科佔近三成四最多,其次內科近三成、婦產科佔一成五,病人的狀況以死亡佔六成最多,其次是重傷害佔二成五。

衛生署醫事鑑定委員會只接受司法或檢察機關的委託案件,近年來,每年約有四百件醫療糾紛,醫事處提供資料顯示的不同科別醫師的訴訟風險,至於醫療糾紛的爭議點,可能要參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的醫療糾紛申訴案件。

醫改會統計去年四百七十一件的申訴案,在十二個主訴爭議點中,(病患複選)以外科導致死亡、重殘、手器械留置體內等手術醫療傷害,以及感染跌倒等照護、錯誤診斷等最為常見,大約每三件申訴案,就有一件屬於這種狀況的一種或一種以上。

其他的主訴爭議點還包括:溝通不良、檢查失誤、用藥疏失、病歷竄改不實或拖延交付病歷、計價問題、行政、麻醉等疏失。

據醫事處科長周道君分析表示,醫療糾紛的醫事鑑定結果,判定醫事人員有疏失的比率,約為一成七到一成八。

前台大醫學院教授陳榮基等人曾接受衛生署委託研究發現,醫師為處理醫療糾紛所花費的成本,包括時間成本、請託、訴訟費用等,平均為每件新台幣十三萬元,但是醫師所付出的金錢,只有四成二成為病患獲得的實質補償。



◆ 癌症診療品質 明年起列醫院評鑑

聯合新聞網╱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7-11-19

面對連續24年高居國人10大死亡原因第1位的癌症,衛生署決定再加把勁,明年起辦理醫院癌症診療品質認證,評核結果將納為98年度新制醫院評鑑的重要指標。最快1年,民眾只要根據這份評核資料,就能找到合適的治癌醫院。

其實,在面對癌症這個可怕的健康殺手時,衛生署早在民國90年就補助每年新診斷癌症個案超過500人以上的醫院,協助成立癌症防治中心,民國97年擴大補助到27家醫院,遍佈台灣各地。

衛生署今早邀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及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分享他們提升癌症診療品質的經驗。其中,和信治療中心醫院是以提升解剖病理的品質為重點,設定病理危機值通報等多項院內機制,維護癌患治療權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依據國際各種癌症的治療指引,且每隔4~6個月就修訂一次,醫療團隊每隔2周再確認1次癌患期別,提供癌患最佳的治療模式。

林口長庚醫院是由院長陳敏夫親自領軍,結合多專科團隊會議的討論,只要有新癌患住院,在開始接受治療前,負責醫師就要先填寫治療計畫書,送交醫療團隊討論,經團隊負責人簽名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治療。陳敏夫常親自坐鎮開刀房門口,逐一過濾,一旦攔到沒有完成治療計畫書的個案,就不准醫師進開刀房動刀。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則以推動腫瘤個案管理師聞名,這群管理師扮演整合資源的角色,從衛教宣導、癌患關懷、追蹤到跨科別的溝通協調,提供癌患連續性的照護,癌患平均失聯率從民國93年的15.6%,降到94年的3.4%,成效不錯。



◆ 價值觀改變 年輕醫師重生活品質

中時電子報╱黃庭郁/台北報導 2007-11-20

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他並不覺得現在年輕一輩醫師較欠缺醫德,而是變得重視個人生活品質更重於工作成就,這與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轉變有關,不是醫學生特有的問題。

至於今年各醫學院推甄特別強調德育分數,柯文哲說,一般學生若各科成績平均還不錯,德育成績突然低的情形也不多;德育實在很難打分數,但醫學院特別突顯德育成績,「應該很快就會出現德育補習班」。

柯文哲指出,年輕醫師和老一代醫師比較顯著的不同在於,前者非常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以前醫師都呆呆的一直工作、拚老命,但現在年輕醫師不願意這麼累,比較不在乎工作成就,甚至不在乎賺多少錢。以外科為例,因為相當辛苦,多年來已不受青睞,「就算你給他很多錢,年輕醫師也不見得想賺」。

台北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郭正典認為,人權意識高漲,民眾與醫師都對自己的權益有不同想法。醫學倫理是很大的帽子,醫學院甄試強調德育,某種程度是對醫學生品德的「提醒」,但一味強調,最終也恐流於形式。

他說,要求行醫者無限制犧牲奉獻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醫界競爭激烈,認真、拚學術成就的年輕醫師還是有,絕對不全都是「草莓族」。

但病人對醫師的期待也更高,不夠親切就可能被冠上「態度不好」。如何更懂得醫病互動秘訣,將是這一輩年輕醫師在醫學專長以外,更大的挑戰。



◆ 德育沒甲等 醫學系推甄免談

中時電子報╱韓國棟/台北報導 2007-11-20

醫生的醫德愈來愈受國人關切。十所參加甄選入學的大學醫學系今年的推薦甄選條件,除了台大,包括成大、高醫、中國醫、輔仁、陽明、中山醫、長庚、慈濟及台北醫等大學醫學系都要求,德行成績必須達到三級分(甲等),未達三級分不能參加推甄。

九十七學年度大學甄選入學招生簡章昨天開始發售,根據簡章規定,德行成績採級分制,最高四級分,相當於「優等」或九十至一百分;三級分相當於「甲等」或八十至八十九.九分;依此類推,最低的級分是○級分,相當於「丁等」或五十九.九分以下。

除台大外 九校要求三級分

加入推甄的一千多個校系中,將德行成績列入推薦條件校系僅約半數,多半設在二級分,僅醫學系設定「高標」,要求三級分。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說,SARS發生在他擔任教育部長期間,當時有好多醫學系七年級、正在醫院實習的學生,他們的家長擔心孩子在醫院實習有感染危險,紛紛打電話到部長室,要求教育部下令各校提前結束醫院實習。

「醫生是救人的志業,怎麼可以在這個關鍵時期當逃兵!」黃榮村說,雖然當時打到部長室的抗議電話不斷,但教育部和各大學醫學系的態度一致,堅持到底,絕不輕易提前結束醫院的實習。

SARS期間 醫德大考驗

黃榮村說,從這件事就可看出,醫學系學生的品德有多重要!上述大學醫學系的推甄將德行成績訂在三級分,相當具「象徵性意義」。

他說,參加推甄要進入各大學醫學系,學測成績幾乎都在七十二至七十五級分間(滿分七十五級分),這些學生每天忙著讀書,「沒有時間犯大過錯」。但招生簡章明訂德行成績,就是告訴他們,品德非常重要。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說,醫學系注重學生品德是好現象,但她強調,除了高中德行成績,各大學醫學系課程也非常重視醫學倫理和醫學人文等課程。

根據九十七學年招生簡章,除了台大其餘各大學醫學系推甄不但重視德行成績,也重視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校內外各項競賽,以及擔任幹部的表現。甄選總成績計算方式,第一階段學測成績多半占三○%至五○%,第二階段面試及審查資料占五○%至七○%。

※ 相關報導:

當醫生變成病人
醫學生代價知多少
實習醫師跟診 病人可說NO

從看病階級化到醫界搶登陸
富國至發展中國家進行器官移植買賣
誰在糟蹋健保?
醫生仍是健保資源把關人
公開醫療服務品質資訊提升醫療品質

吃過期藥如吃錯藥
藥廠挾專利自重 病患難逃的惡夢
尼曼匹克症不補助 罕病兒將無藥可吃

夫拒簽字群醫束手 孕婦胎兒雙亡
官僚害人:從泡泡龍到郵寄罰單個資外洩
老人「愛的便當」 7年送百萬個
從山寨文化到台灣「幸福指標」
重大工程預算追加千億 地方搶錢治水河川數大膨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