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4

氣候會議美封殺提案 歐揚言報復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7.12.14

美國十三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中,成功封殺工業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建議案,意謂會議於十四日結束時,雖有共識文件,但大概不會明列減少排放的具體目標。

美國的態度連前副總統高爾都看不下去。剛在挪威領完諾貝爾和平獎的高爾飛到峇里島,對數百名聽眾表示:「我要說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我的國家美國,最該峇里島會議受到阻礙而負責。」現場頓時掌聲如雷。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坦承美國達到他們與會的主要目標之一。歐盟各國部長則揚言除非美國讓步,否則將杯葛下月於美國召開的氣候高峰會。被美國封殺的提案,要求工業國於二○二○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從一九九○年的標準減少百分之廿五到百分之四十。

德國環境部長蓋柏瑞表示:「在峇里談不出結果就表示不會有主要經濟體的峰會,歐盟的立場很清楚。假如沒有設定目標,我不曉得還有什麼好談的。」布希邀請十六個主要經濟體,包括歐洲國家,日本,中國和印度,共商各國自願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出席峇里島會議的美國代表賀瑪表示:「美國對於和其他國家合作始終抱持開放和建設性的態度,我們已經捲起袖子,準備規劃二○一二年以後的全球架構。」

此次會議的一大目的,是希望能將降低排放目標納入文件,作為未來兩年國際談判的依據。潘基文對記者解釋,提案可能「野心太大」,但承諾預定在二○○九年定案的任何氣候公約,一定會明訂目標,不會只有共識。

歐盟國家目前仍不死心。丹麥的氣候與能源部長海德加德十三日說,他們仍將在會議結束前繼續施壓,設法讓排放目標進入架構文件。海德加德說,所有國家以為美國政策已變,且或多或少將反映在峇里島的會議,但美國在談判參與上仍嫌太少。

儘管多國外長輪番上陣,呼籲在對抗全球暖化問題上,採取更大的行動,美國的說法最後還是獲得認同。美國表示,除非快速工業化中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也允諾付出具體努力,工業國不必先自縛手腳。美國的說法,贏得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的支持。

提案遭到擱置,令預期將受到全球暖化嚴重影響的開發中國家大失所望。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駐聯合國大使艾西即認為工業化國家擺出的態度,是不負責任的作法,工業大國應認清他們為溫室氣體製造大國的歷史角色。

※ 繼續拖吧...



◆ 觀念平台:當新道德崛起

胡晴舫 中國時報 2007.12.14

今年全球的新道德冠軍無疑是環保。這項新道德讓流行工業多賣了一堆手袋,也讓美國人高爾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繼民主制度、反恐運動之後,環保意識堂堂進入國際政治殿堂,扮演起國家角力的槓桿點,剛剛在印尼峇里島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議即演出一齣暗潮洶湧的國際大戲,反暖化行動已成為國際政經議題,而無關乎拯救地球。

捷克總統克勞斯把環保新道德視為一個新的意識形態,對他來說,其危險性不下於共產主義。他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陳述環保運動如何逐漸威脅人類社會的自由,就像當年的馬克思主義,因為環保人士自認立論科學,不容爭辯,透過媒體和公關活動,繪出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散播恐懼因子,製造某種社會氣氛,企圖迫使決策者立下獨斷的法規,限制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發展自由。他擔憂,這將改變自由社會的立基原則。

活過共產體制的克勞斯看什麼都是潛在的意識形態威脅,這番言論多少走遠了點。當他接受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節目的採訪時,鼻子高高、滿臉正義的節目主持人毫不客氣,當面斥責捷克總統拒絕相信地球暖化是目前最大全球危機,乃是一種純粹的傲慢。克勞斯回敬,他以為西方世界企圖以環保道德強加於全世界未必不是另一種傲慢。

克勞斯的聳動環保觀點卻讓我想起了台灣的本土運動。一些新的道德產生時,原是改革社會的正面力量,讓人們對當前的社會狀態與法規制度有所省思,對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有所警覺,進而調整未來進步的方向。尤其環保運動與本土意識都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磐石,乃經過許多人的長期努力,才使得人類逐漸開始珍視自己生活其中的家園與土地,包括人造自然與地球自然。

然而,當新道德進入政治化過程,一些自我正義加持的勢力意圖乘著新道德的翅膀,凌駕所有的討論,企圖綁架所有的政策方向,甚至展開獵巫行動,就不得不令人擔憂新道德究竟帶來毀滅還是新生。台灣本土運動從來就是一件好事情,調整國民黨專政時期留下來的政治圖騰與偶像崇拜,乃是避免不了的社會邏輯。然而,當看見一群站上台的官員熱血奔騰,口沫橫飛,為達到自己的「神聖目標」而殺紅了眼,卻不能不令人懷疑正義性是否就代表了正當性。

回顧人類社會在二十世紀所創造的道德共識,其實就是取消一切形式的壓迫,不管是政府對人民、男性對女性、成人對兒童、種族對種族、異性戀對同性戀、人類對自然、人類對動物等各種權力的濫用與地位的不等。當我們都同意了這些人道原則,要寫入政治法規時,自我道德神聖意識若太過高漲,將會蓋過了理性的思辯,把剛剛倒下的舊高牆,一磚一瓦又重新堆砌回去。

道德的省思會抵制壓迫,道德的自信則誕生壓迫。美國法官漢德(Learned Hand)對自由下了最著名的定義,自由的精神即是永遠「不確定自己是否正確」。

※ 相關報導:

高爾、IPCC 獲諾貝爾和平獎
氣候暖化 亞洲經濟與社會發展將倒退
史上最大暖化會議召開

研究發現思考方式可分為「左、右翼」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研究:酒精如何對腦細胞產生影響
學齡前計畫證實能改善關鍵認知功能與自我控制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新相機隨身帶 可幫助失憶症患者恢復記憶

自由意志與人生抉擇
全球國家自由度調查 我雙料第一
書所提供的自由與不自由
觀念平台:哪條路通往自由?
自由之家:去年全球新聞自由惡化
師濤母親控雅虎/雅虎批禁言論自由
Wikipedia 條目中的顏色指出可靠度
Google News 提供新聞當事人加註評論
學童閱讀評量 台灣落後港星
清溪川奇蹟?
道德放兩邊:從亞力山大到企業肅貪與邪惡指數
「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崩解

1 則留言:

fsj 提到...

氣候會議決議繼續磋商/峇里島路線圖要點

◆ 峇里島氣候會議 決議繼續磋商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十五日外電報導】 2007.12.16

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十五日有意外轉折,美國不再反對以強烈措詞形容窮國對降溫技術的需求,之後,與會的一百九十國代表通過協商新全球暖化協定的計畫「峇里島路線圖」。

根據「路線圖」,各國同意2009年年底前在哥本哈根結束談判,談判結果可能決定未來幾年世人遏止全球暖化的效果。各國談判代表必須找出方法,以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協助窮國加速技術轉移,並對窮國提供財務援助。

此次會議數度瀕臨決裂,各國代表徹夜進行馬拉松磋商,最後勉強通過「路線圖」。歐洲與美國代表一直到最後關頭都還針鋒相對,原因是歐盟建議,到2020年,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必須低於1990年排放量的百分之廿五至百分之四十,但美國反對,最後雙方同意不列出具體數字,僅間接觸及。部分開發中國家代表則要求已開發國家正視他們對技術援助的需求,並在最後文件中加強對其他課題的著墨。

中共與印度代表也曾反對協議草案。他們聲稱,工業化國家必須加倍努力,以為各國表率。印度代表強調,富國必須為窮國提供潔淨技術及財務援助。中共代表孫國順表示:「這是陰謀。」許多開發中國家也對「路線圖」未對富國訂定嚴厲的減排目標不滿。

峇里島路線圖不保證任何溫室效應減排規模或任何國家的承諾,僅意味各國同意繼續磋商。新協定旨在取代2012年失效的京都議定書。聯合國表示,新協定必須後年底前定案,使各國在2012年年底前批准。



◆ 各國噓聲如雷 溫室減量美讓步

楊明暐/綜合十五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6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今天在美國做出讓步之後,終於就「峇里路徑圖」達成協議。按這份路徑圖,各國將以2009年為期限,制訂一項對抗全球暖化的新協定,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原訂昨晚結束的會議因美歐雙方未能就溫室氣體減量計畫取得共識,只得繼續進行。近190個國家的代表徹夜談判,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也親自到場主持會議。

歐盟原打算於路徑圖文件中寫入呼籲富裕國家在202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從1990年的水平減少25%至40%,以及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少一半的目標。

美國認為,文件裡列出上述數據,勢必對未來相關的談判構成限制。這一立場獲得日本、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家支持。

在「延長賽」上,美國與歐盟取得妥協,不在協議正文中提及減排目標數據,僅以間接方式,在協議的附注中提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作的研究,強調目前急需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遏止氣溫持續上升。

美要求中國做更嚴格承諾

然而會議進行到今天,美國又要求經濟快速增長的開發中國家例如中國,必須做出更嚴格的承諾,否則美國不會接受任何路徑圖協議。

美國高級談判代表寶拉.杜布里安斯基女士表示,她曾聽聞主要開發中國家的領袖發表過許多強有力的聲明,宣稱願意在對抗全球暖化的行動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但在路徑圖文件上卻見不到這些內容。

她說,美國將拒絕這項草案。此話一出,立即招致其他代表的如雷噓聲。一位代表巴布亞新幾內亞出席會議的美國環保人士大聲說:「你們如果不願帶頭,請滾到一邊不要擋路。」

峇里路徑圖確立2年後議題

在眾人交相指責下,杜布里安斯基再次拿起麥克風,表示美國願意「往前走並加入大家的共識」。她表態之後,會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歡呼聲。

「峇里路徑圖」確立了今後兩年談判的議題和議程,目標則是2009年各國在哥本哈根召開會議時,能夠通過一項更廣泛有效的新協議,以取代《京都議定書》。新協議將首次納入至今一直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的美國,以及中國、印度等主要開發中國家。



◆ 峇里島路線圖要點

法新社╱何世煌 2007-12-15

(法新社印尼努沙杜阿十五日電)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為期十三天的氣候變遷會議,以下是今天達成協議的內容要點。

峇里島路線圖

-- 序言舉出科學證據上的急迫性,警告說,氣候系統逐漸暖化的情況明確,而減少廢氣排放的延誤將會昇高氣候變遷衝擊惡化的風險。

-- 路線圖為減廢的長程協議建立談判架構,包括唯一自外於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強國美國。

-- 談判將於二零零九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完結,給參與各方批准這項條約的時間,以使條約在二零一二年生效,取代現行的京都議定書。二零零八年預定舉行四次會議:三月/四月、六月、八月/九月,最後一次是十二月,會議地點在波蘭波茲南。

-- 路線圖沒有具體指定任何明確的減廢目標,也沒有建議哪些國家應該減少排放廢氣或應該減排多少。

但是在序言的注解中提到多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聯合國科學家、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提出的方案,包括相較於二零零零年的水準,二零五零年以前全球應減少五成廢氣排放量。富裕國家可能必須在二零二零年以前,減排廢氣兩成五到四成。

-- 敦促開發中國家在更乾淨的科技、財務與技術培養的支持下,在處理廢氣排放上,達成「可衡量、可報告且可以查證」的行動。

-- 路線圖包括可能用來阻止森林濫伐及森林劣化(土壤劣化)的財務支援,森林濫伐及森林劣化造成全球溫室效應氣體五分之一的排放量。

其他決議

-- 這次會議在管理與經營「適應基金」的機制上達成共識,這項基金根據京都議定書設置,目的在協助貧窮國家對抗氣候變遷。適應基金的資金有兩成來自於京都議定書的碳市場制度、也就是清潔發展機制 (CDM)推行的各項計畫。

-- 這次會議將逐步設立機制,鼓勵轉移更乾淨的技術給其他國家,協助他們減少或避免碳污染。

-- 「碳捕捉與封存」(CCS),這是抽取石化火力發電廠產生的二氧化碳並將之灌入地底下的地質儲存室的標準方法,也獲得小小助力。本次會議要求旗下的科學與科技組織在波蘭波茲南的會議上,就二零一二年以後將「碳捕捉與封存」方案納入「清潔發展機制」的可能性提出報告。